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1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三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目标分析

  表内除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口算除法的起点。教材通过让学生分手工纸为直观支撑,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借助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算法,再通过优化,最终把它转化为“几除以几”即表内除法来算,同时结合直观操作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掌握简便的口算除法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手工纸10盒,小棒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认识盒装手工纸数目。

  师:拿一盒手工纸,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张?

  学生猜后教师打开演示:介绍每沓10张,每盒100张。

  2.师演示、生口答。

  (1)1盒里面有( )沓手工纸,10沓有( )个十张;

  (2)2沓纸有( )张,有( )个十张;

  (3)80张纸有( )沓;

  (4)2盒纸有( )张,( )个百张;

  (5)400张能装( )盒,有( )个百张。

  (二)探索操作

  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1)

  把60张彩色手工纸*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认真审题,独立学*。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6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学生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盒手工纸或小棒操作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与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 60张纸就是6沓,先每人分一沓,共分掉3沓,剩下3沓再每人分一沓,刚好分完。这样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

  预设2: 60张纸就是6沓,6沓*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课件演示)

  预设3: 60里有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 (板书横式:6÷3=2 60÷3=20)

  预设4:30×2=60或2×30=60可以得出60÷3=20。(想乘法算除法)

  预设5:60-20-20-20=0共减3次,所以60÷3=20。

  预设6:20+20+20=60 所以60÷3=20。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3相同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与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4)揭示课题、巩固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三第3、4、7、8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用一位数除的口算方法。

  难点:提高一位数除法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算。

  80÷4?40÷2?6000÷2?90÷3

  2、师:上节课我们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口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

  (2)学生独立列式,提示:120÷3等于多少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

  (3)反馈学生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三种算法:

  ①40×3=120,120÷3=40。

  ②12÷3=4,120÷3=40。

  ③通过摆小棒看出:把120根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是40根。

  教师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2、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

  (2)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也可以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①60÷3=20,6÷3=2,20+2=22。

  ②通过摆小棒可以看出:先把66根小棒分成6捆(每捆10根)和6根,6捆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2捆(20根);再把6根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2根,2捆和2根合起来就是22根。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指名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看能够发现什么。

  2、完成练*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计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熟练口算技巧。

  3、完成练*三第4题。

  4、完成练*三第7、8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2)

  例2:方法一:40×3=120??方法二:12÷3=4

  120÷3=40?120÷3=40

  例3、66÷3=22

  60÷3=20

  6÷3=2

  20+2=2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握了以下两点:

  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对学生后面的学*都是有用的,所以教学时特意对学生说明,计算时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多方面的评价。本节课我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学*态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感受到学*的快乐,从而调动了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的能力。

  重点:

  学生学会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在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算

  80÷2050÷1060÷30160÷80

  100÷50250÷50360÷60390÷30

  (2)上节课我们留了一道口算题:540÷60=?

  同学们,这道题应该如何口算呢?

  复*可以起到知识迁移的作用,以利于学生后面新知识的学*,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导入新课

  1.学生进行独立计算

  2.交流口算的方法,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但是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吸收别人的好方法,选择最合适的。

  如:60×9=540所以540÷60=9

  或者540÷6=90所以540÷60=9

  又或者54个十除以6个十等于9,所以540÷60=9

  (学生已经有了用口诀求商和第一个红点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自己算,并进行方法的交流。)

  3.质疑:问题口袋

  我们刚才学*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你能说说口算方法是什么么?

  你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举例提问?

  (每个红点问题后都有问题口袋,鼓励学生学会新知后质疑,提己的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数学的能力。)

  (三)巩固练*

  1.口算

  840÷60=480÷30=750÷50=

  630÷30=600÷30=720÷60=

  自主练*第四题:口算。集体订正。找出两组说明算理。

  第五题。要选择哪份工作,主要看什么?(每小时多少钱)怎么办,计算?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第六题:第一问由学生自主完成。(三人板演)第二问班中交流,集体根据学生的问题,口头列式解答。

  2.人体的血液1小时可以在人体内循环180周。

  (1)血液*均每分钟在人体内循环几周?

  (2)血液循环一周大约需要多少秒

  师:*均每分循环几周?而已知是1小时循环180周,应怎么办?每分循环3周,求一周约用多少秒应先做什么?怎么列式?

  3.飞机每小时飞行720千米,火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

  (1)飞机的速度是火车的多少倍?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

  通过学*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时刻注意计算要验算,养成养好*惯。)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为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计算时要“退位”。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算

  18÷6100÷5183÷335÷7

  50÷5100÷4238÷7129÷3

  (2)简单说一说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信息窗1

  从古到今,农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耕作方式每小时耕地面积(*方米)

  人力6

  耕牛60

  手扶拖拉机96

  四轮拖拉机540

  2.观察,你从中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手扶拖拉机*均每小时耕地面积是人力的多少倍?

  生:16×6=96,所以96÷6=16

  9个十除以6得1个十,余3个十,3个十加6得36,36除以6得6,10加6得16。

  师:竖式计算(三人板演)集体订正。

  四轮拖拉机*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耕牛的多少倍?

  怎么列式?540÷60=

  小组讨论。班上交流,教师。

  生:60×9=540,所以540÷60=9

  540÷6=90所在地540÷60=9

  54个十除以6个十等于9。所以540÷60=9

  教师重点让学生多说第三种方法。同桌互说几次。

  四轮拖拉机*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人力的多少倍?

  3.引导学生在理解提议的基础上,独立列出算是并思考算法,教师板书算式

  96÷6540÷6540÷60

  4.这些算式你们都会算么?想一想,应该怎么计算?学生计算并说己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方法要给与肯定。如:9个十除以6得1个十,余3个十,3个十加6得36,36除以6得6,10加6得16有的学生可能用想竖式的方法

  5.出示小电脑问题:你会口算960÷6吗?学生口算,并说己是如何计算的。

  (三)自主练*

  1.自主练*第一题:口算学生口算完后,对比找规律,比较上下两排的算式,你发现口算方法有什么规律?

  2.自主练*第三题:口算小组交流:买哪箱橙子更合算?

  (四):

  今天我们复*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和我们以前学*的不同的是,今天的口算都需要“退位”,在信息窗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中,540÷60这个算式还没有解决,是我们下节课学*的内容。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彩色手工纸10盒

  教学过程

  1.复*引入

  1.1.认识盒装手工纸数目

  师:拿一盒手工纸,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张?

  学生猜后教师打开演示:介绍每沓10张,每盒100张。

  1.2.师演示、生口答

  (1)1盒里面有( )沓手工纸,10沓有( )个十张;

  (2)2沓纸有( )张,有( )个十张;

  (3)80张纸有( )沓;

  (4)2盒纸有( )张,( )个百张;

  (5)400张能装( )盒,有( )个百张。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2.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1)

  把60张彩色手工纸*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认真审题,独立学*。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6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学生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盒手工纸或小棒操作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与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 60张纸就是6沓,先每人分一沓,共分掉3沓,剩下3沓再每人分一沓,刚好分完。这样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

  预设2: 60张纸就是6沓,6沓*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课件演示)

  预设3: 60里有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 (板书横式:6÷3=2 60÷3=20)

  预设4:30×2=60或2×30=60可以得出60÷3=20。(想乘法算除法)

  预设5:60-20-20-20=0共减3次,所以60÷3=20。

  预设6:20+20+20=60 所以60÷3=20。

  【设计意图】教材在这里的编写意图,是以直观为支撑,形数结合。教师要尽量地多给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内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在自主探索中运用新知转化成旧知即表内除法的思想方法,化难为易,理解算理。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3相同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与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口算除法往往喜欢这样说: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这是一种描述的语音,是一种机械记忆的方法,这样的描述有时容易产生误解。如有学生说出,教师千万不可回避,应耐心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道理: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算法)。其实这种规律的总结是预设3(算理)的翻版。口算教学应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如60÷3表示把60看作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转化为表内除法。只有这样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后续学*,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总结出来的方法才能真正地为以后的学*服务。

  (4)揭示课题、巩固方法。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60÷3=20(张),它就是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抢答题(卡片出示正反两面)

  5÷5= 4÷2 9÷3 8÷4

  50÷5= 40÷2 _____ _____

  根据前两组的规律,让学生猜一猜后面每一组算式,口算后说出算理。

  同学们真厉害,下面有信心再解决一些问题吗?

  600÷3= (课件出示)

  2.探索一位数除整百和整千数的商

  (1)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汇报后集体订正)

  预设1:6盒除以3,每人得2盒,2盒就是200。

  预设2:6个百除以3是2个百,就是200。(让多名学生再说一说,如不理解可用教具演示。)

  (2)那么6000÷3呢?

  【设计意图】在60÷3和600÷3的基础上,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直接类推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2.3.引导小结:口算整十数、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时,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把整千数看成几个千,转化成表内除法再进行口算较为简便。

  1.探索12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2)

  3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120张彩色手工纸,*均每班用了多少张?

  认真审题,独立学*。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12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先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可利用盒中的手工纸或小棒边操作边说。

  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可以把120张看成12沓,12沓除以3是4沓,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 120÷3=40(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预设2:可以把120看成12个十,12个十除以3是4个十,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 120÷3=40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2相同的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再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4) 1200÷3 呢?(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第一节课口算除法的基础,通过复*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学生会很自然地迁移类推出一位数出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配上直观操作演示,更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交流和复述中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时,可以将几百几十看作几个十的数除以一位数,把它转化为表内除法。

  1.探索66÷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3)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摆出准备好的66张纸或小棒,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多名学生说后,教师课件演示,并填空。

  先分( ),每份分得( )沓,再分( ),把单张的分成了( )份,每份分得( )张,分完后每份共有( )张。

  (3)说明计算方法:66张手工纸有6沓(每沓十张)和6张,也就是66可以分成6个十和6个。先分整沓的,就是把6个十*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再分单张的,就是把6个一*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沓和单张合起来20+2=22,就是所求的结果。

  分步算式:60÷3=20 6÷3=2 20+2=22 (板书)

  (4)引导小结

  都是“先分后合”把几十几分成两部分: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几再相加。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设计意图】这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例题。学生通过边分手工纸或小棒操作,边说出口算步骤,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它采用的是“先分后合——化难为易”,将新问题分两部分转化成表内除法来解决问题。为了降低难度,教师以板书分步算式来解释口算方法,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笔算除法打下基础。

  3.课堂练*

  3.1. 算一算,说一说。

  8÷4=( ) 15÷5=( )

  80÷4=( ) 150÷5=( )

  800÷4=( ) 1500÷5=( )

  9÷3=( ) 24÷6=( )

  90÷3=( ) 240÷6=( )

  900÷3=( ) 2400÷6=( )

  你是怎么算的?对比这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附答案:

  8÷4=( 2 ) 15÷5=( 3 )

  80÷4=( 20 ) 150÷5=( 30 )

  800÷4=( 200) 1500÷5=( 300 )

  9÷3=( 3 ) 24÷6=( 4 )

  90÷3=( 30 ) 240÷6=( 40 )

  900÷3=(300) 2400÷6=( 400)

  左边这组题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右边这组题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3.2.解决问题。

  一共90人,先排**数相同的9列,再围**数相同的3个圆圈。

  (1)每列多少人?(2)每个圆圈多少人?

  附答案:

  (1)90÷9=10(人)答:每列10人。

  (2)90÷3=30(人)答:第个圆圈30人

  又出示了一组“智慧岛”*题。

  附答案:

  20元=200角 200÷5=40(枝)答:可以买40枝铅笔。

  20÷2=10(本)答:可以买10本。

  4.巩固提升

  4.1.填一填。

  2. 填出里

  的数。

  3. 解决问题。

  一只东北虎的体重是一只鸵鸟的4 倍,是一只企鹅的9 倍。

  请你自己算一算企鹅和鸵鸟的体重。

  附答案:

  360÷9=40(千克)答:企鹅的体重是40千克。

  360÷4=90(千克)答:企鹅的体重是90千克。

  【设计意图】练*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探索规律,发现简便的口算方法,正确口算出结果,注重培养学生养成验算和反思的*惯。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师生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这些口算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可以为后面学*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打下基础.加强这局部口算练*,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

  板书

  口算除法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一位数后再相加。

  60÷3=20

  600÷3=200

  120÷3=40

  66÷3=22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菁华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1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1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三第1、2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目标分析

  表内除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口算除法的起点。教材通过让学生分手工纸为直观支撑,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借助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算法,再通过优化,最终把它转化为“几除以几”即表内除法来算,同时结合直观操作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掌握简便的口算除法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手工纸10盒,小棒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认识盒装手工纸数目。

  师:拿一盒手工纸,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张?

  学生猜后教师打开演示:介绍每沓10张,每盒100张。

  2.师演示、生口答。

  (1)1盒里面有( )沓手工纸,10沓有( )个十张;

  (2)2沓纸有( )张,有( )个十张;

  (3)80张纸有( )沓;

  (4)2盒纸有( )张,( )个百张;

  (5)400张能装( )盒,有( )个百张。

  (二)探索操作

  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1)

  把60张彩色手工纸*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认真审题,独立学*。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6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学生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盒手工纸或小棒操作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与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 60张纸就是6沓,先每人分一沓,共分掉3沓,剩下3沓再每人分一沓,刚好分完。这样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

  预设2: 60张纸就是6沓,6沓*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课件演示)

  预设3: 60里有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 (板书横式:6÷3=2 60÷3=20)

  预设4:30×2=60或2×30=60可以得出60÷3=20。(想乘法算除法)

  预设5:60-20-20-20=0共减3次,所以60÷3=20。

  预设6:20+20+20=60 所以60÷3=20。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3相同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与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4)揭示课题、巩固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三第3、4、7、8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讨论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熟练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用一位数除的口算方法。

  难点:提高一位数除法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算。

  80÷4?40÷2?6000÷2?90÷3

  2、师:上节课我们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口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

  (2)学生独立列式,提示:120÷3等于多少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

  (3)反馈学生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三种算法:

  ①40×3=120,120÷3=40。

  ②12÷3=4,120÷3=40。

  ③通过摆小棒看出:把120根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是40根。

  教师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2、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

  (2)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也可以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①60÷3=20,6÷3=2,20+2=22。

  ②通过摆小棒可以看出:先把66根小棒分成6捆(每捆10根)和6根,6捆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2捆(20根);再把6根小棒*均分成3份,每份2根,2捆和2根合起来就是22根。

  三、巩固练*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指名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然后引导学生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看能够发现什么。

  2、完成练*三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计算,进一步巩固口算方法,熟练口算技巧。

  3、完成练*三第4题。

  4、完成练*三第7、8题。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2)

  例2:方法一:40×3=120??方法二:12÷3=4

  120÷3=40?120÷3=40

  例3、66÷3=22

  60÷3=20

  6÷3=2

  20+2=2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把握了以下两点:

  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另外,无论是用哪一种方法计算,对学生后面的学*都是有用的,所以教学时特意对学生说明,计算时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多方面的评价。本节课我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学*态度以及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感受到学*的快乐,从而调动了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的能力。

  重点:

  学生学会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在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算

  80÷2050÷1060÷30160÷80

  100÷50250÷50360÷60390÷30

  (2)上节课我们留了一道口算题:540÷60=?

  同学们,这道题应该如何口算呢?

  复*可以起到知识迁移的作用,以利于学生后面新知识的学*,使学生看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导入新课

  1.学生进行独立计算

  2.交流口算的方法,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但是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吸收别人的好方法,选择最合适的。

  如:60×9=540所以540÷60=9

  或者540÷6=90所以540÷60=9

  又或者54个十除以6个十等于9,所以540÷60=9

  (学生已经有了用口诀求商和第一个红点的基础,放手让学生自己算,并进行方法的交流。)

  3.质疑:问题口袋

  我们刚才学*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你能说说口算方法是什么么?

  你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可以举例提问?

  (每个红点问题后都有问题口袋,鼓励学生学会新知后质疑,提己的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数学的能力。)

  (三)巩固练*

  1.口算

  840÷60=480÷30=750÷50=

  630÷30=600÷30=720÷60=

  自主练*第四题:口算。集体订正。找出两组说明算理。

  第五题。要选择哪份工作,主要看什么?(每小时多少钱)怎么办,计算?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第六题:第一问由学生自主完成。(三人板演)第二问班中交流,集体根据学生的问题,口头列式解答。

  2.人体的血液1小时可以在人体内循环180周。

  (1)血液*均每分钟在人体内循环几周?

  (2)血液循环一周大约需要多少秒

  师:*均每分循环几周?而已知是1小时循环180周,应怎么办?每分循环3周,求一周约用多少秒应先做什么?怎么列式?

  3.飞机每小时飞行720千米,火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

  (1)飞机的速度是火车的多少倍?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

  通过学*你有什么收获?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的时候注意培养学生时刻注意计算要验算,养成养好*惯。)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为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计算时要“退位”。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口算

  18÷6100÷5183÷335÷7

  50÷5100÷4238÷7129÷3

  (2)简单说一说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导入新课

  1.出示信息窗1

  从古到今,农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耕作方式每小时耕地面积(*方米)

  人力6

  耕牛60

  手扶拖拉机96

  四轮拖拉机540

  2.观察,你从中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手扶拖拉机*均每小时耕地面积是人力的多少倍?

  生:16×6=96,所以96÷6=16

  9个十除以6得1个十,余3个十,3个十加6得36,36除以6得6,10加6得16。

  师:竖式计算(三人板演)集体订正。

  四轮拖拉机*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耕牛的多少倍?

  怎么列式?540÷60=

  小组讨论。班上交流,教师。

  生:60×9=540,所以540÷60=9

  540÷6=90所在地540÷60=9

  54个十除以6个十等于9。所以540÷60=9

  教师重点让学生多说第三种方法。同桌互说几次。

  四轮拖拉机*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人力的多少倍?

  3.引导学生在理解提议的基础上,独立列出算是并思考算法,教师板书算式

  96÷6540÷6540÷60

  4.这些算式你们都会算么?想一想,应该怎么计算?学生计算并说己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方法要给与肯定。如:9个十除以6得1个十,余3个十,3个十加6得36,36除以6得6,10加6得16有的学生可能用想竖式的方法

  5.出示小电脑问题:你会口算960÷6吗?学生口算,并说己是如何计算的。

  (三)自主练*

  1.自主练*第一题:口算学生口算完后,对比找规律,比较上下两排的算式,你发现口算方法有什么规律?

  2.自主练*第三题:口算小组交流:买哪箱橙子更合算?

  (四):

  今天我们复*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和我们以前学*的不同的是,今天的口算都需要“退位”,在信息窗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中,540÷60这个算式还没有解决,是我们下节课学*的内容。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5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彩色手工纸10盒

  教学过程

  1.复*引入

  1.1.认识盒装手工纸数目

  师:拿一盒手工纸,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张?

  学生猜后教师打开演示:介绍每沓10张,每盒100张。

  1.2.师演示、生口答

  (1)1盒里面有( )沓手工纸,10沓有( )个十张;

  (2)2沓纸有( )张,有( )个十张;

  (3)80张纸有( )沓;

  (4)2盒纸有( )张,( )个百张;

  (5)400张能装( )盒,有( )个百张。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2.1.探索6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1)

  把60张彩色手工纸*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认真审题,独立学*。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6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学生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盒手工纸或小棒操作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与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 60张纸就是6沓,先每人分一沓,共分掉3沓,剩下3沓再每人分一沓,刚好分完。这样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

  预设2: 60张纸就是6沓,6沓*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课件演示)

  预设3: 60里有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 (板书横式:6÷3=2 60÷3=20)

  预设4:30×2=60或2×30=60可以得出60÷3=20。(想乘法算除法)

  预设5:60-20-20-20=0共减3次,所以60÷3=20。

  预设6:20+20+20=60 所以60÷3=20。

  【设计意图】教材在这里的编写意图,是以直观为支撑,形数结合。教师要尽量地多给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内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在自主探索中运用新知转化成旧知即表内除法的思想方法,化难为易,理解算理。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3相同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与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口算除法往往喜欢这样说: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这是一种描述的语音,是一种机械记忆的方法,这样的描述有时容易产生误解。如有学生说出,教师千万不可回避,应耐心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道理: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算法)。其实这种规律的总结是预设3(算理)的翻版。口算教学应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如60÷3表示把60看作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转化为表内除法。只有这样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后续学*,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总结出来的方法才能真正地为以后的学*服务。

  (4)揭示课题、巩固方法。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60÷3=20(张),它就是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抢答题(卡片出示正反两面)

  5÷5= 4÷2 9÷3 8÷4

  50÷5= 40÷2 _____ _____

  根据前两组的规律,让学生猜一猜后面每一组算式,口算后说出算理。

  同学们真厉害,下面有信心再解决一些问题吗?

  600÷3= (课件出示)

  2.探索一位数除整百和整千数的商

  (1)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汇报后集体订正)

  预设1:6盒除以3,每人得2盒,2盒就是200。

  预设2:6个百除以3是2个百,就是200。(让多名学生再说一说,如不理解可用教具演示。)

  (2)那么6000÷3呢?

  【设计意图】在60÷3和600÷3的基础上,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直接类推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2.3.引导小结:口算整十数、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时,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把整千数看成几个千,转化成表内除法再进行口算较为简便。

  1.探索12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2)

  3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120张彩色手工纸,*均每班用了多少张?

  认真审题,独立学*。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12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先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可利用盒中的手工纸或小棒边操作边说。

  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可以把120张看成12沓,12沓除以3是4沓,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 120÷3=40(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预设2:可以把120看成12个十,12个十除以3是4个十,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 120÷3=40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2相同的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再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4) 1200÷3 呢?(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第一节课口算除法的基础,通过复*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学生会很自然地迁移类推出一位数出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配上直观操作演示,更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交流和复述中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时,可以将几百几十看作几个十的数除以一位数,把它转化为表内除法。

  1.探索66÷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3)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摆出准备好的66张纸或小棒,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多名学生说后,教师课件演示,并填空。

  先分( ),每份分得( )沓,再分( ),把单张的分成了( )份,每份分得( )张,分完后每份共有( )张。

  (3)说明计算方法:66张手工纸有6沓(每沓十张)和6张,也就是66可以分成6个十和6个。先分整沓的,就是把6个十*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再分单张的,就是把6个一*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沓和单张合起来20+2=22,就是所求的结果。

  分步算式:60÷3=20 6÷3=2 20+2=22 (板书)

  (4)引导小结

  都是“先分后合”把几十几分成两部分: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几再相加。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设计意图】这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例题。学生通过边分手工纸或小棒操作,边说出口算步骤,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它采用的是“先分后合——化难为易”,将新问题分两部分转化成表内除法来解决问题。为了降低难度,教师以板书分步算式来解释口算方法,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笔算除法打下基础。

  3.课堂练*

  3.1. 算一算,说一说。

  8÷4=( ) 15÷5=( )

  80÷4=( ) 150÷5=( )

  800÷4=( ) 1500÷5=( )

  9÷3=( ) 24÷6=( )

  90÷3=( ) 240÷6=( )

  900÷3=( ) 2400÷6=( )

  你是怎么算的?对比这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附答案:

  8÷4=( 2 ) 15÷5=( 3 )

  80÷4=( 20 ) 150÷5=( 30 )

  800÷4=( 200) 1500÷5=( 300 )

  9÷3=( 3 ) 24÷6=( 4 )

  90÷3=( 30 ) 240÷6=( 40 )

  900÷3=(300) 2400÷6=( 400)

  左边这组题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右边这组题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3.2.解决问题。

  一共90人,先排**数相同的9列,再围**数相同的3个圆圈。

  (1)每列多少人?(2)每个圆圈多少人?

  附答案:

  (1)90÷9=10(人)答:每列10人。

  (2)90÷3=30(人)答:第个圆圈30人

  又出示了一组“智慧岛”*题。

  附答案:

  20元=200角 200÷5=40(枝)答:可以买40枝铅笔。

  20÷2=10(本)答:可以买10本。

  4.巩固提升

  4.1.填一填。

  2. 填出里

  的数。

  3. 解决问题。

  一只东北虎的体重是一只鸵鸟的4 倍,是一只企鹅的9 倍。

  请你自己算一算企鹅和鸵鸟的体重。

  附答案:

  360÷9=40(千克)答:企鹅的体重是40千克。

  360÷4=90(千克)答:企鹅的体重是90千克。

  【设计意图】练*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探索规律,发现简便的口算方法,正确口算出结果,注重培养学生养成验算和反思的*惯。

  课后小结

  a提问: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师生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这些口算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可以为后面学*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打下基础.加强这局部口算练*,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

  板书

  口算除法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一位数后再相加。

  60÷3=20

  600÷3=200

  120÷3=40

  66÷3=22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3篇

40÷20=

80÷40=

50×40=

320÷40=

70×4=

90÷30=

240÷80=

3×50=

960÷3

95÷5=

120÷60=

720÷80=

20×14=

90×3=

30×23=

400÷80=

240÷60=

180÷9=

20×40=

120×4=

210÷3=

360÷60=

200÷40=

44×2=

4×23=

270÷9=

540÷90=

320÷8=

72÷3=

25×4=

160÷80=

200÷50=

7×12=

52÷4=

100÷50=

350÷70=

350÷70=

5×120=

400÷50=

30×15=

210÷30=

400÷80=

14×30=

90÷6=

120÷60=

720÷90=

300÷50=

810÷9=

75÷5=

350÷50

160÷40=

240÷40=

640÷80=

490÷70=

200÷40=

400÷50=

320÷40=

150÷30=

16×40=

5×24=

250÷50=

990÷3=

400÷5=

110-30=

100÷25=

180÷60=

70×90=

160÷40=

480-400=

90+240=

60÷20=

540÷6=

240÷8=

23×20=

630÷70=

360÷90=

360÷4=

350÷70=

50×60=

72÷6=

560÷70=

32÷2=

120÷30=

900÷30=

15×40=

480÷60=

120÷3=

560÷70=

24×3=

16×60=

70÷10=

300÷6=

450÷90=

600÷20=

540÷9=

90÷6=

280÷40=

70÷5=

500÷50=

300÷6=

42×3= 1700-800= 90÷3= 180÷3= 300÷5= 930÷3=

800÷4= 60-15= 900÷3= 450÷9= 360÷6= 37+56=

32×3= 70×7= 1200-700= 300÷6= 50×7= 0×37=

53-14= 17+27= 840÷4= 2×14= 140÷2= 660÷6=

7×800= 7×700= 840÷2= 430×2= 540÷9= 31×3=

13×3= 34+56= 96÷3= 2×330= 50×6= 680÷2=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1*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四、思维训练

  1、下图中每一小格是1*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会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

  14÷4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三年级下册数学复*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对策: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旧知。

  1、4:00是下午( )时

  16:00是下午( )时

  18:30是下午 ( )时( )分

  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睡了()小时。

  二、实践活动。

  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

  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

  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

  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

  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

  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

  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

  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课前思考:

  这次时间活动主要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分为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引导学生观察给出的一张周末时间安排表,要求学生利用表中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第二层次,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借鉴教材给出的周末时间安排表的形式,制作一张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并通过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课后反思:

  先复*已学的知识,这样为学生学*周末一天的安排积累一定的计算方法。根据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学生自己提出这一单元相关的数学,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并要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有了小华周末安排的启示,所以学生在自己安排的时候能够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周末。还能根据表格给出了信息,提出很多数学问题,并进行了计算,但是在计算时间上学生还不是那么熟练,需要进一步练*与巩固。学生之间在计算经过的时间这一知识点上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在课上,我们之间进行了很多次方法的交流,让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也能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提高自己计算经过时间的能力,但由于受自己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可能学生刚接触这一比较抽象的知识,不知通过时间的推移,会觉得难度在下降,慢慢接受这方面的知识。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单元的综合练*,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要点,巩固知识点,熟练运用计算方法。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基本能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个别差异性。而在最后对小华周末安排能够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学生也基本能根据前两题的方式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并能独立解答,关于制作一张自己周末的时间安排表,由于之前已经有小华的事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难了。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够,还无法真正灵活运用。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安排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既复*了24时计时法,又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了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制作时间安排表,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课后反思:

  这节课通过小华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进一步熟练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并且巩固学生计算简单时间的方法和技能。在认识水*上,学生对于简单的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换算还可以,但是一旦与生活联系,稍有复杂时,特别是涉及到跨越两天的时间计算时,学生的情况就不那么理想了,毕竟他们的生活经验还是很少。基于这种情况,在指导学生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联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别,学生的回答千差万别,因而教师必须,或者说只能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而根本无法设计好学生的每次回答情况,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应答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使学生在相互的启发下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修正,最后达成共识。

  复*内容

  教材P2——12页位置与方向知识。

  复*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公园线路图、公交车站牌、城市*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位。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复*重点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位。认识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复*难点

  能用四个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动手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手控一下,找出四个方向。

  2、揭示课题:位置与方向与复*

  (二)展示目标(见复*目标)

  二、自主学*

  1、出示复*提纲:

  (1)认识东、南、西、北方向,结合具体情境,辨认其余的四个方向。

  (2)会找线路图,根据图,描述线路图。

  2、围绕提纲,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自学教材P2页——14页中的方向和线路。

  3、对照自学提纲,自主学*。

  4、检测题:

  (1)一幅地图人们通常是按上()下()、左()右()来绘制。

  (2)站在操场中间,指明北边是(),南边是(),左边是(),右边是()。

  (3)小明坐在教室的中间,他的北边是(),南边是(),左边是(),右边是()。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

  联系生活,强化方向和线路图的关系。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2、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学生回答学*效果。

  3、我们的教学楼在北面,大门在(),东北是(),东南是(),西南是()。

  四、达标训练

  1、通常说的四面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

  2、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更清楚、明白。

  课堂: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五、堂清检测

  1、《学*与巩固》P4页第2题。

  2、《学*与巩固》P5页第1题。

  3、看一看,填一填。

  (1)小熊从家出发向()方向走()米,再向()走()米来到运动场,运动场在小熊家的()方向。

  (2)小狗从家出发,向()方向走()米,再向()方向走()米到森林诊所,森林诊所在小狗家的()方向。

  (3)小鹿家在运动场的()方向,两处相距()米。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教具准备: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