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菁选

日期:2023-03-04 00:00:00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一、教学背景

  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教材分析整个单元都是写景抒情类的文章,要求学生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春》的基础上已经对写景抒情类的文章有所了解,本文重在巩固和强化。同时继续强化和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和欣赏写景抒情类文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读准重音和停连,懂得发现生活中的美,描写生活中的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欣赏品读文中精彩的句段和词语,学会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情景交融的妙处。

  教学重点朗读、品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精彩的.句段和词语。

  教学难点学*作者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描写生活中的美。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示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你喜欢冬天么?你眼中的冬天是怎样的?

  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自主思考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2、走*作者补充介绍作者老舍学生介绍了解作者、作品常识。

  3、听课文录音或教师朗读,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感悟。播放音频或示范朗读

  听范读,并整体感知在听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品语言之美引导学生赏析文本。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描写顺序

  语言特点(炼字、叠词等)

  写作手法(对比、情景交融等)

  小组合作,多个角度赏析课文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感受文章写景的妙处。

  5、品味、质疑

  引导学生品读其他精彩语句,并提出疑问。

  结合预*以、相关练*以及自己的思考,提出未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6、小结景物描写技巧

  1、布局精心,层次井然

  2、运用修辞妙笔生花,文采斐然。

  如比喻、比拟等。

  3、妙用动词、形容词,语言精美。

  如“响晴”、“温晴”、“卧”等。

  4、巧用对比,特点突出。

  5、按照一定顺序(从高到低)

  6、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总结本文写景技巧一课一得,在学*完《春》的基础上,再巩固写景技巧,学以致用。

  三、作业布置:

  选取四季中你次喜欢的景物进行描绘,字数300—500字左右,请运用课堂学到的描写方法,至少要用上2种修辞手法。

  四、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

  学*目标:学*目标:

  1、识记本文的生字词,了解本文的文学常识。

  2、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3、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

  4、积累本文的佳词妙句,达到熟能成诵

  学*重点与难点

  1、结合重点词句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

  2、学*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过程:

  一、回顾有关冬天的诗句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______,字______。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 “____________”。著名作品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戏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话剧《___________》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1、脉络填空(※典型景物的典型特点)

  第一部分,(1段)济南冬天 的天气特点,具体:无 、无 、无 。

  第二部分,(2、3、4段)济南冬天的山景。

  一层;写阳光照耀下的山景。 特点: 二层:写雪后的山景。 特点: 三层:写城外远山。 特点:

  第三部分(5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特点

  2、文章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写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简要说明。

  二、【课堂研讨】

  1.听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标划生字词并掌握。

  (1)注音:济南()镶()水藻()贮蓄( )发髻()澄清( )着落() 看护( )

  (2)释义:响晴: 秀气:

  贮蓄: 澄清:

  空灵:

  1.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2.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

  3.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5.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三、细读课文,探究文意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主完成。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9、“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四、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读,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结合重点词句谈出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五、【学*反思】

  六、【教师批阅】

  时间: 等级或分数:

  七、【奖励记录】

  优胜学*小组: 优胜展示小组(个人): 优胜点评小组(个人):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背诵第3节。

  2、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2、学*并运用由里往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情感目标:

  1、在品析课文中感受自然之美,丰富学生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描述景物并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重点朗读感知感情基调;第二课时:重点评析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以及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我们这儿的冬天的特点,进而导入新课《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接龙朗读感知课文生字词并考察熟练程度。

  济(jǐ)南发髻(jì)镶(xiāng)

  澄(chéng)清贮(zhù)蓄

  2、自由朗读感知课文感情基调。

  ⑴学生讨论发言如何朗读课文。

  ⑵师生归纳:要读出喜爱之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⑶学生按照提示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自由朗读,然后然后进行朗读比赛。

  A、学生互评朗读中优缺点

  B、让评析较好的学生来朗读

  C、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特别是重点的字词句的朗读。

  3、感知济南的冬天的总体感受。

  ⑴齐读第1段。

  ⑵你从第1段捕捉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⑶师要做好指导工作,特别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学生赏析济南冬天的山和水[第2课时]

  ㈠感受济南冬天的山

  1、比较感受阳光下的小山和小雪后的小山以及城外远山的不同之处。

  2、说说你喜欢哪一幅画面的小山。

  3、美点品析

  ⑴美词品析

  ⑵美句品析

  ㈡感受济南冬天的水

  1、小组讨论归纳:如何写济南冬天的`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征?

  2、交流发言。

  3、师生质疑。

  ㈢评析最后一段

  1、结构上有变化(体现作者匠心)

  2、冬天修饰济南,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济南的总观感。

  3、济南和开头宝地照应,点题,抒发了作者喜爱,赞美之情。

  ㈣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学*本文后的感受(可以就不同方面,任选一个角度)

  四、布置作业

  1、让学生搜集有关描写冬景和雪景的古诗句

  2、请描绘一下我们家乡的'冬天:

  ⑴抓住景物特点,适当运用修辞;

  ⑵写好后,用一定的语气语调读一读;

  ⑶300字左右。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欣赏济南温晴的冬天,体会作者醉心的情意。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情景交融的写作。

  3、培养热爱河山的感情,提高学生审美的情趣。

  【重点】

  目标1、2。

  【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学*词语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本文是他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一个词语来概括。

  ──温晴

  五、深入探究

  文中是怎样写出温晴的?

  1、第一段:通过对比,突出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

  2、第二段:通过阳光朗照下的`山的描绘,突出温晴、温情的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

  3、第三段:通过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突出温晴、美丽的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

  4、第四段:通过城外远山的描绘,突出温晴、安适的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

  5、第五段:通过冬天水色的描绘,突出温晴、明净的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

  六、品味感情

  1、读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喜爱、赞美之情。

  2、此情何处可见?

  ──见于充满感情的描绘中,见于直接抒发的胸臆里。

  七、再读课文,尽情欣赏

  八、课堂练*

  九、作业布置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文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给出一个评判。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伦敦(dūn)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

  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4.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A.朦胧B.淡雅C.古朴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A.暖B.绿C.清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①暗喻②暗喻③明喻④明喻

  B.①明喻②明喻③暗喻④明喻

  C.①暗喻②暗喻③暗喻④明喻

  D.①暗喻②暗喻③借喻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参考答案:

  1.B 2.ABCD 3.C 4.D

  5.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的奉献精神

  七、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2.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练*(分发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阅读《清泉赞》,完成下列题目。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见过从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绿草旁边淌着的流水吧?你有没有注意到,当它还是涓涓细流的时候,就表现了倔()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们为了拦一洼泉水,曾特意挖了一个小潭,潭口围着石块,潭边长上青草,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对于刚刚冒出地面的泉水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蛮可以在这里留连()徉,直到春花凋谢、秋草枯黄,让这些东西沉落潭底,变成()滓,连同。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________不了它,小石块________不住它,小花草________了它。打了一个转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的字注音。

  2.请将“吸引”“挽留”“阻拦”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段的空格中。

  3.文段中画线部分中的“这里”是指____________;“这些东西”是指__________。

  4.“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运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它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用文段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加粗的“冒”和“淌”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7.文段借流向海洋的小水流歌颂了一种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8.这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赞颂了它怎样的性格?你从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jiàng cháng zhā hé

  2.挽留阻拦吸引

  3.小潭潭边的'青草、鲜花

  4.拟人生动形象(作用意*即可)

  5.因为泉水具有倔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

  6.不能。“冒”是由下向上溢出,“淌”是由高向低漫流。(意*即可)

  7.勇往直前志向远大(意*即可)

  8.泉水;倔强、进取;联想到那些不甘*庸寂寞、倔强进取的普通人。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布置作业

  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济南的冬天》把济南比作“山水如画”“蓝水晶”,这些比喻既优美又易于理解。结尾处又把济南比作“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似乎既不优美又不好理解,能不能换个比喻?换什么比喻好呢?

  2.参观山水画展,联系课文描绘的图景,培养观察、欣赏能力。也可以自己选定一篇,抓住特点,寓情于景,发挥想像力,写一片断。组织学生在班里交流,搞一次画作欣赏的主题活动。

  3.开放探究

  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冬天》,回答问题。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罢。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933年2月

  (1)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冬天?是分别通过什么事情写冬天的?

  (2)通读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冬天是怎样的冬天?你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从原文中找出至少三个句子)

  (3)为什么不说豆腐煮在锅里,而要说“养”在锅里?

  (4)“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①“我们都喜欢这白水豆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②作者连用两个“等着”,这在表达上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5)作者为了突出表现文章的主旨而在选材上有精心的安排,请就此作一点分析。

  参考答案:

  (1)第一个冬天,童年时与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第二个冬天,与朋友夜游西湖;第三个冬天,与妻儿在台州。

  (2)是一些温暖的、洋溢着亲情和友情的冬天。(例句略)

  (3)“煮”在锅里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种食品。“养”在锅里的豆腐则是“活”的,是一种有生命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生物。

  (4)①这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②能充分表现“我”急切盼望的心情

  (5)作者精心选取与冬天的寒冷形成强烈反差的热闹、温馨的几件事,来描写他心中如春天般的冬天。

  ●备课资料

  一、课文赏析

  谈《济南的冬天》的美学教育价值

  《济南的冬天》一文,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教育因素,教学中亦存在可贵的美学教育价值。

  人们常将优秀的散文家誉为丹青高手,老舍就是这样的一位丹青高手。他在《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秀的抒情散文中,就是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为我们铺展了三幅淡雅的工笔画。第一幅为我们展现的是“小山摇篮图”;第二幅为我们展现的是“雪霁晴峦图”;第三幅为我们展现的是“空灵水晶图”。作者通过这三幅优美的画面,将济南的冬天的山、水、小城的景物、人物汇集为一体,让我们通过语言的启示,看到一幅济南“慈善”的暖冬的完整画面,那简直就是一幅中国的“小水墨画”,真是让人感到妙不可言,从而使美的感情与文中的景物美获得充分交流,使人从中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得到精神愉悦,这就是《济南的冬天》的美学因素之所在。

  作者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美的呢?我认为作者始终把握住人与自然这个链条,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表现;精心设计景物的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使之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文中的三幅画面无论从意境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作者都为我们艺术地再现了“济南的冬天”的特征,它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因此使《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美的散文成为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不难看出,作者能使《济南的冬天》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把自己的美学观点贯穿于其中,形成三幅优美的图画,作者把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美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声、色、光、态,逐层深入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对美的赞颂与讴歌,给读者以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使之受到美的道德、理想、情操的熏陶。

  作者正是运用了这语言的启示性,唤起读者自觉地去认识,并认可这里的风景是美的,体会作者描绘抒发美的过程,感受到其中的美,这种教益是十分深刻的。作为一名教师,恰当地理解作者意图,把握作品中的美学教育因素,然后去指导学生潜心阅读此文,将是学生接受美育教育和美的熏陶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寓素质教育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其美学教育价值呢?首先挖掘作品语言的启示性。生动的语言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使文章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其次还要教会学生审美。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当然也从感知开始。通过课文的学*,来教会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善于从语言入手,通过视觉,感觉对文章中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产生了敏锐的感知,对文章中美的诸因素,能够直接地把握和领悟。此外语文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不断地积累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感知并捕捉生活的美。

  课文课教“活”,教“实”,教“美”,这才是《济南的冬天》一文的美学教育价值。

  (选自《中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集成》,有删节,作者:朱丽芝)

  二、阅读知识推介

  关于略读

  大略地读,大概地读,又称作粗读。一般情况下,看新闻报道,看小说杂志都采用略读。略读的特点是阅读速度较快,全面了解不遗漏,但不做细致的推敲,只求把握主要内容。

  关于跳读

  跳跃式的阅读。不是从头到尾把每个字都看到,而是选取着读。跳读通常适用两种情况:一是简单地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如看小说,想知道主人公是否摆脱危险,是否实现了理想等;一种是为了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因此跳读时只关心有没有所需要的材料出现,其他内容可以忽略过去。使用跳读法的人,阅读能力要强,能够沟通各种句式,联想出上下文的意思。

  略读不同于精读的地方,在于阅读要求比较低,一般地了解,大略地知道,能抓住主要内容就行了。同时略读又不同于跳跃式的阅读、搜索式的阅读和有重点的阅读,略读是从头到尾不遗漏地阅读。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6

  一、课题:《济南的冬天》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

  2、体味文章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

  1、作者是怎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2、体味文章的语言美

  六、课型:自读课

  七、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赏图法

  、教具:多媒体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理清拦路虎

  ①听课文录音,欣赏画面,初步感知课文的语言与景物之美。并在听读中检查预*。

  ②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2、再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背诵大比拼。让同学们试着背诵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内容:一句,一段都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三)赏图品析,自拟标题

  结合图片,解读课文,并给各幅图拟个小标题。(小山摇篮图、雪霁晴峦图、空灵水晶图等只要学生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突出就行了。)

  (四)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通过上面环节的学*,对课文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学生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1、问题探究: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2、研读赏析:

  ①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②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思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

  3、修辞品味:

  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4、互动释疑:

  进一步提问探讨,互动释疑,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

  教师准备:

  a.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b.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d.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e.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五)、课文小结,作业布置:

  1、课文小结:

  文章先与北*、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2、作业布置:

  写一篇名为《校园的冬天》的小作文。

  要求: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并要求运用今天学过的修辞手法,500字左右。

  十、教学后记:

  (一)优点:

  1、这是一节课堂气氛还算是比较活跃的语文课。

  2、教学总体上还是能紧扣住教学目标来展开,也基本上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3、方法比较新颖,基本上体验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宗旨,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4、注重朗读教学,符合散文的教学特点。

  (二)不足之处:

  1、容量太大了,难以很好地把握。

  2、均衡用力,力求做到面面俱到,因而不能够很好地突出重点。

  3、教学时不能很好地执行,未能充分地调动课堂气氛。

  4、语言表达不够生动,有趣。

  5、教学设计的条理不是很清晰。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冬天总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仿照第3段中的写景方法,仿写片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写景方法学以致用,进行片断仿写

  教学方法:

  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投影“上帝把春天的艺术赐给西湖,把夏天的赐给瑞士,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我们刚刚学过朱自清的《春》和梁衡的《夏感》,他们笔下的春和夏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生命力、勃勃生机;热烈、紧张、急促)。没得上帝赏赐的春和夏就已经那么迷人了,这个深得上帝厚爱的济南它的冬天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跟随老舍去领略一下济南的冬景吧!

  二、整体感知

  (听范读,思考问题)

  1、作者的眼中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怎样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词来概括?

  温晴

  2、济南冬天的这个特点作者是通过哪两种景物来体现的?

  山(2、3、4)水(5)

  三、文本研读

  1、老舍先生抓住“温晴”这一主线,虽然只选取了山和水两种景物,但是却向我们呈现了四幅美丽的济南冬景图,你能为这些风景图取一个动听的名字吗?

  老师先来示范一下:第一幅图主要写的是阳光照耀下的小山,取名阳光朗照图,其他三幅图请同学来取?

  阳光朗照图、薄雪覆盖图、城外远山图、空灵水晶图

  2、四幅景物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

  过渡:同学们描述的`每幅图都非常的美,老师都喜欢。但如果一定要说最喜欢的话,那老师会选择第二幅图——薄雪下的山景图。为什么呢?我们一起从这幅图画中找寻答案吧。

  3、集体朗读

  一般说来,冬天凛冽的寒风已经让给人感觉很冷了,而下雪过后的冬天更增添一份寒意,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认为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

  4、为什么作者会认为下点小雪后会更妙呢,这个妙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小雪之后的小山更妙的词句,并说说妙在哪里呢?)

  ①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运用比喻,松的青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形象写出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顶:准确表现了“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并暗指这是“小雪”,既有“在树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土)的比喻

  ②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

  运用比喻,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仿佛给蓝天镶上了银边。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暗指是小雪,如果是大雪,也决非仅山尖是白的

  ③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运用比喻,白雪和暗黄的草色组成了彩色的景象,互相映衬

  运用拟人,(想象)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写出了草色半露不露的动人的形态

  穿: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山坡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

  ④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写出夕阳映照下雪娇美的颜色和情态,以及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师总结:作者通过矮松、白雪、草色、斜阳这些景物来衬托雪的颜色与情态,从而生动形象的体现小雪后的小山更妙的。这是对小山妙的一个具体分析,那么文中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这薄雪后小山的妙,也就是薄雪小山图的特点——秀气。作者就是抓住秀气这个主要特征,通过一系列妙景来体现来突出。

  5、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过程中,作者采用了一种怎样的描写顺序?(找出表示顺序的词)

  从高到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6、通过刚才的赏析,同学们觉得我们能从这段中学到哪写景的方法?

  师生归纳板书: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顺序,修辞运用,用词的正确、虚实结合

  7、其实,作者之所以能把薄雪覆盖下的山描写得如此亮丽多彩,除了刚才我们所说的要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写景的顺序和修辞运用之外,老师觉得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哪一点呢?(融入作者的情感,对景物的热爱)

  补充作者经历及简介:本文约写于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他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被成为他的“第二故乡”。正因为融入了他的故乡之情,所以将济南的山色描写得如此得富有魅力。那么对于老舍,同学们还知道关于他的哪些资料吗?(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

  四、学以致用

  刚刚我们通过赏析第二幅图,总结了一些写景作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的目的就是能够运用,下面请同学们仿照这幅图,借鉴其中的一些写法,学以致用。

  1、改写下面的句子,使其更形象生动。(比喻、拟人、动词选择)

  群山把小山村围在中间

  山伸出长长的、弯弯的手臂,把村庄温柔地拥在怀里。(拟人、动词地选择)

  2、片断仿写:描写我们校园秋天的景象,用你的笔来表达你对校园的热爱吧!

  要求:字数150字左右,抓住景物特征,运用修辞手法(1-2)种,注意用词正确

  学生当堂练*,教师挑选2-3篇进行点评

  五、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学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写作方面的)

  教师总结:领略到了老舍笔下的北国之城济南与众不同的冬季景观,尤其是薄雪下的小山景观,此外通过本文的学*还学到很多写景的方法,比如抓住特征,注意写景顺序,运用修辞等等,希望本节课的归纳的写作方法能运用到你的作文中。

  六、作业布置

  1.试用所学雪景图的方法来品读其他三幅冬景图。

  2.没完成的同学课后仿写完,完成的课后修改。

  课后评析:

  本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就一个重点语段作为阅读分析的范本,然后从中总结写作方法进行学以致用。。

  教学结构上设置了“整体感知”、“文本研读”、“学以致用”等三大教学板块,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老舍《济南的秋天》里的一段话作为导入,引起学生好奇的好奇的心理。本文赏析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十分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指导性。其间穿插相关的优美图片,激发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互动性较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有效的训练。学以致用部分对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运用,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熟悉课文,同时使学生都觉得这样的片断写作有章可循,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自己作品与课文比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名家作品的意蕴。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8

  学*

  目标

  1、了解老舍的生*、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重要字词。

  2、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等词语。

  3、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的妙处。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重点

  难点通过美词美句的赏析,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一般方法。

  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深刻领悟作者抒发的感情。

  一、预学单(课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着落()水藻()暖和()镶边()澄清()

  看护()响晴()发髻()贮蓄()应和()

  2、根据课文内容,在下列的缺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

  (2)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有了依靠。

  (3)就是这点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水琉璃做成的墙,播放着一段段水墨影像:一会是“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西湖,一会又变幻成滚滚而来的钱江潮水;时而又化作笔墨,用中国的传统书法,来定格因水而兴的杭州城。

  B、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非诚勿扰》让自然生态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游人如织”,胡玫执导、明星荟萃的《红楼新梦》又将如何演绎鲜为人知的文化西溪呢。

  C、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在国内尚无先例,它吸引小汽车出行者改变出行方式,节约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缓解“出行难”问题,成为杭州打造低碳环保城市一个缩影。

  D、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灯光设计专家德里克波特认为,为避免光污染,提高光能效,城市负责人和规划者应在照明总体规划中有所考虑,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照明的需要量等。

  4、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

  ①绿是生命的颜色。②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③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④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⑤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⑥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确的语序是

  二、互动单(课堂)

  探究点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探究点二: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选择一句或几句赏析。

  探究点三: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练*

  5、第一自然段作者连用了“奇迹”、“怪事”等词,把济南的冬天与别处的作了对比,总写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实际是在说,北京的冬天,济南的冬天却;伦敦的冬天,而济南的冬天。

  6、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7、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请结合全文内容和文章主旨,说说课文结尾的妙处。

  四、课后练*

  老舍先生选取阳光、村庄、山、雪、水等具体景物来描绘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请你模仿这种手法,运用不同对象(或某一对象),写一写眼中故乡的冬天。提示:抓住故乡冬天景物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收到情景交融的效果。(200字左右)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体会诗化意境,把握作者抒发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学*景物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济南冬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品味比喻、拟人等修辞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由老师的一段话语让学生筛选出有关课文和作者的信息,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就是《济南的冬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去领略济南冬天的美。

  板书课题

  一、作者简介

  由一位同学介绍,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二、读文过字词关

  1、指名让学生读第一段,其他同学听读,指出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

  2、在本段中,有三个修饰天气的近义词,找出来并辨析。

  通过学生的辨析,导出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正因为与别的地方天气进行对比,作者称赞济南是个宝地。

  3、归纳品读

  让学生速读剩余文段,归纳出所写的主要内容山和水。

  三、品文寻美

  1、设置问题

  (1)作者写山景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怎样突出这个特点的?

  (2)写山的特点又是怎样赋予其不同的情态?

  学生试着说出自己的见解,师酌情指导。

  2、找一找

  作品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情”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写处了不少富有情趣的句子,请在文中找出这些语句,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可从修辞、词语的运用、色彩等方面来说)

  3、用类似的方法学*写水的文段。

  由学生自行得出济南的冬天水色绿、清、亮的特点,同时品味学*写景所运用的拟人和比喻的妙处。

  四、拓展延伸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学了《济南的冬天》一文,相信我们对山水之美有所感受,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家乡的冬天的美景吧!

  展示冬天特有的图片,指导学生将本文所学的写景方法即:词语的准确运用,色彩的处理,还有比喻、拟人的妙用应用到*作当中,从而使自己笔下的景物富有情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济 山美 可爱、慈善、秀气

  南 无风

  的 温晴 无重雾 对比 宝地

  冬 无毒日

  天 水美 绿、清、亮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

  【重点难点】

  1、学*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设计思路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不说温暖明媚的春天、喧嚣热烈的夏天、金色辉煌的秋天,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提示:如朔风怒号、冰雪覆盖、寒冷、萧杀……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读课文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之后再请学生向全班展示。提示:如温晴、秀美、暖和、多情……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确济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这一点学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全文所写济南实际并非完全如此,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进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说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1、学生朗读第一段,标划体现济南体现温晴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学生回答。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风不冷、不酷,不硬、不厉;突出济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们带给济南,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适、安详、安逸。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把*面的语言变成立体的画面,学会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描绘。

  1、摇篮安睡图“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

  2、雪后小山图小山秀气,承受不了大雪。阳光下,山色斑驳,秀美动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晖暖人心,温暖柔和。真是“妙”极。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态!

  3、山村卧雪图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们“卧”的舒畅,“卧”的安详,给人感觉这是阳光下爽心的“卧”,多少还带有一些暖酥酥、懒洋洋的“卧”。这淡墨高雅的画面,确实带有十足的情味。

  4、玲珑水晶图晶莹绚丽,玲珑剔透。虽说蓝是冷色,但它却是瑰宝,内里包含着色彩缤纷的事物;它又与海洋一色,涌动着生命的内蕴和气息。同时,它又包含着别致的情韵。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但是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带有种种表象的山水,换句话说,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读课文,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品味其中包含的温情,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母亲的形象是温暖的,守在摇篮旁,唱着摇篮曲的母亲更是温暖的,而且还有那抚慰人心的话语。如此善良温存体贴的母亲给人欢喜,给人幸福。这样,睡在小摇篮里的济南就感到舒适温馨,母亲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间大爱。

  2、细致周到的护士大家熟知这一形象,耐心细致的她带给济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梦境,是温柔的关照。

  3、健美优雅的女郎阳光下,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成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秀气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这件花衣,悠闲安适地站在微风之中。调皮的风儿不时掀动一下她的衣角,闪现出健美的肌肤。如此,给人以明亮、灿烂、喜悦、希望之感。

  4、娇美害羞的少女夕阳斜照,光辉映雪。白白的薄雪调和着阳光成为粉红色,这就是少女害羞的颜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是什么使她害羞?是它本身纯青、温情,是她一下子想起了心中温情的事儿。

  5、俏美柔情的女子女子爱俏,女子爱美。面对镜子整妆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长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镜子。面对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来,它不仅不愿结冰,破坏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献给谁呢?是倩女,也是冬天的济南。

  教师小结: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感受冬天温情的春意

  作者写济南的冬天,但处处洋溢着春意。此皆因作者心中有“春天”,故能用春天般的感受写冬天。如此,这种冬天也就有了灵性,有了生机。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本文最好的注脚。

  1、学生从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着春天气息的'句子并以喜悦的感情朗读。如: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思考讨论:为什么这样来写?明确:一是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二是表达作者对冬天济南的爱怜之情;三是表现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表达一种乐观进取的精神。

  (三)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画意。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1、标划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动词,然后加以体会,进行展示。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白边。(有意为之,是为了给冬天增加美感)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形象传神,写出了舒适安然的睡姿和灵性)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写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现了济南冬

  日的春意和生机)

  2、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

  (1)教师示范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面上是含笑的。

  标划的词语自然、柔和、亲切、温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诉说,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边低语。“真的”含有惊喜,“是”“的”舒缓语气,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

  2)学生找出类似语句,标划出关键词,小组交流。如: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4、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1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的特有魅力。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朗读、品味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学*过程中感悟济南冬天的美丽。

  【教学步骤】

  一、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

  1、学生说话。(或演讲,或朗诵,或讲故事,或报道新闻)

  2、学生点评。(或语言,或感情,或体态、或节奏等)

  二、导入新课

  一年可分为几个季节?同学们冬天联想到什么?东山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三、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

  ⑴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⑵课文中哪些景物你印象最深的?为什么?

  四、学生自主探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围绕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

  1、讨论,推荐同学发言,在大组(全班范围内)中交流。

  2、教师点拨:

  ⑴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对比的写法。

  ⑵济南的山特点:温暖、可爱、美丽迷人──衬托的写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⑶济南的水特点:清亮、空灵──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既赞美济南冬天的美丽,同时也无不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美丽景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小结:

  通过刚才的讨论分析,我们感受到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字里行间到处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练*

  1、想一想你看到过的什么地方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模仿《济南的冬天》的一些写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2、配套教材──《济南的冬天》。

  【板书设计】

  无风声

  无雷声

  无毒日

  阳光朗照

  薄雾覆盖

  城外远山

  清水碧绿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带领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议。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3.课文解读和情境营造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2.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经历、创作,加强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他的《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写出这样的评价。

  课件展示图片和板书标题、作者。

  【设计意图】带着疑问学*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读书,并设计相关问题:

  1.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

  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2.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3.分组讨论: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赞誉了“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的朗读,师生读,生生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文本中理解、解决问题。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文章开头,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预*中查找到的资料。

  3.第二部分具体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1.把济南和北*、伦敦、热带地方进行了对比的方法:北*的寒,济南的暖;伦敦的暗,济南的明;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教师点拨: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作者之所以用北*、伦敦、热带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6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几个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内容,抓住重点,培养学生相互交流查找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景物的特点。

  (四)语言运用与品味

  1.教师导入并设计问题,请学生展示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品析课文,思考问题。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再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1)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我认为 是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它妙在 。

  2.教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1)语言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贴切。

  举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重点分析:被风儿吹动;害了羞。

  (2)词语选用上十分讲究。

  举例: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设计意图】1.通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了解品赏语言的角度。2.通过评析语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五)活动学*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

  2.说说自己家乡冬天的特征,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六)布置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体会表达效果。

  2.小写作《校园的冬天》,400字左右,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效果。2.课堂知识的学以致用。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3

  【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精妙语言,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重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难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预*案】

  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

  水zǎo( ) chéng( )清 宽chǎng ( ) 水藻( )

  狭窄 ( ) 宽敞 ( ) 贮蓄( ) 澄清( ) 济南( ) 镶上 ( ) 髻 ( ) 看护妇( )

  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4、《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板书课题)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目标。

  ※检查预*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听读课文,感受济南美景

  请大家借着美妙的音乐,循着课文的范读录音,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 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 温晴、慈善

  (二)美读课文,欣赏冬天美景

  1.浏览课文,想想作者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呢?这些景物又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以“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为开头说一段话吗?

  比如: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学生自主探究)

  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情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 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美,美在耀眼的雪光、娇艳的雪色、娇美的雪态,翠松白雪相映生色,蓝天白雪相映生辉,白雪黄草,相映成趣。它娇美、秀气,情态可掬。

  济南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 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济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藻更

  与碧蓝的晴交相辉映,像块蓝水晶,蕴蓄蓬勃生机,洋溢无限温情。

  济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态,它“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三)悟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古人曰: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服务的。那么作者把济南冬天的山水写得如此之美,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时,处处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直接抒发感情)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创造意境,流露深情) “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4

  一、文本分析

  1、本文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第二课。

  2、本文的内容:作者在文中将济南的冬天与北*的冬天、伦敦的冬天以及热带的冬天作比较,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通过对济南这座老城的山、水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本文的特点:

  (1)语言生动活泼,方言和普通话结合运用。

  (2)细节描写细腻,描写有层次。

  (3)修辞运用丰富。

  (4)感情朴实真挚。

  二、学生分析

  1、学生需要学到的是:运用一种或多种修辞手法,描写具体事物,以表达思想感情。

  2、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基础:

  (1)在认知上,学生已学*了一些赏析散文语言的技巧。

  (2)在情感上,学生能试着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3、学生需要用到的学*方法:朗读法、体验法、讨论法等。

  三、目标阐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2)能分析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赏析文本词句的过程中运用讨论法。

  (2)能在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朗读法和体验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情。

  (2)能体会作者对济南这座老城的特殊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2、能分析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

  1、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情,能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特殊情感。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大家能不能告诉我,济南是中国哪个省份的城市?山东省。山东省属于南方还是北方呢?北方。在你的印象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然而,地处北方的济南,它的冬天却别有一番滋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老舍笔下冬天的济南,感受别样的冬日北国世界。

  (二)初读文本,感受济南之冬

  首先,请大家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除济南以外,第一自然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地方?北*、伦敦、热带

  2、这些地方的特点是什么?大风、不见日光(浓雾)、响亮的(毒日)

  3、济南冬天的特点又是什么?温晴(响晴)

  4、这里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好处是?对比,突出强调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感知,首先能抓住第一自然段的关键点,其次再对本段的内容加以分析和欣赏。)

  在这里,作者的写法比较含蓄,他不直接说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温晴的,而是通过三组对比,写北*的冬天是大风的,伦敦的冬天是不见日光的,热带的冬天是响晴的,然后反衬和突出济南的冬天不刮大风;看得见日光;而且日光是十分温和的。另外,老舍写北*和伦敦时,不直接说“北*几乎天天刮大风”,“伦敦的冬天总是阴沉沉的”,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奇迹”和“怪事”使得语言有一种风趣幽默的色彩。正因为济南冬天的“温晴”,所以老舍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而“温晴”也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

  (三)精读语句,品味写景之妙

  然而,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济南这座老城的出奇之处,还在于它的山,它的水。那么济南的山是怎样的呢?我们再有感情地齐读第三自然段。

  1、山的`形状是怎样的?围了个圈儿、北边有个缺口

  2、老舍用哪个词形容冬天的小山?他是怎么说的?

  可爱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比喻、拟人)把山比作摇篮,把济南比作熟睡的婴儿。让人觉得十分温馨。正因为这样的地形,所以济南的冬天一点也不寒冷,而是非常温暖的。

  3、为什么要写“人们的脸上是含笑的”?因为“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冬天济南的山给人一种安全感,让人感受到希望。这种希望来自温暖的天气,让人仿佛下一秒就能置身于春天的怀抱。看似不着调的一笔其实是紧紧围绕济南冬天的“温晴”来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本段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段的写作艺术进行欣赏和分析。第三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此花费笔墨的用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虽然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但偶尔也会下点儿小雪吖。再让我我为大家朗读第四自然段,大家来感受一下雪中的山又是怎样的。(教师朗读,学生想象)

  1、最妙的就是下点儿小雪呀。“妙”在哪里?

  山上: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护士)图片欣赏

  (比喻:把树比作看护妇,把雪比作发髻)

  山尖: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想象

  山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比喻,拟人)

  山腰: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粉色和害羞,粉色可能是晚霞)可爱

  小结:写作时比较有层次感,从整体到局部,自上而下。语言虽朴实简单,却容易让读者想象,似乎如同身临其境般。将济南冬天的雪山清晰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句话体现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赞扬还是批判?以欲扬先抑的口吻去赞扬济南冬日小山的秀美。

  再一起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可爱、俏皮、美丽的感觉,以及作者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该部分注重朗读和想象,在朗读和想象中使学生欣赏内容和文字。帮助学生学*修辞手法,以及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果这是一幅画卷,作者说这一定是唐代名手画的水墨画。我们看见了温柔的小山,雪白静美的小山,山上卧着小村庄,那水呢?水墨画少不了灵动的水。我们从文章最后一段中找答案,看看老舍是怎样描绘济南的水的。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水有什么特点?不结冰、冒热气、澄清、清亮、蓝汪汪、空灵

  2、还写了哪些东西?怎么写的?水藻(绿、拟人)、垂柳(拟人,侧面写出水的澄清)

  3、最能感染你的是哪一句?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摊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想象一番)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自主对文本进行欣赏。)

  小结:这就是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心中理想的境界。所以他会发出感慨:“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这古老的城市,是济南,也是诗。”大家感受到济南冬日之美了吗?

  (四)再读全篇,理解作者之情

  请大家带着欣赏的眼光,再次自由朗读全文。想一想你从这些文字、这些描写中读出老舍对济南的什么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喜爱、珍惜、赞美……)

  补充背景:老舍1924年赴英国交流学*,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省城,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创作的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强烈轰动。文章中处处流露着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与赞美,成为先生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

  (设计意图:适当进行课外拓展,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反之更能投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欣赏。)

  (五)作业布置

  借鉴文章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200字以上。

  (设计意图:修辞手法是本篇课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模仿文本的写作方式进行自我创造,这也是学*成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五、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⒈写文章为什么要学会分析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的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的。

  ⒉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课文中济南美好景色语句,并质疑。

  二、研讨新课。

  ⒈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⒉探究质疑:文章第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第二段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这两段是怎样转过来的?(分析过渡句或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而写到济南冬天的山。

  ⒊探究质疑: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⒋探究质疑: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讨论并归纳:

  ⑴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⑵“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⑶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⒌探究质疑: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间、至山坡、山腰,有层 次地写出了秀美联社的山景。

  ⒍探究质疑:“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⑴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⑵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 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7探究质疑: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

  ⑴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

  ⑵比喻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

  ⒏探究质疑:第四自然段怎样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来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来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第三课时

  1探究质疑:第五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⑴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 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⑵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探究质疑: 这段文字还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讨论并归纳:可让学生各抒已见。

  ⑴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现出济南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⑵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了水的清亮的特征。

  3 探究质疑: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

  文 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

  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 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4探究质疑: 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5、小结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第2段开始,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菁选扩展阅读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菁选(扩展1)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

  2.学*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语言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

  3.正确领悟比喻、拟人修辞的使用及效果。

  4.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法。

  情感目标:

  5.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1.领悟比喻、拟人修辞的使用及效果

  2.掌握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感知、概括提炼、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肃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二、检查预*

  1.作者简介和背景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现代著名作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比较丰富,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誉。

  2.注音

  济(jǐ)南伦敦(dūn)一髻(jì)儿贮(zhù)蓄(xù)水藻(zǎo)着落(zháo)

  看(kān)护薄(báo)雪暖和(huo)镶(xiāng)澄清(chéng)宽敞(chǎng)

  露(lóu)出

  3.解词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温晴:温暖晴朗。

  安适:安静而舒适。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肌肤:肌肉和皮肤。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存放。澄清:本课指水清澈见底。

  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让学生注意其中的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有感情地集体朗读课文,教师点评。

  3.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说出理由。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温晴)

  (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

  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细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色。(又分为二层)

  (第3段)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山景 (第4段)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第5段)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 (第6段)绿、清、亮

  四、探究质疑

  1.第一自然段作者从什么角度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对比方式。总起全文,为下文的具体描写做铺垫。

  北*(大风)寒济南(无风声)暖

  伦敦(无日)暗济南(响晴)明宝地

  热带(日毒)热济南(温晴)温

  2.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算个宝地”。文章紧扣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3.“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没有风声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小而已。如果改成“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十分准确的。

  五、作业

  1.找出你认为美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仔细品味,想想好在哪里。

  2.搜集描写冬天的语句至少一则,古诗词至少三句以上。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欣赏了济南冬天的几幅美丽的画面。冬天的济南那么美,当然也离不开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和写作的技巧。这节课我们就来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和手法美。

  二、自学指导

  (一)语言品析

  作者常选取很有表现力的词,经过提炼,很有生气,掩卷细品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其神韵。请仔细品析下列句子的美妙之处。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交流点拨】

  “小摇篮”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底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交流点拨】

  连续的拟人手法:睡、唤醒,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舒适温暖的环境。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交流点拨】

  “卧”采用拟人手法,将小村庄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济南小村庄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交流点拨】

  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5.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交流点拨】

  用比喻的手法,突出水清亮的特征。

  6.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交流点拨】

  “有的……有的……”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的覆盖不均和小山本色的若隐若现;并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色彩斑驳的山坡比作“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生动形象地将山坡上斑驳的色彩和风儿吹动下的小山描绘得富有动感和美感,显得更加秀丽迷人,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7.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交流点拨】

  对“微黄”“忽然”“微微”这三个词的运用,可见作者遣词造句十分精妙妥帖;并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雪后日落中的小山比作害羞的少女,生动形象地将山腰的薄雪在夕阳下发生的变化细腻地描写出来,使小山显得格外情态可掬,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小山的喜爱之情。

  (二)写法探究

  1.文章是用怎样的方式突出济南“温晴”的天气的?

  【交流点拨】

  通过三组对比:北*的寒与济南的暖对比;伦敦的暗与济南的明对比;热带的热与济南的温对比,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

  2.作者描写济南的山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交流点拨】

  按照由里到外、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处的山。

  3.纵观全文,本文在写景上主要采用了哪些手法?

  【交流点拨】

  (1)以动写静:“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写出雪动人的形态。

  (2)想象: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比较阅读

  《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交流点拨】

  相同点:①都是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②脉络清晰,层次井然。③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语言朴实、清新。⑤细致观察、具体描写。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如本文第二段,是从景物的上方俯视下来,描绘出阳光朗照下的济南像被围在小摇篮里,突出温暖如春的特点。

  三、板书设计

  北*的寒济南的暖

  伦敦的暗济南的明温晴

  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阳光朗照下的山里、上

  薄雪覆盖下的山写景顺序

  城外远处的山外、下

  四、拓展延伸

  请你描绘一下你家乡的冬景。(200字以内)

  【交流】

  生甲:这是一个雪后的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木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林和竹林,都披着白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小溪中的石头上都覆盖着白雪: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幼狮在雪地里沉睡;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生乙:冬天到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下,西北风怒吼着,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整夜。早上,我开门一看:房顶白了,草地也白了,树上挂满了雪白雪白的冰凌,我们的世界变成了一片银白。冬天真美啊!

  生丙:我的家乡是湖北的一个山区,这里一年四季分明。时值初冬,北风利飕了,满山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阔叶树的叶子基本落光了,那些坚强的针叶树绿中带褐。河水还在不停地奔袭,只是水变浅了,变得更冷了,水草枯萎,那嬉戏的鱼儿早已不知去向。惨白的太阳有气无力地露露脸后,马上躲进灰蒙蒙的云里去了。看到这样的景象,我的感觉只是阴冷。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能力目标:

  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审美情感──细致观察,热爱自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界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闻天下,作者却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介绍文学常识:

  多媒体展示作者情况: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本文写与1930到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

  2、指点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读课文:

  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3、把握全文结构:

  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写了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温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的这一特点?具体是怎样应用的?

  对比手法。用北*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晴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呢?

  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薄雪覆盖下的山,小。太秀气的特点;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

  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

  温,绿,清。

  4、结合课文结构分析本文的写景顺序:

  扣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里往外,由山到水描写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过济南和北*。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扣紧“温晴”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全景,济南冬天的山,济南冬天的水。在写山景时,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最后写城外远山,在对山山水水的描写中充分体现了“温晴”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1、赏析下面这段话: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写山水之前,用拟人的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文章紧扣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既表现济南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而且其中一睡一晒一醒更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体会文中这几个字的妙用: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的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

  3、章描写山水冬景之美的段落中划出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你喜爱它的原因。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4、出示课件,展示济南冬天山水之美的图片,并配以适当文字描述,引导学生立体体会济南冬天之美。

  四、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问题,学生回答:

  1、给下列生字注音:

  暖和()宽敞()地毯()

  狭窄()髻()水藻()

  2、解释加粗词语在下列句中的意思:

  ⑴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⑵慈善的冬天。

  ⑶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⑷那些小山太秀气。

  五、小结本课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言优美生动,准确传神。

  六、布置作业

  学*本文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述今年潍坊的第一场雪。

  【执教人反思】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动人,用词精练准确的写景抒情散文。老舍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因此准确生动的语言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学*这样一篇文章,在一课时内完成,只能由教师来根据实际选择侧重点。这节课是从整体结构着眼,从体味语言的角度来赏析,这样可以感受语言内容的精彩,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作者的语言美及文章的意境美。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学*目标均达成,重点突出,各环节的设计比较合理。

  导入部分,意在提起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文。通过描绘瑞士的夏景,西湖的春景,引起学生兴趣,究竟济南这样一个老城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能够如此吸引作者。

  主体部分,有两个重点,难点。一是对课文结构的把握。教师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同时把握课文结构,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提炼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精巧的写景顺序。二是对课文语言的品味赏析。这里先由老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分析作者语言的生动准确。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教师的引导学会如何品位作者语言。然后教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划出喜欢的句子并赏析,教师给予恰当的点评,通过学生的自我赏析及教师点评的使所有学生都能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深入体会分析了文章语言。在这里,比较重要的是教师的点评,必须能够对学生的赏析予以概括评价,同时也要向学生展示该段语言的内蕴,教师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及应变能力。我觉得,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这节课,课堂气氛是民主自由的,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语调,为学生营造一种优美温暖的氛围,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体味课文,真正有所收获。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走形式,学生便展示给我们精彩的回答,并得到热烈的掌声,整节课效率较高。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教师创设的课堂氛围虽然优美舒缓,但缺乏课堂高潮,如果能够使学生的情绪更高的调动起来,再活跃一些会更好。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学*这篇课文,除了抓住景物特征这个主要内容,还应该从词语的运用、修辞的运用等方面学*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景物的。

  二、难点、重点分析

  1.作者是怎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分析: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从地理环境、人们的表情与幻想和对小山、小雪、绿水的描写几个角度来写。第一幅画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济南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恬静、多么安逸。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第二幅画描绘了秀美的雪景。矮松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边,白雪夹着黄草,夕阳斜照薄雪,山坡卧着村庄,房顶卧点白雪,如同一幅极美的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画。第三幅画描绘了澄清温暖的河水。河水不结冰,还冒着热气;水中水藻绿意正浓,水边垂柳弯腰照影;一片清亮的天上,像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一幅幅美景,描绘出了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2.作者是怎样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的?

  分析: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描绘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等词语,色彩鲜明艳丽,恰到好处。同时又运用了十分确切的比喻、拟人,使景色形象化。通过“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读测试。

  计时速读全文,答题,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与阅读效率。

  1.本文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_;本文写于:_______年以前。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三个词来概括。

  3.作者通过哪三个比较来说明“济南真算是个宝地”?

  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5.本文是怎样描写阳光朗照下济南的山的?

  6.本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后的山的?

  7.本文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8.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9.下面这些句子中,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C.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10.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济()南②伦敦()③髻()

  ④镶()⑤贮()蓄⑥水藻()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字/分钟

  理解率: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1.本文一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说说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三)精读导引。

  第1题要求在统摄全文内容的情况下,划分段落,以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做此题要注意在整体性阅读基础上进行分段。

  第2、3题都是对写作特点的理解。应当结合自己的有关知识,深入分析体会。并注意随时吸收,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四)疑难讨论。

  1.C√。因为从全文来看,写了三个方面内容:(1)济南的天气;(2)济南的山景;(3)济南冬天的水色。而第1自然段是写“天气”的,第5自然段是写“水色”的,中间三个自然段是写“山景”的。

  2.本文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接抒发作者赞美的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三个地区和济南的天气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以情动人。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流露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3)用虚实结合的方法,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抒发作者的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十分传神。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冬天阳光下的济南出现“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小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低语,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这些,不但非常传神,而且饱含着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这篇写景散文写得成功、动人是与作者善于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分不开的。

  在修辞方面,比喻、拟人、对比都用得十分出色。例如,把济南比做婴儿,把城外山景比做出于“唐代名手画的”“水墨画”,那么清新明丽。这两个比喻都很精彩。作者还融生命与感情于景物之中,使景物活了起来,生动而逼真,这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至于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方面,放在一起相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本文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等,色彩鲜明悦目。

  在词语的选用方面,也是十分讲究的。如,老城是“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句不仅用了拟人的方法,而且“晒”、“睡”、“醒”三个动词准确地勾画出济南温晴的气候特征。

  老舍写作用纯正的北京话,简洁的短句,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朴实明快。

  附:速读测试参考答案

  1.《济南的冬天》;老舍;1934。

  2.无风、晌晴、温晴。

  3.写风同北京比;写日光同伦敦比;写日光的强度与热带地方比。

  4.采用的是景物的排写顺序。第1段写天。以表现济南的冬天的暖;第2段写地,以表现济南冬天的舒适;第3、4段写山色,以表现济南冬天的秀气;第5段写水光,以表现济南冬天里孕合着的春色,并顺势用一句话勾勒了济南冬天的总体形象。

  5.先是用一个设问句和一个反问句指出济南的“出奇”不单是因为经常有温暖的阳光,还因为它有迷人的山水;继而写济南的地理特征:是“山围城”;然后写济南人情态的特征:因为山就是依靠,山就是温暖,所以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6.先写山的色彩。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写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精心描绘。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它是银白,“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再写山的情态,“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那些小山太秀气!”这样,就写出了小雪点染的山的“妙”处。不仅使读者感受到小雪点染的山的外在美,也写出了其内在美。

  7.写水,作者抓住一个“绿”字,着重写了自己对济南冬水的感受,概括水的鲜明形象。作者描绘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这其实都是写水的绿,写济南冬天里绿的精神,绿的生命。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写“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这实际上是把水艺术化了,感情化了。最后写“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济南冬景图。写出了这座有泉城之称的济南的特色。

  8.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9.A.拟人;B.比喻;C.拟人

  10.(1)jǐ(2)dūn(3)jì(4)xiāng(5)zhù(6)zǎo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文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给出一个评判。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伦敦(dūn)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

  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4.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A.朦胧B.淡雅C.古朴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A.暖B.绿C.清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①暗喻②暗喻③明喻④明喻

  B.①明喻②明喻③暗喻④明喻

  C.①暗喻②暗喻③暗喻④明喻

  D.①暗喻②暗喻③借喻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参考答案:

  1.B 2.ABCD 3.C 4.D

  5.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的奉献精神

  七、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2.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练*(分发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阅读《清泉赞》,完成下列题目。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见过从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绿草旁边淌着的流水吧?你有没有注意到,当它还是涓涓细流的时候,就表现了倔()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们为了拦一洼泉水,曾特意挖了一个小潭,潭口围着石块,潭边长上青草,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对于刚刚冒出地面的泉水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蛮可以在这里留连()徉,直到春花凋谢、秋草枯黄,让这些东西沉落潭底,变成()滓,连同。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________不了它,小石块________不住它,小花草________了它。打了一个转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的字注音。

  2.请将“吸引”“挽留”“阻拦”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段的空格中。

  3.文段中画线部分中的“这里”是指____________;“这些东西”是指__________。

  4.“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运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它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用文段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加粗的“冒”和“淌”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7.文段借流向海洋的小水流歌颂了一种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8.这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赞颂了它怎样的性格?你从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jiàng cháng zhā hé

  2.挽留阻拦吸引

  3.小潭潭边的青草、鲜花

  4.拟人生动形象(作用意*即可)

  5.因为泉水具有倔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

  6.不能。“冒”是由下向上溢出,“淌”是由高向低漫流。(意*即可)

  7.勇往直前志向远大(意*即可)

  8.泉水;倔强、进取;联想到那些不甘*庸寂寞、倔强进取的普通人。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布置作业

  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济南的冬天》把济南比作“山水如画”“蓝水晶”,这些比喻既优美又易于理解。结尾处又把济南比作“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似乎既不优美又不好理解,能不能换个比喻?换什么比喻好呢?

  2.参观山水画展,联系课文描绘的图景,培养观察、欣赏能力。也可以自己选定一篇,抓住特点,寓情于景,发挥想像力,写一片断。组织学生在班里交流,搞一次画作欣赏的主题活动。

  3.开放探究

  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冬天》,回答问题。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罢。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933年2月

  (1)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冬天?是分别通过什么事情写冬天的?

  (2)通读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冬天是怎样的冬天?你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从原文中找出至少三个句子)

  (3)为什么不说豆腐煮在锅里,而要说“养”在锅里?

  (4)“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①“我们都喜欢这白水豆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②作者连用两个“等着”,这在表达上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5)作者为了突出表现文章的主旨而在选材上有精心的安排,请就此作一点分析。

  参考答案:

  (1)第一个冬天,童年时与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第二个冬天,与朋友夜游西湖;第三个冬天,与妻儿在台州。

  (2)是一些温暖的、洋溢着亲情和友情的冬天。(例句略)

  (3)“煮”在锅里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种食品。“养”在锅里的豆腐则是“活”的,是一种有生命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生物。

  (4)①这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②能充分表现“我”急切盼望的心情

  (5)作者精心选取与冬天的寒冷形成强烈反差的热闹、温馨的几件事,来描写他心中如春天般的冬天。

  ●备课资料

  一、课文赏析

  谈《济南的冬天》的美学教育价值

  《济南的冬天》一文,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教育因素,教学中亦存在可贵的美学教育价值。

  人们常将优秀的散文家誉为丹青高手,老舍就是这样的一位丹青高手。他在《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秀的抒情散文中,就是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为我们铺展了三幅淡雅的工笔画。第一幅为我们展现的是“小山摇篮图”;第二幅为我们展现的是“雪霁晴峦图”;第三幅为我们展现的是“空灵水晶图”。作者通过这三幅优美的画面,将济南的冬天的山、水、小城的景物、人物汇集为一体,让我们通过语言的启示,看到一幅济南“慈善”的暖冬的完整画面,那简直就是一幅中国的“小水墨画”,真是让人感到妙不可言,从而使美的感情与文中的景物美获得充分交流,使人从中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得到精神愉悦,这就是《济南的冬天》的美学因素之所在。

  作者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美的呢?我认为作者始终把握住人与自然这个链条,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表现;精心设计景物的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使之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文中的三幅画面无论从意境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作者都为我们艺术地再现了“济南的冬天”的特征,它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因此使《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美的散文成为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不难看出,作者能使《济南的冬天》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把自己的美学观点贯穿于其中,形成三幅优美的图画,作者把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美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声、色、光、态,逐层深入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对美的赞颂与讴歌,给读者以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使之受到美的道德、理想、情操的熏陶。

  作者正是运用了这语言的启示性,唤起读者自觉地去认识,并认可这里的风景是美的,体会作者描绘抒发美的过程,感受到其中的美,这种教益是十分深刻的。作为一名教师,恰当地理解作者意图,把握作品中的美学教育因素,然后去指导学生潜心阅读此文,将是学生接受美育教育和美的熏陶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寓素质教育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其美学教育价值呢?首先挖掘作品语言的启示性。生动的语言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使文章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其次还要教会学生审美。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当然也从感知开始。通过课文的学*,来教会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善于从语言入手,通过视觉,感觉对文章中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产生了敏锐的感知,对文章中美的诸因素,能够直接地把握和领悟。此外语文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不断地积累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感知并捕捉生活的美。

  课文课教“活”,教“实”,教“美”,这才是《济南的冬天》一文的美学教育价值。

  (选自《中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集成》,有删节,作者:朱丽芝)

  二、阅读知识推介

  关于略读

  大略地读,大概地读,又称作粗读。一般情况下,看新闻报道,看小说杂志都采用略读。略读的特点是阅读速度较快,全面了解不遗漏,但不做细致的推敲,只求把握主要内容。

  关于跳读

  跳跃式的阅读。不是从头到尾把每个字都看到,而是选取着读。跳读通常适用两种情况:一是简单地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如看小说,想知道主人公是否摆脱危险,是否实现了理想等;一种是为了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因此跳读时只关心有没有所需要的材料出现,其他内容可以忽略过去。使用跳读法的人,阅读能力要强,能够沟通各种句式,联想出上下文的意思。

  略读不同于精读的地方,在于阅读要求比较低,一般地了解,大略地知道,能抓住主要内容就行了。同时略读又不同于跳跃式的阅读、搜索式的阅读和有重点的阅读,略读是从头到尾不遗漏地阅读。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作者首先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接着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景、水色。从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到城外远山,对济南冬天的山景进行了描写。文章通过生动而真切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3个生字,掌握5个要求会书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情、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2、采用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感知、感悟文章内容。

  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济南暖阳下的山水、古城、村庄所寄托的浓浓爱意。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重难点分析:

  ·体会情景交融的境界是需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感受揣摩才能达成的。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文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的妙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流畅、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形象化语言描写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课文,初步疏通字词,较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借助网络和一切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了解济南的基本情况。

  3、准备朗读录音磁带和幻灯。

  第一课时

  导入

  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总而言之,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朗读感知

  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1、播放范读录音

  要求:

  1)听准字音

  2)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组朗读课文

  其余小组学生冥想(尽可能多的根据朗读再现画面)。

  3、讨论,感知全文

  1)济南为何“真是算个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幺感情?

  探究后参考:

  1)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

  2)阳光朗照

  温静

  冬天的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冬天的水

  水藻的绿

  清澄

  3)暖和安适

  a.济南三面环山,

  b.“放在小摇篮里”

  c.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

  d.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

  e.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

  4)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4、自由朗读课文(或课文部分章节)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老舍先生为了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精心设计了景物构图,通过形象的语言,层层展现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节——5节

  思考:

  这3小节中的景物各按什幺顺序布局构图的?

  2、朗读下面的语句并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A.

  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乙:山坡上,小雪覆盖不匀,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B.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C.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了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参考:略

  3、读下面的语句,揣摩红色字词的妙处。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参考:略

  4、小结:我们绘景时,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合理的顺序(角度),通过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修饰语、限制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来状写客观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对客观之景要经过内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观的情感,使客观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着重强调写景时不能修辞、词藻等简单堆积)。

  5、朗读第3——5小节

  6、从3——5节中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仿写它。

  7、小结仿写的注意点:

  a符合句式要求,

  b运用相同修辞手法

  c尽可能把原句中意境(情境)仿写出来

  8、片段练*:描写夏(秋)一景,注意景物描写的五个注意点。

  比较阅读

  1)

  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异同

  同:抓住特征,安排较好的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营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异:《春》还从多种角度来描写,

  另描写的内容不同

  2)

  比较《济南的冬天》与贾x凹的《冬景》异同

  同:抓住冬天季节的特征,营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天的描写。

  异:《济南的冬天》多济南山水的描绘,虚实结合。《冬影》多细节描写,有人物对话,实景较多。

  作业

  1)

  鉴赏自读课文37课《雪》第5节,分析作者如何构图和描写冬景的。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

  温暖安适

  无风

  北*朔风(寒)

  响晴

  伦敦重雾(暗)

  温晴

  热带毒日(热)

  感受:

  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

  温静

  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水

  水藻之绿

  清澄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1、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2、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明确: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读课文,提问: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明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

  明确: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对“小雪”进行了描写。“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写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点粉色”,这些描写都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对济南的水进行了描写,冬天水不结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时候也越来越绿,因为这些水是不忍冻上的,况且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作者通过描写使水富有了灵气,通过描写水藻及垂柳,进一步说明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3、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何种情感?

  明确: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老舍先生刚从伦敦回到祖国,到了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感受十分真切,当你到一个新的地点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请谈谈你的感受并写下来。

  2、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课下学*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学会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因而重心在让学生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准确找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9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⒈写文章为什么要学会分析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的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的。

  ⒉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课文中济南美好景色语句,并质疑。

  二、研讨新课。

  ⒈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⒉探究质疑:文章第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第二段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这两段是怎样转过来的?(分析过渡句或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而写到济南冬天的山。

  ⒊探究质疑: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⒋探究质疑: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讨论并归纳:

  ⑴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⑵“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⑶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⒌探究质疑: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间、至山坡、山腰,有层 次地写出了秀美联社的山景。

  ⒍探究质疑:“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⑴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⑵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 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7探究质疑: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

  ⑴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

  ⑵比喻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

  ⒏探究质疑:第四自然段怎样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来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来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第三课时

  1探究质疑:第五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⑴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 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⑵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探究质疑: 这段文字还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讨论并归纳:可让学生各抒已见。

  ⑴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现出济南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⑵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了水的清亮的特征。

  3 探究质疑: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

  文 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

  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 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4探究质疑: 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5、小结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第2段开始,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体会诗化意境,把握作者抒发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学*景物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济南冬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品味比喻、拟人等修辞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由老师的一段话语让学生筛选出有关课文和作者的信息,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就是《济南的冬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去领略济南冬天的美。

  板书课题

  一、作者简介

  由一位同学介绍,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二、读文过字词关

  1、指名让学生读第一段,其他同学听读,指出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

  2、在本段中,有三个修饰天气的近义词,找出来并辨析。

  通过学生的辨析,导出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正因为与别的地方天气进行对比,作者称赞济南是个宝地。

  3、归纳品读

  让学生速读剩余文段,归纳出所写的主要内容山和水。

  三、品文寻美

  1、设置问题

  (1)作者写山景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怎样突出这个特点的?

  (2)写山的特点又是怎样赋予其不同的情态?

  学生试着说出自己的见解,师酌情指导。

  2、找一找

  作品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情”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写处了不少富有情趣的句子,请在文中找出这些语句,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可从修辞、词语的运用、色彩等方面来说)

  3、用类似的方法学*写水的文段。

  由学生自行得出济南的冬天水色绿、清、亮的特点,同时品味学*写景所运用的拟人和比喻的妙处。

  四、拓展延伸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学了《济南的冬天》一文,相信我们对山水之美有所感受,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家乡的冬天的美景吧!

  展示冬天特有的图片,指导学生将本文所学的写景方法即:词语的准确运用,色彩的处理,还有比喻、拟人的妙用应用到*作当中,从而使自己笔下的景物富有情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济 山美 可爱、慈善、秀气

  南 无风

  的 温晴 无重雾 对比 宝地

  冬 无毒日

  天 水美 绿、清、亮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1

  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难点]: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学*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发髻()镶嵌()水藻()贮蓄()

  澄清()绿萍()着落()薄雪()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贮蓄:

  空灵:

  二、自主探究

  (一)任务一:默读课文,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1、用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

  2、概括的说一说济南的山和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二)任务二:速度1、2段,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3、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精读第3—5段

  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1)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2)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3)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6、“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四、拓展延伸

  1、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如:把小山比作“小摇蓝,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

  拟人的句子更多,明显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怀。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既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而且给人以美感,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小组内合作交流,谈谈运用这些修辞的好处。

  五、达标检测

  1、填空题

  ①《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宽chǎng____

  3、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塞外怀古

  [1]没有到过河西走廊的人总以为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怎样的荒凉,怎样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之后,便知道所谓荒凉寒苦并不如传闻之甚。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点两样了,黄沙白草,风日惨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遥天无际。南天可不同了,祁连山像一道高墙,自东而西,连绵不断;不分冬夏,顶上常是积雪皑皑。人说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远远望去,也真像有琼楼玉宇在其中隐约闪现。沿着公路的南边,可以看见无数的土堆子,有的延长好几里,有的是一个大墩子旁边连上几个小墩子。这种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额济纳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几乎随处都是。这就是汉唐时代的边城和烽燧的遗址,有名的汉唐西部长城,就在这些地方。

  [2]我最*旅行戈壁的时候,曾在酒泉一座破败的墩子上了望。已经傍晚了。太阳在西边的地*线上还有簸箕那么大。血红带黄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围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黄色。一个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遥远的天际看着看着,就随人冥想[注②]中去了。俨然如在汉唐当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许是人家,也许是戍边将士的营房,房顶上正炊烟袅袅。放在外边的马群和羊群先后回来了。鸡鸣犬吠以及小儿喧笑的声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楼柱完好,雉堞无恙;几个烽哨正在上面聚精会神的望着西边和北边,希望有*安消息到来。一天一天的过去,一年一年的过去。这些人从少年转到中年,老年,也许就死在那里,埋在附*。但是他们从来不颓丧,也从来不堕入幻想。只凭着他们的结实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争。敌人和自然败了,他们胜了,他们的西陲也固若金汤了。两千年,一千年的历史,像电光石火般一转眼过去了。这些人依然长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弃了,荒废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废墩上面。西边的太阳还有一半在地*线上。但是这些废毁的烽燧城堡,照旧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黄色的光辉;西北风呼呼的怒吼,而它们依然静默无言,屹立不动。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

  注:①酒泉:与玉门、阳光、敦煌相邻,均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一带。②冥想:深沉的思考。

  (1)第[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堕入冥想中去了。”作者“冥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作者“冥想”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2]段文末说,“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是什么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运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看到酒泉这地方“随处都是”汉唐时期的烽燧、废城等遗址时,有人突发奇想,觉得这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尤其是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古丝绸路上。于是就在这里建起了酒泉汉唐历史文化遗址景区。

  现在,请你依据《塞外怀古》一文中相关的材料,为新建景区写一份“景区简介”,以供景区对外宣传和游客参观用。200—300字。

  提示:可以适当融合、补入文章以外的和你想象的相关内容。

  12、《济南的冬天》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略

  二、自主探究略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1)参考:秀气。(2)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略

  五、达标检测

  1、①老舍舒庆春舍予②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伫藻澄敞

  3、①晴朗无云,阳光刺眼;②空幽神奇,透明无色

  4、拟人拟人、比喻

  5、考查的是古诗词的迁移与运用能力。*时学*古诗词时可以有意的将它们进行归类。写雨的诗句如:小楼一夜听春雨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阑卧听风吹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6、第(1)题:戍边将士在边关的生活;戍边的情景;他们与敌人和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其实答案就在文中,只要加以分类概括即可。

  第(2)题:是戍边将士在保卫边疆中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引起作者深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此题揭示的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精髓。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虑才能有所收获。

  第(3)题:作者用西北的土墩子抗击风沙、屹立不动的特征来象征守边军士具有的坚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献身精神。(大意)象征手法常常是用一种事物来象征某类人或某种精神。

  (4)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答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方位介绍;②景物介绍;③原文中未提及的外在相关内容的补入。对原文材料的再造运用是否充分、恰当给分,但不依顺序。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2

  教学思想: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惯,让学生明白:

  语文学*关键在课外自己很乐意的参与,课堂学*是进行学*的交流和完善。

  学*目标:

  学会择文朗读,并对选文进行质疑、设计问题;学会评价他人的学*情况。

  学*重点:

  散文的朗读,把握朗读要点。

  学*难点:

  学生自己对选文的质疑、设问。

  学*课时:

  一课时

  学*手段:

  多媒体

  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文体、作者。(图一)

  二、说

  你对老舍和其作品了解多少?

  1、老舍曾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被授予“”称号。

  2、下列作品是老舍创作的是()

  A《家》B《子夜》C《四世同堂》D《雷雨》

  3、“虎妞”是老舍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三、比(图二)

  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学中的收获,好吗?

  要求:

  1、小组交流

  2、选出代表

  3、综合意见

  4、发表看法

  四、听倾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用你喜欢的符号、线条划出值得你关注的词或句子,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练*,自己邀请同学进行点评。

  点评角度:语速语气普通话停顿重音

  六、问(图三)

  就你喜欢的段落质疑或设计问题考考别人,赶快行动!谈(图四)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好吗?

  八、做(图五)

  你愿意围绕所学内容给同学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吗?注意:作业可不能太多呀!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 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 课文

  要求用普 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 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 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 、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 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

  2 、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 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 体写。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 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掌握字词。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 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4

  时间:一课时

  上课,师生问好。

  师:“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此写了许许多多的诗文。前一段时间我们举行了古诗文背诵活动。现在哪位同学想为老师和同学们背几句呀?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其他学生也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背诵的都是绝句或律诗,容量很有限,是取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景的。这一单元我们学*的写景抒情散文,内容丰富极了,有春草、夏色、春雨、冬雪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一些写作写景散文的方法。今天,我们先来学*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投影课题在白茫茫的背景上)

  师:提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

  生:感到特别冷;我会想到呼啸的北风、飘飞的大雪、瑟瑟的枯枝。

  (其他同学纷纷举手发言)

  师: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亘古沉寂是我们这里的冬天。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这节课,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

  师:首先请大家明确两个学*重点:

  1、 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投影:1、抓住景物特征写景;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深情。

  (师配乐背诵全文)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好吗?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不像我们这里,呼啸的北风令人受不了。

  生: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不像我们这里的冬天,即使有阳光,也是干燥的冷的厉害。生:济南的冬天很温柔,水不结冰,倒还充满了绿意。令人不禁想到我们这里的春天。(学生们发言很踊跃)

  师:好的文章三分赏析七分读,只听了一遍,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下课文,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此文的,阅读这篇文章应注意哪些问题?(朗读的感情、语速、语调和语气)

  师:在阅读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注意下面这几个生字词:

  ①济(j ǐ)南②伦敦(d ūn)③髻(j ì)④镶(xi āng)⑤贮(zh ù)蓄⑥水藻(z ǎo)(投影生字词)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的都十分认真。那么你认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呢?

  生:我认为作者心中充满了感激,济南的冬天给了他在北*和伦敦不同的特别温柔的感受。生:我认为作者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在济南这么温柔的地方过冬,作者自然是很喜悦的;同时,我认为他还为我们中国有这么好的地方感到自豪。

  师:那么,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才更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生:用较轻声、喜爱和欣赏的语调读。

  师:那请你来读一下,好吗?读你认为读的最好的地方。

  生:读第一、二、三段。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能把那种如诗似画的意境和作者喜爱、欣赏的心情读出来。师:这位同学读得确实不错。哪位同学能不看课本,试着背一下,说一、两句也行。(无人举手)

  师:那就再看一下,只看两眼。谁来试一下?

  (个别学生举手,试着背诵。其他学生也开始不断举起手来。)

  生:背第一段。

  师: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真不简单。下面听教师来朗诵第一段,同学们再来感受一下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师:那谁说说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生:温晴。

  (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

  师:能说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在这里,作者通过和北*、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有阳光、温晴的特点。

  师:说的非常好,用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重点。那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你所到过的一个地方的特点?

  (无人举手)

  师:那你先想一下。你从小学到初中的感受;在家住久了,初到学校的感受;你又到别的地方游玩的感受等等。

  生:对于一个久在田野疯跑的孩子,能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读书,那是一种幻想:教室里的气氛是温馨的,知识的海洋无限辽阔。

  生:对于一个久被遗忘的学生来说,能受到老师慈爱的抚摩,那是一种感动:老师的抚摩,是温柔的、慈爱的。

  (师长久无言)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作者是选取了哪些具体的景物来描绘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的呢?

  生:山、雪、水。

  生:我认为还有阳光、村庄。

  (其他同学也表示赞同)

  师:对。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这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描绘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投影这些词语)等词语,色彩鲜明艳丽,恰到好处。同时又运用了十分确切的比喻、拟人(投影比喻、拟人),使景色形象化。通过“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师:济南有山有水,前面老师分析了雪中小山的美,那水呢?哪位同学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一下?

  生:我认为济南冬天最突出的色彩是“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生:我认为这里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水有了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的热爱之情。

  生:类似的用法,我们在朱自清的《春》中还学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师:同学们分析的都很好。作者写阳光也很有特色,他是结合什么来写的?生:山。

  师: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比喻和拟人。

  师:那么“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有了着落。他们从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自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这几句是从哪个角度写的呢?

  生:从人的感觉的角度。

  师:好的写景文,注意调动人自身的各种感官。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详细地学*。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了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同时又可以写得生动形象。那么哪个同学来总结一下?

  (学生小声讨论)

  生:我认为一要抓住最突出的特点;二要运用多种手法。

  师:非常好。下面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特色。

  (学生再读课文)

  师: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布置作业:模仿本文写法,写篇短文《校园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并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印象和感受的写法。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4、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设想】

  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课前预*

  1、济南的冬天是( )。请你用一个或两三个词语来形容,并说出理由。

  学生的回答:

  ⑴ 济南的冬天是(温晴、 )

  ⑵ 老舍带着我们欣赏了冬天的济南的那些景物?

  阳光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

  授课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理清文章的情感思路。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同学们,四季更替,星转斗移,大自然是那样富于神奇的魅力。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四季景色又都呈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特色。我们的省会城市──济南,因了人文、地理因素的特点,四季景象更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今天,让我们在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的引导之下,一起感受一下济南的冬天。

  初读课文:

  ⑴ 本文的作者是谁?(老舍)

  ⑵ 能不能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舍的情况?(阅读注解一,指导学生“圈点勾画”。)

  ⑶ 教师补充:

  老师还要补充一点,1930年,作者从英国经新加坡回国,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都是那么美,都是那么温情。作为游子,他真切的感觉到了祖国的亲切与温暖,这种感受,在文中流露的很充分。

  2、分析理解:

  精读重点段落,思考问题:

  朗读第三段,要求:

  ⑴ 找出本段所运用的三个方位名词和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通过讨论辨析明确:三个方位名词是“山上”、“山尖”、“山坡”,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是“日落”;这一段主要写济南雪后山上的景色。

  ⑵ 找出本段用得最生动的三个带有比喻意义的动词和拟人句,说说所起的作用。

  明确:三个动词是“顶”、“镶”、“穿”,拟人句是“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表现济南小山“秀气”的特征。

  朗读第五段,要求:

  ⑴ 画出文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词句,描写蓝水晶的形容词,说明本段写什么,写出什么特征?

  明确:词句是“贮蓄”、“全拿出来”、“精神”、“不忍得”、“照个影儿”、“蓝水晶”、“像地毯上的小团花”;本段写济南的水,写出其“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绿”、“澄清”、“水天一色”的特点。

  ⑵ 揣摩结尾一句:“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这”是指济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气”、“像水墨画”、“水色澄清”等;蕴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写作特点:

  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济南怎样的情感?从那些词句感受到的?

  明确: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情是喜爱和赞美。从“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些小山冬天特别可爱”、“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等词句可以看出来。

  作者的情感,融会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以美好的事物作喻体,表现景物特点,用拟人修辞句式,赋予景物美好情感。情景交融正是本文的突出特色。

  3、学*反馈:

  阅读抒情散文,一要把握景物特征,二要感悟作者情感;写抒情散文,一要写出景物特征,二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情景交融。

  4、拓展阅读《济南的秋天》:

  要求学生依据《济南的冬天》的问题设计,设计三个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完成《济南的秋天》一文的阅读学*。

  5、阅读思考:

  ⑴ 作者对济南的秋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明确: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⑵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济南的秋天景象?景色有什么特点?

  明确:济南秋天的山和秋天的水。写出了秋山多变化的、淡美的山色;秋水的清澄和甜美以及水中迷人的绿色。

  ⑶ 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济南的秋天怎样的情感?那些词句向你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作者对济南秋天的感情是赞美和喜爱。从“济南的秋天是诗意的”、“(上帝)把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了济南”、“像诗一样的温柔”、“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羡慕死诗人呀”、“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等词句可以看得出来。

  6、课堂检测:

  ⑴ 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三个词来概括。

  ⑵ 作者通过哪三个比较来说明“济南真算是个宝地”?

  ⑶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⑷ 本文是怎样描写阳光朗照下济南的山的?

  ⑸ 本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后的山的?

  ⑹ 本文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⑺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7、课外练*、阅读拓展。

  【板书设计】

  一、济南的天气

  异地之冬 北* 伦敦 热带

  (对比) 多风 多雾 日光毒,响亮

  (奇迹) (怪事) (害怕)

  济南的冬天 无风声 无雾响晴 温情

  引出 “宝地”(喜爱)

  二、冬天的济南

  济南冬天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小摇篮)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 ─—素淡、雅致(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的水:暧──不结冰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 (空灵的蓝水晶)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菁选(扩展2)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菁选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并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印象和感受的写法。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4、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设想】

  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课前预*

  1、济南的冬天是( )。请你用一个或两三个词语来形容,并说出理由。

  学生的回答:

  ⑴ 济南的冬天是(温晴、 )

  ⑵ 老舍带着我们欣赏了冬天的济南的那些景物?

  阳光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

  授课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理清文章的情感思路。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同学们,四季更替,星转斗移,大自然是那样富于神奇的魅力。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四季景色又都呈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特色。我们的省会城市──济南,因了人文、地理因素的特点,四季景象更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今天,让我们在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的引导之下,一起感受一下济南的冬天。

  初读课文:

  ⑴ 本文的作者是谁?(老舍)

  ⑵ 能不能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舍的情况?(阅读注解一,指导学生“圈点勾画”。)

  ⑶ 教师补充:

  老师还要补充一点,1930年,作者从英国经新加坡回国,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都是那么美,都是那么温情。作为游子,他真切的感觉到了祖国的亲切与温暖,这种感受,在文中流露的很充分。

  2、分析理解:

  精读重点段落,思考问题:

  朗读第三段,要求:

  ⑴ 找出本段所运用的三个方位名词和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通过讨论辨析明确:三个方位名词是“山上”、“山尖”、“山坡”,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是“日落”;这一段主要写济南雪后山上的景色。

  ⑵ 找出本段用得最生动的三个带有比喻意义的动词和拟人句,说说所起的作用。

  明确:三个动词是“顶”、“镶”、“穿”,拟人句是“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表现济南小山“秀气”的特征。

  朗读第五段,要求:

  ⑴ 画出文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词句,描写蓝水晶的形容词,说明本段写什么,写出什么特征?

  明确:词句是“贮蓄”、“全拿出来”、“精神”、“不忍得”、“照个影儿”、“蓝水晶”、“像地毯上的小团花”;本段写济南的水,写出其“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绿”、“澄清”、“水天一色”的特点。

  ⑵ 揣摩结尾一句:“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这”是指济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气”、“像水墨画”、“水色澄清”等;蕴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写作特点:

  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济南怎样的情感?从那些词句感受到的?

  明确: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情是喜爱和赞美。从“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些小山冬天特别可爱”、“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等词句可以看出来。

  作者的情感,融会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以美好的事物作喻体,表现景物特点,用拟人修辞句式,赋予景物美好情感。情景交融正是本文的突出特色。

  3、学*反馈:

  阅读抒情散文,一要把握景物特征,二要感悟作者情感;写抒情散文,一要写出景物特征,二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情景交融。

  4、拓展阅读《济南的秋天》:

  要求学生依据《济南的冬天》的问题设计,设计三个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完成《济南的秋天》一文的阅读学*。

  5、阅读思考:

  ⑴ 作者对济南的秋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明确: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⑵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济南的秋天景象?景色有什么特点?

  明确:济南秋天的山和秋天的水。写出了秋山多变化的、淡美的山色;秋水的清澄和甜美以及水中迷人的绿色。

  ⑶ 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济南的秋天怎样的情感?那些词句向你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作者对济南秋天的感情是赞美和喜爱。从“济南的秋天是诗意的”、“(上帝)把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了济南”、“像诗一样的温柔”、“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羡慕死诗人呀”、“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等词句可以看得出来。

  6、课堂检测:

  ⑴ 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三个词来概括。

  ⑵ 作者通过哪三个比较来说明“济南真算是个宝地”?

  ⑶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⑷ 本文是怎样描写阳光朗照下济南的山的?

  ⑸ 本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后的山的?

  ⑹ 本文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⑺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7、课外练*、阅读拓展。

  【板书设计】

  一、济南的天气

  异地之冬 北* 伦敦 热带

  (对比) 多风 多雾 日光毒,响亮

  (奇迹) (怪事) (害怕)

  济南的冬天 无风声 无雾响晴 温情

  引出 “宝地”(喜爱)

  二、冬天的济南

  济南冬天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小摇篮)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 ─—素淡、雅致(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的水:暧──不结冰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 (空灵的蓝水晶)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

  时间:一课时

  上课,师生问好。

  师:“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此写了许许多多的诗文。前一段时间我们举行了古诗文背诵活动。现在哪位同学想为老师和同学们背几句呀?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其他学生也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背诵的都是绝句或律诗,容量很有限,是取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景的。这一单元我们学*的写景抒情散文,内容丰富极了,有春草、夏色、春雨、冬雪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一些写作写景散文的方法。今天,我们先来学*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投影课题在白茫茫的背景上)

  师:提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

  生:感到特别冷;我会想到呼啸的北风、飘飞的大雪、瑟瑟的枯枝。

  (其他同学纷纷举手发言)

  师: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亘古沉寂是我们这里的冬天。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这节课,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

  师:首先请大家明确两个学*重点:

  1、 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投影:1、抓住景物特征写景;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深情。

  (师配乐背诵全文)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好吗?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不像我们这里,呼啸的北风令人受不了。

  生: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不像我们这里的冬天,即使有阳光,也是干燥的冷的厉害。生:济南的冬天很温柔,水不结冰,倒还充满了绿意。令人不禁想到我们这里的春天。(学生们发言很踊跃)

  师:好的文章三分赏析七分读,只听了一遍,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下课文,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此文的,阅读这篇文章应注意哪些问题?(朗读的感情、语速、语调和语气)

  师:在阅读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注意下面这几个生字词:

  ①济(j ǐ)南②伦敦(d ūn)③髻(j ì)④镶(xi āng)⑤贮(zh ù)蓄⑥水藻(z ǎo)(投影生字词)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的都十分认真。那么你认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呢?

  生:我认为作者心中充满了感激,济南的冬天给了他在北*和伦敦不同的特别温柔的感受。生:我认为作者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在济南这么温柔的地方过冬,作者自然是很喜悦的;同时,我认为他还为我们中国有这么好的地方感到自豪。

  师:那么,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才更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生:用较轻声、喜爱和欣赏的语调读。

  师:那请你来读一下,好吗?读你认为读的最好的地方。

  生:读第一、二、三段。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能把那种如诗似画的意境和作者喜爱、欣赏的心情读出来。师:这位同学读得确实不错。哪位同学能不看课本,试着背一下,说一、两句也行。(无人举手)

  师:那就再看一下,只看两眼。谁来试一下?

  (个别学生举手,试着背诵。其他学生也开始不断举起手来。)

  生:背第一段。

  师: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真不简单。下面听教师来朗诵第一段,同学们再来感受一下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师:那谁说说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生:温晴。

  (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

  师:能说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在这里,作者通过和北*、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有阳光、温晴的特点。

  师:说的非常好,用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重点。那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你所到过的一个地方的特点?

  (无人举手)

  师:那你先想一下。你从小学到初中的感受;在家住久了,初到学校的感受;你又到别的'地方游玩的感受等等。

  生:对于一个久在田野疯跑的孩子,能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读书,那是一种幻想:教室里的气氛是温馨的,知识的海洋无限辽阔。

  生:对于一个久被遗忘的学生来说,能受到老师慈爱的抚摩,那是一种感动:老师的抚摩,是温柔的、慈爱的。

  (师长久无言)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作者是选取了哪些具体的景物来描绘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的呢?

  生:山、雪、水。

  生:我认为还有阳光、村庄。

  (其他同学也表示赞同)

  师:对。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这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描绘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投影这些词语)等词语,色彩鲜明艳丽,恰到好处。同时又运用了十分确切的比喻、拟人(投影比喻、拟人),使景色形象化。通过“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师:济南有山有水,前面老师分析了雪中小山的美,那水呢?哪位同学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一下?

  生:我认为济南冬天最突出的色彩是“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生:我认为这里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水有了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的热爱之情。

  生:类似的用法,我们在朱自清的《春》中还学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师:同学们分析的都很好。作者写阳光也很有特色,他是结合什么来写的?生:山。

  师: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比喻和拟人。

  师:那么“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有了着落。他们从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自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这几句是从哪个角度写的呢?

  生:从人的感觉的角度。

  师:好的写景文,注意调动人自身的各种感官。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详细地学*。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了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同时又可以写得生动形象。那么哪个同学来总结一下?

  (学生小声讨论)

  生:我认为一要抓住最突出的特点;二要运用多种手法。

  师:非常好。下面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特色。

  (学生再读课文)

  师: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布置作业:模仿本文写法,写篇短文《校园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学*这篇课文,除了抓住景物特征这个主要内容,还应该从词语的运用、修辞的运用等方面学*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景物的。

  二、难点、重点分析

  1.作者是怎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分析:作者抓住济南“温晴”的特点,从地理环境、人们的表情与幻想和对小山、小雪、绿水的描写几个角度来写。第一幅画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济南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恬静、多么安逸。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第二幅画描绘了秀美的雪景。矮松顶着白花,蓝天镶上银边,白雪夹着黄草,夕阳斜照薄雪,山坡卧着村庄,房顶卧点白雪,如同一幅极美的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画。第三幅画描绘了澄清温暖的河水。河水不结冰,还冒着热气;水中水藻绿意正浓,水边垂柳弯腰照影;一片清亮的天上,像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一幅幅美景,描绘出了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

  2.作者是怎样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的?

  分析: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描绘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等词语,色彩鲜明艳丽,恰到好处。同时又运用了十分确切的比喻、拟人,使景色形象化。通过“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读测试。

  计时速读全文,答题,计算出阅读速度、理解率与阅读效率。

  1.本文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____;本文写于:_______年以前。

  2.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三个词来概括。

  3.作者通过哪三个比较来说明“济南真算是个宝地”?

  4.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5.本文是怎样描写阳光朗照下济南的山的?

  6.本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后的山的?

  7.本文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8.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9.下面这些句子中,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C.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10.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济()南②伦敦()③髻()

  ④镶()⑤贮()蓄⑥水藻()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字/分钟

  理解率: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字/分钟

  (二)激疑质疑。

  1.本文一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说说作者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三)精读导引。

  第1题要求在统摄全文内容的情况下,划分段落,以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做此题要注意在整体性阅读基础上进行分段。

  第2、3题都是对写作特点的理解。应当结合自己的有关知识,深入分析体会。并注意随时吸收,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四)疑难讨论。

  1.C√。因为从全文来看,写了三个方面内容:(1)济南的天气;(2)济南的山景;(3)济南冬天的水色。而第1自然段是写“天气”的,第5自然段是写“水色”的,中间三个自然段是写“山景”的。

  2.本文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1)直接抒发作者赞美的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三个地区和济南的天气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以情动人。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流露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3)用虚实结合的方法,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抒发作者的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十分传神。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冬天阳光下的济南出现“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小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低语,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这些,不但非常传神,而且饱含着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这篇写景散文写得成功、动人是与作者善于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分不开的。

  在修辞方面,比喻、拟人、对比都用得十分出色。例如,把济南比做婴儿,把城外山景比做出于“唐代名手画的”“水墨画”,那么清新明丽。这两个比喻都很精彩。作者还融生命与感情于景物之中,使景物活了起来,生动而逼真,这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至于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方面,放在一起相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本文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等,色彩鲜明悦目。

  在词语的选用方面,也是十分讲究的。如,老城是“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句不仅用了拟人的方法,而且“晒”、“睡”、“醒”三个动词准确地勾画出济南温晴的气候特征。

  老舍写作用纯正的北京话,简洁的短句,不仅生动活泼,而且朴实明快。

  附:速读测试参考答案

  1.《济南的冬天》;老舍;1934。

  2.无风、晌晴、温晴。

  3.写风同北京比;写日光同伦敦比;写日光的强度与热带地方比。

  4.采用的是景物的排写顺序。第1段写天。以表现济南的冬天的暖;第2段写地,以表现济南冬天的舒适;第3、4段写山色,以表现济南冬天的秀气;第5段写水光,以表现济南冬天里孕合着的春色,并顺势用一句话勾勒了济南冬天的总体形象。

  5.先是用一个设问句和一个反问句指出济南的“出奇”不单是因为经常有温暖的阳光,还因为它有迷人的山水;继而写济南的地理特征:是“山围城”;然后写济南人情态的特征:因为山就是依靠,山就是温暖,所以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6.先写山的色彩。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写到山腰,一步步地细看,一笔笔精心描绘。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它是银白,“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再写山的情态,“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那些小山太秀气!”这样,就写出了小雪点染的山的“妙”处。不仅使读者感受到小雪点染的山的外在美,也写出了其内在美。

  7.写水,作者抓住一个“绿”字,着重写了自己对济南冬水的感受,概括水的鲜明形象。作者描绘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这其实都是写水的绿,写济南冬天里绿的精神,绿的生命。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写“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这实际上是把水艺术化了,感情化了。最后写“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济南冬景图。写出了这座有泉城之称的济南的特色。

  8.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济南地处北国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挚爱深情。

  9.A.拟人;B.比喻;C.拟人

  10.(1)jǐ(2)dūn(3)jì(4)xiāng(5)zhù(6)zǎo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计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文学知识,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所的美景。

  3、理清文章思路,学*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了《春》这篇美文,感受了春的美景,从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机。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无数可以值得赞美的东西,在冬天,人们也许看到过白雪皑皑的银白色的世界,那么,你居住的地方的冬天又如何呢?谁能说说?(指名说出)不同地方,冬天的景是不同的。济南这个地方的冬天的景又如何呢,我们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知道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济南的冬天》。(板书:《济南的冬天》)

  二、新授:

  1、解题及作家、作品介绍。

  这是一篇写冬天美景的抒情散文,也是一篇美文。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地同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代表、全国文联副**、全国作协副**、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1930年前后,老舍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2、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温晴:本课指天气械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安适:安静而舒适。

  肌肤:肌肉和皮肤。

  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存放。

  澄清:本课指明亮,透明。

  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

  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3、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计练*题。

  4、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问题质疑。

  二、导入

  1、作家作品导入。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2、导语

  老舍对济南的山水一往情深,在他的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可爱的,一切都有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当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

  是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解析文章题目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3、探究质疑: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讨论并归纳:文章可分为三部分。(划分的依据是描写的景物不同)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

  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段意: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段意:细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又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第二层;写雪后的山景。

  第三层:写城外远山。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段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4、探究质疑:第一自然段怎样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石感情?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来写。

  (1)北*的寒————济南的暖

  (北*的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2)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伦敦的冬天要是能看得见太阳,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3)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热带地方的日光永远是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

  4、探究质疑: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算个宝地”。文章紧扣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5、探究质疑:“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没有风声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小而已。如果改成“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十分准确的。

  四、小结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计练*一。

  2、选用教案后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质疑。

  二、导入

  1、写文章为什么要学会分析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的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的。

  2、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课文中济南美好景色语句,并质疑。

  三、研讨新课。

  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探究质疑:文章第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第二段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这两段是怎样转过来的?(分析过渡句或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而写到济南冬天的山。

  3、探究质疑: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4、探究质疑: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讨论并归纳:

  (1)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2)“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5、探究质疑: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间、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了秀美联社的山景。

  6、探究质疑:“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7、探究质疑: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

  (2)比喻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

  8、探究质疑:第四自然段怎样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来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来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9、探究质疑:第五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1)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10、探究质疑:这段文字还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讨论并归纳:可让学生各抒已见。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现出济南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了水的清亮的特征。

  11、探究质疑: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

  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12、探究质疑: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四、小结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第2段开始,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五、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二、三题。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文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给出一个评判。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伦敦(dūn)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

  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4.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A.朦胧B.淡雅C.古朴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A.暖B.绿C.清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①暗喻②暗喻③明喻④明喻

  B.①明喻②明喻③暗喻④明喻

  C.①暗喻②暗喻③暗喻④明喻

  D.①暗喻②暗喻③借喻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参考答案:

  1.B 2.ABCD 3.C 4.D

  5.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的奉献精神

  七、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2.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练*(分发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阅读《清泉赞》,完成下列题目。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见过从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绿草旁边淌着的流水吧?你有没有注意到,当它还是涓涓细流的时候,就表现了倔()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们为了拦一洼泉水,曾特意挖了一个小潭,潭口围着石块,潭边长上青草,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对于刚刚冒出地面的泉水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蛮可以在这里留连()徉,直到春花凋谢、秋草枯黄,让这些东西沉落潭底,变成()滓,连同。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________不了它,小石块________不住它,小花草________了它。打了一个转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的字注音。

  2.请将“吸引”“挽留”“阻拦”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段的空格中。

  3.文段中画线部分中的“这里”是指____________;“这些东西”是指__________。

  4.“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运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它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用文段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加粗的“冒”和“淌”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7.文段借流向海洋的小水流歌颂了一种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8.这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赞颂了它怎样的性格?你从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jiàng cháng zhā hé

  2.挽留阻拦吸引

  3.小潭潭边的青草、鲜花

  4.拟人生动形象(作用意*即可)

  5.因为泉水具有倔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

  6.不能。“冒”是由下向上溢出,“淌”是由高向低漫流。(意*即可)

  7.勇往直前志向远大(意*即可)

  8.泉水;倔强、进取;联想到那些不甘*庸寂寞、倔强进取的`普通人。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布置作业

  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济南的冬天》把济南比作“山水如画”“蓝水晶”,这些比喻既优美又易于理解。结尾处又把济南比作“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似乎既不优美又不好理解,能不能换个比喻?换什么比喻好呢?

  2.参观山水画展,联系课文描绘的图景,培养观察、欣赏能力。也可以自己选定一篇,抓住特点,寓情于景,发挥想像力,写一片断。组织学生在班里交流,搞一次画作欣赏的主题活动。

  3.开放探究

  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冬天》,回答问题。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罢。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933年2月

  (1)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冬天?是分别通过什么事情写冬天的?

  (2)通读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冬天是怎样的冬天?你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从原文中找出至少三个句子)

  (3)为什么不说豆腐煮在锅里,而要说“养”在锅里?

  (4)“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①“我们都喜欢这白水豆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②作者连用两个“等着”,这在表达上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5)作者为了突出表现文章的主旨而在选材上有精心的安排,请就此作一点分析。

  参考答案:

  (1)第一个冬天,童年时与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第二个冬天,与朋友夜游西湖;第三个冬天,与妻儿在台州。

  (2)是一些温暖的、洋溢着亲情和友情的冬天。(例句略)

  (3)“煮”在锅里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种食品。“养”在锅里的豆腐则是“活”的,是一种有生命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生物。

  (4)①这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②能充分表现“我”急切盼望的心情

  (5)作者精心选取与冬天的寒冷形成强烈反差的热闹、温馨的几件事,来描写他心中如春天般的冬天。

  ●备课资料

  一、课文赏析

  谈《济南的冬天》的美学教育价值

  《济南的冬天》一文,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教育因素,教学中亦存在可贵的美学教育价值。

  人们常将优秀的散文家誉为丹青高手,老舍就是这样的一位丹青高手。他在《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秀的抒情散文中,就是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为我们铺展了三幅淡雅的工笔画。第一幅为我们展现的是“小山摇篮图”;第二幅为我们展现的是“雪霁晴峦图”;第三幅为我们展现的是“空灵水晶图”。作者通过这三幅优美的画面,将济南的冬天的山、水、小城的景物、人物汇集为一体,让我们通过语言的启示,看到一幅济南“慈善”的暖冬的完整画面,那简直就是一幅中国的“小水墨画”,真是让人感到妙不可言,从而使美的感情与文中的景物美获得充分交流,使人从中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得到精神愉悦,这就是《济南的冬天》的美学因素之所在。

  作者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美的呢?我认为作者始终把握住人与自然这个链条,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表现;精心设计景物的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使之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文中的三幅画面无论从意境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作者都为我们艺术地再现了“济南的冬天”的特征,它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因此使《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美的散文成为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不难看出,作者能使《济南的冬天》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把自己的美学观点贯穿于其中,形成三幅优美的图画,作者把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美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声、色、光、态,逐层深入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对美的赞颂与讴歌,给读者以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使之受到美的道德、理想、情操的熏陶。

  作者正是运用了这语言的启示性,唤起读者自觉地去认识,并认可这里的风景是美的,体会作者描绘抒发美的过程,感受到其中的美,这种教益是十分深刻的。作为一名教师,恰当地理解作者意图,把握作品中的美学教育因素,然后去指导学生潜心阅读此文,将是学生接受美育教育和美的熏陶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寓素质教育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其美学教育价值呢?首先挖掘作品语言的启示性。生动的语言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使文章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其次还要教会学生审美。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当然也从感知开始。通过课文的学*,来教会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善于从语言入手,通过视觉,感觉对文章中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产生了敏锐的感知,对文章中美的诸因素,能够直接地把握和领悟。此外语文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不断地积累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感知并捕捉生活的美。

  课文课教“活”,教“实”,教“美”,这才是《济南的冬天》一文的美学教育价值。

  (选自《中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集成》,有删节,作者:朱丽芝)

  二、阅读知识推介

  关于略读

  大略地读,大概地读,又称作粗读。一般情况下,看新闻报道,看小说杂志都采用略读。略读的特点是阅读速度较快,全面了解不遗漏,但不做细致的推敲,只求把握主要内容。

  关于跳读

  跳跃式的阅读。不是从头到尾把每个字都看到,而是选取着读。跳读通常适用两种情况:一是简单地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如看小说,想知道主人公是否摆脱危险,是否实现了理想等;一种是为了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因此跳读时只关心有没有所需要的材料出现,其他内容可以忽略过去。使用跳读法的人,阅读能力要强,能够沟通各种句式,联想出上下文的意思。

  略读不同于精读的地方,在于阅读要求比较低,一般地了解,大略地知道,能抓住主要内容就行了。同时略读又不同于跳跃式的阅读、搜索式的阅读和有重点的阅读,略读是从头到尾不遗漏地阅读。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台。

  课前预*: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本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

  1、学生背书片断

  2、学生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

  2、巩固生字生词。

  3、完成课后练*二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 、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2 、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掌握字词。

  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2.学*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

  3.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切入角度:观察、理解并表现景物之美。

  教学程序:

  一、 导入。

  老待在磨坪,让人总有几分厌倦。今天,雪霁天晴,我想跟同学们一道,“走出岩口河,走出南津关”,到山东省省会济南去作一趟免费旅游,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大家可有兴趣?

  (板书:济南的冬天 老舍)

  二、 品读。

  1. 穿过漫长的时空隧道,刹那间,我们已到达目的地。让我们首先对济南来个“走马观花”,以便捞个大致印象。(范读首段,提醒同学们抓主要语言信息。板书:宝地)

  2. 我们大老员地跑到山东济南,仅仅这么惊鸿一瞥就回去,大家甘心吗?既然是专为游山玩水而来,那我们就不妨先不紧不慢地来看看济南的山。(板书:山)

  请大家美美地读,细细地品,品出二、三段中所写的山的特点。

  ⑴一圈小山——温暖、慈善(比喻、拟人)

  ⑵ 雪后小山——害羞、秀气(比喻、拟人)

  3. 济南号称“泉城”,我们到了这儿,只看山,不看水,那恐怕要遗憾终生了。走,抓紧时间,抓住机遇,看水去!

  (板书:水)

  不知这儿的水,有哪些特色?

  冒热气、绿、澄清、空灵(比喻、拟人)

  请注意,这水边有一块石碑,碑上还刻有一首诗呢!嘿,这两句好妙!大家愿记下来吗?这两句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三、 疑读:自读,质疑。

  四、 小结、回顾。

  同学们,济南虽好,不可久留。穿过时空隧道,我们眨眼间又回到了磨坪,安安稳稳地坐在了本班教室。

  现在,我作为磨坪中学广播室的特约记者,想采访几位同学:

  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看过冬天的济南,你打算如何评价?

  ⑵老舍先生为什么称济南是块宝地?

  五、 写作实践。

  其实啊,我们磨坪也是个山青水秀的风水宝地,尤其是冬天,景色迷人。大家有兴趣拿起自己的生花妙笔,描绘一番吗?相信你一定能移情入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

  济南的冬天教案2

  教学目标:

  1、领悟济南冬天特有的迷人之景,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是描写景色的方法。

  3、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模仿文中用比喻、拟人的写景手法写一种景物。

  教学重、难点:

  1、文中如何描绘景色。

  2、品味语言,仿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屏幕上现示一幅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家乡的位置,并说说印象中家乡的冬天。

  二整体把握,领略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初步领悟济南的美景。

  2、推荐朗读高手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象感受济南的冬天,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你印象中济南的冬天,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济南这个地方的特点。

  (温晴 温暖) (宝地)

  3、关上书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济南的冬天的哪些景物,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景物的特点?

  (阳光 山雪 水天)

  4、如果你是一位导演,你想把济南冬天的美景介绍给世界人民,让别人也了解济南,并激起他们想到济南来领略一下冬天的美妙的想法。你通过什么景色来表现呢?你的镜头中会出现哪些画面呢?

  三、品味语言

  1、 比较朗读,体味文中语言的优美。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问:这两组句子中,每组中的第二句比第一句中少了什么?

  明确:第一句比第二句生动,第一句都体现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作者融情于景中,都借助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2、 说说你喜欢那几句,喜欢共同几句的同学一起朗读。

  3、 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拓展仿写

  文中为我们展现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特点,我们通过课文感受到了济南冬天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命和感情,请你模仿你喜欢的那几句也来写一种或一处你喜欢的景物,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将景物写活。(比喻、拟人)

  五、人文拓展

  济南自古有“泉城”之称,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景,然而*年来济南的泉水每年会有一段时间无水流出,今年的夏秋之交,济南出现了罕见的干旱,究其原因,是环境污染,地下水过量开采所制。我们怎样使济南回到过去的美景之中?

  六、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这篇文章作者老舍先生资料,尽可能地阅读一些先生的作品。

  板书设计:

  阳光 暖和

  山雪 秀气 宝地

  水天 清亮

  济南的冬天教案3

  教学目标:

  ⒈精读课文,体会景物描写中的感情

  ⒉赏析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一、导入。

  由作业导入:大家在《学*札记》上积累了许多生动美丽的语句,那我们今天就来交流一下,这些语句生动、美丽,它们到底美在哪里?

  二、小组讨论,完成课文第一段赏析(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老师引导、补充)

  ⒈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对比)

  ⒉你能具体说一说是怎样对比的吗?

  北*—刮风 伦敦—有雾 热带—有毒日

  济南—无风声 济南—无雾 济南—无毒日

  ⒊作者运用这一组对比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⒋师补充:作者之所以拿这三个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其生活6年,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领教了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两相比较,老舍不禁发自肺腑抒情道:“济南真算个宝地。”

  从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三、研读赏析济南的山、水(教师出示问题组,引导学生研讨,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⒈阳光下济南冬天的全景图是个什么样子的?你能闭上眼睛想出来吗?(把书面文字化为具体形象,从而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妙)

  ⒉作者从三个方面来写冬天的山景,你能说一下是哪三个方面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方面,请谈一谈。

  A、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B、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C、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⒊在作者笔下,一切景物似乎都具有人的感情,下面两个句子,赋予景物什么样的感情?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这儿准保暖和。”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⒋课文中,作者仿佛带着读者去看,去想济南冬天的“温晴”[背诵]景象,你能脱离课本,想像一下“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的情景吗?[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次序]

  ⒌本文语言准确、生动,你能举例说明吗?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你找出了多少,能和大家交流吗?

  [例]把济南的一圈小山比作“小摇篮”,赋予小山以慈母之情,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

  ⒍有人说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匠心独具,说一说你的观点?

  小结: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情景交融,语言准确,生动,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四、拓展延伸。

  同是山东省,我们胶州地区的冬天是个什么样子的?你能把你感受最深的说说吗?[注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五、体验反思。

  老舍先生住惯了多风的北京,并刚由多雾的伦敦回来,因而对济南的冬天的温晴感受格外深切,你到了某一个新的地方,是否有一些特点的感受?

  [举个例子说一说或者可以写在《读书札记》上]

  济南的冬天教案4

  课 题: 《济南的冬天》

  课 型: 新 课

  课 时:

  教学方法: 竞赛式活动课 教学媒体: 录音机 《春江花月夜》曲 幻灯机及胶片

  教学重难点:

  1、多角度的写景

  2、多种修辞的应用

  3、想象能力的培养

  设计思路:

  1、从课文客体的分析讨论中,使学生明确多角度写景的思维方法。

  2、从辞格的辨识中,使学生明确用什么语言格式表达自己的欣赏,传达自己感受。

  3、有了前两者为基础,学生有了想象的方法,也有了表达想象的方法。于是,以《春江花月夜》为学生想象的载体,满足学生想象及表达想象的欲望,检验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4、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进交互,引进竞赛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们刚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作者多角度地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春图?其中应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生答:……

  3、师:上一课时,我们初步学*了老舍先生的〈〈济南冬天〉〉,我们知道那里有温晴的天,慈爱温情的山,多姿娇美的雪,温柔多情的水。(板书)读之,直惹我们眷顾不舍,流连忘返。除了上一节课咱们欣赏的温晴的天,还有什么使我们如此迷恋这济南之冬的呢?作者是怎样(修辞)把一个活脱脱的济南之冬呈现给我们的呢?我们的具体感受又如何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第二自然段吧。

  二、品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阅读感知

  1、自由阅读第二段

  2、抽生阅读

  3、生评价阅读质量,教师计分。

  (二)研读深化

  1、教师设问:并用幻灯展示问

  A:作者用哪句话由一段文字过度到这一文段?

  B:作者在该文段中用了一个“奇”字,你认为这里的景致奇在哪里?

  C: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济南的“山”,有什么特征?

  D:作者在文段中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E:文段中,是否用到了想象或是联想?在哪些文句中有所体现?

  F:从小山和人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小山什么样的情致?

  2、生分语文学*小组讨论,准备抢答

  3,教师评价,计分并板书

  (三)谈感受绘美景

  1、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小山慈爱温情的特点已经历历在目,通过研读学*,我们请几位同学上台把你感受到的景象给我们描绘一下。

  2、生准备……

  3、分组描绘,教师评价计分。

  小结 小结内容及各学*小组的比分情况

  三、品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阅读感知

  1、接力阅读

  2、评价并计分

  研读深化

  1、教师设问(以灯片展示问题):

  A:文中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了”,请问妙在哪里?

  B:有哪些动词写出了小雪怎样的特点?

  C:段中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D:作者是如何处理多角度的?

  2、生讨论,准备抢答……

  3、生抢答,教师评价并计分。

  谈感受述美景

  1、师:享受了济南小雪景,我们请几个同学上台来,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生准备 ……

  3、生描述,师评价并计分

  小结

  教师作学*内容和竞赛两方面的小结。

  扩展发散应用

  1、师: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于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绝不会无动于衷,于是,画家们拿起了自己的画笔;音乐家们连缀着自己心中的音符;雕刻家们操起了自己的刻刀;文学家驰骋在自己的思想里……这里的每一位艺术家都会无一例外地应用到一种能力,那就是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在坐的同学们,你想过成为一名艺术家吗,你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又如何呢?想展示你的风采吗?我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中国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请各位伏案聆听,打开你思想的闸门,驰骋你的想象,把你头脑里的生动画面表述出来,可以是听到的,可以是看到的,可以是想到的,可以是感受到的……

  2、教师播放音乐,生伏案聆听……

  3、生描述,师评价并给相应的组别计分。

  总结该课时

  总结两方面的情况,一、学*内容。二、竞赛结果。给优秀学*小组最热烈的掌声,给暂时滞后的学*小组以鼓励。

  结束并布置作业

  1、自学课文余下内容,下节课展示自学结果。

  2、把听音乐后的感受写在作业本上,下一课时评出优秀篇章节,在班上张贴公布。

  反思:

  该课以竞赛为课堂组织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成功的欲望,以交互为核心实现了课堂以学生为文体的现代教学观。课中学生表现涌跃,努力地思考,积极地回答问题,尤其是在教师给出录音《春江花月夜》后提出描述感受后的课堂氛围,更是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要表达自己的看法。面对同学们的精彩描述,课中掌声不断。这不仅给了学生以美的享受,还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感受了成功,长此以往,他们会爱上语文的。

  我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在同学们,快乐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得以实现。他们懂得了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初步实践了表达自己感受的方法和手段。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个内容,我们给孩子们学*那些经典名篇,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写,学会名家名篇的写法。就这上点来说,我的这堂课是成功的。

  从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我们了解到春天不仅带来人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简介济南历史,参看《济南历史概述》一文。“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刘凤诰(清)“一面荷花三面柳,半城波浪半城春”它是北方唯一的“水城”——《大明湖之春》

  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1) 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温晴)(用对比的手法描写)

  (2)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各段描写之间有何联系?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修辞在写景中的作用。

  (1) 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2)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3)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味这些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什么?妙:引出了下文对雪的光、色、态的描写,点出了雪景的秀丽和奇妙。卧:展现了一种安适悠闲的气氛,呼应前文“安适暖和”的感受。

  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春》有什么相同之处?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学生自由朗读《春》和《济南的冬天》中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再次体会大师笔法。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9

  一、教学背景

  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教材分析整个单元都是写景抒情类的文章,要求学生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春》的基础上已经对写景抒情类的文章有所了解,本文重在巩固和强化。同时继续强化和提高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和欣赏写景抒情类文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读准重音和停连,懂得发现生活中的美,描写生活中的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欣赏品读文中精彩的句段和词语,学会对比手法的运用,理解情景交融的妙处。

  教学重点朗读、品读课文,欣赏品味文中精彩的句段和词语。

  教学难点学*作者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描写生活中的美。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示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你喜欢冬天么?你眼中的冬天是怎样的?

  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自主思考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2、走*作者补充介绍作者老舍学生介绍了解作者、作品常识。

  3、听课文录音或教师朗读,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感悟。播放音频或示范朗读

  听范读,并整体感知在听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品语言之美引导学生赏析文本。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描写顺序

  语言特点(炼字、叠词等)

  写作手法(对比、情景交融等)

  小组合作,多个角度赏析课文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感受文章写景的妙处。

  5、品味、质疑

  引导学生品读其他精彩语句,并提出疑问。

  结合预*以、相关练*以及自己的思考,提出未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6、小结景物描写技巧

  1、布局精心,层次井然

  2、运用修辞妙笔生花,文采斐然。

  如比喻、比拟等。

  3、妙用动词、形容词,语言精美。

  如“响晴”、“温晴”、“卧”等。

  4、巧用对比,特点突出。

  5、按照一定顺序(从高到低)

  6、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总结本文写景技巧一课一得,在学*完《春》的基础上,再巩固写景技巧,学以致用。

  三、作业布置:

  选取四季中你次喜欢的景物进行描绘,字数300—500字左右,请运用课堂学到的描写方法,至少要用上2种修辞手法。

  四、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

  一、文本分析

  1、本文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第二课。

  2、本文的内容:作者在文中将济南的冬天与北*的冬天、伦敦的冬天以及热带的冬天作比较,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通过对济南这座老城的山、水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本文的特点:

  (1)语言生动活泼,方言和普通话结合运用。

  (2)细节描写细腻,描写有层次。

  (3)修辞运用丰富。

  (4)感情朴实真挚。

  二、学生分析

  1、学生需要学到的是:运用一种或多种修辞手法,描写具体事物,以表达思想感情。

  2、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基础:

  (1)在认知上,学生已学*了一些赏析散文语言的技巧。

  (2)在情感上,学生能试着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3、学生需要用到的学*方法:朗读法、体验法、讨论法等。

  三、目标阐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2)能分析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赏析文本词句的过程中运用讨论法。

  (2)能在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朗读法和体验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情。

  (2)能体会作者对济南这座老城的特殊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2、能分析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

  1、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情,能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特殊情感。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大家能不能告诉我,济南是中国哪个省份的城市?山东省。山东省属于南方还是北方呢?北方。在你的印象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然而,地处北方的济南,它的冬天却别有一番滋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老舍笔下冬天的济南,感受别样的冬日北国世界。

  (二)初读文本,感受济南之冬

  首先,请大家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除济南以外,第一自然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地方?北*、伦敦、热带

  2、这些地方的特点是什么?大风、不见日光(浓雾)、响亮的(毒日)

  3、济南冬天的特点又是什么?温晴(响晴)

  4、这里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好处是?对比,突出强调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感知,首先能抓住第一自然段的关键点,其次再对本段的内容加以分析和欣赏。)

  在这里,作者的写法比较含蓄,他不直接说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温晴的,而是通过三组对比,写北*的冬天是大风的,伦敦的冬天是不见日光的,热带的冬天是响晴的,然后反衬和突出济南的冬天不刮大风;看得见日光;而且日光是十分温和的。另外,老舍写北*和伦敦时,不直接说“北*几乎天天刮大风”,“伦敦的冬天总是阴沉沉的”,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奇迹”和“怪事”使得语言有一种风趣幽默的色彩。正因为济南冬天的“温晴”,所以老舍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而“温晴”也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

  (三)精读语句,品味写景之妙

  然而,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济南这座老城的出奇之处,还在于它的山,它的水。那么济南的山是怎样的呢?我们再有感情地齐读第三自然段。

  1、山的形状是怎样的?围了个圈儿、北边有个缺口

  2、老舍用哪个词形容冬天的小山?他是怎么说的?

  可爱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比喻、拟人)把山比作摇篮,把济南比作熟睡的婴儿。让人觉得十分温馨。正因为这样的地形,所以济南的冬天一点也不寒冷,而是非常温暖的。

  3、为什么要写“人们的脸上是含笑的”?因为“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冬天济南的山给人一种安全感,让人感受到希望。这种希望来自温暖的天气,让人仿佛下一秒就能置身于春天的怀抱。看似不着调的一笔其实是紧紧围绕济南冬天的“温晴”来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本段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段的写作艺术进行欣赏和分析。第三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此花费笔墨的用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虽然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但偶尔也会下点儿小雪吖。再让我我为大家朗读第四自然段,大家来感受一下雪中的山又是怎样的。(教师朗读,学生想象)

  1、最妙的就是下点儿小雪呀。“妙”在哪里?

  山上: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护士)图片欣赏

  (比喻:把树比作看护妇,把雪比作发髻)

  山尖: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想象

  山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比喻,拟人)

  山腰: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粉色和害羞,粉色可能是晚霞)可爱

  小结:写作时比较有层次感,从整体到局部,自上而下。语言虽朴实简单,却容易让读者想象,似乎如同身临其境般。将济南冬天的雪山清晰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句话体现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赞扬还是批判?以欲扬先抑的口吻去赞扬济南冬日小山的秀美。

  再一起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可爱、俏皮、美丽的感觉,以及作者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该部分注重朗读和想象,在朗读和想象中使学生欣赏内容和文字。帮助学生学*修辞手法,以及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果这是一幅画卷,作者说这一定是唐代名手画的水墨画。我们看见了温柔的小山,雪白静美的小山,山上卧着小村庄,那水呢?水墨画少不了灵动的水。我们从文章最后一段中找答案,看看老舍是怎样描绘济南的水的'。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水有什么特点?不结冰、冒热气、澄清、清亮、蓝汪汪、空灵

  2、还写了哪些东西?怎么写的?水藻(绿、拟人)、垂柳(拟人,侧面写出水的澄清)

  3、最能感染你的是哪一句?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摊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想象一番)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自主对文本进行欣赏。)

  小结:这就是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心中理想的境界。所以他会发出感慨:“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这古老的城市,是济南,也是诗。”大家感受到济南冬日之美了吗?

  (四)再读全篇,理解作者之情

  请大家带着欣赏的眼光,再次自由朗读全文。想一想你从这些文字、这些描写中读出老舍对济南的什么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喜爱、珍惜、赞美……)

  补充背景:老舍1924年赴英国交流学*,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省城,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创作的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强烈轰动。文章中处处流露着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与赞美,成为先生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

  (设计意图:适当进行课外拓展,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反之更能投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欣赏。)

  (五)作业布置

  借鉴文章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200字以上。

  (设计意图:修辞手法是本篇课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模仿文本的写作方式进行自我创造,这也是学*成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五、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1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是一篇景美,情美,语言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从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来看,学*本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春》中所学到的比喻,拟人的修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作品中感人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据此并结合本单元编排的意图和本文的特点确定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反复美读,提高学生欣赏品评美文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③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学*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济南冬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优美的语言,

  体会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学*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我以审美为突破口,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按照审美过程的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部分设计成三个大板块,即“课文品读三部曲”: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并在每个板块中引用一句名人名言作为这个环节的“眼”。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辅之以如下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示范品评法,个性化教学法

  (三)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方法如:美文诵读法,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

  课下布置大家找来一幅最美的图画,自己配上一段欣赏画面美的文字,要求尽量多地用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准备课前交流。

  (此环节的设置,用一种新颖,生动的形式解决字词教学,既可以督促学生预*又可以初步训练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导入新课

  大自然多姿多彩,画家用线条色彩描绘,音乐家用音符节奏表现,而文学家却用优美的文字来表达。古诗有:“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冬天,在北方人们的眼中一向是寒风凛冽,冰封雪冻,然而在一代艺术大师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被描绘得那么美丽多情,温馨可人,富有诗情画意。那么济南的冬天究竟美在哪里?

  请大家赶快走进《济南的冬天》跟随老舍先生去切身感受一下吧!

  (此环节我用优美的语言创设一种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绪,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立时把学生引入学*本文的情境中。)

  三、品读三部曲之一——发现美

  1、美读课文:即读时一要正确把握语调,语气,读出感情,二要有适当的`表情,如读第二段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就要做出含笑的表情。

  (美读把教材的无声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以诵读方式融入语文的音乐美,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阻拦地接受课文内容的感染熏陶。)

  2、展示罗丹名言:“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和自然中去发现美!

  请同学们把你们发现的最美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语段画出来,倾注感情,再次进行美读,读给组内成员听,并推荐代表在班上读给大家听。师生点评。

  (此环节的设置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美读中发现美的语言,体会美的情感,领悟美的意境,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加深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还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增强学*语文的信心。)

  3、假如你是导游,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你将分哪几个方面来介绍

  先列讲述提纲,设计一下导游词,然后说给同桌听听,再找三名学生到班上给大家当导游。

  教师适时打出以下提纲供参考:

  先用对比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温情”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再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最后写济南的水:紧扣“暖”字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当导游这种活泼的活动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口语交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此环节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整体感知课文是品味妙词佳句的前提,可为下面研读课文奠定基础,抓思路教学能纲举目张。)

  (阅读散文,不仔细地咀嚼语言,就不能真正领会作品的美。欣赏妙词佳句,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我设计的下一个环节是……)

  四、品读三部曲之二——欣赏美

 1、“评析式”品味欣赏

  ①教师评析示范:作者锤炼词语的功力深厚,文中不少凝练形象的词语和精彩动人的比喻句,拟人句值得仔细品味。下面就请同学就你喜欢的段落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老师在课前对自己喜欢的作了一番评析,你们可以参考一下。同学们在评析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一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子。老师将打印好的“薄雪覆盖小山图”评析分发给学生。

  (本文运用比喻拟人,运用寓情于景的写法,可是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位,这时教师的示范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做出实实在在的楷模,但教师应该主要充当组织引导者,示范点拨者和激发鼓励者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所以重点应放在下一环节:学生评析交流上。)

  ②学生评析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深刻最独到的阅读体验写成鉴赏评析的文字,看谁能用特别得体,特别生动,特别详实的语言展示出来。此环节为了避免欣赏语段的重复,把五个段落分给八个组,每组成员完成本组段落评析任务外,还可选其它段落评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对作品中感人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课文中多次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肯定能得到学生的青睐,学生在点评交流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重点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拟人,比喻写法的好处,如:

  (1)组: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除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外,还应引导学生体会到:

  (1)

  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

  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学生间相互学*,相互感染,相互吸纳,会营造浓烈的读书氛围。初中学生好胜心很强,为了拿出最好的东西更是用劲心思去理解,品味,从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惯,,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其他学生来讲,能够听到一些不同的理解,可以更加完善自己的思考,同时也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起到激励的作用。)

  2、体验反思:体会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探究“为什么老舍眼中济南最美”

  (本环节要在探究中突破难点,在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老舍与济南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在小组中把资料交换阅读,学生得知老舍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以致泼洒笔墨,情深意切的依次以济南的马车,洋车,大葱,秋天,冬天,齐大校园等景物,写出了长篇散文《一些印象》。

  通过探索会发现,老舍之所以把济南的冬天写得那么美,是因为他对济南有着深厚的热爱之情,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文章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做到情景交融,才能让景更美,情更真。并理解体会别林斯基的名言“美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

  五、品读三部曲之三——“创造美”

1、如果你喜欢写作,你可以把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也可以对课前准备的优美画面再次进行描写,注意要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如恰当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寓情于景的写法。

  2、如果你擅长绘画,就画出想象中的济南美景。

  (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内容,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创造美,这种教学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差异,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使有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第一题的设计意图:学*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与本课开头照应。第二题的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拓宽语文学*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这项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学生想象思维,调动了学生的情感,通过一幅幅画面的描画和欣赏,使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动,使他们在和谐愉悦中得到陶冶,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急于次走进文本,对课文去做审美体验与鉴赏。)

  课堂小结: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为学生展现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锻炼他们发现美的眼力,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济南的冬天》是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作者老舍1930年,从英国经新加坡回国,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都是那么美,都是那么温情。作者先总写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再分写济南冬天的“山”“水”,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水到渠成。学生学*本篇课文不仅能了解到冬天的济南是个怎样的“宝地”,还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情,主动亲*、接*大自然。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单了解作者老舍的生*成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者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拼音知识不过关,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略弱,学生阅读理解答题能力有待提高。从*时学*情况看,学生对现代散文及文言文阅读感到较吃力,导致练*、考试时答题不完整,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审题、及阅读能力薄弱,但已经具备较强的网上搜索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朗读感悟法:文章是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主要采用“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2、情境教学法: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根据所描绘的景,进行想象与联想,走进情境中,便于体会作者的感情。

  3、讨论法:在反复讨论、互评探讨中领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交流,稍作引导。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自制“济南的冬天”课件;课文音频朗读、MP3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刚刚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在我们心目中,春已经逐渐丰满起来了,在我们的记忆中,春天是莺歌燕舞,是鸟语花香的。那么在你们的记忆中,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又是怎样的?来,举手回答。(预设:很寒冷;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路上没人等等,且教师简单评价一下)恩,大家说的这些都是我们记忆中对北方冬天的认识,而北方的天气也确实很糟糕,阴冷,可以说到了深冬到处是天寒地冻,鸟兽都绝迹了。但对老舍先生来说,却在北方的济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冬天,这种冬天又是怎样的?它究竟是如何的奇特、与众不同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老舍《济南的冬天》去看一看。(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提问:还记得在小学时,你们在哪些课文中接触过老舍先生?(《猫》《养花》《林海》《草原》《趵突泉》说到其中2、3个即可)同学们交流一下对老舍先生的了解。(生1生2)

  在这里呢,老师简单介绍下老舍先生(PPT展示)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名小说代表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代表作《龙须沟》《茶馆》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2)写作背景

  作者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深厚的感情,山东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们今天学*的这一散文是老舍为他的第二故乡所作。(了解了这点后,对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把握)

  (3)媒体出示课文重点字词

  (4)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哪一个词最适合用来概括,可以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2、指名回答

  3、学生讨论

  4、归纳明确:温晴(板书:温晴)

  三、重点感悟

  (一)研读第一段

  找到“温晴”所在的段落,看看为什么它最适合(明确第一段)

  1、齐读一遍,说说济南冬天总的特点为什么是“温晴”?

  2、指名回答

  3、教师明确

  (通过三组对比:

  北*“奇迹”多风

  伦敦“怪事”多雾

  热带“害怕”日光毒

  济南无风声响晴无毒日这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总特点。

  (1)“宝地”二字透露出什么?

  (2)指名回答

  (3)明确“宝地”二字透露出来的是对济南冬天的怀念与喜爱。(板书:宝地)

  4、再次齐读一遍(边读边感受其中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怀念,喜爱之情)

  (二)深入感悟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1、提问:

  (1)作者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观察后面的段落。)

  (明确,板书:冬山冬水)

  (2)哪里写山,哪里写水?

  (山:3—5水:6)

  我们先来看冬山,快速浏览一下3、4、5自然段,回答老师:

  (3)作者是通过描写山的哪些方面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

  ①指名回答②教师明确:三个方面,分别是山的形状、山的色彩、山的形态

  (4)三种情况下的山,你们更喜欢哪一部分的描写?

  2、共同分析山景(3、4、5段)(随学生的回答排讲述先后顺序)

  (1)山的形状:(第3段)

  ①济南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老师也写了一段:

  “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口,这一圈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给济南带来了温暖。”

  对比一下,你们觉得哪种更好些?为什么?(同学讨论)

  a、指名回答

  b、教师总结

  c、齐读(再次感受其中的味道)

  d、“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的说:你“你们放心吧…”你放心了吗?老师想到了雪莱的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因为那么暖和。济南是一个小摇篮形状的地形,摇篮给人暖和、温馨、舒适的感觉,这样的比喻生动写出了小山的小巧暖和舒适的特点,进而表现了济南的温晴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②相信大家都看过小摇篮,小摇篮是宝宝睡觉的地方,表情都是怎么样的?那我们济南人在摇篮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可爱、甜美…“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都是面上含笑,他们一看山,心里就有了依靠。”我们可以看出济南的人们的生活是幸福、惬意的。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本段小结:所以,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确实是特别可爱呀!

  (2)山的形态:(第5段)

  这一组齐读第5段

  (我们一起来看看哈,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点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嗯,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画面?嗯,对啦,就是描写了城外的远山。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他认为这城外的山美得就像张水墨画一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样的画面(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点缀着小树、小村庄,树上装饰着小雪、屋顶上也卧着点雪,充满了安静和谐的氛围,远远望去,黑白两色,是不是显得愈加自然、清新、淡雅?))很美,是吧?(PPT展示图片)

  我们很容易就看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山的喜爱之情。不过,同学们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赏析一下吗?哪里用词用得巧妙?

  (文章两处使用了“卧”,“卧”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同时“卧”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闲适的喜爱,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的。)

  四、小结归纳

  在老舍先生的描绘下,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那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脸带微笑的人们以及水墨画般的城外山景,一切都是显得那么安静舒适。

  五、作业布置

  1、自学第2自然段,请进行赏析(可以从它的作用、修辞手法、词语等方面),写在作业本上。

  2、课后再好好体会后面段落中老舍先生所抓住济南的冬天的景物特点,感受作者最终所抒发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可爱

  山

  温晴城外雪后的远山水墨画—淡雅

  (宝地)

  水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请回答PPT上的问题(PPT出示),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内容。

  二、重点感悟

  (一)山的色彩

  我们的作者最欣赏的就是薄雪覆盖下的山了。让我们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先来听一听这时候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指定一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得美一点,其他同学可以一边听一边闭起眼睛来想像感受。)

  1、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说说这句话里作者是抓住什么字来写的?

  明确:妙

  2、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妙”在何处。理清本段顺序:作者写山的色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找关键词)主要有哪些色彩?找出来用横线标注。

  a、指名回答

  b、明确:山上—山尖—山坡—山腰(自上而下的空间顺序)

  (1)山上——写山上的.什么?

  ①矮松——“矮”这个字与什么协调?(“矮”与“小山、小雪”协调)

  ②越发青黑——用“青黑”有什么效果?(青黑凸显出了矮松的浓郁的生机、生命力,同时雪小,盖不住整个松树,体现济南的温晴。)

  ③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白花”是什么?(雪)

  ④作者为什么不说“雪”而说是“白花”?(说明雪漂亮,作者喜欢这样的雪。)

  ⑤这句哪个字用得好?——(“顶”)

  ⑥如果改成“扣”“罩”好不好?为什么?

  a、讨论、指名回答

  b、明确(我们来看,“顶”字为什么用得好?形态之美,“顶”更能说明是在“树尖上”说明雪很小,只有一点点;而如果用“扣”“罩”字,就不好听了也不好看了,它们都有整个盖住的意思,这样就不符合内容所说的“小雪”“薄雪”了。压在头上,扣在头上,覆盖在头上,都不好听——“顶”更具形态美,轻盈感,准确的表现出雪“小”的特点,突出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秀气。)

  (2)山尖——作者是怎么描写山尖的?你觉得哪个词用的好?

  “全白了,好像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镶”——用拟人手法,表现的是线条不断地在起伏延长,同时轮廓亮丽。另外,把它写的像巧匠一样,构建色彩纯净美丽的蓝天银边,看出作者喜欢雪的灵性。)

  (3)山坡

  “草色还露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色彩美丽,盖在山上,像美丽的衣服,所以像花衣,带水纹的花衣”

  ①这花衣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实际上是这是“小雪”的杰作,雪覆盖不匀,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更能凸显雪的灵性。)

  ②刚才写树尖用“顶”,写山尖用“镶”,那在山坡上用了一个什么词呢?找出来并说好不好,为什么?

  (“穿”——山象人一样爱美多情,突出雪的灵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相间的美丽样子。)

  (4)山腰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点粉色”

  ①“好像忽然害了羞”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拟人,雪像小姑娘一样娇羞,雪也多情,生动形象地写出雪的情态。)

  ②为什么是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写出雪柔情万种,赋予雪以少女般害羞的神情,生动表现出雪泛出淡粉的娇羞情态。这里“微微”这个词用的很妙,多一分就造作,少一分又不够,“微微”刚刚好写出雪的娇羞的情态。)

  3、那这一段山的特点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好呢?(秀气)

  (PPT出示图片)

  本段小结:本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突出其秀气的特点。描写景物多,却并不杂乱。巧妙运用比喻、拟人,虚实结合,把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写得很有情趣,突出了济南“温晴”“是块宝地”的总特点。

  (二)研读最后一段

  作者是通过描写山的三个方面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那作者又是如何通过水来表现表现济南冬天“温晴”呢?请快速阅读最后一段,思考:水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步:现在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与同桌交流交流。

  第二步:全班交流(主要让学生自己找句子进行分析,以下的1、2、3、的问题可以稍作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层的分析)

  1、“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表现出济南的水无限生机和在冬日里孕育朦胧春意。——“暖”)

  2、“水藻真绿…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寻找文中写了几处绿?

  (1)指名回答

  (2)明确(文章写了3处绿,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并且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人的性格、感情,突出水的暖、绿的特点。)

  (同时作者极力写水绿时,还通过垂柳照影子,透过水往上看,写出水的清、透。)

  (3)绿的精神怎么理解?

  ①指名回答

  ②明确(水藻在冬天释放所有的绿,这种绿的精神,意味着绽放生机、怒放生命。这么具有生机,这哪里是冬,分明是春的生机,是春!那生活在济南的人们是不是很幸福?这样的冬怎能不让老舍喜欢、向往!)

  3、大家觉得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怎么样,试着赏析下?

  (1)指名回答

  (2)明确(作者将天光、水色、绿影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澄澈透明、天明水净的济南,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碧空如洗,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这一比喻,可以说,老舍是忽略了水的表象,而只见水的本色了——写出了水的清、亮。试想,他该是用一种怎样的深情,才能领悟这水的本色呢?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本段小结:本段通过描写济南冬水的暖、绿、清,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和“宝地”的总特点。

  4、提问:一篇文章总会有一个核心思想,而文章的总的感情爆发都会在哪里?——结尾。当然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老舍最后发表什么样的感慨?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师:奇怪了,我们的题目是什么——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冬天的济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能否把题目换成冬天的济南,以便点题?

  (1)指名回答(点两位学生)

  (2)师明确:济南的冬天,中心词在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让人生出冬天之感,重在感觉(精神),而结尾冬天的济南,中心词在济南,突出的是济南特有的韵致,重在景象,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是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济南的冬天,而不仅仅是从景物的角度去写的。

  三、小结归纳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如诗如画的美景,情景交融的文字,文章运用大量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把济南的冬天写得极致神韵!带给作者一种美的享受。

  四、拓展延伸

  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1、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2、教师综合评价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四,要求至少300字。

  2、将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到摘录本上。(明天一起上交)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可爱

  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气

  温晴城外雪后的远山水墨画—淡雅

  (宝地)

  水暖绿清亮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3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散文,课文选取了一个个独特的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的特有魅力。语言准确生动,充满了对济南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朗读、品味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学*过程中感悟济南冬天的美丽。

  【教学步骤】

  一、课前3分钟说话训练

  1、学生说话。(或演讲,或朗诵,或讲故事,或报道新闻)

  2、学生点评。(或语言,或感情,或体态、或节奏等)

  二、导入新课

  一年可分为几个季节?同学们冬天联想到什么?东山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三、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

  ⑴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整体印象是什么?

  ⑵课文中哪些景物你印象最深的?为什么?

  四、学生自主探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围绕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

  1、讨论,推荐同学发言,在大组(全班范围内)中交流。

  2、教师点拨:

  ⑴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对比的写法。

  ⑵济南的山特点:温暖、可爱、美丽迷人──衬托的写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⑶济南的水特点:清亮、空灵──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既赞美济南冬天的美丽,同时也无不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美丽景致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小结:

  通过刚才的讨论分析,我们感受到老舍先生笔下的冬天济南,她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字里行间到处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五、拓展练*

  1、想一想你看到过的什么地方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模仿《济南的冬天》的一些写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2、配套教材──《济南的冬天》。

  【板书设计】

  无风声

  无雷声

  无毒日

  阳光朗照

  薄雾覆盖

  城外远山

  清水碧绿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感受《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人新课: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萧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可能我们都没有在冬天去过济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3、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

  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组。

  ⑴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⑵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明确:

  ⑴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⑵写对济南的总体感:

  ⑶“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⑶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二、研读与赏析

  1、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自由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组:

  ⑴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⑵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学生速读第1、2自然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⑴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⑵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

  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

  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教师小结: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著名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2、自由探究:

  问题组:

  ⑴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④“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⑤“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⑥“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⑵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明确: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3、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

  明确:

  ⑴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⑵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⑶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⑷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⑸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三、体验与反思

  1、质疑交流: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2、拓展延伸:

  通过学*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3、延伸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

  教学思想: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惯,让学生明白:

  语文学*关键在课外自己很乐意的参与,课堂学*是进行学*的交流和完善。

  学*目标:

  学会择文朗读,并对选文进行质疑、设计问题;学会评价他人的学*情况。

  学*重点:

  散文的朗读,把握朗读要点。

  学*难点:

  学生自己对选文的质疑、设问。

  学*课时:

  一课时

  学*手段:

  多媒体

  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文体、作者。(图一)

  二、说

  你对老舍和其作品了解多少?

  1、老舍曾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被授予“”称号。

  2、下列作品是老舍创作的是()

  A《家》B《子夜》C《四世同堂》D《雷雨》

  3、“虎妞”是老舍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三、比(图二)

  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学中的收获,好吗?

  要求:

  1、小组交流

  2、选出代表

  3、综合意见

  4、发表看法

  四、听倾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用你喜欢的`符号、线条划出值得你关注的词或句子,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练*,自己邀请同学进行点评。

  点评角度:语速语气普通话停顿重音

  六、问(图三)

  就你喜欢的段落质疑或设计问题考考别人,赶快行动!谈(图四)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好吗?

  八、做(图五)

  你愿意围绕所学内容给同学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吗?注意:作业可不能太多呀!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菁选(扩展3)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菁选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正确读写济南、镶上、宽敞、澄清等词语,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活动教学法、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语: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画面。(多媒体出示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他的《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写出这样的评价。

  课件展示图片和板书标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读书,并设计相关问题:

  1.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

  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2.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3.分组讨论: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赞誉了“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三)深入研读

  1.第一环节 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进行,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文章开头,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预*中查找到的资料。

  (3)第二部分具体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1)把济南和北*、伦敦、热带地方进行了对比的方法:北*的寒,济南的暖;伦敦的暗,济南的明;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教师点拨: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作者之所以用北*、伦敦、热带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6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几个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

  2.第二环节 语言品读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再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1)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我认为 是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它妙在 。

  教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1)语言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贴切。

  举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重点分析:被风儿吹动;害了羞。

  (四)拓展延伸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

  2.说说自己家乡冬天的特征,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五)小结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体会表达效果。

  2.小写作《校园的冬天》,400字左右,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共同欣赏几幅风景图片,你能说出这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物吗?请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些景物。

  导语: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美誉的济南,真可谓“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漫步垂柳掩映的小径,柳丝拂面,空气清新,*看湖水碧波荡漾、荷叶田田,远眺青山起伏,连绵不断,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老舍先生对济南更是情有独钟,他把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济南的冬天》就是他其中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共同学*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看图片,认真观察、思考、描绘所看到的图片。

  创设愉悦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

  明确学*目标

  出示幻灯片

  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聆听、记忆

  增强自主学*的针对性、目的性

  作者简介:

  提问:谁能介绍老舍的有关知识?

  出示幻灯片:老舍的有关知识

  学生介绍老舍

  学生齐读、识记

  加强对老舍的了解,掌握文学常识

  播放课文录音

  听读过程中请同学们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思考下列问题:

  1、济南的冬天天气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突出天气的这一特点的?

  2、请结合具体的段落谈谈:围绕这一特点,作者写了那些景物?

  考察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听读课文,勾画生字、新词

  思考问题

  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齐读、识记。

  班内讨论交流1、2两个问题,达成共识。

  培养学生边听读、边勾画、边思考的学**惯。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抓住所描写景物的总体特征,理清作者写景的思路。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问题:跳读课文,从文中勾画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语句,谈谈这些语句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总结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自主探究、同桌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解析等方法,班内交流展示学*成果

  总结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自主学*、合作学*的能力。

  进一步加深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质疑问难

  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谈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什么感情?

  学生互相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有感情的朗读抒情语句进行体会、领悟。

  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的能力。

  使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以致用

  播放风光片《北国之春》,练一练,比一比,看谁能围绕景物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描写景物,表达自己的热爱、赞美之情。

  观看《北国之春》,边看边构思,准备发言。

  运用修辞描绘北国之春的美好景色,并互相评价。

  学以致用,使所学的运用修辞描写景物的方法,内化为学生的描写能力、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和赏析能力,。

  结束语:

  同学们,从济南之冬,到北国之春,我们一路走来,风光无限,美不胜收,希望同学们都能有热爱生活的真心、善于观察的慧眼、精于描绘的妙笔,使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你们的笔下更具诗情画意,更希望不久的将来你们能成为像老舍一样享誉文坛的语言大师。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写作的感情。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济南的冬天对比温晴突出

  阳光下的小山小摇篮

  山雪后小山秀美比喻

  冬天的济南城外远山小水墨画拟人

  水冬天的水蓝水晶

  热爱赞美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景物特征。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大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和煦明媚、生机盎然的。那么,与之相对的冬天,将会是另一番景象。说起冬天,大家能联想起哪些词语或者景象呢?(寒风呼啸、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北风呼啸……)这些是我们对冬天的印象和感受。可是,在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舍先生笔下,冬天别有情致呢。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背景铺垫: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在济南,老舍过上了安定的生活,经人介绍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胡絜青,“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他曾经说过:“时短情长,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2.一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语调要舒缓,注意读出重音和停连。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体现济南冬天特点的句子。

  活动一:我是最佳小导游

  读完课文,同学们对冬天的济南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初来乍到的游客介绍一下济南冬天的特征和景物吧。

  同桌互相说读,个人发言。(不求全面,引导学生说特征说山水)

  预设: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日光不毒,天气温晴。济南是一个有山有水的老城,到了冬天,温暖安适,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围绕着济南,像是把济南放进了小摇篮里。雪后初晴时,济南的小山色彩斑斓,真是秀美。城外的远山,村庄稀疏,白雪点缀,像是一张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画。济南的水,到了冬天也不上冻,水面还冒着热气,水藻越发碧绿。站在水边慢慢往上看去,整个济南像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活动小结: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征是“温晴”。“温”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是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黯淡。济南的冬天,山温暖,水温清,怎能不让人产生满腔温情?

  活动二:争做最美朗读者

  这篇文章中,处处流露着作者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请选择你觉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最充满温情的段落,带着感情读一读,做一次朗读者。

  大家先读给自己听,注意边读边体会,可以在书上标注符号。需要重读的字词下面加“.”需要停顿的地方加“∨”需要连读的地方加“∧”需要拖长的地方加“~”。

  学生活动,评选“最美朗读者”。

  由最美朗读者示范读第三自然段,所有同学再次情感诵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示例: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活动三:我来和作家PK

  1.文章的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也有些教材把这句话和写水的段落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段落。你觉得哪一种分段方式更好?

  2.朱自清的《春》用了三个比喻句,作为文章结尾。请你反复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也来改写一下《济南的冬天》的结尾,用“冬天的济南像……”开头,写几个比喻句。

  【设计意图】

  此课是七年级的起始课,让学生会读、爱读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对于经典美文,多读、美读就是最好的学*方法。基于此种认识,我的第一课时设计以“读”为主线,通过设置活动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通过说读、朗读、改写,多角度地进入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字的音韵之美,同时训练学生的朗读和提炼能力。最后以写促读,通过改写结尾,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有活动以“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的兴趣,激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是七年级语文课应有的追求,也应该是每一节语文课的追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的语言之妙。

  2.学*文章写景的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冬天的济南温情脉脉的情感。那么,老舍先生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温晴”,表达“温情”的呢?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济南的冬天》,探寻语言的奥妙。

  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赞美的感情,再次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哪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活动一:评一评

  勾画出能体现“温晴”的句子或词语,说一说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出“温晴”的。同学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品评:

  图景印证温晴

  修辞表现温晴

  动词刻画温晴

  色彩描摹温晴

  示例:图景印证温晴。文章第一自然段写济南的天气,强调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征,然后,描绘了四幅图景来印证“温晴”。第一幅图景:阳光朗照图;第二幅图景:小雪覆盖图;第三幅图景:城外远山图;第四幅图景:绿水空灵图。这些图景通过描山绘水来印证济南的温晴。

  学生自由点评。教师引导从修辞的运用、动词的选用和色彩词语的使用上深入体会语言的妙处。

  预设:

  修辞表现“温晴”。

  1.对比突出“温晴”

  第一自然段用北*冬天的大风、伦敦冬天的重雾、热带日光的毒辣,和济南冬天做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比喻描绘“温晴”

  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济南冬天的特征,请你选择你最有感受到一个比喻句,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描绘“温晴”的。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一圈小山”比作“小摇篮”,济南躺在摇篮里享受母亲的慈爱,当然最温暖不过了。

  B.“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两个句子,把雪后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把山坡上的雪景比作“带水纹的花衣”。雪常常给冬天增添几分寒意,但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杀暖冬的特点,反而把冬天“温晴”越发显露出来了。因为那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连山坡上的草色都遮不严,只是给矮松戴上了洁白秀美的帽子,给山坡穿了件花衣。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这句话把城外远山之景比作“小水墨画”,济南的冬天没有水瘦山寒的冷峻峭拔,而是呈现出融融的色调、淡雅的情致,也体现出“温晴”的特点。

  D.“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把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济南有“泉城”之称,“一城山色半城湖”,“蓝水晶”的比喻,描绘出水的温暖、清澈的特点,也突出冬天济南的温晴。

  2.拟人传递温晴(温情)

  活动二:比一比

  请你比读三组句子,选择其中一组说一说,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静静地沐浴在阳光之下,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这一圈小山紧紧地包围着济南,给济南以温暖。

  A.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3. 动词刻画温晴

  活动三:换一换

  换词体会动词的妙用。

  A.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躺)着。

  B. 小山整把济南围(圈)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围)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 山坡上卧(坐落)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铺)着点雪。

  活动小结:“睡”摹写出济南老城闲适的姿态,像一位沐浴着冬日暖暖阳光的老者,安静祥和。“围”展现出小山与济南城亲密依偎的情态;“放”表现出了小山对济南城的呵护和怜爱之情,加上“说”字,连续用三个动词,逼真地表现了小山对济南宠着护着的情态。两个“卧”字,写出了小山村和小雪的宁静、安逸,刻画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4. 色彩描摹温晴

  活动四:找一找

  朗读第四自然段,勾画描摹色彩的词语,体会其妙用。

  学生朗读、勾画、体会。

  教师小结:松的青黑与雪的洁白相映增色,山尖的白色与天空的蓝色相映成趣,山坡上草色和小雪黄白相间,相得益彰。这些颜色搭配恰当、浓淡相宜。如一幅素雅的水彩画,既无黑白照片的单调,又无油画的浓墨重彩,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三、学以致用,仿写片段

  学者吴炫这样评价《济南的冬天》:“叙述语调是*易朴实的,语言是凝炼而亲切的,用词是准确生动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结构。它似乎无结构,但是内容组合的又是这么自然、精巧、恰当。”

  这节课我们从选材、修辞、用词、构图等角度学*了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技巧,请大家借鉴课文的写法,以“家乡的____(春、夏、秋、冬)景”为题,写片段作文。

  学生自由创作。

  秋备:我的教学设计呈现完毕,大家有什么想法?

  陆艳:秋备的设计中不仅有学法指导,而且有教法指导,实用性超强!

  志强:秋备的设计扎实且富有灵性啊。所有的学*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的,七年级的孩子一定会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一定很热烈。

  秋备:遗憾的是我现在做了教研员,上课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不能将自己的设计在教学中进行检验。不过幸运的是,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嘉宾,她刚上完《济南的冬天》的公开课。我想让她结合她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课的看法。希望能带给大家新的启示。好,让我们欢迎曹静老师。

  志强:曹静老师好。

  曹静:大家好。

  陆艳:曹老师,你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曹静:大家好,我是曹静。来自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四中学,我也是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一员,很高兴今天能来到聊课吧。

  志强:那我们就针对这节课聊一下吧。听说曹静老师今年去其他学校支教了。

  曹静:是的,这是在支教学校上的。支教学校要求上一节展示课,就上《济南的冬天》。说实话面对《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我郁闷了好几天。直到看到肖培东老师的那句话:“这堂课,其实最要抓的是‘你从哪里读出一往情深’这个问题。这才是《济南的冬天》最关键的思考。”

  秋备:肖老师常有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本领。

  曹静: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备课思考。散文,是用文字来传情的。学*这篇文章之前,我首先要弄清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陆艳:“弄清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曹静老师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备课的方法。

  志强:那么曹静老师认为本课的起点和终点各在何处?

  曹静:本课教学的起点就是学生能够感受到济南山水的可爱,却不知道是借助哪些方法来表达的,不知道文章里所蕴藏的作者的心情。

  教学的终点,教参上提示了四个教学重点:1.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2.学*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情感。3.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4.学*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方法。很显然,第二点是重中之重,就是在提醒我们,这是一篇写景散文,重点是要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情感。

  秋备:重点确立后就要思考如何围绕它展开教学了。

  曹静:是的。弄清了教学起点和终点,再来审视课文,寻找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语言点。我发现作者写得最动情的语句,集中于三四两段。我把这些语句放在一起看,发现第三段中所有的语言点都聚焦于“小摇篮”,也就是说在老舍心中,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像一个孩子。而第四段中的语言点,如“看护妇”、“花衣”、“害了羞”、“秀气”,这些词语放在一起,会发现所有的美妙语句都似乎聚焦于一个美丽的姑娘。

  志强:一个是“婴儿”,一个是“美丽的姑娘”。比喻不同,情感就不同,朗读的语气也应该不同。曹老师读书真细致。

  秋备:有了这些发现,我们眼前仿佛是两幅完美的图画。我们的赏析就不再是琐碎的。

  陆艳:曹静老师再谈一下具体课堂环节的处理。

  曹静:好的。导入环节,我让学生背诵《春》末尾三个比喻句,之后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表达朱自清对春天的情感。然后,学生朗读《济南的冬天》第一段,用一个词语概括老舍对济南的冬天的情感。

  《春》与《济南的冬天》构成了一组以“热爱”情感主题的寓情于景的群文。

  志强:由情感导入,妙。

  曹静:由情感导入课文,寻找能体会出情感的语言点。学生很容易地发现这些点主要集中于三四两段。再寻找三四段的切入点。

  第三段切入点是“小摇篮”,尤其是对“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句进行朗读指导,体会到母亲对孩子说话的口气。也可以指导人们的想象句,并把二者联系起来理解。进而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山的情感。

  第四段切入点是“花衣”。联系到“看护妇”、“害了羞”、“秀气”等语句,体会作者对雪后小山的青睐。

  秋备:曹静老师是主要采用哪种方式引领学生赏析的?

  曹静:赏析过程,用朗读来贯穿。朗读能最快地拉*学生与课文、与作者的距离,减小学生的语文经验与课文的思想情感的落差。

  陆艳:朗读是学*语文的一大法宝。

  曹静:赏析之后,我引导学生归纳文中表达情感的方法,为仿写做好准备。

  志强:曹老师具体归纳了哪些方法?

  曹静:比喻、拟人修辞方法,儿化音以及感悟“小”字的运用。然后用“朗读——赏析——归纳”的方法,引领学生学*“城外远山”和“济南的水”的部分。

  秋备:学以致用,学与练结合,高效率的课堂。

  曹静:本环节的最后,回扣第一段,再引入背景,体会作者之所以把济南的冬天写得温暖如春,来自于当时较为轻松的境遇和愉快的心情。

  陆艳:这样的设计即回扣了课始导入环节,又为最后的收束环节做好了准备。曹老师是如何收束本课的?

  曹静:收束环节,采用了“湿地聊课吧”中秋备老师的建议:仿写一段,即仿照《春》的结尾,续写几个赞美济南的冬天的句子。学生们的写作热情非常高呢。

  志强:一节课有朗读,有品析,有写作,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曹老师的课扎实有效。听课的老师反馈一定不错。

  曹静:课后听课的老师跟我说:“孩子们听了你讲《济南的冬天》,以后可能都想去济南上大学啦。”不过,我觉得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反思赏析描写环节,还是应该多给学生搭设台阶。我应该认真学*余映潮老师关于雪后小山的赏析指导,学会定点聚焦,引领学生逐渐地进入佳境。

  秋备:曹老师是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课堂有遗憾,我们才更有学*和研究动力。

  曹静:是的。我会继续对这节课进行反思的,也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志强:好的,老师们,这次我们看了秋备的教学设计。曹静老师也谈了她备课、上课的过程,希望给大家对了一些有益的启发,也衷心希望大家给我们留言,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困惑。“聊课吧”欢迎你的加入和参与。这次聊课就到这里。

  嘉宾介绍

  曹静,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四中学语文教师,20xx教育部初中语文培训优秀学员,滨州市教学能手、教科研先进个人,滨城区首批名师,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年来,主持山东省教研课题“生活日记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顺利结题。曾执教市级观摩课《窗》,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语文知识》《山东教育》等刊物发表十多篇教学论文,并指导学生在《青少年日记》《中学生学*报》《阅读与作文》《少年先锋报》《同学少年》《学*报》《语言文字报》等报刊发表作文数十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析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2、能力目标:学*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和移步换景的手法。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精彩语言,体味优美意境。

  教学难点:移步换景的描写景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展示大明湖、千佛山等济南特有风景,引用清代诗人刘凤诰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导入课题。

  二、检查预*。

  (一)夯实基础,展示多媒体让学生正确的读加点字的音,然后口头解释词语。

  ①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 看护( )

  ②解词: 设若———

  水墨画———

  贮蓄———

  空灵———

  响晴———

  (二)学生展示自己所查阅的关于老舍的生*及代表作品的资料。①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②师生交流:教师做重点补充,学生把重点记录。

  三、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思考:①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济南的冬天?

  ②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讨论解决,教师指导总结。

  四、美文细品。

  速读课文,利用圈点标注法画出你认为生动的句子,仔细体会,并说说你的理由。(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色彩、手法的虚实等方面着手)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五、移步换景的手法。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如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景,虚实结合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第三段,思考:本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矮松、山尖、山色、薄雪。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然后告诉学生随着观察者观察点的'不同,所写的景物也随着变化这就叫做“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其次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帐。

  六、反馈练*。

  假设你要给一个从没有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从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些精彩的片段,选取一个简略讲讲。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可以检验学生对文中重点段落的掌握情况。学生先在组内展示,然后每组推举出一名学生回答。

  七、布置作业。

  以《……秋天》为题写一篇500字的作文。要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景物的特点,利用各种所学手法,用生动形象的笔墨进行描写。注意将景物写活,做到情景交融。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生动贴切的比喻句,拟人句并细细揣摩、品味。

  3、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学*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

  4、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及探究,合作的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品味生动贴切的比喻句、拟人句。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描绘的山、水、阳光、白雪等景物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的写作特点主要有: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脉络清楚;比喻和拟人的写法,形神兼备,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抓住特征,基调一致,色彩和谐。学*这篇文章将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着重学*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写法。

  五、学情分析

  虽然初一学生对抒情散文的感悟能力还比较低,但前边刚刚学*了《春》这篇文章,学生对情景交融这种写法以及抓住特征有层次的进行描写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节课中,将对学生做进一步引导,加深他们对于情景交融写法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从春走到冬,在四季中徜徉。春天是美好的,嫩绿的小草,吐蕊的春花,柔和的春风,细密的'春雨……夏天是炎热的,蝉鸣蛙噪,电闪雷鸣……秋天是萧瑟的,衰草连天,落叶飘零……不知不觉,冬天已悄然来临,那我们这里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各抒已见,用最恰当的词汇来描绘冬天的景象。

  (二) 识作者(投影)

  (三) 检查预*

  1、几个同学读生字,教师正音。

  2、把课下根据对生字的理解编写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同学们共同指正用得是否恰当。

  (四)范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播放音乐并呈现画面)

  (五)整体感悟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选取了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突出了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你觉得作者在描绘济南的冬天时蕴含着一份怎样的情怀?

  (六)精彩呈现

  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蕴含的诗情画意,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学生点评。

  (七)合作探究

  与《春》进行比较阅读,谈异同点。

  (八)经验积累

  读完这篇文章,大家不禁感叹:济南的冬天真美,真温暖!想想作者是如何把文章写得如此细腻感人?学完之后你有哪些学*心得?请记录下来,全班交流。

  (九)自由畅谈

  你喜欢济南的冬天吗?为什么?

  (十)展示才华

  仔细观察我们这里的冬天,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抓住景物待征,写一篇300—400字的文章。

  板书设计:

  阳光

  薄雪 情景交融 抓住特征

  温晴

  小山 比喻拟人 生动贴切

  绿水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6

  一、文本分析

  1、本文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第二课。

  2、本文的内容:作者在文中将济南的冬天与北*的冬天、伦敦的冬天以及热带的冬天作比较,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通过对济南这座老城的山、水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本文的特点:

  (1)语言生动活泼,方言和普通话结合运用。

  (2)细节描写细腻,描写有层次。

  (3)修辞运用丰富。

  (4)感情朴实真挚。

  二、学生分析

  1、学生需要学到的是:运用一种或多种修辞手法,描写具体事物,以表达思想感情。

  2、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基础:

  (1)在认知上,学生已学*了一些赏析散文语言的技巧。

  (2)在情感上,学生能试着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3、学生需要用到的学*方法:朗读法、体验法、讨论法等。

  三、目标阐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2)能分析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赏析文本词句的过程中运用讨论法。

  (2)能在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朗读法和体验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情。

  (2)能体会作者对济南这座老城的特殊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2、能分析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

  1、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情,能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特殊情感。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大家能不能告诉我,济南是中国哪个省份的城市?山东省。山东省属于南方还是北方呢?北方。在你的`印象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然而,地处北方的济南,它的冬天却别有一番滋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老舍笔下冬天的济南,感受别样的冬日北国世界。

  (二)初读文本,感受济南之冬

  首先,请大家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除济南以外,第一自然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地方?北*、伦敦、热带

  2、这些地方的特点是什么?大风、不见日光(浓雾)、响亮的(毒日)

  3、济南冬天的特点又是什么?温晴(响晴)

  4、这里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好处是?对比,突出强调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感知,首先能抓住第一自然段的关键点,其次再对本段的内容加以分析和欣赏。)

  在这里,作者的写法比较含蓄,他不直接说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温晴的,而是通过三组对比,写北*的冬天是大风的,伦敦的冬天是不见日光的,热带的冬天是响晴的,然后反衬和突出济南的冬天不刮大风;看得见日光;而且日光是十分温和的。另外,老舍写北*和伦敦时,不直接说“北*几乎天天刮大风”,“伦敦的冬天总是阴沉沉的”,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奇迹”和“怪事”使得语言有一种风趣幽默的色彩。正因为济南冬天的“温晴”,所以老舍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而“温晴”也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

  (三)精读语句,品味写景之妙

  然而,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济南这座老城的出奇之处,还在于它的山,它的水。那么济南的山是怎样的呢?我们再有感情地齐读第三自然段。

  1、山的形状是怎样的?围了个圈儿、北边有个缺口

  2、老舍用哪个词形容冬天的小山?他是怎么说的?

  可爱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比喻、拟人)把山比作摇篮,把济南比作熟睡的婴儿。让人觉得十分温馨。正因为这样的地形,所以济南的冬天一点也不寒冷,而是非常温暖的。

  3、为什么要写“人们的脸上是含笑的”?因为“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冬天济南的山给人一种安全感,让人感受到希望。这种希望来自温暖的天气,让人仿佛下一秒就能置身于春天的怀抱。看似不着调的一笔其实是紧紧围绕济南冬天的“温晴”来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本段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段的写作艺术进行欣赏和分析。第三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此花费笔墨的用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虽然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但偶尔也会下点儿小雪吖。再让我我为大家朗读第四自然段,大家来感受一下雪中的山又是怎样的。(教师朗读,学生想象)

  1、最妙的就是下点儿小雪呀。“妙”在哪里?

  山上: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护士)图片欣赏

  (比喻:把树比作看护妇,把雪比作发髻)

  山尖: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想象

  山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比喻,拟人)

  山腰: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粉色和害羞,粉色可能是晚霞)可爱

  小结:写作时比较有层次感,从整体到局部,自上而下。语言虽朴实简单,却容易让读者想象,似乎如同身临其境般。将济南冬天的雪山清晰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句话体现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赞扬还是批判?以欲扬先抑的口吻去赞扬济南冬日小山的秀美。

  再一起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可爱、俏皮、美丽的感觉,以及作者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该部分注重朗读和想象,在朗读和想象中使学生欣赏内容和文字。帮助学生学*修辞手法,以及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果这是一幅画卷,作者说这一定是唐代名手画的水墨画。我们看见了温柔的小山,雪白静美的小山,山上卧着小村庄,那水呢?水墨画少不了灵动的水。我们从文章最后一段中找答案,看看老舍是怎样描绘济南的水的。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水有什么特点?不结冰、冒热气、澄清、清亮、蓝汪汪、空灵

  2、还写了哪些东西?怎么写的?水藻(绿、拟人)、垂柳(拟人,侧面写出水的澄清)

  3、最能感染你的是哪一句?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摊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想象一番)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自主对文本进行欣赏。)

  小结:这就是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心中理想的境界。所以他会发出感慨:“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这古老的城市,是济南,也是诗。”大家感受到济南冬日之美了吗?

  (四)再读全篇,理解作者之情

  请大家带着欣赏的眼光,再次自由朗读全文。想一想你从这些文字、这些描写中读出老舍对济南的什么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喜爱、珍惜、赞美……)

  补充背景:老舍1924年赴英国交流学*,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省城,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创作的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强烈轰动。文章中处处流露着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与赞美,成为先生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

  (设计意图:适当进行课外拓展,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反之更能投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欣赏。)

  (五)作业布置

  借鉴文章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200字以上。

  (设计意图:修辞手法是本篇课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模仿文本的写作方式进行自我创造,这也是学*成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五、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学*

  四、教学课时: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二) 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加强字词训练

  (三)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学过《春》,感受到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代表作)、《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代表作)、《龙须沟》等另外还写了许多短篇小说和散文

  生字词识记:济南 伦敦 镶上奇迹 宽敞 看护 水藻 髻儿

  解释词语:响亮 温睛 出奇 安适……

  听课文朗诵,学生默诵,听完之后,学生再次朗诵,品味作者写作本文时的思想感情

  当堂作业:做同步测试和测试专家的字词题,加深对字词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1、作者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运用对比有什么好处(通过三组对比来写济南“温睛”的天气特点A、北*的寒,济南的暧B、伦敦的暗,济南的明C、热带的热,济南的温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这些对比来自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受,来自作者对济南的爱)

  2、2、第2、3、4、5段,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体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从而说明济南是个宝地的呢?(阳光里的老城,山和水在冬天里的特征)写作重点又测重在哪一点上?请作具体分析(重点写出: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的“可爱”,后写薄雪覆盖下的山的“秀气”)

  3、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修辞角度)见幻灯片10

  4、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雪后的山的?(34段)(方位: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颜色:白花——银边——花衣 情态:害羞——秀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1.妙在雪光、雪色 2.妙在雪态)

  5、作者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1)抓住一个“绿”字: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6、写作特色:

  6、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情景交融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1)直接抒发感情(2)创设意境,流露深情(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7、总结: 在这篇写景散文中,作者抓住了济南地处此因而冬季气候“温晴”的特点,描绘了济南的阳光、小雪、山山水水,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开头的“宝地”呼应,照应题目,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好景象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8、练*:

  (1)读一读 写一写中词语

  (2)同步训练

  (3)小练笔:仿《春》的结尾,帮老舍给文章的结尾加三句赞美的话,50字以上

  教学反思: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并不是一篇能让中学生仿写的典范范文,文章的开头对比的方法学生就很难模仿,中间的描写学生还是可以借鉴的,结尾只有一句话点题,没有象《春》那样直接的赞美,赞美之情蕴涵在描写之中,要让学生体会同时,我在思考:能不能让学生给文章加一个结尾帮老舍先生赞美一下济南的冬天?教学中发现,只要你将老舍笔下的济南冬天景物特征让学生体会透了,学生还是能写的很精彩的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8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分析语言特色,体会作品优美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4、精彩语段要求背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可由朱自清的《春》自然导入,也可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冬天的感受导入,也可由古代名家诗句导入。

  2、默读。

  3、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6、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文理,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7、朗读全文。

  8、背诵其中精彩语段。

  9、作业。

  第二课时

  1、复*旧课,3分钟完成《课课练》一、二、三大题,巩固词语。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播、补充,可以用《春》当中学到的知识来启发学生。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3、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师以实例点播,尽量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答案。

  4、自由朗读《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课文,体会大师笔法。

  5、语段训练:完成课后练*三,进一步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交流改进。

  6、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语段,感悟体会,加深印象。

  7、课后练*:

  完成《课课练》。

  进一步补充完善。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9

  时间:一课时

  上课,师生问好。

  师:“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此写了许许多多的诗文。前一段时间我们举行了古诗文背诵活动。现在哪位同学想为老师和同学们背几句呀?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其他学生也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背诵的都是绝句或律诗,容量很有限,是取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景的。这一单元我们学*的写景抒情散文,内容丰富极了,有春草、夏色、春雨、冬雪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一些写作写景散文的方法。今天,我们先来学*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投影课题在白茫茫的背景上)

  师:提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

  生:感到特别冷;我会想到呼啸的北风、飘飞的大雪、瑟瑟的枯枝。

  (其他同学纷纷举手发言)

  师: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亘古沉寂是我们这里的冬天。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这节课,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

  师:首先请大家明确两个学*重点:

  1、 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投影:1、抓住景物特征写景;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深情。

  (师配乐背诵全文)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好吗?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不像我们这里,呼啸的北风令人受不了。

  生: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不像我们这里的冬天,即使有阳光,也是干燥的冷的厉害。生:济南的冬天很温柔,水不结冰,倒还充满了绿意。令人不禁想到我们这里的春天。(学生们发言很踊跃)

  师:好的文章三分赏析七分读,只听了一遍,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下课文,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此文的,阅读这篇文章应注意哪些问题?(朗读的感情、语速、语调和语气)

  师:在阅读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注意下面这几个生字词:

  ①济(j ǐ)南②伦敦(d ūn)③髻(j ì)④镶(xi āng)⑤贮(zh ù)蓄⑥水藻(z ǎo)(投影生字词)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的都十分认真。那么你认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呢?

  生:我认为作者心中充满了感激,济南的冬天给了他在北*和伦敦不同的特别温柔的感受。生:我认为作者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在济南这么温柔的地方过冬,作者自然是很喜悦的;同时,我认为他还为我们中国有这么好的地方感到自豪。

  师:那么,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才更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生:用较轻声、喜爱和欣赏的语调读。

  师:那请你来读一下,好吗?读你认为读的最好的地方。

  生:读第一、二、三段。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能把那种如诗似画的意境和作者喜爱、欣赏的心情读出来。师:这位同学读得确实不错。哪位同学能不看课本,试着背一下,说一、两句也行。(无人举手)

  师:那就再看一下,只看两眼。谁来试一下?

  (个别学生举手,试着背诵。其他学生也开始不断举起手来。)

  生:背第一段。

  师: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真不简单。下面听教师来朗诵第一段,同学们再来感受一下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师:那谁说说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生:温晴。

  (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

  师:能说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在这里,作者通过和北*、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有阳光、温晴的特点。

  师:说的非常好,用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重点。那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你所到过的一个地方的特点?

  (无人举手)

  师:那你先想一下。你从小学到初中的感受;在家住久了,初到学校的感受;你又到别的地方游玩的感受等等。

  生:对于一个久在田野疯跑的孩子,能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读书,那是一种幻想:教室里的气氛是温馨的,知识的海洋无限辽阔。

  生:对于一个久被遗忘的学生来说,能受到老师慈爱的抚摩,那是一种感动:老师的抚摩,是温柔的、慈爱的。

  (师长久无言)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作者是选取了哪些具体的景物来描绘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的呢?

  生:山、雪、水。

  生:我认为还有阳光、村庄。

  (其他同学也表示赞同)

  师:对。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这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描绘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投影这些词语)等词语,色彩鲜明艳丽,恰到好处。同时又运用了十分确切的比喻、拟人(投影比喻、拟人),使景色形象化。通过“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师:济南有山有水,前面老师分析了雪中小山的美,那水呢?哪位同学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一下?

  生:我认为济南冬天最突出的色彩是“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生:我认为这里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水有了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的热爱之情。

  生:类似的用法,我们在朱自清的《春》中还学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师:同学们分析的都很好。作者写阳光也很有特色,他是结合什么来写的?生:山。

  师: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比喻和拟人。

  师:那么“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有了着落。他们从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自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这几句是从哪个角度写的呢?

  生:从人的感觉的角度。

  师:好的写景文,注意调动人自身的各种感官。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详细地学*。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了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同时又可以写得生动形象。那么哪个同学来总结一下?

  (学生小声讨论)

  生:我认为一要抓住最突出的特点;二要运用多种手法。

  师:非常好。下面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特色。

  (学生再读课文)

  师: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布置作业:模仿本文写法,写篇短文《校园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掌握“澄清”、“贮蓄”、“空灵”等词语的音、形、义;

  2、通过精读赏析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审美鉴赏力,并初步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热爱济南、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

  1、用一个4字短语或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印象中的冬天的景象及感受。

  预设: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北风呼呼、风刀霜剑

  2、引言设疑:(多媒体出示图片)济南被誉为“泉城”,有着“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那儿的冬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这堂课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去感受济南冬日的别样风情。

  3、读准字音,了解词义。(见大屏幕)

  二、理清思路,把握特点

  1、听读课文,体悟情感。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勾画出你认为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及能明确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赞美)

  2、自由朗读,把握特点。

  (屏显)思考:“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短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3、理清思路,明确重点。

  假设要给一个从未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的冬天,根据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个方面?

  (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冬水这几部分,着重讲“薄雪覆盖下的山”。)

  三、精段细读,赏析美点(研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小雪后的小山”)

  1、通过分组朗读给第五自然段分层次。

  生读后用单竖线把三个层次标出来,教师指出:第一层概括;第二层细腻描写;第三层议论抒情。

  2、课堂训练:自由朗读本段,思考问题:(屏幕显示)

  ①对这段文字进行的诗意画面命名(“雪后斜阳”,“小山雪霁”)

  ②圈出像线索一样能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妙”,“雪”写的是内容,而“妙”字是画面的特点。请把“妙”字圈下来)

  ③说说这段中“顶”、“镶”字为什么用得好?能从文中再举几个字说说吗?

  (“顶”字写出了雪中小松的形态美,写出了松上小雪的轻盈,它不是压着、扣着、盖在上面。“镶”字用得好,是因为线条很美,写出了天与山相连处逶迤的线条与亮丽的`轮廓,同时这个“镶”字也有拟人手法的味道)

  比较:“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④品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的表达之妙。

  (第一,这句话用了比拟的手法;第二,写出了雪后山色的斑斓;第三,给我们以画面之美;第四,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山是不动的,但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诗意盎然。)

  追问:你能从文中再列举几句你认为很美的句子吗?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确归纳(见括号内容)

  4、想象画面,用减字法读课文。(屏显)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山上的矮松,树尖上,好像。山尖全了,给天镶上一道边。山坡上,有的地方,有的地方;这样一道儿,一道儿,给山们;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叫你希望看见一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微微露出点。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

  四、同桌合作,探究疑点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谈谈你的理解并与同桌交流。

  (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五、小结本课,归纳要点

  1、掩卷沉思:通过本文的学*,我们学*到如何描写景物?(屏显)

  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有条理;情景交融;善用修辞(比喻、拟人)

  2、想象画面,教师提示,试背课文第五段。

  ②最妙的是。山上的矮松。山尖。山坡上。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就是下小雪吧,!

  六、作业设计

  1、根据课后练*二的示例,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一点欣赏文字。

  2、片断仿写练*:以“秋天的原野”或“秋天的校园”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必须运用上述景物描写的方法。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1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⒈写文章为什么要学会分析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的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的。

  ⒉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课文中济南美好景色语句,并质疑。

  二、研讨新课。

  ⒈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⒉探究质疑:文章第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第二段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这两段是怎样转过来的?(分析过渡句或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而写到济南冬天的山。

  ⒊探究质疑: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⒋探究质疑: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讨论并归纳:

  ⑴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⑵“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⑶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⒌探究质疑: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间、至山坡、山腰,有层 次地写出了秀美联社的山景。

  ⒍探究质疑:“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⑴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⑵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 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7探究质疑: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

  ⑴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

  ⑵比喻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

  ⒏探究质疑:第四自然段怎样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来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来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第三课时

  1探究质疑:第五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⑴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 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⑵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探究质疑: 这段文字还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讨论并归纳:可让学生各抒已见。

  ⑴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现出济南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⑵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了水的清亮的特征。

  3 探究质疑: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

  文 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

  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 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4探究质疑: 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5、小结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第2段开始,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2

  1、反复朗读,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的修辞方法。

  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情感。

  [学*重点]

  学会多角度描绘景物,融情于景的写法。

  [学*难点]

  如何多角度描绘景物。

  [教学课时]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2、查找济南及其山、水的有关资料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齐答:冬季)对!现在正是初冬时节。一提到冬季,同学们也许马上会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靓丽,也许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更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在我国九百六十万*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也温暖如春,给人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走进《济南的冬天》,切身感受一下它的温馨,欣赏它那秀气的山和澄绿的水吧!

  [由生活常识导入话题,运用优美的`语言,并辅之以切合时令特点的。诗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感受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二、检查预*

  1、作者介绍(让学生先介绍,最后屏幕显示老舍的有关情况,让一位学生朗读)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2、介绍济南(让学生介绍,互相补充之后,屏幕显示老师准备的有关介绍济南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请学生集体读一下)

  (1)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2世纪的原始部落首领舜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济南城的历史达4、5千年以上,这里古迹众多,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历代文人墨客讴歌和推崇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小山”,连最高的千佛山,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自古有“泉城”之名,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大致为趵突泉、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泉水千姿百态,蔚为壮观,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

  (2)大明湖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风诰咏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出示几幅阳光下及小雪后济南山水的图片。

  [通过检查预*,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自主学*的良好*惯]

  3、字词测评

  课前大家已预*课文,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字词掌握的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髻澄清贮蓄水藻济南着落暖和真得镶

  (2)、解释词语

  响晴空灵奇迹响亮安适澄清水墨画慈善

  三、指导朗读

  1、齐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初步体味感情。(配乐朗诵)

  2、讨论:本文该怎样朗读?

  1)学生前后左右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

  2)学生派代表回答。

  3)教师归纳: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

  3、学生按这样的要求自选一段最喜欢的内容自告奋勇朗读,其他同学掌声鼓励。(配乐)

  4、放音乐,听名家师范朗读,学生体会读法。

  四、整体感悟。

  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已经充分感受了全文,现在请同学思考:

  1、济南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学生回答

  明确: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

  3、这天气、山、水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根据课文内容,教师稍作点拨引导。)

  学生回答

  归纳:因为有小山的包围,所以才会有“温晴”的天气;又因为有“温晴”的天气,才会有小雪覆盖的山景,河水才会冒点热气。所以,“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都是围绕这个特点来写的。

  五、齐诵全文,再次体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朗诵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这篇课文的朗诵方法,了解了大致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品位、体悟“济南的冬天”。

  二、赏析课文

  (一)教师带领赏析第一部分内容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济南冬天是“温晴”的,分别提问:

  ①在哪里提出这个特点的?

  ②这部分是怎样写“温晴”这个特点的?

  ③具体说说是怎么对比的?

  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在第一小节提出,通过对比的形式提出这个特点的。

  共用了三组对比,即

  a、北*冬天几乎天天刮风和济南冬天没有大风。

  b、伦敦冬天多雾和济南冬天响晴

  c、热带毒日和济南冬天的温晴

  板书: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突出特点)

  2、延伸

  作者用伦敦、北*、热带三个地方和济南作对比,这和他的经历有关。老舍25岁前一直在故乡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伦敦生活了六年。在离英国土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的厉害,而一回国就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因而才会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格外深切。

  (二)作者是如何具体描绘“冬天的济南”的?

  地形(小山、围、圈儿、摇篮)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计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文学知识,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所的美景。

  3、理清文章思路,学*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了《春》这篇美文,感受了春的美景,从春的美景中感受到了活力、生机。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无数可以值得赞美的东西,在冬天,人们也许看到过白雪皑皑的银白色的世界,那么,你居住的地方的冬天又如何呢?谁能说说?(指名说出)不同地方,冬天的景是不同的。济南这个地方的冬天的景又如何呢,我们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知道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济南的冬天》。(板书:《济南的冬天》)

  二、新授:

  1、解题及作家、作品介绍。

  这是一篇写冬天美景的抒情散文,也是一篇美文。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地同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代表、全国文联副**、全国作协副**、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后写了20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1930年前后,老舍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是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2、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温晴:本课指天气械极为晴朗、明亮、温和。

  安适:安静而舒适。

  肌肤:肌肉和皮肤。

  出奇:特别,不寻常。

  秀气:清秀、小巧玲珑。

  水藻: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存放。

  澄清:本课指明亮,透明。

  空灵:美妙无穷无不可捉摸。

  蓝汪汪:形容蓝得发亮。

  3、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计练*题。

  4、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问题质疑。

  二、导入

  1、作家作品导入。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2、导语

  老舍对济南的山水一往情深,在他的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可爱的,一切都有是可爱的,真是一方宝地,一个理想的境界。当们探究课文时,当一幅幅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时,你将进入那片美的天地。

  是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解析文章题目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3、探究质疑: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讨论并归纳:文章可分为三部分。(划分的依据是描写的景物不同)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

  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段意:写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自然段。段意:细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又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第二层;写雪后的山景。

  第三层:写城外远山。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段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4、探究质疑:第一自然段怎样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石感情?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来写。

  (1)北*的寒————济南的暖

  (北*的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2)伦敦的暗————济南的明

  (伦敦的冬天要是能看得见太阳,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3)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热带地方的日光永远是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济南有温晴的天气。

  4、探究质疑: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讨论并归纳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赞誉“济南真算个宝地”。文章紧扣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5、探究质疑:“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改为“没有风的”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没有风声不等于没有风,只是风小而已。如果改成“没有风”,就不符合实际情况了。由此可见作者的用词是十分准确的。

  四、小结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计练*一。

  2、选用教案后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就课文不理解之处提出质疑。

  二、导入

  1、写文章为什么要学会分析抓住景物的什么特征,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的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的。

  2、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课文中济南美好景色语句,并质疑。

  三、研讨新课。

  1、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象,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2、探究质疑:文章第一段写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第二段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这两段是怎样转过来的?(分析过渡句或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而写到济南冬天的山。

  3、探究质疑: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了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4、探究质疑: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讨论并归纳:

  (1)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用一连串的动词,烘托出舒适温暖的环境。

  (2)“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安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有感受写:“面上含笑”“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还写了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了人们的笑容,更突出了人们舒适温馨的感受。

  5、探究质疑:第三自然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间、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了秀美联社的山景。

  6、探究质疑:“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1)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愧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7、探究质疑:这段文字是用哪些修辞手法来雪后的山景的?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来比喻雪色。

  (2)比喻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写出了雪动人的雪态。

  8、探究质疑:第四自然段怎样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来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来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9、探究质疑:第五自然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1)水的绿:作者通过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的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10、探究质疑:这段文字还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讨论并归纳:可让学生各抒已见。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表现出济南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了水的清亮的特征。

  11、探究质疑: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

  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

  一是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后边还有“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结尾一句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

  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12、探究质疑:篇末用“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作结,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四、小结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第2段开始,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又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种写法:一是直接抒发感情。二是创造意境,流露深情。三是虚实结合,展开想像,抒发热爱之情。

  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如:“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况且”,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有所增益或补充。这里“况且……还”连词和副词配合,起关联作用,恰当地组合了要说的意思。

  五、作业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二、三题。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解决生字词。

  (二)三分钟演讲。

  1、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欲望。

  2、作者简介。

  3、检查预*。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天气、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1)温晴。

  (2)对比:

  北*(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完成课后练*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十)布置作业 :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

  2、巩固生字生词。

  五、说课精要。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第二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9、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

  1、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2、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第一、2题,第二大题。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在学*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本文*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

  一、听写字词,检查朗读。

  二、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练*题。(师生合作完成。)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什么呢?

  启示细致观察角度多样情景交融运用修辞手法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

  2.让学生进行和《春》、《三峡》的比较阅读。

  提示:可从语言、内容、写法多角度分析。

  (学生合作分析,教师小结。)

  3.实践。

  (1)小组展示说说家乡冬天的特征。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四、课后作业

  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

  老舍

  无风声小山摇篮图

  温山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温

  晴水空灵水晶图绿

  无毒日蓝

  惜缘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菁选(扩展4)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9篇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台。

  课前预*: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本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

  1、学生背书片断

  2、学生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

  2、巩固生字生词。

  3、完成课后练*二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为学生展现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锻炼他们发现美的眼力,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济南的冬天》是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作者老舍1930年,从英国经新加坡回国,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都是那么美,都是那么温情。作者先总写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再分写济南冬天的“山”“水”,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水到渠成。学生学*本篇课文不仅能了解到冬天的济南是个怎样的“宝地”,还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情,主动亲*、接*大自然。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单了解作者老舍的生*成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者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拼音知识不过关,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略弱,学生阅读理解答题能力有待提高。从*时学*情况看,学生对现代散文及文言文阅读感到较吃力,导致练*、考试时答题不完整,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审题、及阅读能力薄弱,但已经具备较强的网上搜索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朗读感悟法:文章是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主要采用“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2、情境教学法: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根据所描绘的景,进行想象与联想,走进情境中,便于体会作者的感情。

  3、讨论法:在反复讨论、互评探讨中领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交流,稍作引导。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自制“济南的冬天”课件;课文音频朗读、MP3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刚刚学*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在我们心目中,春已经逐渐丰满起来了,在我们的记忆中,春天是莺歌燕舞,是鸟语花香的。那么在你们的记忆中,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又是怎样的?来,举手回答。(预设:很寒冷;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路上没人等等,且教师简单评价一下)恩,大家说的这些都是我们记忆中对北方冬天的认识,而北方的天气也确实很糟糕,阴冷,可以说到了深冬到处是天寒地冻,鸟兽都绝迹了。但对老舍先生来说,却在北方的济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冬天,这种冬天又是怎样的?它究竟是如何的奇特、与众不同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老舍《济南的冬天》去看一看。(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提问:还记得在小学时,你们在哪些课文中接触过老舍先生?(《猫》《养花》《林海》《草原》《趵突泉》说到其中2、3个即可)同学们交流一下对老舍先生的了解。(生1生2)

  在这里呢,老师简单介绍下老舍先生(PPT展示)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名小说代表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代表作《龙须沟》《茶馆》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2)写作背景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菁选(扩展5)

——《济南的冬天》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5篇)

  课 题:

  《济南的冬天》

  课 型:

  新 课

  课 时:

  二

  教学方法:

  竞赛式活动课 教学媒体: 录音机 《春江花月夜》曲 幻灯机及胶片

  教学重难点:

  1、多角度的写景

  2、多种修辞的应用

  3、想象能力的培养

  设计思路:

  1、从课文客体的分析讨论中,使学生明确多角度写景的思维方法。

  2、从辞格的辨识中,使学生明确用什么语言格式表达自己的欣赏,传达自己感受。

  3、有了前两者为基础,学生有了想象的方法,也有了表达想象的方法。于是,以《春江花月夜》为学生想象的载体,满足学生想象及表达想象的欲望,检验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4、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进交互,引进竞赛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师:我们刚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作者多角度地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春图?其中应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生答:……

  3、师:上一课时,我们初步学*了老舍先生的〈〈济南冬天〉〉,我们知道那里有温晴的天,慈爱温情的山,多姿娇美的雪,温柔多情的水。(板书)读之,直惹我们眷顾不舍,流连忘返。除了上一节课咱们欣赏的温晴的天,还有什么使我们如此迷恋这济南之冬的呢?作者是怎样(修辞)把一个活脱脱的济南之冬呈现给我们的呢?我们的具体感受又如何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第二自然段吧。

  二、品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阅读感知

  1、自由阅读第二段

  2、抽生阅读

  3、生评价阅读质量,教师计分。

  (二)研读深化

  1、教师设问:并用幻灯展示问

  A:作者用哪句话由一段文字过度到这一文段?

  B:作者在该文段中用了一个“奇”字,你认为这里的景致奇在哪里?

  C:作者从哪些角度写了济南的“山”,有什么特征?

  D:作者在文段中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E:文段中,是否用到了想象或是联想?在哪些文句中有所体现?

  F:从小山和人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小山什么样的情致?

  2、生分语文学*小组讨论,准备抢答

  3,教师评价,计分并板书

  (三)谈感受绘美景

  1、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小山慈爱温情的特点已经历历在目,通过研读学*,我们请几位同学上台把你感受到的景象给我们描绘一下。

  2、生准备……

  3、分组描绘,教师评价计分。

  小结 小结内容及各学*小组的比分情况

  三、品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阅读感知

  1、接力阅读

  2、评价并计分

  研读深化

  1、教师设问(以灯片展示问题):

  A:文中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了”,请问妙在哪里?

  B:有哪些动词写出了小雪怎样的特点?

  C:段中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D:作者是如何处理多角度的?

  2、生讨论,准备抢答……

  3、生抢答,教师评价并计分。

  谈感受述美景

  1、师:享受了济南小雪景,我们请几个同学上台来,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生准备 ……

  3、生描述,师评价并计分

  小结

  教师作学*内容和竞赛两方面的小结。

  扩展发散应用

  1、师: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于大自然的美好景象,绝不会无动于衷,于是,画家们拿起了自己的画笔;音乐家们连缀着自己心中的音符;雕刻家们操起了自己的刻刀;文学家驰骋在自己的思想里……这里的每一位艺术家都会无一例外地应用到一种能力,那就是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在坐的同学们,你想过成为一名艺术家吗,你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又如何呢?想展示你的风采吗?我为大家准备了一首*琵琶名曲《春江花月夜》,请各位伏案聆听,打开你思想的闸门,驰骋你的想象,把你头脑里的生动画面表述出来,可以是听到的,可以是看到的,可以是想到的,可以是感受到的……

  2、教师播放音乐,生伏案聆听……

  3、生描述,师评价并给相应的组别计分。

  总结该课时

  总结两方面的情况,一、学*内容。二、竞赛结果。给优秀学*小组最热烈的掌声,给暂时滞后的学*小组以鼓励。

  结束并布置作业

  1、自学课文余下内容,下节课展示自学结果。

  2、把听音乐后的感受写在作业 本上,下一课时评出优秀篇章节,在班上张贴公布。

  反思:

  该课以竞赛为课堂组织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成功的欲望,以交互为核心实现了课堂以学生为文体的现代教学观。课中学生表现涌跃,努力地思考,积极地回答问题,尤其是在教师给出录音《春江花月夜》后提出描述感受后的课堂氛围,更是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要表达自己的看法。面对同学们的精彩描述,课中掌声不断。这不仅给了学生以美的享受,还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感受了成功,长此以往,他们会爱上语文的。

  我的教学目标 ,自然也在同学们,快乐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得以实现。他们懂得了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初步实践了表达自己感受的方法和手段。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个内容,我们给孩子们学*那些经典名篇,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写,学会名家名篇的写法。就这上点来说,我的这堂课是成功的。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作者首先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接着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景、水色。从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到城外远山,对济南冬天的山景进行了描写。文章通过生动而真切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3个生字,掌握5个要求会书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情、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2、采用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感知、感悟文章内容。

  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济南暖阳下的山水、古城、村庄所寄托的浓浓爱意。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重难点分析:

  ·体会情景交融的境界是需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感受揣摩才能达成的。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文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的妙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在学*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本文*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

  一、听写字词,检查朗读。

  二、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练*题。(师生合作完成。)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菁选(扩展6)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合集二十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澄清”、“贮蓄”、“空灵”等词语的音、形、义;

  2、通过精读赏析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审美鉴赏力,并初步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热爱济南、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

  1、用一个4字短语或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印象中的冬天的景象及感受。

  预设: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北风呼呼、风刀霜剑

  2、引言设疑:(多媒体出示图片)济南被誉为“泉城”,有着“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那儿的'冬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这堂课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去感受济南冬日的别样风情。

  3、读准字音,了解词义。(见大屏幕)

  二、理清思路,把握特点

  1、听读课文,体悟情感。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勾画出你认为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及能明确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赞美)

  2、自由朗读,把握特点。

  (屏显)思考:“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短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3、理清思路,明确重点。

  假设要给一个从未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的冬天,根据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个方面?

  (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冬水这几部分,着重讲“薄雪覆盖下的山”。)

  三、精段细读,赏析美点(研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小雪后的小山”)

  1、通过分组朗读给第五自然段分层次。

  生读后用单竖线把三个层次标出来,教师指出:第一层概括;第二层细腻描写;第三层议论抒情。

  2、课堂训练:自由朗读本段,思考问题:(屏幕显示)

  ①对这段文字进行的诗意画面命名(“雪后斜阳”,“小山雪霁”)

  ②圈出像线索一样能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妙”,“雪”写的是内容,而“妙”字是画面的特点。请把“妙”字圈下来)

  ③说说这段中“顶”、“镶”字为什么用得好?能从文中再举几个字说说吗?

  (“顶”字写出了雪中小松的形态美,写出了松上小雪的轻盈,它不是压着、扣着、盖在上面。“镶”字用得好,是因为线条很美,写出了天与山相连处逶迤的线条与亮丽的轮廓,同时这个“镶”字也有拟人手法的味道)

  比较:“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④品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的表达之妙。

  (第一,这句话用了比拟的手法;第二,写出了雪后山色的斑斓;第三,给我们以画面之美;第四,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山是不动的,但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诗意盎然。)

  追问:你能从文中再列举几句你认为很美的句子吗?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确归纳(见括号内容)

  4、想象画面,用减字法读课文。(屏显)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山上的矮松,树尖上,好像。山尖全了,给天镶上一道边。山坡上,有的地方,有的地方;这样一道儿,一道儿,给山们;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叫你希望看见一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微微露出点。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

  四、同桌合作,探究疑点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谈谈你的理解并与同桌交流。

  (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五、小结本课,归纳要点

  1、掩卷沉思:通过本文的学*,我们学*到如何描写景物?(屏显)

  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有条理;情景交融;善用修辞(比喻、拟人)

  2、想象画面,教师提示,试背课文第五段。

  ②最妙的是。山上的矮松。山尖。山坡上。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就是下小雪吧,!

  六、作业设计

  1、根据课后练*二的示例,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一点欣赏文字。

  2、片断仿写练*:以“秋天的原野”或“秋天的校园”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必须运用上述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冬天总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仿照第3段中的写景方法,仿写片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写景方法学以致用,进行片断仿写

  教学方法:

  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投影“上帝把春天的艺术赐给西湖,把夏天的赐给瑞士,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我们刚刚学过朱自清的《春》和梁衡的《夏感》,他们笔下的春和夏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生命力、勃勃生机;热烈、紧张、急促)。没得上帝赏赐的春和夏就已经那么迷人了,这个深得上帝厚爱的济南它的冬天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跟随老舍去领略一下济南的冬景吧!

  二、整体感知

  (听范读,思考问题)

  1、作者的眼中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怎样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词来概括?

  温晴

  2、济南冬天的这个特点作者是通过哪两种景物来体现的?

  山(2、3、4)水(5)

  三、文本研读

  1、老舍先生抓住“温晴”这一主线,虽然只选取了山和水两种景物,但是却向我们呈现了四幅美丽的济南冬景图,你能为这些风景图取一个动听的名字吗?

  老师先来示范一下:第一幅图主要写的是阳光照耀下的小山,取名阳光朗照图,其他三幅图请同学来取?

  阳光朗照图、薄雪覆盖图、城外远山图、空灵水晶图

  2、四幅景物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

  过渡:同学们描述的每幅图都非常的美,老师都喜欢。但如果一定要说最喜欢的话,那老师会选择第二幅图——薄雪下的山景图。为什么呢?我们一起从这幅图画中找寻答案吧。

  3、集体朗读

  一般说来,冬天凛冽的寒风已经让给人感觉很冷了,而下雪过后的冬天更增添一份寒意,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认为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

  4、为什么作者会认为下点小雪后会更妙呢,这个妙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能体现小雪之后的小山更妙的词句,并说说妙在哪里呢?)

  ①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运用比喻,松的青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形象写出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顶:准确表现了“一髻儿白花”的位置和形状,并暗指这是“小雪”,既有“在树尖上”。又有““一小堆”的意思;“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土)的比喻

  ②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

  运用比喻,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仿佛给蓝天镶上了银边。

  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暗指是小雪,如果是大雪,也决非仅山尖是白的

  ③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运用比喻,白雪和暗黄的草色组成了彩色的景象,互相映衬

  运用拟人,(想象)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写出了草色半露不露的动人的形态

  穿: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山坡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

  ④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写出夕阳映照下雪娇美的颜色和情态,以及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师总结:作者通过矮松、白雪、草色、斜阳这些景物来衬托雪的颜色与情态,从而生动形象的体现小雪后的小山更妙的。这是对小山妙的一个具体分析,那么文中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这薄雪后小山的妙,也就是薄雪小山图的特点——秀气。作者就是抓住秀气这个主要特征,通过一系列妙景来体现来突出。

  5、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过程中,作者采用了一种怎样的描写顺序?(找出表示顺序的词)

  从高到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6、通过刚才的赏析,同学们觉得我们能从这段中学到哪写景的方法?

  师生归纳板书: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顺序,修辞运用,用词的正确、虚实结合

  7、其实,作者之所以能把薄雪覆盖下的山描写得如此亮丽多彩,除了刚才我们所说的要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写景的顺序和修辞运用之外,老师觉得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哪一点呢?(融入作者的情感,对景物的热爱)

  补充作者经历及简介:本文约写于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他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被成为他的“第二故乡”。正因为融入了他的故乡之情,所以将济南的山色描写得如此得富有魅力。那么对于老舍,同学们还知道关于他的哪些资料吗?(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

  四、学以致用

  刚刚我们通过赏析第二幅图,总结了一些写景作文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的目的就是能够运用,下面请同学们仿照这幅图,借鉴其中的一些写法,学以致用。

  1、改写下面的句子,使其更形象生动。(比喻、拟人、动词选择)

  群山把小山村围在中间

  山伸出长长的、弯弯的手臂,把村庄温柔地拥在怀里。(拟人、动词地选择)

  2、片断仿写:描写我们校园秋天的景象,用你的笔来表达你对校园的热爱吧!

  要求:字数150字左右,抓住景物特征,运用修辞手法(1-2)种,注意用词正确

  学生当堂练*,教师挑选2-3篇进行点评

  五、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学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写作方面的)

  教师总结:领略到了老舍笔下的北国之城济南与众不同的冬季景观,尤其是薄雪下的小山景观,此外通过本文的学*还学到很多写景的方法,比如抓住特征,注意写景顺序,运用修辞等等,希望本节课的归纳的写作方法能运用到你的作文中。

  六、作业布置

  1.试用所学雪景图的方法来品读其他三幅冬景图。

  2.没完成的同学课后仿写完,完成的课后修改。

  课后评析:

  本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方法,就一个重点语段作为阅读分析的范本,然后从中总结写作方法进行学以致用。。

  教学结构上设置了“整体感知”、“文本研读”、“学以致用”等三大教学板块,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老舍《济南的秋天》里的一段话作为导入,引起学生好奇的好奇的心理。本文赏析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十分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和指导性。其间穿插相关的优美图片,激发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互动性较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有效的训练。学以致用部分对所学的写作方法进行运用,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熟悉课文,同时使学生都觉得这样的片断写作有章可循,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自己作品与课文比较,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名家作品的意蕴。

  教学思想: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惯,让学生明白:

  语文学*关键在课外自己很乐意的参与,课堂学*是进行学*的交流和完善。

  学*目标:

  学会择文朗读,并对选文进行质疑、设计问题;学会评价他人的学*情况。

  学*重点:

  散文的朗读,把握朗读要点。

  学*难点:

  学生自己对选文的质疑、设问。

  学*课时:

  一课时

  学*手段:

  多媒体

  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文体、作者。(图一)

  二、说

  你对老舍和其作品了解多少?

  1、老舍曾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被授予“”称号。

  2、下列作品是老舍创作的是()

  A《家》B《子夜》C《四世同堂》D《雷雨》

  3、“虎妞”是老舍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三、比(图二)

  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学中的收获,好吗?

  要求:

  1、小组交流

  2、选出代表

  3、综合意见

  4、发表看法

  四、听倾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用你喜欢的符号、线条划出值得你关注的词或句子,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练*,自己邀请同学进行点评。

  点评角度:语速语气普通话停顿重音

  六、问(图三)

  就你喜欢的段落质疑或设计问题考考别人,赶快行动!谈(图四)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好吗?

  八、做(图五)

  你愿意围绕所学内容给同学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吗?注意:作业可不能太多呀!

  【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品味精妙语言,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重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难点】

  品味精妙语言,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预*案】

  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

  水zǎo( ) chéng( )清 宽chǎng ( ) 水藻( )

  狭窄 ( ) 宽敞 ( ) 贮蓄( ) 澄清( ) 济南( ) 镶上 ( ) 髻 ( ) 看护妇( )

  2、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4、《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板书课题)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目标。

  ※检查预*效果。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一)听读课文,感受济南美景

  请大家借着美妙的音乐,循着课文的范读录音,驰骋你丰富的想象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 想想,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如何?你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出来吗? 温晴、慈善

  (二)美读课文,欣赏冬天美景

  1.浏览课文,想想作者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呢?这些景物又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以“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为开头说一段话吗?

  比如: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学生自主探究)

  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情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 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美,美在耀眼的雪光、娇艳的雪色、娇美的雪态,翠松白雪相映生色,蓝天白雪相映生辉,白雪黄草,相映成趣。它娇美、秀气,情态可掬。

  济南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 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济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藻更

  与碧蓝的晴交相辉映,像块蓝水晶,蕴蓄蓬勃生机,洋溢无限温情。

  济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态,它“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

  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三)悟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古人曰: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服务的。那么作者把济南冬天的山水写得如此之美,是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

  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时,处处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如:“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直接抒发感情)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创造意境,流露深情) “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㈠感受济南冬天的山

  1、比较感受阳光下的小山和小雪后的小山以及城外远山的'不同之处。

  2、说说你喜欢哪一幅画面的小山。

  3、美点品析

  ⑴美词品析

  ⑵美句品析

  ㈡感受济南冬天的水

  1、小组讨论归纳:如何写济南冬天的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征?

  2、交流发言。

  3、师生质疑。

  ㈢评析最后一段

  1、结构上有变化(体现作者匠心)

  2、冬天修饰济南,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济南的总观感。

  3、济南和开头宝地照应,点题,抒发了作者喜爱,赞美之情。

  ㈣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学*本文后的感受(可以就不同方面,任选一个角度)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下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之第五节,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冬日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文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上,而是把景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好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有序。先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在景物描绘中,不但运用了大量恰当的比喻和拟人句,更在词语选用方面十分讲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极富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学中,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着重通过分析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而感悟文中描绘冬景的精妙,感悟用语的精当,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欣赏景物描写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当然,在开课之前,不忘告知学生,一切的答案你们那里,即由学生之口道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答案,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学生在解读文本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自信。这样,他们已不仅仅在感悟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了。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敢于积极主动,敢于去自由发挥想像的翅膀,展开合作探究课文,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文章的能力。

  作家介绍,课下注释已有,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读,不必再去赘述,瞎耽误学生的时间。生词教学也可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解决,不必过于追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知、能目标:

  1、能有感情的熟练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4、明白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5、培养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情、价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说说本地冬天的气候、景象。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学过或知道的描写冬天景色的`古诗词句(柳宗元的《江雪》、《风雪宿芙蓉山主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让大家感受北方的天气,与课文中的冬景形成鲜明对照。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是另一番风味,到底是怎样的别是一般滋味呢?下面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范读课文。

  1、学生听读,作勾画。

  2、点评。

  三、自读、朗读,整体把握。

  1、边朗读(学生模仿范读,大声朗读),边勾画生词,查工具书,准备朗读比赛。

  2、帮助老师将课文科学合理的分成四个任务块,并说明你这样分组的理由(为下节课分组研*、讨论做好准备)。

  (第一自然段为一组,第二自然段为一组,第三四自然段为一组,第五自然段为一组。按照:冬天的特点—山景—雪景—水景层次。)进一步归纳出课文的主要脉络:

  小山摇篮图

  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雪霁初晴图

  空灵水晶图

  3、学生推荐重点生词。着落、髻儿、镶上、水藻、贮蓄、澄清

  4、小组内交流。

  5、集体交流。

  四、朗读、感悟:

  1、师生展开朗读比赛。

  2、自选段落,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何选读该段。自己是用何种情感朗读的?如何把握的,你认为自己读到了什么。

  3、学生点评。

  4、大家公认的优美段落齐声朗读。

  五、布置作业:

  课下按组分工,搜集资料,准备下节课讨论。

  熟练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文句。

  第二课时

  一、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1、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小组内交流。

  2、互动、研*该句的妙处(修辞、选词)。

  3、小组内形成共识,并推荐出发言的代表。

  4、如果任务提前完成,可以帮助其他组解决问题。

  5、教师巡视、指导。

  二、集体讨论,教师点拨。

  第一组:预设

  1、第一自然段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接着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再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整个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用了_____手法。

  (北*,没有风声;伦敦,响晴;热带(指新加坡),毒晒;北中国,温晴。对比)

  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能否把“声”字删去,为什么?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声”字去掉,说成“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3、文中的“毒”“响亮”又是什么意思?

  这里“毒”是厉害的意思,“响亮”一词,一般用来形容声音的宏大,根据上下文判断,在此处是指“晴朗得刺眼”。

  4、想想看,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济南冬天的特别之处呢,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呢?

  特点有“没有风声,响晴,温晴。”明确:总特点是“温晴”

  第二小组:预设

  1、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阳光下的小山——暖和安适的小摇篮

  第三小组:预设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3、“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4、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点拨:

  1、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

  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2、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全段的朗读要求: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都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5、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6、总结:薄雪覆盖下的山——穿上花衣服。

  城外的远山;是张小水墨

  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

  检查: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进行答题。

  ①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②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③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④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⑤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第四小组:预设

  研读第5自然段: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绿和清亮,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3、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4、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即水面上--空中--半空中—天上。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写水色:

  提问]

  三、总结:

  1、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2、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3、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四、比较阅读:《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五、作业设计:

  1、写一段文字描写你家乡的冬天,并能恰当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2、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3、课后练*第一、2题,第二大题。

  六、附件材料: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附板书:

  没有风声

  总特点:温晴的冬天响晴

  毒晒

  阳光下的山:暖和安适的“小摇篮”

  山小雪下的山:穿上花衣服

  城外的远山:是张小水墨画

  碧绿

  水

  清亮

  教学目标

  1、流畅、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形象化语言描写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课文,初步疏通字词,较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借助网络和一切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了解济南的基本情况。

  3、准备朗读录音磁带和幻灯。

  第一课时

  导入

  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总而言之,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朗读感知

  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1、播放范读录音

  要求:

  1)听准字音

  2)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组朗读课文

  其余小组学生冥想(尽可能多的根据朗读再现画面)。

  3、讨论,感知全文

  1)济南为何“真是算个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幺感情?

  探究后参考:

  1)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

  2)阳光朗照

  温静

  冬天的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冬天的水

  水藻的绿

  清澄

  3)暖和安适

  a.济南三面环山,

  b.“放在小摇篮里”

  c.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

  d.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

  e.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

  4)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4、自由朗读课文(或课文部分章节)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老舍先生为了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精心设计了景物构图,通过形象的语言,层层展现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节——5节

  思考:

  这3小节中的景物各按什幺顺序布局构图的?

  2、朗读下面的语句并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A.

  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乙:山坡上,小雪覆盖不匀,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B.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C.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了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参考:略

  3、读下面的语句,揣摩红色字词的妙处。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参考:略

  4、小结:我们绘景时,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合理的顺序(角度),通过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修饰语、限制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来状写客观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对客观之景要经过内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观的情感,使客观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着重强调写景时不能修辞、词藻等简单堆积)。

  5、朗读第3——5小节

  6、从3——5节中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仿写它。

  7、小结仿写的注意点:

  a符合句式要求,

  b运用相同修辞手法

  c尽可能把原句中意境(情境)仿写出来

  8、片段练*:描写夏(秋)一景,注意景物描写的五个注意点。

  比较阅读

  1)

  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异同

  同:抓住特征,安排较好的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营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异:《春》还从多种角度来描写,

  另描写的内容不同

  2)

  比较《济南的冬天》与贾x凹的《冬景》异同

  同:抓住冬天季节的特征,营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天的描写。

  异:《济南的冬天》多济南山水的描绘,虚实结合。《冬影》多细节描写,有人物对话,实景较多。

  作业

  1)

  鉴赏自读课文37课《雪》第5节,分析作者如何构图和描写冬景的。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

  温暖安适

  无风

  北*朔风(寒)

  响晴

  伦敦重雾(暗)

  温晴

  热带毒日(热)

  感受:

  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

  温静

  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水

  水藻之绿

  清澄

  教学目标

  1、流畅、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形象化语言描写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课文,初步疏通字词,较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借助网络和一切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了解济南的基本情况。

  3、准备朗读录音磁带和幻灯。

  第一课时

  导入

  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总而言之,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朗读感知

  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

  1、播放范读录音

  要求:

  1)听准字音

  2)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

  2、指定一小组朗读课文

  其余小组学生冥想(尽可能多的根据朗读再现画面)。

  3、讨论,感知全文

  1)济南为何“真是算个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幺感情?

  探究后参考:

  1)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

  2)阳光朗照

  温静

  冬天的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冬天的水

  水藻的绿

  清澄

  3)暖和安适

  a.济南三面环山,

  b.“放在小摇篮里”

  c.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

  d.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

  e.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

  4)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4、自由朗读课文(或课文部分章节)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老舍先生为了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在读者面前,精心设计了景物构图,通过形象的语言,层层展现了景物形象。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节——5节

  思考:

  这3小节中的景物各按什幺顺序布局构图的?

  2、朗读下面的语句并比较它们有何不同?

  A.

  甲: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乙:山坡上,小雪覆盖不匀,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B.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C.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了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参考:略

  3、读下面的语句,揣摩红色字词的妙处。

  山坡上卧着些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参考:略

  4、小结:我们绘景时,要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合理的顺序(角度),通过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修饰语、限制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来状写客观之景(形似),另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对客观之景要经过内心感受、揣摩,融入主观的情感,使客观的景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神似)。(着重强调写景时不能修辞、词藻等简单堆积)。

  5、朗读第3——5小节

  6、从3——5节中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仿写它。

  7、小结仿写的注意点:

  a符合句式要求,

  b运用相同修辞手法

  c尽可能把原句中意境(情境)仿写出来

  8、片段练*:描写夏(秋)一景,注意景物描写的五个注意点。

  比较阅读

  1)

  比较《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异同

  同:抓住特征,安排较好的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营造了意境,景情交融。

  异:《春》还从多种角度来描写,

  另描写的内容不同

  2)

  比较《济南的冬天》与贾x凹的《冬景》异同

  同:抓住冬天季节的特征,营造了意境,都有萌育春天的描写。

  异:《济南的冬天》多济南山水的描绘,虚实结合。《冬影》多细节描写,有人物对话,实景较多。

  作业

  1)

  鉴赏自读课文37课《雪》第5节,分析作者如何构图和描写冬景的。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

  温暖安适

  无风

  北*朔风(寒)

  响晴

  伦敦重雾(暗)

  温晴

  热带毒日(热)

  感受:

  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

  温静

  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水

  水藻之绿

  清澄

  一、课题:《济南的冬天》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

  2、体味文章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难点:

  1、作者是怎样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的?

  2、体味文章的语言美

  六、课型:自读课

  七、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赏图法

  、教具:多媒体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理清拦路虎

  ①听课文录音,欣赏画面,初步感知课文的语言与景物之美。并在听读中检查预*。

  ②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2、再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3、背诵大比拼。让同学们试着背诵课文,选自己喜欢的内容:一句,一段都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三)赏图品析,自拟标题

  结合图片,解读课文,并给各幅图拟个小标题。(小山摇篮图、雪霁晴峦图、空灵水晶图等只要学生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突出就行了。)

  (四)合作探究,互动释疑

  通过上面环节的学*,对课文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学生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1、问题探究: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2、研读赏析:

  ①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②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思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

  3、修辞品味:

  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4、互动释疑:

  进一步提问探讨,互动释疑,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

  教师准备:

  a.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b.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d.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e.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五)、课文小结,作业布置:

  1、课文小结:

  文章先与北*、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2、作业布置:

  写一篇名为《校园的冬天》的小作文。

  要求: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并要求运用今天学过的修辞手法,500字左右。

  十、教学后记:

  (一)优点:

  1、这是一节课堂气氛还算是比较活跃的语文课。

  2、教学总体上还是能紧扣住教学目标来展开,也基本上能够完成教学任务。

  3、方法比较新颖,基本上体验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宗旨,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4、注重朗读教学,符合散文的教学特点。

  (二)不足之处:

  1、容量太大了,难以很好地把握。

  2、均衡用力,力求做到面面俱到,因而不能够很好地突出重点。

  3、教学时不能很好地执行,未能充分地调动课堂气氛。

  4、语言表达不够生动,有趣。

  5、教学设计的条理不是很清晰。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多角度体现济南的冬天独特的美。

  2、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点

  理清脉络,了解济南冬天的总特点和描写的角度。

  三、 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菁选(扩展7)

——济南的冬天优质课教学设计优选【5】份

  教学目标

  1、学*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本文*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

  一、导语设疑,激发兴趣

  朱自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郦道元的笔下,三峡四季,风光旖旎,摇曳多姿;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他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今天,我们就来学*他的《济南的冬天》,看上帝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

  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1、作家作品。

  (1)学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材料。

  (2)(课件展示)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自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散文清新优美。

  2、关于济南。

  位于山东境内,南面为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有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他们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他地方的冬天气候截然不同,城内多泉水,号称“泉城”。

  3、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语感的把握。

  (课件展示冬景图)

  4、学生自由读。

  (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展示)

  响(xiǎng)晴着(zhuó)落宽敞(chǎng) 贮(zhù)蓄

  澄(chéng)清髻(jì)水藻(zǎo)狭(xiá)窄 空灵

  (2)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方法。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等。

  教师点拨:朗读课文时,脑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

  5、学生展示读,可配乐。

  师生共同体会朗读的情感把握。

  三、整体把握,理清全文脉络

  教师提示阅读方法:粗读,把握基本内容;细读,理解主题,揣摩生动的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述的。

  1、学生默读,思考。

  (1)用一句话概述对全文的总体印象。(可从不同角度)。

  (2)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

  (3)文中具体描绘了那些景物?

  (4)作者对景物怎样描写?

  2、学生合作讨论上面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

  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个画面:阳光下的济南、雪后的山景、济南冬天的水。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进行体会。

  四、创新活动――当一当导游(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根据刚才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要给一个没有到过济南的人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你准备怎样解说?请用自己的语言整合济南冬天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展示。

  3、全班展示,教师点评。

  五、小结:

  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知。我们明确了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导游活动,加深了我们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与理解。

  六、布置作业:

  细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揣摩、品味。

  教后记: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有自己的看法,但对文章的内容没有具备概括和分析能力。虽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但对散文的学*方法尚不熟悉。初一学生抒情感悟较低,但刚刚学了朱自清的《春》,学生队抓住特征有层次的进行景物描写以及情景交融这种学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本课中将对学生作进一步的引导,加深他们对写景散文写法的指导。因此,注重课前指导,课堂引导,课后训练。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的修辞方法。

  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情感。

  [学*重点]

  学会多角度描绘景物,融情于景的写法。

  [学*难点]

  如何多角度描绘景物。

  [教学课时]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2、查找济南及其山、水的有关资料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齐答:冬季)对!现在正是初冬时节。一提到冬季,同学们也许马上会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靓丽,也许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更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在我国九百六十万*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也温暖如春,给人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走进《济南的冬天》,切身感受一下它的温馨,欣赏它那秀气的山和澄绿的水吧!

  [由生活常识导入话题,运用优美的语言,并辅之以切合时令特点的。诗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感受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二、检查预*

  1、作者介绍(让学生先介绍,最后屏幕显示老舍的有关情况,让一位学生朗读)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2、介绍济南(让学生介绍,互相补充之后,屏幕显示老师准备的有关介绍济南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请学生集体读一下)

  (1)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2世纪的原始部落首领舜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济南城的历史达4、5千年以上,这里古迹众多,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历代文人墨客讴歌和推崇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小山”,连最高的千佛山,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自古有“泉城”之名,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大致为趵突泉、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泉水千姿百态,蔚为壮观,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

  (2)大明湖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风诰咏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出示几幅阳光下及小雪后济南山水的图片。

  [通过检查预*,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自主学*的良好*惯]

  3、字词测评

  课前大家已预*课文,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字词掌握的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髻澄清贮蓄水藻济南着落暖和真得镶

  (2)、解释词语

  响晴空灵奇迹响亮安适澄清水墨画慈善

  三、指导朗读

  1、齐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初步体味感情。(配乐朗诵)

  2、讨论:本文该怎样朗读?

  1)学生前后左右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

  2)学生派代表回答。

  3)教师归纳: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

  3、学生按这样的要求自选一段最喜欢的内容自告奋勇朗读,其他同学掌声鼓励。(配乐)

  4、放音乐,听名家师范朗读,学生体会读法。

  四、整体感悟。

  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已经充分感受了全文,现在请同学思考:

  1、济南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学生回答

  明确: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

  3、这天气、山、水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根据课文内容,教师稍作点拨引导。)

  学生回答

  归纳:因为有小山的包围,所以才会有“温晴”的天气;又因为有“温晴”的天气,才会有小雪覆盖的山景,河水才会冒点热气。所以,“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都是围绕这个特点来写的。

  五、齐诵全文,再次体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朗诵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这篇课文的朗诵方法,了解了大致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品位、体悟“济南的冬天”。

  二、赏析课文

  (一)教师带领赏析第一部分内容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济南冬天是“温晴”的,分别提问:

  ①在哪里提出这个特点的?

  ②这部分是怎样写“温晴”这个特点的?

  ③具体说说是怎么对比的?

  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在第一小节提出,通过对比的形式提出这个特点的。

  共用了三组对比,即

  a、北*冬天几乎天天刮风和济南冬天没有大风。

  b、伦敦冬天多雾和济南冬天响晴

  c、热带毒日和济南冬天的温晴

  板书: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突出特点)

  2、延伸

  作者用伦敦、北*、热带三个地方和济南作对比,这和他的经历有关。老舍25岁前一直在故乡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伦敦生活了六年。在离英国土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的厉害,而一回国就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因而才会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格外深切。

  (二)作者是如何具体描绘“冬天的济南”的?

  地形(小山、围、圈儿、摇篮)

  【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

  1.学*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不说温暖明媚的春天、喧嚣热烈的夏天、金色辉煌的秋天,单表一下多姿的冬天。“燕山雪花大如*”是说燕京一带冬天雪花的特点,“瀚海阑干百丈冰”是描绘边塞冬天的奇寒;东北的冬天风中带刀,云南的冬天饱含色彩。而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冬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提示:如朔风怒号、冰雪覆盖、寒冷、萧杀……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读课文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之后再请学生向全班展示。

  提示:如温晴、秀美、暖和、多情……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确济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这一点学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全文所写济南实际并非完全如此,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进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说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1.学生朗读第一段,标划体现济南体现温晴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风不冷、不酷,不硬、不厉;突出济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们带给济南,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适、安详、安逸。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把*面的语言变成立体的画面,并学会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描绘。

  1.摇篮安睡图

  “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

  2.雪后小山图

  小山秀气,承受不了大雪。阳光下,山色斑驳,秀美动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晖暖人心,温暖柔和。真是“妙”极。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态!

  3.山村卧雪图

  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们“卧”的舒畅,“卧”的安详,给人感觉这是阳光下爽心的“卧”,多少还带有一些暖酥酥、懒洋洋的“卧”。这淡墨高雅的画面,确实带有十足的情味。

  4.玲珑水晶图

  晶莹绚丽,玲珑剔透。虽说蓝是冷色,但它却是瑰宝,内里包含着色彩缤纷的事物;它又与海洋一色,涌动着生命的内蕴和气息。同时,它又包含着别致的情韵。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但是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带有种种表象的山水,而是作者印象和感受中的山水。换句话说,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山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从而品味其中包含的温情,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

  母亲的形象是温暖的,守在摇篮旁,唱着摇篮曲的母亲更是温暖的,而且还有那抚慰人心的话语。如此善良温存体贴的母亲给人欢喜,给人幸福。这样,睡在小摇篮里的济南就感到舒适温馨,母亲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间大爱。

  2.细致周到的护士

  大家熟知这一形象,耐心细致的她带给济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梦境,是温柔的关照。

  3.健美优雅的女郎

  阳光下,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成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秀气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这件花衣,悠闲安适地站在微风之中。调皮的风儿不时掀动一下她的衣角,闪现出健美的肌肤。如此,给人以明亮、灿烂、喜悦、希望之感。

  4.娇美害羞的少女

  夕阳斜照,光辉映雪。白白的薄雪调和着阳光成为粉红色,这就是少女害羞的颜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是什么使她害羞?是它本身纯青、温情,是她一下子想起了心中温情的事儿。

  5.俏美柔情的女子

  女子爱俏,女子爱美。面对镜子整妆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长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镜子。面对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来,它不仅不愿结冰,破坏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献给谁呢?是倩女,也是冬天的济南。

  教师小结: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感受冬天温情的春意

  作者写济南的冬天,但处处洋溢着春意。此皆因作者心中有“春天”,故能用春天般的感受写冬天。如此,这种冬天也就有了灵性,有了生机。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本文最好的注脚。

  1. 学生从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着春天气息的句子并以喜悦的感情朗读。

  如: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思考讨论:为什么这样来写?

  明确:一是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二是表达作者对冬天济南的爱怜之情;三是表现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表达一种乐观进取的精神。

  (三)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画意。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1.标划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动词,然后加以体会,进行展示。

  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白边。(有意为之,是为了给冬天增加美感)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形象传神,写出了舒适安然的睡姿和灵性)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写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现了济南冬日的春意和生机)

  2.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

  (1)教师示范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面上是含笑的。

  标划的词语自然、柔和、亲切、温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诉说,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边低语。“真的”含有惊喜,“是”“的”舒缓语气,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

  (2)学生找出类似语句,标划出关键词,小组交流。

  如: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温晴 温情

  山 雪霁初晴 秀丽

  水 空灵水晶 明净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学*目标:

  1.整体感知,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的景物及其特征,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选用的准确生动的词语及形象贴切的比喻、拟人句,并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

  3.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课前学*活动

  1.摘录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图书馆、网络等,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和描绘冬天的诗文或名句;

  3.反复朗读课文,能读出感情并体会语言的精妙。

  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提起北国的冬天,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怎样的画面呢?(学生畅所欲言: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等萧条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去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①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这个特点能从哪些景物上感受得到?

  ②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③作者写景是按照一定顺序的,你能理清写景的层次吗?

  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三、研读赏析

  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可合作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赏析文章,品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色。

  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赏析,教师提供示例。对于学*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还原到课文中,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的妙处:

  (一)揣摩下列语句,说说划线的词语好在哪里。

  1.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无情物,作者却说它们“睡着”,还能被春风“唤醒”,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这一个老城写活了。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着一“镶”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两个“卧”字,与前边的“暖和安适地睡着”相照应,传神地画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神态,就好像它们都有灵性一样。

  4.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三字将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样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仍然充满着春意。

  (二)精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说说理由,然后把这段文字背诵下来。

  这一题主要训练学生精读文章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发现美,理解美的所在。

  这一段写雪后的小山,有很多准确生动的语句。如“看吧”一语,好像把读者置身于作者的情境中,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又如不说树尖上落满了雪,而说“顶着一髻儿白花”,紧跟着又比作“日本看护妇”,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诗情画意。又如写薄雪“害羞”的情态,写露出“粉色”容颜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们娇美的情态和小山秀丽的景色。

  (三)阅读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语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这一题主要是积累语言材料,由学生自由完成。

  (四)组织学生交流学*成果,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2.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归纳五点:

  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按顺序(不同角度)

  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

  五、作业布置

  1、课外阅读《白马湖之冬》,和本文进行比较鉴赏。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是老舍先生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三个生字,掌握五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晴、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品味语言的优美;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境交融的写法。

  4.体会作者对*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提到冬天,你脑中会浮现出哪些词句呢?

  (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大雪纷飞……)

  冬天,除了美丽的雪景也伴随着刺骨的寒冷。但是,有个城市却是个例外。它的冬天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内容。

  二、走进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讲学,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就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四年,其间他“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因而济南成了老舍的“第二故乡”。他对济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把许多美丽的文字留个了济南。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菁选(扩展8)

——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通用五篇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台。

  课前预*: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本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

  1、学生背书片断

  2、学生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

  2、巩固生字生词。

  3、完成课后练*二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出自七上第三单元。第三单元选编的主要是描绘大自然美景的文章。欣赏这些作品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学*这些课文,要全身心投入,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课文中多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注意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

  2、教学重点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在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品味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这篇文章,我们作为济南的学生应该引以为豪,对于济南的天气我们也非常熟悉。关于老舍,学生们对他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虽然说老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牢记“着落、髻、看护、镶、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正确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自主学*

  活动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济南、奇迹、伦敦、暖和、着落、髻、看护、镶、宽敞、水藻、贮蓄、澄清。

  3、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画出优美语句,进行背诵。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和2中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三、自主学*,交流探究。

  活动二: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温晴

  (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明确:

  (第一段对比第二段过渡段第三四五段冬天的山,第六段冬天的水)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活动二为达成教学目标2。

  活动三: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出你欣赏的理由,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段。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b、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c、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d、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e、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按照课后研讨与练*第二题的形式来表达。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2、3。

  活动二:体验反思。

  三、交流探究。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设计意图:为达成教学目标4。

  五、综合建模

  课堂总结

  通过学*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作业设置

  A、你眼中的济南是什么样子的?用你的生花妙笔写下来吧。

  B、选择课文中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以《的秋天》为题写一篇短文。

  C、背诵文章的4、5、6段。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是老舍先生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三个生字,掌握五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晴、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品味语言的优美;学*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境交融的写法。

  4.体会作者对*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提到冬天,你脑中会浮现出哪些词句呢?

  (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大雪纷飞……)

  冬天,除了美丽的雪景也伴随着刺骨的寒冷。但是,有个城市却是个例外。它的冬天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内容。

  二、走进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讲学,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就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四年,其间他“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因而济南成了老舍的“第二故乡”。他对济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把许多美丽的文字留个了济南。

  三、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出示读文要求:

  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读文后结合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

  ③自学生字,要理解字义。

  2、字词通关

  ①认读生字、词

  xiāng、zǎo、píng、zhù

  镶、边、水、藻、绿、萍、贮、蓄

  chéng、jì、báo、jǐ

  澄、清、一、髻、儿、薄、雪、济、南

  ②结合句子理解划线词语。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读文要求:

  ①快速浏览课文内容,思考课文通过哪些方面介绍济南的冬天?

  ②思考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

  2、课文内容概括

  课文从济南的________、(第一自然段)济南的_________(第二-----四自然段)以及济南的_________(第五自然段)三个方面,突出展现了济南冬天_______的特点。

  五、了解济南的天气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济南的天气是怎样的?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2、作者通过什么手法写出了济南的天气?

  北*的风――济南的暖

  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

  伦敦的雾――济南的晴

  热带的毒――济南的温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扫清了课文的字词障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梳理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同学们课后熟读课文,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课文,一起走进济南的山景水色。

  第二课时

  一、谜语导入

  老师课件出示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

  “百年故居――猜一作家名字”

  (老舍)

  我们对这位作家已经非常熟悉了,老舍是他的笔名,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作家。(学生整合老舍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齐读课题《济南的冬天》

  二、温故知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就是告诉我们,温*旧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是好的学*方法。我们一起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①课文通过哪些方面介绍济南的冬天?(天气、山景、水色)

  ②作者通过什么手法写出济南冬天怎样的天气特点?

  (对比手法济南天气的温晴)

  三、济南山景欣赏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菁选(扩展9)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一、课题:

  《济南的冬天》教案

  二、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仔细揣摩作者对*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五、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清新,作为感知,感悟文章内容与风采的朗读形式是多样的,如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散读。

  2.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像。

  3.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前一篇课文《春》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写景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六、教具:

  多媒体教学

  七、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八、课型:

  讲读课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步骤:

  1.导语设计: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2.作者与课文:

  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老舍是满族人,1899年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的家庭。191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做过小学教员、中学教员;1924年,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汉文;1930年回国后,曾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进步文艺界的各项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老舍正在美国讲学,他接到了***邀请他回国的信,便立即动身,于同年12月回国。

  老舍自1924年开始创作,发表了不少极有影响的作品。北京市人民**在1951年12月,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在1966年不幸逝世。

  课文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曾经这样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按:1930~1934年),我整整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了不少朋友……,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3.解题:《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4.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⑴朗读课文,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然后思考一下问题。

  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济南冬天的“温晴”。)

  ⑵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⑶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5.精彩语段研*,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⑴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

  ①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②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③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哪些景物来烘托出来的?(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④找出这一段哪些动词用得比较好?(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⑤找出这一段哪些色彩词用得比较好?(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⑥这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⑦说说你对全段朗读上的体会?(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6.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7.整体朗读第三语段,体味作者的写作语言。

  8.小结: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通过这节课的学*,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感知,初步了解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独特感受。

  9.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教学步骤:

  1.导语设计: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这篇课文的朗诵方法,了解了大致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品位、体悟“济南的冬天”。

  2.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⑴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③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3.训练联想能力,练*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4.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请思考以下问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5.对文章的把握:

  ⑴诵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⑵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

  的地理环境。)

  ⑶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⑷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⑸“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⑹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

  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

  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⑻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

  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

  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⑼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

  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⑽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

  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6.拓展延伸,对比阅读。

  ⑴《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7.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8.板书

  地形(小山、围、圈儿、摇篮)

  天气:温晴(对比)

  暖和舒适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温晴

  慈善

  山薄雪覆盖下得山:娇美秀丽(时间顺序)温晴

  (宝地)

  城外的远山:(小水墨画)素淡雅致

  “绿”:冬水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水

  “清亮”:冬水清澈通透

  9.布置作业

  我们学*了朱自清的《春》,今天又学*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相信你一定也想写点什么。请你用500字左右写一篇描写校园或家乡秋色的文章,题目自拟。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在学*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本文*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

  一、听写字词,检查朗读。

  二、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练*题。(师生合作完成。)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什么呢?

  启示细致观察角度多样情景交融运用修辞手法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

  2.让学生进行和《春》、《三峡》的比较阅读。

  提示:可从语言、内容、写法多角度分析。

  (学生合作分析,教师小结。)

  3.实践。

  (1)小组展示说说家乡冬天的特征。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四、课后作业

  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

  老舍

  无风声小山摇篮图

  温山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温

  晴水空灵水晶图绿

  无毒日蓝

  惜缘

  [教学目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菁选(扩展10)

——部编版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范文5份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通过朗读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3.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谈话法进行导入:“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时白雪皑皑、寒风呼啸的。对啊,北方的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印象。但是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冬天是不一样的,没有呼啸的寒风,没有皑皑的白雪,那里有着无限的温暖,同学们想知道这是哪里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1.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感情等)。

  2.学生了解文章大概内容。(明确:从课文中能够感受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对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读课文,提问: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景物呈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明确: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作者通过对济南山、雪、水等景物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

  2.作者是如何对冬天景物进行描写的?

  明确: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对济南的小山进行了描写“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在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小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比喻成了“小摇篮”,将四周的小山比喻成“看护者”。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上作者所感受到的温暖等一系列的描写,写出了周围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对“小雪”进行了描写。“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作者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写雪是“害羞的”并且“露出点粉色”,这些描写都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对济南的水进行了描写,冬天水不结冰,水里的水藻在晴天的时候也越来越绿,因为这些水是不忍冻上的,况且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作者通过描写使水富有了灵气,通过描写水藻及垂柳,进一步说明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3.作者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何种情感?

  明确: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老舍先生刚从伦敦回到祖国,到了济南,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感受十分真切,当你到一个新的地点后是否有不同的感受?请谈谈你的感受并写下来。

  2.老舍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且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请同学们课下学*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学会作者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文章,因而重心在让学生学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准确找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课堂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尽可能地营造课堂气氛。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在学*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本文*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

  一、听写字词,检查朗读。

  二、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练*题。(师生合作完成。)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什么呢?

  启示细致观察角度多样情景交融运用修辞手法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

  2.让学生进行和《春》、《三峡》的比较阅读。

  提示:可从语言、内容、写法多角度分析。

  (学生合作分析,教师小结。)

  3.实践。

  (1)小组展示说说家乡冬天的特征。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四、课后作业

  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

  老舍

  无风声小山摇篮图

  温山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温

  晴水空灵水晶图绿

  无毒日蓝

  惜缘

  教学目标:

  理解这篇文章的文学知识,掌握这篇文章的生词。

  把课文读好,对作者优美的风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理清文章思路,学*“布局、层次、有序”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学好“布局、规划、水*”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新课程介绍: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