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6篇

日期:2022-09-28 00:00:00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1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在数学游戏的方式下会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了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能力目标:提高根据题中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利用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学*兴趣,感受学*数学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教学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学*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科学的方法,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的快乐。

  2、在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来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总体回顾课,也是综合复*课,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此课。

  1、通过学生背诵2、3、4、5的乘法口诀来了解学生对口诀的掌握程度。

  2、出示一组口算题,要求学生说出结果的同时,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以此来巩固乘法口诀的应用。

  3、出示书中图画,并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知道的信息(在这里采用自己说,同桌说,全班交流并补充的形式),这样,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善于观察的能力。

  4、根据信息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这些问题。在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边提问题边计算,然后同桌合作一人问问题一人回答,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有条理地表明自己看法的能力。

  5、最后做几组练*题来巩固所学的乘法口诀。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尝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力图营造一种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通过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智能整体而和谐地发展。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3)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学*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关键:

  通过小组合作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教学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有关特点及学生的学**惯、认知基础和接受能力;充分发挥学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本节课特采用了讲解法、谈话法、实验法、激趣法和小组合作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体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教学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能力,本节课准备指导学生学会在小组合作中,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为实现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落实素质教育;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与学生共同完成几个绕口令

  一张桌子,四条腿;两张桌子,八条腿;……

  师:其实这是应用了?生:4的口诀。

  一双筷子,有两根;两双筷子,有四根;……

  师:这是应用了?生:2的口诀。

  一只手,五根手指;两只手,十根手指;……

  师:这是应用了?生:5的口诀。

  (二)自然过渡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很多地方都能应用到这些乘法口诀。你看,动物学校开学了,学*一天后大家高高兴兴地回家,瞧!他们在回家路上多高兴!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并板书:回家路上。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一)问题一:你在回家路上看到了什么?

  1.分组讨论

  2.小组代表汇报

  在这个环节中为了后面的提问题做铺垫,故要引导学生说出:在回家路上,我们看到了河里面有四艘小船,每艘船上有四只小动物……

  (二)问题二:根据你们观察到的内容提出与乘法有关的数学问题。

  1.小组合作:1人提问,1人回答,1人记录。

  2.小组汇报展示。

  3.师板书整理。

  船上共有多少只小动物?44=16(只)

  路上共有多少只小动物?33=9(只)

  草地上共有多少朵花?25=10(朵)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5=15(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34=12(条)

  三、练*巩固,实践应用

  1.师出示口算卡片(开小火车的形势)

  2.看图填空。(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游戏:抢凳子。

  三轮,共六人参加,淘汰三人,剩下三人获胜,派发小礼品。

  准备六道算式,五把椅子,椅子上贴好数字:12,12,24,24,18

  六道算式是:26= 34= 46= 38= 36= 29=

  音乐起第一次撤掉数字24的椅子,第二次撤掉数字12的椅子,第三次,找到座位的三人获胜!

  后师引导学生总结: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设计这个游戏的小秘密?生:有两道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师补充:在乘法口诀表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口诀不同,但结果也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是一样的口诀。我们在后面还要继续学*。

  四、谈谈收获,总结评价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就先上到这里,大家今天玩得开心吗?开心之余,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的总结采用了引导回忆归纳的方法,这样总结,既突出教学重点,又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3

  教学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数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乘法口诀的起始阶段,也是进一步学*乘法运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3、4、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的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教法:

  这一堂课的设计,我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数学用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方法如下。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

  (2)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教师通过设疑,指名学*方向,营造探索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研究等活动中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掌握新知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3)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使学生学会观察,比较,概况出知识点,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六个教学程序,情景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数学游戏、课堂加油站、总结。

  一、情景导入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现在有一段语音想让大家听一听,对于我门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每天都可以听到的,仔细听完之后告诉老师,你是在什么时候听到过呢?学生会回答放学的时候听到过。接下来出示本节课的主视图说,这是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放学的情景,他们在干吗呢?学生会说回家的路上,因此(板书:回家路上)

  二、探索新知

  1、发现数学信息

  2、小组讨论,写出自己想的数学问题,比一比谁写的多。

  3、学生反馈(采用你问我答)我会这么问:哪位同学的勇气先来提一个数学问题,接着请另一个同学进行回答。给予拍档奖励。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三、巩固练*

  1、看图回答问题

  2、填一填(引导学生说出每段表示多少)

  3、看图列示计算

  四、数学游戏时间

  同学们练*了那么久让我们放松一下吧,接下来有两个游戏。

  1、乘法口诀小组内对口令

  2、乘法口诀接龙

  五、课堂加油站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学生提升的环节,出示一副情景图,学生自主发现数学信息,在练*本上写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并对于完成好的学生进行当场批改。

  六、总结

  对于本节课我是这样让学生总结的,今天学的开心吗?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用到数学,你们喜欢数学吗?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0页。

  【教学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的意识和*惯。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经历整理与复*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板书课题)

  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2)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3)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如:全册内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

  时间单位:时、分、秒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三、整理复*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

  (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1页第1题,然后交流。

  2.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

  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写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交流填的结果。

  3.读写方法

  (1)读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2)写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4.大小比较

  (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

  (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做教科书第136页第5题。

  5.较大数的估计

  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xx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在正确的数下打?)99913801900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回顾整理

  教材简析:

  这是一节复*课,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安排的,是对本阶段学*的回顾和整理,使这部分知识能通过梳理归纳形成网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展示一幅生活中熟悉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教材在71页第四题还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复*了求 “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解答方法。72页第六题是以连环画形式呈现了学生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情境,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复*。四幅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练*时,要指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本回顾整理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二课时复*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第一课时

  复*内容:

  万以内数加减法

  复*目标:

  能熟练掌握的计算方法并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

  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复*重点:

  有条理再现旧知,正确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复*过程:

  一、回忆呈现,查漏补缺

  谈话:同学们我们再一次学*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那么到现在为止,你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你都记着那些知识,老师出个题考考大家好吗?

  小黑板出示:计算下面各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算。

  (1)32+47

  (2)546+217

  (3)497+139

  580-200 912-804 603-205

  学生可能出现:用口算、估算、笔算或用拨计数器等方法算。

  (让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算法的思路过程)

  谈话:通过刚才计算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说:

  ●发现这三组题有加法也有减法。

  ●发现第一组是不进(退)位加减法,第二组是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加减法,第三组是两次进位和两次退位的加减法。

  (此处,学生用“一次、两次”表示,老师可适时点拨用“不连续、连续”表示更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本练*,检查学生对万以内数加减法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对学过的知识查漏补缺与再现,并体现算法多样化,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比较深化 加深理解

  谈话: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了计算,也发现了这么多知识。下面大家用笔算计算下列各题并演算:

  837-205 329+182 306-97

  (指3名同学板演)

  计算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再讨论一下用笔算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让板演的三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

  交流讨论结果,学生可能:

  ①只说加法计算法则。

  ②只说减法计算法则。

  谈话:同学们再动动脑筋连起来想一想,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可能说:

  相同点:都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

  不同点: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此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加深对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以组为单位互相出题进行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时间大约8分钟)

  2、开放题:

  方框里可以填那些数?并计算出结果。

  342-12 =21

  只改变1473+378中第一个加数的最后数字3,使它仍是连续进位加法。

  开放性题目不做统一性要求,根据学生差异,有的可能全部做出来,也可能只做出几个来。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互相出题,人人当“小老师”,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进行了整理与复*,你学得开心吗?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1、教学目标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学生的发展,根据教材与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了两个层次的目标——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而设计的(与练*中开放性的设计)。教学过程中这两个层次的目标体现得很好。

  2、创造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民主氛围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性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这节课明显感到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学生为活动所吸引,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很少干预,课堂中进行的.是真正的师生、生生间*等的交流。同时,展示交流活动给予了学生自由表现自己成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

  3、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提高了全员参与度

  根据本课内容与复*目标,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能力水*,教师设计、组织了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尤其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算一算、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中,激发了学生学*的内在动机,教师没有受教材的束缚,而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交流辩论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6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0页。

  【教学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的意识和*惯。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经历整理与复*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板书课题)

  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2)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3)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如:全册内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

  时间单位:时、分、秒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三、整理复*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

  (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1页第1题,然后交流。

  2.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

  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写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交流填的结果。

  3.读写方法

  (1)读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2)写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4.大小比较

  (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

  (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做教科书第136页第5题。

  5.较大数的估计

  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xx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在正确的数下打?)99913801900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6篇扩展阅读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6篇(扩展1)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 (菁华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0页。

  【教学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的意识和*惯。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经历整理与复*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板书课题)

  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2)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3)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如:全册内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

  时间单位:时、分、秒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三、整理复*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

  (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1页第1题,然后交流。

  2.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

  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写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交流填的结果。

  3.读写方法

  (1)读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2)写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4.大小比较

  (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

  (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做教科书第136页第5题。

  5.较大数的估计

  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xx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在正确的数下打?)99913801900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回顾整理

  教材简析:

  这是一节复*课,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安排的,是对本阶段学*的回顾和整理,使这部分知识能通过梳理归纳形成网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展示一幅生活中熟悉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教材在71页第四题还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复*了求 “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解答方法。72页第六题是以连环画形式呈现了学生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情境,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复*。四幅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练*时,要指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本回顾整理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二课时复*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第一课时

  复*内容:

  万以内数加减法

  复*目标:

  能熟练掌握的计算方法并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

  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复*重点:

  有条理再现旧知,正确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复*过程:

  一、回忆呈现,查漏补缺

  谈话:同学们我们再一次学*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那么到现在为止,你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你都记着那些知识,老师出个题考考大家好吗?

  小黑板出示:计算下面各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算。

  (1)32+47

  (2)546+217

  (3)497+139

  580-200 912-804 603-205

  学生可能出现:用口算、估算、笔算或用拨计数器等方法算。

  (让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算法的思路过程)

  谈话:通过刚才计算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说:

  ●发现这三组题有加法也有减法。

  ●发现第一组是不进(退)位加减法,第二组是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加减法,第三组是两次进位和两次退位的加减法。

  (此处,学生用“一次、两次”表示,老师可适时点拨用“不连续、连续”表示更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本练*,检查学生对万以内数加减法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对学过的知识查漏补缺与再现,并体现算法多样化,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比较深化 加深理解

  谈话: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了计算,也发现了这么多知识。下面大家用笔算计算下列各题并演算:

  837-205 329+182 306-97

  (指3名同学板演)

  计算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再讨论一下用笔算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让板演的三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

  交流讨论结果,学生可能:

  ①只说加法计算法则。

  ②只说减法计算法则。

  谈话:同学们再动动脑筋连起来想一想,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可能说:

  相同点:都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

  不同点: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此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加深对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以组为单位互相出题进行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时间大约8分钟)

  2、开放题:

  方框里可以填那些数?并计算出结果。

  342-12 =21

  只改变1473+378中第一个加数的最后数字3,使它仍是连续进位加法。

  开放性题目不做统一性要求,根据学生差异,有的可能全部做出来,也可能只做出几个来。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互相出题,人人当“小老师”,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进行了整理与复*,你学得开心吗?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1、教学目标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学生的发展,根据教材与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了两个层次的目标——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而设计的(与练*中开放性的设计)。教学过程中这两个层次的`目标体现得很好。

  2、创造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民主氛围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性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这节课明显感到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学生为活动所吸引,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很少干预,课堂中进行的是真正的师生、生生间*等的交流。同时,展示交流活动给予了学生自由表现自己成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

  3、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提高了全员参与度

  根据本课内容与复*目标,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能力水*,教师设计、组织了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尤其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算一算、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中,激发了学生学*的内在动机,教师没有受教材的束缚,而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交流辩论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3

  第十单元总复*

  单元教学内容:课本第119~127页

  第一课时表内除法的复*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二.复*整理: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

  32÷4 81÷9 15÷5

  24÷6 42÷7 40÷8

  24÷3 14÷2

  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

  3.复*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

  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

  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

  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

  巡视、评改。

  学生独立完成练*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

  四、拓展性学*:

  1.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49÷7= 2×4=

  45÷5= 56÷8= 63÷7= 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第二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及加法、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120页第3~8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及相应的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共3页,当前第1页123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二、知识整理:

  1、复*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9页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3、写一写,再读一读。

  ①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②二千五百零六。

  4、下面复*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120页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

  5、复**似数。

  6、复*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120页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开火车”订正。

  (2)引导学生做教材第120页第7题。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

  (3)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4)请各学*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教材第121页第8题。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处理意见,并在全班汇报。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综合练*教材第123、124页第3~6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

  第三课时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页第9~12题“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

  教学目标:

  1、复*“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二、整理复*。

  1、复*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1页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

  2、复*图形的*移和旋转。(小黑板出示)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共3页,当前第2页123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2页“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目标:

  1.复*“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2.复*“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复*“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

  2.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到或复*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二.复*整理:

  1.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

  (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12÷3=4(次)

  一共要花:6×1=6(角)8×3=24(角)6+24=30(角)

  或:6×1+8×3=6+24=30(角)

  2.复*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5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

  3.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

  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

  4.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0页。

  【教学目标】

  1.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

  2.经历整理与复*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的意识和*惯。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养成合作学*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经历整理与复*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这学期的新课学*已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复*。(板书课题)

  二、整理全册所学内容

  1.小组合作,初步整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

  (2)想一想: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把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吗?怎样整理才能使这些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现出来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3)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

  整理要求:

  A?整理结果要简洁、清晰、有条理。

  B?整理完后,要能说出整理的过程。

  2.全班汇报交流、完善整理结果

  (1)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交流整理的过程、结果。

  (2)结合展示、交流的过程,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你喜欢哪种整理方法?为什么?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哪些内容还需进一步调整?

  (3)根据评价结果,可选一种有代表性的板书。如:全册内容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有余数的除法

  计量单位长度单位:千米、毫米

  时间单位:时、分、秒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三、整理复*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

  (1)出示数5555,从右往左,你能依次说出每一个数位上的“5”各表示多少吗?

  (2)填空: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百是(),10个千是()。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1页第1题,然后交流。

  2.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九十八数到一千零一十二。

  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千九百八十数到二千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从一千七百数到三千。

  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2)写出3408后面的三个数和3001前面的三个数。

  (3)让学生做教科书135页第3题,并交流填的结果。

  3.读写方法

  (1)读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1题。指名读,然后说一说: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特别强调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2)写出下列各数:教科书135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4.大小比较

  (1)写出下列各数,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三千零二三百零二二千三百三千二百三千零二十

  (2)说一说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3)做教科书第136页第5题。

  5.较大数的估计

  一个数比400大得多,比20xx少一些,这个数可能是:(在正确的数下打?)999138019005000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回顾整理

  教材简析:

  这是一节复*课,是学生在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安排的,是对本阶段学*的回顾和整理,使这部分知识能通过梳理归纳形成网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展示一幅生活中熟悉的画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教材在71页第四题还设计了一个猜数游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复*了求 “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问题的解答方法。72页第六题是以连环画形式呈现了学生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情境,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综合复*。四幅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练*时,要指导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本回顾整理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整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二课时复*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

  第一课时

  复*内容:

  万以内数加减法

  复*目标:

  能熟练掌握的计算方法并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

  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复*重点:

  有条理再现旧知,正确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复*过程:

  一、回忆呈现,查漏补缺

  谈话:同学们我们再一次学*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那么到现在为止,你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你都记着那些知识,老师出个题考考大家好吗?

  小黑板出示:计算下面各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算。

  (1)32+47

  (2)546+217

  (3)497+139

  580-200 912-804 603-205

  学生可能出现:用口算、估算、笔算或用拨计数器等方法算。

  (让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算法的思路过程)

  谈话:通过刚才计算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说:

  ●发现这三组题有加法也有减法。

  ●发现第一组是不进(退)位加减法,第二组是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加减法,第三组是两次进位和两次退位的加减法。

  (此处,学生用“一次、两次”表示,老师可适时点拨用“不连续、连续”表示更规范)。

  [设计意图:通过本练*,检查学生对万以内数加减法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对学过的知识查漏补缺与再现,并体现算法多样化,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比较深化 加深理解

  谈话: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进行了计算,也发现了这么多知识。下面大家用笔算计算下列各题并演算:

  837-205 329+182 306-97

  (指3名同学板演)

  计算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再讨论一下用笔算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先让板演的三名同学向全班同学说说是怎样算的。

  交流讨论结果,学生可能:

  ①只说加法计算法则。

  ②只说减法计算法则。

  谈话:同学们再动动脑筋连起来想一想,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可能说:

  相同点:都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算。

  不同点: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此处学生只要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比较,加深对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以组为单位互相出题进行练*,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时间大约8分钟)

  2、开放题:

  方框里可以填那些数?并计算出结果。

  342-12 =21

  只改变1473+378中第一个加数的最后数字3,使它仍是连续进位加法。

  开放性题目不做统一性要求,根据学生差异,有的可能全部做出来,也可能只做出几个来。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互相出题,人人当“小老师”,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进行了整理与复*,你学得开心吗?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1、教学目标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

  本节课的设计立足学生的发展,根据教材与新课标的要求,提出了两个层次的目标——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要求,发展目标是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而设计的(与练*中开放性的设计)。教学过程中这两个层次的目标体现得很好。

  2、创造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民主氛围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主体性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这节课明显感到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学生为活动所吸引,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活动中很少干预,课堂中进行的是真正的师生、生生间*等的交流。同时,展示交流活动给予了学生自由表现自己成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

  3、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提高了全员参与度

  根据本课内容与复*目标,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能力水*,教师设计、组织了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尤其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算一算、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中,激发了学生学*的内在动机,教师没有受教材的束缚,而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交流辩论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6篇(扩展2)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10)份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 1

  第十单元总复*

  单元教学内容:课本第119~127页

  第一课时表内除法的复*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二.复*整理: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

  32÷4 81÷9 15÷5

  24÷6 42÷7 40÷8

  24÷3 14÷2

  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

  3.复*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

  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

  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

  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

  巡视、评改。

  学生独立完成练*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

  四、拓展性学*:

  1.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49÷7= 2×4=

  45÷5= 56÷8= 63÷7= 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第二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及加法、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120页第3~8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及相应的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共3页,当前第1页123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二、知识整理:

  1、复*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9页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3、写一写,再读一读。

  ①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②二千五百零六。

  4、下面复*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120页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

  5、复**似数。

  6、复*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120页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开火车”订正。

  (2)引导学生做教材第120页第7题。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

  (3)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4)请各学*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教材第121页第8题。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处理意见,并在全班汇报。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综合练*教材第123、124页第3~6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

  第三课时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页第9~12题“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

  教学目标:

  1、复*“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二、整理复*。

  1、复*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1页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

  2、复*图形的*移和旋转。(小黑板出示)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共3页,当前第2页123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2页“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目标:

  1.复*“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2.复*“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复*“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

  2.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到或复*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二.复*整理:

  1.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

  (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12÷3=4(次)

  一共要花:6×1=6(角)8×3=24(角)6+24=30(角)

  或:6×1+8×3=6+24=30(角)

  2.复*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5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

  3.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

  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

  4.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 2

  复*内容:

  综合复*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目标:

  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这类题目的结构(即条件和问题)。

  比较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让学生学会合作,大胆交流,能完整的分析应用题。

  使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复*过程:

  一、 回顾呈现。

  1、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第六单元学完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之后,还学会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板书课题]

  2、回顾呈现

  ① 出示教材70页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图中有三个小朋友,你能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生可能回答:穿绿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明;穿蓝衣服的小女孩叫小青;穿黄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新等。

  (教师在图中板书三个名字)

  ② 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现在三个小朋友都有名字了,你能从图中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吗?(思考一会儿)把你搜集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③ 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

  ●小明有16张卡片,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小新有多少张卡片?

  ●小明有16张卡片,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小青有多少张卡片?

  教师板书这两个应用题。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不能按照新授课的思路教学,既然是复*课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课堂的真正主人。通过信息图使学生回顾再现所学知识,逐渐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梳理归纳

  1、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⑴学生读题,比较两题,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可能有如下想法)

  ●都是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求另一个人有几张卡片。

  ●这两个题都是和小明的卡片数做比较。

  ●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小结:相同点都是已经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要求另外一个同学有多少张卡片。不同点是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⑵分析这两道题,小组内交流思考方法。

  2、全班交流,展示思维过程

  (1)交流第一题,学生有可能出现如下想法:

  ●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分析第一题。(展示线段图)

  所以要求小新的就是把16和25合起来

  ●用在脑子中画图的方式分析第一题。

  ●没有画图,这样想,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说明小新的多,小明的少,要求小新有多少张卡片,就要把16和25合起来。

  (2)交流第二题的解题方法。

  (3)学生口述算式。

  3、分析比较,揭示解题思路

  有的学生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的方法解答;有的学生根据题意直接写出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时应该注意:(1)知道谁和谁比。(2)知道谁多谁少。(3)知道要求谁。(4)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新授课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通过学具(纸条)的操作,以及操作过程的思考与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因此,在复*课中这已经不是难点,而让学生通过把实际问题“画”出来,一步一步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思考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最终由学生自己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会使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扎实]。

  三、拓展应用

  1、师生共同游戏,提出要求:老师在黑板上用磁卡片组成数403,学生在桌子上组成另一个数,你告诉大家,你的数比老师的数大几还是小几,其他同学猜一猜你组成一个什么数。

  2、72页第六题信息图

  ①教师谈话:快到六一儿童节了,你想怎样庆祝一下自己的节日?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开展了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活动,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爱心呢?

  ②出示信息图,学生观察。

  ③要求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在本子上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④ 全班交流。(可能有如下想法)

  ●一组做剪纸123张,二组比一组多做58张,二组做多少张?123+58=181(张)

  ●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一组比二组多卖多少元?(二组比一组少卖多少元?)320�D200=120(元)

  ●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两组共卖多少元?

  320+200=520(元)

  ●154+160=314(元) 115+80=195(元) 154+115=269(元)160+115=275(元) 154+80=234(元) 160+80=240(元)一组可以买一种礼物,也可以买任意两种礼物。

  ●115+80=195(元)二组可以买一种礼物,最多能买两种笔。

  ●把18支钢笔*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支?

  18÷9=2(支)

  [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方法。在这里安排两组练*加深理解,巩固方法,形成技能,再次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知识和实践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是现实的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复*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请提出来。

  2、作业:完成72页6题。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不仅使学生有知识上的收获,而且能有复*方法上的收获,从而增加学*的经验,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反思:

  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回顾整理课,关键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解决问题”目标中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思考。低年级的学生遇到这类实际问题不知从何入手或不能准确的'列式计算,原因是他们不能有条理的分析思考这类问题,没能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我在这节整理复*课中,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引导帮助学生理清了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分析问题的良好*惯。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学生进一步进解除法意义,熟练计算除法算式。

  2、进一步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3、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学生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除法意义与计算:

  1、出示书上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怎样计算?

  3、为什么用除法?说说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师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复*万以内数的认识。

  1、师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让学生读数。

  2、说说万以内数的怎样的?

  3、师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数,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写法是怎样的?

  4、师出示书上第120第5题,说说哪一些是准确数,哪些是*似数?

  5、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似数?

  三、复*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6、7题。

  2、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复*估算:

  1、学生独立完成书第三者121页第8题,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 4

  复*内容:

  综合复*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目标:

  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这类题目的结构(即条件和问题)。

  比较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让学生学会合作,大胆交流,能完整的分析应用题。

  使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复*过程:

  一、回顾呈现。

  1、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第六单元学完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之后,还学会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板书课题]

  2、回顾呈现

  ①出示教材70页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图中有三个小朋友,你能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生可能回答:穿绿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明;穿蓝衣服的小女孩叫小青;穿黄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新等。

  (教师在图中板书三个名字)

  ②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现在三个小朋友都有名字了,你能从图中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吗?(思考一会儿)把你搜集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③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

  小明有16张卡片,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小新有多少张卡片?

  小明有16张卡片,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小青有多少张卡片?

  教师板书这两个应用题。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不能按照新授课的思路教学,既然是复*课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课堂的真正主人。通过信息图使学生回顾再现所学知识,逐渐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梳理归纳

  1、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⑴学生读题,比较两题,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可能有如下想法)

  都是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求另一个人有几张卡片。

  这两个题都是和小明的卡片数做比较。

  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小结:相同点都是已经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要求另外一个同学有多少张卡片。不同点是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⑵分析这两道题,小组内交流思考方法。

  2、全班交流,展示思维过程

  (1)交流第一题,学生有可能出现如下想法:

  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分析第一题。(展示线段图)

  所以要求小新的就是把16和25合起来

  用在脑子中画图的方式分析第一题。

  没有画图,这样想,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说明小新的多,小明的少,要求小新有多少张卡片,就要把16和25合起来。

  (2)交流第二题的解题方法。

  (3)学生口述算式。

  3、分析比较,揭示解题思路

  有的学生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的方法解答;有的学生根据题意直接写出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时应该注意:(1)知道谁和谁比。(2)知道谁多谁少。(3)知道要求谁。(4)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新授课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通过学具(纸条)的操作,以及操作过程的思考与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因此,在复*课中这已经不是难点,而让学生通过把实际问题“画”出来,一步一步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思考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最终由学生自己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会使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扎实]。

  三、拓展应用

  1、师生共同游戏,提出要求:老师在黑板上用磁卡片组成数403,学生在桌子上组成另一个数,你告诉大家,你的数比老师的数大几还是小几,其他同学猜一猜你组成一个什么数。

  2、72页第六题信息图

  ①教师谈话:快到六一儿童节了,你想怎样庆祝一下自己的节日?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开展了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活动,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爱心呢?

  ②出示信息图,学生观察。

  ③要求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在本子上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④全班交流。(可能有如下想法)

  一组做剪纸123张,二组比一组多做58张,二组做多少张?123+58=181(张)

  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一组比二组多卖多少元?(二组比一组少卖多少元?)320―200=120(元)

  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两组共卖多少元?

  320+200=520(元)

  154+160=314(元)115+80=195(元)154+115=269(元)160+115=275(元)154+80=234(元)160+80=240(元)一组可以买一种礼物,也可以买任意两种礼物。

  115+80=195(元)二组可以买一种礼物,最多能买两种笔。

  把18支钢笔*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支?

  18÷9=2(支)

  [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方法。在这里安排两组练*加深理解,巩固方法,形成技能,再次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知识和实践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是现实的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复*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请提出来。

  2、作业:完成72页6题。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不仅使学生有知识上的收获,而且能有复*方法上的收获,从而增加学*的经验,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反思:

  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回顾整理课,关键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解决问题”目标中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思考。低年级的学生遇到这类实际问题不知从何入手或不能准确的列式计算,原因是他们不能有条理的分析思考这类问题,没能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我在这节整理复*课中,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引导帮助学生理清了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分析问题的良好*惯。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复*,学生进一步进解除法意义,熟练计算除法算式。

  2、进一步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3、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学生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除法意义与计算:

  1、出示书上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怎样计算?

  3、为什么用除法?说说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师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复*万以内数的认识。

  1、师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让学生读数。

  2、说说万以内数的怎样的?

  3、师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数,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写法是怎样的?

  4、师出示书上第120第5题,说说哪一些是准确数,哪些是*似数?

  5、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似数?

  三、复*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6、7题。

  2、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复*估算:

  1、学生独立完成书第三者121页第8题,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 6

  复*内容:

  综合复*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目标:

  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这类题目的结构(即条件和问题)。

  比较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让学生学会合作,大胆交流,能完整的分析应用题。

  使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复*过程:

  一、回顾呈现。

  1、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第六单元学完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之后,还学会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板书课题]

  2、回顾呈现

  ①出示教材70页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图中有三个小朋友,你能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生可能回答:穿绿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明;穿蓝衣服的小女孩叫小青;穿黄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新等。

  (教师在图中板书三个名字)

  ②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现在三个小朋友都有名字了,你能从图中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吗?(思考一会儿)把你搜集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③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

  小明有16张卡片,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小新有多少张卡片?

  小明有16张卡片,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小青有多少张卡片?

  教师板书这两个应用题。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不能按照新授课的思路教学,既然是复*课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课堂的真正主人。通过信息图使学生回顾再现所学知识,逐渐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梳理归纳

  1、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⑴学生读题,比较两题,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可能有如下想法)

  都是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求另一个人有几张卡片。

  这两个题都是和小明的卡片数做比较。

  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小结:相同点都是已经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要求另外一个同学有多少张卡片。不同点是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⑵分析这两道题,小组内交流思考方法。

  2、全班交流,展示思维过程

  (1)交流第一题,学生有可能出现如下想法:

  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分析第一题。(展示线段图)

  所以要求小新的就是把16和25合起来

  用在脑子中画图的方式分析第一题。

  没有画图,这样想,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说明小新的多,小明的少,要求小新有多少张卡片,就要把16和25合起来。

  (2)交流第二题的解题方法。

  (3)学生口述算式。

  3、分析比较,揭示解题思路

  有的'学生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的方法解答;有的学生根据题意直接写出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时应该注意:(1)知道谁和谁比。(2)知道谁多谁少。(3)知道要求谁。(4)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新授课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通过学具(纸条)的操作,以及操作过程的思考与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因此,在复*课中这已经不是难点,而让学生通过把实际问题“画”出来,一步一步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思考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最终由学生自己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会使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扎实]。

  三、拓展应用

  1、师生共同游戏,提出要求:老师在黑板上用磁卡片组成数403,学生在桌子上组成另一个数,你告诉大家,你的数比老师的数大几还是小几,其他同学猜一猜你组成一个什么数。

  2、72页第六题信息图

  ①教师谈话:快到六一儿童节了,你想怎样庆祝一下自己的节日?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开展了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活动,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爱心呢?

  ②出示信息图,学生观察。

  ③要求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在本子上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④全班交流。(可能有如下想法)

  一组做剪纸123张,二组比一组多做58张,二组做多少张?123+58=181(张)

  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一组比二组多卖多少元?(二组比一组少卖多少元?)320―200=120(元)

  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两组共卖多少元?

  320+200=520(元)

  154+160=314(元)115+80=195(元)154+115=269(元)160+115=275(元)154+80=234(元)160+80=240(元)一组可以买一种礼物,也可以买任意两种礼物。

  115+80=195(元)二组可以买一种礼物,最多能买两种笔。

  把18支钢笔*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支?

  18÷9=2(支)

  [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方法。在这里安排两组练*加深理解,巩固方法,形成技能,再次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知识和实践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是现实的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复*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请提出来。

  2、作业:完成72页6题。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不仅使学生有知识上的收获,而且能有复*方法上的收获,从而增加学*的经验,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反思:

  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回顾整理课,关键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解决问题”目标中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思考。低年级的学生遇到这类实际问题不知从何入手或不能准确的列式计算,原因是他们不能有条理的分析思考这类问题,没能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我在这节整理复*课中,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引导帮助学生理清了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分析问题的良好*惯。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 7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板二年级下册第122页第13、14题,练*二十四第11~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参与复*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的好*惯,激发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情境图、自测题卡、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启发谈话、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练*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

  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公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玩一玩。(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车的情境图)

  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出示问题:玩碰碰车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小明共玩了几次?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汇报。

  太棒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和复*。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玩滑梯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对解决问题的复*中来。)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与复*,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

  小组长1: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2: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3:……

  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全班同学欣赏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1)要认真看题,收集信息。

  (2)分析问题,确定运算步骤。

  (3)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

  (4)检查,写答。

  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形成了这么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们对本册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有了全面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就针对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重点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回忆、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既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又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体验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学*乐趣。学生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重点复*,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重点突破

  1.总复*第13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图画,并说出从图画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和问题?

  让学生根据从题目中了解的信息和所要求的问题,独立列算式解答出来。

  2.总复*第14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要求一共花多少钱,怎样求呢?使学生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再让学生列算式解答出来。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练*二十四第11题。

  先跟据图画中小朋友的想法,使学生明确:一位客人一个碗、两根筷子。

  再让学生根据碗和筷子的数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8个碗可以给8位客人。

  14根筷子可以给7(14÷2=7)位客人。

  所以这些碗筷只能给7位客人。

  2.练*二十四第12题。

  先让学生根据画面上两位同学的对话,掌握信息。

  再引导学生分析:要把全班分成7名同学一组,可以分几组?要先知道什么?怎样解决呢?

  组织学生独立列算式解答,并在小组中交流。

  3.练*二十四第13题。

  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便宜?

  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通过比较三种袜子每一双的价钱,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便宜。再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的机会。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只有充分掌握原来的知识,才能挖掘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初步归纳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测

  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自测题

  1.铅笔3角钱一支,要买3支,给售货员1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2.班上男生有26人,女生有22人。体育课上要站成6排,每排站几人?

  3.从家里到学校需要8分钟,每天上学共要走多少分钟?

  4.一本故事书有98页,小莉看了4天,每天看5页,她还剩多少页没看?

  5.一个毽子3元,一根跳绳5元。

  (1)小青买4个毽子和1根跳绳,共用去多少元?

  (2)你有30元钱,你准备怎样买呢?应找回你多少钱?

  6.冰激凌零售价每个7元,批发每箱6个,共30元。算一算按箱买每个比零售价便宜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评价完善

  1、通过这节课的复*,你又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小组的表现哪些地方最满意?

  2、教师评价总结。

  今天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学会很多了知识,还愿意和同学们在一起分享所学到的知识,老师真高兴呀!通过你们的发言,我知道你们有又学到了很多的,希望你们能灵活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正确的评价他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复*解决问题

  13.12÷3=4(次)

  答:小明共玩了4次。

  14.8×3+6=30(角)

  30角=3元

  答:一共要花3元钱。

  教后反思:

  通过复*,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些学生无处下手,比如126页的11题,学生就不知道到底分给几个人?课本上这几道题不全面,课下还需要补充。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 8

  第十单元总复*

  单元教学内容:课本第119~127页

  第一课时表内除法的复*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二.复*整理: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

  32÷4 81÷9 15÷5

  24÷6 42÷7 40÷8

  24÷3 14÷2

  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

  3.复*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

  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

  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

  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

  巡视、评改。

  学生独立完成练*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

  四、拓展性学*:

  1.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49÷7= 2×4=

  45÷5= 56÷8= 63÷7= 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第二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及加法、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9、120页第3~8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及相应的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共3页,当前第1页123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对于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使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二、知识整理:

  1、复*万以内数的认识。

  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

  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119页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3、写一写,再读一读。

  ①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

  ②二千五百零六。

  4、下面复*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120页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

  5、复**似数。

  6、复*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

  (1)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120页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开火车”订正。

  (2)引导学生做教材第120页第7题。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

  (3)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4)请各学*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教材第121页第8题。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处理意见,并在全班汇报。

  三、教学效果测评:

  1、综合练*教材第123、124页第3~6题。

  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

  第三课时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页第9~12题“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的复*”。

  教学目标:

  1、复*“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复*“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二、整理复*。

  1、复*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

  (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21页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

  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

  (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

  2、复*图形的*移和旋转。(小黑板出示)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共3页,当前第2页123

  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2页“解决问题和统计”

  教学目标:

  1.复*“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

  2.复*“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复*“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

  2.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到或复*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二.复*整理:

  1.分别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3、14题的挂图。

  (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

  (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明:12÷3=4(次)

  一共要花:6×1=6(角)8×3=24(角)6+24=30(角)

  或:6×1+8×3=6+24=30(角)

  2.复*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22页第15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

  3.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

  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

  4.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 9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 10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板二年级下册第122页第13、14题,练*二十四第11~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参与复*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的好*惯,激发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情境图、自测题卡、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启发谈话、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练*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

  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公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玩一玩。(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车的情境图)

  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出示问题:玩碰碰车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小明共玩了几次?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汇报。

  太棒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和复*。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玩滑梯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对解决问题的复*中来。)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与复*,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

  小组长1: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2: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3:……

  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全班同学欣赏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1)要认真看题,收集信息。

  (2)分析问题,确定运算步骤。

  (3)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

  (4)检查,写答。

  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形成了这么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们对本册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有了全面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就针对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重点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回忆、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既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又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体验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学*乐趣。学生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重点复*,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重点突破

  1.总复*第13题

  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图画,并说出从图画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和问题?

  让学生根据从题目中了解的信息和所要求的问题,独立列算式解答出来。

  2.总复*第14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要求一共花多少钱,怎样求呢?使学生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再让学生列算式解答出来。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练*二十四第11题。

  先跟据图画中小朋友的想法,使学生明确:一位客人一个碗、两根筷子。

  再让学生根据碗和筷子的数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8个碗可以给8位客人。

  14根筷子可以给7(14÷2=7)位客人。

  所以这些碗筷只能给7位客人。

  2.练*二十四第12题。

  先让学生根据画面上两位同学的对话,掌握信息。

  再引导学生分析:要把全班分成7名同学一组,可以分几组?要先知道什么?怎样解决呢?

  组织学生独立列算式解答,并在小组中交流。

  3.练*二十四第13题。

  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便宜?

  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通过比较三种袜子每一双的价钱,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便宜。再让学生算一算,比一比。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的的机会。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只有充分掌握原来的知识,才能挖掘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初步归纳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测

  出示检测题,学生独立完成。

  自测题

  1.铅笔3角钱一支,要买3支,给售货员1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2.班上男生有26人,女生有22人。体育课上要站成6排,每排站几人?

  3.从家里到学校需要8分钟,每天上学共要走多少分钟?

  4.一本故事书有98页,小莉看了4天,每天看5页,她还剩多少页没看?

  5.一个毽子3元,一根跳绳5元。

  (1)小青买4个毽子和1根跳绳,共用去多少元?

  (2)你有30元钱,你准备怎样买呢?应找回你多少钱?

  6.冰激凌零售价每个7元,批发每箱6个,共30元。算一算按箱买每个比零售价便宜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评价完善

  1、通过这节课的复*,你又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小组的表现哪些地方最满意?

  2、教师评价总结。

  今天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表现得很出色,大家不仅学会很多了知识,还愿意和同学们在一起分享所学到的知识,老师真高兴呀!通过你们的发言,我知道你们有又学到了很多的,希望你们能灵活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评价,让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正确的评价他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复*解决问题

  13.12÷3=4(次)

  答:小明共玩了4次。

  14.8x3+6=30(角)

  30角=3元

  答:一共要花3元钱。

  教后反思:

  通过复*,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些学生无处下手,比如126页的11题,学生就不知道到底分给几个人?课本上这几道题不全面,课下还需要补充。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6篇(扩展3)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3篇

  复*内容:

  综合复*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目标:

  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这类题目的结构(即条件和问题)。

  比较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让学生学会合作,大胆交流,能完整的分析应用题。

  使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复*过程:

  一、 回顾呈现。

  1、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第六单元学完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之后,还学会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板书课题]

  2、回顾呈现

  ① 出示教材70页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图中有三个小朋友,你能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生可能回答:穿绿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明;穿蓝衣服的小女孩叫小青;穿黄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新等。

  (教师在图中板书三个名字)

  ② 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现在三个小朋友都有名字了,你能从图中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吗?(思考一会儿)把你搜集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③ 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

  ●小明有16张卡片,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小新有多少张卡片?

  ●小明有16张卡片,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小青有多少张卡片?

  教师板书这两个应用题。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不能按照新授课的思路教学,既然是复*课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课堂的真正主人。通过信息图使学生回顾再现所学知识,逐渐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梳理归纳

  1、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⑴学生读题,比较两题,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可能有如下想法)

  ●都是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求另一个人有几张卡片。

  ●这两个题都是和小明的卡片数做比较。

  ●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小结:相同点都是已经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要求另外一个同学有多少张卡片。不同点是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⑵分析这两道题,小组内交流思考方法。

  2、全班交流,展示思维过程

  (1)交流第一题,学生有可能出现如下想法:

  ●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分析第一题。(展示线段图)

  所以要求小新的就是把16和25合起来

  ●用在脑子中画图的方式分析第一题。

  ●没有画图,这样想,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说明小新的多,小明的少,要求小新有多少张卡片,就要把16和25合起来。

  (2)交流第二题的解题方法。

  (3)学生口述算式。

  3、分析比较,揭示解题思路

  有的学生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的方法解答;有的学生根据题意直接写出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时应该注意:(1)知道谁和谁比。(2)知道谁多谁少。(3)知道要求谁。(4)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新授课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通过学具(纸条)的操作,以及操作过程的思考与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因此,在复*课中这已经不是难点,而让学生通过把实际问题“画”出来,一步一步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思考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最终由学生自己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会使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扎实]。

  三、拓展应用

  1、师生共同游戏,提出要求:老师在黑板上用磁卡片组成数403,学生在桌子上组成另一个数,你告诉大家,你的数比老师的数大几还是小几,其他同学猜一猜你组成一个什么数。

  2、72页第六题信息图

  ①教师谈话:快到六一儿童节了,你想怎样庆祝一下自己的节日?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开展了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活动,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爱心呢?

  ②出示信息图,学生观察。

  ③要求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在本子上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④ 全班交流。(可能有如下想法)

  ●一组做剪纸123张,二组比一组多做58张,二组做多少张?123+58=181(张)

  ●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一组比二组多卖多少元?(二组比一组少卖多少元?)320―200=120(元)

  ●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两组共卖多少元?

  320+200=520(元)

  ●154+160=314(元) 115+80=195(元) 154+115=269(元)160+115=275(元) 154+80=234(元) 160+80=240(元)一组可以买一种礼物,也可以买任意两种礼物。

  ●115+80=195(元)二组可以买一种礼物,最多能买两种笔。

  ●把18支钢笔*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支?

  18÷9=2(支)

  [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方法。在这里安排两组练*加深理解,巩固方法,形成技能,再次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知识和实践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是现实的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复*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请提出来。

  2、作业:完成72页6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6篇(扩展4)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学会了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派车”这个问题。

  板书:派车

  二、探索新知

  1、先让学生观察本题的情境图,理解图意,找出必要的信息,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有25人要乘车,小汽车限乘3人,面包车限乘8人)

  2、再让学生独立思考:

  (1)可以怎样派车?

  (2)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

  3、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集体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如第(1)小题解决方法有:

  (1)派4辆面包车;

  (2)派3辆面包车,1辆小汽车;

  (3)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4)派1辆面包车,6辆小汽车;

  (5)派9辆小汽车。以上五种派车方案学生只要说出其中一种就可以了。

  4、在引导学生探究第(2)小题的解决方法时,要求学生要说出道理,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车辆数少一些,便于管理,而且每辆车坐得宽敞些,就派4辆面包车;要求没有空座,就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让学生用“试一试”中表格的形式呈现答案。

  三、巩固练*

  第9页“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填写后集体订正。

  一、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用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然后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教材先呈现“56÷8”的计算思路,留出空白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6÷7”。再在主题图“欢乐的节日”中提供两组素材,引出“49÷7”、“27÷9”计算,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算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乘法口决求商的计算技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CAI课件,口算卡片

  五、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引导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法

  六、预设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打气球:小朋友们,奥运福娃给我们送来了很多气球,你们看,五颜六色的气球多漂亮!不过,这些彩色气球背着卡片太重了,你们帮帮它们,让这些气球高飞吗?

  30÷6 18÷3 15÷3 25÷5 24÷6

  36÷6 12÷3 20÷5 18÷3 9÷3

  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 )八五十六三( )二十七六( )五十四

  七( )六十三二( )十八( )七二十八

  设计意图:复*旧知,为新知识做准备,让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复*为新知识提供一个学*的模板,为学*除法的求商做好铺垫,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情境激趣:

  1、奥运福娃想知道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是啊,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CAI课件出示教材48页主题图

  2、请你仔细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上你可以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3、小组相互说说,再指名汇报。

  ①第一小组的同学做了56面旗,要挂成8行。

  ②第二小组的同学做了49颗星,要分成7个小组。

  ③第三小组的同学带来27个彩球,每9个要摆成一行。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

  ①*均每行挂几面?

  ②*均每组分几颗?

  ③可以摆几行?

  5、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六一节环境布置,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三)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例1画面。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均每行挂几面?可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运用除法列出算式:56÷8=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计算56÷8呢?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教师指名说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均每行挂7面。

  (教师板书:56÷8=7七八五十六)

  (2)变换上题中的条件:要是挂成7行呢?

  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教师板书:56÷7=8)

  (3)课件出示第48页的主题图

  怎样解决*均分几颗和可以摆几行的问题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同讨论完成。

  ①先独立思考,分别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

  ②再在小组中交流解答的过程,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③分小组在全班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分别板书:

  49÷7 = 7 27÷9 = 3

  (4)归纳小结

  除数是7、8、9的除法怎样计算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生共同回顾7、8、9的乘法口诀。

  可以是师生同背,也可以开展口诀接龙的游戏。

  (5)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时空交还给学生。)

  (四)巩固练*

  (1)动力火车(比赛,看哪组火车开得快?)

  奥运福娃带我们去做动力火车啦,他们邀请我们去美丽的森林了,看哪列火车开得最快?

  (2)小鸟找家

  火车带我们来到了环境优美的大森林,奥运娃娃说“你们看,鸟儿们在等着我们给他们安排新家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助这些小鸟吗?”

  先学生独立计算,再连线,然后汇报每一题计算时所使用到的口诀。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机和激情的学*氛围,满足孩子们喜欢成功的心理需求,维持学*新知的兴趣。

  (3)乘除法的联系(例1后的“做一做”)

  组织学生在小组*同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4)猴子摘桃(练*十一第1题)。

  奥运娃娃说,又大又美的仙桃长得多好啊,我们来意个摘桃比赛吧!

  教师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开展比赛,一大组完成左边9题,另一大组完成右边9题,比一比哪一大组完成得又对又快。

  教师指两名学生说一说某道算式的计算方法,然后两大组交还左右两边的算式,再比一次。

  (5)小兔过河(练*十一第2题)。奥运娃娃请我们玩“小兔过河”的游戏。

  3只小兔子想过河采蘑菇,可是河上面没有桥,只有一张张的荷叶,荷叶上有很多除法算式,每只小兔只有自己身上的号码与河中每张荷叶上算式的商、河对岸蘑菇的号码一致时,小兔才能过河采蘑菇。你们能帮助小兔过河采到蘑菇吗?

  每小组中3人来帮小兔子过河采蘑菇,1人当评判员,进行游戏活动,看谁先采到河对岸的蘑菇。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游戏的情况,及时予以指导。完成得小组可交换角色重新游戏。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避免机械的练*,采取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练*中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

  (6)拓展题:动动你的小脑筋

  奥运娃娃遇到难题了,你能帮助他吗?

  4×□=36 6×□=42 63÷□=7 32÷□=8 48÷□=6 9×□=54

  设计意图: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五)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中我们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熟练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在哪些方面做得好?

  你在哪些方面还觉得有困难?

  在这堂课上你还可以向谁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协助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疏理讲课内容,突出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培养学生诚实做人的道德品质,并通过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学会反思,改进学*策略,明确下阶段学*方向。)

  七、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均每行挂几面?56÷8 = 7 56÷7 = 8

  口诀:(七)八五十六口诀:七(八)五十六

  *均每组分几颗?49÷7 = 7口诀:(七)七四十九

  可以摆几行?27÷9 = 3口诀:(三)就二十七

  一、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用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然后向学生提供独立尝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机会。教材先呈现“56÷8”的计算思路,留出空白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56÷7”。再在主题图“欢乐的节日”中提供两组素材,引出“49÷7”、“27÷9”计算,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以上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算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乘法口决求商的计算技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CAI课件,口算卡片

  五、教学方法:

  教法:谈话、引导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法

  六、预设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打气球:小朋友们,奥运福娃给我们送来了很多气球,你们看,五颜六色的气球多漂亮!不过,这些彩色气球背着卡片太重了,你们帮帮它们,让这些气球高飞吗?

  30÷6 18÷3 15÷3 25÷5 24÷6

  36÷6 12÷3 20÷5 18÷3 9÷3

  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 )八五十六三( )二十七六( )五十四

  七( )六十三二( )十八( )七二十八

  设计意图:复*旧知,为新知识做准备,让学生通过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复*为新知识提供一个学*的模板,为学*除法的求商做好铺垫,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情境激趣:

  1、奥运福娃想知道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是啊,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CAI课件出示教材48页主题图

  2、请你仔细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上你可以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3、小组相互说说,再指名汇报。

  ①第一小组的同学做了56面旗,要挂成8行。

  ②第二小组的同学做了49颗星,要分成7个小组。

  ③第三小组的同学带来27个彩球,每9个要摆成一行。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

  ①*均每行挂几面?

  ②*均每组分几颗?

  ③可以摆几行?

  5、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六一节环境布置,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学*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三)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例1画面。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均每行挂几面?可以怎样计算呢?

  引导学生运用除法列出算式:56÷8=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怎样计算56÷8呢?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教师指名说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均每行挂7面。

  (教师板书:56÷8=7七八五十六)

  (2)变换上题中的条件:要是挂成7行呢?

  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教师板书:56÷7=8)

  (3)课件出示第48页的主题图

  怎样解决*均分几颗和可以摆几行的问题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同讨论完成。

  ①先独立思考,分别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

  ②再在小组中交流解答的过程,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③分小组在全班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分别板书:

  49÷7 = 7 27÷9 = 3

  (4)归纳小结

  除数是7、8、9的除法怎样计算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生共同回顾7、8、9的乘法口诀。

  可以是师生同背,也可以开展口诀接龙的游戏。

  (5)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时空交还给学生。)

  (四)巩固练*

  (1)动力火车(比赛,看哪组火车开得快?)

  奥运福娃带我们去做动力火车啦,他们邀请我们去美丽的森林了,看哪列火车开得最快?

  (2)小鸟找家

  火车带我们来到了环境优美的大森林,奥运娃娃说“你们看,鸟儿们在等着我们给他们安排新家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助这些小鸟吗?”

  先学生独立计算,再连线,然后汇报每一题计算时所使用到的口诀。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机和激情的学*氛围,满足孩子们喜欢成功的心理需求,维持学*新知的兴趣。

  (3)乘除法的联系(例1后的“做一做”)

  组织学生在小组*同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过程,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4)猴子摘桃(练*十一第1题)。

  奥运娃娃说,又大又美的仙桃长得多好啊,我们来意个摘桃比赛吧!

  教师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开展比赛,一大组完成左边9题,另一大组完成右边9题,比一比哪一大组完成得又对又快。

  教师指两名学生说一说某道算式的计算方法,然后两大组交还左右两边的算式,再比一次。

  (5)小兔过河(练*十一第2题)。奥运娃娃请我们玩“小兔过河”的游戏。

  3只小兔子想过河采蘑菇,可是河上面没有桥,只有一张张的荷叶,荷叶上有很多除法算式,每只小兔只有自己身上的号码与河中每张荷叶上算式的商、河对岸蘑菇的号码一致时,小兔才能过河采蘑菇。你们能帮助小兔过河采到蘑菇吗?

  每小组中3人来帮小兔子过河采蘑菇,1人当评判员,进行游戏活动,看谁先采到河对岸的蘑菇。

  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游戏的情况,及时予以指导。完成得小组可交换角色重新游戏。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避免机械的练*,采取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练*中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

  (6)拓展题:动动你的小脑筋

  奥运娃娃遇到难题了,你能帮助他吗?

  4×□=36 6×□=42 63÷□=7 32÷□=8 48÷□=6 9×□=54

  设计意图: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五)全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中我们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熟练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在哪些方面做得好?

  你在哪些方面还觉得有困难?

  在这堂课上你还可以向谁学*?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协助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疏理讲课内容,突出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培养学生诚实做人的道德品质,并通过实事求是的自我评价学会反思,改进学*策略,明确下阶段学*方向。)

  七、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均每行挂几面?56÷8 = 7 56÷7 = 8

  口诀:(七)八五十六口诀:七(八)五十六

  *均每组分几颗?49÷7 = 7口诀:(七)七四十九

  可以摆几行?27÷9 = 3口诀:(三)就二十七

  教学内容:

  P25~P26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以及数学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本节课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书的顺序,会数会读万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

  1、今天我们继续学*拨一拨、数一数

  说一说读数和写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二、认一认拨一拨

  看书24页了解算盘的历史结构进一步理解数位顺序

  三、练一练

  1、完成书25页第2题

  ⑴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拨,一个同学读

  ⑵各自填写书上的空白

  ⑶学生完成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文精神

  ⑷学生上台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2、试一试

  ⑴看一看书上的内容,说一说对2128的理解

  ⑵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⑶交流千位上的2和十位上2个表示什么意思

  ⑷仿照举例说一说

  3、完成书25页1题

  4、做数学游戏:谁的第一

  ①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得到什么信息

  ②怎样算出机灵狗得了多少分

  ③同样的方法计算淘气的了多少分

  ④说说谁的第一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五、随堂作业

  1、从九百八十,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一千零五十

  2、从一千零二,一个一个地往回数,数到九百九十六

  板书设计:

  2128=20xx+100+20+8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6篇(扩展5)

——二年级数学总复*教案 (菁华5篇)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2、113页综合练*题。

  教学目标:

  对乘法、除法的认识以及对混合运算的巩固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到生活中,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对乘法、除法的认识以及对混合运算的巩固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到生活中,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回顾整理我们复*了乘除法等知识,知道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学的最好,题做的又对又快。

  二、小组合作

  1、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说给大家听

  2、同位互相说说(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三、交流汇报。

  1、请同位互相背乘法口诀。

  2、分组练*

  引导学生4人一组(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综合练*。

  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再进行列式计算

  出示第2题。(练一练,进行填数的练*,互相说说知道什么,要求什么。再进行填数

  出示第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互相说说,再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出示第4题(是一道口算题练*)或活动前线说明活动规则和要求,轮流出示表示得数的数字卡片,反复练*,达到正确、熟练的`目的。

  出示第5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互相说说,再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很好,能正确计算,还能提出数学问题,同学间能互相合作完成练*。数学是非常有趣的,只要你们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你们喜欢的东西,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与复*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整理和复*中初步感悟整理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3.在合作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复*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了万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接着复*有关数的运算。(板书课题:数的运算)让同学想一想,在本册中学*了哪些数的运算。

  学生经过回忆答出: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

  (2)加、减法的估算。

  (3)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

  (4)有余数的除法。

  二、整理与复*数的运算

  1.复*口算

  以卡片的形式出示教科书136页第8题。学生抢答,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2.复*估算

  出示教科书131页第2题。375+287526-339

  教师:如果我们想知道它们的结果大约是多少,有办法吗?(估算)指名两人说出估算的结果,集体订正时,说估算过程。

  指出:估算时,要把每个数看成跟它接*的整百数进行口算,这是估算的方法。

  3.复*加、减法的笔算

  教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精确的结果,又该怎么办?(笔算)

  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

  教师:看着黑板上的竖式,小朋友想一想,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当学生有了想法后,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时应留出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经过讨论,小组统一认识,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估计会有以下说法:

  (1)首先要书写认真,相同数位对齐。

  (2)计算时应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3)计算三位数加法时,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下一位相加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1”。

  (4)计算三位数减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上借“1”当“10”,和这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经过讨论交流,全班统一认识。

  4.巩固练*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知道了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现在请大家计算下面的题目,完成教科书136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复*有余数的除法

  教师:小朋友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了,下面有两道填空题,会填吗?

  出示教科书132页第5题。

  学生纷纷举手,指名回答。

  教师:有不同意见吗?你能根据这两句话列出算式吗?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时,指出列出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让学生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强调: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可结合两道填空题加深理解。

  三、综合练*

  1.教科书103页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科书105页第16、1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略)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如果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

  2、出示学*目标。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小组讨论: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三、展研结合,师生互动

  1、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四、巩固练*,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一、复*内容:数学第四册教材P122第13、14、题,P126第11、12、13、题。

  二、复*目标:通过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过程:

  (一)用一步计算解决问题。

  1、从情境中了解信息。(教材P122第13、题)

  2、把上面的信息和问题串连起来,再读一读感受一下题意。

  “玩碰碰车每人每次用3元,小明用12元可以玩几次?”

  引导学生理解12元里面有几个3元,就可以玩几次。

  3、要求学生写出解答过程。(注意书写格式)

  4、学生讨论完成:

  (1)“小强有8个碗,18根筷子,一次可以给几位客人。为什么?”

  (2)教材P126第11、题。

  (3)比较(1)、(2)的异同点。

  (二)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1、二(3)班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每7人坐一个小组,全班同学可以分成几个小组?

  2、有同学在公路两边种树,每边都种8棵,如果每组种4棵,需要几个小组?

  3、讨论以上两题的解题思路。

  (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教材P122第14、题

  2、A型袜子15元可买5双,B型袜子5元可买1双,C型袜子12元可买3双,这三种袜子你认为哪一种袜子最便宜?(1)你是怎么知道那一种便宜?(2)如果是你购买,你会买哪一种?为什么

  (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再各别提问,只要讲出道理即可。)

  (四)根据各班学生情况,可以另行补充或深或浅的应用题练*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就一个班,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认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

  三、教学要求

  1、数与代数:

  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教案6篇(扩展6)

——二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最新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十进制的数学建模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模型来表达数,建构适合自己的数世界。

  2.认识数位顺序表。

  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探究,培养学生协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用千数图的简图来表示千及千以内的数,你知道这张图表示哪个数吗?(出示图)它表示(),由()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写作(),读作()。

  2.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来表示千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其它的数学模型来表达数。出示课题:小探究。

  二、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用小正方体积木块来建构千以内的数。

  (1)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能不能用桌上的学具小正方体来表示数呢?

  引导: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方块组成一条10个一就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条组成一板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个一百个地数10个百组成一大块10个一百是一千多媒体演示,完成表格。你们知道一块、一条、一板、一大块分别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请你填入表格。导出数位顺序表:……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2)练*:它表示哪个数?书最后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用货币来表示数(课前准备好面值一百元、十元、一元的人民币)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学具*有多少人民币?

  (2)你是怎样数的?个别交流。

  (3)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钱?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综合应用

  1.请小朋友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达243。你怎样表示243?学生交流。多媒体演示。小胖:用货币来表达243。小巧:用小正方体组成的块、条、板来表达243。小亚:用千数图的简图来表示243。

  2.现在我们来看图写数。书第三题,个别完成后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游戏:同桌互动,说说我摆的数或者我说数你来摆。

  4.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四、拓展提高可以合成几(必须合成三位数)?

  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写出几种?

  9 400 30

  8 70 50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三种角的特点,会辨认直角、钝角、锐角,能够尺子画角。

  2、渗透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能在生活中找出三种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与直角比较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老师穿西服(很多角)出现在课堂上,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到教室里,这个老朋友就在老师的衣服上,请你仔细观察。

  1、让学生说说角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都有些什么特点。

  2、

  二、观察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角吗?说说在哪里。

  2、除了我们认识过的过的直角,还有什么些什么样子的角?

  三、体会比较钝角和锐角

  1、请你用身体来表示出这些角来。

  2、用三角板的直角比较一下主题图上这些角,你发现可以把图上的这些分分成几类?

  3、这些比直角要小的角书上把它们叫作什么角?比直角要大的这些角叫什么角?

  4、那你能用纸折出锐角吗?你怎么知你折的角就是锐角?让学生边比边说。

  5、折出钝角说说

  6、找出生活中的三种角。

  7、完成39页第1题。

  四、动手画角

  1、动手试画,说说你是怎么样画角的。要注意什么。

  2、根据老师的要求画角。

  五、完成39页第2题。

  六、用三角板拼出钝角,看谁拼的多。

  复*内容:

  综合复*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目标:

  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这类题目的结构(即条件和问题)。

  比较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让学生学会合作,大胆交流,能完整的分析应用题。

  使学生学会归纳与总结,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复*过程:

  一、 回顾呈现。

  1、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第六单元学完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之后,还学会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板书课题]

  2、回顾呈现

  ① 出示教材70页第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图中有三个小朋友,你能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吗?

  生可能回答:穿绿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明;穿蓝衣服的小女孩叫小青;穿黄衣服的小男孩叫小新等。

  (教师在图中板书三个名字)

  ② 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现在三个小朋友都有名字了,你能从图中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吗?(思考一会儿)把你搜集的信息和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③ 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

  ●小明有16张卡片,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小新有多少张卡片?

  ●小明有16张卡片,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小青有多少张卡片?

  教师板书这两个应用题。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不能按照新授课的思路教学,既然是复*课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课堂的真正主人。通过信息图使学生回顾再现所学知识,逐渐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梳理归纳

  1、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⑴学生读题,比较两题,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生可能有如下想法)

  ●都是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求另一个人有几张卡片。

  ●这两个题都是和小明的卡片数做比较。

  ●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小结:相同点都是已经知道了“小明有16张卡片”,要求另外一个同学有多少张卡片。不同点是第一题是“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第二题是“小青的卡片比小明少7张”。

  ⑵分析这两道题,小组内交流思考方法。

  2、全班交流,展示思维过程

  (1)交流第一题,学生有可能出现如下想法:

  ●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分析第一题。(展示线段图)

  所以要求小新的就是把16和25合起来

  ●用在脑子中画图的方式分析第一题。

  ●没有画图,这样想,小新的卡片比小明多25张,说明小新的多,小明的少,要求小新有多少张卡片,就要把16和25合起来。

  (2)交流第二题的解题方法。

  (3)学生口述算式。

  3、分析比较,揭示解题思路

  有的学生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的方法解答;有的学生根据题意直接写出算式。

  引导学生说出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时应该注意:(1)知道谁和谁比。(2)知道谁多谁少。(3)知道要求谁。(4)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新授课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通过学具(纸条)的操作,以及操作过程的思考与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因此,在复*课中这已经不是难点,而让学生通过把实际问题“画”出来,一步一步的分析比较,最后得出思考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最终由学生自己总结出解决这类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会使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扎实]。

  三、拓展应用

  1、师生共同游戏,提出要求:老师在黑板上用磁卡片组成数403,学生在桌子上组成另一个数,你告诉大家,你的数比老师的数大几还是小几,其他同学猜一猜你组成一个什么数。

  2、72页第六题信息图

  ①教师谈话:快到六一儿童节了,你想怎样庆祝一下自己的节日?二年级一班的同学开展了向福利院的小朋友献爱心的活动,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爱心呢?

  ②出示信息图,学生观察。

  ③要求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在本子上提出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④ 全班交流。(可能有如下想法)

  ●一组做剪纸123张,二组比一组多做58张,二组做多少张?123+58=181(张)

  ●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一组比二组多卖多少元?(二组比一组少卖多少元?)320―200=120(元)

  ●一组卖剪纸320元,二组卖剪纸200元,两组共卖多少元?

  320+200=520(元)

  ●154+160=314(元) 115+80=195(元) 154+115=269(元)160+115=275(元) 154+80=234(元) 160+80=240(元)一组可以买一种礼物,也可以买任意两种礼物。

  ●115+80=195(元)二组可以买一种礼物,最多能买两种笔。

  ●把18支钢笔*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支?

  18÷9=2(支)

  [设计意图:学生在独立分析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方法。在这里安排两组练*加深理解,巩固方法,形成技能,再次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知识和实践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是现实的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复*你有什么收获?还有疑问吗?请提出来。

  2、作业:完成72页6题。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不仅使学生有知识上的收获,而且能有复*方法上的收获,从而增加学*的经验,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学反思:

  综合运用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回顾整理课,关键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网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解决问题”目标中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思考。低年级的学生遇到这类实际问题不知从何入手或不能准确的列式计算,原因是他们不能有条理的分析思考这类问题,没能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我在这节整理复*课中,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引导帮助学生理清了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分析问题的良好*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回顾本单元学*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3.能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整理知识、回顾学法的学**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回顾学法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这一单元主要学*了哪些内容?你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可能回答:我们学*了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解决简单的买文具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记账;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租船……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与复*。(揭示并板书课题)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二、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出示:小明家有图书587本,小红家有图书239本。

  教师: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条件,你想到些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小明家和小红家的图书很多,小明和小红都喜欢看书……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小明家和小红家一共有多少本图书?小明家比小红家的图书多多少本?小红家比小明家的图书少多少本?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587+239 587-239

  学生估算第1个算式,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1:587+239≈80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00,600+200=800。

  学生2:587+239≈85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50,600+250=850。

  学生3:587+239≈830,我把587看成590,把239看成240,590+240=830。

  教师: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呢?该怎么办?学生4:同学3估算得比较接*。

  学生5: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进行比较,看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

  学生用竖式计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587+239/826

  集体订正后,说说计算时要同学们注意什么。

  学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应该向前一位进1。

  学生计算第2个减法算式,要求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2.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下面的动画:小明的爸爸和小明一起到超市买东西,刚好买了50元的商品,小明的爸爸从钱包里摸出了一些钱,发现只有2元和5元的面值。同学们猜一猜,小明的爸爸可以怎样付钱?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汇报。(略)

  (3)怎样才能得出尽量多的答案而又不重复呢?小组讨论交流,并完成如下的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第2种第3种第4种

  (4)学生汇报,出示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58第2种106第3种154第4种202

  (5)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2元的张数如果增加,5元的张数就减少;2元的张数如果增加5张,5元的张数就减少2张;2元的张数只能5张5张的数;5元的张数都是双数……

  三、反馈练*,拓展运用

  (1)明明一家3人到动物园去参观,参观的门票有两种:价格最低的为30元,价格最高的为50元。明明买了3张票,一共可能用去多少元?

  (2)完成教科书练*十二的思考题。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101页期末复*第1~7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复*,进一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含义,掌握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准备:0~9数字卡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本学期的新课教学已经全部完成,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进入期末复*阶段,希望小朋友们利用最后复*阶段好好复*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争取期末测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复*1000以内数的知识

  1.读数方法的复*。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