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的难点.

  学*新课

  (一)复*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0.4213.4600

  2.填空.

  3.375千克=()克7.81千克=()克

  4.075千克=()克3.4千克=()克

  3.口算.

  0.4+0.32.5-1.41.28+1.214.6-3.2

  8.75-3.744.5+5.5456+344125-25

  问:最后两道口算题是整数加、减法,谁能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引入.

  我们今天学*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学*新课

  1.学*例1.

  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的千克数合并成一个数.

  板书:3.935+4.075

  教师说明,我们学过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提问:竖式怎样写?(学生可能会说出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引导学生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3.735千克是3735克,4.075千克是4075克.

  整数加法怎样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板书:

  那么小数加法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板书:

  启发学生想,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在学生明确7.810末尾的“0”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去掉后,再告诉学生以后计算遇到小数末尾得0“时”要去掉.

  反馈:完成120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怎样计算的.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议论的基础上,明确: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不同的地方,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

  2.学*例2.

  少先队采集中药.两个小队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把例2与例1对比,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说明小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计算.

  学生算出:

  如果用小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教师结合整数的计算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计算时把那位看作“0”.

  提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减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末位减起.

  反馈:完成122页“做一做”,提示验算方法.

  订正时要说明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3.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填空.(投影)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也就是),再按照()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阅读课本法则.

  (三)巩固反馈(投影)

  18.35+4.6521.37-8.37

  (突出得数末尾有0,怎么处理.)

  216.74+5.2383.4-0.56

  (突出位数不同,怎样对位.)

  3*2-4.28.3+10.17

  (位数不同,数字特殊,易按整数凑整法计算而忽略了法则,要及时纠正.)

  4.10-4.825-4.37

  (突出难点,从整数里减去一个小数.)

  5.指出错误并改正过来.

  (四)作业

  练*二十六,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计算数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以及正确处理得数中小数末尾的0的问题.

  本节课的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从整数加法的意义引出小数加法的意义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是相同数位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引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也是如此,就是小数点对齐.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在与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中,进一步明确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末位加起,以防止混淆.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

  完成课本P5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坚式计算

  完成课P51第8题。

  三、提高练*

  1、完成课本P51第9题

  练*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完成课本P51第10题

  练*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后延伸

  练*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五、课堂

  六、布置作业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内容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3、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4、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2、完成练*九的第2题

  学生练*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完成练*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教后记

  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数学的成就感。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数学95—9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老师手中的这两本书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一本是语文,一本是品德与社会,这两本书的价钱同样是用小数表示的。拿出这两本书来,谁来告诉老师这两本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语文:5.69元品德与社会:6.18元)

  2、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这两本书的价格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两本书一共多少元?两本书相差多少元?)

  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呢?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小数的加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尝试计算,构建新知。

  1、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在练*本上计算,先列出横式,再列出竖式。

  (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这些方法,我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呢?(整数加减法的时候)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其实是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的。

  2、观察算式,发现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题,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三、自主编题,内化知识。

  1、联系生活,自主编题。

  师:昨天,老师走进了一家文具店,看到了这样一些商品信息。

  课件出示:书:33.27元彩色笔:9.6元

  足球:60.4元跳绳:7.53元

  师: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道题自己解决吗?把你想到的问题记在心里,把你的解决方案写在纸上,先列出横式,在列出竖式。

  2、同桌交流:

  (1)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你是怎样计算的?

  (3)通过这个题的计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3、全班交流。

  (1)挑选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题。如:33.27—9.6=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小数点对齐,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小数点对齐呢?

  (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引导学生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2)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如:9.6–7.53=

  师:当遇到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或位数少的小数减去位数多的小数时,我们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补“0”,这样计算起来更方便。

  (3)得数是整数。如:9.6+60.4=70.0(元)

  师:我们接着看这位同学编的题,一起读出它的结果?70.00元

  师:怎样写更简洁呢?(直接写出70元)

  师:太棒了,像这种情况,在横式上写结果的时候我们一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4)小结: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同学编的题,那现在你认为我们的小数加减法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要对结果进行化简——把小数点末尾的0去掉。)

  (5)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那你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好,那同桌相互检查一下自己编的题,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就改正过来。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不错,通过自己编的题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明白了方法背后的道理,有了这些理解,相信你一定能够灵活而准确地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进入我们的闯关游戏当中吧,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你们敢挑战吗?

  四、巩固练*,拓展提高

  1、第一关:定位停车

  (1)5.73-0.6=5.13

  师:这里有一个小数减法的算式,被减数5.73已经写好了,减数0.6已经在小卡车上准备好了,这辆小卡车开到哪儿停下了合适呢?这样,用你们的声音来控制它,一会儿小卡车开动起来,你觉得该到哪儿停你就喊停。

  (2)课件出示12+0.43=

  这一次又该停在哪儿呢?怎么了?(开过了)

  师:卡车司机犯难了,12没有小数点,该怎么对齐呀?谁来给他出出主意?

  在你们的眼里12也有小数点,12的小数点在12的后面。(课件演示12的小数点)是这样吗?那我们让小卡车退回来,这样就可以做加法了,结果是:12.43。

  2、第二关:摘取智慧星

  下面有三颗智慧星,但要得到智慧星必须正确计算出下面的算式,你有信心闯关并摘取智慧星吗?

  7.2–*5=12.53+4.67=5–0.41=

  在自己的练*本上完成。

  5–0.41=在列竖式的时候,5改写成5.00可以吗?那为什么不改写成5.0呢?

  3、第三关:认识小巨人

  师:你们认识他吗?(姚明)你们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米吗?(2.26米)

  师: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场的画面,他牵着一个小男孩,你们认识他吗?

  师:他就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背出了两名同学的小英雄林浩,你们知道林浩当年的身高是多少吗?

  师: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你一定能算出来。

  拓展:姚明的身高2.26米,林浩站在0.45米的凳子上还比姚明矮0.53米,林浩的身高是多少米?

  学生在练*本上完成。

  师:林浩的身高是1.28米,他俩的身高虽然相差了很多,但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都是我们学*的榜样。

  四、课堂小结:(3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小数加减法,最令人高兴的是我们是通过自己编的题来研究的,那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课外书吗?老师想问一问你们自己去书店购买过课外书吗?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导入2:【老师知道咱班的同学特别爱读课外书,养成读书的好*惯。小丽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读课外书。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从这张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另一本书童话选;

  生2:一本《数学家的故事》,价格是*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价格是4.29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或者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元?

  师:这两个问题,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答?

  预设:

  生1:求 “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用加法计算,可以列示*5+4.29=

  求 “贵多少元?”用减法计算,可以列示*5-4.29=

  师:你能估一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估算很重要,同学们*时一定要具有估算的意识。有时候估算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和验算。估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那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你想通过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

  生1:元角分的知识

  生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3: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4: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合理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用旧知来解决新知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方法。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2,自学例1。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完成自主学*单。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4、全班交流。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5、重点思考:“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

  预设:

  学生1:在学*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因为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含义不同,个位表示几个1,十分位表示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位表示几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学生3: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师:那该怎样计算呢?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从最低位算起,这道题也就是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满10,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写0,十位上写1。那么*5+4.29=10.74。

  首先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最低位算起,这个算式应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那么*5-4.29=2.1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比较内化

  刚才我们学*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我们一起来比较分析。

  预设:

  学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学生3: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学生4: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1: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整数加减法是从个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要对齐。

  3: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要写成实心的小圆点。

  4:计算结果如果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07+4.89 5.64-1.78

  【设计意图】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惯。

  2.综合练*

  (1)教材第74页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学生1: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学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这节课我们学*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本节课例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来学*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例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以“购买图书情景图”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2、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例1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的体验。对于*5+4.29和*5-4.29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学*的过程,体验学*的快乐。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通过“小数点为什么一定要对齐”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白“这样就能保证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来体会和感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课外书吗?老师想问一问你们自己去书店购买过课外书吗?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导入2:【老师知道咱班的同学特别爱读课外书,养成读书的好*惯。小丽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读课外书。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从这张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另一本书童话选;

  生2:一本《数学家的故事》,价格是*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价格是4.29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或者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元?

  师:这两个问题,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答?

  预设:

  生1:求 “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用加法计算,可以列示*5+4.29=

  求 “贵多少元?”用减法计算,可以列示*5-4.29=

  师:你能估一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估算很重要,同学们*时一定要具有估算的意识。有时候估算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和验算。估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那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你想通过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

  生1:元角分的知识

  生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3: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4: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合理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用旧知来解决新知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方法。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2,自学例1。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完成自主学*单。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4、全班交流。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重点思考:“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

  预设:

  学生1:在学*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因为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含义不同,个位表示几个1,十分位表示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位表示几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学生3: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师:那该怎样计算呢?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从最低位算起,这道题也就是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满10,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写0,十位上写1。那么*5+4.29=10.74。

  首先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最低位算起,这个算式应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那么*5-4.29=2.1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比较内化

  刚才我们学*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我们一起来比较分析。

  预设:

  学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学生3: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学生4: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1: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整数加减法是从个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要对齐。

  3: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要写成实心的小圆点。

  4:计算结果如果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 .07+4 .89 5 .64-1 .78

  【设计意图】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惯。

  2.综合练*

  (1)教材第74页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学生1: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学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这节课我们学*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奠定基础。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例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来学*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例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以“购买图书情景图”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2、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例1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的体验。对于*5+4.29和*5-4.29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学*的过程,体验学*的快乐。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通过“小数点为什么一定要对齐”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白“这样就能保证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来体会和感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2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根据自己的喜好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二、新授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5、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对齐小数点并点上小数点。

  组织学生再进行交流。

  提醒:和或差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根据同桌实际情况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三、练*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六、延伸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练*八第2题

  谈话:同学们还可以根据例1提供的信息,再解决一些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同桌交流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学生练*,集体订正。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本五年级上册P40~41 例1及练*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相同单位要对齐”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1、情境:开学前,同学们都要去商店买一些学*用品。(出示情境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2、信息:一枝钢笔16元,一个计算器138元,一本笔记本3.4元,一个讲义夹4.75元。

  3、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只用一步计算的加减法数学问题吗?并请说出算式。

  4、复*:同学们问题意识很强,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从中选择了一些,138+16,4.75+3.4,4.75-3.4,138-4.75,哪道算式我们已会列竖式计算了?谁来试试。(生板演)请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他是怎样列竖式的?他做得对吗?(板演者介绍方法)你是怎样列竖式的呢?(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5、揭题:同学们整数加减法学得很扎实,剩下的三题都涉及到小数,今天我们就研究这样的计算,给个恰当的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感知体验

  1、教学4.75+3.4

  尝试练*:我们先讨论4.75+3.4,行吗?你会用竖式计算吗?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是多少。(学生尝试练*,教师巡视。)

  比较分析:(教师展示学生的做法,估计有三种)

  引导质疑:同一道题,怎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会不会算错了,回头检查计算过程。小组内交流一下,你认为哪种做法正确,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吗?

  互动交流:⑴辩一辩:说出你的答案对错的理由,预设方案:估算,转化成整数计算,小数的意义等。

  ⑵比一比:对比算式,竖式不同在哪?你认为哪种竖式对了,哪种错了,为什么?

  ⑶想一想:②③两种列式方法,可能是怎样想的?与整数加法列式有矛盾吗?(在学生不同的“算法”比较中,突出“相同数位对齐,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小数点需要对齐”的算理。)

  正确算法:现在小数加法列竖式计算你会了吗?请②或③做法的同学说给老师板演,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用直尺打上横线。

  归纳算理:小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1~2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实践体验:如果把3.4改成3.45,你会算吗?算之前还是先估一估计算的结果。展示两种做法,提醒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对结果进行化简。

  2、教学4.75-3.4

  尝试练*:你能象计算小数加法一样列竖式算4.75-3.4吗?先估计一下,差大约是多少?再试试看。(尝试练*,板演)做好的同学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归纳算理: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1~3名同学说说)

  验算:我们学计算,不仅要学会计算的方法,还要通过计算来养成认真做事的好*惯,会验算吗?怎样验算?下面请你用喜欢的方法验算4.75-3.4。通过验算你做对了吗?

  三、建构生成

  1、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列式时小数点对齐,得数中不要忘记点小数点,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2、算一算

  3、改一改

  4、用一用

  ① 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三种姿势射击决赛中,我国选手邱健以99.5环的成绩获得冠军,乌克兰选手以98.4环的成绩屈居亚军,请算出他们的成绩相差多少环?

  ②“神舟七号”飞船预定于今晚(9月25日)发射升空,将在距地面约341千米的高空绕地飞行,它的飞行高度比“神舟六号”约少3.73千米。“神舟六号”的飞行高度约离地面多少千米?

  ③

  从射阳到盐城走哪条公路比较*呢?

  5、赛一赛

  比赛要求:小组接力,自己要确保计算正确,后面的同学先要检查前面同学计算是否正确再做。

  (1)检查评比 (2)联系反思,通过比赛,你有什么感想?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还有哪些收获?

  我们一起解决了三个问题,剩下138-4.75这道题,同学们课后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先预*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后反思:

  本节课本着“真实、朴实、扎实、常态、有效”的原则,力图使计算教学返璞归真,关注数学的本质来设计教学,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抓住算理本质,重组教材,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

  小数加减法教学的切入点是“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全课因此始终围绕这一算理为主线。课前谈话中的“1()+1( )=11( )”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减”。为了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算理上的一致性,我们大胆改编课本中的素材,去掉了水彩笔2.65元,添加了计算器138元。用意在于,学生根据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的`一步加减法计算问题中,出现了整数加减整数,整数加减小数,小数加减小数三种类型。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抽取了四个作为今天研讨的话题,即138+164, 75+3.4,4.75-3.4,138-4.75。学生列竖式板演138+16后讲清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个核心算理,为探究新知做知识铺垫。然后对比引入新知,学生凭借已有经验尝试练列竖式计算4.75+3.4。课堂中正如课前所调查的那样,学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算法,教者引导学生检查计算过程看计算有无错误,进一步激发学生从估算、化成元角分采用整数算、从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等角度去寻找算理,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去判断、分析、理解、建构小数加法正确的计算方法,内化计算小数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要求。这部分教学设计时就想成为本课的亮点之一。

  2、关注学生学*,强化互动,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

  整节课我能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热情,“没有提前的渗透,没有矫情的暗示”,全力以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注意面向全体,倾心聆听后进生的发言,给他们改正错误,成功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剖析错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让所有学生在学*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最*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学*能力以及学*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使学生在本节课中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数学感悟。赛一赛后请获得胜利和失败的小组分别谈感受,以加强团队精神、精确计算等方面的教育。力图体现北师大周玉仁教授所提倡的: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悦。

  3、注重思维训练,加强估算,促进计算好*惯养成。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思维训练是计算教学的核心。本课教学中,我能借助计算教学这个*台,让学生学会学*,重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注重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通过知识迁移、尝试练*、估算反思、算理辨析、建立模型、实践应用这一系列步骤锻炼学生的思维*惯。从思维方法的指导入手,着重理解为什么小数加法就不能简单地模仿整数加减法末位对齐的方式,引导学生破旧迎新;加强直观教学,重视学生板演及算理叙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视估算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加强验算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细心的计算、规范的书写是学生学*计算的根本,真正落实估算、验算作为计算教学重要环节的要求。应该说这也是设计之初希望呈现的又一个亮点。

  4、精心练*设计,联系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为了使学生顺利进行建构生成,我设计了说一说、算一算、改一改、用一用、赛一赛等练*,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练*中贯穿始终的要求是“算得又对又快”,强化估算在计算中的作用,即重视多样化练*,又注重学生计算技能的训练。如说一说中让学生充分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共同点,在算一算中改编了一道题,17.56-7.56以加强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和应用;改一改中,选择了相同数位不对齐、得数中忘记点小数点、整数部分为“0”的处理等三道题,提醒学生关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错误点,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用一用中,精心选择了奥运会射击成绩、神七的飞行高度(恰好上课当晚发射)、射阳至盐城的路线选择等,希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计算算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上是我在执教本节课时,意图体现的一些想法,可能实施得还不够到位。比如,有一位同学在计算4.75+3.4时,采用了第三种算法,可是通过估算得数大约等于8,所以将5.09改成8.09,因为上课时实物展台出现问题,对这个课堂生成的内容处理得还不够到位。赛一赛中,尽管教师在练*之前已经强调了“又对又快”的要求,但因为是比赛,结果导致学生片面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计算的正确率。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探究,以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和质量。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的难点.

  学*新课

  (一)复*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 0.4 2 13.4600

  2.填空.

  3.375千克=( )克 7.81千克=( )克

  4.075千克=( )克 3.4千克=( )克

  3.口算.

  0.4+0.3 2.5-1.4 1.28+1.21 4.6-3.2

  8.75-3.74 4.5+5.5 456+344 125-25

  问:最后两道口算题是整数加、减法,谁能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引入.

  我们今天学*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学*新课

  1.学*例1.

  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的千克数合并成一个数.

  板书:3.935+4.075

  教师说明,我们学过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提问:竖式怎样写?(学生可能会说出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引导学生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3.735千克是3735克,4.075千克是4075克.

  整数加法怎样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板书:

  那么小数加法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板书:

  启发学生想,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在学生明确7.810末尾的“0”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去掉后,再告诉学生以后计算遇到小数末尾得0“时”要去掉.

  反馈:完成120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怎样计算的.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议论的基础上,明确: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不同的地方,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

  2.学*例2.

  少先队采集中药.两个小队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把例2与例1对比,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说明小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计算.

  学生算出:

  如果用小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教师结合整数的计算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计算时把那位看作“0”.

  提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减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末位减起.

  反馈:完成122页“做一做”,提示验算方法.

  订正时要说明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3.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填空.(投影)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 )(也就是 ),再按照( )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

  阅读课本法则.

  (三)巩固反馈(投影)

  1 8.35+4.65 21.37-8.37

  (突出得数末尾有0,怎么处理.)

  2 16.74+5.238 3.4-0.56

  (突出位数不同,怎样对位.)

  3 *2-4.2 8.3+10.17

  (位数不同,数字特殊,易按整数凑整法计算而忽略了法则,要及时纠正.)

  4.10-4.8 25-4.37

  (突出难点,从整数里减去一个小数.)

  5.指出错误并改正过来.

  (四)作业

  练*二十六,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计算数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以及正确处理得数中小数末尾的0的问题.

  本节课的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从整数加法的意义引出小数加法的意义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是相同数位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引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也是如此,就是小数点对齐.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在与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中,进一步明确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末位加起,以防止混淆.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形式多样的练*,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学生完成练*八的第7题

  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书本上。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

  同桌互批, 全对的打一颗星。

  (二)自主练*,巩固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 练*八第8题

  0.45+2.85= 17.6+3.9=

  6.1-5.78= 143.9=

  集体校对,分别订正。

  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提醒: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

  (三)分层练*

  练*单

  1.练*八第9题。

  学生独立练*

  说说如何思考的过程。

  如何求王晓芳比李明跳的低的高度,数量关系式怎样?

  2.练*八第10题。

  (1)读取题中表格中的信息。

  (2)完成书中的三个问题。

  提醒:正确找到他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开始时的体温和一天结束时的体温。

  3.练*八第11题。

  (1)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

  (2)同桌互相再提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点拨:妈妈付出40元,求找回多少元,可以用付出的钱减去物品的价钱。

  提醒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随意增加条件,符合用加减法计算的意思。

  4.练*八第12题。

  学生独立练*

  全班交流,说说如何思考的。

  点拨:要求这一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要知道上午耕地数和下午耕地数,根据书本上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下午的耕地数。

  5.创编题

  ① 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136米,比剩下的少8*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拨:先求出剩下的米数,再求出公路的全长。

  ②一桶油连桶重10.5千克,用了一半后,连桶还重6千克,原来的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点拨:先求出半桶油的重量,然后乘2求出一桶油的重量,最后求出桶的重量.关注学生不同的方法。

  6.智力迷宫(练*八中思考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小组交流想法。

  (2)请学生自己解答,再次说说想法。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先写出5.1一( )=2.76,利用已有经验算出减数,然后再用5.1加上算出的这个数。

  (四)课堂作业

  《补充*题》第38页的第1、3、5题。

  《补充*题》第39页6、7.

  提高题:

  小马虎在计算3.42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5。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44页。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五份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95―9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老师手中的这两本书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一本是语文,一本是品德与社会,这两本书的价钱同样是用小数表示的。拿出这两本书来,谁来告诉老师这两本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语文:5.69元品德与社会:6.18元)

  2、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这两本书的价格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两本书一共多少元?两本书相差多少元?)

  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呢?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小数的加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尝试计算,构建新知。

  1、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在练*本上计算,先列出横式,再列出竖式。

  (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这些方法,我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呢?(整数加减法的时候)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其实是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的。

  2、观察算式,发现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题,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三、自主编题,内化知识。

  1、联系生活,自主编题。

  师:昨天,老师走进了一家文具店,看到了这样一些商品信息。

  课件出示:书:33.27元彩色笔:9.6元

  足球:60.4元跳绳:7.53元

  师:你能用这些信息编一道题自己解决吗?把你想到的问题记在心里,把你的解决方案写在纸上,先列出横式,在列出竖式。

  2、同桌交流:

  (1)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你是怎样计算的?

  (3)通过这个题的计算,你想提醒大家什么?

  3、全班交流。

  (1)挑选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的题。如:33.27―9.6=

  师:刚才这位同学提到了小数点对齐,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小数点对齐呢?

  (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引导学生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2)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如:9.6�C7.53=

  师:当遇到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或位数少的小数减去位数多的小数时,我们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补“0”,这样计算起来更方便。

  (3)得数是整数。如:9.6+60.4=70.0(元)

  师:我们接着看这位同学编的题,一起读出它的结果?70.00元

  师:怎样写更简洁呢?(直接写出70元)

  师:太棒了,像这种情况,在横式上写结果的时候我们一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4)小结: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同学编的题,那现在你认为我们的小数加减法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要对结果进行化简――把小数点末尾的0去掉。)

  (5)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那你会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吗?好,那同桌相互检查一下自己编的题,看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就改正过来。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不错,通过自己编的题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明白了方法背后的道理,有了这些理解,相信你一定能够灵活而准确地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进入我们的闯关游戏当中吧,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你们敢挑战吗?

  四、巩固练*,拓展提高

  1、第一关:定位停车

  (1)5.73-0.6=5.13

  师:这里有一个小数减法的算式,被减数5.73已经写好了,减数0.6已经在小卡车上准备好了,这辆小卡车开到哪儿停下了合适呢?这样,用你们的声音来控制它,一会儿小卡车开动起来,你觉得该到哪儿停你就喊停。

  (2)课件出示12+0.43=

  这一次又该停在哪儿呢?怎么了?(开过了)

  师:卡车司机犯难了,12没有小数点,该怎么对齐呀?谁来给他出出主意?

  在你们的眼里12也有小数点,12的小数点在12的后面。(课件演示12的小数点)是这样吗?那我们让小卡车退回来,这样就可以做加法了,结果是:12.43。

  2、第二关:摘取智慧星

  下面有三颗智慧星,但要得到智慧星必须正确计算出下面的算式,你有信心闯关并摘取智慧星吗?

  7.2�C***5=12.53+4.67=5�C0.41=

  在自己的练*本上完成。

  5�C0.41=在列竖式的时候,5改写成5.00可以吗?那为什么不改写成5.0呢?

  3、第三关:认识小巨人

  师:你们认识他吗?(姚明)你们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米吗?(2.26米)

  师: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场的画面,他牵着一个小男孩,你们认识他吗?

  师:他就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背出了两名同学的小英雄林浩,你们知道林浩当年的身高是多少吗?

  师: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你一定能算出来。

  拓展:姚明的身高2.26米,林浩站在0.45米的凳子上还比姚明矮0.53米,林浩的身高是多少米?

  学生在练*本上完成。

  师:林浩的身高是1.28米,他俩的身高虽然相差了很多,但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都是我们学*的榜样。

  四、课堂小结:(3分)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小数加减法,最令人高兴的是我们是通过自己编的题来研究的,那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商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个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

  提问:同学们不但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还列出了算式。请大家观察这些加减法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谈话: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问。

  谈话: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问。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再进一步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后,再要求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然后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组织机交流。

  三、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3、完成练*八第1题。

  4、完成练*八第2题。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5、完成练*八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

  五、延伸。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在继续研究。

  六、课堂作业

  《补充*题》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生口答算式。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算式中都用小数。

  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同学间交流自己想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学生交流后明确。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出得数,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结合线段图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

  学生交流。

  问题的提出来自学生本身的思索,这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索、尝试。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比较“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和“小数点对齐”,最终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教师鼓励分小组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

  联系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练*,既巩固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4.75+3.4=8.15(元)4.75-3.4=1.35(元)

  4.754.75

  -3.4-3.4

  8.151.35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商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个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

  提问:同学们不但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还列出了算式。请大家观察这些加减法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谈话: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问。

  谈话: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问。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再进一步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后,再要求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然后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组织机交流。

  三、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3、完成练*八第1题。

  4、完成练*八第2题。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5、完成练*八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

  五、延伸。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在继续研究。

  六、课堂作业

  《补充*题》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生口答算式。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算式中都用小数。

  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指名板演)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同学间交流自己想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学生交流后明确。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出得数,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结合线段图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

  学生交流。

  问题的提出来自学生本身的思索,这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索、尝试。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比较“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和“小数点对齐”,最终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教师鼓励分小组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

  联系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练*,既巩固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4.75+3.4=8.15(元)4.75-3.4=1.35(元)

  4.754.75

  -3.4-3.4

  8.151.35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的难点.

  学*新课

  (一)复*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0.4213.4600

  2.填空.

  3.375千克=()克7.81千克=()克

  4.075千克=()克3.4千克=()克

  3.口算.

  0.4+0.32.5-1.41.28+1.214.6-3.2

  8.75-3.744.5+5.5456+344125-25

  问:最后两道口算题是整数加、减法,谁能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引入.

  我们今天学*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学*新课

  1.学*例1.

  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的千克数合并成一个数.

  板书:3.935+4.075

  教师说明,我们学过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提问:竖式怎样写?(学生可能会说出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引导学生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3.735千克是3735克,4.075千克是4075克.

  整数加法怎样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板书:

  那么小数加法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板书:

  启发学生想,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在学生明确7.810末尾的“0”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去掉后,再告诉学生以后计算遇到小数末尾得0“时”要去掉.

  反馈:完成120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怎样计算的.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议论的基础上,明确: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不同的地方,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

  2.学*例2.

  少先队采集中药.两个小队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把例2与例1对比,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说明小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计算.

  学生算出:

  如果用小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教师结合整数的计算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计算时把那位看作“0”.

  提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减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末位减起.

  反馈:完成122页“做一做”,提示验算方法.

  订正时要说明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3.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填空.(投影)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也就是),再按照()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阅读课本法则.

  (三)巩固反馈(投影)

  18.35+4.6521.37-8.37

  (突出得数末尾有0,怎么处理.)

  216.74+5.2383.4-0.56

  (突出位数不同,怎样对位.)

  3***2-4.28.3+10.17

  (位数不同,数字特殊,易按整数凑整法计算而忽略了法则,要及时纠正.)

  4.10-4.825-4.37

  (突出难点,从整数里减去一个小数.)

  5.指出错误并改正过来.

  (四)作业

  练*二十六,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计算数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以及正确处理得数中小数末尾的0的问题.

  本节课的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从整数加法的意义引出小数加法的意义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是相同数位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引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也是如此,就是小数点对齐.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在与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中,进一步明确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末位加起,以防止混淆.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5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根据自己的喜好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二、新授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5、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对齐小数点并点上小数点。

  组织学生再进行交流。

  提醒:和或差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根据同桌实际情况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三、练*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六、延伸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练*八第2题

  谈话:同学们还可以根据例1提供的信息,再解决一些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同桌交流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学生练*,集体订正。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的难点。

  学*新课

  (一)复*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 0.4 2 13.4600

  2。填空。

  3.375千克=( )克 7.81千克=( )克

  4.075千克=( )克 3.4千克=( )克

  3。口算。

  0.4+0.3 2.5-1.4 1.28+1.21 4.6-3.2

  8.75-3.74 4.5+5.5 456+344 125-25

  问:最后两道口算题是整数加、减法,谁能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引入。

  我们今天学*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学*新课

  1。学*例1。

  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的千克数合并成一个数。

  板书:3.935+4.075

  教师说明,我们学过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提问:竖式怎样写?(学生可能会说出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引导学生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3.735千克是3735克,4.075千克是4075克。

  整数加法怎样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板书:

  那么小数加法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板书:

  启发学生想,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在学生明确7.810末尾的“0”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去掉后,再告诉学生以后计算遇到小数末尾得0“时”要去掉。

  反馈:完成120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怎样计算的。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议论的基础上,明确: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不同的地方,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

  2。学*例2。

  少先队采集中药。两个小队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把例2与例1对比,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说明小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计算。

  学生算出:

  如果用小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教师结合整数的计算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计算时把那位看作“0”。

  提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减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末位减起。

  反馈:完成122页“做一做”,提示验算方法。

  订正时要说明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3。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3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课外书吗?老师想问一问你们自己去书店购买过课外书吗?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导入2:【老师知道咱班的同学特别爱读课外书,养成读书的好*惯。小丽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读课外书。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从这张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另一本书童话选;

  生2:一本《数学家的故事》,价格是*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价格是4.29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或者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元?

  师:这两个问题,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答?

  预设:

  生1:求 “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用加法计算,可以列示*5+4.29=

  求 “贵多少元?”用减法计算,可以列示*5-4.29=

  师:你能估一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估算很重要,同学们*时一定要具有估算的意识。有时候估算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和验算。估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那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你想通过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

  生1:元角分的知识

  生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3: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4: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合理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用旧知来解决新知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方法。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2,自学例1。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完成自主学*单。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4、全班交流。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重点思考:“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

  预设:

  学生1:在学*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因为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含义不同,个位表示几个1,十分位表示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位表示几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学生3: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师:那该怎样计算呢?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从最低位算起,这道题也就是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满10,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写0,十位上写1。那么*5+4.29=10.74。

  首先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最低位算起,这个算式应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那么*5-4.29=2.1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比较内化

  刚才我们学*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我们一起来比较分析。

  预设:

  学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学生3: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学生4: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1: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整数加减法是从个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要对齐。

  3: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要写成实心的小圆点。

  4:计算结果如果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学反思3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制第八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惯。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喜欢!

  师:其实在比赛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第一轮录像]师: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第一轮*队的劳丽诗、李婷获得了53.40分,意大利的哈特利、海曼斯获得了49.80分。

  生:*队比分高一些。

  师:不错,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

  师:求“*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求“*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就是看53.40比49.80多多少,应该用减法计算。列式:53.40-49.80=:53.40-49.80=

  师:计算这道题用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能解决吗?怎样摆竖式?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

  二 、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课件继续播放第二轮比赛画面)

  师: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第二轮比赛*队获得58.20分,意大利队获得49.20分。

  生2:*队的比分又比意大利队的比分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第二轮*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生2:第一轮和第二轮*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3: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4:第二轮比赛完成后,*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竖式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该怎样解答。生汇报:生1:我算的是“第二轮*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用减法计算,列式: 58.20-49.20=9.00

  58.20-49.209.00

  生2: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 53.40+58.20=111.6053.40+58.20111.60生3: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 49.80+49.20=99.0049.80+ 49.2099.00生4:我算的是“第二轮比赛完成后,*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要用两队的成绩相减……投影展示学生计算方法。师:大家算得都很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对位?生1:为了相同数位对齐。生2:……师:“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计算结果末尾有0,是否可以把0去掉?为什么(生讨论……

  生1:把0去掉,因为这些0都在小数末尾。

  生2: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看来大家学的都不错。那上面的计算结果还可以怎样写?

  (生试做)

  三、深化练*、巩固新知

  1、完成“练*十六” 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做一做”第1题。

  重点交流第1、3题怎样算

  2、完成“做一做”第2题。问: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3、作业:练*十六第2题。

  教学反思:

  教学伊始,教师运用回放录像与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情境,真实、亲切,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活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地欣赏*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珠联璧合的完美发挥,回味雅典奥运会上*体育健儿创造的辉煌成绩,感受竞技运动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同时体会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 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任务。

  由前后两次讲课对比来看,使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责任感、终身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今天在教师基本功大赛上,我上了一节数学课《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自己觉得还有几点不足之处值得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借鉴,现总结如下:

  1、课堂上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效果较好,但汇报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导致课后*题处理的时间所剩无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备课时对学生在此处会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教师语言不够简练、没能直奔重点;教师的`现场调控能力较差,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但也浪费了一些时间。

  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自己今后在备课时应做到多备学生,多思考学生会在哪里出现问题?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还要做到及时调控课堂,适当删减同类型*题,让学生做题做的有质量。

  2、关于本学期所研究的教学模式,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基本环节可以定下来了。但具体每一个环节应怎样操作,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应分成哪几类操作,应作为我们下学期的研究内容。现在提出要进行“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研究,我觉得有效的课堂就是全体学生在一堂课中学会知识,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在一节课堂上以一种轻松姿态,在充满探究的氛围中学会比较多的知识,并很好的应用。所以我们研究的重点要放在具体环节的操作上,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为主线,设计好每一节课。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教学中,不仅是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加以归纳,从而去较好地掌握知识。

  1、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兴趣是这节课的最大特点。课前让学生亲身经历购物,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一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数学的需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数学。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才可能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法做出不同水*的解答。

  3、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的教学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创设情境,使数学充满生活气息是数学课堂教学前进的方向,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力体现,它有利于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在愉悦中学数学、用数学,从而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6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课外书吗?老师想问一问你们自己去书店购买过课外书吗?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导入2:【老师知道咱班的同学特别爱读课外书,养成读书的好*惯。小丽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读课外书。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从这张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另一本书童话选;

  生2:一本《数学家的故事》,价格是*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价格是4.29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或者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元?

  师:这两个问题,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答?

  预设:

  生1:求 “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用加法计算,可以列示*5+4.29=

  求 “贵多少元?”用减法计算,可以列示*5-4.29=

  师:你能估一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估算很重要,同学们*时一定要具有估算的意识。有时候估算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和验算。估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那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你想通过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

  生1:元角分的知识

  生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3: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4: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合理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用旧知来解决新知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方法。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2,自学例1。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完成自主学*单。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4、全班交流。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重点思考:“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

  预设:

  学生1:在学*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因为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含义不同,个位表示几个1,十分位表示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位表示几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学生3: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师:那该怎样计算呢?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从最低位算起,这道题也就是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满10,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写0,十位上写1。那么*5+4.29=10.74。

  首先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最低位算起,这个算式应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那么*5-4.29=2.1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比较内化

  刚才我们学*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我们一起来比较分析。

  预设:

  学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学生3: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学生4: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1: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整数加减法是从个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要对齐。

  3: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要写成实心的小圆点。

  4:计算结果如果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 .07+4 .89 5 .64-1 .78

  【设计意图】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惯。

  2.综合练*

  (1)教材第74页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学生1: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学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这节课我们学*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奠定基础。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例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来学*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例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以“购买图书情景图”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2、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例1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的体验。对于*5+4.29和*5-4.29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学*的过程,体验学*的快乐。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通过“小数点为什么一定要对齐”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白“这样就能保证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来体会和感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形式多样的练*,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的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学生完成练*八的第7题

  学生直接把结果写在书本上。

  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

  同桌互批, 全对的打一颗星。

  (二)自主练*,巩固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 练*八第8题

  0.45+2.85= 17.6+3.9=

  6.1-5.78= 143.9=

  集体校对,分别订正。

  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提醒: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

  (三)分层练*

  练*单

  1.练*八第9题。

  学生独立练*

  说说如何思考的过程。

  如何求王晓芳比李明跳的低的高度,数量关系式怎样?

  2.练*八第10题。

  (1)读取题中表格中的信息。

  (2)完成书中的三个问题。

  提醒:正确找到他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开始时的体温和一天结束时的体温。

  3.练*八第11题。

  (1)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

  (2)同桌互相再提一些问题进行解答。

  点拨:妈妈付出40元,求找回多少元,可以用付出的钱减去物品的价钱。

  提醒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随意增加条件,符合用加减法计算的意思。

  4.练*八第12题。

  学生独立练*

  全班交流,说说如何思考的。

  点拨:要求这一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顷,要知道上午耕地数和下午耕地数,根据书本上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下午的耕地数。

  5.创编题

  ① 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136米,比剩下的少8*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拨:先求出剩下的米数,再求出公路的全长。

  ②一桶油连桶重10.5千克,用了一半后,连桶还重6千克,原来的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点拨:先求出半桶油的重量,然后乘2求出一桶油的重量,最后求出桶的重量.关注学生不同的方法。

  6.智力迷宫(练*八中思考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小组交流想法。

  (2)请学生自己解答,再次说说想法。

  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先写出5.1一( )=2.76,利用已有经验算出减数,然后再用5.1加上算出的这个数。

  (四)课堂作业

  《补充*题》第38页的第1、3、5题。

  《补充*题》第39页6、7.

  提高题:

  小马虎在计算3.42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5。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

  (五)家庭作业

  《课课练》44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课外书吗?老师想问一问你们自己去书店购买过课外书吗?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导入2:【老师知道咱班的同学特别爱读课外书,养成读书的好*惯。小丽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读课外书。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从这张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另一本书童话选;

  生2:一本《数学家的故事》,价格是*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价格是4.29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或者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元?

  师:这两个问题,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答?

  预设:

  生1:求 “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用加法计算,可以列示*5+4.29=

  求 “贵多少元?”用减法计算,可以列示*5-4.29=

  师:你能估一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估算很重要,同学们*时一定要具有估算的意识。有时候估算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和验算。估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那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你想通过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

  生1:元角分的知识

  生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3: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4: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合理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用旧知来解决新知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方法。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2,自学例1。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完成自主学*单。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4、全班交流。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重点思考:“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

  预设:

  学生1:在学*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因为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含义不同,个位表示几个1,十分位表示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位表示几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学生3: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师:那该怎样计算呢?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从最低位算起,这道题也就是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满10,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写0,十位上写1。那么*5+4.29=10.74。

  首先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最低位算起,这个算式应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那么*5-4.29=2.1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比较内化

  刚才我们学*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我们一起来比较分析。

  预设:

  学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学生3: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学生4: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1: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整数加减法是从个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要对齐。

  3: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要写成实心的小圆点。

  4:计算结果如果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 .07+4 .89 5 .64-1 .78

  【设计意图】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惯。

  2.综合练*

  (1)教材第74页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学生1: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学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这节课我们学*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奠定基础。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例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来学*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例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以“购买图书情景图”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2、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例1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的体验。对于*5+4.29和*5-4.29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学*的过程,体验学*的快乐。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通过“小数点为什么一定要对齐”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白“这样就能保证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来体会和感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根据自己的喜好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二、新授

  1、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举部分同学的竖式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2、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

  3、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竖式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4、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5、归纳小结

  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还要对齐小数点并点上小数点。

  组织学生再进行交流。

  提醒:和或差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根据同桌实际情况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三、练*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六、延伸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10元钱,售货员还应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6、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7、做49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2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2的计算经验先独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小组内交流。

  8、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题

  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练*八第2题

  谈话:同学们还可以根据例1提供的信息,再解决一些用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同桌交流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学生练*,集体订正。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

  本课题教时数: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光盘。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谈话:这是同学们在文具商店购物的画面。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下面的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1)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3)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4)小芳比小明少用多少元?

  (5)三个人一共用多少元?

  2、揭示课题。

  提问:同学们不但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还列出了算式。请大家观察这些加减法算式,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谈话: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小数加法和减法)

  二、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问。

  谈话:你能用竖式计算“4.75+3.4”吗?先试一试,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解释思考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然后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2、教学例1的第(2)问。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知道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那么怎样计算小数减法呢?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再进一步追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为什么要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3、教学“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两道题,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自己算出结果吗?

  学生计算后,再要求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然后提出把计算结果化简的要求,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

  4、总结和归纳。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说一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组织机交流。

  三、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3、完成练*八第1题。

  4、完成练*八第2题。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当加以点评。

  5、完成练*八第3题。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

  五、延伸。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提出了许多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其中,有些问题我们已经解决,剩下的问题下节课在继续研究。

  六、课堂作业

  《补充*题》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条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学生口答算式。

  学生思考、交流后回答:算式中都用小数。

  学生用竖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指名板演)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同学间交流自己想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学生交流后明确。

  学生独立计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分别相加、减,都要从低位算起。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学生各自在书上填出得数,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结合线段图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

  学生交流。

  问题的提出来自学生本身的思索,这让学生更有兴趣去探索、尝试。

  围绕学生采用的算法进行比较,要求学生具体地比较“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和“小数点对齐”,最终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教师鼓励分小组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小数加、减法的基本算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学*。

  联系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练*,既巩固了本课的相关知识点,又提高了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4.75+3.4=8.15(元)4.75-3.4=1.35(元)

  4.754.75

  -3.4-3.4

  8.151.35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数学95—97页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师: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老师手中的这两本书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一本是语文,一本是品德与社会,这两本书的价钱同样是用小数表示的。拿出这两本书来,谁来告诉老师这两本书的价格分别是多少?

  (语文:5.69元品德与社会:6.18元)

  2、师:根据我们发现的这两本书的价格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两本书一共多少元?两本书相差多少元?)

  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呢?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用到小数的加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尝试计算,构建新知。

  1、学生尝试计算。

  学生在练*本上计算,先列出横式,再列出竖式。

  (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这些方法,我们在什么时候用过呢?(整数加减法的时候)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其实是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的。

  2、观察算式,发现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题,你认为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三、自主编题,内化知识。

  1、联系生活,自主编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7)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优选【十】份

  教学开始,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真实、亲切, 把学生引入情境中, 同时学生体会到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任务。

  由前后两次讲课对比来看,使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今天在教师基本功大赛上,我上了一节数学课《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自己觉得还有几点不足之处值得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借鉴,现总结如下:

  1、课堂上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效果较好,但汇报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导致课后*题处理的时间所剩无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备课时对学生在此处会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教师语言不够简练、没能直奔重点;教师的现场调控能力较差,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但也浪费了一些时间。

  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自己今后在备课时应做到多备学生,多思考学生会在哪里出现问题?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还要做到及时调控课堂,适当删减同类型*题,让学生做题做的`有质量。

  2、关于本学期所研究的教学模式,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基本环节可以定下来了。但具体每一个环节应怎样操作,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应分成哪几类操作,应作为我们下学期的研究内容。现在提出要进行“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研究,我觉得有效的课堂就是全体学生在一堂课中学会知识,高效课堂就是学生在一节课堂上以一种轻松姿态,在充满探究的氛围中学会比较多的知识,并很好的应用。所以我们研究的重点要放在具体环节的操作上,以“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为主线,设计好每一节课。

  自我感觉几处较好的地方: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例题:4.75+3.4,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元要加元,角要加角,分要和分相加,也有学生说出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接着我就追问为什么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有的学生说4表示4角,7表示7角所以4要和7对齐,也有学生说4表示4个十分之一,7表示7个十分之一个所以4要和7对齐,还有学生说4在十分位上,7也在十分位上所以4要和7对齐,然后我话锋一转问那这题错在哪儿呢,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2、学生的发言比较理想,这节课对于学生以前旧知的迁移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一开始我就复*了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出算理,这样为下面的学*节约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学生也有话可说,有几处学生的发言还是很精彩的。

  自我感觉不足之处:1、我作为一名教师,本身素养需进一步提高。2、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个别学生的问题没有在课堂上解决,如小组竞赛。

  最后说说教学这节课的一些个人经验。1、复*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是为了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2、例题尽量放手,但算理要清楚,算法要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还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不能那样算。3、对于要化简的题型,第一次出现,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原来去掉小数末尾的'0,更简洁,让学生上展台修改,其他学生对照修改,这短短半分钟一定不能少。4、练*要有层次和趣味性:(1)列竖式,学生判断竖式列的是否正确,方便中下等学生熟悉列式的模式。(2)只有横式,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这是完整的计算巩固。(3)改错,这是防微杜渐的练*,预防小数点不对齐,计算结果不化简,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不仔细等(4)小组计算竞赛,既达到练*的目的,又能增强小组的合作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热情,使整个课堂掀起学*高潮。

  这节课使我成长了不少,特别感谢***校长帮我分析了现在计算课的特点,强调了算理的重要,拟定教学的思路,感谢盐城市教科院的各位领导把这次去杨州赛课的机会给了我,还帮我修改了例题的呈现方式,练*的层次,感谢姚圣友主任给了我很多细节的指导,指导我提问的方式,告诉我节约时间可以设计*题纸等。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人,谢谢!

  教学开始,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真实、亲切, 把学生引入情境中, 同时学生体会到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任务。

  由前后两次讲课对比来看,使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生:喜欢!

  师:其实在比赛过程中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

  [课件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第一轮录像]

  师: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第一轮中国队的劳丽诗、李婷获得了53.40分,意大利的哈特利、海曼斯获得了49.80分。

  生:中国队比分高一些。

  师:不错,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

  师: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生:求“中国队比意大利队多得多少分”就是看53.40比49.80多多少,应该用减法计算。列式:53.40-49.80=

  师板书:53.40-49.80=

  师:计算这道题用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能解决吗?怎样摆竖式?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课件继续播放第二轮比赛画面)

  师: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第二轮比赛中国队获得58.20分,意大利队获得49.20分。

  生2:中国队的比分又比意大利队的比分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生2: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3: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

  生4: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

  ……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多,这些问题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竖式该怎样写?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同桌讨论讨论,看看该怎样解答。

  生汇报:

  生1:我算的是“第二轮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用减法计算,列式:58.20-49.20=9.00

  58.20

  -49.20

  9.00

  生2: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中国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53.40+58.20=111.60

  53.40

  +58.20

  111.60

  生3:我算的是“第一轮和第二轮意大利队一共获得多少分?”,用加法计算,列式:49.80+49.20=99.00

  49.80

  +49.20

  99.00

  生4:我算的是“第二轮比赛完成后,中国队比意大利队领先多少分?”要用两队的成绩相减……

  投影展示学生计算方法。

  师:大家算得都很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对位?

  生1:为了相同数位对齐。

  生2:……

  师:“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计算结果末尾有0,是否可以把0去掉?为什么?(生讨论)

  ……

  生1:把0去掉,因为这些0都在小数末尾。

  生2: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

  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看来大家学的都不错。那上面的计算结果还可以怎样写?

  (生试做)

  三、深化练*、巩固新知

  1、完成“练*八”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练*八”第2题。

  3、作业:练*八第3题。

  教学反思:

  教学伊始,教师运用回放录像与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情境,真实、亲切,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活动。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充分地欣赏中国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珠联璧合的完美发挥,回味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创造的辉煌成绩,感受竞技运动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同时体会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任务。

  通过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及责任感、终身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这是在学*整数加减法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学*的,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我在设计导学稿时,关于教学情境,教材上呈现的“20xx年雅典奥运会跳水”的主题图,其意图是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中的几轮成绩去学*小数的加、减法。然而我经过反复琢磨,决定放弃教材上的主题图,理由有二:

  1、对“20xx年的雅典奥运会”没有什么印象,他们那时才三、四岁;

  2、学生跳水比赛规则不熟悉,不知道成绩是怎么计算的,另外对于一些外国的**、选手名字很陌生,读起来甚至很拗口,这些都不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直接出示计算题目,让学生尝试计算。计算题目分为三个层次:相同数位的小数相加减,不同数位的小数相加减,整数与小数的相加减。

  我采取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让学生独立的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辨别哪种竖式是正确的',哪种竖式是错误的,并集体分析错误的原因,说说正确的竖式该怎么列,最后集体展示。

  课堂教学时我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时会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考虑到末位对齐,也有几个学生把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末位对齐,绝大部分学生完全能凭借学*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经验,通过自学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个个都参与学*,所有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能掌握。不足之处:应设计改错题目,这是防微杜渐的练*,预防小数点不对齐,计算结果不化简,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不仔细等。

  我们不可能走进两个完全一样的课堂,正如“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教学如棋局,如何提升我们的课堂驾驭能力,我想只有:厚积薄发!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一)

  今天上了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小数的意义、性质、数位顺序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例1的教学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的体验。对于4.75+3.4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两个书写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解决了“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

  2、对于“列竖式时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难点,一位学生回答得很好:“这样就能保证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但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时,由于怕时间不够,我没有让学生充分说,只是让个别好学生说;在让学生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时,我发现学生总结的有些凌乱。课后我想,如果我能以这样一道填空题的方式:“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的( )对齐,再从( )位算起,得数的小数点要和( )对齐。计算结果是小数,且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 )化简。”这样让学生总结,特别对一些差生,应该更清晰。

  3、这节课的教学我能始终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去实践,并能及时捕捉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大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我发现有学生计算结果不化简,反馈时我把他的练*纸展示出来请学生当小老师,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他找出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进行了订正,在课后作业中,我发现他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错误了,我想:像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比我直接告诉他要注意什么,给他的印象会更深刻。

  4、课堂上学生对于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都掌握得不错,但在课后练*中我发现仍有不少学生很粗心,计算正确率不高,主要是需要进位和退位时容易算错,结果不化简,特别是口算问题很多,如3.2+6=3.8…还需要加强练*,提高正确率。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二)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保持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奥运会竞赛成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劳丽诗和李婷的竞赛成绩,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在分析数据的同时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发挥学生积累的竞赛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从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的解答。

  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个别学生则提出强制的要求,必须记住这种方法。

  2.在口算整数加小数时,学生会将这个整数与小数的末尾对齐后加。如:8+1.2=2,0.46+4=0.5等。究其原因,学生在口算时不仔细看题,当作整数加法进行口算,要速度,不要质量。对此,就要加强口算训练,日积月累,长期训练,逐步提高正确率。

  3.在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如果算出的结果是83.90。学生往往会忘记化简或者是在写到横式上时把化简的过程显示在横式上,而不是把最后的答案写在横式上。对于常犯这样错误的学生,他们并不是不会化简或不明白为什么可以化简,只是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导致的结果。对于这样的学生吗,只能在做作业时多多的提醒,沉下心来做作业。慢慢克服浮躁的毛病。

  4.在列竖式计算时,如果末尾两个数加起来是10的话,那个应该写在末尾的0会不写,计算出错。这都是学生粗心,浮躁导致的结果。

  这个单元的教学下来,感觉到对于学生会常犯的一些错误,在*时的新授课的教学中要适当的穿插在其中,这样才能减少学生自己在做作业时犯错的频率。要在学生犯错前先把这种错误示范出来。

  小数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与整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是一致的,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教学中,不仅是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加以归纳,从而去较好地掌握知识。

  1、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迁移、类推的.方法探索新知,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2、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兴趣是这节课的最大特点。课前让学生亲身经历购物,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一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数学的需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数学。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才可能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法做出不同水*的解答。


《小数加法和减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8)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精选五篇)

  一、说课标: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同时还指出,在学*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通过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小数加法和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前我对曾对班内几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发现已经有部分学生会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对于许多学生已知结论的课该如何去上?

  在教学安排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掌握程度,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颖的导课,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更好地为学*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采用了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导入,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书,激起他们参与学*的热情,让学生想学,为学生的继续学*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数学知识的形成有着固有的规律,逻辑性很强,不能有半点的跨越与漏洞,结合数学知识的形成特点。围绕教学重点采用了以下步骤:

  (1)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编一步计算题,在探讨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中得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从而突破重点。再将题目归纳成加法和减法两类,进一步系统的学*。

  (2)在探究加法算法上让学生讨论,得出两种方法:一种是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提问: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得出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埋下了伏笔。另一种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竖式的摆法肯定也对,通过这两个数为什么这样摆?得出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加,而在小数加法中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进一步突破难点,明确计算原理后,让学生试做另一道加法题,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以便学生领会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学小数的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能学*,爱学*的目的。

  (4)“试一试”的练*让学生接触得数的小数末尾有0的情况,使学生知道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三)深化练*、巩固新知

  练*是数学学*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础知识练*:练一练(口算),判断改错,练*二1-3

  2、应用性练*:练*二4-5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新华书店吗?其实在书店里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小明在书店里看到了他喜欢的三本书,价格如下:

  《哈里波特》《快乐数学》《蜡笔小新》

  2.58元3.15元5.79元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一些一不步计算的问题吗?

  2、对比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两类(加法和减法)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蜡笔小新》一共要付多少元?

  一本《蜡笔小新》比一本《哈里波特》贵多少元?

  一本《哈里波特》比《快乐数学》便宜多少元?

  3、教学小数加法计算法则

  ①出示: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算式)为什么用加法算?

  ②讨论计算方法:

  根据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能解决吗?(可以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大堂交流)

  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板书计算过程,并说出最后结果)

  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计算后再把结果转化为元,对于这样的算法你有何想法?(麻烦)

  你能不能直接用小数计算?怎样摆竖式?为什么这样摆?这和那种方法是一样的?相同数位对齐,只要把小数里的什么对齐?(板书小数加法竖式)

  第二题你会做吗?完成在练*本上。集体订正。

  ③讨论:通过上面两题的练*你觉得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

  ④小结: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4、教学小数减法计算法则

  ①第三、四题怎样列式?5.79-3.15你会算吗?自己试一试

  ②谁来提醒大家小数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③3.15-2.58可以自己试一试

  这一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退位)小数退位应遵循什么规则?

  ④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的小数点要怎样点?

  ⑤小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减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再减;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5、刚才通过学*我们知道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你觉得小数加减法应遵循什么方法?(整数加减法)不同的是特别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

  6、今天我们学的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书上8、9页的内容,回去后大家在仔细看一看。

  7、完成“试一试”

  学生可以先独立完成,然后比较在结果上和前面几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数末尾的0可以怎样处理,为什么?

  8、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三、深化练*、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完成“练一练”第3题。重点交流第1、3题怎样算

  2、二第1、2、3题。

  3、判断改错:(数位不对齐的,小数末尾0没去的,减法做成加法的三种类型)

  4、做练*二第4、5题。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7、48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 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1。在教学例1的第

  (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

  (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能学*,爱学*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能力。)

  3、“试一试”的练*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是数学学*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预设,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一、设计思路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三下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二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四、设计意图

  (一)课前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很喜欢体育活动,也知道不少的体育名人,中国跳水队也是家喻户晓,所以本节课围绕着奥运会女子3米板的决赛展开。

  (二)初步尝试小数加减法

  通过郭晶晶、吴敏霞、帕卡林娜三人的得分,能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1、这里的得分数据于2004年奥运会的成绩,修理又不同于原数据。通过对课本数据的分析,发现课本的数据虽为二位小数,但百分位均为“0”,这样的数据虽然更具真实性,但出现本节课中,加减法的实质还是停留

  在三下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也不会存在“对位”问题,所以我对数据进行了处理,虽然这样有“伪生活”的嫌疑,但在非正式化的表达中,这样的数据更真实。

  2、感受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郭晶晶的二轮后得分计算实际还是停留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上,所以在这节课上不作过多的停留。

  吴敏霞的得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涉及到对位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学生知道整数要和整数相加,因此,引导学生去根据小数的意义对位计算是一个重点,并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3、三个人的二轮后总得分得出后就能进行比较,而后引出被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减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求学生用加法验算,体现验算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而后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实质就是算法。

  4、通过6题的练*,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已基本掌握,这时适时地对一般方法进行小结。

  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回顾这节课,觉得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过于仓促,在课堂中,如何把学生的思维作为“挖掘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发挥个性的舞台,这是我的的思考,我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专业素质。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中教学过程将是我阐述的重点。

  一、教材分析

  《小数加法和减法》选自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第一章,第一节。教材之所以要把它安排在这里,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学生在进入五年级后已经相继学*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也就是说,学生到此时已经具备了接受小数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的基础,其二,通过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知识的掌握,就会为紧接其后的小数的混合运算做好铺垫,而且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我认为教材把小数加法和减法安排在此处是起到了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此,我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学**惯,培养合作精神。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二、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我将从学情分析与适宜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教法分析。

  1、学情分析

  由于五年级学生刚刚学*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对小数的概念理解不深刻,容易造成知识遗忘,应该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又因为五年级学生的好动性强,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相宜的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学*情况,这节课,我将采用“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配合小组的交流合作。

  3、教学措施

  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的课件展示,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以利于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分析

  那么我将教给学生怎样的学*方法呢?

  由于学生已经对小数的一般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对小数的加减法有了初步的概念,因此我将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把生活中的小数通过计算超市购物花了多少钱引入数学领域,抽象为小数的加减法。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新知的探索及内化

  1、在教学例1的第(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能学*,爱学*的目的。(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能力。)

  3、“试一试”的练*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3)新知运用

  练*是数学学*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4)回顾小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5)作业布置:分为A组必做题,B组选做题,C组思考题,分层要求。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完成作业,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2、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5、教学预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2004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两幅画面,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学生更能体会出学*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四、说教学程序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知,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7680+274=

  师:同学们,你们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算出结果后,你怎样证实你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一展示。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点一名学生说说算理。

  【设计意图】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复*导入为学生后面利用旧知来学*新知,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扫清了障碍。

  师:好,在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问:同学们你们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任务非常明确。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大家看,这是2004年28届雅典奥运会,我国跳水运动员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决赛画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不是我们学*的榜样吗?

  1、交流信息,课件出示成绩统计表。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成绩表后,你知道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金牌是怎么确定的吗?

  学生回答。

  师:从决赛的各轮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把问题写在预备好的纸条上)

  随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显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不仅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和爱国情感,渗透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开展本课学*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哪些是用加法解决的,哪些是用减法解决的?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吗?同组合作,从这些问题里先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再选择一个减法问题试着列竖式算一算。算完,说一说怎样算的。开始吧。

  (1)探索尝试。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过程体验,明确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2)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

  师:先说一说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吧,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53.40+58.20=111.60(分)53.40

  +58.20

  111.60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写6,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师:他算得对吗?谁有补充?

  师:大家觉得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区别?通常情况下,计算的结果小数末尾有0都要化简。所以要写成111.6。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加法问题?(包括用多步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可随着学生的发言灵活把握。)

  ②小数减法

  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53.40-49.80=3.6(分)

  53.40

  -49.80

  3.6

  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3.60化简后是3.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不应仅凭借“小数点有没有对齐”自己来评判竖式的正确与否,而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数量思考,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着列竖式,最便于计算。还可以通过估计进行判定。在教法上,我会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根据出现的情况引发讨论。

  (3)总结算法,课件出示,全体学生读一遍。

  ①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留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列竖式时首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师: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与什么加减法计算很相似?

  师:我们也可以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需要留意的是要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还要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对,计算的结果要化简。我们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留意这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比较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轻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假如有困难,教师再提示一下)

  (5)看书置疑。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置疑的过程实际也是整理、消化新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设置情境,练*实践

  1、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

  ①21.6+5.47=76.3②17.23+2.77=20.00③49.7-5.7=440

  21.617.2349.7

  +5.47+2.77-5.7

  76.320.00440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①12.47+8.23=②21.566.7=③8.24-3.56=④41.2-15.6=⑤30-15.8=

  3、看看哪组完成又快又对。

  亮亮是个非常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着亮亮到体育商场买东西。(课件显示情境)

  【设计意图】练*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还让学生开展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都有哪些收获?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