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胆小先生》小班教案3篇

日期:2022-09-10 18:16:23

《胆小先生》小班教案1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要培养小班幼儿愿意欣赏并初步感受和理解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请求、愿望、感情与需要等,能讲述图片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事。《胆小先生》这个故事源于五大领域语言书,活动中生动夸张的语言很适合小班幼儿,而且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内容以及胆小先生性格的前后变化。

  2.初步理解故事中“凶狠狠”、“抱头鼠窜”等词语的含义。

  3.乐意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对话进行故事表演,培养幼儿的勇敢品质。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认识胆小先生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先生,你来看看这个先生,看看他的表情,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先生?

  出示胆小先生的图片,观察胆小先生的表情,认识胆小先生。

  二、听,了解故事前半段内容

  1.教师:在胆小先生身上会发生什么事呢?仔细听哦!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前半段,幼儿倾听故事。

  2.复述故事前半段

  教师:故事讲到这里,老师想来问问

  (1)谁闯进了胆小先生的家?

  (2)大老鼠和胆小先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胆小先生抓住了大老鼠,大老鼠“恶狠狠”地说了什么?学学大老鼠“恶狠狠”说话的语气及神情。

  (4)学学胆小先生害怕的样子。

  (5)几天后,大老鼠来找胆小先生,他要干什么?

  (6)胆小先生为什么同意跟大老鼠换房子呢?

  三、猜,大胆猜测故事的后半段

  1. 发挥想象,大胆猜测

  教师:又过了几天,大老鼠又来找胆小先生了。大老鼠恶狠狠地说:“这么好的地下室,让你住太可惜了,你给我搬出去。”小朋友猜一猜:这一次胆小先生会怎么办呢? 幼儿讨论、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2.交流反馈

  指名说说自己的大胆猜测。

  四、读,观察第五、六幅图

  教师:真的像小朋友们猜的这样吗?我们来看看后面两幅图。

  (1)引导幼儿观察图中胆小先生的动作、表情,以及老鼠们的动作。

  (2)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画面情节。

  五、说,完整欣赏,尝试复述故事

  教师:看完了所有的图,现在我们把故事完整地讲一讲,会说的地方小朋友要大声说哟。 幼儿跟老师一起复述故事。

  六、演,体验故事的幽默、风趣

  教师:你们想表演这个故事吗?你愿意演故事中的胆小先生,还是老鼠呢?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教师和配班老师各担任一个角色。师生共同表演。

  七、论,提炼故事主题,升华故事的教育意义

  1.教师:你喜欢胆小先生吗?为什么?

  2.教师:现在的胆小先生不胆小了,应该给他改个什么名字好呢?(引导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你有过胆小的时候吗?你现在还胆小吗?

  4. 我们都要学做“勇敢先生”。(结合幼儿实际夸夸幼儿*时生活的进步。)

  活动反思:

  一:选材: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

  二、处理

  《纲要》中语言的目标活动中有引导幼儿仔细阅读画面,观察人物的表情,这些都发展了孩子读图的能力,活动中还有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演故事的角色,这些又提高了幼儿的表现力。

  三、实施

  《胆小先生》这一活动通过讲述提问,让幼儿感受到了故事中人物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清洁所产生的美。而且通过播放PPT、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对胆小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部分的幼儿能够大胆地进行胆小先生和老鼠的对话,表演得惟妙惟肖。

  作为教师,故事教学往往不只讲一遍,而是讲多遍,而且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激发幼儿倾听的积极性。所以在这次活动中,第一遍时,我只是出示了胆小先生的图片,然后就开始讲。在第二次讲述时,就让幼儿一边看PPT一边听故事。在第二次讲故事的'时候,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

  在第二次听故事的时候我就让幼儿试着尝试表演出胆小先生和老鼠的对话,使得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我让所有的幼儿自己选择角色,活动在欢乐的角色扮演游戏中结束了。孩子们通过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了一开始胆小先生被老鼠欺负,他不敢反抗,所以被欺负得住进了地下室,后来老鼠得寸进尺,胆小先生奋起反抗,终于把老鼠吓跑了,胆小先生才得以回到记得房屋生活。他们很喜欢故事中的胆小先生醉后勇敢的一跺脚,他们已经懂得了在*常生活中要做个“小主人”,要大胆些,做个勇敢的孩子。

《胆小先生》小班教案2

  设计意图:

  “胆小先生”是一个幽默的童话故事,在故事中,可以引导孩子懂得在遇到困难或者胆怯时,一定要相信自己能行。但我们把故事放在“幽默”上,引导孩子们去体会故事的幽默。

  听后,孩子们会从中得到启发,要做一个不害怕,不胆小,勇敢的人。另外,我打破了以前的故事教学的方法(分段讲述,而后理解、交流)。而这次,我是让孩子们整体感受故事的情节发展和角**绪的变化,带孩子走进这个故事。这时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最后,就是带孩子从故事中走出来,也就是经验迁移,进行创编故事。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讲讲、做做中感受故事幽默的情趣和角**绪的变化。

  2、能大胆地进行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不同表情的胆小先生3个,“胆小”两字。

  2、胆小先生指偶20个。

  活动过程:

  1、出示“胆小”两字,认认、做做。

  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这两个字是胆小,那什么叫胆小,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吗?(提醒:你看到什么事会害怕呢?)你们胆小吗?可是有一位先生特别胆小,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胆小先生》。你们猜猜看,胆小先生会怕什么呢?(让幼儿发散思维、想象)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一遍,幼儿说说(初步)

  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若幼儿无反映,教师作提问:胆小先生从开始到结束有什么变化呢?

  3、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幼儿进一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做一做。

  胆小先生开始是怎样的?后来有怎样了?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教师讲完后,提问,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一起学说角色之间的对话,可请幼儿扮演小老鼠、胆小先生。(1)教师扮先生、幼儿扮老鼠(2)幼儿扮先生、教师与幼儿扮老鼠(3)分组演示

  4、经验迁移,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可复述故事或创编故事。

  这个故事好听、好玩吗?可是到了第二天,看谁来了?(出示小狐狸)呀,小狐狸和胆小先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先想一想,想好以后,我们戴上胆小先生的指偶自己讲或讲给好朋友听。

  《胆小先生》反思:

  《胆小先生》重点是帮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培养勇敢品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讲述能力,帮助幼儿理解“大吃一惊”“抱头鼠窜”的意思,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感受胆小先生性格变化。

  1出示道具:首先,上课之前我准备了相应得的教具,大老鼠若干,胆小先生以及积木搭成的楼房,当我出示这些道具的时候,幼儿非常的兴奋

  2.谈话导入“猜猜这个房子的主人是谁?在这个房里将会发生怎样的事呢?这是幼儿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3讲述故事接着我非常有感情的边表演边讲述了这个故事,幼儿基本上认真的听完了这个故事

  4提问激趣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大老鼠闯进胆小先生的家,胆小先生是怎么做的?”“胆小先生为什么让大老鼠住进地下室?”引导幼儿讲述故事里大老鼠语言加深幼儿对故事印象。最后,启发幼儿续编故事结尾。

  主题小结:这次语言课,幼儿基本上能安静的听完整段故事,接下来,通过幼儿的脸部和肢体语言的表演,加强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个别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还不够认真,还有些幼儿表达意思还不够准确,这些,在日后的语言课上,逐步的培养。

《胆小先生》小班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体会故事中胆小先生内心由胆小到勇敢的变化过程。

  2、 大胆地参与讨论,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勇于创新,发展求异思维

  3、 感受故事奇特的构思及有趣的情节。

  (二)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活动中给孩子倾听各种有趣的故事。

  2、与故事情节变化基调相一致的音乐,故事配乐录音。

  3、 故事围裙剧操作材料(围兜、小动物、大木桶)

  (三)活动过程

  1、 师:小朋友你见过老鼠吗?你看见老鼠会怎么样?老鼠见到你又会怎么样呢?

  幼:见过。我看到老鼠很讨厌,想打死它们。老鼠见到我会吓得赶快逃走。

  2、 师:如果是位胆小的先生,他看见老鼠会怎么样呢?听完故事《胆小先生》你们就知道了。

  3、教师有感情讲述第一遍故事

  4、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胆小先生的内心变化。

  (1)师:说说你听到什么地方觉得胆小先生不在胆小,很勇敢了。

  幼A:我听到胆小先生说的话,觉得他不胆小了。

  幼B:我听到胆小先生勇敢地用扫帚把老鼠打得吱吱乱叫。

  幼C:胆小先生说:“老鼠的脚是那么小,我有什么好怕的。”我觉得他不在胆小,非常勇敢了。

  幼D:我听见胆小先生使劲地跺脚,老鼠们个个抱头乱窜,以为地震了,觉得他很勇敢。

  (2)老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中胆小先生勇敢的表现。

  (3) 师:说说你听到什么地方觉得胆小先生很胆小呢?

  幼A:我听到老鼠要换房子,他就换了,觉得他真没用,太胆小了。

  幼B:我听到胆小先生被老鼠赶到地下室,觉得他很胆小。

  幼C:我听到老鼠在客厅里大吃大喝,他也不去管,觉得他很胆小。

  幼D:胆小先生听说老鼠一跺脚,整个房子会塌的,就害怕地让老鼠住进了地下室。

  5、老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中胆小先生胆小的表现。

  6、这个故事真好听,一会儿胆小先生胆小得要命,一会儿又勇敢地很。那这个故事什么地方想得很奇怪,很有趣,你喜欢吗?(设问)

  评析:活动一开始我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通过对胆小先生内心由胆小到勇敢表现的讨论,给予幼儿自由发表感受的机会,鼓励幼儿一问多答,这样便于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助于突出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学*。对故事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我给予孩子再次欣赏和一起参与讲述的机会,以一个“什么地方想得好,觉得有趣”的设问,使孩子带着问题去欣赏故事,为孩子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作好铺垫。

  7、教师用围裙剧的方式讲述第二遍故事。

  8、 引导幼儿讨论故事奇特的构思。

  (1)这个故事什么地方想得很奇怪、很有趣。

  幼A:,我听见老鼠说:“我只要一跺脚,整个房子就塌了”觉得真有趣。”

  幼B:胆小先生胆小害怕的样子真滑稽。

  幼C:我听见母老鼠生一窝小老鼠,小老鼠长成了大老鼠,大老鼠又生小老鼠,到处都是老鼠,觉得很奇怪,也很讨厌。

  幼D:胆小先生最后胆子大了,用扫帚打老鼠的情景,很有趣。

  (2)你听过什么故事也像《胆小先生》一样很奇怪、很有趣呢?请你介绍一下。

  幼A:我听过《苍蝇找尾巴》的故事,苍蝇到处找尾巴,最后被牛尾巴打死,很好玩的。

  幼B:我听过《不要脚的朋友》,知道了蛇、蚯蚓、小鱼是不需要脚的。

  幼C:《小红帽》的故事非常有趣,狼的肚子剖开来,小红帽、外婆还活着,真奇怪。

  幼D:《咕咚》中,胆小的兔子边跑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其他的小动物吓得也跟着一起跑,最后知道,“咕咚”原来是个木瓜,真有意思。

  (3)师:这么多奇怪又有趣的故事多好听呀,我们以后也来编很奇怪、很有趣的故事好吗?

  评析:我采用了围裙剧的方式讲述故事,让幼儿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大大调动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也能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受较好地理解、把握了作品的内涵。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讨论,幼儿将故事中感受到的,日常生活中所积淀的感受在此时得到了梳理、宣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胆小先生》小班教案3篇扩展阅读


《胆小先生》小班教案3篇(扩展1)

——《胆小先生》教案3篇

《胆小先生》教案1

  设计意图:

  “胆小先生”是一个幽默的童话故事,在故事中,可以引导孩子懂得在遇到困难或者胆怯时,一定要相信自己能行。但我们把故事放在“幽默”上,引导孩子们去体会故事的幽默。

  听后,孩子们会从中得到启发,要做一个不害怕,不胆小,勇敢的人。另外,我打破了以前的故事教学的方法(分段讲述,而后理解、交流)。而这次,我是让孩子们整体感受故事的情节发展和角**绪的变化,带孩子走进这个故事。这时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最后,就是带孩子从故事中走出来,也就是经验迁移,进行创编故事。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讲讲、做做中感受故事幽默的情趣和角**绪的变化。

  2、能大胆地进行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不同表情的胆小先生3个,“胆小”两字。

  2、胆小先生指偶20个。

  活动过程:

  1、出示“胆小”两字,认认、做做。

  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这两个字是胆小,那什么叫胆小,你能用动作表现一下吗?(提醒:你看到什么事会害怕呢?)你们胆小吗?可是有一位先生特别胆小,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胆小先生》。你们猜猜看,胆小先生会怕什么呢?(让幼儿发散思维、想象)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一遍,幼儿说说(初步)

  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若幼儿无反映,教师作提问:胆小先生从开始到结束有什么变化呢?

  3、教师讲述第二遍故事,幼儿进一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做一做。

  胆小先生开始是怎样的?后来有怎样了?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教师讲完后,提问,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一起学说角色之间的对话,可请幼儿扮演小老鼠、胆小先生。(1)教师扮先生、幼儿扮老鼠(2)幼儿扮先生、教师与幼儿扮老鼠(3)分组演示

  4、经验迁移,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可复述故事或创编故事。

  这个故事好听、好玩吗?可是到了第二天,看谁来了?(出示小狐狸)呀,小狐狸和胆小先生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先想一想,想好以后,我们戴上胆小先生的指偶自己讲或讲给好朋友听。

  《胆小先生》反思:

  《胆小先生》重点是帮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培养勇敢品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讲述能力,帮助幼儿理解“大吃一惊”“抱头鼠窜”的意思,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感受胆小先生性格变化。

  1出示道具:首先,上课之前我准备了相应得的教具,大老鼠若干,胆小先生以及积木搭成的楼房,当我出示这些道具的时候,幼儿非常的兴奋

  2.谈话导入“猜猜这个房子的主人是谁?在这个房里将会发生怎样的事呢?这是幼儿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3讲述故事接着我非常有感情的边表演边讲述了这个故事,幼儿基本上认真的听完了这个故事

  4提问激趣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大老鼠闯进胆小先生的家,胆小先生是怎么做的?”“胆小先生为什么让大老鼠住进地下室?”引导幼儿讲述故事里大老鼠语言加深幼儿对故事印象。最后,启发幼儿续编故事结尾。

  主题小结:这次语言课,幼儿基本上能安静的听完整段故事,接下来,通过幼儿的脸部和肢体语言的表演,加强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个别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还不够认真,还有些幼儿表达意思还不够准确,这些,在日后的语言课上,逐步的培养。

《胆小先生》教案2

  教育目标:

  1、感受故事中夸张的情节所产生的美。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情节的猜测和想法。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老鼠是四害之一,了解什么是地下室。

  2、物质准备:胆小先生、老鼠图片;动画课件;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老鼠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猜想:老鼠来了,怎么办?

  二、中断讲述故事,设置悬念引发幼儿大胆表达。

  问题一:胆小先生捉住老鼠后,老鼠会怎么说呢?

  问题二:大老鼠生了很多小老鼠后会对胆小先生说什么?大老鼠为什么要和胆小先生换房子呢?

  问题三:老鼠第三次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胆小先生会怎么做?帮胆小先生想想办法。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1、提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故事里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觉?

  四、完整欣赏动画故事,围绕胆小先生这一形象组织幼儿讨论。

  1、提问:故事一开始,刚开始胆小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胆小先生最后有什么变化?经过这件事,以后胆小先生碰到老鼠还会害怕吗?

  2、情感教育:鼓励幼儿要做勇敢的人,遇到事情不害怕,不做胆小的人。

  活动延伸:

  语言角投放《胆小先生》图片,让幼儿自由翻阅讲述。

《胆小先生》教案3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内容以及胆小先生性格的前后变化。

  2、初步理解故事中“凶狠狠”、“抱头鼠窜”等词语的含义。

  3、乐意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对话进行故事表演,培养幼儿的勇敢品质。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认识胆小先生。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先生,你来看看这个先生,看看他的表情,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先生?

  (出示胆小先生的图片,观察胆小先生的表情,认识胆小先生。)

  二、听,了解故事前半段内容

  1、师:在胆小先生身上会发生什么事呢?仔细听哦!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前半段,幼儿倾听故事。

  2、复述故事前半段。

  师:故事讲到这里,老师想来问问。

  (1)谁闯进了胆小先生的家?

  (2)大老鼠和胆小先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胆小先生抓住了大老鼠,大老鼠“恶狠狠”地说了什么?学学大老鼠“恶狠狠”说话的语气及神情。

  (4)学学胆小先生害怕的样子。

  (5)几天后,大老鼠来找胆小先生,他要干什么?

  (6)胆小先生为什么同意跟大老鼠换房子呢?

  三、猜,大胆猜测故事的后半段。

  1、发挥想象,大胆猜测

  师:又过了几天,大老鼠又来找胆小先生了。大老鼠恶狠狠地说:“这么好的地下室,让你住太可惜了,你给我搬出去。”小朋友猜一猜:这一次胆小先生会怎么办呢?幼儿讨论、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2、交流反馈。

  指名说说自己的大胆猜测。

  四、读,观察第五、六幅图。

  师:真的像小朋友们猜的这样吗?我们来看看后面两幅图。

  (1)引导幼儿观察图中胆小先生的动作、表情,以及老鼠们的动作。

  (2)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画面情节。

  五、说,完整欣赏,尝试复述故事。

  师:看完了所有的图,现在我们把故事完整地讲一讲,会说的地方小朋友要大声说哟。幼儿跟老师一起复述故事。

  六、演,体验故事的幽默、风趣。

  师:你们想表演这个故事吗?你愿意演故事中的胆小先生,还是老鼠呢?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教师和配班老师各担任一个角色。师生共同表演。

  七、论,提炼故事主题,升华故事的教育意义。

  1、师:你喜欢胆小先生吗?为什么?

  2、师:现在的胆小先生不胆小了,应该给他改个什么名字好呢?(引导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你有过胆小的时候吗?你现在还胆小吗?

  4、我们都要学做“勇敢先生”。(结合幼儿实际夸夸幼儿*时生活的进步。)

  活动反思

  一、选材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方法。

  二、处理

  《纲要》中语言的目标活动中有引导幼儿仔细阅读画面,观察人物的表情,这些都发展了孩子读图的能力,活动中还有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来表演故事的角色,这些又提高了幼儿的表现力。

  三、实施

  《胆小先生》这一活动通过讲述提问,让幼儿感受到了故事中人物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清洁所产生的美。而且通过播放ppt、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对胆小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部分的幼儿能够大胆地进行胆小先生和老鼠的对话,表演得惟妙惟肖。

  作为教师,故事教学往往不只讲一遍,而是讲多遍,而且要注意方式的变换,才能激发幼儿倾听的积极性。所以在这次活动中,第一遍时,我只是出示了胆小先生的图片,然后就开始讲。在第二次讲述时,就让幼儿一边看ppt一边听故事。在第二次讲故事的时候,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故事。

  在第二次听故事的时候我就让幼儿试着尝试表演出胆小先生和老鼠的对话,使得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我让所有的幼儿自己选择角色,活动在欢乐的角色扮演游戏中结束了。孩子们通过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了一开始胆小先生被老鼠欺负,他不敢反抗,所以被欺负得住进了地下室,后来老鼠得寸进尺,胆小先生奋起反抗,终于把老鼠吓跑了,胆小先生才得以回到记得房屋生活。他们很喜欢故事中的胆小先生醉后勇敢的一跺脚,他们已经懂得了在*常生活中要做个“小主人”,要大胆些,做个勇敢的孩子。


《胆小先生》小班教案3篇(扩展2)

——《灰灰先生》教案3篇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滑稽、有趣的情节,理解词语“灰灰”、“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含义。

  2、乐意在实践活动中说一说,做一做,并尝试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

  3、通过故事,懂得要爱清洁、讲卫生。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故事配套图片。

  自制的教具:灰灰先生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灰灰先生的脏形象

  师:小朋友,看,灰灰先生到我们教室里来了,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叫灰灰先生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灰灰先生的脸上、身上等脏的地方。)

  (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并进行总结:因为灰灰先生的脸上、身上很脏,都是灰,所以我们叫他灰灰先生。)

  师:那你们知道灰灰先生为什么这么脏呀?(因为他不洗澡、不洗手……)

  师:那我们小朋友要不要跟灰灰先生一样呀?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灰灰先生就是没有经常洗头、洗澡,所以身上很脏,那我们猜猜看,灰灰先生的家里会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引导幼儿把话说完整。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

  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边观察图片边欣赏故事

  1、出示挂图1

  师:我们来看看,灰灰先生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很脏、很乱……)

  师:脏在哪里?乱在哪里呢?(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把话说完整:地上有……,床上有……)

  师:灰灰先生的家里真脏,小朋友,你们愿意到灰灰先生家里去做客吗?(不愿意)大家都不愿意到灰灰先生家里去做客,怎么办呢?谁来帮灰灰先生想想办法?

  2、出示挂图2

  师:小朋友真聪明,帮灰灰先生想了这么多的办法,灰灰先生也想了个办法,瞧,这是什么呢?(吸脏机)(引导幼儿学说)

  师:灰灰先生买了一台吸脏机,把屋子里的脏东西都吸走。我们一起来做吸脏机,帮灰灰先生把脏东西都吸走吧!嘟嘟嘟,嘟嘟嘟嘟,吸脏机把……吸进去了,嘟嘟嘟,嘟嘟嘟嘟,吸脏机把……吸进去了。(教师带领幼儿做吸脏机的动作)

  (请个别幼儿起来回答表演你吸到了哪些脏东西。)

  师:我们来看看还有哪些脏东西?嘟嘟嘟,嘟嘟嘟嘟,(吸脏机把灰灰先生吸进去了),咦,灰灰先生呢?师:吸脏机是灰灰先生买来吸脏东西的,怎么把灰灰先生也吸进去了呀?(因为灰灰先生太脏了)

  师:原来灰灰先生太脏了,吸脏机以为灰灰先生也是脏东西,所以把灰灰先生也给吸进去了。

  3、出示挂图3

  师:这下可糟糕了,我们来看看灰灰先生在吸脏机里会怎么样?会说些什么呢?(哭了,喊救命。)(教师和幼儿一起学学动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尝试把话说完整。)

  师:灰灰先生一边哭一边叫救命呀救命呀,这时候,谁来了?(洗衣机)洗衣机来干什么呢?(洗脏东西)师:我们一起来变成洗衣机,把脏东西都洗干净吧!脏袜子扔进来,咕噜咕噜洗干净……灰灰先生这么脏,我们把灰灰先生也来洗一洗吧!灰灰先生扔进来,咕噜咕噜洗干净!

  4、出示挂图4

  师:洗衣机把脏东西都洗干净了,我们来看看,现在灰灰先生的屋子是什么样子的了?灰灰先生呢?(引导幼儿学*词语: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并尝试把话说完整:灰灰先生的屋子变的干干净净的了、灰灰先生变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了。)

  三、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想不想也来讲一讲这个好听的故事呢?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灰灰先生”,我们看着图片一起来讲一讲这个好听的故事吧!

  师:灰灰先生现在已经变干净了,我们还能叫他灰灰先生吗?我们要来帮他改个名字了,叫什么呢?(再次巩固词语:干净、清爽)

  四、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是爱清洁的孩子吗?那我们小朋友指甲长了应该怎么办?头发脏了应该怎么办?我们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教师总结:我们小朋友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都要爱清洁,要经常洗头、洗澡,经常剪我们的手指甲,做一个干净先生、清爽先生,好吗?

  活动反思

  《灰灰先生》是一堂讲述语言活动,活动设计五个环节

  感知灰灰先生的脏

  出示灰灰先生脏脏的形象,引导幼儿从灰灰先生的身上、脸上和衣服上说说灰灰先生脏。

  引导幼儿观察

  灰灰先生的家脏,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到因为家里乱七八糟的,因此他的朋友都不愿意来玩。

  吸尘器打扫

  情境模拟,激发幼儿对清理脏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

  去灰灰先生家里做客

  感知“干净”。

  给灰灰先生改名字

  这个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在第三个环节徒然转出“吸进灰灰先生”的情节,课堂气氛有了很神奇的'效果,孩子们都跟着灰灰先生大声喊叫,而在最后的环节,当我请孩子们给灰灰先生改名字的时候,第一个出现的词汇就是“干净”,这说明孩子已经理解了“只有爱清洁、讲卫生,才能受到大家欢迎”的道理。

  本来这是一堂课很活跃的语言课,但是由于自己准备的图卡太小,幼儿看不清楚,前面两个环节都无法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下次注意。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幽默,诙谐,懂得要爱清洁、讲卫生,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2.乐意学讲故事中的语句,用语言表达自己听故事的感受。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五张;幼儿用书;磁带以及录音机。

  2.(灰灰先生)的形象,道具(香蕉皮、瓜子等)。

  活动过程:

  一、灰灰先生的自述。

  1.出示图片一以及灰灰先生,教师边表演边讲解,幼儿观看。

  大家好,我是灰灰先生,这是我的家。让我坐下来先吃个香蕉,(表演随手将香蕉丢在地上,瓜子壳吐在桌下等乱扔垃圾的内容)再唉,我想邀请我的朋友们来玩玩,打个电话给他们,表演“打电话”)

  问:灰灰先生是什么模样的?他的家又是怎么样的?

  2.幼儿猜测:朋友们会去灰灰家里玩吗?为什么?

  二、教师逐一出示图片,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1.出示图片1,讲述并提问:大家为什么不喜欢去灰灰先生的家?灰灰先生用什么办法,朋友们才会愿意去?

  2.出示图片2,讲述并提问:灰灰先生买了一台什么?吸尘器吸了什么东西?为什么把灰灰也吸进去了?灰灰先生急得什么说?(学一学)

  3.出示图片3:垃圾车来了,吸尘器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这时候灰灰先生怎么了?

  4.出示图片4:这时,灰灰先生家的谁听见了?它怎么说?怎么做?

  5.出示图片5:灰灰先生的家变得怎么样了?灰灰先生怎么样了?灰灰先生为什么会变得干干净净呢?

  三、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1.幼儿边听录音机边看书,完整理解故事内容。

  2.师幼共同帮灰灰改名字。

  四、结束语

  我们都要爱清洁,讲卫生,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欢迎。接下来,我们一起做吸尘器,找找教室里的.垃圾,一起清理干净吧!

  教学反思:

  《灰灰先生》是一个富有幽默和童趣的故事。第一个环节我出示了灰灰先生的富有滑稽感又很脏的形象,引导幼儿从灰灰先生的身上、脸上、衣服上大胆说说灰灰先生脏。灰灰先生搬了新家后不一会儿就把漂亮的新家给弄的乱七八糟,因此他的朋友都不愿意来玩,我在这里加入了一个情景“打电话”,孩子们因为兴趣很浓,都情不自禁地和我互动起来。

  这个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当吸脏机误将灰灰先生当作脏东西而吸了进去时,使孩子们感到很有趣,课堂气氛也有了神奇的效果,使幼儿有了浓厚的兴趣,能跟着我一起学学灰灰先生在吸脏机里大声喊叫,跟我一起学做洗衣机洗脏东西的样子。灰灰先生从肮脏到干净的转变,让幼儿自然的得出“只有爱清洁,讲卫生,才能受到大家欢迎”的道理。结尾大家说:“灰灰先生要改名字了!”我请小朋友动脑筋改的时候他们都是使劲的动脑,尽用干净的词语去形容,如漂亮小孩、干净先生、香喷喷等,可见他们已对此有了理解。

  本次活动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在整个活动中,我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性也是挺好的,孩子也对活动非常的感兴趣!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上课的过程中我有点着急,当孩子回答得不是很完整时,我应当要及时提醒引导他们将句子说完整;故事的结尾是让孩子们学做吸脏机将教室里的垃圾都“吸”掉,但是幼儿更多的是在玩耍、起哄。场面也是比较混乱。活动我反思可以改成去灰灰先生家,因为他已经变干净了,以后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可以再尝试。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滑稽、有趣的情节,理解词语“灰灰”、“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含义。

  2、乐意在实践活动中说一说,做一做,并尝试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

  3、通过故事,懂得要爱清洁、讲卫生。

  活动准备:

  1、故事配套图片。

  2、自制的教具:灰灰先生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灰灰先生的脏形象

  师:小朋友,看,灰灰先生到我们教室里来了,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叫灰灰先生呀?(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灰灰先生的脸上、身上等脏的地方。)


《胆小先生》小班教案3篇(扩展3)

——《藤野先生》课文教案3篇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线索,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最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回顾:散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是对零散的散文语言材料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更加有序,情感或观点更加鲜明的语言组织方式。)

  朗读全文,独立思考,本文详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明确:改讲义、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送别)

  同桌讨论,与藤野先生相关的是哪几件?另外两件如何归类?

  (明确:改讲义、送别是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间的互动,次两件是照应了标题《藤野先生》,是文章的明线;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是与作者的爱国情感相关,属于暗线。)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通读全文,学生独立思考:关于藤野先生,本文写了几件事?几件详写?几件略写?

  (明确:详写的有改讲义和送别;略写的有被当做扒手、询问裹小脚、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

  同桌讨论,改讲义这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A、作为学者,治学严谨;作为教师,认真负责B、尊重他人,没有民族间的偏见。)

  小组合作,探讨一下其它几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送别——没有民族间的偏见;询问裹小脚——治学严谨,对自己专业领域里的知识盲点非常感兴趣;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作为教师,认真负责;尊重他人的信仰,没有民族偏见;被当做扒手——不拘小节。)

  独立思考: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中不拘小节,工作中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人格上非常尊重他人,没有民族偏见的教师。)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本文提现了作者怎样的爱国思想?

  (明确:体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以及设身处地思考如何唤醒*人麻木思维的深切的社会责任感。)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对比阅读本文与《阿长与山海经》,分析一下从人物描写的方法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从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若想深刻了解本文内涵,把握本文情感,须对鲁迅先生个人生*以及时代背景有一定地了解,在这个问题地处理上,可以预先留下预*任务,让学生先对此进行材料收集和分享,在导入环节讨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 复*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学*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5.学*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2.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演自己列出的结构图。

  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见藤野前,在东京

  相识

  与藤野在仙台 相处

  离别

  相别后,深切怀念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这就是当年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显示图片)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条暗线,那么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我们先按下暂且不表。下面先来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投影显示如下)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一、课题

  藤野先生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的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学*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学*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具

  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是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你知道他最难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师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他写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来解开这个疑问。

  (二)想一想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根据地点变化,可以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板书略)

  (三)学*第一部分

  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给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鲁迅去日本留学是什么年代?当时*是什么样的状况?

  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中注意这一点。

  (四)学*第二部分

  提问:想一想,作者写了他与藤野先生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从这四件事中,可以概括出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这四件事,前两件是详写,后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提问:弃医从文这一举动表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胆小先生》小班教案3篇(扩展4)

——不再胆小作文3篇

  时间如白驹过隙,以前那个被老妈说一句就低下脑袋的,一回头就号啕大哭的“小麦麦”,现在已经长大了,变成了一个坚强的男子汉了。

  以前,我非常瘦,也非常弱小。自从老爸老妈经常带我去吃牛排之后,不但肩膀宽了,人长高了,连胆子也变大了,好像也带着一股牛劲。只要有什么不爽的事情,顶一句才会舒服。是因为长大了吗?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

  以前,老妈说一句批评的话,我回头还要号啕大哭一通,这份悲伤才能瓦解。幼儿园老师在我调皮的时候把我请出去,我也是一个爱面子的人,在外面没有人看见的地方抽泣一下再回来,两边的脸上挂有两条红红的眼泪痕迹。而现在,我感觉自己已到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地步了,若是老师要求写反思,我便会理直气壮地顶一句:“我偏偏不写,你奈我何!”老妈说我一句,我更是趾高气昂,拿起那支曾经将我打得半死的鼓棒。若是以前,我一定会眼泪如雨水般从双眼中涌出来,而现在,我则还是大大咧咧的,雄纠纠气昂昂的,你打我啊!

  如果在一个人回家的跟上看见一只大野狗,不是像班上那些胆小的女生们一样,尖叫着向四周乱跑,而是向那只野狗瞪着大眼睛,它就会落荒而逃。

  以前的胆子,小得连蚂蚁都不如,现在我变得胆大包天。张飞胆子大到一口气喝退十万大军;关羽胆子大,拿着青龙偃月刀乱舞。胆子大岂不是一件好事啊!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胆小,看见什么都喊害怕,被人叫做“胆小鬼”,但是现在,我不再胆小了,变得大方、大胆。

  以前,每天晚上睡觉,刚一关灯,就急得大叫:“妈妈!爸爸!呜,呜……”现在不一样了,每天睡觉,再也不怕黑,半夜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爬到老爸老妈的床上去了。每次妹妹来我家睡,都喊怕,睡觉老睡不着,我呢,就护着她,安慰道:“别怕!有我在!”妹妹才睡着。

  三年级时,老师让我每天去送扣分单,但是每到一个班级门口,我就站着不敢进去。现在呢,送扣分单再也不怕了,用手一敲门,大声响亮地喊一声:“报告!”每当管理午餐时,一有人说话,我便立刻拿出扣分单,要求填写班级姓名。有时六年级会顶嘴,我会大胆地与他说理由,你哪里不对,哪里要改进。他们只好乖乖“服从命令”。

  以前家里来了客人,我都会躲在老爸的后面,不敢出声。现在家里一来客人,我都会主动问好,妈妈叫我倒水,我就乖乖跑到厨房,倒一杯热水,放到客人面前,还会带一点儿小调皮的语气一句:“请慢用!”当客人起身要走的时候,我还会大声说:“再见!下次再来玩哦!”

  我觉得大胆挺好的,睡觉再也不会怕黑,家里来客人,也不害羞。我不再像胆小鬼一样,什么都喊怕。我长大了,变得大胆了。我是落落大方的大女孩了。

  我不再胆小了!

  从前的我十分胆小,我害怕虫子,蜜蜂和许多的动物,但我最害怕的是走夜路,提起夜晚,我满脑子都是鬼,可经过一件事,让我从此克服了胆小。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我独自一人从姑姑家回来,那时可能有8,9点钟了,我要走时,姑姑说:“我送你吧,天都那么黑了,再说,如果......”“不,我自己可以走,谢谢。”姑姑拗不过我,只好让我自己走。

  其实,刚才我逞强,装胆子大,是不想让他们说我胆小。一阵微风吹过,路边的梧桐树发出响声,如同一个年迈的老人在哭泣,地上铺满了落叶,不远出闪烁着微弱的光亮,犹如一双诡异的眼睛在窥视我,我不免颤抖一下,此时,我心里十分后悔,哎,世界上怎么没有买后悔药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想着想着,怎么好象听见身后有脚步声,啊!不会让鬼给盯上了吧!我回头一看,妈呀,一个人影,我吓的跑了起来,跑累了,又慢慢的向前走,吓的连头也不敢抬,“哎呦”我的喊一声,原来撞树上去了,没走几不,“扑通”,我还来不及细想,就呆住了,我以为是鬼把我拉下了地狱,哦,原来是几个可恶的孩子在这儿挖了一个的坑,就这样,我走3步跌2交,磨腾了半天才到家。

  我终于战胜了胆小,从此,我在也不害怕了,着个世界上根本没有鬼!


《胆小先生》小班教案3篇(扩展5)

——兔子先生去散步教案3篇

  设计思路:

  “兔子先生去散步”这个故事,如果我们只看文字,它是一本讨论标志的书,由许多个标志串成的一个故事,有些是我们常见的,有些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可是只要稍稍用心去体会,便能够猜出它们代表的意思,它不但可以得到小读者的共鸣,有些还有让小读者会心一笑的幽默效果。

  4—5岁的孩子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今天的活动中我主要用猜一猜的方式来让孩子欣赏整个故事。

  第一环节,我以兔子的家为导入,看看猜猜,“这是谁的家啊?”让孩子在细致地观察中发现,培养阅读观察的能力。

  第二环节,是活动的重点,用看图猜谜的活动形式层层引入,根据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的情节。当然在过程中谜底不是绝对的,例如眼泪的那段,也可以是雨滴、水滴、油滴,以引发孩子的讨论。在整个欣赏的过程中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在分段欣赏时,从故事开始到“小心坑洞”的那段,内容基本不变,后面的一段留一个疑问,“兔子先生掉到洞里后会碰到什么呢?”引起孩子完整欣赏故事的兴趣,在完整欣赏时了解答案。

  第三环节,注重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孩子的生活中。引导孩子交流讨论生活周围的图象与符号,自然引入社会认知的活动,活动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如延伸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标志、马路上的标志、设计标志等等。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的情节,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打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2、激发幼儿的想象感受故事的趣味,并引发幼儿对生活中的标志的关注。

  活动准备:

  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FLASH。

  活动过程:

  一、认识兔子先生(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朋友,先到他家看看啊。

  小结:从细小的地方观察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这是谁的家呢?

  那他是兔子先生还是兔子小姐呢?

  真聪明,能从小地方发现秘密,它是戴领带的兔子先生。

  二、和兔子先生一起去散步(看看猜猜、欣赏故事)

  (一)分段欣赏

  故事导入讲述

  1、标志“往前走”

  一出门就看到一个标志!是什么意思呢?

  哦,是往前走的标志啊!

  小结:路边的标志会告诉兔子先生前面有什么,这个一个指示的标志。

  2、故事继续

  兔子先生摔交了,怎么会摔交的?我们可以为兔子先生设计一个怎么样的标志?

  3、挑战:兔子先生是要继续往前走还是回家去呢?

  (设计标志)

  4、故事继续

  兔子先生发生了什么事情?(掉进洞里)(设计标志)

  它会在洞里遇见谁,发生什么事情?

  (二)完整欣赏故事

  兔子先生真不小心,刚摔了,现在又掉洞里了,掉进洞里会碰到谁呢?

  想知道吧,让我们回头来听一听这个故事!

  三、说说生活中发现的标志(文学作品回归生活)

  真有意思,兔子先生碰到了那么多有趣的标志,你们在家里、幼儿园或者马路上有没有看到过标志呢?

  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标志啊,有些我们熟悉,有些还没注意到,可没有它们还真不行呢!这些标志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回家再找找这样的图象标志好吗?

  设计意图:

  标志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纲要》中提出“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中班幼儿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了初步的经验积累,逐步萌发了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有看简单标志的经验。因此,我试图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关注标志,知道标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幼儿社会教育要避免枯燥说教,而应在生动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幼儿。本次活动,我选择了作家五味太郎的《兔子先生去散步》这本故事书作为白板课件的蓝本。这本故事书,画面和情节虽然简单,却能像一鱼三吃那样一书多读。一是可从社会领域的角度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图像符号,发现图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各种标志的意义。其次,可从艺术的角度,让孩子自己动手设计标志。另外,也可从语言领域的角度进行诠释,利用书中的标志进行故事猜想、图画猜谜等。在对读本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以社会领域作为切入点,以故事情境为载体和线索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借助故事情境理解标志,依情节线索大胆想象,设计相应标志。

  2、关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标志,能看懂并按标志的意义行动。

  活动准备:

  1、电脑、白板、视频展台。

  2、课件“兔子先生去散步”。

  3、小图卡人手一张,记号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以变魔术的形式在白板上点出标志,引发幼儿猜测想象。

  1、教师点出洞的标志。

  2、幼儿分别点出楼梯和兔子的标志。师:这些图形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其实它们都藏在一个有趣的故事里。

  二、欣赏故事,理解标志。教师边讲述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边逐幅出示画面。

  画面一:小兔的家。师:这是谁的家?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点出小兔)兔子先生你好啊!外面的天气真好,兔子先生想到外面去散散步。兔子先生出了门,走啊走啊!

  画面二:楼梯的标志。师:兔子先生抬头一看,这个图形是什么意思?它会告诉兔子先生前面有什么?

  画面三:楼梯。师:真的是楼梯啊,兔子先生要怎样走过去呢?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慢慢地往上走。兔子先生明白了,慢慢上了楼梯,走上了高高的土坡,开开心心地继续往前走。

  画面四:桥的.标志。师:咦?这个图形又是什么意思?它会提醒兔子先生前面到了什么地方?

  画面五:桥。师:这可是一座独木桥,兔子先生好害怕呀,怎样才能过去呢?我们一起来给兔子先生加加油。

  画面六:坑洞的标志和坑洞。师:兔子先生小心翼翼地过了桥,抬起头,挺起胸,很神气地往前走。

  画面七:兔子先生掉到洞里。师:天哪!怎么回事?兔子先生心里觉得怎么样?除了害怕,还会有什么感觉?正当兔子先生着急又害怕的时候,它发现了什么?(点击出现门的标志)它会告诉兔子先生什么?谁来帮兔子先生找一找?兔子先生开心极了,赶紧打开门,跑了出去。

  画面八:门打开,兔子先生站在门外。师:兔子先生今天在散步的时候看到了一些有趣的标志,你们认识吗?故事里的这些标志告诉兔子先生前面到了哪儿,要注意些什么。

  三、创编故事,设计标志

  1、引导幼儿讨论、创编故事情节。师:猜猜看兔子先生继续往前走,它可能会走到哪里去呢?(教师示范在白板上设计l~2个标志,如小山、小河)

  2、幼儿设计标志。师:兔子先生还可能会走到哪儿去呢?每个小朋友都来设计一个标志吧。

  3、利用视频展台共同讨论交流标志的意思,续编故事。师:猜猜这是什么标志?它会告诉兔子先生什么?

  四、讨论交流,拓展经验

  1、引导幼儿讨论交流生活中的标志。师:今天兔子先生去散步的时候看到了许多有用的标志,那我们小朋友*时都看到过哪些标志呢?

  2、观看图片,梳理经验。

  第一幅:人行横道、红绿灯(马路)。

  第二幅:安全通道、厕所、小心地滑(商场)。

  第三幅:关紧水龙头、爱护小草(幼儿园)。

  3、点击出现可回收垃圾箱的图片,激发幼儿对标志的关注和思考。师:这又是什么标志呢?这个标志里藏着许多的秘密,小朋友可以回去问问你的爸爸妈妈,到底表示什么意思,还可以把你的发现记下来,下次告诉班上的好朋友听一听。

  活动评析

  为使整个活动结构紧凑、合理,设计白板课件时,教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对原有故事形象、情节进行了删减和修改。小兔子改成了可爱的卡通形象,只保留了楼梯、桥、坑洞等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标志,并且设置了开放性的结尾。目的是为幼儿提供遐想的空间,并自然流畅地过渡到设计标志这一环节,在延续的情境中强化幼儿看标志以及按标志行动的意识。

  活动一开始,坑洞、楼梯和兔子的标志隐藏在白板之中,很好地营造了一种变魔术的神秘、有趣氛围,对孩子们来说是新鲜又刺激的,有效地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迅速被吸引并且投入到活动中来。此时通过开放性的提问,使他们发散性思维的火花一触即发。同时让幼儿与白板互动,点出隐藏在白板中的其他标志,和课件来个“亲密接触”,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孩子好奇、爱探索的天性,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热情,从而以饱满的精神参与活动。

  第二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部分:欣赏故事、理解标志。在这一环节,课件本身所具有的形象直观、色彩鲜艳、图像逼真等特点,能引领幼儿进入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而且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技术,使得课件“兔子先生去散步”具备了较强的开放性。如兔子先生设置为可以拖动,与传统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相比,通过人机交互形式,使得课件自然流畅的演示与教师即时的语言、肢体动作相得益彰,更能营造一种自然生动、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让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课件的演示很好地创设了一种启发、引导式的教学环境,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幼儿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与课件积极互动的同时也带动着幼儿与课件的互动。如教师鼓励幼儿边观看课件边根据标志的提示进行故事情节的猜想,孩子思维一直处于一种激活的状态,形成了教师、课件和幼儿三者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使得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会了标志的重要作用。接着,活动从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标志,到设疑引发孩子大胆创编故事情节,尝试创作标志,再转移到对生活中标志的关注,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总之,整个活动设计科学合理,在活动中不断强化了幼儿看标志、按标志行动的意识,高效地达成了活动目标。

  一、活动主题:

  我在马路边

  二、设计思路:

  “兔子先生去散步”这个故事,如果我们只看文字,它是一本讨论标志的书,由许多个标志串成的一个故事,有些是我们常见的,有些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可是只要稍稍用心去体会,便能够猜出它们代表的意思,它不但可以得到小读者的共鸣,有些还有让小读者会心一笑的幽默效果。

  4—5岁的孩子活泼好动,并且富于想象,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中我主要想用猜一猜的方式来让孩子欣赏整个故事。

  第一环节,我以兔子的家为导入,看看猜猜,“这是谁的家啊?”让孩子在细致地观察中发现,培养阅读观察的能力。

  第二环节,是活动的重点,用看图猜谜的活动形式层层引入,根据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的情节。当然在过程中谜底不是绝对的,例如眼泪的那段,也可以是雨滴、水滴、油滴,以引发孩子的讨论。在整个欣赏的过程中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在分段欣赏时,从故事开始到“小心坑洞”的那段,内容基本不变,后面的一段留一个疑问,“兔子先生掉到洞里后会碰到什么呢?”引起孩子完整欣赏故事的兴趣,在完整欣赏时了解答案。

  第三环节,注重将文学作品回归到孩子的生活中。引导孩子交流讨论生活周围的图象与符号,自然引入社会认知的活动,活动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如延伸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标志、幼儿园、马路上的标志等等。

  三、活动名称:

  兔子先生去散步

  四、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中的标志联想故事的情节,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述。

  2、感受故事的趣味激发幼儿的想象,并引发幼儿对生活中标志的关注。

  五、活动准备:

  PPT课件

  六、活动设计:

  (一)分段欣赏故事

  今天让我们去认识一个新朋友,去他的家里看看。(播放课件)这是谁的家?你怎么知道的?

  教师回应:原来房子的门上有兔子的标志。(播放课件)他是兔子家的谁呀?

  教师回应:

  1)他是兔子,他戴着红和黑相间的条纹领带,真神气!

  2)他还有个好听的称呼,因为它是男的,我们叫他先生。

  一起来和兔子先生打个招呼:兔子先生好!

  播放课件:小朋友们好,今天我要出门去散步,你们想不想一起去呀?

  让我们一起去散步,让我们一起去散步,看什么样的草地?

  教师回应:绿油油的草地,躺在上面真舒服。

  让我们一起去散步,让我们一起去散步,感觉阳光怎样?

  教师回应:暖洋洋的'阳光,洒在身上真温暖。

  刚走了一会儿,是什么标志?(幼儿观察讲述)

  播放课件:噢!这是往前走的标志。

  咦!这又有一个什么标志?(幼儿观察讲述)

  播放课件:嘿!真是楼梯的标志,孩子们真聪明!如果是楼梯的标志,那么他会去哪呢?

  这个标志有点看不懂呀!(幼儿观察讲述)

  播放课件:恩!是桥的标志呀!你们真棒!

  下面的标志可有点奇怪!是什么意思呢?(幼儿发散想象)

  教师回应:兔子先生瞧都没有瞧。

  播放课件:哎呀呀呀,疼死我了,原来是小心斜坡的标志。

  哎呀!好疼呀!又有一个标志。(幼儿发散想象)


《胆小先生》小班教案3篇(扩展6)

——大班公开课绘本胆小先生教案 (菁华3篇)

  教育目标:

  1、感受故事中夸张的情节所产生的美。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情节的猜测和想法。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老鼠是四害之一,了解什么是地下室。

  2、物质准备:胆小先生、老鼠图片;动画课件;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老鼠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猜想:老鼠来了,怎么办?

  二、中断讲述故事,设置悬念引发幼儿大胆表达。

  问题一:胆小先生捉住老鼠后,老鼠会怎么说呢?

  问题二:大老鼠生了很多小老鼠后会对胆小先生说什么?大老鼠为什么要和胆小先生换房子呢?

  问题三:老鼠第三次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胆小先生会怎么做?帮胆小先生想想办法。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1、提问: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故事里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觉?

  四、完整欣赏动画故事,围绕胆小先生这一形象组织幼儿讨论。

  1、提问:故事一开始,刚开始胆小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胆小先生最后有什么变化?经过这件事,以后胆小先生碰到老鼠还会害怕吗?

  2、情感教育:鼓励幼儿要做勇敢的人,遇到事情不害怕,不做胆小的人。

  活动延伸:

  语言角投放《胆小先生》图片,让幼儿自由翻阅讲述。

  活动背景

  故事《胆小先生》构思奇特,情节有趣,深受中班孩子的喜爱,因此,我组织了此活动。此活动我从情感教育入手,将重点放在挖掘作品的内涵上。旨在通过此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完整地讲述。

  活动目标

  1、体会故事中胆小先生内心由胆小到勇敢的变化过程。

  2、大胆地参与讨论,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勇于创新,发展求异思维

  3、感受故事奇特的构思及有趣的情节。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活动中给孩子倾听各种有趣的故事。

  2、与故事情节变化基调相一致的音乐,故事配乐录音。

  3、故事围裙剧操作材料(围兜、小动物、大木桶)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你见过老鼠吗?你看见老鼠会怎么样?老鼠见到你又会怎么样呢?

  幼:见过。我看到老鼠很讨厌,想打死它们。老鼠见到我会吓得赶快逃走。

  2、师:如果是位胆小的先生,他看见老鼠会怎么样呢?听完故事《胆小先生》你们就知道了。

  3、教师有感情讲述第一遍故事

  4、引导幼儿讨论故事中的胆小先生的内心变化。

  (1)师:说说你听到什么地方觉得胆小先生不在胆小,很勇敢了。

  幼A:我听到胆小先生说的话,觉得他不胆小了。

  幼B:我听到胆小先生勇敢地用扫帚把老鼠打得吱吱乱叫。

  幼C:胆小先生说:“老鼠的脚是那么小,我有什么好怕的。”我觉得他不在胆小,非常勇敢了。

  幼D:我听见胆小先生使劲地跺脚,老鼠们个个抱头乱窜,以为地震了,觉得他很勇敢。

  (2)老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中胆小先生勇敢的表现。

  (3)师:说说你听到什么地方觉得胆小先生很胆小呢?

  幼A:我听到老鼠要换房子,他就换了,觉得他真没用,太胆小了。

  幼B:我听到胆小先生被老鼠赶到地下室,觉得他很胆小。

  幼C:我听到老鼠在客厅里大吃大喝,他也不去管,觉得他很胆小。

  幼D:胆小先生听说老鼠一跺脚,整个房子会塌的,就害怕地让老鼠住进了地下室。

  5、老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中胆小先生胆小的表现。

  6、这个故事真好听,一会儿胆小先生胆小得要命,一会儿又勇敢地很。那这个故事什么地方想得很奇怪,很有趣,你喜欢吗?(设问)

  评析:活动一开始我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通过对胆小先生内心由胆小到勇敢表现的讨论,给予幼儿自由发表感受的机会,鼓励幼儿一问多答,这样便于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助于突出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学*。对故事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我给予孩子再次欣赏和一起参与讲述的机会,以一个“什么地方想得好,觉得有趣”的设问,使孩子带着问题去欣赏故事,为孩子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作好铺垫。

  7、教师用围裙剧的方式讲述第二遍故事。

  8、引导幼儿讨论故事奇特的构思。

  (1)这个故事什么地方想得很奇怪、很有趣。

  幼A:,我听见老鼠说:“我只要一跺脚,整个房子就塌了”觉得真有趣。”

  幼B:胆小先生胆小害怕的样子真滑稽。

  幼C:我听见母老鼠生一窝小老鼠,小老鼠长成了大老鼠,大老鼠又生小老鼠,到处都是老鼠,觉得很奇怪,也很讨厌。

  幼D:胆小先生最后胆子大了,用扫帚打老鼠的情景,很有趣。

  (2)你听过什么故事也像《胆小先生》一样很奇怪、很有趣呢?请你介绍一下。

  幼A:我听过《苍蝇找尾巴》的故事,苍蝇到处找尾巴,最后被牛尾巴打死,很好玩的。

  幼B:我听过《不要脚的朋友》,知道了蛇、蚯蚓、小鱼是不需要脚的。

  幼C:《小红帽》的故事非常有趣,狼的肚子剖开来,小红帽、外婆还活着,真奇怪。

  幼D:《咕咚》中,胆小的兔子边跑边喊:“咕咚来了,咕咚来了。”其他的小动物吓得也跟着一起跑,最后知道,“咕咚”原来是个木瓜,真有意思。

  (3)师:这么多奇怪又有趣的故事多好听呀,我们以后也来编很奇怪、很有趣的故事好吗?

  评析:我采用了围裙剧的方式讲述故事,让幼儿多种感官受到刺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大大调动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也能让幼儿通过直观的感受较好地理解、把握了作品的内涵。通过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讨论,幼儿将故事中感受到的,日常生活中所积淀的感受在此时得到了梳理、宣泻。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勇敢”的含义。

  2、引导幼儿体会故事中的幽默。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欣赏并理解故事,能在集体前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人手一本故事书、字卡“勇敢”“胆小先生”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胆小先生的图片,提问: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先生?(幼儿讲讲)

  教师小结:这是一个胆小的先生(出示“胆小先生”的字卡)

  2、你想想,他为什么会叫胆小先生呢?(请幼儿讲讲)

  3、再来看看一位先生,出示变勇敢的胆小先生图片

  提问:

  (1)这是谁?他和以前一样吗?哪里变了?

  (2)现在我们称他为什么先生了?

  4、那他怎么会改变的呢?(请幼儿讲讲)

  5、我们一起来看书吧,书里会找到答案的。

  二、幼儿自己看书

  提醒幼儿注意看图片,不要看字。

  提问:

  (1)你在书里都看到些什么?

  (2)你找到胆小先生变化的答案了吗?(请幼儿讲讲)

  三、和老师一起看书,在看看讲讲中理解故事的意思。

  第一段,

  重点提问:

  1、胆小叔叔住在一个怎样的房子里?

  2、为什么胆小叔叔抓住了老鼠但有放了老鼠呢?

  (丰富词:大吃一惊)

  第二段,

  重点提问:

  1、从此胆小叔叔的家里发生了变化,他们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老鼠们在胆小叔叔家做了哪些事情?

  3、老鼠们又提出了什么过分的要求?胆小叔叔同意了吗?为什么?

  第三段,

  重点提问:

  1,胆小叔叔为什么会一下子胆子大起来呢?

  2、他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3、你做过哪些“勇敢”的事情?

  四、集体阅读,边看边读。

  1、这是一个幽默故事,什么叫幽默?

  2、你觉得这个故事中,哪些地方很有趣?

  3、你看了故事,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观察反思: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