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设计 >

长城教学设计菁选

日期:2023-02-23 00:00:00

长城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长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看到的长城的样子。

  3、知道长城很雄伟,产生喜爱、赞美长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长城很雄伟,产生喜爱、赞美长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第21课,齐读课题《游八达岭长城》

  二、复*词语(课件出示)

  八达岭 起伏弯曲 伸向远方 其中 很宽 知道 巨龙

  游览 雄伟 并排 台阶 敌人

  (1)指名读;齐读。

  (2)用上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与长城有关的话。

  三、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汇报,顺势而导,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可能会汇报知道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汇报哪里,老师就指导学*哪里)

  (1)“长城真雄伟!”

  ①长城怎样雄伟?在书上找到并读一读。

  指导理解并读好:

  “高高的城墙建在山上,起伏弯曲,伸向远方。”

  “妈妈告诉我:‘长城全长一万多里,所以叫万里长城。我们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②听着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长城真雄伟啊!它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板书:高长)

  ③(出示八达岭长城图片,学生欣赏)自己再读读这个自然段,把长城的雄伟读出来!(指名展示读)

  (2)城墙上面很宽。

  从哪里看出长城很宽?(板书:宽)在书上找到并读一读。

  指导理解并读好:

  “城墙上面很宽,能并排跑五六匹马。”

  师介绍:“并排跑五六匹马”的宽度大约相当于教室的宽度。

  (3)长城是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

  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板书:防御)找到并读一读。

  指导理解并读好:

  “长城是古人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如果发现了敌情,就在烽火台上点起烽火。远处的人见到烽火,就知道敌人来了。”

  ②(课件播放烽火台)这就是烽火台,在通讯手段很不发达的古代,烽火台承担着报告敌情的重要任务。

  ③(指着板书提问)小作者先介绍了长城的雄伟——它高、长、宽,然后介绍长城是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介绍顺序可以颠倒吗?

  (4)小作者认为长城伟大。

  ①指导理解并读好:

  “我站在高高的.长城上,向远处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

  (看长城图片,体会长城像巨龙)师讲解:“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是吉祥、和谐、长久的象征,全世界的华人都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的象征。师范读此句,然后学生齐读。

  ②引读:“我不禁高声赞美长城真伟大!”

  3、朗读全文。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

  (2)指名配乐朗读。

  4、理清写作脉络。

  《游八达岭长城》是一篇游记,小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指名回答。

  师指导概括出顺序:来到长城脚下登上长城在长城上远望

  四、你看到过长城吗?说说你看到的长城什么样。

  1、(再放长城录像)先再回忆、思考

  2、指名说,适机指导。(指导学生能按顺序说两三句完整的话。)

  五、布置作业。

  去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故事、传说,回来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游八达岭长城

  来到 雄伟 高

  长 防御 伟大

  登上 宽

  远望 巨龙

长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地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长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感悟长城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坚强意志、民族精神的敬佩和赞叹,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

  重点难点:

  感悟长城的象征意义。

  教具准备:

  长城图片、音乐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激情导入

  1、欣赏歌曲:播放音乐《长城长》

  2、欣赏完了这首旋律优美的歌,你们听出来没有歌唱的对象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对祖国、对故乡的爱,尤其是对长城的爱)

  3、小结过渡:长城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人们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在座的可能有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去过长城,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走进长城好不好?(出示长城图片,揭题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读音,课件出示字词,指名读

  3、指名读课文,课件出示用“~~~”画出具体描写长城的句子。

  三、集体反馈,突破重难点

  (一)品读句子,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

  1、说。指名说说文中直接描写长城的句子。(出示大屏幕)

  2、想。这段语句中,作者分别把长城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长城 绵延伸展 跌宕起伏 巨龙;烽火台 勇士 巨人,这样形象地写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以及磅礴的气势。)

  3、赏。教师出示长城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加深感受,激发学生对长城的赞叹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二)展示资料,了解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导:站在长城上,塞外呼啸着的北风、城墙上的古战场遗迹,让作者的脑海中浮现出长城的经历以及悲壮的历史来。你们搜集了哪些有关长城的资料和故事呢?

  2、学生自由地展示。

  3、教师小结。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三)结合课文,探讨长城的象征意义

  1、教师:同学们,刚才通过学*,你们觉得长城象征着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并反馈小组讨论的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下面的语句中去感悟(出示大屏幕)

  (1)“那时候,我极想知道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爸爸总是对我说:‘去长城吧,站在长城上就会知道了!’在懵懂的童年,长城唤起了我对我们民族、我们祖先、我们伟大祖国河山的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

  (2)“是的,多么难忘啊,我体会到了父亲那句话的含意,而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也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

  (3)“它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吗!”

  3、教师小结。,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

  四、课堂小结

  1、大屏幕出示句子:“啊!长城!伟大的长城!你永远在我心中!”

  2、全班一起读一读这些语句。

  3、指名说说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4、教师总结:同学们,长城雄伟壮观,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外国人一提起中国,首先想到的是长城,因为它气魄雄伟,并且也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化身,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自豪和骄傲。它被写进了**里,印在了人民币上,为无数文人墨客所歌颂。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和艺术家对它倾诉胸中的热爱,你能说说有关长城的'成语、名句、歌曲吗?

  6、同学们如果你是一位导游,当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参观万里长城时,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

  五、全课总结

  我们中华民族的地域宽广,我们的历史悠久,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人民更是勤劳、勇敢、智慧!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当奋发图强,维护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六、课后拓展

  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及传说故事,制作“我爱长城”小报

  板书设计:

  10※ 长城在我心中

  绵延伸展

  长城 宛如 巨龙 雄伟壮观

  跌宕起伏

  傲视长空 勇士

  烽火台 宛如 坚强不屈

  默对苍穹 巨人

  教学反思

  在上本课的生字新词时,进行字音、字形的强调,我进行重要的再强调。然后,我 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苌一起读一读W芴逑吕矗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掌握?/P>

  在上本课时, 我反反复复看教材参考。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 理解全文,体会长城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民族精神的敬佩和赞叹,锻炼学生的顽强意志。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的作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独立学*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出示长城的图片,供学生欣赏,加深感受。激发学生对长城的赞叹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从而加深对本课的学*兴趣。教师适当地进行引导,并创设情景,熏陶感染,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在突破文章的难点上,主要通过资料的搜集以及语句朗读来实现。特别是对长城的象征意义的理解上,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的展示以及想象,让学生在反馈中,逐步认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人们坚强不屈、雄伟气势的象征。

  反思这课,收获还不少,其中也有些地方讲得含糊,学生还不很明白。以后我要多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使每课都得以成功。

长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2~3天,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内容。

  a.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b、学生自主与学*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

  2、自学生字,初写生字,并大致读顺课文。

  3、老师了解学生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图片展示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三、初识长城

  1、有些同学曾经登过长城,有些同学在课前查了资料。那么关于长城,你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2、让我们打开课本,深入地走进长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声音响亮。

  3、交流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自由谈)

  4、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我们先要过字词关。

  5、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

  6、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四、整体把握

  1、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

  (1)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两幅图的观察点在哪?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再看*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2、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3、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长城》。

  2、出示长城彩图,复*课文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远看长城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3、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4、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5、指导朗读

  (二)*看长城

  1、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

  4、指导朗读。

  (三)由长城想到

  1、站在长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

  (四)赞美长城

  1、教师小结:

  2、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3、“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

  4、朗读最后两段。

  三、写话寄情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练*册。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长城》一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课文共四段,按远看长城——*看长城——联想古代劳动人民——赞美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顺序介绍。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

  在学生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后,我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为什么说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然后自读课文探讨问题,品味语言。比如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个重点句,我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血汗和智慧。如:“数不清”、“两三千斤重”(工程浩大);“没有……没有……”(设备的简陋);“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条件艰苦)。多种形式反复读,引导学生体会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在品词悟句之后,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透过这厚厚的城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体会长城建筑的不容易。在课的结尾,我通过引用名人在登上长城之后发出的感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以色列前总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语文课离不开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堂中应该让学生的语言与情感在一次次地提升中达到高潮,如在学*“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我抓住了“单看、数不清、两三千斤重、没有……没有……、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等词让学生感受长城建筑的不容易和劳动人民付出的无数血汗。虽然学生的情感有了,但总感觉读和悟没有深入,没有层次性,感悟的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学生情感的高潮没有迸发。

长城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

  听写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二、学*课文

  1、学*第1、2节

  (1)课文录音,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 曲 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 动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市 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像绸带)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课后反思:

  长城和运河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一点愧疚

  在指导学生看长城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班上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这个火只有在今天下午找时间补了。

长城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5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诗篇

  不朽有哪

  8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指名读,

  生评议、

  16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

  11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生字、词语的理解可以通过课前预*,课堂提问,学生互助的形式解决。

  2.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已比三年级有了突破。在拓展阅读的时候学生通过提取有用的信息对课文进行延伸理解。

  3.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写作,因而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书写题目:比如设计广告语、写导游词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的13个生字及“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了解长城的构造和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长城的主要构和造特点。

  3.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能够向他人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和在军事上的价值。

  能力目标:

  1.学*图文对照观察法,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惯及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2.读懂课文,理解关键词句的作用、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通过阅读,形成抓住关键词句,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小练笔,深化主题,激发社会责任心,民族自豪感,号召更多的人来保护世界遗产。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讨论交流法、整合学*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所授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教学目的:本节课主要是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扫清字词障碍,了解长城相关知识和世界遗产。学*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完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阅读背景资料。(了解长城和世界遗产)

  三、初读课文,学*生字;

  四、质疑,解决本课词语的意思。(通过查字典、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五、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复*导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长城》。

  2、出示长城远景彩图,让学生用打比方的句子说说长城像什么。

  二、浏览课文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长城的?

  三、精读课文

  (一)远看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3、指导朗读

  (二)*看长城

  1、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

  4、指导朗读。

  (三)长城上联想

  1、站在长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

  (四)赞美长城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

  2、教师小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因为它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长城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奇迹,所以我们应该爱护长城。

  3、此时此刻,假如你就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想对我们身边的人说些什么呢?

  4、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段。

  四、写话寄情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3、为长城写广告语。

  五、板书设计

  远看像长龙

  *看高大坚固

  17长城

  联想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地位伟大的奇迹

长城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小组学*,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四、巩固练*。

(1)复*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作者是抓住了长城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和特点的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变*了,说明了作者的观察顺序是由*到远观察的)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指名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7、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体会。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3、背诵第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2、长城

  远看

  像一条长龙

  (气魄雄伟)

  *看

  (高大坚固)

  伟大的奇迹

  联想

  劳动人民的智慧

  小结: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长城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俺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2 学*由远及*、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学*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同学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第17课《长城》,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介绍长城的短片。 (播放短片)

  2、过度: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简短的记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现在,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

  3、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

  (一)质疑:

  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讨论、学*?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随机板书:伟大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学*?

  过度:我们回忆一下其它的段落是从什么角度写的长城(随机板书:远望、*观、联想)

  (二)学*第一自然段。

  过渡:好,现在我们就先站得远一点,高一点,看看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1、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2、“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用手势表示出来。

  3、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打比方、列数字)

  4、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学生鼓励。)

  过渡:让我们继续随着作者从更*的角度去认识长城。

  (三)学*第二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成的。 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生: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在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暸望台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a、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句子或词语令你感到很新奇吗?

  (1)老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垛口、嘹望口、射口

  (2)听了老师说的后,你们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垛子、瞭望口、射口吧!

  (同桌讨论学*)

  (3)还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当士兵从嘹望口发现敌情时,便迅速来到城台顶上燃烟放炮,远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听到,这样一座传给一座,几千里外的敌情在几个时辰内就可以传到朝廷。]

  b、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重新感受一下长城的巧妙设计和高大坚固。

  3、现在,老师找个同学当小导游,边看长城*景图边给大家介绍。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

  过渡:长城作为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不仅建得高大坚固,而且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对长城了解了这么多后,你想到什么?

  (四 )披文入情,倾情长城——学*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随机:理解很自然

  2、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3、你是怎么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的呢?

  a、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会遇到哪些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1)建长城的材料: 一块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我想问一下,你们的体重是多少斤?(50斤)两三千斤重的条石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60个)

  (2)建长城的工具: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3)长城的长度:一万三千里、或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多少:许许多多,无数)能想象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辛了吗?让我们再把劳动人民的艰辛读出来。

  4、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 的“ 智慧 ”? 智慧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联系上文,长城的长、高大坚固、设施齐全,能防御敌人又能进攻敌人。)

  5从“多少”“才”字体会到什么?( )

  6、此刻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什么?让我们把这千言万语转变成一种崇敬之情把这句话读一读。

  三、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教师小结:

  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吗?

  2、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3、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发出这样的赞叹:

  4、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 联系前文,从长城的长、高大坚固、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来谈。)

  5、写话寄情

  正是这样的雄伟气魄,正是这世界历史上不容忽视的奇迹,吸引了全世界的人。看,这些名人在登完长城后留下了自己的题词。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

  话。(学生写,汇报)

  四、总结板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长城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要求:学*生字、新词;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能力要求:在学*中展开联想;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一边朗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理解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具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刚刚欣赏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的美景,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神奇。今天我们又将一起登上长城。那些同学去过长城?

  2、请几位同学说说长城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书上的词语)

  3、出示中国地图,找出长城的东西端各在什么地方?长城经过哪些地方?

  二、介绍长城

  三、仔细看图,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

  四、自学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五、学*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老师肯定学生发言。这段是作者从远处看长城,是从整体上看长城像一条长龙,突出了长城的长,请同学一块读读这段。

  第二课时

  一、学*第二自然段

  1、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登长城,站在雄伟的长城上看看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位同学做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吧!读读这段课文。听的同学从文中找一个词来概括长城给你的印象。

  2、大家说得真好!下面我们边看图边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小结:本段具体地给我们介绍了长城的结构,从长城的建筑材料,城顶的样子,城墙的外沿的垛子,射口的构造和作用,城台的样子和作用等方面做了具体说明。同学们在学*过程中如同实实在在看到了长城,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站在这样的长城上,作者想到很大,下面我们一起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己读课文,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

  三、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你对“伟大的奇迹”如何理解?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补充相关内容,加深对“伟大奇迹”的理解。

  四、出示相关图片,把感情融入课文朗读。

  五、喜欢哪一段课文?尝试背诵。

长城教学设计10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媒体:长城、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师简介,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城运河。

  3、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一篇赞美长城运河的诗歌。出示课题:长城和运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边听边想: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分别向我们赞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5、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三、研读课文

  (一)学*第一节

  1、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生字组成的词语“驾驶、壮丽、创造、中华民族”。

  (1)字音重点:“壮、创”,读准翘舌音、三拼音。

  (2)字形重点“壮”:出示形*字“状”进行比较区别。

  (3)词义重点:壮丽(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学*中进一步理解。)

  2、再读第一节,想一想: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什么?用曲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3、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1)做动作表演理解“穿行”。

  (2)出示句式: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3)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长城比作巨龙?(板书:像巨龙)

  (4)再看媒体,感受“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不仅仅是形似,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长城更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5)出示填空: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真是一幅壮丽的景象。(再次理解“壮丽”)

  (6)指导朗读:“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语音前重后轻,语速前快后慢,读出自豪的感情。)

  4、同桌共读第一小节。

  5、男女生比赛读,挑战读。

  6、师引读:万里长城万里长,它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至今仍穿行在祖国大地上。她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板书:不朽)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二)学*第二节

  过渡: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运河又谱写了怎样的诗篇呢?

  自由读第二节,学*生字组成的词语:丝带、首都、北京、天堂

  指名读词语。

  (2)出示实物“丝带”,感受银光闪闪。

  2、比一比,第二节和第一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出示填空:京杭大运河像飘落在大地。

  (2)看图体会“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板书:像丝带

  (3)师补充:运河就像我们的母亲,在她的哺育下**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带着对运河的感激之情读课文的第二节。

  3、小组比赛读第二节。

  4、找好朋友读。

  5、师引读:京杭大运河就像母亲,关怀着天下百姓,浇灌着万亩良田。她谱写了——动人的诗篇。(板书:动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四、小结复*

  1、开火车读生字词语:驾驶、壮丽、中华民族、首都、北京、天堂

  2、写字指导“壮”。(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3、小结: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她们一刚一柔,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作业

  (一)拓展

  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也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出示媒体:人间奇迹)

  (二)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有兴趣的同学到课外了解一下。

  附板书

  长城和运河

  不朽动人

  像巨龙像丝带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9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会在田字格里写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熟读这首诗歌。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特点,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知道万里长城和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长城教学设计11

  课题:第一课

  《长城和故宫》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长城是举世闻名的历史宏伟建筑奇迹,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成就;知道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古代皇家宫殿——故宫,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是一座辉煌的建筑群。

  2、技能目标:能在《中国地图》上指出长城和故宫的位置、及长城的起止点,培养阅读使用地图的能力;能介绍相关的长城和故宫知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能根据同学的介绍补充知识,培养倾听能力。

  3、情感目标:我国有举世闻名的长城和故宫,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值得骄傲自豪的。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我们留下这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珍惜保护。

  重点:人类工程的奇迹——长城。

  难点:长城和故宫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

  谈话导入: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有着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被称为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山河壮丽,被称为美丽神奇的东方国度。这些令人向往的历史遗迹和名山大川,吸引着中外游客,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胜地。今天就开始学*第十三单元——我国的旅游胜地。

  (2)新课部分:

  第一部分:人类工程的奇迹

  1、进入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介绍: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想想他们看到雄伟的长城时,会说什么?

  (真长啊!太壮观啦!了不起!)

  (2)引导质疑:第一次看到长城的人随后会问导游一些什么问题?

  (长城有多长?长城是什么时候建的?怎么建的?为什么要筑长城?)

  (3)小结:人们最想知道长城的长度,修筑的时间,修筑方法和它的用途

  板书:

  长城

  长度

  时间

  方法

  用途

  (5)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商讨:能解答哪个问题,怎样解答更清楚。

  学生以“小导游”身份介绍长城。

  2、解答疑问,汇报成果

  (1)长度

  1

  学生介绍:长城长度

  (长城位于我国北方,西起甘肃省嘉峪关,东至辽宁省的鸭绿江,全长一万多华里,5000多千米,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板书:长万里

  2

  组织分析:长城“全长一万3

  多华里,4

  5000多千米”,5

  这是多长?

  (如果从长城的起点步行止终点,每天走50千米,要3个多月的时间才能走完。)

  (2)时间

  学生介绍:修筑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即20xx多年前,各诸侯国在自己的管辖境内修筑城墙,秦、赵、燕在北方修筑了长城。秦统一六国后,在三国长城的基础上继续修建,形成万里长城。秦以后,历代都修过长城。现在我们见到的长城大多是明朝时修建的。长城的修建历时一千多年,清朝以前从未停歇,是世界上建筑时间最久的人类工程。)

  板书:春秋战国

  明朝

  (3)方法

  1

  学生介绍:修筑方法

  (劳动人民用肩扛、手抬、土堆等最原始的建筑的方法,将每块重达一二百千克的条石运送到陡峭的'山岭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很多人为此付出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据粗略计算,修筑长城的砖石,如果用来修建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长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圈多。如此巨大的工程量、艰难的建筑环境,即使是在拥有大量高科技的建筑工具和运输工具的现代社会也是难以达到的。可我们的古代劳动人民却做到了,让人惊讶赞叹。)

  2

  组织归纳:长城的真正建造者是谁?

  (长城的建造者是古代的劳动人民。所以说,人民创造了历史,人民创造了一切。)

  板书:肩扛手抬

  (4)用途

  ①学生介绍:用途

  长城是一项用于军事的防御建筑工程,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而修建。在历史上,对遏制冲突扩大,维护当地人民的生产和安全,保护当时中原地区较先进的经济和文化,方便各民族的友好往来,起着重要作用。

  ②组织介绍:今天的长城发挥什么作用?

  (今天的长城成为人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旅游胜地)

  板书:防御

  游览

  3、小结

  组织分析:长城为什么被称为“人类工程的奇迹”?

  板书:人类工程的奇迹

  (长城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

  第二部分:宏伟瑰丽的紫禁城

  1、

  进入情境,

  ①提出问题

  ②组织介绍:故宫过去叫什么?紫禁城在什么地方?

  (故宫过去叫做紫禁城,位于首都北京的市中心。)

  3

  组织质疑:看到这么大的紫禁城,4

  人们想知道什么?

  (紫禁城有多大?都有什么用途?)

  ④小结:人们想知道紫禁城的规模和用途。

  板书:故宫

  紫禁城

  规模

  用途

  2、解答疑问,汇报成果

  (1)规模

  1

  学生介绍:紫禁城规模

  紫禁城

  ,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面积72万*方米,房屋9999间半,建筑面积约15万*方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紫禁城由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外朝有著名的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内廷由后宫和御花园等建筑组成。整个建筑群以神武门、三大殿、午门、***为中轴,宫殿层层叠叠,万户千门,异常壮观。

  板书:宏伟壮观

  2

  组织分析:这么宏伟的紫禁城是由谁建造的呢?说明什么?

  (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令人赞叹和佩服的。)

  (2)用途

  1

  学生介绍:紫禁城用途

  (外朝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的地方;内廷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以及眷属居住、游玩的地方。)

  2

  组织分析:紫禁城的用途是什么?为什么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皇帝生活的地方。“紫”是指紫微星座,象征帝王。“紫禁”的意思就是帝王的门户有禁,不得随便入内。在封建社会,没有皇帝的准许,皇亲国戚都不得入内,老百姓甚至连走*看看都是犯禁的。)

  3

  组织介绍:今天的紫禁城的用途是什么呢?

  (今天的紫禁城已建成为故宫博物院,供人们参观游览。)

  板书:禁城

  博物院

  第三部分:总结

  说一说:在了解了长城和故宫的过去及现在后,自己有什么想法?

  板书:

长城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课文,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激发探究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他们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惯。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资料,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挂图。

  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自学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破题入手,字面理解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长城图这就是长城

  2.每年来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请看图,沈老师也两度登上长城,分别是91年和20xx年。

  来长城的游客中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他们游览了长城后,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请看: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指名读一读齐读

  读着这些外国元首送给咱们长城的题词,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长城的直觉梳理

  1.通读全文

  师:请大家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来一起学*《17

  长城》。

  在学*课文之前先要把这些词读正确:

  峻峪屯

  这是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词语,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

  下面就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做到不漏读、不错读,并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长”,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城”?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交流反馈:

  长: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城: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从什么地方看出作者登上长城?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接下来的三、四自然段是写什么呢?指名读

  这些是作者看到的吗?是作者的联想和感受。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对长城进行观察的?鸟瞰长城是远景——*观城墙是*景,作者从远到*地观察长城。

  文章又是按怎样的结构安排的?先描写鸟瞰长城,再描绘*观城墙,最后写自己的联想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语感理解

  下面我们随着作者的游览顺序来细细地读读课文

  1.请看图片(长城远景图)

  我们*时描述群山状态时,会用到哪些词语?(峰峦起伏重重叠叠、崇山峻岭……)简笔画

  建筑在群山之巅的长城,随着山势的走向,长城是怎样的状态呢?(蜿蜒起伏盘旋、起伏迂回、连绵不断、气势飞扬)简笔画

  请你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你想读出长城的什么?(长蜿蜒盘旋)(至少三人)

  长龙的比喻理解明长城图

  师补充:简介长城的历史长城经过的九个省市自治区,感受长城的长。

  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部分,把长城的长、长城的蜿蜒盘旋的气势读出来。

  2.学*第二自然段

  导语: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我们随着作者走*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指名读,思考:我们随着作者登上长城*看长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高大坚固气魄雄伟都可

  材料:条石城砖

  高大:五六匹马可以并行,我们并不熟悉马,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是5、6米宽;高有8——10米。(与教学楼比较)

  你了解课文中写到的关于长城的一些特定的词语吗?

  什么是城台、垛子、射口、瞭望口?

  画一截高大雄伟的长城,指出垛子、射口、瞭望口等具体的位置形状。

  这些部位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学*作者联想部分

  作者也是与我们一样,他也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他还联想到什么?

  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凝结而成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万里长城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四、小结

  游览了万里长城,你想对谁说?说什么?

  五、作业

长城教学设计13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建议】

  1、布置课前收集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

  2、经过自己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我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

  ⑴ 让学生自己初步读文,理解每一句话,再弄清各自然段的大体意思。

  ⑵ 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让学生填空如下:

  这样( )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

  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依据。再一次仔细去默读课文。

  ⑶ 同学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读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教学设计】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去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为什么说长城的气魄雄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学生仔细读文,找出有关的语言。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呢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来作个比较大家就明白了。从阳泉到荫营只有12里,13000多里是12的多少倍呢?1000多倍,大家想一想这有多么长啊!

  课文中这样的数字很多,学生们可能对这些数字感知得不够清楚,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就能更好地理解长城的气魄雄伟这一特点。

  【资料袋】

  全长一万三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绵延不绝。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游览的必到之所,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练*设计】

  让我们来当导游来介绍一下长城好吗?

长城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长城被称为世界奇迹的原因,抓住重点的语句进行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过程与方法:在阅读中领悟长城的特点,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告诉学生要爱护长城,保护长城文化。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长、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认识保护长城的重要性。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回忆旧知:

  用小标题的形式说说课文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以课文内容为线索的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以课文结构为线索的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2.引入新课:

  长城以它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中外游客赞誉,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它的伟大吧。

  二、图文结合,感受“奇迹”

  (一)出示学法:

  读思: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长城什么特点?

  读画:用——画出表现长城特点的词句

  读情:体会长城特点,读出感受

  (二)自主学*

  (三)汇报交流

  特点一:长城“长”

  读画:句一: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读中品悟:(指名读句子,读懂了什么?)

  1.品修辞:这是一个比喻句,______比作______,突出了长城______的特点。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______写作方法)

  2.品词语:我们先看这个词“崇山峻岭”,让你想到怎样的画面?那“蜿蜒盘旋”又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形态?

  3.师引:看,这就是崇山峻岭,这就是蜿蜒盘旋,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课件展示长城图)

  4.齐读这两个词语。

  师结:所以作者把这弯弯曲曲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比作______一条长龙。

  5.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突出对长城的赞美。

  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句二: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就有一万三千多里。

  1.品词语:一万三千多里

  ①联系地图品悟:“一万三千里”在地图上找一找有哪些省市?

  师生共找——确定答案:长城穿越的省市(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②计算法品悟:一天走多少里,如果日夜不停地走,走完长城需要走多久?

  2.谈感受:谈一谈登长城的感受。

  3.读感情:指导朗读:突出长城的长,读出赞美的语气。

  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特点二:长城的“高大坚固、雄伟”

  读画:句一: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像……,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句二:城墙外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

  句三:顶上有隔三百多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

  1.读悟数字词:五六匹马同行、两米多高、三百多米______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______写作方法)

  2.图文对照,标注理解: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样子,说说它们的作用。

  师结:了解了这样的设计,你觉得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设计方面怎样?(板书设计极为巧妙)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师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指名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过渡:此时此刻,当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他又想到的了许多。这种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方法就叫“联想手法”。(写法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作者想法的句子。

  (四)感受联想

  1.师引: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课本上都被画出了美丽的波浪线,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1)课件展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凝结什么意思?凝结的又是什么呢?

  (3)作者为什么说,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城凝结的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呢?相信同学们读了这段话就会找到答案。(课件展示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4)品读句子,圈出令你体会深刻的词语。

  血汗:没有……没有……有的……条件落后

  一步一步……陡峭环境险峻

  数不清……两三千斤重工程浩大

  智慧: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人们怎样才能把这巨石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上,劳动人民会想到那些方法呢?

  (5)师: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有的只是无数的减胖无数的手,一块条石就有两三斤重,这巨石压在肩膀和手上,这该是怎样的肩膀,怎样的手啊。此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

  (6)带着感受读这句话。(感受:“多少”“才”其中包含的含义)

  2、出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试想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过渡: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成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它不仅震撼着我们还震撼着全世界。

  (1)课件展示:以色列前**拉宾说: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的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练一练: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着这些名人,你来赞美一下长城。)

  三、总结全篇,再赞“奇迹”

  1.总结全篇:

  课文学到这里,你知道为什么称“长城是伟大的奇迹了吗?”

  (补充关于长城现状的资料,唤起保护意识。)

  2.再赞奇迹:

  师引:是啊,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个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对全世界说:___________________。

  也让我们一起骄傲地对全世界说:______________。

  (说一说——写一写——评一评)

  四、布置作业,延伸内容。

  长城带给我们的是骄傲,是自豪。他的故事说也说不完讲也讲不尽,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资料、故事等。

  板书1 7、长城

  远看长龙

  *看高大坚固奇迹

  设计巧妙

  联想血汗智慧

长城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颂。

  2、初步学*体会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通过网络,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并产生了解中国其它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1、打开自己计算机中收藏的长城的资料,同学间互相查看。

  2、与同学交流,谈谈自己收索资料的.收获。

  3、上堂课,同学们读了这一课,你们想登长城吗?看例子,做组词,造句练*。

  登长城:

  旋

  智

  4、说说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5、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由练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出感情来。

  交流,再齐读。

  6、是啊,面对这气魄雄伟的长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请大声地说一说。

  在电脑中记录下来。

  7、激情朗读

  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长城,预备!读—

  长城啊长城!

  你向人们描绘着中华山河的锦绣,

  你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悠久,

  你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我终于登上了长城!

  我站在崇山峻岭的高峰之巅,

  我站在气魄雄伟的城楼之上,

  向着群山,向大海,纵情高呼:

  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长城教学设计菁选扩展阅读


长城教学设计菁选(扩展1)

——长城教学设计菁选

关于长城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长城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长城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教《长城》这一课,教师、学生都要主动提前搜集资料阅读,这样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整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了解“世界遗产”。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长城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本图片)这就是长城。我们知道,“长”指物体形状的长度,“城”特指城墙,那么多长的城墙才被称为“长”城,这长城又是什么样的“城”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课文《长城》。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画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做到不漏读、不错读。

  2、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峻、峪、屯”等。

  2)根据自己的预*,你弄懂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词语的意思。(指名反馈)

  重点指导“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理解。

  三、字面理解课文,师生合作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感悟语言、运用语言。以言语学*为宗旨,教师引领学生从感悟语言的表达形式入手,到领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丰富语言仓库的储存。

  师范读课文,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1)听了师的朗读,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找词语,也可以说自己想出来的词语。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长城?

  由远到*,整体到部分(板书:远——*)

  四、再读课文,图文结合

  1)哪幅图和哪个自然段分别是作者远看、*看长城的?

  2)指名读图文相对应的自然段。

  师指导学生读难以读通的句子。

  五、小结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长城,明天我们再具体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及作者的联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个古代建筑:她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无数劳动人民为了修建她付出了血汗甚至生命;她历经了两千年的风雨至今仍然屹立在祖国的北方;她是中国人民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她是中国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代建筑之一;你们知道她的名称吗?

  对,是长城。***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必须认识长城,了解长城。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深入了解长城。

  二、学*第一自然段。

  1、读课题。

  2、看图。师: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课文中的哪一自然段描述了图上的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4、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作者的观察点离长城*还是远?)(换成长蛇好不好?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板书:远看一条长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成语中有望子成龙、龙腾虎跃、龙马精神。蛇就差远了,虎头蛇尾、蛇鼠一窝。

  5、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6、看图识“万里长城”。(体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步行要花多少时间?(大概67天)

  7、指导朗读。同学们,你们能用那些词语形容长城?(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放开品读。通过读,使文本意旨触摸学生的心灵,让文本语言激荡学生的精神,引**感共鸣,产生感想,走进文本认识长城、体验长城的气概。

  过渡句:师: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气势雄伟。*观长城,作者又看见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长城由哪几部分组成?

  1、长城由哪几部分组成呢?(城墙、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画示意图,让学生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在图片上指出城台。城墙的外沿是哪边?即敌人进攻的方向。

  2、城墙顶有多宽?(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像很宽的马路。举例说明五、六匹马可以并行,相当于教室的宽度。)

  3、瞭望口、射口和城台有什么作用呢?

  4、学到这儿,同学们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拓展烽火台在军事上的作用)

  5、八达岭上的这段长城,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形容?(板书:高大坚固)

  师:高大坚固的长城,成为北方游牧民族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从而保护了华夏文明世代传承,生生不息。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再一次体会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过渡句:***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知道我们班有没有登上长城的英雄好汉?

  站在长城上,你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联想。

  三、学*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导”的过程,更关注学生课堂内外学*的状态,促进师生在课堂上积极有效、积极互动,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让学生感悟到怎样才是课内外结合。

  1、体会几个动词,用词语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在长城上,()着脚下的方砖,()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站、踏、扶”说明作者身临其境。可以用“情不自禁、不禁、油然而生”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2、体会修长城的艰辛,古代劳动工具的落后,加上地形的险峻,更加突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一块条石两三千斤重,拿班上的学生体重比较,相当于多少位学生的体重。工具的'落后,工程的艰辛(拓展想象)修建长城时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学生根据搜集的材料或课文的句子,汇报自己想到的画面。

  联系“崇山峻岭、一万三千里”理解。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智慧与力量)指导朗读。

  3、具体分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体会修建长城的艰辛,表达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

  4、指导朗读。理解、初读、指名读、示范读、配乐读。

  四、总结:师: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什么是奇迹?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各国领导人对长城的赞叹。(展示)

  这也是长城毫无争议地、顺利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之一。

  五、拓展。

  (设计意图)教材只不过是教师和学生的凭借,应该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更开阔的天地。

  1、长城的*况,呼吁保护长城。

  2、课外收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关于长城教学设计2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媒体:长城、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师简介,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城运河。

  3、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一篇赞美长城运河的诗歌。出示课题:长城和运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边听边想: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分别向我们赞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5、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三、研读课文

  (一)学*第一节

  1、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生字组成的词语“驾驶、壮丽、创造、中华民族”。

  (1)字音重点:“壮、创”,读准翘舌音、三拼音。

  (2)字形重点“壮”:出示形*字“状”进行比较区别。

  (3)词义重点:壮丽(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学*中进一步理解。)

  2、再读第一节,想一想: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什么?用曲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3、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1)做动作表演理解“穿行”。

  (2)出示句式: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3)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长城比作巨龙?(板书:像巨龙)

  (4)再看媒体,感受“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不仅仅是形似,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长城更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5)出示填空: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真是一幅壮丽的.景象。(再次理解“壮丽”)

  (6)指导朗读:“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语音前重后轻,语速前快后慢,读出自豪的感情。)

  4、同桌共读第一小节。

  5、男女生比赛读,挑战读。

  6、师引读:万里长城万里长,它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至今仍穿行在祖国大地上。她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板书:不朽)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二)学*第二节

  过渡: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运河又谱写了怎样的诗篇呢?

  自由读第二节,学*生字组成的词语:丝带、首都、北京、天堂

  指名读词语。

  (2)出示实物“丝带”,感受银光闪闪。

  2、比一比,第二节和第一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出示填空:京杭大运河像飘落在大地。

  (2)看图体会“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板书:像丝带

  (3)师补充:运河就像我们的母亲,在她的哺育下**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带着对运河的感激之情读课文的第二节。

  3、小组比赛读第二节。

  4、找好朋友读。

  5、师引读:京杭大运河就像母亲,关怀着天下百姓,浇灌着万亩良田。她谱写了——动人的诗篇。(板书:动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四、小结复*

  1、开火车读生字词语:驾驶、壮丽、中华民族、首都、北京、天堂

  2、写字指导“壮”。(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3、小结: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她们一刚一柔,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作业

  (一)拓展

  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也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出示媒体:人间奇迹)

  (二)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有兴趣的同学到课外了解一下。

  附板书

  长城和运河

  不朽动人

  像巨龙像丝带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9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会在田字格里写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熟读这首诗歌。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特点,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知道万里长城和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关于长城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长城》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课文,也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惯。

  ②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惯。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情感”为纽带,以学生互动为主线,让古老的长城永驻师生心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读读看: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统拉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2、师:这三位重量级人物所说的三句话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什么?生:伟大。

  3、 导语:是啊!这伟大的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你们谁游览过长城?想不想去观赏一番?今天我们继续我们未走完的长城之路。

  4、板书课题:长城

  二、方法指导:体会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

  1、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2、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1、欣赏一组长城远景图(多媒体出示)

  2、师:说说这一组彩图与文中哪个段落相对应?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

  3、师:把能说明长城特点的.词句找出并且读出来,远看长城它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生:像一条长龙(长、大、弯)

  (二)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1、欣赏一组长城*景图(多媒体出示)

  2、师:这一组彩图所体现的是第几段的内容?观察点有什么变化?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生:与第二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了高大、坚固的特点。

  3、师:哪些词语描写了长城的备战设施?请读出。

  4、说说看:多媒体出示城墙垛子合成台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哪个是“射口、瞭望口和城台”?

  (三)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1、出示图片。师:作者站在长城上联想到什么?(学*第三自然段)

  2、师: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课文里那一句话在感叹民工的辛苦与伟大?生:略(见课文)

  3、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师: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四、升华主题

  1、师:作者最后是如何评价长城的?

  生: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2、师: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答师归纳: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能表达了赞美、敬佩之情;对伟大祖国表现了热爱之情。

  3、生齐读最后一段。

  五、抒**感

  1、欣赏一组长城图片(多媒体出示)

  2、师:长城以被写进**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之中。他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间族的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它是中华民族的根,他是中华民族的魂,他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人,它永远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3、生边欣赏歌曲《长城长》,边畅谈。

  六、师总结谈话

  长城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在当今时代,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曾经在他的词中写到:“不到长城非好汉”,抒发了一种豪迈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以后有机会可以亲自去感受一下长城的雄伟壮观!

  七、作业

  写一篇长城导游词

关于长城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词语。

  2、给文章分段,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生字词

  教学难点:

  用摘录法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谁见过万里长城?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

  二、学*首尾两段。

  1、出示第一段。说说哪些词语读重音?为什么?

  2、出示最末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你有什么问题?

  三、自学课文。

  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文。

  1、开火车读词语。

  正音:鸭绿江、了不起、为了、成为、得用

  字形:魄、嘉峪关、御、巍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按课后第2题分段。

  首段与尾段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写长城的特点,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你能不能从书上找出来?你运用了什么方法?

  3、引读。

  4、用摘录法归纳大意。

  五、巩固练*

  1、抄写词语。

  2、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3、熟读课文,读出感情。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听写词语。

  二、学*第一段。

  1、比较句子。

  (1)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建筑物。

  (2)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物。

  (3)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

  通过比较性朗读,体会意思的不同,说说差异。

  2、背诵第一段。

  三、学*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看图或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长城的气魄雄伟的?用“。”圈出来。

  [板: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长、宽、高

  赞叹](穿插自己的经验)

  2、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应该怎样读?

  3、为什么说长城“坚强、刚毅、庄重”呢?

  (作者把长城当作了民族之魂)

  齐读最后一句,重点词读出重音。

  四、学*第三自然段

  1、这么长、这么高的长城,不是几年,几十年可以完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填表:

  历史时间离现在多远怎样筑长城长城当时作用

  战国时期

  2、集体校对、订正。

  五、巩固练*

  1、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2、作业本4、5题

  [板书:19、万里长城

  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长、宽、高

  赞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3、用“巍然屹立、智慧”造句。

  4、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教学难点:

  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根据板书来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2、说说长城的建筑史。

  二、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思考:你从哪里看出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呢?

  (找出书上有关句子)

  2、汇报:

  (1)“如果……可以……”[板书]

  地球的周长有多长?(约4万公里)

  4万公里的墙需要多少石料呢?

  联系长城现在的景观、长度再说说长城的工程浩大。

  (2)施工艰难你从课文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呢?

  [板:得用多少巧妙的'方法

  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为什么要用很多种方法?

  师补充:用作长城外壳的条石,整齐,但非常重,每块重达1吨多,它们是怎样从采石头场被运到崇山峻岭之顶的呢?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这恐怕还是一个难题。我们的祖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这还是一个谜。

  相传明朝修建嘉峪关时,工匠事先计算用砖的数量极为精确,竣工时只剩下一块砖,现在这块砖仍然放在嘉峪关的小楼上,是古今建筑史上计算用料精确度的顶峰。

  说说你的感受。

  (3)“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作者用什么故事来说明它呢?谁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4)朗读指导。

  三、学*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说说段意。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者为什么不用这句话作为结尾呢?

  3、汇报。

  (“巍然屹立”、“万里”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第二句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用“血汗”和“智慧”修筑起来的,写了这两句使第三句话更显得“理直气壮”)

  4、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19、万里长城

  工程浩大如果……可以……

  施工艰难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

  得有多少人为之付出血汗和智慧


长城教学设计菁选(扩展2)

——长城教学设计菁选

长城教学设计集锦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城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生字、词语的理解可以通过课前预*,课堂提问,学生互助的形式解决。

  2.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已比三年级有了突破。在拓展阅读的时候学生通过提取有用的信息对课文进行延伸理解。

  3.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写作,因而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书写题目:比如设计广告语、写导游词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的13个生字及“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了解长城的构造和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长城的主要构和造特点。

  3.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能够向他人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和在军事上的价值。

  能力目标:

  1.学*图文对照观察法,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惯及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2.读懂课文,理解关键词句的作用、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通过阅读,形成抓住关键词句,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小练笔,深化主题,激发社会责任心,民族自豪感,号召更多的人来保护世界遗产。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讨论交流法、整合学*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所授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教学目的:本节课主要是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扫清字词障碍,了解长城相关知识和世界遗产。学*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的方式完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阅读背景资料。(了解长城和世界遗产)

  三、初读课文,学*生字;

  四、质疑,解决本课词语的意思。(通过查字典、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五、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复*导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长城》。

  2、出示长城远景彩图,让学生用打比方的句子说说长城像什么。

  二、浏览课文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长城的?

  三、精读课文

  (一)远看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3、指导朗读

  (二)*看长城

  1、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

  4、指导朗读。

  (三)长城上联想

  1、站在长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

  (四)赞美长城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

  2、教师小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因为它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长城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奇迹,所以我们应该爱护长城。

  3、此时此刻,假如你就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想对我们身边的人说些什么呢?

  4、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段。

  四、写话寄情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3、为长城写广告语。

  五、板书设计

  远看像长龙

  *看高大坚固

  17长城

  联想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地位伟大的奇迹

长城教学设计2

  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浅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惯篇”对“自主预*复*”的要求结合起来。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人文情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三是美读成诵,深入感悟。因为这篇文章是一首能参杂进不少情感的诗歌,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读课文的兴趣。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理解。进而会背诵课文。

长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驾、驶、壮、谱、创、华、丝、首、京、堂”十个生字,积累“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等词语,正确书写“壮、创、华、京、堂”五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节奏。能带着自豪的情感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3、能根据提示填空。

  4、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知道它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按诗歌的节奏,带着自豪的感情朗读诗歌。

  2、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特点的相关词语。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长城和运河的图片、录象资料。

  2、学生方面的准备:收集有关介绍我国古代发明创造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看长城图、运河图,认识长城和运河。

  (1)说出画面上所画的地方。

  (2)板书:长城 运河

  (3)运河:运河就是人工开凿的河道。

  2、揭示课题:15 长城和运河。

  二、初步感知,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句子: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1)学*生字:驾驶、壮

  (2)读句子。

  三、学*课文,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读课文,说说:诗中写到的`长城和运河是怎样的?并完成课文填空。

  填空内容: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 。京杭大运河像丝带飘落在大地, , 。

  2、指导朗读第一节。

  (1) 观看介绍长城的录像片。

  (2) 听录音,展开想象,模仿读。 (看图,做动作理解:连绵起伏和曲折蜿蜒的意思)

  (3) 学*生字:谱、创、华。

  (4) 自由练读。

  (5) 指名或分组赛读。

  3、展开想象,自主学*,朗读第二节。

  学*生字:丝、首、京、堂。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

  2、总结:长城和运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让我们牢牢地记住它们。

  3、指导背诵。

  4、拓展练*: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其他一些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想象说话: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 ,它像 ,又看到了 ,它像 。

  五、复*字词,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壮”。

  3、自行练*,书写其他生字。

  板书设计:

  15、长城 和 运河

  像巨龙 像丝带

  中华民族的祖先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

长城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这篇看图学文按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了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景,使学生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惯。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主题学*的探究任务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的`?

  2、长城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3、为什么说“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4、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学*方式指导

  1、自己和几个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来共同来开展研究。由组长给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有的负责图片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历史记载资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音像资料的收集等。

  2、选定一个研究方面,收集学*资料。可查阅书籍,也可通过老师提供的链接,查阅关于长城的网站,或者在Internet上自己用搜索引擎,收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3、分析、筛选资料,以一定的方式(例如:手抄报、演示文稿或网页)设计完成小组的汇报讲稿。

  探究1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的?

  探究2

  长城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探究3

  为什么说“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

  一个伟大奇迹?

  探究4

  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长城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一样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资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录音机。

  2.长城远景和*景的彩色幻灯片。

  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D?D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我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能够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状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一样?(上方一幅是远景,下方一幅是*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能够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取远,*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一样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资料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智慧(hui)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能够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资料。(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资料为线索定出小标题:

  (1)一条“龙”

  (2)“高大坚固”;

  (3)结晶;

  (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2、看*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貌,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能够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我的智慧完成的。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板书设计:

  长城

  远景

  观察长城

  *景

  血汗

  联想人民

  智慧

  雄伟

  赞美工程奇迹

长城教学设计6

  《长城》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长城》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十七课的内容,这篇课文的后两篇课文分别是《颐和园》、《秦兵马佣》,这三篇课文共同反映一个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这篇课文的知识目标:识记生字词不难解决。但技能目标: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情感目标:认识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自读自悟观看图片的方法,以学生的“读”为主线贯穿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议、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导读——初识长城

  1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2 、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引读课文)

  3 、交流阅读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 结合课前的预*,学生反馈)

  二、介绍长城以及秦始皇:(课件出示)

  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两千一百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下令修筑长城。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一万两千余里。

  2、看照片,认识秦始皇。

  三、课件出示长城的示意图,了解长城途经哪些省份。

  四、出示生字词,认读: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垛子 屯兵 堡垒 凝结 气魄雄伟 智慧

  五、作业超市:

  1、查阅长城的有关资料,写一篇长城的导游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

  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1、(情境体验激发兴趣:多媒体演示,观看游览长城的视频。)

  2 、交流阅读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 作者是怎样赞美长城的?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学,在书上做上批注。

  二、组织交流,讨论,重点赏析深入读——品味长城

  1 、学生自读自悟,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 、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2):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学生上台画简笔画,出示课件的图片。

  四、投入情感悟读——倾动长城 (课件出示方砖图片)

  1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 、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智慧体现在哪里? (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 、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 、读---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说说读后的感受。

  6、小结: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7 、指导感情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

  五、自由抒发激情读——赞美长城

  1 、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民族自豪感。

  2 、心里话大声说。高呼对长城的由衷赞美。

  3 、2008 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到时,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大都会来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创作一篇长城介绍词。

  请两名学生读导游词。

  六、知识拓展延伸读——深识长城

  快速默读课后“资料袋”,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教师激情讲述,出示其它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让学生大声读出它们的名字。

  七、作业超市:(出示课件)

  1 、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教师适当追问资料搜集的办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2 、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建立专用的资料袋,为后面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做准备。

  《长城》教学反思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

  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对于“一万三千多里”课文中仅仅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我感觉太单薄了,于是我设计了从两方面入手理解这个词语。一是抓住课文中“从东头的三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让学生到地图上去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让他们感受这个数字有多长。二是补充资料,曾经有一个人徒步走长城,共用了508天。这样这个数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学生心中厚实起来了。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板画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有的说似乎看到了许多人抬着一块巨石艰难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说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悬崖,有的说似乎还能看到监工用皮鞭抽打着劳工,有的说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着泪,还要在劳动,通过学生的说,我感到学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了。

  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面对这万里长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写得还是比较精彩的。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学生的朗读仍需要加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不能通过自己的语气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细致。

  2、对课堂的生成处理不是特别妥当。在给长城题词时,有一学生说:“长城,你永远都不要倒啊!”我只是敷衍了事,没能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如果能继续引申:“长城真的不会倒吗?”接着介绍长城的破损情况,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长城,效果会更好。

  3、对引导学生理解长城的巧妙设计时处理得比较肤浅。在引导学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台的时候,应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它们的作用,这也是我今天教学中的一个疏忽之处。

  长城的教学结束了,但这一课给我的触动也是比较大的,从我个人来说,我是比较喜欢这类的课文,喜欢它的大气,喜欢它的简洁明了,这也是今天对这一课反思很多的原因之一。

长城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崇山峻岭、嘉峪关、盘旋、城砖、屯兵、堡垒、打仗、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的特点,并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结合理解课文,学*作者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特点,知道他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激情导入

  1.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遗产”的第一扇窗口——长城。板书课题:长城

  师: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军事性防御工程,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象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

  2.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登——长城(指板书,生读),一起去了解——长城,一起去感受去赞美——长城!

  二、检查预*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细细地体会,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同学们,在交流大屏幕上的问题之前,老师想先检查检查大家的预*情况,看看词语是否认识了。(指名单个学生读,齐读。)

  屏幕出示词语:嘉峪关智慧凝结血汗

  瞭望口屯兵垛子堡垒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高大坚固气魄雄伟

  3、初步感知谈感受

  师:现在,哪位同学说一说,长城,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美、长、高大坚固、壮观、雄伟、气势磅礴等等。

  (学生回答即板书:长、雄伟高大坚固)

  总评:同样的长城,我们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她感受她!

  4、提纲挈领抓中心句书写“魄”字

  (1)找高度概括长城的句子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理解“奇迹”提出质疑

  作者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板书:伟大的奇迹。

  三、品读文本,深入感悟

  过渡:课文的哪些段落哪些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呢?同学们一边自由朗读一边画线批注。

  (一)品“长”,感悟气势。

  指名学生读句子,简要说感受。

  1.感受气势,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1)图片理解崇山峻岭。

  (2)动作理解蜿蜒盘旋。

  (3)指导朗读,读出长城的气势。

  2.感受“长”

  (1)抓关键词“一万三千多里”,理解长城的长。

  (2)出示长城地图,了解长城跨越省份,直观感受长城之长。

  (3)指导朗读,读出长城之长。

  3.回归“奇迹”。

  师:这样长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品结构,感受巧妙。

  1.再读文本,找长城“奇迹”之处。

  出示句子“这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城的。”2、合作学*,了解结构。

  (1)小组长带领完成学*单

  《长城》学*单

  A、按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__铺着方砖,十分*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__________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__________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B、画出长城垛子示意图,并将下列名词填入图中:(是给垛子图片还是让学生画垛子示意图?)瞭望口

  射口垛子

  (2)交流学*单,上台填表,提出观察方法,感受构造精巧。

  (3)了解从整体到局部的介绍事物写作方法

  2、观察图片,知其设计巧妙

  师:我们再来观察这个垛子,想象一下,在战争中,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

  你来评评这样的设计如何?

  师:长城用它独特而巧妙的设计,高大而坚固的身躯,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

  3、回归“奇迹”

  师:这又让我们再次由衷地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理清写作顺序

  1、远看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我们不禁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看长城,高大坚固,构思巧妙。我们由衷地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师:同样在描写长城,作者的观察点却发生了变化,你发现了吗?

  (板书:远——*)

  师点拨总结:对呀,学到这我们已经抓住了作者写长城这篇文章的第一把金钥匙,作者正是通过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以及写作方法把这样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的长城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3、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小练笔。

  孩子们,想不想用这把写作金钥匙开启一扇写作之门?

  好,老师这有一棵树,一副远景图,一副*景图,你能按照长城这篇文章的介绍方法介绍一下这棵树吗?动笔写一写。

  五、总结升华

  1、孩子们,今天,作者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让我们游览了——长城,见识了——长城,赞叹了——长城。

  2、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

  出示:(配乐,不读)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两句话表达出来。

  3、是呀,一句句话语,汇成了一首对长城的赞歌!

  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理解和感受了长城的雄伟气势以及高大坚固。下节课作者还会从另一个角度带领我们去理解——长城。

  【板书设计】

  长城

  伟大的奇迹

  远────→*﹛整体部分

  (长、雄伟) (高大、坚固)

长城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城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写作特点。

  4、通过学*,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

  2、学生准备:

  广泛搜集长城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民间故事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信息,资料共享

  1、师:据报道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斯特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辩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的工程。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项是我国的一项伟大的工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长城)

  关于长城,你们还知道些什么呢?请大家展阅和简介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长城的资料和信息。

  2、师:大家的课前准备工作令老师相当满意。对于长城,你们都有了相当的认识和了解。下面,我们来读一篇专门描写长城的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板书课题:

  长城

  二、充当导游,感知课文

  1、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课文:

  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明白处做记号。

  2、组织学生谈读后感。

  3、师:看来大家的感受和老师一样,这篇《长城》真是景奇文美呀,稍作加工,便能成为绝佳的解说词。大家知道吗,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去游览这个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作。谁愿意充当小导游,把长城介绍给大家?

  (在学生试着解说时,教师提醒其注意生字、新词读音,并帮助其梳理解说词的结构,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材料的能力。)

  4、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练读课文:

  初步读出语言的灵魂感,然后在全班自由展读,互评提高。

  三、观察远景,感受雄壮

  1、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

  请大家看这张图,试着用一句话来描述。

  (学生描述长城的雄伟时,教师提示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形象和更有吸引力。)

  2、师:这张图是在飞机上拍摄的,从中可以看出长城从远处看的一个大概模样。同学们的描述各有特色,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请大家齐读第一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词语来概括长城从远看的模样,并让学生对照图片体会蜿蜒盘旋的意思。

  4、让学生思考:

  作者说长城像条龙,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从龙字中体会出作者对长城的敬重之情。)

  四、*看长城,剖析结构

  1、在飞机上鸟瞰可长城后,作者又来了长城脚下,对长城进行了一番*距离的考察。我们接着看课文,思考一下:

  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长城的哪些建筑?

  学生读书后回答。

  2、课件出示长城*景图:

  让学生走上讲台,对照图介绍课文第2段的内容。师生共评,归纳出长城各建筑的特点。对于跺子、瞭望口和射口这三个部分,学生可能认识不够清楚,教师可以用图示来讲解。

  3、讨论: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长城的构造的?

  作者先写整个长城高大坚固,再写城墙顶,接着写城墙顶上的跺子,垛子中的'射口和瞭望口,这是先整体、后部分的说明顺序。

  4、让学生就这一段内容发表感想,体会长城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第二课时

  一、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1、学生齐读第3段。

  2、范读: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作者为什么会想起长城的修建者?

  3、提问:

  从哪里可以看出修建长城的艰难?

  4、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5、全班交流: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来修筑长城的?

  二、品味长城,升华情感

  1、指名朗读最后一段。

  2、师:他读得怎样?有没有人觉得自己比他读得更好?

  学生自告奋勇地朗读。

  3、师:老师从大家的朗读中听出大家将气魄雄伟和伟大读得特别的重。谁能告诉我,你在读这句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说出自己是带着自豪的心情来读这句话的。再请大家带着无比自豪的心情齐读这一段。

  4、师:长城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建筑,它甚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外国人一提起中国,首先想到的通常就是长城。由于古代的统治者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外敌的入侵,使得长城被赋予了一种自强不息、抵御外辱的精神,有了护国安邦的使命。它被印上了人民币(课件出示一元纸币的长城图像),被写进了**,为无数文人墨客所歌颂。下面让我们唱起**,去感受长城的豪迈,去体会中华儿女的气概吧!

长城教学设计9

  设计思想: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学*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除了认识长城是我国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外,还要学*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进行观察,即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以及学*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让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2;第二课时完成目标3.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重点是图文结合,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二课时重点围绕“伟大的奇迹”,展开联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难点是学*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进行观察,进行表达。第二课时难点是想象建造长城的艰难,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搜集长城相关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题。

  1、谈话,激发兴趣

  幻灯片:“世界遗产”

  提问:你怎么理解这个词语?交流后提出学*任务:阅读语文书第81页,把答案画上横线。

  2、主题导入

  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五单元的学*,学*我国的“世界遗产”。第一篇文章介绍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长城。

  3、齐读课题。长城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会被列入“世界遗产”?观察课文插图寻找答案。

  二、观察插图,学文。

  1、学*观察顺序

  提问:书中的两幅插图,为什么拍出的效果不同?拍摄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引导学生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点不同,观察到的内容也不同。

  教师板书:按顺序。

  2、补充问题。

  幻灯片出示:远看长城,你看到了什么?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要抓住主要事物,有重点去观察,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预计学生观察结果:(长、弯弯曲曲、崇山峻岭)

  3、文中第几段对这幅图进行了描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学生明确写文章也要有一定的`顺序。

  4、男女生分别朗读第一段。思考:课文是如何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写出来的?作者写清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不仅写出了长城很长,修筑在崇山峻岭之间,弯弯曲曲的样子,还写出了长城的起止点,具体长度。

  教师可通过幻灯片出示地图上长城跨越各个省市的图片,加深理解。也可以通过换把13000里换算成650万米,联系学生课间操跑过的路程1000米,用时4分钟,告知学生跑完长城需要我们连续不断奔跑47小时。

  5、再次默读第一段,思考:这样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板书:打比方列数字长气势雄伟

  6、小结后过渡:语言的魅力来自于表达的技巧。咱们的汉语,简简单单一个字词都有着丰富的含义。这个建筑之所以被成为“长城”,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引导学生名字的由来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长度,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城墙。

  7、从“墙”字入手,了解长城的设计巧妙。

  提问: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墙?在纸上用简单的图形表示。长城的墙是什么样的?观察第二幅图,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并说说自己画的内容。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要抓住抓住事物的特点,画出长城与我们家的围墙的不同点来。

  8、课文哪个段落对长城的设计做了具体介绍?请读一读,比较自己的描述,学*作者的写作方法。

  文章不仅按顺序写清了长城的构造,还把设计的好处也写了出来。

  9、小结:要求学生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的学*,思考:这课的学*让你们对长城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请用上“不仅------还-----”这对关联词语练*说话。

  10、设置悬念:长城被评为世界遗产,不仅仅是因为它高大坚固、气势雄伟、设计巧妙,还因为什么?下一节课揭示谜底。

  三、布置作业,练*表达。

  1、谈话导入:回顾课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长城的特点介绍给我们的?

  2、学生小结:由远到*、打比方、列数字(按顺序抓特点)

  3、创设情景:文明校园申报需要大家说说我们的校园,我们选一个校园中的景观——升旗台,进行介绍。

  4、范文呈现。

  校园的升旗台

  进入学校大门,就看到庄严,肃穆的升旗台。

  远看升旗台,在阳光照射下,旗杆闪闪发光。有风的时候,鲜艳的***在旗杆顶端迎风招展,这让我到国家那革命烈士们付出了生命,才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看升旗台,往上走四个楼梯,就到了升旗台上,升旗台呈长方形,大约长十米,宽四米,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显得严肃、庄重。在升旗台正中间有一个正方形台子,也是大理石做的,旗杆就矗立在上面。旗杆是用不锈钢做的,比四层教学楼还要高。旗杆下面是粗的,越到上面越细。

  升旗台的两边镶嵌着美丽的花坛,花坛成“S”形,花坛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花坛里面种着六棵笔直的桂花树,桂花树旁边种着几棵无名的紫色小树。花坛的外围种着一行四季青,春天来了比盆栽的映山红更有精神。每到八月,桂花开了,香气扑鼻,整个升旗台被香味包围着。花坛中的花都开了,让升旗台显得更加美丽。

  这就是我们校园的升旗台,它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昌河小学。

长城教学设计10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建议】

  1、布置课前收集有关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

  2、经过自己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我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

  ⑴ 让学生自己初步读文,理解每一句话,再弄清各自然段的大体意思。

  ⑵ 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让学生填空如下:

  这样( )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 )。

  让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依据。再一次仔细去默读课文。

  ⑶ 同学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读出长城的气魄雄伟。

  【教学设计】

  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去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为什么说长城的气魄雄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学生仔细读文,找出有关的语言。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呢大家想过吗?让我们来作个比较大家就明白了。从阳泉到荫营只有12里,13000多里是12的多少倍呢?1000多倍,大家想一想这有多么长啊!

  课文中这样的数字很多,学生们可能对这些数字感知得不够清楚,如果老师能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就能更好地理解长城的气魄雄伟这一特点。

  【资料袋】

  全长一万三千多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长城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绵延不绝。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到北京游览的必到之所,迄今为止,已有包括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在内的三百多位世界知名人士曾登上八达岭一览这里的山河秀色。

  【练*设计】

  让我们来当导游来介绍一下长城好吗?

长城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⑴ 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惯。

  ⑵ 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

  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

  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

  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

  (打出幻灯片)

  ⑴ 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景。)

  ⑵ 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⑶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

  (长和高大)

  ⑷ 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它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

  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

  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

  (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

  (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⑴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⑵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景图:

  ⑴ 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⑵ 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⑶ 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

  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嘹望、射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⑴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

  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⑵ 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景: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嘹望射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五、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

长城教学设计1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

  听写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二、学*课文

  1、学*第1、2节

  (1)课文录音,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

  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

  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感。

  (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 曲 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 动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市 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像绸带) 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课后反思:

  长城和运河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一点愧疚

  在指导学生看长城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班上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这个火只有在今天下午找时间补了。

长城教学设计13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要求:学*生字、新词;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能力要求:在学*中展开联想;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一边朗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理解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具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刚刚欣赏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的美景,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神奇。今天我们又将一起登上长城。那些同学去过长城?

  2、请几位同学说说长城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书上的词语)

  3、出示中国地图,找出长城的东西端各在什么地方?长城经过哪些地方?

  二、介绍长城

  三、仔细看图,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

  四、自学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五、学*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老师肯定学生发言。这段是作者从远处看长城,是从整体上看长城像一条长龙,突出了长城的长,请同学一块读读这段。

  第二课时

  一、学*第二自然段

  1、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登长城,站在雄伟的长城上看看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位同学做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吧!读读这段课文。听的同学从文中找一个词来概括长城给你的印象。

  2、大家说得真好!下面我们边看图边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小结:本段具体地给我们介绍了长城的结构,从长城的建筑材料,城顶的样子,城墙的外沿的垛子,射口的构造和作用,城台的样子和作用等方面做了具体说明。同学们在学*过程中如同实实在在看到了长城,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站在这样的长城上,作者想到很大,下面我们一起学*第三自然段。

  二、学*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己读课文,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

  三、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你对“伟大的奇迹”如何理解?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补充相关内容,加深对“伟大奇迹”的理解。

  四、出示相关图片,把感情融入课文朗读。

  五、喜欢哪一段课文?尝试背诵。

长城教学设计14

  【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学*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5、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学*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媒体课件──生字,长城图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出示课件长城图,简介长城;揭示课题

  简介──对于长城,同学们了解多少?

  (请学生先说)

  师简介──要点:

  知道长城修筑年代的久远,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是中国人民的骄傲等。

  揭题,读题。

  二、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

  要求自学生字新词,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一起读:

  要求互相正音,读通课文。

  三、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了解“崇山峻岭”“屯兵”“盘旋”等词的意思。

  2、课文:

  指名读,结合正音。

  3、让学生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四、学生再读课文──读通、读熟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自然段大意;质疑释疑

  1、读课文,形式由学生自己选定。

  2、默读,要求:

  ⑴ 思考:

  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注意一二自然段作者的观察点。)

  ⑵ 用笔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等:

  批注上自己不懂的,想要解决的问题。

  3、同桌之间或四人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4、反馈学生默读思情况及质疑情况,师视情引导、评价。

  5、让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写字

  再认读生字;简单指导,学生动笔写。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思考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及课后第二题。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教学的过程努力做到“以读为本,以情为线”。做到以读导情,以读悟情,以情****,把读与思考,读与理解,读与想象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与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出示课件长城图,揭示课题、读题。

  二、让学生自由读一遍课文,为后面的读文学*打下基础,回顾初读感知的课文内容

  三、学*课文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

  分段指导阅读:

  1、第一自然段:

  目的:

  通过引导学生读,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长”及气势雄伟的特点;初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⑴ 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自个选择读的方式练*读;师巡视指导。

  ⑵ 指名读,齐读等,适时评价引导。

  ⑶ 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2、第二自然段:

  目的: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及作用,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⑴ 男生和女生交替着读,初步了解内容。

  ⑵ 学生默读,想一想:

  每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先同桌互说,再指名班级交流(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及构造特点)。

  ⑶ 质疑。

  (让学生了解长城此结构特点的作用,从而感受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

  ⑷ 通过引读,加深理解。

  3、第三自然段:

  目的:

  通过读与想象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⑴ 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⑵ 通过引导读,再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⑶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带点词“多少”“才”,理解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万里长城。”

  让学生感受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第四自然段:

  目的:

  通过读与说(议)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雄伟气势,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⑴ 齐读。

  ⑵ 根据课文内容(可引导从一、二、三段找一找)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⑶ 让学生同桌互说,再在班级交流。

  四、总结

  1、出示名人赞扬长城的语句,让学生读,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五、作业

  1、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为长城写一个导游词。

  3、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等资料互相交流,进一步了解长城。

长城教学设计1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词语。

  2、给文章分段,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生字词

  教学难点:

  用摘录法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谁见过万里长城?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

  二、学*首尾两段。

  1、出示第一段。说说哪些词语读重音?为什么?

  2、出示最末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你有什么问题?

  三、自学课文。

  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文。

  1、开火车读词语。

  正音:鸭绿江、了不起、为了、成为、得用

  字形:魄、嘉峪关、御、巍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按课后第2题分段。

  首段与尾段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写长城的特点,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你能不能从书上找出来?你运用了什么方法?

  3、引读。

  4、用摘录法归纳大意。

  五、巩固练*

  1、抄写词语。

  2、作业1—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3、熟读课文,读出感情。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听写词语。

  二、学*第一段。

  1、比较句子。

  (1)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建筑物。

  (2)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物。

  (3)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

  通过比较性朗读,体会意思的不同,说说差异。

  2、背诵第一段。

  三、学*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看图或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长城的气魄雄伟的?用“。”圈出来。

  [板: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长、宽、高

  赞叹](穿插自己的经验)

  2、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应该怎样读?

  3、为什么说长城“坚强、刚毅、庄重”呢?

  (作者把长城当作了民族之魂)

  齐读最后一句,重点词读出重音。

  四、学*第三自然段

  1、这么长、这么高的长城,不是几年,几十年可以完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填表:

  历史时间离现在多远怎样筑长城长城当时作用

  战国时期

  2、集体校对、订正。

  五、巩固练*

  1、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2、作业本4、5题

  [板书:19、万里长城

  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长、宽、高

  赞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3、用“巍然屹立、智慧”造句。

  4、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教学难点:

  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根据板书来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2、说说长城的建筑史。

  二、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思考:你从哪里看出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呢?

  (找出书上有关句子)

  2、汇报:

  (1)“如果……可以……”[板书]

  地球的周长有多长?(约4万公里)

  4万公里的墙需要多少石料呢?

  联系长城现在的景观、长度再说说长城的工程浩大。

  (2)施工艰难你从课文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呢?

  [板:得用多少巧妙的方法

  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为什么要用很多种方法?

  师补充:用作长城外壳的条石,整齐,但非常重,每块重达1吨多,它们是怎样从采石头场被运到崇山峻岭之顶的呢?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这恐怕还是一个难题。我们的祖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这还是一个谜。

  相传明朝修建嘉峪关时,工匠事先计算用砖的数量极为精确,竣工时只剩下一块砖,现在这块砖仍然放在嘉峪关的小楼上,是古今建筑史上计算用料精确度的顶峰。

  说说你的感受。

  (3)“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作者用什么故事来说明它呢?谁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4)朗读指导。

  三、学*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说说段意。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者为什么不用这句话作为结尾呢?

  3、汇报。

  (“巍然屹立”、“万里”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第二句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用“血汗”和“智慧”修筑起来的,写了这两句使第三句话更显得“理直气壮”)

  4、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19、万里长城

  工程浩大如果……可以……

  施工艰难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

  得有多少人为之付出血汗和智慧


长城教学设计菁选(扩展3)

——《长城》教学设计菁选

《长城》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城》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长城》是教科版语文四年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设计理念:

  情境创设熏陶感染,师生对话激**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惯。

  2、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长城的构造。

  3.通过读文讨论和视频欣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课件出示组图)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攸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代历史文化遗迹众多,而在这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当中,有一座我国古代的建筑物,它就是让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长城。一提及长城,赞叹之声往往不绝于耳。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说过:长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孩子们,做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听了这样的评价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那么,今天王老师和大家去登——(生齐读:长城),一起去看——(生齐:长城);一起去游——(生齐: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长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观察顺序来描写长城的?

  3.师出示远看和*看两幅长城图提问:哪一幅是远看长城,哪一幅是*看长城呢

  三、远看长城

  1.齐读第一段,图文结合,思考:远看长城像什么?师引导学生体会远看长城,引导学生理解休会重点句子“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作者是在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像一条长龙(把长城比喻成长龙,可体会到其长什么,从体态上有什么特点呢?有个词用的生动而准确!蜿蜒盘旋有气势,弯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2.相机体会列数字方法,全长六千多千米,一万多里啊!孩子们,被称为“万里长城”名副其实。

  3.如此之长的长城是用什么材料建成的呢,长城又具有怎样的构造呢?让我们走*上城.

  四、*看长城

  1、快速浏览课文第2段,看看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看长城的感受。(高大坚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长城高大坚固? 请自由读第2段,边读边画。(师从建筑材料坚固,城墙宽阔,巧妙的构造三方面来引导)

  (2)引导学生弄清长城的构造和作用,能在相应的图片上指出位置,在此聘请小小解说员。

  2、看了这样的设计你有什么样的想法?

  五、产生联想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很自然的想起什么?谁?(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作者不但想起了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而且还对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读句子。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呢?(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师随生发言相机引导。是因为:①条石多,多到"数不清";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③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④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师:那是一个科技非常落后的年代;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是一个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年代。这样一个年代,要修建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你想容易吗?(齐:不容易)简单吗?(齐:不简单。)指导学生读出这个不容易、不简单

  3.师:是啊,同学们,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一块的砖头和条石砌成的,不如说是由一个一个鲜活的生命铸成的。这个里面有多少汗水;这个里面有多少鲜血;这个里面有多少生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师配乐朗读)再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老师总结谈话。

  师:真好!同学们,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想看看吗?(生齐:想)请看——(出示课件:展示长城各方位的视频影片)

  师:(深情地)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万里长城;这就是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这就是建筑年代久远的万里长城;这就是工程浩大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施工艰难的万里长城;这就是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所建成的万里长城。这就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永不低头、永不流泪的万里长城;这就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万里长城;这就是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万里长城;

  师: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现在,我们可以骄傲和自豪的对全世界说,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让世界听到你的声音。

《长城》教学设计2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这是什么建筑?你了解关于长城的哪些知识?

  总结: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千百年来,雄伟而壮丽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考古专家、文人墨客以及中外游客。他们千里迢迢、历尽奔波来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奥秘,盛赞它的伟大。

  我国研究长城的专家罗哲文以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描述了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我们一起来学*罗哲文的对联——《长城赞》。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对联,想一想:从对联的结构上看,有什么特点?

  2、指名读

  3、汇报

  (1)指名回答并举例说明。

  (2)总结: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式相同、有很多相对的词语,这都是对联的特点。

  (3)合作读

  【过渡】对联这种特殊的形式,让我们读起来很有韵味。然而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三、精读课文

  (一)上联

  1、默读上联,从中你明白了什么?你是从哪知道的?边读边写一写。

  2、汇报

  (1)第一句

  a、引导:修筑长城经历了哪些年代?【适时板书:两千年】(出示小资料)

  b、这么长的时间,作者没有泛泛地去写,而是用了几个字巧妙地连接起来,是哪几个字?画一画。(出示重点字变色的句子)怎样读才能让人感受到历史悠久?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第二句

  a、你明白了什么?【适时板书:费尽移山心力】

  b、想象一下修筑长城时会遇到什么困难?

  c、(出示句子)“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与“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用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哪句效果更好?为什么?

  d、齐读这句话

  【过渡】修筑长城,一砖一瓦,一土一石都费尽人民的心血,数不清多少人为此献出了自己毕生的力量,然而当年的艰辛,创造了伟大的奇迹,我们引以为豪!

  (3)第三句

  a、(出示长城图片)看了如今的长城你想说什么?

  b、雄伟的长城是中华民族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齐读第3句话。

  3、我们学*了上联,作者从时间方面介绍了长城,了解了无数劳动人民,费尽毕生心血修筑了长城。让我们带着自豪,带着对劳动人民的敬佩,齐读上联。

  (二)下联

  1、自由读下联,思考:作者写了长城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汇报

  (1)长城经历了哪些地方?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什么?【适时板书:十万里】

  (2)“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出示图片)理解“长龙烽垛、雄关隘口”

  (3)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升华

  1、每次读起这幅长联,我们心中都会涌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罗哲文独具匠心的用对联的形式抒发对长城的赞美之情。此时此刻,学了课文,你一定也有很多话要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对长城的赞美之情写下来。(出示图片)

  2、配乐齐读对联

  3、齐读板书,加横批。

  四、作业

  同学们,抚今追昔,有许多文人墨客喜欢用对联的形式来赞颂祖国的名胜古迹,请搜集相关的对联。

《长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看到的长城的样子。

  3、知道长城很雄伟,产生喜爱、赞美长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知道长城很雄伟,产生喜爱、赞美长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第21课,齐读课题《游八达岭长城》

  二、复*词语(课件出示)

  八达岭 起伏弯曲 伸向远方 其中 很宽 知道 巨龙

  游览 雄伟 并排 台阶 敌人

  (1)指名读;齐读。

  (2)用上面的一、两个词语说一句与长城有关的话。

  三、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汇报,顺势而导,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可能会汇报知道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汇报哪里,老师就指导学*哪里)

  (1)“长城真雄伟!”

  ①长城怎样雄伟?在书上找到并读一读。

  指导理解并读好:

  “高高的城墙建在山上,起伏弯曲,伸向远方。”

  “妈妈告诉我:‘长城全长一万多里,所以叫万里长城。我们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②听着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长城真雄伟啊!它有什么特点?可以用哪两个词来概括?(板书:高长)

  ③(出示八达岭长城图片,学生欣赏)自己再读读这个自然段,把长城的雄伟读出来!(指名展示读)

  (2)城墙上面很宽。

  从哪里看出长城很宽?(板书:宽)在书上找到并读一读。

  指导理解并读好:

  “城墙上面很宽,能并排跑五六匹马。”

  师介绍:“并排跑五六匹马”的宽度大约相当于教室的宽度。

  (3)长城是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

  ①是从那句话知道的?(板书:防御)找到并读一读。

  指导理解并读好:

  “长城是古人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如果发现了敌情,就在烽火台上点起烽火。远处的人见到烽火,就知道敌人来了。”

  ②(课件播放烽火台)这就是烽火台,在通讯手段很不发达的古代,烽火台承担着报告敌情的重要任务。

  ③(指着板书提问)小作者先介绍了长城的雄伟——它高、长、宽,然后介绍长城是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介绍顺序可以颠倒吗?

  (4)小作者认为长城伟大。

  ①指导理解并读好:

  “我站在高高的长城上,向远处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

  (看长城图片,体会长城像巨龙)师讲解:“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动物,是吉祥、和谐、长久的象征,全世界的华人都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的象征。师范读此句,然后学生齐读。

  ②引读:“我不禁高声赞美长城真伟大!”

  3、朗读全文。

  (1)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

  (2)指名配乐朗读。

  4、理清写作脉络。

  《游八达岭长城》是一篇游记,小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指名回答。

  师指导概括出顺序:来到长城脚下登上长城在长城上远望

  四、你看到过长城吗?说说你看到的长城什么样。

  1、(再放长城录像)先再回忆、思考

  2、指名说,适机指导。(指导学生能按顺序说两三句完整的话。)

  五、布置作业。

  去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故事、传说,回来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游八达岭长城

  来到 雄伟 高

  长 防御 伟大

  登上 宽

  远望 巨龙

《长城》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生字

  1、学*会认的字。

  2、学*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CAI出示第一幅图:

  ⑴ 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⑵ 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⑶ 小组讨论,并说说。

  2、CAI出示第二幅图:

  ⑴ 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⑵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⑴ 小声朗读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⑵ 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

  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五、巩固练*

  1、复*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

  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⑴ 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⑵ 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一是使学生感受到“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二是感受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3、下面是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美国前总统里根)

  四、巩固练*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五、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形态 像条长龙

  城墙顶上 气魄雄伟

  长城 构造 高大坚固 城墙外沿

  方形城台 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凝成

《长城》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长城并不陌生,但是只限于名字而已,课前应多加以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长城资料 ,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长城

  1、揭题:

  出示多媒体长城图片,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设计理念: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板书课题:长城

  2、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引读课文。

  二、欣赏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长城的感受。

  2、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图文对照,感知长城

  教师指导观察图,让学生感受画面。

  师:看完画面,你们想说点什么?请谈谈自己独特的感受。

  生:长城气魄雄伟,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大的方砖与条石。我多么想站在长城上,与小伙伴们互相呼应,体验一下古代军人打仗时的那种豪气。

  生:那么长的长城,劳动人民是怎么建造的呀?得花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呀?

  生:古代劳动人民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呀?

  师:大家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现在一定很想知道有关长城的情况,那么就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课前布置过的)。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看、听、想产生了富有个性化的表象、体验与疑问。课前布置搜集,课中注重展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四、重点赏析,品味长城

  1、学生自读自悟: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⑴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⑵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设计理念:学生结合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增强学生的美感,达到学科整合的作用。)

  3、学*第三自然段。

  (1)体会几个动词,用词语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在长城上,( )着脚下的方砖,( )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站、踏、扶”说明作者身临其境。可以用“情不自禁、不禁、油然而生”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2)体会修长城的艰辛,古代劳动工具的落后。更加突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块条石两三千斤重,拿班上最重的学生比较。工具的落后,工程的艰辛(拓展)联系“崇山峻岭、一万三千里”理解。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智慧与力量)指导朗读。

  (3)具体分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体会修建长城的艰辛,表达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

  4、小结: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课文。)

  五、自由抒情,赞美长城

  1、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民族自豪感。

  2、心里话大声说。高呼对长城的由衷赞美。

  3、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大都会来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创作一篇长城介绍词。

  (设计理念: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六、知识拓展延伸

  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如:***词中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等。教师适当追问资料搜集的办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2、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读一读“资料袋”,激发探究兴趣。 建议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

  七、结束语:

  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八、板书:

  17 长城

  远看: 一条长龙《长城》

  城墙──很宽

  气魄雄伟 *看: 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伟大的奇迹

  城台──互相呼应

  联想: 血汗智慧

《长城》教学设计6

  一、启情导入

  1.出示带背景音乐的长城图片。

  2.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为什么说长城是雄伟的?让我们一起走进17课《长城》齐读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方砖、间隔、屯兵、堡垒、打仗、扶手、智慧、气魄、望口。

  (1)自读。(2)指名正音。(3)指名领读。(4)开火车读词语。(5)交流预*情况:关于这些词语你还有哪些收获?让学生纸条展示。

  3.汇报:读懂了什么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

  三、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大意

  1.课文中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的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指名读,读出感情,全班读。

  2.提问: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请学生谈一谈。

  3.全班再来齐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教师归纳总结。――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到课文里找一找课文中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

  四、再读课文,学生默读、汇报,学*具体内容

  第一自然节: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板书远景,长、弯)

  引导学生抓住“远看”“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观察的位置以及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雄伟的气魄。体会比喻手法的好处)

  2.列数字“一万三千多里”的作用。

  第二自然节(建筑材料、作比较、军事作用、形态)

  1.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板书*景,高大坚固)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2.情境体验,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动手找一找。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象,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这篇课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学生找一找。

  (1)结合第一、二自然节你有什么发现?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呢?(从远到*)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三自然节自由读。

  1.中心句(除了最后一句以外)。

  中心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一句话连续使用了几个动词,请把它们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此刻自己“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这时你会想起什么呢?

  3.“多少劳动人民……”这个句子用了一组关联词“多少……才”,请学生用这组关联词语造句。说说在这里使用这组关联词语的好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气读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吗?指导读第三自然节。

  4.(过渡)建造长城真的很不容易,于是作者忍不住赞叹到“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的意思是?去掉这个词语再读这个句子,学生谈感受。

  (过渡)啊!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气魄雄伟的建筑,你自豪吗?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来读读课文最后这个句子吧。

  五、反馈整体

  通过这节课学*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长城》教学设计7

  教材依据:

  设计思想: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何让语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上网搜集长城相关图片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xx年,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吗?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篇新的课文《长城》。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请同学们看录象(播放长城配乐范读的录象),边听边看边想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朗读课文,体会特点。

  (一)学*第一自然段:

  1、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2、什么是蜿蜒盘旋?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长城的雄伟气势)

  3、指导朗读

  4、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作中需要学*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远处)

  (二)、学*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建筑材料、垛子、方砖)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3、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

  4、既然是作为防御的城墙,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还有什么特点么?(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垛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5、在这段描写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6、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处)

  教师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长城,并详细说明了长城的特点和用途。

  7、播放长城*景录象,指名当导游的同学介绍长城。

  8、听了他的讲述,大家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学*第三自然段。

  (三)学*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点名朗读)

  (四)学*第4自然段

  1、此时此刻,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你理解了么?(学生发表见解)

  四、品味长城,升华情感:

  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长城是那样绵延千里: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现在我们共同唱起**来结束本文吧!

  五、板书设计:

  长城

  远看:气势雄伟长龙一万三千多里

  观察

  *看:高大坚固垛口了望**口城台

  触景:长险多重难

  联想

  生情;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赞美:伟大的奇迹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文章,四年级的训练重点是读文章想画面,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略这方面的训练。而这节课欠缺的环节就是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同时,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画面。而把指导有感情朗读,和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设计“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应该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让学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脑中形成具体的表象。教师借用资料激情导入,让学生对长城有一定认识,在此基础上研讨课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课文内容生成解说词,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握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同时又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材料的能力。对照插图读文,让学生对长城的外貌有一个整体印象,并通过抓住"蜿蜒盘旋","像一条长龙"等词语初步从读中悟情。同时也初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只要教师放权学生,并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完全有这个能力的。这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同时学*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而且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学*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再用语言激情去感染,带动学生,学生在文本中感悟激情。最后让学生齐唱**,这样学生在歌声中很自然的就感受到长城的伟大,同时也激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热爱的情感,情感得到升华。]

《长城》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课文,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激发探究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他们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惯。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资料,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挂图。

  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自学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破题入手,字面理解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长城图这就是长城

  2.每年来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请看图,沈老师也两度登上长城,分别是91年和20xx年。

  来长城的游客中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他们游览了长城后,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请看: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指名读一读齐读

  读着这些外国元首送给咱们长城的题词,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长城的直觉梳理

  1.通读全文

  师:请大家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来一起学*《17

  长城》。

  在学*课文之前先要把这些词读正确:

  峻峪屯

  这是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词语,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

  下面就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做到不漏读、不错读,并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长”,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城”?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交流反馈:

  长: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城: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从什么地方看出作者登上长城?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接下来的三、四自然段是写什么呢?指名读

  这些是作者看到的吗?是作者的联想和感受。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对长城进行观察的?鸟瞰长城是远景——*观城墙是*景,作者从远到*地观察长城。

  文章又是按怎样的结构安排的?先描写鸟瞰长城,再描绘*观城墙,最后写自己的联想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语感理解

  下面我们随着作者的游览顺序来细细地读读课文

  1.请看图片(长城远景图)

  我们*时描述群山状态时,会用到哪些词语?(峰峦起伏重重叠叠、崇山峻岭……)简笔画

  建筑在群山之巅的长城,随着山势的走向,长城是怎样的状态呢?(蜿蜒起伏盘旋、起伏迂回、连绵不断、气势飞扬)简笔画

  请你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你想读出长城的什么?(长蜿蜒盘旋)(至少三人)

  长龙的比喻理解明长城图

  师补充:简介长城的历史长城经过的九个省市自治区,感受长城的长。

  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部分,把长城的长、长城的蜿蜒盘旋的.气势读出来。

  2.学*第二自然段

  导语: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我们随着作者走*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指名读,思考:我们随着作者登上长城*看长城,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高大坚固气魄雄伟都可

  材料:条石城砖

  高大:五六匹马可以并行,我们并不熟悉马,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是5、6米宽;高有8——10米。(与教学楼比较)

  你了解课文中写到的关于长城的一些特定的词语吗?

  什么是城台、垛子、射口、瞭望口?

  画一截高大雄伟的长城,指出垛子、射口、瞭望口等具体的位置形状。

  这些部位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联想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学*作者联想部分

  作者也是与我们一样,他也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他还联想到什么?

  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凝结而成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万里长城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四、小结

  游览了万里长城,你想对谁说?说什么?

  五、作业

《长城》教学设计9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教《长城》这一课,教师、学生都要主动提前搜集资料阅读,这样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整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了解“世界遗产”。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长城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本图片)这就是长城。我们知道,“长”指物体形状的长度,“城”特指城墙,那么多长的城墙才被称为“长”城,这长城又是什么样的“城”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课文《长城》。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画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做到不漏读、不错读。

  2、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峻、峪、屯”等。

  2)根据自己的预*,你弄懂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词语的意思。(指名反馈)

  重点指导“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理解。

  三、字面理解课文,师生合作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感悟语言、运用语言。以言语学*为宗旨,教师引领学生从感悟语言的表达形式入手,到领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丰富语言仓库的储存。

  师范读课文,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1)听了师的朗读,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找词语,也可以说自己想出来的词语。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长城?

  由远到*,整体到部分(板书:远——*)

  四、再读课文,图文结合

  1)哪幅图和哪个自然段分别是作者远看、*看长城的?

  2)指名读图文相对应的自然段。

  师指导学生读难以读通的句子。

  五、小结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长城,明天我们再具体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及作者的联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个古代建筑:她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无数劳动人民为了修建她付出了血汗甚至生命;她历经了两千年的风雨至今仍然屹立在祖国的北方;她是中国人民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她是中国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代建筑之一;你们知道她的名称吗?

  对,是长城。***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必须认识长城,了解长城。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深入了解长城。

  二、学*第一自然段。

  1、读课题。

  2、看图。师: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课文中的哪一自然段描述了图上的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4、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作者的观察点离长城*还是远?)(换成长蛇好不好?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板书:远看一条长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成语中有望子成龙、龙腾虎跃、龙马精神。蛇就差远了,虎头蛇尾、蛇鼠一窝。

  5、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6、看图识“万里长城”。(体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步行要花多少时间?(大概67天)

  7、指导朗读。同学们,你们能用那些词语形容长城?(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放开品读。通过读,使文本意旨触摸学生的心灵,让文本语言激荡学生的精神,引**感共鸣,产生感想,走进文本认识长城、体验长城的气概。

  过渡句:师: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气势雄伟。*观长城,作者又看见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长城由哪几部分组成?

  1、长城由哪几部分组成呢?(城墙、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画示意图,让学生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在图片上指出城台。城墙的外沿是哪边?即敌人进攻的方向。

  2、城墙顶有多宽?(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像很宽的马路。举例说明五、六匹马可以并行,相当于教室的宽度。)

  3、瞭望口、射口和城台有什么作用呢?

  4、学到这儿,同学们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拓展烽火台在军事上的作用)

  5、八达岭上的这段长城,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形容?(板书:高大坚固)

  师:高大坚固的长城,成为北方游牧民族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从而保护了华夏文明世代传承,生生不息。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再一次体会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过渡句:***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知道我们班有没有登上长城的英雄好汉?

  站在长城上,你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联想。

  三、学*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导”的过程,更关注学生课堂内外学*的状态,促进师生在课堂上积极有效、积极互动,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让学生感悟到怎样才是课内外结合。

  1、体会几个动词,用词语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在长城上,()着脚下的方砖,()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站、踏、扶”说明作者身临其境。可以用“情不自禁、不禁、油然而生”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2、体会修长城的艰辛,古代劳动工具的落后,加上地形的险峻,更加突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一块条石两三千斤重,拿班上的学生体重比较,相当于多少位学生的体重。工具的`落后,工程的艰辛(拓展想象)修建长城时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学生根据搜集的材料或课文的句子,汇报自己想到的画面。

  联系“崇山峻岭、一万三千里”理解。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智慧与力量)指导朗读。

  3、具体分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体会修建长城的艰辛,表达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

  4、指导朗读。理解、初读、指名读、示范读、配乐读。

  四、总结:师: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什么是奇迹?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各国领导人对长城的赞叹。(展示)

  这也是长城毫无争议地、顺利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之一。

  五、拓展。

  (设计意图)教材只不过是教师和学生的凭借,应该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更开阔的天地。

  1、长城的*况,呼吁保护长城。

  2、课外收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长城》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看图学文。它由两幅长城的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可依自然段分成四部分阅读。第一部分,配合第一幅图,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部分,配合第二幅图,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看长城;第三部分,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预设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课程理念】

  1、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2、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录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初识长城

  1、揭题:

  出示多媒体长城图片,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设计理念: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板书课题:

  长城

  2、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

  引读课文。

  二、欣赏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你对长城的感受。

  2、学生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图文对照,感知长城

  教师指导观察图,让学生感受画面。

  1、看第一幅图:

  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观察图时,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

  2、看第二幅图:

  说出你从图中看到了些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学*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

  3、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

  (设计理念: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重点赏析,品味长城

  1、学生自读自悟:

  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⑴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⑵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设计理念:学生结合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增强学生的美感,达到学科整合的作用。)

  3、情境体验,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游览长城。

  (设计理念:课件的展示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知识。)

  五、披文入情,倾动长城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指导感情朗读,要求:

  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

  6、小结: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学*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课文。)

  六、自由抒情,赞美长城

  1、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民族自豪感。

  2、心里话大声说。高呼对长城的由衷赞美。

  3、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到时,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大都会来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创作一篇长城介绍词。

  (设计理念:朗读训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的重要途径。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七、知识拓展延伸读──深识长城

  阅读课后“资料袋”,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如:

  ***词中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等。教师适当追问资料搜集的办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2、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读一读“资料袋”,激发探究兴趣。

  建议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建立专用的资料袋,为后面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作准备。

  (设计理念: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探究读文的欲望。)

  3、展示积累:

  你们一定有了许多美丽 的收获,那就让我们共同分享吧!

  4写感悟:

  看来大家收获颇丰,现在让我们回顾全文,静静地想一想,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写一句话,写在书上。

  个别交流。

  (设计理念: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给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和合理性。)

  八、结束语

  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第二课时

  一、导言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读过了《长城》这篇课文,了解了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它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一样都是举世文明的伟大建筑。

  二、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蜿蜒、嘉、隔、垒”五个字。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

  (设计理念:学*生字时,先让学生起来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只是做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巩固。)

  三、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

  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设计理念:让学生读、摘、写词语,养成积累优美语句的好*惯,激发了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板书设计】

  远景:像一条长龙

  城墙──很宽

  *景:高大坚固垛子──瞭王口、射口

  城台──互相呼应

  长城联想: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历史地位:伟大奇迹

《长城》教学设计1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5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诗篇

  不朽有哪

  8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指名读,

  生评议、

  16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

  11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 导入新课

  1、大屏幕展示长城远景图,配上音乐《长城长》。

  2、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3、师谈话导课:大屏幕上展示的是——?歌曲中唱的是哪里?通过课前交流资料,同学们对长城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长城,了解——长城(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 扫清障碍

  1、检查生字情况(课件出示生字)①指名读 ②开火车读。 ③齐读。

  2、检查词语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①开火车读。 ②小组读。 ③齐读。

  3、检查通读课文情况

  ①同桌互读课文。②指名四人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③指名评议谁读得最好。

  三、初读感知 了解内容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通过朗读和倾听,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交流)长;高大坚固。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2、如果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一下长城,你觉得应该选哪一句?

  3、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师: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快速在文中画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可以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三、细读品味道,积累语言。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谁先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

  1、交流第一段。理解长城的“长”和“蜿蜒盘旋”的特点。

  师: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2、交流第二段。

  ① 理解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② 说说长城的构造。

  ③ (课件出示长城*景图)老师这里有一幅长城的*照,这就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谁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

  ④ 那么怎样做才能减少伤亡呢?

  生1:在上面的.瞭望口进行观察可以随时发现敌情,当敌人进攻时,躲在城

  ⑤ 师小结:说的太好了,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像长城这样巧妙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得时候,你想说点什么?师:是啊,像长城这样“长”而“高大坚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在以此由衷地赞叹:这样……(最后一句)

  3、交流第三自然段。

  ①师导:千年的岁月,千年的沧桑,长城以它无言的雄姿伴着青山依旧,成千上万的人,登上了长城,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们想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可以一边读一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谁起来交流一下?

  ②体会修筑长城的艰难。

  ③配乐范读本段。

  ④生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师:是的非常感人,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日复一日,长年累月,这样的故事也不止一个两个,而是当时千千万万家庭的缩影。当时修筑长城的人十之八九一去不回,与父母妻儿生离死别,身心的痛苦不是我们能够体会的。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的崇敬再来读读这两句,

  (齐读最后两句)。

  师: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的雄伟工程世界少有,这样的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这样的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绝无仅有。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齐)结晶。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

  四、总结升华

  (配乐播放长城各方位资料图)

  1、师导:同学们,我们的祖先用血汗和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这笔光辉灿烂的遗产。万里长城万里遥,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交流一下!

  2、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出示课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登上了长城,他情不自禁的赞叹道——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伟大的工程;法国总统密特朗这样说过:没到过金字塔就等于没到过埃及,没到过长城等于没到过中国;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此处借鉴优秀案例,加深了孩子对长城知名度的了解,更加能够感悟出长城的伟大、民族的伟大)

  3、师:让我们和作者、和世界伟人一起赞叹:

  (齐读最后一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长城的敬仰之情,一起为我们的长城,为我们的民族骄傲、自豪:

  (齐)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长城》教学设计13

  [目标预设]

  1、情感目标:

  初步形成强烈的民族意识,激发爱国情感,让伟大的抗战精神深度激荡学生的内心世界。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历史的方法,初步培养根据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的事实以及抗日战争中几起典型战役,初步了解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事迹。

  [重点]

  初步了解抗日战争中重大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意识。

  [难点]

  激发同学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意识,立志为强大祖国、振兴中华而勤奋学*。

  [设计理念]

  本课要求学生通过学*能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丰富社会认识和内心世界,健全人格,能够了解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生活,从而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会,成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有责任感有理想的社会公民

  [设计思路]

  在教法选择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

  论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法用《义勇军进行曲》音频、视频的播放及日军屠杀*民图

  片的出示,激发学生的愤慨之情和爱国之心,促使他们深层的思考。

  在学法指导上利用小组合作学*,归纳各界人士抗日爱国行动。同桌之间在自主、合作的

  方式下,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这首歌我会唱,你们会唱,在场的老师也会唱,应该说是中国人都会唱!这就是——(播放**)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全体起立!

  2、请坐!身为一个中国人,当雄壮的**声在你耳畔响起时,你的感受如何?

  3、同学们,这振奋人心的歌曲,你们知道它的原名是什么?又是谁创作的呢?

  是的,(屏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名是《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最危险的时候

  那么,聂耳、田汉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这首《义勇军进行曲》的呢?歌词中有这样一句话:(屏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当时我们的中华民族到底处于一种怎样的危难时刻呢?指名说

  1、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大屏幕上:这是一张1937年***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

  (!)同学们,看了这张地图,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2)同学们,咱们泱泱中华面临灭亡,中国人民将沦为亡国奴(屏显:亡国奴!)!这就是——(师手指板书)“最危险的时候”。

  2、令人愤慨的事情还在后头呢!侵略军一路南下、西进,所到之处,犯下了滔天罪行,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谁来说一说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都做了些什么?(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评,屏显有关图片)

  同学们,日本侵略军毫无人性,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请记住这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屏显)一起读——

  3、(播放视频)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12月,去看一看南京大屠杀那段悲惨的历史吧。这段视频是一个当时日军的随军记者记录下的镜头,里面的文字和录音摘自他的日记,请注意看、仔细听。

  同学们,听了刚才的交流,看了这段历史片段,你又想说些什么?

  从你们的话语中,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感受到此时你们心中充满了对日本鬼子的仇恨。但光是仇恨是没有用的,如果你就是南京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一名中国人,你愿意做亡国奴吗?你愿意吗?你愿意吗?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的,孩子们!面对敌人,我们只能选择战斗,不惜一切代价地战斗、奋勇反抗!

  三、“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1、国难当头,不愿做亡国奴的音乐家站起来了,田汉、聂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创作出了催人奋进的《义勇军进行曲》。全体起立,让我们唱响这鼓舞中华儿女英勇抗战的号角!

  (播放**)

  筑起血肉长城

  2、音乐家们站起来了,还有哪些人也站起来了呢?他们又是用怎样的方式支持、参加抗日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100页,好好读一读书上的内容,然后交流。3、看,全体中华儿女,不论年龄、身份、职业,不管身在何处,这时都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筑起血肉长城!(板:

  )赶走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让我们一起高呼!

  (1)在这场全民参战、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看,这些人物你们熟悉吗?(屏显图片)这是抗日英雄——(屏显名字)

  (2)这几个人物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呢?请你简单地介绍一下他的`事迹。(结合课前下发资料学生介绍主要事迹,师一句话点评。)

  (3)除了这几位著名的英雄人物,你还知道哪些抗日英雄?(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抗日名人——)

  (4)是的,抗战期间,像这样的爱国英雄还有许多许多!一个倒下了,会有千千万万个又站起来!那么同学们,国难当头,你认为是什么支撑着这些中华儿女奋不顾身,投入抗战,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爱国心;民族自尊心;共同的目标:不愿做亡国奴;不愿中国灭亡)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5)是啊,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中国人民不甘做亡国奴,他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板:),筑起了一道血肉长城!

  如果你就是当时抗战热潮中的一分子,你会做些什么?可以在小组里先交流一下,然后全班交流。

  四、取得胜利

  1、同学们,全体中国人民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整整8年的抗战,我们与日军进行了16万多次(屛显)的战斗,打了许许多多胜仗。这节课,我们先走进两次被载入史册的战斗。

  (1)*型关大捷

  a、观看录像

  b、由板垣率领的日军部队之前是战无不胜的,那么你觉得*型关战役中八路军是靠什么打败一直战无不胜的精锐部队的呢?

  c、交流(关键词:勇敢

  团结)

  d、师:是的,虽然八路军的武器比日本人差多了,但我们的战士却打得很勇敢,*型关战役整个过程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学们,如果说*型关战役是打响战胜***主义的第一枪的话,那么更为惨烈的战斗还在等着中国军民,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台儿庄,去见证那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台儿庄战役吧!

  (2)台儿庄战役

  a、视频呈现结束后的战场

  b、台儿庄上空火光弥漫,尸体遍地,运河水都被染红了。“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

  c、今天的台儿庄上空,还回荡着英雄们的豪言壮语。最高指挥官李宗仁将军对手下将领说——(屏显)

  张自忠将军说---(屏显)所有第二集团的战士背后写着——(屏显)

  d、这就是我们不屈的民族,这就是我们坚韧的民族。在爱国将领的感召下,所有战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师手指板书),筑起血肉长城。(屏显歼敌数)

  2、同学们,我军打的胜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那些战役?。看到这么多胜利的战役,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真是大快人心,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中国人真了不起;中国人真是团结,打得鬼子落花流水。)

  3、对!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民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屏显)(屏显)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向***递交了投降书。

  4、抗战胜利后,有人对抗日战争中双方的损失做了统计,请看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张表?从这张表上,你知道了什么?有何感想?(胜利来之不易;我们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对呀,这胜利是建筑在无数的中国人民的血肉之躯上的。

  5、1945年8月15日,为了这一天,我们坚持了八年;为了这一天,3500万军民在这场战争中壮烈牺牲。让我们铭记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时刻!(出示字幕)——1945年8月15日

  让我们再次读课题,读出中华英雄们的万丈豪情!

  五、没有硝烟的战场

  1、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和*安宁的生活是无数的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而他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师手指板书)的精神已深深地刻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在和*年代里,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继续发扬光大。

  2、看,(屏显图片)在抗洪抢险中、抗震救灾中、抗击旱灾时、共抗雪灾时,我们一如既往地发扬着(屏显图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战精神!

  胜利前进

  3、正是由于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我的国家才度过了一次又一次难关,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我们的祖国才得以昂首阔步地前进!(板:)

  六、总结

  1、同学们,此时此刻,当**声再次响起的时候,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让我们再次奏响**,全体起立!唱**!(播放)

  **听完了,你能来谈谈此时你心中的感想吗?

  (对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请记住你们胸前的红领巾,它就是先烈们的鲜血染红的!)

  2、同学们,无论你身处世界上哪个国度、哪个角落、哪片天空,只要唱起我们的**,都会向着世界传递出一个民族的最强音:(出示字幕,定格)“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长城》教学设计14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长城,理解长城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生齐读课题)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自由发表后教师归纳小结)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8、“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9、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0、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 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继续学*课文,了解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写生字词。

  2、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导朗读。

  4、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7、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过今天的学*,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总结。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3、4题。

  板书:

  1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奇迹 (像巨龙)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古代劳动人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民的创造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 南到天堂杭州

《长城》教学设计15

  《长城》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长城》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十七课的内容,这篇课文的后两篇课文分别是《颐和园》、《秦兵马佣》,这三篇课文共同反映一个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这篇课文的知识目标:识记生字词不难解决。但技能目标: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情感目标:认识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自读自悟观看图片的方法,以学生的“读”为主线贯穿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议、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导读——初识长城

  1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2 、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引读课文)

  3 、交流阅读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 结合课前的预*,学生反馈)

  二、介绍长城以及秦始皇:(课件出示)

  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两千一百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下令修筑长城。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一万两千余里。

  2、看照片,认识秦始皇。

  三、课件出示长城的示意图,了解长城途经哪些省份。

  四、出示生字词,认读:

  崇山峻岭 蜿蜒盘旋 垛子 屯兵 堡垒 凝结 气魄雄伟 智慧

  五、作业超市:

  1、查阅长城的有关资料,写一篇长城的导游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

  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1、(情境体验激发兴趣:多媒体演示,观看游览长城的视频。)

  2 、交流阅读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 作者是怎样赞美长城的?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学,在书上做上批注。

  二、组织交流,讨论,重点赏析深入读——品味长城

  1 、学生自读自悟,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 、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2):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学生上台画简笔画,出示课件的图片。

  四、投入情感悟读——倾动长城 (课件出示方砖图片)

  1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 、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智慧体现在哪里? (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 、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 、读---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说说读后的感受。

  6、小结: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7 、指导感情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

  五、自由抒发激情读——赞美长城

  1 、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民族自豪感。

  2 、心里话大声说。高呼对长城的由衷赞美。

  3 、2008 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到时,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大都会来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创作一篇长城介绍词。

  请两名学生读导游词。

  六、知识拓展延伸读——深识长城

  快速默读课后“资料袋”,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教师激情讲述,出示其它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让学生大声读出它们的名字。

  七、作业超市:(出示课件)

  1 、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教师适当追问资料搜集的办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2 、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建立专用的资料袋,为后面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做准备。

  《长城》教学反思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

  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对于“一万三千多里”课文中仅仅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我感觉太单薄了,于是我设计了从两方面入手理解这个词语。一是抓住课文中“从东头的三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让学生到地图上去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让他们感受这个数字有多长。二是补充资料,曾经有一个人徒步走长城,共用了508天。这样这个数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学生心中厚实起来了。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板画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有的说似乎看到了许多人抬着一块巨石艰难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说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悬崖,有的说似乎还能看到监工用皮鞭抽打着劳工,有的说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着泪,还要在劳动,通过学生的说,我感到学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了。

  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面对这万里长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写得还是比较精彩的。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学生的朗读仍需要加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不能通过自己的语气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细致。

  2、对课堂的生成处理不是特别妥当。在给长城题词时,有一学生说:“长城,你永远都不要倒啊!”我只是敷衍了事,没能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如果能继续引申:“长城真的不会倒吗?”接着介绍长城的破损情况,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长城,效果会更好。

  3、对引导学生理解长城的巧妙设计时处理得比较肤浅。在引导学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台的时候,应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它们的作用,这也是我今天教学中的一个疏忽之处。

  长城的教学结束了,但这一课给我的触动也是比较大的,从我个人来说,我是比较喜欢这类的课文,喜欢它的大气,喜欢它的简洁明了,这也是今天对这一课反思很多的原因之一。


长城教学设计菁选(扩展4)

——《长城》教学设计菁选

《长城》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城》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教《长城》这一课,教师、学生都要主动提前搜集资料阅读,这样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整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了解“世界遗产”。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板书:长城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本图片)这就是长城。我们知道,“长”指物体形状的长度,“城”特指城墙,那么多长的城墙才被称为“长”城,这长城又是什么样的“城”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课文《长城》。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画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做到不漏读、不错读。

  2、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峻、峪、屯”等。

  2)根据自己的预*,你弄懂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词语的意思。(指名反馈)

  重点指导“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理解。

  三、字面理解课文,师生合作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感悟语言、运用语言。以言语学*为宗旨,教师引领学生从感悟语言的表达形式入手,到领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丰富语言仓库的储存。

  师范读课文,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1)听了师的朗读,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找词语,也可以说自己想出来的词语。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长城?

  由远到*,整体到部分(板书:远——*)

  四、再读课文,图文结合

  1)哪幅图和哪个自然段分别是作者远看、*看长城的?

  2)指名读图文相对应的自然段。

  师指导学生读难以读通的句子。

  五、小结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长城,明天我们再具体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及作者的联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个古代建筑:她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无数劳动人民为了修建她付出了血汗甚至生命;她历经了两千年的风雨至今仍然屹立在祖国的北方;她是中国人民力量和智慧的`象征;她是中国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代建筑之一;你们知道她的名称吗?

  对,是长城。***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必须认识长城,了解长城。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深入了解长城。

  二、学*第一自然段。

  1、读课题。

  2、看图。师: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课文中的哪一自然段描述了图上的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4、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作者的观察点离长城*还是远?)(换成长蛇好不好?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板书:远看一条长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成语中有望子成龙、龙腾虎跃、龙马精神。蛇就差远了,虎头蛇尾、蛇鼠一窝。

  5、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6、看图识“万里长城”。(体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步行要花多少时间?(大概67天)

  7、指导朗读。同学们,你们能用那些词语形容长城?(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放开品读。通过读,使文本意旨触摸学生的心灵,让文本语言激荡学生的精神,引**感共鸣,产生感想,走进文本认识长城、体验长城的气概。

  过渡句:师: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气势雄伟。*观长城,作者又看见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长城由哪几部分组成?

  1、长城由哪几部分组成呢?(城墙、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画示意图,让学生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在图片上指出城台。城墙的外沿是哪边?即敌人进攻的方向。

  2、城墙顶有多宽?(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像很宽的马路。举例说明五、六匹马可以并行,相当于教室的宽度。)

  3、瞭望口、射口和城台有什么作用呢?

  4、学到这儿,同学们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拓展烽火台在军事上的作用)

  5、八达岭上的这段长城,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形容?(板书:高大坚固)

  师:高大坚固的长城,成为北方游牧民族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从而保护了华夏文明世代传承,生生不息。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再一次体会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过渡句:***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知道我们班有没有登上长城的英雄好汉?

  站在长城上,你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联想。

  三、学*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导”的过程,更关注学生课堂内外学*的状态,促进师生在课堂上积极有效、积极互动,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让学生感悟到怎样才是课内外结合。

  1、体会几个动词,用词语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在长城上,()着脚下的方砖,()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站、踏、扶”说明作者身临其境。可以用“情不自禁、不禁、油然而生”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2、体会修长城的艰辛,古代劳动工具的落后,加上地形的险峻,更加突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一块条石两三千斤重,拿班上的学生体重比较,相当于多少位学生的体重。工具的落后,工程的艰辛(拓展想象)修建长城时会发生什么意外呢?

  学生根据搜集的材料或课文的句子,汇报自己想到的画面。

  联系“崇山峻岭、一万三千里”理解。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智慧与力量)指导朗读。

  3、具体分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体会修建长城的艰辛,表达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

  4、指导朗读。理解、初读、指名读、示范读、配乐读。

  四、总结:师: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什么是奇迹?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各国领导人对长城的赞叹。(展示)

  这也是长城毫无争议地、顺利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之一。

  五、拓展。

  (设计意图)教材只不过是教师和学生的凭借,应该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更开阔的天地。

  1、长城的*况,呼吁保护长城。

  2、课外收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长城》教学设计 篇2

  设计思想: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学*第五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除了认识长城是我国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外,还要学*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进行观察,即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以及学*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让学生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2;第二课时完成目标3.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重点是图文结合,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二课时重点围绕“伟大的奇迹”,展开联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难点是学*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进行观察,进行表达。第二课时难点是想象建造长城的艰难,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搜集长城相关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题。

  1、谈话,激发兴趣

  幻灯片:“世界遗产”

  提问:你怎么理解这个词语?交流后提出学*任务:阅读语文书第81页,把答案画上横线。

  2、主题导入

  今天我们就进入第五单元的学*,学*我国的“世界遗产”。第一篇文章介绍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长城。

  3、齐读课题。长城有什么突出的特点,会被列入“世界遗产”?观察课文插图寻找答案。

  二、观察插图,学文。

  1、学*观察顺序

  提问:书中的两幅插图,为什么拍出的效果不同?拍摄者想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

  引导学生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点不同,观察到的内容也不同。

  教师板书:按顺序。

  2、补充问题。

  幻灯片出示:远看长城,你看到了什么?

  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要抓住主要事物,有重点去观察,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预计学生观察结果:(长、弯弯曲曲、崇山峻岭)

  3、文中第几段对这幅图进行了描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让学生明确写文章也要有一定的顺序。

  4、男女生分别朗读第一段。思考:课文是如何把自己的观察结果写出来的?作者写清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不仅写出了长城很长,修筑在崇山峻岭之间,弯弯曲曲的样子,还写出了长城的起止点,具体长度。

  教师可通过幻灯片出示地图上长城跨越各个省市的图片,加深理解。也可以通过换把13000里换算成650万米,联系学生课间操跑过的路程1000米,用时4分钟,告知学生跑完长城需要我们连续不断奔跑47小时。

  5、再次默读第一段,思考:这样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板书:打比方列数字长气势雄伟

  6、小结后过渡:语言的魅力来自于表达的技巧。咱们的汉语,简简单单一个字词都有着丰富的含义。这个建筑之所以被成为“长城”,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引导学生名字的由来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长度,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城墙。

  7、从“墙”字入手,了解长城的设计巧妙。

  提问: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墙?在纸上用简单的图形表示。长城的墙是什么样的?观察第二幅图,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并说说自己画的内容。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要抓住抓住事物的特点,画出长城与我们家的围墙的不同点来。

  8、课文哪个段落对长城的设计做了具体介绍?请读一读,比较自己的描述,学*作者的写作方法。

  文章不仅按顺序写清了长城的构造,还把设计的好处也写了出来。

  9、小结:要求学生默读第一、二自然段的学*,思考:这课的学*让你们对长城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请用上“不仅------还-----”这对关联词语练*说话。

  10、设置悬念:长城被评为世界遗产,不仅仅是因为它高大坚固、气势雄伟、设计巧妙,还因为什么?下一节课揭示谜底。

  三、布置作业,练*表达。

  1、谈话导入:回顾课文,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把长城的特点介绍给我们的?

  2、学生小结:由远到*、打比方、列数字(按顺序抓特点)

  3、创设情景:文明校园申报需要大家说说我们的校园,我们选一个校园中的景观——升旗台,进行介绍。

  4、范文呈现。

  校园的升旗台

  进入学校大门,就看到庄严,肃穆的升旗台。

  远看升旗台,在阳光照射下,旗杆闪闪发光。有风的时候,鲜艳的***在旗杆顶端迎风招展,这让我到国家那革命烈士们付出了生命,才有我们现在的生活。

  *看升旗台,往上走四个楼梯,就到了升旗台上,升旗台呈长方形,大约长十米,宽四米,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显得严肃、庄重。在升旗台正中间有一个正方形台子,也是大理石做的,旗杆就矗立在上面。旗杆是用不锈钢做的,比四层教学楼还要高。旗杆下面是粗的,越到上面越细。

  升旗台的两边镶嵌着美丽的花坛,花坛成“S”形,花坛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花坛里面种着六棵笔直的桂花树,桂花树旁边种着几棵无名的紫色小树。花坛的外围种着一行四季青,春天来了比盆栽的映山红更有精神。每到八月,桂花开了,香气扑鼻,整个升旗台被香味包围着。花坛中的花都开了,让升旗台显得更加美丽。

  这就是我们校园的升旗台,它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昌河小学。

  《长城》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长城被称为世界奇迹的原因,抓住重点的语句进行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过程与方法:在阅读中领悟长城的特点,体会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告诉学生要爱护长城,保护长城文化。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长、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认识保护长城的重要性。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回忆旧知:

  用小标题的形式说说课文每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以课文内容为线索的小标题:(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以课文结构为线索的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2.引入新课:

  长城以它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中外游客赞誉,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它的伟大吧。

  二、图文结合,感受“奇迹”

  (一)出示学法:

  读思: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长城什么特点?

  读画:用——画出表现长城特点的词句

  读情:体会长城特点,读出感受

  (二)自主学*

  (三)汇报交流

  特点一:长城“长”

  读画:句一: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读中品悟:(指名读句子,读懂了什么?)

  1.品修辞:这是一个比喻句,______比作______,突出了长城______的特点。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______写作方法)

  2.品词语:我们先看这个词“崇山峻岭”,让你想到怎样的画面?那“蜿蜒盘旋”又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形态?

  3.师引:看,这就是崇山峻岭,这就是蜿蜒盘旋,此时此刻,你有怎样的感受?(课件展示长城图)

  4.齐读这两个词语。

  师结:所以作者把这弯弯曲曲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长城比作______一条长龙。

  5.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突出对长城的赞美。

  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句二: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就有一万三千多里。

  1.品词语:一万三千多里

  ①联系地图品悟:“一万三千里”在地图上找一找有哪些省市?

  师生共找——确定答案:长城穿越的省市(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

  ②计算法品悟:一天走多少里,如果日夜不停地走,走完长城需要走多久?

  2.谈感受:谈一谈登长城的感受。

  3.读感情:指导朗读:突出长城的长,读出赞美的语气。

  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特点二:长城的“高大坚固、雄伟”

  读画:句一: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像……,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句二:城墙外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

  句三:顶上有隔三百多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

  1.读悟数字词:五六匹马同行、两米多高、三百多米______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______写作方法)

  2.图文对照,标注理解:垛子、了望口、射口、城台的位置、样子,说说它们的作用。

  师结:了解了这样的设计,你觉得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设计方面怎样?(板书设计极为巧妙)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师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指名朗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过渡:此时此刻,当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他又想到的了许多。这种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方法就叫“联想手法”。(写法指导)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作者想法的句子。

  (四)感受联想

  1.师引: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课本上都被画出了美丽的波浪线,谁来读一读你画的句子。

  (1)课件展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凝结什么意思?凝结的又是什么呢?

  (3)作者为什么说,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城凝结的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呢?相信同学们读了这段话就会找到答案。(课件展示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4)品读句子,圈出令你体会深刻的词语。

  血汗:没有……没有……有的……条件落后

  一步一步……陡峭环境险峻

  数不清……两三千斤重工程浩大

  智慧: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人们怎样才能把这巨石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上,劳动人民会想到那些方法呢?

  (5)师: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有的只是无数的减胖无数的手,一块条石就有两三斤重,这巨石压在肩膀和手上,这该是怎样的肩膀,怎样的手啊。此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

  (6)带着感受读这句话。(感受:“多少”“才”其中包含的含义)

  2、出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试想在修筑长城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过渡: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成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长城。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它不仅震撼着我们还震撼着全世界。

  (1)课件展示:以色列前**拉宾说: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的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练一练: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着这些名人,你来赞美一下长城。)

  三、总结全篇,再赞“奇迹”

  1.总结全篇:

  课文学到这里,你知道为什么称“长城是伟大的奇迹了吗?”

  (补充关于长城现状的资料,唤起保护意识。)

  2.再赞奇迹:

  师引:是啊,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一个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对古代劳动人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对全世界说:___________________。

  也让我们一起骄傲地对全世界说:______________。

  (说一说——写一写——评一评)

  四、布置作业,延伸内容。

  长城带给我们的是骄傲,是自豪。他的故事说也说不完讲也讲不尽,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资料、故事等。

  板书1 7、长城

  远看长龙

  *看高大坚固奇迹

  设计巧妙

  联想血汗智慧

  《长城》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课件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图片展示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三、初识长城

  1、有些同学曾经登过长城,有些同学在课前查了资料。那么关于长城,你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生可以交流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城的自然风光、长城的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还可以是自己亲临长城的切身体验。)

  2、让我们打开课本,深入地走进长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声音响亮。

  3、交流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自由谈)

  4、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我们先要过字词关。

  学*生字词

  ①生字:崇? 旋? 嘉? 砖? 隔? 屯? 堡? 垒? 仗? 扶? 智? 慧? 魄

  ②新词: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

  5、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

  6、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四、整体把握

  1、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两幅图的观察点在哪?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长、大、弯)再看*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坚固)

  2、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3、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第二课时

  一、复*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长城》。指名自豪、深情地读课题,全班读。

  2、出示长城彩图,复*课文主要内容。

  3、明确本课学*目标。

  二、精读课文

  (一)远看长城

  过渡:好,现在我们就先站得远一点,高一点,看看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再看第一幅图。

  1、观察图画,先用自己的话讲。再指名读课文的相关句子。(像一条长龙)

  2、出示文字: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3、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用手势表示出来。

  补充资料:出示地图,长城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体会到长城的长。

  4、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打比方、列数字)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长、大、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5、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学生鼓励。)

  (二)*看长城

  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有方形的和,供?t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1、明确观察点:

  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看长城)

  你从哪儿知道的?(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高大坚固) 出示资料: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城墙的*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参考书上第二幅图,给我们介绍一下。(?t望口、射口、齿形墙总称“垛口”。)

  4、老师找个同学当小导游,边看长城*景图边给大家介绍。 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

  5、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北方匈奴慢慢地靠*了我们的长城,企图入侵,请你说说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t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和生活想像展开。)

  小结: 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你觉得设计和建造长城的这些古代劳动人民怎么样? (聪明、聪慧等)

  6、指导朗读。

  (三)由长城想到

  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1、作者想到了什么?(古代的劳动人民)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指导朗读。)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引导: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的外貌穿着……,他们的神情动作……

  (3)师:在同学们的叙述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回到了古时候。()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资料吧:

  出示资料:

  公元607年,暴虐荒淫的隋炀帝杨广发动人民修筑长城,死亡人数多达六七十万人。当时隋朝总人口约4000万,筑长城的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1.7%,也就是说,*均每百人死一个半。但杨广不管百姓死活,又在公元608年春天,“出塞巡长城”,并于当年七月再“发男丁二十余万筑长城,自榆谷而东”。

  据统计,我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个朝代修筑过长城,累计总长度在十万里以上,仅以明朝所筑的长城粗略估计,将“长城的砖石、土方来修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墙,则可环地球一周有余。如用来铺筑一条五米宽,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则可绕地球三、四周”。

  看完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发言)

  师: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读:

  课件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配乐)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四)赞美长城

  1、教师小结:

  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吗?

  2、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3、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发出这样的赞叹:

  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 联系前文,从长城的长、高大坚固、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来谈。)

  4、配乐,把最后两段连起来读,读出自己心中的赞叹。

  三、写话寄情

  正是这样的雄伟气魄,正是这世界历史上不容忽视的奇迹,吸引了全世界的人。看,这些名人在登完长城后留下了自己的题词。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学生写,汇报)

  师总结:长城,已被写进了**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游人,她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练*册。

  《长城》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5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诗篇

  不朽有哪

  8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指名读,

  生评议、

  16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

  11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技能目标:

  (1)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惯。

  (2)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据38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项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板书课题)

  (运用名人名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观察彩图,了解图意。(出示挂图)

  (1)老师这里有两幅有关于长城的图画,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

  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在长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在长城上)

  (2)看第一幅图时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长、大、弯)再看第二幅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坚固)。——(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景图的概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分组讨论: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为什么没有和它相对应的图片?(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比喻)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你觉得恰当吗?(长、大、弯)

  (2)那长城究竟有多长呢?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3)一万三千里到底是多长,老师给你们做个算术题来体会一下吧。(如果一个人*均每小时步行5公里,他日夜不停地走,要多少天才能走完长城呢?)

  (4)多么雄伟的长城啊,我们一齐朗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三次看*景图。

  现在我们来到长城脚下,站在长城上*看长城,又会看到什么情景呢?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想想*看长城,长城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2)在这一段中,你还知道哪些内容?(学生边说教师边指导看图)

  (3)请你试着画一画“垛子”。(教师选择画得好的学生的贴在黑板上)

  (4)你知道城墙各部分的作用吗?(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子传递信息的)

  (5)你觉得这种设计怎么样?(用一个词来概括)

  3、感情入文,学*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面对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触摸着巨大的条石,脚踩着*整的方砖,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想起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提示:“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是因为:①条石多,多到“数不清”;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③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④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再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骄傲。

  (1)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呢?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作者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看吧。

  (3)带着自豪的情感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四、小结全文。

  (1)如今,长城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世界各国人士到中国都把长城作为参观的重要项目,我们来看一下几位国际名人是怎样评价长城的。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

  (2)你也能用一两句话评价长城吗?

  五、拓展延伸、开拓思维。

  同学们,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知识,搜集相关资料,以《中国人的骄傲——万里长城》为题写一篇文章,介绍我们的长城。

  《长城》教学设计 篇7

  预*提示:

  1、熟练朗读课文,想想:文章都介绍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试着读出长城的气势来。

  2、自学生字所在词语,写会生词,并理解难懂词语。

  3、搜集与长城有关的故事、传说、图片资料等。

  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祟、峻”等11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图片展示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二、初识长城,检查预*

  1、有些同学曾经登过长城,有些同学在课前查了资料。那么关于长城,你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2、交流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自由谈)

  3、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我们先要过字词关。(出示各种方式认读,提示书写。)

  出示:一组:崇山 峻岭 蜿 蜒盘旋,用其中一个词说话。

  二组:城砖 垛子 瞭望口 射口 城台,读读发现了什么?

  三组:三组:血汗 智慧 凝结 气魄雄伟 奇迹,说成一句话。

  4、读书最高水*是“把书读成一句话”,快速浏览,你认为是哪句?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三、精读品味

  1、围绕“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用心读书思考。

  2、交流:

  (一)远看长城

  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1、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3、指导朗读

  (二)*看长城

  1、出示*景图,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3、讨论:长城的设计到底有什么巧妙之处?

  4、由衷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5、千百年过去了,几经风雨沧桑,长城巍然屹立。齐读。

  (三)由长城想到

  1、站在长城上,你会想到什么?齐读第三段第一句。

  2、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修筑长城的?读本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句。

  你从哪些文字中读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艰难和智慧?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千百万劳动人民挑战生命的极限,累累白骨,这是何等悲壮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四)赞美长城

  1、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2、出示名人赞长城的话语。

  3、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四、作业

  1、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截止20xx年7月,我国已有长城、故宫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在课外查找相关资料,多渠道地了解我国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编写一期“神州风光”宣传小报。

  2、完成练*册。

  《长城》教学设计 篇8

  1教学目的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2重点难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3教学过程

  3.1第二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放开品读

  1、由学生交流怎样进一步读书。老师围绕“解说”引导激发。一是要读出理解,让文本语言承载的意旨触摸学生的心灵;二是读出感悟,变话为画,让文本语言激荡学生的精神,引**感共鸣。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只有这样才可能当一个有魅力的解说员。

  2、自选方法,自读自悟。一是要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二是在自己最想读的句段上多读,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想象。三是注意作者几个观察点。教师融入学生之中,和学生同读共品,人情人境,不断生成与发展。重点可放在第三段上。

  第一段: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读中一观山势——崇山峻岭;二看长城——蜿蜒盘旋;三想画面——气势飞扬、雄伟壮观。注意结合地图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长。问:读了这段,你们有话想说吗?

  第二段: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问:从这段中你们读出了什么?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可由学生板图标注理解;二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可图文对照讲述(对其作用可适当拓展,或由学生简说,或由老师简介);三是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段: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a、相机抓住学生的第一句朗读:在品味“站”“踏”“扶”中,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融进作者的思绪与情感。你是怎样走上长城的?(在被深深吸引中、在忘情的观赏中、在无比的激动中不知不觉地走上长城的)这时,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古代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自然地——不容你不想)。

  b.朗读第二句话,让学生充分感受工程的浩大,充分想象施工艰难,充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所付出的代价。此时,你面对的是什么?让学生走人情境:体会脚下陡峭的山岭、肩上沉重的条石。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长城伟大,古代劳动人民更伟大。

  c、指名读第三句,让学生抓住“多少”“才”品味、想象:你们从“多少”这个词想到了什么?从“才”上体会到什么?更进一步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所以说————

  第四段:抓住“气魄雄伟”“伟大”引导学生读出精神丰收、读出无比自豪。

  如果学生入文时直奔第三段,可在读第二句时引入第二段读悟,再回到第三段;第一段也可最后诵读。)

  3、走出文本,抒**怀。学生读了课文,精神世界一定不能*静,让学生用自己的全部情

  感对着长城:a、说(喊)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

  b、面对长城这份世界遗产,你们想到了什么?

  活动2【讲授】解说《长城》,拓展延伸

  1、解说:a.自主准备,小组练*。可以解说全文,也可解说某一部分;可以照文本讲,也可适当增减用自己的话讲。b.展示风采,解说交流。对着长城挂图、图片展览或影像讲。

  以评价推波助澜。

  2、积累:摘抄自己最喜欢的精彩词句。

  3、拓展:自读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并择其一处写成百字景点简介,准备举行“中国的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展示会(可安排1~2课时结合“宽带网”进行)。

  《长城》教学设计 篇9

  一、解题:

  长城在风雨中屹立了两千多年,成为中华民族漫长历史的见证。它是那么雄伟,又那么神奇。千百年来,激发了多少人赞美它、歌咏它、探索它。本文以游踪为线索,考察了一段最古的长城,并且以唯物史观评价了赵武灵王的英雄业绩,赞扬了他敢于冲破传统*惯和保守思想的革命精神。文章既描绘了旅游风光,又抒发见解,夹叙夹议,把游记与史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散文。

  二、课文的总体分析:

  1、课文的段落划分和大意:

  第一部分(1——2)略写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的千里塞外风光。

  途中,用了一个“敞”字,形象地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并与河北*原相提并论,反衬已经是沃野千里的塞外风光。

  第二部分(3——8)写大青山的自然条件和在古代的战略地位及赵长城遗址。

  A、(3——5)写大青山南北的“迥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南麓今古自然条件的变化,指出这里古代曾经是“有森林、有草原、有鹿群出没的地方”;

  B、(6——8)写大青山南麓在古代汉族与游牧民族抗争中的战略地位,阐明了赵长城产生的历史原因。

  第三部分(8——12)写游览赵长城,睹物思人,盛赞赵武灵王是英雄。

  从遗址和史料两个方面考证了赵长城,证明这是一段最古的长城,并与秦始皇作比,赞美赵武灵王是一个“大大的英雄”,颂扬了他的开创精神,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和现实性。

  2、阅读课文,说说本文的文体特色。

  这是一篇游记与史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游记散文。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它以生动、轻快的笔调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神话传说等等,都可作为游记的题材。游记的写作方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记人,也可以状物写景,描述中往往带有抒情的成分或议论的成分。能给人以思想教育和美的享受。有的游记还介绍有关的自然或历史的知识。具有科学意义。游记可以分为一般游记和科学游记等等类型。本文与其它游记散文不同的是在记游的同时,加入了史料的考证。

  3、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

  线索是作者访古的游踪。

  从北京出发,过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再由呼和浩特经集宁,到大青山(古阴山),考察大青山上的一段最古的长城。

  4、从居良关到呼和浩特,沿途风光有什么特点?文章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沿途风光的特点是:肥沃的田野,各种各样的庄稼。

  作用是反衬出蒙古的变化。(作者想像中的塞外是;黄沙白草,一片荒凉。实际上这里是:

  无垠良田,茂盛的庄稼。通过这样的反衬,显示出蒙古的巨大变化。)

  5、研读课文,比较大青山的基本变化。

  (1)比较大青山南北的自然条件的不同。

  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特色

  波状*原大青山北面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

  狭长*原大青山南面阴山屏障下狭长*原

  (2)比较大青山今昔的不同。

  大青山自然条件自然特点

  汉代森林、草原、鹿群、花囿。草木茂盛,多禽兽《汉书匈奴传》

  现代树木不多一个*静的原野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

  6、作者是怎么样描写大青山南麓的原野的?写这片原野有什么用意?

  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原野。显示出它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下文引出长城奠定基础。

  “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是比喻。

  “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的岸上,沐着阳光。”是拟人。

  它们共同构成了阴山美丽详和的景色。在古代,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程度较高,只有拥有肥沃的土地,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的发展。所以这块与众不同的土地,就成了各民族矛盾冲突激烈的地方,从而引出了修长城的历史背景。

  7、王昌龄曾经写有一首《出塞》的名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还有一首《敕勒歌》:“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请联系这两首诗歌,阅读第二部分课文。从纵比的角度,谈阴山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阴山在历史上不仅仅有重要的经济地位,而且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每个朝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在古代,阴山一直是民族关系最紧张,矛盾最尖锐的地区。王昌龄的《出塞》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事频繁的情况。正因为阴山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所以历代王朝想要国泰民安,就要固守阴山。这也正是长城修筑于此的原因。暗示长城是民族矛盾的产物。)

  8、课文的标题所写的是“一段最古的长城”,在哪里?作者是如何断定的?

  这段最古的长城在包头市西北的大青山上。是依据长城遗址和《史记》中的记载来断定的。(作者登临包头西北的大青山,看到了这段古长城高处达五米左右,土筑,夯筑的层次很清楚,还有一个古代的废垒。又据《史记匈奴传》记载长城的起止情况判定这一部分长城是最古的长城。)

  9、作者为什么称赞赵武灵王是一个大大的英雄?他的行为有什么现实意义?

  因为他筑长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他锐意进取,勇于改革的精神,现代社会仍然需要。

  “当然,我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因果)不仅是因为他筑了一条长城,//(递进)更重要的是他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这是一个多重复句。展示了赵武灵王被称为英雄的两个侧面。这位赵武灵王不墨守成规,锐意进取,勇于改革,敢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受到阻力时,他仍然迎难而上,取得成功,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因为有了这种精神,社会才能进步。

  10、文章的题目为“一段最古的长城”,而在实际上,涉及长城的文字并不多。是不是跑题了?

  为什么?

  作者是围绕长城讲述相关的'内容,没有跑题。长城是民族矛盾的产物。作者以长城为题,追述历史上游牧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斗争和文化交往,赞扬赵武灵王的革新壮举,这些材料都与长城有关。如赞扬“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学*少数民族的长处,目的是为了抵衔胡人的入侵,与修长城是同一目的。

  三、重要的句段理解:

  1、“火车走出居庸关,经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之后,自然在我们面前敞(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原野,一片用望远镜都看不到边的原野,这就是古之所谓塞外。”能把“敞”改为“打”吗?为什么?

  不能。“打”不能表达出塞外高原的无垠(际)的特点。“敞”字形象地刻划出视野从窄小的山路走到广阔无垠的原野上,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突出塞外高原的空旷的特点。

  2、“我们都想从铁道两旁看到一些塞外风光,黄沙白草之类,然而这一带既无黄沙,亦无白草,只有肥沃的田野,栽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小麦、荞麦、谷子、高粱、山药、甜菜等等。”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格?有什么好处?

  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写出了蒙古崭新的景象。作者用想像之中塞外高原的景象反衬眼前的肥田沃土的塞外风光。展示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的力量,展示了新时代的内蒙古欣欣向荣的景象。

  3、“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拉)下来,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放)在黄河岸上,沐(晒)着阳光。”

  ①能用括号中的字替代吗?为什么?——不能。形象地写出景色的优美。原文的三个字,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了阴山下详和宁静的特点。与“安闲”这个词语能合理地搭配。

  ②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用了拟人和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阴山下原野的详和安闲的特点。为下文修筑长城作了铺垫。

  4、“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国的人力物力,仅仅(只不过)连接原有的秦燕赵的长城并加以增补,就引起了民怨沸腾(民怨)。”

  能替换括号中的词语吗?——不能。原有的词语本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秦始皇的不足反衬赵武灵王的英雄业绩。“仅仅”比“只不过”的程度要深,强调了秦始皇的所作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民怨沸腾”比“民怨”能更加形象地突出人民的不满和愤怒。

  5、“这一带古代就是‘少草木,多大沙’《汉书匈奴传》的地方。”用了什么修辞格?有什么作用?

  用了引用的修辞格。使文章在说明问题时更具有说服力。更令人信服。作用是:使作者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

  6、“但是这个*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风浪”的含义是什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风浪”在这里是暗喻。比喻民族的矛盾冲突。正因为这一带是民族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地方所以要修长城。自然地引了下文阐述要修长城的话题。

  7、“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递进复句,用比喻说明了阴山不仅仅是一快富饶的宝地,还是重要的攻守要地,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哪一个民族要想生存得好,就必须占领它。为后文作者游览赵长城,发表感慨,对赵长城的评述奠定了基础,作了铺垫

  8、“这段长城高处达五米左右,土筑,夯筑的层次还很清楚。”这句话从哪些角度说明赵长城的?有什么作用?

  从高度、用料、建筑三个方面来说明的。

  作用是表明了作者的访古意图。作者通过实地的考察,用准确的依据说明了这是一段最古的长城。

  9、“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大的英雄吗?可以肯定这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①用了设问的修辞格。

  ②作用是:表明作者对赵武灵王的赞美。

  ③用否定反问提出问题后,又作出明确的回答,这是设问句的修辞格的特点。这里用这样的句式,热烈地赞扬了赵武灵王敢于冲破顽固的传统*惯和保守思想,具有开创精神。同时溶化了文章的内涵,体现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10、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10段文章引述了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史料,有何用意?

  一方面反衬赵武灵王的伟大,另一方面含蓄地否定了一些人对秦始皇不正确的评价。

  (“甚至在**后,还有人把万里长城作为‘炮弹’攻击秦始皇。”句中的引号是强调的用法,表明了作者对此说法的不同意。在古代,人类较多地依赖自然才生存下来。物产富饶的地区,哪个民族都想拥有。这样,那些富饶的地区,就成为民族矛盾激化的地方。为确保一方*安,修长城,是一个不借办法。修长城显示了赵武灵王的伟大,但是也不能作为秦始皇是暴君的罪证。)

  ②同样是修长城,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同样是修长城,赵武灵王没有挨骂,而秦始皇却引起民怨沸腾。这暗示赵武灵王在修长城时在统一思想、组织动员、政治措施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才使全国君臣吏民上下齐心,共同完成了修长城的壮举。

  ③赵武灵王敢于向传统*惯和保守思想宣战,发布“胡服骑射”命令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取他人之长,补自己的短处。提高战斗力,增强国势。(原来作战时战车笨重,穿宽袖大袍,作战自然不方便。为了作战方便,灵活,赵武灵王下令战士改穿胡人的短衣长裤,腰束皮带,脚穿长靴。在赵武灵王在位期间,越国终于成为七雄之强。)

  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将赵武灵王与秦始皇作对比的?

  A、秦集七国的人力与物力——赵仅仅以一赵国之人力和物力

  B、秦连秦燕赵三国长城——赵以一国之力修长城

  C、秦修长城引起民怨沸腾——赵武灵王没有挨骂

  ⑤说说下列引用的作用是什么?

  A、引用古文献——说明阴山的自然条件。

  B、引用蒙古语的意思——说明大青山在古代的自然环境。

  C、引用古迹(赵长城)——说明赵长城是一段最古的长城。

  ⑥本文在写作方法上夹叙夹议,真实地记录了游记中的见闻和所感。指出下列的文字是属于“感”属于还是“见闻”。

  A、1、2段辽阔而肥沃的塞外高原(见闻)

  B、3至5段大青山南北的自然环境(见闻)

  C、6、7段历史上民族纷争的焦点(感)

  D、8、9段考察判断赵长城(见闻)

  E、10至12段赵武灵王无瑰于英雄的称号(感)

  ⑦“胡服骑射”出自《战国策赵策》。

  ⑧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项是(D)

  A、本文虽用文学语言描绘了阴山以南的沃野美景,但不是文章的目的,而是以考察历史为主要目的的。

  B、文章以游踪为顺序,体现了史论的逻辑性,融游游记与史论于一体。

  C、文章多处引用古代资料,印证作者的见解,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丰富了读者的知识。

  D、本文以一段最古的长城为题,内容重在赞扬赵武灵王的业绩。故此题目与内容相去甚远。

  《长城》教学设计 篇10

  《长城》是教科版语文四年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不妨看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登长城,一起去看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长城!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读准词语

  出示: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屯兵、堡垒、凝结、气魄雄伟、瞭望、血汗等。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段落。

  3.提问: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

  (三)、分析课文

  1、学生交流体现“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的句子或者段落。

  2.分析第一段。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这句体现了长城的长。学生通过朗读反复体会长城的长。

  “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用以激发学生朗读激情。

  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之外,长城还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到?理解体会长城的“蜿蜒盘旋”。

  理解“蜿蜒盘旋”的词意“弯弯曲曲的延伸”。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感受“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分析第二段。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长城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从长城巧妙的设计,以及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构造,进而体会“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分析第三段。

  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怎能不睹物思人?怎能不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呢?了解修筑长城所处的年代。

  体会“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这句话。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难。

  找出体会劳动人民修筑长城艰难的词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一步一步、陡峭的山岭等。

  通过指导朗读体会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困难重重。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创设意境来帮助学生走进那个年代,理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是多么地不容易。反复地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在学生情感步步提升地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欣赏长城,赞美长城

  1、欣赏长城的视频,直观形象地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拉进长城与学生的距离。

  2、用一句话来抒发自己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3、拓展名人对长城的赞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以色列前总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4、全文情感的升华

  与作者一起赞美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自豪之感!

  《长城》教学设计 篇11

  教材简析

  这篇看图学文按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了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景,使学生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惯。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主题学*的探究任务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的?

  2、长城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3、为什么说“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4、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学*方式指导

  1、自己和几个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来共同来开展研究。由组长给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有的负责图片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历史记载资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音像资料的'收集等。

  2、选定一个研究方面,收集学*资料。可查阅书籍,也可通过老师提供的链接,查阅关于长城的网站,或者在Internet上自己用搜索引擎,收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3、分析、筛选资料,以一定的方式(例如:手抄报、演示文稿或网页)设计完成小组的汇报讲稿。

  探究1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的?

  探究2

  长城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探究3

  为什么说“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

  一个伟大奇迹?

  探究4

  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长城》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

  ⑴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惯。

  ⑵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情感目标:

  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重点】

  1、指导看图:

  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

  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人,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

  (打出幻灯片)

  ⑴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景。)

  ⑵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⑶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

  (长和高大)

  ⑷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它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

  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2、生讨论:

  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

  (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

  (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⑴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像一条长龙)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什么特点?

  (长、大、弯)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⑵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2、第三次看*景图:

  ⑴此景是作者在何处(观察点)看到的?

  ⑵作者分别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⑶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

  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

  3、披文入情,学第三自然段:

  ⑴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

  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⑵默读第三自然段:

  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第四次看两幅彩图,结合下列提示语复述长城远景、*景:

  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条石城砖垛口嘹望**口城台。

  2、老师总结谈话。

  五、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

  《长城》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长城》这篇课文,说到长城,你首先想到了什么?你对长城的了解有多少。

  2、板出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本课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意思;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

  3、观看教学录像(课件出示)。教师现场配上文字介绍,学生认真欣赏并谈感受,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1) 文字介绍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不到长城非好汉”,无数中外游人远道而来,均以能登上长城、目睹这一天下奇观为快慰。登临长城不但可以饱览长城的宏伟雄姿,古战场的壮丽图景等,同时,还可深切体察与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水*,从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去为振兴中华、谋求全人类的和*幸福事业而努力奋斗。

  登上万里长城,你可以看到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如一条不见首尾的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爬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令人叹止。望关山,无限古今情,却不解,今古何所别。万里长城万里长,两千历史不尽言;欲要看尽数千古,长城不登好汉无。

  (2) 教师读完,学生谈感受,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教师适当引导其说出“骄傲、自豪”等感受。

  (3) 顺势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自豪?请你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注意把这种自豪感表现在脸上。

  三、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文章最后两个句子,指名读,读出感情,全班读。

  2、提问: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请学生谈一谈。

  3、全班再来齐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思考:

  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课文中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你从哪里可以知道?

  四、再读课文,学*具体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请学生概括第一段的大意。

  3、提问: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的心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座落在南宁市的地王大厦共有59层,多么壮观啊!长城长一万三千多里,你能感受到这种雄伟的气势了吗?)

  五、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预*课文的后半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生字,教师纠正读音;

  开火车读、分小组读、指名读,从多方面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教师随机板书

  3、继续学生课文内容

  二、再读课文,继续学*

  1、快速默读课文第二段,概括主要内容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或者课件展示的图画,说一说这一段主要介绍了什么。(介绍了长城的具体构造,突出了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2、重点介绍垛子、瞭望口和射口,请学生在大屏幕上找出它们的具**置,说说他们的作用。在读课文最后两个句子,引导学生情感升华。这是再谈体会。

  3、这篇课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学生找一找(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呢?(从远到*)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观)

  4、学*课文的第三段。

  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找找中心句(除了最后一句以外)。

  中心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一句话连续使用了几个动词,请把它们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好处:使句子更加连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此刻自己“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这时你会想起什么呢?(古代劳动人民辛苦、伟大、智慧)

  5、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钦佩之情再读读课文最后两个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这个句子用了一组关联词,“多少···才”,请学生用这组关联词语造句。说说在这里使用组这组关联词语的好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建造长城不容易,饱含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过渡)是啊,建造长城真的很不容易,作者忍不住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早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的意思是?去掉这个词语再读这个句子,学生谈感受。

  (过渡)啊!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气魄雄伟的建筑,你自豪吗?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来读读课文最后这两个句子吧。

  6、课件出示外国友人的评价。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拉宾

  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把握情感主线,疏通全文

  根据板书,回顾课文。

  四、创设情境、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写导游词

  1、假设现在许多外国游人纷纷游览长城,你会怎样给游客们介绍长城呢?

  2、学生写导游词

  3、请部分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导游词,然后请同学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并背诵

  2、练*写导游词

  《长城》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生字

  1、学*会认的字。

  2、学*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CAI出示第一幅图:

  ⑴ 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⑵ 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⑶ 小组讨论,并说说。

  2、CAI出示第二幅图:

  ⑴ 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⑵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⑴ 小声朗读课文:

  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⑵ 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

  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垛口:指城墙顶部外侧建筑的两米多高的齿形墙。

  瞭望口:指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

  射口:指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

  五、巩固练*

  1、复*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

  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⑴ 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⑵ 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一是使学生感受到“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二是感受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3、下面是几位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以色列前**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

  (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 (美国前总统里根)

  四、巩固练*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五、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形态 像条长龙

  城墙顶上 气魄雄伟

  长城 构造 高大坚固 城墙外沿

  方形城台 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凝成


长城教学设计菁选(扩展5)

——《长城和运河》精彩教学设计3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媒体:长城、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师简介,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城运河。

  3、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一篇赞美长城运河的诗歌。出示课题:长城和运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边听边想: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分别向我们赞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5、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三、研读课文

  (一)学*第一节

  1、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生字组成的词语“驾驶、壮丽、创造、中华民族”。

  (1)字音重点:“壮、创”,读准翘舌音、三拼音。

  (2)字形重点“壮”:出示形*字“状”进行比较区别。

  (3)词义重点:壮丽(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学*中进一步理解。)

  2、再读第一节,想一想: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什么?用曲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3、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1)做动作表演理解“穿行”。

  (2)出示句式: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3)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长城比作巨龙?(板书:像巨龙)

  (4)再看媒体,感受“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不仅仅是形似,龙在*传统文化中是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长城更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5)出示填空: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真是一幅壮丽的景象。(再次理解“壮丽”)

  (6)指导朗读:“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语音前重后轻,语速前快后慢,读出自豪的感情。)

  4、同桌共读第一小节。

  5、男女生比赛读,挑战读。

  6、师引读:万里长城万里长,它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至今仍穿行在祖国大地上。她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板书:不朽)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二)学*第二节

  过渡: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运河又谱写了怎样的诗篇呢?

  自由读第二节,学*生字组成的词语:丝带、首都、北京、天堂

  指名读词语。

  (2)出示实物“丝带”,感受银光闪闪。

  2、比一比,第二节和第一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出示填空:京杭大运河像飘落在大地。

  (2)看图体会“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板书:像丝带

  (3)师补充:运河就像我们的母亲,在她的哺育下*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带着对运河的感激之情读课文的第二节。

  3、小组比赛读第二节。

  4、找好朋友读。

  5、师引读:京杭大运河就像母亲,关怀着天下百姓,浇灌着万亩良田。她谱写了——动人的诗篇。(板书:动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四、小结复*

  1、开火车读生字词语:驾驶、壮丽、中华民族、首都、北京、天堂

  2、写字指导“壮”。(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3、小结: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她们一刚一柔,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作业

  (一)拓展

  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也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出示媒体:人间奇迹)

  (二)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有兴趣的.同学到课外了解一下。

  附板书

  长城和运河

  不朽动人

  像巨龙像丝带

  复*导入

  1、听写生字:驾驶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不朽创造

  2、男女分角色读课文的第一、二部分。要求比较一、二部分有什么共同之处。交流,介绍这种方法在诗歌中叫做“反复”

  精读课文

  过渡引入:作者是从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呢?

  学生起齐读相关部分。你从哪儿看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引读——(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这景象很奇异,这一句该怎样读?指好这一句。

  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

  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

  交流。出示有关长城的图片。

  远远望去,长城像什么在大地上?指导说话(长城像巨龙一样盘旋在大地上。……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相机板书: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引说: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是——指导说话。指好这两句话。试背。

  启发思考:读了这两句话,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

  过渡: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丽,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的奇异表现在哪儿?


长城教学设计菁选(扩展6)

——《长城》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其实,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长城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1、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过长城吗?你对长城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见解感受,自由交流。)

  2、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让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同来感受这伟大的长城。

  (齐读课题)

  二、出示图画,比较观察

  1、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观察两幅图画: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象了吗?

  (引导生观察和描述图时,要有一定的顺序,由*到远、由主体到周围景物。)

  三、图文对照,理清脉络

  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语句读通顺,想想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是图中所描绘的。

  (生自读课文找出对应段落。)

  四、感悟表达,交流感受

  1、进行写法上的引导,知道作者按照由远到*的顺序,由整体景象到局部描写的方法。

  2、首先请同学们自由的放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你眼中的长城。

  (生自由读课文)

  3、自由交流。

  五、图文对照,感悟朗读

  1、学*第一自然段,感受“长”的特点:

  预设交流一:

  研读重点句: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全长13000多里。”

  体会长城的长。

  ⑴ 在这句话当中,作者把长城比作什么?

  (长龙)

  这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那你知道蜿蜒是什么意思吗?

  课件出示:

  蜿蜒曲折的长城图像。

  理解重点词。

  ⑵ 体会比喻、列数字的表达方法。

  ⑶ 激**感,感情朗读。

  2、学*第二自然段,感受“高大坚固、设计巧妙”的构造特点:

  预设交流二:

  ⑴ 从课文的第二段中,你还能感受到长城的其他特点呢?

  ⑵ 细细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感悟坚固、巧妙。)

  ⑶ 课件出示长城构造图:

  谁能当上小导游,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

  ⑷ 了解每部分的作用,引导体会设计的巧妙。

  ⑸ 感情朗读,升华情感体验

  3、学*三、四自然段,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付出的艰辛、智慧:

  ⑴ 预设交流三:

  ① 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你从课文那句话中知道科技非常不发达?

  ② 重点研读:

  “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一步一步台上这陡峭的山岭”。

  交流体会:

  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

  (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

  ③ 朗读:

  是啊!在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多少生命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

  (指读)

  ④ 拓展画面,激发想象,披文入情:

  引入课外资料,指读谈感受。

  ⑤朗读,反复诵读。

  ⑵ 预设交流四:

  ① 一起看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去读?

  (自豪、激动地、赞美的、敬佩)

  ② 带着你们各自的情感体验,试着把你的感受和心情读出来!

  六、课件出示伟人题词,齐读升华体验

  七、观看录象,加深感悟

  1、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万语千言。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写在课题上!

  2、同学们,把心中的歌,把笔下的情,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

  3、播放歌曲《长城长》,畅谈感受。

  教学反思


长城教学设计菁选(扩展7)

——长城教学反思菁选

长城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城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性文本是中华文学的经典。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入手,不仅可以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终身的学*和精神的发展。但由于历史性文本无论是时间上还是故事背景方面,都与学生相距甚远,因此,每当面对此类文本时,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的学*兴趣骤降,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的情况。故,如何有效地发挥历史性文本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得不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根据杜威的“以生为本”理念,我们知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备课时,我们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也要备学生,坚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本文写作特点,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为线索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的激发民族自豪感。课文共四段,按学生的观察和思维发展方式可概括为:远看长城——*看长城——联想古代劳动人民——赞美长城和古代劳动人民。

  备课时,我将这课的重点定为: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里,我就结合预先设定的这些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课堂实际的效果,学生的所得进行反思:

  一、课前重积累

  即让学生有充分的知识准备。以前,许多教师*惯让要上的课文先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等破题时才把它揭开。面对历史性文本,我则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学生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学*内容并进行预*,或提前拜读原著,或提前收集资料等,这样的学*才是真正自主地学*,有效地学*。正如刘良华教授所讲,教师的第一种专业智慧就是“课程智慧”。而“课程智慧”体现在“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上。本课的学*,对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时间、历史的想象和理解,学生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在这篇课文教学前,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长城”在课前收集资料,通过翻阅课外书,采访,上网等方式多渠道地获取了大量知识,间接地了解了文本内容。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工具书的作用,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这种方式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历史性文本的兴趣。

  二、课中重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如何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尤其是对于历史性文本,由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背景了解是甚少的,很难有效地投入到情境中,这就要求老师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和肢体表达引导学生学会“身临其境”,同时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在这堂课中,亲切的教态,严谨的教学语言,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都成为我教学的突破口,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让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同学重量,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无怪,整堂课上我们时时欣赏到孩子们全身心投入的动人姿态。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而孩子们的“情”一旦激发,他们口中的答案必将是一个个预想不到的惊喜。“激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三、课后重实践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为了实现实践的有效性,我就针对我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课外实践题:请学生们去收集“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的有关书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信孩子们定会做很多自己愿意的工作,如到图书馆,网上搜集资料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我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孩子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一定的瑕疵,比如对于课堂的生成性反应处理的不够及时,评价方式没有做到多元化等等。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地加强自我反思,使自己的课逐渐的饱满。“做最好的自己”是我一直都很喜欢的一句话,我也希望在这句话的鞭策下,我能够不断的提升自我水*,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通过一堂课的教学,我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中读诗、背诗积极性非常高,效果良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做得尤为好:

  1、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朗读训练。由于诗歌语言简洁且凝练,反复朗读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加上学生年龄较小,爱玩好动。我在朗读训练中,多次采用音乐、录音、录像等多种辅助手段,刺激学生感官,激发他们兴趣。运用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运用媒体,展现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壮丽景象、雄伟气势,帮助学生读出语气;运用音乐,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的配乐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孩子们读诗热情高涨。

  2、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多次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京杭大运河。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所以,学完了课文,学生就完全能做到带着自豪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了。

  通过教学,我感到这堂课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重视诗歌朗读的同时,对字词教学有些忽视,尤其是关键词语的理解不够重视。诗

  歌中字词深奥,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又不能采用以词解词这种简单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将深奥的词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让教学更完美。这是我想在以后的诗歌教学重点研究的问题。

  在学这一课之前,我搜集了大量关于唱长城,颂祖国的资料。

  在导课时我利用课件把颂祖国、唱长城。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急于想学歌曲,然后我播放歌曲,学生学*高涨,兴趣浓厚。学生能体会歌曲情绪轻声唱歌。

  在学这首歌曲时,嗡嗡嗡嗡是要求学生吐字、咬字清楚。并且对十六分音符要唱准,然后对副歌地方学生要放开情绪歌颂 歌曲。这个地方让学生体会爱祖国、爱人民、爱祖国美好河山,以及为祖国今天所取得的`成绩而骄傲的爱国热情。

  学生对升记号长的不准。我弹琴让学生多唱多练,经过这样反复练*,学生利用几多分钟的练*唱的较好,能体会音乐情绪唱准“飞吧-----”,学生对八分休止符唱的也不准,我利用动作让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让学生利用握拳,吸气等方法练*。效果较好,学生能够能唱好八分休止符,从而处理了难点。

  在歌曲基本学会,我让学生加上拍手,表演等方式练*唱歌。然后我让学生分组练*,利用比赛的形式学生唱歌的情绪高涨效果比较好结束课程。

  《长城》这篇课文,是新课标四年级语文课本上册第十七课,课文一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看长城;第三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读课文,自主完成预*作业,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

  从先教学一、二自然段,再教学三、四自然段这个路子来看,如果能再放手,让学生就全文谈有感受的语句,相信学生可讲之处会更多,所谈感受体会也会更充实、深切。

  在学生发言时,师生对话缺少配合。班级个别学生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忽略老师的讲解。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学生跃跃欲试,自主活跃,但无法让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想的体会上有更深一层次的提高及升华。这也是今后教学中我应该注重训练和正确培养的地方。

  《长城和运河》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们的伟大。在辽阔的中国版图上,长城由东向西,撇出凝重雄伟的阳刚一笔,运河自北到南,划出恬静*和的阴柔一捺。

  这一切奇迹的缔造者,就是我们*凡而又伟大的祖先。在这样的情感体验下,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思维能力怎能不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 今天上《长城和运河》,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说明很多家长都能配合老师完成资料的'收集。 孩子们对长城和运河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上课之处就已经深深为长城和运河而感到骄傲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着重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而是简单交流了一下,一方面检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梳理资料,逐步学会寻找资料,理解资料。

  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

  当我和同学们朗诵起《长城和运河》的时候,作为教师———中华民族的儿女,一种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升。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奇迹,绵长秀丽的京杭大运河创造了中华民族交通运输历史的辉煌。听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我怎能不感到心潮澎湃。也许我的这种体会触动了在座的学生的心,他们的脸上泛起了欣慰的微笑。不言而喻,这首诗的朗诵,学生一定体现出了较高的'水*。

  带着激情品位文字,带着激情体会诗意,教学的目的完成的的确较为顺利,一看,离下课还有短短的两分钟。那就再来丰富一下孩子的阅历,了解一下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吧!

  于是,我顺势诱导:同学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多么的勤劳,多么的富有智慧啊。他们不但筑起了雄伟的万里长城,还开挖了浩大的大运河工程,你们还知道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哪些伟大的历史工程?”刚脱口。我就暗自思忖:问题可能有点难度,学生会不会回答不出来

  谁知道,一只只高高举起的手出乎我意料,接下来的回答更让我瞠目结舌。什么故宫、圆明园、墩煌莫高窟……有关的典型例子应有尽有,个别同学还把“埃及金字塔”等外国古代建筑和“东方明珠”、“润扬大桥”等中国的现代建筑也搬进了今天的课堂。我本想简单否定,但转念一想,这不是个拓展课外知识的极佳时机吗?接着,我就耐给学生讲明了各类建筑的区别,并又补充介绍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秦始皇兵马俑”等诸多中华民族历史建筑奇迹,学生们一个个听得啧啧称赞……

  虽然最终稍微有点拖了课堂,可与原先的设计比起来,我对这个意外的结束设计感觉更满意。

  教学《长城赞》时,我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的:学*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让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围绕这样的目的,在精讲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联中哪些语句是我观察到的景象”,引领学生寻找到作者的观察点:上联从长城经历时间久远入手,突出长城历史悠久的特点,下联从长城地势险峻,突出长城的气势雄伟。进而再根据特点设问:作者由观察到的景象联想到了哪些内容?从而体会作者创设的意境:长城凝聚了古代无数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气势浩大的工程使长城成为世界奇观名副其实。明晰了文章的写法,我再顺势布置一个小练笔: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一个由观察而展开联想的小片段。

  这样,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文本,走进长城,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长城雄伟壮丽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中,而不仅仅留下抽象的字眼。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真正从行动上落实“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这些新课程理念需要经过巧妙而复杂的过程。

  在本次的信息技术整合公开课中,我们组选了人教版第七册第五单元世界遗产专题的看图学文《长城》。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准备阶段,我们组的成员认真备课,积极查找资料,向计算机老师请教如何制作课件。经过努力,每个人做出了精美的课件,写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在讲课中,各有特色,下面就本组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条理清晰,注重写法。(文娟老师的教学)

  文娟老师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在观察中展开想像。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娟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先让学生整体认识长城,从地图上找出长城所经过的省市,让学生体会长城的工程浩大。然后出示长城的远景图和*景图,让学生进行比较,明确其观察点的不同,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段落,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发现评价长城的那句话,然后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看长城,作者的联想三方面来感悟课文。

  在教学长城的远景和*景图时,充分利用图片,让没有见到过长城的学生也能目睹远看长城的蜿蜒盘旋及*看时的高大坚固。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学*作者运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事物写具体的方法。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通过段中方位的变化,学*到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写作方法。通过学生当小导游介绍长城,更是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设计学生试想当时古代劳动人民建造长城时的情景这一环节,让学生的思维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更深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当时的条件下修筑长城的艰辛,从而使学生自然地产生"长城确实是世界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一感触,从心底里涌出对长城的赞美。

  最后,给学生提供了百度网页,让学生自己在网络上搜索有关长城的传说,图片,历史。

  在这一教学设计中体现更多的是理性的东西——文章的写法,说明的方法。使学生在课文学*中得到语文技能的学*。其中的不足体现在:在学生读书后应创设各种机会放手让学生完整地讲出自己的感悟,在学生理解了思考了感悟了后再适时指导,不能害怕学生讲不出而浪费时间。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减少,课文的思想教育显得不够深刻。语文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教育,应多把语文和我们情感认识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让语文走进我们的生活,走进我们的心里。

  二、情字当头,教育深刻。(周晓燕老师的教学)

  周晓燕老师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读写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周晓燕老师搜集了生动的长城录像资料,课前让学生观看,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盘旋的长城面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后,用书中的话来评价长城,给学生一个总的印象。然后针对这句评价,学生质疑,教师总结出两个问题:

  1、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气魄雄伟?2 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接下来的教学围绕这两个问题交流讨论。在教学中,穿插长城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在周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更多的是感性的理解,而忽视了文章的写作顺序和说明的方法。

  本组的这两篇教学设计,各有侧重点,把这两篇的优秀之处结合起来,将会是一个很合理的教学设计。

  要想上好一堂课还应该考虑更多的因素,一名好教师也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组成员将会精心备课,使理论依据、教材文本、学生情况并重,在教学中达到师生双赢。

  成功之处: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通过情景导入,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在导入新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1949年大阅兵和1999年大阅兵国防图片的比较,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比较认识。然后教师设问“通过1949年和1999年两次大阅兵的图片比较,同学们有什么感想?”。通过教师在情景中设置有思考价值,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本课的深入学*打好基础。

  2、自主、合作、探究性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致力于学生学*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为此,本课主要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学*方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设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员。根据所学内容,组内同学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然后把资料优化制作成课件。同一组的同学按照分工和合作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分组探究与合作学*的结合。当然,在此期间,教师也要做好指导工作。到正式授课时,小组代表展示及讲解课件,由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师生互动效果良好。

  3、教师导学,深化探究。经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对于《钢铁长城》的内容也掌握了大概,但是教师不能就此打住,要梳理知识内容,进行导学,深化学生的探究。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整合、拓展,从中提炼出开放性教学的基本素材,高度关注学生的学*过程和活动方式,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教师通过堂上练*题、归纳总结本课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不足之处:

  1、小组成员之间有差距,个别同学在课前的.参与度不够。由于学*有差异,虽然课前组长也作了分工,教师也作了一定指导,但并不是每个组内的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有些较懒的同学把自己的工作托付给其他同学完成。此外,一些同学在搜集、整合资料不是很得心应手,展示成果时表现的不是很自如,整合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还需通过以后的教学来逐步培养。因此,以后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真正在分组探究中学有所成,角色要分工明确,小组长要能够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成员间能够互相督促,共同进步。

  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欠缺条理性、规范性,比较随意。此外,在问题的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发散,使时间难以控制,影响了教学进度,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逐渐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长城和运河》作为本册书的开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极力颂扬了长城、运河的雄伟壮丽,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纵观苏教版的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书的第一篇课文都是一首现代诗,我认为现代诗的课文,应该通过诵读理解诗歌蕴含的感情,再通过仿写掌握诗歌的形式,进而拓展延伸写法。所以在教学《长城和运河》时,我主要采取了这样的形式:

  一、多种形式诵读,体会感情

  在学生们自由读完课文之后,再请几名代表来读课文,学生们选出了陈浩然和吴梦琪,他们两个都是班级里*时读书最有特色的。这两个学生感情充沛地读完课文后,学生已经基本能体会文中对长城和运河描述的不同了。接下来,我请学生们比较这两部分文字的异同之处。孩子们发现每小节的头尾相同,我告诉孩子这就是现在诗歌的特点,文字往往是一咏三叹。对于诗歌中不同的部分,我们师生对比读。学生们人多,读长城部分,我读运河部分,在读中学生们明白了异中有同。这样几番读来,孩子们不仅把课文读通读畅,而且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也初步感受了长城的雄伟壮丽和运河的柔美动人,同时也体验到了诗歌的整齐的节奏和韵律。读过,我通过学生前言搜集到的'长城、运河的资料,激发他们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再激情澎湃地朗读了,诗中的感情自然就理解了。

  二、发现写作特点,迁移写作

  《长城和运河》这首小诗,共分为两小节。每小节的第1、2,两句“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和7、8两句“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都是相同的。课堂上引导学生发现诗歌这一重复的特点。另外,每小节在写法上还都有共同的特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比如写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写运河“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对比这两个用在诗歌中的比喻句,同样是字数相同,形式相*。抓住了诗歌的这些写作特点,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和

  课后的练*,我让让学生也来模仿这种形式,自己写一写小诗歌。课堂上学生们还真写出了不少的好句子,这样对句式分析再迁移仿写,学生自然而然就把这篇诗歌背诵了,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现代诗歌看似浅显易懂,如果匆匆带过,只是让学生背诵,那蕴藏在诗歌里的感情学生便不易理解,反复诵读再加上迁移仿写,学生对诗歌的形式和感情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长城教学设计菁选(扩展8)

——《长城》教学设计菁选

《长城》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城》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南面百、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初读长城介绍纪录片、**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导入,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看看。

  2、据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二、再读课文以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

  圈出生字,认读生字

  2、用“ ”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

  ⑴ 字形:

  隔 砖 旋

  ⑵ 字义:

  垛口 瞭望 射口

  三、练*朗读课文

  要求:

  1、准确。

  2、通顺。

  第二课时

  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影片,整体感知

  老师激情导入课题:

  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简短的纪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长城吗?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

  气魄雄伟

  17、长城

  伟大奇迹

  二、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

  1、出示重点词句、质疑: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哪些关键问题供大家学*讨论?

  (学生提出问题)

  2、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 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个问题,发表见解。

  (引导学生说出长城的长、高、弯、坚固。引导学生细致读课文,全面考虑问题,并鼓励学生从自备资料中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补充。)

  ⑵ 品读课文,读出理解:

  你能通过朗读反这种气势表达出来吗?

  ⑶ 再次观察文中插图:

  以小导游的身份,指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气魄雄伟。

  3、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过渡:

  长城仅仅中为它的气魄雄伟就被称为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吗?你能用书上一句话概括出其他原因吗?

  (指名说)

  ⑴ 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迈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⑵ 齐读:

  从这句话里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赶紧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

  (互相交流)

  ⑶ 班内交流:

  指名谈谈自己的看法、想法。

  ⑷ 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这句话。

  四、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指导学生整体认识。)

  2、激发自豪之情(播放**):

  长城,己被写过了**之中,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让我们一起来唱响**。

  3、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说的?有什么想写的?

  【板书设计】

  17、长城

  伟大的奇迹 气魄雄伟

  血汗与智慧

  教材说明: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一幅图片是从远处看到的长城,画面展示了长城随着起伏的山势蜿蜒盘旋的雄伟其实,给人的突出印象是长而壮观。第二幅图片是从*处拍摄的长城。图片清楚地显示了长城的结构:城墙外延有垛子,垛子上有瞭望口和射口;

  城墙顶上有方形的城台。一眼望去,就感觉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课文一、二自然段描写的是两幅彩图的内容,突出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第三自然段抒发作者由看长城而展开的联想。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正确读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城砖、屯兵、堡垒、陡峭、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4、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激**趣

  学生们对长城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有不少学生去过,对其有感性认识,还有的学生通过阅读、通过电视,对古代历史、对长城的修建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可以通过谈话的形式导入,使文本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兴趣。

  二、指导看图,直观感知

  出示两幅彩图,让学生形成对长城的直观印象,可以调动学生学*热情。同时,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要有序,而且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会观察到不同的景象,从而对学生进行遣词说话的能力的培养,进行有效的训练。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图文对照,在理解课文一、二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分别对照图,尽量用书中的语言描绘图中景象,这样既可以做到对文本中语言的积累,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

  2、了解了一二段内容,由此引发作者联想。教学三四自然段。围绕写作者联想的语句,让学生多读熟读,交流感受,进行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在此过程,训练学生抓重点字词理解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或课外阅读理解课文等多种学*方法。同时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智慧力量的敬佩以及民族自豪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贯穿始终。

  3、其中设计一个小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合理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同时也渗透了写作方法上的训练,通过你观察到的,把你联想到的写出来。

  四、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让学生浏览全文,把有感受的地方再有感情地读读,使学生从整体上再次把握全文内容、感情、写法。

  五、练*作业,巩固新知

  基础字词;仿写片断,由观察到的所联想到的;设计导游词。

  板书设计:

  长城

  远看

  长龙蜿蜒盘旋

  *看

  高大坚固

  ——

  气魄雄伟

  奇迹

  联想

  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教育,是充满激情如诗样的艺术,教育家皮亚杰认为能创造情境就是发明,发明存在于构建求知情境的过程中。本教学设计注意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围绕“质疑、解难;讨论、交流;读书、感悟”开展教学;通过激情导入、图片展示让学生“乐中求知”;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有感情诵读,教给学生学*方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质疑,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实话实说”,最终获得知行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素质教育目标】

  1、认知目标:

  ⑴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⑵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⑶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技能目标:

  ⑴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⑵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观察*惯。

  3、情感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目标力求体现知识、技能、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长城》这一篇课文中的科学和人文内涵。)

  【教法与学法指导】

  1、教师教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和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

  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

  第二次,学*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2、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本课侧重指导“预*”和“观察自悟”的方法。课前预*发现疑难,造成学生急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课中求教于教师或同学,呈现主动学*的态势;重点明确而有序的画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预*指导上,要求学生先看导读和预*,总揽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寻找疑点,记入预*本子并由小组长检查落实。课前做到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观察自悟”指导上,借助长城远景、*景的投影,引导观察,悟出方法。如,远景投影,先显示主体镜头长城(观察重点),再慢慢扩展周围崇山峻岭的镜头,让学生揣摩、体会,并说说观察事物先要抓住什么(重点)*景投影,按照课文各个部位叙述的先后顺序,逐个投出“长城脚下”“八达岭上”“城墙顶上的方砖”“垛子”“了望口”“射口”和“城台”等分镜头。领会描写过程应有先后(顺序)的理由。通过观察、诱导,学生便悟出了方法。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⑴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⑵学生图文对照,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观察*惯。

  2、解决办法: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点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据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板书课题:

  长城

  (运用名人名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二、阅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3、学*小组交流讨论学*

  4、掌握生字新词:

  拍摄(shè)智慧(huì)了(liào)望气魄(pò)

  嘉(jiā)峪(yù)关崇(chóng)山峻(jùn)岭

  5、理解字词: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三、图文结合,了解文意

  1、观察彩图,了解图意:

  (用多媒体展示课本两幅彩图或直接用挂图展示。)

  ⑴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

  (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景。)

  ⑵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⑶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

  (长和高大)

  ⑷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两个观察点?

  (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么内容:

  ⑴介绍观察点:

  运用教室的布置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观察点。

  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

  (在长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

  (在长城上)

  ⑵看第一幅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

  抓住观察重点:

  长城。

  ①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

  (长、大、弯)

  ②再看第二幅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高大、坚固)

  (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景图的概念)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分组讨论:

  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讲长城的长;第二自然段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自然段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自然段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3、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

  ⑴一条“龙”。

  ⑵ “高大坚固”。

  ⑶结晶。

  ⑷奇迹。

  (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通过分析重点段落和词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结合理解课文,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

  2、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片,激发兴趣,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欣赏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老师激情导入课文题目: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以及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二、图文对照、远看长城、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1、出示图片明确作者的观察点:

  想一想作者是从哪观察的?

  2、请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默读第一自然段,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又理解了哪个词语。

  3、全班交流。

  板书:

  气势雄伟

  4、下面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5、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三、图文对照、*看长城、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过渡:

  长城之长在世界建筑上也是罕见的。长城的气势雄伟令人赞叹。那么长城还有什么特点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呢?从哪里能体会到长城的特点?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相关的词句画出来。

  2、全班交流。

  相机板书:

  高大坚固

  3、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射口、垛子、城台及作用。

  4、明确观察点,总结观察方法:

  作者按照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5、下面我们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扮演小导游同桌互相介绍*处的长城。

  四、抓重点句体会情感

  1、过渡:

  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也被长城的雄伟气势所震撼。当作者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产生联想。下面自由读第 3自然段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读一读。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标出来。

  2、全班交流体会,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3、出示重点句子:

  站在长城上,踏着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为中国有这样的长城、有这样的劳动人民而感到自豪。

  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4、出示重点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引导学生从多少才智慧血汗能体会到什么?

  整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齐读这句话。

  5、师生合作读。

  五、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过渡:

  这样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建筑却是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成的。我们怎能不为之自豪和骄傲呢?齐读最后一段。

  2、质疑。

  3、小组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联系整篇文章和收集的有关资料来谈。

  4、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六、学*写作方法

  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作者运用了什么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根据看到的产生联想。)

  七、齐读名人的话,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远看 气势雄伟 条石

  长城 *看 高大坚固 方砖 伟大的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 城台

  【教学反思】

  1、根据不同的段落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第1、3自然段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能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课堂充满活力。第2自然段设计了让学生扮演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处的长城。学生既积累了语言,又学到了表达事物的'方法由整体到部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2、本课对长城的描写比较具体,其中包含了很深的感情:

  教学时,能够充分地运用语言激情、文本激情、学生的朗读激情、相关资料激情等多种策略。把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文本的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之中。

  3、本文是看图学文:

  教学中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通过图文结合使学生对长城的长和雄伟壮观、高大坚固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借助看图学生很轻松了解长城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在教学中渗透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

  【评析】

  教学目标体现了认知、智能和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了《长城》课文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的七个环节严谨细密,条理清晰,易于操作,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教学过程渗透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特别是图文对照,直观形象的地感受到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及高大壮观,落实了由远到*,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教材简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南面百、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初读长城介绍纪录片、**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导入,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看看。

  2、据1969年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二、再读课文以读字词

  1、自由读课文:

  圈出生字,认读生字

  2、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们。

  3、重点点拨:

  ⑴字形:

  隔砖旋

  ⑵字义:

  垛口瞭望射口

  三、练*朗读课文

  要求:

  1、准确。

  2、通顺。

  第二课时

  一、播放介绍长城的`纪录影片,整体感知

  老师激导入课题:

  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华夏儿女的骄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简短的纪录影片把我们带到长城脚下,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你能用书中的一句话评价一下长城吗?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板书

  气魄雄伟

  17、长城

  伟大奇迹

  二、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

  1、出示重点词句、质疑: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哪些关键问题供大家学*讨论?

  (学生提出问题)

  2、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⑴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个问题,发表见解。

  (引导学生说出长城的长、高、弯、坚固。引导学生细致读课文,全面考虑问题,并鼓励学生从自备资料中选择相应内容进行补充。)

  ⑵品读课文,读出理解:

  你能通过朗读反这种气势表达出来吗?

  ⑶再次观察文中插图:

  以小导游的身份,指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气魄雄伟。

  3、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过渡:

  长城仅仅中为它的气魄雄伟就被称为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吗?你能用书上一句话概括出其他原因吗?

  (指名说)

  ⑴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迈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⑵齐读:

  从这句话里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赶紧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

  (互相交流)

  ⑶班内交流:

  指名谈谈自己的看法、想法。

  ⑷让我们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这句话。

  四、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指导学生整体认识。)

  2、激发自豪之情(播放**):

  长城,己被写过了**之中,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让我们一起来唱响**。

  3、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说的?有什么想写的?

  【板书设计】

  17、长城

  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

  血汗与智慧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阅读教学《长城》第一课时。

  设计说明:

  这是一课看图学文的教学内容。它由两幅长城图片和一篇短文组成,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文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增加有关长城的知识,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而且还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观察事物,如何做到行文有序有物。

  学*本文,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能力,紧紧依靠学生的独立学*和合作学*来作为主要的学*方式,教师在关键处给以点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思考--观图品文--局部制画--评议感悟”等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学*的每个过程中,成为真正的知识发现者。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学生能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了解到长城的建筑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学*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能在阅读交流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3、运用图文对照的阅读方法,学*本文由远及*、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学*在观察中展开合理的想象。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并能注意背诵积累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建筑特点--气魄雄伟、高大坚固,体会作者表达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含义深刻的词语:“高大坚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这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长城的图片。

  2、学生欣赏图片,师导入新课: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长城,华夏儿女为之骄傲的长城。从秦代到明代,从明代到现在,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但长城依旧巍然屹立在中国的领土上。

  今天我们从图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请你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句子来说说你眼中的长城。

  3、学生说感受。(美、长、壮观、雄伟、气势磅礴等)

  师过渡:长城就是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长城),了解--(长城)。

  4、板书课题。

  师:作者眼中的长城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长城》一课。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这就是批注。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惯。

  2、指名分段读课文(4个人),正音。

  师:谁愿意站起来为大家朗读这篇课文?

  师:看来预*很成功,4个同学都读得很流利。那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话,找到了吗?

  3、指名学生交流。

  师出示最后一段话: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新语(描红:气魄雄伟、奇迹),指名学生读准确。

  自由读句子,你比较关注哪个词语?

  气魄雄伟写出了长城的特点,气势。工程,可见非常浩大,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世界,不仅仅是中国,可见长城威名远播,世界闻名。奇迹同上。

  师:读懂一句话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这是我们读书的一种方法。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三、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划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师:谁先来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2、交流。

  (1)品“长”,感悟气势。

  ①指名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师出示句子: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长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长吧,来读出你们的惊叹吧,就读“长”的这句,指名读,齐读。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绕操场跑上35000圈,长吗?来再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一起读。

  (出示图片)一万三千多里,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经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到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9个省市,基本上贯穿了全国。难怪作者会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它: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出示)齐读词语。再读句子。

  ◆ 气势

  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弯弯曲曲、连绵起伏)

  你们看,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随着山势而变幻。遇到陡峭的山岭,它就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它就俯冲直下。它时而盘旋,时而笔挺,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描红蜿蜒盘旋)非常正确,齐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

  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齐读。(不错,美中有气势。)

  ②、回归“奇迹”。

  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

  (2)品结构,感受巧妙。

  ①指名读句子说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宽)

  师: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而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

  (齐读这部分)这一段,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看看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出来。(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②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在上面的插图中找一找,标一标。

  ③出示长城*景图。这是长城的*照,谁上来指着图片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指名板演)评:真会读书!你已经读懂了长城的构造了。

  ④想象一下,在战争中,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城墙高,易于防守;垛子高,躲在后面安全;城台可以让士兵养足精神等)

  这样的.设计让你们感受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长城用它独特而巧妙的设计,高大而坚固的身躯,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真正地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像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的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⑤回归“奇迹”。

  让我们在此由衷地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总结升华。

  1、(出示图片)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

  出示: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一两句话写下来。

  2、出示句式,学生配乐写话。

  长城, 。

  3、开火车交流,汇成一首诗。

  4、有一个小诗人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写下了一首奇丽的小诗,出示:长城啊,长城!

  你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

  你如一座堡垒,为中原大地遮风。

  你似一座丰碑,见证炎黄子孙的智慧。

  长城啊,长城!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自豪!

  我为你列入“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骄傲!

  学生齐读诗歌。

  教后反思:

  新课标提出要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的学*方式,关注学生学*的情感体验,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1、复*引入的方式有所改变。以往开课后教师直接采用提问式分别复*上节课学*的生字、词语和理清文章脉络。而今我采用学生齐读课文,整体回顾,再自由汇报的方式,既检验了学生预*所学所悟,又发挥了学生主动学*的情趣,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现机会,更有利于新课教学的开展。

  2、教学思路遵循人的思维*惯,从整体感受到局部探究,最后再回到整体感悟的高度,使知识形成体系,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

  3、依据教材为例,合理安排学*方式。如本文的四段内容各具特点,学*方法也各不相同。第一段描写长城远景,文字简短、凝炼,适宜背诵。第二段描写长城*景,介绍详尽,方位明确,最能突出长城设计和建造的精良,适宜研读、绘图。第三段抒发了作者登长城的感慨,适于读中体会。第四段内容是对长城存在的意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叹,最适于发挥学生的拓展思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因此,采用了讨论学*的方式。

  教材依据:

  设计思想: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何让语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上网搜集长城相关图片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xx年,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吗?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篇新的课文《长城》。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请同学们看录象(播放长城配乐范读的录象),边听边看边想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朗读课文,体会特点。

  (一)学*第一自然段:

  1、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2、什么是蜿蜒盘旋?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长城的雄伟气势)

  3、指导朗读

  4、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作中需要学*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远处)

  (二)、学*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建筑材料、垛子、方砖)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3、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

  4、既然是作为防御的城墙,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还有什么特点么?(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垛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5、在这段描写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6、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处)

  教师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长城,并详细说明了长城的特点和用途。

  7、播放长城*景录象,指名当导游的同学介绍长城。

  8、听了他的讲述,大家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学*第三自然段。

  (三)学*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点名朗读)

  (四)学*第4自然段

  1、此时此刻,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你理解了么?(学生发表见解)

  四、品味长城,升华情感:

  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长城是那样绵延千里: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现在我们共同唱起**来结束本文吧!

  五、板书设计:

  长城

  远看:气势雄伟长龙一万三千多里

  观察

  *看:高大坚固垛口了望**口城台

  触景:长险多重难

  联想

  生情;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赞美:伟大的奇迹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文章,四年级的训练重点是读文章想画面,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略这方面的训练。而这节课欠缺的环节就是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同时,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画面。而把指导有感情朗读,和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设计“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应该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让学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脑中形成具体的表象。教师借用资料激情导入,让学生对长城有一定认识,在此基础上研讨课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课文内容生成解说词,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握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同时又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材料的能力。对照插图读文,让学生对长城的外貌有一个整体印象,并通过抓住"蜿蜒盘旋","像一条长龙"等词语初步从读中悟情。同时也初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只要教师放权学生,并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完全有这个能力的。这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同时学*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而且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学*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再用语言激情去感染,带动学生,学生在文本中感悟激情。最后让学生齐唱**,这样学生在歌声中很自然的就感受到长城的伟大,同时也激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热爱的情感,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课件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单元主题: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图片展示遗产风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2、明确单元的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搜集与我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资料。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三、初识长城

  1、有些同学曾经登过长城,有些同学在课前查了资料。那么关于长城,你了解多少呢?请同学们介绍一下。

  (生可以交流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城的自然风光、长城的历史价值、相关的历史故事或传说,还可以是自己亲临长城的切身体验。)

  2、让我们打开课本,深入地走进长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声音响亮。

  3、交流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自由谈)

  4、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长城,我们先要过字词关。

  学*生字词

  ①生字:崇? 旋? 嘉? 砖? 隔? 屯? 堡? 垒? 仗? 扶? 智? 慧? 魄

  ②新词: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

  5、指名接读课文,随机正音。

  6、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

  四、整体把握

  1、观察长城彩图,了解图意,学会观察方法(幻灯片打出与课本一样的两幅彩图)。

  (1)师:这两幅图都有长城,我们应该先观察哪一幅?为什么?两幅图的观察点在哪?

  (2)看远景图时应重点观察什么?(抓住观察重点:长城)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长、大、弯)再看*景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坚固)

  2、说说刚才两幅彩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与第二自然段。)

  3、生讨论:课文三、四自然段为何没有图片与之对应?(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后两节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第二课时

  一、复*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长城》。指名自豪、深情地读课题,全班读。

  2、出示长城彩图,复*课文主要内容。

  3、明确本课学*目标。

  二、精读课文

  (一)远看长城

  过渡:好,现在我们就先站得远一点,高一点,看看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再看第一幅图。

  1、观察图画,先用自己的话讲。再指名读课文的相关句子。(像一条长龙)

  2、出示文字: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3、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用手势表示出来。

  补充资料:出示地图,长城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自治区。体会到长城的长。

  4、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打比方、列数字)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长、大、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比喻把静态的长城写活了)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表达更准确、让人更信服)

  5、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学生鼓励。)

  (二)*看长城

  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有方形的和,供?t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1、明确观察点:

  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看长城)

  你从哪儿知道的?(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高大坚固) 出示资料:八达岭长城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城墙的*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因此墙身高大坚固。

  3、长城的结构(设计)到底如何?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参考书上第二幅图,给我们介绍一下。(?t望口、射口、齿形墙总称“垛口”。)

  4、老师找个同学当小导游,边看长城*景图边给大家介绍。 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

  5、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北方匈奴慢慢地靠*了我们的长城,企图入侵,请你说说当时秦始皇的军队是怎样利用垛子、?t望口、射口、城台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的?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和生活想像展开。)

  小结: 可见长城的设计十分巧妙,特别在军事防御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你觉得设计和建造长城的这些古代劳动人民怎么样? (聪明、聪慧等)

  6、指导朗读。

  (三)由长城想到

  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读)

  1、作者想到了什么?(古代的劳动人民)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指导朗读。)

  (1)“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同学们算算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你从这体会到了什么?

  (2)你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 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引导: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的外貌穿着……,他们的神情动作……

  (3)师:在同学们的叙述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回到了古时候。()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资料吧:

  出示资料:

  公元607年,暴虐荒淫的'隋炀帝杨广发动人民修筑长城,死亡人数多达六七十万人。当时隋朝总人口约4000万,筑长城的死亡人数占总人口的1.7%,也就是说,*均每百人死一个半。但杨广不管百姓死活,又在公元608年春天,“出塞巡长城”,并于当年七月再“发男丁二十余万筑长城,自榆谷而东”。

  据统计,我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个朝代修筑过长城,累计总长度在十万里以上,仅以明朝所筑的长城粗略估计,将“长城的砖石、土方来修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墙,则可环地球一周有余。如用来铺筑一条五米宽,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则可绕地球三、四周”。

  看完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发言)

  师: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读:

  课件出示: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配乐)

  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四)赞美长城

  1、教师小结:

  在崇山峻岭之间修筑长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劳动人民巧妙设计长城,不正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吗?

  2、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3、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发出这样的赞叹:

  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 联系前文,从长城的长、高大坚固、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来谈。)

  4、配乐,把最后两段连起来读,读出自己心中的赞叹。

  三、写话寄情

  正是这样的雄伟气魄,正是这世界历史上不容忽视的奇迹,吸引了全世界的人。看,这些名人在登完长城后留下了自己的题词。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学生写,汇报)

  师总结:长城,已被写进了**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游人,她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