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30句菁华

日期:2022-10-22 00:00:00

1、认识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2、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3、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相同的地方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4、文章表现了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表现了邓稼先性格和为人。

5、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的因素外,重要的是因为

6、文章主要运用了的写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7、在文中用直线划出与“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8、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9、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0、别是美国和*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

11、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12、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1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14、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15、辞:推托。

16、更:更新。

17、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8、乃:于是,就。

19、非复:不再是

20、见往事:了解历史。

2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2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会插叙的运用

23、知识积累

2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5、P6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26、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27、《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2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29、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

30、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可能的话,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扩大自己的视野。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1)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30句菁华

1、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2、动作描写:P5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

3、题目:一语双关(花的凋谢象征爸爸的去世)

4、插叙(现实与回忆交替出现):第13-31段、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讪shàn笑吐绶shòu鸡沼zhǎo泽木屐jī

6、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萋qī怀恋liàn幽寂jì

7、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

8、词语解释:

9、辞:推托。

10、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与有志之士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他。

1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

1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14、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

15、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16、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7、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18、“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格言“一年之计在于春”。

19、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对早春的认识,请你把这一认识运用到所有事物就会得出一个普遍性的道理。

20、“草色遥看*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21、这首诗描写边塞的战斗场面,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选用黑、金、红、紫等色调浓艳的词,极力渲染浓重悲壮的意境;也用压、摧、凝等动词烘托了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22、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愁苦的情绪。

23、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24、展开联想和想象,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深”二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儿?

25、本诗结构:前四句从视觉角度写高原上疾风暴雪的情景,突出气候之奇。中间六句写酷寒中的军营生活。接着四句写军中的情境和差别宴会的场面。最后四句写雪地送别。

26、写边地风光的名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7、运用夸张、对偶、拟人描写沙漠,突出边地奇寒和行路难及作者的豪放情怀,惆怅之情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8、通过写将士的苦寒生活,侧面烘托雪大寒冷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9、本诗的主要内容是送别,为什么“咏雪”?二者有着怎样的联系?

30、欣赏法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2)

——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30句菁华

1、词语解释:

2、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3、涉猎:粗略地阅读。

4、更:更新。

5、见往事:了解历史。

6、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要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7、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8、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9、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11、诗人的家书从哪里寄向哪里?是从哪个方面寄?

12、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3、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14、“草色遥看*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15、这首诗描写边塞的战斗场面,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不同特点,选用黑、金、红、紫等色调浓艳的词,极力渲染浓重悲壮的意境;也用压、摧、凝等动词烘托了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16、从本诗中产生的成语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其意思是:形容敌人的气焰嚣张和局势的危急。

17、“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本曲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18、试简要分析其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

19、本诗抒情的基调是:凄凉愁苦。从表现手法上看,本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0、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愁苦的情绪。

21、表现诗人忧国思家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2、诗人通过刻画自己的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对这两句诗作简要分析。

24、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5、试谈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6、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饱含哪两层意思?

2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和“惊”可谓用语传神,请体会它们的妙处。

28、通过写将士的苦寒生活,侧面烘托雪大寒冷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29、本诗的主要内容是送别,为什么“咏雪”?二者有着怎样的联系?

30、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3)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3篇

  扬起自信的风帆

  1.自信的含义和表现是什么? P20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新追求的目标,是一种我能行的态度。

  2.什么是自负?什么是自卑?自负与自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P21

  (1)自负是缺乏对自己的客观认识,是夸张的自己或是自己幻想中的'角色,在本质上是其不自信或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2)自卑所表现的是一种自我贬低,一种对自己的不信任,一种自己对自己的消极的心态。

  (3)二者的主要区别

  3.自负与自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P23

  自负不同于自信。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一个自信的人所追求的目标是真实的,因而他不会同自己也不会同别人过不去。

  4、为什么自负和自卑远离成功?P23-24

  自负的目标是虚假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不能自拔挫折会即刻使他感到沮丧,颓废,从而走向自卑。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更强化自卑感。因此,不管是自负者还自卑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种心态使他们远离成功。

  5、为什么说自信者容易成功呢? P24

  因为自信者乐观、好奇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他们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所以说,自信者容易成功。

  6、怎样培养自信的品质、唱响自信之歌?

  看到自己的进步与长处,这是自信的基础,要寻找“立体的我”;

  增强信心和实力;

  做自信的*人。

  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1.挫折的含义是什么? P60

  挫折是指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2.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哪些? P61

  (1)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人祸。

  (2)由各种人为因素造成。

  (3)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带来的限制。

  3.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三种不同态度?分别会带来什么结果?P63

  (1)第一种是胆怯、懦弱的人。他们一遇到挫折和困难,就放弃目标,其结果必然是一事无成。

  (2)第二种是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他们在困难面前也能拼一阵,但是,要么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么屈服于新的困难和挫折,不能坚持到底。这样的人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3)第三种是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他们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4、挫折的双重作用(影响)是什么?P65

  (1)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

  (2)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5.怎样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P65

  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可以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就是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6.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有哪些?P67

  (1)要战胜挫折,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要正确地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

  (3)应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4)会自我疏导。

  自尊自信

  1.自尊有什么意义?

  (1)自尊催人积极向上。

  (2)自尊让人赢得尊敬。

  (3)自尊使人知荣辱、讲自

  2.怎样才能维护自尊?

  (1)维护自己的人格,不做有损国格的`事情。

  (2)要用实际行动赢得自尊,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3)还要做到尊重他人,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

  3.为什么说成功需要自信?

  (1)自信使人勇敢,能让我们抓住成功的机会。

  (2)自信使人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强不息的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和失败。

  (3)自信是发掘个人潜能的重要条件。

  4.怎样树立自信?

  (1)找到自信的“支点”,发现自己的优势。

  (2)积累成功的经验,体会成功的快乐。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4)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3篇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或由*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是, “即” “乃” “则” “皆” “本” “诚” “亦” “素” “必”)、被动句(“于” “见” “为” “受” “被” “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自述,对话“人物/曰:….”)、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疑问句。

  二十五、句子成分:

  主语:表示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充当。

  谓语:谓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行为。

  表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它位于连系动词如be之后,(主语+连系动词+表语)说明主语身份,特征,属性或状态。它又叫作主语补足语。表语位于系动词之后,主要由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介词短语、分词(短语)或动名词(短语)等来充当。

  宾语: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在及物动词之后,能作宾语的有名词,代词,动名词,数词,动词不定式等。

  定语:在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叫定语。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叫做状语。用作状语的通常是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和从句等。状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或放在句尾。副词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的词前或句首。

  宾补:补充说明宾语,用形容词,名词,动词不定式充当。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学*方法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学*技巧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5)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30句菁华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下降镜筒时眼睛要看着,避免

3、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植物体

4、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5、草履虫的结构(P68)【其表膜摄入氧、排出二氧化碳】。

6、苔藓植物对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7、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检测对象太大,随机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并在测定过程中给种子提供最适宜的条件。

8、生长最快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9、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释放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0、知识点的认识: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1、生物因素。

12、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1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4、多莉羊的例子p55,

15、生成系统的组成: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

16、传粉和**(课本103)

17、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18、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19、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20、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21、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22、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

23、合成谷安酸,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缓解

24、生产赖氨酸时加入少量的高丝氨酸是为了产生一些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使黄色短杆菌正常生活

25、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26、16个细胞的球状胚体本应当分裂4次而实际分裂5次

27、胆汁的作用是物理消化脂类

28、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29、细胞质分成两份

30、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6)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30句菁华

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原面积狭小。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最高峰。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最大的*原为关东*原。

2、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3、天气与气候概念区别:天气是短时间概念、多变;气候是天气长时间的*均状况、稳定。

4、气候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气温和降水

5、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6、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 多山 )的国家,(山地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7、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1月( 0℃ )等温线大致沿( 秦岭-----淮河 )一线分布。漠河和海口的1月*均气温相差约( 50 ℃ )。

8、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 普遍高温 )。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均气温在( 20 ℃ )以上。

9、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 干湿状况 )。

10、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 内流河)。

11、河流在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的特征,统称为河流的( 水文特征 )。

12、治理长江的关键是(防洪 )。

13、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 巴颜喀拉山脉 ),流入(渤海 )。黄河是我国的.( 第二)长河。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14、黄河(含沙 )量大,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往往形成( 凌汛 )。

15、新*成立后,在黄河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在下游( 加固黄河大堤 )。

16、长江上、中、下游分界线( 宜昌 )、( 湖口 )

17、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

18、亚洲经济发展不*衡,日本为发达国家,其他为发展*家。

19、运用地图说出南极洲所处的位置、范围:地球最南端,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

20、南极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有“冰雪高原”之称,冰层的*均厚度达2000多米,淡水资源丰富。

21、日本是位于太*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22、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23、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24、日本为亚洲的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产品多销往国际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

25、美国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三大工业区中,东北工业区以传统工业为主,南部工业区以航天工业为主,西部工业区以电子工业为主。

26、美国工业发达,资源消耗和浪费严重,需要大量进口。

27、澳大利亚位于南太*洋上,东临太*洋,西面和南面临印度洋,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亚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

28、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小,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

29、由于澳大利亚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所以其生物独特性非常突出,特有的动物有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等。

30、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7)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

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

3、立方根

4、加法

5、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6、有效数字:

7、坐标:对于*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8、象限:两条坐标轴把*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9、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

10、点P(2,3)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11、除了文字叙述、列表、划记法外,还可以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直方图来描述数据。

12、抽样调查简称抽查,它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叫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被抽取的那部分个体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这个样本的容量。

13、画频数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数差(值与最小值的差);②确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直方图。

14、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15、垂线段最短。

16、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17、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18、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19、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20、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term),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constantly term)。

21、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2、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23、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面有*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24、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intersection),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pointof intersection)。

25、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degree)的角,记作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26、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27、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28、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9、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30、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30句菁华(扩展8)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2、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4、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5、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6、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7、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8、共同点:

9、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a≠0)。

10、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即:

1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12、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13、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14、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n)(a+b)=ma+mb+na+nb。

15、运算结果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16、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17、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18、*行线的性质:两直线*行。(线的*行

19、三角形

20、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21、*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22、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则

23、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4、定义

2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26、垂线段最短。

27、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28、*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29、倒数

30、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