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比
相关
  1. 多看古书,多听老话,有些话是糙,但是理不糙。有些老人口里的话比书本上的值钱。你能把三字文理解透彻了,比孔子不差多少。
  2. 当时这座图书馆不计任何代价也要获得所有的上古书卷的手抄本,最后其库藏量超过了70万册。
  3. 你很清楚,古书是世界处于青年时期的产物,而新书却是世界在老年时代的产物。
  4. 因为有一本古书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因为这人的鼻子已经充满花香了。
  5. 这部古书,已经残缺不全了。
  6. 麋鹿即俗称的“四不像”,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民俗中可谓源远流长,春秋战国的灵台、灵囿至元,明、清三朝京南的皇家猎苑,古人古书都有对麋鹿的记述。
  7. 后人观古书,每随己境地。譬如广场中,环看高台戏。矮人在平地,举头仰而企。危楼有凭槛,刘桢方平视。做戏非有殊,看戏乃各异。矮人看戏归,自谓见仔细;楼上人闻之,不觉笑喷鼻。
  8. 时光叮当地撞在古老的黑色城墙上,在霉青色的石板上散成一地琉璃,消逝;只留下萤火般微弱的光芒,透出一小块记忆的页脚,迅速庞大成一个缤纷的回忆殿堂,像是古书上的咒语,源远流长。
  9. 佶屈聱牙的古书对青年人实在不易理解。
  10. 佶屈聱牙的古书在青年实在不易理解,只徒糜费时日。
  11. 翻开历史古书,看到诸葛亮巧施调虎离山计,不得不佩服古人神奇的智慧头脑。
  12. 明清时南京就流传“古书院,琉璃塔,玄色缎子,咸板鸭”的民谣,可见南京板鸭早就声誉蜚然了.
  13. 这样,阅读古书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4. 古书作注要尊重原意,万万不可借题发挥,郢书燕说,妄事穿凿。
  15. 一滴冷泪打湿满江清雅,我轻轻合上古书,思绪的婉转弦音余音缭绕。
  16. 这些古书都是爷爷遗留下来的。
  17. 有些古书及古旧抄稿配有各种装饰.
  18. 古书曾说仓颉造字之后,“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这些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所产生的惊心动魄的力量。
  19. 他钻研大量古书,查考那些事实.
  20. 一位摆摊的书贩告诉记者,他们从挑书人手中拿到旧书,一般都会加一半的价钱销售,古书则卖到成百上千元,平均每月能赚到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