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教案 >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 (菁华5篇)

日期:2022-10-29 00:00:00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1

  活动背景:

  “秋叶飘”是小班针对季节特征而生成的一个艺术主题,主题的内容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而《大树妈妈和小树叶》是主题中的一个美术活动。整个活动的设计过程来源于组内老师的一句话,大致意思是“玩颜料、玩树叶”,在她的启发下,我们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活动。考虑到幼儿对于用颜料作画还比较陌生,所以我们把整个活动定位在一个“玩”字上,玩什么?玩颜料、玩树叶,合作的玩。由此而产生的活动目标是“自由选择不同的树叶,尝试运用敲、绕、压的方式装扮大树;对色彩感兴趣,体验用颜料作画的乐趣,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感。”我们在设计过程时,注重给幼儿一个宽松的、愉快的氛围,自由走动、任意选择不同的树叶玩一玩(跳一跳、绕一绕、抱一抱),使幼儿产生对色彩乃至以后美术活动的兴趣。

  一研后的调整与反思:

  1、一开始的情境创设十分有效,将幼儿带入活动主题,并在教师富有情景性的语言引导中了解三种玩树叶玩颜料的方法,但是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不能 脱离情境,因始终在情境中带领幼儿感受、体验、操作。例如在活动中增加的问题,“他们会跳什么舞?”“你最喜欢小树叶跳哪一个舞?为什么?”

  2、从目标的表述上来说,进行略微的调整,将“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感”,放到第二条后面,使一二两条的目标分别侧重于技能和情感。

  3.集体活动中的三种示范操作应遵循从易到难,逐层递进的原则,所以要将示范的后两个步骤交换,先跳“圆圈舞”,再跳“抱抱舞”,同时把音乐进行重新的切割连接,分别是“兔子舞”“圆圈舞”“抱抱舞”,出场跳的舞蹈也要换一换。

  附:二研活动课例

  一、活动目标

  1.自由选择不同的树叶,尝试运用敲、压、绕的方式装扮大树妈妈。

  2.对色彩感兴趣,体验用颜料作画的乐趣,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感。

  二、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树叶。

  2.背景图、颜料。

  3、彩纸做成的大树轮廓。

  三、活动过程

  1、情境创设:小树叶不开心。

  2、教师示范作画:小树叶和大树妈妈跳舞。

  3、幼儿分组操作:小树叶跳舞。(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整体展示:美丽的小树林。

  活动反思:

  1.组织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有脱离创设的情景,始终在一开始营造的这一场景中引导幼儿感受、体验。(从开始的来到小树林,然后在树林里和大树妈妈跳舞,到最后的感受小树林经过装扮后的美丽。)因此,大部分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在玩树叶、玩颜料的过程中很自信、很放松,也很快乐。

  2.讲评中,教师预设了从个体出发和整体出发这两个大问题

  (1)你邀请小树叶和大树妈妈跳了什么舞?在哪几棵树上跳的?你喜欢小树叶跳什么舞?为什么?这几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引导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也就是从个体来讲评。

  (2)你最喜欢哪一棵大树妈妈?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从颜料的运用以及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来讲评。在组织过程中,发现孩子对自己“玩”的过程很兴奋,也十分乐于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以从个体的讲评上来是比较到位的。但是,整体的“喜欢哪一棵?”这个问题,幼儿并不好表述,所以在最后这个问题的讲评中让我产生了疑问?是否需要这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提问方式更容易让幼儿表述?

  四、活动收获:

  第一,当这个活动在艺术主题中开展后,给我们最大的感触是,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的这种愉悦性和个性化的表现,当树叶宝宝穿上衣服(颜料)在大树上跳起舞来,他们感受到的是自己操作成功的喜悦;当他们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操作,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也得到了凸显。

  第二,活动中大胆的尝试玩树叶、玩颜料,使主题目标的价值充分体现在活动目标中,它带给幼儿的启示是树叶原来还可以这么玩:跳一跳、绕一绕、抱一抱就能帮大树妈妈穿上漂亮的衣服。另外,为何要选择这三种方式让幼儿来了解树叶、颜料的玩法呢?这是在分析了 幼儿的已有经验基础上制定的。“跳”很简单,其实就是用树叶在玩;“绕”在前几周的活动中有过经验(绕毛线);“压”的方式较新,而且有一定的技巧蕴含其中(这也可以说是活动的一个难点)。从上面的分析看,用这三种方法玩颜料装扮大树实际是在延续了幼儿经验的基础上,又注重了新经验的提升。

  第三,艺术主题实施策略的研究是我们省级课题的第三个子课题,也是我们*几年来重点研究的内容。在组织完《大树妈妈和小树叶》后,越发让我们体会到针对活动重难点选用的对策必须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易接受,易理解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这个活动中运用的策略就比较有效。

  1.情景贯穿始终:

  (1)小树叶不开心引出;

  (2)小树叶跳舞(用树叶绘画):兔子舞、圆圈舞、抱抱舞;

  (3)小树叶和大树妈妈的舞蹈装扮了整个树林。

  2.巧妙的音乐、语言的运用:

  (1)我们常说艺术的各个门类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在引导幼儿掌握这三种方式绘画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三段有典型特点的音乐,如《兔子舞》的欢快、跳跃适合幼儿的“敲”(跳);《圆舞曲》的流畅婉转适合幼儿的“绕”;《钟声》的轻盈适合“压印”(教师的语言提示比较清楚)。这三种音乐的配合使用,帮助幼儿理解了操作中的“敲”“绕”“压”三种方式,并且起到了提示作用。

  (2)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情境性的语言比较容易接受(理解),所以我们的整个活动都运用了情景语言组织、引导。讲解绘画要求和步骤时,也运用了孩子易理解的儿童化语言,如“穿上一件绿衣服”“和大树妈妈跳一个舞”“小树叶的舞蹈要跳满大树妈妈的身体”等等。

  3.分层次示范:

  (1)“兔子舞”比较简单,教师在示范的基础上,让幼儿一起徒手试一试;

  (2)“圆圈舞”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直接在大树上示范操作;

  (3)“抱抱舞”是新授的内容,因此师幼一起示范。从这三个层次的示范中,可以发现是由易到难,逐层递进的。

  艺术主题的'生成,艺术活动的开展,更好的为我们诠释了《纲要》中的要求: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和现象,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的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而不是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让孩子们回味妈妈的爱,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摇篮曲优美、抒情、柔和的风格,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培养爱妈妈的情感。

  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3、能准确唱好带有休止的节奏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大树妈妈》,并通过唱、演表现出对妈妈的无限深情。

  2、 难点:正确唱好后八分休止,做到音断气不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讲故事,创设意境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大树妈妈》的故事:从前,有一棵大树,个子长得好高,每天都举着茂盛的叶子为小花、小草们遮风挡雨,大家都叫他大树妈妈。有一天,一只迷路的小鸟找不到妈妈了,他疲倦地停在大树妈妈的手臂上,急得呜呜地哭。大树妈妈说:“别哭,别哭,孩子,我就是你的妈妈!”大树妈妈用树叶做成了一个温暖的摇篮,随着风儿摇呀摇,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小鸟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听,大树妈妈微笑着为小鸟唱起了摇篮曲,多么温柔、多么好听。小鸟幸福的笑了。

  2、倾听歌曲《我的好妈妈》

  师:谁知道要唱表现妈妈的爱这样的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感觉来唱?

  生:抒情优美。

  师:老师知道孩子们对妈妈有深厚的爱,那么谁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深情?妈妈为你做了什么?

  生:做饭 很辛苦照顾我……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动物妈妈们也给了自己的宝宝无私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大树妈妈是怎么做的好吗?

  师:请听一首童话歌曲《大树妈妈》,出示课题:《大树妈妈》。

  二、寓教于乐

  (一)学唱歌曲

  1、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大树妈妈”

  2、学唱歌曲

  (1)播放多媒体

  a、听第一段歌词,想一想:大树妈妈是怎样哄小鸟睡觉的?

  b、 跟教师朗读第一段歌词,边读边用动作表演

  c、 听第二段歌词,想一想:大树妈妈是怎么保护小鸟的?

  d、 跟教师朗读第二段歌词,边读边用动作表演。

  (2) 随着音乐的旋律哼唱

  a、师弹旋律,生模唱歌词

  b、解决重难点:

  注意休止 :个儿高的“个”、摇呀摇的“摇”要唱得短。

  注意切分音:拖着那摇篮的“着”要唱长。

  c、完整跟老师的琴演唱

  师:大树妈妈轻柔的唱这歌,小鸟们睡着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唱这首歌呀

  学生跟琴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创造表现

  师:我们通过学*歌曲知道了大树是小鸟的妈妈,那么你知道白云的妈妈是谁?

  生:蓝天。

  师:小鸟们的妈妈是谁?小种子的妈妈是谁?小鱼的妈妈是谁?

  生:树林、大地海洋。

  师:那么这些植物、动物共同的妈妈是谁?

  生:大自然。

  师:那我们的爸爸妈妈 老师 和你们共同的妈妈是谁?

  生:祖国。

  师:我们共同的妈妈是祖国,那假如你是白云你的妈妈是蓝天;假如你是小种子你的妈妈是大地;假如你是小鱼你的妈妈是海洋,那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妈妈辛苦了我很感谢妈妈,谢谢妈妈,妈妈我爱你。

  师:我们的妈妈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希望今天同学们回到家以后能够亲切的对自己的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你”,你们愿意吗?

  四 课堂小结

  师: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非常美丽,我们共同的妈妈是祖国,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景色宜人, 那么你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你想对我们共同的妈妈说什么? (播放多媒体 祖国大好河山美景)

  生:祖国我爱你我们爱祖国。

  师:让我们一起大声对我们共同的妈妈说一声:“我们爱祖国 我们爱妈妈”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3

  活动目标:

  ⒈感受摇篮曲轻柔、连贯的旋律特点。

  ⒉理解歌曲内容,尝试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对小鸟的关心、爱护。

  ⒊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⒋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活动过程:

  一发音练*:《问好歌》、《小铃铛》

  二学*新歌《大树妈妈》

  ⒈ 谈话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妈妈,那你们知道小鸟的妈妈是谁吗?今天小鸟的妈妈出去找食物了,那谁来照顾小鸟呢?”

  ⒉ 结合动画引导幼儿欣赏第一段歌曲

  “是谁在照顾小鸟呀?”“它是怎么照顾的呢?”

  ⒊ 引导幼儿边听第一段音乐,边模仿大树妈妈晃动的样子。(一遍初步的尝试,另一遍引导幼儿合着拍子轻柔的摇)

  ⒋ 引导幼儿欣赏第二段动画。

  “小鸟睡着了,可是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⒌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欣赏。

  ⒍鼓励幼儿学唱歌曲。

  ⒎ 引导幼儿有感情的、轻柔的演唱歌曲,表现出对小鸟的关心、爱护。

  ⒏ 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

  三音乐游戏:大树和小鸟

  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幼儿扮演小鸟,根据歌曲内容表演相关的动作,当风来了,雨来了的时候,请小鸟蹲下不动,树妈妈保护好小鸟。

  活动反思:

  我组织了《大树妈妈》音乐活动,这是一首比较安静、和谐、优美的曲子,我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并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主要让感受摇篮曲轻柔、连贯的旋律特点。利用课件,帮助幼儿比较形象的理解歌曲内容,鼓励尝试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对小鸟的关心、爱护。

  我着手准备了课件,组织幼儿欣赏过相关的摇篮曲。活动过程的大致环节是:

  一、发音练*《问好歌》、《小铃铛》。

  二、学*新歌《大树妈妈》。

  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⒉欣赏第一段的PPT课件画面,引导幼儿合着拍子轻柔地摇。

  ⒊请幼儿猜猜“小鸟睡着了,可是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然后欣赏第二段画面。

  ⒋学唱歌曲。

  ⒌尝试表演。音乐游戏:《大树和小鸟》。

  活动结束后,我对活动的过程、各环节的组织,以及幼儿的互动情况进行了一一反思。发现第一环节,我们师生演唱《问好歌》时,幼儿积极性还是蛮高的,大部分幼儿能参与活动;尤其是《小铃铛》发音练*,用“啊”、“啦”来演唱连贯的声音,用“啊哈”来演唱跳跃的声音,幼儿比较感兴趣,能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发音练*。在演唱《大树妈妈》歌曲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比较积极地参与,初步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我通过语言的提示,提醒幼儿在演唱的过程中,注意到小鸟的不同表现,当“风来了、雨来了”得时候,鼓励孩子们唱出小鸟此时的状态,幼儿可能还没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感受唱出来。

  下面我分析了一下整个活动,可能有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欣赏环节,歌词不够清楚。我用的是《大树妈妈》PPT课件歌曲欣赏,可能歌词不是最清晰,幼儿还没听清楚歌词。但在学*歌曲演唱的环节,我弹奏演唱歌曲,以为歌词比较简单,第一、二段有部分是重复的,没有给以较多的提示,但发现幼儿对有的歌词的掌握不够理想,例如:“大树妈妈个儿高”,还有最后一句“摇篮里的小伞撑开了”,幼儿不太会唱,如果稍作提问,或者解释一下,相信幼儿一定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这两句可以单独范唱,重点示范一下,多给幼儿练*的机会,可能会唱的好点。

  在用肢体语言表达大树、小鸟的环节,还不够放手,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幼儿自己编动作的意识不够,这个可能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关,只有个别幼儿能够编1、2个动作,所以,还是需要老师的多加引领。

  游戏环节《大树和小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况还不够理想,没有激发幼儿全部参与的热情,感觉幼儿对游戏的理解还不到位,需要更加明确游戏规则,可能游戏气氛会更好,有待于在以后的日常活动中进一步练*。

  那么在歌唱活动中,我发现如何激发幼儿唱歌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引领孩子欣赏歌曲的优美旋律,清晰的歌词,同时,教师很好的示范,都很重要,关键是发现歌曲中的重点、难点,逐一加以解决,这样幼儿就可以有很好的情绪体验,更好地唱歌,要逐步引导幼儿从乐听—爱唱—会唱,在以后的歌唱教育实践中,要继续探索歌唱教育的方法、技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歌唱。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4

  目标:

  1.让幼儿在体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树木与人类的基本关系,培养幼儿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 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

  准备:

  1.环境创设:树林和一名扮演"大树妈妈"的老师。

  2.小鸟头饰人手一个,鸟妈妈头饰一个。

  3.小鸟飞音乐带,录音机。

  4.画纸、水彩笔人手一份。

  过程:

  一. 开始部分

  以小鸟练*飞翔本领导入课题放音乐:鸟妈妈和小鸟们一起飞进(教师)树林。

  二. 基本部分

  1. 小鸟发现树叶枯黄,讨论原因鸟妈妈:小鸟们,我们休息一会吧。咦!这树的叶子怎么变成枯黄了?这是怎么回事?引导幼儿讨论。

  2. 大树妈妈讲述病因鸟妈妈:我们还是一起来问问大树妈妈吧?"。大树妈妈,大树妈妈,你这树叶为什么被枯黄了"?

  大树妈妈:空气污染,工厂排污水,乱砍树木。

  3. 引导小鸟为大树妈妈想治病方法鸟妈妈:大树妈妈生病了,真可怜,我们想想办法,让大树妈妈的病快点好。

  小鸟:吃药,唱歌给他听,陪他说说话......大树妈妈:你们还是多练*飞的本领,趁早飞走吧!我这病你们救不了的,人类不注意,乱排污水,废气,乱砍树木。哎!没用了......小鸟:我想到就大树妈妈的办法了,让人类知道"大树妈妈的本领"。

  4. 引导小鸟说出大树妈妈有哪些本领

  (1) 茂盛的树叶可为我们撑起小伞,刮风下雨我们也不怕。

  (2) 大树妈妈每天把空气打扫干净,让我们呼吸新鲜空气。

  (3) 大树妈妈可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洪水,保护我们的家园,让我们每天在这儿快快乐乐的生活。

  (4) 大树妈妈可把我们的家园打扮得漂亮,我们生活在这儿很幸福。

  5. 鸟妈妈总结:大树妈妈的本领真大,如果没有这些大树妈妈,我们将会没地方住,没有这些美丽的家园。

  6. 怎样让人类知道这些呢?小鸟各自说说(唱歌、送信、画画......)

  7. 幼儿绘画:画出大树妈妈的本领。

  大树妈妈:我还是喜欢你们把我的本领画出来送到人类,让他们知道。

  三. 结束部分

  小鸟把画好的画传送到人类手中。

  四. 延伸部分

  人类收到画后,就注意保护树木,海广泛栽种树木,使家园更美。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5

  活动目标

  1、欣赏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美妙意境,理解诗歌中的主要内容。

  2、通过幼儿初步尝试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体验诗歌中大树妈妈与娃娃们相互关爱的情感,激发幼儿爱他人的情感,学*感恩。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欣赏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美妙意境,能够理解诗歌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的难点:幼儿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利用散步、谈话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2、物质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大树妈妈的图片。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谈话引题,幼儿猜想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妈妈是怎么爱你们的?”引导幼儿回答。

  第二部分:理解学*诗歌内容

  教师出示大树的图片提问 “大树妈妈一个人非常的孤单、寂寞,这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大树妈妈生活在森林里,小朋友请你猜一猜,还有谁会愿意做大树妈妈的娃娃?”(幼儿讲述)

  幼儿观看课件,教师提问:大树妈妈喜欢娃娃,有谁愿意成为大树妈妈的娃娃?他们能给大树妈妈什么?大树妈妈有许多许多娃娃,有小鸟娃娃、星星娃娃、松鼠娃娃、小星星娃娃,还有许多树叶娃娃,大树妈妈是怎样喜欢娃娃的,娃娃们又是怎样爱大树妈妈的。

  第三部分、欣赏和感受诗歌的意境,体验诗歌中大树妈妈与娃娃们相互关爱的情感。

  教师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请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让幼儿讨论:你觉得娃娃们喜欢大树妈妈吗?从哪些话里可以听出它们很爱大树妈妈?

  第四部分:朗诵诗歌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朗诵诗歌,进一步熟悉诗歌的内容。

  第五部分:拓展想象、仿编诗歌

  教师示范:把小鸟换成蝴蝶,就是:蝴蝶说:“我来当你娃娃,给你唱歌”、或把唱歌换成画画、跳舞换成捶背·······,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方法让幼儿仿编。

  第六部分:活动的延伸:

  请小朋友想一想:大树妈妈爱娃娃,娃娃爱大树妈妈,谁最爱小朋友?小朋友又最爱谁呢?是怎样爱的呢?

  附:散文 大树妈妈

  大树妈妈,喜欢娃娃,

  小鸟说:“我来当你娃娃,给你唱歌。”

  大树妈妈说:“好哇,好哇”

  小熊说:“ 我来当你娃娃,给你跳舞。”

  大树妈妈说:“好啊,好啊”

  小星星说:“我来当你娃娃,晚上陪你说说话。”

  大树妈妈说:“好啊,好啊”

  大树妈妈有了很多娃娃。

  小鸟娃娃,小熊娃娃,星星娃娃,还有许多树叶娃娃。

  大树妈妈给娃娃讲故事,娃娃给大树妈妈唱歌,跳舞,说悄悄话。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幼儿从小接触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及语言能力。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欣赏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美妙意境;培养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使幼儿从中感受语言的美好,从而愿意用语言来表达,并体验诗歌中大树妈妈与娃娃们相互关爱的情感,激发幼儿爱他人的情感,学*感恩。

  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较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明确,让幼儿的兴趣跟着丰富有趣的活动环节走,学知识,学*中有快乐。活动结束后,幼儿精神愉悦,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

  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妈妈是怎么爱你们的?”引导幼儿回答。中班的孩子年龄还小,对妈妈还是有着依恋的情感,所以在谈到自己的妈妈时,每个孩子都非常开心,快乐,就会自然而然地说出很多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话,还会从妈妈帮娃娃做的事情等方面进行讲述。

  2、整个活动密度适中,形式多样,环节设计合理,层次分明,很好的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保持了浓厚的学*兴趣。

  3、能够很好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准备充分,很好地辅助了教学。

  4、整个活动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由的、大胆的说,尽情的想象,再加上教师的鼓励与肯定,幼儿的自信油然而生。

  当然,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由于孩子初步学*创编诗歌,大部分幼儿感觉一定的难度不能大胆地想象创编,还有个别幼儿回答问题时表达的语句不完整。以后我还得加强语言方面的训练。

  2、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切的感受到新教学法对教师的工作和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感到了自己教学机智和教学经验的不足,所以,我今后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积极地加强学*,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小百科:树木是一种高大的木本组织植物, 由“枝”和“杆”还有“叶”呈现,可存活几十年。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 (菁华5篇)(扩展1)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 (菁华5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1

  活动名称:

  虫虫历险记

  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很熟悉故事中的小动物。

  物质准备:

  CD、故事图片、头饰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进行故事引导

  冬天的天好冷啊,宝宝着凉感冒了,只好在家休息,他的布偶玩具小熊、兔子、松鼠、青蛙都在身边陪伴着他,宝宝想,要是这些玩具能动起来,来陪他一起玩该多好啊,想着想着宝宝睡着了,梦见一个小仙女手拿魔棒轻轻一点,哇!动物们真的动起来了。

  2、听辨音乐,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分段放音乐(师分别一段一段放音乐,让生感觉听到的音乐形象是什么动物。若幼儿听辨有困难,师还可变化语气,代表小动物说话,提升幼儿识别能力。由此,幼儿会知道,缓慢笨重的音乐代表的是体型较大的动物,比如熊、大象等,在本音乐情境中是指狗熊,欢快轻巧的音乐可能是兔子、青蛙、松鼠等小动物,以此种方法类推出其他五种动物形象)

  你听音乐中是哪种小动物呢?

  这种动物怎样走路?请你来学学它们的走路。

  3、情景带入

  小动物好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那样一定会很开心。

  给幼儿分发头饰,请他们模仿动物走路。听音乐,根据音乐律动。

  4、活动延伸

  根据听到不同的音乐,想象出其他的动物进行模仿。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2

  设计思路:

  《3~6路儿童学*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艺术领域学*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小班幼儿刚入园,对美术活动的感受往往停留在“好玩”“喜欢”的层面,他们关心活动过程,不关心活动结果,所以小班美术喜欢玩泡泡,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大胆地在纸上创作泡泡,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

  活动目标:

  1、愿意用多种材料自由表现吹泡泡。

  2、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玩过吹泡泡;会用油画棒画圆形或涂画圆形;会用棉签蘸胶水粘贴纸片。

  2、材料配套:事先拍摄的幼儿吹各种泡泡的图片,每人一张印有小女孩及草地的绘画底图,用胡萝卜制作的印章,颜色、大小不一的图片,泡泡枪、瓶盖、胶水、棉签、海绵、棉花、颜料、抹布、炫彩棒等。

  3、环境创设:布置“大草地”展板。

  活动过程:

  1、教师吹泡泡导入,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泡泡的外形特征。

  师:小朋友们,前几天你们玩过了吹泡泡,好不好玩啊?今天老师要吹泡泡,等会你们来玩泡泡,看泡泡,好不好?

  教师吹泡泡,幼儿观察泡泡,玩泡泡。

  引导幼儿对泡泡形状、大小、色彩等进行观察,让幼儿对泡泡形状、大小、色彩等进行观察,让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感知,为后续的活动奠定基础。

  2、借助泡泡图片激发幼儿已有的经验,师*流泡泡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大家一起来说说。(出示泡泡图片)这里有你们吹泡泡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教师抓拍有代表性的照片:有许多单个的泡泡,也有重叠在一起的泡泡图片,直观地引发幼儿交流。

  3、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作和表现吹泡泡。

  (1)引出画有小女孩的底板,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2)介绍材料,讲解用法。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工具,一起来看看。(教师逐一介绍)

  师:这里还有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纸片,还有胶水,你们也可以来贴泡泡。师:这里有胡萝卜、瓶盖印章,可以蘸颜料印泡泡。怎么印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活动要求:从哪个盘里拿出印章,印完后就放回刚才的盘子里;要注意别把颜料弄到身上;如果手弄脏了可以用抹布擦。

  (3)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大胆表现。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在底图上“帮小女孩吹泡泡”教师尊重幼儿的表现和创造。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观察幼儿印的情况,并适时给予具体的帮助与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桌面和衣服的整洁。

  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不用范例,不具体讲解示范画面的要求,而是在强调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在教师创设的丰富艺术环境中自主与多种材料互动。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注意从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独立性、坚持性,对材料的操作以及艺术活动中的行为*惯等方面评价创作过程,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4、展示作品,引导幼儿感受泡泡的美感,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泡泡。

  师:你们可以和你的泡泡说说话,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泡泡。

  幼儿根据自己作品来说泡泡。

  师:她的泡泡是用油画棒画的,她的是粘的,她的是用瓶盖印的,各式各样的,真棒。老师都喜欢你们每个人的泡泡,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帮小女孩吹的泡泡有大的、小的,有红泡泡、黄泡泡、蓝泡泡,有的是一个一个的,有的好几个泡泡像好朋友一样靠在一起。

  活动自然结束。

  在活动结束的评价方面,教师不用像不像、好不好来评价,而是利用展示作品的方式,让幼儿和同伴说说吹了什么样的泡泡,看看同伴吹了什么泡泡,在此基础上肯定和接纳幼儿的作品,尊重幼儿的表现,让幼儿逐渐喜欢美术活动。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3

  游戏目标:

  1、了解萤火虫的生活*性,激发幼儿对萤火虫的喜爱。

  2、模仿萤火虫飞翔时的动作。

  3、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游戏准备:萤火虫录像

  游戏过程:

  舞蹈:小小萤火虫1-2小节:双手手腕交叉,手背朝上放在胸前,快速摇头,小碎步。

  3-4小节:动作同1-2小节,身体往左和右倾斜。

  5-8小节:半脚尖压脚跟,双手上举做捏拢放开。

  9-11小节:双手前伸,手指相对做个圈,碎步转一圈。

  12小节:半蹲停住,头向左倒,两手指相对做小灯笼停在左脸旁。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萤火虫》,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感应歌曲短短长的乐句,幼儿通过纱巾的摆动以及其他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此曲的优美意境。在活动中,我通过游戏来满足孩子各种情感需要和发展。如:小手指变成萤火虫跟着音乐到处飞等。在整个游戏中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各种肢体动作来进行创造性表演。在这节音乐教学活动中选材方面适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萤火虫的形象孩子都很愿意去模仿。活动中孩子的参与性较以往积极,能大胆表演。在活动的设计上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大方、亲切,与幼儿建立*等、融洽的关系,使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初步学*演唱《香蕉船》。

  2、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唱歌表演的快乐。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歌曲。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若干香蕉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胡老师带来了一样宝贝,就在这个盒子里,谁愿意上来摸一摸,猜猜它是什么?(请2-3位幼儿)(长长的、滑滑的、弯弯的、是小朋友们喜欢吃的)

  2、到底是什么呀?胡老师把它拿出来看看好哇?

  3、看看,是什么水果呀?(香蕉)

  4、多可爱的香蕉呀,你们看看它长得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弯弯的香蕉你们想吃吗?那你们知道要怎么吃吗?(剥开来)

  5、如果我把香蕉剥开来里面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播放视频,让幼儿直观的了解橘子内部的构造)

  6、弯弯的香蕉像什么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7、今天我们的香蕉变成了什么呢?(出示PPT,引导幼儿为香蕉取个好听的名字)

  二、欣赏歌曲,初步学唱歌曲

  1、香蕉船要开咯,听听,它会开到哪里去呢?(欣赏歌曲第一遍PPT)

  2、香蕉船开到哪里了?

  3、小船开到谁的嘴巴里了?

  4、这首歌好听吗?还听到了什么呀?哦,没关系,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欣赏歌曲第二遍,PPT)

  5、这次听到了吗?歌里唱了什么呀?(教师边念歌词边做动作,熟悉歌词)

  6、你们听的真仔细,你们想做香蕉船吗?让我们一起来做香蕉船吧。(幼儿跟唱歌曲)

  三、幼儿在"开小船"的游戏情景中,学唱歌曲

  1、教师在幼儿面前巡回"开"着"橘子船",带领幼儿学唱,教师可适时地将"船儿"开进幼儿的嘴巴里。

  2、你们的表现真的好棒哦,看,胡老师这样为你们准备了好多香蕉船,我们*室一起吃好吗?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打电话的游戏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旋律,愉快的学唱歌曲"谁找我呀"。

  2、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话铃声产生好奇。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有主题"好听的铃声"经验背景。

  2、多媒体课件:打电话flash动画。

  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打电话"--多媒体播放美丽的森林背景图片"森林真美呀!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打电话的游戏好吗?"(播放音乐,歌表演打电话。用问答的形式赋予游戏情景"喂,喂,喂,请问你找谁?""我要找xxx""找**吗呀?""和我一起做游戏……")

  二、在给小动物打电话情景中感受、学唱歌曲"谁找我呀"

  1、给小狗打电话欣赏flash动画(多媒体出现手机图案和动物电话本,拨打电话。):你看到什么?(介绍动物电话本)"小狗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小朋友看媒体读电话号码,电话连接中,铃声响起,播放歌曲。)"咦?小狗的电话铃声和我们的电话铃声有什么不同?"(音乐铃声,会唱歌的铃声……)"喂,我是小狗,你们找我做什么呀?"

  2、给小兔打电话看看小兔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拨号码:"咦?怎么接不通?"原来号码拨错了就打不通了。重新拨。

  "你们听到小兔的电话在唱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相应的歌曲重复)师扮演小兔接电话:"你好呀,我是小兔,找**吗呀?"(小兔我想请你去公园玩……)(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打电话的想法)

  3、给小鸭打电话"刚才你们打给了自己的好朋友,我也想打给我的动物朋友,猜猜我的电话打给谁?"(把谜语作为歌词演唱歌曲)"我有圆脑袋,穿着黄黄衣,走路摇摇摆,猜猜我是谁?""唱歌呷呷呷,爱吃鱼和虾,我是小鸭子,你们猜对了!"(师生共同拨打电话。教师范唱歌曲《谁找我》)"小鸭子在忙什么?怎么还不接电话呢?"(在河里游泳。)我们一起帮手机把声音变的响些这样小鸭就能听到了。(幼儿唱歌曲)

  三、变出歌曲铃声

  1、小动物们的电话铃声会唱歌,真好听,我们也来给自己的电话设计一个音乐铃声?

  2、我的电话也有好听的铃声,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打给我,我的号码是1352(师演唱一首幼儿学过的歌曲,作为自己的手机铃声)

  3、你的电话又是什么歌曲作为铃声呢?(启发幼儿运用学过的歌曲为自己的手机设计铃声。)

  四、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身边除了好听的电话铃声,还有许多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再去找找好吗?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 (菁华5篇)(扩展2)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范文五份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 1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会唱儿歌,掌握歌唱的意思和基本节奏型。

  2、要求孩子能根据歌词进行创编动作和舞蹈。

  3、要求孩子懂得爱家乡的森林资源,并萌发保护家乡,爱家乡的情感。

  4、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唱会歌曲,并理解歌曲带我们的美感。难点则是大树妈妈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帮助和好处有哪些,让孩子通过歌曲进行想象。

  活动准备

  投影仪、歌曲视频 图片。

  活动过程

  (1) 开始环节,讲一讲。老师用故事的形式把歌曲的内容讲给孩子们听,故事是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小朋友,在美丽的森林公园里,有一颗百岁的大树妈妈,他茂盛的树冠,象一把巨大的伞。

  (2) 学歌词。大树妈妈,个儿高,对着摇篮唱歌谣,摇啊摇,摇啊摇,摇篮里的小鸟睡着了。大树妈妈个儿高,对着摇篮呵呵笑,风来了,雨来了,摇篮上的大伞撑开了。

  (3) 基本环节,唱一唱。老师把整首歌曲完整的唱一遍,让幼儿倾听,给幼儿留下完整的歌曲形象和印象。

  (4) 问一问。老师问幼儿,刚才你们听到老师唱得什么,你们记住了那一句,你们最喜欢哪一句,请把它说出来或者哼出来。

  (5) 说一说。老师把机会留给孩子,让她们水出自己听到歌曲内容,孩子们学新歌的时候,都不可能一下学会,但是,孩子们你记这一言我记那一句,不知不觉,一首新歌很快就被大家记住,并学会了。

  (6) 唱一唱,老师又提出要求,希望这次能把自己记住的和喜欢的那些歌曲唱出来。孩子们带着任务去唱,老师就会事半功倍,老师教孩子们唱,老师一边教孩子唱,孩子也学着唱。

  (7) 老师请能唱第一句的孩子唱出来,甚至每一句请个会唱的孩子,这个过程里,不会唱的孩子也被调动起来,不会唱得孩子也在学*,唱会了的也想展示自己。

  (8) 齐唱整首歌曲。分组唱歌曲,其他的没有唱得人当观众进行欣赏。

  (9) 边唱边跳,老师请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分组进行表演。有的孩子说大树妈妈在摇孩子睡觉,有的说大树妈妈在撑开自己的大伞,有的说大叔妈妈在鸟儿遮风避雨。

  (10) 活动延伸部分,“模特秀”老师弹奏着歌曲旋律,孩子们边唱边跳,老师的琴声停了,孩子们必须停下来,并保持刚才的舞蹈动作不动,看谁保持得久,动了的进行节目表演,活动继续进行。所有的游戏活动的主旋律一直是“大树妈妈”的音乐,巩固这首歌曲。

  (11) 节奏练*。请幼儿拿出自己的文具盒,笔、等等来做打击节奏的游戏,一组幼儿敲桌子,一组幼儿敲盒子,一组幼儿敲笔筒,一组幼儿跺脚,一组幼儿拍肩,一组幼儿拍腿等等,对他们进行分工后再进行节奏的练*和表演。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这个音乐活动孩子们课堂有很高的兴致,和老师互动得比较活跃,只是在基本环节里,我要求幼儿把自己喜欢的那一句哼出来,还是有难度的,对于大班的孩子他们能依样画葫芦的模仿唱出来就很补容易了。

  其次,就是在创编环节里,我应该先要求孩子们自己进行创编动作,不要给他们一个定势的思维模式,我也不应该在唱歌的时候配上自己的动作,那样就让孩子以为老师的这个动作是标准的模式,他们的思维就束缚在这个范畴里面,他们在创编的时候就以老师的为标准,他们的创编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最后,我们不能对孩子的创编轻易的横加评价对于错,创编和想象可以是马行空的,不着边际,没有对和错之分,只有鼓励和赞扬,才能把孩子的潜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挖掘出来。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 2

  活动背景:

  “秋叶飘”是小班针对季节特征而生成的一个艺术主题,主题的内容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而《大树妈妈和小树叶》是主题中的一个美术活动。整个活动的设计过程来源于组内老师的一句话,大致意思是“玩颜料、玩树叶”,在她的启发下,我们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活动。考虑到幼儿对于用颜料作画还比较陌生,所以我们把整个活动定位在一个“玩”字上,玩什么?玩颜料、玩树叶,合作的玩。由此而产生的活动目标是“自由选择不同的树叶,尝试运用敲、绕、压的方式装扮大树;对色彩感兴趣,体验用颜料作画的乐趣,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感。”我们在设计过程时,注重给幼儿一个宽松的、愉快的氛围,自由走动、任意选择不同的树叶玩一玩(跳一跳、绕一绕、抱一抱),使幼儿产生对色彩乃至以后美术活动的兴趣。

  一研后的调整与反思:

  1、一开始的情境创设十分有效,将幼儿带入活动主题,并在教师富有情景性的语言引导中了解三种玩树叶玩颜料的方法,但是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不能 脱离情境,因始终在情境中带领幼儿感受、体验、操作。例如在活动中增加的问题,“他们会跳什么舞?”“你最喜欢小树叶跳哪一个舞?为什么?”

  2、从目标的表述上来说,进行略微的调整,将“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感”,放到第二条后面,使一二两条的目标分别侧重于技能和情感。

  3.集体活动中的三种示范操作应遵循从易到难,逐层递进的原则,所以要将示范的后两个步骤交换,先跳“圆圈舞”,再跳“抱抱舞”,同时把音乐进行重新的切割连接,分别是“兔子舞”“圆圈舞”“抱抱舞”,出场跳的舞蹈也要换一换。

  附:二研活动课例

  一、活动目标

  1.自由选择不同的树叶,尝试运用敲、压、绕的方式装扮大树妈妈。

  2.对色彩感兴趣,体验用颜料作画的乐趣,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感。

  二、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树叶。

  2.背景图、颜料。

  3、彩纸做成的大树轮廓。

  三、活动过程

  1、情境创设:小树叶不开心。

  2、教师示范作画:小树叶和大树妈妈跳舞。

  3、幼儿分组操作:小树叶跳舞。(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整体展示:美丽的小树林。

  活动反思:

  1.组织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有脱离创设的情景,始终在一开始营造的这一场景中引导幼儿感受、体验。(从开始的来到小树林,然后在树林里和大树妈妈跳舞,到最后的感受小树林经过装扮后的美丽。)因此,大部分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在玩树叶、玩颜料的过程中很自信、很放松,也很快乐。

  2.讲评中,教师预设了从个体出发和整体出发这两个大问题

  (1)你邀请小树叶和大树妈妈跳了什么舞?在哪几棵树上跳的?你喜欢小树叶跳什么舞?为什么?这几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引导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也就是从个体来讲评。

  (2)你最喜欢哪一棵大树妈妈?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从颜料的运用以及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来讲评。在组织过程中,发现孩子对自己“玩”的过程很兴奋,也十分乐于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以从个体的讲评上来是比较到位的。但是,整体的“喜欢哪一棵?”这个问题,幼儿并不好表述,所以在最后这个问题的讲评中让我产生了疑问?是否需要这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提问方式更容易让幼儿表述?

  四、活动收获:

  第一,当这个活动在艺术主题中开展后,给我们最大的感触是,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的这种愉悦性和个性化的表现,当树叶宝宝穿上衣服(颜料)在大树上跳起舞来,他们感受到的是自己操作成功的喜悦;当他们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操作,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也得到了凸显。

  第二,活动中大胆的尝试玩树叶、玩颜料,使主题目标的价值充分体现在活动目标中,它带给幼儿的启示是树叶原来还可以这么玩:跳一跳、绕一绕、抱一抱就能帮大树妈妈穿上漂亮的衣服。另外,为何要选择这三种方式让幼儿来了解树叶、颜料的玩法呢?这是在分析了 幼儿的已有经验基础上制定的。“跳”很简单,其实就是用树叶在玩;“绕”在前几周的活动中有过经验(绕毛线);“压”的方式较新,而且有一定的技巧蕴含其中(这也可以说是活动的一个难点)。从上面的分析看,用这三种方法玩颜料装扮大树实际是在延续了幼儿经验的基础上,又注重了新经验的提升。

  第三,艺术主题实施策略的研究是我们省级课题的第三个子课题,也是我们*几年来重点研究的内容。在组织完《大树妈妈和小树叶》后,越发让我们体会到针对活动重难点选用的对策必须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易接受,易理解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这个活动中运用的策略就比较有效。

  1.情景贯穿始终:

  (1)小树叶不开心引出;

  (2)小树叶跳舞(用树叶绘画):兔子舞、圆圈舞、抱抱舞;

  (3)小树叶和大树妈妈的舞蹈装扮了整个树林。

  2.巧妙的音乐、语言的运用:

  (1)我们常说艺术的各个门类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在引导幼儿掌握这三种方式绘画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三段有典型特点的音乐,如《兔子舞》的欢快、跳跃适合幼儿的“敲”(跳);《圆舞曲》的流畅婉转适合幼儿的“绕”;《钟声》的轻盈适合“压印”(教师的语言提示比较清楚)。这三种音乐的配合使用,帮助幼儿理解了操作中的“敲”“绕”“压”三种方式,并且起到了提示作用。

  (2)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情境性的语言比较容易接受(理解),所以我们的整个活动都运用了情景语言组织、引导。讲解绘画要求和步骤时,也运用了孩子易理解的儿童化语言,如“穿上一件绿衣服”“和大树妈妈跳一个舞”“小树叶的舞蹈要跳满大树妈妈的身体”等等。

  3.分层次示范:

  (1)“兔子舞”比较简单,教师在示范的基础上,让幼儿一起徒手试一试;

  (2)“圆圈舞”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直接在大树上示范操作;

  (3)“抱抱舞”是新授的内容,因此师幼一起示范。从这三个层次的示范中,可以发现是由易到难,逐层递进的。

  艺术主题的'生成,艺术活动的开展,更好的为我们诠释了《纲要》中的要求: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和现象,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的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而不是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 3

  活动目标

  1、欣赏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美妙意境,理解诗歌中的主要内容。

  2、通过幼儿初步尝试仿编诗歌,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体验诗歌中大树妈妈与娃娃们相互关爱的情感,激发幼儿爱他人的情感,学*感恩。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欣赏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美妙意境,能够理解诗歌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的难点:幼儿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利用散步、谈话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2、物质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大树妈妈的图片。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谈话引题,幼儿猜想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妈妈是怎么爱你们的?”引导幼儿回答。

  第二部分:理解学*诗歌内容

  教师出示大树的图片提问 “大树妈妈一个人非常的孤单、寂寞,这该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大树妈妈生活在森林里,小朋友请你猜一猜,还有谁会愿意做大树妈妈的娃娃?”(幼儿讲述)

  幼儿观看课件,教师提问:大树妈妈喜欢娃娃,有谁愿意成为大树妈妈的娃娃?他们能给大树妈妈什么?大树妈妈有许多许多娃娃,有小鸟娃娃、星星娃娃、松鼠娃娃、小星星娃娃,还有许多树叶娃娃,大树妈妈是怎样喜欢娃娃的,娃娃们又是怎样爱大树妈妈的。

  第三部分、欣赏和感受诗歌的意境,体验诗歌中大树妈妈与娃娃们相互关爱的情感。

  教师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请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让幼儿讨论:你觉得娃娃们喜欢大树妈妈吗?从哪些话里可以听出它们很爱大树妈妈?

  第四部分:朗诵诗歌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朗诵诗歌,进一步熟悉诗歌的内容。

  第五部分:拓展想象、仿编诗歌

  教师示范:把小鸟换成蝴蝶,就是:蝴蝶说:“我来当你娃娃,给你唱歌”、或把唱歌换成画画、跳舞换成捶背·······,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方法让幼儿仿编。

  第六部分:活动的延伸:

  请小朋友想一想:大树妈妈爱娃娃,娃娃爱大树妈妈,谁最爱小朋友?小朋友又最爱谁呢?是怎样爱的呢?

  附:散文 大树妈妈

  大树妈妈,喜欢娃娃,

  小鸟说:“我来当你娃娃,给你唱歌。”

  大树妈妈说:“好哇,好哇”

  小熊说:“ 我来当你娃娃,给你跳舞。”

  大树妈妈说:“好啊,好啊”

  小星星说:“我来当你娃娃,晚上陪你说说话。”

  大树妈妈说:“好啊,好啊”

  大树妈妈有了很多娃娃。

  小鸟娃娃,小熊娃娃,星星娃娃,还有许多树叶娃娃。

  大树妈妈给娃娃讲故事,娃娃给大树妈妈唱歌,跳舞,说悄悄话。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幼儿从小接触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及语言能力。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欣赏和感受诗歌所表现的美妙意境;培养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使幼儿从中感受语言的美好,从而愿意用语言来表达,并体验诗歌中大树妈妈与娃娃们相互关爱的情感,激发幼儿爱他人的情感,学*感恩。

  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较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明确,让幼儿的兴趣跟着丰富有趣的活动环节走,学知识,学*中有快乐。活动结束后,幼儿精神愉悦,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

  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妈妈爱你们吗?妈妈是怎么爱你们的?”引导幼儿回答。中班的孩子年龄还小,对妈妈还是有着依恋的情感,所以在谈到自己的妈妈时,每个孩子都非常开心,快乐,就会自然而然地说出很多妈妈是怎样爱自己的话,还会从妈妈帮娃娃做的事情等方面进行讲述。

  2、整个活动密度适中,形式多样,环节设计合理,层次分明,很好的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保持了浓厚的学*兴趣。

  3、能够很好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准备充分,很好地辅助了教学。

  4、整个活动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由的、大胆的说,尽情的想象,再加上教师的鼓励与肯定,幼儿的自信油然而生。

  当然,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1、由于孩子初步学*创编诗歌,大部分幼儿感觉一定的难度不能大胆地想象创编,还有个别幼儿回答问题时表达的语句不完整。以后我还得加强语言方面的训练。

  2、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切的感受到新教学法对教师的工作和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感到了自己教学机智和教学经验的不足,所以,我今后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积极地加强学*,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小百科:树木是一种高大的木本组织植物, 由“枝”和“杆”还有“叶”呈现,可存活几十年。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 4

  活动目标:

  ⒈感受摇篮曲轻柔、连贯的旋律特点。

  ⒉理解歌曲内容,尝试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对小鸟的关心、爱护。

  ⒊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⒋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活动过程:

  一发音练*:《问好歌》、《小铃铛》

  二学*新歌《大树妈妈》

  ⒈ 谈话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妈妈,那你们知道小鸟的妈妈是谁吗?今天小鸟的妈妈出去找食物了,那谁来照顾小鸟呢?”

  ⒉ 结合动画引导幼儿欣赏第一段歌曲

  “是谁在照顾小鸟呀?”“它是怎么照顾的呢?”

  ⒊ 引导幼儿边听第一段音乐,边模仿大树妈妈晃动的样子。(一遍初步的尝试,另一遍引导幼儿合着拍子轻柔的摇)

  ⒋ 引导幼儿欣赏第二段动画。

  “小鸟睡着了,可是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⒌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欣赏。

  ⒍鼓励幼儿学唱歌曲。

  ⒎ 引导幼儿有感情的、轻柔的演唱歌曲,表现出对小鸟的关心、爱护。

  ⒏ 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

  三音乐游戏:大树和小鸟

  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幼儿扮演小鸟,根据歌曲内容表演相关的动作,当风来了,雨来了的时候,请小鸟蹲下不动,树妈妈保护好小鸟。

  活动反思:

  我组织了《大树妈妈》音乐活动,这是一首比较安静、和谐、优美的曲子,我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并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主要让感受摇篮曲轻柔、连贯的旋律特点。利用课件,帮助幼儿比较形象的理解歌曲内容,鼓励尝试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对小鸟的关心、爱护。

  我着手准备了课件,组织幼儿欣赏过相关的摇篮曲。活动过程的大致环节是:

  一、发音练*《问好歌》、《小铃铛》。

  二、学*新歌《大树妈妈》。

  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⒉欣赏第一段的PPT课件画面,引导幼儿合着拍子轻柔地摇。

  ⒊请幼儿猜猜“小鸟睡着了,可是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然后欣赏第二段画面。

  ⒋学唱歌曲。

  ⒌尝试表演。音乐游戏:《大树和小鸟》。

  活动结束后,我对活动的过程、各环节的组织,以及幼儿的互动情况进行了一一反思。发现第一环节,我们师生演唱《问好歌》时,幼儿积极性还是蛮高的,大部分幼儿能参与活动;尤其是《小铃铛》发音练*,用“啊”、“啦”来演唱连贯的声音,用“啊哈”来演唱跳跃的声音,幼儿比较感兴趣,能根据要求进行相应的发音练*。在演唱《大树妈妈》歌曲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比较积极地参与,初步掌握了歌曲的演唱。我通过语言的提示,提醒幼儿在演唱的过程中,注意到小鸟的不同表现,当“风来了、雨来了”得时候,鼓励孩子们唱出小鸟此时的状态,幼儿可能还没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感受唱出来。

  下面我分析了一下整个活动,可能有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欣赏环节,歌词不够清楚。我用的是《大树妈妈》PPT课件歌曲欣赏,可能歌词不是最清晰,幼儿还没听清楚歌词。但在学*歌曲演唱的环节,我弹奏演唱歌曲,以为歌词比较简单,第一、二段有部分是重复的,没有给以较多的提示,但发现幼儿对有的歌词的掌握不够理想,例如:“大树妈妈个儿高”,还有最后一句“摇篮里的小伞撑开了”,幼儿不太会唱,如果稍作提问,或者解释一下,相信幼儿一定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这两句可以单独范唱,重点示范一下,多给幼儿练*的机会,可能会唱的好点。

  在用肢体语言表达大树、小鸟的环节,还不够放手,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幼儿自己编动作的意识不够,这个可能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关,只有个别幼儿能够编1、2个动作,所以,还是需要老师的多加引领。

  游戏环节《大树和小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况还不够理想,没有激发幼儿全部参与的热情,感觉幼儿对游戏的理解还不到位,需要更加明确游戏规则,可能游戏气氛会更好,有待于在以后的日常活动中进一步练*。

  那么在歌唱活动中,我发现如何激发幼儿唱歌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引领孩子欣赏歌曲的优美旋律,清晰的歌词,同时,教师很好的示范,都很重要,关键是发现歌曲中的重点、难点,逐一加以解决,这样幼儿就可以有很好的情绪体验,更好地唱歌,要逐步引导幼儿从乐听—爱唱—会唱,在以后的歌唱教育实践中,要继续探索歌唱教育的方法、技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歌唱。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 5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虽无只接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意,但朴实的字里行充满着“大人与小孩”之间那种相互依偎,相互关心、形影不离的添犊之情。她能唤起幼儿潜意识中与妈妈之间的那份亲密的情感。

  本次活动着眼于体验妈妈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依偎的情感并鼓励幼儿模仿散文中的对话,有表情地表述。

  在活动中,通过课件欣赏,渲染气氛,激**感、强化语言诉感染力,通过理解欣赏、讨论,培养幼儿大胆、响亮地说话创设自然、有趣的教育情景。

  活动目标:

  1、欣赏和感受散文所表现的美妙意境,体验散文中妈妈与娃娃相依偎的情感。

  2、通过让幼儿尝试仿编散文,激发幼儿爱他人的情感。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流程:

  欣赏——熟悉对话——创编诗歌——幼儿讨论

  幼儿准备:课件(大树妈妈)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妈妈喜欢你吗?那么,大树妈妈喜欢它的娃娃吗?猜一猜,大树妈妈的娃娃是谁呢?

  二、欣赏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观看课件

  欣赏后提问:大树妈妈喜欢娃娃,谁做了它的娃娃?大树妈妈有许多许多娃娃,有小鸟娃娃、星星娃娃、小熊娃娃、小星星娃娃,还有许多树叶娃娃,大树妈妈是怎样喜欢娃娃的,娃娃们又是怎样爱大树妈妈的,请小朋友再仔细听一听。

  再次欣赏后提问:你觉得娃娃们喜欢大树妈妈吗?从哪些话里可以听出它们很爱大树妈妈?

  三、创编诗歌

  1、小动物知道了,都想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你们想想她们会怎样对大树妈妈说呢?

  2、幼儿创编,相互交流

  四、幼儿讨论

  大树妈妈爱娃娃,娃娃爱大树妈妈,小朋友你们爱谁呢?是怎样爱的呢?

  附:散文大树妈妈

  大树妈妈,喜欢娃娃,

  小鸟说:“我来当你娃娃,给你唱歌。”

  大树妈妈说:“好哇,好哇”

  小熊说:“我来当你娃娃,给你跳舞。”

  大树妈妈说:“好啊,好啊”

  小星星说:“我来当你娃娃,晚上陪你说说话。”

  大树妈妈说:“好啊,好啊”

  大树妈妈有了很多娃娃。

  小鸟娃娃,小熊娃娃,星星娃娃,还有许多树叶娃娃。

  大树妈妈给娃娃讲故事,娃娃给大树妈妈唱歌,跳舞,说悄悄话。

  教学反思:

  在此次活动设计中,抓住大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利用幼儿喜欢的图片和感兴趣的直观课件,特征和关键情节,启发幼儿观察图片情节发展,激发起幼儿观察图片的欲望。在感知理解时,我采用提问导入的方式,问幼儿妈妈喜欢你吗?那么,大树妈妈喜欢它的娃娃吗?猜一猜,大树妈妈的娃娃是谁呢?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再欣赏和感受诗:歌的意境、看课件,大树妈妈喜欢娃娃,谁做了它的娃娃?你觉得娃娃们喜欢大树妈妈吗?从哪些话里可以听出它们很爱大树妈妈?然后,想哪些小动物都想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想想她们会怎样对大树妈妈说呢?创编诗歌。最后,从童话的角色,迁移到现实的人物,从童话的事件迁移到现实事件,大树妈妈爱娃娃,娃娃爱大树妈妈,小朋友你们爱谁呢?是怎样爱的呢?幼儿可以自由的说出他爱的人和事,进行有序的讲述,达到迁移的目的。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 (菁华5篇)(扩展3)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6篇

  活动目标:

  1、初步学*用打击乐演奏《啤酒桶波尔卡》,掌握XX|XXX|节奏型,能听出ABA段式。

  2、借助图谱及"小老鼠与啤酒桶"的故事情节,感知理解乐曲的旋律,掌握相应的节奏型。

  活动准备: 图谱一张、PPT、打击乐器(铃鼓、碰铃、沙锤)

  活动过程:

   一、借助图谱理解"小老鼠与啤酒桶"的故事情节

  1、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一幅奇怪的图谱,你们这是什么?(啤酒桶)

  2、这幅图里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对照图谱,教师讲故事)

  3、我这儿还有一首好听的音乐,也是讲的这个故事,一起听一下音乐(边欣赏音乐,边讲故事)

  4、完整欣赏后提问音乐共分为几段?哪两段音乐是一样的?

  二、看图谱,在老师的指挥下听音乐做节奏训练

  1、故事中小老鼠是怎样数啤酒桶的?小老鼠是怎样来跳舞的呢?教师引导学打XX|XXX|

  2、看图谱拍身体部位并一起做节奏练*

  3、随音乐分组练*拍打音乐节奏

  三、感受打击乐加入后乐曲的音响效果

  1、讲解演奏方式以及乐器的用法,数啤酒瓶的时候用铃鼓,小老鼠跳舞的时候用沙锤和碰铃,小老鼠听到脚步声集体合奏,分组进行联系

  2、集体合奏并讲解注意事项

  一、动作建议

  A段:1 -12小节 在胸前两次手再到右侧转动两次手腕;

  13-15小节 拍击自己胸口;

  16小节 在歌词“酸”字的地方双手在胸前向前推出;

  间奏: 双手在胸前做火车咕噜转动作

  B段:17-18小节 双手在嘴吧旁边做吃东西动作两拍一次;

  19小节 双手在耳朵两侧做转手腕动作两拍一次;

  20-21小节 歌词“应当”动作一一双手在胸前做一拍一次;

  歌词“不应当”动作一—双手由胸前向外推出一拍一次。

  游戏玩法建议

  1、A段部分:领头人做动作在圈外随乐走动找朋友,其它幼儿坐在圈上边唱边学相应的动作。

  2、间奏部分:玩追逃游戏,先抢到椅子为赢,没有抢到椅子的幼儿进入圈中做小狐狸。

  3、B段部分:玩逗狐狸游戏,没抢到椅子的幼儿做狐狸,其它幼儿做逗狐狸的人。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练*手腕转动的动作;在酸字的地方拍击朋友的肩膀;合拍的念儿歌及做动作。

  2、现A段拍手、转手腕的动作模式,尝试替换A段拍手的动作。

  3、胆的大声表现呼应片段;正确的对待输赢;积极的分享解决问题的策略。

  【活动过程】

  1、学狐狸跳舞,完整感知音乐。

  (l)跟狐狸跳舞,学做动作。

  (2)澄清动作,理解歌词。

  (3)观察变化,创编动作。

  2、逗逗小狐狸,创编B段动怍。

  (l)创编逗狐狸动作。

  (2)分角色表演B段。

  3、玩领头人游戏,感知游戏模式。

  (l)教师做狐狸,示范游戏玩法。

  (2)幼儿做狐狸,熟悉游戏规则。

  4、增加领头人任务,替换动作。

  5、讨论:有什么办法让狐狸吃到葡萄呢?

  三、友情提示

  1、在幼儿游戏熟悉了音乐和玩法后,教师可以逐步让幼儿替换动作。如:先替换一个动作,把A段的拍手的动作替换成狐狸走路的动作,再替换两个动作……这样逐步替换,直到幼儿可能把原来预设的动作根据歌词内容全部替换掉,变成孩子自己的作品。

  2、活动延伸:可让幼儿在活动后将自己想到的帮狐狸摘葡萄方法画下来跟朋友分享。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上海说唱”的特点,学*用“上海说唱”的表演形式有节奏地夸夸上海美景,体验“上海说唱”的独特韵味。

  2、运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感受合作带来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用“上海说唱”的表演形式有节奏地夸夸上海美景,体验“上海说唱”的独特韵味。

  难点:把对上海旅游景点的已有经验,用简洁的语句编到相应的节奏型里。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上海风景图片、上海各处的名称、编写谱、记号笔、固体胶、剪刀等;响板、双响鼓;

  2、“路边童谣”音乐、“猜冬猜”的伴奏。

  经验准备:

  幼儿已积累了对上海著名建筑和旅游景点的粗浅经验,并已经接触到一些简单的节奏。

  【活动过程】

  一、唱唱说说——体验上海方言的韵味

  (一)唱唱“路边童谣”

  1、在我们上海有很多好听的童谣,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唱起快乐的“路边童谣”吧。(歌表演:路边童谣)

  2、提问:刚才你们是用什么语言表演“路边童谣”?(引出上海方言)

  (二)说说“上海美景”

  如今说上海话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谁会说上海方言?那你们能不能用上海方言夸夸我们上海的美丽?(个别幼儿尝试用上海话说上海美景,体验上海方言的嗲、糯等韵味。)

  二、听听学学——感受上海说唱的特色

  1、大家都很喜欢上海,为自己生活在上海,是个上海人而感到骄傲。我和你们一样,所以我也想来夸夸我们的上海城,你们可要听仔细了!(教师用“上海说唱”的形式夸上海城)。

  2、提问:我夸上海的方式与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有唱、有说、还用响板来打节奏等)

  3、什么时候是唱的?什么时候说的?

  4、小结:这种头尾演唱、中间说白的又说又唱的表演形式是上海的一种特色剧种,叫“上海说唱”。

  三、编编练练——探索创编上海说唱的规律

  1、老师都夸到了上海的哪些地方?一起学学上海说唱。(学学上海说唱中有节奏夸上海的语句)

  2、在刚才的上海说唱中,上海还有很多好地方没夸到,我们也来尝试用“上海说唱”的表演形式来夸夸我们的上海,那该怎么夸呢?(出示节奏型:XXXXXXX,幼儿观察讨论)

  ——一颗星节奏型是怎么样的呢?(幼儿拍手打节奏感受节奏型。)

  ——试着把夸上海的话编到这个节奏型里去。(例如卢浦大桥像彩虹)

  ——这条两颗星的节奏型,该怎样打节奏?再编一句夸上海的话到这个节奏型里去。

  3、尝试4个人一组编一段“上海说唱”,说说4个人创编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根据幼儿的.讨论得出几个创编要素)

  ——要确定统一的节奏型,并粘贴上;

  ——每个人编一句可以加快速度;

  ——为了防止忘记以及共同练*的方便,在节奏型的下面贴上创编的图片或文字,也可以画画或用汉字表示;

  ——编好之后马上练*,还可以适当配上一定的乐器伴奏。

  4、幼儿创编,编好后要用小乐器辅助练*。

  四、交流分享——体验创编上海说唱的快乐

  (一)各组展示创编成果,说说你们成功或者没有完成的原因。

  (二)除了童谣、上海说唱,我们上海弄堂游戏也很有趣哦,让我们一起玩一个有趣的弄堂游戏吧!(幼儿表演“猜冬猜”。)

  附录: 童谣:上海说唱 说上海,唱上海,上海城,真正美,看看看,快来看,

  金茂大厦层层高,浦江游览景色美,

  城隍庙里九曲桥,世纪广场放风筝。

  上海上海天天变,变得越来越美好,越美好!

  活动目标:

  1、初步学*演唱歌曲,增加对*传统儿歌的了解。

  2、体验想象的乐趣,尝试创造性地表现大头在雨中的快乐心情。

  3、感受歌曲的幽默和风趣,体验歌曲主人公的乐观生活态度。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过程:

  1、活动导人:幼儿围坐成半圆,老师以节奏游戏导人,分别用广东话、普通话交替问候,让幼儿在相互问候的游戏中感受歌曲三拍子节奏。

  (教师轻声哼唱歌曲旋律,并配以简单有趣的手指游戏,其价值有二:一是吸引孩子进入聆听和专注的状态,为建立清晰的听觉表象做好准备;二是通过有节奏的互动问好,拉*师幼情感距离,为练*三拍子节奏做好铺垫,这是一个互动积累,节奏前置的环节。)

  2、创设情境: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边讲述故事"下雨的时候"边绘画,引起幼儿对"大头"的兴趣。

  (在舒缓的钢琴伴奏下,教师以自然的,像妈妈一样的口吻带出了音乐情境申的故事,起到了以情动人,引人入胜的课堂效果。紧接着,老师用像声词"嘟"哼唱旋律,并用简单的美术线条勾勒出音乐情境中的主人公:幽默可爱的大头娃娃,自然而不着痕迹地帮助幼儿进入歌曲,创设了音画结合的课堂效果。)

  3、感受歌曲

  (1)第一二次感受歌曲。故事讲到结尾将歌曲带入,幼儿聆听老师完整演唱歌曲。

  师:这个大头可真有意思,不怕雨淋。"我"也想来当大头(伸出大拇指)。

  (2)第二次感受歌曲。借助手指游戏(小幅度手指动作)帮助幼儿感受歌曲。

  师:刚才大头都唱了些什么?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 (菁华5篇)(扩展4)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 (菁华5篇)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上海说唱”的特点,学*用“上海说唱”的表演形式有节奏地夸夸上海美景,体验“上海说唱”的独特韵味。

  2、运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感受合作带来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用“上海说唱”的表演形式有节奏地夸夸上海美景,体验“上海说唱”的独特韵味。

  难点:把对上海旅游景点的已有经验,用简洁的语句编到相应的节奏型里。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上海风景图片、上海各处的名称、编写谱、记号笔、固体胶、剪刀等;响板、双响鼓;

  2、“路边童谣”音乐、“猜冬猜”的伴奏。

  经验准备:

  幼儿已积累了对上海著名建筑和旅游景点的粗浅经验,并已经接触到一些简单的节奏。

  【活动过程】

  一、唱唱说说——体验上海方言的韵味

  (一)唱唱“路边童谣”

  1、在我们上海有很多好听的童谣,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唱起快乐的“路边童谣”吧。(歌表演:路边童谣)

  2、提问:刚才你们是用什么语言表演“路边童谣”?(引出上海方言)

  (二)说说“上海美景”

  如今说上海话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谁会说上海方言?那你们能不能用上海方言夸夸我们上海的美丽?(个别幼儿尝试用上海话说上海美景,体验上海方言的嗲、糯等韵味。)

  二、听听学学——感受上海说唱的特色

  1、大家都很喜欢上海,为自己生活在上海,是个上海人而感到骄傲。我和你们一样,所以我也想来夸夸我们的上海城,你们可要听仔细了!(教师用“上海说唱”的形式夸上海城)。

  2、提问:我夸上海的方式与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有唱、有说、还用响板来打节奏等)

  3、什么时候是唱的?什么时候说的?

  4、小结:这种头尾演唱、中间说白的又说又唱的表演形式是上海的一种特色剧种,叫“上海说唱”。

  三、编编练练——探索创编上海说唱的规律

  1、老师都夸到了上海的哪些地方?一起学学上海说唱。(学学上海说唱中有节奏夸上海的语句)

  2、在刚才的上海说唱中,上海还有很多好地方没夸到,我们也来尝试用“上海说唱”的表演形式来夸夸我们的上海,那该怎么夸呢?(出示节奏型:XXXXXXX,幼儿观察讨论)

  ——一颗星节奏型是怎么样的呢?(幼儿拍手打节奏感受节奏型。)

  ——试着把夸上海的话编到这个节奏型里去。(例如卢浦大桥像彩虹)

  ——这条两颗星的节奏型,该怎样打节奏?再编一句夸上海的话到这个节奏型里去。

  3、尝试4个人一组编一段“上海说唱”,说说4个人创编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根据幼儿的.讨论得出几个创编要素)

  ——要确定统一的节奏型,并粘贴上;

  ——每个人编一句可以加快速度;

  ——为了防止忘记以及共同练*的方便,在节奏型的下面贴上创编的图片或文字,也可以画画或用汉字表示;

  ——编好之后马上练*,还可以适当配上一定的乐器伴奏。

  4、幼儿创编,编好后要用小乐器辅助练*。

  四、交流分享——体验创编上海说唱的快乐

  (一)各组展示创编成果,说说你们成功或者没有完成的原因。

  (二)除了童谣、上海说唱,我们上海弄堂游戏也很有趣哦,让我们一起玩一个有趣的弄堂游戏吧!(幼儿表演“猜冬猜”。)

  附录: 童谣:上海说唱 说上海,唱上海,上海城,真正美,看看看,快来看,

  金茂大厦层层高,浦江游览景色美,

  城隍庙里九曲桥,世纪广场放风筝。

  上海上海天天变,变得越来越美好,越美好!

  设计意图:

  打击乐是幼儿*时比较喜欢的活动之一,利用各种乐器,简单的拍拍打打就能演奏好好的音乐,的确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然而在我们*时的打击乐活动中,我们往往也面临一种难题--乐器不够用。所以我想到了利用一些我们生活中、教室里常见的一些东西来替代正规的乐器,经过简单的加工改造,也能成为满足孩子乐趣的一种"乐器"。而《机器猫》这首音乐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他们非常熟悉,而歌曲本身节奏也比较明显。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打击乐《机器猫》。

  本次活动为第二课时,整个活动以"机器猫"这个形象来贯穿,从简单地拍打身体部位到利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幼儿在讨论、实践、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将这些简易的"乐器"带入歌曲。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能够拓展我们*时对打击乐器的定义,鼓励幼儿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有意识地改造,积极地投入到"打击乐"活动中。

  活动目标:

  1、能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拍打出一些简单的节奏。

  2、根据图谱,用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利用各类"生活中的乐器"为歌曲《机器猫》拍打节奏。

  3、通过用另类的"器乐"来演奏歌曲,从而巩固对歌曲节奏的把握,提高对打击乐活动的兴趣。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已听过《机器猫》音乐,熟悉音乐节奏。

  物质准备:

  1、节奏谱。

  2、铁罐子、小纽扣、牛奶箱子、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跟音乐舞蹈,回忆感受节奏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让我们一起来用手指跳个舞欢迎客人老师吧。

  2、你知道刚刚我们玩手指操的那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出示节奏谱)大家是不是还能看着节奏谱来为这首乐曲打一打节奏呢?

  3、除了大家一起来拍手,你觉得还能用什么动作以怎样的形式来打节奏会更有意思呢?

  二、为音乐伴奏,自由选择乐器

  1、大家知道,机器猫身上有一个什么东西最神奇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机器猫的袋袋里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什么有趣的东西。

  2、逐一出示铁罐子、小纽扣、牛奶盒、积木等"乐器"这些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这些物品出了刚刚大家说到的那些常见的作用。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你听。当我用手拍打牛奶箱的时候会发出什么?有了声音我就能拍打出好听的节奏。你能吗?

  4、除了牛奶盒你还能利用我这里的什么东西拍打出好听的节奏呢?谁愿意来试试?

  提示:当拍打不能使一样东西发出声音的时候可以想一想它和谁一起合作就能发出声音了。

  5、大家真棒,能够把我的这些没用的东西都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乐器,为了感谢机器猫,我们就利用这些"乐器"来为这首歌曲打一打节奏吧。

  6、幼儿自由选择乐器。

  三、听音乐表演,完整演奏歌曲

  1、谁来说说看,你手中的乐器表演哪一段会比较合适呢?我们来尝试一下。

  2、对比每一种演奏方式,选出最合适的一种。

  3、交换乐器。

  4、大家刚刚的表现真棒,机器猫听了大家的演奏也很满意,特意为我们大家准备了它最喜欢的"铜锣烧"来跟我们一起分享呢。

  活动反思:

  打击乐《机器猫》说课打击乐是幼儿*时比较喜欢的活动之一,利用各种乐器,简单的拍拍打打就能演奏好好的音乐,的确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幼儿往往对于这类活动也比较感兴趣。然而在我们*时的打击乐活动中,我们往往也面临一种难题--乐器不够用。所以我想到了利用一些我们生活中、教室里常见的一些东西来替代正规的乐器,经过简单的加工改造,也能成为满足孩子乐趣的一种"乐器"。本次活动中,我就利用"牛奶盒"、"铁罐子"、"纽扣"、"积木",通过教师的提示、幼儿的想象,分别改造成"鼓"、"沙球"、"碰铃",让幼儿分别以拍、摇、敲这三种形式来表演乐曲。而我之所以选择《机器猫》这首歌曲,是因为它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他们非常熟悉,而歌曲本身节奏也比较明显。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打击乐《机器猫》。

  本次活动为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时候就已经让幼儿初步掌握了歌曲的节奏,能够以拍手的形式为歌曲打节奏,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在第一课时过程中其实有一个难点,就是最后一句的节奏,也是幼儿比较难以掌握的。在今天这个活动中,"机器猫"这个形象贯穿始终,从简单的拍手,到拍打身体部位,再到利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层层递进。出示"乐器"后让幼儿自己在讨论、实践、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将这些简易的"乐器"带入歌曲,到最后还能分段看指挥合作演奏,不断对幼儿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的兴趣点始终围绕着活动的进程。

  另外,本次活动中我的图谱也是加入了自己想法。既然《机器猫》是一首非常活泼富有童趣的音乐,那么传统的"叉叉"不免有些煞风景,因此我想到何不就利用与机器猫有关的一些物品,如机器猫的小铃铛,机器猫最爱吃的铜锣烧等来替代传统的"叉叉",这样会更有意思。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能够拓展我们*时对打击乐器的定义,鼓励幼儿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有意识地改造,积极地投入到"打击乐"活动中。

  一、预设目标

  1、继续欣赏乐曲,体会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了解乐曲基本的节奏型,能够看指挥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3、感受集体合作演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

  1、幼儿已经有了牧羊的概念,了解牧羊人。

  2、幼儿已经熟悉这首乐曲的旋律。

  (二)物质准备:

  1、音乐《孤独的牧羊人》。

  2、自制打击乐图谱、乐器标记图。

  3、打击乐器若干(碰铃,圆舞板,铃鼓,沙锤)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完整的欣赏乐曲《孤独的牧羊人》一遍。

  提问:

  1、前两天我们一起听了一首曲子,谁还记得叫什么名字?《孤独的牧羊人》。

  2、孤独的牧羊人在放牧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羊群里有大羊有小羊,刚到山坡下,他的羊看到青草一下子都跑了,大羊跑,小羊追,牧羊人这下可着了急,为什么呢?他怕羊跑丢了,于是他拿着牧羊鞭连忙追过去,你们猜他追上了没有?)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看图谱学*节奏儿歌,并分组通过肢体动作练*节奏型。

  1、看图谱,读儿歌熟悉节奏型。

  ①、教师示范看图谱读节奏儿歌。

  前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准备动作。

  A段:(重复1遍)

  大羊大羊|向前奔跑|

  小羊小羊小羊小羊|快快追0|

  大羊大羊|向前奔跑|

  小羊小羊小羊小羊|追00|

  B段:

  我是|牧羊人呀|

  挥起|小皮鞭0|

  我是|牧羊人呀|

  挥起小皮|鞭00|

  间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准备动作。

  A段:(重复1遍)

  大羊大羊|向前奔跑|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 (菁华5篇)(扩展5)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 (菁华5篇)

  活动名称:

  虫虫历险记

  经验准备:

  幼儿已经很熟悉故事中的小动物。

  物质准备:

  CD、故事图片、头饰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进行故事引导

  冬天的天好冷啊,宝宝着凉感冒了,只好在家休息,他的布偶玩具小熊、兔子、松鼠、青蛙都在身边陪伴着他,宝宝想,要是这些玩具能动起来,来陪他一起玩该多好啊,想着想着宝宝睡着了,梦见一个小仙女手拿魔棒轻轻一点,哇!动物们真的动起来了。

  2、听辨音乐,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分段放音乐(师分别一段一段放音乐,让生感觉听到的音乐形象是什么动物。若幼儿听辨有困难,师还可变化语气,代表小动物说话,提升幼儿识别能力。由此,幼儿会知道,缓慢笨重的音乐代表的是体型较大的动物,比如熊、大象等,在本音乐情境中是指狗熊,欢快轻巧的音乐可能是兔子、青蛙、松鼠等小动物,以此种方法类推出其他五种动物形象)

  你听音乐中是哪种小动物呢?

  这种动物怎样走路?请你来学学它们的走路。

  3、情景带入

  小动物好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那样一定会很开心。

  给幼儿分发头饰,请他们模仿动物走路。听音乐,根据音乐律动。

  4、活动延伸

  根据听到不同的音乐,想象出其他的动物进行模仿。

  设计思路:

  《3~6路儿童学*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艺术领域学*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小班幼儿刚入园,对美术活动的感受往往停留在“好玩”“喜欢”的层面,他们关心活动过程,不关心活动结果,所以小班美术喜欢玩泡泡,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大胆地在纸上创作泡泡,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

  活动目标:

  1、愿意用多种材料自由表现吹泡泡。

  2、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玩过吹泡泡;会用油画棒画圆形或涂画圆形;会用棉签蘸胶水粘贴纸片。

  2、材料配套:事先拍摄的幼儿吹各种泡泡的图片,每人一张印有小女孩及草地的绘画底图,用胡萝卜制作的印章,颜色、大小不一的图片,泡泡枪、瓶盖、胶水、棉签、海绵、棉花、颜料、抹布、炫彩棒等。

  3、环境创设:布置“大草地”展板。

  活动过程:

  1、教师吹泡泡导入,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泡泡的外形特征。

  师:小朋友们,前几天你们玩过了吹泡泡,好不好玩啊?今天老师要吹泡泡,等会你们来玩泡泡,看泡泡,好不好?

  教师吹泡泡,幼儿观察泡泡,玩泡泡。

  引导幼儿对泡泡形状、大小、色彩等进行观察,让幼儿对泡泡形状、大小、色彩等进行观察,让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感知,为后续的活动奠定基础。

  2、借助泡泡图片激发幼儿已有的经验,师*流泡泡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大家一起来说说。(出示泡泡图片)这里有你们吹泡泡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教师抓拍有代表性的照片:有许多单个的泡泡,也有重叠在一起的泡泡图片,直观地引发幼儿交流。

  3、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作和表现吹泡泡。

  (1)引出画有小女孩的底板,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2)介绍材料,讲解用法。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工具,一起来看看。(教师逐一介绍)

  师:这里还有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纸片,还有胶水,你们也可以来贴泡泡。师:这里有胡萝卜、瓶盖印章,可以蘸颜料印泡泡。怎么印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活动要求:从哪个盘里拿出印章,印完后就放回刚才的盘子里;要注意别把颜料弄到身上;如果手弄脏了可以用抹布擦。

  (3)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大胆表现。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在底图上“帮小女孩吹泡泡”教师尊重幼儿的表现和创造。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观察幼儿印的情况,并适时给予具体的帮助与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桌面和衣服的整洁。

  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不用范例,不具体讲解示范画面的要求,而是在强调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在教师创设的丰富艺术环境中自主与多种材料互动。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注意从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独立性、坚持性,对材料的操作以及艺术活动中的行为*惯等方面评价创作过程,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4、展示作品,引导幼儿感受泡泡的美感,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泡泡。

  师:你们可以和你的泡泡说说话,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泡泡。

  幼儿根据自己作品来说泡泡。

  师:她的泡泡是用油画棒画的,她的是粘的,她的是用瓶盖印的,各式各样的,真棒。老师都喜欢你们每个人的泡泡,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帮小女孩吹的泡泡有大的、小的,有红泡泡、黄泡泡、蓝泡泡,有的是一个一个的,有的好几个泡泡像好朋友一样靠在一起。

  活动自然结束。

  在活动结束的评价方面,教师不用像不像、好不好来评价,而是利用展示作品的方式,让幼儿和同伴说说吹了什么样的泡泡,看看同伴吹了什么泡泡,在此基础上肯定和接纳幼儿的作品,尊重幼儿的表现,让幼儿逐渐喜欢美术活动。

  游戏目标:

  1、了解萤火虫的生活*性,激发幼儿对萤火虫的喜爱。

  2、模仿萤火虫飞翔时的动作。

  3、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游戏准备:萤火虫录像

  游戏过程:

  舞蹈:小小萤火虫1-2小节:双手手腕交叉,手背朝上放在胸前,快速摇头,小碎步。

  3-4小节:动作同1-2小节,身体往左和右倾斜。

  5-8小节:半脚尖压脚跟,双手上举做捏拢放开。

  9-11小节:双手前伸,手指相对做个圈,碎步转一圈。

  12小节:半蹲停住,头向左倒,两手指相对做小灯笼停在左脸旁。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萤火虫》,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感应歌曲短短长的乐句,幼儿通过纱巾的摆动以及其他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此曲的优美意境。在活动中,我通过游戏来满足孩子各种情感需要和发展。如:小手指变成萤火虫跟着音乐到处飞等。在整个游戏中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各种肢体动作来进行创造性表演。在这节音乐教学活动中选材方面适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萤火虫的形象孩子都很愿意去模仿。活动中孩子的参与性较以往积极,能大胆表演。在活动的设计上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大方、亲切,与幼儿建立*等、融洽的关系,使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初步学*演唱《香蕉船》。

  2、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唱歌表演的快乐。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歌曲。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若干香蕉块。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胡老师带来了一样宝贝,就在这个盒子里,谁愿意上来摸一摸,猜猜它是什么?(请2-3位幼儿)(长长的、滑滑的、弯弯的、是小朋友们喜欢吃的)

  2、到底是什么呀?胡老师把它拿出来看看好哇?

  3、看看,是什么水果呀?(香蕉)

  4、多可爱的香蕉呀,你们看看它长得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弯弯的香蕉你们想吃吗?那你们知道要怎么吃吗?(剥开来)

  5、如果我把香蕉剥开来里面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播放视频,让幼儿直观的了解橘子内部的构造)

  6、弯弯的香蕉像什么呀?(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7、今天我们的香蕉变成了什么呢?(出示PPT,引导幼儿为香蕉取个好听的名字)

  二、欣赏歌曲,初步学唱歌曲

  1、香蕉船要开咯,听听,它会开到哪里去呢?(欣赏歌曲第一遍PPT)

  2、香蕉船开到哪里了?

  3、小船开到谁的嘴巴里了?

  4、这首歌好听吗?还听到了什么呀?哦,没关系,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欣赏歌曲第二遍,PPT)

  5、这次听到了吗?歌里唱了什么呀?(教师边念歌词边做动作,熟悉歌词)

  6、你们听的真仔细,你们想做香蕉船吗?让我们一起来做香蕉船吧。(幼儿跟唱歌曲)

  三、幼儿在"开小船"的游戏情景中,学唱歌曲

  1、教师在幼儿面前巡回"开"着"橘子船",带领幼儿学唱,教师可适时地将"船儿"开进幼儿的嘴巴里。

  2、你们的表现真的好棒哦,看,胡老师这样为你们准备了好多香蕉船,我们*室一起吃好吗?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

  1、在打电话的游戏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旋律,愉快的学唱歌曲"谁找我呀"。

  2、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话铃声产生好奇。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有主题"好听的铃声"经验背景。

  2、多媒体课件:打电话flash动画。

  活动过程:

  一、演唱歌曲"打电话"--多媒体播放美丽的森林背景图片"森林真美呀!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打电话的游戏好吗?"(播放音乐,歌表演打电话。用问答的形式赋予游戏情景"喂,喂,喂,请问你找谁?""我要找xxx""找**吗呀?""和我一起做游戏……")

  二、在给小动物打电话情景中感受、学唱歌曲"谁找我呀"

  1、给小狗打电话欣赏flash动画(多媒体出现手机图案和动物电话本,拨打电话。):你看到什么?(介绍动物电话本)"小狗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小朋友看媒体读电话号码,电话连接中,铃声响起,播放歌曲。)"咦?小狗的电话铃声和我们的电话铃声有什么不同?"(音乐铃声,会唱歌的铃声……)"喂,我是小狗,你们找我做什么呀?"

  2、给小兔打电话看看小兔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拨号码:"咦?怎么接不通?"原来号码拨错了就打不通了。重新拨。

  "你们听到小兔的电话在唱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相应的歌曲重复)师扮演小兔接电话:"你好呀,我是小兔,找**吗呀?"(小兔我想请你去公园玩……)(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打电话的想法)

  3、给小鸭打电话"刚才你们打给了自己的好朋友,我也想打给我的动物朋友,猜猜我的电话打给谁?"(把谜语作为歌词演唱歌曲)"我有圆脑袋,穿着黄黄衣,走路摇摇摆,猜猜我是谁?""唱歌呷呷呷,爱吃鱼和虾,我是小鸭子,你们猜对了!"(师生共同拨打电话。教师范唱歌曲《谁找我》)"小鸭子在忙什么?怎么还不接电话呢?"(在河里游泳。)我们一起帮手机把声音变的响些这样小鸭就能听到了。(幼儿唱歌曲)

  三、变出歌曲铃声

  1、小动物们的电话铃声会唱歌,真好听,我们也来给自己的电话设计一个音乐铃声?

  2、我的电话也有好听的铃声,你想知道吗?那就赶快打给我,我的号码是1352(师演唱一首幼儿学过的歌曲,作为自己的手机铃声)

  3、你的电话又是什么歌曲作为铃声呢?(启发幼儿运用学过的歌曲为自己的手机设计铃声。)

  四、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身边除了好听的电话铃声,还有许多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再去找找好吗?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 (菁华5篇)(扩展6)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虫儿飞》经典教案 (菁华3篇)

  活动内容:歌唱歌谣《虫儿飞》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学*歌谣,感受歌曲优美、轻柔的旋律。

  2、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3、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动重点:学看图片理解歌词含义,尝试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活动难点:能唱准八分音符,并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唱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4|4拍的节奏型。

  2、材料准备:挂图《虫儿飞》、音乐CD、节奏卡。

  活动过程:

  一、预备起势

  师生讨论,什么时候人会打哈欠?

  保持打哈欠的状态,练声曲《亲爱的回声》

  幼儿起立,保持身体和头部的正直、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两眼*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

  学*模仿虫儿飞练*发音。讨论:刚刚你们学*虫儿飞飞去了哪些地方?

  二、赏析感受

  1、播放音乐CD,幼儿欣赏。

  提问:歌曲中虫儿飞去了那里,你还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2、请幼儿表达感受,教师提炼4|4拍的节奏型优美、舒缓的节奏特点。

  【活动目标】:

  1、体验、感受歌曲中小女孩孤单、无助、害怕但又坚定的心情。

  2、能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情等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3、尝试用优美的声音唱歌。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重点】:能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情等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活动准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初谈感受

  指导语:听了这段音乐之后你有什么感觉,想到些什么。

  二、通过听觉、视觉的结合重复欣赏歌曲,充分体验歌曲。

  (一)第一遍,初步说自己听了歌曲之后的感觉。分析歌曲基本情感。指导语:其实这段音乐是一首歌曲的旋律,咱们来听一遍这首歌曲,想一想,你的感觉和你会想到的和刚才是不是一样。歌曲的名字叫《虫儿飞》。

  (二)第二遍,听歌词,感受歌词的美。重点体验理解第二段(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指导语:歌里有哪些歌词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

  天上的星星为什么要流泪,地上的玫瑰为什么会枯萎。(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来表现)

  (三)第三遍,教师清唱,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境。

  (四)第四遍,出示挂图,幼儿观察图画,将听音乐与看图画结合起来欣赏

  指导语:其实这首歌是发生在一位小女孩身上的故事。小女孩怎么了?为什么会哭?如果你是这个小女孩,你这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鼓励幼儿表现出来)

  (五)第五遍,情感的提升,讲述背景故事,在有故事铺垫的基础上再次欣赏音乐,支持幼儿提升情感。

  指导语:到底小女孩为什么一个人坐在这里流泪呢?听了故事,你就知道了。这一次你又有什么感觉?

  四、支持幼儿找出歌曲中坚定的情感,欣赏感受第二部分。鼓励幼儿大胆用形体等表现出来。

  指导语:其实小女孩也很坚强,很勇敢,她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找到妈妈。歌里边也有唱到她的这种坚定的心情,想一想,歌曲里是从哪里开始表现小女孩子坚定的心情的。

  五、一起完整地表现歌曲。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手指肌肉动作和协调能力。

  2、学*6的形成,区别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3、幼儿乐于参与活动,感受游戏在学*过程中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黑板 夹子若干 自制教具(蝴蝶 蜜蜂 花 数字卡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带领幼儿做小律动

  二、比赛夹夹子游戏

  1、出示教具花 夹子 数字卡片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花)老师还准备了(小夹子 数字卡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玩个夹夹子的游戏。

  2、出示小鼓,教师讲明游戏规则,当鼓声响起开始,鼓声一停 小朋友也马上停下,然后我们来比一比谁家的夹子最多。

  1)第一轮游戏 请小朋友夹夹子,夹完数一数自己一共夹了几个.

  2) 第二轮 教师讲明第二轮游戏要求 这次用数字卡片来告诉老师夹了几个。

  3)第三轮这次的要求比上次的还要难,请小朋友夹比4个多1个的夹子。

  4)第四轮 夹比5少1个的夹子。(教师小结)

  三、听力比赛

  1、这次要考一考小朋友的小耳朵,请小朋友挺好了(教师拍手6下);请小朋友也用拍手的方式来告诉老师你听到了几声?

  2、继续听,老师跺脚6下;请小朋友用数字卡片来告诉老师你听到了几声?

  教师出示数字6

  小结:凡是像刚才老师拍手跺脚的数量我们都用数字6来表示; 请小朋友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一下数字6,请幼儿表演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 (菁华5篇)(扩展7)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妈妈》 (菁华3篇)

  目标:

  1、能两两结伴进行歌表演,模仿袋鼠跳时动作较合拍。

  2、尝试创编表现“相亲相爱”的动作。

  3、愿意与不同幼儿结伴游戏。

  准备:

  1、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学唱过歌曲《袋鼠妈妈》。

  2、教师在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录制成音频资料,并配上提示语,保存于u盘中。

  音乐开始前的提示语:

  教师1:我是袋鼠宝宝。

  教师2:我是袋鼠妈妈。

  合: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唱、跳跳,相亲相爱!

  玩法说明:

  幼儿根据提示语,两两结伴分别扮演袋鼠妈妈和袋鼠宝宝,一前一后面向同方向站立,“妈妈”双手扶住“宝宝”的肩膀,共同跟随歌曲录音边唱边有节奏地跳,最后一句做一个表现“相亲相爱”的动作,如互相拥抱、互相依偎等。一遍演唱结束后,幼儿交换角色再次演唱。

  指导要点:

  1、个别幼儿可能会出现只挑选固定同伴的情况,教师要鼓励其向快速完成两两结伴的幼儿学*。

  2、如果幼儿在选择角色时发生矛盾,教师可引导幼儿知道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可以互相交换角色。

  3、若发现有的幼儿合乐性较差,可鼓励其先扮演袋鼠妈妈,邀请合乐性较好的幼儿扮演袋鼠宝宝,合乐性较差的幼儿双手搭在合乐性较好的幼儿肩上时,可以在其带动下加强对旋律和节奏的感受力。

  4、及时表扬能创编出不同的“相亲相爱”动作的幼儿。

  游戏目标:

  1、愉快地跟学歌曲,并初步学*音乐游戏、《妈妈和乖乖》。

  2、初步知道袋鼠的主要外形特征。

  游戏准备:

  1、扮演袋鼠妈妈的服装,袋鼠玩具一个(大布袋也可替代)。

  2、歌曲录音磁带《妈妈和乖乖》。

  游戏过程:

  1、教师扮演袋鼠妈妈: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你们看我的肚子上有什么?它有什么用?""我们袋鼠是怎么走路的?"幼儿学袋鼠条,体验袋鼠走路的特点。

  2、学唱歌曲《妈妈和乖乖》:

  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师:"乖乖是谁呀?"幼儿跟着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理解"相亲相爱"。

  "这首儿歌还可以编成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歌曲名字叫《妈妈和乖乖》"。

  3、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幼儿学唱歌曲。

  建议与提示: 在学会音乐游戏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改变游戏规则:袋鼠乖乖比袋鼠妈妈多一个,当音乐停止时,没有找到妈妈的.乖乖停止游戏一次。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乐于创编合适的歌表演动作。

  2、爱自己的妈妈,愿意帮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了解儿歌的含义。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及表演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歌曲,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当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以后,累不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照顾妈妈?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一位有小朋友是怎样做的?(观看表演的视频)。

  视频中的小朋是怎么做的?

  二、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1、播放《好妈妈》课件。 视频中的小朋们是怎么做的?

  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小结。

  老师把小朋友们刚刚说的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歌名就叫《好妈妈》。

  2、老师范唱

  3、你们最喜欢歌中的哪一句?

  老师根据幼儿说的内容让幼儿学唱。

  三、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并请创编好的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表演。

  2、幼儿扮孩子,老师扮妈妈,边唱边表演。

  3、一半幼儿扮做妈妈、一半幼儿扮做孩子,边唱边表演。

  4、两名幼儿一组,一名做妈妈,一名做孩子进行表演唱。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 (菁华5篇)(扩展8)

——大树妈妈幼儿园音乐教案通用五篇

  活动前评析:

  小班的孩子刚入园不久,情感上特别依恋自己的妈妈,妈妈不在时,他们往往要借助他人或他物来宣泄“依恋妈妈”的这种情感,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安全感。《大树妈妈》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浅显易懂,很贴切小班的生活经验,同时它充满了情趣,洋溢着和妈妈相亲相爱的动人情感。能满足幼儿情感上的需要。因此,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大树妈妈》很适合此年龄段的孩子。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并理解歌词内容。

  2、尝试用不同的身体姿态来表现大树和小鸟。

  3、学*结伴表演大树和小鸟,并通过优美、柔和的摇晃动作来表现角色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听过有关大树和小鸟之间相亲相爱的故事。

  2、环境布置成有大树下的草地,大树为立体的。

  3、头饰大树和小鸟,各为幼儿一半以上,图片“风”、“雨”各一张。

  活动过程实录:

  一、听音乐,小鸟飞入教室。

  师带幼儿飞入草地。师:这儿有颗大树,我们到大树下面休息一下吧!(给幼儿找一合适地方坐下)。

  二、回忆故事,理解歌词。

  1、放鸟叫录音,引出故事。

  小朋友,听,谁在叫?”“是小鸟!”“小鸟在哪里叫的呢?

  师:轻轻拨开树叶,露出小鸟。“噢,是小鸟在大树上叫呢!看这个小鸟窝多像树上的一只摇篮啊!”

  2、回忆故事《大树妈妈和小鸟》

  (1)师指挂图。小鸟在叫什么呢?仔细听:大树妈妈、大树妈妈。

  (2)我们听过了故事《大树妈妈和小鸟》,哪位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小鸟跟这棵大树叫大树妈妈呢?

  (3)师小结:原来鸟妈妈出去捉虫不在家时,小鸟害怕了,大树就像妈妈一样,轻轻地摇着小鸟,小鸟就睡着了,刮风了,下雨了,大树又像妈妈一样用它密密的枝叶撑开小伞,小鸟就淋不着了。大树妈妈多么疼爱小鸟啊!(结合教具讲述)

  三、欣赏歌曲,体验歌曲愉快、温馨的气氛。

  今天,老师把这个大树妈妈爱小鸟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唱给小朋友听,小朋友要仔细听好:

  1、教师清唱歌曲一遍,辅以身体动作及教具,帮助幼儿理解。

  提问:

  (1)这首歌好听吗?

  (2)这首歌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3)你喜欢歌里的哪一句?

  (多提问几个小朋友),小朋友喜欢哪一句,教师就清唱哪一句。

  2、听音乐再次欣赏,幼儿跟唱,并随着旋律轻轻晃动身体。

  这首歌听起来非常舒服,好听,我们再来听一遍吧!你们轻轻的晃动身体和老师一起唱。

  3、用动作表现歌曲。

  (1)这首歌真好听,我们一边唱一边给它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吧,看哪个小朋友的动作最好看。

  (2)如发现好看的动作,师幼一起表演一遍。

  4、给歌曲起个名字。

  这首歌这么好听,可是还没有名字,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吧。

  (1)起名

  (2)请小朋友比较,确定一个名字。

  四、分角色表演,进一步体验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爱。

  师:这首歌这么好听,我们一起来表演好吗?

  1、师带大树妈妈头饰,带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随音乐晃动身体,并感受妈妈对小鸟的爱。

  师:看老师变成谁了?(大树妈妈)那你们来当我的鸟宝宝好吗?让大树妈妈来保护你们吧。

  2、鼓励幼儿自选头饰,分别扮演大树和小鸟。

  师: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大树妈妈和小鸟的头饰,你们喜欢谁就把谁戴在头上。但是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喔,如果你是大树妈妈,你要想好,在刮风下雨的时候,该怎样保护你的小鸟呢?小鸟要怎么做才不会被雨淋湿?

  3、鼓励幼儿互换角色,两人或几人在一起进行表演。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一个歌表演《大树妈妈》,小朋友表演的真好!回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本次活动真正体现了以幼儿为主的新《纲要》的指导思想,我尽量用轻柔的口吻,让幼儿去感受大树妈妈对小鸟的爱。整个过程层层递进,逐步加深,这样幼儿就能逐步理解歌曲内容。表演是幼儿的天性,分角色表演正体现了这一点,戴头饰表演更增加了活动的情趣,使幼儿对鸟妈妈的爱理解的更透彻。最后的小结也是活动延伸,给幼儿一个展示地*台,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树妈妈》这一活动目标确立适合小班幼儿,情感与知识目标结合恰到好处。教师在设计时,注重为幼儿营造和谐充满爱意的氛围,以此来打动吸引幼儿,激发他们的情感,并注重幼儿自我的思考和学*,让幼儿的各种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大树妈妈和鸟宝宝》的故事

  有一棵很大很高的大树,它身上的枝叶又多又密,有一只鸟妈妈看见了,她想:这棵大树,个儿高高的,我就在这棵树上做个鸟窝来哺育我的孩子吧。于是,鸟妈妈就在树上做了窝,孵出了鸟宝宝。鸟妈妈出去捉虫了,鸟宝宝们呆在窝里,有点害怕了,大树就像妈妈一样,轻轻地摇着小鸟,小鸟就睡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让孩子们回味妈妈的爱,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摇篮曲优美、抒情、柔和的风格,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培养爱妈妈的情感。

  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3、能准确唱好带有休止的节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大树妈妈》,并通过唱、演表现出对妈妈的无限深情。

  2、难点:正确唱好后八分休止,做到音断气不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讲故事,创设意境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大树妈妈》的故事:从前,有一棵大树,个子长得好高,每天都举着茂盛的叶子为小花、小草们遮风挡雨,大家都叫他大树妈妈。有一天,一只迷路的小鸟找不到妈妈了,他疲倦地停在大树妈妈的手臂上,急得呜呜地哭。大树妈妈说:“别哭,别哭,孩子,我就是你的妈妈!”大树妈妈用树叶做成了一个温暖的摇篮,随着风儿摇呀摇,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小鸟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听,大树妈妈微笑着为小鸟唱起了摇篮曲,多么温柔、多么好听。小鸟幸福的笑了。

  2、倾听歌曲《我的好妈妈》

  师:谁知道要唱表现妈妈的爱这样的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感觉来唱?

  生:抒情优美

  师:老师知道孩子们对妈妈有深厚的爱,那么谁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深情?妈妈为你做了什么?

  生:做饭很辛苦照顾我……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动物妈妈们也给了自己的宝宝无私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大树妈妈是怎么做的好吗?

  师:请听一首童话歌曲《大树妈妈》,出示课题:《大树妈妈》

  二、寓教于乐

  (一)学唱歌曲

  1、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大树妈妈”

  2、学唱歌曲

  (1)播放多媒体课件

  a、听第一段歌词,想一想:大树妈妈是怎样哄小鸟睡觉的?

  b、跟教师朗读第一段歌词,边读边用动作表演

  c、听第二段歌词,想一想:大树妈妈是怎么保护小鸟的?

  d、跟教师朗读第二段歌词,边读边用动作表演。

  (2)随着音乐的旋律哼唱

  a、师弹旋律,生模唱歌词

  b、解决重难点:

  注意休止:个儿高的“个”、摇呀摇的“摇”要唱得短。

  注意切分音:拖着那摇篮的“着”要唱长。

  c、完整跟老师的琴演唱

  师:大树妈妈轻柔的唱这歌,小鸟们睡着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唱这首歌呀

  学生跟琴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创造表现

  师:我们通过学*歌曲知道了大树是小鸟的妈妈,那么你知道白云的妈妈是谁?

  生:蓝天

  师:小鸟们的妈妈是谁?小种子的妈妈是谁?小鱼的妈妈是谁?

  生:树林大地海洋

  师:那么这些植物、动物共同的妈妈是谁?

  生:大自然

  师:那我们的爸爸妈妈老师和你们共同的妈妈是谁?

  生:祖国

  师:我们共同的妈妈是祖国,那假如你是白云你的妈妈是蓝天;假如你是小种子你的妈妈是大地;假如你是小鱼你的妈妈是海洋,那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妈妈辛苦了我很感谢妈妈谢谢妈妈妈妈我爱你

  师:我们的妈妈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希望今天同学们回到家以后能够亲切的对自己的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你”,你们愿意吗?

  四课堂小结

  师: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非常美丽,我们共同的妈妈是祖国,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景色宜人,那么你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你想对我们共同的妈妈说什么?(播放多媒体祖国大好河山美景)

  生:祖国我爱你我们爱祖国

  师:让我们一起大声对我们共同的妈妈说一声:“我们爱祖国我们爱妈妈”

  一、设计思路:

  树是儿童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本课以此为题材,对儿童进行初步的立体造型练*。根据小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创设“大树妈妈”的生动情境导入新课,并以此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丰富的情感。

  二、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调,并理解歌词内容。

  2、能初步创编树的造型并随乐曲节奏表演。

  3、结伴表演大树和小鸟,表现角色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光盘

  2、幼儿已学会了鸟飞的律动。

  活动过程:

  一、 教师演示多媒体

  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小鸟和大树妈妈相亲相爱,小鸟把家安在了大树上,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沙沙的声音好像在为鸟宝宝唱摇篮曲。下雨了,大树妈妈那长着叶子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挡住风雨。

  二、 教师手拿大型树叶扮演大树妈妈,进行表演唱两遍,幼儿边听边摇晃身体做风吹大树状。

  (用多媒体光盘放音乐)

  三、 启发幼儿创编各种树造型。教师带领全体幼儿模仿其中较好的造型动作,边哼音乐边随乐曲做动作。

  四、 分角色表演。

  教师扮大树妈妈,幼儿扮小鸟,小鸟围在大树妈妈身边做鸟飞,睡觉,刮风下雨及依偎大树妈妈的动作。

  五、 结伴表演。

  三、点评:

  这个活动是基于幼儿年龄、幼儿知识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创设环境、氛围,利用多媒体让幼儿表达已知,在设置的几个环节中层层递进,在集体活动中教师不仅运用师生互动发展幼儿,还运用生生互动,促使幼儿互相传递信息,互相感染情绪,在游戏中获得成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感受到摇篮曲优美、抒情、柔和的风格,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2、能准确唱好带有“0”的节奏。

  3,通过学*歌曲,树立爱护树木,爱护大自然的好品德。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大树妈妈》。难点:正确演唱好后八分休止,做到音断气不断。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三个班一百来名学生。三个班基本情况差不多。有优秀的学生也有资质差一点的孩子。三班:于欣桐,汪涵这两名同学特别优秀。接受能力,记忆力,表现力都特别强。把她们的优点发挥起来带动整个班及整个年。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寒冷的冬天将要过去,春天要来临了,我们看大森林里有什么变化?

  2、打开大屏幕放映课件(一)。

  生;观察并说说

  师;春天到了。大森林里小草发芽,鲜花盛开,还有很多动物朋友集在大树身旁享受阳光雨露。那我们也来分享这美好的春天吧。(放音乐并找四名同学上前面表演。)

  (二)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表现真好。小动物们和大树和谐的生活在大森林里,这时又来了一位新成员《小鸟》。大树像妈妈一样呵护着小鸟。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了呢?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师:放第二张幻灯片

  生;齐读题目。

  师:板书《大树妈妈》

  师:放第三张幻灯片

  师;用快板形式念歌词。(注意有休止符地方的歌词)

  生:跟着读

  师:大树妈妈的枝叶可茂盛了,小鸟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睡着了,如果你是这只小鸟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听一遍歌曲,并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生;(略)

  师;请学生跟着录音用《啦啦啦》轻声哼唱歌曲。

  生;分句模唱法解决难点。

  师:小朋友有几个地方唱得不太好,现在跟着老师的琴声唱这几句。

  生;(略)

  生;完整跟师的琴唱歌唱,记忆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轻柔)

  师:大树妈妈轻柔的唱这歌,小鸟们睡着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唱这首歌呀

  生;跟琴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放第五张课件)那位小朋友试唱一下歌谱?

  生;(略)

  师;弹琴,生唱谱。

  师;把难点句写在黑板单独公关。

  (三)、分组创编,角色表演。

  1)学生分小组合作编排歌表演。

  2)邀请各组上台表演(小组成果展示,评出表演奖和创意奖。)

  3)全班表演。

  (四)学生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为什么?那你呢?

  三、课堂小结。

  师:在大树妈妈的摇篮里,小鸟感到很幸福,如果这时候有人要砍伐大树妈妈,你是小鸟,你会怎么想,会怎么做?

  生;(略)

  师:(放第六张课件让学生看)刚才也茂密的森林,让人们砍没了。小鸟的家也没了。一切都悲凉凄惨。

  所以我们要爱护树木,爱护大自然,相信在大家的保护下,大树妈妈一定会长得更加茂盛,小鸟们会更加幸福、快乐,让我们和小鸟一起唱起来,跳起来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

  活动过程:

  1、练声

  (1)复*歌曲《两只小鸟》。(要求幼儿在音乐伴奏下,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并且有正确的演唱姿势)

  (2)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小鸟和大树妈妈相亲相爱,小鸟把家安在了大树上,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沙沙的'声音好像在为鸟宝宝唱摇篮曲。下雨了,大树妈妈那长着叶子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挡住风雨。

  2、基本部分:欣赏曲子《大树妈妈》(重点部分)

  (1)通过课件,引起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知道吗?今天小鸟也飞到小(2)班,飞在一棵大树枝上筑了巢,大树妈妈随着风轻轻摇动树枝,摇起了小宝宝。哎呀,不好,刮风了、下雨了,你们猜猜小鸟怎么啦?(请幼儿自由讨论发言),别着急,有大树妈妈在呢,树妈妈那长满枝叶的手臂就像撑起的一把伞,为鸟宝宝挡住风雨。


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大树妈妈》 (菁华5篇)(扩展9)

——幼儿园音乐课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整合具有两方面的涵义:它既是一种形式上的整合,更是一种理念上的整合。在形式的层面上,音乐教育活动的整合是指将音乐教育活动与其他学科领域活动之间的交叉、联系和联合;在理念的层面上,音乐教育活动的整合是指用一种整体的眼光看待音乐教育活动的性质,使音乐教育活动超越于学科本身的视野,赋予幼儿更为丰富的眼光,使其能从艺术的、科学的和人文的眼光来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

  一、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音乐主题活动主线

  音乐本身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幼儿情感体验与游戏经验对幼儿的学*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活动前,教师应充分担当起观察者的角色,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幼儿的现有经验,包括幼儿获得经验的方式,这样才能寻找到音乐素材的“生长点”,并据此确定相应的音乐主题活动,从而让科学的、启蒙的活动内容与自然事物现象密切联系起来。如我发现*日里孩子们对操场上的哈哈镜非常感兴趣,他们乐此不疲地照着、笑着、逗乐着……幼儿照哈哈镜的'游戏经验赋予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歌曲《哈哈镜》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说唱歌曲,它体现的是人的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容易引起幼儿的学*兴趣,因此,我选择它作为音乐主题开展的音乐主线。

  二、有机整合各领域的内容为音乐主线服务

  整合的理念,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它提示我们教育内容要全面,即同一个内容的学*可以实现多种价值,既要关注认识的价值,又要关注情感的需要,避免过于单调的知识传授,从而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整合的教育内容要适宜,即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整合的必要性,有机整合各领域的内容,看它们是否符合幼儿的现有需要;是否对音乐主线有辅助教育意义;是否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哈哈镜》歌曲教学后,根据活动需要与幼儿的兴趣,汲取各领域相适合的内容,我们整合了语言活动“狮子照哈哈镜”、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和亲子活动“有趣的哈哈镜”等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创编并生成了“哈哈镜”的主题活动。

  三、采用整合的教育教学方式让音乐“说话”

  要体现整合教育的观念,教师就应该克服单一化的思维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学*活动,鼓励幼儿从多方面来认识和表现。

  (一)让音乐材料“说话”

  音乐活动可以利用其特有的艺术性,将音乐的优美旋律、变化的节奏和不同的音色与幼儿生活情境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材料“说话”。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幼儿与各种音乐材料互动,从而提升审美情感。如亲子记录“有趣的哈哈镜”,发动家长协助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哈哈镜,并用图画、标记、文字等方式记录探索结果;引导幼儿把自己照哈哈镜的模样用好听的词汇编成说词,帮助自己记忆……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可以经历一种更为丰富也更为主动的学*。又如,围绕音乐主题开展,我在探索区投放了*面镜、放大镜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索放大镜镜像产生的神奇效果。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拿着镜子在自由交流着:“放大镜一面是鼓鼓的,另一面是扁扁的”“镜子会反光,放大镜也会反光的”“鼓鼓的这一面照的东西变小了,扁扁的这一面照的东西变大了”……在自由的科学探索中,幼儿不仅认识了放大镜镜像变化的特性,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内容。

  (二)让幼儿用音乐“说话”

  要培养幼儿的乐感,就必须让幼儿自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用音乐“说话”,进行个性化的表现。活动不限定于一次完成,而是在一个连续的过程性活动中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并将经验迁移到新的材料中,让幼儿结合自己对新材料的理解,运用动作、创编和合唱等多种方式尽情地用音乐语言表达个人感受。

  1、为歌曲配动作

  根据该音乐素材的特点,即双声部说唱的地方有问奏音乐,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听辨歌曲中的问奏,创编照哈哈镜的滑稽动作。借助幼儿间的思维互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么滑稽动作表现照哈哈镜时,幼儿开始只是用诸如踮脚尖、半蹲等动作来表现形态上的变化,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的创意越来越多,从身体动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横生。同时,在为歌曲配动作时,有些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做滑稽动作,结果出现了混乱,但我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时找到了原因——幼儿过于热衷滑稽动作而忽略了音乐。于是,我肯定了幼儿在动作上的创意,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倾听乐曲,并根据音乐的变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动作,使动作与音乐相协调。

  2、为歌曲编歌词

  根据节奏创编歌词,将创编歌词的学*融人到变化橡皮筋的“魔术”当中,有效地激起了幼儿创编兴趣。如:圆滚滚、胖墩墩,长又细、瘦又高;小小的、肥肥的,高高的、短短的;宽宽的、扁扁的,瘦瘦的、长长的;长又细、圆又胖,高又瘦、短又小;长又长、厚又厚,扁又扁、粗又粗……创编完歌词后,以游戏“照镜子”的形式说唱歌曲。

  3、双声部合作演唱歌曲

  运用小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组用歌词伴唱,另一组有节奏地说歌词,两声部同时合作说唱歌曲,将歌曲教学画上圆满句号。贯彻整合教育理念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实践、思考、审视、反省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蕴涵的“以幼儿发展为本”思想,在音乐主题教学组织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的个性、让幼儿主动学*,让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最终实现“审美与快乐”的音乐教育理念。

  《爸爸妈妈去上班》是幼儿在幼儿园学*的第一首歌曲,活动主要有两个目标

  1 、培养幼儿对老师和同伴的情感,知道要离开家上幼儿园了。

  2 、能讲出歌曲的名称、了解歌曲的内容,初步跟着老师学唱。

  活动开始时我先让幼儿听音乐,老师带着幼儿一起拍手拍腿,让他们对音乐进行初步的了解。待他们熟悉了后,我进行弹琴教授,大概是出于新鲜,我一弹琴,幼儿便被琴声吸引了,目光也转向了我,一些哭闹的幼儿情绪也稍微转好了一点。

  这个音乐活动,我主要是通过教师示范演唱和利用布偶演示,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记住歌词内容,再跟着教师一起学*演唱。从孩子的表现中看,他们在活动中的注意力很分散,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才认真学*。

  这是一首非常简单的歌曲,幼儿很容易掌握,但在教授的过程中,幼儿对于我提的问题是一问三不知,都闭口不回答,只用眼睛望着我,也许是他们还没适应过来吧。

  在课后,我把歌曲融入到游戏中,特别是老师带领幼儿做游戏的时候,我们边玩游戏边唱歌,一来让幼儿对歌曲有一个巩固的阶段,二来让幼儿感受爸爸妈妈要上班,作为小朋友就要上幼儿园,学本领。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班的幼儿都学会了歌曲,只要老师一弹琴,他们就会跟着唱起来,而且在唱的时候别提多开心了。

  整合具有两方面的涵义:它既是一种形式上的整合,更是一种理念上的整合。在形式的层面上,音乐教育活动的整合是指将音乐教育活动与其他学科领域活动之间的交叉、联系和联合;在理念的层面上,音乐教育活动的整合是指用一种整体的眼光看待音乐教育活动的性质,使音乐教育活动超越于学科本身的视野,赋予幼儿更为丰富的眼光,使其能从艺术的、科学的和人文的眼光来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

  一、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音乐主题活动主线

  音乐本身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幼儿情感体验与游戏经验对幼儿的学*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活动前,教师应充分担当起观察者的角色,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幼儿的现有经验,包括幼儿获得经验的方式,这样才能寻找到音乐素材的“生长点”,并据此确定相应的音乐主题活动,从而让科学的、启蒙的活动内容与自然事物现象密切联系起来。如我发现*日里孩子们对操场上的哈哈镜非常感兴趣,他们乐此不疲地照着、笑着、逗乐着……幼儿照哈哈镜的游戏经验赋予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歌曲《哈哈镜》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说唱歌曲,它体现的是人的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容易引起幼儿的学*兴趣,因此,我选择它作为音乐主题开展的音乐主线。

  二、有机整合各领域的内容为音乐主线服务

  整合的理念,有两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它提示我们教育内容要全面,即同一个内容的学*可以实现多种价值,既要关注认识的价值,又要关注情感的需要,避免过于单调的知识传授,从而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整合的教育内容要适宜,即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整合的必要性,有机整合各领域的内容,看它们是否符合幼儿的现有需要;是否对音乐主线有辅助教育意义;是否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哈哈镜》歌曲教学后,根据活动需要与幼儿的兴趣,汲取各领域相适合的内容,我们整合了语言活动“狮子照哈哈镜”、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和亲子活动“有趣的哈哈镜”等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创编并生成了“哈哈镜”的主题活动。

  三、采用整合的教育教学方式让音乐“说话”

  要体现整合教育的观念,教师就应该克服单一化的思维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学*活动,鼓励幼儿从多方面来认识和表现。

  (一)让音乐材料“说话”

  音乐活动可以利用其特有的艺术性,将音乐的优美旋律、变化的节奏和不同的音色与幼儿生活情境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材料“说话”。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幼儿与各种音乐材料互动,从而提升审美情感。如亲子记录“有趣的哈哈镜”,发动家长协助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哈哈镜,并用图画、标记、文字等方式记录探索结果;引导幼儿把自己照哈哈镜的模样用好听的词汇编成说词,帮助自己记忆……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可以经历一种更为丰富也更为主动的学*。又如,围绕音乐主题开展,我在探索区投放了*面镜、放大镜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索放大镜镜像产生的神奇效果。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拿着镜子在自由交流着:“放大镜一面是鼓鼓的,另一面是扁扁的”“镜子会反光,放大镜也会反光的”“鼓鼓的这一面照的东西变小了,扁扁的这一面照的东西变大了”……在自由的科学探索中,幼儿不仅认识了放大镜镜像变化的特性,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内容。

  (二)让幼儿用音乐“说话”

  要培养幼儿的乐感,就必须让幼儿自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用音乐“说话”,进行个性化的表现。活动不限定于一次完成,而是在一个连续的过程性活动中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并将经验迁移到新的材料中,让幼儿结合自己对新材料的理解,运用动作、创编和合唱等多种方式尽情地用音乐语言表达个人感受。

  1、为歌曲配动作

  根据该音乐素材的特点,即双声部说唱的地方有问奏音乐,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听辨歌曲中的问奏,创编照哈哈镜的滑稽动作。借助幼儿间的思维互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么滑稽动作表现照哈哈镜时,幼儿开始只是用诸如踮脚尖、半蹲等动作来表现形态上的变化,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的创意越来越多,从身体动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横生。同时,在为歌曲配动作时,有些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做滑稽动作,结果出现了混乱,但我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时找到了原因——幼儿过于热衷滑稽动作而忽略了音乐。于是,我肯定了幼儿在动作上的创意,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倾听乐曲,并根据音乐的变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动作,使动作与音乐相协调。

  2、为歌曲编歌词

  根据节奏创编歌词,将创编歌词的学*融人到变化橡皮筋的“魔术”当中,有效地激起了幼儿创编兴趣。如:圆滚滚、胖墩墩,长又细、瘦又高;小小的、肥肥的,高高的、短短的;宽宽的、扁扁的,瘦瘦的、长长的;长又细、圆又胖,高又瘦、短又小;长又长、厚又厚,扁又扁、粗又粗……创编完歌词后,以游戏“照镜子”的形式说唱歌曲。

  3、双声部合作演唱歌曲

  运用小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组用歌词伴唱,另一组有节奏地说歌词,两声部同时合作说唱歌曲,将歌曲教学画上圆满句号。贯彻整合教育理念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实践、思考、审视、反省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蕴涵的“以幼儿发展为本”思想,在音乐主题教学组织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的个性、让幼儿主动学*,让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最终实现“审美与快乐”的音乐教育理念。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低年级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一、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简谱的概念。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

  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发学生学*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把表演融入教学,增加课堂情趣,无形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在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大鹿》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学生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狗,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电教渗透直观表达,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奇性强。对生动、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强,在感知时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利用电教声、光、图、色俱佳的优点新授,有时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课教

  学时,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运用电教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讲课是一门艺术,尤其音乐属于艺术课,抑扬顿挫的语调,热情洋溢的激情都、优美的体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就受到了美得熏陶。这方面我做的还有些欠缺。

  五、打击乐器进课堂

  我感觉使用打击乐器很简单,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要想运用的自如并不是很简单的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使学生一步步的提高。

  总之,这学期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既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将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合具有两方面的涵义:它既是一种形式上的整合,更是一种理念上的整合。在形式的层面上,音乐教育活动的整合是指将音乐教育活动与其他学科领域活动之间的交叉、联系和联合;在理念的层面上,音乐教育活动的整合是指用一种整体的眼光看待音乐教育活动的性质,使音乐教育活动超越于学科本身的视野,赋予幼儿更为丰富的眼光,使其能从艺术的、科学的和人文的眼光来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

  一、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音乐主题活动主线

  音乐本身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幼儿情感体验与游戏经验对幼儿的学*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活动前,教师应充分担当起观察者的角色,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幼儿的现有经验,包括幼儿获得经验的方式,这样才能寻找到音乐素材的“生长点”,并据此确定相应的音乐主题活动,从而让科学的、启蒙的活动内容与自然事物现象密切联系起来。如我发现*日里孩子们对操场上的哈哈镜非常感兴趣,他们乐此不疲地照着、笑着、逗乐着……幼儿照哈哈镜的游戏经验赋予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歌曲《哈哈镜》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说唱歌曲,它体现的是人的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容易引起幼儿的学*兴趣,因此,我选择它作为音乐主题开展的音乐主线。

  二、有机整合各领域的内容为音乐主线服务

  整合的理念,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它提示我们教育内容要全面,即同一个内容的学*可以实现多种价值,既要关注认识的价值,又要关注情感的需要,避免过于单调的知识传授,从而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整合的教育内容要适宜,即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整合的必要性,有机整合各领域的内容,看它们是否符合幼儿的现有需要;是否对音乐主线有辅助教育意义;是否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哈哈镜》歌曲教学后,根据活动需要与幼儿的兴趣,汲取各领域相适合的内容,我们整合了语言活动“狮子照哈哈镜”、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和亲子活动“有趣的哈哈镜”等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创编并生成了“哈哈镜”的主题活动。

  三、采用整合的教育教学方式让音乐“说话”

  要体现整合教育的观念,教师就应该克服单一化的思维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学*活动,鼓励幼儿从多方面来认识和表现。

  (一)让音乐材料“说话”

  音乐活动可以利用其特有的艺术性,将音乐的优美旋律、变化的节奏和不同的音色与幼儿生活情境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材料“说话”。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幼儿与各种音乐材料互动,从而提升审美情感。如亲子记录“有趣的哈哈镜”,发动家长协助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哈哈镜,并用图画、标记、文字等方式记录探索结果;引导幼儿把自己照哈哈镜的模样用好听的词汇编成说词,帮助自己记忆……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可以经历一种更为丰富也更为主动的学*。又如,围绕音乐主题开展,我在探索区投放了*面镜、放大镜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索放大镜镜像产生的神奇效果。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拿着镜子在自由交流着:“放大镜一面是鼓鼓的,另一面是扁扁的”“镜子会反光,放大镜也会反光的”“鼓鼓的这一面照的东西变小了,扁扁的这一面照的东西变大了”……在自由的科学探索中,幼儿不仅认识了放大镜镜像变化的特性,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内容。

  (二)让幼儿用音乐“说话”

  要培养幼儿的乐感,就必须让幼儿自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用音乐“说话”,进行个性化的表现。活动不限定于一次完成,而是在一个连续的过程性活动中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并将经验迁移到新的.材料中,让幼儿结合自己对新材料的理解,运用动作、创编和合唱等多种方式尽情地用音乐语言表达个人感受。

  1、为歌曲配动作

  根据该音乐素材的特点,即双声部说唱的地方有问奏音乐,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听辨歌曲中的问奏,创编照哈哈镜的滑稽动作。借助幼儿间的思维互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么滑稽动作表现照哈哈镜时,幼儿开始只是用诸如踮脚尖、半蹲等动作来表现形态上的变化,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的创意越来越多,从身体动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横生。同时,在为歌曲配动作时,有些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做滑稽动作,结果出现了混乱,但我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时找到了原因——幼儿过于热衷滑稽动作而忽略了音乐。于是,我肯定了幼儿在动作上的创意,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倾听乐曲,并根据音乐的变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动作,使动作与音乐相协调。

  2、为歌曲编歌词

  根据节奏创编歌词,将创编歌词的学*融人到变化橡皮筋的“魔术”当中,有效地激起了幼儿创编兴趣。如:圆滚滚、胖墩墩,长又细、瘦又高;小小的、肥肥的,高高的、短短的;宽宽的、扁扁的,瘦瘦的、长长的;长又细、圆又胖,高又瘦、短又小;长又长、厚又厚,扁又扁、粗又粗……创编完歌词后,以游戏“照镜子”的形式说唱歌曲。

  3、双声部合作演唱歌曲

  运用小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组用歌词伴唱,另一组有节奏地说歌词,两声部同时合作说唱歌曲,将歌曲教学画上圆满句号。贯彻整合教育理念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实践、思考、审视、反省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蕴涵的“以幼儿发展为本”思想,在音乐主题教学组织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的个性、让幼儿主动学*,让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最终实现“审美与快乐”的音乐教育理念。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