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学反思 >

《定滑轮和动滑轮》科学教学反思3篇

日期:2022-06-26 10:42:42

《定滑轮和动滑轮》科学教学反思1

  本课将研究“滑轮”这一新的简单机械,通过教学,认识什么是定滑、什么是动滑轮,研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时是否改变用力的方向、是否省力两个特征。

  此课教学,理应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但由于实验器材的不足,我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的形式进行。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比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讨论“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及“设计研究动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的引导,最终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案进行演示,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教学最后一个思考“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即是对本课教学的总结,也是为下节课做的铺垫,另外也增加了学生课后自主观察的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到定滑轮和动滑轮?”使学生对定滑轮和动滑轮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增加学生观察周围生活的兴趣。

  另外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处理课上出现的特殊情况时,不能及时找出应对办法,从而“走过场”式的模糊过去,我想这对于新教师来说是个考验,更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增多,处理这样的问题应该是得心应手的。

《定滑轮和动滑轮》科学教学反思2

  上完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后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现在我将会对<<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一课进行教学反思。

  (1)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要强调科学探究的学*方式。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方式,是众多学*方式中的一种,显然不是惟一的学*方式。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需要整合不一样的学*方法,需要将教学资料、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思考。比如说,科学实验课就要以探究活动为主;科学考察课就要以观察为主;科学阅读讨论课就要以阅读、讨论为主。

  (2)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追求由学生的自主探究生成知识。

  新课程是强调知识的构成就应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活动构成的。但这并不等于所有的知识都要让学生去探究,这根本不现实,因为有些知识受学生阅历,器材,条件,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探究。

  (3)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重视学生探究潜力的培养。

  学生科学探究潜力的培养与科学概念的构成是同等重要的,它们相得益彰。在教学活动中,科学概念的构成是依靠探究活动的,且探究活动与具体的科学资料分不开的,学生对探究的理解不会也不可能脱离科学资料而孤立进行的。

  (4)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探究材料,关于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这些材料是不是围绕课堂上需要探究的问题而准备的,且所带给的材料之间有没有特定的联系,相互作用后能不能体现出有关的科学概念和事物规律——即带给的材料是不是有结构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时间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学生在科学课上对于材料关注往往会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处的出示会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热情。

  (4)探究小组之间的合作提效率。

  科学课的学*方式是以小组合作为主,但是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却浅显没有深度,这是因为教师只关注了活动的形式,而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组内分工不清。因此,有关小组活动的设计,在分工明确、目标确定的基础上,首先思考学生思维的深度,再思考活动频率。小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绝对不能搞*丢掉了本质。

  总之,认真的进行反思,就会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能变、能通、能久,从而科学教育教学工作,使科学教育教学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

《定滑轮和动滑轮》科学教学反思3

  1、已经将课堂完全移到了实验室,教室只是一个学生与教师汇合的地方,要求课代表课前问好上课地点,整好队后再一起出发

  2、让课代表更像个“官”,听了魏书生老师的演讲后,觉得自己以前一直是把课代表在当一件工具来使用,应该让他感觉到更像一个“官”。所以,对于课堂作业的管理不再让课代表负责收取,要做的只是督促每个组负责作业收取的.同学把本小组的作业收齐,再拿着汇总的本子找我即可,不再陷于找人收作业的境地

  3、定人定位定职责,在实验室中,一小组的同学(6人)围坐两张实验桌,每张实验桌的第1位同学负责领取实验器材,第2位的负责器材清点与归类,第3位负责器材的归还,不得更改。

  在正式授课中,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的缺点又开始暴露出来,特别是学生在固定定滑轮的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最终导致这节课无法完成,导致这个情况的原因可能会很多,但如何去解决呢?

  希望在以后能找到答案。

  看来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还是在困扰大家,还是给学生降低些难度吧,安装过程就放在*时由我来代劳,上课时学生只需合作完成既定实验。

  一、成功之处

  1、实验以学生探究为主。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

  2、对比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分析和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时,我先引导学生组装出两种滑轮使用方式,并进行对比演示工作过程,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在学生认真分析观察的基础上给这两种滑轮命名。轻松地区分出定、动滑轮,并使学生体会到叫定滑轮或动滑轮并非是滑轮结构的区别,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学生认识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视差异性。

  3、处理教材,灵活多变

  教材的顺序是先介绍定滑轮的定义,研究性质,而后是动滑轮的定义,研究性质,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划分并非学生自然的思维生成,于是我先让他们认识滑轮,再来区分两者,认识过程更加顺其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不足之处

  1、时间过于仓促。

  学生由于*时亲自动手操作不多,因此器材的组装,测力计的校对,读数等都延缓了课堂的教学速度。

  2、新理念与新课堂的衔接还有待磨合。

  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实事求是的得出了拉力的数据,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对滑轮作用的理解,这是我设计的初衷,但也正是这一点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课堂出现了前紧后更紧的局面,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定滑轮和动滑轮》科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定滑轮和动滑轮》科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1)

——滑轮教学反思(精选5篇)

  滑轮教学反思 1

  1.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创新意识,感悟兴趣教学。

  新的教育观念正日渐潜入人心,新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教师不能死抱书本不放,要在知识不变的情况下,运用创新意识对教学精心设计,努力创造快乐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亲密感悟兴趣教学。本教学设计中幽默漫画设计、滑轮理论分析设计、滑轮组教学设计、例题作业设计,均为精心设计而成的。

  2.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积极展开探究性教学。

  首先,在探究性学*中,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失去了对老师的过度依赖,不得不动手动脑,去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自主学*能力得以加强。每个学生都有长处,有的善于动手、搞小制作,有的善于调查研究、查阅质料,有的善于发现问题,归纳总结,探究性学*充分提供学生表现和施展才华的天地,锻炼能力的机会。虽然耗时多,显得慢,但这样的学*使学*的兴趣和激情在实践中升华,学生喜欢。教师要把施教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适当的赞美表扬,让学生体验学*快乐和价值。总之,让我们为创造快乐而高效的物理教学携手奋斗吧。

  滑轮教学反思 2

  教学滑轮这一课的时候,我在课上发现许多的问题。我进行很长时间的思考,我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下面的问题——多鼓励我的学生。学生的在活动研究的过程出现许多的问题,有很多的我没有预料的到的。比如象滑轮的轮槽穿线,使用测力计方法等。我想出现这些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没有接触过,动手的能力不好。一开始学生出现这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在这个的时候,老师应该多加的给予鼓励,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和信心的进行进行探究活动。但是我当时发现学生在我演示了一遍之后,还是没有学会方法,我非常的生气,进而训斥了几个学生。然而这一训斥的后果出现了,学生对于活动就比较的懒散了,没有兴趣进行操作及探究。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我应该注意自己的教学心态,在心态上进行磨练自己。从而更好的进行学*和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的积极的兴趣。对于学生在活动和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予以谅解和鼓励,这才是比较正确的处理方式。教学和学*,就是学生在错误中,在失误中进行探究,进行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积累经验,进行磨练学*心态,进行提高学*兴趣的。

  我想学生在学*中,一些简单问题和事项,他们不会操作或者是不知道,还是因为他们有个别的同学没有认真去听。因此我想在学*中,我要再引导学生进行听的方面进行想法设法的进行引导。

  滑轮教学反思 3

  滑轮组这一课的科学概念看似不难,通过学*,孩子们都能建构起“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和“滑轮组组数越多越省力(不考虑绳子摩擦力)”的科学概念,但是每每让孩子在图中画线组装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时候,孩子们总是频频出错。有老师解释为孩子的空间观念还不够,不能把实物转化为*面图。真是这样吗?难道真要用灌输法无数遍地示范怎么画组装图然后让孩子在不断地练*中记住怎样画组装图?回顾课堂拍下的一张张孩子们动手操作的照片,我有些怀疑上述解释。孩子们在合作组装实物时,是四人小组合作,而且还要研究省力与否,有几个孩子关注到了绳子的绕法?又有几个孩子能及时将组装好的滑轮组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课堂给足孩子探究的空间了吗?我们似乎在用探究的“外衣”来掩盖灌输式教学的“内核”?

  基于上述思考,我临时为这个主题增加了一个课时。我跟孩子们说:“这节课我们用一节课时间来研究滑轮组(多组)的组装方法,每个同学都要会组装,而且要对照组装好的滑轮组来完成组装图。”在巡视指导过程中,我特别强调孩子们要关注绳子的绕法,让会的同学去教不会的同学,让会的小组去教不会的小组。在一声声的欢呼声中,孩子们基本上都学会了组装多组定滑轮,也顺利地把实物绳迁移到“画线”。孩子们画线的准确率大大增高,孩子们的回答也更自信了。

  也许,有些孩子还会忘记怎样用线画组装图。但我想,这个动手实践后的遗忘率肯定会大大减低。实践出真知,在课堂上还沉浸在观看中的孩子请伸出你的手,将你的智慧表现在你的手指上!

  滑轮教学反思 4

  《我的滑轮》是大象版科学四下《生活中的机械》单元的第四课。由于教材安排的内容多,特别是组装滑轮组的难度大,所以,我们把本节内容分成两课时来完成,并对实验材料进行了调整,对实验记录表重新进行了设计,降低难度,有利于学生完成探究目标。本课力图体现“学生是科学学*的主体,科学学*要以探究为核心”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问题——猜想——验证——总结”的探究过程,学*科学探究的方法,发现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从而明白生活中人们用定滑轮、动滑轮提升重物和道理。

  1、按照教材上选择的材料,让学生做提升钩码的游戏活动时,发现很多学生去摆弄回形针,也不知道怎样利用回形针来固定线轴来提升钩码,很多同学就是把钩码系在线上,直接绕过铁架台的支架拉钩码,根本无法达到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用定滑轮、动滑轮提升钩码的目的。教学中我对游戏活动的材料进行了调整,不要回形针、线轴,只给学生提供轮子、线、钩码、玩具。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很轻松地设计出了多种提升钩码的方法,很好地达成了教学预设的目标。

  2、本课是一节既有趣味性,又充满挑战性的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验验证环节:设计实验验证滑轮是否省力,这个环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很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教学时让学生先讨论思考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然后分组进行实验。使学生先“动脑”后“动手”,所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操作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课的结束环节:让学生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能不能组装一个滑轮,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教室,不把下课的铃声当做教学的终点,促使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探究活动。

  3、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对于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执教者要反复研读,认真理解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在本册、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好教学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在正确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甚至可以改变教材的结构和顺序。另外,对实验材料要精心选取,使其具结构性和科学性,真正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滑轮教学反思 5

  城区科学综合大联盟在我校举行。我执教的六年级上册《定滑轮和动滑轮》一课,得到了与会老师的点评,我感觉受益颇多。本节课应该说有成功的地方,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总体的课程目标基本完成,学生也通过实验得出了定滑轮与动滑轮的一些特点。但是在细节的处理方面,在课程的生动性等方面有所欠缺。下面我具体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较为成功的地方

  1.课前准备充分。体现在以下几点:

  (1)实验器材准备充分。由于我们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暂时没有办法使用,于是在课前我就把器材搬到会议室,并根据教学的需求,对器材有所调整,确保实验器材使用的最优化,让学生能人人参与到实验中来。

  (2)小组分工明确。在本学期开学第一课中,我就每班的各实验小组进行了分工,一般都是6人一组,1名总负责(即组长),2名操作员,1名记录员,2名观察员,在实验中分工合作,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就本课课前我再次强调了小组的团结协作,在课中每一小组都做得很好,秩序井然,分工明确,实验效率高。

  (3)课件准备充分。在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并上网看了许多示范课,再结合自己的学生情况写好教学设计,根据教学设计做好了内容丰富的课件。本课课件只有几张,但是内容丰富,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还有微课和介绍生活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比较集中的,课堂效果较好。

  2.实验器材管控好。从课前的实验器材的分发、课中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完后器材的收拾,学生的秩序都很好。

  3.旧知的复*到位。本课涉及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这是旧知。在使用前再次复*很重要,于是我就花费了两三分钟再讲清楚使用的注意事项,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实验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不足的方面及改进策略

  1.概念的讲解不够清楚。特别是定滑轮的概念,花费的时间太短,一闪而过,学生对于什么是“省力”也理解的不清楚,原因是自己钻研得不够透彻、明白,所以在讲解时也就讲不太清楚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再深入钻研教材,多看书学*,多问问同行,争取自己理解得透彻,才能讲得清楚。

  2.让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足。老师一抛出一个问题,就直接叫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导致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例如,在提问:“大家认为省力是和什么情况相比省力呢?”这时我就马上要求学生回答,学生根本还搞不清楚问题,所以只有一两个比较聪明的孩子会说,其余的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以后再碰到类似的情况,我应给学生多一点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交流一下,可能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3.实验设计部分讲的太多。老师讲的太多会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削弱。像本课探究“动滑轮是否省力”这一实验方案,应该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组讨论,交流补充),老师只要稍作说明即可,不需要铺垫的太多。铺垫太多直接后果就是学生顺理成章地知道了实验如何做的,学生就少了一次自己思考设计探究方案的机会。教师过多地参与设计、提示,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验失去了探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应该让学生从观察思考,猜测,自己设计实验开始,只有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设计去做,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学生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指导不到位。我叫了两组学生上台汇报实验结果,学生都是纵向汇报的,这样动滑轮省力的特点就不明显。在第一个学生汇报时,我就应该及时教他横向汇报进行对比,那样的话,动滑轮省力的特点就一目了然了。再接着第二个学生汇报又更能加深印象,动滑轮的特点就能很好地掌握了。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努力钻研教材,多向名师请教,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定滑轮和动滑轮》科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2)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反思优选【五】份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反思 1

  本课将研究“滑轮”这一新的简单机械,通过教学,研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时是否改变用力的方向、是否省力两个特征。此课教学,同样应让同学分组动手操作,可将原来机械实验盒中的有关器材作为分组实验资料供同学使用。

  1、在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一边挂着钩码当重物,一边挂上钩码当所用的力。有同学会认为定滑轮费力,因为要用三个钩码的力才干提起两个钩码的重物,教师应对此予以引导,可在两边各挂两个,重物在上,用力在下,说明使用均等的力,也能使重物坚持在一定位置上,从而使两边的力量达到均衡状态,说明定滑轮即不省力也不费力。(假如算上摩擦因素,那还是有些些费力的)

  2、在研究“动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当重物只为一个钩码时,重物的重量最好也算上动滑轮的重量,尤其是那种铁质的动滑轮,不然会发生较大的实验误差而误导同学。在这个实验中,钩码数越多,直观认识中的省力效果越明显,甚至有同学在汇报时,能发现用了一个动滑轮后,一般能省上一半的力,予以肯定。

  3、此课实验,包括6、7课实验,均需要使用弹簧测力计,因此,教师课前应好好检查一下弹簧秤能否正常使用,不然将极大影响课堂同学实验活动的开展。我在课前准备弹簧秤时,发现20多个弹簧秤居然只有两三个能正常使用,其他的都因螺母松动而导致弹簧脱离,不得不一一拆开进行修复,花了一个中午的时间。还好极早准备极早发现,不然上课时就只能做演示实验了。这次经历也提醒我,上课所需的资料应提前准备,并进行细致检查,以免误事。

  4、最后一个考虑“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即是对本课教学的总结,也是为下节课做的铺垫,不能走过场,应让同学在充沛讨论考虑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反思 2

  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定滑轮有什么作用?只要你具有初中或以上学历,这样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可是,把这两个问题抛向六年级的小学生,会是怎样的回复呢?在学*《定滑轮和动滑轮》一课时,我在3个班都作了简单的调查,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大多数学生的观点如下:定滑轮可以省力,动滑轮费力。

  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会这样认为?这应该是课堂上一个有价值的切入口,可惜当时我没有追问,现在回想,这是一大失策。那么到底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我揣摩着,学生认为定滑轮能省力,估计是受到前面轮轴知识的误导,至于认为动滑轮会费力,可能是因为觉得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多了个滑轮的重量。

  这就是我们的学生!这就是学生真实的思维状态!大多数科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是随便弄个实验,让学生轻易得出结论,很少去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也懒得去剖析学生观点其内在的因由,这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灌输。

  研究动滑轮作用,需要用的材料有铁架台、弹簧秤、线、钩码、滑轮和横杆。在实验装置组装时,有好几个组的学生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是动滑轮掉下去了,就是线松了,我适时提醒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实验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比直接提升物体明显省力,而且物体(钩码)越重省力情况越明显。

  其实,我们是先研究定滑轮作用的,当时课堂上还出了个小插曲。为了更逼真的演示生活中用定滑轮提升物体的情景,我突发奇想,不采用书本那样简单的方法,而是在定滑轮装置一边挂上钩码,一边用弹簧秤测量。顺便说明一下,为了保证学生长时间的探究,我一般是把要求说明之后,把两个实验材料同时交给学生,中间不打断。没想到,演示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一个钩码是0、5N,可用定滑轮装置提升时,弹簧秤上的读数大概是0、4N左右——这不正好证明学生认为定滑轮能省力的猜测吗?

  晕!我赶紧给自己台阶,趁演示时学生没有看清楚弹簧秤上的读数,对学生说我们研究定滑轮的作用时,还是采用书上的方法,这样更简便。学生是没有为难我,因为他们不清楚内幕,高兴地做实验了。可我为这个情况纠结了,到底为什么有定滑轮会出现弹簧秤上的读数少于物体的重量呢?我第一直觉就是弹簧秤的问题。弹簧秤调零时是正拿的,而反过来测量的时候,弹簧秤的指针位置会偏离零刻度线,而且弹簧自身的重量也起到了拉力的作用。在论坛上和大家交流了一下,许多朋友也是这样的观点。

  写到这,这节课的反思差不多了,谁知我的脑海中又产生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如果弹簧秤不能倒过来称量,那后面在研究滑轮组的时候,测量时弹簧秤不是也倒过来了吗?那这样测量肯定也存在问题,就让它隐藏在滑轮组省力的情况里吗?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反思 3

  定滑轮和动动滑轮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钩码的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这两种方法研究滑轮的省力情况。在课堂上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机械原理,也将把学生引向滑轮组的探索中,所以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猜测、自己设计实验、亲自动手探究验证,从而进行观察,发现问题、总结结论,使学生从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觉得本课教学中做到位的有以下几点:

  1.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推测判断、设计研究计划、自主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科学结论,老师没有做过多的限制。既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推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科学探究程序,顺利地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3.注重科学仪器使用方法的教学。测力计的使用是学生在五年级学*的,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忘记了,所以课堂上我有意识的提醒了使用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

  4.加强小组合作学*的指导。各组在*常的实验中都已确定了各小组的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课堂上不管是小组讨论研究计划,还是动手探究,老师都能俯下身子,深入各小组指导,发现个别问题予以辅导。

  5.充分相信学生放手教学,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不管是设计方案还是汇报结论都让学生充分交流,使方案更合理、更科学、更完善;使结论更具说服力。

  总之,上完这一课,感觉学生与老师沉浸在科学探究的浓厚氛围中,从教学中来看,孩子对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很有兴趣的,对其中的秘密还是很有激情去研究的,我觉得教材将其编在其中,是比较经典的一课。教学中,我认为要关注学生在前几课学*基础上,重在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提出研究主题比较好,通过尝试,感觉难度不是很大,效果还是可以的。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反思 4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反思范本

  本课将研究“滑轮”这一新的简单机械,通过教学,研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时是否改变用力的方向、是否省力两个特征。此课教学,同样应让同学分组动手操作,可将原来机械实验盒中的有关器材作为分组实验资料供同学使用。

  1、在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一边挂着钩码当重物,一边挂上钩码当所用的力。有同学会认为定滑轮费力,因为要用三个钩码的力才干提起两个钩码的重物,教师应对此予以引导,可在两边各挂两个,重物在上,用力在下,说明使用均等的力,也能使重物坚持在一定位置上,从而使两边的力量达到均衡状态,说明定滑轮即不省力也不费力。(假如算上摩擦因素,那还是有些些费力的)

  2、在研究“动滑轮是否省力”的`实验中,当重物只为一个钩码时,重物的重量最好也算上动滑轮的重量,尤其是那种铁质的动滑轮,不然会发生较大的实验误差而误导同学。在这个实验中,钩码数越多,直观认识中的省力效果越明显,甚至有同学在汇报时,能发现用了一个动滑轮后,一般能省上一半的力,予以肯定。

  3、此课实验,包括6、7课实验,均需要使用弹簧测力计,因此,教师课前应好好检查一下弹簧秤能否正常使用,不然将极大影响课堂同学实验活动的开展。我在课前准备弹簧秤时,发现20多个弹簧秤居然只有两三个能正常使用,其他的都因螺母松动而导致弹簧脱离,不得不一一拆开进行修复,花了一个中午的时间。还好极早准备极早发现,不然上课时就只能做演示实验了。这次经历也提醒我,上课所需的资料应提前准备,并进行细致检查,以免误事。

  4、最后一个考虑“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即是对本课教学的总结,也是为下节课做的铺垫,不能走过场,应让同学在充沛讨论考虑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反思 5

  城区科学综合大联盟在我校举行。我执教的六年级上册《定滑轮和动滑轮》一课,得到了与会老师的点评,我感觉受益颇多。本节课应该说有成功的地方,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总体的课程目标基本完成,学生也通过实验得出了定滑轮与动滑轮的一些特点。但是在细节的处理方面,在课程的生动性等方面有所欠缺。下面我具体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较为成功的地方

  1.课前准备充分。体现在以下几点:

  (1)实验器材准备充分。由于我们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暂时没有办法使用,于是在课前我就把器材搬到会议室,并根据教学的需求,对器材有所调整,确保实验器材使用的最优化,让学生能人人参与到实验中来。

  (2)小组分工明确。在本学期开学第一课中,我就每班的各实验小组进行了分工,一般都是6人一组,1名总负责(即组长),2名操作员,1名记录员,2名观察员,在实验中分工合作,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就本课课前我再次强调了小组的团结协作,在课中每一小组都做得很好,秩序井然,分工明确,实验效率高。

  (3)课件准备充分。在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并上网看了许多示范课,再结合自己的学生情况写好教学设计,根据教学设计做好了内容丰富的课件。本课课件只有几张,但是内容丰富,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还有微课和介绍生活中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应用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比较集中的,课堂效果较好。

  2.实验器材管控好。从课前的实验器材的分发、课中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完后器材的收拾,学生的秩序都很好。

  3.旧知的复*到位。本课涉及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这是旧知。在使用前再次复*很重要,于是我就花费了两三分钟再讲清楚使用的注意事项,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实验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不足的方面及改进策略

  1.概念的讲解不够清楚。特别是定滑轮的概念,花费的时间太短,一闪而过,学生对于什么是“省力”也理解的不清楚,原因是自己钻研得不够透彻、明白,所以在讲解时也就讲不太清楚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再深入钻研教材,多看书学*,多问问同行,争取自己理解得透彻,才能讲得清楚。

  2.让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足。老师一抛出一个问题,就直接叫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导致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例如,在提问:“大家认为省力是和什么情况相比省力呢?”这时我就马上要求学生回答,学生根本还搞不清楚问题,所以只有一两个比较聪明的孩子会说,其余的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以后再碰到类似的情况,我应给学生多一点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交流一下,可能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3.实验设计部分讲的太多。老师讲的太多会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削弱。像本课探究“动滑轮是否省力”这一实验方案,应该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小组讨论,交流补充),老师只要稍作说明即可,不需要铺垫的太多。铺垫太多直接后果就是学生顺理成章地知道了实验如何做的,学生就少了一次自己思考设计探究方案的机会。教师过多地参与设计、提示,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验失去了探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应该让学生从观察思考,猜测,自己设计实验开始,只有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设计去做,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学生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指导不到位。我叫了两组学生上台汇报实验结果,学生都是纵向汇报的,这样动滑轮省力的特点就不明显。在第一个学生汇报时,我就应该及时教他横向汇报进行对比,那样的话,动滑轮省力的特点就一目了然了。再接着第二个学生汇报又更能加深印象,动滑轮的特点就能很好地掌握了。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努力钻研教材,多向名师请教,争取把课上得更好。


《定滑轮和动滑轮》科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3)

——《磁铁有磁性》科学教学反思3篇

  磁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说是既熟悉又不熟悉。熟悉是因为它是同学们课余的一种玩具。不熟悉是学生*时只是利用它玩,当然,玩的同时也有了一些认识,如:它能吸铁钉、文具盒;如果把铁钉放在桌子上,磁铁放在桌子下,可以通过磁铁来控制铁钉。了解了这些后,我设计了本课时的教学。现在回头想想,这节课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特别要注重培养学*兴趣。我首先通过一个游戏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再拿出他们*时玩的磁铁问他们想不想玩?如果你有一块磁铁你会怎样玩?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即本课要体现的科学概念上,而且整节课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实验”二字,由“游戏”贯穿始终,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

  二、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并用自己的话去描述事实。

  1、收集事实。首先让学生自己说用一块磁铁可以怎样玩游戏,并让学生观察提供的材料,尤其是几种金属,为后面的整理作铺垫。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或两种玩法放手去玩,同时将游戏结果记录下来。

  2、整理事实。同学们填写完记录单后,小组成员之间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整理。如第一种玩法后,学生们将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开放,发现被磁铁吸引的都是铁质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都不是铁质的,得出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这一事实;而再第二种玩法结束后,学生通过将游戏后磁铁隔着物体吸引的物体进行整理,得出隔着一些薄的物体能吸铁质的物体,而隔着厚的物体不能吸铁的事实。

  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对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草草收场。二是对课堂的灵活处理不够。如学生最初汇报想把物体放在水中,再用磁铁吸时,应给予肯定,并允许他们也玩一玩;而当有一个小组发现隔着薄的物体能吸铁隔着厚的`物体不行时,我只是急于引出磁铁隔着物体能吸铁这一概念,而跳过了同学们的这一精彩发现,导致其他小组即使有其他的发现也没机会说,如果当时我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再追问其他小组有没有别的发现,我想同学们的其他发现就会一一展示出来,同学们的发现会越来越多,同学们的思考也会越来越多,他们独立探究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磁铁有磁性”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激趣导入,交流“我知道的磁铁”,从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磁铁有磁性这一最基本的性质的认识。然后通过交流在观察中的发现和产生的问题,引发出后续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逐步加深和扩大学生对磁铁的认识,并最终指向综合运用。纵观这堂课的教学,让人有喜也有忧,为能更好地惩前毖后,现反思如下: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表演小魔术”这样一个情景:在一只乒乓球内藏入几根小铁丝后重新粘合,并在手中放入磁铁。当我将乒乓球放在手上时,乒乓球就牢牢地“粘”在了上面。当学生看到这里时,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有的已在下面喊起来了。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孩子最喜欢看的一种节目,“乒乓球怎么会粘在老师的手上”正是小魔术产生的效果。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材料的准备上我准备了课本66页上的铁钉、回形针等十多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先让学生预测其中的那些物品能被磁铁所吸引,那些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然后再用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孩子们的预测是否准确。

  由于学生*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由于是常态的科学教学,在教材处理上我还是不够大胆,使学生动手探究的时间受到限制。但由于考虑到尊重教材活动的先后安排,也不敢尝试大环节教学。因此在了解磁铁的形状、生活中的应用及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以上几个活动的教学花去了不少时间,没有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重点部分,显得重点活动没有深入地展开。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磁铁有磁性”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激趣导入,交流“我知道的磁铁”,从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磁铁有磁性这一最基本的性质的认识。然后通过交流在观察中的发现和产生的问题,引发出后续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逐步加深和扩大学生对磁铁的认识,并最终指向综合运用。纵观这堂课的教学,让人有喜也有忧,为能更好地惩前毖后,现反思如下: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钓鱼”这样一个情景:(一把小钓鱼杆的鱼钩是用磁铁做的,小鱼是用硬纸做的下面粘着铁。)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你们是怎样钓鱼的?学生答,今天呢老师也想来钓鱼师演示实验。小鱼上钩了。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老师没有鱼食也钓到了鱼。”生积极的答。师导入关于磁铁还有很多有趣的事,你们想和老师一起来研究吗?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玩的一种,“钓鱼”正是小游戏产生的效果。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如在材料的准备上我准备了课本66页上的铁钉、回形针等十多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先让学生预测其中的那些物品能被磁铁所吸引,那些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然后再用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孩子们的预测是否准确。

  由于学生*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只不过他们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没有向更深层次研究。由于是常态的科学教学,在教材处理上我还是不够大胆,使学生动手探究的时间受到限制。但由于考虑到尊重教材活动的先后安排,也不敢尝试大环节教学。因此在了解磁铁的形状、生活中的应用及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以上几个活动的教学花去了不少时间,没有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重点部分,显得重点活动没有深入地展开。


《定滑轮和动滑轮》科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4)

——《滑轮》教学反思 (菁华5篇)

  1.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创新意识,感悟兴趣教学。新的教育观念正日渐潜入人心,新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教师不能死抱书本不放,要在知识不变的情况下,运用创新意识对教学精心设计,努力创造快乐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亲密感悟兴趣教学。本教学设计中幽默漫画设计、滑轮理论分析设计、滑轮组教学设计、例题作业设计,均为精心设计而成的。

  2.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积极展开探究性教学。首先,在探究性学*中,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失去了对老师的过度依赖,不得不动手动脑,去感受知识的产生过程,自主学*能力得以加强。每个学生都有长处,有的善于动手、搞小制作,有的善于调查研究、查阅质料,有的善于发现问题,归纳总结,探究性学*充分提供学生表现和施展才华的.天地,锻炼能力的机会。虽然耗时多,显得慢,但这样的学*使学*的兴趣和激情在实践中升华,学生喜欢。教师要把施教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适当的赞美表扬,让学生体验学*快乐和价值。总之,让我们为创造快乐而高效的物理教学携手奋斗吧。

  滑轮这节课的是一节实验探究为主的课型。在本节课的学*过程中需要组织,指导学生的进行活动探究。指导学*探究定,动滑轮及滑轮组的作用。在进行活动的时候,本以为给予演示一遍,动定滑轮及滑轮组的组装方式,学生就会和能够进行组装。因此动定滑轮组装讲的比较简单。但是在学生的操作的过程中,还是发现部分学生总是装不上滑轮。在操作的过程中,还是发现部分的学生的弹簧秤的使用不够熟练的等问题。现在讲问题及措施总结如下

  1、学生组装滑轮的问题。

  学生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在进行组装器材的时候,要费很大的功夫和时间。在向滑轮进行穿线时候,学生总是不能够将线放入滑轮的槽内。这是由于塑料制作的滑轮质量太小,导致学生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不能够很好的实施操作。当时在课堂上在指导的时候,我就直接的给学生讲解:只要在滑轮的勾上挂上一个钩码,进行配重,就能够比较容易的将线穿进滑轮的沟槽里。并且现场演示给学生进行观察比较。现在想来,这个操作难点是否放给学生进行解决,不是更好吗。在学生想法解决的过程中,既让他们进行动脑思考,又进行动手操作,而且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一点在给演示学生进行操作的时候,不要进行强调方便的方法,而是演示总是装不上,问学生有什么办法,这样学生进行动脑思考并且试着进行操作实验,最终找出合适方便的方法。虽然这样会使用较多的时间,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2.学生在使用测力计的时候,操作错误。

  他们没有将测力计的勾套到绳子的圈中,而是拴在提勾上。这样测力计当没有示数。有1-2个小组的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出现这样的测力计的使用错误。这样的操作错误,让我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因此在学*斜面的时候已经复*了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在学*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时候学*了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且学生进行操作。然而学生还是出现了这样令人大跌眼镜的错误,实在让人不可思议。在*时的学*过程中到底出现什么问题呢。现在想来,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是老师少讲,学生多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充分的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总结,这样学生亲身经历的总结的知识就会根深蒂固了。

  3.学生小组在进行合作的时候,少数学生不进行合作。

  或者是合作分配不合理。比如说,四个人一个小组,两个实验,他们就两个人做这个,另外两个人做另一个,别人做的时候,他在玩,不参与到活动之中。这个方面的问题在某些小组还是存在的。我现在想来这些不参与到活动中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学困生。他们没有良好的学*探究的*惯,和探究欲望。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还有的小组实验总是被一到二的学生把持着,不让其他的同学参与。我想在学生的合作的要求还有进一步的强调。

  

  1、已经将课堂完全移到了实验室,教室只是一个学生与教师汇合的地方,要求课代表课前问好上课地点,整好队后再一起出发

  2、让课代表更像个“官”,听了魏书生老师的演讲后,觉得自己以前一直是把课代表在当一件工具来使用,应该让他感觉到更像一个“官”。所以,对于课堂作业的管理不再让课代表负责收取,要做的只是督促每个组负责作业收取的同学把本小组的作业收齐,再拿着汇总的本子找我即可,不再陷于找人收作业的境地

  3、定人定位定职责,在实验室中,一小组的同学(6人)围坐两张实验桌,每张实验桌的第1位同学负责领取实验器材,第2位的负责器材清点与归类,第3位负责器材的归还,不得更改。

  在正式授课中,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的缺点又开始暴露出来,特别是学生在固定定滑轮的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最终导致这节课无法完成,导致这个情况的原因可能会很多,但如何去解决呢?

  希望在以后能找到答案。

  看来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还是在困扰大家,还是给学生降低些难度吧,安装过程就放在*时由我来代劳,上课时学生只需合作完成既定实验。

  一、成功之处

  1、实验以学生探究为主。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要求,为了让学生更确切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安排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读取数据、分析修正,让学生自己得出滑轮特点,在探究中拓展了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精神。

  2、对比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分析和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时,我先引导学生组装出两种滑轮使用方式,并进行对比演示工作过程,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在学生认真分析观察的基础上给这两种滑轮命名。轻松地区分出定、动滑轮,并使学生体会到叫定滑轮或动滑轮并非是滑轮结构的区别,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学生认识事物要抓本质,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视差异性。

  3、处理教材,灵活多变

  教材的顺序是先介绍定滑轮的定义,研究性质,而后是动滑轮的定义,研究性质,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划分并非学生自然的思维生成,于是我先让他们认识滑轮,再来区分两者,认识过程更加顺其自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不足之处

  1、时间过于仓促。

  学生由于*时亲自动手操作不多,因此器材的组装,测力计的校对,读数等都延缓了课堂的教学速度。

  2、新理念与新课堂的衔接还有待磨合。

  本节课中,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经历探究过程,实事求是的得出了拉力的数据,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对滑轮作用的理解,这是我设计的初衷,但也正是这一点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课堂出现了前紧后更紧的局面,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科学学*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静下心来想一想,随着学生提问积极性的提高,老师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我们科学老师不能只“教教本”,还要学会“用教本教”,不能只“备教本”,还要“备学生”,这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材,思考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意外,包括学生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老师的知识面还要进一步拓宽,教师不能做“一桶水”,而应该是水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要求我们教师终生学*。只是老师一个人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我在鼓励学生提问的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发现并提出问题后并尝试解决问题,能获得巨大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提问的兴趣和质量,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我在今后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①课堂问题尽量当场由师生讨论后解决,解决不了的布置学生课后了解,找到答案后展示给学生,并对善于提问和积极解决问题的学生予以表彰,提高学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②鼓励学生写科学日记和科学小论文,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和魅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对于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我课后请教了其他科学老师,才豁然开朗,原来动滑轮在受力时会滚动,力臂大小会随之调整,所以不会出现像两人提水时用力不均的情况,当然这是在不计绳子的摩擦力的情况下,嘿,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滑轮组一课的教学我在课堂上还是有所欠缺,唯一的遗憾是实验材料不够没能做多组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过程。

  如果放弃了多组滑轮组的实验操作,那势必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一组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操作。根据实验盒内的材料要装一个滑轮组是能完成,但是跟书本上的装置略有一点不一样,为了看看检测学生的能力,我让学生自己看着书本上的装置,然后从实验盒内选取相应的材料来进行操作,通过课堂实践有一半的学生能完成这个装置,这一过程花费的时间稍长一些,*7分钟,但我觉得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是有所提高的。

  在课堂的最后我分析了上学期学生人人都玩过的科技实验演示工具——“拔河比赛”(向杭州市科技馆借用了8套大型的科技演示器)。它实际是利用动滑轮的原理来制造的。我让学生画出拔河的两根绳分别是动滑轮的哪些部分,这就难倒了学生了,只有几个学生能画出这个装置,最后把这幅图分析给学生听,学生听了之后“哦……”了一声,豁然就明白了其中的原理(这个效果是很好的)。


《定滑轮和动滑轮》科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5)

——学滑轮作文 (菁华5篇)

  大家都会溜冰吧!可是夏天穿溜冰鞋溜冰,不一会脚就会被里面的海绵垫捂的受不了,遇到危险有时还不能及时躲开,只能听天由命,一不留神两个脑袋还会碰到一起----撞开了花。后来又流行了滑板,滑板要方便些,遇到危险实在躲不开,双脚跳下来就可以避免相撞了,缺点就是不太好学,要苦练十几天,掌握了*衡才可以。在红星广场可以看到许多人都在玩滑板,有些人还会玩些花样。我常常想,不久会是什么来替代滑板呢?

  大妈妈和雨婷这次去上海玩,看到很多小孩在路边手拉着手,踏着两个轻巧的“风火轮”,快乐地飞来飞去,好学而且安全,雨婷吵着要玩,大妈妈就买了两双送给了我们。

  晚上我们约好在广场见,穿上滑轮我们便开始练*了。一开始我们总是站不住要倒,不过只要前脚跟往地上一站就可以避免受伤害了。渐渐地,我们便掌握了要领,可以*衡的滑了。后来我们也可以在广场上“飞”了,一道道五彩的光从鞋底射出。这些光把夜晚的广场衬托的格外美丽。

  我想,滑板终于被流行甩了,什么时候滑轮也跟我们说88呢?

  记得,我四年级的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父亲给我买了一双轮滑鞋带我到公园里学滑轮滑,我心里相当的高兴,恨不得现在就穿上鞋子留上一圈。

  当我到公园时,看见有一些和我差不多的小朋友也在滑轮滑。有的蹲着,有的扶着栏杆,还有的像燕子一样飞过,有的像舞蹈明星在跳芭蕾舞,还有一些可能害怕战战兢兢的小心动着脚步,我看着心里非常的激动,也连忙换上鞋子。哎,这鞋子真重啊,我很开心的滑向广场,可是还没站稳,两脚就不由自主的向前滑,身子一仰,手向后甩了一圈,就来了个仰面朝天。真痛啊。心里想着:“真后悔,一边摸着屁股,一边想着不该来。”

  爸爸好像看出我的心思忙着对我说:“学做一件事就应该把这件事学会,不能半途而废,摔倒了是常事,多摔几跤,就学会了。

  爸的'这翻话我好像明白了,便站起来扶着栏杆看会滑的人滑,我发现他们都是两脚**成“八”字形滑行时总把重心放到两条腿上。我看准了就大胆的学者他们的动着滑,我不顾一切,跌倒了,爬起来,在跌倒,又爬起来,屁股都跌青了,我依然继续学者。

  时间差不多了,我成了灰人,衣服上全是灰,屁股也摔地非常疼,但是我心里非常高兴,因为我又学会了一向本领。

  学会了滑板,爸爸奖励给我一双滑轮鞋,是粉色的,我非常喜欢!

  刚开始我穿着滑轮鞋坐在地上不敢起来,一站起来,两脚就不听使唤地分别向两边滑去,吓的我又赶紧趴下,爸爸就把我扶起来,我只好呆呆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于是,爸爸就给我讲了一些关于滑滑轮的技巧,鼓励我继续滑,我就拉着爸爸的手走了几下,感觉比较稳当,就自己练*,刚开始两只脚下敢离开地面,滑得一点都不好,慢慢的`,我摸索到了技巧,越练越熟,不到一个小时,我就滑得比较得心应手了。

  学滑轮比学滑板简单多了,而且我现在已经滑得很好了,可以一边滑一边快捷地捡东西,还可以单脚滑。

  我带着头盔、护膝、护腕和护手,滑着滑轮,像个威武的小勇士,我要争取练得更好。

  我*时活泼,好动。总是嚷着叫妈妈给我买很多玩具。

  我家里有一双轮滑鞋,这是我经过努力学*而换来的.奖品。你们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会要轮滑鞋不要更好的东西呢?因为在我家隔壁的一个小女孩她有一双轮滑鞋天天在那玩。我看着十分羡慕。所以我才叫妈妈给我买的。

  买来的第一天,我就忙换上鞋子准备滑轮滑了。可是我刚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就"啪”得一下摔了个狗啃泥,摔得我疼极了,别提多狼狈了。在朋友的搀扶下,我摇摇晃晃地从地上起来。艰难得走出门口。没划几步我因为身体不*衡又啪地摔在了地上。我当是真后悔买了这双鞋。但毕竟是买了。我想过一下就会学会的。可我万万没想到更苦得还在后头。我因为想快点学会就去请教我的邻居小朋友。她说:学轮滑要先学会走,会走了,*衡就掌握了。”说完叫我围着房子绕一圈。我站起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感觉还好。等我绕完了,她又叫我试着划一下。可说来容易做来难,我的脚刚伸出去,轮子就不听使唤得一起滚了。我啊地一声后倒在了地上。后来我逐渐掌握技巧,有点会划了,就叫来她看我划。没想到轮子在这个时候就像跟我做对一样一会儿向前滚,一会儿向后滚,一会儿向左滚。让我摔了好几跤。大家哈哈大笑,我也苦苦地笑。

  但是我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学会了,虽然有时还会跌倒,但速度还是很快的。

  我想,什么是只要不断的努力总会成功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学校操场上出现一项新型运动——滑轮。一群戴着头盔,戴着护膝,穿着滑轮鞋的小孩在操场上滑着。他们的动作是那么潇洒,是那么自在,那么优雅……我看着、看着,心里不觉痒痒的。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便替我报名参加了这个体育项目。

  我怀着兴奋而又好奇的心情来到操场上第一堂课。在教练的帮助下我穿戴整齐了。谁知还没等我站稳,我就摔倒了。我顽强地爬了起来,可是没滑几步,“扑通”一声,我又摔了个手脚朝天。“唉,看来学滑轮并不简单呀!”我有点泄气了。教练似乎看出我的想法,走过来对我说:“刚学滑轮时,摔跤可是家常便饭。不过只要你掌握了滑轮的技巧,你就不会在摔跤了……”听了教练的一番话,我身上仿佛有了一股巨大的力量。我用手按住地面,艰难地站了起来。我按照老师的指导,先放松身体,然后弯下腰,双手随着步伐协调地摆动。一步、两步、三步……我终于能自由地滑动了。尽管这堂课上我还摔了很多次,可我没有气馁。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站起。我知道这还仅仅是起步,与别的队员相比,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我暗下决心,我虽然学得晚,但我一定要尽快追上他们。

  有了这种动力,我开始苦练滑轮。我除了坚持一周上好两堂课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练*,五一长假期间,别的队员在休息、旅游时,我也照常坚持。我一边练*,一边琢磨。因为只有苦练加巧干,才能事半功倍。

  滴滴汗水终于有了今天的收获。瞧!运动场上的.我滑得多轻快,如同一只蜻蜓在飞跃;滑得多优美,好似一只天鹅在曼舞。我不会就这样满足的,我要像许许多多国家级运动员一样,穿着漂亮的衣裙,在世界级的溜冰场上一展风姿。


《定滑轮和动滑轮》科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6)

——学滑轮滑鞋作文 (菁华5篇)

  以前我看到许多人在滑轮滑,我十分羡慕他们,直到我七岁那年的一个周未,爸爸说要带我去南湖滑轮滑。

  听到了这个消息我非常兴奋,到了南湖广场我看到有许多人在滑轮滑,有三四十岁的成年人和一些三四岁的小孩子,我刚穿上轮滑鞋,连站都站不稳,心想:“这东西只有四个轮子,能站稳么?”我先扶着墙慢慢向前滑行,然后我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块石子就一下子摔到了,爸爸走过来把我扶起,然后对我说:“我来教你怎么滑吧!”爸爸扶着我一点一点地向前走,但还没走多远我就对爸爸说:“让我自己试试。”说完,我就开始向前滑,爸爸刚说了声“注意”,我就一下子摔倒了,坐在了地下。爸爸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刚开始,先要站稳,两脚分成“八”字形,身子稍稍下蹲,降低重心,然后再慢慢前行。”我照着爸爸给我说的样子做了起来,果然再没有摔倒。我的胆子大了些,溜着溜着,加快了速度,不料,动作要领错了,左脚伸的太长,右脚没配合好,“嘭”的'一声,我重重地摔在地上。手掌在坚硬的地上擦掉了一大块皮,痛得我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我咬着牙,忍住要流出的泪水,又继续练*。

  我非常喜欢轮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多练*。

  有一天, 我看见一群人在楼下滑轮,看到他们自由自在地滑着,我也很想玩,就缠着爸爸也给我买一双。第二天,爸爸果真买回一双,我真是开心极了!

  刚开始学滑轮时,我迫不及待地穿好鞋,站了起来。没想到竟然摔了个底朝天。我不服输,又站了起来,先把脚稳住,然后扶着椅子,一步一步地走着。我突然一松手,想自由一会儿没想到太着急,又摔了。顿时,我的心里出现了两只小精灵。一只说:“放弃吧,这也太难了!未来学不成的是你!”另一只连忙说:“别听他的!事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我想:对,我一定能成功!

  于是,我站了起来,并按照爸爸说的方法去练了起来。我两脚形成八字形,**来;身体不向后仰,要向前倾,膝盖略微弯曲……我扶着椅子,一步一步地练起来,过一会儿,我提高了练*难度,在有障碍的地方扶着墙,一步一步缓缓地走着。我想:哈哈,原来提高难度更容易!我不禁松开手来,不料,又是一个狗啃泥。但我并没有灰心,爬起来,继续练*。我轻轻地推着椅子,一遍一遍地练*,然后逐渐松开手。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学会了滑轮。

  学会了滑轮以后,我一有时间就到楼下玩。我的滑轮技术越来越好,经过的人见了都赞美道:“这个小朋友滑得真棒!”每当听到他们的夸奖,我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心想:原来不会时,以为非常难,没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就会了!

  学滑轮既锻炼了我的协调能力,又磨炼了我的胆量。通过此事,我懂得了凡事只有不怕苦,才能成功!

  每当我看见那一双积满灰尘、发黄的轮滑鞋,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第一次学轮滑的经历,这个事情曾在我成长的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得那时候我们这幢楼有一个会轮滑的小姐姐,每天晚上吃完饭之后就会到楼下小公园来轮滑。看着小姐姐像风一般地围着公园轮滑,我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冒出一个念头,我也要学会轮滑。

  我和妈妈来到轮滑体验馆,信心十足地穿好了护具和轮滑鞋。我双手扶着墙滑走虽然艰难但是并没有摔跤,我心想难道就那么简单吗?想着想着我放开双手人,以为就要成功学会轮滑了,这是上帝却给我一个超级大反转,只听啪的一声,我摔了一个嘴啃地。这一跤可摔得我哇哇大叫。这还不算狼狈,更狼狈的是,由于轮滑鞋对我来说实在太重,我都无法独立站立起来。不过我个性好强,不想让人看见我这副样子,所有没有向妈妈求助,但是最后我还是求助妈妈把我扶了起来。我又开始了练*,过程中摔了无数次。不过为了完成学会轮滑,每一次我都坚强的站起来。有几次我想放弃了,可一想到学会轮滑那个威风凛凛的样子,我又继续练*。

  最后,我总算学会了轮滑。你看我把手放在背后,双腿弯曲,就像哪吒一般,左右左右飞速行驶。

  这个经历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背后有看不见的汗水、泪水,但是只要努力梦想能成真。

  我*时活泼,好动。总是嚷着叫妈妈给我买很多玩具。

  我家里有一双轮滑鞋,这是我经过努力学*而换来的奖品。你们可能会问我为什么会要轮滑鞋不要更好的东西呢?因为在我家隔壁的一个小女孩她有一双轮滑鞋天天在那玩。我看着十分羡慕。所以我才叫妈妈给我买的。

  买来的第一天,我就忙换上鞋子准备滑轮滑了。可是我刚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就"啪”得一下摔了个狗啃泥,摔得我疼极了,别提多狼狈了。在朋友的搀扶下,我摇摇晃晃地从地上起来。艰难得走出门口。没划几步我因为身体不*衡又啪地摔在了地上。我当是真后悔买了这双鞋。但毕竟是买了。我想过一下就会学会的。可我万万没想到更苦得还在后头。我因为想快点学会就去请教我的邻居小朋友。她说:学轮滑要先学会走,会走了,*衡就掌握了。”说完叫我围着房子绕一圈。我站起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感觉还好。等我绕完了,她又叫我试着划一下。可说来容易做来难,我的脚刚伸出去,轮子就不听使唤得一起滚了。我啊地一声后倒在了地上。后来我逐渐掌握技巧,有点会划了,就叫来她看我划。没想到轮子在这个时候就像跟我做对一样一会儿向前滚,一会儿向后滚,一会儿向左滚。让我摔了好几跤。大家哈哈大笑,我也苦苦地笑。

  但是我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学会了,虽然有时还会跌倒,但速度还是很快的。

  我想,什么是只要不断的努力总会成功的。

  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去滑轮场学滑轮。我换好鞋子之后,老师扶着我来到了滑轮场中间的地毯上,当时我紧张得发抖。

  老师叫我们先在地毯上走步,并且让我走在最前面。走了几分钟后,有的小朋友说我走得太慢了,催我快点儿,我被逼得越走越快。在练的过程中我跌了很多跤,虽然有护具,但很多地方也跌疼了,尤其是屁股。每次跌倒后我都自己爬起来了。那时正好是七月最热的时候,练了一小会,我便满头大汗。汗水不知不觉把我的衣服湿透了,眼睛里已经分不清是泪水还是汗水。妈妈看了很心疼,让我歇一歇,我却只喝口水又开始练起来。

  仅仅一节课,我就能在地毯上走得很稳了,第一次滑轮让我又辛苦又有很多收获。

  点评:文章采用了顺序的方法,描述了“我”第一次滑轮的情景,主要是通过不断地练*突出练*的辛苦,但是,文中叙述详略不当,像“走了几分钟后,有的小朋友说我走得太慢了,催我快点儿,我被逼得越走越快”类似的句子,没必要说明。


《定滑轮和动滑轮》科学教学反思3篇(扩展7)

——科学活动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让幼儿用嘴巴尝一尝不同的东西,从而在品尝中体验感知酸甜苦辣咸等各种味道。

  为了能让活动顺利的开展,首先,我为各种味道找到了与之相对应的几种东西——酸的醋、甜的糖、苦的咖啡、辣的辣酱、咸的食盐。为了孩子们在品尝时能更卫生,我给孩子们每人准备了一把勺子。

  活动开始了,我首先出示了白白的糖。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我手中的东西给吸引了。有的说“那个白白的是糖”,也有的说“白白的是盐”。可见这一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而且也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当孩子们被我问到“怎么才能知道白白的东西是盐还是糖”时,有人就说“可以用嘴巴尝一尝,糖是甜甜的,盐是咸咸的。”可见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于是,我让孩子们每人拿着自己的小勺子勺了一点我手中白白的东西并品尝了一下。在品尝过后,有的孩子马上就说出了自己的品尝感受“老师,甜甜的,这是糖。”接着,我又让孩子们依次的品尝了其他的几种东西。苦、辣、酸等几种味道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品尝食盐时,也许是因为食盐的浓度太高了,很多孩子在品尝过后都说是苦的。另外,活动中我让孩子们一一品尝几种东西,尝一种说说感受的方法,虽然浪费时间,但是它能使幼儿的印象更深刻,也能增强他们的记忆力。

  在孩子们感知了酸甜苦辣咸这几种味道后,我又请他们分别回忆了自己*时生活中还吃过哪些酸(甜、苦、辣、咸)的东西,孩子们都踊跃的回答着老师的提问,可见对于味道他们的生活经验还是很丰富的。

  最后,通过老师的归纳总结,让孩子们懂得了小嘴巴的作用以及我们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小嘴巴。

  活动虽然看似顺利的结束了,但是整个活动过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活动过程中我采取了让孩子们直接品尝盐、糖、醋、辣酱来感知不同的味道,这导致了孩子们在品尝盐后并没有如预期的说出咸味,而是说出了苦味。如果我事先能自己品尝一下就能发现单单品尝食盐确实是苦的。所以以后在开展科学活动前,我们除了要准备好相应的材料,而且自己最好能在活动前亲自尝试一下,从而能让活动开展的更顺利。

  另外,由于本次活动中老师在让幼儿尝试每一种东西时都是自己亲手拿着让他们一个个用勺子舀了以后再品尝,所以导致了活动的时间有点长,以后再开展此活动时老师可以适当的放手,在每组上放一份品尝的东西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取用。最后我想说的是,孩子们一下子品尝这么多种味道,到后面可能会影响舌头的辨味,因此在每尝过一种东西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先喝一口温开水漱漱口再品尝另一种东西,这样孩子们对于各种味道的感受或许能更清晰、更深刻。

  比较多少是小班上学期的一节科学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掌握“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出物体的多少。活动前准备充分,不但有多样的教具还给幼儿准备多种操作材料方便幼儿进行操作、掌握。现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

  一、语言描述欠条理。

  活动开始,教师用小猫钓鱼的情节引起幼儿兴趣,第一只小猫钓了2条鱼,第二只小猫钓了三条鱼,问一问谁钓的多。(一一对应摆放教具)大部分孩子都能很快的说出谁多谁少。“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孩子们只能回答出这个是两条,这个是三条。接着教师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一对应的方法,理论性的小结似乎不能让孩子们理解,于是转换了语言的描述,用“找朋友”的游戏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理解一一对应,只有一条小鱼没有朋友,所以第二排的小鱼比第一排的小鱼多。

  二、操作材料应简单有效。

  为进一步使幼儿掌握一一对应的方法,活动前准备了多种材料:蘑菇、雪花片、五角星、小红花。多种材料摆放在桌上,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摆放,但是活动中出现了小小的混乱:物品较多幼儿摆放起来不方便,雪花片等玩具吸引了孩子的注意,不能根据教师的要求去比较蘑菇与小红花的多少。活动后反思,可以为幼儿提供两种材料,种类不在多,实用就好,为的是达到一一摆放、一一对应比较的目的。

  活动过程中孩子充满兴趣,能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能够说出“谁多、谁少、一样多”。当然还有孩子们精彩的回答:延伸活动中翻看《幼儿用书》,分辨谁多谁少,“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小花多还是小碗多?”回答:“小花多……”“怎样才能让小碗和小花一样多?”回答“放上一个大虾……”哈哈,对呀这样也叫一样多,个数相等嘛;“怎样让蝴蝶和苹果一样多?”回答“飞来一只蝴蝶……”孩子的想象是很丰富的,像一本美丽的童话书,原来科学活动会这样有趣。

  《海洋世界》是大班的一个科学活动,首先运用多媒体《海底总动员》的视频激发幼儿对海洋世界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大海这个庞大的世界里,它的隐藏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当小朋友问我海洋里的某种鱼是什么鱼时,我一时也说不上来,于是我就让小朋友先猜猜,接着我们就一起上网查资料,课后我感觉我的知识太少,对活动的掌握不是很熟练,所以教师首先需要丰富知识。因而我也给幼儿观看幻灯片《海洋世界》,让幼儿边看边听,了解了很多有关海洋世界的知识。最后我让幼儿看看海洋污染的严重后果,萌发幼儿爱护环境爱护大海的情感。

  本次活动取得的效果是

  1.境创设好,导入自然(观看《海底总动员》),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课件生动形象的展示海洋世界的美丽,幼儿能直观的了解海洋环境,并认识海洋动物。整个环节鼓励幼儿探索,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2.教学中,通过观察、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自主地探索动植物们的生长特点,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3.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情境体验、自主学*、多种游戏等等,使幼儿始终在一种愉快、舒展的状态中学*;

  4.让幼儿感知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萌发了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反思活动存在的不足:

  1.教学评价形式单一,主要表现老师对幼儿的评价,而忽略了幼儿的自评和互评;评价侧重于对教学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评价。

  2.应该丰富自己对海洋的知识,了解一些动植物的名字特征及生活*性。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