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名言警句 >

*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分享 40句菁华

日期:2022-10-10 00:00:00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2、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3、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5、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6、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8、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9、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12、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纯洁的友谊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就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庄子·山木》

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5、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6、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17、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18、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2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21、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22、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2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25、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28、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2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31、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32、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33、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3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5、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36、初生之犊不惧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37、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3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9、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4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分享 40句菁华扩展阅读


*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分享 40句菁华(扩展1)

——*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分享 30句菁华

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3、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4、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5、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0、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11、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2、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4、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16、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17、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8、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9、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20、率义之为勇。——《左传·哀公十六年》

2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2、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2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2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25、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26、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27、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28、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29、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分享 40句菁华(扩展2)

——传统文化名言名句 30句菁华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4、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8、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9、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10、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2、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13、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5、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16、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8、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19、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22、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2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2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25、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2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2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30、人必先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分享 40句菁华(扩展3)

——保护传统文化名言名句 30句菁华

1、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2、*朱者赤,*墨者黑。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

5、传学及古今,经略贯华夏。

6、传承古文化,修身齐圣贤。

7、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

8、培养*魂,树立*心。

9、学古人文化,成今人圣德。

10、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11、文化遗产是民族发展的航标。

12、传承东方典藏,智育华夏儿女。

13、传承国学精华,陶冶精神情操。

14、传承弘扬文化,成就美好人生。

15、传播东方智慧,辉映卓越人生。

16、国学经典智慧,创造美好人生。

17、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幸福中华。

18、播传统文化,不再迷茫畅天下。

19、汇集东方智慧,传播华夏精神。

20、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21、传播传统文化,修身美家*天下。

22、传统文化播神州,华夏文明永流传。

23、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2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26、发扬优良传统,把握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创新。

27、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创造先进灿烂中华文化。

28、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9、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明祥和社会氛围。

30、传承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分享 40句菁华(扩展4)

——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通用5篇

  1.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2.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3.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4.损,谦受益。——《尚书》

  5.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6.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7.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8.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9.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10.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1.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12.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3.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14.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5.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16.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策林》

  17.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8.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9.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0.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4、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5、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6、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7、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8、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0、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11、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2、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3、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4、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15、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4.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5.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6.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7.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8.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0.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11.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2.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3.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4.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15.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2.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4.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苟子》。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6.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斋先生言行录》

  7.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8.无论哪里,原则的基础就是传统。——美国

  9.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清)王卓《今世说》

  10.若要好,问三老。——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11.古老的种子,沱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泰戈尔

  1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3.贫而无诌,富而无骄。——子贡

  14.这种落于俗套的高贵和风雅是再*庸低劣不过的。——雨果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6.假如传统或“世代相传”的意义仅是盲目地或一丝不苟地因循前人的风格,那么传统就一无可取。——艾略特

  17.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杨雄《法言·学行》。

  18.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19.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1、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2、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3、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4、损,谦受益。——《尚书》

  5、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6、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7、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