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制度6篇

日期:2022-09-28 00:00:00

教学反思制度1

  在本节课前置学*中,学生预*充分,课外知识涉取丰富,特别是对秦始皇其人的了解较为详细,所以在整堂课中,小组展示积极,学生学*兴趣浓厚,求知欲强,学*效果明显。

  教学中关于“假如我是秦始皇”的设计,非常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但可以回忆自在学中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而且还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描述自己一旦像秦始皇一样将如何统治国家。学生即过了把“皇帝瘾”,又培养了学*历史这门课的兴趣。

  教材中秦始皇统一六国本来属背景知识,但由于学生之前知识储备有限,故问题较多。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关于他的建立学生应了然于心。借助历史地图册和我的讲述,清晰地再现了秦统一六国的画面。可是。当把这些知识学完的时候就下课了,教材中的另一重点知识郡县制度就无法完成。所以,感觉教学时间不够。

  作为课改初试者,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下大力气,精心备课,争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

教学反思制度2

  1、每位教师要养成反思的*惯,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2、反思要注重教法反思,注重学法反思,注重教学过程反思,还要注重学生的“三维”目标的反思。

  3、反思要做到:课前反思,备课、教学设计是否体现新课标;课中反思,是否体现了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是否体现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课后反思,哪些成功,哪些失败,如何改进。

  4、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之后,都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认真地思考,把教学后的经验、体会、问题、困惑及再教设计写出来,字数不少于300个。

  5、各备课组在组织教师教学反思活动中,应采取“日反思,周交流,月总结,期评比”的方法

  6、学校结合*时的教学常规检查,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检查,在学期结束时收集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并将优秀案例汇编成册。

教学反思制度3

  小学教学反思制度

  工农中心学校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

  1、教师要加强对*时工作的反思,采取“回忆式反思”和“撰写式反思”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必须从课堂教学、育人、管理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出2---3个案例进行详实反思,并认真及时做好反思记录。

  2、学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在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三下班前,由教务处检查后返至教师个人手中,自己保存。

  3、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反思集”,每学年学校将对优秀的教学反思分类装订成册,实现资源共享。

  4、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提炼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反思水*。

  5、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期中思”、“期末思”等。

  6、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学前反思重在教学预测,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教学后反思重在教学评判。

  7、教师要用审视的和客观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

  善和提高。

  8、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与教师“学会教学”统一起来。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教学反思制度4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区域“反思制度”,推进音乐学科“有效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区域;反思制度;有效教学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音乐新课程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音乐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的反思,其真正意义是通过反思来重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叶澜教授指出:“需要养成反思的意识与*惯,需要在反思中自我更新。而重建,是在问题发现之后的一种真实的自我提升。只有经历了‘重建’阶段,人的成长才能得到真实的提升。重建强调的更是一种正向积极的、建设性的自我更新。”

  实践证明,我们除了培养音乐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学校基层教研组的合作反思水*,更要注重在区级音乐研修活动中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反思制度”。因为一个区域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区域内每个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互相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不断反思、相互借鉴、共同研究才能让这一区域音乐教师不断散发出教学活力和智慧的光芒。

  “反思制度”是区域教师群专业发展和音乐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构建区域“反思制度”,探索“反思制度”的实施过程,研究通过反思来促进音乐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践—反思—创造与重建—再实践—再反思—再创造与重建”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提炼出有效的、富有个性的区域音乐学科研修文化内涵。

  二、设计步骤与操作要点

  1、聚焦主题

  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2、基本意图

  通过反思找出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指导音乐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法和理念的诊断,帮助音乐教师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音乐教师个体的思维品质,促进音乐教师群的`专业成长,逐步形成区域音乐教学研究型特色团队。

  3、实施途径

  4、典型案例

  案例一:

  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及课后反思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思目标、反思内容和反思方法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成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

  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我们首先要求本区音乐教师以个体为单位,围绕区每学期提供的主题研讨活动方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区级研训活动进行“案例式”“专题式”“诊断式”等研训方式,学*理论及相关知识介绍,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学*、讨论,让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学反思”的要点、方法和途径。

  教师反思1:课前反思,贵在有备无患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总是认为课前的备课只是包括编写教学设计和准备课堂材料两个方面,而往往忽略课前反思。这可能也是缺乏足够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的普遍问题。其实,课前反思不仅体现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预见性,更体现教学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人本主义”理念。同时,它也能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真可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前反思最大的价值在于教师能充分领会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并吸取以往教学经验和教训,从教材整体体系的宏观角度思考,并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反馈,有的放矢地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手段等内容,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有备而教”,并且为课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灵活调整埋下伏笔。

  以我参加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的名为《我的拉丁美洲歌舞音乐》一课为例。在课前备课活动中,我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反复琢磨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课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并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等相关理论要求,从“以学生为学*主体”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这堂充满乐趣,师生*等学*,而又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凸显个性的课。尤其在全体学生学跳桑巴舞蹈这一主要教学环节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愿意积极探索、表现等心理特点,特意设计了全体围成圆圈在教师引导下随音乐尽情舞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打破座位固定的常规*惯,积极投身音乐活动的体验和表现中。课后证明,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正是本课最大的亮点和学生最尽兴的环节。

  教师反思2:课中反思,贵在灵活应变

  有了充分的课前反思和课前准备,实际的教学活动因此变得游刃有余。但古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每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总会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及时而准确的课中反思就成为教学工作高质高效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与探究兴趣,又要避免一味迁就学生自由发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逐渐偏离正常教学轨道。因此,课中反思可以说是教学反思环节中对教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而其最大价值无疑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机智,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以我的一堂名为《绿色的家园》的区级公开课为例,由于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过去掌握知识的情况,当我讲述一个浅显的切分节奏时,竟无人知晓。我灵机一动,拉起两个比我矮小的学生充当八分音符,而我站在他们中间充当四分音符,然后形象地讲述切分节奏的含义和拍法。这一举动瞬间打破了我和学生的尴尬,拉*了师生距离,更让学生形象地记住了切分节奏这一知识。

  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及时有效的课中反思确实是需要独到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但无疑是教师成长道路中最难能可贵的经历。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如能时刻把目光聚焦在学生学*过程上,关注使用的方法、手段及达成效果,不断反思,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思路,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有效提高。

  教师反思3:课后反思,贵在总结提高

  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鲜亮丽的成功固然值得骄傲,意想不到的失败也并不可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固然值得细细回味,但积极深刻的课后反思更值得重视。

  20xx年5月我参加区级音乐教师教学评比。最难忘的是我在课堂教学展示后紧接着的教学答辩中,专家评委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就立刻把我包围,促使我趁热打铁地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反思。

  无论是有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的设定,还是学生的反馈情况和继续学*的可能性等问题,无一不考虑教师全面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当我事后重新整理出这些问题和解答之道后,猛然发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又似经历一次浴火重生的洗礼,教学水*有了脱胎换骨般质的飞跃,也增强了教学自信心,在以后工作中更加有了进行有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冲动和底气。

  案例二: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同课异构”应该是一种行动研究方式。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水*。其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上一堂公开课,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教师不仅仅是听课的旁观者,而且也是一个参与者,这两种身份,使得在其作为旁观者时更容易与另外一位上课教师融为一体,在听课中不断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同课异构”还是一种“对话文化”。这种“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由此可见,“同课异构”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等的、合作的交流。

  “同课异构”为音乐教师创设了一个群体交流合作的*台,教师通过这一*台研教材、说设计、议教学、谈反思、解困惑,尝到了集中研讨的“甜头”,感受到了同伴互助的作用,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以这种灵活、开放的思想参与课题研究、探索教研方式,不仅活化了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效率,还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同课异构”主要采用这样的基本过程:每学期初先分片集体讨论,提出若干课题,然后分组各自进行教学设计,接着进行行动(即上课),最后进行评课、反思。反思包含了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进行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例如,20xx年5月为迎接“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我区组织音乐教师积极展开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比赛,其中本区的王辉、马静波、陈艾三位老师共同针对《“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展开了教学设计和反思实践活动。

  思考:如何设计精巧动人的导入

  方案一:

  师:同学们,首先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听古典音乐吗?

  生:喜欢(占少数)。

  生:不喜欢(占多数)。

  师:我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流行歌曲,不喜欢听古典音乐。但其实古典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和身边,其实现代生活中很多流行歌曲都融入了古典音乐或引用古典音乐元素。

  方案二:

  师:在优美的乐曲中,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什么音乐?

  生:流行音乐(占多数)、摇滚音乐……

  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这么广泛,是的,音乐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最*电视正在热播的“*达人秀”里那位“断臂钢琴师”是谁?

  生:刘伟!(整齐、有力、积极地)

  师:刘伟说过,他的生命中有三样东西不能缺少,你们知道是哪三样吗?

  生:水……

  师:对了,那就是水、空气、音乐(语气逐步加重)。音乐犹如王老师生命中的一位亲密挚友,一直伴随着我:当我仰望夜空,对着宁静、美好的月夜之时,我的耳边会飘起这段旋律——《月光》;当我心情非常快乐、开心的时候,我会用这首乐曲来表达我的心声——《小奏鸣曲》;当我遇到挫折和困惑需要振奋和鼓舞时,我要从这段音乐中获得力量——《幻想即兴曲》。

  教师反思:在这两种方案中,我们的设计意图是直接开门见山与学生交流“古典音乐”的话题,在方案一中我们发现教师将自我主观意识强加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觉自己是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反而造成一定误导学生的倾向。而方案二中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我们就明显没有教师主观意识的痕迹,让学生自己来说喜欢听的音乐,师生在一问一答的相互交流中显得十分自然轻松,从而就能很自然地导入对古典音乐的学*。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已意识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如热播“达人秀”的生活材料)充实到教学中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

  案例三:

  网络互动教研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模式。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往往是自己学校2~4位音乐教师研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区教研活动,由于人多,又不能人人发表建议或想法,因此,往往呈现“学*多、讨论少、反思无”的局面,研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应付性。自从我们利用网络系统地进行新型的音乐教研活动后,教师积极探索、热情合作、踊跃感言,既避免了往返奔波的劳累,又能集思广益。通过合作、活动,拉*了音乐教师与研训员之间的距离,能使基层音乐教师得到研训员的悉心指导,大大提高了音乐教研活动的质量,提高了区域音乐教师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网络教研,本区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明显多了,往往在课一结束就上网“反思”,这样的反思及时、针对性强,效果更好。

  三、总结与思考

  区域“反思制度”可以有计划地就某一主题进行,也可以在某项常规活动后进行,范围可以从音乐教学延伸到音乐学科的方方面面,例如“教学反思”“课程反思”“课题”“计划、总结反思”“评选活动反思”“常规检查反思”等等。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实践—反馈—反思—调控”的“反思制度”和*惯,这样才能有始有终,体现音乐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也是打造区域特色研修文化的一种体现。

教学反思制度5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区域“反思制度”,推进音乐学科“有效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区域;反思制度;有效教学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音乐新课程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音乐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的反思,其真正意义是通过反思来重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叶澜教授指出:“需要养成反思的意识与*惯,需要在反思中自我更新。而重建,是在问题发现之后的一种真实的自我提升。只有经历了‘重建’阶段,人的成长才能得到真实的提升。重建强调的更是一种正向积极的、建设性的自我更新。”

  实践证明,我们除了培养音乐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学校基层教研组的合作反思水*,更要注重在区级音乐研修活动中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反思制度”。因为一个区域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区域内每个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互相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不断反思、相互借鉴、共同研究才能让这一区域音乐教师不断散发出教学活力和智慧的光芒。

  “反思制度”是区域教师群专业发展和音乐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构建区域“反思制度”,探索“反思制度”的实施过程,研究通过反思来促进音乐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践—反思—创造与重建—再实践—再反思—再创造与重建”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提炼出有效的、富有个性的区域音乐学科研修文化内涵。

  二、设计步骤与操作要点

  1、聚焦主题

  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2、基本意图

  通过反思找出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指导音乐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法和理念的诊断,帮助音乐教师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音乐教师个体的思维品质,促进音乐教师群的专业成长,逐步形成区域音乐教学研究型特色团队。

  3、实施途径

  4、典型案例

  案例一:

  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及课后反思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思目标、反思内容和反思方法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成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

  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我们首先要求本区音乐教师以个体为单位,围绕区每学期提供的主题研讨活动方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区级研训活动进行“案例式”“专题式”“诊断式”等研训方式,学*理论及相关知识介绍,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学*、讨论,让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学反思”的要点、方法和途径。

  教师反思1:课前反思,贵在有备无患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总是认为课前的备课只是包括编写教学设计和准备课堂材料两个方面,而往往忽略课前反思。这可能也是缺乏足够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的普遍问题。其实,课前反思不仅体现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预见性,更体现教学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人本主义”理念。同时,它也能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真可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前反思最大的价值在于教师能充分领会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并吸取以往教学经验和教训,从教材整体体系的宏观角度思考,并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反馈,有的放矢地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手段等内容,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有备而教”,并且为课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灵活调整埋下伏笔。

  以我参加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的名为《我的拉丁美洲歌舞音乐》一课为例。在课前备课活动中,我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反复琢磨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课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并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等相关理论要求,从“以学生为学*主体”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这堂充满乐趣,师生*等学*,而又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凸显个性的课。尤其在全体学生学跳桑巴舞蹈这一主要教学环节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愿意积极探索、表现等心理特点,特意设计了全体围成圆圈在教师引导下随音乐尽情舞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打破座位固定的常规*惯,积极投身音乐活动的体验和表现中。课后证明,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正是本课最大的亮点和学生最尽兴的环节。

  教师反思2:课中反思,贵在灵活应变

  有了充分的课前反思和课前准备,实际的教学活动因此变得游刃有余。但古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每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总会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及时而准确的课中反思就成为教学工作高质高效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与探究兴趣,又要避免一味迁就学生自由发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逐渐偏离正常教学轨道。因此,课中反思可以说是教学反思环节中对教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而其最大价值无疑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机智,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以我的一堂名为《绿色的家园》的区级公开课为例,由于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过去掌握知识的情况,当我讲述一个浅显的切分节奏时,竟无人知晓。我灵机一动,拉起两个比我矮小的学生充当八分音符,而我站在他们中间充当四分音符,然后形象地讲述切分节奏的含义和拍法。这一举动瞬间打破了我和学生的尴尬,拉*了师生距离,更让学生形象地记住了切分节奏这一知识。

  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及时有效的课中反思确实是需要独到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但无疑是教师成长道路中最难能可贵的经历。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如能时刻把目光聚焦在学生学*过程上,关注使用的方法、手段及达成效果,不断反思,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思路,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有效提高。

  教师反思3:课后反思,贵在总结提高

  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鲜亮丽的成功固然值得骄傲,意想不到的失败也并不可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固然值得细细回味,但积极深刻的课后反思更值得重视。

  20xx年5月我参加区级音乐教师教学评比。最难忘的是我在课堂教学展示后紧接着的教学答辩中,专家评委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就立刻把我包围,促使我趁热打铁地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反思。

  无论是有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的设定,还是学生的反馈情况和继续学*的可能性等问题,无一不考虑教师全面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当我事后重新整理出这些问题和解答之道后,猛然发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又似经历一次浴火重生的洗礼,教学水*有了脱胎换骨般质的飞跃,也增强了教学自信心,在以后工作中更加有了进行有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冲动和底气。

  案例二: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同课异构”应该是一种行动研究方式。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水*。其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上一堂公开课,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教师不仅仅是听课的旁观者,而且也是一个参与者,这两种身份,使得在其作为旁观者时更容易与另外一位上课教师融为一体,在听课中不断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同课异构”还是一种“对话文化”。这种“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由此可见,“同课异构”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等的`、合作的交流。

  “同课异构”为音乐教师创设了一个群体交流合作的*台,教师通过这一*台研教材、说设计、议教学、谈反思、解困惑,尝到了集中研讨的“甜头”,感受到了同伴互助的作用,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以这种灵活、开放的思想参与课题研究、探索教研方式,不仅活化了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效率,还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同课异构”主要采用这样的基本过程:每学期初先分片集体讨论,提出若干课题,然后分组各自进行教学设计,接着进行行动(即上课),最后进行评课、反思。反思包含了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进行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例如,20xx年5月为迎接“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我区组织音乐教师积极展开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比赛,其中本区的王辉、马静波、陈艾三位老师共同针对《“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展开了教学设计和反思实践活动。

  思考:如何设计精巧动人的导入

  方案一:

  师:同学们,首先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听古典音乐吗?

  生:喜欢(占少数)。

  生:不喜欢(占多数)。

  师:我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流行歌曲,不喜欢听古典音乐。但其实古典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和身边,其实现代生活中很多流行歌曲都融入了古典音乐或引用古典音乐元素。

  方案二:

  师:在优美的乐曲中,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什么音乐?

  生:流行音乐(占多数)、摇滚音乐……

  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这么广泛,是的,音乐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最*电视正在热播的“*达人秀”里那位“断臂钢琴师”是谁?

  生:刘伟!(整齐、有力、积极地)

  师:刘伟说过,他的生命中有三样东西不能缺少,你们知道是哪三样吗?

  生:水……

  师:对了,那就是水、空气、音乐(语气逐步加重)。音乐犹如王老师生命中的一位亲密挚友,一直伴随着我:当我仰望夜空,对着宁静、美好的月夜之时,我的耳边会飘起这段旋律——《月光》;当我心情非常快乐、开心的时候,我会用这首乐曲来表达我的心声——《小奏鸣曲》;当我遇到挫折和困惑需要振奋和鼓舞时,我要从这段音乐中获得力量——《幻想即兴曲》。

  教师反思:在这两种方案中,我们的设计意图是直接开门见山与学生交流“古典音乐”的话题,在方案一中我们发现教师将自我主观意识强加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觉自己是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反而造成一定误导学生的倾向。而方案二中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我们就明显没有教师主观意识的痕迹,让学生自己来说喜欢听的音乐,师生在一问一答的相互交流中显得十分自然轻松,从而就能很自然地导入对古典音乐的学*。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已意识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如热播“达人秀”的生活材料)充实到教学中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

  案例三:

  网络互动教研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模式。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往往是自己学校2~4位音乐教师研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区教研活动,由于人多,又不能人人发表建议或想法,因此,往往呈现“学*多、讨论少、反思无”的局面,研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应付性。自从我们利用网络系统地进行新型的音乐教研活动后,教师积极探索、热情合作、踊跃感言,既避免了往返奔波的劳累,又能集思广益。通过合作、活动,拉*了音乐教师与研训员之间的距离,能使基层音乐教师得到研训员的悉心指导,大大提高了音乐教研活动的质量,提高了区域音乐教师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网络教研,本区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明显多了,往往在课一结束就上网“反思”,这样的反思及时、针对性强,效果更好。

  三、总结与思考

  区域“反思制度”可以有计划地就某一主题进行,也可以在某项常规活动后进行,范围可以从音乐教学延伸到音乐学科的方方面面,例如“教学反思”“课程反思”“课题”“计划、总结反思”“评选活动反思”“常规检查反思”等等。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实践—反馈—反思—调控”的“反思制度”和*惯,这样才能有始有终,体现音乐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也是打造区域特色研修文化的一种体现。

教学反思制度6

  一、教学反思制度的建立:

  开展校本教研,自我反思是基础,教师要养成学*与反思的*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发展的一种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仅是重构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反思是教研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反思是教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

  教学反思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自觉性,二是超越性,三是个性化,教学反思的真谛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及类型:

  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

  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进程中进行理性分析,并不断获取来自各方面反馈信念进行研究的方法。

  比较法:就是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研究自我,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不断提升自己。

  教学反思的类型

  教学反思按进程可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预测与分析能力,教师在课前思考如何组织教材并呈现给学生,上课中应重视那些内容;二是教学中的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师面对课堂上突出的问题,思考如何应对使得事先设计的课程能如期完成;三是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师思考本节课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比如有课后思、周后思、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期末思等。

  教学反思按内容,可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教学理论的反思,教师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思考,也可以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教学艺术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水*,减少缺憾。

  四、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反思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自我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和设计的能力,具体包括①教学效能感②职业意识③自我设计能力。

  二是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具体包括:①教学设计方面②课堂的组织与管理③学*动机促进方面④言语和非言语的沟涌方面⑤学生评价方面⑥教学后反思方面。

  五、教学反思的保障: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一公式,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坚持教案常备常新。努力做到教案设计有创新,既备知识,又备能力,更备方法,突出体现三维教学目标,使教案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作品。

  坚持记写教后记、教后感。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来改进自身的教育技能、技巧,教学行为、增强知识,为教研课题的确立研究提供有力的原创资料和问题,积累实用的素材和依据。

  坚持教学观摩活动、加强听课,虚心听取别人课堂教学中的长处,善于触境思考,批判反思,改进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坚持撰写教学日志。即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录,可写成功之处,写不足之处,写教学机智,写学生创新,写再教设计,以写促思,以写促教,长期累积,达到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效果。

  反思贯穿于教师整个教学生涯当中,反思不仅是教学研究的需要,更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它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地教学反思这一环节,要树立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通过教学反思,激发教师终身学*,不断发现困惑,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不断完善一个个陌生的自我,使教师人生不断走向辉煌,成为“反思型教师”。


教学反思制度6篇扩展阅读


教学反思制度6篇(扩展1)

——教学反思制度 (菁华5篇)

教学反思制度1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构建区域“反思制度”,推进音乐学科“有效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区域;反思制度;有效教学

  一、研究背景与目标

  随着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音乐新课程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作用和意义。音乐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的反思,其真正意义是通过反思来重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叶澜教授指出:“需要养成反思的意识与*惯,需要在反思中自我更新。而重建,是在问题发现之后的一种真实的自我提升。只有经历了‘重建’阶段,人的成长才能得到真实的提升。重建强调的更是一种正向积极的、建设性的自我更新。”

  实践证明,我们除了培养音乐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能力,关注学校基层教研组的合作反思水*,更要注重在区级音乐研修活动中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反思制度”。因为一个区域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区域内每个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互相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不断反思、相互借鉴、共同研究才能让这一区域音乐教师不断散发出教学活力和智慧的光芒。

  “反思制度”是区域教师群专业发展和音乐教师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构建区域“反思制度”,探索“反思制度”的实施过程,研究通过反思来促进音乐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践—反思—创造与重建—再实践—再反思—再创造与重建”的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中提炼出有效的、富有个性的区域音乐学科研修文化内涵。

  二、设计步骤与操作要点

  1、聚焦主题

  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

  2、基本意图

  通过反思找出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指导音乐教育教学实践,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法和理念的诊断,帮助音乐教师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提升音乐教师个体的思维品质,促进音乐教师群的专业成长,逐步形成区域音乐教学研究型特色团队。

  3、实施途径

  4、典型案例

  案例一:

  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及课后反思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思目标、反思内容和反思方法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成长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

  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我们首先要求本区音乐教师以个体为单位,围绕区每学期提供的主题研讨活动方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通过区级研训活动进行“案例式”“专题式”“诊断式”等研训方式,学*理论及相关知识介绍,了解什么是“教学反思”?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学*、讨论,让音乐教师掌握“音乐教学反思”的要点、方法和途径。

  教师反思1:课前反思,贵在有备无患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总是认为课前的备课只是包括编写教学设计和准备课堂材料两个方面,而往往忽略课前反思。这可能也是缺乏足够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的普遍问题。其实,课前反思不仅体现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预见性,更体现教学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人本主义”理念。同时,它也能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真可谓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前反思最大的价值在于教师能充分领会课改精神和新课程理念,并吸取以往教学经验和教训,从教材整体体系的宏观角度思考,并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反馈,有的放矢地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手段等内容,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有备而教”,并且为课中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的灵活调整埋下伏笔。

  以我参加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的名为《我的拉丁美洲歌舞音乐》一课为例。在课前备课活动中,我在教研员的帮助下反复琢磨普通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提出的:“音乐课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能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并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等相关理论要求,从“以学生为学*主体”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这堂充满乐趣,师生*等学*,而又充分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凸显个性的课。尤其在全体学生学跳桑巴舞蹈这一主要教学环节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好奇心和愿意积极探索、表现等心理特点,特意设计了全体围成圆圈在教师引导下随音乐尽情舞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打破座位固定的常规*惯,积极投身音乐活动的体验和表现中。课后证明,这样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正是本课最大的亮点和学生最尽兴的环节。

  教师反思2:课中反思,贵在灵活应变

  有了充分的课前反思和课前准备,实际的教学活动因此变得游刃有余。但古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每一次教学实践活动总会存在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因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及时而准确的课中反思就成为教学工作高质高效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技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高度集中注意力,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激发学生的创造与探究兴趣,又要避免一味迁就学生自由发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逐渐偏离正常教学轨道。因此,课中反思可以说是教学反思环节中对教师素质要求最高的一个环节,而其最大价值无疑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机智,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以我的一堂名为《绿色的家园》的区级公开课为例,由于我没有充分了解学生过去掌握知识的情况,当我讲述一个浅显的切分节奏时,竟无人知晓。我灵机一动,拉起两个比我矮小的学生充当八分音符,而我站在他们中间充当四分音符,然后形象地讲述切分节奏的含义和拍法。这一举动瞬间打破了我和学生的尴尬,拉*了师生距离,更让学生形象地记住了切分节奏这一知识。

  对于一个年轻教师来说,及时有效的课中反思确实是需要独到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但无疑是教师成长道路中最难能可贵的经历。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如能时刻把目光聚焦在学生学*过程上,关注使用的方法、手段及达成效果,不断反思,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思路,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一定能有效提高。

  教师反思3:课后反思,贵在总结提高

  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光鲜亮丽的成功固然值得骄傲,意想不到的失败也并不可怕。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固然值得细细回味,但积极深刻的课后反思更值得重视。

  20xx年5月我参加区级音乐教师教学评比。最难忘的是我在课堂教学展示后紧接着的教学答辩中,专家评委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就立刻把我包围,促使我趁热打铁地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反思。

  无论是有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内容的设定,还是学生的反馈情况和继续学*的可能性等问题,无一不考虑教师全面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当我事后重新整理出这些问题和解答之道后,猛然发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又似经历一次浴火重生的洗礼,教学水*有了脱胎换骨般质的飞跃,也增强了教学自信心,在以后工作中更加有了进行有针对性课题研究的冲动和底气。

  案例二: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同课异构”应该是一种行动研究方式。它借助于观察、反思、行动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不断的循环来实现行为的改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活动,来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水*。其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上一堂公开课,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教师不仅仅是听课的旁观者,而且也是一个参与者,这两种身份,使得在其作为旁观者时更容易与另外一位上课教师融为一体,在听课中不断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领悟教学的技艺。“同课异构”还是一种“对话文化”。这种“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由此可见,“同课异构”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等的、合作的交流。

  “同课异构”为音乐教师创设了一个群体交流合作的*台,教师通过这一*台研教材、说设计、议教学、谈反思、解困惑,尝到了集中研讨的“甜头”,感受到了同伴互助的作用,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以这种灵活、开放的.思想参与课题研究、探索教研方式,不仅活化了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效率,还有效地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同课异构”主要采用这样的基本过程:每学期初先分片集体讨论,提出若干课题,然后分组各自进行教学设计,接着进行行动(即上课),最后进行评课、反思。反思包含了重新设计,针对原有方案及其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或“失误”,进行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例如,20xx年5月为迎接“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活动,我区组织音乐教师积极展开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比赛,其中本区的王辉、马静波、陈艾三位老师共同针对《“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展开了教学设计和反思实践活动。

  思考:如何设计精巧动人的导入

  方案一:

  师:同学们,首先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听古典音乐吗?

  生:喜欢(占少数)。

  生:不喜欢(占多数)。

  师:我知道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流行歌曲,不喜欢听古典音乐。但其实古典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和身边,其实现代生活中很多流行歌曲都融入了古典音乐或引用古典音乐元素。

  方案二:

  师:在优美的乐曲中,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听什么音乐?

  生:流行音乐(占多数)、摇滚音乐……

  师: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这么广泛,是的,音乐就像空气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最*电视正在热播的“*达人秀”里那位“断臂钢琴师”是谁?

  生:刘伟!(整齐、有力、积极地)

  师:刘伟说过,他的生命中有三样东西不能缺少,你们知道是哪三样吗?

  生:水……

  师:对了,那就是水、空气、音乐(语气逐步加重)。音乐犹如王老师生命中的一位亲密挚友,一直伴随着我:当我仰望夜空,对着宁静、美好的月夜之时,我的耳边会飘起这段旋律——《月光》;当我心情非常快乐、开心的时候,我会用这首乐曲来表达我的心声——《小奏鸣曲》;当我遇到挫折和困惑需要振奋和鼓舞时,我要从这段音乐中获得力量——《幻想即兴曲》。

  教师反思:在这两种方案中,我们的设计意图是直接开门见山与学生交流“古典音乐”的话题,在方案一中我们发现教师将自我主观意识强加于学生之上,使学生感觉自己是不喜欢古典音乐的,反而造成一定误导学生的倾向。而方案二中师生间的对话交流我们就明显没有教师主观意识的痕迹,让学生自己来说喜欢听的音乐,师生在一问一答的相互交流中显得十分自然轻松,从而就能很自然地导入对古典音乐的学*。同时也体现出教师已意识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如热播“达人秀”的生活材料)充实到教学中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

  案例三:

  网络互动教研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活动模式。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往往是自己学校2~4位音乐教师研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区教研活动,由于人多,又不能人人发表建议或想法,因此,往往呈现“学*多、讨论少、反思无”的局面,研讨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应付性。自从我们利用网络系统地进行新型的音乐教研活动后,教师积极探索、热情合作、踊跃感言,既避免了往返奔波的劳累,又能集思广益。通过合作、活动,拉*了音乐教师与研训员之间的距离,能使基层音乐教师得到研训员的悉心指导,大大提高了音乐教研活动的质量,提高了区域音乐教师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网络教研,本区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明显多了,往往在课一结束就上网“反思”,这样的反思及时、针对性强,效果更好。

  三、总结与思考

  区域“反思制度”可以有计划地就某一主题进行,也可以在某项常规活动后进行,范围可以从音乐教学延伸到音乐学科的方方面面,例如“教学反思”“课程反思”“课题”“计划、总结反思”“评选活动反思”“常规检查反思”等等。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实践—反馈—反思—调控”的“反思制度”和*惯,这样才能有始有终,体现音乐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也是打造区域特色研修文化的一种体现。

教学反思制度2

  “会计法律制度”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第一章,这一章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且所学内容相互渗透的点也较多,也就说第一章节的学*效果将直接影响下一章节的学*效果。因此,复*课就是学*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的关键。复*课与新授课不同,复*课上的'内容和练*往往都是学生已经见过的,因此,往往缺乏新意,学生感到没有兴趣,那么在复*课上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才能让复*课也上出精彩?*时教学就像“载活一颗树”,复*课就像“育好一片林”,载活一颗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复*方法很多,正所谓“学无定规,教无定法”,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的几种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财会复*课变得精彩。

  一、“问题教学”法复*,激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复*是以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总结的复*方法,核心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不同水*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从而较好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问题教学”复*法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的情景,财会课程的特点是实际性强,所以,创设问题时,要体现“源于实际工作,寓于实际工作,用于实际工作”的思想,以贴*实际为主。例如,我在上“会计人员”复*课时,就先提出一系列学生想知道的问题:“毕业后同学们都想从事什么工作呢?”“要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当会计?”“同学们猜猜老师有没有参加会计证考试?”“学生证的后面每学期都要加盖‘注册’印章,那会计证呢?”“我想做会计,又想做出纳,可以吗?”所有的问题都离学生那么*,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达到了复*的目的。

  二、“活动教学”法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复*课上的内容往往是学生见过的,缺乏新意,如果用传统的“渐进”式复*法,很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和边复*边遗忘的现象,而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中,机械式重复训练的成份相当多。所以,反抽象的知识与富有创意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在上“会计核算”的单元复*时就尝试了“讨论式”复*,全班按学生座位就*分组,四人一组,小组内成员讨论,先回忆列出本章节的知识框架,然后围绕这些知识框架讨论回答,最后组间交流。其中一个小组列出的问题是:1、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要求。2、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3、会计账簿的设置要求。4、财务会计报告的规定。5、以上各项内容的联系。教师将这些要点写在黑板上,再问其他组有无补充,若有,再补充,若无,按上述的问题进行讨论,之后各组选取一个代表回答,其不足与错误之处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更正。采用小组为单位,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回答,然后组间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甚至创造性,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复*效果不错。

  此外,在上“会计法律责任”复*课时我还尝试了“游戏法”的复*方法,在上“会计职业道德”复*课时尝试“竞赛法”复*方法,激好学生的兴趣。这种活动教学法模式使课堂气氛活沃,学生学得很轻松,又紧扣教材,完成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应该说教师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相对枯燥的复*内容,而学生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除上述常用的活动方法外,不同的内容还可用其它的方法或多种方法同时使用。

  三、“扶贫式”复*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传统的复*法,由教师领着学生按教材内容的顺序或知识点分块复*,但这种复*方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学*的状态中,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或前面新课内容掌握的不太好的学生来说,会跟不上,效果相当差。作为一名好教师,应该面向全体这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应该出现一堂课上只有几个素质好的学生在表现,其余的学生都是旁观者的现象。如果我们只关注少数几个学生或部分学生,而忽视了另外一些学生的参与热情,给他们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来指导学生。此法我们形象地称为“扶贫”。为了“扶贫”,可以确定对象,班级友好结对同学。比如,可以将全班分为若干组,以考试成绩排名名单为依据,三人一组。如某班学生有51人的话,第1名、第18名、第35名为一组,第2名、第19名、第36名为一组,以此类推。每一位学生有了各处的任务和职责,就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好学生在指导差生的同时,自己对检查的内容得到了强化。中等生一方面接受学*,一方面指导差生学*,而差生也在其他两位同学的监督、指导和帮助下学了不少知识。

  四、“演练结合“复*,点燃学生的激情。

  我们知道,复*课的本质就是查缺补漏,系统整理和综合应有,特别是针对会计考试而开设的课程,练*的比重占的比重相当大,在老师的引导下梳理知识和巩固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复*方法,主要分为三种模式:先理后练、边理边练、先练后理。那么,如何在传统的模式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点燃学生的激情呢?道德要抓准复*的起点。方法一:设计综合题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串联学生知识的散点。如《会计工作岗位设置》的复*课,设计一个综合题,使学生说出:会计人员的任职条件,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人员回避制度,会计工作交接。使这些知识散点串联起不,从而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基础设计练*题。方法二:通过交流谈话来了解,可让学生先说说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知识点?用什么方法复*等。此外,要突出学生“自导自演”的过程,倡导自主学*、探索学*,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知识后,自己设计练*题目,回答问题很容易,但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还要了解所复*内容的重点、难点,再要掌握题目的答案。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参与到复*的过程中,情感、态度、学*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教学反思制度3

  按教研组的活动安排,9月18日,我与俏群老师利用学校社会开放周活动举行了一场“同课异构”校级公开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为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一课——《富有活力的经济制度》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作为国情国策知识的教育,主要让学生在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本部分教材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识记理解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的关系,掌握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作用,以及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识记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通过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一般特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了解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后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更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人翁责任感,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自觉为国家的发展发奋学*。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学生的思想和知识水*的实际,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出示情景材料“新*的伟大经济成就”复*巩固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思考取得经济成就的原因,从而引出导入新课,再辅以“导学提纲”设疑启思,,引导学生自学,引发讨论,组织开展学生自学活动,紧接着由教师提问、点拨、归纳,介绍我国现存的经济形式有哪些?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形式?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的地位、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地位、作用、举例说明。最后再归纳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形成这一制度的我原因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围绕教学目标,引用丰富的课外素材,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创设问题,启发引导,引发学生思考,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语言归纳能力、合作学*能力,努力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引领驾驭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架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生活现象,努力实现德育生活化的要求,较好的保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师生互动配合好,课堂氛围融洽,教学目标和效果明显,得到我校听课教师大多师的一致认可。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需要本人认真正视,并在今后教育教学中努力改正的问题,具体总结如下:

  1、讨论环节的问题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不够深刻,讨论环节设置的必要性问题值得商榷。

  2、对学生回答后的点评还不够到位。

  3、素材引用应注意关注有效性。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获益匪浅,我从上课、评课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明确自身在教材钻研、专业理论知识和授课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地强化理论学*,积极钻研教材、课标和考试说明,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努力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主动多听课,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

  最后感谢本教研组老师的不吝赐教!

教学反思制度4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需要相应的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仅是重构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教师的自我反思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研究方法不同于传统教育研究中的经验总结法,它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活的行为,反思切入点的多样性使得反思活动本身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反思

  凡是对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教育教学现象所进行的一番认真思考。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用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用于自己的实践教学就是改进教学的行动。一边教学一边反思,教学与反思研究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二、教师要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师教学中一种内省活动,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要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要有自我监控能力:提高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和设计的能力。要求有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认识,评价进而产生的价值感、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要求有职业意识。

  2、要有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活动内容中,教师每人要求写有效的教学计划,即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之前。明确教学课程内容、学生兴趣和需要,学生发展水*、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

  3、要有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学*积极性,随时准备应付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4、教学中,师生言语互相沟通,教师要努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

  5、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回答、作业、交流、操作等学*行为进行及时评价,或指导学*主体或同伴对学*行为进行评价。

  6、教学反思。课上完后,对自己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把它记录下来。

  三、教师要写教学反思

  反思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当中,而不是某一个阶段的特殊任务。所以要求每一堂课后写一写简短的篇反思。至少每学期写10篇,两篇上交学校存档。一篇反思经验总结交教导处。

教学反思制度5

  第一章标题分析过多,导致时间不够用的,仅仅讲完分封制,宗法制没有讲,教学思路没有得到贯彻。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的参与时激起了火花,一时没有控制好时间。在把握时间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锻炼。

  在讨论世袭取代禅让是进步与退步的时候,学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派,一派进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一派退步,从任用贤才的角度分析,都很好。其中有两个人的思路很有有意思。其中一个说世袭制好,王位要传给儿子,所以要认真治理国家,为儿子留下一个好江山,因为国家是自己的,所以特别下力去整治。对于反派的从任用贤才的角度分析,有一个学生认为世袭可以从皇子里面选拔任用贤才,等等观点,非常好。都开启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后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问题,选官制度,皇储制度,私有财产的保护,等等。现在想来我太吝啬对这些学生的鼓励了。

  在讲分封制的时候,稍微有点乱。没有把握好。别人的教案,自己不能用,这是真理,昨天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感觉备课很清楚,但今天讲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没有真正的下工夫去备课,熟悉教材,掌握大量史料。真的很难上一堂满意的历史课。


教学反思制度6篇(扩展2)

——教学反思制度汇总十篇

  教学反思制度 1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需要相应的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仅是重构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教师的自我反思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研究方法不同于传统教育研究中的经验总结法,它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活的行为,反思切入点的多样性使得反思活动本身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反思

  凡是对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教育教学现象所进行的'一番认真思考。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用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用于自己的实践教学就是改进教学的行动。一边教学一边反思,教学与反思研究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二、教师要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师教学中一种内省活动,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要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要有自我监控能力:提高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和设计的能力。要求有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认识,评价进而产生的价值感、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要求有职业意识。

  2、要有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活动内容中,教师每人要求写有效的教学计划,即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之前。明确教学课程内容、学生兴趣和需要,学生发展水*、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

  3、要有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学*积极性,随时准备应付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4、教学中,师生言语互相沟通,教师要努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

  5、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回答、作业、交流、操作等学*行为进行及时评价,或指导学*主体或同伴对学*行为进行评价。

  6、教学反思。课上完后,对自己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把它记录下来。

  三、教师要写教学反思

  反思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当中,而不是某一个阶段的特殊任务。所以要求每一堂课后写一写简短的篇反思。至少每学期写10篇,两篇上交学校存档。一篇反思经验总结交教导处。

  教学反思制度 2

  目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努力构建一支反思型教师队伍,特别制定以下方案:

  措施:

  1、每节课教案的最后部分要设有专门的反思栏,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信息反馈与本节课课前的准备(主指教案),预期效果进行对照反思。以便增强课前准备的针对性、实效性。

  2、教师每月至少对自己一堂课的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各教研组每月举办一次反思交流。

  3、教师每学期末须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目标要求)进行客观反思,并上交教务处。

  4、教育学生的个案反思:主要针对*时对某个别学生的教育(观察、分析、方法、效果等)进行反思。每两月一篇,由年级组长统一上交。

  5、教务处每月将对教师的反思进行评比、反馈、交流。

  6、教学反思录汇编:将从教师的反思稿中精选,整理成册。

  7、以上各类反思作为教师晋级、评职、评优、评先的条件。

  要求:教学反思要密切结合教育教学实际。

  教学反思制度 3

  佘家三中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要养成“读书学*”的*惯,还要养成“反思”的*惯。反思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极为重要。叶澜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为此,学校制定此项教师反思制度:

  1、教师要加强对*时工作的反思,采取“回忆式反思”和“撰写式反思”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必须从课堂教学、育人、管理等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出2-3个案例进行详实反思,并认真及时做好反思记录。,也可记教育故事,教学案例可长可短。要写清反思时间,学校定时进行检查。期末学校将组织一次教学反思的案例评选,并将优秀的案例结集成册。

  2、学校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展示、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在每月底,由教研组长收齐后交到级部负责人,以级部为单位组织交流。

  3、鼓励教师建立个人“反思集”,有条件的老师要把反思情况上传到校园网上,每学年学校将对优秀的教学反思分类装订成册,实现资源共享。

  4、教师要运用新课程理念,开动脑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提炼经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身的反思水*。

  5、教师要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反思的类型,如:“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等。

  6、坚持教学前、中、后反思,教学前反思重在教学预测,教学中反思重在随机应变,教学后反思重在教学批判。

  7、教师要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实现自己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

  8、把要求学生“学会学*”与会教师“学教学”统一起来。教师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在教学活动中,把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

  20xx-09-11

  教学反思制度 4

  第一章标题分析过多,导致时间不够用的,仅仅讲完分封制,宗法制没有讲,教学思路没有得到贯彻。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的参与时激起了火花,一时没有控制好时间。在把握时间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锻炼。

  在讨论世袭取代禅让是进步与退步的时候,学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派,一派进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一派退步,从任用贤才的角度分析,都很好。其中有两个人的思路很有有意思。其中一个说世袭制好,王位要传给儿子,所以要认真治理国家,为儿子留下一个好江山,因为国家是自己的,所以特别下力去整治。对于反派的从任用贤才的角度分析,有一个学生认为世袭可以从皇子里面选拔任用贤才,等等观点,非常好。都开启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后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问题,选官制度,皇储制度,私有财产的保护,等等。现在想来我太吝啬对这些学生的鼓励了。

  在讲分封制的时候,稍微有点乱。没有把握好。别人的教案,自己不能用,这是真理,昨天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感觉备课很清楚,但今天讲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没有真正的下工夫去备课,熟悉教材,掌握大量史料。真的很难上一堂满意的历史课。

  教学反思制度 5

  “会计法律制度”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第一章,这一章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而且所学内容相互渗透的点也较多,也就说第一章节的学*效果将直接影响下一章节的学*效果。因此,复*课就是学*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的关键。复*课与新授课不同,复*课上的内容和练*往往都是学生已经见过的.,因此,往往缺乏新意,学生感到没有兴趣,那么在复*课上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才能让复*课也上出精彩?*时教学就像“载活一颗树”,复*课就像“育好一片林”,载活一颗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功夫。复*方法很多,正所谓“学无定规,教无定法”,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的几种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财会复*课变得精彩。

  一、“问题教学”法复*,激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复*是以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总结的复*方法,核心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不同水*的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问题解决。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从而较好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问题教学”复*法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的情景,财会课程的特点是实际性强,所以,创设问题时,要体现“源于实际工作,寓于实际工作,用于实际工作”的思想,以贴*实际为主。例如,我在上“会计人员”复*课时,就先提出一系列学生想知道的问题:“毕业后同学们都想从事什么工作呢?”“要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当会计?”“同学们猜猜老师有没有参加会计证考试?”“学生证的后面每学期都要加盖‘注册’印章,那会计证呢?”“我想做会计,又想做出纳,可以吗?”所有的问题都离学生那么*,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达到了复*的目的。

  二、“活动教学”法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复*课上的内容往往是学生见过的,缺乏新意,如果用传统的“渐进”式复*法,很容易造成虎头蛇尾和边复*边遗忘的现象,而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中,机械式重复训练的成份相当多。所以,反抽象的知识与富有创意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在上“会计核算”的单元复*时就尝试了“讨论式”复*,全班按学生座位就*分组,四人一组,小组内成员讨论,先回忆列出本章节的知识框架,然后围绕这些知识框架讨论回答,最后组间交流。其中一个小组列出的问题是: 1、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要求。2、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3、会计账簿的设置要求。4、财务会计报告的规定。5、以上各项内容的联系。教师将这些要点写在黑板上,再问其他组有无补充,若有,再补充,若无,按上述的问题进行讨论,之后各组选取一个代表回答,其不足与错误之处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更正。采用小组为单位,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回答,然后组间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甚至创造性,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复*效果不错。

  此外,在上“会计法律责任”复*课时我还尝试了“游戏法”的复*方法,在上“会计职业道德”复*课时尝试“竞赛法”复*方法,激好学生的兴趣。这种活动教学法模式使课堂气氛活沃,学生学得很轻松,又紧扣教材,完成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应该说教师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相对枯燥的复*内容,而学生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除上述常用的活动方法外,不同的内容还可用其它的方法或多种方法同时使用。

  三、“扶贫式”复*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传统的复*法,由教师领着学生按教材内容的顺序或知识点分块复*,但这种复*方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学*的状态中,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或前面新课内容掌握的不太好的学生来说,会跟不上,效果相当差。作为一名好教师,应该面向全体这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应该出现一堂课上只有几个素质好的学生在表现,其余的学生都是旁观者的现象。如果我们只关注少数几个学生或部分学生,而忽视了另外一些学生的参与热情,给他们提供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来指导学生。此法我们形象地称为“扶贫”。为了“扶贫”,可以确定对象,班级友好结对同学。比如,可以将全班分为若干组,以考试成绩排名名单为依据,三人一组。如某班学生有51人的话,第1名、第18名、第35名为一组,第2名、第19名、第36名为一组,以此类推。每一位学生有了各处的任务和职责,就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好学生在指导差生的同时,自己对检查的内容得到了强化。中等生一方面接受学*,一方面指导差生学*,而差生也在其他两位同学的监督、指导和帮助下学了不少知识。

  四、“演练结合“复*,点燃学生的激情。

  我们知道,复*课的本质就是查缺补漏,系统整理和综合应有,特别是针对会计考试而开设的课程,练*的比重占的比重相当大,在老师的引导下梳理知识和巩固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复*方法,主要分为三种模式:先理后练、边理边练、先练后理。那么,如何在传统的模式中焕发出新的活力,点燃学生的激情呢?道德要抓准复*的起点。方法一:设计综合题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串联学生知识的散点。如《会计工作岗位设置》的复*课,设计一个综合题,使学生说出:会计人员的任职条件,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人员回避制度,会计工作交接。使这些知识散点串联起不,从而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基础设计练*题。方法二:通过交流谈话来了解,可让学生先说说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知识点?用什么方法复*等。此外,要突出学生“自导自演”的过程,倡导自主学*、探索学*,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知识后,自己设计练*题目,回答问题很容易,但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还要了解所复*内容的重点、难点,再要掌握题目的答案。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独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参与到复*的过程中,情感、态度、学*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教学反思制度 6

  在学校今年举行的第21界教学艺术节活动中,我出了一节《造福人民经济制度》的公开课,在出课之前,我做了认真的准备,但在试讲的时候,我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还没有*时上的好,学生很有意见,我也很苦恼。为什么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会有如此糟糕的效果?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

  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很难,课堂的容量又很大,教法处理的不当,教学的任务就无法完成。我采用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先是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提纲的内容,自己完成不了的,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再进行交流共同解决。由于我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问题又多,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使本来就难理解的问题又加大了难度,而不是把难题化简了,主要是没有从学生的认知水*出发,过高的估计了学生接受能力,效果适得其反。如填写我国经济制度中的各种经济成分的地位的表格,学生就不会做,即耽误了学生的时间,也打消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这主要是学生的认知水*有限,加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少,对一些身边的事情不了解,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的不多。后来我就采取了其他教师的建议,把这个表格删除,简化导学提纲的内容,设计的问题简单明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效果很好,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吸取的教训。

  但在这节课中,应该值得肯定的是,我选取了学生身边的事例,如宝钢、华西村、珲春市的东市场、全家福超市和附*的小商店,让学生区分它们各属于哪种经济成分,结合我国今年十一发射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视频,即对学生进行了时事教育又使学生认识到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了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突出了教学重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这一节课的内容多,难度又大,而且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又和以往的不同,我及时的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规律,使学生发现了对我国的多种经济成分的论述是从含义、地位到作用的顺序进行论述的,学生发现了这一规律以后,我又及时进行鼓励,即提高了学*效率,又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的学*方法,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学生受益终身。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对知识的归类,有利于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如教学中我把各种经济成分的地位以表格和填空的形式列在了一起表格填完以后学生马上就知道了它们是经济成分的地位,又得出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二、 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上

  由于课前没有时间试课件,结果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播放的视频歌曲《越来越好》的声音太小,我在进行调试的时候又没有调好的情况下,又没有对歌曲的大意进行一下说明,使本节课一开始就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处理不好,这说明我的课堂应变的能力很差。

  三、 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

  在课堂教学中我缺乏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缺乏活跃的气氛。对学生回答问题点评的语言不到位,吝啬鼓励的话语,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些问题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加以改正的。

  教学反思制度 7

  一、要求每位教师养成“反思”的*惯,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二、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备有一本教学反思专用笔记本,经常性进行教学反思,并记录下来。每月至少写1个文本式的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撰写1篇教学案例。

  三、撰写教学反思录的程序一般是:

  1、收集、整理本周的教学问题;

  2、选取一个教学流程;

  3、选择一个精彩片断;

  4、确定反思的内容(经验或问题);

  5、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撰写。

  四、教学反思撰写类型多样,形式不一,可灵活使用

  1、教学后记: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小结,也是对自己教学行为和体验的自我评价与对话,篇幅可长可短,它又可分为几种,如:

  (1)片断旁注式;(2)困惑征解式;(3)结论感悟式

  2、反思文本:它是对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进行整体性反思,篇幅与一篇文章同。

  (4)案例点评式;(5)经验总结式;(6)失误反思式;(7)阶段回顾式

  3、教学随笔:即教师记录观察到的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它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抒写自己的心思、体验与感悟。

  五、教研处在学期末,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录,并将优秀案例汇编成册。

  教学反思制度 8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 to teach)”与“学会学*(1earning to learn)”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制度构建探索。这个定义基本上揭示了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特征。然而,笔者认为这个定义只是从教学反思者个体的角度来探讨反思性教学,说到底,这种反思性教学与一般的教学反思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所谓“学会教学”与“学会学*”只是教师的一种个别性学*。所以,在教学实践中,能达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个别学*不断反思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是很少的。许多反思性教学的研究或停留在老师的口头上、笔头上,或停留在观念层面,难以付诸行动。在实际探索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反思性教学必须制度化,而制度落实的根本保证在于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在动力。在此,将我们在探索构建反思性教学制度中的一些认识与体会表述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一、反思性教学制度构建的基础是建立幼儿园组织性学*机制

  在幼儿园反思性教学的实施中引入组织性学*机制的建设,目的是突破单个教师殚精竭虑、孤军作战进行反思与探索的状态,在不同的反思主体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合作与信息反馈的*台,为深入进行教学反思营造一个经常性的开放的空间,使教师个别的、零散的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台转变成为一种组织性学*。在组织性学*中,所有人都参与并有所提高,其结果就形成了一个活跃的创造性的组织,而不仅仅是成就了少数几个学者型教师。

  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两种组织性学*机制:

  (一)构建合作的行动组织

  组织“自我超越”团队训练,在教职工中开展团队学*。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科研合作组织。只有建立了科研合作组织,才能将教师个别的不稳定行为转变为教师集体的组织行为。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说:“就校本研究发挥作用的机制而言,必须是教师集体的研究,惟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停留在教师个体的研究,虽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一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持久,也难以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可以说,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为此,我们建立了青年骨干教师与科研能力强及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开展“拜师结对”式的科研课题合作组织、青年教师之间建立互帮互助的科研课题合作组织、全园统一的科研课题合作组织等。通过科研合作的组织建立彼此合作行动的机制,从而使人的合作行动经常化、制度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互动,在交往与互动中创造良好的学*、思考与工作不断互动的良好循环。这样就能在互动中相互促进反思技巧和能力的提高,做到工作与学*不分离,也就是“工作学*化,学*工作化”。

  (二)构建信息沟通机制

  除了外请专家讲课,组织讨论会、征求意见会等之外,更重要的是设立经常性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组织。如由业务园长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教学问题分析讨论会、课题研讨会、经验总结会等。这些信息交流能及时组织教师零星的教学反思经验并予以总结推广,随时发现并放大教师思想的火花,推动教师之间开展头脑风暴活动。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些小组讨论式的研*性学*,以及各类“工作论坛”和现场汇报评价等交流活动。这些交流活动帮助教师在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中反思并深化获得的经验,并促进教师进一步将新经验投入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园长之友《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制度构建探索》。这样一来,教师们确实感到“工作就是成长、沟通就是学*”,教师群体也由“单纯授课型”转向了“创造研究型”。

  二、构建反思性教学制度的基本目标是促使教师群体的反思活动经常化

  (一) 构建园本科研制度,鼓励教师在科研中反思、在反思中科研

  科研工作是创建办园特色的基本保障。开展科研工作首先要有明确的科研课题,然后确定科研目标及计划。幼儿园在制定好科研目标后,为了能更好地实现目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抓好科研管理,构建一个多层次科研管理网络,层层抓,层层落实。我园的科研管理网络如下:幼儿园科研中心组(由正副园长、各年级组长、研究工作中部分教师代表组成)、各年级组、承担研究任务的教师。开学初,四个年龄段组长将总课题目标具体化,分析出适宜的并能结合研究者个性特点的子课题,老师们经常上网并充分利用浙江大学的资源收集有关信息、相互切磋有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科研课题实施为背景,教师进行反思及开展彼此间的沟通与合作也就有了现实的具体的内容。没有科研的反思性教学往往就是漫无目的、不着边际的零散的教学思考。所以,没有带着课题的教师是难以真正做到反思性教学的。

  (二) 构建合理的教学反思制度,将教师零散的、内隐的、偶发性的反思活动书面化、外显化、经常化

  我们采取“日反思、周交流、月总结、期末展示评比”的办法,把教学反思纳入到日常教学常规管理中,从而让教师有机会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反思自己上过的每一节课,考察自己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如看一看自己有没有形成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否得到了落实、自己在教学方面是否比以前进步了、还有哪些突出的问题等等。教师要根据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的措施,并将反思的结果写在专门的反思记录上,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例证。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反思制度的构建必须与前科研课题组织、信息沟通机制、行动合作组织等结的建构合起来,不能在多数教师缺乏相应基本技巧和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强制执行。因为这样只能导致制度执行走向形式主义,阻碍老师的正常工作。

  (三) 构建教学问题公示制度

  为了让教师进一步挖掘现有教学资源和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及时提出来,并促进其彼此间的学术沟通与交流,围绕具体科研课题及日常教学活动的展开,我们建立了教学问题公示制度。我们认为,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深度思考与反思的过程;教师相互讨论的过程更是相互启发、相互学*的过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教学问题公示制度不但能促进教师个别性的学*,更重要的是能促进教师的组织性学*。

  同时,为了促进教师反思,我们还举办了“教学反思千字文”竞赛,激励教师总结并表达自己的反思成果,让大家分享。幼儿园规定,教师要结合教材、教法和学法尤其是自己科研课题的实际情况,在每次召开的分组问题公示会上每人至少提出一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提出一些具有见解的观点,并进行讨论。如有一些小组成员难以把握的问题,可以通过“问题悬挂”“问题招标”的方法,提到全园性的科研骨干课题讲课会上去分析探讨,幼儿园利用每周教研活动的时间或每月讨论交流活动的时间专门组织科研骨干教师一起讨论分析这些问题;若确实有解决不了的重大疑难,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园通过报告、讲座及对话磋商的形式帮助解决。

  三、反思性教学制度落实的根本保证在于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内在动力

  在制度建构时,怎样促进教师提升教学反思动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能予以考虑的举措主要有以下这些:

  (一)提高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能力和技巧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幼儿园老师面对孩子的行为,面对自己的教学实际根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开展观察,也不知道要反思些什么内容,发现的一些问题也是很表面、很直观的,缺乏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与思路。在这种情况下要老师去做观察反思,确实有点强人所难;此时如果制定量化措施给老师施加科研压力,可能会给老师增加许多难以承受的重负。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断提高这部分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技巧。在构建科研制度时,针对这种情况应建立组织性学*机制及在职校本培训机制,主要鼓励他们相互学*,参与科研,而不宜给予太多压力。如,开展一些传帮带活动,或与专家合作做课题,鼓励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探讨等。总之,重在引导教师参与。

  (二)不断深化幼儿园对反思性教学的认识

  内在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幼儿园不是科研机构,不以科研为中心,但不奖励科研也难以调动教师教学反思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主张对反思性教学的研究采取额外奖励的办法,即不纳入教师基本工作任务考核的范围内,但是在科研经费及论文奖励方面加大力度。当然,在基本工作量的奖励与科研的奖励方面要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否则会事与愿违。

  教学反思制度 9

  在学校今年举行的第21界教学艺术节活动中,我出了一节《造福人民经济制度》的公开课,在出课之前,我做了认真的准备,但在试讲的时候,我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还没有*时上的好,学生很有意见,我也很苦恼。为什么精心准备的一节课,会有如此糟糕的效果?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

  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很难,课堂的容量又很大,教法处理的不当,教学的任务就无法完成。我采用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先是教师出示导学提纲,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提纲的内容,自己完成不了的,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再进行交流共同解决。由于我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大,问题又多,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使本来就难理解的问题又加大了难度,而不是把难题化简了,主要是没有从学生的认知水*出发,过高的估计了学生接受能力,效果适得其反。如填写我国经济制度中的各种经济成分的地位的表格,学生就不会做,即耽误了学生的时间,也打消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这主要是学生的认知水*有限,加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少,对一些身边的事情不了解,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的不多。后来我就采取了其他教师的建议,把这个表格删除,简化导学提纲的内容,设计的问题简单明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效果很好,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吸取的教训。

  但在这节课中,应该值得肯定的是,我选取了学生身边的事例,如宝钢、华西村、珲春市的东市场、全家福超市和附*的小商店,让学生区分它们各属于哪种经济成分,结合我国今年十一发射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视频,即对学生进行了时事教育又使学生认识到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了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突出了教学重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这一节课的内容多,难度又大,而且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又和以往的不同,我及时的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规律,使学生发现了对我国的多种经济成分的论述是从含义、地位到作用的顺序进行论述的,学生发现了这一规律以后,我又及时进行鼓励,即提高了学*效率,又激发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的学*方法,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学生受益终身。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类,对知识的归类,有利于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如教学中我把各种经济成分的地位以表格和填空的形式列在了一起表格填完以后学生马上就知道了它们是经济成分的地位,又得出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二、 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上

  由于课前没有时间试课件,结果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播放的视频歌曲《越来越好》的声音太小,我在进行调试的时候又没有调好的情况下,又没有对歌曲的大意进行一下说明,使本节课一开始就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处理不好,这说明我的课堂应变的能力很差。

  三、 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

  在课堂教学中我缺乏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缺乏活跃的气氛。对学生回答问题点评的语言不到位,吝啬鼓励的话语,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些问题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加以改正的。

  教学反思制度 10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研究方法,特制定《翔殷路小学教学反思制度》。

  一、反思途径

  教学反思的侧重点随着教师观测点的不同,有诸多不同的角度。学校为教师搭建以下几方面反思*台:

  教学随笔:从师效、学效和理效的角度反思日常教学行为,反思量为课时数的1/3。

  教学案例:对自身公开教学的课例,从课例背景、教学过程、理论分析和课后反思的角度详细、具体的教学分析。每学期一篇。

  专题反思: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教研组教研专题研究实施情况进行反思。

  每学期一篇错题档案:针对学生作业、测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分析原因,进行诊断和纠正。每学期不少于2例。

  小班化教育个案记录:记录学*困难学生的个别化教育情况和辅导帮助措施,分析学困原因,积极寻找对策和方法。每学年一篇。

  二、反思要求

  1、精心把握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要注重教法反思、学法反思,更注重案例反思,注重教学过程反思,同时还要注重一堂课中的“三维目标”的反思。

  2、教学反思必须融入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体现教学反思的一般流程:

  (1)教学前的反思:教师教学之前要反思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的学*状况、课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课程资源以及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从而编写出符合实际而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设计。

  (2)教学中的反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及时作出调整。

  (3)教学后的反思:教师要以研究者的态度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记录下闪光点,及时作好问题分析、理性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3、各学科教师每周或每个教学单元结束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一次反思,并记录在教案后面;期中和期末考试后,要结合学生学业成绩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性反思,认真做好试卷分析。

  4、教研组每学期要围绕教学专题,通过研究课、示范课、竞赛课和说课、评课等方式,形成以教师个人反思,以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和反思意识的加强。

  5、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要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共同探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帮助教师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二度设计”,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6、教学反思作为教学检查的主要内容,也做为教师业务考评的内容,考核结果纳入量化考核,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文 章来


教学反思制度6篇(扩展3)

——《江南》教学反思6篇

  第一册《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学生通过学*古诗可初步体验到诗中精彩的语言,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必须由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图等到方法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课文特点,我设计了教学,课后又有了一些想法。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学*了“江南”二字,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做好阅读学*课文的准备。

  二、巧妙讲解,渗透诗意。

  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后,将画面转换为第一句诗的景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句诗中的“何田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没有单独讲解字词的意思,而是将其融入对整句诗的描述之中。“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引导朗读,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上动作读。学生入情入境的神情,陶醉的眼神,稚纯的语音,舒缓的动作告诉我,“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他们已经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

  当然课堂中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一、对识字的处理不够全面,课堂中出示了田字格,但没有和学生分析字形及占格位置。

  二、将理解难点“何田田”放入整句诗的叙述之中,有的孩子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课后问“莲叶何田田”是什么意思,个别孩子不能说出“莲叶很多很绿。”这说明课堂上的处理还不够,需在第二课时进行强化。

  三、不能很好的课堂时间,对课堂的控制有些吃力,以致于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内容。

  虽然以前曾引领孩子们背过不少宋词,但是词作为文本的一种形式,在教材中出现,这还是第一次。因为是第一次,就得慎重,希望能让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一)回顾江南的美

  上课铃声响过,简单的师生问候之后,话题由我们所处的江南谈起,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印象中的江南是怎样的。

  孩子们略一思索,便举起了自己的小手。

  金洋第一个发言:“阳春三月,江南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好一个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江南!”我点头对金洋的发言表示赞许。

  “江南不但风景如画,而且江南人文明礼貌,热情好客!”张潇渊站起来作了补充。

  “由景及人,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我夸赞孩子。

  周余钊说:“江南山美,水美,人更美!”

  “高度概括!”我称赞道,微笑着继续发问,“谁能说具体一些?”

  “春天,江南莺歌燕舞,百花齐放;夏天,江南绿柳成荫,蝉鸣蛙叫;秋天,江南瓜果飘香,硕果累累;冬天,江南白雪皑皑,小朋友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赵凡瑜一边斟酌,一边说。

  “江南真是四季——”

  我话音未落,孩子们马上接茬了:“景美如画!”

  “孩子们,请看窗外,咱们的江南——”我把孩子们的视线引向窗外,为的是让孩子们再次感受江南如画的美景。

  “看,江南有小桥、流水、人家!”

  “老师,常山江像一条碧绿的带子,缓缓东流。”

  “江边的防洪堤坝上,绿草如茵,花儿正含苞欲放。”

  “大家快看!江面上还有一只小船在飘荡。”

  “哇!真美!江南真是太美了!”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描述着窗外美景。

  “如此美丽的江南,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挥笔绘江南。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忆江南》!”见上课的时机成熟了,我话题一转,导入了新课。

  上述案例片断,是本课的导课。由孩子们熟悉的江南谈起,一方面可以加强孩子们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新课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在情感上,孩子们喜欢这种导入课文的方式;在内容上,孩子们由熟悉的景物,领悟到江南的景美与人美,有利于词的学*与理解。

  (二)品味江南的好

  师:孩子们,白居易记忆中的江南是怎样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喜欢这两句吗?为什么?

  生:因为这两句写得非常好!

  师:好在哪里?

  生:这句用火焰与江南的红花作比较,写出了江花的红艳,用蓝草的蓝来形容江水的绿。

  师:江花为什么会红胜“火”?这个“胜”就是——

  生:胜过、比过、超过。

  师:江花为什么会比火还红?原因?

  生1: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红花上,花儿就显得更红了,像燃烧的火焰。

  师:还有原因吗?

  (生沉默了,陷入了思索。)

  师提示:江水是——

  生:碧绿的。

  师:在碧绿的江水的衬托下——

  生(恍然大悟):在碧绿的江水的衬托下,花儿就更红了,比火还要红。

  师:江水又怎能绿如蓝啊?这个“蓝”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从这个“蓝”字感受到了这不是*常的绿,绿的很纯净,很美。

  师:这“绿”在“红”的映衬下……你来说

  生:由于江花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在红色的映衬下,江水就显得更绿了,如同蓝草染过一般。

  师:于是就出现了──

  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是何等的一种境界啊?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生: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红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红胜火”;绿水更绿,“绿如蓝”。

  师:好一个红得更红,绿得更绿啊!请你读出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美!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师:这样美的江南,因此诗人不禁赞叹江南——

  生:“好”!


教学反思制度6篇(扩展4)

——《灯光》教学反思6篇

  今天匆匆准备《灯光》一课。由于是第一节课。仅仅用了晨读20分钟来准备,十分的仓促。最终的效果自然是不尽满意。

  上完整堂课,第一感觉就是“浮”,似乎并没有真正的深入文本中,这也许与我准备的时间太短有关吧。这篇课文的脉络其实很简单,都没能把握好,的确自己还是有待加强啊。

  此外巩固延伸处理的不够简洁,我当时想错了下课时间,担心讲完过早,所以“狗尾续貂”了,唉!败笔啊。后来评课时也说道这点,苏主任提出这环节的建议,的确是的。

  导入时,正如苏主任建议的我是可以由生活实际中的灯光引入,比直接询问更好些吧。我原本设计的是由题目作者单刀直入的,也是讲课时灵机一动,做了改动。问学生:“看到灯光你会想起什么?”但似乎效果并不好。以后导入环节这个地方,还得好好想想才是。针对几位听课老师的建议,对背景知识应加以介绍这点,我同意,有背景知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初读课文确实应该用自由读的方式。大早上第一节课学生正是思想最活跃的时候,这样能让他们在随后的课上集中精神,更加用功。用默读,太沉闷了。其实这对于这堂课的整体氛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的。

  至于课文,还是那句话没有深进去。原本设计的,一展开讲就全不一样了。我几乎是边讲边备,就“多好啊”三处,这地方其实可以更好些的。讲课时一个环节与设计相背,后边就得全部重新调整。效果可想而知了。就文中人物精神的理解,学生体会不够深刻,也只是浅显的明白而已。此外读书的感情指导不足,今后这方面一定注意了。

  板书没有,只有课题,是因为上课前根本没设计好,一讲课没写。这个我是明白的。其实这个学期,就板书方面,我是有所注意的。

  就学生表现而言,整体纪律不错,前期回答问题积极,后期有点沉闷,所以我当时还真有点急。大家不举手,我就干脆直接叫。好在我班学生叫起来,也能回答出来。但是这个问题以后在*素常态课上还是要加强才是。我提问到得学生多数是待优生,他们虽然十分积极,但是十之八九会不对,之所以叫他们是因为想鼓励他们上课积极的参与这种行为。纵然他们的回答,还是引起了大家的笑。但是能把手举起来还是值得表扬的。唯一不该的是,由于最后,赵文勇说的不对,还没说完,就被我无情的打断了。这很不对的,即使不对也应该听他说完。以后注意了,切记。

  就那么仓促的完成了这节课,与苏主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她说我就上学期那两节课有了很大的进步。上学期那两节后我深入的思考,针对那些不足,重点加以改进,的确有些地方好多了。虽然匆匆忙忙,但是也好歹讲完了。也顺带一个启示,这课不好好准备,还真出不来好效果。就无法谈什么“高效课堂'了。因为准备的不充足,还真是有一点点紧张。

  好在讲完了,也知道不足在哪了,以后教学中注意改正就是了,要有更大的进步才行。

  又:写到最后,忽然想起班里的表慢5分钟的事,难怪我觉得时间不对呢,我忘记了,害我“狗尾续貂”了一回。否则应该是刚好讲完才是。不会拖堂了。

  《灯光》这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作者王愿坚,战地记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主要作品:《七根火柴》《闪闪的红星》.《草》等。百度上这样介绍他)。

  虽然做了,但是我觉得用别人修改过的我还是不怎么*惯,因为拿人手短,毕竟我不喜欢要别人的东西,自己可以做的事,不喜欢强求他人。所以,到最后两个上课的时候都没有用到过,于是,就这样,一本书,一块黑板,一群学生,开始了今天的课程。

  首先,我以提问式开头:同学们,你们知道教师里明亮的灯光是怎样来的吗?

  生:爱迪生发明的。

  生:*从外国进口的。

  生:讲过跟外国交换的。

  师:都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看看灯光是怎样来到我们的身边的。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文章叙述的故事离现在甚远,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够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课教学紧扣单元训练点以及课文链接,抓住两条线,即“多好啊”和“灯光”,展开教学

  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孩子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但却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最后,比今昔,铭记英雄事迹

  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战争年代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此时,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学生以有了很多感受,而现在的优越生活学生更是亲身体验,因此课堂气氛以非常活跃。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不足的是讲解过多,学*词语花太多的时间。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此外我还缺乏自信,言谈举止中甚多犹豫之举,另外对过渡语和课堂的及时评价预设不充分,致使课堂上不够游刃有余,给人以战战兢兢之感。

  我觉得第一课时讲到这里应该已经快到时间了,看看表,还有十分钟。于是,和孩子们进行交流。

  第一个孩子站起来,直接找到了这篇文章的重点段:“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孩子们都能在灯光下学*读书,该多好啊!”从这里看出,郝副营长是有着美好的心灵的人。

  哦?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呢?

  他向往美好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是呀,他是这样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呀。能读出这种向往吗?

  别着急。看看郝副营长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对,请你也深情地读一读。

  还有哪位同学也画了这一段?郝副营长还给你留下了哪些不一样的印象?

  他还能为孩子们着想;

  嗯,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还有呢,刚才的两位同学在读的时候,我还听出他们重读了“咱们”这个词,“咱们”在文中指的是谁呀?

  仅仅是郝副营长和“我”吗?读读前面两个自然段,看看“咱们”还指什么样的人?

  是没有见到过灯光的穷苦人。

  对呀,郝副营长有着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不仅向往着自己能在灯光下学*生活,还希望所有的穷苦人,所有的后代能在灯光下学*生活呀!再读一读这段话。

  郝副营长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中。他此时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

  整理实录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没有录像,很多要靠回忆。大概是这个流程吧。因为既然要孩子们交流,那么我们就不一定从文章前面开始。哪里给学生的印象最深,他们就会从哪里谈起,这也是以学定教的体现。这里围绕重点句,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做逐层引导,帮助孩子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一边理解一边读,切忌空谈或泛泛地一遍遍地读。这里面要突出的,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只有这一点强调了,深入学生内心了,后面郝副营长的牺牲才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震撼。但这里面还有郝副营长为他人着想,为后代着想的品质,要有渗透。

  大概在这段话理解的过程中吧,第一课时结束。第二课时首先回顾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孩子们又围绕着另外一些语句交流了郝副营长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在给予学生肯定和相应点拨的同时,我始终围绕着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不断强化着。

  这一处给我的印象最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高高地举起”,他为了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宁可牺牲自己。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怎样的时刻?可是,郝副营长这样做意味着什么?牺牲。是的,他很清楚这一点。不过,仅仅是牺牲吗?还意味着什么呢?联系战斗前他所说的话想一想,他是那样渴望见到灯光,那样渴望在灯光下学*生活呀!

  意味着他再也无法见到灯光了!

  意味着他再也无法见到未来美好生活的情景了!

  意味着他再也无法看到孩子们在灯光下读书学*的情景了!

  ……

  这一切郝副营长不清楚吗?清楚。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我特意把这句问话拖得很长,声音很低很轻。在引导孩子思考的时候,我们要强调问题,同时更要提示学生沉下心来思考。这时的语气不应是激昂的,语速更不宜快。一种是突出问题中的关键词,把关键词重读拖长来强调;一种是放慢语速,放低音调,放轻声音,这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利于将孩子带入思考的氛围里。

  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短暂的思考过后,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

  为了战斗能够胜利。为了避免更多的战友牺牲。为了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为了有更多的人能够见到电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和*、幸福的生活……

  多好啊。虽然这位年轻的战斗英雄,这位只有二十二岁的郝副营长,曾经是那样的渴望见到灯光,是那样的向往在灯光下学*生活,向往着没有硝烟战火的美好未来,然而,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却选择了牺牲自己!因为,他不仅希望自己看到灯光啊,他更希望“赶明儿胜利了,咱们——”

  当郝副营长的那段话再一次在课堂上响起时,我分明感受到了学生心灵的震撼,感受到了此时读书声中含着的深深的感动。到此时,对文章的重点句的理解,我认为是比较到位的了。

  后来,我又同孩子们解决了课后的第二题。理清了文章首尾呼应的结构,体会课题采用“灯光”的含义,这样就进一步明确本文要表达出的作者的情感是什么。阅读教学的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我想本节课的教学即是这种结构吧。大概还有十二三分钟的剩余,进行了听写并反馈。现在想来,如果每节课都可以提高效率,我们的教学应该是可以落得很实在的。

  我这次讲的是《冬夜的灯光》,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虽然不算太长,但意蕴却很丰富。冬夜里一盏盏普通的灯,给夜行人带来得却是温暖、友谊、和乐观。这是一次很好的人文教育,我希望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在学*课文的同时,能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重要意义,使他们能同学之间建立真正的深厚的友谊,在*日的生活中能多关心他人,多一点爱心。使他们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道理。

  这篇课文主要的写作手法是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主题。我认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我在*日的教学中注意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惯,为此,本节课,我不想说的'太多,而是把课堂大胆的交给学生。今年我准备让学生学*做自学笔记,提前预*功课,课堂研讨课文。这节课,我自己觉得学生预*的非常好,甚至可以说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很多都是直指课文要害。


教学反思制度6篇(扩展5)

——*画教学反思6篇

  *画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画教学历来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如浙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只有第第九册才形成了一个较多内容的单元。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美术总课时数的减少(每周一节)。学生临摹一直成为*画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示范。因为相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画,还没有了解、掌握*画的材料的特性。

  1 、突出示范作用。

  *画的技法丰富,包括用纸、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如果脱离了这些技法而言,那我们的学生学*成果少了应有的传统文化,只不过纯粹地作为一种表现方法而言了。所以,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一定要将整个教学过程显示清晰,步骤明确,学生就很容易在教师的示范下了解其中的用笔、用色、用墨的方法。最后,教师通过投影仪的“图像冻结”方法,将一张“完整”的图画作品定格在投影屏幕上。虽然课堂内缺乏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等形式的学*方式,但是,教学的目标达到了,学生学*的目标达到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技能、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2 、创新表现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我在教学生画动物后,再要求学生自己尝试画一些花,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形状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形状的中间;或者先用清水画一个小圈,然后用干墨画在圈的边缘。这种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个别优秀的学生还利用已学过的方法进行尝试。

  3 、改变学*内容。

  “儿童水墨教学可以从临摹开始,但切不可生搬硬套,一笔一划模仿前人的方法,势必束缚少儿想像思维、压抑学*水墨的积极性,甚至把少儿教成小大人、小老头。”其实在我们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儿童用水墨工具直接对物写生,如:《青菜》这一课,我们可以直接把青菜、辣椒组合起来,教师可以简单地示范,再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画。再如:《水墨构成练*》。水墨以线条和墨块为造型语言,与西方构成的点、线、面有着某种默契的相通,把图案课和国画课结合起来,如国画中的各种用笔的方法、用墨的方法等,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对学生进行国画教学训练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只要处理得当,她更会凸现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价值。

  *画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是传承与发展*画的重要途径。我自己在小学时也接触过*画,可能那时不懂,所以没有太多的感触。现在不但自己画,还要教学生画,才发现*画教学是一个如此磨人的工作。

  国画的教学一直都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打基础慢,练*的时间又不可能很多。儿童水墨教学一般从临摹开始,由于材料、设备的原因可能连可怜的几课国画内容也会被省略不上。即使有课,主要手段也常是让学生临摹,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的作用就是示范。不单是*时上课,兴趣小组上课也是这样,因为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刚接触*画,还没有熟练的了解、掌握*画的材料的特性。在少量的时间里,老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示范。

  国画兴趣小组教学中,有两中教学方向,到现在为止我教的是传统国画:我先示范一张范画,学生便临摹,重复练*。我发现这样子学生国画学*缺少积极性,可能是画惯了儿童画,不*惯了,这样画画没有了生活体悟,让他们跨越几代文化在短时间内强化学*势必严重影响小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目前>素质教育提倡的主体性发展也格格不入,学生的学*兴趣也会在一遍遍的临摹之中降低,虽然当他们画出一张完整的画后会有一点成就感,但我还是有一点不安,可能这样的教法**化比较严重,不适合儿童的学*心理和特点。因此,我想试试另一种方向的毛笔画教学,就是用国画工具进行勾勒填色画儿童画,这种方法突出了儿童的趣味和想象,但是这样画出来的画脱离传统技艺的传承,还能称之为国画吗!的确,新课程强调的要打破传统,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学*,但是,如果什么东西都拿来破,那传承又从何说起,又如何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散,可基本功怎样体现呢?这个问题从第一次国画课到现在都一直让我矛盾着。其实我还想尝试让儿童用水墨工具直接对实物写生,而这些问题,也并非说到就能做好,我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一步步摸索着前进。

  总说我们副科老师没有压力,可想到接下来会有各种绘画、书法等方面的比赛,我就有一种莫名的烦恼,但必须要静下心,三思而后行,纯传统的国画肯定是讲究基础技巧的,由此,我是否应该坚持我的方法,但毋庸置疑,小学生初次接触国画,要打基础那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时间上不允许。如果就让学生用国画工具画儿童画,那是不是又失去了*画的真谛呢?而现在所谓的创作到底又是什么样的一回事?用数学中的充分必要条件来讲:可能良好的功底只是进行创作的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对小学生来讲,“创” 的主要内涵就是把学过的作品进行“套”和“变”的构思,“创”的成功建立在积累模仿作品的基础上。不止是小学生,大人也一样:比如要作一幅给老人祝寿的画,那么他立刻便在脑子中浮现曾经学*过的寿桃、绶(寿)带鸟或者青山、松树等,然后将他人的国画在构图尺寸等方面做适当变化。对于多数国画教师,模仿学*时间比较短;“创”则是经历很长的时间而且也只有少数人能学会的。所以让小学生在传统国画中进行“创”真的很难。

  但不管怎么说,对小学生进行国画教学训练对他们文化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这是实践证明的,就拿我自己当例子,我在学花鸟画之前对植物的了解真的很少,但经过几个暑假的国画>培训,我不只是学了国画,更是在学*中认识了很多花花草草,还了解了它们的一些生长季节及药用价值等特点。而且,我发现经过恰当的引导,国画还能凸现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价值。这些从学生的画画*惯和画面效果中都能体现出来,我们教师可以简单地示范,再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去画。让他们自由地发挥,自由地创造,画出个性,画出感情。

  通过这节课的学*,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采取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互补的形式,即能让学生欣赏到优秀的作品又能直观地教导他们如何领会画的过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蕴涵了情感目标、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了作为*传统文化的国画,而对花鸟画的学*延伸到了环保问题,教育学生要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教学目标上还并未真正地达到,比如:知识目标要求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在设计教案时认为是很容易就能达到的,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行动中并没有那么容易落实。在教案中设计了很多个重点,由于时间等多方面原因,一节课中能讲好一个重点是非常不错了。所以这方面在教案上还需改进。

  在课堂上如何加强学生的能力,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我要改进的地方之一。就我这节课的效果来看,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远远不足的,对学生的控制(小组讨论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练*画画,然后再听讲)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学生们讨论前必须讲好要求要注意纪律,在练*时也要有要求(时间、任务)。示范画时由于先前要他们在看何种颜料,一时之间没有及时拉回来,所以当时示范比较乱,自己觉得讲解时也很吃力。在板书方面也要值得去改进的。

  最后在评价学生的练*时,做的非常生硬,不懂得要多方面的去评价。要记住一条:评价学生的作品要以鼓励为主,要多肯定学生亮点。这样才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学*兴趣。比如课堂我让学生自评时有一学生说自己画的麻雀的脚没有画好,当时我没有抓住他的优点:勇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没能及时表扬这位学生,错过了一个机会(课后听课老师指出的)。从这里更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学生的画可一从各个方面去,只要你能想的到。

  经过这节的学*,我也学到了很多,更是注意了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在美术课堂中,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学*了解*画的形式美,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加深对*画作品的形式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课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画的形式与内容为主线,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在课前准备方面非常充分。教案中体现了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主题鲜明,制定了完整的教学计划,教案内容详细,书写整洁,布局合理。课前准备了大量的资料图片,并根据本课内容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与指导方面,本课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构图、墨色、形象等内容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画的形式美”--形象美、色彩美、章法美、笔墨美。学生的互评、自评,把本课的教学引入高潮。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愉悦身心的目的。学生在活动中对*画的形式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本堂课涉及到得内容较多,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够,因此应对单纯赏析的部分需进行删减,给师生交流和学生活动再多留出一些时间。

  国画课一直的我不敢尝试的,因为我教的是低年级的学生。我觉得国画一般都是临摹一些画,然后教师一笔学生一笔,会比较枯燥乏味。但在听了几节小学的国画课和本校自闭症班的一堂国画课后我也准备试一试。连自闭症的孩子都可以画,那聋孩子要好多了,肯定也没问题。

  为了让初次接触国画的学生能喜欢上国画,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

  一、内容形式多,学生热情高。

  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这样太单调,而且对学生也缺少吸引力,所以我主张一切可以入画的东西,让画贴*生活。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他们的生活。如描绘“我的同学”、“在操场上玩耍”、“校园生活”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国画教学开始就一定要把基本技法传授于学生。*画的技法丰富,包括用纸、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如果脱离了这些技法而言,那我们的学生学*成果少了应有的传统文化,只不过纯粹地作为一种表现方法而言了。所以,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示范很重要,一定要将整个教学过程显示清晰,步骤明确,学生就很容易在教师的示范下了解其中的用笔、用色、用墨的方法。学生在进行绘画时也能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二、工具材料的更新,使学生产生新奇。

  国画的材料除了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这种传统的方法作画外,我还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工具来作画。如棉签画,通过棉签沾取国画颜料在宣纸上作画,这种作画方式很适合低年级的孩子,对于还不能很好控制毛笔的他们,棉签这种工具十分的安全又能表现出水墨在宣纸上的变化,让学生有一个过度的过程,不至于一下子换成软软的毛笔学生有点不适应。这样学生在不同的材料应用上体验到水墨效果的多种多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国画童趣天成,效果强烈,自由舒展,保留他们的童趣同时又能了解国画的精髓是我以后努力的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采取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互补的形式,即能让学生欣赏到优秀的作品又能直观地教导他们如何领会画的过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蕴涵了情感目标、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的学*,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了作为*传统文化的国画,而对花鸟画的学*延伸到了环保问题,教育学生要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在教学目标上还并未真正地达到,比如:知识目标要求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在设计教案时认为是很容易就能达到的,但一节课下来,发现行动中并没有那么容易落实。在教案中设计了很多个重点,由于时间等多方面原因,一节课中能讲好一个重点是非常不错了。所以这方面在教案上还需改进。在课堂上如何加强学生的能力,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我要改进的地方之一。

  就我这节课的效果来看,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是远远不足的,对学生的控制(小组讨论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练*画画,然后再听讲)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学生们讨论前必须讲好要求要注意纪律,在练*时也要有要求(时间、任务)。示范画时由于先前要他们在看何种颜料,一时之间没有及时拉回来,所以当时示范比较乱,自己觉得讲解时也很吃力。在板书方面也要值得去改进的。最后在评价学生的练*时,做的非常生硬,不懂得要多方面的去评价。

  要记住一条:评价学生的作品要以鼓励为主,要多肯定学生亮点。这样才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保护他们的学*兴趣。比如课堂我让学生自评时有一学生说自己画的麻雀的脚没有画好,当时我没有抓住他的优点:勇于发现自己的不足。没能及时表扬这位学生,错过了一个机会(课后听课老师指出的)。从这里更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学生的画可一从各个方面去,只要你能想的到。

  经过这节的学*,我也学到了很多,更是注意了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在美术课堂中,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教学反思制度6篇(扩展6)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6篇

  常常听到这样的对话:“这篇(略读)课文我用了两个课时才上完。你呢?”“一个课时。略读课文嘛,学生读读说说就行了。”我想,前者是将略读课文的教学等同于精讲课,后者则是将略读课文忽略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关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教学用书》有明确要求:

  一是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要求。

  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我想,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要我们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因此,我这样设计了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将心比心》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因生活所迫,负担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这真是个感人的故事——是呀,你懂得用心去聆听故事。这位妈妈真孝顺——你打心眼儿里钦佩她。妈妈和孩子都很孝顺——妈妈为婆婆洗脚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的课文,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看我写课题——(板书:将心比心)然后请生读课题。

  B、你们手中拿的就是这篇文章。课堂中最美的是朗朗的读书声。(出示:现在请自由读课文三分钟,在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告诉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

  C、把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句并正音。)

  D、读的不错了,现在老师想听你们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例如:我知道了一位阿姨帮助“我”的奶奶推门的事。(对,这是你说的这件事是不是这个意思?)(板书:帮助推门。)

  2、例如:母亲打针,护士扎了好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你是要告诉大家这位母亲能——板书:理解过失。)

  3、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文中有个词你能说出来吗?)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温暖)你说的正是我想的。如果你亲身经历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温暖了你的心?(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例生说:这位阿姨很善良,温暖了我的心。)(师:哪些字词能让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推着沉重的大门:为什么?

  一直:如果不一直拉着会有什么后果?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3)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练笔: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男孩子把这句话发自肺腑地对女孩子说——

  女孩子请把这句话献给男孩子——

  让我们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

  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 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以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真正增加语文知识的含量为目标来教学,这样才能教学得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完这篇课文我在随想本上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写写自我对文章最终一段的感想。第二天当我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感触还挺多的,异常是部分学生的心得体会让我爱不释手。学生联系自我的生活经验去谈自我对将心比心的理解,说得很好。我想经过对这篇文章的学*,学生必须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学生的心里话让我不由得也反思起来,作为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将心比心不也显得尤为重要吗?以往我们也做过学生,也明白当学生的辛苦,过去我们也有令教师头疼的时候,也曾对着作业喊累,也有偷懒的时候,当然还少不了犯错此刻我们的主角不一样了,是教师了,慢慢地这些经历也就淡忘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当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能够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氛围,那我们教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欢乐多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物我一体,将心比心”显然,“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以此为题,透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尽量想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潜力。在体会了文章中感人的语言,了解了文章思想后,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将心比心”的含义,情绪也上来了。但是时间在启发诱导中被浪费了,没有时间去透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更别说联系实际来谈体会了。只有课后透过练笔去了解学生的思想了。

  在教学本文时,我放手让学生自渎自悟,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时,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在初读时,引导学生复述“我”所经历的两件事,再读时,重点引导学生思考:你是这位阿姨会怎样做?如果你是被扎针的母亲,会这样做吗?从而进行移情体会,并创设其他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模仿课文的语言描述写几句人物的对话。

  课后,我不由得也反思起来,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在我们要求学生时,将心比心也尤为重要。我们也做过学生,也明白当学生的辛苦,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此刻主角转换成老师了,站在讲台上我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他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就应这样。而孩子不必须理解,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带领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关怀,领悟人与人之间只有带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地和谐。

  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同时由于课文的资料比较简单,因此,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悟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但同时由于课文的资料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这样就使得课文的知识点相对较少,讲解起来容易造成空洞的感觉。因此,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读提示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开展。

  虽然这篇课文所设计的教学资料不会过于繁杂,但经过梁老师的评课,我觉得我还有以下方面能够进行改善:

  一、板书。板书设计一向是我教学设计的弱项,也也许是我*时没有过多注意的原因,所以板书似乎总是过于繁杂,而且我总是试图把课文的主要信息都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明了,更多时候反而造成了累赘。但在这节课上,梁老师提醒我,其实板书也能够板课文的中心句――简单的一个句子,简单明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

  二、多音字的讲解。由于多音字作为语文学*的一个知识点,同时因为这篇课文出现较多的多音字,因此我花了较多时间进行讲解巩固――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全班对答案,再读。这一环节似乎把课文的知识点巩固了,但花费了较多的教学时间,从而影响了接下来的教学时间。

  三、提问题。由于这是一篇课文,虽然我注意了透过提问多拓展学生的想象潜力,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是对于自读课文,问题还能够更放手一点,尤其是拓展部分,多给时间学生思考、讨论,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就应会更好。

  四、学生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学生,是梁老师提醒我的另外一方面。教学毕竟应对的学生,需要兼顾到学生的知识面,也务必兼顾到学生的学*状态。但也许还是新老师的关系,每当有老师前来听课,我都会个性地紧张,自己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教学流程――就应如何使教学流程完整、流畅,所以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学*状态。但是,我想梁老师给我提的醒是十分必要的,毕竟,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

  《将心比心》是一片略读课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带着“什么叫将心比心?”这个问题,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

  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我抓住时机问学生:“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问题一提出,*时表现一般的一个学生这样回答:“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阿姨这样的目的既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又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这位阿姨的一举一动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位同学接着回答:“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与此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如果在*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推心置腹地想,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两个事例告诉我们同样一个道理:物我一体,将心比心。

  学完课文,我让同学们做了这样一个选择:“对你而言,现在需要的是()(请选择:关爱、宽容、理解、鼓励),因为()。于淼及许多孩子选择了“鼓励”,原因时“每当我做错事受到批评时,心情就特别紧张,后面的事都会搞得很糟糕。”还有很多其他选择,最多的是“鼓励”其次是“理解”“宽容”。

  看到这样的答案,我陷入了沉思,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情形,上班迟到了很羞愧地绕着领导走,工作有疏漏心里战战兢兢或惭愧。往往这时,领导的一句旁敲侧击,我们便立即对号入座,心里的那份忐忑疾速增稠,最终浓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程度。心里的那份惶恐不安可见一斑。

  然而,如果此时我们遇到一位宽容大度、颇有韬略又明察秋毫的领导,事情便会“柳暗花明”有了新的转机。本人有一回就遇到了这样的“好事”,那天陪婆婆去医院检查,回来晚了,恰遇领导迎面而来,我正想着从哪绕过去,领导笑着过来轻轻地说:“家里有事了?是不是婆婆又病了?”一句话让我温暖到如今。看来,一句宽容鼓励的话比一千次责备、批评收效更甚。从那以后,我总是想尽办法处理好工作和家事间的关系,再未因家事而耽误工作。

  推己及人,对孩子们更是这样。*时,我对淼儿是有些苛刻,以致于孩子曾有一次嗫嚅着对我说:“妈妈,你是不是有什么烦恼啊?不然为什么这么烦躁?“的确,我常对淼儿横挑鼻子竖挑眼,也许因为是自己的孩子,感觉她的一点儿过失我都不能容忍。晚上,我蹲下身来告诉淼儿:”其实,在妈妈心里你一直是最棒的。现在是,将来还是。只是,妈妈把这份表扬、鼓励分开了、掰小了,因为怕你骄傲。是妈妈疏忽了你的心理需求。今晚,你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很好,不过,你告诉妈妈你将怎样完成?对自己先提出要求,好吗?”淼儿信誓旦旦告诉我:“多思、多读、多记,书写工整,行动果断,决不拖沓。”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