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日期:2022-12-06 00:00:00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教师节的来历,教师工作的辛苦。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学会体贴关心老师。

  3、培养学生尊师敬师爱师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教师的辛苦,学会体贴关心老师,尊敬老师。

  班会流程:

  一、导入:

  在学校里,老师和我们朝夕相处,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今天我们就来学*《老师,您辛苦了》

  二、走*老师

  1、阅读50——51页的内容,了解教师一天的生活。

  2、观察自己的老师一天的工作,说说你的感受。

  3、了解“世界教师日”

  (1)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2)谈谈教师节的来历。

  三、理解老师

  1、默读52——53页的内容,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2、讨论交流:

  这几天老师上课时不像*时那样精神饱满,嗓子也有些哑了。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小结:老师也上人,他们和所有人一样,都要面对生活中的烦心事和工作上的种.种困难,我们要懂得老师的辛苦,充分理解老师。

  四、尊敬老师

  1、阅读54——55页的内容,谈谈伟人***是怎样尊敬自己的老师的?

  2、思考:尊敬老师体现在方方面面、点点点点滴滴。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呢?

  3、小结:教师辛勤地耕耘在三尺讲台,用广博的学识引领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教导学生做人做事,同学们应该用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

  板书设计:

  9、老师,您辛苦了

  走*老师

  理解老师

  尊敬老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己周边大人们学*的情况,感受当今的社会是学*的社会,学*将伴随人的一生。

  2、感受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学*就会落伍。

  3、在观察中找到身边的榜样,并从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不止”中受到鼓舞。

  二、教学重点:

  通过看图,让学生知道当今社会,不论男女老少,都不断地学*,接受新鲜事物。

  教学难点:

  通过学*,培养学生学*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不止”的精神。

  教学关键点:

  通过学*,启发学生珍惜时间,抓紧学*,掌握更多知识和本领。

  三、前准备:

  a)教学课件。

  b)要求学生做好调查,家里的人*两年来新学到什么知识和本领,现在又在学什么?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检查调查结果。

  (学生都说出家里人*两年新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教师以一个学生小明家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一下。)

  2、电脑出示课本40~41页的八幅图,每幅图都有旁白说明

  3、小组讨论:他们都那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学*?

  4、引出课题:大家都在学

  5、师说:小明爷爷是一位种田能手,很多事情都干,是村里有名的能人。现在,爷爷遇到了新问题。电脑出示书中42页的三幅图。

  6、教师小结:通过过去是劳动能手,今天却遇到了新问题,说明了社会进步真快呀!天天都有新变化。大人们在抓紧时间学*。我们要和他们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彼此谅解、友好相处。

  2.学会彼此以诚相待。

  3.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简单技巧。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以引言导入课堂教学,用枝繁叶茂的果树象征“友谊之树”。

  2.展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形象的方法拯救友谊之树。

  3.总结全课,引导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在“友情卡”上写给好朋友的知心话,并伴以美好的音乐,以达到愉快交流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事先让学生自愿分组,和自己要好的同学坐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起来更有积极性、针对性;二是为本课的学*打下伏笔,让学生体验到友情的美好。)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今天大家都是和你的好朋友坐在一起的,对吗?和好朋友在一起学*生活、玩耍,你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的回答除了快乐、幸福、高兴、愉快等,还表示,生活中需要友谊,健康的友谊就像一棵繁茂的果树一样会带给人阴凉,会带给人清新的空气和甘甜的果实。

  教师将一棵“大树”贴在黑板的正中央。

  请学生讨论:他们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事情不解决会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将学生总结的内容如不遵守秩序、不诚实、记恨等写在剪成黄树叶、虫子、坏苹果形状的纸上,再把这些纸贴到“大树”上。)

  师:你们瞧,伙伴间的友谊因为这些原因变得不再美好、牢固了,如果再不赶快补救,它就会像这棵大树一样枯萎死去。

  (这个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自私、不诚实等都是破坏友谊的重要因素,从而引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师:快让我们一起来动脑筋想办法救救我们的友谊之树吧!请同学们自选一个案例,先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将解决办法写在“绿树叶”“红苹果”上。

  (解决办法可以是通过交流达成谅解、道歉承认错误、不记恨、诚实、谦让等,再按照小组讨论的方法模拟表演怎样解决问题。表演时由组内一名同学在旁边进行点评,说出本组主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并用“绿树叶”或“红苹果”覆盖相应的“黄树叶”和“坏苹果”。)

  师:刚刚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老师发现大家都能用聪明的头脑和冷静的思考帮助教科书中的同学解决问题。但是当我们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能不能还和刚才一样呢?

  师:(教师出示课前不记名调查结果的统计)调查显示,我们班上多数同学都曾经与自己的伙伴发生过矛盾,很多同学能够很快地解决矛盾,与伙伴重归于好。但也有部分同学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老师已经让他们把事情写在卡片上,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请每个组的组长来抽取几张卡片,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造成矛盾的原因和最佳的解决办法,并写在卡片上,由选出的代表向大家汇报,再请老师转给被矛盾所困扰的同学。

  (在教学实践中,这个环节非常受学生欢迎,他们都兴致勃勃地仔细分析事例。例如:有的学生说曾经因为小伙伴弄坏了自己东西而记恨他,失去了宝贵的友谊;有的学生说因为一次自己犯了错误,小伙伴向教师告状,自那以后,他再也不理小伙伴了;有的学生说家长不让他和学*成绩差的学生玩,所以疏远了伙伴。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为同学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别人的事例中吸取教训,进行自我教育。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事例的选择一定要经过当事人的同意,并一定是不记名的,教师要承诺为学生保密。)

  师:相信那些被困扰的同学一定会从同学们为你们提供的方法中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我们也衷心希望你们可以重新找回失去的友谊。通过今天的学*,你们一定懂得了应该怎样和伙伴相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几条写下来。

  (二)总结

  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内容,给你最好的朋友写一张“友情卡”,把你最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并亲手交给你的好朋友。同学们可以自愿将你写的内容念给大家听。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4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本单元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家庭、学校、社区三个生活场景切入,以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为教学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理解中,学会做人和做事。

  2、知识体系:第一单元安排了三个主题,主题一,我爱我家;主题二,我的学校;主题三,我生活的社区。本单元的主题思想是:(1)、体会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2)、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感受校园的文化和历史,增强对学校的亲*感;(3)、了解都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体验社区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公用设施,尊敬社区中为人们服务的人;(4)、学*通过多种方法搜集资料和对资料进行简单整理的方法;(5)、学*多角度、多侧面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

  3、教材地位与逻辑联系:承上启下;从前一课体会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到本课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感受校园的文化和历史,增强对学校的亲*感,到后一课了解都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体验社区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公用设施,尊敬社区中为人们服务的人,逐步体现本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理解中,学会做人和做事。

  4、核心功能与价值:对三年级的儿童来说,学校是他们重要的生活空间。学校应该是一个充满温情,具有文化氛围,学生喜欢在这里生活,能够体验到爱和尊严的地方,而不应该让他们觉得只是受教育、受约束的地方。因此,让学生了解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学校的环境,学校的文化氛围、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绩,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感受,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感。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原来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好的思想品德,也还有不足之处。这就使得他们多数人对这一门课程的学*充满兴趣和期待。

  2、学生前面学过《我爱我的家》,学会了感受家的温暖,学会了体会爱和感恩,为学*本课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感的同时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创设了条件。

  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校园特色角等,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绩,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产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感。

  2、教学难点:从校园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态度,产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5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2、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等学校规则内化。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做一个“传电话”的游戏,即老师对每组第一个学生耳语一句话,要求向后传,比一比哪组最先传到最后一个学生,这组即为优胜。做游戏时,教师注意不要强调任何游戏规矩。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谈一谈刚才做游戏的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制定“传电话”的游戏规矩。(把师生共同制定的规矩板书)然后按照规矩再次比赛。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请你向大家介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并且向大家介绍游戏的规矩。”教师解释说明,游戏中的规矩就是一种规则,参加游戏的人必须遵守这种规则,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学生做游戏。

  学生发言。(由于没有宣布规矩,所以估计会有很多意见。)学生共同制定“传电话”的游戏规矩,然后按照规矩进行比赛。

  学生发言。

  人为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规矩”的重要性。通过亲自实践,明确了游戏中规矩的重要。

  启发学生注意到每一种游戏都存在规矩。

  2、合作处理信息。

  教师播放一组“规则”内容的录像,请学生观察后,在小组里交流课前从社会生活或者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搜集到的各种规则。教师根据学生,归纳出规则存在于不同生活领域。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任一领域的一条或者几条规则编成小品,现场展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类、、汇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辑小品,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对规矩的理解。

  学生通过观察、表演等活动,主体参与学*过程,在现实生活的“再现”中,体验规则意识。

  3、探究研讨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规则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无处不在,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规则的?”以不计名投票的形式,统计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统计情况,提出大胆的假设,创造一个没有规则的世界。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生活情境编成“无规则”小品,现场展示。引导学生谈感想。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估计会有同学对规则持否定或者怀疑的态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辑小品,进行展示。根据活动谈自己的想法。

  4、交流、内化、升华教师出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条目进行学*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讲解这条规则的意义。根据小组发言情况和*时遵守校园规则的表现,评选优秀“规则示范标兵”和优秀“规则宣讲小队”负责校园规范评比检查工作。

  5、小组活动。

  民主选举优秀。把“规则意识”落到实处,直接指导现实学*生活。做好课堂延伸活动,促进规则意识内化。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6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长辈操持家务、养育自己的辛苦,要感激、孝敬他们。

  2、初步养成尊重、理解、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惯。

  3、学会与父母谈心和撰写爱心留言条。

  教学重点:

  学*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教学难点:

  在生活中愿意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爸爸妈妈分忧。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和爸爸妈妈谈心

  一、创设情境,激**趣

  1、小品表演:一男生一女生背着书包走在上学的路上。男生很不高兴的样子。女孩跑上去关心地问:“什么事不开心?”男生边走边沮丧地答:“今天早上妈妈不给我签字”。“为什么?”“她说我作业做得太慢”。“那你怎么做的?”“我就赌气跑出来了”。(两人边谈边走向座位)女生向全班同学求援:“这个问题请大家帮帮忙吧。”

  2、同学们自由交流后,相机揭题:与爸爸妈妈有冲突,可以跟他们谈心,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心*气和地解决,千万不能赌气。

  二、再次讨论,感悟要领

  1、出示课本内容:“我的心事”(听录音)。

  2、提向:假如你是滔滔,你会怎样做?先小组活动,进行角色扮演:一人当爸爸,一人当滔滔,父子好好地谈谈心(角色可互换)。再汇报交流,请你把老师当爸爸,谈谈你的想法。

  3、你知道爸爸对你有多大的期望吗?出示教科书范例:《画笔的故事》(听录音)。

  4、师:当年奶奶希望爸爸好好学*,这也是爸爸对孩子滔滔的希望啊。

  三、合作交流,领悟深化

  师:在家里你有什么心事?请你写在小纸条上,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人说出自己的心事,其他三人帮他出主意,可以说说该怎样与父母谈心,最后全班交流。

  四、活动体验,明理导行

  1、你想成为孝敬之星吗?下面我们就要开展这样一次活动,首先请大家汇报课前一周的调查情况。学生自由交流,调查内容或调查小报告可以展示出来,随机选择几个相对集中的问题进行活动,例如:爸爸老抽烟,爸爸、妈妈吵架了,爸爸生病了,妈妈下岗了。

  2、小组模拟活动:各小组白选(或自定)一个内容,分角色进行摸拟表演活动。

  3、选两个小组上台表演。

  4、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活动,知道了*时在家里要多和父母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对自己的期望,也要把自己的一些愿望及时告诉他们,做到心灵相通。

  第二课时 爱心留言条

  一、榜样引领,学*撰写“爱心留言条”

  二、作品展示,初步领悟

  1、请学*小组内交流自己写的和收集到的“爱心留言条”:读一读,评一评,议一议,改一改。

  2、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汇报,并说一说与“爱心留言条”有关的趣事。

  3、师总结:看来大家对“爱心留言条”已不陌生,它确实是我们家庭生活中的调味剂,利用好它,会使我们的家庭更温暖。

  三、活动体验,深化主题

  1、比一比,看谁的“爱心留言条”写得好。

  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写:

  (1)小丽的奶奶生病住院了,请你代小丽写一份“爱心留言条”。

  (2)星期二下午学校要放学晚一点,请你中午给爸爸妈妈写一份“爱心留言条”,免得他们担心。

  2、比赛开始,限时5分钟。

  3、展示同学们的作品,评出前八名。

  4、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设计更新颖、更漂亮的“爱心留言条”,别出心裁地把它放在父母能找到又有些意外的地方,给他们一份惊喜,效果必将出人意料。

  四、主题拓展,延伸导航

  1、师:其实孝敬父母的方法还有很多,谈心、撰写爱心留言条之外,还可以怎样做?说一句知心话,送一张爱心卡,画一幅画,写一首小诗,生活中给父母夹菜、倒茶、让座、捶背、学*上主动自觉,与父母一起写爱心日记等都是孝敬父母的好方法。

  2、出示《游子吟》,齐声吟诵。

  议一议:哪一句最能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请摘抄下来。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7

  教学目标:

  通过讨论和交流,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懂得欣赏自己,逐步建立自信心。

  重点:

  让学生发现自我,欣赏自我。

  难点:

  学生如何正确发现自我,评价自我。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这学期的品德课由我和大家一起学*。我是第一次到你们班级上课,有好多同学不认识,你们能做一下自我介绍吗?

  二、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师:你光说名字,老师印象不深,比如你们班的X,他X棒极了,老师印象很深。希望大家都来说说自己有什么优点或特长,好让老师记住你。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师:是啊!每一位同学都有许多优点和特长,不管是学*、劳动还是其它,你们愿意来找一找吗?

  三、学生制作小档案。师: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来制作自己的小档案,来找找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学生根据P3页的格式制作自己的小档案。

  四、学生交流(老师根据念小档案,学生猜是谁。)

  五、小结: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的优点和特长,同时我们也不否定每人总有一些缺点和不足。作为柏庐的孩子,我们要善于利用我们的优点和特长来克服不足和缺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

  六、布置作业:填图册P1,P2第二题

  课后小结: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注意自己,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这种意识,他们往往更喜欢去注意别人。其实让他们正确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对增强其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在发现优点的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有利于他们通过学*和努力去改正。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8

  教案

  第二单元 温馨的家

  4——5个人讲故事(5分钟)

  3-4人讲故事(5分钟)

  (1)想一想自己遇到这些情况,会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呢?[1分钟]与英语学*结合

  自我反思1分钟

  2.你在家里充当了什么角色?做了些什么呢?又是怎么做呢?

  三、认识社区的设施。

  四、在社区里,除了社区干部和民警,还有许多的劳动者为我们的社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1、双方围绕各自观点搜集有关资料。

  二、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调查。交流调查情况。

  3、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社区里的历史遗迹、古迹,历史名人。

  2、描绘社区的明天,让学生坚信社区的明天会更好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社区的今天是美好的,社区的历史也是值得我们去学*的,你知道咱们社区有哪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名人吗?”

  二、了解社区的相关历史

  1、历史遗迹

  2、历史名人

  (由于客观原因,该问题可以延伸为列举一些家乡杭州的历史遗迹和历史名人。)

  三、设计理想的社区

  “咱们是社区很美,但是你会发现社区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完善,如:有人提出社区要开办‘社区学院’,有人提出社区应该有自己的‘社区食堂’,还有人提出要有完善的‘照顾服务’……当然,这些都是大人们的想法,那你心中理想的社区是什么样的呢?”

  1、4人小组讨论

  “社区应该有些什么配套设施,哪些是你们觉得特别需要的。”

  2、反馈

  “你觉得些设施是必须要的,哪些是可以省略的,哪些是为咱们设计的。”

  (全班制定出一份最满意的计划。)

  3、根据黑板上的计划画出图纸

  “请你试着把一些设施合理地安排上去,如:医院、学校、活动室……”

  “不要忘记小路与周围的环境、绿化等”

  4、学生画示意图,教师适当地给一些意见。

  (注:教师不能过多地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5、评选最佳设计图

  (1)学生展示,并进行介绍。

  (包括:设计的特色,设计的意图等等)

  (2)教师和学生一起点评。

  四、总结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社区的明天要靠你们,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好好学*,为将来打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健康、饮食、作息、休闲娱乐好*惯的内容

  能力目标: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来评判自己家的各种生活*惯。

  情感目标:能够分析好*惯和坏*惯,并能扬长避短。

  教学重点:学会过健康的生活,远离不健康和不文明的生活*惯、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分析好*惯和坏*惯,并能扬长避短。

  教学准备:师生查找有关各种生活*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一个文明的家庭不仅要在生活中讲究礼节,而且还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惯,良好的生活*惯,不仅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家庭文明的表现。今天我们所谈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养成生活好*惯。

  二、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惯。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好*惯呢?

  2、指名同学回答。

  师:有的同学一下觉得无从说起,那好,书中给大家一个提示我们一起来看看。

  3、仔细阅读第40页的图片想想从哪些方面谈及生活好*惯。

  师:那我们同学再想想在这方面还有那些表现呢?

  教师小结:良好的*惯有利于身心健康。其实有些*惯与我们同学有密切相关的各种*惯,如卫生*惯、劳动*惯等。

  4、请大家结合实际,将自己在生活*惯中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填在书上。

  三、谈自己家的生活*惯

  师:有些不好的生活*惯,自己很难意识到,即使意识到也不容易改正,这就需要我们家人诚恳地和蔼地给对方指出来,逐渐地帮助他改正。

  四、布置作业:

  今天的课后作业就是请同学们组织你的家人开个家庭协商会,大家共同把家庭成员每个人身上的不好*惯找出来,并提出改进意见,要注意谈话的语气、要多呵护少批评。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将好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填在书上。

  学生谈自己家的生活*惯。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让爱永远住我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等相待互敬互爱。

  能力目标:能和家庭里的成员之间沟通,并且能互爱。

  情感目标:热爱家庭尊重父母。

  教学重点:能和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并能相亲相爱。

  教学难点:能用各种方式进行沟通。

  教学准备:让爱住我家的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即将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故事大赛,要求参赛故事必须是围绕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这一主题展开的。可以是自己家的,也可以是别人家的,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同学自拟题目,自行组织材料,可适当增加一些感情色彩,准备时间为5分钟。

  二、全班按自然小组分为四队,每队每轮比赛选一名选手参赛,第一轮结束后统计报分,再进行第二轮比赛,比赛根据时间赛三轮讲评比办法,比赛采取积分制。每名选手讲完以后评委为其打分,哪组得分高,即为胜组。

  三、我是家里的开心果

  1、师:为了让家里充满笑声和快乐,我们的同学在这中间就充当了开心果,那么同学们不妨回忆一下,在父母吵架时,你是怎么做的?

  2、有时候,父母下班回家很累,你又是怎么做的?

  3、为了给家里带来欢乐,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请将这些好办法写在书上。

  4、有时我们可能会因为和父母交流很少,就会出现矛盾,那么爱心留言条,可以沟通亲情,化解矛盾。有时比当面交流的效果更好。你也不妨给家长写一张爱心留言条。

  四、布置作业:完成爱心留言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10

  第四单元

  第一课学看*面图

  教学目标:

  1.了解*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简单的*面图,认识*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能在*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3.学*画简单的*面图,能认识显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课前准备:

  (生)1.收集各种*面图,尝试自己阅读,看看从*面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去附*的公园、商店、医院、社区、学校……等处去查看*面图,并尝试根据*面图在实地走一走,看一看。

  3.彩笔

  (师)1.准备一张学生熟悉的地方的*面图

  2.准备一些写有xx*面图的卡片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说一说导入(谜底为地图)

  1.猜谜语

  2.师出示准备的*面图,请生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

  二、学生交流活动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面图。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种*面图,并简单说明在哪里找到的。

  三、初识*面图

  1.你问我答认识*面图(学生根据自己想了解的*面图的知识问小组同学,或者问老师)

  2.自由组合,结合实践,研讨怎样看懂*面图

  四、再识*面图

  1.师出示学生熟悉地方的*面图让学生认指,说一说

  2.学生互相“考一考”

  3.课后延伸(请生到这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前师将制作的卡片秘密发给几位学生)

  1.师假设要去某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找我们认识的“谁”来帮忙呢?

  2.生拿着卡片走出来大声说“我——(某*面图的的名称)来帮忙,并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并导入下一个活动:(同学们现在都知道了*面图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信息,有了它的帮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某一地方的概况,而且还可以找到我们要去的地方)正好,现在有二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二、帮忙设计游玩路线

  1.课件显示放大的动物园*面图(并配有二个小朋友的对话)

  2.学生分小组设计

  3.生汇报

  4.小组分角色模拟表演游玩的路线

  三、说说你的发现:(如:指向标、动物图画图例、蓝色表示……。为下节课自己绘制*面图铺垫)

  第三课时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画学校*面图)1-2分钟

  二、学生自由组合到操场上观察、商讨、确定小组画图的方案(师到各个小组指导,提建议)(10-12分钟)

  三、讨论:绘制校园*面图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回到教室,3分钟)

  四、学生分组绘制*面图

  五、各小组展示介绍

  六、(延伸:回家按图向家长或其他的亲人介绍学校的情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1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

  能力:能够通过具体事物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并通过观察发现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知识: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三年级的学生尽管在校已经和同学们共同生活了*三年的时间,他们彼此都很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呢?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同学间往往因为不理解对方的选择和想法而产生了矛盾。他们还难以站在他人的立场去看问题,去理解对方接纳对方。对他人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认识不够。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对男女生之间的差别有一定认识,但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为什么不一样了解甚少,并且他们对于这样的不同往往持一种盲目的崇拜或是较深的'自卑。所以引导他们了解这些差异的产生原因,正确认识自己是很重要的。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学生受农村生活环境和认知水*的影响,导致他们对人与人的差异认识不足。并且,他们对这种差异也不太愿意去探寻产生的原因。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让学生更全面认识人与人的差异性。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认识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有不同,从而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不同想法和选择。通过“猜自画像”,让学生初步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然后借助画“圆的想象画”,交流调查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最后通过“寻找班级小明星”引导学生发现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

  教学难点

  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人与人之间不一样的地方,画自画像。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我的自画像”“我和别人一样吗”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的自画像

  [播放动画:不一样的你我他]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展示课前各自准备好的自画像进行交流研讨:你知道同学们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

  小结:我们的长相不一样,爱好、兴趣不一样,性格不一样。(板书:不一样)

  【设计意图:确立初步的自我意识,并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意识到人与人的差异。】

  活动二圆的遐想

  [播放课件:圆的遐想]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大家同是在圆上作画,为什么画得不一样?

  小结:由于我们每个同学的想法不一样,喜好不一样,所以画的画各不相同。看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表达。(板书:不一样的你我他)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想法和选择也会不一样。】

  活动三我们是班里的骄傲

  [播放动画:我们是班里的骄傲]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班有哪些各具特点的同学,他们给班级带来什么?教师组织学生寻找班级小明星。

  小结:正因为这些“不一样的你我他”,才使我们的班集体更加多姿多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板书:我们是班里的骄傲)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发现因为每个人的独特性和闪光点,我们的集体生活才这么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

  不一样的你我他

  我们是班里的骄傲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12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萌发学生对辛勤的劳动者产生尊重和感激之情,懂得敬重他们。

  能力: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社会调查,进一步了解劳动者的苦与乐。

  知识: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体验,感受劳动者的辛劳和奉献。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三年级的孩子年龄还小,在家长的百般呵护下,往往*惯于接受别人的服务,不懂得付出。因此,他们对劳动者的辛苦只能从表面理解,不能深入体会劳动者的苦与乐。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相对城市学生而言,生活在农村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贫困。许多农村小学生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因此,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比城市学生更好地体会劳动的艰辛。不过,他们对此的理解与感受,更多的来自体力上的辛苦,他们对自己不熟悉的行业的辛苦劳动是不能理解的。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对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脑力劳动者工作的辛苦的理解是不够的,他们容易以付出体力的多少来衡量劳动者是否辛劳。同时,他们对劳动者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理解不深,对其进行相关的引导,很有必要。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从中体验、感受劳动者工作的辛苦。教学难点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尊重之情。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效的活动挖掘儿童对情感的体验,让他们从小懂得敬重劳动者。可先引导学生从回忆生活开始,感受劳动者为我们的服务。然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以及观看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苦与乐,感受劳动者的辛劳和奉献。最后用感谢卡的形式,升华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访问,从中体验、感受劳动者工作的辛苦。

  教学难点

  萌发学生产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尊重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准备“感谢卡”。

  学生准备:学生观察、调查周边劳动者的工作情况。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阿姨叔叔辛苦了”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调查

  谈话导入:同学们,课前大家调查采访了生活周围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你们是怎样进行调查采访的呢?

  学生交流。

  :我们可以确立调查计划,准备好调查记录表。调查对象可以是一个与自己生活较密切的服务者,比如小卖部的售货员、村里的农技员等,也可以参观广播站、种子站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及他们的感受和愿望。

  活动二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播放动画: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讨论:你们生活周围的劳动者每天是怎样工作的?

  通过调查,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通过与其他小组的调查交流后,你又了解哪些工作?各种工作是怎样的辛苦?学生可用文章、图画、照片等方式展现自己的观察结果。

  活动三感受劳动者的苦与乐

  [播放课件:辛勤的劳动者——徐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讨论:你从徐虎的事迹中了解到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这样一群*凡的人,用自己的劳动体验着人生的快乐,用奉献浇灌着幸福的生活。(板书:阿姨叔叔辛苦了)

  设计意图:体会自己生活周围劳动者劳动的苦与乐,加深对普通劳动者的理解,发现这些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并愿意向他们学*。

  板书设计

  阿姨叔叔辛苦了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13

  品德与社会是从三年级起开设的,三年级上册教科书是本课程教科书的起始册,它前承“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内容,并开启“品德与社会”课程后续的学*内容。三上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学生生活的一个侧面,使教材更贴*学生的实际。同时每一主题表达了明确的学*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教育内容。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因此本册教材内容是更根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侧重在个人、家庭、学校三个方面来确定的。以个人、家庭、学校生活为基础,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的人们之间的联系,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学校的联系;理解在家庭、学校的各种环境中活动要遵守相应的规则;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等不同场景中所承担的不同角色和不同责任。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自尊自护、热爱劳动、富有责任心的意识以及乐观向上、有爱同学、真诚宽容的态度,为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打好基础。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主题下设三个活动主题,每个主题都通过学生的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学*、研讨,继而又生成多个小话题同时有卡通猫以及主线人物东东、兰兰参与其中,使学生更能感受到教材的亲切和可信。

  第一单元“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

  本单元是学生进入小学中年段学*的起始单元,也是品德与社会学*的起始单元。家庭是儿童最基本的生活领域,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教科书以此为切入口,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和体贴是自己幸福成长的源泉。本单元通过 “我的一家”、“爱的港湾”、“安全地成长”三个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件中,认识家庭生活中的一些道德规范、人员关系,培养学生爱家、爱家人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表准“我在成长”和“我与家庭”中的相关内容。

  主题一、“我的一家”重点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大家庭成员,感受父母及长辈们对自己的关爱之情,体验家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在家庭中自己的角色和责任,知道家庭生活中的文明礼仪。

  主题二、“爱的港湾”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和理解爱是双向的,父母爱子女,子女也要爱父母。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父母一天的工作,来体会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通过学生的家庭生活事件感受爱的内涵,关心爱护是爱,责备批评也是爱,进而引导学生要多关爱自己的长辈并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帮助学生认识家是爱的港湾,可以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安全、给人以快乐。

  主题三、“安全地成长”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护自救的方法。

  建议开展的活动:

  1、 故事会 让学生将自己最难忘、记忆最深刻的事件。

  2、 体验活动 体验爸爸妈妈的辛苦,为他们做一件事。

  3、 访问 访问家长和长辈的生日,为他们送上自己的一份祝福。

  4、安全知识竞赛 组织安全知识的比赛。

  第二单元“我们一起长大”

  本单元的是在标准框架内容内选取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事例,这些内容更贴*教室里的学生真实生活,能更好的体现教材中的孩子与现实中的孩子进行对话,互动。由此帮助学生在自身的社会化进程中学会客观、积极的评价自己、评价同伴,增强自信心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学会真诚的赞美她人、欣赏他人,和同学友好相处,体验在集体中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本单元通过“说说我自己”、“夸夸我的同学”、“同学之间”这三个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尝试从多角度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引导学生全方位地认识自己、说拿自己,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理解他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表准“我在成长”和“我与学校”中的相关内容。

  主题一、“说说我自己” 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名字来历的调查活动,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同时对自己的名字有认同感。教材通过几位同学充满自信的内心独白揭示了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和个性,因此才有我们每个人的不同。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发展自我意识,建立自信。让学生在学*活动中体验被人关注和了解的快乐。

  主题二、“夸夸我的同学”这一主题从“我”引向他人,旨引导学生学*观察发现身边同学的优点和长处,由衷地赞赏和夸奖同学,并能在行动上学*同学的优点、汲取别人的长处,在赞赏同学的同时感受到愉悦和快乐。同时引导同学们讨论“什么样的人最受大家的欢迎”,让学生去探寻受人欢迎的原因。

  主题三、“同学之间”重点是引导学生学*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矛盾的方法,学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理解并尊重别人;学会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任;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学会宽容、理解、体谅他人。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同学之间的矛盾。

  建议开展的活动:

  1、自画像 画出自己的特点,看看象不象自己,增强自信心。

  2、猜一猜 夸一夸自己的好朋友。

  3、介绍会 介绍别人眼中的我是个什么样。

  4、说说心里话 让学生将自己的烦心事或与同学之间的不愉快的事讲出来,并帮助他们解决。

  5、演讲会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班上发言,感受发言的快乐。

  第三单元“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

  本单元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入手,引导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促进同学相互间的学*、交流与合作,加强集体生活中的规则意识。本单元通过“我爱我们班”、“学*交流站”“大家一起玩”这三个主题活动开展学*活动,教材选取了一些儿童在其社会性发展中会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并在班级生活中磨练本领,不断成长和成熟。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表准“我在成长”和“我与学校”中的相关内容。

  主题一“我爱我们班”通过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班级中的生活,回顾同学友情、老师关心,体会班集体生活的快乐。同时对学生进行为班集体增光的教育,让学生明白为集体争荣誉是每个人的事,要靠大家的努力。设计班徽主要是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班集体。

  主题二“学*交流站”重点引导学生如何面对进入三年级后的学*变化,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时间的宝贵,从而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教材采用了学*交流站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与同伴交流、与教材中的孩子对话。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获取好好经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主题三“大家一起玩”通过儿童游戏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规则就在身边,遵守规则很重要。引导学生从他们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中感受到什么是规则,规则有什么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处处有规则,知道规则能使人们生活更加有序,能给人们带来安全和欢乐,并知道要自觉遵守规则。

  建议开展的活动:

  1、我的快乐事 讲一讲自己在班级生活中感到快乐和温暖的事。

  2、我最敬佩的同学 赞扬为集体争荣誉的同学,并为他们一期黑板报。

  3、夸夸我自己 介绍自己的学*方法以及养成的好*惯。

  4、定班规 全班同学共同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班规。

  5、设计班徽 每个学生都为班级设计班徽并附有说明。

  第四单元“我喜欢我们的学校”

  本单元学*从辨别方向开始,学*相关的地图知识,让学生在画学校这一具体活动中学*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学内容贴*儿童生活经验,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了多样的形式和祖国的空间。本单元通过“画画我们的学校”“学校里工作的人们”“学校的变化”这三个主题活动的学*,使学生对学校有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在学校工作人员的工作,了解学校的过去与现在,以及将来,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本单元主要落实课程表准“我与学校”中的相关内容。

  主题一“画画我们的学校”通过画学校让学生学*一些地图的知识,如学*辨别方向、学*图例、设计图例、常用的图上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画出本校的地图以及自己上学的路线图。本主题教学内容比较多,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活动,同时注意学校的方位,不能出错。

  主题二“学校里工作的人们”教材以学生采访的形式呈现,主要是通过采访活动,让学生知道学校里有不同的工作人员,通过访问了解他们的不同工作性质,但都是为学生服务的,他们每个人的劳动都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我们要敬佩他们并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为了组织好采访活动,教材列举了注意事项,以此提醒教师和同学一定要认真组织,带着问题去采访,才能有收获。

  主题三“学校的变化”通过对长辈的调查访问了解学校的过去,同时组织学生参观现在的学校,让学生感受校园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憧憬学校美好的未来。

  建议开展的活动:

  1、欣赏 走出教室感受学校的整体美,为华学校做准备。

  2、画学校 让学生画出学校“地图”。

  3、采访 分小组采访学校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并记录他们的工作。

  4、我的心愿 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交流会,说说自己准备为学校做点什么。

  5、我心中的学校 画一幅学校未来图。

  6、我们的画册 把学生画的学校“地图”和“未来图”装订成一个册子,让同学们学*欣赏。

  本册的学*要对学生进行该门课程学*方法的指导,如让学生知道学*本门课程可采取调查、访问、参观、查阅、讨论、研究、制作、汇报、交流等多种方法来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生活中熟知的事例作为课程资源,在教法上可采用谈话式、互动式、活动式等方法,以达到学生学*方式向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转变。教师要注意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懂得个人的健康*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而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回顾成长历程,勾起生活的回忆,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揭示主题:《爸爸妈妈抚育我》

  1、师生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都知道了自己是怎么长大的。有这么一位同学,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特别关心、照顾她的人,她是谁呢?

  2、生谈感受。

  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3、师小结揭题:是啊,郭殷子心小小年纪就能获得这么多荣誉,离不开她妈妈全身心的关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爸爸妈妈抚育我》,好吗?

  二、联系实际,合作探究

  通过交流、辨析和观察,了解并理解自己父母亲养育呵护自己的由衷,体会父母为了家庭生活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1、生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讲述父母关心他们令他们难忘的事。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是怎么关心你们的呢?

  (1)小组活动。(生在小组内交流,师参与小组内活动,提升、指导)

  (2)在班上交流

  2、师小结过渡:是啊,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可我们还常常*以为常,还不知道他们为我们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和负担。老师建议,让我们走进他们,看他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真正了解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吗?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真情触动,实话实说

  1、观看录像谈感受。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2、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父母的一天”的作息时间,引导体会他们抚育子女的辛苦。

  师:世麟妈妈的一天是这么得辛苦和忙碌,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呢?把你们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介绍吧!

  3、针对“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在你们成长过程中,倾注了爸爸妈妈全部的爱,那谁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生实话实说自己对待父母这种做法的态度。

  师:大家都认为,父母长辈这样做,是对我们的关心,是为了让我们健康成长。*常他们这样做,你们觉得满意吗?我们来个实话实说。

  5、师小结:是啊,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抚育我们成长(出示板书),无私地奉献与付出着,可我们有许多人还是不能理解他们。大家想想,这样对吗?()那你们就想想看,今后该怎么做呢?

  6、师小结并过渡:老师明白了,你们也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出示板书:爱),你们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们。那好,借此机会,老师建议大家动起手来,亲手做一份礼物,献给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

  四、敬献礼物,以表心意

  通过向父母长辈赠送礼物,表达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1、生制作礼物。

  2、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请你们先停下来。做好的先上来展示,还没完成的我们课后继续完成。

  3、师生共舞《让爱住我家》轻松结课。

  师总结:爱心之家收到这么多礼物,老师会转交给你们的爸爸妈妈,他们收到礼物后一定会很开心。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学会互相关爱,让爱永远驻我们的家!同学们,站起来吧,让我们随着《让爱住我家》的音乐,一起唱吧,跳吧!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这份爱带回你们的家吧,再见!

  五、课后反思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体验自我实现的愉悦。

  2、引导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寻找能发扬自己优势,提高自我的生角色。

  3、帮助学生制定计划,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完善,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大胆发挥优势,敢于表现自己。

  2、教学难点:激励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个性*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今天上课前,老师想送大家两句话:“行行行,我能行!”“棒棒棒,我真棒!”大家齐说一遍。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行,我是最棒的。心中有了这个信念,就能收获成功。老师还要送同学们一首儿歌《自信歌》。

  学生齐声诵读:昂起头来挺起胸,自信二字己心中。别人能行我也行,做事必须严细恒。只有信心无恒心,半途而废事难成。艰苦困难都不怕,相信自己一定行。

  二、听故事

  好,同学们,老师已看到你们样样都能行了,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请同学们听一个故事。

  媒体播放《乔丹怎样“飞”起来》的故事。好,故事听完了,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做游戏

  1、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收获,谈的都很好,下面我们再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好不好?

  把你对自己,最没信心、最害怕的事写在纸条上,对着它说:“我现在一点都不怕了”,然后将纸条撕碎。

  2、师:谁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但是我们要相信自己,有自信心,只要心中有阳光,就能朝着明天快乐地奔跑。

  3、说一说:你最想实现的愿望是什么?怎样去实现这个愿望呢?(师板书课题:我的阳光计划)

  4、给自己订一个合理的计划。

  我的目标:如:期末数学成绩达到80分以上。

  5、讨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计划顺利进行呢?

  教师提示:可以请妈妈来监督自己。

  我要每天给自己的表现打分,提醒自己坚持下去。

  6、记录:

  我的小小进步——你的计划实现了吗?记录下你的进步。

  四、总结号召

  你是否相信自己,关系到你是否适应社会,能否走向成功。英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自信。

  自信是一粒种子。它种在我们的心田,孕育着美好的希望,让我们不畏惧艰险,书写生命的华章。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扩展阅读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扩展1)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6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彼此谅解、友好相处。

  2.学会彼此以诚相待。

  3.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简单技巧。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以引言导入课堂教学,用枝繁叶茂的果树象征“友谊之树”。

  2.展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形象的方法拯救友谊之树。

  3.总结全课,引导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在“友情卡”上写给好朋友的知心话,并伴以美好的音乐,以达到愉快交流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事先让学生自愿分组,和自己要好的同学坐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起来更有积极性、针对性;二是为本课的学*打下伏笔,让学生体验到友情的美好。)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今天大家都是和你的好朋友坐在一起的,对吗?和好朋友在一起学*生活、玩耍,你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的回答除了快乐、幸福、高兴、愉快等,还表示,生活中需要友谊,健康的友谊就像一棵繁茂的果树一样会带给人阴凉,会带给人清新的空气和甘甜的果实。

  教师将一棵“大树”贴在黑板的正中央。

  请学生讨论:他们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事情不解决会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将学生总结的内容如不遵守秩序、不诚实、记恨等写在剪成黄树叶、虫子、坏苹果形状的纸上,再把这些纸贴到“大树”上。)

  师:你们瞧,伙伴间的友谊因为这些原因变得不再美好、牢固了,如果再不赶快补救,它就会像这棵大树一样枯萎死去。

  (这个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自私、不诚实等都是破坏友谊的重要因素,从而引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师:快让我们一起来动脑筋想办法救救我们的友谊之树吧!请同学们自选一个案例,先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将解决办法写在“绿树叶”“红苹果”上。

  (解决办法可以是通过交流达成谅解、道歉承认错误、不记恨、诚实、谦让等,再按照小组讨论的方法模拟表演怎样解决问题。表演时由组内一名同学在旁边进行点评,说出本组主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并用“绿树叶”或“红苹果”覆盖相应的“黄树叶”和“坏苹果”。)

  师:刚刚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老师发现大家都能用聪明的头脑和冷静的思考帮助教科书中的同学解决问题。但是当我们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能不能还和刚才一样呢?

  师:(教师出示课前不记名调查结果的统计)调查显示,我们班上多数同学都曾经与自己的伙伴发生过矛盾,很多同学能够很快地解决矛盾,与伙伴重归于好。但也有部分同学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老师已经让他们把事情写在卡片上,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请每个组的组长来抽取几张卡片,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造成矛盾的原因和最佳的'解决办法,并写在卡片上,由选出的代表向大家汇报,再请老师转给被矛盾所困扰的同学。

  (在教学实践中,这个环节非常受学生欢迎,他们都兴致勃勃地仔细分析事例。例如:有的学生说曾经因为小伙伴弄坏了自己东西而记恨他,失去了宝贵的友谊;有的学生说因为一次自己犯了错误,小伙伴向教师告状,自那以后,他再也不理小伙伴了;有的学生说家长不让他和学*成绩差的学生玩,所以疏远了伙伴。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为同学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别人的事例中吸取教训,进行自我教育。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事例的选择一定要经过当事人的同意,并一定是不记名的,教师要承诺为学生保密。)

  师:相信那些被困扰的同学一定会从同学们为你们提供的方法中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我们也衷心希望你们可以重新找回失去的友谊。通过今天的学*,你们一定懂得了应该怎样和伙伴相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几条写下来。

  (二)总结

  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内容,给你最好的朋友写一张“友情卡”,把你最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并亲手交给你的好朋友。同学们可以自愿将你写的内容念给大家听。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2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2、设想家乡的明天,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懂得如何做才是真正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设想家乡的明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懂得如何做才是真正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了解家乡的变化,可以询问老人,也可以收集照片,图片。

  二、交流资料,谈感受。

  1、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变化呢?大家简单的交流交流。

  2、老师把学生收集的图片、照片展示出来。

  3、学生参观图片展片展,并配有解说员。

  4、家乡变化怎么这么快呢?

  5、我们的家乡正在进行哪些建设呢?

  6、当你看到这些情景时,你是什么感受呢?

  三、大讨论。

  1、家乡的变化真大呀!家乡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子呢?

  2、分小组说说。

  3、指名说。

  四、实践活动。

  1、你希望家乡以后变得怎样呢?请你设想一下吧。

  2、小朋友想把这些设想写下来吗?那我们赶快行动吧!

  3、学生独立写。老师巡视。

  4、“家乡的明天”大展示。

  5、评出设计最好的学生。

  五、课外拓展。

  1、为家乡的明天更美好,我们现在能做些什么?将来能做些什么?

  2、同桌讨论。

  3、自由发言。

  4、朗读《在*》。

  5、音乐欣赏《在*》,你有什么感受呢?

  6、只要现在努力学*,学好本领,我们就能为家乡的明天献计献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的家乡明天会更加美好!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3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家乡民风旧俗的判断能力,探究本地区存在的陈规陋*,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家乡优良传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不良影响。

  教学过程:

  一、课前初探

  1、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调查一下,在我们班有多少小记者?你们有没有采访过别人?这次有个非常好的机会,不知大家想不想做一次真正的记者?其余同学有没有兴趣?我们要以小记者的身份去寻找自己家乡的民俗风情。

  2、欣赏各地风土人情图片,引出课题并板书:一起采风去。

  3、讨论采风的内容及采风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课中探究,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由组合,可以分为“故事收集组”、“手工制作组”、“民间艺术组”等。制定计划,分工探究,也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活动。

  2、反馈材料。感悟深化,提升认识,学*教材中的采风方法。请学生找找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几种采风的内容。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搜集传说,找对联、谜语,了解饮食,服装,学民歌和地方戏,学小手艺,了解民俗*惯。

  师:除了书本上向我们介绍的几种采风内容之外,我们还可以去了解家乡的什么风情?

  3、讨论采风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困难和寻找解决的方法。

  4、采风方法训练。

  师: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应当讲礼貌,这样别人才会接受你的采访,乐意教你各种手艺。下面我们来演一演小记者搜集故事和传说的过程。师演被采访者,学生当场采访。

  5、学生共同评议采风训练过程中,学生行为表现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讨论并制定采风计划

  (1)分组。教师调查采风内容的意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自由组成小组,并按小组就坐。

  (2)制定采风计划。

  师:出去采风之前,先得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想想计划除了要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时间之外,我们还得考虑哪些东西?

  师小结:一个详细的计划除了必须有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方法、成果表现形式和活动内容之外,还得有活动感想及小组成员等。

  师出示表格:以“搜集传说”为例,填写表格。

  ①确定活动主题“搜集传说”。

  ②讨论活动方式:小记者采访,看地方日志、上网查询。

  ③讨论成果表现形式:讲故事、谈感想。

  (3)各小组共同讨论,制定计划。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导“了解家乡饮食、服装、住房特点”的小组,教师提示学生可只选其中一个内容:饮食:可以了解*时的主食、菜与其他地区的不同之处。可以学做风味小吃。

  服装:可以调查本地区与其他地区服饰的不同。了解一下本地区有名的服装企业。

  住房:了解一下住房的结构与装修特点。

  课堂小结:师:出去采风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但我们得注意安全,等到下次采风归来之时,我们一起来看看各个小组的收获,到时候我们将会组织一个“采风归来”的活动。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并且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所学到的本领。

  (4)生成问题,拓展延伸“采风归来”活动,学生自告奋勇地汇报采风结果,在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的内容安排在一起,并进行评价、指导。

  ①搜集故事和传说的,要求讲讲这一个故事或传说,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②调查饮食住房的,要求谈饮食、住房的特点,再谈感想。

  ③收集民族*俗的要学唱民歌、地方戏,当场露几手,谈谈自己的感受。

  ④学小手艺的当场表演,并谈感受。

  ⑤调查风俗*惯用语的,把调查的结果讲给同学们听。

  三、课后实践

  小结:同学们,从刚才的汇报情况来看,大家肯定花了不少的精力。老师相信,你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说不定以后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通过这一课的学*,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4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家乡风味小吃品种多、味道美,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进而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更多地了解家乡。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家乡小吃的探究兴趣,让学生通过参与调查和探究,深入了解成都各类小吃,通过课堂学*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家乡人民的智慧产生敬佩之情,增强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

  体会家乡小吃品种多,味道美,颜色美。

  课前准备:

  1、初步了解学生知道哪些家乡小吃,让学生回家去调查有哪些家乡的小吃。

  2、学生反馈自己调查到的家乡的小吃,教师通过问学生对于哪种小吃感兴趣并把这些同学分成一个组,接下来就回家调查所感兴趣的小吃:做法、背后的故事。

  3、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调查表,调查好后收回,了解学生收集情况。

  4、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展示调查成果的方式:图片加解说、带小吃给大家品尝并解说、现场制作小吃给大家吃并解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调动学生热情与激情,明确本课主题。

  导语:孩子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家乡美丽的风景,这节课我想带你们感受家乡美食。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家乡的美食城吧!

  二、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小吃图片和名字、做法解说,分享背后的故事。

  课前孩子们都去调查了家乡的小吃,哪个组先来汇报呢?你能通过色香味来说一说某一种小吃的特点吗?另一种小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刚才他们两个小组给我们带来的这两个小吃,看得我都很想去吃了,你们呢?不要着急,接下来我们还要去逛逛其它摊位,看看他们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可以把这么美味的小吃给坐的最直表现最好的同学品尝一下。

  三、教师出示学生没有找到的小吃图片。

  刚才同学们说的仅仅只是我们这边小吃的很小一部分,我这里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其他的小吃。

  1、长沙名吃——臭豆腐

  古城长沙最有名的小吃就数臭豆腐了!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刚出锅的臭豆腐,浇上满是辣椒的香料,吃起来要多香有多香!你的家乡有这样的名吃吗?豆腐、辣椒、玉米……都可以做成各种风味的小吃,你知道吗?同学们在生活过程中,可以多关注这些有名的小吃,你会更加热爱你的家乡!

  四、学做风味小吃。

  1、许多的风味小吃是可以自己做的,你会做吗?

  2、有些小吃我们也可以学着做一做呢。也许有点难,也许做出来味道不怎么样,但自己动手做的,吃起来总会有一种特别的滋味……

  3、同学们想知道辣椒萝卜的做法吗?课本上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它的做法,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着回家做一做,然后给爸爸妈妈品尝。还可以先了解其它风味小吃的做法,把做法写在纸条上,然后试着做一做。

  4、学生将自己做的风味小吃拿出来请小组成员品尝,并介绍做法。

  五、课外活动拓展。我们利用课余的时间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和同学们一起开个风味独特的“尝鲜会”吧!

  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家乡人民的智慧产生敬佩之情。引导学生说出家乡小吃多,味道丰富,颜色多;引导学生学*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5

  教学目标

  1.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出示一组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猜一猜”的游戏,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照片,猜一猜他们分别是我们班的哪些同学呢?(学生猜)

  (二)引导对比

  1.师:(同时出示对比照片)瞧,这些同学小时候多可爱呀!相信你小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可爱吧!现在同学们都长大了,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结合搜集的照片进行汇报交流。

  (1)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家长参与,倾听学生的发言。

  (2)全班交流,请家长进行补充,发表意见。

  3.教师小结。

  师:你们不仅身体上发生了变化,变高了,变壮了,心理上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比以前懂事了。

  (三)交流感悟

  1.师:听到你们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知道有一位叫乐乐的小朋友,利用假期的一天,去了爸爸的工作单位。回来后,写了一篇感想,你们想听听吗?(播放录音)

  2.乐乐的感想是什么呢?(父母工作辛苦,应该为他们减轻负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父母添麻烦。)

  3.师:你们不是也和乐乐一样,对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你想说说吗?

  4.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5.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1)展示爸爸、妈妈工作时的照片,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

  (2)交流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后的感想。

  (3)展示自己制作的报道――“爸爸、妈妈的一天”,介绍父母的工作情况。

  (4)播放自己拍摄的采访录像(录像包括父母的工作情况片断和对父母的访谈)。

  6.邀请部分学生家长补充和介绍自己工作的辛劳。

  7.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吗?你想为他们做点儿什么来表达你的心意呢?

  8.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

  (四)采访父母

  1.师:听到同学们都这样为爸爸、妈妈着想,懂得要为爸爸、妈妈分忧,老师都被深深地感动了。看来你们不仅长大了,而且懂事了,懂得体贴爸爸、妈妈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老师想对你们说:你们真棒!今天还有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不知他们看到你们今天的表现,有什么想法?你们想去采访一下他们吗?

  2.教师请一位学生采访自己的家长。

  3.该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

  4.师:你听了爸爸(妈妈)的这番话,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或是老师和同学说吗?

  5.师:你们也想去采访一下你的爸爸、妈妈,听听他们对你的评价吗?如果今天爸爸、妈妈没来,你也可以去采访一下其他同学的爸爸、妈妈和听课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

  6.全班学生去采访家长和听课的教师。

  (五)全课总结

  1.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2.选派代表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总结。

  师:今天,大家通过学*和交流,体会到自己发生了变化,知识、能力比以前提高了、进步了。我和你们的家长都觉得你们长大了、懂事了。再过三个月新年就要来临了,你们又要长一岁了,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健康、更懂事。

  (六)布置作业

  1.落实自己的计划,并了解家长的反应。

  2.落实计划几天后,完成教科书第13页“我的感受”。

  3.阅读母亲节的由来,并查找资料,了解父亲节的由来。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6

  第四单元

  第一课学看*面图

  教学目标:

  1.了解*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简单的*面图,认识*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能在*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3.学*画简单的*面图,能认识显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课前准备:

  (生)1.收集各种*面图,尝试自己阅读,看看从*面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去附*的公园、商店、医院、社区、学校……等处去查看*面图,并尝试根据*面图在实地走一走,看一看。

  3.彩笔

  (师)1.准备一张学生熟悉的地方的*面图

  2.准备一些写有XX*面图的卡片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说一说导入(谜底为地图)

  1.猜谜语

  2.师出示准备的*面图,请生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

  二、学生交流活动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面图。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种*面图,并简单说明在哪里找到的。

  三、初识*面图

  1.你问我答认识*面图(学生根据自己想了解的*面图的知识问小组同学,或者问老师)

  2.自由组合,结合实践,研讨怎样看懂*面图

  四、再识*面图

  1.师出示学生熟悉地方的*面图让学生认指,说一说

  2.学生互相“考一考”

  3.课后延伸(请生到这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前师将制作的卡片秘密发给几位学生)

  1.师假设要去某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找我们认识的“谁”来帮忙呢?

  2.生拿着卡片走出来大声说“我——(某*面图的的名称)来帮忙,并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并导入下一个活动:(同学们现在都知道了*面图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信息,有了它的帮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某一地方的概况,而且还可以找到我们要去的地方)正好,现在有二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二、帮忙设计游玩路线

  1.课件显示放大的`动物园*面图(并配有二个小朋友的对话)

  2.学生分小组设计

  3.生汇报

  4.小组分角色模拟表演游玩的路线

  三、说说你的发现:(如:指向标、动物图画图例、蓝色表示。。。为下节课自己绘制*面图铺垫)

  第三课时

  活动过程:

  一、明确任务(画学校*面图)1-2分钟

  二、学生自由组合到操场上观察、商讨、确定小组画图的方案(师到各个小组指导,提建议)(10-12分钟)

  三、讨论:绘制校园*面图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回到教室,3分钟)

  四、学生分组绘制*面图

  五、各小组展示介绍

  六、(延伸:回家按图向家长或其他的亲人介绍学校的情况)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扩展2)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菁华5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懂得个人的健康*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而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回顾成长历程,勾起生活的回忆,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揭示主题:《爸爸妈妈抚育我》

  1、师生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都知道了自己是怎么长大的。有这么一位同学,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特别关心、照顾她的人,她是谁呢?

  2、生谈感受。

  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3、师小结揭题:是啊,郭殷子心小小年纪就能获得这么多荣誉,离不开她妈妈全身心的关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爸爸妈妈抚育我》,好吗?

  二、联系实际,合作探究

  通过交流、辨析和观察,了解并理解自己父母亲养育呵护自己的由衷,体会父母为了家庭生活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1、生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讲述父母关心他们令他们难忘的事。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是怎么关心你们的呢?

  (1)小组活动。(生在小组内交流,师参与小组内活动,提升、指导)

  (2)在班上交流

  2、师小结过渡:是啊,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可我们还常常*以为常,还不知道他们为我们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和负担。老师建议,让我们走进他们,看他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真正了解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吗?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真情触动,实话实说

  1、观看录像谈感受。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2、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父母的一天”的作息时间,引导体会他们抚育子女的辛苦。

  师:世麟妈妈的一天是这么得辛苦和忙碌,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呢?把你们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介绍吧!

  3、针对“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在你们成长过程中,倾注了爸爸妈妈全部的爱,那谁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生实话实说自己对待父母这种做法的态度。

  师:大家都认为,父母长辈这样做,是对我们的关心,是为了让我们健康成长。*常他们这样做,你们觉得满意吗?我们来个实话实说。

  5、师小结:是啊,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抚育我们成长(出示板书),无私地奉献与付出着,可我们有许多人还是不能理解他们。大家想想,这样对吗?( )那你们就想想看,今后该怎么做呢?

  6、师小结并过渡:老师明白了,你们也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出示板书:爱),你们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们。那好,借此机会,老师建议大家动起手来,亲手做一份礼物,献给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

  四、敬献礼物,以表心意

  通过向父母长辈赠送礼物,表达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1、生制作礼物。

  2、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请你们先停下来。做好的先上来展示,还没完成的我们课后继续完成。

  3、师生共舞《让爱住我家》轻松结课。

  师总结:爱心之家收到这么多礼物,老师会转交给你们的爸爸妈妈,他们收到礼物后一定会很开心。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学会互相关爱,让爱永远驻我们的家!同学们,站起来吧,让我们随着《让爱住我家》的音乐,一起唱吧,跳吧!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这份爱带回你们的家吧,再见!

  五、课后反思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家乡民风旧俗的判断能力,探究本地区存在的陈规陋*,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家乡优良传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不良影响。

  教学过程:

  一、课前初探

  1、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调查一下,在我们班有多少小记者?你们有没有采访过别人?这次有个非常好的机会,不知大家想不想做一次真正的记者?其余同学有没有兴趣?我们要以小记者的身份去寻找自己家乡的民俗风情。

  2、欣赏各地风土人情图片,引出课题并板书:一起采风去。

  3、讨论采风的内容及采风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课中探究,汇报展示,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活动内容,自由组合,可以分为“故事收集组”、“手工制作组”、“民间艺术组”等。制定计划,分工探究,也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活动。

  2、反馈材料。感悟深化,提升认识,学*教材中的采风方法。请学生找找书中向我们介绍了几种采风的内容。教师根据回答板书:搜集传说,找对联、谜语,了解饮食,服装,学民歌和地方戏,学小手艺,了解民俗*惯。

  师:除了书本上向我们介绍的几种采风内容之外,我们还可以去了解家乡的什么风情?

  3、讨论采风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困难和寻找解决的方法。

  4、采风方法训练。

  师: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应当讲礼貌,这样别人才会接受你的采访,乐意教你各种手艺。下面我们来演一演小记者搜集故事和传说的过程。师演被采访者,学生当场采访。

  5、学生共同评议采风训练过程中,学生行为表现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讨论并制定采风计划

  (1)分组。教师调查采风内容的意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自由组成小组,并按小组就坐。

  (2)制定采风计划。

  师:出去采风之前,先得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想想计划除了要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时间之外,我们还得考虑哪些东西?

  师小结:一个详细的计划除了必须有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方法、成果表现形式和活动内容之外,还得有活动感想及小组成员等。

  师出示表格:以“搜集传说”为例,填写表格。

  ①确定活动主题“搜集传说”。

  ②讨论活动方式:小记者采访,看地方日志、上网查询。

  ③讨论成果表现形式:讲故事、谈感想。

  (3)各小组共同讨论,制定计划。

  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导“了解家乡饮食、服装、住房特点”的小组,教师提示学生可只选其中一个内容:饮食:可以了解*时的主食、菜与其他地区的不同之处。可以学做风味小吃。

  服装:可以调查本地区与其他地区服饰的不同。了解一下本地区有名的服装企业。

  住房:了解一下住房的结构与装修特点。

  课堂小结:师:出去采风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但我们得注意安全,等到下次采风归来之时,我们一起来看看各个小组的收获,到时候我们将会组织一个“采风归来”的活动。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并且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所学到的本领。

  (4)生成问题,拓展延伸“采风归来”活动,学生自告奋勇地汇报采风结果,在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把相同的内容安排在一起,并进行评价、指导。

  ①搜集故事和传说的,要求讲讲这一个故事或传说,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②调查饮食住房的,要求谈饮食、住房的特点,再谈感想。

  ③收集民族*俗的要学唱民歌、地方戏,当场露几手,谈谈自己的感受。

  ④学小手艺的当场表演,并谈感受。

  ⑤调查风俗*惯用语的,把调查的结果讲给同学们听。

  三、课后实践

  小结:同学们,从刚才的汇报情况来看,大家肯定花了不少的精力。老师相信,你们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说不定以后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通过这一课的学*,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3

  〖本课题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认识合作的'条件,初步掌握一些与人合作的方法,初步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教学结构整体设计分成三部分:

  1.看录像,对事例进行分析。

  2.进行两次分组实践活动:搭建“成功塔”。

  3.关注社会生活中需要合作的事情。

  〖实施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从学生都经历过的做值日的活动导入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看录像,分析两种做值日的态度及结果,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要想把值日做好,需要合理的分工与全组成员的通力合作。

  做值日是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他们对应该如何做值日有自己的经验,每位学生都有发言权,也容易发现问题,达成共识。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指出录像中学生不利于做好值日的行为,并总结出做好值日的方法,初步认识到做值日这样的小事也离不开团结合作的道理。

  (二)开展搭建成功塔的比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易拉罐进行搭建成功塔的比赛,比赛分两次进行。

  该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学会合作成功的方法,认识到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活动之所以采取比赛的形式,是因为学生年龄小,具有喜欢表现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往往在游戏中会充分表现自我,将*时的*惯、情感真实地暴露出来,教师能借机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活动准备:每组30个易拉罐。

  活动步骤:

  第一次:

  (1)学生按5人一组进行搭建成功塔的比赛。

  (2)限时两分钟。

  (3)开始比赛。

  (4)赛后,请搭得最高的小组的学生说说自己在比赛中是怎么做的,再请搭得最低的小组的学生说说失败的原因。

  (5)各小组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活动前我没有对搭塔的方法进行任何提示与指导,因此在活动进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完全是自主的、真实的,每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有的出谋划策,有的坚持己见,有的忙着搭塔,有的在互相埋怨,有的在一旁承担起指挥的任务,还有的在一旁观望。看得出,每个小组在比赛前都没有经过周密的分工与协商。各小组的成果也不尽如人意,有的虽然搭起了塔,但不符合要求;有的只搭了一半;只有一个小组获得了成功。由于每个小组的成果都在学生的视线内,所以他们都很关注获得成功小组的经验和遭遇失败的小组的教训。在此基础上,教师有目的地对正确的做法给以肯定和引导,以此起到互相交流和自我教育的目的,使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倾听中借鉴他人的经验,再经过对自我行为的反思与总结,每个小组成员都很团结,开始共同探讨搭建成功塔的正确方法。

  当进行第二次比赛时,各组成员聚在一起商讨搭建成功塔的最佳方案。在搭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许多学生还能够认真对待与自己相悖的意见。在这一活动结束后,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合作成功的条件和合作不成功的原因。许多学生认为,合作成功的条件是事先商量,大家心要齐,要互相帮助,不能相互埋怨,要合理分工,互相谦让;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是事先不商量,大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也不管谁,互相埋怨、拆台,分工不合理等。这说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与他人在合作中的摩擦与磨合,学会了与人合作的正确方法。

  在学生感悟到合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把他们的视线引向社会,利用社会资源使他们意识到,学会合作的本领将关系到今后的生活,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合作,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我要很好与他人合作的愿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请学生观看了我国建国50周年阅兵式、学生集体跳绳等活动的录像片断,并利用教科书上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需要合作及合作带来的好处,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可以产生超过个人的力量,合作能够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合作能为集体赢得荣誉,合作能给我们带来愉快的体验。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4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家乡风味小吃品种多、味道美,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进而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更多地了解家乡。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家乡小吃的探究兴趣,让学生通过参与调查和探究,深入了解成都各类小吃,通过课堂学*引导学生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家乡人民的智慧产生敬佩之情,增强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

  体会家乡小吃品种多,味道美,颜色美。

  课前准备:

  1、初步了解学生知道哪些家乡小吃,让学生回家去调查有哪些家乡的小吃。

  2、学生反馈自己调查到的家乡的小吃,教师通过问学生对于哪种小吃感兴趣并把这些同学分成一个组,接下来就回家调查所感兴趣的小吃:做法、背后的故事。

  3、给每个小组发一张调查表,调查好后收回,了解学生收集情况。

  4、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展示调查成果的方式:图片加解说、带小吃给大家品尝并解说、现场制作小吃给大家吃并解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调动学生热情与激情,明确本课主题。

  导语:孩子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家乡美丽的风景,这节课我想带你们感受家乡美食。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家乡的美食城吧!

  二、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小吃图片和名字、做法解说,分享背后的故事。

  课前孩子们都去调查了家乡的小吃,哪个组先来汇报呢?你能通过色香味来说一说某一种小吃的特点吗?另一种小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刚才他们两个小组给我们带来的这两个小吃,看得我都很想去吃了,你们呢?不要着急,接下来我们还要去逛逛其它摊位,看看他们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你可以把这么美味的小吃给坐的最直表现最好的同学品尝一下。

  三、教师出示学生没有找到的小吃图片。

  刚才同学们说的仅仅只是我们这边小吃的很小一部分,我这里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其他的小吃。

  1、长沙名吃——臭豆腐

  古城长沙最有名的小吃就数臭豆腐了!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刚出锅的臭豆腐,浇上满是辣椒的香料,吃起来要多香有多香!你的家乡有这样的名吃吗?豆腐、辣椒、玉米……都可以做成各种风味的小吃,你知道吗?同学们在生活过程中,可以多关注这些有名的小吃,你会更加热爱你的家乡!

  四、学做风味小吃。

  1、许多的风味小吃是可以自己做的,你会做吗?

  2、有些小吃我们也可以学着做一做呢。也许有点难,也许做出来味道不怎么样,但自己动手做的,吃起来总会有一种特别的滋味……

  3、同学们想知道辣椒萝卜的做法吗?课本上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它的做法,同学们也可以尝试着回家做一做,然后给爸爸妈妈品尝。还可以先了解其它风味小吃的做法,把做法写在纸条上,然后试着做一做。

  4、学生将自己做的风味小吃拿出来请小组成员品尝,并介绍做法。

  五、课外活动拓展。我们利用课余的时间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家乡的小吃,和同学们一起开个风味独特的“尝鲜会”吧!

  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家乡人民的智慧产生敬佩之情。引导学生说出家乡小吃多,味道丰富,颜色多;引导学生学*一些风味小吃的做法。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5

  本主题由活动指示性的引言、三幅图片及对话和注释,还有一则小资料组成。引言既是对主体内容的提示,又是对活动要求进行指示。三幅图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提示,设计了要保管好购物凭证,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知道有问题可以拨打12315的热线投诉电话,同时配有简介购物发票的资料,教给了学生保护自己权益的基本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归纳怎样才能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小调查(小组内交流课前调查情况)

  举例说明,假冒伪劣产品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损害?

  (二)小知识

  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享有合法的权利和利益,这些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是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你知道消费者具有哪些权利吗?

  (三)保护我们的权益

  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你知道怎么做吗?

  1、小组交流办法并表演展示。

  2、阅读33页内容。

  3、教师补充

  4、教师通过实物教学生如何识别假冒产品。(也可以让学生提前向家长学会,再教给同学们。)

  (四)谈收获

  (五)作业 综合本单元的知识点,办一期小报。

  小资料: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InternationalDayforProtectingConsumers'Rights)。这一国际日最先由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以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促进各国和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往,在国际范围内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由来

  1962年3月15日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首次提出了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有权获得安全保障;有权获得正确资料;有权自由决定选择;有权提出消费意见。

  肯尼迪提出的这四项权利,以后逐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组织所公认,并作为最基本的工作目标。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同时,选择这样一天作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也是为了扩大宣传,促进各国消费者组织的合作和交往,在国际范围内引起重视,推动保护消费者的活动。

  从1983年以来,每年的3月15日,世界各地的消费者组织都要举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举行记者招待会或发布新闻公报,向公众介绍消费者组织的活动情况;公布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告诉人们消费者组织将为保护消费者利益做哪些工作。同时,唤醒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督促企业重视消费者权益;促进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而今,“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宣传活动已经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意义深远的社会性活动。

  ★20xx年消费者权益日主题

  主题为"消费和谐"。

  ★今年是第几个“315”消费者权益日

  今年是第25个“315”消费者权益日。

  什么叫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者的权益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得的利益。它包括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应享有的权益,也包括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应享有的权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指消费者所应享有而被国家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法规所认可的、独自享有的权利。社会保障及法规保护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意给经营者造成侵害,或者由于消费者故意或过失而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社会与法律对之不予保护。保护消费者权益绝不是无原则、限地予以保护。

  发生消费纠纷后哪些途径可以解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第三十四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如工商、技术监督、物价、卫生、商检、烟草专卖等)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如何与经营者协商解决消费纠纷?

  消费者在找经营者协商之前,应咨询或学*《消费者权益保》、《产品质量法》、新“三包”规定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弄清经营者在哪些方面损害了自己的权益;是退货、换物还是修理,能得到多少赔偿等。然后带着法规和实物、发票去找商场负责人,陈述自己购物及发现质量问题经过,并依法提出自己的赔偿要求。经过协商能得到满意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寻求其他解决途径。

  如何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投诉以文字材料为准。要把投诉人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和被投诉单位名称、地址,受损害事实,所购商品的名称、牌号、规格、数量、价格、生产单位及交涉经过等内容写清楚,并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未经消协同意,不要邮寄票证、单据和实物,以防丢失。

  请注意,以下6种情况之一的投诉,消费者协会不予受理:

  1、购买商品不是用于自己消费,而是用于生产或销售的投诉(不含农民购买自用的生产资料);

  2、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之间的经济纠纷的投诉;

  3、个人私下交易商品,属于违约纠纷的投诉;

  4、提不出被投诉者的名称、地址和必要证据的投诉;

  5、司法、行政部门已受理的投诉;

  6、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投诉。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扩展3)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菁华5篇)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特制定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在内容上共设计了三个主题单元。在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从“让校园更美丽”入手,培养他们爱校护校的精神。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在这一单元中,还贯穿了学*辨方向和学画*面图的基本知识面。然后将学生的视角由学校扩展到社区,开始引导他们认识了解一个更大的社会生活环境—温馨的社区生活。最后安排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这一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让校园更美丽”。在学生认识了解学校生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护学校环境、保护学校设施的思想品德教育,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学*有关*面图的知识,让学生画画自己生活的学校,对学校的位置和环境有所认识,并进一步让学生画画上学的路线图。读图、识图和画图是人们生活中一个基本的生活技能,人们常说“一张地图在手,走遍天下不愁。”地图知识技能在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中开展地图知识的学*,是为学生的未来生存做准备。教材编写从学*辨别方向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面图、学画*面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掌握画*面图的基本技巧,并有游戏中能够灵活运用。教材编排了“为校园画张像”、“学画*面图”“我们学*的场所”和“我为学校添‘绿色’”四个主题内容。每一个主题的学*,教师都要结合教材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渗透。

  每二单元“温馨的社区生活”。主要通过对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发展、变化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社区是*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学生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到社区参观、调查、访问等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认识社区里为大家服务的人们,引导学生尊重他们的劳动。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社区的文化、体育、教育、环境保护、社会捐助、关爱弱势群体等活动,从小做文明的社区一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引导学生为自己生活的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教材编排了“幸福生活的`地方”、“多彩的社区活动”、“文明的社区生活”、“感谢社区服务者”、“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五个主题内容。

  第三单元“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和自然灾害惩罚人类两个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教育。针对*年来逐年上升的火灾和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不玩火,居家、学校、外出都要避免火灾的发生;一旦遇到火灾,要懂得逃生的办法和基本知识,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减少生命损伤,学会大家在一起互助和互救。火灾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灾和地震大多是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面前,引导学生不要惊慌失措,要学会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教材编排了“认识自然”、“当灾害来临时”、“防止火灾”、“模拟游戏——争取生存时间”四个主题内容。

  三、教材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一)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对辨别方向,学画*面图、路线图的兴趣,体会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培养良好的看图、读图、用图的方法和*惯。加深对学*环境的了解,更加热爱学校的设施,热爱和保护学*环境。培养乐于合作、认真做事的精神。

  2。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环境、周围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通过学生对社区公益活动的了解和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弱势人群。自觉遵守、维护公共秩序,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通过为社区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3。感悟是大自然养育了人类,要爱护、保护、善待大自然,初步认识自然灾害既是客观存在,又与人类的行为密切相关。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养成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能够体会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辨别方向的能力,训练动手操作(画*面图、路线图)的能力,读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通过了解周围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对不同社区环境的比较能力。通过学生观察、了解、访问身边的劳动者,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在公共场所中对一些人的不良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

  3。学会遇到意外时,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访求,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提高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面图和路线图。

  2。通过观察、了解、访问等活动,学*进行社会调查,并能够了解周围生活的环境和各种设施,懂得周围环境、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并感谢劳动者。懂得自己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懂得关心弱势群体。知道遵守文明公约。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通过“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美化社区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3。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和奋斗目标

  1。教学重难点: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面图和路线图。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2。奋斗目标:通过学*、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的融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

  五、突破重点,难点的具体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良性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特制定本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注意与三年级上册教材相衔接,在内容上共设计了三个主题单元。在学生对自己学校的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从“让校园更美丽”入手,培养他们爱校护校的精神。根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在这一单元中,还贯穿了学*辨方向和学画*面图的基本知识面。然后将学生的视角由学校扩展到社区,开始引导他们认识了解一个更大的社会生活环境—温馨的社区生活。最后安排了“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这一主题单元。

  第一单元“让校园更美丽”。在学生认识了解学校生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护学校环境、保护学校设施的思想品德教育,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引导学生学*有关*面图的知识,让学生画画自己生活的学校,对学校的位置和环境有所认识,并进一步让学生画画上学的路线图。读图、识图和画图是人们生活中一个基本的生活技能,人们常说“一张地图在手,走遍天下不愁。”地图知识技能在生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中开展地图知识的学*,是为学生的未来生存做准备。教材编写从学*辨别方向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面图、学画*面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掌握画*面图的基本技巧,并有游戏中能够灵活运用。教材编排了“为校园画张像”、“学画*面图”“我们学*的场所”和“我为学校添‘绿色’”四个主题内容。每一个主题的学*,教师都要结合教材注意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渗透。

  每二单元“温馨的社区生活”。主要通过对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发展、变化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一系列影响。社区是*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学生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到社区参观、调查、访问等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认识社区里为大家服务的人们,引导学生尊重他们的劳动。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社区的文化、体育、教育、环境保护、社会捐助、关爱弱势群体等活动,从小做文明的社区一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引导学生为自己生活的社区建设献计献策。教材编排了“幸福生活的地方”、“多彩的社区活动”、“文明的社区生活”、“感谢社区服务者”、“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五个主题内容。

  第三单元“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大自然养育了人类和自然灾害惩罚人类两个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在自然灾害来临时的自我保护教育。针对*年来逐年上升的火灾和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不玩火,居家、学校、外出都要避免火灾的发生;一旦遇到火灾,要懂得逃生的办法和基本知识,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减少生命损伤,学会大家在一起互助和互救。火灾大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灾和地震大多是自然灾害,在自然灾害面前,引导学生不要惊慌失措,要学会自救与互救的方法。教材编排了“认识自然”、“当灾害来临时”、“防止火灾”、“模拟游戏——争取生存时间”四个主题内容。

  三、教材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一)情感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对辨别方向,学画*面图、路线图的兴趣,体会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培养良好的看图、读图、用图的方法和*惯。加深对学*环境的了解,更加热爱学校的设施,热爱和保护学*环境。培养乐于合作、认真做事的精神。

  2。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环境、周围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通过学生对社区公益活动的了解和参与,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弱势人群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弱势人群。自觉遵守、维护公共秩序,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通过为社区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3。感悟是大自然养育了人类,要爱护、保护、善待大自然,初步认识自然灾害既是客观存在,又与人类的行为密切相关。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珍爱自己的生命,养成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形成自我保护意识,能够体会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二)能力目标:

  1。提高辨别方向的能力,训练动手操作(画*面图、路线图)的能力,读图、识图和用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通过了解周围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对不同社区环境的比较能力。通过学生观察、了解、访问身边的劳动者,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在公共场所中对一些人的'不良表现做出自己的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的能力。

  3。学会遇到意外时,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访求,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提高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面图和路线图。

  2。通过观察、了解、访问等活动,学*进行社会调查,并能够了解周围生活的环境和各种设施,懂得周围环境、不同人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并感谢劳动者。懂得自己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懂得关心弱势群体。知道遵守文明公约。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通过“愿我们的社区更美好”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美化社区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3。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和奋斗目标

  1。教学重难点:了解和初步掌握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学会画简单的*面图和路线图,并能初步运用*面图和路线图。知道火灾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懂得灾害来临时自我保护和互助的方法。

  2。奋斗目标:通过学*、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的融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社会性的良性发展。

  五、突破重点,难点的具体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在去年的期末考查中,合格率97%。但也有个别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等地交流与合作,学*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4、学*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扩展4)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菁选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1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品德实践中提高道德素质,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从学生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认真、思想纯朴,进取心强。对各文化课学*非常投入,学生的见识面也较广,课外知识也较丰富,上课积极发言,肯动脑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些条件对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都能起到有效的帮助。但是学生年龄小,加上家长对本课程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对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参与率不够高。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全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懂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感受从小爱学*的重要性,能珍惜现有的学*条件;懂得学*需要耐心和毅力,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培养积极上进的学*生活态度;懂得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4、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的职业为社会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各种职业的劳动都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劳动都是光荣的,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工作计划《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能力与方法:

  1、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主动地学*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值得学*的;初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能自觉地遵守竞争规则。

  2、借助“家庭树”的形象理清家庭结构;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人的辛苦操劳,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关心和体贴家人。

  3、学*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克服自己的惰性,改正不良*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4、通过采访、调查等活动,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感受各行各业都是生活所需;学会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用品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懂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懂得取长补短能够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了解古今中外名人从小勤奋好学的故事;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知道一些勤学、惜时的.格言和谚语,使这些含意丰富的箴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掌握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了解“绿色食品”;懂得农业生产、工人生产劳动以及日常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全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关心和体贴家人;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了解一些勤学、惜时的格言和谚语;学*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惯。

  4、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难点:

  1、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主动地学*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

  2、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惯。

  3、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二 、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我们一起成长》·· 6课时

  第二单元 《我的家庭》··· 8课时

  第三单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课时

  第四单元 《七彩的社会生活》·· 8课时

  机动······ 2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教科书编写的目的及编写指导思想

  1、使学生充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方向,即以“学会做人”为中心,发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自己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帮助教师克服传统教学观念的惯性,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人格发展,从而使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

  2、使学生成为从社会生活出发实现知识整合的过程。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等角度)地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3、使学生成为在实践、体验、感悟中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体验,感悟建构的学*策略,关注思维过程及其体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并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帮助教师超越,以知识直接传承,思维单一路径为特点的`传统教学方式,实现从直接传授转向间接传授,从简单呈现结论转向关注过程体验,从信息单向传输转向多向交流和多元选择的教学策略的转变,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实践体验,感悟中,通过自己的建构实现发展的过程。

  一、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1、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为基本要素整合学*内容。

  2、采用跨学科的编写方式,体现同时学*的原则。

  3、具有充分的活动性,弹性和延展性。

  二、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和体例

  1.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1>总的框架结构:各大单元下均包若干单元(长单元,短单元结合)。本套教科书所含单元的次序主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再考虑逻辑次序。因此,每一年级教科书包含从个人到世界的8个单元。

  <3>学*信息的呈现结构:文字、图像、学*活动三个系统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形成生活情景——问题线索——参考信息——行动方案——方法建设(工具使用)的内容呈现结构。

  <2>学*重点:旨在引导学生多问学*的方向和重点。教科书标明“关键词”,明确将要学*的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

  <4>学*活动:即活动部分,教科书力求形式多样,如角色扮演,辩论,演说,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影片欣赏,展览,竞赛,讨论,小新闻,小评论等,依据教材内容加以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____________个学生,大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快乐。本人已任教了一学年。对全班每位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对本册内容的学*不会有困难。再加上我校处于城郊交际处,学生的见识面也较广,课外知识也较丰富,上课积极发言,肯动脑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些条件对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都能起到有效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动的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既不自满也不自卑,善于为别人拥有长处而欣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懂得既要竞争,又要相互合作,才能获得成功。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3、感受从小爱学*的重要性,能珍惜现有的学*条件;懂得学*需要耐心和毅力,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培养积极上进的学*生活态度;懂得时间非常宝贵,要珍惜时间。

  4、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的职业为社会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各种职业的劳动是光荣的,要珍惜劳动成果,要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地主动地学*他人的成长,初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能自觉的遵守竞争意识。

  临*期末,我希望对一学期以来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梳理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同学指导与评价,特制定本学科期末复*计划:

  首先,需要明确本学期究竟学*了哪些内容,才干给同学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复*,争取用两节课的时间对本学期的学*内容进行梳理,协助同学整理,以便有计划的复*。

  品德与社会课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传授知识,它重在情感体验、道德认识和正确的合乎社会规范的言行。所以,思想品德教育胜利与否关键看同学的言行。在复*阶段,我将采用联系实际的方法,切忌空谈大道理,将学校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通过讲述以和同学的再现等形式出现于复*课上,组织他们展开讨论与评价,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学会道德判断。这学期,我们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期末复*阶段,将通过回顾这些有意义的活动,加深同学的认识。在回顾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同学谈自身的切身体会,从而生发成各单元的道德要求,以激**感、指导言行。

  临*期末,必需做到专时专用,努力上好每一节复*课,力争使我的思品课成为小朋友们乐于上并且有益于他们健康生长的课。

  一、目标要求

  1、通过“说说我自己”的学*,引导学生对自己能够有一个比较初步的正确的认识。正确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建立自己的信心,做事情能够持之以恒。

  2、通过“我与家庭”,的学*,主要让学生认识自己生活的家庭成员,引导他们尊重家长,与家庭成员搞好关系。要经常与家长沟通,要和邻里和睦相处,搞好关系,要注意保护自己。做一个聪明让人喜爱的孩子。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3、通过“我们的学校生活”的学*,引导学生学*了解有关学校的学*常识与规则,使他们具有一定的集体观念,礼让精神,互助精神,引导学生尊敬师长,关心集体,爱护同学,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学重点

  1、调动学*本课程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生活,适应社会,为他们逐步具备参与现代生活的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通过学*、实践体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念,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进行创造的潜能。

  3、将品德、行为规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主题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社会性获得良好发展。

  三、教学难点

  注意教材内容和多种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说说我自己

  1.认识我自己2课时

  2.我的兴趣特长2课时

  3.爱护自己的名誉2课时

  4我在进步1课时

  第二单元我与家庭

  1.家庭的亲情2课时

  2.我是家庭的一员2课时

  3.与家人说说心里话2课时

  4.我和邻居2课时

  5.居家的安全与保护2课时

  6.“护蛋”行动1课时

  第三单元我们的学校生活

  1.我和同学2课时

  2.我们敬爱的老师2课时

  3.养成良好的学**惯2课时

  4.我们的班集体2课时

  期末复*、考试

  一、 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下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我会保护自己”“我尝试自主学*”“我和我的朋友”“我们生活在一起”。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感。教学中应将学*内容和学*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五、 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2、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从事小学教学已20多年,并且不断学*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高业务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本学期,我将深入研究我们教学实施细则,加强对学生预*方法和限时作业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二、教材情况分析

  1、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

  1.教材特点:

  (一)联系生活,“主题”呈现,“引导”先行。

  本教材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呈现,主题的确定充分尊重学生的社会生活需要和已有生活经验。主题是综合性的学*活动内容,每一主题都内在地体现不同的设计维度,达到内容维度的整合。

  (二)地方特色,整体视野,渗透文化熏陶

  本教材兼顾城市和农村社会背景,让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小学生对整个社会生活有比较广泛的了解。

  (三)突出主体,注重活动

  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注重综合学*和活动学*,体验性学*,探究性学*,反思性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2.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

  1教材特征描述

  具体地讲,本册教材材力显现这样一些特征:

  (1)教材以学生遭遇或可能遭遇的生活事件为基本内容,为学生感知生活亲*社会提供的情境和空间。

  (2)教材通过展现典范事件的过程,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的背景事件、经历和问题中自主探究,自主构建。

  (3)教材顺应学生不断开放和逐步发展的视野,力求课程固有的学科规律,情感态度以及人之的变化规律在螺旋上升中达到契合。

  2教材的功能建构

  (1)综合性

  以学生的社会生活、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础,进行教材开发。教材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如时间、空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活动。

  (2)经验性

  人的经验是在充满暗示的社会生活中,在面对事件并作出自主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经验需在特定的关系中构成学生丰富而变化的生活。

  (4)开放性

  教学内容、教学时空的全面开放,把握学生社会生活的背景或生活领域,展示家庭、学校、社区和家乡、祖国、世界的联系,学校不局限于课堂,开放性将品德学科充满生机与活力。

  2、本册教材各单元特点

  第一单元幸福的摇篮

  《幸福的摇篮》是三年级的第一单元,前接“品德与生活”,后续四个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起点。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的良好道德和社会性品质发展的起点。家庭的亲情,父母的疼爱,学生虽然或多或少地知道了一些。但是,他们并不一定能感受到父母因为自己所付出的心血。培养学生心中有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把关心、孝敬父母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成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落实“我在成长”中的过程目标十分关键。

  第二单元我爱我的学校

  《我爱我的学校》从绘制上学路线图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学校的组织机构,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品味同学间醇美的情谊,感受老师们怎样辛勤地工作,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这个社会群体。从学校的变化为切入点,继续学*一些调查的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发现学校真实的变化、促进学校发展与变化、畅想学校未来等,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

  第三单元成长的足迹

  《成长的足迹》是“我在成长”这一内容标准下的单元主体。第八课《给自己颁奖》是第三单元是“成长的足迹”中的第一课,“给自己颁奖”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树立自信心。

  第四单元做个文明小公民

  《做个文明小公民》从学生身边的公共设施、公共秩序和公共场合中的安全问题等方面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探究、体验、调查、设计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公共设施为人们提供的便利,从而激发学生爱护公共设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识。

  3、本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把握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和社会、学生与自我、学生与文化的关系,是联系学生生活并把学生关系中的人必须把握基本关系。

  2、把握学生社会生活的背景或生活领域,并注重在不同年级侧重不同的生活领域,由低到高逐步深化。

  难点:

  1、牢牢把握学生社会生活不同领域中的基本要素,体现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具体发展目标。

  2、通过设计认识、理解、体验、感悟、探究、反思、实践及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等学*活动方式,拓展空间

  3、学*本册教材基础及要达到的要求

  本教材把握品德与行为规范和社会性发展两个基本点,注重品行养成与社会性发展的统一,整合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不同维度的目标,促进学生品行与社会品质的发展,增强学生现代社会生活能力。

  强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实践,多种学*活动方式,注重综合学*和活动学*,探究性学*,实践性学*等。

  三、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2)、学*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分担家务,有一定的责任感,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地开支,勤俭节约。

  (3)、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与同学*等相处,互相帮助。

  (4)、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学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宽容待人。

  (5)、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爱惜自己的名誉,学*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6)、初步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会尊敬他人。

  (7)、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交通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

  (8)、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9)、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爱护公共设施,做到人人有责。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全体学生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非常投入。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三、总目标要求:

  1、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2、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3、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得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学*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获得主动学*、独立思考,做学*小主人的经验与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4、懂得学*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学*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惯。

  5、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树立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6、知道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意义,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安回家。

  7、学*日常生活中安全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8、提高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伤害的场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9、懂得“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

  10、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11、通过上一课的学*,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长辈)的养育。

  12、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记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计十三课。课时安排为每周两课时,每课时40分钟。教学进度为每课时一课,并在每单元布置进行调查、活动等,在一单元学*内容完成后,安排一课时进行调查、活动等的小结,完成教材上的练*。

  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

  1、我爱我的家(2课时)

  2、我们的学校(2课时)

  3、我生活的社区(2课时)

  第二单元:我在学*中长大

  1、我学会了(2课时)

  2、向“谁”(2课时)

  3、做学*的主人(2课时)

  4、大家都在学(2课时)

  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

  1、则在哪里(2课时)

  2、规则有什么用(2课时

  3、我们给自己定规则(2课时)

  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

  1、我是谁(2课时)

  2、我的责任(2课时)

  3、我能做好(2课时)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

  1、《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世界。这种主题式框架是各国设计综合课时常采用的,也被称为“同心圆扩大”的框架。

  2、将学*内容和学*活动融为一体。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将学生的经验作为学*的基础,同时也将形成新的经验作为学*的目标。

  3、按照综合主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为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有机整合各门课程内容的构建思路,内容标准的各部分和各条均不是按照学科体系和知识点呈现的。每一条标准中,都尽可能地体现出知识学*,情感态度和行为能力养成融为一体的课程理念。

  4、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活动的意义。只有根据具体的学生背景、区域、学校特点和条件,将多种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5、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内容标准基本上采用了主体表述的方式,并以行为化的表述呈现。

  二、教材设计思路

  1、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展开,每一个人都在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互动中谋求成长和发展,自我、自然和社会在每一个人身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三对关系。其核心是儿童,侧重与儿童发展的课程设计则关注儿童的身心特征,设计出的课程符合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贯彻了儿童设计课程的理念。

  2、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设计的健康安全地生活,积极愉快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品德与社会是集思品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于一身的课程,这四种教育需要在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中有明确而具体的反映。健康安全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社会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侧重地反映了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三、教学理念及建议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扩展5)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优秀教案(精选5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美丽的自然环境,关爱大自然。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景观,亲*家乡的山水,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初步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养成交流、合作、探究的学**惯。

  【教学过程】

  一、明白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到几个同学的家乡去参观。

  2.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草原、高原、大连标志、乡村风光的图片:

  ① 师提出要求: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② 学生欣赏,自由谈,初步知道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③ 这些同学的家乡各不相同,有的是粗犷苍凉的高原,有的是一望无限达到草原,有的是热闹繁华的大城市,有的是宁静美丽的乡村。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呢?

  3.介绍自己家乡的的自然环境特点。

  你能象书中的五个小朋友一样,说说自己家乡是什么样?教师引导学生参考教材、联系家乡的实际想想,自己家乡环境有什么特点。可先写下来,再介绍。

  4.小节: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山上的泥土是那样清香,小溪的流水是那样清甜,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么亲切。亲*家乡的山山水水,想想家乡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二、我的家乡真美丽

  1.让学生把收集的家乡名胜古迹、山水美景的照片、图片及文字资料展示在黑板和教室周围的墙上。

  2.学生自由分组欣赏,互相讨论,在心中选定自己认为最美的景物。派代表发言选定最佳景物。

  3.小结: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已经了解了家乡的美景。确实,家乡就像你们所画、所摄、所介绍那样,她真的美丽。

  生长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大家有什么感受呢?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三、我爱我的家乡

  1.师提出活动要求。全班同学自由选择,可以个人、可以小组进行下面任意一项活动,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活动1:自编一节或一首描写家乡的诗歌,有感情的朗读。

  活动2:模仿《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旋律,自编歌词唱一唱。

  活动3:用其他形式(快板、相声等)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2.学生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教师评价鼓励。

  3.小结:刚才,大家都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赞美,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确实,家乡是生我样我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深深刻在我们的心理。以后,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永远不会忘记的,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

  四、拓展

  学生继续收集有关家乡的各个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3、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二、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规则在学*、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教学关键点

  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三、课程准备

  a)教学课件

  b)搜集有关规则作用的典型正面反面事例

  c)课堂游戏所需的三个小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a)介绍一位新朋友扬扬,并和他一起唱《文明用语》这首儿歌。

  b)这首歌告诉我们对待客人要怎么样呢?(有礼貌)对客人有礼也是规则,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规则有什么用?

  c)同学们,我们知道,交通有规则,待人接物有规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比赛有比赛的规则,规则无处不在,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d)有些同学可能会想:“定这么多规则干什么?真烦人,玩要被管,吃要被管,买东西也要被管,一点自由也没有!”我们的新朋友扬扬现在心里头也正这么想呢!

  (二)活动一(没有规则行不行)

  a)引导学生看图,说说没有规则行不行?

  b):古人说“无规则不成方圆”,可见规则由来已久,我们的工作、生活是离不开规则的,没有规则,这世界就乱套啦!

  (三)活动二(给规则分分类)

  a)规则多种多样,指导同学们看图,说说各种不同的规则

  b)看图,参与讨论学校有哪些规则,完成表格,评讲。

  (四)活动三(规则有什么用)

  a)看图说说规则的作用,重点指导观察图的对比,体会遵守规则的好处。

  b)现场采访:

  指名分角色读50页小同学的话,按要求进行现场的讨论采访,完成51页表格

  c)各抒己见

  提要求,让学生积极发言,向学校提意见。

  老师会把你们的意见收集起来向学校反映,学校也会把合理的建议作为,完善我们的校园规则,你们说好吗?

  (五)游戏“击鼓传球”

  a)先说游戏规则,再开始游戏。

  b)在游戏过程中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适时点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规则的作用。

  c)游戏结束,出示小扬扬语录2:以前我讨厌规则,现在我觉得规则是帮助我们的好朋友!

  (六)延伸

  a)讲故事《悲剧为什么会发生?》,教育学生不要小看规则,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越是危急关头,越要遵守规则。

  b)结合学校的一次防火演练加以举证自觉遵守规则的可贵。

  c)现身说规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违规带来的恶果,谈谈感想。

  〖本课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自己在学*上的进步。

  2、增强学生对学*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能够自信地学*、自信地做事,体会因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3、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不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还包含着老师、家长和朋友的帮助,从而知道感激他人。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通过让学生填写一年级的试卷,帮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上的进步。

  2、通过让学生对比现在和以前的作品、作业以及其他的个人资料,感受到自己是在不断进步的。

  3、通过教师、家长的鼓励,使学*较差的学生也明白自己在这几年的学*当中也在不断进步。

  4、在第一、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去寻找自己的进步之处,树立自信心,体验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5、开展“叠幸运星,存放愿望瓶”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未来有哪些期盼,使学生确定努力的方向,并为此而不断地努力。

  〖实施过程〗

  (一)展开活动,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试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教师发试卷,学生拿到试卷后开始做题。)

  师:大家做得真快呀!同桌之间交换一下试卷,互相订正,看看大家的成绩如何。

  (订正答案,统计成绩。)

  (实物投影出示:一位学生在一年级时答的同样的试卷。)

  师:咱们再看看她现在做的这份卷子。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显示两份卷子)

  师:同样一份卷子却是两种结果,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她现在学的知识多了。

  生:因为她长大了!

  生:她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

  生:同一年级相比,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师生互动,深化主题

  师:进步可真大!其实,每个同学的身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不信,你们拿出你以前的作品来比一比吧!

  (学生拿出以前和现在的学*作品进行对比,然后全班交流,通过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的对比作品。)

  (三)教师、家长的鼓励

  师:这么多同学都有了进步,老师祝贺你们。咱们班的班主任,对咱们更加了解,你们想不想听听她怎么说?(播放录音:老师说的都是班里较差学生的进步。)

  师:在两年的时光里,老师记住了你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其实每位同学的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帮助,让我们把心里的感谢化做掌声送给李老师(学生一起鼓掌)。不仅老师看到你们有进步了,你们的家长也看到了。你们想不想听听家长是怎么说的?

  (教师出示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并放家长的录音。)

  师:听了这几位家长的话,我想采访这几位同学。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我的进步给妈妈带来了快乐。

  生:我以后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

  生:现在我长大了,懂事了,当然就不应该随意耍小孩子脾气了。今后,我会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讲道理的。

  生:我要更努力地学*,争取更大的进步。

  生:我要感谢李老师,是她帮助我进步的。

  生:我要谢谢爸爸、妈妈,我以后一定听他们的话。

  师:是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步,这些进步既包含着自己的努力,也有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功劳。大家看,“进步快车”已经进站了。

  (四)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

  (课件出示一列火车慢慢地开过来,上面写着“我们天天在进步”的课题名称。录音播放:各位乘客请注意,31次“进步快车”就要出发了,请各位乘客做好上车的准备。)

  师:看,“进步快车”上已经有几位乘客了。他们是谁啊?(贴出一张“进步快车的座位表”,在表上贴上已经登上快车的学生的照片。)他们为什么能登上这列快车呢?

  生:因为他们都取得了进步!

  师: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想登上这列“进步快车”?那么就来填填“进步快车”的旅客登记表吧!(学生填表时,教师巡视)

  师:谁来把自己的进步说给大家听一听?(老师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学生说过以后,在“进步快车”上贴上自己的照片。适时进行师生对话,给予赞扬)

  师:看来,我们的家长为了我们能多学本领,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我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家长的悉心帮助。同学们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就把你的进步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大家评一评你有没有资格登上“进步快车”,如果通过了,就赶快在快车上找到你的位置,贴上你的照片吧。(学生在小组汇报交流后贴上自己的照片。)

  (五)期待未来,升华主题

  师:我们的每一点进步,不仅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有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帮助,正是在他们的扶持下,我们才能认清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播放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

  师:对于未来,我们都怀着美好的期待,期待自己取得更多的进步。同学们,你希望自己上三年级时会取得哪些进步呢?请把自己的期待写在这一张张幸运纸条上,写完后,把它叠成幸运星,放入老师的愿望瓶中保存起来。等到我们上了四年级时,让我们一起打开,看看谁的期待成为了现实。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通过各种途径,理解“集体”的概念。

  2.设计好采访学校有关部门及教师时的问题。

  3.准备采访所需的工具,如照相机、录音机等。

  4.搜集、整理采访时获得的各种图文资料,供活动交流时使用。

  5.回忆自己以前为班级做的事及今后准备为班级做的事,并形成书面文字。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所要采访的教师与学校部门。

  2.为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提供观察场所。

  3.邀请班主任参与教学活动,介绍班集体及其成员的进步。

  4.与摄像教师取得联系。

  5.准备若干个小信封。

  〖本课题教学目标〗

  1.理解“集体”“班集体”“班集体的一员”这三个概念的含义,明白只有具有共同目标的团体才能称之为集体。

  2.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要建立一个和谐民主、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尽心尽责,班级建设人人有责。

  3.进一步了解班集体和集体中的成员,树立更好地为班集体建设服务的意识。

  4.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课前准备,调查搜集。

  2.交流展示,增进了解。

  3.出谋划策,改善面貌。

  4.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5.拓展活动,热爱集体。

  〖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调查搜集

  1.开展“我是一名调查员”的活动。

  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开展调查与统计活动,将看到并认为是符合“集体”这一概念的行为记录下来,填入表内。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居委会、部队等地点进行调查;摄像教师选取几个学生调查记录的情景拍摄下来,用于课堂教学。

  2.开展“我是一名小记者”的活动。

  第一小组:采访学校大队辅导员,调查所在班集体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的情况。围绕“我们班这几年来参加了学校的哪些活动、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您有什么看法、给我们今后的活动提点建议”等问题展开访问并做记录。学生搜集了有关资料或录音,准备在课堂上做展示。

  第二小组:采访学校教导处的老师或校长,调查所在班集体的学*状况,围绕“我班历年来的学*状况怎样、有哪些进步、请给我们今后的学*提一些要求”等问题展开访问并做记录,也可以拍摄、录音等。

  第三小组:分散采访,学生自由采访任课教师(班主任除外),重点询问班级某些成员上这门课的情况,如学*、纪律、能力等。

  3.开展“我是一名小作家”的活动。

  每人回忆以前为班级做过的事情,选择其中令自己难忘的、典型的、有纪念意义的事例,写成书面材料。然后,再让学生想一想今后准备为班集体做哪些事。教师要提醒学生尽量想得周到一些,想到的事情应该是力所能及的,不要好高骛远。

  (二)交流展示,增进了解

  1.讨论交流。

  讨论主题:什么是集体。

  (1)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个集体中已经相处两年多了,可是你们知道什么是集体吗?课前老师带领大家来到了繁华的闹市口和部队等地方,让你们自己通过调查,认识“集体”这个词的含义,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你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小组对“集体”这个词的理解。

  (在充分肯定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生的认识。)

  (2)播放拍摄的录像。

  (学生对比单个行人的行走和集体的锻炼,强化对“集体”概念的认识。)

  师:你们总结得真好!有着相同的锻炼身体目标的一群人就组成了一个集体。但是一个人在街上走,我们就不能说他是集体。

  (3)帮助学生理解“班集体”“班集体中的一员”。

  师:请你们根据老师刚才的总结,说一说什么是“班集体”和“班集体中的一员”。

  (在理解“班集体”这个概念时,要充分引导学生说完整,要说出班集体是由学生组成的,是有着共同的学*和成长目标的集体。)

  (4)教师小结。

  师:是的,正是由于我们大家有着好好学*、茁壮成长的共同目标,所以我们才组成了这个温馨和睦、团结向上的集体――三年级(6)班。集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团结温暖的集体有利于我们的学*和成长;反之,则不利于我们的学*和成长。每个同学都是班集体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使我们的班集体越来越好。

  师:在我们的班集体中,同学们已经共同生活了两年多了,大家对我们班集体的每个同学已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你们是否留意过这几年班集体的点滴变化呢?是否感觉到了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课前,同学们已经较全面地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现在,就让我们敞开心扉,一起来说一说吧!

  2.开展“我是一名小记者”的汇报交流活动。

  师:汇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由各组的组员来汇报,也可以由各组的组长做总结汇报,还可以把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做展示。

  (1)第一小组汇报。

  组员相继上台把自己的采访内容进行了汇报,还出示了班级获得的奖状、证书、书法作品、各项比赛的名次等。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荣誉有的是通过几个同学的努力为班级争取的,有的是许多同学共同努力得来的,也有的是一个人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才得来的,他们都是我们班集体中的一员。我们三(2)班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活动中认识班集体的进步与变化,树立集体荣誉感。)

  (2)第二小组汇报。

  播放录音,出示相关的照片,进行汇报。

  生:通过对教导处老师的采访,我们了解到咱们班在取得若干学*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希望我们每个人都重视每次的考试与作业,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另外,老师希望我们牢记“集体荣,我荣;集体衰,我耻”这句话。

  (学生同时了解班级的优点和缺点,便于他们认清现状,自我反思,并进行改正。)

  (3)第三小组汇报。

  出示不同质量的作业本、图画,及老师的评语,播放录音,进行汇报。第三小组的学生采访了众多的任课教师,教师对许多学生既肯定了优点,又提出了希望,希望学生能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树立为班级争光的信心和决心,使班集体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与班主任老师交流。

  师:咱们班的点滴变化和同学们的进步,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最清楚。今天,我特意把他请来,你们可以围绕着班集体及其成员的问题来问问他。

  (班主任老师很热情地解答了学生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班上每个同学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还记录着这几年咱们班的进步呢!你们想听听吗?

  (我在课前了解到班主任老师手里有这样的资料,于是把她请进课堂。班主任老师所讲的事例真实、可信,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过去,激动、兴奋和骄傲等情感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对班级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学生和教师共同融入了回顾成长历程的氛围中。)

  师:刚才我们从许多老师那儿了解到我们班集体的情况,现在我们来夸一夸我们的班集体,夸一夸我们班的同学。

  (三)出谋划策,改善面貌

  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集体是最棒、最出色的,但这需要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为集体出谋划策,我们的班集体才会变得更好。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为我们的班集体献计献策,并把它记在我们班的工作簿上。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几条符合班级情况的意见,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并帮助他们明确了今后班集体努力的方向。)

  (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师:同学们为我们的班集体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相信大家只要照着去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个班集体将会更加出色。

  我们生活在一起已经两年多了,大家回忆一下,你为这个集体贡献过哪些力量,做过哪些事呢?当你的个人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你是如何做的?请选择一些令你特别难忘的事情告诉同学们。

  (教师要提醒学生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全班汇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肯定做得好的行为。)

  师:听了你们的讲述,我很感动。在这里,我要代表全班同学对曾经为班集体做出过贡献的同学说一声“谢谢”,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为这个集体服务。同学们,今后你们还打算为集体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请你们把自己打算做的事,悄悄地写在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信纸上,在信纸上写清姓名,然后装在信封里交给我。当你们的诺言成为你们一贯的行为时,我们再把它公布出来。为了我们的班集体取得更多的进步和成绩,请同学们一齐努力、加油吧!

  (该环节不公开学生的诺言,而是设置了一个小悬念,这种新颖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五)教师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认识了自己与班集体的关系,也进一步了解了班集体及其成员。你们比以前更清楚地懂得了应该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懂得了自己应该为集体做些什么,如何使集体进步得更快。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应该以“集体荣,我荣;集体衰,我耻”的态度时时提醒自己,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拓展活动,热爱集体

  1.寻找适当的机会,对已经把诺言转化为行动的学生进行表扬,并量化打分,给予鼓励;对那些敢于同破坏集体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的学生也要给予表扬。

  2.建议班主任老师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在全班开展一个“夸夸我们的班集体”的主题班会,把每位学生写的感想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向全班做展示。用历年来集体所取得的各项成绩、照片、图片、奖状、奖杯布置会场,布置一个“荣誉角”,在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中开展一次活动。

  教育目标:使学生能从父母辛勤的劳动得到启发,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惯,尽量不麻烦父母,让父母安心工作。

  重点: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惯。

  难点:把情感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地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过程:

  一、讨论交流自己父母一天的工作,体会他们的辛苦。同时填一填P65页表格。

  二、师:爸爸妈妈忙了一天,回家后还要帮助我们做事情,你说他们是不是太辛苦了?要让爸爸妈妈轻松一点,你觉得你可以做哪些事情。

  学生讨论交流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做。

  师小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学生举实例交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完成P67页填空。

  四、讨论辩析:不做小“麻烦”

  五、连一连,并交流,进一步体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外要帮助长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十八课时:课题:家庭的记忆

  教育目标:通过家庭中特殊日子的整理和家庭中难忘事情的回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我爱我家”的情感。

  重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

  难点:产生“我爱我家”的情感。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