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作文 >

黄河颂作文 (菁华6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黄河颂作文1

  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

  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长久。我虽不曾亲眼见过黄河的“庐山真面目”,但也曾无数次地从电视上、书刊上见识过黄河的美。黄河的美,是一种粗犷、豪迈的美。诗人张养浩曾用“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来形容黄河的美。更有唐朝大诗人李白用“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来赞美黄河。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地。由秦汉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骄傲,亦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而这种骄傲,也会随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繁衍而永远地继续下去。黄河,我的母亲,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我要为你唱起“赞歌”——白日地中涌,黄河天外来;当头华岳三峰出;迎面黄河九曲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是中华儿女骄傲的资本,你是中华儿女坚强地后盾……

黄河颂作文2

  黄河壶口瀑布今天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日子,因为我们就要去黄河壶口瀑布啦!我看过色彩斑斓的九寨沟瀑布,玩赏过令人赞叹的黄果树瀑布,却从没看见过黄河壶口这样壮观、气势磅礴的瀑布。壶口的水真黄啊,黄得像谁不小心打翻了黄色染缸;壶口的水真大啊,大得没过了岸边悬崖似的层层棕黑色的页岩;黄河的水真急啊,急得溅起一幕幕犹如步入那玉皇大帝金銮殿般金灿灿的仙雾!我看见过粗糙的砾岩,观察过多彩的石英,却从没看见过黄河岸边这样的岩石。黄河的岩石真奇啊,有尖尖的,有圆圆的,还有一棱一棱的,变化多端,十分奇特;黄河的岩石真美啊,个个都呈黑棕色,凑*一看,还有多样花纹并且光滑无比,是典型的流纹岩。*距离地感受着壶口瀑布带来的冲击,才真的体会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

黄河颂作文3

  六叔家的阳阳哥哥考上郑州的大学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去看他,之后我们一起去黄河风景区玩。

  我们从郑州市里坐出租车去。走到半路上,阳阳哥哥晕车了,到了风景区下车以后,哥哥蹲下说:”肚子难受,“我也蹲下说:”肚子难受,“妈妈觉得我们这个样子很好玩,就给我们俩拍了几张照片。

  我们去买票,在节日期间儿童免票,所以,我们五个人只买了四张票,我还很高兴呢。

  我们去坐观光车。第一站是星海湖,旁边有泥塑,这些泥塑形态各异:有的下棋、有的拱手问候、还有在的补鞋,各个奕奕如生。玩到中午,肚子饿了,我在黄河旁边吃了一大碗泡面。

  第二站是地质博物馆。那里面有地球仪、各种各样的岩石、各种各样的土、还有巨大的黄河象和很小的蜗牛化石,另外还看到了很有意思的窑洞文化,那里面的泥塑很有特点:有的耍杂技、有的舞狮子还有的在唱戏。

  第三站是坐观光缆车。在那,我们遇到了几个外国人,我们向他们打招呼:”海,你好!“那几个外国人也微笑着向我们举手示意,阳阳哥哥做了一个超人的动作,我给他拍了照,然后看大禹像,最后,做缆车下山

  第四站游五龙峰。看*视察黄河塑像,*的题词是:”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转过峰去,我们上了99级台阶,看到了浮天阁。我们爬上了浮天阁的三层,那里面挂着一口古钟。

  最后一站是炎黄广场。可以看到炎帝和黄帝的巨大的石刻雕像,很雄伟壮观。游了一天,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有机会,我还会再去的。

黄河颂作文4

  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里的风景优美,游人如织。

  周末,我和爸爸来到黄河边,那美丽的景观令人赞叹不已。我站在一个高大的石头上,向远处眺望,发现有一群小东西“扑通”跳过来、“扑通”跳过去,活像顽皮的孩子,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它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黄河鲤鱼。我还是没管住我的嘴,“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堆:“跳啊!你再跳啊!哼!反正你还是没我跳得高!”说着说着一阵微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好像在为大家演唱美妙的歌曲……

  接着,我们来到黄河滩上,我让一位渔夫爷爷帮我捉一条鲤鱼,爷爷很乐意,只见爷爷渔网一撒,不一会功夫就捞上来了一大堆鱼,他选了一条最大的鱼送给了我。我抱着这条大鱼把它放在地上,它“扑腾”来“扑腾”去好像挺不服气的!

  顽皮的鱼,热闹的河滩,还有“沙沙”作响的树叶,真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啊!

黄河颂作文5

  前几天爸爸妈妈带我去黄河边玩,刚下车我就看见了一泻千里、波涛拍岸的黄河,在往里面走,我又看见了好多艘船停泊在岸边,等待着乘客上船。我们上了船,看到了那滔滔的黄河水打着旋涡向东流去,一浪推一浪,奔腾不息,然后渡过黄河到达了和中间的泥岸,我们在哪里开心的踩泥。

  哇!可以踩泥了!“我的声音直冲云霄, 脱掉鞋子,脱掉袜子,端直冲进了踩泥的人群,原来所谓踩泥就是在黄河滩中间用脚踩泥沙,刚开始还是硬硬的沙地,越踩越松软,一会儿水就出来了。那个感觉真实爽呀,脚踩着水和泥,真是名副其实的“水泥”,松松的,软软的,不断地冒着泥泡泡,有的地方冒出来的水竟然是温温的。

  到了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黄河,但我还是很高兴,瞧!我还带来了几张照片呢!

黄河颂作文6

  中秋的小长假,我和爸爸妈妈乘车到来到黄河三峡旅游。一路上,我激动万分,真想长上一双翅膀,飞向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三峡。黄河三峡——孤山峡、八里峡、龙凤霞,它们诞生在河南济源市王屋山。早听说黄河三峡青山绿水,山势雄伟。特色为:奇、秀、险、幽。它们充满了生命的勃勃生机。

  我们来到码头,一看惊呆了,当时我还以为船很小,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坐这么大的船,我对船上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我们等了足足有十多分钟,船终于开了。船吹起了响亮的鸣笛声,把我们带入了万里黄河第一峡——八里峡。八里峡是最长的,*悬崖峭壁,气势非常壮观。看着水面波光粼粼,我的心情特别好!湖面时不时的还有鸟儿从水面滑过,贴水而行,留下了一道道粼粼的波纹。这时,一阵凉爽的风从我脸上轻轻拂过,舒服急了。这美丽的景色让我有一种在画中的错觉,一切好像美的不真实。我来到船顶,欣赏着水*如镜的孤山峡,宛如蓬莱仙境。

  在孤山峡旗杆处,有一座小石山,它的形状就像一头卧着的牛,惟妙惟肖。我心里不由得产生一种敬佩,心想:大自然真是一个天然建造师,能造出世间如此美丽的风景。船缓缓的驶向龙凤峡。龙凤峡和峡谷中的凤凰坡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幅天然的龙凤呈祥图,好美!这种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静静地享受着这美丽的风景。它们形态不一,各具特色:孤山峡鬼斧神工,群峰竞秀。八里峡峭壁如削,景色壮观;龙凤霞九曲十折,峡深谷幽;它们之间,水倒映着山,山环绕着水,形成了仙境般的奇景。这里的一山、一水,一物,如诗如画,令人心驰神往。我便不由得想起郭沫若的诗句:“万山磅礴水浊莽,山环水抱争萦纡。”这时,船已经靠岸,天边的最后一缕晚霞也被抹进去,我们返回宾馆,明天将又是一次全新的征程——登神农山!


黄河颂作文 (菁华6篇)扩展阅读


黄河颂作文 (菁华6篇)(扩展1)

——黄河颂教案 (菁华6篇)

黄河颂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 个体自主学*,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 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 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一,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二,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 小组合作学*,合作朗诵

  1,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 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黄河颂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们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们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们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们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们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们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们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们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们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们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们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们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鼓励学生们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们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们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黄河颂教案3

  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文明、文化、灾难);了解一些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2.通过自主学*,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4.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5.综合探究,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保护母亲河,了解黄河的现状,加强环保意识,以行动保护汕头的母亲河——韩江。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内一节时,课外一节时)

  教学用具:

  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内)

  一、导入新课并投影学*目标。

  二、音乐欣赏:点击浏览图片并欣赏《黄河颂》。(紧凑点击图片,进入最后一张时缓缓拉动文字框滚动条)

  三、作家作品介绍。

  课堂练*。(检查预*: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四、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朗读。

  学生齐读。

  五、独立思考、质疑探究: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文一直在写黄河,标题也是颂黄河,可诗歌最后四句却在写英雄儿女,是离题吗?

  3.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诗人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是怎样理解的?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六、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小结。

  七、对比阅读,拓展练*。(于天命的散文《黄河颂》)

  八、布置作业: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完成《一课一练》。

  九、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黄河精神

  第二课时(课外)

  十、利用综合资源,通过浏览推荐的相关网页,自主深入学*,完成教学目标

黄河颂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伟大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被喻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摇篮。______大家见过黄河没有?______没有。那就先让我们欣赏一下黄河的画面。(播放黄河画面的视频)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是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沧桑,它与它的人民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

  在上个世纪,*主义入侵*,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就以它磅礴的气势激励它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光未然的《黄河颂》。

  二、介绍作家和写作背景:

  先让学生介绍。

  《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与音乐家冼星海合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歌词。《黄河大合唱》共八章,其中《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传诵最广。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到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

  三、既然《黄河颂》是一部音乐作品,那先让我们来听歌,好不好?大家在听歌的过程中注意感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放歌曲)

  这首歌雄浑、高亢,听后你有什么感受?——激动、振奋。用四字成语概括,那就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下面大家就带着这激动的心情、昂扬的热情进入课文的朗读,在没朗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扫清字词的障碍:

  1.注意下列黑体字的读音

  diān péng pài kuáng lán

  巅澎湃狂澜

  bǔ píng zī

  哺育屏障滋长

  下面大家就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把我们澎湃的激情宣泄出来吧!

  2.指导阅读

  ①.朗诵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节奏和对文章感情的把握。

  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欣赏朗诵视频

  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段朗诵比我们课文多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是这首诗的朗诵词。

  朗诵词有什么作用呢?提示、领起、铺垫的作用,还有揭示主题和渲染氛围的作用。

  4.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四、梳理文章的脉络:

  望黄河

  颂黄河伟大坚强

  赞祖国

  五、问题探究: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4歌颂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研讨第四个问题: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就好象面对黄河在大声呼喊。三次出现“啊!黄河!”很自然地把文章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啊,黄河!”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赞颂黄河对*的贡献,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

  篮,既然是摇篮,我们就应该读得深情一点。

  第二个“啊,黄河!”它是从地理位置的优势来描写、抒发对黄河的情感。所以,读得要比第一个稍微带点感情一些。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既然是一个巨人,我们就应该读得更加坚定。

  而第三个则是写的黄河的泽被众生,它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所以,读时感情要最浓厚的。写到了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使感情达到顶峰。

  七、联想: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关于“黄河”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了《黄河颂》这篇文章,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谈谈你们的感想吧!

  课下延伸:

  1阅读《黄河大合唱》的第三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及其它歌唱祖国山河的诗歌。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

  3搜集黄河过去、现在的自然环境资料,然后写出个人看法。

黄河颂教案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所以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且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够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内容研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六)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够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

  3、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黄河颂教案6

  【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初一学生爱朗读,表演欲望也很强烈,但他们对诗歌朗读技巧掌握不好。所以教师要借助多媒体,通过对语音、声色、节奏、语速、重音的把握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好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情感,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在声音中陶醉,在真情中陶醉。初一的学生还喜欢模仿,在这里我要防止学生只停留在朗读的表层,(只是模仿老师或录音的朗诵)所以我在对学生朗读技巧进行指导的同时还要与学生一起边读边品析、揣摩语言,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初一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爱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品析诗歌语言是让他们交流阅读体会的好方法。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值得品味的东西很多,学生也只有在斟酌词句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学生都有朴素的爱国之情,但这份情感可能藏于他们的心灵深处,我将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爱国之情。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标、单元提示要求及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作品主体部分结构与内容。学会品析诗歌语言,为今后赏析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把握诗歌节奏有情感反复朗读诗歌(重点是歌词部分)。通过合作探究方法品析诗歌语言,了解作品结构,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欣赏“黄河”这一英雄形象的同时,感受到中化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诗歌语言高度凝炼,只有多读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诗歌教学也不能只重情感体验而忽视了语言的揣摩品味。如果这样便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基于以上情况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诗歌朗读技巧,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难点为“品析诗歌语言,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能明理载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道德情操得到培养,意志品格获得锤炼,审美情趣得到陶冶。所以我采取重阅读,促进感悟;重探究,鼓励尝试;重合作,多向互补;重方法,学会迁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德、智方面主动地得到发展。

  【教学流程安排】

  这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由五大板块组成,它们分别是:

  一、开门见山,启发思考

  开门见山地点出这节课的题目──《黄河颂》。抓一个“颂”字,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颂”字什么意思?接下来又提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为什么要歌颂黄河?”

  (这样一易一难,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和思考的欲望。接下来我让学生用一些词语去描绘黄河。多数学生无法找出恰当的词语,因为他们多数没有见过黄河,此时的他们一定想看看黄河的样子,我便可以在学生们的期待下播放黄河的影像及图片,学生经过了如此直观的视觉刺激,一定会想起很多词语来描绘黄河的英雄形象。接下来,我并不急于让学生看诗文,因为学生对这首词的背景并不了解,此时看诗文,学生不易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要对诗歌写作背景简单介绍,引入抗日战争的话题,让学生回顾自己看过的抗日影片,唤起他们以往的经历,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心中朴素的爱国之情。我还会用最直观的手段为学生播放反映中华儿女反抗入侵者,奋勇杀敌的歌舞剧《保卫黄河》。此时的学生一定会很激动,也许他们会为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提问:中华儿女面对民族生死存亡之时,是谁给予了他们如此大的勇气和力量保卫家园?相信学生一定会找到答案,那就是──黄河!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直观的影像及环环相扣的问题在边赏边悟的过程中产生强烈阅读欲望,从而接*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二、合作朗读、交流体验

  师生合作朗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朗诵词部分,学生齐读歌词部分。

  (通过师生的合作朗读,大大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教这篇文章而是与他们一起学*,欣赏这篇文章。老师也就变成了学生学*的合作伙伴。我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之前,要先范读歌词部份,所以我很自然地继续采用师生合作阅读文章的方法再读文章。(只需把角色互换便可)经过这一环节,我不但是学生学*的合作伙伴,还是学生学*的指导者。在这一环节中,范读课文结束后,我要谈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朗读文章。这为以后学生朗读后进行体验交流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并不急于让学生朗读文章。我要组织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先对文章内容和结构进行研讨。)

  1、歌词部分一开始就歌颂黄河了吗?

  2、歌词中分别从哪些方面对黄河进行了歌颂的。

  3、在“颂”之前作者在写什么?

  4、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5、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如果没有对文章内容进行研讨就让学生合作朗读,很可能会出现学生简单模仿教师的范读形式。而缺少了真实的感情,这样学生是很难入境的。

  另外,对文章主体部分进行分析时必然会了解到这篇文章的结构,即望黄河──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了中华民族)(激励了中华民族)──学*黄河,这样有利于生与生之间合作朗读时进行分工。

  我设计的生生合作朗读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其它同学要对朗读结果进行评议,学生在评议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不但可以对朗读技巧进行指导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在这一环节设计上,我会本着师与生合作,生与生合作的原则来完成课文的朗读,在画面音乐的辅助下,把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如果有必要,我还可以借助表演或评选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精读作品、揣摩语言

  (诗歌教学不能只重情感体验而忽视了语言的揣摩品味。如果这样便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品析文章语言的方法很多,考虑到诗歌的特点,在这节课上我采用的是“炼字法”,古人在诗歌创作中早就有了“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说法。我认为今天的诗歌教学也可以采取“炼字法”对诗歌语言进行品析。)

  问:文中哪个字用得妙?妙在哪里?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语言感觉,是很容易把文中富于表现力的字词找出来的。如:奔、掀、劈、铁、摇篮、屏障、臂膀等词。接下来我问:能不能对这些字词加以“换”和“删”?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便有了一个广阔的合作交流空间,他们在讨论上面问题的同时加强了对作品的深层理解。)

  如“奔”字可否换成“流”字,学生一定会对这两个字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奔”字更能体现黄河那惊涛澎湃的景象和锐不可挡的气势。而“流”字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紧扣诗歌教学的根本,在品析语言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这一环节的设计也为学生今后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养成了学生在阅读中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关键词语意思的良好阅读*惯。)

  四、创新实践,链接生活

  问:如今的和*年代是否还需要“黄河精神”?

  (依据新课程理念,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我要让学生链接生活,讲述课文的实际意义。这一问题的创设可以鼓励学生百花齐放式的个性阅读。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保卫好祖国,建设好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安排

  上网查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其他资料,进行阅读。有条件的可以学*歌曲《黄河大合唱》。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于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生活更好的感悟作品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望:* 远

  养 育

  颂:保 卫 历史贡献

  激 励

  学:伟大而坚强


黄河颂作文 (菁华6篇)(扩展2)

——《黄河颂》教案9篇

  【教学目的】

  1、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歌词所表达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

  揣测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安排同学课前查找有关黄河影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文化,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3、老师也收集与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准备VCD《黄河颂》。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我们的祖先起源于哪里?

  (生答:黄河)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质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广博的胸怀,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学*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感性认知

  师生相互交流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的影视图像资料。

  小结:通过刚才欣赏的黄河影视图像资料,我们一同感受到了黄河的雄壮、广博,厚重,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黄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作的歌手,站在高山之巅,面对黄河,唱出了我们心中的颂歌。

  三、朗读交流

  1、同学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师生一起讨论,明确此诗朗读的要求:

  ⑴感情:激越高昂自豪。

  ⑵节奏:较慢抒情地。

  ⑶重音;望、奔、劈、屏障、臂膀、伟大、坚强

  2、播放VCD《黄河颂》,听名家范读。

  3、小组合作,合作朗诵:鼓励同学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激发同学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同学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小结: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黄河颂》,探究黄河的精神。

  四、合作探究

  1、歌词局部可以划分为几个小节?

  提示:望黄河──颂黄河──学*黄河精神

  2、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是臂膀?

  提示:民族发祥地;捍卫国土;伟大力量

  3、全诗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提示:自然、地理、历史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保家卫国。

  5、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五、再次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配乐诗朗诵。可根据具体情况布置同学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黄河的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浦育了中华民族,用她那宽厚的臂膀庇护着神州大地,用她那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黄河,让我们以你为典范,团结进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强国之林而努力学*。

  【板书】

  1、历史贡献

  2、军事地位

  3、激励作用

  【课后反思】

  由于此诗的创作年代久远,加之抗日的特殊背景,增加了此诗的理解难度,为此我在课前安排同学查找了关于黄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影视图像资料。在课堂的交流中拓展着同学的视野,激发着同学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在与同学明确此诗的朗读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朗读交流,从感性上感染同学,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同学主动独诵,四人组齐诵,全班齐读,不知不觉上成朗读课,同学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合作探究黄河的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在此基础上再次吟颂黄河,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两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我在课文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上精心设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艺术效果。

  导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

  2.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3. 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课文

  2.重视运用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导学思路

  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导学过程

  一、心理准备

  1.引导学生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些目标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检测的标准。

  2.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

  3.投影展示同学们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图片。

  4.师生一起扼要说说对黄河的观感。

  5.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和地理课对黄河的介绍,并了解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经过,从而激发兴趣,启发联想,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悟

  (一).整体感悟的方法指导

  1.导师首先范读课文第1小节的朗诵词部分,并以此节为例,作朗诵方法指导。

  (1) 将第1小节默读1遍,了解大致内容与句式特点。

  (2) 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3) 轻声试读几遍。

  (4) 大声朗读,音量以能够听清自己的声音为准。

  2.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4.分角色表演朗诵,全体起立,配乐朗诵《黄河颂》,导师读朗诵词部分,同学读歌词部分。

  4. 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

  三、自主思考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的第二、第三题,要求同学独立思考,得出答案,也可就自己学*时的独特感悟和发现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力求有自己言之成理的认识。

  四、合作探索

  1. 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 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 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

  4. 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

  各小组按要求讨论探索,记录要点,踊跃发言后,师生一起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

  明确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

  明确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明确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样。

  明确4:课文中值得学*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2)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3)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千里,……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五、拓展阅读

  1.阅读光未然《〈黄河〉本事》一文,完成练*。

  〈黄河〉本事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bó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hi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农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bó战: 惊涛hi 浪:

  (2)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沃壤: 不期而遇:

  (3)画线句中“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幻想与现实是否矛盾?为什么?

  (4)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写了“一个农村妇女”的遭遇,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5)文中用“惊涛”、“怒涛”、“巨浪”来形容黄河之水,你认为作者要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6)文中哪一节与《黄河颂》有内容上的联系?

  2、课外分工合作,通过电视、网络、诗文集、教科书等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传说等,编一期《感悟黄河》小报,在班内展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伟大内涵。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被喻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摇篮。______大家见过黄河没有?______没有。那就先让我们欣赏一下黄河的画面。(播放黄河画面的视频)黄河以它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它,是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沧桑,它与它的人民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

  在上个世纪,*主义入侵*,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就以它磅礴的气势激励它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他的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的心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光未然的《黄河颂》。

  二、介绍作家和写作背景:

  先让学生介绍。

  《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与音乐家冼星海合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歌词。《黄河大合唱》共八章,其中《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传诵最广。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到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军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

  三、既然《黄河颂》是一部音乐作品,那先让我们来听歌,好不好?大家在听歌的过程中注意感受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放歌曲)

  这首歌雄浑、高亢,听后你有什么感受?——激动、振奋。用四字成语概括,那就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下面大家就带着这激动的心情、昂扬的热情进入课文的朗读,在没朗读课文之前我们先扫清字词的障碍:

  1.注意下列黑体字的读音

  diān péng pài kuáng lán

  巅 澎 湃 狂 澜

  bǔ píng zī

  哺 育 屏 障 滋 长

  下面大家就自由的、大声的朗读课文,把我们澎湃的激情宣泄出来吧!

  2.指导阅读

  ①.朗诵诗歌要注意以下几点: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节奏和对文章感情的把握。

  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③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欣赏朗诵视频

  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段朗诵比我们课文多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是这首诗的朗诵词。

  朗诵词有什么作用呢?提示、领起、铺垫的作用,还有揭示主题和渲染氛围的作用。

  4.师生合作朗读课文

  四、梳理文章的脉络:

  望黄河

  颂黄河 伟大坚强

  赞祖国

  五、问题探究: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4歌颂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研讨第四个问题:这是一种呼告的修辞,就好象面对黄河在大声呼喊。三次出现“啊!黄河!”很自然地把文章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啊,黄河!”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赞颂黄河对*的贡献,写到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

  篮,既然是摇篮,我们就应该读得深情一点。

  第二个“啊,黄河!”它是从地理位置的优势来描写、抒发对黄河的情感。所以,读得要比第一个稍微带点感情一些。写到了它像一个巨人。既然是一个巨人,我们就应该读得更加坚定。

  而第三个则是写的黄河的泽被众生,它为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所以,读时感情要最浓厚的。写到了它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就应该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使感情达到顶峰。

  七、联想:

  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历代文人写过不少关于“黄河”的诗句,你知道哪些?

  关于“黄河”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了《黄河颂》这篇文章,你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谈谈你们的感想吧!

  课下延伸:

  1 阅读《黄河大合唱》的第三章《黄河之水天上来》,及其它歌唱祖国山河的诗歌。

  2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

  3 搜集黄河过去、现在的自然环境资料,然后写出个人看法。

  【教学依据】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黄河颂》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一、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二、要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三、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很好的朗读课文,教学时应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黄河颂》是著名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与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新课程中强**师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根据《黄河颂》的特点,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可从朗读训练,培养语感,整体领会文意的角度出发,激发并强化学生的朴素的爱国情感。

  本案例设计了四个活动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首先以“黄河知识知多少”,调动学生知识积累,了解黄河历史,同时可调动起学*情感;然后以“吟诵黄河诗作”完成本课的朗读训练任务,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反复体味诗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第三个板块中,注重从学生的理解感悟入手,让学生探究黄河精神的实质所在,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各抒己见,更是富有时代气息,学生虽没有诗人的生活体验,但仍可从自己所处年代

  出发,明确新时代的青年应持一种怎样的人生观念;最后以“咏唱黄河歌曲”作结,强化了课文的情感,深入了学生的心灵。

  诗歌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动态中思维,以多媒体课件作为烘托气氛,渲染情感,提供感性认识的载体,以读为主线,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黄河颂》的设计就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契机,来唤起学生的高昂的学*情绪,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其探究思考的信心,使其智力得到最好的发挥和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2.记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象)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勤劳、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话说黄河历史。

  1.课前准备: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网上资源,收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史实、地理文化、诗词传说等等。

  2.课堂活动:话说黄河——你对黄河文化知多少。

  通过交流,了解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更好的了解诗人对黄河的“歌颂”是源于深深的爱国情怀,并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联系诗句,加深理解诗歌内容。

  三、吟读黄河颂歌。

  了解黄河历史能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正音正字。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的朗读,读出气势,引起学生心灵共鸣。

  2.学生练*读。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诗,说一说应怎样读。老师指导如何读出诗歌的感情基调、节奏层次、气势韵味。

  3.师生合作配乐朗诵。

  要求:老师读朗诵词,学生读歌词。

  四、探究黄河精神。

  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2.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五、咏唱黄河歌曲。

  师生齐唱《黄河大合唱》,强化诗歌情感。

  六、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

  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实录】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勤劳、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黄河的历史,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识知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生:*现在的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和西安、洛阳和郑州、安阳和开封、商丘等地都是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黄河颂作文 (菁华6篇)(扩展3)

——黄河颂作文9篇

  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黄河颂》这首诗以歌颂的形式,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形象。它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襟、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这篇感情强烈的诗歌是本单元的导读课文。为了激起同学的爱国激情,以及自渎后面的篇章,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开放的,生动的,有力度的教案。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大步骤:一、话说黄河历史;二、吟读黄河颂歌;三、探究黄河精神;四、咏唱黄河歌曲。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地进行自主

  合作

  探究性学*方式,交流充分,手法多样。觉得每个步骤都明晰合理。

  “话说黄河历史”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

  “吟读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

  “探究黄河精神”既是文学的,又是理性的,既是语言的.,又是人文的。

  “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总之,这篇课文教学全程思路开阔,布局合理,我感受很深,效果令人满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瞧,诗句中描写的黄河有多美!一条大河,浩浩荡荡,蜿蜒曲折,千万条支流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人的四肢和内部器官合起来,变成了一个四肢发达、头脑智慧的人——她就是黄河。

  黄河养育了我们。千百年来,都是黄河用她的玉液琼浆喂养了我们。看着我们在她身边茁壮成长。古代的人们不知道黄河的发源地,所以李白认为黄河是从天上来的,有诗为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也认为黄河是从白云上来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刘禹锡甚至想顺着黄河来到天上,看一看天上的景色,“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黄河仿佛是上天赐予人间的一条神河,养育了无数的炎黄子孙。因此,黄河的另一个亲昵的称号——母亲可,便诞生了。

  黄河保卫了我们。黄河是母亲,而我们是“儿女”。儿女还没有孝顺母亲,母亲就又来帮助儿女了。黄河将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形成屏障,挡住了外敌。古往今来,外国人都对*的疆土垂涎三尺,但对黄河这道防卫线,又急的直搔头,无可奈何。黄河如同*的哨兵,无论风吹雨打,都屹立在那里。

  黄河激励了我们。在*人与外国人打仗时,黄河咆哮着,对帝国主义者咒骂着,还愤怒地拍打着岸上的礁石,一层浪又一层浪,前仆后继,把礁石打到千疮百孔,然后支离破碎,最后化成粉末。在这期间,光未然写的《黄河颂》被编成歌词,让士兵们听了后,眼神更加坚毅,脚步更加坚定,身躯更加坚韧,意志更加坚强。黄河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前进。

  黄河养育我们成长,黄河保卫我们家园,黄河激励我们前进。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当之无愧!

  今天,我和妈妈去“母亲河”黄河旅游。

  走*黄河,我看见了一座铁桥,问妈妈“这桥叫什么名字”妈妈回答“这是浮桥呀!”,我自言自语道,难道这桥是浮在水面上的吗?我走到大桥发现,浮桥下有十几条小铁船连在一起,原来浮桥真是浮在水面上的呀!

  走上河滩,踏着软绵绵的沙滩,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看着满地的沙土,我想建一样东西,这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座城堡,想着想着,我不由自主的做了起来,可惜刚建好一面围墙,就被河水冲成*地。没过多久我又建了好多东西,有房屋、山冈、小动物,只是全被河水铺*了,这时妈妈让我洗手,因为太阳已经西斜,该回家了。我依依不舍的放下手中的泥巴,洗了洗手,又跑向浮桥,这时我发现,布满波纹的水面上,金光灿灿,宛如无数的星星在黄河中沐浴,金光万道,让你睁不开眼睛,天与河水相连,溶为一体,真是太壮观了。

  临走时,我向黄河招招手,说了一声“黄河再见”。

  “叮叮叮!叮叮叮!”闹钟响了。我一个翻跃起床,准备好了,跟姑姑去旅游。

  坐上汽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奔波,来动野鸭岛。哇,野鸭好多,有黑色的,有白色的,还有白中夹灰的。它们尽情地嬉闹、捕食。有一只突然起飞,正从我头上擦顶而过,吓了我一大跳。

  天鹅岛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岛,天鹅伸展着它那雪白的翅膀,有时游动,有时起飞。大概它们认为这是自己的地盘吧。

  接下来就是令人激动的时刻了,看黄河入海口的奇观。我们乘上船,船便开了。我才发现河面正在加宽,有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又发现水正在慢慢变清。我打开窗户,船乘风破浪前行,一滴水进了我的嘴里,有点咸。这时,我发现船已经驶入了大海,回头遥望水色黄蓝分明,清浊两重天啊!

  黄河入海口真美呀!

  今年放寒假,我和爸爸、妈妈驱车回黄河边的农村老家过年了。

  农村的年三十,老家的哥哥和嫂子们挂红灯笼、贴对联、包饺子,忙里忙外,筹备齐全,年货丰富,看来他们是要和我们过个团圆热闹的好年了。

  除夕晚上,农村不禁响,刹时鞭炮齐鸣,红灯高挂,再加上升天的烟花,给除夕的夜色更增添了绚丽多彩的热闹气氛。年夜饭开始了:满桌的家乡凉拌菜和热气腾腾的各种扣碗肉,伴着袅袅炊烟扑鼻的香,让我大饱口福,真是“口水直下三千尺”啊!

  吃着年夜饭,品着美酒,欣赏着春节晚会,全家人脸上都洋溢着祥和与幸福的满足感。不用多说,这顿年夜饭我们吃得多么快乐呀!

  伴着春晚午夜的钟声,村里到处响起了鞭炮声,这一刻标志着新春佳节到了,新年的第一天开始了。

  新年的早上,人们陆陆续续走出了家门。

  小伙们穿得更帅,姑娘们穿得更美,村里人走家串户兴高采烈,相互拜年,相互祝福,欢声笑语,真是快快活活过大年咧!

  过大年时,妈妈给我的七个侄子和侄女发红包,他们都很高兴地接受了。我的大侄子说:“东东叔,走,我们到花棚看花去。”我跟着他们来到花棚,这里有玫瑰、百合、水仙、牡丹、仙人掌,真是绚丽多姿,百看不厌,又给过大年增添了更浓厚的色彩。

  看完花,我们乘车到了黄河边,观赏黄河在春节里的风采。黄河又宽又长,一眼望不到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祖国的母亲河原来是这么宽阔美丽,令人神往。

  这次在黄河边过新年,我才知道原来我的家乡是这么富饶,年味是这么浓。乡亲们淳朴善良,哥哥们和侄子们是那么热情,令我依依不舍,带着许多留恋回到了信阳。

  黄河边上的年味,我永远难忘!

  转眼到了秋天,黄河*的黄豆荚开始显现了。它们生长在黄河退潮后留下的肥沃的黄土地上,而那些被黄河水滋润过的豆荚,越是秋天就越饱满,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豆子有时还崩裂出来,仿佛在叫醒黄河:秋天来了!

  秋天黄河边的早晨,是雾蒙蒙的,使得天空看着很低沉,偶尔吹来的阵阵秋风,却怎么也吹不散这昏暗。不过那哗哗的流水声总不停歇,更不会让人真正觉得沉闷。

  中午不再是云雾缭绕了,天上的太阳正冲着河中央发射“激光弹”,可黄河并不会因此踌躇不前,反而更加喧闹了,太阳把金光撒在河面上,大片大片的,如同大浪在淘金,更像滚沸的金水*卷而来。这一下更助长了黄河的威风,惊涛骇浪一齐涌来,涛声更是一波一波回荡在天外。那大浪拍出来的水花被阳光映得像朵朵金莲,四溅的水珠也如同那金琉璃再次打入河中,这儿正是三门峡黄河大坝。

  太阳一看偷鸡不成蚀把米,渐渐没了力气射出光茫,落到半山腰了。月亮不知何时也从另一边露出了半边脸。此时正是傍晚。就这样一岸是太阳,一岸是月亮,黄河把它们从中劈开,也因此黄河一边是黄昏的黄,一边是晚霞的紫,宛如仙境一般。黄河也爱漂亮,被这眼前的美景迷住了似的,忘了往前走,步伐缓慢了。

  深夜的狂想曲,奏响了。洁白的月亮在漆黑的、无边的幕布里高高挂起,是镶在幕布上的唯一一颗耀眼的钻石。这是一场开幕式。“音乐家”们从藏身的豆荚叶里出来了;“舞女”衣着花哨,也翩翩飞来;螳螂、蟋蟀这些身姿更魁梧的“达官贵人”也来了……观众这么多,它们越唱越起劲儿了,一个个歌声嘹亮。看吧,黄河是舞台,这曲儿是黄河编的,怎么少得了主唱?于是,刚打过盹的黄河振了精神,一下成了“麦霸”,虫儿们成了伴奏,这样狂欢了一夜……

  黄河哺育了千千万万的生命,造就了我们炎黄子孙,她是位活泼“年轻”的母亲,她美不胜收。

  三门峡离这里不远,可是一直也没有什么机会过去,虢国墓是第一个选择,三门峡大坝是第二个选择,仰韶文化遗址或者函谷关也应该不错,不知有没有机会可以一看,恩,去了再说吧。

  先在市区住下,万分奇怪的景象:虽然天色已晚,街上人流穿梭如织,出去吃饭,简直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其时已经9点多了,我等感叹不已,不知到了哪里。小吃街上的饭不甚好吃,发现一个卖“炒酸奶”的,恩,这个是个新食品,我没有吃过,品尝一下吧,点了洋芋味道的,看着师傅娴熟的炒来炒去,我还以为是我的呢,结果这么个小吃摊还有不少顾客,我还要靠后等啊等啊,师傅说干脆先去转转,一会炒好后给我们放冰柜里,回来取就是了。恩,正好去超市购物,超市也只能用人山人海形容,真是奇怪极了。等出门来,取了炒酸奶,同伴大惊:咦,你这酸奶怎么是凉的啊,不是“炒”的吗?哈哈哈,我乐死了,真是老土啊。其实所谓的“炒”是冷炒,那是个制冰机。就是把酸奶冷炒成冰霜状再浇上各种自己选择的喜欢的果酱或鲜果蜜豆等料搭配口味。不过也是啊,只有我这样爱吃零食的“高级食客”才知道呢,哈哈。

  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宾馆里的桌面都是尘土,原来正好遇上北方的沙尘暴的余威在这里扫荡,饭后驱车去三门峡水库,这里距市区14公里,途中经过一片清澈的湖区,哇,我们奇怪的互相问:这是什么水库啊,这么干净。(后来得知是大坝上方,汗……),心中的黄河一直是花园口那段黄河的印象,所以根本没法与这么清澈的河面建立起联系,到了景区停好车,为了安全,一律不许带包进入,景区游人不多,就是天有些阴沉,还有点轻微沙尘暴。

  三门峡大坝是新*成立后我国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20世纪50年代的新*,三门峡可以说无人不知,当时全国各地的水利精英,为了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齐奔三门峡,修建了这座新*水利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大坝,工程于1957年开工,1961年建成,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大坝上有*在巡逻,在“河南”“山西”一脚跨两省的界碑前,我们拍照后看了地图半天也没有搞清楚方位,顺着电梯直达大坝底部,一股冷气袭来,穿过“水晶宫”(其实就是一些黄河里的鱼类展览,感觉没有什么必要性),看了一些墙上的简介,对大坝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一个传说中的小岛旁跟大坝留影,从底部远处看大坝,对其结构有了更多的认识。

  黄河自古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一条狂暴的害河,水情复杂而又难以治理。其实在黄河的源头是清澈见底的溪流,从源头到宁夏*自治区,黄河都是一条百利而无一害的好河,到了中游黄土高原地带,黄河携卷着大量的泥沙,奔腾而来,咆哮而去,形成了世界有名的“黄色河流”。三门峡展示给我们如此清澈的黄河,真是黄河不“黄”,君不识了啊。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看黄河了!

  我们到了山西,去看黄河。到了黄河岸边,一看,哎,不会吧?哪有什么黄河水涛涛?爸爸说,你静下心来,仔细听。我一听,果然有隆隆地流水声。我跑过河滩,一看,哇!原来这里才是真正威武。美丽的黄河啊!爸爸说:“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母亲河!”

  听说黄河的源头在遥远的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海拔4500米的高山上。它从那么远的地方,竟然流到了这里,穿越我们伟大的祖国,真是了不起!它的声音,不像小溪和大海的“哗哗”,而是雷般的隆隆,给我们以振撼!

  然后,我们来到了黄河的龙洞,听说这个龙洞里,有好多的电影都在这里拍的。下去,哇!原来在这里,可以更*距离地看见黄河的瀑布。隆隆地瀑布就在眼前,是那么的雄壮!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着爸爸说的一句话:“黄河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摇篮!”

  上星期六下午,我们一家五口人,一起到花园口,观赏了深秋初冬黄河的景色。


黄河颂作文 (菁华6篇)(扩展4)

——黄河颂教案9篇

  【教材分析与处理】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文章,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用热烈的歌颂形式为我们塑造了黄河这一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英雄形象。学生将会在作品中感受到强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另外,新课标强调重视学生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黄河颂》在这方面无疑是典范作品。这篇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初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我们呈现了众多爱国篇章,而《黄河颂》中的黄河向我们展示了她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培养初一学生爱国情感的好题材。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在上课时应想法唤起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共鸣,激发起学生心中澎湃的民族情感,强化爱国热情。让他们在欣赏到黄河这一英雄形象时,感受到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伟大而又坚强的性格,从而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更好学*第二单元其它文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初一学生爱朗读,表演欲望也很强烈,但他们对诗歌朗读技巧掌握不好。所以教师要借助多媒体,通过对语音、声色、节奏、语速、重音的把握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好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情感,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在声音中陶醉,在真情中陶醉。初一的学生还喜欢模仿,在这里我要防止学生只停留在朗读的表层,(只是模仿老师或录音的朗诵)所以我在对学生朗读技巧进行指导的同时还要与学生一起边读边品析、揣摩语言,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初一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爱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品析诗歌语言是让他们交流阅读体会的好方法。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值得品味的东西很多,学生也只有在斟酌词句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学生都有朴素的爱国之情,但这份情感可能藏于他们的心灵深处,我将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爱国之情。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标、单元提示要求及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作品主体部分结构与内容。学会品析诗歌语言,为今后赏析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把握诗歌节奏有情感反复朗读诗歌(重点是歌词部分)。通过合作探究方法品析诗歌语言,了解作品结构,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欣赏黄河这一英雄形象的同时,感受到中化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诗歌语言高度凝炼,只有多读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诗歌教学也不能只重情感体验而忽视了语言的揣摩品味。如果这样便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基于以上情况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诗歌朗读技巧,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难点为品析诗歌语言,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能明理载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道德情操得到培养,意志品格获得锤炼,审美情趣得到陶冶。所以我采取重阅读,促进感悟;重探究,鼓励尝试;重合作,多向互补;重方法,学会迁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德、智方面主动地得到发展。

  【教学流程安排】

  这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由五大板块组成,它们分别是:

  一、开门见山,启发思考

  开门见山地点出这节课的题目──《黄河颂》。抓一个颂字,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颂字什么意思?接下来又提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为什么要歌颂黄河?

  (这样一易一难,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和思考的.欲望。接下来我让学生用一些词语去描绘黄河。多数学生无法找出恰当的词语,因为他们多数没有见过黄河,此时的他们一定想看看黄河的样子,我便可以在学生们的期待下播放黄河的影像及图片,学生经过了如此直观的视觉刺激,一定会想起很多词语来描绘黄河的英雄形象。接下来,我并不急于让学生看诗文,因为学生对这首词的背景并不了解,此时看诗文,学生不易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要对诗歌写作背景简单介绍,引入抗日战争的话题,让学生回顾自己看过的抗日影片,唤起他们以往的经历,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心中朴素的爱国之情。我还会用最直观的手段为学生播放反映中华儿女反抗入侵者,奋勇杀敌的歌舞剧《保卫黄河》。此时的学生一定会很激动,也许他们会为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提问:中华儿女面对民族生死存亡之时,是谁给予了他们如此大的勇气和力量保卫家园?相信学生一定会找到答案,那就是──黄河!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直观的影像及环环相扣的问题在边赏边悟的过程中产生强烈阅读欲望,从而接*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二、合作朗读、交流体验

  师生合作朗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朗诵词部分,学生齐读歌词部分。

  (通过师生的合作朗读,大大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教这篇文章而是与他们一起学*,欣赏这篇文章。老师也就变成了学生学*的合作伙伴。我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之前,要先范读歌词部份,所以我很自然地继续采用师生合作阅读文章的方法再读文章。(只需把角色互换便可)经过这一环节,我不但是学生学*的合作伙伴,还是学生学*的指导者。在这一环节中,范读课文结束后,我要谈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朗读文章。这为以后学生朗读后进行体验交流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并不急于让学生朗读文章。我要组织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先对文章内容和结构进行研讨。)

  1、歌词部分一开始就歌颂黄河了吗?

  2、歌词中分别从哪些方面对黄河进行了歌颂的。

  3、在颂之前作者在写什么?

  4、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5、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如果没有对文章内容进行研讨就让学生合作朗读,很可能会出现学生简单模仿教师的范读形式。而缺少了真实的感情,这样学生是很难入境的。

  另外,对文章主体部分进行分析时必然会了解到这篇文章的结构,即望黄河──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了中华民族)(激励了中华民族)──学*黄河,这样有利于生与生之间合作朗读时进行分工。

  我设计的生生合作朗读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其它同学要对朗读结果进行评议,学生在评议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不但可以对朗读技巧进行指导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在这一环节设计上,我会本着师与生合作,生与生合作的原则来完成课文的朗读,在画面音乐的辅助下,把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如果有必要,我还可以借助表演或评选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精读作品、揣摩语言

  (诗歌教学不能只重情感体验而忽视了语言的揣摩品味。如果这样便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品析文章语言的方法很多,考虑到诗歌的特点,在这节课上我采用的是炼字法,古人在诗歌创作中早就有了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说法。我认为今天的诗歌教学也可以采取炼字法对诗歌语言进行品析。)

  问:文中哪个字用得妙?妙在哪里?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语言感觉,是很容易把文中富于表现力的字词找出来的。如:奔、掀、劈、铁、摇篮、屏障、臂膀等词。接下来我问:能不能对这些字词加以换和删?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便有了一个广阔的合作交流空间,他们在讨论上面问题的同时加强了对作品的深层理解。)

  如奔字可否换成流字,学生一定会对这两个字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奔字更能体现黄河那惊涛澎湃的景象和锐不可挡的气势。而流字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紧扣诗歌教学的根本,在品析语言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这一环节的设计也为学生今后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养成了学生在阅读中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关键词语意思的良好阅读*惯。)

  四、创新实践,链接生活

  问:如今的和*年代是否还需要黄河精神?

  (依据新课程理念,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我要让学生链接生活,讲述课文的实际意义。这一问题的创设可以鼓励学生百花齐放式的个性阅读。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保卫好祖国,建设好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安排

  上网查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其他资料,进行阅读。有条件的可以学*歌曲《黄河大合唱》。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于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生活更好的感悟作品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望:* 远

  养 育

  颂:保 卫 历史贡献

  激 励

  学:伟大而坚强

  一、说教材

  1、说地位和作用:

  本课歌颂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表达热爱黄河、保卫黄河、保卫全*的主题。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学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歌,感情强烈,气势磅礴,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能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说教学目标:

  ⑴ 知识目标:通过学*,能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理解各部分意思。

  ⑵ 能力目标:在反复朗读中提高朗诵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⑶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说重点和难点:

  ⑴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⑵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意志。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⑴ 朗读教学法:本文是一首现代抒情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形象,语言浅显,情绪慷慨激昂。学*本诗,朗读是关键,诗歌内涵的把握、主旨的理解和学生情感的体验均可以在朗读中形成。通过反复朗读,在读中生悟,在悟中促读,这既是诗歌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学*诗歌、鉴赏诗歌能力的有效途径。

  ⑵ 学科交叉法:本课内容涉及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本文又是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歌词,还有黄河有关知识等,涉及到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应进行学科资源的整合,充分为教学服务。

  ⑶ 讨论分析法:对黄河精神的理解,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行驶,先分组进行讨论,再交流各自的理解。

  2、说学法:

  ⑴ 在课堂中倡导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做学*的主人。

  ⑵ 尝试上网搜索、整理各种信息资料(如:黄河的知识,黄河的文明)的方法,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说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提供形象直观的黄河图片资料和震撼 人心的《黄河颂》等光碟,增加课堂容量,创设课堂情境,渲染课堂气氛,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称为什么吗?

  (生答: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吗?

  (生答: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该是黄河*。)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黄河的照片和录像)

  早在8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热情的风度,博大宽广的胸怀,奋进不屈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体会和吟诵一首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2、话说黄河历史:

  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现在,让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来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学生回答:

  ⑴ 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全长、流经省份等。

  ⑵ 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西安、洛阳、郑州、开封等都是古代*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

  ⑶ 黄河名胜古迹:西安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开封的铁塔、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建筑,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⑷ 引资料谈黄河带给我们的灾难和痛苦,如:黄河决堤、泥沙淤积等。

  3、吟读黄河颂歌:

  ⑴ 古代有歌颂黄河的古诗名句: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⑵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中华儿女,向着黄河唱出颂歌。

  ⑶ 先由老师配乐范读全诗,请同学将听到的语气、重音标注在书上。听完后,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说应该怎样读。

  ⑷ 学生讲语言、重音,并试读喜欢的诗句。教师及时鼓励。

  ⑸ 分三个小组朗读养育、保卫、激励三个层次,比一比,哪组读得最好。

  (学生当评委,并作点评,教师小结)

  ⑹ 由老师读朗诵词,同学们读歌词。

  (师生联读,配上音乐)

  4、探究黄河精神:

  ⑴ 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屏幕出示问题)

  ① 黄河有着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②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③ 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你的誓言吗?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⑵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小结。

  5、咏唱黄河歌曲:

  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心里扎下了根,黄河的精神在你们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你们是希望的一代,发展的一代,成功的一代,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咏唱黄河歌曲。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师生齐唱)

  6、归纳总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我们为祖**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7、布置作业:

  课外完成手抄小报一份:《黄河,母亲河!》

  【板书设计】

  黄 河 颂

  光未然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黄河精神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展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教学设计: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见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见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展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内容研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展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展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六)、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借鉴的展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

  三、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教学构想】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它的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在教授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教学时可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然后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要深人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要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查找了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及文化精神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教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学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了解的《黄河颂》的相关知识,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教师对学生朗诵的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三、感知课文,合作探究

  l.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2.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3.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4.“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四、小组合作,诵读课文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五、深人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以本课为例说明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一首诗词?

  (学生思考、讨论。师生共议明确。)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对诗人生*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学生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六、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七、拓展延伸

  教师提供《长江之歌》歌词,学生阅读,并思考文后的题目。

  多媒体显示:《长江之歌》。

  1.比较《长江之歌》与课文《黄河颂》,说说这两首诗有什么内在联系。

  2.仿照“黄河颂”中比喻、拟人的写法,以“啊!老师”(或母亲,朋友……)为题,写一两个片断。

  3.课余欣赏《黄河颂》与《长江之歌》,在激昂高亢的旋律中领略黄河、长江的风采,感受歌中洋溢的爱国热情。

  【教学后记】

  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主要条件,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就要深入挖掘语文学科自身的两大因素: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恰如其分予以表现,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每一篇文章都包涵了丰富的情感和人文精神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这是可以让课堂教学展现无穷魅力的宝贵资源。这里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把这种资源挖掘出来。因此,我在课文的导语、过渡语、总结语上精心设计,从而取得较好的课堂艺术效果。在进行《黄河颂》教学时,我要求查找了许多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悠久的历史及文化精神的资料。在课前的交流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此诗是《黄河大合唱》的歌词,结合学生刚上过的本诗的音乐知识,播放了《黄河大合唱》的前三部音乐,从感性上感染学生,在接下来的诵读中学生主动独诵,四人组齐诵,全班齐读,不知不觉上成朗读课,学生也领会了诗中的意境与情感,朗读非常感人。

  在教学过程中,“提问”作为教与学双向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有效方式,已被广大师生所认可。但提问如果把握不好,变成“满堂问”,或者提问价值不大,我认为,课堂提问应该体现这样的功能,

  一是体现教师对整篇文章的把握及课堂设计思路,它应该具有牵引学生思维的导向作用,它的先后承递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是要充分把握教材和了解学生之所需,要在教材和学生的交合点上,点出学生的真正起疑之处,方可真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在进行《黄河颂》的教学时,鉴于学生对于诗歌写作的背景不太了解。所以,我在课堂开始之初就先介绍了写作的背景,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看来,课堂提问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并加以因势利导,这样学生的课堂思维才能被紧紧地抓住,课堂教学自然也就不会如一潭死水了。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跟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四、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 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课文。

  2.重视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3.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突破

  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播放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有一些流行歌曲,我们非常喜欢像《老鼠爱大米》,但有一些老歌,虽年代久远,却富有生命力。激励一代又一代后人。今天,咱们就一起学这样一首老歌《黄》,打开课本256页。

  二、黄河本事知多少

  说到黄河,我想咱们先回顾一下有关黄河的地理、发源等知识。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她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五千四百六十公里。

  出示黄河咆哮奔腾的动画——看了图片,你能从诗中找出跟你有同感的词语吗?

  三、了解背景通文意

  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

  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四、诗海畅游读为先

  诗海畅游读为先,而要读好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请看大屏幕,齐读一遍,找出错误的读音。

  山巅diǎn 哺pǔ育 澎pén湃 狂澜lán 赞zhàn歌 发源yuán 屏嶂zhàng 浊zú流 滋zī长 气魄pò 劈pì成 宛wǎn转

  诵读指导:学*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这首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一)个体自主学*,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A、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B、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C、注意适当的停顿、语速。

  (二)小组合作学*,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 时代背景的把握

  3,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 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感知品析作评点

  (一)自主质疑:(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活动:思考交流)

  预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启示):

  1、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2、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3、歌词中 “啊!黄河!”出现了几次?起了什么作用?

  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的?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问题也很关键。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解答。]

  (活动:从上述问题入手,师生互动,解决疑难。)

  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 在“望”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的基础上,对黄河进行赞颂。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黄河养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中华民族。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黄河精神,抗日救国。我觉得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课堂反馈:

  1、找出文中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特征词语: 。

  2、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原因是 。

  3、诗歌最后两句采用 修辞方法,起 作用,表达了 。

  4、诗歌最后一段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原因是

  “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的含义。

  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 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结束语: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全班朗读)

  六、拓展创新乐无限

  课外分工合作,通过电视、网络、诗文集、教科书等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传说等,编一期《感悟黄河》小报,在班内展评。欣赏《黄河大合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 、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思想。

  教学重点

  诵读、感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图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它以博大的胸怀滋养着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又以惊涛拍岸的气势鼓舞着中华儿女。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诵读感悟

  1.播放《黄河颂》的录音。

  2.再播放录音,学生小声跟读,要求尽力揣摩,读出感情。

  3.教师范读其中一节,学生品评:请学生给老师做个点评,要求说出教师读的优点和欠缺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互动环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

  4.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大声朗读,要求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5.展示学生诵读成果。找3~4名同学读,学生互相品评、交流。教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并作重音、停顿指导。

  6.你认为谁读的哪一段最好,为什么?(交流)找出一位读的最好的同学,大家模仿他的感情和基调在小组内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豪迈、激昂的情调和诗人的爱国情感。

  7.把握诗歌的基调和情感,齐读本诗。

  三、研讨诗歌内容

  1.解题: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字最关键?(抓住“颂”字)

  2.小组交流:全诗可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容)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分组交流,得出答案)

  4.先烈们抛头颅,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和*幸福生活,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满怀着对先人的无比崇敬和对祖国山河的无上热爱。再来颂读诗歌。

  四、拓展延伸

  1.欣赏《黄河大合唱》,交流你所获得的感悟,并写下来。

  2.搜集描绘黄河的图片、文章、诗词、乐曲,欣赏交流。

  五、教学反思

  《黄河颂》本文是一首感情豪迈,格调高昂的诗歌,诗中饱含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对我们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诵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诵读,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们真真正正地成为学*的主人,在研读课文内容上,让学生交流、讨论、合作、质疑,使学生在合作互助的基础上,动起来,成为课堂钻研知识、领悟情感的主体。

  导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

  2.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3. 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课文

  2.重视运用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导学思路

  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导学过程

  一、心理准备

  1.引导学生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些目标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检测的标准。

  2.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

  3.投影展示同学们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图片。

  4.师生一起扼要说说对黄河的观感。

  5.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和地理课对黄河的介绍,并了解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经过,从而激发兴趣,启发联想,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悟

  (一).整体感悟的方法指导

  1.导师首先范读课文第1小节的朗诵词部分,并以此节为例,作朗诵方法指导。

  (1) 将第1小节默读1遍,了解大致内容与句式特点。

  (2) 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3) 轻声试读几遍。

  (4) 大声朗读,音量以能够听清自己的声音为准。

  2.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4.分角色表演朗诵,全体起立,配乐朗诵《黄河颂》,导师读朗诵词部分,同学读歌词部分。

  4. 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

  三、自主思考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的第二、第三题,要求同学独立思考,得出答案,也可就自己学*时的独特感悟和发现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力求有自己言之成理的认识。

  四、合作探索

  1. 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 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 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

  4. 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

  各小组按要求讨论探索,记录要点,踊跃发言后,师生一起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

  明确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

  明确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明确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样。

  明确4:课文中值得学*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2)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3)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千里,……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五、拓展阅读

  1.阅读光未然《〈黄河〉本事》一文,完成练*。

  〈黄河〉本事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bó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hi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农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bó战: 惊涛hi 浪:

  (2)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沃壤: 不期而遇:

  (3)画线句中“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幻想与现实是否矛盾?为什么?

  (4)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写了“一个农村妇女”的遭遇,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5)文中用“惊涛”、“怒涛”、“巨浪”来形容黄河之水,你认为作者要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6)文中哪一节与《黄河颂》有内容上的联系?

  2、课外分工合作,通过电视、网络、诗文集、教科书等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传说等,编一期《感悟黄河》小报,在班内展评。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说说你见到的黄河。

  2、欣赏歌曲〈黄河颂〉。

  教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以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在艺术作品当中广泛出现。。人们歌咏它,因为它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因为它厚重,它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它苍桑,它与它的人们一起经历过抗争与苦难。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和黄河有关的歌曲,希望大家用心去感受。

  3、让学生说说听之后的感受。

  4、这首歌曲的名字是?词作者是?曲作者呢?

  二、介绍写作背景:

  先让学生介绍。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在中华民族到最危险的时刻,英勇无畏的华夏儿女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推入高潮, 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到了《黄河颂》这首组诗也是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上下,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的《黄河颂》、《黄水谣》和《保卫黄河》流传最广。今天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第二乐章《黄河颂》。

  三、读,感悟。

  1、解题:课文的题目为“黄河颂”, 其关键词应是?

  课文分为两部分:朗诵词、歌词。

  2、听课文配乐朗诵。要求:(1)体会朗诵词的作用(2)朗诵者是如何朗诵的?在一些关键处做标注。

  3、思考朗诵词的作用: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可以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这样的作用。他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民族精神。

  4、一起来把朗诵词读一下,体会它所起的作用。同时,老师希望,在能够对后文起到作用的关键词、句同学们应当在读的时候加强语气。

  5、快速浏览歌词,思考你认为哪些诗句直接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而哪些诗句又集中地赞颂了黄河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从“我站在高山之巅”一直到“劈成南北两面” ,这描写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6、自读,体会怎样通过朗读表现黄河的英雄气魄。(提示:注意重要词语)

  (1)望黄河滚滚”的“望应该拖长一点(2)奔向东南”的“奔” 读得快一点,要用力。(3)“掀起万丈狂澜”的“掀” 声音也应当随之高亢起来。(4)“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读得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感觉。(5)劈成南北两面要用力,干脆。


黄河颂作文 (菁华6篇)(扩展5)

——黄河颂教学设计 (菁华6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3.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揣摩某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

  1.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

  2.准备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学生:

  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2.查阅历史与地理资料,了解黄河在*历史上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1.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黄河的照片和影像片段,然后请一两个学生代表谈观后感。

  2.请两名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黄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教师小结:“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今天,我们来学*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二、朗读诗歌

  1.教师示范朗颂。

  2.朗读指导:

  3.学生根据指导反复品读。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起什么作用?

  2.歌词部分,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的屏障”?

  5.诗歌是怎样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的?

  6.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7.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学生们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明确:

  1.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了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2.描绘黄河的句子是“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4.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则表明黄河天险作为军事屏障对中华民族起着保卫作用,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本诗塑造了一个源远流长、气势磅礴、奔腾不息的黄河形象,给人以雄壮豪迈的美感。“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这样的气势多么雄伟;“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样的气度和力量无坚不摧;“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这样一条金色的巨龙源远流长;“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这样的气魄是何等的伟大坚强!诗中的这些语句,刻画出黄河气势雄伟、源远流长的壮美形象,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壮阔的雄伟图画,营造了歌词的画面之美。

  6.语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节奏感强,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自由奔放而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自然的韵律。

  7.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四、配乐朗诵

  师生齐诵诗歌,播放音乐《黄河颂》。

  五、教师小结

  昔日,黄河以他英雄的气魄激励着中华儿女浴血奋斗,赢得了民族的**与独立。今天,愿我们继续宏扬黄河精神,勇往直前,把我们的民族建设得更加强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

  六、布置作业

  1、练*朗颂。

  2、完成《基础训练》。

  【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了解作者和作品。

  ⑵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⑶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2、技能目标:

  ⑴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3、情感目标: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

  【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⑴语调激昂、感情豪迈。

  ⑵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时代背景的把握。

  3、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

  八、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一畅所欲言的*台,使学生个别化学*和协作学*得到了和谐统一。第三、这样的整合模式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既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既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也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体会其风格。

  2、指导学生学*朗读方法:

  进入角色,充分体会文章蕴涵的感情;

  可配乐朗读,配乐朗读资料:《黄河大合唱》。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学生搜集与《黄河大合唱》有关的资料,及与黄河有关的诗词。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影像资料,由此导入,并创设出情境,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检查预*

  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资料,及与黄河有关的诗词;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激发学生对黄河的强烈情感。

  三、整体感知

  解题:本文的题目是《黄河颂》,中心词是哪个?

  (抓住颂)

  1、师范读:

  配乐朗读,播放背景音乐《黄河大合唱》。

  2、学生自读:

  教师指导朗读方法,大屏幕出示:朗读时,要注意情感的表达。

  3、学生试读:

  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4、大屏幕出示: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赞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引导学生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去思考)

  明确第二个问题答案: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

  5、生再读诗歌:

  小组推荐代表,比比谁读得最好;

  6、学生自评:

  教师进行指导性评价;

  7、学生全体齐读:

  要求读出气势和感情;

  8、学生谈一谈:

  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四、拓展延伸

  1、学生根据诗歌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

  (如: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由此联想到古今英雄;及黄河身边发生了许多的感人故事,由此展开联想延伸 )

  2、朗读展示:

  学生分为四个大组,自行编排,进行朗诵比赛。

  五、布置作业

  1、课下继续进行朗读训练,准备朗读比赛。

  2、完成《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3、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揣摩某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

  1、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作品。

  2、准备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学生:

  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2、查阅历史与地理资料,了解黄河在*历史上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1、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黄河的照片和影像片段,然后请一两个学生代表谈观后感。

  2、请两名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黄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教师小结:“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今天,我们来学*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

  二、朗读诗歌

  1、教师示范朗颂。

  2、朗读指导:

  3、学生根据指导反复品读。

  三、内容研讨

  1、这首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朗诵词起什么作用?

  2、歌词部分,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3、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民族的屏障”?

  5、诗歌是怎样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的?

  6、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7、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学生们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讨论,明确:

  1、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了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

  2、描绘黄河的句子是“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3、“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4、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则表明黄河天险作为军事屏障对中华民族起着保卫作用,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5、本诗塑造了一个源远流长、气势磅礴、奔腾不息的黄河形象,给人以雄壮豪迈的美感。“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这样的气势多么雄伟;“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这样的气度和力量无坚不摧;“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这样一条金色的巨龙源远流长;“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这样的气魄是何等的伟大坚强!诗中的这些语句,刻画出黄河气势雄伟、源远流长的壮美形象,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壮阔的雄伟图画,营造了歌词的画面之美。

  6、语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节奏感强,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自由奔放而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自然的韵律。

  7、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四、配乐朗诵

  师生齐诵诗歌,播放音乐《黄河颂》。

  五、教师小结

  昔日,黄河以他英雄的气魄激励着中华儿女浴血奋斗,赢得了民族的**与独立。今天,愿我们继续宏扬黄河精神,勇往直前,把我们的民族建设得更加强大,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

  六、布置作业

  1、练*朗颂。

  2、完成《基础训练》。

  教科书分析:

  1、《黄河颂》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2、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本课学*中要突出“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这个教学重点。

  3、七年级下学期,学生之前已学过现代诗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揣摩诗歌精彩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技巧还不是很熟稔,因此,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引导学生细心揣摩,学会品味。

  4、《黄河颂》是歌词,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可以作为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优秀范本。

  学情分析:


黄河颂作文 (菁华6篇)(扩展6)

——《黄河颂》说课稿 (菁华5篇)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它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

  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着眼于“歌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学*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

  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初一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黄河颂》这首诗歌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或偏向。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合作探究”“四边对话”是我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为了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模式,展示导学的索引问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激越飞腾,激情澎湃,情不可遏,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因此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以读启悟,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惯的培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怎样才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诵好一首诗词。

  2、在合作学*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利用间接经验学*感受生活。

  4、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伙伴发问质疑。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了解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感受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激情。

  (一)情境导入

  记得高枫在《大*》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二)简介创作的时代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三)激**感: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黄河大合唱》中八个乐章的感情一脉相承,因此最后就能以学生自己从音乐中感受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诗歌,效果显然胜于教师对学生说要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4、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四)内容研讨: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这一部分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副图画让你感受到黄河怎样的精神特征?你认为哪些词最能体现这些特征?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4、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

  (针对教学目标1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五)配乐朗读,评价探究:

  1、小组中练*。

  2、上台配乐朗读表演。

  3、师生共同评出最好的小组。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画面音乐的辅助,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表演和评选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适当的刺激和压力。)

  朗读还要注意表达语气,老师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的方式朗读体会。在读时,要注意用恰当的语速、语气、语调来表达字里行间的感情。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通过老师、学生的互评探究进一步总结出朗读的要点: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2,对诗人生*和时代背景的把握3,对诗歌语言的品味4,调节自己的感情。

  (六)合作交流

  小组交流以上的阅读印象,并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②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分层教学的需要:一般的学生都能说出自己最直接的心灵体验和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而有一定语言鉴赏功底的学生则会选择“让我最欣赏的”形式发言,对于喜欢另辟蹊径思维独特的学生来说,“我有这样的疑问”这个话题则更能激发他们发言的热情。

  (七)创新实践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的革命〉〉中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要充塞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创新实践活动”这一环节,鼓励“百花齐放”式的个性阅读。活动的方式是:从以下方式中选择一种展示你这节课的阅读收获:A配乐朗读(音乐由多媒体放送)由学生选择自己最为欣赏的一部分朗读,获得一种审美娱悦;B写意绘画,画出你心中的黄河;C写作补白,这首诗歌让我感受到,学生通过写作可以填补这个空白。D链接生活,讲述课文实际意义,这样文本的内涵才能得到实际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整体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总结学*经验,表扬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以更大的学*热情大胆地、愉快地进行自主阅读。

  (八)家庭作业

  上网查找有关黄河颂的资料,和家人一起欣赏咏唱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的倾向,实现教材内外的沟通和课堂内外的交流。)

  本课的设计是课前准备用“了解黄河历史”拓展着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背景。导入新课后以“欣赏黄河颂歌”将学生引入课文情感的波涛,从中感受体味诗中澎湃激昂的颂扬赞美之情。中间研讨“探究黄河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家庭作业“咏唱黄河歌曲”是活动形式的变换,也是对课首的呼应,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以爱国为主题。也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诗歌着眼于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黄河颂》还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语言凝练,表意深刻,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方法,多角度地描绘了黄河的形貌,颂扬了黄河的精神。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掌握诗歌朗读方法,提高诗歌朗读水*的好材料。

  学*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朗读能力不强,对诗歌的节奏、重音、语气把握不够熟练,对诗歌的内容理解还没达到一定的程度,学*诗歌的方法还在探索阶段。但现在的他们的学*欲望强烈,有一定的表现欲望,还会在课堂畅所欲言,在老师的指导下会愿意去接受学*诗歌的方法。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

  (2)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本特点,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方法

  (一)说教法

  (1)情境体验法

  (2)朗读法

  (3)合作讨论法。这是一首诗歌,语言凝练、简洁,重在抒情,又涉及到了历史、地理、音乐等相关知识,所以,我主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朗读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1)倡导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做学*的主人。

  (2)尝试课外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收集各种信息资料的方法(如:黄河的古诗名句、黄河的传说等),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做批注法

  五、说教学设计

  (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1)欣赏《黄河颂》歌曲,自由想象音乐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听《黄河颂》的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字词的读音,朗读的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黄河颂》本身是一首歌。我就先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首先从声音上去感受黄河的气魄,让学生明白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我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漩涡、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学生边听边想,这样既感染了学生,也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新课标提出: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展开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这首诗,是一首现代抒情诗,关键是朗读。所以,我侧重引导学生静静地听课文朗读录音,既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字词的读音,朗读的停顿、重音、语气语调等。有了朗读录音的范读引路,为学生创设了朗读的氛围,也有了展示朗读的欲望,学生听起来自然全神贯注,收获多多。(听了之后,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读的环节吧。)

  (二)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并讨论如何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感情。

  (2)学生总结交流朗读方法,包括重音、节奏、语气语调等。

  (3)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

  (4)分声部男女生,合诵朗读,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教师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这一环节,就是我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用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探讨诗歌朗读的方法。所以,我设计了以上这四个步骤。本诗歌语言浅显,我没有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重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有感情的读这些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由浅入深的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诗歌的内容,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也提高了朗读诗歌的水*。(读中生悟,以悟促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主题。)

  (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1)找出直接描绘黄河和赞美黄河的诗句?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诗歌蕴含的`情感。

  (3)请你找出诗歌中最能体现黄河雄浑好豪迈的词语,仔细品味并写出批注。

  (4)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朗读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而有感情的朗读又必须建立在真正地理解诗歌的内涵的基础上。基于这个目的,我提出了上面这四个问题,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梳理明确,细细品析,以悟促读,帮助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抒发对黄河的赞颂之情。

  (四)颂扬:让我们乐乐地写

  学*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要求学生用“我欣赏这首诗,因为xxx的句式写话。

  学生畅谈学诗的感受、体会,组内交流后,班内展示。此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围绕着诗歌的内容、语言、思想、结构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其学*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雄浑的美、壮阔的美、蜿蜒的美),使我们真切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勇不可当的气度和力量,这足以激发每一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信念。)

  (五)拓展:让我们美美地说

  课前让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有关黄河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来说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

  (1)歌颂黄河的古诗名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大漠孤烟直,长沙落日圆。(王维)

  (2)与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

  (3)与黄河有关的传说。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我们美美的说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标对老师的基本要求。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三个说的内容,旨在利用现代网络、报刊、书籍等多种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克服以往以书本为中心进行学*的倾向,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实现课堂内外的交流。完成小语文向大语文的转化。

各位评委: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下面我将从六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所选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爱国为主题的。学*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语言运用的技巧。学*《黄河颂》这首诗,还要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黄河,母亲河》作基础,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黄河。

  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它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读来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学*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二、说目标

  本文是诗歌,易于朗诵,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不宜过多讲解,根据单元要求、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能力目标:

  ①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②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3、情感目标:

  ①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②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初一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诗歌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或偏向。诗歌语言凝练,表意深刻含蓄,因此不能作过多、过繁的分析,否则会难为学生。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深刻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惯的培养

  通过整体阅读,学生可以把握作者的情感;通过体会对文中精彩语句的品读,可以了解把这种情感所表达出来的语言技巧;同时,通过阅读,学生还可以体会到汉语优美丰富的表现力。这篇课文非常适合朗读,大声地朗读可以进一步加深文章对学生的感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好诗歌。

  2、在合作学*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搜集信息、概括信息,养成勤写、勤积累的好*惯。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诵读感知”“合作探究”“四边对话”是我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旋律激昂,气势磅礴,课前,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借助直观的黄河图片和音乐的力量,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感悟为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六、说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

  师生共同欣赏搜集到的黄河图片,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感

  (借助图片、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2、说黄河,激发诗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藏认识黄河在地理、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黄河文化积淀。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着学生的情感,给课文教学铺垫了一个厚实的文化背景。这也符合课标中倡导的“大语文观”)

  3、颂黄河,感知诗意

  (1)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

  (2)朗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进行朗读指导。

  ②学生自由练*朗读。

  ③学生齐读、美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4、研读诗歌

  (1)读一读,议一议,讨论两个问题:

  ①诗人是怎样描绘黄河、赞颂黄河的?

  ②你认为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师生交流明确

  5、绘黄河,拓展诗趣

  (1)展开想像,学写诵诗。(加深理解,迁移运用)

  (2)齐颂升华(在奔腾激越的音乐声中,教师小结课文,师生齐声诵读课文升华感情,同时让全课的教学余味犹存。)

  如有不足,恳请各位专家指正!谢谢大家!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黄河颂,它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歌。

  下面我将从五大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着眼于“歌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学*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考虑,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㈠、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㈡、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

  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初一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黄河颂》这首诗歌潜藏着一定的民族文化内涵,需要学生用心品悟与积极交流,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对诗歌要旨的把握片面、肤浅甚或偏向。因此,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质疑、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见解;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 “合作探究”“四边对话”是我这篇课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为了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明晰的学*模式,展示导学的索引问题,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激越飞腾,激情澎湃,情不可遏,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因此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以读启悟,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惯的培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怎样才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诵好一首诗词。

  2、在合作学*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3、利用间接经验学*感受生活。

  4、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伙伴发问质疑。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了解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

  学生-----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感受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激情。

  (一) 情境导入

  记得高枫在《大*》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是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充满激情的开头,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学生与课文的距离。)

  (二) 简介创作的时代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

  (三)激**感:

  1、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第一、七、八乐章的片段,并对音乐所要描绘的内容和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自由想象。

  2、学生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从音乐感受到了怎样的感情。

  3、带着从音乐中体会到的感情来齐读课文。

  (首先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然后通过想象音乐中描绘的场景和体会音乐中的感情完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交流转换。《黄河大合唱》中八个乐章的感情一脉相承,因此最后就能以学生自己从音乐中感受的思想感情来朗读诗歌,效果显然胜于教师对学生说要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

  4、朗读交流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3)、全班齐读诗歌。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

  (四)内容研讨:

  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这一部分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副图画让你感受到黄河怎样的精神特征?你认为哪些词最能体现这些特征?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4、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黄河精神)

  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

  (针对教学目标1以全班交流的形式将课文的结构、内容、主题进行梳理明确,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朗读诗歌)

  (五)配乐朗读,评价探究:

  1、 小组中练*。

  2、 上台配乐朗读表演。

  3、 师生共同评出最好的小组。

  (通过深入理解课文,朗读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感情,再配以画面音乐的辅助,将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借助表演和评选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给予适当的刺激和压力。)

  朗读还要注意表达语气,老师建议大家用“选读”精彩段落的方式朗读体会。在读时,要注意用恰当的语速、语气、语调来表达字里行间的感情。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通过老师、学生的互评探究进一步总结出朗读的要点: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2,对诗人生*和时代背景的把握3,对诗歌语言的品味 4,调节自己的感情。

  (六)合作交流

  小组交流以上的阅读印象,并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①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②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③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分层教学的需要:一般的学生都能说出自己最直接的心灵体验和文章中所蕴含的道理,而有一定语言鉴赏功底的学生则会选择“让我最欣赏的”形式发言,对于喜欢另辟蹊径思维独特的学生来说,“我有这样的疑问”这个话题则更能激发他们发言的热情。

  (七)创新实践

  新课标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的革命〉〉中说过:“头脑不是一个需要充塞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创新实践活动”这一环节,鼓励“百花齐放”式的个性阅读。活动的方式是:从以下方式中选择一种展示你这节课的阅读收获:A配乐朗读(音乐由多媒体放送)由学生选择自己最为欣赏的一部分朗读,获得一种审美娱悦; B写意绘画,画出你心中的黄河;C写作补白,这首诗歌让我感受到,学生通过写作可以填补这个空白。D链接生活,讲述课文实际意义,这样文本的内涵才能得到实际的开发和利用。

  教师对以上活动予以整体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总结学*经验,表扬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以更大的学*热情大胆地、愉快地进行自主阅读。

  (八)家庭作业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