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文库 >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絺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资:积蓄,准备。⑥絺(chi1):细葛布。⑦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朝服衣冠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④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

  1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不求闻达于诸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3、【甲】文中邹忌和【乙】文中文种在进谏方式上有相同之处,二人都是通过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文种以商人夏天酒宴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时就要。(2分)

  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

  9、(1)穿戴(2)认为(3)管理、治理(4)于是,就

  10、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11、B

  12、

  (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受上等奖赏。

  (2)如果能够听到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晚的呢!

  13、(1)类比或设喻说理、设喻类比、以事设喻

  (2)招揽和培养谋士、勇士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2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问题。

  (1)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

  (1)能谤讥于市朝 谤: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2)闻:使……听到

  2.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或: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重点词“地”、“方”翻译正确即可。

  3.国内: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示例1: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嗯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

  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3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私臣 ( )

  (2)皆以美于徐公(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4)时时而间进 ( )

  2.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上文第二段就有一个这样的成语,它是 ,意思是: 。(2分)

  3.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 “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

  ”的成效。(2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③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邹忌劝齐王取得成功,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1)偏爱(2)比(3)指责(4)间或,偶然

  2.门庭若市

  3.王之蔽甚矣 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略

  5.示例1:尊重被劝说者,委婉劝说,这样才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示例2:因身边小事设喻说服别人,由己及人,以小见大,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能将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4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丙】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小题1:下列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C.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小题2:下面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A.孔子云:何陋之有?B.菊,花之隐逸者也。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小题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类比,运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5:解释【丙】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吟鞭东指即天涯 ②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②赏析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①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②使人民安定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关键词“域”“国”各1分)

  小题4:【甲】文以自身切身感受设喻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相似处进行类比,巧妙地讽喻齐王,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乙】文以战争为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小题5:①吟鞭-马鞭落红-落花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 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试题分析:

  小题1:A-凭借、依靠,B-早晨/朝见,C-护城河/池塘,D-偏爱/私情。

  小题2:例句是判断句,A句是倒装句,宾语前置,C句是倒装句,定语后置,D句是被动句。

  小题3: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孰”“以”“界”,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字,分别译为“谁”“凭借”“界限”。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甲】文把自己的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由己及王,使齐王认识到积弊之深,从而愉快地接受了自己的建议。这种类比,收到很好的讽谏效果;【乙】文把战争与治国类比,由战争推论到治国,揭示了本文的主旨,使君王认识到治理国家中人和的重要性。这种类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5:“吟鞭”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根据语境可译为“马鞭”。赏析句子可以选择比喻的角度,当然也可从象征的角度出发。表明作者虽然辞官还乡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爱国情怀和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奉献精神。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5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妻之美我者,我也私:偏爱。

  B.朝衣冠服:衣服。

  C.数月之后,时时而进间:偶尔。

  D.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3分)

  A.皆以美徐公B.欲有求我也

  C.能谤议市朝D.皆朝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忌以自己的故事,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B邹忌“暮寝而思之”的结果表明他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翻译: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翻译:

  答案:

  6、B 7、C 8、D;

  9、(1>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孰与”1分,句子通顺1分,共2分)

  <2)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刺”1分,句子通顺1分,共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 (菁华5篇)(扩展1)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 (菁华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絺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资:积蓄,准备。⑥絺(chi1):细葛布。⑦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朝服衣冠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④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

  1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不求闻达于诸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3、【甲】文中邹忌和【乙】文中文种在进谏方式上有相同之处,二人都是通过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文种以商人夏天酒宴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时就要。(2分)

  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

  9、(1)穿戴(2)认为(3)管理、治理(4)于是,就

  10、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11、B

  12、

  (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受上等奖赏。

  (2)如果能够听到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晚的呢!

  13、(1)类比或设喻说理、设喻类比、以事设喻

  (2)招揽和培养谋士、勇士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2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问题。

  (1)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

  (1)能谤讥于市朝 谤: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2)闻:使……听到

  2.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或: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重点词“地”、“方”翻译正确即可。

  3.国内: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示例1: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嗯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

  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3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私臣 ( )

  (2)皆以美于徐公(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4)时时而间进 ( )

  2.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上文第二段就有一个这样的成语,它是 ,意思是: 。(2分)

  3.文中邹忌先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最后得出“ “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

  ”的成效。(2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③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邹忌劝齐王取得成功,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语言交际有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1)偏爱(2)比(3)指责(4)间或,偶然

  2.门庭若市

  3.王之蔽甚矣 战胜于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略

  5.示例1:尊重被劝说者,委婉劝说,这样才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

  示例2:因身边小事设喻说服别人,由己及人,以小见大,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能将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4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丙】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

  小题1:下列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C.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小题2:下面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A.孔子云:何陋之有?B.菊,花之隐逸者也。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小题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类比,运用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5:解释【丙】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吟鞭东指即天涯 ②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②赏析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①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②使人民安定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关键词“域”“国”各1分)

  小题4:【甲】文以自身切身感受设喻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相似处进行类比,巧妙地讽喻齐王,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乙】文以战争为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小题5:①吟鞭-马鞭落红-落花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 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试题分析:

  小题1:A-凭借、依靠,B-早晨/朝见,C-护城河/池塘,D-偏爱/私情。

  小题2:例句是判断句,A句是倒装句,宾语前置,C句是倒装句,定语后置,D句是被动句。

  小题3: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孰”“以”“界”,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字,分别译为“谁”“凭借”“界限”。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甲】文把自己的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由己及王,使齐王认识到积弊之深,从而愉快地接受了自己的建议。这种类比,收到很好的讽谏效果;【乙】文把战争与治国类比,由战争推论到治国,揭示了本文的主旨,使君王认识到治理国家中人和的重要性。这种类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5:“吟鞭”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根据语境可译为“马鞭”。赏析句子可以选择比喻的角度,当然也可从象征的角度出发。表明作者虽然辞官还乡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爱国情怀和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奉献精神。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5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妻之美我者,我也私:偏爱。

  B.朝衣冠服:衣服。

  C.数月之后,时时而进间:偶尔。

  D.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3分)

  A.皆以美徐公B.欲有求我也

  C.能谤议市朝D.皆朝

  8.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忌以自己的故事,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B邹忌“暮寝而思之”的结果表明他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翻译: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翻译:

  答案:

  6、B 7、C 8、D;

  9、(1>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孰与”1分,句子通顺1分,共2分)

  <2)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刺”1分,句子通顺1分,共2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 (菁华5篇)(扩展2)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9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对选文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私:偏爱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C.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D.时时而间进间:间接

  2.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能谤讥于市朝

  D.皆朝于齐

  3.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邹忌修八足有余,而形貌日失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乏美好者,畏我也;客之美好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干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联系学过的课文,下列各组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与徐公孰美 孰为汝多知乎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文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因为:①齐国是一大国,齐王位高权重:②齐王身边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③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意对即可)

  3.启示:①人贵有自知之明;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③批评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意对即可)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候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

  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

  【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9.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上书谏寡人者 诽谤者族

  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公问其故

  C.门庭若市 烨然若神人

  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水落而石出者

  10.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为 父 老 除 害 非 有 所 侵 暴 无 恐!

  12.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2分)

  13.[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2分)

  参考答案:

  注意:只要考生对主观题的回答与答案意思相符即可。

  9.B,2分。

  10.(1)几个月以后,1分;还偶尔有人来进谏,1分,共2分。

  (2)我和诸侯们约定,1分;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1分,共2分。

  11.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断对一处给1分,共2分。

  12.齐王纳谏(1分)及其结果。(1分),共2分。

  13.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1分;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1分,共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题。

  (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被:穿上。⑤谄谀:奉承拍马。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偏爱

  (2)当面

  2.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

  3.①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

  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

  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言之成理即可。)

  4.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道谏言

  5.示例: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国亡后出逃。②发政举事:施政做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被:穿上。

  ⑤谄谀:谄媚奉承。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偏爱(2)当面

  2.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

  3.①从日常小事人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4.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齐国情况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5.示例: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题目。

  (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 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时时而间进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 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你更欣赏那一位?说说你的看法。

  (二)

  陈晓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通假字,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4. 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世以为神(以为:把……当作)

  B. 及守荆南回(及:和,与)

  C. 坐客罔不叹服(罔:没有)

  D.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务:致力,从事)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岂汝先人志邪?

  6.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

  参考答案:

  1.①比。②间或、偶然。

  2.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

  3.示例: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这是一种智慧。我更欣赏齐威王,因为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劝谏。

  4.B

  5.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6.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本文选自《 》,相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期经 整理,编为三十三篇。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2)王之蔽甚矣

  3.从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4.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说说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

  5.邹忌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劝谏齐王取得成功的?请谈一谈邹忌的劝谏艺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战国策 刘向

  2.(1)通“熟”,仔细。(2)受蒙蔽

  3.有自知之明,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也能正确对待别人,不偏听偏信。

  4.邹忌从生活小事中悟出深刻道理;邹忌讽谏并获得齐王认可,齐王实现“大治”。第一件事是第二件事的前提,第二件事市第一件事的结果。

  5.从生活小事设喻、类比推理出国家大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含蓄委婉地使齐王自己明白了个中道理。启示可围绕讲话要懂得艺术、技巧;根据对话者身份、地位不同使用恰当的方法、语气等回答即可。

  【阅读经典古文】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景公曰:“可。”

  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刘向《说苑 正谏》)

  注释:弋:本指用带着绳子的箭来射鸟,这里指捕鸟。 烛雏:人名。 亡:逃逸。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3)时时而间进 ( ) (4)勿杀而谢之 ( )

  2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皆以美于徐公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使吾君以鸟之故**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之景公前

  25、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26、邹忌和晏子的劝谏为什么会被国君接受?请从说话艺术的角度联系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

  27、我们在日常生活口语交际时,也应该像邹忌和晏子一样,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与人交流。请你选择下面提供的情境中的一种,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2分)

  (1)周五晚上,你的好朋友张三约你到网吧上网,你会对他说什么?

  (2)*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整治被严重污染的秦淮河,而某家餐馆偷偷将大量污水排放到秦淮河,造成新的污染。假如你所在小组的同学对此做了大量的调查,并去劝止该餐馆偷排污水的行为。你面对餐馆老板时将会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23、(1)确实、实在 (2)当面 (3)偶尔 (4)道歉(2分) 24、C (2分)

  25、(1)由此(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的情况(就)严重了

  (2)(会)认为我们国君把鸟看得比人命还重 (共4分)

  26、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3分)

  参考答案:两人都注意说话的方式,注意让对方能够接受。(1分)邹忌以自身的情况为喻(例),推断国君身边的人给他带来的蒙蔽;希望国君广开进谏之路以除蔽。晏子采用反话正说的方式,直陈国君这样做的危害,使景公幡然醒悟。(1分)

  27、开放性题目,无统一答案。注意对象、场合和文明得体,使对方能够接受,即可。

  (1)应陈述不能去的理由,委婉地规劝张三不要去。

  (2)应摆事实,讲道理,说话要对方易于接受。(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战国策》一书,是 时期由 (人名)编辑整理的。(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修八尺有余( ) ②孰视之 ( )

  ③私我也 ( ) ④今齐地方千里 ( )

  小题3:邹忌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皆言其美于徐公。面对众人不切实际的赞美之辞,他为什么能够做到不受迷惑?(2分)

  答:

  小题4: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威王的气度、神韵尽现,这一善字表明了什么意思?(2分)

  答:

  小题5: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言不慎便有性命之忧,可见进谏并非易事,而邹忌却能让齐威王欣然纳谏,令人佩服。邹忌的`进谏颇有技巧,他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西汉(或汉)刘向(每空0.5分)

  小题2:①长,这里指身高②通熟仔细③偏爱④方圆(每小题0.5分)

  小题3:略。(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头脑冷静,客观分析问题,善于观察,勇于深思;实事求是;不偏听偏信,能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回答。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 (菁华5篇)(扩展3)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菁华5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

  12、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2分)

  1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C、管夷吾举干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译:

  1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2分)(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参考答案:

  12.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3B

  14(1)当面指责(2)满一年(一年也可)

  15.(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翻译时大意得1分.谤讥闻译对得1分)(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翻译时大意得1分,前顾译对各1分)

  16.(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小题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

  【小题1】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小题1】(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示例:鲁庄公“不鄙”。理由合理得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小题1】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可)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1—6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粗词得意思。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_______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B、群臣进谏 臣之妻私臣

  C、乃下令 令初下

  D、门庭若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下面句子中的“之”跟“闻寡人之耳者”中的“之”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吾妻之美我者。

  B、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4、下列句子中的“者”跟“上书谏寡人者”中的“者”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虽欲言,无可进者。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当面;(2)使……听到

  2、C

  3、D

  4、A

  5、(1)大臣们和各级官员及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有错的地方的人,便能够得到上等的赏赐。

  (2)号令才下去的头几天,许多大臣走到宫里来劝谏威王,挤满了门口和院子,好似大街上一般热闹。

  6、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味喜欢听奉承话。做国君的更要虚心纳谏,才能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

  (意思对即可)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

  B.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C.皆以美于徐公 以:用来

  D.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答:

  14选文是邹忌上朝时对威王说的一段话,邹忌要告诉威王的是什么?我们从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答:

  答案:

  12.C

  13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14(1)威王(您)受了很重的蒙蔽。(2)示例:一个人位高权重的时候,就有可能受蒙蔽而

  不明真相。(或: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你听到的不一定是真话)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齐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 (菁华5篇)(扩展4)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菁华5篇)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巨,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巨,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诽谤于朝市,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期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枝。⑤务:一心,一定。

  12、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2分)

  13、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皆以置从美于徐公B、奉命于危难之间C、管夷吾举干士D、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译:

  16.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2分)(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参考答案:

  12.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3B

  14(1)当面指责(2)满一年(一年也可)

  15.(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翻译时大意得1分.谤讥闻译对得1分)(2)这三者都一心想得到他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及后面的祸患。(翻译时大意得1分,前顾译对各1分)

  16.(1)都采用设喻(类比、讽谏)的方式,委婉含蓄地指出君王的过失。(2)都能接受进谏,并付诸行动。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楚人济④泓而来。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期:约定时日。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④济:过河。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⑥迨:趁着。⑦既:尽,完了。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克: (2)然后襄公鼓之 鼓: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

  【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3分)

  【小题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案

  【小题1】(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

  【小题1】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小题1】(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2)请趁着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河的时候就攻打他们。(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示例:鲁庄公“不鄙”。理由合理得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小题1】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答成“宋襄公没有听取有司的正确意见”或“宋襄公没有把握有利的战机”也可)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1—6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粗词得意思。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_______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B、群臣进谏 臣之妻私臣

  C、乃下令 令初下

  D、门庭若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下面句子中的“之”跟“闻寡人之耳者”中的“之”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吾妻之美我者。

  B、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4、下列句子中的“者”跟“上书谏寡人者”中的“者”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虽欲言,无可进者。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 (菁华5篇)(扩展5)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是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20课),选自《战国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白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篇文章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文章中还出现了许多典型的文言句式和语法现象,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因此,它在本册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是重点讲读课文。

  二、说学情:

  初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学*基础,但大多厌烦文言文繁索的学*。因此在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文言文的方法。

  依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语文素质,本节课将赏读作为重点,把赏析作为难点,目的是在教学中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调动学生学*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课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策》有关知识,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讲究说话艺术,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并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2、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因为这篇文章要让学生在疏通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人物形象,将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内化成自身的东西。既欣赏和领略了我国语言文学之美,又能在做人做事上给学生以启迪。)

  教学难点: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四、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朗读法

  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课文的语言艺术。

  (二)、讨论点拨法

  从不同角度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三)、情景激励法、比较法、分析法、诠释法、循序渐进法

  针对重、难点,把课文分为三部分,逐个层次分析,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五、 说学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去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使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学生学法重点应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上,而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问答法,分析法,比较、仿写法等。

  六、 说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

  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有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以完成学*、能力目标。

  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在课堂中,将课文的方法目标、能力目标及课文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用典故,解题导入”、“理解内容,探究写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个步骤展开教学,分别从内容、结构、写法、思想意义等方面给予分析,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用典故,复*导入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可曾了解“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的故事呢?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故事结果“百官荒废,诸候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幕”。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设计意图:引用“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热情,破题导入,请同学们解题,老师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概念。对题目的这个“兼语短语”的破解,让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第二步:自主研*,整体感知

  (一)学生朗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采用奇特的“三叠式结构”手法来表达文中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纳谏的三赏;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二)课文中的“比”

  ①类比、喻比(如:以“家事”比“国事”,私,畏,求)

  ② 详比、略比(如:“邹忌进谏”写得详;“臣民进谏”写得略)

  ③ 侧比、正比(如:“三问三答”侧面比;“四国朝齐”是暗比)

  (设计说明:“一字经纬式”的教学方法,加深对课文理解由点及面,力图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第三步:分析人物,互助探究,拓展迁移

  ① 结合课文,分析邹忌人物形象,并让学生思考,邹忌是如何向齐王纳谏。

  ② 分析齐王这一人物形象。齐王纳谏效果怎样?臣民怎么进谏?

  ③ 总结,补充相关资料对比分析人物形象。

  ④ 请同学们谈所了解到的历史上的“进谏”故事。

  ⑤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应该怎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接受别人的意思。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在拓展迁移中达到本课要达到的能力及方法目标。在互动中进往创作探究性学*。)

  (三)赠记名言,师生共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 (菁华5篇)(扩展6)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通用10篇

  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6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小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小题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小题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2分)

  答案

  【小题1】⑴穿戴 ⑵偏爱(2分。解释正确一字给1分)

  【小题1】B(2分)

  【小题1】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2分。期虽必须译正确,译错一字扣0.5分)

  【小题1】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2分。一空1分)

  【小题1】⒗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战国策》一书,是 时期由 (人名)编辑整理的。(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修八尺有余( ) ②孰视之 ( )

  ③私我也 ( ) ④今齐地方千里 ( )

  小题3:邹忌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皆言其美于徐公。面对众人不切实际的赞美之辞,他为什么能够做到不受迷惑?(2分)

  答:

  小题4: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威王的气度、神韵尽现,这一善字表明了什么意思?(2分)

  答:

  小题5: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言不慎便有性命之忧,可见进谏并非易事,而邹忌却能让齐威王欣然纳谏,令人佩服。邹忌的进谏颇有技巧,他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西汉(或汉)刘向(每空0.5分)

  小题2:①长,这里指身高②通熟仔细③偏爱④方圆(每小题0.5分)

  小题3:略。(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头脑冷静,客观分析问题,善于观察,勇于深思;实事求是;不偏听偏信,能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回答。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4:略。(围绕接受,认同,赞赏,肯定;③意识到纳谏或广开言路的必要;④能认识到兴利除弊的必要;表明改革的决心大回答。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小题5:示例我: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喻国家大事,以小见大,自己及君,含蓄委婉。启发国君意识到自己受了蒙蔽,从而达到了进谏的目的。(围绕设喻说理;类比推理;设喻;讽喻中任意一点展开回答。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

  小题1:这是有关《邹忌讽齐王纳谏》所涉及到的文学常识,出处,作者及朝代应有所识记。

  小题2:修必须解释出句中的意思,即语境义。孰为通假字,私为活用字,方为古今异义字。均需高度重视。

  小题3:读上下文可知,邹忌不被妻、妾、客的赞美所迷惑,而是暮寝而思之,表明他有自知之明,有反思的好*惯。所以能不能假相所欺骗,保持住清醒的头脑。

  小题4:从下文齐王的下令这一行为来看,善表明了他对邹忌所言的肯定与认同,一个字更能体现他除弊的决心。

  小题5:审题后确定范围,读文章的二、三两段可知,邹忌运用了类比说理的方法,由自己到齐王,以家事喻国事,委婉地使君王意识到除蔽的必要性,从而愉快地性命纳谏。把此意思表述出来即可。

  【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问题】

  9、请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只划一处)(1分)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

  (2)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

  11、下列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2分)

  A、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皆朝于齐 D、皆以美于徐公

  12、用现代汉语翻译"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一句(2分)

  译文:

  13、请写出一个"门庭若市"的'反义词【 】(1分)

  14、读完本文,对你有什么启发?(1分)

  【参考答案】

  9、今齐地/千方里,百二十城

  10、偏爱 间或,偶然

  11、B

  12、能够在公众场所议论(我的过去),使我(的耳朵)听到的,(或者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13、示例:门可罗雀;门庭冷落等。

  14、略。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4分)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臣之妻私臣( )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4)时时而间进( )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皆以美于徐公( )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B、C层学生答)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A层学生答)

  【小题4】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B、C层学生答)

  【小题5】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从中你得到什么启发?(A层学生答)

  答案

  【小题1】(1)确实,实在(2)偏爱(3)过失,过错:(4)间或,偶然。

  【小题2】(1)认为;(2)使听到;。

  【小题3】(3分)命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进言劝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B、C层学生答)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A层学生答)

  【小题4】(3分)(B、C层学生答)

  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敢于采纳谏言。第二问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小题5】(A层学生答)

  阅读文言,回答问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粗的词语。

  (1 )臣之妻私( )臣

  (2 )今齐地方( )千里

  (3 )闻( )寡人之耳者

  (4 )时时而间( )进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1)偏爱(2)方圆(3)使……听到(4)间或,偶然

  2.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王受蒙蔽很深啊。

  3.例:我欣赏邹忌,理由是邹忌能够从家庭小事想到国家大事,现身说法并且委婉地劝谏。我欣赏齐威王,理由是齐威王能够善于听取臣下的意见,并且马上进行改革。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菩。”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①处冒号的作用是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2)闻寡人之耳者( )

  (3)时时而间进( )

  (4)期年之后( )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战国策;总结(概括、收束)。

  2、(1)确实;(2)使……听到;(3)间或,偶然;(4)满一年

  3、(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

  (2)所有的大臣、官吏、酉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

  4、人贵有白知之明,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要讲究劝说的方式、方法等。

  (意思对即可)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

  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结构助词的)

  D.乃下令(乃:于是,就)

  2.选出对加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

  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

  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

  3.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________的道理。第二自然段写邹忌巧妙运用________的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自然段写齐王纳谏及纳谏的结果。

  参考答案:

  1.A

  2.B

  3.(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意对即可)

  4.直言不易 设喻说理(类比说理)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公输》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① 此为何若人

  ②私我也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荆之地方五千里孰视之

  B.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C.徐公何能及君也及鲁肃过寻阳

  D.胡不见我于王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小题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两篇选文都充分体现了劝说艺术。墨子使用的是__________方法,陷楚王于自相矛盾境地;邹忌使用的是__________的方法,将自己妻妾客人皆怀私心美言于己,与齐王宫妇大臣国人莫不私心蒙蔽于他作比,从而达到了劝谏齐王广开言路的目的。

  小题5:墨子和邹忌都使“王曰:‘善’”,由此,从口语交际的角度谈谈你的感受。(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什么样的。②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2分)

  小题2:B (2分)

  小题3: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2分)

  小题4:类比(逻辑推理);设喻说理。(2分)

  小题5:在劝说别人的时候,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技巧。(意对即可,2分)

  分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2:B项中“欲”的意思都为“想要”。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4:本题考查劝说的方法。结合文章的内容做具体的分析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练*及答案 (菁华5篇)(扩展7)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优选【5】篇

  说课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是鲁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20课),选自《战国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白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篇文章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文章中还出现了许多典型的文言句式和语法现象,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因此,它在本册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是重点讲读课文。

  二、说学情:

  初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学*基础,但大多厌烦文言文繁索的学*。因此在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文言文的方法。

  依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语文素质,本节课将赏读作为重点,把赏析作为难点,目的是在教学中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从而调动学生学*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说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课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了解《战国策》有关知识,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讲究说话艺术,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并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2、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因为这篇文章要让学生在疏通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分析人物形象,将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内化成自身的东西。既欣赏和领略了我国语言文学之美,又能在做人做事上给学生以启迪。)

  教学难点: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四、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朗读法

  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课文的语言艺术。

  (二)、讨论点拨法

  从不同角度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三)、情景激励法、比较法、分析法、诠释法、循序渐进法

  针对重、难点,把课文分为三部分,逐个层次分析,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五、 说学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去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使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学生学法重点应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上,而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问答法,分析法,比较、仿写法等。

  六、 说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

  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有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以完成学*、能力目标。

  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在课堂中,将课文的方法目标、能力目标及课文的重难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用典故,解题导入”、“理解内容,探究写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个步骤展开教学,分别从内容、结构、写法、思想意义等方面给予分析,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用典故,复*导入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可曾了解“一鸣惊人”这个成语的故事呢?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故事结果“百官荒废,诸候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幕”。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设计意图:引用“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热情,破题导入,请同学们解题,老师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概念。对题目的这个“兼语短语”的破解,让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第二步:自主研*,整体感知

  (一)学生朗读课文,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采用奇特的“三叠式结构”手法来表达文中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纳谏的三赏;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二)课文中的“比”

  ①类比、喻比(如:以“家事”比“国事”,私,畏,求)

  ② 详比、略比(如:“邹忌进谏”写得详;“臣民进谏”写得略)

  ③ 侧比、正比(如:“三问三答”侧面比;“四国朝齐”是暗比)

  (设计说明:“一字经纬式”的教学方法,加深对课文理解由点及面,力图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第三步:分析人物,互助探究,拓展迁移

  ① 结合课文,分析邹忌人物形象,并让学生思考,邹忌是如何向齐王纳谏。

  ② 分析齐王这一人物形象。齐王纳谏效果怎样?臣民怎么进谏?

  ③ 总结,补充相关资料对比分析人物形象。

  ④ 请同学们谈所了解到的历史上的“进谏”故事。

  ⑤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应该怎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接受别人的意思。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分析人物形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在拓展迁移中达到本课要达到的能力及方法目标。在互动中进往创作探究性学*。)

  (三)赠记名言,师生共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现实谈自己的体会,引起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在帮助学生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基础上,引用名言以加以共勉)

  (四)课堂小结, ①小结知识要点

  (五)检测题

  1、背诵课文

  2、设计话题,实践一下讽谏的艺术:

  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3、讽谏教师不要歧视后进生。

  4、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

  (六)、布置作业

  1、 课外阅读《触龙说赵太后》比校触龙与邹忌的讲话艺术

  七、板书设计

  妻 私:偏爱赞扬

  三问 三答 妾畏:卑微畏怯 三赏 三变

  客 有求:逢迎敷衍

  【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的第十九课,属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中的一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

  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学*目标是:

  ①重视诵读和背诵;

  ②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能用现代观念加以审视;

  ④使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先秦散文的能力有所提高。

  根据单元目标,结合课文内容,本课学*目标可定为:

  ①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②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③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④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三叠式结构”的写法;

  ⑤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⑥初步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设想】

  根据课标要求,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

  本课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文意;遇有读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以期课文学*目标①②的完成。

  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在课堂中,将课文学*目标③④⑤⑥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引用典故,解题导入”、“理解内容,探究写法”、“分析人物,拓展延伸”三个步骤展开教学,分别从内容、结构、写法、思想意义等方面予以分析,在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学*语文的能力。

  下面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引用典故,解题导入。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注:此成语典故于楚庄王也有记载)

  邹 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有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借弹琴来说明治国安民的道理:弹琴要音调谐和才算善于弹琴,治国也和弹琴一样,能安抚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国。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于是封他为齐相。

  《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很大。

  讽――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设计说明:先引用“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热情,破题导入;然后请同学解题,老师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概念。特别是对题目这个“兼语式短语”的破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二、理解内容,探究写法。

  1.课文中有一个很有趣的语言现象:就是很多内容都与“三”有关,并还可以用“三 ”的二字短语概括大意,请同学们试着找找看。

  (一) 课文中的“三”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式结构”的写法:

  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

  邹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其它还有这样的一些“三”:“朝、旦日、明日”;“孰视、自视、寝思”; 甚而情节结构上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样,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2.课文除了在“三”字上很有意味,在“比”字上也下足了工夫。请同学们说说文章中的“比”。

  (二)课文中的“比”

  ①类比、喻比 (如:以“家事”比“国事”:私、畏、求)

  ②详比、略比 (如:“邹忌进谏”写得详;“臣民进谏”写得略)

  ③侧比、正比 (如:“三问三答”侧面比;“三思”正面比)

  ④明比、暗比 (如:“邹忌比美”是明比;“四国朝齐”是暗比)

  ……

  (设计说明:采用“一字经纬式”的教学方法,串起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这里,抓住了“三”、“比”两个字,从写法入手,促内容理解:通过“三”字的切入,必能拎起全文的内容理解;通过“比”字的深化,从而引出课文的写法探究。课中“关键字”的使用,力图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三、分析人物,拓展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邹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

  实事求是,缘事及理;

  忠于职守,足智多谋;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齐王”这个人物形象。

  齐王:闻过则改,明智果断;

  从谏如流,兴利除蔽……

  3.补充相关材料,对比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一) 三 人 成 虎

  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二》)

  【译文】

  庞恭(魏国臣子)陪同太子到邯郸(赵国国度)去做人质,他对魏王说:“现在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国王你相信吗?”回答说:“不信。”“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国王你信吗?”回答说:“不信。”“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国王你信吗?”国王说:“寡人相信。”庞恭说:“实际上街市上没有老虎,现在是邯郸离魏国比街市远,议论我的人不止三个人,希望国王您明察。”(后来)庞恭从邯郸返回,终于还是不能被国王召见重用。

  (二) 螳 螂 捕 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

  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译文】

  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告诫他身边的大臣说:“胆敢向我进谏的人就处死。”他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向吴王阖闾进谏,劝阻他不要进攻楚国,但是又不敢,就藏着子弹拿着**来到吴王阖闾的后园走来走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象这样经过了三个早晨。吴王阖闾说:“你来,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把衣服沾湿到这个地步!”那年轻的侍从官说:“园子里有棵树,树上有只知了,知了在高处鸣叫,它吸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想要逮住蝉,却不知道有一只黄雀在他的旁边;黄雀伸长了头颈,想要啄螳螂,却不知道拿着**和子弹的人在他的下面。知了、螳螂、黄雀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吴王阖闾听了说:“对啊!”于是停止了用兵。

  (设计说明: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拓展延伸,则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四、说古谈今,内化知识。

  1.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历史上的“进谏”故事。

  2.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怎样给别人提出建议或者怎样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建议。

  3.赠记名言,师生共勉。

  铭记古人谏言,感悟现实生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唐)魏征

  (设计说明:说历史故事,让学生之间实现知识资源共享,有利于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存,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谈现实生活,主要是想增强学生在 “提出意见”和“接受意见”的感受和体会,引起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注意和思考;在帮助学生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引出魏征的名言,让他们铭记。)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知识要点。

  2.写好学*心得。(参考题目:①说说《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三”

  ②谈谈《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比”

  ③“讽谏”和“纳谏”

  ④“谏臣”和“明君”

  ⑤“人言”与“自信”

  ⑥人贵有“自知之明”

  ⑦感情亲疏和认识事物的关系……)

  (设计说明:小结,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个回顾和复*,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而写学*心得,则是对课堂知识的完善和深化,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思考。)

  1、说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散文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浅显,故事具体,人物形象突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语言艺术上有极高的成就。邹忌作为齐国的谋臣、策士,他的说话艺术在这里淋漓尽致地得以发挥,他进谏齐威王,齐王欣然采纳他的意见,齐国出现了大治。不动一兵一卒,不费一枪一炮,就能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学*方法有一定的掌握,第一节可是已对本课的字词句及文章内容进行了梳理,同时在前几个单元的学*中已经对人物形象方法刻画有了一些把握。但是九年级学生学*压力大,他们未深入接触社会,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通过这课学*邹忌的说话艺术,来培养他们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的能力。为此根据这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3、教学目标:

  1、通过探讨本文记叙的故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把握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3、学*理解邹忌的讽谏艺术。

  4、引导学生学会委婉劝说别人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体会人物优秀品质。

  2、教学难点:

  a、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

  b、培养学生懂得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懂得虚心接受别人意见。

  5、教学方法:现实生活中我们用各类语言形式与人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心声时,要想自己的话让别人愿意听,听起来顺耳、舒服,其实并不容易。对文言文的教学,我们有时太过于纠缠字、词、句等文言语法、句法方面的'内容,而疏于文本本身所传达的思想、文学等艺术魅力。感此,以学生实际因才施教,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这节课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1、多媒体教学法

  2、创设情景的教学法3、自主合作探究法

  6、说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今天我们就将去领会齐国谏臣邹忌的讽谏艺术。

  B、复*巩固旧知

  1、掌握下列字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复述故事情节。

  形貌i丽:光彩美丽朝服衣冠:穿

  孰视之:同熟仔细美我:以.....为美

  私我:偏爱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面刺:名词作状语当面间(jiàn)进:偶尔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自学课文、把我文章内容

  1、邹忌为什么要向齐王进谏?

  2、邹忌是如何向齐王进谏的?

  3、从结果看齐王听从邹忌的谏言吗?结果怎样?

  邹忌在与徐公的比美中,在与妻妾客人的对话中,在当面与徐公的比较,以及在自己暮寝的思考后觉得自己受了蒙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君王也受到了蒙蔽,因此进谏。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的向威王进谏,而是通过自己的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的进谏。

  D、探析人物形象、

  E、分析邹忌的讽谏艺术1、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它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可取之处?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的目的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