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文库 >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 (菁华3篇)

日期:2022-11-11 00:00:00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1

  1.(人大附中考题)ABCD是一个边长为6米的正方形模拟跑道,甲玩具车从A出发顺时针行进,速度是每秒5厘米,乙玩具车从CD的中点出发逆时针行进,结果两车第三次相遇恰好是在B点,求乙车每秒走多少厘米?

  2.(清华附中考题)已知甲车速度为每小时90千米,乙车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径C地时乙车比甲车早到10分钟;第二天甲乙分别从B,A两地出发同时返回原来出发地,在途径C地时甲车比乙车早到1个半小时,那么AB距离时多少?

  3.(十一中学考题,五中考题)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甲走90米,乙走75米,丙走60米。甲、丙从某长街的西头、乙从该长街的东头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乙相遇后恰好4分钟乙、丙相遇,那么这条长街的长度是多少米。

  4.(西城实验考题)甲乙两人在A、B两地间往返散步,甲从A、乙从B同时出发;第一次相遇点距B处60米。当乙从A处返回时走了lO米第二次与甲相遇。A、B相距多少米?

  5.(首师大附考题)甲,乙两人在一条长10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3米/秒,乙的速度2米/秒。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的两端出发,当他们跑了10分钟后,共相遇多少次?

  6.(清华附中考题)从一个长为8厘米,宽为7厘米,高为6厘米的长方体中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剩下的几何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__*方厘米。

  7.(三帆中学考试题)有一个棱长为1米的立方体,沿长、宽、高分别切二刀、三刀、四刀后,成为60个小长方体。这60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总和是______*方米。

  8.(首师附中考题)一千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大正方体,大正方体表面涂油漆后再分开为原来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至少有一面被油漆涂过的数目是多少个?

  9.(清华附中考题)大货车和小轿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公路行驶,大货车先走1.5小时,小轿车出发后4小时后追上了大货车。如果小轿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那么出发后3小时就追上了大货车。问:小轿车实际上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西城实验考题,五中考题)小强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去,*常只用20分钟。由于途中有2千米正在修路,只好推车步行,步行速度只有骑车的1/3,结果用了36分钟才到学校。小强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

  11(101中学考题)小灵通和爷爷同时从这里出发回家,小灵通步行回去,爷爷在前4/7的路程中乘车,车速是小灵通步行速度的10倍。其余路程爷爷走回去,爷爷步行的速度只有小灵通步行速度的一半,您猜一猜咱们爷孙俩谁先到家?

  12(三帆中学考题,交大附中考题)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之间的中点向相反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城,货车离乙城还有30千米。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3/4,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13(人大附中考题)小明跑步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他每天从家到学校都是步行。有一天由于晚出发10分钟,他不得不跑步行了一半路程,另一半路程步行,这样与*时到达学校的时间一样。那么小明每天步行上学需要时间多少分钟?

  14(清华附中考题)如果将八个数14,30,33,35,39,75,143,169*均分成两组,使得这两组数的乘积相等,那么分组的情况是什么?

  15(三帆中学考题)观察1+3=4;4+5=9;9+7=16;16+9=25;25+11=36这五道算式,找出规律,然后填写20012+( )=20022

  16(06年东城二中考题)在2、3两数之间,第一次写上5,第二次在2、5和5、3之间分别写上7、8(如下所示),每次都在已写上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写上这两个相邻数之和。这样的过程共重复了六次,问所有数之和是多少?

  17(人大附中考题)请你从01、02、03、…、98、99中选取一些数,使得对于任何由0——9当中的某些数字组成的无穷长的一串数当中,都有某两个相邻的数字,是你所选出的那些数中当中的一个。为了达到这些目的。

  1)请你说明:11这个数必须选出来;

  2)请你说明:37和73这两个数当中至少要选出一个;

  3)你能选出55个数满足要求吗?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2

  1. 师徒二人共同加工170个零件,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比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还多10个,那么徒弟一共加工了几个零件?

  答案:

  给徒弟加工的零件数加上10*4=40个以后,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就正好等于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这样,零件总数就是3+4=7份,师傅加工了3份,徒弟加工了4份。

  2. 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80%.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但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发后中途没有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比大轿车早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午10时从甲地出发的.那么小轿车是在上午什么时候追上大轿车的.

  答案:

  这个题目和第8题比较*似。但比第8题复杂些!

  大轿车行完全程比小轿车多17-5+4=16分钟

  所以大轿车行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16÷(1-80%)=80分钟

  小轿车行完全程需要80×80%=64分钟

  由于大轿车在中点休息了,所以我们要讨论在中点是否能追上。

  大轿车出发后80÷2=40分钟到达中点,出发后40+5=45分钟离开

  小轿车在大轿车出发17分钟后,才出发,行到中点,大轿车已经行了17+64÷2=49分钟了。

  说明小轿车到达中点的时候,大轿车已经又出发了。那么就是在后面一半的路追上的。

  既然后来两人都没有休息,小轿车又比大轿车早到4分钟。

  那么追上的时间是小轿车到达之前4÷(1-80%)×80%=16分钟

  所以,是在大轿车出发后17+64-16=65分钟追上。

  所以此时的时刻是11时05分。

  3. 一部书稿,甲单独打字要14小时完成,,乙单独打字要20小时完成.如果甲先打1小时,然后由乙接替甲打1小时,再由甲接替乙打1小时.......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打完这部书稿时,甲乙两人共用多少小时?

  答案:

  甲每小时完成1/14,乙每小时完成1/20,两人的工效和为:1/14+1/20=17/140;

  因为1/(17/140)=8(小时)......1/35,即两人各打8小时之后,还剩下1/35,这部分工作由甲来完成,还需要:

  (1/35)/(1/14)=2/5小时=0.4小时。

  所以,打完这部书稿时,两人共用:8*2+0.4=1*小时。

  4. 黄气球2元3个,花气球3元2个,学校共买了32个气球,其中花气球比黄气球少4个,学校买哪种气球用的钱多?

  答案:

  黄气球数量:(32+4)/2=18个,花气球数量:(32-4)/2=14个;

  黄气球总价:(18/3)*2=12元,花气球总价:(14/2)*3=21元。

  5. 一只帆船的速度是60米/分,船在水流速度为20米/分的河中,从上游的一个港口到下游的某一地,再返回到原地,共用3小时30分,这条船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共走了多少米?

  答案:

  船的顺水速度:60+20=80米/分,船的逆水速度:60-20=40米/分。

  因为船的顺水速度与逆水速度的比为2:1,所以顺流与逆流的时间比为1:2。

  这条船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的时间为:

  3小时30分*1/(1+2)=1小时10分=7/6小时。 (7/6小时=70分)

  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的路程为:

  80*7/6=280/3千米。(80×70=5600)

  6. 甲粮仓装43吨面粉,乙粮仓装37吨面粉,如果把乙粮仓的面粉装入甲粮仓,那么甲粮仓装满后,乙粮仓里剩下的面粉占乙粮仓容量的1/2;如果把甲粮仓的.面粉装入乙粮仓,那么乙粮仓装满后,甲粮仓里剩下的面粉占甲粮仓容量的1/3,每个粮仓各可以装面粉多少吨?

  答案:

  由于两个粮仓容量之和是相同的,总共的面粉43+37=80吨也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乙粮仓差1-1/2=1/2没有装满,甲粮仓差1-1/3=2/3没有装满。

  说明乙粮仓的1/2和甲粮仓的2/3的容量是相同的。

  所以,乙仓库的容量是甲仓库的2/3÷1/2=4/3

  所以,甲仓库的容量是80÷(1+4/3÷2)=48吨

  乙仓库的容量是48×4/3=64吨

  7. 甲数除以乙数,乙数除以丙数,商相等,余数都是2,甲、乙两数之和是478.那么甲、乙丙三数之和是几?

  答案:

  根据题意得:

  甲数=乙数×商+2;乙数=丙数×商+2

  甲、乙、丙三个数都是整数,还有丙数大于2。

  商是大于0的整数,如果商是0,那么甲数和乙数都是2,就不符合要求。

  所以,必然存在,甲数>乙数>丙数,由于丙数>2,所以乙数大于商的2倍。

  因为甲数+乙数=乙数×(商+1)+2=478

  因为476=1×476=2×238=4×119=7×68=14×34=17×28,所以“商+1”<17

  当商=1时,甲数是240,乙数是238,丙数是236,和就是714

  当商=3时,甲数是359,乙数是119,丙数是39,和就是517

  当商=6时,甲数是410,乙数是68,丙数是11,和就是489

  当商=13时,甲数是444,乙数是34,丙数是32/11,不符合要求

  当商=16时,甲数是450,乙数是28,丙数是26/16,不符合要求

  所以,符合要求的结果是。714、517、489三组。

  8. 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减少10%,那么要比原定时间迟1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80千米,再把车速提高20%,那么可比原定时间早1小时到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答案:

  这个问题很难理解,仔细看看哦。

  原定时间是1÷10%×(1-10%)=9小时

  如果速度提高20%行完全程,时间就会提前9-9÷(1+20%)=3/2

  因为只比原定时间早1小时,所以,提高速度的路程是1÷3/2=2/3

  所以甲乙两第之间的距离是180÷(1-2/3)=540千米

  山岫老师的解答如下:

  第8题我是这样想的:原速度:减速度=10:9,

  所以减时间:原时间=10:9,

  所以减时间为:1/(1-9/10)=10小时;原时间为9小时;

  原速度:加速度=5:6,原时间:加时间=6:5,

  行驶完180千米后,原时间=1/(1/6)=6小时,

  所以形式180千米的时间为9-6=3小时,原速度为180/3=60千米/时,

  所以两地之间的距离为60*9=540千米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3

  1.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

  爸爸骑车和小明步行的速度比是(1-3/10):(1/2-3/10)=7:2

  骑车和步行的时间比就是2:7,所以小明步行3/10需要5(7-2)7=7分钟

  所以,小明步行完全程需要73/10=70/3分钟。

  2.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乙车比甲车多行11-7+4=8分钟。

  说明乙车行完全程需要8(1-80%)=40分钟,甲车行完全程需要4080%=32分钟

  当乙车行到B地并停留完毕需要402+7=27分钟。

  甲车在乙车出发后322+11=27分钟到达B地。

  即在B地甲车追上乙车。

  3.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是15:10=3:2

  相遇时甲车和乙车的路程比也是3:2

  所以,两城相距12(3-2)(3+2)=60千米

  4.今有重量为3吨的集装箱4个,重量为2.5吨的集装箱5个,重量为1.5吨的集装箱14个,重量为1吨的集装箱7个。那么最少需要用多少辆载重量为4.5吨的汽车可以一次全部运走集装箱?

  我的解法如下:(共12辆车)

  本题的关键是集装箱不能像其他东西那样,把它给拆散来装。因此要考虑分配的问题。

  5.师徒二人共同加工170个零件,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比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还多10个,那么徒弟一共加工了几个零件?

  给徒弟加工的零件数加上10*4=40个以后,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就正好等于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这样,零件总数就是3+4=7份,师傅加工了3份,徒弟加工了4份。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 (菁华3篇)(扩展1)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 (菁华3篇)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1

  目前很多考生都出现了盲目复*的现象,复*无重点,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得当等等,尤其是数学科目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学*效率是学生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如何高效复*数学呢?不妨同学们看看下面的方法,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列方程解应用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2、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比和比例应用题。

  以上是小考网为大家分享的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学*成绩!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2

  1. 师徒二人共同加工170个零件,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比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还多10个,那么徒弟一共加工了几个零件?

  答案:

  给徒弟加工的零件数加上10*4=40个以后,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1/3就正好等于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1/4。这样,零件总数就是3+4=7份,师傅加工了3份,徒弟加工了4份。

  2. 一辆大轿车与一辆小轿车都从甲地驶往乙地.大轿车的速度是小轿车速度的80%.已知大轿车比小轿车早出发17分钟,但在两地中点停了5分钟,才继续驶往乙地;而小轿车出发后中途没有停,直接驶往乙地,最后小轿车比大轿车早4分钟到达乙地.又知大轿车是上午10时从甲地出发的.那么小轿车是在上午什么时候追上大轿车的.

  答案:

  这个题目和第8题比较*似。但比第8题复杂些!

  大轿车行完全程比小轿车多17-5+4=16分钟

  所以大轿车行完全程需要的时间是16÷(1-80%)=80分钟

  小轿车行完全程需要80×80%=64分钟

  由于大轿车在中点休息了,所以我们要讨论在中点是否能追上。

  大轿车出发后80÷2=40分钟到达中点,出发后40+5=45分钟离开

  小轿车在大轿车出发17分钟后,才出发,行到中点,大轿车已经行了17+64÷2=49分钟了。

  说明小轿车到达中点的时候,大轿车已经又出发了。那么就是在后面一半的路追上的。

  既然后来两人都没有休息,小轿车又比大轿车早到4分钟。

  那么追上的时间是小轿车到达之前4÷(1-80%)×80%=16分钟

  所以,是在大轿车出发后17+64-16=65分钟追上。

  所以此时的时刻是11时05分。

  3. 一部书稿,甲单独打字要14小时完成,,乙单独打字要20小时完成.如果甲先打1小时,然后由乙接替甲打1小时,再由甲接替乙打1小时.......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打完这部书稿时,甲乙两人共用多少小时?

  答案:

  甲每小时完成1/14,乙每小时完成1/20,两人的工效和为:1/14+1/20=17/140;

  因为1/(17/140)=8(小时)......1/35,即两人各打8小时之后,还剩下1/35,这部分工作由甲来完成,还需要:

  (1/35)/(1/14)=2/5小时=0.4小时。

  所以,打完这部书稿时,两人共用:8*2+0.4=1*小时。

  4. 黄气球2元3个,花气球3元2个,学校共买了32个气球,其中花气球比黄气球少4个,学校买哪种气球用的钱多?

  答案:

  黄气球数量:(32+4)/2=18个,花气球数量:(32-4)/2=14个;

  黄气球总价:(18/3)*2=12元,花气球总价:(14/2)*3=21元。

  5. 一只帆船的速度是60米/分,船在水流速度为20米/分的河中,从上游的一个港口到下游的某一地,再返回到原地,共用3小时30分,这条船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共走了多少米?

  答案:

  船的顺水速度:60+20=80米/分,船的逆水速度:60-20=40米/分。

  因为船的顺水速度与逆水速度的比为2:1,所以顺流与逆流的时间比为1:2。

  这条船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的时间为:

  3小时30分*1/(1+2)=1小时10分=7/6小时。 (7/6小时=70分)

  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的路程为:

  80*7/6=280/3千米。(80×70=5600)

  6. 甲粮仓装43吨面粉,乙粮仓装37吨面粉,如果把乙粮仓的面粉装入甲粮仓,那么甲粮仓装满后,乙粮仓里剩下的面粉占乙粮仓容量的1/2;如果把甲粮仓的面粉装入乙粮仓,那么乙粮仓装满后,甲粮仓里剩下的面粉占甲粮仓容量的1/3,每个粮仓各可以装面粉多少吨?

  答案:

  由于两个粮仓容量之和是相同的,总共的面粉43+37=80吨也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乙粮仓差1-1/2=1/2没有装满,甲粮仓差1-1/3=2/3没有装满。

  说明乙粮仓的1/2和甲粮仓的2/3的容量是相同的。

  所以,乙仓库的容量是甲仓库的2/3÷1/2=4/3

  所以,甲仓库的容量是80÷(1+4/3÷2)=48吨

  乙仓库的容量是48×4/3=64吨

  7. 甲数除以乙数,乙数除以丙数,商相等,余数都是2,甲、乙两数之和是478.那么甲、乙丙三数之和是几?

  答案:

  根据题意得:

  甲数=乙数×商+2;乙数=丙数×商+2

  甲、乙、丙三个数都是整数,还有丙数大于2。

  商是大于0的整数,如果商是0,那么甲数和乙数都是2,就不符合要求。

  所以,必然存在,甲数>乙数>丙数,由于丙数>2,所以乙数大于商的2倍。

  因为甲数+乙数=乙数×(商+1)+2=478

  因为476=1×476=2×238=4×119=7×68=14×34=17×28,所以“商+1”<17

  当商=1时,甲数是240,乙数是238,丙数是236,和就是714

  当商=3时,甲数是359,乙数是119,丙数是39,和就是517

  当商=6时,甲数是410,乙数是68,丙数是11,和就是489

  当商=13时,甲数是444,乙数是34,丙数是32/11,不符合要求

  当商=16时,甲数是450,乙数是28,丙数是26/16,不符合要求

  所以,符合要求的结果是。714、517、489三组。

  8. 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减少10%,那么要比原定时间迟1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80千米,再把车速提高20%,那么可比原定时间早1小时到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答案:

  这个问题很难理解,仔细看看哦。

  原定时间是1÷10%×(1-10%)=9小时

  如果速度提高20%行完全程,时间就会提前9-9÷(1+20%)=3/2

  因为只比原定时间早1小时,所以,提高速度的路程是1÷3/2=2/3

  所以甲乙两第之间的距离是180÷(1-2/3)=540千米

  山岫老师的解答如下:

  第8题我是这样想的:原速度:减速度=10:9,

  所以减时间:原时间=10:9,

  所以减时间为:1/(1-9/10)=10小时;原时间为9小时;

  原速度:加速度=5:6,原时间:加时间=6:5,

  行驶完180千米后,原时间=1/(1/6)=6小时,

  所以形式180千米的时间为9-6=3小时,原速度为180/3=60千米/时,

  所以两地之间的距离为60*9=540千米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3

  竞赛成绩排名次,前7名*均分比前四名的*均分少1分,前10名*均分比前7名的*均分少2分,问第五、六、七名三人得分之和比第八、九、十名三人得分之和多了几分?

  解法一:因为前7名*均分比前4名的*均分少1分,所以第5、6、7名总分比前4名的*均分的3倍少17=7分;因为前10名*均分比前7名的*均 分少2分 所以第8、9、10名总分比前7名*均分的3倍少210=20分,所以比前4名*均分的3倍少20+13=23分。所以第5、6、7名总分比第8、9、10名总分多23-7 =16分

  解法二:以10人*均分为标准,第8、9、10名就得拿出72=14分给前7名。那么他们3人就要比标准总分少14分。第5、6、7名的原本比标准 总分多32=6分,但要拿出14=4分给前4名。那么他们3人比标准总分多6-4=2分。因此第5、6、7名3人得分之和比第8、9、10名3人的得 分之和多2+14=16分。

  解:因为:前7名*均分比前四名的*均分少1分,前10名*均分比前7名的*均分少2分

  所以:第五、六、七名总分比前4名的*均分的3倍少1*7=7分;第八、九、十名总分比前7名*均分的3倍少2*10=20分,比前4名*均分的3倍少20+1*3=23分。

  所以:第五、六、七名总分减去第八、九、十名总分 =23-7 =16分

  解:设前四名的*均分为A,根据题意得:前四名总分为4A,前七名总分为(A-1)*7,五、六、七名得分为7A-7-4A=3A-7;前十名总分为(A-3)*10,八、九、十名得分为10A-30-(7A-7)=3A-23;

  则得分之和多了3A-7-(3A-23)=16分。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 (菁华3篇)(扩展2)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 (菁华3篇)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1

  小李和小阳两个学校的学生到烈士墓去,所去人数都是10的倍数,租14座的中巴一共要72辆,如果改租19座的中巴,小李比小阳多用车7辆,两校参加扫墓的学生各多少人?

  解:充分利用10的倍数。

  两个学校共有人数比1472=1008人少,比1471=994人多,即共有1000人。

  改租19座的中巴后,可以乘坐100019=52辆12人,即53辆车。

  所以小李学校租车(53+7)2=30辆车,小阳学校租车30-7=23辆。

  所以小李学校有学生3019=570人,小阳学校有学生1000-570=430人。

  验证一下:

  如果小李少10人,还是30辆车,小阳学校有学生430+10=440人

  44019=23辆3人,需要24辆车,相差30-24=6辆,不符合要求。

  两校参加扫墓的学生共有:1472=1008(人)

  因去的人数是10的倍数,车辆不能超员,所以学生总数1000人;

  设:小李学生数为x,则小阳学生数为1000-x

  小李租19座的中巴数 = x/19

  小阳租19座的中巴数 = (1000-x)/19

  x/19 - (1000-x)/19 = 7

  2x - 1000 = 7*19

  2x = 1133

  小李学生数为 x = 570(人)

  小阳学生数为 1000-x = 430(人)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2

  应用题:

  1.修一条水渠,第一周修了全长的15 ,正好是600米,第二周修了全长的35%,第二周修了多少米?

  2.文具店运进红蓝墨水65箱,当红墨水售出11箱,蓝墨水售出20%后,剩下的红蓝墨水相等。问售出蓝墨水多少箱?

  3.修路队三天修完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25%,第二天修了400米,第三天和第二天修路的长度比是5︰4.这段路长是多少米?

  4.做一种零件,8人0.5小时完成64个,照这样计算,3小时要完成144个零件,需要多少个工人?

  5.一件工程,甲、乙两人合作18天可以完成。甲单独做要30天完成。现在由甲、乙两人合作6天后,再由甲独做10天,这件工程还剩几分之几?

  6,某商品每件成本72元,原来按定价出售,每天可售出100件,每件利润为成本的25%,后来按定价的90%出售,每天销售量提高到原来的2.5倍,照这样计算,每天的利润比原来增加几元?

  答案:

  1,解:600÷1/5=3000(米)

  3000*35%=1050(米)

  答:第二周修了1050米。

  2,解:设售出蓝墨水为X箱,那么蓝墨水有X÷20%=5X箱

  红墨水有(65-5X)箱

  65-5X)-11 = 4X

  X = 6(箱)

  答:售出蓝墨水6箱。

  3,解:设全长是X米

  3/4)X-400 : 400 = 5 : 4

  X = 1200(米)

  答:全长为1200米。

  4,8个人0.5小时做64个,

  1个人1个小时就做16个,

  1个人3个小时就做48个

  144÷48=3

  所以,需要3个人

  答:需要3个人。

  5,解:设这个工程为单位1.

  1÷18=1/18 (甲乙的效率和)

  1÷30=1/30 (甲的效率)

  1/18 * 6= 6/18

  1/30 * 10=10/30

  1-(6/18)-(10/30)=1/3

  答:还剩下1/3.

  6,原来每天的利润是72×25%×100=1800元

  后来每件的利润是是72÷(1+25%)×(1-90%)=9元

  后来每天获得利润100×2.5×9=2250元

  所以,增加了2250-1800=450元

  答:增加了450元。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及答案3

  1.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作4天后,再由乙单独做5天完成,已知甲比乙每天多完成这项工程的1/30.甲、乙单独做这项工程各需要几天?

  解:甲做了4天,比乙多做4×1/30=2/15,所以,如果乙做4×2+5=13天,

  完成了1-2/15=13/15,所以,乙单独做需要13÷13/15=15天,

  那么甲单独做需要1÷(1/15+1/30)=10天。

  解:甲乙合作4天乙做5天完成,可以看作是甲做了4天乙做了9天完成。

  甲4天比乙4天多做:1/30*4=2/15

  即乙做4天后再做9天可以完成:1-2/15=13/15

  即乙13天完成13/15,所以乙的效率是:1/15

  甲的效率是:1/15+1/30=1/10

  即甲单独做要:1/[1/10]=10天,乙单独做要15天

  2.有长短两支蜡烛,(相同时间中燃烧长度相同),它们的长度之和为56厘米,将它们同时点燃一段时间后,长蜡烛同短蜡烛点燃前一样长,这时短蜡烛的长度又恰好是长蜡烛的2/3.点燃前长蜡烛有多长?

  我们把长蜡烛和短蜡烛的长度差看作1份,那么当长蜡烛同短蜡烛点燃前一样长时,

  说明燃了1份,这时,短蜡烛长2份,长蜡烛3份。所以点燃前,短蜡烛长3份,长蜡烛长3+1=4份。所以点燃前长蜡烛长56-24=32厘米。

  3.一批苹果*均分装在20个筐中,如果每筐多装1/9,可省下几只筐?

  解:把1筐*均分成9份,装入另外的9筐中,每筐就多装了1/9,说明原来的9+1=10筐,可以装成9筐,每10筐就省下1个筐,所以省下20÷10=2个筐。

  解:设总量是单位“1”则一个筐放:1/20现在一个筐放:1/20*[1+1/9]=1/18那么筐数是:1/[1/18]=18只即可以省下:20-18=2只

  4.小明买了1支钢笔,所用的钱比所带的总钱数的一半多0.5元;买了1支圆珠笔,所用的钱比买钢笔后余下的钱的一半少0.5元;又买了2.8元的本子,最后剩下0.8元.小明带了多少元钱?

  解:还原问题的思考方法来解答。买圆珠笔后余下2.8+0.8=3.6元,买钢笔后余下(3.6-0.5)×2=6.2元,小明带了(6.2+0.5)×2=13.4元

  5.儿子今年6岁,父亲10年前的年龄等于儿子20年后的年龄.当父亲的年龄恰好是儿子年龄的2倍时是在公元哪一年?

  解:儿子20年后是6+20=26岁,父亲今年26+10=36岁。父亲比儿子大36-6=30岁。

  当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2倍时,儿子的年龄就和年龄差相同,那么到那时儿子30岁。

  所以,是在30-6+20xx=20xx年时。

  6.在一条长12米的电线上,黄甲虫在8:20从右端以每分钟15厘米的速度向左端爬去;8:30红甲虫和蓝甲虫从左端分别以每分钟13厘米和11厘米的速度向右端爬去,红甲虫在什么时刻恰好在蓝甲虫和黄甲虫的中间?

  解:“恰好在中间”,我的理解是在蓝甲虫和黄甲虫的中点上。

  假设一只甲虫A行在红甲虫的前面,并且让红甲虫一直保持在蓝甲虫和A甲虫的中点上。那么A甲虫的速度每分钟行13×2-11=15厘米。当A甲虫和黄甲虫相遇时,就满足条件了。

  所以A甲虫出发时,与黄甲虫相距12×100-15×(30-20)=1050厘米。

  需要1050÷(15+15)=35分钟相遇。

  即红甲虫在9:05时恰好居于蓝甲虫和黄甲虫的中点上。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 (菁华3篇)(扩展3)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汇总5篇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 1

  1 【含义】 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 (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 (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 (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 24×12÷36=8(天)

  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 (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 50×30=1500(千克)

  (2)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1500÷(50+10)=25(天)

  列成综合算式 50×30÷(50+10)=1500÷60=25(天)

  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3 和差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 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 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 长=(18+2)÷2=10(厘米)

  宽=(18-2)÷2=8(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 =10×8=80(*方厘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为80*方厘米。

  例3 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 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由此可知

  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

  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

  乙袋化肥重量=32-12=20(千克)

  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例4 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解 “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这说明甲车是大数,乙车是小数,甲与乙的差是(14×2+3),甲与乙的和是97,因此

  甲车筐数=(97+14×2+3)÷2=64(筐)

  乙车筐数=97-64=33(筐)

  答:甲车原来装苹果64筐,乙车原来装苹果33筐。

  4 和倍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 总和 ÷(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 - 较小的数 = 较大的数

  较小的数 ×几倍 = 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 (1)杏树有多少棵? 248÷(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 62×3=186(棵)

  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例2 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 解 (1)西库存粮数=480÷(1.4+1)=200(吨)

  (2)东库存粮数=480-200=280(吨)

  答:东库存粮280吨,西库存粮200吨。

  例3 甲站原有车52辆,乙站原有车32辆,若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几天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解 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相当于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24)辆。把

  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当作1倍量,这时乙站的车辆数就是2倍量,两站的车辆总数(52+32)就相当于(2+1)倍,

  那么,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减少为

  (52+32)÷(2+1)=28(辆)

  所求天数为 (52-28)÷(28-24)=6(天)

  答:6天以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例4 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数各是多少?

  解 乙丙两数都与甲数有直接关系,因此把甲数作为1倍量。

  因为乙比甲的2倍少4,所以给乙加上4,乙数就变成甲数的2倍;

  又因为丙比甲的3倍多6,所以丙数减去6就变为甲数的3倍;

  这时(170+4-6)就相当于(1+2+3)倍。那么,

  甲数=(170+4-6)÷(1+2+3)=28

  乙数=28×2-4=52

  丙数=28×3+6=90

  答:甲数是28,乙数是52,丙数是90。

  5 差倍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 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 (1)杏树有多少棵? 124÷(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 62×3=186(棵)

  答:果园里杏树是62棵,桃树是186棵。

  例2 爸爸比儿子大27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 解 (1)儿子年龄=27÷(4-1)=9(岁)

  (2)爸爸年龄=9×4=36(岁)

  答:父子二人今年的年龄分别是36岁和9岁。

  例3 商场改革经营管理办法后,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还多12万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30万元,求这两个月盈利各是多少万元?

  解 如果把上月盈利作为1倍量,则(30-12)万元就相当于上月盈利的(2-1)倍,因此

  上月盈利=(30-12)÷(2-1)=18(万元)

  本月盈利=18+30=48(万元)

  答:上月盈利是18万元,本月盈利是48万元。

  例4 粮库有94吨小麦和138吨玉米,如果每天运出小麦和玉米各是9吨,问几天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解 由于每天运出的小麦和玉米的数量相等,所以剩下的数量差等于原来的数量差(138-94)。把几天后剩下的小麦看作1倍量,则几天后剩下的玉米就是3倍量,那么,(138-94)就相当于(3-1)倍,因此

  剩下的小麦数量=(138-94)÷(3-1)=22(吨)

  运出的小麦数量=94-22=72(吨)

  运粮的天数=72÷9=8(天)

  答:8天以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6 倍比问题

  【含义】 有两个已知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干倍,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数,这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一个数量=倍数

  另一个数量×倍数=另一总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

  例1 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

  解 (1)3700千克是100千克的多少倍? 3700÷100=37(倍)

  (2)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40×37=1480(千克)

  列成综合算式 40×(3700÷100)=1480(千克)

  答:可以榨油1480千克。

  例2 今年植树节这天,某小学300名师生共植树400棵,照这样计算,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多少棵?

  解 (1)48000名是300名的多少倍? 48000÷300=160(倍)

  (2)共植树多少棵? 400×160=64000(棵)

  列成综合算式 400×(48000÷300)=64000(棵)

  答: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64000棵。

  例3 凤翔县今年苹果大丰收,田家庄一户人家4亩果园收入11111元,照这样计算,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

  解 (1)800亩是4亩的几倍? 800÷4=200(倍)

  (2)800亩收入多少元? 11111×200=2222200(元)

  (3)16000亩是800亩的几倍? 16000÷800=20(倍)

  (4)16000亩收入多少元? 2222200×20=44444000(元)

  答: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2222200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44444000元。

  7 相遇问题

  【含义】 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 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解 392÷(28+21)=8(小时)

  答:经过8小时两船相遇。

  例2 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

  解 “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为二人跑了两圈。

  因此总路程为400×2

  相遇时间=(400×2)÷(5+3)=100(秒)

  答: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时间。

  例3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解 “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是正确理解本题题意的关键。从题中可知甲骑得快,乙骑得慢,甲过了中点3千米,乙距中点3千米,就是说甲比乙多走的路程是(3×2)千米,因此,

  相遇时间=(3×2)÷(15-13)=3(小时)

  两地距离=(15+13)×3=84(千米)

  答:两地距离是84千米。

  8 追及问题

  【含义】 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

  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

  解 (1)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 75×12=900(千米)

  (2)好马几天追上劣马? 900÷(120-75)=20(天)

  列成综合算式 75×12÷(120-75)=900÷45=20(天)

  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

  例2 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解 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比小亮多跑一圈,即200米,此时小亮跑了(500-200)米,要知小亮的速

  度,须知追及时间,即小明跑500米所用的时间。又知小明跑200米用40秒,则跑500米用[40×(500÷200)]秒,所以小亮的速度是

  (500-200)÷[40×(500÷200)]=300÷100=3(米)

  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3米。

  例3 我人民***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

  解 敌人逃跑时间与***追击时间的时差是(22-16)小时,这段时间敌人逃跑的路程是[10×(22-1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由此推知

  追及时间=[10×(22-16)+60]÷(30-10)=120÷20=6(小时)

  答:***在6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

  例4 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解 这道题可以由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决。从题中可知客车落后于货车(16×2)千米,客车追上货车的时间就是前面所说的相遇时间,

  这个时间为 16×2÷(48-40)=4(小时)

  所以两站间的距离为 (48+40)×4=352(千米)

  列成综合算式 (48+40)×[16×2÷(48-40)]=88×4=352(千米)

  答:甲乙两站的距离是352千米。

  例5 兄妹二人同时由家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记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问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

  解 要求距离,速度已知,所以关键是求出相遇时间。从题中可知,在相同时间(从出发到相遇)内哥哥比妹妹多走(180×2)米,这是因为哥哥比妹妹每分钟多走(90-60)米,

  那么,二人从家出走到相遇所用时间为

  180×2÷(90-60)=12(分钟)

  家离学校的距离为 90×12-180=900(米)

  答:家离学校有900米远。

  例6 孙亮打算上课前5分钟到学校,他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当他走了1千米时,发现手表慢了10分钟,因此立即跑步前进,到学校恰好准时上课。后来算了一下,如果孙亮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原来步行早9分钟到学校。求孙亮跑步的速度。

  解 手表慢了10分钟,就等于晚出发10分钟,如果按原速走下去,就要迟到(10-5)分钟,后段路程跑步恰准时到学校,说明后段路程跑比走少用了(10-5)分钟。如果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步行少9分钟,由此可知,行1千米,跑步比步行少用[9-(10-5)]分钟。

  所以 步行1千米所用时间为 1÷[9-(10-5)]=0.25(小时)=15(分钟)

  跑步1千米所用时间为 15-[9-(10-5)]=11(分钟)

  跑步速度为每小时 1÷11/60=5.5(千米)

  答:孙亮跑步速度为每小时 5.5千米。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 2

  1、简单应用题

  (1) 简单应用题:

  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 解题步骤:

  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 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 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d 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3) 解答加法应用题:

  a 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4) 解答减法应用题:

  a 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 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5) 解答乘法应用题:

  a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b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6) 解答除法应用题:

  a 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 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c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

  d 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7)常见的数量关系:

  - 总价= 单价×数量

  - 路程= 速度×时间

  -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

  -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2、复合应用题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

  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

  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3、典型应用题

  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均数问题:

  *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 算术*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均数。

  - 加权*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均数,求总*均数是多少。

  - 数量关系式 (部分*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均数。

  - 差额*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均数。

  -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 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100 千米 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

  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 1 ”,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2 ”,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 ,所用的时间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 60 千米 ,所用的时间是 ,汽车共行的时间为 + = , 汽车的*均速度为2 ÷ =75 (千米)

  (2)归一问题:

  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 3

  1 【含义】 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 (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 (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 (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 24×12÷36=8(天)

  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 (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 50×30=1500(千克)

  (2)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1500÷(50+10)=25(天)

  列成综合算式 50×30÷(50+10)=1500÷60=25(天)

  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3 和差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 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 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 长=(18+2)÷2=10(厘米)

  宽=(18-2)÷2=8(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 =10×8=80(*方厘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为80*方厘米。

  例3 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 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由此可知

  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

  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

  乙袋化肥重量=32-12=20(千克)

  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例4 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解 “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这说明甲车是大数,乙车是小数,甲与乙的差是(14×2+3),甲与乙的和是97,因此

  甲车筐数=(97+14×2+3)÷2=64(筐)

  乙车筐数=97-64=33(筐)

  答:甲车原来装苹果64筐,乙车原来装苹果33筐。

  4 和倍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 总和 ÷(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 - 较小的数 = 较大的数

  较小的数 ×几倍 = 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 (1)杏树有多少棵? 248÷(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 62×3=186(棵)

  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例2 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 解 (1)西库存粮数=480÷(1.4+1)=200(吨)

  (2)东库存粮数=480-200=280(吨)

  答:东库存粮280吨,西库存粮200吨。

  例3 甲站原有车52辆,乙站原有车32辆,若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几天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解 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相当于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24)辆。把

  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当作1倍量,这时乙站的车辆数就是2倍量,两站的车辆总数(52+32)就相当于(2+1)倍,

  那么,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减少为

  (52+32)÷(2+1)=28(辆)

  所求天数为 (52-28)÷(28-24)=6(天)

  答:6天以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例4 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数各是多少?

  解 乙丙两数都与甲数有直接关系,因此把甲数作为1倍量。

  因为乙比甲的2倍少4,所以给乙加上4,乙数就变成甲数的2倍;

  又因为丙比甲的3倍多6,所以丙数减去6就变为甲数的3倍;

  这时(170+4-6)就相当于(1+2+3)倍。那么,

  甲数=(170+4-6)÷(1+2+3)=28

  乙数=28×2-4=52

  丙数=28×3+6=90

  答:甲数是28,乙数是52,丙数是90。

  5 差倍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 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 (1)杏树有多少棵? 124÷(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 62×3=186(棵)

  答:果园里杏树是62棵,桃树是186棵。

  例2 爸爸比儿子大27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 解 (1)儿子年龄=27÷(4-1)=9(岁)

  (2)爸爸年龄=9×4=36(岁)

  答:父子二人今年的年龄分别是36岁和9岁。

  例3 商场改革经营管理办法后,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还多12万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30万元,求这两个月盈利各是多少万元?

  解 如果把上月盈利作为1倍量,则(30-12)万元就相当于上月盈利的(2-1)倍,因此

  上月盈利=(30-12)÷(2-1)=18(万元)

  本月盈利=18+30=48(万元)

  答:上月盈利是18万元,本月盈利是48万元。

  例4 粮库有94吨小麦和138吨玉米,如果每天运出小麦和玉米各是9吨,问几天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解 由于每天运出的小麦和玉米的数量相等,所以剩下的数量差等于原来的数量差(138-94)。把几天后剩下的小麦看作1倍量,则几天后剩下的玉米就是3倍量,那么,(138-94)就相当于(3-1)倍,因此

  剩下的小麦数量=(138-94)÷(3-1)=22(吨)

  运出的小麦数量=94-22=72(吨)

  运粮的天数=72÷9=8(天)

  答:8天以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6 倍比问题

  【含义】 有两个已知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干倍,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数,这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一个数量=倍数

  另一个数量×倍数=另一总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

  例1 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

  解 (1)3700千克是100千克的多少倍? 3700÷100=37(倍)

  (2)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40×37=1480(千克)

  列成综合算式 40×(3700÷100)=1480(千克)

  答:可以榨油1480千克。

  例2 今年植树节这天,某小学300名师生共植树400棵,照这样计算,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多少棵?

  解 (1)48000名是300名的多少倍? 48000÷300=160(倍)

  (2)共植树多少棵? 400×160=64000(棵)

  列成综合算式 400×(48000÷300)=64000(棵)

  答: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64000棵。

  例3 凤翔县今年苹果大丰收,田家庄一户人家4亩果园收入11111元,照这样计算,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

  解 (1)800亩是4亩的几倍? 800÷4=200(倍)

  (2)800亩收入多少元? 11111×200=2222200(元)

  (3)16000亩是800亩的几倍? 16000÷800=20(倍)

  (4)16000亩收入多少元? 2222200×20=44444000(元)

  答: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2222200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44444000元。

  7 相遇问题

  【含义】 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 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解 392÷(28+21)=8(小时)

  答:经过8小时两船相遇。

  例2 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

  解 “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为二人跑了两圈。

  因此总路程为400×2

  相遇时间=(400×2)÷(5+3)=100(秒)

  答: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时间。

  例3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解 “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是正确理解本题题意的关键。从题中可知甲骑得快,乙骑得慢,甲过了中点3千米,乙距中点3千米,就是说甲比乙多走的路程是(3×2)千米,因此,

  相遇时间=(3×2)÷(15-13)=3(小时)

  两地距离=(15+13)×3=84(千米)

  答:两地距离是84千米。

  8 追及问题

  【含义】 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

  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

  解 (1)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 75×12=900(千米)

  (2)好马几天追上劣马? 900÷(120-75)=20(天)

  列成综合算式 75×12÷(120-75)=900÷45=20(天)

  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

  例2 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解 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比小亮多跑一圈,即200米,此时小亮跑了(500-200)米,要知小亮的速

  度,须知追及时间,即小明跑500米所用的时间。又知小明跑200米用40秒,则跑500米用[40×(500÷200)]秒,所以小亮的速度是

  (500-200)÷[40×(500÷200)]=300÷100=3(米)

  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3米。

  例3 我人民***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

  解 敌人逃跑时间与***追击时间的时差是(22-16)小时,这段时间敌人逃跑的路程是[10×(22-1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由此推知

  追及时间=[10×(22-16)+60]÷(30-10)=120÷20=6(小时)

  答:***在6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

  例4 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解 这道题可以由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决。从题中可知客车落后于货车(16×2)千米,客车追上货车的时间就是前面所说的相遇时间,

  这个时间为 16×2÷(48-40)=4(小时)

  所以两站间的距离为 (48+40)×4=352(千米)

  列成综合算式 (48+40)×[16×2÷(48-40)]=88×4=352(千米)

  答:甲乙两站的距离是352千米。

  例5 兄妹二人同时由家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记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问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

  解 要求距离,速度已知,所以关键是求出相遇时间。从题中可知,在相同时间(从出发到相遇)内哥哥比妹妹多走(180×2)米,这是因为哥哥比妹妹每分钟多走(90-60)米,

  那么,二人从家出走到相遇所用时间为

  180×2÷(90-60)=12(分钟)

  家离学校的距离为 90×12-180=900(米)

  答:家离学校有900米远。

  例6 孙亮打算上课前5分钟到学校,他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当他走了1千米时,发现手表慢了10分钟,因此立即跑步前进,到学校恰好准时上课。后来算了一下,如果孙亮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原来步行早9分钟到学校。求孙亮跑步的速度。

  解 手表慢了10分钟,就等于晚出发10分钟,如果按原速走下去,就要迟到(10-5)分钟,后段路程跑步恰准时到学校,说明后段路程跑比走少用了(10-5)分钟。如果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步行少9分钟,由此可知,行1千米,跑步比步行少用[9-(10-5)]分钟。

  所以 步行1千米所用时间为 1÷[9-(10-5)]=0.25(小时)=15(分钟)

  跑步1千米所用时间为 15-[9-(10-5)]=11(分钟)

  跑步速度为每小时 1÷11/60=5.5(千米)

  答:孙亮跑步速度为每小时 5.5千米。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 4

  竞赛成绩排名次,前7名*均分比前四名的*均分少1分,前10名*均分比前7名的*均分少2分,问第五、六、七名三人得分之和比第八、九、十名三人得分之和多了几分?

  解法一:因为前7名*均分比前4名的*均分少1分,所以第5、6、7名总分比前4名的*均分的3倍少17=7分;因为前10名*均分比前7名的*均 分少2分 所以第8、9、10名总分比前7名*均分的3倍少210=20分,所以比前4名*均分的3倍少20+13=23分。所以第5、6、7名总分比第8、9、10名总分多23-7 =16分

  解法二:以10人*均分为标准,第8、9、10名就得拿出72=14分给前7名。那么他们3人就要比标准总分少14分。第5、6、7名的原本比标准 总分多32=6分,但要拿出14=4分给前4名。那么他们3人比标准总分多6-4=2分。因此第5、6、7名3人得分之和比第8、9、10名3人的得 分之和多2+14=16分。

  解:因为:前7名*均分比前四名的*均分少1分,前10名*均分比前7名的*均分少2分

  所以:第五、六、七名总分比前4名的*均分的3倍少1*7=7分;第八、九、十名总分比前7名*均分的3倍少2*10=20分,比前4名*均分的3倍少20+1*3=23分。

  所以:第五、六、七名总分减去第八、九、十名总分 =23-7 =16分

  解:设前四名的*均分为A,根据题意得:前四名总分为4A,前七名总分为(A-1)*7,五、六、七名得分为7A-7-4A=3A-7;前十名总分为(A-3)*10,八、九、十名得分为10A-30-(7A-7)=3A-23;

  则得分之和多了3A-7-(3A-23)=16分。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 5

  答案:甲收8元,乙收2元。

  解:三人将五条鱼*分,客人拿出10元,可以理解为五条鱼总价值为30元,那么每条鱼价值6元。

  又因为甲钓了三条,相当于甲吃之前已经出资3*6=18元,乙钓了两条,相当于乙吃之前已经出资2*6=12元。

  而甲乙两人吃了的价值都是10元,所以

  甲还可以收回18-10=8元

  乙还可以收回12-10=2元

  刚好就是客人出的钱。

  2.一种商品,今年的成本比去年增加了10分之1,但仍保持原售价,因此,每份利润下降了5分之2,那么,今年这种商品的成本占售价的几分之几?

  答案22/25

  最好画线段图思考:

  把去年原来成本看成20份,利润看成5份,则今年的成本提高1/10,就是22份,利润下降了2/5,今年的利润只有3份。增加的成本2份刚好是下降利润的2份。售价都是25份。

  所以,今年的成本占售价的22/25。

  3.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

  原来甲.乙的速度比是5:4

  现在的甲:5×(1-20%)=4

  现在的乙:4×(1+20%)4.8

  甲到B后,乙离A还有:5-4.8=0.2

  总路程:10÷0.2×(4+5)=450千米

  4.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减少25%,要使体积增加1/3,现在的高和原来的高度比是多少?

  答案为64:27

  解:根据周长减少25%,可知周长是原来的3/4,那么半径也是原来的3/4,则面积是原来的9/16。

  根据体积增加1/3,可知体积是原来的4/3。

  体积÷底面积=高

  现在的高是4/3÷9/16=64/27,也就是说现在的高是原来的高的64/27

  或者现在的高:原来的高=64/27:1=64:27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 (菁华3篇)(扩展4)

——小学数学应用题 50句

1、妈妈买了15个苹果,买的橘子比苹果少6个,问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

2、动物园有熊猫4只,有猴子是熊猫的3倍。问一共有熊猫和猴子多少只?

3、学校买回3盒乒乓球,每盒8个,*均发给二年级4个班,每个班分得几个乒乓球?

4、停车场上有65辆小汽车,开走了31辆,还剩下多少辆?又开来6辆。现在停车场上有小汽车多少辆?

5、学校买了6本科技书和36本故事书,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几倍?

6、书店第一天卖出6箱书,第二天卖出18箱书,第二天卖的是第一天的几倍?两天共卖出几箱?

7、在一次跳高比赛中,张英跳过了1.1米,肖红比张英跳的低0.05米,李强比肖红跳的高0.25米。李强跳过多少米?

8、买了3千克香蕉和2千克苹果.1千克苹果的价钱是2元,1千克香蕉比苹果贵1元。一共要付多少钱?

9、松柏林能分泌杀菌素,可以净化空气。如果1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54千克,25公顷松柏林31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

10、用激光测远距离既精确又迅速。一次从地球上向月球发射激光讯号,约经过2.56秒收到从月面反射回来的讯号。已知光速是每秒300000千米,算一算这时月球和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

11、四年三班34个同学合影。定价是25元,给4张相片。另外再加印是每张2元。全班每人要一张,一共需付多少钱?

12、一个机器化养鸡场的产蛋鸡,*均每只每年产蛋304个。如果按照每16个蛋重1千克计算,*均每只鸡每年产蛋多少千克?

13、一头大象体重5吨,是一头黄牛体重的15倍。这头大象比这头黄牛重多少吨?

14、5时=( )分 1.5时=()时()分

15、一个工程队铺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4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如果按每小时铺路48米计算,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米?

16、(1)6.2减去2.4与1.3的和,差是多少?

17、四年级要买5本相册和5枝自动铅笔奖励三好学生。买相册用了30元,买自动铅笔用了10元,一本相册比一枝自动铅笔贵多少元?

18、东关小学体育队有71人,其中15人是篮球队员,田径队员的人数比篮球队员多21人,其余的是足球队员。足球队有多少人?

19、李小胜拿10元钱买文具,买了4枝铅笔,每枝1元。剩下的钱买图画纸,每张0.5元,买了几张图画纸?

20、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装订完?

21、食堂买来280千克大米,计划吃7天。实际每天比计划少吃5千克,这批大米实际吃了多少天?

22、一台粉碎机原来每天可加工饲料1.5吨,现在每天比原来多加工0.5吨。现在用这样的2台粉碎机加工19吨饲料,需要多少天?

23、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工厂出发,相背而行。一辆车每小时行33千米,另一辆车每小时行42千米,经过多少分钟两车之间相距15千米?

24、粮食加工厂用两台磨面机同时磨面17280千克。第一台磨面机每小时磨面364千克,第二台磨面机每小时磨面356千克。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磨完这些面粉需要多少天?

25、王老师从学校到县城,要行6千米路。原计划骑自行车,20分钟可到。后来改为步行,比骑车每分钟少行200米。步行到县城需要多用多少分钟?

26、一辆长客车3小时行了174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小林家养了这样的蜜蜂12箱,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28、公路两边植树,每边每千米要植树25棵,这条路长120千米,一共植树多少棵?

29、一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30、洗发水每瓶15元,商场开展促销活动,买4瓶送1瓶。一次买4瓶,每瓶便宜多少元?

31、实验小学要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每人买一本价格为12元的作文辅导书。已知三年级有145人,四年级有155人,两个年级一共需要多少元?

32、一个车间原来每月用电2450千瓦·时,开展节约活动后,原来一年的用电量,现在可多用2个月,这个车间*均每月节约用电多少千瓦·时?

33、小华、小林,共有12支铅笔,小刚和小红共有20支铅笔,他们*均每人有多少支铅笔?

34、水果店有苹果60箱,是橘子的3倍还多10箱,水果店有橘子多少箱?

35、一辆货车从甲城往乙城运货,每小时行42千米,预计6小时到达。但行到一半时,由于机器出了故障,用了1小时进行修理,如果仍要求在预计时间到达乙地,余下的路程必须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6、小明和小红的家在同一条大街的两头。如果小明每分钟走40米,小红每分钟走30米,他们两人约好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远?

37、一列客车和一列火车分别从两座城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45千米,火车每小时行35千米,经过8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求:两座城市相距多远?

38、一架飞机以每小时420千米的速度从A城出发,飞向B城。一小时后,另一架飞机以每小时小时460千米的速度从B城飞往A城,经过3小时遇到从A城飞来的飞机。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39、敌舰在我军舰前面以每分钟120米的速度逃跑,我军舰以每分钟180米的速度在后面追,20分钟后追上敌舰。问:一开始敌舰在我军舰前多少米?

40、夜行军时,甲队同学由于帮助受伤的同学,落在了乙队同学后面150米,乙队同学仍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前进。老师要求甲队同学以每分钟110米的速度跑步追及,几分钟可以追上乙队?

41、一辆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4小时后,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结果同时到达。甲乙两地相距多远?

42、某街道居委会慰问军烈属,给他们送去红糖和白糖。每到一户送去2袋红糖和5袋白糖,送到最后一户时,红糖正好送完,还剩下10袋白糖。已知带去的白糖的袋数是红糖袋数的3倍,那么带去的红糖、白糖各多少袋?

43、甲乙两个车间加工一批同样的零件。如果甲车间先加工35个,然后乙

44、将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减少1/5,另一边增加 4米,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原来正方形面积相等。那么正方形面积有多少*方米?

45、甲、乙两班人数相等,各有一些同学参加了数学小组。甲班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恰好是乙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1/3;乙班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恰好是甲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1/4。那么甲班没参加数学小组的人数是乙班没参加数学小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46、甲、乙、丙三人合抄一份稿件,1小时可以完成。如果甲、乙二人合抄,要80分钟完成;如果乙、丙二人合抄,要100分钟完成。如果这份稿件由乙一人独抄,要几小时完成?

47、某工程队承建一项工程,要用12天完成。如果只让其中的甲、乙两个小队交换一下工作内容,那么全工程就要推迟3天完成;如果让其中甲、乙两个小队交换一下工作内容的同时,也让丙、丁两个小队交换工作内容,仍然可以按期完成全工程。如果只让丙、丁两个小队交换工作内容,那么可以使全工程提前几天完成?

48、甲、乙二人步行的速度比为11∶7。二人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2小时相遇。如果二人同向而行,几小时后甲追上乙?

49、45名学生要到离学校30千米的郊外劳动。学校只有一辆汽车能乘坐15人,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学生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为使他们尽早到达劳动地点,他们最少要用几小时才能全部到达?

50、从甲市到乙市有一条公路,它分成三段,其中第一段长是第三段长的2倍。在第一段路上,汽车的速度都是每小时40千米;在第二段路上,汽车的速度都是每小时90千米;在第三段路上,汽车的速度都是每小时50千米。现有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市出发相向而行,1小时20分后在第二段路的1/3(从甲市到乙市方向的1/3)处相遇。那么甲、乙两市相距多少千米?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 (菁华3篇)(扩展5)

——小学数学应用题 40句菁华

1、二(1)班有女生15人,男生比女生多11人,问二。一班有学生多少人?

2、体育室有60副羽毛球拍。小明借走了15副,小亮借走了26副,现在还剩多少副?

3、甲数是20,乙数比甲数多5,乙数是多少?

4、男生有35人,男生比女生少2人,女生有多少人?

5、二年级的男同学有35人,女同学有37人,一共有多少人?其中有50人参加了今年暑假的“红色之旅”活动,有多少人没有参加“红色之旅”活动?

6、二年级一班有5个红皮球,黄皮球的个数是红皮球的3倍,黄皮球比红皮球多几个?

7、超市里买4袋饼干要付8元,买8袋饼干要付多少元?

8、地球表面积是5.1亿*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方千米?

9、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0.84千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0.16千米.12天后还差0.4千米没有修。这条水渠有多长?

10、一只梅花鹿高1.5米,一只长颈鹿的高度是梅花鹿的3倍。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

11、如果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要用9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4段,要用多少分钟?

12、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13、有些应用题取*似数时,要想一想实际情况。下面两题的答案应取多少才合适?

14、四年级要买5本相册和5枝自动铅笔奖励三好学生。买相册用了30元,买自动铅笔用了10元,一本相册比一枝自动铅笔贵多少元?

15、水稻专业组有一块早稻田。面积450*方米,*均每*方米产水稻1千克,这块早稻田的产量是多少千克?

16、新丰农具厂赶制540件农具。前10天*均每天制32件,余下的要在5天完成,*均每天要制多少件?

17、小玲看一本290页的小说,前4天每天看20页。以后每天看30页,再用几天可以看完?

18、食堂买来280千克大米,计划吃7天。实际每天比计划少吃5千克,这批大米实际吃了多少天?

19、甲乙两人从两地同时相对出发,甲每分钟行60米,乙每分钟行80米,经40分钟相遇。两地相距多远?

20、有人把蝙蝠放在有蚊子的房间里做试验。蝙蝠原来的体重3.9克,15分钟后,由于吃了蚊子,体重增加到4.29克。*均一只蚊子的重量是0.002克。算一算蝙蝠一分钟吃了多少只蚊子?

21、四年级要为图书馆修补244本图书,第一天修补了49本,第二天修补了51本,剩下的要3天修补完,*均每天要修补多少本?

22、一个筑路队原计划20天修完一条公路。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45米,提前5天完成任务。原计划每天修路多少米?

23、张爷爷买3只小羊用了75元,他还想再买5只这样的小羊,需要准备多少钱?

24、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

25、一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26、洗发水每瓶15元,商场开展促销活动,买4瓶送1瓶。一次买4瓶,每瓶便宜多少元?

27、有450千克大米,每天吃60千克,最多能吃几天?

28、刘叔叔带8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化肥,剩下80元,每袋化肥

29、甲有14.8元,乙有15.2元,俩人要合买一个足球,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他俩人钱数总和的2倍,一个足球多少元,他们还差多少元?

30、第一小组6个同学数学测验的成绩分别是:86、79、98、100、89、94,算一算他们的*均分是多少?

31、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35千米,一架飞机飞行的速度是汽车的28倍还少60千米,这架飞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2、五年级有学生280人,其中男生占50% ,五年级男生有多少人?

33、小李骑摩托车以每分钟650米的速度从甲村到乙村去办事,他骑出5分钟后,因忘记带东西立即返回去拿,然后又立即出发去乙村,这样他一共用了25分钟才到达乙村。两个村相距有多少米?

34、小丽和小张都从东村往西村走,小丽用每分钟120米的速度先走了5分钟后,小张才用每分钟150的速度出发,结果两人同时到达。东西两村相距多远?

35、服装厂要加工一批服装。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同时加工60天正好完成。已知第一车间加工的服装占服装总数的45%,第二车间每天加工132件。第一车间每天加工多少件?

36、有一堆煤可以烧120天。由于改进烧煤技术,每天节约用煤0.25吨,结果这堆煤烧了150天。这堆煤共有多少吨?

37、某校有学生314人,其中男生人数的2/3比女生人数的4/5少40人。这个学校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38、甲、乙二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各自去B、A两地,二人速度比为7∶6。二人相遇后继续向前行进,这时乙的速度比原来速度每小时增加来的速度。

39、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甲车按原定速度行了全程的2/3后,车速提高了1倍,结果比原计划时间提前2小时到达B地;乙车按每小时30千米的原定速度行了全程的1/4后,车速提高了1倍,结果两车同时到达B地。那么甲原定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0、甲、乙、丙三人进行自行车比赛,结果甲比乙早24分钟、乙比丙早6分钟到达终点。又知道甲速度比乙速度每小时快5千米,乙速度比丙速度每小时快1千米。甲、乙、丙三人比赛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 (菁华3篇)(扩展6)

——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练*题 (菁华3篇)

  1、一个工程队8天架设电话线480米,照这样计算,要完成6000米的任务,还需要多少天?

  2、 收购站收购废纸。第一天收购2844千克,第二天收购3607千克,第三天收购2780千克,*均每天收购多少千克?

  3、菜市场有青菜861千克,比西红柿的3倍少33千克,西红柿再多几千克就和青菜同样多?

  4、工程队挖水渠,12天挖了1500米,照这样计算,15天可以多挖多少米?

  5、 工厂用5辆汽车运煤,每辆汽车一次运煤4000千克,3次共可运煤多少吨?

  6、装配车间将9360个小皮球装箱,每6个装一盒,每12盒装一箱,一共装多少箱?

  7、篮球每只80元,排球每只60元,足球每只90元。

  ①买2只篮球和3只足球一共多少元?

  ②如果给你300元,你怎样安排?

  8、某超市上午运进大白菜130千克,下午运进的比上午的2倍还多50千克。超市上午比下午少运进大白菜多少千克?

  9、爸爸、妈妈和小明三人到公园玩:

  (1) 如果3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 如果在3人中每次选两人排在一起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10、张师傅每小时做18个零件,王师傅每小时做20个零件,两人同时工作,6小时后完成,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1、一本故事书,丁丁前3天*均每天看23页,后6天*均每天看28页,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12、小明家装修房屋,用面积9*方分米的方砖480块正好铺满书房的地面,如果改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一个工程队8天架设电话线480米,照这样计算,要完成6000米的任务,还需要多少天?

  2、 收购站收购废纸。第一天收购2844千克,第二天收购3607千克,第三天收购2780千克,*均每天收购多少千克?

  3、菜市场有青菜861千克,比西红柿的'3倍少33千克,西红柿再多几千克就和青菜同样多?

  4、工程队挖水渠,12天挖了1500米,照这样计算,15天可以多挖多少米?

  5、 工厂用5辆汽车运煤,每辆汽车一次运煤4000千克,3次共可运煤多少吨?

  6、装配车间将9360个小皮球装箱,每6个装一盒,每12盒装一箱,一共装多少箱?

  7、篮球每只80元,排球每只60元,足球每只90元。

  ①买2只篮球和3只足球一共多少元?

  ②如果给你300元,你怎样安排?

  8、某超市上午运进大白菜130千克,下午运进的比上午的2倍还多50千克。超市上午比下午少运进大白菜多少千克?

  9、爸爸、妈妈和小明三人到公园玩:

  (1) 如果3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 如果在3人中每次选两人排在一起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10、张师傅每小时做18个零件,王师傅每小时做20个零件,两人同时工作,6小时后完成,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11、一本故事书,丁丁前3天*均每天看23页,后6天*均每天看28页,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12、小明家装修房屋,用面积9*方分米的方砖480块正好铺满书房的地面,如果改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1、 印刷厂4小时印书8540本,照这样计算,再印3小时共可印书多少本?

  2、 水果店运来苹果2488千克,是运来的香蕉的4倍,运来的.香蕉比桔子少307千克。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桔子一共多少千克?

  3、 工厂要加工塑料封皮6799个,前8天加工4184个,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要加工多少天才能完成?

  4、 从甲地乘火车去乙地,乘每小时行99千米的慢车去需要13小时,如果换乘快车,每小时比乘慢车快44千米,乘快车去只需要多少小时?

  5、 装配车间将9360个小皮球装箱,每6个装一盒,每12盒装一箱,一共装多少箱?

  6、 体育用品厂原计划每小时生产羽毛球264个,7小时完成任务,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生产44个,几小时就能完成任务?

  7、 体育课同学们排队。第一小队排了8名男同学,每2名男同学之间排了4名女同学。第一小队共有几名女同学?

  8、 一个工程队8天架设电话线4200米,照这样计算,要完成5775米的任务,还需要多少天?

  9、 收购站收购废纸。第一天收购2844千克,第二天收购3607千克,第三天收购2780千克,*均每天收购多少千克?

  10、手表厂要生产一批手表,原计划每天生产672只,15天完成。实际提前3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只?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 (菁华3篇)(扩展7)

——小升初应用题解题技巧 (菁华3篇)

  1.算术运算

  运总算学好算术的基本功。初级中学阶段是培育算术运算有经验的金子一段时间,初级中学代数的主要内部实质意义都和运算相关,如有道理数的运算、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有理分式的运算、根式的运算和解方程。初级中*算有经验然而关,会直接影响高中算术的学*:从到现在为止的算术名声来说,运算正确或者一个很关紧的方面,运算屡屡出错误地会意打压同学学*算术的信心,从个性质量上说,运算有经验差的同学往往大而化之、不求甚解、眼圣手低,因此阻拦了算术思惟的进一步进展。从学生考卷的自我剖析上看,会做而做错的题不在少量,且出错之处大多是运算不正确,况且是一点非常简单的小运算,不正确虽小,但决不可以*凡视之,决不可以让一句“马糊”打掩护了其身后的真正端由。严肃对待剖析运算出错的具体端由,是增长运算有经验的管用手眼之一。在面临复杂运算的时刻,每常要注意以下两点:

  (1)情绪牢稳,算理明确,过程合理,速度*均,最后结果正确;

  (2)要自信,争取一次做对;慢一点儿,想明白再写;少心算,少跳步,草原稿纸上也要写明白。

  2.算术基础知识

  了解和记忆算术基础知识是学好算术的前提。同一个算术概念,在不一样人的头脑中存在的形态是不同的。

  (1)了解的标准:“正确”、“简单”和“各个方面”。

  “正确”就是要捕获事情的实质;

  “简单”就是深化浅出、言简意赅;

  “各个方面”则是既见树木,又见大片树木,不重不漏。

  对算术基础知识的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述说;二是知识的引申及其里面含有的算术思想办法和算术思惟办法。

  (2)记忆是前脑对知识的识记、维持和重演,是知识的输入、编码、贮存和提出取得。借助网站关键词或提醒语试验回想的办法是一种比较管用的记忆办法,譬如,看见“一元线性方程”六个字,你便会想到:它的定义是啥子?最简方程是啥子?它的解的概念,及解方程的普通步骤。无防先写下所想到的内部实质意义,再去查寻、对照,这么印象便会更加大深度刻。总之,分阶段地收拾算术基础知识,并能有理解的基础向上行记忆,可以莫大地增进算术的学*。

  3.算术解题

  学算术没有*路可走,保障做题的数目和品质是学好算术的必经之路。

  (1)怎么样保障数目?

  ①选准一本与教材同步的帮助指导书或练*册。

  ②做完一节的所有练*后,对照解答施行修改并加批语。

  ③挑选有深刻思考价值的题,与同学、老师交流,并把体会记在自*本上。

  ④每日保障1钟头左右的练*时间。

  (2)怎么样保障品质?

  ①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充分了解题意,注意对整个儿问题的转译,深入对题中某个条件的意识;看看与哪一些算术基础知知趣结合,有没有显露出来一点新的功能或用场?

  ②落到实处:不止要落到实处思惟过程,并且要落到实处解释回答过程。

  ③温*:“温故知新”,把一点比较“经典”的题重做几遍,把做错的题当作一面“镜子”施行自我反思,也是一种高速率的、针对性较强的学*办法。(树立一本错题集)

  (1)简单应用题:

  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解题步骤:

  a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d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3)解答加法应用题:

  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4)解答减法应用题:

  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5)解答乘法应用题:

  a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b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6)解答除法应用题:

  a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c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

  d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7)常见的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效

  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一、从确定对应入手找出解题方法

  分数应用题中有一个“量率对应”的明显特点,对一个单位“1”来说,每个分率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数量,而每一个具体的数量,也同样对应着一个分率,因此,正确地确定“量率对应”是解题的关键。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明确对应,找准对应分率”的解题方法。

  例:小冬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总页数的1/6,第二天看了总页数的1/3,还剩78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把这本故事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要求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就要求出剩下的78页的对应分率。根据已知条件,第一、二天看了总页数的(1/6+1/3),还剩下78页的对应分率是(1-1/6-1/3),求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就是已知单位“1”的(1-1/6-1/3)是78页,求单位“1”。于是列式为:78÷(1-1/6-1/3)=156(页)

  二、通过统一标准量找出解题方法

  在一道分数应用题中,如果出现了几个分率,而且这些分率的标准量不同,量的性质相异,在解题时,必须以题中的某一个量为标准量,将其余量的对应分率统一到这个标准量上来,才可列式解答。

  例: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共420棵,苹果树棵数的1/3等于梨树的4/9,问这两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题中的1/3是以苹果树为标准量,4/9是以梨树为标准量,解题时必须统一成一个标准量。

  若以苹果树为单位“1”,则有1×1/3=梨树×4/9,那么梨树就相当于单位“1”的1/3÷4/9,两种果树的总棵数就相当于单位“1”的(1+1/3÷4/9),于是列式为:

  420÷(1+1/3÷4/9)=240(棵)……苹果树

  240÷(1/3÷4/9)=180(棵)……梨树

  也可以把梨树看作单位“1”,或把两种果树的总棵数,或者相差棵数看作单位“1”。

  三、通过假设推算找出解题方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如果按题中所给条件直接去思考,就难以找到解题方法,如果在解题时先假设一个主观上所需要的'条件,然后按照题目里的数量关系推算,所得的结果则发生与题目条件不同的矛盾,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可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红花村修一条水渠,第一周修了全长的2/5多10米,第二周修了全长的1/4少5米,还剩下282米没有修。这条水渠长多少米?

  假设第一周修的恰好是全长的2/5,这样第一、二周修后剩下的282米中就要增加10米;假设第二周修的恰好是全长的1/4,这样第一、二周修后剩下的282米中又要减少5米,于是条件变为“第一周修了全长的2/5,第二周修了全长的1/4,还剩下(282+10-5)米没有修。把这条水渠全长看作单位“1”,那么(282+10-5)米的对应分率就是(1-2/5-1/4)。于是列式为:(282+10-5)÷(1-2/5-1/4)=8201(米)

  四、通过逆推找出解题方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如果按从始至终的先后顺序去分析,很难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甚至陷入绝境。不妨“反过来想一想”进行逆推,便容易打开思路,顺利解题。

  例:有一个油桶里的油,第一次倒出1/3后加入20千克,第二次倒出这时油的1/6多5千克,这时桶里剩下油95千克。问原来桶里有油多少千克?

  从最后条件出发思考:95+5=100(千克),即为现存油的5/6,故现在桶里有油100÷5/6=120,再从第一个条件思考,120-20=100(千克),即为原存油的2/3,因此,原来桶里有油100÷2/3=150(千克)。综合算式:〔(95+5)÷(1-1/6)-20〕÷(1-1/3)=150(千克)

  五、借助线段图找出解题方法

  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隐蔽,如果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可使抽象变具体,隐蔽明朗化,从而借助线段图揭示的数量关系可直观地找出解题方法,甚至有的题还可找到简捷的解法。

  例:甲乙两人共存人民币若干元,其中甲占3/5,若乙给甲60元后,则乙余下的钱占总数的1/4,甲乙两人各存人民币多少元?

  从线段图上一目了然,60元的对应分率是(1-3/5-1/4),于是可求出甲乙两人共存人民币多少元,进而可求出甲乙两人各存人民币多少元。

  60÷(1-3/5-1/4)=3200(元)……甲乙两人共存

  3200×3/5=1920(元)……甲

  3200×(1-3/5)=1280(元)……乙

  或3200-1920=1280(元)

  六、抓住不变量找出解题方法

  对于标准量不统一的分数应用题,如果我们能从题中找到一个不变量,就以不变量为突破口,便能够很快找到解题方法。

  例:一个车间有工人360人,其中女工占3/5,后来又招进一批女工,这时女工人数占全车间工人总人数的5/8,又招进女工多少人?

  从题中可知,女工人数起了变化,引起全车间工人总人数起了变化,但是男工人数始终没有增减,因此,抓住男工人数没有变化这个不变量来分析。当全车间工人为360人时,女工占3/5,则男工占1-3/5=2/5,为360×2/5=144(人)。又招进一批女工后,女工人数占这时全车间工人总人数的5/8,则男工人数占这时全车间工人总人数的1-5/8=3/8,因此,这时全车间有工人144÷3/8=3849(人)。原来全车间有工人360人,现在增加到384人,增加的原因是由于招进了一批女工,故又招进女工384-360=24(人)。综合算式:

  360×(1-3/5)÷(1-5/8)-360=24(人)

  七、通过转变换条件找出解题方法

  有些分数应用题,可以通过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将题中某些已知数量转换成与之有关联的另一个数量,使之成为一个较为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从而找到解题的新方法。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 (菁华3篇)(扩展8)

——小学四年级应用题练* (菁华3篇)

  解决问题。(25分)

  1、海沧野生动物园的狮子一天要吃35千克的食物,十月份一个月要吃多少千克食物?

  2、一本故事书有193页,如果笑笑每天看8页,25天能看完吗?

  3、司机王叔叔从厦门出发到福州送货,前3小时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后2小时的速度是50千米/小时,王叔叔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4、果园里种了34棵桃树,种的梨树是桃树的8倍,种的梨树和桃树一共有多少棵?(4分)

  5、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它每天*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4分)

  6、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175米,宽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方米?(4分)

  7、学校为田径队员买运动服,每套120元,要买40套,带5000元够吗?(4分)

  学学*能力

  1、动物园的一只河马两天吃43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4天吃72千克食物。一只河马每日的食量比一只熊猫多多少千克?

  2、停车场停有大货车58辆,客车的数量是货车的2倍,小汽车比大货车和客车的总和还多20辆,停车场有小汽车多少辆?

  3、华润商场的一些小家电商品单价如下表。

  类 别: 电饭煲 微波炉 抽油烟机

  单价(元) 150 780 370

  开业当天卖出电饭煲23个、微波炉46个和抽油烟机1个。

  (1)电饭煲和抽油烟机当天营业额一共是多少元?(3分)

  (2)微波炉当天营业额比电饭煲多多少元?(3分)

  4、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开往B地。甲车每小时行9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8千米,10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5、某超市上午运进苹果1300千克,下午运进的比上午的2倍还多50千克。超市上午比下午少运进苹果多少千克?

  1、 *某部进行军事训练,要行军502千米,开始每天走60千米,走了3天后,余下的路程每天多走20.5千米,需要几天走完?

  2、 甲袋大米重68千克,从甲袋倒出15千克到乙袋后,甲袋还比乙袋重5千克。求乙袋原有大米多少千克?

  3、 某钢厂一座炼炉前3天每天炼钢830吨,后5天每天炼钢850吨。求*均每天炼钢多少吨?

  4、 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了60千米,回来时每小时行30千米。往返全程的*均速度是多少?

  5、 某机床厂第一车间的职工,用18台车床2小时生产机器零件720件,20台这样的车床3小时生产机器零件多少件?

  6、 用30千克黄豆可做出12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要做600千克豆腐,需要黄豆多少千克?

  7、 一列快车和一列普通客车从甲乙两个城市同时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90千米,普通客车每小时行48千米,经过2.5小时后,两列火车在途中相遇。求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8、 两地相距28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两地同一方向开车。甲车每小时行2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2千米,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几小时以后乙车能追上甲车?

  9、 把一张长9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纸裁成若干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要求正方形的边长最大,而且不浪费纸。可以裁多少张正方形?

  10、 园林局为了绿化公路,在一段公路的两边每隔4米栽一棵树,一共栽树74棵,现在要改成每隔6米栽一棵树。那么,不移栽的树有多少棵?

  11、甲有14.8元,乙有15.2元,俩人要合买一个足球,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他俩人钱数总和的2倍,一个足球多少元,他们还差多少元?

  12.一台机器3小时耕地15公顷,照这样计算,要耕75公顷地,用5台机器需要多少小时?

  13.商店有14箱鸭蛋,卖出去250千克后,还剩4箱零20千克,每箱鸭蛋有多少千克?

  14.光明小学为山区同学捐书,四年级捐240本,五年级捐的是 四年级的2倍,六年级比五年级多捐120本,*均每个年级捐多少本?

  15.粮店运进大米、面粉各20袋,每袋大米90千克,每袋面粉25千克,运进的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16.两根绳共长48.4米,从第一根上剪去*米后,第二根比第一根剩下的2倍还多6米.两根绳原来各长多少米?

  17. 四、五年级的学生采集树种,四年级采集树种18.6千克,四年级比五年级少采集2.5千克,两个年级一共采集多少千克树种?

  18. 一个车间原来每月用电2450千瓦o时,开展节约活动后,原来一年的用电量,现在可多用2个月,这个车间*均每月节约用电多少千瓦o时?

  19. 同学们参加植树劳动,四年级共有96人,每人栽3棵树,五年级有87人,每人栽4棵树,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栽树多少棵?

  20. 第一小组6个同学数学测验的成绩分别是:86、79、98、100、89、94,算一算他们的*均分是多少?

  21. 一辆汽车3小时行了135千米,一架飞机飞行的速度是汽车的28倍还少60千米,这架

  飞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2 一个服装厂5天生产西服850套,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生产西服多少套?(一个月按30天计算)

  23. 商店运来8筐苹果和12筐梨,每筐苹果38千克,每筐梨42千克,商店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24.一块长方形地,长是宽的4倍,若长减少5米,宽增加2米,则面积比原来长方形增加35*方米,求原来的长方形的面积。

  25.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1.2千米,比实际少修0.2千米,结果提前5天修完,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26.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1044千米,是火车速度的14.5倍,而火车的速度又是汽车速度的1.6被倍,那么汽车每小时是多少千米?

  27.1.2与0.4的和乘以6的积去除4.8,商是多少

  28.一只鲸的体重比一只大象的体重的37.5倍多12吨.已知鲸的体重是162吨,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吨?

  29.有甲、乙两个书架.已知甲书架有540本书,比乙书架的3倍少30本.乙书架有多少本书?

  30.甲、乙两人做零件.甲做了240个,比乙做的2倍还多40个.乙做了多少个?

  31.培英小学有学生350人,比红星小学的学生的3倍少19人.红星小学有学生多少人?

  32.水果店运来橘子340千克,比运来苹果的3倍少80千克.运来苹果多少千克?

  33.买4枝钢笔比买5枝圆珠笔要多花2.2元,每枝圆珠笔的价钱是0.6元,每枝钢笔是多少元?

  34.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1.5小时后,一辆客车从乙地往甲地开出,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客车行驶几小时后两车才能相遇?

  35.商店运回苹果和桔子共250千克,苹果的千克数是桔子的1.5倍,运回的苹果和桔子各多少

  千克?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 (菁华3篇)(扩展9)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教案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设买来大米X千克。x-x=15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解:设航模小组有人。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

  练*十第4、12、14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吸取上节课对线段图不够重视导致学生解题困难的教训,在基本了解题意之后,就和全班学生一起画出相关的线段图,引导学生看懂线段图,在此基础上再列出数量关系式。由于有了上节课的模式,再加上本节课我对线段图比较重视,因而学生在列数量关系式时顺利多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应用题以及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逆解题,从而认识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突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数量关系的分析,判断哪个量是单位“1”,难点是用解方程的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辅垫

  1、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体内含量最好多的物质是什么吗?(水)

  对,水是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它对我们人体是至关重要的,是构成我们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那么你们了解体内水分占体重的几分之几吗?

  师:老师查到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2、复*旧知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吧!同学们如果告诉你们,我的体重是50千克,你们能很快算出我体内水分的质量吗?

  学生回答后说明理由。

  师:算一算你们自己体内水分的质量吧!

  生答

  师:一儿童的体重是35千克,你们能帮他算出他体内水分的质量吗?你们都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回答后出示:儿童的体重×5(4)=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

  35×5(4)=28(千克)

  师:谁还能根据另一个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式?

  **的体重×3(2)=**体内的水分的重量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以前的知识学得可真好,如果老师告诉你们小朋友们体内有28千克水分,你们能算出他的体重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

  2、合作探究

  师:同桌互相商量一下,要解决这个问题,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并解答出来。

  3、学生汇报

  生1:根据数量关系式:儿童的体重×5(4)=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再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进行解答。(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出示课件)

  生2:直接用算术方法解决的,知道体重的5(4)是28千克,就可以直接用除法来做。

  28÷5(4)=35(千克)

  4、比较算法

  比较算术做法与方程做法的优缺点?

  (让学生进行何去讨论,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到列方程解,思路统一,便于理解。)

  5、对比小结

  和前面复*题进行比较一下,看看这题和复*题有什么异同?

  (1)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

  (2)复*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例1单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

  (3)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6、试一试:一条裤子的价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3(2)。一件上衣多少元?

  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谁和谁在比?哪个量是单位“1”?

  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的?

  根据学生回答画线段图。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学生列出等量关系式。

  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找学*板演,其它学生在练*本上做)。

  师:这道题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解答吗?

  (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只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为用除法计算。)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投影)看图口头列式,并用一句话概括题中的等量关系。

  2、练一练:

  (1)、小明体重24千克,是爸爸体重的3/8,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2)、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5(2),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3、对比练*

  (1)一条路50千米,修了5(2),修了多少千米?

  (2)一条路修了50千米,修了5(2),这条路全长是多少千米?

  (3)一条路50千米,修了5(2)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①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②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③单位“1”是已知的用什么方法解答?单位“1”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教师强调: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因此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解答后要注意检验。

  设计意图:

  一、从生活入手学数学。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改变由复*旧知引入新知的传统做法,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介绍该班的情况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二、关注过程,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不作任何说明,通过省略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在教学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以往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存在偏差。教师喜欢重关键词语琐碎地分析,喜欢用严密的语言进行严谨地逻辑推理,虽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容易走两个极端,或者把学生本来已经理解的地方,仍做不必要的分析;或者把学生当作学者,对本来不可理解的,仍做深入的、细碎的剖析,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与引入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我想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计算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另外,改变以往只从例题中草草抽象概括数量关系,而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就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的做法,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有破度有层次地设计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案还精心设计了练*题,通过看图,找等量关系,巩固了学生的分析思路;通过三类题的对比练*,使学生掌握了三类题的异同点,增强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对于学生分析和解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学生无论遇到什么题,都会做到:抓住特点,学而不乱。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应用题以及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逆解题,从而认识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突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数量关系的分析,判断哪个量是单位“1”,难点是用解方程的方法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辅垫

  1、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体内含量最好多的物质是什么吗?(水)

  对,水是我们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它对我们人体是至关重要的,是构成我们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那么你们了解体内水分占体重的几分之几吗?

  师:老师查到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

  2、复*旧知

  师:现在你们知道了吧!同学们如果告诉你们,我的体重是50千克,你们能很快算出我体内水分的质量吗?

  学生回答后说明理由。

  师:算一算你们自己体内水分的质量吧!

  生答

  师:一儿童的体重是35千克,你们能帮他算出他体内水分的质量吗?你们都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回答后出示:儿童的体重×5(4)=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

  35×5(4)=28(千克)

  师:谁还能根据另一个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式?

  **的体重×3(2)=**体内的水分的重量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以前的知识学得可真好,如果老师告诉你们小朋友们体内有28千克水分,你们能算出他的体重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

  2、合作探究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练* (菁华3篇)(扩展10)

——数学应用题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第4单元《加和减》中,已知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求两个量的和与差。已知两个数的相差关系,求两个量的和与差。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一步应用题的扩展,是复合应用题的解题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我认为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前提是要引导学生读懂已知条件和问题,认真分析数量关系。而关键是引导学生找到要求的那个中间问题。

  分析数量关系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条件入手,通称综合法;另一种是从问话入手,通称分析法。综合法学生感觉比较顺手,但是学生往往看到前面相邻的两个已知条件就进行计算,忽视最后的问题。提出的中间问题不一定是解这道题所需要的。分析法能使学生从整体出发,根据所解的问题提出所需的条件,从而较正确地确定中间问题,但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在这种应用题的教学中,我根据题目的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渗透和训练。

  “已知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求两个量的和或差”。这类应用题则更加适合用分析法进行引导。例如:大汽车有45辆,小汽车的辆数是大汽车的2倍,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进行思路分析,要求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有多少辆,要用大汽车的辆数加小汽车的辆数,大汽车的辆数已经告诉我们了是45辆,所以要先求出小汽车的辆数。这样可以一下子抓住中间问题。

  要提高学生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能力,可以根据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说出两个相应的条件。例如:剩下的要看几天?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等等。也可以根据已知条件,说出能求的问题。例如:小明每天看8页书,看了5天;有48个同学,*均分成6组。等等。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补充条件或者问题组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训练。例如:1、__________ ,买来的故事书是科技书的2倍。买来的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2、小华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3天,每天看25页。_______________?

  通过多种方式的训练,使学生能掌握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灵活运用分析法和综合法找出中间问题,从而正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另外还要初步学会用线段图分析应用题;进行一题多变有变式练*;一题多解的多角度的思考练*,拓宽学生的思维。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后进行的,是分数乘法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要求什么,就是求某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而得出用乘法列式计算的道理。

  本次课的教学,在以下几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1、从教学观念上,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突出了学生是学*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实践了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例如:学*例题时,学生根据课前设计的学*材料完成先自学,分组讨论,然后汇报,答疑,小结等环节,从中获取初步知识。教师在学生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教师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写出反思小结。整个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的作用得到加强。

  2、在教学中,把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这节课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兴趣和结合*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进行了一些实践。例如教学例1时:提出了‘你根据我国现有的国土资源人多地少的矛盾,给国家提一些好的建议?’的问题,目的是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的现状,教育学生珍惜每一寸土地。又如:*题中有书包重量与人体重关系的研究,从探索中使学生认识到背负过重的东西会损害我们的身体,教育他们正确地处理人体负重问题,从而健康生活。这些问题的提出紧贴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起到了细雨润无声的作用。

  3、教学中紧紧抓住了这节课的关键,即:关键句的处理。重点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即:关键句---单位1---线段图---求什么----就是求某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本次课的教学,也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深思:

  1、在学法指导上缺少应变,问题的提出有些抽象化,师生间的配合欠默契。这些问题的出现,从学生方面讲是:基础较差,无法完成相应的学*任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是教学手段单一,变化不足,调整不及时,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造成的。

  2、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原则。这节课对差生关注不够,存在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完的情况。

  3、要在教会学生学*方法上多下功夫。本次课的教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不够。

  4、要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逐步形成学生完整的知识链。

  纵观本堂课,学生学*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教学效果较好。试想如果教师走进教室先来一顿严厉地批评,再苦口婆心地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还能享受到学*的乐趣吗?他们还能不怕数学吗?反思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最大原因在于教师进行换位思考,“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注重学生的感受,想学生所想,把设计教案改成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一、切合学生实际,挖掘合适的学*素材

  再好的教材,也不可能做到将每地、每班、每生的实际情况编为书本的例题。尽管书上的分数应用题大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但毕竟是假设性、想象性的,和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作为一线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切合学生实际,挖掘最有利于学*的学生自己身边的素材。本课以学生自己所在班的学生数作为编题素材,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消除了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的神秘感和恐惧感,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便于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

  二、根据学生需要,创设良好的学*氛围

  “课要上得有趣”。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学生也像生活中一样神采飞扬、充满活力。本课的教学活动根据所学所练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氛围。为学生创造良性竞争机会、发挥小组合作学*的优势,使学生学*由原来的个人竞争变成团体合作,给每位学生创设发表意见的机会,从而提高学*效率。

  三、促进学生发展,奉献自主的空间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奉献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课堂中学生曾两次通过小组合作,学生间互相学*、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共同提高,解题方法的小结及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也由学生自主分析比较得出,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再是一句空话。从而使课堂焕发生命力,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由分数乘法意义扩展到除法意义而产生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由于这类应用题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的逆解题。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我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仍然按照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思路去分析,从而发现作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可以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关系,列方程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算术法解?思路是怎样的?通过分析让学生感悟到用除法解题思维是分数乘法解题的逆思路。从而让学生把两种类型的应用题有机的统一在一个知识点上。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感受到以下几点。

  1、充分运用对比,让学生通过分数乘法应用题理解除法应用题。

  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教学中,我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从中发现与乘法应用题的区别,使学生了解这类分数应用题特征。接着放手让他们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在学*过程中发现规律,得出这类应用题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能解决问题。

  2、鼓励方法多样,让学生拓宽解题思路。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改变以往过早抽象概括数量关系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再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我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采取多种不同的解法,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目的:

  1、让幼儿学会仿编和解答4的加减应用题。

  2、在生活情景中能根据水果卡片自编4的加减应用题。

  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请家长带 幼儿去买东西,使幼儿了解一个买与卖的过程。

  2、物质准备:准备各种水果卡片,人手4个替代物作钱。

  过程:

  一、以“帮农民伯伯摘果子”引入。

  “小朋友,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农民伯伯想请你们帮他摘水果,你们愿意吗?”(愿意)

  二、游戏“摘水果”。

  师交代游戏玩法和规则。

  三、分类活动:分水果。

  1、引导幼儿将自己所摘的水果跟同伴之间进行交流。

  2、交代任务:将各种水果分别放在筐里。

  四、歌表演:《摘苹果》。

  “果园大丰收了,我们多高兴啊,让我们来唱首**收的歌吧!”。

  五、师通过情景表演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

  1、仿编4的减法应用题。

  “摘完水果了,我觉得真渴啊,我该怎么办?(买水果吃啊!)可农民伯伯已经把水果卖给老板了,我得去买水果吃了。大家看,我有多少钱?(4块钱)我只有四块钱,这些钱啊只能买两次水果,我得好好的想想看该买什么水果吃了。”

  ①师买了一个苹果,提问题。

  “刚才老师做了什么事?(买苹果)我原来有几块钱,(4块钱)买1个苹果花了几块钱,(1块钱),仔细听老师给你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②引导幼儿了解仿编减法应用题的条件。

  “给你们提了什么问题?”(还剩下多少钱?)

  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还剩下3块钱)

  “你们是怎么知道还剩下3块钱的?”(因为老师原来有4块钱的,买苹果花了1块钱,就还剩下3块钱。)

  ③才出示算式卡:4―1=3,引导幼儿了解各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我们学过了加法和减法,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减法)

  2、仿编4的减法应用题。

  “还剩下的钱我想买什么呢?”

  ①师买了3根香蕉,提问题。

  “陈老师买苹果花了多少钱?(1块钱)那买香蕉又花了多少钱?(3块钱)仔细听,老师又给你们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②引导幼儿了解仿编加法应用题的条件。

  “刚才老师给你们提了什么问题?”(一共花了多少钱?)

  “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一共花了4块钱)

  “你们怎么知道一共花了4块钱啊?”(因为老师买苹果花了1块钱,买香蕉花了3块钱,一共就花了4块钱)

  ③出示算式卡:1+3=4,引导幼儿了解各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六、幼儿仿编4的加减应用题。

  “爸爸妈妈不在家,没时间去水果店买水果,我们来当家,帮爸爸妈妈到水果店买水果吧,请小朋友看看,爸爸妈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几块钱?”

  1、提出编题方法。

  4块钱只能买两次的水果,买一次水果后,问同伴一个问题;把剩下的钱买第二次水果后,再编一个问题,考老师。

  2、请个别 幼儿进行仿编,师指导。

  七、游戏:“水果店”

  1、分配角色,2个女售货员,2个男售货员,编2+2=4的应用题。

  2、交代游戏规则:

  ①水果摊的任何水果只能1元1个。

  ②顾客买了一次水果以后,就得问同伴一个问题,剩下的钱买第二次水果后,再问老师一个问题。

  ③强调最后的一句话不能说出答案,应该提问题去考别人。

  3、幼儿游戏,师指导。

  八、集体小评,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编的问题。

  九、结束。

  “小朋友摘水果摘得这么棒,另外一个果园的农民伯伯也想请你们帮他摘果子,愿意吗?(愿意)那就快跟老师去果园吧!”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