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语文 >

语文练*题 40句菁华

日期:2022-10-18 00:00:00

1、山坡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2、海浪激起的泡沫美极了。

3、中秋夜,一轮明月挂在夜空中。

4、弯弯的小河向远方飘去。

5、“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

6、名著阅读(4分)

7、小儿麻痹症使英子的腿脚落(lu lào )下了残疾。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她高兴(xīng xìng )地微笑着面对生活。

8、下列加粗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9、说说下面句中加黑副词的含义和对表达句意的作用。

10、写两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11、根据意思写成语。

12、的 失火 乌鸦窝 了 前院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15、文中第三段提到《雨巷》和《白蛇传》有什么作用?(4分)

16、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无人不晓的艺术宝库。(修改病句)

17、敦煌莫高窟,也叫“”,坐落在甘肃省和的怀抱中。它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共有492个洞窟,它与 、被誉为*三大石窟。

18、经他这么一解释,我才_____________。

19、“我总是在祈求[风调雨顺风和日丽],祈祷今年不要有大风雨,不要下雪,不要地震,不要干旱,不要有冰雹,不要有虫害,可是不论我怎么祈祷,总是不能如愿!”农夫说。

20、上帝说: “好吧!明年如你所愿。”

2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2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3、C2.C3.C4.A5.A6.上衣:制芰荷以为衣兮;下衣:集芙蓉以为裳;帽子:高余冠之岌岌兮;饰物: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24、读了最后一段,你一定有许多想法,请写出其中一两点,把它写明白。

25、判断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4分)

26、根据小说内容填空。(4分)

27、认真比较下面每组字,并分别写出每组字的字形和字意的规律。(8分)

28、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写下来。

29、这儿的村民已刷( )走向( )。

30、我本以为这件事很( ),谁知有这么( )。

31、从人物描写和修辞角度赏析第(5)段画线的句子。

32、这件事看起来容易。 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33、选段表现了雷棣什么特点?(2分)

34、鲁班( )了伞。

35、小东( )花丛上有一只蝴蝶。

36、今年的春节与( )不一样。

37、,夏满芒夏暑相连。

38、正确认读:认读带点的汉字,并在注音全对的一组后打“√ ”。(4分)

39、课文体现了怎样的主题?(主题具有多义、模糊的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主题)。

40、主题:(1)歌颂丹柯式的“乐观,聪明,勇于实践,勇于牺牲自己的大公无私的精神”,


语文练*题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语文练*题 40句菁华(扩展1)

——小升初语文练*题 40句菁华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适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3、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4、在*时的生活与学*中,你是怎样对待时间的?古今中外,有许多惜时如金的名言与事例,请你以"珍惜时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5、想象一下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请以"畅想未来"为题,对未来的科技、未来的衣食住行、未来的你,未来的……任选一项作一个尽情地描述。

6、文章通过 、 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 ”的德行。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8、县令“饰白银为烛以献”的目的是

9、“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 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

10、赵母的希望是什么?

11、从文中看,邻舍子“卒为良民”有两个原因: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凿壁借光,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14、(蔺仁基)因此对李孝廉说:“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15、我们不要滥杀生灵,应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要尊重、热爱生命。

16、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17、他曾经捕获肥美的动物来给母亲

18、(1)*时很少有过错,本来就是个好人(2)於令仪对他的善举深深地感动了他

19、(1)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2)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20、D

21、他很果断,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

22、今天的家庭作业是读二遍课文和四道数学题。

23、全国各地给灾区人民运去了大批的药品、食品、面包和衣服。

24、因为别人的意见不一定全对,我们所以要虚心听取。

25、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27、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2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 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 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

29、《七步诗》的作者是((1))。

3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

3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

32、'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33、'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

3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3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36、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8、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9、生命如流水,水在流淌,那翻腾、跳跃的波涛是用水的不息活力的彰显。

40、生命像道路,路在延伸,那醒目的路标是人生对理想的追求。


语文练*题 40句菁华(扩展2)

——初三语文练*题3篇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能力,接下来语文网为大家提供的暑期语文练*题初三年级下。

  (1)最是一年春好处,

  (2)春蚕到死丝方尽,

  (3)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不畏浮云遮望眼,

  (5)明月楼高休独倚, 。

  (6)作为90后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像范仲淹那样具有“ ”的远大抱负。

  (7)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以柳絮喻雪,给人春天般的温暖,被誉为千古名句。唐朝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

  (1)绝胜烟柳满皇都

  (2)蜡炬成灰泪始干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4)自缘身在最高层

  (5)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xx年中考语文练*题及答案2

  古诗文填空 (共11分)

  (1)江流天地外,______。(王维《汉江临眺》)

  (2)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______,化做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面对人生中的欢乐与痛苦,我们都应该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6)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许多科学家仍能甘于奉献,刻苦钻研。正如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所言:_______,

  ________。

  (7)请写出含有“雪”字的连续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山色有无中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浅草才能没马蹄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不戚戚于富贵,不汲汲于贫贱

  (7)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读下列文段,完成1925题(12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②殚其地之出( )

  ③犯寒暑( )

  ④又安敢毒耶( )

  20.与吾恂恂而起的而字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愠

  B.广起,夺而杀慰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则弛然而卧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22.本文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试举两例分析其作用。(4分)

  (二)诗歌阅读(4分 每题2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3.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________和________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2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析好在哪里?

  1.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浩瀚(hn) 鼎(dǐng)盛 窥(guī)测 深渊(yuān)

  B.沙砾(l) 愤懑(mǎn) 峡(xi)谷 灼(zhu)人

  C.吝啬(s) 镜泊(pō)湖 徘(pi)徊 沉湎(miǎn)


语文练*题 40句菁华(扩展3)

——初二语文练*题 (菁华5篇)

  【基础练*】

  1.下面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偷袭遮掩腋窝孤零零

  B.炸裂惊拢暗淡颤威威

  C.舀出僵硬肃穆精疲力竭

  D.手臂熄灭闪耀永垂不朽

  2.下面字词与所给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xiāo削掉削*削减削弱

  B.pò迫害饥寒交迫从容不迫迫击炮

  C.mó模型模糊模棱模样

  D.cháo朝鲜朝廷朝圣朝代

  【综合练*】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1.阅读全文,说说结尾两句话的含意。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拓展练*】

  一.阅读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人,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1.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文中主要人物。

  时间:地点:主要人物:。

  2.用文中词语填空。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

  3.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4.“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老王怎样的心理?

  5.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用什么写法来表现的?

  二.作文

  题目:我的另一片天地

  提示:同学们除了日常功课的学*之外,还有各种各样自己的“天地”,请把你那另一片“天地”展示给大家。

  要求:写成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基础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给予()(2).奇迹()(3).缀满()

  (4).珐琅()(5).脂粉()(6).晨曦()

  2.下列加点词在句中不含有贬义色彩的一句是()

  A.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B.我希望有朝一日,**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

  C.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的全部赞誉。

  D.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

  积累与运用

  1.请按原文填空

  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____________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____________过我。____________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____________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这些词你陌生吗,试试标出它们的正确读音。

  宽恕____________庶祖母____________筹备____________吹笙____________摹画____________翳____________

  3.读一读,想一想:下列加点词在句中怎样解释更恰当。

  ①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____________

  ②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____________

  ③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4.考考你:

  ①“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诸葛亮、刘备是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几个:____________,你还知道里面哪些文角的名字吗?____________

  ②“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

  史文恭、花荣是____________里的人物,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试说出与他们有关的回目或典故:____________。

  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冰雪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归来(piān)农谚(yán)

  B、簌簌落下(shù)了解(jiě)销声

  匿迹(nì)纬度(wěi)

  C、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弋阳(yì)

  D、风雪载途(zhài)隧道(suì)头晕目眩(xuàn)窥见(ku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里形容大地昏迷后醒过来)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一个挨着一个)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