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亡羊补牢》教案9篇

日期:2022-07-05 17:33:57

《亡羊补牢》教案1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一则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流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 同学们好,请坐。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那好,我们现在来看图猜成语。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第一幅图?(守株待兔) 对了,那这一幅呢?(揠苗助长)这一幅?(刻舟求剑)难不倒你们,再给你们几个难的(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还有更难的。

  2.你们真聪明,都猜对了。那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是的,它们都是寓言故事, 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3.今天我们学*第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读题)

  4.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 学*道理(板书:道理)

  师:对,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好寓言故事了。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 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桌交流生字学*情况。

  2. 字词学*

  师:有些同学的*惯非常好,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

  第二行:有什么共同特点?轻声。

  理解词意:你们家有街坊吗?你们家和街坊的关系怎么样?我们*有句话说的是“远亲不如*邻”,如果相处好了,邻居会比自己家的亲戚都好。“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书写) 我们再一齐来读一遍这些词语,注意读好轻声哦。

  第三行:领读指导书写:叼 悔。

  我们再把这些词语读两遍。开小火车读词语。

  3、(读得很正确)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大家很厉害,这么难读的'段落都读通顺了,2-5自然段每一排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读得最正确,最通顺。 (点评)

  4.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可以用上上面的词语来说。

  小结:像这种抓关键词,并把他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明白了吗?

  三、理解题意

  1.课文读通顺了,题目的意思你读懂了吗?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 ( 预设:学生知道正确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哪个句子读懂这个字的意思?

  师:哦,是联系课文知道了它的意思,我们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课件)选择正确意思。 小结: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板书:失去 养牲畜的圈) 请像老师这样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写在课题下。

  3.现在我们知道了,“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四、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课文中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2.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那你来说说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板书:丢羊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板书:羊圈破了。

  哪个词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原因?(原来)齐读

  3.(课件)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4.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把窟窿补上)

  5.他的街坊也发现了,请你当当养羊人的街坊,快来劝劝他。(把窟窿补上吧)还有什么想说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会丢羊。评价:你真是个好心的街坊)

  我们来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劝说的,课件出示,指名读。

  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劝说养羊人的?哪个词看出他着急?(堵上、修一修、赶快)你能给赶快换个词吗?

  (课件)街坊还会用怎样的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担心、着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生起来读不同的语气,还可以加上动作。)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 (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他和街坊的对话。

  7.就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字中读出来的?(又)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刚才我们学*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两次亡羊之后,(课件)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这时,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样?(后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他又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来?(知错就改)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养羊人这样做,对吗?从哪知道?(课件) 从此,什么意思?

  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接受劝告,知错就改)

  9.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寓意)齐读

  (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

  10.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不认真等)

  小结: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五、复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我们学校最*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上面老师给你提供的小帮助,自己先练练。(学生准备,课件播放音乐,师巡回指导)

  2.展示前,提示学生自己发言时希望别人怎么听?

  (要安静,这是有礼貌的表现。 听后能给我指出优缺点。)

  六、总结学法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七、作业设计

  1.将这则寓言故事给爸爸妈妈听,请家长点评。

  2. 写写读了《亡羊补牢》之后自己的感想。

  3.收集并阅读寓言故事,下周班队课举行讲故事比赛。 以上作业任选两项完成。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南辕北辙》。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羊圈破了

  丢羊 不听劝告 没丢过

  接受意见 及时改正

  为时不晚

《亡羊补牢》教案2

  活动目标:

  1、会说成语:亡羊补牢;理解成语的意思。

  2、知道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3、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个性化的进行人物的表现。

  活动准备:

  《亡羊补牢》ppt图片、牧羊人、老农、狼和羊头饰。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理解成语的意思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听完了我要提问的哦。

  (1)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亡羊补牢)

  (2)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牧羊人的羊圈破了个洞,狼从洞里进去把羊给叼走了。)

  (3)他的邻居对他说了什么?牧羊人有没有这么做,他说了什么?(邻居说: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牧羊人没有这么做,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4)后来他有没有后悔?最后他怎么做的?(他很后悔没有听邻居的话,最后他把羊圈修好了)

  (5)亡羊补牢不仅是这个故事的名字,它还是一个成语,所以我们就称它为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

  二、师幼一起完整讲述,熟悉故事中各角色的台词

  1、邻居说的什么?应该用什么语气说话?

  2、牧羊人羊丢了他的心情怎么样?应该要怎么说?

  3、你们生气时会怎么表现,那牧羊人生气时候的语气应该怎么表现?

  4、完整讲述故事。

  三、出示头饰,幼儿自选角色表演,教师以导演的身份介入游戏

  1、今天导演要来挑选最佳小演员,最棒的将获得最佳演员奖。

  2、演员上台第一步应该做什么?(演员自选头饰,介绍自己)

  3、教师提问台词,重点指导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

  四、师幼分享点评

  1、小朋友你们最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

  2、我们下次表演游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五、我们在这个故事里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并不要紧,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亡羊补牢》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 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 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 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 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l 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l 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 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 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 如果…… 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 “补牢”呢?——及时补救 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讲故事

  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深切的感悟,将学*文本与追本溯源,学*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35分钟来来去匆匆,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又动笔写字的事件。

《亡羊补牢》教案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寓言故事。

  寓言两则

  教学时间:2课时 窟窿 —---------缺点 未为晚也

  板书预设: (1-4) 丢羊(两次) 不听劝 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 未为晚矣

  (5) 明理 现在修还不晚——及时改 为时未晚

  为时不晚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导入,揭题:

  2、谈话,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看,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起了什么?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说)

  对,像……这样的小故事中蕴藏着一个大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3、这节课我们再来学*寓言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寓”,上面一个宝盖头,再写一个“曰”,第十画是“丨”,齐读课题。寓言两则。解题(就是两个寓言故事),这“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讲道理”的意思。

  4、学法指导: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时,你们是怎样学*寓言的吗?

  其实学*寓言故事 首先要把故事读懂,然后读懂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最后会联系生活用一用。(一一出示学*要点)

  出示:

  1、读懂故事 2、明白道理 3、联系生活用一用

  好!这节课我们就按这方法来学*第一则寓言故事。(板书: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读懂故事: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34页,按老师屏幕上的要求把故事读懂

  出示读书要求:读懂故事:(a读准字音、读通课文;b读懂题目的意思;c会说课文讲了一件是什么事)

  1、生自由练读

  2、反馈交流:

  a 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重点正音:养圈(juàn)窟窿(后鼻音,轻声)叼

《亡羊补牢》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透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资料,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就应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齐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此刻你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4、从这个课题,你明白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选取正确的读音

  窟窿(kūlóng;kūlong)

  废窿(lónglong)

  街坊(fāngfang)

  坊本(fāngfang)

  圆圈(quānjuàn)

  羊圈(quānjuàn)

  钻研(zuānzàun)

  钻石(zuānzuàn)

  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

  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透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资料

  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此刻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能够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样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友情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便评价他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

  (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

  (2)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他的话就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就应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明白的(从“赶快”明白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

  指名尝试读

  分主角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情绪。

  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明白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就应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

  这两个“又”就应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的地方吗?

  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情绪。尝试读出当时的情绪。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明白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立刻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此刻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明白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之后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此刻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心理解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我们这节课学*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我们今后的学*和生活中,就应怎样去做呢?

《亡羊补牢》教案6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看图猜寓言

  1、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看图猜故事。依次出示6张故事图片(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刻舟求剑,井底之蛙)

  2、齐读成语。同学们课内、课外读过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一起来读一读吧。

  3、师小结揭题: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寓言。

  “言”就是语言、故事,“寓”就是蕴藏在故事中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九课《寓言两则》。

  书写题目,指导“寓”“则”(注意“寓”的笔顺)(板书课题:9寓言两则)。

  4、揭示课题:“则”是量词,《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这节课我们先来学*寓言《亡羊补牢》(贴板书:亡羊补牢)

  二、教授方法,读懂题意

  (一)读一读——读文知事

  1、读故事前,老师先来检查大家生字预*情况。

  (1)强调“圈”多音字的读音。

  (2)读好轻声词:窟窿街坊盘缠结结实实。

  会写:窟窿叼走劝告羊圈(多音字)街坊(解释意思)后悔

  (3)学生提醒大家注意生字中易错笔画:读的很准确,同学们会写这鞋子吗?标红的字都是课后生字,谁来提示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错。

  师相机指导“窟窿”的书写。

  这里面笔画最多的要数——窟窿这个词了,观察这个词我们发现他们的部首都是“穴”。师评:窟窿就是孔,洞的意思。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面的“穴”表形。我们一起写一写这个词。笔画多,要紧凑。

  2、写生词:现在咱们动笔写一写这个词,看谁写的又对又好!(硬笔描红)

  3、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1)有的同学读得很流利,看来字词都掌握的很好了。现在谁来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出示——亡羊补牢,结合字典和课文内容,理解亡与牢的意思。

  知道故事的内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题。“牢”在故事中指(羊圈),“亡”呢?(指生说,出示字典意思,选义,指导学生看注释①)。

  小结:谁来概括一下这则寓言的意思?你看,故事的题目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多有意思呀!

  (二)品一品——品文析人

  1、指生读。(师:谁愿意读一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情景?其他同学想,养羊人为什么会丢羊呢?)

  2、理解“劝”的意思,指导朗读

  (1)回想:当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们都劝过他,怎么劝的呢?

  (2)谁来当一当这个街坊?

  (3)这句话中有个词能体现街坊很着急担心,你们猜猜是哪一个?(赶快)对,抓住关键词语,我们能更好的体会人物的情感。你来当一当这个热心肠的街坊。

  (4)师启发:还可以怎么劝?要是一个急脾气的人怎么劝?要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年人怎么劝说呢?

  (着急的、中肯的、语重心长的)

  3、品“答”感知人物特点:

  (1)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人是怎么回答的呢?

  出示语句: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这是什么句子?

  牧羊人打算修羊圈吗?(不打算)出示陈述句:羊已经丢了,不修羊圈了。

  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组对话。师读街坊的话,男生读反问句,女生读陈述句。

  哪一句更让你感觉到养羊人不想修羊圈?学生谈感受

  师:这就是反问的表达效果:加强语气,突出强调牧羊人不打算修羊圈。

  师:你看看,这养羊人明知羊圈破了却不修,真是不知悔改!(板贴:不知悔改)

  5、品“结尾”感知人物:

  小结:第一次丢羊他没听劝,结果会如何呢?谁来读读第4、5自然段?

  (1)指生读第4、5自然段。理解“悔”的意思,揣摩养羊人的心理。

  (师:知错不改,导致养羊人第二天羊又丢了(板贴:再亡羊)此时他的心情用文中一个词可以形容?悔字“忄”和人的'心理活动有关)

  (2)那他会想到什么了?他会做些什么?

  是啊,如果再不修,(羊会一只只丢下去)。想到这儿,他就拿起工具(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6、小结:养羊人犯了错误能够改正就叫错而能改。(板贴:错而能改)

  (三)悟一悟——读文析理

  (1)你怎么评价这个养羊人?

  (2)同学们,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活中,我们难免说错话,办错事,但只要我们有错就改,还不晚!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为时未晚”。(板贴:为时未晚)

  三、联一联,举一反三

  (一)举一反三《讳疾忌医》

  师:现在我们穿越历史,来到春秋时的蔡国,看看寓言讳疾忌医中不知悔改的蔡桓公有何结局。

  播放视频《讳疾忌医》

  师:讳疾忌医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最终病死,而亡羊补牢的养羊人却再也没有丢羊。所以在生活中,同学们面对自己的错误一定要及时改正。

  (二)联系生活

  1、给出情境:

  (1)一位同学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及时完成,导致期末成绩下滑,你就可以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来提醒他。

  (2)同桌眼睛*视了,她总不当一回事,你可以劝他:“我们一定要保护眼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今天我们学的《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选自《战国策》,这本*录的是我国20xx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历史,书里面收录了很多寓言故事。例如:鹬蚌相争,狡兔三窟,高枕无忧,三人成虎,头悬梁锥刺股等等。

  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丰富语言、增长智慧,甚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亡羊补牢》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九个生字,学写“窿、叼”两个生字。正确认读“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劝告、后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2、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课文

  2、老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九课《寓言两则》,请大家一起把课题念一念。

  2、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小故事中有一个大道理。

  二、理解题意,渗透学法

  1、今天这节课上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检查朗读,书写难字

  1、提出初读要求

  要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随机正音

  出示句子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①窟窿 long 轻声洞的意思

  ②圈,多音字,组词

  ③指名读生字,句子

  ④齐读

  ⑵书写难写的字

  窿 叼

  ⑶生各书写一遍

  3、检查二到五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多指名读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四、理解题意,渗透学法

  1、老师在布置预*时,请小朋友们回家查一下字典,了解“亡”跟“牢”的意思,那现在哪位小朋友能来说说,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2、了解字词的意思除了这个方法外,还有更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文章中找到藏了这两个字意思的句子,谁找到了?

  3、那在课题中,“亡”的意思是丢失。那“牢”的意思就是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课文中是指“羊圈”。

  5、小结: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五、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都是怎么丢的?请小朋友们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1)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①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因为 ,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2)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依然是那个窟窿惹得祸。这时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呢?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什么反应?(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一次丢羊后,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还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5、出示:羊已经丢了,就不用修羊圈了。

  比较有什么不同?

  6、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是怎么做的呢?

  指导朗读

  7、思考:第二次丢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8、修好了羊圈后,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那这时修好羊圈晚不晚?

  因此,古人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六、联系生活,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 ),就( )。

  4、在生活学*中,你有没有碰到过“亡羊补牢”的事情?(老师可以先举个身边的例子: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

  5、你能不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用自己的话来讲一下这个故事呢?

  6、总结:请小朋友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 第二次

  丢 丢

  不补 赶快堵

  又少 再没丢

  为时已晚 为时不晚

《亡羊补牢》教案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亡羊补牢》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 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 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 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 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l 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l 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 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 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 如果…… 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 “补牢”呢?——及时补救 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讲故事

  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深切的感悟,将学*文本与追本溯源,学*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35分钟来来去匆匆,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又动笔写字的事件。


《亡羊补牢》教案9篇扩展阅读


《亡羊补牢》教案9篇(扩展1)

——《亡羊补牢》的教案9篇

《亡羊补牢》的教案1

  这次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20课《寓言两则》之一《亡羊补牢》。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就清晰了,教学与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寓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意义深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在理解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过程中*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位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质疑,把学*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语文学*的主人。这样做,为学生学*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亡羊补牢》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读“窟窿,叼、劝”4个生字,会写“寓、则、窟窿、狼、叼”等9个生字。

  2.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窟窿、街坊、劝说”和课题“亡羊补牢”的意思。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大意。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寓言”,学生齐读,说一说什么是寓言(小故事,大道理)

  2、读课题《寓言两则》,怎么理解“则”(篇,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3、齐读第一则寓言题目:亡羊补牢

  二、自读课文,生字过关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2、生词过关:羊圈窟窿叼走劝说街坊后悔

  (1)小老师领读,重点关注:窿、坊读轻声,多音字“圈”

  (2)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过关

  (3)全班齐读

  三、概括大意,总结寓意

  能力迁移,运用学*《燕子专列》的方法,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再圈一圈关键词,加上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1、起因:

  (1)指生读第1自然段

  板书关键词:“窟窿”(指导书写,注意“窿”中间有“一”,什么是窟窿?根据“穴”理解,破洞)

  (2)用因为......所以.......说话。板书关键词2:“叼走”

  (3)概括:一个人的羊圈破了窟窿,羊被叼走了。

  2、经过:

  (1)羊叼走了,谁来帮助他了?(街坊,指导朗读,提醒轻声)怎么帮助的?(劝说)

  板书关键词::“劝说”是怎样劝说的?

  PPT出示:“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哪个窟窿吧。”指生朗读(有一点点着急,你比她更着急)齐读。

  PPT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的意思是什么?你赞同他的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补充板书“不听”

  (2)PPT出示第3、4自然段,关键字:“又叼走”

  (3)用上因为所以把经过说清楚(因为不听劝说,所以羊又被叼走了)

  3、结果:

  (1)结果是什么?关键词1:“后悔”

  PPT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你能给他换个说法吗?

  出示: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男女生读,提问: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

  PPT出示红字提醒“双重否定句”“肯定句”。

  师:把不字去掉,双重否定句就变成了肯定句,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男女合作读这两句话,相同句型练*。

  (2)填空:他很后悔,是因为。

  接受劝告,他堵上了窟窿,羊也。

  (3)关键词:“堵上”关键词:“没丢”

  (4)概括全文大意

  4、理解“亡”、“牢”的意思

  本来“亡”“牢”的意思是什么?那联系课文,你知道他们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吗?连起来说一说。

  5、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揭示寓意

  PPT出示:一个人有错并不要紧,只要能及时纠正,就不算晚。

  四、课后延伸

  用同样的方法读寓言,再讲给大人听。

《亡羊补牢》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加深理解。

  二、讲读

  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中坊读轻声;窟窿中窿读轻声。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_______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_______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⑴、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⑵、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⑶、比较句子: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⑷、讨论:

  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

  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①、理解填空:

  养羊人现在感到很___________,明白了应该___________街坊的劝告。

  ②、比较句子: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③、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④、讨论:

  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

  指导造句: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亡羊补牢》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认真改正,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教学重难点】

  1、认读汉字、扣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课前活动:生比赛说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刻舟求剑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叶公好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画蛇添足…)

  一、板书课题,释题。

  1、板书《寓言两则》,齐读课题。

  2、简介寓言,解释“寓言”、“则”的意思。

  二、授新。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词。

  (1)板书《亡羊补牢》,齐读。

  (2)理解“亡”和“牢”的含义,并分别组词。

  (3)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4)理解词语:羊圈窟窿街坊后悔

  (5)点学生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生质疑。

  (养羊人为什么丢了羊?丢了几次?他的羊圈修好了吗?结果怎样?)

  (2)划分段落。师点拨:亡羊∥补牢

  亡羊(1—4)补牢(5)

  (3)释疑。

  A、养羊人为什么丢了羊?读第一自然段,紧扣“羊圈”“窟窿”这两个词,抓住三个动词:破钻叼从这五个词中悟出丢羊的原因。

  B、丢了羊,对于养羊人来说那是一个损失啊,可不能再丢第二次了,故事是按照我们的愿望发展下去的吗?你是从文中哪一小节看出来的?(第4小节)师范读,故意重读两个“又”字,让学生理解其含义(羊丢了,养羊人没有听街坊的劝告,看来不及时改正错误的结果是一错再错啊。)生齐读这一小节,读出惋惜的语气。

  C、养羊人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理解3、4小节。问:养羊人是怎样想的?(痛恨狼惋惜满不在乎侥幸)板书:满不在乎分解色朗读3、4小节。

  D、分析丢羊原因。出示小黑板:a、羊圈破了窟窿,狼钻了进去,叼走了小羊。b、不听街坊劝告,不及时修补羊圈,狼再次钻进羊圈,再次叼走了小羊。

  E、养羊人的羊丢光了吗?第二次丢羊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生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分组朗读养羊人所想和所做的句子)。

  F、自从养羊人把羊圈修补结实以后,出现了什么结果?(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从此”一词,并用它说一句话)。

  三、悟理。

  1、养羊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恰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如果养羊人再不修补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3、同桌交流,现实生活中“亡羊补牢”的故事。

  板书: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4、学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一个人做了错事,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5、总结学*寓言的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板书设计】

  亡(羊)

  补(牢)——为时未晚

  丢失

  羊圈

《亡羊补牢》的教案5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讨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之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最后让学生看插图猜寓言激发阅读语言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能在阅读中质疑、解疑,发表见解,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3、激发阅读寓言的情趣、。

  【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师:我们做个游戏好吗?成语接龙

  师出“龙头”──叶公好龙(学生兴致高涨,积极参与。)

  二、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记得老师说的第一个成语吗?

  生:叶公好龙、。

  师:对了,这个成语背后的小故事你们听说过吧,我们叫什么,谁知道?

  生:寓言。

  (板书:寓言)

  师:你们认为什么是寓言?

  (生发表见解,师捕捉重点词)

  师:你们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归纳了六个字,同意吗?

  (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2、师:我们本节课要学的这个寓言故事是?

  (板书:亡羊补牢)提醒:“补”的左偏旁

  生:齐读“亡羊补牢”

  空笔和老师一起写。

  师: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牲畜的圈。

  师:这两个字的解释有好多,你们能正确找出在这个成语中的意思,辨别能力真强!

  师:谁能把题目解释一下?

  生: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检查预*

  1、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水*,请起立。

  (生起立,准备齐读)

  师:课文读得挺棒,我想字词你们自学得也不错,汇报一下。(师利用课件出示生字词)

  生:拉火车式朗读:(生字)一位同学先读字再拼音,其他同学辨析读得是否正确,正确就跟读,否则纠正。(生词)依然拉火车式朗读。

  师随机指导:

  窟窿的“窿”街坊的“坊”读轻声;

  多音字“圈”:羊圈(juàn)、圆圈(quān)

  2、师:交流一下对词语的理解

  生:自由发言。(有的照本宣科,师表扬勤动手查阅工具书;有的自由发挥,师酌情评价,表扬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师随机根据学生所说的词义点拨:“悔”的竖心旁、“窟窿”的穴字头、“叼”的最后一笔是提。

  四、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小组合作学*:

  师:老师有些疑问,你们能帮我解决吗?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待第一个问题组内解决后,把写有“固执”的纸条交给他们,请他们讨论。师巡视并参与小组合作学*,了解组内学*的情况,必要时给与点拨)

  2、交流:

  生:第一次是因为羊圈破了个洞。

  师:你们同意吗?、谁读读相应的语句

  生:“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师:(评价)我听出他把“原来”一词读得音比较重,我听了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谁还愿意读?

  生:“、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师:(评价)我听出他把“发现”一词读得急促,我听了有着急的感觉。“叼走了”这三个字读得语气缓慢,听了替养羊人惋惜。

  (全体学生齐读)

  师:继续汇报第二次丢羊的原因。

  生:第二次是因为不听街坊的劝告。

  (见解相同的同学的手臂落下了,但仍有不同意见的)

  师:谁读读相应的语句。

  生:“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羊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如何?

  生:他读得很流利!

  生:他的声音很洪亮!

  师:他一个人读了两个人的对话,在语气方面你们有没有好的建议?

  生:应读出街坊的诚恳,读出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不耐烦。

  师:我们分角色朗读一下(生生之间合作、师生、之间合作)

  (课堂中的突发事件会随时出现的)

  生:我认为第二次是因为养羊人有侥幸心理,他心想,狼已经捉走了一只羊,不会再来了。

  师:你很执著,老师注意你很长时间了,一直举着你的小手,原来你有不同答案。其他同学分析一下他说的有道理吗?

  生:我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因为他有侥幸心理所以才没有听邻居的劝告。

  师:你分析得真对,那位同学说的也没错,这两个答案并不矛盾。文中第二自然写了邻居劝说养羊人,所以我们很自然地就能分析出原因是不听劝告。

  师:甲同学猜到养羊人的心里去了,真厉害!你再猜猜他还有怎样的心理?

  生:他还有后悔的心理。

  师:这么多同学都猜到了,你们也够厉害的,你怎么知道的?

  生: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到了。

  师:老师真不仔细,其实答案就在文中。只要认真读就能找到。咱们班还有像我一样不认真的同学吗?

  师:让我们齐读这则寓言的结尾。(出示投影)

  师:哪几位同学愿意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愿意当评委的同学请注意了。

  (选择几位水*参差不齐的同学,不要让孩子产生老师只偏爱优等生的错觉)

  生:读得挺有感情的。

  生:有的同学没跟上。

  ……

  师:谁再来试试?

  师:我的评价对吗?

  生:你的评价不太正确,他开始是固执,可后来他后悔了,接受了他人的意见,从全文来说,对他的评价应该是知错就改。

  师:还有那些同学和他们组的意见一致?(大部分同学举起了手)你分析得很正确,我接受你们的意见。(板书:知错就改)

  师:你们对养羊人很了解,当养羊人遇到这些事他会怎么处理?

  出示投影:

  1、养羊人早上起来发现上衣的口袋破了一个很小的洞。

  2、冬天到了,一场大雪过后,养羊人的家门口结了一层冰,他一出门差点儿滑倒。

  3、养羊人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勤学好问经过刻苦努力,考上了大学,另一个却迷上了打游戏。

  (生逐一分析,揭示寓言的寓意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既不会让寓意显得太空洞,又起到了实效性)

  五、激发阅读情趣

  师:我知道咱们班同学读过的寓言故事可多了,我考考你们。

  (出示两张寓言故事的插图:滥竽充数、鹬蚌相争。对知道的同学表扬的同时请他说说曾经在哪本书中读过,把好书介绍给同学,激发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1、必作:

  把这个寓言故事讲给他人听,师出示南辕北辙的插图,请同学们预*。

  2、选作:

  收集并阅读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本课12个生字。能够熟练运用加一加、换一换、猜谜语等识字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练*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寓言故事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准备:

  课件和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一则寓言故事。师板课题:《亡羊补牢》,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目意思,学*生字。

  1、“亡羊补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理解“亡”和“牢”的意思。

  2、要求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解词。(板书:亡:丢失、牢:羊圈)

  3、明确题目“亡羊补牢”的意思。

  4、讲解生字:

  (1)、寓:可以用换一换的办法来识记。“遇”,走之旁换成宝盖头,就是“寓”。在本课中还有哪些字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小组内谈论一下。

  学生回答:“诲”,把言字旁换成竖心旁,就是“悔”。

  (2)、则: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来识记。贝+刂=则。谁能再找出本课中类似的生字?同组共同完成。

  学生回答:

  窟(穴+屈)、窿(穴+隆)、狼(犭+良)、叼(口+刁)、劝(又+力)

  (3)、猜谜语:“行”字分东西,两土在当中。打一生字。

  谜底是:“街”。有些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猜字谜的办法来识记生字。老师再让大家猜几个。可以互相帮忙的哟!

  “贝”后有刀。

  待在洞“穴”里很委“屈”。

  “隆”隆炮声响,洞“穴”里面藏。

  “又”用“力”推。

  这些字谜的答案谁能猜出来?

  (则、窟、窿、劝)

  4、教师小结:在识字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办法来加强记忆,希望大家能运用到以后的学*中。

  5、讲解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教师范写指导,学生临摹。

  6、检查读书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几只羊?(两只),请你找出句子读一读。

  (二)、请大家快速浏览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演一演:一人当街坊,一人当养羊人来演一演,说一说。

  (三)、养羊人为什么又丢失一只羊?让我们学*课文第4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1、出示: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窟窿,要注意读好轻声,齐读。全班一齐读这两句话。

  2、理解词语:从“原来”、“又”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个词说明再次丢养的原因及不补羊圈的后果。

  (四)、养羊人连续丢了两次羊,那么他醒悟了吗?他心里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1、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找出文中句子。

  2、比较句子的不同,理解养羊人的悔意。

  理解“赶紧”,思考讨论:能不能去掉“赶紧”?

  3、这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养羊人这样做,对吗?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四、教师小结:

  今天学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课文都揭示了一个道理。寓言更是从简单的故事中揭示出深刻的大道理。学*这篇课文,我认为要让学生多读,多说,在读中学生会有收获,在说中学生会有顿悟。在初读课文之后我有所重点地讲解了几个生字,其他的生字让他们自主学*,在经历过一段时间这样的练*之后,孩子们做的有模有样,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互助学*,总结方法。孩子们已经渐渐可以自己完成生字学*了,我真正做到了放手。

  但是由于生字学*时间较长,后面的课文内容学*就有点仓促了,应该让学生再多读一下课文,更深层次地去理解寓言的道理,还可以利用班队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寓言故事大赛,还可以写一写读后感,交流一下,就会有所得,有所感。

《亡羊补牢》的教案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4)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有关寓言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获求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从寓意中得到教育。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重、难点:

  (1)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

  (2)对“牢”、“亡”、“亡羊补牢”意思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分析

  媒体选择上,有如下目的

  (1)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字意时,利用课件出示“牢”字的字义演变并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学生生动清晰的了解“牢”字古今意义的转变。

  (2)出示名言,突出重点。学生揭示寓意时,用课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简练地概括出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道理)两部分。通过名言进一步牢固掌握《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3)开阔视野,扩展课外。在学完本课内容后,学生又产生有关寓言知识的许多问题。于是我就把知识延伸课外,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的学*。

  将计算机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以学说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智能地学*,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大趋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质疑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他们不知道咱们三一班同学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用心读书,愿意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是吗?今天,我们就把这一优点充分展示出来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小寓言(板书:亡羊补牢)谁能读?谁再来试试?齐读一下吧!“亡”是本课的生字,看来你们都认识了。看到这个题你有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看到题目你们就提出这么多问题,可真棒。能解决吗?你们想怎么解决?好,旧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在读书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和*时一样做个小记号,试着解决一下,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呆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

  开始吧。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你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牢“字字意也有变化。请看大屏。

  课件出示:“牢”字字义演变。突破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说到寓意)在这儿,老师有一句名言送给同学们

  课件出示出拉封丹名言使学生更清楚了解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寓意)两部分。对《亡羊补牢》的故事和寓意理解更加深刻。

  寓言的身体就是故事本身,谁能把寓言的身体再展示给大家,来读读课文?透过寓言的身体可以看到寓言的灵魂,谁能再说一说《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

  你还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么一个小故事,你们却知道这么多,真了不起!其实,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收获。你的问题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寓言的世界丰富多彩,透过这则小寓言,你们的小脑瓜里也一定又会想到很多很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你想问什么吗?

  啊!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想找到答案吗?好,就让我们走进寓言的广阔世界。

  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进入校制网页《寓言之家》,这里有寓言知识、动画寓言、连环画寓言、连接相关网站(《伊索寓言》、拉封丹、*古典寓言网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上网了解更多的寓言知识。同时让孩子领悟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寓言之家”有趣吗?谁能说一说做完客,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有什么收获?

  读了这么一则小寓言,你们有了这么多问题,又有了这么多收获。使老师想到一句话:有思才有疑,有疑才有得。我相信你们会在以后的学*中善问、会问,在问中获求更多的知识。

  板书:

  29、亡羊补牢

  有思必有疑,有疑必有得

《亡羊补牢》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

  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

  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

  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

  坊读轻声

  窟窿

  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C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横线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D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

  指导造句: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板书设计:

  27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的教案9

  设计说明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则*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寓意,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识字写字教学仍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重视写字指导,发现生字书写规律,强化写字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1.预*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2.搜集并阅读寓言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引出新课

  1.看图片猜故事。

  导入: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些故事的名字吗?(《乌鸦喝水》《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这些故事简短有趣,又含有深刻的道理,我们称之为“寓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两则寓言。(板书:寓言二则,相机识记“寓”和“则”两个生字。)

  2.(出示第一则寓言题目:《亡羊补牢》)谁来读一读故事的题目?

  (1)学*生字“亡、牢”。

  减一减法:忙-忄=亡

  字理识字法:(出示“牢”的字理图)甲骨文的“牢”字,像一头牛被困在圈栏之中。

  (2)指名读课题。

  3.质疑课题:“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以看图片猜故事引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对这个故事有一定了解,为后面的学*做好了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羊圈 叼走 街坊 后悔 从此 劝告 丢失 钻进去

  (2)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做摘苹果的生字游戏。

  寓 则 亡 牢 圈 钻 叼 坊 悔 此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读好重点句。

  (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教师相机强调“街坊”中的“坊”读轻声;“钻进去”中的“钻”读zuān;“叼”的读音为diāo。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学生补充完整。)

  课文中的养羊的人丢了______次羊,最后他把羊圈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采用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字时,采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亡羊”的?(第1~4自然段)

  2.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3.学生汇报,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重点句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①“圈”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uàn,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②学*生字“钻、叼”。动作演示“钻、叼”。

  熟字加偏旁法:钅+占=钻

  形声字记忆法:“叼”左边的口字旁表示用口来叼,右边的“刁”表示生字的读音。

  ③齐读句子。

  (2)重点句2: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①“街坊”就是邻居。“坊”是本课的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加一加法:土+方=坊。换一换法:房——坊。)

  ②街坊劝告时是怎样的语气?请你试着来劝一劝这位养羊的人吧!(指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时要表现出街坊对养羊的人的关心。)

  ③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的人心里是怎样想的?

  预设: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真是多此一举。不就是一只羊吗?没什么大不了的。

  ④养羊的人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呢?(无所谓,毫不在乎。)

  ⑤指名分角色读一读对话,相互评议。

  4.过渡:好心的街坊来劝说,养羊的人却不听劝告,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5.学*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要突出两个“又”字。)

  (3)为什么要突出两个“又”字?联系第1自然段想一想。(两个“又”字更能体现养羊的人不修羊圈带来的后果,而且能突出丢羊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4)齐读第4自然段。

  6.过渡:两次丢羊后,养羊的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7.学*第5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1: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①你能体会养羊的人现在的心情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后悔”“现在修还不晚”来体会养羊的人认识到自己错了。)

  ②学*生字“悔”。

  换一换法:海——悔。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后悔”。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后悔的经历。

  (2)课件出示句子2: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①读一读,说说养羊的人是怎么做的。

  ②相机学*“此”。

  熟字比较法:比——此。

  减一减法:些-二=此。

  ③读一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预设:第二个句子中的“赶紧”一词说明事情紧迫,养羊的人行动很迅速;“堵上、结结实实”说明养羊的人很认真,把羊圈修得很好。

  ④指名读句子。(将这句话与养羊的人的语言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养羊的人两次丢羊后心理和态度的变化,进而更深入地体会“亡羊补牢”的意思。)

  (3)小结:养羊的人终于听取了街坊的劝告,及时修补了羊圈,结果——(课件出示句子)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4)再次朗读,指导语气。

  设计意图: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提供运用词语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此环节中抓住了“又”和“赶紧”,感悟养羊的人因后悔而及时改正错误的做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四、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1.语言训练:当养羊的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街坊会怎么说?养羊的人又会怎么回答呢?

  2.同桌合作表演后,教师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深入学*了课文内容,现在你能说一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羊丢了及时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5.小结:由此可见,像养羊的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________,就________。

  6.“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犹未为晚”。

  7.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先和同桌小声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此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与解题相联系,并抓住时机进行语言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意。同时,把语文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道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五、比较字形,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3.指导学生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特点、笔画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交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重点指导:

  钻:左窄右宽。“钅”的竖提不要穿过第三笔的横。

  劝:第二笔是长点,右边的“力”写得比左边高一些。

  丢:第一笔撇写得短而*,第四笔的横要写得长一些。

  告:第一笔撇与“丢”的撇写法有区别,第四笔的横要写得长而稳一些。

  5.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一边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及书写要领。

  6.教师强调写字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学生临写。

  7.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后再进行书写。

  8.全班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表扬写得较好的同学,并让其和大家交流分享书写经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设置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通过认真观看教师示范,掌握重点字的书写要领,感受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中。

  六、总结全文,拓展练*

  1.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教师不能硬性总结道理,让学生硬说道理,要尽可能拓宽学生思路,结合实际谈。

  2.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练*,使学生巩固课内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我们要看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同时又能学到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多媒体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片)

  2.你知道这个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这个故事就是——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3.“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文中画出“揠苗”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动画片入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画出“揠苗”的意思,增强读文的实效性。

  二、学*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2.出示生字:焦、筋、疲、喘、截。(带拼音读,去掉拼音再读)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全班汇报,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1)加一加识字法:皮+疒=疲,肋+q=筋。

  (2)换一换识字法:载——截。

  (3)字理识字法:焦——(出示字理图)上边的字形是一只小鸟,下边的字形是火的演变,就像小鸟在火上烤,这是多么令人着急的事。

  (4)利用熟字比较记忆“喘”:端——喘。

  5.检测词语认读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焦急 筋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开火车读,齐读)

  6.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7.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________地想要禾苗快点长高,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禾苗都________。

  (1)先自己说说看。

  (2)指名说。

  (3)课件出示:焦急、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枯死了。(引导学生齐读)

  8.解题。

  “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你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了吗?

  课件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设计意图:采取小组合作学*生字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借助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降低了概括难度,巩固对词语的运用。

  三、深入探究,品读课文

  (一)学*第1自然段,体会那个种田的人的“焦急”。

  1.这个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那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写出了他当时的这种心情。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焦急)

  2.自由地朗读第1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他的焦急。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焦急?(“巴望”是盼望的意思,说明他心里很焦急;“天天”说明他每天都去田边看。)

  ②你能读出种田的人焦急的心情吗?(指名读)

  (2)引读:种田的人多希望自己的禾苗快点长高,他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出示句子)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①禾苗真的没有长高吗?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比较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②指导朗读:“一点儿”要重读。

  ③小结:禾苗在慢慢地长高,但在种田的人眼里却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真是个急性子的人。

  (3)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①读一读,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感悟动词前加上修饰性词语的好处。

  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②指名读,谈体会。(第二个句子多了“焦急地”一词,更能体现出种田的人盼望禾苗快点长高的急切心情。)

  ③理解“自言自语”,用“自言自语”造句。

  ④指名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句子。

  (二)学*第2自然段,了解拔苗过程。

  1.是啊,种田的人是那样焦急地巴望禾苗快点长高,他想出的办法是——(拔苗)。请你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找他是怎样拔苗的。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1)出示句子: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①指名读,读的时候要强调“一棵一棵”。

  ②随机提问:种田的人一边拔一边可能在想什么?

  ③引读: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时,种田的人在田里——(学生齐读句子)

  当肚子饿得咕咕叫时,种田的人在田里——(学生齐读句子)

  当种田的人汗流满面时,他还在田里——(学生齐读句子)

  (2)引读:就这样,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课件出示句子)

  ①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动作,难怪会累得——筋疲力尽。

  ②(出示图片)看,你能说说种田的人都累成什么样了吗?累成这个样子就叫——筋疲力尽。

  ③让我们再一次把自己的感受带到句子中读读。

  (三)学*第3自然段,体会种田的人的心情。

  1.过渡:拔禾苗把种田的人累得筋疲力尽。但是,他回到家里,却一边喘气一边说——(出示句子)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2.你能想象种田的人当时的样子和心情吗?(种田的人当时很累,可是心里很高兴,因为他认为自己帮助禾苗长高了。)

  3.指名读。

  师:是啊!这个种田的人不但不知道自己错了,还很得意呢!谁来读出他的“得意”?

  4.引读: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生读)禾苗都枯死了。

  5.总结: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种田的人焦急地巴望禾苗快点长高,这是故事的起因;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是故事的经过;最后禾苗都枯死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焦急”一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来体会种田的人的内心活动,通过做动作的表演读、引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在诵读中体会种田的人急于求成的心理。同时,帮助学生梳理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梗概,提高阅读能力。

  四、结合实际,体会寓意

  1.过渡:刚才我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种田的人的焦急,我从你们的朗读中也感受到了他的焦急。可是,禾苗长高的事能急吗?现在我们来看一段种子成长过程的视频。

  2.看了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植物都有一定的生长规律,种子还没有发芽,植物就不可能长高,植物还没有长得健壮,它就不可能结出果子。

  3.那文中的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老师这儿有一个词语——急于求成。他还犯了什么错?(违反规律)

  4.小结:是啊,这个种田的人太想让他的禾苗快点长高了,结果却使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他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这样急于求成反而会误了大事。这就是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5.生活中有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吗?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吧!

  设计意图:观看植物生长的视频,使学生了解植物生长都有一定的生长规律,明白种田的人犯错误的原因。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请学生交流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从而对寓意有更深刻的认识。

  五、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筋、疲。

  2.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字。

  3.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书写要领。

  筋:竹字头在上半格中间。下半部分的横折钩起笔在横中线上,“月、力”要相互靠拢。

  疲:“皮”要写在病字旁的里面。“皮”的第一笔是横钩,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横撇,最后一笔捺要伸展。

  4.学生先描红,然后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5.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此环节中引导学生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教学反思

  1.以故事题目为突破口。这两则寓言的题目都是对故事内容的高度概括,抓住了故事题目也就抓住了故事的主要脉络。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故事内容理解题目,从而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教学中注重采用多种方法指导识字,如字理识字、熟字带生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将识字、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3.以读为主。整个教学中,“读”贯穿始终。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

  4.联系实际,理解寓意。注重语文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类似的现象,从而体会这两则寓言所要说明的道理。


《亡羊补牢》教案9篇(扩展2)

——《亡羊补牢》读后感9篇

  有人养了一圈羊,但有一天放羊的时候却少了一只羊,他发现羊圈上有个洞,他想那羊一定是在深夜被狼叼走了。邻人得知此事,劝他把羊圈补好,又提醒他若不马上补好,羊也会丢的'。它说:“羊已经被吃掉了,为什么要修理它呢?”它没有修理过羊圈。

  次日,他在放羊时发现又少了一只羊,于是很快就把羊圈修好了。从此以后,它的羊就没有被狼叼走过。

  这位牧羊人开始发现错误没有马上改正,导致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但是后来他能够马上改正错误,避免再次发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发现错误,只要及时总结教训,改正错误,就可以避免重蹈覆辙。

  小朋友看成语故事吗?我看了成语故事《亡羊补牢》,故事讲的是一位农民的羊圈破了个洞,邻居提醒了,但也没补。于是有2只羊丢了。他才认识到了错误,把羊圈补好。的确应该听从邻居的劝告,先把羊圈补好,而不是等到羊丢了再去补。

  其实,我也有亡羊补牢这样的情况。有一次我书包放水的袋子破了一个小洞,妈妈想把书包缝一下,可我说晚上再缝吧,上学途中袋子小洞破成了大洞,水杯滑出来了,丟在地上水倒了,害得我一天只喝了一点水。要是早上妈妈把书包缝了,水杯就不会漏出来了。这不像《亡羊补牢》里的那个农民吗?小小的洞会慢慢地变大洞,有错误一定要立刻改正。

  我爸爸也时常亡羊补牢。去年,一个大台风袭击了我的家乡,过了一个晚上楼下水漫金山,妈妈问爸爸:“你的车会不会进水?”爸爸说: “没事,我去看了一下,一点点水。”洪水不退,下去看爸爸的车,车进了一大堆水,要修一个月。要是爸爸那时把车开到高处就不会这样了。

  课外书里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健壮的小伙,一位医生说你生了一个病,健壮的小伙说:“我没事,你们怎么这样看病的`?”过了一年,小伙子住院了。医生说:“原来是小病,你不治,现在成大病了。”小伙子后悔极了。

  一有小错误,就要马上改正才行。

  假期里,我读了《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知道了,知错能改还是好的文中写,从前有个人,他家里养了一群羊。狼打听到了他家有羊的.消息之后,非常高兴!准备去偷羊。

  晚上,狼就去偷羊,趁主人不注意的时候,小心翼翼的走的羊圈旁。狼准备偷羊的时候,又出现了个难题,羊圈结结实实的,怎么偷呀!狼仔细观察着羊圈,忽然,看到羊圈破了个大窟窿。赶紧进去把一只羊叼走了。邻居劝他说,把羊圈修一修吧!那个人根本不在呼,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结果第二天狼有叼走了一只羊。

  养羊人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养羊人知错就改,赶紧把羊圈修上了。从此羊在也没有丢过,……这篇文章叫我懂得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理。

  今天,我读了《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很深的道理。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主要讲的是一位放羊人,他家里有很多羊,还有一个很大的羊圈,但是有一天,这个羊圈烂了个很大的洞,但是这个放羊人却没有很快的去修理,只是一直推迟,也因为这样,他的羊经常被狼吃掉。他的羊越来越少。他的邻居也经常劝这个放羊人去修补这个羊圈,这个放羊人听到这个劝告后,终于去修补羊圈,他的羊也不会被狼吃掉。

  《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我也想到了自己发生的事情,有一次放假,老师留了很多作业,我每天都想:“反正有的是时间,还是过几天在写。”就这样我一直推迟,终于,放假快结束了,可是我的作业还是没有写完,我开始急了,该怎么办呀。这是妈妈过来了说:“*时你总是不放在心上,现在你急了,现在亡羊补牢还来得及,快写呀。”听了妈妈的话我用了很多时间写作业,终于写完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什么事都要抓紧完成,不要推迟,不然后果是很严重的。

  我学了《亡羊补牢》这篇好课文,我读了发后,明白了里面寓含一个深刻的道理。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从前有一个,他养了几只羊。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把羊叼走了。有人劝他赶快把羊圈修好,可是他一再强调:羊已经被吃了一只,不会再有事了。但是,第二天早上,他又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别人的劝告,他想:现在修羊圈还不晚,于是,他把羊圈修好了,再也没丢失羊了。

  我也“亡羊补牢”过。有一次,妈妈让我擦地,我把地搞得满地都是水。不一会儿,因为地上有水,爸爸摔了一跤,于是,妈妈对我说:“快把地上的水擦一擦,不然的话,过一会儿,妈妈也会摔跤。可我不听,过一会儿,妈妈真有摔跤了,我很后悔,所以又把地擦了一次,这就是我的“亡羊补劳”。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建议,认真改正,也不算晚,也就是说知错就改,为时不晚。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篇好文章,文章的题目是《亡羊补牢》。 日记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从前有一个人,他的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叼走了一只羊。第二天,有人劝他补好羊圈,可是他一再强调:“我的羊已经被吃了一只,不会再有事了。”第三天,他发现又死了一只羊。于是,他把窟窿修好了,从此,他没再丢过羊。

  我也“亡羊补牢”过。在期中考试前,我写完作业就玩,从不做课外卷子,上课还不认真听讲。结果,期中考试没考好。妈妈告诫我要认真地学*,我说:“期中考试结束了,我再努力也考不回高分。”妈妈听了十分生气,说:“期中考完了还有期末呀,还有小升初啊!人生还有许多考试啊!”妈妈的话给我敲了警钟,是啊,失败了应该想怎样去补救,怎么能继续犯错误呢?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开始积极主动学*,期末考试取得了全学年第三的好成绩。

  这篇文章再次告诉我了这个道理,做错了事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最*我读了一篇寓言故事,名字叫《亡羊补牢》。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他去放羊发现丢了一只羊,一检查发现原来羊圈破了一个洞,邻居劝他修一修,他没有听,第二天他又丢了一只羊。这才后悔没有听邻居的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了,从此羊再也没有丢过。

  牧民的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遇到挫折这是常见的。只要能认真吸取教训,及时采取补救就可以避免继续犯错,遭受更大的损失。在生活中我们犯了错误不能不以为然,要及时改正,有的错误我们以为是不用改的,认为对我们没什么影响,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如果这些小错误出现在大问题上,那么就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森林留下一个没有熄灭的烟头,森林就会发生火灾,会使国家遭受巨大损失。学*上也是一样,在做练*的时候,如果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就可能导致错误的发生。

  读了这则寓言,我明白了,学*和工作都一样,出了差错应该尽快补救,否则你会终生后悔莫及的。

  前几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成语故事大全》,里面有许多成语故事,我最喜欢的成语是《亡羊补牢 未为晚矣》。

  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位农夫,他家里养着几只大肥羊。有一天,他发现羊圈里少了一只羊,羊圈上面有一个洞。原来,大灰狼夜里从洞里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邻居让他赶快把洞补好,但农夫没听。第二天,羊又少了一只。一天有一天,最后只剩下了两只羊,农夫才想起邻居的话。这时,他恍然大悟,赶忙找来木条,单腿跪在地上,“乒乒乓乓”地修补起羊圈来。你瞧,他看着眼前的两只羊,露出了笑容,仿佛看到羊儿长得又肥又壮,还生下了不少小羊羔呢!

  是呀,人不可能一辈子不做错事,关键是你能不能知错就改。就如“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嘛!

  今天,我读了《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故事,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故事的内容是:一位农夫养了一群羊,一天,他来数羊,发现羊少了两只,他到处找,都没有找到。第二天,他又来数羊,发现又少了两只,地上还有很多血,才知道,羊被狼吃了。邻居对他说:“快点修补羊圈吧。”农夫想:明天修也不迟。第三天,农夫发现又少了一只,邻居再次劝告他:“赶紧修补羊圈吧!”农夫后悔莫及。想:如果早点修补也不会被狼吃掉这么多羊了。于是,他开始修补羊圈。从此,羊再也没有少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犯同样的错误,第一次犯错不及时改,就会接着犯同样的错误,所以,当第一次犯错时,就要及时改正,只有这样,损失才不会大。读了这个故事,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


《亡羊补牢》教案9篇(扩展3)

——《亡羊补牢》优秀教案 (菁华5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九个生字,学写“窿、叼”两个生字。正确认读“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劝告、后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二、教学重点、难

  1、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2、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课文

  2、老师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九课《寓言两则》,请大家一起把课题念一念。

  2、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小故事中有一个大道理。

  二、理解题意,渗透学法

  今天这节课上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检查朗读,书写难字

  1、提出初读要求

  要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随机正音

  出示句子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①窟窿 long 轻声洞的意思

  ②圈,多音字,组词

  ③指名读生字,句子

  ④齐读

  ⑵书写难写的字

  窿 叼

  ⑶生各书写一遍

  3、检查二到五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多指名读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四、理解题意,渗透学法

  1、老师在布置预*时,请小朋友们回家查一下字典,了解“亡”跟“牢”的意思,那现在哪位小朋友能来说说,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2、了解字词的意思除了这个方法外,还有更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文章中找到藏了这两个字意思的句子,谁找到了?

  3、那在课题中,“亡”的意思是丢失。那“牢”的意思就是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课文中是指“羊圈”。

  5、小结: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五、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都是怎么丢的?请小朋友们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1)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①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因为,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2)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依然是那个窟窿惹得祸。这时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呢?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什么反应?(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一次丢羊后,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还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5、出示:羊已经丢了,就不用修羊圈了。

  比较有什么不同?

  6、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是怎么做的呢?

  指导朗读

  7、思考:第二次丢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8、修好了羊圈后,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那这时修好羊圈晚不晚?

  因此,古人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六、联系生活,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 ),就( )。

  4、在生活学*中,你有没有碰到过“亡羊补牢”的事情?(老师可以先举个身边的例子: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

  5、你能不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用自己的话来讲一下这个故事呢?

  6、总结:请小朋友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 第二次

  丢 丢

  不补 赶快堵

  又少 再没丢

  为时已晚 为时不晚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 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亡羊补牢》教案9篇(扩展4)

——《亡羊补牢》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

  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录象、幻灯图片、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

  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

  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二、讲读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

  坊读轻声

  窟窿

  窿读轻声

  质疑: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B: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较句子: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D:讨论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A理解填空:养羊人现在感到很……,明白了应该……街坊的劝告。

  B比较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C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

  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D

  讨论: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

  1、指导造句: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设计说明

  本课包括《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则*古代寓言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之中,故事浓缩成了两个常用的成语,给人启发与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寓意,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识字写字教学仍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重视写字指导,发现生字书写规律,强化写字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

  1、预*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2、搜集并阅读寓言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引出新课

  1、看图片猜故事。

  导入:同学们,你们能猜出这些故事的名字吗?(《乌鸦喝水》《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这些故事简短有趣,又含有深刻的道理,我们称之为“寓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两则寓言。(板书:寓言二则,相机识记“寓”和“则”两个生字。)

  2、(出示第一则寓言题目:《亡羊补牢》)谁来读一读故事的题目?

  (1)学*生字“亡、牢”。

  减一减法:忙-忄=亡

  字理识字法:(出示“牢”的字理图)甲骨文的“牢”字,像一头牛被困在圈栏之中。

  (2)指名读课题。

  3、质疑课题:“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以看图片猜故事引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对这个故事有一定了解,为后面的学*做好了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羊圈 叼走 街坊 后悔 从此 劝告 丢失 钻进去

  (2)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做摘苹果的生字游戏。

  寓 则 亡 牢 圈 钻 叼 坊 悔 此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读好重点句。

  (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教师相机强调“街坊”中的“坊”读轻声;“钻进去”中的“钻”读zuān;“叼”的读音为diāo。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学生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采用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字时,采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法。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亡羊”的?(第1~4自然段)

  2、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请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3、学生汇报,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重点句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①“圈”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uàn,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②学*生字“钻、叼”。动作演示“钻、叼”。

  熟字加偏旁法:钅+占=钻

  形声字记忆法:“叼”左边的口字旁表示用口来叼,右边的“刁”表示生字的读音。

  ③齐读句子。

  (2)重点句2: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①“街坊”就是邻居。“坊”是本课的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加一加法:土+方=坊。换一换法:房——坊。)

  ②街坊劝告时是怎样的语气?请你试着来劝一劝这位养羊的人吧!(指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时要表现出街坊对养羊的人的关心。)

  ③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的人心里是怎样想的?

  预设: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真是多此一举。不就是一只羊吗?没什么大不了的。

  ④养羊的人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呢?(无所谓,毫不在乎。)

  ⑤指名分角色读一读对话,相互评议。

  4、过渡:好心的街坊来劝说,养羊的人却不听劝告,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5、学*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要突出两个“又”字。)

  (3)为什么要突出两个“又”字?联系第1自然段想一想。(两个“又”字更能体现养羊的人不修羊圈带来的后果,而且能突出丢羊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4)齐读第4自然段。

  6、过渡:两次丢羊后,养羊的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7、学*第5自然段。

  (1)课件出示句子1: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①你能体会养羊的人现在的心情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后悔”“现在修还不晚”来体会养羊的人认识到自己错了。)

  ②学*生字“悔”。

  换一换法:海——悔。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后悔”。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后悔的经历。

  (2)课件出示句子2: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①读一读,说说养羊的人是怎么做的。

  ②相机学*“此”。

  熟字比较法:比——此。

  减一减法:些-二=此。

  ③读一读,说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预设:第二个句子中的“赶紧”一词说明事情紧迫,养羊的人行动很迅速;“堵上、结结实实”说明养羊的人很认真,把羊圈修得很好。

  ④指名读句子。(将这句话与养羊的人的语言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体会养羊的人两次丢羊后心理和态度的变化,进而更深入地体会“亡羊补牢”的意思。)

  (3)小结:养羊的人终于听取了街坊的劝告,及时修补了羊圈,结果——(课件出示句子)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4)再次朗读,指导语气。

  设计意图: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提供运用词语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此环节中抓住了“又”和“赶紧”,感悟养羊的人因后悔而及时改正错误的做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四、联系生活,感悟寓意

  1、语言训练:当养羊的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街坊会怎么说?养羊的人又会怎么回答呢?

  2、同桌合作表演后,教师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深入学*了课文内容,现在你能说一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羊丢了及时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5、小结:由此可见,像养羊的人这样犯了错误

  6、“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犹未为晚”。

  7、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大家交流一下。先和同桌小声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此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与解题相联系,并抓住时机进行语言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寓意。同时,把语文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道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五、比较字形,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亡、牢、钻、劝、丢、告。

  2、指名读,口头给生字组词。

  3、指导学生观察每个生字的结构特点、笔画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交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重点指导:

  钻:左窄右宽。“钅”的竖提不要穿过第三笔的横。

  劝:第二笔是长点,右边的“力”写得比左边高一些。

  丢:第一笔撇写得短而*,第四笔的横要写得长一些。

  告:第一笔撇与“丢”的撇写法有区别,第四笔的横要写得长而稳一些。

  5、教师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一边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及书写要领。

  6、教师强调写字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学生临写。

  7、同桌交流评价,对照总结后再进行书写。

  8、全班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评议。表扬写得较好的同学,并让其和大家交流分享书写经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设置本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通过认真观看教师示范,掌握重点字的书写要领,感受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中。

  六、总结全文,拓展练*

  1、这则寓言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教师不能硬性总结道理,让学生硬说道理,要尽可能拓宽学生思路,结合实际谈。

  2、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练*,使学生巩固课内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我们要看一个有趣的动画片,同时又能学到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多媒体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片)

  2、你知道这个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这个故事就是——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3、“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文中画出“揠苗”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动画片入手,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寓言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画出“揠苗”的意思,增强读文的实效性。

  二、学*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

  2、出示生字:焦、筋、疲、喘、截。(带拼音读,去掉拼音再读)

  3、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全班汇报,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1)加一加识字法:皮+疒=疲,肋+q=筋。

  (2)换一换识字法:载——截。

  (3)字理识字法:焦——(出示字理图)上边的字形是一只小鸟,下边的字形是火的演变,就像小鸟在火上烤,这是多么令人着急的事。

  (4)利用熟字比较记忆“喘”:端——喘。

  5、检测词语认读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焦急 筋疲力尽 喘气 一大截(开火车读,齐读)

  6、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7、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1)先自己说说看。

  (2)指名说。

  (3)课件出示:焦急、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枯死了。(引导学生齐读)

  8、解题。

  “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你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了吗?

  课件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设计意图:采取小组合作学*生字的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借助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降低了概括难度,巩固对词语的运用。

  三、深入探究,品读课文

  (一)学*第1自然段,体会那个种田的人的“焦急”。

  1、这个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那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写出了他当时的这种心情。你能把它找出来吗?(焦急)

  2、自由地朗读第1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他的焦急。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焦急?(“巴望”是盼望的意思,说明他心里很焦急;“天天”说明他每天都去田边看。)

  ②你能读出种田的人焦急的心情吗?(指名读)

  (2)引读:种田的人多希望自己的禾苗快点长高,他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出示句子)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①禾苗真的没有长高吗?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比较句子: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②指导朗读:“一点儿”要重读。

  ③小结:禾苗在慢慢地长高,但在种田的.人眼里却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真是个急性子的人。

  (3)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①读一读,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感悟动词前加上修饰性词语的好处。

  他在田边转来转去。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②指名读,谈体会。(第二个句子多了“焦急地”一词,更能体现出种田的人盼望禾苗快点长高的急切心情。)

  ③理解“自言自语”,用“自言自语”造句。

  ④指名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句子。

  (二)学*第2自然段,了解拔苗过程。

  1、是啊,种田的人是那样焦急地巴望禾苗快点长高,他想出的办法是——(拔苗)。请你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找他是怎样拔苗的。


《亡羊补牢》教案9篇(扩展5)

——《亡羊补牢》的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后悔”等词语。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那么现在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听过的故事:童话故事《小红帽》、《狼外婆》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开天辟地》还有成语故事《闻鸡起舞》《胸有成竹》今天我们再来学*另外一类故事-----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2、请给“亡” “牢”组词。

  死亡(板书:死亡) 监牢

  3、、“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

  师:*时,我们学*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认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认为“牢” 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请你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讨论:(1)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呢?

  (2)小组讨论、交流。

  A、羊圈破了个窟窿。

  B、街坊是咋样劝告他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C、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乎。

  D、想一想:养羊人这这时会咋样想呢?

  E、同桌分角色朗读。

  (3)街坊真心劝告,可养羊人却不当回事。看一看,会有咋样的后果呢?

  A、又丢了一只羊。想一想,这个“又”字应该咋样读?

  B、指明学生读,教师指导。

  (4)指名读课文第1—4自然段,说说如果用题目中的两字来概括,这部分讲了什么?(亡羊)

  2、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他又是咋样想、咋样做的?

  A、学生读课文中相关的部分。

  B、出示课文插图,看图说一说:这个人在干什么?

  ( 补羊圈)

  C、“赶快”咋样理解,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D、养羊人的行动这次为什么这么快呢?

  E、想一想,他的做法对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F、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这部分又可以用那两字概括?

  (补牢)

  四、拓展延伸 总结全文

  1、如果这个人不修好羊圈,还会出现咋样的后果?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咋样的`道理?

  (事情出了错,要及时补救,以避免再错)

  3、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4、同学们,我们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像这样的故事很多,我们来看图说出寓言故事的题目吧,这是画蛇添足、坐井观天、掩耳盗铃,课后希望你们多去看看寓言故事,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个寓言故事交流会。

  五、巧设作业 深化情感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4)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有关寓言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获求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从寓意中得到教育。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一)重、难点:

  (1)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

  (2)对“牢”、“亡”、“亡羊补牢”意思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分析

  媒体选择上,有如下目的

  (1)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字意时,利用课件出示“牢”字的字义演变并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学生生动清晰的了解“牢”字古今意义的转变。

  (2)出示名言,突出重点。学生揭示寓意时,用课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简练地概括出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道理)两部分。通过名言进一步牢固掌握《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3)开阔视野,扩展课外。在学完本课内容后,学生又产生有关寓言知识的许多问题。于是我就把知识延伸课外,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的学*。

  将计算机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以学说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智能地学*,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大趋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质疑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他们不知道咱们三一班同学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用心读书,愿意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是吗?今天,我们就把这一优点充分展示出来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小寓言(板书:亡羊补牢)谁能读?谁再来试试?齐读一下吧!“亡”是本课的生字,看来你们都认识了。看到这个题你有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看到题目你们就提出这么多问题,可真棒。能解决吗?你们想怎么解决?好,旧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在读书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和*时一样做个小记号,试着解决一下,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呆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

  开始吧。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你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牢)”牢“字字意也有变化。请看大屏。

  课件出示:“牢”字字义演变。突破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说到寓意)在这儿,老师有一句名言送给同学们

  课件出示出拉封丹名言使学生更清楚了解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寓意)两部分。对《亡羊补牢》的故事和寓意理解更加深刻。

  寓言的身体就是故事本身,谁能把寓言的身体再展示给大家,来读读课文?透过寓言的身体可以看到寓言的灵魂,谁能再说一说《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

  你还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么一个小故事,你们却知道这么多,真了不起!其实,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收获。你的问题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寓言的世界丰富多彩,透过这则小寓言,你们的小脑瓜里也一定又会想到很多很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你想问什么吗?

  “寓言之家”有趣吗?谁能说一说做完客,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有什么收获?

  读了这么一则小寓言,你们有了这么多问题,又有了这么多收获。使老师想到一句话:有思才有疑,有疑才有得。我相信你们会在以后的学*中善问、会问,在问中获求更多的知识。

  板书:29、亡羊补牢

  有思必有疑,有疑必有得

  流程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看图猜寓言

  1、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看图猜故事。依次出示6张故事图片(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刻舟求剑,井底之蛙)

  2、齐读成语。同学们课内、课外读过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一起来读一读吧。

  3、师小结揭题: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寓言。

  “言”就是语言、故事,“寓”就是蕴藏在故事中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九课《寓言两则》。

  书写题目,指导“寓”“则”(注意“寓”的笔顺)(板书课题:9寓言两则)。

  4、揭示课题:“则”是量词,《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这节课我们先来学*寓言《亡羊补牢》(贴板书:亡羊补牢)

  二、教授方法,读懂题意

  (一)读一读——读文知事

  1、读故事前,老师先来检查大家生字预*情况。

  (1)强调“圈”多音字的读音。

  (2)读好轻声词:窟窿街坊盘缠结结实实。

  会写:窟窿叼走劝告羊圈(多音字)街坊(解释意思)后悔

  (3)学生提醒大家注意生字中易错笔画:读的很准确,同学们会写这鞋子吗?标红的字都是课后生字,谁来提示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错。

  师相机指导“窟窿”的书写。

  这里面笔画最多的要数——窟窿这个词了,观察这个词我们发现他们的部首都是“穴”。师评:窟窿就是孔,洞的意思。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面的“穴”表形。我们一起写一写这个词。笔画多,要紧凑。

  2、写生词:现在咱们动笔写一写这个词,看谁写的又对又好!(硬笔描红)

  3、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1)有的同学读得很流利,看来字词都掌握的很好了。现在谁来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2)出示——亡羊补牢,结合字典和课文内容,理解亡与牢的意思。

  知道故事的内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题。“牢”在故事中指(羊圈),“亡”呢?(指生说,出示字典意思,选义,指导学生看注释①)。

  小结:谁来概括一下这则寓言的意思?你看,故事的题目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多有意思呀!

  (二)品一品——品文析人

  1、指生读。(师:谁愿意读一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情景?其他同学想,养羊人为什么会丢羊呢?)

  2、理解“劝”的意思,指导朗读

  (1)回想:当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们都劝过他,怎么劝的呢?

  (2)谁来当一当这个街坊?

  (3)这句话中有个词能体现街坊很着急担心,你们猜猜是哪一个?(赶快)对,抓住关键词语,我们能更好的体会人物的情感。你来当一当这个热心肠的街坊。

  (4)师启发:还可以怎么劝?要是一个急脾气的人怎么劝?要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年人怎么劝说呢?

  (着急的、中肯的、语重心长的)

  3、品“答”感知人物特点:

  (1)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人是怎么回答的呢?

  出示语句: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这是什么句子?

  牧羊人打算修羊圈吗?(不打算)出示陈述句:羊已经丢了,不修羊圈了。

  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组对话。师读街坊的话,男生读反问句,女生读陈述句。

  哪一句更让你感觉到养羊人不想修羊圈?学生谈感受

  师:这就是反问的表达效果:加强语气,突出强调牧羊人不打算修羊圈。

  师:你看看,这养羊人明知羊圈破了却不修,真是不知悔改!(板贴:不知悔改)

  5、品“结尾”感知人物:

  小结:第一次丢羊他没听劝,结果会如何呢?谁来读读第4、5自然段?

  (1)指生读第4、5自然段。理解“悔”的意思,揣摩养羊人的心理。

  (师:知错不改,导致养羊人第二天羊又丢了(板贴:再亡羊)此时他的心情用文中一个词可以形容?悔字“忄”和人的心理活动有关)

  (2)那他会想到什么了?他会做些什么?

  是啊,如果再不修,(羊会一只只丢下去)。想到这儿,他就拿起工具(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6、小结:养羊人犯了错误能够改正就叫错而能改。(板贴:错而能改)

  (三)悟一悟——读文析理

  (1)你怎么评价这个养羊人?

  (2)同学们,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活中,我们难免说错话,办错事,但只要我们有错就改,还不晚!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为时未晚”。(板贴:为时未晚)

  三、联一联,举一反三

  (一)举一反三《讳疾忌医》

  师:现在我们穿越历史,来到春秋时的蔡国,看看寓言讳疾忌医中不知悔改的蔡桓公有何结局。

  播放视频《讳疾忌医》

  师:讳疾忌医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最终病死,而亡羊补牢的养羊人却再也没有丢羊。所以在生活中,同学们面对自己的错误一定要及时改正。

  (二)联系生活

  1、给出情境:

  (1)一位同学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及时完成,导致期末成绩下滑,你就可以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来提醒他。

  (2)同桌眼睛*视了,她总不当一回事,你可以劝他:“我们一定要保护眼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今天我们学的《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选自《战国策》,这本*录的是我国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历史,书里面收录了很多寓言故事。例如:鹬蚌相争,狡兔三窟,高枕无忧,三人成虎,头悬梁锥刺股等等。

  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丰富语言、增长智慧,甚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力目标: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会用从此造句。

  3、德育目标:

  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亡羊补牢》教案9篇(扩展6)

——幼儿园语言《亡羊补牢》教案 (菁华3篇)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 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 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 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 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 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 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 如果…… 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 “补牢”呢?——及时补救 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讲故事

  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深切的感悟,将学*文本与追本溯源,学*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作业设计:

  1.背诵这则寓言。

  2.联系学*、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法学法:谈话法、启发法、小组合作学*

  教具学具:课件、收集的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幸福回忆2分钟。(学生主持)

  生:大家好,今天的幸福回忆2分钟由我来主持。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幸福话题为“幸福的课堂”。开学以来,在语文课上你感觉什么是最幸福的?(学生回答),大家说的也是我的幸福感受,在幸福的课堂上,让我们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帮助。

  师:带着美好的心情,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语文学*,好吗?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2、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读书的孩子!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蕴含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是人虚构的……)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来学*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牢)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的……

  3 、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羊丢失了把羊圈修补好。)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真清楚,课前的预*很全面!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课件播放)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字词:(开火车读)

  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

  多音字:圈 近义词:街坊-邻居

  4、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5、指导写字。

  四、精读课文,小组学*。

  字词掌握的不错,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5名学生读课文)

  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组学*的方式,互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羊丢了之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指名分角色朗读。)

  3、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刚才我们学*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句式变换(一、二)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亡羊补牢》教案9篇(扩展7)

——亡羊补牢教案汇总十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寓言故事。

  寓言两则

  教学时间:2课时 窟窿 —---------缺点 未为晚也

  板书预设: (1-4) 丢羊(两次) 不听劝 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 未为晚矣

  (5) 明理 现在修还不晚——及时改 为时未晚

  为时不晚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导入,揭题:

  1、谈话,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看,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起了什么?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指名说)

  对,像……这样的小故事中蕴藏着一个大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寓言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寓”,上面一个宝盖头,再写一个“曰”,第十画是“丨”,齐读课题。寓言两则。解题(就是两个寓言故事),这“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讲道理”的意思。

  3、学法指导:同学们,还记得二年级时,你们是怎样学*寓言的吗?

  其实学*寓言故事 首先要把故事读懂,然后读懂故事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最后会联系生活用一用。(一一出示学*要点)

  出示:

  1、读懂故事 2、明白道理 3、联系生活用一用

  好!这节课我们就按这方法来学*第一则寓言故事。(板书: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读懂故事: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34页,按老师屏幕上的要求把故事读懂

  出示读书要求:读懂故事:(a读准字音、读通课文;b读懂题目的意思;c会说课文讲了一件是什么事)

  1、生自由练读

  2、反馈交流:

  a 指名分节读课文。随机重点正音:养圈(juàn)窟窿(后鼻音,轻声)叼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九个生字,学写“窿、叼”两个生字。正确认读“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劝告、后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2、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课文

  2、老师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九课《寓言两则》,请大家一起把课题念一念。

  2、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小故事中有一个大道理。

  (二)理解题意,渗透学法

  1、今天这节课上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检查朗读,书写难字

  1、提出初读要求

  要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随机正音

  出示句子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①窟窿long轻声洞的意思

  ②圈,多音字,组词

  ③指名读生字,句子

  ④齐读

  ⑵书写难写的字

  窿叼

  ⑶生各书写一遍

  3、检查二到五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多指名读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四)理解题意,渗透学法

  1、老师在布置预*时,请小朋友们回家查一下字典,了解“亡”跟“牢”的.意思,那现在哪位小朋友能来说说,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2、了解字词的意思除了这个方法外,还有更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文章中找到藏了这两个字意思的句子,谁找到了?

  3、那在课题中,“亡”的意思是丢失。那“牢”的意思就是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课文中是指“羊圈”。

  5、小结: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五)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都是怎么丢的?请小朋友们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1)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①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因为,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2)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依然是那个窟窿惹得祸。这时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呢?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什么反应?(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一次丢羊后,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还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5、出示:羊已经丢了,就不用修羊圈了。

  比较有什么不同?

  6、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是怎么做的呢?

  指导朗读

  7、思考:第二次丢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8、修好了羊圈后,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那这时修好羊圈晚不晚?

  因此,古人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六)联系生活,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 ),就( )。

  4、在生活学*中,你有没有碰到过“亡羊补牢”的事情?(老师可以先举个身边的例子: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

  5、你能不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用自己的话来讲一下这个故事呢?

  6、总结:请小朋友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第二次

  丢丢

  不补赶快堵

  又少再没丢

  为时已晚为时不晚

  教学目标:

  1.认识“补、牢、叼、街、坊、修、堵、丢、悔”等9个生字,会写“亡、补、叼、夜、丢”5个生字,学*新偏旁“鱼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并能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识字,学写“亡、补、叼”。

  4.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事要及时改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20课的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2、板书课题:亡羊补牢

  生书空,齐读课题

  3、认识生字“亡、补”

  (1)“亡”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生字,你能给他组个词吗?

  (2)“补”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生字,它的部首是“衤”,是由“衣”变形而来的。

  (3)师演示变形过程

  4.师:亡羊补牢也是一个成语,每个字都有它的意思,文中已由了答案。只要你认真读,就能在文中找到每个字的意思。只有弄懂了每个字的意思,才能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

  二.初读寓言,理解题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赶紧打开课本81页,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课件,检查生字词

  (1)指名读

  (2)理解“街坊”:你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

  (3)齐读

  3、指名读自然段

  师:生字词读好了,那课文呢?课文由5个自然段,我请小朋友来读一读,其他的小朋友仔细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吗?

  4、理解题意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已经扫除了生字的障碍,那么现在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亡羊补牢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用“————”划下来。生:亡是丢了的意思,我在第3自然段找到的;

  生:补是修一修的意思,我在第2自然段找到的;

  生:牢是羊圈的意思,我在第1自然段找到的

  5、 小结:小朋友们真会读书,通过朗读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接下来我们就要学*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了,让我们一起走人课文去学*吧!

  三、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1、学*第1、4自然段(明确丢羊的原因是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羊是怎么丢的呢?赶快浏览课文,找出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读一读生:第1和第4自然段

  (1)男生读第1自然段,边听边思考,羊是怎么丢的?

  生汇报,师画窟窿

  (2)出示课件:填一填

  师:你能用“因为……所以……”把羊丢失的原因说一说嘛?

  (3)小结:原来狼从这个窟窿钻进羊圈,把羊叼走了,羊少了一只

  板书:少了一只

  (4)女生读第4自然段,边听边思考,羊是怎么丢的?

  师:谁能用“因为……所以……”把羊丢失的原因说一说。

  板书:又少了一只

  小结:是啊,接连两天,养羊人丢了两只羊,狼都是从这个破了的窟窿钻进羊圈叼走了羊。故事读到这,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为什么丢了两次羊才修羊圈?第一次丢羊时不修呢?

  师:是啊,你们和他的街坊想法一样,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对养羊人说的吧。

  3、学*第2、3自然段

  (1)出示街坊的话

  ①谁来读一读?

  ②理解“劝”:我觉得你没读好,看看街坊是怎么跟他说的.,有个“劝”字。你知道什么是“劝”?你什么时候“劝”过别人?

  生汇报

  小结:对。像这样,犯了错,别人用道理说服他,使他改正错误,这就是“劝”。那么就带着这样的心情把街坊的话读一读。

  ③指导朗读

  你读书时强调了“赶快”,能告诉我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你特别加重了“修一修”,能说说是为什么嘛?

  小结:是啊,街坊可着急了,因为到了晚上羊还会被狼叼走。街坊好心相劝,可他却说————————

  (2)出示养羊人的话

  ①谁来读一读?

  ②师范读,这句话什么意思?(理解养羊人的想法,就算补好了羊圈,丢失的样也找不回来了)

  (3)同桌练读,指名读

  师:同桌两个人练*读一读吧!

  小结:就是这样,正是他不听别人劝告,不愿意修补羊圈,难怪他丢了一只羊,第二天又丢了一只羊。

  3、学*第5自然段

  (1)师:在事实面前,他后悔了,心想———————

  (2)理解“现在修还不晚”

  为什么说“现在修还不晚”?

  生:因为修好了羊圈,羊就不会再丢了

  生:如果现在还不修补羊圈,他养的那几只羊还有可能再丢

  ……

  小结:是啊,课文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他养了几只羊”,现在他只丢了两只,如果还不修补羊圈,他还会丢第3只、第4只羊

  (4)师:于是他——————把羊圈——————,从此,他的羊———————

  四、回归课题,理解寓意

  1、当他修补好羊圈,又和当日劝他修补羊圈的街坊相遇,他会对街坊说什么呢?街坊又会怎么回答他呢?同桌两人想一想,说一说

  2、指名说

  3、是啊,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板书:及时改正

  就不算晚

  4、联系生活,理解寓意

  5、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和养羊人一样的经历呢?

  五、出示课件,学*生字

  1、指名读

  2、指名说如何正确规范地写好这个字

  3、指名书写笔顺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九个生字,学写“窿、叼”两个生字。正确认读“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劝告、后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2、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预*课文

  2、老师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九课《寓言两则》,请大家一起把课题念一念。

  2、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小故事中有一个大道理。

  (二)理解题意,渗透学法

  1、今天这节课上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检查朗读,书写难字

  1、提出初读要求

  要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随机正音

  出示句子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①窟窿long轻声洞的意思

  ②圈,多音字,组词

  ③指名读生字,句子

  ④齐读

  ⑵书写难写的字

  窿叼

  ⑶生各书写一遍

  3、检查二到五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多指名读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四)理解题意,渗透学法

  1、老师在布置预*时,请小朋友们回家查一下字典,了解“亡”跟“牢”的意思,那现在哪位小朋友能来说说,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2、了解字词的意思除了这个方法外,还有更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文章中找到藏了这两个字意思的句子,谁找到了?

  3、那在课题中,“亡”的意思是丢失。那“牢”的意思就是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课文中是指“羊圈”。

  5、小结: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五)精读课文

  1、亡羊就是丢失了羊,故事中,这位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都是怎么丢的?请小朋友们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1)第一次: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①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因为,所以养羊的人少了一只羊。

  (2)第二次: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依然是那个窟窿惹得祸。这时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呢?

  2、街坊也像你们一样的热心,当他在第一次丢羊的时候,就在劝他了,找出来读读。

  3、对着街坊(解释:邻居)的好言相劝,养羊人却是什么反应?(说出他的不在意,无所谓)

  4、第一次丢羊后,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还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5、出示:羊已经丢了,就不用修羊圈了。

  比较有什么不同?

  6、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心情大不一样,他非常地——后悔!此时,如果你就是养羊人,你是怎么做的呢?

  指导朗读

  7、思考:第二次丢羊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8、修好了羊圈后,以后,羊圈里的羊再也不丢了!那这时修好羊圈晚不晚?

  因此,古人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六)联系生活,体会寓意

  1、试想,当然劝过他的街坊正在好路过这儿,他会说些什么?

  2、丢了两次羊了,如果再不修羊圈的话,后果会?

  3、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的错误,只要( ),就( )。

  4、在生活学*中,你有没有碰到过“亡羊补牢”的事情?(老师可以先举个身边的例子: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

  5、你能不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来用自己的话来讲一下这个故事呢?

  6、总结:请小朋友们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第二次

  丢丢

  不补赶快堵

  又少再没丢

  为时已晚为时不晚

  教学目标:

  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一) 理解“寓言”的意思

  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二) 揭题解题

  1、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

  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

  二、初读感知

  1、 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

  2、 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

  l 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

  l 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 板书:发现

  再次书写“窟窿”和“叼”

  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 板书:赶快 没丢过

  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 发现……赶快没丢过……”

  三、体会寓意

  (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

  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

  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

  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

  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

  ( 如果…… 幸亏……)

  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

  (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

  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

  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 “补牢”呢?——及时补救 未为迟也——还不算迟。

  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

  (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

  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

  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讲故事

  教学设想与反思: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深切的感悟,将学*文本与追本溯源,学*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

  35分钟来来去匆匆,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又动笔写字的事件。

  1新设计 2新设计 3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2.认识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通过句式比较体会反问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作用。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一则寓言故事。

  4.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4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从问答入手。通过介绍学*方法和组词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由查字典得知“亡”和“牢”的意思,追究“亡”、“牢”这个词到底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深入找证据,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紧接着,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5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2.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 同学们好,请坐。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那好,我们现在来看图猜成语。准备好了吗?谁来猜第一幅图?(坐井观天) 对了,那这一幅呢?(揠苗助长)难不倒你们,再给你们几个难的(画蛇添足 )还有更难的。

  2.你们真聪明,都猜对了。那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是的,它们都是寓言故事, 你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小故事里藏着大道理。)

  3.今天我们学*第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故事《亡羊补牢》(板书,读题)

  4.我们要怎样才能学好寓言呢?

  生:要知道故事(板书:故事) 学*道理(板书:道理)

  师:对,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好寓言故事了。

  活动2【讲授】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同桌交流生字学*情况。

  2、字词学*

  师:有些同学的*惯非常好,读完了课文就坐得端端正正的。读完了吗?请看大屏幕,老师把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请到了上面,谁来当小老师读一读。

  3、(读得很正确)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

  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大家很厉害,这么难读的段落都读通顺了,2-5自然段每一排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排读得最正确,最通顺。 (点评)

  4.我们又读了一遍课文,你们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小结:像这种抓关键词,并把他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明白了吗?

  三、理解题意

  1.课文读通顺了,题目的意思你读懂了吗?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 ( 预设:学生知道正确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哪个句子读懂这个字的意思?

  师:哦,是联系课文知道了它的意思,我们还可以通过查字典知道它的意思。(课件)选择正确意思。

  2、小结: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板书:失去 养牲畜的圈)请像老师这样把这两个字的意思写在课题下。

  3.现在我们知道了,“亡羊补牢”就是羊——丢了,把——羊圈修好。

  四、研读课文,体会寓意

  1.课文中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划出句子。

  2.有些同学已经找到了,那你来说说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两次)板书:丢羊

  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板书:羊圈破了。

  哪个词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原因?(原来)齐读

  3.(课件)你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4.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过渡: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羊圈破了个窟窿,你会怎么做?(把窟窿补上)

  5.他的街坊也发现了,请你当当养羊人的街坊,快来劝劝他。(把窟窿补上吧)还有什么想说的?(快采取一些措施吧,不然又会丢羊。评价:你真是个好心的街坊)

  我们来看文中的街坊又是怎么劝说的,课件出示,指名读。

  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劝说养羊人的?哪个词看出他着急?(堵上、修一修、赶快)你能给赶快换个词吗?

  (课件)街坊还会用怎样的语气劝说呢?现在我就是养羊人,你来劝劝我。(担心、着急)

  6.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而养羊人的表现呢?谁来做养羊人?(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生起来读不同的语气,还可以加上动作。)这个养羊人是什么意思?能将他的话换个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这个养羊人,自己的羊丢了都不在乎。街坊着急,他无所谓。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他和街坊的对话。

  7.就因为他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引读(出示: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这是养羊人第几次丢羊?你是从那个字中读出来的?(又)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语文就是需要咬文嚼字的。刚才我们学*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那么两次亡羊之后,(课件)养羊人现在心情怎样?这时,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自由读读第五自然段,划出相关的词句。

  8.全班交流:

  他的心情怎样?(后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他又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来?(知错就改)

  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养羊人这样做,对吗?从哪知道?(课件) 从此,什么意思?

  现在“窟窿”终于被结结实实地堵上了,羊再也没有丢过了。此时,你想对那个养羊人说些什么呢?(接受劝告,知错就改)

  9.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告诉我们的道理?(出示寓意)齐读

  (寓意: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

  10.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可以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看书姿势,写字姿势,学*不认真等)

  小结:犯错不怕,只要我们能像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一样知错就改,就还不晚,所以,人们经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五、复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我们学校最*要举行讲故事比赛,让老师先进行海选,那我们就从这个故事开始吧!讲故事是有要求的,仔细听:首先要把故事熟练地记在心里才行,然后加上你的表情、动作和声音的变化,这样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看看上面老师给你提供的小帮助,自己先练练。(学生准备,课件播放音乐,师巡回指导)

  2.展示前,提示学生自己发言时希望别人怎么听?

  (要安静,这是有礼貌的表现。听后能给我指出优缺点。)

  六、总结学法

  寓言是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小花,中国古代最早的最完整的寓言故事书是《墨子》,国外适合大家阅读的还有《伊索寓言》。学*寓言的一般方法是: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希望大家在课外阅读寓言时,也能采用这种方法。

  七、作业设计

  1.将这则寓言故事复述给爸爸妈妈听,请家长点评。

  2. 写写读了《亡羊补牢》之后自己的感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4)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有关寓言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获求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从寓意中得到教育。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一)重、难点:

  (1)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

  (2)对“牢”、“亡”、“亡羊补牢”意思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分析

  媒体选择上,有如下目的

  (1)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在学生解决字意时,利用课件出示“牢”字的字义演变并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学生生动清晰的了解“牢”字古今意义的转变。

  (2)出示名言,突出重点。学生揭示寓意时,用课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简练地概括出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道理)两部分。通过名言进一步牢固掌握《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3)开阔视野,扩展课外。在学完本课内容后,学生又产生有关寓言知识的许多问题。于是我就把知识延伸课外,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的学*。

  将计算机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以学说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智能地学*,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大趋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质疑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他们不知道咱们三一班同学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用心读书,愿意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是吗?今天,我们就把这一优点充分展示出来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一则小寓言(板书:亡羊补牢)谁能读?谁再来试试?齐读一下吧!“亡”是本课的生字,看来你们都认识了。看到这个题你有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看到题目你们就提出这么多问题,可真棒。能解决吗?你们想怎么解决?好,旧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在读书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和*时一样做个小记号,试着解决一下,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呆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

  开始吧。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你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牢)”牢“字字意也有变化。请看大屏。

  课件出示:“牢”字字义演变。突破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说到寓意)在这儿,老师有一句名言送给同学们

  课件出示出拉封丹名言使学生更清楚了解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寓意)两部分。对《亡羊补牢》的故事和寓意理解更加深刻。

  寓言的身体就是故事本身,谁能把寓言的`身体再展示给大家,来读读课文?透过寓言的身体可以看到寓言的灵魂,谁能再说一说《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

  你还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么一个小故事,你们却知道这么多,真了不起!其实,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收获。你的问题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寓言的世界丰富多彩,透过这则小寓言,你们的小脑瓜里也一定又会想到很多很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你想问什么吗?

  啊!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想找到答案吗?好,就让我们走进寓言的广阔世界.请点击***到寓言之家做客吧。

  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进入校制网页《寓言之家》,这里有寓言知识、动画寓言、连环画寓言、连接相关网站(《伊索寓言》、拉封丹、中国古典寓言网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上网了解更多的寓言知识。同时让孩子领悟到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寓言之家”有趣吗?谁能说一说做完客,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有什么收获?

  读了这么一则小寓言,你们有了这么多问题,又有了这么多收获。使老师想到一句话:有思才有疑,有疑才有得。我相信你们会在以后的学*中善问、会问,在问中获求更多的知识。

  板书:29、亡羊补牢

  有思必有疑,有疑必有得

  流程图:

  一、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讨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惯。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

  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上,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汇报自己预*所得,交流字的读音,写法。)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寓言羊圈劝告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后悔

  (一位同学读,别的同学听,读对,出示正确的拼音,读错,纠正。最后齐读词语。)

  2、整体感知:

  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

  重点解决:

  ①圈是多音字;

  ②窟窿读轻声;

  ③叼的`最后一笔。

  3、语言训练: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适机板书:第一次不补第二次修补]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出示课文1-3自然段,同学默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

  养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他劝告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

  (请几个同学读,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对话,注意语气。)

  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女生齐读4、5两段,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钻进去,又丢了一只羊)

  3、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养羊人不听劝告,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最后。他后悔了,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讨论:现在补牢迟吗?

  [不迟,因为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

  5、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丢;牢,羊圈。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四)给予提纲,讲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帮助,自己先练*下。

  ……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

  ……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请几位同学讲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

  2、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二、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引出新课

  1、看图片猜故事。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猜出这些故事的名字吗?(《乌鸦喝水》《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

  2、这些故事简短有趣,又含有深刻的道理,我们称之为“寓言”。今天我们就学*一下。(板书:寓言二则)(相机识记“寓”和“则”两个生字)

  3、(出示课题)谁来读一读故事的题目?

  学*生字“亡、牢”。

  (1)“亡、牢”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呢?

  减一减法:忙-忄=亡

  字理识字法:(出示“牢”的字理图)甲骨文的牢字,像一头牛被困在圈栏之中。

  (2)指名读课题。

  4、质疑课题。“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检测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请小老师领读。

  羊圈叼走街坊后悔从此劝告丢过钻进去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做摘苹果的游戏。

  寓则亡牢圈钻叼坊悔此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读好重点句。

  (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教师相机强调“街坊”中的“坊”读轻声;“钻入”中的“钻”读“zun”;“叼”的读音为“dio”。

  4、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5、出示填空,请学生补充完整。

  课文中的养羊人丢了______次羊,最后他把羊圈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

  (三)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亡羊”的?(第1~4自然段)

  2、丢羊的原因是什么?默读第1~4自然段,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3、学生汇报,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重点句1: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圈”是一个多音字,在本课读“juàn”。学*生字“钻、叼”。

  加一加法:钅+占=钻

  形声字记忆法:“叼”左边的口字旁表示用口来叼,右边的“刁”表示生字的读音。

  齐读句子。

  (2)重点句2: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街坊”就是——邻居。“坊”是本课的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加一加:土+方=坊;换一换:房—坊。)

  街坊劝告时是怎样的`语气?请你试着来劝一劝这位养羊人吧!

  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人心里是怎样想的?

  养羊人会用什么样的语气来回答呢?(无所谓,毫不在乎)

  指名分角色读一读对话,相互评议。

  4、过渡:好心的街坊来劝说,养羊人却不听劝告,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5、学*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