目录
相关
  1. 君不见,最早记载传国玺上文字的人不是司马迁、班固等人,而裴松之、张守节等都是引用早已亡佚了的著作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死无对证”。
  2. 因为公正地为李陵辩护而被处死刑,司马迁选择羞于启齿的宫刑“隐忍苟活”,只为了“草创未就”的文章能够“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们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司马迁
  4.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5. 高祖本纪: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司马迁
  6.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销毁骨。司马迁
  7. 司马迁把这一历史性的壮举形象地描绘为“凿空”.
  8. 司马迁并非史上第一位受辱的文人,汉书上记载司马迁冤如巷伯,如同巷伯一样的冤屈,这个巷伯表字孟子,他才是史上惨遭宫刑的第一位文人。
  9.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司马迁
  10.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司马迁
  11. 了不起就是汉代的独尊儒术,但是司马迁在《史记》里就批判以儒学为控制手段的公孙弘是“曲学阿世”。
  12. 司马迁写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却表示,书必须藏诸名山500年,要“明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3. 司马迁写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却表示,书必须藏诸名山500年,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4. 在项羽的自身个性对比上,司马迁也是用不同笔调加以渲染,时而言语呕呕,时而叱咤喑呜。
  15. 汉武帝询问司马迁的意见时,司马迁直抒己见,认为李陵转战千里,英勇奋战,实在是因为敌强我弱,后无援兵,不得已才暂时降敌,相信他会寻找机会再立一份与其失败相当的功劳来报效朝廷。
  16. 司马迁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文学家。
  17. 司马迁被宫刑后写出不朽的《史记》,张海迪感动了几代中国人,贝多芬失聪后写出伟大交响曲…坚强的残疾人给我们多少感动,残疾人日到了,关爱残疾人!
  18. 将复杂繁乱的历史问题叙述得条理分明,体现了司马迁高超的叙事艺术。
  19. 由此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司马迁在研究人,特别是在对传主心理探掘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0. 曾经觉得,像司马迁受宫刑之辱,不应苟且于世,更谈不上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