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反思 >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篇

日期:2022-06-17 13:10:52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1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讲<搭船的鸟>这一课时,对生词的理解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看图理解

  由于我们生活在离河、海拔远的地方,很多孩子对船比较陌生,没有亲眼见过船,对船舱、船篷、蓑衣橹不理解,我就通过看图,指着图说明船各部分的名字。

  二、结合上下文理解

  上述几个生词除了看图之外,我也借助了上下文帮孩子们理解,如:“我们坐在船舱里”通过“我们坐在”学生知道在图中找“我们”坐的地方是船舱。“雨点打在船篷上”通过雨点打在,说明船篷是遮在我们头上的顶,从图中很快找到船篷,“蓑衣”“橹”也是一样的道理。

  三、 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有的孩子见叼着的样子,并用表演来说明。“吞”字,有的学生举例为嚼就咽下去。

  当然对词语的理解方法还有很多,如:换词,查字典等,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2

  在学*第10课《搭船的鸟》时,我和孩子们重点来学*了有关翠鸟的样子和捕鱼的段落. 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课前预*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了解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惯。在此,也希望家长朋友陪同孩子走好这段不熟悉的查找之路。(在家读熟,课上才能很好地介绍给同学们.)

  2、通过看图,(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背诵

  通过看图片,大部分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翠鸟的样子: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孩子记忆背诵,效果不错。同时,也帮助孩子们理解着去记忆翠鸟的外貌特点,长久效果大大高于死记硬背。通过动词(飞、冲、吞),使孩子们理解翠鸟捕鱼之敏捷。

  3、开动脑筋,发表看法

  当你看到这样一只动作敏捷的捕鱼小鸟时,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好些孩子说出:翠鸟,你真了不起!也有孩子(白子阳)希望自己能和翠鸟一起去捕鱼吃.我班幽默大王兼马虎大王(春阳)说:"老师,我想提醒翠鸟吃鱼时,别让鱼刺扎着了。”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完课文后,应结合综合训练三中的学做资料卡片,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理信息制作资料卡。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我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字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 “搭”字在课题中的含义。李雨蒙站起来就说是 “搭窝”的意思,因为不是我要的答案,所以我没有说什么就让她坐下了。在这里我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学完课文后自己判断,这个字在课题中是不是她刚才说的意思。不过好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让李雨蒙回答了一开始我提出的问题,使她和大家都真正明白了“搭”字的含义。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小鸟的美丽和可爱展开讨论,它为什么美丽可爱?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我又及时的让学生按照书中的写法进行了仿写,使学生在*作方面进行了锻炼。体现小鸟的可爱,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语“一下子”、“没一会”。这两个词都是说翠鸟捕鱼速度快,用的时间短,学生在这里又补充了很多表示时间短的词语,如:“马上”“突然”“立刻”等,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衔”体现了翠鸟捕鱼的技术很高,通过词语的替换,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用词的巧妙。

  我通过一个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力求满足学生的学*需要。我觉得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一、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兴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通过抓重点词语,词语的替换,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三、仿写练*,教给了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使学生的*作水*有了一定的`提高。当然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不只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篇(扩展1)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3篇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所观察到的事物,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品读句子,抓住翠鸟外貌和捕鱼动作描写,想象翠鸟静立和捕鱼时不同的情景,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重点

  品读翠鸟的外形和动作描写,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模块一:初读课文,激发观察兴趣

  活动1:直接揭题,关注题眼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第五单元一篇新的课文:搭船的鸟(板书课题)。

  2.观察生字:“搭”字,怎样书写才美观呢?(左窄右宽,右边的撇穿插到左边的提画下面,字形紧凑。)看来,只要留心观察,学*中就会处处有收获。

  3.了解词义:这个字可以组什么词呢?能联系生活说一说吗?搭积木、搭桥、搭配、搭车(顺便搭乘别人的车辆,有可能还是免费的)、搭船(顺便乘坐别人的船)……

  活动2:观察课题,设问质疑

  1.观察课题,学生自主质疑: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呢?搭船的是一只什么鸟呢?它长什么样子?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它搭了谁的船?它搭船要去哪儿呢……

  2.学生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思考:“搭”是本课课题中关键的字眼,顺便搭乘,顺势而为,这个“搭”字使这只鸟儿富有灵性,体现了人与鸟在自然中和谐。因此,观察这个“搭”字显得至关重要,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一组词,加深对这个字义的认知;继而引导学生观察课题设问质疑,激发学生阅读思维的积极性和活跃性。】

  活动3:观察汉字,自主识记

  1.出示生字新词,同桌相互交流,纠正易读错的字词。

  第一组:翠绿、长嘴、蓑衣、船舱、外祖父,母亲、鹦鹉、船篷。(读好*舌声;读好前鼻音“亲”qin、后鼻音“鹦”yīng“篷”péng。)

  第二组:衔着、摇着橹、吞了下去。(读好边音“橹”lǔ。)

  第三组:沙啦、哗啦,行啦、好啦、是不是我的耳朵有毛病啦?(读准多音字“啦”:在拟声词“沙啦”里读第一声lā,用在句末作语气词时读轻声la。)

  2.相机出示图片,认识“蓑衣”“橹”“船篷”等生活中不常见的物品。

  【思考: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识记字词这一环节要直奔重点和难点,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字音与字形,关注汉字的构字特点,这其实也是对“留心观察”这一单元主题的落实。】

  模块二:再读课文,明晰观察事物

  活动1:默读课文,自主观察探究

  1.出示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这趟旅途中,“我”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都有哪些发现呢?

  2.学生自主探究,圈画相关语句。

  3.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

  活动2:小组交流,感知观察要点

  1.通过研讨,你们小组有什么收获呢?你发现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的观察?

  2.小组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预设1:“我”观察到翠鸟的外貌(第②自然段)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出示句子,学生体会:在“我”眼中,这是一只什么样子的小鸟呢?(作者观察到这是一只羽毛颜色很漂亮的小鸟,样子很美丽)

  出示图片,直观观察,学生朗读,读出色彩鲜艳。

  预设2:“我”观察到翠鸟捕鱼的动作(第④自然段)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出示句子,学生体会:这只小鸟是怎样捕鱼的呢?(作者观察到这只翠鸟在水里捕鱼吃,动作非常快,很迅速)

  出示图片,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读出动作迅速。

  预设3:“我”观察雨中船上的场景(第①自然段)

  (1)“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学生交流:“雨下得很大,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沙*啦的响声(拟声词)。

  教师引导:“我”仔细倾听,留意到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的声音。仔细倾听,能够使我们深入了解周围的世界,这是观察事物的`一种方法。(板书:仔细倾听)

  (2)“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学生交流:船夫在用力划船,披着蓑衣,摇着橹。(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引导:对照图片,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蓑衣能防雨,船夫使劲摇着橹,想早点将“我们”送到目的地……)

  品读文字:作者观察到船夫在雨中划船的衣着与动作,非常细致。能结合文中语句读出这些美好的发现,看来同学们也是善于观察的学生。那么你能读好你的这些发现吗?自由练读、指读、互评再读、齐读(读出雨点击打的声响和船夫用力摇橹的画面)

  活动3.回归整体,感悟观察好处

  1.感悟课题之妙:一次*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的留心观察,发现了一只美丽的鸟儿,为这段旅程增添了意外的惊喜与收获!你能说说对这只“搭船的鸟”的感受吗?

  学生交流:这是一只很聪明很有灵性的鸟儿,它搭乘我们的船,不是它不会飞,也不是它想要到达其他什么地方,而是想搭乘我们的顺风船,方便它自己捕鱼。

  再读课题,感悟“搭”字之妙,感悟人鸟之和谐相处。

  2.感悟单元主题:“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出示)

  正如法国艺术家罗丹所说,作者拥有这样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再加上会倾听的耳朵,故能发现生活中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和场景。因此*时我们也要这样留心观察,积累写作的素材。

  【思考:在多种方式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初步感受翠鸟的外貌与捕鱼动作,仔细观察雨天船上的场景;继而图文结合,感悟人与鸟儿的和谐相处,初步感知这一切美好事物的发现,来源于“我”对周围事物的留心观察,从而明确感知本单元的主题——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模块三:集中书写,重点观察引导

  活动1:观察细节,准确辨析

  1.出示形*字及形*部件:羽—翠,吞—天—夭,捕—甫—冉。

  2.学生仔细观察,辨析相似部分的细微区别。

  羽、翠:当“羽”变为“翠”字上面的部件时,要写得扁一些,并且两笔横折钩都变成横折,“翠”字下面的“卒”字最后一笔悬针竖,从横上稍微出头即可。

  活动2:观察难字,举一反三

  1.出示一组同偏旁生字:嘴、啦、响、哦,观察结构特点。

  2.重点观察“嘴”字,交流书写要点。

  嘴:左小右大,把握口字旁的比例与位置;右边笔画多,每个部件要写得扁一些,相互之间做到谦让紧凑。

  活动3:书写练*,互评反馈

  1.学生练写:在《*字册》上重点描红与临写易错字、难写字。

  2.评析反馈:围绕要点,学生互动点评;点评后再写,逐个进步。

  【思考:本课要书写的生字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难写字、易错字进行重点识写。通过细致观察与互动交流,学生发现形*汉字的细微区别,正确把握笔画繁多的汉字的结构特点,同时进一步感知穿插避让、均衡对称等常见书写规则,提升学生汉字书写的审美感。】

  第二课时

  模块一:默读课文,聚焦观察翠鸟

  活动1:复*词语,回顾主题

  1.出示词语,认读:雨点、沙啦、船夫、船头、翠鸟、羽毛、长嘴、捕鱼。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作者是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有心人。那么,你能结合这些词语,说说作者在探亲途中的观察发现吗?

  (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响,船夫穿着蓑衣用力摇着橹,翠鸟全身的羽毛是翠绿色的,比鹦鹉还漂亮,冲进水里很快捕到一条小鱼吃掉了……)

  3.留心观察的“我”,发现了这只可爱的鸟儿,使原本*常的一次旅途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那么,在“我”的细致观察下,我还发现翠鸟的哪些特点呢?

  活动2:根据提示,自读探究

  1.出示学*提示: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翠鸟外貌和捕鱼动作的语句,想一想翠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学生默读思考,圈画出重点词语,可以批注上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

  3.小组内交流作者的观察发现和自己的阅读收获。

  【思考:通过复*词语,回顾作者的观察发现,便于引出本单元的观察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合作探究,抓住描写翠鸟外貌和捕鱼动作的语句,感受翠鸟独具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事物的深入观察。】

  模块二:迁移运用,体会观察方法

  活动1:品读羽毛,细致观察外形

  1.通过观察、研讨,你们小组有哪些发现与收获呢?

  2.小组汇报,教师点拨引导:经过细致观察,作者发现翠鸟外形上有哪些特点?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出示图片,感受翠鸟外貌最突出的特征:羽毛颜色非常艳丽(翠绿的羽毛、蓝色的翅膀边儿、红色的长嘴)。(板书:抓特点)

  (2)出示鹦鹉图片:作者还将翠鸟与鹦鹉作比较,翠鸟比鹦鹉还漂亮,可见作者多么喜爱它。

  3.小结观察要点,朗读体会:这一部分作者按顺序观察了静立中的翠鸟,先整体写出翠鸟羽毛的颜色,然后具体写它翅膀边儿和长嘴,真是一只美丽的鸟儿啊。

  4.提供动物图片,观察静态外形:

  (1)出示一种动物图片(如巴西龟):请你按照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巴西龟的外形,你能把它最主要的特征讲给同学们听吗?

  (2)同桌根据要求,交流观察所得。

  如:这只巴西龟穿着一件绿褐色带有格子的外衣,像将军打仗时身上穿的铠甲,威武极了。它的鼻子小小的,比一粒芝麻还要小的多;爪子尖尖的,很锋利,一不小心你的手就会被它抓伤。它还有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真讨人喜欢。

  (3)反馈交流,互评互议。

  活动2:品读捕鱼,细致观察动作

  1.除了观察翠鸟的外貌特点,作者还观察到这只翠鸟捕鱼的过程,翠鸟捕鱼的情形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动作迅速、敏捷)

  2.反馈交流: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翠鸟捕鱼的动作非常敏捷、迅速?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聚焦翠鸟动作:“冲进、飞、衔着、站、吞”,这一连串的动词描绘出翠鸟捕鱼时敏捷的动作,想象画面,说说翠鸟捕鱼的情形。

  (2)关注时间词语:“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这些词语同样描写出翠鸟捕鱼动作快,用时短,从侧面更加衬托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3.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朗读体会:翠鸟捕鱼这样敏捷的动作,一眨眼你就会错过,作者却描写得这样详细,可见作者对翠鸟的观察是何等的细致啊!

  4.提供动物视频,观察活动场景:

  (1)播放一种动物视频(如巴西龟活动或进食场景):请你仔细观察巴西龟的动作,你能用上合适的词语或者新鲜的句子,把它的活动情形讲清楚吗?

  (2)同桌根据要求,交流观察所得。

  如:巴西龟先是一动不动,把四肢和尾巴缩在龟壳内老半天。过了好一会儿,它东张西望,看看周围没有危险,就把前左脚伸了出来,挠了挠头,又缩了进去。后来它把四肢和尾巴都伸了出来,大踏步走向前去。先前左脚,接着后右脚,然后前右脚,最后后左脚,就这么循环着,向前走。

  刚把小鱼苗放进鱼缸,巴西龟就飞快地冲上来,一下子把小鱼苗抢走。小的鱼苗,它一口就吞掉了;大的鱼苗呢,它先用前爪把鱼苗撕碎,再一点一点地吃进嘴里,使劲地嚼起来。

  (3)反馈交流,互评互议。

  【思考: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首先要深入文本,品读作者描写翠鸟外貌和动作的语句,发现翠鸟与众不同的特点;结合播放视频,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可以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尝试观察,并交流观察所得,初步感知观察方法。】

  模块三:课后延伸,开展观察实践

  活动1:相互交流,选择观察对象

  1.你家里养了小动物或者植物吗?你身边有便于观察的动物或者植物吗?(学生交流)

  2.除了动植物,我们还可以观察一处场景,如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树叶落了、下雨了、刮风啦,或者晨雾,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场景,如课间活动、卫生扫除等等。

  活动2:布置任务,记录观察所得

  1.出示“观察记录单”,了解观察记录要求。

  2.小结:只要你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就会发现蕴藏在生活中的美丽;及时记录下来,还可以为单元*作做准备;在学*“交流*台”时,我们也可以进行交流与研讨。

  【思考:完成一篇*作是本单元唯一的学*任务,整个单元的教学都是因此而展开。进行观察实践这一环节,就是本次*作单元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贯穿着本单元的教学始终。只有提前观察,细心观察,坚持观察,才能在最后的单元*作中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评价任务

  任务一: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任务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任务三: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准确读出本课生字新词,并会写生字。(评价目标一)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指导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评价目标二)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附: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长嘴——红

  美丽羽毛——翠绿

  翠鸟翅膀——蓝色

  本领高一下子没一会儿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所观察到的事物,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品读句子,抓住翠鸟外貌和捕鱼动作描写,想象翠鸟静立和捕鱼时不同的情景,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重点

  品读翠鸟的外形和动作描写,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模块一:初读课文,激发观察兴趣

  活动1:直接揭题,关注题眼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第五单元一篇新的课文:搭船的鸟(板书课题)。

  2.观察生字:“搭”字,怎样书写才美观呢?(左窄右宽,右边的撇穿插到左边的提画下面,字形紧凑。)看来,只要留心观察,学*中就会处处有收获。

  3.了解词义:这个字可以组什么词呢?能联系生活说一说吗?搭积木、搭桥、搭配、搭车(顺便搭乘别人的车辆,有可能还是免费的)、搭船(顺便乘坐别人的船)……

  活动2:观察课题,设问质疑

  1.观察课题,学生自主质疑: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呢?搭船的是一只什么鸟呢?它长什么样子?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它搭了谁的船?它搭船要去哪儿呢……

  2.学生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思考:“搭”是本课课题中关键的字眼,顺便搭乘,顺势而为,这个“搭”字使这只鸟儿富有灵性,体现了人与鸟在自然中和谐。因此,观察这个“搭”字显得至关重要,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一组词,加深对这个字义的认知;继而引导学生观察课题设问质疑,激发学生阅读思维的积极性和活跃性。】

  活动3:观察汉字,自主识记

  1.出示生字新词,同桌相互交流,纠正易读错的字词。

  第一组:翠绿、长嘴、蓑衣、船舱、外祖父,母亲、鹦鹉、船篷。(读好*舌声;读好前鼻音“亲”qin、后鼻音“鹦”yīng“篷”péng。)

  第二组:衔着、摇着橹、吞了下去。(读好边音“橹”lǔ。)

  第三组:沙啦、哗啦,行啦、好啦、是不是我的耳朵有毛病啦?(读准多音字“啦”:在拟声词“沙啦”里读第一声lā,用在句末作语气词时读轻声la。)

  2.相机出示图片,认识“蓑衣”“橹”“船篷”等生活中不常见的物品。

  【思考: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识记字词这一环节要直奔重点和难点,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字音与字形,关注汉字的构字特点,这其实也是对“留心观察”这一单元主题的落实。】

  模块二:再读课文,明晰观察事物

  活动1:默读课文,自主观察探究

  1.出示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这趟旅途中,“我”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都有哪些发现呢?

  2.学生自主探究,圈画相关语句。

  3.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

  活动2:小组交流,感知观察要点

  1.通过研讨,你们小组有什么收获呢?你发现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的观察?

  2.小组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预设1:“我”观察到翠鸟的外貌(第②自然段)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出示句子,学生体会:在“我”眼中,这是一只什么样子的小鸟呢?(作者观察到这是一只羽毛颜色很漂亮的小鸟,样子很美丽)

  出示图片,直观观察,学生朗读,读出色彩鲜艳。

  预设2:“我”观察到翠鸟捕鱼的动作(第④自然段)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出示句子,学生体会:这只小鸟是怎样捕鱼的呢?(作者观察到这只翠鸟在水里捕鱼吃,动作非常快,很迅速)

  出示图片,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读出动作迅速。

  预设3:“我”观察雨中船上的场景(第①自然段)

  (1)“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学生交流:“雨下得很大,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沙*啦的响声(拟声词)。

  教师引导:“我”仔细倾听,留意到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的声音。仔细倾听,能够使我们深入了解周围的世界,这是观察事物的`一种方法。(板书:仔细倾听)

  (2)“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学生交流:船夫在用力划船,披着蓑衣,摇着橹。(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引导:对照图片,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蓑衣能防雨,船夫使劲摇着橹,想早点将“我们”送到目的地……)

  品读文字:作者观察到船夫在雨中划船的衣着与动作,非常细致。能结合文中语句读出这些美好的发现,看来同学们也是善于观察的学生。那么你能读好你的这些发现吗?自由练读、指读、互评再读、齐读(读出雨点击打的声响和船夫用力摇橹的画面)

  活动3.回归整体,感悟观察好处

  1.感悟课题之妙:一次*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的留心观察,发现了一只美丽的鸟儿,为这段旅程增添了意外的惊喜与收获!你能说说对这只“搭船的鸟”的感受吗?

  学生交流:这是一只很聪明很有灵性的鸟儿,它搭乘我们的船,不是它不会飞,也不是它想要到达其他什么地方,而是想搭乘我们的顺风船,方便它自己捕鱼。

  再读课题,感悟“搭”字之妙,感悟人鸟之和谐相处。

  2.感悟单元主题:“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出示)

  正如法国艺术家罗丹所说,作者拥有这样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再加上会倾听的耳朵,故能发现生活中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和场景。因此*时我们也要这样留心观察,积累写作的素材。

  【思考:在多种方式的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初步感受翠鸟的外貌与捕鱼动作,仔细观察雨天船上的场景;继而图文结合,感悟人与鸟儿的和谐相处,初步感知这一切美好事物的发现,来源于“我”对周围事物的留心观察,从而明确感知本单元的主题——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模块三:集中书写,重点观察引导

  活动1:观察细节,准确辨析

  1.出示形*字及形*部件:羽—翠,吞—天—夭,捕—甫—冉。

  2.学生仔细观察,辨析相似部分的细微区别。

  羽、翠:当“羽”变为“翠”字上面的部件时,要写得扁一些,并且两笔横折钩都变成横折,“翠”字下面的“卒”字最后一笔悬针竖,从横上稍微出头即可。

  活动2:观察难字,举一反三

  1.出示一组同偏旁生字:嘴、啦、响、哦,观察结构特点。

  2.重点观察“嘴”字,交流书写要点。

  嘴:左小右大,把握口字旁的比例与位置;右边笔画多,每个部件要写得扁一些,相互之间做到谦让紧凑。

  活动3:书写练*,互评反馈

  1.学生练写:在《*字册》上重点描红与临写易错字、难写字。

  2.评析反馈:围绕要点,学生互动点评;点评后再写,逐个进步。

  【思考:本课要书写的生字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难写字、易错字进行重点识写。通过细致观察与互动交流,学生发现形*汉字的细微区别,正确把握笔画繁多的汉字的结构特点,同时进一步感知穿插避让、均衡对称等常见书写规则,提升学生汉字书写的审美感。】

  第二课时

  模块一:默读课文,聚焦观察翠鸟

  活动1:复*词语,回顾主题

  1.出示词语,认读:雨点、沙啦、船夫、船头、翠鸟、羽毛、长嘴、捕鱼。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作者是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有心人。那么,你能结合这些词语,说说作者在探亲途中的观察发现吗?

  (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响,船夫穿着蓑衣用力摇着橹,翠鸟全身的羽毛是翠绿色的,比鹦鹉还漂亮,冲进水里很快捕到一条小鱼吃掉了……)

  3.留心观察的“我”,发现了这只可爱的鸟儿,使原本*常的一次旅途变得丰富多彩起来。那么,在“我”的细致观察下,我还发现翠鸟的哪些特点呢?

  活动2:根据提示,自读探究

  1.出示学*提示: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翠鸟外貌和捕鱼动作的语句,想一想翠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学生默读思考,圈画出重点词语,可以批注上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

  3.小组内交流作者的观察发现和自己的阅读收获。

  【思考:通过复*词语,回顾作者的观察发现,便于引出本单元的观察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合作探究,抓住描写翠鸟外貌和捕鱼动作的语句,感受翠鸟独具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事物的深入观察。】

  模块二:迁移运用,体会观察方法

  活动1:品读羽毛,细致观察外形

  1.通过观察、研讨,你们小组有哪些发现与收获呢?

  2.小组汇报,教师点拨引导:经过细致观察,作者发现翠鸟外形上有哪些特点?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出示图片,感受翠鸟外貌最突出的特征:羽毛颜色非常艳丽(翠绿的羽毛、蓝色的翅膀边儿、红色的长嘴)。(板书:抓特点)

  (2)出示鹦鹉图片:作者还将翠鸟与鹦鹉作比较,翠鸟比鹦鹉还漂亮,可见作者多么喜爱它。

  3.小结观察要点,朗读体会:这一部分作者按顺序观察了静立中的翠鸟,先整体写出翠鸟羽毛的颜色,然后具体写它翅膀边儿和长嘴,真是一只美丽的鸟儿啊。

  4.提供动物图片,观察静态外形:

  (1)出示一种动物图片(如巴西龟):请你按照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巴西龟的外形,你能把它最主要的特征讲给同学们听吗?

  (2)同桌根据要求,交流观察所得。

  如:这只巴西龟穿着一件绿褐色带有格子的外衣,像将军打仗时身上穿的铠甲,威武极了。它的鼻子小小的,比一粒芝麻还要小的多;爪子尖尖的,很锋利,一不小心你的手就会被它抓伤。它还有一条细细长长的尾巴,真讨人喜欢。

  (3)反馈交流,互评互议。

  活动2:品读捕鱼,细致观察动作

  1.除了观察翠鸟的外貌特点,作者还观察到这只翠鸟捕鱼的过程,翠鸟捕鱼的情形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动作迅速、敏捷)

  2.反馈交流: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翠鸟捕鱼的动作非常敏捷、迅速?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聚焦翠鸟动作:“冲进、飞、衔着、站、吞”,这一连串的动词描绘出翠鸟捕鱼时敏捷的动作,想象画面,说说翠鸟捕鱼的情形。

  (2)关注时间词语:“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这些词语同样描写出翠鸟捕鱼动作快,用时短,从侧面更加衬托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3.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朗读体会:翠鸟捕鱼这样敏捷的动作,一眨眼你就会错过,作者却描写得这样详细,可见作者对翠鸟的观察是何等的细致啊!

  4.提供动物视频,观察活动场景:

  (1)播放一种动物视频(如巴西龟活动或进食场景):请你仔细观察巴西龟的动作,你能用上合适的词语或者新鲜的句子,把它的活动情形讲清楚吗?

  (2)同桌根据要求,交流观察所得。

  如:巴西龟先是一动不动,把四肢和尾巴缩在龟壳内老半天。过了好一会儿,它东张西望,看看周围没有危险,就把前左脚伸了出来,挠了挠头,又缩了进去。后来它把四肢和尾巴都伸了出来,大踏步走向前去。先前左脚,接着后右脚,然后前右脚,最后后左脚,就这么循环着,向前走。

  刚把小鱼苗放进鱼缸,巴西龟就飞快地冲上来,一下子把小鱼苗抢走。小的鱼苗,它一口就吞掉了;大的鱼苗呢,它先用前爪把鱼苗撕碎,再一点一点地吃进嘴里,使劲地嚼起来。

  (3)反馈交流,互评互议。

  【思考: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首先要深入文本,品读作者描写翠鸟外貌和动作的语句,发现翠鸟与众不同的特点;结合播放视频,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可以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尝试观察,并交流观察所得,初步感知观察方法。】

  模块三:课后延伸,开展观察实践

  活动1:相互交流,选择观察对象

  1.你家里养了小动物或者植物吗?你身边有便于观察的动物或者植物吗?(学生交流)

  2.除了动植物,我们还可以观察一处场景,如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树叶落了、下雨了、刮风啦,或者晨雾,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场景,如课间活动、卫生扫除等等。

  活动2:布置任务,记录观察所得

  1.出示“观察记录单”,了解观察记录要求。

  2.小结:只要你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就会发现蕴藏在生活中的美丽;及时记录下来,还可以为单元*作做准备;在学*“交流*台”时,我们也可以进行交流与研讨。

  【思考:完成一篇*作是本单元唯一的学*任务,整个单元的教学都是因此而展开。进行观察实践这一环节,就是本次*作单元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贯穿着本单元的教学始终。只有提前观察,细心观察,坚持观察,才能在最后的单元*作中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篇(扩展2)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实用5篇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1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也正是抓住了这个字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理解“搭”字在课题中的含义。李雨蒙站起来就说是“搭窝”的意思,因为不是我要的答案,所以我没有说什么就让她坐下了。在这里我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把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学完课文后自己判断,这个字在课题中是不是她刚才说的意思。不过好在学完课文后我又让李雨蒙回答了一开始我提出的问题,使她和大家都真正明白了“搭”字的含义。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小鸟的美丽和可爱展开讨论,它为什么美丽可爱?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我又及时的让学生按照书中的写法进行了仿写,使学生在*作方面进行了锻炼。体现小鸟的可爱,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语“一下子”、“没一会”。这两个词都是说翠鸟捕鱼速度快,用的时间短,学生在这里又补充了很多表示时间短的词语,如:“马上”“突然”“立刻”等,丰富了学生的词汇。“衔”体现了翠鸟捕鱼的技术很高,通过词语的替换,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用词的巧妙。

  我通过一个个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力求满足学生的学*需要。我觉得这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一、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兴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通过抓重点词语,词语的`替换,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三、仿写练*,教给了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使学生的*作水*有了一定的提高。当然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以后在备课的时候不只要备教材,还应该备学生,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2

  在学*第10课《搭船的鸟》时,我和孩子们重点来学*了有关翠鸟的样子和捕鱼的段落.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课前预*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了解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惯。在此,也希望家长朋友陪同孩子走好这段不熟悉的查找之路。(在家读熟,课上才能很好地介绍给同学们.)

  2、通过看图,(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背诵

  通过看图片,大部分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翠鸟的样子: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孩子记忆背诵,效果不错。同时,也帮助孩子们理解着去记忆翠鸟的外貌特点,长久效果大大高于死记硬背。通过动词(飞、冲、吞),使孩子们理解翠鸟捕鱼之敏捷。

  3、开动脑筋,发表看法

  当你看到这样一只动作敏捷的捕鱼小鸟时,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好些孩子说出:翠鸟,你真了不起!也有孩子(白子阳)希望自己能和翠鸟一起去捕鱼吃.我班幽默大王兼马虎大王(春阳)说:"老师,我想提醒翠鸟吃鱼时,别让鱼刺扎着了。”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完课文后,应结合综合训练三中的学做资料卡片,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理信息制作资料卡。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3

  最*我师傅来听了我的一节课,然后给我的评价说实在的挺深刻。我们学*的是《搭船的鸟》。

  说实话,这不是一节成功的课。当我上完以后我感觉自己评价的语气很生硬,对朗读的指导不是很到位,思路还是有些混乱的。

  师傅也是用心地替我分析了一番:

  一是备课时间短,仓促;

  二是每个环节的过度衔接不够自然;

  三是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

  四是普通话有家乡音。

  之后给了我一些比较实用的建议:

  1、多看教参;

  2、多看教材,看课后*题;

  3、讲课之前对自己设置的问题做一些预设;

  4、充实自己的知识面;

  5、课文多读。

  我也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以谜语导入很精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足的是没有进一步发问学生猜对的缘由。若是能引导学生说一说会更好。在初步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内容时,要求提的不明确。学生没有大声朗读课文,班级氛围比较沉默,之后教学对于朗读要求一定要具体到位,不能含糊而过。在遇到学生发问时,我要学会把问题反问,引起全班同学的质疑,并让他们养成不懂自己要学会用方法解决。没有什么是按照我们的预想来发生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他们的脑海里,有着数不清的古怪问题。我们当老师的不能慌,不能急,稳*自己的心态,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成长,做一个自信乐观的好孩子。

  虽然我还有很多教学不懂的地方,也改变了自己身上不少的陋*,我现在不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但我迟早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回想最*一两个月的教学时光,有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有条不紊;有一开始的教学不知从何教,到现在的有方法。进步是一点一滴,学*是一步一个脚印。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背后付出辛劳的汗水。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4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讲<搭船的鸟>这一课时,对生词的'理解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看图理解

  由于我们生活在离河、海拔远的地方,很多孩子对船比较陌生,没有亲眼见过船,对船舱、船篷、蓑衣橹不理解,我就通过看图,指着图说明船各部分的名字。

  二、结合上下文理解

  上述几个生词除了看图之外,我也借助了上下文帮孩子们理解,如:“我们坐在船舱里”通过“我们坐在”学生知道在图中找“我们”坐的地方是船舱。“雨点打在船篷上”通过雨点打在,说明船篷是遮在我们头上的顶,从图中很快找到船篷,“蓑衣”“橹”也是一样的道理。

  三、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如第四自然段中的“衔”和“吞”,我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的。有的孩子见叼着的样子,并用表演来说明。“吞”字,有的学生举例为嚼就咽下去。

  当然对词语的理解方法还有很多,如:换词,查字典等,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5

  在学*第10课《搭船的鸟》时,我和孩子们重点来学*了有关翠鸟的样子和捕鱼的段落。我们都意犹未尽,反思一下我觉得这节课有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1、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学生课前预*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些了解,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查找相关、了解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来培养孩子们对不熟悉的知识的查找*惯。在此,也希望家长朋友陪同孩子走好这段不熟悉的查找之路。(在家读熟,课上才能很好地介绍给同学们。)

  2、通过看图,(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背诵

  通过看图片,大部分孩子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翠鸟的样子: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在此基础之上,指导孩子记忆背诵,效果不错。同时,也帮助孩子们理解着去记忆翠鸟的外貌特点,长久效果大大高于死记硬背。通过动词(飞、冲、吞),使孩子们理解翠鸟捕鱼之敏捷。

  3、开动脑筋,发表看法

  当你看到这样一只动作敏捷的捕鱼小鸟时,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好些孩子说出:翠鸟,你真了不起!也有孩子(白子阳)希望自己能和翠鸟一起去捕鱼吃。我班幽默大王兼马虎大王(春阳)说:"老师,我想提醒翠鸟吃鱼时,别让鱼刺扎着了。”

  但这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学完课文后,应结合综合训练三中的学做资料卡片,让学生从课文中提取整理信息制作资料卡。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篇(扩展3)

——三年级《搭船的鸟》教学设计3篇

  设计理念

  1、双线提升:既要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又要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语言的美。

  2、实践学*: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观察的细致之处,进而阅读和品评拓展作品,感受细致观察的妙处。

  教材解析:本文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立足生活、放眼自然,旨在寻找和发现更多的美。同时结合不同的文本,让学生体会坐着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奇妙发现和感受,体会文字的表达效果。进而通过例文研读,提升学生的*作能力。这篇课文篇幅不长,但却是学生认识“细致观察”的第一篇文章,要通过阅读分清一般叙述和细致观察的区别,进而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这份细致所在及其表达效果,初步了解细致观察可以从环境、外形、行为入手,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能够抓住重点词语联想动态情景,体会文中这只鸟儿的伶俐,感受作者文字的准确性。本文能够激发在生活中观察的意识,提升观察和描写的能力,既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和方法提升。

  生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学词的能力,对于文中出现的富有地域特色的词语可以通过图文了解。对于“细致观察”有初步的认知,但是还需要提升准确的判断力,提升语言的感受力,对于“细致观察”的不同方面、有效方法、文字表述等还要有更加具体、系统的认知和实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只搭船的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能够结合文本认识细致描写,指导细致描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入手,例如鸟儿的外形和动作等。

  3、通过品味带有动作的重点句,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感受翠鸟的敏锐、伶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认识并品味细致观察,了解观察的不同角度,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感受细致描写中语言描述的准确性。

  教法:比较阅读法

  学法:边读边想象、对比辨析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词语检测:搭船 沙*啦 羽毛 羽毛 长嘴

  静悄悄 吞下去 捕鱼

  2、 “搭船的鸟”指的是翠鸟,题目的特别之处,体现了作者与鸟相遇的方式,随机观察的好*惯。

  二、学*课文:

  1、认识细致观察,体会语言差异:

  (1)在文字描述中,有时候我们选择简单描述,有时候就要细致观察了。看看大家能不能分清楚这两种方式。

  出示第一段:自己读读看,说说哪一句可以算作细致观察。

  学生交流: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地响。”属于细致观察,因为“打”字带来的力度,“沙*啦”听到的声音。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属于细致观察,因为看到人物的衣着,跟感受到他的力量。

  (2)教师小结提示:只要是用准确的词语描述事物具体的一方面,就是细致观察。第一段对环境和船夫做了细致观察。

  2、寻找细致观察,体会语言魅力:

  (1)自读课文其他段落,在你认为是细致观察的语句旁边标注“Δ”,看看作者还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

  (2)同桌交流:说说你的阅读发现,把句子读给同桌,说说细致在哪里。

  (3)全班交流:

  预设1:翠鸟的外形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上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嘴。

  (抓住颜色特点来写外形。)

  教师追问:“我看见一只彩色的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呀!”是不是细致描述?

  引导学生了解“彩色”是外形概括,“美丽”是感觉概述。

  预设2:翠鸟捕鱼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课时,没一会儿,它飞起来,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抓住了翠鸟的动作来写捕鱼的过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嘛?

  (教师引导想象画面,体会翠鸟的敏捷伶俐。)

  对比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的最妙?“冲”的力量和速度,“吞”所展现的整个、快速吃下去的样子。

  教师小结:描写一只鸟,外形和动作都可以很细致。

  三、拓展阅读:

  其实,还有一位作家也喜欢翠鸟,看看它是怎么写的,说说什么地方写得细致。

  (课件出示《翠鸟》文本,自读,组织交流。)

  四、布置作业:

  1、阅读一篇写鸟的文章,看看哪里做了细致观察。

  2、尝试自己观察一处景物或者一种动物,尽量做到细致观察,看看有没有奇妙的发现。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一般描述 细致观察

  环境 角色 外形 动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继续学*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有条件的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生自由谈观后感受。

  师: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引入新课10《搭船的鸟》。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 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读懂的?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理解课文。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把学*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五、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课文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设计理念:

  1、双线提升:既要感受到作者观察的细致,又要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语言的美。

  2、实践学*:指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观察的细致之处,进而阅读和品评拓展作品,感受细致观察的妙处。

  教材解析:本文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立足生活、放眼自然,旨在寻找和发现更多的美。同时结合不同的文本,让学生体会坐着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奇妙发现和感受,体会文字的表达效果。进而通过例文研读,提升学生的*作能力。这篇课文篇幅不长,但却是学生认识“细致观察”的第一篇文章,要通过阅读分清一般叙述和细致观察的区别,进而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这份细致所在及其表达效果,初步了解细致观察可以从环境、外形、行为入手,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能够抓住重点词语联想动态情景,体会文中这只鸟儿的伶俐,感受作者文字的准确性。本文能够激发在生活中观察的意识,提升观察和描写的能力,既有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又有利于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和方法提升。

  生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学词的能力,对于文中出现的富有地域特色的词语可以通过图文了解。对于“细致观察”有初步的认知,但是还需要提升准确的判断力,提升语言的感受力,对于“细致观察”的不同方面、有效方法、文字表述等还要有更加具体、系统的认知和实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只搭船的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感受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2、能够结合文本认识细致描写,指导细致描写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入手,例如鸟儿的外形和动作等。

  3、通过品味带有动作的重点句,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感受翠鸟的敏锐、伶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认识并品味细致观察,了解观察的'不同角度,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感受细致描写中语言描述的准确性。

  教法:比较阅读法

  学法:边读边想象、对比辨析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学*过程:

  一、复*导入:

  1、词语检测:搭船沙*啦羽毛羽毛长嘴

  静悄悄吞下去捕鱼

  2、“搭船的鸟”指的是翠鸟,题目的特别之处,体现了作者与鸟相遇的方式,随机观察的好*惯。

  二、学*课文:

  1、认识细致观察,体会语言差异:

  (1)在文字描述中,有时候我们选择简单描述,有时候就要细致观察了。看看大家能不能分清楚这两种方式。

  出示第一段:自己读读看,说说哪一句可以算作细致观察。

  学生交流: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地响。”属于细致观察,因为“打”字带来的力度,“沙*啦”听到的声音。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属于细致观察,因为看到人物的衣着,跟感受到他的力量。

  (2)教师小结提示:只要是用准确的词语描述事物具体的一方面,就是细致观察。第一段对环境和船夫做了细致观察。

  2、寻找细致观察,体会语言魅力:

  (1)自读课文其他段落,在你认为是细致观察的语句旁边标注“Δ”,看看作者还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

  (2)同桌交流:说说你的阅读发现,把句子读给同桌,说说细致在哪里。

  (3)全班交流:

  预设1:翠鸟的外形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篇(扩展4)

——三年级上册*移和旋转教学反思3篇

  这次教研,我讲了《*移和旋转》这一内容,本节课内容比较直观,离学生的生活较*,《课标》指出,教学时应更加贴*学生的生活,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认识*移和旋转,并能直观区别*移和旋转;二是能在方格纸上判断一个图形向什么方向*移了几格。一节课上下来,有得也有失。

  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合作,在理解*移和旋转的基础上,用手势比划,用肢体语言来表演*移和旋转,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直观的理解。

  2、展示时,我试图让学生的展示做到最精,所以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我选择了让学生口头展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于重点、难点,我让学生重点展示、多种方法展示, 每个组都进行展示,不同的组展示不同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3、在对重点内容的处理上,我选择了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相结合,学生说,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不至于使交流留于形式。

  4、由于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展示时不够大胆、大方,不能真正地动起来。

  5、教师的评价不够多元化,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不足,我会不断学*、探索,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扎实、有效!

  3月4日,我在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执教了三下《*移和旋转》一课,现将我课前的预设、课堂的生成和课后的反思记录下来,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益。

  《*移和旋转》这节课要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认识生活中的*移和旋转现象;二是在方格纸上*移图形。很显然,重点和难点是在方格纸上*移图形。我在教学预设时,主要重视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能力。

  具体体现在:课前谈话,用一岁大的女儿为例,小手因模仿风扇转动而“跳舞”,激发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在认识了生活中的*移和旋转现象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举例说明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移和旋转的认识,把握其运动特点;课堂尾声的一组“你知道吗?”用三个典型的*移和旋转现象,给学生很大的视觉冲击——大楼*移和地球旋转,而神奇拖把——360度旋转,更是直接应用于生活,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的未知世界,引领着学生不断地探索,从而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二、展示学生错误的认识,让“错误”成为学生进一步学*的资源。

  本课教学中,学生在两个地方很容易发生错误,一是对钟摆的运动是不是旋转难以判断,二是数一数小房图向右*移了几格。对于这两个环节,我觉得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充分地展示学生的错误,然后结合实例或操作进行验证,当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后,再引导学生寻求最佳的思考方法。钟摆的运动,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常见,但自动卷笔刀却是每位同学必备的工具,教师在学生发生困惑时,用自动卷笔刀摇杆的运动为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它们的运动是一样的: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在转动。因此,钟摆的运动、自动转笔刀摇杆的运动都是旋转。

  在方格图上数出小房图向右*移了几格,是学生学*中的难点。怎么突破?我认为,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会反思,在*得知识的同时养成科学的严谨的学*态度。教学时,我首先动画显示小房图*移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小房图是怎样运动的,学生很容易看出是向右*移的,我接着提问:小房图向右*移了几格呢?这时,学生的答案很多,有说两格的,四格的、六格的,也有说八格的。学生各持己见、莫衷一是,那就请各种观点的同学分别说说你是怎样看出的?有的学生认为只要数出图中房子的最*的两个“房角”之间的距离,有的说只要数出图中房子的最*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也有数图中房子的同一条边*移前后的距离,更有数出图中小房图距离最远的两条边之间的距离。到底是*移了几格呢?用事实说话。我让学生拿出课前下发的方格纸和小房图,一格一格地向右*移,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应该是向右*移了六格。这时,引导学生反思一下刚才是怎样数的,为什么会发生错误。指名回答时,原来数错的学生发现小房图在*移前后都能找到相对应的点或边,而他们当时并不是数的对应点或对应边。教师顺势指出:那现在你们会数了吗?到此为止,学生经历了思考、操作和再思考,终于明白了错误所在,同时也找到了通往正确的道路。

  教学本课后,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如:教师的语言怎样更加精炼?课堂练*如何更加有效?我想今后的教学还需要不断的思索和努力。

  《*移和旋转》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和图形》这一模块中的一个内容,这是一个新的内容,吴正宪是第一次执教,我也是第一次观看。当我听说在这次“第二届吴正宪、潘小明教学艺术研讨会”上,吴正宪这次展示的课,除了有我原来观看过的“*均数”以外,还有一堂新的展示课——《*移和旋转》时,我感到兴奋。同时也直觉地感觉到吴正宪确实是踏着时代的步伐在前进。今天,在实施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她没有停留在理念上的学*,而是把内化了的理念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外化出来.展示出来。我认为一个人深刻的学*在于把学*到的理念体现在外化行为中。吴正宪不仅把原来她展示过多次的课在今天以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方法重新加以设计,而且勇于选择过去没有展示过、又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来作新的探索。我内心为她这种勇于不断作出新的尝试、新的实践的精神而喝彩。在过去的10年中。她不断地学*、实践、反思、再实践,她能把小学数学教研员这一*凡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这就使得这10年不*凡了。

  就《*移和旋转》这一节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来看,我的思考是: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准确。*移和旋转,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则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人感悟*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这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基础,而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就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应该有一种切实的感觉,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专门术语。在小学阶段,课程标准也只要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就可以了。因此吴正宪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和分类,让学生感受*移和旋转,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能正确区分*移和旋转,体验*移和旋转的价值。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个目标既符合儿童空间知觉认知发展的特点。又符合课程标准的目标。

  其次,她创设了有效教学的情境和策略。科学的教学策略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在本节课中,吴正宪以多元智慧理论作指导,在课堂情境上,一方面采用了个人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应用多种感知通道来感晤*移和旋转的特点,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移和旋转现象,观看游乐场中的活动场面,生动、直观地感悟*移和旋转,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和活动进一步探究*移和旋转。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教师呈现一幅带格的*面图,两位小朋友分别在不同位置,学校处在中间,让学生想像两位小朋友如何到达学校。这是一个促使学生应用智慧的设计,因为通过学生在方格纸上数出*移的格数,实际上是让学生更直观地强化了对*移的感知;另一方面,在到学校的途中还要有旋转(转个方向),再*移,这两个概念在同一情境中呈现,又很符合实际情况,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移和旋转的特征。在这个环节中,如果再增加一些不同颜色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移和旋转来组成有趣的图形,则会更有童趣。课的最后,教师设计了“楼房会搬家吗?”、“聪明的设计家”、“巧算长度”等解决问题的题材,又让学生在初步应用新知中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总之。整个情境的创设体现了生活实践数学化、数学概念实践化这样两个转化,即学生在一堂课中初步完成了个体在认识上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回到感性这样两次飞跃。这也是当今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念的体现。

  再次,本节课也体现了吴正宪一贯的教学风格——尊重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喜欢教师,喜欢数学课。总之,师生是在民主、友好的氛围中,通过课堂教学的人际多边互动活动,高高兴兴地感悟数学的魅力和价值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吴正宪身上体现了以下这个一、二、三。一是她总有一个目标——明天比今天更美好。在达到这个目标上,她把握明天比今天更美好的前提是,抓住今天,脚踏实地地过好今天。二是两个翅膀、两本书。她具备一个人成功的两个翅膀——“爱”和“会”。她爱生活,爱教师职业,爱数学学科,爱每一个学生。她也会生活,会当教师,会教数学学科,会爱每一个学生。“爱”和“会”的良性循环就促使她总是那么充满青春活力和追求。另外,她读好了儿童需要这本书,同时也用她模范的言行写好了以身作则这本书。三是三“天”、三个“我”和三句话。三“天”是指她能求实地反思昨天,自信地面对今天,理智地展望明天;三个“我”是理想中的我、现实中的我、别人心目中的我。这三个“我”,对吴正宪来说,有相当大的吻合度;三句话是: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我想这个一、二、三将伴随着她的人生足迹,让她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扎实、更光彩——用她的成功去换取年轻教师和学生们比她更成功。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篇(扩展5)

——三年级上册语文《灰雀》教学反思3篇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保护以和男孩的老实和天真。

  在第二课时中,主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整个学*过程是顺利的,更是愉快的。想不到这么一篇我觉得素然无味的课文,在同学情绪的感染下,我竟能品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来。当讲到表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时,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仿佛他们也看到了那“活蹦乱跳、惹人喜爱”的小灰雀。在朗读时读出了列宁喜爱灰雀的语气。跟随着同学的视野,我们一起品味着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一起欣赏着可爱的小灰雀。当可爱的灰雀不见了时,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文章的重点局部──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对话。首先让同学找到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句子,再分小组练*对话,最后指名小组扮演对话。通过对话扮演让同学再讨论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同学们讨论的热火朝天,不时闪出思维的火花。有的同学把自身放在了这一情景中,假设自身就是那个小男孩,体会小男孩的心理小男孩为什么要低着头?”一位同学回答道:“小男孩低着头,是因为他感到很羞愧,但又有点舍不得灰雀。”另一位同学回答:“把灰雀放到大自然中,才干给它自由,才是真正的爱鸟。”同学的回答是我感到很惊讶,这个问题我设想的答案是: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虽然改了但是还觉得非常羞愧。可正是由于同学把自身置身于情景之中,所以才干体会出不同的感情。

  这节课是课文的第二课时,重点是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心理。难点是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尊重,爱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的等动物的教育。

  巧设问题,品读感悟。在看拼音写词语后,我出示上节课给孩子们留下的思考题,灰雀究竟去哪儿了,让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走人文本,慢慢读,细细品,要求同学们默读课文3到13段,边读边想,灰雀到底去哪儿了,你从哪些语句中能读出来,并且用横线画下相关的语句。刚开始孩子们有些胆怯,画好也不举手,我就鼓励孩子们,用我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们,李老师喜欢勇敢大胆的孩子哟,大胆猜想,说错也没关系。在我的鼓励下,孩子们小手林立,一同学说,灰雀是小男孩捉走的,并且说出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其他孩子也踊跃补充,其中一个小女生从十一段中找到小男孩的动作句子,从中体会到小男孩做错事后,心里惭愧。引导孩子们体会小男孩的心里活动。然后我又追问,小男孩那么喜爱灰雀那为什么想放了灰雀呢,受了谁的影响,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是列宁,我就让孩子们找出列宁的话,品味列宁的话,体会列宁对灰雀着急,担心,惋惜之情。体会完心里后,让孩子带着理解和感受,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人物心里。

  读写结合,学以致用。通过体会列宁的语言,体会到那些心情,都是因为列宁特别喜爱灰雀,把灰雀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亲人一样,小男孩就是被列宁这种对列宁的爱深深的打动,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才决心放了灰雀,知错能改,由捉到放。想象补白,小男孩回家之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写一写。写完之后在小组内展示,然后全班反馈交流,适时做指导修正。

  抓住关键词,理解感悟,并且积累运用,这一课时主要抓住自言自语和果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运用词语再说一句话。

  情感深化,拓展延伸。学完这一课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孩子都谈的很好,通过谈收获,难点就突破了。如果时间合理分配,最后再默读后三个自热段,质疑释惑,孩子们可能会说的更好,最后顺势给孩子们推荐好书,名人成才故事书,让孩子课外继续读名人故事,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保护以和男孩的老实和天真。

  在第二课时中,主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整个学*过程是顺利的,更是愉快的。想不到这么一篇我觉得素然无味的课文,在同学情绪的感染下,我竟能品出与众不同的味道来。当讲到表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时,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仿佛他们也看到了那“活蹦乱跳、惹人喜爱”的小灰雀。在朗读时读出了列宁喜爱灰雀的语气。跟随着同学的视野,我们一齐品味着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一齐欣赏着可爱的小灰雀。当可爱的灰雀不见了时,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文章的重点局部——列宁和小男孩之间的对话。首先让同学找到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句子,再分小组练*对话,最后指名小组扮演对话。透过对话扮演让同学再讨论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同学们讨论的热火朝天,不时闪出思维的火花。有的同学把自身放在了这一情景中,假设自身就是那个小男孩,体会小男孩的心理小男孩为什么要低着头?”一位同学回答道:“小男孩低着头,是因为他感到很羞愧,但又有点舍不得灰雀。”另一位同学回答:“把灰雀放到大自然中,才干给它自由,才是真正的爱鸟。”同学的回答是我感到很惊讶,这个问题我设想的答案是: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虽然改了但是还觉得十分羞愧。可正是由于同学把自身置身于情景之中,所以才干体会出不同的感情。

  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列宁来到白桦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我就让同学读书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悲哀,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还有的说:“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我觉得利用同学的疑问对同学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透过同学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同学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实,儿童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儿童的感觉也是最敏锐的,只要能够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宜的情景,他们的情感就会充沛流露出。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篇(扩展6)

——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课后教学反思3篇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生活在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这种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两个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写了“我”(哥哥)无意中发现了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课文在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对阅读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课文语言*实,内容也比较简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能仅停留在“草地玩耍游戏”和“蒲公英的变色”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本篇课文。这也是学*本篇课文的难点所在。

  教学前,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并且预*了本课的生字。这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中,我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第一件事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学生兴趣浓厚。表演得很好。学生对“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但蒲公英到底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不是很清楚。曹宇同学提了个问题很好,他问:“我知道蒲公英是白色的,这里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怎么成了金色的了?”接下来,我们通过同学们拿出查找的资料了解到蒲公英花的样子,明白了草地为什么成金色的原因。同学们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就是说,其一,读书活动是别人所不能替代的,因此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而不是听老师讲书;其二,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而且是有个性、有灵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不能整齐划一,追求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活动: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默读时不指读、不出声;读完课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最想说的话用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写在随堂本上。

  学生读完课文后,老师检查他们的记录,发现他们的阅读感受相当丰富,有的记录下“感动”,有的记录着“羡慕”,有的记录着“有趣”,不同的记录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感受和阅读理解水*,老师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点拨:你读懂了什么?哪些存在问题?再返回到文本去读或者与同学交流,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感受以朗读的形式表达,学生便轻松地将全文读通。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紧扣文本,获得整体上的阅读感受。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我从文中的两件事入手。

  第一件事,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在第二件事阅读指导中我抓以下几点展开理解感悟:1、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2、抓住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那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向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那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向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此刻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能够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最后,引导学生透过感情朗读加深对资料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当然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语言有些拖沓,还不够精练。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的还不够自然,有拼凑的痕迹。而且我还应该针对三年级的学生适时进行默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惯,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感悟…… 但是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会进行锲而不舍的学*和实践,期待着有一天,语文课能因为我而多姿多彩,我也能因为语文课而魅力无限。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篇(扩展7)

——三年级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3篇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啦”。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鸟会搭船,奇怪不奇怪?今天,我们就来学*《搭船的鸟》,看看会搭船的是什么鸟?(板书课题)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所观察到的事物,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品读句子,抓住翠鸟外貌和捕鱼动作描写,想象翠鸟静立和捕鱼时不同的情景,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重点

  品读翠鸟的外形和动作描写,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模块一:初读课文,激发观察兴趣

  活动1:直接揭题,关注题眼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第五单元一篇新的课文:搭船的鸟(板书课题)。

  2.观察生字:“搭”字,怎样书写才美观呢?(左窄右宽,右边的撇穿插到左边的提画下面,字形紧凑。)看来,只要留心观察,学*中就会处处有收获。

  3.了解词义:这个字可以组什么词呢?能联系生活说一说吗?搭积木、搭桥、搭配、搭车(顺便搭乘别人的车辆,有可能还是免费的)、搭船(顺便乘坐别人的船)……

  活动2:观察课题,设问质疑

  1.观察课题,学生自主质疑: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呢?搭船的是一只什么鸟呢?它长什么样子?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它搭了谁的船?它搭船要去哪儿呢……

  2.学生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思考:“搭”是本课课题中关键的字眼,顺便搭乘,顺势而为,这个“搭”字使这只鸟儿富有灵性,体现了人与鸟在自然中和谐。因此,观察这个“搭”字显得至关重要,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一组词,加深对这个字义的认知;继而引导学生观察课题设问质疑,激发学生阅读思维的积极性和活跃性。】

  活动3:观察汉字,自主识记

  1.出示生字新词,同桌相互交流,纠正易读错的字词。

  第一组:翠绿、长嘴、蓑衣、船舱、外祖父,母亲、鹦鹉、船篷。(读好*舌声;读好前鼻音“亲”qin、后鼻音“鹦”yīng“篷”péng。)

  第二组:衔着、摇着橹、吞了下去。(读好边音“橹”lǔ。)

  第三组:沙啦、哗啦,行啦、好啦、是不是我的耳朵有毛病啦?(读准多音字“啦”:在拟声词“沙啦”里读第一声lā,用在句末作语气词时读轻声la。)

  2.相机出示图片,认识“蓑衣”“橹”“船篷”等生活中不常见的物品。

  【思考: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识记字词这一环节要直奔重点和难点,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生字新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字音与字形,关注汉字的构字特点,这其实也是对“留心观察”这一单元主题的落实。】

  模块二:再读课文,明晰观察事物

  活动1:默读课文,自主观察探究

  1.出示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这趟旅途中,“我”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都有哪些发现呢?

  2.学生自主探究,圈画相关语句。

  3.小组内交流阅读收获。

  活动2:小组交流,感知观察要点

  1.通过研讨,你们小组有什么收获呢?你发现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的观察?

  2.小组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预设1:“我”观察到翠鸟的外貌(第②自然段)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出示句子,学生体会:在“我”眼中,这是一只什么样子的小鸟呢?(作者观察到这是一只羽毛颜色很漂亮的小鸟,样子很美丽)

  出示图片,直观观察,学生朗读,读出色彩鲜艳。

  预设2:“我”观察到翠鸟捕鱼的动作(第④自然段)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出示句子,学生体会:这只小鸟是怎样捕鱼的呢?(作者观察到这只翠鸟在水里捕鱼吃,动作非常快,很迅速)

  出示图片,想象画面,学生朗读,读出动作迅速。

  预设3:“我”观察雨中船上的场景(第①自然段)

  (1)“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学生交流:“雨下得很大,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沙*啦的响声(拟声词)。

  教师引导:“我”仔细倾听,留意到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的声音。仔细倾听,能够使我们深入了解周围的世界,这是观察事物的一种方法。(板书:仔细倾听)

  (2)“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学生交流:船夫在用力划船,披着蓑衣,摇着橹。(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引导:对照图片,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蓑衣能防雨,船夫使劲摇着橹,想早点将“我们”送到目的地……)

  品读文字:作者观察到船夫在雨中划船的衣着与动作,非常细致。能结合文中语句读出这些美好的发现,看来同学们也是善于观察的学生。那么你能读好你的这些发现吗?自由练读、指读、互评再读、齐读(读出雨点击打的声响和船夫用力摇橹的画面)

  活动3.回归整体,感悟观察好处

  1.感悟课题之妙:一次*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的留心观察,发现了一只美丽的鸟儿,为这段旅程增添了意外的惊喜与收获!你能说说对这只“搭船的鸟”的感受吗?

  学生交流:这是一只很聪明很有灵性的鸟儿,它搭乘我们的船,不是它不会飞,也不是它想要到达其他什么地方,而是想搭乘我们的顺风船,方便它自己捕鱼。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反思3篇(扩展8)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教学设计实用10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

  2.通过反复诵读,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动作美,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语文要素]

  3.在学*作者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

  [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学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重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展示鹦鹉的图片,从而认识“鹦鹉”一词。(课件展示,学生欣赏、评价。)

  2.鹦鹉是鸟类中很漂亮的一种鸟,今天我们要说的却是另一种鸟,它比鹦鹉还要漂亮。它到底长什么样子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搭船的鸟》,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预设:是什么鸟要搭船?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件出示小组自学要求。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小组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小组成员合作自主识字,在课文中圈画课后生字,读准字音,互相检测。

  (3)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生字自学情况,给予“笑脸”贴纸评价。

  (4)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学成果。

  2.检查自学成果,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全班同学评议、补充。

  3.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如:搭——答悄——消吞——吴

  (2)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如:“父”字要先撇后捺,且撇捺要舒展;“翠”字的最后一横要写长;“嘴”字的口字旁要靠左上方。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标注自然段序号。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呢?课前提出的疑问,有答案了吗?(“搭船的鸟”是翠鸟。文中的“我”发现翠鸟的外形很好看,捕鱼的身手很敏捷。本文讲了“我”和母亲在搭船去外祖父家的途中发现了一只翠鸟,通过对翠鸟的外形描写和捕鱼过程的描写,表达了“我”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指名回答,再读相关的段落。对于有难度的问题,暂时不用解答。

  师小结:文中的“我”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呢?我们下节课再重点探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翠鸟的外形美、动作美,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难点)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复*巩固。

  2.师:大家的生字词掌握得真好!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翠鸟是只漂亮的鸟,它还很会捕鱼。你知道文中的“我”是怎样观察翠鸟的吗?

  二、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翠鸟美在哪里?它的捕鱼动作如何?勾画相关语句。

  2.课件出示: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1)读完这句话,你知道“我”是怎样注意到这只小鸟的吗?(鲜艳的羽毛吸引了“我”的注意)

  (2)你想怎样读好这句话?(引导学生)

  3.课件出示: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1)这句话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美的?(整体到部分。羽毛——翠绿;翅膀——蓝色;长嘴——红色)

  (2)(出示鹦鹉与翠鸟图片)你更喜欢哪一种鸟?说说你的理由。

  (3)你能运用“我”观察翠鸟外形的方法,描述鹦鹉的外形吗?(指名回答)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翠鸟的外形美。(板书:外形美)

  师过渡:面对这个“不速之客”,“我”产生了怎样的想法?(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我”产生了3个疑问,这3个疑问体现了“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4.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引导学生通过动词感受翠鸟捕鱼时的敏捷。(板书:动作敏捷、迅速)抓住“冲”“飞”“衔”“站”“吞”“一下子”“没一会儿”等字词重点体会。

  (2)教师指导朗读。(注意“冲”“飞”“衔”“站”“吞”“一下子”“没一会儿”等字词,语气轻快,语速紧凑)5.最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教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师小结:文中的“我”在乘船的过程中因为细心观察,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

  三、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身边也有许多的事物等着我们去发现。家门口、上学途中、课外活动、上课瞬间、与人交流、收到的一份小礼物、别人的某个小动作……细心的你,都有怎样的发现呢?请你说给大家听。

  2.课外练笔:把你观察到的一个事物或现象,用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教学板书]

  15搭船的鸟

  外形

  彩色的小鸟 翠绿的羽毛

  蓝色的翅膀 红色的长嘴

  动作

  冲 飞 衔 站 吞

  留心、细致观察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我设计以小组合作式学*让学生自主扫清字词障碍,把握课文大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抓住第2、4自然段进行重点教学,通过找关键词、对比图片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翠鸟的外形美、捕鱼动作的敏捷以及作者观察的细致,最后通过一个小练笔让学生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啦”。正确认读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4.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鸟会搭船,奇怪不奇怪?今天,我们就来学*《搭船的鸟》,看看会搭船的是什么鸟?(板书课题)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

  4.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5.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6.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它句子,让学生再认。

  7.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自由阅读课文,看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品位,理解课文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多么的美丽。”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作者对小鸟的赞美之情)

  你想怎么读这句话?

  2.出示翠鸟图片,结合第2自然段,观察翠鸟的外形,引导学生感受翠鸟的美丽。

  3.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预设:它站在船头做什么呢?

  它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4.引导学生读好文章第3自然段的问句,体会“我”天真好奇的童心。

  5.读第4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透过“一下子”、“没一会儿”想像翠鸟的动作,体会小作者好奇欢快的心理。

  引导学生一边想象小鸟的样子,一边读后面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使学生进入情境,自由发散思维,有利于自由在读中品位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二、积累与扩展

  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翠鸟的知识介绍给周围的伙伴。

  三、识记生字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然后进行小组间交流。

  2.利用动作识记“搭”、“吞”。

  3.指导书写时,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看清每个字的占格位置,把字写匀称美观。强调:“舱”这个字要注意“舟”字旁的横不能写出头。

  在指导中注意老师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掌握汉字结构规律和特点,写出美观的字。

  四、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板书设计:

  搭船的鸟

  嘴 红色

  美丽 羽毛 翠绿

  翠鸟 翅膀 蓝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继续学*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有条件的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生自由谈观后感受。

  师: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引入新课10《搭船的鸟》。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 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读懂的?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理解课文。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把学*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五、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课文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继续学*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有条件的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生自由谈观后感受。

  师: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引入新课10《搭船的鸟》。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读懂的?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理解课文。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把学*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五、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课文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继续学*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有条件的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生自由谈观后感受。

  师: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引入新课10《搭船的鸟》。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1、师: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读懂的?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理解课文。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把学*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五、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课文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15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惯。]

  7、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

  2、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趣促学。

  1、谈话解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了第十五课《搭船的鸟》一文的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来学*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搭”是什么意思?“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学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小结:那谁见过会搭船的小动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

  二、初学课文,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

  2、学生听录音,然后分组讨论、交流问题。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3)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组长记录各组的讨论结果。

  (5)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读一读这句话。

  (6)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教师相机板书: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鹦鹉还漂亮。

  (7)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9)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10)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1)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2)经过刚才的练*,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说)

  (13)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4)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练读。

  (15)现在我们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组内成员比一比,看谁最先会背,组间比一比看哪组的学生都能会背。(学生按要求背诵。)

  (16)教师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组一起背诵,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认识翠鸟的本领,学*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分组说一说,组长记录下组内学生的想法。

  (3)分组汇报。

  (4)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也不少,听老师把小作者的想法读一读。

  (5)老师范读,然后学生练读,读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6)谈话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翠鸟在船上干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第四、五自然段。

  (7)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作者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小鸟还会捕鱼,而且动作灵活……)。

  (10)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1)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1)谈话过渡:小鸟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鱼,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样的小鸟怎么样?(很聪明)

  (2)教师小结: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还可以称之为“灵性”。小鸟搭船捕鱼还体现了小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要想让动物和我们人类相处得更加和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全文,加深对翠鸟的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3、学生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课下进一步了解翠鸟,问父母、查资料都可以。在下节课把你的新收获说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因为你的介绍,从而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翠鸟这位好朋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继续学*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的照片或图片,有条件的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生自由谈观后感受。

  师: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引入新课10《搭船的鸟》。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中。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