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知识 >

一年级字语文知识点3篇

日期:2022-05-18 01:14:43

一年级字语文知识点1

  字:

  1、生字教学

  140页至145页,400个能认会读的生字(注意容易读错的字音)

  146页至147页,100个能认会读会写会用的生字(注意形*字、同音字)

  2、我会认(复*巩固)

  15页我会认, 25页我会认, 48页我会连(象形字), 56页我会读,

  85页读读画画(动物的尾巴),96页画画连连(蔬菜的颜色),

  98页读读想想(4个会意字), 124页读读连连(动物的脚印),138页我会猜

  3、区别形*字:71页读读比比,117页比比写写

  4、笔画、部首归类:86页我会填(笔画归类), 77页我会找,

  80页读读说说(带"日"旁的字), 87页读读画画(带"扌足艹"旁的字),

  99页我会认(带"木"旁的字),117页我会认(带" 讠口亻 "旁的字),

  137页我会说(带" 女宀 氵犭 糹辶 人 门 土 "旁的字)

  5、笔画笔顺

  45页至136页,课后我会写(100个生字),148页汉字笔画名称表

  6、课外识字:57页我会认(同学姓氏字),99页我会读(认牌匾字)

一年级字语文知识点2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礼仪。

  香九龄,能温*。孝於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於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3)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恶欲,七情具。

一年级字语文知识点3

  汉字知识

  1、一类汉字要读音正确,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会组词。

  二类字能正确读认。

  需注意的汉字笔顺:文火爷阳出也牙包心走北放西片皮回可里为衣瓜年生

  2、多音字

  词语知识

  1、叠词

  AB→AABB

  如:说笑→说说笑笑大方→大大方方红火→红红火火

  四方→四四方方开心→开开心心上下→上上下下

  来往→来来往往来回→来来*

  量词重叠

  如:束一束束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只一只只一只只可爱的小鸟(小鸡小猫)

  朵一朵朵一朵朵鲜艳的花儿

  片一片片一片片洁白的云朵(火红的枫叶)

  颗一颗颗一颗颗明亮的星星

  双一双双一双双明亮的眼睛

  条一条条一条条活泼的小鱼

  匹一匹匹一匹匹奔跑的马儿

  排一排排一排排整齐的桌椅


一年级字语文知识点3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字语文知识点3篇(扩展1)

——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3篇

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1

  一、会写字

  首 采 无 树 爱 尖 角 亮 机 台 放鱼

  朵 美 直 呀 边 呢 吗 吧加

  二、易写错的字

  爱:部首是“爫”,与“采”字部首相同。

  尖:上面是“小”,下面是“大”。

  角:部首是“角”。

  亮:部首是“亠”,不要写成宝盖头。

  放:部首是“攵”,不要写成折文儿。

  朵:第二笔是“竖弯”,不要写成竖弯钩。

  美:上下结构,下面是一个“大”字。

  直:中间有三笔横。

  加:部首是“力”,右边是“口”字。

  三、会认字

  首 踪 迹 浮 萍 泉 流 爱 柔 荷 露角 珠 摇

  躺 晶 停 机 展 透 翅 膀 唱 朵 腰坡 沉 伸

  潮 湿 呢 空 闷 消 息 搬响

  四、多音字

  空闷

  五、近义词

  唱歌——歌唱笑嘻嘻——笑呵呵、笑哈哈

  消息——信息告诉——告知

  连忙——马上、赶紧、赶快

  六、反义词

  美——丑 阴沉沉——亮堂堂 潮湿——干燥忙——闲

  七、词语搭配

  眨着眼睛 展开翅膀 放声歌唱 捧起水花一阵雷声

  八、好句积累

  1、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4、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5、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6、小青蛙蹲着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7、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2

  一、会写字

  间 迷 造 运 池 欢 网 古 凉 细 夕李 语 香 打

  拍 跑 足 声 身 体 之 相 * * 远玉 义

  二、易写错的字

  间:部首是 “门”,中间是“日”。

  造:先写“告”,再写偏旁走字底。

  欢:部首是“又”,右边是“欠”。网:第二笔是“横折勾”。

  凉:部首是两点水,不要写成三点水。

  夕:共三笔,是“多”字一半。

  跑:足字旁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捺”。

  足:注意与“是”字区别。

  *:区分同音字,不要写成“进”。

  *:最后一笔是“提”。

  玉:注意与“王”区分

  三、会认字

  蜻 蜓 迷 藏 造 蚂 蚁 食 粮 蜘 蛛网 圆 严

  寒 酷 暑 凉 晨 细 朝 霞 夕 杨 操场 拔 拍

  跑 踢 铃 热 闹 锻 炼 体 之 初 性善 * 教

  迁 贵 专 幼 玉 器 义 饭 能 饱 茶泡 轻 鞭 炮

  四、近义词

  古——今 圆——方 严寒——酷暑晨——暮

  热闹——冷清专心——马虎

  五、词语搭配

  蜻蜓展翅 蝴蝶飞舞 蚯蚓松土 蚂蚁搬家蝌蚪游水 蜘蛛结网六、好句积累

  1、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2、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3、莺歌对燕舞,鸟语对花香。

  4、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5、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3

  一、会写字

  春 风 冬 雪 花 飞 入 姓 什 么 双 国 王 方

  青 清 气 晴 情 请 生 字 左 右 红 时 动 万

  二、易写错的字

  春: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

  雪:上面是雨字头,不要写成“雨”字。

  入:撇短捺长。

  姓:左边不要写成“忄”。

  双: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国:里面是“玉”,不要写成“王”。

  方:上面有“丶”,不要写成“万”。

  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

  晴:左边是“日”,不要写成“目”。

  字:下面是“子”,不要写成“于”。

  左:被包部分是“工”,不要写成“土”。

  万:上面没有点,不要写成“方”。

  三、会认字

  霜 吹 落 降 飘 游 池 入 姓 氏 李 张 古

  吴 赵 钱 孙 周 王 官 清 晴 眼 睛 保 护

  害 事 情 请 让 病 相 遇 喜 欢 怕 言 互

  令 动 万 纯 净 阴 雷 电 阵 冰 冻 夹

  四、多音字

  落 的 降 什 少 好 重 相

  五、近义词

  保护——爱护 喜欢——喜爱

  六、反义词

  保护——破坏 广大——窄小

  七、词语搭配

  万里无云 纯净透明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叮咚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雪花飞舞


一年级字语文知识点3篇(扩展2)

——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3篇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或由*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为…..是, “即” “乃” “则” “皆” “本” “诚” “亦” “素” “必”)、被动句(“于” “见” “为” “受” “被” “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自述,对话“人物/曰:….”)、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疑问句。

  二十五、句子成分:

  主语:表示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动词不定式等充当。

  谓语:谓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行为。

  表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它位于连系动词如be之后,(主语+连系动词+表语)说明主语身份,特征,属性或状态。它又叫作主语补足语。表语位于系动词之后,主要由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介词短语、分词(短语)或动名词(短语)等来充当。

  宾语: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在及物动词之后,能作宾语的有名词,代词,动名词,数词,动词不定式等。

  定语:在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叫定语。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叫做状语。用作状语的通常是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和从句等。状语一般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或放在句尾。副词作状语时可放在被修饰的词前或句首。

  宾补:补充说明宾语,用形容词,名词,动词不定式充当。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学*方法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学*技巧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一、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杨振宁: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②臧克家:山东诸城人,诗人,成名作《老马》,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十多部。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

  ③何为:原名何敬业,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等散文集。

  ④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

  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前夜》等。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左拉,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小酒店》等。

  ⑤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注意下列的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鞠jū躬尽瘁cuì 彷徨páng 马革裹尸guǒ 孕育yùn 鲜为人知xiǎn 宰割zǎi 罗布泊pō 选聘pìn地壳qiào 仰之弥高mí 兀兀穷年wù 校jiào补 锲qiè而不舍 沥lì尽心血赫hè然 炯炯目光 jiǒng 群蚁排衙yá 函寄 hán 目不窥园kuī 迥乎不同jiǒng 漂白 piǎo 警报迭dié起 气冲斗牛dǒu深邃suì 踌chóu躇chú 磐pán石 惹 rě人注目 重荷hè 鉴赏jiàn 白皙xī 琐suǒ事 滑稽jī

  轮廓kuò 捋lǚ着 荒谬 miù 迸发 bèng 义愤填膺yīng 一拍即合jí

  3、词语解释: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目不窥园: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4、课文内容把握

  ①《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结构将看似形式散的内容组合在一起,表现一个主题: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

  ②《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说和做”总领全文,前半部分重点写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重点与闻一多是“大勇的革命志士”,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

  ③《音乐巨人贝多芬》按照访问的顺序,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本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贝多芬这要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重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④《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以时间为序,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着重刻画四位名作家的形象,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思想和性格特征。

  ⑤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点明学*对健全人格的作用。

  二、《孙权劝学》知识点提示: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当涂:当道,当权

  2、辞:推托。

  3、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

  4、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5、涉猎:粗略地阅读。

  6、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7、更:更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9、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乃:于是,就。

  11、非复:不再是

  12、见事:认清事物

  13、见往事:了解历史。

  14、谓:对```说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要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与有志之士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他。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7、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三)文言文学*:

  A、词义:

  ⑴古今异义:

  ①但当涉猎 但,古义为只;今为转折连词。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古义为研究; 今为治理。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为官职 今为学位。

  ⑵一词多义:

  ①当:a、掌管 当涂掌事; b、应当 但当涉猎。

  ②见:a、知道 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 b、认清,识别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两个成语 :①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C、《孙权劝学》与《伤仲永》比较,有何异同?

  ①《伤仲永》和《孙权劝学》的含义正好是一个对比,《伤仲永》里说的是天才少年仲永最后没落的故事,说明的是先天的天赋再好,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最终还是“泯然众人矣”;而《孙权劝学》则通过昔日一介武夫的吕蒙最终通过学*成为吴国首*谋士的故事告诉我们,先天的不足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弥补

  ②前文以记叙和议论综合行文,后文是对话形式行文。

  D、你能说出古今中外有关“劝学”的名言吗?(至少两句)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一年级字语文知识点3篇(扩展3)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6篇

  文章摘要: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涉及到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时间、找规律等共8节的知识点,这些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入门级的知识,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

  一、目标与要求

  1.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重难点

  1.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2.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4.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6.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7.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2.上:位置方位名词,例如:汽车在马路的上面。

  3.下:位置方位名词,例如:船在桥的下面。

  4.前:位置方位名词。

  例如: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三在李四的前面。

  5.后:位置方位名词。

  例如: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面。

  7.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8.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例如:12-9=3.

  9.图形的拼组(作风车):

  10.数一数

  11.读数

  24读作“二十四”;169读作“一百六十九”。

  12.比较数的大小

  先比较高数位的数学,再按照数位的高低依次比较。

  例如:39和145比较大小,39百位数字为0,145百位数字为1,0小于1,所以39小于145.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

  位置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如:0+8=89-0=94-4=0


一年级字语文知识点3篇(扩展4)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5篇)

  (1)利用学具摆一摆、捆一捆,加深对数位和数的组成的认识。

  (2)用丰富的游戏活动使本版块的复*变得不枯燥。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小棒有多少根)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避免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让学生厌倦。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对口令、开火车、抢答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在本期结束时,学生要达到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题左右。

  (3)重视逆向思维题型的训练,如:( )+6=15,尤其是( )-7=7,学生容易填成0。 在○里填上“+”或“-” 9○6=15 16○5=11 (4)对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复*: ①从类型上分包括求和、求差、求部分数。并注意体现三种类型之间的联系,注重系统练*。如:8个苹果,5个梨,苹果和梨一共多少个? 苹果比梨多多少个? 梨比苹果少多少个? 一共13个水果,苹果有8个,剩下的是梨梨有多少个? 一共13个水果,梨有5个,剩下的是苹果苹果有多少个? 再如:看图列四道算式 ②从呈现方式上看可分为形象图、情境图、部分抽象的'文字表示。 注意强调计算为问题服务的意识,看清题上要求的是什么。允许部分学生用()表示要求的数。 如:P38,4图1 ③应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问题,学生容易理解的是如:P45,1题,动态的呈现形式, 包括去掉一部分又来了一部分。较难理解的是P47,4题,这种静态呈现的。 ④加强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加减法】

  (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

  “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11+6=17

  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

  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10的合成与分解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我们从小爱学*。1+9=10,10可以分成9和1。

  你拍二,我拍二,互助友爱好伙伴。2+8=10,10可以分成8和2。

  你拍三,我拍三,养成卫生好*惯。3+7=10,10可以分成7和3。

  你拍四,我拍四,放学认真做值日。4+6=10,10可以分成6和4。

  你拍五,我拍五,质疑答问要举手。5+5=10,10可以分成5和5。

  你拍六,我拍六,勤奋努力争上游。6+4=10,10可以分成4和6。

  你拍七,我拍七,创建先进班集体。7+3=10,10可以分成3和7。

  你拍八,我拍八,全面发展人人夸。2+8=10,10可以分成2和8。

  你拍九,我拍九,反复验算不马虎。9+1=10,10可以分成9和1。

  你拍十,我拍十,为人做事要诚实。10+0=10,10可以分成0和10。

  一年级数学学*方法技巧

  方法1

  提高口算能力-基础性训练。小学生的年龄不同,口算的基础要求也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大家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大家可以把这项练*安排在两段的时间进行。一是早读的时候,一是在家庭作业完成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大家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口算的速度、正确率都会大大提高。

  方法2

  小学一年级数学涉及到的知识有:数一数、比一比、1-10的加减、11-20数的进位加法、认识简单物体图形等,都是基础的知识点,但是相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些简单的知识却未必简单,我们针对一年级数学的特点总结了这个学*方法,希望对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有所帮助。

  方法3

  交叉线验算法,就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条交叉的直线,再分别把被乘数、乘数和积的每一位上的数横着加起来,看是不是一位数,如果不是就再加一次,直到成为一位数为止。这样可得到三个一位数,分别是a、b、c。把它们分别写在交叉线上。

  1、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

  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2、比较大小和第几

  1、给数字娃娃排队

  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5、事物的对比

  1.两个事物的对比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

  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1.2 有理数

  1、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4、加法交换律:a+b=b+a

  5、加法结合律:a+b+c=a+(b+c)=(a+c)+b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乘法交换律:axb=bxa

  结合律:axbxc=ax(bxc)

  分配律:a(b+c)=ab+ac

  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5 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3、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10。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1、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次数。

  3、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2、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所含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3、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5、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6、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一去、二找、三合

  (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 (2)结合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3.2 、3.3解一元一次方程

  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以下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有些步骤还需重复使用。

  ①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去分母与分母化整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②去括号: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

  ③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符号) 移项要变号;

  ④合并同类项:不要丢项,解方程是同解变形,每一步都是一个方程,不能像计算或化简题那样写能连等的形式;

  ⑤系数化为1:字母及其指数不变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不要分子、分母搞颠倒。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①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

  ②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

  ③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④解这个方程;

  ⑤检验并写出答案(括单位名称)。

  ⑵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及典型例题参照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专练学案。

  2、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检验包括两个方面:

  ⑴检验求得的结果是不是方程的解;

  ⑵是要判断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目中的实际意义.

  3、应用(常见等量关系)

  行程问题:s=v×t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盈亏问题:利润=售价-成本

  利率=利润÷成本×100%

  售价=标价×折扣数×10%

  储蓄利润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本息和=本金+利息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1.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凑小数,拆大数”

  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

  11+6=1715-3(个位上够减,5-3=2)

  15-3=12


一年级字语文知识点3篇(扩展5)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知识点 (菁华3篇)

  认识8个生字:东 南 早 晨 前 后 左 右

  会写8个生字:东 西 北 早 阳 后 左 右

  认识一个笔画:横折折钩 一个部首:双耳旁儿

  一.生字组词

  东(东北)(东风)(东面) 西(西方)(西边)(西风)

  北(北边)(北方)(北国) 早(早上)(早晨)(早操)

  阳(太阳)(阳光)(阳台) 后(后来)(后面)(后果)

  左(左边)(左方)(左手) 右(右边)(右手)(右耳)

  二.反义词:

  前面――后面 起来――下去

  三.积累:

  左思右思 左邻右舍 左顾右盼

  前因后果 前仰后合 前思后想

  东奔西跑 东张西望 东拼西凑

  南腔北调 南征北战 南辕北辙

  一、基础知识

  1.一定要规范,音节要写的紧凑,声调要标的准确,一、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生字

  2.正确书写基本笔画。

  3.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会写100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

  4.掌握生字中的形*字、同音字、多音字,了解常见的反义词,能用部分生字口头或书面组词。

  二、阅读理解:

  1.正确背诵指定的课文。

  2.联系课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简单的词语和句子。

  三、句子表达:

  1.认识句子,能正确地抄写或听写简单的句子(以生字组成的句子,10字以内)。

  2.正确判断句子是否完整,能将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3.用学过的生字组词,会用词语说一句简单的句子,初步建立句的概念。

  4.认识逗号、句号、问号,会在句子中使用句号,能力强的同学会使用逗号。

  期中考试已经临*,各年级、各学科都马上进入到紧张的复*阶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生字组词大全

  一(一个 一天 一次)

  二(二月 二胡 二十)

  三(三天 三个 三岁)

  十(十个 十天 十分)

  木(木头 木马 树木)

  禾(禾苗)

  上(早上 上面 上学)

  下(下山 下雨 上下)

  土(土豆 土地泥土)

  个(一个几个个别)

  八(八天 八个 八月)

  入(出入 进入 入口)

  大(大人 大米 大家)

  天(白天 天空 天上)

  人(人口 工人 人们)

  火(火车 火苗 大火)

  文(文化 文明 天文)

  六(六个 六只 六天)

  七(七月 七天 七个)

  儿(儿子 女儿 少儿)

  九(九只 九天 九次)

  无(无人 无声 无关)

  口(门口 出口 口才)

  日(日光 日出 日月)

  中心 中间 *

  来了 走了 去了

  子女 儿子 日子

  大门 开门 出门

  月亮 月儿 月光

  不许 不行 不好

  开车 开口 开心

  四个 四季 四天

  五月 五个 五天

  目光 耳目 目的

  开头 头发 石头

  耳朵 耳机 木耳

  小米 玉米 分米

  主要题型:

  字词

  1、看拼音写词语2、生字扩词3、区别形*字、音*字、同音字

  4、多音字组词

  句子

  1、乱词成句

  2、把句子补充完整;仿写句子

  3、简单的写话练*

  阅读

  1、按课文内容填空2、课外短文阅读训练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