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贽学术归属泰州一脉,但他并未囿于泰州王学,而是以其特有的胆识直抒己见,基于其天地本源说提出自己的思想,从而使泰州学派的平民儒学具有了一定的启蒙意义。
- 晋开以直重,衍裔肇山东,将相勋业建,贤儒学术鸿,清廉诒泽远,经济启后隆,继述善承烈,发祥奕叶崇。
- 他透过重释古训,欲恢復孔孟原始儒学强调道德贵在实践、道德须于实事中展现之旨。
- 儒学之兴古昔未有,以夫子为先圣实始于太宗,遂为万世之定制庙祀遍天下,名物度数之详,字义音释之备,毫分缕析,是后世有考。
- 朝廷一有计较利害之心,便非王道。士大夫一有计较利害之心,便非儒学。
- 基于儒学治国安邦的理念,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一般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实行较宽容的宗教政策。
- 而我们则坚信可以爱国爱家,可以找回这六十年遗失的根,如儒学。
- 公孙弘之阿谀取宠而缘饰以儒术,可谓儒学演变为儒术这一过程之终结,然考其开始与其过程,则可谓是儒学在当时世风之影响下,与诸子百家融合的过程,而开其端者,则即是荀子。
- 儒学起于往圣,处乱世而衰,佛教西来,又经诸子拯其流弊,大辂椎轮,先河后海,衍绎迁变,才有如今包罗万象之面貌。
- 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口辨,有雄杰。
- 一位古代的儒学哲人曾讲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我们一定要看到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确有补偏救弊之益,但如果认为西方文明已完全丧失了自我更新的机制和能力,身处绝境而有待儒学的拯救,则不免将极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 牟宗三着力于传统儒学的专研,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并力图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
- 因此,现代新儒学既不是独立的新形态,也不是“接着宋明儒学讲”,而只是“形上道德实践形态”的丰富和发展。
-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新儒学异军突起,顽强地向世人发出儒学枯木逢春的消息。
- 孔子的儒学成为显学,孔子的名声布满天下,实与得“执”于贡这位高足弟子有关。
- 吕坤的学术著作,除了《呻吟语》、《僚友约》等理学经典著作外,还有一些很“怪异”的作品,恰好反映了这位儒学大师广博的知识。
- 外因则主要是当时玄学对自然科学的批判,玄学家大都崇尚清谈之风和浮华之词,主张“无为而治”反对儒学的有为。
- 此人少言寡语,自律甚严,对功名十分看重,典型的儒士风格,儒学功底深厚,但在内政军事方面都没有特出的才能,不过对管理很有一套,后期的大法官。
- 第二,一群挂牌或没挂牌的国教派崛起,玩弄“政治儒学”,要求把儒学变为国教,冀图排除他们认为不利于自己特权的各种学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