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诗词 >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菁选

日期:2023-02-27 00:00:00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6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1

  1、十五夜观灯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除夜长安客舍

  作者:欧阳詹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3、端午即事

  作者: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4、正月十五夜灯

  作者: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5、清明日

  作者: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6、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7、观灯乐行

  作者: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8、桂州腊夜

  作者: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9、中秋月

  作者: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0、正月十五夜

  作者: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1、社日

  作者: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2、清明夜

  作者: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3、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作者: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14、中秋对月

  作者: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15、客中除夕

  作者: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16、元日感怀

  作者: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17、守岁

  作者: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18、和端午

  作者: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9、拜年

  作者: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0、清明

  作者: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1、除夜太原寒甚

  作者: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22、端午

  作者: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3、除夜

  作者: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4、同州端午

  作者: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25、八月十五夜玩月

  作者:栖白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2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4、《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5、清

  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端午感兴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3

  1、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6、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7、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9、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10、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1、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12、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1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4、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15、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6、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7、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18、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19、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20、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21、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2、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3、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2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5、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26、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7、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28、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29、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30、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31、玉钩斜傍西南挂。——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32、初见雁,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3、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34、群品欣欣增气色,太*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35、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6、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37、玉纤暗数佳期*,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38、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39、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40、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41、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42、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43、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44、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45、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6、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4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8、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49、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50、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51、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52、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53、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4、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55、*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56、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57、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58、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59、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60、秋明白鹭双飞处。——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61、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62、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6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64、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65、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6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67、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68、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69、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70、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71、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72、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73、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74、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75、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4

  1、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5、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6、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9、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10、初见雁,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1、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2、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3、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14、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15、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6、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7、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18、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19、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0、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21、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22、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23、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24、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5

  1、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3、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4、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5、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6、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唐.祖咏.《七夕》

  7、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唐.孟郊.《七夕》

  8、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唐.罗隐.《七夕》

  9、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0、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11、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2、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13、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晋.《七夕夜女歌》

  14、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杜甫《牵牛织女》

  15、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唐.杨璞.《七夕》

  16、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17、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唐.宋之问.《七夕》

  1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9、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唐.权德舆.《七夕》

  20、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晏几道《鹧鸪天·七夕》

  21、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宋.晏几道.《七夕》

  2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唐.李商隐.《马嵬其二》

  23、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崔颢《七夕》

  24、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唐.徐凝.《七夕》

  25、织就云霞梦杳渺,望穿河汉水空流。来生缘定君须记,牵手西湖同泛舟。——chuguiting《七夕》

  26、叶茂枝繁花飘香,晶莹剔透滴露裳。七星伴月云追步,夕夕佳人伴衷肠。——夜之鹰《七夕》

  27、星月同辉映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奈何缱绻催华发,更是无言叹路遥。——阿烺《咏七夕》

  28、七夕话语七夕梦,天上人间齐欢腾。牛郎织女会天河,鹊桥年年盼相逢。——遥遥长安《七夕梦》

  29、泛爱风魔挚爱难,三江苦水半觥甜。七夕哭诉声幽远,欲燃红玫畛陌妍。——艾临《七夕外韵》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6

  1. 关于除夕的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关于春节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3. 关于元宵节的诗: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4. 关于清明节寒食节的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5. 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 关于七夕节的`诗: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汗】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7. 关于中秋节的诗: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关于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菁选扩展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菁选(扩展1)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菁选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1

  1、十五夜观灯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除夜长安客舍

  作者:欧阳詹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3、端午即事

  作者: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4、正月十五夜灯

  作者: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5、清明日

  作者: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6、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7、观灯乐行

  作者: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8、桂州腊夜

  作者: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9、中秋月

  作者: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0、正月十五夜

  作者: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1、社日

  作者: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2、清明夜

  作者: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3、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作者: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14、中秋对月

  作者: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15、客中除夕

  作者: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16、元日感怀

  作者: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17、守岁

  作者: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18、和端午

  作者: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9、拜年

  作者: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0、清明

  作者: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1、除夜太原寒甚

  作者: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22、端午

  作者: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3、除夜

  作者: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4、同州端午

  作者: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25、八月十五夜玩月

  作者:栖白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2

  1、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6、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7、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9、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10、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1、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12、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1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4、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15、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6、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7、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18、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19、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20、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21、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2、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3、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2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5、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26、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7、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28、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29、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30、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31、玉钩斜傍西南挂。——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32、初见雁,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3、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34、群品欣欣增气色,太*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35、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6、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37、玉纤暗数佳期*,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38、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39、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40、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41、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42、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43、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44、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45、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6、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4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8、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49、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50、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51、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52、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53、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4、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55、*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56、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57、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58、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59、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60、秋明白鹭双飞处。——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61、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62、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6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64、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65、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6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67、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68、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69、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70、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71、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72、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73、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74、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75、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3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4、《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5、清

  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端午感兴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4

  1. 关于除夕的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关于春节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3. 关于元宵节的诗: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4. 关于清明节寒食节的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5. 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 关于七夕节的诗: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汗】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7. 关于中秋节的诗: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关于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5

  1、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3、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4、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5、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6、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唐.祖咏.《七夕》

  7、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唐.孟郊.《七夕》

  8、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唐.罗隐.《七夕》

  9、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0、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11、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2、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13、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晋.《七夕夜女歌》

  14、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杜甫《牵牛织女》

  15、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唐.杨璞.《七夕》

  16、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17、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唐.宋之问.《七夕》

  1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9、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唐.权德舆.《七夕》

  20、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晏几道《鹧鸪天·七夕》

  21、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宋.晏几道.《七夕》

  2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唐.李商隐.《马嵬其二》

  23、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崔颢《七夕》

  24、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唐.徐凝.《七夕》

  25、织就云霞梦杳渺,望穿河汉水空流。来生缘定君须记,牵手西湖同泛舟。——chuguiting《七夕》

  26、叶茂枝繁花飘香,晶莹剔透滴露裳。七星伴月云追步,夕夕佳人伴衷肠。——夜之鹰《七夕》

  27、星月同辉映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奈何缱绻催华发,更是无言叹路遥。——阿烺《咏七夕》

  28、七夕话语七夕梦,天上人间齐欢腾。牛郎织女会天河,鹊桥年年盼相逢。——遥遥长安《七夕梦》

  29、泛爱风魔挚爱难,三江苦水半觥甜。七夕哭诉声幽远,欲燃红玫畛陌妍。——艾临《七夕外韵》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6

  1、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5、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6、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9、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10、初见雁,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1、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2、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3、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14、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15、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6、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7、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18、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19、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0、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21、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22、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23、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24、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菁选(扩展2)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菁选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1

  1、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5、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6、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9、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10、初见雁,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1、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2、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3、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14、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15、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6、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7、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18、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19、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0、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21、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22、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23、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24、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2

  1、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6、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7、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9、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10、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1、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12、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1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4、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15、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6、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7、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18、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19、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20、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21、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2、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3、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2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5、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26、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7、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28、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29、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30、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31、玉钩斜傍西南挂。——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32、初见雁,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3、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34、群品欣欣增气色,太*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35、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6、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37、玉纤暗数佳期*,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38、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39、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40、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41、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42、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43、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44、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45、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6、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4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8、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49、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50、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51、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52、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53、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4、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55、*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56、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57、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58、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59、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60、秋明白鹭双飞处。——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61、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62、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6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64、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65、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6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67、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68、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69、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70、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71、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72、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73、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74、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75、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3

  1、十五夜观灯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除夜长安客舍

  作者:欧阳詹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3、端午即事

  作者: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4、正月十五夜灯

  作者: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5、清明日

  作者: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6、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7、观灯乐行

  作者: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8、桂州腊夜

  作者: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9、中秋月

  作者: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0、正月十五夜

  作者: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1、社日

  作者: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2、清明夜

  作者: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3、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作者: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14、中秋对月

  作者: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15、客中除夕

  作者: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16、元日感怀

  作者: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17、守岁

  作者: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18、和端午

  作者: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9、拜年

  作者: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0、清明

  作者: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1、除夜太原寒甚

  作者: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22、端午

  作者: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3、除夜

  作者: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4、同州端午

  作者: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25、八月十五夜玩月

  作者:栖白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4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4、《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5、清

  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端午感兴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5

  1. 关于除夕的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关于春节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3. 关于元宵节的诗: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4. 关于清明节寒食节的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5. 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 关于七夕节的诗: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汗】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7. 关于中秋节的诗: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关于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6

  1、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3、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4、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5、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6、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唐.祖咏.《七夕》

  7、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唐.孟郊.《七夕》

  8、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唐.罗隐.《七夕》

  9、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0、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11、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2、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13、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晋.《七夕夜女歌》

  14、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杜甫《牵牛织女》

  15、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唐.杨璞.《七夕》

  16、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17、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唐.宋之问.《七夕》

  1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9、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唐.权德舆.《七夕》

  20、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晏几道《鹧鸪天·七夕》

  21、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宋.晏几道.《七夕》

  2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唐.李商隐.《马嵬其二》

  23、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崔颢《七夕》

  24、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唐.徐凝.《七夕》

  25、织就云霞梦杳渺,望穿河汉水空流。来生缘定君须记,牵手西湖同泛舟。——chuguiting《七夕》

  26、叶茂枝繁花飘香,晶莹剔透滴露裳。七星伴月云追步,夕夕佳人伴衷肠。——夜之鹰《七夕》

  27、星月同辉映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奈何缱绻催华发,更是无言叹路遥。——阿烺《咏七夕》

  28、七夕话语七夕梦,天上人间齐欢腾。牛郎织女会天河,鹊桥年年盼相逢。——遥遥长安《七夕梦》

  29、泛爱风魔挚爱难,三江苦水半觥甜。七夕哭诉声幽远,欲燃红玫畛陌妍。——艾临《七夕外韵》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菁选(扩展3)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菁选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6篇)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1

  1. 关于除夕的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关于春节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3. 关于元宵节的诗: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4. 关于清明节寒食节的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5. 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 关于七夕节的诗: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汗】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7. 关于中秋节的诗: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关于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2

  1、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3、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4、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5、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6、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唐.祖咏.《七夕》

  7、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唐.孟郊.《七夕》

  8、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唐.罗隐.《七夕》

  9、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0、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11、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2、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13、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晋.《七夕夜女歌》

  14、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杜甫《牵牛织女》

  15、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唐.杨璞.《七夕》

  16、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17、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唐.宋之问.《七夕》

  1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9、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唐.权德舆.《七夕》

  20、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晏几道《鹧鸪天·七夕》

  21、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宋.晏几道.《七夕》

  2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唐.李商隐.《马嵬其二》

  23、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崔颢《七夕》

  24、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唐.徐凝.《七夕》

  25、织就云霞梦杳渺,望穿河汉水空流。来生缘定君须记,牵手西湖同泛舟。——chuguiting《七夕》

  26、叶茂枝繁花飘香,晶莹剔透滴露裳。七星伴月云追步,夕夕佳人伴衷肠。——夜之鹰《七夕》

  27、星月同辉映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奈何缱绻催华发,更是无言叹路遥。——阿烺《咏七夕》

  28、七夕话语七夕梦,天上人间齐欢腾。牛郎织女会天河,鹊桥年年盼相逢。——遥遥长安《七夕梦》

  29、泛爱风魔挚爱难,三江苦水半觥甜。七夕哭诉声幽远,欲燃红玫畛陌妍。——艾临《七夕外韵》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3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4、《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5、清

  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端午感兴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4

  1、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5、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6、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9、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10、初见雁,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1、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2、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3、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14、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15、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6、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7、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18、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19、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0、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21、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22、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23、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24、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5

  1、十五夜观灯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除夜长安客舍

  作者:欧阳詹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3、端午即事

  作者: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4、正月十五夜灯

  作者: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5、清明日

  作者: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6、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7、观灯乐行

  作者: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8、桂州腊夜

  作者: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9、中秋月

  作者: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0、正月十五夜

  作者: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1、社日

  作者: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2、清明夜

  作者: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3、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作者: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14、中秋对月

  作者: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15、客中除夕

  作者: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16、元日感怀

  作者: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17、守岁

  作者: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18、和端午

  作者: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9、拜年

  作者: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0、清明

  作者: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1、除夜太原寒甚

  作者: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22、端午

  作者: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3、除夜

  作者: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4、同州端午

  作者: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25、八月十五夜玩月

  作者:栖白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6

  1、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6、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7、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9、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10、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1、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12、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1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4、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15、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6、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7、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18、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19、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20、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21、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2、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3、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2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5、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26、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7、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28、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29、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30、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31、玉钩斜傍西南挂。——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32、初见雁,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3、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34、群品欣欣增气色,太*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35、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6、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37、玉纤暗数佳期*,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38、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39、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40、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41、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42、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43、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44、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45、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6、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4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8、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49、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50、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51、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52、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53、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4、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55、*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56、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57、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58、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59、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60、秋明白鹭双飞处。——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61、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62、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6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64、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65、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6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67、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68、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69、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70、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71、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72、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73、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74、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75、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菁选(扩展4)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菁选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精选6篇

  在**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1

  1、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3、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4、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5、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6、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唐.祖咏.《七夕》

  7、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唐.孟郊.《七夕》

  8、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唐.罗隐.《七夕》

  9、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0、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11、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2、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13、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晋.《七夕夜女歌》

  14、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杜甫《牵牛织女》

  15、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唐.杨璞.《七夕》

  16、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17、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唐.宋之问.《七夕》

  1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9、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唐.权德舆.《七夕》

  20、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晏几道《鹧鸪天·七夕》

  21、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宋.晏几道.《七夕》

  2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唐.李商隐.《马嵬其二》

  23、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崔颢《七夕》

  24、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唐.徐凝.《七夕》

  25、织就云霞梦杳渺,望穿河汉水空流。来生缘定君须记,牵手西湖同泛舟。——chuguiting《七夕》

  26、叶茂枝繁花飘香,晶莹剔透滴露裳。七星伴月云追步,夕夕佳人伴衷肠。——夜之鹰《七夕》

  27、星月同辉映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奈何缱绻催华发,更是无言叹路遥。——阿烺《咏七夕》

  28、七夕话语七夕梦,天上人间齐欢腾。牛郎织女会天河,鹊桥年年盼相逢。——遥遥长安《七夕梦》

  29、泛爱风魔挚爱难,三江苦水半觥甜。七夕哭诉声幽远,欲燃红玫畛陌妍。——艾临《七夕外韵》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2

  1. 关于除夕的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关于春节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3. 关于元宵节的诗: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4. 关于清明节寒食节的.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5. 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 关于七夕节的诗: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汗】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7. 关于中秋节的诗: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关于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3

  1、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4、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5、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6、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9、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10、初见雁,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1、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2、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13、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14、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15、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6、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7、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18、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19、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0、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21、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22、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23、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24、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4

  1、今宵楼上一尊同。——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6、当年弄影婆娑舞。——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7、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元好问《京都元夕》

  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9、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10、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11、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12、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1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4、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15、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6、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7、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18、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19、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20、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21、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2、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3、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2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5、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26、满堂惟有烛花红。——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7、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七夕》

  28、上窗风动竹,月微明。——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29、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杜甫《九日寄岑参》

  30、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31、玉钩斜傍西南挂。——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32、初见雁,已闻砧。——晏几道《鹧鸪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33、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34、群品欣欣增气色,太*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35、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6、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37、玉纤暗数佳期*,已到也、忽生幽恨。——顾贞观《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38、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39、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

  40、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赵鼎《寒食》

  41、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吴文英《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

  42、葱蒨松犹嫩,清明月渐圆。——欧阳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咏》

  43、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44、已放笙歌池院静。——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45、南雁归时更寂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46、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李甲《帝台春·芳草碧色》

  4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48、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49、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50、宫漏未央,当时钿钗遗恨。——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51、窗中草色妬鸡卵,盘上芹泥憎燕巢。——温庭筠《寒食日作》

  52、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53、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4、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

  55、*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56、细缠五色臂丝长。——舒頔《小重山·端午》

  57、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58、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59、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60、秋明白鹭双飞处。——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61、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62、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6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64、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妙信《九日酬诸子》

  65、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6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67、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68、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69、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70、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71、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72、天如水,团扇扑流萤。——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73、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74、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75、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5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已酉端午》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4、《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5、清

  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端午感兴

  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6

  1、十五夜观灯

  作者: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除夜长安客舍

  作者:欧阳詹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3、端午即事

  作者: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4、正月十五夜灯

  作者: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5、清明日

  作者:温庭筠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6、京都元夕

  作者: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7、观灯乐行

  作者: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8、桂州腊夜

  作者: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9、中秋月

  作者: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0、正月十五夜

  作者: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11、社日

  作者: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2、清明夜

  作者: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13、生查子元夕戏陈敬叟

  作者:刘克庄

  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物色旧时同,情味中年别。

  浅画镜中眉,深拜楼西月。人散市声收,渐入愁时节。

  14、中秋对月

  作者: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15、客中除夕

  作者: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椒叶酒,未敌泪千行。

  16、元日感怀

  作者:刘禹锡

  振蛰春潜至,湘南人未归。

  身加一日长,心觉去年非。

  燎火委虚烬,儿童炫彩衣。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

  17、守岁

  作者: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18、和端午

  作者: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9、拜年

  作者: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20、清明

  作者: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1、除夜太原寒甚

  作者: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22、端午

  作者: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3、除夜

  作者: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4、同州端午

  作者: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25、八月十五夜玩月

  作者:栖白

  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

  及至中秋满,还胜别夜圆。

  清光凝有露,皓魄爽无烟。

  自古人皆望,年来又一年。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菁选(扩展5)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300字菁选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300字三篇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节日作文300字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月五.是端午.小朋友们来跳舞.吃粽子.高高兴兴过端午。”这首儿歌表达了人们过端午的愉快心情,那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端午节的来历是这样的,传说屈原是楚国的一位大臣,由于楚怀王听信谗言,把屈原赶出城,后来 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心如刀割,在五月五这一天写下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江,楚国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便用树叶包饭团扔下水去,希望鱼儿不要去吃他的.身体。

  后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的*俗。

  粽子很好吃,可您知道怎么包粽子吗?

  先准备两片竹叶卷成圆锥形,接着倒入两勺米略压实,放入你喜欢吃的东西,再加两勺米继续压实,把叶子向下折,如果还有剩,就再向下折,必须得像一个圆锥形的,然后用棉线捆好,注意打活结要不然蒸出来就不好打开了。最后一步上锅蒸,大概四十分钟左右。一锅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可真好呀!我喜欢过端午节。我要年年过端午节,牢牢记住屈原这个人,像他那样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点评: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具体、丰富。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突现了文章主题。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前,一到腊月二十三,全国各地的人们,不管离家多远,都要高高兴兴的赶回家里与家人共度新年,为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早早的打扫卫生,蒸馒头、炸丸子、炸年糕、煮肉,到了年三十,大家都要穿上新衣服、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好不热闹,祝愿新的.一年里一帆风顺、健健康康。

  关于春节,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传说中,有一个怪兽,叫年,十分凶猛,每到新年的晚上,就袭击村里的人,大家都很害怕,经一位仙人指点,只要家家户户在大门上贴上红红的春联,再放些鞭炮,年就不敢再来了,于是,人们纷纷照做,果然,到了晚上,年一看见门上的春联,吓得不敢再来了,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春联、放鞭炮,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大年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访友。

  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为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大家都知道,我国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春节有许多*俗,比如贴春联、包饺子、蒸年糕、拜年、给压岁钱、放爆竹等。经过学*,我发现这些*俗都是有来历的。比方说:过年为什么要放爆竹呢?

  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非常凶猛,每到除夕,“年”就会吞食牲畜,伤人性命。因此,人们只能逃往深山。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老人,他在这里住了一晚,这时候“年”来了,老人便让村民点燃爆竹,“年”被吓得狼狈逃窜。原来,“年”怕火光、炸响和红色。因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便贴春联,放爆竹,后来这一天就变成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每到春节前,爸爸妈妈都会给奶奶回去送钱、送好吃的。那天是小年,我和爸爸妈妈回奶奶家过小年,到了奶奶家,我把爸爸妈妈事先准备好的钱和年货给了奶奶,奶奶高兴地合不拢嘴。后来,我听见奶奶跟妈妈说需要她帮忙买一样东西,因为在村里奶奶买不到,需要妈妈在城里买,妈妈爽快的答应了。回家的路上,妈妈说她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奶奶能把她需要的东西直接跟她说,说明奶奶真正把她当一家人。

  我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菁选(扩展6)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菁选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作文三篇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节日作文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们知道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吗?当然是元宵节啦!

  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我最喜欢在元宵节里做汤圆,首先把糯米粉放进一个大碗里,放入一点水,揉成一个糯米团,然后揪下一点糯米团,大概要一个乒乓球那么大。用两个大拇指捏住糯米团的中间,其它的四根手指一边转一边往外收,捏成了一个小碗的.形状,接着,舀一小勺豆沙,然后把头捏紧,放在掌心来回搓圆,等水烧开后,放进锅里煮,当汤圆浮出水面,让它继续在锅里打滚,好像在对你说:我煮好了,我煮好了,快把我捞起来!

  我盛了一碗,用勺子舀了一个,放到嘴边轻轻吹一会儿,咬上一口,一阵淡淡的糯米香扑入你的味蕾,再咬一口,豆沙就涌了出来,我赶紧把豆沙吸进嘴里,哇,淡淡的糯米和甜甜的豆沙配在一起可美味了,我三下五除二,把碗里的剩下的全吃完了,连汤都喝完了,不仅是因为汤会帮助消化,还是因为汤里还有剩下的豆沙。

  我喜欢元宵节,因为代表团团圆圆。

  新年,一个人们常常提起到的词语,一个圣神的词语。它是中华民族的风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代表。

  什么是新年?新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新年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新年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今年新年,我去了我的老家——太阳系地球村亚洲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那里住着我的外公外婆、弟弟妹妹、舅妈舅舅等好多个亲戚。

  新年,我去了好几个地方,比如江南民族院。那里的风景可真是美,我一进去就被牢牢的吸引住了。一开头,我们观赏了许多名氏的住宅,我发现这里的屋顶上都有个洞,下面都有一口缸。经过仔细观察我才发现这的用处——其实它的原理十分简单,每当下雨天,它就可以接到最自然的水啦!接着我们观赏了人们的“多媒体教室”——演艺厅。人们在里面观赏京剧、歌戏等。然后,我们看了舞狮子、观赏了鸡鸣塔(恨,真可恶,竟然不让我们上去)最后,我爬了一下二战碉堡(那才叫过瘾呢)不知不觉,已过黄昏,我们这才高高兴兴、屁颠屁颠的回了家。

  可惜,这美好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光阴似箭,新年过去了,而向我们迎来的是下一个学期的艰苦奋斗、努力学*。

  中华传统节日各式各样:春节、重阳节、清明节······等等。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有很多,比如:由古代祭月演变而来,我国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而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中秋所以被称为“仲秋”;还有两个分别是由嫦娥奔月和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的。

  每到中秋节,我就看见琳琅满目的`月饼,有五仁啊、蛋黄啊、肉松啊、火腿啊······我的口水都流下来了!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团圆”。你们不知道中秋节是团圆节吧?一知道爸爸要在那天回来,想想都有些小激动呢!

  如果没有中秋节,也许爸爸就不会回来了,我也不会那么激动了。所以中秋节是个好节日哦!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菁选(扩展7)

——中国传统节日的演讲稿实用10份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 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许多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有些冷漠,了解甚少。20xx年xx月xx日,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xx月xx日,是今年的清明节,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放假休息,而是通过扫墓、祭拜等活动来追忆祖辈,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先辈已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继往开来,奋力拼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给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不要等它湮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今年春节以来,中国大江南北都在发起“光盘”行动——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南中学子更应多了解传统文化,并有责任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时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此,我号召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节约水电,珍惜粮食,爱护公物,用实际行动来弘扬祖国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最后,让我们以男生公寓楼的对联共勉:日新其德仁智修双,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谢谢大家。

亲爱的老师: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许多风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悬艾叶等。在我的记忆里,每逢端午,奶奶都要包粽子,煮咸鸭蛋、蒸大蒜,给我做香囊,带五色线。爷爷把买来的艾叶插在门上驱邪。

  今年的端午节是个星期六,爷爷奶奶星期五就把过节用的东西准备齐了,等着我们回去。

  回到奶奶家,奶奶把做好的香囊和五色线给我带上,我闻着艾叶的'清香陶醉了。我主动要求学*包粽子。奶奶说,包之前问一个问题,看你知道不知道。粽子的叶为什么外面是青的,里面是白的的。我回答不上来。奶奶说,寓意是做人要清清白白,像屈原一样。听完奶奶的解释,我感叹道: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传统真好,不仅让我们吃到美食,还有教育人的作用。

  开始包  经过努力,一个粽子就包好了,虽然不好看,但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我还为我的作品骄傲呢!我还把我包的粽子照了相,放在QQ上,留作纪念。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别提有多高兴了。我的粽子是天下吃的粽子!

  谢谢大家!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同学们:今天我**下讲话的题目是:清明寄情,缅怀先烈。-

  “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苍松翠柏堪慰逝后英灵。”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历史的长河记载了多少英雄的事迹。-

  忆往昔,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无数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事业,为了国家的和*统一,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站在**下,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这鲜艳的***是无数的为了祖国的**事业,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用鲜血染红的。面对**,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呢?烈士们是离开了我们,但又有谁能说他们不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呢?他们的辉煌业绩,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

  正因为有了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他们的崇高,有了他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如今,香港、澳门已回归祖国,我们国家还成功地发射了神舟飞船,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些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将是献给烈士们最好的礼物。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正是为了祖国的和*与统一吗?不正是为了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吗?-

  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生活在一个和*、美好的环境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有懂得珍惜,懂得我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才会更加努力地去创造未来,创造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弘扬先烈的崇高精神,革命传统牢记心间;我们要互相团结,互相关爱;我们必须要坚定热爱党,热爱祖国的信念,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学*,准备着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同学们,只争朝夕,发奋努力吧!让我们以优异的成绩告慰青松下长眠的烈士。-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革命先烈,浩气长存,永垂不朽! -

  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向**敬礼!!-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随着清明节的即将来临,各地也开启祭扫模式。对这样传统节日来说,其实有更多需要思考的内容。清明节里,我们追思缅怀先人,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活着,更好地传承先人遗留下来的最好传统。而对于传统节日来说,对我们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来说,无疑都是最好的精神原乡。所以,如何建造好这样的家园,如何才能够将这样的精神原乡打造好,成为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基本话题。而传统节日作为“我们的节日”这样的话题势必会再次被提及,同时也能够演绎成为最美的精神原乡。

  传统节日源远流长首先在于传承。传统是现代的.精神根基所在,传统节日里深深浸透着文化的基因。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源远流长的都是文化因素,比如春节,我们举家团圆,这是最好的“和”文化传递;比如清明节的缅怀先人,是最好的传递传统的表达;中秋节里的团圆,又是最好的合家欢乐的表达。从这里出发,我们都应该能够懂得,传承才是首要的因素。第一,需要传承传统文化的“形”,让传统文化能够演绎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在精神原乡里能够有更多精神寄托;第二,我们也需要能够懂得,传承传统节日更在传承其中的“神”,这就需要我们深刻挖掘传统文化和现代的关系,懂得其中的固定逻辑。

  传统节日源远流长更在于创新。可以说,创新也是传统节日不能够或缺的因素之一。在这里,我们需要看到,对传统节日来说,一方面需要赋予其中与时俱进的内涵,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能够出现新的内容,比如春节抢红包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以往的春节中,没有抢红包这样的环节,如今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出现这样的环节,这就是对我们最好的一种抚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应该顺应这样的潮流和趋势。另外一方面,对于传统节日来说,源远流长的过程中,需要创新的内涵释放,这包含着主动和被动两个层面的意义。在主动层面上,传统节日需要在地方***门的推动下努力赋予新内涵;被动层面上,需要接受更多的进步因素,这些都是传统节日创新的基本内容。

  在传承和创新中,传统节日能够在年年的流传中,不仅传递传统的因素,赋予我们文化的积极价值,更能够给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带来更多的启迪,不断让我们回首过去,懂得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历史和文化资源中吸收积极的因素,给我们前行带来源源不断的力量,让传统节日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原乡。

  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 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许多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有些冷漠,了解甚少。20xx年xx月xx日,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xx月xx日,是今年的清明节,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放假休息,而是通过扫墓、祭拜等活动来追忆祖辈,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先辈已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继往开来,奋力拼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给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不要等它湮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今年春节以来,中国大江南北都在发起“光盘”行动——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南中学子更应多了解传统文化,并有责任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时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此,我号召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节约水电,珍惜粮食,爱护公物,用实际行动来弘扬祖国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最后,让我们以男生公寓楼的对联共勉:日新其德仁智修双,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下讲话的如题目是《端午节,我们的传统节日》。

  同学们,你们能列举出我国的传统节日吗?

  也许,你们早已*惯了圣诞节的狂欢,*惯了在“母亲节”送给妈妈小礼物,*惯了在“父亲节”向爸爸表达感激之情。其实,一年365天,还有许多印有“中国”标签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国文化,象征着丰富的华夏文明,闪耀着龙的传人无穷的智慧。

  6月xx日(农历五月初五)是今年的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的代表。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端午还被称为端阳、重午、女儿节、龙日等。民间纪念端午节的风俗很丰富,较普遍的庆祝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等。每一项端午*俗背后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独特的文化记忆。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和文化标签。然后,当我们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时,人们也多多少少冷落了传统节日,丢失了对文化传统的记忆。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你们想用什么方式纪念这个绵延两千年的传统佳节呢?让我们从今年端午节开始,重新拾起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关注,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新元素,用自己的力量,拯救传统节日*俗,发展传统节日*俗,创新传统节日*俗,让中国文化逐渐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接受和认识,毕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女生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

  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医。做外一个访问学者他怀着一个伟大的梦想去了美国,让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于中国传统医学。但在那期间,他遇到了些中国同胞,他们不但主张废除中医,还说我父亲缺少国际公民的素质。听了这个,我感到特别惊讶!这种话怎么会从我们自己的同胞嘴中说出呢?他们的`话不禁让我深思:什么是国际公民?怎么又才能成为一个国际公民呢?难道全球化就意味着我们舍弃自己的传统节日而盲目地过圣诞吗?或是在好莱坞电影前我们传统京剧的黯然失色吗?当然不是!在我看来,国际公民身份意味着对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巨大尊重,但这种心态是建立在我们民族身份基础上的,只有我们充分地表现出我们的民族身份,才有可能成为国际公民!换句话说,国际公民从家里做起!要成为国际公民,我们在意识到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们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要做些什么,向哪个方向前进;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们才能被世界铭记与尊重。比如说孔子,他可是什么外语都不会说,但凭着对人类智慧做出的巨大贡献,他成了一个无人不知的中国人;成龙,作为一个中国的文化大使,之所以被广受欢迎,不是因为他穿牛仔,喝可口可乐,而是他的中国功夫,和他那低调的微笑!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实正是使全球化的基础,全球化不意味,也不应意味着民族身份的丧失。要在世界做好一个国际公民,先得在中国做好一个中国人!女士们先生们,全球化是我们无法逃避的时代潮流,竟然我们没有其他选择,为什么不主动拥抱它呢?带着我们的民族身份去拥抱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公民!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春风里,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qiang?サ闹泄?膊?车墓饣运暝潞图栊晾?逃ω蒙钌畹孛?淘谖颐切睦铮?碌男问坪腿挝窀秤韫膊?吃毕冉?孕碌氖贝?诤???颐翘岢隽诵碌母?叩囊?蟆n颐且?韵冉?乃枷搿⒗砺畚渥白约海?苏?松??龋??约旱难?啊?生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确定正确的方向,同时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高。让我们投入到建设祖国的洪流中去,用激情和活力谱写中国新时代建设宏伟乐章的最强音!

  只要想着这些革命先烈,我就会觉得自己是多么的美好,在这个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我是多么的美满和幸福,而在那个艰苦的斗争社会中,哪有如此美好的生活。我要郑重的烈士们说:“伟大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的斗争胜利了,我们青一代少年将再次继承你们努力开辟下来的光辉道路,我们将要去建设祖国的明天,我会认真的学*,学好本领,长在后再继续工作――建设祖国,你们安歇吧!我会努力去做的,我敬爱的烈士们。

  革命先烈们,你们看到了吗?在当前这个繁荣昌盛的时候,我们青少年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你们高兴吗?在这清明之际,献上一朵纯洁的白花,代表我的深深敬意,我向你们庄重宣誓:“我们不会辜负你们的厚望,将再度继承你们的事业,我将用自己满腔的热血,来好好的热爱祖国,发扬祖国的'光辉传统,创造出另一个灿烂的明天。

  青山处处埋忠骨,鲜花朵朵献英烈。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成栋梁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为她增光,为她添彩!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共创美好明天!

  先烈们永垂不朽!

女生们先生们:

  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医。做外一个访问学者他怀着一个伟大的梦想去了美国,让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于中国传统医学。但在那期间,他遇到了些中国同胞,他们不但主张废除中医,还说我父亲缺少国际公民的素质。

  听了这个,我感到特别惊讶!这种话怎么会从我们自己的同胞嘴中说出呢?他们的`话不禁让我深思:什么是国际公民?怎么又才能成为一个国际公民呢?

  难道全球化就意味着我们舍弃自己的传统节日而盲目地过圣诞吗?或是在好莱坞电影前我们传统京剧的黯然失色吗?

  当然不是!在我看来,国际公民身份意味着对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巨大尊重,但这种心态是建立在我们民族身份基础上的,只有我们充分地表现出我们的民族身份,才有可能成

  为国际公民!换句话说,国际公民从家里做起! 要成为国际公民,我们在意识到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们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要做些什么,向哪个方向前进; 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们才能被世界铭记与尊重。比如说孔子,他可是什么外语都不会说,但凭着对人类智慧做出的巨大贡献,他成了一个无人不知的中国人;成龙,作为一个中国的文化大使,之所以被广受欢迎,不是因为他穿牛仔,喝可口可乐,而是他的中国功夫,和他那低调的微笑!

  所以,大家看,民族身份其实正是使全球化的基础,全球化不意味,也不应意味着民族身份的丧失。要在世界做好一个国际公民,先得在中国做好一个中国人!

  女士们先生们,全球化是我们无法逃避的时代潮流,竟然我们没有其他选择,为什么不主动拥抱它呢?带着我们的民族身份去拥抱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公民!

  谢谢!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昨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第一,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

  第二,端午节是卫生节。端午前后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病虫害渐多,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为了避免疾病的发生,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虫子,净化空气。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喝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这些*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健康*安的愿望。这样来看,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

  第三,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天要在水上赛龙舟。龙舟竞渡是一项很有气势、极具合作精神的竞技活动。端午竞渡能对群众性的水上运动、强身健体、民众团结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在龙舟竞渡逐渐演变成一项国际体育赛事,起到友谊纽带的作用。

  第四点,端午节是美食节,因为我们要吃可口粽子。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形状看有四角形、锥形、菱形、有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的“筒粽”。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可谓粽叶飘香粽子可口。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菁选(扩展8)

——难忘的中国传统节日作文优选【十】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听到这句诗,同学们一定想到了一个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一般都会去祭拜已经过世的亲人,上次清明节,家人带我去给四爷爷扫墓。我们给四爷爷买了许多的祭品,妈妈清理了周围的杂草,用扫把,地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把买来的纸质贡品点燃,带去我们对他的思念。妈妈和家人拿着香向四爷爷的墓拜了三下,然后插到香坛里。他们一边插香嘴里还念念有词。风轻轻吹过,仿佛在传达家人的话语。

  清明节还有一个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俗——踏青。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踏青。一路上,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花朵,五彩缤纷,红的似火,粉的似霞,黄色的像刷上了一层金粉。有的花朵还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叶子下面,生怕被别人看见了;还有的昂着头,悠闲的`在晒太阳。我们走在绿油油的草地上,软绵绵的像地毯,可舒服了,我忍不住在草地上打了个滚儿。我觉得草坪就像一张舒适的床,可以睡个回笼觉呢!躺在上面看着蓝蓝的天空,白云像棉花糖,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微风轻拂着,我闭着眼,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我喜欢清明节,它有许多有趣的*俗,你们喜欢哪些节日呢?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除夕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在屈原投河自杀后,周围的渔民就去打捞他的尸体,可是一直没有没有捞到,于是就用粽叶包住糯米和馅,投到河里,好让屈原的尸体不被鱼偷吃。然后就发展到了屈原投河的那一天为端午,并要吃粽子。

  上面说到了端午节要吃粽子,今天,我就教你们包粽子。首先,选好粽叶,再把粽叶的一头卷起来,做成漏斗形。然后把泡好的`糯米装进去垫底,再把馅放进去,然后用糯米填满,最后封口。封口后你还有用绳子把粽子五花大绑,不然粽叶会把馅吐得满地都是。

  吃粽子的时候,先把水煮沸,再把粽子放在蒸屉上。等到粽叶变成深绿色,粽子就熟了。我挑了一个我最喜欢的是豆沙馅的粽子,先解开绳子,掀开粽叶,粽子就像一个刚刚出浴的美人,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糯米的香味就在我的嘴里回荡。再咬一口,糯米的米香和豆沙的甜味洋溢在我的嘴里,让我吃得停不下来。

  我喜欢吃粽子,我喜欢端午节。

  正当栀子花盛开,玫瑰含笑,樱桃熟了。这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我们又迎来了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早晨,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同学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学校。我刚走*学校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半圆形的红色的充气大门,仿佛一座拱桥从天而降。

  伴随着雄壮的乐曲,各班的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有序地进入操场,六一庆祝会正式拉开了序幕。

  首先是校长给优秀老师和优秀学颁奖,当我看到我们班的老师上台领奖时,我感到无比自豪,情不自禁地将手里的小手掌摇得啪啪直响。随后是文艺节目表演,第一个节目是三年级表演的大合唱,只看到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银铃般的歌声,征服了全场的观众,接下来是我们

  四年级表演的集体舞《阳光下的.花朵》,她们歌声甜美,脸上洋溢着微笑,仿佛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之后还有古筝和跆拳道表演同学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转眼一上午就过去了,随着表演的结束,校园又渐渐地恢复了*静。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学校。

  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风筝;有独特的民族节日,如:过年、端午节、重阳节。而其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过年了。

  每当过年来临时,人们就会放鞭炮、吃团圆饭、听新年钟声和收压岁钱……

  过年到了,商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如:各种各样的`红包、精美的中国结、代表喜庆的“福”字等,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家里也开始迎接新年。妈妈和奶奶开始打扫房间,爸爸在门口挂起了对联,我在门口挂起了灯笼。不一会儿,屋子就变得干干净净。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午夜十二点的钟声了。夜晚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地上一片沸腾,人们尽情欢唱,用歌声迎接新的一年。我也不禁手舞足蹈起来,加入这个快乐的行列。新年的钟声和鞭炮声、人们的欢笑声组成了一曲美丽的交响乐,热闹极了!

  过年有着独特传统文化,过年是个阖家欢乐的日子,过年是个充满欢笑充满快乐的日子,徜徉在这欢乐祥和的气氛内,开心的笑着、玩着、吃着。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许多特别的传统节日,它们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到了清明气温会增高,这是人们耕种庄稼的季节。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农民伯伯们根据这句谚语来耕种庄稼。清明节和寒食节很接*,寒食节这一天禁火扫墓,但渐渐地,人们就把两个节日合二为一了。寒食节也是清明节的别称,那天的*俗是不动火,吃凉食。

  清明节的活动挺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前后,爸爸会带我去扫墓。听说,人们会以祭祀的方式缅怀去世的亲人。祭祀时还要准备蜡烛、冥纸、小元宝……这些东西摆好了之后还要烧掉。接着爸爸让我跪下磕头,我会对长辈说一些祝福的话:“希望我的学*成绩能越来越好,也希望爸爸妈妈能身体健康。”不仅如此,爸爸在旁边还会说一些最*家里发生的琐事呢!有些地方人们还会铲一些新土盖在坟墓上面。人们通过这样的方式纪念过世的亲人,表示对亲人的怀念,同时也在教育孩子学会文化传承。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骄傲的。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我知道很多节日,有新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在这些节日里,我最喜欢的是有着浓浓的喜庆气氛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每年的阴历元月15日,那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今年的元宵节,我们大队为了让元宵节的气氛更热烈一些,特别将许多的`烟花,分别放在了大队大楼前的红旗台周围,准备在晚上燃放,让人们去观赏。那一天的晚上,我和妹妹一起,也带着几个元宵,边说边笑地去看烟花。

  我们刚到观看烟花的观看点,烟花就开始燃放了。我们一边看着天上美丽的烟花,一边吃着元宵,享受着夜里看烟花的感觉。夜里的烟花真得很美呀,五彩缤纷,有的是绿色,有的是蓝色,还有一种奇特的烟花,爆炸后发出了吱吱的声音,就像一枚刚刚被砸碎的白宝石一样,在月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白光,美丽极了……烟花在天上霹雳啪啦的放着,我们坐在地上,指着天上一朵又一朵美丽的烟花,又说又笑,整个院子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不一会,美丽的烟花就很快放完了,我们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今天的夜晚真是一个快乐的元宵之夜,今天是一个快乐的元宵节!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春节。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一位老人打败了“年”兽。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除夕的晚上就更热闹了!我们全家围坐在餐桌旁,桌上摆着许多美味佳肴:有清蒸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有白斩鸡、有炸鸡翅,还有很多美味水果,让人垂涎三尺!我们举杯相互祝福,我祝全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爸爸、妈妈希望我好好学*,天天向上!餐桌上大家边吃边,聊到高兴之处,大家都开怀大笑。吃完年夜饭,在爸爸的陪伴下,我把烟花点燃,“砰!”的一声,烟花在空中烁出一道道绚丽无比的彩虹。“哇!好漂亮!”

  春节真开心呀!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节啊!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可是夏季驱除瘟疫的节日。

  早上,奶奶说:“大孙子,快来帮奶奶包粽子。”我快马加鞭地来到厨房说:“奶奶,我最喜欢吃粽子了,您可要好好教我呀!”“好,好,我会好好教你的。”奶奶笑眯眯地说。我高兴地说:“那太棒了!我们还等什么?赶快开始吧。”

  首先,我们把芦苇叶包成漏斗的'形状,把糯米放进去。这一步看似简单,我却失败了很多次,但奶奶并没有骂我,反而更用心地教我了。然后,我们把红豆、蜜枣、肉等食材放入粽子里,再用糯米填满。最后,把粽子扎紧,放进锅里煮。不一会儿,粽子煮好了,香气扑鼻的粽子被端出来。我一看,哎呀!都已经下午五点了!这时妹妹跑过来高兴地说:“太棒了!可以吃粽子啦!”

  晚上我们一边吃着香甜可口的粽子,一边看着龙舟直播,那是一个说不出的快乐!吃完晚饭后,不知不觉我和妹妹要睡觉了,奶奶给我们讲了个故事:从前有个人,他叫屈原……慢慢地,我和妹妹进入了梦乡。

  今天真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今天不但快乐,而且很有意义!

  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叫端午节,是非常有纪念的日子。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包粽子,我们一起挂艾叶,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吃粽子。

  每年端午节外婆都会包美味可口的肉粽子,我就在旁边看着外婆包粽子,她准备了新鲜的竹叶,一大盆调好酱油的糯米和猪肉。先把两片竹叶叠在一起,弯折成一个漏斗形,像一个锥形,接下来就可以把糯米倒进里面,用用压实糯米。然后,夹一起猪肉,放在中间,接着放一层糯米,叠上粽叶的尾巴,像有很多面的三角体。最后,用草绳把做好的粽子结结实实地捆绑好,不让一粒粒糯米跑出来。外婆把粽子放进锅里煮1个小时。时间到了,一阵香喷喷的`香味飘到满屋都是,外婆把粽子端出来放桌面上,我们兄弟姐妹一起品尝着外婆的劳动成果,我一口咬下去,黏黏的,好吃极了,心里充满了能量。

  今年,我想去外婆家,跟她学包粽子,我和外婆比比看谁包的粽子既好吃,又好看。我喜欢端午节,因为我爱吃粽子,妈妈都叫我“粽皇”,嘻嘻!你们喜不喜欢端午节呢?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