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名言警句 >

孔子言行的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日期:2022-10-12 00:00:00

1、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0、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3、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17、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1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1、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2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2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4、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6、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2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9、晏*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0、皆齐大夫。崔杼作乱,陈文子恶之,捐其四十匹马,违而去之。

3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32、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也。

33、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36、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3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8、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3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4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言行的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孔子言行的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1)

——孔子的名言警句 40句菁华

1、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不学礼,无以立。

3、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出处:论语

6、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7、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8、(“撰”去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9、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2、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13、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4、以约失之者鲜矣。 ——孔子 《论语》

15、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孔子 《论语》

16、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

17、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孔子

18、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

19、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乎?——孔子

20、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1、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22、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

2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2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25、只要是辛勤的蜜蜂,在生活的广阔原野里,到处都可以找到蜜源。

26、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27、过,则匆惮改。 —— 孔子名句

28、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孔子 《论语》

2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0、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2、先劳苦而后得功,此所以为仁

33、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4、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35、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36、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7、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38、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

3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解释:既有志于学*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孔子的名言警句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意思是: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意思是: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意思是: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性相*也,*相远也。

  意思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性就会产生差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学*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和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翻译】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做到: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翻译】孔子说:“如能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去学*《周易》,便可以不再有大的过错了。”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翻译】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孔子的名言警句3

  1.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孔子言行的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2)

——孔子的名言警句 50句

1、朋友的一拳,胜过敌人的一吻。

2、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

3、选择朋友要慢,改换朋友要更慢。——富兰克林

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5、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处:论语

6、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7、求知无坦途,学问无捷径。

8、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

9、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0、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2、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也。

15、听其言而观其行。

16、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1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8、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0、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21、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2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出处:论语

23、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24、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25、无为而治。——《论语·卫灵公》

2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7、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8、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9、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0、孔子塑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1、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孔子 《论语》

32、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论语》

33、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34、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

35、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36、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37、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38、一份信心,一份努力,一份成功;十分信心,十分努力,十分成功。

39、加紧学*,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选集》

40、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41、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论语》

4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3、、朝闻道,夕死可矣。

44、名不正,则言不顺。

45、割鸡焉用牛刀?

4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47、学而时*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8、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9、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5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孔子言行的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3)

——孔子的名言警句6篇

  1.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东坡文集事略》

  2.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3.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4.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5.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

  6.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韬奋文集》

  7. 加紧学*,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选集》

  8. 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9.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对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音。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10. 求知无坦途,学问无捷径。

  11. 学*不是纯粹的模仿。 ——佚名

  12. 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

  13.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14.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15.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孔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2、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6、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8、 不学礼,无以立。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孔子塑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5、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6、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7、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9、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孔子

  夫子莞尔而笑。——孔子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孔子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

  子曰:不迁怒,不二过。——孔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乎?——孔子

  学而不思则惘。——孔子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

  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孔子言行的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4)

——孔子的论语名言 40句菁华

1、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孔子《论语》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3、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论语》

4、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5、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孔子《论语》

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7、“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论语》

8、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论语》

9、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论语》

10、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孔子《论语》

11、仁者寿《论语》

12、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13、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论语》

1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5、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6、过,则匆惮改。

17、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1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9、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1、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5、未知生,焉知死?

26、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7、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乎?

30、孔子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1、孔子:《论语译注》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2、、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3、、巧言令色,鲜亦仁!

34、、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3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38、、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3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一) 其使民也义。

  (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三)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四)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五)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六)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七) 放于利而行,多怨。

  (八)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九)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十)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十一)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十二) 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十三)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十四)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十五)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十六)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十七)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十八)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十九)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二十) 贤哉,回也!

  (二十一)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二十二)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二十三)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二十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二十五)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二十六)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二十七)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二十八)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言行的名言警句 40句菁华(扩展5)

——孔子名言 40句菁华

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4、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衰,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5、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6、意:同臆,猜想、猜疑。 (2)必:必定。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答: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8、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9、性相*也,*相远也。

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1、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1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3、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5、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7、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孔子

1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

1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0、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2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24、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2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广泛地学*,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2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沉怨矣。

28、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9、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30、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31、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32、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33、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34、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3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6、生活总会给你答案,但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斗转星移,月亏又圆,思念的蔓藤爬满了心田,相思的渡口,泊着我依旧不变的守候。幸福蜿蜒在一路绵长的挚爱里,醉了日出,也醉了夕阳。

37、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38、大多数女人都以为,会做菜就能抓住老公;大多数小三都以为,会上床就能抓住男人。于是,原配们练厨艺,小三们练床艺,大家夜以继日,不辞辛劳。结果,男人总想维持着这样一种完美现状:吃原配做的菜,上小三睡的床!

39、他们曾经暧昧,他们几时暧昧?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40、从此,浮生一阙,日暮天涯。铅华洗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滚滚红尘,陌上寒烟。前世的缘,今生相见。波渺渺,柳依依。是谁,伫立开满苹花的汀洲,望穿秋水,歌断离殇,离人犹未归。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