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作文 >

家乡的年糕作文 (菁华5篇)

日期:2022-10-27 00:00:00

家乡的年糕作文1

  星期天下午,阳光明媚,我和郑博文、朱建贤兴致勃勃地去做年糕。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一直在讨论:“做什么样的年糕好呢?”

  一到年糕厂,我们就争着往外挤。跳下车,一看到年糕,我的口水就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不停地往下流。妈妈看见我这馋样,情不自禁地笑了。她给我拿了一块年糕,好烫啊!但是狼吞虎咽的我早就把这块年糕给消灭了。

  开始做年糕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包粉倒入磨粉的机器中磨碎,然后再把这些粉倒入蒸锅里蒸15分钟,蒸熟后放入年糕机,这样就能做出又香又长的年糕了。最厉害的要数剪裁机了,年糕出来后就可以*均地裁成一根根的,又白又软,看着就想咬一口。

  最好玩的就要数捏年糕了,我一会儿把年糕捏成一只可爱的小兔子,一会儿把年糕捏成一只调皮的小猴子,一会儿把年糕捏成一头凶猛的老虎……再看看旁边,郑博文正在捏一头庞大的大象,朱建贤正在捏一只又白又胖的小肥猪。一只只的小动物被我们灵巧的小手都捏了出来,可爱极了。

  不知不觉年糕做完了,但我的心还沉浸在这欢乐的气氛中。

家乡的年糕作文2

  年糕中“糕”字与“高”谐音,所以寓意着万事如意年年高。在我的家乡,年糕又叫“糍粑”,不管是刚会走路的小孩子,自己认得路的大孩子,还是唇上有几根银丝的老孩子,在春节前后,都必须吃软糯香甜的糍粑。

  今年春节,妈妈说要自己在家里做糍粑,我乐呵了一早上——我最爱吃年糕了。

  下午,终于把糯米蒸熟了。妈妈把糯米全倒进一个洗脸盆大小的大碗里,还拿来一根擀面杖。“妈妈,要用擀面杖干什么?要把糯米擀*吗?”我很好奇地问。只见爸爸接过擀面杖,把擀面杖竖起来,一下一下捣着糯米,糯米很快变成糊了。原来是这样弄的,真好玩!“妈妈,我也想打糍粑!”我甩着妈妈的胳膊,请求妈妈的同意。妈妈点点头,爸爸把擀面杖给了我。

  “嘿——”我用尽力气向下捣,可再想拿起来时却发现怎么也拔不起来,反而把碗也连着拔起来了。好吧,看来我不适合做这个,还是让爸爸来捣吧。

  把糍粑捣成糊后就该给糍粑糊塑形了。这个我肯定能搞定!我想着,带上手套,开干,这个工作果然简单多了!揪一团糍粑糊,搓圆,再捏成碗形,“啪”地一下拍在桌子上,压一压,按一按,一块糍粑就做好了!我们一家三口都撸起袖子加油干,六只手起起落落间,一大碗糯米就变成了糍粑。不过这还不是最终的步骤,要把塑好形的`糍粑凉干,凉干后就能蒸着吃啦!

  蒸熟后的糍粑又糯又香,又软又嫩,可炸可炒可沾糖,热乎乎的放嘴里一咬,那味儿马上就流出来了。我一块接一块地把糍粑往嘴里塞,直到嘴里实在装不下了,才肯好好嚼嚼。我们一家吃着糍粑,有说有笑地围着餐桌聊天,心里是说不出的快乐与幸福。

  年糕年年高,香香糯糯的糍粑,谁不喜欢吃呢?

家乡的年糕作文3

  又到了梭子蟹盛产的季节,今天我也来学做一道关于螃蟹的美食。

  妈妈早早的从菜市场买来了活蹦乱跳的梭子蟹,梭子蟹又称白蟹,白蟹炒年糕,是我们宁海人们爱吃的一道主食,当季正是螃蟹蟹肥肉美的旺季,此时的螃蟹最为鲜美。

  开始制作了,年糕和青菜洗净,等待备用;看着这些张牙舞爪的螃蟹,它们个个都像拿着兵器的“武士”。我不知该如何下手,我灵机一动,拿来剪刀把它们的“兵器”大钳子一个个剪掉,这下危险不到我了吧!我掀开蟹壳,螃蟹就像一位多动症患者,不停的垂死挣扎,去掉腮等多余的东西清除干净,把螃蟹对半切,再用剪刀均匀剪成六份。

  准备就绪,就开始制作吧!热锅烧油,开大火,油热后,放入葱、姜、蒜爆香,我急急忙忙的把螃蟹倒进锅里,锅里油花四溅,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和我“嗷嗷”的叫声,合在一起,这可真是一曲好听的交响乐。

  炒至螃蟹壳变红,加上料酒,盖上锅盖焖一会儿。翻炒一下,放入青菜,继续翻炒。最后放入年糕,把大火调成中火,快速翻炒,放上各种酱料调味,年糕也变得鲜美可口——出锅前撒上葱花。

  新鲜美味的白蟹炒年糕就出炉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年糕,觉得特别的香。

家乡的年糕作文4

  敲打年糕吴(二)浙江省桐乡市乌镇小学朱一天早上,我还在睡觉。这时,我听见父亲对母亲说:“今天我们带二十斤糯米,请人帮我们做年糕。”我想我以前只吃过年糕,但是从来没见过年糕。今天爸爸要请人做年糕,我就去看看。想到这,我立刻起身对父亲说:“你去做年糕的时候,打电话给我,让我看看年糕是怎么做的,好吗?”爸爸点头表示同意。我太开心了!

  爸爸提着米袋,去了年糕加工的地方。我来的时候看到两个工作人员在一起密切合作做年糕。将蒸好的糯米粉放入石臼中,一人举起制作年糕的大木杵,用力击打石臼中的糯米粉,另一人在举起杵的同时翻转面团。这两个人真的很配合。其中一个翻了,另一个砸了。啊,做年糕不容易。

  他们把糯米粉打成一个球,然后把它举到桌子上。两个人握着面团的两端。面团变得越来越长,当它达到一定长度时,他们停止拉伸。然后,拿出一根线。不要小看这根线,它可以把煮熟的年糕切成方块。不一会儿,又白又软的年糕出现在我眼前。

  这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年糕放进嘴里吃了起来。啊,这个年糕好吃,又软又香。真的很好吃!

家乡的年糕作文5

  虽然记忆渐淡,但芬香依然在。

  小时候我非常挑食。

  “琪琪啊——怎么能挑食呢?不好吃也要吃一点嘛。”奶奶端着饭碗,微微的皱起眉头,无可奈何地看着我。而我一脸嫌弃地望着桌上五花八门的菜肴,小手一挥:“都不好吃——”

  “哎——”奶奶长叹一口气,继而又似乎想起什么,喜笑颜开地走向厨房。过了一会,一阵清香缓缓地飘来。

  “啰——小祖宗快吃吧。”奶奶双手把盘子往一放,微微挑起稀疏的眉毛,苍老的脸上带有几分势在必得的神色。我把头向前一伸,目不转睛地盯着盘子。一条条雪白的年糕整整齐齐的摆在盘中,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精致而又小巧,仔细一闻,空中仿佛飘荡着淡淡的清香。

  我试探着拿起一块:“哇,真好吃啊!”“哈哈,这可是我的独门秘技,奶奶小时候想都不要想的宝贝,好吃吧?”我一边拼命点头一边大口咀嚼着。奶奶在边上笑眯眯的看着我,一脸慈祥,露出陈旧的酒窝。清香在我口中蔓延,使我心旷神怡,又幸福满满。

  随着我一天天长大,糯米香都渐渐飘散,没想到今天能在这里重聚。


家乡的年糕作文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家乡的年糕作文 (菁华5篇)(扩展1)

——家乡的年糕作文6篇

家乡的年糕作文1

  年糕,是历经千锤百打之后产生的。家乡的年糕,亦是如此。——题记

  弋阳年糕,是江西最好的年糕。

  今年过年时,我和爸妈回老家弋阳。有幸观看了一场家乡传统的打年糕表演秀。

  “一、二,打!一、二,打!”雄浑有力的声音在这个小院子里回响。这是一户人家过年在打年糕——寓意来年节节高。

  先把弋阳特有的大禾米浸泡,之后用大锅蒸,蒸好之后放在一口臼里。一个男人站在臼边,拿一个大号木锤捶打臼内的米饭,使其从颗粒状转变成团状。而一个女人,在男人举木锤时,迅速的翻转臼内的米团,使米团能*均受力。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告诉我,年糕,要打,才能将其中的韧劲打出。这是弋阳年糕出名的重要秘诀之一。

  年糕打好之后,热情好客的人们请我尝了一块,果然,香甜软糯。心灵手巧的家乡人将年糕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老虎、兔子、花……

  在回程的路上,回想着桌上冒着热气的一碗碗年糕,和同样冒着热气的家长亲人的一张笑脸,令我总会不由得想起老奶奶的那句话:年糕,要打,才能将其中韧劲打出,这是弋阳年糕出名的重要秘诀之一。

  在我反复品读之余,忽然顿悟:人也是这样。如年糕一般,要经历千百次的磨炼,才会韧劲十足,成为人上人;家乡年糕,因能扛住千百次打击,才成为上品。

  发明大王爱迪生,在众人的不解和999次失败后,发明出能照亮历史的光芒;童话之父安徒生,在打击中写出了让3至99岁的人都可品读的童话;居里夫人,在一次次失败后,成为了人类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是他们有年糕般的经历,历经了人们不可想象的打击和磨难,方**上人。家乡的年糕历经木锤的千锤百打,成为了年糕中的精品,品牌中的名牌。

  是的,家乡的年糕告诉我:千锤百打出精品。此次家乡之行我受益匪浅。——后记

家乡的年糕作文2

  过年期间怎么能不吃点有年味的食物呢?今天王大厨要做的美食就是春节特色食品——年糕。

  别看这小小的年糕,我可是从昨天就开始准备了。因为做年糕的大米要经过至少六七个小时的浸泡,所以昨天晚上我就把大米泡在了碗里。

  今天早晨跑到厨房里一看,原本硬邦邦的大米经过这一夜的浸泡变得柔软起来了,用手轻轻一碾米粒就碎了。大米外表看上去像雪花一样白,这浸泡的漂白效果恐怕连漂白剂都要自愧不如了。

  我烧开一锅水,放入老冰糖。

  当冰糖完全融化,糖水变得粘稠的时候,我把冰糖水倒进一个大碗里放凉。接下来,我把糖稀、大米还有两勺玉米淀粉放进料理机里开始搅拌。

  不一会,大米变成了米浆,雪白的米浆看上去十分诱人,馋猫小弟弟一个劲地说这是奶油,迫不及待地想要吃上一口了。

  我把米浆倒入一个大大的圆盘里,放进蒸锅里蒸了起来。

  二十分钟后,白白的大米年糕就出锅了。水分被蒸发后的'米浆,表面非常*整,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年糕,吃起来黏黏的、甜甜的、口感劲道,非常美味。

  大家尝了我做的年糕后都赞不绝口。我们一家人吃着美味的年糕,沉浸在这欢聚的喜悦中。

家乡的年糕作文3

  今天上午,我早早地起床,我和爸爸妈妈兴致勃勃地一起去宋城游玩。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这里真是热闹非凡,到处挂着大红灯笼,一片新春的景象。

  我们来到了一条古街上,看到有打年糕的地方。我听到里面传来“一打步步糕,二打财富糕,三打学*糕……七打吉祥糕,八打年年糕。”我好奇地停下了脚步,想看看年糕究竟是怎么打出来的。年是一种兽,糕,是一块糕,合起来就是为了赶走年兽的一块糕,所以才被称为年糕。在打年糕的旁边,还挂着一串串的腊肉和鱼干。看着这些带有年味的美食,真是让人馋涎欲滴。

  打年糕开始了,他们先把磨好的米倒进了木桶里,接着把它放入了大灶里蒸,过了一会儿,蒸好了成了糕粉。他们开始打年糕了。“哎呦,哎呦”打年糕的两个人一个拿起重重的锤子打了起来,一个不停地揉着。随着他们的一捶一揉,年糕就打好了。打好的糕团揉成了一块块的长方形后再切下来。就这样,一块块软糯软糯的手工年糕做好了。

  妈妈买了一碗油里煎了一下的年糕,放上我爱吃的调料酱。我端着这碗新鲜出炉的年糕,吃得津津有味,真是美味极了!

  原来打年糕是这么有趣,吃了年糕年年高!

家乡的年糕作文4

  老爸不在,我跟妈妈可就自由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星期五的晚上,老妈懒得烧饭,就说我们来吃辣年糕吧!我顿时欢呼起来,因为我最喜欢辣的味道了,要那种辣得能使舌头有麻麻的感觉,这才叫“爽”啊!

  老妈先把年糕切好,把菜也切好,从冰箱里拿出满满一大瓶辣椒粉,我问妈妈:“要放多少?"“一勺半!""不,两勺!"“行,辣死不管哦!"不管就不管,反正放两勺辣椒粉!”

  终于,辣年糕烧好了,一阵阵辣味跑进我的鼻孔中,我来到桌前,一看碗中什么都是红的。一问才知道里面放了三个酸酸的大番茄!

  拿起筷子,夹起一块年糕放进嘴里,咬啊咬,“啊!"我突然大叫一声,“好辣,老妈,快……快给我水!"“啊,你不说不用我管我吗?怎么又要我管了?"老妈反问。我大口大口地喝着水,不一会儿,舌头有点麻麻的了,我叫到:“好爽!"“怎么又爽了?"“舌头麻了!"

  我以后还要吃辣年糕!

家乡的年糕作文5

  年糕有不同的吃法:炒年糕、汤年糕、炒年糕……今天回老家,哥哥提议给我吃炖年糕。我很好奇,什么是炖年糕?炖年糕好吃吗?我催弟弟赶紧煨年糕。

  哥哥拿来一块年糕,先把年糕外面的水擦干,然后埋在烧红的炭火里。大概过了五分钟,哥哥把年糕上的炭火打开,翻过来看看是不是烧掉了,摸了摸。如果;如果是软的,说明地方熟了。只见哥哥把年糕翻过来,用炭火盖上,继续煨。哥哥告诉我:“当整个年糕都软了,就认为年糕已经煨好了。有时候不注意,年糕会糊。虽然烧焦了,但是会很香很脆;如果整块年糕糊了,会很硬,咬不动,还会有点苦。所以,你要专注于年糕。”看着哥哥的一举一动,我忍不住想煨自己。我也学会自己做年糕。看着哥哥的年糕已经“出锅”了。当我闻到年糕的香味时,我迫不及待地想让我的年糕快点好起来。哥哥告诉我:“这件事不能急。”

  没多久,我的年糕就煨好了。哇!好香!哥哥让我把桌上的年糕敲几下,让我享受一下它的美味。我把年糕掰成两半,香气更浓了。我咬了一下外面的黄皮,香脆的。中间的我吃了,又暖又软。连山珍海味都比不上我亲手煨的年糕。

家乡的年糕作文6

  在我们家,每当想不出三餐吃什么的时候,总会想起做一碗热气腾腾的咸菜**年糕汤。

  奶奶是做咸菜**年糕汤的高手。通常她会在前一天先把年糕切成一块块的片儿状,泡在水里,让年糕微微软化。等到第二天,美食的制作就开始了。先炒肉,只见奶奶在**里加了一点料酒去腥,再把**倒入锅中翻炒,没过多久,**就从原来的红色变得焦黄了,香味也出来了。然后,奶奶把那**无奇的咸菜切成小段,放入锅中翻炒,只一会儿,一股咸香四溢,让人垂涎三尺。再下来,就是往锅里加水,直到听见锅中“扑通扑通”作响,打开锅盖,咸菜和**在水上翻滚,仿佛在说:“年糕片,下来一起玩吧!”这时候就可以下年糕了。坚硬的年糕片儿一放到热水中,就开始慢慢变软了。这可是个技术活,得掌握好火候和时间。时间太少,年糕太硬,不易消化;而太长了,就会糊掉,影响口感。奶奶有经验,一般都能做到软糯适中,一碗香喷喷的咸菜年糕汤就出炉了。我顾不得烫,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块,软软糯糯的年糕,配上那咸菜**汤,真是锦上添花。

  宁波人常说:三天不吃咸菜汤,脚骨头酸汪汪!这么美味的咸菜**汤加上宁波的特产年糕,怎能不让人回味呢?


家乡的年糕作文 (菁华5篇)(扩展2)

——家乡的年糕作文400字 (菁华5篇)

家乡的年糕作文400字1

  “吧唧——吧唧——”真好吃。我们义乌有个*俗,是吃年糕。吃年糕,年年高。

  “做年糕了!”奶奶大叫,我就像狂风一样飞到奶奶身旁,观察奶奶是怎样做年糕的。只见奶奶把糯米拿出来,放在水里泡。等糯米像个白色的大娃娃的时候,就可以不泡了。

  “奶奶,我看不清你了!”这时厨房里热气腾腾,白气娃娃在跟我玩“蒙眼睛”的游戏。原来,奶奶在蒸糯米,过了一会,糯米变的透明无暇,变得更白了,还流着“汗”呢!真是越来越可爱了。

  接着,是碾碎糯米,从漏斗上倒下来,“白娃娃”争先恐后地从漏斗上掉下来,飞进大机器的肚子里,不一会儿,变成了“粉身碎骨”,“白娃娃”好像在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哈哈!可爱的年糕,我来了!

  “老头子,快来帮忙!”奶奶大声地说,爷爷正在晒太阳,被吓了一跳,险些从躺椅上滚下来,说:“好好好,我来了。”只见爷爷拿来了大铁锤,奶奶连忙把糯米放到捣臼里,爷爷抬起大铁锤,用力砸了下去,奶奶又把糯米翻了个身。就这样,糯米被砸得好惨。

  糯米像一个个身受重伤的士兵。看!闪亮的大刀又来了,啊!“士兵”被切得一片片的。

  哇!好香啊!真好吃。我迫不及待地冲向年糕,真美味!

家乡的年糕作文400字2

  每当过年之前,我总是想起家乡的年糕。

  年糕,是家乡过年必备的食品。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准备年糕、吃年糕,街上各大食品都摆着年糕,卖年糕,家乡的年糕是很有特色,故有“年糕之乡”之称。

  我第一次看到年糕是在大姑家,还未进门便看到白色米粉在空气中轻舞飞扬,连呼吸都闻到一种特殊的味道,大姑爷满手白沫地走了出来,只见他脸上被米粉蘸得像抹了粉的京剧演员。当时,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觉得很好笑。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年糕的多次接触,我才懂得做年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做年糕要稻米和糯米,两者比例是一斗三升,把米洗净,然后在缸里泡个半天,等米浸透了,就可以上石磨去磨了。石磨有一个小桌那么大,有人推磨,有人往磨心添米,倒进去的是米,流出来的是米浆,把米浆倒入桶里,桶内壁垫有层冰结块,用刨子刨成碎片状,就可以上蒸笼了。

  做年糕那么复杂,这么费力,人们为什么还要年年做年糕呢?原来年糕不仅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而是它象征心地洁白,丰衣足食,寓意是对新的一年的期盼。

  啊!家乡的年糕,你在家乡人的心里,包括我的心里非同凡响。

  我爱家乡的年糕!

家乡的年糕作文400字3

  每年我都能吃到妈妈从村里蒸的年糕,但从没看到过妈妈是怎样做年糕的。今天就看妈妈是怎样蒸年糕的。

  妈妈先从柜里拿出蒸笼。找糯米粉倒进竹匾里,在里面放入白糖、蜜枣、桂花,再用勺子麻利的来回拌匀。妈妈告诉我:“这样蒸出来的年糕,有蜜枣的甜,又有桂花的香,让人回味无穷。”我想:怪不得妈妈从村里送来的年糕,我总是吃不够。接着妈妈往大锅里倒入一锅水,放了几根筷子。把锅盖盖上,每过多久水就开了。

  这时,妈妈在蒸笼的内部用布轻轻地抹上清油,放入半勺的米粉,手在蒸笼周围拍了几下,急忙把蒸笼放到锅上蒸。不一会儿,米粉中起了几个小泡,小泡破了后蒸汽的出处不停地向上喷米粉,妈妈连忙将这里添加米粉,后来就不再喷了。妈妈一直将火调大,没过多久,一股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一笼又香又甜的年糕就好了。

  妈妈乐滋滋地把冒着热气的年糕递到我的手里,嘴里不停地说:“吃了年糕,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我咬了一口真是香甜软糯,美味极了。

  这一块块年糕不仅给我家带来了新年的喜气,更是代表妈妈对全家的祝福。

家乡的年糕作文400字4

  说到年糕,大家肯定都吃到过。可是,年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可能有一部分人就不知道了。

  星期一,妈妈带我去一位叔叔的店里。他的店是做年糕,卖年糕的。我终于亲眼看到年糕是怎么做的了。

  他们先把透明的大米磨成一粒粒又白又小的米粉,再把面粉装进几个木头材质的桶子里,加热几分钟。加热完了,就把熟米粉倒进一个机器里,一个人拿着铲子,一个人拿着木棒,便开始工作了。只见拿铲子的人把熟面粉铲到拿棒子的人那里,拿棒子的人用棒子开始捶打。打好的米粉变成糊状,从机器的出口流出来,送进另一个机器。另一个机器固定形状后把米粉团子从出口挤出来,然后过几秒切一下,过几秒再切一下,这就成了年糕。他们做的年糕是一块一块的,不是一条一条的,做完一个,就往旁边的塑料袋里放一个,装不下了就换一个。很快,年糕就满了。叔叔负责搬年糕,年糕满了他就搬去附*一个小山坡上。山坡上全是塑料袋,塑料袋里全是硬年糕。原来,那些硬年糕是由刚做好的软年糕风干的。

  听了我的介绍,你知道怎么做年糕了吗?

家乡的年糕作文400字5

  螃蟹炒年糕是爸爸的独门秘技,它的味道每次让我回味无穷。

  农历八月后的螃蟹膏黄肉紧,肥美无比,也是螃蟹炒年糕的黄金季节。螃蟹和年糕,同样是这两种固定食材,每个人炒出来都有不同的味道。一盘年糕配两只螃蟹,还加入炒蛋、蘑菇、鳗鲞等配料,这是爸爸多年来的经典搭配。这螃蟹炒年糕带着浓郁的大海味道,鲜味中蕴含着甜味,甜味中不时有几丝咸味蹦出来。这特殊的味道,正是这几种食物混合起来的味道,而鸡蛋和蘑菇,正如点睛之笔,既加浓了鲜味,又使整碗螃蟹炒年糕色彩绚丽。

  雪白的蟹肉,从蟹壳里挑出来,丝丝分明,略有弹性;晒干后的鳗鱼肉质纯净,吐出中间的一根骨刺,剩下的肉既有牛肉干的嚼劲,又不失海鲜的本性;淡黄的土鸡蛋,是湖北外婆家千里迢迢快递过来的,那种清香是别的鸡蛋所没有的;年糕浸入了所有食材的汤汁,集所有的味道于一体,在舌尖荡漾起舞,真是“鲜味绕舌,三日不绝”。

  我在饭店也吃过好几次螃蟹炒年糕,不是螃蟹太瘦,就是配料太单调,怎么也比不过爸爸的螃蟹炒年糕。


家乡的年糕作文 (菁华5篇)(扩展3)

——年糕的作文600字9篇

  我,不是一条普通的年糕,而是一条手打年糕。纯手工制作,身份就不同了,更受老百姓喜欢。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我也是农历新年的必备食品。在春节,家家户户都喜欢将我端上桌,因为我的出现寓意着年年高升,岁岁祈福。

  我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来看看我的前世今生吧。

  我的前世是人们精选的优质大米。三成糯米,七成晚米,还要在水里泡上二十分钟,并且要有间接性的搅拌,搅拌变白了以后,把外面一层黑的洗掉。然后去晾干,晾干后再去磨粉。听人们说,粉要刚好,不能磨的太细。因为太细了,我就会变糯,容易伤了他们的胃。

  修炼的过程是痛苦的。为了让我具备颗粒状,我要待在蒸笼里,用大火蒸上20到25分钟,保证百分之百熟透。然后把我倒到石槽中等待人们的捶打。为了追求酥软的口感,人们说一定要找有经验的成年男子用榔头重重地往我身上打去。捶打的力度不仅要大,速度也要快。最关键的是三分打,七分翻。一锤,一打,一翻,我整个身体开始变化,慢慢变得有韧劲。千锤百炼之后,我开始粘稠起来。这表示我终于修炼成功了。

  这时人们再将我从石槽中取出放到一个个刻有祈福图案的槽皿中定型。图案中心刻有福、禄、寿字样,还有梅、兰、竹、菊等花样,更有十二生肖生动的动物形象。这些图案寓意着吉祥如意,来年安康。等我冷却后人们就会把我放入冬水中储藏了。

  这时的我才真正成为年糕。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静静地躺在水缸中,等待新年的到来。

  农历新年第一天,我的出现就显得格外隆重。一大早,我就会看到一张张喜庆的脸围在我身旁。看着我的兄弟姐妹被人们以不同方式盛入碗里,油炸、糖煎、火锅,真是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年糕,年糕,年年高。对于传统食物来说,我不仅是春年三餐的主食,更是希望与祝福,是一年在外埋藏在心底的浓浓乡情!

  我喜欢冬天,因为冬天里有热闹的春节。最令我难忘的是四年前的'那个冬天。

  那一年,我跟外婆和妈妈去宁波乡下老家过春节。乡下的亲戚很多,我们天天走东家访西家,七大姑八大姨欢聚一堂,热闹极了。

  为了让我开开眼界,舅公决定自己做年糕和糯米块。做年糕和糯米块需要很多人手,舅公把表舅表叔都叫来了。原来年糕的原料是米粉,而糯米块则是用糯米饭做的。只见年轻的小伙们把蒸熟的大米粉团倒进一个大石臼里,再轮流用大榔头似的捣棒边捣边碾,舅公则不断地趁捣棒提起时翻动米粉团,以使其均匀受碾。我好奇地去提那捣棒,好沉呀,我憋足劲也拎不动。大伙儿哈哈大笑,我闹了个大红脸。

  再看做糯米块,那就更累人了。要把糯米饭碾成又黏又软的面团得花不少工夫,加上糯米饭黏性足,那捣棒每次提起来,都要费好大的劲。我很佩服舅公,只见他在石臼旁飞快地用沾水的手掌翻动面团,真是身手矫健,要是动作不利索,那大捣棒就会砸在手上,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碾好的年糕团由叔叔们拉成一根根长条,再扔到案板上。我们这些小孩早等急了,纷纷拿起烫手的年糕条,放进涂过油的模具里,用手一按,再把模具翻过来往案板上一拍,一条印有漂亮花纹的年糕就做好了。望着越码越高的年糕,大伙儿的兴致别提有多高了。

  由于做年糕人手多,做一次年糕又要花上大半天,中午就只能用自助餐了。案板上放着一碗芝麻酥,一碗咸菜笋丝。谁要是肚子饿了,随手就可以拿起年糕或糯米块,包上甜的或咸的馅,吃个痛快,那新鲜的滋味儿真叫人一辈子也忘不了长相忆,最忆那年糕飘香的冬天!

  小阿姨养了一条阿拉斯加雪橇犬,刚抱来的时候,看上去像一块热乎乎的年糕,小阿姨就叫它“糕糕”。

  糕糕八个月时,我第一次见到它,它高高壮壮的,站直时脑袋几乎到我的脖子了。背上的毛犹如浅褐色的大衣,四肢和尾巴的毛却白得如雪一般,远远望去,就像是脚下踩了筋斗云,特别威风。当我牵着糕糕出门散步时,附*的大狗、小狗都疯了似的汪汪大叫。糕糕倒是显得特别友好,安静又优雅地凑上前去。可惜这份好意其他狗完全不接受,它们一边逃跑,一边叫得越发惊天動地,不亚于世界末日。它们哪里知道,糕糕到现在为止,不但没有碰过肉类食物,连盐都没有尝过。它只吃胡萝卜、橘子之类的素食!不过,它吃起东西来速度极快,别的小狗要啃半天的磨牙棒,糕糕半分钟就吃得干干净净了。

  横塘那里有一大片绿油油的麦冬地,尽管已经进入冬天,麦冬依然长得生机勃勃,又细又长的草叶一层一层叠加上去,把土壤遮得严严实实,没有一点儿空隙。糕糕特别喜欢在里面打滚,我不免有些好奇那里到底有什么好玩的。有一次,糕糕玩得正欢,我也试着踩下去,发现草比我想象的更厚,我的脚深深地陷了进去。草地软绵绵的,**脆整个人躺了下去,感觉就像是在一张麦冬床上一样,真舒服!糕糕看我躺下来了,便小步跑过来,安静地趴在我旁边。

  糕糕趴了一会儿,开始在麦冬地里滚来滚去,好像很开心。突然,它向我扑来,好像要让我和它一起打滚!它扑在我身上,我一滚,它又扑了过来,我整个人都被麦冬给淹没了。我继续打滚,躲避糕糕的“进攻”,可能它感觉到我的狼狈,终于不再来追我了,我才从麦冬地里爬了起来。

  可惜小阿姨不常回老家,我只能在周末盼着与糕糕相聚。

  今年的2月很特殊,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太厉害,我们只能在家里网上学*,这真是一种新鲜的体验。在这特殊时期,我乖乖宅在家,除了学*,还在妈妈的指导**验了很多家务活,有做面条、包韭菜盒子、包馄饨、扫地、收拾物品等,挺丰富的。妈妈告诉我:“人要多学点本事,家务活是最基本的,不要当让人不喜欢的懒人和废人。”

  今天中午,我就在妈妈的指导下,第一次独立炒出了一盘白菜**炒年糕。我是怎么炒的呢?首先打开火热锅,这是为了不粘锅,我忍着害怕把手悬在锅子上方,试探锅子有没有烧热。等锅烧热了,我就倒油。然后,我把**倒进去,翻炒到飘出肉香时,倒入白菜帮子,翻炒到有点变色了,再倒入白菜叶子继续翻炒。等叶子也变软变色了,我再加入一小勺盐,给菜上味道。翻炒几下后,看到肉和菜都变得接*透明,我就把年糕倒了进去,不停翻炒。在翻炒时,因为年糕略带水,倒下锅后发生了轻微粘锅的现象,而家里的锅和铲都是不锈钢的,有点重,一只手有些吃力,为了不把锅子炒翻了,我用左手握住锅柄,右手继续翻炒。嘿!这样做,果然好多了,我胆子也大了点。最后,等年糕变软,我加入了一小勺耗油,然后翻炒几下关火,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炒年糕就出炉了。

  完工后,我迫不及待地邀请妈妈品尝,妈妈给了一个大拇指,我顿时笑得嘴巴都快咧到耳朵了,吃起来都觉得格外香。这次炒年糕,虽然炒的过程顺利,最后的成品也不错,可还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择菜、洗菜、切菜、切年糕都是妈妈做的,下次我要学*自己做完全程,相信我自己可以做好的,我要为自己加油。

  从小我就爱吃炸年糕,每次见到路边有炸年糕的小推车,那沁人心脾的香味呀,惹得我口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总要缠着妈妈给我买上几串。

  今天早晨,妈妈也为我做炸年糕。我一边晨读,一边不时地瞄着厨房那边的进展。突然身后一声“嘭”,我转身一看,只见一个年糕从油锅中跳出来撞在天花板上,“当”又重重地砸在地板上。“哈哈……”,我笑得前仰后合。“嘭”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又一个年糕飞了出来,这回外壳不知了去向,里面软软的年糕却死死地扒在油烟机上,“哈哈哈……”我笑出了眼泪。只见妈妈一手拿着锅盖当盾牌护住自己的脸,另一只手慌乱地把火拧小……。

  一阵手忙脚乱后,我很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年糕会飞出来呢?这样不是很危险吗?”妈妈心有余悸地说:“那是因为年糕受热后,表面会形成一层硬壳,里面的热气就出不来。热气想排出就必须要炸出一条裂缝,这种力量足以让年糕上窜下跳,非常有可能会炸到皮肤。”

  我的早餐炸年糕终于端上了桌,妈妈在上面挤上了一条条番茄沙司,入口先是尝到沙司的酸甜,再是酥脆的外皮,最后是松软的粘粘的年糕,比外面炸得好吃多了。我一边咂嘴,一边问妈妈:“妈妈,炸年糕那么危险,为什么你还要炸给我吃呢?”妈妈微笑地说:“因为你喜欢吃呀,妈妈为了宝宝开心健康地成长,我会竭尽所能地去做个好妈妈;正如同宝宝也会为了孝顺妈妈,好好学*,努力做个好孩子,对不对?”

  我搂着妈妈的脖子,贴着妈妈耳朵说:“谢谢我的好妈妈,我一定会做个好宝宝。”

  新的一年,在爆竹声中降临。伴着浓郁的菜香,心底的美好意境,温暖了漫长寒冷的冬季。

  一月底的浙江,风呼啸着,天空笑起来冷冰冰的,让人心生寒意。打开外婆家的大门,心中的温暖,和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我抬起头,那张熟悉的笑脸映入眼帘。外婆的笑,是一块棉花糖,柔软而甜美,化在心底,那份暖意,久久不消散。

  午后时分,将手里的烟花棒,一支支地点燃。星辰般的火光,不会持久,我只是记得,烟火的温度,还有它闪耀过的美好。待手中的烟花燃尽,厨房里的菜香,扑鼻而来。

  书房里,外婆系着围裙,用刀将年糕切成片,将白菜切成丝。水盆中的螃蟹被捞起,剥开螃蟹,除去它的胃和肺,继而将剩下的部分切成块。待锅中的油烧热,放入白菜丝,用锅铲反复翻搅。渐渐地白菜在锅中变色,则时候,将年糕放入锅中,与白菜一起炒,当锅中白菜和年糕的清香蔓延开,将螃蟹加入其中。撒上一些盐。直到炒年糕的香味浓郁,螃蟹变得金灿灿,关上火。将美味的炒年糕放入一个个盘中。

  拿起筷子,品味这盘热乎乎的炒年糕。年糕的香软,螃蟹的鲜酥,白菜的脆嫩,交织在舌尖上,形成一场味蕾的盛宴。盘中的炒年糕一扫而光,而年糕的温暖和美味,余温犹在。我沉醉其香浓之中,不禁赞叹外婆的厨艺精湛。

  这一份看似朴实无华的炒年糕,包含着外婆对我们的关怀和牵挂。其中寄托着思念的心,大概和刚炒好的年糕一样滚烫。

  对我还说,传说中温馨的春节,仅有漫天的彩色烟花,喜庆的对联灯笼,其乐融融的团圆饭。有了炒年糕,才是完整的春节——因为那是其他浮华都替代不了的心意。

  晶莹的雪花漫天飞舞,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听,新年的脚步声*了。

  泗门犴舞让我大开眼界,陆埠车子灯让我长了见识。听姚剧,吃豆酥糖,剪窗花,贴春联……东南名邑余姚的年俗文化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里。小年夜那天,爷爷神秘地告诉我,要带我去一个好地方。

  我们走过布满青苔的石板路,穿过悠长的老巷子,远远地就听见此起彼伏的喧闹声、欢笑声和呐喊声。走*一看,哇!还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手工年糕作坊!

  “搡年糕哉!搡年糕哉!”吆喝声响彻天际,人们纷纷围拥过去,踮起脚尖观看,伸长脖子张望。我撒开爷爷的手,从人缝里钻进去,想看看年糕是怎么搡的。一进作坊,仿佛一下子穿越了时光隧道。一道道传统老手艺从远古走来:簸箕淘米,石磨磨粉,木桶蒸粉……一个个热火朝天的镜头展现了热闹的年味。

  噗的一声,一桶热腾腾的糕花落入石臼,米香在腾腾的蒸汽中弥漫开来。一双手高高举起木杵,随着“嗨作”声沉沉落下,糕花被砸出一个深深的凹坑。另一双手浸一浸水,翻动粘在石臼里的糕花,动作如蜻蜓点水一般。紧接着又是一声“嗨作”,一搡一翻,两位师傅在年糕号子中配合得天衣无缝。木杵一上一下,不停地重复,直到糕花成团。木杵搡下去弹起来,米团再不会“起坑”,年糕就搡好了。不过,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卖力地搡捣。

  “起臼哉!”汗流浃背的师傅一声呐喊,作坊里人声鼎沸。搡好的年糕现切现卖,爷爷付了钱后,我接过一块年糕。那年糕的外形更像团子,洁白如玉。一股淡淡的米香涌入鼻中,我忍不住咬下一口,软糯的口感让我欲罢不能,先前对搡捣的不解,此刻找到了答案。

  搡年糕,过大年,搡出了香糯的味道,搡出了美好的憧憬,更搡出了浓浓的年味。

  今天,我家很热闹:老远就能听见“阵、阵”有节奏的舂糕声,“唧、唧”搓年糕的摩擦声,还有嘻嘻哈哈的欢笑声……不说你们也猜得出来,我家在舂年糕。这是奶奶的*惯。她常说:“农田要自己种,年糕要自己舂。”

  舂年糕是一件烦琐的事。

  一天,奶奶取出一只做工精致的小箩叫爸爸浸年糕米。爸爸取了上等粳米一斗加一碗糯米,搅拌均匀,在水里淘去杂质,浸在一只大缸里。我看见爸爸一连取了五次,淘了五次。一个星期后,奶奶又叫爸爸把缸里的米取出来再到河里淘一遍,放在一只大箩里。

  接着,奶奶在堂前中央放一只大竹笾,底下垫一层稻草,上面装上一具石磨,把“丁”字形的拉磨工具装上去。准备就绪后,由爸爸拉磨,奶奶自己亲自把磨,把米一瓣一瓣地舀入磨眼里,大约磨了两个小时才把面粉磨好。爸爸拆去石磨,奶奶连忙在竹笾上摊一块干净的大白布,上面铺上一层草木灰。第二天,奶奶又把湿的草木灰取出来再换上一层。当感觉底下的面粉有点硬梆梆了,奶奶叫爸爸搬来几块大石块压在上面。几天后,笾里的面粉全变得坚硬了,爸爸才把上面的东西拿开。大家一齐动手把结块的面粉搓成粉末。

  要舂年糕了,爸爸叫来几个小伙子帮忙。奶奶把面粉装到一只大蒸笼里,放在一口大灶上蒸,下面用旺火烧。蒸好后,叫爸爸把熟粉倒入石臼,几个小伙子马上用木桕不停地捣,一个机灵的小伙子在下面揉,直到把面粉捣得坚韧为止。于是,大家又七手八脚,一齐动手,揉的揉,搓的搓,印的印,把一块块有图案的年糕做出来了。忙了几个钟头,年糕终于舂好了。奶奶做了一锅菜熬年糕招待大家。大家嘻嘻哈哈,吃得挺有滋味!

  临*冬至,外婆家到处洋溢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

  打年糕喽!到了冬至,全村的孩子就像得到鸡毛令箭似的,不约而同地冲向了村头。干什么?不错,打年糕开始了。

  百来斤米粉在一个个打年糕能手中,漫天“飞舞”着,不一会儿,便成了一桶桶和好了的米粉。围成一圈的大缸笼罩着“白雾”,不断发出“砰、砰”的声音,加上围观的人群,好不热闹!米粉和好了,被一个个抬上火灶蒸,老师傅往蒸桶里慢慢加米粉。

  不多时,听得师傅喊了一声:“出锅嘲——”人群便一片骚动,小孩子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米粉被倒入米臼之中。“可以了,开动!”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一拥而上,拿起木锤,你敲一下,我捶一棒。年轻人挽起衣袖,拿起木锤使劲砸。孩子们玩着闹着,一不小心,变成了一个个大花脸。有些小馋猫们狼吞虎咽地当场吃了起来,而此时,却没有一个大人的大声斥责。因为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今儿个,那些*时文给给的“孔乙已”也不甘寂寞,跑过来凑热闹,结果出了洋相,惹得大伙捧腹大笑。当然,那些“后勤部队”妇女啦,在这种重要场合也不会闲着,呵,你瞧,一个个都信心十足,想必一定都是胜券在握了。

  年糕出来了,咬一口,香滑软酥,“啊,好香!”不知是怎么回事,自制的年糕就是比那机器加工的有韧性,好吃。

  如今,冬至那天隆重的打年糕,已成外婆村里的一种传统活动。在全村人心里,可以与过年相提并论。品尝着软酥可口的年糕,感受到邻里之间的那份温纂,品味到乡里乡亲的那份情谊。这才叫过年呀!


家乡的年糕作文 (菁华5篇)(扩展4)

——做年糕作文 (菁华5篇)

  放假后的第一天,我便跟着爷爷奶奶去做年糕。到了做年糕的地方,已是下午两点了。年糕加工厂前人山人海,队伍像一字长龙似的排开。我心想:这么长的队伍,什么时候能轮到我们啊!没多久,后面也排了很多人了,他们也开始抱怨了:“这么多人,轮到我们估计到第二天了吧!”那个说完,许多人都表示同意他的说法。还没轮到我们,我和弟弟便找了个地方坐下,玩起了游戏。(因为我经常陪弟弟玩,所以他总是跟在我后面哥哥长哥哥短的。)

  玩着玩着,弟弟睡着了,我便脱下外套,包在弟弟身上,还把他抱得紧紧的。我想:他在我的“人肉沙发”上睡得一定很舒服吧!下午四点钟,弟弟睡醒了,蔴莳也做好了。看着一大砧板的蔴莳,我和弟弟玩了起来,弟弟用手指,在蔴莳上戳出一个又一个的洞,然后把我收集起来的面粉碎洒了进去,最后按上一个巴掌印,于是就大功告成了。

  下午五点半,终于轮到我们了,我和弟弟放声大喊:“太好了,终于到我们了。”进去之后,我看到他们把米放到一个机器之后,机器发出“隆隆”的声响,机器中的米便变成了粉从一个口里流了出来,收到袋子里,再用一个篮子一样的东西把粉蒸熟,又放到另外一台机器中,出来后年糕就成形了,不过,还没有完成,还要再把年糕成型一次,据说这样是为了年糕口感更好。

  做好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小截尝尝,哇!还真好吃,虽然是淡淡的,但很香,很有嚼劲。时间不早了,我们就回家了。

  腊月二十八,妈妈要在家里做年糕。我觉得新鲜,跑过去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跟你学做年糕!”

  妈妈微笑着一边做示范,一边教我。只见妈妈从蒸锅里端出一盆热乎乎的糕面,准备好的糕面有黄、白两色。妈妈往手上抹了一把油,边揉面边说:“这糕面粘手,得手上抹油而且趁热才好捏。”我兴高采烈地准备大显身手。“哎呀,好烫呀!”不料我的小油手刚一伸进去,就被冷不丁地烫回来了。

  妈妈说:“年糕好吃不好做吧?”因为趁着热才好捏,妈妈帮我拽了一块面下来。我再次小心翼翼地学着妈妈的样子把它捏成外面薄,中间厚的圆片,然后用勺子舀一些豆馅放在里面。这捏糕可真不容易,糕面粘手不说,等着包豆馅的时候,眼看这边的豆馅包住了,那边的又露出来,弄得手忙脚乱,最后不得不让妈妈给打了几个“补丁”才算修理好。

  我差点就准备放弃不学了,还好,妈妈不停地鼓励我:“万事开头难,包的多了,熟练后自然就好了。”果然,等到最后,我把面捏成菱形的,放进去豆馅,再把两个对角对折,就成了一个婴儿襁褓状的包裹形年糕。妈妈看着我的“杰作”,直夸我做得好。

  一天共做了8个年糕,收获不小。我更加体会到了妈妈做家务的辛苦,以后我一定要多多下厨。不久,下油锅一炸,一股香味就飘了出来……美味的年糕出锅了,我洗净手,迫不及待地大吃起来。年糕柔软细腻,真香啊!妈妈说,那黄白两色面象征金和银,年糕与“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生活水*一年比一年提高。

  农历正月初七,我和妈妈一起坐车回了外婆家。

  到了那里,我看见外婆正在和姨妈一起兴致勃勃地做年糕团。妈妈看见了,立即放好行李,过去帮忙发酵。弄了一盆又一盆,总共弄了三盆。我问妈妈;“你们为什么要弄三大盆年糕团发酵?莫非你们要弄好多好多的年糕?”妈妈笑而不语,我弄不明妈妈的意思。

  第二天,年糕团发酵完毕外婆和妈妈就一起做起年糕来(姨妈回家了)。我看着她们做年糕,不仅手痒痒的,而且心也痒痒的。于是,我准备插手。我对妈妈开口了:“我也要做年糕。”“那你做的年糕自己吃哦。”妈妈在跟我讲条件呢!“好!”我坦然答应了,我便开始做了起来。我负责印年糕。我把外婆包好的年糕球在手上轻拍,把它拍得又圆又扁的时候,它关键时刻掉链子,里面的白砂糖漏了出来。于是,我又换了一个年糕球,还是向刚才那样轻拍,这次白砂糖没有漏出来,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用葱尾沾了一点油,涂在模板上,然后,我再把年糕放在印花中间,用三根手指从年糕中间逐渐往外*铺,铺满印花之后,我就交给妈妈,我的工作就完工了。因为,妈妈怕我再把外婆辛辛苦苦包的年糕球弄破,所以就不让我印年糕了。

  开始吃年糕了,我吃着我做的那个年糕,心里美滋滋的。

  这次做年糕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我从这里学到了很多。

  记得年二十六,我和、一起兴高采烈地去年糕厂做年糕。

  年糕厂里很宽敞,人山人海,热闹极了!人们都在忙碌着:有些人把家里浸泡好的米搬进来,耐心地等待着,大人们在聊天,小孩们在玩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有些人把浸好的米倒进磨粉机,机器下面不断地冒出雪白的粉;有的则把磨好的粉倒进蒸桶里蒸成香喷喷的糕花;有些人趁热把蒸熟的糕花端出来倒进机器里加工,接着滑溜溜的年糕像小玩滑滑梯一样飞快地滑出来,十分!一位叔叔用菜刀把年糕切成一段一段的,切得十分整齐,他一定是一位刀工精湛的超级厨师吧?我赶紧趁热拿了一根年糕,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接着我和小伙伴们还一起来,看谁做的年糕有创意。他们有的把年糕做成了狡猾的小老鼠,有的做成了胖嘟嘟的小猪,还有的做成了活泼可爱的小兔子……

  我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小动物年糕,一边想:过年,为什么要做年糕呢?于是,好奇地问。外公笑呵呵地告诉我:“年糕年糕,年年长高啊!祝我的好外孙吃了年糕,越长越高!”

  今天回家,我跟奶奶说我要做烧烤年糕。其实,这烧烤年糕就是用小木棒将年糕片串在一起,放入锅里煎熟后,放入调味料即可。

  俗话说得妙,说说容易做做难,做烧烤年糕就是如此。首先得保证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不然要么就是太焦,要么就是太软了,但我还是去做了。

  我将串好的年糕用小火两面各煎(几乎是“炸”了)40秒左右,然后翻面用大火煎30至50秒。在煎的时候我就调起了“调味粉”——占总粉量约40%的汤料粉、占45%的孜然粉及15%的味精。等煎年糕两面都煎好了,我就撒上了调味粉,过一会儿倒上酱油,翻面关火,利用余热将酱油的水分蒸发,酱油中的盐分和颜色就附着在年糕表面上了。

  烧烤年糕盛出后,我挑起一串年糕,尝一尝,发觉味道不错。

  看来我的厨艺大有进步,为什么?连爸爸都说好吃,能不好吃吗?


家乡的年糕作文 (菁华5篇)(扩展5)

——年糕作文 (菁华3篇)

  早晨,我吃完早饭去奶奶家玩。

  到了奶奶家,我看见奶奶在洗枣,我问奶奶:“你为什么要洗枣?”奶奶回答:“我要准备做年糕。”我一听做年糕特别高兴。想到好吃的年糕,我流下了口水,我问奶奶:“我可以帮您做年糕吗?”奶奶回答:“当然可以了。”

  奶奶说:“先把洗干净的枣放到锅里蒸,大约在30分钟左右,看到一颗颗枣都挺起大肚子就可以了,然后,奶奶拿出黄色和白色的糕面,再把蒸好的枣放到糕面里搅拌,在慢慢地往里面倒水,一边搅拌,一边倒水,等到面和枣攥球体,再用食指和中指在手心里旋转,等到成一个三角体形状时年糕做成了。然后,放到锅里蒸,大约蒸45分钟就行了。

  等到蒸好糕以后,掀开锅盖以后,有白的,有黄的糕,我就忍不住拿了一个吃,吃到我亲手做的糕,我心里很高兴,味道又香又甜又好吃,吃的时候还很粘,都快把我的`牙粘下来了,我吃到枣的时候又香又甜又好吃,比没蒸的枣好吃得很。等我吃完了以后还想吃一个,剩下的年糕已经都凉了,吃起来就不那么粘牙了,我吃饱了,把剩下的年糕放倒两个袋子里,提着回家了,大家吃了都觉得很好吃,我开心的笑了。

  快过年啦,奶奶家忙着准备各种年货,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年糕。

  这吃年糕的风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有一个叫“年的”怪物,住在山林里。它常常吃飞禽走兽,冬天,大家都很少出门,“年”便下山吃人。山下有一个聪明的部落,把糯米切成一条一条,一。块块给“年”吃,其它人也跟着一起做。“年”下山以后,没有人可以吃,饥不择食,便把那些糯米,吞下了肚子,久而久之“年”下山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年糕了。

  每当奶奶做年糕时,我都兴奋地在旁边看着。先把上好的糯米洗干净,用水泡胀,然后放进锅里,蒸8到9分钟,然后倒进石头容器里,用擀面杖,用力捣熟了的糯米饭,一定要用力,直到捣成粘糊,搅不动了,切成一条一条,一块块,再冷却就可以了。我也试着做过一个小鸟形状的呢!我把“小鸟”吞下肚子,希望可以在考试中一飞冲天。

  小时候喜欢吃年糕,长大了,还爱吃,这家乡的味道总是那么令为人难忘。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我的记忆中,令我最难忘的是外婆做的年糕。

  我的外婆都不知道自己做过多少年糕,那手艺远*闻名。只要有人请教,外婆总是说:做成方砖状,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做成圆饼状,寓意着团团圆圆;做成各种小动物状,卖相好,吸引孩子们,图个热闹。

  年糕做好了,外婆就开始蒸了。只见外婆往大锅里倒满水,把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等雾似的蒸汽冒了出来,锅里的水就烧开了。外婆连忙把做好的年糕放进蒸笼里,盖好盖子,开始蒸。还要点燃一支香,等香烧完了,年糕也就全都蒸熟了。

  最高兴的当然是品尝年糕啦!我端着装了白糖的搪瓷碗,乐呵呵地站在外婆身旁等着。外婆则把一笼笼蒸好的年糕倒在一块干净的白布上,年糕发出了诱人的香味,我忍不住拿一块,蘸了蘸搪瓷碗里的白糖,咬一大口,一不小心烫到了舌头,尽管如此,我也不舍得把它吐出来,因为那味道实在是妙不可言!

  年糕是新年的味道,是丰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