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散文 >

写春节的散文3篇

日期:2022-05-02 12:28:04

写春节的散文1

  *人,有两个节日是要回家团聚的,一个是中秋节,一个是春节。不管走在那里,家永远是团聚的地方。春节的团聚,主要体现在除夕晚上吃年夜饭上。全家人围坐在丰盛的餐桌旁,三代或者四代同堂,笑谈过往来年,诉说一年丰收,附注上小孩子们惦记着的那份心思:压岁钱、新衣裳、好零食,真是其乐融融。团聚,有着千古的亲*情结!——题记

  原来,她是打算回家过年的,女儿十周岁生日,得为女儿过一个儿童岁满的节,而且团聚更是牵着回家的心,去年新盖的楼房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住过呢!然而,看着自己培育起来的摆摊,回家是舍得又舍不得,占个地方赚钱其实很不容易,半年多用心聚起来的买卖人气,也许这次回家过年就会烟消云散,大有可能被别人乘机而入,抢走她有笑绽花的地盘。纠结回与不回的落怀,改变着她初衷的想法,一闪过的灵念时间,已经坚定了她的决心,不回去过年了,守住这赚钱的地方要紧,等将来有了大钱,团聚也是可以把它买回来的。就这样,她早几日有过的回家想头,被赚钱的利欲捏得粉碎。

  我是她的心交,常联系着,有事没事总爱每日打个电话问候。回家去过年,不回家去过年,都是她亲口告诉我的,不隔几日的时间,改变主意如春日气候般的快。我喜欢感觉她跟我说话的样子,勾起唇角又闭缝着嘴巴的甜笑。只要有她的笑,脸颊中间的酒窝,也会随之深深的笑起,有点调皮,又有点可爱、温柔。这次说回不回家过年的事,她也是有着如此的笑,而让这事当玩似的随意着与我说。

  守候他乡,不回家过年,让自己在别人融融嘻嘻的过年声中,借笑自恋自醉,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一抹心滋味。也许在热闹的白天不会想起,那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会不会有乡思家想的孤独沉落,亲*里的呢喃会不会招魂流泪。赚钱,确实能胜过团聚吗?那怕回去吃顿年夜饭再离家走回。难道说,这一晚上的时间,就能糟蹋掉来年的生意吗?也许如你所说,是为了买上将来更好的团聚。好吧,让我的情魂陪你度过今年的春节!

写春节的散文2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象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象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骄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象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作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象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蜡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的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年。

写春节的散文3

  寒冬腊月,银装素裹,万物枯萎,一片荒凉;新春佳节,红红火火,张灯结彩,合家欢乐。

  严冬之中,新年之际,一家人围坐一团,吃着可口的饭菜。看着精彩的春晚,脸上荡漾着微微的笑,那笑脸是那样甜美。好像能笑出一个春天。窄小而又温馨的小屋中洋溢着欢快的笑声,陈旧而又美丽的老屋里充满着喜悦的气氛。相信此时即使狂风暴雪袭来,身处绝对零度,受尽寒冷的折磨。那热闹非凡的画面也能融化所有冰雪,温暖一切寒冷,沸腾整个冬天!

  窗外是寒冷刺骨的坚冰,窗里是热热闹闹的一家人。春节就是这么神奇,最寒冷的季节中最寒冷的一天却是一年中最喜庆的一天。

  吃完热气腾腾、鲜香味美、皮薄馅大的饺子。喝一杯或浓或淡的香茶,推开房门,去外面放鞭炮,各式各样的烟花出现,腾空,绽放,最后在漆黑的夜空中留下一道道美丽的残影,令人神往。那烟花能与星星媲美,能与月亮争宠,能和春花争奇斗艳。幽暗的夜空因这些烟花变得亮堂堂的,恍如白天,但它确实是黑夜。一朵朵烟花在空中盛开后马上消失,它们是美丽的,也是短暂的,我拿出照相机,按下快门,将这瞬即逝的美定格为永恒,珍藏到永远。放完烟火,看完春晚,人们躺在床上,带着对明天的期盼,带着岁月的祝福,带着甜甜的微笑,进入美妙的梦乡……

  冬日的夜是漫长的,仿佛没有终点。人们总是耐不住欣喜一次次从梦中醒来,认为“明天”来临,却发现“明天”早着到呢,于是不得不感叹夜的漫漫无际,“明天”的遥遥无期。

  熬了一晚上,大年初一终于到了。还是黑灯瞎火的五更天,人们早已出了家门。组**数或多或少的队伍去拜年,给亲人们送上最诚挚的祝福,送上最真切的爱……

  春节就是这样,即使在寒冬腊月,人们也能热血沸腾,即使千里冰封,人们也会热泪盈眶。春节总是少不了温馨与感动,少不了传统与新意,少不了情,少不了爱。春节不仅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还是一个伟大民族的象征!


写春节的散文3篇扩展阅读


写春节的散文3篇(扩展1)

——写春节散文3篇

写春节散文1

  岁末年初,年轮加圈,春节依旧。灯笼,新衣,鞭炮,春联,年夜饭……“年”的图景,带着新春的问候,带着节日的祝福,将人们溶入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之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日子过着过着,就到了年关。经过了无数次的轮回,猛然觉得年已不再所轻,于是勾起了“世事沧桑心事定,脑中海岳梦中飞”的梁启超的诗句。记忆中的乡村春节,就在这样的喜庆里辞旧岁,迎新年;别严寒,接新春。新春的景象总是把日子过得安宁而坦荡,明媚而温暖,让农人所有的憧憬变得清晰,所有的生命变得豪放。年轮上的乡村春节,既回旋着历史的沧桑,也面对着未来的召唤。

  年关将*,拣拾童年散落的记忆片段,接着春节生活的多姿画面,往事如昨,历历在目。可直到至今,我一直弄不清春节的意义,只觉得春节就是用来尽情享受的:人们可以翻出藏在箱底的新衣,在年关与农活脱离,穿得干净漂亮又无需劳作弄脏弄旧的新衣;红红的对联为山村的热闹增添了欢乐的喜气,从中感受的人们日子的红火、温暖与幸福,给人一派明媚,表达了农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

  春节总是用巨大的手掌把家放在人们的眼前,让人们不得不停下匆忙的脚步,有再多的钱不想去挣了,有再多的事不想去做了,有再多有工作也放一边去了。春节让漂泊的心开始寻找家的港湾,让家在人的心里有了分量,于是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所有出门在外的游子都会拼命往家赶;于是有了春运的高峰,有了白发苍苍的老母倚在门边翘首期盼阖家团圆身影。年告诉我们,春节就是家人团聚,充满天轮之乐的时间概念,它是家的守护神,诠释了家对人的全部意义。

  春节是一个大的舞台。如果说新衣是迎宾曲的话,那么守岁则是这舞台上的谢幕舞。乡村的春节,冬去春来,农人们歇了农耕,阖家团圆。全家人围坐火塘,守着年与年交替的那一刻,谈论生活的炳恼,谈论工作的艰辛,也谈论一年的喜悦与收获,那情景里有祈祷,有期盼,也有感恩,守着除夕,就是守前明天和希望。也有一部分人们,随着时间的更迭,随着物质的充裕,把守岁的内容变成了春节的联欢晚会,不再谈论五谷丰登的话题,不再商量来年的庄稼要种什么样的品种,而是盯着电视屏幕,怕错过了赵本山的相声,品不够*的歌喉,观不够杨丽萍的舞蹈……有时,电话也会骤然响起,让精彩的晚会受到打扰,那是亲朋好友带来的新春祝福。

  越是年关,关于乡村春节的记忆就越鲜活,只是人的生命太有限了,短短几十年就会让人们的记忆落下沧桑。从“过节好处是解馋”到“看着晚会过春晚”再到“旅游过年成时尚”的今天,乡村的春节在传承与嬗变中,物是人非,早已不见了当年的

  身影。其实,春节就像一本代代相传的曾经厚重的书,封面还是那个封面,当是我们已经看不到了最初的内容。当我们记起团圆、拜年、祭祀先祖等那些关于春节的繁缛礼节,我们就会发现春节是一种圈腾,它依旧神圣地站在岁月深处,流淌着延绵的血肉亲情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写春节散文2

  天渐渐地冷了,年关的脚步也*了。母亲从乡下打来电话,问:“今年你回家过年吗?”我想了想,给了母亲一个肯定的回答,母亲在电话那头愉悦地笑了,而电话这头的我却陷入了沉思中。其实,回家过年一直是我所渴望的。尽管这些年我在离家很远的城市成了家,也即将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我总觉得,城里的新年不够喜庆,它让我找不到过年的感觉。或许是因为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吧,乡下的新年一直让我魂牵梦萦。

  记忆中,在乡下生活的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日子。过年,又是我那些日子中最为盼望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一年中最为热闹的就是过年,或许因为都是农民吧,一年到头难有什么空闲,一到过年,乡亲们都放下手中的活,而为过年忙活着,一进入农历十二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年货,进城采购的采购,自己准备的准备。而我们小孩子,因为父母大多在家,原来分给我们干的事情大多交差了,大伙聚在一起,玩着我们小孩子的游戏,挥霍着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到了十二月二十几,就到了杀大猪的日子,家家户户磨刀霍霍,村里到处是猪的哀鸣和响亮的鞭炮声。每至这些日子,我们就有吃不完的猪肉,因为乡亲们十分热情,一个村的人就像一家人一样,谁家杀了猪,都会邀请村里人去吃饭,或许是那时生活比较艰苦吧,后来每每想起过年那天天吃猪肉的日子我们总会忍不住有一种想流口水的感觉。当然,每当想起当年每家把一个一两百斤的大猪摆在门口,如今总有一些感叹流过心头。

  杀了猪之后,便是做腊肉、做油炸的果条和豆腐等,在做年货的时候,祖母总会给坐在火炕边的我们讲一些老故事,尽管那些故事或许前年我们曾听过,故事情节都让我们能背出来,但那种听祖母讲故事的感觉,就是让我们觉得至今难忘。到了大年三十,全家和和气气吃了团圆饭后围坐在火炕边,吃着糖果聊着天,那气氛真是和谐与温馨。过年后家家忙着拜年,村巷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不时还有舞狮子的从村里闹过,迎来阵阵鞭炮声。乡里的电影院里正播放着一场武打片,那打斗声通过喇叭传得老远,不知哪家的录音机正飘来一首动听的歌,乍一听原来是邓丽君《小城故事》。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熟悉的一切仿佛都成了回忆。过年似乎成了一种程序。等我读完大学再回到家乡时,再也没有儿时那种氛围。祖母早已作古,她再也不能给我们讲那些熟悉的故事了,儿时的小伙伴们不是嫁了就是外出打工为了避开春运不回家过年,村里很少找到年轻人的影子,村巷里空荡荡的,冷清得可怕。父母都已经老了,他们忙碌的身影越来苍老……我每每在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感叹流逝的时光和过去的日子,每每都伤感得决定来年过年时不再回家……

  然而,当年关的脚步又一次叩响在我的心头时,当母亲哪一声声探询再一次在我耳边响起时,我总是在沉思后给母亲一个坚定的答案:是的,咱回家过年!

写春节散文3

  过年——不觉然间,时光晃荡一下,便跳到了春节。

  可我虽觉得年长一岁,活得浑浑噩噩。

  过年该是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迎接,摒弃苦涩的记忆和无聊的苍白,甩开怨恨情仇的羁绊。可是在这普天同庆的气息里,我找不到一点新鲜感。幼时的记忆却分外的鲜活起来。

  幼时,我整天盼望过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包饺子。我端坐在妈妈身旁,疑惑的望着饺子馅。那是酱油拌过的萝卜丝,和零星散着的鸡蛋。这是我春节最好的美味。我们吃起来依然是那么的津津有味,依然是那么的回味无穷。而现在,即使是山珍海味作馅,却找不回当年的感觉,不胜当年的美味。

  天蒙蒙亮,我就从被窝里拱出来。我慌忙跑到厨房给妈妈拜个早年,希望得到零星的回馈。我翘起小屁股像鸡啄豆般通通两下,叩得结结实实。这时,妈妈会迅速将我扶起。“傻孩子,头都磕破了。”妈妈急忙把我的头揉揉,就像我受委屈时那样的感触。然后给我五角或一元,我觉得多么珍贵。鸡蛋才两角一个,一元买的食盐够一家吃一周。我把钱攥在手心。我在妈妈满是沟壑的脸上吸一下,然后兔子似的跑开了。见人就炫耀磕头的赏钱。

  父亲早逝,妈妈拖着我们弟兄三个度日。我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妈妈也从未添过一件。妈妈的手结满茧子,却是世上最灵巧的手。将别人送给的旧衣服像变戏法似的改成新衣服。也正是这双手,维护了我年少时的自尊。在妈妈几*干涸的乳汁哺育下,我健康成长。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开始到各家各户捡鞭炮。然后回来放,算是我家放的。放鞭炮象征着吉祥,在当时人们的眼里。玩一会后,我就上长辈的家里拜年,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一个叩头,一个红包。我不在乎红包的多少,而在于这份喜悦。给长辈拜年,都是实实在在的,叩得头破血流。而大人们给长辈拜年,则是逢场作戏。打打哈哈就过去了。我认为,大人最会骗人。因为红包有时是空的。当大人们在一起喧天喧地的聊起家常事,我就趁机溜走。回家将红包交给母亲。妈妈妈总是小心翼翼将钱叠整齐,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妈替你攒着,明个儿开学凑凑学费”。我默默点点头,心里踏实好多。

  现在忆当年,却清晰如昨。想报答妈妈,却已在迟暮。想把这种忏悔,寄托在工作中,把对母亲的爱赋予留守儿童。现在新年很热闹,却找不回当年的感觉。只有躲在时光的角落里,给孩子讲我儿时的故事。


写春节的散文3篇(扩展2)

——写初春的散文3篇

  今天是立春,人们久盼的春天携着袅袅东风,悄悄地,轻盈地向我们走来了,春天来了,春天的序曲轻轻的、缓缓的奏响了。“立春”的节气仿佛是一只报春鸟,给我带来了好心情,我便欣然地立在窗前,顿感春天正在窗外踱着舒缓的步子,阳光优雅地在大地上空迈开欢快的舞步,翩然而至,呵,今天,我们的脚步就已经踏入了一个欢快明丽的季节,送走了一个冬天的憋闷,迎来了明媚的春天:春暖花开,春光明媚,春日昂然,春风化雨,大地融化,万物复苏……。

  又是一年芳草绿,自在飞花轻似梦,不知哪位哲人说过:人间最美是春天!是啊!我也有同感,你看,那小树就要绿了,桃花就要开了,樱花就要红了,小草就要发芽了,喜鹊就要叽叽喳喳地唱着歌,欢快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燕子类的候鸟也会伴随着春天的脚步翩翩飞来。春天的到来,把绿色的希望、盎然的生机呈现给了大地,春天的到来,美好的理想、奋进的力量带给了我们。还带给人间深深的情、厚厚的爱!所以,我们期盼初春,我们享受初春,总是感到暖意融融,心情舒畅。

  初春,是充满希望和幻想的季节;初春,是植物生机盎然的播发,初春,是触发强大生命力的催化剂,初春,是奏响生命之绿的第一个音符。春天的气息,春天的风光,春天的丽日,春天的景象,春天的田野,春天的村庄,总是让人产生美好的遐想,总是令人神往。春天总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使人陶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初春,都想写一写自己心中的春天。有多少文人骚客倾尽美丽的辞藻来歌颂春天的美好,抒发对春天的美好感受;有多少书家墨客饱蘸浓墨重彩来描绘春天的胜景,引发多少人美好的回味,无限的遐想。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机在于春。初春,带给我们的总是希望,初春,带给万物的总是勃勃生机。

  初春,对工人来说,是谋划发展的开端,愉悦的打算装在心上;

  初春,对农民来说,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欢快的笑意写在脸上;

  初春,对商人来说,是顺势而发的商机,憋足的劲儿正好用上;

  初春,对学生来说,是临阵磨刀的良机,宝贵的春光催人向上;

  初春,对士兵来说,是新老交替的时期,履新的岗位令你紧握手中枪;

  初春,对作家来说,是酝酿作品的襁褓,飞扬的文采跃然在纸上......。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初春,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在你得志的时候,她会催你更进一步,在你失意的时候,她会使你萌生新的希望,这就是初春,这就是春天的力量。我们向往初春,我们享受初春,我们歌唱初春,我们书写初春,我们赞美初春,让我们张开双臂来拥抱这个美丽的春天吧!

  初春,裹着浓浓的年意悄然地来了。随着报春的迎春花那一抹黄色,春天加快了脚步。

  春光、春雨、春风、春花、春耕组成春的主题。

  虽是乍暖还寒,但比起冬日那难得一见的暖阳,初春已是春光明媚,风和日丽,天气逐渐转暖,只是我们还要提防那偶遇倒春寒。

  初春的雨,柔美细如丝,像多情敏感的少女飘柔的发梳,梳理着大地;像柔软的毛毛虫舒舒服服的挠痒着儿童的脸。初春的雨,珍贵而难得,滋润着冬日以来干渴的禾苗、改变着干燥的空气。一夜的春雨,昨天还干枯的山涧、河床、枝头,冒出了新蕾,芽尖吐蕊、泥土芳香,山野间的阳坡荒芜处出现一片片、一簌簌、一抹抹绿色,比起南方四季常青的视觉疲劳,北方朋友幸运多了,花开花落,四季分明,体验感受季节的变化无穷,大自然的魅力变幻十足,该是踏青的季节了。

  春风吹得游人醉,二月春风似剪刀。初春的风,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公园里、河堤里盛满了少年儿童的笑声。

  迎春花是春天大地上第一抹色彩,它从不与百花争艳,却是春的使者,在万物还未复苏、百草还在枯萎时,迎春花便把一片黄色带给人间,当春色满园、花团锦簇的时刻,迎春花便默默收起色彩,将一片绿荫隐藏攀附在大地上,那么的*凡、那么的悄无声色。随着桃红柳绿、油菜花开放,春姑娘把彩裙晒在人间,踏青赏花品味野菜,春游便开始了。

  早春的二月,河开了、鸟叫了、山青了,大地回暖了。农家春耕开始了,春种、春管开始了,有道是春种一粒黍,秋收万颗籽,农家的辛苦从现在开始了。

  唐韩愈在《早春》中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真切的描述了初春的景象。

  一年之季在于春,春花秋实。人生也一样,少年如春,没有厚集那有薄发。春天对于大自然和人生一样,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

  金鸡鸣春,吉祥如意。鸡年的春节对于我注定非常有意义,因为我终于说服父母到我工作的小城过了个年。

  离开家乡的土院、离开乡间的小路,父母网上观看《航拍*》记录篇,空中俯瞰自己的故乡,有了不一样的情怀。

  陪父母过年,不讲吃穿,也来个短途游。不让年迈的父母时常将回忆占据大多心田,也让父母感受体验时代的节拍。伴随初春的脚步,也来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坐高铁、乘地铁、逛省城、品美味,年逾八旬的父母乐此不疲,幸福洋溢在他们脸上,内心的宁静藏在我心里。

  感受初春,明白日月星辰、四季的变幻奇妙;体验乡土、乡情、乡韵,抒发乡愁的情怀;走马观花,了解城镇变化的脚步,感知时代的变迁。

  初春是温暖的,初春是温馨的,伴随着初春的步伐,一个春和景明、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初春的清晨,听着动人的旋律。我微微睁开双眼,用贪婪的眼光。看着这个世界。

  这沉迈的音符如深邃的大海,更像是一曲曲大气回肠的气度,随着音律。闪烁在这西方世界。这沉迈亦如讲述着一个迈向成功人士背后不曾走过的凄凉。一个大气的背影后,在这十八世纪中叶的回顾中,用他苍劲的曲调讲述一段不为人知的.......

  或许是西方世界你我不曾感受过的,从这深邃的蓝色的有如大海一般,苍劲的味道中。

  我也似乎看到的一种高山流水的画面。

  继而伴随着最后几个停动的音符。我也只看到了一个西方世界里孤凉的背影,犹如着深冬。白雪压过的一只黄叶(页),看着朝阳的背影。随着风屑,旋转着,飘着,最后随着这房檐冰椽折射的最后一缕清晨的微弱的阳光而闪耀着稚嫩的如老书籍中一抹黄页,被我收藏...........

  我微微沉浸在,对西方背影流年的一刻。不想,又随这一曲沉重而高雅的曲调,让我荡漾在这浩瀚长河中。未曾熟悉的曲调,随着一曲低隐的箫声。我被拉*了一束时光的漩涡中,伴随着古筝那如行云般撩过我一丝胸怀,我仿佛看见天空中一抹青云,无忘这流云之志,这浩浩云流载着万曲轻舟驶过天野。慕一曲,并蒂花开,沁人心脾。妄若流年,让人心驰神往,只叹我才疏学浅,不曾领会其中,若我会此神迹,只一曲《生如夏花》。

  这缠绵音调,载着我,徜徉在大江南北中,道一曲江西,腾阁相会,只道这青云之志 。

  我乘着祥云,这阡陌中,有几分春种的土壤。看人们忙碌其中,我自说好!

  这曲曲调随这一墨青山绿水的流萤,转而泄入陡折山岩,转而,波涛汹涌, 这波涛犹如,流水,行云,宛若万匹骏马,奔腾在这山间天野,策马奔腾!转瞬,这激昂,消逝于三千流水中,这场景好似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我微微沉浸在,对西方背影流年的一刻。不想,又随这一曲沉重而高雅的曲调,让我荡漾在这浩瀚长河中。未曾熟悉的曲调,随着一曲低隐的箫声。我被拉*了一束时光的漩涡中,伴随着古筝那如行云般撩过我一丝胸怀,我仿佛看见天空中一抹青云,无忘这流云之志,这浩浩云流载着万曲轻舟驶过天野。慕一曲,并蒂花开,沁人心脾。妄若流年,让人心驰神往,只叹我才疏学浅,不曾领会其中,若我会此神迹,只一曲《生如夏花》。

  这缠绵音调,载着我,徜徉在大江南北中,道一曲江西,腾阁相会,只道这青云之志 。

  我乘着祥云,这阡陌中,有几分春种的土壤。看人们忙碌其中,我自说好!

  这曲调,转而犹如万千江水,涌向山涧,这浪花犹如,流水,行云,宛若万匹骏马,奔驰在天野,汹涌澎湃!婉而,无声消逝于尘间,不免让人感叹,这场景好似幻境,也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曲飘笛,宛若让万千骏马的滔滔江水*息。这温润,如美酒般响彻在草原,看着骏马们温而扯尾,随着曲子即将结束我也想说声,“我打江南走过


写春节的散文3篇(扩展3)

——写夜的散文3篇

  浅金色,最终零落天幕,落下一地残破的华丽。当苟延残喘终究沉寂,宁静的压迫感袭来。夜,悄至!寂静而纯粹的墨色瞬间妖娆。曾有人说:“白色是世界上最纯粹的颜色。”但我说:“黑色是世界上最纯粹的颜色。”

  仿佛窥视般我的目光游离于生命的消逝,来不及伤感。

  朦胧月色下我看见一只猫,凝视她碧蓝的眸,见她姿态妖冶的在檐头,连一身牛奶色也融化,她是夜的主人,以猫的落寞。

  一树繁花早已隐没,但我却看到更震撼的美——当优昙渐渐绽开。精致的颜,妩媚的姿,短暂的生命。她是夜的主人,以昙的决绝。

  握不住风中沙沙流逝的生命,我绝望的抬头,将伤痛的泪逆流,只是,空中那点点的萤虫,再难掩饰内心的空茫。她们如希望一般,无言的诉说。我似乎懂得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时光,而在于价值。而人生,就是升华。她们是夜的主人,以生命的坚守。

  不再惆怅黑夜的落寞,因为我懂得他也在幸福着,纵使是瞬间繁华,纵使是逆光尺行,纵使以后,再无回…………

  黑夜包容了我复杂的心绪,此时我的心也融入了黑夜的颜色。当与之生命已懂得了执着守候,又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黑夜,我为你折服!

  夏夜听雨

  “哗啦哗啦”,久别的雨声,在窗外急促地响起,几扇开着的窗子,被潇潇的风声吹得颤响;雷声在不远处轰鸣,随之,一道耀眼的强光划过天空,今日预报的大雨,真的来临了。

  连日来的炎热干旱,让每个人的心都等待着这甘霖,听着窗外似千军万马在呼啸的雨声,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清凉,想起老家乡亲们那干裂的棉田,那打了绺儿的玉米叶子,心里自是舒朗开阔起来。

  静卧床上,听风声雨声交织在一起,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迈意境陡然而生。一会儿,雨声渐趋稳定,风声不再似初来那般狂乱,雷声也若有若无,偶尔,远处还会有闪电一亮;那雨声此时不再急促,却是舒缓缠绵起来。在这样的雨声中,只知追逐欢笑的少年蒋捷,在歌楼上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中年的蒋捷,辗转奔波在客舟中听雨,有了“断雁叫西风”的孤独;“鬓已星星也”的老年蒋捷,在僧庐中听雨,发出对人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的无奈与淡然。同样的雨,时间,地点,心境不同,自有不同的感受。

  一样的听雨,韦庄却在美丽的江南“画船听雨眠”,还要遇见“晧腕凝霜雪”的美丽酒家女子,那是怎样美好的江南之行呀!而今夜此时的我,那种尘圜被洗刷的清爽,便占据了我的心,唯觉世界在这雨声里不再喧嚣,天地一片空灵。此刻,我关掉了手机里热闹的微信群,今夜的我不闻人语,且听雨声,无论如何,这雨夜的时光,定要属于我自己的了。在高楼上舒适的新居里,听着这欢畅的雨声,我没有杜甫“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悲凉,这久违的雨声对于我,对于家乡的乡亲们,是无比欢喜的。这久违的雨声,让我感觉岁月终究是静好的,还是伴雨入眠吧……

  忽然,一阵轰隆隆的雷声,又在天空响起,随着窗外的一片光明,那雨声即刻不再缠绵,千军万马、紧锣密鼓的节奏又来了。不错,预报得很准,果然是一场大雨,持久的旱情有望解决了!

  今夜的大雨,真好!

  夏夜蛙鸣

  小城的夏夜,总是那样喧杂热闹,星星还没出来,大街小巷就被明亮的街灯点亮了,不知疲乏的汽车瞪着眼睛,依然在奔向各种目的地;各种建筑上璀璨的霓虹争相闪烁着,放眼望去,是满城的繁华;当然,广场上大妈们广场舞的音乐,也是极振动你的耳膜的。

  晚饭后,出去溜了一圈儿,觉得还是有些吵闹,于是,又转回到小区院里走了一会儿。我们的小区不大,楼与楼之间绿化得还是不错的,而且,现在住户不是很多,夜晚还是非常安静的。昨夜的那场大雨,已经把小城淋得湿透,今天太阳又没有出来,所以在这样的暑夜,行走在花木丛中曲折的小径上,感觉这夜依然是湿漉漉的。不过,这潮湿的空气,令我感觉并不是太舒服,昨夜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觉没有睡足。今夜还是回到楼上早点休息吧。

  刚要躺下,呱呱!呱呱!几声蛙鸣从窗外传来,哪来的蛙鸣呢?忽然忆起东临正在建设的小区,新挖了几处池塘,想必是从那里传来的。我虽然多年来一直在乡镇工作,但好像很久未曾听到蛙鸣了,今夜却在这喧闹的小城里听到了蛙鸣,我不由屏住呼吸,仔细听起来。呱呱!呱呱!那蛙声不是独鸣,而是合唱。虽然隐约还能听到,远处公路上汽车行驶的声音,但静静地半卧在临窗的床上,觉得这蛙的合唱,却是这雨后夏夜的主流了。

  静静聆听着,那些有关蛙的唐诗宋词,似从书页里飘来。辛弃疾深夜行走在乡村的小路上,清风徐来,一阵稻花香飘过,蛙声不绝于耳。于是,有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佳句。今夜身处在北方*原的小城里,没有“稻花香”,但“听取蛙声一片”却是真情实景。不禁又想起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春草池塘处处蛙。”那夜长满青草的池塘里的蛙声,想必也如今夜的蛙声一样欢快么?更有陆游的“蛙声经雨壮,萤点避风稀”。的确,这雨后的蛙声,甚是雄壮热闹,是这静谧的夏夜的主角儿;在这主流之下,那蟋蟀等夏虫的浅吟低唱,只能是点滴的陪衬了。它们在开音乐会吧?为了庆祝昨夜的大雨?抑或为了寻找夏夜的交欢?我想也许是兼而有之。这夏夜的音乐会,是如此持久,别有一番情致。它们就这样执着地演唱着,忽然,蛙声停了,我疑惑自己没有听好,侧起身子仔细听了听,真的是没有了,它们就这样结束了演唱么?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然而,在我就要转移注意力的时候,一片蛙声又哗然而起,依然是那样雄壮的节奏,那样热闹的调子。后来,每隔一段时间,它们就做这样短暂的停歇,我想它们有指挥官吗?为何戛然而止又齐发共鸣?

  夜越来越沉静,在这潮湿的夜里,跳舞和乘凉的人们早就回家了。我躺在床上,透过半掩的窗帘,看到窗子外面不远处的高楼上,许多人家的窗户依然亮着,夏天的夜晚,好多人总是*惯晚睡,这蛙声也就在这半明半暗的窗外,显得那么真实、鲜明。它们是如此活跃,充满激情。这时,我不由想起白落梅在《林徽因传》中的话:真正的*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是的,也许这大千世界里,每一种生活形态的存在,都自有它自己的理由,就像那人来人往的喧闹的大街;那震耳的广场舞,以及这雄壮的蛙的合唱。我不知道蛙们的演唱会,要开到什么时候,任它去吧,热闹是它们的,这湿润的夜,也的确是它们的,我可要睡了……

  一老者开辟一小园,从春到夏,一园花开得簇拥芬芳。喜欢这里,所以常轻手轻脚翻过绿栅栏,蹲在几株虞美人前。整个人,染着香,染着静。恍然就感觉,阳光从唐朝山寺的钟声里起程,清风自宋朝卷帘人的指尖出发,如侣而来,甚是羡恋。

  一株虞美人,半日浮生,白云千载。静于一处,更深地理解了那一句,“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或许只是为了一山的云水,一墙的花影,一朝古老*仄的巷,或许仅仅就是为了一个人,你打开一段旅途,犹如打开一本书。一段行程,琉璃瓦,青石巷,在一颗心上,叠满深深浅浅的印记。再回首,点点滴滴,话长纸短,云散长空,只剩下水雾泅染,遥天缥缈。

  夏夜,你走在月光里,月光也在数你,一步,两步,四百又八十步,你就走到古书中去。听一曲眼儿媚,看一帘虞美人,忆一回江南好,望一眼相见欢。你看的,何尝不是一个人的心;你看的,何尝不是一个人的眼;你赏的,又何尝不是一个人的爱。人与人的相逢、相识、相交、相惜,却如一帘花梦,几点红绿,既有相识,应有相惜,朗月在窗,花在香。

  曾经每到盛夏时候,就会盼秋。念念秋风起,盼天高,云白,水清,雨凉,树叶沙沙写诗,流水带走落花。仿佛人生至此才能终到清静地,只等白露为霜,月色浇衣,心安静好。

  如今越来越觉得,一切都想慢一些,慢下来,就算夏日酷热,慢一些,才不会愧对一些东西。所以,慢慢地走,让太阳慢慢起,给我一个露水的清晨;让树叶慢慢枯,给我再多几声鸟鸣;让夕阳慢慢落,给我再多时间走进黄昏。让细雨蒙蒙的小巷慢慢延长;即使掌叶半夏,也觉得整个身体里,草木苍翠,人在走,心也在走;一如青石;且一如诗行。

  韶华胜极,终是“开到荼靡花事了”,有些悲凉。可是,即便“渐行渐远渐无书”,仍只愿“但惜夏日长”,听水响,闻花香,走在一行一行的流水光阴里,珍念一瓣一瓣的落花往事。细细想;人生犹如夏夜的花事;你来时,清风微澜,你走时,静水流深……


写春节的散文3篇(扩展4)

——写描述雪散文3篇

  飘雪,这就是冬天的一种美丽。雪花片片随风舞,寒枝点点梅花香。纷纷扬漫天皆白,飘飘然行人匆匆。风门檐扰残梦,雪落窗台落闲花。

  风飘雪舞,犹这就是天女散花纷纷零乱,卷起来一些寒意。漫天的雪飘混沌了天地,浪漫了人间。大雪的天落寞了旅途,寂寥了归人。风里闲竹凤尾,雪*冬青闪白凌。仰首时白雪满眉眼,俯首时飞絮盈白头。好一场鹅毛大雪,大朵小朵千朵万朵,雪压寒枝低,风林木啸。风催雪舞寒江远,雪里浪荡乌蓬船。寒江水冷人罕至,万籁寂静只闻雪。于这就是柳宗元就这样写雪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综灭。孤舟蓑衣翁,独钓寒江雪”。

  这雪,稀疏于冬日的早晨,浓密于黄昏时分。由稀到密直到越来越大,越来越密。一会儿功夫就漫天皆白,万物尽被白色掩盖,就连那细细地的树枝和窄窄的竹叶上也裹上了白雪。雪里天将晚,街市无买卖。人们被风雪进了屋子里,户外只剩下不知疲倦的风和着雪还在那里缠缠绵绵。夜幕随风进人家,寒鸦已归巢,连*日放肆的狗叫都变得有一声没一声的。白茫茫的雪夜,空灵灵的只有风在那里喘息。旷野无人迹,晚雪落无声。耳边闻犬吠,听来不真切。寒鸦点点寻晚食,飞过柴门不畏人。柴门迎风开,风里雪里夜归人。

  雪夜,倚门听雪,这就是雪落的闲逸。屏息静气地听。静听飞雪迎春的奏鸣,静听着冬天的种子在土壤里的呼吸声。飞雪迎春到,瑞雪兆丰年。等待了整整一个冬天,生命在飞雪中升腾。心像一粒种子,在风里雪里等待,等待在春天里发芽。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夜围炉沏茶待朋至,消雪煮酒惶论谁英雄。偎火闲散听雪落,围炉执樽絮江湖。暖酒半盏人不醉,耳热酒酣春风。这样的雪夜,不谈经不论道,咬文嚼字凡夫子。抚琴雅余兴,弹筝怡深情。诗书重读伴雪夜,疏怀淡淡*常心。“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洁白的雪,沉沉的夜,一群俗人,磨浓墨,附会风雅描丹青。挥毫似泼墨,行云如流水。老叟在旁须笑,七脚八爪如鸦戏。拿去长街贾铜板,估量抹不来二两米。古来多寒生,柴门无常客。抚琴三更弹冬韵,雪夜红梅梦里春。

  这些年身处一个冬天无雪的地方,梦里都会去雪地里流连。没有雪的冬天,就好像缺少了一些什么。记得那一年冬天遇上雪封,羁旅在湘西一个叫牛车河的大山里,沟壑被风雪抹*,分不清哪里这就是岭哪里这就是谷。天晴了世界一片皆白,只有星星点点的人家的屋顶冒出来的炊烟才能够明白那里还有生命。雪被低温凝固了踩上去喀喀作响,满目荒凉满眼萧索仿佛来到了极地。雪地里有人支起捕鸟的网,一群人趴在雪地里等待鸟儿上钩。看着幼小的生命,为了几颗麦粒而身陷其中,心想自己来那里也这就是不这就是为了几颗麦粒?太阳出来了有一些眩目,但这就是空气还这就是那样的清冽。等到冰雪消融出山的时候,已这就是许多天以后。到了常看看人家都已经准备过年了,心里不自觉的就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觉。怀疑山中这些天这就是不这就是去了什么仙境,山中方几日人间已千年了。自此,冬天飘雪夜,围炉煮酒就成了心中的记忆,会时不时的翻出来品味品味。飘雪时分,夜深紧闲门,把风雪关在门外,静听雪飘的声音。如果飘了一夜雪,早晨起来打开门户,那种寒冷的青冽,那种清新与冰凉就会让你打一个寒激。银白的世界里只有银白的雪,还有人心里洁白的感受。所有的不快和瑕疵都被积雪覆盖,仿佛人世间本来就这就是这么纯净洁白。窗外的白雪皑皑,这就是大自然的造化之作,风随

  山形雪随意,寒绕树冠披冰晶。银封万仞迟归鸦,江舟孤渡无人迹。

  隆冬时节,风总这就是紧紧地裹着人们奔跑,让你无处躲藏。连续的刮几天风,老人们就会说天老爷又在熬雪了。果不其然,那样的时候,早上起来门被积雪封住,窗户也透不出亮光。雪天易晴,雪天早晨,太阳出来了。大地一片银装素,房舍屋檐挂满的冰柱滴答着消融的雪水。老人和孩子坐在阳光下享受就这冬日的温暖,欣赏着阳光下的洁白。白茫茫的雪地一望无际,一群在雪地觅食的寒鸦像几个移动的黑黑的点,雪后的晴天美极了。

  飘雪,这就是大自然的馈赠。片片雪花舞,寒枝梅香清。踏雪寻梅寒梅正艳,仿佛已经闻到春天的气息。

  飘雪时分,大地已经能看到春天的身影。

  傍晚的风有些倦怠了,暖暖的。夕阳昏黄的光芒笼着屋旁那棵开得正欢的树。那片片雪白的花瓣散落,一片一片,多么落寞。

  似乎在这片土地上等了许久,每一天坐在树的斜枝上唱着那首落寞的歌,悲凉的音符便这般散落开去,如同大海荡漾的一圈圈涟漪。了无痕迹。散文吧原创

  开始了回忆,那片片花瓣编织的梦多么美丽。洁白的,高贵的,如同童话里公主的城堡,又好像这就是星夜里那颗最亮的星星,一闪一闪,唱着欢乐的歌曲。每一天游荡,玩闹。那树下的秋千这就是谁为我荡起,一高一低,如同爷爷的摇椅。暖暖的阳光洒在叶子里,树下荡起了柔柔的音乐,那悠悠的箫音开始沉淀,消散……

  树枝忽然颤抖,将我从梦中唤醒,浪潮已经褪去,天边那倦怠的夕阳已经落去,鹅黄的月亮渐渐升起。那浅黄色的光芒,笼着屋旁的槐树,参差的叶斑驳摇曳。又片片雪白的花瓣打落在我孤独的背影,飘到了大海里。

  我的忧伤,如同这片片洁白的花瓣,飘进孤凉的夜里……

  冬日熙光,旭日东边起,光辉照大地,寒潮迷雾渺茫茫。寒冬一方,落雪无瑕,世界呈一片寂寥。寒霜严厉,独自一人漫步在落雪的早晨,雪花铺千里,世界一片纯白。企目望去,田野间,纵横交错阡陌间,银装素裹,万里江山一片秀美无瑕。

  那些凋落的树叶,在寒风中微微颤栗;那些逝去的残样年华,在冷冬中变得萧瑟不堪。捻起一段流水时光,静待佳年华,雪上空留班然印记,那些易老的风花雪夜,这就是等待千年的不归之客。散文吧原创

  尘封记忆催年华,犹然清晰懵懂年少间,落雪纷纷,掩盖不住的欢颜笑语,这就是那漫天飞舞的情缘。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多么完美的青春年华,伴随一句你终究不这就是我的良人,霎间,心儿如落地生花般破碎成零,从此再也无法破镜重圆。

  落雪千片,冷寒浸天,人在风中立,心那能热得起。指尖流年,流水潺潺,丝竹之耳,绕乱其心。穿越千年的尘埃,淌着泪的芊芊盈手,在瑟瑟冷敷中微笑。臆断天涯,暗香盈袖浅留香,红尘静漠探春归来。

  冬天到了,春天的脚步声也就不远了。洗尽铅华,潜心聆听,冬日的风景也这就是一幅唯美的画面,别样的一番美情。

  心儿憧憬着未来,春风和煦,艳阳当空高照,庭院青墙枝上冒新绿。雪色何其茫然,却也掩盖不住春的到来,新的一年里,又这就是一派新气象,一番好的风情。

  春色昂然,冬色渐远,一季的落寞迷漫了太多的尘满。花开,岁月静好,年华徜徉,陨雨落,青花石,青苔初露碧色。小鸟儿唱春歌,梅花红处染白雪,白色围住乔红,花蕊吐露芬芳,展眉齐笑颜。雪融化,枝头上泛水珠,阳光渗透,闪闪发光似碧天里的星星。年华的苍凉这就是寂寞的归宿,有那么一些人,一转身便这就是十年。十年之后,在那花红柳绿之间相遇,也只能道却,你已不这就是以前的你,我亦不这就是昔日的我。相遇与错落只这就是在那么一霎间,却需要倾尽一生,犹如这冬去春来般,令人感慨万千绵长。落雪一片惊天寒,隆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已经到来,痛苦已经过去,快乐立刻就会到来。期盼,注视,一切完美的到来,万物滋长,阳光玉露皆成欢乐的乐章。


写春节的散文3篇(扩展5)

——写树的主题散文3篇

  每当火车飞驰伴随着汽笛声从他身边而过时,我想,那就是它的幸福。但它却用生命去守望着,它每天劳作在这山谷巨石中,享受这大自然的安抚;它挥手,向飞驰而过的列车致意,等待它的是那悠远的长鸣。——记

  它,是一颗长在列车道旁的一颗大树。春去秋来,年复一年,连它自己都忘了在这儿生活了多久。似乎在很早之前,在火车出现之前。**淡淡,安安静静,悄无声息,在大山之上,没有人会注意这一课不出众的大树。

  它的思绪飘远。很多年前,山里的孩子们都喜欢在它的脚下玩耍。开怀大笑,或而痛哭淋涕。它不会说话,也就不能安慰他们,它唯一能做的,就只立在孩子们的身旁,随着风而轻微摇动树枝。即使他们不知道,但它还像是告诉他们,不要怕,还有我在。

  那时的日子,就似乎是一缕棉絮,越飘越远……

  孩子们长大了。离开了。不见了。树根上,再也没有温热的体温依存,而它的枝叶,却越长越茂盛,张开了,伸出了枝桠。树根稳稳地扎在湿润的土地中。叶片,在刺眼的阳光下,反射出生机的绿色。

  “轰隆——轰隆——”又是一列火车经过。

  它看见车内的不少孩子趴在窗口向外张望着。“妈妈,你看那棵树好大啊!”“是啊,看上去生机勃勃的。”

  生机勃勃的?它淡淡笑,树枝的叶子也随之摇动。它已经活了太久太久,只有它自己才知道,它的内心,早已枯萎,人类所看到的,不过就是一块空壳。用不了多久,就会和它的内心一样。慢慢慢慢的枯萎。然后腐烂在泥土里,和树根相遇。

  我们的生命到底要如何去经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生活方式。你所羡慕的人,并不一定有你快乐和幸福。可能他还在羡慕你在纷繁忙碌的尘世中,能得到那份充实和宁静。其实,*淡的生活有她特有的舒畅和美,她需要用心去品味,需要你发现在这*淡的生活中的满足,你才能听到那“汽笛长鸣”下的喜悦。

  它累了。缓缓眯上眼。

  阳光穿过叶隙,洒落在地面,留下斑驳的树影。

  我是一棵生长了将*三十年的杨树。最*几年,由于我生长的肆无忌惮,每逢春天来临,我总要杨花吐蕊,使得整个小村的上空,犹如雪花飘洒一样落满花絮;因为我的枝叶蔽天,使得将*三分之一的小村人没有了阳光的温暖;因为我的根须纵横绵延,不是撑破了东家的墙头,就是堵死了西邻的排水沟;更是由于我的臂膀触及之处,不是刮坏了东家屋顶的太阳能,就是刮坏西邻的红瓦绿玻。每逢深秋万物凋零的时候,一直让我生机盎然的千千万万片叶子,为了让我安然过冬,不是选择了悄然落下,就是选择随风飘零。那些随风飘零的叶子哦,几乎落满整个小村的沟沟壑壑。为此,我的主人没少给我道歉赔礼。于是,我的命运便被摆上了小村人的话题上,于是,在一片谴责声中,主人终于同意将我砍伐卖掉,只是,一次次的让我死里逃生,倒不是因为我的价格问题,而是那些树贩子根本无法下手。

  记得不久以前,我的主人因为我的价格问题,回家和树贩子讨价,一千六百元,双方很快成交。但是那些树贩子面对我的巨无霸,竟然无法下手!每一次在我的底下讨论如何将我处置,我都听的清清楚楚,他们商量着要用吊车将我肢解,只是费用太大,要求我的主人继续降低我的价格。主人倒也慷慨,告诉那些树贩子:不要钱,你们随便肢解得了。搞的那些树贩子悻悻而去。其实我深深的理解主人那种不舍。那一次,我的主人深情的拥抱我,虽然我的沧桑的树干早已冷漠无比,但是我依然能够感受到主人的无比眷恋。我分明听到了主人的心跳,主人的心潮奔涌。尤其是主人临走时一步三回首的凝望的目光,让我十里相送,禁不住思绪翻滚。

  记得我的前十年,可以说是在主人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的,由于我当初的苗木弱小,更是在后邻的几棵大树下生长,难得有一丝阳光让我沐浴,后排的大树,一个劲的排斥我,为了生存,我不得不将自己的躯干弯曲,顺着主人家的瓦屋后檐匍匐向上,为此,我没少刮坏主人家的瓦片,但是主人都一次次的包容。默默无言的将刮坏的瓦片及时更换。于是我在心里就坚定了一个信念:谁说人可以在人下为人,而树不可以在树下为树?等待时日吧,我相信自己总有昂首挺胸,拔云见日的那一天。虽然十年的时间,我的躯干不及拳头粗。虽然村民们没有人相信我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棵树。可我的主人好像对我满怀期望,因为我读懂主人的目光。

  就在我踌躇满志的等待,就在我默默蓄积力量的日子里,我的主人在小镇上建了楼房,举家搬迁的那一天,我的主人在我的周围转了好几圈,我依然记得主人临走对我说的那句话:总有一天你会成为参天大树,替我守好家园。就这样,我在主人离开的日子里,由于我没有向上生长的空间,所以我的根须尤其发达,我深深的依附赖以生存的土地,悄然蓄积最多的能量和营养,时刻准备着昂首挺直的那一天。那真是:忍辱树下十余年,扭曲躯干爬屋檐,蓄积力量藏土壤,等待昂首向苍天!

  那一年,一直遮蔽在我头顶上的邻居家的几棵大树,由于他们家要砌墙头,被一一砍伐了,我的上空豁然开朗,仿佛一夜之间,我的躯干一下子就挺拔了起来,那一夜,春雨下的是那样的酣畅淋漓,也仿佛将我积蓄已久的郁闷和委屈,一下子释放殆尽。落满一树尘埃的枝条躯干,也同时被荡涤成了满树嫩绿的新芽,看起来是那样的舒展清新。我为自己的新生呐喊,我为自己的拔云见日狂欢,只可惜我的声音早已淹没在阵阵春雷中。也好,我权且把那一声声的春雷,当作我重新涅槃的动力。拔去阴霾见阳光,信念日久便成钢!多少屈辱成过去,抖落尘埃自茁壮。

  我盎然的挺立与天地之间,以惊人般的速度夜以继日的生长着。很快,我的枝桠便时常与白云握手,尤其是每当月亮疲倦的时候,总是喜欢在我苍翠葱茏层峦叠嶂的肥厚叶片上酣睡,每当这个时候,仿佛半个小村庄的上空,都沐浴在银色的世界里,彷如童话一般神奇。在炎热的夏日午间,我更是一把庇护小村人的巨伞,仿佛这个小村落的半个村庄压根就没有阳光。小村人在我的屁护下休息游戏,玩升级玩象棋,真是惬意无比。握手白云自欢喜,拥抱月亮成一体,擎天撑起是巨伞,抵御凄风又苦雨。

  原以为,自己疯长发福的躯干,足以守好主人的家园,原以为自己直径几十米的枝桠足以给村人遮蔽风雨和阳光,原以为和主人深情欣喜的对望中,我不应该有一丝的惆怅,没曾想,这一切在不知不觉中铸就了自己的`狂妄不羁。真可谓:没有约束的生长,注定就会疯长,一味遮住阳光,势必众物遭殃。本是主人亲手栽,命运注定难主宰,倘若深山自然生,风雨千年不年迈。再次与主人对望,我看到了心怜的忧伤。在目送主人离家的路上,主人留守的哥哥和他讲:你家屋后的那棵大树,已经夺走了大家的阳光,不要因为它,再把庄邻的情感伤,干脆卖了吧?唉,树大招风,树大招风啊!

  既然我的命运已经被小村人宣判了死亡,我便想着自己最终可以訇然倒地,来他个振聋发聩,壮怀激烈,最后拥抱一下我扎根的土地,未曾想还要被一节节支离吊装。纵然是身首异处,我依然深深的眷念这片土地,因为我的根须早已埋葬在这片土壤里。

  盛夏七点钟的阳光照在雕花旧木床上,照见尘埃在光线里浮沉,水母般忽明忽暗,也照见一个女婴的落生。如同一粒种子,被飞鸟衔来,又随意丢弃。我落生在一个叫楚门的江南小镇,在阳光、灰尘与血水奶水混合的气息里,发芽。

  我相信,江南的每一个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睛时,一定会看到树,至少,也闻到过树。树就在屋外,从老屋的每一个缝隙里,渗进来暗绿色的呼吸,提前让一个婴儿感受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不同的味道——万物生命之初的清纯味道。

  我看到过树,也如同,我一定看到过祖先们,虽然我的记忆里并没有他们。祖先,就是墙上黑白照片里英俊的外太公和墙下佛龛前日夜诵经的外太婆,简单而神秘的构成。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起源于祖先们的爱恨情仇,而我们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就像一棵树,它一定是有来历的,但它并不知道自己来自何处。

  其实,我想说的是,那时,树还是树,我还是我,同为*凡的生命体,离祖先一步之遥,离大地一步之遥。

  然后,一棵棕榈树,成为记忆里第一棵具象的树。它孤零零地站在祖母家老屋后一个很大的菜园子里。菜地匍匐着矮矮密密的一丛丛碧绿肥厚,只有一棵棕榈树,鹤立鸡群。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奋力挥舞,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远处的诗人。关键是,它结满了硕大的海珍珠般的累累果实,金黄色的,极其紧实。可是,果实不能吃,白长了。我问树:你结的果子不能吃,为什么还要结果子?树当然没有回答。

  于是我猜想,世界上有些东西,其实是没用的,比如棕榈树的果实,还比如一棵棕榈树,它长在那儿,和没有长在那儿,有什么区别呢?还有,学校里有两棵枇杷树,会结可以吃的枇杷,可是,更多的时候,它身上爬满了棕色的毛毛虫,让人毛骨悚然。我想,身上每天被毛毛虫爬着,活着有什么意思?还有一棵老桂花树,我跟母亲说,那棵桂花树闻着很臭。母亲说,怎么会臭的呢?你的鼻子有问题吧?其实是太香了。我又想,它那么香,却被冤枉成臭的,那它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小镇边的山上,也有很多树。但是,它们长在那儿干什么呢?又不会吃东西,也不会玩,更不会说好听的话,大多也不会结好吃的果子。如果世界上没有树,也没关系的吧。那么,如果世界上没有我,也没关系的吧?

  于是,我想,我和一棵树一棵草,其实是一样的。怎么长大,怎么活,怎么玩,也都是一样的,自己心里舒服就行了吧。这样一想,顿时如释重负。那时我不知道,世界上有“无忧无虑”、“闲云野鹤”这些词,说的就是当时我像一棵树一棵草那么没心没肺的状态。

  几年后,与一棵树的遇见和别离,生命的味道开始变得不一样。一棵与我同龄的桂花树,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春日午后,被连根挖起,从乡下运到了我家,栽在刚刚造好的院子里。

  一个孤僻的女孩和一棵孤独的树,开始精神上的相依为命。树干、叶子,都特别干净,花香很淡,我喜欢。坐在树下读书写字,有好的句子就念给它听,有想说的话,就在心里说给它听。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常常,我会呆呆站在树下好半天。有一次,做错什么事被母亲责怪,我在树下站了很久。夜深了,树像一个人,被黑暗笼罩,我被它笼罩。雪从它身上纷纷落下来,我听见一个声音说:“你长大了,你应该……”

  生命里出现了“应该”这个词——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十八岁,当我离开它去杭州读书,发现,整个杭州城都是桂花,仿佛我走了三百六十公里,桂花树跟了我三百六十公里!

  隔着三百六十公里,我问树:我想和你一样,和所有的植物一样,不离开土地,不张扬,不索取,不争夺,一生都保持植物般的优雅,可以吗?树没有回答。

  很多年后,又来了一棵树。

  是一棵幸福树。搬新办公室时,朋友送的。它真的是一棵树,而不是花草。它被两个花店的工人很费力地搬到十七楼。它长在一个很大的花缸里。花缸是粉紫色的,柔弱得似乎难以承受这么高一棵树。

  我“应该”了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某种“高度”:干活的地方,睡觉的地方,都离地百尺。像城市里无数人一样,离地越来越远。但我没想到树也搬到了楼上。

  办公室朝北,整天没有一丝阳光。曾经有一天,我被一缕阳光晃了眼,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发现,是阳光被对面大楼的玻璃反射过来。这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树会怎么想呢?它的一生,估计要和我一起,永远禁锢在此,灯光、自来水,是它的阳光雨露,就像,方便面、快餐,经常是我的午餐。多么可怜。

  奇怪的是,以灯光为生的幸福树,居然枝繁叶茂得不可思议。时时有缎子般的新叶,从树冠处一丛丛地钻出来。有时,出差回来,见它蔫蔫的,浇点水,又舒展了。它怎么这么逆来顺受呢?怎么这么像我呢?


写春节的散文3篇(扩展6)

——写父亲的抒情散文3篇

  在这个世界上,感恩无处不在。为劳累的父亲端上一杯热茶,为刚回家的妈妈说一句亲切的问候,为辛勤的老师倒上一杯水……这些看起来非常小的事,却蕴含了对他人的感恩。

  我最应该感恩的是我的父亲,他给了我太多的帮助。在学*上,他用不一样的方法来鼓励,激励我,让我勇敢的站起来,坚强的前进着;在做人上,他那语重心长的教导让我永远难忘;在生活上,他无微不至的关心我。

  在学*上,我的爸爸和别人不一样的鼓励,激励我。他并不是当面鼓励我,也不是当面夸奖我,而是一句话也不说,一个动作也没有。而就是爸爸这种表现,让我充满了前进的动力。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我想回答,因为我的心里有一个声音,一直在说,加油吧!秦贝尔,你必须前进,你必须努力,必须让你的爸爸看到你的进步,让你的爸爸鼓励你,夸奖你,激励你。也就是这样,我才有了前进的动力。

  在生活中,父亲尽全力地给我创造好的条件。他宁愿自己的身上,背负着重担。他给我买了自行车,电子琴。给我的是无尽的快乐,给他自己的却是无尽的负担。

  我真恨我自己,为什么现在才明白了这个道理。看着爸爸有时候做事回来,那一道道伤痕,一条条血迹。我就忍不住哭泣,但我不能哭,我要笑我要让我的爸爸看到我天真的笑脸。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亲在学*上,生活中,做人上对我的帮助是无尽的,我不应该辜负他的期望,好好学*,勤奋努力,将来报答我的父母。

  他的爱,广博,

  他的爱,沉稳,

  他的爱,无言。

  每早都是如此,我与父亲之间的告别如一杯白开水般*白,没有更多的话语,哪怕是一个表情。

  初秋时节,空气微凉,钻进我的衣领,不禁打个冷战。我独自一人,走在上学的路上,推着单车,清风略过树梢,偶尔带下几片枯叶,然后在空中华丽的飞过,。旋转,凋零。天空灰蓝,使人感到压抑。脚下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似乎是在为生命演奏一只华美的曲子,不过这应该是最后一曲。只有秋天特有的凄凉,才能引发我的思考----生命如此的短暂。

  我猛的摇头,试图把思绪从九霄云外收回,但目光却偶然落在不远处的树后。

  中等个头,有些偏胖的身材,以至于树挡不住他的身影。越看这背影越感觉到熟悉,那是-------父亲!

  我似乎不敢相信我的眼睛。父亲是个木衲的人,不善于表达,我亦从不期盼得到他那笨拙的爱,此时此刻,他竟会出现在我眼前。

  父亲的背影似乎在颤抖,也许他想逃避,却又无处可藏。我揉了揉眼睛,晶莹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浸湿脚下的一方土地……

  常言道,大爱无言,父亲从未说过他爱我,他的爱深埋于心中,只不过在那一刻,两颗心之间搭起了爱的桥梁。

  父亲的爱像大山,沉稳而庄重;父亲的爱像海,广博无边;父亲的爱更像一把永远举在我头顶的大伞,久久不能撤去……

  父爱,无言!

  提起父亲这两个字,我们心中总是充满着敬畏,都说父爱如山,父亲是伟大的,他为我们所付出的,是我们这一生都无以回报的。可是,试问一下,作为女儿的我们,对父亲的关爱又有多少呢?

  每次拿起电话,拨的不是父亲的电话号码,而是母亲的,也许是同性的原因,母亲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更容易接*,也更有话可谈。难道就因为我们是女儿的缘故吗,和父亲的沟通自然会很少,即便打电话,也是三两句就草草了事,再多也就没的说了。我们都已经长大了,父亲也老了,他可能需要子女更多的安慰,所以,让我们来试着慢慢地改变自己,多给父亲一些关怀,哪怕只是一句简简单单的问候,最起码让他知道,我们也在想着他,而不是心里只有母亲。

  这一首《父亲》的旋律,勾起了我对父亲无数的回忆,回想起自己的所作所为,真的愧对他老人家。以前,要么不打电话,就是给父亲打电话,第一句话也总是问:“爸,我妈呢?”每次都这样,时间长了,想想父亲会不会伤心呢?回想起以前的种种,我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女儿,也没有尽到一个女儿应尽的义务。父亲是一个老实人,脾气也特别好,他有时候做的事可能不对,我总是会和他顶嘴,似乎也总是站在母亲的一边,和父亲,即使有争执,也从来没有心*气和的谈过。我的脾气很不好,在家里,大家都在让着我,尤其是父亲,每次争执过后,自己也会思考,不管怎么着,他也是长辈,不应该和他那样讲话,虽然每次都很后悔,也曾反思过,知道自己错了,但当时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一次次,我也给父亲造成了伤害,真的很想和您说一句:“对不起!”


写春节的散文3篇(扩展7)

——春节的名家散文 (菁华3篇)

  春节,民间俗称过年,是国人诸多节日中的盛典。年节的记忆是从童年开始,就像掀过的一页页日历,叠加成厚厚的一本书,当我们再重新翻开来看时,就会被那些记忆所吸引,对那些过往无比珍惜——题记

  春节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满眼的色彩,绿、粉、黄等,最为抢眼的还是红色。红的对联、红的年画、红的窗花、红的灯笼、鞭炮炸后那纷纷飞落如蝶般的红色纸屑。

  儿时的农村还很清贫。在北方,每年只能种一茬庄稼,所以农人门过着半年农作半年闲的日子,虽然清苦些,但也惬意自得,那种闲逸是现在人无法体会得到的。

  每年一进入冬季,农忙闲下来的女人门就开始张罗年节的东西,她们开始纳鞋底、做新鞋、拆洗被褥,缝新衣服。大姑娘小媳妇则开始买上些彩纸,聚到一起,坐在热炕上,把那些五颜六色的彩纸巧妙地折叠成各种形状,放在炕上的小方桌上,拿起剪子,剪窗花剪年画。那时的农村,没人舍得花钱去买这些,用不多的钱,买些彩纸,自己动手,她们手中的剪子旋转飞舞,不停地闭合,剪尖飞快地咬着手中的彩纸。不一会功夫,一些活灵活现的图案就呈现在眼前了。那些栩栩如生的戏里人物、吉祥花鸟、鱼虫、动物等就鲜活起来,摆在桌上、炕上、挂在墙上,惹得孩子们围着就像看大戏一样,大姑娘小媳妇们却沾沾自喜,欣赏着一幅幅逼真喜气的图案,嘴角都弯成了上弦月。

  一到腊月,年的气息愈加浓厚,粉刷房屋、打扫卫生、置办年货。年货都是自家产的,如瓜子、大豆、豌豆、炒熟。熬麻糖、炸果子、炸麻花、炸江米条、压粉条等,人人脸上都充盈着喜气,孩子们更是高兴,他们尾在大人们的身后,虽然冻得小脸通红,跺脚哈手,也是不愿离开。和大人们一起干着一些他们并不会干的活,大人们也乐得其中,帮家里干活成为孩子们最大的乐趣。

  好不容易盼到腊月二十八九,大家就该忙着贴窗花,贴春联了,孩子们忙活着帮娘亲姐姐递窗花送浆糊,看着雪白的窗户格子上贴满鲜活的窗花,孩子们咧着小嘴笑,指手画脚,数叨着那些是姐姐剪得,那些是嫂子剪得,还争着讲窗花的寓意,俨然个个是小小故事家。

  贴春联,农村称贴对子,也是孩子们愿意并抢着干的事,春联不像现在街市上买的那些,千篇一律,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现成句子。记忆中农村写的春联语言质朴、简洁、风趣,却饱含着农人们对美好事物以及来年丰收的期望。大红的纸写上黑色的字,虽然有些字句,孩子们不太懂,但还是乐此不疲地跑东家串西家看各家大门上的春联,顶着纷飞的雪花,时不时会摔倒,但还是相互激烈地争论着谁家的好与坏,就像都是些行家一样。还有些人家没有会写字的,又不喜欢去找人代笔,就会在春联上或画或剪上家禽五谷,分为上下联,贴在大门上,也别有一番韵味。

  春节太多东西让我无法忘怀。有些*俗虽然随着岁月变迁已经消失,却无法从心灵深处剔除,就如儿时的灯巷,虽然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那份记忆始终无法抹去。

  记得村里的大人们除了诸多年事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家家自己做灯笼,村里的好几条街巷都命了名字,有女儿节、媳妇街、男子街、婆公街,村里的干部会布置任务,让各家按着自家的人员制作灯笼,从年三十就挂到各条街道,标上自己的名字,一直到过了二月二才摘掉,也预示着春节结束。

  那些未出阁的姑娘们心思巧妙,将戏剧人物、飞鸟走兽、瓜果蔬菜、各种农作物做成灯笼,挂到女儿街。那些灯笼都蕴含着姑娘家的心思,希望哪个小伙子能读懂灯笼上的心事,喜结连理。媳妇们则是暗自和姑娘们较劲,也是别出心裁制作出更加漂亮的灯笼,希望得到公婆丈夫的夸奖,得一个好媳妇的名声。男人们、公婆们各期所好制作出各种不同巧妙的灯笼,孩子们更是调皮好奇,用千奇百怪的想法,让大人们将其实现并作出他们最终满意的作品才肯罢休。他们并不把自己的灯笼挂在哪一处,而是在晚上就会从各自家中提着灯笼走街串巷,那些花卉、鱼虫、动物小灯笼在孩子们的手中形成一条独特的农村年节夜景。记得我们游走每一条挂满灯笼的街巷,怎么也也看不到同样的灯,现在回想起,真是敬佩当时人们的那种执着和认真。

  过了正月十五后,村民门开始投票评出最好最有创意的灯笼,发奖品。说是奖品,其实就是让村里的年轻人敲锣打鼓到家里送上一块村里制作简单的匾,相当于现在的奖牌吧。这家人今年在村里就享受着极高的荣誉,是村里人学*的榜样,也是下年度要竞争的对手。

  春节虽然预示着春天的开始,但记忆中却很寒冷,大片的雪花将小村装扮的洁净而明亮,映衬的对联,灯笼愈发鲜亮,那些色彩在雪白中愈显其娇,搅荡着小村的宁静,让春天的脚步也凌乱了几分。

  过年,那份儿时的欢喜,散乱在记忆深处,深刻在心里。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象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象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骄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象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作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象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蜡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的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年。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的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象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合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快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象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骄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象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作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象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作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在旧社会里,过年是与迷信分不开的。腊八粥,关东糖,除夕的饺子,都须先去供佛,而后人们再享用。除夕要接神;大年初二要祭财神,吃元宝汤(馄饨),而且有的人要到财神庙去借纸元宝,抢烧头股香。正月初八要给老人们顺星、祈寿。因此那时候最大的一笔浪费是买香蜡纸马的钱。现在,大家都不迷信了,也就省下这笔开销,用到有用的地方去。特别值得提到的是现在的儿童只快活的过年,而不受那迷信的熏染,他们只有快乐,而没有恐惧——怕神怕鬼,也许,现在过年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可是多么清醒健康呢。以前,人们过年是托神鬼的庇佑,现在是大家劳动终岁,大家也应当快乐的过年。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