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报告 >

劳务调研报告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劳务调研报告1

  20xx年4月,我们组成调研组,开展“建立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长效机制,发展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课题调研,对天津市、青岛市、大连市等地区实施建筑劳务分包制度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汇报,查看了有关的地方法规及文件资料,实地考察了劳务交易场所和施工现场,召开了施工总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参加的三个专题座谈会,40多家企业参加了讨论。

  天津市是典型的劳务输入地区。全市25万人的农民工,基本属外来队伍,成建制进入本市的企业122家,具备劳务资质,本地劳务企业190家,全市总计312家,占全市劳务总量的60%;

  山东省既是劳务输出的大省,也是劳务输入的集中地。截至20xx年底,山东省劳务分包制度的大框架已初步建立,已成立1169家劳务分包企业,吸纳农民工14.1万人,占建筑劳务人员总量的5.8%;在青岛市,已经建立劳务分包交易市场,劳务分包企业379家,有90%的农民工已经被企业吸纳。

  大连市属于劳务输入地区。全市有28万外来的农民工,大多数农民工被总包企业直接雇用或通过“包工头”雇用;现有200家劳务分包企业。

  一、调研地区基本情况

  调研地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建筑市场的规范管理,高度重视发展劳务分包企业、建立规范劳务交易场所的,建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坚持从基层抓起,从源头抓起,突出重点,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机构。

  天津市在“建设工程交易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设立了“分包交易中心”。其主要职责:监督管理工程分包行为,对外地进津企业进行严格的备案管理,规范劳务市场用工行为,查处无资质队伍私招乱雇和违法承揽工程行为等。同时,筹备成立“建筑企业劳务派遣中心”,并要求各省驻津建管处也建立建筑企业农民工派遣中心,和区县劳务派遣中心,将全市建筑业使用的零散农民工进行集中管理,为其监督办理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现阶段天津市已成立百家“派遣中心”,拟20xx年6月低正式运营。

  青岛市有专门的建筑市场和建筑队伍监管机构——建管局。在建管局成立了“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和劳动用工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政策措施和计划,并进行贯彻落实,同时负责该项的日常监督检查。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各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企业第一责任人,各项目部项目经理为施工现场第一责任人,并安排专人负责检查、监督各项规定、制度的落实。

  大连市建委年内计划建立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个综合管理、服务机构,由就业服务中心、技能培训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三大部门组成,具体负责对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提供信息服务、职业介绍、进行职业培训、政策咨询、受理劳务企业申办资质并进行初审,对劳务队伍进行日常管理。通过劳动力市场对全市28万名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结束建筑业的非法“包工头”行为和务工人员随意无序的流动局面。

  (二)出台政策措施,扶持企业发展。

  简化劳务分包资质申办程序。青岛市把申办劳务分包资质向本市和外来建筑业企业及人员完全敞开,在办理过程中,尽可能的将有关手续进行简化合并,提高效率。现阶段,本市注册劳务分包企业已有379家,有90%的农民工被劳务企业吸纳。

  强化劳动用工合同管理,狠抓合同签订率。青岛市要求各施工企业必须和每一位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进行全市规范用工行为大检查,狠抓落实,现阶段全市建筑业农民工合同签订率已达90%。

  严格规范劳务分包市场,禁止无资质“包工头”承揽工程。青岛市规定凡在青注册和施工的企业,必须用有资质的专业分包企业和劳务分包队伍,严厉打击“包工头”承揽工程,有力的杜绝了“包工头”非法承揽工程和“挂靠”现象。

  制定劳务人工费指导价,定期公布,指导市场。青岛市积极维护劳务企业和人员的合法权益,定期制定并公布了劳务分包企业人工费指导价,作为劳务分包企业与总承包企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的重要参考,受到劳务企业的广泛欢迎。

  主动向社会推荐劳务企业,帮助劳务企业创建品牌。青岛市,积极培育骨干劳务分包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发展壮大,筛选部分用工规范、管理到位、质量安全好、专业特色较强的劳务企业,通过宣传册等形式向全行业、全社会推介。创立“农民工夜校”,定期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协会、教师对农民工进行普法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提高了农民工自身素质和*意识。

  天津市实行联动措施,规范劳务市场。强制实行农民工工资卡制度,每月支付不低于53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每季度结算并全额支付剩余报酬;制定建筑业农民工专用《劳动合同书示本》,保证农民工劳动报酬和工伤保险的合法权益;外地进津建筑业企业进行年度备案和项目备案,初次进津的建筑业企业必须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负责人按项目备案。年度考核合格的进津企业可办理年度备案。

  下发劳务资质审批权,推进建立劳务基地。大连市将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的审批权限下发到各区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充分调动区、县的积极性,鼓励根据本地实际发展劳务企业。从20xx年下半年发文至今,已建立劳务企业200多家。20xx年计划在新增100家,再通过5年的发展,至20xx年达到1000家,使大连建筑业从整体上达到结构和谐;开展农民工培训,20xx年将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纳入日程,*专项拨款20xx万元,对本地区8万农民工实行免费培训;计划建立金州区、庄河市、瓦房店等劳务基地村镇,*拿出一部分资金对农民进行培训,形成一批模板作业村、抹灰作业镇、砌筑专业乡等。

  (三)规范市场监管,狠抓劳务备案。

  天津市实行了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备案公证制度。通过强化合同管理、与地税局联合代征代缴税金和开具税务专用发票等手段,使进津劳务企业合同备案的行为得到全面监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劳务分包工程中的阴阳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为分包实为转包等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治理,对使用未备案和无资质劳务分包队伍的行为,转包、违法分包和借照挂靠的行为,不签订劳务合同、阴阳合同和不按期结算的行为进行专项治理,规范劳务分包市场经济秩序,有效控制了“包工头”非法承包工程行为。

  青岛市建立劳务作业网上监管系统。20xx年7月起,青岛市所有在建工程,建立了闵路电视监控系统,企业、*主管部门不到现场,就可以及时监督现场发生的问题,及时了解劳务分包队伍的有关情况。

  (四)广泛宣传教育,加强执法检查。

  发放宣传材料。青岛市印制了20万套《致广大来青务工朋友的一封信》、《建筑工人手册》,春节后在外来农民工集中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发放,3月份开始在已开工的施工现场发放,基本做到每位农民工人手一册。并要求所有施工现场设置《建筑工人*须知》告知牌,公布*公开电话和有资质建筑劳务企业名单。来青岛的外来农民工,根据《手册》可及时,合法就业。

  天津和大连市也充分利用传媒途径,对来本地的农民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农民工的自我*意识。

  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定期执法大检查。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几年,青岛市每年组织1-2次“两个规范”大检查,主要针对劳务分包资质管理情况、现场工人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及工人工资发放情况、现场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现场“两个规范”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企业和责任人除按有关规定进行严厉处罚、全市通报批评外,还做到“四个结合”:与市场信用考评结合、与资质管理相结合、与招标投标相结合、与各项先进评选相结合。

  二、调研地区完善劳务分包管理的典型做法

  (一)实施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备案公证制度。20xx年年初,天津实行了分包合同备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备案公证制度,通过强化合同管理、代征代缴税金和开具专用发票手段使进津企业合同备案的行为得到有效监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劳务分包工程中存在的阴阳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为分包实为转包等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二)实行外地进津企业年度备案和项目备案制度。20xx年天津实行外地进津建筑业企业进行年度备案和项目备案制度,初次进津的建筑业企业必须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负责人按项目备案,办理进津备案手续。年度考核合格的进津建筑业企业可申请年度备案,凭《外地进津建筑业企业备案通知书》全年承揽本市工程和签订合同,对人员全部实行身份管理,进津务工人员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工资卡。

  (三)简化劳务企业申办资质程序,下放审批权限。青岛市把申办劳务分包资质向本市和外来建筑业企业及人员完全敞开,随来随办,在办理过程中,尽可能的将有关手续进行简化合并,提高效率。

  大连市将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的审批权限下发到各区市县建筑业行政主管部门,鼓励各区市县结合本地区实际,大力发展劳务分包企业。

  (四)探索创建建筑劳务市场。天津、大连市探索创办建筑劳务市场,进行行业管理和就业培训服务,对本地区零散用工及劳务企业进行有序管理。

  (五)、严格规范劳务分包招投标,禁止无资质的“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青岛市明确规定:凡10层(含)以上高层住宅或工程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公共建筑的劳务分包,实行进场招标,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承担施工任务。其*有及国有控股的施工总承包企业承接国有投资或国有控股投资的工程,劳务分包必须实行公开招标。

  三、今后的建议

  (一)应采取多种措施在政策上培育和扶植劳务企业的发展,如通过清欠农民工工资、发布劳动指导价、禁止“包工头”承揽工程、简化资质审批程序等手段和形式,创造有利于劳务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加强执法检查,对于不使用有资质的劳务企业进行劳务作业的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督促其规范劳务用工行为,鼓励包工头建立有资质的劳务企业进行工程施工。

  (三)加强对劳务分包企业交易行为的监督制度。可通过劳务合同备案制、公开招标等多种方式进行监督。

  (四)切实加强农民工劳动技能教育培训力度,降低培训、发证等费用,给予专项培训资金的支持。

劳务调研报告2

  引题:*年来,东宁县劳务输出已成为沿边口岸最具有潜力、最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劳务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研究劳务输出面临的新情况的、新问题,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和阻碍因素,按照市农委领导指示要求,东宁县、镇、村三级劳转机构工作人员,.取走村入户走访的形式,以填写市农委下发的《农村劳动力情况的调查问卷》为主要手段,调查范围涵盖6个镇30个村,主要从学历结构、就业意向、影响外出就业的原因等14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收.有关材料,同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形成此报告。紧紧围绕如何加快东宁县富余劳动力转移这一课题,在总结*年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境内气候温和湿润,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区域土地面积为7371*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3万亩,地.概貌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现辖6个镇10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0.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6.2万人,农业可用劳动力2.7万人,农村的基本情况的是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按国家在农村现行计生政策,预计今后10年,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长。截至目前已经转移1.3万人,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2.2万人。20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1.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2元,其中劳务收入1007元。

  二、劳务输出现状

  我县劳务输出工作正在实现着由无序流动就业向有序转移就业、由体力型劳务转移向体力和技能并重转移、由*组织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转变。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主要有:一是通过*部门组织转移;二是通过中介组织介绍转移;三是通过亲朋好友、家族介绍转移;四是通过用人企业招聘;五是农民自己外出自主择业。

  1、转移领域由埠内向境外延伸。我县充分发挥口岸优势,扩大对外投资与合作,扩张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空间。目前在俄远东地区乌苏里斯克市、十月区等地有劳务点300多个,承包耕地4.5万亩,长期雇工4000余人。为扩大有组织输出规模,县*在俄罗斯租赁土地1300公顷,兴建农业技术合作基地,还在俄远东地区创办13家中小型农场,年输出县内外农民20xx多人,劳务收入20xx万元。县劳转办也分别与俄罗斯海参崴帝王酒店、华森木业鞋业公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鞋业在俄罗斯建立了八个对俄劳务输出基地。

  2、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劳务经济。发展袋栽木耳4.42亿袋,耳农1.3万户,年产量达1.65万吨干品,成为全国黑木耳生产销售第一县。全国最大的黑木耳.散中心-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带动6000多名农民专门从事黑木耳销售、运输及其它关联产业。县级黑木耳标准化示范区-大城子村今年有230户种植地栽木耳,发展1000万袋,纯收入1800万元。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在全县2.2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上有1.87万人,占总数的85%,他们对现代生产技术和各种新生事物具有较高的接受能力。为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5年来,我县先后建立了农广校、东宁驾校和农机校等11个市县级培训基地,可培训专业有电脑应用、汽车驾驶、俄语翻译、食用菌生产技术、汽车维修等专业。各培训基地均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还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年培训能力可单培训。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进行基本技能培训,形成了走出去订劳务合同-有针对性地培训-定向有序输出的输出模式;二是特色培训。根据东宁县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开展技能培训和国际劳务输出培训等;三是储备培训。根据产业结构调.需要,在部分培训基地中开展以就业为目的的劳务培训,对即将成为富余劳动力的人群进行超前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

  *五年,我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虽有长足的进步,但与海林、林口等劳务输出先进县还有一定的差距,劳务输出总体也呈现出“四多四少”现象,即自发性务工多,长年性、稳定性务工人少;从事低收入体力型工程多,从事技术性高收入工程少;县内、国外转移多,县外、国内转移的少。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县委、县*对农村劳务输出转移工作高度重视,但长期以来,一些基层干部还没有完全把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到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富民工程认识不够,总认为劳务输出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只是补充家庭收入的零打碎敲。部分职能部门的干部,也没有真正将发展劳务经济当作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来对待,缺乏认真、深入、高效的工作作风。还有一部分农民有着浓厚的守土为本和“小富即安”的思想,仍然抱着“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的心态,不愿出门务工,严重影响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2、农民外出打工缺乏自信心和规律性。目前农民外出就业仍然是以依托传统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为主,在转移方式上仍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据调查,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富余劳动力乐于外出打工,对外出打工持肯定态度,但由于自身素质低,文化程度低,除了种植和养殖技能又没有其它专业技能,适应能力较差,在工种选择和酬劳方面不好定位,导致找不到自己.想的工作,只能打消了外出打工的想法。大部分农民愿意参加*组织的阳光工程技能培训,但是又希望*全部承担培训费用,对于自己承担大部分培训费用不是很,又因为在短期之内看不到经济效益,舍不得自己拿出钱来进行技能培训,只能在非脑力行业找寻就业机会,一方面造成劳动力富余,另一方面造成部分企业雇工难的现象。一些农民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沟通,信息不灵,找不到挣钱门路,只能在亲戚的带领下和*的有序组织下外出打工。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短期外出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些短期外出的劳动力绝大多数保留着对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每年除外出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季节性还体现在劳动力转移存在一定间隔性和随意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

  3、专项经费投入不足。一是缺乏工作经费。县、镇虽然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办事机构,却没有专项工作经费,机构运转困难,束缚着工作开展。二是缺乏培训经费。20xx年*百万元的阳光工程培训资金分摊给全县的富余劳动力,人均仅有450元,特别是对一些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技能培训,如汽车驾驶、机械修.、建筑工、电焊工等培训,人均450元便显不足。单一、少量的资金投入,造成多数培训基地的专业设置、师资条件、办学设施等条件与劳动力转移培训不相适应,又无法开设日益发展的中俄企业制造业、加工业等所急需的新技术、新专业的技能培训,严重制约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培训不到位,导致大部分农民主要从事短期的劳动强度大且工资较低行业。

  4、管理服务工作比较薄弱。面对不断扩大的劳务输出,一是劳务市场建设滞缓。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是自发的,而由*职业部门和中介组织安排外出的很少。农民怕上当受骗,担心一些中介组织是黑市不仅收了介绍费,工作又不太.想。官方办的职介机构,也担心企业等用人单位不能及时兑现工资,还有人身安全问题,顾虑很多。二是服务跟不上。由于用工信息不畅、未能做到进村入户等原因,致使部分富余农村劳动力难以找到用工单位,只好眼睁睁地呆在家里而有力无处使。三是监管跟不上。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和监察队伍不健全,使得农民工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

  5、务工环境还存在诸多问题。国家虽然取消了许多针对农民工的不合.规定,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有所减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农民进城务工,已经获得了较长期稳定的职业和住所,但却享受不到与城市职工和当地居民*等的待遇,如医疗、工伤保险、子女上学等其它一些公共服务。一些用工企业和单位同农民工的劳动合同达1万人。培训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订签约率低,经常出现劳动岗位不稳定、工资不能及时兑现、发生工伤事故企业推卸责任等问题。城市大量需求技术型工人,以及城市生活的成本较高、农民工工资低、相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也导致回流人员日益增多。据统计,我县今年回流人员*20xx人。

  四、对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任务,是在扩大农民就业的同时,提高农民就业的层次。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富余劳动力沉积在农村,农民增收还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建设沿边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有效地解决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思想,开拓创新,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从多方面.取措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关系到我县建设沿边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建议各镇村要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开发工作的领导,调.充实县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责任和工作人员,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工作目标及优惠政策,特别是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用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拓宽思路,消除顾虑,使外出务工,增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2、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重点是培训,关键在转移,经费是保障。增加财政对劳转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积极推行劳转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将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作为相关部门经济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加强考核、定期检查。.取各种有效形式,抓好试点,树立榜样,以点带面,积极推动此项工作。为使县、镇二级劳转办事机构有一定的办公经费,村级劳务联络员获得适当的经济补助,建议上级劳转办下拨项目管理资金,或允许我们在下拨的培训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项目管理费。

  3、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的引导性培训。紧紧围绕“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条主线,引导农民**思想、更新观念,使他们具备城镇工作与生活的所需要的各种基本能力,减少损害他们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善于用典型引路,一方面用他们创业成功经验教育和影响其他农民走出去创业,一方面用典型疏通劳动力转移的渠道。通过典型引路,教育引导农民破除小富即安、故土难离的传统观念和保守思想,树立多渠道增收、多业发展、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新观念。

  4、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将培训导向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定向培训、定单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就业率,争取在一定地区或一定行业形成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劳务品牌。加强与用工企业、部门或单位的劳务供需联系,根据用工订单需求,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对不同行业、工种、岗位的要求,做好订单培训,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订单岗位的要求。制定相应规定,激励劳务输出人员多参加培训,多学技术,对取得相应合格证或资格证书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学费减免和奖励,并优先考虑安排就业;扩大减免特困家庭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费用范围,并适当给予参加培训的路费和培训中的生活的补贴。同时抓好培训基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对社会组织、机构、企业及个人对培训的投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

  5、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战略。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各类经济园区,实施“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使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工厂,由农民变“工人”,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特别要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龙头企业扶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二是要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借助于私营经济的积聚效应,进一步提高私营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引导有条件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进入商贸、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三是要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流动。加快我县经济基础好、地处交通枢纽和商贸.散地镇的小城镇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小城镇的繁荣,增加农民的就业门路。四是要加大农业结构调.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千家万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吸收农村劳动力。同时,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拓展农副产品销售,转移剩余劳动力。

  6、建立完善的劳务供求信息网络。逐步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及时准确地发布劳务信息,引导农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输出劳务,避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各级劳转办事机构要定期调查了解可输出的农村劳动力状况,准确掌握可输出资源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术特长、求职意向等信息,建立本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信息.。及时了解和通报劳动力需求和务工情况的,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畅通劳动力资源信息共享渠道。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各镇和有关部门要为劳务输出转移搭桥铺路,加强对外出劳务人员的引导、服务和管理,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性,为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搞好各项优质服务。

  7、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议在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允许外出务工农户可继续保留承包土地经营权,也可.取转包、转让、租赁、入股和托管等形式进行流转。外出务工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时,村.体经济组织要及时帮助办.有关手续,切实处理好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让外出人员安心在外。认真落实《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解决好失地农民和在城市打工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给进城务工农民以市民待遇,建立健全农民工在子女上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不仅是经济上尽量缩小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务也要基本一样,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劳务调研报告3

  一、劳务派遣

  法律关系上体现为劳动者、派遣机构、要派单位的三方关系。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而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的劳动者与要派单位之间,体现出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

  二、单位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的优势

  1、减少人事(劳动)纠纷

  2、可以避免劳务流失。

  3、可以减少劳动纠纷。

  4、可以转移部分单位的风险。

  三、我公司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的风险

  1、目前重庆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劳务派遣模式是:由用人单位支付管理费,被派遣员工的工资、社保等,由用人单位转账至劳务公司代为办理。劳动合同由劳务公司与被派遣员工订立、终止、解除,劳动纠纷等也由劳务公司进行处理。但出现工伤时,本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用人单位仍要承担赔偿责任。而工资、社保、风险等完全由劳务公司承担的模式,目前大型劳务公司均不愿采用此种模式。

  2、商管公司共有17人编制,其中6人签订的劳务协议,其余11人为签订的劳动合同(其中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有4人)。若要采取派遣的模式,将面临我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按在我公司工作的年限,以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支付半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而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在没有违规违纪的情

  况下单方面解除,还需要支付双倍的经济赔偿金,这将是一笔不少的费用。

  四、劳务公司情况

  经咨询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由于目前涉及劳务派遣相关法规并不完善,小型劳务派遣公司不能承担相应的风险,建议如需要采用劳务派遣,应选择大型的劳务派遣公司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经调查了解提供以下三家作为参考:

  1、重庆飞驶特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询价情况:管理费80元/人/月。员工工资维持不变,保险续缴,由我公司转账,劳务公司代为办理。

  2、重庆菲思克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询价情况:管理费50元/人/月,员工工资维持不变,保险续缴,由我公司转账,劳务公司代为办理。

  3、利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集团选用)。

  询价情况:管理费80元/人/月,员工工资维持不变,保险续缴,由我公司转账,劳务公司代为办理。

  五、律师建议

  经咨询海外律师事务所律师,劳务派遣可以转移单位的用工风险,减少劳动纠纷便于管理,拟建议可行。

  六、办公室建议

  1、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采用劳务派遣公司将一次性支付一大笔经济补偿金。由于社保和工资实际仍然是由我公司支付,用人成本(工资已接*市场*均水*,再降低将无法招聘员工)并不能降低,反而会每年每名员工要增加600—960元的管理服务费。

  2、从用工风险来讲,当发生工伤由社保报销后,我公司仍然要承担相关责任。

  3、就劳务派遣比较适合的是有编制限制或流动性较强、人数众多的工厂、银行、事业单位、银行、国有企业等。而我公司商管公司车库人员相对稳定,按商管公司提出的由20xx年起给予未休年假的工资额度为724元/人,对比每年要支付的管理费及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要更经济。

  4、综上所述,建议可选择其中一种方式:

  方式一:维持现状,支付未休年假应支付的工资,但需要商管公司与员工做好思想工作,仅从20xx年起计算,之前的不予以考虑,估计费用约为12308元。

  方式二:维持现状,支付未休年假应支付的工资。但可逐步淘汰表现欠佳的员工,对员工的违规违纪要作出书面通知留存,以便于解除合同时举证。与公司签订劳务协议的退休返聘员工,新进人员,劳动合同到期人员经协商一致的可采用派遣形式。

  备注:1、工伤差额

  经咨询重庆市工伤保险科,按《重庆市工伤保险文件》规定,当工伤保险缴费基数变更,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齐(例如上半年工伤最低缴费基数为1178元,7月调整为1335元,差额部分就由公司补齐)。用人单位因少报、瞒报缴费基数,造成工伤职工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降低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工伤产生的医药费用,按照规定报销,未报销的差额为自费费用,公司不承担工伤差额补齐的责任。

  2、单位应承担的其它工伤责任

  职工因工受伤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并认定为工伤的,从受伤之日或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十级伤残的,从生效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的次月起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因工死亡的,以其死亡当日计算一次性工亡待遇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年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供养亲属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

劳务调研报告4

  *年来,我区劳务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相当规模,为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牧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劳务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区劳务经济的进一步壮大,需要强化组织、引导、培育工作。这也是地委、行署统筹我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部署。

  根据*XX区工委的安排,提案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区劳务经济发展的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组织召开了有地区劳动保障局,农业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劳务经济发展研讨座谈会,分赴毕节、大方、黔西、织金、纳雍召XX县(市)*、*及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劳务经济发展的情况介绍,深入到九个乡镇、十五个行政村、九所中学召开乡镇和村干部及中学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十余次,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家属和务工返乡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七次,发放劳务经济发展情况村级问卷调查表二十份,在校初、高中学生问卷调查表六百余份。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调研后,提案法制委员会组织相关委员认真分析情况,讨论对存在问题的对策,提出了促进劳务经济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劳务经济给我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变化

  (一)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年来,我区劳务输出人数每年以10万人的速度增长,至20xx年底,全区外出务工人员总数达到130万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北京、福建及贵州省的周边省份。劳务输出的行业也已由过去单一体力型,开始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转变,劳务人员大多从事建筑力工、装卸力工等体力劳动和简单手工操作工种的情况有所改变。特别是20xx年开展了对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采矿工、保安员、保健按摩师、钢筋工、砌筑工、沼气生产工、电工、服务员、服装剪裁缝纫工、管工等工种的较大规模培训以来,一定程度提高了外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稳定率。劳务输出规模的扩大,就业能力的提高,给我区农村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据20xx年的统计,我区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创收约80亿元,农民人均劳务经济收入116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458元的47%。

  (二)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劳务经济的发展不断将农业劳动力吸纳到非农就业岗位,不断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大量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剥离出来,推动了土地的流转和集中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同时,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还通过在发达地区务工,受到了熏陶,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和资金,增强了创业发展的能力,这些变化,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如XX县永新乡农民皮永义先后在四川、广东等地的一些大型果园打工学艺,掌握了经果林栽培和管理技术后,返乡创办了绿丰兴科示范园,种植经果林200余亩,年收入10万元以上,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永新乡果树协会,带动本乡发展经果林20xx余亩;黔西城关镇凤凰村曾祥龙带回先进的养蛋鸡技术返乡创业,现资产达到了30多万元,并带动了全村80%的农户饲养蛋鸡;XX县竹园乡农民李伦在山东济南天顺牧场务工多年,学会科学养牛和饲料配方等技术,返乡创办了养牛场,年收入5万余元。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协作经济组织也应运而生,如XX县永新乡没有外出的富余劳动力自发组织了50多个农活承包队,长期在本县内承包农活,农忙季节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人均年收入可达1万余元。

  (三)劳务经济的发展,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外出务工农民受到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熏陶,不仅启迪了心智,学到了技能,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综合素质也得到了相应提高,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我区农村带来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信息。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体会到没有文化的苦处后,特别注重对子女教育。如XX市小坝乡彭学富在外务工十余年,由于没有技术,收入仅能保证基本生活。彭学富深感知识、技能、信息是外出务工中创造业绩的关键,20xx年贷款筹资1万多元送子女到新东方技校学*烹饪技术,现在,其子在深圳开餐馆每天毛收入*5千元,今年上半年,彭学富在家乡修建了一栋价值10多万元的二层楼住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后转变了生育观念,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劳务经济发展的认识有待提高。一些基层干部还没有完全把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到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有的甚至认为劳务经济虽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对地方财政贡献不大,因此,对发展劳务经济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只是满足于一般性号召和年初分指标、年终统计上报。劳务经济的发展总的来看,仍然停留在群众自发外出找活干的初始阶段,一些职能部门,还没有真正将发展劳务经济当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来对待,引导发展劳务经济的措施不得力,工作落实得不好。

  (二)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一是文化程度低。以经济、文化相对较发达的XX市小坝镇小坝村为例,外出务工的542人中,小学文化程度194人,初中文化程度308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40人,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高达92.6%;二是职业技能水*低,就业竞争力不强,劳务输转面不广泛。XX县竹园乡显母村是我区劳务输出比较典型行政村,90%以上的农户都有外出务工人员,合家外出的农户100余户,而外出务工人员几乎是从事又脏又累工资又低的建筑辅助工(泥水工);三是自我*意识淡薄,上当受骗、干活讨不回工资、超时加班加点以及工伤、职业病得不到合理赔偿和有效防治等现象屡见不鲜。据XX市千溪乡吉国祥介绍,在他务工的浙江绍兴“曙光印染厂”这样较大型的企业,工人的健康也得不到保障,由于污染较大,一些工人染上了肺上的毛病,身体不适就自愿离开了工厂,从未有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离厂时体检,进行*,吉学祥本人也是这样离厂返乡的。而对于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这一《劳动法》规定的基本社会保障义务,企业也不履行,广大外出务工人员也根本不知道是自己的权利(我们所到的乡镇*也几乎不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甚至不了解养老保险政策)。千溪乡500左右名在浙江浪沙袜业集团务工的人员,有的已在该企业工作多年,没有一个缴纳了养老保险。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日益成为我区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空间不断收缩,劳务输出工作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效果不理想。目前国家投入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经费分属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部门、扶贫工作部门管理使用,培训工作各自为政。全区由上述三个部门认定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机构有50户,但各部门的认定要求和标准都不相同,各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和办学条件参差不齐。而且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培训多以举办短训班为主,效果不理想,培训专业与市场需求实际脱节,培训后就业率极低。同时,由于培训质量监管工作不力,一些培训机构存在随意压缩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现象。

  (四)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建设滞后。县、乡、村三级劳务网络对所辖区内劳动力资源的储备底数不清,相关部门以及培训机构在用工信息方面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工作量大、效率低,无法为外出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提供较全面的信息咨询等服务。

  (五)劳务经济中介服务组织发育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无序、盲目的情况。目前全区250个乡仅有18个乡镇设有劳动保障事务所,大部分乡镇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劳务经济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地县设立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业务范围重叠,服务资源不能有效整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全区现有民办职业中介机构12个,但规模较小,服务能力有限,业务范围也大多只限于本地城镇。农村劳动力转移难以形成有组织、大规模的有序转移格局。

  (六)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环境差。有的地方,*相关部门缺乏对返乡创业人员有效的引导、服务和政策支持。目前,返乡创业人员占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不到8%,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地方,返乡办企业,手续复杂,更没有扶持和激励机制。少数地方还有严重的吃、拿、卡、要现象。千溪乡张某某两年前返乡创办了一个水果糖厂,工厂管理和市场销售情况良好,但至今仍未办到合法的建厂手续。想扩大企业,又因制约因素多而只好作罢,今年放弃办厂,又外出务工去了。

  (七)返乡潮对劳务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今年下半年,由于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回贵州,我区作为本省的劳务输出大区,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将给农业人口就业、社会稳定等工作带来压力。

  三、针对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深化对我区劳务经济发展重要意见的认识,切实加强工作领导。作为一个总人口730万,农业人口649万的人口大区,劳务经济不仅仅只是农户家庭收入的一个有益补充,而更重要的,它是推动我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对于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有着极其深远意义。劳务经济是促进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城市社会转型的杠杆。因此,各级党委、*应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组织,把发展劳务经济和管理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大力提高对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的水*。一是整合培训经费。由行署组织地区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部门、扶贫工作部门认真研究方法,明确主管单位统筹来自几个渠道的培训经费,合理安排使用;二是整合培训资源,鼓励和引导各培训机构在师资、信息等方面的协作与交流,并加强监管,规范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坚决杜绝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培训活动;三是探索新的职业教育渠道。目前,许多乡镇中学初中升高中的比例仅40%左右,有6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都是外出务工。因此,可以考虑,调整乡镇中学部分初中班级为职业教育班级,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在普通初中班级或职业初中班级就读;四是加强培训工作的计划性,在继续抓好初级短训的同时,重点抓好高中级培训和中长期培训,提升办学层次,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当前,各级有关部门还要及时了解今年因经济危机失业返乡人员的信息情况,并及时组织这批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这样做,不仅为他们再就业积蓄力量,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积极的意义;五是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坚持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紧密结合,引导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学校垫资培训”、“跟踪企业培训”、“校企结合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实行包学技能、包就业、包*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的新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努力搭建为劳务经济发展服务的*台。劳动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乡镇劳务保障事务所,完善服务功能;要引导和大力支持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和就业信息网络,掌握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要整合各主管部门以及培训机构,劳务中介组织的信息资源,拓展信息渠道,实现信息共享,为农村劳动力和用工单位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中介、跟踪管理等各类服务。

  (四)有力推进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一是整合地县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分别设立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二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扶持发展职业中介、劳务派遣、农村劳务经济协会、农村劳务经济人等中介组织,形成*搭台、市场运作、覆盖城乡、运转规范、服务到位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五)切实加大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力度。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及时查处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案件。行署驻外办事处的工作职能中增加收集用工信息,为农民工提供*咨询服务等内容。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要认真设置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内容,增强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采取措施,大力扶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一是在行署驻外办事处设立劳务联络处,切实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沟通,了解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意愿;二是认真研究制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三是把返乡创业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发挥返乡创业者的优势,积极培育一些“公司+协会+农户”模式的企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四是抓住我区当前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机遇,采取有力措施,组织返乡人员参与到各项建设中去;五是充分发挥地县市劳务经济发展促进会作用,助推返乡创业。XX县“劳促会”成立了一个会长与创业业主的联系会,帮助创业者协调解决创业中的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这是一条可借鉴的经验;五是加强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业、扶助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劳务调研报告5

  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劳务经济产业发展,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紧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深入奎香、柳溪等乡镇、村组及农户,广泛开展随机调研,深入基层一线听取群众意见。现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就全县劳务经济产业发展作些粗浅的探索与思考。

  *年来,特别是本届县人民*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用抓工业发展的理念谋划劳务经济发展,按照“发展完善中介结构,加强培训和信息服务,有效转移劳动力,培育壮大劳务经济产业”的战略发展新思路,举全县之力打造发展劳务经济产业。目前,全县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已经成为全县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之一。

  (一)提高认识,把劳务输出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劳务转移输出本身所具有的投入低、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虽然劳务输出收入对当地税收没有直接影响,但大部分劳务收入返还家乡,缩小了贫困面,相应地也减少了地方*投入的扶贫资金,同时拉动了当地农村消费。劳务转移输出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富民政策”,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全县各级各部门应该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转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制定吸引外出劳务人员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实行产业、行业导向,规范和帮助返乡创业人员创办经济实体,特别是鼓励返乡人员投资合理利用当地优势、发展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加大投入,多渠道拓宽转移输出培训方式。

  我县农村劳务输出长期以苦力型劳务为主,这些年虽然技术性、智力型劳务输出有所增加,但是以“苦力”型为主的基本格局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劳动力缺乏有效的就业培训,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首先,要积极开展引导性培训,加大资金投入,对一些特别贫困的农民,从培训经费上给予扶持或补贴。其次,要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统筹规划、协调运作的培训机制,把农村劳动力开发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最后,要面向农民,开设各种培训期短、实用性强、收费低廉的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民工夜校等,培养一批高层次的技术人才,提高劳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水*,提高劳动力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劳务输出的总体经济效益。

  (三)优化环境,积极鼓励外出民工返乡创业。

  对返乡创业人员带回的资金投入的项目,给予从外引进资金的同样优惠待遇,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为返乡人员创业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帮助他们返乡创业,为发展家乡的经济贡献力量。重点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打工潮”走向“创业潮”,实现“输出人员,引回人才,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双赢”目标,助推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


劳务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劳务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1)

——劳务调研报告(10)份

  劳务调研报告 1

  *年来,我区劳务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相当规模,为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牧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劳务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区劳务经济的进一步壮大,需要强化组织、引导、培育工作。这也是地委、行署统筹我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部署。

  根据**XX区工委的安排,提案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区劳务经济发展的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组织召开了有地区劳动保障局,农业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劳务经济发展研讨座谈会,分赴毕节、大方、黔西、织金、纳雍召XX县(市)**、**及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劳务经济发展的情况介绍,深入到九个乡镇、十五个行政村、九所中学召开乡镇和村干部及中学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十余次,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家属和务工返乡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七次,发放劳务经济发展情况村级问卷调查表二十份,在校初、高中学生问卷调查表六百余份。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调研后,提案法制委员会组织相关委员认真分析情况,讨论对存在问题的对策,提出了促进劳务经济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劳务经济给我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变化

  (一)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年来,我区劳务输出人数每年以10万人的速度增长,至20xx年底,全区外出务工人员总数达到130万人,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北京、福建及贵州省的周边省份。劳务输出的行业也已由过去单一体力型,开始向体力智力复合型方向转变,劳务人员大多从事建筑力工、装卸力工等体力劳动和简单手工操作工种的情况有所改变。特别是20xx年开展了对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采矿工、保安员、保健按摩师、钢筋工、砌筑工、沼气生产工、电工、服务员、服装剪裁缝纫工、管工等工种的较大规模培训以来,一定程度提高了外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稳定率。劳务输出规模的扩大,就业能力的提高,给我区农村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劳务经济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据20xx年的统计,我区外出务工人员每年创收约80亿元,农民人均劳务经济收入116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458元的47%。

  (二)劳务经济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劳务经济的发展不断将农业劳动力吸纳到非农就业岗位,不断降低农业就业的比重,大量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剥离出来,推动了土地的流转和集中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同时,许多外出务工人员还通过在发达地区务工,受到了熏陶,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和资金,增强了创业发展的能力,这些变化,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条件。如XX县永新乡农民皮永义先后在四川、广东等地的一些大型果园打工学艺,掌握了经果林栽培和管理技术后,返乡创办了绿丰兴科示范园,种植经果林200余亩,年收入10万元以上,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永新乡果树协会,带动本乡发展经果林20xx余亩;黔西城关镇凤凰村曾祥龙带回先进的养蛋鸡技术返乡创业,现资产达到了30多万元,并带动了全村80%的农户饲养蛋鸡;XX县竹园乡农民李伦在山东济南天顺牧场务工多年,学会科学养牛和饲料配方等技术,返乡创办了养牛场,年收入5万余元。随着劳务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协作经济组织也应运而生,如XX县永新乡没有外出的富余劳动力自发组织了50多个农活承包队,长期在本县内承包农活,农忙季节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人均年收入可达1万余元。

  (三)劳务经济的发展,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外出务工农民受到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熏陶,不仅启迪了心智,学到了技能,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综合素质也得到了相应提高,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我区农村带来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信息。一些外出务工人员体会到没有文化的苦处后,特别注重对子女教育。如XX市小坝乡彭学富在外务工十余年,由于没有技术,收入仅能保证基本生活。彭学富深感知识、技能、信息是外出务工中创造业绩的关键,20xx年贷款筹资1万多元送子女到新东方技校学*烹饪技术,现在,其子在深圳开餐馆每天毛收入*5千元,今年上半年,彭学富在家乡修建了一栋价值10多万元的二层楼住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后转变了生育观念,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劳务经济发展的认识有待提高。一些基层干部还没有完全把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到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有的甚至认为劳务经济虽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对地方财政贡献不大,因此,对发展劳务经济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只是满足于一般性号召和年初分指标、年终统计上报。劳务经济的发展总的来看,仍然停留在群众自发外出找活干的初始阶段,一些职能部门,还没有真正将发展劳务经济当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来对待,引导发展劳务经济的措施不得力,工作落实得不好。

  (二)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一是文化程度低。以经济、文化相对较发达的XX市小坝镇小坝村为例,外出务工的542人中,小学文化程度194人,初中文化程度308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40人,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高达92.6%;二是职业技能水*低,就业竞争力不强,劳务输转面不广泛。XX县竹园乡显母村是我区劳务输出比较典型行政村,90%以上的农户都有外出务工人员,合家外出的农户100余户,而外出务工人员几乎是从事又脏又累工资又低的建筑辅助工(泥水工);三是自我**意识淡薄,上当受骗、干活讨不回工资、超时加班加点以及工伤、职业病得不到合理赔偿和有效防治等现象屡见不鲜。据XX市千溪乡吉国祥介绍,在他务工的浙江绍兴“曙光印染厂”这样较大型的企业,工人的健康也得不到保障,由于污染较大,一些工人染上了肺上的毛病,身体不适就自愿离开了工厂,从未有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离厂时体检,进行**,吉学祥本人也是这样离厂返乡的。而对于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这一《劳动法》规定的基本社会保障义务,企业也不履行,广大外出务工人员也根本不知道是自己的权利(我们所到的乡镇**也几乎不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甚至不了解养老保险政策)。千溪乡500左右名在浙江浪沙袜业集团务工的人员,有的已在该企业工作多年,没有一个缴纳了养老保险。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日益成为我区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空间不断收缩,劳务输出工作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效果不理想。目前国家投入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经费分属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部门、扶贫工作部门管理使用,培训工作各自为政。全区由上述三个部门认定的农村劳动转移培训机构有50户,但各部门的认定要求和标准都不相同,各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和办学条件参差不齐。而且为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培训多以举办短训班为主,效果不理想,培训专业与市场需求实际脱节,培训后就业率极低。同时,由于培训质量监管工作不力,一些培训机构存在随意压缩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现象。

  (四)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建设滞后。县、乡、村三级劳务网络对所辖区内劳动力资源的储备底数不清,相关部门以及培训机构在用工信息方面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工作量大、效率低,无法为外出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提供较全面的信息咨询等服务。

  (五)劳务经济中介服务组织发育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无序、盲目的情况。目前全区250个乡仅有18个乡镇设有劳动保障事务所,大部分乡镇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劳务经济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地县设立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业务范围重叠,服务资源不能有效整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全区现有民办职业中介机构12个,但规模较小,服务能力有限,业务范围也大多只限于本地城镇。农村劳动力转移难以形成有组织、大规模的有序转移格局。

  (六)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环境差。有的地方,**相关部门缺乏对返乡创业人员有效的引导、服务和政策支持。目前,返乡创业人员占外出务工人员的比例不到8%,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地方,返乡办企业,手续复杂,更没有扶持和激励机制。少数地方还有严重的吃、拿、卡、要现象。千溪乡张某某两年前返乡创办了一个水果糖厂,工厂管理和市场销售情况良好,但至今仍未办到合法的建厂手续。想扩大企业,又因制约因素多而只好作罢,今年放弃办厂,又外出务工去了。

  (七)返乡潮对劳务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今年下半年,由于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回贵州,我区作为本省的劳务输出大区,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将给农业人口就业、社会稳定等工作带来压力。

  三、针对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深化对我区劳务经济发展重要意见的认识,切实加强工作领导。作为一个总人口730万,农业人口649万的人口大区,劳务经济不仅仅只是农户家庭收入的一个有益补充,而更重要的,它是推动我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充分认识发展劳务经济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对于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有着极其深远意义。劳务经济是促进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城市社会转型的杠杆。因此,各级党委、**应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组织,把发展劳务经济和管理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管理,大力提高对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的水*。一是整合培训经费。由行署组织地区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部门、扶贫工作部门认真研究方法,明确主管单位统筹来自几个渠道的培训经费,合理安排使用;二是整合培训资源,鼓励和引导各培训机构在师资、信息等方面的协作与交流,并加强监管,规范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坚决杜绝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培训活动;三是探索新的职业教育渠道。目前,许多乡镇中学初中升高中的比例仅40%左右,有6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都是外出务工。因此,可以考虑,调整乡镇中学部分初中班级为职业教育班级,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在普通初中班级或职业初中班级就读;四是加强培训工作的计划性,在继续抓好初级短训的同时,重点抓好高中级培训和中长期培训,提升办学层次,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当前,各级有关部门还要及时了解今年因经济危机失业返乡人员的信息情况,并及时组织这批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这样做,不仅为他们再就业积蓄力量,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积极的意义;五是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坚持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紧密结合,引导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制定培训专业和培训内容,积极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学校垫资培训”、“跟踪企业培训”、“校企结合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实行包学技能、包就业、包**服务等“一条龙”服务的新模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努力搭建为劳务经济发展服务的*台。劳动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乡镇劳务保障事务所,完善服务功能;要引导和大力支持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和就业信息网络,掌握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分布与就业状况;要整合各主管部门以及培训机构,劳务中介组织的信息资源,拓展信息渠道,实现信息共享,为农村劳动力和用工单位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中介、跟踪管理等各类服务。

  (四)有力推进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一是整合地县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分别设立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二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扶持发展职业中介、劳务派遣、农村劳务经济协会、农村劳务经济人等中介组织,形成**搭台、市场运作、覆盖城乡、运转规范、服务到位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五)切实加大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力度。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力度,及时查处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案件。行署驻外办事处的工作职能中增加收集用工信息,为农民工提供**咨询服务等内容。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要认真设置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的内容,增强广大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采取措施,大力扶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一是在行署驻外办事处设立劳务联络处,切实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沟通,了解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意愿;二是认真研究制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三是把返乡创业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发挥返乡创业者的优势,积极培育一些“公司+协会+农户”模式的企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四是抓住我区当前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机遇,采取有力措施,组织返乡人员参与到各项建设中去;五是充分发挥地县市劳务经济发展促进会作用,助推返乡创业。XX县“劳促会”成立了一个会长与创业业主的联系会,帮助创业者协调解决创业中的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这是一条可借鉴的经验;五是加强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业、扶助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劳务调研报告 2

  摘要:,地处陇中腹地,人口总量为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9万人,属人力资源大,地处陇中腹地,人口总量为x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9万人,属人力资源大县。*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兴农强工”战略,积极开发人力资源,着力培育各类技能人才,大抓劳务输出,走出了一条“输出,致富,创业”的良性循环路子,劳务输出成为农民眼里的“铁秆庄稼”,劳务产业成为农户增收的“摇钱树”,劳务经济成为富民强县的“聚宝盆”,劳务输出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盘点劳务输出成果,XX年有这么几组数据:全县培训农村劳动力2.51万人,其中技能培训1.4万人、品牌项目培训300人;登记回乡创业人员1450名;输转各类务工人员10.16万人,其中输送拾花工1.8万人;年创劳务收入12亿元。劳务输出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活力,盘活了全县经济,特别是在集聚了人才、增加了收入方面贡献突出,锤炼了“三类人才”,即:致富能人、企业高管、企业家,务工多年的人员大多是当地或本村的致富能人,从打工中走向企业高层次管理人员的枚不胜举,经劳务拼搏成为企业家的佼佼者甚多,“输出一人,带动百人,创收千万”的劳务输出理念深入人心,劳务输出成果辉煌。同时,劳务输出是扶贫开发的主渠道,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贫困户依靠劳务增收高、脱贫快,整村扶贫推进依靠劳务反弹小、见效快,“增收抓劳务”已形成共识。

  盘算通渭劳务发展历程,可谓艰苦爬坡,蜕变成型。最初劳务输出者,源于耕地少、饥荒频发之因,迫于口粮不足、添饱肚皮之窘,被动地输出搞副业,这种现象尤为在南部乡镇突出。经多年发展变化,全县劳务输出实现了量变和质变,输出人数逐年增多,输出主因已从“食”转变到“创”,务工人员不再为“吃饱渴足”奔波,而为“创业兴体”奋斗,创办经济实体的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由被动输出走向主动输出,形成“十万劳务大军”闯天下的壮观情景。潜析通渭劳务发展进程,可概括为“三个拓展”:输出领域由矿山采挖、建筑打杂拓展到电子制造、综合服务等行业,覆盖全国各行各业;输出地域由本省务工拓展到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及一线城市,遍布全国各地;输出人员由身无一技的苦力型务工拓展到身怀多技的技能型务工,务工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盘查劳务输出中的存在的不足,梳理制约和阻碍劳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概括为“三低一弱”:一是劳务培训率较低,受培训资金不足、培训设施缺乏等因素的影响,输出人员中受技能培训的比例低,务工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上岗技能缺乏,大规模向发达城市输出有难度;二是就业稳定率较低,由于专业技术缺乏,导致部分务工人员在技能含量低的企业间来回寻岗位,月头找工作,季末愁工作,存在“有活就干,无活就窜”的现象,外出就业不稳定;三是劳务收入比较低,因输出人员中普工所占比例大,在本岗位中拿着最低档的劳动报酬,劳务总收入增幅小,劳务收入增长比与劳务人数增长比不同步,与兄弟县区相比人均劳务收入较低;四是**保障能力弱,受文化程度、劳动保障政策知晓、务工环境等因素影响,未签劳动合同、未参加社会保险、拖欠工资、超时加班等侵犯务工人员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时不知何处**申诉,个别务工人员采取忍让、等待、求情、诉苦的办法化解,自身**能力较弱。

  劳务输出发展至今,成绩斐然,问题犹存。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稳定就业,关乎到群众的冷暖安危、安居乐业;扩大劳务经济效益,关系到全县的繁荣稳定、持续发展。如何将劳务输出这项“大就业”转化为“收入大”,实现倍增效应,成为支柱产业,是人社部门思考的又一新课题。作为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主要负责人,我认为在新时期做好劳务工作,应做到“四突破一放大”:

  第一,利用电子网络媒介,在信息宣传上求突破。人力资源与劳务信息供需不对称,致使部分务工人员不能够及时掌握用工信息,不能根据自身特长找工作,影响务工收入。在劳务信息宣传媒介上,要转变传统方式,积极借助**、部门网站,顺应手机、电脑的普及和上岗功能,及时发布和更新劳务用工信息,让远在千里的.务工人员通过上网浏览能够第一时间获取相关劳务用工信息,开展应聘对接,实现充分就业。

  第二,顺应人才市场需求,在劳务培训上求突破。为使务工人员“输得出、有岗位,稳就业、有保障”,着力抓好技能、普法、**等环节的培训,努力提高务工人员适应岗位要求的综合能力。培训过程中,注重“三个层面”的培训:一是劳动技能知识,结合当地劳务品牌开展技能培训,结合市场需求开展技能培训;二是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侧重于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及《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条文;三是个人**常识,主要是预防侵权、侵权后的**,让务工人员能够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不受到侵害,能够体面务工,体面获取工资等福利报酬。

  第三,搭建劳务输转*台,在劳务基地上求突破。根据劳务用工市场需求,按照“北上南下,东进西入,遍及全国”的工作思路,主动洽谈对接,创建适合本县务工人员就业的劳务基地。在常年性输出上,重点打造“三大区域”劳务基地,即:京津地区以保安、家政、餐饮服务为主的劳务基地,东南沿海地区以电子、服装、食品加工制造为主的劳务基地,西北地区以建筑、采矿、运输为主的劳务基地;在季节性输出上,主要以赴疆拾花和就地就*务工为主,让务工人员农忙在家干活、农闲在外务工,做到农业生产与务工挣钱两不误、两结合。

  第四,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在劳务收入上求突破。发展劳务经济要树立“大市场,多输出,高收入”的意识,既要拓宽县内劳务市场,又要发展县外劳务市场,关键点放在务工人员的收入上,确保输出人数与劳务收入同步上升。在输出方式上,着力畅通输出渠道,采取“多轮驱动”:**推动,能人带动,品牌促动,亲友发动,劳务中介机构拉动,使劳务输出进一步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组织化。在增加劳务收入上,引导务工人员转变“单干”的思想,发扬团队精神,向“合包”方向发展,通过小股人员的承包揽活,提高务工人员的劳务收入。

  第五,鼓励引导返乡创业,放大劳务输出效益。坚持“输出人员,引回人才;输送人才,引回老板”的工作理念,做好“输出”与“回引”两篇文章,积极引导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办实体,大力发展劳务“回归经济”。认真贯彻省**《关于引导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见》,协调落实回乡创业者在资金、用工、场地、服务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让更多的积累资金、掌握技术、懂得管理、善于经营的农民工回乡创业。要改善行政管理体制,清除农民工创业的各种制度障碍,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严禁乱收费、乱摊派等影响、干扰创业的行为,优化创业环境,努力使农民工创业者的人数有较大增加。在实施农民工创业工程过程中,抓好“四项环节”(改善创业环境、加强创业服务、构建创业*台、实行优惠政策),解决“五大难题”(信息、技术、资金、场地、人才等难题),广泛调动农民创业及各方支持创业的积极性,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发展,以创业促和谐。

  劳务调研报告 3

  xx乡是半浅半脑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较为缓慢,随着*几年劳动力转移的热潮掀起,我乡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日趋增多,但如何实现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让他们尽快增收致富,已越来越引起**和社会的重视。我们发现农村劳务输出已形成了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积累返乡创业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劳务输出的基本情况

  1、劳务输出发展及现状。我乡劳务输出起步80年代中期,当初输往地区仅限于本省本县威远镇、西宁、海西等地,输出对象主要是头脑灵活的农村青年,从事的工作多数为建筑、服务性质,后期逐渐扩大到纺织、机械、电子等行业,输往地也从本省扩大到广州、深圳、天津、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2、劳务输出的主要途径。基于目前农村的现状,我乡劳务输出有两类途径,即有序输出和无序流动。其中有序输出包括劳动就业部门、县、乡**、团委、妇联等部门的介绍输出;而无序流动则包括亲朋帮带的、自闯天下的输出,这也是目前我乡劳务输出的主渠道。

  二、我乡农村青年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

  1、择业期望值过高,吃苦耐劳精神不够。我乡农村青年劳动力虽然大部分已外出务工,但仍有一部分保留着靠山吃山、守田为家的陈旧观念,摆脱不了“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吃苦耐劳精神不够,认为外出务工辛辛苦苦一年也挣不了几块钱,不愿到薪水较低的一些的岗位去就业;而有的通过**组织外出到企业,刚到企业后,不了解企业的工作制度和工资制度,更不去熟悉掌握工作技能,而是看到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而且工资较低,第二天就走人了。

  2、劳动力素质不适应。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加快升级调整,用工单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完全体力型劳动力市场越来越小。而目前我乡的农村青年劳动力大多是无序流动,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没有一技之长,不但外出后工作比较难找,而且找到了工作,薪水也不高,真正地成为了廉价劳动力。

  3、信息供求渠道不畅通。目前我乡甚至全县的劳动力市场培育乏力,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仅有的几家职业中介机构也只能停留在小打小闹的水*上,难以形成规模。信息的上传下达没有一个可以全面覆盖的网络,最好的也只不过是利用电视游字广告发布信息,以至于造成有的农村青年想外出没有信息,职介机构有岗位却招不到人的两难境遇。

  4、对农村青年创业扶持力度不够。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有相当的一部分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有了少许的资金积累,但要他们在这样的基础上回乡创办企业或经营,还是存在非常大的难度。虽然县**、县就业局、团县委、县妇联等组织在信贷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发展、培训、咨询等方面做了一些服务工作,但相对于他们的创业来说作用并不是很大,还需要更多政策上的优惠及扶持。

  三、扩大农村劳务输出的建议和对策

  劳务输出从浅的层面上看只是劳动力的转移,但更深入去研究则是一项经济,是劳务产业的优化和升级。xx乡作为互助县欠发达地区,要加快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劳务输出就是一条捷径。扩大农村劳务输出,使其形成劳务经济,长远有效地提高农村经济水*,必须从以下几个层面切实给予加强:

  1、加强宣传力度,切实转变观念。要扩大农村劳务输出,进而使**的职能部门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政策上大力扶持,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尽其所能,要在全社会营造“外出务工光荣,劳务输出快富”、“一人打工,致富一家”的浓厚舆论氛围,使农村青年思想**,观念更新,认识提高,消除顾虑,自觉、主动、勇敢地走出去。同时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积极鼓励青年务工人员就地创业。

  2、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劳务输出者整体素质。动员农民外出务工,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是基础性工作。通过县职校加大职业技能的专业培训,进而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竞争力,作为动员农民外出务工工作水*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来抓,要确立素质第一的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培训”和劳务工自主选择的.“自主培训”多样形式,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此外,还可在现有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尝试应试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新课题,提高农村劳务输出的成功率和自我创业的水*。

  3、加强信息保障,构建服务体系。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规划,建立外出务工需求的信息网络和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使用工需求信息能上下畅通。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制度,规范运作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构建中介服务*台。要拓展信息收集渠道,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地引导农村青年有序输出。

  4、加强创新工作载体,形成推动合力。要在原有工作载体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可在外出务工较为集中的行业或城市建立协会,便于沟通和掌握信息。要实现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充分发挥作用。如可以更多地发挥职校培训专业针对性强、培训后输出率高的优势,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务输出对象的竞争能力。同时加大培养劳务输出经纪人(带头人)力度,充分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形成整个社会群体共同促进劳务输出工作的合力。

  5、输出劳动力,引回创业者。劳务输出不能仅仅停留在输出的层面,我们要从输出开始就为他们返乡创业或异地创业埋下“伏笔”,待条件成熟时给予大力扶持,为他们提供创业*台,从而达到“输出输入”之间的良性互动,以输出带输出,以输出促输入,实现“滚雪球”效应。

  6、加强档案管理,强化跟踪服务。要依托劳动管理部门乡、乡两级机构,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力数据库和用工需求网络,规范管理。对已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年要做好跟踪服务,帮助解决输出人员的实际问题,稳定输出队伍,有条件的还可以在输出地建立相应的组织,互相帮扶,增强凝聚力。此外,我们还应成立劳务输出的**组织,切实保障输出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他们当好“后台”,撑好腰,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就业。

  劳务调研报告 4

  引题:*年来,东宁县劳务输出已成为沿边口岸最具有潜力、最富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劳务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研究劳务输出面临的新情况的、新问题,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和阻碍因素,按照市农委领导指示要求,东宁县、镇、村三级劳转机构工作人员,.取走村入户走访的形式,以填写市农委下发的《农村劳动力情况的调查问卷》为主要手段,调查范围涵盖6个镇30个村,主要从学历结构、就业意向、影响外出就业的原因等14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收.有关材料,同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形成此报告。紧紧围绕如何加快东宁县富余劳动力转移这一课题,在总结*年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境内气候温和湿润,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区域土地面积为7371*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3.3万亩,地.概貌为“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现辖6个镇10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0.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6.2万人,农业可用劳动力2.7万人,农村的基本情况的是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按国家在农村现行计生政策,预计今后10年,农村富余劳动力逐年增长。截至目前已经转移1.3万人,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2.2万人。20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1.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52元,其中劳务收入1007元。

  二、劳务输出现状

  我县劳务输出工作正在实现着由无序流动就业向有序转移就业、由体力型劳务转移向体力和技能并重转移、由**组织向市场配置资源的转变。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主要有:一是通过**部门组织转移;二是通过中介组织介绍转移;三是通过亲朋好友、家族介绍转移;四是通过用人企业招聘;五是农民自己外出自主择业。

  1、转移领域由埠内向境外延伸。我县充分发挥口岸优势,扩大对外投资与合作,扩张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空间。目前在俄远东地区乌苏里斯克市、十月区等地有劳务点300多个,承包耕地4.5万亩,长期雇工4000余人。为扩大有组织输出规模,县**在俄罗斯租赁土地1300公顷,兴建农业技术合作基地,还在俄远东地区创办13家中小型农场,年输出县内外农民20xx多人,劳务收入20xx万元。县劳转办也分别与俄罗斯海参崴帝王酒店、华森木业鞋业公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鞋业在俄罗斯建立了八个对俄劳务输出基地。

  2、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劳务经济。发展袋栽木耳4.42亿袋,耳农1.3万户,年产量达1.65万吨干品,成为全国黑木耳生产销售第一县。全国最大的黑木耳.散中心-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带动6000多名农民专门从事黑木耳销售、运输及其它关联产业。县级黑木耳标准化示范区-大城子村今年有230户种植地栽木耳,发展1000万袋,纯收入1800万元。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在全县2.2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上有1.87万人,占总数的85%,他们对现代生产技术和各种新生事物具有较高的接受能力。为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5年来,我县先后建立了农广校、东宁驾校和农机校等11个市县级培训基地,可培训专业有电脑应用、汽车驾驶、俄语翻译、食用菌生产技术、汽车维修等专业。各培训基地均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还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年培训能力可单培训。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进行基本技能培训,形成了走出去订劳务合同-有针对性地培训-定向有序输出的输出模式;二是特色培训。根据东宁县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开展技能培训和国际劳务输出培训等;三是储备培训。根据产业结构调.需要,在部分培训基地中开展以就业为目的的劳务培训,对即将成为富余劳动力的人群进行超前培训。

  三、存在的问题

  *五年,我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虽有长足的进步,但与海林、林口等劳务输出先进县还有一定的差距,劳务输出总体也呈现出“四多四少”现象,即自发性务工多,长年性、稳定性务工人少;从事低收入体力型工程多,从事技术性高收入工程少;县内、国外转移多,县外、国内转移的少。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县委、县**对农村劳务输出转移工作高度重视,但长期以来,一些基层干部还没有完全把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到促进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是一项投资小、见效快的富民工程认识不够,总认为劳务输出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只是补充家庭收入的零打碎敲。部分职能部门的干部,也没有真正将发展劳务经济当作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来对待,缺乏认真、深入、高效的工作作风。还有一部分农民有着浓厚的守土为本和“小富即安”的思想,仍然抱着“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的心态,不愿出门务工,严重影响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

  2、农民外出打工缺乏自信心和规律性。目前农民外出就业仍然是以依托传统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为主,在转移方式上仍然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无序性和盲目性。据调查,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富余劳动力乐于外出打工,对外出打工持肯定态度,但由于自身素质低,文化程度低,除了种植和养殖技能又没有其它专业技能,适应能力较差,在工种选择和酬劳方面不好定位,导致找不到自己.想的工作,只能打消了外出打工的想法。大部分农民愿意参加**组织的阳光工程技能培训,但是又希望**全部承担培训费用,对于自己承担大部分培训费用不是很,又因为在短期之内看不到经济效益,舍不得自己拿出钱来进行技能培训,只能在非脑力行业找寻就业机会,一方面造成劳动力富余,另一方面造成部分企业雇工难的现象。一些农民与外界接触少,缺乏沟通,信息不灵,找不到挣钱门路,只能在亲戚的带领下和**的有序组织下外出打工。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转移仍以短期外出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些短期外出的劳动力绝大多数保留着对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每年除外出务工外,农忙季节都要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属亦工亦农性转移,季节性还体现在劳动力转移存在一定间隔性和随意性,今年外出而明年可能不外出。

  3、专项经费投入不足。一是缺乏工作经费。县、镇虽然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办事机构,却没有专项工作经费,机构运转困难,束缚着工作开展。二是缺乏培训经费。20xx年*百万元的阳光工程培训资金分摊给全县的富余劳动力,人均仅有450元,特别是对一些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技能培训,如汽车驾驶、机械修.、建筑工、电焊工等培训,人均450元便显不足。单一、少量的资金投入,造成多数培训基地的专业设置、师资条件、办学设施等条件与劳动力转移培训不相适应,又无法开设日益发展的中俄企业制造业、加工业等所急需的新技术、新专业的技能培训,严重制约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培训不到位,导致大部分农民主要从事短期的劳动强度大且工资较低行业。

  4、管理服务工作比较薄弱。面对不断扩大的劳务输出,一是劳务市场建设滞缓。大部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是自发的,而由**职业部门和中介组织安排外出的很少。农民怕上当受骗,担心一些中介组织是黑市不仅收了介绍费,工作又不太.想。官方办的职介机构,也担心企业等用人单位不能及时兑现工资,还有人身安全问题,顾虑很多。二是服务跟不上。由于用工信息不畅、未能做到进村入户等原因,致使部分富余农村劳动力难以找到用工单位,只好眼睁睁地呆在家里而有力无处使。三是监管跟不上。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和监察队伍不健全,使得农民工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

  5、务工环境还存在诸多问题。国家虽然取消了许多针对农民工的不合.规定,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有所减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农民进城务工,已经获得了较长期稳定的职业和住所,但却享受不到与城市职工和当地居民*等的待遇,如医疗、工伤保险、子女上学等其它一些公共服务。一些用工企业和单位同农民工的劳动合同达1万人。培训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订签约率低,经常出现劳动岗位不稳定、工资不能及时兑现、发生工伤事故企业推卸责任等问题。城市大量需求技术型工人,以及城市生活的成本较高、农民工工资低、相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也导致回流人员日益增多。据统计,我县今年回流人员*20xx人。

  四、对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任务,是在扩大农民就业的同时,提高农民就业的层次。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富余劳动力沉积在农村,农民增收还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建设沿边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有效地解决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思想,开拓创新,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从多方面.取措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关系到我县建设沿边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建议各镇村要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开发工作的领导,调.充实县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责任和工作人员,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工作目标及优惠政策,特别是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用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拓宽思路,消除顾虑,使外出务工,增收致富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2、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重点是培训,关键在转移,经费是保障。增加财政对劳转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积极推行劳转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将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作为相关部门经济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度考核的内容之一,加强考核、定期检查。.取各种有效形式,抓好试点,树立榜样,以点带面,积极推动此项工作。为使县、镇二级劳转办事机构有一定的办公经费,村级劳务联络员获得适当的经济补助,建议上级劳转办下拨项目管理资金,或允许我们在下拨的培训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项目管理费。

  3、加强对农村劳务输出人员的引导性培训。紧紧围绕“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条主线,引导农民**思想、更新观念,使他们具备城镇工作与生活的所需要的各种基本能力,减少损害他们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善于用典型引路,一方面用他们创业成功经验教育和影响其他农民走出去创业,一方面用典型疏通劳动力转移的渠道。通过典型引路,教育引导农民破除小富即安、故土难离的传统观念和保守思想,树立多渠道增收、多业发展、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新观念。

  4、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将培训导向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定向培训、定单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就业率,争取在一定地区或一定行业形成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劳务品牌。加强与用工企业、部门或单位的劳务供需联系,根据用工订单需求,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对不同行业、工种、岗位的要求,做好订单培训,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订单岗位的要求。制定相应规定,激励劳务输出人员多参加培训,多学技术,对取得相应合格证或资格证书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学费减免和奖励,并优先考虑安排就业;扩大减免特困家庭劳务输出人员的培训费用范围,并适当给予参加培训的路费和培训中的生活的补贴。同时抓好培训基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对社会组织、机构、企业及个人对培训的投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

  5、实施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战略。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各类经济园区,实施“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使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工厂,由农民变“工人”,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特别要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龙头企业扶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二是要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借助于私营经济的积聚效应,进一步提高私营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引导有条件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进入商贸、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三是要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流动。加快我县经济基础好、地处交通枢纽和商贸.散地镇的小城镇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小城镇的繁荣,增加农民的就业门路。四是要加大农业结构调.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建设,带动千家万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吸收农村劳动力。同时,加快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拓展农副产品销售,转移剩余劳动力。

  6、建立完善的劳务供求信息网络。逐步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劳务信息服务网络,及时准确地发布劳务信息,引导农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输出劳务,避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各级劳转办事机构要定期调查了解可输出的农村劳动力状况,准确掌握可输出资源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技术特长、求职意向等信息,建立本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信息.。及时了解和通报劳动力需求和务工情况的,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畅通劳动力资源信息共享渠道。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各镇和有关部门要为劳务输出转移搭桥铺路,加强对外出劳务人员的引导、服务和管理,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性,为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搞好各项优质服务。

  7、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议在尊重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允许外出务工农户可继续保留承包土地经营权,也可.取转包、转让、租赁、入股和托管等形式进行流转。外出务工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时,村.体经济组织要及时帮助办.有关手续,切实处理好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让外出人员安心在外。认真落实《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解决好失地农民和在城市打工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给进城务工农民以市民待遇,建立健全农民工在子女上学、公共卫生、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保障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不仅是经济上尽量缩小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服务也要基本一样,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劳务调研报告 5

  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劳务派遣是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根据社会需求开办的一种新的人才中介服务项目。劳务派遣对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满足企业不同类型人员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解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行业管理,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笔者对我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和区工商分局统计,我区目前共有劳务派遣单位18家。主要从事冶金、物流、制造等行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劳务派遣行业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作基础较好。调研的5家从事劳务派遣的用人单位中,涉及职工1107人,其中农民工644人,单位全部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参保总人数为1107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678人、参加失业保险622人、参加工伤保险1100人、参加医疗保险618人、参加生育保险618人,解决、终止劳动合同均依法支付了经济补偿金,无拖欠工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发生。

  (二)市场前景广阔。江津是一个伴随着新重庆“一圈两翼”战略迎来再次发展城市。*年来,区委、区**提出了“千亿工作强区”目标,随着这几年三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一批新项目、大项目相继上马并开始投产,为劳务派遣提供了广阔的用工市场。

  (三)发展潜力较大。我区劳动力市场资源充足,以前的国有企业较多,工业基础较好,企业改制后,大量的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企业下岗职工在家待业;随着新型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的富余动力向就*城市转移,这为发展劳务派遣行业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取得较快发展,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法律**存在缺陷。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对规范劳务派遣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劳动合同法》中涉及劳务派遣的都是一些原则性的条款,在派遣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岗位、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详细范围,对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企业没有具体约束措施。

  (二)经济权利难以保障。一是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一些单位部分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混岗上班,派遣工的工资明显低于正式员工。据了解,劳务派遣工与同工种、同岗位的正式员工相比,收入水*差距一般在1倍以上,有的甚至有几倍的差距。二是保险福利待遇低。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费是从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费中提取的,并由派遣公司负责缴纳。劳务派遣公司一般按非正规就业的比例就低不就高缴纳。三是工资增长难。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时,正式职工可以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或其他方式增加工资,但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是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费的一部分,他们的工资增长要按劳务派遣公司与用人单位协商而定,劳务派遣工对此根本没有发言权。四是“假派遣”侵权行为严重。一些企业和单位为了避免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将本企业的职工转签到劳务派遣公司,实现员工向劳务派遣工的“置换”,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民**利无法实现。由于被认为不是用工单位的正式职工,几乎所有的被派遣劳动者本应享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加工会组织及会员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等民**利都难以实现。即使在用人单位参加工会,其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也有一定困难,因为所有涉及劳务派遣工的劳动经济权益的问题都是劳务派遣公司与用人单位通过劳务协商决定的,用人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不便于与用人单位研究制定或协商决定劳务派遣工的劳动经济权益。

  (四)准入审批不够规范。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成立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只需50万的注册资金。但法律对劳务派遣机构的经营资质却缺乏统一标准,与之相配套的监管制度也很不完善。有的劳务公司只有一两名工作人员就能开业,还有部分派遣公司甚至根本不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如此宽松的准入和监管环境使得劳务派遣公司抗风险能力较低,根本无法承担兑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种种责任。现行的劳务派遣审批职能不统一,不仅劳动保障部门可以审批,工商部门也可以,造成审批不规范,监管难以到位

  三、对策建议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用工方式,在我市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和实际需求。因此,对以上分析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从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发挥工会作用,严格准入审核等方面入手,加强劳务派遣规范运作,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加强法制建设,制定配套政策。劳动保障部门要针对劳务派遣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劳动合同法》的框架下,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劳务派遣的一些特殊法律问题的衔接做出明确规定,细化使用劳务派遣的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的范围,明确劳务派遣企业和用人单位在保障派遣工各项权益中各自的职责以及发生劳动争议后的处理程序,制定适合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文本,包括在缴纳社会保险、劳动条件、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与企业正式员工相同对待的条款,在法律制度上为派遣劳动者**提供保障。

  (二)加强监督管理,维护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劳务派遣企业的监管机制,严格禁止企业将原有职工转为劳务派遣工。要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执法监察,重点监督检查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协议签订及履行,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办理情况,用工单位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情况,严肃查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劳动保障部门还应对现有劳务派遣单位进行专项审查,建立相应的诚信等级评价体系,实行分类监管,对不符合要求、违法经营的,联合相关部门依法取缔。

  (三)发挥工会作用,保障民**利。要创新方式方法,加大组建工作力度,把广大劳务派遣工组织到用工单位工会中来,建立派遣工代表分团或小组,让其代表派遣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活动,切实维护好劳务派遣工的民主政治、劳动经济等切身权益,构建和谐稳定、健康有序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社会稳定,把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立法思想落到实处。

  (四)实行归口管理,严格准入审核。将劳务派遣申报审批职能归口到劳动保障部门,劳动部门要建立健全劳务派遣企业准入机制,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严格派遣单位的申请、许可及审查,提高劳务派遣企业履职能力。

  劳务调研报告 6

  实施组织创新“三位一体”破解城乡就业难题--剖析图强劳务公司城乡就业市场化运作之路

  20__年7月16日,由龙潭街道办事处、龙潭街道鹤林等20余个社区共同发起成立的成都图强劳务有限公司,是成华区龙潭街道在推进“三个集中”过程中,按照“围绕规划抓项目,围绕项目抓就业,围绕就业抓培训”的就业工作思路,引入市场机制组建起来的非盈利性劳务服务组织(企业法人)。公司集培训、就业、**为一体,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员工,为员工提供规范化岗位,为**破解再就业难题,为社会提供人性化服务”为工作宗旨。到目前为止,共成功开发就业岗位4000多个,委托培训单位培训员工3000余人,解决了2200多名失地农民、260余名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真正成为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之家,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一、对症下药,积极探索城乡就业市场化运作之路

  随着龙潭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辖区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这些素质不高,技能欠缺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摆在龙潭街道面前的一道难题。龙潭街道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由于劳动力供求双方、现行就业机制等多种原因,造成失地农民就业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迫使龙潭街道创新就业服务组织,探索一条更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新路子。

  1、劳动力由于整体素质不高,迫切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劳动就业服务组织。

  龙潭街道幅员面积37.61*方公里,总人口53264人,农村居民44203人,农村劳动力27014人,其中2万人已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尚有0.7万人未实现转移就业。2.7万劳动力中,80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40岁以下劳动力占65,41岁—60岁劳动力占35。辖区农村居民小农意识强,生活和工作半径小,思想观念落后,法制观念淡薄;加之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文化水*低、劳动技能差,造成就业路子狭窄,就业不稳定,迫使需要引导与帮助。

  同时,随着土地的失去,社区居委会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力、号召力趋小,广大失地农民迫切需要一个有归属感、具有法人地位和一定经济承担能力的劳务服务组织,有组织、系统地为其提供培训、就业、劳动**等服务。

  2、原有就业体制,迫切需要进行组织创新。

  在原来体制模式下,**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促进就业、劳动用工管理、劳动监察、社保管理、培训成果买单等职责,专业培训机构负责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社会职介机构负责职业推介,企业负责用人。这种模式对**、培训机构、中介机构、用人单位的职责分工太细,割裂了几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造成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追求自身利益,也增加了运作成本,造成资源浪费,就业效果不佳。

  作为市场主体的职业培训机构和社会职介机构,都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职业培训机构只负责实施人力资源培训,而不管学员结业后是否能够就业,培训合格以后就伸手向**要培训费。社会职介机构在培训学员和用工企业之间充当媒介作用,为了赚取利润,会尽力把所有的劳动力都推荐给企业,而不管这种就业是否是稳定,是否匹配,只要推荐上班,就可以收职介费和领职介补贴。这种情况下,劳动者、职业培训机构、社会职介机构、企业就各打各的算盘,没有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最终吃亏的还是劳动者。

  **劳动保障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负责监管企业的劳动用工关系;另一方面为促进就业要求企业多提供就业岗位,就出现规范用工和增加就业两难的现象。同时,**劳动保障部门是培训成果和职介成果的买单人,对培训和职介成绩的好坏缺乏监督力度,而专业培训机构和社会职介机构的'服务意识和质量并不是**想像的那么好,那么到位,造成**管理服务缺位情况。

  3、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各自顾虑,迫切需要一个双方沟通的*台。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不愿意聘请个体农民工,因为个体农民工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如果出了问题(如损坏了物品,不辞而别等),企业很难追究其责任。特别是生产旺季,有人突然请假或辞职,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员进行及时补充,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同时,农民以个人身份去找工作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因为用工企业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总是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包括用工成本,如不给个体农民工签合同、买社保,甚至随意将其除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个体农民工由于技能欠缺、没有形成团队力量、**困难等原因,普遍存在“今天上岗、明天下岗”的情况,这样就存在上班有工资,下岗后工资和福利就一断百断,什么都没有,对农民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很不利。

  二、拓展服务职能,增强城乡就业市场化运作之路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公司业务范围

  公司以岗位开发和提供合格的劳动力为基础,进行劳动政策咨询、会员制劳动服务、劳务派遣、后勤管理服务等。

  1、组织委托培训。根据员工求职意愿,组织并委托培训机构对其进行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提供合格的劳动力产品。

  2、岗位开发及职介服务。公司与用人单位衔接,开发就业岗位,然后根据岗位要求向用人单位推荐相应的合格劳动力。

  3、劳动政策咨询。公司有一批与各地劳动部门有密切合作关系、常年从事劳动服务的专家,精通劳动政策法规,熟悉劳动就业工作程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劳动政策咨询服务。

  4、会员制劳动服务。公司实行会员制劳动服务,公司会员按享受权利分为金卡会员、银卡会员和普通会员三种。会员制劳动服务为企业提供免费代理劳动就业事务、劳动就业政策咨询等9项服务,目的是“为企业选才,助人人就业”,对企业的承诺是“你负责用工,剩下的事情我帮你做。”

  5、劳动派遣。公司与一批职业技校、郊县劳动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人力资源储备丰富,拥有一批职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固定员工,专业涉及电器、建筑、电焊、服务员、缝纫、绿化保洁、物业管理等,长期向用人单位派遣各类劳务人员。

  6、为企业提供后勤管理服务。公司拥有自己的专业保安、保洁、绿化、物管、家政维修、后勤管理服务队伍,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各类后勤管理服务。

  (二)公司内部组织结构

  公司设立市场开发部、就业指导部和业务部三个主要部门和“劳务工会”,同时设置了绿化、保安、保洁、餐饮、库管、包装、工艺装饰、来料加工、流动服务、劳动力临时租赁(类似“钟点工”)等多个“班组”。

  市场开发部主要职责是岗位开发,其业务员遍布龙潭辖区各社区,辐射城市部分劳动密集型用工单位,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及时收集、了解用工单位用工需求,整理发布空岗、增岗信息,协调企业和用工单位优先录用当地劳动力。

  就业指导部主要职责是指导求职人员正确就业,其操作流程是:按照项目和市场用工要求,将具有就业条件的农村居民编制成档案,并根据其培训就业愿望分进不同的“班组”进行培训;接收培训合格的学员和人员求职登记,并根据其专业和用工单位需求推荐指导学员面试上岗;负责对已培训员工的派遣、对外输出和“在线”追踪服务。

  业务部主要职责是为企业劳动事务代理,负责联系劳动社保监察等部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负责公司培训业务,制定培训工作规划,协调培训单位,组织培训学员,协助办理有关职业技能资格证。学员培训考试合格后,及时移交就业指导部,由就业指导部管理并推荐工作。

  “劳务工会”其宗旨是通过人性化服务,为员工分忧解难,依法开展劳务**行动,公司员工是否按劳取酬,是否享受了应享受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都将得到保障。

  (三)公司的生存基础

  图强劳务公司是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组建起来的非盈利性劳务服务组织,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司定位为综合性、非盈利性,综合性是指公司要全面发展;非盈利性并非不盈利,只是不盈劳动者的利,而要盈市场的利,对企业也只是微利。

  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会员制服务会费。公司与入会企业签订入会协议,为企业提供11项服务,每个入会企业每年向公司缴纳600-20__元不等的会费。公司有200余家潜在会员,预计会费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2、**劳动就业方面的政策性补贴。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职介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作为一家综合性劳务服务的图强公司,**的政策性补贴随业绩的发展而增加。

  3、为**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劳务收益。如**买单的清扫保洁、河道保洁、环境卫生、消杀、“彩霞助老”服务等,其中也有一些管理收益,年收益达10万元以上。

  4、公司自己经营的后勤管理服务。如家政服务、保洁服务、物业管理服务等,年收益达10万元以上。

  三、创新机制,城乡就业市场化运作之路凸现活力

  (一)公司的四大机制创新

  1、创新运作机制,搭建和谐稳定的就业*台。

  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自愿申请并参加培训,成为公司的“员工”,公司根据“员工”的意愿将员工派遣或推荐到企业上班,见*期满合格后与图强公司或用工企业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办理社保,同时对员工在外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待遇等情况进行综合监管,公司实质上成为失地农民的劳务代理人,这样就解决了用人单位不愿意聘请个体农民工、不签合同买社保,甚至随意将其除名、个体农民找工作难、保障难的问题。与此同时,公司还督促用人单位按劳动法办事,使农民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从而实现和谐稳定就业。

  2、创新管理模式,扮演企业的“管家婆”。

  实行会员制劳动服务后,图强公司为用人单位代理劳动事务,企业不用跑劳动社保部门办手续,为企业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随时用人提供保证。例如某公司需要20名保洁人员、10名保安,如果企业自己去招聘保洁人员,则需要设置一个部门来进行管理,另外如果这些招聘人员中有人突然请假或辞职,企业很难及时补充到位。会员制劳动服务下,企业不需要自己去管理这些不稳定的人员,即使出现岗位空缺,图强公司也能在半天内让新员工上岗,保证企业正常经营不受影响。图强公司“员工”由企业和图强公司双重管理,即前者管业务,后者管人事,员工即使出了问题,企业可以直接与图强公司交涉,保证了企业利益。这样一来,图强公司演变成了用人单位的后勤服务部门,保证了企业正常经营不受影响,同时为企业节约了用工成本。

  3、创新保障机制,当好失地农民就业的“保险公司”

  农民员工普遍存在“今天上岗、明天下岗”的情况,这样就存在上岗时有工资收入、一旦下岗后工资和福利就断了的局面,对农民正常生活和保持社会稳定很不利。在新的机制下,只要不是好吃懒做、恶意逃工,图强公司都为农民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员工上班领工资,失业领社保和生活补助。失业后公司还派专人来督办再上岗,从而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大大缩短再就业的时间。

  4、创新就业理念,营造和谐就业的良好氛围。

  公司劳务工会不仅是维护员工利益的机构,同时也是公司和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劳务工会通过喝坝坝茶交心聊天、“新农村?新市民”系列工程、工会联谊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员工的

  教育,对员工工作业绩、表现和思想状况进行及时跟踪,有效解决了许多**和企业不能或不好解决的问题。如及时解除员工“受了委屈就不干了”的心理障碍,以及“干什么,怎么干,为谁干”等困惑;对企业则帮助树立“员工是企业的摇钱树”,“好员工就是好财富”,“没有用不好的员工,只有不会用的老板”,“善待员工就是善待企业”的观念,互相沟通,营造和谐就业的良好氛围,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二)公司目前实际运作效果

  1、“三位一体”服务,失地农民更加信赖。图强公司由街道、社区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是农民自己的劳务服务公司,集培训、就业、**服务于一体,克服了培训机构、职介机构、企业各自为阵的不足,将职业教育、订单培训、转岗培训、观念培训等培训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花小钱办实事,使培训针对性更强。对农民来讲,参加自己的公司培训,有很强的归属感,加上能够长期稳定就业,并有效解决培训、就业、**中存在的困难,深受农民欢迎。

  2、集团运作,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图强公司是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且能够独立承担经营风险的非盈利性有限责任公司,采取集体团队的形式有效地将零散的失地农民组织起来,打破村社行政界限,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要求来促进劳动就业,市场化经营,成批量转移就业,提供劳动保障所等**部门不能提供的劳动就业服务,提高了抗风险(公司经营风险、劳动者就业风险)能力。

  3、减少中间环节,用工、就业更加高效。图强公司利用培训就业和会员制服务两种手段,借助辖区劳动保障工作*台和就业信息网络*台,整合劳动力资源和辖区企业岗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无缝对接,做到找工作和招工人同步进行,同时完成,既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企业节约了招工成本,为员工节省了职介费,受到劳资双方普遍欢迎。

  图强公司实施组织创新、三位一体促进城乡就业市场化之路,不仅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失地农民就业难,就业农民**难的现实问题,也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民集中居住、产业发展布局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为**分忧、为企业解愁、为农民服务、自身得发展”的“四赢”格局。

  劳务调研报告 7

  我于20xx年1月至2月期间在XXX人力资源派遣服务中心办公室文员岗位实*。

  XXX人力资源派遣服务中心主要是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

  劳务派遣也有叫做人事外包或者人才租赁等,是*年我国人才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而引进开发的新的人才服务项目,是一种新的用人方式,可跨地区、跨行业进行,一方面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行业的特点或自身工作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具有劳务派遣资质的劳动服务公司,派遣所需要的各类人员,劳务派遣服务机构则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招聘员工,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并将员工派遣到用人单位工作,同时对员工提供人事行政、劳资福利、后勤保障等综合配套服务。实行劳务派遣后,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组织签定《劳务派遣合同》,劳务派遣组织与劳务人员签定《劳动合同》,实际用人单位与劳务人员签定《劳务协议》,用人单位与劳动人员之间只有使用关系,没有聘用合同关系。

  劳务派遣的具体形式有完全派遣、转移派遣、减员派遣、试用派遣、短期派遣、项目派遣、晚间派遣、钟点派遣、双休日派遣、集体派遣等。

  劳务派遣的从业人员以城市外来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企业下岗分流人员以及专门人才为主。

  劳务派遣对促进派遣员工就业、提高派遣员工的职业技能和执业能力、保障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解决派遣员工的后顾之忧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昌劳万事人力资源派遣中心实*的这一个月中,我主要负责的文员工作内容是秘书职业道德修养与形象礼仪;接听、转接电话,记录信息,扫描、复印、传真;文书的写作、处理、整理、归档,档案的管理;会前筹备,会中组织与服务,会后落实;办公环境的维护和管理,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办公用品与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接待与沟通工作,信息管理等。

  在这一过程中,我认真的观察和认真的学*,初步了解了公司文员工作中的具体业务知识,拓展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了解了很多关于劳务派遣的相关知识。为以后正常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个人发展方面说,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工作作风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专业知识对工作的重要作用,因为这些都是我在校学*中不曾接触过的方面,所以我将在报告中首先讲述我在实*期间积累的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毕业实*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天当我走进办公室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当时还没到上班时间,可已经“一片混乱”了,所以可想而知,我还在想见了领导应该说什么的时候,就已经被带入了工作的角色,由于我仅是一个实*生,主要负责接待客户,整理文件,接听电话,复印传真文件等,所以刚开始工作并不是很忙。可是,因为刚步入工作岗位,接触文员工作方面比较少,很多方面比较欠缺。才发现自己有很多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并且工作经验少,对人说话、态度及处事都有欠缺,让我有一种挫折感。但只是第一天就如此,那么以后还有1个月难道也要这样过来。所以很快的调整了心态,在工作中学会看、问、学的方法。观察周围同事如何工作,积极请教同事问题,联络之间感情,并主动完成力所能及的琐事。这让我在以后能够和同事相处很好,没有隔阂,并且能够相互谅解。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在文员这个职位上,技术性的劳动并不多,大多是些琐碎重复的`工作,所以文员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主要发生在:

  1与上司沟通不好;

  2对繁琐重复的工作感到厌倦;

  3遇到难缠客户,与客户发生争执;

  4对沉重工作压力,产生负面心态等。

  遇到这些问题时,解决办法有:

  1主动去找领导沟通,积极让领导指派任务,了解领导主要思想,力求达到领导要求。

  2以踏实的工作态度,适应办公室工作特点,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文员主要工作在于文书方面,要严谨认真,保证质量性。勤于动笔,增强文字功底和思维能力。积极参与讨论,虽然工作经验少,但说不定有新颖的想法提议。做到文件保密性。

  3要有良好的心态。能够在受挫或心情低落的时候及时调整心态。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情绪乐观,发奋图强。善于化压力为动力,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积极向上。在实*中,遇到过各种问题,在同事的帮助与互相理解下都能做到完美解决。

  就在这为期4周的实*过程中,我做了一个实*自我肯定与否定。为以后正式工作打基础。自认为是一个比较有耐心的人,而且*时学*和工作时就很在乎细节,总是希望把每件事情做到最好,条理性也还不错,这些对我的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并且心态比较积极,能够很快转化心情,调整心态。但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不少的失误和不足之处,比如做事情不够主动,特别是前面一段时间表现很明显,总是要等别人告诉我该做什么了才行动,这说明自己对工作不够熟悉,很被动。再如有时候还是会忘记一些事情,这样就可能导致时间的延误,这说明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有待加强。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中更加努力,取长补短,需心求教。相信自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表现更加出色!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任职,都会努力学*,做一个对自己负责任,对工作负责的人。

  虽然这次实*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确实从一个学生开始慢慢的转变,思想上也是。非常感谢老板和一起工作的同事们,他们给我留下都是友好和真诚的回忆。我们在老师那里或书本上看到过很多精彩的管理知识,似乎很容易,又觉得很难,总不喜欢钻研进去。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的这段时间我学会了很多,实*时间是结束了,可是我获得的知识还没有终止,今后我会更加积极努力地面对生活。其实,目标就在不远方,唾手可得。如同阳光总在风雨后般,经历磨练后,最终总会折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劳务调研报告 8

  实施组织创新“三位一体”破解城乡就业难题--剖析图强劳务公司城乡就业市场化运作之路

  20__年7月16日,由龙潭街道办事处、龙潭街道鹤林等20余个社区共同发起成立的成都图强劳务有限公司,是成华区龙潭街道在推进“三个集中”过程中,按照“围绕规划抓项目,围绕项目抓就业,围绕就业抓培训”的就业工作思路,引入市场机制组建起来的非盈利性劳务服务组织(企业法人)。公司集培训、就业、**为一体,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员工,为员工提供规范化岗位,为**破解再就业难题,为社会提供人性化服务”为工作宗旨。到目前为止,共成功开发就业岗位4000多个,委托培训单位培训员工3000余人,解决了2200多名失地农民、260余名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真正成为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之家,受到广大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一、对症下药,积极探索城乡就业市场化运作之路

  随着龙潭地区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辖区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这些素质不高,技能欠缺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摆在龙潭街道面前的一道难题。龙潭街道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由于劳动力供求双方、现行就业机制等多种原因,造成失地农民就业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迫使龙潭街道创新就业服务组织,探索一条更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新路子。

  1、劳动力由于整体素质不高,迫切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劳动就业服务组织。

  龙潭街道幅员面积37.61*方公里,总人口53264人,农村居民44203人,农村劳动力27014人,其中2万人已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尚有0.7万人未实现转移就业。2.7万劳动力中,80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40岁以下劳动力占65,41岁—60岁劳动力占35。辖区农村居民小农意识强,生活和工作半径小,思想观念落后,法制观念淡薄;加之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文化水*低、劳动技能差,造成就业路子狭窄,就业不稳定,迫使需要引导与帮助。

  同时,随着土地的失去,社区居委会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力、号召力趋小,广大失地农民迫切需要一个有归属感、具有法人地位和一定经济承担能力的劳务服务组织,有组织、系统地为其提供培训、就业、劳动**等服务。

  2、原有就业体制,迫切需要进行组织创新。

  在原来体制模式下,**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促进就业、劳动用工管理、劳动监察、社保管理、培训成果买单等职责,专业培训机构负责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社会职介机构负责职业推介,企业负责用人。这种模式对**、培训机构、中介机构、用人单位的职责分工太细,割裂了几者之间的有机联系,造成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追求自身利益,也增加了运作成本,造成资源浪费,就业效果不佳。

  作为市场主体的职业培训机构和社会职介机构,都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职业培训机构只负责实施人力资源培训,而不管学员结业后是否能够就业,培训合格以后就伸手向**要培训费。社会职介机构在培训学员和用工企业之间充当媒介作用,为了赚取利润,会尽力把所有的劳动力都推荐给企业,而不管这种就业是否是稳定,是否匹配,只要推荐上班,就可以收职介费和领职介补贴。这种情况下,劳动者、职业培训机构、社会职介机构、企业就各打各的算盘,没有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最终吃亏的还是劳动者。

  **劳动保障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负责监管企业的劳动用工关系;另一方面为促进就业要求企业多提供就业岗位,就出现规范用工和增加就业两难的现象。同时,**劳动保障部门是培训成果和职介成果的买单人,对培训和职介成绩的好坏缺乏监督力度,而专业培训机构和社会职介机构的服务意识和质量并不是**想像的那么好,那么到位,造成**管理服务缺位情况。

  3、劳动力供求双方的各自顾虑,迫切需要一个双方沟通的*台。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不愿意聘请个体农民工,因为个体农民工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如果出了问题(如损坏了物品,不辞而别等),企业很难追究其责任。特别是生产旺季,有人突然请假或辞职,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员进行及时补充,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同时,农民以个人身份去找工作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因为用工企业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总是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包括用工成本,如不给个体农民工签合同、买社保,甚至随意将其除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个体农民工由于技能欠缺、没有形成团队力量、**困难等原因,普遍存在“今天上岗、明天下岗”的情况,这样就存在上班有工资,下岗后工资和福利就一断百断,什么都没有,对农民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很不利。

  二、拓展服务职能,增强城乡就业市场化运作之路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公司业务范围

  公司以岗位开发和提供合格的劳动力为基础,进行劳动政策咨询、会员制劳动服务、劳务派遣、后勤管理服务等。

  1、组织委托培训。根据员工求职意愿,组织并委托培训机构对其进行引导性培训和技能性培训,提供合格的劳动力产品。

  2、岗位开发及职介服务。公司与用人单位衔接,开发就业岗位,然后根据岗位要求向用人单位推荐相应的合格劳动力。

  3、劳动政策咨询。公司有一批与各地劳动部门有密切合作关系、常年从事劳动服务的专家,精通劳动政策法规,熟悉劳动就业工作程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劳动政策咨询服务。

  4、会员制劳动服务。公司实行会员制劳动服务,公司会员按享受权利分为金卡会员、银卡会员和普通会员三种。会员制劳动服务为企业提供免费代理劳动就业事务、劳动就业政策咨询等9项服务,目的是“为企业选才,助人人就业”,对企业的承诺是“你负责用工,剩下的事情我帮你做。”

  5、劳动派遣。公司与一批职业技校、郊县劳动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人力资源储备丰富,拥有一批职业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固定员工,专业涉及电器、建筑、电焊、服务员、缝纫、绿化保洁、物业管理等,长期向用人单位派遣各类劳务人员。

  6、为企业提供后勤管理服务。公司拥有自己的专业保安、保洁、绿化、物管、家政维修、后勤管理服务队伍,可以为用人单位提供各类后勤管理服务。

  (二)公司内部组织结构

  公司设立市场开发部、就业指导部和业务部三个主要部门和“劳务工会”,同时设置了绿化、保安、保洁、餐饮、库管、包装、工艺装饰、来料加工、流动服务、劳动力临时租赁(类似“钟点工”)等多个“班组”。

  市场开发部主要职责是岗位开发,其业务员遍布龙潭辖区各社区,辐射城市部分劳动密集型用工单位,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及时收集、了解用工单位用工需求,整理发布空岗、增岗信息,协调企业和用工单位优先录用当地劳动力。

  就业指导部主要职责是指导求职人员正确就业,其操作流程是:按照项目和市场用工要求,将具有就业条件的农村居民编制成档案,并根据其培训就业愿望分进不同的“班组”进行培训;接收培训合格的学员和人员求职登记,并根据其专业和用工单位需求推荐指导学员面试上岗;负责对已培训员工的派遣、对外输出和“在线”追踪服务。

  业务部主要职责是为企业劳动事务代理,负责联系劳动社保监察等部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负责公司培训业务,制定培训工作规划,协调培训单位,组织培训学员,协助办理有关职业技能资格证。学员培训考试合格后,及时移交就业指导部,由就业指导部管理并推荐工作。

  “劳务工会”其宗旨是通过人性化服务,为员工分忧解难,依法开展劳务**行动,公司员工是否按劳取酬,是否享受了应享受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都将得到保障。

  (三)公司的生存基础

  图强劳务公司是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组建起来的非盈利性劳务服务组织,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司定位为综合性、非盈利性,综合性是指公司要全面发展;非盈利性并非不盈利,只是不盈劳动者的利,而要盈市场的利,对企业也只是微利。

  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会员制服务会费。公司与入会企业签订入会协议,为企业提供11项服务,每个入会企业每年向公司缴纳600-20__元不等的会费。公司有200余家潜在会员,预计会费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2、**劳动就业方面的.政策性补贴。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职介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作为一家综合性劳务服务的图强公司,**的政策性补贴随业绩的发展而增加。

  3、为**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劳务收益。如**买单的清扫保洁、河道保洁、环境卫生、消杀、“彩霞助老”服务等,其中也有一些管理收益,年收益达10万元以上。

  4、公司自己经营的后勤管理服务。如家政服务、保洁服务、物业管理服务等,年收益达10万元以上。

  三、创新机制,城乡就业市场化运作之路凸现活力

  (一)公司的四大机制创新

  1、创新运作机制,搭建和谐稳定的就业*台。

  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通过自愿申请并参加培训,成为公司的“员工”,公司根据“员工”的意愿将员工派遣或推荐到企业上班,见*期满合格后与图强公司或用工企业签订劳动用工合同,并办理社保,同时对员工在外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待遇等情况进行综合监管,公司实质上成为失地农民的劳务代理人,这样就解决了用人单位不愿意聘请个体农民工、不签合同买社保,甚至随意将其除名、个体农民找工作难、保障难的问题。与此同时,公司还督促用人单位按劳动法办事,使农民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从而实现和谐稳定就业。

  2、创新管理模式,扮演企业的“管家婆”。

  实行会员制劳动服务后,图强公司为用人单位代理劳动事务,企业不用跑劳动社保部门办手续,为企业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随时用人提供保证。例如某公司需要20名保洁人员、10名保安,如果企业自己去招聘保洁人员,则需要设置一个部门来进行管理,另外如果这些招聘人员中有人突然请假或辞职,企业很难及时补充到位。会员制劳动服务下,企业不需要自己去管理这些不稳定的人员,即使出现岗位空缺,图强公司也能在半天内让新员工上岗,保证企业正常经营不受影响。图强公司“员工”由企业和图强公司双重管理,即前者管业务,后者管人事,员工即使出了问题,企业可以直接与图强公司交涉,保证了企业利益。这样一来,图强公司演变成了用人单位的后勤服务部门,保证了企业正常经营不受影响,同时为企业节约了用工成本。

  3、创新保障机制,当好失地农民就业的“保险公司”

  农民员工普遍存在“今天上岗、明天下岗”的情况,这样就存在上岗时有工资收入、一旦下岗后工资和福利就断了的局面,对农民正常生活和保持社会稳定很不利。在新的机制下,只要不是好吃懒做、恶意逃工,图强公司都为农民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员工上班领工资,失业领社保和生活补助。失业后公司还派专人来督办再上岗,从而帮助其实现稳定就业,大大缩短再就业的时间。

  4、创新就业理念,营造和谐就业的良好氛围。

  公司劳务工会不仅是维护员工利益的机构,同时也是公司和员工之间沟通的桥梁,劳务工会通过喝坝坝茶交心聊天、“新农村?新市民”系列工程、工会联谊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员工的

  教育,对员工工作业绩、表现和思想状况进行及时跟踪,有效解决了许多**和企业不能或不好解决的问题。如及时解除员工“受了委屈就不干了”的心理障碍,以及“干什么,怎么干,为谁干”等困惑;对企业则帮助树立“员工是企业的摇钱树”,“好员工就是好财富”,“没有用不好的员工,只有不会用的老板”,“善待员工就是善待企业”的观念,互相沟通,营造和谐就业的良好氛围,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二)公司目前实际运作效果

  1、“三位一体”服务,失地农民更加信赖。图强公司由街道、社区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是农民自己的劳务服务公司,集培训、就业、**服务于一体,克服了培训机构、职介机构、企业各自为阵的不足,将职业教育、订单培训、转岗培训、观念培训等培训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花小钱办实事,使培训针对性更强。对农民来讲,参加自己的公司培训,有很强的归属感,加上能够长期稳定就业,并有效解决培训、就业、**中存在的困难,深受农民欢迎。

  2、集团运作,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图强公司是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且能够独立承担经营风险的非盈利性有限责任公司,采取集体团队的形式有效地将零散的失地农民组织起来,打破村社行政界限,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要求来促进劳动就业,市场化经营,成批量转移就业,提供劳动保障所等**部门不能提供的劳动就业服务,提高了抗风险(公司经营风险、劳动者就业风险)能力。

  3、减少中间环节,用工、就业更加高效。图强公司利用培训就业和会员制服务两种手段,借助辖区劳动保障工作*台和就业信息网络*台,整合劳动力资源和辖区企业岗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无缝对接,做到找工作和招工人同步进行,同时完成,既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企业节约了招工成本,为员工节省了职介费,受到劳资双方普遍欢迎。

  图强公司实施组织创新、三位一体促进城乡就业市场化之路,不仅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失地农民就业难,就业农民**难的现实问题,也实现了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民集中居住、产业发展布局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为**分忧、为企业解愁、为农民服务、自身得发展”的“四赢”格局。

  劳务调研报告 9

  按照工作安排,*期,我们利用一月时间,深入原安、灵芝、城川、雷大、治*和贾河6乡18村,采取走访农户、座谈交流、听取乡村汇报及核算对比等点面结合、归纳梳理的方式,对XX年以来农村劳务输转情况进行了调查。为确保调研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分别选择县域内位于北、中、南不同区域的好、中、差村进行了调查,共走访农户414户,填写调研资料432份。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劳务输转现状

  所调查的6乡18村共有109个村民小组,4106户1.9万人,现有劳动力8270人,耕地6.1万亩,人均3.2亩,现有果园1.7万亩,饲养大家畜3930头。调查显示,,18村共输出劳动力20xx人,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24.5%,户均输出0.5人,实现劳务纯收入1442万元,农民人均增收757元,占当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

  (一)劳务输转规模。调查村—三年来输出劳动力分别为2264人、2147人和20xx人,整体上人数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年均递减3.6%,输出人员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中南部山区贫困村。但灵芝乡苗堡、原安乡乔岔、水股、雷大安乐、曹河等果品产业发展滞后的部分山区村劳务输转人数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劳务仍然是实现其增加收入的主导产业,占其家庭收入的70%以上。

  (二)劳务输转人员构成和输入区域。外出务工人员中,男性占81.3%,女性占18.7%;年龄构成上,18—35岁占52.6%,35—45岁占38.5%,45岁以上占6.1%,18岁以下占2.8%,整体上中青年男性劳力是劳务输出的主流,但45岁以上务工人员主要来源于山区贫困村;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6.5%,高中(含中专)及以上占13.5%;从就业地点看,主要分布在省外宁夏、新疆、内蒙、北京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省内兰州、静宁等地。

  (三)劳务输转方式和从事的行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劳务输转从自发无序的流动,逐步开始向有组织、上规模、有序化、市场化的输转方式转变。有组织输出和县内“北劳南移”的劳务输转人员比例开始增长。据调查,,有组织输出占输出人数的5.2%,较XX年的3.1%提高了2个百分点。但自发性输出和亲朋介绍输出仍是我县目前劳务输转的主要方式,分别占输出人数的61.2%和33.6%。在务工行业种类上,输出人员主要从事建筑、工业、加工、餐饮、家政、汽车驾驶、社会服务等行业为主,以泥瓦工、技术工、缝纫工、服务员、保安、保姆、司机等职业为主。调查数据显示,建筑行业占73%,工厂技工和服务行业占14.7%,其它行业占12.3%。

  (四)劳务输转人员培训、就业时间和**情况。在就业时间上,,在外就业6—12个月的占输出总数的57.7%,务工兼务农,就业时间在6个月以下的占27.2%,一年以上的占15.1%(含整户外出打工者)。其中,源自中南部乡镇的务工人员就业时间普遍在6—12个月内。在就业培训方面,培训后输出的不到输出总数的2%,主要以职教中心等机构培训的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在权益维护方面,劳务人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约有90%的务工人员就业时仅签订了口头合同,书面合同签订者仅10%左右,在劳动保障上始终处于被动的劣势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调查中出现的5位工伤人员中,用工方仅为他们开销了医院费用,补全了工伤期间工资,对于后期治疗和劳动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

  二、取得的成效

  *年来,农村劳务输转工作对城乡经济发展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就我县西北部、中南部山区两大贫困片带的劳务输转工作而言,在干部群众的重视下,一年一度颇具规模的劳务输转队伍,正在拓宽农村生产力发展领域,成为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调查显示,劳务输转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劳务收入明显增加。*年来,劳务输转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短*快”项目,是贫困山区农民增收的一条捷径,劳务收入已是农业和农村收入的半壁江山。被调查的18村,—三年分别实现劳务纯收入1164万元、1258万元和1442万元,务工人员人均劳务纯收入分别为5141元、5859元、7103元,无论总收入还是人均收入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当然,务工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与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用工单位普遍提高工资待遇有关,据统计,*三年农民工工价依次为30—50元/天、40—60元/天、40—80元/天。所调查的灵芝、原安、雷大3乡9村劳务输出1264人,实现劳务纯收入829.4万元,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1095元,接*所在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收入水*看,基于外出就业时间长短,中南部较西北部务工人员人均劳务纯收入高出1000元左右。

  (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年来,许多农民靠劳务收入修建了新房、购置了家电家具和生产工具,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劳务收入弥补了农业投入的不足,大部分农户实现了劳务脱贫,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城川乡陈马村劳务输出260人,劳务收入200多万元,63%的农户依托劳务收入修了新房或对旧房进行了改造,拥有手机200多部、安装固定电话78部,有摩托车、三轮车、旋耕机等140多辆(台),通过劳务脱贫50多户、232人。该村五社李世军一家8口人,2人长期在外打工,*年来年均劳务收入3万元左右,*年翻修房屋10间,购置摩托车1辆、手机2部,家电一应俱全,引进基础母牛3头,新发展果园4亩,依托劳务收入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了发展载体。

  (三)群众观念和素质得到转变和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入城镇务工,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进而则增强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和劳动技能,最终将改变过去“死守一业、死守一家、死守一方”的传统观念。在此过程中,通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和现代文明的熏陶,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步成长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新一代劳动者,其结果自然是减轻土地生态负荷,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调查统计,64%的家庭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措施,如早婚、早育、超生现象明显减少;劳务人员法制意识明显增强,自觉遵纪守法,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主动求助有关机构进行维护,尽量减少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调查村约有186户整户外出就业家庭,勤学苦干,掌握一定技能后,在外站稳了脚,带着家属、亲戚、朋友务工创业,过上了殷实的异地生活。

  (四)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工的再次创业。一是促进了果、畜、薯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据统计,随着全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调查村有71%的务工家庭新发展了果园和洋芋产业,43%的`家庭加大了养殖规模,依托劳务收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培育了持续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调查村186户整户外出务工后,腾出耕地2100多亩,通过反租倒包、协商代耕等方式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30%的栽植了果园,60%的发展了洋芋等产业,使农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为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二是促进了再次创业,加快了劳务人员的资本积累和资金运转。据统计,*年来,调查村约有69名务工人员实现了再次创业,在县城及所在乡镇创办了建筑工队、商品销售、饭店、运输等个人企业和经营实体,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了一条“劳务输出—返乡创业—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奔小康步伐”的良性循环的路子。尹岔一社村民张爱学,外出打工20多年,利用劳务收入,在县城开办商品批发和品牌鞋业专卖店已有6年时间,从曾经的农民工发展成如今的小老板,年收入8万元以上。

  (五)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极大作用。劳务输转通过解决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消除了不安定因素,维护了社会稳定。据统计,18村农村富余劳动力达2113人,通过劳务输转使大多数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谋生岗位,喝酒、打牌、滋事的人明显减少。同时,部分务工创业人员多年来在捐资助学、济困救穷、扶助弱疾、修桥铺路及城建环保等事业中慷慨解囊,造福于民,通过捐献资金给当地公益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贫困地区公益事业的发展,如段党斌等。实践证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转就业,对创建*安乡村,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北劳南移”县内输转创建了就地输转的新模式。针对我县北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南部果园劳动力缺口较大的情况,在县乡各级组织的协调指引下,围绕果园施肥、疏花蔬果、果实套袋、采摘、销售及相关产业链发展的机遇,采取了“北劳南移”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新模式,取得了劳务就地转移的初步成效。据调查,雷沟村XX年输入的短期劳力400人左右,主要来自通渭县及县内甘沟、红寺、四河、新店、雷大、古城、威戎等周边乡镇,做工1万多个,用工支出达40万元,户均支出1060元,劳务人员人均收入1100元左右,其中男工约30元/工时(一天),女工25元/工时。按照乡**的统计,治*乡全年输入短期劳力达4800人(次)以上,其中与古城等乡镇联系协商实施有组织输入300人(次)。全乡用工支出300万元,常津公司等气调库用工支出150万元,农户支出150万元。通过“北劳南移”工程实施,积极、科学地引导县内西北部富余劳动力向县中南部果品大乡转移,实现离土不离乡,做到了长期输转与季节性输转相结合,县外输转与县内输转相结合,闯出了在县内就地输转的新路子。

  三、存在的问题

  1、富余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为:文化程度低,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6.5%;专业技能水*低,73%以上的务工人员从事的工种仅局限于各种粗重的体力劳动和机械性劳动,与当前劳动力市场由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的要求很不适应;部分富余劳动力安于现状,宁可在家闲散受穷也不外出务工,既影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也制约了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2、劳动力市场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劳动力市场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县、乡(镇)劳务机构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未完全理顺,劳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覆盖面窄,时效性差,工作效率低。专业中介组织稀少,为农民外出务工服务的中介服务、信息反馈和跟踪管理工作微弱。劳务市场和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当前劳务工作需求极不对应。

  3、农民工合法权益难以有效维护。农民工**方面的体制和政策还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劳动力转移的自发行为较多,缺乏跟踪管理。农民工法制意识比较淡薄,用工单位没有认真执行劳动合同法,不签订正式的用工合同,拖欠克扣农民工资、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现象仍然存在,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工伤和职业病得不到有效防治,劳动纠纷时有发生。

  4、劳动力培训和组织输转不到位。劳动、农业、教育等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农民工培训资源管理比较分散,投入少,规模小,与农民工培训的需求相差悬殊。有组织输出规模小,组织输转工作不到位,致使务工保障和跟踪服务等一系列工作无法到位。

  5、劳务输出致使潜在矛盾出现。劳务输出产生“空巢家庭”,孩子监护教育出现空档,爷爷奶奶隔代教育,溺爱多于管教,“留守儿童”的管理教养存在很大风险,不利于农村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并且老人抚养不能到位,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荒芜,新农村建设主体力量也显得不足。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形**力资本,提高输出质量。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是影响农村劳务输出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此,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加大培训力度,是一项十分必要和及时的重大措施。要以劳务市场为导向,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发挥劳务培训中心、职教中心、靳寺职中、农广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党校及社会力量办学的培训能力,采取定向培训、联合培训、委托培训,代培代训,技术培训,业务培训,长短期结合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要按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兴办民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重点进行汽车驾驶、电焊、建筑、缝纫、电子装配、厨师、护理、家政服务、保安等市场急需专业岗位技能培训;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用工单位的需求,加强与各技校、技术学院的联系,加大“订单”培训规模,不断调整培训重点使输出的劳动者都有一技之长,增强市场竞争力,努力把人力包袱转变为人才优势,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要加大农村“两后生”技能培训的投入,整合师职资源,争取农村初高中贫困毕业学生辍学不返乡。通过培训提高劳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逐步向“技能型”、“智能型”、“专业型”转变,提高输出质量,树立地方劳务品牌,使劳务输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积极拓展劳务输转空间,围绕产业开发,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一要在巩固现有劳务基地的基础上,瞄准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劳动力需求量大的省区,积极开拓新的劳务基地,加大有组织输出规模,鼓励“技能型”、“智能型”、“专业型”劳务人才大规模输出,切实提高输出质量,增加劳务产业效益。二要充分结合我县实际,围绕产业开发,积极开展“北劳南移”工程,扩大县内输转规模。要促进“北劳南移”规模,必须加大果品标准化生产规模,拓展延伸果品专业村、专业乡和专业经济带区域,大规模引导农户进行果品标准化生产,提升果品质量,标准化生产规模加大的同时劳动需求量相应增加,县内劳动力输转就业空间增大,无疑会带动周边乡镇富余劳动力的就*转移,有利于果品和劳务两大产业的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潜在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种养业基地建设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就业机会,为农民争取更大的就业空间和利润空间,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组织,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强化职能,提高效益,加快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加强各级劳务机构建设,强化工作职能,提高工作效益,搭建信息*台,尽快形成县、乡、村三级上下联通、覆盖面广的劳务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把各种劳务信息传输到基层和农户,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开展劳务输出和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形成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劳务输出工作网络。二要扶持建立和完善劳务协会等中介组织。鼓励和支持涉农部门、经济实体和社区积极兴办各类中介机构,鼓励创业人员、农村能人、劳务经纪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创办集信息收集、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和有序输出为一体的农村劳务输出组织,健全**推动、市场运作、中介机构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的劳务输转体系。通过**的主导和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建立和形成劳务组织化输出格局,提高劳务效益。

  (四)积极维护农民工权益,不断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宣传和贯彻《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为切入点,加强对县内劳动用工单位的监察执法力度,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认真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督促用工单位依法将务工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并积极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同时,**主导,中介组织、民间组织及群众积极参与,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权益维护和保障力度。

  (五)发挥劳务机构的主动性,进一步抓好返乡创业工程。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成功人士的衔接沟通,大力宣传静宁优惠政策,利用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他们获取资金后回乡“落地生根”,创办、经办企业和经济实体,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使返乡创业在劳务输转工作中有新的突破。

  总之,劳务输转工作量大面宽,各级组织和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劳务输转对农村经济工作产生的深远意义,要看到劳务输转有利于解决本地经济发展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应把此项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战略任务,常抓不懈,切实抓出成效,为构建小康静宁、和谐静宁、活力静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劳务调研报告 10

  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劳务派遣是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根据社会需求开办的一种新的人才中介服务项目。劳务派遣对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满足企业不同类型人员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解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行业管理,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笔者对我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和区工商分局统计,我区目前共有劳务派遣单位18家。主要从事冶金、物流、制造等行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劳务派遣行业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作基础较好。调研的5家从事劳务派遣的用人单位中,涉及职工1107人,其中农民工644人,单位全部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参保总人数为1107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678人、参加失业保险622人、参加工伤保险1100人、参加医疗保险618人、参加生育保险618人,解决、终止劳动合同均依法支付了经济补偿金,无拖欠工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发生。

  (二)市场前景广阔。江津是一个伴随着新重庆“一圈两翼”战略迎来再次发展城市。*年来,区委、区**提出了“千亿工作强区”目标,随着这几年三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一批新项目、大项目相继上马并开始投产,为劳务派遣提供了广阔的用工市场。

  (三)发展潜力较大。我区劳动力市场资源充足,以前的国有企业较多,工业基础较好,企业改制后,大量的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企业下岗职工在家待业;随着新型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的富余动力向就*城市转移,这为发展劳务派遣行业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取得较快发展,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法律**存在缺陷。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对规范劳务派遣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劳动合同法》中涉及劳务派遣的都是一些原则性的条款,在派遣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岗位、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详细范围,对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企业没有具体约束措施。

  (二)经济权利难以保障。一是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一些单位部分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混岗上班,派遣工的工资明显低于正式员工。据了解,劳务派遣工与同工种、同岗位的正式员工相比,收入水*差距一般在1倍以上,有的甚至有几倍的差距。二是保险福利待遇低。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费是从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费中提取的,并由派遣公司负责缴纳。劳务派遣公司一般按非正规就业的比例就低不就高缴纳。三是工资增长难。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时,正式职工可以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或其他方式增加工资,但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是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费的一部分,他们的工资增长要按劳务派遣公司与用人单位协商而定,劳务派遣工对此根本没有发言权。四是“假派遣”侵权行为严重。一些企业和单位为了避免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将本企业的职工转签到劳务派遣公司,实现员工向劳务派遣工的“置换”,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民**利无法实现。由于被认为不是用工单位的正式职工,几乎所有的被派遣劳动者本应享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加工会组织及会员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等民**利都难以实现。即使在用人单位参加工会,其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也有一定困难,因为所有涉及劳务派遣工的劳动经济权益的问题都是劳务派遣公司与用人单位通过劳务协商决定的,用人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不便于与用人单位研究制定或协商决定劳务派遣工的劳动经济权益。

  (四)准入审批不够规范。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成立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只需50万的注册资金。但法律对劳务派遣机构的经营资质却缺乏统一标准,与之相配套的监管制度也很不完善。有的劳务公司只有一两名工作人员就能开业,还有部分派遣公司甚至根本不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如此宽松的.准入和监管环境使得劳务派遣公司抗风险能力较低,根本无法承担兑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种种责任。现行的劳务派遣审批职能不统一,不仅劳动保障部门可以审批,工商部门也可以,造成审批不规范,监管难以到位

  三、对策建议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用工方式,在我市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和实际需求。因此,对以上分析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从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发挥工会作用,严格准入审核等方面入手,加强劳务派遣规范运作,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加强法制建设,制定配套政策。劳动保障部门要针对劳务派遣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劳动合同法》的框架下,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劳务派遣的一些特殊法律问题的衔接做出明确规定,细化使用劳务派遣的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的范围,明确劳务派遣企业和用人单位在保障派遣工各项权益中各自的职责以及发生劳动争议后的处理程序,制定适合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文本,包括在缴纳社会保险、劳动条件、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与企业正式员工相同对待的条款,在法律制度上为派遣劳动者**提供保障。

  (二)加强监督管理,维护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劳务派遣企业的监管机制,严格禁止企业将原有职工转为劳务派遣工。要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执法监察,重点监督检查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协议签订及履行,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办理情况,用工单位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情况,严肃查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劳动保障部门还应对现有劳务派遣单位进行专项审查,建立相应的诚信等级评价体系,实行分类监管,对不符合要求、违法经营的,联合相关部门依法取缔。

  (三)发挥工会作用,保障民**利。要创新方式方法,加大组建工作力度,把广大劳务派遣工组织到用工单位工会中来,建立派遣工代表分团或小组,让其代表派遣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活动,切实维护好劳务派遣工的民主政治、劳动经济等切身权益,构建和谐稳定、健康有序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社会稳定,把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立法思想落到实处。

  (四)实行归口管理,严格准入审核。将劳务派遣申报审批职能归口到劳动保障部门,劳动部门要建立健全劳务派遣企业准入机制,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严格派遣单位的申请、许可及审查,提高劳务派遣企业履职能力。


劳务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2)

——劳务派遣调研报告范文5份

  劳务派遣调研报告 1

  一、劳务派遣

  法律关系上体现为劳动者、派遣机构、要派单位的三方关系。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而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的劳动者与要派单位之间,体现出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

  二、单位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的优势

  1、减少人事(劳动)纠纷

  2、可以避免劳务流失。

  3、可以减少劳动纠纷。

  4、可以转移部分单位的风险。

  三、我公司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的风险

  1、目前重庆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劳务派遣模式是:由用人单位支付管理费,被派遣员工的工资、社保等,由用人单位转账至劳务公司代为办理。劳动合同由劳务公司与被派遣员工订立、终止、解除,劳动纠纷等也由劳务公司进行处理。但出现工伤时,本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用人单位仍要承担赔偿责任。而工资、社保、风险等完全由劳务公司承担的模式,目前大型劳务公司均不愿采用此种模式。

  2、商管公司共有17人编制,其中6人签订的劳务协议,其余11人为签订的劳动合同(其中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有4人)。若要采取派遣的模式,将面临我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按在我公司工作的年限,以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支付半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而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在没有违规违纪的`情

  况下单方面解除,还需要支付双倍的经济赔偿金,这将是一笔不少的费用。

  四、劳务公司情况

  经咨询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由于目前涉及劳务派遣相关法规并不完善,小型劳务派遣公司不能承担相应的风险,建议如需要采用劳务派遣,应选择大型的劳务派遣公司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经调查了解提供以下三家作为参考:

  1、重庆飞驶特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询价情况:管理费80元/人/月。员工工资维持不变,保险续缴,由我公司转账,劳务公司代为办理。

  2、重庆菲思克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询价情况:管理费50元/人/月,员工工资维持不变,保险续缴,由我公司转账,劳务公司代为办理。

  3、利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集团选用)。

  询价情况:管理费80元/人/月,员工工资维持不变,保险续缴,由我公司转账,劳务公司代为办理。

  五、律师建议

  经咨询海外律师事务所律师,劳务派遣可以转移单位的用工风险,减少劳动纠纷便于管理,拟建议可行。

  六、办公室建议

  1、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采用劳务派遣公司将一次性支付一大笔经济补偿金。由于社保和工资实际仍然是由我公司支付,用人成本(工资已接*市场*均水*,再降低将无法招聘员工)并不能降低,反而会每年每名员工要增加600—960元的管理服务费。

  2、从用工风险来讲,当发生工伤由社保报销后,我公司仍然要承担相关责任。

  3、就劳务派遣比较适合的是有编制限制或流动性较强、人数众多的工厂、银行、事业单位、银行、国有企业等。而我公司商管公司车库人员相对稳定,按商管公司提出的由20xx年起给予未休年假的工资额度为724元/人,对比每年要支付的管理费及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要更经济。

  4、综上所述,建议可选择其中一种方式:

  方式一:维持现状,支付未休年假应支付的工资,但需要商管公司与员工做好思想工作,仅从20xx年起计算,之前的不予以考虑,估计费用约为12308元。

  方式二:维持现状,支付未休年假应支付的工资。但可逐步淘汰表现欠佳的员工,对员工的违规违纪要作出书面通知留存,以便于解除合同时举证。与公司签订劳务协议的退休返聘员工,新进人员,劳动合同到期人员经协商一致的可采用派遣形式。

  备注:1、工伤差额

  经咨询重庆市工伤保险科,按《重庆市工伤保险文件》规定,当工伤保险缴费基数变更,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齐(例如上半年工伤最低缴费基数为1178元,7月调整为1335元,差额部分就由公司补齐)。用人单位因少报、瞒报缴费基数,造成工伤职工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降低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工伤产生的医药费用,按照规定报销,未报销的差额为自费费用,公司不承担工伤差额补齐的责任。

  2、单位应承担的其它工伤责任

  职工因工受伤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并认定为工伤的,从受伤之日或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十级伤残的,从生效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的次月起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因工死亡的,以其死亡当日计算一次性工亡待遇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年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供养亲属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

  劳务派遣调研报告 2

  一、劳务派遣

  法律关系上体现为劳动者、派遣机构、要派单位的三方关系。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而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的劳动者与要派单位之间,体现出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

  二、单位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的优势

  1、减少人事(劳动)纠纷

  2、可以避免劳务流失。

  3、可以减少劳动纠纷。

  4、可以转移部分单位的风险。

  三、我公司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的风险

  1、目前重庆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劳务派遣模式是:由用人单位支付管理费,被派遣员工的工资、社保等,由用人单位转账至劳务公司代为办理。劳动合同由劳务公司与被派遣员工订立、终止、解除,劳动纠纷等也由劳务公司进行处理。但出现工伤时,本着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用人单位仍要承担赔偿责任。而工资、社保、风险等完全由劳务公司承担的模式,目前大型劳务公司均不愿采用此种模式。

  2、商管公司共有17人编制,其中6人签订的劳务协议,其余11人为签订的劳动合同(其中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有4人)。若要采取派遣的模式,将面临我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按在我公司工作的年限,以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支付半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而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在没有违规违纪的情

  况下单方面解除,还需要支付双倍的经济赔偿金,这将是一笔不少的费用。

  四、劳务公司情况

  经咨询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由于目前涉及劳务派遣相关法规并不完善,小型劳务派遣公司不能承担相应的风险,建议如需要采用劳务派遣,应选择大型的劳务派遣公司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经调查了解提供以下三家作为参考:

  1、重庆飞驶特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询价情况:管理费80元/人/月。员工工资维持不变,保险续缴,由我公司转账,劳务公司代为办理。

  2、重庆菲思克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询价情况:管理费50元/人/月,员工工资维持不变,保险续缴,由我公司转账,劳务公司代为办理。

  3、利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集团选用)。

  询价情况:管理费80元/人/月,员工工资维持不变,保险续缴,由我公司转账,劳务公司代为办理。

  五、律师建议

  经咨询海外律师事务所律师,劳务派遣可以转移单位的用工风险,减少劳动纠纷便于管理,拟建议可行。

  六、办公室建议

  1、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采用劳务派遣公司将一次性支付一大笔经济补偿金。由于社保和工资实际仍然是由我公司支付,用人成本(工资已接*市场*均水*,再降低将无法招聘员工)并不能降低,反而会每年每名员工要增加600—960元的管理服务费。

  2、从用工风险来讲,当发生工伤由社保报销后,我公司仍然要承担相关责任。

  3、就劳务派遣比较适合的是有编制限制或流动性较强、人数众多的工厂、银行、事业单位、银行、国有企业等。而我公司商管公司车库人员相对稳定,按商管公司提出的由20xx年起给予未休年假的工资额度为724元/人,对比每年要支付的管理费及解除合同的经济补偿金要更经济。

  4、综上所述,建议可选择其中一种方式:

  方式一:维持现状,支付未休年假应支付的工资,但需要商管公司与员工做好思想工作,仅从20xx年起计算,之前的不予以考虑,估计费用约为12308元。

  方式二:维持现状,支付未休年假应支付的工资。但可逐步淘汰表现欠佳的员工,对员工的违规违纪要作出书面通知留存,以便于解除合同时举证。与公司签订劳务协议的退休返聘员工,新进人员,劳动合同到期人员经协商一致的可采用派遣形式。

  备注:1、工伤差额

  经咨询重庆市工伤保险科,按《重庆市工伤保险文件》规定,当工伤保险缴费基数变更,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齐(例如上半年工伤最低缴费基数为1178元,7月调整为1335元,差额部分就由公司补齐)。用人单位因少报、瞒报缴费基数,造成工伤职工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降低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工伤产生的医药费用,按照规定报销,未报销的差额为自费费用,公司不承担工伤差额补齐的责任。

  2、单位应承担的其它工伤责任

  职工因工受伤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并认定为工伤的,从受伤之日或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十级伤残的,从生效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的次月起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因工死亡的,以其死亡当日计算一次性工亡待遇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年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供养亲属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待遇。

  劳务派遣调研报告 3

  劳务派遣是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根据社会需求开办的一种新的人才中介服务项目。劳务派遣对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满足企业不同类型人员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解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行业管理,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笔者对我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和区工商分局统计,我区目前共有劳务派遣单位18家。主要从事冶金、物流、制造等行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劳务派遣行业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作基础较好。调研的5家从事劳务派遣的用人单位中,涉及职工1107人,其中农民工644人,单位全部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参保总人数为1107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678人、参加失业保险622人、参加工伤保险1100人、参加医疗保险618人、参加生育保险618人,解决、终止劳动合同均依法支付了经济补偿金,无拖欠工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发生。 (二)市场前景广阔。江津是一个伴随着新重庆“一圈两翼”战略迎来再次发展城市。*年来,区委、区**提出了“千亿工作强区”目标,随着这几年三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一批新项目、大项目相继上马并开始投产,为劳务派遣提供了广阔的用工市场。

  (三)发展潜力较大。我区劳动力市场资源充足,以前的国有企业较多,工业基础较好,企业改制后,大量的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企业下岗职工在家待业;随着新型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的富余动力向就*城市转移,这为发展劳务派遣行业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取得较快发展,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法律**存在缺陷。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对规范劳务派遣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劳动合同法》中涉及劳务派遣的都是一些原则性的条款,在派遣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岗位、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详细范围,对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企业没有具体约束措施。

  (二)经济权利难以保障。一是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一些单位部分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混岗上班,派遣工的工资明显低于正式员工。据了解,劳务派遣工与同工种、同岗位的正式员工相比,收入水*差距一般在1倍以上,有的甚至有几倍的差距。二是保险福利待遇低。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费是从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费中提取的,并由派遣公司负责缴纳。劳务派遣公司一般按非正规就业的比例就低不就高缴纳。三是工资增长难。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时,正式职工可以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或其他方式增加工资,但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是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费的一部分,他们的工资增长要按劳务派遣公司与用人单位协商而定,劳务派遣工对此根本没有发言权。四是“假派遣”侵权行为严重。一些企业和单位为了避免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将本企业的职工转签到劳务派遣公司,实现员工向劳务派遣工的“置换”,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民**利无法实现。由于被认为不是用工单位的正式职工,几乎所有的被派遣劳动者本应享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加工会组织及会员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等民**利都难以实现。即使在用人单位参加工会,其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也有一定困难,因为所有涉及劳务派遣工的劳动经济权益的问题都是劳务派遣公司与用人单位通过劳务协商决定的,用人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不便于与用人单位研究制定或协商决定劳务派遣工的劳动经济权益。

  (四)准入审批不够规范。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成立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只需50万的注册资金。但法律对劳务派遣机构的经营资质却缺乏统一标准,与之相配套的监管制度也很不完善。有的劳务公司只有一两名工作人员就能开业,还有部分派遣公司甚至根本不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如此宽松的准入和监管环境使得劳务派遣公司抗风险能力较低,根本无法承担兑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种种责任。现行的劳务派遣审批职能不统一,不仅劳动保障部门可以审批,工商部门也可以,造成审批不规范,监管难以到位

  三、对策建议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用工方式,在我市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和实际需求。因此,对以上分析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从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发挥工会作用,严格准入审核等方面入手,加强劳务派遣规范运作,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加强法制建设,制定配套政策。劳动保障部门要针对劳务派遣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劳动合同法》的框架下,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劳务派遣的一些特殊法律问题的衔接做出明确规定,细化使用劳务派遣的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的范围,明确劳务派遣企业和用人单位在保障派遣工各项权益中各自的职责以及发生劳动争议后的处理程序,制定适合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文本,包括在缴纳社会保险、劳动条件、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与企业正式员工相同对待的条款,在法律制度上为派遣劳动者**提供保障。

  (二)加强监督管理,维护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劳务派遣企业的监管机制,严格禁止企业将原有职工转为劳务派遣工。要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执法监察,重点监督检查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协议签订及履行,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办理情况,用工单位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情况,严肃查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劳动保障部门还应对现有劳务派遣单位进行专项审查,建立相应的诚信等级评价体系,实行分类监管,对不符合要求、违法经营的,联合相关部门依法取缔。

  (三)发挥工会作用,保障民**利。要创新方式方法,加大组建工作力度,把广大劳务派遣工组织到用工单位工会中来,建立派遣工代表分团或小组,让其代表派遣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活动,切实维护好劳务派遣工的民主政治、劳动经济等切身权益,构建和谐稳定、健康有序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社会稳定,把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立法思想落到实处。

  (四)实行归口管理,严格准入审核。将劳务派遣申报审批职能归口到劳动保障部门,劳动部门要建立健全劳务派遣企业准入机制,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严格派遣单位的申请、许可及审查,提高劳务派遣企业履职能力。

  劳务派遣调研报告 4

  劳务派遣是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根据社会需求开办的一种新的人才中介服务项目。劳务派遣对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满足企业不同类型人员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解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行业管理,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笔者对我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和区工商分局统计,我区目前共有劳务派遣单位18家。主要从事冶金、物流、制造等行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劳务派遣行业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作基础较好。调研的5家从事劳务派遣的用人单位中,涉及职工1107人,其中农民工644人,单位全部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参保总人数为1107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678人、参加失业保险622人、参加工伤保险1100人、参加医疗保险618人、参加生育保险618人,解决、终止劳动合同均依法支付了经济补偿金,无拖欠工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发生。

  (二)市场前景广阔。江津是一个伴随着新重庆“一圈两翼”战略迎来再次发展城市。*年来,区委、区**提出了“千亿工作强区”目标,随着这几年三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一批新项目、大项目相继上马并开始投产,为劳务派遣提供了广阔的用工市场。

  (三)发展潜力较大。我区劳动力市场资源充足,以前的国有企业较多,工业基础较好,企业改制后,大量的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企业下岗职工在家待业;随着新型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的富余动力向就*城市转移,这为发展劳务派遣行业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取得较快发展,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法律**存在缺陷。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对规范劳务派遣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劳动合同法》中涉及劳务派遣的都是一些原则性的条款,在派遣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岗位、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详细范围,对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企业没有具体约束措施。

  (二)经济权利难以保障。一是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一些单位部分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混岗上班,派遣工的工资明显低于正式员工。据了解,劳务派遣工与同工种、同岗位的正式员工相比,收入水*差距一般在1倍以上,有的甚至有几倍的差距。二是保险福利待遇低。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费是从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费中提取的,并由派遣公司负责缴纳。劳务派遣公司一般按非正规就业的比例就低不就高缴纳。三是工资增长难。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时,正式职工可以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或其他方式增加工资,但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是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费的一部分,他们的工资增长要按劳务派遣公司与用人单位协商而定,劳务派遣工对此根本没有发言权。四是“假派遣”侵权行为严重。一些企业和单位为了避免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将本企业的职工转签到劳务派遣公司,实现员工向劳务派遣工的“置换”,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民**利无法实现。由于被认为不是用工单位的正式职工,几乎所有的被派遣劳动者本应享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加工会组织及会员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等民**利都难以实现。即使在用人单位参加工会,其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也有一定困难,因为所有涉及劳务派遣工的劳动经济权益的问题都是劳务派遣公司与用人单位通过劳务协商决定的,用人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不便于与用人单位研究制定或协商决定劳务派遣工的劳动经济权益。

  (四)准入审批不够规范。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成立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只需50万的注册资金。但法律对劳务派遣机构的`经营资质却缺乏统一标准,与之相配套的监管制度也很不完善。有的劳务公司只有一两名工作人员就能开业,还有部分派遣公司甚至根本不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如此宽松的准入和监管环境使得劳务派遣公司抗风险能力较低,根本无法承担兑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种种责任。现行的劳务派遣审批职能不统一,不仅劳动保障部门可以审批,工商部门也可以,造成审批不规范,监管难以到位

  三、对策建议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用工方式,在我市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和实际需求。因此,对以上分析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从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发挥工会作用,严格准入审核等方面入手,加强劳务派遣规范运作,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加强法制建设,制定配套政策。劳动保障部门要针对劳务派遣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劳动合同法》的框架下,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劳务派遣的一些特殊法律问题的衔接做出明确规定,细化使用劳务派遣的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的范围,明确劳务派遣企业和用人单位在保障派遣工各项权益中各自的职责以及发生劳动争议后的处理程序,制定适合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文本,包括在缴纳社会保险、劳动条件、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与企业正式员工相同对待的条款,在法律制度上为派遣劳动者**提供保障。

  (二)加强监督管理,维护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劳务派遣企业的监管机制,严格禁止企业将原有职工转为劳务派遣工。要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执法监察,重点监督检查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协议签订及履行,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办理情况,用工单位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情况,严肃查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劳动保障部门还应对现有劳务派遣单位进行专项审查,建立相应的诚信等级评价体系,实行分类监管,对不符合要求、违法经营的,联合相关部门依法取缔。

  (三)发挥工会作用,保障民**利。要创新方式方法,加大组建工作力度,把广大劳务派遣工组织到用工单位工会中来,建立派遣工代表分团或小组,让其代表派遣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活动,切实维护好劳务派遣工的民主政治、劳动经济等切身权益,构建和谐稳定、健康有序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社会稳定,把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立法思想落到实处。

  (四)实行归口管理,严格准入审核。将劳务派遣申报审批职能归口到劳动保障部门,劳动部门要建立健全劳务派遣企业准入机制,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严格派遣单位的申请、许可及审查,提高劳务派遣企业履职能力。

  劳务派遣调研报告 5

  劳务派遣是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根据社会需求开办的一种新的人才中介服务项目。劳务派遣对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满足企业不同类型人员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解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行业管理,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笔者对我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和区工商分局统计,我区目前共有劳务派遣单位18家。主要从事冶金、物流、制造等行业。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我区劳务派遣行业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作基础较好。调研的5家从事劳务派遣的用人单位中,涉及职工1107人,其中农民工644人,单位全部与劳动者签订了劳动合同,参保总人数为1107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678人、参加失业保险622人、参加工伤保险1100人、参加医疗保险618人、参加生育保险618人,解决、终止劳动合同均依法支付了经济补偿金,无拖欠工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发生。

  (二)市场前景广阔。江津是一个伴随着新重庆“一圈两翼”战略迎来再次发展城市。*年来,区委、区**提出了“千亿工作强区”目标,随着这几年三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一批新项目、大项目相继上马并开始投产,为劳务派遣提供了广阔的用工市场。

  (三)发展潜力较大。我区劳动力市场资源充足,以前的国有企业较多,工业基础较好,企业改制后,大量的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企业下岗职工在家待业;随着新型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的富余动力向就*城市转移,这为发展劳务派遣行业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劳务派遣行业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取得较快发展,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法律**存在缺陷。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劳务派遣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对规范劳务派遣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劳动合同法》中涉及劳务派遣的都是一些原则性的条款,在派遣员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岗位、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方面没有明确的详细范围,对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企业没有具体约束措施。

  (二)经济权利难以保障。一是同工不同酬现象严重。一些单位部分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混岗上班,派遣工的工资明显低于正式员工。据了解,劳务派遣工与同工种、同岗位的正式员工相比,收入水*差距一般在1倍以上,有的甚至有几倍的差距。二是保险福利待遇低。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费是从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费中提取的,并由派遣公司负责缴纳。劳务派遣公司一般按非正规就业的比例就低不就高缴纳。三是工资增长难。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时,正式职工可以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或其他方式增加工资,但劳务派遣工的工资是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劳务费的一部分,他们的工资增长要按劳务派遣公司与用人单位协商而定,劳务派遣工对此根本没有发言权。四是“假派遣”侵权行为严重。一些企业和单位为了避免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将本企业的职工转签到劳务派遣公司,实现员工向劳务派遣工的“置换”,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民**利无法实现。由于被认为不是用工单位的正式职工,几乎所有的被派遣劳动者本应享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加工会组织及会员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等民**利都难以实现。即使在用人单位参加工会,其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也有一定困难,因为所有涉及劳务派遣工的劳动经济权益的问题都是劳务派遣公司与用人单位通过劳务协商决定的,用人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不便于与用人单位研究制定或协商决定劳务派遣工的劳动经济权益。

  (四)准入审批不够规范。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成立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只需50万的注册资金。但法律对劳务派遣机构的经营资质却缺乏统一标准,与之相配套的监管制度也很不完善。有的劳务公司只有一两名工作人员就能开业,还有部分派遣公司甚至根本不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如此宽松的准入和监管环境使得劳务派遣公司抗风险能力较低,根本无法承担兑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种种责任。现行的劳务派遣审批职能不统一,不仅劳动保障部门可以审批,工商部门也可以,造成审批不规范,监管难以到位

  三、对策建议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灵活用工方式,在我市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和实际需求。因此,对以上分析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从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发挥工会作用,严格准入审核等方面入手,加强劳务派遣规范运作,促进劳务派遣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加强法制建设,制定配套政策。劳动保障部门要针对劳务派遣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劳动合同法》的框架下,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劳务派遣的一些特殊法律问题的衔接做出明确规定,细化使用劳务派遣的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的范围,明确劳务派遣企业和用人单位在保障派遣工各项权益中各自的职责以及发生劳动争议后的处理程序,制定适合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文本,包括在缴纳社会保险、劳动条件、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与企业正式员工相同对待的条款,在法律制度上为派遣劳动者**提供保障。

  (二)加强监督管理,维护合法权益。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劳务派遣企业的监管机制,严格禁止企业将原有职工转为劳务派遣工。要加强对劳务派遣单位和用人单位的执法监察,重点监督检查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协议签订及履行,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办理情况,用工单位工资支付、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等情况,严肃查处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加大处罚力度,劳动保障部门还应对现有劳务派遣单位进行专项审查,建立相应的诚信等级评价体系,实行分类监管,对不符合要求、违法经营的,联合相关部门依法取缔。

  (三)发挥工会作用,保障民**利。要创新方式方法,加大组建工作力度,把广大劳务派遣工组织到用工单位工会中来,建立派遣工代表分团或小组,让其代表派遣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活动,切实维护好劳务派遣工的民主政治、劳动经济等切身权益,构建和谐稳定、健康有序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社会稳定,把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立法思想落到实处。

  (四)实行归口管理,严格准入审核。将劳务派遣申报审批职能归口到劳动保障部门,劳动部门要建立健全劳务派遣企业准入机制,建立相关配套制度,严格派遣单位的申请、许可及审查,提高劳务派遣企业履职能力。


劳务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3)

——乡镇调研报告 (菁华5篇)

  我镇人大*团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各村各代表组,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分析探讨乡镇人大工作情况,分析讨论了乡镇人大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现将对乡镇人大工作情况调查研究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镇人大基本情况

  我镇现有11个建制村,乡镇*54名,其中党员代表33名,占代表总数的61%;非党代表21名,占代表总数的39%;妇女代表15人,占代表总数的28%。

  二、乡镇人大开展工作情况

  每年都能按时召开一次*,会议准备充分,程序合理,代表参政议政积极踊跃。在闭会期间,坚持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团会议,研究人大工作,开展三察、一评议活动,都能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查、执法检查3到4次,每年开展1次代表评议七站八所工作。通过代表小组活动,乡镇人大*团成员分片联系走访代表沟通联系多,能够及时将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反映给党委、*,以引起重视。代表视察、建议能够在规定的人代会召开后三个月内答复代表。

  三、乡镇人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

  经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乡镇人大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代表素质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2、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发挥作用的主动性还不高;

  3、人大自身建设不够,党委对人大工作有待进一步重视,各级各方面的人大意识,民主政治和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改变这种情况:

  一是各级各方面要重视和支持人大工作。要不断树立人大意识,民主政治法制意识,充分认识人大所起的作用,支持人大开展好工作。

  二是逐步建立代表竞选机制,不断提高代表素质。代表竞选是代表发挥代表作用,积极参加代表活动,履行代表职责,提高代表素质的重要基础手段和重要支柱。

  三是完善人大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人大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对代表培训,代表述职活动的考核制度,促进代表积极开展活动,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总之,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人大工作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逐年都有提高,尤其是随着*以及上级人大工作的逐步深入而发展较快。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需国家立法加以解决。人大在目前状况下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调动代表参政议政积极性,积极开展代表活动,履行人大的职权,把人大工作搞好。

  最*,我会抽调专门力量组成调查组,对全市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的工会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乡镇街道工会自身建设情况

  1、机构状况。

  目前,全市7个乡镇4个街道全部建立了工会联合会。基层工会组织312个,形成了乡镇(街道)工会联合会、工会委员会,10人以下企业工会分会挂靠村居联合工会的三级管理网络。

  2、队伍状况。

  全市11个乡镇(街道)工会,按同级党政副职配备了工会*。共有专、兼职工会工作人员24人。全市范围内以各乡镇(街道)为依托,聘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79人。

  3、会员状况。全市乡镇(街道)共有职工6.3万人,其中农民工2.03万人。

  (二)关于乡镇街道工会工作情况

  *几年来,乡镇(街道)工会主要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抓工会组建。全面推进党建带工建工作,仅去年,共组建基层工会86个(涵盖法人单位及10人以下),发展会员5000多人,发展农民工会员1716人。二是抓规范建设。以创“六好乡镇(街道)工会”为契机,实行边建会、边规范,对各乡镇(街道)基层工会的标牌、制度等内容,全部统一规范,上墙公示,广泛开展了工会的规范化建设。三是抓职工*。一方面,狠抓劳动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的签订工作。接受问卷调查的9个乡镇街道工会,有5.1万名职工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涵盖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签订率达85%。另一方面,积极进行侵权个案的职工权益维护工作,20xx—20xx年,12个乡镇街道工会共进行个案*162起。四是抓项目帮扶。*年来,共向1612名困难职工送慰问金43.7万元,大米20多万斤,油2万多桶,被服3万多件。五是抓就业创业。各个乡镇根据职工需要,结合本区域实际,大力整合资源,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就业创业活动。几年来,共举办招聘会47场次,招聘就业人员16000多人,开办培训班278场次,培训就业职工7000多人,职工素质大大提升。并且大部分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培训中心和招聘中心(站、点)。

  (三)关于乡镇街道工会工作经费情况

  从调查数据显示:4个街道工会*均每年经费2万多元,7个乡镇工会*均每年经费8000—1万元。乡镇(街道)工会经费的来源主要上级工会下拨经费,同级行政拨款,经费自筹等三部分。工会经费的使用主要有四个部分:

  一是宣传教育活动开支;

  二是各种文艺活动开支;

  三是困难职工帮扶救助;

  四是正常办公开支。

  创新意识不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会工作的地位逐步提高,作用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企业产业工人中80、90后成为主体,他们思想活跃,但目前乡镇(街道)工会*兼职多,有些工会*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多元化的工会工作要求,在工作中举措不多,创新工作能力不够。

  工会经费不足。目前,乡镇街道工会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上级工会下拨经费,同级行政投入较少,经费来源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开展各种活动很困难,影响了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进一步健全素质培训机制。继续深化素质培训教育制度,一方面为乡镇(街道)工会干部和工会社会化工作者提供提升素质能力的*台,有计划的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形成职工就业能力的岗位培训机制,让更多的职工参与进来。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经费是制约乡镇(街道)工会工作重要的瓶颈问题,希望上级工会采取以奖代投等形式,加大对乡镇(街道)工会的扶持力度。

  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市场专业化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结构不断提高,产品结构快速转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弱点也逐渐显现,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xx镇党委*高度重视,通过全镇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积极参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提高和规范发展,使农户、土地、产品、市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力地推动了农

  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竞争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走向市场、调整结构、管理生产及参与市场竞争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情况

  xx镇农民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适应新形势,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稳步提高运行质量,获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全镇已成立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辣椒生产专业合作社、黑山羊养殖协会、用水户协会,生猪养殖协会正在筹备中,联系农户5000余户。xx镇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上连龙头企业,下带千家万户,内强服务,外拓市场的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广泛宣传。

  xx镇在全面总结*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做法、成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工具、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宣传力度,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同时通过举办不同层次人员参加的专门培训班,学*有关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基本知识,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

  (二)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1、成立烟农合作组。烤烟是全镇主要经济支柱产业,2009年xx镇党委*积极探索烤烟生产管理模式,以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为契机,以农户原有耕地所占比例为主要依据,破除田埂限制,以村小组为单位成立烟农合作组,重新分配土地登记造册,留村委会备案。烟农股份合作组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组内烟农以土地入股,每户按土地面积投入相应生产物资、资金和劳务工时,合作组按照“共担风险、共同投入、共同经营、按股分配、财务公开”的原则,以合作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生产和经营。合作组经济利益分配以“土地入股、资金专管、按股分配”的形式进行利益分配。合作组积极探索建立“一卡制”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以“条形码”信息载体为基础,以金融单位为技术依托,建立“烟农信用卡”,在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签订、物资供应、专业化服务、烟叶收购等环节实行“一卡制”管理,形成集信息查询与管理、电子结算、合作组成员利益分配、职业化烟农建设与管理、专业化服务、质量追踪功能于一体的.“一卡制”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管理水*。

  2、成立足法辣椒加工专业合作社。xx镇坚持“组建一个生产合作社,壮大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足法辣椒经过传统种植、品种改良、商标注册、推广种植等一个长期的探索发展过程,得到了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11月由当地58户农户组建了xx镇足法辣椒加工专业合作社,总投资10万余元,从而把足法辣椒生产经营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成为当地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在2008年的“昆交会”上,足法辣椒因纯正的品种、鲜艳的色泽、丰富的营养和绿色生态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广大客商的青睐,产品畅销贵州、昆明、红河、罗*等省市县。

  3、成立黑山羊养殖协会。xx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黑山羊养殖业,成立黑山羊养殖协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走“支部+协会”的发展路子,组建黑山羊养殖协会,通过小区示范,规模养殖,大户带动,政策引导,广大农户养殖黑山羊的积极性不断增加,形成了黑山羊养殖、营销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

  4、成立用水协会。加强水利基本建设,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巩固农业基础的迫切要求,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迫切要求。xx镇通过成立水利协会,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协会会员全面负责辖区内范围内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和开发利用,对生活用水实行有尝供水,并为用水户提供与水利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

  三、主要成效

  (一)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条件下,家庭是经营农业的基本单位。由于规模较小,发展滞后,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产生了社会化分工,外部成本内部化。农户需要的种子、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均可通过合作组织与厂商、批发商直接交易,而销售也可通过合作社统一进行,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二)有利于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随着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到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质量要求也随之上升。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出现为实施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有利于实施品牌战略。品牌的效应是巨大的,一个优秀的品牌可以带来无限的商机。只有加快品牌战略的实施,才能提高农产品的综合效益。合作组织的专业性恰好能有效地发挥组织力量,将在该区域上最具显著优势的农产品特性充分利用和保护起来。通过申请注册品牌标志,实现区域品牌效益,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从而促进了优势农产品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有利于吸收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城市转移,甚至使农村出现劳动力空缺。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和不断增多,合作社的扩大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这时合作社就可以吸收本地农村的富余劳动力,特别是有文化的青年人群参加进来,使他们成为市场的主人,共同把合作社发展壮大,从而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象。

  (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自愿组织、靠利益联结而成的。首先,通过相互联合,避免了无序的竞争,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维护了农民利益。其次,通过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联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农民可以从出售农产品中直接获益。最后,由于产业经营链条的延伸和拓展,农民还可以通过合作组织的再分配机制,获得产后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入。

  四、存在问题

  xx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已逐步由松散走向规范。但在具体的运作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对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组织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二是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自身建设不够完善,综合职能没有全面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联系的部门多,服务范围广,具体开展活动时,往往顾此失彼。三是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之间、与农户之间、与技术部门之间等没能完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利益分配和服务水*上下班有待进一步调整完善和提高;四是普遍存在着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经费不足,难以正常运转,使专业农协的建设和发展受到限制。

  五、下步打算

  (一)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镇党委*将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管理人员外出学*考察,进行座谈交流,实施专业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理论知识、管理水*和实际经营能力。同时,制定考核标准,每年评选若干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宣传表彰,以让广大群众亲自感受到兴办、参与专业合作组织的好处,共同支持和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目前对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资金较少,建议市、县财政加大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组织购置相关设备,提供经营服务手段和市场营销水*。加强信贷方面的支持。金融部门应对制度健全、经营业绩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予以一定的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帮助解决合作组织资金不足的困境。对合作组织在税收登记、土地使用、运输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土地使用方面优先安排等政策。另外,对兴办加工、流通实体给予税收优惠等。

  (三)加大规范管理力度。抓民主管理的规范。合作组织不管是什么形式,都要订立章程,健全制度,明确组织和成员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突出和加强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加入自愿,退出自由,一人一票,*等互利。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合作组织对内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经营收益要公*合理分配,通过有效服务、保护价、最低价收购或二次返利等办法,使会员享受到真正的经济实惠,不为增强对农民的吸引力。

  (四)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一是要主动为合作组织提供公共政策咨询,搜集和发布农资、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建立起必要的服务设施,努力实现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网,搭建公共服务信息和网络营销*台。三是要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的各项标准,加大对农产品、畜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测的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增强它们参加市场竞争的能力。四是要积极举办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产品发布会和知名品牌评选等活动,为合作组织开拓市场创造条件。

  为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把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为开展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活动打好基础。

  一、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概况

  党委下辖有XX个党党支部,共有党员X人,预备党员XX人。通过调查,我们对全乡基层党组织进行划类分析,其中作用发挥好的党支部XX个,占总数的%;较好的XX个,占总数的%;一般的XX个,占总数的%;软弱涣散的党支部XX个,占总数的%,总体较好,略有问题。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几年来,乡党委以*理论、“*”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县委、县委组织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结合我乡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

  1、坚持抓党建与抓发展相结合,全面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全乡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和大局,把党建工作目标和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明确加强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有力地促进了我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障和推动了中心任务的完成,把党建工作做到了实处。

  2、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辟基层党组织建设新领域。乡党委适应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变化,不断更*的基层工作理念。一是更新组织建设理念,注重研究各类党组织作用发挥的途径,做到各有侧重、分类指导。二是更*员价值理念,通过给在职党员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强化党员意识,拓展党员参与社会工作的领域,使党员的价值在更多更广的领域得到体现。三是整合党建资源的理念,充分熟悉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增强自身资源整合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实施党的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实现对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的整合和运用。

  3、扎实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年来我乡把提高基层党员素质作为一项硬性任务,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台,从教育培入训手,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通过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的教育,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自觉性。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等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了广大基层党员的素质,不断增强他们“带头富、带领富”的本领。

  4、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保证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有章可循。乡党委坚持以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制度为根本,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先后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建立健全了党建工作目标治理制度、党员教育治理制度、党组织生活制度、村务和政务公开、民主治理制度等一系列基层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促进了党的生活正常化,规范化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有较大提高。

  5、实行乡领导挂钩责任制,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驻村领导通过帮助所驻的村建班子、强队伍、订制度、抓落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全乡XX名正、副科级干部抽调XX人每人驻一个村,制定措施,解决问题。乡党委实行定期调查汇报检查制度,对指导不到位的及时提出批评和指导意见,对工作不力,出现问题的追究领导责任,并及时总结不足,研究下步改进措施,真正把乡领导挂钩负责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有效的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几年来,乡党委按照县委和县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要求,结合实际,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使全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调查情况看,我乡农村党建工作开展的还很不*衡,在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两个作用”发挥不够,个别党员混同于普通群众。总的来讲,大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是比较好的,但也有少数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缺乏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精神和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少数党员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弱化,党员意识有所退化,只顾个人小家庭,对国家和集体的事不管不问。有些年龄大的党员由于年迈体衰,丧失劳动和工作能力,无力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些年轻党员虽然在理论水*、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生气活力等方面占有优势,但这部分党员流动性强,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2、个别党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组织制度得不到很好地落实。调查发现个别党支部存在活动次数少、间隔周期长的实际情况。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顺利开展,形成了不利的局面。还有部分党支部班子不团结,尤其是个别村两委班子严重不协调,各唱各的调,甚至互相拆台,使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损害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群众中的形象。

  3、部分基层组织班子事业心不强、责任目标不明的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基础,肩负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通过调查发现个别党支部成员尤其是支部*事业心不强,素质能力较差,加上责任目标不明,没有树立起干好党的事业、做好群众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政治上不思进取,工作上被动应付,没有干一番事业的精神,导致班子弱化、工作散漫,上边政策不清、下边情况不明,“带头致富、带领致富”更无从谈起,党员群众对其很不满足。

  4、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简单,缺乏实效性。有的党支部不能把上级布置的党建工作任务作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及有利条件,反而当成工作负担。把开展组织活动仅限于传达上级文件和中心精神,读书读报,不能把开展活动与本村、本单位的改革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深入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学*缺乏针对性、目的性,学*深度不够;有的党支部组织活动变成了业务工作会,失去了应有的政治性、思想性和严厉性,对党员的思想动态过问较少,思想教育的方法很少采用。

  上述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通过调查感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基层党组织整体工作水*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尽适应。

  2、部分党组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3、部分村党支部工作思路不清,发展农村经济办法不多。

  4、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制约了党员作用的发挥。

  5、个别村干部更换频繁,财务交接不清。

  四、对策和措施

  (一)健全组织,为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打好基础。要真正做到基层党组织健全完善、坚强有力,覆盖到基层所有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花大力气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清理整顿工作,属于支部班子或负责人缺乏战斗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的,要及时调整;抓好流动党员的教育治理工作,结合流动党员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规范流动党员教育治理工作,使流动党员的教育治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抓好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我将结合“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进一步加强党员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作风建设、学*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增强广大党员的发展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带头富、带领富”的本领,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探索出一条开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三)选派机关干部回村任职,配齐配强党支部班子。乡党委从实际出发,从机关选派优秀同志到村任职,一方面解决这部分村选人难的问题,充实后进村班子;另一方面使这些年轻党员干部自身得到锻炼。选准配好村支部班子,尤其是选好支部带头人。乡党委经过认真分析基层党组织状况,摸清实底,组织了专门工作班子,尽职到位抓基层班子建设。大力从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促进党员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以有效解决党员、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明确任期目标,以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经济来强班子,带队伍。实行一个领导班子成员负责一个示范基地,提高党员干部对我乡发展的领导带头作用。

  (四)认真抓好后进村财务整治工作,有效保障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顺利开展。建章立制,切实把村级财务治理好。通过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不断提高透明度,让人民群众了解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支持基层组织工作,促使基层组织工作,推动农村工作的开展,把锦星乡建设成农业兴旺、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新农村。

  按照省、市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总体部署XX县委的统一安排,我本人联系独店镇姚李村姚李社李永田等3户贫困户。*期,本人多次深入帮扶的李永田家中,对其家庭基本情况进行了访谈了解和深入调查,与其共同分析贫困原因,研究制定了发展规划和目标,提出了脱贫致富的具体措施。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该户共4口人,户主李永田,男,现年45岁,高中文化程度,在家务农;妻子王艳霞,现年43岁,初中文化程度,在外务工;女儿李蕾,现年18岁,在灵台一中高三复读;儿子*程,现年16岁,在灵台一中高一就读。该户现有耕地15亩,全部为塬地,种植小麦7亩,定植果树8亩,承包果园80亩;家中有砖木结构住房6间。

  从了解的情况看,该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务收入和农业种植收入。妻子王艳霞在北京一家化工厂从事包装工,每月收入1500元,年均纯收入约1万元,种植的7亩小麦每年毛收入4500元,纯收入约2000元。由此计算,该户年纯收入约1.2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主要支出为生产性支出及子女上学支出,其中7亩小麦每年每亩需投入约200元,果树除每年8000元的承包费外,每年每亩需投入约300元;子女上学支出上,女儿每年复读费3000元,儿子每年学费910元,两人每月生活费共约1000元。再加上家庭日常生活开支,每年支出约4.5万元。此外,该户还有农行贷款7万元。


劳务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4)

——农村调研报告 (菁华5篇)

  xx年12月4日早晨,我带着组织部发给的报到函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xx镇*,向党委副*报到。副*看了函后,随即吩咐了一名文员带我去上班处,xx阵东蔡村。不一会儿就到了村办公室。东蔡村的办公室设在原来的小学办公楼里面。各种设备都在新建,如会议室的桌子、凳子、电视机等都是新办的。文员向村长、*说明情况后,两位村领导就开始帮我安排办公室。村里的各位干部都对我很热情,也很关心。这使我做好以后的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我们新东蔡村是有原东蔡村、羡塘村、大坑村合并而成的。村长为吕培鑫,*是张文*。

  市、镇*将在12月28日进行换届选举。村里正为做好选举工作忙碌着。如核对选民,上报选民,如何推荐初步侯选人等。同时另一方面在进行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居村民反映,村里虚报田地现象严重。我们*是一个大国,但山地多,耕地少,人口却是多之又多。设想,全国每个村都多报一亩田,那全国会虚多出多少田地来?其实又何止会只多报一亩呢?这样将严重影响的决策、战略部署。此问题如不重视起来的话,若干年后,*发生粮食危机不是不可能的。

  这几天来,我常会去村里走走,看看,和村民聊聊。一方面可以了解村里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与村民之间的感情。我们村里最*在筹备造路(在老街上)。据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在老街一带,有许多危房、旧楼。关于这方面的事,上次一名村代表向我细细的讲述过。他说,曾经村里召开过一次村民代表会,商议关于危房的事。因为村里危房实在太多了,有些都要塌下来了,严重影响了大家的行路。当时会议结果是,村里首要工作为拆除危房,以60元/*方米的拆除价赔偿给户主,取得村民的一致同意。可惜的是,过不了多久,村领导没有首先拆除危房,而是毅然决定在老街修建马路。(没经过会议商讨)因为危房、旧房都在老街一带,以后万一拆除,这条路造的不定会有价值。更为严重的是,因为建路而拆除掉了一个小小的*房,村里居然赔给了他9000元(据说靠的是关系)。自此事发生后,那些危房户主都跳了起来,再也不愿意接受60元/*方米的拆除价。听完这些,我的内心很沉重,不知道以后的工作该怎么做,那些危房还怎么拆。而拆除危房又是迫不及待的事。一方面为了保证村民安全,另一方面为了改善村容村貌。

  有位专门负责写字的老大爷对我说:“现在的官啊,不行啊,私心太重。哪有那时候好啊,专门从整治干部下手。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农村弄不弄的好就看干部怎么样,我们村民是不会干对村里不利的事的。你看看,干部的房子造的多好啊,用了这么多田地又不交钱。干事情么这边是朋友,那头是亲戚,不工正啊,私心太重。像你们这样的来了最好了,没有私心嘛。”我心里在想,我不一定能做到大公无私,但至少我会先公后私。这位老大爷的一番话,是对是错,我不敢枉加评论。听起来还或有些忤逆之嫌,但不也值得我们去好好思考吗?

  有人说,村里其实不是那么团结啊。有好几派别的。为了争干部当,争代表,勾心斗角。你来了就好了,你是没私心的,以后他们就不会吵了。听完后,我的心更沉重了,觉得只能沉默,凭我的力量,行吗?说村民关系,我这里人生地不熟,说权力,我只是个助理。所以,对于这种问题,我只能听听,想想,藏在心里罢了。

  按照县第十期青干班的计划安排,xx镇调研组一行五人通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xx镇的农村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镇农村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0xx年xx镇与B乡、A乡合并后,现有行政区域面积139*4*方公里,全镇总户数9482户,共有人口34600人,其中农业户数6104户,23880人。全镇辖47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18个镇直单位,22个州县直单位。全镇有耕地面积6397公顷,镇党委辖65个党支部,968名党员(农村党员731名)。全镇共有致富能手和大户339个。20xx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6500万元,其中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00元,财政收入达到370万元。

  xx镇在合并后,区域面积的增多,人口数量的增大,使整个农村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经调查表现在:

  1、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对村屯的指导力度加大,但也相应存在人浮于事的不足。新组建的xx镇*共执行行政编制58名,现有在职人员55人,其中副乡(局)级领导共有人,事业单位各站所共有人员107人。这些人员中行政编制工作人员是按照原乡镇合并的三定方案进行安排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是将原先的各部门按照行业隶属进行了合并,没有进行机构改革。由于合并后,原本相同的工作由三套人马来运作,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力量,虽然所辖面积增加人口增加了,但是一些基础工作由于已经完成,虽然对村屯、基层的指导上力量得到了增强,但是由于工作量有限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现象的存在,忙的人总是在忙,清闲的人总是清闲,有些人甚至无所事事。

  2、经济发展和村屯建设的互补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乡镇合并前,B乡和A乡在整体经济上与xx镇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局部上却各有长处,如:B乡的养殖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农民对养殖的认可程度远远超过其它两个地区。A乡的人参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小沙河以至周围地区的幅射效用已形成。xx镇的小城镇建设以及它独特地理优势,长期以来已形成了这个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物产品的集散地。这些在合并前都是较为突出的特色。合并后,由于新一届xx镇党委、政x及时调整视角,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三个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既发挥各自的条处,调动其积极性,又注意从全局出发,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资源和优势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三大主导产业的定位,使整个xx稳步向农业大镇的方向迈进。xx镇党委、政x通过对全镇整体形势的分析,将xx镇总体发展定位为:以药材、畜牧、特色经济三大产业为主,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旅游、商贸、土特产品加工为辅的生态经济强镇。号召全镇人员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条主线,促进两个转变,实现六个突破,加快一个进程。这样的定位及发展思路,我们认为是完全符合xx实际情况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xx虽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兴镇的氛围,但由于xx造纸厂及一些企业的陆续下马和破产,导致xx镇的财政税收完全依靠于农业。如何在农业上大做文章,通过农业增效来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这应该是作为乡镇当家人考虑的事情,虽然我们现在是需要跨越式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要我们本末倒置,完全抛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味地去空喊口号,空谈跨越,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xx镇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生态经济强镇,是符合农业乡镇的情况的,作为一个粮食的主产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质量高,农民对于在土地上耕作有着无比的亲切感,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去刮风式的种这种那,不如踏踏实实的种粮食这样安全放心。

  4、实现六个突破为镇域经济的增长找准了切入点。

  药材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落脚点之一。xx镇在药材业的突破上用建设药材大县的理念来谋划全镇的中药材发展,通过依靠科技提高产品的质量,依靠大户拉动形成群体规模。他们注意到大户的典型带头作用是发展整个药材业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共为大户协商资金达430余万元。这方面xx镇从技术革新着手,发挥科技能人*洲的力量在全镇推广人参重茬技术,解决人参种植业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xx镇附*没有工业污染源,土壤质量高,生态环境优良,适于种植道地药材,因此把发展药材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方面,在稳步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通过附加值高的药材业的突破可以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畜牧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落脚点之二。xx镇现有牛24645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8个;猪16942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34户;鹿969头,大户发展5个;蜂5285箱,大户有22户。由此可见,xx镇畜牧业的基础有一定的基础。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x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一是加快牧业小区建设步伐,计划兴建一个投资100万元,养牛300头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牧业小区。培育三道村的暖棚养猪产业,引导他们建立养猪协会,实行科学养猪,规模养猪,变一家一户的单独养殖为全村一个品种,不同梯次出栏的整村化养殖,尽最大努力提高农民养猪的效益。二是抓好模式户、标准户和专业户的培育工作。通过各方面的扶持,一些大户的示范标准得到了提高,邻里效应开始产生。如:王连红有养牛已达到300多头,出栏270头;郑兆梅养猪达到300多头,出栏240头,带动周围9户人家进行生猪养殖。王德清的养鹿已发展到110多头,今年共接待参观达600多人次。正是由于这些标准户和模式户的带动和影响下,xx镇的畜牧业才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突破提供的保障。

  “一村一品”建设的突破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在xx镇的调查中,我们对“一村一品”的建设颇为赞赏。在现代农业中,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是站稳脚跟,就得在规模上、科技含量上达到一定的层次,这既利于政x的管理和服务,也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跟踪指导,一家一户的单兵作战在现代农业中是形成不了气候的。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认可程度不同,搞全面的统一也是不可行的。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xx镇党委政x在这方面就坚持了一个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发展特色农业,一个村屯或几个条件相似的村屯发展一个适合本村(本地区)的品种,即“一村一品”。这个作法非常符合当前我县农村的形势,更符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即不搞“大一统”,又避免单而薄的处境,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现在“一村一品”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其中:“土豆村”有三道白河村和木条村,面积达到300公顷;“瓜果村”有胜利、杨木和德化村三个,种植面积达到120公顷;“蔬菜村”有四合、xx屯、东风村等三个,种植达到80公顷;“葵花村”有山后和东南村二个,种植面积达到200公顷。“养猪村”有三道村,养殖生猪达到3000头;另外,如“苏子村”、“白瓜籽村”、“细辛村”等也都相应地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这些“一村一品”的建设,经过预测计划收入4950万元,人均收入900元,同比增长9.8%,可见只有农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农业的增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才有抵御自然灾害,抗击疾病的能力,否则只依靠一个单一的粮食作物,一旦遇上灾年,摊上疾病就会很容易返贫,给自己和亲人以及社会带来负担。

  股份制农业和劳务输出工作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结合点。xx镇党委、政x通过搞活经营机制,放开经营主体,镇机关干部直接与农户联系,发展股份制农业,机关干部共出资354万元,投入到药材业、畜牧业、林业和第三产业上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注入的资金,使农民一些想干没钱的事业得以实现,而且由于机关干部的出资,也相应地增加了机关干部对农业关注程度,对产业发展的前景预测和中期监控以及后期的销售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处,形成了干部与农民经济利益一体化的格局,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劳务输出工作方面,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xx镇党委政x也有了很好的尝试。针对镇里土地相对集中,一些种、养、加工业的大户需要一些季节性用户的现状,引导农民成立劳务市场,鼓励一些土地不多的农户靠为大户打工的形式来增加收入,这样既促进了一些大户的发展,又相应地为小户、散户创造了收入,使镇内资金的流转合理化。

  培育市场功能,增强经济调节能力是发展经济的一个着力点。xx镇原为老县城,是这一带经济中心,对*衡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x镇党委政x从兴办xx“万人大集”着手,打造xx在整个乡镇经济中心的地位。引建和扩大建xx中心市场,整治市场流通环境,使其成为了区域性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使xx地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得到了良性循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xx镇在发展农业大镇上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农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一些方面还存在的一些差距,主要有:

  1、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一村一品”建设中,许多项目还只是追求面积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忽视了品牌效应,有时还存在效仿和低水*的重复等现象。

  2、科技含量不够,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农作物、产品及其它轻工产品多是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与原材料生产水*上,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不高。

  3、没有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xx镇在实行“三大主导产业”,定位于农业大镇,但是农业产品本身就是初级产品,产品加工性强,xx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带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各产业之间的有机结合还没有形成。如粮食的流通还仅仅停留在农村经纪人的自发性的`流通环节,没有在镇办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农业所获的效益不大。

  4、缺少高税收的工商企业。今年以来,由于农业税和特产税(除烟叶外)的全面免征,使xx镇的财政收入锐减,这使xx这个靠农业吃饭的乡镇,现在吃饭成了问题,如果能充分挖掘资源,引进一两个高利税的企业,一方面镇财政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面对于劳动力的转移也有了途径。

  三、几点建议

  通过几天来在xx镇的调查,我们发现xx镇在做大作强农业大镇的工作上还在很大的潜力可挖,如果一如既往地贯彻好现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农业大镇的前景一定会实现的。这里根据我们的调查提几点建议:

  1、发挥产粮大镇的优势,严格落实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xx镇地大物丰,粮食产量在全县位居前列,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键是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上来。一是狠抓政策宣传。要进一步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宣传两个“一号文件”,通过大张旗鼓宣传政策。使党的惠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狠抓政策落实。做农业税的免征和粮食直补款的发放工作,严格兑现程序,严格阳光操作。三是规范涉农收费,防止负担反弹。坚持把规范涉农收费巩固税改成果、推进配套改革的重大举措来抓,从源头上控制涉农收费反弹。

  由于粮食价格的上调,及中央优惠的粮食政策,成为一个粮食大镇也是xx的发展出路,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同时,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把土地向大户集中,探索新的农村全作方式,把一部分农民变成劳务型农民,使掌握新型农业技术和头脑灵活的农民作为粮食种植业的领头人。在相同的土地是创造最大的效益。

  2、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板块经济。

  据调查现在xx镇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大而全,品种多,规模相对来讲还是小。许多“一村一品”的项目的建立还是靠村屯支部或一两个带头的影响下形成的,有的也许一两年内取得了短期效益,但是不能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当中xx应发挥管理的职能,组织专家对整个乡镇的土壤、气候、矿产等资源进行规范,必要性打破村屯的界限,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发现板块经济,既要注重粮经结构比例,又要注重当地实际情况,既要注重稳产高产,又要注重经济效益的*衡。

  3、充分挖掘镇内资源,盘活镇内资金,培育新的投资主体。

  当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后,他们的眼光不是放在效益农业上,而是大部分钱投在房地产、餐饮、零售和娱乐业上,直接在农业的投资规模小,而且投资的人群相对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这部分人在刚脱离土地时,对土地的一种解脱感和认为自己以前吃苦太多,现在应该享受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前农村投资主体的单一,许多有钱农户不知道该把钱投向何处,由于意识和眼光的局限性,他们只能在别人已有的例子上寻求答案,这就造成了商店建了一家又一家,批发的零售的;住宅楼盖了一幢又一幢,地暖的楼中楼的;网吧开了一个又一个,纯*的液晶的;人们只是在别人的成功中去寻求思路,而没有去创新,去创造一个独有的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来发展。因此,作为党委、政x应当去培育新的投资主体,把老百姓手中的钱流通起来,引导农民向小型企业(如加工业)进行投资,多建设一些前店后厂式的中小型企业。加工业的建设上不妨在打造xx品牌上下功夫,如xx镇的“干豆腐”口感好,质量优,被许多老安图人所认可,应该把这个品牌打出去,要把质量再提高一个层次使其绿色化,无公害化,用公司+农户的方式,与农民签订大豆的订单,与企业签订销售的订单,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这个品牌的发展。多开发一些新的品种,把干豆腐的形式多样化,包装艺术化,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相信这也是一个阳光产业。

  4、抓住“东边道”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设利税大户,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注入活力。

  xx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资源丰富,加之“东边道”铁路的修建更是给xx带来了无比的发展机遇,应当审时度势,应当借这个机会把xx的优势展现出来,尽可能地引进一些大公司到xx来安家落户。政x多营造企业发展环境,转变政x职能,深化政务公开,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手续。加强信用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既要注重招商,又要注重留商、亲商,这样才能为税改后的政x财政收入的保障上开辟财源。

  5、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农业行业协会建设。

  行业协会建设可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成型的行业协会,有的虽然制度健全了,但是执行起来的随意性,参加人员的无组织性,使行业协会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不大。因此政x要引导农民建立规范的行业协会,并且依靠这些组织为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销信息服务,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互相压价,互相内耗。以往的农民产业化过程中,加工业或营销业没有与农户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一部分加工企业尽管与农户签订了合同,下了订单,但也很不规范,受经济利益驱动,市场价格高时,农户就把空气农产品卖到市场;市场价格低时,下单企业压价收购或废弃合同。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一种紧密、相互制约的合作关系,现在应当先由政x工作人员担任行业协会主要领导职务,逐步由行业业内人士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两到三年内政x工作人员逐步退出各类行业协会,由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另外,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加、销一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龙头企业的溶化加工、开拓市场的作用。通过以上办法逐步在xx镇形成一个行业协会发展促进农村发展的优良机制。

  通过调研,同学们加深了对农民和农村的认识,他们在思考,农业是*的根本问题,农民是*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劳累,同学们也希望能再有机会与农民的充分交流,了解了农民的疾苦,切实地了解、反映“三农问题”,为问题的解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此次调研,对于村落和被调查人完全采取了随机取样调查,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调研团虽然结束了在xx的调研活动,但为了保证调研的可比性和普遍性,调研团的成员又决定加印问卷返回各自的家乡,展开追加调研,为此次调研能真实地反映问题增加素材和数据。*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党的“*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三农”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有*2000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子女闯天下,老人守“空巢”。生活孤独,缺乏照顾,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啊。然而,在外务工的子女普遍地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忽略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嘘寒问暖。留下的是踽踽独行的老人每日不断地守望家门,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自己孩子早日回来。这让我想起之前我们走访的那些老人,每一个都是蹒跚而行,有的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还要照看自己的孙子。儿女离开,孙子尚小,为了整个家,不得不自给自足。一辈子就这么辛劳度过,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这真是做儿女的悲哀!

  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功臣。先在他们已是日薄西山,他们缺乏社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逐步走向发达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者:他们年老力衰,他们动作迟缓,他们招人嫌弃,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他们是生活上的低层次者。正是由于这些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己安度晚年。因此,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总而言之,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们,挣钱只是一个生存目的,老人则是自己的至上亲人。当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时候想着尽孝早己为时已晚!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乐地安度晚年。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以保护,农民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农民普遍抱怨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等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靠天吃饭、种粮不赚钱等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走访中,他们还注意到,一个村子的领导的水*就直接决定了整个村子的发展状况,“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一批眼界开阔,踏实为民的村干部。见到了农村医疗资源的缺乏、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民居住环境的差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文化水*的低下。

  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大量的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一方面城市要有足够的劳动密集型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素质,来适应城市里面的工作,农村劳动力素质则关键取决于农村教育水*。农民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本来背井离乡与亲人分离就是很悲哀的事,再加上在城市身份地位的低下,给农民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农民工在城市的工资也是最低的,除去生活开支以及两次农忙和过年三次回家的路费,使微薄的收入所剩无几。由于文化水*低,农民工没有法律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外出务工时不会意识到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即使签合同也不了解合同中的内容,以至于很多农民工劳累了一年,到年底却拿不到工资。从心理和经济方面考虑,农民都不愿意外出务工,用濉溪县一位领导的话说就是“农民在有饭吃的情况下都不会外出打工”,这主要是由农村低下的教育水*引起的。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的生活水*也很难提高。

  其次,由于农民文化水*低,农业技术很难在农村推广,推广速度慢。农村田地产量低、种植的作物品种单一,再加上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耕地较少,大多数农民只是把农业种植作为一年口粮的来源。在调研中,濉溪的一位四十多岁的农民说他们多年来都是冬季种小麦,夏季种大豆,种植方法也从没改变过。他给我们算了一笔帐:小麦一亩地最多产900斤,价格是7角/斤,大豆一亩地最好能收入400元,一亩地一年的毛收入一千元左右,扣除化肥、农药等,一亩地一年的净收入为500—600元,除去家人的口粮剩的就更少了。当问到是否需要农业技术时,他立即作了肯定的回答,但又说“书上关于种植、养殖的都看不懂,要*派人‘手把手’的教是不可能的,农民太多了”。第一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所起的作用太小,他们不能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再次,以农民现在的文化水*很难了解和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牌、看电视和聊天,但看电视又很少看新闻,所以他们几乎没有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途径。在调研过程中,像“社会治安”、“最低生活保障”、“环境保护”等最常用的词语,都要给他们解释很多,他们才能理解,更谈不上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条款了。因此也不知道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方向,抓不住致富的机会。由于知识水*有限,农民参与管理及创新的积极性较低,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不愿意积极的寻求致富之路。

  农村教育的现状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一是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建国至1986年以前,在中央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由中央财政负责,但这段时间,农民和各级*没有注意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的办学水*较低,教育经费数额也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要,1987年之后,中央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给乡镇财政以及农民增加了负担,以至于学校教育负债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普遍,即使后来教育体制由“分级负责,以乡为主”改成“以县为主”,这些后果仍没有太大改善。教学水*高的老师留不住,农村学校中的老师或者是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或者是本身知识水*就不高的年轻教师。很多学校的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等提高素质的课程无法开课,这样的教学水*也很难要求农村学生能有较高的学*兴趣和文化素质水*。

  二是农民比较看重眼前利益,在多数农民的观念中,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上了高中与只上初中或小学没什么区别,还是要回家务农。因此,很多农村父母在孩子上初中时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想到将来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不如现在就外出打工挣钱,解决家庭贫困问题。即使考上了也不一定有钱去上大学,每年高考后都有媒体报道许多考上大学而又没钱上学的学生,这也影响了农村孩子学*的积极性,造成农村学校较高的辍学率。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也开始明白让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将孩子送进城市的学校学*,虽然这样会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也会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在现阶段农村教育水*低下的情况下,能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虽然目前*农村的教育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已经在改善,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群受教育程度相比年龄在40岁以上的较高,在两个县189份问卷中,40岁之上的有119份其中初中以上水*的有9人,占7.5%,30岁以下的有21份其中初中以上水*的有8份占38%。从20xx年春季学期开始,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不用再交杂费,从而可以享受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已经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相信*农村教育状况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较大的改善。

  按照县第十期青干班的计划安排,xx镇调研组一行五人通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xx镇的农村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镇农村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0xx年xx镇与B乡、A乡合并后,现有行政区域面积139*4*方公里,全镇总户数9482户,共有人口34600人,其中农业户数6104户,23880人。全镇辖47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18个镇直单位,22个州县直单位。全镇有耕地面积6397公顷,镇党委辖65个党支部,968名党员(农村党员731名)。全镇共有致富能手和大户339个。20xx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6500万元,其中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00元,财政收入达到370万元。

  xx镇在合并后,区域面积的增多,人口数量的增大,使整个农村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经调查表现在:

  1、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对村屯的指导力度加大,但也相应存在人浮于事的不足。新组建的xx镇*共执行行政编制58名,现有在职人员55人,其中副乡(局)级领导共有人,事业单位各站所共有人员107人。这些人员中行政编制工作人员是按照原乡镇合并的三定方案进行安排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是将原先的各部门按照行业隶属进行了合并,没有进行机构改革。由于合并后,原本相同的工作由三套人马来运作,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力量,虽然所辖面积增加人口增加了,但是一些基础工作由于已经完成,虽然对村屯、基层的指导上力量得到了增强,但是由于工作量有限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现象的存在,忙的人总是在忙,清闲的人总是清闲,有些人甚至无所事事。

  2、经济发展和村屯建设的互补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乡镇合并前,B乡和A乡在整体经济上与xx镇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局部上却各有长处,如:B乡的养殖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农民对养殖的认可程度远远超过其它两个地区。A乡的人参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小沙河以至周围地区的幅射效用已形成。xx镇的小城镇建设以及它独特地理优势,长期以来已形成了这个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物产品的集散地。这些在合并前都是较为突出的特色。合并后,由于新一届xx镇党委、政x及时调整视角,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三个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既发挥各自的条处,调动其积极性,又注意从全局出发,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资源和优势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三大主导产业的定位,使整个xx稳步向农业大镇的方向迈进。xx镇党委、政x通过对全镇整体形势的分析,将xx镇总体发展定位为:以药材、畜牧、特色经济三大产业为主,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旅游、商贸、土特产品加工为辅的生态经济强镇。号召全镇人员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条主线,促进两个转变,实现六个突破,加快一个进程。这样的定位及发展思路,我们认为是完全符合xx实际情况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xx虽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兴镇的氛围,但由于xx造纸厂及一些企业的陆续下马和破产,导致xx镇的财政税收完全依靠于农业。如何在农业上大做文章,通过农业增效来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这应该是作为乡镇当家人考虑的事情,虽然我们现在是需要跨越式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要我们本末倒置,完全抛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味地去空喊口号,空谈跨越,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xx镇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生态经济强镇,是符合农业乡镇的情况的,作为一个粮食的主产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质量高,农民对于在土地上耕作有着无比的亲切感,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去刮风式的种这种那,不如踏踏实实的种粮食这样安全放心。

  4、实现六个突破为镇域经济的增长找准了切入点。

  药材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落脚点之一。xx镇在药材业的突破上用建设药材大县的理念来谋划全镇的中药材发展,通过依靠科技提高产品的质量,依靠大户拉动形成群体规模。他们注意到大户的典型带头作用是发展整个药材业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共为大户协商资金达430余万元。这方面xx镇从技术革新着手,发挥科技能人*洲的力量在全镇推广人参重茬技术,解决人参种植业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xx镇附*没有工业污染源,土壤质量高,生态环境优良,适于种植道地药材,因此把发展药材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方面,在稳步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通过附加值高的药材业的突破可以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畜牧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落脚点之二。xx镇现有牛24645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8个;猪16942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34户;鹿969头,大户发展5个;蜂5285箱,大户有22户。由此可见,xx镇畜牧业的基础有一定的基础。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x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一是加快牧业小区建设步伐,计划兴建一个投资100万元,养牛300头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牧业小区。培育三道村的暖棚养猪产业,引导他们建立养猪协会,实行科学养猪,规模养猪,变一家一户的单独养殖为全村一个品种,不同梯次出栏的整村化养殖,尽最大努力提高农民养猪的效益。二是抓好模式户、标准户和专业户的培育工作。通过各方面的扶持,一些大户的示范标准得到了提高,邻里效应开始产生。如:王连红有养牛已达到300多头,出栏270头;郑兆梅养猪达到300多头,出栏240头,带动周围9户人家进行生猪养殖。王德清的养鹿已发展到110多头,今年共接待参观达600多人次。正是由于这些标准户和模式户的带动和影响下,xx镇的畜牧业才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突破提供的保障。


劳务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5)

——品牌调研报告 (菁华5篇)

  一、引言

  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突显自我、潮流前卫的文化理念以及大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和紧张的工作压力下,人们渴望放松的心态使简洁大方、自由舒适却不失时尚个性的休闲服饰不断增加,metersbonwe美特斯·邦威、木果果木、yzc一直在施展休闲品牌的风采。

  二、metersbonwe美特斯·邦威品牌介绍与故事

  “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具有*人民的创新理念。深蓝色的底蕴意源远流长的中华服饰文化,鲜明的橙黄色象征青春、活泼和靓丽,英文字体的组合柔和了更多的时尚元素,体现了时尚产业的特点和国际化的概念。 “美特斯 邦威”是美特斯邦威集团自主创立的本土休闲服务品牌。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于1995年创立于*浙江省温州市,主要研发、生产、销售美特斯 邦威品牌休闲系列服饰。“美”:美丽,时尚;“特”:独特,个性;“斯”:在这里,专心、专注;“邦”:国邦、故邦;“威”:威风。“美特斯 邦威”代表为消费者提供个性时尚的产品,立志成为*休闲服饰市场的领导品牌,杨国之威、故邦之威。 它是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自主创立的本土休闲服品牌。目标消费者是16-25岁活力和时尚的年轻人群。品牌致力打造“一个年轻活力的领导品牌,流行时尚的产品大众化得价格”,倡导青春活力和个性时尚的品牌形象,带给广大消费者 富有活力个性时尚的休闲服饰。作为牛仔兴盛的时代,大多数牛仔是靠功能性取胜;而经历文化的传递,时尚的加工,到了如今,牛仔已经成为经典,也是人们不可或缺的衣柜必备品。并且在你要出门之前,肯定会考虑到把牛仔穿在身上,不管最终是否选择了它。 mjeans的诞生,来源于metersbonwe长期对于牛仔的专业与热情,从09年,metersbonwe推出“养牛几多条”开始,“everyday isjeans”。

  metersbonwe美特斯·邦威一路走来的代言人也一直在更新着:2003年夏至今代言人周杰伦 ;2007春-2009冬代言人:张韶涵 ;2007秋-2009夏代言人:潘玮柏; 2001夏-2003夏代言人:郭富城以及*面模特乔任梁、kimi 、杨颖、angelababy、康桥东路;2007成功冠名“美特斯邦威.加油好男儿”。 2008年8月28日,美特斯邦威公司a股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与此同时,美特斯邦威推出全新品牌“me&city”,试水高端服饰领域,拓展新的销售市场。并邀请《越狱》男主角 温特沃斯·米勒, 另外一个代言人是拥有*、日本、巴西三国血统的名模布鲁娜·特诺里奥做为全新品牌“ me&city”的代言人。 metersbonwe美特斯邦威的经历: 1993年:注册了“邦威”商标办理了浙江省温州市美特斯制衣有限公司营业执照美特斯邦威的雏形从此诞生。

  1993年:创始人周成建突发奇想,耗料160余米,耗时一个月制作了衣长4.64米、胸围5.4米的巨型风雪衣,中央台《东方时空》栏 目播出了8分钟,并被收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大全”。

  1995年:在浙江省温州**剧院开设第一家邦威专卖店,实行品牌连锁专卖经营。这一天被正式定为美特斯邦威的诞生之日,象征着美特斯邦威正式迈进服饰连锁专卖零售行业。1996年:开始倚重“生产外包,直营销售与特许经营相结合”的业务模式,生产上“借厂制造”,渠道上“借(加盟)店销售”2001年:聘请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为品牌形象代言人,meters/bonwe品牌知名度迅猛提高。

  2002年:*2000*米的meters/bonwe首家品牌形象店在上海南京东路开业,时任形象代言人郭富城参加开业庆典。

  2003年:公司正式聘请华语歌星周杰伦为meters/bonwe品牌新一任形象代言人 2004年:公司在杭州开设了*当时最大的单品牌服装专卖店,营业面积*5000*米。2006年:公司改革管理模式,使高层管理国际化,形成多元化管理团队。2007年:公司正式签约华语两大歌星张韶涵和潘玮柏,为meters/bonwe校园系列的时尚顾问,而周杰伦为都市系列时尚顾问; 2007年: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上9000多*方米面积的旗舰店开业, 2007年: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8月,公司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美特斯邦威实现了新的飞跃,正式成为公众企业;同时me&city新品牌发布会在深圳举行,是公司从单品牌战略向多品牌战略转变的标志 2008年10月,公司举行me&city盛大party。 这这几款是2011年美特斯·邦威冬季新款中经典的几款:

  三、“木果果木”与“yzc”品牌介绍

  “木果果木”不同于其他三个品牌,它是偏向个性的休闲服饰,追求时尚的同时更追求个性突出。

  首先,“木果果木”品牌创立于2000年,是广州果果服饰有限公司旗下休闲品牌之一。“木果果木”品牌拥有一支年轻的设计团队,他们带着自由与激情的心,聚集到一起并乐在其中。他们才华横溢,个性鲜明,把真正发自于内心的力量赋予了每件“木果果木”产品。产品分为针织,梭织,毛织及牛仔三大类。男女装兼具。每一季度还相应推出多款包背包、腰带、帽子、围巾、鞋等副产品 。如奇迹玩偶及其延伸品系列,极大丰富了木果果木专卖店卖场的陈列及淡季的产品线 。

  “木果果木”是针对16—25岁青年精心推出的个性化服饰品牌,在产品研发和形象设计方面非常注重青年人的穿着体验和心理认同感,尽量帮助每个年轻人完成各自形象及自我风格的确立,传达青年的自我主张和生活态度!经过“果果”人的不断辛勤耕耘,开拓奋进,创造出了“果果”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秉承“追求卓越,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及“以人为本,忠诚敬业,团结拼搏”。

  一、调查方案

  (一) 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为手机销售商和手机制造商提供参考,同时为大学生对手机消费市场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 调查对象:在校生

  (三) 调查程序:

  1、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内容;

  2、进行网络聊天调查。随机和各大学的学生相互聊天并让他们填写调查表;

  3、根据回收网络问卷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根据样本的购买场所、价格及牌子、月消费分布状况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数字特征,推断大学生总体手机月消费分布的相应参数;

  (2) 根据各个同学对手机功能的不同要求,对手机市场进行分析;

  二、问卷设计(略)

  第二部分 数据分析

  根据以上整理的数据,我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学生手机市场是个很广阔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

  (一)根据学生手机市场份额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在学生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品牌中,学生市场份额偏高的品牌有诺基亚36%、摩托罗拉18%、三星25%等,这几个品牌无一例外都是主要以低端机冲击市场,目前国产品牌在学生市场中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二)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

  作为学生我对这个群体做了一些了解,对于我们共同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手机市场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发产品或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手段,才能够抢占市场。下面我们就来对学生群体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1、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

  1) 没有经济收入;

  2) 追逐时尚、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和注重个性张扬;

  4) 学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相互间信息交流很快易受同学、朋友的影响。

  5) 品牌意识强烈,喜爱名牌产品;

  (二)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准则和特点

  通过调查大学生购买手机主要考虑因素是时尚个性化款式、功能、价格、品牌等,这也成为学生购买手机的四个基本准则。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占65%;但大学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内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机功能也占有一*之位,占50%;其次看重的是价格,而较少看重的是品牌,看来现在的大学生还是比较看重实际的。

  ——metersbonwe美特斯·邦威、木果果木、yzc

  一、引言

  追求个性、崇尚自由、突显自我、潮流前卫的文化理念以及大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和紧张的工作压力下,人们渴望放松的心态使简洁大方、自由舒适却不失时尚个性的休闲服饰不断增加,metersbonwe美特斯·邦威、木果果木、yzc一直在施展休闲品牌的风采。

  二、metersbonwe美特斯·邦威品牌介绍与故事

  “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具有*人民的创新理念。深蓝色的底蕴意源远流长的中华服饰文化,鲜明的橙黄色象征青春、活泼和靓丽,英文字体的组合柔和了更多的时尚元素,体现了时尚产业的特点和国际化的概念。 “美特斯 邦威”是美特斯邦威集团自主创立的本土休闲服务品牌。美特斯邦威集团公司于1995年创立于*浙江省温州市,主要研发、生产、销售美特斯 邦威品牌休闲系列服饰。“美”:美丽,时尚;“特”:独特,个性;“斯”:在这里,专心、专注;“邦”:国邦、故邦;“威”:威风。“美特斯 邦威”代表为消费者提供个性时尚的产品,立志成为*休闲服饰市场的领导品牌,杨国之威、故邦之威。 它是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自主创立的本土休闲服品牌。目标消费者是16—25岁活力和时尚的年轻人群。品牌致力打造“一个年轻活力的领导品牌,流行时尚的产品大众化得价格”,倡导青春活力和个性时尚的品牌形象,带给广大消费者 富有活力个性时尚的休闲服饰。作为牛仔兴盛的时代,大多数牛仔是靠功能性取胜;而经历文化的传递,时尚的加工,到了如今,牛仔已经成为经典,也是人们不可或缺的衣柜必备品。并且在你要出门之前,肯定会考虑到把牛仔穿在身上,不管最终是否选择了它。 mjeans的诞生,来源于metersbonwe长期对于牛仔的专业与热情,从09年,metersbonwe推出“养牛几多条”开始,“everyday isjeans”。

  metersbonwe美特斯·邦威一路走来的代言人也一直在更新着:20xx年夏至今代言人周杰伦 ;20xx春—20xx冬代言人:张韶涵 ;20xx秋—20xx夏代言人:潘玮柏; 20xx夏—20xx夏代言人:郭富城以及*面模特乔任梁、kimi 、杨颖、angelababy、康桥东路;20xx成功冠名“美特斯邦威。加油好男儿”。 20xx年8月28日,美特斯邦威公司a股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与此同时,美特斯邦威推出全新品牌“me&city”,试水高端服饰领域,拓展新的销售市场。并邀请《越狱》男主角 温特沃斯·米勒, 另外一个代言人是拥有*、日本、巴西三国血统的名模布鲁娜·特诺里奥做为全新品牌“ me&city”的代言人。 metersbonwe美特斯邦威的经历: 1993年:注册了“邦威”商标办理了浙江省温州市美特斯制衣有限公司营业执照美特斯邦威的雏形从此诞生。

  1993年:创始人周成建突发奇想,耗料160余米,耗时一个月制作了衣长4。64米、胸围5。4米的巨型风雪衣,中央台《东方时空》栏 目播出了8分钟,并被收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大全”。

  1995年:在浙江省温州**剧院开设第一家邦威专卖店,实行品牌连锁专卖经营。这一天被正式定为美特斯邦威的诞生之日,象征着美特斯邦威正式迈进服饰连锁专卖零售行业。1996年:开始倚重“生产外包,直营销售与特许经营相结合”的业务模式,生产上“借厂制造”,渠道上“借(加盟)店销售”20xx年:聘请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为品牌形象代言人,meters/bonwe品牌知名度迅猛提高。

  20xx年:*20xx*米的meters/bonwe首家品牌形象店在上海南京东路开业,时任形象代言人郭富城参加开业庆典。

  20xx年:公司正式聘请华语歌星周杰伦为meters/bonwe品牌新一任形象代言人 20xx年:公司在杭州开设了*当时最大的单品牌服装专卖店,营业面积*5000*米。20xx年:公司改革管理模式,使高层管理国际化,形成多元化管理团队。20xx年:公司正式签约华语两大歌星张韶涵和潘玮柏,为meters/bonwe校园系列的时尚顾问,而周杰伦为都市系列时尚顾问; 20xx年: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上9000多*方米面积的旗舰店开业, 20xx年: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20xx年8月,公司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美特斯邦威实现了新的飞跃,正式成为公众企业;同时me&city新品牌发布会在深圳举行,是公司从单品牌战略向多品牌战略转变的标志 20xx年10月,公司举行me&city盛大party。 这这几款是20xx年美特斯·邦威冬季新款中经典的几款:

  三、“木果果木”与“yzc”品牌介绍

  “木果果木”不同于其他三个品牌,它是偏向个性的休闲服饰,追求时尚的同时更追求个性突出。

  首先,“木果果木”品牌创立于20xx年,是广州果果服饰有限公司旗下休闲品牌之一。“木果果木”品牌拥有一支年轻的设计团队,他们带着自由与激情的心,聚集到一起并乐在其中。他们才华横溢,个性鲜明,把真正发自于内心的力量赋予了每件“木果果木”产品。产品分为针织,梭织,毛织及牛仔三大类。男女装兼具。每一季度还相应推出多款包背包、腰带、帽子、围巾、鞋等副产品 。如奇迹玩偶及其延伸品系列,极大丰富了木果果木专卖店卖场的陈列及淡季的产品线 。

  “木果果木”是针对16—25岁青年精心推出的个性化服饰品牌,在产品研发和形象设计方面非常注重青年人的穿着体验和心理认同感,尽量帮助每个年轻人完成各自形象及自我风格的确立,传达青年的自我主张和生活态度!经过“果果”人的不断辛勤耕耘,开拓奋进,创造出了“果果”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秉承“追求卓越,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及“以人为本,忠诚敬业,团结拼搏”。

  、消费者消费行为分析

  1、消费者的产品偏好

  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可以得知,90%的消费者会选择牛仔服装,他们选购牛仔服装除了考虑到牛仔服装具有耐磨、方便、舒适、易打理等方面的特点以外,还认为穿着牛仔服装使人显得有活力、具有时尚感。

  在这些穿着牛仔服装的消费者群中,100%的消费者会选购牛仔裤,选购外套和牛仔裙的消费者比例都不是很高,其中只有13%的男性消费者会选择购买牛仔外套,女性消费者对牛仔外套的选购比男性稍高,比例达到27%,至于牛仔裙,有34%的女性受访者表示会选购。从细分的情况来看,男性消费者在选购牛仔裤时100%会选购牛仔长裤,而女性消费者中,除了100%会选购牛仔长裤以外,对牛仔热裤的选择几率达到了33%,其他的裤品,如九分裤、七分裤、背带裤的选购几率均达到了7%。

  对于在牛仔裤色彩的选择上面,男性消费者较为单一,100%的消费者认为蓝色系是必不可少的选择,而女性消费者中仅有7%的消费者表示黑色系的牛仔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在对于牛仔套装产品的消费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男性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的态度较为一致,他们中有80%的人表示自己不会购买套装产品,只有20%的消费者表示自己只是偶尔会尝试对套装产品的选购。

  此外,在男性和女性的受访者中均有93%的人认为在北京市场中很容易就会选购到自己喜爱的牛仔服装。

  2、消费者的购物动机

  调查统计表明,“需要搭配衣服”是北京市场牛仔服装消费群体的主要消费动机,80%的男性消费者是在产生诸如搭配衣服时的需求时才会选购牛仔服装,而女性在这种情况下选购牛仔服装的比例为60%,这说明在北京市场中牛仔服装的消费者选购产品是整体上来说都较为理性。

  但是,通过调查的细分我们仍然可以发现男性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随机性购物的不同特点。女性消费者更容易在“看到自己喜欢的产品”时产生购买的欲望,这个比例达到了27%,而这种情况下,男性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的比例仅为7%。对于男性消费者发生随机性购物的情况更多的是发生在商家集中的促销阶段,虽然从商家的集中促销对消费者选购服装的促动性来看,对男性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的影响都不是很大,但是促销的诱惑力对男性消费者而言仍然要高于女性消费者,我们的调查结果就显示,在“遇到商家促销”的情况下产生购买欲望的男性消费者比例为13%,而女性消费者的购买比例却为7%。


劳务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6)

——工作调研报告 (菁华5篇)

  一、MM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MM区的核心文化旅游资源要素为长江、龙窝湖,次核心旅游资源要素为峨桥茶市、响水涧油菜花、浮山、华山、莲花湖等。目前,MM区文化旅游业刚刚进入起步阶段,文化旅游产品以观光、餐饮或采摘为主,主要以传统的“采摘、垂钓、吃饭”为主,存在“规模偏小,特色不明显,资源整合不够,与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组织考察调研,积极谋划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思路。

  *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人员赴浙江杭州、安吉、天荒坪、莫干山、桐庐,江苏高淳,安徽铜陵市、南陵县等与我区文化旅游资源相似的地方学*考察,开阔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视野,理清我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同时,邀请了北京世纪唐人、浙江绿客旅游公司、上海景域集团、南京规划设计院、*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等规划设计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对我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评估,明确了全区文化旅游业按照“两山两湖一镇”的规划思路布局建设,即:“浮山以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为主、华山以佛教文化旅游为主,龙窝湖规划为主城区最大的湿地公园,莲花湖打造成产业工人休闲游乐公园,MM镇打造成茶文化产业特色旅游小镇”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2、深入搜集整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历史人文内涵。

  一是组织专门人员对我区境内的华山、浮山、龙窝湖等地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编撰了《MM山古今》一书,对MM山的历史、人文和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二是成立“芜湖长印”课题组,对在华山发掘出土的汉代官印“无湖长印”进行深入研究考证,并形成文稿编印出版;

  三是对峨桥镇境内的名胜古迹、古寺禅院、文物遗址、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间特色食品进行搜集整理,编撰了《走进峨桥》、《峨桥人文资料》。

  四是对我区的夏家湖渡江登陆第一船和峨桥镇金涛烈士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整理。

  3、完善配套设施,逐步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环境。

  成立5个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对全区5个区域进行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对“321省道沿线和龙窝湖周边地块、华山周边地块、淮九路沿线、五华山路沿线、开发区境内及莲花湖周边”等区域进行美化、绿化、亮化。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响水涧村被住建部公布为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对峨桥镇乡村旅游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新修建响丰路、环铜山寺道路、响水涧进场道路刚改柔,开通峨桥集镇到响水涧景区公交路线,修建响水涧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新建旅游厕所2座,完成峨桥镇域内旅游交通指示和标识牌配置,在高速出入口、公交站及主要道口制作安装了旅游导览图等旅游基础设施。

  4、加大宣传推介,促进文旅融合聚集景点人气。连续3次举办了“油彩峨桥”踏青赏花文化节。文化节荟萃“民俗文化表演、全民文创大赛、百米长卷绘画、茶文化移动课堂、茶乡土特产联展、油菜花女神微信征集活动、油彩峨桥旅游高峰论坛”等12个特色文化活动,系列文化活动先后3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极大地提升了我区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MM区目前已经形成和在建的文化旅游项目

  1、目前已经形成的景点:

  一是响水涧景区。响水涧声名远播的是那大片的油菜花海――每年的三月,油菜花盛开的时节,那金灿灿的油菜花、绿油油的小麦,沟渠纵横、河网密布,与碧波荡漾的响水涧上下水库形成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让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响水涧周边的“农家乐”也已经颇具特色,有3家四星级的农家乐:“百果园、岸边人家、怡香园”,有声名远播的“老崔垂钓”和“葵花谷”这些农家乐集采摘、农家生活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并配套食宿接待、垂钓中心、水上乐园等设施。

  二是信德房车露营地基地。该游乐项目集房车住宿、光伏采摘大棚、垂钓、烧烤娱乐于一体,以体验户外文化、享受房车生活为主。

  三是莲花湖公园。莲花湖公园位于三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园水域面积约1300亩,湖中构筑3座大岛、4座半岛,岛与岛之间由7座景观桥梁相连,最大景观桥梁跨度有135米。湖中一座长200米宽30米、主喷高度可达100米的大型音乐喷泉“如意莲花”,为该公园的主要看点。

  四是西湖湿地公园。公园面积约19.5公顷,其中水域面积占10公顷。西湖湿地公园自建成以来,已成为周边市民休闲、健身的主要场所。

  五是由信义光伏(安徽)控股有限公司捐资1000万元的铜山寺重建项目,目前铜山寺基本建成,铜山寺与铜山三奇:千年银杏树、涌珠泉、神仙洞构成一串旅游景点。

  2、在建及开展前期工作的文化旅游项目:

  一是区文化馆、图书馆项目,区*拟计划投资2800万元,收回两馆委托第三方管理运营。

  二是总投资12亿元的三华文化园项目。

  三是龙窝湖湿地公园项目,龙窝湖是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绿心”,周边可供开发建设区域面积约58*方公里,市*计划投资10亿元打造龙湖湿地公园,目前处在规划设计阶段。

  四是东山民宿项目。目前,已完成该项目的整体规划设计和部分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MM区发展文化旅游业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借鉴发达地区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先进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努力推进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取得新的突破。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乡村旅游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芜湖市正在编制乡村旅游集聚发展专项规划,专项规划重点推进10个镇的乡村旅游集聚发展,其中峨桥镇定位为“油彩乡涧”乡村体验旅游集聚区。我们将根据专项规划要求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田园综合体规划相融合,做好峨桥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发展。以现有的景区和茶博城、铜山寺、响水涧、房车露营地为基础,多景联动,统一管理,打包推广,形成“一站式”景区服务。引进名茶种植、农家食铺、家庭旅馆、茶艺茶道、夜市酒吧等文化旅游一体化配套项目。编制“响水涧东山民宿项目、泊口河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峨桥特色小镇项目、西形生态旅游项目、龟山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旅游项目对外推介招商,力争旅游招商项目有进展、有突破。

  2、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旅游环境品质。按照旅游“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发展的要求,加快旅游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推进一批星级宾馆、星级农家乐和新型民宿的开发建设。规范接待行为,改善接待条件,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对从业人员强化岗位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文明程度,树立行业窗口的良好形象。

  3、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文化、农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整合峨桥茶文化和浮山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茶文化和茶休闲旅游,打造“以茶产业为主导、以茶文化为特色、以生态体验式旅游为特点、以全域旅游开发建设的理念积极推进响水涧景区和峨桥镇特色小镇建设;

  二是进行农业和旅游业的整合,利用中联重机扭转的3000亩土地,积极协调配合打造峨桥智慧生态观光农庄,把农业和旅游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安徽省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基地;

  三是引导包装企业转型升级,对区境内26家包装企业深入调研,引导包装企业拓展新的业态。

  4、重点推进“油彩峨桥”田园综合体项目申报及建设工作。围绕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依托“一座水库(响水涧)、两条河流(泊口河、峨溪河)、三个村庄(响水涧村、石谷村、丰裕村)、四座山体(龟山、浮山、铜山、崔山)、五条道路(响水涧路、响丰路、浮峨路、铜山路、龙团路)、六处古迹(浮丘丹井、涌珠泉、千年银杏、神仙洞、西形古道、峨溪匹练)、七千亩山林、八千亩农田”等山水林田湖草资源和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培育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实现多产业的综合规划,多业态的综合运营。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配套功能薄弱。一是峨桥镇区域强弱电、道路体系有待完善,镇区及旅游景区缺乏大型停车场和接待设施,每逢旅游旺季,车辆无法停放,造成车辆、人员拥堵;景区住宿、餐饮接待能力严重不足,大量游客只能短暂停留,无法持续逗留,旅游经济效益不够理想。

  2.缺乏政策支持。一是安徽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资金和政策均难以争取,乡村建设多依靠自有资金,城镇品质提升和建设步伐明显受到制约;二是农家乐等旅游项目的建房、用地审批存在“管控-审批”矛盾的问题。

  3.资金缺口过大。财力有限,无法支持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打造响水涧旅游度假区,资金缺口较大。资金匮乏,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资金不足一直是阻碍峨桥镇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

  4.亟需招才引智。缺乏懂管理、会策划、善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人才,在旅游规划和市场管理方面结构性短缺;人才的`缺乏导致没有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指导,产品功能单一,产品开发多停留在观赏、采摘品尝等粗浅层面,没有技术含量,无核心竞争力。

  总之,我们将虚心接受诸位委员的意见,克服困难,根据相关情况,逐步计划实施,积极推进我区旅游资源整体联动发展,早日把MM区的旅游业发展起来。

  推进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年来,我县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对干部挂职锻炼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和问题。如何理性地分析和看待这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干部挂职锻炼工作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是我县当前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我县开展干部挂职锻炼的主要途径

  为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推进县委各个时期中心工作的落实,*年来,我们按照内外结合、上下联动和全方位锻炼的要求,采取“三派”模式,多层次拓宽挂职途径。

  (一)外派挂职。不定期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干部赴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能力。20xx年以来,选派了xx名干部赴发达地区机关单位挂职学*。

  (二)下派挂职。大力选派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努力让他们得到全方位多角度的实践锻炼,提升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x年来,先后选派了x批共xx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任乡(镇)长助理。

  (三)上派挂职。不定期选派一些优秀年轻科级干部到上级机关挂职或跟班学*,了解和熟悉上级机关的工作流程、工作业务,开阔“上挂”人员的视野和思维。*几年来,共选派了x批共xx名干部到省、州直部门单位跟班学*。

  二、我县干部挂职锻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我县采取多种挂职方式对后备干部进行了有的放矢的培养和锻炼,措施是得力的,效果是明显。参加挂职锻炼的干部不仅自身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部分同志还提拔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但从我县*年来开展干部挂职锻炼的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少数挂职干部、挂职接收和派出单位在对待挂职锻炼问题上存有偏差,有些挂职干部有过客思想,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工作缺乏主动性。同时,由于干部挂职时间较短,接收单位也容易产生应付思想,只给挂职干部分配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派出单位有些领导担心本部门业务工作受到影响,对一些业务骨干抓住不放,使他们失去了挂职锻炼的机会。

  (二)制度措施还不够健全。目前我县在挂职干部的物色选拔、管理监督、跟踪考核、后勤保障、激励使用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相关的制度,导致在干部挂职锻炼过程中,有时对干部的管理还不够到位、操作仍不够规范,一定程度影响了挂职锻炼工作的开展及效果。

  (三)探索创新力度仍需加大。目前我县开展干部挂职锻炼主要是参照上级或兄弟县市的做法为主,创新意识不强,在挂职干部的选拔方式、锻炼形式、考核管理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三、规范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为进一步规范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推动挂职锻炼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提高挂职锻炼工作的成效,应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推进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经常化。

  要加强对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使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开展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重大现实意义,营造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良好氛围。

  首先,要引导选派单位克服“舍不得”的思想观念,真正把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干部选派出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挂职锻炼;要引导接收单位把挂职干部当作自己的干部看待,真正给挂职干部安排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敢于把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交给挂职干部去完成,为挂职干部提供施展才华的*台。其次,要教育督促挂职干部克服短期思想,树立建功立业、施展才华的信心和决心,主动融入接收单位,努力争取在挂职期间做出成绩。此外,要加强对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协调,切实改变以往挂职锻炼工作时抓时紧,时紧时松的短期行为,努力形成长效良性的挂职锻炼运行机制,确保挂职锻炼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健全机制,推进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制度化。

  1、建立健全挂职干部选拔机制。明确挂职干部的产生途径,即优先从后备干部人才库中选拔产生或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派,提高选拔挂职锻炼干部的公信度,真正把那些政治坚定、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有发展潜力的干部选派出来挂职培养锻炼。

  2、建立健全挂职干部管理机制。通过规范挂职干部的挂职方式、职位设置、挂职时间、职责任务、培养措施、日常管理和纪律监督,使干部挂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建立研讨交流机制。挂职期间和结束时,要及时组织召开挂职锻炼干部座谈会,交流学*体会,查摆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加以改进。

  4、建立后勤保障机制。要对挂职工作的经费、挂职干部的生活住房、乘车、差旅费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工作和生活条件,解除挂职干部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创新方式,推进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科学化。

  1、尝试竞争性选拔挂职干部。为体现选拔挂职干部的公正性和竞争性,可参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做法,在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中笔试和面试,将各方面表现较为优秀的干部纳入选派挂职范围,有计划分期分批地选派到合适的岗位进行挂职锻炼。

  2、探索多岗位挂职锻炼方式。对一些挂职时间较长的干部,在挂职期间,可以探索让挂职干部轮岗分管一些不同性质的工作,以增加其锻炼的机会,使其尽快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方法,丰富阅历,提高挂职锻炼的实效。

  3、创新挂职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要按照挂职干部肩负的职责任务,建立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在评价手段上可采取*时考核和挂职期满考核相结合,通过查看挂职干部工作日志、挂职干部个人述职以及开展民主测评、个别谈话、调查核实、综合评价等手段,客观公正地对挂职干部作出综合评价意见,评定出综合得分,并以得分高低作为挂职干部评优和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新华村位于盘城镇西北角,属于xx村,全村共有农业人口1866人,外来人口240人,下辖19个村民小组。*年来我村的人民调解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始终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工作方针,积极构筑“大调解”的格局,努力守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线”,为维护本地的社会稳定作出了一定成绩。20xx年以来,调委会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42起调解成功率达95%,几年来,无因调解不及时和调解不当而造成民转刑案件和非正常死亡的发生。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工作的:

  一、建立健全组织网络为调解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村委会、村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村主要领导任组长,民兵、共青妇等人员为成员的村调解委员。

  二是在各村民小组和村属企业成立调解工作小组,由各村民小组和企业负责人担任调解工作小组长。目前,全村共有调解小组25个,调解人员80人,年龄在55以下的占65,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占88。另外,我们还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组建了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青年志愿者和调解员积极分子组成的义务“四员”队伍。即:巡逻员、宣传员、信息员、调解员。

  三是建立调解工作协调体系。就是将全村19个村民和6个村属企业划成五个片区,每片区由一名村调委会干部和其所工作的镇机关职能对口部门联系,积极做好协调,根据纠纷性质适时开展联合调解。使全村调解工作真正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左右协调、多方参与”的大调解格局。


劳务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7)

——教育调研报告 (菁华5篇)

  一、农村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一)农村家长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家教观念较为落后

  一是农村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普遍缺乏科学育儿的基础知识;二是相当部分家长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不高,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三是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重视力度不够,往往为了繁重的农活而把子女当作生产、生活上的帮工,有的父母甚至因为缺少劳力不愿送子女接受教育,向子女灌输“读书无用”的思想,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使孩子的自信心和学*动力受到抑制;四是相当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高,“望子成龙”心切,天天轮流“夹攻”,时时语言“轰炸”,造成孩子心里负担过重而“物极必反”;五是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好坏,个性天成”,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在调查的13934名留守少年儿童中,绝大多数外出父母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导致留守少年儿童得不到应有的管教而在学*、生活和思想品德方面问题日益突出。

  (二)教育方法适用错误,家庭学校沟通堵塞

  在调查中,大多数家长也急于教育好、培养好孩子,但由于方式方法多半是哄吓法、武断法、支配法、“棍棒”法、“变调”法、遥控法等,再加上重言教,轻身教,致使家庭教育起不到行之有效的作用

  在对680名农村家长的调查问卷中,有68.2%的家长缺乏与学校沟通,不少家长甚至认为交了学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由学校负责,孩子的学业和品行出现了问题,应由学校来承担,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家长把教育子女应尽的责任推给了学校,从而与学校、与老师缺乏沟通,造成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断层。

  (三)育人环境有待优化,家庭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一是语言环境有待净化。在农村,家长和孩子很随意就“出口成脏”,脏话流话就象“家常便话”;二是学*环境需要营造。在农村,很少看到家长捧上书本,孩子在一边写作业,而家长在一边看电视或打牌的现象非常普遍,学*氛围很淡薄;三是娱乐环境有待优化。当前,家长对网络教育很难把握正确的导向,孩子迷上“网络游戏”较为严重,一旦变成“网虫”,家庭、学校教育的成果一夜之间就被颠覆,这种现象在农村的初高中学生中比较普遍。

  目前,全县有家长学校49所。但由于没有经费投入,家长课多半是“考试分数通报会”,有的学校甚至很少召开或不开家长课,家长学校的职能作用不能得到发挥。其主要原因一是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教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已经非常繁重,无时间和精力研究家庭教育知识;二是家庭教育资料欠缺;三是牵头单位无此项业务经费,开展工作难度很大。

  二、对策与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事业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县”位居“五大战略”之首,使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就广大农村家庭而言,家庭教育仍不容乐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因此,抓好家庭教育,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家庭教育,应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1、加强家庭教育组织建设。一是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各级*工作规划中,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二是发展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指导能力强、业务过硬的稳定的家庭教育工作讲师团队伍以及老干部、骨干教师及优秀家长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

  2、增加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每年划拨一定的专款经费,用于聘请教师、购买教材、树宣典型等开支,做到每学校每学年至少可以开课一次,确保家庭教育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3、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培训阵地,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根据儿童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多元化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增加各类家长学校数量的目标和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努力在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使其成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阵地。同时,对家长学校规范管理,加强家长学校学*资料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开办家长课列入各校年度工作计划中,使家长培训课进一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确保农村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的知晓率不断得到提高。

  (二)创新工作方法,延伸家庭教育工作面

  一是聘请专家对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和较高层次的家长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优秀“二传手”;二是改变单一的家长课模式,变单向式、传统式家长会为双向式、开放式家长会;三是拓展家庭教学内容,使其更全面、更系统、更切合农村实际;四是结合家访、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把校内家长会延伸到校外,利用农闲把家长会开到村、到组、到户,为农村家长输送科学的家教知识。

  (三)以活动为载体,树立典型,强化宣传

  一是创建家庭教育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推广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二是开展“学*型家庭”活动,引导农村父母成为学*型家长;三是继续培养和评选“优秀家长”、“双合格家庭”、“优秀家长学校”活动,在对家教成功的好典型进行表彰的同时着重大力宣传,通过带动辐射,使科学的家教知识逐步深入广大农村。

  (四)关注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

  尤其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宣传其义务和责任以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防止对留守、流动儿童放任自流、疏于管教的现象发生。

  城头镇中心小学是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和全国首批写字实验学校,省书法特色学校,蝉联三届省模范小学,连云港市艺术教育窗口学校,连云港市管理规范示范校、连云港市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基地,学校少年宫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40万公益彩票基金资助学校。

  *二十年来,经过全体师生矢志不渝的努力和探索,秉承“立美育人”之校训,提出“小学六年影响一生,艺术特长受益终身”的教育思想,依托“艺术教育”这一鲜明的办学特色,不断赋予其丰富的时代内涵,逐步确立了城头小学以写字特色为龙头的艺术教育品牌学校,逐渐形成了以文化育人、环境育人、艺术育人、写字育人的办学模式。现将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一、矢志不渝,以先进理念引领艺术教育

  回顾城头小学*二十年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不能发现其“立足特色项目——发展学校特色——建设特色学校”的轨迹。1998年8月16日,时任江苏省教委副主任的周德藩同志莅临城头中心小学,在观看了学生的现场书写后,充分肯定了我校在书写育人路上取得的可喜成绩,欣然题字“立美育人”。“立美育人”,既是对我校前期工作的总结与肯定,又为我校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更坚定了我们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大力开展艺术教育的信心和决心。从那一年开始,学校便以书法教学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以书法特色为龙头的艺术教育探索和实践,提出的“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提笔就是练字时”、“练字先练姿”等写字教育理念和做法,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基于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这一追求,历任校长都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把艺术教育当做校长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在全县率先成立了体卫艺办公室,专人负责。为了使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工作落实到位,我们制订和完善了艺术教育教学规章制度,科学制定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教育发展规划、确定各年级艺术教育课程目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确保艺术教育整体水*的提高。即使在应试教育兴盛的那几年,我们也一直坚持不懈地在艺术教育这片天地中默默耕耘。

  二、丰富内涵,以特色项目亮化艺术教育

  *年来,我校以“小学六年影响一生,艺术特长受益终身”为宗旨,充分整合多个优势项目和社团活动这个载体,达到“人无我有”和“人有我优”,将学校的艺术教育与办学品位提升有机融合,积极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特色建设、社团、乡村学校少年宫、市艺术课程基地建设四位一体,整合发展。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最美的艺术来自天真的童心。”在学校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态势下,20xx年起,学校学生社团相继组建并不断完善。几年来,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创新,学校形成由“班级社团”、“年级社团”、“校级社团”组成的三级社团体系,实现了学生特长发展的层次性、递进性。特别是艺术门类的社团活动,得到学校大部分学生的青睐,学生在每周的社团活动中感受艺术、实践艺术、理解艺术。在一次次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从根本上增强了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的“厚度”,赋予学校特色建设新的动力,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社团活动特色化,特色建设校本化。学校以社团为基础,立足艺术课程开发,推进艺术教育特色发展。学校开设了“书艺”、“篆刻”、“数棋”、“剪纸”、“音乐舞蹈”、“花泥画”、“国画”、“抖空竹”等艺术社团,组织编写了系列校本实验教材,为推进特色建设校本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缺少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在不断擦亮书法教育特色品牌的同时,经过不断地探索,形成了以“立美”为核心,写字特色鲜明,音乐、舞蹈、国画、篆刻、棋类等艺术门类齐头并进的特色建设格局。篆刻社团被评为市十佳优秀社团,合唱、国画、炫彩花泥、数棋社团被评为县优秀社团、县十佳社团,其他十余个社团均在各级各类比赛、展演中获奖。以书法教学为突破口,从优势项目到学校特色,城头小学无疑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

  三、加大投入,以优美环境烘托艺术教育

  学校努力建设以“立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学校教学楼都以“美”字命名,溢美楼、尚美楼、集美楼、新建4000余*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命名为立美楼。使校园文化与特色内涵相得益彰。绿树掩映,小桥流水,亭台立波,流光溢彩,再加上一幅幅精美的学生艺术作品,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也生动反映了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

  学校规划和构建了“一苑、一楼、一厅、一馆、一墙、一园、一广场”七个一工程。“一苑”就是“琴书苑”,位于学校西南一隅,这里花红柳绿,红瓦白墙,仿古建筑飞檐翘角,洗砚池荷花荡漾,散发着浓郁的艺术风韵。连同这里的三口学生音乐教室、一口舞蹈房,可谓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一楼”指的是溢美楼,集中作为艺术活动、社团活动、少年宫活动、艺术课程基地等专业特色活动室。全楼24口教室,为学生提供了丰盛的“艺术自助餐”,设有师生书法练字室、篆刻室、国画室、花泥制作室、剪纸室、数棋室等等,每个室同时以指导老师的名字命名为“某某工作室”,以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可谓室室精彩。“一厅”是一座能容纳*千人的演播大厅。这是我校师生展现艺术风彩,录制节目的地方。一次次难忘的演出,连同这座大厅一同烙在了孩子们的记忆里。“一馆”就是艺术教育成果展馆,陈列着师生的优秀作品、师生艺术活动图文简介、城头小学的发展和荣誉、优秀校友介绍等。在这里记录着学校光荣的昨天,激励着大家立足今天,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一墙”指的是供学生*字、绘画展示的“书法墙”和“绘画壁”,它气势宏大,长达百余米,这是孩子们最爱的场所。他们可以拿起毛笔尽情在瓷砖墙上挥毫泼墨,可谁又能说出这个墙壁能写出多少书法家、画家呢?“一园”即“立美园”,是我校的植物园,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这里的苗木都由学校的师生共同种植和管理,“立美园”匾牌的题字也是我校书艺社团11岁学生车东方亲笔书写。学校还新建了一个“立美广场”,为学生打造了展示才艺的大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每个城小孩子的艺术信念。

  学校精心设计了艺术长廊、文化橱窗、书法美术作品展室、楼梯楼道常规教育宣传栏;制作了各种标志、标语、名人名言等展示标牌。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校园景点都启智。挖掘校园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价值,引领孩子在艺术氛围中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我们不懈地努力着。将学校的艺术教育与办学品位提升有机融合,以艺育德,以艺增智,以艺练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的一项重要部署,也是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举措。作为住房公积金管理单位,住房公积金管理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而服务工作是公积金管理工作中的灵魂,窗口服务更是服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最受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为此,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要求,我们中心进行了以 “提升服务管理水*,优化窗口服务质量”为主题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活动,我们中心把缴存单位xx集团公司作为调研单位,主要考虑xx集团是xx龙头企业,有xx、xx、xx实业等十余个关联的子公司,拥有员工xx万人,资产总额xxx亿元,位居*机械500强第xx位,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制造型企业和唯一的新能源商用车生产企业,社会影响力大。而且,陕汽集团在中心缴存的职工有xxxxx人,占在中心缴存总人数的xx%;缴存余额xxxxx万元,占在中心缴存总余额的7%;住房公积金贷款人数xxxx人,占在中心总贷款人数的xx%;贷款发放额xxxxx万元,占在中心总贷款发放额的xx%;对其调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整个调研活动,采取了上门交流座谈,问卷调查、发放访谈表的方式进行。中心调研组先后两次赴xx集团公司,就省中心在住房公积金缴存、支取、贷款等业务办理和服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座谈,主动征求缴存单位和职工代表的意见并查找问题。陕汽集团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及万方、德仕、陕汽实业等子公司的员工代表也参加了座谈交流。

  怎样让住房公积金制度满足缴存单位缴存人的实际需求,发挥更大的惠民作用,扎实推进民生改善,是摆在住房公积金部门面前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心调研组深入到陕汽集团的汽车历史博物馆和卡车装焊厂、整车总装配厂进行参观走访,就员工在住房公积金业务方面提出的一些需求与建议,进行了沟通和解答,并作出了具体的书面答复。

  调研中,我们从抓好服务民生,更加贴*职工群众的角度,向xxxx集团的xx、xx、xx实业等子公司住房公积金经办员及缴存职工发放调研问卷了解窗口服务等方面问题。共发放59份调研问卷,并全部收回。本次调研参与问卷调查的公积金经办人xx人,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xx人。

  通过座谈会、征求意见会,真实了解了缴存单位和职工对中心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工作的看法、要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亲耳聆听了企业一线职工对中心的工作作风、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通过调查问卷随机测评了中心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在扩大住房公积金缴存规模、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发放、制度和服务效率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成效;

  通过走访,与缴存单位职工面对面听取意见,摸清了制约和影响中心公积金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更好探索推行公积金网上业务办理的便民模式,改进服务手段和服务水*的路子做了准备。

  调研表明,中心窗口服务总体满意度达xx%以上,陕西汽车集团公积金经办员和缴存职工对中心业务办理给予的优质服务和前置性指导工作都表示了感谢。称赞中心工作人员的服务工作真是没得说,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上一层楼,做出特色、创出品牌,这说明我们中心一直以来的努力工作已经取得了服务对象的高度认可,但还有需要继续提升服务的空间。窗口服务质量好,服务措施到位,不仅让职工少花时间,少花精力,办好事情,更能树立住房公积金的良好形象,创建公积金良好服务品牌。

  二、调研活动反映问题及所提建议

  住房公积金的本质是服务民生。在xxxx集团公司调研中,针对省中心住房公积金服务管理工作,座谈、走访、问卷过程中,陕汽集团子公司车身厂、装配厂公积金经办人员及一线员工代表提出了七个具体实际的问题。

  此次实践分为三个阶段:学校准备、教育实践和总结。教育实*阶段在哈尔滨完成在xx年,哈尔滨师范大学的一个实践小组由组长范集湘领导。我作为组长协助和指导老师,督促队员备课,管理团队日常事务,克服整个实践过程中的困难。我们成功地完成了实践工作,在教学、班主任实践和教育调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它得到了我们学校学生和老师的认可,也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表扬。接下来,我将分三个阶段总结我作为实*队长和实*教师的个人实*工作:

  (一)学校准备阶段

  根据哈尔滨师范大学本科教育实*规定,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系于8月xx日初制定了物理系教育实*计划。02年级的学生分成11个实*小组,分别带领物理系和指导教师到每个实*点开展教育实*工作我被分配到一个练*小组,并担任组长。实践团队组建后,我根据系里的相关规定和指导老师的要求与学校取得联系,确定了团队实践的相关事宜,明确了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并开始了学校的紧张准备工作。学校的准备工作分为教材分析、备课、听课和评课。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对需要与团队成员一起教授的课程和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我已经为每节课准备了教案,准备了试讲课,对课进行了评论并总结了自己。在系领导的指导下,实*小组的学校准备阶段取得了成功。每个人都为自己的课程做了详细的准备,并准备了详细的教案。通过学校准备阶段,我完成了课程分析和教案准备,对课程进行了一次试讲,总结了自己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自己的教育实践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教育实践阶段

  经过两周的学校准备,我在范集湘老师的指导下进入哈尔滨的一所学校进行教育实*。根据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实*的相关规定,该教育实*必须完成三项主要任务:教学实*、班主任工作实*和教育调查。进入某所学校后,实*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进入了一个班主任实*和物理教学班。我输入的开放系统是高二的21班。原来的班级是王力宏的老师。所教的课程是高中物理第二册第十章机械波的内容。以下是根据教育实践任务总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成就、得失:

  1.试教

  进入某所学校后,实*小组立即进入课堂了解情况,跟随导师上课,参加教研会议,尝试在小组中发言,对课堂发表评论,为新课程做准备。练*队于xx年9月1日进入某所学校。澄清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后,我立即跟随刘玉敏老师上课,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为9月5日的新课做准备。在课堂上,我发现某个学生的基础很差,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9月5日之前,我根据自己听课的经验制定了一个教学计划,并进行了一次小组测试讲座,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9月5日的第四季度,我正式走上讲台,在第二年的第一节课上讲授新课,第十章,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经过精心准备,这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完成了各种教学计划。该课程的教学受到了老师刘裕民老师的表扬,但刘老师也指出了该课程的不足之处。第一门新课程结束后,我及时总结了自己的得失。我在听讲座和讲课的时候,学到了别人对我自己有用的优点和好处。从9月5日到9月20日,我在两周多的时间里总共完成了11个小时的教学,包括八个新班、练*班、复*班和单元测试在教学过程中,我积累了经验,学*了课程,改进了教学方法,使每门课程都完整简洁。听了我的课程多普勒效应后,物理组长王延华做了很高的评价。在我自己的努力和各个导师的帮助下,我的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教授新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同时,我共分发了306篇试卷和51场讲座。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班主任练*

  在教学实*的同时,我还进行了班主任的工作实*。自从9月1日进入某所学校,我就在王力宏的指导下,在高二一班进行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深深了解高二和高一的情况,并帮助班主任开展各种工作。学校艺术节、学校运动会和学校队列比赛都在9月份举行,班级的各项工作也按计划进行。我协助班主任准备队列训练、运动会和艺术节。同时,我也集中精力做好几个学生的思想工作。我帮助学生克服思想波动。我举行了许多班会和主题班会。我对班上学生和班级的现状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我在工作中得到了王力宏老师的细心指导,学到了更多的工作方法和班级管理方法,并在班主任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工作中* * * *为学生做5次思想工作,召开3次班干部会议,召开2次专题班会,参加学校队列比赛、学校运动会和艺术节。这项工作中获得的宝贵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教育调查

  进入哈尔滨后,我根据学生的现状和特点做了详细的分析。结合前期教育调查计划,制定了本次教育调查的主题和调查步骤,开展了教育调查,并结合哈尔滨市第十二中学和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的相关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较高的结论。本次高调查的方向是重点学校、普通学校学生的学*兴趣、学*取向、学*目的、学*现状的差异、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不同的基础学生探索教学的原则和方法高闸高*有六个班,学生400多人,相关调查数据来自哈尔滨市第十二中学和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我听取了很多人的意见,查阅了相关资料,结合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完成了教育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得到了老师的批准。

  4.活动

  在一定的实*期间,我参加了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和学*活动,并在9月10日的高级教师节代表实*小组向所有教师赠送了礼物。我还参加了学校高级教师节的相关活动,这提高了我对某一方面的了解和友谊,为师范大学今后的实践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实*结束前,实*小组成员总结了他们的成绩,我的班主任和指导老师对我的教学技能和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整个实践团队的实践工作和优良作风赢得了师生领导的一致好评。实践团队展示的师范院校实*学生卓越的教学技能和深厚的专业素质及风采,为师范院校和物理系赢得了荣誉。

  为贯彻中央号文件精神,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状况。市关工委家教组会同市教育局关工委于20xx年下半年到包河区大圩乡的慈云小学、晓星中心小学开展了调查访问。调查组得到了包河区关工委和大圩乡关工委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发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范围主要在两所小学的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学生问卷195份,家长问卷176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区、乡并工委、乡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师代表等40多人参加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家庭基本情况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区企业或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进看书看报的占17.5%;畏导孩子学*的约占23.75%。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场所、有桌椅、灯具、必须的学*用品及图书资料,并能在*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二、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座谈会上反映的情况分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家庭教育缺失,放任自由发展

  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摸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听其自然,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有的家长对老师说:“孩子听老师的,全靠您了,我们管不了,您要打要骂都行”。家长缺乏责任心。

  2、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