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文库 >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

日期:2022-10-21 00:00:00

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2、走—跑 卒—最终、终于 俟—等待 援—提出(1词1分,共4分)

3、(共6分)⑴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3分。“德隆望尊”1分,“辞色”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⑵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3分。“被”1分,“腰”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4、(1)学*勤奋(1分),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1分)。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6、幼时借书抄书的勤劳辛苦;成年后从师求学的艰辛。(答对1点,得1分,共2分)

7、第①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2分)

8、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

9、译文: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10、开放题,只要学生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得到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在生活和学*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是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充实而快乐的。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 示例二: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诸多困难与痛苦,我们都能坦然面对。(云南省20xx年中考语文试题)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2、下列对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15、D

16、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18、B

19、答案:若与*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20、答案:给予,赠送放下难道用

21、答案:①他们如果还有学业不精通、品德没有养成的,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5、从选文来看,宋濂与王冕在从师问学的经历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26、①宋濂是主动百里上门求师,因为其热情、谦虚和执着终有大成。②王冕是因为苦学而被名师看中,在名师的指点下成为通儒。

2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29、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评分:共2分。每对一处得1分。

30、①因此;②两次。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1)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6篇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1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各项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无从致书以观( )

  (2)门人弟子填其室( )

  (3)持汤沃灌( )

  (4)腰白玉之环(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具体从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致——取得、买到(2)填——挤满(3)汤——热水(4)腰——挂在腰间

  2.(1)(我)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3.读书难(要借书,抄书)、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或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4.用意: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

  收获要点:(1)不求物质享受;(2)刻苦学*;(3)专心向学。(4)物质上不羡慕,更不攀比。(答对其中二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2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录毕,走送之( )

  ⑵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⑶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

  ⑷右备容臭( )

  2.给句子中加粗字注音。

  ⑴当余之从师也,负箧( )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⑵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 )然若神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和成年后求师这两方面的艰难。请简要回答文末“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这篇赠序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走:跑。②俟:等待。③汤:热水。④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2.箧(qiè) 烨(yè)

  3.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4.表现在三方面:

  ⑴幼时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得书)

  ⑵加冠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从师)

  ⑶从师学*衣食住行的艰难。(生活)

  5.优越学*条件:“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6.原因: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

  7.言之有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3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幼女、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选自宋濂《王冕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D.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0.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的一项是()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出游

  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等待

  C.或牵牛来责蹊田(《王冕传》)践踏

  D.馆秘书卿泰不花家(《王冕传》)寓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在宗庙中举行束发戴帽的仪式,表示他已经成年。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的生员的统称。

  C.进士,*古代科举考试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即会试及第者。

  D.燕都,或称燕京,即今日北京之别称,原为燕国都城,后为元明清三代都城。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善假于物也(《劝学》)

  C.伥伥无所依(《王冕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D.泰不花荐以馆职(《王冕传》)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冕与宋濂均是少年好学。宋濂因家贫只好借书遍观,并虚心向同乡前辈求教;王冕则在家人支持下入寺庙苦读。

  B.王冕率真放达。他母亲想回故里,他就自己穿戴着古式的衣冠跟在母亲的车后,引来孩童围观讪笑,他也跟着笑。

  C.王冕慷慨仗义。当他听说朋友卢生死在滦阳,他就不远千里赶去,取回卢生的骸骨安葬,并收留了朋友的两个幼女。

  D.王冕胸有大志但未实现。他相貌魁伟,有副美髯,为人磊落有志向,可惜还未实践就去世了,很多人为之叹息。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3)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

  15.从选文来看,宋濂与王冕在从师问学的经历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

  9. D

  10. A

  11. C

  12. D

  13. C

  14.(1)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2)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他学成之后成了学识渊博的儒者。

  (3)这是小孩子都觉得羞愧做的,我怎么可以沉溺于此呢?

  15. ①宋濂是主动百里上门求师,因为其热情、谦虚和执着终有大成。②王冕是因为苦学而被名师看中,在名师的指点下成为通儒。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

  ②主人日食 再: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中“余之专”指的是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案:

  13.①因此;②两次。

  14.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15.宋濂因为家贫无书可读,不得不借书、抄书来读;为了读书,宋濂常常跑到百里之外求师;宋濂不怕生活条件的艰苦,安于清贫,不慕富贵,一心求学。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5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1)录毕,走送之 走: (2)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略无慕艳意。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小题3:作者在学*从师过程中,除有“长途跋涉从师的困苦”之外,还遇到哪些困难?(请用原文回答)(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跑 (2)还言,分辩

  小题2:(1)丝毫没有羡慕的意思。

  (2)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小题3:无从致书以观;无硕师名人与游;口体之奉不若人。(共3分,每点1分)

  小题1:试题分析:“走”是文言文中常用的字,其意思是固定的。“复”要根据语境用确切的词语代替,如“答复、辩解”。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略无”“以是”“假”,这三个词分别译为“一点也没有”“因此”“借”。其中的“以是”是固定用法的词语,“是”在此为代词。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审题后从前向后寻找“长途跋涉从师的.困苦”之外的困难,根据“请用原文回答”的要求,可以提取出“无从致书以观、无硕师名人与游、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些切题的语句。

  点评: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从文章中提取信息,要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关的语句,进一步精读之,确定哪些语句与题干要求相符,提取出来即可。题干中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必须用原文语句回答;能借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可借用原文语句。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0题。(共9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承宫①,琅邪②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③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④执苦⑤,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据《后汉书》改写)

  注释

  ①承宫:东*。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分)

  (1)走送之( ) (2)卒获有所闻( )

  (3)因忘其猪而听经( ) (4)见而欲笞之(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10.甲乙两文都说明了什么道理? 结合实际谈谈(3分)

  答案: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0题。(共9分)

  9.(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分)

  (2)猪的主人对他不回来感到奇怪,去寻找他。(注意“怪”的意动用法)(2分)

  10.围绕“勤奋能使人有所作为”来谈感受。(联系实际1分,感受2分)

  译文

  承宫,琅琊姑幕人。年少时丧父,在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的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书,传授的学生有上百人。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便忘记了他的猪,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对他还未回来感到十分奇怪,便前往去向承宫索要(他的猪)。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学社内的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承宫在那干苦活,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很多年后,最终精通了《春秋》这本经书。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2)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10)份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1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

  ②主人日食 再: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中“余之专”指的是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案:

  13.①因此;②两次。

  14.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15.宋濂因为家贫无书可读,不得不借书、抄书来读;为了读书,宋濂常常跑到百里之外求师;宋濂不怕生活条件的艰苦,安于清贫,不慕富贵,一心求学。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2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录 毕 走 送 了 不 敢 销 逾 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弗之怠 弗:

  (3)宋濂尝与客饮 尝:

  (4)间问群臣臧否 臧: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参考答案: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评分:共2分。每对一处得1分。

  2.(1)爱好 (2)不 (3)曾经 (4)善,好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

  3.(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4.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评分:共2分。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5.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1)俟其欣悦________ (2)持汤沃灌_________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计日以还 B. 从乡之先达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而承天子之宠光

  C. 是肤皲裂而不知 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久而乃和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8.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4分)

  答案:

  15.(1)等待,等到。 (2)热水

  16.B

  17.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8.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4

  生序(节选)(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腰白玉之环( )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1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以为号焉B.当余之从师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足肤皲裂而不知置酒而招之D.烨然若神人环堵萧然(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原文: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①跑 ②等到 ③热水 ④腰佩

  【小题2】D

  【小题3】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小题4】①刻苦学*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几年也出现了虚词词义的考查。重点实词词义和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是本次考查的重点。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而且,只要在日常学*中加强记忆,就可直接解答此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A项中“以”因此/做为;B项中“之”助词,无意义/代词,千里马;C项“而”转折连词,却/承接,因此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考生要特别留意。*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本题因为来自课内文言文阅读,这些句子在课内都理解了,难度很小。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这个题在日常学*和复*中,已经经过了大量的训练,考生应该不费什么时间就可以将本题解答完毕,因此日常学*和复*时对新课标规定的'必考篇目还是要认真复*,多做练*,以利于掌握扎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5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一日与游酢①见颐②,颐偶瞑坐,时③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杨时列传·程门立雪》)

  注释:①游酢:人名,北宋时文人。②颐,即程颐,北宋著名理学家。③时:人名,杨时。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遇叱咄 或:

  (2)主人日再食 再: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 文段【甲】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4. 文段【甲】中的宋濂与文段【乙】中的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种师生关系?(2分)

  参考答案:

  1.(共2分,答对一个词语得1分)

  (1)有时候 (2)两顿

  2. (共4分,写对一句得2分)

  (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我穿着旧棉袍破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人家的想法。

  3. 幼时借书抄书的勤劳辛苦;成年后从师求学的艰辛。(答对1点,得1分,共2分)

  4. 宋濂和杨时对待老师都是毕恭毕敬。(大意对即可,得1分)

  评价示例一:我赞同这种师生关系。老师是长辈,是学问的传授者,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学生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评价示例二:我不完全赞同这种师生关系。师生应是*等的朋友关系,这样才能沟通心灵,发挥更大的潜能。(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共2分)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6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乙】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清朝艺苑》)

  【注】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4分)

  (1)不敢稍逾约( )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

  【小题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2分)

  (1)以中有足乐者 (2)必无所疑乃已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小题4】宋濂、顾炎武在求学上,有何共同之处?(3分)

  【小题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1)超过约定的期限 (2)等待 (3)同“披”,穿着 (4)到……去

  【小题2】(1)以/中有足乐者 (2)必无所疑/乃已

  【小题3】(1)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地请教。 (2)勤奋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小题4】示例:勤奋,刻苦,不怕困难,专注,持之以恒。

  【小题5】示例:学*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7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⑶腰白玉之环 腰: ⑷媵人持汤沃灌 汤: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2.第①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2分)

  13.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

  14.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3分)

  【答案】

  10.⑴于:向。⑵被:通“披”。⑶腰:腰佩。⑷汤:热水。

  11.译文: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12.幼时借书抄录,成年远行求师。

  13.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1分),凸显我的志趣所在(2分)。

  14.开放题,只要学生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得到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在生活和学*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是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充实而快乐的。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 示例二: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诸多困难与痛苦,我们都能坦然面对。(云南省20xx年中考语文试题)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①中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②。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③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

  【】①足下:敬称,您。②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③日力:岁月。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窘于衣食 皆以美于徐公

  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公问其故

  C. 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有亲以为之依归 吾谁与归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春 秋 未 三 十 若 刻 意 于 德 义 经 术 当 不 止 此 耳 。

  13.甲、乙两文都出自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依据选文回答问题。(3分)

  (1)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10.D

  11.(1)抄录完毕,跑去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像这样已经过了一年,(我)很遗憾没有和您见面。

  12.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13.(1)宋濂:勤奋好学;诚信。

  (2)学业上没有古人优秀 珍惜时间(或努力学*)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9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A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一日与游酢①见颐②,颐偶瞑坐,时③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杨时列传・程门立雪》)

  注释:①游酢:人名,北宋时文人。②颐,即程颐,北宋著名理学家。③时:人名,杨时。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遇叱咄 或:

  (2)主人日再食 再: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余则�A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 文段【甲】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4. 文段【甲】中的宋濂与文段【乙】中的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种师生关系?(2分)

  参考答案:

  1.(共2分,答对一个词语得1分)

  (1)有时候 (2)两顿

  2. (共4分,写对一句得2分)

  (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我穿着旧棉袍破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人家的想法。

  3. 幼时借书抄书的勤劳辛苦;成年后从师求学的艰辛。(答对1点,得1分,共2分)

  4. 宋濂和杨时对待老师都是毕恭毕敬。(大意对即可,得1分)

  评价示例一:我赞同这种师生关系。老师是长辈,是学问的传授者,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学生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评价示例二:我不完全赞同这种师生关系。师生应是*等的朋友关系,这样才能沟通心灵,发挥更大的潜能。(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共2分)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10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6-7题(8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盖。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7.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4分)

  【答案】

  6、(4分)

  (1)(我)抬头看它们(或蚊子),脖子因此(变得)僵硬了。

  (2)(我)背着箱子,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

  7、(4分)第1问示例:趣:①把叫声如雷的蚊子看作在空中飞舞的群鹤(或: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把冲烟飞鸣的蚊子看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或: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1分)乐指读书(或从师求学)。(1分)

  第2问示例:①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发现乐趣。②保持一颗好奇心,善于从*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③展开联想、想象,让*凡的事物变得神奇、有趣。④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⑤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艰苦的生活。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3)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6篇

  【学*目标】

  1.联系自身,学*古人克服困难、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2.掌握文章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重、难点】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法指导】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抓住文章中对比的写作手法,深入学*古人刻苦学*的精神和意志。

  【学时安排】两课时

  【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并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读音。

  嗜学()加冠()叩()问叱咄()容臭()

  负箧()曳屣()皲()裂媵()人馁()

  衾()烨()然缊()袍廪稍()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③尝趋百里外()④未尝稍降辞色()()

  ⑤援疑质理()⑥腰白玉之环()

  ⑦右备容臭()⑧非天质之卑()共7页,

  ⑨俟其欣悦()⑩生以乡人之子谒余()

  3.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序”这种文体的特点。

  4.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家长评价:您的孩子读了遍课文。您觉得您的孩子读的怎么样?(可从读音准确、是否流畅等方面评价)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2.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疏通大意。

  (2)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3.释疑解难

  4.小结

  三、课堂巩固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和—久而乃和()言和而色夷()

  至—色愈恭,礼愈至( )至舍,四支僵经不能动( )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无冻馁之患( )

  以—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

  以中有足乐者()以衾拥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之—弗之怠()走送之()

  益慕圣贤之道()当余之从师也()

  2.指出下列词的古今不同的词义。

  余:古义今义假:古义今义

  走:古义今义游:古义今义

  臭:古义今义博士:古义今义

  汤:古义今义

  3.翻译下列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5)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4.尝试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预*导学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今日太学生昔日作者

  衣食

  住宿

  从师

  书籍

  小结:

  2.在预*中,你发现了哪些疑难问题需要解决的?如果没有,写下您的阅读感受。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2.合作探究

  (1)作者读书求学经历“艰难”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又是怎么解决的?我们该学*他哪些品质?

  (2)举例说明文中的对比手法。

  (3)找出文中描写和议论的句子,感受“序”的文体特点。

  3.释疑解难

  4.小结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④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耽书③,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④。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选自《北史》)

  【注】①范阳遒(qiú):范阳郡道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③耽书:酷爱读书。耽,迷恋、沉溺。④都讲:主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益慕圣贤之道()(2)或遇其叱咄()

  (3)同舍生皆被绮绣()(4)生徒悉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译文:

  3.如果用“祖莹偷读”作为上联,结合【甲】文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说说【甲】【乙】两文所写人物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下联:

  共同特点:

  4.体会【甲】【乙】两文画线句子的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甲】

  【乙】

  5.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从宋濂求师的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答:

  【教学构思】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文中的谆谆教诲至今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教授时,可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浅易的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安排二课时学*本文。第一课时:采用诵读法,以朗读带动学生感知文章内容;要求学生分小组交流,指导他们归纳文言文中的常见文言现象,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完成字词积累活动。第二课时:采用探究讨论方式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懂得珍惜拥有,好好学*,不断追求,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点:

  ⑴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⑵理解积累一些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2、能力培养点:

  ⑴能够通读课文,利用文下注释自己翻译全文。

  ⑵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体验点:

  ⑴学*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⑵教育学生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与学*环境,努力向上,不断追求。

  【教学重难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形象说理的技巧。

  3、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屏幕显示课文标题。)

  二、 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及文后相关资料,教师补充:

  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一生刻苦学*,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德为己任,为学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文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刘基曾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屏幕显示)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三、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圈出生字词,同学间互读并纠正错误。

  屏幕展示:(请同学读,边读,边显示读音)

  叩问叱咄俟其欣悦负箧曳屣媵人缊袍敝衣以衾拥覆皆被绮绣容臭烨然皲裂

  (学生读完后,教师纠正。)

  4、翻译重点语句。

  四、合作探究

  1、分组合作,或你读我译,或边读边译并找出常见文言文现象。一组找出一词多义,一组找词类活用,一组找通假字;一组找古今异义。(学生围坐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组发言交流。

  3、教师小结:(屏幕显示)

  ⑴一词多义:

  以:以衾拥覆(用,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而,连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为,介词/拿,把,介词)

  无从致书以观(来,连词)

  和:久而乃和(缓解、暖和)

  言和而色夷(谦和)

  再:一而再,再而三(第二次)

  日再食(两次)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

  无冻馁之患(忧患)

  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助词)

  走送之(代词,指借的书)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不译)

  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

  其:门人弟子填其室(代词,代乡之先达)

  缊袍敝衣处其间(代词,代太学生)

  而:足肤皲裂而不知(表转折)

  久而乃和(顺承连词)

  ⑵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⑶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⑷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汤:古: 热水 今: 菜汤

  走送之走:古: 跑 今: 行走

  尝趋百里趋:古:快步走 今: 趋势

  或遇其叱咄或:古:有时 今: 或者

  卒获有所闻卒:古: 最终 今: 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借 今:假期

  4、齐读全文。

  五、学*小结

  本文中作者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达了他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一

  2、根据课文,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提示: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根据课文,试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目的: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

  二、 研读探究

  1、作者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2、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作者主要从无书、无师、求学中途艰难、学*生活艰苦四个方面描写求学过程的艰辛。面对艰难,作者以坚韧的意志、勤学的精神一一克服了,终有所成。其精神可嘉。你在学*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呢?面对这些困难,你是怎样做的?(让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4、学生讨论发言。

  5、教师小结:大家明白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学*中我们必须勤奋好学,发扬永不知足的精神。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时也很知足。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6、学生发言。

  7、教师小结: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饱、穿暖,有房子住就行。那么,大家对作者的这种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处此种境况,你怎么想?怎样做?

  8、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中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此感受到现在学*生活的幸福和优越,从而激发起了学*的热情,也懂得了怎样追求幸福。)

  三、总结全文(屏幕展示板书)

  四、拓展延伸(屏幕出示情境话题)

  1、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2、我是老师──当我悉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

  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说:

  3、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当我听说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说:

  五、布置作业

  1、列举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以苦为乐的事例。(韦编三绝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画荻教子)

  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

  【板书设计】

  学*态度:嗜学

  寓学*条件:艰难 劝

  理同舍生: 烨然若神人学

  于

  事余之学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的含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古人的勤奋好学精神。

  3、有感情地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梳通文意复述故事并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

  【设计思路】

  文言文一直是学*的难点,因为它的语言特点及字义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学生的思想包袱很重。教师可以以故事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加强阅读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这是一篇赠序。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致仕。第二年,宋濂至应天去朝见明太祖朱元璋。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立,情真意挚,语重心长。(板书课题及作者。)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

  听录音,在老师的激导人下,自主学*完成下列题目。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你不明白的字、词、句,小组内讨论解决。

  2、积累常用文言词。

  3、小组内找同学复述故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合作学*

  1、小组间交流,相互解决。

  2、班上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师讲解故事内容,从感情人手拉*与学生的距离。

  (宋濂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读,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自己动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及时归还。有时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寒的冬天,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我还不知道,到了书馆,四肢冻得僵硬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

  1、读准字音:

  嗜叩问叱咄俟负箧曳屣皲裂媵人馁衾烨然缊袍

  (要求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若有错误及时纠正。)

  2、说出下列词的意思:

  无从:没有办法。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以是:因此。

  患:担心,担忧。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叱咄:训斥,呵责。

  穷冬:冬末。

  沃灌:浇洗。

  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绲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旧。

  3、小组同位间复述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

  ⑴一名同学复述故事,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⑵朗读课文采取多种方式,齐读、个人读、默读等。

  五、研读赏析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学生阅读本段,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题目。

  ⑴解释下面加粗字的意思。

  嗜学:逾约:

  假余:走:

  ⑵简洁地概括上述文段的内容。

  ⑶作者学*的勤苦表现在哪些地方?

  2、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作者在这一层中讲述幼时求学的情况。开篇就点“嗜学”,为全文奠定基调,“嗜学”和“家贫”是矛盾的,由此引出求学的勤苦。)

  明确:

  ⑴喜欢、爱好;超过;借;跑

  ⑵讲述“我”幼时求学的情况。

  ⑶借书、手自笔录、天寒不怠、走送不逾期。)

  六、梳理巩固

  谈收获,整理笔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一再说自己求学之难,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差甚远?作者到底想对同乡说些什么呢?

  二、自主学*

  师: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识记难理解的字词并积累。

  2、本段讲述今之太学生学*条件的优越,与先前自己形成对比,试进行分析。

  3、作者运用对比,引出说明的道理。

  4、通过学*本文,你有何收获?

  二、合作学*

  1、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内交流。

  2、班内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理解对比手法运用的作用

  文*有四组对比:“同舍生”的衣着与“我”的有何区别作对比。

  四、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同桌间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4)

——读送东阳马生序有感 (菁华6篇)

  这几天,我们学*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言文,作者宋濂的一举一动引起了我的注意。

  宋濂小的时候就很好学,因为家境贫困,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还要亲手抄写,按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到了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冻得手指不能弯曲,他还是不放松抄写,抄完,赶快送还,不敢稍稍超过期限。因此,许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他。于是,他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很大的阅读量。自己又捧着经书跑到百里之外,向有名的前辈请教。前辈因非常有名,前来求学的学生挤满了先生的书房,在求学的过程中,大雪深几尺,脚冻坏了都不知道。

  就这样,宋濂获得了知识,可是,我们不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吗?他当时的环境那麽艰苦,那么凄凉,为了求知,不顾一切,勇往直前,渴望求知。可是我们呢?环境优雅,吃穿不愁,家离学校也就十几分钟,我们不能像宋濂那样什么都不比?什么都不羡慕吗?我们不能像宋濂那样什么都不顾?只想学到那盼望已久的知识吗?是的只要你想,没有不可以。所以,请同学们把“不”这个字从你们的'人生字典中删掉,永远都不要留下什么痕迹。

  因为作者心中有求知的渴望,所以作者他什么都不会去想,因为知识就是他的精神食粮,就是他漂亮的衣裳。所以,我想说,我们可以与他一样,可以好好学*,可以为了知识而不顾一切。可是,我们做到了吗?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合上课本,我反复回味着刚读完的《送东阳马生序》,心中久久不能*静。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借自己幼时“勤且艰”的`求学经历来劝告马生要好好读书,不知道马生看到这篇文章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也许和我的感受一样,震撼且有受益匪浅吧。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在当今社会,像宋濂这样抄书的精神,还有几个人有呢?我们借到一本书,大多人只是翻一翻,囫囵吞枣,一目十行,尚未领悟其中的意思,便大呼读完了,实际上,自己连这本书的皮毛都没学到;只有少数人想留下这本书多多钻研,最多只会去复印,而根本不会自己去抄一遍,虽然书的内容没变,但是,古人那种求学好学的抄书精神已经改变了。

  我也是这大多数人之中的一个,*时,我总是不认真看书,以为书中的知识没有什么大不了,可是,宋濂的故事让我醒悟了。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宋濂就是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难道我要让这些知识白白溜走吗?现在,我们都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在爸爸妈妈给予的优越环境中成长。坐在明亮的台灯下,不用因担心没有书读而抄书,不用担心没有好的老师,不用在寒风中跑好几十里山路去求学……可是,我们却把这些优越的学*条件当成了挥霍的资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却不认真听课;面前摆放着一本本飘着墨香的书却不认真读;做作业时总想一天拖一天……

  比起宋濂,我们这些现代有着优越环境学*的学生是多么惭愧呀!

  我们要学*宋濂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虽然没有必要“头悬梁,锥刺股”,但也要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不要辜负了家长、老师的一片期望1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完《送东阳马生序》,我深刻意识到,只有勤奋学*,日记月累,才能积累知识,获得成功!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名叫《送东阳马生序》的古文,让我获益良多。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子,使做为学生的我感到这似乎不是几百年前的故事,而是我的身边事,更使我知道求学路上一路坎坎坷坷,我们应不畏艰辛,勇于探索,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浦江(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人,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的“开国文臣之首”。家境贫寒,自幼发奋苦读,依靠坚强的毅力,克服艰难险阻,最终战胜了自我,完善了人生,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他当时遇到的困难,是很难想像的,那么艰苦能克服,简直不可思议。读过他的事迹,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能够产生强烈的震撼。

  从文中我们知道,古人因家境贫寒而借书亲手抄写,虽然辛苦却一点也不放松,抄完便跑去送还,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终于有机会看到各类书籍。而面对着父母为我买的一大堆书,我却很少细心地读过,真不敢与古人相比。古人向先生请教问题时毕恭毕敬,遇到先生训斥、呵责时,他的态度变得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直到先生高兴了,才再次请教。面对古人在如此艰难的求学条件下,对知识的渴望与决心,我羞愧得无地自容。古人为了求学,不畏天气寒冷,即使四肢都冻得动弹不得,一日只吃两餐,穿戴不如他人也全都不在乎,而我们丰衣足食从不为受冻挨饿担忧,也没有奔走的劳累,更不必亲手抄书,但仍学业不精通,那只能怪我们用心不专一了。

  诚然,学有所成、成才不是三心两意,乱来就可以达到、实现的。而是要努力、勤奋、艰苦、刻苦钻研。再加上自己对学*的专心

  但是我们自己,单单是嘴里说着,自己长大以后要出人头地,找一份好工作孝敬父母,可是实际行动呢?天上永远不会掉下黄金,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不要做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现在的生活,虽然每天都好像是忙忙碌碌,闭上眼睛就是天黑,过的真的很不充实啊。而这一切,都又起源生活没有长远的规划,每天都没有具体的安排。宋濂曾言: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读起这些,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这几天,我们学*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言文,作者宋濂的一举一动引起了我的注意。

  宋濂小的时候就很好学,因为家境贫困,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还要亲手抄写,按着约定的日子按时归还。到了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冻得手指不能弯曲,他还是不放松抄写,抄完,赶快送还,不敢稍稍超过期限。因此,许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他。于是,他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很大的阅读量。自己又捧着经书跑到百里之外,向有名的前辈请教。前辈因非常有名,前来求学的学生挤满了先生的书房,在求学的过程中,大雪深几尺,脚冻坏了都不知道。

  就这样,宋濂获得了知识,可是,我们不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吗?他当时的环境那麽艰苦,那么凄凉,为了求知,不顾一切,勇往直前,渴望求知。可是我们呢?环境优雅,吃穿不愁,家离学校也就十几分钟,我们不能像宋濂那样什么都不比?什么都不羡慕吗?我们不能像宋濂那样什么都不顾?只想学到那盼望已久的知识吗?是的只要你想,没有不可以。所以,请同学们把“不”这个字从你们的人生字典中删掉,永远都不要留下什么痕迹。

  因为作者心中有求知的渴望,所以作者他什么都不会去想,因为知识就是他的精神食粮,就是他漂亮的衣裳。所以,我想说,我们可以与他一样,可以好好学*,可以为了知识而不顾一切。可是,我们做到了吗?

  书,是进步的阶梯;书,是精神的慰藉;书,是情感的升华,好读书的人常与书为乐,能够细细品尝书中的精华,加入芝兰之室。

  不久之前,在老师的带领之下,我们学*了一篇令我回味无穷的文章——明代宋濂写的《送东阳马生序 》。刚开始接触时,我感觉太陌生了。领会不了主旨,经过长时间一遍又一遍反复的精读,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它主要是以一个名叫马君则的读书人为叙,记述了他求学的困难,却一直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最终学有所成。此篇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马君则“抄书之艰,叩问之难,旅途之困,生活之苦”的遭遇,但他勤且坚,用心专,最终业精德成。与之相比的是,现在的学生书不抄,叩问易,坐涌书,无冻馁。却用心不专,业不精德不成。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告诫我们要珍惜现在拥有的,最后业精德成。

  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并不是在于先天的聪慧,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勤奋。与古人相比,我们的学*,生活等方面都有较大水*的提高,想完成一件事并不太难,关键在于个人的态度与勤奋,只要心用到了,难道还有什么事不能做到吗?作为新生代的我们,拥有这么好的条件,更应该刻苦勤奋的学*,做到业精德成,以对得起优越的学*条件。

  夜晚,暖洋洋的屋子里,丝丝柔和的灯光下,轻翻开书页,贪婪的吸允着书的清香,思绪飘进了有“明初诗文三大家”之称的宋濂的家中,简陋的居室里,那埋头苦读的人嘴角微翘,艰苦的环境让他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机会。

  小心翼翼地捧着“手自笔录”的书,他的思绪在坚挺的文字中飞扬,拿着毛笔的手从不舍停歇半刻,书页中塞满了解析、注释。“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细细低吟,仿佛正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身旁是专注抄书的宋濂,茅草屋四面透风,片片雪花落在纸页上,陪他共食这精神食粮。对知识的渴求令他忘记了环境的艰苦,身体的伤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或许正是幼时的艰苦环境,才让宋濂成长为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古往今来,刻苦学*的事例数不胜数:晋朝车胤用萤火虫代替烛火在夜晚读书;孙康在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西汉匡衡因为家贫,凿穿墙壁引邻舍的烛光读书;东汉孙敬为防止夜晚读书打瞌睡,把头发绑住悬于梁上,战国苏秦用锥子刺大腿,用皮肤之痛提醒自己勤奋苦读……

  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既不需要“手自笔录”也不需要“凿壁偷光”,每天坐在干净整洁的教室中,有老师的细心教导,有父母的嘘寒问暖,自己只需稍加勤奋,就可以获得成功,相比宋濂,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呢?

  窗外的阵阵风声拉回了我的'思绪,慢慢合上书页,感慨溢满心间,无暇顾及窗外的景象,脑海闪过句句古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这是来自心灵的诗篇。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5)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 (菁华6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走送之(跑)

  B、援疑质理(援助)

  C、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D、右备容臭(香气)

  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俯身倾耳以请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不以物喜

  D、以塞忠谏之路也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B、未尝稍降辞色(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

  C、媵人持汤沃灌(服侍的人拿着汤药喂我)

  D、烨然若神人(浑身光彩照人,好像很神气的样子)

  4、选出对“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翻译正确的一项( )

  A、或者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送的礼物更多,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B、或者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回答。

  C、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送的礼物更多,一句话也不敢回答。

  D、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5、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勒奋学*的经历.寄寓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B、第一段重点记叙作者克服学*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终于能够有所收获的事情。

  C、第二段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求学的艰苦,其中“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一句写出了作者家境的贫寒和借书路途的遥远与险恶。

  D、“略无慕艳意”一句,表现了作者在艰苦的学*生活中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心态。

  6、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本文是一篇书序,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B、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现了夸耀自己的写作意图。

  C、多用对比手法。例如把“先达德隆望尊”与“门人弟子填其室”进行对比。

  D、注重细节描写。例如对作者执经叩问、同舍生豪华穿戴等的描写,均细致入微。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C

  6、D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将士注坡跳壕(督促) B.援疑质理(引述)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 D.右备容臭(臭味)

  【小题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征于色,发于声 B.同舍生皆被绮绣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D.四支僵劲不能动

  【小题3】对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讲述了幼年读书求学的艰辛和用心之诚恳专一,也为下文与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做了铺垫。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表现了作者诚实守信的性格特点。C.选文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记叙往事,现身说法,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悟,很有说服力。 D.选文表现了作者刻苦好学、严于律己的品质,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1)有时遇到他发脾气,我神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等到他高兴,就再去请教。(4分)

  (2)因为我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2分)

  解析【小题1】D中应是“香味”。

  【小题1】B中“被”通“披”;C中“得”通“德”D中“支”通“肢”。

  【小题1】抒情表达方式不够合理。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问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2.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烨然若神人 判若两人

  B.腰白玉之环 腰缠万贯

  C.右备容臭 臭气相投

  D.主人日再食 再接再厉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5.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

  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意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6)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菁华5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5.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1)俟其欣悦________ (2)持汤沃灌_________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计日以还 B. 从乡之先达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而承天子之宠光

  C. 是肤皲裂而不知 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久而乃和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8.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4分)

  答案:

  15.(1)等待,等到。 (2)热水

  16.B

  17.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8.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①中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②。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③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

  【】①足下:敬称,您。②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③日力:岁月。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窘于衣食 皆以美于徐公

  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公问其故

  C. 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有亲以为之依归 吾谁与归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春 秋 未 三 十 若 刻 意 于 德 义 经 术 当 不 止 此 耳 。

  13.甲、乙两文都出自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依据选文回答问题。(3分)

  (1)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10.D

  11.(1)抄录完毕,跑去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像这样已经过了一年,(我)很遗憾没有和您见面。

  12.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13.(1)宋濂:勤奋好学;诚信。

  (2)学业上没有古人优秀 珍惜时间(或努力学*)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一日与游酢①见颐②,颐偶瞑坐,时③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杨时列传·程门立雪》)

  注释:①游酢:人名,北宋时文人。②颐,即程颐,北宋著名理学家。③时:人名,杨时。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遇叱咄 或:

  (2)主人日再食 再: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 文段【甲】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4. 文段【甲】中的宋濂与文段【乙】中的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种师生关系?(2分)

  参考答案:

  1.(共2分,答对一个词语得1分)

  (1)有时候 (2)两顿

  2. (共4分,写对一句得2分)

  (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我穿着旧棉袍破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人家的想法。

  3. 幼时借书抄书的勤劳辛苦;成年后从师求学的艰辛。(答对1点,得1分,共2分)

  4. 宋濂和杨时对待老师都是毕恭毕敬。(大意对即可,得1分)

  评价示例一:我赞同这种师生关系。老师是长辈,是学问的传授者,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学生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评价示例二:我不完全赞同这种师生关系。师生应是*等的朋友关系,这样才能沟通心灵,发挥更大的潜能。(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共2分)

  生序(节选)(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腰白玉之环( )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1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以为号焉B.当余之从师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足肤皲裂而不知置酒而招之D.烨然若神人环堵萧然(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原文: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①跑 ②等到 ③热水 ④腰佩

  【小题2】D

  【小题3】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小题4】①刻苦学*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几年也出现了虚词词义的考查。重点实词词义和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是本次考查的重点。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而且,只要在日常学*中加强记忆,就可直接解答此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A项中“以”因此/做为;B项中“之”助词,无意义/代词,千里马;C项“而”转折连词,却/承接,因此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考生要特别留意。*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本题因为来自课内文言文阅读,这些句子在课内都理解了,难度很小。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这个题在日常学*和复*中,已经经过了大量的训练,考生应该不费什么时间就可以将本题解答完毕,因此日常学*和复*时对新课标规定的必考篇目还是要认真复*,多做练*,以利于掌握扎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生序(节选)(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腰白玉之环( )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1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以为号焉B.当余之从师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足肤皲裂而不知置酒而招之D.烨然若神人环堵萧然(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原文: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①跑 ②等到 ③热水 ④腰佩

  【小题2】D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7)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菁华5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5.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1)俟其欣悦________ (2)持汤沃灌_________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计日以还 B. 从乡之先达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而承天子之宠光

  C. 是肤皲裂而不知 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久而乃和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8.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4分)

  答案:

  15.(1)等待,等到。 (2)热水

  16.B

  17.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8.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①中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②。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③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

  【】①足下:敬称,您。②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③日力:岁月。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窘于衣食 皆以美于徐公

  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公问其故

  C. 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有亲以为之依归 吾谁与归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春 秋 未 三 十 若 刻 意 于 德 义 经 术 当 不 止 此 耳 。

  13.甲、乙两文都出自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依据选文回答问题。(3分)

  (1)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10.D

  11.(1)抄录完毕,跑去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像这样已经过了一年,(我)很遗憾没有和您见面。

  12.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13.(1)宋濂:勤奋好学;诚信。

  (2)学业上没有古人优秀 珍惜时间(或努力学*)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一日与游酢①见颐②,颐偶瞑坐,时③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杨时列传·程门立雪》)

  注释:①游酢:人名,北宋时文人。②颐,即程颐,北宋著名理学家。③时:人名,杨时。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遇叱咄 或:

  (2)主人日再食 再: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 文段【甲】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4. 文段【甲】中的宋濂与文段【乙】中的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种师生关系?(2分)

  参考答案:

  1.(共2分,答对一个词语得1分)

  (1)有时候 (2)两顿

  2. (共4分,写对一句得2分)

  (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我穿着旧棉袍破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人家的想法。

  3. 幼时借书抄书的勤劳辛苦;成年后从师求学的艰辛。(答对1点,得1分,共2分)

  4. 宋濂和杨时对待老师都是毕恭毕敬。(大意对即可,得1分)

  评价示例一:我赞同这种师生关系。老师是长辈,是学问的传授者,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学生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评价示例二:我不完全赞同这种师生关系。师生应是*等的朋友关系,这样才能沟通心灵,发挥更大的潜能。(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共2分)

  生序(节选)(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腰白玉之环( )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1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以为号焉B.当余之从师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足肤皲裂而不知置酒而招之D.烨然若神人环堵萧然(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原文: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①跑 ②等到 ③热水 ④腰佩

  【小题2】D

  【小题3】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小题4】①刻苦学*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几年也出现了虚词词义的考查。重点实词词义和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是本次考查的重点。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而且,只要在日常学*中加强记忆,就可直接解答此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A项中“以”因此/做为;B项中“之”助词,无意义/代词,千里马;C项“而”转折连词,却/承接,因此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考生要特别留意。*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本题因为来自课内文言文阅读,这些句子在课内都理解了,难度很小。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这个题在日常学*和复*中,已经经过了大量的训练,考生应该不费什么时间就可以将本题解答完毕,因此日常学*和复*时对新课标规定的必考篇目还是要认真复*,多做练*,以利于掌握扎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生序(节选)(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8)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附答案(5)份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分)

  译:

  (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分)

  译:

  小题3:文中写“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余则缊袍敝衣……”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4: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请结合本文分析宋濂最终学有所成的原因?(至少两点)(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等待。(2)通“披”,穿。

  小题2:(1)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自己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经常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小题3:对比。作者把自己艰苦求学与同舍生优越条件作对比,突出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4:示例:(1)勤奋刻苦。(2)博览群书。(3)虚心请教。(4)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4)意志坚强。(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1:(1)俟是等待的意思。(2)被是通假字,通“披”意思是穿。

  小题2:(1)无从:没有办法。致:得到。以:来。假借:借。于:向。手自笔录:亲自用手抄录。(2)负:背着。箧:书箱。曳:拉,拖。屣:鞋子。

  小题3:文中写“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余则缊袍敝衣……”是用的对比手法,把我求学的艰难和同舍生生活条件的优越进行对比,说明我“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突出我在艰苦环境下求学,更注重的是精神方面的快乐,而不是物质生活。

  小题4:要注意题干要求:“请结合本文分析宋濂最终学有所成的原因”,从原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宋濂从小学*就很勤奋,他主动去借书、抄书,博览了群书。他还能不顾路途遥远、环境恶劣,虚心向老师请教,他把读书当作乐趣。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初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走送之( ) 硕师( )

  援疑质理( ) 卒获有所闻( )

  3.选文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4.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锦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6.读此段文字,对你有何启示,请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

  1.宋濂 明

  2.走:跑 硕:大 援:引 率:终于

  3.①借书不失信于人;②抄书不畏艰苦;③远行百里向先达请教。

  4.勤奋好学、谦虚诚恳。

  5.作者以学得知识为最大乐事,这种高洁志趣,让人敬佩,值得效仿。

  6.略(围绕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学有所成来谈即可)

  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加线的字。 (4分)

  (1)录毕,走送之( )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3)媵人持汤沃灌( ) (4)主人日再食( )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3分)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分)

  【小题3】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4分)

  【小题4】读了课文,作者的哪些求学行为深深地打动了你?请写出你的感触。(4分)

  答案

  【小题1】①跑去②借给 ③热水 ④两顿(4分)

  【小题1】①天气特别冷,砚里的墨水都结成坚冰,手指不可屈伸,也不敢放松抄书。②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会在意衣食享受不如他人。(6分)

  【小题1】例: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和成长。

  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子。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赞同与否,言之成理即可)(4分)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汤、再”等词。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比如:怠、以、见若等字。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无论赞同还是反对老师的态度,都要说出相应的理由即可。

  【小题1】本体是一道开题。结合作者的求学经历来谈感受或想法即可。(提示:答出克服困难借书抄书、诚恳虚心求师学道,生活维艰而求学意志坚定,以读书为乐而不在意物质享受等一至两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4分)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初文学家。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走送之( ) 硕师( )

  援疑质理( ) 卒获有所闻( )

  3.选文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4.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锦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6.读此段文字,对你有何启示,请写在下面。

  【参考答案】

  1.宋濂 明

  2.走:跑 硕:大 援:引 率:终于

  3.①借书不失信于人;②抄书不畏艰苦;③远行百里向先达请教。

  4.勤奋好学、谦虚诚恳。

  5.作者以学得知识为最大乐事,这种高洁志趣,让人敬佩,值得效仿。

  6.略(围绕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学有所成来谈即可)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②,自练乡兵与之角③。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⑤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土寇:土匪。 ③角:战斗。 ④洫(xù):沟渠。 ⑤甫:刚。

  11、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 和 的学*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 和 。(4分)

  1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走送之 走:

  (3)自谓可将兵十万 将:

  (4)会有土寇 会: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

  14、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一)11、借书 抄书 打仗失败 治水失败

  (评分说明:大意对即可。每空1分,共4分)

  12、(1)特别爱好(或喜欢、爱好) (2)跑 (3)率领(或带领) (4)适逢,正赶上

  (评分说明:结合语境理解正确即可。每小题1分,共4分)

  13、(1)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2)(他)常常独自在庭院(台阶)散步,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或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

  (评分说明:翻译通顺、完整,大意对即可。每个分句1分,每小题2分,共4分)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