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赏析 >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 (菁华3篇)

日期:2022-11-07 00:00:00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1

  原文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惶惶忽忽跟他们去,乘鸿雁到紫色天廷。

  不经意看洛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注释

  1.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

  2.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太*广记》卷五九《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

  3.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4.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5.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6.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

  《神仙传》卷八:"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汉元封二年……其子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郁郁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

  7.紫冥:高空。

  8.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

  9.豺狼:比喻安史叛军。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赏析

  此诗大约写于安禄山攻破中原之时。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首二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在这首《古风》里,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强烈对照表现出来的。这就造成了诗歌情调从悠扬到悲壮的急速变换,风格从飘逸到沉郁的强烈反差。然而它们却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诗里,这主要是靠诗人纵横的笔力、超人的才能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2

  原文: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远地看见华山仙女。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太空之中凌空而行。

  身穿云霓做的衣裙,拖着宽阔的飘带,轻盈飘拂地升天而行。

  她邀请我登上彩云高台,拜见那仙人卫叔卿。

  恍惚之间与仙人同去,驾着鸿雁飞入高空。

  俯视中原一带,到处都是安禄山叛军。

  鲜血淋漓涂满了野草, * 的豺狼都封爵簪缨。

  注释

  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

  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

  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

  紫冥:高空。

  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

  豺狼:比喻安史叛军。

  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赏析: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首二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美丽的玉女邀请李白来到华山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以为皇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但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这里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着李白自己的遭遇。天宝初年,诗人不是也曾怀着匡世济民的宏图进入帝阙吗?而终未为玄宗所重用,三年后遭谗离京。所以没奈何,只好把卫叔卿引为同调,而与之驾鸿雁游紫冥了。

  正当诗人恍惚间与卫叔卿一同飞翔在太空之上的时候,他低头看到了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社会的动乱惊破了诗人幻想超脱现实的美梦,使他猛然从神仙幻境折回,转而面对战乱的惨象。诗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交代自己的去留,但诗中李白正视和关切现实,忧国忧民的心情,是十分明显的。

  在这首《古风》里,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强烈对照表现出来的。这就造成了诗歌情调从悠扬到悲壮的急速变换,风格从飘逸到沉郁的强烈反差。然而它们却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诗里,这主要是靠诗人纵横的笔力、超人的才能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李白后期的游仙诗,常常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道家神仙的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使抒情主人公带上浓郁的谪仙色彩。这是和他政治上不得志,信奉道教,长期过着游山玩水、修道炼丹的隐士生活分不开的。但他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使魏晋以来宣扬高蹈遗世的游仙诗获得了新的生命。《古风》其十九便是一个例证。

  (葛晓音)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3

  原文:

  古风·其十九

  唐代: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一作:西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登云台一作:至云台)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一作:西岳)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远地看见华山仙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太空之中凌空而行。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身穿云霓做的衣裙,拖着宽阔的飘带,轻盈飘拂地升天而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登云台一作:至云台)

  她邀请我登上彩云高台,拜见那仙人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恍惚之间与仙人同去,驾着鸿雁飞入高空。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俯视中原一带,到处都是安禄山叛军。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鲜血淋漓涂满了野草,吃人的豺狼都封爵簪缨。

  注释:

  西上莲花山,迢(tiáo)迢见明星。(西上一作:西岳)

  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niè)太清。

  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霓(ní)裳(cháng)曳(yè)广带,飘拂升天行。

  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邀(yāo)我登云台,高揖(yī)卫叔卿。(登云台一作:至云台)

  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

  恍(huǎng)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míng)。

  紫冥:高空。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yīng)。

  豺狼:比喻安史叛军。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赏析: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郁贤浩《李白选集》云:"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在华山作。"朱谏注认为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总之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 (菁华3篇)(扩展1)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翻译及赏析

  《饮酒(其五)》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饮酒(其五)》白话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饮酒(其五)》赏析

  《饮酒》为一组诗,共二十首。诗前有序云:“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检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可见这一组诗作于归田闲居之时,都是酒后之作,但并非成于一时。

  前四句写归田闲居的自我感受。前两句说居住在人世间,却无车去马来的世俗交往的烦扰。意为归田之后,尽管仍没有脱离纷纷扰扰的人世,却摆脱了许多车马喧嚣的烦扰。这种烦扰本来是很难摆脱的`,可是作者却摆脱了,透露出作者对争名逐利的官场生活的厌恶,对闲居恬静生活的喜爱。后两句自问自答,对前两句所说的情况作了解释,说明只要内心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即使处于喧嚣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住在僻静的地方一样。作者从心理上解释前四句,认为只要从心理上厌恶世俗的烦扰,任凭世俗如何烦扰,也能够摆脱而保持括静悠闲的心境。作者在闲居生活中领悟了这个心理学的道理,这个道理也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没有对世俗的深恶痛绝和对闲居恬静的喜爱,是很难领悟到的。

  接下四句写闲居的生活和所见的自然之景。秋象征高洁而不随流俗,爱菊成为作者生活的一个内容。他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心里悠然自得。偶然一抬头,南山出现在他的眼前。他不注意看山,山却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热爱自然,自然景物也随着他的出现而出现。人到作者喜爱自然已到了与自然浑然为一的境界。时已傍晚,作者用“佳”字写南山之美,也正是作者热爱自然心理的反映。山鸟相伴归林虽是眼前之景,何尝不是反映作者厌恶官场生活而归田的心理?可见作者不单是写自然之景,而且是从写景中表露出自己归田闲居的心情。

  最后两句作者说:从这大自然的景色中,领悟到人生的真淹,本来要说明一下这真谤,可是到要说的时候已忘记了该怎么说。那就是说人与自然既然浑然为一,那么人生就听凭自然吧。言外之意,人生何必去争名逐利,扭曲自己的本性。

  情、景、理结合是本诗的主要特点。前四句言情,但情中有景。“而无车马喧”,实际是有喧嚣不断的车马,只是由于作者“心远地自偏”而不见不闻而已。而“心远地自偏”正是作者从厌恶世俗喜爱闲居恬静的心理中悟出的道理。中间四句主要写景,而景中有情有理。东篱采菊见出悠然自得之情;“见南山”中传出热爱自然之情,“佳”字正是这种心情的表露;而“飞鸟”句更表露了其厌倦官场生活和喜爱归田的情感。末两句言“真意”亦从景中而来,其中又包含着理,但作者没有说出,含蕴而有味。一篇短短诗歌中,既言人情,又写自然之景,并道人生哲理,实在是精练之极,蕴厚之至,而且三者结合得浑然一体,水**融,见出了其艺术的纯熟和高超。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 (菁华3篇)(扩展2)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实用5份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 1

  李白古风十九,表达的是作者忧心国家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导读:

  这是李白写的《古风》系列诗当中的第十九首,此系列流传至今共有五十九首。其原文如下:

  古风

  李白(十九)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李白古风十九内容简析:

  诗用游仙体,前十句遐想登华山,遇仙女,翔太空,遗世独立,飘飘欲仙,后以“俯视”为转捩点,对叛军的残暴和人民的苦难,表示愤慨和悼念。这种反跌手法,更强烈地表达了隐居中的诗人的内心矛盾,显示了他貌虽放旷,而根本上与人民是呼吸与共的。

  李白古风十九赏析: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首二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美丽的玉女邀请李白来到华山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以为皇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但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这里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着李白自己的遭遇。天宝初年,诗人不是也曾怀着匡世济民的宏图进入帝阙吗?而终未为玄宗所重用,三年后遭谗离京。所以没奈何,只好把卫叔卿引为同调,而与之驾鸿雁游紫冥了。

  正当诗人恍惚间与卫叔卿一同飞翔在太空之上的时候,他低头看到了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社会的动乱惊破了诗人幻想超脱现实的美梦,使他猛然从神仙幻境折回,转而面对战乱的惨象。诗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交代自己的去留,但诗中李白正视和关切现实,忧国忧民的心情,是十分明显的。

  在这首《古风》里,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强烈对照表现出来的。这就造成了诗歌情调从悠扬到悲壮的急速变换,风格从飘逸到沉郁的强烈反差。然而它们却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诗里,这主要是靠诗人纵横的笔力、超人的才能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李白后期的游仙诗,常常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道家神仙的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使抒情主人公带上浓郁的谪仙色彩。这是和他政治上不得志,信奉道教,长期过着游山玩水、修道炼丹的隐士生活分不开的。但他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使魏晋以来宣扬高蹈遗世的游仙诗获得了新的生命。《古风》其十九便是一个例证。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马克市),李白即诞生于此。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 2

  原文: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远地看见华山仙女。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太空之中凌空而行。

  身穿云霓做的衣裙,拖着宽阔的飘带,轻盈飘拂地升天而行。

  她邀请我登上彩云高台,拜见那仙人卫叔卿。

  恍惚之间与仙人同去,驾着鸿雁飞入高空。

  俯视中原一带,到处都是安禄山叛军。

  鲜血淋漓涂满了野草, * 的豺狼都封爵簪缨。

  注释

  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

  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

  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

  紫冥:高空。

  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

  豺狼:比喻安史叛军。

  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赏析: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首二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美丽的玉女邀请李白来到华山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以为皇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但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这里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着李白自己的遭遇。天宝初年,诗人不是也曾怀着匡世济民的宏图进入帝阙吗?而终未为玄宗所重用,三年后遭谗离京。所以没奈何,只好把卫叔卿引为同调,而与之驾鸿雁游紫冥了。

  正当诗人恍惚间与卫叔卿一同飞翔在太空之上的时候,他低头看到了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社会的动乱惊破了诗人幻想超脱现实的美梦,使他猛然从神仙幻境折回,转而面对战乱的惨象。诗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交代自己的去留,但诗中李白正视和关切现实,忧国忧民的心情,是十分明显的。

  在这首《古风》里,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强烈对照表现出来的。这就造成了诗歌情调从悠扬到悲壮的急速变换,风格从飘逸到沉郁的强烈反差。然而它们却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诗里,这主要是靠诗人纵横的笔力、超人的才能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李白后期的游仙诗,常常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道家神仙的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使抒情主人公带上浓郁的谪仙色彩。这是和他政治上不得志,信奉道教,长期过着游山玩水、修道炼丹的'隐士生活分不开的。但他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使魏晋以来宣扬高蹈遗世的游仙诗获得了新的生命。《古风》其十九便是一个例证。

  (葛晓音)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 3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古诗简介

  《古风·西上莲花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用游仙体写的一首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作者用卫叔卿的故事暗合自己的遭遇,虚构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仙境,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强烈的对照表现出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翻译/译文

  西上华山的莲花峰,远远地就看见了明星玉女。她手把莲花,在空中轻轻地踩着云朵走来了。身上云霓般的衣裳拖着长长的带子,在天空中飘拂着。她邀我登上云台,拜见了神仙卫叔卿。我觉得恍恍忽忽地与他们一起驾着鸿鹄,升上了天空。当我们飞至洛阳的上空时,俯首向下一看,只见在洛阳川中到处都是胡兵。洛阳附*百姓的尸体纵横,鲜血染红了野草,而豺狼们个个都戴着官帽在庆贺胜利呢!

  注释

  莲花山:即华山西峰,华山因山形似莲花,故名华山,其西峰名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

  迢迢:远貌。

  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太*广记》卷五九《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

  素手:女子洁白的手。

  芙蓉:即莲花。

  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霓裳:虹霓制成的衣裳。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广带:长江的农带。

  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神仙传》卷八:“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汉元封二年……其子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郁郁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

  紫冥:紫色的天空。

  洛阳川:洛阳伊洛河一带的*原。

  豺狼:喻指安史叛军。冠缨:官帽和系官帽的带子,此借指做官者。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首二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美丽的玉女邀请李白来到华山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以为皇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但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这里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着李白自己的遭遇。天宝初年,诗人不是也曾怀着匡世济民的宏图进入帝阙吗?而终未为玄宗所重用,三年后遭谗离京。所以没奈何,只好把卫叔卿引为同调,而与之驾鸿雁游紫冥了。

  正当诗人恍惚间与卫叔卿一同飞翔在太空之上的时候,他低头看到了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社会的动乱惊破了诗人幻想超脱现实的美梦,使他猛然从神仙幻境折回,转而面对战乱的惨象。诗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交代自己的去留,但诗中李白正视和关切现实,忧国忧民的心情,是十分明显的。

  在这首《古风》里,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强烈对照表现出来的。这就造成了诗歌情调从悠扬到悲壮的急速变换,风格从飘逸到沉郁的强烈反差。然而它们却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诗里,这主要是靠诗人纵横的笔力、超人的才能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李白后期的游仙诗,常常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道家神仙的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使抒情主人公带上浓郁的谪仙色彩。这是和他政治上不得志,信奉道教,长期过着游山玩水、修道炼丹的隐士生活分不开的。但他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使魏晋以来宣扬高蹈遗世的游仙诗获得了新的生命。《古风》其十九便是一个例证。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 4

  原文:

  古风·其十九

  唐代: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一作:西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登云台一作:至云台)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一作:西岳)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远地看见华山仙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太空之中凌空而行。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身穿云霓做的衣裙,拖着宽阔的飘带,轻盈飘拂地升天而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登云台一作:至云台)

  她邀请我登上彩云高台,拜见那仙人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恍惚之间与仙人同去,驾着鸿雁飞入高空。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俯视中原一带,到处都是安禄山叛军。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鲜血淋漓涂满了野草,吃人的豺狼都封爵簪缨。

  注释:

  西上莲花山,迢(tiáo)迢见明星。(西上一作:西岳)

  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niè)太清。

  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霓(ní)裳(cháng)曳(yè)广带,飘拂升天行。

  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邀(yāo)我登云台,高揖(yī)卫叔卿。(登云台一作:至云台)

  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

  恍(huǎng)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míng)。

  紫冥:高空。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yīng)。

  豺狼:比喻安史叛军。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赏析: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郁贤浩《李白选集》云:"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在华山作。"朱谏注认为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总之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 5

  原文: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远地看见华山仙女。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太空之中凌空而行。

  身穿云霓做的衣裙,拖着宽阔的飘带,轻盈飘拂地升天而行。

  她邀请我登上彩云高台,拜见那仙人卫叔卿。

  恍惚之间与仙人同去,驾着鸿雁飞入高空。

  俯视中原一带,到处都是安禄山叛军。

  鲜血淋漓涂满了野草, * 的豺狼都封爵簪缨。

  注释

  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

  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

  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

  紫冥:高空。

  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

  豺狼:比喻安史叛军。

  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赏析: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首二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美丽的玉女邀请李白来到华山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以为皇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但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这里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着李白自己的遭遇。天宝初年,诗人不是也曾怀着匡世济民的宏图进入帝阙吗?而终未为玄宗所重用,三年后遭谗离京。所以没奈何,只好把卫叔卿引为同调,而与之驾鸿雁游紫冥了。

  正当诗人恍惚间与卫叔卿一同飞翔在太空之上的时候,他低头看到了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社会的动乱惊破了诗人幻想超脱现实的美梦,使他猛然从神仙幻境折回,转而面对战乱的惨象。诗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交代自己的去留,但诗中李白正视和关切现实,忧国忧民的心情,是十分明显的。

  在这首《古风》里,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强烈对照表现出来的。这就造成了诗歌情调从悠扬到悲壮的急速变换,风格从飘逸到沉郁的强烈反差。然而它们却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诗里,这主要是靠诗人纵横的笔力、超人的才能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李白后期的游仙诗,常常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道家神仙的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使抒情主人公带上浓郁的谪仙色彩。这是和他政治上不得志,信奉道教,长期过着游山玩水、修道炼丹的隐士生活分不开的。但他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使魏晋以来宣扬高蹈遗世的游仙诗获得了新的生命。《古风》其十九便是一个例证。

  (葛晓音)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 (菁华3篇)(扩展3)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5篇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及赏析 1

  原文: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一作:西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惶惶忽忽跟他们去,乘鸿雁到紫色天廷。

  不经意看洛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注释

  1.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

  2.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太*广记》卷五九《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

  3.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4.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5.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6.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

  《神仙传》卷八:"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汉元封二年……其子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郁郁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

  7.紫冥:高空。

  8.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

  9.豺狼:比喻安史叛军。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赏析:

  背景

  此诗大约写于安禄山攻破中原之时。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首二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在这首《古风》里,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强烈对照表现出来的。这就造成了诗歌情调从悠扬到悲壮的急速变换,风格从飘逸到沉郁的强烈反差。然而它们却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诗里,这主要是靠诗人纵横的笔力、超人的才能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赏析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郁贤浩《李白选集》云:"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在华山作。"朱谏注认为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总之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及赏析 2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古诗简介

  《古风·西上莲花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用游仙体写的一首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作者用卫叔卿的故事暗合自己的遭遇,虚构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仙境,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强烈的对照表现出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翻译/译文

  西上华山的莲花峰,远远地就看见了明星玉女。她手把莲花,在空中轻轻地踩着云朵走来了。身上云霓般的衣裳拖着长长的带子,在天空中飘拂着。她邀我登上云台,拜见了神仙卫叔卿。我觉得恍恍忽忽地与他们一起驾着鸿鹄,升上了天空。当我们飞至洛阳的上空时,俯首向下一看,只见在洛阳川中到处都是胡兵。洛阳附*百姓的尸体纵横,鲜血染红了野草,而豺狼们个个都戴着官帽在庆贺胜利呢!

  注释

  莲花山:即华山西峰,华山因山形似莲花,故名华山,其西峰名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

  迢迢:远貌。

  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太*广记》卷五九《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

  素手:女子洁白的手。

  芙蓉:即莲花。

  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霓裳:虹霓制成的衣裳。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广带:长江的农带。

  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神仙传》卷八:“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汉元封二年……其子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郁郁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

  紫冥:紫色的天空。

  洛阳川:洛阳伊洛河一带的*原。

  豺狼:喻指安史叛军。冠缨:官帽和系官帽的带子,此借指做官者。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首二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美丽的玉女邀请李白来到华山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以为皇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但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这里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着李白自己的遭遇。天宝初年,诗人不是也曾怀着匡世济民的宏图进入帝阙吗?而终未为玄宗所重用,三年后遭谗离京。所以没奈何,只好把卫叔卿引为同调,而与之驾鸿雁游紫冥了。

  正当诗人恍惚间与卫叔卿一同飞翔在太空之上的时候,他低头看到了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社会的动乱惊破了诗人幻想超脱现实的美梦,使他猛然从神仙幻境折回,转而面对战乱的惨象。诗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交代自己的去留,但诗中李白正视和关切现实,忧国忧民的心情,是十分明显的。

  在这首《古风》里,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强烈对照表现出来的。这就造成了诗歌情调从悠扬到悲壮的急速变换,风格从飘逸到沉郁的强烈反差。然而它们却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诗里,这主要是靠诗人纵横的笔力、超人的才能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李白后期的游仙诗,常常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道家神仙的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使抒情主人公带上浓郁的谪仙色彩。这是和他政治上不得志,信奉道教,长期过着游山玩水、修道炼丹的隐士生活分不开的。但他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使魏晋以来宣扬高蹈遗世的游仙诗获得了新的'生命。《古风》其十九便是一个例证。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及赏析 3

  原文: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远地看见华山仙女。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太空之中凌空而行。

  身穿云霓做的衣裙,拖着宽阔的飘带,轻盈飘拂地升天而行。

  她邀请我登上彩云高台,拜见那仙人卫叔卿。

  恍惚之间与仙人同去,驾着鸿雁飞入高空。

  俯视中原一带,到处都是安禄山叛军。

  鲜血淋漓涂满了野草, * 的豺狼都封爵簪缨。

  注释

  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

  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

  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

  紫冥:高空。

  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

  豺狼:比喻安史叛军。

  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赏析: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首二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美丽的玉女邀请李白来到华山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据《神仙传》载,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白鹿去见汉武帝,以为皇帝好道,见之必加优礼。但皇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这里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着李白自己的遭遇。天宝初年,诗人不是也曾怀着匡世济民的宏图进入帝阙吗?而终未为玄宗所重用,三年后遭谗离京。所以没奈何,只好把卫叔卿引为同调,而与之驾鸿雁游紫冥了。

  正当诗人恍惚间与卫叔卿一同飞翔在太空之上的时候,他低头看到了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社会的动乱惊破了诗人幻想超脱现实的美梦,使他猛然从神仙幻境折回,转而面对战乱的惨象。诗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交代自己的去留,但诗中李白正视和关切现实,忧国忧民的心情,是十分明显的。

  在这首《古风》里,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强烈对照表现出来的。这就造成了诗歌情调从悠扬到悲壮的急速变换,风格从飘逸到沉郁的强烈反差。然而它们却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诗里,这主要是靠诗人纵横的笔力、超人的才能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李白后期的游仙诗,常常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道家神仙的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使抒情主人公带上浓郁的`谪仙色彩。这是和他政治上不得志,信奉道教,长期过着游山玩水、修道炼丹的隐士生活分不开的。但他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使魏晋以来宣扬高蹈遗世的游仙诗获得了新的生命。《古风》其十九便是一个例证。

  (葛晓音)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及赏析 4

  古风·其十九

  作者:李白

  朝代:南北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 一作:西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惶惶忽忽跟他们去,乘鸿雁到紫色天廷。不经意看洛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注释

  1.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2.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太*广记》卷五九《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3.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4.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5.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6.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神仙传》卷八:"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汉元封二年……其子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郁郁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7.紫冥:高空。8.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9.豺狼:比喻安史叛军。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赏析:

  此诗大约写于安禄山攻破中原之时。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首二句展现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神话世界。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诗人用神奇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在这首《古风》里,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强烈对照表现出来的。这就造成了诗歌情调从悠扬到悲壮的急速变换,风格从飘逸到沉郁的强烈反差。然而它们却和谐地统一在一首诗里,这主要是靠诗人纵横的笔力、超人的才能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及赏析 5

  原文:

  古风·其十九

  唐代: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一作:西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登云台一作:至云台)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一作:西岳)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远地看见华山仙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太空之中凌空而行。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身穿云霓做的衣裙,拖着宽阔的飘带,轻盈飘拂地升天而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登云台一作:至云台)

  她邀请我登上彩云高台,拜见那仙人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恍惚之间与仙人同去,驾着鸿雁飞入高空。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俯视中原一带,到处都是安禄山叛军。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鲜血淋漓涂满了野草,吃人的豺狼都封爵簪缨。

  注释:

  西上莲花山,迢(tiáo)迢见明星。(西上一作:西岳)

  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niè)太清。

  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霓(ní)裳(cháng)曳(yè)广带,飘拂升天行。

  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邀(yāo)我登云台,高揖(yī)卫叔卿。(登云台一作:至云台)

  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

  恍(huǎng)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míng)。

  紫冥:高空。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yīng)。

  豺狼:比喻安史叛军。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赏析: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郁贤浩《李白选集》云:"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在华山作。"朱谏注认为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总之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 (菁华3篇)(扩展4)

——《村居》原文、翻译、赏析3篇

  村居①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②。

  儿童散学归来早③,忙趁东风放纸鸢④。

  作品注释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作品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作品鉴赏

  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名人点评

  《归田诗话》:瞿佑:纤媚如晚唐,不俗,故别。

  《文絮笺注》:许梿:体物浏亮,斯为不负。

  作者简介

  高鼎(1821~1861),字象一、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后期诗人。高鼎生活在*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有关他的生*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著有《村居》、《拙吾诗稿》等。

  作品原文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⑴,榆钱落尽槿花稀⑵。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⑶。

  作品注释

  ⑴陂田:水田。

  ⑵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俗称榆钱。

  ⑶两两:成双成对。

  作品译文

  流水环绕着水田,篱笆外种满了绿竹;榆钱已经落尽,槿花也变得稀疏。夕阳西下,牛背上没有牧童骑卧,只带着成对的乌鸦,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作品鉴赏

  这首诗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前两句是具体描写村居,后两句是从村居以外来描写村居,意象非常丰富。农家的情况,见诸于诗的已经不计其数,很难写出新意来。这首诗采用远*交替的写法,重在对场景气象的渲染烘托,以大特写的手法,提供带有暗示性的画面,所以后来者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诗前两句采用当句对,以便于把很广泛的题材浓缩成集中的*面。诗说水田环绕的人家,篱笆外种满了竹子,院落里的榆树钱已经落尽,槿花也都稀疏了。写出晚秋季节里斜阳照耀着的农舍,水竹清华,落木萧萧的景色,充满了和*静穆的气氛。诗仅写了村居外围,而村居本身即可由此想象,成功地避开了熟见的茅檐、白门、蓬窗、桑圃等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同样,诗没有写人,而通过环境,也可表现住在村居里的人的品藻趣味。

  三、四句是传颂的名句。诗将薄暮景色作了高度浓缩。夕阳西下,照着原野,也照着上面所说的村居、水田,诗在这儿仅以“夕阳”二字,回照上文,增加前两句的形象。而在整个村野中,诗只捕捉住回村的老牛这一中心写,说牛背上没有牧童,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归路,往村里走来;在牛背上,双双乌鸦伫立着,悠闲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们带回村庄。整个画面没有一个人,虽然是写动,但节奏很缓慢,表现出大自然宁静和*的气氛,给人以恬淡温馨的享受,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审美观。读着这诗,很自然地令人想到《诗经》所写的“日既夕矣,羊牛下来”那幅原始的自然美的风光来。

  全诗虽然写的是一组小景,由于诗人本身是个画家,所以很具有画意。诗所选的景物,都有典型性,描绘了村居的特征及季节的特点,用的都是深色调,与夕阳暮霭相统一。在写作手法上,前两句直接写静,后两句是动中显静,在同一画面上配合得很和谐。牛背上站着乌鸦的情况,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同时人诗中也有,如苏迈诗“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贺铸诗“水牯负鸲鹆”。由于张舜民把这一景象与整诗所表现的境界融成一片,所以更为成功。

  作者简介

  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字芸叟,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邠县)人。治*进士。公元1081年(元丰四年)从高遵裕征西夏,掌机密文字,作诗讥议边事,次年十月坐罪谪监郴州酒税。南行途经岳阳,赋《卖花声》二首。公元1086年(元祐元年)以司马光荐,除秘阁校理,监察御史。徽宗立,累擢吏部侍郎。《宋史》、《东都事略》有传。生*嗜画,题评精确,能自作山水。著有《画墁录》及《画墁集》。《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紖被,坐卧有馀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古诗简介

  《村居苦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此诗写酷寒季节农民生活的艰辛,与自己的温饱相对照,深感不安和自愧,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也反映了自己作为一个基层官吏享受俸禄的惭愧不安之情。全诗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易,情真意实。

  翻译/译文

  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连五天大雪纷纷。

  竹子柏树都被冻死,何况那缺衣的农民!

  遍观村里所有人家,十有八九户小家贫。

  寒风吹来好似利剑,衣衫单薄不能遮身。

  只有点燃蒿草取暖,终夜愁坐盼望清晨。

  我才知道大寒年岁,农人更加痛苦酸辛。

  反思自己在此时刻,紧紧关上草堂屋门。

  穿着皮袍盖着棉被,不论坐卧都有余温。

  庆幸免遭饥寒之苦,且又不必躬耕力勤。

  想起他们我很惭愧,叩问自己算是何人?

  注释

  ①“五日”句:形容天气极度寒冷,连经冬不凋的竹子和柏树都冻死了。

  ②回观:遍观。村闾(lǘ):村落、村庄。闾,里巷的大门,因以作里巷的代称。

  ③蒿(hāo)棘(jí):泛指柴草。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多种。棘,荆棘,多刺的灌木。

  ④农者:种田的人。苦辛:痛苦酸辛。

  ⑤顾:可是。当:值,在。此日:指在酷寒的时候。

  ⑥草堂:茅草盖的房子,旧时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深:隐藏。掩门:闭门。

  ⑦褐(hè)裘(qiú):布面的皮袍子。絁(shī)被:绵绸被子。

  ⑧垄(lǒng)亩勤:种田的辛苦,垄亩,田亩,田间。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 (菁华3篇)(扩展5)

——《马诗·其十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华5篇)

  原文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译文

  身佩玉玦的是谁家的好儿郎?久闻他豪侠的美名远扬四方。

  他花费重金买了骏马的尸骨,却要送给并不爱马的楚襄王。

  注释

  宝玦:其状如环而有缺口的玉饰。

  侠骨:指勇武仗义的性格或气质。

  “堆金”句:语本《战国策·燕策一》,战国时郭隗以马作喻,劝说燕昭王招揽贤士,说古有君王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其侍臣主动求寻,三月后以五百金买一死骏马之首,于是不到一年,得千里马三匹。

  楚襄王:即战国时楚顷襄王芈横。

  赏析

  本诗是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十三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译文

  宴会上西王母已将要把酒饮尽,东王公的饭也已经快吃完。

  君王啊如果您去瑶池赴宴,谁来为您驾辕飞奔向前?

  注释

  西母:即传说中的西王母。

  阑:残尽。

  东王:即传说中的东王公,又名东皇公。

  君王:指称帝王。

  燕:通“宴”。

  拽:拉。

  赏析

  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六首。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八

  唐代:李贺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译文: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骏马赤兔没人用,只有吕布能乘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听说矮小果下马,蛮儿都可任驾驭。

  注释: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lǚ)布骑。

  赤兔:骏马名。吕布的坐骑。吕布:勇将名。字奉先,东汉末期人。

  吾闻果下马,羁(jī)策任蛮(mán)儿。

  果下马:一种非常矮小的马,骑之可行于果树下。羁策:驾驭,驱使。蛮儿: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赏析:

  李贺《马诗》共二十三首,诗人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这是其中的第八首。此诗通过猛将骑良马,庸人骑劣马的对比,表明良才必须英主才能任用的道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不能做到“才尽其用”的现象表示极大的愤慨,对趋炎附势的庸才进行无情的嘲讽。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六

  唐代:李贺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译文: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李唐将领挥剑斩了隋朝的大公,骏马拳毛騧归属英主唐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风。

  不要嫌自己披挂的铠甲沉重,飞驰时可以追捕那迅疾的旋风。

  注释:

  唐剑斩隋(suí)公,拳毛属太宗。

  唐剑:唐朝的宝剑,这里喻指灭隋战争中以李世民为首的军事武装。隋公:原是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时的爵号,这里代指骑过骏马“拳毛”的隋朝高级将领。拳毛:指拳毛騧,唐太宗李世民在灭隋战争中所获的骏马。此马后被雕刻成石像,成为著名的“昭陵六骏”之一。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颴(xuàn)风。

  金甲:指披在战马身上的.铠甲。飘风:迅疾的旋风。王琦注:“《说文》:飘风,回风也。盖风之回旋至疾速者。捉飘风即追风之意。”颴(xuàn)风:迅疾的旋风。颴,一作“飘”,一作“飙”。王琦注:“《说文》:飘风,回风也。盖风之回旋至疾速者。捉飘风即追风之意。”

  赏析:

  本首诗是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十六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译文

  宴会上西王母已将要把酒饮尽,东王公的饭也已经快吃完。

  君王啊如果您去瑶池赴宴,谁来为您驾辕飞奔向前?

  注释

  西母:即传说中的西王母。

  阑:残尽。

  东王:即传说中的'东王公,又名东皇公。

  君王:指称帝王。

  燕:通“宴”。

  拽:拉。

  赏析

  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六首。


古风·其十九原文、翻译、赏析 (菁华3篇)(扩展6)

——墨梅原文、翻译、赏析 (菁华3篇)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它不羡慕姹紫嫣红的艳丽色彩,也不希望有谁来把它夸奖。它只有一个小小的心愿,让天地间充满那淡淡的清香。

  [出自] 元 王冕 《墨梅》

  全诗是: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释:

  1. 墨梅:颜色艳丽的梅花。

  2.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4.清气:清香的气味。

  5.乾坤:天地。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的画中的梅花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王冕(1287-1359)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简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 [池头]池边。 [洗砚(y4n)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清气]清香的气味。[乾(qi2n)坤(k&n)]指天地。

  诗意: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赏析二: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主题:这首诗借梅言志,表现了诗人不愿向统治者妥协,洁身自好,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墨梅

  宋代:张嵲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翻译

  在山边幽静的山谷和水边的村落里,疏疏落落的梅花曾使得过客行人伤心断肠。尤其憎恨东风不解风情,更把烟雨吹拂地使黄昏更暗淡。

  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开在山野村头的梅花,虽然地处偏远,梅花一样能给人带来含蓄的美,并给人带来情绪上的触动。

  这笔墨梅更是孑孓独立,清高脱俗,隐忍着寂寞,在孤独中悄然地绽放着,也与作者落寞又清高的心绪产生共鸣。

  张嵲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原文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注释

  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

  头: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