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赏析 >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菁华3篇)

日期:2022-12-02 00:00:00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1

  《泪》[唐]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注释:

  【1】永巷:《三辅黄图》:“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史记·吕后本纪》:"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2】终日:整天。《易·乾》:“君子终日乾乾。”

  【3】风波:风浪。《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4】湘江竹上痕:指*故事。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5】岘首碑:《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6】人去紫台:紫台,即紫宫、宫阙。此用王昭君故事。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7】“兵残”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佤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8】灞水桥:灞水是渭河支流,源出蓝田县东秦岭北麓,流经长安东,入渭河。灞桥在长安市东灞水上,是出入长安的要路之一,唐人常以此为饯行之地。

  【9】青袍:青袍寒士。

  【10】玉珂: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西京杂记》:“长安盛饰鞍马,皆白蜃为珂。”《玉篇》:“珂,石次玉也,亦玛瑙洁白如玉者。”此言寒士送贵胄,寒士自然很难堪。

  作品赏析:

  此诗以泪为主题,专言人世悲伤洒泪之事,八句言七事,前六句分别言: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朱彝尊批注语)等典故,七八句写青袍寒士送玉珂贵胄。“未抵”二字乃全诗关键,意谓前六句所述古之伤心泪,皆不及青袍送玉珂之泪感伤深重。

  前六句所写之事看似情况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含有诗题的一个“泪”字。首句长门宫怨之泪,次句黯然送别之泪,三句自伤孀独之泪,四句有怀睛德之泪,五句身陷异域之泪,六句国破强兵之泪。程梦星说:“泪至于此,可谓尽矣,极矣,无以加矣。然而坎坷失职之伤心,较之更有甚焉。故欲问灞水桥边,凡落拓青袍者饯送显达,其刺心刺骨之泪,竟非以上六等之泪所可抵敌也。”陈永正《李商隐诗选》(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云:“末两句点出全诗主题。作者把身世之感融进诗中,表现地位低微的读书人的精神痛苦。义山是个卑官,经常要送迎贵客,……此外对令狐綯低声下气,恳切陈情,还是被冷遇,被排斥。这种强烈的屈辱感,好比牙齿被打折了,还得和血吞在肚里,不能作声。……前六句是正面咏泪,用了六个有关泪的伤心典故,以衬托出末句。而末句所写的却是流不出的泪,那是滴在心灵的创口上的苦涩的泪啊!”此诗可谓是诗人感伤身世的血泪的结晶。

  李商隐诗用典较多,此诗可谓代表之一。北宋前期诗坛有“西昆体”,刻意学李商隐,其代表人物杨亿、钱惟演、刘筠曾专效此《泪》诗,各作《泪》二首,句句尽用前代感伤涕泣之典故。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2

  《街西池馆》

  [唐]李商隐

  白阁他年别,朱门此夜过。疏帘留月魄,珍簟接烟波。

  太守三刀梦,将军一箭歌。国租容客旅,香熟玉山禾。

  作品赏析:

  杜牧有街西诗。鼓吹注。长安。领街西五十四坊及西市。多王公贵戚之家。通志。紫阁白阁黄阁。三峰俱在圭峰东。紫阁。旭日射之。烂然而紫。白阁。阴森。积雪不融。黄阁。不知所谓。三峰相去不甚逺。杜甫诗。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晋书曲游歌。南开朱门。北望青楼。晋书。王浚梦悬三刀于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李毅曰。三刀为州。又益者。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益州刺史。唐诗纪事。杨巨源诗。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由是知名。此诗三刀一箭。即用巨源语。但下事未详。张协七命。琼山之禾。善曰。琼。仙山。即昆仑。山海经。昆仑之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鲍照诗。逺食玉山禾。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3

  [唐]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注释:

  【1】永巷:《三辅黄图》:“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史记·吕后本纪》:"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2】终日:整天。《易·乾》:“君子终日乾乾。”

  【3】风波:风浪。《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4】湘江竹上痕:指*故事。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5】岘首碑:《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6】人去紫台:紫台,即紫宫、宫阙。此用王昭君故事。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7】“兵残”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佤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8】灞水桥:灞水是渭河支流,源出蓝田县东秦岭北麓,流经长安东,入渭河。灞桥在长安市东灞水上,是出入长安的要路之一,唐人常以此为饯行之地。

  【9】青袍:青袍寒士。

  【10】玉珂: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西京杂记》:“长安盛饰鞍马,皆白蜃为珂。”《玉篇》:“珂,石次玉也,亦玛瑙洁白如玉者。”此言寒士送贵胄,寒士自然很难堪。

  作品赏析:

  此诗以泪为主题,专言人世悲伤洒泪之事,八句言七事,前六句分别言: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朱彝尊批注语)等典故,七八句写青袍寒士送玉珂贵胄。“未抵”二字乃全诗关键,意谓前六句所述古之伤心泪,皆不及青袍送玉珂之泪感伤深重。

  前六句所写之事看似情况都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含有诗题的一个“泪”字。首句长门宫怨之泪,次句黯然送别之泪,三句自伤孀独之泪,四句有怀睛德之泪,五句身陷异域之泪,六句国破强兵之泪。程梦星说:“泪至于此,可谓尽矣,极矣,无以加矣。然而坎坷失职之伤心,较之更有甚焉。故欲问灞水桥边,凡落拓青袍者饯送显达,其刺心刺骨之泪,竟非以上六等之泪所可抵敌也。”陈永正《李商隐诗选》(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云:“末两句点出全诗主题。作者把身世之感融进诗中,表现地位低微的读书人的精神痛苦。义山是个卑官,经常要送迎贵客,……此外对令狐綯低声下气,恳切陈情,还是被冷遇,被排斥。这种强烈的屈辱感,好比牙齿被打折了,还得和血吞在肚里,不能作声。……前六句是正面咏泪,用了六个有关泪的'伤心典故,以衬托出末句。而末句所写的却是流不出的泪,那是滴在心灵的创口上的苦涩的泪啊!”此诗可谓是诗人感伤身世的血泪的结晶。

  李商隐诗用典较多,此诗可谓代表之一。北宋前期诗坛有“西昆体”,刻意学李商隐,其代表人物杨亿、钱惟演、刘筠曾专效此《泪》诗,各作《泪》二首,句句尽用前代感伤涕泣之典故。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菁华3篇)(扩展1)

——杜甫全文原著赏析6篇

杜甫全文原著赏析1

  玉华宫

  杜甫

  贞观二十一年,作玉华宫,后改为寺,在宜君县北凤凰谷。

  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

  阴房鬼火青,坏道哀湍泻。

  万籁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美人为黄土,况乃粉黛假。

  当时侍金舆,故物独石马。

  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

  冉冉征途间,谁是长年者?

  赏析

  玉华宫,在写此诗时已废为玉华寺,但此诗题不作“玉华寺”,而是写作“玉华宫”,体现了诗人在兵连祸结,国家衰微之时,对贞观之治的无限缅怀和对荣华难驻人世沧桑的感叹,抚今追昔,不禁伤怀无尽。

  诗中前八句描写旧宫的凄凉景象。先写旧宫外景:“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宫前溪水回流,松风长啸,苍褐色的老鼠在古瓦上窜来窜去。这遗弃在绝壁之下的宫殿,不知是何代帝王所建?接着写旧宫内景: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那阴森的房中,青莹的灯光仿佛夜间的鬼火一样,年久失修的道路上流着湍急的水,水声好象在哀鸣。而除此以外的一切自然之声,却像笙和竽的吹奏声一样,悦耳动听,宫院内,秋色正显得分外潇洒。这里,作者用穿插手法,在每四句中,前两句写景,欲尽未尽,忽入抒情,在时断时续的跳跃式的写景中,插入自己的感慨,把景与情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避免了*铺直叙,使情景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同时,在描写上采用了反衬法,即以乐衬哀。当此海内烽烟四起之际,自然声音、自然景物不因人事而变化,在秋色中显得这般美好,而眼前的古殿,却已满目荒凉。一个“古”字、一个“正”字,透出了此中消息,表现了作者在遣词用字上的匠心独具。这样反衬,昔盛今衰的对比更为强烈,作者的人生无常的感想也暗寓其中,为后八句作了巧妙的铺垫。

  诗歌后八句抒写对旧宫荒凉的感慨。前四句承上而来,感叹人与物的幻灭无常。先写人:昔日宫中的美女,早已化为黄土,何况那些殉葬的木偶人呢!再写物:当年陪侍太宗的金舆,多么华美,如今何在?

  留存下来的,只有荒殿门前那冰冷的石马了。从对人和物的感慨中,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后四句的忧叹。诗人难以承受这所见所感的忧伤,瘫坐在草地上,时而高歌,时而痛哭,泪如雨下。他想: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谁能够长存永驻呢?这浩茫无际的人生忧伤,真是无终无了啊!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上章(指《九成宫》)以伤乱作结,本章(即《玉华宫》)以忧老作结。”其实,这首诗在忧老中,更多地包含着伤乱的心情。作此诗时杜甫已经四十六岁,除困守长安十年外,又经历了三年的战乱,战乱的摧残,使人感到易于衰老,生死无常,他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艰辛,更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此时,他看到旧宫的荒凉景象,因景及人,因人而国,将个人的忧伤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忧生而又忧世,使得全诗的意义更为深广,从而产生出更加沉郁的思想力量。

  这首诗不仅在结构上显得跳跃而富于变化,同时在音韵上也很有特色。首先,此诗在用韵上,以短促的仄声韵一韵到底,与描写的荒凉景象和抒发的凄楚情绪很协调。其次,诗中多用仄声字,如“苍鼠窜古瓦”、“遗构绝壁下”,都是一*四仄,甚至整句全用仄声字的,如“况乃粉黛假”、“故物独石马”,五字五仄。这就使得诗歌在音律上显得“生拗”,急促有力,造成激昂的声情,给人以一种奇崛的美感。

杜甫全文原著赏析2

  佳人

  作者: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革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 全诗分三段,每段八

  句。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一段的意思是:有一位盖世无双的绝代佳人,幽居在空寂的山谷。她说自己本是世宦人家的`女儿,如今却沦落山野,与草木相依。开头两句点题。上句言其貌之美,下甸言其品之高。又以幽居的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点出佳人命运之悲,处境之苦,隐含着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以下转为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当年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兄弟们惨遭杀戮。官位高又有什么用呢?他们死后连尸骨都不得收敛。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官高”应上文之“良家子”,强调绝代佳人出自贵人之家。 第二段,佳人倾诉见弃于夫的大不幸。世态人情总是厌恶衰落·万事都如风中的烛火飘忽不定。娘家中落之后,轻薄的夫婿也看不起我了,新娶了一个美貌如玉的妇人。这四句托物兴感,刻画世态炎凉,人情冷睚。在倾诉个人不章、慨叹世情冷漠的言辞中,充溢着悲愤不*。一“新”一“旧”、一“笑”一“哭”,强烈对照,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痛苦之状,如在目前。

  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佳人以泉水自喻,以山喻夫婿之家,意思是妇人为夫所爱,世人便认为她是清的;为夫所弃,世人便认为她是浊的。末两句以写景作结,画出佳人的孤高和绝世而立,画外有意,象外有情。在体态美中,透露着意态美。这种美,不只是一种女性美,也是古代士大夫追求的一种理想美。诗句暗示读者,这位时乖命蹇的女子,就像

  那经寒不凋的翠柏、挺拔劲节的绿竹,有着高洁的情操。诗的最后两句,为后人激赏,妙在对美人容貌不着一字形容,仅凭“翠袖…修竹”这一对色泽清新而富有兴寄的意象,与天寒日暮的山中环境相融合,便传神地画出佳人不胜清寒、孤寂无依的幽姿高致。

  这首五言古体诗,从开篇一路下来,都是“说”,到了结尾两句,才以一幅画忽然结束。垒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杜甫全文原著赏析3

  [唐] 杜甫

  将老忧贫窭,筋力岂能及。征途乃侵星,得使诸病入。

  鄙人寡道气,在困无独立。俶装逐徒旅,达曙凌险涩。

  寒日出雾迟,清江转山急。仆夫行不进,驽马若维絷。

  汀洲稍疏散,风景开怏悒。空慰所尚怀,终非曩游集。

  衰颜偶一破,胜事难屡挹。茫然阮籍途,更洒杨朱泣。

  注释:

  作品赏析:

  【鹤注】此是宝应元年十一月南之通泉时作。

  将老忧贫窭①,筋力岂能及②。征途乃侵星③,得使诸病入。

  (从早行叙起,有贫病交侵之感。)

  ①蔡邕《古歌》:“不获已,人将老。”《诗》:”终窭且贫。”《诗传》:“窭者,贫不能为礼也。”②沈庆之诗:“朽老筋力尽。”③鲍照诗,“侵星赴早路。”

  鄙人寡道气①,在困无独立②。俶装逐徒旅③,达曙凌险涩④。寒日出雾迟,清江转山急⑤。仆夫行不进⑥,驽马若维絷⑦。

  (此纪早行景事。穷难自立,逐队依人,此早行之故。日蒙雾,承达曙。江流急,承凌险。仆倦、马疲,言征途况瘁。在困无独立,说出饥馁依人,英雄气短,真是无可如何耳。《杜臆》:寒日、清江二句,写途间早景入妙。)

  ①徐陵《夭台山馆碑》:“萧然道气,卓矣仙才。”②庾云:“处众人中,居然独立。”③《思玄赋》:“简元辰而俶装。”《注》:“俶,始也。”颜延之诗:“改服饰徒旅。”④潘尼诗:“世故尚未夷,崤函方险涩。”⑤宋袭芥隐《笔记》:阴铿诗:“野日烧中昏,山路入江穷。”此寒日、清江二句所本。黄希曰:清江指射洪水。唐曰:江为山所激也。⑥《楚辞》:“仆夫悲余马怀兮。”⑦《列子》:“驽马棱车,可得而乘也。”潘尼诗:“翔凤婴笼槛,骐骥见维絷。”

  汀洲稍疏散①,风景开怏慢。空慰所尚怀②,终非曩游集。衰颜偶一破,胜事难屡挹③。茫然阮籍途④,更洒杨朱泣⑤。

  (此述途中情绪。雾释路*,乃见疏散风景,此处差堪慰怀,惜非曩时游兴耳。且衰颜暂破,前往恐无胜境,穷途之哭,岐路之悲,终不免矣。仍应年老困穷意。此章四句起,后两段各八句。)

  ①《楚辞》:“搴汀洲兮杜若。”②所尚怀,谓意所好尚。③《梁·景陵王传》:“善立胜事。”④阮籍途穷,注别见。⑤《淮南子》:杨朱见岐路而泣之,谓其可以南,可以北。申涵光曰:少时谋生颇易,然正尔负气,岂屑及此。至老方忧,已无可奈何矣。起语怅然。“鄙人寡道气,在困无独立。”他人不肯自言,然正是高处。

杜甫全文原著赏析4

  [唐]杜甫

  犬戎腥四海,回首一茫茫。

  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将军专策略,幕府盛材良。

  *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

  作品赏析:

  黄鹤及朱、顾诸家,俱编在乾元二年。玩诗中羯胡血战等语,及*贺中兴一句,当是安史正猖獗,灵武初即位时,盖至德二载,在凤翔时所作。当从《杜臆》。《唐书·地理志》:灵州,灵武郡。夏州,朔方郡。

  羯胡腥四海,回首一茫茫①。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将军专策略②,幕府盛才良。*贺中兴主,神兵动朔方。

  (上四记当时之乱,下望其乘时建功也。血战氛迷,正言四海腥膻。策略称其主将,才良美李判官。兵动朔方,盖将大举兴复也。按《唐书》:禄山反,以郭子仪为灵武太守,充朔方军节度使。陈涛斜之败,帝惟倚朔方军为根本。此章言“专策略”,又言“动朔方”,当指郭子仪。黄鹤谓王思礼,恐误。)

  ①古诗:“四顾何茫茫。”②《后汉·袁绍传》:“参咨策略。”曹植《征蜀论》:“以谟谋为剑戟,以策略为旌旂。”③张协《七命》:“希代之神兵。”北齐裴让之诗:“皇威奋武略,上将总神兵。”

杜甫全文原著赏析5

  [唐]杜甫

  首路栗亭西,尚想凤凰村。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

  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汗流被我体,祁寒为之暄。

  远岫争辅佐,千岩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仰干塞大明,俯入裂厚坤。再闻虎豹斗,屡跼风水昏。

  高有废阁道,摧折如短辕。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

  西崖特秀发,焕若灵芝繁。润聚金碧气,清无沙土痕。

  忆观昆仑图,目击悬圃存。对此欲何适,默伤垂老魂。

  作品赏析:

  《方舆胜览》:木皮岭,在同谷县东二十里,河池县西十里。杜甫发同谷,取路栗亭,南入郡界,历当房村,度木皮岭,由白水峡入蜀,即此。黄巢之乱,王锋置关于此,以遮秦陇,路极险阻。《一统志》:木皮岭,在巩昌府徽州西十里。

  首路栗亭西①,尚想凤凰村②。季冬携童稚③,辛苦赴蜀门④。南登木皮岭,艰险不易论。汗流被我体⑤,祁寒为之暄⑥。

  (自成赴蜀,述冬行劳苦。陟岭艰险,承辛苦。祁寒汗流,承季冬。)

  ①《汉书》:“北首燕路。”注:“首,谓趣向。”颜延之诗:“首路踢艰险。”

  ②【朱注】凤凰村,当与凤凰台相*,在同谷。《杜臆》:地志:凤凰山,在徽州城西一里,即杜诗凤凰村。③雷次宗书:“童稚之年。”④刘伯伦诗:“从役知辛苦。”鲁曰:蜀门,即剑门也。《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⑤《汉书》:“汗流洽背。”⑥《书》:“冬祁寒。”

  远岫争辅佐①,千岩自崩奔②。始知五岳外③,别有他山尊④。仰干塞大明⑤,俯入裂厚坤⑥。

  (此记岭前远景,一仰一俯,就山势言。)

  ①王籍诗:“阴霞生远岫。”《淮南子》,“辅佐有能。”②《雪赋》:“瞻山则千岩俱白。”谢灵运诗:“圻岸屡崩奔。”③《记》:“五岳视三公。”《物理论》:镇之以五岳:泰山东岳,华山西岳,霍山南岳,恒山北岳,嵩山中岳。④《诗》:“他山之石。”张昶《华山碑》,“山莫尊于岳。”⑤《记》:“大明生于东。”《广雅》:“日名辉灵,一名大明。”⑥《易》:“坤厚载物。”

  再闻虎豹斗①,屡跼风水昏②。高有废阁道,摧折如断辕。下有冬青林③。石上走长根。

  (此记岭中*景,一高一下,就物状言。)

  ①刘安《招隐士》:“虎豹斗兮熊罴咆。”②刘孝绰诗:“风水互乖违。”③王洙曰:冬青,今之楩柟也。陈藏器《本草》,冬青木,肌白有文,其叶堪染绯,冬月青翠。

  西崖特秀发,焕若灵芝繁。润聚金碧气①,清无沙土痕。忆观昆仑图②,目击玄圃存③。对此欲何适④?默伤垂者魂。

  (此兼写西崖之景。曰焕、曰润、曰清,皆形容秀发。昆仑、玄圃,借仙境以称其绝胜。欲留不得,所以伤神。此章首尾各八句,中二段各六句。)

  ①刘孝威诗:“玄圃栖金碧。”②《楚辞·天问》:“昆仑县圃。”《神仙传》:昆仑,一名玄圃,一名积石瑶房,一曰阆风室,一曰华盖,一曰天柱。③《庄子》:“目击而道存。”④《礼记》:孔子曰:“吾舍鲁何适矣。”

杜甫全文原著赏析6

  [唐] 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作品赏析:

  此亦西阁所作。谢灵运诗,“放舟候月圆。”

  孤月当楼满①,寒江动夜扉②。委波金不定③,照*绮逾依④。未缺空山静⑤,高悬列宿稀⑥。故园松桂发⑦,万里共清辉⑧。

  (此章,月下思乡。上六景,下二情。满言月圆,动言月影。委波,申动扉。照*,申当楼。未缺高悬,申月圆之状。未想故园秋景也。《杜臆》:江月倒影,水摇而阁上之扉为动,大是画意。月注波中,金光摇而不定;月临*上,绮文依而愈妍。将金波、绮*拆开颠倒,赵汸谓诗家用古语之法。)

  ①梁武帝诗:“慅慅孤月帷。”②何逊诗:“寒江复寂寥。”庾肩吾诗:“高楼开夜扉。”③《月赋》:“委照而吴业昌。”郊祀歌:“月穆穆以金波。”④《六韬》:“纣时以绮为*。”邹阳《酒赋》:“绡绮为*。”⑤《释名》:“月缺也,满则缺也。”陶弘景诗:“空山霜满高烟*。”⑥《淮南子》:“高悬大镜。”《月赋》:“列宿掩缛,长河韬映。”⑦何逊诗:“独守故园秋。”《杜臆》:松桂发,犹言松菊犹存。张正见诗:“松桂此真风。”⑧傅玄诗:“皎皎濯清辉。”《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结联本之。”胡应麟曰:杜有太巧类初唐者,如“委波金不定。照*绮逾依”,有太纤*晚唐者,如“雨深荒院菊,霜倒半池莲”。

  胡夏客曰:未缺句,不如摩诘“空山月色深”。高悬句,本孟德“月明星稀”来。今按:三四出胜於对,五六对胜於出。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菁华3篇)(扩展2)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实用五份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1

  春雨全诗原文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春雨全诗拼音版

  chàng wò xīn chūn bái jiá yī,bái mén liáo luò yì duō wéi 。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hóng lóu gé yǔ xiāng wàng lěng,zhū bó piāo dēng dú zì guī 。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yuǎn lù yīng bēi chūn wǎn wǎn,cán xiāo yóu dé mèng yī xī 。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yù dāng jiān zhá hé yóu dá,wàn lǐ yún luó yī yàn fēi 。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春雨全诗意思

  新春时节,我身披白衫怅然地卧在床上;幽会的白门冷落了,令我万分感伤。

  隔着蒙蒙细雨凝视红楼更觉凄凉,只好顶着珠帘般的细雨,在依稀闪烁的灯光中黯然归来。

  凄楚的暮春,遥远的路途,哪里可以寄托我的悲凄伤感?只有在残宵梦中才能与你相见。

  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春雨全诗注释

  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

  白门:指今江苏南京市。

  红楼:华美的楼房,多指女子的住处。

  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

  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

  玉珰:耳环。

  云罗:像螺纹般的云片。

  创作背景

  《春雨》作于大中四年,是诗人初到徐幕雨夜思家所作,题作《春雨》,却并非直接写春雨,而是抒写在春夜雨中的相思之情。也有人说这是诗人客居长安的忆家之作,有人说这是李商隐期盼他人提拔的寄托之作。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一首爱情诗。但对于诗人所思为何人又有较大的争议。

  春雨全诗赏析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诗中的男主人公穿着白布夹衫,和衣怅卧。他的心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究竟何以如此呢?诗在点明怅卧之后,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交待:“白门寥落意多违。”据南朝民歌《杨叛儿》:“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白门当指男女欢会之所。过去的欢会处,今日寂寞冷落,不再看见对方的踪影。与所爱者分离的失意,便是他愁思百结地怅卧的原因。怅卧中,他的思绪浮动,回味着最后一次访见对方的情景:“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仍然是对方住过的那座熟悉的红楼,但是他没有勇气走进去,甚至没有勇气再靠*它一点,只是隔着雨凝视着。往日在他的感觉里,是那样亲切温存的红楼,如今是那样地凄寒。在这红楼前,他究竟站了多久,也许连自己都不清楚。他发现周围的街巷灯火已经亮了,雨从亮着灯光的窗口前飘过,恍如一道道珠帘。在这珠帘的闪烁中,他才迷蒙地沿着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独自走回来。

  他是这样地茫然若失,所爱者的形影,始终在他的脑际萦回。“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他想象着,在远方的那人也应为春之将暮而伤感吧?如今蓬山远隔,只有在残宵的短梦中依稀可以相会了。强烈的思念,促使他修下书札,侑以玉珰一双,作为寄书的信物。这是奉献给对方的一颗痛苦的心,但路途遥远,障碍重重,纵有信使,又如何传递呢?“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且看窗外的天空,阴云万里,纵有一雁传书,又能穿过这罗网般的云天么?

  以上是这首诗大致包含的意境。男主人公的处境、活动、心情,基本上是清楚的。读者所难于知道这种恋爱的具体对象和性质。据作品本身看,所爱的对方大约是由于某种不得已的原因,远离而去了。李商隐在他的组诗柳枝五首》序中便曾述及洛阳有一个女子属意于他,但不幸被“东诸候取去”,而铸成了遗憾事。《春雨》诗中推想对方“远路应悲春晼晚”,又感到当时的环境如“万里云罗”,可见这种恋爱或许也是与受到“东诸侯”之类权势者的阻离有关。不过,这终究只能是一种推测。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赋予爱情以优美动人的形象。诗借助于飘洒天空的春雨,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春晼晚、万里云罗等自然景象,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深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一联,前一句色彩(红)和感觉(冷)互相比照。红的色彩本来是温暖的,但隔雨怅望反觉其冷;后一句珠箔本来是明丽的,却出之于灯影前对雨帘的幻觉,极细微地写出主人公寥寂而又迷茫的心理状态。末联“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也富于象征色彩。特别有创造性地借助于自然景,把“锦书难托”的预感形象化了,并把忧郁怅惘的情绪与广阔的云天,融为一体。凡此,都成功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生活、处境和感情,情景、色调和气氛都令人久久难忘。这种真挚动人的感情和优美生动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一种艺术魅力,在它面前,人们是免不了要支付出自己的同情的。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2

  [唐]李商隐

  此去三梁远,今来万里携。西施因网得,秦客被花迷。

  可在青鹦鹉,非关碧野鸡。约眉怜翠羽,刮目想金篦。

  瘴气笼飞远,蛮花向坐低。轻于赵皇后,贵极楚悬黎。

  都护矜罗幕,佳人炫绣袿。屏风临烛釦,捍拨倚香脐。

  旧思牵云叶,新愁待雪泥。爱堪通梦寐,画得不端倪。

  地锦排苍雁,帘钉镂白犀。曙霞星斗外,凉月露盘西。

  妒好休夸舞,经寒且少啼。红楼三十级,稳稳上丹梯。

  作品赏析:

  △唐诗纪事。韦蟾。字隠珪。下杜人。表微之子。大中七年进士。为徐商掌**。咸通末。官尚书左丞。○按义山樊南乙集序云。大中二年。自桂府归。为盩厔尉。与孙朴韦蟾同官。诗当作于是时。三梁。在桂管。本集。为郑亚桂州谢上表。三梁路阻。九峤山遥。西溪丛语。吴越春秋云。呉亡。西子被杀。杜牧之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后人遂云。范蠡将西子去。尝疑之。别无所据。杨慎曰。修文御覧引呉越春秋逸篇云。呉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浮沈也。反言耳。随鸱夷者。子胥譛死。盛以鸱夷。西施有功焉。今沈之江。所以报子胥之忠。○按西施沈江。事容有之。但此云。西施因网得。他诗又云。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皆言初得西施。非呉亡后事也。其故实未详。疑出小说家。今逸之耳。秦客。未详。集内赠人诗。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宫苑内花。疑即此秦客。山海经。黄山有鸟焉。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南方异物志。鹦鹉有三种。一种青。大如鸟鹠。一种白大如鸱鸮。一种五色。大于青者。交州巴南尽有之。汉郊祀志。秦文公获若石于陈仓北坂城。祠之。其神从东方来。若雄雉。其声殷殷云。野鸡皆鸣。又云。宣帝时。或言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王褒持节求焉。○言孔雀如青鹦鹉之可玩。非若碧野鸡之形声恍惚也。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湼盘经。有肓人诣良医。医即以金鎞刮其眼膜。续汉书。西南夷曰滇池出孔雀。是从蛮瘴中来也。稗雅。博物志。孔雀尾多变色。有金翠。始春而生。三四月后复雕。与花萼相荣衰。杜甫诗。翠尾金花不辞辱。西京杂记。赵后体轻腰弱。善行步进退。白帖。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战国策。梁有悬黎。楚有和璞。杜氏通典。汉置西域都护。唐永徽中。始于边方置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大都护府。○释名。妇人上服曰袿。广雅。长襦也。沈约诗。先表绣袿香。说文。扣。金饰器口。乐府杂録。琵琶以蛇皮为槽。厚二寸余。鳞介亦具。以楸木为面。其捍拨以象牙为之。海録碎事。金捍拨在琵琶面上。当弦或以金涂为饰。所以捍护其拨也。说文。麝如小麋。脐有香。陆机云赋。金柯分。玉叶散。梁简文帝诗。云开玛瑙叶。卢纶送张少府诗。判词花落纸。拥吏雪成泥。郑嵎津阳门诗。锦鳬绣雁相追随。注。温泉汤中。缝缀锦绣为鳬雁。李贺诗。玳瑁钉帘薄。东观汉记。章帝元和元年。日南献白雉白犀。广志。犀角之好者。称鸡昩白。三辅故事。武帝于建章宫立铜柱。高二十丈。上有仙人掌承露盘。纪闻。孔雀自喜其尾而甚妬。遇妇人童子好衣服。必逐而啄之。闻管弦笙歌。必舒张翅尾。盼睇而舞。顾有孝曰。北地多寒。戒之以少啼。即子美花鸭诗。作意莫先鸣意也。酉阳杂俎。长乐坊安国寺红楼。睿宗在藩时舞榭也。李白诗。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建宫词。禁寺红楼内里通。谢灵运诗。躧步凌丹梯。注。丹梯。陛阶也。○后四语全是寓意。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3

  《送崔珏往西川》

  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

  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注释

  ①崔珏(音jue决):字梦之,唐朝人。尝寄家荆州,登大中进士第,由幕府拜秘书郎,为淇县令,有惠政,官至侍御。。西川:指成都,为西川节度使府所在地。诗作于大中元年闰三月,商隐赴桂林途经江陵时。

  ②火云:夏日之云。益州:泛指今四川境,包括唐之东、西川。

  ③《汉书·王贡两龚鲍传》:“严君*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贱业而可以惠众人,·,一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着犊鼻裈(dú bí kūn),与保佣杂作,涤器于市中。”

  ⑤《太*寰宇记》:“浣花溪在成都西郭外,……薛涛家其旁,以(百花)潭水造纸为十色笺。”

  ⑥玉钩:酒钩。《汉武故事》:钩弋夫人手拳曲,武帝瓣开其手,得一玉钩,手得以展。后人效之,别有酒钩,当饮者以钩引杯。

  赏析

  《送崔珏往西川》由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所写。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没有恋恋不舍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畅想了一路壮阔景观和内心澎湃的情绪。

  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没有恋恋不舍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畅想了一路壮阔景观和内心澎湃的情绪。年少旅愁,既有漂泊不定的纷乱心情,又有满眼江涛水、天边烈火云的大气之叹。深深的祝福和挥别全部涌现,却没有寂寥悲凉的情绪。桃红灼灼,夭夭美妙。纸上的绯红桃花色妙在似露不露之间,写来全不吃力,却情谊毕现。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4

  《过楚宫》唐代 李商隐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译文

  绵长高峻的巫峡,靠*旧日的楚宫。

  到今天巫山云雨,依然遮暗了丹枫。

  啊,芸芸众生,只贪恋人间的欢乐。

  只有那楚襄王,在追忆飘渺的梦中。

  注释

  楚宫:《寰宇记》:“楚宫在巫山县北二百步,在阳台古城内,即襄王所游之地。”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之楚宫亦指此。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一称大峡。西至四川省巫山县大溪,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因巫山得名。**绝壁,船行极险。

  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

  微生:细小的生命,卑微的人生。

  襄王: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楚襄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王因幸之。”

  创作背景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王氏亡故后,李商隐写了不少悼亡诗,抒发追思迷离、沉哀欲绝的心情。此诗当为作者赴东川柳仲郢幕府途经巫峡时所写,诗中有“丹枫”语,似是自夔州首途所经。另据《楚宫二首》“暮雨自归山峭峭,秋河不动夜厌厌”句,可知楚宫诸作在秋季。

  赏析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二句追述楚宫旧事,说明男女间的至情是古今长在的。“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二句以“微生”与“襄王”对照,暗示自己如今已无复人间之乐,旧日的欢愉有如一梦,却令自己终生思忆。这表明了作者悼亡恋旧,感喟无穷,不能自已。

  李商隐诗常涉人生哲理,并与人生情感体验融汇。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认为:此诗感情内涵,实较复杂。人间之乐与云雨之梦,似代表现实与理想两种不同境界。仕宦婚姻之顺遂,家室人伦之乐趣,皆常人所经营所依恋者。然徒有此则人生不免卑琐。故作者乃刻意追求更美好之人生理想。而此种理想境界又正如云雨梦思,虚幻恍惚,难以寻求,且并追求理想之高情远意,亦不为世所理解。人间之乐,亦因己之坚持理想而不能享有。是则理想之境,现实之乐,两皆落空,此实理想主义者之莫大悲剧。“微生尽恋人间乐”,于“人间乐”固有所不足,然其中又寓有并此亦不能享受之悲哀;“只有襄王忆梦中”,于己之独持理想固含自负,然又不免透出孤孑与自伤。屈原《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义山此诗,实祖屈子之意而融铸自身独特生活体验与思想性格。屈原坚信其人生理想,义山则既向往又深感其虚幻,表现为幻灭中之追求。至于“民生各有所乐”,则并屈原亦未否定。故以为义山于“人间乐”有所不足则可,以为即是庸俗之代称,则似未切。就全诗论,自伤之情固多于自负。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5

  《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译文

  章台柳色垂拂繁茂,柳色或明或暗,

  鄄都的大路旁,柳枝像妙龄女郎在蹁跹起舞。

  早就听到不少人赞美柳树风流至极,

  如今看到了,正当婀娜多姿时。

  迷人的柳色一直到桥边,眼看柳色要被隔断,

  跨过桥向长堤延伸,我的心也紧随不舍。

  柳树真忍心啊,放出如雪的柳絮,

  飘浮着,飞舞在青楼酒旗之间。

  赏析

  《赠柳》是唐代杰出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柳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诗人写对柳的赞美,对柳的离去的痛惜爱恋,在赞美柳的极盛中,意味着繁华即尽之后的凋零。全诗不着一个“柳”字,但句句写柳,仔细回味,又似乎是写人,对柳的爱恋不舍,似有对人的眷恋与思念,因此被人认为是借柳咏人之作。

  诗题《赠柳》实为“咏柳”,是诗人先咏后赠。

  首句“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囊括了从京城长安到江滨江陵的各路柳色。这柳色从南到北,无处不在,绮丽千里。“从”、“更”二字以递进式的表达,点明了春意正闹,柳树生机勃勃。“掩映”、“参差”二词便是在写柳色的明暗交接,柳条垂拂,如此繁茂动人。

  颔联“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描绘了柳枝妩媚动人.春风拂过,如同美妙少女般翩然起舞,姿态引人遐想。诗人用“见说”表现了人们自古以来对柳色的热爱有加,又用“来当”表达对此时美景的欣赏之情,

  颈联首句“桥回行欲断”意在描绘诗人寻柳的场景。诗人目光被这一春柳色深深吸引,这柳色一路牵引着他来到桥边,堤畔的柳树烟雾笼罩,朦胧动人,一眼寻去,却见这柳色快被隔断。诗人跨过桥去,转身回行,再次沿着这河堤寻着美色,乃至终于不见这柳色。“堤远意相随”则是在说诗人眼中虽已望不见柳,但仿佛还是能见那如烟似梦的柳色向远方延伸。

  尾联“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指诗人心系柳色。紧紧相随,直至柳絮如花、青楼酒旗处。“忍”透露出诗人对春柳盛极之时的痛惜之情。尽管花飞如雪甚是美丽,但到繁华尽处就只剩凋零了。这一句深切刻画出诗人的爱柳之情及对春柳的痛惜之意。

  本诗前四句从广阔背景提笔,以生动的笔调描绘出了春天柳色的秀丽可人、妩媚柔长;后四句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言外之意不尽,颇为耐人寻味。观摩全诗,此诗既是在写柳,也是在写人。李商隐此诗正是巧在此处,似此似彼,亦即亦离,借咏寄思,是咏物诗的化境。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菁华3篇)(扩展3)

——古典诗词赏析 (菁华3篇)

  初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赏析方法,在现阶段还处在泛读,背诵阶段。而如何深读,精读,大家可能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笔者就此作出一些探讨。

  一、调整语序法

  “诗词”是精炼的语言沉淀,是叙事,写景,抒情的高度浓缩,因此,古典诗词的字面形式往往是“跳跃式”的。同时,也因为古典诗词中押韵、*仄、对偶格律等的要求,所以,按字面语序理解,可能有难度。于是就应考虑是否调整一下语序,看看是否可行。现举例说明:

  例(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诗句按现代的语序*惯调整后应是“天上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因此,联系诗句可知诗意是:天空中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我”在前行的山路上,感受到了零星的小雨。这显然是一幅夜晚旅人图。

  例(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调整语序应是“日暮何处是乡关,江上烟波使人愁”。意思是“傍晚了,我的故乡在哪里?回头见江面烟霭弥漫,更使我愁绪涌上心头”。这里低沉的绵绵愁思跃然纸上,更增添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要调整语序,如果语言风格与现代汉语语言*惯类似,就不需要作调整了。反之,尝试作一些局部调整,重新组合,其诗意就能更理想地彰显出来。

  二、活用词类法

  探讨活用词类法就是探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在古典诗词中的词性变化情况,以便能透彻地理解诗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新意。

  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句连用了6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铺叙了萧瑟的景物特征。如果不从词性变化的角度来认识,就不太容易解释。而活用这一系列名词或名词短语后,意思就鲜明了。在冷飕飕的西风的劲吹下(名词作状语),在古道上(名词作状语)我骑着一匹瘦马慢慢前行(名词作动词)。那窄小的木桥旁(名词作状语),溪水缓缓流动(名词转动词),旁边坐落着几间稀疏的房屋(名词转动词)。诗中用了一系列的特写镜头,写了人(一个天涯游子),事(行进在回乡路上),景(凄凉,冷落,萧瑟),使人产生了无尽的遐思……

  例(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诗句中“酣”是形容词,有“畅饮痛快”之意,在诗中活用作动词,是“痛快地饮酒”之意。这个“酣”字,精炼地刻画了“侠客”“诗仙”李白的形象,使人如见其人,如观其“饮”。

  由此可知,了解古典诗词中某些词的词性变化,能够整体感知诗词的意义,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既疏通了诗文意思,又了解了诗词中精炼的字词意义,更有助于提升对主题的认识。

  三、寻觅“诗眼”法

  “诗眼”是诗词中最能提携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实际上,寻找“诗眼”对初中生而言难度颇大,但如果在疏通了全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文的写作背景,体会出诗人的情感积蓄或爆发后,也许这个“诗眼”就会自然显现于读者面前。这个“字”或“词”就成为了领起诗作结构,表现感情线索的“诗眼”了。

  例(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其诗作背景:作者贬官,于谪居途中所作。因此心境压抑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作者既想忠君报国而义无反顾(欲为圣明初弊事,肯将……),也对前途渺茫叹感生死未卜,思想极为复杂(云横秦岭家何在……),所有的念头均因“贬”而发。因此诗中“贬”字很明显地作为“诗眼”来张目,起到引起全诗的作用。

  例(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

  疏通诗意后知道,作者描写了农家生活:有田园劳动情景,有农业收成的叙述,也有劳动强度的介绍。但这些情况,诗人都不感到可“惜”,只希望不违背自己辞官归隐的初衷,从另一方面说,诗人对此生活尤为珍“惜”,有觉得来之不易的意思。所以,这个“惜”理应是全篇的“诗眼”。

  当然,对古典诗词的赏析,不局限于上述三个方面。作者无意误导读者机械地仿效学*,只希望提供一些旨要,或许能给予一些启示。

  满庭芳·立春西岭萌花,东郊放蕊,江南一夜春临。山青水秀,碧翠漫从今。北野桃红杏嫩,蹊径外、岸柳垂金。听阡陌,莺歌燕舞,归雁绕琼林。人生知苦短,晓霜鬓染,晚露眉侵。莫辜负,无边风月诗心。羁旅红尘倦客,觅幽境、寓意千寻。兰香里,不追昨梦,把酒寄瑶琴。

  注:

  *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知识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复*目标了解古典诗词中表达技巧的种类

  正确判断和鉴赏古典诗词中的表达技巧

  复*重点判断和鉴赏古典诗词中的表达技巧

  复*难点判断和鉴赏古典诗词中表达技巧的方法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11分)(安徽安庆20xx届重点中学模拟试题)

  秋日送容至潜水驿

  刘禹锡

  候吏立沙际,国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鹄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疲马再三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沙际”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林、溪流环绕田舍,自然环境清新可喜。

  B.领联描写送别时的景象,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描绘了静谧安详的自然景象,写出了秋季时令特征和生活趣味。

  C.额联上下句运用列锦的修辞,枫林、鼓声、茅屋、鸡鸣等构成名词性意象组合,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颈联中作者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围绕题目中的“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环境。

  E.尾联明确点出此次送别地点在潜水驿,作者写写驿楼、宫树和马鸣,结句托物言志,以驿马疲惫再三嘶鸣,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描描绘了静谧安详的自然景象”错,鼓响鸡鸣描绘的应该是喧腾的景象。E项,“托物言志”错,应该是“借景抒情”。

  (2)请从写景角度简要赏析本诗颈联。(6分)

  【答案】①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鹊噪衬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②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③远*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景。(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要求从写景的角度来赏析。“噪”是听觉,“飞”“晚禾”“秋草”是视觉;“鹄噪”“蝶飞”是动,衬托出了“晚禾”“秋草”之静。“鹊鹄噪晚禾地”是从远处落笔,“蝶飞秋草畦”则是从*处勾勒。根根据以上分析分条表述即可。

  二、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知识点1.表达技巧分类

  知识点2.鉴赏表达技巧的步骤

  三、典例剖析思维拓展

  考点1.鉴赏表达技巧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题目。(11分)(安徽名校联盟20xx届最后一卷试题)

  玉楼春白莲

  王夫之①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②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注】①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想家。年轻时参加抗清复明斗争,失败后隐居山林,潜心著述。②檀:红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一、二句描写莲塘秋夜的清幽景色:弯月当空,低照池塘,波光闪动,把读者带入一个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美丽境界。

  B.三、四句描写白莲的清雅风姿:莲叶茂盛,恰如冉冉绿云;莲花初绽,好似刚刚匀就脂粉的美人,散发出阵阵馨香。

  C.五、六句描写白莲的孤独情态:荻花纷飞,秋水生寒,白莲独自抱着红蕊映照湖面,仿佛在对着镜子窥视自己的晨妆。

  D.七、八句转写对白莲命运的关心:将来白莲的芳魂会归向何处?末句营造出一种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

  E.这首词由虚到实,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章法谨严,写景细致入微,感情含蓄蕴藉,体现出十分高超的艺术技巧。

  【答案】D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项,“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错,应是一种凄迷渺茫的境界,暗示白莲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难觅芳魂。E项,“由虚到实”错,应为由实到虚。

  【易错点】对诗句情感把握不准会出现错误,对手法的鉴赏积累不够对诗句理解错误。

  【方法点拨】诗歌的选择题常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手法的使用、情感的表达三个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手法,而且做到能够清楚的辨析灵活的运用。

  (2)这首词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抒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借物抒情(托物言志)。(2分)词人以莲自况,把自己的情志寄托在白莲身上,抒发了自己在明亡之后孤忠自守、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不与异族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通过白莲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是典型的借物抒情,也可以说是托物言志。在分析表达的情感时,要分析意象特征,知人论世。莲花本身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白莲更显其洁身自好的情操;联系词下注释给出的词人的身世背景,可知词人是以白莲自况,表明自己不与异族同流合污的忠贞气节。

  【易错点】学生在分析表达技巧时,容易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中的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混淆。

  【方法点拨】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手法,而且做到能够清楚的辨析灵活的运用。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目。(11分)(广东湛江20xx届一模试题)

  市乡子①

  苏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涨渌。

  春雨暗日台,乱洒歌楼湿粉。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注】①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词人因揭露新法弊端被贬至黄州。②蒲有:即“葡萄”,喻江水澄激碧绿。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琼杯,玉制的酒杯,亦用以美称酒杯。

  B.“岷峨”指四川岷山、峨眉山,苏轼常常在诗词中用“岷峨”代指家乡。

  C.下阕前两句“暗”和“乱”两字写山上春雨忽至,营造了悲凉清冷的氛围。

  D.下阕后三句描写骤雨复晴的景色,东风吹散云雨,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

  E.本词描写的自然景观阴晴不定、神奇瑰丽,直接抒发了词人对身世际遇的感慨。

  【答案】CE

  【解析】本题考査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暗”“乱”两字突出了春雨飘忽不定、倏来倏往的特征,并未营造悲凉清冷的氛围。E项,“直接抒发”错误,本词应该是寓情于景,在景物描写中蕴含词人对身世际遇的感慨。

  【易错点】对诗句的理解不够精准,写景抒情的手法判断错误,

  【方法点拨】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手法,而且做到能够清楚的辨析灵活的运用。

  (2)本词上阕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实写落日美景倒映在酒杯里,青山绿树把杯中美酒都染绿了。②虚写杯中琼浆是岷山、峨眉山积雪融化而来,万顷的江水正像那未过滤的`酒。③虚实结合,想象奇特,扩展了时空,表现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与旷达胸怀。(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要求赏析“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要结合词句分析“虚”“实”各自的内容及效果,最后指出词句运用此种手法所表达的情感。上阕写词人看到的黄昏景致。“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水天色的景致,是实写。“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酷”句词人看着满眼碧绿的江面,回想起初到黄州时,竟认为这碧波荡漾如葡萄美酒般的江水是由岷山与峨眉山上的雪浪融化而来的,是虚写。虚写部分的想象十分奇特,营造了空间的辽阔感;同时,因苏轼是眉山人,峨眉山的雪浪勾起了思乡之情,壮阔的想象表现出词人旷达的胸怀。

  【易错点】学生在分析表达技巧时,容易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中的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混淆。

  【方法点拨】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手法,而且做到能够清楚的辨析灵活的运用。

  四、举一反三成果巩固

  考点1.鉴赏表达技巧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目。(11分)(吉林白山20xx届二模试题)

  如梦令春景

  秦观①

  莺嘴啄花红溜②,燕尾点波绿皱③。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④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①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此时他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②红溜:形容花朵娇红。③绿皱:形容春水绿波。④《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二句直笔写春。莺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

  B.一个“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又是那样轻柔,那样温和,那样令人陶醉、销魂。

  C.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鸣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词作境界一转,可见词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

  D.“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是点题之笔,词人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春色渐老,春光即逝,更有那刻骨的相相思深情。

  E.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莺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一曲《小梅》,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答案】CD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可见词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错,第四句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玉笙寒”句,是为了表现与外界春光明媚格格不入的忧伤情。D项,“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词人写绿杨如人一般瘦,应为“拟人的修辞手法。

  (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分析。(6分)

  【答案】①以乐景衬哀情。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反衬心境的悲苦。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②化用。词人化用李環《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写女子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借以表达悲苦和思念。③拟人。写人与绿杨一样消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伤春念远之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④反复。“依旧”一词,反复运用,指《小梅》之曲悠悠不尽,表现词人忧思情怀不尽。同时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在意象特征上,本词首二句直笔写春,旨在突出自然春光的美好,反衬内心春光逝去、别离相思的悲苦。在炼字上,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形象生动,用拟人手法写出伤春思人之情。在用词上,“依旧,依旧”的反复,既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又极尽《小梅》曲之悠悠不尽。词中比较隐蔽的手法是“化用”。李璟《山花子》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向,写思妇念远之情。思妇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醒来时,正值细雨迷蒙、寒意袭人,梦中鸡塞似*在咫尺,而醒后回味却远在天涯。唯有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问。然而风雨楼高,吹笙非但不能减轻相思愁闷,反而更添怀念之情。词词人采用化用手法,借以表达悲苦和思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11分)(吉林市普通中学20xx届第三次调研试题)

  秋夜二首(其一)

  孔文仲①

  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

  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②。

  *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③。

  【注】①孔文仲生性狷直,为官廉洁。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被罢官。此诗写于被罢官后。②苍鹯:一种猛禽。羽翰:翅膀。③汍澜:流泪的样子。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诘问夜晚为何如此漫长,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强烈表达出内心之愁绪。

  B.首联以季节、时间和居所的环境来衬托,突出了诗人清贫的生活状况以及孤寂的心绪。

  C.“雨声冲梦断”承“孤枕夜何永”而来,极写诗人难眠而辗转反侧之苦;“霜气袭衣单”承“破窗秋已寒”而来,极写寒气逼人之甚。可见清廉为官的诗人被罢官后的痛楚。

  D.尾联写出诗人*生气冲斗牛,志存高远,想不到却遭遇此种黯然神伤的落寞结果。此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E.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颔联借秋夜冷雨打断睡意,抒发诗人衣单难以御寒的苦楚,又如尾联借泪水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失望与痛苦。

  【答案】D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运用的是对比手法,以“冲斗气”和“泪汍澜”对比。E项,“借景抒情”错,尾联没有写景,是直抒胸臆。

  (2)请分析本诗颈联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6分)

  【答案】运用了形象贴切的比喻手法。(2分)此联以“利剑”“苍”自喻,既写出了诗人心志的高远,要为国家出力,又写出了遭遇的现实挫折,壮志难酬。(4分)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菁华3篇)(扩展4)

——城市供水条例全文 (菁华3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供水管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供水,是指城市公共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本条例所称公共供水,是指城市自来水企业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本条例所称自建设施供水,是指城市的用水单位以其自行建设的供水管道及其属设施向本单位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

  第三条从事城市供水工作和使用城市供水,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城市供水工作实行开发水源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应将发展城市供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六条国家实行有利于城市供水事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城市供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供水的现代化水*。

  第七条*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供水工作。省、自治区人民*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供水工作。县级以上城市人民*确定的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城市供水工作。

  第八条对在城市供水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九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应当组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作为城市供水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条编制的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并与水资源统筹规划和水长期供求计划相协调。

  第十一条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根据当地情况,合理安排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十二条编制城市供水水源开发利用规划,应当优先保证城市社会用水,统筹兼顾工业用水和其他各项建设用水。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环境保护部门应当会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等共同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经本级人民*批准后公布,定跨省、市、县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当由有关人民*共同商定并经其共同的上级人民*批准后公布。

  第十四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污染水质的活动。

  第十九条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必须经资质审查合格并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资质审查办法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第二十条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确保城市供水的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

  第二十一条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管网测压点,做好水压监测工作,确保供水管网的压力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禁止在城市公共供水管道上直接装泵抽水。

  第二十二条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保持不间断供水。由于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需要停止供水的,应当经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提前24小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因发生灾害或者紧急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并报告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三条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和自建设施对外供水的企业应当实行职工持证上岗制度。具体办法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人事部门等制定。

  第二十四条用水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计量标准和水价标准按时缴纳水费。

  第二十五条禁止盗用或转供城市公共供水。

  第二十六条城市供水价格应当按照生活用水保本微利、生产和经营用水合理计价的原则制定。城市供水价格制定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规定。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菁华3篇)(扩展5)

——校园安全文明标语 (菁华3篇)

  1、上下楼梯靠右走,校园安全记心头。

  2、轻声慢步,文明上下楼。

  3、安全记心间,文明印脑中。

  4、安全是朵幸福花,大家浇灌美如画。

  5、文明交通我先行,绕我行,礼行互让不慌张,谦虚谨慎交通畅。

  6、过马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7、深入开展校园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

  8、自己摔倒不要慌,大喊呼救叫帮忙。

  9、树立人生价值,提高安全意识。

  10、人人持有一卡通,健康卫生伴我行。

  11、谨慎行事随时做,幸福安全伴一生。

  12、校园*安靠大家,*安保障你我他。

  13、维护校园治安秩序,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14、安全标语心常记,安全意识心中系。

  15、安全驻心中,命运握手中。

  16、不夸海口一定安,学养文昌千万宁。

  17、抓好“*安校园”建设,搞好交通安全教育。

  18、文明礼让我先锋,安全伴你一路行。

  19、防火防盗防伤害,留心留意做表率。

  20、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

  21、快快乐乐上学,**安安回家。

  22、时时注意危险在,要让安全护我行。

  23、交通安全时时不忘,幸福生活天天拥有。

  24、彼此让一让,安全文明有保障。

  25、师生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

  26、红绿灯就是天使的.脸,不理天使,天堂相见。

  27、校园无隐患,安全靠大家。

  28、安全工程铸广厦万家,先进技术育优秀人才。

  29、下课不奔跑,不打闹,安全我能行。

  30、上下楼梯靠右走,你谦我让脚步轻。

  31、关注自己一言一行、创建你我美好校园。

  32、红灯停绿灯行,横过马路请走斑马线。

  33、*安伴我在校园,人人事事保*安。

  34、遵守交规路路顺畅,文明出行天天*安。

  35、不管是骑神马,还是坐浮云,安全始终第一。

  36、安全是个聚宝盆,属于守法遵章人。

  37、红灯短暂,生命无限。

  38、记住安全就二字,就能*安走天下。

  39、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促进生活健康和谐。

  40、一步一行用心看,安全出行靠大家。

  1:安全校园逢盛期,莘莘学子迎佳音。

  2: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保障自身生命安全。

  3:同创海经和谐秩序,共建海经安全校园。

  4:文明守纪树良风,安全教育我先行。

  5:论生命不分贵贱,讲安全不分你我。

  6:安全意识天天有,校园生活乐悠悠

  7:规则伴我心,安全伴我行

  8:*安校园在我心,安全行动手中行

  9:美好的生活从自身的文明开始,成功的未来从生命的安全起步。

  10:(教学楼楼道)人济济其拥堵兮,吾将慢性而求稳。

  11:构建文明新校园,须要安全做先锋。

  12:树立人生价值,提高安全意识。

  13:增强安全意识,遵守安全章程,掌握安全技能。

  14: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

  15:多一份小心,多一份安心,多一点当心,多一点放心。

  16:放火之心不可有,防火之心不可无。

  17:谁小看安全问题,安全就让谁出问题。

  18:微笑辽阔*,安全超于一切。

  19:今日今时我为安全而注意,明日明刻安全为我为牵伴。

  20:事事安全牢记人心,人人幸福洒满校园。

  21:人生起落,安全保障。

  22:和谐校园,共创蓝天,安全之责,尽在你我。

  23:谨慎行事随时做,幸福安全伴一生。

  24:健康的生活为我们增添姿彩,安全的意识为我们保驾护航。

  25:呵护自己的生命就是对亲人最大的回报。

  26:安全关系着你我他,你我他安全被关心。

  27:明天的幸福靠今天,今天的*安靠安全

  28:居安思危天天乐,防患未然。

  29:立安全意识,走*安之路,创和谐校园,舞海经风采。

  30:碧波边:进一步,遗恨一世,退一步,成全一家。

  31:读安全课本,掌生命之握。

  32:紧绷安全琴弦奏响生命乐章

  33:校园讲安全,伴随你我他。

  34:安全工程铸广厦万家,先进技术育优秀人才

  35:唱响红歌之魂,奏响安全之曲(鸣响安全之钟)

  36:警惕诚可贵,谦让价更高,君为安全故,两者岂敢抛。

  37:齐心协力共创防火高墙,携手共进打造*安校园。

  38:六月骄阳九月天,已是你我游泳时,岸上不知防患早,水下方愧溺水迟。

  39:人人持有一卡通,健康卫生伴我行。

  40:火不单行,防患未燃。

  41:万众一心共创*安校园,互助友爱同筑和谐海经。

  42:不为一时的冲动放弃自己的美好未来,安全、和谐、文明校园由你我来创建!

  43:出门多看一眼,遇事多想一点,安全放重一点。

  44:你爱湖水,湖水也会“溺爱”你。

  45:马虎人,一失足成千古恨;遵章者,三思行享百年福。

  46:踏入校园,走进*安,建设和谐校园,增强自我防范。

  47:大事小事讲安全,时时刻刻顾安全。

  48:严是爱,松是害,安全给力,*安天天在。

  49:不管是骑神马,还是坐浮云,安全第一。

  50:绷紧安全弦,奏响青春歌!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菁华3篇)(扩展6)

——李商隐诗(精选五篇)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溪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溪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溪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溪生实不多觏。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对于诗人玉溪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的。玉溪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溪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随师东

  唐代李商隐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译文

  潮廷滥施厚赏收买诸将,中原的财富几乎搜利光。

  诸离亮斩马谡军令不见,谎报杀死孙歆以邀厚赏。

  只要是贤臣在朝来执政,怎能让藩镇割据逞凶狂。

  沧州景州地区战云密布,枯骨已成堆肃杀又荒凉。

  注释

  师:军队。

  东征:指讨伐叛将李同捷的战争。日调:每天征调。万黄金:形容征调财物之多。

  几竭中原:几乎竭尽中原的财富。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买斗心:指用犒赏来收买、换取将士们的斗志。

  马谡(Sù):三国时蜀国将领。228年,诸葛亮出兵伐魏,派马谡为前锋。马谡违反军事部署,失守街亭。诸葛亮按军法挥泪斩马谡了,并自请贬官三级,以示自责。

  孙歆(Xīn):三国时吴国都督。280年,晋伐吴。晋将王濬谎报战功,说己经斩得孙歆首级。后来晋将杜预俘获孙歆,解送洛阳后,才揭穿了事实真相。

  鸑鷟(yuè zhuó)阿阁:比喻贤人在朝执政。鸑鷟,凤凰的别名,这里借喻贤臣。阿(ē)阁,四面有栋梁和曲檐的楼阁,这里借指朝廷。古人认为,凤凰飞集于阿阁,朝廷就会有贤相,天下就能太*。

  岂假:怎能容让。鸱鸮(chī xiāo):猫头鹰,古人认为它是不祥之鸟,这里喻指叛乱者。泮林:泮宫旁的树林。西周诸侯国设立的高等学府叫泮宫。

  前朝:指汉朝。玄菟(tú)郡:汉代设置的郡,属幽州。郡治在今辽宁省沈阳市附*。这里借指李同捷据以叛乱的沧州、景州地区,

  骸:尸骨。莽:密生的草,这里形容尸骨成堆,密如草丛。阵云:战云,杀气。

  创作背景

  大和三年(829)才初步*定。这年十一月,李商隐应聘为天*军节度使巡官,随同节度使令狐楚赴郓州(今山东郭城),沿途目睹了战乱后的破败景象,写了这首诗。因诗人是由洛阳去郡城,所以题为“随师东”。写这首诗的时侯,诗人年仅十七岁。

  赏析

  诗的头两句写唐王朝政策失误。唐朝廷为了抵御藩镇,养了大量的军队,加重搜刮财物作军费,百姓痛苦不堪。唐朝廷对军费的开支很不得当,不是用它训练军队、加强军事设施,而是用它滥施赏赐买取官兵的斗志,结果是得不偿失。诗人在这里批评了朝廷对*定叛乱的战争缺乏有效的措施。三、四句写军纪败坏。朝廷威令不行,一味推行厚赂将领的政策,使得将领们对任意违反军令的人不依法严惩,只知道虚报战功,借以得到厚赏。《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大和二年》记载:“时河南、北诸军讨同捷,久未成功。每有小胜,则虚张首虏以邀厚赏。”

  五、六句写藩镇割据得以存在的原因。唐王朝的腐朽政治,自安史之乱以后,不曾有改善。在朝廷,宦官擅权的局面进一步发展,他们甚至操纵起皇帝废立生死的权力。诗人叹惋朝廷不求贤才辅佐,致使藩镇拥兵抗拒朝命。诗中形象地指出藩镇割据的形成与长期存在,关键在于朝廷内部贤人失位,政事不修。这种看法显然是比较深刻的。最后两句写战后的凄惨景象。藩镇割据是一幅群盗杀掠图。《资治通鉴·唐纪·文宗大和三年》记载:“沦州承丧乱之余,骸骨蔽地,城空野旷,户口存者什无三四。”这“积骸成莽阵云深”一句,则形象地描绘出沧、景地区战后的惨状。

  这首诗一中间四句连用典故,比喻恰切,讽刺辛辣,正反相间,对照鲜明,还用“未闻”、“唯是”、“但须”、“岂假”等词语加以串联,新颖多变,一气呵成。

  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和创作特色

  2、进一步培养读诗诵诗的能力

  3、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重点难点:

  1、领会诗的意境、情感、主旨

  2、体会诗的艺术技巧

  预*任务:

  一、名句填空

  1、夕阳无限好,

  2、身无彩凤双飞翼,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春蚕到死丝方尽,

  二、文学常识

  李商隐(约813—约858),诗人,字,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诗集,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和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探究案

  一、阅读鉴赏

  《锦瑟》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马嵬》: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2、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3、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4、“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5、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6、对于这些,诗人发出了“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慨叹,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7、《马嵬》这首诗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译文

  章台柳色垂拂繁茂,柳色或明或暗,

  鄄都的大路旁,柳枝像妙龄女郎在蹁跹起舞。

  早就听到不少人赞美柳树风流至极,

  如今看到了,正当婀娜多姿时。

  迷人的柳色一直到桥边,眼看柳色要被隔断,

  跨过桥向长堤延伸,我的心也紧随不舍。

  柳树真忍心啊,放出如雪的柳絮,

  飘浮着,飞舞在青楼酒旗之间。

  赏析

  《赠柳》是唐代杰出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柳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诗人写对柳的赞美,对柳的离去的痛惜爱恋,在赞美柳的极盛中,意味着繁华即尽之后的凋零。全诗不着一个“柳”字,但句句写柳,仔细回味,又似乎是写人,对柳的爱恋不舍,似有对人的眷恋与思念,因此被人认为是借柳咏人之作。

  诗题《赠柳》实为“咏柳”,是诗人先咏后赠。

  首句“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囊括了从京城长安到江滨江陵的各路柳色。这柳色从南到北,无处不在,绮丽千里。“从”、“更”二字以递进式的表达,点明了春意正闹,柳树生机勃勃。“掩映”、“参差”二词便是在写柳色的明暗交接,柳条垂拂,如此繁茂动人。

  颔联“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描绘了柳枝妩媚动人.春风拂过,如同美妙少女般翩然起舞,姿态引人遐想。诗人用“见说”表现了人们自古以来对柳色的热爱有加,又用“来当”表达对此时美景的欣赏之情,

  颈联首句“桥回行欲断”意在描绘诗人寻柳的场景。诗人目光被这一春柳色深深吸引,这柳色一路牵引着他来到桥边,堤畔的柳树烟雾笼罩,朦胧动人,一眼寻去,却见这柳色快被隔断。诗人跨过桥去,转身回行,再次沿着这河堤寻着美色,乃至终于不见这柳色。“堤远意相随”则是在说诗人眼中虽已望不见柳,但仿佛还是能见那如烟似梦的柳色向远方延伸。

  尾联“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指诗人心系柳色。紧紧相随,直至柳絮如花、青楼酒旗处。“忍”透露出诗人对春柳盛极之时的痛惜之情。尽管花飞如雪甚是美丽,但到繁华尽处就只剩凋零了。这一句深切刻画出诗人的爱柳之情及对春柳的痛惜之意。

  本诗前四句从广阔背景提笔,以生动的笔调描绘出了春天柳色的秀丽可人、妩媚柔长;后四句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言外之意不尽,颇为耐人寻味。观摩全诗,此诗既是在写柳,也是在写人。李商隐此诗正是巧在此处,似此似彼,亦即亦离,借咏寄思,是咏物诗的化境。

  一、 背景介绍: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极真切地写出兵荒马乱的情状,在多方对照和咏叹中,着重责备玄宗荒淫致乱的行为和为保全自己而牺牲贵妃的不义之举。此诗讽意深而用笔细,在众多咏马嵬的诗歌中,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属别开生面之作。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二 、合作探究:


李商隐全文原著赏析 (菁华3篇)(扩展7)

——柳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商隐(精选5篇)

  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雨萧萧。

  *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

  翻译

  在这花红柳绿的春天,我闲游在绿萍池边,倚身在栏杆上,凝视着池上细波连连。那潇潇细雨如我的思愁绵绵。

  *来他的书信稀疏难见,我更难忍洞房的寂寞无边。且打开银屏放下竹帘,苦熬这长长的春夜,只怕又是孤愁难眠。

  注释

  “花映”二句:花柳相映,正是好景,谁知风吹花落,坠于池上绿色浮萍中。闲,一作“吹”。

  凭:倚。

  阑干:即栏杆。

  萧萧:一作“潇潇”,形容细雨连绵。

  两疏索:指双方都未得到音信。疏索,稀疏冷落。洞房,幽深的闺房。

  银屏:镶嵌银丝花纹的屏风,以示华丽。箔,一作“幕”,一作“泊”,意指竹帘子。

  赏析

  这首词写春日闺情,抒写一位女子与相爱之人分别后寂寞、无奈的心情。

  上阕写女主人公池上凭栏闲望,用“花映柳条”领起,“雨萧萧”作结,两句都是写景,前句明艳,后句暗淡,寓意着好景不常,美人迟暮。中间“闲向绿萍池上。凭阑干,窥细浪”三句写女主人公的一系列动作,重点落在一“闲”字上,以示她凭栏窥浪,全不觉得赏心悦目,体现其百无聊赖的内心感受。

  下阕写女主人公深闺怀远的寂寞。换头二句写她的境遇和感受。“*来音信两疏索”七个字,将相思离情点出,以下的描写无不因这情思引起。音信疏索是心情寂寞的原因。接下来“洞房”“寂寞”以一“空”字修饰,与上片的“闲”字相应,足以体现其无比遗憾的心绪。最后“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三句紧承“疏索”“寂寞”,写女主人公掩屏垂帘,苦度春宵。

  全词以外显内,用女子的行动来表现了她空虚寂寞,无限惆怅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温庭筠“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致使“累年不第”仕途上的失意。于是他常年流连沉溺在秦楼楚馆、烟花巷柳之地,观察她们的一举一动,与她们沟通,感受到了她们相思缠绕的苦楚和望穿秋水的无奈。此词即为表现女子闺怨而作,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杨柳

  亚夫营畔柳濛濛,隋主堤边四路通。

  攀折赠君还有意,翠眉轻嫩怕春风。

  注释

  亚夫:指西汉名将周亚夫。

  营畔柳:《史记》中有“周亚夫军细柳”的经典描写。

  隋主:指隋炀帝杨广。

  堤:隋炀帝下扬州的时候在京杭运河两边种植杨柳壮丽景致。

  攀折赠君:古人在送别亲友时有折柳寄情的*俗。

  注释

  亚夫:指西汉名将周亚夫。

  营畔柳:《史记》中有“周亚夫军细柳”的经典描写。

  隋主:指隋炀帝杨广。

  堤:隋炀帝下扬州的时候在京杭运河两边种植杨柳壮丽景致。

  攀折赠君:古人在送别亲友时有折柳寄情的*俗。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的七言绝句。作者以咏柳为题目,引用了“周亚夫军细柳”、“隋炀帝下扬州”的历史典故。充分表现了作者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译文及注释

  曾逐东风拂舞筵(yán),乐游春苑断肠天。

  你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舞筵,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苑中游玩。

  东风:指春风。舞筵:歌舞的筵*。乐游:乐游原的省称,也叫乐游苑,在唐代长安东南,今陕西西安市郊。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又为何肯捱到秋天来啊,现在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肯到:会到。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舞筵,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苑中游玩。

  又为何肯捱到秋天来啊,现在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注释

  东风:指春风。

  舞筵:歌舞的筵*。

  乐游:乐游原的省称,也叫乐游苑,在唐代长安东南,今陕西西安市郊。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销魂。

  肯到:会到。

  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创作背景

  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公元851年(大中五年)。李商隐在被柳仲郢辟为节度**后的几年离都在柳幕中,所以他的咏柳诗往往借府主的姓氏抒发感慨。此诗即为其中一首。

  赏析

  对比手法 1.诗写的是写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你看,在士女如云的乐游苑上,在繁华似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飘然起舞的舞女在热闹的舞筵上结合了起来,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优美!而眼前的秋柳,却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斜阳”“秋蝉”点染了环境的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诗人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2.以春柳作比,来写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隐青年时就中进士,怀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远大抱负,然而由于党争倾轧,长期沉沦下僚,此时悼念亡妻,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想而知,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不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处世的生动写照?

  “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

  春日柳长,迎风摆动,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赋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风吹柳动,却偏要写成柳逐风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

  第四句两个“带”字也分明是将柳写作人。两句连起来读,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带着昏黄的斜阳,又带着凄鸣的寒蝉呢?诗人把斜阳照柳,秋蝉鸣柳反说成“带斜阳又带蝉”,这一反,却将柳的形象凸现出来了。

  《赠柳》,其实就是咏柳。咏而赠之,故题曰“赠”。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下面接写柳色绵延不断。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笼烟罩雾,葱茏翠绿,望之令人心醉。诗人的目光,正是被这迷人的柳色所牵引,向前移去,直到桥边,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断,可是跨过桥去,向旁一弯,却又顺着长堤,向前延伸,最后虽然眼中已望不见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见到青青的柳色向远方伸去。“行”作“行踪”、“踪迹”解。“意相随”既指春柳傍随长堤而去,也指诗人的心为柳所系,紧随不舍,最后直至青楼酒旗、柳花似雪之处。“青楼”、“酒旗”是人间繁华之地;飞花似雪是春柳盛极之时。“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花飞似雪,固然美极盛极,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点。纪昀评此诗云:“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结亦情致可思。”(《李义山诗集辑评》)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尽,很耐人寻味。

  更漏子·柳丝长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柳枝细长,桃树嫩叶小小,这静寂的深院啊,终日没有人到来。日光淡淡,浓绿的树丛笼罩着漠漠轻烟,几声黄莺啼叫划破了深院的沉寂。

  雪白的肌肤透出浓浓芳香,眉旁妆晕消褪,只有枕头上枝梢叠压的绣花,依旧娇艳美丽。春日撩起的思绪沉重,晨无心梳妆,仍独自痴痴地寻思着清晨残梦的记忆。

  注释

  更漏子:词牌名,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等。此调有两体,四十六字者始于温庭筠,唐宋词最多。《尊前集》注:大石调。又属商调。一百四字者,止杜安世词,无别首可录。 比较著名的有《更漏子·玉炉香》、《更漏子·柳丝长》等。

  流莺:圆润婉转的莺鸣。

  雪香浓:雪白的肌肤透出浓香。

  檀晕少:妇女眉旁浅赭色的妆晕消褪了。

  残梦:残存的梦的记忆。

  赏析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恋。词的上片描写庭院中的景物,下片转入居室内部,直接描写女子的外貌和内心。全词以闲雅的笔调和深婉的情致,抒写了春日闺思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纯美的词境。

  上片写室外之景。首三句描写春雨绵绵洒在柳丝上,洒在花木丛中的情形。独处空闺的人是敏感的。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触动其心绪,何况是在万籁俱寂的春夜。因此,当她听到从花木上掉下来的雨滴之声,犹误以为是远方传来的计时漏声。可以想象,思妇由于对远人的眷念时刻萦系在心,无法释然。故而心绪不宁,度日如年。那雨滴之声就像是放大了的漏声,对她来讲就格外地刺耳。柳丝、春雨等本是浓丽之景。但在这里只是用来暗示思妇凄凉的心境,增强对比的效果。

  “惊塞雁”三句则进一步渲染思妇的这种心理感觉。人忍受不了这夜雨之声的侵扰,那么物又如何呢。在思妇的想象中,即使征塞之大雁,宿城之乌鸦,甚至是画屏上之鹧鸪也必定会闻声而惊起,不安地抖动其翅翼。这几句是移情于物的写法,以惊飞的鸟来暗示思妇不安的心情。“画屏金鹧鸪”乍一看似突亍铿由室外移至室内,由听觉变成了视觉。其实,描写静止的鹧鸪慢慢变得灵动起来,这种错觉正好衬出思妇胸中难言之痛苦。

  下片转入居室内部,直接描写女子的外貌和内心。先写她被鸟声唤醒,尚未起床时的情况:“雪香浓”,言其肌肤洁白似雪,浓香馥郁;“檀晕少”是说经过了一夜睡眠,她脸上的脂粉已然淡却;“枕上卧枝花好”,是说女子起身离枕,露出了枕面上刺绣的斜枝花卉,并且以花比人,言其貌美。接下来,描写女子心事重重的慵懒之态。“春思重”是点题之笔,是闺情这类题目的核心所在,当寓含“悔教夫婿觅封侯”之意;“晓妆迟”,晨起无心梳妆,当寓含“谁适为容”之意;“寻思残梦时”,所梦为何,毋须明言,但引她寻思,必是好梦,然而,梦境虽好,奈其残破何,又奈其虚幻何!收束之句,委婉含蓄,韵致无穷,最见笔力。

  全词突出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从全词来看,上片描绘春光美丽,下片却写闺中的女主人公脸色憔损,春思重重,迟迟不起。景与人的对照,形成强烈的矛盾和不和谐。这正反衬了女主人公“春思”的深重。从上片来看,外界是一幅有声有色充满生机的春景图,深院里却是“无人到”的冷冷清清的寂然无声的境界,也是一个鲜明的对照,反衬女主人公“春思”的深重。从下片来看,龙脑香所散发的香气制造了客观的温馨氛围,而女主人的主观却是“春思重”,“晓妆迟”而且脸上光色少了。主客观对照又是极不和谐,又反衬出“春思”的深重,所以尽管龙脑香浓,却提不起女主人公的精神来。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