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文库 >

《望庐山瀑布》反思3篇

日期:2022-02-08 11:36:27

《望庐山瀑布》反思1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1、学会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读诵诗句。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反思2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教学本首诗,运用*衡策略,有效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落实工具性”与“渗透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与“适度超越教材”的有机*衡,彰显课堂学生本体,回归语文教学本色,打造真本语文课堂。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扫除障碍,顺畅阅读。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精读古诗,品读感悟。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在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过程中,相机解决学生自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

  四、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反思3

  今天上《望庐山瀑布》及杜甫的《绝句·两只黄鹂明翠柳》主要是以自读自悟的方式进行。

  沿过去古诗学*中感受诗的意境的.教学及学*基础,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让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让学生通过插图大致了解诗人所占位置和所见的景物。在看图后,我认为学生对诗人所处的位置应该了解得比较清楚了,但设想到,学生眼里有山顶,山崖,山腰山脚,就是没有“远处”一词。我只好笨拙地引出:是在远处还是在*处?。由此看来,在**眼中,很快而且很容易想到的“远处”却让我在孩子们面前大跌眼镜,他们的思维是直观的,形象的,而远处是从直观抽象出来的。因此,我们让学生品析时就不能只凭老师自己的理解去界定你的教学或学生的学*是否有效。在接下来的学*过程中,我调整了一些方式,尽可能从学生的形象、直观的思维入手,对体会庐山瀑布的壮美,尽可能让学生从可抓、可摸、可闻、可见的东西入手,再在此基础上体会全诗。如理解“望”字,我先让学生看老师的几个动作,让学生从老师的动作中直观感受,找到有关望的词语,如“看”,“瞧”“瞅”“眺望”,“遥望”,“仰望”,等,然后联系课文插图,应用“遥望”用自己的话说:在远远的地方看,再想,为什么要远远的看的,这样学生联想到了瀑布的高与大,从形象实体体会其壮美,然后读诗,体会诗中写实的部分“挂前川”,进一步感受其高大,为下一步体会“飞流”句做了较好的铺垫。

  体会诗的意境是学*古诗的非常重要的方法,这种意境有时靠人们的言传,就破坏了个人对诗境的理解个性,而作为教师又不能不讲,不讲学生就很难理解,就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样以夸张手法表现的意境,学生是不容易体会的,因此,教学中就要想办法缩短学生现有关知识与诗的意境的距离,以便,更好地体会。如前面对“望”的理解就是从直观的观察到实景的观察再到句子的描写,层层递进,而对“望”字的理解,又成为学生理解全诗的一座桥梁,这样对“望”字的品读,理解就应当是有效果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抓住关键词、句,以达到对诗的理解,应当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望庐山瀑布》反思3篇扩展阅读


《望庐山瀑布》反思3篇(扩展1)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6篇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

  庐山,我国江西省的一座名山,自古就以“奇秀甲天下”,唐朝大诗人李白在50多岁时来到这里,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倾泻而下,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人生识字忧患始。对于诗人来说,短短的十数个字中,包含了太多喜怒哀乐,情感纠葛。而我们这些后来人,只能在不断地研读中揣摩诗人或复杂、或激昂的情感,走进诗人,走进诗歌盛行的时代。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难点定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目标。

  一读、读准字音

  本诗生字不多,但应提醒学生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准押韵的字。本诗押韵的字是“烟”“川”“天”,它们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另外,“落”字读Luò,“银河”的银读yín。第三步就是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好表现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氛围。

  二读、理解词句

  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因此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鼓励其他学生给予解答,当遇到困难时,再由我这个教师适时引导、指点,就这样,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体会了“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银河落九天”的惊天动地。在交流中激活学生的联想,在质疑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互帮互助中想象画面,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

  三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读懂了诗句的基础上,就要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自由读,在读中揣摩怎样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怎样表现诗句的情感;教师引导读,在理解中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交流自己的感受。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出示,使学生虽身在教室,却有如身临其境、观看瀑布的飞流直下壮观场景,聆听瀑布所发出的隆隆巨响,真切地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以致脱口而出“山河壮美”的感叹!

  庐山,一座千年屹立的山峰,因为李白的到来而名垂千古;李白,一位视权贵如粪土的诗人,寄情山水而感叹:“疑是银河落九天”。但是,这份情,要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对于二年级的小孩子是有难度的。如何引领孩子们入情入境的朗读,一直都困扰着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2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王澳律同学还大声说道:“我要像诗人那样来朗诵。”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3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朗读古诗的情感相结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游戏与儿歌是二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开课伊始,先播放古诗改编的儿歌,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理解诗意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紧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三千尺:夸张手法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开品析,则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字词教学的环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朗读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没有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发言的指导不太到位。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4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教学本首诗,运用*衡策略,有效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落实工具性”与“渗透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与“适度超越教材”的.有机*衡,彰显课堂学生本体,回归语文教学本色,打造真本语文课堂。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扫除障碍,顺畅阅读。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精读古诗,品读感悟。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在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过程中,相机解决学生自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

  四、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5

  《望庐山瀑布》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古诗,本单元主要是以描写祖国壮丽河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瀑布的壮观景象。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学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当课刚开始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景介绍了李白: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他很爱旅游,游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还有个*惯,就是喜欢把游的地方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日,李白背着行囊来到一个地方,只一会儿工夫,他就决定留在这个地方隐居不走了,是什么吸引了李白呢?接着就出示诗题《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让学生进行初读。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对于这篇音韵和谐、用词精练、意境简言难表的古诗来说,如果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那么学生在感悟上还是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先“扶”着学生从关键字词入手理解,再“放手”让学生整体感悟,以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从“疑”字入手,着重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的情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并且使他们真正溶进古诗中,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情感、感悟,最后发展到激情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传统要求,用“诵”这种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再现诗人若干年前的“情”。

  古诗的最美处,就是它的格律。格律,赋予了古诗颇深的文化内涵,低年级学生读古诗,我认为教师要舍得花大力气去教他们诵读,让他们享受古诗的格律美,让他们初步触摸到古诗的精髓。教学时,我没有要求学生一步到位读到什么程度,而是在他们的感悟中逐渐提高要求。首先读准、读通。其次,让学生掌握节奏,抓住重音,在诗画结合理解了诗意后,我告诉学生你现在就是大诗人李白,站在庐山瀑布的脚下,遥望瀑布,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让学生上台站在画面前放声诵读,已经非常有气势,但我还不满意,为了让学生更深的感悟到诗的意境,我进行了范读,抓住古诗中的名句读出了轻重缓急,让学生找到与他们的区别,再练再读,很多学生远远超过了我的朗读水*,走进了诗中。我认为在本堂课中,创设诗意的、充满朗读的课堂就是我眼中的善美课堂!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6

  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朗读古诗的情感相结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两点:

  1、游戏与儿歌是二年级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开课伊始,我便播放学过的古诗改编的儿歌,一下缓解了孩子们的紧张情绪,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趁机我播放《望庐山瀑布》的歌曲,孩子们争先发言,趁势激起学生课文的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游了庐山瀑布后诗性大发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同学们想不想学?带领学生以饱满的情绪,进入了学*古诗的最佳状态。这为整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也就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朗读和领悟诗情。

  2、理解诗意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紧抓关键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朗读。

  生:先产生再升起,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挂:瀑布本是流动的,作者却巧妙地将动态定格,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的美丽壮观。

  飞、落:写出了瀑布凌空而出,喷涌而下。三千尺:夸张手法

  通过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正是通过写自己所看到的,所联想的,表现了瀑布磅礴的气势再反复诵读体会情感。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意境美,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

  本节课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若分开品析,则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字词教学的环节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朗读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太到位,没有把古诗的意境读出来。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发言的指导不太到位。

  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望庐山瀑布》反思3篇(扩展2)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庐山瀑布》意在让学生熟读的基础上知道: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二年级的学生学*重点仍然在识字、写字上,而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则为难点。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课前我先让学生看有关庐山风景的视频,再通过谈话引导学生知道我们的大诗人李白也去过庐山,看到了这么美的风景,而且还把他看到的写成了一首诗,诗名就叫《望庐山瀑布》。

  二、读诵课文

  1、了解李白,先生讲,再帮忙补充。

  2、了解李白的其它古诗。

  3、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找朋友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4、理解古诗

  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总结

  反思:古诗学生比较难理解,于是我就借助多媒体进行《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上完课后,感想颇多:

  1、材料的充分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提前一周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收集资料。瀑布图片网上很多,但是能准确切题、合乎心意的却甚少。从关键字“望庐山瀑布”到“瀑布”,从自己认真查找资料到求助朋友,所有能寻求帮助的途径都用上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浏览的图片就有几百张。最后才在这几百张中选取了8张。视频资料也是如此。庐山瀑布的视频有很多,但是我要求的视频资料是——既要表现出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又要有能震撼人心的瀑布声。寻找资料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但艰辛过后的收获却让我感觉一次比一次甜蜜,一次比一次兴奋。

  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对于所有课来说,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刚开始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急于求成。在试讲时我利用多媒体上的课,几位听课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再就是在理解诗意上引导的还不够透彻,我发现自己不应该让教学来体现多媒体的功用,而应该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所以我在教学的重心不应该在多媒体上,而应该在教学的有效性上。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又调整和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3、我在讲授《望庐山瀑布》一诗时,导入部分先是使用了多媒体来介绍庐山的风景,接着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录像,让学生对庐山瀑布有一个直观印象,并使学生心灵得到震撼。在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低年级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地计,而要读得入情入境,只能从图片、录像上感受,或是联系生活实际,在老师的情境语言中读。我也寻找了大量的资源引导学生读,《望庐山瀑布》一诗中的名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带着孩子们看了课件高山瀑布的景象,让他们感受到了“飞流直下”的感觉、领略了“三千尺”的高度和寓意,就有个别学生感言,真的“像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但是最终还是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反思自己,发现:只有放慢语速,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意境,去领略作者当时的心情,读起古诗来才会更有味道。在枯燥的课文中,教师是学生学*路上的向导,有了教师正确的指引,学生的思维大门就会打开,一切看似疑难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望庐山瀑布》反思3篇(扩展3)

——《望庐山瀑布》获奖教学设计3篇

  教材简介:

  人教版第四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了红日照射下的香炉峰紫烟缭绕,衬托出了瀑布背景的雄伟壮观。一个“挂”字化静为动,形象地表现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后两行诗既写出了瀑布的样子,又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一个“飞”字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奔腾而下,“直下”既写出山的高峻陡附附险,又突出了瀑布飞奔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一个 “疑”字写出了作者神奇的想象。新奇而又真切,十分贴切自然,令人遐想无限,回味无穷。教学一课时。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本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2.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生字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氛围,激发学生学*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诵读学过的李白的诗。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如《静夜思》《赠汪伦》)除了学过的,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背一背。(如《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

  师:李白看到月光想到了家乡,写下了《静夜思》,送朋友时依依不舍写下了《赠汪伦》,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想想他又为什么写在这首诗呢。

  (板书:望庐山瀑布)

  (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趣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新诗,事半功倍。)

  2.读题

  提问:你们去过庐山吗?谁能说说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认识“庐”字)

  师述:庐山是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景。(播放庐山录相,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提问:庐山的风景让我们如痴如醉,刚才的画面中给你映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瀑布)

  师: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课件出示各种瀑布图片)

  描述:瀑布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它是河流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形成的浩浩荡荡的水势,风光迷人,正是因为这样,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它们情有独钟,写下了无数的华章。今天我们就随着大诗人李白的脚步,去看看庐山的瀑布别样的美姿。再读课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烟”,积累识字方法,会写“炉、烟”;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

  3.通过画面理解诗句,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4.学*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晓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些诗人?猜一猜这位诗人是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他是唐代大诗人,有 “诗仙”之称;他五岁时就开始读书*字,读了很多书,曾留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他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在那个牛马舟车的时代,他的自己遍布大半个*,他曾到过18个地区,206个州县,80多座大山,60多条江河,20多个湖泊;他写过很多诗,其中最著名的有《静夜思》《古朗月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叫《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游历庐山观看黄岩瀑布时写下的一首名诗。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看过瀑布吗?就让我们跟着李白一起走进庐山,走*瀑布吧。

  (二)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指导读诗,读出韵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出示生字新词:庐山、香炉、紫烟、瀑布、飞流、银河。

  指名小老师带读,学生跟读;

  巩固旧的识字方法;

  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学*新的识字方法:归类和比较

  3.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出示三幅图片,你能根据图片找出对应的诗句吗?

  根据图片说说前三句诗的意思:“日照香炉生紫烟”中描写了哪些景色?“生”的含义是什么?从“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你能看出瀑布像什么吗?“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飞流直下”和“三千尺”分别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第四句诗不能用图片来概括?“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是把瀑布想象成了什么?

  李白是一个很会观察和思考的人,我们再来看看他写的前两首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这里面同样有个“疑”字,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又有怎么样的想象吗?情感价值观渗透:我们应该努力向李白学*,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三)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出示汉字“炉”和“烟”,让学生观察汉字;

  2.当小老师指导同学书写;

  3.师生评点;

  (四)化诗为文,情感迁移:

  (五)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

  1.同学们真棒,老师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交流学*收获,结束教学;

  一、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选自人教版二下的第五组第十七课。这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去感受乐趣,发现大自然的神秘。

  二、教学理念

  从题目入手,就让学生进入学*古诗的情境,与此同时,把握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特点,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整个过程中,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讲解,大体理解即可,并创设多种读的情境,如:自读,读正确;互读,读流利,赛读,读出感情,评读,读出韵味,熟读,达成背诵。读的充分了,读的入情入境了,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就出来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疑”4个生字。会写“炉、烟、流、银”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背诵古诗。

  四、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读诗,体会诗中情境,感受自然之美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有无数的名山大川,你们去过的有哪些?(生说)

  2、是啊,这些名山有的秀丽,有的'雄奇壮观,可谓各有特色。今天林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位于江西的庐山(板书:庐山出示庐山云海、香炉峰等的图片)这山峰耸立,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就是——庐(lú)山。

  3、庐山不仅有奇山,还有秀水。这如梦似幻的云雾就是水蒸气上升形成的。所以,我们今天一起先去看看庐山的水(板书:瀑(pù)布)

  4、以前见过瀑布吗?跟小河里的水有什么不同?那我们就去看看大诗仙李白看到的瀑布是怎样的吧!(板书全课题、诗人,读题)

  [这单元是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瑰丽,所以我把庐山瀑布放到美丽的庐山之中,在云雾缭绕中引出庐山瀑布,也对第一句古诗的理解作了铺垫,让他们感受到云烟缭绕的梦幻美]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先去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字圈出来多读几次,整首诗读到你认为已经字正强圆了可以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反馈读,指名2——3个学生比赛读,有问题的正音,教师看情况范读,再齐读)

  2、现在自己再读读这首诗肯定会比刚才更好了!还可以边读边参照这幅画,说说李白都看到了什么呢!能说的可以先说给同桌听听。

  3、交流李白看到了什么?看谁把李白看到的景象描绘得最生动!

  (说大概意思: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从山峰上直泻下来,足有三千尺高,李白还以为是银河从天上掉落了呢! 教师适当点拨,不要求有一致答案,也不要求解释意思一样地解释出来)

  [进入文本,我要求学生待读正确读流利后,默读课文,学*借助古诗中的注释,插图,自己理解诗意,给足学*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

  (三)、研读入境

  1、哦,李白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特别的景象!你喜欢什么景象就多读几次,还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感受

  2、交流喜欢的景象

  a、日照香炉生紫烟

  在阳光照耀下,紫色的烟雾飘飘扬扬,很轻很美,轻轻美美地读

  b、遥看瀑布挂前川

  a、你站在哪里看瀑布呢?(所以题目也叫望庐山瀑布)

  b、你望见的瀑布像什么?(白布……)

  小结:这么长这么重的布一下子挂下来,该多美啊!来,读好它!(读好“挂”)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你看到的瀑布什么样的?

  b、读出宽面广(银河)、水势强(飞流直下)、落差大(三千尺,九天)。

  c、指名读,学生互评;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配上瀑布的巨大水流声音,越来越*)还没看到瀑布,我们就听到瀑布发出的巨大声音,离瀑布越来越*了,声音越来越响,一转弯,我们见到了瀑布!一起来《望庐山瀑布》吧!(全班齐读)

  [这里的教学主要看学生的感悟,不要特意拔高。重点是后面两句,学生自己的感受也会很丰富,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读得充分了,读得入情入境了,瀑布的雄壮美自然就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了]

  (四)、指导书写

  听着你们的读,老师感受到庐山瀑布的气势如洪了!用这种气势肯定也能把这课的生字写好了!(出示“炉、烟、流、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让学生仔细观察范字,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教师范写


《望庐山瀑布》反思3篇(扩展4)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6篇

  今天上《望庐山瀑布》及杜甫的《绝句·两只黄鹂明翠柳》主要是以自读自悟的方式进行。

  沿过去古诗学*中感受诗的意境的教学及学*基础,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我让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让学生通过插图大致了解诗人所占位置和所见的景物。在看图后,我认为学生对诗人所处的位置应该了解得比较清楚了,但设想到,学生眼里有山顶,山崖,山腰山脚,就是没有“远处”一词。我只好笨拙地引出:是在远处还是在*处?。由此看来,在**眼中,很快而且很容易想到的“远处”却让我在孩子们面前大跌眼镜,他们的思维是直观的,形象的,而远处是从直观抽象出来的。因此,我们让学生品析时就不能只凭老师自己的理解去界定你的教学或学生的学*是否有效。在接下来的学*过程中,我调整了一些方式,尽可能从学生的形象、直观的思维入手,对体会庐山瀑布的壮美,尽可能让学生从可抓、可摸、可闻、可见的东西入手,再在此基础上体会全诗。如理解“望”字,我先让学生看老师的几个动作,让学生从老师的动作中直观感受,找到有关望的词语,如“看”,“瞧”“瞅”“眺望”,“遥望”,“仰望”,等,然后联系课文插图,应用“遥望”用自己的话说:在远远的地方看,再想,为什么要远远的看的,这样学生联想到了瀑布的高与大,从形象实体体会其壮美,然后读诗,体会诗中写实的部分“挂前川”,进一步感受其高大,为下一步体会“飞流”句做了较好的铺垫。

  体会诗的意境是学*古诗的非常重要的方法,这种意境有时靠人们的言传,就破坏了个人对诗境的理解个性,而作为教师又不能不讲,不讲学生就很难理解,就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样以夸张手法表现的意境,学生是不容易体会的,因此,教学中就要想办法缩短学生现有关知识与诗的意境的距离,以便,更好地体会。如前面对“望”的理解就是从直观的观察到实景的观察再到句子的描写,层层递进,而对“望”字的理解,又成为学生理解全诗的一座桥梁,这样对“望”字的品读,理解就应当是有效果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能抓住关键词、句,以达到对诗的理解,应当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上《望庐山瀑布》这可时,导入我用了学生在之前上过的《庐山的云雾》这课,因为学生知道了芦山的云雾的特点,现在来虚*芦山的瀑布会使他们有熟悉感。这课时教材中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这首诗诗描绘了壮丽的庐山瀑布,展现了诗人瑰奇的想像与创造力。本课重点是学生能把4个生字认识和会写,还有能理解课文之中穿插的以描述瀑布的词、句、文等,同时从不同角度激发表达欲望,增进学生语言积累,为他们从读到写做好递进式铺垫。

  古诗学*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很多经典能张口倒背,但对其中的字句、意境却隔了一层,对学*古诗的方法更是不求甚解。所以要重视引领学生感悟诗境。我使用了课件的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加深对这课的理解,在上这课时对于有些上下文的衔接处处理的不是很恰当。还有在提问的方式上也应该加强。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对老师的课感兴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给学生古诗学*的方法,启发他们抓住重点字词品读想象,借助课外阅读文字激发学生书面表达欲望、积累运用语言。

  庐山,我国江西省的一座名山,自古就以“奇秀甲天下”,唐朝大诗人李白在50多岁时来到这里,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倾泻而下,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人生识字忧患始。对于诗人来说,短短的十数个字中,包含了太多喜怒哀乐,情感纠葛。而我们这些后来人,只能在不断地研读中揣摩诗人或复杂、或激昂的情感,走进诗人,走进诗歌盛行的时代。

  我在仔细研读了教材之后,将目标设定为: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教学难点定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么,根据唐诗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的特点,我采用“分步朗读、逐渐深入”的方法,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从而达到本课的学*目标。

  一读、读准字音

  本诗生字不多,但应提醒学生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准押韵的字。本诗押韵的字是“烟”“川”“天”,它们都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另外,“落”字读Luò,“银河”的银读yín。第三步就是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这样的安排,符合儿童好表现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创设了民主、轻松、互动的学*氛围。

  二读、理解词句

  学生从上幼儿园起日积月累地背诵了许多古诗,关于诗意的理解却显得模糊而浅显。《望庐山瀑布》这首诗,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因此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鼓励其他学生给予解答,当遇到困难时,再由我这个教师适时引导、指点,就这样,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体会了“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银河落九天”的惊天动地。在交流中激活学生的联想,在质疑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互帮互助中想象画面,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

  三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读懂了诗句的基础上,就要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自由读,在读中揣摩怎样处理好重音、速度和停顿,怎样表现诗句的情感;教师引导读,在理解中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交流自己的感受。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出示,使学生虽身在教室,却有如身临其境、观看瀑布的飞流直下壮观场景,聆听瀑布所发出的隆隆巨响,真切地体会瀑布的雄伟气势,以致脱口而出“山河壮美”的感叹!

  庐山,一座千年屹立的山峰,因为李白的到来而名垂千古;李白,一位视权贵如粪土的诗人,寄情山水而感叹:“疑是银河落九天”。但是,这份情,要通过诵读表达出来,对于二年级的小孩子是有难度的。如何引领孩子们入情入境的朗读,一直都困扰着我。

  庐山瀑布,多么壮观的景象啊!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一开始教学古诗,我便设问:知道庐山在哪吗?之后马上放庐山的风景图还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自己的解说词,一下便把孩子们带入了景色迷人的庐山。当播放结束时,孩子们还是那如痴如醉的神态,我心中一阵暗喜:接下来的朗读和领悟诗情不会有问题了。的确,后面的朗读真的不错。之后,我们真的看到了摇头晃脑的小诗人抑扬顿挫的诵诗声。

  领悟诗情这块,我觉得这首诗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似乎受到了图片的影响,逐句逐句地对诗去进行解释。我想今后还得想些办法,好好引导孩子们去领悟诗的大意即可。

  这节课我做的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教学本首诗,运用*衡策略,有效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落实工具性”与“渗透人文性”、“充分利用教材”与“适度超越教材”的有机*衡,彰显课堂学生本体,回归语文教学本色,打造真本语文课堂。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

  一、画面导入,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课的一开始,我通过深情地导入,让学生对李白充满敬佩之情。师: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在诗歌的创作史上,唐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李白是当时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几首诗,谁愿意来背一背?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诗,在回忆中引出今天要学*的内容。接着让学生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在学生惊讶的.赞叹声中发现孩子们已经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吸引了。揭示课题就顺理成章。

  二、扫除障碍,顺畅阅读。

  1.扫清障碍,主要解决生字。学生小组间互相帮助学*,然后检查个别字朗读,并通过为生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巩固生字。这首古诗里生字比较简单,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

  2.理解古诗。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

  三、精读古诗,品读感悟。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在再现诗歌描绘的画面的过程中,相机解决学生自读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之美。

  四、拓展诗句,体会写作特点。

  李白的诗激情浪漫,多采用夸张、比喻、想象等写作方法巧妙地表达诗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在这首诗中诗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比喻、想象等,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中我用直观形象的数字举例让学生理解“三千尺”夸张写法,还通过讲解理解、图片演示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峰”的意思。还结合以前学过的诗句和拓展诗《秋浦歌》体会李白夸张写法特点。受到很好的学*效果。

  一 、目标设置合理,为完成目标老师设计了相应的活动,活动紧扣目标,为目标服务。

  课后,学生不仅达成了预设的目标,还有生成性的目标。再谈读后感环节,目标要求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学生畅所欲言。本课充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例:师:学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生1)祖国的景色真美。

  生2)大自然真神奇。

  生3)我们要好好学*,把祖国秀丽景色的地方开发更美、美好。

  生4)我们应当环保小使者,让大自然美丽的山水永远不被破坏。

  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还想到了环保及现在学*的重要性。

  二、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理解和读拧在一块,相辅相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读中有所感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读,逐步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和理解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例1)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生:作者是站在远处看瀑布,而不是随意站在一个地方看,所以望得读重音。

  例2)师:飞流是什么意思?

  生:水流的速度很快。

  师:直下呢?。

  生1:水直直流下来,水流很快。

  生2:山很陡,水只能直直流下来。

  例3)师:那如何读好飞流直下呢?

  生1)要读出水流速度很快,应用较快的速度读飞流直下。

  生2)要读出瀑布水流快、急得气势。

  学生恍然大悟用急速且响亮地声音读道飞流直下三千尺。

  注意教给学生学*方法,为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打下基础。俗话说:教师教学应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在学*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清楚地知道理解古诗的两个方法:1)抓住古诗的字、词、句的意思来帮助理解古诗;2)有感情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强调注意古诗的停顿处,重音处及声调的快慢、轻重、强弱等。凭这学生对古诗到位的理解。学生抓住瀑布急、高的特点,注意诗中停顿处及重音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将瀑布毫无无阻挡、倾泻而下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既掌握理解体会课文的两种方法,也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整节课教师思路清晰,能引导学生在畅所欲言的氛围中概括出瀑布急、高的特点,再围绕这两个特点回归古诗,从古诗中找字、词来说明、理解、体会这两个特点,真正落实到字、词的训练。最后,紧扣瀑布的急、高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既扎实地掌握了字词,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将画和诗相互验证(互为证明)。

  老师请学生以诗为依据,画一画庐山的瀑布,因学生对是诗已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准确的画出在陡峭的山壁上,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老师出示一幅幅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从画中体会挂前川的美景,为让学生明白李白是站在远处观瀑布,才能看到瀑布挂前川的全貌。老师出示了一幅画有李白站远处的观瀑布图。

  师:李白为什么要画那么小?

  生1:因为李白站得很远。

  生2:因为瀑布很长很高,才显的李白很小。

  生3:李白站的远,远看瀑布才能看到瀑布的全貌。

  师:从诗中那些字或词你知道李白站在远处呢?(以画悟诗)

  生:遥看、望都可看出李白站在远处看瀑布。

  师:结合古诗来看,老师认为他画的不完整,还缺少些什么呢?

  生:(学生很快找到答案)缺少太阳紫烟。因为古诗中日照香炉生紫烟的日指太阳,生紫烟指升起紫色的云烟。

  老师在引导学生画画时,紧密结合古诗,做到画是为了更好理解诗,从诗找到画的落脚点。这样诗画互为证明,使学生更好理解古诗意思,凭借画来检测学生对古诗理解的程度如何,这一环节老师引导的到位、有效。

  四、鼓励学生有超越意识,体会成功感。

  老师范读古诗后,鼓励学生挑战老师,赛读古诗。老师肯定学生的朗读及敢于挑战的勇气,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

  整节课学生参与学*的热情高、参与面也很广。本节课充分的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


《望庐山瀑布》反思3篇(扩展5)

——望庐山瀑布说课稿 (菁华3篇)

  说教材

  《望庐山瀑布》是第13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人浏览庐山为庐山瀑布的壮观气势所激发,描绘了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强烈热爱之情。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为瀑布衬景。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点题。诗人视线由上而下,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河流挂在山前。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了岩壁的陡峭,又写出了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崚。全句写出了瀑布之高、之急。使人身临其境。

  末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以天河落地的奇思妙想,写出了瀑布的壮丽景象及雄伟气势,可谓神来之笔。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九天,古时传说天有九层,即常说的九重天,九天为第九层,是最高处。此处,“九天”与“三千尺”对应,更增添了瀑布的磅礴之势,

  这首诗从遥看到疑是,见景生情,由实而虚,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把庐山瀑布之壮,推向神奇、瑰丽、高远的境界。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也是李白山水佳作的代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尺” “疑”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悟诗情、感悟祖国山河的美好。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境。

  说教法、学法

  一、让学生带着体验学

  通过图片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头脑中获得对庐山瀑布鲜活的立体印象,在初步感受庐山美的基础上,体味诗人与他们相同的情感,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跨越理解古诗的障碍,按照自己的感觉去理解诗歌,体味诗情。

  二、让学生自主地学

  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获得香炉峰云雾缭绕、瀑布垂挂山前的直观印象基础上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继而发挥小组的合作力量,群策群力,最后大堂交流,鼓励畅所欲言,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自悟自得。

  三、让学生在点拨中学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的理解会形成不同意见,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四、让学生在品读中学

  就古诗学*而言,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依据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体会李白诗歌想象的神奇,大胆过人的夸张,酣畅淋漓的文字,豪放飘逸的诗情,从而更有激情地朗读。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爱背诗。今天你们愿意给在坐的老师背几首诗吗?

  1、背诵《山行》、《忆江南》。

  2、这几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苍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方山水都孕育着无数的诗情。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写景的古诗。(板书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读诗题。

  2,介绍作者。李白:唐代伟大诗人。

  3,解诗题。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什么景色?从哪个字眼可以看出来?

  介绍庐山:庐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在江西省境内,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看图片,感悟美。

  1、看图片,领略一下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吧!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在古代描写庐山瀑布的众多诗篇中,李白这首诗最有名,让我们在诗句中找一找它的美丽壮观吧!

  四、读诗句,学生字。

  1、自由读,读准字音。标出:“尺” “疑”。

  2、指名读。

  3、齐读。

  五、读思结合,交流悟诗意。

  1、学*小组展开合作学*。

  2、汇报自学情况。

  注意点拨重点词语的意思。

  3、师讲诗意,生答诗句。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意思。

  5、读全诗,体会诗的意思。

  6、你觉得瀑布怎样?赞美一下它好吗?

  7、我们用最凝练的语句,最巧妙的比喻来形容庐山瀑布的壮美,那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六、 小结全诗: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我国有很多风景名胜,庐山是其中之一,庐山还有许多美景,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庐山美景图片)

  同学们,庐山美吗?祖国美吗?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声歌唱她吧!我们一起来唱出我们祖国的锦绣河山吧!

  七、作业布置:

  1、把这首古诗改写成描写景色的片段。

  2、再搜集几首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诗读一读。

  教材分析:

  《望庐山瀑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首古诗。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帘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品读能力和理解水*欠佳。这首古诗虽然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是古诗的意境不容易理解,因此体会诗的意境,是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时借助白板课件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并适时进行点拨,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注意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说出诗意即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望、庐、炉、疑、银五个生字,了解诗句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展示交流学*生字,发挥电子白板功能,利用白板资源库进一步理解字词,利用音频、视频展示庐山瀑布的美景,帮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生字词教学,二是理解古诗的意思和意境。为凸显生活化、情景化的原则,我注意一下两点:

  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字词。

  2、创设理解情景,通过展示庐山风景图,瀑布等音视频资源,为学生创设理解古诗的情景。

  教法:

  一、新旧联系、激发兴趣。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我让学生先背诵古诗,学生在情致盎然的气氛中学*新诗。

  二、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古诗意思。比如通过让学生理解“日”、“生”两个词,进而理解“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

  学法:

  在开展自主高效课堂活动中,我始终注重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方法的培养。本课教学中,学生在组长的有序组织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当中去,通过任务分配——个体自学——组内交流——代表展示——集体评价等步骤开展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诗引入

  背诵一些自己知道的古诗,谈话引出诗仙李白,白板出示关于李白的资料、了解诗人李白的生*。

  二、揭示课题,理解题眼

  抓住关键词“望”进行解题,电子白板展示庐山风景图,播放瀑布视频,使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形成一个具体的瀑布表象,从而拉*与文本的距离。

  三、自主合作、多元识字

  本环节通过开展3种学*活动,让学生初读全诗,自主、合作、展示识记生字。培养学生学*识字的能力和记字的方法。

  四、品读诗句,以悟升情

  本教学环节通过小组评议,借助白板插入范读的flash动画等形式,培养学生朗诵古诗的能力以及正确朗诵诗歌的技巧。通过小组相互解疑,理解诗意。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在体会诗人情感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赏读积累,课外延伸

  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无限度的,对此在教学内容的最后,我选择了叶圣陶先生的诗《瀑布》供学生欣赏,即积淀了语言素材,又让他们体会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电子白板的应用

  本节课中电子白板课件的设计与运用,我主要选取以下四个切入点进行说明:

  1、我出示了庐山风景图和瀑布视频,使学生了解庐山和气势磅礴的瀑布景观,即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拉*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将要理解诗句和品味诗句意境做铺垫。

  2、在本课5个生字的学*中,“疑”的字形及字义是其中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利用了白板资源库中语文的字典功能对音、形、意进行有效解决。

  3、古诗的朗读在注重停顿、重音等要点的同时,还要注意其韵律和节奏,我用flash动画出示音、图兼备的范读课件。更为直观的对学生进行范读指导,在仿读中提升了学生的朗读修养。课件中每一幅动画都对应一句古诗,在动态的展示中朗读古诗,又为理解诗句体会意境打下了基础。

  4、在教学中我突出白板独特的优势,适时开展师生互动,在理解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后,学生代表利用荧光笔画出诗句中对应的关键词。培养学生使用电子白板的能力和意识。

  评价和反思

  电子白板集传统的黑板、多媒体、投影仪等多功能能于一身,在教学实践中所显现出来的则是开发、互动、对话、共享。而这些理念正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实际,我想就要突出展示的生动性、对话的多元性。要体现出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媒体资源的对话。做为一种媒体,我认为在语文学科使用电子白板可凸显在,激趣解疑、突破重难点、拓展认知空间、动态展示生成等方面有效利用。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望庐山瀑布》,它是二年级语文第1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温主义诗人李白的作品。课文是精读课文,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通过学*能够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培养语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学*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方法,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知识。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理解力不能成熟。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尽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

  我认为这节课的:

  (一)知识与能力是

  1、会认“庐、瀑、炉、疑”4生字,会写“炉、烟、银、流”4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是

  将学*课文与旅行相融合,通过旅途中的各种活动反复训练学*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

  在学*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惯;喜欢学*古诗,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会认“庐、瀑、炉、疑”4生字,会写“炉、烟、银、流”4个字;能背诵古诗。是这节课的重点,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秀美、神奇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上课时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帮助他们克服这个难点。

  我将这节课设计成在去旅游地的车上导游引导游客做各咱竞赛活动的过程。将教学内容与活动相机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课内容。开展的活动有:谈论图片、我会读、书法比赛、欣赏歌曲、朗诵比赛、有奖答题、古诗文比赛等。谈论图片通过投影三幅图片激发学生想要去这个地方旅游的兴趣。然后投影火车及老师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到旅游车的情景中,教师变成了导游而学生成和游客。通过列车广播员的介绍,让学生明白今天的目的地庐山及庐山的相关情况。这实际是本节课的导入部分。

  因为要去庐山旅游,这时导游也就是老师就要求学生要了解庐山有关的字词,通过我会读,一是检查学生课前对本课生字的预*情况,二是通过教师范读,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让学生学会本节课要认识的字。这是检查预*部分。

  书法比赛,是通过学生读字/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学生跟教师书空,边写边说笔画/学生代表到黑板上书写,其他同学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组长检查书写,写的好的画笑脸,写的不好的画哭脸等形式让他们学会本节课要会写的字。

  欣赏歌曲,让学生在车上休息放松一下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适时介绍这首歌的相关情况,然后引出下一个活动朗诵比赛。

  朗诵比赛通过录音的讲解及观看图片,让学生大体了解这首的意思,然后通过学生试读/听录音读/跟录音读/学生齐读/分小组读等形式让学生练*掌握本课,然后小组推选代表参加班内朗诵比赛,教师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和奖励。这实际是学*课文内容的过程。

  有奖问答实际是本节课的当堂达标测试,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有针对性的练*题,学生通过凭门票参加问答赢取奖品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

  我会读,是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的字,看拼音写词语是本课要求学生会写的字,第3题是背诵本课,第4题是古诗填空,第5题是运用所学。

  最后的古诗文比赛是让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的古诗文,然后进行比赛的活动,这实际上是布置的课后作业。

  导入课题和检查预*是3-4-5教学模式中的课前延伸部分,学写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学*课文、达标测试是课内探究部分,课后作业就是课后提升部分。


《望庐山瀑布》反思3篇(扩展6)

——望庐山瀑布教学(精选5篇)

  一、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选自人教版二下的第五组第十七课。这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去感受乐趣,发现大自然的神秘。

  二、教学理念

  从题目入手,就让学生进入学*古诗的情境,与此同时,把握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特点,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整个过程中,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讲解,大体理解即可,并创设多种读的情境,如:自读,读正确;互读,读流利,赛读,读出感情,评读,读出韵味,熟读,达成背诵。读的充分了,读的入情入境了,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就出来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疑”4个生字。会写“炉、烟、流、银”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背诵古诗。

  四、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读诗,体会诗中情境,感受自然之美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中国有无数的名山大川,你们去过的有哪些?(生说)

  2、是啊,这些名山有的秀丽,有的雄奇壮观,可谓各有特色。今天林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位于江西的庐山(板书:庐山出示庐山云海、香炉峰等的图片)这山峰耸立,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就是——庐(lú)山。

  3、庐山不仅有奇山,还有秀水。这如梦似幻的云雾就是水蒸气上升形成的。所以,我们今天一起先去看看庐山的水(板书:瀑(pù)布)

  4、以前见过瀑布吗?跟小河里的水有什么不同?那我们就去看看大诗仙李白看到的瀑布是怎样的吧!(板书全课题、诗人,读题)

  [这单元是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瑰丽,所以我把庐山瀑布放到美丽的庐山之中,在云雾缭绕中引出庐山瀑布,也对第一句古诗的理解作了铺垫,让他们感受到云烟缭绕的梦幻美]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先去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字圈出来多读几次,整首诗读到你认为已经字正强圆了可以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反馈读,指名2——3个学生比赛读,有问题的正音,教师看情况范读,再齐读)

  2、现在自己再读读这首诗肯定会比刚才更好了!还可以边读边参照这幅画,说说李白都看到了什么呢!能说的可以先说给同桌听听。

  3、交流李白看到了什么?看谁把李白看到的景象描绘得最生动!

  (说大概意思: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从山峰上直泻下来,足有三千尺高,李白还以为是银河从天上掉落了呢! 教师适当点拨,不要求有一致答案,也不要求解释意思一样地解释出来)

  [进入文本,我要求学生待读正确读流利后,默读课文,学*借助古诗中的注释,插图,自己理解诗意,给足学*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

  (三)研读入境

  1、哦,李白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特别的景象!你喜欢什么景象就多读几次,还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感受

  2、交流喜欢的景象

  a、日照香炉生紫烟

  在阳光照耀下,紫色的烟雾飘飘扬扬,很轻很美,轻轻美美地读

  b、遥看瀑布挂前川

  a、你站在哪里看瀑布呢?(所以题目也叫望庐山瀑布)

  b、你望见的瀑布像什么?(白布……)

  小结:这么长这么重的布一下子挂下来,该多美啊!来,读好它!(读好“挂”)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你看到的瀑布什么样的?

  b、读出宽面广(银河)水势强(飞流直下)落差大(三千尺,九天)。

  c、指名读,学生互评;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配上瀑布的巨大水流声音,越来越*)还没看到瀑布,我们就听到瀑布发出的巨大声音,离瀑布越来越*了,声音越来越响,一转弯,我们见到了瀑布!一起来《望庐山瀑布》吧!(全班齐读)

  [这里的教学主要看学生的感悟,不要特意拔高。重点是后面两句,学生自己的感受也会很丰富,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读得充分了,读得入情入境了,瀑布的雄壮美自然就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了]

  (四)指导书写

  听着你们的读,老师感受到庐山瀑布的气势如洪了!用这种气势肯定也能把这课的生字写好了!(出示“炉、烟、流、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让学生仔细观察范字,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书写生字,展示评价。

  [写字环节紧跟情感朗读之后,但不是草草收尾,以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书写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写“炉、流、银”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

  读悟结合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今天我们学*17课——《古诗两首》。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古诗?(学生回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再学*一首李白的古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要求读正确。

  三、再度古诗。

  要求读流利。

  四、识记生字。

  1、默读古诗,边圈生字,边识记生字。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庐山 瀑布 香炉 疑问 紫烟 流水 银河 抽烟

  面对权威,我们要有怀疑的精神。

  吸烟对人体有害。

  庐山瀑布好壮观!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做指导)。

  4、文中识字(学生再读古诗)。

  五、感悟古诗。

  1、读一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适时做指导——学生练读,小组合作读——教师范读——学生再练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配乐入情入境读古诗。

  2、看一看:边读边看插图,感知诗句的意思。

  3、议一议:与同桌交流古诗所描写的景象,然后全班交流。

  4、问一问: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讨论、解疑,教师作点拨、讲解。

  5、背一背: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六、指导写字

  学生仔细观察“炉、流、银”三个生字,说书写要点,学生对照前面的范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对照——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师适时示范讲解——学生再次与范字对照自己写的字,进行修改,尽量写到范字那样美观。选“流”字对学生进行字理教育(因为学生容易把这个字写错)。

  七、积累运用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李白

  香炉 生 紫烟

  瀑布 挂 前川

  飞流 下 千尺

  银河 落 九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学*的内容和要点。

  2、情感目标:

  ⑴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⑵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学*活动,培养学生借助网络自主学*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

  3、技能目标:

  ⑴ 掌握古诗的学*方法。

  ⑵ 能通过网络进行实际操作。

  ⑶ 结合网络资源,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积累了较多的唐诗,包括李白的诗。

  2、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能进行网上查询和阅览。

  3、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输入能力,会用“智能ABC”打字。

  4、学生具有一定的文件操作能力,能打开、保存、发送文件。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的第一环节是“音像点播,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现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声音、文字,直观欣赏瀑布的壮美,为学*古诗《望庐山瀑布》铺设了一个良好的学*情境。第二环节是“理解感知,精读悟境”。借助网络阅读课件以理解“字义──词义──句义”的逐步学*法,小组合作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并采用网络“复读”、“示范”模块的录音方式,让学生进行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律的自听自练的朗读训练,体会古诗蕴含的美妙意境。第三环节是“课外延伸,读写训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进行网上阅读与写作训练,巩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读写能力。第四环节是“网上交流,全课总结”,通过网络实现人工互助、生生互助,进行网上交流本课学*心得,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选择媒体】

  本课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整个教与学的过程都在网络情境下进行的。

  【教学流程】

  一、音像点播,情境导入

  1、师引言:我们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丽,有的是名山大川、奇松怪石、*湖飞瀑等。而瀑布更是大自然的一大奇景,课前,老师已在网上为同学们收集了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文字等,请同学们进入“音像点播”自由欣赏。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音像点播”模式,自由点击“瀑布一”、“瀑布二”、“瀑布欣赏”链接,欣赏各类瀑布的壮美气势。

  3、交流: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

  4、师导入语:是啊,大自然的瀑布真是太神奇了,位于我国江西省的庐山瀑布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素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诗人李白看了也不由为它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望庐山瀑布》。(师点击庐山瀑布图,展示图、文)

  5、学生通过网络欣赏庐山瀑布风光图,听古诗网络录音范读。

  二、理解感知,精读悟境

  1、网络互助学*,理解诗义

  ⑴ 师提出要求:借助网络阅读课件,小组合作学*,以理解“字──词──句”的逐步学*法,掌握诗句意思。

  ⑵ 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理解感知”模块,小组合作学*,通过网络自学古诗诗义。

  ⑶ 检查交流:你对古诗理解了哪些?还有什么疑难之处?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点击相应的字、词、句的链接,巩固诗义理解。)

  2、网络录音操作,精读悟境

  ⑴ 师过渡语:这么绝妙的古诗用精彩的朗读加以表现,让我们带上耳麦,进入“语言复读”模块,借助网络录音进行古诗的自听自读的朗读训练。

  ⑵ 学生动手操作,进入“语音复读”环节,师引导学生掌握“声音──录音机”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复读”、“示范”模块自听自读自录。

  ⑶ 学生自由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录音朗读训练,师巡视指导检查。

  ⑷ 师通过网络录音检查学生朗读,评议纠正朗读,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⑸ 再现庐山瀑布壮丽景象图及诗句,有情齐读古诗,用朗读体现诗句表现出来的美好意境。

  ⑹ 交流:学了古诗,你有什么体会?

  三、课外延伸,读写训练

  1、师过渡语:瀑布美,文字妙!让我们进入精彩纷呈的 Internet 世界,更深更广更直观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品尝渊源流长的唐诗宋词。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上阅读”模块,自由选择点击四个链接“中国庐山网”、“中华名瀑网”、“唐诗宋词”、“新浪搜索”进行网上阅读与赏读。

  3、师提出作业要求:根据网上阅读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自拟题目,进行网上小练笔。

  4、学生进入“作文上传”模块,进行网上作文训练。

  四、网上交流,全课总结

  1、师过渡语:我们尝试利用网络阅读资源进行了古诗《望庐山瀑布》的学*、网上阅读和网上作文的训练,对这节课的学*相信同学们一定很有心得,让我们一起进入“网上交流”模块,畅所欲言。

  2、学生动手操作进入“网络交流”区,在“我想说”中输入文字,通过“我想看”查看别的同学的学*心理,进行生生网上交流。

  3、师总结:多媒体网络给我们的学*提供了新的天地和广阔的视野,相信同学们在这样优越的高科技时代,学*生活会更为精彩。

  4、按“退出”键退出,结束本次网络阅读课。

  一、揭题。(3分钟)

  1、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各个都闪着像宝石一样的眼睛看着老师,让我觉得你们非常可爱。刚才同学们背诵了课内外学过的古诗,所话说“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只要大家坚持学*古诗,就会成为小诗人。

  2、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李白)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3名学生说,师相机补充)

  3、同学们对诗人李白有了一定的了解,李白的诗风格雄奇豪放、想象丰富。现在请大家大声、整齐的把古诗的题目读一遍。

  4、李白望哪里?庐山瀑布,请再读一遍题目(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一)认识生字、词语。(6分钟)

  1、(课件出示生字词)通过昨晚的预*,大家都会读生字了吗?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生字?(领读、齐读)

  2、在这些生字中你觉是觉得最难记的生字是哪个?

  (指名几个说难字如:瀑、疑,说了后请其他小朋友说说自己是怎么记的,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

  3、这些生字里面最容易写错的就是“流”字,我们怎样就记住它呢?(边说变画出:三点水和水有关,右边下半部分是一个变形的“川”字,像水从山上流下来;右边还有一点水,千万别忘了写下来。)

  4、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着老师写“流”(师范写,生书空)请同学们在练*本上练写一个“流”字。

  5、认识了生字,我们来读一读词语。(齐读)

  (二)初读古诗。(4分钟)

  1、现在我们把生字和词语带到古诗中读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请同学们自由读)

  2、(出示画节奏的古诗)要读好古诗还要读出它的节奏,谁能读出诗的节奏美?(3名同学读)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读得非常有节奏感,请全班同学有节奏的再读一遍。

  三、理解诗意,品读。(15分钟)

  (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可以借助字典、课文注释和插图展开想象,读懂这首诗。我们先来看看一二句的意思。

  1、要理解诗句意思,就要先弄通生字词意思。通过预*,说说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指名几个分别说)

  这两句诗中那个字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生”字)

  把诗句中的“生”字换成”“升”好不好?(不好,因为“生”字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从这个字我们看出诗人用词非常准确。

  “遥看”是远看的意思,与题目中哪个字相呼应?(望)请大家再读,读出遥看远望的感觉。

  老师把刚才同学们说的字词意思总结了一下,请看着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谁能说一说?(请3位学生说)

  2、品读一二句(相机指导)

  (课件出示)

  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庐山瀑布的?(离瀑布比较远的地房)读的时候要读出遥看远望的感觉。(齐读)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知道了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板书):读——解——品

  (二)用同样的方法学*古诗的第三、四句。

  1、(出示诗句)现在,请你和同桌一起合作学*,共同分享生字词的意思。(同桌讨论)

  2、指名几个学生汇报:你知道了那些生字词的意思?(老师总结和帮助几个难点字词)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3、(出示注释)说来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2位学生说)

  4、品读。

  怎样才能读出瀑布又大又长、飞流直下的感觉呢?(指名2个学生读)

  同学们理解了古诗的意思,你觉得庐山瀑布怎么样?谁来说一说你的感受?(庐山瀑布真美啊!??)

  四、拓展。(5分钟)

  1、学*了这首诗我想问问大家,庐山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那么高吗?(不是)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方法?(夸张)

  小结:诗人李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三千尺”不是一个准确地数字,只是夸张地说出瀑布很高、很长。

  2、你们还知道李白写的哪首诗中也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课件出示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3、古人在作诗的时候常常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我们在作文中也常常运用这种修辞方法。 (课件出示 例:这座山真高,我站在山上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这束花真香啊,我在几公里外就味道了它的香味。 老师略作讲解;出示半句话,学生运用夸张的手法接后一句;第三句学生自己创作)

  4、汇报:谁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句子?(3名学生读)

  五、回归文本,感情朗读。(1分钟)

  看了同学们写的句子,老师很高兴,或许若干年后,我们班级中也会有像李白这样的诗人、作家出现,老师期待着。让我们再次回到李白的诗中,感受庐山的美景和这位诗仙的写作魅力!

  (学生感情齐读!)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六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古诗内容,弄懂诗句意思,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庐山风光录像片、计算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引入境

  师:在讲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部短片。

  (播放庐山美景的录像片)

  师:这儿的山,这儿的雾,这儿的飞流瀑布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李白的那首《望庐山瀑布》。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诗。(板书课题)

  (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感受庐山山水的美,激发学*兴趣。)

  二、知诗人,解诗题

  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的诗篇喜爱至极,所以给他这样的称号。

  生: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在庐山的黄岩瀑布写的。

  (点评:课前查阅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既为学*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上介绍作者,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也为理解古诗内容做好准备。)

  三、勤质疑,明诗意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谁愿意试读?

  (学生纷纷试读)

  师:现在,同学们就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这首诗,开始。(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师:刚才看到同学们学*的非常认真,哪个小组愿意先来汇报,说说你们组学懂了什么?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远远的看瀑布就像一条河挂在山上。

  生:老师,我们发现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他把“升起”的“升”写成了“学生”的“生”。

  (点评:学生在读懂古诗的情况下,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师:同学们快看看,李白是写错别字了吗?

  生:没有,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李白是说香炉峰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而不是升起了烟雾。

  师:(转向质疑的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你再来重新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句)

  师:这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说明他用心读书了,大家要向他学*!谁愿意来有感情的读读前两句?

  (学生纷纷试读,群体练读)

  (点评:指导学生仔细读书,在读中去体会,去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师:谁来说说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落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生:“三千尺”是夸张的说法,应该是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落下来。

  师:你理解的真好!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很高很高。那你还知道那些诗句使用了夸张的写法吗?

  (点评:教师巧妙适时地点拨,复*已学的有关诗句,使记忆不断得到强化。)

  生:“危楼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大家知道这么多的诗句,真不错!刚才那位同学说好像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这个“好像”解释了“疑”字。“疑”还有不同的解释吗?

  (点评: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点评: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得充分,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

  (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离奇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语言,正是李白诗词的特有风格,所以他被世人称为“诗仙。”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句具有离奇的想象呢?

  (点评: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

  生:李白《清*调词》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

  生:《望天门山》中:“**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生:《蜀道难》里有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生:《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是夸张的写法。

  :生:《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是。

  生:还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师:看来,同学们课下真是读了不少的诗呀!还有用其它方式来汇报的吗?

  (点评:培养学生学*的自主性,拓展了学生诗文学*的范围。)

  生:老师,我们组是用绘画的方式。

  师:来,展示一下你们组的画。

  (教师将画贴在黑板上)

  师:请你们小组来描述一下你们的画。

  (点评: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生:(指着画上的景物)这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大家看,这幅画画得美不美?

  (生齐答:“美!”)

  师:那么大家就带着这种美美的感情把这首诗读一遍。

  (学生有感情齐读)

  四、想画面,悟诗情

  师:大家读得真是太好了!在你读这首诗时,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了一个珍珠串成的帘子。

  生:我看见瀑布闪着银光,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泻而下!

  生:我看见青山衬着绿水。仿佛两条蓝绿相间的带子。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放瀑布的录象

  (点评:用多媒体出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同时加上配乐朗读,再次让学生去领略,去感受景美、语言美、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师:什么感觉?

  生:雄伟!

  生:壮丽!

  生:气势磅礴!

  师:现在,你面前就是庐山的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小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学生有感情背诵)

  (点评: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让学生入情入境,真正的做到了感情朗读。)

  生:老师,他站的位置不对。李白是望庐山瀑布,他离瀑布那么*,怎么能看到瀑布的全身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到前面来给大家吟诵一下。

  (该生摇头晃脑地吟诵)

  生:老师,我们组想给大家吟唱这首诗。

  (一生唱,两生随音乐翩翩起舞)

  生:我觉得他们选的这个乐曲不适合这首诗,咱们以前还学*过一首七言的乐曲,更适合这首诗。我想给大家唱唱。(全班学生有感情的吟唱《望庐山瀑布》)

  (点评: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乐曲吟唱古诗,说明他们已经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五、迁移运用背诗文

  师:(由衷地赞美)瀑布不但看起来美,吟诵起来美,唱起来更美。你们还找到了哪些描写瀑布的诗句呢?

  (点评: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古诗的积累能力,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扩大了信息量。)

  生:徐凝的《庐山瀑布》中有一句“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生: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中有一句“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有一句“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还有一句“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师:看来大家课下真是下了不少功夫!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你们一定更加喜欢瀑布了。但愿有一天咱们师生能共同站在瀑布脚下吟唱这首《望庐山瀑布》。

  总评:

  汤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学生学*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打破传统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打破常规,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由庐山风光的短篇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

  1、自学时间充分。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同桌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

  2、质疑环节落实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古诗。

  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真正体现出对学生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三、创设情境,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老师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