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语文园地一》教案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语文园地一》教案1

  学*内容:《口语交际·*作一》《回顾·拓展一》

  教学流程:口语交际(包括词语积累等,对景物的了解),*作(学生自己写景物)交流学*收获(单元学*结)

  板块一:基础知识

  1.词语。积累“涓涓细流、郁郁苍苍、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等词语,尽量在自己的口语交际和*作中运用。

  2.句子。学*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描写动态静态的,也可以是描写声音样子的。

  板块二:口语交际设计

  1.交流景物特点。

  学*本组课文,哪一处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讲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

  可以讲课内的,也可以讲课外的。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进行。

  3.相互评价。

  ⑴这些景物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⑵他或她讲得生动、具体、形象吗?怎样才能做到生动、具体、形象?

  板块三:*作设计

  ⑴交流经验。

  已经进行了*3年的*作,你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经验?

  ⑵确定景物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写。

  根据你的经验和交流后的收获,你想写什么?为什么?

  ⑶动笔。

  根据以往的经验,有意识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式,把想写的景物写出来。

  ⑷自我评价。

  你觉得与以往的写景*作相比,这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⑸相互评价。

  互相交流*作,进行评价,教师引导,注意与整组课文的联系。

  板块四:交流收获。

  1.学*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学*内容、学*方法、学*经验)

  2.朗读四副写景的对联,注意节奏美,对称美,意境美。并熟读背诵。

  3.你建议同学们去参观哪处景物?为什么?

  4.办一期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作展览。

《语文园地一》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台”的学*,引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发现和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能发现“摇头晃脑、披头散发”等词语的特点,并主动和同学交流。

  3、学会朗读,能根据词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进行命名。

  5、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朗读并背诵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和积累四字词语,学会朗读,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交流*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2)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我发现这两个句子都是很有新鲜感的句子,例如“鸟儿、蝴蝶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猴子……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把动物当作有思维、有情感的人来进行描写;再如“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比海洋更宽广……比天空更宽广的是……”利用排比句式,意思层层递进。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练一练,*用。

  (1)读下面一段话,用“ ”画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2)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找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课文或课外文章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交流*台:有新鲜感的语句)

  (4)谈话引导:遇到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要多读几遍,摘抄积累。

  (5)学生摘抄积累课本上的两个句子。

  3、我拓展,我积累。

  (1)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在课文学*或课外阅读中遇到过有新鲜感的句子吗?(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示例: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敬礼。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3)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全班评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课文和课外读物中选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朗读和交流探究,鼓励学生背诵和抄写,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的良好学**惯。】

  二、学*“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准字音。

  ①课件出示:

  zhǎo dǎn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chì jí zào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②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把八个成语读正确,重点指导学生把“爪、吊、赤、疾、燥”的读音读准确。

  (2)找规律。

  ①读一读这几行成语,想想下面的两行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含有人或动物器官名称的,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运用这些词语。(板书词句段运用:含有身体部位名称的词语)

  (3)理解词义。

  ①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指导并小结:

  摇头晃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

  披头散发:头发长而散乱。形容仪容不整。

  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红耳赤:脸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渐而脸色发红。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口干舌燥: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4)成语分类。

  ①小组交流,试着根据成语的意思给这些词语分类。

  ②全班交流,教师相继引导。

  a、描写人的动作: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眼疾手快

  b、描写人的外貌、状态:披头散发、面红耳赤、口干舌燥

  c、描写人的心理:提心吊胆

  ③都含有一组近义词。

  a、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的意思相*: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板书: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的意思相*)

  b、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意思相*: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板书: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意思相*)

  (5)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记住成语。

  ①老师读成语,学生做动作,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

  ②想想成语描写的动作、神态、心情等,男女生合作读成语: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2、练一练,*用。

  选择上面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这只调皮的小猫时而上蹿下跳,时而__________,非常可爱。(摇头晃脑)

  (2)敌人__________地向老百姓扑来,逼他们讲出地下党员的藏身之处。(张牙舞爪)

  (3)沙漠中的旅行者感到_________。(口干舌燥)

  3、我拓展,我积累: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含有人或动物器官的词语?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词语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含有人或动物器官的词语还有——昂首阔步、挤眉弄眼、虎头虎脑、眉清目秀、面红耳赤、心惊肉跳、眼高手低、满面红光、满头银发、狼心狗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交流,认识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在读和活动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加深印象,并积累下来。培养了学生分类积累词语的能力。】

  (二)句子积累。

  1、读一读,找规律。

  (1)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①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②指导朗读: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重读“真的觉得”,突出孩子的童真。)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重读“一点儿”,表现出孙中山对知识的渴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重读“就要问”,强调出孙中山勇于提问的精神。)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板书读好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关注句子中的一些词语)

  (4)分小组比赛读。

  2、练一练,*用: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用“/”画出停顿,用“、”标出重音。

  (1)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2)树枝在林中互相碰撞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1、读一读,找规律。

  (1)提出问题: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2)出示范例,交流指导。

  ①课件出示:

  ②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

  ③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

  ④小组交流:小朋友,观察这里出现的兴趣小组标牌,说说有什么特点?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①这里出现的都是一些兴趣小组的标志,上面的名字能体现出活动的特点,一些名字中还加入了有个性的词语,如“侠、巧手、鲲鹏、弈秋”等词语,让人一看就能记住。(板书设计兴趣小组的名字:包括兴趣小组内容体现兴趣小组的个性)

  ②同时标识牌上还有能体现其特色的图标,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这种活动的特点。

  2、练一练,*用: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阅读兴趣小组:书香伴我行、琴子共读苑、书香心语

  ②书法兴趣小组:书法乐园、书法天地、墨海弄潮、墨香堂

  ③钢琴兴趣小组,朗朗钢琴社、天籁音乐团

  ……

  3、我拓展,我积累: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兴趣班的名字吗?(我还知道一些兴趣小组响亮的名字:创意气球、艺术天堂、特色功夫扇、捕捉瞬间、七彩画廊。)

  三、学*“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生字。

  所见

  (清)袁枚

  mù zhèn yuè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2、简介古诗:《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日积月累:所见)

  3、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4、理解重点词语。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6.介绍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7、赏析: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动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8、学生练*朗读古诗,背诵积累古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9、延伸阅读。

  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释和插图,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在读读背背和探究交流中提高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板书设计:

  交流*台:有新鲜感的语句

  第一、三个字的意思相*

  含有身体部位名称的词语

  第二、四个字的意思相*

  一边读一边想象

  语文园地一词句段运用读好句子

  关注句子中的一些词语

  包括兴趣小组内容

  设计兴趣小组的名字

  体现兴趣小组的个性

  日积月累:所见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在“交流*台”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内句子作为例子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想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了运用动作理解词语的方法;掌握了分类积累成语的能力;指导学生观察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兴趣小组取名字,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参与学校活动的同时,增强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本着“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借助拼音,结合插图,自读古诗,小组合作交

  流诗意,提高了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积累古诗的欲望。

  不足之处:在古诗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等画面,并鼓励学生把画面连接起来想象成动态的故事,效果会更好。

《语文园地一》教案3

  [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挤”等七个生字。

  2、正确地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地读写句子。

  4、熟练地读背短文,简单地了解短文意思。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复*第一单元生字、课文。预*语文园地一

  第一课时

  [教材设计理念]

  (我的发现)这项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学*自主识字,并认识七个生字。

  (日积月累)这项活动主要目的是积累语言、练*读、写基本功、巩固识字。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读,说说上面三行有何规律,下面两行有何规律?

  3、分男女生读

  4、巩固生字,并口头组词,选择词说句。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a、齐读词语

  b、出示“春天公园图”,用上词语说一段话。(师范说,指优等生说)

  2、我会写

  a、先自己读一读拼音,想想是什么句子。

  b、指名读句子。

  c、写句子,注意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d、同桌评比,谁写的句子又对又美。

  3、读读背背

  a、自由读,不认识的字请同桌帮忙。

  b、四人小组赛读,谁读得准确又流利。

  c、指名读,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

  d、齐读,注意不要唱读。

  e、小组赛背

  三、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古诗去读一读、背一背。

《语文园地一》教案4

  教学目标:

  1.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惯。

  2.积累季节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重点掌握本单元关于秋的词语。

  3.能正确使用钢笔书写,做到正确、规范、整洁。重点指导写好横和竖。

  教学重点:

  1.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惯。

  2.积累季节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重点掌握本单元关于秋的词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欣赏图片,谈话导入。

  出示漫画:条条大路通罗马。

  为什么所有的路标都指向罗马,难道是路标错了吗?

  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通往目的地的道路不止一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止一个。

  2.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台。

  二、交流*台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做?

  小组交流。

  2.出示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思维。

  预设:

  可以查字典,查工具书;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想一想它的反义词、近义词;还可以分析这个词语中的关键字,突破重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些合成词还可以用拆拼法理解。

  3.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五彩缤纷、闪闪发光、歌韵、辽阔、钥匙、棕色”等,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

  (2)出示课本“字词句运用”的第二部分的第一个句子,学生谈理解。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来到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说一说“憧憬”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可以查字典或词典。

  (3)出示课本“字词句运用”的第二部分的第一个句子,学生谈理解。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说一说“憧憬”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可以想一想生活中你做错了事,担心爸爸妈妈责备时的心情,心里的忐忑不安。

  三、词句段的运用

  1.四季是如此美好,美好的季节用美好的词语来形容,比如,春天来了,我们就会想到“暖和、温暖、春光明媚”等词语。看到这美丽的春天,你还会想到哪些词语呢?一起来分享吧!

  预设:草长莺飞万紫千红繁花似锦春色满园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百花齐放春花秋月莺歌燕舞含苞待放

  2.相比春天的绚丽多彩,夏天就显出另一种美。一提起夏天,你就想到了哪些词语?

  预设:

  炎热酷暑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绿树成荫汗流浃背挥汗如雨

  3.与夏天相对的是冬天,一说冬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预设:

  寒冷刺骨冰天雪地鹅毛大雪寒冬腊月千里冰封天寒地冻白雪皑皑滴水成冰岁暮天寒风雪载途

  4.除了这三个季节,还有我们这个单元学*的美好季节——秋天。秋天来了,你要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预设:

  凉爽宜人丰收秋风落叶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秋风萧瑟硕果累累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秋收冬藏秋雨绵绵金风送爽

  四、日积月累

  1.出示词语,进行朗读。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

  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

  2.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天气晴好;树叶变化、大地丰收等。

  3.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学生试着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结合图片讲解。

  4.把这些词语写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五、书写提示

  1.使用钢笔,注意执笔姿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复*拿笔姿势,强调正确的姿势对于写字的重要性。

  2.出示汉字,进行书写训练。

  横画要写得*稳,竖画要写得端正。横*竖直,字就*稳端正。

  六、我的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没有收获新的学*方法?有没有积累生动的词语?有没有写出漂亮规范的汉字?

《语文园地一》教案5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一共有5个板块,即“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识宇加油站”通过观看公园导览图,识字写字;字词句用“通过补充词语,学*词语的运用;”书写提示“学*汉字书写规则,重点指导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的书写要领;语文重在积累,通过”日积月累“朗读背《赋得古原草送别》,走进国学经典;”我爱阅读“学*故事(笋芽儿),注重阅读延伸,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园地计划用三课时,此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材

  1、观看公园导览图,认识10个生字。

  2、掌握形容词的灵活运用。

  3、观察春天图片,积累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学会连词成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观察春天图片,积累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学会连词成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多四体课件出示公园导见图师:你们经常去公园玩吗?生:经常去

  师:你们在公园是怎么游玩的呢?是随心所欲地逛还是根据导览图游玩?生1随心所欲地逛

  生2:按照导览图指示的路线游玩

  师:那么请大家观看这幅导览图,说说如果按照导览图游玩的话,应该怎么走,学生同桌探讨,教师指三名学生说一说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亭咨询剧管理家塔餐力

  (1)指名学生认读,

  (2)打乱顺序认读

  (3)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排示范读,学生跟读4)分小组比赛组词,评选出组词优胜组

  3、学写”塔“餐”

  (1)学*书空生字笔顺

  (2)教师范写

  “字是半包围结构,注意笔顺;”餐“字笔画较多,注意上下要写得紧凉

  (3)学生描红,临写

  (4)反馈学生书写情况

  二、字调句运用

  1、练*一

  (1)多媒体课件出示

  ()的天空()的阳光

  ()的田野()的微风

  ()的柳条()的草坪

  (2)指名学生读一读词语

  (3)学生自主补充合适的词语,全班交流

  (4)师生交流

  师:大家喜欢春天吗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细长的柳条生2:我看到了蔚蓝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坪

  师: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1:暖暖的阻光让我感到春天来了

  生2和煦的微风让我感到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到了

  2、练*二

  (1)出示句子。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2)指名学生朗读,读出感情

  (3)提问: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生:种子。

  师:种子睡在哪里?

  生:泥土里

  师: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生:松软的泥土里

  (4)学生自读句子,感受提问不同时,句子侧重点也不同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练*三:连词成句。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看图能力,同时训练口语表达,激发孩子内心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美丽的春天

  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春风()吹着,()照着大地。

  岸边的柳树(),她像个()的姑娘在()。()的迎春花爬满枝头,()的桃花也张开了笑脸。小燕子摆着()的尾巴在()的天空中一边飞一边说:“()。”

  在这个()的春季里,()带着我来到()划船。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我高兴地说:“()!”


《语文园地一》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语文园地一》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语文园地一》教案 (菁华5篇)

《语文园地一》教案1

  学*内容:《口语交际·*作一》《回顾·拓展一》

  教学流程:口语交际(包括词语积累等,对景物的了解),*作(学生自己写景物)交流学*收获(单元学*结)

  板块一:基础知识

  1.词语。积累“涓涓细流、郁郁苍苍、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等词语,尽量在自己的口语交际和*作中运用。

  2.句子。学*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可以是描写动态静态的,也可以是描写声音样子的。

  板块二:口语交际设计

  1.交流景物特点。

  学*本组课文,哪一处景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讲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

  可以讲课内的,也可以讲课外的。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进行。

  3.相互评价。

  ⑴这些景物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⑵他或她讲得生动、具体、形象吗?怎样才能做到生动、具体、形象?

  板块三:*作设计

  ⑴交流经验。

  已经进行了*3年的*作,你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经验?

  ⑵确定景物特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写。

  根据你的经验和交流后的收获,你想写什么?为什么?

  ⑶动笔。

  根据以往的经验,有意识运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式,把想写的景物写出来。

  ⑷自我评价。

  你觉得与以往的写景*作相比,这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⑸相互评价。

  互相交流*作,进行评价,教师引导,注意与整组课文的联系。

  板块四:交流收获。

  1.学*本组课文有什么收获?(学*内容、学*方法、学*经验)

  2.朗读四副写景的对联,注意节奏美,对称美,意境美。并熟读背诵。

  3.你建议同学们去参观哪处景物?为什么?

  4.办一期以“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的*作展览。

《语文园地一》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台”的学*,引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发现和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能发现“摇头晃脑、披头散发”等词语的特点,并主动和同学交流。

  3、学会朗读,能根据词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进行命名。

  5、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朗读并背诵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和积累四字词语,学会朗读,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交流*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2)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我发现这两个句子都是很有新鲜感的句子,例如“鸟儿、蝴蝶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猴子……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把动物当作有思维、有情感的人来进行描写;再如“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比海洋更宽广……比天空更宽广的是……”利用排比句式,意思层层递进。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练一练,*用。

  (1)读下面一段话,用“ ”画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2)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找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课文或课外文章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交流*台:有新鲜感的语句)

  (4)谈话引导:遇到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要多读几遍,摘抄积累。

  (5)学生摘抄积累课本上的两个句子。

  3、我拓展,我积累。

  (1)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在课文学*或课外阅读中遇到过有新鲜感的句子吗?(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示例: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敬礼。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3)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全班评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课文和课外读物中选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朗读和交流探究,鼓励学生背诵和抄写,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的良好学**惯。】

  二、学*“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准字音。

  ①课件出示:

  zhǎo dǎn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chì jí zào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②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把八个成语读正确,重点指导学生把“爪、吊、赤、疾、燥”的读音读准确。

  (2)找规律。

  ①读一读这几行成语,想想下面的两行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含有人或动物器官名称的,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运用这些词语。(板书词句段运用:含有身体部位名称的词语)

  (3)理解词义。

  ①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指导并小结:

  摇头晃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

  披头散发:头发长而散乱。形容仪容不整。

  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红耳赤:脸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渐而脸色发红。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口干舌燥: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4)成语分类。

  ①小组交流,试着根据成语的意思给这些词语分类。

  ②全班交流,教师相继引导。

  a、描写人的动作: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眼疾手快

  b、描写人的外貌、状态:披头散发、面红耳赤、口干舌燥

  c、描写人的心理:提心吊胆

  ③都含有一组近义词。

  a、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的意思相*: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板书: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的意思相*)

  b、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意思相*: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板书: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意思相*)

  (5)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记住成语。

  ①老师读成语,学生做动作,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

  ②想想成语描写的动作、神态、心情等,男女生合作读成语: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2、练一练,*用。

  选择上面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这只调皮的小猫时而上蹿下跳,时而__________,非常可爱。(摇头晃脑)

  (2)敌人__________地向老百姓扑来,逼他们讲出地下党员的藏身之处。(张牙舞爪)

  (3)沙漠中的旅行者感到_________。(口干舌燥)

  3、我拓展,我积累: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含有人或动物器官的词语?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词语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含有人或动物器官的词语还有——昂首阔步、挤眉弄眼、虎头虎脑、眉清目秀、面红耳赤、心惊肉跳、眼高手低、满面红光、满头银发、狼心狗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交流,认识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在读和活动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加深印象,并积累下来。培养了学生分类积累词语的能力。】

  (二)句子积累。

  1、读一读,找规律。

  (1)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①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②指导朗读: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重读“真的觉得”,突出孩子的童真。)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重读“一点儿”,表现出孙中山对知识的渴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重读“就要问”,强调出孙中山勇于提问的精神。)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板书读好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关注句子中的一些词语)

  (4)分小组比赛读。

  2、练一练,*用: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用“/”画出停顿,用“、”标出重音。

  (1)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2)树枝在林中互相碰撞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1、读一读,找规律。

  (1)提出问题: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2)出示范例,交流指导。

  ①课件出示:

  ②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

  ③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

  ④小组交流:小朋友,观察这里出现的兴趣小组标牌,说说有什么特点?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①这里出现的都是一些兴趣小组的标志,上面的名字能体现出活动的特点,一些名字中还加入了有个性的词语,如“侠、巧手、鲲鹏、弈秋”等词语,让人一看就能记住。(板书设计兴趣小组的名字:包括兴趣小组内容体现兴趣小组的个性)

  ②同时标识牌上还有能体现其特色的图标,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这种活动的特点。

  2、练一练,*用: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阅读兴趣小组:书香伴我行、琴子共读苑、书香心语

  ②书法兴趣小组:书法乐园、书法天地、墨海弄潮、墨香堂

  ③钢琴兴趣小组,朗朗钢琴社、天籁音乐团

  ……

  3、我拓展,我积累: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兴趣班的名字吗?(我还知道一些兴趣小组响亮的名字:创意气球、艺术天堂、特色功夫扇、捕捉瞬间、七彩画廊。)

  三、学*“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生字。

  所见

  (清)袁枚

  mù zhèn yuè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2、简介古诗:《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日积月累:所见)

  3、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4、理解重点词语。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6.介绍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7、赏析: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动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8、学生练*朗读古诗,背诵积累古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9、延伸阅读。

  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释和插图,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在读读背背和探究交流中提高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板书设计:

  交流*台:有新鲜感的语句

  第一、三个字的意思相*

  含有身体部位名称的词语

  第二、四个字的意思相*

  一边读一边想象

  语文园地一词句段运用读好句子

  关注句子中的一些词语

  包括兴趣小组内容

  设计兴趣小组的名字

  体现兴趣小组的个性

  日积月累:所见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在“交流*台”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内句子作为例子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想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了运用动作理解词语的方法;掌握了分类积累成语的能力;指导学生观察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兴趣小组取名字,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参与学校活动的同时,增强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本着“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借助拼音,结合插图,自读古诗,小组合作交

  流诗意,提高了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积累古诗的欲望。

  不足之处:在古诗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等画面,并鼓励学生把画面连接起来想象成动态的故事,效果会更好。

《语文园地一》教案3

  [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认识“评、访、挤”等七个生字。

  2、正确地读词语,初步理解,感受春天的美景。

  3、正确地读写句子。

  4、熟练地读背短文,简单地了解短文意思。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复*第一单元生字、课文。预*语文园地一

  第一课时

  [教材设计理念]

  (我的发现)这项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学*自主识字,并认识七个生字。

  (日积月累)这项活动主要目的是积累语言、练*读、写基本功、巩固识字。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读,说说上面三行有何规律,下面两行有何规律?

  3、分男女生读

  4、巩固生字,并口头组词,选择词说句。

  二、日积月累

  1、我会读

  a、齐读词语

  b、出示“春天公园图”,用上词语说一段话。(师范说,指优等生说)

  2、我会写

  a、先自己读一读拼音,想想是什么句子。

  b、指名读句子。

  c、写句子,注意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d、同桌评比,谁写的句子又对又美。

  3、读读背背

  a、自由读,不认识的字请同桌帮忙。

  b、四人小组赛读,谁读得准确又流利。

  c、指名读,说说短文写的是什么?

  d、齐读,注意不要唱读。

  e、小组赛背

  三、课外延伸

  课外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古诗去读一读、背一背。

《语文园地一》教案4

  教学目标:

  1.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惯。

  2.积累季节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重点掌握本单元关于秋的词语。

  3.能正确使用钢笔书写,做到正确、规范、整洁。重点指导写好横和竖。

  教学重点:

  1.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养成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惯。

  2.积累季节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重点掌握本单元关于秋的词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欣赏图片,谈话导入。

  出示漫画:条条大路通罗马。

  为什么所有的路标都指向罗马,难道是路标错了吗?

  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通往目的地的道路不止一条,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止一个。

  2.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台。

  二、交流*台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么做?

  小组交流。

  2.出示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思维。

  预设:

  可以查字典,查工具书;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想一想它的反义词、近义词;还可以分析这个词语中的关键字,突破重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有些合成词还可以用拆拼法理解。

  3.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五彩缤纷、闪闪发光、歌韵、辽阔、钥匙、棕色”等,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

  (2)出示课本“字词句运用”的第二部分的第一个句子,学生谈理解。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来到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说一说“憧憬”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可以查字典或词典。

  (3)出示课本“字词句运用”的第二部分的第一个句子,学生谈理解。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说一说“憧憬”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可以想一想生活中你做错了事,担心爸爸妈妈责备时的心情,心里的忐忑不安。

  三、词句段的运用

  1.四季是如此美好,美好的季节用美好的词语来形容,比如,春天来了,我们就会想到“暖和、温暖、春光明媚”等词语。看到这美丽的春天,你还会想到哪些词语呢?一起来分享吧!

  预设:草长莺飞万紫千红繁花似锦春色满园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百花齐放春花秋月莺歌燕舞含苞待放

  2.相比春天的绚丽多彩,夏天就显出另一种美。一提起夏天,你就想到了哪些词语?

  预设:

  炎热酷暑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绿树成荫汗流浃背挥汗如雨

  3.与夏天相对的是冬天,一说冬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预设:

  寒冷刺骨冰天雪地鹅毛大雪寒冬腊月千里冰封天寒地冻白雪皑皑滴水成冰岁暮天寒风雪载途

  4.除了这三个季节,还有我们这个单元学*的美好季节——秋天。秋天来了,你要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

  预设:

  凉爽宜人丰收秋风落叶秋高气爽五谷丰登秋风萧瑟硕果累累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秋收冬藏秋雨绵绵金风送爽

  四、日积月累

  1.出示词语,进行朗读。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

  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

  2.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天气晴好;树叶变化、大地丰收等。

  3.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

  学生试着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结合图片讲解。

  4.把这些词语写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五、书写提示

  1.使用钢笔,注意执笔姿势,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复*拿笔姿势,强调正确的姿势对于写字的重要性。

  2.出示汉字,进行书写训练。

  横画要写得*稳,竖画要写得端正。横*竖直,字就*稳端正。

  六、我的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没有收获新的学*方法?有没有积累生动的词语?有没有写出漂亮规范的汉字?

《语文园地一》教案5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一共有5个板块,即“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识宇加油站”通过观看公园导览图,识字写字;字词句用“通过补充词语,学*词语的运用;”书写提示“学*汉字书写规则,重点指导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的书写要领;语文重在积累,通过”日积月累“朗读背《赋得古原草送别》,走进国学经典;”我爱阅读“学*故事(笋芽儿),注重阅读延伸,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园地计划用三课时,此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材

  1、观看公园导览图,认识10个生字。

  2、掌握形容词的灵活运用。

  3、观察春天图片,积累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学会连词成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观察春天图片,积累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学会连词成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多四体课件出示公园导见图师:你们经常去公园玩吗?生:经常去

  师:你们在公园是怎么游玩的呢?是随心所欲地逛还是根据导览图游玩?生1随心所欲地逛

  生2:按照导览图指示的路线游玩

  师:那么请大家观看这幅导览图,说说如果按照导览图游玩的话,应该怎么走,学生同桌探讨,教师指三名学生说一说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亭咨询剧管理家塔餐力

  (1)指名学生认读,

  (2)打乱顺序认读

  (3)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排示范读,学生跟读4)分小组比赛组词,评选出组词优胜组

  3、学写”塔“餐”

  (1)学*书空生字笔顺

  (2)教师范写

  “字是半包围结构,注意笔顺;”餐“字笔画较多,注意上下要写得紧凉

  (3)学生描红,临写

  (4)反馈学生书写情况

  二、字调句运用

  1、练*一

  (1)多媒体课件出示

  ()的天空()的阳光

  ()的田野()的微风

  ()的柳条()的草坪

  (2)指名学生读一读词语

  (3)学生自主补充合适的词语,全班交流

  (4)师生交流

  师:大家喜欢春天吗生:喜欢

  师:为什么喜欢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细长的柳条生2:我看到了蔚蓝的天空,绿油油的草坪

  师: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1:暖暖的阻光让我感到春天来了

  生2和煦的微风让我感到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到了

  2、练*二

  (1)出示句子。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2)指名学生朗读,读出感情

  (3)提问: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生:种子。

  师:种子睡在哪里?

  生:泥土里

  师: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生:松软的泥土里

  (4)学生自读句子,感受提问不同时,句子侧重点也不同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练*三:连词成句。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看图能力,同时训练口语表达,激发孩子内心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美丽的春天

  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春风()吹着,()照着大地。

  岸边的柳树(),她像个()的姑娘在()。()的迎春花爬满枝头,()的桃花也张开了笑脸。小燕子摆着()的尾巴在()的天空中一边飞一边说:“()。”

  在这个()的春季里,()带着我来到()划船。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我高兴地说:“()!”


《语文园地一》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语文园地四》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体会反语的好处,并学会运用。

  2、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了解不同的词语代表的是哪类人,掌握冒号的用法。

  4、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学会使用冒号,积累咏物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交流*台”

  1、出示课本语句,想想这种表达方式和我们*时所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师点拨:反语)如,“古怪”的本意是“怪异”,此处反话正说,称赞猫可爱。

  2、学生自由读“交流*台”,进一步体会什么是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好处。

  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主要分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两种。

  3、通过感受反语的好处,尝试使用反语表达感情。

  如:老师摸摸我的头,说道:“你这个‘粗心鬼’啊,下次注意要把题目看清楚。”

  二、识字加油站

  1、指名读、分组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杆——肝(肝脏)——秆(麦秆),把熟字“杆”的偏旁“木”换成“月”,就是“肝”,换成“禾”就是“秆”。)

  2、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识记生字,你还知道哪些识记生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字理识字法等)

  3、师展示:转盘记忆法。以“由”为例,可以转化为油、轴、届、宙。

  三、词句段运用

  (一)三字俗语

  1、学生自由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的是哪类人。

  千里马——有才干的人;老黄牛——老实肯干的人;百灵鸟——歌声清脆的人;

  领头羊——团体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小蜜蜂——勤快的人;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变色龙——见风使舵的人;铁公鸡——极其吝啬的人;应声虫——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的人;哈巴狗——唯命是从的人。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呢?试着说一说。

  替罪羊马大哈地头蛇孺子牛老狐狸笑面虎

  (二)冒号的用法

  1、想一想,在哪些地方会用到冒号?

  2、师总结:提示语在前、写信、介绍人物等情境中会用到冒号。

  3、读例句,说说例句中的冒号属于哪种类型。

  例: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让你给它抓痒。

  冒号: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围绕着“温柔可亲”进行具体说明。

  4、分组读课本中的另外两个例句,进一步体会冒号的用法。

  5、仿写。(见达标检测第4题)

  6、小练笔:仿照例句中冒号的用法,写一写剩下的两个句子。

  (三)体会感叹词的用法

  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去掉加点字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从表示语气的“吧”“啊”“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责怪中包含着的喜爱之情;去掉了就只含有责怪的意味了。

  2、表示语气的“啊”,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3、表示语气的'“啦”,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要写的句段)请学生思考:怎样把这段字在本上写漂亮呢?(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字不要过大等)

  2、师总结:字距要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3、运用所学书写方法,将课本中的选段工整地摘抄到本子上。

  4、评选“小小书法家”。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代诗人很喜欢为动物或植物写诗,赞美他们的高尚情操,你知道哪些赞美动物或植物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罗隐的《蜂》。

  2、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作者介绍。(课件出示)

  (2)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3、小组讨论,理解古诗。

  (1)理解诗句: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无论是在*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2)理解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呢?

  (3)分析主旨: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蜜蜂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后两句把它所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设问的手法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

  4、知识拓展: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不同的赞美方法,从“交流*台”的利用反语表现出喜爱、赞美之情,到“日积月累”的咏物古诗,都在告诉学生怎样赞美自己喜欢的人或物,表达自己的感情,我特意在讲解“交流*台”的时候,让学生使用反语,让他们体会语文的博大精深,再用“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告诉他们赞美的方法多种多样,要灵活运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点,使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

  课题:语文园地四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交流时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通过介绍、演示、学*,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2.*作练*: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自主发现: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4.日积月累:在填空练*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5.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2、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演示、学*,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认真听别人说话和多积累的*惯。

  教具准备:

  自主预*:

  提练主线:

  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如我们学*的本组课文,有的写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写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二、小组交流

  要求: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说的同学要把自己的发现说得清楚、内容要具体;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三、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四、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多、真神奇!看来只要我们在学*、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特别是我们班有的同学不愿意开动脑筋的,学了这一课希望你们也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作指导

  写一则观察日记

  一、引入。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同学们的发现真是神奇美妙。也许你有更多的发现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来写一则观察日记。

  二、学生讨论交流:

  1、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准备写哪些内容?

  2、提示:可以是可爱的小动物,可以是有趣的植物,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你心爱的物品……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也可以说它的动作、姿态……

  3、把你准备介绍的事物描述给同学听。(要把内容说具体)

  4、同学间互相评价、补充。

  5、针对学生的说,教师作指导。

  三、学生练*写日记。

  1、明确日记的格式。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3、放声朗读,检查修改。读读句子是否通顺,词语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

  4、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议。

  5、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6、再次修改,大声读一读。

  7、誊写作文,注意格式,字迹工整。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有些音异。引导学生从音、形、

  一、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创设情景,树立生活中学*语文的观念,能细心地观察,主动认字。

  3、通过读句子巩固、积累对“越 ……越……”句式的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2、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搜集商标、

  四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课题

  今天是小熊的生日,瞧,它提着篮子正在准备好吃的来招待好朋友们呢!(画面上出现一只小熊)

  二、 我会认

  1、小熊来到苹果园想摘些苹果来招待好朋友们。看,这么多的苹果啊!闻一闻,好香的苹果呀!小朋友们帮忙摘苹果吧!(画面上出现几棵苹果树,树上挂着八个大苹果。)

  2、指名上台来摘苹果。(点击苹果出现生字,学生带读)

  3、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生字,说说你的发现。(指名回答:都有一个“木”;点击:“木”变红色)

  4、回答得真好!那为什么这些字都有个“木”呢?同桌讨论一下,等会准备回答。

  5、指一生来回答?(一人回答,同桌补充。)

  6、过渡:这组同桌互相帮助,回答得真好,帮小熊摘到了这些苹果。希望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互相合作一起来摘其他的苹果。(点击出现另一棵苹果树)

  7、观察后回答。(点击“日”变红色)

  8、除了这些部首以外,我们还学过很多部首,你们能不能把相同部首家族成员找出来。请小组长上台来抽签(准备),小组成员一起来完成。(小组合作完成练*,教师相机指导,后请一两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并介绍识字经验,其余组评议。)

  三、我会读

  1、 过渡:小朋友们帮小熊摘了好多的水果,小熊为了感谢大家,给大家送来了生日请帖,邀请小朋友们参加它的生日宴会。(教师分发请帖)

  2、现在,小熊还要给其他好朋友发请帖呢!(点击:出现其他的各种职业的好朋友)师:小熊的朋友有当医生的河马、当厨师的小猪、当售货员的小兔、当老师的小猫、卖面包的小花狗 、卖花的小松鼠。小熊必须把请帖分到他们上班的地方(出现街道图)谁是热心的小朋友帮小熊认认地方,送请贴好吗?(生根据招牌帮小熊送请帖)

  4、谁来帮忙送请帖?(指名回答,并回答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招牌的?他生适当评价)

  5、小结:这些小朋友真是学*上的有心人。*时注意观察,在生活中识字。那么除了这些招牌以外,你们还会认书本上的这些招牌吗?(出示书上的招牌)

  6、小熊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热心,决定为我们举办一场认招牌擂台赛(出示背景图,播放轻音乐)把你们*时搜集的商标、招牌拿出来,向小组的同学介绍一下,并说说这些地方是作什么的?小组长把你们这组认得最多的同学的作品张贴出来。(小组交流并互评给予奖励)

  5、大家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谁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教教大家认一认。(指名上台教)

  6、小朋友们认得真多,很棒!以后小熊遇到什么问题,就可以向你们请教了。小熊在大家的帮助下,完成了生日宴会的一切准备工作,在家里等好朋友们的到来了。(点击出现小熊的家)先轻松一下吧。(课间操)

  五、我会读

  1、(出示背景图:生日宴会的热闹场面)呀,好朋友们来了。(出示小动物)生日宴会真热闹!

  2、好丰盛的食物啊!突然,外面下起大雨了。(点击:出现下雨的景象,雨越下越大,天越来越黑。)

  3、原来他们准备吃完出去做游戏的,现在没办法玩了。吴老师给大家提个建议吧,咱们来进行一项说话比赛,好不好?说什么呢?我们先来看这三句话(出示课文中的三句话)。大家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4、谁发现这三句话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回答)

  5、这样的句子,我们会说吗?谁来试一试?(指名回答)

  [教学目标]

  1.学*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并能仿写。

  2.明确书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到书写工整。

  3.积累两首古诗,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并能仿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交流*台”

  1.谈话导入:在本组课文的学*中,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2.朗读体会:朗读范例中的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回顾拓展:你还可以从本单元课文中哪些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到人物的内心?并和同学交流。

  二、词句段运用

  (一)第1小题

  1.(出示课本中的三个句子)学生齐读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1)同桌之间交流体会。

  (2)师生一同明确:

  ①动作描写反映了*爱之深切,惊悉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表现了*常人的感情,超人的胸怀。

  ②这句话是对黄继光的神态和语言描写。体现了黄继光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③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袁明将军深深地被战士们的情义所感动,现在他不是以一个首长的身份,而是以一个长辈的身份,请孩子们吃菜。

  2.从“焦急地等人、期待落空、久别重逢”中选择一种情境,照样子写一写。

  (1)学生独立动笔写一写。

  (2)同桌之间交流分享成果。

  (3)教师指名分享答案。

  期待落空:他的头慢慢地低垂下来,往日里亮晶晶的眸子也灰暗了下来,仿佛星光被乌云遮掩,没了光彩。周遭的气息也仿佛舒缓下来,一切成了慢镜头。刚才心里的期待成了伤人最深的刀。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心像坐过山车一样,高高的扬起然后急速下落,最终归于让人无奈的*静。嘴角慢慢牵起了一抹不自然的微笑,颇有些让人心碎的味道。

  久别重逢:周围的时间仿佛停止了,微风吹着脸颊,心里激动极了,脑子里马上回忆出与老朋友度过的美好时光,进而我们相视一笑。

  (二)第2小题

  1.(出示课本中的两个句子)学生齐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1)请同学们读课文中的句子,读准确、通顺。

  (2)同桌之间互相体会句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3)指名学生分享成果。

  明确:①连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双手都颤抖了,说明这场手术难度大,令人紧张。从侧面衬托了*坚强的意志。

  ②与以往乐观开朗的“我”相比,现在“我”的表现显得很焦躁、郁郁寡欢。说明这件事比以往要不顺心。

  (4)师点拨:句子中人物与*时有不同的表现是为了通过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人物特点。

  2.请同学们仿照例句说一说。

  ①同桌之间互相举例。

  ②教师指名回答。

  例:他一向说话做事大大咧咧,这次居然温柔地安慰起同桌来。

  三、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刘湛秋的《帆》)自由读刘湛秋的散文诗——《帆》,力求读准确、读通顺、读出感情。思考: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3.师生一起明确:

  (1)标题和作者的位置要写在醒目的位置。

  (2)段落要分明。

  (3)标点符号不顶格书写。

  4.学生动动手在练*本上写一写。

  5.抽一两名优秀学生作品在班级展示,让学生之间互相传阅欣赏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一)学*之涣的《凉州词》

  1.谈话导入

  迄今1000多年的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盛极一时的边塞诗确乎前无古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就是这其中的优秀代表。(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2.感悟诗意,朗读体会

  (1)划分节奏读古诗。读准确、通顺,注意朗读的节奏、韵律。“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名。请写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思。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3.品读古诗

  (1)学*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①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名试读,评议。

  ②读完第一句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学*第二句:一片孤城万仞山

  ①理解“仞”“一片”的意思,思考:这一句诗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②诗人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万仞高山的衬托下,用“座”显得单薄;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用“片”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3)学*第三、四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①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②征人有怨吗?怨什么?(因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而怨)

  ③为什么又何须怨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一个“何须怨”,道出了将士们保家为国的心声,表达了他们豁达的胸怀。)

  (二)学*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释题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读诗题后所得: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谊故事等。)

  2.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古诗。读准确、通顺。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语文园地一》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语文园地二》教案 (菁华5篇)

  一、教材简说

  这个语文园地有六项内容,包括分辨字音、比较形*字、字的偏旁归类、读词语、读句说句和读背古诗。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连”,要求学生把声母和含有这个声母的字连起来,目的是区别*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读准字音。教材在例子中提示了连线的方法。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行观察、讨论本题的要求,自己先做,然后全班交流,并总结:要注意区分*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做“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八名学生戴着头饰扮青蛙,头饰上写有八个声母,十八名学生扮小蝌蚪,头饰上写有十八个字。在学生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同时,完成区分声母和读准字音的任务。也可用课件演示:八只青蛙肚子上分别写有八个声母,十八只标着汉字的蝌蚪来寻找自己的妈妈,让学生拖动鼠标完成。找对了,课件显示掌声;找错了,课件显示叹息声。然后以学生扮演青蛙妈妈认孩子的形式个别读、轮读、齐读。

  第二项“读读比比”,是比较形*字。上面三组字都是一笔之差,下面三组都是独体字加了偏旁。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上下两组形*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然后再一组一组地进行字的音形义比较,其中需突出字形比较。可让两个学生手举一组生字卡片扮演“双胞胎”,让同学们读一读,区分字音,再说一说字形的不同之处,然后口头组词,其余的形*字可在四人小组里读读比比,教师再检查订正。

  第三项“我会找”,要求把带“、”的字分别找出来。要找的十一个字都已学过,画面提示练*以游戏方式进行。教师可在黑板上布置一棵大树,树上贴着带字的“红苹果”,树下有两个写有“”和“”的大篮子。先让学生自行观察、体会,说说这道题的要求。接着让学生同桌合作完成“找苹果”的任务,再指名上来摘“苹果”。然后汇报自己摘了哪些苹果,领着同学读一读。最后,教师再贴上几个没写字的苹果,让学生在苹果里填上在生活中认识的带有“、”的字,想想该放进哪个篮子,从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有条件的话,可用课件演示来完成这项活动。

  第四项“我会读”,是巩固识字和积累词语的练*。15个词中有熟词,也有由熟字组成的新词。通过读词来巩固认字,增加词语积累。先每个学生自己读,一时记不起来的字可以查生字表(一),再读给旁边的同学听。教师可在巡视中了解认读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学生自读后问问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读词中注意“爷爷、我们、她们、漂亮”的词尾读轻声。

  第五项“读读说说”,这次练*要学会的句型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教师可在学生读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屋子里有什么”,说的内容并不困难,但要注意学生量词是否用得恰当,教师要在学生说话过程中适时指导。基础比较好的班级,还可增加一个练*:说说“有。”

  第六项“读读背背”,内容是一首古诗《画鸡》,作者是明代画家、诗人唐寅。全诗描绘了一只红冠白羽、漂亮威严的雄鸡。这首诗不用讲解,学生反复朗读,看看插图,大致领会意思就行了。有条件的话,可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我们的画

  (口语交际)

  一、教材简说

  本课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我们的画”。教材配有一幅图,图上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准备画展的场面。他们有的在构思,有的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新作,还有的在评说别人的画。画面活泼有趣,激发了学生展示交流绘画作品的欲望,也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形式和内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一内容。

  二、学*目标

  1.能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

  2.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惯。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画一幅画,并把自己的画带到课堂上。

  (二)从看图引入,指导表述

  1.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

  2.我们学着他们的样,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画。也可评评别人的画,说说好在哪儿。

  3.怎么介绍自己的画呢?可以介绍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画这幅画,还可以讲讲画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三)组内介绍、评议

  自由组合,可五、六人一组,先互相展示作品再说说评评,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介绍、提问和评议。

  (四)图画展评

  把每人的画贴在墙上或黑板上,办一个图画展览,互相观看。评选这次展览的佳作,评选时要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喜欢。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设计理念】从《语文园地》的特点出发,使园地成为学生自主学*的*台,为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的机会。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并联系生活创造性地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区分汉语拼音中的*翘舌音、鼻韵母、鼻音和边音。

  2.能比较字的音、形、义,分析字形差异,能按偏旁归类,通过读词来巩固认字,增加语言积累。

  3.会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画鸡》,激发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与学*有关的相关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我会连”——激趣观察巧分类

  1.激趣引入:同学们,在百花盛开的春天,森林可美了!你们看——(出示课件,森林图:绿绿的树,红红的花,引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鸟)

  2.示范归类:同学们仔细看,(课件展示:一只小鸟在树上欢奔乱跳)在小鸟身上有“子”字,小鸟的姓名叫“子”(学生读),可这只小鸟想找一个家,它多心急啊!同学们帮它找一找,找时可要仔细看,树干上有八个家,(出示课件:八棵大树的树干上分别有zh、z、ch、c、sh、s、n、l)要让小鸟找到自己的家。

  3.点评指导:学生一起找,让学生说说“子”这只小鸟的家在哪棵树上,你怎么知道的,然后教师点评指导。

  4.方法迁移:同学们,你们看,(课件出示:)森林实在太美丽了,又飞来了不少小鸟,你还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吗?为了让大家更快地为小鸟找到家,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些可爱的小鸟。让学生小组开火车读、男女生分别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认读字,读准字音。然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比赛哪一位能最快为小鸟找到家。

  5.反馈激励: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点评、激励。

  6.拓展运用:同学们,这时,又飞来了八只小鸟“上、视、只、粗、找、送、老、拿”,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吗?四人小组合作找,然后派代表向大家汇报。

  7.巩固读音:回到家的小鸟们可感谢同学们啦,它们正想和我们打招呼呢!来,我们一起亲热地叫叫它们的名字。(读“小鸟”身上的26个字)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美丽的森林中”进行快乐学*,先通过教师示范点拨,让学生明白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找,并进而拓展到课外,培养学*能力。)

  二、学*“我会比”——动脑思考比差异

  1.设境激趣:一转眼夏天到了,森林里长了很多美丽的蘑菇。(课件出示:草坛上有美丽的蘑菇,分别写着:子、了、叶、苗、天、土、田、禾、木、土、肚、大)

  2.引导发现:同学们,开动你的小脑袋,仔细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相*)是呀,有些蘑菇身上的字很像,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好,把这些字形很像的蘑菇采下来,组成对,看谁组得又快又多。

  3.点评激励:学生同桌合作采蘑菇,记在本子上,后教师抽查,让学生说说采了哪几对,为什么采这几对。教师相机予以排列,点评激励。

  4.读比寻规:先多种形式读,后学生仔细看看,又有什么发现。(上面一行每组右边的字比左边的字多了一笔,下面一行每组右边的字比左边的字多了一个偏旁)

  5.拓展迁移:谁还能说说,你所认识的字里哪些像上面两行类似的字?让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点评,后让学生读。

  6.小结激趣:同学们,咱们*的汉字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动脑筋,这样的字就会越学越多,我们也会越学越聪明。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由易到难的两次发现,学生在教师点拨下自悟形*字的差异,并通过言语实践,加深发

  现的差异,进而联系学生实际拓展迁移,进一步掌握形*字的差异,可谓“拾级而上”,培养了识字的能力。)

  三、学*“我会找”——根据偏旁找规律

  1.设境激趣:瞧,秋天到了,苹果园里的苹果大丰收了,(课件展示苹果从树上纷纷落下)森林爷爷特地为我们准备了两只篮子,(课件展示)你能把苹果正确地放到篮子里吗?

  2.找词入篮:学生找同一偏旁的字,相互检查,后教师抽查,边让学生回答边点评,运用课件把苹果放入相应的篮子,然后运用多种形式读一读。

  3.配读儿歌:秋天到,秋天到,果园里真热闹;苹果红,苹果香,小朋友们拾果忙;边拾边分放进篮,苹果夸我好宝宝。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思考,自悟按偏旁进行分类,并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积累词语,配读儿歌,激趣强化。)

  第二课时

  一、学*“我会读”——读词比赛激兴趣

  1.谈话激趣:上节课,我们在苹果园里找了“生字苹果”,大家收获真不少。今天我们来一次读书比赛,只有全部读对,才能算胜利。

  2.学生练读:出示词语,学生自己练读,同桌互读。

  3.小组竞赛:小组以开小火车的形式竞赛,哪组全部读对奖励小红花。

  4.男女生竞赛:全部读对进行奖励。

  5.指名比赛:一个人读一排词语,看谁都读对。

  6.集体认读:积累词语,尽量多记几个。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通过多种比赛,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词语。)

  二、学*“我会说”——层层拓展巧说话

  1.创景导入:同学们,让我们轻松轻松,听一听音乐,看一看家乡的美景。(课件出示:家乡江上面桥的风景图、乡村风景图、公园风景图、海边风景图等)

  2.引导说话:

  (1)你看见了什么?用“什么地方有什么”说一说。

  (2)出示课文句子,看课文读句子。

  (3)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板书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

  3.联系生活:“我家门口有____________。”

  “江上有______________。”

  4.扩展训练:

  (1)河里有____________,校园里有_______________。

  果园里有_________,大街上有_________。

  (2)天上有_____________,有——,还有_____________。

  教室里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

  动物园有__________,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

  我的房间里有_______,有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以图入手,看图说话,巧妙地引出要学的句式。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发现句式,并联系生活,用句式说话,进而从两方面扩展训练:一是从内容上扩展,二是从句式上扩展,真正通过训练,使全体学生掌握此句式。)

  三、学*“我会背”——诗读百遍自成诵

  1.看图说话:展示台出示课文插图,说说这只公鸡长得怎样?你喜欢吗?为什么?

  2.多法读诗: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同桌一起读;指名读,学生评价;教师范读,学生评价;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3.背诵古诗:学生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等。

  【教学反思】

  笔者认为,《语文园地》应是学生快乐学*语文的百花园;应是学生进行多种动态言语实践,提高言语能力的操练场;应是学生自主、自悟、合作、交流、探究的大*台。因此,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玩游戏、学语言的过程,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在玩游戏的同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展示自己的学*成果,不断产生成就感。学生大面积地参与,自始至终地参与,差异性地参与,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世界。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通过展示台,给学生展示自己提供了空间和舞台,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及对别人成绩的认同。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注意与他人交流沟通,明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语文园地一》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语文园地四》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体会反语的好处,并学会运用。

  2、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3、了解不同的词语代表的是哪类人,掌握冒号的用法。

  4、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学会使用冒号,积累咏物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交流*台”

  1、出示课本语句,想想这种表达方式和我们*时所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师点拨:反语)如,“古怪”的本意是“怪异”,此处反话正说,称赞猫可爱。

  2、学生自由读“交流*台”,进一步体会什么是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好处。

  反语: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主要分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两种。

  3、通过感受反语的好处,尝试使用反语表达感情。

  如:老师摸摸我的头,说道:“你这个‘粗心鬼’啊,下次注意要把题目看清楚。”

  二、识字加油站

  1、指名读、分组读词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杆——肝(肝脏)——秆(麦秆),把熟字“杆”的偏旁“木”换成“月”,就是“肝”,换成“禾”就是“秆”。)

  2、换偏旁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识记生字,你还知道哪些识记生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字理识字法等)

  3、师展示:转盘记忆法。以“由”为例,可以转化为油、轴、届、宙。

  三、词句段运用

  (一)三字俗语

  1、学生自由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说的是哪类人。

  千里马——有才干的人;老黄牛——老实肯干的人;百灵鸟——歌声清脆的人;

  领头羊——团体中起主导作用的人;小蜜蜂——勤快的人;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变色龙——见风使舵的人;铁公鸡——极其吝啬的人;应声虫——自己胸无主张,随声附和他人的人;哈巴狗——唯命是从的人。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呢?试着说一说。

  替罪羊马大哈地头蛇孺子牛老狐狸笑面虎

  (二)冒号的用法

  1、想一想,在哪些地方会用到冒号?

  2、师总结:提示语在前、写信、介绍人物等情境中会用到冒号。

  3、读例句,说说例句中的冒号属于哪种类型。

  例: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让你给它抓痒。

  冒号: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围绕着“温柔可亲”进行具体说明。

  4、分组读课本中的另外两个例句,进一步体会冒号的用法。

  5、仿写。(见达标检测第4题)

  6、小练笔:仿照例句中冒号的用法,写一写剩下的两个句子。

  (三)体会感叹词的用法

  读一读,比一比,说说去掉加点字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1、从表示语气的“吧”“啊”“呢”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责怪中包含着的喜爱之情;去掉了就只含有责怪的意味了。

  2、表示语气的“啊”,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3、表示语气的'“啦”,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公鹅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书写提示

  1、(课件出示要写的句段)请学生思考:怎样把这段字在本上写漂亮呢?(一笔一画、认真书写、字不要过大等)

  2、师总结:字距要比行距小;字的大小基本一致;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3、运用所学书写方法,将课本中的选段工整地摘抄到本子上。

  4、评选“小小书法家”。

  二、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代诗人很喜欢为动物或植物写诗,赞美他们的高尚情操,你知道哪些赞美动物或植物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罗隐的《蜂》。

  2、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作者介绍。(课件出示)

  (2)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3、小组讨论,理解古诗。

  (1)理解诗句: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无论是在*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2)理解诗句: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呢?

  (3)分析主旨: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写蜜蜂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后两句把它所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设问的手法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

  4、知识拓展:积累关于咏物的古诗。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重在培养学生掌握不同的赞美方法,从“交流*台”的利用反语表现出喜爱、赞美之情,到“日积月累”的咏物古诗,都在告诉学生怎样赞美自己喜欢的人或物,表达自己的感情,我特意在讲解“交流*台”的时候,让学生使用反语,让他们体会语文的博大精深,再用“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告诉他们赞美的方法多种多样,要灵活运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点,使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

  课题:语文园地四

  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交流时做到自然、大方,表达流利,通过介绍、演示、学*,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2.*作练*:写自己学会的一样本领,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自主发现:能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同时积累词语。

  4.日积月累:在填空练*中丰富语言,形成语感,初步感受“的”“地”“得”的初步用法,并读读背背12个词语,在运用中感悟词语的意思和用法,进行词语积累。

  5.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图画,“看图说成语”,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2、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介绍、演示、学*,增强生活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认真听别人说话和多积累的*惯。

  教具准备:

  自主预*:

  提练主线:

  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身边的许多事物都有着无穷的奥秘,如我们学*的本组课文,有的写作者留意了鲜花的开放,有的写作者注意了蜜蜂的飞行,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发现。

  这段时间,你都作了哪些观察?有哪些新的发现?把你观察中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如果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可以和他一起探讨。

  二、小组交流

  要求:组成四人小组,相互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探讨自然的奥秘。交流时可以互相问答,互相补充,互相评价。(说的同学要把自己的发现说得清楚、内容要具体;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三、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出介绍得好的、大家都感兴趣的到班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四、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发现真多、真神奇!看来只要我们在学*、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特别是我们班有的同学不愿意开动脑筋的,学了这一课希望你们也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同学们,神奇美妙的大自然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课时 *作指导

  写一则观察日记

  一、引入。

  1、在口语交际中,我们交流了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同学们的发现真是神奇美妙。也许你有更多的发现要想说,今天我们就选择你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来写一则观察日记。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