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地理教案 >

中学地理教案菁选

日期:2023-02-23 00:00:00

中学地理教案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地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地理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读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对比欣赏这篇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

  教学重点: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教学难点:

  1、学*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独特的感悟

  一、导入

  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诵也深深打动了我,是啊,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今天我们接着上一节课《蝉》来学*另一篇《贝壳》,看看那小小的贝壳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思考,我们又能从中得到怎样的生命感悟呢?(打开书本)

  二、走*作者

  1、请同学读作者介绍

  *慕蓉,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师:她把她内心的那个小小世界仔细雕琢,精心刻画,呈现给读者的就是精美的让人回味无穷的诗和散文了。作者是位画家,又是位诗人,内心细腻敏感,特别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海边的一枚小小的贝壳就打动了她,让她写出了这一篇充盈着生命张力的散文《贝壳》,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生命的乐章吧。

  三、朗诵生命乐章

  师:分为两步,第一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提示;第二步,选两位同学来比赛朗读,其余同学当评委。

  师:同学们感情充沛,朗诵充满了青春的朝气,评点也非常中肯,体现评委的客观公正水*高啊,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看能不能把《贝壳》这篇文章里对生命的赞颂读出来?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你觉得王老师哪里段落里对生命的感悟最深?我们从朗读中感知了生命,再从字里行间去感悟生命的意义吧

  四、感悟生命意义

  1、文章一开始是怎么赞美贝壳的?作者由此生发了哪些联想?(结合板书,注意引导,提示:在

  3、4自然段里)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并没有就此停笔,而是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过渡:作者由贝壳的生命联想到自己的生命之后,他要怎样来过好自己的生命呢?)

  2、“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过渡:因为热爱生命,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因为热爱生命,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

  师:(借助板书,文章的感悟是从一枚小小的贝壳生发出来的,这种手法叫什么呢?)

  3、托物言志(出示幻灯),不多说。

  过渡:作者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好,她希望别人怎么看她呢?

  4、课文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什么意思?

  固执:仔细、执着、一丝不苟做出的东西或事情。

  简单: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

  命做出一些精美的回馈。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表达了作者执着而单纯的美的愿望和追求。

  小结文章:本文由一枚小小的贝壳引发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作者不只是积极面对生命好好活,更是表明作者自己要怎样好好活,就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一丝不苟。那么,《蝉》和《贝壳》这两篇同围绕生命主题的文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出示表格) 相同点:

  1、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而自然 不同点: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过渡:从蝉和贝壳这两个*凡的事物中,作者都能感悟生命的意义,你也来当当小作家,来抒写生命的真谛吧。

  生命就要像小草一样,即使卑微;也要坚韧不拔; 生命就要像火焰一样;即使熄灭,也要绽放光芒; 生命就要像白杨一样,即使普通,也要参天耸立

  五、抒写生命真谛

  评价后过渡:通过*慕容《贝壳》一课的学*,我们已经领悟到*慕容希望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最精致最好的愿望。其实,生活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贝壳,我们能做想做好的事情,你的“贝壳”是什么?你怎样让你的“贝壳”更精致更美丽?

  六、扬起生命风帆

  学生答后作结:作者从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既然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这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我们要高扬起生命的风帆,把我们能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或者在这个世界上时让别人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七、拓展阅读

  师:老师特别喜欢*慕容的这一首诗,一棵开花的树,推荐给大家

  2、课外阅读欣赏*慕蓉或小思的几篇诗文,写出读后感

中学地理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存在的巨大差异,知道亚洲的发达国家和发展比较快的国家的名称和位置。

  2、理解各国的发展都要因地制宜,走出自己的特色 初中数学。

  3、了解新加坡、伊朗、沙特、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优势资源

  教学重点

  亚洲各国因地制宜的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

  亚洲各国经济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法学法

  讲练结合,分组

  课前

  阅读教材14--------17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寻求快速发展经济的

  重难点教学过程

  读图7、15 20xx年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图

  组织活动:观察图片中各国的收入,完成下列题目:

  (1)由多到少,给超过20xx美元的国家排序。

  (3)中国在亚洲处于怎样的地位?

  (4)总结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讨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总结讲述)通过分析图片我们知道,在亚洲,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收入较高,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既是同属发展中国家,收入相差也很多,韩国、沙特等国家发展很快,而越南、孟加拉国等发展缓慢,中国也处于中等偏下的地位。这就造成了各 国经济发展的.不*衡。

  一、经济发展的不*衡

  阅读课本15页,找出韩国、新加坡和沙特等国家的位置,分析其经济发展较快的原因

  (学生活动)分组阅读课本,讨论原因。得出结论(韩国、新加坡工业发展较快;沙特石油资源丰富)

  1 、日本是唯一的发达国家。

  2、发展中国家:新加坡、韩国(工业国)

  沙特(石油国)

  (过渡)新加坡、沙特等国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发展经济一定要因地制宜,充 分发挥本国优势,走出各具特色的道路。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之路。

  二、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

  展示新加坡位置图

  (学生活动)阅读15-16页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 新加坡的位置,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新加坡的资源情况,分析其适合发展 的工业部门。

  (3)根据新加坡的工业分布,分析这样布局的原因。

  (4)综合以上分析,总结新加坡是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经 济的。

  (总结分析)新加坡是位于马六甲海峡中的一个岛国,由于马六甲海峡在世界航运中的重要地位,使新加坡的交通十分便利,这也是其发展经济的最大的有利条件。但是本国资源缺乏,人口众多,因此只能发展一些低耗能的工业。 一些造船和炼油等重工业分布在马六甲海峡沿岸,这样便于从中东进口石油和发展航运。总而言之,新加坡就是充分利用了本国优越的位置,发展航运、造船,炼油灯产业, 使经济迅速腾飞。

  板书:1、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优越。

  2、以色列(科技发 达),沙特和伊朗(石油丰富),马来西亚(热带经济作物丰富)

  (延伸)我们可以用分析新加坡的方法,分析以色列、沙特、伊朗和马来西亚的有利条件。

  (学生活动)阅读17页材料,分析以色列、沙特、伊朗和马来西亚的优势条件。分组讨论,得出答案。以色列(科技发达),沙特和伊朗(石油丰富)马来西亚(热带经济作物丰富)

  总结应用

  总结:我们通过学*知道了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是不均衡的,各国发展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优势,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

  板书设计

  一、 经济发展的不*衡

  1、日本是唯一的发达国家。

  2、发展中国家:新加坡、韩国(工业国)

  沙特(石油国)

  二、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

  1、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优越。

  2、以色列(科技发达),沙特和伊朗(石油丰富),马来西亚(热带经济作物丰富)

  初一地理认识跨省区域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属区域篇中的内容,区域的是建立在祖国篇的基础上,主要是对的综合与运用。黄土高原地区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形成原因。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

  导学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有关课本插图和多媒体教学软件。

  六、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播放影片--我们的黄土地 。

  然后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板书]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承转过渡]

  [板书]

  形成--"风成说"

  为更详细地了解黄土高原,请同学朗读黄土高原的材料

  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3.矿物成分不同

  4 初中生物.有多层古土壤

  [承转过渡]

  [板书]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我们从电视片和P66页图8.2"黄土高原景观"中可知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

  [学生活动] 让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教师归纳总结。

  [板书]

  1、人为因素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P69页图8.6"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上流失",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得出结论:植被对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学生活动]

  学生读P68页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

  2、自然因素

  请同学们阅读图8.8,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并根据图上信息,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归纳得出:还是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

  [思考题]

  面对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中学地理教案3

  教学内容:地 图 上的方向

  教学目标:

  1 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2 了解生活中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我们知道,地图在生产、生活及学*中运用广泛,我们怎样才能读懂一张地图呢?必须要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确定地图上各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比例尺(表示地理事物缩小的程度)、图例和注记(不同符号的含义)。(引入新课)

  一 地图的基本要素:

  ㈠ 地图上的方向

  地图上各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如何确定呢?学生朗读课本第一自然段,归纳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

  1 一般定向法:

  ①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确定方向的方法。

  ②结合课本25页2.14图,认识地图上的八个基本方向。

  例 :如图所示,A在B的 方向,

  B在C的 方向。

  归纳:确定方向的两个重要环节——确定参照点确定参照点的'基本方向

  2 经纬网定向法:

  复*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那么在经纬网地图上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来判断方向。

  例1:阅读24页2.12 图,回答下列问题:

  A 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B 图中的广州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四川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小结: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来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例2:如图,A在B的

  方向,

  B在C的 方向

  例3:A点(20°N,30°W)在B点(10°S,40°W)的 方向

  (已知两点的经纬度,如何确定方向)

  思考题: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上如何确定方向?

  3 指向标定向法:

  引导学生看课本25页图2.13,认识指向标,那么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又怎样确定方向呢?

  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练*:图中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C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总结:① 地图上方向的确定的方法主要有以上三种,即一般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

  ② 确定方向的重要环节:A 确定参照点B 确定参照点的方向。

  知识拓展:

  1 我们学*了地图上方向的确定,在生活中或野外旅行,我们(北半球)如何确定方向呢?(抽学生回答,师总结补充)

  ① 指南针确定方向

  ②在晴朗的夜晚,可以根据北极星确定方向。但在纬度较低的地方,北极星的地*高度很低,不易找到,仍然可以用固定的竹竿或树木,站在一个地方不动,瞄准一颗星星(或月亮),星星(或月亮)在空中前进的方向大致是西方。

  ③在晴朗的白天利用太阳确定方向。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或看物体的影子,影子前进的方向大致是东方。(或上午影子在西方,下午影子在东方。)

  ④观察树木的枝叶或树桩的年轮确定方向。树木枝叶茂盛的一方是南方,或年轮稀疏的一方是南方。

  2 说一说教学楼座落的方向(学生思考后回答)

  巩固练*:练*册14、15页1、2、10、12、13

中学地理教案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围和主要特征。

  2.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分析、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

  1.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挂图)

  2,绘有“四大高原”边界的空白轮廓图(板图或投影)

  3.新疆“三山夹两盆”地形示意图(板图或投影)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安排1.5课时(四年制2课时)。第一课时讲完“四大高原”,后面半个(或1个)课时讲完“四大盆地”。

  【教学方法】

  “比较法”讲述和讨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挂图]挂好“中国地形”挂图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请注意观察地形图,说出我国西部和东部各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回答,教师重复强调西部以高山、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丘陵*原为主。)

  (讲授新课)

  [查阅地图]请同学们在地图册中的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四大高原的位置。

  [板书]第三节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一、四大高原

  [指图讲述]让我们在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上一一找到四大高原。(以下讲述教师应注意放慢节奏,指图要准确,以便学生边听讲边在地图册上查找有关地名。下面划横线的高原名称由学生齐声答出。)

  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占全国四分之一,*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位于我国北部,东起大兴安岭,西至祁连山麓,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的高原是内蒙古高原。

  西起祁连山脉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面大约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高原为邻,南到秦岭的高原是黄土高原。

  主要位于云南省东部和贵州省大部分,地势明显表现为西高东低,海拔从20xx米下降到1000米的高原是云贵高原。

  [展示图片]出示绘有四大高原边界的空白轮廓中国地图。分别请四位同学上讲台指图说出四大高原的位置,教师纠正。

  [讨论]请同学们阅读“四大高原”一段课文及有关插图,分别介绍四大高原的`特征。(在读书读图之后,组织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应加强引导,提醒学生读有关插图及彩图,并可简要解释黄土高原上的黄土来历、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后果、喀斯特地形的成因和得名等)

  [板书]

  l、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世界屋脊”

  2.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 地势*坦

  3.黄土高原—一黄土覆盖 千沟万壑

  4.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喀斯特地形典型

  [练*]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把四大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用直线连结起来。

  [板书]二、四大盆地

  [讲述]请同学们在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找到天山山脉,看天山南北分别是什么地形。(学生回答)

  [[提问]人们谈到新疆地形时,常有“三山夹两盆”的说法。请同学们阅读图3·13,说出“三山”和“两盆”的名称。(学生回答,教师纠正或肯定)

  [展示图片]“三山夹两盆”示意图

  [讲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都位于西北内陆,周围高山环抱,内部比较*坦,有成片的沙漠和戈壁。

  [提问]说出塔里木盆地中我国最大的沙漠名称和它的形成原因。(学生依据课本回答,教师强调“地处内陆”和“地形封闭”两点)

  [讲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周围高山上有很厚的冰川、积雪。当天暖的时候,冰雪消融,山麓地带有了水就可以长草、植树、种庄稼。在黄色的沙漠区,这种有水源灌溉的地方叫做“绿洲”。历史上,天山和昆仑山的山麓地带就是“丝绸之路”上沟通亚欧大陆的一段“绿色通道”。

  [提问]1.为什么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会有绿洲分布?水源是从哪里来的?

  2.新疆修筑的公路线大多绕经盆地的边缘,这是什么原因?(教师提示学生也从水源、绿洲分布等方面考虑)

  [讲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的柴达木盆地,与前面两个盆地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别。

  [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地形图”,参考P33图3·15说说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点出以上三个盆地均处内陆,内部都较*坦,有沙漠、戈壁;不同的是它们的海拔,柴达木盆地海拔3000米左右,位于地势第一阶梯,而前两个盆地位于地势第二阶梯。)

  [板书]3.柴达木盆地——内陆高原盆地,多沙漠戈壁。

  [讲述]位于四川省东部,被山岭、高原环绕的四川盆地内部,与前三个盆地有明显的不同。

  [提问]请说出四川盆地内部地形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指出以上三个盆地内部较*坦而四川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仅成都*原较*坦)。

  [板书]4.四川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成都*原较为*坦

  [讲述]四大盆地各有特色,请同学们用比较法学*、记忆。

  [练*]1.四大盆地名称,在图上指出它们的位置,说出它们分别在地势的哪级阶梯上。

  2.哪个盆地海拔最高?哪个盆地面积最大?哪些盆地位于内陆?

  3.成都*原在哪个盆地中?塔克拉玛干沙漠在哪个盆地中?

  4.哪个盆地中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哪个盆地东部多沼泽、盐湖?

  (布置作业)选做复*题2。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一、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世界屋脊”

  2.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 地势*坦

  3.黄土高原——黄土覆盖 千沟万壑

  4.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喀斯特地形典型

  二、四大盆地


中学地理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中学地理教案菁选(扩展1)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菁选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如何把总结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地理教学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1

  1、在基础知识上下功夫,用好一本教材,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基础知识是学生分析问题的基础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所以,在第一阶段的复*中,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复*,仔细研究大纲要求,竟量全面、仔细地帮学生复*到每一个细节。同时培养地理思维素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矗

  2、迎合高考的需要精讲多练,定期测验,反复练*。教师备好课,讲好课,每课都有作业,每星期都有练*卷,并且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高三复*,练*测验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反复操练,不断巩固知识点,使知识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当然,批改练*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再通过讲解题目加深他们的印象。

  3、要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形成良好的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争取更大的进步。

  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当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形式。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惯。还要进行复*、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

  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工作总结《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总复*过程当中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

  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换向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最后,在初二的地理教学上,着重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兴趣

  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是学*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当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形式。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惯。还要进行复*、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2

  地理教研组在学校“任务驱动,问题导学”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在本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工作计划和目的明确:

  以提高学生的学*地理兴趣和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为目标,严格按计划办事,在学期之初,本组制订了详细的教学教研计划。争取做到各成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一学期结束,我们园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高考研究和会考研究,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本学期在教研活动中,加强对大纲和教材的研究,认真分析会考和高考试题命题的趋向,会考和高考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会考合格率为98%,高考的达B率比去年有了显着提高。

  本组老师之间相互学*蔚然成风,三个年级的老师跨年段听课,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次都有记录。在学校开展的精品课程展示活动中,我组的年轻老师开设的一节课复*课获得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注重课堂教学,注重落实的实效性。

  配合学校的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地理组所有的老师认真地学*理论,反复研究,多方位磨课,为课堂教学实施作好依据,结合实际教学具体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强调,分层导学诱思教学方案很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学*,应该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尽快地把我们学校的.地理教学提上一个台阶,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添砖加瓦。

  要求每一位老师抓住每一节课,让学生将知识在课堂上落实,提倡课堂前5分钟用于检测落实上节课所学知识,采取多样的方法,如默写、设问、练*检测等,觉得效果较好。强**师备课时必须明确,本节课我要让学生掌握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当堂反馈。下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是否完成本节教学目标,哪些地方非常成功,还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要在不断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学*知识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于实践,应用于社会。地理科学的实用性很强。未来人才的高标准对地理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基本上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帮助学生得出真知,使他们成为祖国未来有用的建设者。

  五、不足之处和今后发展方向。

  由于地理组人员少,每一个年段基本上是单打独斗,明显战斗力不强,加上生源质量的下降,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抓住一切学*的机会为自己充电,适应不同的生源,尽快地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为高考服务。

  我组对未来充满信心,将倍加珍惜机会和迎接挑战,勇立于时代竞争的浪尖,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加强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包括判读、填绘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地理图象和图表分析综合地理事象。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包括分析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等。指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生产和生活,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到生活中的地理。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3

  时间在紧张和忙绿中匆匆而过,对照学期初的计划和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盘点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研组建设

  坚持每周一例会制。充分利用教研组例会时间,组织全组教师学*、领会并贯彻、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把例会精神、周工作计划传达给全组教师,以便认真落实。总结、反思上周教研组工作情况,提出新的目标要求。

  团结协作,营造“大气、和气、书卷气”的团队氛围。工作上我们从不斤斤计较,无论安排到哪个级部或者哪位老师,大家都会不打折扣地认真做好。

  于德娟、韦霞等老教师能够以身作则,带领青年教师干好各项工作;孙玥婧、刘小琳老师工作积极主动,大局意识强,能及时提醒大家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于德娟、孙玥婧、邱秋兰、安浩、闫宁当班主任每天阳光灿烂地对待每一位孩子,工作有法有智慧得到组内全体老师的欣赏和佩服。闫宁老师兼任学生处的级部干事,孙燕老师兼任信息技术组的工作,都做到了组内活动和学校工作两不误。凡事大家都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教研氛围及其融洽;随时备课、不分级部备课一直是我们组的一贯作风,研究教材、教法,阅读与专业有关的各种书籍、杂志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学*的快乐。

  通过例会、教研、读书、组内活动等方式,增进组员之间的沟通,增进团队精神,形成教研合力,使教研组成员都能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构建了一个团结向上、健康和谐的教研组。

  本学期孙燕老师的《开学第一课》在全区同研成果中获得一等奖,并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大赛、微课制作比赛;闫宁老师经过校级、协作区内,层层过关,参加了青年教师课堂大赛,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行老师的肯定。邱秋兰老师参加了一师一优课评比,成绩待定中。

  二、教学常规

  1.集体备课:本学期,备课注重“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所以,备课时重视对课标的解读和讨论;对于评价,通过学*,我们明白了其含义,教学目标制定后,针对目标,我们设计相应的评价措施来达成目标,理解了为什么评价优先于教学设计。

  进行了四次主题备课,9月份,初一级部进行了两次“运用微课,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探讨,初二级部的老师也参与其中并提出建议;10月份,初二级部结合学生实际,两次主题备课重点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绘图的*惯”“如何运用地图学*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形成地理思维,提高地理综合学*水*。

  2.教学反思:通过学*常规要求,我们明确了教学反思具体可关注:课堂气氛、学生反应、教学效果、时间分配、目标达成、作业反馈、教具运用、难点突破、学生问题、得意片断、不良感觉等。

  优秀的教师注重反思。作为一个教师只有多次反思改进的教案和自身的经历才能不断成长,只有以研究的心态对待日常工作,才能不断超越自己,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

  3.听评课:全组老师都能完成学校的听课任务。本学期,组内全体教师都参与的听评课至少有15节,青年教师至少也有*20节,分别是:

  9月23日,参加学校组织的邀请教研员来校指导的活动和协作区活动,听了孙燕老师《经线和经度》的新授课,闫宁老师《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新授课,徐老师和同行老师们为我们评课,并为我们培训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及深度教学。

  10月23日参加了全市的质量下乡百校行地理学科研讨会,听了徐华敏老师《黄河的治理》的新授课,荣成宋文娟老师和文登张华娟老师,同课异构《水资源》的新授课,徐毅老师做了中考答题分析,乳山教研员邵丽敏老师对中考试题做了分析。

  10月24——29日这期间,为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所有地理组老师轮流多次,听评闫宁老师、邱秋兰老师以及七中的张梦雨老师的新授课《黄河的.治理》。

  11月13日前后,所有地理组老师多次听评指导,孙燕老师的新授课《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为校级的信息技术课堂大赛做准备。

  11月25日,所有地理组青年教师参加区级为期一天的青年教师课堂大赛听评课活动,共听评课5节。

  12月3日前后,所有地理组老师多次听评指导,邱秋兰老师的复*《人口与人种》为“ 一师一优课”做准备。

  每次听课我们都会评课议课,评说整体设计是否符合教育理念,有哪些亮点与不足,针对不足提出建议及改进措施。听课老师不仅听课,而且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听课情况,并有针对的现场指导。使授课者和听课者在这些活动中能反思个人的教学行为,达到互相学*、取长补短的效果。

  4、坚持学困生转化工作。学困生的共同特点是:学*目的欠明确,学*积极性不高,导致学**惯差,进而影响到学*成绩。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沟通与交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重拾学*的信心。如刘小琳、孙燕老师经常利用中午课间时间对学*情况不佳的同学进行相应知识点的抽查,让此部分学生有紧迫感。于德娟、孙玥婧老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陪伴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督促改正,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学**惯,提高课上学*效率。闫宁、邱秋兰、安浩老师对学*兴趣不佳的,学**惯如上课不听讲,不记笔记的学生,提出要求将课上听讲内容记录下来,下课时给老师看,进行简单提问,以此督促课上的地理学*。

  5.质量检测与评价。本学期采用多种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如课堂提问、绘图检测、课堂小测等。

  单元检测,能按照教研中心的要求,控制检测次数、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命题、认真阅卷并做好质量分析,进而查找工作中的得与失,制定整改措施,并进行了二次检测。本学期单元测验的命题,初一级部由我校孙燕老师命题,初二级部由刘小琳老师命题,每份试题的难度和容量都比较适宜,较好地考察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利用课前5分钟或课堂最后5分钟,进行典型题目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启发式引导贯穿始终。典型题有两种,一种是典型的会考试题,另一种是创编的试题,指导学生收集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中有关地理时事资料, 引导学生参与创编。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有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多举身边和学生熟悉的实例,切实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高阶思维,调动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良好学**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

  6、学科大阅读。为了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环翠区学科大阅读环境下,我们通过大阅读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本学年我们推荐学生阅读书目——《希利尔讲世界地理》。这本书的作者名叫希利尔,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美国杰出的教育家。作者酷爱地理和艺术,还喜欢出门旅行。这是一本绝佳的地理启蒙读物,在书中“地理”已经不再是个干巴巴、硬邦邦的字眼儿,而是听上去跟“历险”更沾边儿些。在这本书里,希利尔通过各种生动的故事、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各个国家的特点,解释有趣的地理现象,让孩子不知不觉的就普及了地理知识,轻轻松松地就领略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激发学*地理的兴趣,开启奇妙地理之旅,让我们不出家门便可周游世界!

  课堂上以清泉小讲师的形式,让孩子分享,在小组考核中给予适当的加分。教师在讲课中适时的提问,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这样的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加深了孩子学*地理知识的印象,也使我们的地理课不再枯燥无味。并实现了从不同角度走进阅读世界,从阅读走向生活,又从生活走进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研究的重点

  本学期初一级部和初二教学研究的重点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绘图*惯培养的研究”,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老师课前精心选取图表,设计并制作课件,课堂上让学生描图绘图,通过丰富的地理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处理信息、阅读地图、合作学*、展示交流等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认真学*的学生,慢慢的提高了自主学*能力,同时读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为了让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我们选择有针对性的系列活动设计学科研究性学*方案,如初二备课组设计了“我国的海洋国土”“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等。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威海,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学生活动、学区及教师培训活动

  1.学生活动:

  学生层面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初一级部举行用乒乓球等材料制作地球活动,初二级部举行实物拼图和电子地图拼图大赛,“以赛促学” 用活动来提高学生学*地理的热情。

  2.学区活动:

  为推进实施“教-学-评”一致和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xx中学协作区于9月24日上午举行了全体地理教师参与的“教学评一致,促高效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并邀请区学科教研员徐毅老师进校评课指导。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形式呈现,xx中学的孙燕和闫宁老师以经纬线一节为教学内容分别授课。

  孙老师从学情和教学实际出发,缩小了课堂容量。课上以纬度书写导入,并借助纬度书写的问题复*巩固纬线和纬度的特点、半球划分。通过回顾纬线和纬度的学*方法和方式,由此自然过渡到经线和经度的学*。采用小组合作和老师演示讲授、学生书写练*结合的教学处理方式,教学环节紧凑。老师巧妙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进而自然推进到下一教学环节。在东西半球划分讲解的过程中,利用经纬仪形象演示,还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一目了然,帮助学生理解半球划分。总体而言,从这堂课看到了新老师的成长和进步。

  闫老师简要回顾开学到现在学*的内容,从观察地球仪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仪上的地理事物,进而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整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以纬线、经线和纬度、经度对比的方式处理教学内容,以生动的教学语言和良好的师生互动,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氛围。虽然本堂课容量较大,但思路清晰明了,基于老师娴熟的教学功底和对课堂灵活准确的把握,加上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得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展现了青年教师的风采。

  以教学促发展,以教研促成长。此次教研活动通过教学展示和评课,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成长的*台,也加强教师间的交流,进一步引发老师对地理教学的思考。

  3.教师培训活动

  10月23日参加了全市的质量下乡百校行地理学科研讨会,听了徐华敏老师《黄河的治理》的新授课,荣成宋文娟老师和文登张华娟老师,同课异构《水资源》的新授课,徐毅老师做了中考答题分析,乳山教研员邵丽敏老师对中考试题做了分析。

  11月25日,所有地理组青年教师参加区级为期一天的青年教师课堂大赛听评课活动,共听评课5节。

  12月24日,所有地理组老师将参加市级为期一天的乡土地理培训。

  五、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在分层教学方面特别应针对学情细化目标分层,加强对不同层次目标要求的把握和具体程序、细节的实施等仍然缺乏完整的经验体系,对较低层次班级的课堂控制力有待提高;初二教学压力大,为赶进度,基本知识讲授完之后,往往在典例分析、实例练*部分时间较少,指导也不够有针对性,对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处理不够及时和从容。

  六、努力方向和措施

  1、课堂教学加强方法教学和概念教学,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和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潜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开展组内教学竞赛活动,及时评价、总结和提升工作,为教师提供切磋交流的机会,促使老师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的情感交流,进一步增强团队意识,最终取得和谐发展。

  3、开展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的研究。这项工作要与地理教研组的整体工作相配套进行,与学校开展的信息技术教学相配套。

  总之,下学期我们会继续努力,发扬成绩,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和业务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4

  回顾上学年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担任高二年级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教研组的教学计划,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积极完成了上学期的教学任务。下面结合我们教研组的整体做法及个人的一点经验,并借用一些“他山之石”,谈一点教学方面的认识,恳请大家指点。

  一、备课要有激情。认真备好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课外知识。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上课要有激情

  (一)创设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学生主要是听讲,处于被动地位。在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冲破以讲为主的束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比如讲到中东地区,这是全球的热点地区,为什么是热点地区呢?如果直接讲述很是没有意思,正巧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发生了美伊战争,所以在课下我让学生收集有关的材料,上课时将学生自由分成两组,一组代表美国,一组代表伊拉克,让两组从各自的角度发表看法,进而引申到课文内容。这样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内学生成了学*的主人,学生成为学*的主体,从而增加了学*的兴趣,又加深了对地理的理解。

  那么我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利用课前导入和课中的巧妙提问。科学设问,精彩的课前导入,能够使学生进入一种学*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课中的`提问要巧妙,巧妙的提问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积极性。有时,在上课时,我们会故意出现自我混淆的教学错误,引发学生根据“生活体验”或其它知识储备提出质疑,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积极思考。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如在讲解“经纬网”时,我设置了这样一题:“我国的一位小朋友在放暑假以前写了三封信,分别邀请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的三位朋友到纬度40°、经度116°的地方一同度假旅游,按照信中所写的经纬度能聚会在一起吗?为什么?如果将经纬度改为:①纬度40°、经度0°,②纬度0°、经度180°,他们能否聚会在一起?”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求知欲受到了激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整个课堂处于活跃而紧张的气氛中,为地理原理的讲授创造了适宜的氛围。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贯彻“自学探讨点拨训练”教学模式,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利用教学挂图。除了让学生多看、多听之外。我还经常让学生动脑筋,结合实事想问题,也是激发学生学*兴趣等重要手段。

  因为地理这门学科,地图多,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影像资料和图片以及电脑的运用,为教学增添了光彩,给学生真实的直观的感性认识。例如讲到治理黄河,首先让学生直观的看到黄河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实践证明,在信息时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所以,我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研活动要有激情。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我都非常认真的对待,在集体备课中选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和同学科组老师进行交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讨论如何根据学生实际、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来达成教学目标,要注重学*过程的设计和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讲课尽管是讲解书本上的内容,但却要变成自己的语言才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学到东西。如果大家都照本宣科,那就用不着教师了。学生能看懂课文,并不很难。但真正懂的程度大有不同。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提高学生懂的深度,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教师只有把教材钻深钻透了,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在教研时,我会先大致讲述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将要上课的内容并指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大家再结合自己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问题,共同讨论。通过交流教学上应该注意的细节以及要补充的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着实让我获益匪浅,上起课来也更有信心。在教研时间以外,无论何时碰到棘手的问题,我也会和同学科组老师经常相互交流,互补知识,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当然集体备课后,还要把集体讨论中得到的收获加以消化和巩固,还得再进行个人钻研。因为,别人的经验再好,对自己来说,都只是间接的知识,只有通过个人钻研这个过程,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掌握。

  四、课后辅导要有激情。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特别是在复*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总之,让地理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充满激情,让激情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学*的激情,从而提高地理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5

  本学期教学的是八年级地理下册,共六个章节的资料和九年级的地理综合复*任务。如果按照正常教学速度计算,至少需要十七课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思考到六月份的地理结业会考在即,从学期伊始,我就充分思考了教学进度、学生知识的构建、课程改革及地理会考的备考等之间的关系。制定了合理的教学与活动计划,并有序地进行教学。最后得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了教学改革与结业会考方面的一些成果。以下把教学的成果及经验归结为:

  一、建合理的知识框架

  为应对结业会考,本学期的教学不得不快速度、少时多量的进行。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务必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载体的地理课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知识教学等,使教学更贴*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勤于学*,收到了意料不到效果。

  二、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学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及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方式的变革。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

  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透过探讨学*,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用。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使地理学*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三、中考工作落实

  在完成教学教材之后,即进入了紧张的中考备考和应考工作。复*过程中,我把中国地理作为复*重点,指导学生以强化练*作为主要手段,以提纲复*为辅,并抓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透过反复识记、理解与运用,实现对知识点的识记。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结业会考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会考及格率为60%。

  诚然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学生学*兴趣不高、学*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意识不显著、会考成绩不尽人意等,这些现状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本学期地理科教学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有了学*地理的初步技能。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大致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开学初,根据学*特点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同时向学生提出本学期的学*要求,从正面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确了目标,又使学生增强了学*的信心。引导各个班级之间开展良性的竞争。

  三、努力钻研教材,积极投身课改。

  本人认为,如果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法,必定会导致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及教法感到厌倦,学生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为了寻求较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学法,本人阅读了《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课程理念与实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新课标》等书,实施了讨论法和设置对手法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地自读教材,做好笔记,在小组中讨论,然后随机分配,把学生分成两个对手组,进行激烈的辩论,最后教师总结。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能使学生在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感觉到了自己就是课堂中的主人。

  四、运用现代教具,使抽象的教学直观化。

  充分利用地理挂图、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具,使抽象的教学直观化,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

  五、注重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

  本人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把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利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通过实践经验证实理论知识。本学期,先后举行过两次地理知识辩论活动,在唇枪舌战中,虽然有的同学“独占鳌头”,有的同学“败下阵来”,但是,他们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辩论中增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六、本期总体的教学常规措施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5、拟好复*计划,制定复*提纲,认真组织复*。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8个班的地理课教学。由于中途接手这些班级,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只有学生学会了学*,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建立学*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和学*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不认真,练*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

  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五、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1、综合学*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重点学*分层教学,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

  2、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教学效果的反馈,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建立学*型小组。

  3、继续强化“思路-线索学*法”;继续强化过程性评价和整体优化。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6

  本学期是我任教的第一个学期,我所任教的是七年级地理上册,本册共分五个章节,从教学的难度来说七年级上册的地理是难度较低的,逻辑性较低,考虑到地理是小科目,我要分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课堂效率,尽量不占用学生课外时间。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迎接期末考试,我制定了合理的教学与活动计划,并有序地进行教学。最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构了合理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整个教学设计的理念支撑,新课程标准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与策略,选择教学类型与组织形式,组织教学实施与评价的基本依据,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操作、调控,测度的功能。深刻认识目标,既有助于在进行地理教育课程的基本功能,又有利于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操作,将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教学等,使教学更贴*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勤于学*,收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二、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一)课前准备

  我能提前一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并积极进行集体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仔细分析认真记录,虚心向同组老师学*、请教。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使学生掌握的教材知识、运用知识,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课堂上的情况。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学会学*。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的时间和空间,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

  (二)分层教学,加强课外辅导

  我能利用自*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通过坚持辅导,使这些同学的兴趣重新建立起来,后面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德育工作

  1、德育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我在工作中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充分发挥师爱的巨大教育力量。

  2、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我以为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人格的*等地位。我在工作中注意不盛气凌人,更不污辱学生人格,力求*易*人。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正因为这样,学生才会对我产生信任感。

  三、从事教学教研活动:

  (一)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二)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教研教学论文竞赛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教学水*。

  四、遵守校纪校规:

  本人严格的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我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学*了新课程标准以及与地理相关的书籍,在网络中阅读整理了大量资料,并积极进行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初步掌握了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能,能够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我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六、积极备战迎考: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剩下3个课时,主要是用来期末复*。当然,我在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学生学*兴趣不高,学*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意识不显著,期中考试成绩个别班不理想,这些状况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7

  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收获颇多。七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我们一方面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探索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问题,同时我们也不乏困惑。

  一、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回顾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暑假新课程培训活动,加强理论学*,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虽然所带的五个班的学生普遍比较差,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通过适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学生学*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地理学科而言,主要表现在自学能力、地理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上述能力的培养。

  二、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

  2、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

  3、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

  4、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学生在应试的路上跑惯了,只知道解题解题。面对在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新思路上学*,感到陌生不适应。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三、今后教学的几点想法

  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不同组之间进行答辩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非惟一性),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于实验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可以尝试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

  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我们要学会总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针对难学这一点,在*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地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高一的学生年龄较小,多数学生才十五、六岁,所以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能**化,以引起学生共鸣。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难了。

  作为教师,在新课改试验的第一年,我们要不断的摸索,要勇于创新,不断完善自己。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上。因此,如何在地理新教材的教学实施中,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要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一一落实到位,是一个值得在具体实践中加以探索和反思的问题。自我校实行新课程改革后,我积极投身新课改,认真学*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把握新课程教材、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下面我将自己的所做、所见、所思、所想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深刻领会课标精神

  地理课标有新特点,第一重视“知识与技能”培养,强调“过程与方法”,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扩大“思想教育”的内涵。第二,提倡探究式学*,课标对知识的数量要求减少了,质量要求提高了,强调从身边走向教学,突出学生实践活动的比重。

  二、转变教学观念

  走进新课程后,地理教师积极学*新课程理念,并自觉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有效的教学行为。体现在:

  1.角色的转换。

  将过去“主导”的中心地位转化为现在“指导”的帮助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

  学生是学*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联系实际安排,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机会。

  2.教学方法的改变。

  改变了过去的教师“一言堂”、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传统教法,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安排更为合理有效。例如,许多教师备课中开始尝试改变备课的程序,在收集、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堂环节,然后实施教学,待完成教学后再根据授课的情况写下实录。教师备课主要就是设计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与任务,使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教学互动中得到发展。

  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方法和*惯。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研究性学*等。

  1.学生尝试新的学*方式后,收获颇多。如选择自主学*使学生能负责地、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任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探究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合作学*使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共同解决困难的能力有所提高。

  2.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改变学*方式创造条件。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第一相信每一位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挥他们的学*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探索、观察或剖析地理事物,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教训。其次要做到: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多辩论、踊跃提问,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有些地理课还由学生主持、讲解、互动,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整理知识及综合动手能力。

  在整个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从中学会了如何去想象、去思考、去表达,多角度掌握地理学*的方式。例如,中国的铁路线的学*,不再是教师让学生简单地记忆“三横五纵”,而是通过设计旅游路线等课堂活动,达到了既熟悉了旅游景点和铁路线,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的目的。这样,采用多样化学*方式的地理课堂,更显得生机勃勃。

  四、课堂教学多样化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在这种形式下,要求教师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放下“师”的权威架子,要以学生学*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具体来讲,课堂活动中的黑板、讲台、学具、媒体、时间等都应尽可能地让给学生,**学生的手、口、眼、耳、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完成活动内容,进而求得生生间和师生间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例如:

  1.导入的多样化,可包括课前三分钟小导游、谜语竞猜、复*提问、歌曲导入、诗歌导入等。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新疆》一课时,先播放了一段《达坂城的`姑娘》等歌曲和音乐,学生立即被动人的歌声和优美的画面吸引了,产生了浓厚的学*兴趣。

  2.教学过程的多样化。教材分析(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材料,让他们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加以分析和解答);游戏问答(以游戏形式将课文内容加以理解、巩固);还有地理演讲、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互问互答、辩论赛等。如《中国四大地理区的划分》中的南方和北方地区,可采取角色扮演法(学生分别扮演南方人和北方人,说出自己家乡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地球的形状》可采用实验演示法,证明地球是圆的;《等高线地形图》可要求学生动手制作小地球仪模型,根据等高线用橡皮泥堆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收听、收看气象节目,每天向全校师生发布天气信息和天气趋势预报,给大家提供便利服务;

  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思维,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的方法,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课堂小结的多样化。过去只侧重于对一堂课知识的总结,现在的课堂总结除要对知识进行简单系统的总结外,更注重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总结,总结反思相结合,拓展升华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感受学*的永无止境。

  五、恰当的评价

  课改后对学生的评价观和评价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一方面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健全发展。改过去“只评分数、只看考试成绩”的评价机制为“关注学*结果,更关注学*过程及学生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1、评价主体由单一转向多样,即由过去教师的单一评价转变为教师、学生、家长、校领导等的多样评价,实行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2、评价方式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即由过去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变为考试评价(开卷与闭卷相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参与各种活动的态度与表现、小论文与小制作、才艺表演、口头表述、成长记录袋等的综合评价。

  3、评价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转变。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时小测验的成绩、*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投入程度等,每次好的表现都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鼓励。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在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评价方式的转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泼和谐,师生双边互动更充分,课堂教学效益更高,学生更喜欢课改后的课堂,老师们更热情地投入课改,促进了学生学*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

  六、探索**同成长

  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在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

  在轰轰烈烈的课改大军中前行时,我们成长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如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负担相矛盾、对学生的评价虽有收获但仍有困惑、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时间限制的矛盾等。希望这些新诞生的问题会成为我们继续学*的动力。

  对教师来说,新理念是教育新路的启迪,新规律是教育实践的支撑,新经验是教育实践的借鉴。勇于探索、敢于实验,更新理念、探索新路,是成功教师的必由之路。愿我们的地理教师在新课改的道路上都能走向成功。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9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喜也有忧。在担任高一(14)、(7)班,高二(9)班和初一(1)、(2)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可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其年级上册地里,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我几乎每节课都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在每两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各项考试所任教班级*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对学好地里充满信心。今后的打算:

  教师的成长是经验加反思。教师只有在不断地反复思考自己的教学成长,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作为,不断地反思和研究新的教学理念,教师才能健康成长。今后我要不断地根据自己的和学生的实际以及成长过程,抓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自己的本分任务,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使我的学生考试成绩能比其它班级好,走入社会是品德高尚的人。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10

  一、健全制度科学管理为研究保驾护航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稳定研究队伍,学校先后制订出台的《阳衡市实验中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阳衡市实验中学教学常规量化考核办法》、《集体备课制度》、《阳衡市实验中学教育教学奖励办法》、《阳衡市实验中学“十佳”优秀教师评选办法》、《阳衡市实验中学教学骨干和教坛新秀评选办法》、《阳衡市实验中学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都将课题研究工作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重奖在省、市获奖的研究课题,从而调动了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性。

  我校自20xx年始设立教研室,建立起了“校长室——教研室——教研组——课题组”的四级教研组织机构,形成“国家——省——市——校”四级课题体系,在教研室统一指导协调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二、完善设备培训人员争取研究出好效果

  在本课题研究开始之前,学校的硬件设施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课题研究开始后,学校的硬件建设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学校现在拥有三个多媒体教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两个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132台)、网络教学终端和校园网。每个教师办公室都配备了计算机,并与国际互联网联通。学校还进一步加大教学软件的添制及部分设备的更新,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课题研究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人的素质没有相应提高,那么再好的软硬件环境也不可能产生好的结果。所以加强对研究教师的培训至关重要。对研究教师的培训主要集中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对研究教师,我们进行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培训,促使他们建立新型的学生观、学*观和知识观。在这项课题研究中,更为重要的是每位研究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我们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研究教师进行培训,让研究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并能够制作简单的课件与网页。

  较为完备的设施设备和高素质的研究教师确保了课题研究按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的顺利进行。我们按照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了“群体——多媒体讲授型”和“网络参与型”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并比较了它们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三、齐心协力努力探索研究出成效

  我们课题研究小组每两周举行一次集体活动,或问题探讨、或集体备课,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经常开展教学观摩活动,要求每学期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要上一节以上的观摩课,全体课题组成员集体参加研讨。除了校内观摩外,我们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渠道地开展观摩交流探讨活动。我们常承担市教科所有关教研活动,请市教科所的专家来校督导,听课指导,也请与会的'不同层面的教师来给我们“找毛病”、“提问题”。我们还多次去省重点名校取经。

  通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齐心协力的努力探索,我们发现“群众——多媒体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适合教师向学生传播系统的地理知识。不足之处是首先学生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缺乏自主性;其次过于关注学生群体,而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关注,易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多媒体的介入虽然会使课堂活泼起来,但有时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而且多媒体把应由抽象得出的结论诠释为直观的过程,客观上可能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网络参与型”这种模式的优点,体现在学生可以自主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不足之处表现在其运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首先它对设备要求比较高。其次,自主学*要求教师及时监控,如果班级人数比较多,监控力度应会大减弱,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会受到限制。再次,这种模式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比较适合中高年级学生的学*。

  四、讨论情况展开反思发现问题

  通过讨论研究活动,我们展开反思,发现问题还是很明显的:

  1、现有的实用的教学资源匮乏,是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的极大限制。

  2、师生的计算机使用水*也极大地限制了本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3、我们的《检测方案》较粗浅,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的《检测方案》。

  4、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感到,我们现有的课程体系,以及课堂时间安排已经极大地制约着我们的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五、提出设想继续研究再接再励

  1、继续加强个性化、特色化、实用性强的《地理资源库》的建设。

  2、将本课题的研究与新课程改革进行整合,联动推进,互相借鉴研究成果,以深化课题研究,丰富课题成果。

  3、深化本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形成比较科学的、有推广应用价值的课题成果。

  4、及时作好课题成果的转化工作,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11

  作为一名刚从事教师工作的新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学*和七年级地理教学实践的交互过程中,我本着“认真学*,热心教育,”的想法来工作,

  初一年级使用的是义务教育湘教版的教材。新课改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在此就本人的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经验与体会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结果与学*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方面反复摸索,得出如**会:

  1、深挖教材内涵,灵活运用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料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新资料。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来选取不同的教法。如:在学*《世界气候类型》时,在气氛活跃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看图填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对填错较多的部分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采取了游戏的方式,把整个班级当成了亚欧大陆,定讲台为北方,各小组讨论“就应处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为什么”

  地理课程目标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地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选取教法时,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唤起学生的学*兴趣,不能强迫施教。而唤起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资料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过,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潜力不强,知识没有较强的递进性,学生学起来较为困难。我采取了讲授法和活动法学*经纬线效果都不是个性突出。于是讲完这些资料之后,上了一节经纬网练*课,采取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在室外上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定方向建经纬网,然后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再在操场上画好的几个经纬网地图上真正地实践一下。学生“玩中练”“玩中学”得兴奋极了。不仅仅激发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用心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大部分学生最后因此弄清了经纬网,收获不小。

  教法选取的好,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地理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迸射的。如: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中,关于降水的季节分配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四人为一组,每组给12个试管,作为一年中的12个月,再给一瓶红颜色的水,让学生自己设计世界任何地区可能的一年的降水量,将水注入到试管里,展示并说明该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的状况,然后在绘制成图。这就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他们生动、活泼、自主的学*发展。

  2、过程与结果并重,运用鼓励性评价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结果与学*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了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构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本学期我校的地理学科从下列三个方应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初一为例):学生课堂表现占25%,(包括:课堂纪律、《地理填充图册》作业、地理小论文、课后动手实践);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50%(题目以选取、填空、读图绘图题为主,为学生应知应会的最基本常识)。学期末,教师根据上述四项为每个学生打出具体分数,然后根据总分评出等级,并对特殊学生给予必须的评语。

  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能够透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动机,诱发学*兴趣,进而使其用心主动的学*。

  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到达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使学生的学*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用心,便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过程。如:《三大宗教》一课,提前两周给学生设计一些有关宗教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或问题以外的资料查找资料,学*研究三大宗教。上课时采取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学生热情高涨。当提问泉州有哪些宗教建筑景点时,抢到此问的学生竟然回答出了十多处。因此良好的评价氛围,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用心性,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地理的课堂教学。

  二、思考与困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就应引起我们更多关注,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

  不能完全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灵活的教学此刻课堂活跃了,学生提问多了,有时教师怕学生问,一问时间就来不及,教学进度完不成。预先设计好的难点重点落实不了,于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好的路子上引,顺着教师讲课的路子的问题教师欢迎,如果是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或草草打发。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节,给学生展示了5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图片,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中,让学生选一个环境来设计房屋,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领会聚落的外貌、材料大都因地制宜,没曾想有学生在北极地区建了个宫殿,还配有全方位的导弹、枪炮等高技术的防御系统;有学生在沙漠地区设计的房子,有防御系统,还有吸收太阳能系统——白天转化为室内冷气,夜晚转化为室内暖气……对于导弹枪炮等我知之甚少,又不是本课资料。我就简单评价了他们的想法有创意、独特,期望将来能自己设计出来,就转回了我的思路。课后我反思,如果能顺着学深的思路展开教学,让学生就这方面有无利弊,或让学生回家查查资料,了解防御系统有无必要安排在那里,有无科学性等,这不仅仅真正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做到以人为本,还能够培养学生有了疑问和好奇就追根究底的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1、反思、思考跟不上,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也就应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开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教师工作负担重,教师*惯了依靠现成的教学材料来教学,没有思考与反思的空间,也没有把课程开发看作是份内的事情,所以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教师课程改革的实践总有偏差。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就应感受到这种挑战的紧迫性,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掌握和了解最新科技的地理知识,熟练的驾驭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各学科都要涉足,知识面广一点,不能落伍于时代。

  2、课堂教学活应不乱,教师收放应有度

  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亲切,教学方式方法多样的变幻,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断的提升。有时就会难以控制情绪,造成课堂混乱;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回答问题的用心性很高,但别人回答的问题他又回答了一遍;还有时学生为了抢先回答问题,胳膊伸得老高,甚至站起来,身体前倾,举手示意……每遇到这样的环节,教师真不愿打消学生的用心性,但课堂教学务必要收放有度。当学生过于兴奋进入误区时,教师要及时调控,及时纠正,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还得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学**惯。

  这几个月来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让我切实感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务必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着眼点,努力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育思想,在今后不断的学*和探索中有更大的进步。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1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85班及高一109班、初二72、73、74、75班地理课的教学工作任务。

  首先,在高三的教学工作中,本着基础厚实、主体发展的观念,开学至今高三地理复*全面展开,遵循计划,有序地开展复*。

  1、在基础知识上下功夫,用好一本教材。

  基础知识是学生分析问题的基础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所以,在第一阶段的复*中,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复*,仔细研究大纲要求,竟量全面、仔细地帮学生复*到每一个细节。同时培养地理思维素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2、迎合高考的需要精讲多练,定期测验,反复练*。

  教师备好课,讲好课,每课都有作业,每星期都有练*卷,并且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高三复*,练*测验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反复操练,不断巩固知识点,使知识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当然,批改练*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再通过讲解题目加深他们的印象。

  3、要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形成良好的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争取更大的进步。

  其次在高一,在本学期初,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础知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循序渐进,以专题形式补充学生初中地理知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建立学*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继续强化“思路-线索学*法”;继续强化过程性评价和整体优化。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总复*过程当中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换向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最后,在初二的地理教学上,着重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兴趣

  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是学*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当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形式。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惯。还要进行复*、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13

  我是一个从事地理教学工作三十多年的老师,,经过多年的地理教学,也总结了一些在教学过程的经验和教训。

  一、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年我担任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通过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因生施教,根据他们在学*中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如《辽阔的新疆》一节,对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要求学生主要从海陆位置,伟度位置地形地势等作具体分析。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探究性学*,创设真实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解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学*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简单的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是他们基本到达教学要求,我在课堂教学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注意学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去思考,积极创设学生的求知情况。

  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过程并且将课本知识内化为不同的层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这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有所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还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自主创新精神。初中地理教学要以读图,分析为基础。抓住宏观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的新明特点,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情况,如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活生生的,立体的地理事物就是最好的材料,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通过实际情况运用,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判断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

  二、具体教学感悟

  1、发挥地理学科趣味性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才爱学,爱学才能长知。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感到学得有趣即产生了学*兴趣,积极主动学*,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兴趣是调动学生学*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相关,地理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文理学科的横向联系,相互渗透的特点如学生对历史感兴趣,那么可将地理与历史间的关联结合,引起学*地理兴趣。然后从地理知识本身出发点明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趣味性,比如我在教学中就非常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例如讲梅雨天气的形式时,让学生先将“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理解一下然后在讲梅雨的形成原理和分布,再如“二十四节气歌”反映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初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主要有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等。而这些地理图像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到地理图像的作用。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部分与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3、注意学法指导,教学学生学*,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的主人。

  教师教好知识,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那就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学*的主人,教师只能作引导。辅助,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优势和特点。

  (1)手势法:

  如用手势表示南北半球地理事物体水*运动的偏向规律。夏季风与冬季风的反向运动,迎风坡与背风坡等具体内容教学。

  (2)图像法: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可*时学生对地图有畏惧感。地图应用能力差,教师要多指导。学生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化文为图。图文结合,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掌握。

  (3)数理结合法:

  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比如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垂直海拔高度植被分布状况等。

  (4)实物标本法:

  实物,标本在自然界比比皆是。容易收集,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具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采用这样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过程中起到观察,理解,识记的作用。

  总之,从多年教学中,我收获了很多。也积累了很多,但我仍将继续努力学*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按照学校教研组的安排听取同事的公开课,学区的示范课等活动。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努力,不断前进。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14

  一、 积极参加课改培训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1、学*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工作、认真学*考试说明探讨复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分析等有关工作。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

  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

  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15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租地理教学任务,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担任初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教育教学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3、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4、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和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不认真,练*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使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5、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形式,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设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二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中国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结合教材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不足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学生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效果都落实到位。还如学*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只有学生学会了学*,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建立学*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的积极性。

  四、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和学*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不认真,练*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六、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1、综合学*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重点学*分层教学,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

  2、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教学效果的反馈,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建立学*型小组。

  3、继续强化“思路-线索学*法”;继续强化过程性评价和整体优化。

  七、今后的工作目标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中学地理教案菁选(扩展2)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菁选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和工作中的优缺点,让我们一起来学*写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地理教学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1

  时间很快,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一学期,收获颇多。七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我们一方面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探索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问题,同时我们也不乏困惑。

  一、前一阶段教学工作的回顾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暑假新课程培训活动,加强理论学*,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虽然所带的五个班的学生普遍比较差,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通过适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学生学*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到地理学科而言,主要表现在自学能力、地理图表的分析、处理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上述能力的培养。

  二、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

  2、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

  3、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

  4、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学生在应试的路上跑惯了,只知道解题解题。面对在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新思路上学*,感到陌生不适应。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三、今后教学的几点想法

  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不同组之间进行答辩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非惟一性),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于实验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可以尝试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

  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我们要学会总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针对难学这一点,在*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地理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高一的学生年龄较小,多数学生才十五、六岁,所以要注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能**化,以引起学生共鸣。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难了。

  作为教师,在新课改试验的第一年,我们要不断的摸索,要勇于创新,不断完善自己。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2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喜也有忧。在担任高一(14)、(7)班,高二(9)班和初一(1)、(2)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可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其年级上册地里,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我几乎每节课都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在每两周定期参加集体备课,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学期,各项考试所任教班级*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对学好地里充满信心。今后的打算:

  教师的成长是经验加反思。教师只有在不断地反复思考自己的教学成长,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作为,不断地反思和研究新的教学理念,教师才能健康成长。今后我要不断地根据自己的和学生的实际以及成长过程,抓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自己的本分任务,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使我的学生考试成绩能比其它班级好,走入社会是品德高尚的人。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3

  我是一个从事地理教学工作三十多年的老师,,经过多年的地理教学,也总结了一些在教学过程的经验和教训。

  一、教育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年我担任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通过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因生施教,根据他们在学*中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如《辽阔的新疆》一节,对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要求学生主要从海陆位置,伟度位置地形地势等作具体分析。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探究性学*,创设真实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解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学*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简单的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是他们基本到达教学要求,我在课堂教学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注意学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去思考,积极创设学生的求知情况。

  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过程并且将课本知识内化为不同的层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这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有所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还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自主创新精神。初中地理教学要以读图,分析为基础。抓住宏观性,综合性和地域性的新明特点,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情况,如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活生生的,立体的地理事物就是最好的材料,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通过实际情况运用,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判断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

  二、具体教学感悟

  1、发挥地理学科趣味性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才爱学,爱学才能长知。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感到学得有趣即产生了学*兴趣,积极主动学*,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兴趣是调动学生学*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相关,地理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文理学科的横向联系,相互渗透的特点如学生对历史感兴趣,那么可将地理与历史间的关联结合,引起学*地理兴趣。然后从地理知识本身出发点明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趣味性,比如我在教学中就非常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例如讲梅雨天气的形式时,让学生先将“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理解一下然后在讲梅雨的形成原理和分布,再如“二十四节气歌”反映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初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主要有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等。而这些地理图像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到地理图像的作用。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部分与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3、注意学法指导,教学学生学*,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的主人。

  教师教好知识,关键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那就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学*的主人,教师只能作引导。辅助,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优势和特点。

  (1)手势法:

  如用手势表示南北半球地理事物体水*运动的偏向规律。夏季风与冬季风的反向运动,迎风坡与背风坡等具体内容教学。

  (2)图像法: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可*时学生对地图有畏惧感。地图应用能力差,教师要多指导。学生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化文为图。图文结合,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掌握。

  (3)数理结合法:

  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比如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垂直海拔高度植被分布状况等。

  (4)实物标本法:

  实物,标本在自然界比比皆是。容易收集,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具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采用这样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过程中起到观察,理解,识记的作用。

  总之,从多年教学中,我收获了很多。也积累了很多,但我仍将继续努力学*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按照学校教研组的安排听取同事的公开课,学区的示范课等活动。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有益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努力,不断前进。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必须落实到每一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上。因此,如何在地理新教材的教学实施中,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要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一一落实到位,是一个值得在具体实践中加以探索和反思的问题。自我校实行新课程改革后,我积极投身新课改,认真学*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把握新课程教材、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下面我将自己的所做、所见、所思、所想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深刻领会课标精神

  地理课标有新特点,第一重视“知识与技能”培养,强调“过程与方法”,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扩大“思想教育”的内涵。第二,提倡探究式学*,课标对知识的数量要求减少了,质量要求提高了,强调从身边走向教学,突出学生实践活动的比重。

  二、转变教学观念

  走进新课程后,地理教师积极学*新课程理念,并自觉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有效的教学行为。体现在:

  1.角色的转换。

  将过去“主导”的中心地位转化为现在“指导”的帮助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

  学生是学*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联系实际安排,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给学生创造多说,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机会。

  2.教学方法的改变。

  改变了过去的教师“一言堂”、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传统教法,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安排更为合理有效。例如,许多教师备课中开始尝试改变备课的程序,在收集、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堂环节,然后实施教学,待完成教学后再根据授课的情况写下实录。教师备课主要就是设计学生课堂活动的内容、形式与任务,使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在教学互动中得到发展。

  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方法和*惯。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研究性学*等。

  1.学生尝试新的学*方式后,收获颇多。如选择自主学*使学生能负责地、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任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探究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合作学*使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共同解决困难的能力有所提高。

  2.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改变学*方式创造条件。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第一相信每一位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挥他们的学*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探索、观察或剖析地理事物,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失败的教训。其次要做到:创设宽松和谐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多辩论、踊跃提问,引导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有些地理课还由学生主持、讲解、互动,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整理知识及综合动手能力。

  在整个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从中学会了如何去想象、去思考、去表达,多角度掌握地理学*的方式。例如,中国的铁路线的学*,不再是教师让学生简单地记忆“三横五纵”,而是通过设计旅游路线等课堂活动,达到了既熟悉了旅游景点和铁路线,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的目的。这样,采用多样化学*方式的地理课堂,更显得生机勃勃。

  四、课堂教学多样化

  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在这种形式下,要求教师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放下“师”的权威架子,要以学生学*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民主*等的师生关系。具体来讲,课堂活动中的黑板、讲台、学具、媒体、时间等都应尽可能地让给学生,**学生的手、口、眼、耳、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完成活动内容,进而求得生生间和师生间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例如:

  1.导入的多样化,可包括课前三分钟小导游、谜语竞猜、复*提问、歌曲导入、诗歌导入等。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新疆》一课时,先播放了一段《达坂城的姑娘》等歌曲和音乐,学生立即被动人的歌声和优美的画面吸引了,产生了浓厚的学*兴趣。

  2.教学过程的多样化。教材分析(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材料,让他们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加以分析和解答);游戏问答(以游戏形式将课文内容加以理解、巩固);还有地理演讲、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互问互答、辩论赛等。如《中国四大地理区的划分》中的南方和北方地区,可采取角色扮演法(学生分别扮演南方人和北方人,说出自己家乡的特点),学生乐于参与;《地球的形状》可采用实验演示法,证明地球是圆的;《等高线地形图》可要求学生动手制作小地球仪模型,根据等高线用橡皮泥堆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收听、收看气象节目,每天向全校师生发布天气信息和天气趋势预报,给大家提供便利服务;

  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探索思维,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的方法,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课堂小结的多样化。过去只侧重于对一堂课知识的总结,现在的课堂总结除要对知识进行简单系统的总结外,更注重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总结,总结反思相结合,拓展升华留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感受学*的永无止境。

  五、恰当的评价

  课改后对学生的评价观和评价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进一步认识到评价的目的应该是一方面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健全发展。改过去“只评分数、只看考试成绩”的评价机制为“关注学*结果,更关注学*过程及学生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1、评价主体由单一转向多样,即由过去教师的单一评价转变为教师、学生、家长、校领导等的多样评价,实行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领导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2、评价方式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即由过去单一的考试评价转变为考试评价(开卷与闭卷相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参与各种活动的态度与表现、小论文与小制作、才艺表演、口头表述、成长记录袋等的综合评价。

  3、评价由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转变。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的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时小测验的成绩、*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投入程度等,每次好的表现都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鼓励。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在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评价方式的转变,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泼和谐,师生双边互动更充分,课堂教学效益更高,学生更喜欢课改后的课堂,老师们更热情地投入课改,促进了学生学*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

  六、探索**同成长

  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在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了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考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

  在轰轰烈烈的课改大军中前行时,我们成长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如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负担相矛盾、对学生的评价虽有收获但仍有困惑、潜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时间限制的矛盾等。希望这些新诞生的问题会成为我们继续学*的动力。

  对教师来说,新理念是教育新路的启迪,新规律是教育实践的支撑,新经验是教育实践的借鉴。勇于探索、敢于实验,更新理念、探索新路,是成功教师的必由之路。愿我们的地理教师在新课改的道路上都能走向成功。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5

  本学期教学的是八年级地理下册,共六个章节的资料和九年级的地理综合复*任务。如果按照正常教学速度计算,至少需要十七课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思考到六月份的地理结业会考在即,从学期伊始,我就充分思考了教学进度、学生知识的构建、课程改革及地理会考的备考等之间的关系。制定了合理的教学与活动计划,并有序地进行教学。最后得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了教学改革与结业会考方面的一些成果。以下把教学的成果及经验归结为:

  一、建合理的知识框架

  为应对结业会考,本学期的教学不得不快速度、少时多量的进行。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务必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载体的地理课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知识教学等,使教学更贴*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勤于学*,收到了意料不到效果。

  二、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学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及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方式的变革。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

  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透过探讨学*,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用。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使地理学*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三、中考工作落实

  在完成教学教材之后,即进入了紧张的中考备考和应考工作。复*过程中,我把中国地理作为复*重点,指导学生以强化练*作为主要手段,以提纲复*为辅,并抓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透过反复识记、理解与运用,实现对知识点的识记。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结业会考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会考及格率为60%。

  诚然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学生学*兴趣不高、学*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意识不显著、会考成绩不尽人意等,这些现状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本学期地理科教学能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有了学*地理的初步技能。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大致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开学初,根据学*特点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同时向学生提出本学期的学*要求,从正面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确了目标,又使学生增强了学*的信心。引导各个班级之间开展良性的竞争。

  三、努力钻研教材,积极投身课改。

  本人认为,如果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法,必定会导致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及教法感到厌倦,学生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为了寻求较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法、学法,本人阅读了《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课程理念与实施》《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新课标》等书,实施了讨论法和设置对手法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地自读教材,做好笔记,在小组中讨论,然后随机分配,把学生分成两个对手组,进行激烈的辩论,最后教师总结。这样既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又能使学生在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感觉到了自己就是课堂中的主人。

  四、运用现代教具,使抽象的教学直观化。

  充分利用地理挂图、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具,使抽象的教学直观化,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

  五、注重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

  本人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把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利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通过实践经验证实理论知识。本学期,先后举行过两次地理知识辩论活动,在唇枪舌战中,虽然有的同学“独占鳌头”,有的同学“败下阵来”,但是,他们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辩论中增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六、本期总体的教学常规措施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5、拟好复*计划,制定复*提纲,认真组织复*。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8个班的地理课教学。由于中途接手这些班级,在有限的时间里,我多方面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备课组的教学计划,积极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新课程标准,以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学*积极性。

  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只有学生学会了学*,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建立学*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的积极性。

  二、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和学*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不认真,练*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

  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五、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1、综合学*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重点学*分层教学,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

  2、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教学效果的反馈,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建立学*型小组。

  3、继续强化“思路-线索学*法”;继续强化过程性评价和整体优化。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6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年租地理教学任务,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担任初中的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教育教学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3、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4、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和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不认真,练*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使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5、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形式,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设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二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中国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结合教材我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不足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学生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效果都落实到位。还如学*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

  1、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

  2、师生的交流的*等性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进行落实。即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学*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或了解知识获得的过程,为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念及爱国情感。

  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只有学生学会了学*,教学才变得有意义和有希望。要实现这一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学会主动学*。在班级教学中,班级之间有差别,学生个体也有差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建立学*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的积极性。

  四、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这批学生在初一没有学好地理,地理基础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识也不具备,更不用说养成地理思维和方法,在观念上他们把地理当作副科、次科,对地理学*不重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由于地理是综合科科目,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不多,学生也轻视地理学*。我们的学生在初一阶段成绩也很差,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惯和学*方法,缺乏自信。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不认真,练*作业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课堂上时刻通过激趣是学生保持注意,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多从初中生活,地理学*等方面给以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渗透先进的学*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突出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抓紧、抓好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常规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学*形式

  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时多收集一些相关的时事材料,如“地震”,火山,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台风事件等,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较好完整而详细的教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学成绩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挂图,图片,标本,有时借助多媒体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如:地形剖面图、锋面雨的形成等。让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第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我在教学中尝试开展多样化的学*形式,培养学生地理学*能力,如开展研究性学*,地理小论文,野外考察,调查报告等。在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六、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1、综合学*各种教育教学理论,重点学*分层教学,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

  2、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教学效果的反馈,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建立学*型小组。

  3、继续强化“思路-线索学*法”;继续强化过程性评价和整体优化。

  七、今后的工作目标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7

  地理教研组在学校“任务驱动,问题导学”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在本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工作计划和目的明确:

  以提高学生的学*地理兴趣和学业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为目标,严格按计划办事,在学期之初,本组制订了详细的教学教研计划。争取做到各成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一学期结束,我们园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高考研究和会考研究,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本学期在教研活动中,加强对大纲和教材的研究,认真分析会考和高考试题命题的趋向,会考和高考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会考合格率为98%,高考的达B率比去年有了显着提高。

  本组老师之间相互学*蔚然成风,三个年级的老师跨年段听课,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次都有记录。在学校开展的精品课程展示活动中,我组的年轻老师开设的一节课复*课获得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注重课堂教学,注重落实的实效性。

  配合学校的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地理组所有的老师认真地学*理论,反复研究,多方位磨课,为课堂教学实施作好依据,结合实际教学具体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强调,分层导学诱思教学方案很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学*,应该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尽快地把我们学校的地理教学提上一个台阶,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添砖加瓦。

  要求每一位老师抓住每一节课,让学生将知识在课堂上落实,提倡课堂前5分钟用于检测落实上节课所学知识,采取多样的方法,如默写、设问、练*检测等,觉得效果较好。强**师备课时必须明确,本节课我要让学生掌握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当堂反馈。下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是否完成本节教学目标,哪些地方非常成功,还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要在不断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学*知识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于实践,应用于社会。地理科学的实用性很强。未来人才的高标准对地理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基本上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帮助学生得出真知,使他们成为祖国未来有用的建设者。

  五、不足之处和今后发展方向。

  由于地理组人员少,每一个年段基本上是单打独斗,明显战斗力不强,加上生源质量的下降,所以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抓住一切学*的机会为自己充电,适应不同的生源,尽快地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为高考服务。

  我组对未来充满信心,将倍加珍惜机会和迎接挑战,勇立于时代竞争的浪尖,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加强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包括判读、填绘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地理图象和图表分析综合地理事象。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包括分析比较、判断推理能力等。指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生产和生活,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到生活中的地理。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8

  一、 积极参加课改培训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1、学*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工作、认真学*考试说明探讨复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分析等有关工作。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

  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

  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9

  一、健全制度科学管理为研究保驾护航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稳定研究队伍,学校先后制订出台的《阳衡市实验中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阳衡市实验中学教学常规量化考核办法》、《集体备课制度》、《阳衡市实验中学教育教学奖励办法》、《阳衡市实验中学“十佳”优秀教师评选办法》、《阳衡市实验中学教学骨干和教坛新秀评选办法》、《阳衡市实验中学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都将课题研究工作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重奖在省、市获奖的研究课题,从而调动了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性。

  我校自20xx年始设立教研室,建立起了“校长室——教研室——教研组——课题组”的四级教研组织机构,形成“国家——省——市——校”四级课题体系,在教研室统一指导协调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二、完善设备培训人员争取研究出好效果

  在本课题研究开始之前,学校的硬件设施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课题研究开始后,学校的硬件建设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学校现在拥有三个多媒体教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两个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132台)、网络教学终端和校园网。每个教师办公室都配备了计算机,并与国际互联网联通。学校还进一步加大教学软件的添制及部分设备的更新,为课题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课题研究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如果人的素质没有相应提高,那么再好的软硬件环境也不可能产生好的结果。所以加强对研究教师的培训至关重要。对研究教师的培训主要集中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对研究教师,我们进行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的培训,促使他们建立新型的学生观、学*观和知识观。在这项课题研究中,更为重要的是每位研究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我们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研究教师进行培训,让研究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并能够制作简单的课件与网页。

  较为完备的设施设备和高素质的研究教师确保了课题研究按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的顺利进行。我们按照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了“群体——多媒体讲授型”和“网络参与型”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并比较了它们的优势与不足之处。

  三、齐心协力努力探索研究出成效

  我们课题研究小组每两周举行一次集体活动,或问题探讨、或集体备课,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经常开展教学观摩活动,要求每学期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要上一节以上的观摩课,全体课题组成员集体参加研讨。除了校内观摩外,我们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渠道地开展观摩交流探讨活动。我们常承担市教科所有关教研活动,请市教科所的专家来校督导,听课指导,也请与会的不同层面的教师来给我们“找毛病”、“提问题”。我们还多次去省重点名校取经。

  通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齐心协力的.努力探索,我们发现“群众——多媒体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适合教师向学生传播系统的地理知识。不足之处是首先学生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缺乏自主性;其次过于关注学生群体,而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关注,易出现“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情况;多媒体的介入虽然会使课堂活泼起来,但有时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而且多媒体把应由抽象得出的结论诠释为直观的过程,客观上可能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网络参与型”这种模式的优点,体现在学生可以自主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不足之处表现在其运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首先它对设备要求比较高。其次,自主学*要求教师及时监控,如果班级人数比较多,监控力度应会大减弱,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会受到限制。再次,这种模式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比较适合中高年级学生的学*。

  四、讨论情况展开反思发现问题

  通过讨论研究活动,我们展开反思,发现问题还是很明显的:

  1、现有的实用的教学资源匮乏,是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的极大限制。

  2、师生的计算机使用水*也极大地限制了本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3、我们的《检测方案》较粗浅,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的《检测方案》。

  4、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感到,我们现有的课程体系,以及课堂时间安排已经极大地制约着我们的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五、提出设想继续研究再接再励

  1、继续加强个性化、特色化、实用性强的《地理资源库》的建设。

  2、将本课题的研究与新课程改革进行整合,联动推进,互相借鉴研究成果,以深化课题研究,丰富课题成果。

  3、深化本课题的初步研究成果,形成比较科学的、有推广应用价值的课题成果。

  4、及时作好课题成果的转化工作,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10

  在我做学生的十六年多的时间里,我所经历过、见过的教学方法基本都是传统的老一套:讲新课、讲练*,老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这种方法对付考试很实用,它可以迅速打击所有考点,但是也很无用,它训练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作为实*生的我,正赶上实*学校教学改革,我很积极的投入到学校的教改中,充分发挥我的想象力和操作力,践行所有我想过的、设计过的教学技能,总结出一套适合我的教学方法。它借鉴所有我学*过的教学方案,也加入了我的别致用心,我相信这是我实*教学中最值得满意的一部分。

  1、直接导入,干脆利落

  对于那些没什么知识难度的、以知识点识记为主的章节,用直接导入,没有任何缀余,干脆利落的把学生带入学*情境,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可以在课上就完成基本知识的识记,提高课堂效率。

  2、以歌曲/视频导入

  对于区域地理的学*,用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或具有科普意义兼具艺术美感的视频导入,能让学生在课程伊始就对该地区形成一个鲜明的认识。歌曲/视频可以用网上直接下载,QQ音乐、优酷、土豆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自己制作,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图片和声音,并让它们同步播放,既能全面展示所有教师想向学生呈现的内容,歌曲的同步播放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在《西北地区》的学*中,在课程开始时,我就播放了一段自己制作的视频动画,在轻音乐《杨柳》中播放关于西北地区的图片,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就对西北地区形成一个生动的感性认识,对西北地区的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以事例作载体,设疑导入

  具体的事例有鲜明的故事感,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以事例引出问题,有助于增加鲜明的情景感,不会让学生觉得无头无脑,也便于学生在课堂中解决后,易于学生讲课堂上掌握的知识点迁移到其他实例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在讲解《世界居民》时,用一个世界人口组织关于人口的预测及世界人口突破70亿的.标志事件,设疑:世界人口是怎样演变的?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整堂课的学*,刺激学生学*的积极性。

  4、旧知导入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上新课前,用上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提问,既能巩固上节课的知识,又能启迪这节课的学*思路,一举两得。

  例:学*《海底地形》前,先复*陆地地形,再进入海底地形的学*,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5、以地图导入

  对于地理课程的学*,地图是重要的媒介。读图、识图的能力是基本功。所以,一节课用地图导入,可以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传播地图信息,培养学生读图*惯。

  例:在《青藏地区》的导入中,我使用了《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地图,让学生从整体上对青藏地区的位置有一个整体认识,进而师生一起学*雪域高原。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11

  时间在紧张和忙绿中匆匆而过,对照学期初的计划和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盘点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研组建设

  坚持每周一例会制。充分利用教研组例会时间,组织全组教师学*、领会并贯彻、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把例会精神、周工作计划传达给全组教师,以便认真落实。总结、反思上周教研组工作情况,提出新的目标要求。

  团结协作,营造“大气、和气、书卷气”的团队氛围。工作上我们从不斤斤计较,无论安排到哪个级部或者哪位老师,大家都会不打折扣地认真做好。

  于德娟、韦霞等老教师能够以身作则,带领青年教师干好各项工作;孙玥婧、刘小琳老师工作积极主动,大局意识强,能及时提醒大家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于德娟、孙玥婧、邱秋兰、安浩、闫宁当班主任每天阳光灿烂地对待每一位孩子,工作有法有智慧得到组内全体老师的欣赏和佩服。闫宁老师兼任学生处的级部干事,孙燕老师兼任信息技术组的工作,都做到了组内活动和学校工作两不误。凡事大家都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教研氛围及其融洽;随时备课、不分级部备课一直是我们组的一贯作风,研究教材、教法,阅读与专业有关的各种书籍、杂志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学*的快乐。

  通过例会、教研、读书、组内活动等方式,增进组员之间的沟通,增进团队精神,形成教研合力,使教研组成员都能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构建了一个团结向上、健康和谐的教研组。

  本学期孙燕老师的《开学第一课》在全区同研成果中获得一等奖,并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大赛、微课制作比赛;闫宁老师经过校级、协作区内,层层过关,参加了青年教师课堂大赛,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同行老师的肯定。邱秋兰老师参加了一师一优课评比,成绩待定中。

  二、教学常规

  1.集体备课:本学期,备课注重“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所以,备课时重视对课标的解读和讨论;对于评价,通过学*,我们明白了其含义,教学目标制定后,针对目标,我们设计相应的评价措施来达成目标,理解了为什么评价优先于教学设计。

  进行了四次主题备课,9月份,初一级部进行了两次“运用微课,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探讨,初二级部的老师也参与其中并提出建议;10月份,初二级部结合学生实际,两次主题备课重点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绘图的*惯”“如何运用地图学*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形成地理思维,提高地理综合学*水*。

  2.教学反思:通过学*常规要求,我们明确了教学反思具体可关注:课堂气氛、学生反应、教学效果、时间分配、目标达成、作业反馈、教具运用、难点突破、学生问题、得意片断、不良感觉等。

  优秀的教师注重反思。作为一个教师只有多次反思改进的教案和自身的经历才能不断成长,只有以研究的心态对待日常工作,才能不断超越自己,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

  3.听评课:全组老师都能完成学校的听课任务。本学期,组内全体教师都参与的听评课至少有15节,青年教师至少也有*20节,分别是:

  9月23日,参加学校组织的邀请教研员来校指导的活动和协作区活动,听了孙燕老师《经线和经度》的新授课,闫宁老师《经纬线和经纬度》的新授课,徐老师和同行老师们为我们评课,并为我们培训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及深度教学。

  10月23日参加了全市的质量下乡百校行地理学科研讨会,听了徐华敏老师《黄河的治理》的新授课,荣成宋文娟老师和文登张华娟老师,同课异构《水资源》的新授课,徐毅老师做了中考答题分析,乳山教研员邵丽敏老师对中考试题做了分析。

  10月24——29日这期间,为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所有地理组老师轮流多次,听评闫宁老师、邱秋兰老师以及七中的张梦雨老师的新授课《黄河的治理》。

  11月13日前后,所有地理组老师多次听评指导,孙燕老师的新授课《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为校级的信息技术课堂大赛做准备。

  11月25日,所有地理组青年教师参加区级为期一天的青年教师课堂大赛听评课活动,共听评课5节。

  12月3日前后,所有地理组老师多次听评指导,邱秋兰老师的复*《人口与人种》为“ 一师一优课”做准备。

  每次听课我们都会评课议课,评说整体设计是否符合教育理念,有哪些亮点与不足,针对不足提出建议及改进措施。听课老师不仅听课,而且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听课情况,并有针对的现场指导。使授课者和听课者在这些活动中能反思个人的教学行为,达到互相学*、取长补短的效果。

  4、坚持学困生转化工作。学困生的共同特点是:学*目的欠明确,学*积极性不高,导致学**惯差,进而影响到学*成绩。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沟通与交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重拾学*的信心。如刘小琳、孙燕老师经常利用中午课间时间对学*情况不佳的同学进行相应知识点的抽查,让此部分学生有紧迫感。于德娟、孙玥婧老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陪伴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督促改正,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学**惯,提高课上学*效率。闫宁、邱秋兰、安浩老师对学*兴趣不佳的,学**惯如上课不听讲,不记笔记的学生,提出要求将课上听讲内容记录下来,下课时给老师看,进行简单提问,以此督促课上的地理学*。

  5.质量检测与评价。本学期采用多种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如课堂提问、绘图检测、课堂小测等。

  单元检测,能按照教研中心的要求,控制检测次数、依照课程标准要求命题、认真阅卷并做好质量分析,进而查找工作中的得与失,制定整改措施,并进行了二次检测。本学期单元测验的命题,初一级部由我校孙燕老师命题,初二级部由刘小琳老师命题,每份试题的难度和容量都比较适宜,较好地考察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利用课前5分钟或课堂最后5分钟,进行典型题目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启发式引导贯穿始终。典型题有两种,一种是典型的会考试题,另一种是创编的试题,指导学生收集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中有关地理时事资料, 引导学生参与创编。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有关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多举身边和学生熟悉的实例,切实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高阶思维,调动学生学*兴趣,培养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良好学**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

  6、学科大阅读。为了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环翠区学科大阅读环境下,我们通过大阅读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本学年我们推荐学生阅读书目——《希利尔讲世界地理》。这本书的作者名叫希利尔,毕业于哈佛大学,是美国杰出的教育家。作者酷爱地理和艺术,还喜欢出门旅行。这是一本绝佳的地理启蒙读物,在书中“地理”已经不再是个干巴巴、硬邦邦的字眼儿,而是听上去跟“历险”更沾边儿些。在这本书里,希利尔通过各种生动的故事、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各个国家的特点,解释有趣的地理现象,让孩子不知不觉的就普及了地理知识,轻轻松松地就领略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激发学*地理的兴趣,开启奇妙地理之旅,让我们不出家门便可周游世界!

  课堂上以清泉小讲师的形式,让孩子分享,在小组考核中给予适当的加分。教师在讲课中适时的提问,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这样的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加深了孩子学*地理知识的印象,也使我们的地理课不再枯燥无味。并实现了从不同角度走进阅读世界,从阅读走向生活,又从生活走进阅读,以达到全面提高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研究的'重点

  本学期初一级部和初二教学研究的重点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绘图*惯培养的研究”,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老师课前精心选取图表,设计并制作课件,课堂上让学生描图绘图,通过丰富的地理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处理信息、阅读地图、合作学*、展示交流等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认真学*的学生,慢慢的提高了自主学*能力,同时读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为了让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我们选择有针对性的系列活动设计学科研究性学*方案,如初二备课组设计了“我国的海洋国土”“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等。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威海,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学生活动、学区及教师培训活动

  1.学生活动:

  学生层面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初一级部举行用乒乓球等材料制作地球活动,初二级部举行实物拼图和电子地图拼图大赛,“以赛促学” 用活动来提高学生学*地理的热情。

  2.学区活动:

  为推进实施“教-学-评”一致和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xx中学协作区于9月24日上午举行了全体地理教师参与的“教学评一致,促高效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并邀请区学科教研员徐毅老师进校评课指导。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形式呈现,xx中学的孙燕和闫宁老师以经纬线一节为教学内容分别授课。

  孙老师从学情和教学实际出发,缩小了课堂容量。课上以纬度书写导入,并借助纬度书写的问题复*巩固纬线和纬度的特点、半球划分。通过回顾纬线和纬度的学*方法和方式,由此自然过渡到经线和经度的学*。采用小组合作和老师演示讲授、学生书写练*结合的教学处理方式,教学环节紧凑。老师巧妙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进而自然推进到下一教学环节。在东西半球划分讲解的过程中,利用经纬仪形象演示,还采用画示意图的方式,一目了然,帮助学生理解半球划分。总体而言,从这堂课看到了新老师的成长和进步。

  闫老师简要回顾开学到现在学*的内容,从观察地球仪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仪上的地理事物,进而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整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以纬线、经线和纬度、经度对比的方式处理教学内容,以生动的教学语言和良好的师生互动,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氛围。虽然本堂课容量较大,但思路清晰明了,基于老师娴熟的教学功底和对课堂灵活准确的把握,加上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学*,得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展现了青年教师的风采。

  以教学促发展,以教研促成长。此次教研活动通过教学展示和评课,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成长的*台,也加强教师间的交流,进一步引发老师对地理教学的思考。

  3.教师培训活动

  10月23日参加了全市的质量下乡百校行地理学科研讨会,听了徐华敏老师《黄河的治理》的新授课,荣成宋文娟老师和文登张华娟老师,同课异构《水资源》的新授课,徐毅老师做了中考答题分析,乳山教研员邵丽敏老师对中考试题做了分析。

  11月25日,所有地理组青年教师参加区级为期一天的青年教师课堂大赛听评课活动,共听评课5节。

  12月24日,所有地理组老师将参加市级为期一天的乡土地理培训。

  五、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在分层教学方面特别应针对学情细化目标分层,加强对不同层次目标要求的把握和具体程序、细节的实施等仍然缺乏完整的经验体系,对较低层次班级的课堂控制力有待提高;初二教学压力大,为赶进度,基本知识讲授完之后,往往在典例分析、实例练*部分时间较少,指导也不够有针对性,对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处理不够及时和从容。

  六、努力方向和措施

  1、课堂教学加强方法教学和概念教学,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和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潜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2、开展组内教学竞赛活动,及时评价、总结和提升工作,为教师提供切磋交流的机会,促使老师在工作上和生活上的情感交流,进一步增强团队意识,最终取得和谐发展。

  3、开展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的研究。这项工作要与地理教研组的整体工作相配套进行,与学校开展的信息技术教学相配套。

  总之,下学期我们会继续努力,发扬成绩,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和业务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12

  回顾上学年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担任高二年级地理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结合教研组的教学计划,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积极完成了上学期的教学任务。下面结合我们教研组的整体做法及个人的一点经验,并借用一些“他山之石”,谈一点教学方面的认识,恳请大家指点。

  一、备课要有激情。认真备好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课外知识。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上课要有激情

  (一)创设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学生主要是听讲,处于被动地位。在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冲破以讲为主的束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比如讲到中东地区,这是全球的热点地区,为什么是热点地区呢?如果直接讲述很是没有意思,正巧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发生了美伊战争,所以在课下我让学生收集有关的材料,上课时将学生自由分成两组,一组代表美国,一组代表伊拉克,让两组从各自的角度发表看法,进而引申到课文内容。这样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内学生成了学*的主人,学生成为学*的主体,从而增加了学*的兴趣,又加深了对地理的理解。

  那么我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利用课前导入和课中的巧妙提问。科学设问,精彩的课前导入,能够使学生进入一种学*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课中的提问要巧妙,巧妙的提问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积极性。有时,在上课时,我们会故意出现自我混淆的教学错误,引发学生根据“生活体验”或其它知识储备提出质疑,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积极思考。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如在讲解“经纬网”时,我设置了这样一题:“我国的一位小朋友在放暑假以前写了三封信,分别邀请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的三位朋友到纬度40°、经度116°的地方一同度假旅游,按照信中所写的经纬度能聚会在一起吗?为什么?如果将经纬度改为:①纬度40°、经度0°,②纬度0°、经度180°,他们能否聚会在一起?”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求知欲受到了激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整个课堂处于活跃而紧张的气氛中,为地理原理的讲授创造了适宜的氛围。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贯彻“自学探讨点拨训练”教学模式,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利用教学挂图。除了让学生多看、多听之外。我还经常让学生动脑筋,结合实事想问题,也是激发学生学*兴趣等重要手段。

  因为地理这门学科,地图多,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影像资料和图片以及电脑的运用,为教学增添了光彩,给学生真实的直观的感性认识。例如讲到治理黄河,首先让学生直观的看到黄河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实践证明,在信息时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而提升地理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所以,我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研活动要有激情。积极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我都非常认真的对待,在集体备课中选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和同学科组老师进行交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讨论如何根据学生实际、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来达成教学目标,要注重学*过程的设计和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讲课尽管是讲解书本上的内容,但却要变成自己的语言才能使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学到东西。如果大家都照本宣科,那就用不着教师了。学生能看懂课文,并不很难。但真正懂的程度大有不同。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提高学生懂的深度,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教师只有把教材钻深钻透了,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在教研时,我会先大致讲述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将要上课的内容并指出教学中的重难点,大家再结合自己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问题,共同讨论。通过交流教学上应该注意的细节以及要补充的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着实让我获益匪浅,上起课来也更有信心。在教研时间以外,无论何时碰到棘手的问题,我也会和同学科组老师经常相互交流,互补知识,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当然集体备课后,还要把集体讨论中得到的收获加以消化和巩固,还得再进行个人钻研。因为,别人的经验再好,对自己来说,都只是间接的知识,只有通过个人钻研这个过程,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掌握。

  四、课后辅导要有激情。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特别是在复*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总之,让地理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充满激情,让激情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学*的激情,从而提高地理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13

  1、在基础知识上下功夫,用好一本教材,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基础知识是学生分析问题的基础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所以,在第一阶段的复*中,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复*,仔细研究大纲要求,竟量全面、仔细地帮学生复*到每一个细节。同时培养地理思维素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矗

  2、迎合高考的需要精讲多练,定期测验,反复练*。教师备好课,讲好课,每课都有作业,每星期都有练*卷,并且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高三复*,练*测验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反复操练,不断巩固知识点,使知识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当然,批改练*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再通过讲解题目加深他们的印象。

  3、要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形成良好的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争取更大的进步。

  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当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形式。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惯。还要进行复*、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

  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工作总结《中学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总复*过程当中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

  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换向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最后,在初二的地理教学上,着重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兴趣

  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是学*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当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形式。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惯。还要进行复*、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14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85班及高一109班、初二72、73、74、75班地理课的教学工作任务。

  首先,在高三的教学工作中,本着基础厚实、主体发展的观念,开学至今高三地理复*全面展开,遵循计划,有序地开展复*。

  1、在基础知识上下功夫,用好一本教材。

  基础知识是学生分析问题的基础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所以,在第一阶段的复*中,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复*,仔细研究大纲要求,竟量全面、仔细地帮学生复*到每一个细节。同时培养地理思维素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2、迎合高考的需要精讲多练,定期测验,反复练*。

  教师备好课,讲好课,每课都有作业,每星期都有练*卷,并且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高三复*,练*测验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只有反复操练,不断巩固知识点,使知识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当然,批改练*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再通过讲解题目加深他们的印象。

  3、要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

  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形成良好的学*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争取更大的进步。

  其次在高一,在本学期初,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础知识部分,规范学生上课纪律及完成作业,纠正学生学*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循序渐进,以专题形式补充学生初中地理知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建立学*型小组。遵循进步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继续强化“思路-线索学*法”;继续强化过程性评价和整体优化。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各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过程。总复*过程当中特别强调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运用图导法建立各章节之间的知识结构,运用图解法将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选择题进行换向突破,化难为易;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法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题型训练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最后,在初二的'地理教学上,着重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兴趣

  在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是学*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当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形式。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惯。还要进行复*、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

中学地理教学总结15

  作为一名刚从事教师工作的新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学*和七年级地理教学实践的交互过程中,我本着“认真学*,热心教育,”的想法来工作,

  初一年级使用的是义务教育湘教版的教材。新课改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一份保障,注入了一份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在此就本人的初一地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经验与体会

  《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结果与学*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这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方法和评价学生方面反复摸索,得出如**会:

  1、深挖教材内涵,灵活运用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料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新资料。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来选取不同的教法。如:在学*《世界气候类型》时,在气氛活跃的班级让学生自己看图填表,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在全班对填错较多的部分共同分析错误的原因;在气氛较为沉闷的班级,采取了游戏的方式,把整个班级当成了亚欧大陆,定讲台为北方,各小组讨论“就应处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为什么”

  地理课程目标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上,要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地理的兴趣。这就需要在选取教法时,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唤起学生的学*兴趣,不能强迫施教。而唤起学生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在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资料中讲到了经纬线和经纬网定位的知识,而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没有接触过,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潜力不强,知识没有较强的递进性,学生学起来较为困难。我采取了讲授法和活动法学*经纬线效果都不是个性突出。于是讲完这些资料之后,上了一节经纬网练*课,采取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在室外上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定方向建经纬网,然后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再在操场上画好的'几个经纬网地图上真正地实践一下。学生“玩中练”“玩中学”得兴奋极了。不仅仅激发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用心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大部分学生最后因此弄清了经纬网,收获不小。

  教法选取的好,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地理的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在教师为学生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迸射的。如:在《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中,关于降水的季节分配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四人为一组,每组给12个试管,作为一年中的12个月,再给一瓶红颜色的水,让学生自己设计世界任何地区可能的一年的降水量,将水注入到试管里,展示并说明该地区的降水季节分配的状况,然后在绘制成图。这就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等、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他们生动、活泼、自主的学*发展。

  2、过程与结果并重,运用鼓励性评价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学*结果与学*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了实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构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本学期我校的地理学科从下列三个方应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初一为例):学生课堂表现占25%,(包括:课堂纪律、《地理填充图册》作业、地理小论文、课后动手实践);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50%(题目以选取、填空、读图绘图题为主,为学生应知应会的最基本常识)。学期末,教师根据上述四项为每个学生打出具体分数,然后根据总分评出等级,并对特殊学生给予必须的评语。

  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结果,还应关注学生的学*过程,也要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能够透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动机,诱发学*兴趣,进而使其用心主动的学*。

  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进而到达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会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使学生的学*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用心,便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过程。如:《三大宗教》一课,提前两周给学生设计一些有关宗教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或问题以外的资料查找资料,学*研究三大宗教。上课时采取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学生热情高涨。当提问泉州有哪些宗教建筑景点时,抢到此问的学生竟然回答出了十多处。因此良好的评价氛围,真正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用心性,鼓励性的评价机制激活了地理的课堂教学。

  二、思考与困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就应引起我们更多关注,加以认真研讨的问题。

  不能完全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灵活的教学此刻课堂活跃了,学生提问多了,有时教师怕学生问,一问时间就来不及,教学进度完不成。预先设计好的难点重点落实不了,于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好的路子上引,顺着教师讲课的路子的问题教师欢迎,如果是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或草草打发。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节,给学生展示了5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图片,在背景音乐的烘托中,让学生选一个环境来设计房屋,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领会聚落的外貌、材料大都因地制宜,没曾想有学生在北极地区建了个宫殿,还配有全方位的导弹、枪炮等高技术的防御系统;有学生在沙漠地区设计的房子,有防御系统,还有吸收太阳能系统——白天转化为室内冷气,夜晚转化为室内暖气……对于导弹枪炮等我知之甚少,又不是本课资料。我就简单评价了他们的想法有创意、独特,期望将来能自己设计出来,就转回了我的思路。课后我反思,如果能顺着学深的思路展开教学,让学生就这方面有无利弊,或让学生回家查查资料,了解防御系统有无必要安排在那里,有无科学性等,这不仅仅真正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做到以人为本,还能够培养学生有了疑问和好奇就追根究底的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1、反思、思考跟不上,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也就应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开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教师工作负担重,教师*惯了依靠现成的教学材料来教学,没有思考与反思的空间,也没有把课程开发看作是份内的事情,所以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教师课程改革的实践总有偏差。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就应感受到这种挑战的紧迫性,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掌握和了解最新科技的地理知识,熟练的驾驭现代教育技术,做到各学科都要涉足,知识面广一点,不能落伍于时代。

  2、课堂教学活应不乱,教师收放应有度

  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态度*和亲切,教学方式方法多样的变幻,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断的提升。有时就会难以控制情绪,造成课堂混乱;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回答问题的用心性很高,但别人回答的问题他又回答了一遍;还有时学生为了抢先回答问题,胳膊伸得老高,甚至站起来,身体前倾,举手示意……每遇到这样的环节,教师真不愿打消学生的用心性,但课堂教学务必要收放有度。当学生过于兴奋进入误区时,教师要及时调控,及时纠正,课堂教学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还得养成良好而正确的学**惯。

  这几个月来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实践,让我切实感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务必尊重和承认学生的个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着眼点,努力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育思想,在今后不断的学*和探索中有更大的进步。


中学地理教案菁选(扩展3)

——初中地理教案菁选

【荐】初中地理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找出中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分析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2.通过读图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总结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3.加深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提升对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国主要的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分布及其特征。

  【难点】

  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请同学们猜猜是哪一条河流,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河流?接着进一步提问:我国的这些河流都分布在哪?它们又有怎样的特征呢?从而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总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谈一谈看完这张图的感受。

  【学生回答】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呈现河流湖泊众多的特点。

  2.河流

  (1)分布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水系分布图,学生在图上填出河流的名称,并找到他们的归宿。

  【学生活动】

  注入太*洋: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未注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

  【教师总结】我国众多的河流中,长江、黄河等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外流河。外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之为外流区。而塔里木河等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属于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称之为内流区。

  【教师活动】提问:我国的内流河和外流河是相间分布吗?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布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学生回答】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界限与之前所学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大致相同,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气候较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

  【教师总结】注意在西北地区也有外流河,如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东部地区也有内流区,如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就有部分为内流区。

  (2)水文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图,结合中国的气候分布特点,将全班分为三大组,从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外流河(北方和南方)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学生回答】外流河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地区的河流一般汛期较短、有结冰期,除东北地区部分河流外,它们大多流量小、含沙量大;南方地区的河流大多流量大、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内流河水量小,夏季接纳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后形成汛期,此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绘制表格。

  3.湖泊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主要湖泊及其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原地区。

  【教师总结】我国湖泊众多,面积在1*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0xx多个,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原地区。著名的湖泊有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搜集资料,描述本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四、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教案2

  [教学目标]

  (一)借助地图,说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领土组成特点(跨东西半球、亚欧两洲)和首都(莫斯科)。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三)运用统计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情况。

  (四)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共分6个小标题。“面积最大的国家”、“*原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丰富的资源”、“改革中的经济”、“西伯利亚的开发”,分别介绍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面积、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资源特点、经济特点和区域开发方面的情况。

  本节教材第一个标题为国家概况的介绍;第二、三、四个标题内容分别叙述和说明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的三个重要方面:“*原广大”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为理解俄罗斯农产品和主要农业区分布提供了条件,“丰富的资源”为理解俄罗斯的经济特点和开发西伯利亚作了说明;第五、六个标题内容阐述俄罗斯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中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城市、港口分布特点及亚洲西伯利亚的开**况。本节教材的编排结构是:

  本节教材图表系统提供3幅地图:①图3-22,说明俄罗斯周围海洋,亚洲与欧洲部分比较,地形区分布及特点,河流与城市。②图3-24,说明俄罗斯地势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东高西低、*原广大”是其地形主要特征。③图3-26,说明俄罗斯主要矿种及产地,特别是石油、黄金、煤、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本图淡化了矿产地的识记,强调矿产种类及其与工业基地分布的关系。

  2幅景观图:一为反映宗教和建筑特色的大教堂,一为贝加尔湖及湖畔的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2张统计表:①上扬斯克和莫斯科气候资料分别表明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受北极地区寒冷气流影响,是北半球的寒极之一,降水较少;而西部东欧*原受大西洋影响,气候较温凉,降水较均匀,是温和的大陆性气候。②俄罗斯亚洲与欧洲部分地区差异对比则要求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其差异性,也暗示了开发西伯利亚的必要性。补充阅读材料提供了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为学生收集此方面的资料作了示例。

  本节教材还说明了俄罗斯几个方面的世界之最:①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②俄罗斯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大的国家;③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世界上淡水量最多的湖泊;4.俄罗斯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教学重难点]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经济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法、讨论法、谈话法、自学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准备]

  挂图:俄罗斯地形图

  教学提纲(板书)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1、位置: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半球

  2、面积:1708万*方千米

  二、*原广大

  地势东高西低,*原占 70%

  三、温凉的气候

  大陆性气候明显,东、西部差异大

  四、丰富的资源

  1.淡水资源(贝加尔湖)

  2.森林资源(亚寒带针叶林)

  3.矿产资源(石油、黄金、有色金属)

  五、改革中的经济

  1.工业

  工业区:欧洲部分、乌拉尔地区、西伯利亚地区

  工业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

  2.农业

  农业区分布于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3.城市和港口

  首都莫斯科

  六、西伯利亚的开发

  [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

  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从中引出俄罗斯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1、提问:通过预*,谁能告诉我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面积究竟有多大?

  2、展示“俄罗斯地形图”,指出亚、欧两洲的洲界线,得出结论: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

  3、引导学生回忆东、西半球分界线(160°E),并和学生一起找出东经160,得出俄罗斯的另一位置特征:地跨东西半球。

  (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熟悉俄罗斯的海陆位置特征

  4、读图3-22,完成活动1、2题及P77活动2

  5、一学生朗读P77材料,了解俄罗斯的民族、语言、宗教

  二、*原广大

  1.读图3-22,完成活动第3题

  2.找出上述四大地形区的大致分界线:⑤乌拉尔山、乌拉尔河,⑥叶尼塞河,⑦勒拿河。

  3.叶尼塞河以西均为*原,以东为高原山地,*原面积占俄罗斯领土的70%。归纳得出地形特点:*原广大。

  4.读图3-24,引导学生归纳俄罗斯的地势特征,很容易看出其地势特点:东高西低。

  5、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伏尔加河的位置,注意其流向,注入海洋,在欧洲的地位

  三、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1、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3俄罗斯气候分布图,思考:俄罗斯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哪种?还有哪些气候类型?引出气候类型的学*

  2、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俄罗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什么特征?

  3、小结:由于俄罗斯疆域辽阔,东西跨经度广,所以气候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同时也使东西部气候存在较大的差异。

  4、引导学生分析上扬斯克和莫斯科的气候资料,归纳二地的气候特征差异,并设问: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上扬斯克的降水比莫斯科的少?气温比莫斯科的低?

  (过渡)俄罗斯是世界上资源最为丰富的大国之一,那么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呢?

  四、丰富的资源

  1、学生看书思考:俄罗斯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

  2、设问:俄罗斯为什么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呢?教师可从气候特点、地形分布及历史开发等方面加以指导。最后出示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图。

  3、出示“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主要矿种及矿产地,而后说明俄罗斯石油、黄金产量的世界排名及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过渡)俄罗斯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资源条件。

  四、改革中的经济

  工业方面

  1.通过图3-26和各种资源储量、开采量等资料,学生推断俄罗斯的主要工业部门应该是哪些?而后结合教材P79验证

  2、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53“俄罗斯工业分布图”,指出俄罗斯的三大工业区并强调俄罗斯的工业主要集在欧洲部分

  3、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各工业区的工业中心城市并在地图上填注。并设问:这三大工业区能形成主要的工业区的共同因素是什么?(附*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而后进一步从资源条件分析俄罗斯各工业区的工业部门

  农业方面

  1、回忆俄罗斯气候特征和纬度位置特征,思考:俄罗斯的气候条件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利吗?你认为制约俄罗斯农业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气温因素,俄罗斯的'农业一般分布在纬度相对较低、气候较为温和的地区

  3、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俄罗斯主要农业区东欧*原、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并对照图例说出俄罗斯的农产品种类,并进一步强调:俄罗斯的农作物一般都是喜温凉的农作物,这与当地的气候特征是相适应的。

  城市与港口方面

  根据地图找出首都莫斯科的位置,由教师小结其城市职能。根据地图,让学生围绕俄罗斯疆界找出其进出海洋的港口城市,再由教师加以具体说明东部、北部、西部的主要海港。

  (过渡)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历史的原因,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而面积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却开发不够

  西伯利亚的开发

  ①小结已学*俄罗斯的知识,填表对比其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地区差异。②对此表格知识加以对比研究,让学生认识到俄罗斯经济的地区分布与其自然、人文因素分布的不*衡性以及人地关系在空间上存在矛盾。③具体指导西伯利亚的开发项目,如: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炭基地和新西伯利亚高科技园区等。

  本节重点图表指导:

  ①图3-22:指导学生在图上了解俄罗斯地理位置(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首都莫斯科;俄罗斯是欧洲国家的主要原因:欧洲部分集中全国四分之三的人口,历史上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主要工业和首都也位于欧洲部分;俄罗斯的四大地形区:东欧*原、西西伯利亚*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主要河流及分布:欧洲部分的伏尔加河和顿河、亚洲部分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俄罗斯的主要城市及分布。

  ②图3-24:指导学生在剖面图上相应位置标注东欧*原、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或者由学生依据图3—22画出沿60°N线的剖面图,然后观察、分析其“东高西低、*原广大”的地势地形特点,再归纳这一特点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③图3-26:先指导学生找图例,了解俄罗斯有哪些矿产;再根据教材讲述其矿产储量和开采量,也可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对俄罗斯矿产进行评价;最后根据铁路线、河流、城市对矿产地进行相对定位,并为其工业分布作铺垫。

  ④“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地区差异”表:可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用复*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答案,并根据所填内容对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进行评价。下述答案仅供参考:

  亚洲部分 欧洲部分

  地形特征 高原、山地为主 *原面积广大

  气候特征 寒冷干燥 温凉湿润,降水略多

  主要工业基地 乌拉尔、新西伯利亚 莫斯科,圣彼德堡

  主要港口 海参崴 圣彼德堡

初中地理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 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

  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的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的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课教学

  【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俗。继续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二】认识日本的火山地震状况。出示火山地震带分布图,让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提问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呢?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看课本资料。

  【小组讨论】1.探讨火山地震的利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5图文资料分析总结火山地震的利弊。2.展示日本安全防震资料。日本是如何防震减灾的?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向日本学*哪些防震减灾知识?

  (三)巩固提高

  要求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看图思考: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四)小结作业

  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说明作业任务:自然环境决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的经济状况怎样?请大家课下做一个调查。带着以下问题你们家有哪些日本产品?商店里有哪些日本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在价格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想?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归类做个统计图表。

  六、板书设计

  第七章 第一节:日本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太*洋西北部 2. 大洲位置——亚洲东部

  二、地形特点

  1、 岛国——四大岛为主体

  2、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3、 山地地形为主 ---多火山、地震 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

初中地理教案4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重点和难点:

  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教学准备:

  1、小地球仪

  课时安排:1.5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第一时:

  导入:

  世界上第一个乘坐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谁?

  (原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

  他到了太空,回头看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么样的?

  (地球上大部分都是水,在太空中地球是如此的蔚蓝美丽)

  提出问题:

  那么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到底是如何分布的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世界大洲和大洋的知识

  板书:一、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1、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

  对地球面貌的探索,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为人类认识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就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他们对人类所作的贡献。

  (学生介绍的过程中用向学生提供古“丝绸之路”路线、郑和下西洋路线、哥伦布及麦哲伦航行路线等示意图)

  学生分组活动:

  1、丝绸之路 2、马可波罗游记 3、郑和下西洋 4、哥伦布地理大发现 5、麦哲伦环球航行

  (学生互相评价)

  (1)组织活动

  ①指导学生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分成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比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大小

  ②指导学生先把地球仪按自转方向转动,闭上眼睛,让地球仪停止转动后用一个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然后统计分别陆地和海洋的人数并计算所占的比例。

  (2)但是,由于我们只有40多人,所以我们算出的海陆面积是不准确的,那么根据科学家的.计算,海洋和陆地各占全球面积的多少呢?

  (出示教材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学生活动

  得出结论: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按照要求参与活动,计算出陆地和海洋的比例

  学生回答

  71%为海洋,29%为陆地。概括说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板书:2、全球海陆分布比例

  (3)问:所以加加林在太空中看到地球时认为它应叫什么?

  提问:

  同学们,你对地球的名称有什么看法?

  (鼓励学生)(水球)

  (这是由于古人当时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不知道地球表面水体面积大于陆地面积的结果;人们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的“地球”了,没必要再改成“水球”。)

  提问:

  这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均匀地分布于地球表面吗?显然不是。看手中地球仪,南北半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不同?

  (展示南北半球图及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比例,帮助学生总结海陆分布特点。)

  板书:3、世界海陆分布特征

  学生活动:

  观察地球仪说明,并总结出海陆分布的特点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板书: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

  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围着,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广大的部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部分;面积广大的海洋也被陆地分割成几大片。我们经常听到大洋、大陆、半岛、岛屿、海、海湾、海峡等众多的称谓,究竟是怎么回事?请看图(用展示某地区的立体示意图和*面轮廓图,两图均标注注记),自学上述地理名词的意义

  2、我们把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成为大洲。看教材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回答:

  ①世界上有哪几大洲和哪几大洋?

  ②太*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几个大洲?

  (太*洋沿岸有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北冰洋沿岸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③东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

  ④西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

  (南、北美洲)

  ⑤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陆地

  (南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

  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

  (亚洲、太*洋)

  ⑦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

  (大洋洲、北冰洋)

  ⑧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

  (欧洲、北美洲)

  ⑨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

  (南极洲、北冰洋)

  ⑩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

  (南极洲、北冰洋)

  3、有些大洲是相连的,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到这些大洲及其分界线,并把分界线描绘出。重点指导学生读2.7,找到亚、欧、非三洲的分界线,并描绘说明。

  学生活动:

  通过两图对比,明确其地理意义。

  边查图边回答,进一步熟悉巩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巩固练*:

  1、填图:在教材图2.1中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绘图:在教材图2.9中,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并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初中地理教案5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

  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

  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具:

  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

  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

  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覆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教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生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现在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热带雨林如果消失,不仅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节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森林慷慨地向人类贡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和抚育。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四、森林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衡。各国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发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思考题,多媒体播放思考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2.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3.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并且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为改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地球。人们在搞经济建设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不要急功*利,竭泽而渔,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求实际效果。

初中地理教案6

  自然灾害

  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常见的自然灾害,能会判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2、自然灾害等大致分布。

  3、了解避灾方法。

  (2)能力目标:

  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学难点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教具准备

  集体定教

  分工备教

  个性补教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我国的河流的特征,长江、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等,这一节课我们来学*心的课文《自然灾害》。

  二、讲授新课:

  第四节

  自然灾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教师播放有关自然灾害的相关视频,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举例自己了解哪些自然灾害。

  教师小结:自然灾害的定义,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哪几类。

  教师展示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气象灾害,哪些是地质灾害。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4-55,结合图片,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危害性。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55-56的活动题。

  板书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先让学生回忆今年全国发生了哪些特大自然灾害,后可由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数据来说明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指导学生读图2.48,2.49,并让学生谈谈他所发现的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小结: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有时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给社会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冲击。

  教师可对一些灾害的概念加以阐述,便于学生理解。如:

  寒潮

  (1)概念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2)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3)寒潮的危害

  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①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②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③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员伤亡。

  (2)泥石流

  ①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②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

  ③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放在减灾工作必不可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8-59,了解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

  让学生举例说明我国还有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

初中地理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3、 情感目标 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使学生了解海陆变迁的原因

  2.使学生了解大陆漂移假说以及其提出的过程

  教学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教学方法:演示、分析、讨论、推理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海陆是变迁的

  导入:地中海曾经有座美丽的小岛,它有一个神秘而古怪的名字“幽灵岛”,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这么美丽的小岛却有一个古怪的名字呢?

  幽灵岛究竟从何而来,又因何而去呢?难道真的是幽灵在作怪吗?

  今天我们就揭开幽灵岛的神秘面纱。

  师: 在我们生活的美丽星球上,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也不例外。歌曲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生:大海变成耕种田,耕种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其实古人久已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

  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动态课件。(可以出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

  活动:(观察、分析、讨论)

  提示:1、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2、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古井等人的总称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已往是什么状态?)

  4、荷兰的国土面积在已往的百年中为何在不停扩大?

  师:请同学们总结海陆变迁的方式?

  (总结)生:变迁方式有三种:1.地壳变更;2.海*面升降;3.人的总称活动。

  师:海陆是变迁的,七大洲四大洋是不是就是固定不变的呢?

  20世纪地理科学史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机会总是垂青善于观察、思考的人。宛如牛顿坐在树下看到苹果落下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一样,这一次是1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面咱们来阅读一下《魏格纳与大陆飘逸假说》。

  生:阅读。

  三、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

  师: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美洲大陆轮廓吻合后能不能直接提出它们原先是连在一起的?为何?同学们都学过剪纸可否用这种剪纸的办法证明一下你的观点。

  生:讨论,用剪刀、白纸活动。

  师:到各处观察,指导。

  师:谁能把你们讨论的方法演示一下呢?

  生:上前演示。

  师:结合学生演示评价。事实表明不能看到轮廓吻合就主观认为二者是连接在一起的。咱们同窗做事也是一样,要注意认真求证,不能想当然。谁来介绍1个魏格纳寻找证据的过程?

  生:(简单介绍)魏格纳终身为科学而献身。

  师:从魏格纳发现并创立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生: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四、大陆漂移假说观点

  师:魏格纳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建立,现在咱们就来看一看大陆漂移假说。(出示大陆漂移课件)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生: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的四周是一片汪洋。后来才分裂为几块,(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结构。

  师:对照现在的世界地图看一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的?太*洋有什么变化?

  活动:分组讨论。

  总结:

  生:之前没有大西洋,后来非洲、欧罗巴洲与南北美洲逐步漂移开才形成大西洋。

  生:太*洋在逐渐缩小。

  师:太*洋将来会怎样呢?

  生:会消失。

  师:据科学家考证,在白雪皑皑的南极洲地下埋藏着大量的煤矿,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总结:

  生:煤是树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树是生活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说明南极大陆之前不在这里,而是在1个温暖多雨的地方,后来才漂移到这里的。

  师:所有刚才咱们讨论的问题都可以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成立,魏格纳用生命代价收集证据,验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性。这给咱们以很大启迪,同学们前面讲的都很好。咱们对大陆漂移假说探讨这么多还有什么怀疑吗?

  生:大陆为何会漂移?是什么推动它漂移的呢?

  师:提的很好。大家回去后收集质料,下节课咱们一起讨论,好吗?

  练*:1、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有哪几种?

  2、大陆漂移学说是谁提出来的、在什么时候?

  3、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依据是什么?

  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了海陆变迁的原因和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依据和验证过程,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最后由老师总结得出结论。

初中地理教案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二)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教学方法

  复*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

  地图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1课时

  同学们:长城、日本富士山、喜马拉雅山脉在哪里?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6-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S)~北纬80度(N)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E)~西经170度(W)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应该明白,当谈及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我们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老师刚才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现在请你们来分析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通过读地图6-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1)读图6-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西经9度(W)~东经66度(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课堂总结)

  通过刚刚的学*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知识导入)

  我们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11点的时候,那么现在美国应该是什么时间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这与什么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下世界上的时间?(讲授新知识)

  板书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讲述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世界时。

  板书2.时区及换算

  讲述全球一共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一个时区跨15度经度。

  其中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从西经7.5度~东经7.5度。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和为一个时区,称东西十二区。172.5°E~172.5°W

  依据数轴图示法讨论、完成课文中的思考题。

  阅读材料: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学生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产生“地方时”?

  2.时区是怎样划分的?

  3.我国采用的是哪个时区的区时?

  4.地球上“今天”与“昨天”的分界线在哪里?

  板书3.北京时间

  讲述北京时间即为东八区的区时。

  板书4.国际日期变更线

  讲述为了避免日期上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大致以180度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课堂总结)

  本节学*世界时区的知识,同学的掌握情况不是很好。作为初一的学生,对于时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要用比喻的方法,做出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形成较深的印象,并且加深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3.亚洲的地理位置

  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1.地方时

  2.时区及换算

  3.北京时间

  4.国际日期变更线

初中地理教案9

  一、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读图说明西亚地区的范围、位置;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读河流图及气候图,分析本区水资源状况,并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4、通过阅读材料及图片,使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能力目标:

  1、通过以上内容的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

  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情感目标:

  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四、教学进程:

  1、学生活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报纸、电视或互联网,有意识地收集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分析资料。上课时,结合课文中给出的词语,以及自己课下收集的资料,以“我印象中的西亚”为题进行1分钟左右的发言。

  教师设问:“西亚为什么会战争不断?这个地区为什么会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呢?”──引入新课。

  2、播放录像。教师课前搜集有关录像,如第一部分“千年争端,今日焦点”。

  看录像时,要求学生记录并思考:

  (1)西亚的地理概念是什么?

  (2)西亚地区的千年争端因何而起?

  (3)西亚成为今日焦点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看录像后,结合书上资料,分小组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再做出简要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若干条“热点因素”,如“运河之争”、“石油之争”、“淡水之争”、“宗教之争”、“领土之争”等,在板书中以框题形式书写,然后再逐一具体分析讲授。

  (一)三洲五海之地:

  1、教师提问:西亚地理位置具有什么特点,使其成为东西方势力争夺的热点?讨论并回答。

  2、向学生阐明“西亚”概念和名称起源。

  3、引导学生指图说出“三洲五海之地”的含义和具**置,并指出本区还有哪些重要的海域和咽喉要道。教师应特别指出“里海”与其它四海的不同,并强调“海洋”与“湖泊”以及“内流湖”在概念上的差别。

  4、提问:读图说出“土耳其海峡”与“苏伊士运河”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

  (1)同为两大洲界线;(2)土耳其与埃及因此成为地跨两大洲的国家;(3)欧洲通往印度洋沿岸和太*洋沿岸国家的海上道路因苏伊士运河而大大缩短,方便了西方国家向东方的殖民扩张和资源掠夺。如课时允许,还可对苏伊士运河的历史和与埃及经济的关系作补充介绍。

  (二)丰富的石油资源:

  1、提问:提到西亚就不能不提到石油,而为什么说西亚是世界石油宝库呢?

  建议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从地图和“活动”课文入手,从空间(分布)和数量(储量、产量、出口量)两方面探求结论。

  2、教学中要注意不同形式地图的作用,如通过读西亚石油分布图,可使学生明确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可对照世界政区图,由学生说出主要的产油国。

  3、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三条航线的优势差异,如提问学生:同样是输出至西欧各国,航线A和B的差异何在?(A航线经苏伊士运河,至欧洲的距离最短,运费最经济,但由于运河地狭水浅,油轮吨位不高;B航线经非洲好望角,至欧洲的距离较长,但水道宽阔,可通行巨型油轮。)

  4、石油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教师应由此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可由此初步探讨单一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学*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知识综合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并渗透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本区地形、气候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这些石油国在发现石油前,经济以何为主?(干旱缺水,高原山地为主──灌溉农业及牧业──经济落后贫困)

  (2)石油枯竭后,他们的经济出路又在哪里?(发散讨论)

  (三)匮乏的水资源

  1、从本区气候特征入手,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在西亚地区,水资源比石油资源更宝贵?进而讨论水资源匮乏会对本区的生产生活造成什么影响?

  2、引导学生分析本区水资源分布特征(分布不均,多国共用),进而分析“为什么说西亚一直在为水而战?”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依靠战争,西亚各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建议以沙特***的海水淡化工程和以色列的节水农业为例,加深学生对良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地关系的认识;还可以举从邻*的土耳其等富水国家输水的例子。)

  (四)文化差异:

  1、建议以录像、图片资料等直观素材介绍三大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2、让学生收集有关***文化和风俗*惯的资料,在课上相互交流。

  3、通过录像,活动──巴勒斯坦问题”,开展以下讨论:

  (1)谈谈你对阿以冲突的认识?(或为什么说阿以冲突是西亚问题的核心?)

  (2)你认为世界各国发生矛盾时,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解决才是最明智的?

  全课小结:

  要求学生每人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题目是“我所认识的西亚”,对本课的学*做一个总结。

初中地理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师

  生

  活

  动

  教学提示与建议

  (一)冰雪覆盖的地区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区的景象录像)

  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解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

  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

  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3、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试从这个方面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两极地区纬度高,太阳斜射,所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大部分地区冰雪终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盖着陆地和大洋。)

  总结:由于太阳斜射,两极地区气温很低。都有极昼、极夜现象,这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4、南北极气温比较图。

  读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结合课本102页有关材料,探究: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南极气候:酷寒、干旱、大风。南**观:厚厚的冰层,附*海面有冰山,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北极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北**象:终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书:纬度高,气温低,冰天雪地,南极酷寒、干旱、大风。

  5、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南极:企鹅。北极:北极熊。)

  6、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站在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极点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7、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带着这一问题,我们探究下一个问题。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承接过渡语,板书:科学考察的宝地。

  1、阅读自学104—106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1)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2)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丰富的自然资源。

  总结: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板书:天然实验室。

  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据大陆漂移学说,南极大陆原来并不在南极位置,而是位于温带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煤层。

  2、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在西经60,南纬60附*。中山站在东经70,南纬70附*。)

  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2月是南极地区气温最高的季节。)

  小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用经纬线来确定,南极的气候与北极相反。

  3、自学105页阅读材料《穿越南极》,体会南极考察队员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4、阅读课本秦大河的描述,体会极地的科考价值。

  南极考察如火如荼,自读课本106页内容,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北极与南极一样,都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二战之后,又在北极地区发现和开采了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5、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久的将来,两极地区必将为人类提供宝贵的财富。

  (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利用

  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气氛热烈,精彩之处鼓掌欢迎。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板书:极地的保护与和*利用,滥捕、滥杀。

  2、总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

  板书:南极条约。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学*,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地理教案11

  教材分析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经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打下基础。人口的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人文方面的知识,有可能激发学*兴趣,也有可能根本不入门。人口问题是现在社会上出现频率较高的话题,各国、社会各界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积极运用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

初中地理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 河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在发展农业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

  (2)了解河北省利用其区 位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发展新型农业的意义。

  (3)了解唐山大地震的历史,认识美丽壮观的新唐山。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爱我家园,建设家园"的情感教育。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大家都学过历史上 的"战国七侯",即齐、楚、燕、韩、赵、魏、秦。你们知道当时赵国和燕国所在的地理位置吗?今天, 我们就来进行我们沿海万里行的第三站:"燕赵大地"--河北省。

  方案②:设问:在"中国政区"图上,环抱北京、天津两中央直辖市 的省份是哪个?

  讲述河北省"自然环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出示"中国政区"挂图,请学生说出河北省地理位置:环抱 北京、天津,东临渤海,四周与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为邻。

  2.用多媒体展示"河北地形"图,或出示"河北地形"挂图,请学生回答河北省的主要地形特点:西北多山地,东南以*原为主。并让学生在图中找出黄河、海河、燕山、华北*原、太行山和长城。

  3.出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元明清时期的国都位置"。说明河北**期邻*国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4、 在河北省城市与交通图上,找出穿越河北省的铁 路干线及海港。

  5.小结河北的区位优势:环渤海、环京津、水陆交通便利。

  讲述"唐山大地震"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让学生学*"唐山大地震"的阅读材料。

  2、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地震后被夷为废墟的唐山,随后切换画面,展示高楼林立,环境优美的新唐山,并对学生进行"奋发图强,爱国爱家"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讲述"以农业为主的省份"时,可按下列步骤:

  1.设问:河北省的自然条件如何?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河北省属温带季风气候,其中南部为华北*原一部分,地势*坦,耕地面积多,土地肥沃,光照条件好,是我国的小麦和棉花的重要产区;但华北*原也存在着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劣势:地表排水不畅,土壤盐碱化,由于是季风气候,春旱夏涝,农业生产不稳定。)

  2 讨论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北省 ,除了自然条件外,有哪些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促进了河北农业的发展?要指导学生列举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如:区位优势、市场需求、农业结构调整等。这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作如下讲解:(1)环京津一一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2)交通发达--农产品外运销售便利;(3)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反季节蔬菜、花卉、草皮、中高档水果。物以稀为贵,经济效益高。

  3.让 学生完成教材P.37活动题,教师可补充说明反季节蔬菜的含义:

  我们知道,一年中有的季节寒冷 ,有的.季节炎热,有的季节温暖。对于蔬菜来说,有的种类怕冷,有的种类怕热。在通常情况下,怕冷的蔬菜在寒冷季节难以生长;怕热的蔬菜在炎热季节不适合种植,从而形成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的季节性。所谓反季节蔬菜,就是通过一定技术,使炎热或寒冷季节能成功种植怕热或怕冷的蔬菜种类供应市场。反季节蔬菜由于是在 市场缺乏某种类型菜时上市这种类型蔬菜,由于物以稀为贵,所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课后活动:

  1.在互联网上查询:反季节蔬菜栽培方式有哪些?经济效益如何?

  2、查询资料_了解人们在华北*原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克服农业生产中的不利因素。

  3.搜集资料了解河北省的矿产资源及其主要工业部门。

  4.走访附*的集贸 市场,调查一些反季节蔬菜和水果来源。

初中地理教案13

  一、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农业的重要性、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

  2.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3.培养识图能力。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已有所了解,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自主-协作”的学**惯。农业是很重要的生产部门,但要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本课学*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农业分布情况,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

  重点:农业在我国地理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三、教学模式

  这节课是基于局域网络下的“学”与“教”,上网查阅着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和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如下。

  四、教法设计

  本节课利用网络,采取自主学*、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实现知识的落实。

  五、教学过程设计

  授课程序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网络应用分析导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都和农业有关,说明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农业。回忆。复述。创设情境,引起兴趣。新课探究(过渡:农业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我们先来谈谈农业与我们的关系。

  (一)农业与我们〖明确〗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教师小结)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培养表达力。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在哪里?以种植什么作物为主?为什么这样分布,与什么有关系?2.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哪里?畜牧业的分布与降水有怎样关系?我国有几大牧区?都有什么著名的畜牧品种?3.我国的林业主要分布在哪里?属于什么地形区?降水情况怎样?属于什么干湿地区?4.我国渔业是怎样分布的?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哪里?(教师评价、小结)〖明确〗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上网查询,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每组查一个问题。师生互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培养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把范围大的事物缩小化。创设视觉*台。分析我国的农业为什么这样分布。(师生互动共同完成)学生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反馈练*

  课本活动1(教师指导并评价) 学生读图分析、填图。训练读图能力。

  课本活动2(教师指导并评价)学生思考、分析、作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了解影响农业的因素除了气候、地形之外还有海拔。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查漏补缺,重申重点,进行爱国教育课外作业设计十年后理想农村的图画。创设学生大胆设想的*台。

  六、板书设计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

  农业与我们 (二)

  农业的地区分布1.农业 1.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分布

  2.农业的主要部门 2.分布特点

  3.农业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地图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 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

  设问:

  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

  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

  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

  教师活动:我们刚才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相同的'地方?比如从气温角度来分析。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

  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

  2、 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

  景观名称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荒漠

  对应地名

  全年降雨量

  气候特征

  3、教师活动:

  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分布最广

  学生读图回答: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原。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雨林两侧,最广的是非洲。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最广的是亚洲。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的内陆及大陆**地区,最广的是非洲的北部。

  4、小结

  现在,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5、课堂练*

  板书设计:

  热带气候类型:

  1. 热带雨林气候: 2. 热带季风气候:

  3. 热带草原气候: 4. 热带沙漠气候:

初中地理教案15

  【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了解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及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分类。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记住地理知识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4、增强学生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1、我国的.民俗。2、 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 我国不同地方民俗的成因与该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式、读图分析法 、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课件学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谈谈旅游中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展示图片

  [转承]我国疆域辽阔、地域差异明显,各地区、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板书)

  二、民俗与环境

  1、 [自主学*] 结合学案问题提示,认真预*教材P92-94页内容,仔细研读教科书。

  2、 【解释】民俗即民间风俗。

  3、 活动:阅读“地方美食图”、“中国民居图”、“中国民族服饰图”和有关资料,体会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食、民居、服饰的地方特色。

  4、 [讲述]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各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差异、风俗*惯不同,饮食文化、建筑艺术、节日庆典、衣著礼仪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5、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分别从食 、住 、衣 、行 、节日庆典等方面探究各地民俗差异。

  (1)食:学生读【知识之窗】 了解我国的八大菜系 课件展示地方美食图片

  【学生活动】 课本P92 活动、P93活动1、2。

  (2)住: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 展示图片中国民居 【学生活动】 课本P94活动1

  (3)衣:服饰的产生和服饰民俗的形成和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各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示图片中国民族服饰

  【学生活动】 课本P94活动2

  (4)行:学生交流 南方与北方的交通差异

  (5)节日庆典(视频播放)

  6、拓展练*:

  三、旅游与文化

  (1)旅游业及其意义(播放视频)。

  (2)我国旅游资源的分类.

  (3)世界遗产的分类方法以及分类,找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等景点,并完成P96活动1

  (4)旅游业的开发与保护因注意些什么?(视频播放)

  四、作业 完成学案 练*册

  板书设计

  一、民俗与环境

  1.民俗差异

  衣、食、住、行、节日和宗教

  2.民俗差异因素

  地理环境

  历史*惯

  风俗因素

  二、 旅游与文化


中学地理教案菁选(扩展4)

——中学地理教学心得3篇

  几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我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生活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贴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经验水*;情境的创设要贴*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一样状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就应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带给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潜力,而且能够使学生自我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

  要增加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加强群众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资料,针对主干资料和考点资料设置情景,找准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缓决定,留给学生自我思维的时光和空间。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时光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陈述自我的思维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潜力,让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和潜力结构,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少讲解甚至不讲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3、开放地理课堂。

  教学资料开放,关注社会重大的科研成果,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联系实际生活,其次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合作学*,让学生在合作中陈述自我的观点和方法,让学生展开辩论,越激烈越好,再次,作业设置要开放,作业形式要多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开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学生,关注其差异性。

  透过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说学*地理是很重要的,学生们都从思想上重视了地理这门学科。

  透过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素质。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或者只是依据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的去确定教学资料。

  透过地理教学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透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不一样地区、不一样国家、不一样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一样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一样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

  4、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出发,强调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构成和谐、融洽、用心、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中学生,正值求知欲、表现欲十分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期望自我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十分强烈。湘教版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资料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资料,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为学生创设“多说”学*情境,师生一齐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潜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构成正确的科学观。

  5、讲究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潜力。根据教学的资料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潜力。

  时间匆匆而过,回顾xxxx年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几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我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生活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贴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的经验水*;情境的创设要贴*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一样状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就应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带给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潜力,而且能够使学生自我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

  要增加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加强群众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资料,针对主干资料和考点资料设置情景,找准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缓决定,留给学生自我思维的时光和空间。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时光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陈述自我的思维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潜力,让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和潜力结构,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少讲解甚至不讲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3、开放地理课堂。

  教学资料开放,关注社会重大的科研成果,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联系实际生活,其次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合作学*,让学生在合作中陈述自我的观点和方法,让学生展开辩论,越激烈越好,再次,作业设置要开放,作业形式要多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开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学生,关注其差异性。

  透过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说学*地理是很重要的,学生们都从思想上重视了地理这门学科。

  透过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素质。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或者只是依据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的去确定教学资料。

  透过地理教学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透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不一样地区、不一样国家、不一样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一样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一样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

  4、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出发,强调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构成和谐、融洽、用心、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中学生,正值求知欲、表现欲十分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期望自我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十分强烈。湘教版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资料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资料,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为学生创设“多说”学*情境,师生一齐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潜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构成正确的科学观。

  5、讲究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中学地理教案菁选(扩展5)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3篇

  一、整体性原则

  地理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由诸要素构成的系统,强调在遵循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系统方法,即需要用系统思想和方法对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及其相关关系做出分析、判断、操作和评价。这里的系统方法是指教学设计从"教什么"入手,对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科书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从"怎样教"思考,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经济、实用的媒体,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并根据反馈信息并对设计实施的效果做出合理评价,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即地理教学的具体设计必须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展开,而且尽可能将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考虑周全,以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媒体等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求教学设计要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其他环节设计,保证目标、内容、策略、过程一致性,发挥各要素的整体效应。

  二、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形式的组织、教学活动的安排等不能仅从理论上的最优化出发,而应考虑到教师的自身的教学特点、能力水*、专业层次等其他的因素。例如,在教学媒体设计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学校的教学水*、实施媒体的条件和环境和课程资源的可利用性,而非简单的选择理论的最好。

  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还应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具体性上。教学设计必须围绕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通过何种手段训练地理技能和能力、如何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怎样检测学*效果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必须具体考虑和设计。对教学策略的设计也是如此:教师需要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教学顺序的确定、教学形式的组织等,甚至还要考虑教学失败的补救的方法和措施。在地理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具体的问题考虑的越是详细、全面和具体,失误就越少,但具体并非面面俱到。教学设计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应该贯穿教学设计的始终。需要说明的是,教学设计要给教师课堂上创造性地实施教学留有发挥的余地和空间。

  三、科学性原则

  地理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最大程度上摆脱了凭借主观经验进行教学设计的倾向,特别是其充分考虑了学*或者教学的背景及其导向,在教学和背景之间进行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其注重对学*者本身的细致且全面的分析,减少了教学过程充满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地理教学设计中,学*需要的分析指出了学*者学*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学*需要的分析目的在于找出“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之间的差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主要的原因,为教学设计方案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地理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判断学*需要是哪样的一种类型,具体的表现在那些具体的方面。如:学*者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如何等。学*内容的分析是对学*者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和态度等进行详细阐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学*内容的类型、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揭示学*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如果缺乏对教学过程各个要素的分析,只凭借主观意志进行安排,则无法设计出科学的方案。这样必然给教学带来失误,给学*带来困难,使教学过程充满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开放性原则

  地理教学设计过程的开放性是指教学的内容、过程、形式、方法、手段、时空、评价等方面的设计还需要采取开放式的策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他们运用多种感官,从多角度、多方位主动的创造性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如:教学内容的开放,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有利于信息的传递;教学过程的开放,创设动态发展适时变化的教学流程;教学形式的开放,实行小班、合作、对话等的教学形式;教学时空的开放,致力于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开放,采取师评、生评、差异性评价等结合的策略。因此,在地理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要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一成不变的纲要和条目,而是应在开放的理念下,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相对的空间和余地。

  五、发展性原则

  教学设计的动态性是指在地理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设计的动态检测和设计成果的评价反馈完善的过程。一个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要经过多次反复修改、综合考虑、全面*衡的过程。比如,有时最初的考虑不够全面周密,随着设计的深入发现前面设计的不足和缺憾,这就需要进行修正,并提出下一步设计新的设想。在地理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已经出现或将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并设计动态的反馈信息体系。

  教学设计本身的动态发展决定了地理教学设计也是一个日益完善的过程,因此,地理教学设计应时时抓住教学设计的新理论;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时刻贯穿地理教学的新理念。

  当然,教学设计本身是在动态发展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等,也许会在某些特定的环境和要求下成为主导原则。因此,不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学*还是教学设计的实施,都需要从不同角度,用动态的思维来评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资料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大小

  2.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3.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4.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及其空间分布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学*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我们自己却看不见。站在地球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2.学生自学“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部分教材的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⑴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四个历程中,属于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猜测的是哪几个阶段?其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

  ⑵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中一次伟大的实践活动是xx,说明地球形状的最有力的证据是xx。

  ⑶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⑷你能从哪几个方面描述地球的大小?

  ⑸请列举出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地球的卫星照片;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月食照片;海轮的桅杆、船身出现和消失的先后顺序;同一条经线上太阳直射点和非直射点物体的影子长短)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除了让学生知道结论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思维活动或观察、研讨活动,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3.反馈练*:

  有关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个正圆球体B.是一个扁球体C.是一个南北半球对称的球体D.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椭球体

  4.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如诗人描述的,身处地球家园的人类却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为了方面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人们制作出了地球仪。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1.5地球仪的外貌,并与真实的地球作比较,让学生思考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同学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归纳、总结出地球仪的特点:

  ⑴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⑵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⑶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5.动手操作: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并初步认识赤道、两极等重要的点和线。注意不要把此环节上成手工活动的形式。教学反思:

  学校是提前一天通知我的,学校的目的是见到一趟常态课,所以我并没有提前准备什么,像往常一样,留下预*任务,等待第二天的上课。初中地理的第一节安排内容对当前学生来说有些难,所以,在讲课前的几节课,我利用地理知识的广阔性来调动学生兴趣,并且把第一节内容安排的十分简单,充满乐趣,老师们听完也对我的课进行了指导,比如如果可以带个地球仪增加学生直观感受,时间安排再合理一些,布置上作业,这样,整堂课会更加完美。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城市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上一节,教材把城市是作为一个点,从宏观上讲解城市的区位因素,而本节把城市作为一个区域,从微观上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重点在于分析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城市功能区类型并能够举例说明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对功能分区的影响。

  (2)了解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学地理教案菁选(扩展6)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菁选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

  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

  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二、能力目标

  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学难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教具准备】

  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

  阅读资料:①1982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1988年7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天之久。20xx年也出现了持续40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预*新课】(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9—50《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

  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

  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

  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2、*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

  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

  【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学生回答】

  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代气候变化。

  ⑤大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小尺度气候变化的背景和分析依据,而小尺度气候变化则反映了大尺度气候变化中的细节。

  2、*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1860年以来,全球*均气温升高了0.6℃。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略低于全球*均的0.6℃。

  3、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例如,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增高比较明显,而有些地区(如我国长江流域一带)气温上升并不明显,甚至下降。这说明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要比全球性气候变化复杂得多。

  【板书】(备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进行总结板书)

  1、概念、表现、分类

  2、显著特点:气温升高

  【小结】略

  一、教学目的

  “三圈环流”一直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本节内容空间尺度大、要素多,只凭课本中的图片,学生难以理解吃透,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只能看得见,仍然摸不着,学生也只是凭借画面去想象,难以形成空间思维的概念,最后也是晕头转向。因此我们决定让学生动手,制作三圈环流模型。以此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思路

  本次实验按照实验准备――小组分工――合作互助――模型展示――教师总结这5步完成。在实验准备阶段,由老师事先安排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分工对材料进行加工,形成最后模型制作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小组结合课本上“三圈环流的形成”相关文字介绍,合作完成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展示,教师对模型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三、教学准备

  (1)地球仪。每个班准备10个橡胶地球仪玩具,其大小适中,并自带经纬网,学科性强,可以在实验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地理认识。

  (2)硬纸条。以打印纸为材料,上面已经绘制了4个垂直气流、3个*地面风向和3个高空风向,只需要学生在上课时沿线剪下即可,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同时,在设计上,高空风和*地面风是不一样的,高空风成弧形,最后偏转了90°,*地面风成直线形。这是因为高空风向和*地面风的成因略有差异,在制作前需要给学生具体强化。

  (3)透明胶布、剪刀等。

  (4)模型制作:①明确分工。在课堂上,学生以学*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2个同学负责剪纸,2个同学负责折叠,准备出4个垂直气流、3个高空风、3个*地面风,另2个同学负责阅读课本,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②合作互助。材料准备齐后,小组同学群策群力,共同完成模型。

  第一步,赤道地区受热最多,*地面空气膨胀上升,所以在赤道附*有上升的垂直气流;而极地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所以极地附*有下沉的垂直气流。

  第二步,赤道地区空气上升后,高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极地地区空气下沉后,高空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在水*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高空空气由赤道流向极地(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在30°N附*高空偏转成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断在此堆积下沉。因此,30°N附*有下沉的垂直气流。因此*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空气由此向南、向北流出,其中向南流的气流(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偏成东北风(*地面),低纬环流形成。

  第三步,从30°N*地面向北流的气流(南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逐渐偏成西南风(*地面);极地空气下沉,*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空气向南流出(北风),逐渐偏成东北风(*地面)。于是在60°N附*,从南边来的西南空气和从北边来的`东北空气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因此60°N附*有上升的垂直气流。

  第四步,60°N附*空气上升后,在高空分别流向30°N(高空风)和90°N(高空风),组成了中纬度和高纬度环流圈。

  四、模型展示

  模型制作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模型制作成果,并结合模型说出三圈环流的过程。

  五、教学评价

  本次模型制作,体现了模型制作的以下优势:

  一是学生学*地理的兴趣提高。传统的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只靠死记硬背掌握知识的要点,学*的兴趣不浓,效率不高。而本次“三圈环流”模型制作,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小组中合作学*,动手制作,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大大提高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

  二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完成本次模型,需要调用以往所学的“热力环流”、“风”、“地转偏向力”等知识,这也是“三圈环流”的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查阅相关资料,加深了对以往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是将复杂、运动的地理事物进行分解,直观地展现出来,深化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本次模型制作,学生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地理知识的能力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教学内容称述性知识“亚细亚”和“欧罗巴”亚欧大陆亚洲的地理位置时区与区时

  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掌握亚洲和欧洲地理位置及特征。原认知知识

  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评价方法作业评价、小测试评价教学资源印刷资料小测试题多媒体资源flash动画模型实物:地球仪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教学关键

  运用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学会分析某个未知区域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

  联系及该区域的地理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

  (二)新授

  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的大陆。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活动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一、教材

  在上节内容中,我们已经对宇宙中的地球进行了初步学*,为学*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万物生长靠太阳”,在本节内容中,我们要学*与地球以及人类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恒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由此,我们才能继续学*下面几节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关的内容。所以,本节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

  1.在初中对区域地理的学*过程中,学生对太阳辐射的分布已经略有了解,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并总结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对于太阳活动的认识,学生刚刚接触,因此比较陌生,所以学生需要一个认识学*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结合太阳外部结构说出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以及特征。

  3.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并能用实例加以分析和说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图片、资料和生活体验提出问题,认真思考,与同学共同探究,寻求结论。培养分析问题、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课本中出现的地理空间分布图,掌握读图分析并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养成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从生活中发生的地理现象去学*、分析的*惯。

  2.通过探究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

  3.正确认识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发展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通过读图,分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太阳的外部大气结构与太阳活动的类型,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法、对比分析法。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

  3、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法

  2、读图分析、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

  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新的城市在不断涌现,这就是城市化。在第二章中我们一起来探讨城市以及城市化。

  板书:第一节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形态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8页图2、1,注意观察比较三幅图中城市的形态,想想城市外部形态之所以不同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看图)

  总结:成都是团块状是因为在*原上;兰州沿着黄河谷地延伸呈条带状;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又是丘陵地区,地形崎岖不*,呈分散状。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城市形态收地形、水系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过渡:城市的形态差异不仅表现在外部形态的不同,在城市的内部,不同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形成城市的不同功能分区,从而形成不同城市内部不同的空间结构。

  板书: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8-21页的内容,采取自学—指导的教学方法,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中的土地有那些主要的利用方式?

  (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机关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阅读教材图2、2,观察城市中有哪些主要的功能区?分别是怎样形成?不同功能区有明确界线吗?

  (主要有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无明确的界线)

  3、什么是集聚效应?

  4、城市分布最广泛的功能区是那种?(住宅区)

  5、随着城市的发展,住宅区出现怎样的分化?不同等级的住宅区有什么差异?

  6、商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什么位置?为什么?(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

  7、中心商务区有什么特点?它和一般的商业区有什么不同?

  8、读图2、5,说说常州市的工业分布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沿着铁路和公路分布,这样分布可以方便运输,降低运输费用)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我们了解了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城市形态的差异。城市不仅有一定的形态,其内部还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城市地域结构

  1、概念:

  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了解)

  (若时间允许,本部分可以采取学生课上阅读的形式进行)

  模式形成形状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同心圆扇形模式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扇形或楔形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形成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1、不同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即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空间组合不同。

  2、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对城市来讲——城市土地有限,不同地段租金不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能得到相应的地段。而不同的经济活动类型其付租能力(或愿意付出的租金)又不同。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I、交通便捷程度。一般来说,交通便捷程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II、距离市中心的远*。(如下面表格及相应的坐标图示)

  (本部分采取学生分析教材图2、8,完成相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归纳的方式进行)

  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用地要求占地少,要求最大程度的接*消费群体占地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高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因而位于距市中心最*的A区,在A区商业支付的租金最高较小。因而位于距市中心较*的B区,介于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较小。在距市中心最远C区只有工业出的.租金最高过渡:在实际生活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非完全按照这一经济规律呈现,而是更具复杂性。这说明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请大家结合你的认识、图2、9和案例1:纽约市的少数民族区谈谈你的看法。

  (2)其他因素

  I、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有能力支付昂贵租金和选择最佳居住环境的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级住宅区。

  II、知名度——城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具有很高的声誉,这往往会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场建在该处,以提高其知名度。

  III、种族聚居区的形成——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如纽约市的唐人街、哈林区、小意大利区等。

  IV历史因素——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发展的中后期城市的地域范围狭小扩大各类功能用地的关系混杂布置,无明确功能分异分异明显工业发展方向在市中心形成工业的自然团聚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外迁原因分析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引起为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三、城市的合理规划

  关键:处理好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关系。

  居住区和其他工作地点之间应有:

  1、便捷的交通联系(为了方便职工的上下班)

  2、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区

  3、卫生防护带

  课堂总结:略

  【教材说明】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为其合作学*、多元化学*、终生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教学难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引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法。

  【教学过程】

  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

  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

  1.聚落与环境

  师:探究事物间的关系必须弄清两个方面:(1)弄清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影响。(2)理解相互适应表现。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材中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图,还可以联系生活,活跃了思维并勇于探索发现和推断,使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学*当中去。

  师: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学生认同后继续)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不仅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还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智慧和改造水*。

  展示课件中东南-带雨林区的民居,西-带沙漠区的民居,学生讨论。

  转承:民居建筑适应于环境,更适用于生活,它体现了环境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可以说:传统聚落记录人类智慧的发展进程,它是浓缩了的历史,而现代民居则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并在飞速发展中。

  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师: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回望历史,农耕文明的发展,生态退化出现了;如辉煌的巴比伦古国就是在发展农耕中,生态恶化后过早陨落的;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污染随之而来。所以我们在发展与变革中,一定要顺应自然规律,权衡利弊,以保证进一步的发展。聚落的发展我们应如何面对呢?(课件演示)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总结聚落发展表现及出现的变化。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引发学生对消失中的传统聚落的关注,先抑后扬,牵引着学生的心。

  生:总结传统聚落的价值。

  师:全世界人民都已意识到这一点,并已经把在乡村和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作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了。

  生:根据生活所见回答。

  师:总结归纳:(1)立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2)圈建保护。(3)异地迁建保护。

  转承:有些极其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已经不再是某国某地为保护自身特色和历史的珍宝,而成了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宝了,那就要把它们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了。

  生:根据课件中图片回答,了解37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中有6处属于传统聚落类的文化遗产。

  三、开阔视野,迁移拓展

  师:放眼世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聚落还有很多,这里是?(课件演示)

  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师:真棒哦!我们了解一下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那么这里?(课件演示)

  生:中国的威尼斯――苏州。

  师:我们来谈谈你们对苏州的印象。

  生:水乡,园林,人间天堂,苏州工业园区。

  师:苏州是我们中国首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小桥流水、民居老街、大小园林,真可谓是移步易景啊!

  四、晒晒收成,展我风采

  师:展示课件中关于苏州的组图。

  生:根据课件所展示的图片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与环境的适应,和对苏州发展的建议,让学生把本节所得的思想加以应用,实现内化。

  五、归纳总结,收获累累

  学生总结,教师点拨,强化重点难点。

  六、兴趣盎然,走进生活

  师:苏州在发展,我们家乡也在发展,请分析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它的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到网上查找详细资料,写成小论文,相互交流。

  第二课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①。

  【复*提问】我国的`四至点分别在什么地方?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是什么?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陆地面积广大,而且还有广阔的海域。

  【板书】三、广阔的海域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②(中国的临海示意图)。

  【提问】由北向南我国濒临的海洋分别是哪些?

  【讲述】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至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的太*洋洋面。渤海与黄海大致以渤海海峡为界;黄海因海水呈黄褐色而得名,长江口北岸为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台湾海峡的南端为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南海是我国面积,海水最深的海区。

  【板书】

  1.东临四海一洋

  2.领海和内海

  【承转】我国东临辽阔的海洋,但这些海域并不全部是我国的领海。

  【提问】我国的领海宽度是多少海里?

  【讲述】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因此,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为我国领海,12海里以外则为公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绕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则为我国的内海,其全部海域均属于我国行使**的范围。我国的领海面积大约有300万*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图册上找到我国的临海和内海。

  【练*】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我国的海域。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

  【提问】我国大陆海岸线有多长,居世界第几位?

  【讲述】我国大陆海岸线漫长曲折,约18000千米,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5000多个(如果加上岛屿的海岸线,我国海岸线总长度在30000千米以上),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船舶停靠。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③(中国的岛屿、半岛和海峡示意图)。

  【读图】在教师指导下,找出图中的台湾岛、海南岛、南海诸岛、雷州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琼州海峡和台湾海峡等。

  【练*】在填充图册“中国疆域图”上填注出上述岛屿、半岛和海峡。

  【板书】3.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岛屿

  【读图】读“世界政区挂图”,请学生在图上找出中国、英国、蒙古和美国。

  【提问】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与英国、蒙古有何不同;与美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英国为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蒙古为欧亚大陆上的一个内陆国家;美国虽然与我国一样属于海陆兼备的国家,但是其东(大西洋)西(太*洋)临海洋,这与我国东临大洋,西靠大陆又有所不同。

  【讨论】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归纳】我国东部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洋,这使得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地区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以及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围国家的边贸往来。在这里,古代有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线。

  【板书】4.优越的海陆位置

  【承转】我国不仅海岸线漫长曲折,而且还有20000多千米的陆上疆界。

  【板书】四、陆上疆界和邻国

  【读图】读教材中的“中国行政区划简图”,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依次读出我国陆上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投影】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④(中国的邻国示意图)。

  【归纳】结合投影片④,总结我国陆上邻国有15个,按逆时针方向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布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有6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练*】看投影片④,完成练*2和练*3。

  练*2.对照《中国地图册》的“中国政区图”,把“中国疆域图”中的邻国按编码写出国名:陆上接壤的国家:①朝鲜、②俄罗斯、③蒙古、④哈萨克斯坦、⑤吉尔吉斯坦、⑥塔吉克斯坦、⑦阿富汗、⑧巴基斯坦、⑨印度、⑩尼泊尔、(11)锡金、(12)布丹、(13)缅甸、(14)老挝、(15)越南。

  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①韩国、②日本、③菲律宾、④文莱、⑤马来西亚、⑥印度尼西亚。

  练*3.与我国有两处接壤的邻国有俄罗斯和印度。

  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掌握各地带的位置和范围;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和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差异;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

  2、理解地带性经济差异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培养学生综合、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学地理教案菁选(扩展7)

——地理教学计划菁选

地理教学计划(精选15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今后的学*制定一份计划。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本学期主要进行高考一轮复*,高考一轮复*追求基础全面,主要针对所有知识点,夯实基础,牢固识记,真正理解,灵活运用,形成系统条理的知识体系。本阶段复*的依据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按照章节系统复*,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主,构建知识框架。立足课程标准,在复*中抓准知识点,对于课程标准中所列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让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自觉做到章章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储备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的能力,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主要复*区域地理、地理必修Ⅰ、地理必修Ⅱ、地理必修Ⅲ。区域地理包括基础知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它是中学地理学*和考试的基础,是地理学*的起点和归宿。地理必修Ⅰ、地理必修Ⅱ和地理必修Ⅲ是系统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中学地理学*和考试的重点。

  教学进度

  第一部分 区域地理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 地图

  第二章 世界地理

  第一节 世界地理概况

  第二节 亚洲

  第三节 五个重要地区

  第四节 六个国家

  第三章 中国地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地理

  第二节 中国人文地理

  第三节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四节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第二部分 必修Ⅰ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结构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

  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二)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

  第四节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

  第五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六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变迁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三部分 必修Ⅱ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第四部分 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教学新课标(或大纲)为依据,以现行初中地理课本为依托,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取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要求

  1.加强新课标的学*,适应课改要求。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各年级都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把课标要求或大纲要求落实到学生的体验中去,落实到学生的参与中去。

  3.加强地理学科的专业语言地图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绘图的'能力。

  4.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研质量。面对新教材新课标,各学校必须集体研究,集中备课,充分讨论,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教学安排

  时间教学内容

  1周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2周

  中国的自然环境

  3周

  中国的自然资源

  4、5周

  中国的区域差异

  6周

  中国的主要产业

  7周

  河北省北京市

  8周

  上海市台湾省

  9周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10周

  新疆***自治区陕西省四川省11、12周

  快速系统复*一遍七八年级地理四本书

  13-15

  分专题系统复*地理

  16-17考前模拟训练

  18中考

  1。教材的结构设计强化了探究活动,教材中的“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作用是复*和巩固课堂知识,然后进行一些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了教材

  2的探究性和实用性。教材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在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形解读、解释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集体照片或集体绘画等,不断给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3.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特别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教材注重对每一种教材的介绍,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地理就*而新鲜。

  4.*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科书试图避免使用苛刻的地理术语,并轻视僵硬的`面部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代表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字幕也很生动,很有启发性。

  5.生动的布局设计。

  本教材主要材料:

  本教材分为五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二章:陆地与海洋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定居点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教学优先事项:第一、第二章第三章

  教学难点:第一、二、三章

  1。了解地球和地球的基本知识,了解地球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特征,利用地图解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征,了解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变化,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辩证唯物主义

  3。了解世界气候的区域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了解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构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差异,了解各国新的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虽然他们在小学就学*过“社会”,具备必要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缺乏空间概念,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探索精神。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学*积极性高,学*地理兴趣强,求知欲强,而学业成绩差的学生学*积淀低,厌学情绪重。

  1.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让学生有效参与教学活动

  2。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让学生感觉地理就*新鲜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根据地理的特点,在教学中注意实施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1.教学进度:

  本学期的教学时间为21周,不包括一周的假期和两周的复*时间。教学时间为18周,每周2学时,共36学时

  2课时安排

  周

  教材

  第1周: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

  第2周:第二节地球运动

  第3周:第三节地图

  第4周:综合探索I地图应用

  第5周:第二章第一节,大陆和海洋

  第六周:第二节,陆地和海洋的变化

  第七周:全面探索第二故乡的“沧桑”

  第八周: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九周:第二节,温度和温度分布

  第10周:复*期中考试

  第11周:第3节降水量和降水分布

  第12周:第4节世界气候

  第13周:三种气候和我们的生活的综合探索

  第14周:第4章第1节人口和种族

  第15周:第2节世界语言

  在新课程标准理论的指导下,在学校教学办公室工作计划的指导下,能够有效地完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和业务能力。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地理”走向“学地理”。

  本学期的教材包括五章十四节: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二章陆地与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定居点,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能够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度,用经纬度判断方向,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了解地球自转和自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了解五个天文区域的划分和每个区域的特点。

  3.学会使用地图,能够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4.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了解海洋和陆地的变化,了解板块理论。

  5.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差异,了解影响温度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六)了解世界三大民族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了解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分裂,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了解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

  七年级有六个教学班,每个班有40多人。任何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都很大。刚升到7年级的初中生在小学社会课上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他们相对分散。七年级的学生将系统地学*地理,并准备从头开始。地理课是学生的第一次接触,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堂课,注意培养兴趣,开好第一堂课。

  一是要以新的思路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每堂课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虑。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面向全局,实行分层教学,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展学*指导和探究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地理教学应贴*学生、贴*生活、贴*实际,引用最新资料,与时代保持密切联系。

  5.引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践技能,寓教于乐。

  第1-2周:第1章

  第2-4周:第2章(第1节和第2节)

  第3-6周:第3章(第3节和第4节)

  第4-8周:第3章(第1节和第2节)

  第9-10周(审查和期中考试)

  第11-12周:第3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13-14周:第四章

  第15-16周:第五章

  第17-18周复*

  第19-20周复*和期末考试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迎来了新的学期,初二学*中国地理,又面临初中地理会考,如何引导学生重视地理,激发学*兴趣,进一步夯实地理基础,成为本学期地理教学的中心任务。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系统学*,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识,但学生之间的水*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由于*时投入少,未能及时做好复*工作,靠考前突击死记硬背,遗忘率高,效率低,各班学科后进生人数偏多,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对其他同学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中等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不强,对技巧性和灵活性大的题目仍难以适应。

  本学期我将全力以赴,按学校要求,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关注全体学生的学*,竭尽所能,切实可行地开展学法指导,固强扶弱,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效。具体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夯实基础,寻找突破口,全面提高成绩

  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地理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设计,积极进行课前和课后反思,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积极与同行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取长补短,提高和完善自己。

  根据市教学进度,适当超前,争取能提高完成新课基础上,提前转入初二下册的教学。

  课堂上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究,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适当把学*内容向生活渗透,打好基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收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使学生今后能独立获取地理知识。

  加强*时检测,落实好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细化知识点,注意知识点的比较与联系,加强记忆方法和学*方法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加强辅导,使他们更快地取得进步。

  结合中国地理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的教育,培养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不断地纠正他们的不良学**惯和行为*惯,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

  二、做好各层次学生的帮扶

  本学期重点把精力放在中等生的提高及后进生的转化,中等生在把好基础的同时,重点提高他们读图、用图能力,及指导他们改进学*方法,同时要在*时提高听课效率,及时复*消化所学的地理知识,为会考做好准备。由于后进生人数较多,因此配合班主任先抓好课堂上遵守纪律,适当完成一定的学*任务,使他们从简单的知识学起,使他们树立目标,逐渐学会与人相处,懂得做人的道理,多给他们一些表扬,多鼓励他们。深入到学生之中,收集各种或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学*中的疑惑,调整教学。

  三、加强学生良好*惯的培养

  在初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独立预*和勇于发问的良好*惯。

  四、努力提高师德水*,更好地教书育人

  本学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教,而且要不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多撰写教学论文。

  总之,本学期,我将严以律己、脚踏实地,不断地摸索新教学方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下学期会考做好准备。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了解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

  本章主要学*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中国四大地区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线,尤其是秦岭—淮河线在中国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学难点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线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加强课后的辅导,注重学以致用。开展各种地理小知识竞赛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提高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搞好单元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以确保所授知识的准确性,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品质。

  一、目标:

  以地理教学新课标为依据,以现行初中地理课本为依托,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取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情况分析

  1、学科教学要求分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2、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三、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

  1.加强新课标的学*,适应课改要求。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各年级都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把课标要求或大纲要求落实到学生的体验中去,落实到学生的参与中去。

  3.加强地理学科的专业语言——地图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用图、绘图的能力。

  4.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研质量。面对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初一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 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 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初二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通过中国地理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并具有初步的科学地理观,了解基本国情,热爱祖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承担的任务,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和参加社会建设打下地理知识基础。

  6、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融洽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民主的学*氛围。

  7.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优化教学及办公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完善当前教学中的不足环节,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同时要建立起*题库。

  8.强化规范的落实

  要加强对学生学*规范和答题规范的指导,要有明确的规范要求:课上回答问题要规范、作业完成要规范、单元考试要规范。一要以优秀作业展评、规范试卷展览等方式激励学生落实;二要以建立错题记录等手段督促学生落实;三要以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学生重视规范,保证落实。

  六、教学要求:

  1、教师必须做到:

  (1)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

  (3)保证每章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学生必须做到:

  (1)保证三有:有教材、有地图册、有填充图册。

  (2)上课认真听讲。

  (3)按时完成作业。

  3、教学中必须做到:

  (1)加强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

  (2)注重地理空间概念的建立

  (3)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1、严格按“会考地理考试范围”和“考试说明”组织教学和复*。

  2、认真理解会考地理考试题型,训练以单选择和读图分析题为主。

  3、教学中要以“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为主线落实双基。

  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共有两个班xx人,本届学生基础较,上进心不够,甚至有部分学生厌学。但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较为理想,上学期期末考试参考人数xx人,其中xx人及格,及格率为xx%左右;优生只有xx人,优生率为xx%左右,这个成绩相对于同类乡镇来说应该很好了。这期要参加泸州市会考,因此教学内容较为繁重,这学期我将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学成绩。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共五章内容,针对每章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本章学*是以区域为单位,将中国大致按方位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在已学的地形、气候及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特征和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差异。在本章的最后设计了综合归纳和比较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学*活动,在各大地理单元中,也对认识区域部分未能涉及的一些具有较大意义的地理知识,进行了简介,意图通过这些设计和活动,在整体知识背景和区域学*方法方面为后续认识区域部分的学*打下基础。

  本章重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能填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

  3、能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

  在学*了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了解中国整体概况之后,本章转入中国分区地理的学*。本章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主体,课本选择了东北、首都北京、长江流域、西部地区不同内型的区域构成本章的内容(另外还有第七章专门讲珠江三角洲地区)。课本选择的区域,纵贯南北,横联东西,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由部分到整体地认识祖国,并学会不同类型区域的学*方法。

  本章重难点: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为本章重点之一。

  2、“举例说明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为本章重点之一。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因此,本教材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一典型区域作为学生学*区域的基本内容,还同时介绍了与珠江三角洲毗邻并联系密切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本章重点:

  1、“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2、举例说出影响珠江三角洲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

  本章难点:

  1、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影响。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

  通过本章的学*,让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旅游、交通运输等方面认识我们的家乡——四川。本章的学*内容多,但需要记忆的知识并不多。

  本章重难点:

  1、据历史资料说明四川名称的由来;用地图呈现四川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差异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差异巨大的自然环境。

  2、在自然环境差异巨大的四川,如何搞好经济建设。

  第九章、走向世界

  三、教学目标: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希望这期的地理成绩在全县同类乡镇学校排名中提升两至三名。转变学困生对地理的畏难情绪,让每个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来学*地理。

  很多同学在刚刚进入初中学*地理的时候,就对地理这门学科没有什么好感。是进入初二以后同学们要记住,中考的时候会考到地理这门科目的: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共分五章: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认识不同的.区域——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内,一共有34个。其中,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香港和澳门是刚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在我国各省级区域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它们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如广东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那里自然条件优越,极具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更是独占第一。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通过了解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区、气候、主要河流、人口分布、主要资源;了解四川省旅游资源的分布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终身学*地理知识的愿望。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下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三、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学*,学生对中国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个个争上进。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方法欠恰当,因而学*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五、具体措施: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6、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六、教学计划:

  第一周———第四周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五周———第十周第六章认识不同的区域

  第十二周———第十四周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第十五周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第九章走向世界

  第十六周周至期末考试总复*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1课时)

  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

  2、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地、高原、*原及其分布特点

  3、了解黄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重点难点:

  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综合、概括、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内容。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

  起到两方面的作用:

  1、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

  2、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以偏盖全。

  第二部分是以案例的方式,对中国的区域差异进行具体介绍。所选区域按照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的方式组合。省级行政区作为我国建制历史悠久的一级行政区划,既是行政区,又是经济区、文化区,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材选择了较多的省区案例(5个)。其次,一些各省区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教材选择了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作为省内区域的案例;此外,由于自然或人文等方面的联系,我国还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教材选择了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作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第三部分是全书,乃至全套地理教科书的结束语。由于是中国地理的最后一章,因此,先从中国出发,介绍我国在综合国力上的整体提高,再从世界着眼,分析当今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当代世界的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样设计,一方面与七年级世界地理部分相呼应,另一方面始终把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使教科书有比较高的立意。

  (二)教材图文并茂,培养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对地理问题的叙述,文字简明扼要形象有趣,同时借助多姿多彩直观生动的插图,针对性强,十分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培养。例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文字简短精悍,图片却有五幅之多。首先出现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形成形象思维。如何划分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本中的图5.5、图5.6、图5.7,图5.8,逐步进行分析,很快就能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方法,空间思维也在读图分析过程中培养起来了。

  (三)反*惯顺序,培养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抛开传统的区域地理编排方式,不再是长期以来各地理区域的地理要素的(如位置、地形、气候、物产等)展开式,虽然这种展示方式组织条理清楚,体现了知识的类型化,但缺点也十分明显,它使课文变得千篇一律,不容易突出各地区的区域差异。新教材反*惯顺序,用省级区域础—省内区域—跨省区域这样的顺序来编排。将“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作为学生认识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单元,从这里入手,再对省区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富有特色的一些地理单元进行探讨。最后,从更宏观的角度,对一些跨越省界的区域(如黄土高原)进行探讨。这样的编排使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时要以大量的信息贮存为前提,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不但有利于学生在学*过程中,强化集中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多侧面、多角度思维的发散思维。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学情分析

  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但每个班有5、6名学生基础很差,学*没兴趣,转后任务很也很重。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指出四大地理区域;能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比较四大地理区的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差异,了解各地理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能运用地图指出区域的位置、范围,能绘制某一地理事物略图,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了解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明确内地对港澳的`促进作用;能根据一个城市的职能和历史条件,考虑城市发展和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3、能够以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为例,学会分析区域位置和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学会评价自然区域特点,以两个地区为例,说明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相互渗透的一个整体,说明支柱产业及其形成的条件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4、通过对黄土高原和长江沿江地带的学*,能在地图上认识主要的地形类型,并能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归纳出区域的重要气候特征,能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尝试从学*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增强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3、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4、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5、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学*和实践中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同学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提高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

  五、教学措施

  1、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一些信息资源,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生活中的地理,学*有用的地理。

  3、教学中要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癣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效率。

  4、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5、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6、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导处、教科室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兴趣。

  一、基本情况分析:

  该年级现有学生70人,而且七年级地理基础打的比较扎实,成绩很好,这给八年级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总体上讲,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还很差,主要是靠死记硬背。而且随着学科的增加,学生可利用的课外时间也相对减少,也给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教学目标

  本期主要学*内容为中图版八年级上期,包括:陆地与海洋、多样的世界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其中,前两章为重点内容,而且为中考必考章节,难度相对较大。

  三、能力培养

  针对该年级学生读图、识图能力较差的`问题,本期主要加强学生在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主要是充分利用好地图册和填充图册。并加强学生这方面的专题练*,教会学生如何去读图,如何在图中去寻找有效信息,如何正确地解题。并能把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而得到扎实掌握的效果。

  四、教学进度安排

  1周:海陆分布

  2周:海陆变迁

  3周: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4周:世界的气候类型

  5周:学月检测

  6周:气候与人类活动

  7周:人种和人口

  8周:语言与宗教

  9周:聚落

  10周:半期检测

  11周:学*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12周:国家和地区

  13周:国际合作

  14、15、16周:八年级下部分内容

  17---20周:期末复*

  一、大纲对本年级的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的地理概貌。

  2.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经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经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构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2.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确定。

  3.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学*地理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2.尊重世界不一样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4.初步构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与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资料结构。全书分三章,以介绍世界区域地理为主。

  2.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增加学生的地理学*兴趣。

  3.力求分散教材的难点,降低难度。

  4.教材的形式结构,教材有正文、阅读、活动三部分组成,形式活泼多样。对学生的学*起到指导作用。

  三、学生情景分析:

  初一新生经过一学期的地理学*,具有必须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具有了必须的地理思维意识,其它学科的知识也相应的有所增加,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已经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但同时也存在学生地理学*本事层次化的现象。从年级角度来看,班级之间差异明显。从班级角度来看,学生之间层次化现象明显。本学期的教学设计应当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

  情景分析

  单元:第六章:认识大洲

  资料: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第二节:非洲

  第三节:美洲

  教时:6

  周次:1-3

  教学目的(目标)要求: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重难点分析:掌握学*和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法及突破重难点措施:演示法、读图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运用地图是学*区域位置的基本方法。归纳区域的特点后,还要简要的分析其相互关系。

  情景分析

  单元:第七章:了解地区

  资料:第一节:东南亚

  第二节:南亚

  第三节:西亚

  第四节:欧洲西部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教时:10

  周次:4-8

  教学目的(目标)要求: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2.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3.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4.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5.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景。6.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7.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俗。8.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重难点分析:掌握认识地区的一般方法。掌握各地区侧重点。

  教法及突破重难点措施:读图法、分析法、填图法、归纳法等。

  情景分析

  单元:第八章:了解国家

  资料:第一节:日本

  第二节:埃及

  第三节:俄罗斯

  第四节:法国

  第五节:美国

  第六节:巴西


中学地理教案菁选(扩展8)

——地理教师心得菁选

地理教师心得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理教师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天,我参加了由xx中学组织的“改变课堂提问、营造学生全面参与氛围”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观摩了波航中学地理教师杜静老师精心准备的《澳大利亚》这一节课。杜静老师带来了精心准备的课程设计和新颖的教学理念,让我受益匪浅。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呈现情境,导入教学。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不容忽视。课堂导入设计得巧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例如,杜静老师讲《澳大利亚》时,首先展示了一组有关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观的图片,学生从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欲望,增强了学*兴趣,效果很好。在课堂中充分利用导学案。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组织的到位。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在今后我们的课堂上应该少用“上节课我们讲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之类的语言导入,应尽量将课程的导入设计地巧妙一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本次听课活动中,杜静老师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知识,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她讲解《澳大利亚》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时所选取的例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步步引导学生学*新知识,最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发言热烈,思考积极,参与学*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课堂的效率自然也能提高。

  三、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本次听课活动,杜静老师在设计问题方面做得非常好。她注重问题设计地启发性。例如杜静老师提出这样问题: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养殖业发达?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围绕本节课主要内容逐步展开探究学*。这样以问题为起点的学*方式,使学生变成了主体,由原来被动听变成主动学*探究,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学生学*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学*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四、教师巧用多媒体,突出导学案实效性。

  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杜静老师准备的导学案内容充实,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课件设计精巧,导学案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令人耳目一新。

  今天,我从不同学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我既可以领略她的成功的妙处,又可吸取她的失误的教训。同时我也感到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

  在本次暑期举行的地理青年教师培训中,我有幸听了我在华师大的老师陈昌文教授关于《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的后现代视角》的讲座。以前听说过的后现代好像是针对于艺术的,觉得“后现代主义”这样一门学问似乎与地理课堂并无太大关联,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授课对象也只是一群小孩子。但在陈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我慢慢领悟到后现代对于当今地理课堂教学有的重大启发作用。“后现代主义”反对原来人们心目中固有的甚至已成模式的一切事物,鼓励人们独辟蹊径,这样的思想与今天我们的“二期课改”中倡导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又何尝不是一脉相承。所以秉着这样的理念再来回味,培训那天观赏的两节地理课,感想与体会又有所不同。

  当天下午我们观摩了《长江》和《人口增长》两堂录像课,感触颇深。《长江》一课,曹老师把这课的重点、难点巧妙分解,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师生间的相互学*。这课堂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选择了学*的目标和内容,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调整,以课程内容为媒介培养学生学*的.方法和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提供了方法和工具,用今日的课程为学生的明日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分小组学*,选择自己小组研究的主题,通过读图、文字资料、照片等信息了解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和地势特点、支流和湖泊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调用他已有的知识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学*主动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此次有幸被推荐参加“十百千万工程”系列项目的初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内心倍感欣喜。培训持续三年,每年两次,我决心通过此项培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上课课堂效益。

  1月11—13号是第一次培训,此次培训基地校确定的培训主题是——思维导图在地理复*中的运用,围绕着这个主题确定了一个研讨课题——《中国的河流复*课》同课异构,培训开始前期,我们都做了构思,期待培训时的不同思维的碰撞。

  经过11号下午一下午的集体备课,12号上午茶陵区教师代表刘云和攸县区代表教师王焜给我们呈现了两堂关于《中国的河流》不同风格的复*课,刘云善于倾听学生回答的品质,王焜对于内容复*的面面俱到,思维导图的制作全面,让我们获益匪浅,景炎学校的王芳老师直击中考考标,以做题引出复*点,并在黑板上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板出知识点的关系,最后能力提升环节设计的大题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大有脾益。专家点评环节中李想高老师强调了信息技术多媒体和传统板书之间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老师课前备学生以及对课堂预见的重要性。罗希老师指出要加强地理核心素养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地理课堂要多用图,课后要学生多看地图,生活中要学会用地图,强调地理教学中地图的'重要性。

  研修环节的最后一项是专家对学员们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如何将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兴趣并且听懂?针对这个疑惑提出的解决措施是切入点要小,要尽量贴*实际,将难点简单化,学生听懂了才会有兴趣。关于如何进行复*这个问题,建议是课堂上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梳理学生所学,让学生学会画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为提高学*效率服务。专家指出,老师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很多后进生不是只有靠课后辅导就能提高成绩和学*兴趣的,更多的是要深入了解他的心理,多进行心理辅导,亲*其心,激发他内在的学*动机。

  13号听了几堂景炎学校青年教师竞赛课,道德与法制课,政治课导入新颖,为课题做伏笔,课堂现场以小记者身份写报道进行现场采访,体现了对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能力培养,课堂环环相扣,预见性强。英语课,整堂课都贯穿着强烈的爱国情感,以情促行。班会课——《遇见,真好》,通过学生模仿老师言行,引起学生在场老师情感的上扬,进而道出老师的的心声—对学生关切和无私奉献,引起学生第一次情感波动,通过背摔信任游戏,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老师的依赖,通过视频展现出身边熟悉老师的辛苦的无私的一日日常,让学生感恩老师,相互遇见,遇见,真好!

  此次培训,收获颇丰,不仅仅在教学还是在育人方法上,都让我由新的认识,将会指导我更好的开展地理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期待下一次的相聚。

  雏鹰放弃了妈妈的怀抱,拥有了翱翔的自由;幼苗放弃了温室的呵护,拥有了参天大树的体魄;我们放弃了与家人的欢聚,放弃了轻松惬意的假期,拥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在盘点收获的同时还有些意犹未尽,甚至已经在翘首期盼下次集中培训的到来。

  一、环环相扣精彩纷呈

  在教研室王凤翠老师的精心筹划下,在实验中学周到细致的后勤服务下,在常绪兰、韩霞、于红英、牟秀霞四位老师的精彩主持下,在全县六十多位地理教师的密切配合下,这两天的全县集中培训分三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首先是教材梳理,明确目标这一环节主要是把前两天在镇校级培训时进行的七年级上下册教材的梳理情况进行抽签展示。不管是整册教材的分析梳理还是课时教学目标的确定,老师们都讲解得非常细致,层次分明,深入浅出。老师们对教材知识体系的把握,对教法独到的见解,对教材重难点的处理都让我受益匪浅。展示结束后指导教师及时给予了恰到好处的点评,真是精辟深刻,一语中的。

  第二个环节是资源共享,精彩再现在这一环节,以学校为代表把我们最成功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展示出来和大家共享。我首先代表实验中学展示发言,把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拿出来和大家共享,随后老师们都争先恐后,踊跃发言,纷纷毫不保留把自己成功的经验说给大家听,甚至为了解决一个难题我们总结了*十种方法,最后找出最直观、最能使学生掌握的方法。于超老师还结合其它优秀的课例把参加省优质课的优质教学资源给大家进行了展示,更让我们耳目一新,感受到全省较高水*的课例和全新的教学理念。

  第三个环节是分组讨论,释疑解惑指导教师事先把各学校老师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了收集、整理、归类,然后把问题分到四个小组进行讨论,人人发言,人人参与,小组长做好评价纪录、汇总,再次集合后负责把老师们的意见和方法向所有老师展示讨论的结果。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老师们感到困惑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另外,为了调节老师们紧张的心情和使后面的培训更有效率,我们还在每天培训的中间和最后设置了快乐驿站和培训建议两个小栏目,更具人性化。

  二、盘点收获,受益匪浅

  从教学中独到的经验精彩展示到教学中疑难问题的争先发言,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到指导教师的精彩点评,无不显示了老师们积极探讨的学*热情,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每一个环节我也参与着,思考着,并快乐着。我感觉,这是一次思维碰撞的精神盛宴,行走于一个个独特的领悟、一个个独到的观点中,汲取和品尝着大家共同酿造的玉露琼浆,不再为“独学而无友”苦恼。我惊讶于每一个人都在认真地思考,真诚地交流,我们分享着智慧,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在这里,我们获得一个个的灵感,视野开阔了,见识深广了,思想活跃了。这些教学方法和技巧,有些是我以前曾思考过的,有些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通过这两天的分组讨论精彩展示让我茅塞顿开,大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我忽然庆幸,多亏了各位同仁,多亏了这些独特的观点,不然自己在今后教学中不知还要走多少弯路。

  其实这次培训我的另一大收获,就是惭愧。当我看到别的老师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知识积累实在是浅薄得可怜;当看到别的老师洋洋洒洒,写出妙笔生花的培训感言时,我发现自己的文笔生涩得很;当别的老师激情万丈的时候,我有时却难免会偷偷懒,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惭愧。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中,这种惭愧将成为我不断学*、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看我们走过的这几天充实的日子,看这些丰厚的收获,那些放弃就显得微不足道。现在我们又坐在了微机桌前……

  七月来了,阳光学校的阳光特别热。我多么希望小雨如期而至!我的教学工作从“忙”变成了“闲”,比往年推迟一周的中考终于结束了。这学期主要承担八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为了更好的做好以后的教学工作,我总结一下这学期的工作。

  一、教学工作

  今年是地理参军中考的第二年。去年由于种种原因,中考成绩很不理想,给我压力很大。因此,本学年的地理教学工作发生了变化。第二天完成了上学期所有的课程,这学期主要是复*。在审查中,有以下缺点

  1.教学复*计划不合适

  6月29日高二学生参加地理考试,复*任务十分紧张,打破了常规的教学秩序。由于复*时间短,很多学校活动打乱了复*计划,导致第三轮复*时间少,综合题目训练不足。

  2.出了课本,基础不扎实

  和去年的班比,缺书没多大变化。高二2班和3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丢了课本,来考试也不借书。针对这种情况,课堂没有把重点放在课本上,而是主要放在复*资料上,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凭感觉做题,手里没有书。他们只是“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经过思考和分析是无法解决的。

  3.教学准备不足

  学校要求二年级使用导师制,但对于中考来说,教学容量大,导师制不适合。材料和教案同时使用时,两者关系处理不好。一开始,辅导计划是用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的。但是因为是复*,有的同学对内容把握的.很好,有的同学和没学过的同学差不多。讨论难度大,不能同时进行,以至于同时每周课时多,选材选题不够细致认真。最后,由于初中二年级没有多媒体,使用课件展示地图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理离不开地图,而学生手里又没有书,很难靠老师手绘,时间也不允许。

  4.培训和弥补差异的工作没有到位

  参加中考地理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培养“年轻人”,把握*均分。然而,理科生在课堂上的水*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困难。为了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绩效,我为潜在学生制定了几个辅导方案,可惜在实施过程中“流产”。一方面占用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学生不愿意把老师的辅导当成惩罚。他们积极性不高,迟到、旷课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我们学校今年的教室比较紧张,只能在初二的时候轮流分四节课进行辅导。但是有些班主任不配合,以占用学生打扫教室为由,一次又一次的更换我们的辅导地点,最后把他们放在会议室。结果,咨询活动不得不停止,因为两端都有三天的会议。优等生辅导中的主要措施是“吃个小火炉”。除了学生在课堂上必须一起完成的任务,他们还会得到一些更难的材料和试题,这些都会被提出来。只要学生做了,老师就会给他们批改。效果还不错,就是有些同学不主动学*。可能是其他科目也很重,时间不允许。

  二,商业学*

  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一直是我的梦想和追求,所以工作之余不断的学*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这学期除了参加学校每周五的教研培训,我更重视了

  重本人创建的“一线地理教师交流群”的组织和交流活动,由于我校地理教师少,不得不想办法与全国各地学校的地理老师进行专业交流。同时为了在今年的鄂尔多斯市初中教师业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本人认真学*《义务教育法》、《教师法》《课程标准》等,通过学*,对教学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本人继续阅读我校订购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从中获取地理教学的经验和方法。

  本学期还参加了鄂尔多斯市教育学会地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仪式,并在康巴什新区一中和鄂尔多斯市一中参与了听评课活动。

  三、努力的方向

  1.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2.研究中考,把握中考动向,抓住重点、难点。

  3.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4.多听同教研组老师的课,不断学*,不断提高,取长补短,同进步。

  5.继续教学方法研究,取长补短,形成本人的教学特点。

  6.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7.加强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提高整体教学水*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现在学生的学业压力普遍偏重,晚上的时间多半用于完成当天各门功课的作业,而没有针对当天知识练*反馈的空闲,所以这就使得课堂上的练*显得格外重要。但是课堂时间又只有45分钟,怎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更高的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设计高质量的达标练*,取精华去糟粕,使学生的每一秒钟都有意义的度过。下面我就如何优化课堂练*浅谈几点体会。

  一、由“解题”向“积累”的转变

  学*离不开“解题”,但更重要的是“涵养”和“积累”。“积累”的实现,靠的是“涵养功夫”,靠的是自觉的意识,而不是所“解”题目的多少。因此,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不能用偏题、难题为难学生,要善于把作业与练*题型的格式推陈出新,从而不断地促进学生的“积累”提升他们的“涵养”。使学生通过练*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思路,发现一种规律,或对解答其它问题有所启示,把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智力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由“巩固”向“探究”转变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忽视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即只重视练*在复*巩固知识方面的作用,忽视了他的“生成”功能。练*从设计、布置到检查评价的各个环节都应突破这一局限,不能拘于教材,设计练*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总之,教师应用练*指导学生的自学,调动起学生的学*热情,使学生感到“饥饿”而去积极“觅食”,实现由单一的机械重复式训练向主体探究的自我建构转变。

  三、分层作业

  练*也要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呈坡度,出层次,使学生从感知认识→熟练掌握→创造性地运用,循序渐*,逐步加深。由于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不同。同样的练*,一般的学生只需要五六分钟便可以完成,而“学业不良”的`学生要拖上半小时甚至一小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可以采取把“练*分层”的策略,让不同层次地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练*,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学生的练*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基本题: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一般适合学困生。

  2、综合扩展题: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为目标,一般适合中等生。

  3、聪明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般适合优秀生。

  由于分层练*的难度适宜,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自定练*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困难,努力一下(独立思考或请教同学)也能较快完成。这无疑能激发学生向更高的层次挑战。

  四、明确要领

  有些学生没有完成练*是因为练*要求含糊,为了提高练*的质量,教师在设计练*时应做到。

  1、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通过练*使他们学到什么,诱发学生的动机。

  2、把部分延伸到课堂之外的练*用笔头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抄下来或分发材料,避免学生遗忘或丢三落四。

  3、充分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机会,并且尽量圆满地、不带批评地回答他们。

  五、及时反馈

  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练*,并把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对练*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让学生为自己的成绩感到自豪。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或张贴优秀学生作业展览,给学生的作业与练*加上“☆”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就的乐趣。

  总之,课堂教学中达标练*的设计必须以落实双基、发展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及素质为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每课均有所得,从而真正形成知识的内化,促成学生运用能力的提高。

  4月10日—13日我有幸去淄博桓台参加了省初中地理优质课听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主要是选取了新课标变动较大的部分进行展示,各市地理教师的优质课23节各有千秋。他们都带来了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课件,从各个教师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体会到了新课程教学的意义所在。现将听课活动及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形式多样,学生兴趣高涨。

  这次优质课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对课堂导入语都十分讲究,比如菏泽的比瑞华老师用菏泽日出日落优美风光导入地球的自转;滨州的刘明辉老师用介绍新朋友的方式导入世界的气候等等,由此可见,虽然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导语异彩纷呈,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学*新课的开始就能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状态,为新课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教师的讲课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好的导入语就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可以为一节课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造性的使用教具,使抽象的知识点直观化、形象化。

  这次优质课中,不少教师能运用好教具这种工具,他可以是抽象的知识点更形象更直观,比如讲地球自转的老师都采用了地球仪、手电筒等教具演示,尤其是济南的张秀娟老师更是创造性的自制教具,用肥皂盒一根铁丝就做成了太阳阳光,然后分组用地球仪完成地球自转的探究,使学生更容易的掌握和理解此个难点。

  3、以问题为起点的探究式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以问题为起点学*方式,使学生变成了主体,由原来被动听变成主动学*探究,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在上课时讨论,主动寻求答案,学生学*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学*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4、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转变了传统的教材观。

  大多数老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组织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尤其是不局限于一个版本的教材。注意挖掘乡土地理素材,这次优质课是在桓台举行,许多老师设计的案例和例子无一不是涉猎桓台本地的资料,更贴*学生的生活与现实。例如:在讲“电子地图的应用”这一课题时,不少老师就从桓台市入手,提供给学生有关地图资料,让学生从身边的地理知识开始,引导学生学*新知识,最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发言热烈,思考积极,参与学*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学*过程不再枯燥无味,课堂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5、打破传统的教学,突出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的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如何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此次讲优质课的教师都非常注重方法的指导与传授。比如,禹城的袁其*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在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何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字,如何运用对比法分析问题等等,使学生在学的知识的同时学到更多的学*方法。

  6、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使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本次听课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理解地理知识,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出来。例如:莱芜的许凤英老师从不同地区学生的作息时间入手,使学生有真实的体验,进入地球自转的探究,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开始,引导学生学*新知识,最后再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对这些现象比较熟悉,又比较感兴趣,所以学生发言热烈,思考积极,效果不错。

  7、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除了常规的教学环节,不少老师设计了“学生反思反馈”、“关注家乡问题探究”等课堂活动。除了传统环节名称外,一些老师设计的环节名称更时尚、醒目,比如我行我秀、我的地盘我做主、学生情景剧、模拟辩论会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娱乐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语言表达、学以致用、知识迁移等能力。

  8、灵活组织、调控课堂,驾驭课堂能力强。

  不管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问题,很多老师都能够应付、调控自如,体现了较高的教育教学素质与技能。印象最深的是枣庄的甘宜君,无论是语言、体态还是动作、情感都充满了魅力,对于学生是循循善诱,使学生的思路始终向自己预设的问题上发展,遇到学生的回答的问题冷场或比较尴尬时还能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化解,可以说这节课气氛活跃轻松,体现了老师较强的个人能力。

  9、情感教育合理充分及时。

  教学不仅仅只是“教书”,更多的方面还要“育人”,使学生在成才的同时还要成为有道德、有爱心,有理想、热爱祖国的人。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穿插情感教育,比如:威海的王彦老师设计的“爱心小卡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同学们传授着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坚持。

  总之,各位教师的优点还很多,比如驾驭课堂的能力强,视野宽阔,拓展迁移能力强;教材熟练,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仪态自然大方。系统有序,层次清晰;反馈及时,调控有力,教学机智等等不在赘述。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确收获了很多,受益匪浅,通过对比才能找到差距,我也身感自己的不足和差距,今后一定要通过各种学*渠道,努力钻研新课改的精神,把新课改的精神应用到我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各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下学*。

  “心动不如行动”,今后我将努力以他们为标准,不断学*,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和综合素质。

  七月来了,阳光学校的阳光特别热。我多么希望小雨如期而至!我的教学工作从“忙”变成了“闲”,比往年推迟一周的中考终于结束了。这学期主要承担八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为了更好的做好以后的教学工作,我就总结一下这学期的工作。

  一、教学工作

  今年是地理参军中考的第二年。去年由于种种原因,中考成绩很不理想,给我压力很大。因此,本学年的地理教学工作发生了变化。第二天完成了上学期所有的课程,这学期主要是复*。在审查中,有以下缺点

  1、教学复*计划不合适

  6月29日高二学生参加地理考试,复*任务十分紧张,打破了常规的教学秩序。由于复*时间短,很多学校活动打乱了复*计划,导致第三轮复*时间少,综合题目训练不足。

  2、出了课本,基础不扎实

  和去年的班比,缺书没多大变化。高二2班和3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丢了课本,来考试也不借书。针对这种情况,课堂没有把重点放在课本上,而是主要放在复*资料上,效果并不理想。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凭感觉做题,手里没有书。他们只是“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经过思考和分析是无法解决的。

  3、教学准备不足

  学校要求二年级使用导师制,但对于中考来说,教学容量大,导师制不适合。材料和教案同时使用时,两者关系处理不好。一开始,辅导计划是用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的`。但是因为是复*,有的同学对内容把握的很好,有的同学和没学过的同学差不多。讨论难度大,不能同时进行,以至于同时每周课时多,选材选题不够细致认真。最后,由于初中二年级没有多媒体,使用课件展示地图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理离不开地图,而学生手里又没有书,很难靠老师手绘,时间也不允许。

  4、培训和弥补差异的工作没有到位

  参加中考地理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培养“年轻人”,把握*均分。然而,理科生在课堂上的水*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困难。为了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绩效,我为潜在学生制定了几个辅导方案,可惜在实施过程中“流产”。一方面占用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学生不愿意把老师的辅导当成惩罚。他们积极性不高,迟到、旷课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我们学校今年的教室比较紧张,只能在初二的时候轮流分四节课进行辅导。但是有些班主任不配合,以占用学生打扫教室为由,一次又一次的更换我们的辅导地点,最后把他们放在会议室。结果,咨询活动不得不停止,因为两端都有三天的会议。优等生辅导中的主要措施是“吃个小火炉”。除了学生在课堂上必须一起完成的任务,他们还会得到一些更难的材料和试题,这些都会被提出来。只要学生做了,老师就会给他们批改。效果还不错,就是有些同学不主动学*。可能是其他科目也很重,时间不允许。

  二、商业学*

  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一直是我的梦想和追求,所以工作之余不断的学*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这学期除了每周五参加教研培训外,更注重自己创建的“一线地理教师交流团”的组织和交流活动。因为我们学校地理老师少,我们要想办法和全国各地学校的地理老师进行专业交流。同时,为了在今年的鄂尔多斯市初中教师专业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学*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这对教学管理有很大帮助。同时继续阅读我校订购的《课程标准》期刊,获得地理教学的经验和方法。

  这学期还参加了鄂尔多斯教育学会地理委员会成立仪式,参加了康巴什新区一中和鄂尔多斯市一中的听课和评课。

  三、努力方向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道德素质

  2、研究中考,把握中考趋势,把握重点难点。

  3、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基础知识教学,激发学生学*兴趣。

  4、听同一个教研组老师的课,不断学*提高,取长补短,随着进步。

  5、继续研究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6、注重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以及地理知识的应用。

  7、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提高整体教学水*

  总之,我想不断改进我的工作方法,更好地完成我的地理教学。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努力在新的一年里取得好成绩。

  炎炎七月17、18两天,胡建强老师和我参加了全县举行的初中地理学科培训学*。聆听并参与了老师们的示范与展示,获益良多。他们展示了教师的授课技艺与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优秀教师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手段的应用能力。以下是我们这次学*的一些具体的体会。

  首先,他们的课前活动是丰富多样的。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位同学都能很好的进行课前的预*,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就有了良好的开端,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教师设置悬念,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拉*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讲述海陆面积的时候,先提出问题,接着让学生分组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分工明确,一名同学闭眼点击地球仪10次,两人分别记录点击海陆的次数,一人记录大家总结的结论。采用情景教学,问题的设置具有层次性、梯度性,有对问题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又通过活动得出结论,不生搬硬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获得了能力的提升。

  其次,重视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管理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要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唤起成长渴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帮助学生建立其对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的机制。课堂教学实现了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学思结合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注重“探究与渗透”的实践活动,巩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后,老师们有着良好的专业素质,有着职业生命的温度、宽度和高度。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好的课堂调控能力,精心设计的备课,对教材把握的深度,这些都是我今后的工作中最值得学*和借鉴的方面。特别一提的是教师的板书、版图和版画。板书、版图和版画是地理课堂教学艺术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板书设计的美观动人,吸引了我们,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不繁不空,不杂不乱,纲目清晰,层次分明,文字工整流畅,符号醒目美观,色彩搭配合理,图文并茂,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教师在运用是讲绘结合,绘“形”绘色,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启发其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地理观念和概念,发展了地理思维能力。

  勿庸质疑,学生越来越难教,面对学生的变化和问题,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变化,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问题。在实践中锻炼教育的智慧,提升教育的视野于境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哲学在信息社会中已显得底气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仅一桶水不够,十桶、百桶也不够。教师需要的是长流常新的活水和学生*距离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共同学*,是适应新时代的基本要求。

  这一阶段的新课程学*使我受益匪浅、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提问,如何讲解,如何激励,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我谈一下自己的感悟、

  一、教师的提问技能

  如何设问,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作为现代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时候,应该反复自问:这一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提问是多余的,哪些设问需进一步改进。

  第一,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学生的"最*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

  第三,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学生操作,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水*学生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面广。

  第四,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提供知识获得的科学途径和策略,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间的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各层次学生都在原有水*上得到提高。

  第五,教师的提出的"问题"还能促使学生有计划学*,并合理确定自己的学*目标,方法,让学生正确评价学*的态度,方法,过程,结果,使学生学会学*的经验,并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的不足,促使学生评价和调节自己的学*方法与学*策略。

  第六,教师提问时要注意师生之间多次质疑,交流,评价,时刻观察学生的学*状态,如参与程度,交往环境,思维状态,情绪反映,生成状态等,对于学生对问题思考引发新的有效问题进行及时的再组织利用。

  二、教师"讲"的艺术

  新课程需要老师"少讲"、新课程需要老师怎样"少讲"呢?首先我们要将功夫放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上,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这三个问题、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的"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三、有效的合作学*

  课程改革下有着很多的教学模式,比较"三三六"教学模式,"诱思探究教学",实际上也就是注重学生的合作学*,让学生动起来、他们的课堂很活跃,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回答,效果也很好、这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课堂上较强的驾奴能力、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合作学*

  (一)为学生提供合作学*的时间和空间。

  (二)精心选择合作内容。

  (三)加强对合作学*方法的指导。

  1、新课程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注重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强调知识的基础性,重在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改的一大特点。正因为如此,教材中许多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或基本规律的叙述十分简洁,有些是点到为止;然而在教材的“案例”和“问题研究”中的要求却有较高难度。这种缺少必要知识的铺垫,不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更给学生的分析、讨论、探究带来较大困难;同时对教师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是否适当补充和拓宽,带来一定的困惑。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备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新课改对备课的要求更高更严,备好课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先决条件。我们必须刻苦钻研教材与教参,在备教材和过程的同时,更要备学生和教法。

  2、努力创设地理学*情境。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种种弊端,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首先应努力让学生热爱地理这门课,有学*地理的激情。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把握教材,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兴趣。在地理课上灵活巧妙地创设地理学*情境和氛围,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由“要他们学”变为“他们要学,乐意去学”。

  3、实施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在地理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地理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学*,如何求知,如何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应巧妙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真正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另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充分思考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不受学科间框框的约束,完全可以超越课本,延伸课本。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反应,应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抓住某一亮点并进行鼓励。

  4、新课程并不排斥接受性学*,而是倡导多种学*方式合理整合。

  传统的地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大纲、教科书还是教学过程往往都是以“教”为核心或者说相对忽视学生的“学”。教学大纲是“教”的纲目,教科书是“教”的素材,教学过程是“教”的方法,课堂教学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知识技能的形成,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不利于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学*、合作学*和探究学*等学*方式。当然,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接受性学*,而是倡导多种学*方式合理整合。

  5、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地理学*评价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甄别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情感、重“打击”轻鼓励、重定量轻定性、重他评轻自评、重共性轻个性,并且还过于强调标准化,过分强调学生学*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性,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是关注学生在学*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注重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其中,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尤其值得重视。定量的评价往往用“分数”来体现,但“分数”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与干扰,有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学*的真实水*,分数的假象会掩盖一些容易忽视的倾向。而定性评价就是教师通过观察与分析,用恰当的语词对学生的学*作描述性的评定。相比之下,这种评价比打个分数的评价难度要大得多。对学生地理学*的定性评价,除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教学参与度的评价;对学生质疑求异活跃度的评价;对学生探究水*的评价等等。

  6、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除了要求学*必修模块中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章节和地理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以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快速取得丰富的网络资源的*惯与能力,引导学生注意地理学*重点的改变,侧重对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注意教师自身角色的转换,尽力提供个别化的学*环境,充分认识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技术手段并高度重视学校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等等。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有限时间的学*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新课程还有待我们探索实践,任重道远,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提高吧!

  这学期,我在高三_ _班和_ _班担任地理老师。在一年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忙碌的工作也有乐趣和收获。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加强学*,创新观念,树立新观念

  认真学*学校领导提出的学校教育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校本革命,建立多元化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改革步伐,促进教师发展。结合自身实际,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水*。这学期坚持认真学*,把学*当成自己的责任。经常看一些我买的关于新课程的相关教材和书籍。认真研究*几年的高考试题,深入分析解读高考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

  第二是扎实开展教学工作

  我根据我校学生基础差、学**惯差、思维懒的特点,采用低要求、低难度、小步骤的教学方法,制定合理的复*计划,达到实施双基础、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地理解题能力的目的。

  1、制定合理的'复*计划。

  第一个复*阶段,强调“真实”二字,强调“教科书”的实施,夯实基础。要求坚持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层次性原则,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实行章检达标。我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听写,及时纠正,下节课给学生反馈。这样可以让学生及时复*,知道哪些知识是基础的、必要的。第二轮复*突出“全面”二字,以专题复*为主,以高考考点复*为主,以提高能力为主,以知识整合和能力形成为目标。在复*中,高考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接触热点、渗透考点的起点。

  2.做好引导学生主动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意识。

  更新复*观念,改变传统复*方法。复*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五件事:学会自己看书。全面仔细深入的看,多问为什么。学会看图。能看见,经常看见。学会做题。建立错误的*题集,善于反思。学会做笔记。学会提问。问不知道就问不知道。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提问,如何反思。引导学生提问。它不仅是为了在学*中提出教材中的问题,也是为了鼓励学生主动为自己着想

  提问,从而启发思维方式,让问题得以解决。引导学生反思。只有通过思考和加工,才能真正理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看法。所以在复*过程中,我很注意思考这个环节。每章都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凡事都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另外,让学生参考目录,思考章节内容;让学生看地图或图表,联系相关知识。

  第三,做好资优生的转化和美术考生的提升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明白,任何一个学生都是有利有弊的,对优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t

  首先,帮助资优学生发现优点和缺点,从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应以正常的态度对待他们,加强与天才学生的理解和沟通,帮助分析他们学*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帮助措施。

  其次,做好美术考生的推广工作。对于美术考生来说,年前开始的美术联考和校考耽误了他们很长时间复*文化课。在接下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如何引导美术考生复*文化课,提高他们在文化课上的成绩?美术考生文化课复*主要有四点:一是要对文化课的学*树立坚定的信心,面对文化课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的情绪;二是制定详细的学*计划,不仅是每天、每周、每月的学*计划,还要针对每个科目制定详细的复*计划;三是要有针对性,明确自己文化必须达到的成绩,把成绩分解到各个科目,围绕大纲和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复*;第四,要在高考核心考点上有所突破。

  总之,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春暖花开的明媚三月,我有幸来到了省城西安,在陕西省学前师范学院参加为期九天的省级地理骨干教师的研修学*。

  第一天来到学前师范学院报道,学院的接待老师服务热情周到,很快的就办好入住的手续,到房间里休息,学院还细心的给每位来培训的教师发了这九天的培训的课程安排表。九天的培训内容很丰富,形式多样,有地理理论学*,有CAI技能培训,有拓宽一线地理教师视野的世界地理课程,也有教育技术、西工大附中等名校的教学观摩。感谢学院的各位老师们精心设置课程,作为师大毕业多年的学生,这次培训的第一课我就再次领略了陈瑛教授的学者风采。几年来我一直埋头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时候局限于传授学生书本知识,对时事地理关注的很少,这次聆听陈瑛教师的“新形势下的世界地理”,更新了我的知识储备,开阔了眼界,也给今后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还有陈教授本人授课方式*等、轻松、优雅,很值得我去学*。

  陈教授讲到世界地理对于地理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地理学的任何理论成果和规律,只有通过世界性的地理研究和类型区的比较分析才能得以证实。地理学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只有放在全球的尺度上,方能理清脉络、分清层次。忽视世界地理的研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也是世界地理学科虽几经沉浮,但始终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复兴世界地理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的和*崛起,既是其自身经济和政治实力不断增长的过程,也是其不断走向世界、融入全球的过程。从*代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看,地理学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崛起的这一伟大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地理学应当积极调整研究方向,大力加强对世界地理的研究,以服务于国家的全球战略。

  我想,中国复兴国家战略大形势下,我们的中学地理教育也会随之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要引领学生放眼世界,更好的认识世界。给学生一瓢水,老师自己得储备一桶水,现代教师要有奔流不息的知识储备意识,这就意味着我们教师要尽快多学*多充电,以更好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服务我们的教育工作,为国家发展做一份自己的努力。邢兰芹博士的《“自然地理”部分》课标与教材解读报告,做的细致,深刻,也使我受益良多。虽然之前我自己也看过很多遍课标、课标解读相关书籍,但这节课我听的还是津津有味,因为邢老师不是大量的理论东西堆砌,而是理论联系实际,有新意的用她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她生活实例给广大培训老师讲了堂生动的课标解析课。邢老师还专门讲到了地理素养问题。地理素养是指学*者经过地理学*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其中,地理科学品质包括地理科学精神、地理科学态度以及对地理科学的兴趣、情感和动机等。其中地理科学精神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对学生从事地理科学认识活动起着指导和制约的作用,力图让学生领悟与感受地理学家在科学探索和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精神。地理科学精神是指在地理科学研究和交流过程中逐渐地、自然地形成的约束科学家行为的价值规范或准则,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尊重实践,不固守传统,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坚持真理,谦虚、谨慎,不怕困难和挫折,善于团结合作,乐于思想交流,遵守科学的职业道德等。归纳起来,地理科学精神包括地理科学研究中的理性精神、求实精神、合作精神、批判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地理科学态度是指个体对地理科学现象和本质作出的反应,它具有理智、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这些知识的了解,能更好的指导地理教师的实际教学,关注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我相信,九天的培训,不仅开阔视野,启发了思路,更能激发我的工作热情。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之路,将是永无止境而又艰难曲折的,而我却更有信心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时间过得很快。回顾这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我认真备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和点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不断学*提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和思想觉悟,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认真学*教材,明确教材的基本思路、基本概念、每一个字每一个字,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够自由运用,知道要加什么材料,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求、方法和*惯,以及学*新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学方法,解决如何将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关注,保持相对稳定,激发学生兴趣。

  一个忙碌紧张的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的工作,忙的时候可以尽情享受。这学期主要承担八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在此,感谢领导在学期中对我的帮助和关心,感谢班主任老师和同事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鼓励。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总结我这学期的工作。

  第一,认真付出,踏实做事

  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教学是这学期工作的重点,所以我这学期的一切工作都是为教学的中心工作服务的。我认真准备每一节课,认真研究新教材的体系和知识结构,思考如何在每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这学期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做课件。我努力用Flash使每节课的课件动态化,这样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虽然我课后花了很多时间制作课件,有时很累,但当我在课堂上看到课堂气氛因为我的课件而活跃起来,学生的学*情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觉得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这种痛苦和疲惫是值得的。我的课件不仅受到学生的喜爱,也得到老师和研究人员以及该地区同行的认可。其实我刚刚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会继续努力学*这方面的知识。

  第二、坚持教学策略,提高课堂质量

  这学期我们组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提高课堂成绩率。这方面我们在小组里讨论过,也听了同行的做法,很有启发。可以说我每节课都很注重这个问题的研究和实施。比如课前提问,有时在大屏幕上提问让学生口头回答,有时让学生拿出小纸条回答。注重分层教学和课堂多媒体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第一节新课结束前5分钟左右复*、巩固和测试本课。尤其是尖子生,课前要提问,巩固练*时也要提问。在上课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中学生和贫困学生。如果有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差生来回答,增强自信心,提高学*兴趣。我教的班级分普通班和实验班两种,给我的教学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同一个班的同学觉得吃不饱,普通班的同学觉得吃不下,我会从开学第一周的第二节课开始调整。我要为同一个班级准备两套教案。快班的学生注重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普通班的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一般的课,有些同学不爱学*,我就把学*好的同学和学*差的同学配对,尤其是期中期末复*的时候,让学生好的同学监督评估自己配对的搭档,然后我在课堂上做抽查。这种方法非常适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感觉我班的课堂成绩率有所提高。但还是需要继续学*和研究,因为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有时候新课程很多的时候,根本没有时间去测试课堂成绩率。

  第三,精心组织,提高教学质量

  这学期,在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我的老师

  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1、在课堂上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改变知识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兴趣。

  2、选择单元练*,分阶段同步练*。3、听杨老师等地理老师的课,不断学*提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在下学期的教学中,我将坚持不断学*、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不断提高的原则,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学年的到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网上学*,我对地理课改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网上专家研讨、骨干地理老师现身帮教以及地理老师们的互相交流取经,我收益匪浅。

  一、要让学生学得会,就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

  要钻研教材;把静态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动态的教学目标;理清楚重点、难点,才能选择恰当的教法、学法,才能恰当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兴趣,积极主动学*,才能学得好。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的欲望,激发学生学*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的主动性。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