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菁选

日期:2023-03-07 00:00:00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打细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6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现理解并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①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②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

  3、能利用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解决与之相关的生活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4、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等数学学*探究的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提升自主探索、协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一、复*激趣

  1、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并且数的大小不变?

  7.10

  15.20

  100

  0.070

  1.01

  2.0

  2、0.5是()个十分之一。1.5是()个十分之一。0.3是()个十分之一,也就是()个百分之一

  二、情境激疑

  1、创设情境

  张老师在附*的商店买牛奶。但同一种品牌的牛奶在万盛百货和岁宝有不同的促销方式。(出示主题图画面)你能观察到哪些信息?

  2、引出问题。到哪个商店买更为便宜?(引导学生说出每袋牛奶的价钱。)(揭示课题:精打细算)

  3.要想分别求出甲乙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应该怎样列式?11.5÷5=

  12.9÷6=预设1:当学生说出11.50÷5时,教师问,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能省去吗?为什么?

  预设2:当学生直接说出11.5÷5时,教师板书后问,你为什么把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省去了?(接下来同预设1)

  11.5÷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单纯地看算式,还可以怎样说?(渗透小数除法的意义)

  师: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算式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板书:小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

  三、探索算法

  引导估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估算方法来估一估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都是2元多一些。)

  还需要我们进行精确地计算。同学们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是多少呢?

  1、探索算法

  ①独立思考。学生尝试计算11.5÷5,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情况。教师巡视指导,寻找典型算法,

  ②汇报算法。

  预设

  1、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投影学生作品:

  11.5元=115角

  115÷5=23(角)

  23角=2.3元

  11.5÷5=2.3(元)引导:把11.5元化成115角进行计算是因为小数除法也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

  板书:小数可当整数算

  预设

  2、直接运用竖式计算。这时让学生板演竖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板书: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③理解算理。

  预设

  1、学生把11.5扩大10倍,得到23后再缩小10倍得到2.3

  引导:你把11.5扩大10倍后变成了115,为什么要这样做?(小数可当整数算)现在老师把它变回11.5,商的小数点应点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这一点你做的非常好,你准确地点出了小数点的位置。看来商的小数点应该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预设2:用元角分来解释。预设3: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小结:

  (1)、用竖式计算;

  (2)、都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来计算的;

  (3)、都研究了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问题。

  2、尝试应用。

  算出乙商店的牛奶单价,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同位合作交流。引导:在计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为什么要添0呢?为了接着除。添上0后由原来的3个十分之一变成了30个百分之一,30个百分之一*均分成5份,每份应该是5个百分之一,5应写在百分位的上面。

  当小数末尾有余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添0接着除。

  3、建构算法

  观察回顾,总结计算方法。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再继续除。

  四、拓展深化

  笑笑买了21.45米的布做衣服,一共做了15件,*均每件衣服用布多少米?38.4÷6

  6.7÷5=

  3.6 ÷3=

  12.1 ÷11=

  五、总结延伸

  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境,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8盒牛奶11.20元,乙商店买4盒赠一盒,也就是5盒7.20元。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们看到两个商店牛奶的品牌一样,很容易会提出:“去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

  这里以情境图出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11.2÷8;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7.2÷5。这两道题都是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这是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你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最后全班汇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11.2元化成112角。112÷8=1414角=1.4元。在计算乙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7.2元化成72角,72÷5时有余数,所以再把7.2元化成720分,720÷5=144,144分=1.44元。甲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2:我发现可以用小数直接去除整数,只要在列竖式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生3:但是在计算7.2÷5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7.2看成7.20。

  【设计意图】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以在本课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主动参与的能力,问题出现以后,要给学后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三、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小数除以整数,就可以按照整数除法计算,只要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

  【设计意图:】

学生在学*新知识后,要尝试让学生进行归纳性的总结,虽然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够严密,但是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概括的能力,同扎实了本节课的双基教学。

  四、巩固练*、深化新知

  1、试一试7.42÷7=1.2÷5=13.8÷15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只大象重4吨,一条鲸鱼重145.6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多少倍?

  3、拓展能力!一张课桌的面积是23.4*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

  采用形式多样的练*,增强练*的兴趣。通过多样的分层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练*效率。使学生能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构建新知,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创设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有效的指导。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点评: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的愿望。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提出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如,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怎么办,通过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做学生印象深刻。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精打细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学校以及学生状况分析】

  大庆市直机关一小,是大庆市教育局直属的小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班级硬件齐全,每个教室都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这里的学生生源来自城市,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本班的学生对于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基础知识扎实,这就为学*本节内容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个班的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相信这些同学能够很顺利学好本节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己经掌握整数的除法计算,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应充分利用旧知,在复*旧知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要以旧引新,引导学生结合货币单位之间的关系,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并要给学生创造充分自主学*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并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己以学过的知识的思想。来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8盒牛奶元,乙商店买4盒赠一盒,也就是5盒元。

  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们看到两个商店牛奶的品牌一样,很容易会提出:去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这里以情境图出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这两道题都是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这是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你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最后全班汇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元化成112角。1128=14 14角= 元。在计算乙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元化成72角,725时有余数,所以再把元化成720分,7205=144,144分=元。甲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2:我发现可以用小数直接去除整数,只要在列竖式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1 23 20

  生3:但是在计算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看成。1 .4 45)7 .252 22 02 02 00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主动参与的能力,问题出现以后,要给学后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三、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小数除以整数,就可以按照整数除法计算,只要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新知识后,要尝试让学生进行归纳性的总结,虽然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够严密,但是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概括的能力,同扎实了本节课的双基教学。】

  四、巩固练*、深化新知

  1、试一试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只大象重4吨,一条鲸鱼重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多少倍?

  3、拓展能力!一张课桌的面积是*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采用形式多样的练*,增强练*的兴趣。通过多样的分层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练*效率。使学生能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构建新知,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创设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有效的指导。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的基础上, 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的愿望。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提出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如,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怎么办,通过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做学生印象深刻。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因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创设“精打细算”的情境,贴*现实生活,提出了数学问题“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在交流时,尊重学生个性思差异,使学生了解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总结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类似,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如果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最后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进一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巩固深化。

  学生分析:

  本校是当地规模比较大的学校,学生的素质总体比较好,大部分家长对学生能够进行相应的辅导,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家长不能进行辅导。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时的学*中,我对于学生的要求是互相帮助的完成学*任务。我们班有一少部分学生喜欢提前预*知识,所以在探究新知的时候,我采取让会的学生先讲解,教师再适当的进行补充。

  一、课题:精打细算课型:新授课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课时计划:

  1课时

  四、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六、教学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生活中李老师总是精打细算,现在李老师看到甲乙两个商店有两捆牛奶,它们的价格分别是11.5元和12.9元。你们猜猜,马老师买哪个商店的?为什么?

  2、出示两个商店不同的捆法,验证学生的猜测。问现在马老师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呢?你是怎么想的?

  二、探索小数除法意义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进行计算。转化成整数来做,也可以直接用小数来进行计算,研究小数计算的`方法。

  2.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①依据情景内容,说说每个量的意思,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②学生列出算式:11.5÷5 =或者115÷5(说一说这个算式是怎么来的?) (学生能够初步感受两道算式的不同。)

  ②学生观察第一个算式与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被除数是小数。) ③引出问题: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算呢?④学生尝试练*。(教师把典型解法板书在黑板上) ⑤学生自己在小组内交流算理。

  针对几种典型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讨论分析错误原因;针对正确的重点讲清以下几点:

  11除5商2余1,余下的1除以5,不够除怎么办?(把1个一化成低一级单位表示的数,即10个十分之一,再和下一位上原有的5个十分之一合在一起,是15个十分之一,继续除。)商的小数点如何确定?为什么?(当除到十分位,用15个十分之一除以5,商的3表示3个十分之一,应写在十分位上,所以在个位2的右边点上小数点)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一个是整数除法,一个是小数除法。

  第一个算式的商23表示的是23角,第二个商2.3表示的是2.3元。其大小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学会了小数计算,没有必要都化成整数进行计算了。

  乙商店每袋牛奶的价格呢?你准备怎样计算?通过计算你认为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12.9÷6=学生独立计算,计算后交流算法。练*:

  68.8÷4=

  63.24÷6=(用鼓动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挑战的欲望。“很容易错的。”)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讲算理。

  独立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 小结

  说一说:商的小数点如何确定?

  讨论得出: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思考:今天我们计算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三)巩固反馈

  1.写出下列竖式中商的小数点。

  2、解决问题:

  (1)甲商店买袜子,6双一包,每包7.2元,乙商店同样的袜子5双一包,每包6.25元,如果是你,你买哪个店的袜子?

  (2)两包鱼子酱,每包里两袋,妈妈共付了4.30元,一袋鱼子酱多少元?(一般情况人民币只要保留两位小数即可。)

  (3)6个苹果共重1.26千克,张老师买这些苹果,共花了3.12元。你可以提出是什么数学问题?(一个苹果多少千克?一个苹果多少元?)

  2、全班汇报,其他学生质疑。

  小结全课。这节课你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即使小数除法的起点又是基础。因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创设的情景贴*现实生活,提出教学问题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引导学生研究,在交流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在情境中观察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观察中感受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并获得成功的乐趣。

  三、学*者特征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薄弱,对于新知识接受较慢。课前预*要求学生复*之前学*的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老师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顺便复*之前学*的内容,为新知识做好准备。什么是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乘法的计算方法?指明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板书课题——精打细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情景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问题:哪家牛奶便宜?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法一:元角换算

  11.5=115角

  115÷5=21角

  21角=2.3元

  法二:逐步法

  11.5元=10元+1.5元

  10元÷5=2元

  1.5元=15角

  15角÷5=3角

  3角=0.3元

  2元+0.3元=2.3元

  三、比较竖式体会计算方法

  前两种方法都很好计算出答案但是太过于繁琐,我们来学*简洁一点的计算方法。

  四、尝试小结计算方法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五、再探竖式,确定方法,总结不同

  六、课堂小结

  小数除法的意义:两个乘数的积与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

  七、教学评价

  自我评价,同坐互评。今天学*如何,内容掌握如何。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课堂上我以学生学过的整数除法来引导学生思考,体会两者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方法。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难点: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

  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活动:分一分。(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12块糖。谁来把它*均分成4份?(生踊跃举手)(1)指名分一分。

  (2)师:你的动手能力真强。请问:

  ①谁会用算式表示?

  生:12 ?4=3(块)

  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12块糖*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出示一片饼干,怎么表示?(1片)*均掰成两半举起其中一半,用小数怎么表示?(0.5片)

  出示4.5片饼干,用小数怎么表示?(4.5片)现在老师想把它*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能帮帮我吗?(生踊跃举手)(1)指名分一分。

  师:谢谢你帮老师解决难题。这位同学分的方法(先分3片整的,然后把剩下那个整的掰开,再分3个0.5片)不知你注意到了吗?等会咱们请他讲讲道理。

  (2)提问:①谁会用算式表示?

  生:4.5?3=1.5(片)

  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4.5片饼干*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3、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生1:相同的地方:都是除法算式。

  生2:不同的是第一个算式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第二个算式被除数和商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生3:还有一个相同的地方这两个算式都是根据“每份数?份数=总数”,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用除法得出的算式。生4:整数和小数的*均分都用除法。

  师:这几位同学说的都很好。根据第三位同学说的,你再往下想想,还能得出什么?生: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你的脑子转的真快。现在老师要看看谁观察的最细心。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61页情境图。

  2、细心观察,你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充分交流)

  3、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生1: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生2: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生3: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师:谁来说说第一个问题怎么列式?(11.5?5)第二个问题怎么列式?(12.9?6)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都是除法算式。

  生2: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对,都是小数除以整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板书:小数除以整数

  师:还有吗?想想这两个算式都是根据什么列式的?生:都是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用除法列式的。

  4、讨论: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师:你们都说对了。我也说一句:甲商店11.5元,乙商店12.9元,甲商店花钱少,所以甲商店便宜。我说的对吗?为什么?生:不对。因为“便宜”是用单价比的。

  师:看来,在生活中你是一个很会精打细算的人。现在我们一起来算算甲、乙两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板书课题:精打细算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索11.5?5的得数。(以“元”为单位转化为以“角”为单位)

  (1)小组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

  (2)指名板演,并试讲算理。

  生1:将11.5元转化为115角,用整数除法的法则算出结果后,在转化为以“元”为单位的数。

  生2: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列竖式计算。

  师:第一位同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整数除以整数)解决新问题(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重点来看看小数除以整数怎么计算。(请这位同学试着讲讲算理,教师及时补充。)

  师课件演示并补充:11元*均分成5份,每份2元,余1元;1元等于10角,10角加5角是15角,15角*均分成5份,每份是3角即0.3元;2元加0.3元是2.3元。也可以这样理解:11除以5商2余1,1个一等于10个0.1,10个0.1加5个0.1是15个0.1,15个0.1除以5是3个0.1即0.3,2加0.3是2.3。(3)小组讨论交流:被除数是几位小数?商是几位小数?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课件演示)

  通过交流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出12.9?6的得数。(以角引分,以元为单位转化为以

  分为单位)

  (1)你能用刚才第一位同学的方法求出12.9?6的得数吗?生1:我发现12.9元转化为129角后,除法竖式中有余数。

  师:人民币单位除了元、角,还有什么?(分)你可以怎么办?自己试一试。

  学生试做,汇报算法。

  (2)请你用刚才第二位同学的方法求出12.9?6的得数。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针对性的指名板演,并试讲算理。

  师课件演示并补充:12元*均分6份,每份2元;9角*均分成6份,每份是1角即0.1元,余3角;3角也就是30分,30分*均分成6份每份是5分即0.05元;2元加0.1元再加0.05元是2.15元。也可以这样理解:12*均分成6份每份是2;9个0.1*均分成6份每份1个0.1,余0.3;0.3也就是30个0.03,30个0.03*均分成6份每份5个0.01即0.05;2加0.1再加0.05是2.15。(3)小组讨论交流:小数部分有余数时怎么办?

  生: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因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师:请你把两个算式一起看,商中小数点的位置和商是几位小数有关吗?和谁有关?

  生:无论商是几位小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3、同桌说一说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指名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4、组内说一说:小数除以整数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全班汇报。

  师归纳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法则计算;在除法竖式中,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的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学以致用。

  现在我们请刚才分饼干的这位同学再来演示一下,请你细心看他是怎么分的。(请生演示)请你列出竖式,并用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试着跟同桌讲一讲算理。

  同桌合作讨论,指名试讲算理。

  2、课件出示练*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学困生及时给予单独辅导。

  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前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坠毁事故的报道),你有什么想说的?(课件出示)

  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相信看了这篇文章,大家一定会吸取教训,在生活中做一个细心的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好,你认为今天这节课你的表现哪些地方让你满意?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当被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试商,尤其是遇到还有余数和整数位数不够除时。

  〖教学设计〗

  一、 出示情境图:明确问题。

  二、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先独立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

  交流方法:

  1、估算:11.2<8×2

  2、积的小数位数( )×8=11.2 一位小数

  3、元转化为角,转化整数乘法。

  *题:甲商店8瓶牛奶11.2元,乙商店买四赠一,四瓶牛奶7.2元。问哪家商店卖的便宜?

  甲商店 11.5元=112角 11.2÷8=1.4(元)

  乙商店 7.2÷5=1.44(元)

  答:所以甲商店卖的便宜。

  4、商不变的规律。

  2、讨论:

  问题1、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

  问题2、除不尽怎么办?

  3、总结: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三、巩固练*

  第61页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讲评,有问题及时解决。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学校以及学生状况分析:大庆市直机关一小,是大庆市教育局直属的小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班级硬件齐全,每个教室都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这里的学生生源来自城市,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本班的学生对于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基础知识扎实,这就为学*本节内容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个班的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相信这些同学能够很顺利学好本节知识。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己经掌握整数的除法计算,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应充分利用旧知,在复*旧知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要以旧引新,引导学生结合货币单位之间的关系,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并要给学生创造充分自主学*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并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己以学过的知识的思想。来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教学重难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8盒牛奶11.20元,乙商店买4盒赠一盒,也就是5盒7.20元。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们看到两个商店牛奶的品牌一样,很容易会提出:去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设计意图:这里以情境图出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11.28;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7.25。这两道题都是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这是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你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最后全班汇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11.2元化成112角。1128=14 14角=1.4元。在计算乙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7.2元化成72角,725时有余数,所以再把7.2元化成720分,7205=144,144分=1.44元。甲商店的牛奶便宜。生2:我发现可以用小数直接去除整数,只要在列竖式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1.48)1 1.283 23 20生3:但是在计算7.25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7.2看成7.20。1 .4 45)7 .252 22 02 02 00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主动参与的能力,问题出现以后,要给学后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三、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小数除以整数,就可以按照整数除法计算,只要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新知识后,要尝试让学生进行归纳性的总结,虽然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够严密,但是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概括的能力,同扎实了本节课的双基教学。

  四、巩固练*、深化新知

  1、试一试7.427= 1.25= 13.81

  5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只大象重4吨,一条鲸鱼重145.6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多少倍?

  3、拓展能力!一张课桌的面积是23.4*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采用形式多样的练*,增强练*的兴趣。通过多样的分层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练*效率。使学生能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构建新知,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创设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有效的指导。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的愿望。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提出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如,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怎么办,通过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做学生印象深刻。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

  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难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

  法。

  教学流程

  (一)复*旧知:

  1、昨天,淘气用115元买了5副羽毛球拍;小红用126元买了6副羽毛球拍,谁买的便宜?

  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汇报,如何计算的。是整数除法)

  2、下面的哪些小数中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0.80

  12.90

  0.030

  200

  58.0

  3、相信你一定能填对。 0.5里有()个十分之一。

  0.3里有()个十分之一,也就是有()个百分之一。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老师的宝宝就喜欢喝这种牛奶(出示牛奶图)可是附*两个商店正在搞活动,你们帮老师参谋一下该买哪家的?为什么?

  生1:买甲商店的,因为11.5÷5大约是2元多,我感觉已经很便宜了。生2:算一算就知道了。

  2、师:两个商店牛奶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谁先来列式?生:11.5÷5

  12.9÷6师:这两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何不同?生:以前学得是整数除法,现在出现小数了。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尝试算一算。(教师巡视)师:有问题或遇到困难了吗?生:11.5÷5=23生:11.5÷5=2.3他们谁说得对呢?带着你们的疑问打开61页阅读。学生自主学*。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

  生:在计算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师:不错,还有吗?12.9÷6算到9除以6商1余3怎么办?生:在3的后面补“0”继续算。师:为什么可以补“0”继续算?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师:老师看你们学得很好,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

  出示练*题:82.8÷4,3.15÷3

  教师巡视发现3.15÷3出现问题。

  学生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重点是3.15÷3两种结果1.5和1.05对比,让学生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对,哪个错,说明理由。

  (三)巩固练*

  1、课后:试一试

  2、根据291.6÷18=16.2直接说出下面各算式的商。 2916÷18=

  29.16÷18=

  (四)课堂小结

  请你谈谈今天课堂上的收获或感想吧!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0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已有知识经验,为后续学*小数除法奠定基础,同时也鼓励学生尝试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导学3:尝试直接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钱?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通过学生自主学*,尝试列竖式:甲商店每袋牛奶的单价是:11.5÷5;这是一道小数除法的问题,怎样计算呢?面对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

  预设:

  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时,学生会列出11.5÷5,并想:先把11.5元转化成115角,115÷5=23,23角=2.3元。

  生2:我发现小数除以整数,就象整数除法一样,只要在列竖式计算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

  导学2与导学3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针对学生个性化自主学*的特点,学生会统整思考并自主解决问题,选择怎么样的方法?主要取决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导学问题的隐性价值注重了对算理的理解。通过尝试笔算,进一步体会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尊重了学生差异性的特点。

  导学4:阅读教材第61页“乙商店”,尝试在下面算一算,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再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预设:学生可能会列竖式,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通过比较发现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成1:若有学生继续用转化成整数的方法计算,老师要适当点拨,鼓励学生。

  在转化成整数计算时,先把12.9元化成129角,129÷6时发现仍有余数,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可以把12.9元化成1290分,1290÷5=215,215分=2.15元。

  生成2:在列竖式计算12.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12.9看成12.90。

  生成3:在列竖式计算12.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可能无法再计算下去。(因为不够分了)

  【设计意图】

  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当提出129÷6时,当遇到有余数时怎么办?促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进一步转化,并能顺利解决问题;当遇到竖式计算仍有余数无法继续算下去时,可引导学生将它继续十等分,分得更小的单位。通过对生成问题的正确把握,突破难点,强化了学生迁移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组内交流,展示分享

  预设1:学生大约用8分钟时间

  合作交流、板书,组长分工,准备展示分享。

  预设2:教师在学生准备好的同时,采取报道站的方式确定小组板书内容。

  【展示交流】

  同学们,自主学*时间到了,准备好了吗?下面按报道站的顺序,分享一下我们的学*成果吧!

  预设:各组按导学问题的顺序到黑板上展示分享,分工讲解自己的思路。

  【设计意图】

  体现在教师帮助下的交流、展示分享,教会学生如何分工、如何准备、如何展示分享……由于学生还比较小,学*的各个环节、方式方法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帮助,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学会展示与交流,体现出指导性。

  四、学以致用,反馈提升

  【达标反馈】

  1.完成教材第61页“试一试”。

  7.42÷7

  8.2÷5

  15.9÷15

  【设计意图】

  通过练*巩固,进一步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及时发现错误,并加以分析改正,积累错误经验,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检验、反思能力。

  两袋苹果,第一袋9千克,卖81.9元,第二袋15千克,卖138元,买哪种更划算?

  预设:完成随堂练*内容,并补充了一道实际问题。确保有限的40分钟,实现有效为前提,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追求课堂的高效。

  【设计意图】

  补充这样一道现实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教学实现了算用结合的效果,为学生建立了“数学有用”的观念,提升了数学价值,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

  同样的橡皮,甲文具店买3送一共需3.6元;乙文具店买4送一共需6元;丙文具店买5送一共需9元,哪家更划算?

  【学教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我的不足之处有哪些?还有哪些问题?在与同伴交流、合作中我有哪些感受?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达标反馈,与追求层次化的传统练*设计有所不同,本课重点随堂练*。达标,不仅能检验知识目标达成情况,还能为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巩固新知的同时,更要注重积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的经验,这是分享式教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反思,传统教学通常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分享式教学中,反思成为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反思包括师生共同反思,反思内容包括学到了什么知识,还包括在研究过程中情感体验,特别是掌握了什么方法,形成了怎么样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每节课可以个人总结,也可以小组总结,同样包括教师的感受与收获,实现现实意义的教学相长。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小数除以整数。(教材2—3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校买了8个足球,花了448元,每个足球多少元?

  学生用竖式计算,说说为什么用除法,怎样进行除法竖式计算。

  2、竖式计算:

  117÷3 996÷12

  3、创设情境:

  1)生活中,张阿姨是个精打细算的的人。 2)板书:精打细算3)出示情境图:

  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张阿姨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去哪家买便宜)

  要想知道哪家便宜,就要知道什么?(家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

  二、自主探究

  1、怎样列式?

  师板书:

  11、5÷5

  12、6÷6为什么用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2、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3、尝试计算。

  4、汇报计算过程,教师适时点拨。(方法不一)

  5、重点讲解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7、师生共同完成题目“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

  三、课堂练*相关练*册。

  四、课堂小结。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小数除法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2、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五、作业。练*册。

  六、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

  11、5÷5

  12、6÷6

  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2

  【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除到小数部分仍有余数时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

  【导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发现问题

  师:生活中李老师总是喜欢精打细算,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家商店:(白板)出示教材主题图: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况。

  师:从图中看到什么了?发现了什么问题?

  预设:

  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5袋牛奶11.20元,乙商店买5袋赠一袋,也就是6袋12.9元。

  生:很容易会提出:买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

  生:也可能提出:一袋牛奶分别是多少元钱?等问题(课堂生成)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共同解决“买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呢?”板书课题:精打细算——小数除法(一)。

  明确目标:看到这个课题和这幅主题图,你能猜想到我们今天将要学*的相关知识是什么

  吗?

  预设:生:可能会回答: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方法。

  【设计意图】

  从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拉*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喜欢数学成为可能。能根据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巧妙落实、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四能”的要求。学生在这一环节,容易提出多种相关问题,针对生成的问题,老师要积极引导,有效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积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目标意识。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自主学*之前,我们共同看“自学指导”。(白板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阅读学*过程中的第1-4题。

  2.根据导学问题,先尝试自主完成。

  3.然后组内交流,解决存在的问题。

  4.小组分工合作,同时板演、练*讲解,作好展示准备。

  在自主学*之前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请你在梳理时,用最简洁的方式,在学案上写一写、画一画、不懂的用“?”做上标记。

  预设:学生大约用6-8分钟时间自主学*。(独学与对学)

  导学1:观察教材第61页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办?说一说。

  预设:

  生1:通过观察主题图,知道甲商店5袋牛奶是11.50元,乙商店5袋送一袋12.90元(或者说6袋牛奶12.90元也可以。);

  生2: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3:学生可能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

  生4:学生可能会“估计”出两个商店牛奶每袋约多少钱。(虽然后面安排了这个导学问题,但针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老师有必要适度、适当的评价鼓励。)

  ……

  【设计意图】虽然本问题在情境引入时已经有提及到,但我们仍然建议学生要经历这个信息、问题的梳理过程。本问题旨在让每个学生通过自主学*、同桌对学、经历完成阅读文本,读懂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并简要记录在学案上,培养学生记录学案的能力,创造学生的自主学*空间。

  导学2:

  阅读教材第61页“甲商店”,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如何计算一袋牛奶多少元钱?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

  预设:(在思考“导学1”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会想到“甲商店”一袋牛奶要多少元钱呢?学生可能会想到如下方法: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3

  指导教师:

  设计教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⑴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

  ⑵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要渗透的内容)

  2、内容前后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和本册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课中建立的算法是紧接着学*“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基础;同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都要利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因此本节课更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重要基础。

  3、学生学*时可能的困难

  ⑴“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学生易于模仿,能够记忆并借以应用解决问题,但是对于“为什么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多数不够关注,不易自明。

  ⑵被除数是小数,除法竖式中首次出现了小数点,对于竖式如何规范书写,学生需要顺应的过程。

  ⑶主题情境中出现了“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多数学生尝试着独立解决并不轻松。

  ⑷学生对于计算缺乏兴趣,而小数除法涉及到的运算很多如乘法减法,因此学生更容易出错,而且出错的原因也很多,常会出现累积错误。教师要正确辨析,紧扣教学的重点进行纠错。

  4、学生学*的兴趣、学*方式和学法分析

  学生对“购买牛奶”这个生活情境和“到哪个商店购买更划算”这一现实问题感兴趣,但是对由现实问题抽象出的数学算式的计算相对来说兴趣较低一些。

  学生的差异现实存在,多数学生能够以自主学*的方式探索算法,但小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主探索的能力,需要在小组交流中倾听、模仿,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引。

  二、我的思考及构想

  教学时紧扣两点“价值”和“算理”,体会到“实用价值”所在,便有了驱动,理解了“算理,”算法便有了根基。抓住一条主线——学生认知的轨迹“由直观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循着这一轨迹,创设活动、设计教学、引领生成。凸现两大数学思想“转化”和“类推”,建构算法。

  1、突出转化的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数除以整数”,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学生不仅可以借此直接解决主题情境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借助整数除法的算理类推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实现迁移。在类推的过程学生学*的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素养和活动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后续学*中,“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更需要借转化这一策略将其转化为本节课的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内容,以本节课中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新一轮转化的形成。

  2、体现数学化的过程

  ⑴让学生参与情境,经历横向数学化的过程。

  创设“买牛奶”的情境,“货比三家精打细算”为老师提建议“到哪家去买?”有趣又具有挑战性,将学生吸引到主题情境中来。在讨论到“哪个商店买更为划算”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甲乙丙商店每包牛奶各是多少钱?”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是因为生活需要才产生的,显现出计算的意义和价值。

  ⑵让学生自主探索,体会纵向数学化的过程。

  学生在此前已经理解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多能较为熟练地应用,已积累了一些的探究经验,初具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同时也接触过转化的思想。鉴于此,立足学生的知能基础,创设相对自由的探究空间,提供较为充分的探索时间,实现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采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个体先独立思考,在充分感知尝试的基础上,组内交流算法,倾听、讨论,全班汇报交流、完善。促就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过程中,以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小数除法,掌握算法。

  3、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弹性设计。

  商的小数点的定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学生自己理解并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路径有这样一些可能:直接利用人民币,11.5元11元*均分成5份,得2元还剩1元,1元和5角合成15角,15角除以5等于3角,3角就是0.3元,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最为直观的一种方法;借助于图形,11个正方形和一个被*均分成10份,涂出其中的5份,将这些图形*均分成5份,得出2个1和5个十分之一,合成1.5,这样的思考过程呈现的表象显然比之人民币已更进一步;根据小数的结构想到11.5是11个1和5个0.1利用数的组成直接完成分的过程,这是课中力求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探索想要实现的。

  学生的普遍认知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不尽相同,个体差异现实存在,对于一部分知能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直观表象是理解算理不可或缺的支撑。在本册小数加减法乘法的学*中均呈现出数形结合的方法,在新世纪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中同样借力于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可见数形结合呈现直观表象是新知建立的一个支点。基于这样的考虑,弹性设计教学,根据学生课中的表现,适时运用或渗透数形结合的方法,直观操作感知分的过程促使更多的学生较为完整清晰地描述出计算的过程,明确商的小数点如此定位的缘由,真正理解算理。

  4、渗透估算意识,帮助理解算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考量,课始创设情境之后,增设一个教学环节“估一估每个商店的牛奶单价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借助于已有的估算方法估出甲乙商店的牛奶单价都是2元多,丙商店的牛奶单价是3元多。通过这个环节既实现对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也可借估算孕伏小数除法的算法“先用整数部分去除”,同时商的大致取值范围的确定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的小数点的定位。

  三、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现理解并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①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②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

  3、能利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与之相关的生活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活动中培养、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类推等数学学*、探究的能力,提升自主探索、协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㈠课前谈话

  从购物这个话题引入。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在课始形成宽松融洽的气氛,激活学生学*的内驱力。

  ㈡创设情境

  1、情境激疑。出示主题图画面(牛奶促销广告)甲商店11.5元5包,乙商店12.6元6包,丙商店25.2元8包。

  学生交流观察获取的信息。

  师:同样的牛奶,到哪家商店去购买好呢,帮老师出出主意。

  2、引出问题。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交流中达成共识:比较三个商店的牛奶单价,即每包牛奶的价钱各是多少。

  ㈢探索算法

  1、引导估算。

  师:看一看,估一估,每个商店的牛奶单价大约各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得出甲商店大约2元多,乙商店也约是2元多,而丙商店的单价大约是三元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说明:首先排除丙商店,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真的要这样货比三家,精打细算。(揭示课题:精打细算)

  师:甲乙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些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估算的结果又为学生自己尝试着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2、探索算法⑴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列出解答这两个数学问题的算式:11.5÷5 12.6÷6师: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和以前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引出小数除法。(板书:小数除法)⑵初探算法

  ①独立思考。学生尝试计算11.5÷5,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情况。

  ②汇报算法。可能出现算法1:将11.5元换算成115角,然后用115÷5列竖式解决。算法2:口算出答案11÷5=2元余1元1.5÷5=0.3元,2+0.3=2.3元算法3:直接列竖式11.5÷5汇报时引导学生尽可能具体地描述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算法1时,教师可评议:将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运用学过的整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了新的问题,了不起。如果学生汇报出算法2,教师指导其说出思考的过程。重点引导观察算法3,发现这个竖式与第一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引出商上的小数点,教师用红笔着重描出。

  ③理解算理。

  组织思考。师:想一想为什么要在此处点上小数点?

  学生可能会说出:先将11元*均分成5份得2元,再将剩下的1元和5角合起来是15角,15角*均分成5份得3角,3角用元作单位就是0.3元,3要写在十分位上,所以要点上小数点。还可能会从小数的组成上来说明:11个一除以5等于2个一,还剩1个一和5个0.1,15个0.1除以5等于3个0.1,因为是3个0.1所以要写在十分位上。指引该学生用教具来进行操作再现分的过程;指定其他学生看着算式描述计算过程,在其中教师规范竖式书写。

  引导比较。师:观察这两种竖式计算你有什么发现,你更喜欢哪一种?使学生明确第二种方法更为简洁。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借助于教师的引领让学生主动去表达、比较、发现,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对算法的初步感悟。

  ⑶尝试应用。

  ①建议学生用第二种方法算出乙商店的牛奶单价,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同位交流。

  ②指名描述计算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3、建构算法

  ①师:刚刚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解决,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些?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又运用到了新的数学知识,小数除法,观察回顾12.6÷6和11.5÷5的计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出计算的步骤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商出现了小数,只要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如果学生有这样的发现,教师充分肯定。

  ②反馈练*:20.7÷9 18.9÷9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订正。

  ㈣巩固拓展

  1、设疑引思。师:刚刚我们估算出丙商店的牛奶单价约是3元多,究竟是多少,同学们有信心将准确的价格计算出来吗?

  2、自主探索。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究情况。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解决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学生可能会说出将4角看成40分,在4的后面添上一个0,40分除以8等于5分。也可能会有学生说出4表示4个0.1,4个0.1,就是40个0.01,添上一个0再除。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评议后说明: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就可以像这样添上0继续除。

  4、反馈巩固。学生独立练*8.2÷5和7.42÷7指定两名同学板演,重点组织评议7.42÷7的计算过程,教师适时追问:十分位上的零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设计意图]情境的延续,同时解决的新问题具有挑战性,新一轮的探究让学生学*的热情再次得以激发。

  ㈤总结延伸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交流学*的收获,评价自己的表现。注:作业和板书暂略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书》第61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2)、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当被除数是小数时,尤其是遇到还有余数和整数位数不够除时,如何试商。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索小数王国的奥密。可是国王说:在探秘之前,我们必须要闯过两关才可以,同学们有信心闯关吗?师:老师听到你们自信的声音。

  第一关:下面各数中哪个0去掉后,数的大小不变。(课件1)

  7.10

  15.20

  200

  0.070

  1.010

  2.0师: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闯过第一关你们得到哪些启发.总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师:第二关,我说你答:

  0.5是()ge0.11.5是()个0.1

  0.3是()个0.1也就是()个0.01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两关我们都闯过了,小数王国的大门向我们敞开着,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精打细算

  师:你来猜一猜,小数国王要告诉我们什么?生:告诉我们生活中一定要“精打细算(课件2)”.

  师:在精打细算时,我们要用到”小数除以整数”的知识,这也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板书小数除以整数)师:请大家看屏幕,(课件3)仔细观察图片,你从上面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观察信息并汇报。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师:两家牛奶的质量相同,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这里的“更便宜”指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要看一看哪家的牛奶单价低。哪家低,哪家的牛奶就便宜。师:谁会列式?

  生:甲店每袋牛奶多少元?用11.5÷5乙店每袋牛奶多少元?用12.9÷6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生:这两道的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师:估一估两家牛奶的单价大概是多少元?生:估计两元多一点。师:你是怎样估的?生:

  师:这个结果只是大家估计的,并不一定十分准确,要想知道哪家牛奶更便宜,我们需要确切的计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以便解决我们到底应该去哪家买牛奶这个问题?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价格,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先尝试计算,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

  师:这道题有多种解法,有了第一种方法后,再思考其他方法?(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学生:交流,汇报,指名板书。

  老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各种方法。哪种方法更加简便实用。(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学生:一致认为列竖式计算。你是怎么计算的?商2表示什么,联系原题11.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小数点为什么要点在这里?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点小数点的

  2时候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

  (可能有多种理解:

  1、将11.5元*均分成5份,先将11份*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下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也可以从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十分之一,一共是15个十分之一,*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情况进行引导阐释。)

  2、师:我们来看大屏幕(课件4)演示计算过程,再来看一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思考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1)引导学生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2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的价格,有疑问的则小组交流,

  师:甲店牛奶的价格我们计算出来了,那么乙店牛奶的价格是多少呢?生自由做题,允许同桌讨论,师巡视指导。并请做好的同学上黑板演示。集体交流,教师引导总结: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再继续除。师:评讲生的板书。12除以6商2,点上小数点,9除以6等于1余3,怎么办?生:在余数3后面添上1个0师:这样可以吗?会改变被除数大小吗?那为什么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除法就不可以随意的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生:因为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除到小数末尾还有余数时,我们可以在余数末尾添0继续除。(这个3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3是表示3个十分之一,30个百分之一。)

  师:因为2.30元>2.15元,所以乙店的牛奶便宜一些。所以我们要买乙店的牛奶。如果我们不精打细算,就不知道哪家牛奶更便宜。因此,生活中一定要精打细算。

  9、集体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师:思考,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A按照除数除法法则去除。B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C除到小数末尾还有余数时,可以添0继续除。

  3老师真偑服你们,本节课学*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们都总结出来了。四巩固练*、延伸拓展

  师:好了规则总结出来了,那么本次探秘之旅的主要任务也就完成了。你们发现了吗?实际上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以便更好地生活。下面我们就应用所发现的奥秘去解决问题。(1)列竖式计算:

  7.42÷7=

  8.2÷5=

  15.9÷15=(2)同时请三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3)其他同学的结果跟他们一样吗?不一样,认真想一想,哪个地方马虎?错在哪里?(4)教师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明确,当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除时,商就用0占位。 2森林医生:

  你们看大树朋友生病了,急需救治。让我们来做一次小医生好吗?谁愿意帮助大树恢复生机了,不要着急,做医生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你一定要仔细观察,确诊之后,再医治。生:找出错误,解释原因并改正。

  师:看,本来已经枯萎的大树,经过你们的医治,恢复了勃勃生机,你们真能干。 3实际应用:

  森林医生告诉我们,计算时千万不能马虎,否定会就会出问题,下面我们就以一种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反馈: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说你记忆最深刻的地方。

  师:今天我们探讨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王国还有无数的奥秘有待我们去探索,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中,踏实的学每一样知识,严谨地对待每一个问题。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小数除以整数

  11.5÷5= 2.3元

  12.9÷6=2.15元竖式: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61精打细算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因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创设“精打细算”的情境,贴*现实生活,提出了数学问题“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在交流时,尊重学生个性思差异,使学生了解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总结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类似,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如果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最后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进一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巩固深化。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设计:

  一、复*引入(7分钟)

  1、(3分钟)昨天,淘气逛商店的时候,“用432元买了8个足球,每个足球多少钱呢?用816元买了8套运动服,运动服每套多少钱?”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汇报,如何计算的。是整数除法)(投影)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用竖式解决问题,复*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小数除法的学*作好铺垫。)

  2、(2分钟)今天淘气打算去买牛奶(出示主题图)

  你猜一猜淘气会买那个商店的牛奶?为什么?

  生1:我猜测淘气可能会买甲商店的,因为11.50÷5大约是2元多,我感觉已经很便宜了。

  生2:我猜测淘气可能会买乙商店的,因为乙商店虽然总价高一些,但是可以有六袋,我觉得比较合适。......

  (学生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判断方法,这样充分看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基础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只要他说的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估计、猜测,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3、(2分钟)师:现在大家的意见不太统一,如果两个商店的牛奶质量一样,你觉得淘气应该买价格高的还是价格便宜的牛奶?

  师“如果品质相同的话,我们自然要买便宜的,因为要精打细算嘛!

  师: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计算一下每个商店牛奶的价格,谁会列算式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11.5÷512.9÷6

  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总价÷数量=单价)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与我们以前所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这两题的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就叫做“小数除法”(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设计意图:统一学生的认识,引入新知,渗透“生活要精打细算”的思想。)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现在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并且尝试计算。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7分钟)

  师: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10分钟)

  生1:我们组在计算甲商店中每袋牛奶的价格时,先是把11.5元转化成115角,然后用“115÷5=23(角)”最后再把23角转化成2.3元。在计算乙商店的牛奶价格时,我们用的是同样的方法。先把12.9元转化成129角,129÷6=21(角)......3(角)因为有余数,于是我们就把12.9元转化成1290分,1290÷6=215(分),215分=2.15元,2.3元〉2.15元,所以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2:我们发现可以用小数直接去除以整数,只要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生3:这样计算到“12.9÷6”时,除小数部分的时候还有余数,我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办,请大家帮助我们。

  生4:我们可以帮助你们,当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的时候,可以在余数的末尾补“0”,然后再继续除。因为小数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你们真了不起,有这么多想法,大家比较一下,你们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生:竖式计算。(学生也可能会说其他的方法)

  师:我们大部分同学会认为竖式计算比较简便实用,现在请两名学生到前面写出竖式,大家也试一试用竖式解决这两个题目。(指名两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课练本上。)

  集体交流订正,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再继续除。

  (设计意图:把问题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寻觅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但学生的语言不一定很规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2、(3分钟)教师板书:13.6÷812.5÷2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出结果?

  请两生到前面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然后集体交流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算法。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相似题目的练*,对于接受快的学生有提高熟练程度的作用,对于接受慢的学生有逐步熟练的作用。)

  三、试一试(10分钟)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了,愿意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下,下面这几道题吗?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数,估算可以让我们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7.42÷71.2÷513.8÷15

  题目分析:第一题是商的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第二题和第三题是整数部分为0,除的时候还需要补0再除的小数除法,可以先放手给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再让学生讲明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相信学生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能迁移出类似的小数除法。如果学生对于练*不能全部接受,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估计每题的商,然后再进行计算。)

  2、根据5145÷15=343,口算下面各题

  514.5÷15=51.45÷15=5.145÷15=

  3、开放题:(根据时间灵活练*)

  小明在献爱心活动中,准备把72.72元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你认为小明会捐给()位小朋友,每个灾区小朋友()元钱。

  师:在今后的学*中,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伸出友爱之手,将自己的零花钱节省下来,捐给哪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四、总结反馈(3分钟)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请大家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多方面的反思与回顾,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数学活动课《快餐店》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一节课下来,面对学生接二连三的出呼意料的精彩的对话,我不由得为他们喝彩。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我心里有一种深刻的感受越来越鲜明——这不就是我们新课标所追求的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

  一、巧改教材,使学*的内容更贴*学生的生活。

  小学生学*的有价值的数学应与他们的生活存在最*连接点、是思维最*发展区的数学。

  二、广挖素材,让数学从生活中来。

  众所周知,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因此,数学教学应广泛挖掘各类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是从活生生的生活中来的。

  感兴趣的学*自然充满激情,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三、巧设题材,让数学到生活中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运用什么都不应该是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学生通过上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使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数学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的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课标”的再学*、再实践,相信能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成长中创新!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菁选扩展阅读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菁选(扩展1)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菁选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打细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除到小数部分仍有余数时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

  【导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发现问题

  师:生活中李老师总是喜欢精打细算,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家商店:(白板)出示教材主题图: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况。

  师:从图中看到什么了?发现了什么问题?

  预设:

  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5袋牛奶11.20元,乙商店买5袋赠一袋,也就是6袋12.9元。

  生:很容易会提出:买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

  生:也可能提出:一袋牛奶分别是多少元钱?等问题(课堂生成)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共同解决“买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呢?”板书课题:精打细算——小数除法(一)。

  明确目标:看到这个课题和这幅主题图,你能猜想到我们今天将要学*的相关知识是什么

  吗?

  预设:生:可能会回答: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方法。

  【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拉*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喜欢数学成为可能。能根据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巧妙落实、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四能”的要求。学生在这一环节,容易提出多种相关问题,针对生成的问题,老师要积极引导,有效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积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目标意识。】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自主学*之前,我们共同看“自学指导”。(白板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阅读学*过程中的第1-4题。

  2.根据导学问题,先尝试自主完成。

  3.然后组内交流,解决存在的问题。

  4.小组分工合作,同时板演、练*讲解,作好展示准备。

  在自主学*之前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请你在梳理时,用最简洁的'方式,在学案上写一写、画一画、不懂的用“?”做上标记。

  预设:学生大约用6-8分钟时间自主学*。(独学与对学)

  导学1:观察教材第61页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办?说一说。

  预设:

  生1:通过观察主题图,知道甲商店5袋牛奶是11.50元,乙商店5袋送一袋12.90元(或者说6袋牛奶12.90元也可以。);

  生2: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3:学生可能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

  生4:学生可能会“估计”出两个商店牛奶每袋约多少钱。(虽然后面安排了这个导学问题,但针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老师有必要适度、适当的评价鼓励。)

  ……

  【设计意图:虽然本问题在情境引入时已经有提及到,但我们仍然建议学生要经历这个信息、问题的梳理过程。本问题旨在让每个学生通过自主学*、同桌对学、经历完成阅读文本,读懂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并简要记录在学案上,培养学生记录学案的能力,创造学生的自主学*空间。】

  导学2:

  阅读教材第61页“甲商店”,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如何计算一袋牛奶多少元钱?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

  预设:(在思考“导学1”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会想到“甲商店”一袋牛奶要多少元钱呢?学生可能会想到如下方法: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2

  (2)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已有知识经验,为后续学*小数除法奠定基础,同时也鼓励学生尝试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导学3:尝试直接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钱?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通过学生自主学*,尝试列竖式:甲商店每袋牛奶的单价是:11.5÷5;这是一道小数除法的问题,怎样计算呢?面对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

  预设:

  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时,学生会列出11.5÷5,并想:先把11.5元转化成115角,115÷5=23,23角=2.3元。

  生2:我发现小数除以整数,就象整数除法一样,只要在列竖式计算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导学2与导学3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针对学生个性化自主学*的特点,学生会统整思考并自主解决问题,选择怎么样的方法?主要取决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导学问题的隐性价值注重了对算理的理解。通过尝试笔算,进一步体会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尊重了学生差异性的特点。】

  导学4:阅读教材第61页“乙商店”,尝试在下面算一算,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再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预设:学生可能会列竖式,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通过比较发现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成1:若有学生继续用转化成整数的方法计算,老师要适当点拨,鼓励学生。

  在转化成整数计算时,先把12.9元化成129角,129÷6时发现仍有余数,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可以把12.9元化成1290分,1290÷5=215,215分=2.15元。

  生成2:在列竖式计算12.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12.9看成12.90。

  生成3:在列竖式计算12.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可能无法再计算下去。(因为不够分了)

  【设计意图: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当提出129÷6时,当遇到有余数时怎么办?促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进一步转化,并能顺利解决问题;当遇到竖式计算仍有余数无法继续算下去时,可引导学生将它继续十等分,分得更小的单位。通过对生成问题的正确把握,突破难点,强化了学生迁移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组内交流,展示分享

  预设1:学生大约用8分钟时间

  合作交流、板书,组长分工,准备展示分享。

  预设2:教师在学生准备好的同时,采取报道站的方式确定小组板书内容。

  【展示交流】

  同学们,自主学*时间到了,准备好了吗?下面按报道站的顺序,分享一下我们的学*成果吧!

  预设:各组按导学问题的顺序到黑板上展示分享,分工讲解自己的思路。

  【设计意图:体现在教师帮助下的交流、展示分享,教会学生如何分工、如何准备、如何展示分享……由于学生还比较小,学*的各个环节、方式方法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帮助,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学会展示与交流,体现出指导性。】

  四、学以致用,反馈提升

  【达标反馈】

  1.完成教材第61页“试一试”。

  7.42÷7

  8.2÷5

  15.9÷15

  【设计意图:通过练*巩固,进一步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及时发现错误,并加以分析改正,积累错误经验,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检验、反思能力。】

  2.

  两袋苹果,第一袋9千克,卖81.9元,第二袋15千克,卖138元,买哪种更划算?

  预设:完成随堂练*内容,并补充了一道实际问题。确保有限的40分钟,实现有效为前提,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追求课堂的高效。

  【设计意图:补充这样一道现实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教学实现了算用结合的效果,为学生建立了“数学有用”的观念,提升了数学价值,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

  同样的橡皮,甲文具店买3送一共需3.6元;乙文具店买4送一共需6元;丙文具店买5送一共需9元,哪家更划算?

  【学教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我的不足之处有哪些?还有哪些问题?在与同伴交流、合作中我有哪些感受?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达标反馈,与追求层次化的传统练*设计有所不同,本课重点随堂练*。达标,不仅能检验知识目标达成情况,还能为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巩固新知的同时,更要注重积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的经验,这是分享式教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反思,传统教学通常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分享式教学中,反思成为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反思包括师生共同反思,反思内容包括学到了什么知识,还包括在研究过程中情感体验,特别是掌握了什么方法,形成了怎么样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每节课可以个人总结,也可以小组总结,同样包括教师的感受与收获,实现现实意义的教学相长。】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3

  指导教师:

  设计教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⑴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

  ⑵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要渗透的内容)

  2、内容前后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和本册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课中建立的算法是紧接着学*“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基础;同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都要利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因此本节课更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重要基础。

  3、学生学*时可能的困难

  ⑴“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学生易于模仿,能够记忆并借以应用解决问题,但是对于“为什么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多数不够关注,不易自明。

  ⑵被除数是小数,除法竖式中首次出现了小数点,对于竖式如何规范书写,学生需要顺应的过程。

  ⑶主题情境中出现了“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多数学生尝试着独立解决并不轻松。

  ⑷学生对于计算缺乏兴趣,而小数除法涉及到的运算很多如乘法减法,因此学生更容易出错,而且出错的原因也很多,常会出现累积错误。教师要正确辨析,紧扣教学的重点进行纠错。

  4、学生学*的兴趣、学*方式和学法分析

  学生对“购买牛奶”这个生活情境和“到哪个商店购买更划算”这一现实问题感兴趣,但是对由现实问题抽象出的数学算式的计算相对来说兴趣较低一些。

  学生的差异现实存在,多数学生能够以自主学*的方式探索算法,但小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主探索的能力,需要在小组交流中倾听、模仿,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引。

  二、我的思考及构想

  教学时紧扣两点“价值”和“算理”,体会到“实用价值”所在,便有了驱动,理解了“算理,”算法便有了根基。抓住一条主线——学生认知的轨迹“由直观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循着这一轨迹,创设活动、设计教学、引领生成。凸现两大数学思想“转化”和“类推”,建构算法。

  1、突出转化的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数除以整数”,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学生不仅可以借此直接解决主题情境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借助整数除法的算理类推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实现迁移。在类推的过程学生学*的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素养和活动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后续学*中,“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更需要借转化这一策略将其转化为本节课的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内容,以本节课中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新一轮转化的形成。

  2、体现数学化的过程

  ⑴让学生参与情境,经历横向数学化的过程。

  创设“买牛奶”的情境,“货比三家精打细算”为老师提建议“到哪家去买?”有趣又具有挑战性,将学生吸引到主题情境中来。在讨论到“哪个商店买更为划算”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甲乙丙商店每包牛奶各是多少钱?”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是因为生活需要才产生的,显现出计算的意义和价值。

  ⑵让学生自主探索,体会纵向数学化的过程。

  学生在此前已经理解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多能较为熟练地应用,已积累了一些的探究经验,初具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同时也接触过转化的`思想。鉴于此,立足学生的知能基础,创设相对自由的探究空间,提供较为充分的探索时间,实现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采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个体先独立思考,在充分感知尝试的基础上,组内交流算法,倾听、讨论,全班汇报交流、完善。促就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过程中,以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小数除法,掌握算法。

  3、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弹性设计。

  商的小数点的定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学生自己理解并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路径有这样一些可能:直接利用人民币,11.5元11元*均分成5份,得2元还剩1元,1元和5角合成15角,15角除以5等于3角,3角就是0.3元,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最为直观的一种方法;借助于图形,11个正方形和一个被*均分成10份,涂出其中的5份,将这些图形*均分成5份,得出2个1和5个十分之一,合成1.5,这样的思考过程呈现的表象显然比之人民币已更进一步;根据小数的结构想到11.5是11个1和5个0.1利用数的组成直接完成分的过程,这是课中力求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探索想要实现的。

  学生的普遍认知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不尽相同,个体差异现实存在,对于一部分知能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直观表象是理解算理不可或缺的支撑。在本册小数加减法乘法的学*中均呈现出数形结合的方法,在新世纪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中同样借力于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可见数形结合呈现直观表象是新知建立的一个支点。基于这样的考虑,弹性设计教学,根据学生课中的表现,适时运用或渗透数形结合的方法,直观操作感知分的过程促使更多的学生较为完整清晰地描述出计算的过程,明确商的小数点如此定位的缘由,真正理解算理。

  4、渗透估算意识,帮助理解算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考量,课始创设情境之后,增设一个教学环节“估一估每个商店的牛奶单价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借助于已有的估算方法估出甲乙商店的牛奶单价都是2元多,丙商店的牛奶单价是3元多。通过这个环节既实现对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也可借估算孕伏小数除法的算法“先用整数部分去除”,同时商的大致取值范围的确定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的小数点的定位。

  三、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现理解并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①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②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

  3、能利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与之相关的生活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活动中培养、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类推等数学学*、探究的能力,提升自主探索、协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㈠课前谈话

  从购物这个话题引入。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在课始形成宽松融洽的气氛,激活学生学*的内驱力。

  ㈡创设情境

  1、情境激疑。出示主题图画面(牛奶促销广告)甲商店11.5元5包,乙商店12.6元6包,丙商店25.2元8包。

  学生交流观察获取的信息。

  师:同样的牛奶,到哪家商店去购买好呢,帮老师出出主意。

  2、引出问题。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交流中达成共识:比较三个商店的牛奶单价,即每包牛奶的价钱各是多少。

  ㈢探索算法

  1、引导估算。

  师:看一看,估一估,每个商店的牛奶单价大约各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得出甲商店大约2元多,乙商店也约是2元多,而丙商店的单价大约是三元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说明:首先排除丙商店,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真的要这样货比三家,精打细算。(揭示课题:精打细算)

  师:甲乙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些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估算的结果又为学生自己尝试着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2、探索算法⑴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列出解答这两个数学问题的算式:11.5÷5 12.6÷6师: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和以前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引出小数除法。(板书:小数除法)⑵初探算法

  ①独立思考。学生尝试计算11.5÷5,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情况。

  ②汇报算法。可能出现算法1:将11.5元换算成115角,然后用115÷5列竖式解决。算法2:口算出答案11÷5=2元余1元1.5÷5=0.3元,2+0.3=2.3元算法3:直接列竖式11.5÷5汇报时引导学生尽可能具体地描述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算法1时,教师可评议:将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运用学过的整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了新的问题,了不起。如果学生汇报出算法2,教师指导其说出思考的过程。重点引导观察算法3,发现这个竖式与第一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引出商上的小数点,教师用红笔着重描出。

  ③理解算理。

  组织思考。师:想一想为什么要在此处点上小数点?

  学生可能会说出:先将11元*均分成5份得2元,再将剩下的1元和5角合起来是15角,15角*均分成5份得3角,3角用元作单位就是0.3元,3要写在十分位上,所以要点上小数点。还可能会从小数的组成上来说明:11个一除以5等于2个一,还剩1个一和5个0.1,15个0.1除以5等于3个0.1,因为是3个0.1所以要写在十分位上。指引该学生用教具来进行操作再现分的过程;指定其他学生看着算式描述计算过程,在其中教师规范竖式书写。

  引导比较。师:观察这两种竖式计算你有什么发现,你更喜欢哪一种?使学生明确第二种方法更为简洁。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借助于教师的引领让学生主动去表达、比较、发现,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对算法的初步感悟。

  ⑶尝试应用。

  ①建议学生用第二种方法算出乙商店的牛奶单价,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同位交流。

  ②指名描述计算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3、建构算法

  ①师:刚刚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解决,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些?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又运用到了新的数学知识,小数除法,观察回顾12.6÷6和11.5÷5的计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出计算的步骤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商出现了小数,只要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如果学生有这样的发现,教师充分肯定。

  ②反馈练*:20.7÷9 18.9÷9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订正。

  ㈣巩固拓展

  1、设疑引思。师:刚刚我们估算出丙商店的牛奶单价约是3元多,究竟是多少,同学们有信心将准确的价格计算出来吗?

  2、自主探索。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究情况。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解决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学生可能会说出将4角看成40分,在4的后面添上一个0,40分除以8等于5分。也可能会有学生说出4表示4个0.1,4个0.1,就是40个0.01,添上一个0再除。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评议后说明: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就可以像这样添上0继续除。

  4、反馈巩固。学生独立练*8.2÷5和7.42÷7指定两名同学板演,重点组织评议7.42÷7的计算过程,教师适时追问:十分位上的零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设计意图]情境的延续,同时解决的新问题具有挑战性,新一轮的探究让学生学*的热情再次得以激发。

  ㈤总结延伸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交流学*的收获,评价自己的表现。注:作业和板书暂略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6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现理解并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①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②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

  3、能利用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解决与之相关的生活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4、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等数学学*探究的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提升自主探索、协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一、复*激趣

  1、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并且数的大小不变?

  7.10

  15.20

  100

  0.070

  1.01

  2.0

  2、0.5是()个十分之一。1.5是()个十分之一。0.3是()个十分之一,也就是()个百分之一

  二、情境激疑

  1、创设情境

  张老师在附*的商店买牛奶。但同一种品牌的牛奶在万盛百货和岁宝有不同的促销方式。(出示主题图画面)你能观察到哪些信息?

  2、引出问题。到哪个商店买更为便宜?(引导学生说出每袋牛奶的价钱。)(揭示课题:精打细算)

  3.要想分别求出甲乙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应该怎样列式?11.5÷5=

  12.9÷6=预设1:当学生说出11.50÷5时,教师问,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能省去吗?为什么?

  预设2:当学生直接说出11.5÷5时,教师板书后问,你为什么把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省去了?(接下来同预设1)

  11.5÷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单纯地看算式,还可以怎样说?(渗透小数除法的意义)

  师: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算式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板书:小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

  三、探索算法

  引导估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估算方法来估一估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都是2元多一些。)

  还需要我们进行精确地计算。同学们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是多少呢?

  1、探索算法

  ①独立思考。学生尝试计算11.5÷5,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情况。教师巡视指导,寻找典型算法,

  ②汇报算法。

  预设

  1、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投影学生作品:

  11.5元=115角

  115÷5=23(角)

  23角=2.3元

  11.5÷5=2.3(元)引导:把11.5元化成115角进行计算是因为小数除法也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

  板书:小数可当整数算

  预设

  2、直接运用竖式计算。这时让学生板演竖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板书: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③理解算理。

  预设

  1、学生把11.5扩大10倍,得到23后再缩小10倍得到2.3

  引导:你把11.5扩大10倍后变成了115,为什么要这样做?(小数可当整数算)现在老师把它变回11.5,商的小数点应点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这一点你做的非常好,你准确地点出了小数点的位置。看来商的小数点应该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预设2:用元角分来解释。预设3: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小结:

  (1)、用竖式计算;

  (2)、都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来计算的;

  (3)、都研究了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问题。

  2、尝试应用。

  算出乙商店的牛奶单价,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同位合作交流。引导:在计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为什么要添0呢?为了接着除。添上0后由原来的3个十分之一变成了30个百分之一,30个百分之一*均分成5份,每份应该是5个百分之一,5应写在百分位的上面。

  当小数末尾有余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添0接着除。

  3、建构算法

  观察回顾,总结计算方法。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再继续除。

  四、拓展深化

  笑笑买了21.45米的布做衣服,一共做了15件,*均每件衣服用布多少米?38.4÷6

  6.7÷5=

  3.6 ÷3=

  12.1 ÷11=

  五、总结延伸

  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书》第61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2)、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当被除数是小数时,尤其是遇到还有余数和整数位数不够除时,如何试商。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索小数王国的奥密。可是国王说:在探秘之前,我们必须要闯过两关才可以,同学们有信心闯关吗?师:老师听到你们自信的声音。

  第一关:下面各数中哪个0去掉后,数的大小不变。(课件1)

  7.10

  15.20

  200

  0.070

  1.010

  2.0师: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闯过第一关你们得到哪些启发.总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师:第二关,我说你答:

  0.5是()ge0.11.5是()个0.1

  0.3是()个0.1也就是()个0.01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两关我们都闯过了,小数王国的大门向我们敞开着,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精打细算

  师:你来猜一猜,小数国王要告诉我们什么?生:告诉我们生活中一定要“精打细算(课件2)”.

  师:在精打细算时,我们要用到”小数除以整数”的知识,这也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板书小数除以整数)师:请大家看屏幕,(课件3)仔细观察图片,你从上面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观察信息并汇报。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师:两家牛奶的质量相同,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这里的“更便宜”指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要看一看哪家的牛奶单价低。哪家低,哪家的牛奶就便宜。师:谁会列式?

  生:甲店每袋牛奶多少元?用11.5÷5乙店每袋牛奶多少元?用12.9÷6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生:这两道的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师:估一估两家牛奶的单价大概是多少元?生:估计两元多一点。师:你是怎样估的?生:

  师:这个结果只是大家估计的,并不一定十分准确,要想知道哪家牛奶更便宜,我们需要确切的计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以便解决我们到底应该去哪家买牛奶这个问题?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价格,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先尝试计算,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

  师:这道题有多种解法,有了第一种方法后,再思考其他方法?(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学生:交流,汇报,指名板书。

  老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各种方法。哪种方法更加简便实用。(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学生:一致认为列竖式计算。你是怎么计算的?商2表示什么,联系原题11.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小数点为什么要点在这里?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点小数点的

  2时候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

  (可能有多种理解:

  1、将11.5元*均分成5份,先将11份*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下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也可以从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十分之一,一共是15个十分之一,*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情况进行引导阐释。)

  2、师:我们来看大屏幕(课件4)演示计算过程,再来看一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思考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1)引导学生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2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的价格,有疑问的则小组交流,

  师:甲店牛奶的价格我们计算出来了,那么乙店牛奶的价格是多少呢?生自由做题,允许同桌讨论,师巡视指导。并请做好的同学上黑板演示。集体交流,教师引导总结: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再继续除。师:评讲生的板书。12除以6商2,点上小数点,9除以6等于1余3,怎么办?生:在余数3后面添上1个0师:这样可以吗?会改变被除数大小吗?那为什么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除法就不可以随意的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生:因为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除到小数末尾还有余数时,我们可以在余数末尾添0继续除。(这个3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3是表示3个十分之一,30个百分之一。)

  师:因为2.30元>2.15元,所以乙店的牛奶便宜一些。所以我们要买乙店的.牛奶。如果我们不精打细算,就不知道哪家牛奶更便宜。因此,生活中一定要精打细算。

  9、集体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师:思考,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A按照除数除法法则去除。B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C除到小数末尾还有余数时,可以添0继续除。

  3老师真偑服你们,本节课学*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们都总结出来了。四巩固练*、延伸拓展

  师:好了规则总结出来了,那么本次探秘之旅的主要任务也就完成了。你们发现了吗?实际上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以便更好地生活。下面我们就应用所发现的奥秘去解决问题。(1)列竖式计算:

  7.42÷7=

  8.2÷5=

  15.9÷15=(2)同时请三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3)其他同学的结果跟他们一样吗?不一样,认真想一想,哪个地方马虎?错在哪里?(4)教师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明确,当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除时,商就用0占位。 2森林医生:

  你们看大树朋友生病了,急需救治。让我们来做一次小医生好吗?谁愿意帮助大树恢复生机了,不要着急,做医生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你一定要仔细观察,确诊之后,再医治。生:找出错误,解释原因并改正。

  师:看,本来已经枯萎的大树,经过你们的医治,恢复了勃勃生机,你们真能干。 3实际应用:

  森林医生告诉我们,计算时千万不能马虎,否定会就会出问题,下面我们就以一种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反馈: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说你记忆最深刻的地方。

  师:今天我们探讨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王国还有无数的奥秘有待我们去探索,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中,踏实的学每一样知识,严谨地对待每一个问题。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小数除以整数

  11.5÷5= 2.3元

  12.9÷6=2.15元竖式: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知道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购物吗?购物的学问可大了,那老师得向你们请教请教。你们*时接触最多的学具就是笔了,那买笔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语速要快)找1---3名学生回答。(老师要往精打细算上引导,如:你在价钱方面是怎样考虑的?)小结:听出来了,你们在买笔的时候,既要美观的,又要实用的,价钱呢?还要便宜的,你们这些想法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那就是精打细算。(如果学生没有领会老师的意图,接着引导:那我们在考虑价钱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货比三家呀,这还需要我们精打细算)同时板书:精打细算

  二、创设情景:

  1.既然同学们在购物方面有这么多好方法,那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一个忙。今天老师去买牛奶,发现超市正在搞促销活动,一样的牛奶在超市的价格却不一样,该买哪家的牛奶呢?这是老师在买牛奶时遇到的情况:出示大屏幕:

  2.你们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找1—2名学生回答。)3.要想哪家超市的牛奶比较便宜,应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每袋牛奶的价钱。)

  4.要想分别求出甲乙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应该怎样列式?

  预设1:当学生说出11.50÷5时,教师问,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能省去吗?为什么?小结:用小数来表示价钱的时候一般要保留两位小数,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货币流通的通常要精确到分,而在计算的时候为了方便,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去。教师板书:11.50÷5=要求出乙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又怎样列式?教师板书:12.9÷6=预设2:当学生直接说出11.5÷5时,教师板书后问,你为什么把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省去了?(接下来同预设1)

  5.11.5÷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单纯地看算式,还可以怎样说?(渗透小数除法的意义)

  6.大家看,这两个除式与我们以前的除式有什么不同呢?原来我们遇到的是小数除法问题,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它。同时板书:小数除法

  再明确点说,应该是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

  7、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估算方法来估一估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大约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都是2元多一些。)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都是2元多一些,看来要想比较出哪家超市的牛奶比较便宜,还需要我们进行精确地计算。

  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结合你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怎样才能具体求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呢?学生众说纷纭。(引导学生说出:

  1、把11.5元转化成115角?

  2、用竖式来计算?)

  2、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好方法,那我们就先来求一求甲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是多少?你们可能会遇到些困难,但这也是你们自我挑战的绝好机会,你们有勇气挑战吗?老师也十分相信你们的能力。在挑战之前,先来看一看几点建议。

  在学生看建议的时候,老师也跟着看,老师看完几秒后,说:大家看懂了吗?现在我宣布,挑战开始。(大屏幕出示教师的建议)

  3、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寻找典型算法,可以问问他是怎么想的,做到交流时心中有数。)

  4、现在看来大家已经完成任务了,哪一个小组先来汇报?在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1)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等学生说完想法后,教师应追问:为什么要把11.5元化成115角进行计算?小结:看来小数除法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你的这个想法非常好!同时板书:小数可当整数算

  (2)也可能有学生用分解的形式来阐述:

  11.5=10+1.5 10÷5=2 (元) 1.5元=15角

  15÷5=3(角)3角=0.3元

  2+0.3=2.3(元)不做重点研讨。(原来的想法:如果出现这种想法可以这样引导,你能用竖式来表达你这种想法吗?现在看没有必要,因为学生肯定会出现竖式算法。)

  (3)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此时应做重点研讨,并且让学生板演竖式,另外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再进行小结。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同时板书:点点对齐。

  预设

  1、学生把11.5扩大10倍,得到23后再缩小10倍得到2.3引导:你把11.5扩大10倍后变成了115,为什么要这样做?(小数可当整数算)现在老师把它变回11.5,商的小数点应点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这一点你做的非常好,你准确地点出了小数点的位置。看来商的小数点应该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把小数点变成红色

  过渡:其他小组有没有也用竖式计算,但想法和他不一样的?预设2:竖式

  用元角分来解释。预设3:竖式

  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后两种预设,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小结方法:同学们想法虽然各有千秋,但老师从中发现三个共同点:1用竖式计算;

  2都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来计算的;

  3都研究了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问题。要在师生互讨中完成。过渡:

  同学们可真行,现在老师发自内心的说一声,你们挑战成功了!老师把掌声送给你们。那就请你们用竖式的方法迅速求出乙超市每袋牛奶的价格,谁愿意到前面来算。

  5拓展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待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在计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为什么要添0呢?为了接着除。添上0后由原来的3个十分之一变成了30个百分之一,30个百分之一*均分成5份,每份应该是5个百分之一,5应写在百分位的上面,那么当小数末尾有余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添0接着除。)用彩笔把0变成红色在师生互讨中完成。

  当黑板上出现正确的算式后,问:你们的想法和他的一样吗?

  过渡:课下老师可以高高兴兴地去乙超市买牛奶了,谢谢同学帮忙。其实老师还逛了第三家超市。

  四、巩固练*

  1、裕鑫超市正在举行牛奶促销活动,买5袋赠1袋,共5.70元.你能算出每袋牛奶的实际价格吗?

  (1)指名说算式;(2)学生计算;(3)汇报订正。

  引导:你们又发现什么问题了吗?订正过程中要进一步探讨0的作用。

  小结:看来0的作用可真不小呀,小数末尾有余数的时候可以添上它接着除,当不够商的时候还可以用它来占位。边说边板书:0的作用

  (2)看来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同学们已经学的很不错了。那老师出几道小题考考你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我是计算小明星:

  6.5÷5=

  8.06÷2=

  58.2÷6=

  7.8÷5=

  学生做完后,找一名学生展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错误,并加以强调。

  五、课堂总结: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黑板,这是你们探讨出来的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们可真有才呀!能不能再次开启你们那智慧的头脑,给这些句子加上一些词语,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呢?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完善板书。希望同学们记住它,并要灵活运用。

  今天同学们表现很精彩,和你们合作老师很愉快。

  下课!板书设计:精打细算

  小数除法很简单小数可当整数算点点对齐是关键0的作用应体现算式书写要规范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学校以及学生状况分析:大庆市直机关一小,是大庆市教育局直属的小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班级硬件齐全,每个教室都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这里的学生生源来自城市,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本班的学生对于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基础知识扎实,这就为学*本节内容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个班的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相信这些同学能够很顺利学好本节知识。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己经掌握整数的除法计算,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应充分利用旧知,在复*旧知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要以旧引新,引导学生结合货币单位之间的关系,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并要给学生创造充分自主学*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并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己以学过的知识的思想。来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教学重难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8盒牛奶11.20元,乙商店买4盒赠一盒,也就是5盒7.20元。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们看到两个商店牛奶的品牌一样,很容易会提出:去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设计意图:这里以情境图出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11.28;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7.25。这两道题都是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这是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你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最后全班汇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11.2元化成112角。1128=14 14角=1.4元。在计算乙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7.2元化成72角,725时有余数,所以再把7.2元化成720分,7205=144,144分=1.44元。甲商店的牛奶便宜。生2:我发现可以用小数直接去除整数,只要在列竖式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1.48)1 1.283 23 20生3:但是在计算7.25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7.2看成7.20。1 .4 45)7 .252 22 02 02 00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主动参与的能力,问题出现以后,要给学后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三、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小数除以整数,就可以按照整数除法计算,只要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新知识后,要尝试让学生进行归纳性的总结,虽然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够严密,但是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概括的能力,同扎实了本节课的双基教学。

  四、巩固练*、深化新知

  1、试一试7.427= 1.25= 13.81

  5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只大象重4吨,一条鲸鱼重145.6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多少倍?

  3、拓展能力!一张课桌的面积是23.4*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采用形式多样的练*,增强练*的兴趣。通过多样的分层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练*效率。使学生能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构建新知,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创设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有效的指导。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的愿望。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提出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如,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怎么办,通过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做学生印象深刻。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精打细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学校以及学生状况分析】

  大庆市直机关一小,是大庆市教育局直属的小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班级硬件齐全,每个教室都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这里的学生生源来自城市,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本班的学生对于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基础知识扎实,这就为学*本节内容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个班的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相信这些同学能够很顺利学好本节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己经掌握整数的除法计算,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应充分利用旧知,在复*旧知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要以旧引新,引导学生结合货币单位之间的关系,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并要给学生创造充分自主学*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并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己以学过的知识的.思想。来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8盒牛奶元,乙商店买4盒赠一盒,也就是5盒元。

  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们看到两个商店牛奶的品牌一样,很容易会提出:去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这里以情境图出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这两道题都是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这是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你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最后全班汇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元化成112角。1128=14 14角= 元。在计算乙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元化成72角,725时有余数,所以再把元化成720分,7205=144,144分=元。甲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2:我发现可以用小数直接去除整数,只要在列竖式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1 23 20

  生3:但是在计算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看成。1 .4 45)7 .252 22 02 02 00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主动参与的能力,问题出现以后,要给学后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三、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小数除以整数,就可以按照整数除法计算,只要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新知识后,要尝试让学生进行归纳性的总结,虽然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够严密,但是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概括的能力,同扎实了本节课的双基教学。】

  四、巩固练*、深化新知

  1、试一试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只大象重4吨,一条鲸鱼重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多少倍?

  3、拓展能力!一张课桌的面积是*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采用形式多样的练*,增强练*的兴趣。通过多样的分层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练*效率。使学生能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构建新知,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创设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有效的指导。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的基础上, 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的愿望。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提出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如,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怎么办,通过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做学生印象深刻。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知道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

  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具准备:

  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购物吗?购物的学问可大了,那老师得向你们请教请教。你们*时接触最多的学具就是笔了,那买笔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语速要快)

  找1---3名学生回答。(老师要往精打细算上引导,如:你在价钱方面是怎样考虑的?)

  小结:听出来了,你们在买笔的时候,既要美观的,又要实用的,价钱呢?还要便宜的,你们这些想法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那就是精打细算。(如果学生没有领会老师的意图,接着引导:那我们在考虑价钱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货比三家呀,这还需要我们精打细算)

  同时板书:精打细算

  二、创设情景:

  1.既然同学们在购物方面有这么多好方法,那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一个忙。今天老师去买牛奶,发现超市正在搞促销活动,一样的牛奶在超市的价格却不一样,该买哪家的牛奶呢?这是老师在买牛奶时遇到的情况:

  出示大屏幕:

  2.你们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找1—2名学生回答。)

  3. 要想哪家超市的牛奶比较便宜,应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每袋牛奶的价钱。)

  4.要想分别求出甲乙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应该怎样列式?

  预设1:当学生说出11.50÷5时,教师问,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能省去吗?为什么?

  小结:用小数来表示价钱的时候一般要保留两位小数,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货币流通的通常要精确到分,而在计算的时候为了方便,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去。

  教师板书:11.50÷5=

  要求出乙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又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2.9÷6=

  预设2:当学生直接说出11.5÷5时,教师板书后问,你为什么把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省去了?(接下来同预设1)

  5. 11.5÷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单纯地看算式,还可以怎样说?

  (渗透小数除法的意义)

  6.大家看,这两个除式与我们以前的除式有什么不同呢?

  原来我们遇到的是小数除法问题,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它。

  同时板书:小数除法

  再明确点说,应该是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

  7、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估算方法来估一估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大约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都是2元多一些。)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都是2元多一些,看来要想比较出哪家超市的牛奶比较便宜,还需要我们进行精确地计算。

  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结合你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怎样才能具体求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呢?

  学生众说纷纭。(引导学生说出:1、把11.5元转化成115角… 2、用竖式来计算…)

  2、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好方法,那我们就先来求一求甲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是多少?你们可能会遇到些困难,但这也是你们自我挑战的绝好机会,你们有勇气挑战吗?老师也十分相信你们的能力。在挑战之前,先来看一看几点建议。

  在学生看建议的时候,老师也跟着看,老师看完几秒后,说:大家看懂了吗?现在我宣布,挑战开始。(大屏幕出示教师的建议)

  3、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寻找典型算法,可以问问他是怎么想的`,做到交流时心中有数。)

  4、现在看来大家已经完成任务了,哪一个小组先来汇报?在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1)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等学生说完想法后,教师应追问:为什么要把11.5元化成115角进行计算?小结:看来小数除法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你的这个想法非常好!

  同时板书:小数可当整数算

  (2)也可能有学生用分解的形式来阐述:

  11.5=10+1.5 10÷5=2 (元) 1.5元=15角 15÷5=3(角)

  3角=0.3元 2+0.3=2.3(元)

  不做重点研讨。(原来的想法:如果出现这种想法可以这样引导,你能用竖式来表达你这种想法吗?现在看没有必要,因为学生肯定会出现竖式算法。)

  (3)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此时应做重点研讨,并且让学生板演竖式,另外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再进行小结。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同时板书:点点对齐。

  预设1、学生把11.5扩大10倍,得到23后再缩小10倍得到2.3

  引导:你把11.5扩大10倍后变成了115,为什么要这样做?(小数可当整数算)现在老师把它变回11.5,商的小数点应点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这一点你做的非常好,你准确地点出了小数点的位置。看来商的小数点应该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把小数点变成红色

  过渡:其他小组有没有也用竖式计算,但想法和他不一样的?

  预设2:竖式

  用元角分来解释。

  预设3:竖式

  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后两种预设,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小结方法:同学们想法虽然各有千秋,但老师从中发现三个共同点:

  1用竖式计算;

  2都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来计算的;

  3都研究了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问题。

  要在师生互讨中完成。

  过渡:

  同学们可真行,现在老师发自内心的说一声,你们挑战成功了!老师把掌声送给你们。那就请你们用竖式的方法迅速求出乙超市每袋牛奶的价格,谁愿意到前面来算。

  5拓展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待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在计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为什么要添0呢?为了接着除。添上0后由原来的3个十分之一变成了30个百分之一,30个百分之一*均分成5份,每份应该是5个百分之一,5应写在百分位的上面,那么当小数末尾有余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添0接着除。)

  用彩笔把0变成红色

  在师生互讨中完成。

  当黑板上出现正确的算式后,问:你们的想法和他的一样吗?

  过渡:课下老师可以高高兴兴地去乙超市买牛奶了,谢谢同学帮忙。其实老师还逛了第三家超市。

  四、巩固练*。

  1、裕鑫超市正在举行牛奶促销活动,买5袋赠1袋,共5.70元。你能算出每袋牛奶的实际价格吗?

  (1)指名说算式;

  (2)学生计算;

  (3)汇报订正。

  引导:你们又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订正过程中要进一步 探讨0的作用。

  小结:看来0的作用可真不小呀,小数末尾有余数的时候可以添上它接着除,当不够商的时候还可以用它来占位。

  边说边板书:0的作用

  (2)看来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同学们已经学的很不错了。那老师出几道小题考考你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我是计算小明星:6.5÷5= 8.06÷2= 58.2÷6= 7.8÷5=

  学生做完后,找一名学生展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错误,并加以强调。

  五、课堂总结。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黑板,这是你们探讨出来的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们可真有才呀!能不能再次开启你们那智慧的头脑,给这些句子加上一些词语,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呢?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完善板书。

  希望同学们记住它,并要灵活运用。

  今天同学们表现很精彩,和你们合作老师很愉快。

  下课!

  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

  小数除法很简单

  小数可当整数算

  点点对齐是关键

  0的作用应体现

  算式书写要规范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

  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难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

  法。

  教学流程

  (一)复*旧知:

  1、昨天,淘气用115元买了5副羽毛球拍;小红用126元买了6副羽毛球拍,谁买的便宜?

  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汇报,如何计算的。是整数除法)

  2、下面的哪些小数中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0.80

  12.90

  0.030

  200

  58.0

  3、相信你一定能填对。 0.5里有()个十分之一。

  0.3里有()个十分之一,也就是有()个百分之一。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老师的宝宝就喜欢喝这种牛奶(出示牛奶图)可是附*两个商店正在搞活动,你们帮老师参谋一下该买哪家的?为什么?

  生1:买甲商店的,因为11.5÷5大约是2元多,我感觉已经很便宜了。生2:算一算就知道了。

  2、师:两个商店牛奶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谁先来列式?生:11.5÷5

  12.9÷6师:这两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何不同?生:以前学得是整数除法,现在出现小数了。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尝试算一算。(教师巡视)师:有问题或遇到困难了吗?生:11.5÷5=23生:11.5÷5=2.3他们谁说得对呢?带着你们的疑问打开61页阅读。学生自主学*。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

  生:在计算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师:不错,还有吗?12.9÷6算到9除以6商1余3怎么办?生:在3的后面补“0”继续算。师:为什么可以补“0”继续算?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师:老师看你们学得很好,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

  出示练*题:82.8÷4,3.15÷3

  教师巡视发现3.15÷3出现问题。

  学生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重点是3.15÷3两种结果1.5和1.05对比,让学生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对,哪个错,说明理由。

  (三)巩固练*

  1、课后:试一试

  2、根据291.6÷18=16.2直接说出下面各算式的商。 2916÷18=

  29.16÷18=

  (四)课堂小结

  请你谈谈今天课堂上的收获或感想吧!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

  小数除以整数。(教材2—3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校买了8个足球,花了448元,每个足球多少元?

  学生用竖式计算,说说为什么用除法,怎样进行除法竖式计算。

  2、竖式计算:

  117÷3 996÷12

  3、创设情境:

  1)生活中,张阿姨是个精打细算的的人。 2)板书:精打细算3)出示情境图:

  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张阿姨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去哪家买便宜)

  要想知道哪家便宜,就要知道什么?(家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

  二、自主探究

  1、怎样列式?

  师板书:

  11、5÷5

  12、6÷6为什么用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2、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3、尝试计算。

  4、汇报计算过程,教师适时点拨。(方法不一)

  5、重点讲解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7、师生共同完成题目“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

  三、课堂练*相关练*册。

  四、课堂小结。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小数除法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2、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五、作业。练*册。

  六、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

  11、5÷5

  12、6÷6

  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已有知识经验,为后续学*小数除法奠定基础,同时也鼓励学生尝试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导学3:尝试直接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钱?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通过学生自主学*,尝试列竖式:甲商店每袋牛奶的单价是:11.5÷5;这是一道小数除法的问题,怎样计算呢?面对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

  预设:

  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时,学生会列出11.5÷5,并想:先把11.5元转化成115角,115÷5=23,23角=2.3元。

  生2:我发现小数除以整数,就象整数除法一样,只要在列竖式计算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

  导学2与导学3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针对学生个性化自主学*的特点,学生会统整思考并自主解决问题,选择怎么样的方法?主要取决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导学问题的隐性价值注重了对算理的理解。通过尝试笔算,进一步体会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尊重了学生差异性的特点。

  导学4:阅读教材第61页“乙商店”,尝试在下面算一算,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再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预设:学生可能会列竖式,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通过比较发现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成1:若有学生继续用转化成整数的方法计算,老师要适当点拨,鼓励学生。

  在转化成整数计算时,先把12.9元化成129角,129÷6时发现仍有余数,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可以把12.9元化成1290分,1290÷5=215,215分=2.15元。

  生成2:在列竖式计算12.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12.9看成12.90。

  生成3:在列竖式计算12.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可能无法再计算下去。(因为不够分了)

  【设计意图】

  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当提出129÷6时,当遇到有余数时怎么办?促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进一步转化,并能顺利解决问题;当遇到竖式计算仍有余数无法继续算下去时,可引导学生将它继续十等分,分得更小的单位。通过对生成问题的正确把握,突破难点,强化了学生迁移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组内交流,展示分享

  预设1:学生大约用8分钟时间

  合作交流、板书,组长分工,准备展示分享。

  预设2:教师在学生准备好的同时,采取报道站的方式确定小组板书内容。

  【展示交流】

  同学们,自主学*时间到了,准备好了吗?下面按报道站的顺序,分享一下我们的学*成果吧!

  预设:各组按导学问题的顺序到黑板上展示分享,分工讲解自己的'思路。

  【设计意图】

  体现在教师帮助下的交流、展示分享,教会学生如何分工、如何准备、如何展示分享……由于学生还比较小,学*的各个环节、方式方法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帮助,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学会展示与交流,体现出指导性。

  四、学以致用,反馈提升

  【达标反馈】

  1.完成教材第61页“试一试”。

  7.42÷7

  8.2÷5

  15.9÷15

  【设计意图】

  通过练*巩固,进一步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及时发现错误,并加以分析改正,积累错误经验,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检验、反思能力。

  两袋苹果,第一袋9千克,卖81.9元,第二袋15千克,卖138元,买哪种更划算?

  预设:完成随堂练*内容,并补充了一道实际问题。确保有限的40分钟,实现有效为前提,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追求课堂的高效。

  【设计意图】

  补充这样一道现实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教学实现了算用结合的效果,为学生建立了“数学有用”的观念,提升了数学价值,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

  同样的橡皮,甲文具店买3送一共需3.6元;乙文具店买4送一共需6元;丙文具店买5送一共需9元,哪家更划算?

  【学教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我的不足之处有哪些?还有哪些问题?在与同伴交流、合作中我有哪些感受?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达标反馈,与追求层次化的传统练*设计有所不同,本课重点随堂练*。达标,不仅能检验知识目标达成情况,还能为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巩固新知的同时,更要注重积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的经验,这是分享式教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反思,传统教学通常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分享式教学中,反思成为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反思包括师生共同反思,反思内容包括学到了什么知识,还包括在研究过程中情感体验,特别是掌握了什么方法,形成了怎么样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每节课可以个人总结,也可以小组总结,同样包括教师的感受与收获,实现现实意义的教学相长。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3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即使小数除法的起点又是基础。因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创设的情景贴*现实生活,提出教学问题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引导学生研究,在交流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在情境中观察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观察中感受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并获得成功的乐趣。

  三、学*者特征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薄弱,对于新知识接受较慢。课前预*要求学生复*之前学*的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老师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顺便复*之前学*的内容,为新知识做好准备。什么是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乘法的计算方法?指明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板书课题——精打细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情景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问题:哪家牛奶便宜?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法一:元角换算

  11.5=115角

  115÷5=21角

  21角=2.3元

  法二:逐步法

  11.5元=10元+1.5元

  10元÷5=2元

  1.5元=15角

  15角÷5=3角

  3角=0.3元

  2元+0.3元=2.3元

  三、比较竖式体会计算方法

  前两种方法都很好计算出答案但是太过于繁琐,我们来学*简洁一点的计算方法。

  四、尝试小结计算方法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五、再探竖式,确定方法,总结不同

  六、课堂小结

  小数除法的意义:两个乘数的积与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

  七、教学评价

  自我评价,同坐互评。今天学*如何,内容掌握如何。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课堂上我以学生学过的整数除法来引导学生思考,体会两者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方法。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活动:分一分。(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12块糖。谁来把它*均分成4份?(生踊跃举手)

  (1)指名分一分。

  (2)师:你的动手能力真强。请问:

  ①谁会用算式表示?

  生:12 ?4=3(块)

  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12块糖*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出示一片饼干,怎么表示?(1片)*均掰成两半举起其中一半,用小数怎么表示?(片)

  出示片饼干,用小数怎么表示?(片) 现在老师想把它*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能帮帮我吗?(生踊跃举手)

  (1)指名分一分。

  师:谢谢你帮老师解决难题。这位同学分的方法(先分3片整的,然后把剩下那个整的掰开,再分3个片)不知你注意到了吗?等会咱们请他讲讲道理。

  (2)提问:

  ①谁会用算式表示?

  生:?3=(片)

  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片饼干*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3、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生1:相同的地方:都是除法算式。

  生2:不同的是第一个算式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第二个算式被除数和商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生3:还有一个相同的地方这两个算式都是根据“每份数?份数=总数”,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用除法得出的算式。

  生4:整数和小数的*均分都用除法。

  师:这几位同学说的都很好。根据第三位同学说的,你再往下想想,还能得出什么?

  生: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你的脑子转的真快。现在老师要看看谁观察的最细心。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61页情境图。

  2、细心观察,你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充分交流)

  3、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1: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

  生2: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

  生3: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师:谁来说说第一个问题怎么列式?

  (5)第二个问题怎么列式?

  (6)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都是除法算式。

  生2: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对,都是小数除以整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板书:小数除以整数

  师:还有吗?想想这两个算式都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生:都是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用除法列式的。

  4、讨论: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师:你们都说对了。我也说一句:甲商店元,乙商店元,甲商店花钱少,所以甲商店便宜。我说的对吗?为什么?

  生:不对。因为“便宜”是用单价比的。

  师:看来,在生活中你是一个很会精打细算的人。现在我们一起来算算甲、乙两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板书课题:精打细算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索?5的得数。(以“元”为单位转化为以“角”为单位)

  (1)小组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指名板演,并试讲算理。

  生1:将元转化为115角,用整数除法的法则算出结果后,在转化为以“元”为单位的数。

  生2: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列竖式计算。

  师:第一位同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整数除以整数)解决新问题(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重点来看看小数除以整数怎么计算。

  (请这位同学试着讲讲算理,教师及时补充。)

  师课件演示并补充:11元*均分成5份,每份2元,余1元;1元等于10角,10角加5角是15角,15角*均分成5份,每份是3角即元;2元加元是元。也可以这样理解:11除以5商2余1,1个一等于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15个除以5是3个即,2加是。

  (3)小组讨论交流:被除数是几位小数?商是几位小数?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课件演示)

  通过交流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出6的得数。(以角引分,以元为单位转化为以分为单位)

  (1)你能用刚才第一位同学的方法求出?6的得数吗?

  生1:我发现元转化为129角后,除法竖式中有余数。

  师:人民币单位除了元、角,还有什么?(分)你可以怎么办?自己试一试。

  学生试做,汇报算法。

  (2)请你用刚才第二位同学的方法求出?6的得数。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针对性的指名板演,并试讲算理。

  师课件演示并补充:12元*均分6份,每份2元;9角*均分成6份,每份是1角即元,余3角;3角也就是30分,30分*均分成6份每份是5分即元;2元加元再加元是元。也可以这样理解:12*均分成6份每份是2;9个*均分成6份每份1个,余 ;也就是30个,30个*均分成6份每份5个即;2加再加是。

  (3)小组讨论交流:小数部分有余数时怎么办?

  生: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因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你把两个算式一起看,商中小数点的位置和商是几位小数有关吗?和谁有关?

  生:无论商是几位小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3、同桌说一说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指名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4、组内说一说:小数除以整数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全班汇报。

  师归纳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法则计算;在除法竖式中,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的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学以致用。

  现在我们请刚才分饼干的这位同学再来演示一下,请你细心看他是怎么分的。(请生演示)请你列出竖式,并用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试着跟同桌讲一讲算理。

  同桌合作讨论,指名试讲算理。

  2、课件出示练*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学困生及时给予单独辅导。

  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前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坠毁事故的报道),你有什么想说的?(课件出示)

  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相信看了这篇文章,大家一定会吸取教训,在生活中做一个细心的人。

  四、课堂小结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当被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试商,尤其是遇到还有余数和整数位数不够除时。

  〖教学设计〗

  一、 出示情境图:明确问题。

  二、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先独立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

  交流方法:

  1、估算:11.2<8×2

  2、积的小数位数( )×8=11.2 一位小数

  3、元转化为角,转化整数乘法。

  *题:甲商店8瓶牛奶11.2元,乙商店买四赠一,四瓶牛奶7.2元。问哪家商店卖的便宜?

  甲商店 11.5元=112角 11.2÷8=1.4(元)

  乙商店 7.2÷5=1.44(元)

  答:所以甲商店卖的便宜。

  4、商不变的`规律。

  2、讨论:

  问题1、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

  问题2、除不尽怎么办?

  3、总结: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三、巩固练*

  第61页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讲评,有问题及时解决。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菁选(扩展2)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菁选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精打细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

  指导教师:

  设计教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⑴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

  ⑵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要渗透的内容)

  2、内容前后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和本册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课中建立的算法是紧接着学*“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基础;同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都要利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因此本节课更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重要基础。

  3、学生学*时可能的困难

  ⑴“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学生易于模仿,能够记忆并借以应用解决问题,但是对于“为什么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多数不够关注,不易自明。

  ⑵被除数是小数,除法竖式中首次出现了小数点,对于竖式如何规范书写,学生需要顺应的过程。

  ⑶主题情境中出现了“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多数学生尝试着独立解决并不轻松。

  ⑷学生对于计算缺乏兴趣,而小数除法涉及到的运算很多如乘法减法,因此学生更容易出错,而且出错的原因也很多,常会出现累积错误。教师要正确辨析,紧扣教学的重点进行纠错。

  4、学生学*的兴趣、学*方式和学法分析

  学生对“购买牛奶”这个生活情境和“到哪个商店购买更划算”这一现实问题感兴趣,但是对由现实问题抽象出的数学算式的计算相对来说兴趣较低一些。

  学生的差异现实存在,多数学生能够以自主学*的方式探索算法,但小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主探索的能力,需要在小组交流中倾听、模仿,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引。

  二、我的思考及构想

  教学时紧扣两点“价值”和“算理”,体会到“实用价值”所在,便有了驱动,理解了“算理,”算法便有了根基。抓住一条主线——学生认知的轨迹“由直观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循着这一轨迹,创设活动、设计教学、引领生成。凸现两大数学思想“转化”和“类推”,建构算法。

  1、突出转化的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数除以整数”,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学生不仅可以借此直接解决主题情境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借助整数除法的算理类推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实现迁移。在类推的过程学生学*的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素养和活动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后续学*中,“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更需要借转化这一策略将其转化为本节课的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内容,以本节课中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新一轮转化的形成。

  2、体现数学化的过程

  ⑴让学生参与情境,经历横向数学化的过程。

  创设“买牛奶”的情境,“货比三家精打细算”为老师提建议“到哪家去买?”有趣又具有挑战性,将学生吸引到主题情境中来。在讨论到“哪个商店买更为划算”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甲乙丙商店每包牛奶各是多少钱?”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是因为生活需要才产生的,显现出计算的意义和价值。

  ⑵让学生自主探索,体会纵向数学化的过程。

  学生在此前已经理解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多能较为熟练地应用,已积累了一些的探究经验,初具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同时也接触过转化的思想。鉴于此,立足学生的知能基础,创设相对自由的探究空间,提供较为充分的探索时间,实现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采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个体先独立思考,在充分感知尝试的基础上,组内交流算法,倾听、讨论,全班汇报交流、完善。促就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过程中,以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小数除法,掌握算法。

  3、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弹性设计。

  商的小数点的定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学生自己理解并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路径有这样一些可能:直接利用人民币,11.5元11元*均分成5份,得2元还剩1元,1元和5角合成15角,15角除以5等于3角,3角就是0.3元,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最为直观的一种方法;借助于图形,11个正方形和一个被*均分成10份,涂出其中的5份,将这些图形*均分成5份,得出2个1和5个十分之一,合成1.5,这样的思考过程呈现的表象显然比之人民币已更进一步;根据小数的结构想到11.5是11个1和5个0.1利用数的组成直接完成分的过程,这是课中力求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探索想要实现的。

  学生的普遍认知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不尽相同,个体差异现实存在,对于一部分知能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直观表象是理解算理不可或缺的支撑。在本册小数加减法乘法的学*中均呈现出数形结合的方法,在新世纪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中同样借力于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可见数形结合呈现直观表象是新知建立的一个支点。基于这样的考虑,弹性设计教学,根据学生课中的表现,适时运用或渗透数形结合的'方法,直观操作感知分的过程促使更多的学生较为完整清晰地描述出计算的过程,明确商的小数点如此定位的缘由,真正理解算理。

  4、渗透估算意识,帮助理解算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考量,课始创设情境之后,增设一个教学环节“估一估每个商店的牛奶单价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借助于已有的估算方法估出甲乙商店的牛奶单价都是2元多,丙商店的牛奶单价是3元多。通过这个环节既实现对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也可借估算孕伏小数除法的算法“先用整数部分去除”,同时商的大致取值范围的确定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的小数点的定位。

  三、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现理解并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①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②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

  3、能利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与之相关的生活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活动中培养、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类推等数学学*、探究的能力,提升自主探索、协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㈠课前谈话

  从购物这个话题引入。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在课始形成宽松融洽的气氛,激活学生学*的内驱力。

  ㈡创设情境

  1、情境激疑。出示主题图画面(牛奶促销广告)甲商店11.5元5包,乙商店12.6元6包,丙商店25.2元8包。

  学生交流观察获取的信息。

  师:同样的牛奶,到哪家商店去购买好呢,帮老师出出主意。

  2、引出问题。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交流中达成共识:比较三个商店的牛奶单价,即每包牛奶的价钱各是多少。

  ㈢探索算法

  1、引导估算。

  师:看一看,估一估,每个商店的牛奶单价大约各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得出甲商店大约2元多,乙商店也约是2元多,而丙商店的单价大约是三元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说明:首先排除丙商店,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真的要这样货比三家,精打细算。(揭示课题:精打细算)

  师:甲乙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些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估算的结果又为学生自己尝试着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2、探索算法⑴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列出解答这两个数学问题的算式:11.5÷5 12.6÷6师: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和以前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引出小数除法。(板书:小数除法)⑵初探算法

  ①独立思考。学生尝试计算11.5÷5,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情况。

  ②汇报算法。可能出现算法1:将11.5元换算成115角,然后用115÷5列竖式解决。算法2:口算出答案11÷5=2元余1元1.5÷5=0.3元,2+0.3=2.3元算法3:直接列竖式11.5÷5汇报时引导学生尽可能具体地描述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算法1时,教师可评议:将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运用学过的整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了新的问题,了不起。如果学生汇报出算法2,教师指导其说出思考的过程。重点引导观察算法3,发现这个竖式与第一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引出商上的小数点,教师用红笔着重描出。

  ③理解算理。

  组织思考。师:想一想为什么要在此处点上小数点?

  学生可能会说出:先将11元*均分成5份得2元,再将剩下的1元和5角合起来是15角,15角*均分成5份得3角,3角用元作单位就是0.3元,3要写在十分位上,所以要点上小数点。还可能会从小数的组成上来说明:11个一除以5等于2个一,还剩1个一和5个0.1,15个0.1除以5等于3个0.1,因为是3个0.1所以要写在十分位上。指引该学生用教具来进行操作再现分的过程;指定其他学生看着算式描述计算过程,在其中教师规范竖式书写。

  引导比较。师:观察这两种竖式计算你有什么发现,你更喜欢哪一种?使学生明确第二种方法更为简洁。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借助于教师的引领让学生主动去表达、比较、发现,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对算法的初步感悟。

  ⑶尝试应用。

  ①建议学生用第二种方法算出乙商店的牛奶单价,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同位交流。

  ②指名描述计算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3、建构算法

  ①师:刚刚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解决,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些?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又运用到了新的数学知识,小数除法,观察回顾12.6÷6和11.5÷5的计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出计算的步骤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商出现了小数,只要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如果学生有这样的发现,教师充分肯定。

  ②反馈练*:20.7÷9 18.9÷9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订正。

  ㈣巩固拓展

  1、设疑引思。师:刚刚我们估算出丙商店的牛奶单价约是3元多,究竟是多少,同学们有信心将准确的价格计算出来吗?

  2、自主探索。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究情况。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解决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学生可能会说出将4角看成40分,在4的后面添上一个0,40分除以8等于5分。也可能会有学生说出4表示4个0.1,4个0.1,就是40个0.01,添上一个0再除。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评议后说明: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就可以像这样添上0继续除。

  4、反馈巩固。学生独立练*8.2÷5和7.42÷7指定两名同学板演,重点组织评议7.42÷7的计算过程,教师适时追问:十分位上的零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设计意图]情境的延续,同时解决的新问题具有挑战性,新一轮的探究让学生学*的热情再次得以激发。

  ㈤总结延伸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交流学*的收获,评价自己的表现。注:作业和板书暂略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因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创设“精打细算”的情境,贴*现实生活,提出了数学问题“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在交流时,尊重学生个性思差异,使学生了解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总结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类似,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如果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最后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进一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巩固深化。

  学生分析:

  本校是当地规模比较大的学校,学生的素质总体比较好,大部分家长对学生能够进行相应的辅导,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家长不能进行辅导。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时的学*中,我对于学生的要求是互相帮助的完成学*任务。我们班有一少部分学生喜欢提前预*知识,所以在探究新知的时候,我采取让会的学生先讲解,教师再适当的进行补充。

  一、课题: 精打细算 课型: 新授课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课时计划:1课时

  四、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弄清楚商的小

  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六、教学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1、 生活中马老师总是精打细算,现在马老师看到甲乙两个商店有两捆牛奶,它们的价格分别是11.5元和12.9元。你们猜猜,马老师买哪个商店的?为什么?

  2、 出示两个商店不同的捆法,验证学生的猜测。问现在马老师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呢?你是怎么想的?

  二、 探索小数除法意义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1、 学生尝试进行计算。 转化成整数来做,也可以直接用小数来进行计算,研究小数计算的方法。

  2.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① 依据情景内容,说说每个量的意思,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② 学生列出算式:11.5÷5 = 或者115÷5(说一说这个算式是怎么来的?) (学生能够初步感受两道算式的不同。)

  ②学生观察第一个算式与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被除数是小数。) ③引出问题: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算呢?

  ④学生尝试练*。(教师把典型解法板书在黑板上)

  ⑤学生自己在小组内交流算理。

  针对几种典型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讨论分析错误原因;针对正确的重点讲清以下几点:

  11除5商2余1,余下的1除以5,不够除怎么办?(把1个一化成低一级单位表示的数,即10个十分之一,再和下一位上原有的5个十分之一合在一起,是15个十分之一,继续除。)

  商的小数点如何确定?为什么?(当除到十分位,用15个十分之一除以5,商的3表示3个十分之一,应写在十分位上,所以在个位2的右边点上小数点) 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一个是整数除法,一个是小数除法。

  第一个算式的商23表示的'是23角,第二个商2.3表示的是2.3元。其大小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学会了小数计算,没有必要都化成整数进行计算了。

  乙商店每袋牛奶的价格呢?你准备怎样计算?通过计算你认为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12.9÷6=学生独立计算,计算后交流算法。

  练*:

  68.8÷4= 63.24÷6=(用鼓动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挑战的欲望。“很容易错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讲算理。

  独立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

  小结

  说一说:商的小数点如何确定?

  讨论得出: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思考:今天我们计算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三)巩固反馈

  1.写出下列竖式中商的小数点。

  2、解决问题:

  (1)甲商店买袜子,6双一包,每包7.2元,乙商店同样的袜子5双一包,每包6.25元,如果是你,你买哪个店的袜子?

  (2)两包鱼子酱,每包里两袋,妈妈共付了4.30元,一袋鱼子酱多少元?(一般情况人民币只要保留两位小数即可。)

  (3)6个苹果共重1.26千克,张老师买这些苹果,共花了3.12元。你可以提出是什么数学问题?(一个苹果多少千克?一个苹果多少元?)

  2、 全班汇报,其他学生质疑。

  小结全课。这节课你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

  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难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

  法。

  教学流程

  (一)复*旧知:

  1、昨天,淘气用115元买了5副羽毛球拍;小红用126元买了6副羽毛球拍,谁买的便宜?

  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汇报,如何计算的。是整数除法)

  2、下面的哪些小数中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0.80

  12.90

  0.030

  200

  58.0

  3、相信你一定能填对。 0.5里有()个十分之一。

  0.3里有()个十分之一,也就是有()个百分之一。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老师的宝宝就喜欢喝这种牛奶(出示牛奶图)可是附*两个商店正在搞活动,你们帮老师参谋一下该买哪家的.?为什么?

  生1:买甲商店的,因为11.5÷5大约是2元多,我感觉已经很便宜了。生2:算一算就知道了。

  2、师:两个商店牛奶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谁先来列式?生:11.5÷5

  12.9÷6师:这两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何不同?生:以前学得是整数除法,现在出现小数了。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尝试算一算。(教师巡视)师:有问题或遇到困难了吗?生:11.5÷5=23生:11.5÷5=2.3他们谁说得对呢?带着你们的疑问打开61页阅读。学生自主学*。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

  生:在计算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师:不错,还有吗?12.9÷6算到9除以6商1余3怎么办?生:在3的后面补“0”继续算。师:为什么可以补“0”继续算?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师:老师看你们学得很好,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

  出示练*题:82.8÷4,3.15÷3

  教师巡视发现3.15÷3出现问题。

  学生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重点是3.15÷3两种结果1.5和1.05对比,让学生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对,哪个错,说明理由。

  (三)巩固练*

  1、课后:试一试

  2、根据291.6÷18=16.2直接说出下面各算式的商。 2916÷18=

  29.16÷18=

  (四)课堂小结

  请你谈谈今天课堂上的收获或感想吧!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4

  【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除到小数部分仍有余数时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

  【导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发现问题

  师:生活中李老师总是喜欢精打细算,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家商店:(白板)出示教材主题图: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况。

  师:从图中看到什么了?发现了什么问题?

  预设:

  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5袋牛奶11.20元,乙商店买5袋赠一袋,也就是6袋12.9元。

  生:很容易会提出:买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

  生:也可能提出:一袋牛奶分别是多少元钱?等问题(课堂生成)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共同解决“买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呢?”板书课题:精打细算——小数除法(一)。

  明确目标:看到这个课题和这幅主题图,你能猜想到我们今天将要学*的相关知识是什么

  吗?

  预设:生:可能会回答: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方法。

  【设计意图】

  从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拉*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喜欢数学成为可能。能根据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巧妙落实、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四能”的要求。学生在这一环节,容易提出多种相关问题,针对生成的问题,老师要积极引导,有效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积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目标意识。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自主学*之前,我们共同看“自学指导”。(白板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阅读学*过程中的第1-4题。

  2.根据导学问题,先尝试自主完成。

  3.然后组内交流,解决存在的问题。

  4.小组分工合作,同时板演、练*讲解,作好展示准备。

  在自主学*之前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请你在梳理时,用最简洁的方式,在学案上写一写、画一画、不懂的用“?”做上标记。

  预设:学生大约用6-8分钟时间自主学*。(独学与对学)

  导学1:观察教材第61页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办?说一说。

  预设:

  生1:通过观察主题图,知道甲商店5袋牛奶是11.50元,乙商店5袋送一袋12.90元(或者说6袋牛奶12.90元也可以。);

  生2: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3:学生可能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

  生4:学生可能会“估计”出两个商店牛奶每袋约多少钱。(虽然后面安排了这个导学问题,但针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老师有必要适度、适当的评价鼓励。)

  ……

  【设计意图】虽然本问题在情境引入时已经有提及到,但我们仍然建议学生要经历这个信息、问题的梳理过程。本问题旨在让每个学生通过自主学*、同桌对学、经历完成阅读文本,读懂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并简要记录在学案上,培养学生记录学案的能力,创造学生的自主学*空间。

  导学2:

  阅读教材第61页“甲商店”,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如何计算一袋牛奶多少元钱?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

  预设:(在思考“导学1”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会想到“甲商店”一袋牛奶要多少元钱呢?学生可能会想到如下方法: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活动:分一分。(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12块糖。谁来把它*均分成4份?(生踊跃举手)

  (1)指名分一分。

  (2)师:你的动手能力真强。请问:

  ①谁会用算式表示?

  生:12 ?4=3(块)

  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12块糖*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出示一片饼干,怎么表示?(1片)*均掰成两半举起其中一半,用小数怎么表示?(片)

  出示片饼干,用小数怎么表示?(片) 现在老师想把它*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能帮帮我吗?(生踊跃举手)

  (1)指名分一分。

  师:谢谢你帮老师解决难题。这位同学分的方法(先分3片整的,然后把剩下那个整的掰开,再分3个片)不知你注意到了吗?等会咱们请他讲讲道理。

  (2)提问:

  ①谁会用算式表示?

  生:?3=(片)

  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片饼干*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3、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生1:相同的地方:都是除法算式。

  生2:不同的是第一个算式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第二个算式被除数和商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生3:还有一个相同的地方这两个算式都是根据“每份数?份数=总数”,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用除法得出的算式。

  生4:整数和小数的*均分都用除法。

  师:这几位同学说的都很好。根据第三位同学说的,你再往下想想,还能得出什么?

  生: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你的脑子转的真快。现在老师要看看谁观察的最细心。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61页情境图。

  2、细心观察,你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充分交流)

  3、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1: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

  生2: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

  生3: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师:谁来说说第一个问题怎么列式?

  (5)第二个问题怎么列式?

  (6)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都是除法算式。

  生2: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对,都是小数除以整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板书:小数除以整数

  师:还有吗?想想这两个算式都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生:都是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用除法列式的。

  4、讨论: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师:你们都说对了。我也说一句:甲商店元,乙商店元,甲商店花钱少,所以甲商店便宜。我说的对吗?为什么?

  生:不对。因为“便宜”是用单价比的。

  师:看来,在生活中你是一个很会精打细算的人。现在我们一起来算算甲、乙两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板书课题:精打细算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索?5的得数。(以“元”为单位转化为以“角”为单位)

  (1)小组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指名板演,并试讲算理。

  生1:将元转化为115角,用整数除法的法则算出结果后,在转化为以“元”为单位的数。

  生2: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列竖式计算。

  师:第一位同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整数除以整数)解决新问题(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重点来看看小数除以整数怎么计算。

  (请这位同学试着讲讲算理,教师及时补充。)

  师课件演示并补充:11元*均分成5份,每份2元,余1元;1元等于10角,10角加5角是15角,15角*均分成5份,每份是3角即元;2元加元是元。也可以这样理解:11除以5商2余1,1个一等于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15个除以5是3个即,2加是。

  (3)小组讨论交流:被除数是几位小数?商是几位小数?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课件演示)

  通过交流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出6的得数。(以角引分,以元为单位转化为以分为单位)

  (1)你能用刚才第一位同学的方法求出?6的得数吗?

  生1:我发现元转化为129角后,除法竖式中有余数。

  师:人民币单位除了元、角,还有什么?(分)你可以怎么办?自己试一试。

  学生试做,汇报算法。

  (2)请你用刚才第二位同学的方法求出?6的得数。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针对性的指名板演,并试讲算理。

  师课件演示并补充:12元*均分6份,每份2元;9角*均分成6份,每份是1角即元,余3角;3角也就是30分,30分*均分成6份每份是5分即元;2元加元再加元是元。也可以这样理解:12*均分成6份每份是2;9个*均分成6份每份1个,余 ;也就是30个,30个*均分成6份每份5个即;2加再加是。

  (3)小组讨论交流:小数部分有余数时怎么办?

  生: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因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你把两个算式一起看,商中小数点的位置和商是几位小数有关吗?和谁有关?

  生:无论商是几位小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3、同桌说一说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指名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4、组内说一说:小数除以整数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全班汇报。

  师归纳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法则计算;在除法竖式中,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的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学以致用。

  现在我们请刚才分饼干的这位同学再来演示一下,请你细心看他是怎么分的。(请生演示)请你列出竖式,并用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试着跟同桌讲一讲算理。

  同桌合作讨论,指名试讲算理。

  2、课件出示练*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学困生及时给予单独辅导。

  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前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坠毁事故的报道),你有什么想说的?(课件出示)

  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相信看了这篇文章,大家一定会吸取教训,在生活中做一个细心的人。

  四、课堂小结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知道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

  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具准备:

  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购物吗?购物的学问可大了,那老师得向你们请教请教。你们*时接触最多的学具就是笔了,那买笔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语速要快)

  找1---3名学生回答。(老师要往精打细算上引导,如:你在价钱方面是怎样考虑的?)

  小结:听出来了,你们在买笔的时候,既要美观的,又要实用的,价钱呢?还要便宜的,你们这些想法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那就是精打细算。(如果学生没有领会老师的意图,接着引导:那我们在考虑价钱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货比三家呀,这还需要我们精打细算)

  同时板书:精打细算

  二、创设情景:

  1.既然同学们在购物方面有这么多好方法,那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一个忙。今天老师去买牛奶,发现超市正在搞促销活动,一样的牛奶在超市的价格却不一样,该买哪家的牛奶呢?这是老师在买牛奶时遇到的情况:

  出示大屏幕:

  2.你们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找1—2名学生回答。)

  3. 要想哪家超市的牛奶比较便宜,应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每袋牛奶的价钱。)

  4.要想分别求出甲乙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应该怎样列式?

  预设1:当学生说出11.50÷5时,教师问,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能省去吗?为什么?

  小结:用小数来表示价钱的时候一般要保留两位小数,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货币流通的通常要精确到分,而在计算的时候为了方便,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去。

  教师板书:11.50÷5=

  要求出乙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又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2.9÷6=

  预设2:当学生直接说出11.5÷5时,教师板书后问,你为什么把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省去了?(接下来同预设1)

  5. 11.5÷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单纯地看算式,还可以怎样说?

  (渗透小数除法的意义)

  6.大家看,这两个除式与我们以前的除式有什么不同呢?

  原来我们遇到的是小数除法问题,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它。

  同时板书:小数除法

  再明确点说,应该是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

  7、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估算方法来估一估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大约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都是2元多一些。)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都是2元多一些,看来要想比较出哪家超市的牛奶比较便宜,还需要我们进行精确地计算。

  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结合你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怎样才能具体求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呢?

  学生众说纷纭。(引导学生说出:1、把11.5元转化成115角… 2、用竖式来计算…)

  2、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好方法,那我们就先来求一求甲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是多少?你们可能会遇到些困难,但这也是你们自我挑战的绝好机会,你们有勇气挑战吗?老师也十分相信你们的能力。在挑战之前,先来看一看几点建议。

  在学生看建议的时候,老师也跟着看,老师看完几秒后,说:大家看懂了吗?现在我宣布,挑战开始。(大屏幕出示教师的建议)

  3、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寻找典型算法,可以问问他是怎么想的,做到交流时心中有数。)

  4、现在看来大家已经完成任务了,哪一个小组先来汇报?在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1)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等学生说完想法后,教师应追问:为什么要把11.5元化成115角进行计算?小结:看来小数除法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你的这个想法非常好!

  同时板书:小数可当整数算

  (2)也可能有学生用分解的形式来阐述:

  11.5=10+1.5 10÷5=2 (元) 1.5元=15角 15÷5=3(角)

  3角=0.3元 2+0.3=2.3(元)

  不做重点研讨。(原来的想法:如果出现这种想法可以这样引导,你能用竖式来表达你这种想法吗?现在看没有必要,因为学生肯定会出现竖式算法。)

  (3)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此时应做重点研讨,并且让学生板演竖式,另外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再进行小结。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同时板书:点点对齐。

  预设1、学生把11.5扩大10倍,得到23后再缩小10倍得到2.3

  引导:你把11.5扩大10倍后变成了115,为什么要这样做?(小数可当整数算)现在老师把它变回11.5,商的小数点应点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这一点你做的非常好,你准确地点出了小数点的位置。看来商的小数点应该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把小数点变成红色

  过渡:其他小组有没有也用竖式计算,但想法和他不一样的'?

  预设2:竖式

  用元角分来解释。

  预设3:竖式

  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后两种预设,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小结方法:同学们想法虽然各有千秋,但老师从中发现三个共同点:

  1用竖式计算;

  2都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来计算的;

  3都研究了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问题。

  要在师生互讨中完成。

  过渡:

  同学们可真行,现在老师发自内心的说一声,你们挑战成功了!老师把掌声送给你们。那就请你们用竖式的方法迅速求出乙超市每袋牛奶的价格,谁愿意到前面来算。

  5拓展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待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在计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为什么要添0呢?为了接着除。添上0后由原来的3个十分之一变成了30个百分之一,30个百分之一*均分成5份,每份应该是5个百分之一,5应写在百分位的上面,那么当小数末尾有余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添0接着除。)

  用彩笔把0变成红色

  在师生互讨中完成。

  当黑板上出现正确的算式后,问:你们的想法和他的一样吗?

  过渡:课下老师可以高高兴兴地去乙超市买牛奶了,谢谢同学帮忙。其实老师还逛了第三家超市。

  四、巩固练*。

  1、裕鑫超市正在举行牛奶促销活动,买5袋赠1袋,共5.70元.你能算出每袋牛奶的实际价格吗?

  (1)指名说算式;

  (2)学生计算;

  (3)汇报订正。

  引导:你们又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订正过程中要进一步 探讨0的作用。

  小结:看来0的作用可真不小呀,小数末尾有余数的时候可以添上它接着除,当不够商的时候还可以用它来占位。

  边说边板书:0的作用

  (2)看来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同学们已经学的很不错了。那老师出几道小题考考你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我是计算小明星:6.5÷5= 8.06÷2= 58.2÷6= 7.8÷5=

  学生做完后,找一名学生展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错误,并加以强调。

  五、课堂总结。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黑板,这是你们探讨出来的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们可真有才呀!能不能再次开启你们那智慧的头脑,给这些句子加上一些词语,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呢?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完善板书。

  希望同学们记住它,并要灵活运用。

  今天同学们表现很精彩,和你们合作老师很愉快。

  下课!

  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

  小数除法很简单

  小数可当整数算

  点点对齐是关键

  0的作用应体现

  算式书写要规范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7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已有知识经验,为后续学*小数除法奠定基础,同时也鼓励学生尝试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导学3:尝试直接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钱?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通过学生自主学*,尝试列竖式:甲商店每袋牛奶的单价是:11.5÷5;这是一道小数除法的问题,怎样计算呢?面对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

  预设:

  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时,学生会列出11.5÷5,并想:先把11.5元转化成115角,115÷5=23,23角=2.3元。

  生2:我发现小数除以整数,就象整数除法一样,只要在列竖式计算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

  导学2与导学3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针对学生个性化自主学*的特点,学生会统整思考并自主解决问题,选择怎么样的方法?主要取决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导学问题的隐性价值注重了对算理的理解。通过尝试笔算,进一步体会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尊重了学生差异性的特点。

  导学4:阅读教材第61页“乙商店”,尝试在下面算一算,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再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预设:学生可能会列竖式,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通过比较发现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成1:若有学生继续用转化成整数的方法计算,老师要适当点拨,鼓励学生。

  在转化成整数计算时,先把12.9元化成129角,129÷6时发现仍有余数,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可以把12.9元化成1290分,1290÷5=215,215分=2.15元。

  生成2:在列竖式计算12.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12.9看成12.90。

  生成3:在列竖式计算12.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可能无法再计算下去。(因为不够分了)

  【设计意图】

  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当提出129÷6时,当遇到有余数时怎么办?促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进一步转化,并能顺利解决问题;当遇到竖式计算仍有余数无法继续算下去时,可引导学生将它继续十等分,分得更小的单位。通过对生成问题的正确把握,突破难点,强化了学生迁移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组内交流,展示分享

  预设1:学生大约用8分钟时间

  合作交流、板书,组长分工,准备展示分享。

  预设2:教师在学生准备好的同时,采取报道站的方式确定小组板书内容。

  【展示交流】

  同学们,自主学*时间到了,准备好了吗?下面按报道站的顺序,分享一下我们的学*成果吧!

  预设:各组按导学问题的顺序到黑板上展示分享,分工讲解自己的思路。

  【设计意图】

  体现在教师帮助下的交流、展示分享,教会学生如何分工、如何准备、如何展示分享……由于学生还比较小,学*的`各个环节、方式方法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帮助,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学会展示与交流,体现出指导性。

  四、学以致用,反馈提升

  【达标反馈】

  1.完成教材第61页“试一试”。

  7.42÷7

  8.2÷5

  15.9÷15

  【设计意图】

  通过练*巩固,进一步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及时发现错误,并加以分析改正,积累错误经验,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检验、反思能力。

  两袋苹果,第一袋9千克,卖81.9元,第二袋15千克,卖138元,买哪种更划算?

  预设:完成随堂练*内容,并补充了一道实际问题。确保有限的40分钟,实现有效为前提,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追求课堂的高效。

  【设计意图】

  补充这样一道现实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教学实现了算用结合的效果,为学生建立了“数学有用”的观念,提升了数学价值,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

  同样的橡皮,甲文具店买3送一共需3.6元;乙文具店买4送一共需6元;丙文具店买5送一共需9元,哪家更划算?

  【学教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我的不足之处有哪些?还有哪些问题?在与同伴交流、合作中我有哪些感受?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达标反馈,与追求层次化的传统练*设计有所不同,本课重点随堂练*。达标,不仅能检验知识目标达成情况,还能为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巩固新知的同时,更要注重积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的经验,这是分享式教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反思,传统教学通常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分享式教学中,反思成为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反思包括师生共同反思,反思内容包括学到了什么知识,还包括在研究过程中情感体验,特别是掌握了什么方法,形成了怎么样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每节课可以个人总结,也可以小组总结,同样包括教师的感受与收获,实现现实意义的教学相长。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61精打细算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因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创设“精打细算”的情境,贴*现实生活,提出了数学问题“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在交流时,尊重学生个性思差异,使学生了解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总结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类似,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如果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最后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进一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巩固深化。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设计:

  一、复*引入(7分钟)

  1、(3分钟)昨天,淘气逛商店的时候,“用432元买了8个足球,每个足球多少钱呢?用816元买了8套运动服,运动服每套多少钱?”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汇报,如何计算的。是整数除法)(投影)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用竖式解决问题,复*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小数除法的学*作好铺垫。)

  2、(2分钟)今天淘气打算去买牛奶(出示主题图)

  你猜一猜淘气会买那个商店的牛奶?为什么?

  生1:我猜测淘气可能会买甲商店的,因为11.50÷5大约是2元多,我感觉已经很便宜了。

  生2:我猜测淘气可能会买乙商店的,因为乙商店虽然总价高一些,但是可以有六袋,我觉得比较合适。......

  (学生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判断方法,这样充分看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基础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只要他说的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估计、猜测,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3、(2分钟)师:现在大家的意见不太统一,如果两个商店的牛奶质量一样,你觉得淘气应该买价格高的还是价格便宜的牛奶?

  师“如果品质相同的话,我们自然要买便宜的,因为要精打细算嘛!

  师: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计算一下每个商店牛奶的价格,谁会列算式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11.5÷512.9÷6

  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总价÷数量=单价)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与我们以前所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这两题的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就叫做“小数除法”(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设计意图:统一学生的认识,引入新知,渗透“生活要精打细算”的思想。)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现在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并且尝试计算。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7分钟)

  师: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10分钟)

  生1:我们组在计算甲商店中每袋牛奶的价格时,先是把11.5元转化成115角,然后用“115÷5=23(角)”最后再把23角转化成2.3元。在计算乙商店的牛奶价格时,我们用的是同样的方法。先把12.9元转化成129角,129÷6=21(角)......3(角)因为有余数,于是我们就把12.9元转化成1290分,1290÷6=215(分),215分=2.15元,2.3元〉2.15元,所以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2:我们发现可以用小数直接去除以整数,只要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生3:这样计算到“12.9÷6”时,除小数部分的时候还有余数,我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办,请大家帮助我们。

  生4:我们可以帮助你们,当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的时候,可以在余数的末尾补“0”,然后再继续除。因为小数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你们真了不起,有这么多想法,大家比较一下,你们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生:竖式计算。(学生也可能会说其他的方法)

  师:我们大部分同学会认为竖式计算比较简便实用,现在请两名学生到前面写出竖式,大家也试一试用竖式解决这两个题目。(指名两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课练本上。)

  集体交流订正,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再继续除。

  (设计意图:把问题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寻觅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但学生的语言不一定很规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2、(3分钟)教师板书:13.6÷812.5÷2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出结果?

  请两生到前面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然后集体交流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算法。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相似题目的练*,对于接受快的学生有提高熟练程度的作用,对于接受慢的学生有逐步熟练的作用。)

  三、试一试(10分钟)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了,愿意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下,下面这几道题吗?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数,估算可以让我们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7.42÷71.2÷513.8÷15

  题目分析:第一题是商的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第二题和第三题是整数部分为0,除的时候还需要补0再除的小数除法,可以先放手给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再让学生讲明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相信学生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能迁移出类似的小数除法。如果学生对于练*不能全部接受,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估计每题的商,然后再进行计算。)

  2、根据5145÷15=343,口算下面各题

  514.5÷15=51.45÷15=5.145÷15=

  3、开放题:(根据时间灵活练*)

  小明在献爱心活动中,准备把72.72元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你认为小明会捐给()位小朋友,每个灾区小朋友()元钱。

  师:在今后的学*中,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伸出友爱之手,将自己的零花钱节省下来,捐给哪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四、总结反馈(3分钟)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请大家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多方面的反思与回顾,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数学活动课《快餐店》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一节课下来,面对学生接二连三的出呼意料的精彩的对话,我不由得为他们喝彩。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我心里有一种深刻的感受越来越鲜明——这不就是我们新课标所追求的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

  一、巧改教材,使学*的内容更贴*学生的生活。

  小学生学*的有价值的数学应与他们的生活存在最*连接点、是思维最*发展区的数学。

  二、广挖素材,让数学从生活中来。

  众所周知,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因此,数学教学应广泛挖掘各类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是从活生生的生活中来的。

  感兴趣的学*自然充满激情,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三、巧设题材,让数学到生活中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运用什么都不应该是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学生通过上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使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数学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的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课标”的再学*、再实践,相信能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成长中创新!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当被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试商,尤其是遇到还有余数和整数位数不够除时。

  〖教学设计〗

  一、 出示情境图:明确问题。

  二、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先独立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

  交流方法:

  1、估算:11.2<8×2

  2、积的小数位数( )×8=11.2 一位小数

  3、元转化为角,转化整数乘法。

  *题:甲商店8瓶牛奶11.2元,乙商店买四赠一,四瓶牛奶7.2元。问哪家商店卖的便宜?

  甲商店 11.5元=112角 11.2÷8=1.4(元)

  乙商店 7.2÷5=1.44(元)

  答:所以甲商店卖的便宜。

  4、商不变的规律。

  2、讨论:

  问题1、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

  问题2、除不尽怎么办?

  3、总结: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三、巩固练*

  第61页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讲评,有问题及时解决。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书》第61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2)、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当被除数是小数时,尤其是遇到还有余数和整数位数不够除时,如何试商。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索小数王国的奥密。可是国王说:在探秘之前,我们必须要闯过两关才可以,同学们有信心闯关吗?师:老师听到你们自信的声音。

  第一关:下面各数中哪个0去掉后,数的大小不变。(课件1)

  7.10

  15.20

  200

  0.070

  1.010

  2.0师: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闯过第一关你们得到哪些启发.总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师:第二关,我说你答:

  0.5是()ge0.11.5是()个0.1

  0.3是()个0.1也就是()个0.01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两关我们都闯过了,小数王国的大门向我们敞开着,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精打细算

  师:你来猜一猜,小数国王要告诉我们什么?生:告诉我们生活中一定要“精打细算(课件2)”.

  师:在精打细算时,我们要用到”小数除以整数”的知识,这也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板书小数除以整数)师:请大家看屏幕,(课件3)仔细观察图片,你从上面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观察信息并汇报。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师:两家牛奶的质量相同,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这里的“更便宜”指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要看一看哪家的牛奶单价低。哪家低,哪家的牛奶就便宜。师:谁会列式?

  生:甲店每袋牛奶多少元?用11.5÷5乙店每袋牛奶多少元?用12.9÷6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生:这两道的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师:估一估两家牛奶的单价大概是多少元?生:估计两元多一点。师:你是怎样估的?生:

  师:这个结果只是大家估计的,并不一定十分准确,要想知道哪家牛奶更便宜,我们需要确切的计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以便解决我们到底应该去哪家买牛奶这个问题?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价格,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先尝试计算,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

  师:这道题有多种解法,有了第一种方法后,再思考其他方法?(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学生:交流,汇报,指名板书。

  老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各种方法。哪种方法更加简便实用。(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学生:一致认为列竖式计算。你是怎么计算的?商2表示什么,联系原题11.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小数点为什么要点在这里?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点小数点的

  2时候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

  (可能有多种理解:

  1、将11.5元*均分成5份,先将11份*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下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也可以从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十分之一,一共是15个十分之一,*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情况进行引导阐释。)

  2、师:我们来看大屏幕(课件4)演示计算过程,再来看一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思考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1)引导学生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2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的价格,有疑问的则小组交流,

  师:甲店牛奶的价格我们计算出来了,那么乙店牛奶的价格是多少呢?生自由做题,允许同桌讨论,师巡视指导。并请做好的同学上黑板演示。集体交流,教师引导总结: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再继续除。师:评讲生的板书。12除以6商2,点上小数点,9除以6等于1余3,怎么办?生:在余数3后面添上1个0师:这样可以吗?会改变被除数大小吗?那为什么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除法就不可以随意的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生:因为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除到小数末尾还有余数时,我们可以在余数末尾添0继续除。(这个3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3是表示3个十分之一,30个百分之一。)

  师:因为2.30元>2.15元,所以乙店的牛奶便宜一些。所以我们要买乙店的牛奶。如果我们不精打细算,就不知道哪家牛奶更便宜。因此,生活中一定要精打细算。

  9、集体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师:思考,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A按照除数除法法则去除。B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C除到小数末尾还有余数时,可以添0继续除。

  3老师真偑服你们,本节课学*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们都总结出来了。四巩固练*、延伸拓展

  师:好了规则总结出来了,那么本次探秘之旅的主要任务也就完成了。你们发现了吗?实际上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以便更好地生活。下面我们就应用所发现的奥秘去解决问题。(1)列竖式计算:

  7.42÷7=

  8.2÷5=

  15.9÷15=(2)同时请三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3)其他同学的结果跟他们一样吗?不一样,认真想一想,哪个地方马虎?错在哪里?(4)教师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明确,当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除时,商就用0占位。 2森林医生:

  你们看大树朋友生病了,急需救治。让我们来做一次小医生好吗?谁愿意帮助大树恢复生机了,不要着急,做医生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你一定要仔细观察,确诊之后,再医治。生:找出错误,解释原因并改正。

  师:看,本来已经枯萎的大树,经过你们的医治,恢复了勃勃生机,你们真能干。 3实际应用:

  森林医生告诉我们,计算时千万不能马虎,否定会就会出问题,下面我们就以一种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反馈: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说你记忆最深刻的地方。

  师:今天我们探讨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王国还有无数的奥秘有待我们去探索,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中,踏实的学每一样知识,严谨地对待每一个问题。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小数除以整数

  11.5÷5= 2.3元

  12.9÷6=2.15元竖式: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难点: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

  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活动:分一分。(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12块糖。谁来把它*均分成4份?(生踊跃举手)(1)指名分一分。

  (2)师:你的动手能力真强。请问:

  ①谁会用算式表示?

  生:12 ?4=3(块)

  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12块糖*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出示一片饼干,怎么表示?(1片)*均掰成两半举起其中一半,用小数怎么表示?(0.5片)

  出示4.5片饼干,用小数怎么表示?(4.5片)现在老师想把它*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能帮帮我吗?(生踊跃举手)(1)指名分一分。

  师:谢谢你帮老师解决难题。这位同学分的方法(先分3片整的,然后把剩下那个整的掰开,再分3个0.5片)不知你注意到了吗?等会咱们请他讲讲道理。

  (2)提问:①谁会用算式表示?

  生:4.5?3=1.5(片)

  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4.5片饼干*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3、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生1:相同的地方:都是除法算式。

  生2:不同的是第一个算式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第二个算式被除数和商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生3:还有一个相同的地方这两个算式都是根据“每份数?份数=总数”,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用除法得出的算式。生4:整数和小数的*均分都用除法。

  师:这几位同学说的都很好。根据第三位同学说的,你再往下想想,还能得出什么?生: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你的脑子转的真快。现在老师要看看谁观察的最细心。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61页情境图。

  2、细心观察,你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充分交流)

  3、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生1: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生2: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生3: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师:谁来说说第一个问题怎么列式?(11.5?5)第二个问题怎么列式?(12.9?6)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都是除法算式。

  生2: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对,都是小数除以整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板书:小数除以整数

  师:还有吗?想想这两个算式都是根据什么列式的?生:都是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用除法列式的。

  4、讨论: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师:你们都说对了。我也说一句:甲商店11.5元,乙商店12.9元,甲商店花钱少,所以甲商店便宜。我说的对吗?为什么?生:不对。因为“便宜”是用单价比的。

  师:看来,在生活中你是一个很会精打细算的人。现在我们一起来算算甲、乙两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板书课题:精打细算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索11.5?5的得数。(以“元”为单位转化为以“角”为单位)

  (1)小组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

  (2)指名板演,并试讲算理。

  生1:将11.5元转化为115角,用整数除法的法则算出结果后,在转化为以“元”为单位的数。

  生2: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列竖式计算。

  师:第一位同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整数除以整数)解决新问题(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重点来看看小数除以整数怎么计算。(请这位同学试着讲讲算理,教师及时补充。)

  师课件演示并补充:11元*均分成5份,每份2元,余1元;1元等于10角,10角加5角是15角,15角*均分成5份,每份是3角即0.3元;2元加0.3元是2.3元。也可以这样理解:11除以5商2余1,1个一等于10个0.1,10个0.1加5个0.1是15个0.1,15个0.1除以5是3个0.1即0.3,2加0.3是2.3。(3)小组讨论交流:被除数是几位小数?商是几位小数?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课件演示)

  通过交流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出12.9?6的得数。(以角引分,以元为单位转化为以

  分为单位)

  (1)你能用刚才第一位同学的方法求出12.9?6的得数吗?生1:我发现12.9元转化为129角后,除法竖式中有余数。

  师:人民币单位除了元、角,还有什么?(分)你可以怎么办?自己试一试。

  学生试做,汇报算法。

  (2)请你用刚才第二位同学的方法求出12.9?6的得数。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针对性的指名板演,并试讲算理。

  师课件演示并补充:12元*均分6份,每份2元;9角*均分成6份,每份是1角即0.1元,余3角;3角也就是30分,30分*均分成6份每份是5分即0.05元;2元加0.1元再加0.05元是2.15元。也可以这样理解:12*均分成6份每份是2;9个0.1*均分成6份每份1个0.1,余0.3;0.3也就是30个0.03,30个0.03*均分成6份每份5个0.01即0.05;2加0.1再加0.05是2.15。(3)小组讨论交流:小数部分有余数时怎么办?

  生: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因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师:请你把两个算式一起看,商中小数点的位置和商是几位小数有关吗?和谁有关?

  生:无论商是几位小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3、同桌说一说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指名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4、组内说一说:小数除以整数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全班汇报。

  师归纳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法则计算;在除法竖式中,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的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学以致用。

  现在我们请刚才分饼干的这位同学再来演示一下,请你细心看他是怎么分的。(请生演示)请你列出竖式,并用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试着跟同桌讲一讲算理。

  同桌合作讨论,指名试讲算理。

  2、课件出示练*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学困生及时给予单独辅导。

  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前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坠毁事故的报道),你有什么想说的?(课件出示)

  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相信看了这篇文章,大家一定会吸取教训,在生活中做一个细心的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好,你认为今天这节课你的表现哪些地方让你满意?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知道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购物吗?购物的学问可大了,那老师得向你们请教请教。你们*时接触最多的学具就是笔了,那买笔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语速要快)找1---3名学生回答。(老师要往精打细算上引导,如:你在价钱方面是怎样考虑的?)小结:听出来了,你们在买笔的时候,既要美观的,又要实用的,价钱呢?还要便宜的,你们这些想法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那就是精打细算。(如果学生没有领会老师的意图,接着引导:那我们在考虑价钱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货比三家呀,这还需要我们精打细算)同时板书:精打细算

  二、创设情景:

  1.既然同学们在购物方面有这么多好方法,那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一个忙。今天老师去买牛奶,发现超市正在搞促销活动,一样的牛奶在超市的.价格却不一样,该买哪家的牛奶呢?这是老师在买牛奶时遇到的情况:出示大屏幕:

  2.你们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找1—2名学生回答。)3.要想哪家超市的牛奶比较便宜,应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每袋牛奶的价钱。)

  4.要想分别求出甲乙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应该怎样列式?

  预设1:当学生说出11.50÷5时,教师问,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能省去吗?为什么?小结:用小数来表示价钱的时候一般要保留两位小数,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货币流通的通常要精确到分,而在计算的时候为了方便,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去。教师板书:11.50÷5=要求出乙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又怎样列式?教师板书:12.9÷6=预设2:当学生直接说出11.5÷5时,教师板书后问,你为什么把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省去了?(接下来同预设1)

  5.11.5÷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单纯地看算式,还可以怎样说?(渗透小数除法的意义)

  6.大家看,这两个除式与我们以前的除式有什么不同呢?原来我们遇到的是小数除法问题,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它。同时板书:小数除法

  再明确点说,应该是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

  7、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估算方法来估一估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大约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都是2元多一些。)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都是2元多一些,看来要想比较出哪家超市的牛奶比较便宜,还需要我们进行精确地计算。

  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结合你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怎样才能具体求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呢?学生众说纷纭。(引导学生说出:

  1、把11.5元转化成115角?

  2、用竖式来计算?)

  2、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好方法,那我们就先来求一求甲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是多少?你们可能会遇到些困难,但这也是你们自我挑战的绝好机会,你们有勇气挑战吗?老师也十分相信你们的能力。在挑战之前,先来看一看几点建议。

  在学生看建议的时候,老师也跟着看,老师看完几秒后,说:大家看懂了吗?现在我宣布,挑战开始。(大屏幕出示教师的建议)

  3、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寻找典型算法,可以问问他是怎么想的,做到交流时心中有数。)

  4、现在看来大家已经完成任务了,哪一个小组先来汇报?在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1)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等学生说完想法后,教师应追问:为什么要把11.5元化成115角进行计算?小结:看来小数除法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你的这个想法非常好!同时板书:小数可当整数算

  (2)也可能有学生用分解的形式来阐述:

  11.5=10+1.5 10÷5=2 (元) 1.5元=15角

  15÷5=3(角)3角=0.3元

  2+0.3=2.3(元)不做重点研讨。(原来的想法:如果出现这种想法可以这样引导,你能用竖式来表达你这种想法吗?现在看没有必要,因为学生肯定会出现竖式算法。)

  (3)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此时应做重点研讨,并且让学生板演竖式,另外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再进行小结。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同时板书:点点对齐。

  预设

  1、学生把11.5扩大10倍,得到23后再缩小10倍得到2.3引导:你把11.5扩大10倍后变成了115,为什么要这样做?(小数可当整数算)现在老师把它变回11.5,商的小数点应点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这一点你做的非常好,你准确地点出了小数点的位置。看来商的小数点应该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把小数点变成红色

  过渡:其他小组有没有也用竖式计算,但想法和他不一样的?预设2:竖式

  用元角分来解释。预设3:竖式

  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后两种预设,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小结方法:同学们想法虽然各有千秋,但老师从中发现三个共同点:1用竖式计算;

  2都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来计算的;

  3都研究了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问题。要在师生互讨中完成。过渡:

  同学们可真行,现在老师发自内心的说一声,你们挑战成功了!老师把掌声送给你们。那就请你们用竖式的方法迅速求出乙超市每袋牛奶的价格,谁愿意到前面来算。

  5拓展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2)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待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在计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为什么要添0呢?为了接着除。添上0后由原来的3个十分之一变成了30个百分之一,30个百分之一*均分成5份,每份应该是5个百分之一,5应写在百分位的上面,那么当小数末尾有余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添0接着除。)用彩笔把0变成红色在师生互讨中完成。

  当黑板上出现正确的算式后,问:你们的想法和他的一样吗?

  过渡:课下老师可以高高兴兴地去乙超市买牛奶了,谢谢同学帮忙。其实老师还逛了第三家超市。

  四、巩固练*

  1、裕鑫超市正在举行牛奶促销活动,买5袋赠1袋,共5.70元.你能算出每袋牛奶的实际价格吗?

  (1)指名说算式;(2)学生计算;(3)汇报订正。

  引导:你们又发现什么问题了吗?订正过程中要进一步探讨0的作用。

  小结:看来0的作用可真不小呀,小数末尾有余数的时候可以添上它接着除,当不够商的时候还可以用它来占位。边说边板书:0的作用

  (2)看来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同学们已经学的很不错了。那老师出几道小题考考你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我是计算小明星:

  6.5÷5=

  8.06÷2=

  58.2÷6=

  7.8÷5=

  学生做完后,找一名学生展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错误,并加以强调。

  五、课堂总结: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黑板,这是你们探讨出来的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们可真有才呀!能不能再次开启你们那智慧的头脑,给这些句子加上一些词语,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呢?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完善板书。希望同学们记住它,并要灵活运用。

  今天同学们表现很精彩,和你们合作老师很愉快。

  下课!板书设计:精打细算

  小数除法很简单小数可当整数算点点对齐是关键0的作用应体现算式书写要规范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6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现理解并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①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②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

  3、能利用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解决与之相关的生活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4、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等数学学*探究的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提升自主探索、协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一、复*激趣

  1、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并且数的大小不变?

  7.10

  15.20

  100

  0.070

  1.01

  2.0

  2、0.5是()个十分之一。1.5是()个十分之一。0.3是()个十分之一,也就是()个百分之一

  二、情境激疑

  1、创设情境

  张老师在附*的商店买牛奶。但同一种品牌的牛奶在万盛百货和岁宝有不同的.促销方式。(出示主题图画面)你能观察到哪些信息?

  2、引出问题。到哪个商店买更为便宜?(引导学生说出每袋牛奶的价钱。)(揭示课题:精打细算)

  3.要想分别求出甲乙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应该怎样列式?11.5÷5=

  12.9÷6=预设1:当学生说出11.50÷5时,教师问,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能省去吗?为什么?

  预设2:当学生直接说出11.5÷5时,教师板书后问,你为什么把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省去了?(接下来同预设1)

  11.5÷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单纯地看算式,还可以怎样说?(渗透小数除法的意义)

  师: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算式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板书:小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

  三、探索算法

  引导估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估算方法来估一估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都是2元多一些。)

  还需要我们进行精确地计算。同学们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是多少呢?

  1、探索算法

  ①独立思考。学生尝试计算11.5÷5,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情况。教师巡视指导,寻找典型算法,

  ②汇报算法。

  预设

  1、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投影学生作品:

  11.5元=115角

  115÷5=23(角)

  23角=2.3元

  11.5÷5=2.3(元)引导:把11.5元化成115角进行计算是因为小数除法也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

  板书:小数可当整数算

  预设

  2、直接运用竖式计算。这时让学生板演竖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板书: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③理解算理。

  预设

  1、学生把11.5扩大10倍,得到23后再缩小10倍得到2.3

  引导:你把11.5扩大10倍后变成了115,为什么要这样做?(小数可当整数算)现在老师把它变回11.5,商的小数点应点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这一点你做的非常好,你准确地点出了小数点的位置。看来商的小数点应该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预设2:用元角分来解释。预设3: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小结:

  (1)、用竖式计算;

  (2)、都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来计算的;

  (3)、都研究了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问题。

  2、尝试应用。

  算出乙商店的牛奶单价,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同位合作交流。引导:在计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为什么要添0呢?为了接着除。添上0后由原来的3个十分之一变成了30个百分之一,30个百分之一*均分成5份,每份应该是5个百分之一,5应写在百分位的上面。

  当小数末尾有余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添0接着除。

  3、建构算法

  观察回顾,总结计算方法。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再继续除。

  四、拓展深化

  笑笑买了21.45米的布做衣服,一共做了15件,*均每件衣服用布多少米?38.4÷6

  6.7÷5=

  3.6 ÷3=

  12.1 ÷11=

  五、总结延伸

  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1.5÷5 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 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老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将11.5元*均分成5份,先将11*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15个十分之一,*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6、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除法在竖式计算中有什么要注意的?

  五、[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

  甲商店:11.5元=115角 11.5÷5=2.3(元) 乙商店:12.9元÷6=2.15(元)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学校以及学生状况分析:大庆市直机关一小,是大庆市教育局直属的小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班级硬件齐全,每个教室都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这里的学生生源来自城市,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本班的学生对于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基础知识扎实,这就为学*本节内容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个班的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相信这些同学能够很顺利学好本节知识。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己经掌握整数的除法计算,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应充分利用旧知,在复*旧知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要以旧引新,引导学生结合货币单位之间的关系,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并要给学生创造充分自主学*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并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己以学过的知识的思想。来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教学重难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8盒牛奶11.20元,乙商店买4盒赠一盒,也就是5盒7.20元。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们看到两个商店牛奶的品牌一样,很容易会提出:去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设计意图:这里以情境图出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11.28;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7.25。这两道题都是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这是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你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最后全班汇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11.2元化成112角。1128=14 14角=1.4元。在计算乙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7.2元化成72角,725时有余数,所以再把7.2元化成720分,7205=144,144分=1.44元。甲商店的牛奶便宜。生2:我发现可以用小数直接去除整数,只要在列竖式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1.48)1 1.283 23 20生3:但是在计算7.25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7.2看成7.20。1 .4 45)7 .252 22 02 02 00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主动参与的能力,问题出现以后,要给学后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三、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小数除以整数,就可以按照整数除法计算,只要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新知识后,要尝试让学生进行归纳性的总结,虽然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够严密,但是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概括的能力,同扎实了本节课的双基教学。

  四、巩固练*、深化新知

  1、试一试7.427= 1.25= 13.81

  5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只大象重4吨,一条鲸鱼重145.6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多少倍?

  3、拓展能力!一张课桌的面积是23.4*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采用形式多样的练*,增强练*的兴趣。通过多样的分层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练*效率。使学生能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构建新知,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创设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有效的指导。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的愿望。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提出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如,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怎么办,通过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做学生印象深刻。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菁选(扩展3)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菁选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打细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已有知识经验,为后续学*小数除法奠定基础,同时也鼓励学生尝试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导学3:尝试直接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钱?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通过学生自主学*,尝试列竖式:甲商店每袋牛奶的单价是:11.5÷5;这是一道小数除法的问题,怎样计算呢?面对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

  预设:

  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时,学生会列出11.5÷5,并想:先把11.5元转化成115角,115÷5=23,23角=2.3元。

  生2:我发现小数除以整数,就象整数除法一样,只要在列竖式计算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

  导学2与导学3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针对学生个性化自主学*的特点,学生会统整思考并自主解决问题,选择怎么样的方法?主要取决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导学问题的隐性价值注重了对算理的理解。通过尝试笔算,进一步体会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尊重了学生差异性的特点。

  导学4:阅读教材第61页“乙商店”,尝试在下面算一算,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再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预设:学生可能会列竖式,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通过比较发现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成1:若有学生继续用转化成整数的方法计算,老师要适当点拨,鼓励学生。

  在转化成整数计算时,先把12.9元化成129角,129÷6时发现仍有余数,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可以把12.9元化成1290分,1290÷5=215,215分=2.15元。

  生成2:在列竖式计算12.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12.9看成12.90。

  生成3:在列竖式计算12.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可能无法再计算下去。(因为不够分了)

  【设计意图】

  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当提出129÷6时,当遇到有余数时怎么办?促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进一步转化,并能顺利解决问题;当遇到竖式计算仍有余数无法继续算下去时,可引导学生将它继续十等分,分得更小的单位。通过对生成问题的正确把握,突破难点,强化了学生迁移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组内交流,展示分享

  预设1:学生大约用8分钟时间

  合作交流、板书,组长分工,准备展示分享。

  预设2:教师在学生准备好的同时,采取报道站的方式确定小组板书内容。

  【展示交流】

  同学们,自主学*时间到了,准备好了吗?下面按报道站的顺序,分享一下我们的学*成果吧!

  预设:各组按导学问题的顺序到黑板上展示分享,分工讲解自己的思路。

  【设计意图】

  体现在教师帮助下的交流、展示分享,教会学生如何分工、如何准备、如何展示分享……由于学生还比较小,学*的各个环节、方式方法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帮助,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学会展示与交流,体现出指导性。

  四、学以致用,反馈提升

  【达标反馈】

  1.完成教材第61页“试一试”。

  7.42÷7

  8.2÷5

  15.9÷15

  【设计意图】

  通过练*巩固,进一步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及时发现错误,并加以分析改正,积累错误经验,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检验、反思能力。

  两袋苹果,第一袋9千克,卖81.9元,第二袋15千克,卖138元,买哪种更划算?

  预设:完成随堂练*内容,并补充了一道实际问题。确保有限的40分钟,实现有效为前提,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追求课堂的高效。

  【设计意图】

  补充这样一道现实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教学实现了算用结合的效果,为学生建立了“数学有用”的观念,提升了数学价值,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

  同样的橡皮,甲文具店买3送一共需3.6元;乙文具店买4送一共需6元;丙文具店买5送一共需9元,哪家更划算?

  【学教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我的不足之处有哪些?还有哪些问题?在与同伴交流、合作中我有哪些感受?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达标反馈,与追求层次化的传统练*设计有所不同,本课重点随堂练*。达标,不仅能检验知识目标达成情况,还能为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巩固新知的同时,更要注重积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的经验,这是分享式教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反思,传统教学通常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分享式教学中,反思成为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反思包括师生共同反思,反思内容包括学到了什么知识,还包括在研究过程中情感体验,特别是掌握了什么方法,形成了怎么样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每节课可以个人总结,也可以小组总结,同样包括教师的感受与收获,实现现实意义的教学相长。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书》第61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2)、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当被除数是小数时,尤其是遇到还有余数和整数位数不够除时,如何试商。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师:今天我们一起探索小数王国的奥密。可是国王说:在探秘之前,我们必须要闯过两关才可以,同学们有信心闯关吗?师:老师听到你们自信的声音。

  第一关:下面各数中哪个0去掉后,数的大小不变。(课件1)

  7.10

  15.20

  200

  0.070

  1.010

  2.0师:恭喜大家顺利闯过第一关,闯过第一关你们得到哪些启发.总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师:第二关,我说你答:

  0.5是()ge0.11.5是()个0.1

  0.3是()个0.1也就是()个0.01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两关我们都闯过了,小数王国的大门向我们敞开着,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精打细算

  师:你来猜一猜,小数国王要告诉我们什么?生:告诉我们生活中一定要“精打细算(课件2)”.

  师:在精打细算时,我们要用到”小数除以整数”的知识,这也是本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板书小数除以整数)师:请大家看屏幕,(课件3)仔细观察图片,你从上面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观察信息并汇报。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师:两家牛奶的质量相同,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这里的“更便宜”指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要看一看哪家的牛奶单价低。哪家低,哪家的牛奶就便宜。师:谁会列式?

  生:甲店每袋牛奶多少元?用11.5÷5乙店每袋牛奶多少元?用12.9÷6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生:这两道的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师:估一估两家牛奶的单价大概是多少元?生:估计两元多一点。师:你是怎样估的?生:

  师:这个结果只是大家估计的,并不一定十分准确,要想知道哪家牛奶更便宜,我们需要确切的计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以便解决我们到底应该去哪家买牛奶这个问题?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价格,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先尝试计算,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

  师:这道题有多种解法,有了第一种方法后,再思考其他方法?(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学生:交流,汇报,指名板书。

  老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各种方法。哪种方法更加简便实用。(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学生:一致认为列竖式计算。你是怎么计算的?商2表示什么,联系原题11.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小数点为什么要点在这里?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点小数点的

  2时候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

  (可能有多种理解:

  1、将11.5元*均分成5份,先将11份*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下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也可以从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十分之一,一共是15个十分之一,*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情况进行引导阐释。)

  2、师:我们来看大屏幕(课件4)演示计算过程,再来看一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思考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课件1)引导学生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2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的价格,有疑问的则小组交流,

  师:甲店牛奶的价格我们计算出来了,那么乙店牛奶的价格是多少呢?生自由做题,允许同桌讨论,师巡视指导。并请做好的同学上黑板演示。集体交流,教师引导总结: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再继续除。师:评讲生的板书。12除以6商2,点上小数点,9除以6等于1余3,怎么办?生:在余数3后面添上1个0师:这样可以吗?会改变被除数大小吗?那为什么我们以前学的整数除法就不可以随意的在被除数的末尾添0生:因为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除到小数末尾还有余数时,我们可以在余数末尾添0继续除。(这个3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3是表示3个十分之一,30个百分之一。)

  师:因为2.30元>2.15元,所以乙店的牛奶便宜一些。所以我们要买乙店的牛奶。如果我们不精打细算,就不知道哪家牛奶更便宜。因此,生活中一定要精打细算。

  9、集体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师:思考,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A按照除数除法法则去除。B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C除到小数末尾还有余数时,可以添0继续除。

  3老师真偑服你们,本节课学*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们都总结出来了。四巩固练*、延伸拓展

  师:好了规则总结出来了,那么本次探秘之旅的主要任务也就完成了。你们发现了吗?实际上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以便更好地生活。下面我们就应用所发现的奥秘去解决问题。(1)列竖式计算:

  7.42÷7=

  8.2÷5=

  15.9÷15=(2)同时请三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

  (3)其他同学的结果跟他们一样吗?不一样,认真想一想,哪个地方马虎?错在哪里?(4)教师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明确,当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除时,商就用0占位。 2森林医生:

  你们看大树朋友生病了,急需救治。让我们来做一次小医生好吗?谁愿意帮助大树恢复生机了,不要着急,做医生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你一定要仔细观察,确诊之后,再医治。生:找出错误,解释原因并改正。

  师:看,本来已经枯萎的大树,经过你们的医治,恢复了勃勃生机,你们真能干。 3实际应用:

  森林医生告诉我们,计算时千万不能马虎,否定会就会出问题,下面我们就以一种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反馈: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说你记忆最深刻的地方。

  师:今天我们探讨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王国还有无数的奥秘有待我们去探索,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中,踏实的学每一样知识,严谨地对待每一个问题。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小数除以整数

  11.5÷5= 2.3元

  12.9÷6=2.15元竖式: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

  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

  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过程与方法: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难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

  法。

  教学流程

  (一)复*旧知:

  1、昨天,淘气用115元买了5副羽毛球拍;小红用126元买了6副羽毛球拍,谁买的'便宜?

  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汇报,如何计算的。是整数除法)

  2、下面的哪些小数中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0.80

  12.90

  0.030

  200

  58.0

  3、相信你一定能填对。 0.5里有()个十分之一。

  0.3里有()个十分之一,也就是有()个百分之一。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老师的宝宝就喜欢喝这种牛奶(出示牛奶图)可是附*两个商店正在搞活动,你们帮老师参谋一下该买哪家的?为什么?

  生1:买甲商店的,因为11.5÷5大约是2元多,我感觉已经很便宜了。生2:算一算就知道了。

  2、师:两个商店牛奶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谁先来列式?生:11.5÷5

  12.9÷6师:这两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何不同?生:以前学得是整数除法,现在出现小数了。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尝试算一算。(教师巡视)师:有问题或遇到困难了吗?生:11.5÷5=23生:11.5÷5=2.3他们谁说得对呢?带着你们的疑问打开61页阅读。学生自主学*。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

  生:在计算小数除法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师:不错,还有吗?12.9÷6算到9除以6商1余3怎么办?生:在3的后面补“0”继续算。师:为什么可以补“0”继续算?

  生: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师:老师看你们学得很好,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

  出示练*题:82.8÷4,3.15÷3

  教师巡视发现3.15÷3出现问题。

  学生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重点是3.15÷3两种结果1.5和1.05对比,让学生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对,哪个错,说明理由。

  (三)巩固练*

  1、课后:试一试

  2、根据291.6÷18=16.2直接说出下面各算式的商。 2916÷18=

  29.16÷18=

  (四)课堂小结

  请你谈谈今天课堂上的收获或感想吧!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61精打细算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因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创设“精打细算”的情境,贴*现实生活,提出了数学问题“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在交流时,尊重学生个性思差异,使学生了解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总结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类似,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如果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最后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进一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巩固深化。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设计:

  一、复*引入(7分钟)

  1、(3分钟)昨天,淘气逛商店的时候,“用432元买了8个足球,每个足球多少钱呢?用816元买了8套运动服,运动服每套多少钱?”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汇报,如何计算的。是整数除法)(投影)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用竖式解决问题,复*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小数除法的学*作好铺垫。)

  2、(2分钟)今天淘气打算去买牛奶(出示主题图)

  你猜一猜淘气会买那个商店的牛奶?为什么?

  生1:我猜测淘气可能会买甲商店的,因为11.50÷5大约是2元多,我感觉已经很便宜了。

  生2:我猜测淘气可能会买乙商店的,因为乙商店虽然总价高一些,但是可以有六袋,我觉得比较合适。......

  (学生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判断方法,这样充分看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基础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只要他说的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估计、猜测,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3、(2分钟)师:现在大家的意见不太统一,如果两个商店的牛奶质量一样,你觉得淘气应该买价格高的还是价格便宜的牛奶?

  师“如果品质相同的话,我们自然要买便宜的,因为要精打细算嘛!

  师: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计算一下每个商店牛奶的价格,谁会列算式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11.5÷512.9÷6

  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总价÷数量=单价)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与我们以前所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这两题的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就叫做“小数除法”(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设计意图:统一学生的认识,引入新知,渗透“生活要精打细算”的思想。)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现在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并且尝试计算。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7分钟)

  师: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10分钟)

  生1:我们组在计算甲商店中每袋牛奶的价格时,先是把11.5元转化成115角,然后用“115÷5=23(角)”最后再把23角转化成2.3元。在计算乙商店的牛奶价格时,我们用的'是同样的方法。先把12.9元转化成129角,129÷6=21(角)......3(角)因为有余数,于是我们就把12.9元转化成1290分,1290÷6=215(分),215分=2.15元,2.3元〉2.15元,所以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2:我们发现可以用小数直接去除以整数,只要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生3:这样计算到“12.9÷6”时,除小数部分的时候还有余数,我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办,请大家帮助我们。

  生4:我们可以帮助你们,当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的时候,可以在余数的末尾补“0”,然后再继续除。因为小数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你们真了不起,有这么多想法,大家比较一下,你们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生:竖式计算。(学生也可能会说其他的方法)

  师:我们大部分同学会认为竖式计算比较简便实用,现在请两名学生到前面写出竖式,大家也试一试用竖式解决这两个题目。(指名两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课练本上。)

  集体交流订正,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再继续除。

  (设计意图:把问题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寻觅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但学生的语言不一定很规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2、(3分钟)教师板书:13.6÷812.5÷2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出结果?

  请两生到前面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然后集体交流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算法。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相似题目的练*,对于接受快的学生有提高熟练程度的作用,对于接受慢的学生有逐步熟练的作用。)

  三、试一试(10分钟)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了,愿意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下,下面这几道题吗?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数,估算可以让我们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7.42÷71.2÷513.8÷15

  题目分析:第一题是商的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第二题和第三题是整数部分为0,除的时候还需要补0再除的小数除法,可以先放手给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再让学生讲明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相信学生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能迁移出类似的小数除法。如果学生对于练*不能全部接受,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估计每题的商,然后再进行计算。)

  2、根据5145÷15=343,口算下面各题

  514.5÷15=51.45÷15=5.145÷15=

  3、开放题:(根据时间灵活练*)

  小明在献爱心活动中,准备把72.72元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你认为小明会捐给()位小朋友,每个灾区小朋友()元钱。

  师:在今后的学*中,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伸出友爱之手,将自己的零花钱节省下来,捐给哪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四、总结反馈(3分钟)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请大家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多方面的反思与回顾,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数学活动课《快餐店》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一节课下来,面对学生接二连三的出呼意料的精彩的对话,我不由得为他们喝彩。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我心里有一种深刻的感受越来越鲜明——这不就是我们新课标所追求的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

  一、巧改教材,使学*的内容更贴*学生的生活。

  小学生学*的有价值的数学应与他们的生活存在最*连接点、是思维最*发展区的数学。

  二、广挖素材,让数学从生活中来。

  众所周知,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因此,数学教学应广泛挖掘各类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是从活生生的生活中来的。

  感兴趣的学*自然充满激情,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三、巧设题材,让数学到生活中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运用什么都不应该是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学生通过上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使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数学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的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课标”的再学*、再实践,相信能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成长中创新!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1.5÷5 12.6÷6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老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将11.5元*均分成5份,先将11*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15个十分之一,*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6、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除法在竖式计算中有什么要注意的?

  五、[板书设计]精打细算

  甲商店:11.5元=115角11.5÷5=2.3(元)乙商店:12.9元÷6=2.15(元)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6

  【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除到小数部分仍有余数时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

  【导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发现问题

  师:生活中李老师总是喜欢精打细算,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家商店:(白板)出示教材主题图: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况。

  师:从图中看到什么了?发现了什么问题?

  预设:

  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5袋牛奶11.20元,乙商店买5袋赠一袋,也就是6袋12.9元。

  生:很容易会提出:买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

  生:也可能提出:一袋牛奶分别是多少元钱?等问题(课堂生成)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共同解决“买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呢?”板书课题:精打细算——小数除法(一)。

  明确目标:看到这个课题和这幅主题图,你能猜想到我们今天将要学*的相关知识是什么

  吗?

  预设:生:可能会回答: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方法。

  【设计意图】

  从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拉*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喜欢数学成为可能。能根据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巧妙落实、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四能”的要求。学生在这一环节,容易提出多种相关问题,针对生成的问题,老师要积极引导,有效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积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目标意识。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自主学*之前,我们共同看“自学指导”。(白板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阅读学*过程中的第1-4题。

  2.根据导学问题,先尝试自主完成。

  3.然后组内交流,解决存在的问题。

  4.小组分工合作,同时板演、练*讲解,作好展示准备。

  在自主学*之前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请你在梳理时,用最简洁的方式,在学案上写一写、画一画、不懂的用“?”做上标记。

  预设:学生大约用6-8分钟时间自主学*。(独学与对学)

  导学1:观察教材第61页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办?说一说。

  预设:

  生1:通过观察主题图,知道甲商店5袋牛奶是11.50元,乙商店5袋送一袋12.90元(或者说6袋牛奶12.90元也可以。);

  生2: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3:学生可能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

  生4:学生可能会“估计”出两个商店牛奶每袋约多少钱。(虽然后面安排了这个导学问题,但针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老师有必要适度、适当的评价鼓励。)

  ……

  【设计意图】虽然本问题在情境引入时已经有提及到,但我们仍然建议学生要经历这个信息、问题的梳理过程。本问题旨在让每个学生通过自主学*、同桌对学、经历完成阅读文本,读懂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并简要记录在学案上,培养学生记录学案的能力,创造学生的自主学*空间。

  导学2:

  阅读教材第61页“甲商店”,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如何计算一袋牛奶多少元钱?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

  预设:(在思考“导学1”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会想到“甲商店”一袋牛奶要多少元钱呢?学生可能会想到如下方法: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小数除以整数。(教材2—3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校买了8个足球,花了448元,每个足球多少元?

  学生用竖式计算,说说为什么用除法,怎样进行除法竖式计算。

  2、竖式计算:

  117÷3 996÷12

  3、创设情境:

  1)生活中,张阿姨是个精打细算的的人。 2)板书:精打细算3)出示情境图:

  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张阿姨会遇到什么问题呢?(去哪家买便宜)

  要想知道哪家便宜,就要知道什么?(家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

  二、自主探究

  1、怎样列式?

  师板书:

  11、5÷5

  12、6÷6为什么用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2、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3、尝试计算。

  4、汇报计算过程,教师适时点拨。(方法不一)

  5、重点讲解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

  7、师生共同完成题目“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

  三、课堂练*相关练*册。

  四、课堂小结。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小数除法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2、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五、作业。练*册。

  六、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

  11、5÷5

  12、6÷6

  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精打细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学校以及学生状况分析】

  大庆市直机关一小,是大庆市教育局直属的小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班级硬件齐全,每个教室都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这里的学生生源来自城市,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本班的学生对于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基础知识扎实,这就为学*本节内容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个班的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相信这些同学能够很顺利学好本节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己经掌握整数的除法计算,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应充分利用旧知,在复*旧知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要以旧引新,引导学生结合货币单位之间的关系,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并要给学生创造充分自主学*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并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己以学过的知识的思想。来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8盒牛奶元,乙商店买4盒赠一盒,也就是5盒元。

  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们看到两个商店牛奶的品牌一样,很容易会提出:去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这里以情境图出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这两道题都是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这是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你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最后全班汇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元化成112角。1128=14 14角= 元。在计算乙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元化成72角,725时有余数,所以再把元化成720分,7205=144,144分=元。甲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2:我发现可以用小数直接去除整数,只要在列竖式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1 23 20

  生3:但是在计算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看成。1 .4 45)7 .252 22 02 02 00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主动参与的能力,问题出现以后,要给学后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三、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小数除以整数,就可以按照整数除法计算,只要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新知识后,要尝试让学生进行归纳性的总结,虽然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够严密,但是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概括的能力,同扎实了本节课的双基教学。】

  四、巩固练*、深化新知

  1、试一试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只大象重4吨,一条鲸鱼重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多少倍?

  3、拓展能力!一张课桌的.面积是*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采用形式多样的练*,增强练*的兴趣。通过多样的分层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练*效率。使学生能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构建新知,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创设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有效的指导。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的基础上, 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的愿望。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提出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如,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怎么办,通过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做学生印象深刻。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9

  指导教师:

  设计教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⑴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

  ⑵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要渗透的内容)

  2、内容前后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三年级下册《元角分与小数》和本册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课中建立的算法是紧接着学*“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基础;同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都要利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因此本节课更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重要基础。

  3、学生学*时可能的困难

  ⑴“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学生易于模仿,能够记忆并借以应用解决问题,但是对于“为什么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多数不够关注,不易自明。

  ⑵被除数是小数,除法竖式中首次出现了小数点,对于竖式如何规范书写,学生需要顺应的过程。

  ⑶主题情境中出现了“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多数学生尝试着独立解决并不轻松。

  ⑷学生对于计算缺乏兴趣,而小数除法涉及到的运算很多如乘法减法,因此学生更容易出错,而且出错的原因也很多,常会出现累积错误。教师要正确辨析,紧扣教学的重点进行纠错。

  4、学生学*的兴趣、学*方式和学法分析

  学生对“购买牛奶”这个生活情境和“到哪个商店购买更划算”这一现实问题感兴趣,但是对由现实问题抽象出的数学算式的计算相对来说兴趣较低一些。

  学生的差异现实存在,多数学生能够以自主学*的方式探索算法,但小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主探索的能力,需要在小组交流中倾听、模仿,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引。

  二、我的思考及构想

  教学时紧扣两点“价值”和“算理”,体会到“实用价值”所在,便有了驱动,理解了“算理,”算法便有了根基。抓住一条主线——学生认知的轨迹“由直观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循着这一轨迹,创设活动、设计教学、引领生成。凸现两大数学思想“转化”和“类推”,建构算法。

  1、突出转化的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小数除以整数”,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学生不仅可以借此直接解决主题情境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借助整数除法的算理类推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实现迁移。在类推的过程学生学*的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素养和活动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后续学*中,“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更需要借转化这一策略将其转化为本节课的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内容,以本节课中思想方法的渗透促进新一轮转化的形成。

  2、体现数学化的过程

  ⑴让学生参与情境,经历横向数学化的过程。

  创设“买牛奶”的情境,“货比三家精打细算”为老师提建议“到哪家去买?”有趣又具有挑战性,将学生吸引到主题情境中来。在讨论到“哪个商店买更为划算”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甲乙丙商店每包牛奶各是多少钱?”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是因为生活需要才产生的,显现出计算的意义和价值。

  ⑵让学生自主探索,体会纵向数学化的过程。

  学生在此前已经理解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多能较为熟练地应用,已积累了一些的探究经验,初具了一定的探索能力,同时也接触过转化的思想。鉴于此,立足学生的知能基础,创设相对自由的探究空间,提供较为充分的探索时间,实现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究采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个体先独立思考,在充分感知尝试的基础上,组内交流算法,倾听、讨论,全班汇报交流、完善。促就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过程中,以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小数除法,掌握算法。

  3、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弹性设计。

  商的小数点的定位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学生自己理解并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的路径有这样一些可能:直接利用人民币,11.5元11元*均分成5份,得2元还剩1元,1元和5角合成15角,15角除以5等于3角,3角就是0.3元,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最为直观的一种方法;借助于图形,11个正方形和一个被*均分成10份,涂出其中的5份,将这些图形*均分成5份,得出2个1和5个十分之一,合成1.5,这样的思考过程呈现的表象显然比之人民币已更进一步;根据小数的结构想到11.5是11个1和5个0.1利用数的组成直接完成分的过程,这是课中力求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探索想要实现的。

  学生的普遍认知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不尽相同,个体差异现实存在,对于一部分知能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直观表象是理解算理不可或缺的支撑。在本册小数加减法乘法的学*中均呈现出数形结合的方法,在新世纪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中同样借力于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可见数形结合呈现直观表象是新知建立的一个支点。基于这样的考虑,弹性设计教学,根据学生课中的表现,适时运用或渗透数形结合的方法,直观操作感知分的过程促使更多的学生较为完整清晰地描述出计算的过程,明确商的小数点如此定位的缘由,真正理解算理。

  4、渗透估算意识,帮助理解算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这样的考量,课始创设情境之后,增设一个教学环节“估一估每个商店的牛奶单价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借助于已有的估算方法估出甲乙商店的牛奶单价都是2元多,丙商店的牛奶单价是3元多。通过这个环节既实现对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也可借估算孕伏小数除法的算法“先用整数部分去除”,同时商的大致取值范围的确定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的小数点的定位。

  三、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现理解并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①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②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

  3、能利用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与之相关的生活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在活动中培养、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类推等数学学*、探究的能力,提升自主探索、协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㈠课前谈话

  从购物这个话题引入。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在课始形成宽松融洽的气氛,激活学生学*的内驱力。

  ㈡创设情境

  1、情境激疑。出示主题图画面(牛奶促销广告)甲商店11.5元5包,乙商店12.6元6包,丙商店25.2元8包。

  学生交流观察获取的.信息。

  师:同样的牛奶,到哪家商店去购买好呢,帮老师出出主意。

  2、引出问题。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交流中达成共识:比较三个商店的牛奶单价,即每包牛奶的价钱各是多少。

  ㈢探索算法

  1、引导估算。

  师:看一看,估一估,每个商店的牛奶单价大约各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得出甲商店大约2元多,乙商店也约是2元多,而丙商店的单价大约是三元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说明:首先排除丙商店,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真的要这样货比三家,精打细算。(揭示课题:精打细算)

  师:甲乙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些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估算的结果又为学生自己尝试着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2、探索算法⑴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列出解答这两个数学问题的算式:11.5÷5 12.6÷6师: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和以前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

  引出小数除法。(板书:小数除法)⑵初探算法

  ①独立思考。学生尝试计算11.5÷5,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情况。

  ②汇报算法。可能出现算法1:将11.5元换算成115角,然后用115÷5列竖式解决。算法2:口算出答案11÷5=2元余1元1.5÷5=0.3元,2+0.3=2.3元算法3:直接列竖式11.5÷5汇报时引导学生尽可能具体地描述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算法1时,教师可评议:将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运用学过的整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了新的问题,了不起。如果学生汇报出算法2,教师指导其说出思考的过程。重点引导观察算法3,发现这个竖式与第一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引出商上的小数点,教师用红笔着重描出。

  ③理解算理。

  组织思考。师:想一想为什么要在此处点上小数点?

  学生可能会说出:先将11元*均分成5份得2元,再将剩下的1元和5角合起来是15角,15角*均分成5份得3角,3角用元作单位就是0.3元,3要写在十分位上,所以要点上小数点。还可能会从小数的组成上来说明:11个一除以5等于2个一,还剩1个一和5个0.1,15个0.1除以5等于3个0.1,因为是3个0.1所以要写在十分位上。指引该学生用教具来进行操作再现分的过程;指定其他学生看着算式描述计算过程,在其中教师规范竖式书写。

  引导比较。师:观察这两种竖式计算你有什么发现,你更喜欢哪一种?使学生明确第二种方法更为简洁。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借助于教师的引领让学生主动去表达、比较、发现,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对算法的初步感悟。

  ⑶尝试应用。

  ①建议学生用第二种方法算出乙商店的牛奶单价,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同位交流。

  ②指名描述计算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3、建构算法

  ①师:刚刚的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解决,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些?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又运用到了新的数学知识,小数除法,观察回顾12.6÷6和11.5÷5的计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出计算的步骤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商出现了小数,只要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如果学生有这样的发现,教师充分肯定。

  ②反馈练*:20.7÷9 18.9÷9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订正。

  ㈣巩固拓展

  1、设疑引思。师:刚刚我们估算出丙商店的牛奶单价约是3元多,究竟是多少,同学们有信心将准确的价格计算出来吗?

  2、自主探索。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探究情况。

  3、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解决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学生可能会说出将4角看成40分,在4的后面添上一个0,40分除以8等于5分。也可能会有学生说出4表示4个0.1,4个0.1,就是40个0.01,添上一个0再除。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评议后说明: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就可以像这样添上0继续除。

  4、反馈巩固。学生独立练*8.2÷5和7.42÷7指定两名同学板演,重点组织评议7.42÷7的计算过程,教师适时追问:十分位上的零能不能不写,为什么?

  [设计意图]情境的延续,同时解决的新问题具有挑战性,新一轮的探究让学生学*的热情再次得以激发。

  ㈤总结延伸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交流学*的收获,评价自己的表现。注:作业和板书暂略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学难点: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

  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活动:分一分。(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12块糖。谁来把它*均分成4份?(生踊跃举手)(1)指名分一分。

  (2)师:你的动手能力真强。请问:

  ①谁会用算式表示?

  生:12 ?4=3(块)

  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12块糖*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出示一片饼干,怎么表示?(1片)*均掰成两半举起其中一半,用小数怎么表示?(0.5片)

  出示4.5片饼干,用小数怎么表示?(4.5片)现在老师想把它*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能帮帮我吗?(生踊跃举手)(1)指名分一分。

  师:谢谢你帮老师解决难题。这位同学分的方法(先分3片整的,然后把剩下那个整的掰开,再分3个0.5片)不知你注意到了吗?等会咱们请他讲讲道理。

  (2)提问:①谁会用算式表示?

  生:4.5?3=1.5(片)

  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4.5片饼干*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3、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生1:相同的地方:都是除法算式。

  生2:不同的是第一个算式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第二个算式被除数和商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生3:还有一个相同的地方这两个算式都是根据“每份数?份数=总数”,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用除法得出的算式。生4:整数和小数的*均分都用除法。

  师:这几位同学说的都很好。根据第三位同学说的,你再往下想想,还能得出什么?生: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你的脑子转的真快。现在老师要看看谁观察的最细心。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61页情境图。

  2、细心观察,你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充分交流)

  3、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生1: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生2: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生3: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师:谁来说说第一个问题怎么列式?(11.5?5)第二个问题怎么列式?(12.9?6)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都是除法算式。

  生2: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对,都是小数除以整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板书:小数除以整数

  师:还有吗?想想这两个算式都是根据什么列式的?生:都是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用除法列式的。

  4、讨论: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师:你们都说对了。我也说一句:甲商店11.5元,乙商店12.9元,甲商店花钱少,所以甲商店便宜。我说的对吗?为什么?生:不对。因为“便宜”是用单价比的。

  师:看来,在生活中你是一个很会精打细算的人。现在我们一起来算算甲、乙两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板书课题:精打细算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索11.5?5的得数。(以“元”为单位转化为以“角”为单位)

  (1)小组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

  (2)指名板演,并试讲算理。

  生1:将11.5元转化为115角,用整数除法的法则算出结果后,在转化为以“元”为单位的数。

  生2: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列竖式计算。

  师:第一位同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整数除以整数)解决新问题(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重点来看看小数除以整数怎么计算。(请这位同学试着讲讲算理,教师及时补充。)

  师课件演示并补充:11元*均分成5份,每份2元,余1元;1元等于10角,10角加5角是15角,15角*均分成5份,每份是3角即0.3元;2元加0.3元是2.3元。也可以这样理解:11除以5商2余1,1个一等于10个0.1,10个0.1加5个0.1是15个0.1,15个0.1除以5是3个0.1即0.3,2加0.3是2.3。(3)小组讨论交流:被除数是几位小数?商是几位小数?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课件演示)

  通过交流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出12.9?6的得数。(以角引分,以元为单位转化为以

  分为单位)

  (1)你能用刚才第一位同学的方法求出12.9?6的得数吗?生1:我发现12.9元转化为129角后,除法竖式中有余数。

  师:人民币单位除了元、角,还有什么?(分)你可以怎么办?自己试一试。

  学生试做,汇报算法。

  (2)请你用刚才第二位同学的方法求出12.9?6的得数。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针对性的指名板演,并试讲算理。

  师课件演示并补充:12元*均分6份,每份2元;9角*均分成6份,每份是1角即0.1元,余3角;3角也就是30分,30分*均分成6份每份是5分即0.05元;2元加0.1元再加0.05元是2.15元。也可以这样理解:12*均分成6份每份是2;9个0.1*均分成6份每份1个0.1,余0.3;0.3也就是30个0.03,30个0.03*均分成6份每份5个0.01即0.05;2加0.1再加0.05是2.15。(3)小组讨论交流:小数部分有余数时怎么办?

  生: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因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师:请你把两个算式一起看,商中小数点的位置和商是几位小数有关吗?和谁有关?

  生:无论商是几位小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3、同桌说一说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指名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4、组内说一说:小数除以整数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全班汇报。

  师归纳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法则计算;在除法竖式中,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的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学以致用。

  现在我们请刚才分饼干的这位同学再来演示一下,请你细心看他是怎么分的。(请生演示)请你列出竖式,并用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试着跟同桌讲一讲算理。

  同桌合作讨论,指名试讲算理。

  2、课件出示练*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学困生及时给予单独辅导。

  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前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坠毁事故的报道),你有什么想说的?(课件出示)

  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相信看了这篇文章,大家一定会吸取教训,在生活中做一个细心的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好,你认为今天这节课你的表现哪些地方让你满意?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1

  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6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现理解并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①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②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

  3、能利用小数除以整数的算法解决与之相关的生活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4、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观察、比较等数学学*探究的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提升自主探索、协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一、复*激趣

  1、下面各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并且数的大小不变?

  7.10

  15.20

  100

  0.070

  1.01

  2.0

  2、0.5是()个十分之一。1.5是()个十分之一。0.3是()个十分之一,也就是()个百分之一

  二、情境激疑

  1、创设情境

  张老师在附*的商店买牛奶。但同一种品牌的牛奶在万盛百货和岁宝有不同的促销方式。(出示主题图画面)你能观察到哪些信息?

  2、引出问题。到哪个商店买更为便宜?(引导学生说出每袋牛奶的价钱。)(揭示课题:精打细算)

  3.要想分别求出甲乙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应该怎样列式?11.5÷5=

  12.9÷6=预设1:当学生说出11.50÷5时,教师问,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能省去吗?为什么?

  预设2:当学生直接说出11.5÷5时,教师板书后问,你为什么把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省去了?(接下来同预设1)

  11.5÷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单纯地看算式,还可以怎样说?(渗透小数除法的意义)

  师: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算式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板书:小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

  三、探索算法

  引导估算: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估算方法来估一估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说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都是2元多一些。)

  还需要我们进行精确地计算。同学们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是多少呢?

  1、探索算法

  ①独立思考。学生尝试计算11.5÷5,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情况。教师巡视指导,寻找典型算法,

  ②汇报算法。

  预设

  1、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投影学生作品:

  11.5元=115角

  115÷5=23(角)

  23角=2.3元

  11.5÷5=2.3(元)引导:把11.5元化成115角进行计算是因为小数除法也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

  板书:小数可当整数算

  预设

  2、直接运用竖式计算。这时让学生板演竖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板书: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③理解算理。

  预设

  1、学生把11.5扩大10倍,得到23后再缩小10倍得到2.3

  引导:你把11.5扩大10倍后变成了115,为什么要这样做?(小数可当整数算)现在老师把它变回11.5,商的小数点应点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这一点你做的非常好,你准确地点出了小数点的位置。看来商的小数点应该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预设2:用元角分来解释。预设3: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小结:

  (1)、用竖式计算;

  (2)、都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来计算的;

  (3)、都研究了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问题。

  2、尝试应用。

  算出乙商店的牛奶单价,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同位合作交流。引导:在计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为什么要添0呢?为了接着除。添上0后由原来的3个十分之一变成了30个百分之一,30个百分之一*均分成5份,每份应该是5个百分之一,5应写在百分位的上面。

  当小数末尾有余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添0接着除。

  3、建构算法

  观察回顾,总结计算方法。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再继续除。

  四、拓展深化

  笑笑买了21.45米的布做衣服,一共做了15件,*均每件衣服用布多少米?38.4÷6

  6.7÷5=

  3.6 ÷3=

  12.1 ÷11=

  五、总结延伸

  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添0继续除。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活动:分一分。(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1、出示12块糖。谁来把它*均分成4份?(生踊跃举手)

  (1)指名分一分。

  (2)师:你的动手能力真强。请问:

  ①谁会用算式表示?

  生:12 ?4=3(块)

  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12块糖*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2、出示一片饼干,怎么表示?(1片)*均掰成两半举起其中一半,用小数怎么表示?(片)

  出示片饼干,用小数怎么表示?(片) 现在老师想把它*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能帮帮我吗?(生踊跃举手)

  (1)指名分一分。

  师:谢谢你帮老师解决难题。这位同学分的方法(先分3片整的,然后把剩下那个整的掰开,再分3个片)不知你注意到了吗?等会咱们请他讲讲道理。

  (2)提问:

  ①谁会用算式表示?

  生:?3=(片)

  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把片饼干*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3、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生1:相同的地方:都是除法算式。

  生2:不同的是第一个算式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第二个算式被除数和商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生3:还有一个相同的地方这两个算式都是根据“每份数?份数=总数”,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用除法得出的算式。

  生4:整数和小数的*均分都用除法。

  师:这几位同学说的都很好。根据第三位同学说的,你再往下想想,还能得出什么?

  生: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你的脑子转的真快。现在老师要看看谁观察的最细心。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61页情境图。

  2、细心观察,你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充分交流)

  3、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1: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

  生2:乙商店每袋牛奶多少钱?

  生3: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师:谁来说说第一个问题怎么列式?

  (5)第二个问题怎么列式?

  (6)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都是除法算式。

  生2: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对,都是小数除以整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板书:小数除以整数

  师:还有吗?想想这两个算式都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生:都是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用除法列式的。

  4、讨论: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师:你们都说对了。我也说一句:甲商店元,乙商店元,甲商店花钱少,所以甲商店便宜。我说的对吗?为什么?

  生:不对。因为“便宜”是用单价比的。

  师:看来,在生活中你是一个很会精打细算的人。现在我们一起来算算甲、乙两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板书课题:精打细算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索?5的得数。(以“元”为单位转化为以“角”为单位)

  (1)小组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指名板演,并试讲算理。

  生1:将元转化为115角,用整数除法的法则算出结果后,在转化为以“元”为单位的数。

  生2: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列竖式计算。

  师:第一位同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整数除以整数)解决新问题(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重点来看看小数除以整数怎么计算。

  (请这位同学试着讲讲算理,教师及时补充。)

  师课件演示并补充:11元*均分成5份,每份2元,余1元;1元等于10角,10角加5角是15角,15角*均分成5份,每份是3角即元;2元加元是元。也可以这样理解:11除以5商2余1,1个一等于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15个除以5是3个即,2加是。

  (3)小组讨论交流:被除数是几位小数?商是几位小数?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课件演示)

  通过交流比较,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出6的得数。(以角引分,以元为单位转化为以分为单位)

  (1)你能用刚才第一位同学的方法求出?6的得数吗?

  生1:我发现元转化为129角后,除法竖式中有余数。

  师:人民币单位除了元、角,还有什么?(分)你可以怎么办?自己试一试。

  学生试做,汇报算法。

  (2)请你用刚才第二位同学的方法求出?6的得数。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针对性的指名板演,并试讲算理。

  师课件演示并补充:12元*均分6份,每份2元;9角*均分成6份,每份是1角即元,余3角;3角也就是30分,30分*均分成6份每份是5分即元;2元加元再加元是元。也可以这样理解:12*均分成6份每份是2;9个*均分成6份每份1个,余 ;也就是30个,30个*均分成6份每份5个即;2加再加是。

  (3)小组讨论交流:小数部分有余数时怎么办?

  生: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因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请你把两个算式一起看,商中小数点的位置和商是几位小数有关吗?和谁有关?

  生:无论商是几位小数,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3、同桌说一说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指名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4、组内说一说:小数除以整数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再全班汇报。

  师归纳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法则计算;在除法竖式中,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的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的末尾添“0”再继续除。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学以致用。

  现在我们请刚才分饼干的这位同学再来演示一下,请你细心看他是怎么分的。(请生演示)请你列出竖式,并用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试着跟同桌讲一讲算理。

  同桌合作讨论,指名试讲算理。

  2、课件出示练*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学困生及时给予单独辅导。

  3、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前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坠毁事故的报道),你有什么想说的?(课件出示)

  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相信看了这篇文章,大家一定会吸取教训,在生活中做一个细心的人。

  四、课堂小结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当被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试商,尤其是遇到还有余数和整数位数不够除时。

  〖教学设计〗

  一、 出示情境图:明确问题。

  二、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先独立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

  交流方法:

  1、估算:11.2<8×2

  2、积的小数位数( )×8=11.2 一位小数

  3、元转化为角,转化整数乘法。

  *题:甲商店8瓶牛奶11.2元,乙商店买四赠一,四瓶牛奶7.2元。问哪家商店卖的便宜?

  甲商店 11.5元=112角 11.2÷8=1.4(元)

  乙商店 7.2÷5=1.44(元)

  答:所以甲商店卖的便宜。

  4、商不变的规律。

  2、讨论:

  问题1、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

  问题2、除不尽怎么办?

  3、总结: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三、巩固练*

  第61页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讲评,有问题及时解决。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学校以及学生状况分析:大庆市直机关一小,是大庆市教育局直属的小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班级硬件齐全,每个教室都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这里的学生生源来自城市,受到了较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知识量,学生的思维比较灵活。本班的学生对于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基础知识扎实,这就为学*本节内容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另外这个班的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相信这些同学能够很顺利学好本节知识。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学*的,学生己经掌握整数的除法计算,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应充分利用旧知,在复*旧知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要以旧引新,引导学生结合货币单位之间的关系,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并要给学生创造充分自主学*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并逐步体会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为己以学过的知识的思想。来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教学重难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8盒牛奶11.20元,乙商店买4盒赠一盒,也就是5盒7.20元。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们看到两个商店牛奶的品牌一样,很容易会提出:去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设计意图:这里以情境图出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11.28;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7.25。这两道题都是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这是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你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最后全班汇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11.2元化成112角。1128=14 14角=1.4元。在计算乙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7.2元化成72角,725时有余数,所以再把7.2元化成720分,7205=144,144分=1.44元。甲商店的牛奶便宜。生2:我发现可以用小数直接去除整数,只要在列竖式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1.48)1 1.283 23 20生3:但是在计算7.25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7.2看成7.20。1 .4 45)7 .252 22 02 02 00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主动参与的能力,问题出现以后,要给学后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三、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小数除以整数,就可以按照整数除法计算,只要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新知识后,要尝试让学生进行归纳性的总结,虽然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够严密,但是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概括的能力,同扎实了本节课的双基教学。

  四、巩固练*、深化新知

  1、试一试7.427= 1.25= 13.81

  5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只大象重4吨,一条鲸鱼重145.6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多少倍?

  3、拓展能力!一张课桌的面积是23.4*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采用形式多样的练*,增强练*的兴趣。通过多样的分层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练*效率。使学生能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构建新知,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创设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有效的指导。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的愿望。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提出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如,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怎么办,通过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做学生印象深刻。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15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即使小数除法的起点又是基础。因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创设的情景贴*现实生活,提出教学问题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引导学生研究,在交流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在情境中观察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观察中感受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并获得成功的乐趣。

  三、学*者特征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薄弱,对于新知识接受较慢。课前预*要求学生复*之前学*的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老师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顺便复*之前学*的内容,为新知识做好准备。什么是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乘法的计算方法?指明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板书课题——精打细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情景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问题:哪家牛奶便宜?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法一:元角换算

  11.5=115角

  115÷5=21角

  21角=2.3元

  法二:逐步法

  11.5元=10元+1.5元

  10元÷5=2元

  1.5元=15角

  15角÷5=3角

  3角=0.3元

  2元+0.3元=2.3元

  三、比较竖式体会计算方法

  前两种方法都很好计算出答案但是太过于繁琐,我们来学*简洁一点的计算方法。

  四、尝试小结计算方法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五、再探竖式,确定方法,总结不同

  六、课堂小结

  小数除法的意义:两个乘数的积与其中一个乘数,求另一个乘数的运算。

  七、教学评价

  自我评价,同坐互评。今天学*如何,内容掌握如何。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课堂上我以学生学过的整数除法来引导学生思考,体会两者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方法。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菁选(扩展4)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6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已有知识经验,为后续学*小数除法奠定基础,同时也鼓励学生尝试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导学3:尝试直接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钱?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通过学生自主学*,尝试列竖式:甲商店每袋牛奶的单价是:11.5÷5;这是一道小数除法的问题,怎样计算呢?面对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

  预设:

  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时,学生会列出11.5÷5,并想:先把11.5元转化成115角,115÷5=23,23角=2.3元。

  生2:我发现小数除以整数,就象整数除法一样,只要在列竖式计算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

  导学2与导学3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针对学生个性化自主学*的特点,学生会统整思考并自主解决问题,选择怎么样的方法?主要取决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导学问题的隐性价值注重了对算理的理解。通过尝试笔算,进一步体会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尊重了学生差异性的特点。

  导学4:阅读教材第61页“乙商店”,尝试在下面算一算,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再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预设:学生可能会列竖式,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通过比较发现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成1:若有学生继续用转化成整数的方法计算,老师要适当点拨,鼓励学生。

  在转化成整数计算时,先把12.9元化成129角,129÷6时发现仍有余数,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可以把12.9元化成1290分,1290÷5=215,215分=2.15元。

  生成2:在列竖式计算12.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12.9看成12.90。

  生成3:在列竖式计算12.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可能无法再计算下去。(因为不够分了)

  【设计意图】

  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当提出129÷6时,当遇到有余数时怎么办?促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进一步转化,并能顺利解决问题;当遇到竖式计算仍有余数无法继续算下去时,可引导学生将它继续十等分,分得更小的单位。通过对生成问题的正确把握,突破难点,强化了学生迁移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组内交流,展示分享

  预设1:学生大约用8分钟时间

  合作交流、板书,组长分工,准备展示分享。

  预设2:教师在学生准备好的同时,采取报道站的方式确定小组板书内容。

  【展示交流】

  同学们,自主学*时间到了,准备好了吗?下面按报道站的顺序,分享一下我们的学*成果吧!

  预设:各组按导学问题的顺序到黑板上展示分享,分工讲解自己的思路。

  【设计意图】

  体现在教师帮助下的交流、展示分享,教会学生如何分工、如何准备、如何展示分享……由于学生还比较小,学*的各个环节、方式方法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帮助,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学会展示与交流,体现出指导性。

  四、学以致用,反馈提升

  【达标反馈】

  1.完成教材第61页“试一试”。

  7.42÷7

  8.2÷5

  15.9÷15

  【设计意图】

  通过练*巩固,进一步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及时发现错误,并加以分析改正,积累错误经验,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检验、反思能力。

  两袋苹果,第一袋9千克,卖81.9元,第二袋15千克,卖138元,买哪种更划算?

  预设:完成随堂练*内容,并补充了一道实际问题。确保有限的40分钟,实现有效为前提,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追求课堂的高效。

  【设计意图】

  补充这样一道现实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教学实现了算用结合的效果,为学生建立了“数学有用”的观念,提升了数学价值,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

  同样的橡皮,甲文具店买3送一共需3.6元;乙文具店买4送一共需6元;丙文具店买5送一共需9元,哪家更划算?

  【学教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我的不足之处有哪些?还有哪些问题?在与同伴交流、合作中我有哪些感受?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达标反馈,与追求层次化的传统练*设计有所不同,本课重点随堂练*。达标,不仅能检验知识目标达成情况,还能为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巩固新知的同时,更要注重积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的经验,这是分享式教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反思,传统教学通常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分享式教学中,反思成为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反思包括师生共同反思,反思内容包括学到了什么知识,还包括在研究过程中情感体验,特别是掌握了什么方法,形成了怎么样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每节课可以个人总结,也可以小组总结,同样包括教师的感受与收获,实现现实意义的教学相长。

  【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除到小数部分仍有余数时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

  【导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发现问题

  师:生活中李老师总是喜欢精打细算,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家商店:(白板)出示教材主题图: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况。

  师:从图中看到什么了?发现了什么问题?

  预设:

  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5袋牛奶11.20元,乙商店买5袋赠一袋,也就是6袋12.9元。

  生:很容易会提出:买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

  生:也可能提出:一袋牛奶分别是多少元钱?等问题(课堂生成)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共同解决“买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呢?”板书课题:精打细算——小数除法(一)。

  明确目标:看到这个课题和这幅主题图,你能猜想到我们今天将要学*的相关知识是什么

  吗?

  预设:生:可能会回答: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方法。

  【设计意图】

  从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拉*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喜欢数学成为可能。能根据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巧妙落实、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四能”的要求。学生在这一环节,容易提出多种相关问题,针对生成的问题,老师要积极引导,有效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积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目标意识。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自主学*之前,我们共同看“自学指导”。(白板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1.阅读学*过程中的第1-4题。

  2.根据导学问题,先尝试自主完成。

  3.然后组内交流,解决存在的问题。

  4.小组分工合作,同时板演、练*讲解,作好展示准备。

  在自主学*之前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请你在梳理时,用最简洁的方式,在学案上写一写、画一画、不懂的用“?”做上标记。

  预设:学生大约用6-8分钟时间自主学*。(独学与对学)

  导学1:观察教材第61页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办?说一说。

  预设:

  生1:通过观察主题图,知道甲商店5袋牛奶是11.50元,乙商店5袋送一袋12.90元(或者说6袋牛奶12.90元也可以。);

  生2: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3:学生可能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

  生4:学生可能会“估计”出两个商店牛奶每袋约多少钱。(虽然后面安排了这个导学问题,但针对学生生成的问题,老师有必要适度、适当的评价鼓励。)

  ……

  【设计意图】虽然本问题在情境引入时已经有提及到,但我们仍然建议学生要经历这个信息、问题的梳理过程。本问题旨在让每个学生通过自主学*、同桌对学、经历完成阅读文本,读懂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并简要记录在学案上,培养学生记录学案的能力,创造学生的自主学*空间。

  导学2:

  阅读教材第61页“甲商店”,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如何计算一袋牛奶多少元钱?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

  预设:(在思考“导学1”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会想到“甲商店”一袋牛奶要多少元钱呢?学生可能会想到如下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一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

  结合教材"精打细算"的情境,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在讨论解决问题策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努力探索新知识;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的优势,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计算方法多样化。再在总结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类似,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如果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最后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进一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巩固深化。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处于一个*聚集的乡镇,是一个三校合并不久的学校,学生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由于地处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对学生家庭教育较淡薄。但本班学生为首批国家级实验区的学生,使用实验教材已经将*四年,大部分学生已具有一定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的能力,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商店为了促销,常常打出各种各样的广告。比如打折、送礼品,买几送几等活动,你看笑笑就遇到了这样的事。

  (出示情境图)

  师:你从图上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1:甲商店5盒牛奶11.5元,乙商店5盒牛奶12.9元。

  生2:乙商店应该是6盒牛奶12 .9元。

  生1:那一盒是送的。

  生2:那一盒虽然是送的,你如果不买那5盒,会送你吗?

  师:送的那盒算不算,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生3:我认为该算,买五盒送一盒,那是商家的促销手段,价钱已经包含在了五盒中,所以12 .9元实际是六盒的价钱。

  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比一比,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师:甲商店5盒牛奶11.5元,乙商店6盒牛奶12 .9元。

  怎么比较,有什么策略呢?

  生;先分别算出每个商店一盒牛奶的价钱,再进行比较。甲商店的每盒牛奶的单价是11.5÷5,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12 .9÷6。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师:这两道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我们学过的知识,先想一想、算一算两家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学生独立探究后,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们组计算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时,先把11.50元化成角,11.50元=115角(列竖式),115÷5=23(角),23角=2.3元)。

  生2:我们组计算时,把11.50元化成分,11.50元=1150分,11150÷5=230(分)(列竖式),230分=2.3元。

  生3:我们组直接用11.5除以5。

  师:说说怎么算的?

  生3:我们是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算的,只是把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罢了。

  师:请把你们组的计算方法板演在黑板上,其余学生也试试看。(结合板演,交流计算方法,师总结)

  师:在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时,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多,大家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一些 。

  师:刚才我们算出了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出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吗?然后与同桌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

  师:通过计算,我们现在再比较一下甲乙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齐声):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师:我们买东西时要货比三家,精打细算。

  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1÷3= 43.2÷12= 8.64÷8=

  24.6÷5= 6.2÷5= 28.8÷15=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可选择2-6题完成,结合板演集体订正)

  (三)巩固深化,实际应用

  师: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不只笑笑在购买牛奶时遇到,在我们的身边也随处可遇(出示题目):

  上周我校举行"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三年级的46名学生共捐款55.2元,五年级60名学生共捐款65.4。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三年级学生*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生2:四年级学生*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师:请同学们从中选1题独立完成。

  师:在今后的学*中,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伸出友爱之手,将自己的零花钱节省下来,捐给哪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四)回顾与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只要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生2: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时,如果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

  生3:我学会了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精打细算,不乱花钱?

  生4:我知道了同学间要互相帮助。

  五、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组织中,我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很自然的将学生的整个学*活动围绕"精打细算"这一活动情境步步展开。在教学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启发:

  1.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教材编写意图,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如本节课在我引出"精打细算"这一情境后,组织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学生由此产生了争议:"乙商店送的那盒牛奶算不算?"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织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进行验证,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相信的学生的潜力,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策略、提供解决问题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新知。

  六、案例点评

  在教学"精打细算"一课时,教师除教学环节设计紧扣,学生活动充分外,还具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的地方:

  1.学生进行练*时,照顾了多数学生的需求。如本节课在学生解决了甲乙两个商店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后,设计了一组练*题,让学生从中任选题进行巩固练*,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需求。

  2.将学生的思想教育融入到教学中。数学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关注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如本节课教师利用教学情境和"手拉手"献爱心问题情境,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都应精打细算,同学间应互相帮助,互献爱心。

  3.学生*惯养成较好,学*能力较强。在每一项活动中,学生都能积极的投入到学*中,并且学生倾听、交流等*惯养成较好;此外小组合作组织有序、实效性强,学生语言表达完整、精炼,归纳、总结能力较强。

  教材分析

  《精打细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学生学*了整数除法之后,学*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计算教学课,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对齐,本课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及其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的,掌握算法和探究算理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针对本班的学生对于整数除法计算知识掌握比较好,基础知识扎实,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需要在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下,来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任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

  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谈话创设情境,适时板书课题。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按照教材呈现的一个“精打细算”的情景,让学生判断哪个商店的牛奶更便宜,并想办法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新授

  学生通过思考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把问题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寻觅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独立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思维也是有差异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算法,在汇报时让学生对几种算法进行展示,交流,辨析,让学生在宽松的学*氛围里大胆质疑,引导学生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通过几种算法的总结比较,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对算法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帮助学生建立了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数学模型。接着我出示了两道相似题目的练*,对于接受快的学生有提高熟练程度的作用,对于接受慢的学生有逐步熟练的作用。

  三、巩固练*、深化新知

  1、试一试

  7.42÷7= 8.2÷5= 15.9÷15

  第一题是商的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第二题和第三题是整数部分为0,除的时候还需要补0再除的小数除法,可以先放手给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再让学生讲明计算方法。充分相信学生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能迁移出类似的小数除法。如果学生对于练*不能全部接受,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估计每题的商,然后再进行计算。

  2小诊所:题目没有定,想从学生那里找些资源。以学生的错例为练*,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开放题:(根据时间灵活练*)

  小明在献爱心活动中,准备把72.72元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你认为小明会捐给( )位小朋友,每个灾区小朋友( )元钱。

  联系生活实际, 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四、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多方面的反思与回顾,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课外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注重学生生活实践,并且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体现课改精神。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1.5÷5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2、学生交流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老师应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行引导。将11.5元*均分成5份,先将11*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该写在十分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十分之一,加上十分位上的5,总共是15个十分之一,*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分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6、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96.6÷4255.8÷31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菁选(扩展5)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属于本册教材第五单元小数除法的内容,属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教材创设了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自然引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本节课为以后进一步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力目标:利用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与交流的情感品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出示甲、乙两商店的牛奶销售情境,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甲商店8盒牛奶11.20元,乙商店买4盒赠一盒,也就是5盒7.20元。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们看到两个商店牛奶的品牌一样,很容易会提出:“去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呢?”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

  这里以情境图出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会想到: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再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11.2÷8;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7.2÷5。这两道题都是小数除法,怎样计算呢?这是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你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最后全班汇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11.2元化成112角。112÷8=1414角=1.4元。在计算乙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时,先把7.2元化成72角,72÷5时有余数,所以再把7.2元化成720分,720÷5=144,144分=1.44元。甲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2:我发现可以用小数直接去除整数,只要在列竖式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生3:但是在计算7.2÷5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7.2看成7.20。

  【设计意图】

  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所以在本课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乐于探索、主动参与的能力,问题出现以后,要给学后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三、教师总结:通过同学们自己想办法,小数除以整数,就可以按照整数除法计算,只要注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

  【设计意图:】

学生在学*新知识后,要尝试让学生进行归纳性的总结,虽然学生的语言可能不够严密,但是经常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概括的能力,同扎实了本节课的双基教学。

  四、巩固练*、深化新知

  1、试一试7.42÷7=1.2÷5=13.8÷15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只大象重4吨,一条鲸鱼重145.6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多少倍?

  3、拓展能力!一张课桌的面积是23.4*方分米,长是5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

  采用形式多样的练*,增强练*的兴趣。通过多样的分层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提高了练*效率。使学生能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能应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构建新知,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在教学时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创设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主动探索,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有效的指导。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点评: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小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的愿望。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提出在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如,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怎么办,通过讨论由学生自己解决,这样做学生印象深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已有知识经验,为后续学*小数除法奠定基础,同时也鼓励学生尝试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导学3:尝试直接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钱?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通过学生自主学*,尝试列竖式:甲商店每袋牛奶的单价是:11.5÷5;这是一道小数除法的问题,怎样计算呢?面对一个新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先想办法。

  预设:

  生1:在计算甲商店每袋牛奶多少元时,学生会列出11.5÷5,并想:先把11.5元转化成115角,115÷5=23,23角=2.3元。

  生2:我发现小数除以整数,就象整数除法一样,只要在列竖式计算时,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

  导学2与导学3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开进行。针对学生个性化自主学*的特点,学生会统整思考并自主解决问题,选择怎么样的方法?主要取决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导学问题的隐性价值注重了对算理的理解。通过尝试笔算,进一步体会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尊重了学生差异性的特点。

  导学4:阅读教材第61页“乙商店”,尝试在下面算一算,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再比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预设:学生可能会列竖式,用笔算的方法计算。

  通过比较发现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成1:若有学生继续用转化成整数的方法计算,老师要适当点拨,鼓励学生。

  在转化成整数计算时,先把12.9元化成129角,129÷6时发现仍有余数,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可以把12.9元化成1290分,1290÷5=215,215分=2.15元。

  生成2:在列竖式计算12.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应在余数后面补0再继续除,因为在小数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可以把12.9看成12.90。

  生成3:在列竖式计算12.9÷6时,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可能无法再计算下去。(因为不够分了)

  【设计意图】

  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当提出129÷6时,当遇到有余数时怎么办?促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做进一步转化,并能顺利解决问题;当遇到竖式计算仍有余数无法继续算下去时,可引导学生将它继续十等分,分得更小的单位。通过对生成问题的正确把握,突破难点,强化了学生迁移和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组内交流,展示分享

  预设1:学生大约用8分钟时间

  合作交流、板书,组长分工,准备展示分享。

  预设2:教师在学生准备好的同时,采取报道站的方式确定小组板书内容。

  【展示交流】

  同学们,自主学*时间到了,准备好了吗?下面按报道站的顺序,分享一下我们的学*成果吧!

  预设:各组按导学问题的顺序到黑板上展示分享,分工讲解自己的思路。

  【设计意图】

  体现在教师帮助下的交流、展示分享,教会学生如何分工、如何准备、如何展示分享……由于学生还比较小,学*的各个环节、方式方法需要老师的引导与帮助,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学会展示与交流,体现出指导性。

  四、学以致用,反馈提升

  【达标反馈】

  1.完成教材第61页“试一试”。

  7.42÷7

  8.2÷5

  15.9÷15

  【设计意图】

  通过练*巩固,进一步对小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巩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及时发现错误,并加以分析改正,积累错误经验,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检验、反思能力。

  两袋苹果,第一袋9千克,卖81.9元,第二袋15千克,卖138元,买哪种更划算?

  预设:完成随堂练*内容,并补充了一道实际问题。确保有限的40分钟,实现有效为前提,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追求课堂的高效。

  【设计意图】

  补充这样一道现实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教学实现了算用结合的效果,为学生建立了“数学有用”的观念,提升了数学价值,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

  同样的橡皮,甲文具店买3送一共需3.6元;乙文具店买4送一共需6元;丙文具店买5送一共需9元,哪家更划算?

  【学教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我的不足之处有哪些?还有哪些问题?在与同伴交流、合作中我有哪些感受?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达标反馈,与追求层次化的传统练*设计有所不同,本课重点随堂练*。达标,不仅能检验知识目标达成情况,还能为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巩固新知的同时,更要注重积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的经验,这是分享式教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反思,传统教学通常反思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分享式教学中,反思成为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反思包括师生共同反思,反思内容包括学到了什么知识,还包括在研究过程中情感体验,特别是掌握了什么方法,形成了怎么样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等。每节课可以个人总结,也可以小组总结,同样包括教师的感受与收获,实现现实意义的教学相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当被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试商,尤其是遇到还有余数和整数位数不够除时。

  〖教学设计〗

  一、 出示情境图:明确问题。

  二、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先独立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

  交流方法:

  1、估算:11.2<8×2

  2、积的小数位数( )×8=11.2 一位小数

  3、元转化为角,转化整数乘法。

  *题:甲商店8瓶牛奶11.2元,乙商店买四赠一,四瓶牛奶7.2元。问哪家商店卖的便宜?

  甲商店 11.5元=112角 11.2÷8=1.4(元)

  乙商店 7.2÷5=1.44(元)

  答:所以甲商店卖的便宜。

  4、商不变的规律。

  2、讨论:

  问题1、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

  问题2、除不尽怎么办?

  3、总结: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三、巩固练*

  第61页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讲评,有问题及时解决。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知道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

  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具准备:

  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购物吗?购物的学问可大了,那老师得向你们请教请教。你们*时接触最多的学具就是笔了,那买笔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语速要快)

  找1---3名学生回答。(老师要往精打细算上引导,如:你在价钱方面是怎样考虑的?)

  小结:听出来了,你们在买笔的时候,既要美观的,又要实用的,价钱呢?还要便宜的,你们这些想法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那就是精打细算。(如果学生没有领会老师的意图,接着引导:那我们在考虑价钱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货比三家呀,这还需要我们精打细算)

  同时板书:精打细算

  二、创设情景:

  1.既然同学们在购物方面有这么多好方法,那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一个忙。今天老师去买牛奶,发现超市正在搞促销活动,一样的牛奶在超市的价格却不一样,该买哪家的牛奶呢?这是老师在买牛奶时遇到的情况:

  出示大屏幕:

  2.你们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找1—2名学生回答。)

  3.要想哪家超市的牛奶比较便宜,应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每袋牛奶的价钱。)

  4.要想分别求出甲乙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应该怎样列式?

  预设1:当学生说出11.50÷5时,教师问,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能省去吗?为什么?

  小结:用小数来表示价钱的时候一般要保留两位小数,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货币流通的通常要精确到分,而在计算的时候为了方便,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去。

  教师板书:11.50÷5=

  要求出乙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又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2.9÷6=

  预设2:当学生直接说出11.5÷5时,教师板书后问,你为什么把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省去了?(接下来同预设1)

  5.11.5÷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单纯地看算式,还可以怎样说?

  (渗透小数除法的意义)

  6.大家看,这两个除式与我们以前的除式有什么不同呢?

  原来我们遇到的是小数除法问题,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它。

  同时板书:小数除法

  再明确点说,应该是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

  7、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估算方法来估一估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大约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都是2元多一些。)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都是2元多一些,看来要想比较出哪家超市的牛奶比较便宜,还需要我们进行精确地计算。

  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结合你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怎样才能具体求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呢?

  学生众说纷纭。(引导学生说出:1、把11.5元转化成115角… 2、用竖式来计算…)

  2、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好方法,那我们就先来求一求甲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是多少?你们可能会遇到些困难,但这也是你们自我挑战的绝好机会,你们有勇气挑战吗?老师也十分相信你们的能力。在挑战之前,先来看一看几点建议。

  在学生看建议的时候,老师也跟着看,老师看完几秒后,说:大家看懂了吗?现在我宣布,挑战开始。(大屏幕出示教师的建议)

  3、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寻找典型算法,可以问问他是怎么想的,做到交流时心中有数。)

  4、现在看来大家已经完成任务了,哪一个小组先来汇报?在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

  (1)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等学生说完想法后,教师应追问:为什么要把11.5元化成115角进行计算?小结:看来小数除法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你的这个想法非常好!

  同时板书:小数可当整数算

  (2)也可能有学生用分解的形式来阐述:

  11.5=10+1.5 10÷5=2(元) 1.5元=15角 15÷5=3(角)

  3角=0.3元 2+0.3=2.3(元)

  不做重点研讨。(原来的想法:如果出现这种想法可以这样引导,你能用竖式来表达你这种想法吗?现在看没有必要,因为学生肯定会出现竖式算法。)

  (3)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此时应做重点研讨,并且让学生板演竖式,另外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再进行小结。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同时板书:点点对齐。

  预设1、学生把11.5扩大10倍,得到23后再缩小10倍得到2.3。

  引导:你把11.5扩大10倍后变成了115,为什么要这样做?(小数可当整数算)现在老师把它变回11.5,商的小数点应点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这一点你做的非常好,你准确地点出了小数点的位置。看来商的小数点应该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把小数点变成红色

  过渡:其他小组有没有也用竖式计算,但想法和他不一样的?

  预设2:竖式

  用元角分来解释。

  预设3:竖式

  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后两种预设,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小结方法:同学们想法虽然各有千秋,但老师从中发现三个共同点:

  1用竖式计算;

  2都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来计算的;

  3都研究了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问题。

  要在师生互讨中完成。

  过渡:

  同学们可真行,现在老师发自内心的说一声,你们挑战成功了!老师把掌声送给你们。那就请你们用竖式的方法迅速求出乙超市每袋牛奶的价格,谁愿意到前面来算。

  5拓展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待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在计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为什么要添0呢?为了接着除。添上0后由原来的3个十分之一变成了30个百分之一,30个百分之一*均分成5份,每份应该是5个百分之一,5应写在百分位的上面,那么当小数末尾有余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添0接着除。)

  用彩笔把0变成红色

  在师生互讨中完成。

  当黑板上出现正确的算式后,问:你们的想法和他的一样吗?

  过渡:课下老师可以高高兴兴地去乙超市买牛奶了,谢谢同学帮忙。其实老师还逛了第三家超市。

  四、巩固练*。

  1、裕鑫超市正在举行牛奶促销活动,买5袋赠1袋,共5.70元。你能算出每袋牛奶的实际价格吗?

  (1)指名说算式;

  (2)学生计算;

  (3)汇报订正。

  引导:你们又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订正过程中要进一步探讨0的作用。

  小结:看来0的作用可真不小呀,小数末尾有余数的时候可以添上它接着除,当不够商的时候还可以用它来占位。

  边说边板书:0的作用

  (2)看来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同学们已经学的很不错了。那老师出几道小题考考你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我是计算小明星:6.5÷5= 8.06÷2= 58.2÷6= 7.8÷5=

  学生做完后,找一名学生展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错误,并加以强调。

  五、课堂总结。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黑板,这是你们探讨出来的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们可真有才呀!能不能再次开启你们那智慧的头脑,给这些句子加上一些词语,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呢?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完善板书。

  希望同学们记住它,并要灵活运用。

  今天同学们表现很精彩,和你们合作老师很愉快。

  下课!

  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

  小数除法很简单

  小数可当整数算

  点点对齐是关键

  0的作用应体现

  算式书写要规范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一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4、。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

  结合教材"精打细算"的情境,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在讨论解决问题策略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努力探索新知识;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的优势,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计算方法多样化。再在总结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类似,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如果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最后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进一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巩固深化。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处于一个*聚集的乡镇,是一个三校合并不久的学校,学生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由于地处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对学生家庭教育较淡薄。但本班学生为首批国家级实验区的学生,使用实验教材已经将*四年,大部分学生已具有一定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的能力,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惯。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商店为了促销,常常打出各种各样的广告。比如打折、送礼品,买几送几等活动,你看笑笑就遇到了这样的事。

  (出示情境图)

  师:你从图上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1:甲商店5盒牛奶11.5元,乙商店5盒牛奶12.9元。

  生2:乙商店应该是6盒牛奶12 .9元。

  生1:那一盒是送的。

  生2:那一盒虽然是送的,你如果不买那5盒,会送你吗?

  师:送的那盒算不算,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生3:我认为该算,买五盒送一盒,那是商家的促销手段,价钱已经包含在了五盒中,所以12 .9元实际是六盒的价钱。

  师:你分析的很有道理。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比一比,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师:甲商店5盒牛奶11.5元,乙商店6盒牛奶12 .9元。

  怎么比较,有什么策略呢?

  生;先分别算出每个商店一盒牛奶的价钱,再进行比较。甲商店的每盒牛奶的单价是11.5÷5,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是12 .9÷6。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师:这两道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我们学过的知识,先想一想、算一算两家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学生独立探究后,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们组计算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时,先把11.50元化成角,11.50元=115角(列竖式),115÷5=23(角),23角=2.3元)。

  生2:我们组计算时,把11.50元化成分,11.50元=1150分,11150÷5=230(分)(列竖式),230分=2.3元。

  生3:我们组直接用11.5除以5。

  师:说说怎么算的?

  生3:我们是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算的,只是把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罢了。

  师:请把你们组的计算方法板演在黑板上,其余学生也试试看。(结合板演,交流计算方法,师总结)

  师:在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时,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真多,大家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一些 。

  师:刚才我们算出了甲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出乙商店每盒牛奶的单价吗?然后与同桌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

  师:通过计算,我们现在再比较一下甲乙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齐声):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师:我们买东西时要货比三家,精打细算。

  师: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1÷3= 43.2÷12= 8.64÷8=

  24.6÷5= 6.2÷5= 28.8÷15=

  (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可选择2-6题完成,结合板演集体订正)

  (三)巩固深化,实际应用

  师: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不只笑笑在购买牛奶时遇到,在我们的身边也随处可遇(出示题目):

  上周我校举行"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三年级的46名学生共捐款55.2元,五年级60名学生共捐款65.4。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三年级学生*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生2:四年级学生*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师:请同学们从中选1题独立完成。

  师:在今后的学*中,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伸出友爱之手,将自己的零花钱节省下来,捐给哪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四)回顾与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时,只要将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生2:计算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时,如果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

  生3:我学会了生活中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精打细算,不乱花钱?

  生4:我知道了同学间要互相帮助。

  五、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组织中,我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很自然的将学生的整个学*活动围绕"精打细算"这一活动情境步步展开。在教学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启发:

  1.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教材编写意图,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如本节课在我引出"精打细算"这一情境后,组织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学生由此产生了争议:"乙商店送的那盒牛奶算不算?"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织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进行验证,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相信的学生的潜力,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解决策略、提供解决问题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新知。

  六、案例点评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菁选(扩展6)

——《秋天》教学设计菁选

《秋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0个字。能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重点】

  1、“爽”“柿”的字形,“扇”“梨”“粮”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1、能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体会作者在谴词造句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户外去感受秋天,还可查阅资料从文字图片上去感受秋天。

  第一课时

  一、欣赏秋色,育情导学

  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画面,想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并说说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好吗?

  2、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教师一一出示有关秋天景象的图片或展示课件。

  3、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4、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5、想象导学:

  ⑴ 请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

  ⑵ 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变幻神奇的魔术师,想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吗?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播放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想象画面。

  2、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本文语言文字的美。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自己认为美的多读几遍。

  4、把自己认为美的读给同桌听听。

  5、快速阅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的?

  三、品读课文,想象动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

  ⑴ 营造气氛,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谈谈自己对本段的看法。

  ⑵ 在品读时,注意读好“清凉和温柔”“轻轻地”“留意”,其中“留意”一词需引导学生理解。(留心、在意等)

  ⑶ 想象画面: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品读第二自然段:

  ⑴ 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⑵ 指名学生朗读后并回答。

  ⑶ 采取赛读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性地朗读课文,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并把那一句所描写的景物简单地画一画。

  ⑷ 品说文字: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⑸ 联系生活,丰富想象:你能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那样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

  1、师引: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段内容朗诵给大家听?

  2、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进行朗诵练*。

  3、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诵并评点。

  五、识字写字

  1、学*生字,交流学法。

  注:“枚”的.右边不是“文”;“柿”的右边易错。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3、练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秋天的雨就象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引读第二自然段。

  3、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内容。

  ⑴ 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你从第3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⑵ 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着哪些香味。

  ⑶ 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会被香味勾住?

  ⑷ 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⑸ 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以评促读。

  2、品悟、想象第4自然段:

  ⑴ 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谁来读读第4自然段?

  ⑵ 多人次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他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⑶ 引导学生具体、丰富地想象后,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⑷ 语言训练:出示说话卡片:“它告诉大家,_________。小喜鹊______,小松鼠_______,小青蛙_______,松柏_______,杨柳树叶_______,大家都在准备过冬了。” 先让学生说说其它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讨论交流这些话如果放在文中放在哪里最合适。

  三、总结拓展

  1、出示课文第1~4自然段的开头每句,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愿意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有一盒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藏着_____________。

  秋天的雨,吹起_____________。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同学们最想做的又是什么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观察活动,为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先作铺垫。)

  3、同学共同欣赏、评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2、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

  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揣摩诗歌的清丽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学方法】

  1、诵读法。《秋天》绘写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用精辟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意味深长。学*这首诗,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三幅画面组合成的流动又整合的诗意氛围。

  2、联想想像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全诗以“秋”为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每一句诗都是一幅诗意的画面,学生通过对意象及组合的想像联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比较阅读法。将狄金森的《秋景》与课文就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的共同处比较鉴赏,使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情感、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CAI 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指导诵读全诗,品析诗歌语言,感悟浸蕴着的思想感情,熟读成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背景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突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洋溢着欢乐的季节)

  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设计二:

  人们在领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后,盼来了**秋风。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许多吟秋的诗文传诵不衰,如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慨叹,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对枫林霜叶的画意勾绘。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学生勾画字词并感知语言节奏。

  投影:

  ⑴根据拼音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肥shuò()qī()息乌jiù()

  mèi()清 liè()枯 hé()

  lián()刀xī shuài()liáo kuò()

  ⑵释义:

  丁丁肥硕栖息寥阔枯涸清冽梦寐幽谷

  明确:硕栖桕寐洌涸镰蟋蟀廖阔

  丁丁:形容伐木、弹琴等声音。

  肥硕:文中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寥阔:高远空旷。也作“寥廓”。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清洌:水清。梦寐:睡梦。

  幽谷:幽深的山谷。

  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在诵读中把握、表现诗歌的这种情感,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熟悉读歌内容。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四、内容研讨

  1、学生研读全诗,说出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并谈出理由。

  学生畅谈,教师归纳:

  ⑴“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润、形声兼具的画面。

  ⑵“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稻香”使人满口生香。“饱食”写丰收之景,拟人,是收割的形象说法。“肥硕的瓜果”也见出丰收之景。

  ⑶“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诗句中是拟人,将秋天视象化,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意味隽永。

  ⑷“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似拙实妙,耐人寻味。

  ⑸“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

  ⑹“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是(愉快地)劳作的形象说法,虚实相生。

  ⑺“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满流”与“香与热”“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味盎然。“梦寐”名作动,喻安详、奇妙之义。

  2、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请同学们为诗中的三幅画面各拟一则标题。

  教师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

  3、逐节品析诗歌的意境美:

  讲解:

  “农家丰收图”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山谷伐木和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丁丁之声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伴随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具有清静、清远的氛围。

  “霜晨归渔图”画面包括撒网、收渔、摇桨*常活动,在诗人笔下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的。

  “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续言是少女心怀恋情。这一节五行诗,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视角,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里初恋少女似恋非恋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三节诗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的景物与人事,第三节写人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具有清甜的氛围。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为呼应,均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

  4、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体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础上,结合生活体验展开丰富的想像,用优美的诗句绘写出心中的秋景。

  5、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

  五、拓展延伸

  将下面这首诗与课文比较,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投影:

  秋景

  (美国)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栗变得褐色可爱;

  浆果的面颊多么丰满,

  玫瑰在郊外盛开。

  枫树扎着华丽的丝巾,

  田野披上艳红的轻纱。

  我不愿显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提示: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意象组合、艺术风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从思想感情来说都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六、课堂练*

  阅读文段,完成1~7题。

  落叶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的。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有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片落去。法桐就瘦削起来,寒伧起来,变得赤裸裸的,惟有些嶙峋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片收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窗台,与屋檐齐*。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滞,没有老份,而且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1、第①自然段中,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神韵三个方面来描写春天的桐叶的。

  2、根据上文,回答第④自然段“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片,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一句中的“往昔的回忆”所指的内容。

  3、根据上文,回答第⑦自然段“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一句中的“往日的哀叹”所指的内容。(可用原句回答)

  4、综观全文,概括写出“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的原因。

  5、本文题为“落叶”,但作者却用许多文字描绘“春叶”,这样构思有什么作用?

  6、本文以桐叶作为抒写对象,描写了桐叶由_________到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的过程,伴随着这一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经历了由_________到_________再到_________的变化。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全文所要揭示的中心意思。

  〖参考答案〗

  1、色彩(颜色)姿态

  2、春天桐叶的欢乐和可爱。

  3、可怜的法桐,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片收去呢?

  4、法桐不管是荣是衰,都能“快乐到来,欢乐又归去”,在荣衰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5、描绘“春叶”是为写“落叶”蓄势,通过“落叶”与“春叶”的对比揭示文章的主题。

  6、繁盛(繁荣、繁茂)凋落(凋谢、凋零)繁盛(繁荣、繁茂)喜爱(喜欢)哀叹敬仰(赞叹)

  7、生与死、荣与衰相互更替促成生命发展,应*静地对待荣衰得失。(或: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七、课堂小结

  《秋天》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和谐统一,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到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只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少年心事当拿云”同学们请用你稚真的手笔,绘写出人生的七彩画卷,我想,那是更精彩、更灿烂、更富有诗意的境界。

  八、布置作业

  比较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完成1~4题。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这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异同?

  2、《饮酒》写了诗人自己怎样的形象?《过故人庄》中诗人的形象如何?

  3、这两首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点?

  4、给两首诗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意思。

  〖参考答案〗

  1、相同处:都是热爱农村自然景色,喜爱乡居田园生活。

  不同处:陶诗表现出愤世嫉俗,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还包含着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思想感情,孟诗无这种感情,主要反映田园生活的自然乐趣。

  2、陶诗写了一个悠然自得的诗人形象;孟诗的重点不在刻画自我形象,主要写与友人的感情。

  3、陶诗含蓄委婉;孟诗*易朴实。

  4、陶诗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所在地方偏僻幽静;后六句为一层,说明对美丽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乐趣。

  孟诗分四层:首联为一层,写友人热情相邀和盛情款待;颔联为一层,写田家四周清新动人的自然风光;颈联为一层,写饮酒时的洒脱场面和交谈内容;尾联为一层,写待到重阳节时,不邀自来的打算。

  【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活动与探究】

  1、何其芳的《秋天》把我们引领到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中,乘着这份心境,让我们走出教室,投入自然,开始一次愉快的“走进秋天亲*自然”的游玩。在秋的深情絮语中,吟诵诗文,共唱秋的颂歌。

  2、这次游玩,一定让同学们收获不少。请以“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或绘写你眼中的多姿多彩的秋景,或抒发你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尽情泼墨,展现个性。

  3、开放探究:熟读李清照的《怨王孙》,体味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中老,清露洗、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参考答案〗

  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导入新课

  听完《母亲》的颂歌,我已潸然泪下,让我想起了母亲,母爱*凡而伟大,无私而深沉。

  投影展示:

  当代作家史铁生:

  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在树林里吹过。

  ——《合欢树》

  史铁生,他在小公园的安静的树林里,就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的“苦”。让我们一起走*史铁生,走*《秋天的怀念》,走*史铁生的*凡而伟大的母亲。

  (板书: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母亲)

  了解作者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xx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21岁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xx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xx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主要代表作:小说《我的遥远的清*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xx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

  ――蒋子丹

  课文美读

  宋代大词人苏轼说过:“诗词三分写,七分读。”我想散文也应做到七分读,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散文,要通过美读,读出情感。

  美读课文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美读要注意语调语速、语气节奏、停顿重音、认知文字、感受音韵、体味词语、领悟情感、充满情致、声情并茂、拨动心弦。

  我们根据美读要求,选择你喜欢的段落美读课文。

  全文共七段,请把段落序号标上。每人读一段,要读出情感。请举手。

  刚才七位同学读得比较好,吐字清晰,声音比较洪亮,但缺少一些情感。下面老师给同学们示范朗读课文最后四段。

  投影展示: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配乐《滴水的月光》二胡曲)

  下面请四位同学再读一遍这最后四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一句话独立成段,却意味深长,有史铁生对母亲的愧疚,有失去母亲的心痛,又夹杂着无奈和不舍。同学们要好好体会。

  四位同学每人读一段,配乐。

  这次同学们读出了情感。著名女作家叶文玲说过:“生动的语言是感情的燃烧,没有真正感情的话语是不会打动读者心弦的。”我们要读出作者的情感,一定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我们全班同学来齐读一遍。

  这篇文章同学们读出了情感,文字朴实,却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整体感知

  一、1、文章中三次写到“看花”,请勾画出相关语句,完成下面表格。

  第一次:“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我”断然拒绝。

  第二次:“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我”看菊花。“我”表示同意。

  第三次: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我”理解母爱。

  2、探究三次“看花”在文章结构以及表现“我”生活态度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

  “看花”为本文中心事件,也是叙述线索,将作品内容贯穿为有机整体。三次“看花”反映了“我”的生活态度从绝望而暴怒无常到产生希望而面对现实,再到热爱生活,渴望创造美好人生的变化过程。

  3、结合文章和插图,谈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

  提议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傲寒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生活下去;

  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希望重游北海以唤起“我”美好的记忆,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

  4、课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这段话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意。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觉悟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菊花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

  5、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欲望。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也是在告诉读者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

  二、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

  之所以是“秋天的怀念”,一是因为母亲是秋天病逝的,秋天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二是因为秋天是“我”不幸遭遇、黯淡心情的写照;三是因为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课文以此为题,是为了更好地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品味细节

  文章*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下列细节,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静和理智,也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着“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2、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搞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努力激发儿子生活下去的勇气。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挡”字写出母亲对儿子看到落叶会感到凄凉、悲怆和绝望的担心,表现了对儿呵护的无微不至。“憔悴”暗示出母亲在病魔的折磨下身体已经十分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母亲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地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这说明其内心比“我”更沉重。“悄悄地”表现母亲为自己的大意而后悔,也反映了她内心的.痛苦。

  体会情感

  1、试着把第六段结尾的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补充完整。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你们俩在一块儿,一定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啊……

  2、又是秋天,当作者站在母亲的墓前看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

  母亲,儿子来看您了。自从您秋天走后,我和妹妹都懂了您的话,您放心吧,我俩在一块,一定会好好儿活。

  3、细读本文,你能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此文时是怎样的心情?

  愧疚、悲痛、怀念

  升华感悟

  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有什么感悟?请和大家交流交流。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是好好儿活,让这唯一的一次活热烈而辉煌。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又是无限美好的,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表达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了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史铁生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人生的道路多么漫长,我们要好好儿活。有了这样的思考,更需要用人生的脚步丈量。我们为什么要好好儿活?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我们好好儿活出个什么样?这都应该是伴随我们一生思考和体验的问题。

  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不是有这样的缺憾,就有那样的痛苦。世界上有看得见的痛苦打击,也有看不见的痛苦和打击。身体的局限,生活的挫折,命运的安排,我们这辈子可能改变不了,但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的心理局限——我们都要好好儿活。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3、积累好词佳句,运用所学的方法描写秋天的景物。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难点:

  1、运用本课所学的方法描写秋天的'景物。

  2、体会本文总分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词语导入:

  1、词语凉爽扇子扇风衣裳钥匙喇叭柿子重点指导轻声读音还有爽字的笔顺。这些字的读音在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也要注意。

  二、新课学*。

  1、课件出示:秋天的图片第二自然段。自由读

  同学们让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用那些优美的语言来描述这些美丽的景色?找到之后同桌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2、你还看过哪些秋天的植物,有哪些颜色?

  体会颜色描写和比喻修辞的好处。出示图片让学生练*用描写颜色的词和比喻的方法练*说话。

  这些美丽的颜色我们可以用书中的那句话概括。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点拨,总分的写法。

  3、齐读感受秋天的美好。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菁选(扩展7)

——密度教学设计菁选

密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密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②进一步熟悉天*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

  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②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二、教学重点:学*用天*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教学难点: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步骤安排、记录数据到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进行全面实验能力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教师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2、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合作探究:

  量筒的使用:

  ①观察量筒回答课本第12页“快递”中的问题;

  ②学生交流使用方法。

  3、如何测固体(石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一块总结使用量筒测固体的方法)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5、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6、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7、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①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②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学生分组实验并交流结果。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应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实验应当测量的物理量以及选择的仪器,并进而明确实验的原理。本节实验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实验设计能力上,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实验所选择的仪器以及实验要测定的对象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设计实验表格,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表格设计、以及动手操作。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工作*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用2课时。

  二、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会使用天*和量筒;具有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比较*惯老师给什么记什么。缺乏主动性和探究精神,活性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差。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熟悉天*的构造及其使用。

  2.会用天*天*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3.通过对物质密度的测定,学生对间接测量有感性的认识。

  4.学生知道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明白实验步骤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所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乐于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现象中的规律。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比值定义法的实验方法。

  2.教学难点:

  学生亲自动手、合作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密度的概念。

  五、学*情境设计:

  故事情境引入,问题情境引导思考进入探究、合作学*之中。

  六、教学媒体资源的设计:

  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采用PPT课件;多组实物的天*、量筒、木、铁;实验表格。

  七、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

  采用讲授法、实验法、协作式、问题解决式多种策略组合的教学模式

  八、教学过程:

  1.密度概念的引入

  公元前245年,为了庆祝盛大的月亮节,赫农王给金匠一块金子让他做一顶纯金的皇冠。做好的皇冠尽管与先前的金子一样重,但国王还是怀疑金匠掺假了。他命令阿基米德鉴定皇冠是不是纯金的,但是不允许破坏皇冠。

  这看起来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在公共浴室内,阿基米德注意到他的胳膊浮出水面。他的大脑中闪现出模糊不清的想法。他把胳膊完全放进水中,全身放松,这时胳膊又浮出水面。他从浴盆中站起来,浴盆四周的水位下降;再坐下去时,浴盆中的水位又上升了。他躺在浴盆中,水位变得更高了,而他也感觉到自己变轻了。他站起来后,水位下降,他则感觉到自己变重了。一定是水对身体产生向上的浮力才使他感到自己变轻了。他把差不多同样大小的石块和木块同时放入浴盆,浸入到水中。石块下沉到水里,但是他感觉到木块变轻了。他必须要向下按着木块才能把它浸到水里。这表明浮力与物体的排水量(物体体积)有关,而不是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在水中感觉有多重一定与水的密度(水单位体积的质量)有关。阿基米德在此找到了解决国王问题的方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密度。如果皇冠里面含有其他金属,它的密度会不相同,在重量相等的情况下,这个皇冠的体积是不同的。把皇冠和同样重量的金子放进水里,结果发现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的大,这表明皇冠是掺假的。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些实验:

  a.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失去*衡。

  b.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的两个盘上,结果天*也失去*衡。

  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

  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

  现在我们只知道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知道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实验来研究: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则的小木块和小铁块,然后用天*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计算第一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绘制的表格中:我们对上面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则的的两个铁块,然后分别用天*称出两个铁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体积,并计算出大小两个铁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绘制的表格中:我们对上面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分析与与论证: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单位体积的木块、铁块的质量的关系?对实验表格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

  单位何体积木块的质量是相同的。

  单位体积铁块的质量是相同的。

  单位体积木块和铁块的质量是不同的。

  2.密度的概念

  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在物理学中为了表示物质的上述特性,将某种物质单位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密度公式与密度单位密度=质量/体积

  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密度公式、单位及密度表,熟悉常见的物质的密度。

  单位转换:训练(1)7.9×103㎏/m3= g/cm3(2)2.7 g/cm3 = ㎏/m3

  判断:1、大铝块的质量为4㎏,小铝块的质量为1㎏,则大铝块的密度大于小铝块的密度。()

  2、一杯酒精用去一半后,剩下的酒精密度为原来的一半。()

  想一想:一个铁球的质量是15.8克,体积是2立方厘米。则铁球的密度是多少?

  练一练:酒精和煤油的密度都是0.8*103 ㎏/m3 ,那么能装下1千克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千克的(?)

  A酒精B煤油C酱油D豆油

  课堂巩固

  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2.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同种物质,在一定的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的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密度的计算公式是,密度的单位有:或

  3.一杯盐水,现在用掉半杯,那么剩下的半杯盐水()

  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于给定的一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它的体积与密度成正比D.体积一定的不同物体,它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5.制作飞机应尽可能的选用密度的材料,制造电风扇底座应尽可能选用密度的材料。

  6.有一块金属,质量为237g,体积是30 c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kg/m3,这种金属是。若将这块金属切成两半,则其中一半的密度是kg/m3。

  7.单位换算:

  (1)30ml= cm3= m3

  (2)5.5g/ cm3= kg/ m3

  (3)7.9×103kg/ m3= g/ cm3

  4、密度知识的应用:

  指导学生书上密度知识的应用,熟悉密度的变形公式,启发学生从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出发,寻找密度知识的应用途径。

  课堂巩固:

  1.查表分析: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铜块的体积铝块的体积,因为铜块的密度铝块的密度。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煤油的质量水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物质密度(kg/m3)煤油0.8×103;水1.0×103;铝2.7×103;铜8.9×103

  2.甲、乙两个实心球,体积之比是2:3,质量之比是5: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

  A.5:3 B.3:5 C.15:4 D.4:15 3.通常说的铁比棉花重,它的实质是指()

  A.铁的体积比棉花的体积小B.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C.铁受到的重力比棉花受到的重力大D.以上说法都有道理

  4.一瓶子最多可以装0.2kg的水,那么用它最多可以装酒精()

  A.200g B.125g C.160g D.250g

  5.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铝球可能是实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铝球一定是空心的,而铁球和铜球也是空心的

  C.铜球是实心的,铁球和铝球也是实心的

  D.铜球是空心的,而铝球和铁球是实心的

  6.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空心球,分别是铜、铁、铝制成,那么其空心体积最大的是()

  A.铜球最大B.铝球最大C.铁球最大D.无法判断

  7.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是物体的疏密程度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体积有关

  C.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它的大小跟质量、体积无关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密度也不会变

  作业:

  1.一只空杯内放入一些砂糖,冲入开水,砂糖慢慢溶化了。对此,甲同学说,杯中糖的质量在变小,直至质量为零;乙同学说,固体的糖质量少了,但总的糖的质量是不会变的。你说哪一个同学说得对?你可用什么方法明?

  2.有一天,小明看到煤气公司价格牌上,冬季55元/瓶,夏季51元/瓶,他寻思着,为什么夏季价格低?他查找了煤气资料,煤气冬季密度0.88×103kg/m3,夏季密度0.8×103kg/m3,煤气瓶容积0.015m3。通过计算发现夏季价格比冬季价格____(填“高”或“低”),若夏季价格与冬季价格一样,夏季应标价为____元/kg。

  课题:密度

  [设计意图]

  本节是本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二节。在前一节,我们学*了“质量”和“用天*测量物质的质量”。物质密度的本质正是研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所以从“区分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开始,引入密度的概念。本节基于实验的基础上学*密度的知识,所以教学方法上引采用分组实验和讲授为主。

  知识目标: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查密度表. 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力目标:

  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1.观察法:2.实验法:3:讲授法

  教学准备:天*,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和学具]

  天*,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课前准备]课内小组交流5分钟

  一:复*旧知

  1、如何用天*称物体的质量?

  二 :自学导学(以下内容采取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并汇报)

  2、密度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公式: 密度的公式:ρ=公式变形:m= 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 ——(kg/m3) m—— ——千克(kg) V—— ——立方米(m3)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1 g/cm3=1×103kg/m3.

  3、例题自己做一遍和书中的解法对比 。反思。

  4、生实验: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5、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上却能*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提出问题:

  (1) 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 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3)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4)通过以上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学目标

  1.替代法测密度.

  2.其他方法测密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天*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难点 分析测量物质密度的过程中,测量顺序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教学过程

  学*指导一: 替代法测密度

  【自主预*】

  完成下面*题:

  1.天*也可以测体积.若已知物质的密度,用天*测出其质量,即可利用公式V=m/ρ求出物体的体积.

  2.量筒也能测质量.若已知物质的密度,用量筒测出其体积,即可利用公式m=ρV求出物体的质量.

  【小组讨论】

  小明用天*、大杯、小杯和密度为ρ的水测一石块的密度.

  ①天**衡时如图所示,石块的质量m石=67g;

  ②小明测量石块的体积步骤如下:

  A.测出空小杯的质量m1;

  B.把装了水的大杯和空的小杯如图放置;

  C.把石块缓缓放入大杯中,大杯中部分水溢进小杯;

  D.测出承接了溢出水的小杯的总质量m2.

  请你指出步骤B的错误之处:大杯中的水没有装满,导致用排水法测得的石块体积偏小.

  ③用本题中出现过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石块体积为(m2-m1)/ρ;石块密度为m石ρ/(m2-m1)(设步骤B中的错误已改正).

  【教师点拨】

  在缺少量筒的情况下,用替代的方法,也能测出物质的密度,例如在缺少量筒的情况下,常用水的体积来替代被测物体的体积.而水的体积是用天*先称出其质量后,运用V水=m水/ρ水计算得来,这样就不需要量筒了.

  【跟踪训练】

  将一质量为158g的金属块投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金属块完全浸没,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20g.由此可知,金属块的体积是20cm3,金属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学*指导二: 其他方法测密度

  【小组讨论】

  1.蜡的密度小于水,放在水中会漂浮,如何测密度小于水的固体体积?

  2.对于溶解于水的物质的体积又该如何测量?

  “饱和溶液法”测溶解于水的物质的`密度:

  像白糖、食盐这样溶解于水的物质,其体积也无法直接用排水法测量,我们可以先用“饱和溶液法”测量出它的体积,进而测量出它的密度.下面,以食盐为例,介绍一下这种测量方法.

  ①用天*测量出适量的食盐的质量,记作m1;

  ②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加入足量的食盐,充分搅拌,直至食盐不再溶解,量筒底有少量食盐晶体为止,此时量筒中的液体为食盐的饱和溶液,读出溶液和剩余食盐晶体的总体积,记作V1;

  ③把测量好的食盐加入量筒中,读出此时溶液和食盐的总体积,记作V2,则食盐的体积为V=V2-V1;

  ④食盐的密度ρ=m1/(V2-V1).

  3.吸水物质的密度的测定:取一吸水物质,如一小块砖.

  ①用天*先称出它的质量m;

  ②在量筒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将砖块用细线吊着没入量筒里的水中,让它充分吸水;

  ③待砖块吸足水后,通过增、减水量,使量筒内的水面与某个整数刻度线相齐,记下这个数值V1(如图a所示);

  ④把砖块从量筒中提出水面滴干后,再观察此时量筒中剩余的水量V2(如图b所示);

  ⑤那么,砖块的体积V=V1-V2;

  ⑥求得砖块的实际体积,再根据测得的砖块的质量,就可计算出砖块的密度ρ=m/(V1-V2).

  【教师点拨】

  密度比水大的物质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密度比水小的物质可采用“压入法”或“沉锤法”,吸水物质体积可采用排水法,或先让物体吸足够的水(前提是吸水后物体自身体积不发生变化)再采取“溢杯法”测体积.

  【跟踪训练】

  1.不用量筒,只用天*,如何称出5毫升的水银来?

  解:水银的密度是13.6g/cm3,5毫升水银质量为5×13.6g=68g.用天*称68g水银即可.

  2.不用天*,只用量筒,如何量出100克酒精来?

  解:100g酒精体积V=m/ρ=100g/(0.8g/cm3)=3125px3=125mL,用量筒量取125mL酒精即可.

  3.某班同学收集到一块火山岩(质地疏松、吸水性强)标本,他们使用天*、盛水量筒和粗绳测火山岩的密度时,出现不规范操作:

  (1)用粗绳扎住这块火山岩,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测它的体积.

  (2)测量过程中观察量筒读数时,视线均与液面边缘相*.

  (3)测火山岩体积时发现火山岩吸水性很强.

  (4)测完火山岩体积后,将其取出立即放在天*的盘中称量.

  上述有些操作会造成测量值偏大或偏小,其中造成测量值偏小的步骤(1)(3)(填序号).

  分析:本题所测的石块——火山岩,与*常的石块不同,火山岩质地疏松,吸水性强,在用排水法测它的体积时 易造成偏差,这种偏差主要是:

  ①对质量测量的偏差.先放入水中测体积后,火山岩吸收了较多的水,再测质量时,火山岩的质量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②体积测量偏差.当干的火山岩放入水中后吸收了较多水,使得量筒中的水变少,示数增加的值偏少,测量得到的火山岩体积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就上述实验设计出现的问题,请你提出改进意见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法:

  ①不应该用粗绳,因为选用粗绳也要考虑它的体积,会对标本体积测量产生误差,导致标本体积偏大;

  ②在任何时候读数都是读水的凹液面,而不是液面边缘,读液面边缘会导致标本体积偏大;

  ③矿石吸水性强,水被吸到矿石中后导致读数体积比实际体积偏小;

  ④由于矿石吸水,立即称量导致质量偏大.

  改进方法(仅供参考):

  ①用天*测出火山岩的质量m;

  ②先用细线系住火山岩放入水中浸泡至不再吸水为止(达到饱和状态),再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V;

  ③用密度计算公式ρ=m/V计算密度.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量筒、天*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活动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今后学*液体压强、浮力以及高中气态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初二学生由于对此概念弄不清楚,影响了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材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密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1)创设情景

  课堂上,让学生观察两个(一个是铝制的,一个是不锈钢制的)大小、形状一样的勺子。或者观察两杯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质量。很多学生会像小聪一样,提出猜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可能质量不同。并进一步思考,这里包含有什么道理呢?

  (2)制定计划,进行探究

  收集日常生活中体积不相同的不同物质比较容易,所以小聪制定了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进行探究。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教师引导。首先让学生思考:铁块和木头谁重?怎么比较铁块和木头谁重?由此引导学生得到用天*、刻度尺和量筒测量这些小物品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1cm3物体的质量的设计方案。

  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究。对于小物体的体积,学会使用量筒是学生继续探究的前提。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17页,学*量筒的使用方法。

  (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数据量少,总结不出规律。必需汇总各小组数据,填入课本118页表中,才能显示出规律性的结论:1立方厘米质量相同的物体都是由相同的材料组成的。

  对这个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1cm3物体的质量”有什么意义?应使学生悟出“1cm3物体的质量”可以区别不同的物质,并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一个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由此给出密度的概念。

  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推知密度的公式ρ=m/V。

  对于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有以下几点说明。

  (1)密度的公式:

  这个公式的得出实际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应的运算法则,也就是要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应当用除法,所以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明确同种物质密度跟质量不成正比,跟体积不成反比的结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一个常数.密度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例如铝的密度是2.7×103 kg/m3,它的意义是1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 kg。可见物质的密度是用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质量的多少或它体积的大小所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例如一块铝切去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呢?没有,因为当这块铝切去一半时,体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质量也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但m/V的值即ρ并没有发生变化.

  (2)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密度描述的是:各种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所含的质量不相等的特性.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无关.由于物体在温度发生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即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质量不变,则物体的密度要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例如水结成冰)密度一般有变化.例如一块铁,它的温度升高了,体积会膨胀,但是质量没变,这样根据ρ=m/V,公式中分子不变,分母变大,分数值应当变小,所以密度会变小.

  上边这些变化有时比较小,比如铁块温度升高.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密度的变化,但有些变化较大就必须强调条件,比如气体的密度,在密度表中就限定了条件,是0℃及1个标准大气压下.正是由于这样,我们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并不是说物质的密度是永远不变的,它还是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要发生变化的.前面我们讲的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属性是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质量与形状、状态、位置无关.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和状态下.今后我们讨论的问题,大多是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可以把密度视为定值.

  (3)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千克和体积单位立方米组成,属复合单位。这是教学的难点,有必要特殊强调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对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学生要了解,会查密度表中的密度值。另外教师可再补充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密度值,宇宙中某些恒星的密度等,同时介绍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氩气从而获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不断探索。

  2.密度的应用

  在生活和生产中密度的应用很广,我们可以根据密度的大小鉴别物质,通过测定密度,发现新材料,估测矿山、油田的储量等。教师可以结合课本120页的图6-2-4讲解。

  【设计思想】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和感悟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大纲及学生实际,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由于初三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如何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进而得到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本节有关密度的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分析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课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学生要想正确的从实验中得到密度的概念,他们必须掌握数学法、分析法、比较法和归纳法

  【学生分析】

  在新的课程中提到密度一词,虽然学生会对其有一定的理解,但还是很模糊,所以要在学生很是模糊的时候加以提醒,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会遇到问题--仪器的使用,所以要对学生进行讲解,做应有的对策。

  【仪器材料】

  天*、砝码、水、体积不等的木块、石块等。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实验演示

  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

  1、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2、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上却能*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进一步提问:

  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导入:

  在生活中会有类似要去辨认的事物,要用到一些方法去辨认,那我们就来学  观察演示实验并思考问题

  提出猜想: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密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氛围,把学生的兴趣给提起来,激励学生去学*。

  提出问题

  1、物体的密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怎么使用仪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实验所用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比例法…

  想想密度可能会跟什么因素有关;学会使用仪器做实验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做实验,注意可以更好地去分析和理解实验

  学生实验  

  密度概念

  发实验仪器  

  实验提示  

  分析实验 

  得出结论 

  给出密度的概念

  学生做实验  

  实验记录 

  学生分析

  学生动手实验能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更好地记住所学的知识。

  归纳总结

  1、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 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水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D.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水)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2、密度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分析

  练*ρ的写法

  练*单位的化法

  经过总结与学生的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巩固。

  交流与

  讨论

  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

  思考讨论

  对密度的深入研究,加深理解

  小结

  密度的引入目的、概念、公式、单位

  进行知识的复述与

  可以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

  作业

  测量身边小物件的密度

  板书设计

  密度

  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板书的设计更直观明了地让学生掌握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密度》教学反思

  《密度》在第十一章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上课前在教材处理上我将本节课分成导入――实验探究――密度概念的建立――练*巩固四部分。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来源于生活中的趣味实验,如何鉴别水、煤油、酒精和醋?并让他们总结辨认的依据,当他们意识到可以利用颜色、味道等特性鉴别物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从学生的最*发展区着手,拿出上节课测量过的体积相同但外表被我涂成了相同颜色的铜、铁、铝让学生辨认,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就用密度表示,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通过实验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进行探究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变化规律,2.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在上课前教师准备好大量的器材可供学生选择,学生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对密度概念的教学采用了让学生与速度概念的学*进行对比分组学*,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最后选择适当的练*对学生的学*进行巩固。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1.本节课的导入部分的设计与生活中有很大的关联,学生能按照自己原先设计的思路下来,所以在导入部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

  2.在实验探究部分,我在这个环节中对学生的估计不足,学生分组讨论,有几个组不知道要做什么得不出实验探究的过程,所以实验探究部分教师要做两手准备,一旦学生反应不好时,要与学生共同计论设计实验步骤。

  3.在类比法学*密度的概念时,学生对组合单位的换算在练*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这是我在上课前所没有预想到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发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内容时间不够。

  4.课堂上自己总是生怕学生不懂,所以一节课感觉自己讲的东西过多了点,而留给学生思考、分析的时间稍微少了点。在学生分析练*时,应要做到倾听,而不应有过多的讲解。

  5.课堂上要及时对学生的学*行为进行评价,我自认为这节课我做得还的是比较好的。请同学们回答,一个“请”字可以拉*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每个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我及时插上一句,“回答得很棒”、“做得很好”,相信这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励。

  6.一节课如何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突破,是通过不断的讲解呢还是通过练*得以突破。密度知识是初中物理知识的一个难点,那么对于这一知识点我们又应该如何进行突破呢?这是我今后应该要思考的问题。

  7.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现在学生*惯于动脑,很少有动笔,这样容易造成上课全听懂,下课统忘掉的现象,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形成动脑又动手的*惯,这要靠*时的引导和培养。

  以上是我对《密度》这节课的教学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很多,为我在今后的在教学上积累经验,避免无效课堂的发生。使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最终达到高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鲁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密度社会生活》。学生通过学*前三节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对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和物质密度这一特性有所了解,并且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和量筒来测定物理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方法积累。而这一节课恰是讲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理论联系实际且应用于生活的实践性课。为此,我采用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实验性课型。实验过程中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课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此外,这节课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养功能。

  二、学情分析:

  从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密度的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从学生掌握知识水*上来看,虽然学*了质量和密度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测量工具名称,但在对知识原理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深刻,有些测量工具仅是通过多媒体见过其形,没有真正的去实践过,有些没有见过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适应的加以引导教给学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测量数据分析问题的思路,并对实验操作及结果进行适时分析。

  三、设计理念

  做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在这节课打破教材结构,合理重组内容,使整个课堂既充实、严谨,又增强了科学性。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情理相济、动静相成和谐美。在教师的组织下,全体学生和教师一道积极的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时地对学生进行点评。给获取成功的同学以祝贺,给遇到困难的同学以指引,给失去信心的同学以支援。

  教师深挖本节课所能体现的各个知识点、能力点、德育点。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这节实验活动课的内容就是依靠实验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常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难题”,教师利用这些“难题”来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其自发学*、自主探究、自行获解,实验中发挥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养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信心,与此同时,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获取知识。

  四、设计思路: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

  过程与方法: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实践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都是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突出与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组间合作与汇报交流来实现。

  3、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评价、评估,完成本节内容从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得出每一个问题的初步结论,并总结出每个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学*:学生组内合作与集体合作是这一节课呈现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与智慧,积思广仪、众志成城。合作学*贯穿了教学的始终,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进行影响与渗透。

  4、学法指导

  在进行课程探究前,针对学*未知的方法、没有

  接触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给予适量的方法提示;在进行课题研究时,鼓励实验方法的多样化,对于明显的思路和操作错误及时指导;在课题探究结束后,和学生一起对实验中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五、实验前的准备

  教师根据实验可能用的器材进行相应的实验器材准备,并与实验管理员协调好,上课时一同协助提供学生所需器材。对实验室中没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准备,如大塑料可乐瓶、铅球、保鲜膜、油漆、木锯、废旧的课桌、台秤等。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所以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课连着下午第四节的活动课进行两节课较好。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这段时间学*了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质量、体积,请问哪位同学能

  告诉大家三者的关系呢?

  生:三者的'关系可用一表达式来说明:ρ=m/v

  对于同种物质,它的密度不受m和V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表述给予表扬,同时指出他们所述之处的不足,物质的密度受到状态的影响。)

  师:我们还学*了测量质量和体积的仪器:天*和量筒。请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器材使用

  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几位同学补充,使表达更完整。)

  师:课下我有几个问题,请大家帮助我来解决,每个实验小组都选择了一个探究课题,采用

  各种方法进行了探究,然后向同学们进行陈述报告。

  (二)课题选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师依据学情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划分,每组大约十二三个人,全班共划分为四个小组,然

  后采用抽签的形式进行探究课题的选择。然后小组内进行课题的研讨并制定实验方案,老师巡回观察,并

  适当的进行指导。

  探究课题:

  1、铅球是铅做的吗?

  2、测砖的密度

  3、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4、测量方糖的密度

  (三)实验探究和汇报

  各组制定完毕探究方案之后,根据方案进行相应的器材选择,完毕之后,按顺序各小组进行

  实验方案的汇报并进行相应的实验操作。

  第一组:铅球是铅做的吗?

  学生甲:我们从器材桌上选择了一个铅球,上面标的是6斤的铅球,为了得到精确的数据,

  我们在课下用台秤测量了一下,其质量为2.9kg。

  学生乙:(板书)m=2.9kg。

  学生甲:在测量铅球的体积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没有合适的量筒,于是我们使用了水

  槽,把铅球放入水槽中,用烧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没过铅球,用粘贴纸在此处作一标记。

  学生乙:在学生甲的描述下进行操作。

  学生甲:将铅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后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达到标记,记下注入的水的体积,即铅球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V水=V铅球=0.38L

  学生甲:根据可计算出铅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铅=11.3g/cm3。

  学生乙:(板书)ρ球<ρ铅

  学生甲:通过测量和计算,我们澄清了一个事实,铅球的基本成分是铁,而不是铅做的!请同学们对我们的实验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丙:有一种更直接的方法:测量铅球的体积,利用墙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测出铅球的直径d,根据球体的积公式进行计算。

  学生丁:为测量球的体积,我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自制量筒,利用直径足够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顶端较细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贴一张纸条,用标准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内,在纸条上画出液面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标记500cm3,将二者之间进行*分,用自制量筒测出铅球的体积。

  师:大家太棒了!每个同学的想法都非常有创意,让老师受益匪浅,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组同学再为大家作一次汇报?

  第二组:测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探究的课题是:测砖的密度。用天*直接测量砖的质量m。

  学生乙:(板书)m=60.5g。

  学生甲:用量筒测量砖的体积时,我们发现砖放入水中时,砖具有吸水性,这样测出来的砖

  的体积偏大。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

  V水,让砖头吸饱水之后,再放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由此计算砖的体积。

  学生乙:(板书,演算)V水=20cm3 V=60cm3

  V砖=V-V水=60cm3-20cm3=40cm3

  学生甲:也许我们的办法不是最好的,让大家提出更巧妙的办法。

  (学生进行一番激烈的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对改进的方法进行表述)

  学生丙:砖吸水后会膨胀,同样体积会变大,为了克服砖的吸水性,我们采取在砖的表面涂

  层油漆或包一层保鲜膜的方法。

  学生丁:我在想,我们为什么不测量整块砖的密度呢?这样,我们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砖的

  长、宽、高。计算出整块砖的体积。

  第三组:测量方糖的密度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测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测出几块方糖的质量m,然后除

  以方糖的个数n,求出一块方糖的质量。

  (板书)

  学生甲:在测量体积时,我们想到一些方法来克服糖溶于水的问题,如包上保鲜膜等。后来我想起妈妈在沏糖水时,糖达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于是我们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来测方糖的体积,实验中由于一块方糖体积较小,测量时误差较大,所以我们测量出几块方糖体积,再除以方糖的个数,求出一块方糖的体积。

  学生乙:(进行操作,板书)V糖水=20mlV=25ml

  学生丙:我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来测方糖的体积,糖溶于水,但是糖不溶于油啊,如果我们用油来测体积,就避免了糖溶于水这一问题。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测方糖的体积,更让我们有新的思路。

  第四组:测课桌体积有多大

  学生甲:我们的探究课题是:课桌的体积有多大。我们利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一点,采用测样本的方法,取和课桌一样的木料来测密度。我们先用台秤测一张课桌的质量m1,用天*测小木块的质量m2

  学生乙:(板书)m1=15kgm2=28g

  学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将木块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读出体积V2,计算木料的体积V样本。

  学生乙:(操作并计算)V1=40cm3V2=80cm3

  V样本=V2-V1=40cm3

  学生丙:在测木块体积时,用铁丝将木块压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个更便于操作的方法:

  1.用细线将一石块系在木块下。2.将量筒倒入一定体积的水V1。3.将石块先浸没在水中,读量筒中的

  示数V2。4.将石块和木块一起浸没在水中,读出量筒中的示数V3。5.木块的体积V=V3-V2。

  (四)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

  今天我很受感动,从同学们的身上我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不断探索勇于克服困难的态度,同时,大家也教会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所收获。当然大家在实验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够规范,例如:胶头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会做得更好。

  【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学*“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密度”,第2课时学*“密度的应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着重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熟悉天*的构造、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会用刻度尺、量筒和天*测定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与质量。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理解物质的属性之一——密度。 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研究问题常用的求比值的基本方法。 体验和感悟密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实验探究及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及能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规范解题,认真细致的良好行为*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疑难问题的良好品质.

  3.通过公式变形及计算题规范格式的学*,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以形成整洁、规范的作业*惯,以美的作业给人以享受.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是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教材首先提出了三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的积极性,并把学生引向运用密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感觉到密度知识很有用处,能解决很多问题.然后说明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用到各种物质的密度,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再以提出的三个问题为线索,讲述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材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给出解答,以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最后用一个例题作示范进一步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课可用正迁移的方法由速度公式类比而导出密度的推导公式,可采用自学、讨论、示范的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材重点与难点分析

  1.通过公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学*中,经常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计算、分析、推理、论证,但是应注意,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要受到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的制约.分析问题的物理过程、物理意义,弄清各物理量间的关系,明确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范围,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且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时,一定不要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不能生搬硬套用数学规律,如,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对相关内容物理意义的理解.

  2.对进行公式变形

  对密度公式进行变形,可以参照速度公式的变形进行讲解,并通过数**算规律,使学生掌握公式变形的基本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清每一个公式的物理意义.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具学具

  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四.师生互动

  活动设计

  1.根据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和.

  2.组织学生练*读密度表,通过读表进一步熟悉某种物质密度的读法.

  3.练*求解有关密度的综合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的积极性.

  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

  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

  (二).新课教学

  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

  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

  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

  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

  2.求质量

  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

  前几章我们学*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

  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

  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对于学*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

  学生练*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

  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

  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

  3.求体积

  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

  4.讲解例题

  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学生练*,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

  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

  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

  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

  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

  是球壳的体积.

  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

  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

  3.总结、扩展

  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

  (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 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

  (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

  (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

  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

  探究活动

  【课题】鉴别铅球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的.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测量物体的密度 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

  难点:减小实验误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情预设】: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密度概念ρ=m/V得出若测ρ就先测m和V再算出。方法如下:用天*测质量,用刻度尺测长度,进而算出体积,密度可得。

  教师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要测量这个铁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设计意图】:回顾密度的概念,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

  2、【学情预设】:不能,体积的测量不可以,如何测量体积呢?引入量筒。

  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杯中的盐水,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和盐水的密度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本节知识的原理。

  二、学导并进

  (一)、量筒的使用:

  1、【学情预设】:学生观察本组量筒回答问题:(1)单位ml(2)最大量程100ml,最小分度值为1 ml(3)正确读数: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与刻度线垂直。

  观察量筒回答课本第117页想想做做中的问题,使用方法归纳量筒测量液体密度的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能力,从实际操作中总结量筒的使用方法。

  2、使用方法:

  (1)、如何测固体(石块)体积的方法(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一块总结使用量筒测固体的方法)

  【学情预设】: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

  (2)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3)【学情预设】:归纳总结使用量筒测量不同物体体积的方法。

  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菁选(扩展8)

——教学设计菁选

实用的教学设计1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用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售”“驮”“卖”等14个生字,积累“买卖”“出售”“栩栩如生”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初步体会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二、教学重点

  1、认读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合作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教师搜集非洲小朋友、动物、大瀑布和木雕的有关图片,自制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非洲儿童图片)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些孩子都是什么地方的吗?(非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黑色的皮肤)你们想和他们做朋友吗?今天梁老师就带着大家走出亚洲,走进非洲,来认识一位非洲的少年。

  2、板书揭题:《卖木雕的少年》区分“买”和“卖”,并指导书写。

  3、从课文的题目中,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大家?

  生:买木雕的少年是谁?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是怎样的木雕?(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世界地图还有非洲小朋友的图片,直观形象的让孩子们初步感知非洲的情况,之后板书课题,让学生质疑,让孩子们提出由课题想了解的问题,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提示,认真听课文范读。

  (1)注意读准字音,把本课的词语或是自己难以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

  (1)提问: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我”和非洲少年)

  (2)小组合作讨论,我到非洲旅行时,开始想要(),但是因为(),只好放弃了,最后()。

  (3)课文围绕木雕写了哪些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3、交流反馈

  在班内交流,个别同学试说,教师相机评价(设计意图:初步朗读课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参与讨论,通过教师出示的总结提纲完成内容填写,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三)再读课文、识记字词

  1、幻灯片出示本课词语:买卖出售驮着构思新奇五官端正掏出饭馆一堆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牙齿莫西奥图尼亚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十分壮观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栩栩如生

  2、开火车试读词语。

  3、整体读词语。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本课生字并试着分析识记方法。强调:“售”字书写时要注意隹字右边有四横;“驮”字右边是大;“馆”食字旁右边不要写成宫;“辨”字的辨析;“齿”的笔顺书写。

  4、考考你大瀑布真是(),那里(),景色()。摊点上的木雕()、()坐凳(),大象雕的'(),我一看就()。(设计意图: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从字的读音、词语的认读,个别生字的辨析书写等方面让学生认读生字和词语,以个别读、开火车读、整体读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朗读识记,加强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四)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朗读。

  2、指名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3、通过朗读,你觉得少年是一个这样的人?少年身上有哪些你学的地方?(少年对中国人很友好,朋友之间很尊重对方,热情、充满关爱,少年把中国人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4、教师总结:本课我们了解了大瀑布的美丽和木雕的精美,也知道了作者首先听朋友介绍木雕、然后挑选木雕,接着放弃木雕,最后少年赠送了木雕。认识了一位把中国人当成是朋友的非洲少年,那么,非洲少年为这么说这样做呢?我们下节课来共同学*。(设计意图:本课为第一课时,所以要加强学生朗读的训练,只有熟读课文,才能正确把握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少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初步体会非洲少年与中国人之间的友谊,为第二课时的学*打好基础。)

  (五)作业布置

  认真学*本课生字新词,并把词语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课后认真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图片,并把自己搜集的信息和同学分享。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其基本操作技术是生物科学、医学等领域最基本的实验技术,也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操作技术。因此,“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高中选修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本文从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选修1的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中的第1个课题,旨在为学生实践其他的生物技术实验做好铺垫,又由于本节内容位于传统的发酵技术之后,所以它是在传统的生物实践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为微生物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可用“承前启后”这个词语来概括本课题的地位。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确立本课题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列举培养基的种类等基础知识,说明培养基配方及作用;概述无菌技术。

  (2)能力目标:尝试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领悟实验原理,交流实验体会;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教学重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由于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除了要为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外,还需要确保其他微生物无法混入。因此,实验时针对培养基、操作者、用于培养的器皿、接种工具等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在“无菌”的条件下接种和培养,获得纯净培养物,才能成功培养微生物。可见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培养过程的关键。教学中可联系医疗和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无菌技术。

  二、教学建议

  1.设置适当情境----有效导入

  虽然微生物无处不在,但由于其一般个体微小,肉眼不可见,须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可看见,所以学生对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总体比较陌生。我们可以尝试以如下情境导入:情境一中展示一杯红葡萄酒、一小蝶香醋、一块腐乳、一盒酸奶,让学生思考这些食品分别主要是由何种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的。情境二通过投影仪展示水华和赤潮等与日常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生物。

  通过上述情境的展示和讨论,学生可以对微生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起学生学*本专题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在微生物培养中保持培养过程纯净的重要性。

  2.重视基础知识---夯实理论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这一课题,就当前普通高中学生学情和各学校实验条件而言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要保证该课题的有效展开,必须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探究学*。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就是弄清楚三个概念:培养基、菌落和无菌技术。

  关于培养基,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先制备一个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在课上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可以对培养基有个初步的形象认识,同时还可以结合多媒体简单介绍一下其他培养基的类型及分类依据,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出培养基分类的基本知识。然后再设置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①实验室最常用的培养基是什么?②琼脂在培养基中主要起什么作用?③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与其培养基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一定相同吗?④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化学成分、用途等分类依据分别应属于何种培养基?⑤硝化细菌的.氮源、固氮生物的氮源、自养生物的碳源、异养生物的碳源分别是什么?

  而菌落是实验室培养和分离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教师可实物展示或投影展示大肠杆菌的菌落、分解尿素细菌的菌落、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并让学生比较菌落形态、颜色、光泽等方面的不同,然后讨论以下问题:①科学研究为什么常用菌落作为培养和分离微生物的主要依据?②菌落形成常在什么培养基表面?液体培养基可以产生菌落吗?③为什么说获得单个菌落就表示微生物得到了“纯化”?④菌落的观察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至于无菌技术,是本课题成功与否最关键的操作要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行阅读教材P15小字部分“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以及教材P85的附录4,然后归纳出消毒灭菌的适用对象,并以表格的形式比较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3.实验操作部分:建立流程、弄清原理----体会无菌技术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该培养基的配置细节较多,但是并不是完全要记住的,只要抓住关键的环节(牛肉膏和蛋白胨的称量与熔化方法、先调pH后灭菌等),然后建立以下简单的流程图即可:

  计算→称量→融化→调pH→灭菌→倒*板

  上述流程图还可简化为六个字:“算、称、融、调、灭、倒”。为了更好的掌握培养基的配置,还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①皿底和皿盖的大小关系?培养基是倒在那个上面?②“倒*板”中的“倒”字该如何理解?③培养基和培养皿的灭菌方法有何不同?为什么?④“倒*板”指的是接种前还是接种后,还是都要?

  (2)纯化大肠杆菌的两种方法

  微生物的纯化方法很多,教材着重介绍了*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板法,但是原理大

  致是相同的:通过连续划线或系列稀释,降低大肠杆菌浓度,得到单个细菌繁殖成的菌落。以*板划线法为例,可尝试建立如下基本流程:

  教材中关于两种接种方法有详细的示意图,可先让学生自己看,然后由学生谈谈哪些

  细节体现了无菌操作的要求,哪些操作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们在实验室应从哪几大方面确保无菌操作的实现。(3

  )实验室操作

  本课题大体可按以下实验流程操作:

  本课题的具体流程可由学生结合书本中的提示自行设计,鼓励创新,但必须以遵循接种的基本原理和无菌操作为前提,以获得纯化的大肠杆菌菌落为目标,以安全为第一保障。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提醒和帮助。

  下面结合实际操作提出几个注意点或建议:①以安全为第一要务。本实验最好选择非致病菌种,如本课题教材中的大肠杆菌等,这样可避免操作者被感染的可能。本实验用到的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锅、酒精灯、紫外灯等仪器设备都要先培训、后使用,并填好使用记录,强化安全意识。②以无菌操为关键要领。由于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该实验稍不留意就会失败,所以无菌操作显得尤为重要,且细节很多,我们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在制定实验计划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可行性,然后将每一个应该注意的无菌操作环节都做好标

  注;在具体实验操作时,每组至少要安排两位同学监督操作是否遵循的了严格的无菌,并做好记录,这样即使实验失败了,也便于查找实验失败的具体环节和原因。③体现对照原则和重复原则。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的恒温箱培养,未接种的作为空白对照,只有上面培养基完好且无菌落产生,才能说明培养基配置成功了,才有可能得到大肠杆菌单菌落,否则实验只有重做。为了确保实验成功的概率,可以适当增加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基的数目,避免由于偶然原因导致实验失败,延长了实验周期。④以获得标准的大肠杆菌单菌落为主要目标。由于学生不清楚大肠杆菌菌落特征,教师最好事先提供一个参照,这个参照可以是培养好的菌落,也可以是图片。引导学生从菌落颜色、形状、大小、光泽等方面来描述大肠杆菌菌落的特征。一般选择12h和24h为观察基点比较合适,因为微生物具有繁殖快的特点,如果培养时间太长,菌落也会连成一片,就不容易看到单个菌落了。

  三、教后反思

  本节课可以通过生产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保持培养物纯净的重要性。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练*相应操作,从中体会纯净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熟悉实验原理再进行操作实验,利用培养结果指导学生回顾实验中的成败并相互讨论总结,深入理解知识。当然由于微生物的微观性和危害性,一定要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惯。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中的设计的*惯,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一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认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

  教学重点: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生活用品。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生活用品美观与实用的有机结合。

  教师教具准备:

  优秀生活用品设计作品欣赏投影或多媒体课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

  学生学具准备:

  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如小钟表、小茶杯、小像框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二、引导阶段:请学生以一件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内容。

  三、进入新课:

  1、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的。日用产品不仅给使用者带来方便,也使人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活动一)多媒体展示古今中外的几种优秀生活用品,引导学生欣赏,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提示和归纳。

  (1)果盘:缠枝鸡冠花纹的纹饰,色彩古朴典雅,构图大方简洁,放置水果时,与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缠枝加水果,同类物在*面、立体上的结合形成了统一的美感。不放水果时,也是一件美观的案头摆设。

  (2)木椅:金字塔式的造型,使人有稳固,安全的

  感觉,可以放心的倚坐休息,木质部分单纯的造型,朴实的色彩和原始感的木纹,与现代气息浓厚的椅垫形成对比,似乎暗示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3)手机设计图:A款,流线外形和金属质感,传达出独特的信息,置于掌上似乎可以操控穿梭于太空的飞行器;B款,方正规正,拥有它的人应该是诚实、严谨、一丝不苟的专业人士;C款,蓝色的屏幕,游戏机式的按钮设计,外观上可以强化的机器性特征,一定是喜欢寻求刺激的小伙子们的掌中爱物;D款,机盖合起后呈简洁的弧形造型,拿在手中、置于袋里,都会使人感到舒适。

  (4)咖啡具:瓷釉颜色柔美和谐,旋涡纹的纹饰体见了原始彩陶的纹饰,其色彩又与咖啡的颜色相调。盖上无钮,防止打开放在桌上滚落打碎。至于把手造型的设计,则充分考虑了手持时的'力学原理,其舒适省力是显而易见的。

  (5)椅子一组:用最少的材料,最简洁的造型,最单纯的颜色,有最舒适的感觉,也许是这组椅子的设计者所要追求的。不用时尽最大可能节省放置空间的问题饱为你想到了,同时,多把椅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体构成造型,象一座抽象形态的现代雕塑,不也觉得很美吗?

  2、设计者在设计各种用品时不仅要考虑美观而且充分考虑了实用的各种细节,着实让人感动。申国有句古话叫"学以致用",即物品的存在都有它特定的用途的,所以,产品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它的用途(功能),同时,人对物质产品还有精神方面的要求。(欣赏红

  漆花形洗子)漆器制造在申国有悠久的历史,在自然的花朵形状的基础上加以规整化,是一件实用与美观结合得非常好的作品。(活动二)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共同

  讨论它们的设计好在哪里,有什么缺点。(活动三)将几件相同用途的生活用品放到一起对比欣赏,展开讨论:同是喝水的环子,你更喜欢哪只,为什么?进行分析评述。

  反馈阶段:

  师生讨论以下问题:

  1、购买某种生活用品时你知何进行选择?

  2、生活用品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总结:

  人类生活中处处存在设计,设计是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生活用品设计不能单从美观的角度出发,要从功能、材料、形式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做到美观而实用。

  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生活用品,

  二、生活用品的功能,实用价值、审美价值

  三、生活用品的设计原则,美观又实用

  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什么是比?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3/4:1/8

  4.5:2.7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不出现**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这几面**的形状一样,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请大家算一算它们长和宽的比,看看能发现什么?

  (3)(指教室里的**)这面**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0:40=3/2

  操场上的**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3/2

  两面**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2.4:1.6=60:40

  也可以写成:2.4/1.6.=60/40

  (4)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等式?

  如:5:10/3=15:10

  5:10/3=2.4:1.6

  15?10=2.4/1.6

  15/10=60/40

  (5)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1:2是是比例吗?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

  (7)完成教材“做一做”。

  第1题。

  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第2题。

  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3.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三、巩固练*

  完成课文练*六第1~3题。

  1、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方法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根据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1、“嵌入式”教学法

  把与职业岗位有关的身体素质练*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到普通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去,使体育课在完成锻炼学生素质,提高***技能等任务的基础上,对“准职业人”进行必要的身体训练的教学方法。

  1.2、专门性教学法

  开设专门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合理选择与职业活动相*或相似的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身体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方法的目的在于借助体育项目的练*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1.3、职业实用性运动项目教学法

  根据职业活动对身体姿势、身体状况的具体要求,选择在操作方式或身体能力方面与职业特点相似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的方法。职业实用性运动项目不仅符合职业活动的要求和特点,而且可以预防职业活动对身体状况和姿势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1.4、拓展训练教学法

  拓展训练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培训中,它可以培养员工适应环境、克服困难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相互了解信任、团结协作的能力,还可以增强个人勇于挑战、不畏艰难实现目标的勇气和自信心。因为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难以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中实现,所以合理将拓展训练的项目内容引入到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中,更能够贴合学生未来职业特点,达到磨练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以及熔炼团队的教学目的。

  1.5、职业实用性体能训练法

  主要针对“准职业人”在未来工作过程中身体活动的特点来改造原有的体育教学项目与内容,或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身体练*内容,达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而能更好地适应职业活动中将要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效果的教学方法。

  2、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评估结果的好坏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所以说要想客观地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评价要随着教学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可以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的内容不应该只考虑学生的运动成绩,而是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效果的评价。

  3、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实际方案

  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改革与方案的实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需要打破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三段式”的教学形式与“被动式”的接受与学*指定内容的单一课程内容结构休系,以社会发展、就业岗位需要和学生综合发展为出发点,积极构建课内与课外,必修与选修,学科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行的立体化课程模式,构建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台,架构新的课程体系。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方案以个性化为基本的设计思路,它所依据的是高职院校的性质和特点、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与水*以及学生的体育基础等。

  3.1、开始阶段

  根据各个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等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改革目标。该阶段的教育特征是诱导性教育,课程方案的模式是职业实用性课外体育俱乐部或职业短期培训班。具体方案如下:一年级体育基础课教学;二年级进行体育选项课教学;“第二课堂”开设职业实用性课外体育俱乐部或职业短期培训班。设立一年级基础课教学、二年级体育选项课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俱乐部并存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课内外一体化”大课程模式。

  3.2、发展阶段

  该阶段的教育特征是强化性教育,课程方案的模式是“3+1”即:选修课+体育俱乐部(含职业实用性体育)。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实施强化性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在一、二、三学期实施选项课教学,整个选项课采用开方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来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进行练*,通过练*掌握一至两项锻炼身体的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在项目设置上,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师资、场地等情况灵活设置。在第四学期实施体育俱乐部(含职业实用性体育),在体育俱乐部教学中增加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可以某个专业作为试点,如“护理专业实用形体礼仪体育俱乐部。

  3.3、成熟阶段

  该阶段的教育特征是专门性教育,课程方案的模式是“2+2”(第一学年的选项课教学,第二学年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主要特征是分专业进行模块教学。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分四个模块:体育运动锻炼*惯养成模块;休闲体育技能模块;职业岗位核心素质模块;职业岗位素质拓展模块。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出高等职业体育教育要为就业服务的特点,选择与学生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有关的内容作为体育教学内容。

  作者:辛雷 单位: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它通过小青蛙在石桥洞里听到自己的回声以及和妈妈对话,生动有趣地说明了什么是回声和产生回声的原因,深入浅出地告诉了我们一个科学知识。课文优美、生动,动静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目标】

  1.认识“呱、圈”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四和五自然段,读出亲切,欢快的语气。

  3.通过课前体验,朗读课文,合作探究等形式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情朗读课文,重点理解第四和第五自然段。

  【教学难点】

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大屏幕,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小眼睛,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师: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2.师: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和回声有关的故事。

  3.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回声}

  师:同学们请注意“声”字不仅翘舌而且还有后鼻音。{板书:shēng}读“声”。

  4.师: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师:恩,有的同学速度很快,已经读好了,坐端正了。

  2.检查生字:

  呱哩圈纹碰返

  师:谁来读读第一个字?拼读。师:你的三拼音读得很准。师:谁再来试试?师:你的声音很响亮。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师:下一个,谁来?你来读。师:你的轻声读得很好!师:我们学着他的样一起读读。

  师:第三个字有点难读,谁来试试?师:三拼音节读得很准。师:一起读!

  师:下个字,请你读!师:前鼻音读得真准。大家一起来试试!

  师:谁来读第五个字?师:很好,后鼻音读得很准。师:请大家齐读。师:恩,同学们都读准了!

  师:最后一个字!请你读。师:全班跟读。

  3.去拼音读字。

  师:去掉拼音帽还能读准吗?自由试一试。师: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来开火车,火车火车往哪开?

  4.读词语。

  师:生字躲到词语里去了。你还会读吗?呱呱叫一圈圈波纹碰到返回

  师:现在请同学们同桌互相读这些词,如果你的同桌还读不准的,请你帮帮他!一起读读!

  5.了解“返回”

  师:最后一个词“返回”有个小秘密,返就是回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有趣的词吧!(齐读)

  6.读词、句子(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

  师:大家看“一圈圈”和“波纹”碰到一块儿了,你会读吗?你读,你读。师:这就是一圈圈波纹,一起读。师:(电脑屏幕用鼠标点)现在老师把词语放进句子里,你还会读吗?自己练一练。请你读!师边做动作,边读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请大家带着动作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回声

  (一)学*第一自然段。

  1.师:同学们生字宝宝我们已经掌握了,那现在老师想问问你们:这篇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呀?

  2.师:是呀!小青蛙跟着妈妈来到桥洞底下,他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呀?

  3.师:是呀!特别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呢?

  师:你能不能美美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请你来!师:我听到他读得真美呀!让我们一起来学他的样读一读吧。

  (二)学*第二自然段。

  1.师:是呀!小青蛙看到美丽的景色,高兴地叫?注明:师引读,点击屏幕。

  师:这时桥洞里传来了一个声音——(师轻读)“呱呱呱,多好看哪!”

  师:小青蛙紧接着又问?

  师:“你是谁?你在哪儿?”

  2.师:(出示这句话:呱呱呱,多好看哪!)仔细看,这句的结尾是什么标点符号呀?

  师:说明他心里怎么样?师:那我们一起来高兴地读读这句话吧!谁再来读读?他读得真高兴呀,我们再来读读!

  师:(出示这句话:你是谁?你在哪儿?)这句是什么标点符号呢?师:那该怎么问呢?请你来!(我们在读问句的时候,要稍微地往上扬一点,像老师这样,){范读}我们一起来问问吧!

  3.师:谁想来表演这只小青蛙?谁想来表演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咱们一起来看看,看不见的小青蛙是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学生评价。

  4.师:小青蛙这时听到有一只青蛙在学他说话,他心里会感到怎样?

  (三)学*第三自然段。

  师:于是,他就去问?谁来读读他问妈妈的话?(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我听到他读出了那种奇怪的感觉。我们也一起来奇怪地问问吧!

  (四)学*第四——六自然段。

  师:青蛙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是怎样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学*第四自然段

  (1)师:同学们,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这时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先读读第四自然段,再来填一填吧。师:谁来填?师:我们一起读。

  (2)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河水是怎样变化的吧?

  (3)师:谁来读读这段话?我听到你的碰字字音读得比较重。

  师:谁再来读?你的荡字也读得比较重了。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读读吧!

  (4)师:是呀,石子一扔,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水的波纹{板书:水波}碰{板书:碰}到了?{板书:河岸}又怎么样?(师边做动作演示){板书:荡}

  (5)师:我们再来读读这河水的变化吧,会做动作的同学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菁选(扩展9)

——教学设计菁选

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分析】

  在中国,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学生可能大多了解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可是这样的一位勇敢刚强的女英雄,她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和普通女子一样,爱美,爱她的亲人,爱朴素*淡的生活。所以,学*《木兰诗》,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的。

  【教学建议】

  1、这首叙事诗字面意义浅显,可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

  2、《木兰诗》是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的多种艺术手法如铺排、互文、对偶等对烘托气氛、塑造人物形象等起着重要作用。要引导学生领会这一点。

  3、体会本诗的选材对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责任感。

  5、指导朗诵,争取当堂背诵。

  建议一课时完成。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木兰诗》,在这个传奇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情节

  1、指导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学生质疑,教师点拨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节。

  学生讨论空白处填写恰当词语:

  木兰停机( )──决心( )──从军( )──奔赴( )──十年( )──拒赏( )──与亲人( )

  明确:叹息、出征、准备、沙场、征战、辞官、团聚

  三、探究理解木兰形象

  讨论:

  1、木兰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诗中哪些描写刻画了她这一形象?

  两处:

  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如飞。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⑵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前者烘托渲染了军旅生活的艰苦与惨烈,从正面塑造了一个勇敢刚强的战士形象。后者通过写天子的赏赐之多,侧面表现出木兰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女英雄。

  2、木兰既是一位传奇英雄,又是一个普通的女性。诗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她的女性心理?

  ⑴ 停机叹息时的心理描写:既为家里着想(父亲年龄大了,弟弟还小),又为国家大计着想(保家卫国是子民的责任)这种焦虑矛盾正是女子所特有的心理。

  ⑵ 远征沙场时的思乡心理的描写。远在边塞的木兰看到眼前一草一木都忍不住触景生情,想起家中慈爱的双亲,想起家的温暖。

  ⑶ 辞官还家后“著我旧时裳”和“对镜贴花黄”的行为描写。木兰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还原成“女儿身”,从她“开、坐、脱、著、理、贴”一系列欢快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木兰一颗爱美、爱生活的心。

  3、你认为诗中刻画她英雄形象的笔墨多一些还是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形象写得多一些?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明确:诗中既写出了她的英雄气,更写出了她的儿女情。正是这样一位柔弱女子在国家需要、家庭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毅然奔赴艰恶的沙场,在战争中屡建奇功,这样的奇女子怎么不令人心生敬佩之情?所以作者这样选材更有利于刻画一个真实丰满的人物形象。

  4、读完此诗,你觉得我们应向木兰学*哪些精神品质?

  略。

  四、指导学生朗读、背诵

  指导过程中串入对本诗修辞手法的简要讲解。

  〖教学反馈〗

  1、解释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 惟闻女叹息( )

  ⑵ 问女何所忆( )

  ⑶ 愿为市鞍马( )

  ⑷ 万里赴戎机( )

  ⑸ 策勋十二转( )

  ⑹ 安能辨我是雄雌( )

  2、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⑴ 《木兰诗》出自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首著名的五言抒情诗,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

  ⑵ “归来见天子”段,突出了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质。( )

  ⑶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几句作为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是恢复女郎装束的木兰见伙伴的喜剧性的'场面。( )

  ⑷ 《木兰诗》全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劳动生活的向往。( )

  3、用原文填空:

  ① 旦辞爷娘去,________,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旦辞黄河去,________,不闻爷娘唤女怕,________。

  ② 策勋十二转,________。

  ③ ________,对镜贴花黄。

  ④ 文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⑤ “扑朔迷离”一成语是由该诗中“________, ”得出,现常用来比喻________。

  4、请从课文中再找出一句与例句使用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

  例⑴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例⑵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例⑶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例⑷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问答题:

  ① 木兰替父出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②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句表达了木兰怎样的心情?

  ③ 写出“开我东阁门,……对镜贴花黄”一段中所用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上的作用?

  ④ 你认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案例推荐】

  案例一

  〖教学目的〗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

  〖教学要点〗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背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字词、字义、朗读、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正字音

  机抒 zhù(织布梭子)

  可汗 kè hán

  鞍鞯 ān 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 pèi(缰绳 )

  燕山 yān

  胡骑 jì(战马)

  戎机 róng(军事)

  朔气 shuò(北方)

  金柝 tuò(打更用的梆子)

  红妆 zhuāng(装饰,打扮)

  著我旧时裳 zhuó(穿)

  傍地走 bàng(临*,此处引申为贴着)

  三、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当户 惟 可汗 市 但 朔气 金柝 铁衣 明堂 策勋 强 不用 郭 著 帖花黄 扑朔 迷离 安能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过关越山,飞速而行。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织着,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

  将军百战死,壮士二年归:(互文)“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

  四、朗读全诗

  五、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六、分析第一部分

  (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

  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虚指),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

  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的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

  七、小结,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二的1,三的1、3,四的3。

  2、预*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详略叙述的恰当。

  〖教学过程〗

  一、复*第一部分

  二、(课前重书上节课的板书)由上节课分析的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引导继续分析后文

  1、分析第二部分:

  ⑴ 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骋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写出征途之遥,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飞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穿过关隘、飞越层峦的矫健雄姿。

  ⑵ 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凛冽的北风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将士们在军中宿营;寒冷的月光照射着明晃晃的铠甲,哨兵们在深夜值勤;在艰苦环境的烘托中,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从而烘托出木兰的勇敢坚强。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互相渗透: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过上百次激烈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写出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表明了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

  2、分析第三部分:

  ⑴ 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⑵ 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

  3、分析第四部分:

  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

  4、小结木兰形象:

  木兰既是一个女孩子,更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勤劳善良,纯朴孝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为国家尽忠效劳,表现出深明大义、勇敢坚毅,果断的效国忠心和英雄气概。从军十二年,她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和机智谨慎,女儿身份一直没被揭穿。在凯旋归来后,她不贪图富贵,甘愿过回简单安定的农家生活。她是我国古代北方优秀劳动妇女的象征。

  5、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情况。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原因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高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根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非常恰当。

  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

  此外还有比喻、顶针、夸张等。

  6、本诗主题:

  歌颂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赞美了我国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安定生活的愿望。

  7、学生朗读全诗。要求缓急得当,读出气势感情:

  三、课外延伸

  学生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较。

  例: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红娘子,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等。

  四、布置作业

  背诵并进一步品味这首诗。完成课后练*。

  五、板书设计

  木兰诗

  故事情节:一代父从军、踏上征途(详写)

  二奔赴前线,十年征战(略写)

  三还朝辞官,家人团聚(详写)

  四吟唱比喻,赞美木兰(略写)

  木兰形象:勤劳、善良、淳朴、谨慎(女儿情怀)(详写)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略写)

  【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二四自然段。

  2、能力目标

  练*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学*作者是怎样描绘五彩池的。

  3、德育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数量,形状,颜色及形成五彩颜色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创新目标

  根据画面和文中的描述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将五彩池的大小,深浅,形状,用了对比比喻的手法,写出了五彩池的美,课文巧妙的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瑶池仙境反衬出五彩池的美。 

  2、学生分析

  由于课文层次清晰,描写景物时富于想象和联想,运用多种修辞使描写生动,运用衬托手法更加突出描写景物的特征,此方法值得一学。

  3、确定五点:

  重点:理解课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难点:第二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以及那些学生缺乏感性认知的复合色。

  创新点: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布置作业时,请学生当小导游宣传介绍五彩池。

  德育点: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体会祖国的'壮丽河山增强爱国热情。

  空白点: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五彩池的知识。通过读课文自己展开合理想象。

  【学具选择与目的】

  小黑板:书写格言谚语,以便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主要技术】

  留空白技术、加深体验技术、激励创新技术等。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一、导引目标 激发兴趣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