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1

  “什么是正面教育“?这是书中曾提到的一个思考题,这本书虽说还未读完,但是对于这个思考题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本书大体就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即:“什么是正面教育“和”怎样进行正面教育“。作为一个八零后,其实在我上学阶段接受的是非常”*式教育“,传统教育观下的我从未体验过新型的教育理念。我在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无非就是每次考试都想第一名,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家长高兴,其实说白了,不是为了我自己。为的是不想看到父母和老师脸上失望的表情从而做事小心翼翼。我想大部分90或是80年代的孩子都有相同感受。作为书中提到,正面教育不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惩罚他们,而是要让孩子将每次错误都当成一次成长,在错误中学会经验。

  但是正面教育并不是对于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孩子不是因为害怕惩罚去改过自新,而是因为自身反思检讨去纠错改正。这不禁让我想到*代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自然后果律“,即:当儿童犯了错误或是过失时,不必直接制止或者惩罚他们,而是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后果。本书中提到的正面教育和卢梭的自然后果律虽不是完全一样,但是他们都是没有直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制止和惩罚。而是用另外一种方法引导。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管时作为家长还是教师,要将孩子堪称一个个体,将判断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孩子,我们只需要稍加引导,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成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2

  来家有学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荐过《正面管教》一书,我没有看但很认同这个观点。今天我依然没有看,但是想写个读后感,因为我认为此书精华就在“正面”一词。

  节前,我回复了一张儿童问题贴,当时就在想,这坛上多人推荐了《正面管教》一书多次,为什么这个“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于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帖子,却明白了我初来此坛时面临的状况。

  就如同社会不公*问题的现象总结,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观点:*等意识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等,却手把手教不了,因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识也是一种认识,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书中的事例和行为指南,首先应该是帮助家长们去理解什么叫“正面”,而不是一种教条的行为结论灌输。举个例:小时候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可不是为了“天”只能对“地”,“雨”只能对“风”。否则,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就在这种唯一正确中给教没了。所以,我不看书的内容,也可以写自己对正面管教的理解,因为现实家庭情况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则相同。

  《正面管教》这本书在进入*后,还出现了一问题,国内营销活动给这本书加上了不实之词。比如:“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对于那些爱心无比,现实中又因为管教孩子而无比心痛的父母亲来说,这可是最好的广告词,但仅是广告词而已。竖立规则和界限,如果语言文字就可以了,还要监狱干嘛?记得以前某偶像电视剧中有句台词“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说得正是这个道理。这样的广告词,对于营销父母们去学*学*“正面管教”是双赢,但是对于教条思维的大脑来说,也伴随着,世上有无负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虚妄认识。这不是该书应有的东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3

  “什么是正面教育“?这是书中曾提到的一个思考题,这本书虽说还未读完,但是对于这个思考题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本书大体就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即:“什么是正面教育“和”怎样进行正面教育“。作为一个八零后,其实在我上学阶段接受的是非常”*式教育“,传统教育观下的我从未体验过新型的教育理念。我在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无非就是每次考试都想第一名,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家长高兴,其实说白了,不是为了我自己。为的是不想看到父母和老师脸上失望的表情从而做事小心翼翼。我想大部分90或是80年代的孩子都有相同感受。作为书中提到,正面教育不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惩罚他们,而是要让孩子将每次错误都当成一次成长,在错误中学会经验。

  但是正面教育并不是对于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孩子不是因为害怕惩罚去改过自新,而是因为自身反思检讨去纠错改正。这不禁让我想到*代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自然后果律“,即:当儿童犯了错误或是过失时,不必直接制止或者惩罚他们,而是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后果。本书中提到的正面教育和卢梭的自然后果律虽不是完全一样,但是他们都是没有直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制止和惩罚。而是用另外一种方法引导。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管时作为家长还是教师,要将孩子堪称一个个体,将判断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孩子,我们只需要稍加引导,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成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4

  “什么是正面教育“?这是书中曾提到的一个思考题,这本书虽说还未读完,但是对于这个思考题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本书大体就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即:“什么是正面教育“和”怎样进行正面教育“。作为一个XX后,其实在我上学阶段接受的是非常”*式教育“,传统教育观下的我从未体验过新型的教育理念。我在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无非就是每次考试都想第一名,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家长高兴,其实说白了,不是为了我自己。为的是不想看到父母和老师脸上失望的表情从而做事小心翼翼。我想大部分90或是80年代的孩子都有相同感受。作为书中提到,正面教育不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惩罚他们,而是要让孩子将每次错误都当成一次成长,在错误中学会经验。

  但是正面教育并不是对于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孩子不是因为害怕惩罚去改过自新,而是因为自身反思检讨去纠错改正。这不禁让我想到*代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自然后果律“,即:当儿童犯了错误或是过失时,不必直接制止或者惩罚他们,而是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后果。本书中提到的正面教育和卢梭的自然后果律虽不是完全一样,但是他们都是没有直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制止和惩罚。而是用另外一种方法引导。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管时作为家长还是教师,要将孩子堪称一个个体,将判断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孩子,我们只需要稍加引导,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成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5

  “什么是正面教育“?这是书中曾提到的一个思考题,这本书虽说还未读完,但是对于这个思考题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本书大体就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即:“什么是正面教育“和”怎样进行正面教育“。作为一个八零后,其实在我上学阶段接受的是非常”*式教育“,传统教育观下的我从未体验过新型的`教育理念。我在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无非就是每次考试都想第一名,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家长高兴,其实说白了,不是为了我自己。为的是不想看到父母和老师脸上失望的表情从而做事小心翼翼。我想大部分90或是80年代的孩子都有相同感受。作为书中提到,正面教育不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惩罚他们,而是要让孩子将每次错误都当成一次成长,在错误中学会经验。

  但是正面教育并不是对于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孩子不是因为害怕惩罚去改过自新,而是因为自身反思检讨去纠错改正。这不禁让我想到*代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自然后果律“,即:当儿童犯了错误或是过失时,不必直接制止或者惩罚他们,而是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后果。本书中提到的正面教育和卢梭的自然后果律虽不是完全一样,但是他们都是没有直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制止和惩罚。而是用另外一种方法引导。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管时作为家长还是教师,要将孩子堪称一个个体,将判断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孩子,我们只需要稍加引导,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成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1)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1

  “什么是正面教育“?这是书中曾提到的一个思考题,这本书虽说还未读完,但是对于这个思考题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本书大体就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即:“什么是正面教育“和”怎样进行正面教育“。作为一个八零后,其实在我上学阶段接受的是非常”*式教育“,传统教育观下的我从未体验过新型的教育理念。我在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无非就是每次考试都想第一名,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家长高兴,其实说白了,不是为了我自己。为的是不想看到父母和老师脸上失望的表情从而做事小心翼翼。我想大部分90或是80年代的孩子都有相同感受。作为书中提到,正面教育不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惩罚他们,而是要让孩子将每次错误都当成一次成长,在错误中学会经验。

  但是正面教育并不是对于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孩子不是因为害怕惩罚去改过自新,而是因为自身反思检讨去纠错改正。这不禁让我想到*代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自然后果律“,即:当儿童犯了错误或是过失时,不必直接制止或者惩罚他们,而是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后果。本书中提到的正面教育和卢梭的自然后果律虽不是完全一样,但是他们都是没有直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制止和惩罚。而是用另外一种方法引导。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管时作为家长还是教师,要将孩子堪称一个个体,将判断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孩子,我们只需要稍加引导,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成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2

  来家有学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荐过《正面管教》一书,我没有看但很认同这个观点。今天我依然没有看,但是想写个读后感,因为我认为此书精华就在“正面”一词。

  节前,我回复了一张儿童问题贴,当时就在想,这坛上多人推荐了《正面管教》一书多次,为什么这个“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于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帖子,却明白了我初来此坛时面临的状况。

  就如同社会不公*问题的现象总结,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观点:*等意识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等,却手把手教不了,因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识也是一种认识,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书中的事例和行为指南,首先应该是帮助家长们去理解什么叫“正面”,而不是一种教条的行为结论灌输。举个例:小时候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可不是为了“天”只能对“地”,“雨”只能对“风”。否则,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就在这种唯一正确中给教没了。所以,我不看书的内容,也可以写自己对正面管教的理解,因为现实家庭情况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则相同。

  《正面管教》这本书在进入*后,还出现了一问题,国内营销活动给这本书加上了不实之词。比如:“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对于那些爱心无比,现实中又因为管教孩子而无比心痛的父母亲来说,这可是最好的广告词,但仅是广告词而已。竖立规则和界限,如果语言文字就可以了,还要监狱干嘛?记得以前某偶像电视剧中有句台词“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说得正是这个道理。这样的广告词,对于营销父母们去学*学*“正面管教”是双赢,但是对于教条思维的大脑来说,也伴随着,世上有无负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虚妄认识。这不是该书应有的东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3

  “什么是正面教育“?这是书中曾提到的一个思考题,这本书虽说还未读完,但是对于这个思考题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本书大体就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即:“什么是正面教育“和”怎样进行正面教育“。作为一个八零后,其实在我上学阶段接受的是非常”*式教育“,传统教育观下的我从未体验过新型的教育理念。我在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无非就是每次考试都想第一名,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家长高兴,其实说白了,不是为了我自己。为的是不想看到父母和老师脸上失望的表情从而做事小心翼翼。我想大部分90或是80年代的孩子都有相同感受。作为书中提到,正面教育不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惩罚他们,而是要让孩子将每次错误都当成一次成长,在错误中学会经验。

  但是正面教育并不是对于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孩子不是因为害怕惩罚去改过自新,而是因为自身反思检讨去纠错改正。这不禁让我想到*代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自然后果律“,即:当儿童犯了错误或是过失时,不必直接制止或者惩罚他们,而是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后果。本书中提到的正面教育和卢梭的自然后果律虽不是完全一样,但是他们都是没有直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制止和惩罚。而是用另外一种方法引导。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管时作为家长还是教师,要将孩子堪称一个个体,将判断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孩子,我们只需要稍加引导,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成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4

  “什么是正面教育“?这是书中曾提到的一个思考题,这本书虽说还未读完,但是对于这个思考题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本书大体就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即:“什么是正面教育“和”怎样进行正面教育“。作为一个XX后,其实在我上学阶段接受的是非常”*式教育“,传统教育观下的我从未体验过新型的教育理念。我在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无非就是每次考试都想第一名,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家长高兴,其实说白了,不是为了我自己。为的是不想看到父母和老师脸上失望的表情从而做事小心翼翼。我想大部分90或是80年代的孩子都有相同感受。作为书中提到,正面教育不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惩罚他们,而是要让孩子将每次错误都当成一次成长,在错误中学会经验。

  但是正面教育并不是对于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孩子不是因为害怕惩罚去改过自新,而是因为自身反思检讨去纠错改正。这不禁让我想到*代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自然后果律“,即:当儿童犯了错误或是过失时,不必直接制止或者惩罚他们,而是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后果。本书中提到的正面教育和卢梭的自然后果律虽不是完全一样,但是他们都是没有直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制止和惩罚。而是用另外一种方法引导。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管时作为家长还是教师,要将孩子堪称一个个体,将判断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孩子,我们只需要稍加引导,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成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5

  “什么是正面教育“?这是书中曾提到的一个思考题,这本书虽说还未读完,但是对于这个思考题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本书大体就两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即:“什么是正面教育“和”怎样进行正面教育“。作为一个八零后,其实在我上学阶段接受的是非常”*式教育“,传统教育观下的我从未体验过新型的`教育理念。我在学生时代,印象最深刻的无非就是每次考试都想第一名,因为我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和家长高兴,其实说白了,不是为了我自己。为的是不想看到父母和老师脸上失望的表情从而做事小心翼翼。我想大部分90或是80年代的孩子都有相同感受。作为书中提到,正面教育不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惩罚他们,而是要让孩子将每次错误都当成一次成长,在错误中学会经验。

  但是正面教育并不是对于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孩子不是因为害怕惩罚去改过自新,而是因为自身反思检讨去纠错改正。这不禁让我想到*代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自然后果律“,即:当儿童犯了错误或是过失时,不必直接制止或者惩罚他们,而是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和过失带来的后果。本书中提到的正面教育和卢梭的自然后果律虽不是完全一样,但是他们都是没有直接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去制止和惩罚。而是用另外一种方法引导。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管时作为家长还是教师,要将孩子堪称一个个体,将判断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孩子,我们只需要稍加引导,他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成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2)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9篇

  来家有学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荐过《正面管教》一书,我没有看但很认同这个观点。今天我依然没有看,但是想写个读后感,因为我认为此书精华就在“正面”一词。

  节前,我回复了一张儿童问题贴,当时就在想,这坛上多人推荐了《正面管教》一书多次,为什么这个“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于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帖子,却明白了我初来此坛时面临的状况。

  就如同社会不公*问题的现象总结,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观点:*等意识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等,却手把手教不了,因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识也是一种认识,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书中的事例和行为指南,首先应该是帮助家长们去理解什么叫“正面”,而不是一种教条的行为结论灌输。举个例:小时候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可不是为了“天”只能对“地”,“雨”只能对“风”。否则,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就在这种唯一正确中给教没了。所以,我不看书的内容,也可以写自己对正面管教的理解,因为现实家庭情况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则相同。

  《正面管教》这本书在进入*后,还出现了一问题,国内营销活动给这本书加上了不实之词。比如:“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对于那些爱心无比,现实中又因为管教孩子而无比心痛的父母亲来说,这可是最好的广告词,但仅是广告词而已。竖立规则和界限,如果语言文字就可以了,还要监狱干嘛?记得以前某偶像电视剧中有句台词“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说得正是这个道理。这样的广告词,对于营销父母们去学*学*“正面管教”是双赢,但是对于教条思维的大脑来说,也伴随着,世上有无负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虚妄认识。这不是该书应有的东西。

  假期里我读了简·尼尔森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正面教育》读后感。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

  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点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道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书中说到:安排特别时光、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爱是前提,爱的重要性,鼓励是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真诚的爱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么感觉是多么的美妙。班中经常有些孩子是大家公认的调皮鬼,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责备、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那么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面管教》的确是本很好的书,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的教养方法,更重要的是作者集几十年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体会,特别是她在正面管教方法的推广与培训中收集到的无数个正面管教的成功案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接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它教给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与孩子交流,进行正面引导。回顾这几年自己对儿子的教育经历,觉得自己对待儿子的教育方式需要改变,读后感《《正面教育》读后感》。作为家长常常把握不好教育孩子的尺度。这本书倡导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例如在如果既不严厉也不娇纵,那该怎么办?这一小节中作者从四个方面来归纳了我们要达到正面管教的效果该怎么去做,举例说明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去管教孩子?这本书值得每个家长、老师一读。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使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作为一名教师,书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点,认定若想要孩子做的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觉更糟?”我在以前教育学生时,常常严厉地训斥,孩子表面上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的确,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强,但表达能力却弱。需要老师和家长认真解读,而不是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长远来看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今后的教育中能更正确的使用正面的方法管教学生,让他们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地成长。

  一个多月一阶段的课程结束了,每个周六的下午,就好像自己的特殊时光,又坐在课堂里的感觉很好,分享自己成长和育儿心得,让人欣喜,更让人获得*静。

  一阶段的课程开始,正好是我家6岁半的宝贝踏进小学的`课堂,说实话,上半年我都在为此焦虑,在看过《正面管教》也进行了一些实践之后,我决定参加家长课堂,进行更深入学*。记得宝贝刚出生的时候,就很认同“爱和自由”,“无条件的爱”的育儿理念,可是面对具体问题,还是不知道怎么处理。《正面管教》教会我怎么做,才能无条件的给孩子爱和自由。尤其是“共情”和“启发式提问”,让孩子和我更贴心,让他学会思考,体谅别人的感受,自己解决问题。这两个月来,我们很顺利的开始了小学的新生活,通过“惯例表”培养学*和生活的好*惯,宝贝也很快熟悉了新环境和新朋友,更开朗,也更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上学”这件曾让我们全家紧张焦虑的问题,不再是问题,家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和,温馨的氛围。当然我们还是会有让彼此生气,发脾气的时候,我们都慢慢学会了疏导自己情绪的方法,每当宝贝最后*静下来,挂着眼泪给我一个拥抱和亲吻的时候,我真切的感受到他是上帝派来拯救我的天使。

  意外的收获是,以前很少看育儿书的爸爸,虽然没有参加正面管教的学*,也在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以前他面对

  孩子的过度要求是一味的妥协,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手足无措。慢慢地,我能感受到他和孩子在一起时态度的转变,更加温和而坚定。

  非常庆幸自己参加了正面管教的学*,我还会一直在学*的路上,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寒假里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

  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

  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看完书,我将作者如何进行赞扬作了简单几个小结:

  1、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及时的赞美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活动课上时,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表现的非常棒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把握时机进行鼓励:“你的声音真响亮,回答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又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那么我们马上就要补上一句:“xx,真棒,荤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

  2、就事论事,坚持原则:

  在给予孩子的赞扬和鼓励时,老师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夸张和缩小。比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个孩子在画“春天里的花”,她画了两朵小小的、红色的花,一个老师走过去看了看,用很夸张地表情说:“xx,你真聪明,画的真漂亮啊,继续吧!”当孩子们听到这个赞扬,她非常高兴,继续画了起来……这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画面,表面看看,该教师运用了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继续乐意的画画,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读了《正面管教》,我们就会了解到,鼓励是帮助孩子改善,而不是完美。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和取得的效果,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进行鼓励和赞扬。对于上面的情况,其实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说:“xx,这图画的真不错,如果你能在画的大一些,颜色再运用的多一些,那么你肯定会画的更棒!”孩子就会肯定自己的行为并继续努力。

  3、鼓励也要爱的衬托

  书中说到:安排特别时光、试一试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鼓励是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贡献来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么感觉是多么的美妙。班中经常有那么一个孩子是大家公认的调皮鬼,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责备、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那么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这个假期学校让读一本书——《正面管教》,说实在的,看了这本书的目录,让我感觉这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临*开学了,为了完成任务,强制自己静下心来看这本书,我却发现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的作者简·尼尔森,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里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七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有两个孩子的曾祖母。她曾经担任过十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倡导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弃二者之短而采其所长,既有骄纵的和善,亦有惩罚的坚定,而剔除了骄纵的无规矩和惩罚的过分严厉。

  整体来说,正面管教就是一种鼓励模式。以往教师在针对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采取严厉的训斥,孩子表面上服从了,但实际上不服气,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而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读完这本书,让我对鼓励和赞扬的区别有了深刻的认识:赞扬针对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励针对的是行为,赞扬是评价式的,鼓励是自我指向的,赞扬长期的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而鼓励能让孩子自信。举个例子,我的孩子从上一年级开始,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写作业都磨磨蹭蹭的,我采取了各种的方式,比如说按照我要求的时间写完作业的,给予金钱上的奖励,或语言上的表扬,但是效果甚微。以往我认为坐在孩子旁边看孩子写作业,陪伴孩子,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实际上,坐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写作业,是在精神上给予孩子的一种鼓励和支持。就比如练电子琴,在最初刚开始的时候,我都一般坐在她旁边,鼓励她,帮助她想办法一起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随着孩子弹琴技能的增长,现在她有信心完成自己的学*任务,我就放手让她自己练*。鼓励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老师要动脑筋、想办法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来增强孩子的自信。

  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还有一个感受,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被家长包办代替的太多了,大人们事无巨细的替孩子们打算,抹煞了孩子办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的提高的机会,也让他们失去了对生活、对社会、对事情的热情。就比如说,这个假期我的孩子参加了一个军事拓展夏令营,她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很担心她能不能适应这个夏令营生活,但孩子快乐自信、顽强的笑容告诉我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通过这件事,我深刻的认同了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的,寻找机会帮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学*,学会放弃对孩子的控制,转而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孩子们共同努力,正面管教才会有效,或者说老师家长的管教才会有效。

  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一些沟通的技巧,其中有几个我非常的赞同,比如说探询,要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连接并改善沟通。和孩子一起探询问题,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在共同解决问题中增进了与孩子的情感,这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还有一点就是尊重,当你尊重孩子时,你会认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沟通。在尊重这点上,我还需要改善,有的时候在与孩子或者学生沟通时语气过于强硬。

  我相信,读了这本书,我会通过自己的改变,来改变孩子,改变他人。

  《正面管教》是我最*在阅读的书籍,它也是排名第一的教育类书籍。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使我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读了《正面管教》后,我受益匪浅,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我都从中学到了不少可操作性的,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我觉得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一个宗旨,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前提走在教学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再大的问题,都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来越糟。

  第二,理解以下四种错误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老师的关注时,学生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学生自己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师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学生得不到归属,但他至少能让老师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这几种发生在学生中的错误目的其实是他们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但作为老师,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实质,很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的原因。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了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容易的多,也会更有效。

  第三:自尊。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尊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我们课堂内外经常运用的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和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他们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这一观点对我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很大启发。

  第四,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如果我们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我们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老师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并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态度就会不同了,我们就不会以为孩子总是在故意捣乱,总是喜欢跟我们对着干,而且也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

  第五,犯错误是学*的好时机。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机会当我们把错误看作一个学*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数**和孩子一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照着去做。

  《正面管教》这本书,它不仅仅是培养孩子、教育学生的指导性书目,还是指引我个人成长的书籍。今后我会反复读它,相信它能引领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走得更远。

  在教学中,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老师们大多采用的态度是:批评、惩罚,而很少有人关注学生的不良行为背后的因素即孩子们做出不良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因而也就很难使问题得到完美的解决。

  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明白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一般有四个目的:一寻求过度关注,二寻求权力,三报复,四自暴自弃。知道了这四个目的,我们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就可以采用相应的措施。比如,如果孩子的不良行为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老师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的不良行为目的是自暴自弃,那么老师应该表达对孩子的信任,鼓励孩子任何一点点的积极努力,关注孩子的优点,不放弃孩子。

  总的来说,不管孩子的不良行为出于何种目的,过度控制的管教方式都是不可取的,而“鼓励”就显得极为重要。鼓励是改变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我们不要把目光只盯在孩子的缺点上,而是要多关注孩子的.优点。要告诉自己,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所以我们也要放弃对孩子的任何完美主义的期待。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我们要明白,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我们赢得孩子最好的途径便是尊重孩子,以*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因此,让我们多多鼓励孩子吧!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精灵,在他们刚出生的时候都是聪明的、有可塑性的。怎样培养好孩子,在我家宝宝一次犯错误几乎让我“歇斯底里”后成为我要认真正视的问题。于是,带着育儿方面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美国正面管教”的课堂。对于正面管教,我有几点建议:

  一、正面管教首先是对教育心态的颠覆

  孩子的成长不是家长教出来的,而是需要孩子自己体会掌握的。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正面管教给予孩子的正是这个渔。我们希望孩子具备优秀品质,并不是因为我们告诉他优秀的品质是多么的重要,而是要在孩子一次次犯错的过程中,怀着开放宽容积极的心态帮助他认识到,只有具备我们所说的优秀品质,他的生活才能幸福

  我认为,我们既不要让家长的局限性而成为孩子发展的天花板,也不要因为家长的个人喜好而为孩子的发展设界。

  二、正面管教关注孩子长久的影响,而非短期特效。

  承认孩子和**一样具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帮助我更好的理解了为什么奖励和惩罚短期有效而长期无效。正视了惩罚和奖励都是来自外界的控制,只能控制孩子的行为而非信念。行为可以控制一时,不能控制一世。

  我们越是对孩子加大惩罚的力度,孩子就更积极的,更早的想逃离这种惩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而我们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我们越是对孩子加大奖励的力度,孩子就更贪婪的,更迫切的想要迎合这种奖励,反应在生活中,就是我们觉得孩子的胃口越来越大,对我们的奖励越来越不买账了。而没有奖励,他似乎就不愿意做任何事。

  事实上,就算孩子在大学前都愿意接受我们的奖励和惩罚,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后,我们的奖励和惩罚也是鞭长莫及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外力”的控制,无论在时效性上,还是持久度上,都不可能伴随孩子终身。

  如果把孩子走向社会看似是走进大海,那么惩罚和奖励就是一个一直在泄气的救生圈。这个救生圈或者让孩子感觉束缚,或者让孩子产生依赖。而我们必须一直做的,是更加费力的给救生圈补气,以便于让孩子在当下能活得安全。但孩子终归要远行,而我们也终究要老去,救生圈终究要消失。与其疲于应对给救生圈补气,不如在浅滩时就教会孩子游泳,就算他现在呛了口水,崴了下脚,但长久来看,这样的孩子才更能适应大海。

  三、把犯错作为最好的学*机会。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3)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 (菁华5篇)

  《正面管教》是我买的很早的一本书,真正读起来,是上家长课程之后。原来看了个头,没有仔细看完过,没有真正理解,真正学*以后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以前也总是拿给老公看,老公工作也很忙,也没有时间真正去看。我们就没有真正了解《正面管教》,当然也不知道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我们一直在关注孩子的行为,纠正孩子的行为。这样孩子也是越来越在被管制下生活,身心并不舒服,大人也不舒服,经常争吵。我也总是会看到老公“不对”的行为,孩子“不对”的行为,大声吆喝是常有的事情。因为这种焦虑,家庭气氛总是不和谐,也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事情。

  自从学*了《正面管教》,我首先认识到了大脑盖子的理论,这使我放松不少,至少知道我是正常人,不是素质不好,脾气不好。我也明白了:当我一次次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老公的“错误行为”时,我是多么的无知。也明白了,因为老公的低坚定高温和,我就更加的高坚定低温和;因为我的高坚定低温和,老公就更加的低坚定高温和。这就是相反相吸效应吧。孩子也无法去体验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没有了心灵纽带,家庭就没办法和谐快乐。这也是不能长期有效的办法。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也无法发展出有价值的社会和生活技能。

  在这样的觉悟为前提,我开始了我的正面管教之旅,这个过程没有压力,只有不断的觉察、纠正、改变、接纳和共同解决问题。有种我终于找到组织的感觉。以前因为长辈的无数的指责,邻居的非议产生的情绪的负积累,在慢慢地被融化。我慢慢地在老公和孩子面前变得不再那么“冷酷无情”,老公也变得爱沟通了。我们能为孩子教育的一些问题达成共识了,改变了之前的相反相吸的状况。这让我很开心,很欣慰。我还学*到:犯错误是学*的好机会,我会努力让每次犯过错误后尽量不去白犯,不了了之,我会思考正确的方式,并且和孩子和老公有个心*气和的互动、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让我看到了家庭生活的方向,增强了我的信心,以前犯错误后的无尽的内疚、挫败感荡然无存。是啊!错误:多么好的学*机会啊!

  读到出生顺序重要性时,我真正了解了我的儿子,他的感受,他的地位,他的处境。当他在自己在家独一无二的宝座上被妹妹替代时,我并没有持久地去关注儿子,当时反而是一直在纠正他的错误行为。当时我儿子拿遥控器的天线差点闯到邻居宝贝女儿的眼睛时,看到邻居那种愤怒的指责,我的压力太大了,当时带孩子去道歉,孩子都不知道道歉是何物了,根本就没有一点内疚的感觉,我说的话也听不进去,就是一种木然,失去了认同感、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儿子,(当他做错或者不小心做错事情的时候,得到了鼓励或者是没有及时的引导,他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就像傻了一样。我当时也根本不知道,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没有觉察到他的信念。现在我不再拿他和他妹妹比较,和别的哥哥比较。认识到了我对他情感的回应是那么的少,甚至都很少给他拥抱,因为忙于照顾妹妹,又没人帮助,我甚至很少去抚触到他的皮肤。所以能感觉到他有一点皮肤饥渴的感觉,并不严重,我也在不断得学着天天和他亲密拥抱、抚触。

  当侯老师告诉我们告诫的话语,要两个孩子都一样说的时候,我觉察到了我自己的错误:妹妹一哭就让哥哥让着她,这样的做法不仅伤害了哥哥,也伤害了妹妹。当我两个都一样要求时,哥哥马上就能表现出对妹妹的照顾。妹妹也慢慢懂得了哭不是法宝,也要谦让哥哥。

  当我看到这段话: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有其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但孩子意识不到,那是隐藏的“密码”。大人们要识别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最需要爱的孩子。我知道了我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而不是指责。“正面管教”非常明确地分为四类对错误目的和观念的有效鼓励方式: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自暴自弃。让家长们有据可依,有方法指导,拿来就用。反复努力实践。当孩子出现表现时,我会对照着去做。

  “逻辑后果”这一章让我彻底看清楚了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我身边发生的逻辑后果的伤害太多了:女儿幼儿园一起去郊游,孩子同学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因为随便丢了一个奶袋在地上,爸爸让捡起来,孩子不捡,爸爸说“你不捡起来我就不要你了”孩子大哭。我当时就明白了那个男孩为什么动不动就哭。但是当时我还没学*到“逻辑后果”,只知道在心里指责行为。学*到一切都好解释了。于是我认识了、记下了“自然后果”这个超级正能量的词语。逻辑后果只有在运用得当、正确情况下,才能让孩子从中学*到有意的东西,它不能成为伪装的“惩罚”,而自然后果在运用恰当的情况下,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孩子和大人都还有一个训练的过程吧。

  “关注于解决问题”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关注问题的解决。孩子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指责,只有通过启发式问句、积极地“暂停”等方法把问题提出来,一起想办法解决,一个尝试改正的过程,没有权威,大人对小孩的吆喝,小孩必须服从。这个过程大大锻炼了孩子和妈妈爸爸的合作能力。增进亲情,理解别人,为他将来的婚姻生活奠定基础。

  “有效地运用鼓励”: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但是,要对一个正在做出不当行为的孩子进行鼓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许多**不知道什么是鼓励……这节课是我们家要一直修炼的。被鼓励长大的孩子肯定会比较自信,不会老找别人的缺点。如果一个孩子父母给他的批评过多,不去鼓励,他对身边的人也会只挑毛病,很难看到别人好的地方,和别人合作起来,玩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如果能先找出孩子的闪光的地方,夸奖孩子,再指出行为上不当的地方,孩子会容易接受吧。我认为如果运用好了鼓励,亲子关系就成功了大半。在解决任何问题前,相互尊重是前提。孩子的行为是孩子自己的,家长不能想当然的想着让孩子怎样怎样。我们不能让孩子变成见任何人都必须打招呼的礼貌孩子,也不能让孩子变成永远不动手的文明孩子,孩子的合作就像大人谈恋爱一样是不能强求的。是通过和妈妈、爸爸、周围亲戚、学校里的小朋友的互动中发展出来。所以要想让自己孩子人缘好、礼貌友爱等等,我们就要牢记着眼于优点去鼓励孩子,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如果孩子打人,我们可以争取抱抱;如果孩子之间打闹不可开交,我们可以引导一起玩一个游戏。有时候下定义也很管用的,先告诉孩子“你是好孩子,”“你是有礼貌的孩子”会比一味的指责管用。我知道这个方面我还有很多的功课学*,很多的功课去做。继续努力!

  “家庭会议”:在没学*这一章时,我们家也开过一次家庭会议,大家都没目的,也不懂怎么进行。最后在爸爸的嬉笑和妈妈的指责中结束。我们开之前没有共识,爸爸没有真正要说的话,妈妈一直记着孩子闯马路的事情,很严厉地指责孩子。现在有了指导,真得觉得“家庭会议”就是“美好时光”!尤其是规定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每个人都不厌倦,效率很高。感谢环节会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感觉很开心,很受重视,简单利落的解决家庭生活的一个“小事情”,让每个人都没有压力,不指责,只是每个人都想办法。欧耶!太棒了!谢谢家庭会议让我们联系更加紧密!还有好吃的好喝的,再来个小小的游戏,原来表达爱可以这么简单,又不做作,没有压力。我会试着拿“安全过马路”为一个主题,来开一个“正面管教的家庭会议”的。

  综合应用给我很多实际的、具体的指导:避免早晨的麻烦、情绪的撤出、避免就寝时的争斗、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无言的信号等等。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这都太实用啦!切实可行的方法。

  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标,是要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欢乐、和谐、合作、分担责任、相互尊重和爱……

  《正面管教》让我真正看清楚了家庭生活的方向和目标,学会了切实可行的黄金法则。我会慢慢学会生活,幸福地生活。也希望更多的家庭能学*到《正面管教》课程,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共同学*。

  最*受学校的推荐和影响,我拜读了美国教育学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这本书列举了大量的管教孩子的实例,是一本让孩子、家长和老师都受益终身的作品,同时也让我对自己的管教方式有了深刻的反思。孩子自身应该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做为家长的我们要做的是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土壤和阳光,让他们枝繁叶茂,引导他们长成自己的样子,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和强制孩子,长成我想像中设定的模样。

  首先书中提到“和善而坚定”。和善,是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孩子交流沟通时*等和善的一种态度。遇到问题首先应该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强制性去命令、责备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随时观察思考,进行自我反省,理解尊重对于孩子的意义。坚定,是我们基于尊重的基础上,对于规则的一种坚持。既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给予的爱,又要表达我们的界限和立场,让孩子对事情有边界感,从而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坚定与和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是让我们的教育更友好、更和谐、更有效的基石。

  其次“欢迎错误”。关于孩子犯错的问题,我们可能会担心犯错,然后会批评孩子,或者给孩子贴上调皮捣蛋的标签。但是恰恰相反,对于避免犯错,会让人变得死板、害怕。我们应该理解孩子对于犯错很正常,更要引导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向被伤害的人道歉、到共同解决问题,勇敢的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将错误看做是一次学*的机会,给他们更多地包容和成长空间。

  还有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帮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对于孩子,他们的归属感主要来自家庭,家就是他们的归属。价值感则来源于他们对于家庭的作用。有时候孩子缺失归属感,会让他们用一些过激的行为去寻求关注,所以我们在了解孩子行为的同时正确对待,去鼓励失去信心的孩子、去倾听情绪低沉的孩子、去拥抱胆小无助的孩子、去肯定积极努力的孩子......要经常告诉孩子,你相信他学*和进步的能力,让孩子认识到自我价值,体会到对家庭和父母的归属感。

  作为父母,任重而道远。正面管教始于孩子的出生,并持续一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边学边做,在实践中摸索,在学*中不断进步,把爱和能量传达给孩子,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来,手捧着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不能释卷,书里一行行充满着憧憬与理想的文字,把我带入了一个温柔的教育国度。在作者的笔下,是纯真的、被我们大人所遗忘的孩子的世界。封面上的文字着实吸引了我:“如何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简单的一句话中包含了四个要素:“不惩罚、不骄纵”、“有效”和“管教”。这三个要素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一两个很容易,但是要全部做到却很难。书中的方法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和善而坚定的氛围,培养孩子的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些能力呢?

  一、“不惩罚”的同时,做到“不骄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要求孩子整整齐齐坐好,规规矩矩听老师的话,但事实总不能如意,老师开始回想起过去的.时光,自己是多么认真听话。现在孩子的表现与过去年代的孩子相去甚远,这种差距让身为老师的自己不禁感到沮丧。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了责任感和敬畏感?是因为现在的家长、老师不如过去严厉了吗?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受到的惩罚减少了吗?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导致这一切的重要原因是社会的变化,一是从前的孩子受到的是“顺从”教育,只有少数人会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第二个重要变化是,父母和老师的控制太过于严格,导致孩子们的聪明才智都用到了反叛和逃避上,他们没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孩子犯错了,尽管这些错误在我们的成长路上也经常出现,此时大部分家长和老师往往会充当一个“决策者”,将问题判决给了孩子,孩子违反了“上课认真听讲”的规则,应当受到相应的惩罚。小部分家长和老师充当了孩子的“调解者”,替孩子将与难题之间的矛盾化解,“孩子开心”就是规则。正面管教型的老师和家长则会一起制定对双方有利的规则,和孩子一起决定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益的方案,给予孩子尊重,让孩子对自身有内在的控制力。

  二、把握时机,让管教变得“有效”

  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不成熟的时机、不恰当的语言,往往会让管教得到负面作用。孩子和父母、老师,或者是自身发生矛盾时,常常伴随有强烈的冲突,引起情绪的变化。当错误目的是寻求权力或报复时,大人和孩子都会感觉到愤怒,而不能给予或接受鼓励,此时不是管教的有效时机。大人和孩子都应当学会友善地退出来,或者做积极的暂停。如果鼓励不成功,可能是因为时机不对。认识到冷静期的重要性会增加成功的机会。管教要达到的预期效果不可太高,尤其不可追求完美,完美是不现实的期待,会给人带来挫败感。承认孩子的一点小进步会鼓舞孩子继续向前。除去杂草最好的方法是种上庄稼,潜移默化地将不良行为转变为积极的方面。扰乱课堂的孩子往往有着良好的领导能力,不如试着让他们做一回“管教者”,让他的责任感来弥补原有的缺陷。

  三、“管”“教”不可分

  传统的“管教”,重在管字,管着孩子不要去做什么,或者因为别人是“那么说的”而去做什么。而正面管教关注的重点,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关注问题的解决。婴孩饿了而哇哇大哭,我们知道要给他喂奶,要填饱他的肚子;再大一点,到了长身体的时候,我们给孩子热牛奶,拼命给孩子补充营养,希望他长得更高大。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认知。但是放在教育上,处理的方式截然不同。孩子学*知识不牢固,回到家中做不出题,表现出逃畏难、逃避,这是正常的现象。重“管”的教育方式强调后果,把后果强加给孩子,容易导致孩子的反叛和戒备心理,达不到预期管教目的。所以我们应该停止告诉孩子们问题的答案,重视“教”的过程,让孩子们参与探讨他们的做法会带来什么的后果,最终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孩子有探索式的思考。关注于解决问题,能让孩子学到:要从错误中学到东西,需要做什么;怎样才能发挥孩子们的优点;错误是学*的机会;怎样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怎样停下来、冷静下来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做出反击;怎样创造性地面对出乎意料的问题,而不是心绪败坏,放弃努力;怎样培养恰当的回应方式。比起巴掌和蜜糖,不如让孩子自己去热一杯“牛奶”。

  身为老师,还有很多父母,我们为了实现自己在教育上的美好愿望,无不竭尽全力,但是往往没有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拜读完尼尔森的《正面管教》,我豁然开朗。只有“不惩罚、不骄纵地有效管教孩子”,用正确的、正面的、充满了爱的管教方式,才能给孩子一个更美好、更灿烂的明天,这也是我们作为师者,永恒的追求。

  《正面管教》由(美国)尼尔森编着,它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我将书看下来,认为在学*正面管教,使用正面管教工具得要从始至终坚持以下几大原则:

  一、和善而坚定的态度。

  让我认识到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重要性,和善就是“尊重”,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态度,用态度影响的行为和言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并接受孩子的感受。坚定,就是父母对原则、规则的坚持,让孩子感受到在养育的过程中不仅包含着对他的爱,还有原则的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是实施正面管教所有工具的基础,父母要在不断学*中首先做到改变自己。自己的改变,就会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家人和孩子,从中也就会看到了孩子和家人的改变。

  二、让孩子感觉自己是重要的。

  是被当作*等的主体来对待,是被家庭中其他成员需要的。这样孩子就不为了寻求家庭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不会形成自卑的心理或因此而变得毫无责任心。父母可以与孩子约定一些手势或动作来表达孩子的被关注需求。在关注过程中,父母需要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点,以便孩子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中逐步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要做到这点,父母要多给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孩子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正确的选择。

  三、孩子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

  那么就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事务上来,最好的就是要长期的组织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规则的制定、让孩子发现家庭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参与到父母和孩子在执行规则及解决问题的互相监督中来。家庭会议通过实践下来,可以实行家庭成员轮流组织、主持会议,孩子的积极性显得特别得高,由此激发孩子参与自我管教的主动性。

  四、行大于言。

  父母首先得弄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的事又该怎么去做?这些,孩子都用“心”在看着呢。父母只有弄清楚这些,还要注意到“说一千遍不及做一遍”的道理。曾有老师让家长和她一起做一个动作:将右手以“OK”手势放在下巴上,结果12位妈妈有10位都跟着Lily老师将手势放在了脸上,因为老师是放在脸上的。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时的唠叨、催促、提醒浪费了多少言语这项功能,更让我深信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作业拖拉都是因为家长的行为在引领着孩子这么做的,因此孩子自动忽略了我的唠叨、催促、提醒。父母一定要切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用正确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并坚持不懈。

  五、不允许惩罚孩子。

  将孩子做错事的情况转变为帮助孩子学*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并弥补错误,长此以往,培养并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为父母的我们,儿时一直接受被惩罚式的教育,也*惯性地去惩罚孩子,要做到不惩罚孩子是多么大的挑战!但父母在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实践下来,发现原来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不惩罚是多么令双方都感到轻松的事儿。父母可以根据“矫正错误的三个R”,运用开放式的提问,和孩子一起讨论他做错事的后果,引导孩子从错误行为中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思考自己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行动方案,支持孩子弥补错误,引导孩子主动吸取此次的经验,为孩子今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本书中一共介绍了27种基本工具,不管作为老师还是家长都很有必要好好读读。

  假期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她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她无端的胡闹而心烦。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她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她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她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我的照顾,或者她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之所以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予她的更多是说教、叱责,让她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惩罚中,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她哪里还有心思去学*和改正呢?我发现孩子总是在我特别忙的时候来烦我,让我陪她,以前我一直认为她在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但是简尼尔森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这样做只是在寻求我对她的关注。而她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她的关注。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她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在班级管理和处理突发性课堂事件中,也是很有帮助的。现在想起来我上学期处理课堂上一突**况时,歪打正着用了这种方法。当时,我正在上课,有一女生突然从后门进入,连招呼也没打一下。按照常规做法,我应该让她站在后面,也可以当时就批评她。可是,当时,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问她为什么来迟到了?她高傲地昂着头,某某同学流鼻血了,我去给她送纸了!声音很大,一脸的挑衅!我想在她心里,帮助同学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她不认为自己来迟到是不对的,更不会认为自己不打报告就进教室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要想让她意识到她的错误,必须先让改变以往的做法。我真诚地看着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静地说,你能帮助同学值得表扬,但是,老师希望下次你如果迟到的时候,能从前门进入,跟老师打个报告。这是应有的礼貌和尊重。她没想到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吵她,还肯定了她的行为,低下了头,老师,知道了。她态度的改变也让我感到很惊喜,我想正是因为老师的态度的变化,给学生的心里感觉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才会导致她态度的转变吧!尊重是前提,师生间有了彼此对相互的尊重,才能谈得上*等的对话。有了*等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也才能让教育从心开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在以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也积极地应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感谢《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让我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坚持与改变,一定能让正面管教在以后教育孩子和管理学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4)

——《正面管教》心得体会 (菁华5篇)

  《正面管教》是我最*在阅读的书籍,它也是排名第一的教育类书籍。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论,使我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读了《正面管教》后,我受益匪浅,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我都从中学到了不少可操作性的,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我觉得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一个宗旨,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前提走在教学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再大的问题,都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来越糟。

  第二,理解以下四种错误目的: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老师的关注时,学生才有归属感。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学生自己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师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3、报复——错误观念:学生得不到归属,但他至少能让老师同样受到伤害。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这几种发生在学生中的错误目的其实是他们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但作为老师,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实质,很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的原因。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了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容易的多,也会更有效。

  第三:自尊。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尊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我们课堂内外经常运用的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之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和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他们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这一观点对我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很大启发。

  第四,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如果我们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我们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老师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正确认识到孩子的行为是以目的为导向,并意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首先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态度就会不同了,我们就不会以为孩子总是在故意捣乱,总是喜欢跟我们对着干,而且也该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伤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的。

  第五,犯错误是学*的好时机。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机会当我们把错误看作一个学*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数**和孩子一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照着去做。

  《正面管教》这本书,它不仅仅是培养孩子、教育学生的指导性书目,还是指引我个人成长的书籍。今后我会反复读它,相信它能引领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走得更远。

  这个假期学校让读一本书——《正面管教》,说实在的,看了这本书的目录,让我感觉这是一本讲大道理的书。临*开学了,为了完成任务,强制自己静下心来看这本书,我却发现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的作者简·尼尔森,是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里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七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有两个孩子的曾祖母。她曾经担任过十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著名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倡导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弃二者之短而采其所长,既有骄纵的和善,亦有惩罚的坚定,而剔除了骄纵的无规矩和惩罚的过分严厉。

  整体来说,正面管教就是一种鼓励模式。以往教师在针对犯错误的学生时,往往采取严厉的训斥,孩子表面上服从了,但实际上不服气,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而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读完这本书,让我对鼓励和赞扬的区别有了深刻的认识:赞扬针对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励针对的是行为,赞扬是评价式的,鼓励是自我指向的,赞扬长期的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而鼓励能让孩子自信。举个例子,我的孩子从上一年级开始,有一段很长的时间里写作业都磨磨蹭蹭的,我采取了各种的方式,比如说按照我要求的时间写完作业的,给予金钱上的奖励,或语言上的表扬,但是效果甚微。以往我认为坐在孩子旁边看孩子写作业,陪伴孩子,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实际上,坐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写作业,是在精神上给予孩子的一种鼓励和支持。就比如练电子琴,在最初刚开始的时候,我都一般坐在她旁边,鼓励她,帮助她想办法一起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随着孩子弹琴技能的增长,现在她有信心完成自己的学*任务,我就放手让她自己练*。鼓励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老师要动脑筋、想办法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来增强孩子的自信。

  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我还有一个感受,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现在的孩子,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被家长包办代替的太多了,大人们事无巨细的替孩子们打算,抹煞了孩子办事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的提高的机会,也让他们失去了对生活、对社会、对事情的热情。就比如说,这个假期我的孩子参加了一个军事拓展夏令营,她从来没有离开过我,我很担心她能不能适应这个夏令营生活,但孩子快乐自信、顽强的笑容告诉我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通过这件事,我深刻的认同了这本书里告诉我们的,寻找机会帮助孩子从自己的经历中学*,学会放弃对孩子的控制,转而以一种合作的方式与孩子们共同努力,正面管教才会有效,或者说老师家长的管教才会有效。

  这本书还告诉了我们一些沟通的技巧,其中有几个我非常的赞同,比如说探询,要用好奇心增进情感连接并改善沟通。和孩子一起探询问题,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在共同解决问题中增进了与孩子的情感,这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还有一点就是尊重,当你尊重孩子时,你会认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沟通。在尊重这点上,我还需要改善,有的时候在与孩子或者学生沟通时语气过于强硬。

  我相信,读了这本书,我会通过自己的改变,来改变孩子,改变他人。

  初冬,不如隆冬神圣庄严,不如金秋给人已收获的喜悦,然而它却承载着别有的一份美丽,让我眷恋……11月中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将一起跟随Linda老师带来的《正面管教》开启四期的课程,可以说是为我们带来一场身心的洗礼,为了我们学*的有效性,领导还为我们提供了《正面管教》书籍及践行工具卡。在学*中我们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分组讨论、一起分享收获、一起参与各种游戏。四次的学*让我们彼此拉*了距离,更加深入了解彼此、理解彼此、温暖彼此、最后到欣赏彼此……之后,我便以依依不舍的姿态利用工作之余阅读完这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对于学*正面管教,我有以**会:

  一、先联结情感、认同感受再纠正行为。

  以前我在工作中在解决孩子问题上会直接去纠正孩子,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和不足。有时候,甚至还会讲一大堆的道理,认为这些道理你应该都懂,因为我是为了你好。甚至我们还天真的认为,我们这样纠正了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事实是:不良行为一直存在。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进我们的话呢?今天我学*正面管教之后完全明白了,原来都是因为自己没能和孩子建立好联结。

  德雷克斯说:“爱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关系”,先联结再纠正是要我们通过传递爱的信息,建立亲密和信任,而不是距离和敌意。这其中往往透着这样态度:“我爱你,而答案是不”;“我爱你,我相信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比如,孩子在商场闹着要买东西,可家里的这种玩具已经很多了,你又不想纵容孩子这种出门就要买玩具的坏*惯。那么,就要在纠正孩子错误之前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认同感受,建立良好的关系,再去积极的影响孩子,这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一旦有了情感联结,孩子们就会愿意接受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纠正了。

  这里的纠正行为,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或者和他们一起来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买玩具这件事情,就可以和孩子就买玩具达成共识,而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爱时,彼此之间才更可能达成共识并容易执行。因为,此时,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下面的这个案例是我运用Linda老师讲的认同感受的“你感到……是因为……你希望……”句式来帮助孩子解决了分离焦虑:周二早上我们班有个小女孩高高兴兴走进教室,把玩具放进自己的抽屉里,接着跑回班级门口,往外张望着,这时脸上的笑容已经变成了两行眼泪,最后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我便走向前蹲下来帮她擦拭眼泪,与她说话:“宝贝,程老师理解你的感受,你现在心理很伤心,很难过,是因为你还没有来得及跟妈妈说再见,妈妈就走了对吗?”孩子听了我的话用力地点点头,哭的更伤心了。“那你希望我为你做点什么吗?”我抚摸着她的背接着问。

  这时孩子的情绪缓和了一些,对我说:“小程老师,我想让你抱抱我。”接着我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又和孩子约定下次先和妈妈说再见,再进教室。孩子就高兴地去吃早饭了……拥抱是最天然的动作,是最能表达爱的亲密接触,也是情绪控制和安抚最有效的动作,在我的拥抱里,孩子得到了安全感,得到了爱。相信孩子在这一整天里都不会再因为这件事产生压力了,因为她内心不再有不安和恐惧。其实,不只是和孩子需要建立联结,爱人,亲人,朋友,同事都需要情感的联结!

  二、含糊的赞扬不是鼓励。

  德雷克斯一直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这个词来源于一个法语词根,其意思是“将心给与”,鼓励能帮助孩子培养勇气,增强自信。但含糊的“真棒”不是鼓励,小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要让你的鼓励很具体。比如,一个孩子刚完成一个泥工作品拿给你看,而你对孩子说:“哦,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作品,你简直太厉害了!”那么你对孩子的帮助可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大,你教给他的可能是,他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悦别人,这是一个危险的人生信条。告诉这个孩子:“我看到了,你真的很喜欢红色和黄色,你能跟我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吗?”这样,就会打开交谈和一起学*的大门。不过,我个人感觉这部分有点难,稍微不注意就又说成赞扬的话了。所以,这需要我们不断反复的练*才行!

  最*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

  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

  对照这句话,我想到了班里一些行为不当的孩子。还真是这样啊,比如我班的小A同学,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上课从来不听课,不翻书,不写字。不仅如此,他还总做出各种怪动作来扰乱其他同学。任课老师也视他为“空气”,对他的行为熟视无睹。我也曾经试探着对他劝诫:孩子,看会儿书吧,或者写几个字也行。但是小A同学听了我的话好像没听见一样,照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我也对小A同学丧失了信心。

  现在看了《正面管教》中的这句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小A的行为是因为他对学*丧失了信心啊!作为老师,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就对这个孩子失去了信心,真是惭愧呀!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试着让小A同学找到归属感,找到自我价值。比如,我会在课堂上多给他一些微小,而不是让他感觉我无视他的存在,一节课我可以给他布置一个小小的任务,哪怕是练*写一个字,而不是要求他做多少道题,对他在课堂上的哪怕是一个细微的改变都给予鼓励与赞美,而不是只盯着他的缺点。我相信坚持一段时间,这位同学肯定会有变化。

  《正面管教》告诉我们学会怎样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你学*的机会,当大人改变自己的行为时孩子也会随之改变。希望每一位老师在遇到行为不当的孩子时,都能把它作为学*的机会,试着改变自己的行为,相信我们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5)

——《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菁华5篇)

  今天来谈谈《正面管教》这本书。

  《正面管教》这本书也是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版了。经过几次修订。作者是简·尼尔森。在今天的*,它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一本儿童教育书和一种教育方式。甚至出现了很多相关的培训机构。

  我接触《正面管教》是最*一两个月的事情,很遗憾,自己没有更早接触到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中阐述的理念和方法,其实正好可以解决我心中的一些困惑。如果能够更早的应用这本书中提供的一些指导原则和方法,我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少遇到一些麻烦。所以我是非常诚恳的推荐这本书的。

  当今育儿的书特别多,为什么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因为这本书主题鲜明,方法简洁有效。它的主题之一就是大家非常头疼的孩子的不良*惯和不良行为问题。当然内容远不止如此。同时,它是一本理论坚实简洁,且在方法和案例方面,讲得非常通透且详实的一本书。它所基于的理论,正是来自我非常欣赏的心理学家阿德勒。

  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实用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书,不是那种泛泛而谈却言之无物的书。

  01 正面管教理念核心:和善而坚定

  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归纳起来就是和善、坚定四个字。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式。

  正如正面管教字面意义所示,它倡导的是正面而非负面的方法,也就是避免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而是正面的鼓励的方式。正面的含义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和善,也就是对孩子态度友善,体现对孩子的尊重。另一个是坚定,就是在对孩子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方面立场坚定,避免滑落到宠溺、娇纵的一面。

  这实际上遵循了*的中庸之道,是我很欣赏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式能达到什么目的呢?在这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能培养出孩子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也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正是大多数父母的期待和梦寐以求。

  02 理论基础

  尼尔森在书中指出,它的理论基础来自阿德勒,后者是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正是心理学名著《自卑与超越》、《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作者。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他继承和发扬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但其基本观点与之大相径庭。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天生就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交往,相互依赖,相互合作。而弗洛伊德则强调人的生物学本能,人的成长过程只是本能的自然展开,其行为是先天决定的。

  其次,个体心理学视人格为统一的整体,强调其不可分割。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内在各种动机、特质、兴趣、价值所构成的统一整体;而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这些不同的部分,各部分各司其职。

  第三,个体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阿德勒认为,人是一个有意识的存在物。

  尼尔森采纳了这些基本概念,尤其是社会的人(合作)和社会意识。不过尼尔森把社会意识称为社会责任。她在书中谈论的许多方法和工具,例如著名的逻辑后果,都是基于上述基本概念和理论。

  所以对《正面管教》感兴趣的读者,了解一下阿德勒的理论和著作是有帮助的。

  03 正面管教方法和工具概览

  正面管教不仅有坚实的基于阿德勒人格学说的理论基础,而且基于这个理论发展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并把这套方法总结为简洁的几个工具,同时结合生动的案例进行阐述。这大概是很多人喜爱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书中并没有将它的方法和工具做一个罗列和总结,这里我试图梳理和总结一下:

  1.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2. 针对不良行为的“目的揭示法”工具。

  3. 针对不良*惯的“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工具。

  4. 关注解决问题的积极暂停和启发式提问方法。

  5. 有效的鼓励方法。

  6. 解决权力之争和促进合作的家庭会议和班级会议。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工具。如果我们孤立的来看待使用这些工具,会显得有些零散。实际上,所有这些方法和工具都有共同的内核,我总结为理解,尊重,合作,责任八个字。全书倡导的和善和坚定,也是建立在这八个字基础之上。如果我们能对孩子多一份理解和尊重,我们就能更好的做到发自是内心的和善;而之所以对孩子坚定,也是因为基于合作和责任的要求。

  我们很多时候对孩子不良行为态度粗暴,其实正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不了解和不理解。如果多了一份了解和理解,我们就能更好的尊重孩子。而目的揭示法就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同样的,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要尊重孩子。所以我认为,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以及目的揭示法,处于所有方法和工具的基础和核心地位。而其他方法和工具,都是它们的一个扩展和延伸。

  通过上面梳理,我们就对这些方法和工具的内在要求和联系,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

  另外正面管教孩也谈到了父母的性格以及生活态度取向,对孩子的影响。这也是重要的内容。

  正面管教篇幅很长,方法和工具也非常多,这里我重点谈一谈,对我帮助比较大的几个方面。

  04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孩子出现问题或者不听话时,很多父母倾向于控制和责备孩子。但书中指出,不要赢孩子,而是要赢得孩子。前者意味着控制,后者意味着尊重和合作。怎么来赢得孩子?书中提供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向孩子表达你的理解,并向孩子得到核实。

  第二步:向孩子表达同情。但同情并不意味着认同和宽恕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是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

  第三步:向孩子说出你自己的感受。如果你也有的类似行为和感受,可以向孩子说出。

  第四步,询问孩子,要避免将来出现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那可以向孩子提出建议。

  前两个步骤是最关键的。这是一种倾听的姿态和艺术。父母需要学会倾听孩子,孩子才愿意听你的,才会跟你合作。

  当我读到这些时,其实发现这跟咨询师和来访者相处是类似的。换句话说,当我们在学*正面管教的方法时,是在要求父母成为一个初级的心理咨询师。父母需要学会倾听,尊重,共情这些基本的能力和方法。

  这几个步骤看起来简单,其实对父母要求蛮高的,需要父母们耐心体会和练*。

  05 针对不良行为的目的揭示法

  孩子的不良行为是许多父母非常头疼的问题。这也是本书的一个重点。

  其实父母们对孩子不良行为的看法就发生了问题。父母要正确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孩子的行为。

  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

  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

  书中指出大人眼中孩子“不良行为”的几种情况: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其实并非真正的不良行为。只是行为不当。

  成年人常常会和孩子一样缺乏知识、意识和技能,并且会像孩子一样陷入原始脑的操纵中。大多数时候,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就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这种信心的丧失来自于其失望的信念,以及没有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

  也就是说,孩子行为背后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这一共同目的又可以细分为四个小的目的和行为,其背后对应不同的错误观念。即:

  错误目的一:获得关注。错误观念:我只有获得关注,才能获得归属感。

  错误目的二:获得权力。错误观念:只有我说了算时,才能获得归属感。

  错误目的三:报复。错误观念:我不好过,但你也别想好过。

  错误目的四:自暴自弃。错误观念:我觉得我做不好了。

  作者指出,父母需要仔细的鉴别这四种不同的错误目的和行为。因为它们对应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

  其中,目的一和四比较相像,孩子都表现为失望和沮丧。但目的一在孩子获得关注后会有好转,而目的四中,孩子则要求父母走开。

  另外一种鉴别线索是,父母对照自己的感受。如果感到受到伤害,那就是目的三:报复。如果感到受到控制,那就是目的二:权力。

  对于目的一,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对目的二,父母就应该适当的退出权力之争,改由合作和建设性的方式。对目的三,实际上是孩子的补偿机制,仍然需要建设性的方式处理。对目的四,则需要给孩子设定一个小的目标,一点点帮他建立自信。

  因此,这对父母仍然有比较高的要求。父母需要仔细的观察,并且体会孩子行为的目的和逻辑,予以不同的恰当处理。

  06 针对不良*惯的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工具

  这也是两个被广泛使用的工具。用来解决孩子的不良*惯,让他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非常有效。

  所谓自然后果,就是一种不加干涉的方式,完全由孩子去体会和承担这种不良*惯造成的自然会发生的后果。

  书中讲了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自然后果的例子。

  孩子上学需要自己带午餐。但这个孩子上学经常忘带午餐。以前妈妈会给他送去。但学*了正面管教后,这位妈妈不再给孩子送午餐。孩子只有向老师借钱买午餐。妈妈知道后跟老师约定,不要让老师借钱。孩子没有饭吃,打电话给妈妈,妈妈就和善而坚定的说,我相信你能自己解决。

  这个孩子就只能问同学借一点面包吃。这样他就吸取了教训。以后就很少再忘记带午餐了。

  这个例子很好的解释了,为了养成孩子良好的*惯,父母其实不应该替孩子承担他们该做的事。但心软的父母可能经常不忍心,所以就需要父母在执行时非常坚定,狠下一条心来。

  而逻辑后果是,某一个后果,是双方事先约定的。与自然后果不同的是,逻辑后果要求父母以合作的方式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

  书中同样讲了另一个精彩的逻辑后果的例子。

  一个妈妈,她的几个孩子经常不按时吃饭。后来她和孩子约定,早饭在8点半结束。如果晚于这个时间还没有吃饭,就只能等到中午再吃。这就是父母和孩子约定的某件事情逻辑后果。

  其中一个孩子挑战了这个规则,故意拖到8:31来吃饭。但妈妈和善而坚定的跟他说,对不起,早饭已经结束了,我相信你能坚持到中午,这是我们约定好的。孩子哭闹着去抓食品吃,但妈妈每次都坚定的制止,一直持续了45分钟。第二天仍然如此,但持续的时间短了。此后,孩子就再也不敢挑战规则,乖乖的执行。

  所以要执行好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关键是父母要意志坚定,但仍然以和善的态度进行。从而帮助孩子真正养成良好的*惯,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承担起他们该有的责任。

  另外我注意到,和很多吹嘘自己的书的作者不同,尼尔森在这里谨慎地指出,父母要非常慎重的使用这些工具。因为在多年的教学中,尼尔森发现很多父母使用逻辑后果,进行变相处罚。这也是各位父母们要用心体会和注意的。

  07 关注解决问题的积极暂停和启发式提问方法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应该关注问题的解决,而不是问题本身。

  当双方情绪都比较激动时,可采用积极暂停的方式,让双方都冷静一下。

  在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而不是直接命令的方式。书中也举了一个比较精彩的例子。例如,当要求孩子学会打扫厨房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在厨房变得干净之前,你可以做些什么呢?如果孩子遗漏了什么,我们就可以进行提醒。总之,我们不应直接给出答案或者直接命令。

  08 有效的鼓励方法

  尼尔森非常提倡对孩子进行鼓励。孩子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会做得更好。

  但鼓励也需要有效的方法。倒如,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安排特殊的时光;抱一抱;让孩子从错误中学*,等等。

  09 一点体会

  正面管教确实是一套有效而实用的教育方法。尽管我接触时间不长,但已经在尝试使用,取得了初步效果。

  我感觉,要正确应用和善而坚定的管教方式,关键仍然是父母的自我成长。对于那些惯于批评或惩罚孩子的父母,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尊重和理解孩子,如何变得和善。对于那些惯于娇纵孩子的父母,则需要学会如何变得坚定,要学会让孩子承担他们的责任。

  同时,每个工具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场合,要仔细辨别。

  对于今天对孩子娇纵和惩罚大行其道的*,正面管教的出现,是一个非常积极而有意义的事情。我衷心希望*的学校和家庭都能推广正面管教的方法和理念,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和社会合作能力,从小学会承担责任,建立自信,为他们将来建立健全的自尊自立的'人格打下基础。

  如果比较蒙台梭利的教育法和正面管教教育法,我发现它们的内核仍然是一致的,就是,都是要发现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给予孩子爱。但蒙台梭利法更注重孩子自我内在天性的发展,而正面管教更侧重于父母和老师以积极参与和合作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发展孩子社会化的一面。两种方法真实可以互相补充。尤其在幼儿园阶段,可以更多的应用蒙台梭利法,利用其精神胚胎和敏感期原则,以便更好的发展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则可以更多的应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发展孩子的社会合作能力和其他各方面能力。

  但所有方法的前提,都要求父母和老师,从尊重和理解孩子开始。

  20xx/4/13,北京。

  《陪伴》是一个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系列文集,也是一部孩子陪伴散文随笔集。按照孩子成长时间顺序,每篇文章均会重点探讨某个亲子教育主题,寓教育理念和方法于活泼的亲子互动和真人真事之中。从来没有一本书,既是孩子的成长记录集,又是父母的自我成长集;既是亲子互动集,又是教育理念和方法集;既是一个家庭的镜子,也是天下家庭的镜子;既是一个女儿的童心,也是一个父亲的拳拳之心。这就是摆在你面前的这本《陪伴》,一部岁月的留痕,一部未来的期许。

  《正面管教》文字缩略

  本 期 解 读 本 期 解 读 《正面管教》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

  饮水思源806

  88《正面管教》上(一周一本@乐读创业社)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管教”这个词常常被误用。很多人把“管教”和“惩罚”划等号,或者至少相信惩罚是有助于达到管教目的的一种方法。然而,“管教”(discipline)来源于拉丁文discipulus或disciplini,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

  Sting

  正面管教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没话说,一顿胖揍,看他以后还敢不敢这样”都成...

  白瑛

  《正面管教》积极的纪律,笔记002

  和善而坚定 荐 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 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 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没话说,一顿胖揍,看他以后...

  让爱在每一天

  正面管教精华

  荐语 不知何时,声讨“熊孩子”就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重点不在于熊孩子的各种“作”(各种破坏公物,欺殴同伴,家长甚至陌生人),而是家长的各种“不作”,不理不睬也就罢了,无理取闹、纵容撑腰的大有人在,以致于舆论声中的“我要是那家长,没话说,一顿胖揍,看他以后还敢不敢这样”都成了...

  梦*

  爱,不是说说而已

  一个离异的女人,外加慢跑了四年的爱情长跑。总是看不到结局,在现任丈夫的出现果断结束了,毫无留情的感觉。期间,有美好的花前月下,有痛苦的死去活来。 不过总会过去了。 恋爱都是美好的,丈夫的出现,曾几何时令自己幸福的忘了自我。他幽默诙谐,大方开朗,体贴醉人...一切看来都是优点...

  若香

  1、正面管教是什么

  一种区别于严厉和骄纵的管教方式。和严厉的教育方式直接给孩子发号指令不同,正面管教会给孩子有限的选择和在规则以内的自由;正面管教也和骄纵不同,不会给孩子无限的自由和无限的选择。正面管教主要旨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将孩子当做社会人一样尊重、*等的对待,而不是粗暴的发出指令,或是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具体的方法是:废除惩罚;废除骄纵;态度和善而坚定;当心惩罚带来的负面效果;给孩子培养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放弃一些荒诞的观念;让孩子参与到设立限制的过程中来;问启发式的问题。

  其中惩罚的长期负面效果,被称为4R:愤恨、报复、反叛和退缩。

  2、阿德勒心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孩子是社会人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3)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5)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6)*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而是指所有人对*等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孩子也不例外。

  (7)犯错误是学*的好时机

  (8)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3、正面管教实际的应用

  (1)懂得出生顺序的重要性,并运用出生顺序的知识鼓励孩子。

  (2)重新认识不良行为

  要知道,孩子的行为不是所谓的不良行为,大多数时候只是小孩子做出“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已,之所以表现出不良的特征,无非是因为孩子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或者缺乏有效的技能,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阴蚀王而产生的行为等。

  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的错误目的。德雷克心理学解释四个错误目的包括: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利;报复;自暴自弃。然后针对孩子的错误目的,选择适宜的鼓励方式。

  (针对各种错误目的的解决方式,因为太程式化,不摘录)

  (3)区分好逻辑后果和被包装的惩罚。

  首先要区分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自然后果就是类似于不吃饭会饿这样的,是指自然而然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让孩子知道这个自然后果的存在,从而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父母让孩子做什么。而逻辑后果相比于自然后果,就是有大人干预的后果。

  要防止逻辑后果滥用,或者成为被包装的惩罚,必须符合逻辑后果的四R,相关、尊重、合理和预先告知。相关的意思是,后果必须是与行为相关的,尊重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打骂等,而是应该和善而坚定的执行。预先告知,就是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她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结果出现。

  (4)关注于解决问题

  (5)有效地运用鼓励。

  其中认为比较关键的是,区分鼓励与赞扬,和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的好时光。

  赞扬的长期效果是会让孩子依赖于他人。成年人往往有一个误解,以为孩子的自尊是从赞扬中得到的,但是其实自尊只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大量的错误中学*才能*得的。

  (6)家庭会议和家庭活动

  (虽然很欣赏组织家庭会议的办法,但是书中的模式,有点太做作了。个人观点。)

  个人感想

  书中给的一些方法有些老派,而且也不一定完全符合*国情,但是这个教育观念值得推崇。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家长,需要时刻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衡量,考量自己是不是过分控制或者过分骄纵。具体的操作也要因材施教,因大环境施教,也不要指望证明管教是一个可以一劳永逸的方式。

  简单说正面管教就是正向鼓励,不要对孩子惩罚,也不要过分骄纵,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的同时也要建立一定的规则,并且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等的社会人来对待,给予尊重和关注,用和善坚定的态度来传递讯息。

  目的是让孩子能够自觉遵守规则,从错误中学*,改善不良行为等,从而建立一个社会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家长或者教师要实施好正面管教,要清楚惩罚存在的问题、骄纵孩子的问题,并且掌握正面管教的方式,根据孩子的特征和具体的情况用好正面管教这个工具。

  这本书有一整个系列,给出系统的解决办法,不准备拓展阅读了,有兴趣可以当育儿工具书看看。根据这个核心观点,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下,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可能更实用。尊重、了解、体谅自己的孩子的同时,建立最适合自己家庭的规则,然后温和坚定的执行、引导和改良,就是所有的核心。这必然会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往复的过程。

  南京的天气又回到了寒冷。

  早晨出门穿鞋时,我发现她穿着我为她新准备的夏天的短袜,我告诉她这是夏天的袜子,今天穿会冷的。她说不怕冷。

  正准备开始无聊又可笑的说教时,立刻冷静下来,我想今天穿也不会造成她感冒,鞋子还是挺保暖的,便由她去,心里期待晚上回家她自己会有体验。

  晚上,主班老师和我微信沟通,认为她的袜子不够保暖,还有裤子,我想老师在换室内鞋或午休时发现了短袜。我没有就此事再和孩子沟通。第二天,也就是今天早晨,我看见她穿了冬季袜子。我想她自己的体验告诉了她生活的经验。

  鲁道夫·德雷克斯把对待孩子时的和善和坚定并行的重要性教给了我们。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

  坚定的重要性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

  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举一个实例,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家庭对同一件事情的处理。

  在一个严厉型家庭,只有妈妈才知道什么最好:比如下雨天该穿什么,每天吃什么。

  乔尼是个3岁的孩子,为了让她吃早饭,妈妈做了以下步骤:

  1妈妈先说服乔尼今天为什么要吃玉米粥,可3岁的孩子不会对那些话有感觉,他还不想吃早餐。

  2妈妈把玉米粥做的更好吃点,可他还是不想吃。

  3妈妈试图给他上一课,比如告诉他非洲有多少孩子正承受饥饿的痛苦(我曾经常用)。

  4不吃就饿着吧!

  5妈妈对这种感觉维持了30分钟后,便开始内疚,孩子饿坏了怎么办?

  6孩子从游戏中结束,开始对妈妈叫:我好饿!

  7妈妈又开始无聊可笑的说教“我早就告诉你不吃早餐会....”(我经常用)。此时的乔尼目光呆滞的看着远方,而妈妈对自己的说教很满意,她已经让孩子又一次知道妈妈有多正确。

  8妈妈做了乔尼喜欢吃的,早餐结束。猜一猜乔尼的午餐会怎么样?

  我们继续乔尼的早餐,在一个骄纵型家庭。我假设做早餐的人是奶奶或外婆。

  1奶奶强调今天的早餐很有营养很好吃,可是乔尼不想吃。

  2乔尼只想吃面包,于是,奶奶回到厨房,加热起面包来。

  3面包好了之后,乔尼又想起昨天广告中的“维蒂麦片,冠军早餐”,于是,奶奶赶紧让爷爷去买。

  这样的故事,我相信现实中会有。很多家庭,到孩子入学,父母才承担起管教孩子的责任,这时再进行正面管教,所花的时间与坚持需要更多。

  乔尼继续来到正面管教型家庭,或许,这是一个最难处理的早餐,至少在短期来看。

  1今天的早餐是谷物类,妈妈让他选择小麦圈还是麦脆。

  2乔尼看过麦脆的广告,于是,他选择了麦脆。在他吃第一口后,他并不觉得好吃,麦脆不脆,于是要求妈妈重做。

  3妈妈说,我现在没有办法再做更好吃的,我们吃午餐时再解决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妈妈没有进行任何说教!

  4一段时间后,乔尼饿了。妈妈以尊重与温柔的口气说:我想你肯定饿坏了,但我相信你肯定能挺到午餐的。

  假如乔尼懂事听话,这个故事已经结束,但乔尼还没有*惯妈妈这种新方法。

  5乔尼先沮丧,后发起脾气来,这时,妈妈们会觉得正面管教并没有什么效果,好在乔尼妈妈很清楚正面管教的节奏和步骤,理解这是因为刚开始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往往会遇到的情形。

  当乔尼发脾气时,妈妈可以用“冷静期”方法,走到另一间房间,让乔尼没有观众,妈妈也可以“我要抱抱法”。年龄小的孩子,先要让她得到妈妈的关怀(除了再做早餐),或转移注意力,慢慢改变他的行为。如果孩子的年龄已经足够大,可以两人共同制定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后面章节)。

  也许有人会把管教和惩罚划等号,或者至少相信惩罚是达到管教目的的一种方法。然而,管教的意思是“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孩子们要想成为真理与原则的追随者,他们的动力必须来源于内在的自我控制,也就是学会自律。而不论惩罚还是奖励,都是来自于外在的控制。

  孩子在家里以及学校的表现,包括成绩还有与同伴的关系,都是受归属感和价值感所影响。而惩罚是无益于培养这些,这也是惩罚从长远来看无效的原因。

  特别强调:惩罚的长期效果,要么孩子变得叛逆,或因恐慌而顺从。

  惩罚造成的4个R

  1愤恨Resentment--这不公*,我不相信大人

  2报复Revenge--这回他赢了,但我会扳回来的

  3反叛Rebellion--我偏要对着干,以证明我不是必须按他们说的去做。

  4退缩Retreat--a: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能让他们抓到b:自卑:我是个坏孩子。

  孩子们通常不会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在遭受惩罚时内心所作出的决定。然而,他们未来的行为就是建立在这些潜意识上的。

  之前,我通常会这样:我们共同制定好的事她没有完成或遵守规则,那我们这周末的出行就取消了。接下来,孩子会在周末前沮丧或讨好,而我心意不决,到周末时仍然带她出行。然而,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我想她也不会尽力做好,因为妈妈并不坚定。读这本书后,我想我们需要重新共同制定一些方法。

  关于和善,许多父母或老师抱有模糊的认识,他们决定采用正面管教方法时,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由于他们不想再惩罚孩子而变得对孩子骄纵。其实,和善并不是取悦孩子或是不让孩子失望。这不是和善,这是骄纵。和善不仅要尊重孩子,也要尊重自己。

  假如孩子在和你顶嘴,你可以走开,这就是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开端,在进入*静期后,和孩子谈刚才发生的问题并制定以后类似问题时的处理方法,此后按照共同制定的方法执行。走开是尊重的和善的,后来解决问题是坚定的。

  大多数父母认为在生气时就要解决问题,其实,这是最不合适的解决时机。在生气的时候,人接通的是“原始脑”--只有争夺“权利”或“逃”,不能理性思考。这也是我们需要教给孩子的技能,暂停,是一项控制情绪的技能。

  原生家庭的影响:具有两种相反观念的人往往会走到一起,我理解为这是互相吸引的原因。严厉的那一位会更严厉,以弥补另一位的宽大。宽大的那位会更宽大,以弥补严厉造成的刻薄对待。实际这两种做法都是无效的。帮助家庭的方法是共同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并从中选择对每位成员都尊重的方法,并和善与坚定的执行。

  一些和善而坚定的常用语:

  ·等一下就轮到你啦

  ·我知道你能换一种尊重人的说法

  ·我很在乎你,会等到我们能相互尊重时再继续谈

  ·我知道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要做,不要做(例如:*静地默默握住孩子的手,向孩子演示该怎么做。)

  ·我们待会儿再说这件事,现在应该上车了。

  一些正面管教工具:

  1废除惩罚

  2废除骄纵

  3和善而坚定

  4给孩子培养“七种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

  5当心什么在起作用(惩罚立竿见影可长期的是负面效果)

  6放弃荒诞的观念:若想让孩子做的更好就先让他感觉糟。

  7让孩子参与到设立限制中来

  8问启发式问题

  来家有学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荐过《正面管教》一书,我没有看但很认同这个观点。今天我依然没有看,但是想写个读后感,因为我认为此书精华就在“正面”一词。

  节前,我回复了一张儿童问题贴,当时就在想,这坛上多人推荐了《正面管教》一书多次,为什么这个“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于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帖子,却明白了我初来此坛时面临的状况。

  就如同社会不公*问题的现象总结,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观点:*等意识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等,却手把手教不了,因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识也是一种认识,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书中的事例和行为指南,首先应该是帮助家长们去理解什么叫“正面”,而不是一种教条的行为结论灌输。举个例:小时候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可不是为了“天”只能对“地”,“雨”只能对“风”。否则,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就在这种唯一正确中给教没了。所以,我不看书的内容,也可以写自己对正面管教的理解,因为现实家庭情况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则相同。

  《正面管教》这本书在进入*后,还出现了一问题,国内营销活动给这本书加上了不实之词。比如:“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对于那些爱心无比,现实中又因为管教孩子而无比心痛的父母亲来说,这可是最好的广告词,但仅是广告词而已。竖立规则和界限,如果语言文字就可以了,还要监狱干嘛?记得以前某偶像电视剧中有句台词“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说得正是这个道理。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6)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菁选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来家有学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荐过《正面管教》一书,我没有看但很认同这个观点。今天我依然没有看,但是想写个读后感,因为我认为此书精华就在“正面”一词。

  节前,我回复了一张儿童问题贴,当时就在想,这坛上多人推荐了《正面管教》一书多次,为什么这个“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于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帖子,却明白了我初来此坛时面临的状况。

  就如同社会不公*问题的现象总结,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观点:*等意识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等,却手把手教不了,因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识也是一种认识,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书中的事例和行为指南,首先应该是帮助家长们去理解什么叫“正面”,而不是一种教条的`行为结论灌输。举个例:小时候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可不是为了“天”只能对“地”,“雨”只能对“风”。否则,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就在这种唯一正确中给教没了。所以,我不看书的内容,也可以写自己对正面管教的理解,因为现实家庭情况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则相同。

  《正面管教》这本书在进入中国后,还出现了一问题,国内营销活动给这本书加上了不实之词。比如:“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对于那些爱心无比,现实中又因为管教孩子而无比心痛的父母亲来说,这可是最好的广告词,但仅是广告词而已。竖立规则和界限,如果语言文字就可以了,还要监狱干嘛?记得以前某偶像电视剧中有句台词“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说得正是这个道理。

  这样的广告词,对于营销父母们去学*学*“正面管教”是双赢,但是对于教条思维的大脑来说,也伴随着,世上有无负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虚妄认识。这不是该书应有的东西。

  *期,我读了一本书叫《正面管教》,这本书出自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简.尼尔森博士之笔,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而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读这本书时,我就在想,作为家长,我要如何的运用书中的理念来教育好我的孩子。书中多次提到正面管教孩子时是否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娇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想想*时,每天都要面对孩子,他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总会犯一些错误,我们要怎么面对呢,当然我们要从正面教育我们可以运用本书矫正错误的三个R的概念,来帮助孩子矫正错误:一是承认,即我承认我在家时跟孩子大声讲话了;二是和好,即我向你道歉,以后不会这样大声讲话了;三是解决,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大声讲话的问题。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正面管教》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累效果。

  通过这本书,使我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我要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20xx年前我就开始关注儿童心理学,学*如何做母亲,这些年我也阅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并去学*心理学。目的就是希望给她最好最恰当的关爱,希望真正能做到与孩子有效地进行沟通,培养她自律勤奋、有责任感,希望她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成为一个阳光、幸福的人。

  几年前,当我在书店的书架上和网上看到《正面管教》这本书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主要是书名没有引起我的关注,这几年大家都流行高喊正面、正能量。的所谓大彻大悟的语录似文字,而“管教”这个词让我更不太以为然,从了解蒙特梭利和华德福教育开始了解儿童心理学的我特别反感“管教”这个说法,心想这个无非就是用鼓励、赞美去教育孩子吧,又是一本骗稿费的书,因此,就这样与《正面管教》失之交臂,现在想起来当年的自己真是非常主观而不包容的看待教育了。

  当我从朋友那里了解到正面管教的理念源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我便先找来了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还没有看完整本书,已让好奇而热爱儿童心理教育的我重新审视自己自以为是的态度,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和善与坚定并行”更是吸引了我,当在书中看到深入浅出的理论和切实有用的案例时,我觉得这正是我20xx年来感兴趣的,并在苦苦追求的教育理念,这些简单明了的话语和案例让我彻底改变了对“正面管教”这个书名的理解,并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更好的研读这本书,我报读了家长普及班。

  当我用精读完整本书,就如同与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一位教育经验丰富的导师畅谈完一般,正面管教是将我们普通家长和老师的日常生活上升到心理学的层面,重视并关注的不仅仅是处理好当下的“现场”,而更在乎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达到的长期效果。书中不仅谈到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日常家庭、学校里与孩子沟通时常常出现的场景和争执案例重现给读者,并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生动地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演示给读者看如何处理这些状况。

  书中详细清晰地阐述了为什么我们和善与坚定并行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在现今社会是如此重要,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教育方式的改变,书中提到“由于人权运动的发展。德雷克斯指出:当父亲失去了对母亲的控制权时,父母双方也就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这就意味着妈妈不再给孩子树立顺从的榜样。这是社会的进步。”,书中还指出“必须强调的是,停止惩罚并不意味着允许孩子为所欲为。我们需要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去体验与其享受到的特权直接相关的责任。”书中谈到要培养孩子成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对比说明了“严厉”、“娇纵”、“正面管教”三种不同管教方式带出的结果,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和善与坚定并行的互动方式。“正面管教型---我们一起来制定对双方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须独自做出决定时,我会坚定而和善,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书中通过“3岁的'乔尼不肯吃早餐”这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上述的理论和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的运用方式。这就是我文章开始提到的这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不但有理论,更重要是每个理论都有切实的案例去帮我们更清晰、更感性地理解这些结合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让没有任何心理学基础的读者、父母、老师都能很好地理解,并在日常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能学会运用到这些理论

  综合了正面管教里谈到的沟通方式,让我很好地说服了女儿开始上舞蹈课,这是我5年来第一次成功说服她上舞蹈课。女儿4岁半开始接触幼儿舞蹈课,一年后当她正式开始舞蹈基本功学*时,第一次压腿的疼痛,老师的严厉让她从此无论如何不愿意再走进舞蹈教室,即便当她因为唱歌优秀被选为主唱需要舞蹈动作配合时,也无法说服她去学*舞蹈,如今5年了,当我第一次运用正面管教中“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与孩子沟通,与其共情,尊重她的感受,“看”到并对她描述出她行为背后的感受时,女儿非常认同我,并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因为年龄问题,她希望选择单独上课,今年虽然是5年级了,学*任务相对较重的情况下,她还是选择开始尝试舞蹈学*。当我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女儿也开始转变了,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学着我的处理方法去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了正面管教后,每当我不耐烦孩子吵闹想让步时,我就会想起“和善而坚定”,当我和善地坚持时,孩子总是会找到和善的方式配合我的。

  书中阐述的“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的好时机”观点,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和善与坚定并行”。把犯错误看作是学*的好机会,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坚定并不代表不允许犯错,当孩子和我们都把犯错当成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时,孩子和父母就不会因为错误而焦虑、忧郁、甚至是暴力了。这也是心理学上说的扩容,学会包容自己和他人的不足是我们学会控制自己情绪必不可少的。

  我是一个缺少耐心、坏脾气的母亲,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也是我自我觉察、自我成长的过程,正面管教让我更加清晰和坚定了教育孩子从改变自我开始。正面管教不但强调了在学校、在家里如何与孩子有效的沟通,更从个体心理学的方面告诉我如何与家人、朋友,甚至是所有的人沟通。让我真正做到将和善与坚定并行运用于我的日常生活。

  《正面管教》这本书只是我对正面管教了解的一个开始,我计划将相关的几本书在短时间内精读完成,不但有益于我的日常生活,也可以更好地帮助我身边有需要的家长、朋友和老师。当我们身边每一个人都能意识到和善而坚定地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学会灵活运用这些沟通方法,我们还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还需要担心孩子不自律、不勤奋、没有责任感吗?

  早听说《正面管教》这本书如何好,是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我带着期盼从学校图书室借阅翻看,一下就被吸引住了,通读下来,果然让我受益匪浅,真的是本好书!

  合上书本,“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印象深刻。书中说道:“在和善而坚定之中,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给孩子。”“许多家长把和善而坚定看成了非此即彼的两个词。”“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反叛、抗拒、对自尊的挫伤等。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娇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的小孩,对自尊的挫伤等。”其实,简单说来,“和善”就是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尊重,这样可以“赢得”孩子,让孩子得到尊严,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而“坚定”却是让我们尊重自己,并尊重当时情形的需要,减少“赢了”孩子而带给孩子的伤害,让孩子们学会自我约束。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了和善,骄纵的方式却缺少了和善,和善和坚定才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虽已从教四年,但是对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还没有更多的自我见解。回视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很多做法离正面管教还有些差距。

  我们班的三个孩子因为上课表现好,我上课的时候许诺奖励给三个人每人一本作业本,可是,本还没发到这三个孩子手里,我就发现放在桌子上的作业本被撕了一半,我非常的生气,问是谁干的,没人承认,最后还是有人说出了那个男孩的名字,我问那个男孩他才承认下来,我非常恼怒,要给他的爸爸打电话,那个男孩默默的掉着眼泪,抽噎着,这种无言的“**”让我愣在那里,班主任老师告诉我,这样的孩子一定要通知家长,这又不是第一次了,这个男孩总是捣乱,上课也不认真听。可是看着孩子因为哭泣良久而涨红了的脸,让我觉的很不忍心,很难过,却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这个孩子无疑是一个活泼爱动的孩子,可是对于这样的孩子该如何好好管教呢?

  我想起了《正面管教》里的一句话: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后来我有意无意的关注这个男孩,发现他有的时候上课表现的特别积极,他对同学也特别的热情,突然觉得以前总是关注他的不好表现,对他一通批评,甚至让全班的学生笑话他,这是一件多么伤人的事情!也许以后我可以多在他身上花费一些心思,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给他更多的关爱。这样反而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于是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让他担任一些英语对话活动的主要角色,给他更多的机会让他展示自己。当然前提条件是他必须遵守课堂纪律,并且努力的把课堂活动中的对话学会,融入角色表演。或许这样的尊重让他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勇气,在以后的课堂中,他总是努力的做好我布置的每一项任务,每节课的内容总是倒背如流。他的改变让我为之一振,也让我明白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更好地成绩!

  教育孩子需要忍让,需要智慧,需要耐心,更需要尊重。对待孩子的错误,我们不能一味的生气,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出犯错误的原因至关重要。在教育犯错误的孩子时候,我们要有错必改的原则,不能骄纵他们,不然会积少成多,错上加错。

  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会先做好自己,并且以心*气和的态度对待发生的事情,与孩子们彼此尊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那么我和孩子们的相处一定会充满爱和快乐,促使我在教师道路上始终温柔而坚定的走下去。

  上半年的一次偶然机会,微信朋友圈中的育儿贴子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觉得内容很是能涤荡人的心灵,我就按着网址寻了过去,并在百度上搜索了关于“正面管教”的介绍,我震撼了: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群爱孩子的妈妈,原来还有这样的教育理念和行之有效的管教工具!

  *时我也挺喜欢看一些育儿的文章和信息,但都不是系统的学*,杂乱无章,而且大多数的理论均是看时知道所阐述的理论和道理,也能认同,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去做?而“正面管教”却像一盏明灯一下子让我迷茫的、困惑的心找到了方向,于是急不可待地买了本《正面管教A-Z》,同时关注了正面管教的一些公众微信号。

  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没能上家长课,今年终于报了芜湖本地的Lily老师的第四期家长课,我兴奋至极,终于可以亲眼见见我们当地的讲师和那些爱孩子的可爱妈妈们,终于可以不是一个人来学*这本书,终于可以体验一下这个奇特的课堂。

  一直很迷茫该以如何的态度养育孩子,看了很多书并,也请教了一些大孩子的父母,得到的也只是各种观点和方法的碰撞,有认同的,有不认同的,而且孩子的情况不尽相同,最终还是没能拿捏住管教孩子的尺度,这也成为我们家祖辈与我们这代父辈之间不断冲突焦点。

  公公:你怎么老是将孩子骂哭!

  我:我也是初为人母,我也要学*如何做一个正确教育孩子的母亲,没人教我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和合理的,我也很无措。

  这是孩子很小时,家里经常的对话,现在孩子都11岁了,可我还是不知道自己做得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到底应该怎么做?《正面管教A-Z》的一开头就告诉父母——和善而坚定。

  我将书看下来,认为在学*正面管教,使用正面管教工具得要从始至终坚持以下几大原则:

  一、 和善而坚定的态度,让我认识到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重要性,和善就是“尊重”,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态度,用态度影响的.行为和言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并接受孩子的感受。坚定,就是父母对原则、规则的坚持,让孩子感受到在养育的过程中不仅包含着对他的爱,还有原则的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是实施正面管教所有工具的基础,父母要在不断学*中首先做到改变自己。自己的改变,就会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家人和孩子,从中也就会看到了孩子和家人的改变。

  二、 让孩子感觉自己是重要的,是被当作*等的主体来对待,是被家庭中其他成员需要的。这样孩子就不为了寻求家庭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而产生一些错误的行为,不会形成自卑的心理或因此而变得毫无责任心。父母可以与孩子约定一些手势或动作来表达孩子的被关注需求。在关注过程中,父母需要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的点,以便孩子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中逐步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要做到这点,父母要多给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孩子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做正确的选择。

  三、 孩子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那么就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事务上来,最好的就是要长期的组织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规则的制定、让孩子发现家庭生活中的问题、让孩子参与到父母和孩子在执行规则及解决问题的互相监督中来。家庭会议通过实践下来,可以实行家庭成员轮流组织、主持会议,孩子的积极性显得特别得高,由此激发孩子参与自我管教的主动性。

  四、 行大于言。父母首先得弄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的事又该怎么去做?这些,孩子都用“心”在看着呢。父母只有弄清楚这些,还要注意到“说一千遍不及做一遍”的道理。家长课上,Lily老师让我们和她一起做一个动作:将右手以“OK”手势放在下巴上,结果12位妈妈有10位都跟着Lily老师将手势放在了脸上,因为老师是放在脸上的,我也是其中一位。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我*时的唠叨、催促、提醒浪费了多少言语这项功能,更让我深信我女儿已经五年级了,没有时间观念、作业拖拉都是因为我的行为在引领着女儿这么做的,因此女儿自动忽略了我的唠叨、催促、提醒。父母一定要切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用正确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并坚持不懈。

  五、 不允许惩罚孩子。将孩子做错事的情况转变为帮助孩子学*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并弥补错误,长此以往,培养并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为父母的我们,儿时一直接受被惩罚式的教育,也*惯性地去惩罚孩子,要做到不惩罚孩子是多么大的挑战!但父母在掌握一些沟通技巧实践下来,发现原来孩子做错事后,家长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不惩罚是多么令双方都感到轻松的事儿。父母可以根据“矫正错误的三个R”,运用开放式的提问,和孩子一起讨论他做错事的后果,引导孩子从错误行为中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思考自己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行动方案,支持孩子弥补错误,引导孩子主动吸取此次的经验,为孩子今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培养孩子独立思考、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本书中一共介绍了27种基本工具,我觉得这些工具需要父母始终在坚持上面的原则下实施,在实施的开头,会有一些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做?甚至做到一半时,做不下去了,有种卡住了的感觉,这些在家长课上,我们这些爱孩子的妈妈都有切身体会,但在Lily老师的鼓励下,我们仍坚持一点一点地改变,一点一点地去做。我好期待每周的与Lily老师和家长共聚课堂,进行学*、感受、分享的这个特殊时光,我相信只要有这群爱孩子的导师、讲师、家长,正面管教的理念及方法一定会在中国人的家庭中开花结果。

  寒假里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在此运用的赞扬可能要比鼓励更多一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之前的那句话只会使孩子们变得“变动”,缺乏自信。是作者让我了解到同一句赞扬鼓励的话对于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等真诚而恰当地赞扬和鼓励。

  看完书,我将作者如何进行赞扬作了简单几个小结:

  1、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及时的赞美犹如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年幼的孩子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比如在活动课上时,当孩子们回答问题时表现的非常棒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把握时机进行鼓励:“你的声音真响亮,回答地非常完整”等,只有在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又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那么我们马上就要补上一句:“XX,真棒,荤菜、蔬菜都要吃,不挑食。”

  2、就事论事,坚持原则:

  在给予孩子的赞扬和鼓励时,老师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夸张和缩小。比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个孩子在画“春天里的花”,她画了两朵小小的、红色的花,一个老师走过去看了看,用很夸张地表情说:“XX,你真聪明,画的真漂亮啊,继续吧!”当孩子们听到这个赞扬,她非常高兴,继续画了起来……这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画面,表面看看,该教师运用了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继续乐意的画画,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读了《正面管教》,我们就会了解到,鼓励是帮助孩子改善,而不是完美。我们应该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和取得的效果,有针对性的实事求是的进行鼓励和赞扬。对于上面的情况,其实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说:“XX,这图画的`真不错,如果你能在画的大一些,颜色再运用的多一些,那么你肯定会画的更棒!”孩子就会肯定自己的行为并继续努力。

  3、鼓励也要爱的衬托

  书中说到:安排特别时光、试一试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鼓励是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贡献来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么感觉是多么的美妙。班中经常有那么一个孩子是大家公认的调皮鬼,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责备、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那么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该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在经后的工作中学*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7)

——正面管教读书的心得体会实用10篇

  最*,我读了《正面管教》一书,作者简、尼尔森在书中给我们介绍了: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她认为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本还给我们介绍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它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生的经典之作。

  书中的很多理论和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让我边读边对过去的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受益匪浅。

  一、对孩子而言,说话的语气比话语更响亮

  书中提到“脑科学研究表明,孩子们更多地是对大人的语气做出回应,而不是对他们说的话语本身”,这就告诉我们当用语言向孩子传达信息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说什么内容,用什么语气,更容易让孩子感受说话的内容,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你所教的新知识。为什么有表演天赋的老师更受孩子们欢迎,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

  二、榜样是最好的老师

  简·尼尔森在书中提到:“榜样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花时间想你做出的是什么榜样。”要学生或子女成为怎样的人,老师和父母就要先成为怎样的人。如果想让班上的孩子有礼貌,那么,你见到孩子要先主动向他们问好;如果想让教室保持干净,你先要做到见了垃圾马上捡起;你要你的孩子爱阅读,你首先必须是一位喜欢读书的人……身教总比言传更有效。

  三、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

  从教十几年了,一直不认识“特别时光”,也不清楚其在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的作用如此之大。《正面教育》一书弥补了我这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我也要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每天安排一个特定的时间是与孩子待在一起,或一起吃午饭、一起聊他们感兴趣的事……,并确保所有学生都有这样的机会,跟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

  四、善于鼓励孩子

  《正面教育》中还提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什么是鼓励?鼓励和赞扬有什么区别吗?诚然,鼓励与赞扬的关注点并不一样的。鼓励,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付出及付出的过程,是看得见的表扬。它是以爱为前提的,需要爱的支持,倘若我们通过真诚的爱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样的感觉是多么美妙。以后,当我们面对一个失去自信、行为不当的孩子时,可以试一试以鼓励的方式去引导,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面管教》一书,还有很多理论和例子值得我们去学*并践行,它将启发我在教育工作中关注细节、采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以后在工作中,我会经常拜读,相信它能引领我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第一次参加了正面管教的体验课之后,我利用所有的空余时间阅读了美国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这本书,感触良多,相见恨晚。通过首期班的学*,我受益匪浅呀。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地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刚怀孕的时候,我就开始买了育儿的书籍阅读,如《卡尔威特的教育》《哈佛女孩刘亦婷》等,在这些育儿书中,我学*了一些育儿的方法和技巧,即使这样我知道自己还是对女儿太严厉,有时还会伤害她的心灵,总是找不到那个*衡点。正面管教的课程让我找到了这样一个*衡点,那就是和善与坚定并行。

  正面管教的上课形式与传统的讲座不同,它不光是听,还要家长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去体验,去感受。有一个角色扮演是家长们分别扮演孩子和家长,然后家长站得高高的,居高临下地数落孩子的不是,甚至是训斥。当时,我感觉大人的强势对孩子来说太不公*了,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孩子都处于弱势地位。我想到了自己在*时的教育中也该照顾一下我女儿的感受,而不是强调我自己的感受。我明白了,要先改变自己,不是去要求孩子改变。

  在学*的过程中,我加强了对原始脑的理解。后来,当我遇到让我生气的事情,在要发火的瞬间,我就想到盖子打开了,原始脑的本性要出来了,得想办法关上,然后自己就先消气了,想办法和女儿沟通,要不就是暂时不理她,让自己冷静一下,反正不会马上发脾气了。我懂得了管理自己的情绪,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我在潜移默化中也教会了我女儿如何管理,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使得我们的关系更融洽,更亲密了。

  正面管教这个课程的学*不仅改善了我和女儿的亲子关系,也改善了我和亲人以及与同事的关系,让我的生活越来也好。

  初冬,不如隆冬神圣庄严,不如金秋给人已收获的喜悦,然而它却承载着别有的一份美丽,让我眷恋……11月中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将一起跟随Linda老师带来的《正面管教》开启四期的课程,可以说是为我们带来一场身心的洗礼,为了我们学*的有效性,领导还为我们提供了《正面管教》书籍及践行工具卡。在学*中我们一起头脑风暴、一起分组讨论、一起分享收获、一起参与各种游戏。四次的学*让我们彼此拉*了距离,更加深入了解彼此、理解彼此、温暖彼此、最后到欣赏彼此……之后,我便以依依不舍的姿态利用工作之余阅读完这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对于学*正面管教,我有以**会:

  一、先联结情感、认同感受再纠正行为。

  以前我在工作中在解决孩子问题上会直接去纠正孩子,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和不足。有时候,甚至还会讲一大堆的道理,认为这些道理你应该都懂,因为我是为了你好。甚至我们还天真的认为,我们这样纠正了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事实是:不良行为一直存在。问题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孩子就是听不进我们的话呢?今天我学*正面管教之后完全明白了,原来都是因为自己没能和孩子建立好联结。

  德雷克斯说:“爱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关系”,先联结再纠正是要我们通过传递爱的信息,建立亲密和信任,而不是距离和敌意。这其中往往透着这样态度:“我爱你,而答案是不”;“我爱你,我相信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比如,孩子在商场闹着要买东西,可家里的这种玩具已经很多了,你又不想纵容孩子这种出门就要买玩具的坏*惯。那么,就要在纠正孩子错误之前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联结、认同感受,建立良好的关系,再去积极的影响孩子,这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一旦有了情感联结,孩子们就会愿意接受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纠正了。

  这里的纠正行为,是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或者和他们一起来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买玩具这件事情,就可以和孩子就买玩具达成共识,而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爱时,彼此之间才更可能达成共识并容易执行。因为,此时,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下面的这个案例是我运用Linda老师讲的认同感受的“你感到……是因为……你希望……”句式来帮助孩子解决了分离焦虑:周二早上我们班有个小女孩高高兴兴走进教室,把玩具放进自己的抽屉里,接着跑回班级门口,往外张望着,这时脸上的笑容已经变成了两行眼泪,最后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我便走向前蹲下来帮她擦拭眼泪,与她说话:“宝贝,程老师理解你的感受,你现在心理很伤心,很难过,是因为你还没有来得及跟妈妈说再见,妈妈就走了对吗?”孩子听了我的话用力地点点头,哭的更伤心了。“那你希望我为你做点什么吗?”我抚摸着她的背接着问。

  这时孩子的情绪缓和了一些,对我说:“小程老师,我想让你抱抱我。”接着我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又和孩子约定下次先和妈妈说再见,再进教室。孩子就高兴地去吃早饭了……拥抱是最天然的动作,是最能表达爱的亲密接触,也是情绪控制和安抚最有效的动作,在我的拥抱里,孩子得到了安全感,得到了爱。相信孩子在这一整天里都不会再因为这件事产生压力了,因为她内心不再有不安和恐惧。其实,不只是和孩子需要建立联结,爱人,亲人,朋友,同事都需要情感的联结!

  二、含糊的.赞扬不是鼓励

  德雷克斯一直说:“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励”这个词来源于一个法语词根,其意思是“将心给与”,鼓励能帮助孩子培养勇气,增强自信。但含糊的“真棒”不是鼓励,小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要让你的鼓励很具体。比如,一个孩子刚完成一个泥工作品拿给你看,而你对孩子说:“哦,这是我见过最漂亮的作品,你简直太厉害了!”那么你对孩子的帮助可能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大,你教给他的可能是,他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悦别人,这是一个危险的人生信条。告诉这个孩子:“我看到了,你真的很喜欢红色和黄色,你能跟我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吗?”这样,就会打开交谈和一起学*的大门。不过,我个人感觉这部分有点难,稍微不注意就又说成赞扬的话了。所以,这需要我们不断反复的练*才行!

  前不久听了小学校长郑建萍老师关于“正面管教”讲座,颇有感触,最*开始去阅读她推荐的《正面管教》一书。该书是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著作,英文名字为PositiveDiscipline。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告知我们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成长?

  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这些案例不得不使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作为父母、作为老师的我们,经常会因为孩子或者学生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并总是在孩子犯错时给予更多是说教、叱责,而不是让他们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简·尼尔森却更理性地告诉我们孩子的这些行为“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她的关注”,这是对我们根深蒂固的“大家长式”观念的颠覆。

  读这本书时特别喜欢正面管教的理念中,把青春期的孩子叫做“驾驶员”,父母叫做“副驾驶”,这个说法很形象,孩子终究是自己人生的掌控者,驾驶着自己的人生飞机,飞向更遥远更广阔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父母给予爱、关注、指导,需要父母聆听、鼓励、赞同,不需要的是父母的代替,包办。读完这本书,我对“和善与坚定”有了新的理解,“和善”意味着理解和接纳,能够有“在错误中学*”的豁达,能够有“静等花开”的耐心;“坚定”则意味着可靠的支持和帮助,是执着于爱的教育。

  假期读了《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一书,这本书主要分为了第一部分基础和第二部分的解决方案。靠前部分,介绍的是正面管教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鼓励、错误目的、奖励和惩罚、和善而坚定、社会责任感、分派班级事务、积极的暂停、特别时光、班会等。第二部分,是教室里常见的各种行为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如果在面临问题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阅读,立即解决这些难题。每个行为问题及其解决,基本都包括5个部分:

  1、讨论。就一个具体行为问题出现的情形及原因进行讨论。

  2、建议。依据正面管教的理论和原则,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提前计划,预防未来的问题。着眼于如何预防问题的发生。

  4、用班会解决问题。用班会解决相应问题的真实故事。

  5、激发灵感的故事。用正面管教工具解决相关问题的真实故事。

  总结起来就是从发现问题开始讨论到解决再到总结的一个过程,其实刚开始看到书名里的“管教”两个字,明明是个中性词,但我看着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奇怪感觉,似乎*时生活中很少直白的用到这个词的原因么,就是*时会说尽量去引导,去沟通,但管教来说被管理者好像从心理上会有一种抵触情绪的样子。看了本书后的感觉则是,这也许就是“正面管教”与“不正面管教”地区别吧,就是在行动上语言上的一些小小的差别可能就会造成很大差异的结果。其实对于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对学生进行一些要求或者建议时,不,抛开学生,就算是成年人有时候对于他人的一些建议,如果方法方式等原因不恰当也会本能的拒绝,比如说也就是说有人下棋一时不知道怎么决定,边上有另一个人非要说这么下就输了,有很多人他不会听,然后可能想明白了要输也不会改变主意,事实上人有时候就是这么不理智,更何况面对一群青春期的学生。所以面对问题一定要正面的去管教。

  一、感受比较深的就是鼓励与自尊,看了书我觉得可以更多的关注是在进步这一点上,并在这一点上让学生有归属感,让他们维持自己的自尊,而不是一种需要他人认可来维系的自尊。这样他们才有动力,也有出于自己做出的选择。

  二、沟通与尊重,坚定而和善,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学生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三、关注解决方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会且也要教孩子把错误看成一个学*机会,下次遇到是不是能够改正,学到了什么,从而铭记。

  总之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读得浅显,书中很多教育方法理解也十分不足,有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假期读了《正面管教教师指南(A—Z)》一书,这本书主要分为了第一部分基础和第二部分的解决方案。靠前部分,介绍的是正面管教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鼓励、错误目的、奖励和惩罚、和善而坚定、社会责任感、分派班级事务、积极的暂停、特别时光、班会等。第二部分,是教室里常见的各种行为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如果在面临问题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阅读,立即解决这些难题。每个行为问题及其解决,基本都包括5个部分:

  1、讨论。就一个具体行为问题出现的情形及原因进行讨论。

  2、建议。依据正面管教的理论和原则,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提前计划,预防未来的问题。着眼于如何预防问题的发生。

  4、用班会解决问题。用班会解决相应问题的真实故事。

  5、激发灵感的故事。用正面管教工具解决相关问题的真实故事。

  总结起来就是从发现问题开始讨论到解决再到总结的一个过程,其实刚开始看到书名里的“管教”两个字,明明是个中性词,但我看着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奇怪感觉,似乎*时生活中很少直白的用到这个词的原因么,就是*时会说尽量去引导,去沟通,但管教来说被管理者好像从心理上会有一种抵触情绪的样子。看了本书后的感觉则是,这也许就是“正面管教”与“不正面管教”地区别吧,就是在行动上语言上的一些小小的差别可能就会造成很大差异的结果。其实对于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对学生进行一些要求或者建议时,不,抛开学生,就算是成年人有时候对于他人的一些建议,如果方法方式等原因不恰当也会本能的拒绝,比如说也就是说有人下棋一时不知道怎么决定,边上有另一个人非要说这么下就输了,有很多人他不会听,然后可能想明白了要输也不会改变主意,事实上人有时候就是这么不理智,更何况面对一群青春期的学生。所以面对问题一定要正面的去管教。

  一、感受比较深的就是鼓励与自尊,看了书我觉得可以更多的关注是在进步这一点上,并在这一点上让学生有归属感,让他们维持自己的自尊,而不是一种需要他人认可来维系的自尊。这样他们才有动力,也有出于自己做出的选择。

  二、沟通与尊重,坚定而和善,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学生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三、关注解决方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会且也要教孩子把错误看成一个学*机会,下次遇到是不是能够改正,学到了什么,从而铭记。

  总之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读得浅显,书中很多教育方法理解也十分不足,有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师,我们到底要怎样教育孩子?管得多了,是专制,是控制,是裹挟,是情感绑架,是过度期待,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施虐,最终招来叛逆的控诉;管得少了,是敷衍,是潦草,是无为,是放任自流是不负责任,是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输在一条条起跑线上,难免在比较中重返焦虑。看新闻说,又有学生自杀了,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健康和心理,马上就检讨自己是不是管得多了;又看新闻说,大学生遍地都是,不读大学工作都找不到,马上就想到自家熊孩子的成绩,又觉得必须狠狠管……这矛盾成了在不确定的年代里,对教育的普遍焦虑,成了这届父母都非常确定的事情。我时刻在反思自己,我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孩于们在健康成长中快乐学*呢?

  *期,我读了《正面管教》这本书,正面管教提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用惩罚骄纵的方式,而是用相互尊重、*等的态度,共同建立家里或学校里的规则,让孩子在得到与他能力相符的最大化的权力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感受和社会规则,从而培养孩子提高自尊,自律,自信、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按照正面管教的理念,我们对孩子要和善而坚定,不惩罚也不骄纵,也就是尊重孩子,*等地对待孩子。如果我们自我感觉总是高高在上,孩子只是一味地服从,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自我价值认同感。生活中还要让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孩子会更有价值感和责任感。再有不管是学*中还是做生活之中的事,如果孩子没有做好,我们不宜惩罚孩子,而应给予鼓励,使孩子在我们的鼓励和引导下把事情做好,使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在这样的家庭或学校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不会逃避,只会不屈不挠,并总结错误经验指导未来的生活和工作,这是一个人能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品质。

  通过这本书,使我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我要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作为*凡人家的父母,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没有那么多*台和资源,但该陪伴时,绝不偷懒;该引领时,绝不推责;该奋力一举时,绝不错失机会。告诉普通人家的孩子: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公*的,学*也从来不是轻松的,你想要得到更多尊重,创造更多价值,获得更多自由,就要在一路跋涉中,走向更高*台,碰撞更大自我。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