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论文 >

教学创新之我见论文 (菁华3篇)

日期:2022-11-30 00:00:00

教学创新之我见论文1

  一、摒弃1专统1乍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兑:“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来。”作文课也不例外。我们要主动给学生营造和谐而轻松的写作氛围,展开广阔而自由的写作空间,拨动写作动机的心弦,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隔周的作文课上,我主要训练学生从生活小事中感悟人生道理的写作方法,变AB剧为连续剧,学生们思想的闸门被再次打开,学生们的*作生动而真实,细致而感人,这让我真正意识到:只有尊重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我并完善自我的机遇,把自我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都尽兴地释放出来,才能改变被动写作的局面,创作出最真实最生动的作品。

  二、打破常规日记写法,点燃学生写作激情

  坚持写日记不但可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也可以逐步提高写作水*。但常规日记让学生有心理负担,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应付心理,或抄写一篇,或胡写一气,这样的日记根本达不到提高写作水*的目的。

  我的做法是,学生自由组合四人一组,四人共用一个日记本,每天轮流写日记。周-A同学写,周二B同学写周三C同学写,周四D同学写。这样每周每人只写一篇日记,而且因为大家共用一个日记本,所以在书写和内容上都会格外认真.写日记时我要求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提倡原创,严禁抄袭,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关心身边人身边事,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在批改日记时,我从书写和内容两方面进行评价,并评选出质量最好和进步最大的日记加以表扬,或推荐给大家欣赏。每学期还要评选出最有文采的小组、最有生活气息的小组、最有创意的小组、进步最大的小组等。这样学生们写日记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认真观察,反复斟酌,精心构思,把每周一次的日记看作是展示F{己才情的机会,努力写出自己的最好水*。

  三、加强课堂练笔训练,夯实学生写作基础

  在备课时,我会根据每节课的重难点给学生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练笔,有时写一段景物描写,有时写一篇寓言,有时写一段心理活动,有时写一封信……课堂练笔的时间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写完后可以随机抽学生朗读,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也可以老师收回进行批改。这种方式简单易操作,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每学期我还带领学生从本册课本中评选出卜大“感动心灵”的人物(事物),并组织学生为这些人物(事物)编写颁奖词。如本学期我们评选出了鲁迅、丑小鸭、花木兰、邓稼先、贝多芬、斯科特、鲁滨逊、刘连满、斑羚、马等十个人、物,同学们写的颁奖词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情真意切,富有文采,一点也不亚于“感动*”人物的颁奖词。

  通过写作文AB剧、小组日记和课堂练笔,学生对写作文不再是无从下手无话可说,而是充满一种热情,他们愿意“用我手写我心,用我心口1.真情”,希望我们的学生都能爱上写作,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教学创新之我见论文2

  "定势,心理学上解释为由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而这种定势现象在中学生作文中已普遍出现,且已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那么,定势在作文中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呢?

  一是思想定势:就是指在作文中,学生把先前已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作文的思想基础和内核。看到一处美景立即想到赞美祖国、热爱祖国的主题;写一件难忘的事,即想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体验。更有人为中学生归纳了几大系列的内容,比如勤奋好学的、无私奉献的、友谊长存的等,学生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内容尽管套,反正不出格。反过来,要是主题中心已定的作文,选择材料时又进入了另一个定势,写友谊吧,好友定已不在身边;写母爱吧,必定写我生病母亲细心照顾或下雨天为我送伞等内容。结果翻来覆去,跳不出那些老材料。

  二是思维定势:其表现主要是思维的循规蹈矩,总把自己的思维定格在一个圈子里,不去冲破;总让思维在一处挪动,而不去四方发散。说白了,就是缺乏想象力和联想力。我曾见到过这样一则材料:一个教师问学生,冰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学生们的回答大都是水和泥。只有一个学生说是春天,但结果却被老师给否定了,而事实只有这位学生跳出了思维定势,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此可见,许多学生总是在作文时不假思索,只有简单机械的用已重复多遍的方法去完成,失去了应有的联想和想象。

  三是思路定势。这属于作文形式的问题。写记叙文吧,先写事,结尾写感受,写启发;写议论文吧,正反对比,事实理论一套,*似八股。所谓的波澜起伏也都是通过反复训练已形成的定势。而那些“××老师教作文”“ 写作技法大全”之类的读物大都是培养定势的有效材料。

  思想、思维、思路出现了定势,结果是什么样的,它们有着什么危害?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影响应该是作文缺乏新意。*出新,文章的立意,选材和构思,如果没有新意,那么这篇文章就味同嚼蜡。比如写文章立意,写做好事一定要提到雷锋精神;写一件礼物,就写过生日收到一件早就想要的礼物,然后点明其意义有多深。这样的作文还有何新意而言。

  文章要出新,贵在内容,内容的出新主要是文章要有创见和创造性。而如果进入定势领域,就势必会成为千人一面,众口一词。比如写《雨夜一人在家》,学生就写一个在家如何害怕如何紧张等。这种文章写一百遍与写一篇没有多大区别,可见,多写也并不一定就好。

  文章进入定势,不仅使学生作文水*不能提高,关键是影响了他们思想和思维的健康发育。没有了活跃的思想和思维,也就是说,没有了创造性的思想和思维,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将会产生不利影响。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堪当大任,而作文创新,就必须解决定势问题。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注重情感,融入激情。

  学生作文定势的外在主要表现就是情感的苍白。文章没有了情感,就缺乏了伴随着激情而产生的灵感火花、创造之光。郭沫若就这样回忆自己写诗的灵感:“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部分的意趣袭来了,伏在枕头上用着铅笔,只是火速地写,全身却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打颤,就那样把奇情的诗写出来了。”学生作文虽不像文学创作那样“惊心动魄”,但也要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波澜和涌动。而我们*时的作文,时间长,写作环境宽松,很难见到佳文。这就说明了学生没有倾注自己的情感,没有激情产生,没有出现作文最佳状态。因此,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情景,让激情驱动他们。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抛开*常固有的面孔,也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比如要求学生写一篇以《父亲》为题的作文,老师可以先选取一二篇佳作(如朱自清的《背影》等)录好音,并配以音乐,让学生先进入一种亲情包围的氛围,尔后教师趁机进行激情的引导,使学生沉浸在激情的回忆中,自然作文中流露的情感就比以往的丰富真实得多了。

  第二、善于联想,丰富想象。

  中学生作文定势,归根到底就是缺乏想象力,特别是缺乏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训练对跳出作文定势实是意义重大。去年中央电视台举行了节目主持人大赛,其中有一个很有创意的内容,就是给选手任意三个词,准备30秒钟,想象一个特定情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以考评参赛者的艺术素养。赛题没有标准,全凭参赛者大胆想象,自由发挥。比赛中,参赛者所编的故事精彩纷呈,充盈着语言的魅力,张扬着艺术的灵气。

  我认为这种形式用到我们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培养上来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而且这种形式从基础的联词做起,再加上是编故事,学生的兴趣就会极大的调动起来。我曾经在作文课上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结果令人欣喜不已。当时我就先从这次大赛说起,然后引到作文课上,要求学生用“小猫、丝瓜、过年”三个词展开联想,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没想到学生一下子来了创作热情,想象出了很有创意的内容。其中有一位学生就想象出一个下雪的临*过年的时节,小猫在雪后出来玩耍,那串串脚印,就像一根根长长的丝瓜。也有学生把这个故事放在太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丝瓜和小猫的一段相聚时光,向往过年可以再相会。这当中学生驰骋的想象已初露端倪,这样坚持下去,于我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无好处。

  当然,我们可以在以后的训练中,逐步提高要求,把词语由二三个增加到四五个,准备的时间也随之减少,要求故事情节生动,不能重复以前所编的故事。我想要求虽然提高了,可学生已对这种方法产生了兴趣,还是乐于去完成的。因为这种形式,切合了学生创意作文的实践活动中的“求趣、求新、求创、求成”的心理,满足了学生自由想象,吐露心声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由说到写的主动性;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作文的创新品质。这岂不是很值得一试的好方法?

  第三、张扬个性,表现真我。

  生活是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学生若能写出自己的思想,作文就有了个性。确实,作文本来就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而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个性化的,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因而要让学生真诚地敞开心扉,并且是无拘无束地抒写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这种感受。就像穷困迂腐的孔乙己的“多乎哉,不多也”,满脑子封建等级观念的闰土的“老爷”。我们的学生虽不像作家那样有自己的独特的创作风格,但也还是有各自的个性和感受的,在语言运用方面至少有各自的擅长,质朴的,华美的,*和的,含蓄的……我曾经让学生写过关于“花”这个话题的作文,有的学生就写出了“日出江花红胜火”的春天百花盛开的美景,有的学生写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天经历了风霜的花,也有学生写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冬天独立傲骨的花的精神。

  可见,学生作文个性的养成,会帮助他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而多角度有个性地表现生活。作文需要走入生活,需要体现个性,也只有这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教学创新之我见论文3

  回想过去的教学工作,不得不使我想起多年的教学生活片段,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幕幕创新教学的情景,我觉得创新教学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让学生表演,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交流讨论数学,主动探索带有规律的数学知识。

  二、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动脑、动手、动眼,自主探索数学奥妙

  例如,在教学几何初步知识前,可让学生亲自做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行四边形、长方体、正方体和圆等学具模型,教学时,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拉一拉等。这样的教学效率很高,学生的学*效果很好。

  三、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使全体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拓展他们的思维,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例如,“把一根木料锯成4节,锯一次所用的时间是1分钟,(每次所用的时间相同)锯一次所用的时间占锯成4节所用时间的几分之几?”我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画一画,提示解答数学问题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茅塞顿开,已经做正确了,而有的同学急需知道解题方法,还有少数同学没完成。在这种状况下,我并没有及时评讲此题的解法,而是把事先准备好的一根木条拿出来,让几名差生轮流上台锯一锯,让差生说一说锯一次所用的时间,锯4节所锯的次数,锯4节所用的时间,结果发现几名差生都能准确回答这几个问题,很轻松地说出了锯一次所用的时间占锯4节所用时间的几分之几。接下来,在这个题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出有价值的题,出有开拓性的题,出有趣味的题。其中李明松同学出的题为:“把一个铁环锯成4节,锯1次所用时间是3分钟,(每次锯的时间相同)锯4节共用多少分钟?锯1次所用时间占锯成4节所用时间的几分之几?”当时我在全班特别表扬了他,其他同学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我迅速让同学们做做此题,结果答案都不一样。很多同学急于想知道答案,我让他们把此题抄下来回家认真想想。教师可作出提示:回家亲手用一根绳子结成环形,再把环形剪成4节来分析。第二天,很多同学告诉我,那题简单。我让他们把分析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发现绝大部分同学的分析思路完全正确,心里十分高兴。我又在班上鼓励大家要向李明松同学学*,勤于动脑,善于出题,出有意义的题。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让学生表演,让学生亲自实践,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创新之我见论文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教学创新之我见论文 (菁华3篇)(扩展1)

——创新创业之我见论文3篇

创新创业之我见论文1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题教育;体系构建;文化营造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6月2日召开的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具有内在耦合关系。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相融合有多重路径。本文拟从主题教育、体系构建和文化营造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

  1创新创业主题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是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这种教育理念和模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但仅从打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础的角度看,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思想认识和精神激发层面。也就是说创新创业教育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创新创业的精神。这从知识技术层面和思想精神层面构成了创新创业主题教育的基本结构。

  这些主题主要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流程、基本方法和基础能力;创新创业基本规律教育和国外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教育,诸如美国的未成年人创业意识和高校学生创业意识培训,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和竞赛,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英国的“青年创业计划”和法国的“青年挑战计划”等都值得学*借鉴;创新创业精神品格教育,厘清创新创业的内在逻辑关系。“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

  “创新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创业意味着创新。”

  强化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境界,学校和教师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彻底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人人可以创新创业,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创新创业基因的创新创业主体意识教育;职业生涯发展与创新创业关系教育。这些主题教育的普及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深化

  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社会、企业、园区和高校等,需要从系统论的角度加强体系构建。但目前的现实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为此,我们必须针对上述问题,着力构建健全的体系,不断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是构建理念体系,即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观,高等教育质量观内在地包含着创新创业教育元素,或者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效果既是高校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反映,也是高校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践行的标志,牢固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题中应有之义的理念,落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的重要指标。”惟其如此,高校办学育人质量才能落实;

  二是构建支持体系,即创新创业教育要处理好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学术科研、知识能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获得多方面的支持;三是构建学科体系,学科建设要突出人才培养导向,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四是构建课程体系,即在开设“创业基础”课程的同时,开设“创造学”、“创业学”、“创新性思维与创新方法”、“青年创业学”等相关课程,实现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通识类课程建设;

  五是构建保障体系,设置创新创业领导机构和创新创业指导专家委员会,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交叉培养机制,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大讲堂,推动教师教学科研团队、科研项目课题和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扶持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创新创业俱乐部、创业孵化中心和创业园建设,加大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台建设力度;六是构建实践体系,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改革实*实训模式,可以考虑把暑期作为创新创业实践的专用学期,发挥创业模拟实训基地的培训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育部、人社部和*等部委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行动、创新创业计划和创新创业竞赛。只有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完善的体系构建而融入大学教育的整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才能得以更加深入和深化。

  3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营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提升

  大学文化承载教化育人,发挥文化化人功能。创新创业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发挥育人作用。随着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并逐步凝练形成“众创”文化,必然为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提供丰厚的社会土壤。“众创”在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空间的同时,也以浓厚的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激励了大学生。而社会的“众创”文化哺育滋养高校的创新创业文化,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和成长提供了文化视域与*台。经受创新创业文化砥砺的大学生不断积淀深邃的人文素养,创新创业实践会因此获得源源不断的思想境界、情感心理、价值取向、道德人格等人文性因素的支持。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品位。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

  高校创新创业文化营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从精神文化层面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这种文化营造包括: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教育文化的一种表征,高校要通过加强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文化建设,来准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地位,并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文化建设;从思想引领和价值取向方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贯通,依托创新创业兴趣、动机、目标、愿景等教育,加强创新创业人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充实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文化内涵;在加强创业的商业文化教育同时,注重创业价值文化教育,即从哲学视域思考创新价值、创造价值和创业价值,理解创新创造和创业的本质;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的心理文化,“创业者具有求异性思维的特点,从来不满足于现状,不迷信权威。因此,创业者普遍具有创新心理。”

  创新创业需要宽容鼓励,需要激发学生的求异性思维,使学生能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另辟蹊径,打破陈规,敢于创新创业,善于创新创业,不惧怕失败,不迷信权威,在心理上充满自信;加强协同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协同创新是当代创新理论的核心理念,要坚持开放合作,促进校校、校企、校所、校地和国际化合作;在公正*等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激发每一名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创新创业作为鲜明的个性化和人格化行为,表征着个体特有的文化视野和文化价值观;注重学思结合,坚持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作风,使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创新创业实践高度吻合;建设创意灵感、创造激情、创新精神和创业热忱相互激发碰撞的人文软环境,实现创意文化、创新文化和创业文化的相融合,即“创意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创新是创意的飞跃。创新是创业的基础。”

  大学是学术文化共同体,学术文化的本质在创新,创新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精髓,学术文化和由此产生的创新文化如何与创业文化在创新元素的共同基础上实现契合,并转化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果,是大学创新创业文化建设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创新创业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价值性,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加强逻辑文化、思维文化、价值文化和应用文化、实用文化、体验文化的融通,把应然和实然有机贯通起来;注重发挥地域文化和家庭文化的功能,一个地方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传统自然会影响人们的创新创业选择。

  一个家族或家庭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创新创业行为,学校创新创业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同样如此,创新创业文化对学生的濡染直接决定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创业伴随着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旨归。高等教育以育人为本,发展人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归依。在人的发展命题上,高等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志趣相投。因此,如何营造富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育人模式,是高等教育发挥引领社会文化建设功能的本质所在。也因如此,高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文化既有当下价值,亦有未来意义。

创新创业之我见论文2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素质要求

  从广义上讲,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既包括接受通识教育的学生,也包括接受专门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前者覆盖了全体在校生,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创业和创新知识的基本常识,并意识到创新、创业的思维对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后者只包括进入创业教育学院接受系统培训的学生。从创业动机方面或未来定位角度分析,这类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意义的创业者、内部创业企业成员、家族企业的传承者、拥有关系资源的创业者等四类,他们构成了创业的主流群体。从专业背景的角度,创业类学生又可以细分为技术型创业者和管理型创业者。

  所以,针对不同的创业动机和专业背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也应有所差异,要建立以需求、定位为导向的培训体系,实现从广谱式教育到个性化培养的转型、从填鸭式教育到实践能力培养的转型,最终完成创新创业教育与外部市场的无缝对接。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创业教育应从创新创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两个方面开展系统化的教育。从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来看,创业者通常要具备敢于冒险、开拓进取、永不言败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要具备优秀的创新创业能力。创业的核心和本质是创新,创新支撑着创业,任何商业的成功都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共同作用的基础之上。在创业教育中,通过系统化的创新类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经营管理能力方面来看,管理者应具备三种基本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通过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经营和管理能力。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

  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可以分为通识培养类、专门培养两大类型,专门培养类型又可以细分为专业培养模式、复合培养模式。经过专门培养,帮助学生实现从“创业激情”到“创业能力”的质的转变。通识培养模式将针对所有在校大学生,是一种广谱式的教育模式,一般在大学一年或者二年进行。将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讲授创业管理、技术创新方法等基础类课程,使学生能够了解创业和创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掌握创新基本方法,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要求。专业培养模式属于创业教育最高层次的教育,它是以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创业教育模式,具体以创业各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如何实施创业问题为教育内容,创业的专业性很强。

  培养的目标是创业企业的管理者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者。在大学一年、二年的时间里,要主修完大学基础类课程和管理类核心课程。复合培养模式是在创业通识教育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高层次教育,是以面向非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创业教育模式,采取“管理类核心课程”与“创业教育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类知识和创业类知识。由于这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基础,所以培养的目标可以是管理型创业者或者技术型创业者。在大学一年、二年的时间里,要主修完大学基础类课程和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有条件的学生,建议辅修管理类第二学位课程,管理类课程内容同上。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培养路径

  创业学院的学生培养计划应该与学位教育体系联系起来,从长远的角度进行系统规划,建立“本科学位+创业经历+硕士学位”的全通道式培养模式和覆盖专业基础教育、创业教育、创业实践、能力进阶四个阶段的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配备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创业导师三级辅导体系。基础教育阶段(大学一年、二年):立足本专业,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在此阶段要完成创业知识的通识教育模块,而对于有创业激情的学生可以选修第二学位模块课程,获得管理学第二学位。通识教育模块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创新创业知识的全覆盖。第二学位模块主要针对非管理专业、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同时,可以选修管理相关专业的第二学位,有效地提高创业者的管理技能。创业教育阶段(大学三年、四年):主要面向专门培养类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业管理能力。专门培养类学生是通过校内选拔录取的。

  创业素质测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创业激情、创业能力和承受失败方面的心理素质,对于通过测试的学生,学业导师帮助其制定个性化的生涯规划和培养方案,学院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创业能力培养。生涯规划主要是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科学地定位自己的未来,培养方案则是确定在校期间的系统学*计划。大学三年主要进行创新创业理论的学*,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系统化的专业教育之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定位,可以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块,包括创业能力教育模块、接班能力教育模块、创新能力教育模块、专题知识讲座模块等。大学四年主要进行创业实务训练,目的是将创新创业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能力,实现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与外部市场需求的无缝连接,走出校门后能够做到“即插即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选择创业案例分析模块、企业经营模拟模块、创业基地实*模块等。创业实践阶段(毕业后一年、二年):这个阶段在以往的创业教育中是缺失的。

  从某种程度来说,加强创业过程的跟踪和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成功跨越创业实践过程的教育断层,大幅度地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同时,创业导师在辅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又可以帮助改进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体系,提升创业导师的实践能力。创业导师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重点完成创业信息跟踪、创业过程辅导、创业资源共享、支撑环境构建等。能力进阶阶段(毕业后三年、四年):创业者在实践中感觉驾驭一家企业、解决创业实践中的所有问题是非常困难的,也会发现自身能力的不足以及企业发展的瓶颈,其学*的目的性和迫切性会超过任何一个阶段。

  通过继续教育,有针对性地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是帮助学生的理想选择。创业学院要考虑到这类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如引导他们申请MBA、EMBA或者其他专业工程硕士教育,通过管理类或技术类硕士课程的学*,提升自身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培养“企业家型”复合型人才,帮助学生达到创新创业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是目前创业教育的根本性任务。本文通过创业教育的制度创新,提出了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和培养路径,突破了传统创业教育的惯性思维,实现了学生培养的个性化和教学手段的丰富化,对学历教育、创新实践和继续教育进行了无缝链接,体现了现代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三项基本职能的有机结合,将有效地提高创业活动的成功率。

创新创业之我见论文3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度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发展,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目前高校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已形成了“课堂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式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新创业教育”等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但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

  药学领域对人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占据优势。五年制高职院校如何培养药学类创新型人才,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问题。

  一、五年制高职药学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五年制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轻视了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已有部分院校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很大程度是依赖极少数的教师,多是通过选修课或者讲座的形式开展,没有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不规范、不统一,师资力量也很薄弱。教师是学生和知识的桥梁,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思维方式比较固定,把学生当做灌输知识的容器,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特长,以学*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体系不健全、课程开设随意、教师素质欠缺、缺乏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等问题。

  同时,由于五年制高职药学类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对自己的未来还没有明确的规划,多数是按照家长的意愿选择药学专业,对药学不甚了解,存在学*兴趣不高、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等问题,学*过程中没有主观能动性,被动地接受药学知识,以应付考试为目的,部分学生受传统教育和家庭的影响,仍一味追求高分数、奖学金等,创新创业意识非常薄弱,更不要说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

  二、五年制高职药学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途径与方法

  1.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点燃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在五年制高职药学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校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关键是要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弘扬创新实践的理念,设立奖励机制,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台,唤醒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1)构建校园文化,激发创新创业激情。五年制高职学生刚从初中毕业,思想认识和价值观还未完全建立,校园内的所见所闻都会影响他们价值观和认知的形成,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主力构建适合五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学校可以通过“走廊文化”或者宣传海报、校园电台等形式,结合药学专业特点,宣传药学领域中所取得的伟大成果,以及本校毕业生创业典型,让学生身边熟悉的人来进行现身说教等,对学生心灵上进行冲击,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创新意识。同时学校应当定期举办学科前沿讲座,将药学领域目前研究的热点、以后重点发展方向,让学生对未来充满憧憬,树立创业理想。

  (2)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创新创业热情。人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被人肯定的人,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被欣赏。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适时地分析和指导,并定时进行评奖评优,给予优秀学生必要的精神、物质奖励,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中,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奖学金等评定依据,以此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对于优秀的理念、成果或作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加市、省及全国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比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药学专业创新创业大赛、药学专业技能大赛等,都是以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业素质为目的的事实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丰富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内在潜能。

  (3)建立实践*台,体验创新创业乐趣。创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搭建实践活动*台,引导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比如:适当的增加相关专业的实验实训时间,使学生了解药学领域前沿,最新药物生产设备等,培养学生动脑和动手能力;建立校内学生创业中心,选取优秀创业模块,形成创新创业团队,让学生自主经营、自主管理,为学生创业创造提供适当的技术指导和物质扶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入农村、企业、社区等开展科技帮扶、顶岗实*、专项调查、社会服务等,提高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

  2.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五年制职业院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一切为了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因此,精心研究课程教材设置,努力将学生毕业后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与现在的课程设置相结合,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药学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校早期就能接触社会,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1)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药学专业化发展及市场教学需求变化,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药学专业教育相结合,结合课改,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模块。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有药学专业特色、有利于培养药学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模块化教材,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不同的职业技能模块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加强药学专业实践与创业实践衔接,从知识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出发,合理组织课程设置和形式,让学生真正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创新与实践教学中来。

  (2)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五年制高职学生是由初中生毕业进入学校,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理论学*热情不高,学*目标不明确,因此,在一、二年级,应该加强学生对药学专业学*动机的培养,激发学*兴趣,掌握药学基本理论知识,贯彻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唤醒其创新创业意识;针对三、四年级学生,就可以开展创新创业技能教育,适当增加药学相关实验实训,在授课中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针对部分有创业激情和能力的学生,可以组织开展小班创业实*与培训;到了五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对自己的未来基本已有明确目标,这时可以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让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具备药学专业素质,具有操作、经营、管理等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针对有强烈创业意愿的部分学生,为其提供各项支持和服务,集中孵化,为毕业后实施创业奠定基础。

  (3)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培养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应该提供一些能够培养和锻炼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艺术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途径和*台,比如:以老带新,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开展教师授课技能大赛,激发教学创新思维;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培训,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开阔视野;鼓励申报科研课题,提高科研意识,活跃科研思维等等。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摈弃传统“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主体,引入互动教学、情景仿真、角色扮演、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积极发表个人看法,相互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比如药事管理与法规,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把社会上的热点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发表各自的见解,通过讨论增强理论知识的学*,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动态和学*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交流。

  3.强化校企合作,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一种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能力紧密结合,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人才、设备、技术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实践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合格药学人才的根本。为了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使药学专业的教育向“更高、更强”方向发展,药学专业应结合自身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形成“借助企业、产学相长”的工作思路,实施“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模式,有计划地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实用技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为药学学科的分化和纵深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职业学校可以让医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将医药企业生产、经营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与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真正做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和服务理念为中心,产业和教学相结合”的办学理念;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聘请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实践教授或成为学生创业导师;校企合作共建稳定的实训、实*基地,让学生进入企业现场、深入工作岗位,真正做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把药学专业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新型人才。


教学创新之我见论文 (菁华3篇)(扩展2)

——创新性教学原则论文3篇

创新性教学原则论文1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性教学 教学原则

  论文摘要: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要靠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主要有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超越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要靠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师素质、教学方法以及学校环境与管理等诸多方面。本文仅就创新教育的教学原则作一简要论述。

  一、主体性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在创新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力。因为“没有学生学*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兽式’的活动’。主体性是现代教学最为根本的特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主动获得发展和创新素质的根本保证。

  贯彻主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要实现角色转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生观。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教是实现人的主体性教育。因而教师要努力变换角色.使自己由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和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二要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氛围。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是弘扬学生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信任学生,建立*等、融洽、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活力。三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学生是否参与教学.以及参与的程度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情动人,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参与效果.促进学生参与。通过参与教学.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把握学*的主动权,有较多的实际操作和训练的机会。

  二、过程性原则

  这是针对传统教学只重视学*的结果.忽视学*过程的现象而提出的。其含义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概念的提出过程、结论的形成过程、方法的确立过程.并体验这一知识产生的基础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等。

  贯彻过程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淡化“结果”意识,强化“过程”意识。即要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直接记忆现成结论转向学生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上来。二要既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更要强调启发式的“发现学*”。三要变演绎式教学为归纳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国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演绎式.表现为先直接讲概念、定理等。再通过具体实例予以说明。这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方式.实质上依然是面向结果的教学.培养的也只是学生的聚合思维。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式教学是一种面向过程的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四要向学生介绍科学史上的创新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的历史。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深入发掘和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那些在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艰险的科学志士的探索创新过程和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诱发创新欲望,最终形成创新素质。

  三、开放性原则

  传统教育是一种封闭性、保守性的教育,表现为: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现代科技新成果;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学*与发展的积极性;过分强**师的权威,抑制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自由。凡此种种,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对这种封闭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实行开放性教学,是学生创新素质得以培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贯彻开放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把具有时代性和新颖性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及时反映在教学内容里。二要采用多样化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实现方法的科学化和最优化。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有发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运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所提问题不要拘泥于课本,因为“学校课本上的问题通常是封闭型的,也就是说,都有一个确定的已知答案,而且给出了所有必需的已知信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开放型的,没有确定的答案,还缺少很多有关的信息。”“这说明来自生活中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三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发展个性特长。创新是一个人优良素质的综合表现,它不仅包括创新能力等智能层面,而且包括创新个性等人格层面。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压抑个性,就是抑制创新欲望。只有发展个性特长,才能有利于创新素质的形成。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成长经历就是明证。华君武当年在杭州四中学*时,最怕做数学题.语文老师给他一篇作文的评价是“拾人牙秽”,听以他不敢写文章.但却十分喜欢画画。有几次上素描,却由着自己的爱好画其他东西,图画老师站在一看,笑而不语。正是这样的学*环境奠定了他日后的漫画成就。这说明,作为教师要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并积极创设一个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展的宽松的氛围。

  四、超越性原则

  山有峰,才显其险;刀有刃,才显其利;智能有尖,才能突破创新。对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来说,超越就是创新。超越性是创新教育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超越性原则。

  超越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不相信惟一正确的解释,不迷信书本和权威,敢于向教师、书本和权威挑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创新素质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

  贯彻超越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把“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科学界把这种现象称作“苏步青效应”。其意是说,著名数学家、*科学院资深院士苏步青教授在接见自己的弟子时说:“我已经培养出你们这一代数学家,你们超过了我;而你们还没有培养出超过你们的数学家,这一点你们还不如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教师而言,只有培养出在学识、能力、素质诸方面超过自己的学生,才算是真正为创新教育做出了自己的创造性贡献。也惟有如此,才能促进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要教育学生克服人云亦云的心理,树立创新的自信心。要使学生懂得创造是人类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手段。如果不会创造只会重复和继承,人类社会就不可能进步;如果一个人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认为创造与己无关,认为现有理论已经完美无缺,结论已经无懈可击,不可能再有创新,甚至有己不如人的心理,那就很难做出任何创造。因此.树立自信心是创新的动力和重要的人格特征。三要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素质的核心是创新能力,而发散思维又是创新能力的最明显的标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要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如在学生回答问题、解题、实验和制作时。要鼓励学生一问多答、一题多解、一个实验或制作可用多种方案。对学生布置作业、考试命题要加大独立见解和创新成份的比例。凡作业、考试中出现的不囿于教师和课本上的标准答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且又持之有据的学生,应给予加分,以示鼓励。

  创新性教学原则是一个完整的休系,每条原则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和体现了创新教育的特征。本文只是简要论述了几个主要的创新性原则,这个问题还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深人探讨、总结,使之不断完善和科学化。

创新性教学原则论文2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深入到学生中间,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将男、女生进行分组学*,让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去探究学*内容的美术创意和美术价值。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学生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接触是课堂交流的一个自然部分。培养学生通过视觉感知艺术的美。人们对于美的感悟一般都是通过眼睛观察的,所以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的具有美感和色彩感的图片来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只是促进者,要给学生的想象创造*台,激发学生多元化和发散性思维,运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参观、访问、旅游、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力与想象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人文精神。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学生的学*动力常产生于对教师的眷恋。学生常因喜欢老师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教师上课时的着装和仪表应质朴大方、整洁素雅,避免慵懒或过于修饰。教师的外表举止若具有吸引力,就容易受学生欢迎和尊敬,便于与学生接*和交流。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是他们乐于参与的天堂。将各种颜色的图片穿插出现在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捕捉色彩、感受色彩,是小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学*方式。如:红、黄、蓝、绿等色彩可以收集各种颜色系列的水果、动物、植物等卡片,红色系列收集红苹果、红枣、西红柿、红石榴、红枫叶等形状;綠色系列收集猕猴桃、绿甘蓝蔬菜、绿色树叶、绿色葡萄、西瓜等形状;黄色系列收集橙子、木瓜、柿子、芒果、柠檬、杏、梨等形状;蓝色系列收集蓝莓、蓝色大闪蝶、浅蓝色的天空、深蓝色的大海、马兰花、蓝色金龟子等等卡片。根据收集的卡片数量混合后*均分配给全班学生。看谁找的快又准!接下来老师每讲完一种颜色,看看谁手中的卡片和老师手中的卡片是朋友的就举手,到讲台上来在老师的卡片周围放好。于是学生们的学*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认真听完老师讲课后,都争先恐后的将自己手中的卡片放到台上准确的位置。学生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学*中充满了乐趣。

  创新认识和创新思维是每一个人具备的思想,重点在于如何将这些思想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国外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置于一个瓶子当中,并为它盖上一个透明的玻璃板,这时,这只跳蚤马上跳起来了,但是一跳却被透明的玻璃板挡住而撞回。在这只跳蚤经历了很多次努力之后,当人把玻璃盖拿开之后,发现它却再也跳不出来了。这个实验说明了人不能长时间在一种条件中,要善于感受和学*更多的知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用一个“玻璃板”束缚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是师尊生从的过程,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被忽略。新课程要求师生变换关系,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美术教学中利用美术教学游戏融于教学中,可以发挥兴趣的魔力,可以是小学生在美术学*中全身心的投入、提高学*效率。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调动起小学生的学*积极性,而且可以活跃课堂学*气氛,创设出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因此,将各种颜色的图片穿插出现在儿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捕捉色彩、感受色彩,是儿童更容易接受的学*方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教育效果越大。”小学生们喜欢使用鲜艳的颜色涂涂画画,是他们想感知这个世界的表现方式,游戏中的乐趣可以使小学生的美术天性一触即发,瞬间得到释放,学*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创新性教学原则论文3

  摘要:*几年,我国的教育模式不断改进,新课标的实验教材也逐渐增多,经过教育学者的不懈研究,归纳总结经验教训,目前已经有了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性教育模式主要是使学生养成自主学*的能力与*惯,能够在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且具有分析与解决某些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创新性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创新性教育自主学*

  1.引言

  学*知识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行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主动的进行创新性学*,教师主要有指引方向、引导学生向者正确的方向。下面对于某些情况进行具体的阐述。

  2.新课标下数学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意义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类对知识特别认识的过程,还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将认识和发展结合起来。新课标下数学的教学过程可以这样概括:教师和学生以数学的教学目的为基本方向,通过对教科书的了解,教师指引学生进行主动的学*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进而养成良好的*惯于品质的过程。

  从结构的角度上讲,数学教学过程是以学生、老师、教科书以及教学的目的与方法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多维结构。从功能的角度上讲,数学教学过程能够使老师引领学生学*知识、培养自主学*能力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性质方面来说,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的师生互动过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数学的教学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是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3.在新课标下实施高中数学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

  3.1建立和谐、没有压力的课堂环境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中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令师生之间进行互动,要想做好这一环节,课堂气氛一定要以和谐、轻松而愉快的环境为主。轻松的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同学们大胆猜想、提出疑问、发散思维,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调动学生对于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位数学的老教师说他小时候对数学就没什么兴趣,以至于失去信心,但是大学之后的一位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使他感受到了学*数学的快乐与解题后的成就感,这改变了他未来的方向,成为了绝大多数数学教师的典范。只有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才能够使学生完全放开、积极探索、使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因此,融洽、轻松的课堂气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非常重要。

  3.2注重主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的参与者起到传授知识、引导教学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顾着自己讲课,作为共同组成课堂的教师和学生,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感受,注意课堂氛围的调节,学生学*积极性的调动,充分发挥出同学们的主体作用,使同学们全部参与到自主的学*中,并积极的探索。针对数学本身的抽象性,教师应要深入浅出,从抽象到具体,在从具体的总结到抽象的概括,使学生理解数学这一学科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意义。这样才能令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的更加牢靠。否则,即使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再丰富多彩,也无法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3.3多采用变式引申与反思训练

  新课表下的高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尽力做到用简短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深刻的寓意,以此来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把实际经验与数学理论结合起来,这时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的工作,充分采用变式引申使学生更加牢固的理解,环环相扣,不断深入。学生在做题时通常会出现会做的题不一定能做对,做对了又不一定能做全,因此,教师需要常采用一些变式引申以及反思训练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同学对知识都能够完全的领会。

  例如,在两条直线*行这节课时,教材上有一道例题,题目是求出过一个定点并于直线相*行的直线方程。在讲解这道题时,除了用教材上介绍的方法之外,还要使学生掌握与一条直线*行的直线有什么特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非常自然的联想到直线*行条件的变化形式,再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相互讨论,并对于如何寻找新的解题方法做出提示,根据同学们回答的情况,指引学生逐步发现新的解题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培养自主创新性学*的意识,并逐渐形成*惯,为创新性教学提供基础。

  3.4注重方法的渗透

  授之以渔是新课标下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育。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高度概括,它包含在数学问题的发生、发展以及应用的过程当中,在每届的高考中也是出题的重点。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华,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在复杂多变的题型中做到游刃有余。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是学生形成能力,包括学*能力、提出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目前新课标下的教材也在培养能力方面做出了很大程度的努力,提出了许多研究型、开放式的课题,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的同时进行交流。另外,在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上也要有一些新的理解,除了在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方面做出很大程度上的努力之外,还要重视能力的细化,例如表达能力、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等等。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

  4.结语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创新性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与实践,养成主动学*的*惯,教师在教学时更要将这种理念付诸于行动,在课堂上侧重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创新性的学**惯,教师本身也要经常研究,如何引领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尝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惯与品质。使新课标高中数学创新性的教育模式的实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学创新之我见论文 (菁华3篇)(扩展3)

——创新性教学原则论文3篇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性教学 教学原则

  论文摘要: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要靠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主要有主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超越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要靠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师素质、教学方法以及学校环境与管理等诸多方面。本文仅就创新教育的教学原则作一简要论述。

  一、主体性原则

  这条原则是指在创新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和创造力。因为“没有学生学*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教育就可能蜕变为兽式’的活动’。主体性是现代教学最为根本的特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主动获得发展和创新素质的根本保证。

  贯彻主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要实现角色转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生观。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教是实现人的主体性教育。因而教师要努力变换角色.使自己由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和发展的指导者、促进者。二要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氛围。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是弘扬学生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信任学生,建立*等、融洽、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活力。三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学生是否参与教学.以及参与的程度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情动人,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参与效果.促进学生参与。通过参与教学.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把握学*的主动权,有较多的实际操作和训练的机会。

  二、过程性原则

  这是针对传统教学只重视学*的结果.忽视学*过程的现象而提出的。其含义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更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概念的提出过程、结论的形成过程、方法的确立过程.并体验这一知识产生的基础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联系等。

  贯彻过程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淡化“结果”意识,强化“过程”意识。即要把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直接记忆现成结论转向学生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上来。二要既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更要强调启发式的“发现学*”。三要变演绎式教学为归纳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国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演绎式.表现为先直接讲概念、定理等。再通过具体实例予以说明。这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教学方式.实质上依然是面向结果的教学.培养的也只是学生的聚合思维。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式教学是一种面向过程的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四要向学生介绍科学史上的创新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的历史。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深入发掘和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那些在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艰险的科学志士的探索创新过程和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科学精神,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诱发创新欲望,最终形成创新素质。

  三、开放性原则

  传统教育是一种封闭性、保守性的教育,表现为: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现代科技新成果;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学*与发展的积极性;过分强**师的权威,抑制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自由。凡此种种,不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因此必须对这种封闭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实行开放性教学,是学生创新素质得以培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贯彻开放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把具有时代性和新颖性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及时反映在教学内容里。二要采用多样化的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实现方法的科学化和最优化。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有发现教学法、讨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运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所提问题不要拘泥于课本,因为“学校课本上的问题通常是封闭型的,也就是说,都有一个确定的已知答案,而且给出了所有必需的已知信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开放型的,没有确定的答案,还缺少很多有关的信息。”“这说明来自生活中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三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发展个性特长。创新是一个人优良素质的综合表现,它不仅包括创新能力等智能层面,而且包括创新个性等人格层面。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压抑个性,就是抑制创新欲望。只有发展个性特长,才能有利于创新素质的形成。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成长经历就是明证。华君武当年在杭州四中学*时,最怕做数学题.语文老师给他一篇作文的评价是“拾人牙秽”,听以他不敢写文章.但却十分喜欢画画。有几次上素描,却由着自己的爱好画其他东西,图画老师站在一看,笑而不语。正是这样的学*环境奠定了他日后的漫画成就。这说明,作为教师要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并积极创设一个能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展的宽松的氛围。

  四、超越性原则

  山有峰,才显其险;刀有刃,才显其利;智能有尖,才能突破创新。对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来说,超越就是创新。超越性是创新教育的本质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超越性原则。

  超越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不相信惟一正确的解释,不迷信书本和权威,敢于向教师、书本和权威挑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创新素质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

  贯彻超越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把“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科学界把这种现象称作“苏步青效应”。其意是说,著名数学家、*科学院资深院士苏步青教授在接见自己的弟子时说:“我已经培养出你们这一代数学家,你们超过了我;而你们还没有培养出超过你们的数学家,这一点你们还不如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教师而言,只有培养出在学识、能力、素质诸方面超过自己的学生,才算是真正为创新教育做出了自己的创造性贡献。也惟有如此,才能促进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要教育学生克服人云亦云的心理,树立创新的自信心。要使学生懂得创造是人类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手段。如果不会创造只会重复和继承,人类社会就不可能进步;如果一个人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认为创造与己无关,认为现有理论已经完美无缺,结论已经无懈可击,不可能再有创新,甚至有己不如人的心理,那就很难做出任何创造。因此.树立自信心是创新的动力和重要的人格特征。三要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素质的核心是创新能力,而发散思维又是创新能力的最明显的标志。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要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如在学生回答问题、解题、实验和制作时。要鼓励学生一问多答、一题多解、一个实验或制作可用多种方案。对学生布置作业、考试命题要加大独立见解和创新成份的比例。凡作业、考试中出现的不囿于教师和课本上的标准答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且又持之有据的学生,应给予加分,以示鼓励。

  创新性教学原则是一个完整的休系,每条原则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和体现了创新教育的特征。本文只是简要论述了几个主要的创新性原则,这个问题还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深人探讨、总结,使之不断完善和科学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深入到学生中间,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将男、女生进行分组学*,让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去探究学*内容的美术创意和美术价值。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学生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接触是课堂交流的一个自然部分。培养学生通过视觉感知艺术的美。人们对于美的感悟一般都是通过眼睛观察的,所以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的具有美感和色彩感的图片来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只是促进者,要给学生的想象创造*台,激发学生多元化和发散性思维,运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参观、访问、旅游、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力与想象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兴趣,培养人文精神。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学生的学*动力常产生于对教师的眷恋。学生常因喜欢老师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教师上课时的着装和仪表应质朴大方、整洁素雅,避免慵懒或过于修饰。教师的外表举止若具有吸引力,就容易受学生欢迎和尊敬,便于与学生接*和交流。

  小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是他们乐于参与的天堂。将各种颜色的图片穿插出现在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捕捉色彩、感受色彩,是小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学*方式。如:红、黄、蓝、绿等色彩可以收集各种颜色系列的水果、动物、植物等卡片,红色系列收集红苹果、红枣、西红柿、红石榴、红枫叶等形状;綠色系列收集猕猴桃、绿甘蓝蔬菜、绿色树叶、绿色葡萄、西瓜等形状;黄色系列收集橙子、木瓜、柿子、芒果、柠檬、杏、梨等形状;蓝色系列收集蓝莓、蓝色大闪蝶、浅蓝色的天空、深蓝色的大海、马兰花、蓝色金龟子等等卡片。根据收集的卡片数量混合后*均分配给全班学生。看谁找的快又准!接下来老师每讲完一种颜色,看看谁手中的卡片和老师手中的卡片是朋友的就举手,到讲台上来在老师的卡片周围放好。于是学生们的学*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认真听完老师讲课后,都争先恐后的将自己手中的卡片放到台上准确的位置。学生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学*中充满了乐趣。

  创新认识和创新思维是每一个人具备的思想,重点在于如何将这些思想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国外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置于一个瓶子当中,并为它盖上一个透明的玻璃板,这时,这只跳蚤马上跳起来了,但是一跳却被透明的玻璃板挡住而撞回。在这只跳蚤经历了很多次努力之后,当人把玻璃盖拿开之后,发现它却再也跳不出来了。这个实验说明了人不能长时间在一种条件中,要善于感受和学*更多的知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用一个“玻璃板”束缚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是师尊生从的过程,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被忽略。新课程要求师生变换关系,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美术教学中利用美术教学游戏融于教学中,可以发挥兴趣的魔力,可以是小学生在美术学*中全身心的投入、提高学*效率。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游戏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调动起小学生的学*积极性,而且可以活跃课堂学*气氛,创设出生动有趣的学*情境。因此,将各种颜色的图片穿插出现在儿童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捕捉色彩、感受色彩,是儿童更容易接受的学*方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教育效果越大。”小学生们喜欢使用鲜艳的颜色涂涂画画,是他们想感知这个世界的表现方式,游戏中的乐趣可以使小学生的美术天性一触即发,瞬间得到释放,学*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摘要:*几年,我国的教育模式不断改进,新课标的实验教材也逐渐增多,经过教育学者的不懈研究,归纳总结经验教训,目前已经有了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性教育模式主要是使学生养成自主学*的能力与*惯,能够在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且具有分析与解决某些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创新性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创新性教育自主学*

  1.引言

  学*知识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行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使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主动的进行创新性学*,教师主要有指引方向、引导学生向者正确的方向。下面对于某些情况进行具体的阐述。

  2.新课标下数学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意义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类对知识特别认识的过程,还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将认识和发展结合起来。新课标下数学的教学过程可以这样概括:教师和学生以数学的教学目的为基本方向,通过对教科书的了解,教师指引学生进行主动的学*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进而养成良好的*惯于品质的过程。

  从结构的角度上讲,数学教学过程是以学生、老师、教科书以及教学的目的与方法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多维结构。从功能的角度上讲,数学教学过程能够使老师引领学生学*知识、培养自主学*能力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性质方面来说,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的师生互动过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数学的教学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是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3.在新课标下实施高中数学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

  3.1建立和谐、没有压力的课堂环境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中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令师生之间进行互动,要想做好这一环节,课堂气氛一定要以和谐、轻松而愉快的环境为主。轻松的课堂气氛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鼓励同学们大胆猜想、提出疑问、发散思维,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调动学生对于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位数学的老教师说他小时候对数学就没什么兴趣,以至于失去信心,但是大学之后的一位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使他感受到了学*数学的快乐与解题后的成就感,这改变了他未来的方向,成为了绝大多数数学教师的典范。只有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才能够使学生完全放开、积极探索、使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因此,融洽、轻松的课堂气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非常重要。

  3.2注重主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的参与者起到传授知识、引导教学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顾着自己讲课,作为共同组成课堂的教师和学生,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感受,注意课堂氛围的调节,学生学*积极性的调动,充分发挥出同学们的主体作用,使同学们全部参与到自主的学*中,并积极的探索。针对数学本身的抽象性,教师应要深入浅出,从抽象到具体,在从具体的总结到抽象的概括,使学生理解数学这一学科的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意义。这样才能令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的更加牢靠。否则,即使教师在讲台上讲的再丰富多彩,也无法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3.3多采用变式引申与反思训练

  新课表下的高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尽力做到用简短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深刻的寓意,以此来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把实际经验与数学理论结合起来,这时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引导的工作,充分采用变式引申使学生更加牢固的理解,环环相扣,不断深入。学生在做题时通常会出现会做的题不一定能做对,做对了又不一定能做全,因此,教师需要常采用一些变式引申以及反思训练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同学对知识都能够完全的领会。

  例如,在两条直线*行这节课时,教材上有一道例题,题目是求出过一个定点并于直线相*行的直线方程。在讲解这道题时,除了用教材上介绍的方法之外,还要使学生掌握与一条直线*行的直线有什么特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非常自然的联想到直线*行条件的变化形式,再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相互讨论,并对于如何寻找新的解题方法做出提示,根据同学们回答的情况,指引学生逐步发现新的解题方法,进而促进学生培养自主创新性学*的意识,并逐渐形成*惯,为创新性教学提供基础。

  3.4注重方法的渗透

  授之以渔是新课标下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教育。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的高度概括,它包含在数学问题的发生、发展以及应用的过程当中,在每届的高考中也是出题的重点。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华,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在复杂多变的题型中做到游刃有余。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是学生形成能力,包括学*能力、提出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目前新课标下的教材也在培养能力方面做出了很大程度的努力,提出了许多研究型、开放式的课题,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学*的同时进行交流。另外,在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上也要有一些新的理解,除了在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方面做出很大程度上的努力之外,还要重视能力的细化,例如表达能力、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等等。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

  4.结语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创新性教学主要是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与实践,养成主动学*的*惯,教师在教学时更要将这种理念付诸于行动,在课堂上侧重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创新性的学**惯,教师本身也要经常研究,如何引领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尝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惯与品质。使新课标高中数学创新性的教育模式的实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学创新之我见论文 (菁华3篇)(扩展4)

——创新教学设计3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的大部分都是阅读教学,只有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学好语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由教师来引导学生被动阅读,这种阅读教学方式效率很低,那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创新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一、引导学生独立感知,突显个性

  在阅读课堂上,学生常常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很难达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个性化的突显,引导学生有独立的感知和见解。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自阅读,在阅读中进行批注,对文章中感到有意义的字、词、句子可以进行圈点,并写下自己的见解。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同时,学生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记,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展示了学生的思维深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圈点批注是一种很好的促进个性化发展的方式。

  1.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批注*惯

  在圈点批注中,学生要有自己的符号系统,在以后的阅读学*中,可以明白圈点的意思。其次,圈点的内容应该是阅读内容的重点、难点,或有疑问的地方。再次,要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进行圈点。

  2.批注应该主观思考与客观实际相结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文章旁边进行批注,写下文章层次大意、观点见解和作者思路。对于不理解的字、词,学生要及时翻查字典,然后做好标记,不要主观猜测。学生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认真思考、分析之后再进行批注。在批注时要注意用简洁的文字,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等作出评价。对圈点出来的重点,能够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联系上下文,加深理解。批注要和圈点相结合,批注内容的位置要和圈点处的位置相对应,一般都写在书页左侧或右侧的空白处,如果批注的内容较长,也可以在书页中加一张批注的纸条。

  二、注重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要锻炼学生在阅读中反思,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字优美、情感饱满的优秀作品,既有民族文化的韵味,又有智慧和哲理的结晶。阅读是学生认识社会、理解人生、探究哲理的向导。学生理解文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细细地品味文章中的情感,感受文字的魅力。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会有不同的见解,因人而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把文章分析得很明白,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分析文章的时间和空间,去理解文章的想法。教师要多多听取学生的讲解和看法,并且鼓励学生继续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也要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互相讨论中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三、加强阅读拓展与延伸,结合生活与其他学科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觉,还要锻炼学生的语文迁移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迁移能力是为了拓展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时带有目的性,要积极地思考文章,然后将自己阅读到的知识联系到其他学科或者生活中去,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然后把学到的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起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要鼓励学生写观后感,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想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和延伸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学*文章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自己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技巧。除了在语文本学科延伸和拓展外,也把阅读教学延伸到各门学科和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有很多与语文有关的地方,语文与生活本就紧密相连着,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与阅读内容相关的生活现象,来激发学生去思考和发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缩短课本与生活的距离,把课文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乐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思考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独自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感知,突显个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加强阅读拓展与延伸。让学生把阅读当做是一种乐趣,快乐地进行阅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见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学生也学到了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和描述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龚风迎。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J]。语数外学*:语文教育,20xx(12)。

  [2]王国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xx(04)。

  作文应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有四个功能区:直觉功能区、记忆功能区、判断功能区、想象功能区。我们常说的智能开发就是如何充分发挥大脑功能的问题。写作是人们调动四种功能、运用语言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语文能力的核心是高水*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文能力便是其一。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传鼎认为:“创新思维是有规律的,可以通过学*和训练获得。”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对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只要引导得法,就能实现其创新思维的跨越式发展。

  首先,我们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

  钱学森认为,思维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可以将其分为抽象(逻辑)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灵感(顿悟)思维和集体思维。当前还有各种各样的提法,如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批判思维),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精确思维和模糊思维,折线思维和直线思维等等,实际上是从不同研究角度出发对思维形式的另一种分类方法。创造性思维,就其过程而言,常常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思维过程,但其关键之处在于突出一个“创”字,从思维形式来讲,突出求异思维(包括批判思维、发散思维)、想象思维。

  在写作中,要想求异,关键是要*时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来于异。循规蹈矩,步人后尘,蹈袭陈言,是不可能在写作上有创新的。求异又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写作形式上求异,也可以从事物自身发展趋势、结果、影响上求异。我们特别强调文章主题立意上的求异,发掘材料主题和表现技法上的求异。比如,针对当前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我们就可以选择廉洁的材料去歌颂正面人物。二是正面文章反面做,从经验中去找问题,来个反弹琵琶。比如,某校强化素质教育,开办特长班,利用星期六给学生上课。这个材料如果反弹琵琶,就可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角度去获取材料,暴露该校以“素质教育”之名行捞钱之实、挂羊头卖狗肉的伎俩。这就有鲜明的逆反性,自然文章也就有了很强的个性。

  其次,我们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想象思维包括想象和联想。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综合性与预见性是想象的两大特征。想象能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以形成新形象,正如孙悟空这个形象便是人与猴的各种特点的综合一样,是作者对头脑中多种感性形象(表象)的重新分解与综合的产物;想象还能对客观现实超前反映,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于现实生活之前,是对未来的预测。

  任何想象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构成新形象的一切材料都来自生活,取自过去的经验。人如果离开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想象是无从形成的。这正如同先天的盲人决不能想象出五彩斑斓的色彩一样,人的想象依赖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生与发展,它的正确性也要受到实践的检验。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和大脑的联结功能在心理活动中的反映。人们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譬如从天空想到太阳(相*),从葡萄想到珍珠(相似),从烈日当顶想到风雨如晦(相反),从吴运铎想到奥斯特洛夫斯基(质同);人们由想起一件事物又想到相关的另一件事物,譬如由花朵想到果实,再由果实想到丰收,从丰收想到劳动(相关)等等。这都是联想。联想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使人的认识由此及彼,由点到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它离不开想象与联想。想象力、联想力是作者构思文章,反映生活的强有力的手段,没有想象、联想的能力,就没有作品的产生。

  当想象和联想参与作者构思文章时,就把感性形象带人构思之中,这样,促进思维的活跃与豁通,使人浮想联翩,从而为灵活构思、开拓思路创造了条件。想象、联想具有沟通、综合记忆表象的突出功能,这使作者能跨越时间的限制,冲破空间的阻隔,“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进入“笼天地于形内,措万物于笔端”的写作境界。

  在奔放的想象与联想之中,作者不仅能为文章编织出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融人深刻、闪光的思想,而且还能驾驭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改变*直呆板的形式,以适应文章内容表达的需要。

  想象、联想总是与情感做伴的。丰富的想象、联想能使作者激情满怀,文思横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将自己浓郁的感情色彩涂抹于写作对象之上,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以真情实感与读者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增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想象、联想将读者置身于形象感染之中,用情感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使之产生爱憎的力量,并用这种力量推动读者对世界的认识深化。

  只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学生作文时思维就会极其活跃,也就会写出卓有新意的文、章。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的人才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语文教学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只有构建开放创新的语文教学环境,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构建开放创新的语文教学环境。

  “开放”是语文综合性学*魅力之所在。在语文综合性学*教学中必须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观,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教学渠道,形成立体式、交互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综合多种教育方式,借助课外阅读、社会调查、观察体验、专题交流会等形式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中可开展多彩的活动,如对对联、开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自编课本剧表演、办手抄报等,以此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这样就将课堂教学跟实践活动结合了起来,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引入活动课程理念,体现综合性学*的实践性。

  活动性是语文综合性学*的突出特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的思想对当前的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为了真正使语文课堂“活动”起来,我们广大的教师应敢于打破“唯语倾向”,树立“大语文”观念,不仅指导学生抓好文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知识面,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活动课程是以亲身实践为主的体验性学*,学生在实践中要注意学*和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强调理论与实际、知识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活动的主要目的并非追求统一完美的答案,而在于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行为*惯和积极参与社会、勇于实践的情感态度。

  三、自主设计活动,体现学生地位的主体性。

  在综合性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参与从活动设计到评价的全过程,既是学*者也是活动的组织者。首先要自己确定活动专题,制订活动计划,利用课余时间按制定好的计划具体实施。主要采用查阅资料、观察、考察、访谈、讨论或社会调查的形式,获得感性认识和体验;然后分析整理资料,形成最后成果,用自己独特的形式进行展示,最后参与活动的评价。从学生的这些活动看,学生的主要角色是活动实践者、活动体验者、成果展示者和评价者。这样的角色定位就要求我们把学生作为活动主角,把学生看成是处在不断发展中的学*者。在“实践”中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的探索和创造精神。

  四、对话——生成: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

  教师在活动中担任倾听者的角色,慎于发言,适度参与。活动课的目标则在于使学生获得主体意识、行为能力、情感态度的综合发展。因此,活动课程不以单一的学科知识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心理水*、学*兴趣、社会生活以及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为基础设计学*内容;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与课本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老师对话。教师要留给学生时间,创设对话环境,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允许学生质疑。“生成”是一种价值追求,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使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情感取向,在质疑的过程中就会主动生成知识。

  五、突破单一评价模式,建立多元和谐的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科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其评价目标和内容主要是学科知识点,评价的标准是统一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实施的书面考试或测验,其性质是静态和终结性的。与之相比,在活动课中,学生既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活动课的评价应体现多元性和和谐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看学生在整个学*活动中的表现和态度。评价采用以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性方式进行。通过这样多元性的评价机制,使我们的评价机制更完善,对学生激励性更大,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评价不仅重视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对学生的品质、学*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个性与情趣等方面的评价。语文综合性学*评价以开放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主,评价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分出成果的高低,而在于通过评价,引导学生重视探究学*的全过程和目标的达成,重视方法的掌握,养成主动学*的良好*惯。


教学创新之我见论文 (菁华3篇)(扩展5)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创新教学论文 (菁华3篇)

  摘要:创新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创新教学要切实实行起来,而非简单作秀。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创新,善于延展教学内容。在充分提升自身素质基础之上,用创新教学的方式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课堂充满人文气息,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学*的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反思,以此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得到进展和突破。本文就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之下,提出了有效实施课堂创新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教学;实践研究

  创新教学是在素质教育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础,改变以往的“授人以鱼”教学模式,转变为“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潜在创新力。创新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十分具有影响力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基础教育。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实施创新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学生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笔者认为师生都应当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在进行上课之前,要先让学生通过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高中语文预*可以通过读书笔记并记录搜集资料的形式进行,这些记录必须和下节课即将学到的内容相符,记录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一篇课文的背景和作者。在课堂学*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信手拈来,在脑海中还原情境,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知识。比如,在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将不会的字词标注出来,并通过自主查阅进行解决。随后在第一遍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遍朗读,第二遍朗读就需要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在第三遍阅读之后再正式上课。教师在整个预*的过程中都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的自我创新思考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营造愉悦课堂气氛,实施创新教学

  科学证明,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神经将处于放松的状态,课堂效率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学生大多都对教师带着崇拜和敬畏之情,但正是教师的这种权威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尤其一些教师将姿态摆得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对学生的建议充耳不闻,并且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当面指责学生,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很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更不利于学生的学*。所以,教师应当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做一个*易*人的教师,与学生共进退。课堂之上,教师也只有不断鼓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营造出更加轻松、休闲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兴趣。比如,在复*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一个学生起来背诵,但是这个学生背诵到一半就记不起之后的内容,教师也不应该给予批评,而是应当给予更多的鼓励,让学生自信的回忆下半部分的内容。

  三、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实施创新教学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也是实施创新教学的有效策略。但与学生互动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对于每一位学生,教师都应当带着积极的心态,在教学时不仅要不断地鼓励和赞扬他们,创造和谐的学*气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好奇心,还应当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另外,教师应当始终秉持启发性教学的重要原则,课堂之上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主动追求知识。与此同时,还应当注重珍惜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耐心地对未知的问题进行开导。

  2.拓展学生思维。语文的学*不仅要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科学界的每一个喜人的成果都源于大胆地想象,这也正是获得创新成果的起点。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一些手段来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加强团队精神大胆地想象应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对于课堂创新教学也尤为重要,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就需要安排学生自学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还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和提问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流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学*,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学生在团队协作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惯,语文课堂创新教学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实施。

  四、结语

  创新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的引导者,而不是学生的主导者。语文学*要有一个发散创新式的思维,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前自学,还要在课后延伸思考。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得学生的学*能力真正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每完成一节课都要积极进行反思,改掉缺点,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和生命力。虽然高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但是教师一定要从中**出来,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点,在教学过程中下工夫,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适应新课程的改变,创新式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散发出不一样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吴玉梅.高中语文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2]余画凤.对话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实践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许高明.新课程背景下的普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及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余志芳.以学*需要为导向的分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

  [5]崔洁.高中艺术生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D].云南师范大学,2013.

  一、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学*环境

  学生对环境感受很敏感,一个压抑环境会使学生不愿意思考,对于刚接触内容会不感兴趣,不管教师运用什么样方式教学,始终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在一个轻松环境中学*,学生感觉不到压力,必然会获得快乐体验。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对每一个未知知识都充满好奇,会主动地去接触知识、分析知识,从而获得对知识理解和领悟。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愉快轻松环境是使学生愉快学*首要条件。

  二、师生之间关系要*等、民主

  在愉快教学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他们互相尊重、相互倾听,学生对教师不再存有惧怕心理,而是为了获得教师鼓励和表扬主动进行知识研究与探索;教师对学生不再是把知识划分成一个个细节灌输到他们脑子里,而是使学生在探究式学*方式下不断进步。这种*等、民主师生关系,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学*热情高涨。

  三、制造一种生动活泼课堂气氛

  课堂中活跃气氛和教师情绪是分不开,所以教师在走入课堂时就要面带微笑,先用表情感染学生,使他们放松心情,然后再进行课堂气氛调节,使学生情感和要学*课文内容情感保持一致,这样对于学生融入到课文中去体验作者情感是非常有益。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采用导入内容既能调节学生情绪,又能和课文内容紧密相连,从而使学生能用正确情绪去体验课文中描写事物,体会其中蕴含感情,在满心愉快中度过每一堂课。

  四、善于调控扣人心弦教学节奏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发展状态来把握教学节奏,既要保证学生通过学*有所提高,又不能节奏太快影响学生接受和吸收。因为高中生大脑思维正处于发展时期,他们思维通过外界刺激会产生强烈反应,对语文知识接受和理解同样如此。在新形势下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大脑兴奋中心激发学生注意力,同时运用有趣提问来加强他们有意注意,使学生在这一时期学*能力逐步增强。需要注意是,在对学生进行有节奏教学时,不仅教学速度要保持一定节奏,教师语言也要具有艺术性,充满节奏感,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具体而言,教师语言节奏还要根据不同课文内容进行改变。内心情感变化*缓或感情色彩灰暗时,语速要减缓;内心情感强烈或感情鲜明时,语速就要加快。做到抑抑扬扬、有波有澜,给人以无穷美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达到愉快教学目。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借助教学内容节奏来调节整堂课节奏。教学内容节奏指上课内容详略、多寡、取舍、安排等。在设计教学内容节奏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承受能力,使课堂富有一种和谐音乐美感,形成教学高潮。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语文课文中内容依靠文字来进行理解,有会存在一定难度。随着经济发展,学校教育和教学设备也在不断完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把文字转化成直观图画,这样可以把学生学*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通过朗读课文之后结合多媒体展示画面走入课文,感受课文深刻内涵。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如果教师让学生自读课文领会其中对景色描写文字时,他们对景色理解不会很深刻。而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其中景色,可以让学生直观体会到荷塘月色美,以及作者在运用文字方面深厚功力,有助于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同时还可以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以冲击,培养学生对文字中蕴藏含义敏锐性,提高他们在文学方面能力。总之,在课堂上进行愉快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用充满情感态度来对待学生,还需要教师用充满艺术语言来感染学生,这对提高学生学*效率有很大促进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找到真正适合学生学*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语文教学在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其他专业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育通过内容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文化,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通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同时,语文教学内容的多样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职业技能,满足多种社会职业的要求,从而使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作用

  首先,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作为其他学科学*的基础,能够很好的把人文融汇于教学当中,从而帮助学生较好的认识人生、认识社会。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比如通过经典美文和古典诗词赏析,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塑造完美的人格。其次,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观念。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除完成基本的语言文学知识传授功能之外,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专注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中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直观、形象地向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寓理论教育于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中,引导学生在学*和模仿榜样人物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学*目标,坚定理想信念。然后,语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当中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工具性,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是学生学*和未来工作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而这些能力都是现代社会给从业者提出的职业要求。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了这些知识,就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职位需求,更好的适应职场变化。

  二、提高高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将高职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职业院校当中,学生普遍重视专业课程的学*,而对于语文这种基础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就需要高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更好的意识到语文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而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与学生学*、生活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利用语文知识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情,比如写信、写演讲稿和社团活动计划书等,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学生阅读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做好日常语文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结合专业实际完善教学内容。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语文教学应充分结合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职业院校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通用的,内容过于陈旧,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符。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语文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多注重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的适应职场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口语训练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即兴发言、课前十分钟演讲、辩论赛等都是很好的方式,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语文教学与职业要求进行充分结合。比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让学生撰写产品说明书、营销计划、调查报告等;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强调对学生口语表达和应变能力的锻炼,在实际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交谈与沟通的基本原则。

  3.合理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高职语文课堂上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特点,能够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为生动形象的图画,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并且富于色彩,为语文教学创新出一个更新的教学审美背景,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加高效的理解课堂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语

  要想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发挥语文对高职学生的引导作用,必须加强语文教学与学生学*、生活实际的联系,结合学生的专业和职业发展目标优化语文教学内容,还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从而提高高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