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读后感 >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3篇

日期:2022-03-04 15:33:20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1

  曾经多次观看有关介绍于漪老师的录象,也曾亲自聆听过于老师的报告,今天,手捧《岁月如歌》一书,更如同于老师就在对面,娓娓道来,一清如水。书中于老师回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毕生从事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为我们青年教师、为教育事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于老师坎坷一生,研修一生,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生。一路上,她“坚信经历汗水才出能力,有无运气亦当自强。”在于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她以对祖国、对人民、对学生的无限的爱,以她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毅力,以她无私的奉献和人格魅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很多荣誉,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于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使我感触很深。她一辈子与语文结缘,终于解开“人的语文能力是从哪里来的”。于漪老师的课堂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变化多姿,灵活多样,从来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因此,于老师被称为“没有固定模式的特级教师”。这种独具特色的、没有固定模式的个人教学风格,可称之为“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基于对语言教学多功能的认识,组成了一种立体化的课堂结构。因此,这“无恒”,就是“常将讲、思、答、议、评有机结合起来,常取启发式、学导式、自学式、三主式等有效模式之长而自成风格,独为一体”。于老师创立了“点、线、面、体”教文育人立体教学体系,“点”即课文,每课必精心设计;“线”即文体,即成序列又统筹兼顾;“面”即全局,对目的、任务、内容、训练作总的科学安排;“体”即文章的文与道,情与理、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彼此交融,熔于一炉。

  于漪老师语文教学观的核心就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学*的主人,相信他们有巨大的学*潜能,相信他们有无限的创新能力。几十年来,于老师一直恪守这种信念,一直用这样的信念鞭策自己,教育学生,所以她的语文教学才能取得令大家信服的成就。

  于老师对育人有一个全面、具体的认识,她把育人的标准定位在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和德才兼备的要求上。她善于正确处理育人和教语文的辩证关系。她认为,如果离开了对人的培养,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于老师主张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要使学生具有美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学、美学、文化的素养。正是在这种育人思想的指导下,于老师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培养出了众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于老师身上,我们可以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于老师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时代的活水,靠的是两把利刀即学而不厌和努力实践”,她教导我们教师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和丰富的智力生活,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要不断学*,要学而不厌。在《岁月如歌》这本书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于老师那种好学不倦的精神。

  她以有限的业余时间,在人类知识长河中涉猎之广,简直令人吃惊。她以一个非语文专业出身的大学生,转行教历史再转教语文,学科的差异让她感到自己专业知识的缺乏,继而像海绵吸水、像磁石吸铁,如饥似渴地探索和开发知识的宝藏。她以亲身体验告诉我们“读书乐无穷”,告诉我们“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用她“一辈子学做老师”的经历告诉了我们“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深刻道理。

  于老师还告诫我们“只有对学生真心一片,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作为老师,要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学生”,备课时要充分备学生,让“教”在学生身上起作用。于老师说“要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走进孩子生活的世界、心灵的世界、知识的世界,以心换心、将心比心,多进行心理角色的置换。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淘气的,有性格倔强的,有个性内向的,每一个孩子就象一个大问号,要尊重每位孩子的与众不同,教师就要善于去观察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于老师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态度尤其令我钦佩。她在语文教学上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她以火一般的热情,以勇往直前的气魄,以过人的智慧和胆识,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一条有理论深度,有完整体系,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她被评为上海市的特级教师,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当之无愧的。然而在荣誉面前,她不但没有陶醉,反而更加虚心了。她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机遇,归结为组织的培养和信任。于老师在自己成为特级教师后,下了这样的决心:“一切从零开始,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追求卓越,努力缩短”实“与”名“的距离,向名副其实的目标奋然前行,不辜负组织的培养,不辜负学生、家长、社会的期望。”

  掩卷沉思,实为身边有这样的榜样而庆幸。作为教师,我才刚刚成熟,今后的路任重而道远。我将永远以于漪老师为榜样,铭记于老师“胸中有书,目中有学生”的教诲,学*于老师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作风,用好于老师所说的“学而不厌和努力实践”这两把利刃,向着心中的理想而奋发前行。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2

  《岁月如歌》写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写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感受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报告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课文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感受二、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每一做教师所个所追求的。我想,任何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若干细节组合而成的。

  感受三、书中于老师文字洗练,富有诗意。可以想象到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与其说学生在学*语文,不如说是在享受语文,享受语文的种种情趣、韵味和意境。

  古稀之年,于漪老师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教学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在于漪老师看来,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的学*与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加强课堂内外的沟通、学校内外的沟通,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每个现今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探索之路。作者:一片绿叶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3

  从朋友处借到《岁月如歌》一书,我就爱不释手。封面上辽阔无比的蓝天白云,象征着于老师的心胸与学识;于老师神采奕奕,仰望天空,双眸充盈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书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这不仅因为书中积淀着她作为一名语文教育专家的丰厚经验,汇集了四方人士对她为人为学的高度评价,更是因为它贮满了于老师对教育事业、对语文教学特别是对她的无数学生深深的爱。

  因为朋友是个爱书如命的人,破例借给我一本书,我自然不敢拖太久,我很快就抓紧时间读完《岁月如歌》。把书还给她后,我沉浸在于老师的教学世界中,回味于老师以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以火一般炽热的真情,叙述了她七十多年的艰辛与奋斗、伤痕与欢乐、追求与收获,给了我巨大的心灵震撼。在我眼中,《岁月如歌》是一本大书,我从这本大书中读到了很多很多。

  我从这本大书中读到了于漪老师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拼命向前的精神。她的一生,经历了种种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但她都闯过来、挺过来了。于老师少年时代,国难、家难接踵而至:日寇铁蹄长驱直入,家乡危在旦夕,父亲带领一家人外出逃难;1944年夏,父亲又英年早逝,家里一下子就像天塌下来一般。母亲对五个子女说:“要活,就要靠自己努力,自己吃苦。”于老师从小就懂得了“只有奋斗,才能生存;只有奋斗,才能改变孤儿寡母的命运”。奋斗成了于老师姐弟五人的生命线(后来,他们姐弟五人全部成了学者、教授)。

  我从这本书大中又读到了于漪老师充盈胸怀的无私大爱——对教育事业无偿的奉献,对学生深切的关怀,对青年、对后学者无比的真诚。于老师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期间,接了一个乱班,她硬是用感情与责任把学生一个个找回来上课;有学生患肺结核病,家庭十分困难,她挤出钱(因为当时于老师家里经济也十分拮据)买特药雷米封,让他服用,控制了病情;有一次下乡劳动,学生小蔡半夜突发高烧,于老师不顾自己腹部刚动过手术,背着小蔡走十几里泥路送医院。这样动人的故事在于老师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吉有多少啊!于老师深情地说:“只有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中,他们心中才有你的位置。”

  我从这本大书中还读到了于漪老师一直跟随时代奋力前进,从未放慢思考的脚步,从未停歇执着的追求。《岁月如歌》确是一本大书。她的字字句句都是从于漪老师血管中喷涌出来的心中的歌,那么朴素、真诚,饱蘸感情,充满哲理。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3篇(扩展1)

——于漪《岁月如歌》的读后感 (菁华5篇)

于漪《岁月如歌》的读后感1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

  每个人在自己的流金岁月里,都有一段动听的歌。

  本书是一个军官在盘点自己二十六载的377篇访记时,谱写的一首感人之歌。读过之后有四个字在我的'脑海里反映特别强烈:“感动”,被书中所有人物的故事而感动;“朦胧”,从表层意义讲,作者追忆的是自己的一段岁月,然而内容讲述的却是他人的故事,赞美的却是他人的歌,这种“朦胧”的构思大作,不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水*之高,而且还突出了一个军人时时刻刻服务于他人的高尚品德。军人,不愧为党和人民赋予的荣号,人民为军营有这样的灵魂工程师而感动。

  最感人的军旅之歌

  《岁月如歌》,多么浪漫而又有诗意的书名啊,当我怀着仰慕的心情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只深深悟到了他有着内涵的分量。同时,也仿佛聆听了一首具有历史记载的大合唱名曲。群英汇聚,唱出了党情,唱出了军威,也唱出了众多英雄儿女的崇高品德。

  《岁月如歌》,用一篇篇如诗的标题,讲述着一个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把军人的那种铁骨铮铮,坚不可摧,爱国爱民爱艺术和为艺术而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栩栩如生的带给了读者,让人读后感到:这是一支高素质、高水*的队伍是艺术文化的珍品,也是艺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岁月如歌》还充分反映了我党我军在各个历史阶段为人民培育了大批的优秀党员干部和各方骨干人才。如:《山高水长》访沂蒙山老区的素描;《旋转的红舞鞋》访著名舞蹈家、女将军刘敏;《震撼世界的5分54秒》访舞蹈千手观音编导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刚等等感人的访记,还有访那些著名歌星、演员以及众多的艺术人员们。这些既*凡而又伟大的军旅战士们,都为推动我国的艺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巨大贡献。而今,这些可敬的老艺术家们仍然还在不同的岗位上肩负着重任,继续为我国的民族艺术发展传授者知识,奉献着自己的经验。在此,我们称赞这支队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艺术楷模,他们用自己的才华谱写了一曲最感人的军旅之歌,人民为有这支灵魂的工程队伍而骄傲,历史会永远记载着他们的。

  期待

  感谢作者——梁祖国先生为读者撰写了这么一部感人的好书,期得着你和《岁月如歌》一书中所有的战友们,在今后的岁月中,不断充实你们的歌,把这首《岁月如歌》继续谱写下去,让这支歌汇写成一首响亮的交响乐曲,奏响祖国,奏响全世界,为推动人类的精神文明之发展,为建设和*和谐的社主义国家再奏辉煌。

  最后敬请《岁月如歌》中的每一位干部战士和艺术家们,接受我内心深深的崇拜,并真诚的祝愿他们,*安!健康!幸福!快乐!

于漪《岁月如歌》的读后感2

  *期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书,可以说是醍醐灌顶,感触颇多。书中详细记载了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数十年教育生涯的酸甜苦辣,这既是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从教经历,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不断成长的教育思考。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于漪老师的“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一句话。“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年轻教师,这句话真的是深深地触动到了我,它不仅体现于老师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也传达于老师对我们这些新老师的殷切期盼。这也是我们这些刚刚步入讲台的年轻教师所要理解、领悟并且要付诸行动的。

  于老师认为: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伤痕有快乐,有失落有收获,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与遗憾,每想到此,总对学生心怀愧疚。自问当时确实尽了力也尽了心,可悲在就那么点认识水*,那么点业务实力,那么点文化底蕴,用不出力气。

  这段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我们常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没有宽广的知识面,那么他一定是脆弱的,于老师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应该是站在语文教学的角度上的,但我想这句话也适用于任何学科。

  作为一名新的美术老师,当我读到这段话时,彷佛被人在后背上狠狠的鞭打了一下,我不禁扪心自问: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基本功到底如何?美术学科不同于文化课,我们的专业划分的特别多,从大的方面可以笼统的分为美术技能和美术理论。美术技能里包括了国画、油画、水粉、素描、速写、剪纸、雕塑、纤维、还有各类设计等等,而美术理论当中包含了各类美术形式的发展史,艺术学的概论以及各类美术学界最新的论文理论研究成果等。这其中随便一项都需要花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去练*,想要在我们大学这匆匆几年的时间里将这些繁多的美术种类一一吃透,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常虽然都有接触,但说到底更多的是个皮毛。就像我的研究生导师说的那样,大学期间只是大范围粗浅的学*了一下,让我们了解整个美术学,之后需要你们花费一生的时间不断地去练*,不断地去精进。

  我想,我们有一生的时间去修炼自己,但学生在我们的手中学*只有短短的几年,对于我们而言,他们或许只是我们漫长从教生涯中的一两届,我们没有教好,还有其他,可对于学生而言,我们就是他们的全部。

  作为新老师,今年我被安排了教一年级的七个班,说实话,我一直是战战兢兢的,很多人或许会觉得一年级的美术课程内容很浅显,很容易。但我觉得不是这样,我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是这350位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位美术老师,孩子们对美术认知的起点或许就是从我开始的,多年以后,当他们想起美术这门学科的时候也许脑海里会浮现的就是我给他们上课的情景。在开学前的那几天,我脑补了各种教学的画面,努力地让自己*静,但当我真的站在讲台上的时候,第一次面对讲台下五十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时,说实话我的内心很震撼,他们安静地看着我,目光齐刷刷地投放在我的身上,那一刻,我觉得我的职业不同于社会上的任何一种职业,因为它有着无可代替的重大意义,我们承担着育人的责任。那一刻,我理解了享誉教育界的那句经典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我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图画本,我注意到孩子们都亲切地叫我”画画老师“而不是”美术老师“,我问他们是否知道这节课是什么课?他们答道:”美术课“,我问他们是否知道美术课和画画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家伙们都很疑惑的不出声了……

  我的第一节,我用自己简单的语言告诉了孩子们美术是什么,它不仅仅是画画。

  晚上放学后,我写了一篇自己的教学心得,我们总觉得美术技能很重要,但其实美术理论也应该每时每刻的得到关注并加以运用。我也在想,未来等我教高年级的时候,或者孩子们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提出的`问题我是否能回答?我是否能够做到在每一节美术课上都能让孩子们有所收获。我想这应该就是于漪老师要求我们不断地去学*,不断地去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的原因吧。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的确,教师责任大如天,但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学*也应该是永无止境,不断地探索下去。

  轻轻合上书本,体会于漪老师的心路历程,彷佛是在倾听于漪老师的谆谆教导,钦佩她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还能坚定信念;钦佩她在被疾病所累,仍执着于教育教学,身体力行;钦佩她面对困难时的坚定,面对荣誉时的淡然;钦佩她视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孩子,用爱感化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我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次的洗礼,无数次将自己设想在于漪老师当时的处境之中,然后询问自己我是否能做到?

  这样的想象,往往令我无地自容,同样为人师表,同样热爱教育事业,为何我达不到这样的一种境界,这样一种高度?我想,或许仅仅有热爱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还要有无私、执着与坚持不懈,这些更多地体现在精神层面。就像于老师在上海师范大学讲座上谈到的那样:”要把教学视为“精神成长的过程”,学做人师,首先要不断充盈自身的精神世界,讲台无论高低,思想必须要有高度,在教学相长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点点滴滴、汇聚往事悠悠,交织岁月如歌。于漪老师的人格与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肃然起敬。她那种永无止境的追求和永葆青春的热情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终身学*。

于漪《岁月如歌》的读后感3

  曾经多次观看有关介绍于漪老师的录象,也曾亲自聆听过于老师的报告,今天,手捧《岁月如歌》一书,更如同于老师就在对面,娓娓道来,一清如水。书中于老师回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毕生从事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为我们青年教师、为教育事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于老师坎坷一生,研修一生,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生。一路上,她“坚信经历汗水才出能力,有无运气亦当自强。”在于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她以对祖国、对人民、对学生的无限的爱,以她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毅力,以她无私的奉献和人格魅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很多荣誉,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于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使我感触很深。她一辈子与语文结缘,终于解开“人的语文能力是从哪里来的”。于漪老师的课堂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变化多姿,灵活多样,从来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因此,于老师被称为“没有固定模式的特级教师”。这种独具特色的、没有固定模式的'个人教学风格,可称之为“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基于对语言教学多功能的认识,组成了一种立体化的课堂结构。因此,这“无恒”,就是“常将讲、思、答、议、评有机结合起来,常取启发式、学导式、自学式、三主式等有效模式之长而自成风格,独为一体”。于老师创立了“点、线、面、体”教文育人立体教学体系,“点”即课文,每课必精心设计;“线”即文体,即成序列又统筹兼顾;“面”即全局,对目的、任务、内容、训练作总的科学安排;“体”即文章的文与道,情与理、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彼此交融,熔于一炉。

  于漪老师语文教学观的核心就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学*的主人,相信他们有巨大的学*潜能,相信他们有无限的创新能力。几十年来,于老师一直恪守这种信念,一直用这样的信念鞭策自己,教育学生,所以她的语文教学才能取得令大家信服的成就。

  于老师对育人有一个全面、具体的认识,她把育人的标准定位在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和德才兼备的要求上。她善于正确处理育人和教语文的辩证关系。她认为,如果离开了对人的培养,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于老师主张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要使学生具有美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学、美学、文化的素养。正是在这种育人思想的指导下,于老师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培养出了众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于老师身上,我们可以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于老师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时代的活水,靠的是两把利刀即学而不厌和努力实践”,她教导我们教师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和丰富的智力生活,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要不断学*,要学而不厌。在《岁月如歌》这本书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于老师那种好学不倦的精神。她以有限的业余时间,在人类知识长河中涉猎之广,简直令人吃惊。她以一个非语文专业出身的大学生,转行教历史再转教语文,学科的差异让她感到自己专业知识的缺乏,继而像海绵吸水、像磁石吸铁,如饥似渴地探索和开发知识的宝藏。她以亲身体验告诉我们“读书乐无穷”,告诉我们“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用她“一辈子学做老师”的经历告诉了我们“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深刻道理。

  于老师还告诫我们“只有对学生真心一片,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作为老师,要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学生”,备课时要充分备学生,让“教”在学生身上起作用。于老师说“要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走进孩子生活的世界、心灵的世界、知识的世界,以心换心、将心比心,多进行心理角色的置换。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淘气的,有性格倔强的,有个性内向的,每一个孩子就象一个大问号,要尊重每位孩子的与众不同,教师就要善于去观察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于老师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态度尤其令我钦佩。她在语文教学上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她以火一般的热情,以勇往直前的气魄,以过人的智慧和胆识,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一条有理论深度,有完整体系,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她被评为上海市的特级教师,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当之无愧的。然而在荣誉面前,她不但没有陶醉,反而更加虚心了。她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机遇,归结为组织的培养和信任。于老师在自己成为特级教师后,下了这样的决心:“一切从零开始,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追求卓越,努力缩短”实“与”名“的距离,向名副其实的目标奋然前行,不辜负组织的培养,不辜负学生、家长、社会的期望。”

  掩卷沉思,实为身边有这样的榜样而庆幸。作为教师,我才刚刚成熟,今后的路任重而道远。我将永远以于漪老师为榜样,铭记于老师“胸中有书,目中有学生”的教诲,学*于老师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作风,用好于老师所说的“学而不厌和努力实践”这两把利刃,向着心中的理想而奋发前行。

于漪《岁月如歌》的读后感4

  《岁月如歌》,多么浪漫而又有诗意的书名啊,当我怀着仰慕的心情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只深深悟到了他有着内涵的分量。同时,也仿佛聆听了一首具有历史记载的大合唱名曲。群英汇聚,唱出了党情,唱出了军威,也唱出了众多英雄儿女的崇高品德。

  《岁月如歌》,用一篇篇如诗的标题,讲述着一个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把军人的那种铁骨铮铮,坚不可摧,爱国爱民爱艺术和为艺术而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栩栩如生的带给了读者,让人读后感到:这是一支高素质、高水*的队伍是艺术文化的珍品,也是艺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岁月如歌》还充分反映了我党我军在各个历史阶段为人民培育了大批的优秀党员干部和各方骨干人才(特别是艺术人才)。如:《山高水长》访沂蒙山老区的素描;《旋转的红舞鞋》访著名舞蹈家、女将军刘敏;《震撼世界的5分54秒》访舞蹈千手观音编导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刚等等感人的访记,还有访那些著名歌星、演员以及众多的艺术人员们。这些既*凡而又伟大的军旅战士们,都为推动我国的艺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巨大贡献。而今,这些可敬的老艺术家们仍然还在不同的岗位上肩负着重任,继续为我国的民族艺术发展传授者知识,奉献着自己的经验。在此,我们称赞这支队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艺术楷模,他们用自己的才华谱写了一曲最感人的军旅之歌,人民为有这支灵魂的工程队伍而骄傲,历史会永远记载着他们的。

于漪《岁月如歌》的读后感5

  感受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报告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课文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感受二、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每一做教师所个所追求的。

  我想,任何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若干细节组合而成的。

  感受三、书中于老师文字洗练,富有诗意。可以想象到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与其说学生在学*语文,不如说是在享受语文,享受语文的种种情趣、韵味和意境。

  古稀之年,于漪老师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教学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在于漪老师看来,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的学*与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加强课堂内外的沟通、学校内外的沟通,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每个现今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探索之路。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3篇(扩展2)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精选10篇)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1

  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位学术造诣、教学成效、待人之道都有口皆碑的老师形象展现在我的面前。 她曾是我就读的师范的校长,比较起那个时候,这位教育前辈的形象却在现在愈渐清晰。

  于漪老师以常人难以想像的毅力,迈入语文教学的殿堂,成为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但她并不满足,在教学语言的能力上又下起了功夫。她提高认识,使教学语言有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有文化的含量,教课时让学生置身语言美的环境中。不仅如此,还要力求课堂语言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说话节奏和谐,抑扬顿挫,创造课堂气氛,牵动学生思绪,叩击学生心弦。更值得敬重的是她在实际行动上所下的苦功夫。从苏联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言中,于漪老师获得了深刻的启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锤炼教学语言,研究语言艺术,使自己用语言所弹奏出来的交响乐,能在知音者——学生的头脑里回响激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启示难道不是我们教师的警示语吗?

  我们*时在教学中,较为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完成教学的任务。而在教学语言常是不经锤炼的,而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语言技巧又是一个好老师所必去具备的。于漪老师在规范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质量上,追求着完美。她用“以死求活”的方法,用教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口头语言。她写下上课的每一句话,自己修改,背下来,再口语化。每天都要将上课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每堂课心中都很踏实,丝毫无漂浮感。一步一个脚印,打造自己的语言工程。我自己在教学中的这方面也时常有窘迫感,真是有些汗颜呀!

  行动是最好的证明。

  于漪老师最感人的是她对事业的真诚。因为,唯有真诚,才能通身洁白、光明。我们应该学*于漪老师的为人之道。于漪老师用蜡烛比拟自己,不过,她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她说,一支蜡烛,通体透亮,既照亮别人,也实现了自身的人生理想。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应首先树立崇高的信念。这样才能够抵抗诱惑,安贫乐道,在三尺讲台上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教育之道,即教育思想。于漪老师用四个字做了概括,即“教文育人”通过“教文”达到“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我的理解是不能为了上课而讲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事业是***的事业,学校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教师应是学生的榜样。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不为物质所累,保持心境的纯正与安宁,抗诱惑、拒腐蚀,守护社会正义,守护社会道德,守护历史使命,守护教育者的尊严,为培育学生成长、**、成才作出无私的奉献,才是教师人生价值的真正所在。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2

  《岁月如歌》,多么浪漫而又有诗意的书名啊,当我怀着仰慕的心情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只深深悟到了他有着内涵的分量。同时,也仿佛聆听了一首具有历史记载的大合唱名曲。群英汇聚,唱出了党情,唱出了军威,也唱出了众多英雄儿女的崇高品德。

  《岁月如歌》,用一篇篇如诗的标题,讲述着一个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把军人的那种铁骨铮铮,坚不可摧,爱国爱民爱艺术和为艺术而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栩栩如生的带给了读者,让人读后感到:这是一支高素质、高水*的队伍是艺术文化的珍品,也是艺术人生路上的一盏明灯。

  《岁月如歌》还充分反映了我党我军在各个历史阶段为人民培育了大批的优秀党员干部和各方骨干人才(特别是艺术人才)。如:《山高水长》访沂蒙山老区的素描;《旋转的红舞鞋》访著名舞蹈家、女将军刘敏;《震撼世界的5分54秒》访舞蹈千手观音编导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刚等等感人的访记,还有访那些著名歌星、演员以及众多的艺术人员们。这些既*凡而又伟大的军旅战士们,都为推动我国的艺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功不可没的巨大贡献。而今,这些可敬的老艺术家们仍然还在不同的岗位上肩负着重任,继续为我国的民族艺术发展传授者知识,奉献着自己的经验。在此,我们称赞这支队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艺术楷模,他们用自己的才华谱写了一曲最感人的军旅之歌,人民为有这支灵魂的工程队伍而骄傲,历史会永远记载着他们的。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3

  第一次见到于漪老师是20xx年在济南大学的一次语文教师培训大会上,于老师被特邀来做专场报告,以前虽闻其名却不太在意,而这一次能与大师面对面,我很快被老人家的演讲所震撼,故此在脑海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听了报告回来,一直想找于老师的著作拜读,正逢学校暑假开展读书活动,推荐于漪《岁月如歌》一书,作为青年教师的必读书籍,于是,怀着好奇,怀着敬意,我开始了阅读。

  读罢于漪老师撰写的《岁月如歌》一书,让我更走*了于老师。她象大海,象高山,折服了多少人?但你看本书的扉页上写到: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不禁让人感到于老师博大精深,又虚怀若谷,体现一代宗师风范。那么,照她的话讲,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在学做哪一类教师呢?读完本书后掩卷长思,我觉得:做一个教人求真的老师,应该是于漪老师一生的追求。

  做真学问。于漪老师文中说,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她说,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自己真懂。“真懂”这两个字是苦出来的,于老师身染“胃溃疡、肝炎、腹部大手术、脑缺氧、血尿等疾病”,仍然“挑灯夜战,病榻苦读”,“两三年,把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该具备的文史哲,该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都摸了一遍”,真可谓历尽艰难,方“胸中有书”。书中《门在哪儿》一节中提到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个一句子:除了夜游的东西,一切都睡着。一个“着”字有四个读音,在这儿应读什么呢?读zháo的话,后面还有一个“了”,才顺妥。于漪老师想到,做老师不能蒙学生,碰到吃不准的地方不能绕道过去、含糊过去。后来,于漪老师从鲁迅作品的英译本中查到:all was a sleep而不是sleep,才吃准了是念zháo。类似的刨根问底、独立思考的情况,还有很多,于漪老师备课时常常要到晚上十一二点,做真学问是她一生所追求的,这种求真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真情待人。于漪老师说,情感上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要有一点杂质,总会不知不觉地流露。书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讲到,有一个学生,不是一般的调皮捣蛋,而是身上沾染了很多坏*气,会小偷小摸,转到于漪老师班上后,改正了很多。有一次,那位学生与家长发生争吵,逃夜出走了。于漪老师四处寻找,总算找到了那位学生,准备带他回于老师自己的家里。于老师想,他会偷东西,怎么办?犹豫了片刻,于老师马上自责起来,连我对他也有如此的戒心,缺少起码的信任,还谈什么教育?什么爱护?真心实意要他变好,就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他有一个好环境。于是,于老师就把那位特殊学生带回了家。

  于老师在文中写到:学生对你教师的一根根肠子都摸得清清楚楚,是真心实意,全心全意,还是虚情假意,是前者,即使你话语分量重一点,他们也能接受;如果是后者,那就会顶嘴、顶牛、不买帐,效果适得其反。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为人为师的`深刻道理。

  记真人真事。于漪老师的成长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她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她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她在本书中记述的几件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一些*凡的小事,也就是一个普通教师所经历的事,有的甚至是她的过失,但读来真实可信,令人佩服。也是文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写到七五届班上一名女同学在做操时不守纪律,于漪老师忍不住骂了她一句“你又不是十三点”!过后,另一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老师,我们班是没有十三点的,只有阶级姐妹。”于是,于漪老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并接受了同学对她的批评,她还向那位女同学道了歉。另外,书中所记述一些人物是真实的,就在我们周围能找到的:那位在于漪老师公开课前给予指导的热心的崇明老师,那位*时沉默寡语、令人害怕的语文教研组长,甚至对自己的公开课并不理解的丈夫。于漪老师在记述自己成长历史时不回避真实的过失,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名老师真实的成长道路,读了让人更可信,更具借鉴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在于漪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于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任第二师范的校长,但奇怪的是,至今人们*惯上还是称呼她于漪老师,足见在人们心目中她的一代师表形象。

  岁月如歌,岁月曾经留下的是悲歌,然而悲歌中催生了壮歌,升腾的是于漪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贞,成就的是她对语文教学不懈追求的情怀,唱出的是激扬飞越的欢歌。感谢于漪老师,感谢《岁月如歌》,读完此书,让我一清如水,心无旁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4

  第一次见到于漪老师是20xx年在济南大学的一次语文教师培训大会上,于老师被特邀来做专场报告,以前虽闻其名却不太在意,而这一次能与大师面对面,我很快被老人家的演讲所震撼,故此在脑海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听了报告回来,一直想找于老师的著作拜读,正逢学校暑假开展读书活动,推荐于漪《岁月如歌》一书,作为青年教师的必读书籍,于是,怀着好奇,怀着敬意,我开始了阅读。

  读罢于漪老师撰写的《岁月如歌》一书,让我更走*了于老师。她象大海,象高山,折服了多少人?但你看本书的扉页上写到: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不禁让人感到于老师博大精深,又虚怀若谷,体现一代宗师风范。那么,照她的话讲,在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在学做哪一类教师呢?读完本书后掩卷长思,我觉得:做一个教人求真的老师,应该是于漪老师一生的追求。

  做真学问。于漪老师文中说,备课,必须一丝不苟,把教材吃透。她说,我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力求自己真懂。“真懂”这两个字是苦出来的,于老师身染“胃溃疡、肝炎、腹部大手术、脑缺氧、血尿等疾病”,仍然“挑灯夜战,病榻苦读”,“两三年,把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该具备的文史哲,该了解的中外名家名著都摸了一遍”,真可谓历尽艰难,方“胸中有书”。书中《门在哪儿》一节中提到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个一句子:除了夜游的东西,一切都睡着。一个“着”字有四个读音,在这儿应读什么呢?读zháo的话,后面还有一个“了 ”,才顺妥。于漪老师想到,做老师不能蒙学生,碰到吃不准的地方不能绕道过去、含糊过去。后来,于漪老师从鲁迅作品的英译本中查到:all was asleep而不是sleep,才吃准了是念zháo。类似的刨根问底、独立思考的情况,还有很多,于漪老师备课时常常要到晚上十一二点,做真学问是她一生所追求的,这种求真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真情待人。于漪老师说,情感上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只要有一点杂质,总会不知不觉地流露。书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讲到,有一个学生,不是一般的调皮捣蛋,而是身上沾染了很多坏*气,会小偷小摸,转到于漪老师班上后,改正了很多。有一次,那位学生与家长发生争吵,逃夜出走了。于漪老师四处寻找,总算找到了那位学生,准备带他回于老师自己的家里。于老师想,他会偷东西,怎么办?犹豫了片刻,于老师马上自责起来,连我对他也有如此的戒心,缺少起码的信任,还谈什么教育?什么爱护?真心实意要他变好,就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他有一个好环境。于是,于老师就把那位特殊学生带回了家。

  于老师在文中写到:学生对你教师的一根根肠子都摸得清清楚楚,是真心实意,全心全意,还是虚情假意,是前者,即使你话语分量重一点,他们也能接受;如果是后者,那就会顶嘴、顶牛、不买帐,效果适得其反。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为人为师的深刻道理。

  记真人真事。于漪老师的成长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她的教育思想来源于她几十年的实践总结。她在本书中记述的几件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一些*凡的小事,也就是一个普通教师所经历的事,有的甚至是她的过失,但读来真实可信,令人佩服。也是文中《拷问感情与责任》一节写到七五届班上一名女同学在做操时不守纪律,于漪老师忍不住骂了她一句“你又不是十三点”!过后,另一名同学在周记中写到:“老师,我们班是没有十三点的,只有阶级姐妹。”于是,于漪老师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并接受了同学对她的批评,她还向那位女同学道了歉。另外,书中所记述一些人物是真实的,就在我们周围能找到的:那位在于漪老师公开课前给予指导的热心的崇明老师,那位*时沉默寡语、令人害怕的语文教研组长,甚至对自己的公开课并不理解的丈夫。于漪老师在记述自己成长历史时不回避真实的过失,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名老师真实的成长道路,读了让人更可信,更具借鉴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名言,在于漪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于老师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任第二师范的校长,但奇怪的是,至今人们*惯上还是称呼她于漪老师,足见在人们心目中她的一代师表形象。

  岁月如歌,岁月曾经留下的是悲歌,然而悲歌中催生了壮歌,升腾的是于漪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贞,成就的是她对语文教学不懈追求的情怀,唱出的是激扬飞越的欢歌。感谢于漪老师,感谢《岁月如歌》,读完此书,让我一清如水,心无旁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5

  从朋友处借到《岁月如歌》一书,我就爱不释手。封面上辽阔无比的蓝天白云,象征着于老师的心胸与学识;于老师神采奕奕,仰望天空,双眸充盈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书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这不仅因为书中积淀着她作为一名语文教育专家的丰厚经验,汇集了四方人士对她为人为学的高度评价,更是因为它贮满了于老师对教育事业、对语文教学特别是对她的无数学生深深的爱。

  因为朋友是个爱书如命的人,破例借给我一本书,我自然不敢拖太久,我很快就抓紧时间读完《岁月如歌》。把书还给她后,我沉浸在于老师的教学世界中,回味于老师以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以火一般炽热的真情,叙述了她七十多年的艰辛与奋斗、伤痕与欢乐、追求与收获,给了我巨大的心灵震撼。在我眼中,《岁月如歌》是一本大书,我从这本大书中读到了很多很多。

  我从这本大书中读到了于漪老师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拼命向前的精神。她的一生,经历了种种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但她都闯过来、挺过来了。于老师少年时代,国难、家难接踵而至:日寇铁蹄长驱直入,家乡危在旦夕,父亲带领一家人外出逃难;1944年夏,父亲又英年早逝,家里一下子就像天塌下来一般。母亲对五个子女说:“要活,就要靠自己努力,自己吃苦。”于老师从小就懂得了“只有奋斗,才能生存;只有奋斗,才能改变孤儿寡母的命运”。奋斗成了于老师姐弟五人的生命线(后来,他们姐弟五人全部成了学者、教授)。

  我从这本书大中又读到了于漪老师充盈胸怀的无私大爱——对教育事业无偿的奉献,对学生深切的关怀,对青年、对后学者无比的真诚。于老师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期间,接了一个乱班,她硬是用感情与责任把学生一个个找回来上课;有学生患肺结核病,家庭十分困难,她挤出钱(因为当时于老师家里经济也十分拮据)买特药雷米封,让他服用,控制了病情;有一次下乡劳动,学生小蔡半夜突发高烧,于老师不顾自己腹部刚动过手术,背着小蔡走十几里泥路送医院。这样动人的故事在于老师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吉有多少啊!于老师深情地说:“只有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中,他们心中才有你的位置。”

  我从这本大书中还读到了于漪老师一直跟随时代奋力前进,从未放慢思考的脚步,从未停歇执着的追求。《岁月如歌》确是一本大书。她的字字句句都是从于漪老师血管中喷涌出来的心中的歌,那么朴素、真诚,饱蘸感情,充满哲理。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6

  拉开层层心幕,往事历历眼前:教海沉浮,岁月如歌,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久久凝视于漪老师写在扉页上的这几句话,细细咂摸品味,“教海沉浮”是于老师对教学经历快乐与辛酸的回顾;“岁月如歌”是于老师对教学生涯的经久怀念;“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是于老师对教育矢志不移,毕生追求的信念!

  怀着虔诚、敬畏的心,捧读《岁月如歌》,边读边圈点勾画,边作读书笔记。心若扁舟,沉浮于漪老师如歌的教学岁月,为自己窥见了于老师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智慧的一隅兴奋不已。沉甸甸的思考与总结,写满心路历程的谆谆教诲,真是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读罢,在记录了一万四千字的读书笔记后,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收获。

  教师责任大如天:

  一名教师对学生的人生会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能力、人格魅力足可以让学生怀念一生,追寻一生。

  于漪老师从自己的生活、求学经历出发,回忆了自己的老师用“心”歌唱,唤醒自己的爱国心,让“一切为民族”镌刻心中,成为自己铸造师魂的基因。

  老师眼中藏着的对文学的热爱,对教材的了然通透,朗诵的入情入境,教学思路的一清如水,广博、深邃、浩瀚无边的知识,口若悬河的才思敏捷,成了于老师心中永恒的怀念。

  教师精湛的专业技能,炽热的教育情怀,让一个学生多少年后都刻骨铭心,并愿以之为高标,奉之为楷模,用一生去追寻,用一生去实践。

  一名好教师足以影响一个学生做人做事的风格。教师责任大如天,教师专业追求永无止境。

  一辈子学做教师:

  要有怎样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追求,才能促使一个人一辈子学做教师?

  寻找语文教学大门。于老师苦苦寻找语文教学的大门,常为此夙兴夜寐一灯明,寻寻觅觅。一方面广为涉猎,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管饭寻找借鉴,搜索入门之径。中学时代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讲解,旁征博引的议论、评析、手势、神往的表情,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终于让于老师顿悟:这就是语文!

  思索把握教学目标。制定目标须明确,具体,切实可行,不可千篇一律,不笼而统之。教学内容不能与教学目标脱节,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不应随意改变、随意转移。教学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课文内容,有些语文知识暂时“不为”,放一放,是为了更有所“为”。

  锤炼课堂教学语言。一名语文老师必须锤炼教学语言,研究语言艺术,使自己用语言弹奏出来的交响乐,能在知音者——学生的头脑里回响激荡,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老师要要求自己“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一方面要积极训练自己的思路,说话之前,动笔之前,都要想好先写什么,后在些什么,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想明白,才能说明白,写明白。

  教课时做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清楚明白的同时,还要做到通俗易懂。为此,须在透彻理解上下功夫,讲到精要处,说到点子上。优美生动,不枯燥干瘪,说话要节奏和谐,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恰当处理。

  在行动上下苦功。于老师把上课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自己修改,把不必要的字、词、句删除,把不合逻辑的地方改掉,然后背下来,然后,再口语化。写,也是如此,凡是学校要求写的计划、总结,包括班主任对学生的品德评语,都认真写,一丝不苟。学生作文,自己也常偷偷下水。

  于漪老师对专业技能孜孜不倦地追求精神,真是让人动容。

  孜孜矻矻以行副名。在被评上特级教师后,于老师是那样的谦虚诚恳,虚心好学。于老师暗下决心努力缩短“实”与“名”的差距,为此于老师勤于学*,勇于实践,聚焦反思。反复学*重要的理论,紧扣一点深入学*,扩开视野广泛学。

  于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阐释了一个特级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用自己的勤奋踏实在向我们身体力行地示范如何进行专业学*、专业成长。

  于老师说自己也是学生。学做合格的语文老师,学做特级教师,学做校长,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于老师乐于求知、勤于学*、勇于实践的精神,真是人民教师的楷模!

  教育离不开“人情”:

  教育离不开一个“情”字,师生之间有情,有深厚的情意,工作必能有起色;同事之间有情义,就能出方法,出智慧,形成合力,取得理想的效果。

  让师生心弦共鸣。为了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要发自内心的关爱学生,和学生做朋友,充分了解学生,从思想到学*生活,无所不谈。“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拷问感情与责任。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要培育他们成长、**、成才,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要练就一副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与潜能,善于“长善救失”,把隐藏的种种潜能变为发展的现实。

  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于老师家访工作切实具体,了解问题,与家长做朋友,形成教育合力。于老师拿自己的钱给学生花,甚至把连家长都放弃的孩子接到自己家里,耐心细致教导。正如谈家桢先生所言,“于漪老师真正做到了有一份热,发一分光,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献给了教育,她堪称是人民教师的骄傲。”

  关心爱护同事。于老师对同事、下属的关心具体入微,发自内心,毫不做作,急人之所急,尽己所能帮助思想上、经济上有困难的同事。有了这一层情感的温度,方方面面的工作的开展就更容易达成共识。

  与同事达成共识。教育要形成合力,不仅要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同事之间感情的交互就是“培育学生”。培育学生的目标是有魔力的,它能凝聚人心,消除不必要的沟沟坎坎。不仅工作上彼此支持,生活、健康、家庭大家也互相关心。

  精心培育青年教师。于老师做校长,最大限度地挖掘、发展每个教师的潜能。“你这样培养不怕她跑了吗?本领大了,跳出去就方便了”好心的同志提醒她。“跳就跳吧,跳来跳去都在中国。”“跳到国外呢?”“那跳来跳去都在地球上。”她认为,“校长对教师培养与使用,应培养重于使用,起码培养与使用并重。不积极补充营养,无新鲜血液,课越教越干瘪,无时代活水流淌。学校不但是培养学生成长、**的场所,也应是培养教师、职工成长、发展的基地。”一个胸怀坦荡,有如此格局的人,怎能不让老师心存感激,知恩奋进?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合作、团结,仍是集体工作的命门。一个人能多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让教育教学工作多一点“人情”味,达成教育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教师**于执着:

  于老师赢得这么高的赞誉,为教育事业做出这么多的贡献,与她的执着密不可分。

  与时俱进,牢记育人培养目标。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会学*;会做事;会共同参与;会生存,会发展的人。那语文教师为此能做什么呢?

  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语文不只是读几本教科书的问题,和一个人的认识水*、阅读积累、生活阅历等紧密相关。“教”无法代替学生“学”,学生是学*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引领、启发、点拨,使学生开窍的指导者。只有将求知的火焰旺盛起来,课堂上会出现妙思妙言,惊动四座,把讨论的话题推向高峰。

  教师与时俱进,牢记培养目标,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把握语文教学的脉搏。

  终身阅读,累丝不止遂成丈匹。语文真不好教,对教师的个人文学素养,文化素养要求极高。任何知识都或与语文有关。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华民族流传下了那么多精深的灿烂文化,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深入的研究,怎么能称得上是一个文化人,怎么能站在三尺讲台,成为一个让学生仰慕和崇拜的语文教师?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教师有坚持,勇于执着追求,小步走,不要停,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老师,也终能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照亮自己,照亮学生。

  读《岁月如歌》,一些教育名言总在我脑中翻飞、重组。于漪老师是教育名言的实践者,她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对教育的热爱与忠诚。

  于漪老师的教学生涯,正如她自己所说,“孜孜矻矻,上下求索,左右对照,不断敲打自己,不断反思、改进。力求有自己的见解,不追风,不沽名钓誉,不乱提口号,不拾人牙慧壮自己声势,坚持教文育人的方向,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理解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中,撒播做人的良种,熏陶感染,春风化雨。”

  强烈的责任意识,追求不息,行动不止的意意志力,凝聚成了于漪老师如诗如歌的教学岁月。有这样美丽、有滋味的教学经历,怎能不如歌曲一样拨动学生的心弦、自己的心弦,回响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内心?!

  我辈当奉于漪老师为高标,为楷模,追寻于漪老师的足迹,肩负起如天的责任,一辈子学做教师,为教育求索一生。作者:民治中学卢晓丽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7

  《岁月如歌》写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写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感受一、于漪老师所说:“教师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涛,激发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我曾经数次听过于老师的报告和与老师的录象课,于老师她富有诗意的语言就是学生学*课文的一个兴奋源,激发了他们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思维的效率。她说:“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于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之巧妙,让我钦佩不已。

  感受二、于老师她倡导的在教学中与学生*等对话,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应,相互创生,是心智的“相长”,是情感的“共鸣”——这正是我们每一做教师所个所追求的。我想,任何精彩的语文课都不是完全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若干细节组合而成的。

  感受三、书中于老师文字洗练,富有诗意。可以想象到在于老师的课堂上,与其说学生在学*语文,不如说是在享受语文,享受语文的种种情趣、韵味和意境。

  古稀之年,于漪老师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教学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在于漪老师看来,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的学*与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加强课堂内外的沟通、学校内外的沟通,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每个现今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探索之路。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8

  黄山谷曰: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教师三日不读书,内心便觉荒草丛生。

  曾经和于漪老师说:坐在您身边,我感受到一股温暖和力量。因为这种感觉,于老师的《岁月如歌》一直放在枕边,读过已经不下于三遍了,而每一次捧起都是一份感动,一份激奋,一份崇敬。

  2007年第23届教师节到来之际,参加“于漪《岁月如歌》首发式暨从《岁月如歌》谈教师成长”论坛活动,拿回这本书是一口气读完的,内心充满崇敬,但觉得自己实在难以企及。在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从于漪老师的典型案例看教师成长”这一课题中,与于老师有了更多的接触,拿起这本书,感受到于老师是用爱在抒写,用心在表达,句句是血,字字是情。今天再静静地阅读这本书,更多的是理性思考:于老师成长的契机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推动她达到如此的高度,于是感受到的是教师的责任,正如于老师上完《海燕》一课回家之后,她的爱人说的一句话:“你哪里是上课,你是用生命在歌唱。”

  是的,这是一曲生命之歌!在歌声里我们感受的是精神!是力量!是人格!是境界!如果进一步思考,于老师生命的源泉在哪里?那应该是历经劫难时幼小心灵的觉醒和震动;是父亲“学点本领,做个好人”的临终嘱托;是求知路上的教育前辈给予的“一个大的宇宙”;是镇江中学的校训“一切为民族”为她树立的做人标杆,赋予她铸造师魂的基因。

  有人说,于教师应该用生命来教,用生命来表达。是的,阅读《岁月如歌》,我们感到于老师是用责任在唱歌,她深深地认识到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文更要育人;是用行动在唱歌,她三次备课,两次反思,几乎每堂课都有人听,有*2000节公开课的教学实践;是用爱心在唱歌,于老师把逃学两年的学生带到家中,与他一起上学一起玩耍,用爱感染教育孩子,树立孩子的信心;更是用生命在唱歌,在儿子患败血症期间,当时于老师思想斗争很厉害,儿子这边舍不得,要照顾,学生那边是关键时刻,耽搁不起,最终她还是咬咬牙去学校上课。

  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于老师在用生命歌唱的同时,又获得了心灵刻度的提升和灵魂精神的升华。用生命歌唱,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立足于母语教育、文化传承和民族复兴的崇高的教育境界;用生命歌唱,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人文的教育情怀;用生命歌唱,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当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不懈的教育追求。

  这就是生命不息,行走不止。我曾经在《行走的力量》一文中写下自己的感受:支持她的是对生的希望,是对生命价值的思索,是对教育的博大情怀,是对民族对国家的深厚情感,正是拥有这样坚强的信念,才让她前行的脚步如此坚实。正如谭轶斌老师在《岁月如歌》启示录中曾经写下的:“在信仰的星空下奋力前行”。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师工作是万里长跑,不是百米冲刺,教师应该有精神追求,否则难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难以有永不枯竭的动力。

  生命如歌,不在乎如何吟唱,只在乎是否曾经唱过。

  人生就像是一首歌,而我们就是这首歌的作曲作词者。我们掌控着旋律的快慢节奏,我们掌控着歌词的婉约与豪放,我们还可以掌控整首歌曲的低潮和高潮。生为人师,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够在传道授业中谱写出自己的生命之歌!

  尽管于老师达到一定的高度,成为当今上海市课程改革的一面旗帜,但对于教师成长,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今日的教师是最难做的。”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和诱惑都可以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的绊脚石,但生命的意义在于接受磨练,在于传承精神,在于薪火相传!

  每个学生的生命都是可贵的,每个教师的生命和智慧也是可贵的,教师要唱响生命之歌需要有大胸怀大气度,有大胸怀大气度才会有大力量,教育是“水磨”的功夫,不能急功*利,不可心浮气躁;需要向学生学*,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一本一本认真读,一点一点学*,可以懂得师爱的真谛,品尝到亦师亦友的乐趣;需要有“一登一陟一回顾”的反思精神,不断照镜子,洗涤自己的灵魂,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实现人格的完善。

  一直很喜欢于老师的一句话:“让生命与使命同行”。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要学*和践行这一精神,相当不易。我们面临种种困境,功利化的教育思潮盛行,“三俗”(庸俗、低俗、媚俗)文化娱乐大众,教育发展距离人民需求越来越远。作为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教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在《岁月如歌》中,我看了《荔枝蜜》课例,写了《语文:辩***丑》一文,文中写道:“在文化的百花园里,有鲜花也有杂草,语文教师要有文化的眼光,要有品格的坚守,不仅能够分辨发现杂草,轻轻锄去,还能够在荒草地种植鲜花,呵护鲜花,真正做一位锄草种花的人。”

  作为一名教研员,我更懂得自己肩负的重任。为了在研训工作岗位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我应该做到:一是自身素质发展和促进教师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自身素质不高,谈何给基层教师以指导?自己心中没有阳光,谈何播洒阳光?二是“研训在课内,功夫在课外”,教研员的生命之根在基层,在课堂,但要提高研训质量必须利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整理听课资料,总结教学经验,辐射全区教育教学;三是“生命在于奉献,奉献成就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积极探索,奋勇前行,不断奉献,使教研员生命与基层教师生命共同成长。

  教育是一条长河,生命是一曲乐章。波涛不止,乐曲不歇。我们应该用爱、用真诚、用奋斗、用创造谱写一曲嘹亮而悠长、神圣而华美的动人旋律!

  在院庆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祈望和更多的进修人一起唱响松江教育的生命之歌!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9

  拜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一位学术造诣、教学成效、待人之道都有口皆碑的老师形象展现在我的面前。她曾是我就读的师范的校长,比较起那个时候,这位教育前辈的形象却在现在愈渐清晰。

  于漪老师以常人难以想像的毅力,迈入语文教学的殿堂,成为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但她并不满足,在教学语言的能力上又下起了功夫。她提高认识,使教学语言有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有文化的含量,教课时让学生置身语言美的环境中。不仅如此,还要力求课堂语言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说话节奏和谐,抑扬顿挫,创造课堂气氛,牵动学生思绪,叩击学生心弦。更值得敬重的是她在实际行动上所下的苦功夫。从苏联作家托尔斯泰的名言中,于漪老师获得了深刻的启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锤炼教学语言,研究语言艺术,使自己用语言所弹奏出来的交响乐,能在知音者——学生的头脑里回响激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启示难道不是我们教师的警示语吗?

  我们*时在教学中,较为注意教学过程的设计,完成教学的任务。而在教学语言常是不经锤炼的,而良好的知识素养和语言技巧又是一个好老师所必去具备的。于漪老师在规范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质量上,追求着完美。她用“以死求活”的方法,用教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口头语言。她写下上课的每一句话,自己修改,背下来,再口语化。每天都要将上课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每堂课心中都很踏实,丝毫无漂浮感。一步一个脚印,打造自己的语言工程。我自己在教学中的这方面也时常有窘迫感,真是有些汗颜呀!

  行动是最好的证明。

  于漪老师最感人的是她对事业的真诚。因为,唯有真诚,才能通身洁白、光明。我们应该学*于漪老师的为人之道。于漪老师用蜡烛比拟自己,不过,她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她说,一支蜡烛,通体透亮,既照亮别人,也实现了自身的人生理想。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应首先树立崇高的信念。这样才能够抵抗诱惑,安贫乐道,在三尺讲台上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教育之道,即教育思想。于漪老师用四个字做了概括,即“教文育人”通过“教文”达到“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我的理解是不能为了上课而讲读课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

  教育事业是***的事业,学校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教师应是学生的榜样。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不为物质所累,保持心境的纯正与安宁,抗诱惑、拒腐蚀,守护社会正义,守护社会道德,守护历史使命,守护教育者的尊严,为培育学生成长、**、成才作出无私的奉献,才是教师人生价值的真正所在。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 10

  曾经多次观看有关介绍于漪老师的录象,也曾亲自聆听过于老师的报告,今天,手捧《岁月如歌》一书,更如同于老师就在对面,娓娓道来,一清如水。书中于老师回忆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毕生从事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为我们青年教师、为教育事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于老师坎坷一生,研修一生,也成就了自己的一生。一路上,她“坚信经历汗水才出能力,有无运气亦当自强。”在于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她以对祖国、对人民、对学生的无限的爱,以她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毅力,以她无私的奉献和人格魅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很多荣誉,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于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使我感触很深。她一辈子与语文结缘,终于解开“人的语文能力是从哪里来的”。于漪老师的课堂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变化多姿,灵活多样,从来没有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因此,于老师被称为“没有固定模式的特级教师”。这种独具特色的、没有固定模式的个人教学风格,可称之为“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基于对语言教学多功能的认识,组成了一种立体化的课堂结构。因此,这“无恒”,就是“常将讲、思、答、议、评有机结合起来,常取启发式、学导式、自学式、三主式等有效模式之长而自成风格,独为一体”。于老师创立了“点、线、面、体”教文育人立体教学体系,“点”即课文,每课必精心设计;“线”即文体,即成序列又统筹兼顾;“面”即全局,对目的、任务、内容、训练作总的科学安排;“体”即文章的文与道,情与理、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彼此交融,熔于一炉。

  于漪老师语文教学观的核心就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学*的主人,相信他们有巨大的学*潜能,相信他们有无限的创新能力。几十年来,于老师一直恪守这种信念,一直用这样的信念鞭策自己,教育学生,所以她的语文教学才能取得令大家信服的成就。

  于老师对育人有一个全面、具体的认识,她把育人的标准定位在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和德才兼备的要求上。她善于正确处理育人和教语文的辩证关系。她认为,如果离开了对人的培养,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于老师主张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要使学生具有美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学、美学、文化的素养。正是在这种育人思想的指导下,于老师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培养出了众多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于老师身上,我们可以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于老师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时代的活水,靠的是两把利刀即学而不厌和努力实践”,她教导我们教师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和丰富的智力生活,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要不断学*,要学而不厌。在《岁月如歌》这本书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于老师那种好学不倦的精神。她以有限的业余时间,在人类知识长河中涉猎之广,简直令人吃惊。她以一个非语文专业出身的大学生,转行教历史再转教语文,学科的差异让她感到自己专业知识的缺乏,继而像海绵吸水、像磁石吸铁,如饥似渴地探索和开发知识的宝藏。她以亲身体验告诉我们“读书乐无穷”,告诉我们“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用她“一辈子学做老师”的经历告诉了我们“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深刻道理。

  于老师还告诫我们“只有对学生真心一片,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作为老师,要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要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学生”,备课时要充分备学生,让“教”在学生身上起作用。于老师说“要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走进孩子生活的世界、心灵的世界、知识的世界,以心换心、将心比心,多进行心理角色的置换。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淘气的,有性格倔强的,有个性内向的,每一个孩子就象一个大问号,要尊重每位孩子的与众不同,教师就要善于去观察他们的个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于老师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态度尤其令我钦佩。她在语文教学上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她以火一般的热情,以勇往直前的气魄,以过人的智慧和胆识,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一条有理论深度,有完整体系,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她被评为上海市的特级教师,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当之无愧的。然而在荣誉面前,她不但没有陶醉,反而更加虚心了。她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机遇,归结为组织的培养和信任。于老师在自己成为特级教师后,下了这样的决心:“一切从零开始,边干边学,边学边干,追求卓越,努力缩短”实“与”名“的距离,向名副其实的目标奋然前行,不辜负组织的培养,不辜负学生、家长、社会的`期望。”

  掩卷沉思,实为身边有这样的榜样而庆幸。作为教师,我才刚刚成熟,今后的路任重而道远。我将永远以于漪老师为榜样,铭记于老师“胸中有书,目中有学生”的教诲,学*于老师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作风,用好于老师所说的“学而不厌和努力实践”这两把利刃,向着心中的理想而奋发前行。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3篇(扩展3)

——岁月如歌作文10篇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时间匆匆,就像流星划破天际。

  时间如那匆匆的流水,一去不复返。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逝去的日子,数不清校园里留下了多少欢乐,多少美好的回忆,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惆怅。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如今经历的离别也数不胜数,不管内心有多么不舍,都不能打动我铁石心肠的行程

  三年的时光匆匆流去,我们即将告别,告别流过的眼泪,告别有过的开心,告别有过的辛酸,告别这美好的时光,告别校园,告别同学,致友,老师。校园是我们誓下梦想的地方,也是让我们一步步成长的地方。这里是我们梦想的起点,是我们迈出人生的一步。回忆校园是多么的不舍,一切的'一切就要在最后的这一年里逝去。时间在计时,脚步在不停,回忆三年的一点一滴,是有多么的不舍呀!真是希望时光的脚步能慢一点,但是时光犹如那猎手,不给我们逃脱的机会。

  在这三年里,老师的目光,同学的笑声,鸟儿在外的打闹声。日落黄昏,同学们如那勤劳的小蜜蜂,默默的学*,背书。背书的声音一定是这世间最美妙的音乐,校园的一点一滴我都无法忘怀。这一幅一幅的景色是如此的美,在你静下心来慢慢的回忆,才发现这一幅画是如此的美。这让我们终究不能忘怀,以后的以后我们都不能忘怀,因为我们曾经在这里流过泪水,洒下过自己的汗水去灌溉过我们的未来。所以我们不会忘记。

  感谢校园,感谢校园让我遇见“你”,是“你”教我做人的基本道理,教我知识,教我走向社会的本领;是“你”陪我一起度过校园的美好生活。虽然我们即将分离,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你陪我走过的时光。感谢有“你”的陪伴,心中有说不完的话想对“你”说,就把这一些话留给泪水,留给艰辛吧!

  分别只是一瞬间的事,时间在紧张的倒计时。就把千言万语的祝福留在心里祈祷。十五岁,一个萌生希望的年华。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听着这首《时间煮雨》,我的泪水犹如雨滴一样,滴答滴答地落了下来。

  回想这个学期的往事,实在太复杂了,其中有悲伤,也有欢喜。

  这个学期,我们最挚爱的'“老班”离开了我们,我们迎接来了一个新的班主任,这位新的班主任,很严厉,也很严肃,不过他很会关心人,而且很讲究*等,自从这位新的班主任进入了我们七年级五班的这个大家庭,我们班违纪的人减少了一些,减少了人与人的不*等。

  初三就是上学路上匆匆忙忙回家途中慌慌张张。

  初三就是男老师上课洋洋洒洒女老师下课拖拖拉拉。

  初三就是早自*时迷迷糊糊晚自*时朦朦胧胧。

  初三就是无数资料纷纷扬扬无边题海浩浩荡荡。

  初三就是七科老师晕晕乎乎莘莘学子浑浑噩噩。

  初三就是奔入食堂跌跌撞撞跑进寝室哼哼唱唱。

  初三就是考试之前咿咿呀呀考试之后呜呜咽咽。

  初三就是老师的教诲拉拉杂杂父母的叮咛唠唠叨叨。

  初三就是家长会前**安安家长会后风风雨雨。

  初三就是金榜题名风风光光名落孙山凄凄惶惶。

  岁月,如一把细沙,你认为你可以抓住它,但无论你多么努力,你唯一能做的也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它一点一点从你手中悄悄滑过,只留下它经过的痕迹。

  岁月如歌,记录了成长的足迹,从我呱呱坠地开始,这歌便伴着我响亮地哭声开始唱响。从1+1等于几都算错,唱到目前会解三元一次方程;从背着小书包一蹦一跳地去上学,唱到迈着沉稳的步子,背着沉重的书包去上学;从唱着《上学歌》开始,唱到听着MP3里流行音乐……,这都是岁月之歌弹奏出的旋律,我成长的岁月像一个个音符,我不求每个音符都是美好与快乐,但求无悔于每一篇乐章。

  岁月是一首悠扬的夜曲

  岁月如歌,谱写着生命的乐章,如雨后春笋,夏日鸣蝉,到处都留下了岁月的足迹。留下生命之歌的生命亦然完美,没有则有些遗憾。在创作的道路上,如贝多芬,在岁月之歌中留下坚强的音符;在真理的道路上,如伽利略,在岁月之歌中留下拼搏的音符;在无私的道路上,如雷锋,在岁月之歌中留下奉献的音符……岁月中的生命,满是各种乐章,不光有欢乐悠扬之曲,也有低沉悲伤之音,这些乐章交织成一首歌曲,不求每个音符都是甜蜜与微笑,但求无悔于每一篇乐章。

  岁月是一首磅礴的大合唱

  岁月如歌,铭记了历史的进步:从原始人吃生肉到现代的烤熟食;从以叶遮体到宇航服装;从身居洞穴到摩天大厦,从野蛮到文明,从荒芜到繁华……在岁月中,回首历史,一个个音符迎接不暇:铁木真的音符响在莱茵河畔,开始了自己民族的昌盛;郑和的音符响在印度洋,使自己的国家拥有了和*;莱特兄弟的音符响在蓝天,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这就是岁月之歌,不求每个音符都是幸福与和*,但求无愧于每一篇乐章。

  岁月是一首高亢的交响曲

  岁月如歌,我们就是它的歌词。

  此处不应是接尾,因为岁月之歌没有停止,还在唱着,唱着……

  岁月如歌,优雅而缓慢;岁月如歌,激情而高昂;岁月如歌,欢快而跳跃……

  岁月是一曲古老悠久的歌,它漫长久远,承载着世与纷争和悠久的历史。他记录了,见证了世界大战,新*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事件。

  岁月在一分一秒中度过了,迎来的是新的初中生活,走进校园,这是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人。我们的身高变了,年龄变了,就连同学也不再是夏天毕业的我们了。岁月可以改变一切,岁月有时候就像一首凄凉的歌。

  岁月,无疑是个性格多变的孩子。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我们朝夕相处五年的小学同学也要分开,这让我很难过。但岁月也让我的知识增长,这让我们们高兴。

  岁月让父母乌黑的头发抽出了一根根银丝,不再年轻。父母组成了温馨的家,可是,岁月却不尽人意,它偏要让父母慢慢变老。

  岁月,有时候令人厌恶。它总是做得不称我们心意,它偏要做相反的事,就像一首唱一次就厌烦的歌曲。

  岁月,难道真的不能让我们称心如意吗?

  如果时间能够倒退,岁月能够停止,就不会让父母老去,也不会和朝夕相处五年的同学分开。

  岁月如歌,有时听着悦耳动听,有时听着优雅长远,有时听着不厌其烦,有时听着令人厌恶。

  岁月如歌,岁月,就是这样,我们无法改变。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关爱生命,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

  人生所经历的岁月应当如歌,美丽而不华丽,*凡而不*庸,简约而不简单,即使多年以后蓦然回首,也会发现那人生路上的一缕缕痕迹。

  英国作家约翰·罗金斯曾写到过:“把每一个黎明看做你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做你生命的小结,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和你心灵得到实质的痕迹。”是呀!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应该是精彩的,回想曾经经历的种种,也许是悲伤的,也许是快乐的,但无论是什么,都好,因为这是独一无二自己的人生。

  还记得初三时学校运动会,当时班上有几个项目比较“冷门”,比如说400米,我因报其它项目晚了且都已经满了,所以只好报了400米,这既需要体力又兼顾爆发力的项目,而当时我的体质又不是很好。但是,既然下定了决心要参加,就努力吧!还记得当时的学校记录是51秒,所以我在运动会前试着练*了一下,结果不如人意,我用了整整1分20秒才跑完,这让我顿时没了信心。我安慰自己,重在参与吧,话虽这么说,可是依然心有不甘啊!所以,我利用了仅剩的两周时间,开始锻炼,每天午觉和晚休之前适当锻炼。每到周末,我会把训练强度加大,尝试练*,但因为每一次跑完了400米,几乎体力都会耗尽,所以我只有休息很长一段时间再进行第二次。就这样两个星期就这么过去了,我感觉全身到处都是酸疼的,也因为这种时间没有安排好的训练而全身使不上力,我的跑前测试结果只是比当初好了那么一点。而运动会*在眼前了,我不得已改变了策略:先快跑200米,最后200米再冲刺吧!运动会来了,我的心情七上八下了,之后,我抽签抽到的是1号道,这对我的压力也是个不小的考验,因为跑的时候是在环形跑道的内道,所以起点是在八个道里最“远”的,会让人感觉起跑感觉“落后”了。参加比赛的是全年级20个班,每个班都要出两个人,分成五个小组。当我站在起跑线的那一刻——我期待了两个星期的那一刻,起跑的枪声响起了,我铆足了劲向前冲去,我一个又一个的把我的对手追上,然后甩掉,这时我发现我不再有压力,反而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是呀!为了,这场比赛我努力了两个星期,不能白费,拼了!我没有按原计划进行,而是一直是全力冲刺,那时我仿佛有种失去知觉的滋味,之后一道光明照了过来——终点线!我发现我身体机械式的跑麻木了,果然还是因为体力不支,最后100米根本提不上劲儿,我的身体一直告诉我停下,停下!我不知道在这100米里我作了多少次心里斗争,总之要比我之前的时光里做的都多,但每一次我都违背了身体的意愿,因为我知道我不能,而在我的前方是一片空旷,我怎么可以放弃呢!就这样,我如愿以偿地撞上了终点线,我听到了1分1秒的声音,就躺在了地上,一直自言自语道“我尽力了!” 尽管最后我不是冠军,我只是小组第一,而且我也因此三天走路都有点困难,但我却很高兴,只因为我做到了我不敢想的。这是我人生岁月的一缕痕迹,是我的一首激昂的歌!

  痕迹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见证,它见证了岁月谱写的一首首长歌!

  三年的初中时光稍纵即逝,我不由得感叹光阴似箭。回首往事,脑海中浮现出一张张充满自信阳光的笑脸,响彻着一曲曲青春少年成长之歌。

  岁月如歌。还记得初一的时光是多么的美好:新课程、新作业、新同学、新老师……个个都是生面孔,个个都是新事物。初一,我们学会了交友,我们学会了融入;我们品尝过军训的`苦,我们收获了坚持的甜。我们成长了。

  岁月如歌。初二的生活是痛苦并且快乐着。一面是日益激增的作业和严格的课堂要求之苦;一面却是校园文化艺术节、畅游基地之乐。这个阶段,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和增加自己课外知识的黄金时期。爱国诗朗诵、校园课本剧、校园集体舞以及“科学套餐”等等等等,无不充实着我们的校园生活,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更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什么是集体,什么是团结!毕业墙,我们众志成城,艰难逾越;在加油呐喊声中,跨过王者之墙;生日会,我们痛哭流涕,慷慨高歌。在“朋友一生一起走”中唱出兄弟之情!我们成长了!

  岁月如歌。转眼间,距中考仅剩一年,时间带我们走进初三。从开学的第一天起,我们便感受到了压力的存在。这一年,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十数之不尽的卷子,用之不竭的资料……这一年,我们懂得了很多。我们懂得了竞争的残酷,我们懂得了上个好学校的困难。为了自己的理想,我们不得不尽百分之二百的努力……这就是初三,我们成熟了。

  岁月如歌,它就像一首动人激情的交响乐,有高潮,也有低谷,当我们回首初中三年,不光是“呜呼哀哉”的唏嘘,更多的是我们的成长和这三年所实践出来的友情、团结、坚强、自信!

  岁月如歌,一首耐人寻味的歌!

  刹那的辉煌,顿时的失败,也只是过眼云烟。

  在童年,我们每天保持着灿烂纯真的笑容来迎对每个擦肩而过的人,也许这是童年的象征;我们每晚期望着甜蜜圆满的梦境而努力入睡,也许这是童年的向往。这童年,足以令人开怀大笑。

  时间的流逝如同疾风,第一次踏上回学的道路,这天,我拥有着犀利的眼光,饱满的精神。还记得第一次在班上大胆地自我介绍,幼稚,可笑。

  眨眼般的速度我就到了中学,我再也不是那拥有着天真的小孩,开始成熟,懂得自我生活。也开始我的青春期了。我的`身体许多器官都快速地发育着。不久,我强壮了。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3篇(扩展4)

——岁月如歌作文9篇

  如果说岁月是汪大海,那么初中生活就是海中一朵翻滚的浪花;如果说岁月是浩瀚的天空,那么初中生活就是天空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如果说岁月是一曲永不休止的歌,那么初中生活就是歌中不可或缺的音符,时而婉转,时而悠扬。

  一首给人希望的歌。初一入学不久,我便要进入考场,迎接入学来的第一次考试。原本信心满满的我看到卷子却不知所措了,原本复*的知识完全派不上用场,看着旁边的人奋笔疾书,仿佛都在与时间赛跑,在这些镇定自若的人群中,我更加慌乱,不由得紧张起来……不久,成绩出来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此时,窗外黑漆漆的一片,看不见一丝光亮,我不敢面对家长老师,此时的我不知如何是好,仿佛时时刻刻生活在压力中。老师似乎观察到了这一点,便把我叫到了办公室,我本以为迎接我的是一番严厉的批评,令我惊讶的是,老师用和蔼的语气说:“这次没考好不要紧,进入初中肯定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只要你积极投入学*中,定会有所取得。”老师的话瞬间打动了我,我好像看到了希望,此后,我一直谨记老师的教导,成绩果然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首团结奋进。

  在紧张的初三学*中,难免也少不了欢声笑语。十月的一天,学校举办了领人期待已久的篮球比赛,还没等我跑下操场,远远望去,已是人山人海,我奋力从人群中穿梭着,来到了比赛现场。只见双方队员早已准备就绪,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双方队员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对方球员首先控制了比赛局面,接二连三地赢得了比分,我方队员也不甘气馁,经过场下教练的悉心教导,队员们也逐渐找到了感觉,只见18号队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带球突破,球传给6号队员,再传,球进了!上半场比赛结束,我们领先对手十几分。

  下半场比赛仍旧精彩刺激,不知不觉,距离比赛结束还有一分钟,在场的所有人都紧绷着神经,在这千钧一发之际,8号队员纵身一跃,球被稳稳地投进篮筐,一个漂亮的三分球。哨声响起,全场比赛结束,我们赢得了比赛!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其中凝聚着同学之间团结合作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初中三年的生活似流水在指间滑过,令人流连。但又那么转瞬即逝,来不及记下它给我们带来的欢乐、痛苦。岁月如歌,初中生活看似简单,回想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人生中,诸多风风雨雨皆在我们不经意时,飘飘然流逝,然而,我们究竟把握住什么了呢?儿时的记忆,是怎么也唤不回来了;当下的苦难,若非经心纪录,也终将随着时间的脚步消逝无踪;未来的旅程,是我们尚未谱下的篇章,是一段未曾走过的无常,或许,这是我们仅存的抉择罢!走过的桥墩,走过的路途,走过的一段情谊;经历的苦,经历的痛,经历的一些小确幸。走过,意味着一段未完待续的足迹,是一本缺了页的百科全书。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是呀!从人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学*独立啊!看似周遭贵人相伴的日子,其实是孩子正独立地向前爬。学*走路,是父母在旁搀扶,但你终有一天将迈开大步迎向未来;学*文字的优美,是师长的循循善诱,但你终将以文字的奥妙,为自己辩白;尝试交友,是朋友间互相包容,但你终将发现社会的黑暗而产生多疑。读书亦非如此?我知道,读书这条路,很孤独又很辛苦,现在与你一同温*课业的人,将来皆是职场上的竞争对手啊!然而,谁没走过呢?“走过”这项考验,凭藉的是──自我的毅力与志气!

  卡里达沙曾说:“当朝气蓬勃的今天来临,所有的昨日都成为美丽的梦,明日幻化为希望,所以睁开双眼迎向今天吧!像黎明说声早安吧!”尽管昨日已逝着实令人感伤,但丰富而踏实的一天也即将来临。走过的时间,伴随着时钟的滴答声,伴随着你我的酸甜苦辣,伴随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天地之悠悠。时间的不可逆,让人不禁惋叹白发之苍苍,然而,这值得叹息的不正是古人的哲学与走过的历史?老一辈的人常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的确,老人家深沉的智慧,正是我们急切寻找的“宝物”啊。走过,是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的伟大力量。

  袋鼠的轻盈、老鹰的飞翔、鱼儿的自在,在无边的宽阔中消逝。我们知道,逸豫,是窥伺着我们的敌人,消沉人的壮志,散漫人的决心……放心的单飞吧!别让逸豫的情怀找上身,别因消沉的驱使迷失方向,别被散漫的魔掌勾搭,为自己所走过的路──负责!走过的岁月,如梭;走过的情谊,如枷锁;走过的路途,如藩篱。经历的苦,已不再深沉;经历的痛,已不再追念;经历的小确幸,便让它流芳百世,永不凋朽罢。走过的一切,将值得回味,值得以澎湃的心绪踏上前尘之路,值得将此升华为满胸腔的馥郁……

  破晓和月牙的交替,让时间又从指尖溜走了,一千多个日夜就这样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题记

  初一,岁月如鸽

  初一的我们如一只只自由翱翔的白鸽一般,如此天真烂漫而又活力四射。那时,大家都展望着未来,立志要斩掉前路布满的荆棘;那时,大家畅所欲言,用丰富的想象构思着自己的未来;那时,大家放飞思想,犹如在一个大家庭中一般,一起分享着各自的趣事;那时……

  初二,岁月如歌

  初二的我们是被白丽宁老师眼中“沉睡的大地”,但我们却在歌咏比赛中拿了第一,证明了我们的实力。初二的我们也是曲折跌宕的,因为有处分的同学大多都是在初二时“中奖”的。初二的我们还是激情昂扬的,因为我们是歌咏比赛的第一、广播操比赛的第一……

  初二的我们有一首属于我们的歌,那是一首青春的歌,那是一首造就的歌,那是一首美好的歌,它由一个个悦耳的音符组成,歌中有我们的努力与汗水,有我们的付出与奋斗,有我们的青春与活力……

  初二的我们演绎着青春的风采,诠释着岁月的绚烂。

  初三,岁月如割

  初三的我们,将要各奔东西,因为岁月割断了彼此系着的我们,我们将会分散在茫茫的人海之中,但我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这曾经留在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痕迹,因为这些痕迹都让我们刻骨铭心,这些痕迹都让我们牢记彼此,这些痕迹都将引领着我们成长。

  岁月如鸽,自由自在、展望未来的`鸽;岁月如歌,曲折跌宕、激情昂扬的歌;岁月如割,淬炼我们、却割断我们的割。

  这就是我们的初三,这就是属于我们的短暂旅程,这就是我们如歌的岁月。

  深邃的夜空略泛红晕,如娇羞的少女低下了头;清澈的河水泠泠作响,如清脆的铃铛不停摇摆;幼嫩的树苗舒展枝叶,如落地的婴儿睁开了眼。当天空被一丝红霞刺穿,直直划到另一端时,空气中还带着一股清新的凉意。漫漫的长夜里,总有几颗流星会拖着灿烂的光尾划破寂静朦胧;温暖的春天里,总有几朵野芳会摇着娇弱的身躯独放暗香。但愁无鲛人在岸,对月流珠,洗清混沌的记忆;共吟岁月如歌,一首小调插入梦乡。

  彷徨、恐惧悄上心头。害怕的不是未来的艰险,而是过往的那一颗干瘪的快被抽干的心。蜜色的灯光摇曳出动人的回忆;望着头顶渺远的星空,以为是夜空正在哭泣。我们都有一种奇异的忧伤,尤其是对过往,时常被记忆打湿了眼睛。有时发觉,我的过往,是一棵枯树,干枯得挤不出一滴眼泪;有时感慨,我的过往,是一个穿插着轻柔调子的美丽的梦,美妙、闲适。我像一只小猫蜷缩在爱的怀里。爱,唱着岁月的歌;我,打着岁月的拍子。它唱着,我就安静的睡了。

  岁月如歌,岁长如竹,月凉如水,共吟我人生的轻柔乐章。如歌岁月,全然依旧,风依旧,花依旧,心依旧,家依旧;兄弟依旧,梦想依旧,幸福依旧,生活依旧——你我依旧唱着岁月的歌——岁月如歌。

  感谢师兄师姐们,借用你们的好词好句,唱一首岁月的歌!

  烟雨朦胧,独自漫步于山林。林深处传来隐约的歌声,给心湖投下一粒石子,荡起圈圈涟漪……回眸走过的岁月,如溪水般涓涓,如轻歌般淡淡。

  生活本就五彩斑斓。我是爱动的,闲暇时,打开音乐,随妈妈做一些家务,上至厅堂,下至厨房。记得上次大扫除时,听到一首蒙古歌曲,洋溢着豪迈的旋律只让我觉得像是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策马扬鞭。下一秒,房间内就响起一阵高亢的歌声“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飞驰的骏马像疾风一样……”,在我激情无限时,一声“狮吼”贯穿我的耳膜:“小祖宗,你消停会,从哪个星球来的!”我缩着脖子盯着镜中的自己,左手一只拖鞋,右手一方抹布,脑袋上顶着妈妈儿时戴的花围巾,怎么看都很滑稽。

  我其实是喜静的,雨后黄昏,执一纸书卷,品一杯香茗,空气中有墨香浮动,优美的诗句如一首恬淡的歌,流过**涸的心田。我看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我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我可以诵东坡豪迈大气的词,可以品李清照优雅隽永的小诗。我喜欢在书海漫步,赏“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奇幻,看“禅房花木深”,赏“青山独归远”。

  岁月伴随着我的成长悄悄流逝,生活在*凡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美好。岁月的歌声可是如一杯茶,有苦涩,有清新,有微凉的甜意……

  不知多久,林中的歌声滑落。我扬起嘴角,我知道,岁月的歌声不会停歇。

  岁月是天空中陨石的悄然滑落,虽说只是一瞬间,却展示了一道最美的弧线;时间是顽皮的精灵,带走了相伴与相随,却将最美的回忆留下——题记

  时光飞逝,转眼间初中生活已经谢幕,伴随我们三年的故事也已经在末尾画上了一个句号,虽每当忆起,仍有些不舍,有些牵挂,但终究已经过去,不能再回首……只能珍惜此刻拥有的一切!

  时光精灵带走了三年相伴的岁月,却留下了最难忘的回忆……回忆中那,酸、甜、苦、涩的百般滋味,依旧难以忘怀!

  三年的生活,有欢声和笑语,有汗水和泪水,也有成功和失败,但这三年的时光我们都共同走过……提起笔来,回想过去,却不知该如何下笔,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多的故事,仿佛昨日才流逝。

  闭上双眸,似乎又听到运动会场上呐喊、欢呼的声音,操场上整齐响亮的口号,仿佛又回到烈日下的军训生活,实验基地里的合作,……一幕幕都那么真切,清楚,好像发生在昨日,如不是亲身经历过,又怎能信这时间速度之快……

  抬起头,仰望连天,回忆起那一张张笑脸,和那一个个故事——这些故事,有些幼稚,有些遗憾,有些甘甜,也有些苦涩,但回想起来,总感觉到一份温暖!

  虽舍不得这以往一切的一切,可谁又能左右时间,谁又能控制生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无法让时光倒流,无法让百川江水向西流,只能默默的祝福每一个人都会幸福欢乐!

  三年生活已经谢幕,故事也已经有了结局,时光精灵将岁月带走,却懂得将记忆留下——留下最珍贵的回忆!

  仰望天空三十度,不要让泪水流下……期望明天,我们每一个人会更坚强,欢乐!祝福每一个人!

  岁月是天空中陨石的悄然滑落,虽说只是一瞬间,却展示了一道最美的弧线;时间是顽皮的精灵,带走了相伴与相随,却将最美的回忆留下 ——题记

  时光飞逝,转眼间初中生活已经谢幕,伴随我们三年的故事也已经在末尾画上了一个句号,虽每当忆起,仍有些不舍,有些牵挂,但终究已经过去,不能再回首……只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时光精灵带走了三年相伴的岁月,却留下了最难忘的回忆……回忆中那,酸、甜、苦、涩的百般滋味,依旧难以忘怀!

  三年的生活,有欢声和笑语,有汗水和泪水,也有成功和失败,但这三年的时光我们都共同走过……提起笔来,回想过去,却不知该如何下笔,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多的故事,仿佛昨天才流逝。

  闭上双眸,似乎又听到运动会场上呐喊、欢呼的声音,操场上整齐响亮的口号,仿佛又回到烈日下的军训生活,实验基地里的合作,……一幕幕都那么真切,清楚,好像发生在昨天,如不是亲身经历过,又怎能信这时间速度之快……

  抬起头,仰望连天,回忆起那一张张笑脸,和那一个个故事——这些故事,有些幼稚,有些遗憾,有些甘甜,也有些苦涩,但回想起来,总感觉到一份温暖!

  虽舍不得这曾经一切的一切,可谁又能左右时间,谁又能控制生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无法让时光倒流,无法让百川江水向西流,只能默默的祝福每一个人都会幸福快乐!

  三年生活已经谢幕,故事也已经有了结局,时光精灵将岁月带走,却懂得将记忆留下——留下最珍贵的回忆!

  仰望天空三十度,不要让泪水流下……希望明天,我们每一个人会更坚强,快乐!祝福每一个人!

  初中的三年生活即将过去,蓦然回首,才发现三年的时光既漫长又短暂,而曾经有人问过我说:“初中三年里最值得我留恋的是什么时候?”那时我毫不犹豫的回答了:“我最留恋的是初二的那一年的生活。”她问我:“为什么?”然后我就说:“因为那是我一段难忘的回忆。”

  是啊!最难忘的回忆。而此时此刻在此回想起那时,我依然不舍,依然留恋。如果你愿意,那么就请你停下你那“繁忙的脚步”,静静地去倾听那时只属于我、我们班的回忆吧!

  岁月如歌,时光飞溅,还记得初二的时候,我们班第一次由我和我们班的一些同学组织的烧烤聚会。那时正是十月的七天假期里,当那天夜幕降临,抛开一切烦恼,丢开一切作业,不顾一切约束,我们从各自的家里来到了那只属于我们的世界——“欢乐农庄”。漫长的等待,当所有聚会的成员都到齐了,我们一起洗涮烧烤用具,将食物分别摆好,将各种烧烤需要的调味料、饮料准备好……就这样我们大家齐手齐脚地将烧烤欢乐地进行着,而那时身在其中的我是那样的快乐,那样的开心,那样的高兴。因为那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团结、互助、友爱。而那时我们班是多么的自由快乐啊!在烧烤聚会里,我和我们班的同学狂欢,“痛饮”,彼此心对心的交流、聊天,一同歌唱,一起欢乐;忘记了时间,忘掉了烦恼,忘记的约束,无拘无束,沉浸在只属于我们青春岁月里的那“一片星空”。而此时此刻回想,我只愿那一次的聚会永远进行下去,愿时间永远停留在那里,不再流逝……

  而这是那时我和我们班的同学的一个回忆,但在初二的那一年里,最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音乐了。而从初二那时开始,从十月的“欢乐”过后,我人生第一次接触吉他,学*吉他的那段时间我永不会忘记。时光流逝,当我觉得玩吉他还不过瘾的时候,不久之后我就又开始学*钢琴了。那时我觉得自己是如此的自由,可以拥有自己的一片音乐的天地,可以用吉他、可以用钢琴将一首又一首自己喜欢的歌弹奏出来,那一种由自己内心发出的那一种喜悦感与成就感,而至今我仍未曾忘记。在那时自己可以将自己的琴艺、将自己喜欢的歌通过吉他、钢琴教给别人时,当别人默默认可自己、学会自己教给她们的歌曲的时候,那又何尝不让我快乐、自由。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初二将要结束的时候,还记得我最后一次在学校的音乐室里打开钢琴,弹奏着“那最后的赞歌”的时候,琴声中的高低音阶就好像在述说在我那时对我们班的留念与不舍。那时我在想: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在音乐室里弹奏着我自己的“自由”了,因为初三即将到来,初三过后,当自己走出这个校门的时候,也不知道到何时才能再次回到学校,再次回到学校的音乐室里,再次回到这里弹奏着这布满灰尘的钢琴。而现在又一次的想起,让我觉得,青春易逝,时光易流,有时候好好把握,也许那就不会留下遗憾……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3篇(扩展5)

——岁月如歌作文_第六单元 岁月如歌 (菁华3篇)

  破晓和月牙的交替,让时间又从指尖溜走了,一千多个日夜就这样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题记

  初一的我们如一只只自由翱翔的白鸽一般,如此天真烂漫而又活力四射。那时,大家都展望着未来,立志要斩掉前路布满的荆棘;那时,大家畅所欲言,用丰富的想象构思着自己的未来;那时,大家放飞思想,犹如在一个大家庭中一般,一起分享着各自的趣事;那时……

  初二的我们是被白丽宁老师眼中“沉睡的大地”,但我们却在歌咏比赛中拿了第一,证明了我们的实力。初二的我们也是曲折跌宕的,因为有处分的同学大多都是在初二时“中奖”的。初二的我们还是激情昂扬的,因为我们是歌咏比赛的第一、广播操比赛的第一……

  初二的我们有一首属于我们的歌,那是一首青春的歌,那是一首造就的歌,那是一首美好的歌,它由一个个悦耳的音符组成,歌中有我们的努力与汗水,有我们的付出与奋斗,有我们的青春与活力……

  初二的我们演绎着青春的风采,诠释着岁月的绚烂。

  初三的我们,将要各奔东西,因为岁月割断了彼此系着的我们,我们将会分散在茫茫的人海之中,但我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这曾经留在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痕迹,因为这些痕迹都让我们刻骨铭心,这些痕迹都让我们牢记彼此,这些痕迹都将引领着我们成长。

  岁月如鸽,自由自在、展望未来的鸽;岁月如歌,曲折跌宕、激情昂扬的歌;岁月如割,淬炼我们、却割断我们的割。

  岁月如歌作文550字

  岁月如歌,歌如岁月!

  在幼时,岁月是一首悠悠的摇篮曲。我窝在母亲的怀里,慢慢的品尝着清甜的奶水,静静的倾听着母亲哼着的摇篮曲,幽幽的闻着母亲的体香。那曲子,承载着我年幼的单纯。

  在孩童时,岁月是一首活泼的《雪绒花》。每当我在老师未走进教室前,站起领唱这首歌,在与同学们齐声哼唱,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那首歌,承载着我儿时的天真。

  在我成为四年级同学的大姐姐时,岁月是一首奋进激昂的《起来》。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也不再枯燥乏味,反而唱起时有一种久久不能*息的情感。那首歌,承载着我童时的成长。

  在我们临*小学的升学考试,岁月是一首激动紧张的乐曲。那首歌,是由我们集体演奏的。

  因为考试而带来的紧张气氛,冲刷掉了班里以往的喧哗,增添了一份安静。在这样的环境下,心情也紧了起来:急促的呼吸声、连续不断的翻书声、写笔记繁忙的沙沙声……这首特别的乐曲,承载着我们少时的奋进与对未来的憧憬……

  那些声音仿佛都还在,,它们并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也不复存在,它们与新的声音一同见证着我的点点滴滴……

  岁月的碟还在刻着刻着,记忆的留声机上,岁月的碟还在不停的旋转着,回忆的歌浅浅的吟唱着。触摸着岁月的痕,听着岁月那时的歌,继续走着,走着;继续刻着,刻着。

  岁月如歌,歌如岁月!

  岁月匆匆,时光流走不再回头。岁月如梦,希冀着人生的下一个转折;岁月如水,潺潺流走不会回头;岁月如歌,谱写人生不同的绚烂。

  岁月如歌,或喜或悲,或起或落,我们三年的青春也正如此。

  爱之梦

  三年前,踏入初中的校门,心中满怀着希望,风华正茂的我们开启了新的历程,环视着校园,期待着老师,朋友。心中的那份憧憬如爱之梦一般,怀着期盼,怀着希望。

  仲夏夜之梦

  三年前,我们来自不同的学校,缘分使我们相遇在同一个校园,同一个班级,带着不同的性格却相似的喜好,我们走到一起。教室里,总会留下几个少女的笑声,又会留下叹息,更会留下悲伤与安慰,欢乐与分享。这份感受如仲夏夜之梦一般,洋溢着幸福与甜蜜。

  寂寞心事

  那一年的考试,很差,心脏像被大石压住了一般难受,有几丝苦涩漫延在心上,那阵子的心情如寂寞心事一般忧愁,害怕再受打击。

  卡农

  有一个午后,捧着书,坐在阳台上享受阳光的温暖,心情舒畅,宁静,没有杂念,随着书籍或喜或悲,那样的*静不想被人打破,就如卡农一般,虽然欢快,但带来的是无限的*静与安宁。

  我们的青春岁月,确实如歌,有时是悬泉瀑布,激昂亢奋,有时是涓涓泉水,细水长流,有时又是明镜之湖,*静无波。


于漪《岁月如歌》读后感3篇(扩展6)

——《岁月如溪》读后感通用五篇

  翻开浅绿色的《岁月如溪----青少年时期的朱开轩》,我看见了一个生活简朴、严于律己、作风清廉的朱开轩,更让我深深感悟到了他永不放弃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学*风貌。

  朱开轩爷爷出生在美丽的滨海老镇山阳的一个普通的村落里。在那里,幼小朱开轩乖巧懂事、生活得十分快乐。因为他是长子,所以父母对他管教甚严,特别是他的读书*字。朱开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着。

  但是快乐的时光往往很短暂。20世纪30年代风云突变,朱开轩爷爷的人生命运也随之变得凄惨:弟弟、父亲、母亲都相继去世。家中只剩下他和他妹妹两个人,好在有姨妈的接济这才勉强挺了过来。

  每当读到这里,我心里就十分悲伤。朱开轩这么小就没有了父母。再看看我自己,家中有宽敞的房子,还有属于自己的小房间;有慈祥善良的爸爸妈妈,衣食无忧……但即便是这样,我有时候还不满足。现在想想,我的成长环境是多么优越,应该好好珍惜才对,但是,我在学*上并不如何认真。顿时,我感到惭愧极了。

  朱开轩在姨妈地抚养下,更加发奋地读书。于是,“好好学*”四个铮铮大字就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带着这四个字,他来到了山阳小学。他在学校里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获得了小伙伴的追捧和教书先生的.信任。遇到难题,他会坚持不懈的努力,直到搞懂为止,不会轻易放弃。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执着精神。

  看到这,我联想到了著名画家达·芬奇。他从小爱好绘画。他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看我自己,我感到无地自容:每当我遇到比较难的题目,都不会深入钻研,就只知道问爸爸妈妈。现在想想,我真应该好好地向他学*。

  朱开轩,这位普通而高大的山阳人,有着精益求精、百折不挠、刻苦钻研的伟大精神,他是我和所有莘莘学子的楷模,学*的典范。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风云突变,国家蒙难,民族遭殃,朱开轩就在这时出生了,他不俱困难,似一只凤凰,用力拍打着翅膀,即将飞向遥远的天边!

  朱开轩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在他刚刚少年时,父母和弟弟就永远地和他告别了。这是多么不幸的啊!但是只有被火烧过才能出现凤凰,是的,他并没有因苦风凄雨而停住他前进的脚步。他强人之处就在于他会把不幸化成动力,是他一步一步向成功搏击。尽管每一步都是那么包含心酸,但是每一步都是印深深,因为他知道,上学是来之不易的。所以,从小艰难跋涉走过来的他比别人更坚强,努力。在学*上,他积极提问,勇于探索,总要把知识点弄懂为止才罢休。在品德上,他品行端正,尊敬老师,关心同学,乐于助人。他憧憬着祖国美好的未来。这就是他,朱开轩,一只已经蜕变过正要展翅翱翔的凤凰。

  朱开轩是我你们的榜样。虽然现在没有战争,每一个人都能上学,但我们也要珍惜身边的一切,这一切都是美好的。或许,有一天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你才会恨自己,恨自己的无知。所以,我们要努力学*,我们现在条件好了,为什么朱开轩能而我们不能呢?同样,我们不能因为一点小磨难就丧气,想想朱开轩,再看看你自己,你就会不禁感叹道:“啊!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克服困难,转危为安,将永恒的信念一直传递下到灿烂的明天。

  读完《岁月如溪》在轻轻地将它合上,岁月就想一条小溪,很快就流完了。所以,我要努力学*,让它淌过之地到处是生机勃勃。我也可以让这条消息永无止境,因为,当每时每刻都精彩时,就要去细细品味,回味无穷,让精彩蔓延到天外。这一切的开始就是现在,只有我坚定不移地向美好前进,就算这路上有熊熊烈火,让它烧我吧,让我蜕变成一只凤凰飞翔吧!

  朱开轩,你永远在我们的心中,只要有你,我们就有信念,向上吧!和我一样的少年们!

  翻开浅绿色的《岁月如溪——青少年时期的朱开轩》,我看见了一个生活简朴、严于律己、作风清廉的朱开轩,更让我深深感悟到了他永不放弃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学*风貌。

  朱开轩爷爷出生在美丽的滨海老镇山阳的一个普通的村落里。在那里,幼小朱开轩乖巧懂事、生活得十分快乐。因为他是长子,所以父母对他管教甚严,特别是他的读书*字。朱开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快乐地成长着。

  但是快乐的时光往往很短暂。20世纪30年代风云突变,朱开轩爷爷的人生命运也随之变得凄惨:弟弟、父亲、母亲都相继去世。。家中只剩下他和他妹妹两个人,好在有姨妈的接济这才勉强挺了过来。

  每当读到这里,我心里就十分悲伤。朱开轩这么小就没有了父母。再看看我自己,家中有宽敞的房子,还有属于自己的小房间;有慈祥善良的爸爸妈妈,衣食无忧……但即便是这样,我有时候还不满足。现在想想,我的成长环境是多么优越,应该好好珍惜才对,但是,我在学*上并不如何认真。顿时,我感到惭愧极了。

  朱开轩在姨妈地抚养下,更加发奋地读书。于是,“好好学*”四个铮铮大字就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中。带着这四个字,他来到了山阳小学。他在学校里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获得了小伙伴的追捧和教书先生的信任。遇到难题,他会坚持不懈的努力,直到搞懂为止,不会轻易放弃。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执着精神。

  看到这,我联想到了著名画家达·芬奇。他从小爱好绘画。他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现在,回过头来,再看看我自己,我感到无地自容:每当我遇到比较难的题目,都不会深入钻研,就只知道问爸爸妈妈。现在想想,我真应该好好地向他学*。

  朱开轩,这位普通而高大的山阳人,有着精益求精、百折不挠、刻苦钻研的伟大精神,他是我和所有莘莘学子的楷模,学*的典范。

  又一次合上这本绿色的书籍,好不容易*静下波荡起伏的心情,虽然已经是第3遍读这本书了。但我每次读完后的感受都有所不同,百感交集的心情又一次在我心头回味。

  朱开轩,一位像溪水般清澈的人。虽然没有十分强大的能力,但他却用一颗善良的心,一颗助人为乐的心,温暖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感动了所有的读者。

  他是富裕人家的儿子,但他却一点也没有富裕人家的娇纵傲气,相反,却有着一身的正义与善良。但在我们的社会上,到处都是比家境,比父母的人,以大欺小的事例处处可见。这强烈的对比真是让人心寒,为什么我们会失去像朱开轩一样的童真与善良呢?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像朱开轩的能力,而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所满足,不去拼搏,不去争取。要知道,没有汗水的泥土是不会培育出成功之花的,没有努力的钥匙是开启不了胜利之门的。

  另外,它还有着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好品质。在那个1944年的.秋天,在那条学校旁的小河,那个稚气未脱的5年级小学生,不顾自己的安危,毫无顾忌的跳了进去。终于,男孩得救了。这段文字温暖了我,感动了我。然而,这个社会上还有多少这样的人呢?还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样呢?前段时间,人们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让我十分寒心,在那件事发生后的几天里,就又发生了“老人摔倒没人扶导致脑溢血身亡”。这世界怎么了,难道时代越发展,人类的思想就越落后吗?

  同学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还自己一个纯真的少年时代,还社会一个美好的明天。

  教育界的传奇人物朱开轩,可以用”伟大”两字来形容,他改变了中国的教育,使中国人才倍出。他在学*上的刻苦使他步步扎实地攀上高峰。他之所以能有此成就与他的学*生活紧密相连。在他的人生轨道中充满了甜酸苦辣。酸是因为他从小失去父母,生活艰辛无比;甜是因为他那份执着的精神使他获得了今日的成功;苦是因为他们家家境贫穷,求学的学费都是一个大难题;辣是因为学*上的艰辛使他伤痕累累。

  朱开轩身上值得我们学*和反思的地方太多了,他有着深深地爱国情怀,从小就在心中默默发誓长大后要报效祖国。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在升旗仪式上连起码的严肃都做不到,这何尝不是一种羞耻呢?

  朱开轩有着远大的志向,他不断地向他的目标发起挑战,在他的人生中他从未放弃过对理想的追求,直至做到完美。而我们现在连树立远大的志向都没有,又怎能向着人生的追求前进呢?

  朱开轩有着高尚的人格,无论是谁只要与他做朋友,无一不对他产生敬佩之情。因为他除了上课听讲外其余的时间不是在帮助同学补课就是与朋友切磋,这使得他与他的同学朋友们一起进步一起成长。而我们现在一受到老师或家长的鼓励,便会觉得自己好似什么都懂了的样子,洋洋得意,还去挑他人身上的毛病。

  朱开轩有着一颗感恩的心,只要是教过他的老师或曾对他有过帮助的人,他都会向他致谢。因为他明白感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而这种美德需要继续不断地传承下去,而我们现在的学生根本不懂什么叫感恩,他们从未给对自己的成长有过帮助的人道过一声“谢谢!”由此我们也能看出现在社会道德的退步。作为中国的新一代雏鹰我们应该将这种美德发扬下去。

  朱开轩对学*,生活永不满足,在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只有前进的概念,因为他知道知识永无止尽,他知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他更知道什么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而我们现在只要会一点就十分满足,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知识,不必在多学。但当自己再次回头看的时候却发现,原来自己的身上有这么大的漏洞,而等到那个时候再去补可能已经晚了!

  我们说:“*静的水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就不出时代的伟人!”朱开轩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练就了过人的能力,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现在的我们拥有着比朱开轩小的时候好一大截的学*环境,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他能做到的事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这个新的时代再次诉说一个个新的传奇呢?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