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实用的草原教案集锦十篇

日期:2022-10-26 00:00:00

实用的草原教案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原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原教案 篇1

  教案准备

  1、斑马的图片。

  2、图画纸、炭铅笔。

  教案过程

  一、出示斑马的图片,请幼儿观察斑马的外形特征,向幼儿提问:

  1、斑马的外形有什么特征?(身上有黑白的条纹。)

  2、斑马身上的黑白条纹有什么作用?

  (一种说法是,在日光和月色的照射下,斑马的条纹可以将斑马身躯的轮廓打乱,使其形状变得模糊,不易被天敌发现,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另一种说法是,当斑马群奔跑时,斑马的花纹会让袭击者眼花缭乱,从而放弃追捕。)

  二、请幼儿利用炭铅笔,在图画纸上绘画斑马。

  教师可介绍炭铅笔是绘画和素描的工具,并示范使用炭铅笔的技巧,例如怎样控制手的力度,绘画出不同粗细和深浅的线条。

  三、教师可指导幼儿先画椭圆形作为斑马的身体,然后画四条腿和蹄子,再画脖子和头部,最后才画身体上的黑白条纹。

  四、幼儿可丰富画面,例如两只斑马在吃草、斑马在草原上奔跑等,为图画设计丰富的背景。提醒幼儿不要用手磨擦线条,以免弄脏画面。作品完成后,教师可将作品喷上定画液作保护,防止炭粉脱落。

  五、请幼儿描述图画中的故事,并把作品展示在展览角中,供幼儿互相欣赏。

  教案建议

  教案前在美工区投放炭铅笔,可让幼儿使用炭铅笔随意绘画,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熟悉材料。

  分享一下教案需要用到的关于草原上的办法图片展示:

草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写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藏北草原的景美,人美,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品味藏北草原之“美”,体会作者对藏北草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

  一、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藏北草原。

  2、你们对“藏北草原”了解多少?

  3、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收集的相关信息。

  4、再让同学们谈体会。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字的情况。

  3、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整体感知,师相机板书。

  5、请你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6、指名回答:

  7、师小结:第1自然段、2——6自然段、7——8自然段。

  三、深入学*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第一段,体会情感。

  2、指名读,师相机指导。

  3、采取多样的读书方式要读,读中进行体会。重点句子“这就是我的故乡,我深深爱着的藏北草原”。

  四、练*本课生字,进行书写。

  第二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

  一、通过朗读引入本节课的学*。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师:“我深深爱着藏北草原”,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藏北草原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请只有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划下来。

  二、深入学*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1、指名读2——6自然段,思考:这几个自然段集中写了藏北草原的什么特点?

  2、再读,把能表现草原“温柔之美”的语句和词语圈出来,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3、同座位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4、指名反馈。

  5、指导朗读“阳光下,绿绿的草地闪着迷人的色彩。最吸引人的是那雪白的羊群……吃着嫩草。”

  “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绿的生命中……在草地上飞舞。”

  再引导读重点语句。

  6、小结:是啊,这绿绿的草地,雪白的羊群,飘香的酥油茶构成了这藏北草原独有的美景。难怪作者不禁心中赞叹“美啊!实在令人兴奋”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

  7、师:“我欢呼、我兴奋、为故乡,为我的藏北草原”藏北草原不但自然风光美,草原上的人们更美。他们勤劳好客、勇敢善良,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师和同学们齐读7——8自然段。

草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读式、感悟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5课(板题:草原的早晨

  读题)通过上一堂课的学*,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和热闹,也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和词语,谁来和这些朋友们打一下招呼?(出示词语)

  草原 打破 宁静 鞭声 黎明 铺满 新绿 羊儿

  圈门 无边 牧民 跨上 骏马 远处 飘动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早晨的迷人风光和牧民们幸福欢乐的生活。

  二、学*课文

  (一)、学*第一自然段

  过渡:黎明前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1、(出示图片)观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黎明前的草原怎样呢?(很静)

  2、(播放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鞭声)

  3、勤劳的牧民们起来了,甩响了牧鞭,这响亮的鞭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草原醒来了,变得热闹起来了,小朋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4、让我们来听听:(播放动物叫声)

  小结:醒了的草原真是热闹非凡,想看一看此时的草原吗?

  5、观看图片(可适当解说)交流:你觉得早晨的草原怎样?(板:美)

  6、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嫩绿的)草多不多呀?(多,到处都是)

  小结:是啊,春天来了,草原上的小草都冒出了新的嫩芽,而且到处都是,像给草原铺上了一层绿绒绒的地毯,所以书上说是怎样的草原醒来了?(铺满新绿)让我们把镜头拉*,看看这些嫩绿的小草吧!(看图)

  7、(出示第一段)草原的早晨多美呀、多热闹呀、多有生机呀!谁能读好这一段?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过渡: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睡了一晚的羊儿也醒了,它们此时在干什么呢?(板:羊儿)

  (二)、学*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2、(简单交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可爱的羊儿吧!(出示图片,观看。)

  交流:羊儿多不多呀?(板:多)

  出示第一句话: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羊儿很多?(你真会读书)这么多的羊儿,它们是怎么出来的?(有的羊儿跑出来,有的羊儿跳出来,有的挤来挤去,有的。)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涌出了圈门。(涌出闪烁变色)

  3、看得出来,羊儿们都急着要出圈门,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吗?(交流)

  4、想着马上就可以吃到鲜嫩可口的小草,羊儿们心情怎样?(板:欢)你从哪个词读出了它们的高兴?(蹦跳、奔向闪烁变色)

  5、指导朗读:谁能读好这一句话呢?先自己练一练,等一会读给大家听。(自己练读、指读、齐读)

  6、其实,我们小朋友也有这么快乐的时候,看看下面这幅图,你会把空填起来吗?(填空练*)

  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羊儿们的欢乐。

  7、看着羊儿们一头扎进无边的草原,牧民们是怎么做的?(板:牧民)(交流)

  8、出示牧民图:你们瞧,他们跨上骏马,挥动鞭儿,追赶着这些欢乐的羊群,动作是那么的熟练、潇洒。

  9、(出示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特别要把这两个红色的词语读好,读出牧民的勤劳能干。(指名读,齐读)

  (三)、学*第三自然段

  过渡:*看草原,它是多么热闹啊!现在让我们从远处看看草原,它是怎样的呢?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声音)

  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指图述:你们看这些羊儿,这儿一群、那儿一群、这边一群、那边又是一群,真多呀!这就叫一群群。你们看,它们多么像(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这些草地上的白云怎么会飘动呢?多么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小朋友留心,也可以找到这样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看:(出示图片,完成比喻句填空)

  4、小朋友,刚才你们还听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样的歌声?(根据情况可再听一次)(交流)

  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见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

  5、听着牧羊人优美的歌声,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高兴)为什么?(羊儿多、家乡美生活幸福)板书:乐

  6、谁来读第三段,让大家欣赏草原的美景,分享牧民的喜悦。(指读)

  (四)、配乐朗读全文

  1、感情升华:小朋友,课文学完了,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交流)那就让我们来赞一赞吧(回到课题:草原的早晨真美呀!)现在请大家在音乐声中,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和快乐读出来吧!

  2、配乐齐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再次欣赏草原美丽的风光(出示图片)

  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大草原,让它成为我们心中一份美好的记忆。

  2、草原确实美丽,令人神往,是许多歌唱家歌颂的对象,著名的蒙古歌手腾格尔就把这称为天堂,用他那浑厚粗犷的歌音唱出了草原的美丽、迷人,让我们来听一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新课。(播放《天堂》)

  附板书:

  5草原的早晨(美)

  羊儿(多欢)

  牧民(乐)

草原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按由远到*的顺序观察图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大草原美的风光。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计算机。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出课题

  1.伴随着悠扬的草原乐曲,播放图片。配合课文内容的大草原的美景:蓝天白云、满眼绿色、牛羊成群、野花盛开

  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的美景。

  3.草原上的音乐悦耳动听,草原上的景色更是美丽迷人。想去看看吗?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看图听配乐朗诵。

  边听边思考:

  (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们很美,很大?

  (2)图上有什么?

  (3)牧民们在干什么?

  (4)羊儿怎么样?

  2.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

  铺满:看图理解。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三、自读课文

  1.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1)卡片抽读。小朋友,你认为那些词语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的吗?请你来当一下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好吗?

  (2)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领读几个长句子。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学*第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想象。

  2.学生自由说好象看到了什么?

  3.学生读第一段课文:请小朋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草原最美!

  4.指名读,其余的同学做评委。

  5.指导读好铺满新绿。让学生用画笔画出铺满新绿的画面,再读。

  6.充分诵读第一自然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处、远是做下包右上的字。教学处的偏旁夂,为折文。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导着重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六、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播放图片,学生观察羊儿和牧民心情如何。(欢快,高兴)

  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些词最能表现出羊儿和牧民的欢快,用不同的标记标出。

  4、学生说,师板书。

  羊儿

  涌出

  牧民

  跨上

  追赶

  5、观看图片,理解无边的意思。

  6、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读出草原的热闹广阔,牧羊人的愉快心情,羊儿的欢快活泼。

  三、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羊儿越跑越远,远远望去,草原的早晨是什么样的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远处有什么?(板书:像白云)课文中把沿儿比成了什么?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3、多媒体播放《草原牧歌》。谁说说这是怎样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这么美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有个词叫(板书:回荡)

  5、指导读书,比一比,看谁的读书声像牧羊人的歌声那么美,那么响亮。

  四、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指导背诵。

  五、播放音乐,学生尽情表演

  学生听着蒙古乐曲,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表现扬鞭催马,有的表现骏马飞奔,有的表现河边遛马,有的表现牧羊人放羊按自己的想象尽情地创造。

  六、拓展练*

  尝试说一说《学校的早晨》

草原教案 篇5

  课题: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的: 1、 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2、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自编动作表演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声练*。

  3、唱一唱,动一动。

  4、复*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2、编创与活动:

  (1)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三、结束部分:小结。

草原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草原上的鹰是人们的好朋友,人们从鹰的活动中能得到不少信息。

  2、能认真听录音,按提供的要点记住录音的主要内容,能选用提供的词语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指导学生仔细看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揭示课题。

  (二)

  指导学生学*课文,明确本次听说训练的要求。

  1、集中注意力听录音,边听边记边思考。

  2、能根据提供的要点和词语记住主要内容并说一说。

  (三)

  进行听说训练。

  1)、第一遍听录音,回答课后两个思考题。

  交给听的方法:集中注意力听,边听边思考,可以把重要的词语记在书上。

  指导学生读一读课后第2题中的思考题。

  听录音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

  指导学生读一读课后第3题中录音的要点,看看那位同学答得完整,再把这两个思考题完整地说一说。

  2、第二边听录音,要求学生能按课后第三题提供的要点记住录音的主要内容。

  听之前,指导学生读读课文第三题的要求和提供的要点。

  听录音后,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根据要点回忆录音的主要内容,然后逐条进行复述。

  3、指导学生选用提供的词语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读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根据第三题中的要点把这些词语按内容进行分类。

  讲第一个要点的:盘旋、飞翔

  讲第二个要点的:狂风翻卷、沙尘滚滚、拳头大的冰雹、劈头盖脸;月亮高挂、清风阵阵、长鸣。

  指导学生选用提供的词语,选择录音中的一个要点说说。

  选用提供的词语,把3个要点连起来说说录音的主要内容。

  (四)把这个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

  盘旋、飞翔

  狂风翻卷、沙尘滚滚、拳头大的冰雹、劈头盖脸;月亮高挂、清风阵阵、长鸣。

草原教案 篇7

  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情况,学*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

  1.学*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 ) 俊( ) 竣( ) 限( ) 驰( )

  峻( ) 唆( ) 梭( ) 垠( ) 弛( )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

  缔( ) 荼( ) 藐( ) 怀( )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二、学*第一段

  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学*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七、总结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教案点评:

  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访问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然后借助录音、录像、图片,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逐段领略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教学的重点放在: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草原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几天来,我们跟着春姑娘游了风光秀丽的太湖,逛了花儿盛开的梅花山,认识了顽强生长的春笋,了解了不同状态的雨点。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新的地方。

  2.板书课题:5

  3.解题。

  (1)学*生字原。

  ①指名呼读音节yuan。。(复*整体认读音节)

  ②教学厂字头。

  ③指名说说怎样记住原。(引导用熟字记忆)

  ④谁能用原组成另外的词?

  (2)师述:

  大草原是我国西北边疆地区放牧的地方。那里风光非常优美,那里的人民特别勤劳。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那里的景象更不一般,尤其是在春天的早晨。下面请小朋友们看图。

  二、引导看图,教学部分生字词

  1.出示幻灯片。(图片内容:草原无边无际,绿草如茵。*处,羊儿涌出圈门,牧民跨马追赶羊儿;远处,羊群与白云相连)

  2.看图听配乐朗诵。

  边听边思考:

  (1)从图上看,你觉得草原怎么样?从哪儿看出它很美、很大?

  (2)图上有谁和什么?

  (3)牧民们在干什么?

  (4)羊儿怎么样?

  3.讨论上述思考题,相机进行词语教学。

  无边:形容很大,没有边际。(看图理解)

  无与元比较字形。

  铺满:指名拼读音节,举例理解。

  牧民:专门从事放牧的人。

  牧:教学牛字旁。

  民的笔顺是 。

  要求学生用民扩词。

  骏马:指名拼读音节jun。骏马指好马。

  远处:指名拼读音节yuan chu。

  强调”远”。是整体认读音节。”chu”是翘舌音。

  远与运比较。

  处与外比较。

  引导学生用这两个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要求:碰到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把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练几遍,一直到读通顺为止。

  2.检查自读情况。

  (1)卡片抽读啪、打破、欢乐。

  (2)指名试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领读几个长句子。(第1自然段的第二句,第2自然段)

  提醒学生注意停顿的地方。

  四、写字

  处、远是左下包右上的字。教学处的偏旁 ,称为折文。

  原是左上包右下的字。

  引导学生分析田字格里的字,要求把结构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强调读准民、处)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①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你从哪儿看出来的7

  理解词语:铺满新绿。

  (师述:因为冬天里,草原 一片枯萎,春天到了,小草发芽了。草原上又绿了,而且绿色铺满一地,所以说是铺满新绿)

  ②黎明和宁静是什么意思?

  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宁静:举例理解。

  ③黎明前就发出了响亮的鞭声,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牧民起得早,说明他们很勤劳)

  ④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随着鞭声的响起,草原上可能会出现马儿的叫声,牛儿、羊儿

  的喊声,大人、小孩的说话声,草原上顿时热闹起来。课文中说草原醒来了)

  ⑤看图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句意。

  (图上先出现宁静的、铺满新绿的草原,接着出现牧民的鞭 子,最后出现马牛羊人在活动的情景。与之相配的是舒缓低沉的音乐,接着是啪!啪!的鞭声,最后是各种动物的叫声和人的吆喝声)

  (3)指导朗读。

  2.细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

  羊儿 涌 奔

  牧民 跨 追

  (2)进一步理解第一句话。

  ①引导学生比较一只和一只只、旋。和涌、走和奔有什么不同。

  ②比较句子。

  羊儿涌出了圈门,奔向草原。

  一只只羊儿涌出了圈门,蹦跳着奔向无边无际的草原。

  指名读句子,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第二句话好,一只只、涌写出了羊儿的多,蹦跳着写出了羊儿的欢快,无边写出了草原的大,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明白、具体)

  (3)进一步理解第二句话。

  哪个词说明牧民的动作非常熟练?(跨上。、追赶说明牧民的动作熟练)

  指导朗读。

  3.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读后说说远处有什么。

  (板书:像白云)

  (2)课文中把羊儿比成了什么?

  一群群和一群意思有什么不同?

  朵朵可以改成一朵吗?为什么?

  课文中的飘动是什么意思?

  (3)看录像,体会意境。

  1录像内容:左天地相接的地方,羊群移动,野花盛开,绿草如茵,牧民的歌声在经久不息地回响)

  (4)指导朗读。

  二、作业

  1.练*写生字。(无、民)

  无和民都是独体字,书写要居中。

  2.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说说下列字的书写笔顺。

  无 民

  二、总结课文,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春天的早晨,草原上是什么样的?牧民们怎么样?

  3.指导背诵。

  (1)帮助学生理清线索脉络。

  时间线索:鞭声响起 草原醒来 羊儿出圈 群羊如云

  空间线索:醒来的草原 *处 远处

  (2)指导学生练*背诵。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写字

  打:引导学生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

  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欢:结合教学又字旁,注意末捺改点。书写时左窄右宽,左短右长。

  牧:左右等宽、等高。

  四、作业

  1.在书上描红。

  2.抄写生字词两遍。

  3. 口头填空。

  ( )的鞭声 铺满新绿的( )

  ( )的羊群 朵朵飘动的( )

  4.练*用飘动说一句话。

  附板书:

  5

  羊儿 牧民

  涌 奔 跨 追

  像白云 唱

草原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及新词,掌握1个多音字“蒙(měng)”,认读1个字。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中描写野花的句子。

  4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5引导学生介绍、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教学重点

  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像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草原的神奇美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在语文的学*中,游历过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欣赏过云雾缭绕的托木尔峰。今天,老师建议大家去领略一下锡林郭勒大草原的风光。谁有兴趣?好!我们出发!

  2、多媒体课件(剪辑过的配乐锡林郭勒草原风光)

  3、启发:谁愿意谈谈感受?

  4、师:看来,大家对锡林郭勒草原很感兴趣。让我们走*一些,来个*距离接触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各自轻声朗读

  要求:体会一下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讨论:锡林郭勒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师:虽然,草原留给我们的印象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字能概括出此时大家的感受,那就是草原很——美!让我们踏上草原,细细地用心欣赏它!

  三、细读感受

  (一)第一、二自然段

  1、请同学默读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可以边读边画。

  2、讨论:(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2)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是从哪个方面描写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3、板书(广阔美丽)(野草)(湖水)(野花)

  4、引导学生体会

  野草——广阔、茂盛

  湖水——稀少、神奇

  野花——鲜艳、清香

  5、重点句(高低不*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1)各自轻声读,体会

  (2)讨论:从哪儿感受到草原的广阔美丽?

  (3)句子对比:

  A高低不*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B草滩上,有一洼洼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光芒,就像镜子一样。

  师:你感觉哪句好?为什么?

  结合*时看的影视作品,说说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什么样?

  什么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为什么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4)启发想象:除了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还可能映出什么?

  师:想不想亲眼看看这广阔美丽的草原?

  6、多媒体课件(草原*景,配乐腾格尔所唱《天堂》)

  7、指导朗读

  (1)各自有感情朗读喜欢的句、段

  (2)指名读,评读

  师:谁有不同的读法?

  8、指导背诵描写野花的句子

  师:锡林郭勒草原不仅广阔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我们去感受它的生机与活力。

  (二)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讨论:

  (1)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锡林郭勒草原是欢腾的世界?

  (2)教师随着学生回答相机引导:这里写了草原上有什么?发出哪些声音?有哪些动作?

  (3)启发想象:除了这些,结合搜集的资料,说说我们还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板书(动物、人)

  4、指导朗读

  师:老师深深地被草原的活力感染了,你们呢?我们来师生合作朗读,再一次感受草原之美。

  四、总读感悟

  1、师生有感情朗读

  师读第一、三自然段,生读第二、四自然段

  2、小结:

  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简直是未来的作家和诗人!

  五、拓展

  1、多媒体课件(课文中的歌词)

  2、欣赏歌曲第一段

  3、自主创作第二段

  4、展示

  板书设计

  野草

  广阔美丽湖水

  野花

  16锡林郭勒大草原

  动物

  欢腾世界

  人

  北京小学

  李建

草原教案 篇10

  孩子们跃跃欲试,选定一部分同学到板前确定个人所画的内容。说说自己合理安排画面的理由。边欣赏边小组合作找出正确答案,代表汇报。培养孩子观察画面的确定方法。增强对蒙古族民族特色的了解。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孩子建立正确构图的好*惯。了解同龄人是如何表达自己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培养画面颜色的统一的*惯才艺创新

  设计草原艺术实践,提出作业要求:

  1、设计制作一幅以“美丽的草原”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手工粘贴、绘画等形式不限。

  2、创作时要构图饱满、要有疏密远*之分来体现草原的美丽。

  3、人景结合,处理好人景关系。

  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或马头琴曲。小组合作时要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合理的使用时间。运用大胆创新的理念,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美术作品。培养孩子们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美术创作当中。

  评价草原优秀作业展评

  1、自评

  2、互评

  3、师评

  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收获。评价他人作品的作品,找出优点,纳为己用。对创意新颖的作业进行重点点评。培养孩子们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好*惯。

  板书设计

  美丽的草原 (天堂)

  *景 人物 主色 深绿 浅绿 黄绿 挂图

  中景 毡房 篝火 浅蓝 天蓝

  远景 羊群

  背景 草地 蓝天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美丽的草原”为主题的教学内容,从小学语文版到音乐版,已经有很多年了,到了今天的美术版终于出炉了。回头看来,似乎这道“美丽的草原”是这样酿成的。

  一、主料---育人

  本课通过欣赏草原导入新课、赞美草原探究新知、设计草原才艺创新、评价草原各抒己见这四大板块突出一个字,那就是“爱”,用美术教育人,通过手工粘贴、线描画、水彩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丽的大草原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的热爱,对美术的热爱。

  二、配料---审美+创新

  美术是视觉艺术,我力求把这道菜制成视觉大餐。

  从欣赏视频草原美景,到我的板书,以及孩子们在黑板上的即兴作画,欣赏颜色鲜艳的同龄人的范品,每一步都为孩子们提供着视觉美感和心灵的震撼,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们想象和创作能力。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孩子们享受这着老师为他们提供的视觉大餐,激发内心与众不同的创意,小组合作的如此默契,将孩子们的创造性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品构图合理,主题突出,颜色搭配的符合自然常理,又有与众不同的创意,达到了将创新的理念融入到艺术实践当中。

  三、调料---趣味

  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恐怕离不开“趣味”做调剂,无趣无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情,实践证明,只有让孩子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本课中,通过欣赏草原、赞美草原、设计草原、评价草原这几个大的环节,设计出各种各样与草原有关的美术作品,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欲望,使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美术带给他们的乐趣。

  也许这道丰盛的“美丽的草原”大餐的分量还不足,只要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丝回忆,对于我来讲已经足够。我将继续努力,为孩子们烹制一道道美术佳肴。


实用的草原教案集锦十篇扩展阅读


实用的草原教案集锦十篇(扩展1)

——《安塞腰鼓》教案集锦十篇

《安塞腰鼓》教案集锦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塞腰鼓》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塞腰鼓》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一曲荡气回肠的《黄土高坡》声中,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黄土高原,学*第14课(读题安塞腰鼓)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赞叹安塞腰鼓的话?是那一句?(出示:“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好”)

  那么文章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安塞腰鼓的“好“?

  (场面、鼓声、后生、舞姿)

  二.感知“腰鼓”

  自主学*

  1.默读课文6-17自然段,分别在这四个方面中划出让你感受到安塞腰鼓“好”的句子,并在边上写写批注。

  小组合作:

  一读:在小组中朗读你划出的句子。

  二说:说说你的感受。

  三补充:互相补充

  三.情动“腰鼓”

  教师评价小组合作。

  首先让我们一起感受安塞腰鼓的场面。这一段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好”?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1.排比,有气势,鼓声激荡。(来,读一读,分享你感受到的气势)

  2.比喻,读一读这些用来打比方的词:有力量 有气势的东西,让人心潮澎湃。

  3.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什么?

  4.是的。读着这样激动人心的文字,我们的脑海里一定还原了这场粗狂豪放真实场面。我相信你们一定能看到更多、听到更多,谁能来试一试。

  课件出示:

  ______一样,是喧腾的鼓声;

  ______一样,是 ;

  5.多好的理解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争取读出这种气势来。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

  1.找出相对意思的词,理解对比的作用,体会安塞腰鼓的感染力;

  2.指导朗读,理解体会场面的火烈。

  此时的空气已不再冰冷,此时的阳光也不再恬静,此时的整个世界都亢奋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样的场面吧!

  看了视频,顾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心潮澎湃,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此时此刻,你想怎么称赞这腰鼓?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

  师过渡:安塞腰鼓不仅给人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在听觉上,更给人剧烈的震撼!在鼓声这一段中,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好”?

  ▲鼓声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好一个安塞腰鼓!”

  这种激情甚至把你感染了,从你的朗读中我们也感受到了

  1.为什么“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你怎样理解?(鼓声有极强的震撼力,撞击在观众的心上)

  多么奇特的想象。来,男生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2.仿写练*

  沉重的鼓声还会碰撞在哪里?用文中的句式来说一说。

  是啊!铿锵雄壮的隆隆鼓声,一锤又一锤、一波又一波的震撼敲击着我们心。让我们忍不住大吼一声:生齐: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的好不止于此,还好在那群击鼓的后生。

  ▲后生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1.从这一段中你感受怎么样的后生?(元气淋漓)

  “后生们的胳膊……” ,朗读体会,排比句式的气势;从“震撼、威逼、烧灼”三个词来理解体会后生们的生命力活跃而强盛。

  2.(师相机介绍黄土高原的生活)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土地,风沙、干旱,让很多地方寸草不生。然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后生们的,用他们的胳膊、腿、全身——!

  3.同学们,为什么这里不用敲击,而用搏击?

  是啊,

  黄土高原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用勤劳与恶劣的环境——搏击;

  他们住土窑洞,穿粗布衣,吞糠咽菜,他们用坚韧和顽强与命运——搏击;

  劳作之余,他们打起安塞鼓,唱起信天游,他们用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搏击。

  这样的土地养育了这样的后生,难怪作者说……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舞姿部分好在哪里?

  ▲舞姿:

  1.这是什么样的舞姿?(叹为观止)

  (充满了力量的舞姿、呼呼作想的舞姿……)

  所以这样的舞姿使人(战栗于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2.理解“叹为观止”的意思(因看到的事物美妙到了极点而赞叹)

  看到了什么?怎么样赞叹的?(齐读“好一个痛快了山河……”)

  3.齐读17小节(轮读的方式)

  是啊!当你置身于这样的火烈、豪放、壮观、叹为观止的景象下,人、鼓、声、舞都融为了一体,此时,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让我们一起读好第十七小节。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

  怪不得作者反复赞叹道:好一个安塞腰鼓!

  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刘成章通过各种修辞手法以及饱含激情的笔墨让我们领略到了安塞腰鼓和黄土高原人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再来赞一赞:

  “好一个安塞腰鼓!”

  读板书

  板书设计:

  火烈豪放

  好一个 震撼人心 安塞腰鼓! 比喻

  元气淋漓 排比

  叹为观止 反复

《安塞腰鼓》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学*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

  媒体设计:

  1.腰鼓表演的片断。

  2.课文朗读录音。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安塞,位于陕北高原,那里的腰鼓历史悠久,具有20xx年以上的历史。人们在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的时候都要演出腰鼓助兴。腰鼓手们由青年农民组成,在表演时,穿着古代将士的便服,或黄或红包头,素色衣服,显得整齐壮观。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可由几人或几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

  特别是1992年北京亚运会上一展风采,便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

  今天,你们想不想领略它的风采?感受它的魅力?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的片段后,学生谈感受。引入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二、检查预*。

  联系课文,体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忘情:不能节制自己的感情。

  狂舞:纵情的跳舞。

  闪射:闪耀,放出(光芒)

  火烈:像火一样热烈。

  亢奋(kàng):极度兴奋。

  晦暗(huì):昏暗,不明显。

  羁绊(jībàn):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碰撞:运动着的物体与别的物体突然接触。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烧灼(zhuó):烧、烫,使受伤。

  奔突:横冲直撞;奔弛。

  辐射(fú):从中心向各个方面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翻飞:上下或内外交换位置。

  淋漓(línlí):①形容湿淋淋往下滴。②形容畅快。

  三、朗读、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内容。

  (明确:“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就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2.师生齐读:

  (1)(1——4)一女,轻缓陈述。

  (2)(5——7中“狂舞中你的面前”)一男,短促有力。

  (3)(第七节中“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男女轮读,急速高昂。

  (4)(第7节末句——8节)男齐,深情赞颂。

  (5)(9——11)女齐,抒情而变短促再变一字一顿。

  (6)(12节)男齐,急促有力。

  (7)(13节)男女齐,慢、顿、响,重音在“好”。

  (8)(14节)女齐,常速。

  (9)(15节)男齐,常速。

  (10)(16节)女齐,常速。

  (11)(17节)男女齐,低缓,重音在“好”。

  (12)(18节)男女齐,有力赞美。

  (13)(19——21)女齐,深情,中速。

  (14)(22节)男女齐,渐高。

  (15)(23节)女齐,抒情。

  (16)(24节)男女齐,有力短促。

  (17)(25——27)男女轮读,重音在“愈捶愈烈”。

  (18)(28——30)一女,轻缓。

  3.划分结构:(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可分成三大部分。)

  一(1——4)安静的腰鼓。

  二(5——12)激昂的腰鼓。

  三(28——30)静寂的腰鼓。

  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①(5——13)宏伟的场面。

  ②(14——17)雄壮的声响。

  ③(18——22)击鼓的后生。

  ④(23——27)奇丽的舞姿。

  4.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美,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有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四.朗读、品味。

  1、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①让学生齐读第6段。

  ②教师示读(将大家刚读的内容改成另一种文学式样——诗)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③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的内容。

  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在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

  生活和梦幻

  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④分小组反复替换朗读。

  2、评点式朗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师: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挣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合谐。我们重点品读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力量相辅相成的。

  ①划出文中明确提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明确:“容不得……一股劲”。

  ②从句式特点和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

  句式特点: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

  前后呼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思想内涵:这里写出了陕北高原人们性格特征是粗犷、豪放的。

  ③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1)从用词方面说:

  A、“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B、“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C、“这腰鼓励,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2)从句式上说:

  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情”“没命”用得好,好中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B、“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句子用得好,好在这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C、“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中由静到动的急转。

  (3)从修辞上说:

  A、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的气势。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C、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4)从写法上说:

  A、“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乐后最终永远明晰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内涵。

  B、“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鸣”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励声止后的寂静。

  C、文中开头的表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3、小结:安塞腰鼓带给我们视觉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上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如骤雨,如旋风,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五、

  第二课时

  一、分析课文内容:

  1、提问: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从背景、从性格、从人物、从神情、从腰鼓等方面去考虑。

  好处: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2、提问:阅读第7段,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A、先用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

  C、再用排比、连续比喻: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

  好处: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使文章的气势更加恢宏、雄浑有力,用来描写安塞腰鼓很适当。

  3、提问:“这腰鼓”这一段用了那些反义词?运用反义词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空气(冰冷一燥热),阳光(恬静一飞溅),世界(困倦一亢奋)

  好处: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4、提问:如果说上面是实写,那么,“使人想起”三段是虚写,用虚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好处:用虚写使人产生联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5、提问:作者联想到什么?

  明确: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

  6、提问: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层怎样写安塞腰舞的响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回响。第一句写声音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响;第二句写声音撞击在观众的心里,观众的心里发出共鸣。第三句写声音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处: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响声,气势不同反响。

  7、提问:“黄土高原啊”这一段写了什么?

  明确:写只有黄土高原这么深厚的土层,才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才能有这么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

  8、提问: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里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明确:这里用比喻说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调,打不得这样气势澎湃的腰鼓。

  9、提问:倒数第四段中的“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几个词能不能对调?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这几个词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从中心到四周。

  10、提问:为什么说“当它更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明确: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受,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静。其次,这里用静来反衬闹,可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11、提问;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明确:鸡声是天亮的标志,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一定会带动生命的奔腾升华,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正是希望所在。

  12、提问: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l)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二、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写,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三、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罂群激越,增强了文章感人力量。

  四、作业

  1.本文以什么作为线索?

  2.安塞腰鼓的特点是什么?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一股劲!”这句话运用了什么类型的排比?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4.清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

《安塞腰鼓》教案 篇3

  【教学思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的一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和浓郁的气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铿锵激越,对于这样的文章,一要指导学生多诵读,从朗读中体味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二是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情感的深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句子赏析

  2.体会文章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对中华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多媒体片断黄土风情,给学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调动沉重的情绪。

  导语:安塞位于黄土高原上,延安以北。厚重的土地,简朴的窑洞,咆哮的黄河,养育了朴实豪放的陕北人。安塞有腰鼓之乡的美誉,安塞腰鼓被称为中华第一鼓。瞧,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打着富有节奏的鼓点,迈着富有特色的舞步向我们走来了。同学看后有什么感受?这酣畅淋漓、富有动感的艺术,如何用无声无色的文字把它写的有声有色有气势,今天,我们共同来学*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他用怎样的妙笔,将这一民间艺术的奇葩展现出来的,让我们去欣赏、去感悟。

  二. 整体感知

  听录音范读,学生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并思考,作者四叹好一个安塞腰鼓,各好在哪儿?

  :屏幕显示板书:

  亢奋 容不得羁绊

  好 沉重 严峻的思索 力

  震撼 释放出能量

  颤栗 浓烈的享受

  三. 朗读训练

  教师指导:第一部分是鼓声响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间部分是鼓声响起来,语调就应该激越、高昂。鼓声落,要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语速稍慢。

  学生分组自己朗读,体验作品的情感、气势,然后推荐代表,比赛朗读。朗读内容为中间部分,将其分成五小节,第5-第13段,14段-17段,18段-22段,23段-24段,这四部分由各组代表朗读,25段-27段由全班同学集体朗读。(在朗读的同时,播放多媒体片段腰鼓英姿,以鼓声伴读,创设情境,加强学生对生命律动的感受,进而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同时,用比赛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安塞腰鼓》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亢奋、晦暗、羁绊、冗杂”等词语。

  2、体会排比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恢宏的气势,理解其中包孕的情感和深意。

  2、品析关键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德育目标:

  理解散文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颂,是对民族魂魄的礼赞,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和力量,丰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韵律和气势。

  2、品味语句,体会语言的节奏和诗意美。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想像法、研讨法

  教具安排: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多媒体展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

  二、充足朗读,感知文章

  1、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标示段序并勾画疑难字词。

  2、教师配乐范读后学生和乐自读,体会情绪与语气节奏。

  3、学生集体朗读,揣摩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4、请学生分组品读,根据文中描述,用“---------的安塞腰鼓”的形式,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与评价。(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如:豪放的安塞腰鼓。

  三、研读与赏析

  1、学生自读,提出疑问,师生合作探究。

  如学生提问:如何理解文中排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2、教师提问,学生合作探究后回答。

  如教师提问:有关文章的主旨,有多种见解。联系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文中对腰鼓场面的渲染,铺排。

  四、课堂练*:根据文中的词语填空。

  第二课时

  一、复*上节课内容。

  二、赏析课文美点,体会神韵

  1、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请学生勾画出使用排比和反复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排比:增强语势,加深感情。反复: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

  2、学生诵读所勾画的语句。

  3、请学生就课文的词,修辞,句式,写法,结构等方面,用“--------好,好在-----------”的句式简要评述文章美点。

  如:“忘情了,没命了”好,好在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三、话说延伸

  请学生畅谈流传在家乡有特色,有影响的民间艺术,条件许可的,还可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腰鼓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的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对其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之,颂之。文章用语激昂,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让人激情澎湃。

  五、课堂练*

  完成课后练*。

《安塞腰鼓》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想象奇伟,意境雄浑。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朗读”为主,在朗读中感受气势,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语言之美,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本文的学*,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难点:

  学*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片断播放,观感引读

  播放3~4分钟的腰鼓舞片段,并学生在观感畅谈中引入课文。【本课导入,从感受声音、欣赏表演开始,学生一下子便进入了中心地位,和同学们坐在一起,共同欣赏,创设了一种民主、开放、自由的学*空间,与本文的教学、学***符合。】

  二、学*新课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词句补白,让学生学会概括,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句式补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学生齐读第6段,教师奖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出示幻灯)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仿写句子,并反复朗读。【仿写句子,考学生对排比句的运用,加深对文章理解。】

  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把方法教给学生,给学生一个框架练*说话,使学生不至于没有思路。】

  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块:品读文章,学用语言

  1、学生再读文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2、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若干,并给予奖励。【语言补白,学以致用,充分利用这篇文章的特点,读写结合。】

  三、布置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一、知内容:“……的安塞腰鼓”

  二、明结构:“好一个安塞腰鼓”核心句

  三、寻美点:(根据学生发言板演)

《安塞腰鼓》教案 篇6

  一、导入新课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使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是劲!”今天我们学*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

  (多媒体投影:课题、有关“安塞腰鼓”的视频资料。)

  二、收集问题,检查预*

  课前,要求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至三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了检验预*效果,请大家浏览课文,快速地画出表现安塞腰鼓场面特点的语句和表现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句子。此外,大家有什么疑问可提出来,我们在学*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三、听录音,感受文中激情

  有人说,安塞腰鼓能使空气燃烧。是啊,就像空气中本来包含着氧气一样,人的心中本来就蕴藏着激情,蕴藏着力量,一旦遇到火种,便会不可阻遏地燃烧起来。那么,就让《安塞腰鼓》在我们课堂上也燃烧一回吧!

  (播放5~13自然段录音,以激发学生激情,然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体味句式修辞的表达作用

  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激荡的鼓声,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为什么会这么有气势?你能否从文章的语言材料中找一点依据?句式修辞

  五、感知文章结构

  多媒体展示:

  结构

  安静的腰鼓(静)──→火爆的腰鼓(动)──→寂静的腰鼓(静)

  (击鼓前)(击鼓时)(击鼓后)

  可见,文章的形式技巧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形式。

《安塞腰鼓》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与气势。背诵课文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2、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与生命力。

  3、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了解比喻、排比及反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与生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走进安塞腰鼓

  1、60周年国庆大典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喝彩,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今天,我们来学*这篇课文,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一定有许多的猜想和疑问,说说看!

  二、自主学*,感知安塞腰鼓

  1、这篇课文围绕安塞腰鼓写了哪些内容?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民间艺术?同学们是不是很想读课文了?打开课文,根据学案“自主预*”要求自学课文。(具体内容见学案“自主预*”部分)

  2、学生自学预*课文,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交流课文的表达顺序,教师相机板书: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

  ★分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加点字的读音:高粱、、骤、雨、枣、树、战栗、、陌、生、蓦、然;相机理解词语的意思:恬静、威逼、渺远、奇伟磅礴、元气淋漓)

  ★再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句子出现几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安塞腰鼓的?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是把段意连起来说,注意衔接与连贯)

  ★说说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壮阔、豪放、火烈、惊心动魄、奇伟磅礴等) 设计点评:学案中“自主预*”部分的设计,要求清楚,层次分明,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扫除阅读的障碍;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读课文,整体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围绕这样的要求自学课文,学生学有路子,学有层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并为学生营造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学*成果。在全班交流展示的时候,教师把握要点,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况。

  三、互动探究,品味安塞腰鼓

  1、“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是作者对安塞腰鼓的由衷赞美,请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儿。 学法指导:读课文5~17自然段,画出描写安塞腰鼓的句子,学会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小组交流,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2、学生研读课文。

  3、小组进行交流,老师走进小组了解学生学*情况。

  四、交流展示,感悟安塞腰鼓

  感受豪放火烈的场面

  1、“这是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这是一句总结句,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

  2、品读第六自然段。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你感受到了这群后生击鼓时的力度,这样的力量才有这般豪放的场面)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这哪里是百十个后生,分明就是百十块强而硬的石头,就把后生们那种发狠、忘情、没命写得更具体了)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①作者把鼓点比作像骤雨一样急促,非常具体,让我们感觉到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同学们见过骤雨吗?听到什么?雨点急促有力,读出这急促来,读书就要像这样,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着读。我们在打比方时往往是说“鼓点像骤雨一样急促”,可作者为什么把“骤雨一样”放在前面呢?(突出腰鼓特点,增加语势)

  ②作者还用了排比的方法,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弘磅礴的气势。作者借助比喻和短句式的排比,把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写得具体、形象,别致感人,使我们如临其境。读出这种气势。

  ③欣赏录像:一起欣赏这气势磅礴的舞蹈场景,读出这种气势。(齐读第六节)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如果说第六节是对舞蹈场面的具体描写,那第七节是写的是作者感受。这腰鼓舞太热烈奔放了,让我们感觉到周围的一切都受它感染,阳光活力四射,整个世界都极度地兴奋。所以说这里的飞溅并不是真的飞溅起来,而是被着火烈、豪放的腰鼓感染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节,你还发现什么了吗?(几组词语对比着写,冰冷对燥热,恬静对飞溅,困倦对亢奋)又让你感觉到了什么?(更突出了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作者用这样三组对比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安塞腰鼓的雄浑、激越,激动人心。难怪作者会发出强烈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设计点评:紧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的场面。设计非常关注文章的语言表达,把语言表达与感悟理解紧密地结合起来,感悟后又回到文章的中心句,收放自如。

  感受撼人心弦的鼓声

  1、文中第二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又好在哪儿呢?(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好在鼓声的响亮)

  2、这是怎样的鼓声呀?作者为什么为鼓声而赞叹?(鼓声很大,整个山崖和观众的心都浸润在这鼓声里,也都变成牛皮鼓面了,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3、读出这种震撼,隆隆的鼓声感染了山崖,震撼了观众,就连你们的朗读也与这鼓声、山崖、观众的心融为一体了,真不愧是“好一个安塞腰鼓!” 设计点评:阅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读懂文字的内蕴。在设计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地追问,不断地启发,再加上预设跟进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这憾人心弦的鼓声。

  感受元气淋漓的后生

  1、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沉重响亮的鼓声强烈震撼着我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14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安塞腰鼓又好在哪儿?(好在这群冒腾腾的后生们充满活力,元气淋漓)

  2、“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促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鼓用敲击就好,为什么要用搏击?第一层次感受,后生们在用力量、用生命敲击。请你读出这种用生命敲击的力量。

  ☆老师建议同学们再小声读读这一节后面的几个句子,你也许会对搏击有新的感受?细细谈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后生们与恶劣的环境在搏击,与艰苦的生活条件搏击,与自己的命运搏击。他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韧性和坚强是他们力量的源泉。从“居然”一词,要体会出惊奇,震撼!)

  3、播放黄土高原画面,配上解说词:这就是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的黄土高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土地的黄土高原,这群土生土长的后生们就在这片黄土地上搏击着腰鼓,每一个鼓点,每一个舞姿都在倾诉着他们的心声。

  4、句式训练:每一个鼓点,都在倾诉: ; ,都在呐喊: ;都在

  5、“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从这烧灼、威逼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觉得这几个词语能调换位置吗?(震撼、烧灼、威逼我们的不仅仅是舞蹈的场面、鼓声,更是后生们搏击的精神、顽强地与生命抗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出你的感觉)怎能不赞叹:好一个黄土高原,指读板书“好一个安塞腰鼓!” 设计点评:应该说这部分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抓住“搏击”这个词语进行玩味,联系后生们生存的环境,再加上播放黄土高原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这搏击的含义。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语言训练,让学生倾诉与呐喊,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感受变幻莫测的舞姿

  1、急促的鼓点倾诉着他们的心声,飞扬的流苏展现着他们的希望,变幻的舞姿也是一种语言,师引读: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

  2、引读完课本内容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继续说下去。确如作者所叹: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3、体会反复句的妙用:课文完全可以用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作总结,而这句话却是反复出现了四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火烈的舞蹈场景到声音的震撼,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激荡人心的力量)

  五、拓展延伸,升华安塞腰鼓

  1、同学们听,(师范读)“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2、同学们读读,联系上文的内容看看你能读出什么?(他们努力摆脱的是沉重的负担、贫困的生活追求富裕、美好的新生活三组对比的词语写出了这里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只要生命还在,他们就不会停止搏击)

  3、师简述背景:“安塞腰鼓”是西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后来,这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而这片土地上的汉子们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他们顽强地与命运搏击着,20世纪80年代祖国改革开放,处处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土生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刘成章先生为之怦然心动,他以安塞腰鼓为题,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4、看这每个词语的后面都是感叹号,标点符号可是会说话的,你是怎么理解这四个感叹号的?(四个感叹号表达了强烈的情感,用在这递进的词语后面,情感层层递升)

  5、体会首尾的表达效果:课文写到这儿应该是完整具体了,可文章的开头结尾都写了“静态”的腰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安塞腰鼓》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学科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词语,掌握排比、反复句式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会从修辞等角度品味句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二)法制渗透目标:渗透《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

  2.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动。

  2.讨论品味法:对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关键语句,仔细揣摩品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对文中的重点词和喜欢的句、段进行勾划和标注,并标出段落序号。

  2.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及读音,积累词语。

  3.说说初读感受。

  你认为作者为我们描绘了 的安塞腰鼓,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二)再读课文,领悟情感。

  1.听读课文选段,点燃学生朗读课文的激情。

  2.分组朗读。前后桌四人一组,相互听读、交流、朗读。

  朗读指导:根据课文内容,把握好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注意词

  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注意语音的轻重,一般情况下,动词和形容词要重读。

  3.代表选读:选读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三)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请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品味品味它表现了安塞腰

  鼓的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通过什么表现的。先在文中标注,然后自由表达。

  2.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喜欢 句子,因为它通过 表现了 。”

  学生品味、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3.学生展示对语言的品味。

  4.强调排比、反复两种修辞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并通过具体例子加强理解。

  (四)拓展延伸,渗透法制。

  1.介绍安塞腰鼓,渗透法制教育。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20xx多年的悠久历史。表演可以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其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国家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依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和《中国文物保护法》制定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其中第七条规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国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2.发掘家乡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补充。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和保护意识。

  三、小结

  四、作业布置:

  1.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课外完成)。

  2.积累词语,收集文中好字好词。

  3.背诵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摘抄笔记本上。

《安塞腰鼓》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进入新课学*。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处节次,画出生字。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字。投影:

  (1)根据课后生字表自学生字读音。

  (2)指名读生字,及时纠正。

  (3)自由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

  (4)再指名读。全班齐读。

  3、解释词义。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班级交流:

  三、指导朗读。

  1、重点指导:

  (1)自由读。注意语气。

  (2)指明范读。

  (3)再指名读。

  (4)自由读,同位指导。

  (5)再指名读。

  2、逐节指名朗读。随时纠正不当之处。

  四、指导写字。

  1、自由观察字型,找出难写的字。

  2、指导。

  3、学生临写,教师指导。

  五、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本文的学*,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难点:学*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听写生字

  二、学*新课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形式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

  学生齐读第6段,教师奖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出示幻灯)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并反复朗读。

  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块:品读文章,学用语言

  1、学生再读文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2、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若干,并给予奖励。

  四:布置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安塞腰鼓

  一、知内容:“……的安塞腰鼓”

  二、明结构:“好一个安塞腰鼓”核心句

  三、寻美点:(根据学生发言板演)

《安塞腰鼓》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学*,学生初步了解该地风土人情。

  2.通过本节课学*,学生学会总结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3.通过本节课学*,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渲泄的生命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感受安塞腰鼓的力量。

  2.老师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多媒体助学

  2.朗读导学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一下刘成章的这篇《安塞腰鼓》。在中国呢,有很多地方有着他们自己的民族特色,或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历史人物,或者是有着专属于他们的活动。比如说起西湖你就会想到杭州,说起傣族就会联想到泼水节。那么同学们知道安塞腰鼓是哪里的吗?(同学们说了很多地方)老师听见了好多地方,安塞腰鼓是陕西陕北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它可以由几十人或上百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震撼,被称为是“天下第一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安塞腰鼓!

  正文:

  师: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这篇文章,并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开始朗读,朗读结束)

  师:老师看大家都读完了,那老师先问大家一个小问题,有一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同学们知道是哪一句吗?

  学生一齐:好一个安塞腰鼓!

  师:对,看来同学们都发现了。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作者一直在感叹,那同学们在读完这篇文章后,你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怎样的安塞腰鼓呢?

  (同学们举手)

  师:小赵同学,你来回答。

  小赵:壮阔,还有充满力量。

  师:说的很好,请坐。还有同学想回答吗

  (小李举手)

  师:小李,你来说

  小李:我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雄浑

  师:很好,请坐。其实文中有一句话是作者直接说出来的,是作者对安塞腰鼓的感受。大家回到课本找一找,是哪一句话,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

  生一齐:好一个壮阔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安塞腰鼓的真面目。

  (多媒体播放安塞腰鼓的图片)

  师:我们同学们感受到的安塞腰鼓是壮阔、雄浑的,作者又说安塞腰鼓是壮阔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出安塞腰鼓的这些特点的呢?这个当作小组讨论的问题,给五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会我来找同学回答。开始讨论吧。

  (时间到,讨论结束)

  师:好了,时间到了,三组派一个代表回答

  三组代表:作者通过描写安塞腰鼓的场面表达出安塞腰鼓壮阔雄浑的特点。

  师:你是从哪找到的呢?

  三组代表:从文章的第3~5段

  师:同学们看一下他找的对吗?

  生一齐:对!

  师:还有吗?

  三组代表:还有就是描写安塞腰鼓的响声,在第7~9段,安塞腰鼓的舞姿,在第11~13段,安塞腰鼓的后生,在第15~17段。

  师:请坐,这位同学找的很好,他的思路非常的清晰。

  师:有人这样形容安塞腰鼓,说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冲劲,转身有股狠劲,挥锤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了一股牛劲,那么同学们,我们学*到了这里,你们感受到安塞腰鼓的这股劲了吗?

  (同学们有小声嘀咕的,有人大声说“感受到了”)

  师:我听见有同学在下边说没有呢,没关系,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最能表现出安塞腰鼓这股劲的段落,就是描写响声的这几段,老师起个头“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开始。

  (朗读结束)

  师:同学们读的非常的有气势啊!老师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道路上也能有这股冲劲和牛劲。最后还有一个小问题,文中有一句话高度渲染了安塞腰鼓所渲染的生命的力量,大家都找一找是那一句呢?

  (同学举手回答)

  同学: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师:非常准确,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

  生一齐读。

  师:最后老师留一个小作业,写一下你们家乡或者是你知道的某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事迹等等,两百字左右,下节课我们要简单交流一下。下课!


实用的草原教案集锦十篇(扩展2)

——荷叶圆圆教案集锦十篇

荷叶圆圆教案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荷叶圆圆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荷叶圆圆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初步认识课文中12个生字。

  3、感情朗读其中两段,会表演。

  【教学过程】

  一、激趣、识字、初读

  1、老师和大家做游戏:

  你认识她们吗?

  出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图片。

  请小朋友称呼她一声。

  我们一起做动作:

  小水珠──眨眼睛、小蜻蜓──飞呀飞、小青蛙──跳一跳、蹲一蹲、小鱼儿──游啊游。

  不是为游戏而游戏,游戏是为优化学生学*心态,激发学*兴趣,同时也力图增强认字机会,提高生字的呈现率,也为下面的表演读作下铺垫(动作暗示)。

  2、认读生字:

  ⑴ 课文中这么多生字,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怎么认识的?

  ① 学生在小组内自豪地宣布自己认识的生字。

  ② 学生上讲台带领大家认字。

  ③ 老师奇怪地追问:

  为什么课文没学过,大家却已经认识这些字了?

  防止零中国学*生字,正视甚至巧妙利用学生识字程度上的差异,让学生互补互助识字,提高课堂识字效率。老师追问学生哪里见到过这些字?意在引导学生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识字,例如看招牌识字,剪报识字

  ⑵ 还有一些字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不认识,告诉大家,这些字藏到课文中了,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找出来,借助拼音拼读几遍。

  ① 生读书:

  找划生字。

  ② 汇报:

  你认识了几个字。

  ③ 四人小组:

  全部认识的当小老师教会你们小组的同学,看哪个小队认得最快。

  拼音认字仍然是小学生自主识字的主要方法。

  二、梳理、再读、揭题

  1、小朋友真聪明,短短的时间记住了这么多字,现在老师把这些课文放到你们课文中,你能一句句话读好吗?

  小学一年级学生读书最容易形成的不良倾向就是一个字一个字读书,没有词组的概念,作为老师应该及时通过示范让学生养成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读书的意识和*惯。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把荷叶当作什么?

  ⑴ 我们再来做个游戏考考大家,老师就能知道大家有没有读懂老师提的问题了。

  看:这样对应起来贴,你同意吗?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贴?

  (生上台试贴)

  小水珠(图) 小蜻蜓(图) 小青蛙(图) 小鱼儿(图)

  停机坪(图) 凉伞(图) 摇篮(图) 歌台(图)

  ⑵ 现在老师把图片改成字,你还能按顺序将它排列正确吗?

  小水珠 小青蛙 摇篮 歌台

  凉伞 停机坪 小蜻蜓 小鱼儿

  ⑶ 你能把上下词语连起来说句话吗?

  (例如:小水珠把荷叶当作摇篮)

  ① 四人小组讨论。

  ② 汇报。

  ③ 你能说二句话吗?你能说三句话吗?你能说四句话吗?

  ⑷ 小朋友真厉害,真像出口成章的小博士,你们说:小水珠它们为什么把荷叶当作摇篮,、停机坪、凉伞、歌台呀?

  生自由说:因为荷叶圆圆的,所以小水珠把荷叶当作摇篮。

  因为荷叶圆圆的,所以蜻蜓把荷叶当作停机坪。

  因为荷叶圆圆的,所以小鱼儿把荷叶当作凉伞。

  因为荷叶圆圆的,所以小青蛙把荷叶当作歌台。

  师顺势总结:

  所以作者叔叔把这篇课文的课题定作:

  荷叶圆圆(板书)

  这一环节最为巧妙,因为这一整体环节实际还是一挑战性较强的游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复认了关键字词,梳理了文章脉络,领悟了文章内核──因为荷叶圆圆才使小动物衍生了这么多想象,成就了一篇美文,同时打下了背诵的基础。

  三、创境、体验、研读

  1、选择角色。

  2、找到扮演的小伙伴的这段话,自由朗读。

  3、随生选择研读。例:

  ⑴ 研读小水珠:

  ① 小朋友,你现在变了,就是小水珠了,你躺在摇篮里,心情高兴吗?为什么这样高兴?

  ② 试读。

  (高兴)

  ③ 表演读。

  ⑵ 研读小青蛙:

  ① 小青蛙,你能自己来读好吗?

  ② 我们全班变成小青蛙了,你在歌台干什么?唱得好听吗?

  ③ 大声来读一读。

  ④ 你在歌台上干什么?

  让学生在情境中,在通过角色读体验到读的快乐,享受到一种创造的愉悦,同时在体验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四、延伸、巩固、作业

  1、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美美地读课文,请小朋友回去好好准备。

  2、小朋友,老师这里有许多小动物,每个小动物的身上都有一个字,下课的时候,你们都来认一认,如果你这些字都认识了,那么,所有的小动物就都愿意和你交朋友了。

  新课程教学中的尝试,识字巩固成了一大难点,要让学生真正认识一节课中所教的字,必须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反复认读,以达到教学目的。

荷叶圆圆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4课,是一篇新选入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了欢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荷叶的可爱,夏日的乐趣。

  3、让学生体验夏日的生机,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具准备:

  课件、句式练*纸、荷叶、青蛙、小鱼、水滴、蜻蜓

  教学过程:

  一、复*生字词(精神饱满的状态)[5分钟]

  师:今天咱们继续学*《荷叶圆圆》

  1、齐读词语一组组出现

  2、毛毛虫绕线读词语游戏。注意矫正字音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6分钟]

  1、你们喜欢荷叶吗?(贴荷叶)是啊,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咱们一起来夸一夸这美丽的荷叶吧。齐读——个别读(你来夸)——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有四个小伙伴成了荷叶的朋友,分别是?(板书)

  3、这四位朋友多么有趣啊,你最喜欢哪个,用自己喜欢的速度多读几遍。[读几遍后,全班停一停]可以把自己当作那个小动物来读,做做动作,跳一跳。

  4、学生自己自由读课文

  三、分段精读[20分钟]

  学生自己畅读喜欢的段落。

  1、第二段

  如果是你躺在摇篮里,会做些什么呢?

  指导体验读。抓住“躺”

  小水珠眨着亮晶晶的眼睛,仿佛看到了什么?(荷叶、荷花、青蛙、蜻蜓、妈妈、河水……)啊,这感觉是多么……

  2、第三段

  停机坪是什么?

  看停机坪的照片,师问:停机坪看上去怎么样?

  飞的动作读段,你有什么感觉(累,神气,安全)。男生齐读。[立:读得精神、清脆]

  3、第四段

  师:小青蛙,你唱的是什么?你能在这么美的歌台上放声歌唱,成大歌星了。发表一下感想吧

  师:还有谁也想登台歌唱,做做大歌星的?

  指导朗读

  师:如果我把第二段和第三段换一下,改成——(出示修改的语段)行不行?

  师小结:看来荷叶对于每个小伙伴都有不同的作用,这些动作也具有小动物各自的特点,是不能随意替换的。

  4、第五段

  师:大家看看他读的时候表情怎么样啊?

  师:你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呢?

  师:我发现

  是啊,荷叶就像一把大凉伞,小鱼儿躲在下面游来游去是多么开心啊,让我们带着这种快活的、自由的感觉来读一读。

  四、朗读全文,表演[10分钟]

  1、四个小伙伴和荷叶在一起多么快乐啊,让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再开开心心与荷叶一起玩吧。齐读课文(配乐)

  2、写话练*[7分钟]

  指名说三个,请三个人上台。小朋友们齐读第一句“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由上台的小朋友说自己写的话。[笔停下反馈,写完的上去台上等着]

  3.师:同学们,你们不仅是朗读高手,还各个都是小作家!在你们的笔下,又有这么多小伙伴和荷叶交上朋友,把你写的文章读给爸爸妈妈听吧,让更多的人来欣赏欣赏,好吗?

  下课。

荷叶圆圆教案 篇3

  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通过做动作知道 “躺 、展开” 等词语的意思。

  3.学*并模仿“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的句式说话。

  学*重点:

  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模仿 “荷叶圆圆的,绿 绿的”的句式说话。

  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你们瞧。 (出示 PPT 图片)

  师:这件礼物是什么呀!师:这荷叶是怎样的?

  让我们看着池塘里的荷叶,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

  板块二、初读课文,由浅入深

  师:这圆圆的荷叶多美啊,看它还引来了许多好朋友,有哪些呢?请小朋 友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不熟悉的生字宝宝多读几遍,用学 过的方法记住它们。

  一些淘气的字宝宝又跑回课文中了,它们想考考大家,你们可一定要努力 认准它们啊!PPT 出示图和词语。

  接下来老师把生字宝宝的拼音帽子去掉,大家能认识它们吗?我们来试试 读一读词语吧!PPT

  太阳公公也带着一个个生字宝宝来跟小朋友玩了。我们一起来叫叫它们的 名字吧!

  板块三、表演配动作,学写生字。

  赶快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一边读一边找出荷叶的小伙伴。

  读了课文,你最想跟哪个小伙伴交朋友呢?把它读给同桌听。如果能配上 动作就更好了!全班交流,指名表演,提示学生关于动作的词。

  配乐朗读课文。全班一起读一读,演一演。

  今天我们认识了荷叶的四个小朋友,请你连一连语文书后面的第二题。

  全班交流。

  师:小水珠把荷叶当成了(摇篮) ,小蜻蜓把荷叶当成了(停机 坪) ,小青蛙把荷叶当成了(歌台) ,小鱼儿把荷叶当成了(凉伞) 。

  学*“台、朵、鱼” 。

  台:撇折中线起笔,折落在横中线略微向上斜。口要上宽 下窄。

  朵:上小下大,横折弯,没有钩。竖出头与几字穿插,撇捺要舒展。

  “鱼”:田字上宽下窄,最后一笔长横要长且有力。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今天他们又来了,我们来开 火车读一读躺在荷叶上的生字宝宝吧!

  小朋友们记性真是太棒了,生字宝宝都记得,词语朋友呢? (开火车认读词 语)大家根据这些词语做一做动作好吗? (“展开” “躺着” “歌唱”)

  上节课,大家读了课文,知道荷叶有许多小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有 趣的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

  板块二、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

  齐读“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仿写“ 苹果、香蕉、西瓜、月亮、眼睛、 葡萄、头发”等。

  学生畅说自己喜欢的小伙伴。

  1.小水珠。

  (1) 你想当一滴小水珠吗?为什么呢?

  (2)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生齐读) 说说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在干什么。 ( 生: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

  (3) 你们也眨眨自己的眼睛吧! (生:眨眼睛)

  (4) 亮晶晶的眼睛,多可爱呀!除了亮晶晶的眼睛,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是 亮晶晶的?

  (5) 指导朗读: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多舒服、多开心呀 !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就像躺在哪儿? (教师出示摇篮图) 就像躺在摇篮里,摇啊 摇,真舒服。( 让学生闭目想象) 谁能把小水珠舒服、快乐的心情读出来? (指名 读、齐读)

  2.小蜻蜓。

  (1) 哪位同学还有自己喜欢的段落,先读给大家听一听。

  (2) 你能说说小蜻蜓为什么会把荷叶当作停机坪吗? “停机坪”是干什么的 地方?

  (3) 你*时见过小蜻蜓透明的翅膀吗?给大家说一说。

  (4) 你们还见过什么东西是透明的?

  (5) 同桌读,比赛读,表演读。

  3.小青蛙。

  (1) 小青蛙听到了同学们读课文的声音这么动听,他可有些不服气呢,瞧, 他把荷叶当作歌台,想跟大家比试比试呢! (出示课件)

  (2)谁喜欢描写“ 小青蛙” 的这一段课文,给大家读读。

  4.小鱼儿。

  (1) 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段落,老师也有。我最喜欢描写小鱼儿的段落, 我觉得小鱼儿特别聪明,把荷叶当成凉伞。我来读一读这一段。

  (2) 小鱼儿在荷叶下乘凉时心情如何呢?课文用了什么词语? (笑嘻嘻)

  (3) 指名读小鱼儿高兴的样子。

  板块三、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荷叶成了小动物们最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嬉戏,成了荷塘里最美丽的 一道风景。同学们,让我们再去读一读课文,感受荷叶带给小伙伴们的快乐吧 !

  2.读完课文后,把你喜欢的那一段背一背。

  3.小伙伴们在荷塘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着,那小朋友们想一想,还有那些伙 伴会来呢?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呢?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说话练*:荷叶是 ________的 ________。

  板块四、总结提升,学写生字

  荷叶是夏日里一首清凉的小诗,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凉爽;荷叶是阳光下跳 动的绿色音符,谱写了一首优美的夏日乐章。在美丽的夏天,还有更多的美好 景物等着我们去观察、去发现、去感受、去展现他们的美。小朋友,让我们共 同盼望夏日早日到来吧!

  这节课我们还要学写 4 个生字。我们再来认识认识它们,为它们找找伙伴 吧!(组词、观察写法)

  机:左窄右宽,几的竖撇从竖中线起笔,与木字旁穿插。

  放:左右等宽,反文旁的第一笔和第二笔不要太长,捺要舒展。

  亮:中间的口要写得小而扁,横折弯钩不能超过上面的秃宝盖。

  美:羊字上方点、撇较小,第三横略长放在横中线上,竖不出头。四横中 第三横最长。

荷叶圆圆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

  教学重点:

  理解朗读课文。

  设计思路:

  首先复*旧知导入新课,初读课文然后围绕“荷叶美不美?哪些邻居赞美荷叶?怎样赞美?为什么赞美?”利用课件展示及不同形式的朗读进行探究活动,最后看主题图,利用“小朋友为什么爱荷叶?荷叶到底美在哪里?”进行拓展延伸,挖掘文章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卡片

  时间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复*:认词卡

  2.导入、板书课题:十四荷叶圆圆

  谈话:你们见过荷叶吗?荷叶是什么样子的?现在想看荷叶吗?让我们随着图中的三位小朋友一起到荷塘去看看!(放课件荷塘)

  二、理解朗读

  1.出示荷叶图片,谈话激趣:荷叶美吗?荷花美吗?谁更美?作者为什么要赞美荷叶?

  2.放课件(范读)

  3.学生看拼音读课文,思考:课文里介绍了荷叶的哪些邻居?(出示小动物图片)

  4.分层多种形式地指导朗读课文, 分析荷叶的邻居们是怎样赞美荷叶的?为什么赞美?

  小水珠:摇篮躺亮晶晶

  小蜻蜓:停机坪立透明

  小青蛙:歌台蹲放声

  小鱼儿:凉伞游笑嘻嘻

  5.分角色朗读课文

  6.开火车通读全文,要求读通顺读流利读出感情。

  三、播放动画加深理解

  四、拓展延伸突出主题

  1.思考:荷叶到底美在哪里?

  2.进行环保教育

  五、总结谈话。

  板书设计(略)

荷叶圆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复*巩固生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借助重点词语背诵;

  3.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复*生字小朋友们,昨天我们认识的词语宝宝累了一直在休息,现在我们能大声地喊着它们的名字叫它们起床么?齐说,指名说(课件出示:荷叶)

  2、看来小朋友们对词语宝宝都很熟悉了,那么我们这些生字宝宝单独出来的时候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么?

  二、欣赏过渡。

  1、(全班表扬)小朋友们都读得很棒,王老师啊奖励大家几幅漂亮的画。出示荷叶的图片。请你静静地看,细细地观察,用心欣赏。

  2、欣赏了这些荷叶,你想说什么?(指名2-3名学生自由说)指导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圆、绿的感觉。

  三、感情朗读课文。

  1、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荷叶,还有一些小动物也很喜欢荷叶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是谁?

  2、教师范读课文。你听到了谁?随机在黑板上贴上词语。个别词语正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是啊,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喜欢荷叶,请你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找小动物们把荷叶当作了什么,把它圈一圈。

  出示相应的词卡(四个调皮的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四、探究学*,感受荷叶之绿。那么你又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呢?把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找出来,多读几遍,想想、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以下部分随机)

  1、学生畅说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一〉小水珠

  (1)指名说出喜欢这一小节的理由。

  (2)如果你变成了一滴小水珠躺在荷叶上会有什么感觉呢?(舒服,凉爽等)

  (3)瞧!这“小水珠”特别调皮,它躺在荷叶上在干什么呢?对了,还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出示课件)除了亮晶晶的眼睛,你们还能知道什么东西是亮晶晶的?

  (4)“小水珠”的样子可真逗,你们愿意读给大家听吗?先自己试一试。

  (5)指名读,评价读。

  (6)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变成“小水珠”,你们想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二〉小蜻蜓

  (1)哪位同学还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先读给大家听一听。(第三自然段)

  (2)你能说说,小蜻蜓为什么会把荷叶当作停机坪呢?

  (3)你*时见过小蜻蜓的透明的翅膀吗?给大家说一说。

  (4)你们还见过什么东西是透明的?

  (5)同桌读,评价。

  (6)小组比赛读――同桌表演读,学做蜻蜓的样子。

  (7)喜欢这一节的同学勇敢站起来表演读。

  <三>小青蛙

  (1)这会儿,小青蛙听到了同学们读课文的'声音这么动听,它可有些不服气啊!瞧,它把荷叶当作歌台,想跟大家比试比试呢!(出示课件)

  (2)谁喜欢“小青蛙”这一节,给大家读读.(第四自然段)

  (3)你觉得小青蛙可爱吗?为什么?

  (4)看来这只青蛙还真想和同学们比高低呢!你们能不能学学小青蛙蹲在荷叶上那可爱的样子?

  (5)老师可真喜欢小青蛙的歌声,小青蛙和荷叶一定很高兴有这么多的小伙伴.

  (6)四人小组合作读――比赛读――男女比读.

  <四>小鱼儿

  (1)刚才,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老师最喜欢的小伙伴就是“小鱼儿”啦,我觉得它特别聪明,把荷叶当作了凉伞,我来读这一段,同学们边看课件,边听,想一想,它为什么要把荷叶当作凉伞.

  (2)小鱼儿在荷叶下乘凉心情如何呢?课文用了个什么词?

  (3)谁来读小鱼儿高兴的样子?

  (4)指名读,自由说.

  (5)师读旁白,学生演读.

  (6)师生共同表演读.

  五、自由读文,感受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1、请大家美美的读课文,体会一下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

  2、把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试着背一背.六、拓展延伸,感受夏天景色之美.

  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到另一个很美的地方——荷花池,想去看看吗?你还能给荷叶介绍新的小伙伴认识吗?看看还有那些小动物还能把荷叶当作什么呢?看谁的想象力最棒.

  荷叶是小蚂蚁的()。

  七、指导书写。朵机出示生字。看了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有“几”,但是“朵”让学生观察“朵”字上面不是“几”——没有钩。“机”的右边就是“几”字。

荷叶圆圆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正确认读“荷、珠”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是、朵”等6个生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端正学生的写字态度。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认学生在精彩的影像展示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树立爱护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点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教学关键:

  感情朗读,反复感悟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片荷叶,让学生说说荷叶的样子。

  板题:荷叶圆圆。齐读课题。认识“荷”。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听老师的字音读得准不准确。教师在读时故意读错个别字的读音,给学生纠错的机会。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指生读课文,问:你说,老师找几个人读课文好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段)

  4、识记生字

  大屏幕出示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看谁认识的字多

  指生认读

  小组内交流记字的方法:

  做动作识记生字“摇、蹲、停”;猜字谜:一天一天又一天,天天太阳都出山。(晶)人来小亭边(停)月亮在旁边,一飞冲上天(膀)张开小嘴,喜笑颜开(嘻)

  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并组词

  给学生一分钟记忆黑板生字,然后盖住生字,学生背着说学了哪些字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写了哪些小伙伴,它们把荷叶当成什么?反问学生,老师刚才提出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水珠蜻蜓青蛙小鱼

  3、操作大屏幕在对应的位置写上: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4、师反问学生:‘为什么把水珠和摇篮对应起来,引导学生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5、师拿出卡片:躺立蹲游,问生这些卡片应分别放在什么地方

  6、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个小伙伴,你就读那一自然段,学生练读,鼓励学生带上动作,读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7、学生汇报读

  8、指导动作

  9、分角色朗读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比一比谁读得好

  集体分角色,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学生推荐同学到前面表演读

  四欣赏背诵:

  大屏幕播放荷叶的图片,学生欣赏背诵

  五、作业

  练*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

  猜字游戏:师拿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但不出声,只摆口型,老师猜字,猜对了一起鼓励一下老师,齐说:“老师老师,你真棒!”

  二、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师说:“上节课,有只大青蛙把荷叶看作是自己的歌台,今天,我们小朋友要把大荷叶当作是我们的展示台,那我们要展示什么呢?一要展示我们的朗读水*,二要展示我们的写字水*。

  1、师板书“我会读“,说说怎样才算我会读呢?一是把课文读懂,二是把课文读出感情。

  2、读懂课文

  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小伙伴吗?师贴出卡片:水珠蜻蜓青蛙小鱼

  老师又拿出卡片: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躺立蹲游,让学生到黑板上找到合适的地方贴上

  根据板书,教师示范说句子: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你还能根据板书中的关键词,说出这样的句子吗?(引说课文,扫清背诵障碍)

  3、感情朗读

  小组内练*带动作感情朗读

  挑战读分角色带头饰感情朗读齐读

  4、背诵

  自己练*背给同桌听

  齐背课文:鼓励学生能背下的不看书,背不下可看看板书,一点不会背的可看书

  三、书写生字

  师说:写字先要学会观察,现在老师范写生字,看看你观察到了什么?

  1、师范写“朵”,老师边写边让学生说笔画

  2、师再范写“机”,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强调“朵和机”的不同之笔

  4、学生描红、仿写

  5、师范写“我”,学生观察体会后,自己描红仿写

  四、拓展:

  你能说出关于荷花或者是荷叶相关的词语和诗句吗?

  背诵《小池》一诗和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叶圆圆教案 篇7

  【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含写是、朵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小水珠小蜻蜓小鱼儿小青蛙的头饰、透明塑料做的翅膀一幅,课件。

  【教学类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导入

  1、齐读课题。

  2、以游戏的方式复*生字词:

  小朋友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悄悄话的游戏。我专给坐得最端正、最认真的小朋友讲,我说的字词,你可不要讲出来,让其他的小朋友看看老师的口型猜好吗?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猜对了请大伙儿看着图上的正确答案齐读三遍。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与圆圆的、绿绿的荷叶一块儿做游戏,真好玩!今天,把荷叶当成我们的展示台。展示我们读书的水*和写字的水*。有信心吗?

  2、师:哎呀,小朋友们,今天我请来的4位小客人不见了。这可把我给难住了,谁来帮老师找一找?(学生纷纷举手)

  好,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第14课自己读一读课文,帮老师找一找这四位小客人。

  生:四个小客人是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师:这几位小客人都在哪儿?咱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

  师:你来告诉老师,小客人们在?

  生:小客人们在荷叶上。

  师:小客人们都在荷叶上吗?谁、谁在荷叶上,谁在荷叶下面呢?

  生: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叶上,小鱼儿在荷叶下。

  师:现在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

  3、同学们表现都很好,老师呀想来带大家玩一个过目不忘的游戏。(出示课件)请你们在课文里找一找,然后把课本关上,看看哪位同学能够顺利闯关。

  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

  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

  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

  荷叶是(小鱼儿)的(凉伞)

  4、(出示头饰)这有4顶神奇的帽子,只要你一戴上它,就能变成你最喜欢的小客人了。

  先把自己想读好的那部分各自练练,再读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让大伙儿给你提提建议,可以让你读得更好。

  交流:

  ⑴ 小水珠部分:

  谁是小水珠啊?(课件)你先告诉大家,你把荷叶当成什么了?把荷叶当成了小摇篮,一定很舒服吧!小水珠,快到荷叶上来吧,(给学生戴上头饰)请把这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瞧,多可爱的小水珠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请问小水珠,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呀?

  难怪你这么开心了!大家也一起来当一当小水珠吧!

  ⑵ 小蜻蜓部分:

  小蜻蜓在哪儿呢?快请你飞上来吧!(给学生戴上头饰)小蜻蜓说

  哟,多可爱多漂亮的小蜻蜓啊!请你展开你透明的翅膀飞回你的家吧!请女同学来当当漂亮的小蜻蜓。

  ⑶ 小青蛙部分:

  小青蛙呢?快跳到荷叶上来吧。(给学生戴上头饰)小青蛙说

  请问小青蛙,你唱的是什么歌呀?

  再指名读,说说你唱的是什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说说你唱的是什么歌。

  ⑷ 小鱼儿部分:

  你们都有喜欢的小伙伴,我也有!我最喜欢小鱼儿了,也给我一个机会来读一读吧。

  师故意读得没有感情。你有什么意见?

  师再读一遍。还有比老师更可爱的小鱼儿吗?

  指名读。

  (给学生戴上头饰)

  5、同学们课文读得好,表演得好,提的问题好,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个更好的消息,那就是大多小朋友在不知不觉地把课文背下来,不信你们就试,能背的就背,不能背的可以看书,好吗?

  三、拓展延伸

  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欢乐。小朋友!你们想对荷叶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四、指导书写

  小朋友刚才欣赏了非常漂亮的图片,背了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你们还能写出很美的字吗?

  出示是和朵,说说它们是什么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怎样摆才好看?学生描一描、写一写。

  出示朵说说要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大家哪一笔?

  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五、作业

  荷叶是我的

  (请小朋友们想象荷叶是我的什么,先把它画出来,再根据图画写出句子来)

  六、板书

  14 荷叶圆圆

  图片 文

  小水珠 摇 篮

  小蜻蜒 说 停机坪

  小青蛙 歌 台

  小鱼儿 凉 伞

  荷叶

荷叶圆圆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4课。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语句优美,也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学*这篇课文会让我们感受到充满童趣的夏天,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快乐的心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叶、机”等6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在朗读中,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以游戏的方式复*生字词:摘

  果子

  小朋友,你们瞧,红红的苹果多好看呀!想得到它吗?只要你们能闯过生字关,把果子上的生字读准,读好,就能得到它!现在赶快练*吧。

  3、出示课文插图:说说这幅图美在什么地方?

  4、复*古诗《小池》:圆圆的荷叶绿得那么美,荷花开得那么美,孩子们你们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古诗来赞美它吗?

  齐背古诗《小池》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谈话引入新课,提出本节课的要求:杨万里用诗歌展示他的才华,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要通过这节课向老师展示你们的风采!展示什么呢?第一,展示我们小朋友读课文的水*;第二,展示我们小朋友写字的水*。有信心吗?

  2、要把课文读好,首先要把字音(生回答:读准);再要把句子(生回答:读通);最后把意思(生回答:读懂)。

  上节课,我们把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通了,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看你们能否把课文意思读懂?

  出示问题:⑴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小伙伴?⑵它们分别把荷叶当作了什么?

  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

  3、指名回答问题:

  ⑴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个小伙伴?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图

  ⑵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了什么?贴卡片,出示摇篮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和理解。

  ⑶小蜻蜓把荷叶当作了什么?出示飞机场的图片,再让学生贴卡片。

  ⑷小青蛙、小鱼儿把荷叶当作了什么?让学生先用完整的话说,再贴卡片。

  ⑸四个调皮的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那么,它们是怎样在荷叶上玩的?

  学生读课文找4个动词。再指名用完整的话回答,做动作,贴卡片。

  三、感情朗读,体会感悟

  1、师生合作引读课文并配上音乐:看来,小朋友把课文读懂了,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课文,和你们一起进行比赛,好吗?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盯好大屏幕,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在圆圆的荷叶上滚来滚去,小水珠说:……

  荷叶圆圆的,**的,就像飞机场,小蜻蜓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把撑开的凉伞,为小鱼儿挡住了刺眼的阳光,小鱼儿说:……

  2、小朋友读得非常流利,老师觉得大家读课文再加把劲就更感人了。课文给我们介绍了4个小伙伴,你喜欢谁就读那部分课文。一会儿,你就把你喜欢的小伙伴介绍给大家,并把你喜欢的课文读给大家听,让大家评一评你的声音是否洪亮,有没有适当的动作和表情。

  学生自己练*。

  3、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

  生回答

  它们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小伙伴。

  谁喜欢小水珠?指名戴上,现在你戴上小水珠的头饰就变成谁了?想想,小水珠的声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生走上台

  你把荷叶当作摇篮玩得开心吗?现在就请你表演,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表演,生评价。

  谁喜欢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指名3个同时上台,戴上头饰,你们在荷叶上玩得开心吗?那你们也要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现在你们想一想,该怎样出场,怎么读,怎么做动作。分别表演,师生合作相互评议。

  其他小朋友想来表演吗?现在老师请刚才四位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朗读,表演。

  一会我们进行比赛,看谁最会表演。

  学生分组练*。分组上台表演。

  4、指导背诵:根据板书背诵课文,齐背课文。

  四、拓展延伸:

  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现在,老师要

  带你们到另一个很美的地方——荷花池,想去看看吗?

  出示数张荷花图片,图片上有成语,诗词句。让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成语、诗句,并朗读。

  五、指导书写:

  小朋友刚才欣赏了很美很美的图片,背了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那么,你们还能写出很美很美的字吗?

  出示“叶”和“机”,观察结构,说说要写好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

  现在我们看看“叶”,怎样摆才好看?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出示“机”,说说要写好这个字,你要提醒大家哪一笔?范写,学生描红,作业展示,评议。

  六、作业:

  画画写写:荷叶是我的……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主。朗读的形式多样,如,自读课文、师生共同读文、分角色表演读文,等等,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够完善之处,如,在朗读中,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是存在着差异的。因此,在朗读时,不应该要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和情感处理的方式。

荷叶圆圆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这节课我是分四步进行的。第一步是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我就用谈话和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孩子不知不觉的带入充满童趣的夏天。第二步是教学生字、朗读感悟。新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语文课识字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朗读课文之前学*生字是有必要的。创设朗读情境时,我设计了一些游戏引导孩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采取了表演的激趣方法使他们读出小水珠的调皮,小蜻蜓的轻柔。第三步是学*写字。写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标指出每一节课都应该让孩子写一写字。所以在这一节课中要求学生写两个字。教实现第四步骤是拓展练*。目的是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感受夏天美丽的景色。

  【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够读通全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2、初步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学写机、朵两个字。

  3、感情朗读其中的两段,并进行表演。

  【课前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2、出示多媒体课件—荷塘美景,学生欣赏。

  3、老师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一些形态不同的荷叶,并留下大片的空白。老师问:还需要画些什么才能使这幅画看上去更美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它吧!

  (教师和学生合作画荷叶)

  4、我们画的这些荷叶都是什么样的呢?

  (引出课题:荷叶圆圆)

  5、指导朗读: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边做动作边朗读。

  二、教学生字、朗读感悟

  1、认读生字:

  ⑴ (课件出示生字)课文中的这么多生字,你已经认识了哪几个?你是怎么认识的?

  ① 学生在小组中自豪地宣布自己认识的“生字”。

  ② 学生上讲台带领大家认字。

  ③ 老师奇怪地问:

  为什么课文没学过,大家却已经认识这些字了?

  ⑵ 还有一些字有的小朋友可能不认识这些字都藏在课文中了,我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把它们找出来,借助拼音拼读几遍。

  ① 学生读课文:

  划出生字。

  ② 汇报:

  你认识了几个生字?

  ③ 小组学*:

  全部认识的当小老师教会你们小组的同学,看哪个小组认得最快。

  2、朗读感悟:

  ⑴ 出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图片,请小朋友和他们打个招呼。

  ⑵ 老师带上小水珠的头饰,即兴表演了一段小水珠的样子,然后问:

  你们想像老师这样表演吗?

  要想表演好,首先得把课文读好,读美。

  (试读课文)

  ① 听老师范读全文,听完后把小伙伴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的简笔画上。并且边贴边说谁把荷叶当作什么。

  ②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小伙伴,自由地练读。

  ③ 个别学生读、小组读、老师随机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指导小水珠和小蜻蜓这两段。

  研读小水珠:

  你现在是小水珠了,你躺在摇篮里,你高兴吗?为什么?

  研读小蜻蜓:

  老师为你朗诵,你来表演小蜻蜓,并说说你喜欢你的停机坪吗?读出小蜻蜓的轻柔,对荷叶的喜欢。

  ④ 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表演:

  讲台就是“圆圆的荷叶”,戴着头饰的小朋友扮演可爱的小水珠、小蜻蜓,进行表演,其他的小朋友朗读。

  三、学*写字

  1、认真观察(课件)寻找关键笔画“横折弯钩”和“横折弯”,并进行描写。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老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师生互评。

  四、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荷叶圆圆”四个字:

  老师要送一样礼物给大家,你挑选里面一个字,这四个字后面分别藏着有趣的礼物,挑到哪个老师就把它送给你。

  “荷”字后面介绍荷叶在生活中的妙用;“叶”字后面是根据荷花图片积累词语的游戏,用来巩固和积累词语;“圆”字后面是关于荷花荷叶的古诗。

  2、让我们来画一画美丽的荷塘。

  五、作业设计

  1、口头填空:

  ( )的荷叶 ( )的眼睛 ( )的翅膀

  2、背诵课文1~3段。

  【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荷叶圆圆教案 篇10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在课堂一开始,首先通过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把课文读正确。然后安排了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这个环节,保证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得更流利。正确、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是为了让学生能有感情地读好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以直观感受为主的认知规律,在课堂上创设了一幅生动有趣的“情景画面”,让学生仿佛真正来到了池塘边,像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一样跟荷叶在一起,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达到“其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地,使学生在体验、感悟中读出真情。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语文课程标准》)学生个体的知识与经历不同,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体验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教师始终不拿自己的一套标准去指导学生,总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读出自己对课文的感受,真正尊重学生,尊重他们对文本的多云见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读好课文。

  2、能认识课文中出现的12个生字,正确书写“是”。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荷叶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组织谈话

  1、猜谜语。

  2、说说荷叶是怎么样的。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我们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创设优美的情境, 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整体输入,初识课文

  1、听课文录音:

  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把课文读通:

  遇到生字可以拼拼音,也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

  3、说说还有谁也喜欢荷叶。

  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想学的愿望,发挥其学*的主动性。

  三、设情景,美读课文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读一读:

  美读课文,学*词语“摇篮”等。

  2、理解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为什么喜欢荷叶。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体验、感悟中读出真情,读懂课文。

  四、复*字词,指导书写

  1、摘水果游戏。

  2、指导书写“是”。

  给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

  五、谈收获,延伸课堂

  1、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2、我会说:

  荷叶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叶是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大语文教育观。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叶圆圆》评案

  作者看着黑板上那一池的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听着小朋友们愉悦的朗读声,犹如见到了阔别三季的夏天,闻到了淡淡的荷花香,感觉到了青年教师渴求成长的步伐。

  《荷叶圆圆》是一篇新选入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尤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有的学者就提出,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包蕴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

  《荷叶圆圆》这堂课是一堂简简单单的课,但在这简单的背后,却是教师努力的心血,所以这是一堂真实的课,因为在这堂课中,我们看到了青年教师接轨新课程的理念,看到了想象化为真实的课堂教学,也许还很稚嫩,也许只是一种起步,但在课堂上,我们开始感觉到原生状态的生命的跳跃,看到学生知识的丰实,听到个性张扬的声音。而这一切,缘于一个词:尊重!

  一、尊重学生的言语权

  人都希望时时生活在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拥有自由,感觉*等、尊重,怎么想的怎么说,小孩子就更需要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还他们活泼、纯洁、可爱的真面目。这就要求课堂除了起码的纪律性应该充满暖色调。教师本人就象一个调色师,用一言一行,用真挚的心灵,用宽广的胸怀,信任的目光,赏识的态度、幽默的话语营造一种安全、和谐、快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顾虑,让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李老师在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过程中,总是这样设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小水珠,小水珠,你看到了什么呀?小青蛙,小青蛙,你蹲在荷叶姐姐身上,在唱什么歌,又在说些什么呀?老师把小朋友都当成了文中可爱的小生灵,时而又把自己定位在荷叶姐姐的角色上,让学生摒弃拘谨,自由读,自由说,自由想,让小朋友在幼稚的语言中充满想象的智慧,尤其是在学好课文之后,老师又以荷叶姐姐的好朋友的身份打电话去问小伙伴们:你们喜欢不喜欢荷叶姐姐?为什么?由此让学生充分地说,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进行了个性理解巩固。可以说,老师巧妙的小点子就如一根点石成金的棒子,点出孩子们灿烂的智慧火花。事实上,聪明的孩子充斥着我们的课堂,能否让他们的智慧火花闪烁,关键还是老师。不要让课堂成为老师霸占的言语空间,单向输出,不管孩子的感受。而应该把足够的时间空间留给孩子,让他们畅所欲言,把内心最深处的感受敢于、乐于用言语表达。

  二、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作阅读感悟:

  学生知识经验相异,兴趣爱好有别,内心需求也不尽相同。虽然面对的学生只是一年级,但老师已经认识到让他们从小懂得选择理解,在初读课文后,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重点试读,从而为实现下一步的精读作好铺垫。只有学生能自由地把学*的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学*内容上,才能更好地在字里行间融入他们个人的情感,有助于培养他们情感性朗读。像此类涉及个人喜好的童话类型的文章,就更应该尊重学生的喜好了。《荷叶圆圆》中,李老师在让学生听录音认识荷叶姐姐的几个好伙伴之后,说:小朋友们,荷叶姐姐有这么多好伙伴,你喜欢哪一个呢?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读写那个小伙伴的那一段课文。由此,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可以想象,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时,会投入多大的热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上,学生想像也好,说话也好,都是在喜欢的基石上才能发挥得更出色自然。

  2、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情: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达成同一个目标,往往会选择迥然不同的方式。学*也是一样,在阅读感悟时,有人喜欢朗读欣赏;有人喜欢编成另外文本的内容作探究;有人喜欢根据文本查阅资料,作更大空间的探求……《荷叶圆圆》课堂中,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以此来表现自己内心的喜欢,这种喜欢也许是一种表情,也许是一个动作,只要他们读得开心就好!为了这种美好的喜悦得到更大的感染,老师还把圆圆的绿绿的小荷叶作为鼓励和奖励,激起小朋友朗读表现的欲望。

  三、尊重学生感官的需要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而这些要素的实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辅助工具”,那就是尽可能地去满足学生感官的需要:听觉、视觉、感觉、甚至嗅觉、味觉。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老师就是选用听录音读,自主读、个别朗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各种读的方式来实现听觉的充实;以直观形象的贴图板书组合成满池莲叶和简单却生动的课件画面来满足学生视觉的需求;以各种适时合理的想像说和读、体验愉快的心情等手段带入个性的感觉,直到让学生读出其中的味来!教师在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这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很可贵的一点。

  *惯于自己懂得选择的孩子,他们更会对自己的思想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选择的同时,需要的不仅仅是思维的灵动,更是权利带来的责任和义务,这才是课堂应该真正赋予孩子的!

  当然,闪光的是让我们闻到了成长与努力的气息,而不足的,也是因为在成长与努力的过程中的不成熟。比如,教师如何在多变的课堂上,灵活熟练地运用圆润的过渡语言?如何在面对学生的各种个性化的回答时,及时地作出合理顺耳的评价?如何及时抓住学生精彩的发言转化为教师课堂发挥的“药引子”?如何比学生更早地学会走入文本?尤其是在本课实际操作时,教师给予学生的个体朗读体验太少,没有达到理想的广泛的阅读。这些都是有待于成熟的方向。


实用的草原教案集锦十篇(扩展3)

——小班美术教案集锦五篇

【热门】小班美术教案集锦五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美术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活动目标:

  1.学*用放射线和小短线来表现蜘蛛网的造型。

  2.在故事和儿歌的帮助下,理解蜘蛛网的基本构造。,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课件(蜘蛛、蜘蛛先生造房子的幻灯片、蜘蛛网)、幼儿画册、水彩笔 范画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1.课件出示蜘蛛,让幼儿观察认识蜘蛛。

  2.结合课件,教师讲述故事《蜘蛛先生造房子》。

  问:蜘蛛先生在找什么?

  蜘蛛先生是用什么造房子的?

  蜘蛛先生的房子是怎样的?

  3.出示相应的蜘蛛网让幼儿观察蜘蛛网的构造。

  (二)儿歌示范,理解蜘蛛网的构造。

  教师示范蜘蛛网的画法。

  儿歌:蜘蛛先生造房子,吐出许多长长线,长线吐到墙角边。再吐许多短短线,短线连着长长线,房子造得牢又密,躺在里面真舒服!

  儿歌中解决好绘画中的两个技能:一是放射线一直画到边,二是短线和长线连在一起。

  (三)幼儿创作,为蜘蛛先生造房子。

  师:你们愿意为蜘蛛先生造房子吗?激发幼儿的创作激情。

  幼儿创作,教师注意观察指导,放射线的画法。

  (四)作品展示,让幼儿说说自己为蜘蛛先生造的房子,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总:谢谢小朋友们为蜘蛛先生造的房子,蜘蛛先生很高兴。

  四、活动延伸

  作品展示在幼儿作品展示区,互相欣赏。

  五、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将圆片间隔开来连续的粘贴在纸上,并学*简单的添画 。

  2、培养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培养良好的手工活动的*惯。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ppt课件。2.圆纸片若干。3.胶棒。4.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树叶、白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毛毛虫吗?喜欢他们吗?今天有许多毛毛虫慢慢地爬到了我们小一班的大屏幕上,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跟你见过的毛毛虫一样吗?

  二、展开

  1.观察毛毛虫图片

  (1)这是一只黑色和红色相间的毛毛虫,身上长着许多毛,小树叶是毛毛虫最喜欢吃的东西了,它正在努力地向前爬行,寻找最香的那片叶子当午餐呢。

  (2)这是一只小青虫,身上的毛毛像一个个的小五星,它正使劲儿地抓着树叶大口大口吃着正香呢。

  (3)这是一直最幸福的毛虫宝宝了,它的身体嫩绿嫩绿的,还有两只大大的眼睛,它吃饱后直接把树叶当做小床睡着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毛毛虫最喜欢吃什么东西了吗?

  (4)咦!这只毛毛虫好像有点不高兴,小朋友你们知道它为什么不高兴吗?因为这只毛毛虫没有树叶吃,肚子饿了,想让我们帮帮它。老师帮它准备好了大大的树叶,我们一起帮助毛毛虫爬到树叶上好不好。

  2.示范

  (1)出示范画。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怎样帮助毛毛虫的吗?

  (2)老师现场示范粘贴步骤,并仔细讲解,请幼儿认真观察。

  2.制作

  发放胶棒,纸张,圆纸片。让孩子按步骤粘贴,教师巡回指导,给与帮助。

  3.制作完毕让孩子上交作品。

  三、结束

  1.评价孩子的作品,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点评,表扬。

  2.给他们拍照留念。

  活动目标:

  在吹泡泡的游戏情境中尝试用炫彩棒画封闭圆,并用手指蘸水晕染,感受涂鸦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尝试用炫彩棒画封闭圆

  环境与材料:

  经验准备: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对泡泡的外形特征有了解;认识常见的颜色。

  物质准备:课件PPT,红、黄、绿、蓝各色炫彩棒若干,绘画纸若干,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今天韦韦老师带来一个好玩的`玩具,你们认识吗?你们吹过没有?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吹泡泡:观察泡泡的形状及大小,感知泡泡的外形特征。(结合PPT课件)

  :吹出来的泡泡是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泡泡飞得高高的,有的泡泡飞得低低的,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泡泡们在一起玩游戏。

  二、绘画操作:吹泡泡

  1、教师示范讲解

  过渡语:吹泡泡的游戏真好玩,炫彩棒笔宝宝也要来吹泡泡。(放音乐)

  教师示范画。(儿歌指导)


实用的草原教案集锦十篇(扩展4)

——《黄河颂》教案集锦10篇

《黄河颂》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河颂》教案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溢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同学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边倾听《捍卫黄河》的歌曲边欣赏有关黄河图片导入课文《黄河颂》。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迸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黄河精神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五、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成了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本课例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

  2.了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

  3.利用字典,掌握“涛、澜、浊、宛、魄、涤、泻、荡、屏”等9个字。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受歌词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感情

  三、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四、学法指导

  通过“读--品--诵--谈”的四步进行学*。

  五、课前准备:

  教师--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学生--收集《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并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六、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没有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议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 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不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

  (三)小组合作学*,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教师质疑:这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1,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 时代背景的把握

  3,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 调节自己的感情。

  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让首轮朗诵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探究修辞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继而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复的语句。

  (六)联系课文,拓展延伸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学生评价

  教师设计学生自我评估表,让学生进行效果自测。

  (八)作业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请同学们运用今天学*歌词的方法任选《黄河大合唱》中的一篇进行赏读,写出阅读体验。

  【教学依据】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黄河颂》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一、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二、要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三、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很好的朗读课文,教学时应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黄河颂》是著名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与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新课程中强**师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根据《黄河颂》的特点,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可从朗读训练,培养语感,整体领会文意的角度出发,激发并强化学生的朴素的爱国情感。

  本案例设计了四个活动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首先以“黄河知识知多少”,调动学生知识积累,了解黄河历史,同时可调动起学*情感;然后以“吟诵黄河诗作”完成本课的朗读训练任务,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反复体味诗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第三个板块中,注重从学生的理解感悟入手,让学生探究黄河精神的实质所在,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各抒己见,更是富有时代气息,学生虽没有诗人的生活体验,但仍可从自己所处年代

  出发,明确新时代的青年应持一种怎样的人生观念;最后以“咏唱黄河歌曲”作结,强化了课文的情感,深入了学生的心灵。

  诗歌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动态中思维,以多媒体课件作为烘托气氛,渲染情感,提供感性认识的载体,以读为主线,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黄河颂》的设计就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契机,来唤起学生的高昂的学*情绪,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其探究思考的信心,使其智力得到最好的发挥和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2.记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象)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勤劳、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话说黄河历史。

  1.课前准备: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网上资源,收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史实、地理文化、诗词传说等等。

  2.课堂活动:话说黄河——你对黄河文化知多少。

  通过交流,了解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更好的了解诗人对黄河的“歌颂”是源于深深的爱国情怀,并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联系诗句,加深理解诗歌内容。

  三、吟读黄河颂歌。

  了解黄河历史能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正音正字。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的朗读,读出气势,引起学生心灵共鸣。

  2.学生练*读。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诗,说一说应怎样读。老师指导如何读出诗歌的感情基调、节奏层次、气势韵味。

  3.师生合作配乐朗诵。

  要求:老师读朗诵词,学生读歌词。

  四、探究黄河精神。

  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2.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五、咏唱黄河歌曲。

  师生齐唱《黄河大合唱》,强化诗歌情感。

  六、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

  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实录】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勤劳、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黄河的历史,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识知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生:中国现在的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和西安、洛阳和郑州、安阳和开封、商丘等地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能体现诗中的哪一句呢?

  生(齐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这黄河流域。*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城,舜之都为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具西蒲州),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的。


实用的草原教案集锦十篇(扩展5)

——科学教案集锦6篇

【实用】科学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准备:

  1.视频2.彩绳1根、正方形、圆形"饼干"若干。

  活动目标:

  1.学*将圆分成相等的两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发展观察和比较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请你们在看故事的同时,想想两个问题:

  1.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看完故事,师: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两只笨熊在分面包。

  师:后来呢?

  幼:被狐狸吃了很多。

  师:总结:哦,他们没有分成大小一样的面包。

  2.师:老师这里有一根非常漂亮的彩绳,谁能来帮老师把这一根长绳分成长短一样的2段呢?

  幼:就从中间剪。

  师:好,那你来操作一下。

  幼指着绳子:就是这里。

  师:你用手比划,老师来剪。

  幼:随便指个地方比划剪。

  师:把绳子折起来问:这样是一样长吗?

  幼:不是。

  师:那怎么样剪才能剪成一样长短的绳子呢?

  幼儿再次尝试。

  师:你是怎么把它分成相同的2段的呢?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两端相对,从中间对折就可以把一根彩绳分成2根长短一样的彩绳。

  二、操作过程圆形:今天大黑和小黑熊没有吃到蛋糕,老师这里有1个圆形饼干,想把它分给大黑和小黑,但是该怎么分才能把一个圆形饼干分成大小一样,形状相同的两半?

  幼儿进行操作。

  师:这两半大小一样,形状相同吗?

  幼:是的。

  师:你是怎么观察他们是大小一样,形状相等的?

  幼儿说完教师总结:从中间对折,分开的两个形状能完全重合。

  师:引出2等分的概念:二等分就是把一个物体分成大小相同,形状一样的2个部分。

  活动延伸:

  幼儿探索将不同的图形进行2等分,进一步感知2等分的含义。

  正方形:对折可以得到2个长方形(请幼儿演示)教师请幼儿继续探索还有什么办法?,(有一块正方形的饼干,但是两个熊宝宝都喜欢吃三角形的饼干,怎么办?)四、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分享、交流。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的:

  动物和孩子天生就有一分缘,探究动物世界的奥秘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如今,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占据71%的海洋是丰富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而且海洋环境已日趋恶劣,因此保护海洋的生态*衡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了解海洋动物的食物链对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是很有意义,也是很有必要的。况且,孩子们在了解陆地上一些常见动物的食物链后,对海洋动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我延伸生成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海洋动物的食物链,感知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2、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的欲望。

  3、萌发幼儿保护生态*衡的意识。

  活动准备:

  课件、录音、电脑、录音机、图片、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录像:海底世界。

  幼儿交流:看到了什么?它们吃什么?

  (评:奇妙的海洋世界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观看的聚精会神,活动室里静极了,为下面的活动开好了头。)

  二、自由探索动物间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链

  1、幼儿分别采用操作电脑、听录音、观察图片、询问老师等方法进行自由探索,初步感知海洋食物链。

  2、幼儿交流通过探索获得的信息。

  (评:这个过程一改以往老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在活动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相关的录像、图片,并把有关的内容、知识做成课件、录好音带,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获取知识的方法。孩子们有的认真地查找图书,有的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录像,还有的在电脑上操作,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获取相关信息,这远比孩子静静地听知识有意义的多。探索后的交流,又为孩子提供了整理信息、共享成果的机会。因为这些知识信息是孩子们通过亲自实践得到的,所以介绍起来特别有劲,口语能力也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第二次探索并记录,初步了解食物链

  1、操作记录:二个幼儿结成一对,合拿一套卡片和记录纸。

  2、了解食物链,感知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师生小结:这些动物你吃我,我吃它,一环扣一环,象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的链条叫食物链。

  (评: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会使孩子的探索更具目的性。让孩子二二结对操作记录,又培养了孩子合作交往的能力。在记录的过程中,还能相互交流,相互调整,使操作结果更准确。孩子们对这一环节可认真了,有的孩子记录好以后,还到电脑里去核实一下,这种精神真是令人高兴。这不,大多数小朋友都得出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蟹,虾、蟹吃小虫,小虫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腐烂的死鱼初浅结论。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海洋动物的食物链。)

  四、了解食物链对生态*衡的重要性,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讨论:食物链断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2、相互讲述:海洋里没有了鲨鱼,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3、课件演示:感知食物连对生态*衡的重要性。

  师生小结:原来呀,食物链上的动物一样都不能少,缺了一环,大海就会生病,海水就要变得又脏又臭,其他的小动物也不能生活了,面且还要危害到我们人类。

  (评:当老师指着幼儿记录的食物连循环图,对小朋友说:“这些动物你吃我,我吃它,多残忍,这些动物中间你们最讨厌谁?为什么?”时,善良的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道:“大鲨鱼最凶猛,我们不要它。”老师说:“好的,让大海里永远没有大鲨鱼”。孩子们就从食物连的循环图上把鲨鱼拿掉了。此时,老师又及时地请小朋友讲讲,没有了大鲨鱼会发生什么情况?大部分孩子都说小鱼安全了,他们没有危险了等等。老师没有表态,让孩子尽情地讲述,然后课件演示,请孩子们看一看,事情到底会变得怎样。孩子们经过课件中画面、音乐的渲染,他们又情不自禁地喊道:“大鲨鱼回来吧,大鲨鱼回来吧。”所以当最后老师说到“鲨鱼虽然凶猛,但它也有好的地方,它还是海洋中的清洁工,有了它,海洋会变得干干净净”时,孩子赶紧把拿掉的鲨鱼图片重新贴上去,对鲨鱼的喜爱之情又溢于言表。这一过程,使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升华。)

  活动延伸:

  进一步探索其他食物链。

  这条食物链上的动物,它们都是靠自己捕捉才吃到食物的,所以叫捕食性食物链。除了捕食性食物链以外,还有其他的食物链,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继续探索,老师会支持和帮助你们的。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交流操作的过程及方法,体验制作彩色面点的快乐。

  2、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紫甘蓝汁前后的不同,并能用图画或符号记录它的变化。

  3、感知紫甘蓝汁添加不同佐料后变色的现象。

  活动准备

  1、紫甘蓝汁500毫升、碱一袋、白醋一瓶。

  2、面粉两斤、塑料盆16个、一次性手套一包。

  3、每位幼儿一套操作盘(透明塑料杯36个、塑料勺16把、滴管16支)。

  4、盘子、毛巾;记录表每人一份。

  5、关于面点点心的图片。

  6、前期有团、揉面粉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鼓励幼儿回忆生活经验。

  1、引导幼儿回忆在幼稚园里吃过的点心,说说它们的不同。

  T:在幼稚园每月的自助餐,厨房叔叔都会用面粉为小朋友们制作各种各样的点心,你们还记得吗?

  你们发现每一种点心哪里不一样吗?(颜色、形状、味道……)

  2、以情景渲染,启发幼儿通过讨论发现不同颜色面点的来源。

  T:新年马上就要到了,小熊一家准备邀请亲人和朋友到家里聚餐,它们需要准备不同的颜色的面点,你们可以帮帮它们吗?

  T:哇!这么多好吃的面点,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呢?

  1)引导幼儿讨论,并说出理由。

  T:也许你的好办法可以帮助小熊哟,可我们要做健康小达人哟,要怎么吃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健康又有营养呢?

  2)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蔬菜榨汁,用蔬菜汁来制作面点。

  T:什么蔬菜可以榨汁呢?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种蔬菜汁,一会儿你可以选择一种试一试。

  二、尝试运用两种佐料进行变色。观察与比较,发现紫甘蓝汁前后的不同。

  1、鼓励幼儿猜想,怎么让蔬菜汁变色?

  T:这一种蔬菜汁是什么颜色的呢?它可以变成了蓝色吗?可以变成绿色吗?可以变成红色吗?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T:你们想的办法可真多,真会动脑筋!瞧!这里有几种佐料,一起来看看吧!(出示PPT)

  T:这是碱,这是酸酸的醋,一会可以帮助你变色哟。(提前录好视频,请厨师叔叔简答讲解什么是碱?)

  2、出示工具,引导幼儿观察蔬菜汁与佐料结合后的变化。

  T:认识它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滴管,在变色时它也可以帮助我们。

  T:在变色之前,王老师有三个小要求,仔细听哟:A、每位小朋友选择一种蔬菜汁和佐料进行操作。B、请选择相对应的工具进行操作。C、请将你操作的过程进行记录。

  1)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指导观察:幼儿使用工具的情况,引导幼儿记录操作过程。(提醒幼儿保持桌面的整洁)

  3、分享、交流

  T:你用什么佐料变出了什么颜色呢?拿起来给同伴看一看。

  1)引导幼儿结合记录表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T:为什么用同一种佐料操作,可变出的颜色不一样呢?

  2)引导幼儿说出佐料使用的量不同。

  小结:原来,我们往紫甘蓝汁里加入碱和白醋时,它都会变颜色。碱和白醋加入的量不同,变出的颜色也会不一样。神奇吧!

  T:现在变出的颜色是你喜欢的颜色吗?你还能变出其他的颜色吗?让我们再次动手试一试吧。

  4、再次操作,引导发现加入白醋的量越多颜色就会变得更红。

  重点观察:请你在添加佐料时,仔细看一看紫甘蓝汁的变化。加入一滴、两滴、三滴白醋后它有什么不一样?并进行记录。

  T: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将不同颜色进行比较)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