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作文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6篇

日期:2022-09-28 00:00:0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1

  又是中秋,正午的烈日还挥发着夏日的威风,那种炎热俨然有几分老虎吼啸山林后的余势,即让人松了口气又让人略带一点忌惮,秋天不像个秋天。既然已是中秋,该有点萧萧瑟瑟的风冷流寒,圆月之下,落黄零零、丹桂飘香,众人齐聚把盏向明月,那才有赏月之雅兴、秋节之韵味。这个中秋实在有些差强人意。

  忽然想起杜甫的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的圆月总能给那些远离家乡的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仿佛是看到了圆月就如同看到了家乡的一切。而这一切又是那么具体那么清晰:金黄的稻田,苍翠的矮山,明镜似的小湖,还有那满是青苔的石墙…… 每一个游子都会有一个明静而光亮的“故乡月”,季羡林的“故乡月”是家乡苇坑里的那个*凡的小月亮。那种*凡却卷裹了儿时的朴实与纯真,把一个狭小而清新的月下世界定格成了永恒的画面。我的“故乡月”是童年时田田荷叶上的既晶莹又晶澄亮的圆月。时已至今日却再也望不到那样的圆月。

  中秋之月是一种守候也是一种期待。中秋应是与家人团聚之时,而这些年的中秋节都是在外乡度过,这个中秋节也是如此。想想新婚的妻子,这本是婚后的第一个中秋节,而彼此相距遥远而无法共度,实在令我愧憾。只能借苏东坡的诗句抒发这相隔遥远的温馨甜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结尾是写给他的弟弟苏辙的,基于手足亲情能激发他的丰富多彩的思情,实在难能可贵。可以想象一个人思念他的兄弟显得如此柔情悱恻、可歌可泣,无不让人心生感慨。苏轼和苏辙也应该是*历史中兄弟情深的最佳典范之一,他们从小一起玩耍,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一起进京赴考,一同在朝为官,一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应该说他们相互见证着彼此青年时期的岁月光辉,他们比任何人都了解彼此的心灵所想。在那段意气风发的年代,他们相互陪伴,相互学*,相互鼓励,以致同时成为那个时代的杰出青年。

  由于朝廷的任命,他们从此分离。分离可以是一首诗也可以是一杯酒,或者是霸桥边上的一束柳枝。而他们的分离有很多的离情愁绪超乎了离别时沉重的相拥、珍重的道别,他们的离别无疑倾注了彼此无尽的牵挂与思念。分离过后也会有聚合的时光,而以后的分分合合却让他们更忧虑彼此的命运,他们不幸的陷入了仕途官场的漩涡。政治的倾轧,官场的暗斗,都使他们力不从心。苏轼的名声在那个时代也实在太过响亮,“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双双嫉妒的目光总是在搜集着他的“不轨行为”,而那些证据也确使他遭受一次又一次贬谪的痛苦。

  或许是为了避开那些刺眼的目光、怀恨的脸神,他来到了密州,一个远离京城的地方。而他的弟弟子由却与他相隔遥远,他们更是七年未能相见。又是一个中秋之夜,他的身边聚集着一群人,或有友人,或有慕其名声的追随者。众人欢聚应是斛光交觸、欢声笑语、溯酒赋诗,酒到正酣时,苏东坡忽然转身举杯向明月。太多的思情愁绪:无奈、愤怒、不屑、思念…… 诸多的情感在这天地间驰骋游荡,最后集中在了那轮圆月之上。那一刻他可以羽化而成仙进入他的世界,也可以俯望旁人发出“高处不胜寒”的嗟叹,但嗟叹之后,他眼光一亮,心头一怔: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既是兄弟又是知己的人也该观赏着这轮圆月,也会在思念他的兄长。那一刻他们之间没有了遥远的距离隔阻,也没有了忘乎彼此的愧憾,因为同样的月光照亮了散落在层层山水间同样的思念。一杯酒,一声叹息,化为茫茫千里间的共同企盼。皓首问月,将一种超然绝然的祈望消弭那无数日夜里沉沉的苦思,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因曾经拥有。

  苏轼当时赏月的心绪是复杂的,复杂得缥缈虚无、上天入地、曲折迂回。命运的坎坷,时局的困顿,前路的艰辛,当下的闲愁,一下子都在圆月下华丽的爆发。可是这世间能有几人懂得其心,他的知己在远方,他所思念的也在远方。 圆月承载着思念,遥寄着思念,也连通着思念。

  明月,这样一个宇宙中最常见的物象承载了人类太多的情感,而它所寄托的思愁照亮了*的文学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明月中是浓浓的乡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明月是一种各自天涯的美好期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的明月是那么婉转迷离,悠思情往。“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虛的明月却挖潜了人生苦短,还向往着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我也时常探寻着古人的情怀,比如这中秋时节,赏月也应该有些旷古的情思。“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前不久看新闻讲,某某电视台在评选中秋节最佳的赏月地点。在我看来这样的活动既是无趣也是无聊,也不排除他们为那些评选的景点做广告的嫌疑。赏月的本质是望月,全天下也只有一个圆月,赏月赏的是心境,心境不同圆月也不同。心境可以使圆月更圆,也可以使圆月不圆,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明月。赏月之心境无关月下之风景,关乎的是心中的层层积累的思情。难道非要趋之如骛的拥挤到那些景点去赏月?也许在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早已失去了原始的心境而不得不转身离去,却还要埋怨那狂躁的热闹、起哄的喧嚣。圆月之圆也无圆!

  下午刚刚收到以前的一个同事发给我的中秋节问候短信,仿佛一下子又回到那时与他们共度中秋的情景。时光流转,圆月变了一轮又一轮,今夕又何处?翻来覆去怎么也想不到一句适合的'回复,便想到了苏轼的那句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2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今年中秋的月亮格外明亮,格外圆。

  那么美好的时刻,我们怎能舍得放过?于是大家都默契地走到小学。又是和往常一样,围成一个圈,边赏着月边聊着上了中学后的趣事,说着从前幼稚的傻事。大家聊得正欢,忽然说起班里唯一一个离开的同学,顿时沉默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是大家最钦佩的纪律委员;是低年级学生最爱的大姐姐。她期末结束后在大家的依依不舍下回江西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我们在望明月思念她时,她也正想着我们吧。

  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记得那年那天,放学时忽然下起了大雨,她带了伞我没带。她看见我缩在一边躲雨,毫不犹豫地把伞给了我。她知道我不会要,于是伞一放到我手里就跑了,边跑还边喊着:“快点回家!”要知道,她家离学校很远,这样冒雨回去肯定会感冒。我抓着伞眼含泪看着她远去,第二天她就请假了,发了高烧。从那时起我就认定她是我最好的朋友,直到现在我们的友谊都没变过。她是大家最钦佩的纪律委员——记得那年,我们因为太调皮把窗户的玻璃打坏了。当时我们都慌了,那时她刚到学校,看到这一幕,她依然很淡定。我们顿时就吵起来了,互相推卸责任。她没理会我们,我们当时还骂她无情。不一会校长就来了,我们都低着头,害怕极了。忽然她站起身对校长说:“窗户是我不小心打坏的。”我们都惊呆了,随后她跟着校长到检讨室,校长很严厉地罚了她,还特意把这件事情当成大会的重要内容告诫我们不准犯和她同样的错误。我们都好内疚,但是事情过后她从未提过。我们一直忘不了这件事,更不可能忘记她。她是低年级学生最爱的大姐姐——低年级没有一个学生不认识她,她爱他们就像爱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特别是有一次,让我们对她更加刮目相看。那是我们五年级的时候,那天天气很冷,许多同学带的都是热水,低年级的学生更是。上完早读,我和她手拉手在校园散步。我们在树下坐了下来,面前有个小男孩,他手上拿着水壶正准备喝水吧。可是出乎我们意料的,他一打开盖子就要往旁边另一位小男孩身上泼,结果这个老好人立刻就冲过去,悲剧又发生了,她的手全部红了,从那次之后,一有小孩看到她就热情地叫:“姐姐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相信无论我们相隔多远,我们之间的情谊也是永远不会断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3

  素装弯桥,烟柳绿惨,冷了一湖春景。湖边一位银发苍苍的老人,步履蹒跚,抬望眼,一抹残阳如血。老人叹息道:“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咿呀的我拉着妈妈的袖子,不解地问:“什么是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今天忆起此事,不由心中一颤,当日她是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还是叹晚景凄凉,无人相伴?我曾想,老人若有至亲相伴,陪伴他一起漫步,有说有笑,何至于如此凄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初读东坡先生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不由感叹这位一向豪放,词气磅礴的文学家竟也写出这样感伤的词来。词的序言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原来这首词原是为了怀念他的弟弟子由所作。后来仔细阅读有关书籍,才知道苏家兄弟情谊之深厚世所罕见。哥哥说弟弟:“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弟弟说哥哥:“扶我则兄,诲我则师。”相传苏轼被害入狱,命悬一线时,曾给弟弟写了一首“绝命诗”《狱中寄子由》:“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这首绝命诗,令宋神宗对苏家兄弟情深感动不已。加上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

  苏轼读唐代韦应物“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诗句后感触很深,与子由约定“夜雨对床”:“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职。”对苏轼而言,他更追求一种亲情的萦绕,他愿淡泊名利,看重的则是一种心灵的净土。在苏轼看来,没有了亲情,生活便会空虚苍白。苏轼、苏辙兄弟的手足情,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永远是历史长卷中璀璨夺目的华章。

  在人生旅途中,亲情是人间最温暖的阳光,是抚*心灵创伤的妙药,也是激发生命力量的源泉。试问倘若缺少那一份精神支柱,人生该是怎样的一种寂寞?

  我的家庭也曾经历过一段“天上月亏终转盈,地上人散却难聚”的岁月。在妈妈去国外工作的那段日子里,我常常一个人在寂寞的夜里伏在窗前的书桌上发呆,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突然听到电话响起的声音,妈妈一句“想你了”之后便泣不成声,而我呢,更加掩饰不住自己的情绪,竟然嚎啕大哭了起来,妈妈在那边哭,我在这边哭,然后又彼此安慰。*时觉得妈妈有点唠叨,而此时电话里的“唠叨”却是千遍万遍听不够。我仍然记得妈妈临行前与爸爸深情的拥抱,更明白了一向豁达乐观的爸爸,在妈妈离开的那段日子里为什么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言犹在耳,我不禁反复吟咏咀嚼。我知道,我应该对我的父母敬献出女儿深沉的爱,并推而广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爱心献给社会,献给人民,献给祖国,这一定是父母所希望的。

  我真的担心,待我风华正茂时,我的至亲却已满面风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4

  独自在田野中漫步,柔和的夜色像黑披毡一样在山野间抖开,星星也迫不及待地一颗一颗钻出来。父母,你们可曾知道,这星月中寄托了我的一厢思念?

  秋季的晴夜,那片深邃的蓝天低得几乎扣着头顶。星星像钻石般璀璨,让你忍不住想把它们摘下来。茫茫夜色中,一道微微的天光,在远方勾勒出一溜黑黝黝的山的剪影。山月就在那儿升起。

  “嘻嘻!”附*传来孩子的笑声,像串串银铃,被晚风碰撞得叮当响。这时天空愈渐晴朗,东边有一块闪闪的星星变得迷离绰约了,田野静极,一点银辉一闪,眨眼就成一片,渐成半圆,终成一轮。不知远方父母是否也能看见?

  月光铺天盖地,哗哗泻下,很闹腾地在瞬间浸透了山峦、村寨、竹林和小河。白日里,很*常的梯田、村寨、花草树木,被月光映照出一种沉静的华美,在山间蜿蜒的河流,温柔地流着,闪着点点隐隐的水光,全然没有了白日的鲁莽。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千百年来,月亮朦胧了多少才子文人的泪眼,承载了多少离别的悲哀!可他终究是负担不起了,只好静静地在这里陪伴着世人,默默地抚慰着人们的心。“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今夜难眠,一个人立在月下,抵抗着离别的痛苦,抵抗着分隔的酸楚。

  无语间,泪已落地……

  可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的一生总有挫折,有难关,有低潮,正如月也不是夜夜圆,夜夜亮。可千百年来,谁不是承受住了?人生“到头终是一场空”,不如豁达起来,享受这短暂的人生。

  拭去眼泪,重望月。这是乐带给我生命的启示,带来一生的鼓励,我豁然,此刻,我只是默默祝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5

  门前的栀子花摇曳在风中,遮住了那婉如圆盘的月亮。凝神望着那个“圆盘”,仿佛看见了“广寒宫”中的嫦娥,翩翩舞动。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舞姿,勾起了我的思绪,随着那“惊鸿”的舞姿,潮涨潮落。

  中秋,是阖家团圆的节日;是游子们思乡情切的节日;是诗人们灵感突发的节日。诗人们为这个节日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和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都写出了写出了游子们的思乡之情。

  今年的中秋节让我犹为难忘。因为那香甜美味的月饼;因为那耐人品味的诗词;更因为那撒着月光的明月。每年的中秋我们都是一家团圆,可今年,我独自坐在那院子的石台上,望着那独自“挂”在天边的“圆盘”。月光在地上刻出了我的轮廓,大地也奢侈的披上了一层“月影纱”。

  而今年,我的姐姐因为在外地工作没能回来。我才有这独自望月的机会。仰望星空,月亮和我一样,也是孤零零的,没有其他的星星愿意和她作伴,她也许也和我一样孤独吧!不,她还有清风作伴,还有嫦娥和这栀子花的舞蹈供她欣赏。而我,什么也没有!

  栀子花的花香伴着夜晚的清风扑面吹来,我又想起去年的我和姐姐在月光下玩的游戏,“来啊,姐,你不行!”“谁说的,你看着。”月光把我们的影子勾勒在地上,在我的脑海里形成永久的记忆,留下永久的画面。可今年,一样的清风,一样的月亮,一样的栀子花。可是,人,却早已不是以前的人了。

  月亮,被一朵乌云遮住,栀子花在风中“跳”起了舞。你,还好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往年中秋无记。夕阳残辉也不似昨夜绯红,正如人的心情浑浑噩噩的颓废。厚重的云层叠夹着,拥在整个苍穹。沉闷的空气束缚着肢体的行动,呼吸也似长途奔波的老马,沉重地喘息着。

  渐渐,整体厚沉的云四分五裂像母亲常年劳作龟裂的手。阳光穿透裂缝努力向四周射出却没有给压抑的空气带来更多的轻松,越加抹上笔阴霾,更显低沉。连阳光都无法穿透的绸幕,月光是否能射穿?一时间我竟也不敢肯定了。”

  花前

  饭罢,独往家后的梅园。踱步在灰色的混凝土路上,秋尽,天黑得比以往更迅速了。两旁的桂花也逐渐败了,枯黄的花粒零散在四周,芳香却未随之散去,依旧淡淡的弥漫在空气中。也是应了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桂香调缓了沉闷的气氛,也使得周围的食物鲜活起来。天色变,回去的途中月亮竟透过浓密的云层在天空中占据一边,拿起随手摘的向阳花朝向满月,也是接了李诗仙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呐。

  月下

  没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没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的只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皎洁的月光慢慢驱散阴霾,击退黑暗。引耀着半个苍穹。银色的光似轻纱覆盖着万物,梦幻般的朦胧,诗一般的惬意,母亲般的温柔。月亮几米开外的地方是淡粉色,似桃花甜美。再远些的地方有几抹蓝,几片紫,似蓝帆溶于水的清透,似高贵的淀紫,一直蔓延,直到天际便成了漆黑。

  月半中秋,团圆的日子。满月,寄载着游子对家人无限的思念。月亮,指引着我回家的方向。即使身在天涯也要共享团圆。

  所谓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不过如此吧,再也抵不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6篇扩展阅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6篇(扩展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 (菁华5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1

  八月,一个金色的季节。满怀着丰收的喜悦,一个人躺卧在天台上静静的仰望悬挂在夜空中的月亮,胖嘟嘟的,好可爱。往往会情不自禁地问:“月亮,你也在看着我吗?”

  这样傻的事情在我幼时就已经时有发生。美丽的月亮让人浮想联翩,幻想着一个属于自己中秋节。在我的心中,它们往往是这样的:

  在美丽的西湖湖畔,柳条刚刚亲吻了湖水的脸庞,湖水羞涩地荡起了涟漪,不解风情的风儿又开始吹散鸳鸯了。

  恋人在湖心亭等待着心中的伴侣,一边来回地踱步,一边喃喃自语,双眼一直望着岸边,不敢离神半刻,双手狂乱地抓着头发,眼眶不自觉地溢出晶莹的泪珠。终于看见他了,心中一阵惊喜,兴奋得像个孩子一样跳了起来,泪水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又怕他看见了笑自己傻,草草地梳理了头发,抹去脸上的泪珠,在风中亭亭玉立。纵有万般情欲,还是拼命地往心里压,保持住一份淑女的矜持。

  情侣终于可以相聚了,在美丽的西湖共享一轮明月。不知广寒宫里的嫦娥姐姐看了有何感想,但愿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而我个人更喜欢在迷人的海边、细腻的沙滩上,和家人一起品尝月饼,共赏月光。倾听浪涛拍打岩石的声音,那是大海对月亮的呼唤;感受海风的清凉,风儿带来大海的味道。吟诵张九龄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心里想起一些常挂念的人。渴望和他们相见,却不能相见。自知“此事古难全”,依然幻想着善良的月儿能将我的心事告诉他们。即便不能,我还可以将祝福写在孔明灯上,祝愿那些一切爱我和我爱的人永远幸福。

  但是世事往往不尽人意。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陪妈妈去一个客户家收货款。妈妈一个人上楼去收钱,我在楼下看管车子。两幢楼房之间是一个漆黑的过道,住户都把垃圾扔到那里。因此,我可以闻到那里飘来的种种恶臭。

  突然,一个黑色的影子在昏暗的路灯灯光下闪过,我心里一阵哆嗦,隐约看见那个影子躲进了漆黑的过道里。

  鬼、小偷、丧尸、怪人……这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在我的脑海中飘过。心里固然害怕,却又引起我无限的好奇心。我鼓足了勇气,决心到漆黑的过道里一探究竟。

  我摄手摄脚地来到过道出口处,伸出头往里探,透过昏黑的灯光,我发现了惊人的一幕:一个年龄和我相*的少年在垃圾桶里翻出一个个垃圾袋来,捡取别人吃剩的残羹剩饭来充饥,这里面可能就有我今晚吃剩的饭菜。

  我发现他时,他也看着我。一只手把剩饭剩菜往嘴里送,一只手还拿着一袋收集好的剩饭剩菜。我愣住了,和他对视了足足一分钟。他惊慌地逃跑了。我也随妈妈回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我和妈妈谈及到这件事时,妈妈说那是一些被骗或离家出走的无知少年。他们既不肯接受流浪者之家的帮助,又无法回家,肚子饿时,只好捡一些剩饭剩菜来充饥。

  接下来的几天,我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中秋节。但是那些流浪街头的少年却只能风餐露宿,颠沛流离。每当看见圆满的月亮、迷人的烟火或浪漫孔明灯时也会对家人充满思念之情。

  苏轼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久之人不单是那些已经相聚的情侣,已经团圆的家人吧。

  愿全天下的人中秋节快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2

  “中秋节”本是一个合家团聚、欢乐喜庆的日子,但今年的中秋节,我的心里却有一份隐痛,有一份“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的伤感。

  想起去年的中秋节,我们全家人是在爷爷的病房里度过的,一周后那个最爱我的人——爷爷就这样走了,我怎么能接受爷爷离去的事实呢?我多想能和爷爷一起,再次去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我多想能和爷爷一起,再次去攻克一道道奥数难题;我多想能和爷爷一起,再次去公园、郊外、游乐场留下我们欢乐的足迹;我多想放学时再次看见爷爷那高大熟悉的身影;我多想回家后再次吃到爷爷为我精心烹饪的佳肴美味;我多想多想……

  爷爷走了的这一年里,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生命中那不可避免的残忍让我怎能去承受呢?“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生老病死,聚散离合,这是人类的自然规律。或许此刻只有流泪能让我的心情变得*静,只有流泪才能减轻我心中对死亡离别的畏惧,只有流泪能让我坦然接受生命中那不可避免的残忍。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今天,我已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再过九个月,我就要与和蔼可亲的老师们分别了;就要与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分别了;就要与我亲切熟悉的青青校园分别了。正因为我知道了悲欢离合,知道了阴晴圆缺,所以我更加珍惜我们这九个月相聚的日子了。我希望能和老师们、同学们共同留下我们人生中最最美好的记忆。这样即使在离别的日子里,我们也会想起“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我们也会想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就让我珍惜我们彼此的缘分,就让我珍惜我们相聚的日子。因为我知道“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明天不论你们是人在他乡还是身处异地,我都会想起你们和我相处的光阴,我都会珍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不管我今后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每逢中秋节,我都会由衷的祝福我亲爱的同学们、我尊敬的老师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3

  中秋,一个永恒的话题。

  中秋那天,当喧嚣的城市疲惫时,杂乱声终于停止了。最后一缕夕阳逝去,天空舞台上的主角即将登场。随着夜幕的降临,城市变得安静无声。纯情少女般的圆月慢慢爬上枝头。她皎洁无暇,美轮美奂。

  远看,它就像一个以星辰和黑夜为背景的圆玉盘。当黑夜变得安静,它变成了整个天空的主角,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光芒,柔和而明亮。它不像太阳那般亮的耀眼、火热,也不像星星那样内敛含蓄的发光,它没有那么热烈。它的光温和、宁静,不张扬,不胆怯。

  关于月亮,有着许多的神话传说。比如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我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不禁想到了这个传说。恍恍惚惚,我像进入了梦幻之中。好像看见了嫦娥在月宫中翩翩起舞,玉兔在捣药,吴刚捧出了桂花酒。此时我想化作一片彩云,围绕着月亮,给那柔和的月光更染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月亮在这一天是圆的。而亲人却不一定团聚。从古代起就有不少文人用月亮来寄表情丝,转托思念。所以月亮俨然成了天下悲欢离合的代言人。中秋时候焚香拜月,望着月亮想着远方的家人此时也凝伫着同一个月亮。似乎月亮可以成为某种媒介为我们传递思念。用圆圆的月亮来代表内心的痛苦,由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表现人世的悲欢离合……这时候的月亮似乎看懂了人世的悲欢,变的有情有义。所以从古至今,苏轼也好,艾青也好,许许多多的文人大多都写过中秋的月亮。比如苏东坡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和,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还有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在诸类诗句中,诗人大多都表现了自己对家乡对亲人对祖国的思念,爱恋。

  中秋这天,抬头望皎皎明月,暗叹萦心之绪。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4

  望着灰蒙蒙的夜空,没有月亮,心也像这灰色的夜空。闷。雨,悄然来临。

  她的名字叫琴,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和她是邻居,虽然当时她已经六年级了,但似乎没有什么功课的负担。我们随意地把时间丢在田间小路上,蝌蚪游动的池塘,把欢笑撒地到处都是。她的笑如二月的春风拂面,很甜,很自然。

  我们差整整五岁,但总能玩在一起。记忆中,她总是一套干净的校服,一条清爽的马尾辫高高束起,那双大大的眼睛像阳光下跌的湖面一样清澈,明亮。

  至今仍不忘和她相见的那个雨天。先前只是毛毛细雨,后来雨像发了脾气一般,越下越大。“哗哗哗”的雨声让我发了愁,我怎么回家呢……

  “你回不家加了么?”一个甜美的声音从我身边传来。我循声望去,一个比我高好多的女孩出现在我面前。我茫然地点点头。“进来吧。”她微笑着,宛如一个误入凡间的天使。我犹豫着,妈妈常说外面坏人多,可拥有如此甜美声音的天使姐姐不会是坏人吧……我继续想着,身体却不由自主的迈入伞内。她说她叫琴。

  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是我邻居。她微笑着看我进家门,门前昏暗的灯光照在她身上,衣服明显有一大部分湿透了。小小的伞却为我避了风雨,一时间的感激化为泪水夺眶而出,滴落在潮湿的地上,挂在我湿湿的脸上,和水融在一起,消失不见了……

  前几天回老家,遇见了琴。她从一家美容院出来,脸上画着浓妆,眉毛也文了,嘴唇上是亮亮的唇彩。手搭在一个流氓一样的男人身上。我惊呆了……原先那个清纯可爱的琴去哪了,要不是她的眼神我就认不出她了……琴姐姐,你才18岁啊,是上高三的年龄啊,怎么可以就这么毁了,难道你要这么毁灭吗……

  她明显是看到我了,只是看了我一眼,笑着挽着那个男人的手走了。就这样擦肩而过……我和她的生命犹如两条直线,相交了以后便越行越远。

  今天是中秋节,虽没有皎洁的月光,我仍要让着这绵绵的秋雨带走我的祝福,我的思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上中学的时候开始,每至中秋,苏轼的这首词就会油然在心头萦绕: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是天界人间之常态。但是,就是这种常态,才使人们在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中感叹世事、企盼团圆。“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

  “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姑娘呀你也在我的心海里飘呀飘,让我的歌声随那微风吹开了你的窗帘,让我的衷情随那流水,不断的向你倾诉,椰子树的长影,掩不住我的衷情,明媚的月光,更照亮了我的心,这绿岛的夜已经这样沉静,姑娘哟,你为什么还是默默无语”。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团圆梦,每一个民族都有一个团圆梦,尤其是中华民族,今又中秋,依然只能在海峡*共邀明月,隔岸祝愿,不知何时能团圆?

  今又中秋,让我们在同根同源的*俗*邀今夜的明月吧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 “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形成风俗;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民间流传极广的是,嫦娥妒恨丈夫后羿薄情,偷吃了他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的不死之药,于农历八月十五之夜飞上天去,在月筑室为宫,遂为月宫之神;后羿后悔不已,年年的八月十五夜,望月设供,祈望妻子返回人间与自己和儿女团聚,由此而衍生出后世民间祭月祈团圆的文化*俗。

  今又中秋,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6篇(扩展2)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4、探究作者的心理情感变换及其原因,领悟作者表达的美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作者的“思念”之情;探究作者的心理情感变换及其原因。

  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领悟作者表达的美好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苏轼的生*、作品资料;熟读课文。 教师: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中秋节在古代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月节”,有关月亮的古诗你了解了哪些?

  那有关月亮的歌曲你知道吗?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有关月亮的歌曲。

  【媒体】播放《明月几时有》,你听出了什么?点题。

  2、动人的旋律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美好的感情会长留人们心间,就像那千古流传的古诗词,到今天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3、切入主题:这首歌曲的词作者就是900多年前的宋代大文豪苏轼,他在创作这首词的时候经历了复杂的感情变化,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把文中表示苏轼感情变化的词语找出来:

  【板书】 思念 埋怨 宽慰

  看了这三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都有“心”这个偏旁)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吧!

  【出示】请大家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苏轼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三个词语之间打上箭头)

  二、感悟“手足情深”

  1、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苏轼思念了谁?在什么情况下思念的?

  2、【媒体】出示两幅图:一是人们中秋团圆赏月,二是苏轼思念亲人。

  (1)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2)对比读,读出团圆的热闹喜庆,读出苏轼的孤独愁闷。

  3、苏轼为什么会这样思念弟弟呢?用书上的一个成语叫——

  【板书】 手足情深 (理解)

  4、【媒体】出示练说,师相机点评。

  苏轼满怀深情地回忆:记得小时候我们…… ……长大后…… ……

  如今,分别…… ……此时此刻…… ……

  5、是啊,苏轼的母亲、妻子和父亲都相继去世了,可以说弟弟苏辙是他唯一的亲人,在这万家团圆之际,他怎能不牵挂着他的弟弟呢?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6、过渡:牵肠挂肚却又无法相见,他只好借酒消愁,但“酒入愁肠愁更愁”。月亮渐渐西沉,他怎么能安然入睡呢?这时的他,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7、【媒体】出示“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这么亮呢?……”(配图)

  探究“眼睁睁”“,体会苏轼的无奈。

  8、师:苏轼怎么“埋怨”的'?(点一点板书的“埋怨”)

  生:“无情的月亮啊……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老师找出了一轮“月”一个“人”(边板书),请你帮老师完成这个词语填空。

  【板书】 月圆人缺

  9、要是在现代,你和兄弟姐妹的感情这么深,在中秋佳节之际,你会怎么做?

  10、师:“每逢佳节倍思亲”,再远的距离也阻隔不断苏轼对弟弟的思念,感情越深就越发思念,越思念就越睡不着。在苏轼的眼里,此时的月亮是那么的——“无情”

  指导朗读(“偏偏”含有责怪、埋怨的意思)。

  过渡:他一直这样不停地埋怨月亮吗?你从下文中哪个词看出来的?(转念)

  苏轼并没有沉浸在低落和愁苦之中,他要寻求内心的解脱和宽慰。我们来看看他“转念”又是怎么想的。

  三、体会“美好感情”

  1、【媒体】出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2、边读边仔细体会,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苏轼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怀。

  相机点拨。

  4、师:因为他知道阴晴圆缺、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知道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是人生必须的经历,所以胸怀“美好的感情”,把祝福送给天下所有人。(着重圈点“情”字)

  5、除了手足之情,还有哪些美好的感情会常留在人们心间?

  师相机点拨。

  6、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感情”来朗读这段话吧!

  【媒体】配乐。学生读完,师接着朗诵《水调歌头》全词。

  7、其中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至今,现在你能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板书】 长久、婵娟 (着重解读“婵娟”)

  8、师:只要是真挚的、美好的感情都是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东西,读到这两句词,你头脑里一定会浮现出感动你的人或者事,你最想把这句祝福送给谁?

  学生交流。(课后继续送出你真挚美好的祝福)

  四、小结全文

  1、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2、布置作业:中秋节快要到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明月”和“思念”这两大主题的诗篇,请选择你喜欢的几首熟读、背诵,我们来举行一次朗诵会。

  【板书设计】

  2 但愿人长久

  思念 手足情深

  埋怨 月圆人缺

  宽慰 长久 婵娟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主题文本: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掌握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形影不离”、“悲欢离合”、“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等词语。

  (3)能够熟读理解《但愿人长久》这首词,并对相关诗词进行积累。

  2.感悟文本主题:

  通过朗读课文体味诗人在中秋节的夜晚内心情感的变化,体会诗人思念亲人的纯真感情和豁达人生的积极态度。

  3.培养语文品质:

  (1)通过删词删句等开展表达方式的比较,培养学生感悟的准确性和分寸感。

  (2)通过品析词句、展开联想、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感悟的丰富性。

  (3)通过苏轼心里活动的变化线索,体会他思念亲人的纯真感情和豁达人生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感悟的深刻性和情感性。

  (4)在语言文字的准确而丰富的感悟中掌握想象、对比等读书方法,并学*苏轼“转念想问题”的良好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时间

  四、预*作业

  1.朗读课文不少于3遍,要读得正确、流利。

  2.反复读读课后的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并能组成词语。

  3.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心绪不宁形影不离屈指埋怨宽慰

  4.读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在课上提出并交流。

  5.上网查查关于苏轼的资料,对他的生*有所了解。

  (一)体验苏轼对弟弟思念的情景和情感

  1.复*导入

  (1)指名朗读课题,尽量读出文字中蕴藏的情感。(师白:这个题目是有温度的,你在朗读时要感受得到。)

  (2)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板书:苏轼)这篇文章写了苏轼的什么事情?(要说清楚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做什么。)

  (一个中秋节的夜晚,苏轼在家中望着月亮,思念自己的弟弟苏辙。)板书:思念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的内容很特别,它重点不是写苏轼怎么样去欣赏月亮,而是写苏轼的内心活动。(板书:内心活动)所以这节课的学*重点就是要去体会苏轼的内心活动。

  2.请你找出“思念”这个词语所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出示第二自然段,问:“在朗读这一段时,你最关注哪个词语?为什么?”说后再感情地朗读词语所在的这句话。(点红并板书:心绪不宁)

  (2)师:其实仅仅关注一个词语是不够的,因为词语与词语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关注一个词语,对这一段的理解就不够全面深入。假如我们关注了“心绪不宁”,那么我们还要关注哪一个词呢?(点红:欢欢喜喜)

  (3)指导朗读,读出人们和苏轼当时不同的心情。

  (4)引导质疑:同学们,读到这儿,你是否产生了什么问题呢?

  苏轼为什么思念弟弟到了心绪不宁的地步?

  3.出示自学要求:仔细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你是否能从每一句话中都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原因?并将重点的地词语圈划出来。

  (1)自读自划

  (2)同桌交流

  (3)创设情境对话:老师是记者,同学是苏轼。苏轼接受记者的采访。

  师:“苏轼啊苏轼,你为什么如此思念自己的弟弟呢?”

  生……(教师要让学生用“因为……所以……”完整地表达。)

  根据每个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追问如下词语的意思:你的这个词用得好,请问什么叫“手足情深”呢?什么叫“形影不离”呢?小时候,你和弟弟形影不离,还一起做些什么?(在师生对话中体会苏轼与苏辙从小感情深、见面机会少、分别时间久,而现在的苏轼仍是是孤身一人,与弟弟天各一方,从而加深对“思念”的理解。)

  (4)教师引读:苏轼跟弟弟苏辙……(生读),小时候……(生读),长大以后……(生读),如今……(生读)

  师问:看看哪个同学最聪明,能够猜到老师为什么这样来引读?

  (后面三句话的开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语,依次表示童年、青年和中年,说明苏轼不管在什么时间里,都能找到思念弟弟的理由。)

  (5)出示第二自然断重点句,指导朗读,丰富对思念的感悟。

  出示:“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心绪不宁。”

  (二)体验并联想苏轼对月亮的埋怨之情

  1.引出第四自然段,学*体会

  师:同学们,“思念”是苏轼当时的内心活动,“心绪不宁”则是苏轼当时的一种心情(板书:心情)。随着对弟弟思念的加深,苏轼的心情还在发生着变化。请你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苏轼心情的词语。(板书:埋怨)

  (1)什么叫埋怨?(对人或事物表示不满)你生活中有没有埋怨过哪个人或者哪个事物?(埋怨父母:为什么星期天给我布置那么多作业?埋怨老师:为什么这节活动课让我们考试了?埋怨同学:为什么我学*的时候你老是来影响我?埋怨钢笔:为什么用到你地时候老是写不出字来。)

  (2)苏轼埋怨谁?是怎么埋怨的?指名朗读

  出示:苏轼躺在床上……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这么亮呢……”

  教师指导朗读,要读出对月亮的`埋怨,对月亮的不满情绪。

  (3)师:同学们,这个句字的最后是个省略号,说明苏轼对月亮的埋怨还没有完。假如你是苏轼,你还会怎样来埋怨月亮?

  先同桌互说,然后同学推荐说一说,教师点评。

  教师提供句式和课文中的几个词语,打开学生的思路,当然,最好是思维不受这些词语的控制。

  出示:

  无情的月亮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欢欢喜喜观赏品尝

  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各奔东西

  比如: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不能让我和自己朝思暮想的弟弟见个面呢?

  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让很多人家团团圆圆,而偏偏让我和弟弟遥隔千里呢?

  2.师:同学们,苏轼在一个中秋节的夜晚思念着弟弟,心情发生着变化,从刚开始的心绪不宁,到现在的埋怨月亮。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手足情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苏轼与弟弟的手足情深。

  (三)从苏轼的转念思考中体会他宽慰的心绪

  1.师:同学们,苏轼在思念弟弟苏辙的过程中,心情发生了变化,从刚开始的心绪不宁,发展到埋怨月亮。那么,在第5、6自然段中,苏轼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呢?读读第5、6自然段,找出描写苏轼心情的词语。

  (板书:宽慰)

  2.师:此时的苏轼内心还那样的心绪不宁吗?还埋怨月亮吗?还感到苦恼吗?这样的心情就叫——“宽慰”。

  师:苏轼真是了不起啊,刚才还是心绪不宁并且埋怨着月亮,怎么在这么短时间里,心情就一下子变得宽慰了呢?老师还做记者,我要好好采访一下苏轼,让他告诉我让心情一下子变好地秘诀。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假如找到这个秘诀,以后就能让好心情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

  (1)同学们,假如你现在要演好苏轼这个角色,顺利接受老师的采访,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读好相关段落,彻底弄清楚苏轼当时心里的想法。)

  (2)出示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第五自然段后用自己的话表达。

  出示:“他转念又想:……一轮明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6篇(扩展3)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菁华5篇)

  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

  《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文章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语言精练,意蕴深远。

  课前预*时,我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 教学时,我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学生读课文,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欣赏配乐的《水调歌头》全词,指导朗读。

  一节课上下来,我也有一些遗憾:

  一、对“心绪不宁”体会还不深。

  体会苏轼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我虽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是如何过中秋的,谈谈自己和亲人的分别感受,以这些比较来凸显苏轼的惆怅和伤感,但是对苏轼的内心还探寻的不够。原来教案上有一个环节,让学生想象,苏轼会回忆起什么?结果自己在上课时疏忽了,课后我想,如果在此基础上,再想象苏轼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方的弟弟说什么?这样就把苏轼那复杂纷乱的内心世界变得可感可知了。

  二、对诗句的吟咏运用还比较粗略。

  对于这篇课文来说,要多让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在吟诵中体味情感,积累名句。这一点,我也注意到了,但是在最后如果再细腻一些,效果会更好。我设想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想想,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你有没有远在他乡的亲人朋友?你想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美好的祝福送给他(她)吗?然后再让学生一个一个反复深情诵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自己远方的亲人。然后我再说:“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全天下所有离别的人们吧!”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我相信,一定会有孩子在中秋节对亲人送上这美好的.祝福的!

  就像苏轼所说:这世上哪会有十全十美呢!课堂,是时间的艺术,也是遗憾的艺术。这堂课还有其他的不足,有的我心了了,但是有的还“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过,只要思考,就会更好。

  昨天执教了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但愿人长久》,文章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对于本文的教学,阐述三点体会。

  一、抓点悟情

  文章以苏轼的情感变化“思念——埋怨——宽慰”为点贯穿文章始终。在教学时,围绕这三处情感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学生读完第二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内心思念亲人的情感。我引导学生探究表达情感的词句。从“心绪不宁”、“形影不离”等词句中可以感受到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由第二小节学生联想到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也恰恰表达了苏轼当时的情感。在教学“形影不离”时,文中一句“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解释了这个词的意思,我又让学生进行了联想:“他们在一起还会干些什么呢?”学生浮想联翩,有的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有的说:“过年在一起包饺子,放鞭炮”等。学生的联想一方面加深了对词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苏轼于弟弟苏辙的手足情深。

  第四自然段教学时,苏轼的情感由思念变为埋怨,教学时主要抓住了文中的反问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读等多种形式体验他当时复杂的内心体验。同时我也引导学生抓住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进行了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

  最后两小节,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宽慰的内心体验。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感受到了他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牵线品读

  古往今来,很多文学家、诗人喜欢借月亮抒发内心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学时,以月亮为线索,引导品读感悟。

  教学开始以中秋节导入,说到中秋节,班上多数学生并不清楚,很多学生将他与重阳节混淆,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下中秋节,重点突出了它是合家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人们常常望月思乡,怀念亲人,盼望亲人团聚。

  导入课题后我和学生共同欣赏了王菲的一曲《但愿人长久》,优美的旋律将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调了上来。接下来,围绕月亮让学生背诵了一些经典诗句。

  第二自然段“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一句,学生读到这儿自然想到这正是亲人团聚的时候,苏轼也正是由这明月激发起思念亲人的痛楚,触景生情。所以指导学生朗读时,读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与弟弟一起生活时的快乐情景。

  月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此时的苏轼看着月光,不由得产生了怨月的心理。一阵感慨后转念又想到,人的悲欢离合如同月儿的阴晴圆缺,心里又宽慰了许多,教学时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宽大胸襟的表露。最后在一起吟诵文中的五行诗结束了文章的教学。

  三、合作探究

  在本课教学中结合需要我多次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第四小节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我让学生在小组中也进行了交流,为了提高交流效果,我让小组长作了简要记录。下课后我将小组交流的结果收了上来,有的个小组长记录很好,有的还不会记,后面我将进行指导。小组交流的目的主要是共享学*收获,有的小组也发现了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后来又进行了组际交流。

  苏轼的情感变化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课上我们全班共同探究。先找出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思念、埋怨、宽慰”等,再结合词句体会情感变化的原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最后我让学生结合本文的学*画了思维导图,课上画了一会儿,回家让学生进行了完善。

  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

  今晨,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出示课题齐读,猜猜课题的意思。我诵读《水调歌头》全篇。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印证自己的猜测。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

  为使学生能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我请有与亲人分别经验的孩子谈谈他的亲身感受,然后将7年换成3000个日日夜夜,通过时间这一概念,增强了对孩子们的情感冲击。而后再回首自己中秋的快乐,体会苏轼的孤独。再补充苏轼被贬后在牢中写下的诗,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兄弟情深。这样多角度的体验,使学生能感同身受。

  《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文章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语言精练,意蕴深远。

  教学时,我先以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为话题,看看学生们预备怎样和家人度过一个难忘的中秋节。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也有了兴趣,当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畅想如何与家人团聚时,我问:你们知道,千年以前,同一轮明月下的苏轼却在忍受着思念亲人的痛苦吗?我以为学生会自然而然的体会到那种痛苦,但上课的时候我却发现学生并不能很好体会到苏轼的感受。

  课后我仔细总结了一下,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写词背景渗透不够深入

  在课前就让学生查一下苏轼的生*资料和创作《水调歌头》这首词的背景或当时的情况。在课上请学生起来介绍介绍,教师再作适当的补充,让学生们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了全面而又比较深的认识后,再让学生体会苏轼思念亲人的痛苦,那样学生的体会就会更深刻。

  2.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脱离

  中秋,是一个花好月圆、家家团圆的好日子。而苏轼与弟弟却手足分离。这里的情境比较没有达到反衬的效果。

  以上问题有待在教学中逐步改进。学生在充分朗读后情感被调动起来,这时,进入本课下一环节---课内延伸。教师引导:在今天这中秋佳节,月圆之季,还有许多人因为生活、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让我们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想把这份美好的祝愿送给谁?(建筑工人、*叔叔、莘莘学子、海外华侨等)

  这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其实文的用意应该是让学生更易理解、掌握诗(词)的含义,只是现成的文字对诗(词)句的描述,往往对学生来说会先入为主地理解诗句意思,反而少了一些想象。在这一课中,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我在设计教案时加入听歌、看图想象的环节。

  在开学之初,正好是中秋节前夕,我给学生抄了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这首词,简单讲解后让学生熟读、背诵,有条件的可以借《但愿人长久》的歌曲听听,最好会唱。

  上课时以歌曲《但愿人长久》导入,因为前面好多学生唱过这首歌,所以听到曲子后,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可以说是开了个好头。然后以“这首词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创作这首词”,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学*课文时,我让学生找出表现苏轼情感变化的3个词语,我说,“苏轼的感情变化是本文的一条主线,请同学们找出描写苏轼感情变化的词语。”学生找出这3个词语以后,顺势而问“苏轼为何心绪不宁?又为何会埋怨?为什么苏轼后来又得到了宽慰?”让学生结合当时的背景资料自学课文,小组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水到渠成。最后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顺势拓展延伸,“中秋节就要来了,由于工作的忙碌,很多人不能回家团圆,让我们共同祝愿他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还想把这句话送给谁?”最后又以师生共唱歌曲结束。

  课上完后,感觉课堂上师生对苏轼的情感把握得较好,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6篇(扩展4)

——但愿人长久教案 (菁华5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相应的语气。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要求学生:注意倾听,听准字音,注意停顿。一会儿比一比看谁像老师一样读得好。

  2、赛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相应的语气,注意营造各个小组间的比赛氛围。

  学情预设:下面加点字学生容易读错。

  教学措施预设:

  在学生读的时候,注意以下加点字的字音。

  做官品尝观赏眼睁睁心绪不宁

  虽然宽慰悲欢埋怨阴晴圆缺

  学情预设:读下面的句子时,注意根据提示语读出相应的语气。

  (1)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2)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教学措施预设:

  句子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指导: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

  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

  再读,读出埋怨。

  句子二: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指导: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正是因此他才宽慰。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读出宽慰、低声、吟诵的语气。

  三、再读课文

  根据老师或同学的点评,自由朗读,读流利,读出相应的语气。

  四、默读课文,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小组内交流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检查是否已经真正认识。

  2、描红。老师要逐字指导,起笔顿比落笔,字的位置

  3、师范写,要求学生注意看间架结构,难写的笔画的起笔、收笔要领,以及疏密要领等。

  4、学生仿写(前台展示)。

  共同评价学生仿写的字。评价要领:起笔顿笔大小间架结构等。

  六、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体会他对兄弟苏辙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七、任务分配

  1、默读课文,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的意思。

  4、任选一两段展示朗读。

  5、展示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6、谈谈你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理解并背给大家听。

  7、搜集一些关于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目标。

  二、任务展示

  1、小组内准备展示任务。(五分钟)

  2、展示汇报

  (1)默读课文,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苏轼对兄弟苏辙的感情?在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的意思。

  学情预设:

  从课文内容来看,学生很难理解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因为没有丰富的个人经历,学生的理解也是很肤浅的。

  教学措施预设:

  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

  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

  措施(一)细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读课文2、3自然段,想一想:此时,苏轼的心情怎样呢?(心绪不宁)师板书。,思考: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2)学生讨论。

  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这是亲人团聚的时候,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二是目睹他人团聚的情景: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课,饱受离别之苦。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更勾起苏轼对弟弟的思念,因而心绪不宁。

  三是与弟弟手足情深且分别已久。着重理解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形影不离的意思

  (2)进一步自读感悟,指名读,读出思念之情。(配乐朗读,背景音乐《良宵》)

  措施(二)细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

  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在想什么呢?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2)学生自由发言: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3)自由练读,感悟苏轼埋怨之情源于思念之苦。引导学生读好反问句。

  (4)这段后面是省略号,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有能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

  措施(三)细读课文第五六自然两段

  (1)(出示课件)宽慰是什么意思?(豁达开朗,积极乐观)(板书:宽慰)苏轼为什么会宽慰了呢?他到底想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2)(出示句子)(自由朗读)

  交流讨论:

  A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B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C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3)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4)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搜集展示关于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为主题的诗词。

  教师小结: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怎样度过的?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才上心头,却下眉头,许多写月的诗词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愫。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写月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

  出示诗歌《水调歌头》,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纠正学生读音。(阙,琼,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6篇(扩展5)

——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通用十篇

  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喜欢他豁达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更爱他人生十六乐事的超然之姿。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也爱他“一蓑烟雨任*生”的快意洒脱……读苏东坡,词句翩然间仿似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便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词中名篇《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课文情节生动,语言通俗精练,意蕴深远。作为一篇“文包词”,文中的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苏轼通过诗词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的祝愿,而课文正是通过故事把词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转化为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

  课前预*时,我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教学时,我首先通过《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继而,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学生读课文,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欣赏配乐的《水调歌头》全词,指导朗读。

  学*完《但愿人长久》,孩子们都舒心地笑了。似乎忘记了我的“严肃”我的“凶”,走进课堂的我依然轻松自如,这使我欣慰。教学本文,我抓住了苏轼的情感线索,所以教学很流畅。

  教学回顾:

  一、破题导入。

  二、初读感知。

  1、大声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理解的词语,在不理解的词语上打问号。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提示:谁,什么时候,想起了,写下了)

  3、速读,找一找,在那个中秋佳节的夜晚,苏轼的内心发生了哪些变化?用着重号标出三个关键词。

  三、精读感悟

  苏轼的心情不断变化,思念(心绪不宁)——埋怨——宽慰,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字,走进苏轼的内心。

  1、读1-3,想一想“心绪不宁”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说一说,苏轼因为什么而“心绪不宁”,而思念弟弟。(中秋佳节应团聚,苏轼却独在异乡为异客;众人皆欢欢喜喜,唯苏轼孤独看月;手足情深,分别已久,却远隔千里。)

  2、读一读第四小节,联系上下文说说“埋怨”的意思,苏轼为什么会埋怨圆月?(因思念而睡不着,月圆人圆独我不圆。)关注省略号,尝试补充。

  3、读一读5-6,联系上下文,推敲“宽慰”意思,想一想苏轼怎么会“宽慰了许多”?

  诗文对照,师读诗句,孩子读课文,然后互换,想一想,如果你是苏轼的弟弟,听了他吟诵的`诗,会对他说些什么。(尽量用上一些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四、朗读课文,总结。

  这是一篇特殊的课文,你以前学过这样的课文吗?像这样的课文,诗蕴藏在文中,让我们比较容易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后,我们读诗,也要这样联系诗人当时的生活背景,走进诗的意境。

  反思:

  把握线索,百毛皆顺。本文字数不多,但在少不更事的孩子读来,很乱,很苍白,无法体会到苏轼当时的内心。于是,我在整体感知时就让学生把眼球盯住这三个关键词。

  寻找基点,适度拓展。“手足情深”“眼睁睁”是两个很好的拓展点,有助于学生走进课文感受兄弟间的深情,有助于体会苏轼强烈思念弟弟却无可奈何的无助心境。从哪些句子,你知道了他们“手足情深”?你和谁“形影不离”?你们俩一起干什么?如果你和这位好友、这个爱物分别七年,你的心情怎么样?用这样推己及人的移情让孩子走进课文。

  与人对话,抒发感情。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说话联系,一是补充苏轼的埋怨,二是弟弟读诗后的心里话。应该说第二次的说话训练,效果不错。学生能从“孤独”“思念”“埋怨”中走出来,“安慰”苏轼,让自己的心、也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明朗起来。

  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喜欢他豁达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更爱他人生十六乐事的超然之姿。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也爱他“一蓑烟雨任*生”的快意洒脱……读苏东坡,词句翩然间仿似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们走来。

  《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便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词中名篇《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课文情节生动,语言通俗精练,意蕴深远。作为一篇“文包词”,文中的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苏轼通过诗词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的祝愿,而课文正是通过故事把词中的情感表达出来,转化为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

  课前预*时,我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教学时,我首先通过《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继而,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学生读课文,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欣赏配乐的《水调歌头》全词,指导朗读。

关于但愿人长久教学反思

  一、抓点悟情

  文章以苏轼的情感变化“思念——埋怨——宽慰”为点贯穿文章始终。在教学时,围绕这三处情感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学生读完第二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内心思念亲人的情感。我引导学生探究表达情感的词句。从“心绪不宁”、“形影不离”等词句中可以感受到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由第二小节学生联想到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也恰恰表达了苏轼当时的情感。在教学“形影不离”时,文中一句“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解释了这个词的意思,我又让学生进行了联想:“他们在一起还会干些什么呢?”学生浮想联翩,有的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有的说:“过年在一起包饺子,放鞭炮”等。学生的联想一方面加深了对词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苏轼于弟弟苏辙的手足情深。

  第四自然段教学时,苏轼的情感由思念变为埋怨,教学时主要抓住了文中的反问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读等多种形式体验他当时复杂的内心体验。同时我也引导学生抓住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进行了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

  最后两小节,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宽慰的内心体验。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感受到了他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牵线品读

  古往今来,很多文学家、诗人喜欢借月亮抒发内心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学时,以月亮为线索,引导品读感悟。

  教学开始以中秋节导入,说到中秋节,班上多数学生并不清楚,很多学生将他与重阳节混淆,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下中秋节,重点突出了它是合家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人们常常望月思乡,怀念亲人,盼望亲人团聚。

  导入课题后我和学生共同欣赏了王菲的`一曲《但愿人长久》,优美的旋律将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调了上来。接下来,围绕月亮让学生背诵了一些经典诗句。

  第二自然段“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一句,学生读到这儿自然想到这正是亲人团聚的时候,苏轼也正是由这明月激发起思念亲人的痛楚,触景生情。所以指导学生朗读时,读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与弟弟一起生活时的快乐情景。

  月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此时的苏轼看着月光,不由得产生了怨月的心理。一阵感慨后转念又想到,人的悲欢离合如同月儿的阴晴圆缺,心里又宽慰了许多,教学时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宽大胸襟的表露。最后在一起吟诵文中的五行诗结束了文章的教学。

  三、合作探究

  在本课教学中结合需要我多次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第四小节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我让学生在小组中也进行了交流,为了提高交流效果,我让小组长作了简要记录。下课后我将小组交流的结果收了上来,有的个小组长记录很好,有的还不会记,后面我将进行指导。小组交流的目的主要是共享学*收获,有的小组也发现了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后来又进行了组际交流。

  苏轼的情感变化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课上我们全班共同探究。先找出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思念、埋怨、宽慰”等,再结合词句体会情感变化的原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昨天执教了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但愿人长久》,文章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对于本文的教学,阐述三点体会。

  一、抓点悟情

  文章以苏轼的情感变化“思念——埋怨——宽慰”为点贯穿文章始终。在教学时,围绕这三处情感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学生读完第二自然段很快就感受到他内心思念亲人的情感。我引导学生探究表达情感的词句。从“心绪不宁”、“形影不离”等词句中可以感受到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由第二小节学生联想到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也恰恰表达了苏轼当时的情感。在教学“形影不离”时,文中一句“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解释了这个词的意思,我又让学生进行了联想:“他们在一起还会干些什么呢?”学生浮想联翩,有的说:“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有的说:“过年在一起包饺子,放鞭炮”等。学生的联想一方面加深了对词意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苏轼于弟弟苏辙的手足情深。

  第四自然段教学时,苏轼的情感由思念变为埋怨,教学时主要抓住了文中的反问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读等多种形式体验他当时复杂的内心体验。同时我也引导学生抓住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进行了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

  最后两小节,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宽慰的内心体验。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感受到了他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牵线品读

  古往今来,很多文学家、诗人喜欢借月亮抒发内心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学时,以月亮为线索,引导品读感悟。

  教学开始以中秋节导入,说到中秋节,班上多数学生并不清楚,很多学生将他与重阳节混淆,我向学生介绍了一下中秋节,重点突出了它是合家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人们常常望月思乡,怀念亲人,盼望亲人团聚。

  导入课题后我和学生共同欣赏了王菲的一曲《但愿人长久》,优美的旋律将学生的情感一下子调了上来。接下来,围绕月亮让学生背诵了一些经典诗句。

  第二自然段“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一句,学生读到这儿自然想到这正是亲人团聚的时候,苏轼也正是由这明月激发起思念亲人的痛楚,触景生情。所以指导学生朗读时,读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与弟弟一起生活时的快乐情景。

  月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此时的苏轼看着月光,不由得产生了怨月的心理。一阵感慨后转念又想到,人的悲欢离合如同月儿的阴晴圆缺,心里又宽慰了许多,教学时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宽大胸襟的表露。最后在一起吟诵文中的五行诗结束了文章的教学。

  三、合作探究

  在本课教学中结合需要我多次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第四小节后面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我让学生在小组中也进行了交流,为了提高交流效果,我让小组长作了简要记录。下课后我将小组交流的结果收了上来,有的个小组长记录很好,有的还不会记,后面我将进行指导。小组交流的目的主要是共享学*收获,有的小组也发现了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后来又进行了组际交流。

  苏轼的情感变化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课上我们全班共同探究。先找出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思念、埋怨、宽慰”等,再结合词句体会情感变化的原因,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最后我让学生结合本文的学*画了思维导图,课上画了一会儿,回家让学生进行了完善。

  《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文章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故事是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语言精练,意蕴深远。

  古往今来,很多文学家、诗人喜欢借月亮抒发内心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学时,以中秋节导入,围绕月亮让学生背诵了一些经典诗句。学生的兴致很高,有一个学生还背到了苏轼的《水调歌头》,借此,我顺势导入了课题。

  文章以苏轼的情感变化“心绪不宁(思念)——埋怨——宽慰”为点贯穿文章始终。在教学时,围绕这三处情感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体会苏轼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想象苏轼当时心中的想法,在想象说话,全班交流中体会苏轼的惆怅和伤感,以达到对苏轼的内心的探寻。并让学生回忆自己和亲人分别后的感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苏轼内心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在想象和回忆的基础上,再指导朗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伤感。

  第四自然段教学时,苏轼的情感由思念变为埋怨,我在教学时抓住了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进行了讨论,让学生说说当时苏轼的心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

  最后两小节,我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宽慰的内心体验。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感受到了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6篇(扩展6)

——千里共婵娟作文合集十篇

  对中国人来说,“中秋节”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词汇,在这三个简简单单的汉字后面,承载的不仅仅是积淀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更多的是一种人文情怀的继承和弘扬。所以,每逢中秋佳节,人们总是欣喜万分,激动万分,感慨万分,因为这是一个寓意着团圆安乐,寄托着思念牵绊的好日子。

  但是不妙的是,对我而言,自从上大学之后,中秋节似乎成为了一个只能仰望慨叹的节日,一个孤寂落寞的时节,一个遗憾不已的日子,一个思念成疾的夜晚。正因为此般心境,所以在十五的夜晚,每当我抬头望向天空的时候,我总可以透过朦胧清冷的雾气看到那个住着嫦娥的月宫,隐隐约约体会到嫦娥仙子的无奈惆怅,感同身受的体会到玉兔精灵的哀怨与孤单。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作为在异乡漂泊的游子,我始终无法把异乡当成家乡,所以没有家人环绕,没有佳人陪伴,没有月饼入腹,没有赏月活动,中秋之夜对我而言似乎并不那么美妙,也不那么开怀。因此当我眯着眼睛放眼望去时,我总感觉中秋之夜的月亮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亮,那么皎洁,那么圆满。

  人们常说心境决定心情,我想这话是有些道理的,因为当我用一颗充满了无奈与孤独的心去看这个世界时,世界也回以我冷清与凉薄,所以我才会感觉如此伤感,如此寂寞,如此哀怨,如此惆怅,如此相思。可是倘若换一个角度来看,这话也不是完全正确,因为如果我们还记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句诗的话,我们就会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人也在远方与我们共赏一轮圆月,有人也在他乡与我们共同承受着思念之苦,牵挂之愁。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希望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处于何地,我们都不要哭泣,不要绝望,不要哀怨,不要落寞,因为我们与我们想见之人正处于同一个月儿之下,所以我们并不孤单,也不凄苦,相反,我们应该觉得倍加幸福。因为中秋节是一个举国欢庆的好日子,所以即使自己周遭的一切并不是那样完美,那样无忧,我们也要努力让自己开心一点,乐观一点,好让那节日的喜悦伴随着淡淡的月光,传达到我们心爱之人那里去,好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相思,我们的牵绊,我们的祝福,我们的不舍,我们的安好。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又名团圆节,这一天有吃月饼、赏月的风俗。

  中秋节这天自然少不了吃团圆饭。傍晚,外婆家挤满了人,真是热闹极了!外婆准备了丰盛的团圆饭,有我最爱的大螃蟹、牛排、海蜇、虾姑、炒粉干……美味极了!

  吃完团圆饭,我们又去了瓯江旁观潮,看着月亮慢慢从宽阔的瓯江上升起,我不禁想起了古代诗人张九龄写的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爸爸早上还担心今天天气不好,看不见那一轮明月呢。才不几分钟,堤坝上就已人山人海。突然,人群沸腾了起来,原来潮水正铺天卷地般涌来,那场景可壮观了,妈妈连忙举起相机拍下了那精彩瞬间。

  大潮过了,我们又回到了外婆家吃月饼。月饼穿着棕色油亮的外衣,上面雕着各式花纹,有蛋黄馅的、豆沙馅的……咬上一口,甜甜的,但一点儿也不腻人,好吃极了!

  这一天,我们一家人度过了一个快乐难忘的中秋节!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日是中秋。”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

  傍晚夜幕降临,月亮慢慢地升上天空。今晚的月亮。看上去又圆又大,格外漂亮。一眼望去,家家户户都点起蜡烛,摆着月饼、水果开始供月亮。感谢月亮公公让我们有着一个最幸福的团圆夜,这也是我们这里的一个*俗。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我才想到今年的中秋节跟往年有些不一样。往年,我都跟爸爸、妈妈和姐姐一起回湖州,跟爷爷奶奶一起过中秋。但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没有回去。我想,爷爷奶奶这时候也可能赏着月亮,吃着月饼,我希望月亮公公能把我的思念带给他们……

  一丝微风吹过,我才回过神来,看到爸爸妈妈又在给姐姐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便凑了过去,这就是我过的中秋节。

  望着灰蒙蒙的夜空,没有月亮,心也像这灰色的夜空。闷。雨,悄然来临。

  她的名字叫琴,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和她是邻居,虽然当时她已经六年级了,但似乎没有什么功课的负担。我们随意地把时间丢在田间小路上,蝌蚪游动的池塘,把欢笑撒地到处都是。她的笑如二月的春风拂面,很甜,很自然。

  我们差整整五岁,但总能玩在一起。记忆中,她总是一套干净的校服,一条清爽的马尾辫高高束起,那双大大的眼睛像阳光下跌的湖面一样清澈,明亮。

  至今仍不忘和她相见的那个雨天。

  先前只是毛毛细雨,后来雨像发了脾气一般,越下越大。“哗哗哗”的雨声让我发了愁,我怎么回家呢……

  “你回不家加了么?”一个甜美的声音从我身边传来。我循声望去,一个比我高好多的女孩出现在我面前。我茫然地点点头。“进来吧。”她微笑着,宛如一个误入凡间的天使。我犹豫着,妈妈常说外面坏人多,可拥有如此甜美声音的天使姐姐不会是坏人吧……我继续想着,身体却不由自主的迈入伞内。她说她叫琴。

  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是我邻居。

  她微笑着看我进家门,门前昏暗的灯光照在她身上,衣服明显有一大部分湿透了。小小的伞却为我避了风雨,一时间的感激化为泪水夺眶而出,滴落在潮湿的地上,挂在我湿湿的脸上,和水融在一起,消失不见了……

  前几天回老家,遇见了琴。她从一家美容院出来,脸上画着浓妆,眉毛也文了,嘴唇上是亮亮的唇彩。手搭在一个流氓一样的男人身上。我惊呆了……原先那个清纯可爱的琴去哪了,要不是她的眼神我就认不出她了……琴姐姐,你才18岁啊,是上高三的年龄啊,怎么可以就这么毁了,难道你要这么毁灭吗……

  她明显是看到我了,只是看了我一眼,笑着挽着那个男人的手走了。

  就这样擦肩而过……我和她的生命犹如两条直线,相交了以后便越行越远。

  今天是中秋节,虽没有皎洁的月光,我仍要让着这绵绵的秋雨带走我的祝福,我的思念。

  今天我来到了晶海酒店和哥哥、姐姐、两个弟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舅爷爷、舅奶奶、姑姑、姑父——去吃团圆饭,因为今天是中秋节。

  我们先吃饭,我们吃了好多好吃的菜,有虾刺身、三文鱼、吊烧乳鸽等等。我很喜欢今天的菜因为很合胃口。我边吃边看电视,我们吃完了。我就和姐姐哥哥玩捉迷藏,我藏在厕所,姐姐藏在柜子里,哥哥找来找去,只找见了姐姐,我害怕他们找不到我所以就自己走出来,结果我也被捉住了。吃完饭我们又一起分享了月饼,有五仁馅、水果馅、肉馅的、还有豆沙的、蛋黄的、抹茶味的。我感觉最好吃的是芝麻馅的。月饼很甜很香。大人们还边吃月饼边喝茶。男人们在聊茶道,姑姑婶婶们在聊家常。爷爷奶奶们在聊养生。我们小朋友们就更别提玩的多开心,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天的中秋节真快乐呀!

  中秋啊,好怀念哪!可今年的中秋,月光,为何如此凄淡呢……

  月,静静的,欢笑声,打闹声,即使处于亭台之上,却仍声声入耳。本来应该高兴的才对,为何此时此声却如无形的针儿,阵阵刺透心头呢!哎呀,明月,真的注定我要过一个人的中秋吗?注定我要握着酒杯,问饮青天吗?十五的月,为何变得这样残圆……

  明月几时有?是吧,子由?既然如此,来吧,不要浪费,不醉不归!热酒入肚,愁意更浓,思意更切。我的好兄弟,你好吗?一别七载,你我兄弟情谊怎会不思念呢?回想往昔,此时此刻我们父子三人对酒欢歌的情景,真的好怀念。可是今日,你我兄弟却各在天涯,而父亲他也不在于世了…… 哎呀,伤心事不提了吧,何况今天是个好日子。我嘛?你放心,这里很好,只是寂寞,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也要多保重!哈,几杯酒入肚,竟热乎乎的,酒啊,谢谢你的安慰,让我有了温暖。

  王弗,我的妻儿,如此之夜,怎叫我不想起你呢?回想当初,每当我读书时,你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我偶有遗忘,你便从旁提醒;我问你其它书,她你都约略知道。你对我的如此关怀备至,我好感动。你知道吗?我有梦到你,不知太想念你的缘故,梦景凄楚哀惋,谁叫你逝去甚早呢?如果可能,那篇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为你所作:'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见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月光下就盏杯痛饮此酒吧!

  当然,我的好朋友们,你们好吗?月静静地倒映在酒杯里,好有诗意,不是么?可惜啊,如今却无缘对诗喽!宽大的衣袖里,藏着纸,笔和我们的手。多数时去看看山,看看远边的山,动笔写写心得。哈!有时候还扛笔到皇帝面前去玩,好不快活!今晚,允许我自私,自己饮着孤独酒吧!若你有在赏月,那么来干杯!

  喏,我这是怎么了,才印了几杯,竟辣得流泪呢?嘿!热泪,顺着脸颊,慢慢滑落……明月啊明月,请别如此狠心好么?我只能过一个人的中秋,我只能问饮明月!好吧!那么干了这杯!

  好了,是时候睡觉了。等等,写写文章在说。…… 嗯!好了,不错,睡吧!就在这好了。

  明月,何时被乌云遮住半张脸。楼阁上,一人握着一壶酒,醉卧在地。月光,透过柱子,稀稀照在他的身上。他的眼角,不知还挂着什么东西,在月光下晶莹闪烁……旁边的桌上,行云流水书着作品,只见词尾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在这个无眠的夜晚,你把酒问天,月亮也无言。

  一杯清凉的酒,一轮皎洁的明月,一个不眠的人,一缕淡淡的忧愁,你是想去月宫吧!还是罢了,那里太华丽,清凉,犹如你一直向往的官场,迟迟不肯接纳你,于是你在月圆之夜问天问月,月无言,你便在月光下举起酒杯,挥袖起舞,好不快活。

  那如同轻纱一般的月光转入朱红色的楼阁,拂过雕刻精美的窗户,拂在你的脸上,你瞥见这月光,心生感叹:为何这撩人的月光总是折射出人们的离别悲伤呢?不,你的本性不是悲婉的,你拥有旷达的胸襟,转念一想,便悟出了人生: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观离合,此事古难全。

  罢了,官场失意,兄弟离别,这难道不是常事吗?人生在世,失意之事十有八九,问天问月不过是讨一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罢了,你以酒为友,醉的酣畅淋漓,你不再伤感于失意之事,而是陶醉于自己的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没有更多的设想和构思,你一挥笔,就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绝唱《水调歌头》,仿佛没有斟字酌句的推敲痕迹,痛快淋漓的表达出了你内心的真实感受,它既有婉约派的柔情惆怅,又有豪放派的超脱豪迈。

  千年后,望向天边那轮圆月,我也心生感慨,月亮是否承载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悲愁?而今天又有多少人面对着月亮失意或团圆呢?苏轼用诗词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要保持旷达的胸襟,才不会有那么多苦闷,那么多负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我也随着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和爷爷奶奶团圆了。

  丰盛的晚饭过后,我们便来到小院里开始赏月了。哇!今晚的月亮真是又大又圆,我不禁想起了李白写的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好美的月亮啊!“吃块月饼吧。”我接过爷爷递给我的小月饼,咬了一口,真甜!再看看小桌上早已摆好了许多食品,有尖尖的菱角、红红的石榴、甜甜的柿子和香香的月饼。看来,我又可以大饱口福了。

  于是我一边品尝着可口的食物,一边听妈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听着听着,我仿佛真的看到了月宫里那美丽的嫦娥、可爱的玉兔和香喷喷的桂花。只是不知道嫦娥今晚是否也回到人间和家人团圆呢?即使她不能回来也不要紧,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坐着宇宙飞船去太空看望她们了,也能把嫦娥带回来了。到时候真是月圆、人圆、事团圆喽!多么美妙啊!

  哦,月圆中秋,梦圆未来!

  中秋前夜,我们班举行了一场热闹非凡的中秋晚会。虽然天公不作美,外面下起了蒙蒙细雨,但是有老师和爸爸妈妈的陪伴,我们依然无比兴奋和激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随着这句开场口号的响起,我们的晚会拉开了帷幕!首先是集体朗诵诗歌的“吟秋”环节。《山行》、《秋夕》、《枫桥夜泊》……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把我们带进了秋天的意境里。

  最让我期待和难忘的是第二个“赏月”——才艺表演环节,因为我申报了要表演一段新疆舞。同学们的节目个个精彩纷呈:有帅气深情的吉他弹唱、有神奇有趣的魔术表演、还有低沉悠扬的大提琴演奏……第八个节目终于轮到我啦!我胸有成竹地走上舞台,露出了自信开心的笑容,在充满节奏感的音乐中翩翩起舞。当我跳到新疆舞的经典动作“扭脖子”时,大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些掌声和着音乐里的鼓点帮我一起打节奏,让我越跳越有劲!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为了表演好这个节目,我已经连续开了好几个夜工。每次练得汗流浃背也不愿意休息,因为妈妈说认真做事的孩子最美丽。

  接下来的“望月、唱月、品月”,每个环节都让我们欣喜不已。晚会接*尾声,大家都意犹未尽,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快乐的笑容。这真是一次难忘的中秋晚会!

  今天晚上,我打开电视看新闻,在电视上看到了各个地方的中秋节。

  晚上在上海等地过中秋的时候看到天上有好看的烟花。很多人都在看。在一些地方,娱乐节目正在上演。不仅年轻人,祖母和祖父也在舞台上表演。小哥哥小姐姐们紧随其后,争相上台表演。有的地方还唱大戏。那些喜欢去看歌剧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去看演出。有些地方,有很多人去河边点灯。蜡烛放在灯上,其中一大块在水中点燃。随着水流,它们自由的游动,很美。

  在瓷都,他们庆祝中秋节与其他地方不同。他们用各种动物:鱼、大象、熊、乌龟、猴子……架起大彩灯,那些彩灯造型独特,形状各异,真的很美。那些动物是由盘子、杯子、碗和其他瓷器制成的。

  在那里,人们欣赏月亮,欣赏节目,吃月饼。有人回答了记者的问题,说:“今天,在这种情况下吃月饼,感觉比以往更甜更甜。”人们面带微笑。

  我认为中秋节在全国各地都很有趣。乌镇的中秋节也很好,让人很开心。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文6篇(扩展7)

——谈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小学作文(5)份

  来到美国后的第十三个夜晚,抬头仰望浩瀚长空中那枚圆月。夜很静,缕缕清风和着阵阵蝉鸣,不觉又轻声唱起那首熟悉的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寄宿家庭那个发丝金黄却夹杂着银线的老人,此时正对着橱柜上的照片出神。相框中,那个长发飘飘的女孩迎着阳光微笑。不经意间,她向我们提起她的家人。老奶奶的丈夫在外地工作,女儿在国外留学。与她朝夕相伴的,唯有两狗一猫。讲起她的女儿来,老奶奶滔滔不绝,目光里的孤单和寂寞,刹那化为乌有,那是对女儿的殷切希望,对丈夫的炽热牵挂,对团聚的热烈向往。

  老人热盼的眼神熟悉又陌生,我在心中回味良久,方发现这熟悉的感觉其实就来自我的父母。一样的月光,一样的思念啊!曾听同学闲聊时提起,我的父母曾向他们询问我的情况。我当时只觉得尴尬,草草转移话题。是了,*期妈妈的朋友圈上都是我游学的事,一条条帮我整理记录着。有些照片连我都不知从何而来。后来一问方知是从别的家长那里盗的图。我好像还扫过一条评论,大意是说妈妈把每天发圈当做是对我思念的解药。当时没觉得什么,但此时却像谁撕扯着我的心,阵阵疼痛。唉,父母似乎只能通过朋友圈了解我的生活。而我,常常是忘记了及时向他们汇报,甚至吝于把更多的言语分享给他们。殊不知,在大洋彼岸的他们是怎样的朝思暮想,望眼欲穿?

  皓月当空,穿透薄云层层,正如生命轮回,夜风不眠,蝉鸣幽幽。或者是想借着这首歌舒缓心中的愧疚,我把这首歌放给老奶奶听,她笑得很和蔼。也许因为语言障碍,字里行间的韵味和情感无法完美的呈现给老奶奶。“旋律很美妙。”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这就够了。月光透过窗帘照在木地板上,往事随风,拂上心房,没有波涛汹涌的狂烈,却亦抑制不住微微漾起的波澜。互道过晚安,老奶奶睡前的最后一瞥余光,给了那张照片。历尽沧桑,仍把所有温柔所有回忆都给你,那是什么样的爱与念?

  茫茫太*洋,此岸月圆无瑕,彼岸晨光熹微。同一片*行时空下,花朝月夕,相隔千里心不离。待老奶奶的女儿学成归来,她便能安享暮年;待我回国之时,会不会带给父母一个更好的我?记得毕业季老师曾对我们讲过,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我们相遇,却又分离,各奔东西,只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只为一场最美的久别重逢;我们的缺憾,丰富了原本*淡如水的人生。“妈,我发首歌给您听。”手一滑,思念在彼岸花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一个永恒的话题。

  中秋那天,当喧嚣的城市疲惫时,杂乱声终于停止了。最后一缕夕阳逝去,天空舞台上的主角即将登场。随着夜幕的降临,城市变得安静无声。纯情少女般的圆月慢慢爬上枝头。她皎洁无暇,美轮美奂。

  远看,它就像一个以星辰和黑夜为背景的圆玉盘。当黑夜变得安静,它变成了整个天空的主角,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光芒,柔和而明亮。它不像太阳那般亮的耀眼、火热,也不像星星那样内敛含蓄的发光,它没有那么热烈。它的光温和、宁静,不张扬,不胆怯。

  关于月亮,有着许多的神话传说。比如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我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不禁想到了这个传说。恍恍惚惚,我像进入了梦幻之中。好像看见了嫦娥在月宫中翩翩起舞,玉兔在捣药,吴刚捧出了桂花酒。此时我想化作一片彩云,围绕着月亮,给那柔和的月光更染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月亮在这一天是圆的。而亲人却不一定团聚。从古代起就有不少文人用月亮来寄表情丝,转托思念。所以月亮俨然成了天下悲欢离合的代言人。中秋时候焚香拜月,望着月亮想着远方的家人此时也凝伫着同一个月亮。似乎月亮可以成为某种媒介为我们传递思念。用圆圆的月亮来代表内心的痛苦,由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表现人世的悲欢离合……这时候的月亮似乎看懂了人世的悲欢,变的有情有义。所以从古至今,苏轼也好,艾青也好,许许多多的文人大多都写过中秋的月亮。比如苏东坡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和,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还有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在诸类诗句中,诗人大多都表现了自己对家乡对亲人对祖国的思念,爱恋。

  中秋这天,抬头望皎皎明月,暗叹萦心之绪。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骨子里倘若有一点深情的基因,我坚信这来自于妈妈的遗传。妈妈跟她的发小在每个月末见面。她们分居城市的两畔,彼此有家有室,生活的琐碎使她们的容颜渐失光彩,然而她们之间的友情却在时间的长河里越磨越光亮。

  又是一个不见不散的月末。妈妈一大早就带我出门,倒车,到达终点,唠嗑:从儿时相识,到闺中密友,到大学毕业,到结伴旅行——下雪天在东方明珠前合影……如数家珍。其实这些回忆我从小听到大,已是有些烦了。可是,看到妈妈和好友的那份友谊,又每每让我想起了你。

  追溯我和你的相识,应该在二年级的时候,那时的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儿,正因为要玩“两人三脚”的游戏寻不到玩伴而闹得跳脚。这时你战战兢兢地来到我身边,小心翼翼地问:“咱俩一起玩吧?”我点点头,你脸上些许的顾虑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咧开缺了两颗门牙的嘴,兴高采烈的欢颜。

  自那以后,我们俩就像当初玩“两人三脚”一样,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六年了,我们经历每一次默契的心跳,我们阅读每一处美丽的风景。我不知道如何精确表达我们之间的友谊,才不至于流于肤浅。有时,我渴望速速老去,这样,我就可以像妈妈她们一样,和朋友拉着彼此的手甜蜜地说话。

  天完全暗下来,黑压压的一片。她们还不知疲倦地倾诉着*来发生的事情,但阿姨的儿子却不胜其烦,嚷着肚子饿。妈妈只好恋恋不舍地起身,带我离去。

  在回家的路上,我忽然想到: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年?而又有几个人,数十年会长久地和另一个人在一起?

  这么一想,我不禁感叹,忍不住告诉了妈妈,她笑着说:“据说世上保持友谊最久的是英国的一对九十五岁的老妇人,将*一个世纪。”

  我点点头。如果到了晚年,还有一个人,可以和我们一起举头望月,低头怀旧,那或许就是人间最美的神话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一种责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一种牵挂。这种理解是一种相互尊重,是你懂我的难处,我懂你的牵挂。

  烈日炎炎的工地上,你在来来**地忙碌着,衣衫早已被汗水浸湿,神色也疲惫不堪,只是你仍然在坚挺着,似乎有一丝信念在支撑着你。岁月一是一把刀,它将生活的坚信和沧桑全部刻在你的身上,只剩下那不再坚挺的脊背和不再健朗的步伐,但是你没有就此向命运屈服,而是勇敢地向不公的世界发出一声怒吼。

  你是一个勇士,更是我心中的英雄。虽然有时候会和你吵架拌嘴,或是因为一些小事和你顶撞,但是我依然还是爱你的。如果我们之间多一点体谅和理解,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矛盾;如果我们之间多一点沟通和交流,也许我们之间不会那么疏远,我们之间也不会有那么多隔阂。

  你对我的爱总是无声的,默默无闻,不会轻易说出口。你的肩上担负着一家人的重担,但你从来没有喊过累,叫过苦,只是埋头苦干着。虽然家里的生活不是特别富裕,但别人家的孩子有的我也一样不差,你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对自己却什么都不舍得。

  还记得那一次学校组织校外旅游,我一告诉你你就立马把钱给了我,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不舍。你还帮我买了一大堆的零食,我当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只是我却并不知道,这是要耗费你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才来换来的啊!

  光阴易逝,岁月难回,失去的不再拥有,所以就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以致于不会让自己在将来的时候后悔、遗憾。

  就像《超级英雄》中的歌词“你说我是你的超级英雄,偶尔也客串你的出气筒,心甘情愿接受这份光荣,永远做你的萤火虫”,我们就是这样在又爱又恨的氛围下一起成长着,这个过程有欢笑,有喜悦,有辛酸、有泪水,还有我们一起见证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无论我们相隔多么遥远,但我们的心始终是连在一起的。我希望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希望你也是幸福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到中秋,又恰逢我的生日,总要听妈妈念叨这句诗词。4岁时,她就把这诗句的含义解释给我听,告诉我这是一个有名的诗人苏东坡写的。对幼小的我而言,虽然对这句诗词没有体会和共鸣,然而苏东坡我可是知道的,杭州有苏堤春晓、还有美味的东坡肉,据说苏东坡可以算是曾经的杭州市**呢。

  去年看热门穿越剧《宫锁心玉》,剧里面主人公晴川唱了一首好听的歌,听到最后一句,我的心怦然一动,翻开了家里有些泛黄的《宋词赏析》,把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仔细诵读了几遍,渐渐地,我开始理解了该诗词的含义,对苏东坡的文采颇为钦佩,也开始对宋词有了一些了解。

  这个暑假,看了林语堂大师的《苏东坡传》,才知道苏东坡不但是我国文化史上的泰山北斗,还是一个有着高尚的道德力量的政治家,更是一个面对逆境毫不怨天尤人而是积极乐观苦中作乐的生命的强者。

  说他是文化史上的泰山北斗,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大诗人,词句优美,而且还是一个散文家、画家、书法家。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他以中秋为题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悼念亡妻的《江城子》都使得其他相似题材无出其右。正如林语堂大师所评的,他拥有“熠煜闪灼的天才所具有的魔力”。

  说他是有着高尚的道德力量的政治家,因为他不在乎自己的仕途,而始终以天下百姓的利益为重。他任地方官的时候,开凿湖泊河道,治水筑堤,做了很多利民的'好事。任徐州太守的时候,治河成功,还关心囚犯的健康和福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他任密州太守的时候,当时眼看着贫困县山东密州在王安石新政的影响下民不聊生,他救了三四十个饥饿的孤儿,在自己家抚养,虽然他自己家的日子也相当艰辛;他还曾给当政的皇太后写信,请求宽免贫民欠债;他甚至还在杭州城的众安桥开设了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真是一个急百姓所急的好父母官!他忠君爱民,嫉恶如仇,然而强烈的坦直无畏的言论得罪了很多小人,面对各种迫害,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不移。而且他又是一个心胸宽阔的人,不计前嫌,宽容他的政敌对他的迫害,“但已往者,更说何益?”。正如林语堂大师所评的,“他不精于自谋,却富有民胞物与的精神”,可以说是政治家的楷模。

  说他是生命的强者,因为他面对逆境毫不怨天尤人,而是豪放洒脱地乐观面对。他仕途坎坷,一生漂泊,甚至还因“乌台诗案”受了四个月的牢狱之灾,晚年还不断被流放,受到政敌的迫害,但他仍然笑对人生,留下大量千古流芳的豪放的诗文和字画。他被贬到当时荒凉的广东省,他却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看着他乐观自在的样子,他的政敌对他更加穷追不舍,甚至把他这个接*古稀之年的老人流放到当时条件更加恶劣的海南岛。在海南岛的两年半时间里,他自己搭陋室,自己研究制墨方法、还到乡野采药考订药草。正如林语堂大师对他的评价,"思想的快乐才是万古不朽的"。

  看完《苏东坡传》,不但增加了我对苏东坡的诗词的理解,更让我喜欢他的为人,苏东坡的人格,不就如千古不变的月光一样皎洁无暇吗?晚上每当我望着洁白明亮的月亮,我就禁不住吟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