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

日期: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 1

  1.“一国两制”

  (1)提出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2.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行使**。

  (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 2

  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第一文库网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 3

  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3)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代军事工业。如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后期:又提出“求富”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6)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的内容: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变法失败,前后104天,因此叫“百日维新”。1819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三册P71表)

  (4)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b、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和***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

  b、1912年元旦,***临时**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c、《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政策,复古思想到处泛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目的:反对尊孔复古。

  (2)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鲁迅、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6)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运动。(性质)

  (7)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8)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9)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

  C:学*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孔子说的,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文化上的贡献: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 4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唐科举制度: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3.唐与吐蕃的交往: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4.遣唐使是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文化交流的使团;唐朝时鉴真东渡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玄奘西行天竺研*佛法。说明中外文化交流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识图鉴真东渡示意图、玄

  奘西行示意图)

  5.唐太宗在位期间,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唯才是举;调整赋役制度,减少百姓的劳役负担;完善隋代的科举制及“三省六部制”;唐朝的法律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

  部尊称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天可汗”;加强汉藏关系,文成公主入藏密切汉藏关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 5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扩展1)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3篇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1

  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

  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第一次实现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5、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1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1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2

  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3)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代军事工业。如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后期:又提出“求富”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6)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没有使*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资本主义*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的内容: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变法失败,前后104天,因此叫“百日维新”。1819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三册P71表)

  (4)戊戌变法对*社会的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b、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同盟会。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和*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

  b、1912年元旦,*临时*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C、《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政策,复古思想到处泛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目的:反对尊孔复古。

  (2)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鲁迅、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6)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运动。(性质)

  (7)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8)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9)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战国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著作是《韩非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孔子说的,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文化上的贡献: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3

  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

  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第一次实现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5、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1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1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扩展2)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精选五篇)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 1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世界经济关系格局呈现的特点、趋势产生的原因和趋势之间的关系

  (1)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特点: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2)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关系: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经济区域集团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经验和条件,并加强了全球经济的依赖关系;③经济区域集团化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④总之,两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并行发展。

  2.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第一,渐入“黄金时代”的欧洲人民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与严酷现实中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使欧洲摆脱***的威胁,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

  第二,二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只有联合,才能重新树立欧洲的新形象。

  第三,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西欧地区国家林立,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和生产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走向联合,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才能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四,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 2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 3

  一、时间:17、18世纪

  二、背景:①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发展的严重障碍。②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四、内容:一用、二批、三消灭、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一)英国(发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

  观点:(1)社会契约创造君权国家;

  (2)人民授予君权;

  (3)人民绝对服从民选君权;

  (4)支持专制王权,可以干涉私有财产;

  (5)宗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评论:提出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封建落后意识。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观点:

  (1)国家**不应干涉私有财产

  (2)主张君主立宪制,权力分属议会、君主。

  (二)法国

  地位:启蒙运动中心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到较高程度,封建专制制度严重。

  代表:

  1、伏尔泰:

  (1)评价天主教会,但主张信仰上帝。

  (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提出三权分立原则;

  (2)权力制约与*衡。

  3、卢梭:

  (1)“社会契约”论;

  (2)“人民**”说。

  4、狄德罗百科全书派。

  六、影响:

  (一)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

  (二)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三)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 4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赵过)、耧车(播种工具);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曲辕犁(江东地区)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地区);耕耙技术(南方地区)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马钧改制)、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农业的精耕细作的意义: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运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②男耕女织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精耕细作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 5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地理条件

  (1)依托海洋: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多海岸线与天然良港,为希腊提供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2)相对孤立:重叠山峦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海岛上。

  2.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②内容: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③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

  ②内容: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③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②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并参加公民大会;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十将**员会不仅统率军队还参与政治;执掌城邦军政大权的是首*将军。发放参政津贴和“观剧津贴”。

  ③作用: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三、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1.进步性

  (1)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许多文化巨匠。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无权享受这种民主。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扩展3)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3篇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一五计划时间:1953年~1957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一五期间重工业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②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4)一五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时间:1954年9月

  (2)制宪机关:第一届全国*大会

  (3)五四宪法特点:

  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五课 三大改造

  1.对农业的改造

  (1)时间:1953年—1956年

  (2)改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时间:1954年—1956年

  (2)方式:先是公私合营,后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三大改造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1.抗美援朝概况

  (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2)军队:以*为司令员的*人民志愿军

  (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4)最可爱的人:*人民志愿军。(学*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抗美援朝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的国际地位(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年—1952年底

  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更加巩固,也大大**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的土地改革:1959年,*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最早走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道路的国家: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

  2“三角贸易”的原因:美洲缺乏劳动力,贩卖黑奴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3“三角贸易”的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4“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英国人。(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

  5“三角贸易”持续时间:三百多年

  6“三角贸易”的影响:

  (1)使非洲丧失了*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的贫穷、落后。

  (2)欧洲奴隶贩子把赚来的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英国走上殖民争夺道路的时间:17世纪

  2.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间: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3.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扩展4)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对外友好往来

  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遣唐使;(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唐朝时,已有日本遣唐使到来。

  2.回国后:(1)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性政治改革(2)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3)在石灰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鉴真: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最有影响的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直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精心色记得康招提寺,**本是为艺术明珠

  4.唐与新罗的关系:

  (1)派遣唐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文化

  (2)新罗商人来到*经商

  (3)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4)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

  (5)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6)引入*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7)朝鲜的音乐也传入*

  5.玄奘西游:*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是玄奘,回长安后,写了《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列举唐中外文化交流的三件史实:

  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辉煌的隋唐文化

  1.李春和赵州桥: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都长安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3.雕版印刷数的发明:出现:隋唐

  4.医学的发展:“药王”孙思藐,《千金方》

  统一国家的建立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及意义。

  2、陈胜吴广起义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4、丝绸之路:在这条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是丝绸。(识图:丝绸之路示意图)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至今仍发挥着重大作用。

  5、汉武帝大一统措施:采纳董仲舒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

  结论:汉武帝时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左宗棠政复新疆

  1、1875年,清*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1878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2、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收回伊犁。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建议,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称霸世界的目的。

  经过:1894.9,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上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军。日舰直逼*旗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致远舰弹药将尽,管带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2、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军民,死难者达一万八千余人。

  4、中日《马关条约》时间1895.4

  主要内容:清*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扩展5)

——历史知识点总结优选【5】篇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历史*代史知识点总结,我们来看看下文。

  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始

  一、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1、公元前20xx年建立

  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

  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2016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特点):

  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

  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

  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

  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层层分封

  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

  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

  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

  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

  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与原始笔记有所改动)

  (3)礼乐制度 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春秋时期

  政治特征:宗法分封制受到破坏,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衰落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井田制逐步瓦解)

  2、表现:①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发生 ②诸侯不断擅自进行分封 ③强大诸侯国发动兼并战争

  二、战国时期

  1、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3、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三、秦朝

  (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过程)

  基本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特点:①皇权至上(皇帝将立法、司法、行政、军事权力全部揽于自己手中)

  ②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职)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①职能:丞相是“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②相互关系: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九卿:三公以下的***官职

  3、郡县制(地方)

  特征:①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与西周分封制的根本区别)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扩展6)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选五篇)

  1、牛二律,物体*衡选择

  牛顿定律很重要,运动和力它是桥。

  *衡匀加两题型,横竖斜面三环境。

  重力弹力摩擦力,千万别忘电磁场。

  整体隔离灵活用,内力外力要分清。

  分析到位再分解(正交),两个方向列方程。

  2、匀速圆周天体选择

  圆周运动有三种,绳球杆球与环球,

  竖直轨道点,临界极值各不同,

  绳球重力向心力,速度具有最小值,

  杆球速度可为零,环球当成解杆球。

  引力定律大发现,天体问题它关键。

  重力等于万有引,不计自传是条件,

  万能公式一长串,画图导式结果现。

  R越大周期大,其它几个也越小,

  大M只管中心体,外面谁转不用理,

  想要求出万有引,没有小m对不起。

  3、振动和波选择

  振动和波是一家,图像用来描述它,

  纵横两轴不相同,做题先得看清楚,

  T是转动知周期,X是波动求波长,

  Favx四矢量,大小方向要分清,

  波的多解很重要,分清题型找不变。

  4、交变电流选择

  线圈转动生交变,匀速转动是正弦,

  有效均瞬时,四值使用有条件

  求解电量有效值,考察最多有效值,

  变压器题很重要,压正流反记公式。

  输入输出谁定谁,串反变同唱反调。

  5、振动和波选择

  振动和波是一家,图像用来描述它,

  纵横两轴不相同,做题先得看清楚,

  T是转动知周期,X是波动求波长,

  Favx四矢量,大小方向要分清,

  波的多解很重要,分清题型找不变。

  6、交变电流选择

  线圈转动生交变,匀速转动是正弦,

  有效均瞬时,四值使用有条件

  求解电量有效值,考察最多有效值,

  变压器题很重要,压正流反记公式。

  输入输出谁定谁,串反变同唱反调。

  高三物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例1]

  竖立放置的粉笔压在纸条的一端。要想把纸条从粉笔下抽出,又要保证粉笔不倒,应该缓缓、小心地将纸条抽出,还是快速将纸条抽出?说明理由。

  [解析]

  纸条从粉笔下抽出,粉笔受到纸条对它的滑动摩擦力μmg作用,方向沿着纸条抽出的方向。不论纸条是快速抽出,还是缓缓抽出,粉笔在水*方向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不变。在纸条抽出过程中,粉笔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时间用t表示,粉笔受到摩擦力的冲量为μmgt,粉笔原来静止,初动量为零,粉笔的末动量用mv表示。根据动量定理有:μmgt=mv。

  如果缓慢抽出纸条,纸条对粉笔的作用时间比较长,粉笔受到纸条对它摩擦力的冲量就比较大,粉笔动量的改变也比较大,粉笔的底端就获得了一定的速度。由于惯性,粉笔上端还没有来得及运动,粉笔就倒了。

  如果在极短的时间内把纸条抽出,纸条对粉笔的.摩擦力冲量极小,粉笔的动量几乎不变。粉笔的动量改变得极小,粉笔几乎不动,粉笔也不会倒下。

  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

  2、电势φ(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算(3)特点:

  ○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φA>φB○2根据电势能判断:

  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结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光子说

  ⑴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

  ⑵光子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满足下列关系:

  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