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文库 >

浅谈加快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日期:2022-10-26 00:00:00

浅谈加快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

  一、牢固树立人才资源开发新理念

  1.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认真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同时,还要真正理解提高人才资源质量的重要性, 并把开发人才资源作为中国最基本的战略和酗策。要不断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抓人才工作就是抓经济工作”以及“人才资源优先投入” 的思想观念。不论从长远发展角度看,还是从目前的发展角度看,我国都只能走优先开发人才资源的道路,通过对人才的强化训练和利用来发展经济,转换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越是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越是要大力开发人才资源。

  2.要树立人才资源靠开发的理念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是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措施和主要途径,也是不断提高人才素质的基本方法。过去我们只重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日本经营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说:“企业的差距,乃是培训的差距。”可见,培训对企业何等重要。但教育培训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较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统计材料,目前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全世界*均为5.7% ,发达国家为6.1% ,发展中国家为4% ,而我国每年都在3% 以下徘徊。我国教育投资在国际上排在第96位,人均教育经费只有美国、日本的1/150,是印度的2/3。事实证明,人力资本投资是有高回报率的。但在我国,目前存在两种突出的倾向:一是用人单位不重视对人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愿意投资进行职业培训。二是劳动者自身缺乏学*意识,学*的积极性、热情不高,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这些都对我国人才的开发利用造成了很大影响。

  3.要树立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理念,人才作为生产要素要靠市场优化配置,要改变传统的用档案、身份、户口、学历、级别的管理模式,改变人才与单位之间“一纸(报到证)定终身”、“从一而终”的管理办法,建立人才资源市场体系,包括开发制度、流动制度、使用制度等。要完善开放、灵活的人才市场配置机制,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形成与其它要素市场相贯通的人才市场,打破人才的部门、单位壁垒,鼓励人才合理流动, 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时代,优秀的人才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择业权,因此人才资源开发必须适应职业流动性需要。让人才在市场竞争和流动中不断体现其价值,从而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形**才在全球培养,人才在全球流动,人才在全球争夺的局面。从而达到靠政策吸引人才,靠市场配置人才,靠机制用好人才,靠环境留住人才以及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得其所的目的。

  二、加快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新战略

  1.创新思想观念。当前,我国仍有一些传统思想观念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 阻碍着中国经济体制与WTO规则接轨,主要表现为:划地为营、占山为王的封建残余思想,造成一些地方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格局,为了本地产品销售,实行市场封锁,搞地方保护主义,这直接影响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自然经济遗留下来的`小生产意识、小农经济思想,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保守,不思进取,这对于我国企业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十分不利;重亲情、友情,而现代法律观念和信用意识普遍淡薄,这与我国要建立市场经济国家和法治社会是不相融的,也直接影响我国经济体制与WTO接轨;“官本位”思想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观念,导致政企不分,这将直接影响我国对外开放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人观念上存在论资排辈、求全责备或以才代德、重才轻德的倾向,缺乏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或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意识,因而制约了人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大显身手。

  2.创新管理方法。随着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对人才的管理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如人员任用由以委任为主转为以聘任为主;人才选拔由封闭到开放、由限于国内到面向世界;用人标准由重学历、资历、专业到强调创新能力; 人才开发由重视阶段性开发到重视整个人生过程的开发; 组织结构由强调纵向层次到重视横向联系; 工资制度由依据职级到主要依据政绩;人事运作由重规则与过程到重结果,由强调服从到突出自主创新;人才服务由实体扩展到虚拟网络;**人事职能由对公职人员的管理到对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的开发; 人才环境由重硬件轻软件到软硬件并重,除提供优惠政策环境外,还提供一流的人文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体制环境等,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 人才引进上由重外来人才轻本地人才到内外并重以内为主,防止“招来了女婿,气走了儿子”的倾向等。

  3.创新运行机制。人才竞争是我国加入wTO以后面临的一大冲击,而隐藏在人才竞争背后的,实际上是制度和机制的竞争。我国加入WTO后要在制度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实现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制度和机制创新,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变权力本位的管理模式为人才本位的管理模式,建立市场化、民主化的新机制。我国当前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相关制度和体制封闭落后, 尚未形成一个让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也未完全形成一个让人才发挥作用和积极性的宽松的环境。因此人才的国际化首先需要的是人才制度的国际化,借鉴和学*国际先进的吸引人才、管理人才和激励人才的机制,特别是要努力形成合理的人才竞争上岗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要用市场机制来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聚集人才的创新优势,体现人才的创新成果。要用市场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也要用市场的竞争机制选拔人才,实现人才的优胜劣汰。这就要深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清除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贪腐现象, 积极应对加入WTO后人才竞争国际化的挑战。

  4.创新分配方式。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多作贡献,不能不讲物质利益。综观当代国际人事改革,重要的一条是对人才的评价实行“能力一业绩主义”,在工资制度上实行的是“优质优价”,而我们在人才考评中重视学历、资历、职称而忽略业绩、能力,追求的是“价廉物美”,因而制约了人才的积极性、创造力的发挥,造成了分配机制上的吃大锅饭、*均主义以及人浮于事的弊端。因此,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体现能力价值、知识分量、工作业绩,使人才的贡献得到应有的回报。要大胆探索并不断完善知识、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逐步实现一流人才要有一流待遇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分配机制。


浅谈加快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扩展阅读


浅谈加快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扩展1)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分析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分析

  才资源是指杰出的、优秀的人力资源,着重强调人力资源的质量。以下是yjbys小编为您整理的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分析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广西针对自身处于西部地区的实情采取了相应的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对西部其他地区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有借鉴之处,但西部地区应创造适宜的社会生活环境、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以满足人才的各层次需求,促使人才留下来。

  关键词:广西人才发展现状 西部地区人才发展策略 人才的需求

  一、广西人才资源发展现状

  2014年1月,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广西人才资源发展报告》。该《报告》对广西人才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2011 年广西人才数量竞争力排全国第16 位,居西部地区第2 位;2011年广西人才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24位,在西部地区排名第6位。对位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基础比较薄弱的广西来说,其人才资源发展取得这些成绩与广西实施引人用人留人战略有密切关系。

  (1)广西引进人才的战略措施

  2010年以来广西自治区党委、**依据广西的地理区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社会环境等情况,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八桂学者制度试行办法》、《特聘专家制度试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并据此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人才。

  一是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实施“名校优生计划”,引进优秀青年后备人才。截止2013年,广西与北大、清华等17所“985”重点高校签约选调了500多名优秀毕业生,充实到青年后备人才队伍中。

  二是以“柔性”方式引进高层次骨干领军人才。广西的经济、财政金融、科技、产业、生活环境等处于全国中下游水*,要外部的高层次骨干领军人才来广西安家落户难度较大,于是广西采取了“柔性”引进方式。“柔性”方式即鼓励高层次人才来广西从事咨询、讲学、兼职、技术诊断、技术入股、兴办高新企业等,通过运用 “智力嫁接”、“科技联姻”、“客座顾问”、“远程会诊”、“兼职兼薪”等形式达到人才共享的目的。

  (2)广西使用人才的战略措施

  广西比较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自2011年起广西已连续3 年从区管企业、高校选派*150 名55 岁以下的中青年企业管理人才、高校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到宝钢、华润、中铝等30 多家央企,到浙大、武大、中山大学等30 多所部属高校挂职培养;自2010 年起,广西分6期组织了240 多名市**、**、副**等党政正职,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培训。

  但是广西在使用人才方面还比较欠缺。根据《广西人才资源发展报告》,广西“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超过10万的城市有南宁、桂林、柳州、玉林、钦州、百色、河池、梧州、贵港等9个,其中超过20 万的城市有南宁、桂林、柳州等3个。但是广西的“人才贡献率”*均值才19.91%,只有来宾、北海、防城港这三个人才不足10万的城市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而南宁虽然人才众多,但人才的使用效益不佳。在广西各城市的竞争力对比中,南宁仅在人才结构竞争力方面具有微弱优势,在人才创新竞争力、人才投入竞争力、人才贡献竞争力方面则处于相对弱势。

  (3)广西留住人才的战略措施

  2010 年以来,广西采取了三类留住人才的措施。一是建立了区、市、县各级领导联系关护人才的制度。广西自治区党委、**、人大、**四家班子领导每人联系3名优秀专家,建立定期探望慰问、信息直通直达机制,落实联络服务部门,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到2013 年底,各市、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关护的各行各业专家人才4100 多名。二是各级党委、**落实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扎实为人才办实事、办好事。2012 年解决了自治区优秀专家享受医疗优诊待遇问题;2010 年全区仅有约200 套交流干部周转房,但到2013 年,仅南宁、钦州、防城港、贺州等4 市建成的人才公寓就达2000 套,为优秀人才安居乐业创造了条件。三是自治区领导切实加强与各类人才的思想联系、工作联系和感情联系,每年都出*在邕专家、高技能人才代表春节茶话会,与各类人才共话广西发展。

  二、西部地区实施人才资源发展战略的建议

  (1)人才的引进方式要与人与事与地相宜并多管齐下

  现在的人才引进方式不是过去那种单一地把人才调入、落户安家,除了人才的调入落户外,还有人才来兼职、顾问咨询讲学、专利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广西的 “柔性”引才方式就是与广西的`地理社会环境、产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方式。因此,西部地区在引进人才时应该根据人才的特长、产业发展项目任务的完成需要及本地地理区位的优劣势、经济发展水*、社会环境情况等灵活地采取相适宜的一种或多种人才引进方式,即人才的引进要与人才自身情况、与事项的需要、与地区的情况相符合。对那些紧缺又长期需要的人才要想方设法将之调入安家,而对有些人才只是聘来短期使用、有些人才只需在关键时期请他们来指点或者咨询一下即可。换句话说,可以根据人才自身情况、完成事项的需要及地区发展的需求将不同的人才引进为:终身正式工、长期合同工、短期合同工、临时钟点工等。这样既便于最大限度地引进和使用各类各层次人才,又可以尽量减轻与引进人才相关的负担,如人才的编制落户、配偶工作安排、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工资福利等问题。

  (2)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满足人才较低层次的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前三种是较低层次需求,后两种是较高层次需求。生理需求指人们对食物、水、住等生活最基本条件的需求,安全需求指人们对人身安全、生活工作稳定、健康等的需求,社交需求指人们对友谊、关怀、归属感等的需求,尊重需求指人们对成就、名声、地位、晋升机会等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指人们对工作的挑战性、工作自**等的需求。引进的人才像普通人一样有较低层次的需求,所以可从如下两方面去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来加以满足。

  首先,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满足引进人才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社会生活环境是人才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据《广西人才资源发展报告》显示:广西的社会生活环境总体上较好,人们对广西社会生活环境总体评价较高。但广西的城市基础设施、人才配套服务等却处于较低水*。人们对广西的城市基础条件满意率为66.23%,对广西房价的满意率为 42.68%,对子女入学、配偶就业方便性的满意率为 47.68%。由于社会生活环境是一个涉及较多因素的综合复杂系统,因此各地**部门要对此类问题做出总体、长远的规划,从住房、配偶的工作安排、子女入学、医疗卫生保健等方面解除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其次,建立各级领导与各层次人才进行思想感情联系的人才关怀制度,满足引进人才的社交需求。广西实施的区、市、县三级领导联系关护人才的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不过,广西三级领导关护的仅仅是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关护人才的面太窄,应该把省、市、县三级领导联系关护人才的制度延伸到中层、基层及各单位,让不同层级的领导关护不同层次的人才,增加关护人才覆盖的纵深度,使各个层次的人才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怀,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因为许多工作,特别是重大项目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仅靠少数几个高层次领军人才是不够的,需要一个团结合作、学科交叉、专业多样、能力互补的团队来共同完成。如果只关护高层次领军人才,而冷落中层、基层的人才,忽视他们的社交需求,那么不仅不利于整体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且会引起人才的流失。

  (3)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满足人才较高层次的需求

  广西在使用人才方面比较欠缺,因此广西的人才贡献率不高。其实,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人才。对现有人才配置、使用得当,才能既不会浪费现有人才资源,提升现有人才的贡献率,又能激励现有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做出成绩,功成名就后安心留下来,进而通过人才配置使用得当的示范作用吸引更多人才慕名而来。

  但是,使用人才时容易出现三种弊端:一是像书一样,“人非借不能用也”。把人才引进后以为就万事大吉了,不是将人才束之高阁,就是疏于对引进的人才进行规划、调配、开发、重用等,而把精力放在引进新的人才上。结果不但浪费了现有人才资源,而且使现有人才感觉到浪费了青春,没有发展前途,因此跳槽。二是只重视外部引进的人才,轻视内部的现有人才。就像崇洋媚外一样,认为引进的人才都是好的,内部现有人才都是差的,因此把优惠政策、发展机会、待遇等一切好处都向引进人才倾斜,从而挫伤了内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三是人才的考评机制和标准存在偏差。考评人才时,要么仅仅以承担项目的级别与数量、以发表论文的多寡及核心与否来“论英雄”;要么就是走过场,你好我也好,皆大欢喜。

  为了防止出现上述弊端,可从如下两方面着手来发挥人才的作用:

  首先,加强省、市、县及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的各级各类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等的建设,规范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机制,给各类各层次人才提供公*施展才能的舞台。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才在选择工作单位和工作性质时已不再仅仅是考虑工资福利待遇问题,而更多地是考虑能否满足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如工作挑战性、发展晋升空间、工作自**、工作成就感等。另外,由于许多类别科研项目的审批权掌握在少数行政官员和科研管理者手中,各层次人才往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搞好与管理者的关系,依附行政力量,才能争取到项目和资金。所以要加强研发中心等科研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机制,这样才能给各类各层次人才提供公*竞争、施展抱负、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满足他们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激励并留住人才。

  其次,建立科学的人才考评机制、竞争上岗机制和激励机制,以调动人才努力工作、争创绩效的积极性。在对人才进行考评时,一方面要适度地以成败论英雄,建立起向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将人才的收入及福利待遇与其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及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等直接挂钩;建立以**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激励制度,对贡献突出者给予重奖。另一方面则要建立起由品德、能力、行为、知识、绩效等多种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考核体系,并通过多种考评方法和途径严格认真地执行考评,然后依据考评结果和“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对所有人才及岗位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并使人才的职责、权限及利益三者对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人才的积极性和潜能,利用好现有人才资源,大力提升人才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1]桂仁轩.用“四补”对症“四弱”――广西探索西部地区引才路径[J].中国人才,2013(12)

  [2]唐贵伍,朱杰.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战略发展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8(8)


浅谈加快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扩展2)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探析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探析

  摘要:广西针对自身处于西部地区的实情采取了相应的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对西部其他地区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有借鉴之处,但西部地区应创造适宜的社会生活环境、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以满足人才的各层次需求,促使人才留下来。

  关键词:广西人才发展现状 西部地区人才发展策略 人才的需求

  一、广西人才资源发展现状

  2014年1月,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广西人才资源发展报告》。该《报告》对广西人才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2011 年广西人才数量竞争力排全国第16 位,居西部地区第2 位;2011年广西人才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24位,在西部地区排名第6位。对位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基础比较薄弱的广西来说,其人才资源发展取得这些成绩与广西实施引人用人留人战略有密切关系。

  (1)广西引进人才的战略措施

  2010年以来广西自治区党委、**依据广西的地理区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社会环境等情况,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八桂学者制度试行办法》、《特聘专家制度试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并据此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人才。

  一是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实施“名校优生计划”,引进优秀青年后备人才。截止2013年,广西与北大、清华等17所“985”重点高校签约选调了500多名优秀毕业生,充实到青年后备人才队伍中。

  二是以“柔性”方式引进高层次骨干领军人才。广西的经济、财政金融、科技、产业、生活环境等处于全国中下游水*,要外部的高层次骨干领军人才来广西安家落户难度较大,于是广西采取了“柔性”引进方式。“柔性”方式即鼓励高层次人才来广西从事咨询、讲学、兼职、技术诊断、技术入股、兴办高新企业等,通过运用 “智力嫁接”、“科技联姻”、“客座顾问”、“远程会诊”、“兼职兼薪”等形式达到人才共享的目的。

  (2)广西使用人才的战略措施

  广西比较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自2011年起广西已连续3 年从区管企业、高校选派*150 名55 岁以下的中青年企业管理人才、高校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到宝钢、华润、中铝等30 多家央企,到浙大、武大、中山大学等30 多所部属高校挂职培养;自2010 年起,广西分6期组织了240 多名市**、**、副**等党政正职,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培训。

  但是广西在使用人才方面还比较欠缺。根据《广西人才资源发展报告》,广西“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超过10万的城市有南宁、桂林、柳州、玉林、钦州、百色、河池、梧州、贵港等9个,其中超过20 万的城市有南宁、桂林、柳州等3个。但是广西的“人才贡献率”*均值才19.91%,只有来宾、北海、防城港这三个人才不足10万的城市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而南宁虽然人才众多,但人才的使用效益不佳。在广西各城市的竞争力对比中,南宁仅在人才结构竞争力方面具有微弱优势,在人才创新竞争力、人才投入竞争力、人才贡献竞争力方面则处于相对弱势。

  (3)广西留住人才的战略措施

  2010 年以来,广西采取了三类留住人才的措施。一是建立了区、市、县各级领导联系关护人才的制度。广西自治区党委、**、人大、**四家班子领导每人联系3名优秀专家,建立定期探望慰问、信息直通直达机制,落实联络服务部门,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到2013 年底,各市、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关护的各行各业专家人才4100 多名。二是各级党委、**落实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扎实为人才办实事、办好事。2012 年解决了自治区优秀专家享受医疗优诊待遇问题;2010 年全区仅有约200 套交流干部周转房,但到2013 年,仅南宁、钦州、防城港、贺州等4 市建成的人才公寓就达2000 套,为优秀人才安居乐业创造了条件。三是自治区领导切实加强与各类人才的思想联系、工作联系和感情联系,每年都出*在邕专家、高技能人才代表春节茶话会,与各类人才共话广西发展。

  二、西部地区实施人才资源发展战略的建议

  (1)人才的引进方式要与人与事与地相宜并多管齐下

  现在的人才引进方式不是过去那种单一地把人才调入、落户安家,除了人才的调入落户外,还有人才来兼职、顾问咨询讲学、专利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广西的“柔性”引才方式就是与广西的地理社会环境、产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方式。因此,西部地区在引进人才时应该根据人才的特长、产业发展项目任务的完成需要及本地地理区位的优劣势、经济发展水*、社会环境情况等灵活地采取相适宜的一种或多种人才引进方式,即人才的引进要与人才自身情况、与事项的需要、与地区的情况相符合。对那些紧缺又长期需要的`人才要想方设法将之调入安家,而对有些人才只是聘来短期使用、有些人才只需在关键时期请他们来指点或者咨询一下即可。换句话说,可以根据人才自身情况、完成事项的需要及地区发展的需求将不同的人才引进为:终身正式工、长期合同工、短期合同工、临时钟点工等。这样既便于最大限度地引进和使用各类各层次人才,又可以尽量减轻与引进人才相关的负担,如人才的编制落户、配偶工作安排、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工资福利等问题。

  (2)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满足人才较低层次的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前三种是较低层次需求,后两种是较高层次需求。生理需求指人们对食物、水、住等生活最基本条件的需求,安全需求指人们对人身安全、生活工作稳定、健康等的需求,社交需求指人们对友谊、关怀、归属感等的需求,尊重需求指人们对成就、名声、地位、晋升机会等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指人们对工作的挑战性、工作自**等的需求。引进的人才像普通人一样有较低层次的需求,所以可从如下两方面去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来加以满足。

  首先,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满足引进人才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社会生活环境是人才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据《广西人才资源发展报告》显示:广西的社会生活环境总体上较好,人们对广西社会生活环境总体评价较高。但广西的城市基础设施、人才配套服务等却处于较低水*。人们对广西的城市基础条件满意率为66.23%,对广西房价的满意率为 42.68%,对子女入学、配偶就业方便性的满意率为 47.68%。由于社会生活环境是一个涉及较多因素的综合复杂系统,因此各地**部门要对此类问题做出总体、长远的规划,从住房、配偶的工作安排、子女入学、医疗卫生保健等方面解除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其次,建立各级领导与各层次人才进行思想感情联系的人才关怀制度,满足引进人才的社交需求。广西实施的区、市、县三级领导联系关护人才的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不过,广西三级领导关护的仅仅是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关护人才的面太窄,应该把省、市、县三级领导联系关护人才的制度延伸到中层、基层及各单位,让不同层级的领导关护不同层次的人才,增加关护人才覆盖的纵深度,使各个层次的人才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怀,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因为许多工作,特别是重大项目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仅靠少数几个高层次领军人才是不够的,需要一个团结合作、学科交叉、专业多样、能力互补的团队来共同完成。如果只关护高层次领军人才,而冷落中层、基层的人才,忽视他们的社交需求,那么不仅不利于整体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且会引起人才的流失。

  (3)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满足人才较高层次的需求

  广西在使用人才方面比较欠缺,因此广西的人才贡献率不高。其实,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人才。对现有人才配置、使用得当,才能既不会浪费现有人才资源,提升现有人才的贡献率,又能激励现有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做出成绩,功成名就后安心留下来,进而通过人才配置使用得当的示范作用吸引更多人才慕名而来。

  但是,使用人才时容易出现三种弊端:一是像书一样,“人非借不能用也”。把人才引进后以为就万事大吉了,不是将人才束之高阁,就是疏于对引进的人才进行规划、调配、开发、重用等,而把精力放在引进新的人才上。结果不但浪费了现有人才资源,而且使现有人才感觉到浪费了青春,没有发展前途,因此跳槽。二是只重视外部引进的人才,轻视内部的现有人才。就像崇洋媚外一样,认为引进的人才都是好的,内部现有人才都是差的,因此把优惠政策、发展机会、待遇等一切好处都向引进人才倾斜,从而挫伤了内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三是人才的考评机制和标准存在偏差。考评人才时,要么仅仅以承担项目的级别与数量、以发表论文的多寡及核心与否来“论英雄”;要么就是走过场,你好我也好,皆大欢喜。

  为了防止出现上述弊端,可从如下两方面着手来发挥人才的作用:

  首先,加强省、市、县及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的各级各类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等的建设,规范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机制,给各类各层次人才提供公*施展才能的舞台。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才在选择工作单位和工作性质时已不再仅仅是考虑工资福利待遇问题,而更多地是考虑能否满足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如工作挑战性、发展晋升空间、工作自**、工作成就感等。另外,由于许多类别科研项目的审批权掌握在少数行政官员和科研管理者手中,各层次人才往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搞好与管理者的关系,依附行政力量,才能争取到项目和资金。所以要加强研发中心等科研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机制,这样才能给各类各层次人才提供公*竞争、施展抱负、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满足他们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激励并留住人才。

  其次,建立科学的人才考评机制、竞争上岗机制和激励机制,以调动人才努力工作、争创绩效的积极性。在对人才进行考评时,一方面要适度地以成败论英雄,建立起向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将人才的收入及福利待遇与其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及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等直接挂钩;建立以**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激励制度,对贡献突出者给予重奖。另一方面则要建立起由品德、能力、行为、知识、绩效等多种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考核体系,并通过多种考评方法和途径严格认真地执行考评,然后依据考评结果和“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对所有人才及岗位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并使人才的职责、权限及利益三者对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人才的积极性和潜能,利用好现有人才资源,大力提升人才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1]桂仁轩.用“四补”对症“四弱”――广西探索西部地区引才路径[J].中国人才,2013(12)

  [2]唐贵伍,朱杰.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战略发展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8(8)


浅谈加快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扩展3)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践报告3篇

  ***总*在党的*报告指出:“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之重。一年前*,党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描绘了美好蓝图,也为扶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劲动力。这一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理念落地、开局良好,农业丰产、农民增收、农村和谐,“三农”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事业注入活力,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强大保障。***总*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运行和民众的“衣食”温饱问题。在改革开放40后的今天,我们要坚持农业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坚定不移的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和一并推进,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

  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共建美丽和谐乡村。“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40年以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来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共建美丽和谐乡村,必将开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丽图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城市和农村都要发展,都要全面进步。

  一方面,我们要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设农村美丽家园;

  另一方面,我们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水*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安定团结,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农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以来,乡村振兴战略从提出、实施,再到广大农村逐步落地生根,为促进农业全面升级、推动农村全面进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注入了强大动能,必将引领亿万农民共建美好生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眼界决定高度,创新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勇气决定举措,担当决定成效。只有“跳出xx看xx,走出朔州看朔州,对照xx看xx,对比湖州看朔州”,才能准确客观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

  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破除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

  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

  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

  这里所说资源指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首先政策资源。五四村、鲁家村、向阳村等已经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参观的乡村,村级都设有统一战线工作组,统筹调动乡贤、名人等力量助力乡村治理,这个做法真的不错,值得借鉴。

  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礼堂,都有讲*所,都有文化长廊,都有农风家训,都有村史馆,都有农家书屋,都有老年公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兴村、耕读传家的氛围很浓。

  二是村级党组织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眼光和远见着实让我们佩服,可以说照此下去,下一轮的发展引领者仍然是湖州。

  三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极致。这次学*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馆很多,湖笔博物馆、桑基鱼塘博物馆、荻港村名人博物馆等等。国级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等都做到了极致。我们的传统古村落、非遗等资源相当一部分在沉睡,未能发挥文化资源在促进经济、教化乡邻、抚育文明风尚中应有的作用。

  四是责任上要担当。

  从鲁家村的成功案例,到向阳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决定、共担风险,处处闪耀着为民担当、干事创业的情怀。创新发展,先行先试,需要担当,就要大力传承弘扬精神。

  一要有为群众为集体利益担当初心。

  二要有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愚公移山的恒心。三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天下为公的公心。这既是对干部个人的要求,也是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

  五是党建上要加强。

  党群服务中心是每个参观点最突出、最显眼的标志。“为集体操心、让群众省心、请组织放心”、“村庄发展快,要靠*带;群众生活美,要靠班子领;火车开的稳,要靠党员撑”、“党员农家乐”、“党员文明户”、“党员责任牌、责任区”、“党员请您歇歇脚、上下楼梯慢慢走”等暖心提示清晰显眼,处处体现了党员示范带头,服务群众的理念,体现了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中领导核心作用。任何一个美丽乡村的建设,都离不了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带动,只有强一个支部,才能促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要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强化“三基建设”,激活基层党委、农村党支部内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观能动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xx发【20xx】1号“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努力推动我镇乡村振兴工作。

  一、强化领导,成立组织,建立统一协调办事机构。

  镇成立由镇党委*、镇长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镇农业、农经、水利、农机、财政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联合办公。

  二、着眼产业兴旺,努力建设经济强镇工作。

  今年以来,全镇新成立农村经营主体11家;农业招商引资项目2家,引进资金1.5亿元,流转土地2000亩以上,其中流转800亩建立冬桃种植基地;产业扶贫持续发力,产业带动1105户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271万元;农技部门积极宣传农技知识,提升农民秋种积极性。

  三、强化人才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民。

  加强新型农民、返乡农民的职业培训,努力培养照就一批致富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今年返乡创业农民39人,到9月底全镇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达63人次。

  四、实施环境治理,营造生态环境。

  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已经完成改厕任务900户;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建立一河一册档案,镇村河长巡河制度常态化,汲取河长制工作经验,建立林长制一林一册档案;与扶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高度融合,打照精品公庄中心村。

  五、着眼乡风文明,振兴农村文化。

  *年来,随着堰东村、周岗村、公庄村等省级文化广场的建成,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在我镇蓬勃兴起,共有腰鼓队、锣鼓队4支,龙狮队1支,广场健身舞队10余支,群众业余生活极为丰富,篮球队、乒乓球队相继组成,锣鼓队、篮球队还参加县级组织的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名次。移风易俗落到实处,深化*特色社会主义和*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六、着眼基层组织建设,打照一批“三农”队伍。

  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机遇,选优配强村支部*,建好支部班子,积极输送年轻干部到市、县参加学*培训,充分发挥各村支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引导和指导作用,通过支部班子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营造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生动局面;

  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

  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继去年我镇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后,今年各村积极稳步发展,9月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75万元;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8个村已经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台,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工作。


浅谈加快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扩展4)

——销售人才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部分

销售人才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部分

  许多企业的营销人员感叹到:为企业创造效益时,老板就笑脸相迎;一旦效益滑坡,老板的脸拉的象“长白山”。这说明,许多企业为了完成销量、在市场立有一*之地,对销售人员的需求、管理和规划过于着重眼前利益,力求简单实效,立竿见影。

  还有很多中小企业在进入市场初期时,采用人海战术攻击市场,的确取得很好的效果。当当企业基本确立市场地位,考虑到费用等诸多因素,大量裁员,甚至拿销售人员开刀。这种“纯销售指导”管理模式,已逐渐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甚至成了制约企业进一步提高发展空间的瓶颈,形成了“制约因素”。

  销售人员被炒或跳槽造成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精力和财力上的大大浪费,也给企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也许企业会说,我们对这些销售人员的培训方面花的钱他们早给赚回来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紧接着就可能为你的竞争对手卖命。这些为你打江山的兄弟太了解你了,当他把你看做敌人时,你可能会死得很惨。

  这样的人才管理模式无疑与企业战略经营发展的宗旨相饽,随着市场竞争势态的进一步加剧,势必导致企业先期所构筑的市场竞争优势也会逐步丧失殆尽。

  二、如何选择销售人才?

  2001年笔者在为几家企业提供服务项目的过程中碰到过这样情况:在以往的企业的人才招聘活动中,有相当一些学历较高,各方面综合素质都比较好的人才,通过过五关斩六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进入了企业之后,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能力出来。对此企业深感困惑,明明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优秀人才,但为什么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企业所用?其实问题的.根本是在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的界定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

  例如;对营销经理这一职能岗位人才的挑选和使用上,正确的做法是企业应按照事先拟定好的岗位职责、行为标准以及相关资质、履历等为框架,从而制定出一个适合企业现行发展相适应的“人模”标准来界定所选人员。这样便可以使得所选择的人才在经过短暂的环境适应之后,尽快进入角色为企业创造出应有的价值。

  相反如果在人才的招聘、录取和使用上没有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需求相挂接,就会直接导致了人才的使用不当和浪费。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对企业现阶段销售人力资源的全面需求分析不足

  我们的企业老是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招来一批学历高,经验丰富的员工,结果又没有相应的岗位给他们发挥能力,最后消极怠工,企业和员工都不满意。举一个例子,销售统计人员不一定要本科学历,有中专就足够了。你请来一个本科生,工资要开得高,他还认为是大材小用,何必呢?

  给企业提一个醒:根据需求找人才,人才根据岗位需求来定。不是是人才就要,要来又用不好,那才是傻子所为呢!

  2、是对企业整体销售管理体系中的相关岗位的职责、职能认识不清

  这是一个麻烦的问题,很容易在办理具体事情中不知道该由谁说了算。我做销售员的时候就遇见这样的问题,一个老客户信誉很好,但一下子资金困难周转不开,我们的产品正好缺货,希望能发一些货就急,10天之内一定付款。打电话请示上司甲,甲说你找上司乙好了,问上司乙,乙说这个事情最好由甲来定夺。都怕担责任,最后我说这个客户可以相信,我用一年的收入为他担保,事情才勉强答应下来。

  你说,任何一个销售人员在外面为企业卖命,你这里还推三让四的,能不窝火?为什么企业不能就给我设一个顶头上司,或更明确地划定谁来管这个事情?这样是不是能更好地减少企业内耗?

  相关岗位的职责、职能认识不清,别说导致了效率下降,还伤了销售一线员工的心,真是不值得!

  3、由于企业目前可提供的资源所限,人力资源管理还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化运作模式,因而对管理经营型人才(特别是销售人员)的需求分析,往往显得笼统而不具体,对人员的安排与调配主要由企业领导的喜好与意愿而决定,缺乏科学性的指导与分析来做为依据。

  三、用人情栓住你的销售人员

  企业的效益好时激励政策的随意性也大,企业主凭借自己的感觉大发奖金,不注重形式感。结果有的员工拿到奖金非但没有荣誉感,还不断怀疑自己拿的够不够多?反过来,一旦效益下滑,连过年的一点小礼物都没有,搞的员工怨声载道,直骂老板不仗义。

  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以利益驱动来作为调节杠杆。事实上,在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更应该在节假日给予员工一些温情的奖励,这时反而让员工有“同舟共济、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进一步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

  多数以销售为导向的企业,在人员激励方面主要有以下的形式:制定销售目标奖励制度、建立销售业绩奖金标准以及一系列的利益驱动型的激励政策。因此这样的激励手段都显得生硬有余、亲情不足。

  事实上,大多数中小企业与销售人员之间在关系结构的问题上,也都缺乏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大多数人员的生活、工作、住房及家眷等问题上,更是关心不足,缺少沟通。

  如果我们的企业后勤工作能够帮常年出差在外的业务人员做一些服务,比如换煤气罐、护送家人看病、把企业发放的福利送到员工家里而不是让他的家人来取……这些小举措或许比每年多发几千块钱更能得到销售人员的心。对于中小企业这些看上去婆婆妈妈的事情做起来并不困难,因为你的销售人员的数量是有限的。

  销售人员难以真正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对企业的价值观普遍缺乏认同感,在“打工者”与“主人翁”之间摇摆不定。这些问题是真正形成对销售人员管理的“激励障碍”。


浅谈加快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扩展5)

——推行全面报酬体系 实现人才与企业战略发展

推行全面报酬体系 实现人才与企业战略发展

  进入本世纪以来,发生在国内企业界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上,步伐开始明显加快,并且具备了更多实质性的内涵。而在去年年底,两件大事——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和长虹在美国市场几乎全军覆没,则再次点燃了2005年国内社会各界对于国内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的新一轮广泛讨论:许多企业表示当前的国际化步履异常艰难,而首当其冲的制约因素即是人才问题,既大量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更没有形成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的现代企业机制……不过日前,代表西方人力资源培训与认证权威的两大巨头——美国WorldatWork组织和O.C.Tanner公司进入中国,给众多国内企业重新建立面向21世纪的人才资源战略,带来了许多期待。

  全球化挑战吸引人才首当其冲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内企业参与全球经济发展并从中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已经成为一个必然发展趋势。而受这种发展趋势的影响和国际市场的诱惑,在上个世纪末,一批较有实力的国内企业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鼓励下,已经不断将“企业国际化”从“冲动”转变为“践行”。例如海尔、联想等大企业,都已经将参与全球化竞争发展国际化型公司制定为企业明确的战略目标。

  但是从发展现实看,在众多企业将触角伸向国外,开始国际化进程的时候,他们发现最缺乏的往往不是资金、技术、市场,而是国际化的人才。无论是已经走出去了的企业,还是正准备着走出去的企业,都无一例外地缺乏支撑国际化发展的人才战略和吸引机制,特别是在人才已经成为一种企业发展资源,并面临全球性争夺的背景下,面对众多跨国公司的咄咄逼人,国内企业对人才资源的吸引和管理正在成为最大挑战。

  以下三种情况在广大国内企业,可以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甲类员工:“**三份活,可还和以前干份活的时候挣的一样多,我觉得自己的劳动和所得不成正比,所以我才离开了那家公司。”



浅谈加快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扩展6)

——浅谈素质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论文 (菁华3篇)

  摘要:作为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自1941年建校以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走过了七十多载校企合作育人的风雨历程。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充分发挥与大型国有骨干企业湘电集团有限公司“校企一体”的办学优势,注重人才培养与企业员工素质教育的有效对接,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深受企业青睐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企业;员工素质教育;对接

  作为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自1941年建校以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走过了七十多载校企合作育人的风雨历程。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学院充分发挥与大型国有骨干企业湘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电”)“校企一体”的办学优势,注重人才培养与企业员工素质教育的有效对接,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深受企业青睐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首先,专业技能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学院与湘电开展了全方位合作:以湘电为主体,按照“十个对接、八个结合”的全面合作思路共建专业和共同设计内含“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识岗-跟岗-顶岗”实*模式、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与运作机制等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岗位目标规格以企业岗位职责、任务和工作过程需要为主,充分尊重企业专家的意见;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标准、课程标准、技能标准、技能考核标准等以企业标准为主,校企共同制定。企业为学院提供先进技术和设备,选派优秀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全程参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以企业真实项目和产品为导向设计课程,把企业真实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融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如,学院五大重点建设专业深入湘电等行业企业广泛调研,充分吸纳行业企业专家意见,结合本专业特点,分别形成和优化“系企融合、双线并行、三层递进、五段交替”、“四轮驱动,工学交替”、“两主体、双融通、五位一体”、“产教五对接,工学九结合”及“项目导向,三阶段能力递进”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室与车间对接,学生与学徒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作品与产品对接,评价与标准对接,操作与工艺对接,知识与技能对接……校企双方在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方面的充分对接,使莘莘学子获益匪浅。正如学院2011级学生黄晓林所言:“我们的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的专任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从湘电集团调来的;湘电集团所有的车间设备,都是我们的教学资源。我们就像企业的准员工,在企业内进行实训,接受大企业、大生产的熏陶,与企业员工一道真枪真刀地干活,能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能碰到许多校园内无法触及的问题。”学院里现在还流行着这样一则趣闻:前些年,毕业生吴重阳去厦门一家电机厂应聘,主管问他:“我们这里的机器设备,你见过吗?”他十分自豪地说:“你们这里有的,我都见到过、做过。你们这里没有的,我在湘电早就见过了!”

  其次,我们通过调研得知企业还希望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吃苦耐劳、讲究礼仪、忠诚企业、爱岗敬业、团队协作、虚心学*、勇于创新、认同本企业文化等等。这些素质在企业看来都是优秀员工应该具备的素质。学院历来注重对学生进行这些素质的培养,培养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政教学。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湘电实际案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兴业报国”的理想和“严谨、创新、感恩、自强”的意识,并深刻认识明礼诚信、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在日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例如,教师首先安排学生观看湘电的企业形象宣传片,了解湘电从“实业救国”到“兴业报国”的光辉历程,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梦的实现,要靠同学们今后能够切切实实地把*的产业搞上去。在讲到“严谨”时,教师援引了湘电安技处提供的几个案例。

  比如,有位工人检测线路时在设备内遗落了一把小小的尖咀钳,结果导致一台耗时两年、耗费两百多万元研制而成的大型设备在通电试车时因线路故障毁于一旦。在讲到“创新”时,教师引用了学院优秀毕业生贺启强的例子。贺启强在校期间发明的个人操作法被湘电电机事业部命名为“风力电机定子嵌线绝缘包扎贺启强标准操作法”,在全事业部得到推广和宣传,成为该事业部历届职工命名操作法中最年轻的一位职工。在讲到“自强”时,教师讲了校友董日中和牟密的例子。他们俩被誉为“湘电最勤奋的员工”,业余时间经常呆在图书馆,对照外语词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翻译外文资料,及时了解和掌握数控领域的前沿技术,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此外,学院思政课部开设了湘电“力道”文化课程,通过实施湘电优秀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三进”工程,用湘电“力道”文化的内核——视祖国强大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质量第一、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兴业报国”的理想。

  二是环境熏陶。

  学院以物质文化的融合为基础,以精神文化的融合为核心,以制度文化的融合为保障,以行为文化的融合为延伸,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各层面,精心打造具有“以校企文化融通为纽带,以职业文化传播为导向”浓郁文化特色的“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学院实施CIS(团队的整体性)战略,将湘电的企业标志、核心理念、应用理念、行为识别等融入学院整体形象设计方案,构建了与企业气质相适应的整体形象;用湘电旗下对口企业名称命名订单班,如“湘电电机班”、“湘电重装班”、“湘电风能班”、“海诺电梯班”等;校内实训基地整齐悬挂企业纪律规范、安全规范、工作流程、警示标语,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和实训教学需要,营造出“真环境、真设备、真产品”的实训环境;将湘电文化元素引入楼堂场馆,在花园里、小道旁建造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充满现代工业文化气息的齿轮、转子、定子、电机等企业文化景观。“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校园内繁花似锦、绿树成荫,身着厂服的湘电职工经常来校培训学*,学院每年承办的湘电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或湖南省、湘潭市国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专家论坛、大师讲坛、校友讲坛让学子品位精神食粮,校内雕塑、壁画、宣传标牌等人文景观透着浓郁的职业气息,以校风命名的“勤学园”、“厚德园”、“善教风”、“精艺楼”默默地向师生传递着学院的价值观……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们每天“悄声”体味企业目标、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标准,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是实*引导。

  在学生顶岗实*期间,各专业以车间为单位,按管理团队、技术团队分类聘请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技术团队采取弹性教学方式几人同教一门专业课程,管理团队负责开展学生顶岗实*期间的素质教育——“厂长讲创业”、“总工讲管理”、“经理讲文化”、“劳模讲敬业”、“主任讲安全”等等。

  企业团队开展市场营销观、科技创新观、质量管理观、生产管理观、成本管理观、安全管理观、现场管理观等全方位的理念宣导。在湘电,以党委*周建雄为首的领导班子宣讲企业历史及企业办学历史,以罗百敏总工程师为首的工程师团队宣讲技术改革及创新,以董日中、牟密为首的企业优秀职工代表宣讲敬业、诚信及质量意识,以彭湘玉部长为首的人力资源专家宣讲企业人才观,等等。同时学院德育教师要求学生主动带着德育课的内容到顶岗实*过程中去体验和领悟,在德育方面实现“工学结合”。比如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教师让学生带着“爱岗敬业与工作成绩”、“职业兴趣与社会需求”等问题到企业体验,要求学生回校后将每项体验内容写成书面总结。

  总之,学院通过多路径实施人才培养与企业员工素质教育的对接,使毕业生素质与企业优秀员工素质高度契合,这是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就业率一直位列同类高校前茅的重要原因。“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为我们企业输送了65%左右的管理干部和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广大职工”,湘电党委*周建雄先生在向学院党政领导引述了人力资源部的汇报后非常感慨地说,“电气职院就是湘电集团的人才‘血库’!”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是淘汰选拔教育,用淘汰的方法来“选才”,面向少数尖子学生。应试教育紧紧围绕着升学这一目的来设计培养目标,其着眼点是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不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一般强调的是适应环境,而不注重改造环境。在现行体制之下,如何打破应试教育的坚冰,走出一条符合*实际情况的素质教育之路,成为了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中学图书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心理等方面起到了课堂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学生为主,激发其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学*能力、思考能力等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一、让学生学会学*,开发自身无尽的潜能

  图书馆收藏的知识载体中所包含的丰富知识,从横的方面来看,几乎包括所有的学科专业知识;从纵的方面来看,包括各种水*,各种深度的读物。图书馆能满足各种程度的读者的需要。而且,图书馆的教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更迎合了中学生活泼的个性,读者不受束缚,根据自己的程度和需求进行阅读。

  例如我们的图书馆通过举办讲座,开设信息检索课,实行图书室、阅览室全开放和师生每人一本借书证,坚持让学生自己到图书馆选择图书,为学生学*利用图书馆创造了条件。同学们在图书馆里完全处于自主的地位,主动的状态,他们身上洋溢着积极愉快的学*热情。有些同学,为了参加奥数比赛,他们认真找学*材料;有些同学,为了撰写小论文,他们涉猎天文地理各方面的知识,尝试获取信息的乐趣;有些同学,为了参加演讲比赛,阅读了大量的书刊,有些同学,为了一个有争议的词语,一口气查了几种词典;如果有谁发现了有趣的书,就积极推荐给其他同学,他们学会了离开老师学*。同学们走进图书馆,就如走进了知识源泉的喷发地,我们惊奇地发现他们的课外知识和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这里没有优、差生之分,人人的阅读权利都受到尊重;这里最体现个性,学生们在这里得到了长足发展,挖掘了他们的潜能,同时也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让学生学会做人,陶冶高远的精神情操

  图书馆具有满足学生学*科学文化知识的丰富馆藏,同时又具有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空间,我们图书馆组织了各类活动,如首先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从而加强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精神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在德育中的独特作用。正确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竞赛活动。在交往活动中,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之间学生的亲切交流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这样可以锻炼出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利用伟人传记、英雄故事、革命战争题材小说、诗歌等进行理想、情操教育;利用中华文明史,革命烈士,英模人物和*代史及世界科学发展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办好形式多样的读书竞赛、故事演讲、书评会,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图书馆既扩展了知识视野,又提高了艺术修养,又陶冶了性情。

  三、根据中学生的阅读特点,有针对性地丰富馆藏

  我们面对的读者多是高中生,高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念型发展,用理论作指导进一步扩展其知识领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得到更高的发展,他们对别人的想法和观点要求有说服力的逻辑论证,他们渴望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常常有一些新设想、新见解,并对自己的观点反复思考,力求论据充足,他们热衷于运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观察社会,认识人生,努力形成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的个性。他们的阅读兴趣除文艺作品外以逐渐对理论性阅读材料,对需要动脑筋积极思考的读物产生兴趣。在阅读文艺作品时,对作品设计的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作出评价,善于根据课程要求进行课外阅读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且对文艺作品具有普遍兴趣。所以我们有针对性地丰富馆藏。又如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同学们对航空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社会竞争的激烈,同学们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也成了必需;信息技术的发展,同学们对电脑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等等。为此,我们及时采购新书,满足师生阅读需求。

  四、加强图书馆的宣传,增强图书馆的活力

  加强图书馆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图书馆进而利用图书馆。我们图书馆通过宣传栏进行定期的图书馆知识的介绍,并在每学期初新生入学时对新生进行授课,让他们了解如何去利用图书馆,教会他们查找资料的手段。对新书进行大力的宣传。有些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往往不知如何下手,这时,他们会寻求图书馆有没有自己喜欢看的书;或者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应看哪类型的书。对此,我们图书管理员热情主动地为读者服务,和读者沟通,了解读者的需求,不但做到读者有其书,更要做到书有其人。

  五、展示学生阅读成果,促进更多学生加入阅读行列

  我们图书馆牵头开展了一些集体活动,根据形势开展读书活动、图书展览、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来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的阅读行为。如为配合学校宣传雷锋精神,我们联系学生会开展活动,把有关雷锋的书都从书库里挑出作书展,这样既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思想教育,又是图书馆吸引学生的一种宣传手段。同时举办读者会,邀请一些资深的老师作读书报告,向学生推荐好书有深度的书,提高学生的阅读层次,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我们的阅读行列中来。

  素质教育是关系“科教兴国”战略的育人工程,应该说,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图书馆利用丰富的馆藏,挖掘潜力,拓宽服务途径,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的作用,让学生忙中偷闲,健康阅读,快乐阅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与时俱进,让我们的图书馆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摘要:信息素质,国内外学术界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一致的观点是:信息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培养人才信息素质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信息素质的培训与教育。信息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综合培养,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基本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方法,还要通过信息理论的指导,使他们能自主地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和传播信息。更重要的是学会利用信息。

  关键词:信息、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在信息社会中,创新型人才所需具备的诸多素质中,信息素质是其中的基本层面。什么是信息素质,国内外学术界尽管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一致的观点是:信息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处理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培养人才信息素质的最佳途径就是进行信息素质的培训与教育,即培养学生了解信息知识、识别信息需求、检索信息资源、分析信息含量、评价信息价值、有效利用信息、遵守信息道德规范的教育活动。

  信息素质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信息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信息素质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富实效性。

  一、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是信息素质的不断完善过程。

  创新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信息为中介而进行的.,没有信息,创新教育就无法实施。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

  1、创新意识发源于信息意识。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的内容从广义来看,应该包括发现意识和发明意识两个方面。发现意识就是有意识地发现新事物新问题,发明意识是指自觉地进行创造新的事物,创造新的技术或方法的心理活动。而这两种意识活动都源于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的感知和需求的能动反映,包括捕捉判断信息,并及时抓住有用信息的敏感力。一个具有敏锐信息感受力的人,可以从大量司空见惯的、甚至微不足道的事物和现象中捕捉到可利用的有价值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发现意识;同时,他还会将所获取的信息重新整合,使之产生新的价值,这就是所谓的发明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的人,才有可能在貌似*凡的事物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产生新的观念和想法。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信息意识是其感知的来源。因为缺乏信息意识的人,就缺乏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就不可能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也就不可能有多种知识的积累,更不可能出现新知识的火花和新观念的创新。

  2、创新思维的训练要依靠信息源的指导。创新人才不仅具有创新意识、还应具有创造性思维。知识不是完全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者通过一定的训练,充分利用各种学*资源(包括图书、期刊、音像材料以及从因特网上获取的各种信息、数据库等)而获得。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学生要学会并自觉做到自主学*、自主发现和探索,反对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反对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自主的学*方式必须依靠正确的信息源的指导,学生只有具备了对信息资源的鉴别和选择能力,才能不拘泥于课堂的讲授,通过自主寻找学*材料,了解更多知识,发现更多值得思考的内容。

  3、信息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生活的能力。它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利用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信息传播能力等。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个体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有效地收集各种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通过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的方法。信息处理能力是指人们对于信息的阅读、存储和加工能力。信息技术的利用指的是对于网络、多媒体计算机、通信技术等现代信息存储与处理技术的掌握。信息整合和信息传播能力指信息主体通过对信息的分析与加工,重新生成新的信息,并将这些具有创新意义的信息传播给其他用户的能力。

  上述因素都是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与素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更多地依赖于各种系统软件的处理。从自然科学领域到社会科学领域,各门学科的研究都不同程度上地依赖于人们对于信息处理的综合能力。很难想象,一个连起码的信息技术都不会利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无所适从的人,能在科学研究上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和观点。因此,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在学*或工作中有创新精神的人,其信息处理的综合能力显然会更胜一筹。

  二、信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能力是培养信息素质的目标。创新与一个人的信息素质是分不开的。在信息社会里,谁的技术创新能力强,谁拥有创新型人才,谁就能赢得发展优势,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1、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作为素质教育重要部分的信息素质教育当然也应该服务于这个总体目标。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以高尚的人格主体精神为核心,身心健康为前提,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为两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全面教育,目的要使每个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各类专门人才要求的素质结构,成为人格完善、和谐发展的专门人才,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因此,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创新人才。 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只是科学素质、技术素质、工程素质等方面,同时还必须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信息素质、文化素质等。信息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应当着眼于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

  2、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讲授基本的信息理论、认识各种信息源的特点及搜集方法、让学生学会随时按照自己的兴趣或研究方向,进行相应资料信息的采集、获取、整序、分析研究和利用,

  实现知识的扩展和学科间的交叉,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发展和学科间的联系,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创造力。信息素质教育不仅是培养用户的文献信息检索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用户对现代信息环境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运用信息的自觉性、主动性、预见性和独立性。也就是说,从信息素质教育的本质内容来看,它是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创新的能力。

  三、信息素质教育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信息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能力。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人也是善于自主学*的人,而独立自主地学*正是创新人才所具有的基本素质。

  信息社会要求人们不断地对付和处理各种新的挑战与危机,信息量的增加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以掌握新的知识。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学*阶段和工作阶段的划分成为历史,学*成为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事情。这意味着学*将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重要。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信息资源急剧扩张的情况下,知识老化周期加速,一个大学生无论他所学的专业知识多么现代化,多年以后,都会碰到相对应用领域而言的专业知识过时问题。据美国工程教育协会统计:美国大学毕业的科技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只有12、5%是在大学阶段获得的,而87、5%则来自工作实践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主动地获取知识。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更需要主动地、独立地、个性化地获取信息,所以要求学生在信息时代的新学*模式中,必须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学*的能力,即从“学会”转向“会学”。大学生只有通过信息素质教育,才能够主动地去获取各种信息,才能够不受时空的限制,顺利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能使信息素质教育取得长足发展。

  我国的信息素质教育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了*十年,真正把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作为问题来研究和看待是从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的。在很多高校,对作为信息素质教育重要课程之一的“文献检索课”重视程度很不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选课学生人数偏少、课程安排缺乏连续性、课程的投入与实验设施不能满足课程发展的需求。在部分高校实行的课程改革中,受冲击最大、压缩学时最多的公共选修课就是文献检索课。有些高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开设“文献检索课”。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总学分数、与其他专业和基础课程冲突的影响,许多学生虽然对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最终仍只能放弃学*的机会。由此可见,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进一步完善信息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改革相应的课程内容,重视对现代信息资源的介绍与利用,明确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将信息素质教育放在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来把握。

  信息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信息能力的综合培养,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基本的信息检索与利用方法,还要通过信息理论的指导,使他们能自主地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和传播信息。更重要的是学会利用信息,针对大学生的不同学科和不同学*阶段,要设置不同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不断变化而修改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获取、评价和存储利用等能力,通过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全力造就学生强烈的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成为信息时代真正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赵建明.信息时代的学*执照--谈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4 (26) : 30-34.

  [2] 刘 育.信息素质与创新人才能力培养刍议[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3 (31) :34-36.

  [3] 徐恩芹,刘美凤等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特征[J]人才开发,2005,9 (10) :54-56.


浅谈加快实施人才资源开发战略(扩展7)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优选【五】篇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强调,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政以才治,国以人兴,事业兴衰,惟在得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是第一要务。新时代新形势下,要目光如炬辨良才,砥砺作为促成才,身心关怀聚人才,不断增加“三度”,培植“凌云木”,锻造一支敢打仗、打胜仗的人才铁军,以“人才指数”提高“创新指数”拉升“发展指数”,实现人才工作新跨越。

把好“需求脉”,打通“选才路”,拓展人才涌现的“宽度”。

《默觚·治篇》有言:“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只有求贤若渴,才会群贤毕至。因此,要大力“引”进外来人才,坚持以“岗”取人、以“需”择人,冷眼看英雄,自觉摒弃“透过门缝看人”“以亲疏定是非”“一己之好恶”等狭隘、偏颇观念,保持公*公正的良好心态,牢固树立“唯贤是举”的选才观,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听其言,迹其行,察其能,于恒河沙砾中挑出珍珠,在乱花迷眼处选出良木,扩大人才增量;要重视“挖”出本土人才,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和基础农业、主导产业等急需人才为重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拉网式摸底排查,全面筛选,摸清特长,用好“靶向挖才,乡情挖才、政策挖才”,把“土专家”“田秀才”挖出来,让当地的能工巧匠齐聚一堂,破土飘香,盘活人才存量。

把好“能量脉”,畅通“育才路”,增加人才发展的“厚度”。

“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凤凰历经涅槃之火,才有凤舞九天;梅花受得三九苦寒,方成傲雪之姿。欲成才之广,惟有千磨百砺。要搭建*台,增强人才干事创业的强大本领,把人才放到基层一线、急难险重中去淬火,置之于重要任务、中心工作中去打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就“身到、手到、口到、眼到”的扎实硬功夫;要科学制定人才培育计划,构造一方池塘,滋润人才自然成长,点燃一束火焰,激励人才自己成长,推开一扇大门,引导人才自由成长,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推动人才向能力本位、价值本位转变,为人才成长聚能增效。

把好“保障脉”,贯通“留才路”,提高人才储备的“温度”。

古语云:“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也。”当前,“引得进,留不住”和本土人才外流的现象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留才已成为人才工作的难点和痛点。因此,要拿出硬举措严管人才,建立健全德能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以成效论功过,从过程看实力,全面辩证地分析人才在实践中的表现,衡量其能之兼偏,明晰其行之远*,辨别其智之短长,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重用的重要参考和依据,让能者出彩,庸者无位;要优化软环境,厚爱待才,遇到困难时帮一把,面对挫折时扶一把,失意丧气时挺一把,认真兑现人才政策奖励,解决其后顾之忧,丰富人才业余生活,增强归属感,开辟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从子女入学、住房保障、交通出行等提供全方位、精细化服务,让人才暖心,不断开创“万千作者亿千诗”的生动局面。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 2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好“方向舵”、落好“关键棋”、建好“蓄水池”,打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组合拳”。

把好党管人才“方向舵”。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突出群策群力,明确政治引领主体,形成各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突出政治有效吸纳,搭建人才参政议政、联系交流、事业发展*台,做到政治引领入脑入心、政治吸纳务求实效,实现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

落好选贤育能“关键棋”。

人才是第一资源。新时代人才工作着眼于三个重要时间节点,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规划“时间表”“路线图”。从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带动,到主要科技领域领跑,最终诸多领域“四面开花”,实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就需要党落实好人才选育机制,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切忌论资排辈,切莫“一把尺子量到底”,落好培育“关键棋”,打造人才成长宝地,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才自主性,积极为人才“放权”“松绑”,引导各类人才各展其能。从群众需求出发,让人才在实践中奋斗磨练,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建好人才成长“蓄水池”。

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成就伟大事业的“蓄水池”。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筑巢引凤、固巢养凤”,坚持招才引智,把人才培养与项目建设相结合,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以最优生态实现人才“*悦远来”。打造建设人才“硬举措”与“软环境”的“组合拳”,厚植人才成长沃土,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才建设“组合拳”已经打响,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梯次合理、作用突出的人才队伍正加速集结。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如期实现。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 3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中国要实现高水*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高水*的创新人才。为此,必须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惟有厚植“人才沃土”,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人才力量。

坚持党管人才,要“严管厚爱”。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才。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首先要回答“谁来管理人才、人才发展为了谁”。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广大人才只有坚持***的领导,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未来发展中方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此同时,将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来,对人才进行系统性管理,不是用简单的条条框框限制束缚人才,而是把“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建立健全常态化的培养、帮扶、考核等管理机制。如今我们党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视人才工作,每年都会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优秀科技人才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工作中大力支持、在生活中真诚关心,激励广大人才为国奉献、勇攀高峰。

坚持发掘人才,要“墩苗育苗”。我们党善于管理人才,更善于发掘培养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民族振兴的“战略资源”,更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新时代发掘培养人才,要以国家需求为目标,突出科学技术高精缺导向,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用“人才加速度”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虽然现在我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世界第一,科技人才群体、大学生群体、职业技能人才群体的数量也位居全球首位,但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人才现状不容乐观。当前,我国的人才基数大但顶尖人才少,论文专利多但转化运用慢,培养高水*创新型人才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因此,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要善于识别人才特质,采取最适合的方式培养人才。还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墩墩苗、压压担,通过多岗位、多职务锻炼助力人才茁壮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坚持留住人才,要“爱才惜才”。俗话说,得地千里,不如一贤。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要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就要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励的桎梏,鼓励广大人才担当作为,让有“真本领”的人才拥有自己的“舞台”。正所谓,英雄不问出身,各级**、各部门单位不能因为人才的年纪较轻就“不想用”,也不能因为人才的阅历较浅,怕承担风险而“不敢用”。爱才惜才敬才不能简单地停留在面上,要进一步优化人才环境,落细落实激励奖励机制,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筑巢架梯”“雪中送炭”。当前,人才“抢夺战”在各地展开,多个城市纷纷升级人才引进政策,给予优秀人才落户优先、安家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一系列政策,以解决后顾之忧,将拴心留才落到实处,让广大人才“既来之,则安之”,持续激发其内生动力,从而实现“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坚持党管人才,就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发掘人才,就能“百舸争流千帆进”;坚持留住人才,就能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总之,厚植“人才沃土”,广大人才在祖国大地上自信展才华、从容显身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添人才动力,一定能共同托举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 4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指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对广大的乡村基层而言,欲学好“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这门大“厨艺”,需树立地道的老农思维,完善种田、选料、炒菜各环节,最终呈上乡村人才振兴这道“大菜”。

让培育人才像种田,在灌水施肥之中积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人皆知在单位或者本地区内部培养人才的好处,但这却是一项长久之计,犹如老农种田,先是灌溉、犁地、耙地、插秧,插秧中又要注意深度、水层、密度,插秧后还要施肥、防虫,林林总总,一个老农对于自己的田地有操不完的心。对于乡村人才培育而言,首先需要坚持“党管人才”这个“大气候”,一旦气候不对,付出的努力再多也只是南辕北辙。要自人才培育之初便始终坚持***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人才培育工作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其次则是要有耐心。制定完善本地的人才培养计划机制,在培训教育、实地考察、结对帮扶等计划的落实中不断向人才施肥,耐心等待秧苗的茁壮成长。

让引进人才像选料,在衡量选择之中精准匹配。古人判断人才时善用“联想大法”,许多人认为一个人“形容俊美”就必然颇有才华,再比如,“举孝廉入仕”这一选官法的基本逻辑是一个有仁孝之心的人必然也可胜任一方的父母官,何其荒谬!这样充满浪漫色彩的“联想大法”在现代社会依然以“唯学历论”“唯名校论”等形式存在着,并在某种程度上误导着人们对人才的看法。一个人爱吃什么口味的菜,并不以菜的名贵程度决定,而单纯以个人喜好决定。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特定规律,一个地区亦有一个地区的发展现实和特点。熟练的“老农”当因地制宜引进适合的“稻种”,以“乡愁”筑基、以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和政策倾斜搭台,最后以当地“水土”为考察依据,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环境里选出真正合适的人去匹配合适的岗位。

让用好人才像炒菜,在烹调加料之中爆发美味。食材匹配完毕,重头戏便是如何烹调加料。不少地区重视人才培育和引进而轻视使用环节,却不知,决定食材美味的除了原材料本身之外,合理的烹调方法和调料使用尤为关键。首先,需选择合适的烹调方法,建立、完善人才数据库,对人才成长轨迹进行数据跟踪,打造好内部“人才林”,让人才管理工作体制化、机制化;其次,调味料需合理使用,不能味道过重,避免出现少数地区存在的过度使用人才,即鞭打快牛的现象。最后,需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工作成绩、同事评价、群众口碑、道德考察等多种标准进行考核,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激励人才在大舞台上不断地比学赶超,把乡村人才振兴这道“大菜”真正做好做香。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 5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指出,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要把握战略主动,进行战略布局,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当今时代,人才资源战略性价值日益凸显、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尖锐、人才流动多极化竞争日益激烈。快速变迁的全球人才格局,对我们在新的形势背景下研判和开展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迎接变局,以坚强政治定力塑好人才工作“压舱石”。

1997年,麦肯锡公司首次提出“人才争夺战”这一术语,展望了人才引、用、留竞争日渐激烈的前景,强调了人才储备的重要战略意义。当前,世界格局多极化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人口老龄化加重,伴随新冠疫情的深重影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挑战不确定性日益增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对此,唯有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才能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根本保证,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更正确的发展方向,最大力量集聚高质量的各类资源,最大范围凝聚更广泛的思想共识。

明晰格局,以深厚政策内力树好人才工作“风向标”。

当今中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启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靠高质量人才来引领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深层次的人才供给、人才集聚、人才流动,离不开政策参与。__年9月,在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上,__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重大举措,发出了新时代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动员令。科学把脉才能精准指导,靶向发力才能解决难题,要以制度、政策为保障,彰显国际化人才导向,构筑世界级人才*台,实行更开放的人才机制,构建金字塔型人才结构,让优秀人才如源头活水,竞相奔涌。

开创新局,以科学创新活力育好人才工作“涵养林”。

实现人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不能靠拼重金、喊口号,要靠优服务、强环境。“此心安处是吾乡”,要真正形成引才聚才的“强磁场”,就要为人才发展提供丰富机会和广阔舞台,就要强化内在环境与人文关怀。一方面,要构建现代化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下,充分发挥用人主体作用,激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实现人才发展的共治、共赢、共享。另一方面,要构建友好型人才发展生态,推动人才服务提质增效,精准回应人才痛点问题,解决人才在落户创业、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为人才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夯实人才发展事业和幸福生活的沃土。

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握指成拳”,多方合力。加快建设高水*人才高地的蓝图已经擘画,打造人才创新创造的绽放之地指日可期。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