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山东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 (菁华3篇)

日期:2022-11-12 00:00:00

山东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1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

  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C2H2。

  *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

  正四面体型:CH4、CCl4、*、NH4+。

  *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

  H2O:104.5°。

  BF3、C2H4、C6H6、石墨:120°。

  *: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

  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

  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仅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④磷酸二氢盐几乎都可溶,磷酸氢盐和磷酸的正盐则仅有钾、钠、铵可溶。

  ⑤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正盐若易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于正盐(如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盐若难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

  2、气体的溶解性:

  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O2(微溶)、CO2(1:1)、Cl2(1:2)、H2S(1:2.6)、SO2(1:40)。

  ③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

  ④氯气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因此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也可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3、硫和*(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4、卤素单质(Cl2、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酒精、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卤素单质(注意萃取剂的选用原则:不互溶、不反应,从难溶向易溶;酒精和裂化汽油不可做萃取剂)。

  5、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6、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

  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

  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5、黄色固体:S、FeS2(愚人金,金黄色)、、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8、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

  9、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

  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四、常见物质的状态

  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

  五、常见物质的气味

  1、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3、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许多有机物都有气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

  六、常见的有毒物质

  1、非金属单质有毒的:Cl2、Br2、I2、F2、S、P4,金属单质中的汞为剧毒。

  2、常见的有毒化合物:CO、NO、NO2、SO2、H2S、偏磷酸(HPO3)、氰化物(CN-)、亚硝酸盐(NO2-);重金属盐(Cu、Hg、Cr、Ba、Co、Pb等)。

  3、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

  4、常见的有毒有机物:甲醇(CH3OH)俗称工业酒精;苯酚;甲醛(HCHO)和苯(致癌物,是家庭装修的主污染物);硝基苯。

  怎么学好化学

  一、明确学*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今中外无数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有丰富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及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就是最基本的人们的衣、食、注行都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前要预*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方法。

  预*的好处很多

  (1)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

  (2)有利于做听课笔记,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

  (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和做作业的时间。

  (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自学能力会得到提高。

  预*的方法是

  (1)通读课文。通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以提醒自己,上课就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这样就容易弄懂不懂的地方,取得良好的学*效果

  (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加以弥补,这样有利于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

  (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三、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效果的关键。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四、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记笔记的类型有

  (1)讲新课时做笔记。就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思考。

  (2)记实验笔记。记录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纠错笔记。*题课、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试卷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是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纠正,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注释。

  (4)归纳总结笔记。复*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归纳总结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

  笔记的形式有

  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五、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很多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有趣、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只看热闹,不动脑子思考。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六、课后及时复*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完,有时也可以像过录象一样地过一遍。复*要及时,不能拖,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理解,才能巩固知识。复*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不在学*上留下障碍,不留下疑点,为以后顺利学*打好基础。当然复*要重视教科书,也要复*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同时理解书上的内容。

  七、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巩固新知识的极好机会,也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做作业要在复*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每一节后面*题和每章后的复*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八、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关键性字词是在化学反应里、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都等字。像改变包含加快和减慢两层含义。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作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时注意。

  九、读化学课外读物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生理化报》初三化学版、《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报刊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兴趣,掌握学*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初三学生学*化学的好朋友。

  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报名参加课外化学兴趣小组,做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做化学游戏、看与化学教学相关的电影片、录像片,参观工厂,收集整理化学谜语,出化学墙报等等,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丰富多彩的,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努力学好化学

  化学是一门记忆加实验的科学”,这也许不太符合一些同学的思维*惯。特别是我们很多同学在初中化学学得还算可以的情况下,是觉着没有花多少时间去记忆的。其实不然,说句武断一点的话,化学学得好的同学主要是因为掌握了化学的记忆方法,高效而又轻松地记忆化学知识。

  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的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学*有什么技巧

  一、培养对于化学的兴趣

  高中生在学*化学的时候要对它感兴趣,化学是很好玩的,一个物质和另一个物质想结合,就会有所反应。高中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生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二、重视化学的基础知识

  不少同学有一种感觉:数学的规律性很强,而化学总感到有些杂乱,要记的东西比较多。其实这并不奇怪,人们从接受启蒙教育开始,就开始学*数学了,从背九九口诀表,到记加减乘除公式,哪一样不需要记忆,到达高中以前已基本完成了知识的原始积累,在高中阶段既要进行知识的积累又要探寻其中的规律,所以到了高中以后知识量和知识难度均突然增大了,导致一些刚进入高中的同学,总感到化学要记的东西特别多、特别难,这是正常现象,特别是一些学**惯不太好,和一些自视聪明又不肯用功去记忆总想走捷径的同学,成绩出现下滑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以课本为基础

  你必须把课本上的知识背下来。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记忆力在化学上的作用最明显。不去记,注定考试不及格!因为化学与英语类似,有的甚至没法去问为什么。有不少知识能知其然,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门外语”,化学的分子式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句子,而每一少化学计算题,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事实确实是这样,化学成绩优秀者,必定是准确记住了学过的每一种物质的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顺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并记住了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

山东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2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是一个远未开发的巨大化学资源宝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Cl、Na、K、Mg、Ca、S、C、F、B、Br、Sr 11种元素的含量较高,其余为微量元素。常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并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基础上制取镁、钾、溴及其化合物。

  2、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其中蒸馏法的历史最久,蒸馏法的原理是把水加热到水的沸点,液态水变为水蒸气与海水中的盐分离,水蒸气冷凝得淡水。

  3、海水提溴

  有关反应方程式:

  ①2NaBr+Cl2=Br2+2NaCl

  ②Br2+SO2+2H2O=2HBr+H2SO4

  ③2HBr+Cl2=2HCl+Br2

  4、海带提碘

  海带中的碘元素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提取时用适当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成I2,再萃取出来。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实验方法:

  (1)用剪刀剪碎海带,用酒精湿润,放入坩锅中。

  (2)灼烧海带至完全生成灰,停止加热,冷却。

  (3)将海带灰移到小烧杯中,加蒸馏水,搅拌、煮沸、过滤。

  (4)在滤液中滴加稀H2SO4及H2O2然后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证明含碘的现象:滴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2I-+H2O2+2H+=I2+2H2O

山东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3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

  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C2H2。

  *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

  正四面体型:CH4、CCl4、*、NH4+。

  *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

  H2O:104.5°。

  BF3、C2H4、C6H6、石墨:120°。

  *: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

  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

  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仅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④磷酸二氢盐几乎都可溶,磷酸氢盐和磷酸的正盐则仅有钾、钠、铵可溶。

  ⑤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正盐若易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于正盐(如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盐若难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

  2、气体的溶解性:

  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O2(微溶)、CO2(1:1)、Cl2(1:2)、H2S(1:2.6)、SO2(1:40)。

  ③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

  ④氯气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因此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也可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3、硫和*(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4、卤素单质(Cl2、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酒精、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卤素单质(注意萃取剂的选用原则:不互溶、不反应,从难溶向易溶;酒精和裂化汽油不可做萃取剂)。

  5、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6、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

  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

  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5、黄色固体:S、FeS2(愚人金,金黄色)、、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8、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

  9、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

  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四、常见物质的状态

  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

  五、常见物质的气味

  1、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3、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许多有机物都有气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

  六、常见的有毒物质

  1、非金属单质有毒的:Cl2、Br2、I2、F2、S、P4,金属单质中的汞为剧毒。

  2、常见的有毒化合物:CO、NO、NO2、SO2、H2S、偏磷酸(HPO3)、氰化物(CN-)、亚硝酸盐(NO2-);重金属盐(Cu、Hg、Cr、Ba、Co、Pb等)。

  3、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

  4、常见的有毒有机物:甲醇(CH3OH)俗称工业酒精;苯酚;甲醛(HCHO)和苯(致癌物,是家庭装修的主污染物);硝基苯。

  怎么学好化学

  一、明确学*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今中外无数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有丰富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及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就是最基本的人们的衣、食、注行都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前要预*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方法。

  预*的好处很多

  (1)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

  (2)有利于做听课笔记,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

  (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和做作业的时间。

  (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自学能力会得到提高。

  预*的方法是

  (1)通读课文。通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以提醒自己,上课就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这样就容易弄懂不懂的地方,取得良好的学*效果

  (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加以弥补,这样有利于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

  (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三、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效果的关键。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四、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记笔记的类型有

  (1)讲新课时做笔记。就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思考。

  (2)记实验笔记。记录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纠错笔记。*题课、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试卷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是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纠正,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注释。

  (4)归纳总结笔记。复*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归纳总结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

  笔记的形式有

  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五、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很多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有趣、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只看热闹,不动脑子思考。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六、课后及时复*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完,有时也可以像过录象一样地过一遍。复*要及时,不能拖,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理解,才能巩固知识。复*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不在学*上留下障碍,不留下疑点,为以后顺利学*打好基础。当然复*要重视教科书,也要复*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同时理解书上的内容。

  七、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巩固新知识的极好机会,也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做作业要在复*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每一节后面*题和每章后的复*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八、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关键性字词是在化学反应里、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都等字。像改变包含加快和减慢两层含义。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作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时注意。

  九、读化学课外读物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生理化报》初三化学版、《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报刊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兴趣,掌握学*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初三学生学*化学的好朋友。

  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报名参加课外化学兴趣小组,做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做化学游戏、看与化学教学相关的电影片、录像片,参观工厂,收集整理化学谜语,出化学墙报等等,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丰富多彩的,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努力学好化学

  化学是一门记忆加实验的科学”,这也许不太符合一些同学的思维*惯。特别是我们很多同学在初中化学学得还算可以的情况下,是觉着没有花多少时间去记忆的。其实不然,说句武断一点的话,化学学得好的同学主要是因为掌握了化学的记忆方法,高效而又轻松地记忆化学知识。

  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的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学*有什么技巧

  一、培养对于化学的兴趣

  高中生在学*化学的时候要对它感兴趣,化学是很好玩的,一个物质和另一个物质想结合,就会有所反应。高中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生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二、重视化学的基础知识

  不少同学有一种感觉:数学的规律性很强,而化学总感到有些杂乱,要记的东西比较多。其实这并不奇怪,人们从接受启蒙教育开始,就开始学*数学了,从背九九口诀表,到记加减乘除公式,哪一样不需要记忆,到达高中以前已基本完成了知识的原始积累,在高中阶段既要进行知识的积累又要探寻其中的规律,所以到了高中以后知识量和知识难度均突然增大了,导致一些刚进入高中的同学,总感到化学要记的东西特别多、特别难,这是正常现象,特别是一些学**惯不太好,和一些自视聪明又不肯用功去记忆总想走捷径的同学,成绩出现下滑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以课本为基础

  你必须把课本上的知识背下来。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记忆力在化学上的作用最明显。不去记,注定考试不及格!因为化学与英语类似,有的甚至没法去问为什么。有不少知识能知其然,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门外语”,化学的分子式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句子,而每一少化学计算题,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事实确实是这样,化学成绩优秀者,必定是准确记住了学过的每一种物质的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顺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并记住了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


山东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山东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1)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50句菁华

1、应用元素周期律、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进行相关计算或综合运用,对元素推断的框图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3、常见分子的极性:

4、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5、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6、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

7、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8、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9、许多有机物都有气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

10、常见的有毒化合物:CO、NO、NO2、SO2、H2S、偏磷酸(HPO3)、氰化物(CN-)、亚硝酸盐(NO2-);重金属盐(Cu、Hg、Cr、Ba、Co、Pb等)。

11、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

1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1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14、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15、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16、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7、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8、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9、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20、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衡、物料*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21、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22、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23、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24、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25、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会大大减小,所以可利用排饱和NaHCO3溶液的方法收集CO2,也可利用饱和NaHCO3洗涤CO2中的酸性气体杂质。

26、氢氧化铝:白色难溶的物质。

27、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28、“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29、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30、升华法:SiO2(I2)。

31、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32、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33、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34、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35、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3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37、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38、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39、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40、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41、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42、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43、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44、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45、气焊

46、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47、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2、MgCl2、

48、俗名:Na2CO3(纯碱、苏打);NaHCO3(小苏打)

49、除杂:CO2(HCl),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

50、鉴别:用BaCl2、CaCl2或加热的方法,不能用石灰水。


山东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2)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40句菁华

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衡状态的标志及化学*衡的移动

2、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3、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4、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5、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6、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8、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9、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10、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11、原电池原理

12、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4、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5、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6、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7、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18、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衡、物料*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19、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20、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2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22、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3、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24、“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2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2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27、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8、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29、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30、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31、供呼吸

32、炼钢

33、气焊、气割(可燃性)

34、提炼金属(还原性)

35、Na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36、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衡能向正反应移动。【Na+KCl(熔融)=NaCl+K】

37、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38、与CO2的反应: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O2少量和过量时,产物不同)。

39、强氧化性:加入过氧化钠后溶液离子共存的问题;过氧化钠与SO2反应产物实验探究。

40、除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NaCl(KNO3):蒸发、结晶、过滤;KNO3(NaCl):降温、结晶、过滤。


山东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3)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3篇

  1.构成物质的三大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铝具有很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所以铝锈不需要打磨,但铁锈Fe2O3(红棕色粉末)表面却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等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锈蚀。

  3.CO2和CO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一个CO2分子比一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不是CO2本身,而是CO2和H2O反应生成的H2CO3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H2CO3不稳定,受热分解,实验现象描述为(无色—红色—紫色)

  5.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酸溶液中含有共同的氢离子);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碱溶液中含有共同的氢氧根离子)

  6.铁的合金包括(钢和生铁)区别钢和生铁的方法(含碳量不同)钢的含碳量0.03%-2%,生铁的含碳量2%-4.3%。

  7.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性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它们的组成元素都为碳元素)。其金刚石、石墨的化学式为(C)。

  8.同种元素可以组成单质、纯净物、混合物,但一定不能组成化合物。

  9.初中化学三大还原性的物质是(H2、CO、C)

  10.(O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SO2)是形成酸的主要气体;煤气中毒的主要气体是(CO);沼气、天然气、瓦斯的主要成分是(CH4),“西气东输”中气是指天然气。用作食物调味品的是(NaCl ) ; 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的单质(N2);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Ca(OH)2;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HCl;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Na2 CO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作建筑材料的盐是CaCO3;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

  1、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氯酸钾加热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 难或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O2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也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3、①实验室制O2的方法是: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②加热高锰酸钾,③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化学方程式:

  ①2KClO3==== 2KClO3+3O2 ↑

  ②2KMnO4====K2 MnO4+MnO2 +O2↑

  ③2H2O2====2H2O+O2↑

  注意事项

  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未进入导管) 用第二种药品制取有长颈漏斗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工业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

  原理:利用N2、 O2的沸点不同,N2先被蒸发,余下的是液氧(贮存在天蓝色钢瓶中)。


山东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4)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3篇

  一、植物的感应现象:

  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二、植物生长素

  1、1880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现胚芽的生长受单侧光照射的影响。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发现胚芽的尖端能产生某种控制胚芽生长的物质。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2、植物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会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这就叫植物的向光性。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使茎背光侧长得快,从而产生植物的向光性生长。

  三、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元细胞(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结构

  2、神经系统的结构

  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通,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1).脑和脊髓通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接收处理各种信息,并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

  3).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骨骼的保护,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椎的椎管内。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主要功能是承担信息的传导,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1)脑神经:由脑部发出,总共12对,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等。 其主要功能是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2)脊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通向身体的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共有31对。

  其主要功能是支配身体的颈部 、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3)植物性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神经分布到心肌、腺体、内脏器官等处,支配各种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胃肌运动、胆囊收缩等。这些神经叫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

  1、激素:由内分泌系统分泌,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中,在血液内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人体主要的内分泌所分泌的激素及功能

  (1)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区别:

  ①作用的激素不同,前者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后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②智力差异:前者 智力正常,后者智力低下。

  (2)计划生育的输卵管和输精管结扎,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正常分泌,人的第二性征不会消褪。

  (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与人的生长有关;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与人的生殖有关。

  (4)内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

  ①有无导管:内分泌腺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消化腺有导管,消化液经导管进入消化道。 ②分泌物质不同:内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

  3、胰岛素

  (1)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人体血液中血糖含量的正常值为90毫克/100毫升左右。血糖是人体的重要功能物质

  (2)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和控制: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水*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进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水*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以促进血糖含量上升,从而维持血糖含量维持在正常水*。

  注意:(1)医治糖尿病可以定时注射胰岛素。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检查血液血糖浓度是否为0.1%或检查尿里是否含葡萄糖。

  (2)医治低血糖症,药物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同时定时补充血糖(例如食用糖果等)。可利用血检确定是否患病。

  1、蛋白质:构**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山东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5)

——初中的化学知识点总结3篇

  1.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属于混合物

  2. 污染水质的因素: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即“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水流入河流。

  3.电解水实验(水中加少量硫酸或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电

  ① 水通电(正极O2 负极H2 ,体积比1:2) 2H2 O==2H2 ↑ + O2 ↑

  ②证明物质里是否含水方法: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山东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6)

——分享高中化学知识点 50句

1、“完全水解”加碘水,不显蓝色。

2、加热2. 紫外线3. 酸、碱 4. 重金属盐(如Cu2+、Pb2+、Hg2+、Ag+ 等)

3、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4、CaSO4.2H2O:石膏(生石膏) 2CaSO4·.H2O :熟石膏

5、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CaO:生石灰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FaSO4·7H2O:绿矾 KAl (SO4)2·12H2O:明矾 CuSO4·5H2O:胆矾、蓝矾

7、漂:Ca (ClO)2 、CaCl2(混和物)

8、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9、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10、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11、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2、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13、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1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5、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6、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衡、物料*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17、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18、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蒸气(红棕色)、I2蒸气(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19、密度

20、半径

21、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只生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22、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2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24、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 + Mn2O7 == 2KMnO4 + H2O。

25、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如Cr、ⅠB 族元素等。

26、分子内不一定都有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

27、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过氧化氢、乙炔等。

28、对于多原子分子,键有极性,分子不一定有极性,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非极性分子。

29、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不一定: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

30、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一般都是8个电子,但He原子为2个电子。

31、与CO2的反应: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O2少量和过量时,产物不同)。

32、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2、MgCl2、

33、过氧化钠中微粒的组成:1mol过氧化钠中所含有离子的数目为3NA,或说它们的微粒个数之比为2:1,命题角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4、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35、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6、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37、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38、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39、葡萄糖发酵法:

40、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41、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42、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43、Fe2+ 例: 6FeSO4 + 3Br2 = 2Fe2(SO4)3 + 2FeBr2

44、Zn、Mg、Fe等单质如 Mg + Br2 = MgBr2

45、NaOH等强碱:因为Br2 +H2O = HBr + HBrO 加入NaOH后 *衡向右移动

46、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 6. 酚类

47、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8. 煤产品(煤焦油)

48、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盐、

49、硝酸纤维 2. 油 3. 胶棉 4. 珂珞酊5. 无烟火药 6. 火棉

50、无机物:两性元素的单质 Al、(Zn) 两性氧化物 Al2O3、(ZnO)


山东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7)

——中学物理会考知识点 30句菁华

1、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2、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3、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4、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6、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7、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8、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9、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10、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1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12、求*均功率:P=W/t;

13、最大回复力F大=KA;

14、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在*衡位置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在最远点动能为零,重力势能最大;

15、气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16、在压强一定时,温度高,体积大;

17、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18、最常见的电容器:*行板电容器;

19、国际单位: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

20、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21、定义式:I=U/R;

22、数学表达式:I=E/(R+r)

23、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24、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25、闭合回路;

26、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的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7、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恒的磁场;

28、有效向外发射电磁波的条件:

29、衍射和干涉是波的特性,只有某物资具有这两种性质时,才能说该物资是波;

30、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有波动性;


山东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8)

——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

  2.目的:为镇压*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权益

  3.经过: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列强第二次洗劫、焚烧北京)

  4.结果:1901年,清*被与列强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①《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清*赔偿白银4.5亿两(赔款最多的一次),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B清*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C清*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人居住。

  ②影响:给*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的*,从此,清*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怎样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战争———《南京条约》签订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

  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签订不*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成为他们统治*的工具。

  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牛耕在春秋末年兴起是我国农业技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汉代已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牛耕(二牛抬杠→一牛挽犁),而且耕犁基本定型。

  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①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均消费。

  ②奴隶社会(夏商周):土地归国家所有,实行井田制。

  发展过程: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瓦解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

  形成: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三、小农经济的含义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一直延续到**代。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四、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3、*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4、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五、官营手工业(“工官”制度)

  1.“工官”制度始于夏商周,直到明朝前期为止,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

  2.定义:从汉武帝时期起,酿酒、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由*垄断。由工官负责生产军用的兵器和装备,皇族的生活用品。

  3.特点:⑴官办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的顶峰;

  ⑵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产品不流入市场;

  ⑶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

  ⑷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

  ⑸匠户没有人身自由,他们的劳动创造性自然也受到严重束缚。

  六、列举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

  冶炼:①青铜器铸造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

  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

  司母戊鼎

  ②冶炼生铁和钢发明于春秋时期

  春秋-块炼钢;杜诗(东汉)发明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前,世界;大大推动生产发展

  ③燃料煤冶铁——世界最早,汉代开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铁——南宋末开始,明朝流行

  纺织:①丝织-上古学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

  西周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

  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明清鼎盛时期苏州、杭州

  ②棉织-宋末元初棉花向内地传播,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元代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元明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明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一些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制瓷:新石器时代开始烧制陶器

  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烧制出白瓷

  隋唐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

  唐三彩(陶)

  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又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粉彩瓷器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

  七、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2、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古代手工业水*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3、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生产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八、有关市的发展:

  (1)秦代:法律管理商业。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相当严格;

  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3)六朝:出现草市,但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夜市繁盛草市逐渐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5)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夜市、晓市都很兴盛,还有定期庙会集市,宋代:草市配套的饮食服务设施也较完备;

  (6)明清:都市中形成繁华的商业区。


山东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 (菁华3篇)(扩展9)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汇总五篇

  一、物质结构理论

  1.用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周期性变化比较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

  2.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判断具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或对应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3.运用周期表中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推导元素。

  4.应用元素周期律、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进行相关计算或综合运用,对元素推断的框图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5.晶体结构理论

  ⑴晶体的空间结构:对代表物质的晶体结构要仔细分析、理解。在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晶体结构就源于课本的就几种,高考在出题时,以此为蓝本,考查与这些晶体结构相似的没有学过的其它晶体的结构。

  ⑵晶体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物质的熔、沸点高低规律比较。

  ⑶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胞计算。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衡理论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衡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也是化工生产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考查主要集中在: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考点主要集中在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关系,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化学*衡的标志和建立途径,外界条件对化学*衡的影响。运用*衡移动原理判断*衡移动方向,及各物质的物理量的变化与物态的关系,等效*衡等。

  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衡状态的标志及化学*衡的移动

  主要包括:可逆反应达到*衡时的特征,条件改变时*衡移动知识以及移动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pH溶液的酸、碱性可用氢离子浓度(记作[H+])表示,但稀溶液中[H+]少,计算不便。因此,化学上采用氢离子浓度([H+])的负对数来表示,叫做pH,即pH=-lg[H+]。pH的范围通常在0�D14 之间。

  pH=0 表示酸度较强

  pH=7 表示溶液呈中性

  pH<7 表示溶液呈酸性

  pH>7 表示溶液呈碱性

  pH 与[H+]的关系是:

  pH越小,[H+]越大,酸的强度也越高;

  pH越大,[H+]越小,酸的强度也越低。

  pH减小一个单位,相当于[H+]增大10 倍;pH增大一个单位,相当于[H+]减小至原来的1/10。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即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这样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要精确地测定溶液的pH,可以采用测量pH的仪器(参看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使用)。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则(1.993x10-26)/12=1.667x10-27千克。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x10-26)/(1.667x10-27)≈16,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计算的。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为其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均值,计算方法为,A=A1・a1%+A2・a2%+......+An・an%,(A是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例如,氯元素有2种同位素,为氯-35和氯-37,含量分别为75%和25%,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x75%+37x25%=35.5。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2O,高锰酸钾KClO3、五水硫酸铜CuSO4? 5H2O 等都是化合物。

  化合物是元素以化合态存在的具体形式。它具有固定的组成,即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种类、质量比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均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化合物的组成固定,所以可以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它的组成,这就是化学式(或分子式)。就水来说,从宏观上看,纯净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从微观看,水是由同一种分子�D�D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由于水的组成固定不变,所以可以用分子式H2O来表示水的组成。

  化合物种类繁多,有的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如氯化钠 NaCl、硫酸铵(NH4)2SO4 等;有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如氨气NH3、甲烷CH4、五氧化二磷P2O5、二硫化碳CS2等;有的化合物由原子构成,如二氧化硅SiO2、碳化硅SiC等。化合物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不含碳的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除 CO、CO2、H2CO3和碳酸盐等)两大类。按化学性质的不同,可以把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类、碱类和盐类(参看单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

  【化学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根据已知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可计算出化学式量,例如,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K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098、Cl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3、O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999,KClO3的式量:39.098×1+35.453×1+15.999×3=122.548。CuSO4?5H2O 的式量应该是CuSO4与5H2O的式量的和,不要把式中的“?”误为“×”而错算为CuSO4与5H2O的式量的乘积,CuSO4?5H2O的式量=63.546×1+32.066×1+15.999×4+5(1.008×2+15.999×1)=249.683。和相对原子质量一样,化学式量也是相对比值,没有单位。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加热KClO3,可以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如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能够燃烧是它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或分子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又叫化学反应式,简称反应式。

  化学方程式表示客观存在着的化学反应,所以不能任意编造,并且化学方程式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不符合以上两点的化学方程式就是错误的,例如:

  2Na+CuSO4=Na2SO4+Cu

  此反应客观上不存在

  Mg+O2=MgO2

  化学式MgO2不正确

  Fe2O3+CO=2Fe+2CO2↑

  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不相等(配*有错误),反应物中有气体CO,生成物的CO2气体不应标“↑”。

  欲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切实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例如:

  表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②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③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18:2×2 :32

  即每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化学方程式的配*】在化学方程式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叫做化学方程式配*。

  配*的化学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表现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化学计算提供准确的关系式、关系量。配*方法有多种:

  (1)观察法。观察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找出比较复杂的一种,推求其它化学式的系数。如:

  Fe2(SO4)3+NaOH�DFe(OH)3+Na2SO4

  Fe2(SO4)3所含原子数最多、最复杂,其中三个SO4进入Na2SO4,每个Na2SO4含有一个SO4,所以Na2SO4 系数为3;2 个铁原子Fe 需进入2 个Fe(OH)3,所以Fe(OH)3系数为2,这样就得到:

  Fe2(SO4)3+NaOH�D2Fe(OH)3+3Na2SO4

  接下去确定NaOH 的系数,2Fe(OH)3中有6个OH,3Na2SO4中有6 个Na,所以在NaOH 前填上系数6,得到:

  Fe2(SO4)3+6NaOH�D2Fe(OH)3+3Na2SO4

  最后把“�D”改成“=”,标明Fe(OH)3↓。

  (2)单数变双数法。如:

  C2H2+O2�DCO2+H2O

  首先找出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并且一边为单数,另一边为双数的原子(氧原子)。由于氧分子是双原子分子O2,生成物里氧原子总数必然是双数,所以H2O的系数应该是2(系数应该是最简正整数比),如下式中①所示:

  由于2H2O中氢原子个数是C2H2的2倍,所以C2H2系数为2,如下式中②所示:

  又由于2C2H2中碳原子个数为CO2的4倍,所以CO2系数为4,如下式中③所示:

  最后配单质O2的系数,由于生成物里所含氧原子总数为10,所以反应物O2的系数是5,如下式中④所示:

  核算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已经相等,把反应条件,等号、状态符号↑填齐,化学方程式已配*。

  (3)求最小公倍数法例如:

  KClO3�DKCl+O2

  式中K、Cl、O 各出现一次,只有氧原子数两边不等,左边3个,右边2个,所以应从氧原子入手来开始配*。由于3 和2 的最小公倍数是6,6 与KClO3中氧原子个数3 之比为2,所以KClO3系数应为2。又由于6 跟O2的氧原子个数2 之比为3,所以O2系数应为3。配*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

  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C2H2。

  *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

  正四面体型:CH4、CCl4、**、NH4+。

  *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

  H2O:104.5°。

  BF3、C2H4、C6H6、石墨:120°。

  **: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