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1

  1、准确而有气势的词语: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句中“九时整”“橘红色”体现了新闻词语的准确性。“惊天动地”“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等词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写出了火箭点火、发动机工作、离开地面、进入空中的过程,这些词语不但准确生动,而且十分有气势,传神地写出了火箭发射的壮观场面。

  2、内涵丰富的语言:

  ⑴20xx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写*这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时间和地点,实际上还蕴含着作者的主观感情──祝福与自豪。“朝阳”预示着此次发射活动圆满成功,也预示着共和国航天事业前途光明;“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发射活动的壮观气势,饱含着作者的自豪与敬佩之情。

  ⑵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段中“金色的秋日”有双重含义,一是实指,因为十月份正是金秋;一是喻指,表明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耕作,*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从万户说到杨利伟,表明*人的航天之路非常曲折,但*人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在不断地走下去。

  3、充满鼓动性的语言:

  这篇通讯,不只是报导*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这一事实,更在于通过这一事实鼓舞全体*人,所以文中的语言充满鼓动性。

  ⑴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不能再一次落伍。

  这是在写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之后,作者发出的感叹,并且用逗号将“*”两字隔开,意在强调,读毕此句,*人都有一种时不我待之感。

  ⑵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进入了航天时代。

  这短短的一句话,既写出了*首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后的喜悦,又充分激发了全体*人的斗志。

  ⑶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这是本篇通讯的最后一句,作者将此句单独列段,意在强调这次发射活动的伟大意义,并使读者看到了*航天事业光辉的未来乃至一个民族光辉的未来,读毕热血沸腾,备受鼓舞。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国力的增强,科技水*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这篇新闻报道就回顾了这一段历史。

  二、整体把握

  (结合已学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20xx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主体:

  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

  3、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4、1992年*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小结: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把*航天辉煌事业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三、问题探究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

  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特点。

  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明确: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四、作业

  写一则400字左右的新闻。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新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查找有关“飞天”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下《飞向太空的航程》。

  2、让学生展示图片、资料,谈论“飞天”

  3、整体把握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国力的富强,科技水*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导语: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4、师生互动,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问题一: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5日“神州”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问题二: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色?

  新闻的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州”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好似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过程,*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即使有一些背景资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州”五号发射的成功是*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问题三:在“飞天”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通过此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一是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十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

  系列火箭发射究竟考验。六是“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

  问题四: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5、学会写新闻

  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

  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总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

  6、作业

  A、编一份“*航天大事记”

  B、写一则新闻。

undefined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4

  1、准确而有气势的词语: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句中“九时整”“橘红色”体现了新闻词语的准确性。“惊天动地”“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等词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写出了火箭点火、发动机工作、离开地面、进入空中的过程,这些词语不但准确生动,而且十分有气势,传神地写出了火箭发射的壮观场面。

  2、内涵丰富的语言:

  ⑴20xx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写*这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时间和地点,实际上还蕴含着作者的主观感情──祝福与自豪。“朝阳”预示着此次发射活动圆满成功,也预示着共和国航天事业前途光明;“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发射活动的壮观气势,饱含着作者的自豪与敬佩之情。

  ⑵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段中“金色的秋日”有双重含义,一是实指,因为十月份正是金秋;一是喻指,表明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耕作,*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从万户说到杨利伟,表明*人的航天之路非常曲折,但*人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在不断地走下去。

  3、充满鼓动性的语言:

  这篇通讯,不只是报导*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这一事实,更在于通过这一事实鼓舞全体*人,所以文中的语言充满鼓动性。

  ⑴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不能再一次落伍。

  这是在写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之后,作者发出的感叹,并且用逗号将“*”两字隔开,意在强调,读毕此句,*人都有一种时不我待之感。

  ⑵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进入了航天时代。

  这短短的一句话,既写出了*首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后的喜悦,又充分激发了全体*人的斗志。

  ⑶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这是本篇通讯的最后一句,作者将此句单独列段,意在强调这次发射活动的伟大意义,并使读者看到了*航天事业光辉的未来乃至一个民族光辉的未来,读毕热血沸腾,备受鼓舞。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国力的增强,科技水*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这篇新闻报道就回顾了这一段历史。

  二、整体把握

  (结合已学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20xx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主体:

  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

  3、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4、1992年*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小结: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把*航天辉煌事业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三、问题探究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

  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特点。

  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明确: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四、作业

  写一则400字左右的新闻。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1

  1、准确而有气势的词语: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句中“九时整”“橘红色”体现了新闻词语的准确性。“惊天动地”“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等词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写出了火箭点火、发动机工作、离开地面、进入空中的过程,这些词语不但准确生动,而且十分有气势,传神地写出了火箭发射的壮观场面。

  2、内涵丰富的语言:

  ⑴20xx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写*这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时间和地点,实际上还蕴含着作者的主观感情──祝福与自豪。“朝阳”预示着此次发射活动圆满成功,也预示着共和国航天事业前途光明;“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发射活动的壮观气势,饱含着作者的自豪与敬佩之情。

  ⑵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段中“金色的秋日”有双重含义,一是实指,因为十月份正是金秋;一是喻指,表明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耕作,*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从万户说到杨利伟,表明*人的航天之路非常曲折,但*人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在不断地走下去。

  3、充满鼓动性的语言:

  这篇通讯,不只是报导*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这一事实,更在于通过这一事实鼓舞全体*人,所以文中的语言充满鼓动性。

  ⑴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不能再一次落伍。

  这是在写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之后,作者发出的感叹,并且用逗号将“*”两字隔开,意在强调,读毕此句,*人都有一种时不我待之感。

  ⑵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进入了航天时代。

  这短短的一句话,既写出了*首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后的喜悦,又充分激发了全体*人的斗志。

  ⑶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这是本篇通讯的最后一句,作者将此句单独列段,意在强调这次发射活动的伟大意义,并使读者看到了*航天事业光辉的未来乃至一个民族光辉的未来,读毕热血沸腾,备受鼓舞。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国力的增强,科技水*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这篇新闻报道就回顾了这一段历史。

  二、整体把握

  (结合已学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20xx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主体:

  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

  3、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4、1992年*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小结: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把*航天辉煌事业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三、问题探究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

  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特点。

  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明确: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四、作业

  写一则400字左右的新闻。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新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查找有关“飞天”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下《飞向太空的航程》。

  2、让学生展示图片、资料,谈论“飞天”

  3、整体把握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国力的富强,科技水*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半个世纪。这篇新闻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导语: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4、师生互动,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问题一: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xx年10月5日“神州”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问题二: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色?

  新闻的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州”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好似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过程,*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即使有一些背景资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州”五号发射的成功是*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问题三:在“飞天”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通过此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一是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十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

  系列火箭发射究竟考验。六是“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

  问题四: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5、学会写新闻

  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

  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总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

  6、作业

  A、编一份“*航天大事记”

  B、写一则新闻。

undefined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4

  1、准确而有气势的词语: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句中“九时整”“橘红色”体现了新闻词语的准确性。“惊天动地”“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等词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写出了火箭点火、发动机工作、离开地面、进入空中的过程,这些词语不但准确生动,而且十分有气势,传神地写出了火箭发射的壮观场面。

  2、内涵丰富的语言:

  ⑴20xx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写*这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时间和地点,实际上还蕴含着作者的主观感情──祝福与自豪。“朝阳”预示着此次发射活动圆满成功,也预示着共和国航天事业前途光明;“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发射活动的壮观气势,饱含着作者的自豪与敬佩之情。

  ⑵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段中“金色的秋日”有双重含义,一是实指,因为十月份正是金秋;一是喻指,表明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耕作,*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从万户说到杨利伟,表明*人的航天之路非常曲折,但*人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在不断地走下去。

  3、充满鼓动性的语言:

  这篇通讯,不只是报导*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这一事实,更在于通过这一事实鼓舞全体*人,所以文中的语言充满鼓动性。

  ⑴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不能再一次落伍。

  这是在写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之后,作者发出的感叹,并且用逗号将“*”两字隔开,意在强调,读毕此句,*人都有一种时不我待之感。

  ⑵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进入了航天时代。

  这短短的一句话,既写出了*首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后的喜悦,又充分激发了全体*人的斗志。

  ⑶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这是本篇通讯的最后一句,作者将此句单独列段,意在强调这次发射活动的伟大意义,并使读者看到了*航天事业光辉的未来乃至一个民族光辉的未来,读毕热血沸腾,备受鼓舞。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国力的增强,科技水*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学*的这篇新闻报道就回顾了这一段历史。

  二、整体把握

  (结合已学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20xx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主体:

  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

  3、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4、1992年*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小结: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把*航天辉煌事业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三、问题探究

  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

  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特点。

  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明确: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四、作业

  写一则400字左右的新闻。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菁华6篇)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字、词典。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方,我们来学*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1.预*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一样的说法:我们明白的恐龙没翅膀,怎样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样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透过预*,你明白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明白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必须的时光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④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方,我们先学*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资料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十分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十分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一齐逐句讨论,有不一样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一样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样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方,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一)读P151第2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我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样理解?(想象,用自我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我的话有条理说。

  (二)弄清共几句

  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抽说,出错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资料说的。一共8句。)

  (三)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给必须读书时光)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我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每人都说,不一样的可根据课文资料讲出理由。达成共识。)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一样意见,师生再谈、再说。(板收)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潜力,之后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a、引读;

  b、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P1513)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说出自我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十分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自我观察田字格的字: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2)、间架结构怎样安排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

  4.扩词

  5.书写

  三、评选优秀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重点词和句子。

  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4、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谈自己对恐龙与鸟的认识和了解。

  2、恐龙与小鸟无论从外形或是生活*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干、差异极其悬殊的动物,万万没想到小鸟竟然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的吗?让我们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2、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⑴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⑵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①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

  ②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即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三、理清层次,分析结构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四、学*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读全文。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词。

  设计理念:这篇说明性文章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感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自主阅读、小组研讨、朗读比较等形式,了解恐龙的演变过程,感悟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体会文章科学的推理想象及有序的表述。在此基础上依本拓展,引导质疑深入探究,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文字、影像等)。

  2.学生准备:课前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1.齐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你了解恐龙吗?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出示课件:恐龙和鸟儿的图片)

  小结:从交流中,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兴趣,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了解,启发谈话,丰富学生的认知。在交流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实现向课文内容的自然过渡。

  二、整体感知,学*字词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用完整的语言说说课文大意。

  2.再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1)学生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读准确,运用已学方法识字。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况。

  (2)学*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通过多种形式从音形义上交流巩固。

  ①认读词语。

  正音:“凌、恐、凶、盈”都是后鼻音,“笨、仅、敏”是前鼻音,要准确,“崭”的声母是翘舌音。

  ②辨析字形。

  巩-恐、会-绘、顿-吨等。

  ③猜测词语。

  颜色多,灿烂多彩。 (五彩斑斓)

  在空中回旋地飞。 (翱翔)

  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

  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

  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茹毛饮血)

  指无需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毋庸置疑)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获得初步感受,训练阅读概括的能力;运用已经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教师及时检测学生的学*情况,增强教学活动目的性。

  三、理清层次,分析结构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与同学讨论,试着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3.交流概括,渗透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分段概括段意中,引导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分析概括。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看法陈述理由,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适时渗透概括方法,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四、通读全文,深入感知

  设计意图:再次通读全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为下节课学*作铺垫。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同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树立同学探究意识,培养同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理念]

  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溢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激发同学的学*兴趣,培养同学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和听说过恐龙这种动物,喜欢它们吗?大家课下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一下:

  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恐龙:鸟儿:

  2、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3、板书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4、读题、解题:

  是指恐龙中体轻的一支逐步有陆地生存转向空中,最终演化成鸟儿。

  二、整体感知,回馈预*

  1、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2、自读全文:

  指名逐段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局部内容感兴趣?原因?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读课文,学*第二段,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⑴先自身读,再讨论

  ⑵汇报:(在文中划出来)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⑴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⑵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身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身喜欢的段落,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学*三、四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部分,并画出自身认为写的好语句多读几遍。说说这一部分介绍的是什么?

  2、指名读三、四段,小组讨论:

  3、考虑:

  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的最具体?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

  “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4、找出介绍恐龙的句子和鸟类的句子,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重要信息呢?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5、练*背诵猎食性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

  四、学*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考虑:

  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是这一段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包括的信息?

  2、把自己的见解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里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了:

  要证明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只能依赖于对化石的采集。假如能把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全部以化石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就毫无疑问地说,鸟儿是恐龙进化而来。

  学*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重难点: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恐龙吗?虽然恐龙已经灭绝了,但它留下很多谜等着我们解开。这节课中古时期的恐龙来到我们的教室,你们高兴吗?请你们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课件播放幻灯片)

  2、恐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映像?

  3、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1、同学们读课文后,对解开自己的疑惑一定会有帮助。(课件出示自读提示)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预*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出示拼音拼读生字,去拼音读词,开火车读词。

  挑出课文中的生字,指名读。

  同位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鸽,盈

  请同学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

  和同桌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指名说。

  师范写,学生学写。

  生生评价写字效果。

  4、再读课文,相信你会把课文读得更加流利。注意读好关于描写恐龙和鸟类的词语。

  三、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五彩斑斓

  2、是的,鸟类和恐龙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是科学家却发现了他们二者有关系。在课文的第一段科学家得出了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结论。请你快速读课文第一段,用笔画出这个结论。

  3、指名读。(课件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飞翔的鸟儿。

  4、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飞翔的鸟儿。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飞翔的鸟儿。

  通过对比读你认为哪一件话更好?说出理由。

  教师总结:本篇课文是科学说明文,字里行间体现出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用词准确是这篇课文的特点之一。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学*中细细体会。

  四、学*课文第二段。

  1、科学家得出结论就,一定会有充分的证据。那么他们掌握的证据是什么呢?

  2、对!就是化石。课文第二段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家的论据。请结合导学案的课内探究第一题自主完成第二段的学*。(课件出示课内探究第一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科学家提出了什么假说?用——划出来。课文哪些句子写出“鸟儿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事实”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主学*。

  4、在小组内讨论,教师指导。

  5、汇报,科学家提出的假说。板书:提出假说。并相机理解什么是假说。

  6、汇报,事实依据。板书:寻找证据。理解欣喜若狂。指导读好科学家的兴奋之情。

  7、师提出一个世纪是100年,从19世纪到20世纪末,将*200年的时间,科学家们代又一代为找到化石而努力。他们曾经为了科学研究工作爬上深山,却没能寻得化石,如今却在我国辽西找到了。他们曾经为了科学研究工作潜入海底,却没能寻得化石,如今却在我国辽西找到了。他们曾经为了科学研究工作走过沙漠,却没能寻得化石,如今却在我国辽西找到了。辽西的发现多么重要,课文中的哪个词语,体现了它的重要性?理解“点睛之笔”。师解释,画卷就是科学家工作的历程。

  8、我们知道了结论,可是探究结论的过程是多么艰辛,我们齐读1、2自然段,体会这一历程吧。

  9、板书:得出结论。

  五、总结:

  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假说,为了证实假说,科学家们历经千辛万苦寻找证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么科学家又是怎样推演了恐龙的一支变成鸟儿的历程呢,我们下节课学*。

  六、布置作业

  在作业本上工整书写汉字。

  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用词准确的句子读一读。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我感兴趣的语段。

  3、练*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弄懂课文资料,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这天我们一齐学*一篇关于恐龙的课文,我们一齐写“恐”这个字。“恐”是生字,上方是一个“巩”,下方是一个心字底,当你看到心字底时,你想到了什么?(很恐怖、很害怕、可怕的恐龙等等)“心字底”表示这个字常常和情绪有关系。随机板书:恐龙。

  大家了解恐龙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2-3人)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恐龙(2种)的图片,想看吗?——认识它吗?大声叫出它的名字(霸王龙、马门溪龙)。

  看过了图片,恐龙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难怪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最初把它叫做“恐怖的蜥蜴”!

  当你看到“飞向蓝天”这四个字时,你又想到什么?(出示两幅鸟的图片)是啊,鸟类是我们心中轻灵自由的天之骄子。

  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飞向蓝天的恐龙”(加上“的”字)当你第一次看见到课题时,你产生了什么疑问?板书:问号

  看来大家的疑问是一致的,这天就让我们一齐来解决这个问号吧。齐读课题。

  二、检查自学,学会字词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其中有些不好读的词语和句子,我们先来认读两组词语。

  1、出示词语:

  笨重迟钝茹毛饮血庞大家族形态各异凶猛异常

  轻灵敏捷五彩斑斓身体轻盈凌空翱翔天之骄子

  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纠正字音)

  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一读这两组词语。我们一齐来读。

  当你读了第一组词语时,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读了第二组词语呢?

  2、这样不相干的两组词语、这样两幅不相干的画面,却有着很深的亲缘关系呢!

  3、课文中除了有生僻的词语外,还有难读的句子,老师找到了两个长句子。谁会读?自我试一试。指名读,提示:注意句子中的停顿。齐读。

  (出示句子: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年来发现的超多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后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字词、句子都能读准确了,此刻能够来解决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出示:“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哪个自然段能回答这个问题?(第四自然段)

  2、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1)先自我读。

  (2)再讨论。

  (3)汇报:

  ①第一种大约出此刻……和狗一般大小……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材简析:

  飞向蓝天的恐龙》这是一篇科普文章,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此刻读者面前。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会认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我感兴趣的段落。

  3、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恐龙的演化过程,激发探索求知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恐龙的有关资料、文章的相关段落。

  设计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用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教学本课时,紧紧围绕“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一问题,设计了课件、学*表格,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边读边悟,透过重点词句的分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学会学*,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走*恐龙,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由恐入题,引出恐龙,由恐龙导入课题。从学生最熟悉的生字入手,既学*了生字,又考查了学情,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师:请看黑板(教师板书“恐”)谁来读?看到“恐”你想到什么?(恐惧、恐怕、惊恐、恐龙)说说你对恐龙的了解。

  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加深对恐龙的了解。)

  师:是呀,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笨重、迟钝的马门西龙,那他们和轻灵的鸽子、五彩斑斓的孔雀这些在蓝天自由飞翔的鸟儿有什么关系呢?(教师相机板书“鸟”)这天我们就来学*(教师板书课题)

  师:齐读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

  读得再抒情一些《》

  读得再响亮一些《》

  读完课题你最想明白的是什么?

  生: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

  师:那恐龙是如何飞翔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直奔主题。)

  二、走进恐龙,探究演化。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最先找到答案?

  好,谁来说?

  生:读相关段落。

  师:找得又快又准,读得很流利。谁与他的答案相同?让我们用最美的姿势最响亮的声音齐读。

  师:读完后,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恐龙的形态各异;我明白恐龙的形体变化;我明白恐龙是怎样学会飞翔的.……(学生自由交谈)

  师: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此刻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有各种各样的姿态。

  师:恐龙到底有哪些形态呢?(学生齐读投影)有些xxx,有些则xxx

  师:你明白了恐龙的哪些形态?(指名回答后,再次齐读投影。)

  师:有些恐龙像他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则”是什么意思?

  生:不一样

  师:对,不一样,就用这个“则”字强调。比较不一样,会用“则”强调,也能够用自我的语气,语调来强调(谁来读)这句话介绍了恐龙的哪种形态?(行走),用同样的方法学*其他两类。

  师:谁来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身材、性情)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明白吗?读书要把书读薄,看,课文介绍了恐龙的六种形态,我们透过分析给概括成了三类,一下子变薄了,也好记了。有这种潜力的同学请大声朗读。(自由背诵)会背吗?(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表格。)我们明白恐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难道只有这些形态吗?

  生:(联系自我已有的知识回答)有些恐龙xxx,有些恐龙则xxx(提醒学生仿照文章的格式说一说其他的形态)

  (设计意图:进行阅读教学,必须要多读少讲,交给学生学*的方法。把比较多的时光留给学生读书,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由轻声读课文再至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练*默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惯)]

  师:同学们的知识可真多。请看(课件播放:在《爱不会绝迹》的音乐中观察恐龙的形态)你看到了什么?是呀!恐龙这个庞大的家族,又有什么变化呢?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请之后读)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动画片主题曲《爱不会绝迹》,勾起学生对恐龙的记忆,同时在简单的音乐中进行课间休息。)

  生:齐读

  师:恐龙的形体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

  师:这是恐龙的形体变化(板书)骨骼xxx,身体xxx;脑颅xxx,行动xxx(填空练*)

  不仅仅如此,它们还学会了飞翔。

  生:齐读相关段落。

  师:不管怎样,有一点(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师:毋庸置疑,什么意思?

  生:不用怀疑。

  师:毋庸置疑,就是不用怀疑。为什么我们能这么肯定地说,有证据吗?

  生:有

  师:那是什么?

  生:化石。

  师:是呀。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超多恐龙与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但相关化石一向没有找到。直到20世纪末期

  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齐读。

  师:(投影出示再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化石是首次发现,是在辽西发现……(学生交流)

  师: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

  生:高兴到了极点,就要发狂了。

  师:研究者们为什么会如此地高兴?

  (设计意图:由点带面,透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感受科学家的艰辛与执着。)

  生:自由交谈。

  师:同学们,一个世纪多少年?

  生:一百年。

  师: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接*2个世纪,他们找了*200年,时光。在这200年的时光里,科学家们在干什么?

  生:寻找证据:化石。

  师:那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会到哪些地方?他们会到xxx,会到xxx还会到xxx

  师:会遇到哪些困难?(学生想象交流)时光之久,困难之多,怎能不让他们欣喜若狂。带着这种感觉再读?

  生:齐读: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师:请打开课本152页,看,这就是辽西发现的化石。如果你是研究者你会大声的向世界宣布xxx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家你会xxx如果你是古生物学者你会xxx这一切太让人激动,太让人欣喜若狂,所以辽西的发现,齐读二段最后一句(理解“点睛之笔”)此时此刻你想对那些孜孜不倦的研究者们说些什么?

  生:你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感动……

  师:是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投影出示语文园地八的日积月累)

  生:学生齐读。

  师:这就是科学工作者的精神,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宇宙的奥秘,恐龙的奥秘还有很多,如果你想对恐龙有更深的了解,你能够看《恐龙的世界》(介绍书),此外在许多电影中也会发现恐龙的足迹《金刚》……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这天我们学*了恐龙的演化过程。透过学*我们明白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课文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深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过程,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3、利用网络资源,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不同恐龙的不同特点,深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出示课件)是啊,一只是笨重的恐龙,一个是轻盈的鸽子,看起来一点关系都没有,用课文中的话说,是毫无关系,可是科学家们通过漫长的研究发现,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现在,我们一起学*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说些什么?

  二、学*课文三四段,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1、自读课文三四段。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解答你的疑问,将你了解到的知识划一划。

  2、反馈,并相机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肯定有了很多收获,说说看,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了吗?

  ① 地球上第一种恐龙什么样?你从哪里找到的?(结合回答板书)

  ② 课文从恐龙的大小,行走方式向我们描述了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让我们再读读这句。

  ③ 就这样,经过了数千年,它们变了吗,变成什么样了呢?你从课文哪一句知道的?读后你想到了什么?

  ④ 是的,经过了数千年,它们有了很大的变化,还繁衍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用什么词形容这样一个家族呢?(形态各异、可爱……)

  ⑤ 同学们,你们想看看这形态各异的恐龙吗?想不想更深入的了解它们?大家可以在网上找找相关资料,看能不能找到你最感兴趣的恐龙?(学生自行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

  ⑥ 反馈,谁来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恐龙?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

  ⑦ 多么有趣的大家庭啊!让我们再好好的读读这一句。(课件)

  ⑧ 这么多的恐龙,是不是最后都幸运地飞向了蓝天了呢?是啊,只有它们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发生了变化,它们变成怎样了?怎样变的?从哪些词体会到的?——逐渐,越来越……你懂得了什么?(理解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⑨ 就这样,经过漫长的时间,一种生活在地面上带 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飞向了蓝天,成为了天之骄子(板书)鸟类。

  三、学*感悟课文第二自然段。

  1、其实,早在19世纪,科学家们在经过对大量恐龙和鸟类骨骼化石的对比后,就做出了这样的推测——鸟类是由恐龙中的一支演化而来,可推测只能的推测,科学是容不得半点虚假的,如果没有一个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个推测,那科学家们也只能叹息了,不过,在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辽宁西部发现了保存了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2、网上学*。同学们可以在网上看看有关辽西大发现的资料。

  3、反馈。说说你了解了什么?首次是什么意思?又证明了什么?(相机感悟欣喜若狂、“点睛”之笔)

  ① 是啊,历经百余年的研究,终于有了结果,科学家们会是怎样的呢?读读这句。(课件)

  ② 这个重大的发现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也就是文中说的“点睛”之笔 ,也

  难怪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欣喜若狂,让我们欣喜若狂的读读。

  四、小结。

  1、同学们,我们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已经对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我们即将结束课文的时候,科学家们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想告诉大家,是什么呢?(学*课文最后一段)

  2、你们觉得他们的愿望能实现吗?

  3、还有很多同学想说说自己的想法,但时间有限,欢迎大家课后进入林老师的博客,将自己的想法发表在那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重点词和句子。

  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4、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2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谈自己对恐龙与鸟的认识和了解: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并理解词语:笨重、迟钝和轻灵、敏捷、凌空翱翔。

  2、恐龙与小鸟无论从外形或是生活*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干、差异极其悬殊的动物,万万没想到小鸟竟然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的吗?让我们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去寻找答案。

  3、齐读课题:

  板书:

  飞向蓝天的恐龙

  (设计意图:揭示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同时也向学生开启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看谁读得准:

  凌读línɡ,不要读成lín;崭读翘舌音。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⑴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

  ⑵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①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

  ②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即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三、深入局部,品读感悟

  1、感悟欣喜若狂:

  ⑴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的发现:

  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研究者们的发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恐龙与鸟类在骨骼结构上相似的地方展示。恐龙与鸟类有亲缘关系及恐龙应该长羽毛的证据作一一展示。

  ⑵读句子,体会研究者们的喜悦:

  自己小声读句子,结合课文想想,你认为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

  理解句子: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知认真、细心、不懈的努力会给人们带来成功的喜悦。)

  2、品读感悟,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

  ⑴同桌采用对比朗读法朗读第四自然段。

  ⑵在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相机进行教学: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恐龙变化的时间是漫长的;恐龙的特点是多样的;繁衍生息的情况看恐龙家族是庞大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表格内容: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恐龙的庞大家庭

  时间顺序

  繁衍生息的情况

  它们的特点

  作者说明的方法

  两亿三千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大小似狗,形态如鸵鸟

  数千万年后

  形态各异的

  庞大家族

  有的两足奔跑

  有的四足行走

  有的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的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有的凶猛异常,茹毛饮血

  有的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其中的)

  猎食性恐龙

  身体渐小,越来越像鸟类

  骨骼中空,身体轻盈

  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前肢渐长,像羽冀,会拍打

  体表长出羽毛,无鳞片或鳞甲

  转移到树上生存,渐渐具备滑翔、飞行能力

  ⑶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根据课文展开丰富、合理的现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①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②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

  ③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⑷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演化成了鸟类呢?是哪一类恐龙演化成了鸟类?这个演化过程是不是一蹴而就的呢?

  理解句子: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从这一句中带点的词,同学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这个特点?

  (设计意图: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四、总结全文,激发探索欲望

  过渡:

  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呢?

  1、齐读最后一段。

  2、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你认为有没有这种可能?说说你的想法。

  3、讨论: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而“恐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文章从题目到内容都吸引着学生好奇心。因此,在设计中,我抓住这一学*契机,引导学生通过多渠道收集资料,以自主学*唤起学生浓厚学*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教学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在设计中,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反复诵读,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说明文中用词的正确生动,并在这过程中感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描绘、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2、能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练*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板书:恐龙)

  看到“恐龙”这个词语,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的恐龙(笨拙的;庞大的;凶猛的……)

  2、你了解恐龙吗?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课件展示相关内容。补充课题,质疑问难: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笨重恐龙怎么可能飞向蓝天的?恐龙和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样的吗?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借助拼音或工具书把生字词读准确,运用已学方法识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反馈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出示词语:

  中生代化石演化

  凌空翱翔迟钝描绘

  毋庸置疑敏捷崭新

  脑颅骨骼鸟翼

  A、正音——崭翘舌音;“凌、恐、盈”后鼻音。

  注意字形,尤其是笔顺——捷;辨析“顿—吨”

  B、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

  三、引导学*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一)学*第一段

  1.自读,从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出示句子: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齐读。

  (2)作者用词想法十分讲究准确性,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吗?(如体会不出,可再出示句子比较体会:“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多次回环朗读体会。

  (3)前一句课文写道:“二者似乎毫不相干”。这“二者”指的是什么?

  (4)那么它们到底相干不相干呢?默读课文第二节。

  (二)学*第二段

  1、快速默读,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和鸟类的相似之处。

  2、出示句子:科学家提出鸟类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1)“后裔”是什么意思?

  (2)把句子中“很可能”去掉,行吗?为什么?

  3、出示句子:辽西的发现给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画卷”指的是什么?

  (2)“‘点睛’之笔”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

  (3)指导朗读,读中感悟“欣喜若狂、顿时”等词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我们对恐龙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是你知道恐龙如何飞向蓝天的吗?恐龙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第二课时

  (熟读理解,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真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所提高。)

  一、复*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飞向蓝天的恐龙》这篇课文,我们收获了一个让我们叹为惊奇而又让人欣喜若狂地发现,那就是:

  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谁来读读这个伟大的发现,你又有什么疑问呢?

  2、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个发现。(指名读)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第3、4自然段)

  想去探索一下这个问题吗?那让我们一起踏上今天的探索之旅。我们先去默读课文的第三到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描写时间的词组,想一想从恐龙出现在地球上到飞上蓝天大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飞向太空》读后感 (菁华5篇)

  我刚听到要读《飞向太空港》这本书时,心中充满了不耐,认为它只是一本科普宇宙的书,枯燥又无聊,但读着读着,书中描绘的航天梦让我动容。

  在被外媒称为“航天史上的灾星年”的1990年里,我们*终于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世界为之轰动,我跟着书中的人物,血脉偾张,激动不已。

  卫星发射的过程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难”。技术攻克难、资源利用难、谈判交流难、造卫星发射场难、发射卫星也难。在紧要关头,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把刚刚建好的卫星发射场给毁了,技术人员伤亡惨重,但他们没有放弃,在废墟上,硬是又建起了一个卫星发射场。当运输“亚星”时遇到阻碍,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技术人员们用炸药炸出了一条路。

  在世界瞩目的状态下,“亚洲一号”成功升空并进入计划轨道。那一瞬间,外媒震惊,世界震惊,那些准备看*笑话的人目瞪口呆,这就是“*实力”!经过专家们的不懈努力,*的国耻被洗刷,世界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更强大的*。

  在遇到重重难关阻拦时,我们要学**航天人的精神,不灰心不放弃,努力钻研,终究能得到应有的嘉奖。

  千百年来,人们对宇宙有着千百种的猜测和幻想。通过“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古典神话故事中,让我们对宇宙一直都充满了好奇和遐想。一直到我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乘着神舟六号飞向太空后,才揭开了宇宙的真面目。

  05年10月12日,令全世界瞩目的日子到来了,神舟六号载着两名宇航员飞入了天空,同时也载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梦想飞入了天空。

  “神舟六号顺利返回!”当听到这一个消息后,举国上下立刻欢腾起来!作为一个*人,此时此刻的激动和兴奋是无法用字眼来形容的。我们心中在呐喊,在呼唤。

  在这整整五天中,有多少人在等待,有多少人为了神舟六号能顺利飞入太空,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为了能适应在太空的生活,费俊龙和聂海胜接受了多少艰苦的.训练,这是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啊!但是这一切付出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值的,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换来了我们梦想的实现,换来了我们成功的喜悦,换来了*的进步!

  我想,这些事将会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丰碑!

  作家李鸣生的航天七步曲之一——《飞向太空港》,讲述了*“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这部书是一个作家从陆地到太空的文学远征。一个民族从地球到天上沉重起飞,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由无数人的心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

  西昌卫星发射场上,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员死伤无数。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它们不管千辛万苦,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西昌卫星基地全体将士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

  发射场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着牺牲和死亡。科学家们白天黑夜连续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生命。每一次发射,都有英雄的牺牲和流血;每一次发射,都有航天人毕生的心血。航天人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依然顽强斗争。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梦想一步步走向实现。在这些艰难的岁月里,尽管一些国家并不看好,但是*技术人员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一声不吭地工作,把毕生的精力与心血都投入进去,最终令人刮目相看。

  使我最难忘的是书中的这个细节。在运送一批极危险的用于火箭的货物时,美国技术人员害怕危险,碰都不敢碰,全都站在两百米开外的地方;而*技术人员却靠得很*,并在到达发射中心后,因机械无法搬运,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手去搬下货物。这仅仅是鲁莽,仅仅是好玩吗?不,这是一种勇敢,一种决心,他们的心已与火箭连在一起了。这就是*的技术人员,也许他们其中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微不足道,但加在一起就有创造奇迹的力量。这就是*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总是在一片原始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这个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和偏僻荒凉的环境里生存。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秘密的面纱下苦熬着一个个春夏秋冬,他们用心血和智慧播种光芒四射的现代文明!

  在人类通往太空的路上,总有数以万计的航天人,他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那么熠熠生辉,光芒万丈。

  月华如水,星光灿烂。月夜城已是人的海洋,一颗颗壮怀激烈的心随着“长征三号”在宇宙飞行。

  ——题记

  本文主要叙述了原本科技衰败的*建造了西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几颗卫星后,接踵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经不断沟通交流,万里请缨,准备用中方“长征三号”火箭将美方“亚洲卫星”发射,几经研究,最终成功发射。

  一个腾飞的国家,必有一些开辟天地的英勇志士: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在谈判桌上力揽狂澜;谢总谢光选当守财奴,当改则改,察纳良言的胸怀与气度令人钦佩;坚忍不拔,学识渊博的胡世祥鞠躬尽瘁,一心一意为*航天事业。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在李鸣生先生笔下描绘得淋漓尽致。他们建功立业,却不居功自傲;他们甘苦皆尝,却义无反顾;他们间虽有内部争执,却将干戈化为玉帛,他们为了让*打进国际市场而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当听到那一声巨响,熊熊烈火映红了半边天,望见火箭腾空而起,“*航天”四个大字赫然醒目,成功发射。每每回忆这个画面,心中有自豪,因为我是*人。而我也有一个小小航天梦,向往那天空中衬托出的清晰白线,像矫健的鹰叱咤翱翔,消融在蔚蓝的天空里。家里的各个角落除了书籍,最多的便是大小不一的飞机模型,还有不径相同的手控航模。为了能驾驭各式各样不同机型的航模,我努力学*,用成绩来换取航模。每当我得到一架新机型时,我都爱不释手,小心仔细地研究一番后再动手操作。看着飞机在我的遥控下任意地变换着姿势、以不同的速度起飞降落,聆听着那骄傲的咆哮声,更加坚定了我想与你*距离接触的信念。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小小的梦,并为它努力、为它奋斗,走在追梦路上,或彷徨、或悲伤,但总会朝着那个既定的目标,屡败,屡战。无论是多么广阔的天空,也有一颗星星,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无论人生的路上有多么黑暗和坎坷不*,也有一盏启明灯,照耀着我们前进的路。它就是梦想。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努力学*,勤奋刻苦,克服学*中的一个个障碍,朝着心中的目标奋进,用自己的力量与行动,发射心中的“卫星”,让梦想照进现实。

  第十五、十六章主要讲述了随着波音747飞机的到来,卸货工作开始了。根据规定,中方人员须在美方人员的监督下才能进行卸货。由于当时天气非常恶劣,风特别大,大家内心也很紧张,卸货进度非常缓慢。10个小时过去了,大家的干粮早吃完了,水也喝光了。许健国将唯一听健力宝递给了美方人员。卸货又持续了5个小时,随着波音747飞机缓缓飞走,卸货也告一段落。车队将“亚星”送到了*专门赶建的测试厂房。厂房设计总负责人安毅民表示厂房的设计难度很大。厂房设计完之后,前来参观的外国人纷纷表示震惊,不久前美好对厂房进行了测试,结果大大优于标准。“亚星”送达后,厂房钥匙便交给了美方。

  通计这些事,我感受到当时卸货的艰难。为了完成任务*工人一丝不苟,在干粮和水极度短暂缺的情况下,也要坚持做完。充分展现了*工人坚持不懈的精神,他们在艰难的条件下,用舍我其谁的努力和奋斗使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读《飞向太空》有感(10)份

  20xx年10月17日,费俊龙、聂海胜驾驶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返回了!

  鲜花簇拥,掌声雷动。航天员,这个响亮的名称让多少人为之向往和憧憬啊!

  但谁知道他们的背后是多么的艰辛!

  航天员除了要有献身载人航天事业的理想和信念之外,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如此,航天员还要接受科学严格的训练,第一阶段学*的是基础理论培训。第二阶段学*的是专业技术知识和单项操作技能训练。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航天员的野外生存和救生训练。如果飞船舱由于意外原因没有落在预定的着落区,在地面搜救队一时还不能赶到现场提供救援时,航天员必须积极自救。这次“神六”安全着落,我想,费俊龙、聂海胜在训练场上撒下了多少汗水啊!

  第三阶段学*的是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这是最重要的训练阶段。首先要学*各种飞行文件,我想肯定比我们学*的.语文、数学、英语要多得多,难得多,而且这些文件是要带到天上去的,在飞行过程中随时会使用,绝对不允许出一点差错。然后是利用飞行模拟器进行飞行训练,多少个白天黑夜,费俊龙、聂海胜在飞行模拟器上反复地进行练*,做到熟练掌握,配合默契。从20xx年3月起,费俊龙、聂海胜就和4位队友开始了严格的选拔训练。“神六”发射前的5小时,费俊龙、聂海胜被最终确定担任“神六”的飞行任务。于是,20xx年10月12日凌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第一场雪中费俊龙、聂海胜踏上了飞向浩瀚太空的征程!

  看看航天员,再看看我们,心中是否还能*静?学*上、生活上、思想上,老师对我们严格要求,这是为我们着想啊!

  可我们呢,却这儿埋怨那儿埋怨,仿佛被人剥夺了自由一般。而航天员呢,他们在训练中要熟悉太空飞行的全过程,从进入飞船到发射升空、轨道运行、返回和着落,这每一个的环节都要一丝不苟。无论教练对他们多么严格,他们毫无一点怨言,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艰辛作为代价,成功是不会向你招手的!

  日常的学*、生活不也如此吗?我们真应该好好地反省反省了!

  当我仰望着湛蓝而一望无际的天空,看见那随风飘扬的***,一种自豪感在心中荡漾,我想起了中华民族在航天史上的种种奇迹,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奋斗,我为之骄傲。

  ——题记

  中国著名作家李鸣生先生的航天七部曲之一《飞向太空港》让我印象深刻。这本书讲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奇迹,中国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卫星亚洲一号并成功的事情,他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一大辉煌成就,让我们中国人为之自豪。

  一个民族从地球到遨游太空,这个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肯定会有无数困难和艰辛,是无数人用青春、汗水,坚持不懈的奋斗甚至生命换来的。

  面对一次西昌发射场上百年一遇的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们死伤无数,但中国的技术人员面对自然的挑战,丝毫没有退缩。他们不管千辛万苦,不管狂风暴雨,他们齐心协力战胜了大自然。正是这种顽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让他们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

  发射场虽然不是战场,但是同样有着牺牲和死亡,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不管白天黑夜废寝忘食的攻克难关。有的却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而重病卧床不起,献出生命,我相信每一次的发射都有英雄的付出,我相信每一次的发射都有航天人员的呕心沥血。航天人艰难的条件下还依然坚强的斗争,用舍我其谁的努力和奋斗使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这就是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总是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的种子,并和它们一起茁壮成长。所以,当困难和灾难发生时,我们不要退缩,不要畏惧,不能向困难低头。我们要相信自己,要坚持不懈的奋斗,要用自己的聪明才能和坚强的.意志和困难,与灾难作斗争,这样才有机会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但是与西昌发射场困苦艰辛的一幕幕相比,我们的学*和生活,如此微不足道,但是有些人遇见困难就绕道而行。有比赛,要不找借口推掉;有难题,干脆不做。甚至有些人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难道你不为这种行为感到有一丝丝的羞愧吗?我觉得面对困难,应该下足决心战胜它。先在心里击败他,然后通过现实不懈的努力,来真正的战胜它。

  "人未死而心先死"的意思是还没有开始做困难事情,你的心中就充满了放弃和逃避,那样就彻底没有希望了。 遇到困难时,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波涛起伏,惴惴不安,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情,不能让坏心情坏了大事情。控制好心情,我们就能解决许多问题了。

  就像中国的航天人员追求中国的航天梦一样,他们梦想是多么的伟大啊。他们就像一艘小船,带我们驶向远方。他们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他们就像一个神舟飞船承载的,载着我们的理想飞向无垠的太空……

  作为21世纪的少年,我们更应该勇担重任,努力学*,奋发有为,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后记:从文中可以看出,张晖航同学不仅阅读涉猎广泛,而且能从书本中的人和事联系到生活,联系到人生,讲出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而贯穿全文的则是他对祖国的那份深深地热爱,更是难能可贵,非常感人。爱国需要行动,就让我们每一个人从干好本职工作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吧!

  《飞向太冷港》是李鸣生写的一本书,作品以亚州一号为织梭,牵引着千经万纬,流贯而出。不刻意于结构,却把一幅长卷的作局处理得自然顺顺畅,从客舒展,疏密相间,张弛有致。

  在这本书里,不管是辛勤能干的中国专家,还是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和中国专家一起发射卫星的外国专家,都是*等的,虽然中国不同于外国的一些*惯,但外国来的专家们都想忍受了下来,从来没有提过什么过分的要求。对待工作非常严谨,和中国人民相处得十分融洽,就比如可达先生。

  六十岁的可达先生是匈牙利人,这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老头,他和胡世祥一样,喜欢开玩笑,于是在数十名与会者中,他和胡世祥最爱开玩笑,有时还会打赌,这时上官世盘就会来当裁判一类的角色,只可惜,几乎一次都是卡达先生输。

  探案宇宙、开拓空间的伟大事业,绝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事,也不是一天,一年或一世纪的问题,而需要世世代代的共同合作与奋斗!

  前几日买来一本厚厚的《飞向太空港》,经过废寝忘食的阅读,我终于读完了整本书。

  《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书中既有中美专家携手合作的秘密和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和冲突,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的辉煌成果,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其作者李鸣生也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之父”。

  最刚开始我是带着任务去阅读的,只想着快些读完这本必读书目,好换下一本我感兴趣的书。在我的印象中,这类书都是十分无聊的,只会说套话,干巴巴的,没有任何吸引力。可现在我才发现这种认知是大错特错的,这本书不但血肉丰满,而且感情充沛,文笔优美,吸引力极强。

  这本书最让我感慨的就是展示出了一个“难”字。改革难,谈判难,拿到发射订单难,建发射场难,送卫星难,发射卫星也难。更何况,这难中还掺杂着中华民族*代百年来的屈辱,饱含着华夏子孙对祖国强大的希冀。一切沉甸甸的,似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遇到困难,却不消极,也不怨怼,只是去克服,去解决。这就是我在书中纷至沓来的“难”中看到的精神——一种感动我,让我心潮澎湃的力量!而我,会传承、会发扬这种精神,去创造属于我的奇迹!

  在“长征三号”火箭运载着“亚洲一号”卫星升空那一刻,我和书中那群跳跃欢呼的人一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难想啊,这部“年纪”比我大上许多的航天文学,竟让我十分感动。

  放下书本,我把左手放到胸膛上,感受着心脏的剧烈摇动。此时此刻,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心潮澎湃,什么是血脉喷张。

  当时,国际上的卫星发射跌入了低谷。美国发射的火箭接连发生爆炸,欧洲的火箭也悉数坠落。此时,美国还有一颗名为“亚洲一号”的卫星急于发射。与此同时,中国成功研制出“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正急于打入国际市场。中国箭、美国星,它们在一起是必然,也是偶然。

  长征三号的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的辛勤付出,长征三号用的是氢氧发动机,既在升空途中一旦出现熄火,可以进行二次点火的发动机。但由于其技术含量较高,全世界只有中美法三国掌握,而被称为“总总师”的任新民带队研究,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把氢氧发动机从“另一种方案”变成了“第一种方案”,为火箭的成功发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光有火箭也不行,必须有人走出国门,说服对方用中国的火箭发射卫星。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上官世盘与乌可力二人身上。他们经历了太多失败与失落,如同孔子周游列国一般,在各个国家之间宣传,最终于美国休斯顿公司达成协议协议,发射“亚洲一号”卫星。

  4月7日是个阴雨连绵的日子,穆山抓住第二次发射窗口与第三次发射窗口之间的短暂无雨期,果断发射火箭,把“亚洲一号”完美送入太空。

  这就是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航天精神。

  著名作家李鸣生的航天七步曲之一—《飞向太空港》讲述了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继往开来的辉煌时刻。是一个作家从陆地到太空的文学远征。

  一个民族从地球到天上沉重起飞,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是由无数人的心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西昌卫星发射场上,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员死伤无数,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它们不管千辛万苦,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西昌卫星基地全体将士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

  发射场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着牺牲和死亡。科学家们白天黑夜连续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生命。每一次发射,都有英雄的牺牲和流血;每一次发射,都有航天人毕生的心血。航天人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依然顽强斗争。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梦想一步步走向实现。

  这就是中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总是在一片原始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这个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和偏僻荒凉的环境里生存。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秘密的面纱下苦熬着一个个春夏秋冬,他们用心血和智慧播种光芒四射的现代文明!而我们作为2 世纪的少年,更应该勇担重任,坚持不懈,努力学*,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人类通往太空的路上,航天人的每个脚印,远比总统伟大。

  最*,我读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丛书《飞向太空》。本书生动地记载了古今中外载人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课外的一些航天小知识。通过阅读,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人的成就,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同时,还需要有一种精神来支撑,就是奉献与拼搏。它正是我们小学生值得学*的精神。

  我们要学*航天员的拼搏精神。21世纪的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在我们身上寄托着一个历经沧桑的古老民族腾飞的梦想与希望。因此,我们从小就要打下顽强拼搏的信念,为辉煌的明天创下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在2010年崭新的学年中,我们又将以全新的面貌,去拼搏昔日紧张的学*生活中最薄弱的环节,打破以往的目标,冲向梦寐以求的终点……当然,不同的人在新的学期有不同的目标。比如,我的目标就是攻克令我头疼的体育。在新学期里坚持每天晨练半小时,争取在今年的体育总评时,能够得个笑逐言开的“A”。偷偷告诉你们吧,我的.梦想是在不久的将来当个女航天员,遨游在浩瀚无际的宇宙,实行“太空行走”,与神秘的宇宙来个亲密接触,将实小鲜艳的彩旗插到月球上、火星上,让它飘扬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

  我们还要学*航天员的奉献精神,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为我们的校园增添光彩……

  人生只有明天,没有今天。让我们向着辉煌的明天,拼搏吧!向着和谐、美好的未来,奉献吧!

  刚刚打开《飞向太空港》这本书,第一句话就是:踏上西昌的土地,便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我未曾去过西昌,读完这本书,它在我脑海中模糊的样子,让我心生敬畏。

  这里是个孕育新科技的地方,过去我们的前辈们在这个神圣的地方,发射了第一支火箭和卫星,科学技术人员日日夜夜的辛苦研究,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撕下来许多不好的标签。当时因为中国技术不敌美国、苏联和日本很多国家都不愿相信或给予帮助,可是,西昌这个充满奇迹的地方,通过速度惊人的成长,向世界证明,中国可以做到。

  我们的祖**亲,她也正在努力成长了,*期认为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充满魔力且未来可期的大国。在其他国家先进化的时候,中国在实行“闭关锁国”这个政策,等一切都醒过来的时候,我们选择让中国再次走上时代的道路。用着同样长的时间,却做着更多的工作,几十年的努力,使得她成为世界的前沿。

  如今,拼力量,我国不会输,拼技术,我国更是名列前茅,人民的付出是不可磨灭的。一根柱子可以撑起一面旗帜,成千上百万根柱子就可以为这面旗帜撑起一片蓝天。

  她像一位少年不断成长着,她也想要成为这个时代最闪亮的一颗星星。

  有机会,定要去西昌,感受那片热乎乎的土地。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假如我能飞向太空想象作文(精选5篇)

  2008年9月25日晚上9点10分24秒,我国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只见飞船里的宇航员叔叔微笑着向我们挥手,地面控制大厅里一群航天科学家正在紧张的工作,我们的心情也跟着紧张起来,急切地盼望着飞船发射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只听电视里传来“5、4、3、2、1,点火!”接着就听见“轰”的一声,火箭尾部喷射出熊熊烈焰,像一个火龙一样腾空而起,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一个大火球穿入茫茫的夜空,天空上又多了一颗耀眼的明星。

  飞船里坐着三个人,他们分别是让我非常崇拜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叔叔。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贫困的农村,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才磨炼出他们坚强的意志,造就了他们强壮的身体。他们三个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太空探险,他们都有着一颗自强不息的进取心,精忠报国的爱国心,专于航天事业的事业心,永不言败的自信心。与他们小时候的生活条件相比,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远远超过了他们,所以,我们要学*他们那种精神,要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学*,善于思考,遇到困难沉着冷静,尽力想办法解决,争取长大了也为国家做出大的贡献。

  祝愿三位航天员叔叔太空漫步成功,早日凯旋!

  几年后的一天早上,我穿着沉重的宇航服,艰难地走向发射台,我边走边看见许多人正用期待的眼光看着我,因为我这次的任务非常艰巨:以前还没有尝试过探索太阳。过了一会儿,我走进了火箭,准备发射。

  “5,4,3,2,1点火!”总指挥大声喊道。

  顷刻间,发射*台火光顿起,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笼罩了大地,大地也微微颤抖,火箭徐徐上升,以一秒十千米的速度直冲云霄。

  过了几个小时,飞船降落到了太阳上,我走出飞船,虽然穿着用非常抗热的材质做的宇航服,但身体还是感觉有些热。这时,走来了一个外星人,满脸疑惑,问我:“你应该不是星球的人吧。”“我是地球人。”我回答道,”这里就是太阳吧?”“地球人?哦,真是稀客啊。我是太阳上的居民,我叫阿飞。”

  我们交谈了好久,接着,阿飞对我说:“我带你去些地方玩。”然后,他拉着我的手向一个地方走去。突然,一道强光闪到了我眼前,我连忙捂住眼睛。阿飞见了,拿出一个眼镜给我带上,说:“现在没关系了,睁眼吧!”

  我睁开眼,眼前一下子暗了许多,我刚想问阿飞,但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花儿五彩缤纷,大树顶天立地。“这是我们星球最著名的植物:太阳草、太阳花、太阳树。”阿飞介绍道:“你们那的向日葵只是我们这里太阳花中的一种。”我们不禁赞叹到太空的神奇。阿飞又带我去了动物园,博物馆,科技馆……

  过了几天,我告别了阿飞,乘着飞船返回了地球。

  “叮铃铃,叮铃铃”,外太空高音警报发出了声音。我和其他维和部队的队员,听到警报,立即集合起来。吴晨恺迅速地打开了导航系统,查看发出警报的地方……

  两分钟以后,查到了——原来是太阳系中的火星。我们抓紧时间,立刻登上飞船飞往火星。火星的维和部队负责人代号叫“夜莺”,他带领我们来到了事发现场——珠宝店。这次抢劫案的作案人员十分猖狂,把珠宝店抢劫一空,不仅如此还绑架了工作人员二十一人。我们从犯案现场的红外线监控仪器上发现了,作案时间和作案人员的相貌,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这次犯罪人员头目是宇宙特级通缉犯“小星星”。十余年来他手下的组织无恶不作,真是数不胜数,是维和部门的一块心病。我们不敢耽误,立刻把这些情况上报给治安部门组织首长了首长,请他定夺。十余天过去了首长命令如下:派我率维和大队运用计策攻破“小星星”组织。我兴奋的领命率部下准备攻打“小星星”组织!时间不等人,我率部下来到了“小星星”组织总部——水星,我先派一小队侦查人员探听情况,我乘坐最大的宇宙飞船垫后,探马蓝旗回来禀报我:“报告,将军***的主力部队正在土星打仗,而留守在基地里的都是老弱病残,正好对我们有利。”我听完精神大振,立刻下令全军进攻***基地。十余分钟后我军占领了敌军大部分建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这时敌军主力胜利回师看到自己的基地被攻占了,立刻前来助战。形势立刻发生了扭转,我方伤亡惨重,我只好下令退兵。哎,到嘴的肥肉竟然让他跑了,可惜啊!我转念一想,计上心头:引蛇出洞,我马上把吴晨恺叫来在他耳边叽里咕噜的说了几句,他立刻心领神意,不久我们就拿下了***基地。

  10年后的一天,我乘坐“探险者”号宇宙飞船飞向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

  “5、4、3、2、1”,随着一声巨响,我被送上了太空。飞船不断地上升,我从窗口向外望去,只见无数星星闪着耀眼的光芒,美极了!

  12天以后,我来到了第一个目的地——水星。原来,水星根本“名不副实”,它上面不但没有一滴水,还非常炎热。我匆匆做完笔记、采集完标本,就走进飞船,开始下一个旅行。

  下一站是金星,为了节约能源,我使用了太阳能电车。我花了21天的时间才来到这颗红色的星球上。金星被称为地球的兄弟,可是,他和水星差不了多少,他表面的温度竟然高达300摄氏度。我在金星上采集完土壤和岩石后,就又匆匆忙忙地向下一站飞去。

  我来到了火星上,想看看有没有火星人。飞船*稳地向前飞着,突然前面出现了一道耀眼的强光,原来是不明飞行物“UFO”。我先用激光将它击落,然后把它固定在飞船的下面。

  火星上时刻都有大风暴,风力高达12级,这在地球上是非常少见的。我看到风那么大,就走进飞船用雷达探测,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只好乘着宇宙飞船往回赶。

  这次的太空之旅结束了,我乘着“探险者”号回到了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地球,我把“UFO”送进了设在北京的“UFO”研究所,把采集到的标本送进了天文馆。

  我的这次太空之旅,为祖国的天文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哦!神舟六号飞上太空了!”这件事让中国人都兴奋不已!我也一样,心里正开心地笑着呢。

  从小我就喜欢听太空的故事。有人告诉我,太空是漆黑一片的,只有星星会发光。还有人对我说:太空温度很高,人要是穿着普通衣服去太空,回地球时就会变成一个“火人”。我就想可能是这个原因吧,宇航员才要穿着厚厚的宇航服去太空考察。太空是怎样的呢?我真羡慕宇航员,我希望在未来我也可以飞向太空瞧一瞧神秘的世界。

  到那时,我会建造一个“时空隧道”,参观者穿着普通衣服直接就可以进入太空,隧道里每天都是春季,不冷也不热。到了太空,可以尽情参观。太空里的交通工具更加先进。汽车可以飞行,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想去哪儿就哪儿,而且这些汽车可以变大变小,想有多少个座位就有多少个座位,所以参观者可以自己决定独自游还是结伴游、团队游。在太空里没有手机,要想联络,只要按一下项链上的珍珠按钮就可以和通话了,可方便了。在太空里,有许多星星做太空警察,维持太空秩序。太空学校也是少不了的。太空学校里,学生上学不要带书包。学校里有电子课本和神笔,大大小小年龄的学生都可以用。这些东西足够让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别担心太空里没有好东西吃。太空里有太空菜馆,里面都是地球上没有的美味佳肴。而且,太空菜馆没有服务员,餐桌上有菜谱,只要按一下喜欢的菜单,菜肴就会自动从空中降落到餐桌上。

  这就是未来的太空,是不是很奇特?喜欢我——未来太空设计师的朋友请和我联系,让我在不远的未来带你去太空吧。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大班教案:《飞向太空》(精选五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宇宙太空的奥秘,扩展幼儿的知识。

  2、诱发幼儿对太空的探究和好奇心。

  3、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提供给幼儿介绍太空的资料:图书、录象、电脑

  2、设计好的大幅“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3、各种大型积木,橡皮泥,彩纸,皱纸,各种废旧材料等。

  4、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感知太空。

  (1)教师扮演星姐姐:“小朋友们好,我是宇宙太空的星姐姐,我知道你们很想知道我住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今天我就邀请你们到太空去做客,你们高兴吗?那我们怎么去呢?(坐飞船、航天飞机等)

  (2)幼儿随音乐一起做律动“坐飞船”,然后自由地围坐在一起。

  (3)查看关于介绍太空的资料,激发幼儿学*兴趣。

  “现在,我们来到太空资料厅,请你们自己去查看关于太空的介绍,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借助各种媒体感知太空的'奥秘。

  2、构思太空城。

  (1)请幼儿讲述刚看到的或以前了解到的有关太空的知识,教师适当帮助补充小结。

  (2)教师出示“未来太空城”的图片。

  “小朋友们,现在星姐姐住的太空里来了很多新朋友,有各种人造卫星、太空飞船、卫星空间城,等到不久的将来,我住的太空也将变成一座美丽的太空城。你们看,这就是我设计的“未来太空成”,这里也有学校、工厂、商店、娱乐场所、街道,到了那时,你们就可以天天和星姐姐住在一起了,你们高兴吗?”

  (3)幼儿大胆想象“未来太空成”

  “那星姐姐请你们帮帮忙,帮我再设计几座太空成好吗?”幼儿自由设想、构思,并相互讨论交流。

  3、建造太空城。

  (1)教师帮助幼儿分组,让幼儿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建造。

  (2)幼儿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名幼儿代表说说自己建造的太空成,共同欣赏美丽的太空成,并给它取名,挂牌,然后幼儿和星姐姐一起在太空城前留影。

  4、听音乐坐飞船回到地球,和星姐姐再见,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绘画或搭建“未来太空城”。

  活动目标

  (1)加深幼儿对宇宙间星球的认识,帮助幼儿了解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及其用途,扩展幼儿知识,萌发幼儿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指导幼儿用语言、绘画、手工制作、游戏等方法,表达对太空科幻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3)要求幼儿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在游戏中学会谦让、协商、合作。

  (4)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游戏材料,注意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

  参观幼儿园太空馆,认识太空行星。

  (二)物质准备

  1、创设航天站、太空列车、太空舱,壁画――神秘的太空。

  2、提供各种星球操作材料、半成品材料、各组游戏活动材料(略)、投影机、头饰、录音带等。

  活动过程

  (一)晨间活动

  1、在教室内组织幼儿阅读有关太空方面的画报、图书,重点指导杨逸翔、陈嘉霖小朋友,增长太空方面知识。 开展飞机棋、太空棋、规则棋等棋类活动,镶嵌、拼插等桌面游戏。

  2、组织幼儿进行早操锻炼。

  (二)科学教育活动

  1、启发幼儿回忆地球的星球朋友,了解地球的新朋友。

  出示地球仪,提示:“地球有许多朋友,它们是谁?”(太阳、月亮、金星……)幼儿分组操作,加深了解。

  引导幼儿讲出地球的新朋友。(气象卫星、通讯卫星、登月飞船……)

  2、让幼儿了解气象卫星、通讯卫星的用途。

  (1)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在太空干什么?它们有什么本领?(幼儿自由讨论)

  (2)“气象卫星”、“通讯卫星”分别作自我介绍,帮助幼儿掌握它们的用途。

  教师小结:“地球有了许多新朋友,有通讯卫星、气象卫星、军事卫星、航天飞机、登月飞船、空间探测器……,他们都是许多科学家、工程师和工人一起不怕苦、动脑筋,想办法创造出来的。”鼓励幼儿从小爱学*,爱科学,锻炼身体,长大当科学家,发明创造,飞向太空。

  3、激发幼儿幻想探索太空的愿望和好奇心。

  放映幼灯故事《登月旅行》,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示:“小贝贝已经登上了月球,知道了许多新奇的`事,见到了我们没有看过的东西,太空真好玩,小朋友想不想上去看看?你准备用什么办法上太空呢?你想到太空干什么?”鼓励幼儿动脑筋,敢于大胆想象、创作。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8)

——想象作文500字四年级 飞向太空合集五篇

  一个宁静的夜晚,我合上了《太空之谜》,钻进了温暖舒适的被窝,进入了梦乡……

  突然我插上了洁白有力的翅膀直冲云天,摆脱了地心引力,来到了浩瀚无边的太空。

  不知不觉中,我飞上月球。“哇!可真美啊!”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一座典雅的宫殿映入我的眼帘:宫殿通体用玉打造,洁白无瑕;宫殿周围种着一些小树苗,上面还挂着珍珠;宫殿外,一片雪白……

  一位身穿白色长裙,留着披肩长发,头上闪闪发亮的人走了出来——哦!原来是嫦娥。“小朋友,你好啊!”“嫦娥姐姐,你好!”我笑着回答,“你这里可真漂亮啊!”“是啊,要进来看看吗?”“好耶。”

  刚跨进大门,只见一个白色的小圆点跳了出来。上前一看,正是雪白的玉兔,它高兴地说:“我们这里又来新客人啦!”我蹲下身,摸摸它,毛茸茸的,真舒服。

  第二天,嫦娥姐姐还带我去见了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见我聪明伶俐、乖巧可爱,可高兴了!她不仅封我为“月光仙子”,还给了我一些金银珠宝,让我和嫦娥姐姐住在一起。就这样,我跟玉兔成了朋友,跟嫦娥姐姐成了形影不离的姐妹,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一天早上,我被一只白色小鸟叫醒了。我坐了起来,发现天才刚刚亮,于是又躺了下去……

  “你这人啊,睡觉时就不能安静点吗!不断地说梦话,脚还蹬来蹬去。刚刚叫你起床,你坐起来了,怎么又睡下去了?”

  ……

  原来,这一切只是一场梦啊……

  “星星星星把眼眨,我给星星打电话:你离我们有多远?你那上面有些啥?星星打开信号灯,一闪一闪把话答:快快长大驾飞船,欢迎你们来侦察!”

  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听的一首儿歌。它让我对太空无比神往,总梦想着去遨游太空。

  一天晚上,我梦见自己长出了一对翅膀,飞呀,飞呀,不一会儿就飞到了月球上。嫦娥姐姐带着玉兔来欢迎,我兴奋得跟她们抱在一起!嫦娥姐姐告诉我,当初被迫无奈服了仙丹,就常常想念后弈,在这里,她们太孤独,也太冷了。我连忙播下了太阳的种子,希望她们在这里也能像地球一样温暖。

  告别了广寒宫,我又飘飘然飞入了太空,身边到处是五颜六色的星球,各种各样的飞船,上面坐满了来自各星球的旅客。忽然,一个飞碟向我飞来,一位外星人探出窗来向我打招呼,“你是从地球来的吗?欢迎你到太空作客,我领你参观我们太空,好吗?”

  我愉快地接受了他的邀请。啊,这里的空气真新鲜,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草是这般绿,小鸟的歌声是这般欢快……我沉浸在这天堂美景中。这时,我还惊奇地发现,这里的房子都没有上锁,这里的人们不知道什么叫忧愁和战争,大家都和*相处,互相谦让……

  看着这一切,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地球上的污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我打个电话让大家来这儿定居不是很好吗?我马上拨打电话。

  “喂!喂!”我被叫醒了。原来这是一场梦。但我多想把这个梦告诉每个地球人,让我们用双手把地球建设得更加美好吧!

  星期六下午,许多人都换了中央一套频道,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我也不例外。如果你说没有看,那可真是太遗憾,下午六点三十七分二十一秒神舟九号点火,三秒后发射,这又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次大成功。

  我和爸爸看到火箭升空,不禁鼓起掌来。支撑架缓缓移开,5分准备,3分准备,1分准备,直到火箭随着一声巨响,“轰”一声拔地而起。此时此刻,不知有多少人在看着壮举,不知有多少掌声从四面八方响起,不知有多少人在等待这一刻。神舟九号带着人们的希望,发射了!

  火箭腾空而起,周围全是烟雾,火箭升空,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因此,所有人的绷紧了弦,许多“某设施正常”的语句不断从电视里传出。同时,火箭也越升越高,也越来越小,画面渐渐模糊起来,好像有一层雾挡住了火箭。接着,火箭突破了大气层,冲出来地球,背景瞬间变成了群星闪耀的太空,火箭慢慢倾斜,开始完成第二项任务。只听有人喊一声“第一次分离!”火箭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火箭筒抛了下去,接着有第二次分离,不过几秒钟,第二项任务完成了。发射火箭是要非常非常小心的,连分离的物体都要在规定时间投到规定地点,不然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哦,哈哈。

  事情还没结束。火箭在蓝绿交加的地球上空缓缓驶向正常轨道,相信大家心情和我一样紧张万分。火箭最后成了横飞,此时每分每秒的动态都要注意,火箭终于*安地到达轨道。最后一步,“打开太阳能板!”火箭打开了太阳能板,像一只雄鹰张开那双有力的翅膀,一下子,中国遍地是掌声,那里都看得见人们喜悦的神情,因为:神九发射成功了!

  神九发射成功后,还会和天宫一号对接,三名宇航员将从神九里进入天宫一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20xx年9月25日晚上9点10分24秒,我国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只见飞船里的宇航员叔叔微笑着向我们挥手,地面控制大厅里一群航天科学家正在紧张的工作,我们的心情也跟着紧张起来,急切地盼望着飞船发射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只听电视里传来“5、4、3、2、1,点火!”接着就听见“轰”的一声,火箭尾部喷射出熊熊烈焰,像一个火龙一样腾空而起,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一个大火球穿入茫茫的夜空,天空上又多了一颗耀眼的明星。

  飞船里坐着三个人,他们分别是让我非常崇拜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叔叔。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贫困的农村,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才磨炼出他们坚强的意志,造就了他们强壮的身体。他们三个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太空探险,他们都有着一颗自强不息的进取心,精忠报国的爱国心,专于航天事业的事业心,永不言败的自信心。与他们小时候的生活条件相比,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远远超过了他们,所以,我们要学*他们那种精神,要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学*,善于思考,遇到困难沉着冷静,尽力想办法解决,争取长大了也为国家做出大的贡献。

  祝愿三位航天员叔叔太空漫步成功,早日凯旋!

  20xx年,地球的环境极度恶化,联合国决定派出一支由科学家组成的调查,寻找个可以供人类生活的星球,而我调查一员中。

  我和几名科学家登上了飞船,“轰……”的一声飞船起飞了。……了很长的飞行将落在与地球相似的有大气…

  飞向太空20xx年,地球的环境极度恶化,联合国决定派出一支由科学家组成的调查,寻找个可以供人类生活的星球,而我调查一员中。

  我和几名科学家登上了飞船,“轰……”的一声飞船起飞了。……了很长的飞行将落在与地球相似的有大气层的星球。走出飞船,看见了仙境: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碧绿的草坪,鲜艳的花朵,清澈的湖水和漫山遍野的树木……往前走,突然,一艘巨大的UFO降落在面前,里面走出几个人穿着奇特:衣服是用白色的布做的下摆很长代替了裤子。更的是,它们头上竟还有个光环。简直和古希腊神话里的神样。还愣着呢,先开口了。一位长者走出了向鞠了一躬:“你们好!你们是地球上的人类吧?这里是帕索斯特星球,是帕索斯特人。去过地球次,最早降落在叫做希腊的地方。种族中叫做普罗米修斯的,教会了人类用火,人了感激称为神……”“你们会说人类的语言?”没等他说完,我就惊叫起来。“哈哈哈哈——”那长者捋捋胡子,“何止是会呢?你们人类的语言教的啊!”“哦,是啊!”异口同声,“那真是谢谢了!”说完,和一起笑了起来。“不早了,也该去勘探任务了。要不,就先告辞了。”勘探组组长的话点醒了,这赛想起是来勘探任务的。

  告了别,登上飞船向别的星球驶去。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