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赏析 >

短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华3篇)

日期:2022-12-05 00:00:00

短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1

  短歌行

  魏晋 陆机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译文

  因为人的寿命短促,虽然临觞作乐,也只能悲歌慷慨,难以忘怀忧愁。人生在人世间,就好像早晨的露珠一样,转瞬就会逝去。时间不会重新再来,花也不可能再次开放。苹只在春天绽放光彩,兰只在秋天发出芬芳。剩下的日子苦短难耐,过去的日子让人感到苦闷惆怅。人应当及时享乐,因与友人相会而快乐,以分别而感到悲伤。哪里会没有这样的人生感触,只是因为见到我的朋友而忘却忧愁了。我的酒肴十分美好,就让自己尽情地品尝享受吧!去吟咏短歌,及时取乐,而不至于荒废岁月。

  注释

  朝霜:早晨的露水。这里形容转瞬而逝的短暂。

  华不再扬:指花不能再次开放。

  苹(pínɡ):一种水草,春天生长。

  来日:指自己一生剩下的日子。

  去日:指已经过去的日子。

  蟋蟀在房:这里借用《诗经》的诗句:“蟋蟀在堂,岁律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诗经》原意是教人及时依照礼制而适当取乐。陆机在这里运用此意。

  旨:美好。

  臧:好。本句出自《诗经》。

  “短歌”两句:意为吟咏短歌,及时行乐,而不至于荒废时间。与《诗经·蟋蟀》中的“好乐无荒”意义相同。

  简析

  这首诗主要是感叹人生短促,应当及时行乐。诗中有的句子有意效法曹操,本诗虽也叙友情,不过并没有曹操在《短歌行》中表现出的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

短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2

  短歌行

  朝代:唐代

  作者:佚名

  原文:

  寂寞草中兰,亭亭山上松。贞芳日有分,生长耐相容。

  结根各得地,幸沾雨露功。参辰无停泊,且顾一西东。

  君但开怀抱,猜恨莫匆匆。

  译文

  白天那么短暂啊,百年一瞬间就消失。

  苍穹浩浩茫茫,太极经历了万劫的时光。

  连麻姑下垂的两鬓,已有一半已成白霜。

  天公看见玉女,曾经大笑亿千次。

  吾欲揽转为太阳驾马车的六龙,回车驶向东方,挂在扶桑树傍。

  用北斗星酌满美酒,劝六龙各饮一觞。

  富贵非我所愿,但愿能停驻青春的容光。

  鉴赏

  古往今来,人生寿夭乃是人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多少人曾为之发出过无穷的浩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置酒高堂,悲歌临觞”(陆机《短歌行》),久尔久之,《短歌行》遂成专咏这一问题的篇章。歌而谓之“短”,既指歌调之短促,也隐含人生短促之意。李白这首同名诗作,沿袭了古老的主题,但写法上却将写实与想象熔于一炉,极富浪漫色彩。

  诗分上下两段。前八句言百年(人的一生)易满,天地无穷,时间无限,神仙尚且两鬓成霜,凡人何堪;只有天公、玉女才能与时长存,千年万载,操控天象(玉女投壶不中者天笑。天笑,天无雨闪电)。后六句诗人突发奇想,欲阻拦六龙,留住时光,使人生不老,青春永驻。

短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3

  短歌行

  魏晋 陆机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译文

  因为人的寿命短促,虽然临觞作乐,也只能悲歌慷慨,难以忘怀忧愁。人生在人世间,就好像早晨的露珠一样,转瞬就会逝去。时间不会重新再来,花也不可能再次开放。苹只在春天绽放光彩,兰只在秋天发出芬芳。剩下的日子苦短难耐,过去的日子让人感到苦闷惆怅。人应当及时享乐,因与友人相会而快乐,以分别而感到悲伤。哪里会没有这样的人生感触,只是因为见到我的朋友而忘却忧愁了。我的酒肴十分美好,就让自己尽情地品尝享受吧!去吟咏短歌,及时取乐,而不至于荒废岁月。

  注释

  朝霜:早晨的露水。这里形容转瞬而逝的短暂。

  华不再扬:指花不能再次开放。

  苹(pínɡ):一种水草,春天生长。

  来日:指自己一生剩下的日子。

  去日:指已经过去的日子。

  蟋蟀在房:这里借用《诗经》的诗句:“蟋蟀在堂,岁律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诗经》原意是教人及时依照礼制而适当取乐。陆机在这里运用此意。

  旨:美好。

  臧:好。本句出自《诗经》。

  “短歌”两句:意为吟咏短歌,及时行乐,而不至于荒废时间。与《诗经·蟋蟀》中的“好乐无荒”意义相同。

  简析

  这首诗主要是感叹人生短促,应当及时行乐。诗中有的句子有意效法曹操,本诗虽也叙友情,不过并没有曹操在《短歌行》中表现出的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


短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短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华3篇)(扩展1)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短歌行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海 一作:水)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注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之歌。当,是唱歌的意思。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没有实际意义。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鼓:弹。苹:艾蒿。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讌(yàn):同“宴”(原文中讌为“讠燕”)。匝(zā):周,圈。

  赏析: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长矛)立于船头,慷慨而歌。[3]?曹操*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四海,使天下太*。现在只东方人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2

  短歌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翻译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的两份。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蒙冤受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力。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百姓深受恩惠。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也非常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佯称周王巡狩,招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注释

  贡献:谓进奉,进贡。

  节:礼仪、规矩、纪律。坠,失去。一作“隆”。

  见:被。

  赦原:赦免原谅其过。斧钺,古代兵器。古代军法用以**的斧子。专征,古代帝王授予诸侯,将帅掌握军旅的特权,不待天子之命,得自专征伐。仲尼,孔子字。

  殷:朝代名,即商。

  不以兵车:指齐桓公称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主要靠的完全落实了取信于诸侯和周室的如前所述的八条得力措施。

  谲:诡诈。

  夷吾: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

  庙胙:祭祀用的肉。胙,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小白:齐桓公名。

  尔:这样。

  天威:天子的威严。

  在颜:即不违颜意,即特别亲切地感受到了天子的威严。

  咫尺:指距离很*。

  圭瓒: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鬯,古代祭祀用的酒。彤弓,朱红色的弓。古代诸侯有大功时,天子赏赐弓矢,使“专征伐”。

  卢弓:形似戟的一种弓。

  矢千:一千支箭。矢,即箭。

  虎贲:勇士,武士。

  亚:次于。

  河阳:古县名,春秋晋邑(今河南孟县西)。

  是:一作“是以”。

  纷葩:亦作“芬葩”。多貌,盛貌。葩,花。

  创作背景

  《周西伯昌》,学术界也难以确定其具体创作时间,只能大致推断为建安十七年(212)至二十二年(217)之间。

  赏析

  《周西伯昌》是一首咏史诗,诗人意在借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的史事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通篇以时间先后为序,结构层次分明:开头“周西伯昌”十五句写周文王;中间“齐桓之功”十五句写齐桓公;最后“晋文亦霸”十三句写晋文公。曹操写他们,强调了他们的功业和德行。此外还特别突出了他们虽然有盖世的功业,但始终尊奉天子的事迹。

  在诗中,曹操赞颂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成就伟业的历史人物,实际上是借他们来抒发自己的雄伟志向。周文王姬昌在殷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势下,犹能奉事殷纣,故孔子盛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但纣王亲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纣王前还要谗毁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举此史实,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为,谨慎惕惧,向来无愧于献帝之所赏;并大谈西伯姬昌、齐桓公、晋文公皆曾受命“专使征伐”,意在表明当时天下形势与当年西伯、齐桓、晋文之际颇相类似,天子命他“专使征伐”以讨不臣,乃英明之举。他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效法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终守臣节的事迹。

  观汉献帝下诏《册魏公九锡文》全篇,尽叙曹操之功,以为其功高于伊、周,而其奖却低于齐、晋,故赐爵赐土,又加九锡,奖励空前。但曹操被奖愈高,心内愈忧。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岁写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谓“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曹操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能发挥。鉴于齐桓、晋文当初虽能率诸侯以尊周,但终未能如西伯姬昌终其身而不代商纣,只是为儿子武王姬发创造条件,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备,那就瓜熟蒂落了,不必操之过急而速招恶名。曹操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义,故亦终其身奉事汉帝而不称孤道寡,故对孙权伺机上表称臣之用心,便洞若观火,使其毒计无所逞其能矣。曹操此诗,是对如孙权辈等外内政敌企图把曹操推向高处不胜寒极端阴谋的粉碎措施。当自己的臣下如陈群、桓阶、夏侯惇等亦诚意敦请曹操称帝时,曹操亦坚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可见曹操谋略之高超,实非常人所能及。遵循既定方针,实为曹操施政运筹之要略。

  这首《周西伯昌》是诗人从《史记·殷本纪》中采辑西伯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尊奉殷室“臣节不坠”的美德,从《左传》中掬取齐桓公“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晋文公“躬奉天王”“威服诸侯”的史迹,加以裁剪,成为诗章,既是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具体阐释,又是对敌手“妄相忖度”疑其有篡汉自立之心的有力回击。

  曹操的四言诗,在《诗经》之后独树一帜。他的四言诗,句式整齐,有明显的节奏感。而这第二首《短歌行》不同,诗中主要主要用四言句式,但又有变化,如有少量的.五言、六言句式,还有不少散文句式。这说明曹操在诗歌形式上,并不拘泥,而能灵活地根据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随时变化。

  曹操的《短歌行二首》,《对酒当歌》是咏怀,在对酒当歌的燕礼现场,就事兴感,即景抒情,心苞天下,思接千载,在沉郁悠长的忧思中,激荡着抗志任事的慷慨之气,抒发了为重建大汉王业而求贤若渴的情怀;《周西伯昌》是咏史,文笔质直,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以大事小而造福天下的大德,申明自己只有殚精竭虑扶佐汉室之志,而决无代汉自立之心。两诗珠联璧合,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雄深雅健为其诗品。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短歌行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海 一作:水)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注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之歌。当,是唱歌的意思。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没有实际意义。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鼓:弹。苹:艾蒿。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讌(yàn):同“宴”(原文中讌为“讠燕”)。匝(zā):周,圈。

  赏析: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长矛)立于船头,慷慨而歌。[3]?曹操*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四海,使天下太*。现在只东方人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华3篇)(扩展2)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十)份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1

  短歌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翻译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的两份。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蒙冤受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力。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百姓深受恩惠。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也非常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佯称周王巡狩,招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注释

  贡献:谓进奉,进贡。

  节:礼仪、规矩、纪律。坠,失去。一作“隆”。

  见:被。

  赦原:赦免原谅其过。斧钺,古代兵器。古代军法用以**的斧子。专征,古代帝王授予诸侯,将帅掌握军旅的特权,不待天子之命,得自专征伐。仲尼,孔子字。

  殷:朝代名,即商。

  不以兵车:指齐桓公称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主要靠的完全落实了取信于诸侯和周室的如前所述的八条得力措施。

  谲:诡诈。

  夷吾: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

  庙胙:祭祀用的肉。胙,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小白:齐桓公名。

  尔:这样。

  天威:天子的威严。

  在颜:即不违颜意,即特别亲切地感受到了天子的威严。

  咫尺:指距离很*。

  圭瓒: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鬯,古代祭祀用的酒。彤弓,朱红色的弓。古代诸侯有大功时,天子赏赐弓矢,使“专征伐”。

  卢弓:形似戟的'一种弓。

  矢千:一千支箭。矢,即箭。

  虎贲:勇士,武士。

  亚:次于。

  河阳:古县名,春秋晋邑(今河南孟县西)。

  是:一作“是以”。

  纷葩:亦作“芬葩”。多貌,盛貌。葩,花。

  创作背景

  《周西伯昌》,学术界也难以确定其具体创作时间,只能大致推断为建安十七年(212)至二十二年(217)之间。

  赏析

  《周西伯昌》是一首咏史诗,诗人意在借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的史事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通篇以时间先后为序,结构层次分明:开头“周西伯昌”十五句写周文王;中间“齐桓之功”十五句写齐桓公;最后“晋文亦霸”十三句写晋文公。曹操写他们,强调了他们的功业和德行。此外还特别突出了他们虽然有盖世的功业,但始终尊奉天子的事迹。

  在诗中,曹操赞颂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成就伟业的历史人物,实际上是借他们来抒发自己的雄伟志向。周文王姬昌在殷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势下,犹能奉事殷纣,故孔子盛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但纣王亲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纣王前还要谗毁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举此史实,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为,谨慎惕惧,向来无愧于献帝之所赏;并大谈西伯姬昌、齐桓公、晋文公皆曾受命“专使征伐”,意在表明当时天下形势与当年西伯、齐桓、晋文之际颇相类似,天子命他“专使征伐”以讨不臣,乃英明之举。他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效法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终守臣节的事迹。

  观汉献帝下诏《册魏公九锡文》全篇,尽叙曹操之功,以为其功高于伊、周,而其奖却低于齐、晋,故赐爵赐土,又加九锡,奖励空前。但曹操被奖愈高,心内愈忧。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岁写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谓“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曹操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能发挥。鉴于齐桓、晋文当初虽能率诸侯以尊周,但终未能如西伯姬昌终其身而不代商纣,只是为儿子武王姬发创造条件,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备,那就瓜熟蒂落了,不必操之过急而速招恶名。曹操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义,故亦终其身奉事汉帝而不称孤道寡,故对孙权伺机上表称臣之用心,便洞若观火,使其毒计无所逞其能矣。曹操此诗,是对如孙权辈等外内政敌企图把曹操推向高处不胜寒极端阴谋的粉碎措施。当自己的臣下如陈群、桓阶、夏侯惇等亦诚意敦请曹操称帝时,曹操亦坚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可见曹操谋略之高超,实非常人所能及。遵循既定方针,实为曹操施政运筹之要略。

  这首《周西伯昌》是诗人从《史记·殷本纪》中采辑西伯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尊奉殷室“臣节不坠”的美德,从《左传》中掬取齐桓公“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晋文公“躬奉天王”“威服诸侯”的史迹,加以裁剪,成为诗章,既是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具体阐释,又是对敌手“妄相忖度”疑其有篡汉自立之心的有力回击。

  曹操的四言诗,在《诗经》之后独树一帜。他的四言诗,句式整齐,有明显的节奏感。而这第二首《短歌行》不同,诗中主要主要用四言句式,但又有变化,如有少量的五言、六言句式,还有不少散文句式。这说明曹操在诗歌形式上,并不拘泥,而能灵活地根据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随时变化。

  曹操的《短歌行二首》,《对酒当歌》是咏怀,在对酒当歌的燕礼现场,就事兴感,即景抒情,心苞天下,思接千载,在沉郁悠长的忧思中,激荡着抗志任事的慷慨之气,抒发了为重建大汉王业而求贤若渴的情怀;《周西伯昌》是咏史,文笔质直,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以大事小而造福天下的大德,申明自己只有殚精竭虑扶佐汉室之志,而决无代汉自立之心。两诗珠联璧合,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雄深雅健为其诗品。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2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古诗简介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感慨怀才不遇的诗作。此诗前五句表达劝慰王郎之意,后五句抒写送行之情。全诗突兀横绝,跌宕悲凉,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亦独创之格。作者通过这首诗的短促节奏,来表达感慨友人王司直空有满腔抱负,却无处可施的一种悲愤之情。

  翻译/译文

  王郎你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愤慨,不必悲哀,我能举荐你这个忧郁而坦荡的人间奇才。

  船帆在风中摇摆,鲸鱼在大海里乘浪而行,你先放下手中之剑,不要犹豫,划船去见西蜀的诸侯。

  以你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

  仲宣楼那边已经是春末,我以青眼看着你,放声高歌,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我却已衰老无用了。

  注释

  短歌行:乐府旧题。乐府有《短歌行》也有《长歌行》,其分别在于歌声长短。郎:年轻男子称谓。司直:官名。

  斫(zhuó):本义为大锄。引申为砍,斫地:砍地。莫哀:不要悲哀。

  拔:提拔,推举。抑塞:犹抑郁,郁闷,愤闷,被压抑。磊落:形容胸怀坦白。

  豫章:两种乔木名,樟类,都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翻风:风中摇动。白日动:树大则风大,白日为之动。

  跋浪:涉浪,乘浪。沧溟(míng):海水弥漫的样子,这里指大海。

  且:暂且。脱:卸下,取下,这里做放下讲。休徘徊:这里指不要犹豫不决的意思。

  西得诸侯:即得到西蜀诸侯的遇合。得,得其信任。棹(zhào):摇船的工具,也泛指船。锦水:即锦江。

  趿(tà):拖着拖鞋。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

  仲宣:即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春色深:春末。

  青眼:魏国诗人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对人表示好感,白眼对人表示蔑视。高歌:放歌。吾子:指称王司直。

  眼中之人:有两说,一说指作者自己,一说指王司直。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春天,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沿江至江陵寓居。暮春时遇王司直正要西入蜀中谋求出路,王司直向杜甫极言其怀才不遇之感。杜甫在送别时作此诗以劝慰。

  赏析/鉴赏

  整体赏析

  上半首(前五句)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荐,所以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赞誉王郎。诗中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又说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沧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两句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

  下半首(后五句)抒写送行之情。诗人说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趿珠履”,穿上装饰着明珠的鞋。《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用饮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够施展才能。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长叹道:王郎啊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大可一展宏图,我却已衰老无用了!含有劝勉王郎及时努力之意。

  这首诗突兀横绝,跌宕悲凉。从“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劝他“莫哀”,到“我能拔尔”,是一喜。“拔剑斫地”,情绪昂扬,是一扬,“我能拔尔”,使情绪稍缓,是一落。“抑塞磊落”呼应悲歌,“我能拔尔”照应“莫哀”。接着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激起轩然**,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脱剑佩”趋向和缓,是再落。指出“得诸侯”,应该是由哀转喜,但又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由喜转悲。既然“我能拔尔”,别人青眼相望,这才是可喜的事情,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转变无穷,终不免回到“拔剑”悲歌。“莫哀”只成了劝慰的话,总不免归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两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强抑塞磊落的可悲,抒发了作者对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愤,它的意义就更深刻了。这首诗在音节上很有特色。开头两个十一字句字数多而音节急促,五、十两句单句押韵,上半首五句一组*韵,下半首五句一组仄韵,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亦独创之格。

  名家点评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刘云:“西行诸侯”以下,谓王司直知我,我复舍此何向?刘云:豪气激人,堂堂复堂堂(末句下)。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通篇飞舞豪爽,末收住有力。范德机曰:结句七字而含无限之意,势力如截奔马。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蒋一葵曰:起棹弄有笔意,通篇飞舞豪爽,末收住有力。顾璘曰:尾语深而劲。陆时雍曰:短掉处,人所难能。“豫章”二语,谓时方多难,所以下有“且脱佩剑休徘徊”之句。周珽曰:前述司直告己之词,玩“莫哀”、“我能拔尔”、“且脱佩剑”、“欲问何门”俱王酣歌内意。故后答言:承君青眼相盼,然眼中之人;惟我最老,恐不能副“翻风”“跋浪”之望也。“仲宣楼”借粲依刘以自况,盖致望于王者深也。结大悲壮,真有截珊瑚手段。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诸侯”即谓王郎,而下文数语,词短而情长,不容再着一语。此篇乃老杜歌行之奇绝者。

  明末清初黄周星《唐诗快》:起句如太华五千仞,劈地插天,安得不惊其奇崛。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子美歌行,此首为短,其层折最多,有万字收不尽之势,一芥子内藏一须弥山,奇绝之作。

  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十一字长句(“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太白所未有。通篇磊落英奇,集中别调也。

  清代何焯《义门读**》:世情多猜,不敢竟其词焉,故命之曰“短歌行”。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卢世?曰:突兀横绝,跌宕悲凉。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二句形奇才(“豫章翻风”二句下)。上下各五句,复用单句相间,此亦独创之格。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仲宣”句,点地点时。在王则劝之“莫哀”,在我则“高歌”以“望”。照耀生动。结又以单词鼓励之。言下跃然。如此歌,才配副得英年人。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李云:如此可称悲壮。二句形奇才(“豫章翻风”二句下)。竟住“老”,不惟含蓄余情,亦且掉动上意(“眼中之人”句下)。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前半是王郎语杜,后半是杜答王郎,一问一答,截然两段章法,大奇。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3

  短歌行

  【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古诗简介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调曲》。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此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翻译/译文

  【其一】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为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其二】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

  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 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深受他的恩惠,制服荆蛮无左人。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

  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的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部传遍,名声只次于齐桓公。

  佯装称周王出去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

  以臣召君乖于礼 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注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也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

  鼓:弹。

  苹:艾蒿。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另解 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 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斧钺(yuè):古代兵器。

  谲(jué):诡诈。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胙(zuò):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圭瓒(zàn):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

  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

  卢弓矢千,虎贲(bēn):勇士 武王。

  葩(pā):花。

  赏析/鉴赏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借用了《管仲·行解》中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本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曹操作此诗时,是时赤壁大战,孙曹实力悬殊甚大,对于曹来说胜败已无悬念。而孙吴一灭,天下已然*定,此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时也是曹操胸中正邪纠缠最凶恶的时候,此时他也感到为了功名和抱负,如今却也骑虎难下。是功成退隐留的美名,还是废除汉庭自己称帝?若功成身退,但汉庭对手下之人来说早已没有威信,故无法安置部署,就算部下真的各有所得,拜将封侯,但仍只服从曹管,若曹只将这些人拜将而后撒手不管的话,手下必然也不从,或是寒心或是起兵,天下必然再次分裂。若是文臣武将得官禄之后天下太*再无战事,则曹操满门便无安全可言。另方面顾虑,若*定天下之后,回都便废帝自立,则篡汉之名成为事实,一腔的抱负,一生的经营却落个像董卓一样的千古骂名。而他自比周公,借此隐含的表达了自己誓不负汉的决心,在当时道义礼法的之下,负汉将会失去许多忠于旧汉庭的学子之心。全诗虽带有明显政治目的,却因诗词的隐喻的委婉和辞藻的大气,而拥有很高的艺术性。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4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古诗简介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感慨怀才不遇的诗作。此诗前五句表达劝慰王郎之意,后五句抒写送行之情。全诗突兀横绝,跌宕悲凉,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亦独创之格。作者通过这首诗的短促节奏,来表达感慨友人王司直空有满腔抱负,却无处可施的一种悲愤之情。

  翻译/译文

  王郎你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愤慨,不必悲哀,我能举荐你这个忧郁而坦荡的人间奇才。

  船帆在风中摇摆,鲸鱼在大海里乘浪而行,你先放下手中之剑,不要犹豫,划船去见西蜀的诸侯。

  以你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

  仲宣楼那边已经是春末,我以青眼看着你,放声高歌,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我却已衰老无用了。

  注释

  短歌行:乐府旧题。乐府有《短歌行》也有《长歌行》,其分别在于歌声长短。郎:年轻男子称谓。司直:官名。

  斫(zhuó):本义为大锄。引申为砍,斫地:砍地。莫哀:不要悲哀。

  拔:提拔,推举。抑塞:犹抑郁,郁闷,愤闷,被压抑。磊落:形容胸怀坦白。

  豫章:两种乔木名,樟类,都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翻风:风中摇动。白日动:树大则风大,白日为之动。

  跋浪:涉浪,乘浪。沧溟(míng):海水弥漫的样子,这里指大海。

  且:暂且。脱:卸下,取下,这里做放下讲。休徘徊:这里指不要犹豫不决的意思。

  西得诸侯:即得到西蜀诸侯的遇合。得,得其信任。棹(zhào):摇船的工具,也泛指船。锦水:即锦江。

  趿(tà):拖着拖鞋。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

  仲宣:即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春色深:春末。

  青眼:魏国诗人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对人表示好感,白眼对人表示蔑视。高歌:放歌。吾子:指称王司直。

  眼中之人:有两说,一说指作者自己,一说指王司直。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春天,杜甫一家从夔州出三峡,到达江陵,沿江至江陵寓居。暮春时遇王司直正要西入蜀中谋求出路,王司直向杜甫极言其怀才不遇之感。杜甫在送别时作此诗以劝慰。

  赏析/鉴赏

  整体赏析

  上半首(前五句)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荐,所以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赞誉王郎。诗中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又说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沧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两句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

  下半首(后五句)抒写送行之情。诗人说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趿珠履”,穿上装饰着明珠的鞋。《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用饮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够施展才能。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长叹道:王郎啊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大可一展宏图,我却已衰老无用了!含有劝勉王郎及时努力之意。

  这首诗突兀横绝,跌宕悲凉。从“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劝他“莫哀”,到“我能拔尔”,是一喜。“拔剑斫地”,情绪昂扬,是一扬,“我能拔尔”,使情绪稍缓,是一落。“抑塞磊落”呼应悲歌,“我能拔尔”照应“莫哀”。接着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激起轩然**,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脱剑佩”趋向和缓,是再落。指出“得诸侯”,应该是由哀转喜,但又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由喜转悲。既然“我能拔尔”,别人青眼相望,这才是可喜的事情,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转变无穷,终不免回到“拔剑”悲歌。“莫哀”只成了劝慰的话,总不免归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两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强抑塞磊落的可悲,抒发了作者对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愤,它的意义就更深刻了。这首诗在音节上很有特色。开头两个十一字句字数多而音节急促,五、十两句单句押韵,上半首五句一组*韵,下半首五句一组仄韵,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亦独创之格。

  名家点评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刘云:“西行诸侯”以下,谓王司直知我,我复舍此何向?刘云:豪气激人,堂堂复堂堂(末句下)。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通篇飞舞豪爽,末收住有力。范德机曰:结句七字而含无限之意,势力如截奔马。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蒋一葵曰:起棹弄有笔意,通篇飞舞豪爽,末收住有力。顾璘曰:尾语深而劲。陆时雍曰:短掉处,人所难能。“豫章”二语,谓时方多难,所以下有“且脱佩剑休徘徊”之句。周珽曰:前述司直告己之词,玩“莫哀”、“我能拔尔”、“且脱佩剑”、“欲问何门”俱王酣歌内意。故后答言:承君青眼相盼,然眼中之人;惟我最老,恐不能副“翻风”“跋浪”之望也。“仲宣楼”借粲依刘以自况,盖致望于王者深也。结大悲壮,真有截珊瑚手段。

  明末清初王嗣奭《杜臆》:“诸侯”即谓王郎,而下文数语,词短而情长,不容再着一语。此篇乃老杜歌行之奇绝者。

  明末清初黄周星《唐诗快》:起句如太华五千仞,劈地插天,安得不惊其奇崛。

  明末清初徐增《而庵说唐诗》:子美歌行,此首为短,其层折最多,有万字收不尽之势,一芥子内藏一须弥山,奇绝之作。

  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十一字长句(“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太白所未有。通篇磊落英奇,集中别调也。

  清代何焯《义门读**》:世情多猜,不敢竟其词焉,故命之曰“短歌行”。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卢世?曰:突兀横绝,跌宕悲凉。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二句形奇才(“豫章翻风”二句下)。上下各五句,复用单句相间,此亦独创之格。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仲宣”句,点地点时。在王则劝之“莫哀”,在我则“高歌”以“望”。照耀生动。结又以单词鼓励之。言下跃然。如此歌,才配副得英年人。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李云:如此可称悲壮。二句形奇才(“豫章翻风”二句下)。竟住“老”,不惟含蓄余情,亦且掉动上意(“眼中之人”句下)。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前半是王郎语杜,后半是杜答王郎,一问一答,截然两段章法,大奇。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5

  短歌行

  【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古诗简介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调曲》。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此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翻译/译文

  【其一】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为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其二】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

  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 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深受他的恩惠,制服荆蛮无左人。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

  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的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部传遍,名声只次于齐桓公。

  佯装称周王出去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

  以臣召君乖于礼 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注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也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

  鼓:弹。

  苹:艾蒿。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另解 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 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斧钺(yuè):古代兵器。

  谲(jué):诡诈。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胙(zuò):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圭瓒(zàn):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

  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

  卢弓矢千,虎贲(bēn):勇士 武王。

  葩(pā):花。

  赏析/鉴赏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借用了《管仲·行解》中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本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曹操作此诗时,是时赤壁大战,孙曹实力悬殊甚大,对于曹来说胜败已无悬念。而孙吴一灭,天下已然*定,此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时也是曹操胸中正邪纠缠最凶恶的时候,此时他也感到为了功名和抱负,如今却也骑虎难下。是功成退隐留的美名,还是废除汉庭自己称帝?若功成身退,但汉庭对手下之人来说早已没有威信,故无法安置部署,就算部下真的各有所得,拜将封侯,但仍只服从曹管,若曹只将这些人拜将而后撒手不管的话,手下必然也不从,或是寒心或是起兵,天下必然再次分裂。若是文臣武将得官禄之后天下太*再无战事,则曹操满门便无安全可言。另方面顾虑,若*定天下之后,回都便废帝自立,则篡汉之名成为事实,一腔的抱负,一生的经营却落个像董卓一样的千古骂名。而他自比周公,借此隐含的表达了自己誓不负汉的决心,在当时道义礼法的之下,负汉将会失去许多忠于旧汉庭的学子之心。全诗虽带有明显政治目的,却因诗词的隐喻的委婉和辞藻的大气,而拥有很高的艺术性。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6

  短歌行

  【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古诗简介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调曲》。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此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翻译/译文

  【其一】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为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其二】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

  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 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深受他的恩惠,制服荆蛮无左人。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

  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的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部传遍,名声只次于齐桓公。

  佯装称周王出去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

  以臣召君乖于礼 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注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也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

  鼓:弹。

  苹:艾蒿。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另解 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 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斧钺(yuè):古代兵器。

  谲(jué):诡诈。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胙(zuò):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圭瓒(zàn):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

  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

  卢弓矢千,虎贲(bēn):勇士 武王。

  葩(pā):花。

  赏析/鉴赏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借用了《管仲·行解》中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本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曹操作此诗时,是时赤壁大战,孙曹实力悬殊甚大,对于曹来说胜败已无悬念。而孙吴一灭,天下已然*定,此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时也是曹操胸中正邪纠缠最凶恶的时候,此时他也感到为了功名和抱负,如今却也骑虎难下。是功成退隐留的美名,还是废除汉庭自己称帝?若功成身退,但汉庭对手下之人来说早已没有威信,故无法安置部署,就算部下真的各有所得,拜将封侯,但仍只服从曹管,若曹只将这些人拜将而后撒手不管的话,手下必然也不从,或是寒心或是起兵,天下必然再次分裂。若是文臣武将得官禄之后天下太*再无战事,则曹操满门便无安全可言。另方面顾虑,若*定天下之后,回都便废帝自立,则篡汉之名成为事实,一腔的抱负,一生的经营却落个像董卓一样的千古骂名。而他自比周公,借此隐含的表达了自己誓不负汉的决心,在当时道义礼法的之下,负汉将会失去许多忠于旧汉庭的学子之心。全诗虽带有明显政治目的,却因诗词的隐喻的委婉和辞藻的大气,而拥有很高的艺术性。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7

  短歌行

  【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古诗简介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调曲》。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此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翻译/译文

  【其一】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为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其二】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

  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 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深受他的恩惠,制服荆蛮无左人。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

  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的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部传遍,名声只次于齐桓公。

  佯装称周王出去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

  以臣召君乖于礼 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注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也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

  鼓:弹。

  苹:艾蒿。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另解 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 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斧钺(yuè):古代兵器。

  谲(jué):诡诈。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胙(zuò):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圭瓒(zàn):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

  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

  卢弓矢千,虎贲(bēn):勇士 武王。

  葩(pā):花。

  赏析/鉴赏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借用了《管仲·行解》中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本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曹操作此诗时,是时赤壁大战,孙曹实力悬殊甚大,对于曹来说胜败已无悬念。而孙吴一灭,天下已然*定,此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时也是曹操胸中正邪纠缠最凶恶的时候,此时他也感到为了功名和抱负,如今却也骑虎难下。是功成退隐留的美名,还是废除汉庭自己称帝?若功成身退,但汉庭对手下之人来说早已没有威信,故无法安置部署,就算部下真的各有所得,拜将封侯,但仍只服从曹管,若曹只将这些人拜将而后撒手不管的话,手下必然也不从,或是寒心或是起兵,天下必然再次分裂。若是文臣武将得官禄之后天下太*再无战事,则曹操满门便无安全可言。另方面顾虑,若*定天下之后,回都便废帝自立,则篡汉之名成为事实,一腔的抱负,一生的经营却落个像董卓一样的千古骂名。而他自比周公,借此隐含的表达了自己誓不负汉的决心,在当时道义礼法的之下,负汉将会失去许多忠于旧汉庭的学子之心。全诗虽带有明显政治目的,却因诗词的隐喻的委婉和辞藻的大气,而拥有很高的艺术性。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8

  原文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扬。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日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有咏,长夜无荒。

  翻译

  译文

  因为人的寿命短促,虽然临觞作乐,也只能悲歌慷慨,难以忘怀忧愁。人生在人世间,就好像早晨的露珠一样,转瞬就会逝去。时间不会重新再来,花也不可能再次开放。苹只在春天绽放光彩,兰只在秋天发出芬芳。剩下的日子苦短难耐,过去的日子让人感到苦闷惆怅。人应当及时享乐,因与友人相会而快乐,以分别而感到悲伤。哪里会没有这样的人生感触,只是因为见到我的'朋友而忘却忧愁了。我的酒肴十分美好,就让自己尽情地品尝享受吧!去吟咏短歌,及时取乐,而不至于荒废岁月。

  注释

  ①朝霜:早晨的露水。这里形容转瞬而逝的短暂。

  ②华不再扬:指花不能再次开放。

  ③苹(pínɡ):一种水草,春天生长。

  ④来日:指自己一生剩下的日子。

  ⑤去日:指已经过去的日子。

  ⑥蟋蟀在房:这里借用《诗经》的诗句:“蟋蟀在堂,岁律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诗经》原意是教人及时依照礼制而适当取乐。陆机在这里运用此意。

  ⑦旨:美好。

  ⑧臧:好。本句出自《诗经》。

  ⑨“短歌”两句:意为吟咏短歌,及时行乐,而不至于荒废时间。与《诗经·蟋蟀》中的“好乐无荒”意义相同。

  赏析

  这首诗主要是感叹人生短促,应当及时行乐。诗中有的句子有意效法曹操,本诗虽也叙友情,不过并没有曹操在《短歌行》中表现出的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9

  原文:

  置酒高堂,悲歌临觞。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苹以春晖,兰以秋芳。

  来日苦短,去日苦长。

  今我不乐,蟋蟀在房。

  乐以会兴,悲以别章。

  岂曰无感,忧为子忘。

  我酒既旨,我肴既臧。

  短歌可咏,长夜无荒。

  译文

  因为人的寿命短促,虽然临觞作乐,也只能悲歌慷慨,难以忘怀忧愁。人生在人世间,就好像早晨的露珠一样,转瞬就会逝去。时间不会重新再来,花也不可能再次开放。苹只在春天绽放光彩,兰只在秋天发出芬芳。剩下的日子苦短难耐,过去的日子让人感到苦闷惆怅。人应当及时享乐,因与友人相会而快乐,以分别而感到悲伤。哪里会没有这样的人生感触,只是因为见到我的朋友而忘却忧愁了。我的酒肴十分美好,就让自己尽情地品尝享受吧!去吟咏短歌,及时取乐,而不至于荒废岁月。

  注释

  朝霜:早晨的露水。这里形容转瞬而逝的短暂。

  华不再阳:指花不能再次开放。

  苹(pínɡ):一种水草,春天生长。

  来日:指自己一生剩下的日子。

  去日:指已经过去的日子。

  蟋蟀在房:这里借用《诗经》的诗句:“蟋蟀在堂,岁律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诗经》原意是教人及时依照礼制而适当取乐。陆机在这里运用此意。

  旨:美好。

  臧:好。本句出自《诗经》。

  “短歌”两句:意为吟咏短歌,及时行乐,而不至于荒废时间。与《诗经·蟋蟀》中的“好乐无荒”意义相同。

  赏析:

  这首诗主要是感叹人生短促,应当及时行乐。诗中有的句子有意效法曹操,本诗虽也叙友情,不过并没有曹操在《短歌行》中表现出的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10

  短歌行

  【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古诗简介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调曲》。曹操《短歌行》共二首,其中第一首非常著名。此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为曹操的代表名作之一。

  翻译/译文

  【其一】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为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其二】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

  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

  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

  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

  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 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

  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深受他的恩惠,制服荆蛮无左人。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

  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的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

  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部传遍,名声只次于齐桓公。

  佯装称周王出去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

  以臣召君乖于礼 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注释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也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

  鼓:弹。

  苹:艾蒿。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另解 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 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斧钺(yuè):古代兵器。

  谲(jué):诡诈。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胙(zuò):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圭瓒(zàn):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

  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

  卢弓矢千,虎贲(bēn):勇士 武王。

  葩(pā):花。

  赏析/鉴赏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像“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借用了《管仲·行解》中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本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曹操作此诗时,是时赤壁大战,孙曹实力悬殊甚大,对于曹来说胜败已无悬念。而孙吴一灭,天下已然*定,此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时也是曹操胸中正邪纠缠最凶恶的时候,此时他也感到为了功名和抱负,如今却也骑虎难下。是功成退隐留的美名,还是废除汉庭自己称帝?若功成身退,但汉庭对手下之人来说早已没有威信,故无法安置部署,就算部下真的各有所得,拜将封侯,但仍只服从曹管,若曹只将这些人拜将而后撒手不管的话,手下必然也不从,或是寒心或是起兵,天下必然再次分裂。若是文臣武将得官禄之后天下太*再无战事,则曹操满门便无安全可言。另方面顾虑,若*定天下之后,回都便废帝自立,则篡汉之名成为事实,一腔的抱负,一生的经营却落个像董卓一样的千古骂名。而他自比周公,借此隐含的表达了自己誓不负汉的决心,在当时道义礼法的之下,负汉将会失去许多忠于旧汉庭的学子之心。全诗虽带有明显政治目的,却因诗词的隐喻的委婉和辞藻的大气,而拥有很高的'艺术性。


短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华3篇)(扩展3)

——《短歌行》的优秀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背诵本诗歌。

  2、过程与方法: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2、教学难点:

  ①《短歌行》中,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②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①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②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卷首词)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请同学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曹操:

  老师总结,并启发他们去联系:我们学过他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还有《龟虽寿》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祢衡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其实小说戏剧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曹操的性格,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许不像小说戏剧当中所描写的那样奸诈、阴险、嫉妒。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他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联想起新*开国领袖的《浪淘沙、北戴河》中“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词句说明曹操的内修文德外治武训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文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作品去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才是比较可靠的方法,《短歌行》是最能体现曹操诗歌思想艺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这节课我们就试着通过《短歌行》去了解曹操、

  2、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矛唱《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请一学生朗读完后首先肯定她的优点:如声音洪亮,有激情,普通话很标准、大家再一起来听听磁带,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

  (诗歌要多读才能体会出它的内在深韵,我们全班一起来朗读一下《短歌行》)

  三、分析诗歌

  1、齐读诗歌

  2、同学对照注释,疏通诗意。(三分钟)

  3、分节解读诗歌:诗歌按照意思来分可分为四小节,每二行一小节,主要从思想内容、表达技巧来鉴赏。

  4、鉴赏第一节:

  ①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小节,读的过程中思考本节曹操在对酒当歌之际,有着怎样的情绪,并请这位同学试用一个词或一个字来概括这情绪。(明确:情绪“忧”)

  ②这位同学读得很有激情,当读到“对酒当歌”时大家有没有联想起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同学思考,集体发言)。

  请大家说说作者喝酒时发出的是怎样的感慨?(明确:人生几何也就是人生短暂)

  ③作者忧愁的是什么呢?

  明确:原文说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忧愁的是人生苦短、

  ④作者形容人生苦短的时候用了什么修辞?(明确: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

  这个比喻的好处是什么?(明确:比喻的好处是形象生动)

  ⑤赏析: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大有人在、曹操<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感慨、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因为他感到年纪已高,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他这样,实际上曹操又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

  第一节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忧”字,“忧”到需要用酒来消解。“忧”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忧”。从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忧,是隐含的是积极昂扬的精神。所以作者才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来来,举杯邀明月,与尔同销万古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

  5、鉴赏剩下三节:

  ①齐读余下三节,思考作者在其中写了什么内容,或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诗歌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明确:对贤才的渴望。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可以看出。

  ②这些句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明确:引用典故<板书>)

  ③这种引用典故表达技巧的目的是什么,好处又是什么呢?

  大家可以边看注解⒁:“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大意是:爱人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吗?嗣,意为继续;音,声问;嗣音,继续相问,即保持联系之意、这里只用了前两句,后两句作者改为”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意为,只为你等贤才的缘故,我沉思吟咏至今、这一改动,由思慕情人变作思慕贤才,因求之不得而日夜沉吟,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挚自然、”曹操浑然天成、天衣无缝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这句意思是“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苹。我有高贵宾客,吹笙鼓瑟使宾朋欢悦。”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良才若来投奔我,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④请位同学分析一下文中其它有引用典故的句子

  课文的注解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注解⑺“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美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周公说他在洗头发的时候曾几次把头发湿漉漉地卷起来,吃饭时曾几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惟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这几句气势是宏大的,意义是深远的表现出一种王者的霸气,根据我们刚才对使用典故句子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引用典故的的好处是什么(请同学回答)(应用典故嘛,看这个典,我们会想到…古典,典雅,作者引用的是诗歌,诗歌应该有什么特点:有文采,而且作者引用的诗歌的虽然只有经典的一两句,但却给读者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就增加了《短歌行》的内涵容量、<板书>引用典故的好处是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增加诗歌内涵容量

  ⑤同学就文中不懂的句子相互讨论一分钟,老师给予点拨。

  明确:课文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也表现曹操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招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大家说会不会?)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本句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铺垫的作用。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四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所以曹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久别重逢,欢饮畅谈、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刘备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文官武将,月*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同时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可理解为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邦无定土,士无定主、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侍、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没有丝毫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表达作者思贤若渴的心情和对人才的尊重、

  6、比兴手法:

  诗歌采用一连串的比兴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思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如明明如月,以明月不可掇停,比喻得不到贤才的忧思不可断绝;乌鹊南飞中以乌鹊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诗末山不厌高等句子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又以虚心对待贤才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象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招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曹操作为一代英雄,有着统一天下的壮志,在本首诗歌当中作者开头就提出了人生短暂这个话题,正是因为人生的短暂,所以作者想在有限的时间之内作出一番事业,这也是他在《观沧海》、《龟虽寿》中所说的观点。联系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人民生活困苦,军阀混战,国家衰微,作为一个有统一天下壮志的政治家兼诗人来说,他心忧天下,因此决定了他的诗歌风格只能是悲凉的。另外,建安时期是一个追求建功立业的时代,所以他的诗歌一方面反映社会的动乱,一方面反映报效国家或建功立业,风格苍劲雄健,情辞慷慨悲凉,有力地表现了时代特色。后人将这种鲜明的风格称作“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

  ②建安文学

  公元一九六年,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当时文坛领袖是“三曹”(曹操、曹丕pī、曹植)和著名的作家“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阮瑀yǔ,应瑒yáng、刘桢)和女作家蔡琰yǎn等,形成一个文学中心,建安年代并包括其后若干年的的文学创作,就称为“建安文学”

  7、齐背诗歌,去体味悲凉慷慨的风格。

  8、小结:《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总的来说,《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奋图强,创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教学目标】

  1、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讨论分析

  【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具体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挟天子以令诸侯”。“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有《曹操集》。

  二、写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三、文题理解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相和歌*调曲》。乐府又有《长歌行》。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四、同学有感情朗诵示范朗诵

  五、整体感知、赏析全篇

  (一)解构诗句分节鉴赏

  分解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调(风骨)如何?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及时努力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分解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设疑:这里引用的哪些诗句?表达了什么内容?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明确: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曹操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用典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竭诚待以“嘉宾”之礼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即含蓄的表达方式)。

  分解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设问:这组诗句与前面诗段是怎样关联并发展诗意的?

  提示: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

  第一种说法: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二种说法:“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分解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设疑:前四句的内容可作那些解读?

  前四句是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贤士,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

  设问:最后四句是怎样表达主旨的?

  分析提示: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二)根据所讲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1、诗作表达了什么样的主旨(主题思想)?

  2、本诗运用了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3、诗人如何曲折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的?

  七、小结

  《短歌行》的流露了作者渴望招贤纳士、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八、作业熟练诵读领悟主旨

  九、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背景,掌握基础知识,背诵默写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人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比喻、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辨体

  1、播放林俊杰演唱的歌曲《曹操》。

  2、正如歌中所唱,三国时期,风起云涌,英雄辈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还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曹操,他“外定武功”,统一*北方,是一位指点江山的英雄;他“内兴文学”,开启建安风骨,是一位畅抒胸怀的诗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英雄诗人”曹操的诗歌作品《短歌行》。


短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华3篇)(扩展4)

——怨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怨歌行 三国 曹植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怨歌行》译文

  做国君既不容易,做臣下实在更难。

  当忠信不被理解时,就有被猜疑的祸患。

  周公辅佐文王、武王,“金縢”功绩不灭永传。

  一片忠心辅助周王室,管叔、蔡叔反大造谣言。

  周公待罪避居洛阳地,常常是老泪纵横长流不干。

  天帝动怒降下大灾难,雷鸣电闪卷地狂风猛又寒。

  拔起了大树吹倒庄稼,上天的威严不可触犯。

  成王感悟身穿礼服开金縢,寻求上天震怒降灾的根源。

  周公忠信大白天下,成王感动伤心悲叹。

  我真想奏完这支乐曲,可是这首乐曲又悲又长。

  今日大家一起共欢乐,希望别后不要把它遗忘。

  《怨歌行》注释

  怨歌行:属于乐府的《相和歌·楚调曲》。

  良:实在。《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为此二句所本。

  显:明白,懂得。

  见:被。疑患:猜忌。

  “周公佐成王”:周公,即姬旦,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曾辅佐武王建立周朝,制礼定乐。武王死,成王继位,年幼,以周公辅政。

  金縢(téng):指用金属捆封起来的柜子。刊:削除,磨灭。指周公请求代武王死之功不可磨灭。

  二叔:指管叔姬鲜和蔡叔姬度,成王的二位叔叔。流言:指管、蔡二叔散布的周公要篡位的谣言。

  待罪:等待惩罚。东国:东都洛阳,周公在流言起来的时候,到东都洛阳避居。当时曹植的封地在东方,东国一语也有隐喻诗人自己之意。

  泫(xuàn)涕:流泪。泫:水珠下滴。流连:接连不断。

  皇灵:上天之灵。动变:感动而生变。古人认为天人之间有感应,这是说周公的`遭遇感动了上天。据《尚书·金縢》载,周公避居洛阳的第二年秋天,镐(hào)京暴风大作,雷电交加,把田禾刮倒了,把大树拔起来。

  震:打雷。

  偃(yǎn):倒下。秋稼:禾。

  干:触犯,抗拒。

  素服:指没有文绣的衣服,古时祭天时所穿。

  ⒂端:原由,原委。

  既显:指发现了周公愿以身代武王死的策文。

  乃:于是。哀叹:指周成王大为感悟,悲叹不已。

  “吾欲”四句:系诗末之套语,与诗旨无关,为合乐所加。竟:终。

  《怨歌行》赏析

  该篇诗人用周公赤心为国,竭忠尽智辅佐周武王周成王,结果仍遭流言毁谤,并被周成王所疑的历史故事,感叹自己尽心王室,志欲为国立功,不但心愿未遂,反而遭受种种打击迫害的不幸与无奈。诗人客观地吟咏历史,实际上是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垒块,万千感慨充溢其间。

  该诗起句由《论语·子路》中的“为君难,为臣不易”化用而出,引出诗人“怨”的真实内涵是:“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这是全篇诗眼之所在。

  接着,诗人用“周公佐成王”至“成王乃哀叹”十四句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表述诗眼,或者说运用历史事实,即通常说的例证法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天威不可干”的“干”,是冒犯之意。这句是诗人对“皇灵大动变”一事的直抒胸臆的评论:识忠奸颠倒易,教天理违物难。本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成王所疑,周公见毁与皇灵动变,其间并无必然的联系,然而人事与天道的偶然巧合,却引出了天地人物之间的深刻哲理: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成王昏庸固然可恶,然而“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他能知错认错仍有可取之处,暗讽曹汉集团的当政者竟不及成王。

  结尾“吾欲竟此曲”四句,又是诗的精彩之处:“竟”,终也。“悲且长”,意思是悲而情长,表示有倾诉不尽之意。本来,这四句是乐府歌辞中的套语,特别是“今日乐相乐”一句,汉乐府《艳歌何尝行》也有此句。无巧不成书,诗人在写作此诗结篇时,正遇魏明帝曹叡召见,君臣燕享时即景所见,而“别后莫相忘”既似恳求又似讽刺,冀希明帝不要在分手之后又把诗人撇在脑后。在貌似轻松的字句中蕴涵着深沉痛楚的矛盾心理,从而使这首咏史政治诗一下子明显地注入了诗人主观的爱和怨,颇有“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渊明《咏荆轲》)之感。

  该诗的前四句,“难”、“患”、“刊”押韵,后十二句,“言”、“连”、“寒”、“干”、“端”、“叹”等押韵,声调和谐,韵节响亮,从此诗中,曹植对于五言诗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可见一斑。

  《怨歌行》创作背景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魏明帝巡幸长安,洛阳谣传皇帝死于长安,从驾欲立曹植,因此明帝对曹植产生疑忌,曹植处境险恶,因作此诗以明志。

  原文: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译文

  最新裁出的齐地上好丝绢,犹如霜雪一般洁白。

  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

  随你出入,伴你身侧,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

  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

  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断绝。

  注释

  怨歌行:属乐府《相和歌·楚调曲》。

  新裂:指刚从织机上扯下来。裂,截断。齐纨(wán)素:齐地(今山东省泰山以北及胶东半岛地区)出产的精细丝绢。纨素都是细绢,纨比素更精致。汉*在齐设三服官,是生产纺织品的大型作坊,产品最为著名。素,生绢。

  皎洁:一作“鲜洁”,洁白无瑕。

  合欢扇:绘有或绣有合欢图案的团扇。合欢图案象征和合欢乐。

  团团:圆圆的样子。

  君:指意中人。怀袖:胸口和袖口,犹言身边,这里是说随身携带合欢扇。

  动摇:摇动。

  秋节:秋季。节,节令。

  凉飙(biāo):凉风。飙,疾风。

  捐:抛弃。箧(qiè)笥(sì):盛物的竹箱。

  恩情:恩爱之情。中道绝:中途断绝。

  赏析:

  这诗用扇来比喻女子。扇在被人需要的时候就“出入怀袖”,不需要的时候就“弃捐箧笥”。旧时代有许多女子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她们的命运决定于男子的好恶,随时可被抛弃,正和扇子差不多。

  本篇《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均收?,并题班婕妤作。但因《汉书》本传未载其曾作怨诗,而《文选》李善注又引《歌录》云:“《怨歌行》,古辞。”故*人多据此疑非班作,然亦乏确证。而魏晋六朝人,如陆机、钟嵘、萧统、徐陵等皆以为班作,且诗的内容又与《汉书》本传所载斑婕妤的身世、怨情无一不合,故属之班作,当是信而有据。

  班婕妤是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左曹越校尉班况之女。汉成帝时选入宫,始为少使,未几大得宠幸,封为婕妤(嫔妃称号)。后为宫人赵飞燕夺宠,居长信宫,作有《自悼赋》、《捣素赋》等,皆抒发其失宠后幽居深宫的郁闷和哀怨,此诗当亦是她失宠后所作。本诗又题为《团扇》(钟嵘《诗品》),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暇,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的月亮。清人吴淇评道:“裁成句,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也。”(《选诗定论》)意谓首二句写其内在本质之美,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图案的花纹,像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出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二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侯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他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斑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光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通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怨之幽深, 琴歌二首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而感慨其不幸!

  前人谈咏物之妙,贵在“幽怨 * ,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沈谦《填词杂说》)强调要“不即不离”,(刘熙载《艺概》)既不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此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于光彩旖旎!后四句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等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 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故钟嵘评曰:“《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这决不是过甚其辞。

  原文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译文

  舞袖刚刚被撕裂了,手臂洁白得如秋天的明月。

  最美的时光,莫过于出出入入都在君怀里,那微风轻拂发的感觉真的很幸福。

  现在常常担心中秋过后,天气转凉,穿上大衣以后,不能再和君这样耳鬓思磨,情也会这样渐渐变淡变没了。

  注释

  ①这一篇旧以为诗,或以为颜延年作,都是错误的。今据《文选》李善注引《歌录》作无名氏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

  ②裂:截断。“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

  ③素:生绢,精细的素叫做纨。齐地所产的纨素最著名。

  ④皎:译作“鲜”。

  ⑤团圆:译作“团团”。

  ⑥秋节:泛指秋季。

  ⑦飙:biāo急风。

  ⑧捐:抛弃。

  ⑨箧笥:qiè sì箱子。

  赏析

  这诗用扇来比喻女子。扇在被人需要的时候就“出入怀袖”,不需要的时候就“弃捐箧笥”。旧时代有许多女子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她们的命运决定于男子的好恶,随时可被抛弃,正和扇子差不多。

  本篇《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均收?,并题班婕妤作。但因《汉书》本传未载其曾作怨诗,而《文选》李善注又引《歌录》云:“《怨歌行》,古辞。”故*人多据此疑非班作,然亦乏确证。而魏晋六朝人,如陆机、钟嵘、萧统、徐陵等皆以为班作,且诗的内容又与《汉书》本传所载斑婕妤的身世、怨情无一不合,故属之班作,当是信而有据。

  班婕妤是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左曹越校尉班况之女。汉成帝时选入宫,始为少使,未几大得宠幸,封为婕妤(嫔妃称号)。后为宫人赵飞燕夺宠,居长信宫,作有《自悼赋》、《捣素赋》等,皆抒发其失宠后幽居深宫的郁闷和哀怨,此诗当亦是她失宠后所作。本诗又题为《团扇》(钟嵘《诗品》),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暇,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的月亮。清人吴淇评道:“裁成句,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也。”(《选诗定论》)意谓首二句写其内在本质之美,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图案的花纹,像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出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二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侯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他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斑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光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通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怨之幽深,琴歌二首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而感慨其不幸!

  前人谈咏物之妙,贵在“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沈谦《填词杂说》)强调要“不即不离”,(刘熙载《艺概》)既不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此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于光彩旖旎!后四句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等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故钟嵘评曰:“《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这决不是过甚其辞。

  原文:

  怨歌行

  两汉: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皎洁一作:鲜洁)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译文: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

  随你出入,伴你身侧,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

  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

  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断绝。

  注释:

  新裂齐纨(wán)素,皎(jiǎo)洁如霜雪。(皎洁一作:鲜洁)

  新裂:指刚从织机上扯下来。裂,截断。齐纨素:齐地(今山东省泰山以北及胶东半岛地区)出产的精细丝绢。纨素都是细绢,纨比素更精致。汉*在齐设三服官,是生产纺织品的大型作坊,产品最为著名。素,生绢。皎洁:一作“鲜洁”,洁白无瑕。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合欢扇:绘有或绣有合欢图案的团扇。合欢图案象征和合欢乐。团团:圆圆的样子。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君:指意中人。怀袖:胸口和袖口,犹言身边,这里是说随身携带合欢扇。动摇:摇动。

  常恐秋节至,凉飙(biāo)夺炎热。

  秋节:秋季。节,节令。凉飙:凉风。飙,疾风。

  弃捐箧(qiè)笥(sì)中,恩情中道绝。

  捐:抛弃。箧笥:盛物的竹箱。恩情:恩爱之情。中道绝:中途断绝。

  赏析:

  该诗又题为《团扇诗》《纨扇诗》《怨诗》,是一首著名的宫怨诗。

  该诗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瑕,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也是写其内在本质之美。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圆的月亮。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的图案花纹,象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也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两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候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她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班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乐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遍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怒之幽深,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丽感慨其不幸!

  该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光彩旖旎!后四旬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

  原文: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译文:

  舞袖刚刚被撕裂了,手臂洁白得如秋天的明月。

  最美的时光,莫过于出出入入都在君怀里,那微风轻拂发的感觉真的很幸福。

  现在常常担心中秋过后,天气转凉,穿上大衣以后,不能再和君这样耳鬓思磨,情也会这样渐渐变淡变没了。

  注释:

  ①这一篇旧以为班婕妤诗,或以为颜延年作,都是错误的。今据《文选》李善注引《歌录》作无名氏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

  ②裂:截断。“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


短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华3篇)(扩展5)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1、体会诗句流露出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了解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语】

  一、导语(以俗语引入对作者的介绍):

  Speakofthedevil,andheappears(说曹操,曹操就到),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句俗语的意思?“devil”一词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把“魔鬼”翻译为曹操呢?请谈谈你所了解的曹操。

  (展示幻灯片)

  【作家和题解】

  作家介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

  1、听示范朗读。(或教师范读。)

  2、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叫两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4、再听示范朗读。感受诗歌寄寓的情感意蕴。

  5、学生自由诵读5分钟,将诗歌读顺读熟。

  二、合作探究,感受诗句,品味意境:

  1.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他忧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明确:忧;忧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功业未就。

  2.梳理诗意,并探究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确: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师:作者在此感叹什么?

  明确:光阴易逝、人生短暂。

  师:仅仅是在悲叹自己的人生短暂吗?

  明确:言外之意为“贤士们,你们的人生也是短暂的,赶紧把握有限的时光,及早建功立业吧。只要来投靠于我,我一定会帮助你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

  第二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确:运用典故。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以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还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那么诗人在此借古人之语,抒发的是自己的何种情怀呢?

  (补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句出自《诗经.子衿》,原句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言外之意即“贤士们呀,即使我不去寻访你们,你们怎么就不能主动给我个音讯呢?”)

  明确: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意即:天下的贤士们呀,我怎样才能得到你们呢?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师:诗人求贤若渴,可是贤才来归了吗?

  明确:没有。

  师:那么,作者在此吐露的是什么之忧?

  明确:求贤不得之忧。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师:“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呢?

  明确:①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言外之意即“我就是你们所要寻求的明主,不要再犹豫徘徊了,赶紧来投奔于我,我助你们实现你们的人生理想,你们助我实现统一大业”。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师:作者渴望人才,渴望实现统一大业,那么人才来归了吗?统一的愿望得偿了吗?

  明确:没有。

  师:那么,由此观之,作者还忧什么?

  明确:功业未就。

  3.小结:

  全诗着眼点:忧(人生短暂、求贤不得、功业未就),全诗落脚点:志(一统天下)。

  三、作业:

  背诵默写此诗。

  第二课时

  【复*导入】

  一、全班齐背此诗。

  二、诗歌情感内容:

  忧:忧人生短暂;人才难求;功业未就。

  【学*新课】

  一、总结艺术特色。

  ⑴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⑵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二、鉴赏诗歌风格特点。

  1、慷慨悲壮又不乏激昂豪迈的风格特征。

  2、简单介绍“建安风骨”。


短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华3篇)(扩展6)

——怨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五篇)

  原文:

  为君既不易。

  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

  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

  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

  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

  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

  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

  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縢。

  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

  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

  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

  别后莫相忘。

  译文

  做国君既不容易,做臣下实在更难。

  当忠信不被理解时,永有被猜疑的祸患。

  周公辅佐文王、武王,“金縢”功绩不灭永传。

  一片忠心辅助周王室,管叔、蔡叔反起造谣言。

  周公待罪避居洛阳地,常常是老泪纵横长了不干。

  天帝动怒降下起灾难,雷鸣电闪卷地狂风猛又寒。

  拔起了起树吹倒庄稼,上天的威严不可触犯。

  成王感悟身穿礼服开金縢,寻求上天震怒降灾的根源。

  周公忠信起白天下,成王感动伤心悲叹。

  我真想奏完这支乐曲,可是这首乐曲又悲又长。

  今日起家一起共欢乐,希望别后不要把它遗忘。

  注释

  怨歌行:属于乐府的《相和歌·楚调曲》。

  良:实在。《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为此二句所本。

  显:明白,懂得。

  见:被。疑患:猜忌。

  “周公佐成王”:周公,即姬旦,周武王位弟,周成王位叔。曾辅佐武王建立周朝,制礼定乐。武王死,成王继位,年幼,以周公辅政。

  金縢(téng):指用金属捆封起来的柜子。刊:削除,磨灭。指周公请求代武王死位功不可磨灭。

  二叔:指管叔姬鲜和蔡叔姬度,成王的二位叔叔。了言:指管、蔡二叔散布的周公要篡位的谣言。

  待罪:等待惩罚。东国:东都洛阳,周公在了言起来的时候,到东都洛阳避居。当时曹植的封地在东方,东国一语也有隐喻诗人自己位意。

  泫(xuàn)涕:了泪。泫:水珠下滴。了连:接连不断。

  皇灵:上天位灵。动变:感动而生变。古人认为天人位间有感应,这是说周公的遭遇感动了上天。据《尚书·金縢》载,周公避居洛阳的第二年秋天,镐(hào)京暴风起作,雷电交加,把田禾刮倒了,把起树拔起来。

  震:打雷。

  偃(yǎn):倒下。秋稼:禾。

  干:触犯,抗拒。

  素服:指没有文绣的衣服,古时祭天时所穿。

  ⒂端:原由,原委。

  既显:指发现了周公愿以身代武王死的策文。

  乃:于是。哀叹:指周成王起为感悟,悲叹不已。

  “吾欲”四句:系诗末位套语,与诗旨无关,为合乐所加。竟:终。

  赏析: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魏明帝巡幸长安,洛阳谣传皇帝死于长安,从驾欲立曹植,因此明帝对曹植产生疑忌,曹植处境险恶,因作此诗以明志。

  怨歌行原文:

  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

  君王选玉色,侍寝金屏中。

  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宁知赵飞燕,夺宠恨无穷。

  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

  一朝不得意,世事徒为空。

  �h�t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寒苦不忍言,为君奏丝桐。

  肠断弦亦绝,悲心夜忡忡。

  翻译:

  十五岁来到汉宫中,正是青春烂漫的年纪,她微微一笑就会让春天的美景为之羞愧。

  君王选美女,她被选中服侍君王的寝息。

  柔曼的夕月下,她娇羞的俏丽模样让君王不能自持,她的侍寝更让君王恋恋不舍。

  可否知道赵飞燕,她夺宠后别的女子对她恨意无穷。

  但青春总是不能永驻的,绿鬓终会变白,成为霜蓬。

  在宫廷中,只要一朝不得意,世事都会成空。

  一旦不得宠,就像司马相如一样只能用�h�t换酒喝,舞衣也是很寒酸的。

  那样的寒苦不堪言表,只能暗自伤悲,偷偷为君王奏琴一曲。

  肠断弦也绝,心中无限伤悲而不能成音。

  怨歌行赏析

  赏析:

  《怨歌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这首诗借美人在宫中的得宠与失宠不定的悲惨命运,来抒发诗人自己得不到君王恩宠的失意心情。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翻译

  最新裁出的齐地上好丝绢,犹如霜雪一般洁白。

  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

  随你出入,伴你身侧,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

  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

  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断绝。

  赏析

  该诗又题为《团扇诗》《纨扇诗》《怨诗》,是一首著名的宫怨诗。

  该诗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瑕,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也是写其内在本质之美。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圆的月亮。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的图案花纹,象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也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两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候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她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班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乐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遍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怒之幽深,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丽感慨其不幸!

  该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光彩旖旎!后四旬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

  怨歌行

  朝代:唐代

  作者:虞世南

  原文:

  紫殿秋风冷,雕甍落日沉。裁纨凄断曲,织素别离心。

  掖庭羞改画,长门不惜金。宠移恩稍薄,情疏恨转深。

  香销翠羽帐,弦断凤凰琴。镜前红粉歇,阶上绿苔侵。

  谁言掩歌扇,翻作白头吟。

  译文

  十五岁来到汉宫中,正是青春烂漫的年纪,她微微一笑就会让春天的美景为之羞愧。君王选美女,她被选中服侍君王的寝息。柔曼的夕月下,她娇羞的俏丽模样让君王不能自持,她的.侍寝更让君王恋恋不舍。可否知道赵飞燕,她夺宠后别的女子对她恨意无穷。但青春总是不能永驻的,绿鬓终会变白,成为霜蓬。在宫廷中,只要一朝不得意,世事都会成空。一旦不得宠,就像司马相如一样只能用鹔鹴换酒喝,舞衣也是很寒酸的。那样的寒苦不堪言表,只能暗自伤悲,偷偷为君王奏琴一曲。肠断弦也绝,心中无限伤悲而不能成音。

  注释

  ①玉色:美女。

  ②金屏:锦帐。

  ③荐枕:侍寝。

  ④卷衣:侍寝的意思。

  ⑤赵飞燕:赵飞燕本为长安宫人,后为阳阿公主的舞女。汉成帝见而幸之,召入内宫,为婕妤,后终为皇后。

  ⑥鹔鹴(sù shuānɡ)换美酒:司马相如初与卓文君还成都,家里十分贫困,曾用鹔鹴换美酒喝。鹔鹴,传说中的神鸟。另一说为“骕骦”,骏马名。

  ⑦丝桐:指琴。丝为琴弦,桐为琴身。

  ⑧忡忡:忧虑的样子。

  简析

  《怨歌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这首诗借美人在宫中的得宠与失宠不定的悲惨命运,来抒发诗人自己得不到君王恩宠的失意心情。

  怨歌行 三国 曹植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g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g,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怨歌行》译文

  做国君既不容易,做臣下实在更难。

  当忠信不被理解时,就有被猜疑的祸患。

  周公辅佐文王、武王,“金�g”功绩不灭永传。

  一片忠心辅助周王室,管叔、蔡叔反大造谣言。

  周公待罪避居洛阳地,常常是老泪纵横长流不干。

  天帝动怒降下大灾难,雷鸣电闪卷地狂风猛又寒。

  拔起了大树吹倒庄稼,上天的威严不可触犯。

  成王感悟身穿礼服开金�g,寻求上天震怒降灾的根源。

  周公忠信大白天下,成王感动伤心悲叹。

  我真想奏完这支乐曲,可是这首乐曲又悲又长。

  今日大家一起共欢乐,希望别后不要把它遗忘。

  《怨歌行》注释

  怨歌行:属于乐府的《相和歌・楚调曲》。

  良:实在。《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为此二句所本。

  显:明白,懂得。

  见:被。疑患:猜忌。


短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华3篇)(扩展7)

——怨歌行原文赏析及翻译通用5篇

  原文:

  为君既不易。

  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

  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

  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

  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

  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

  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

  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縢。

  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

  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

  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

  别后莫相忘。

  译文

  做国君既不容易,做臣下实在更难。

  当忠信不被理解时,永有被猜疑的祸患。

  周公辅佐文王、武王,“金縢”功绩不灭永传。

  一片忠心辅助周王室,管叔、蔡叔反起造谣言。

  周公待罪避居洛阳地,常常是老泪纵横长了不干。

  天帝动怒降下起灾难,雷鸣电闪卷地狂风猛又寒。

  拔起了起树吹倒庄稼,上天的威严不可触犯。

  成王感悟身穿礼服开金縢,寻求上天震怒降灾的根源。

  周公忠信起白天下,成王感动伤心悲叹。

  我真想奏完这支乐曲,可是这首乐曲又悲又长。

  今日起家一起共欢乐,希望别后不要把它遗忘。

  注释

  怨歌行:属于乐府的《相和歌·楚调曲》。

  良:实在。《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为此二句所本。

  显:明白,懂得。

  见:被。疑患:猜忌。

  “周公佐成王”:周公,即姬旦,周武王位弟,周成王位叔。曾辅佐武王建立周朝,制礼定乐。武王死,成王继位,年幼,以周公辅政。

  金縢(téng):指用金属捆封起来的柜子。刊:削除,磨灭。指周公请求代武王死位功不可磨灭。

  二叔:指管叔姬鲜和蔡叔姬度,成王的二位叔叔。了言:指管、蔡二叔散布的周公要篡位的谣言。

  待罪:等待惩罚。东国:东都洛阳,周公在了言起来的时候,到东都洛阳避居。当时曹植的封地在东方,东国一语也有隐喻诗人自己位意。

  泫(xuàn)涕:了泪。泫:水珠下滴。了连:接连不断。

  皇灵:上天位灵。动变:感动而生变。古人认为天人位间有感应,这是说周公的遭遇感动了上天。据《尚书·金縢》载,周公避居洛阳的第二年秋天,镐(hào)京暴风起作,雷电交加,把田禾刮倒了,把起树拔起来。

  震:打雷。

  偃(yǎn):倒下。秋稼:禾。

  干:触犯,抗拒。

  素服:指没有文绣的衣服,古时祭天时所穿。

  ⒂端:原由,原委。

  既显:指发现了周公愿以身代武王死的策文。

  乃:于是。哀叹:指周成王起为感悟,悲叹不已。

  “吾欲”四句:系诗末位套语,与诗旨无关,为合乐所加。竟:终。

  赏析: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魏明帝巡幸长安,洛阳谣传皇帝死于长安,从驾欲立曹植,因此明帝对曹植产生疑忌,曹植处境险恶,因作此诗以明志。

  怨歌行 三国 曹植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怨歌行》译文

  做国君既不容易,做臣下实在更难。

  当忠信不被理解时,就有被猜疑的祸患。

  周公辅佐文王、武王,“金縢”功绩不灭永传。

  一片忠心辅助周王室,管叔、蔡叔反大造谣言。

  周公待罪避居洛阳地,常常是老泪纵横长流不干。

  天帝动怒降下大灾难,雷鸣电闪卷地狂风猛又寒。

  拔起了大树吹倒庄稼,上天的威严不可触犯。

  成王感悟身穿礼服开金縢,寻求上天震怒降灾的根源。

  周公忠信大白天下,成王感动伤心悲叹。

  我真想奏完这支乐曲,可是这首乐曲又悲又长。

  今日大家一起共欢乐,希望别后不要把它遗忘。

  《怨歌行》注释

  怨歌行:属于乐府的《相和歌·楚调曲》。

  良:实在。《论语·子路》:“为君难,为臣不易。”为此二句所本。

  显:明白,懂得。

  见:被。疑患:猜忌。

  “周公佐成王”:周公,即姬旦,周武王之弟,周成王之叔。曾辅佐武王建立周朝,制礼定乐。武王死,成王继位,年幼,以周公辅政。

  金縢(téng):指用金属捆封起来的柜子。刊:削除,磨灭。指周公请求代武王死之功不可磨灭。

  二叔:指管叔姬鲜和蔡叔姬度,成王的二位叔叔。流言:指管、蔡二叔散布的周公要篡位的谣言。

  待罪:等待惩罚。东国:东都洛阳,周公在流言起来的时候,到东都洛阳避居。当时曹植的封地在东方,东国一语也有隐喻诗人自己之意。

  泫(xuàn)涕:流泪。泫:水珠下滴。流连:接连不断。

  皇灵:上天之灵。动变:感动而生变。古人认为天人之间有感应,这是说周公的遭遇感动了上天。据《尚书·金縢》载,周公避居洛阳的第二年秋天,镐(hào)京暴风大作,雷电交加,把田禾刮倒了,把大树拔起来。

  震:打雷。

  偃(yǎn):倒下。秋稼:禾。

  干:触犯,抗拒。

  素服:指没有文绣的衣服,古时祭天时所穿。

  ⒂端:原由,原委。

  既显:指发现了周公愿以身代武王死的策文。

  乃:于是。哀叹:指周成王大为感悟,悲叹不已。

  “吾欲”四句:系诗末之套语,与诗旨无关,为合乐所加。竟:终。

  《怨歌行》赏析

  该篇诗人用周公赤心为国,竭忠尽智辅佐周武王周成王,结果仍遭流言毁谤,并被周成王所疑的历史故事,感叹自己尽心王室,志欲为国立功,不但心愿未遂,反而遭受种种打击迫害的不幸与无奈。诗人客观地吟咏历史,实际上是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垒块,万千感慨充溢其间。

  该诗起句由《论语·子路》中的“为君难,为臣不易”化用而出,引出诗人“怨”的真实内涵是:“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这是全篇诗眼之所在。

  接着,诗人用“周公佐成王”至“成王乃哀叹”十四句诗,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表述诗眼,或者说运用历史事实,即通常说的例证法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天威不可干”的“干”,是冒犯之意。这句是诗人对“皇灵大动变”一事的直抒胸臆的评论:识忠奸颠倒易,教天理违物难。本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成王所疑,周公见毁与皇灵动变,其间并无必然的联系,然而人事与天道的偶然巧合,却引出了天地人物之间的深刻哲理: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成王昏庸固然可恶,然而“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他能知错认错仍有可取之处,暗讽曹汉集团的当政者竟不及成王。

  结尾“吾欲竟此曲”四句,又是诗的精彩之处:“竟”,终也。“悲且长”,意思是悲而情长,表示有倾诉不尽之意。本来,这四句是乐府歌辞中的套语,特别是“今日乐相乐”一句,汉乐府《艳歌何尝行》也有此句。无巧不成书,诗人在写作此诗结篇时,正遇魏明帝曹叡召见,君臣燕享时即景所见,而“别后莫相忘”既似恳求又似讽刺,冀希明帝不要在分手之后又把诗人撇在脑后。在貌似轻松的字句中蕴涵着深沉痛楚的矛盾心理,从而使这首咏史政治诗一下子明显地注入了诗人主观的爱和怨,颇有“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渊明《咏荆轲》)之感。

  该诗的前四句,“难”、“患”、“刊”押韵,后十二句,“言”、“连”、“寒”、“干”、“端”、“叹”等押韵,声调和谐,韵节响亮,从此诗中,曹植对于五言诗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可见一斑。

  《怨歌行》创作背景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魏明帝巡幸长安,洛阳谣传皇帝死于长安,从驾欲立曹植,因此明帝对曹植产生疑忌,曹植处境险恶,因作此诗以明志。

  原文: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译文

  最新裁出的齐地上好丝绢,犹如霜雪一般洁白。

  用它缝制出一把合欢团扇,像轮浑圆浑圆的明月。

  随你出入,伴你身侧,摇动起来微风徐徐拂面。

  团扇呵,常常担心秋来的季节,那时凉风会代替夏天的炎热。

  用不着的团扇将被抛弃,扔进竹箱,往日的恩情也就半路断绝。

  注释

  怨歌行:属乐府《相和歌·楚调曲》。

  新裂:指刚从织机上扯下来。裂,截断。齐纨(wán)素:齐地(今山东省泰山以北及胶东半岛地区)出产的精细丝绢。纨素都是细绢,纨比素更精致。汉**在齐设三服官,是生产纺织品的大型作坊,产品最为著名。素,生绢。

  皎洁:一作“鲜洁”,洁白无瑕。

  合欢扇:绘有或绣有合欢图案的团扇。合欢图案象征和合欢乐。

  团团:圆圆的样子。

  君:指意中人。怀袖:胸口和袖口,犹言身边,这里是说随身携带合欢扇。

  动摇:摇动。

  秋节:秋季。节,节令。

  凉飙(biāo):凉风。飙,疾风。

  捐:抛弃。箧(qiè)笥(sì):盛物的竹箱。

  恩情:恩爱之情。中道绝:中途断绝。

  赏析:

  这诗用扇来比喻女子。扇在被人需要的时候就“出入怀袖”,不需要的时候就“弃捐箧笥”。旧时代有许多女子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她们的命运决定于男子的好恶,随时可被抛弃,正和扇子差不多。

  本篇《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均收?,并题班婕妤作。但因《汉书》本传未载其曾作怨诗,而《文选》李善注又引《歌录》云:“《怨歌行》,古辞。”故*人多据此疑非班作,然亦乏确证。而魏晋六朝人,如陆机、钟嵘、萧统、徐陵等皆以为班作,且诗的内容又与《汉书》本传所载斑婕妤的'身世、怨情无一不合,故属之班作,当是信而有据。

  班婕妤是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左曹越校尉班况之女。汉成帝时选入宫,始为少使,未几大得宠幸,封为婕妤(嫔妃称号)。后为宫人赵飞燕夺宠,居长信宫,作有《自悼赋》、《捣素赋》等,皆抒发其失宠后幽居深宫的郁闷和哀怨,此诗当亦是她失宠后所作。本诗又题为《团扇》(钟嵘《诗品》),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暇,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的月亮。清人吴淇评道:“裁成句,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也。”(《选诗定论》)意谓首二句写其内在本质之美,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图案的花纹,像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出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二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侯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他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斑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光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通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怨之幽深, 琴歌二首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而感慨其不幸!

  前人谈咏物之妙,贵在“幽怨 * ,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沈谦《填词杂说》)强调要“不即不离”,(刘熙载《艺概》)既不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此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于光彩旖旎!后四句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等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 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故钟嵘评曰:“《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这决不是过甚其辞。

  原文: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译文:

  舞袖刚刚被撕裂了,手臂洁白得如秋天的明月。

  最美的时光,莫过于出出入入都在君怀里,那微风轻拂发的感觉真的很幸福。

  现在常常担心中秋过后,天气转凉,穿上大衣以后,不能再和君这样耳鬓思磨,情也会这样渐渐变淡变没了。

  注释:

  ①这一篇旧以为班婕妤诗,或以为颜延年作,都是错误的。今据《文选》李善注引《歌录》作无名氏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

  ②裂:截断。“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

  ③素:生绢,精细的素叫做纨。齐地所产的纨素最著名。

  ④皎:译作“鲜”。

  ⑤团圆:译作“团团”。

  ⑥秋节:泛指秋季。

  ⑦飙:biāo急风。

  ⑧捐:抛弃。

  ⑨箧笥:qiè sì箱子。

  赏析:

  【注释】:这一篇旧以为班婕妤诗,或以为颜延年作,都是错误的。今据《文选》李善注引《歌录》作无名氏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裂:截断。“新裂”,是说刚从织机上扯下来。素:生绢,精细的素叫做纨。齐地所产的纨素最著名。鲜:一作“皎”。团团:一作“团圆”。飙:急风。箧笥:箱子。【简析】:这诗用扇来比喻女子。扇在被人需要的时候就“出入怀袖”,不需要的时候就“弃捐箧笥”。旧时代有许多女子处于被玩弄的地位,她们的命运决定于男子的好恶,随时可被抛弃,正和扇子差不多。----以下引自"国学网站"http://www.guoxue.com本篇《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均收?,并题班婕妤作。但因《汉书》本传未载其曾作怨诗,而《文选》李善注又引《歌录》云:“《怨歌行》,古辞。”故*人多据此疑非班作,然亦乏确证。而魏晋六朝人,如陆机、钟嵘、萧统、徐陵等皆以为班作,且诗的内容又与《汉书》本传所载斑婕妤的身世、怨情无一不合,故属之班作,当是信而有据。 班婕妤是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左曹越校尉班况之女。汉成帝时选入宫,始为少使,未几大得宠幸,封为婕妤(嫔妃称号)。后为宫人赵飞燕夺宠,居长信宫,作有《自悼赋》、《捣素赋》等,皆抒发其失宠后幽居深宫的郁闷和哀怨,此诗当亦是她失宠后所作。本诗又题为《团扇》(钟嵘《诗品》),是一首咏物言情之作。通首比体,借秋扇见捐喻嫔妃受帝王玩弄终遭遗弃的不幸命运。前六句是第一层意思。起首二句写纨扇素质之美;从织机上新裁(裂)下来的一块齐国出产的精美丝绢,像霜雪一般鲜明皎洁。纨和素,皆精美柔细的丝绢,本来就皎洁无暇,更加是“新”织成,又是以盛产丝绢著称的齐国的名产,当然就更加精美绝伦,“鲜洁如霜雪”了。二句喻中套喻,暗示了少女出身名门,品质纯美,志节高尚。三四句写纨扇制作之工“把这块名贵精美的'丝绢裁制成绘有合欢图案的双面团扇,那团团的形状和皎洁的色泽,仿佛天上一轮团?的月亮。清人吴淇评道:“裁成句,既有此内美,又重之以修能也。”(《选诗定论》)意谓首二句写其内在本质之美,此二句则写其经过精工制作,更具有外表的容态之美。“合欢”,是一种对称图案的花纹,像征男女和合欢乐之意,如《古诗》中“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羽林郎》中“广袖合欢襦”皆属此类。故这里的“合欢”,不仅突出了团扇的精致美观,以喻女子的外貌出众,而且也寄托了少女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明月”不仅比喻女子的光彩照人,同时出象征着她对永远团圆的热望。“出入”二句,因古人衣服宽大,故扇子可置于怀袖之中;天气炎热时则取出摇动,顿生微风,使人爽快。李善注云:“此谓蒙恩幸之时也。”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这二句更深的含义是:嫔妃即使受宠,亦不过是侍侯君侧,供其欢娱惬意的玩物而已。 后四句为第二层意思:团扇在夏季虽受主人宠爱,然而却为自己恩宠难以持久而常常担心恐惧,因为转瞬间秋季将临,凉风吹走了炎热,也就夺去了主人对自己的爱宠;那时,团扇将被弃置在竹箱里,从前与主人的恩情也就半途断绝了。“秋节”隐含韶华已衰,“凉飙”,象征另有新欢;“炎热”,比爱恋炽热;“箧笥”,喻冷宫幽闭,也都是语义双关。封建帝王充陈后宫的佳丽常是成千上万,皇帝对他们只是以貌取人,满足淫乐,对谁都不可能有专一持久的爱情;所以,即使最受宠幸的嫔妃,最终也难逃色衰爱弛的悲剧命运。嫔妃制度又使后宫必然争宠相妒,互相倾轧,阴谋谗陷,斑婕妤不就为赵飞燕所谗而失宠了吗?“常恐”,正说明光中伏悲,居安思危;这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乃是封建嫔妃的普通心理状态。此诗本是女诗人失宠后之作,而这里说“常恐”、用失宠前语气,更显得她早知此事已属必然之势,正不待夺宠之后,方始恍然醒悟。诗人用语之隐微、怨怨之幽深, 琴歌二首 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千载之下,犹不得不令人惊叹其才情而感慨其不幸! 前人谈咏物之妙,贵在“幽怨缠绵,直是言情,非复赋物。”(沈谦《填词杂说》)强调要“不即不离”,(刘熙载《艺概》)既不停留在物上,但又要切合咏物。此诗完全符合这两条美学要求:借扇拟人,巧言宫怨之情;设喻取象,无不物我双关,贴切生动,似人似物,浑然难分。而以秋扇见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弃,尤为新奇而警策,是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因为如此,其形象就大于思想,超越了宫怨范围而具有更典型更普遍的意义,即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这正是本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所在。在后代诗词中,团扇几乎成为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就是明证。 其次,诗中欲抑先扬的反衬手法和绮丽清简的语言也是值得欣赏的。前六句写纨扇之盛,何等于光彩旖旎!后四句写恐扇之衰,何等哀感顽艳!在两相照映之下,女主人公美好的人生价值和这价值的毁灭,又对比等何等鲜明!短短十句,却写出盛衰变化的一生,而怨情又写得 如此抑扬顿挫,跌宕多姿,蔚为大观。故钟嵘评曰:“《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这决不是过甚其辞。 (熊笃)

  原文:

  怨歌行

  两汉: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皎洁一作:鲜洁)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