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首页 > 报告 >

农村调研报告 (菁华5篇)

日期:2022-10-03 00:00:00

农村调研报告1

  xx年12月4日早晨,我带着组织部发给的报到函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了xx镇*,向党委副*报到。副*看了函后,随即吩咐了一名文员带我去上班处,xx阵东蔡村。不一会儿就到了村办公室。东蔡村的办公室设在原来的小学办公楼里面。各种设备都在新建,如会议室的桌子、凳子、电视机等都是新办的。文员向村长、*说明情况后,两位村领导就开始帮我安排办公室。村里的各位干部都对我很热情,也很关心。这使我做好以后的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我们新东蔡村是有原东蔡村、羡塘村、大坑村合并而成的。村长为吕培鑫,*是张文*。

  市、镇*将在12月28日进行换届选举。村里正为做好选举工作忙碌着。如核对选民,上报选民,如何推荐初步侯选人等。同时另一方面在进行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居村民反映,村里虚报田地现象严重。我们*是一个大国,但山地多,耕地少,人口却是多之又多。设想,全国每个村都多报一亩田,那全国会虚多出多少田地来?其实又何止会只多报一亩呢?这样将严重影响的决策、战略部署。此问题如不重视起来的话,若干年后,*发生粮食危机不是不可能的。

  这几天来,我常会去村里走走,看看,和村民聊聊。一方面可以了解村里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与村民之间的感情。我们村里最*在筹备造路(在老街上)。据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在老街一带,有许多危房、旧楼。关于这方面的事,上次一名村代表向我细细的讲述过。他说,曾经村里召开过一次村民代表会,商议关于危房的事。因为村里危房实在太多了,有些都要塌下来了,严重影响了大家的行路。当时会议结果是,村里首要工作为拆除危房,以60元/*方米的拆除价赔偿给户主,取得村民的一致同意。可惜的是,过不了多久,村领导没有首先拆除危房,而是毅然决定在老街修建马路。(没经过会议商讨)因为危房、旧房都在老街一带,以后万一拆除,这条路造的不定会有价值。更为严重的是,因为建路而拆除掉了一个小小的*房,村里居然赔给了他9000元(据说靠的是关系)。自此事发生后,那些危房户主都跳了起来,再也不愿意接受60元/*方米的拆除价。听完这些,我的内心很沉重,不知道以后的工作该怎么做,那些危房还怎么拆。而拆除危房又是迫不及待的事。一方面为了保证村民安全,另一方面为了改善村容村貌。

  有位专门负责写字的老大爷对我说:“现在的官啊,不行啊,私心太重。哪有那时候好啊,专门从整治干部下手。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农村弄不弄的好就看干部怎么样,我们村民是不会干对村里不利的事的。你看看,干部的房子造的多好啊,用了这么多田地又不交钱。干事情么这边是朋友,那头是亲戚,不工正啊,私心太重。像你们这样的来了最好了,没有私心嘛。”我心里在想,我不一定能做到大公无私,但至少我会先公后私。这位老大爷的一番话,是对是错,我不敢枉加评论。听起来还或有些忤逆之嫌,但不也值得我们去好好思考吗?

  有人说,村里其实不是那么团结啊。有好几派别的。为了争干部当,争代表,勾心斗角。你来了就好了,你是没私心的,以后他们就不会吵了。听完后,我的心更沉重了,觉得只能沉默,凭我的力量,行吗?说村民关系,我这里人生地不熟,说权力,我只是个助理。所以,对于这种问题,我只能听听,想想,藏在心里罢了。

农村调研报告2

  按照县第十期青干班的计划安排,xx镇调研组一行五人通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xx镇的农村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镇农村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0xx年xx镇与B乡、A乡合并后,现有行政区域面积139*4*方公里,全镇总户数9482户,共有人口34600人,其中农业户数6104户,23880人。全镇辖47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18个镇直单位,22个州县直单位。全镇有耕地面积6397公顷,镇党委辖65个党支部,968名党员(农村党员731名)。全镇共有致富能手和大户339个。20xx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6500万元,其中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00元,财政收入达到370万元。

  xx镇在合并后,区域面积的增多,人口数量的增大,使整个农村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经调查表现在:

  1、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对村屯的指导力度加大,但也相应存在人浮于事的不足。新组建的xx镇*共执行行政编制58名,现有在职人员55人,其中副乡(局)级领导共有人,事业单位各站所共有人员107人。这些人员中行政编制工作人员是按照原乡镇合并的三定方案进行安排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是将原先的各部门按照行业隶属进行了合并,没有进行机构改革。由于合并后,原本相同的工作由三套人马来运作,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力量,虽然所辖面积增加人口增加了,但是一些基础工作由于已经完成,虽然对村屯、基层的指导上力量得到了增强,但是由于工作量有限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现象的存在,忙的人总是在忙,清闲的人总是清闲,有些人甚至无所事事。

  2、经济发展和村屯建设的互补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乡镇合并前,B乡和A乡在整体经济上与xx镇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局部上却各有长处,如:B乡的养殖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农民对养殖的认可程度远远超过其它两个地区。A乡的人参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小沙河以至周围地区的幅射效用已形成。xx镇的小城镇建设以及它独特地理优势,长期以来已形成了这个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物产品的集散地。这些在合并前都是较为突出的特色。合并后,由于新一届xx镇党委、政x及时调整视角,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三个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既发挥各自的条处,调动其积极性,又注意从全局出发,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资源和优势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三大主导产业的定位,使整个xx稳步向农业大镇的方向迈进。xx镇党委、政x通过对全镇整体形势的分析,将xx镇总体发展定位为:以药材、畜牧、特色经济三大产业为主,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旅游、商贸、土特产品加工为辅的生态经济强镇。号召全镇人员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条主线,促进两个转变,实现六个突破,加快一个进程。这样的定位及发展思路,我们认为是完全符合xx实际情况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xx虽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兴镇的氛围,但由于xx造纸厂及一些企业的陆续下马和破产,导致xx镇的财政税收完全依靠于农业。如何在农业上大做文章,通过农业增效来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这应该是作为乡镇当家人考虑的事情,虽然我们现在是需要跨越式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要我们本末倒置,完全抛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味地去空喊口号,空谈跨越,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xx镇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生态经济强镇,是符合农业乡镇的情况的,作为一个粮食的主产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质量高,农民对于在土地上耕作有着无比的亲切感,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去刮风式的种这种那,不如踏踏实实的种粮食这样安全放心。

  4、实现六个突破为镇域经济的增长找准了切入点。

  药材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落脚点之一。xx镇在药材业的突破上用建设药材大县的理念来谋划全镇的中药材发展,通过依靠科技提高产品的质量,依靠大户拉动形成群体规模。他们注意到大户的典型带头作用是发展整个药材业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共为大户协商资金达430余万元。这方面xx镇从技术革新着手,发挥科技能人*洲的力量在全镇推广人参重茬技术,解决人参种植业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xx镇附*没有工业污染源,土壤质量高,生态环境优良,适于种植道地药材,因此把发展药材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方面,在稳步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通过附加值高的药材业的突破可以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畜牧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落脚点之二。xx镇现有牛24645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8个;猪16942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34户;鹿969头,大户发展5个;蜂5285箱,大户有22户。由此可见,xx镇畜牧业的基础有一定的基础。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x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一是加快牧业小区建设步伐,计划兴建一个投资100万元,养牛300头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牧业小区。培育三道村的暖棚养猪产业,引导他们建立养猪协会,实行科学养猪,规模养猪,变一家一户的单独养殖为全村一个品种,不同梯次出栏的整村化养殖,尽最大努力提高农民养猪的效益。二是抓好模式户、标准户和专业户的培育工作。通过各方面的扶持,一些大户的示范标准得到了提高,邻里效应开始产生。如:王连红有养牛已达到300多头,出栏270头;郑兆梅养猪达到300多头,出栏240头,带动周围9户人家进行生猪养殖。王德清的养鹿已发展到110多头,今年共接待参观达600多人次。正是由于这些标准户和模式户的带动和影响下,xx镇的畜牧业才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突破提供的保障。

  “一村一品”建设的突破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在xx镇的调查中,我们对“一村一品”的建设颇为赞赏。在现代农业中,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是站稳脚跟,就得在规模上、科技含量上达到一定的层次,这既利于政x的管理和服务,也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跟踪指导,一家一户的单兵作战在现代农业中是形成不了气候的。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认可程度不同,搞全面的统一也是不可行的。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xx镇党委政x在这方面就坚持了一个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发展特色农业,一个村屯或几个条件相似的村屯发展一个适合本村(本地区)的品种,即“一村一品”。这个作法非常符合当前我县农村的形势,更符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即不搞“大一统”,又避免单而薄的处境,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现在“一村一品”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其中:“土豆村”有三道白河村和木条村,面积达到300公顷;“瓜果村”有胜利、杨木和德化村三个,种植面积达到120公顷;“蔬菜村”有四合、xx屯、东风村等三个,种植达到80公顷;“葵花村”有山后和东南村二个,种植面积达到200公顷。“养猪村”有三道村,养殖生猪达到3000头;另外,如“苏子村”、“白瓜籽村”、“细辛村”等也都相应地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这些“一村一品”的建设,经过预测计划收入4950万元,人均收入900元,同比增长9.8%,可见只有农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农业的增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才有抵御自然灾害,抗击疾病的能力,否则只依靠一个单一的粮食作物,一旦遇上灾年,摊上疾病就会很容易返贫,给自己和亲人以及社会带来负担。

  股份制农业和劳务输出工作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结合点。xx镇党委、政x通过搞活经营机制,放开经营主体,镇机关干部直接与农户联系,发展股份制农业,机关干部共出资354万元,投入到药材业、畜牧业、林业和第三产业上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注入的资金,使农民一些想干没钱的事业得以实现,而且由于机关干部的出资,也相应地增加了机关干部对农业关注程度,对产业发展的前景预测和中期监控以及后期的销售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处,形成了干部与农民经济利益一体化的格局,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劳务输出工作方面,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xx镇党委政x也有了很好的尝试。针对镇里土地相对集中,一些种、养、加工业的大户需要一些季节性用户的现状,引导农民成立劳务市场,鼓励一些土地不多的农户靠为大户打工的形式来增加收入,这样既促进了一些大户的发展,又相应地为小户、散户创造了收入,使镇内资金的流转合理化。

  培育市场功能,增强经济调节能力是发展经济的一个着力点。xx镇原为老县城,是这一带经济中心,对*衡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x镇党委政x从兴办xx“万人大集”着手,打造xx在整个乡镇经济中心的地位。引建和扩大建xx中心市场,整治市场流通环境,使其成为了区域性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使xx地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得到了良性循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xx镇在发展农业大镇上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农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一些方面还存在的一些差距,主要有:

  1、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一村一品”建设中,许多项目还只是追求面积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忽视了品牌效应,有时还存在效仿和低水*的重复等现象。

  2、科技含量不够,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农作物、产品及其它轻工产品多是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与原材料生产水*上,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不高。

  3、没有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xx镇在实行“三大主导产业”,定位于农业大镇,但是农业产品本身就是初级产品,产品加工性强,xx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带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各产业之间的有机结合还没有形成。如粮食的流通还仅仅停留在农村经纪人的自发性的`流通环节,没有在镇办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农业所获的效益不大。

  4、缺少高税收的工商企业。今年以来,由于农业税和特产税(除烟叶外)的全面免征,使xx镇的财政收入锐减,这使xx这个靠农业吃饭的乡镇,现在吃饭成了问题,如果能充分挖掘资源,引进一两个高利税的企业,一方面镇财政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面对于劳动力的转移也有了途径。

  三、几点建议

  通过几天来在xx镇的调查,我们发现xx镇在做大作强农业大镇的工作上还在很大的潜力可挖,如果一如既往地贯彻好现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农业大镇的前景一定会实现的。这里根据我们的调查提几点建议:

  1、发挥产粮大镇的优势,严格落实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xx镇地大物丰,粮食产量在全县位居前列,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键是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上来。一是狠抓政策宣传。要进一步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宣传两个“一号文件”,通过大张旗鼓宣传政策。使党的惠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狠抓政策落实。做农业税的免征和粮食直补款的发放工作,严格兑现程序,严格阳光操作。三是规范涉农收费,防止负担反弹。坚持把规范涉农收费巩固税改成果、推进配套改革的重大举措来抓,从源头上控制涉农收费反弹。

  由于粮食价格的上调,及中央优惠的粮食政策,成为一个粮食大镇也是xx的发展出路,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同时,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把土地向大户集中,探索新的农村全作方式,把一部分农民变成劳务型农民,使掌握新型农业技术和头脑灵活的农民作为粮食种植业的领头人。在相同的土地是创造最大的效益。

  2、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板块经济。

  据调查现在xx镇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大而全,品种多,规模相对来讲还是小。许多“一村一品”的项目的建立还是靠村屯支部或一两个带头的影响下形成的,有的也许一两年内取得了短期效益,但是不能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当中xx应发挥管理的职能,组织专家对整个乡镇的土壤、气候、矿产等资源进行规范,必要性打破村屯的界限,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发现板块经济,既要注重粮经结构比例,又要注重当地实际情况,既要注重稳产高产,又要注重经济效益的*衡。

  3、充分挖掘镇内资源,盘活镇内资金,培育新的投资主体。

  当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后,他们的眼光不是放在效益农业上,而是大部分钱投在房地产、餐饮、零售和娱乐业上,直接在农业的投资规模小,而且投资的人群相对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这部分人在刚脱离土地时,对土地的一种解脱感和认为自己以前吃苦太多,现在应该享受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前农村投资主体的单一,许多有钱农户不知道该把钱投向何处,由于意识和眼光的局限性,他们只能在别人已有的例子上寻求答案,这就造成了商店建了一家又一家,批发的零售的;住宅楼盖了一幢又一幢,地暖的楼中楼的;网吧开了一个又一个,纯*的液晶的;人们只是在别人的成功中去寻求思路,而没有去创新,去创造一个独有的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来发展。因此,作为党委、政x应当去培育新的投资主体,把老百姓手中的钱流通起来,引导农民向小型企业(如加工业)进行投资,多建设一些前店后厂式的中小型企业。加工业的建设上不妨在打造xx品牌上下功夫,如xx镇的“干豆腐”口感好,质量优,被许多老安图人所认可,应该把这个品牌打出去,要把质量再提高一个层次使其绿色化,无公害化,用公司+农户的方式,与农民签订大豆的订单,与企业签订销售的订单,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这个品牌的发展。多开发一些新的品种,把干豆腐的形式多样化,包装艺术化,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相信这也是一个阳光产业。

  4、抓住“东边道”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设利税大户,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注入活力。

  xx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资源丰富,加之“东边道”铁路的修建更是给xx带来了无比的发展机遇,应当审时度势,应当借这个机会把xx的优势展现出来,尽可能地引进一些大公司到xx来安家落户。政x多营造企业发展环境,转变政x职能,深化政务公开,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手续。加强信用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既要注重招商,又要注重留商、亲商,这样才能为税改后的政x财政收入的保障上开辟财源。

  5、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农业行业协会建设。

  行业协会建设可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成型的行业协会,有的虽然制度健全了,但是执行起来的随意性,参加人员的无组织性,使行业协会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不大。因此政x要引导农民建立规范的行业协会,并且依靠这些组织为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销信息服务,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互相压价,互相内耗。以往的农民产业化过程中,加工业或营销业没有与农户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一部分加工企业尽管与农户签订了合同,下了订单,但也很不规范,受经济利益驱动,市场价格高时,农户就把空气农产品卖到市场;市场价格低时,下单企业压价收购或废弃合同。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一种紧密、相互制约的合作关系,现在应当先由政x工作人员担任行业协会主要领导职务,逐步由行业业内人士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两到三年内政x工作人员逐步退出各类行业协会,由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另外,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加、销一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龙头企业的溶化加工、开拓市场的作用。通过以上办法逐步在xx镇形成一个行业协会发展促进农村发展的优良机制。

农村调研报告3

  通过调研,同学们加深了对农民和农村的认识,他们在思考,农业是*的根本问题,农民是*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劳累,同学们也希望能再有机会与农民的充分交流,了解了农民的疾苦,切实地了解、反映“三农问题”,为问题的解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此次调研,对于村落和被调查人完全采取了随机取样调查,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调研团虽然结束了在xx的调研活动,但为了保证调研的可比性和普遍性,调研团的成员又决定加印问卷返回各自的家乡,展开追加调研,为此次调研能真实地反映问题增加素材和数据。*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党的“*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三农”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有*2000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子女闯天下,老人守“空巢”。生活孤独,缺乏照顾,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啊。然而,在外务工的子女普遍地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忽略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嘘寒问暖。留下的是踽踽独行的老人每日不断地守望家门,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自己孩子早日回来。这让我想起之前我们走访的那些老人,每一个都是蹒跚而行,有的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还要照看自己的孙子。儿女离开,孙子尚小,为了整个家,不得不自给自足。一辈子就这么辛劳度过,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这真是做儿女的悲哀!

  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功臣。先在他们已是日薄西山,他们缺乏社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逐步走向发达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者:他们年老力衰,他们动作迟缓,他们招人嫌弃,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他们是生活上的低层次者。正是由于这些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己安度晚年。因此,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总而言之,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们,挣钱只是一个生存目的,老人则是自己的至上亲人。当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时候想着尽孝早己为时已晚!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乐地安度晚年。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以保护,农民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农民普遍抱怨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等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靠天吃饭、种粮不赚钱等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走访中,他们还注意到,一个村子的领导的水*就直接决定了整个村子的发展状况,“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一批眼界开阔,踏实为民的村干部。见到了农村医疗资源的缺乏、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民居住环境的差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文化水*的低下。

  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大量的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一方面城市要有足够的劳动密集型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素质,来适应城市里面的工作,农村劳动力素质则关键取决于农村教育水*。农民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本来背井离乡与亲人分离就是很悲哀的事,再加上在城市身份地位的低下,给农民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农民工在城市的工资也是最低的,除去生活开支以及两次农忙和过年三次回家的路费,使微薄的收入所剩无几。由于文化水*低,农民工没有法律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外出务工时不会意识到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即使签合同也不了解合同中的内容,以至于很多农民工劳累了一年,到年底却拿不到工资。从心理和经济方面考虑,农民都不愿意外出务工,用濉溪县一位领导的话说就是“农民在有饭吃的情况下都不会外出打工”,这主要是由农村低下的教育水*引起的。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的生活水*也很难提高。

  其次,由于农民文化水*低,农业技术很难在农村推广,推广速度慢。农村田地产量低、种植的作物品种单一,再加上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耕地较少,大多数农民只是把农业种植作为一年口粮的来源。在调研中,濉溪的一位四十多岁的农民说他们多年来都是冬季种小麦,夏季种大豆,种植方法也从没改变过。他给我们算了一笔帐:小麦一亩地最多产900斤,价格是7角/斤,大豆一亩地最好能收入400元,一亩地一年的毛收入一千元左右,扣除化肥、农药等,一亩地一年的净收入为500—600元,除去家人的口粮剩的就更少了。当问到是否需要农业技术时,他立即作了肯定的回答,但又说“书上关于种植、养殖的都看不懂,要*派人‘手把手’的教是不可能的,农民太多了”。第一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所起的作用太小,他们不能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再次,以农民现在的文化水*很难了解和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牌、看电视和聊天,但看电视又很少看新闻,所以他们几乎没有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途径。在调研过程中,像“社会治安”、“最低生活保障”、“环境保护”等最常用的词语,都要给他们解释很多,他们才能理解,更谈不上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条款了。因此也不知道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方向,抓不住致富的机会。由于知识水*有限,农民参与管理及创新的积极性较低,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不愿意积极的寻求致富之路。

  农村教育的现状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一是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建国至1986年以前,在中央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由中央财政负责,但这段时间,农民和各级*没有注意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的办学水*较低,教育经费数额也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要,1987年之后,中央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给乡镇财政以及农民增加了负担,以至于学校教育负债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普遍,即使后来教育体制由“分级负责,以乡为主”改成“以县为主”,这些后果仍没有太大改善。教学水*高的老师留不住,农村学校中的老师或者是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或者是本身知识水*就不高的年轻教师。很多学校的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等提高素质的课程无法开课,这样的教学水*也很难要求农村学生能有较高的学*兴趣和文化素质水*。

  二是农民比较看重眼前利益,在多数农民的观念中,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上了高中与只上初中或小学没什么区别,还是要回家务农。因此,很多农村父母在孩子上初中时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想到将来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不如现在就外出打工挣钱,解决家庭贫困问题。即使考上了也不一定有钱去上大学,每年高考后都有媒体报道许多考上大学而又没钱上学的学生,这也影响了农村孩子学*的积极性,造成农村学校较高的辍学率。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也开始明白让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将孩子送进城市的学校学*,虽然这样会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也会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在现阶段农村教育水*低下的情况下,能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虽然目前*农村的教育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已经在改善,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群受教育程度相比年龄在40岁以上的较高,在两个县189份问卷中,40岁之上的有119份其中初中以上水*的有9人,占7.5%,30岁以下的有21份其中初中以上水*的有8份占38%。从20xx年春季学期开始,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不用再交杂费,从而可以享受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已经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相信*农村教育状况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较大的改善。

农村调研报告4

  按照县第十期青干班的计划安排,xx镇调研组一行五人通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xx镇的农村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镇农村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0xx年xx镇与B乡、A乡合并后,现有行政区域面积139*4*方公里,全镇总户数9482户,共有人口34600人,其中农业户数6104户,23880人。全镇辖47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18个镇直单位,22个州县直单位。全镇有耕地面积6397公顷,镇党委辖65个党支部,968名党员(农村党员731名)。全镇共有致富能手和大户339个。20xx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6500万元,其中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00元,财政收入达到370万元。

  xx镇在合并后,区域面积的增多,人口数量的增大,使整个农村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经调查表现在:

  1、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对村屯的指导力度加大,但也相应存在人浮于事的不足。新组建的xx镇*共执行行政编制58名,现有在职人员55人,其中副乡(局)级领导共有人,事业单位各站所共有人员107人。这些人员中行政编制工作人员是按照原乡镇合并的三定方案进行安排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是将原先的各部门按照行业隶属进行了合并,没有进行机构改革。由于合并后,原本相同的工作由三套人马来运作,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力量,虽然所辖面积增加人口增加了,但是一些基础工作由于已经完成,虽然对村屯、基层的指导上力量得到了增强,但是由于工作量有限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现象的存在,忙的人总是在忙,清闲的人总是清闲,有些人甚至无所事事。

  2、经济发展和村屯建设的互补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乡镇合并前,B乡和A乡在整体经济上与xx镇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局部上却各有长处,如:B乡的养殖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农民对养殖的认可程度远远超过其它两个地区。A乡的人参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小沙河以至周围地区的幅射效用已形成。xx镇的小城镇建设以及它独特地理优势,长期以来已形成了这个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物产品的集散地。这些在合并前都是较为突出的特色。合并后,由于新一届xx镇党委、政x及时调整视角,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三个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既发挥各自的条处,调动其积极性,又注意从全局出发,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资源和优势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三大主导产业的定位,使整个xx稳步向农业大镇的方向迈进。xx镇党委、政x通过对全镇整体形势的分析,将xx镇总体发展定位为:以药材、畜牧、特色经济三大产业为主,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旅游、商贸、土特产品加工为辅的生态经济强镇。号召全镇人员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条主线,促进两个转变,实现六个突破,加快一个进程。这样的定位及发展思路,我们认为是完全符合xx实际情况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xx虽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兴镇的氛围,但由于xx造纸厂及一些企业的陆续下马和破产,导致xx镇的财政税收完全依靠于农业。如何在农业上大做文章,通过农业增效来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这应该是作为乡镇当家人考虑的事情,虽然我们现在是需要跨越式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要我们本末倒置,完全抛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味地去空喊口号,空谈跨越,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xx镇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生态经济强镇,是符合农业乡镇的情况的,作为一个粮食的主产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质量高,农民对于在土地上耕作有着无比的亲切感,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去刮风式的种这种那,不如踏踏实实的种粮食这样安全放心。

  4、实现六个突破为镇域经济的增长找准了切入点。

  药材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落脚点之一。xx镇在药材业的突破上用建设药材大县的理念来谋划全镇的中药材发展,通过依靠科技提高产品的质量,依靠大户拉动形成群体规模。他们注意到大户的典型带头作用是发展整个药材业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共为大户协商资金达430余万元。这方面xx镇从技术革新着手,发挥科技能人*洲的力量在全镇推广人参重茬技术,解决人参种植业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xx镇附*没有工业污染源,土壤质量高,生态环境优良,适于种植道地药材,因此把发展药材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方面,在稳步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通过附加值高的药材业的突破可以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畜牧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落脚点之二。xx镇现有牛24645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8个;猪16942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34户;鹿969头,大户发展5个;蜂5285箱,大户有22户。由此可见,xx镇畜牧业的基础有一定的基础。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x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一是加快牧业小区建设步伐,计划兴建一个投资100万元,养牛300头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牧业小区。培育三道村的暖棚养猪产业,引导他们建立养猪协会,实行科学养猪,规模养猪,变一家一户的单独养殖为全村一个品种,不同梯次出栏的整村化养殖,尽最大努力提高农民养猪的效益。二是抓好模式户、标准户和专业户的培育工作。通过各方面的扶持,一些大户的示范标准得到了提高,邻里效应开始产生。如:王连红有养牛已达到300多头,出栏270头;郑兆梅养猪达到300多头,出栏240头,带动周围9户人家进行生猪养殖。王德清的养鹿已发展到110多头,今年共接待参观达600多人次。正是由于这些标准户和模式户的带动和影响下,xx镇的畜牧业才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突破提供的保障。

  “一村一品”建设的突破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在xx镇的调查中,我们对“一村一品”的建设颇为赞赏。在现代农业中,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是站稳脚跟,就得在规模上、科技含量上达到一定的层次,这既利于政x的管理和服务,也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跟踪指导,一家一户的单兵作战在现代农业中是形成不了气候的。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认可程度不同,搞全面的统一也是不可行的。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xx镇党委政x在这方面就坚持了一个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发展特色农业,一个村屯或几个条件相似的村屯发展一个适合本村(本地区)的品种,即“一村一品”。这个作法非常符合当前我县农村的形势,更符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即不搞“大一统”,又避免单而薄的处境,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现在“一村一品”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其中:“土豆村”有三道白河村和木条村,面积达到300公顷;“瓜果村”有胜利、杨木和德化村三个,种植面积达到120公顷;“蔬菜村”有四合、xx屯、东风村等三个,种植达到80公顷;“葵花村”有山后和东南村二个,种植面积达到200公顷。“养猪村”有三道村,养殖生猪达到3000头;另外,如“苏子村”、“白瓜籽村”、“细辛村”等也都相应地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这些“一村一品”的建设,经过预测计划收入4950万元,人均收入900元,同比增长9.8%,可见只有农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农业的增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才有抵御自然灾害,抗击疾病的能力,否则只依靠一个单一的粮食作物,一旦遇上灾年,摊上疾病就会很容易返贫,给自己和亲人以及社会带来负担。

  股份制农业和劳务输出工作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结合点。xx镇党委、政x通过搞活经营机制,放开经营主体,镇机关干部直接与农户联系,发展股份制农业,机关干部共出资354万元,投入到药材业、畜牧业、林业和第三产业上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注入的资金,使农民一些想干没钱的事业得以实现,而且由于机关干部的出资,也相应地增加了机关干部对农业关注程度,对产业发展的前景预测和中期监控以及后期的销售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处,形成了干部与农民经济利益一体化的格局,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劳务输出工作方面,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xx镇党委政x也有了很好的尝试。针对镇里土地相对集中,一些种、养、加工业的大户需要一些季节性用户的现状,引导农民成立劳务市场,鼓励一些土地不多的农户靠为大户打工的形式来增加收入,这样既促进了一些大户的发展,又相应地为小户、散户创造了收入,使镇内资金的流转合理化。

  培育市场功能,增强经济调节能力是发展经济的一个着力点。xx镇原为老县城,是这一带经济中心,对*衡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x镇党委政x从兴办xx“万人大集”着手,打造xx在整个乡镇经济中心的地位。引建和扩大建xx中心市场,整治市场流通环境,使其成为了区域性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使xx地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得到了良性循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xx镇在发展农业大镇上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农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一些方面还存在的一些差距,主要有:

  1、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一村一品”建设中,许多项目还只是追求面积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忽视了品牌效应,有时还存在效仿和低水*的重复等现象。

  2、科技含量不够,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农作物、产品及其它轻工产品多是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与原材料生产水*上,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不高。

  3、没有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xx镇在实行“三大主导产业”,定位于农业大镇,但是农业产品本身就是初级产品,产品加工性强,xx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带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各产业之间的有机结合还没有形成。如粮食的流通还仅仅停留在农村经纪人的自发性的`流通环节,没有在镇办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农业所获的效益不大。

  4、缺少高税收的工商企业。今年以来,由于农业税和特产税(除烟叶外)的全面免征,使xx镇的财政收入锐减,这使xx这个靠农业吃饭的乡镇,现在吃饭成了问题,如果能充分挖掘资源,引进一两个高利税的企业,一方面镇财政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面对于劳动力的转移也有了途径。

  三、几点建议

  通过几天来在xx镇的调查,我们发现xx镇在做大作强农业大镇的工作上还在很大的潜力可挖,如果一如既往地贯彻好现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农业大镇的前景一定会实现的。这里根据我们的调查提几点建议:

  1、发挥产粮大镇的优势,严格落实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xx镇地大物丰,粮食产量在全县位居前列,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键是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上来。一是狠抓政策宣传。要进一步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宣传两个“一号文件”,通过大张旗鼓宣传政策。使党的惠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狠抓政策落实。做农业税的免征和粮食直补款的发放工作,严格兑现程序,严格阳光操作。三是规范涉农收费,防止负担反弹。坚持把规范涉农收费巩固税改成果、推进配套改革的重大举措来抓,从源头上控制涉农收费反弹。

  由于粮食价格的上调,及中央优惠的粮食政策,成为一个粮食大镇也是xx的发展出路,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同时,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把土地向大户集中,探索新的农村全作方式,把一部分农民变成劳务型农民,使掌握新型农业技术和头脑灵活的农民作为粮食种植业的领头人。在相同的土地是创造最大的效益。

  2、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板块经济。

  据调查现在xx镇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大而全,品种多,规模相对来讲还是小。许多“一村一品”的项目的建立还是靠村屯支部或一两个带头的影响下形成的,有的也许一两年内取得了短期效益,但是不能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当中xx应发挥管理的职能,组织专家对整个乡镇的土壤、气候、矿产等资源进行规范,必要性打破村屯的界限,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发现板块经济,既要注重粮经结构比例,又要注重当地实际情况,既要注重稳产高产,又要注重经济效益的*衡。

  3、充分挖掘镇内资源,盘活镇内资金,培育新的投资主体。

  当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后,他们的眼光不是放在效益农业上,而是大部分钱投在房地产、餐饮、零售和娱乐业上,直接在农业的投资规模小,而且投资的人群相对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这部分人在刚脱离土地时,对土地的一种解脱感和认为自己以前吃苦太多,现在应该享受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前农村投资主体的单一,许多有钱农户不知道该把钱投向何处,由于意识和眼光的局限性,他们只能在别人已有的例子上寻求答案,这就造成了商店建了一家又一家,批发的零售的;住宅楼盖了一幢又一幢,地暖的楼中楼的;网吧开了一个又一个,纯*的液晶的;人们只是在别人的成功中去寻求思路,而没有去创新,去创造一个独有的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来发展。因此,作为党委、政x应当去培育新的投资主体,把老百姓手中的钱流通起来,引导农民向小型企业(如加工业)进行投资,多建设一些前店后厂式的中小型企业。加工业的建设上不妨在打造xx品牌上下功夫,如xx镇的“干豆腐”口感好,质量优,被许多老安图人所认可,应该把这个品牌打出去,要把质量再提高一个层次使其绿色化,无公害化,用公司+农户的方式,与农民签订大豆的订单,与企业签订销售的订单,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这个品牌的发展。多开发一些新的品种,把干豆腐的形式多样化,包装艺术化,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相信这也是一个阳光产业。

  4、抓住“东边道”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设利税大户,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注入活力。

  xx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资源丰富,加之“东边道”铁路的修建更是给xx带来了无比的发展机遇,应当审时度势,应当借这个机会把xx的优势展现出来,尽可能地引进一些大公司到xx来安家落户。政x多营造企业发展环境,转变政x职能,深化政务公开,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手续。加强信用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既要注重招商,又要注重留商、亲商,这样才能为税改后的政x财政收入的保障上开辟财源。

  5、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农业行业协会建设。

  行业协会建设可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成型的行业协会,有的虽然制度健全了,但是执行起来的随意性,参加人员的无组织性,使行业协会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不大。因此政x要引导农民建立规范的行业协会,并且依靠这些组织为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销信息服务,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互相压价,互相内耗。以往的农民产业化过程中,加工业或营销业没有与农户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一部分加工企业尽管与农户签订了合同,下了订单,但也很不规范,受经济利益驱动,市场价格高时,农户就把空气农产品卖到市场;市场价格低时,下单企业压价收购或废弃合同。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一种紧密、相互制约的合作关系,现在应当先由政x工作人员担任行业协会主要领导职务,逐步由行业业内人士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两到三年内政x工作人员逐步退出各类行业协会,由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另外,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加、销一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龙头企业的溶化加工、开拓市场的作用。通过以上办法逐步在xx镇形成一个行业协会发展促进农村发展的优良机制。

农村调研报告5

  下到村里,刘*的话变立即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起来。

  和大多数中西部农村一样,曲风村很难见到年轻人,当地流行一句话:;农村有;三多;鼻涕多的孩子,头发多的妇女,胡子多的老头。

  贺大爷和老伴,都已年过80,他50多的儿子都已经当了爷爷。5个儿女除了老二住着离他较*,其他都不在身边。老两口有承包地1亩8分,由于年事已高无法自耕,都已租包转出。转出每亩年收入650元。2012年国家出台了新型农村养老制度,要求所有农村老人必须办理,解决老有所养。当问及贺大爷和老伴是否有领到养老金时,两位老人都表示否认。一旁陪同乡镇干部解释到,农村养老金是交的多拿得多,目前交的村民只占到全村的5%。其中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太穷买不起保险,二是农民对养老保险信任感不足,三是绝大部分青年在外务工,较难推广。于是每年靠1亩8分地租包转出的所得的1100来块,就是贺大爷和老伴全部的家庭收入来源。

  冯大叔,男,51岁,和妻儿一家3口人住在垣上。居住的窑洞异常简陋,昏暗,脏乱,并伴有浓烈的异味。冯大叔的妻子有智障,据说是她姐姐在火车站捡回来的操南方口音的媳妇。由于交不起学费,8岁的儿子辍学在家,以至于当我们在早上10点大部分孩子都学校读书的时候走进窑洞时,发现他坐在炕上,呆呆地望着斑驳不堪的墙壁。由于老冯家情况特殊,县里已经准备将其列为低保户对象。我们调研组也为其送去了300元的慰问金。大伙都劝老冯还是想办法让孩子上学,老冯盯着装慰问金的'信封默不作声。大家心里都清楚,一点慰问金和几句劝告,对于让孩子重新回到课堂来说,太微薄了。我们离开的时候,老冯和他的儿子似乎没有什么表情只有他的智障的妻子一直在憨憨地笑。

  调研期间,我和搭档裴凌罡被安排住在曹大哥家。大哥名叫曹文产,43岁,一手好厨艺,村里红白喜事都是掌勺人。家中5口人:老父亲、妻子、女儿、儿子。大哥的女儿刚刚高考完,成绩还没出来就到县城去打工了;大哥的儿子读到高二,不想继续读了,大哥将他转到县里的职业高中学厨艺;大嫂有冠心病,医生说不能生气、不能劳累。但多少年来,她一直毫无怨言地悉心照顾着由于一次脑出血,变得神志不清,行动不便的公公。

  据说曹大哥是还在村里务农的最年轻的男丁,由于大嫂身体不好,曹大哥一个人担当了家里所有的粗活、重活。曹大哥家里劳动力并不充足,需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但收入在村里算的上中上水*,也是村里人眼中的“致富能手,和村里很多其他农户形成反差。为了一探究竟我们在曹大哥的田间地头认真地向他讨着“致富经。

  “现在国家政策好,日子咋能难过哩?关键还是自己不能懒,而且会动脑筋。”曹大哥现在打理着7亩水浇地,包括:4亩李子树和甜瓜,2亩棉花和1亩柏树苗;垣上还有15亩苹果树。这些都是经济作物,收益都比小麦和玉米高。但是种植的投入成本和种植难度也更高。曹大哥读过一年农林技校,每年都订阅《山西果林》杂志,以此了解果林知识和市场信息,来确定要种植的果木以及联系购入幼苗。1997年曹大哥开始在靠世界银行贷款在垣上整理出的坡地上种植苹果,但是当时村里多数人嫌垣上交通不便,苹果树结果时间太长、前期成本高不愿意种。而那一年曹大哥买一台拖拉机,一口气承包了15亩地种苹果。XX年他收获了第一批苹果,拖拉机也成为他农闲时跑跑运输的工具。


农村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农村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1)

——农村住宅调研报告 (菁华5篇)

农村住宅调研报告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实力,既是*让广大农村老百姓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一项战略举措,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潜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理念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根据民权县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在林七乡党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于今年9月下旬透过走访农户及查阅有关档案资料等方式对XX村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状况整理如下:

  一、xx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XX村概况

  XX村座落在民权县县城的东北部,与县城相连,距县城22公里,距镇*所在地1公里,公路从村中穿过,地理条件优越,全村总面积为13.5*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13村民小组,713户人,全村可用耕地3024亩,水面面积50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村群众经济收入达4.6万元,全村共有65名党员,设一个党总支,二个党支部,下设11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健全。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1、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科学编制,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设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2、理清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利用X村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群众资产的管理,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和村级群众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用心引导村民发展优质粮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猪等农产品,并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如司庄、梅山、黄村、仰村八个村民小组利用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建立了占地8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带给新鲜蔬菜,菜农收入稳步提高。二是用心发展种植草莓、甘蔗基地400亩和农村种类中介服务组织,扶优做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带动村民用心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用心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增加劳力经济收入。

  3、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X村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应对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实际问题,村两委干部用心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也自愿捐款,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

  按照林七乡党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X村总支*王继思为组长、村委会主任王继祥为副组长,两委村干部为成员,村文书为信息报道员。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构成了“市指导、县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X村新农村建设的一点成效

  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X村的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切合村情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做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2、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X村下辖8个自然村,一方面既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

  3、干群关系得到必须改善。

  以前乡镇干部及村干部下农村入农户时,是“要钱要命”,而此刻是“送钱送物”。

  三、X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1、徐村党员干部和农民中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该村党员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多数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证明X村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还存在思想不够**,不够开拓性,创新性地去开展工作。如此看来,X村两委领导班子尤其是村*和村委会主任的素质高低,必须程度上决定着该村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2、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入少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事一议较难统一农民的意见,使得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

  3、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对科技应用的不够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农村住宅调研报告2

  本次对调查过程中农民朋友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作了必须的探讨和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农田断水频繁,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更为严重。

  2、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不是很完善,农民的出行很不方便。另外,由于公路等的不完善给当地的经济也带来了必须的影响。

  3、农产品的价格较低,农产品给农民带来的收入甚微。虽然*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有所上扬,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也在不停的上涨,与农业》投资相比,农产品的价格较为低迷,长此以往将对农民不利。关于问题的分析根据当地*的基本状况而言,由于在该地区设立的工厂和企业较少,所以税收来源就不多了,另外又加之中央实施的税费改革,对农业税的免除,*的财政收入就存在必须的问题。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低迷的问题在全国的范围内都普遍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众多,这势必会导致农产品的供大于求的情形出现,从而出现“谷贱伤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地方*如果采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话,可能性不大,效果可能也不会很明显,毕竟地方*的管辖范围有限,调控潜力也有限。对于贴合实际状况的经济发展之路,有下列几个:花大力气招商引资对那些拥有丰富的资源的地区,农民本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家致富,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无力投资

  而使得资源无法很好的开发,为了很好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招商引资当为首选。

  另外,招商引资的另一个较大的项目是对农产品的生加工等方面。该地区的农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产生多大的附加值,然而,该地的农产品质忧、产量佳,所以如果再对其进行生加工,则会有很大的潜力。*应当制定必须的优惠政策,力争建立几个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民增收注入活力。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为农服务的作用。

  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并致力于组建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潜力。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我们要把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结合起来,用心引导,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要以鼓励引导广大农民开展产销联合,组建多种形式的技术协会、信息协会、流通协会为重点,透过这些市场中介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要适当引导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尽快调整农产品品质、品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抓好品种、质量的结构调整,使农业由市场决定产量、需求决定品种质量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同时也应当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务必强化市场第一的观念,下大气力研究市场信息、市场动态、市场容量和供求关系,超前预测,科学分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利用时间差、地区差,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扩大农产品集散量。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有特色,才能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新时期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一)抓高效特色种植业。

  (二)抓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一个产业能不能持续持久活力,还得看产品的销路是否畅通。农业产品销售要有超多的农产品经纪人,*要针对本地区的具体状况,培养农产品经纪人,扩大流通渠道。随着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有关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防止恶意哄抬农资物价,使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防患于未然发展农商经济合作社现阶段,土地全部承包到户,在土地不能大规模集约经营的状况下,另辟途径,透过农商合作社,关键要让农民参与和经营,把一个个单一个体有组织的联合起来,使某一特色产品构成规模、在规模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经营,才能尽量降低市场风险,在产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蔬菜、、生猪、家禽、等都能够透过合作形式构成拳头产品,在市场上占一*之地。只有到达产业化、规模化,才能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品牌农业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另外,在某一产品到达必须规模、知名度后,*要引导树立名优品牌,进行注册保护,以品牌开辟市场、拓展销路。总结农村的繁荣,经济发展刻不容缓。“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增收”,这一重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也作了超多的工作已改善农民收入。我就本次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所调查的资料作了必须的总结和归纳,针对我地的实际状况做出了发展经济的几看法:

  1、花大力气招商引资;

  2、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4、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

  5、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

  6、发展农商经济合作社;期望能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尽一番力!

  这次早已已结束,但它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经济还不够发达,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十分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农村住宅调研报告3

  倪牌坊村位于丁嘴镇西南部,东与本镇岔河村交界,南临陆塘河,西与大兴镇交界,北与大兴镇高圩村交界,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村区域面积2.1*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567个家庭住户,总人口2069人。

  通过逐户走访排查的形式排查,长期居住有343户,占60.49%(其中长期居住的房屋中18.07%为1—2人居住);短暂居住有38户,占6.7%;长期无人居住186户,占32.81%。上述数据反映,农村房屋闲置现象十分严重,有将*五分之二的房屋半年及以上时间无人居住管理,房屋利用率呈现较低水*。另一方面,占78.72%村民表示所居住的农村环境有待改进,主要体现在住房条件、农村饮用水和交通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二组共有98户人家,其中仅有57户有人长期居住,占58%,有将*一半房屋长期无人居住或不定期短暂居住。倪大爷就是其中之一,今年82岁,自己有两个儿子都在城里买了房子,老伴前不久刚刚过世,*常到两个儿子家轮流居住。由于家里还有一亩多土地,赶上农忙时会回来收割,*常回来的很少。由于长期无人居住,倪大爷家的房子周围杂草丛生,屋前的房檐上的瓦被猫趴得已开始漏雨,墙角处清晰可见半米长的裂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大部分无人居住的原因,不是出去务工没有时间回来,就是孩子在城里有房子,与孩子一起居住。

  通过对长期无人居住或不定期短暂居住的房屋所有者的了解,大部分村民希望有关部门能优化当地资源配置,把闲置房屋的土地进行流转。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吸引更多本村劳动力,提高村民经济收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形式的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如下意见或建议:

  一、改造农村闲置房,开辟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建议加大对闲置房改造的资金投入,结合新农村建设,对闲置房进行重新规划,重新改造,合理利用。充分利用闲置房,大力兴办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养老中心、村图书室等,为农民提升农村精神文化水*提供配套设施,从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二、创新流转制度,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宅基地上的房屋是宅基地使用权人投资建造,是宅基地使用权人的私有财产。农房如果长期闲置无人维护,会逐渐破烂,但要卖掉并不容易。与此同时,部分贫困农民又无力建新房,存在住房不安全问题。因此,不妨花较少投资帮助贫困户解决燃眉之急,也可通过补助少量资金鼓励危房改造对象购买安全流转房,这既解决了贫困户的住房问题,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又盘活了农村闲置房,更节约了农村新建房占用耕地,使农村富裕户的闲置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发挥效益。

  三、以经营理念盘活闲置房。企业用地难是目前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瓶颈之一,可以将农村闲置房屋改造成生产加工车间,引导企业将生产车间搬到农村。这样既可缓解用地难题,又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增加集体和村民收入,还解决了企业用工难和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实现了多方共赢。

  四、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年来,农业旅游蓬勃兴起,农村的各种要素被盘活,其中包括农民的闲置房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生活在钢筋水泥丛中的都市人更加向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一些有识之士抓住都市人的这一心理需求,积极开发农村丰富的资源,利用农村闲置房屋租金成本较低、人力成本相对便宜等优势,把农民的闲置房租赁下来后改造成为乡村酒店,并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做乡村观光农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农村住宅调研报告4

  根据政治理论课程的要求,我利用国庆假期,选择自己的家乡,开展了以“农村住房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家乡的基本情况。我的家乡位于xx。根据党组织提出的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家乡的整体面貌有了较大地改善,但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房屋是村民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的基本场所,有了钱,首先要盖房,是*农民的传统。住房在*农民的心中有着较重的地位,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正确地解决住房建设问题是重中之重。

  农村住房建设中的问题:

  一、村庄布局相对散乱,旧村面貌有待改善。目前,农村住宅由于分散建设,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村庄形象。村庄四周新房林立,村内破破烂烂,布局散乱,形成了“空心村”。旧村、空心村布局混乱,道路不畅,配套缺乏,卫生较差,与新农村建设极不相称。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年年建新房,年年不见新农村”的尴尬局面。

  二、农民正常建房需求量大,建房用地得不到保证。*年来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对农村私人建房用地从严审批,而相应配套政策却未及时跟上,导致一些符合建房条件的住房困难户无法申请宅基地建房。而这些农户当中许多又属于无实力到集镇和城区购房,迫于无奈在本来应该拆除整理复耕的旧村庄内,再次进行翻建加层,甚至未批先建,给村庄建设和宅基地整理复耕工作带来极大的被动。

  三、违章建筑势头难控,“一户两宅”情况普遍。*年来,虽然*相关部门加大了农村宅基地和农村建房的管理力度,但农民建房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仍十分突出。部分农民违章搭建、扩建、翻建房屋,企盼在今后旧村改造、征地拆迁中得到更多的补偿,从而使得违章建筑越来越多。同时,农村建新不拆旧的情况十分普遍,部分农民建了新房不拆旧房。

  四、农村建房用地困难,新农村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新农村规划点集中建造村民住宅,必然涉及农户之间宅基地调剂问题。由于群众“恋土”心态较为严重,村民补偿要求高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村民之间难以达成调剂共识,导致土地征用、调剂难以实施,农民建房无法供地,无形中加大了村民建房的难度。部分村民借土地征用之机,对拆迁安置提出过分要求,不给满足就不让征地,阻碍建设,也是导致农村建房用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做好路、排、水、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房后基础设施配套不及时,提供配套后相应设施不完善或档次不高,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民进入新农村生活的意愿。

  根据调查成果,结合老师的指导,我认为,农村住房建设作为加快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多层次推进农村住房集聚建设和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的同时,应不断完善相关体系、机制。

  特别是要加快完成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鼓励村庄整理,优化资源利用。加快改造步伐,允许以房屋置换土地,获取建房指标,加大宅基地整理力度,盘活闲置建设用地。土地整理后增加的农用地要全部用于农民建房,把节约出来的土地收益主要用于农民社保和小区配套、物业管理资金以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是科学合理分配建房指标,加大帮扶力度。年度用地指标分配,优先考虑并保证一定比例的指标用于农民住宅建设,切实解决农民住宅建设难。对无力建房的困难户、危房户,可通过村集体统一调剂农户新建住宅后闲置的部分旧房,安置一批无力建房的无房户、危房户,确保其居住安全。

  三是统筹协调,突破农民住宅建设的规划制约。要在现有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村庄规划点布局。坚持长期性原则,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其他建设预留发展空间。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原则,统筹考虑农村生产生活需要和公共服务配套,方便群众的生活。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公寓的建设。坚持同步规划原则,在编制农村新社区布点规划的同时,抓好旧村改造利用规划和宅基地整理复垦规划,使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和宅基地复垦工作得以统筹有序推进。坚持节约用地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村庄规划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努力实现农村住房建设新增用地与建设用地复垦土地总量*衡。

  四是打造*安工程。坚持“凭图施工、内行人建房、凭合同审批”的工作要求,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加强施工队伍和施工环节管理,将规划区农民住宅建设管理从土地使用审批、登记延伸到建筑施工管理。加强农民建房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引导农民科学建房,提高农村房屋防灾能力。建立健全农村建筑安全、工程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村镇建筑工匠的培训和资质管理,推行建筑许可证制度,坚持有图施工、持证上岗、按图施工,保证农民住宅建设的安全与质量。

  五是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主及法律监督作用。避免打着新农村建设的旗号,侵犯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破坏土地资源。依托旧村落的现有规模进行改造,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的发展模式。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利用新农村建设政策,破坏土地资源,大搞房地产开发的*部门和其他人员,坚决给以严厉的打击。确保党的农村经济改革路线顺利的进行下去。

  最后,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新农村住房建设问题的背后是深植于*农村的土地问题。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切实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党的农村经济改革路线,有利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建设水*;有利于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为城乡建设发展赢得空间;有利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农村住宅调研报告5

  坚决把学*实践活动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强大的工作动力,全乡上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迅速行动、周密部署、突出特色,掀起了学*实践活动高潮。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从20xx年9月起,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三批开展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中央深谋远虑、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xx乡作为第三批学*实践活动单位,坚决把学*实践活动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强大的工作动力,全乡上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迅速行动、周密部署、突出特色,掀起了学*实践活动高潮。

  随着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及农用地转用制度的严格执行,各地宅基地管理法规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节约用地意识和耕地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各地严格宅基地审批管理,积极探索、充分挖掘现有村庄用地潜力,充分利用闲置宅基地和空闲地,进行旧村改造,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但是,农村宅基地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将新形势下农村宅基地的调查报告汇报如下:

  一、农村宅基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宅基地是从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中采用无偿、无使用年限的方法划拨给村民使用,村民对宅基地中能自用,不能进入土地市场进行公开转让,也不能用于抵押或出租。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尤其是大量工业的发展,促使农村的宅基地悄然成为高额利润的`商品,进而使现行的农村宅基地治理制度引发许多问题。

  1、农村宅基地管理难度大。关于农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数量少,且效力层次低,宅基地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政策调整。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调整农村房屋和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年来,一些地方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宅基地管理办法,但由于各地宅基地管理政策内容上的不统一,且有的地方管理办法不够规范,加上各地管理力度上的差异,宅基地管理效果差异很大。20xx年11月国土资源部虽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但以部门意见的形式出台,法律效力低。与立法较为完备的城市房地产管理相比,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宅基地流转及登记发证方面的规定滞后,缺乏可操作性,致使土地管理部门的管理难以到位,管理难度较大。

  2、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规模难以控制。从全国农村宅基地利用情况看,大部分地方宅基地只有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确定的数字规划,没有落实到具体村庄和地块的点和面上,村庄布局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普遍缺乏,而且部门规划也早已过了规划期,规划建设未能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和用地规模及调整范围,导致农村住宅建设用地规模在一定程度上的混乱。

  3、村规划建设如同虚设。虽然有些地方有村建设规划,但由于涉及农村宅基地置换、转让的问题,在划分宅基地后,不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不能形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另外,由于各村贫富不均,在宅基地上的建筑物参差不齐,使得村建设规划难以落实。

  4、宅基地所有权不明确。在九十年代初期,宅基地的治理不规范,可以随意买卖、划拨以及转让,所以,一家有2处宅基地楼房是非常常见的。另外,农村的宅基地实行的是终身继续制,自己分户获得宅基地后,老的宅基地仍可使用,导致宅基地使用混乱,所有权不明确。

  二、改善农村宅基地治理的建议

  1、要完善宅基地相关立法

  宅基地相关立法不健全、规定不统一。针对这一问题,完善立法、增强地方性规章可操作性,可根据村民申请时家庭人口数划定面积;明确规定宅基地占用耕地的相关审批手续;完善宅基地权益受损的司法救济途径;完善征地补偿标准的规定,切实保障被占地农民的利益。完善宅基地立法,是保护国土资源的需要,更是维护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的保障。

  2、编制科学合理的村镇建设规划

  加强农村宅基地建设规划,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应科学合理的编制村镇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应区分具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口密集程度来制订,人口密度较大且经济发展水*较高的地区,应适应城镇化建设需要,坚持集约化、合理用地原则。旧宅应及时拆除,进行复垦,恢复置换为耕地,最大化的利用土地。严格控制宅基地规模,分批分次治理宅基地混乱现状,有计划地逐步改善农村村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的整洁。

  3、加强宅基地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

  不少村民提出建议,加大宅基地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在现有社会条件下,广大农村地区仍不具备日日读报,天天上网的条件,他们既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多余的金钱。因此,行政机关理应为村民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提供便利,具体到一定宣传的方式,村村设宣传栏,定时张贴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定期更新,成立法律宣传队,流动下村宣传。采取灵活的形式,可发放宣传资料;播放相关多媒体资料;村委还可利用广播、标语、简报等形式开展宣传;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培训班,以立体、形象、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开展普法宣传。

  4、基层国土治理部门要依法履职、加强治理

  基层国土治理部门应明确职权、加强治理、认真履职,监督和治理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情况。首先,审批程序应简化、完善,增加审批条件的透明的,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村民申请;明确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其次,推进村务公开,使国土部门的宅基地治理工作置于村民及社会的监督之下,督促其严格依法办事、公正治理,合理、*等地分配宅基地;及时处理闲置宅基地,限制宅基地使用权,控制宅基地用地规模。再次,国土部门应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讲究工作方法,树立便民意识、服务意识及廉洁性,严格按批准面积实地丈量,定期深入农村核查宅基地使用情况、完善登记制度,引导村民更好地利用宅基地。最后,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监督,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严厉处罚知法违法的工作人员,引导其依法办事、执法为民;同时在治理中吸纳一般群众的参与及监督,定期听取反馈意见,了解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宅基地治理水*。


农村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2)

——农村的调研报告 (菁华5篇)

农村的调研报告1

  通过调研,同学们加深了对农民和农村的认识,他们在思考,农业是*的根本问题,农民是*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劳累,同学们也希望能再有机会与农民的充分交流,了解了农民的疾苦,切实地了解、反映“三农问题”,为问题的解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此次调研,对于村落和被调查人完全采取了随机取样调查,保证了数据采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调研团虽然结束了在xx的调研活动,但为了保证调研的可比性和普遍性,调研团的成员又决定加印问卷返回各自的家乡,展开追加调研,为此次调研能真实地反映问题增加素材和数据。*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党的“*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三农”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有*20xx万,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子女闯天下,老人守“空巢”。生活孤独,缺乏照顾,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啊。然而,在外务工的子女普遍地只把赡养义务理解为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忽略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嘘寒问暖。留下的是踽踽独行的老人每日不断地守望家门,盼星星盼月亮,盼着自己孩子早日回来。这让我想起之前我们走访的那些老人,每一个都是蹒跚而行,有的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还要照看自己的孙子。儿女离开,孙子尚小,为了整个家,不得不自给自足。一辈子就这么辛劳度过,没有享受过一天的福,这真是做儿女的悲哀!

  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为我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功臣。先在他们已是日薄西山,他们缺乏社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逐步走向发达的今天,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我们应该理智看到留守老人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者:他们年老力衰,他们动作迟缓,他们招人嫌弃,他们是经济上的低收入者,他们是生活上的低层次者。正是由于这些的特殊性,就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己安度晚年。因此,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总而言之,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们,挣钱只是一个生存目的,老人则是自己的至上亲人。当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时候想着尽孝早己为时已晚!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乐地安度晚年。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以保护,农民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农民普遍抱怨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等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靠天吃饭、种粮不赚钱等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走访中,他们还注意到,一个村子的领导的水*就直接决定了整个村子的发展状况,“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一批眼界开阔,踏实为民的村干部。见到了农村医疗资源的缺乏、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民居住环境的差乱,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农民文化水*的低下。

  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增加农民的收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中外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就是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只有实现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大量的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转移,一方面城市要有足够的劳动密集型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转移出来的农村人口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素质,来适应城市里面的工作,农村劳动力素质则关键取决于农村教育水*。农民的素质决定了他们在城市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本来背井离乡与亲人分离就是很悲哀的事,再加上在城市身份地位的低下,给农民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农民工在城市的工资也是最低的,除去生活开支以及两次农忙和过年三次回家的路费,使微薄的收入所剩无几。由于文化水*低,农民工没有法律上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外出务工时不会意识到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即使签合同也不了解合同中的内容,以至于很多农民工劳累了一年,到年底却拿不到工资。从心理和经济方面考虑,农民都不愿意外出务工,用濉溪县一位领导的话说就是“农民在有饭吃的情况下都不会外出打工”,这主要是由农村低下的教育水*引起的。农村居民受教育年限低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的生活水*也很难提高。

  其次,由于农民文化水*低,农业技术很难在农村推广,推广速度慢。农村田地产量低、种植的作物品种单一,再加上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耕地较少,大多数农民只是把农业种植作为一年口粮的来源。在调研中,濉溪的一位四十多岁的农民说他们多年来都是冬季种小麦,夏季种大豆,种植方法也从没改变过。他给我们算了一笔帐:小麦一亩地最多产900斤,价格是7角/斤,大豆一亩地最好能收入400元,一亩地一年的毛收入一千元左右,扣除化肥、农药等,一亩地一年的净收入为500—600元,除去家人的口粮剩的就更少了。当问到是否需要农业技术时,他立即作了肯定的回答,但又说“书上关于种植、养殖的都看不懂,要*派人‘手把手’的教是不可能的,农民太多了”。第一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所起的作用太小,他们不能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到生产中。

  再次,以农民现在的文化水*很难了解和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牌、看电视和聊天,但看电视又很少看新闻,所以他们几乎没有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途径。在调研过程中,像“社会治安”、“最低生活保障”、“环境保护”等最常用的词语,都要给他们解释很多,他们才能理解,更谈不上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条款了。因此也不知道国家经济政策的引导方向,抓不住致富的机会。由于知识水*有限,农民参与管理及创新的积极性较低,大多数人都是随大流,不愿意积极的寻求致富之路。

  农村教育的现状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一是国家的教育管理体制,建国至1986年以前,在中央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都是直接或间接的由中央财政负责,但这段时间,农民和各级*没有注意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的办学水*较低,教育经费数额也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要,1987年之后,中央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给乡镇财政以及农民增加了负担,以至于学校教育负债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普遍,即使后来教育体制由“分级负责,以乡为主”改成“以县为主”,这些后果仍没有太大改善。教学水*高的老师留不住,农村学校中的老师或者是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或者是本身知识水*就不高的年轻教师。很多学校的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等提高素质的课程无法开课,这样的教学水*也很难要求农村学生能有较高的学*兴趣和文化素质水*。

  二是农民比较看重眼前利益,在多数农民的观念中,如果没有考上大学,上了高中与只上初中或小学没什么区别,还是要回家务农。因此,很多农村父母在孩子上初中时看到孩子成绩不好,想到将来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不如现在就外出打工挣钱,解决家庭贫困问题。即使考上了也不一定有钱去上大学,每年高考后都有媒体报道许多考上大学而又没钱上学的学生,这也影响了农村孩子学*的积极性,造成农村学校较高的辍学率。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也开始明白让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将孩子送进城市的学校学*,虽然这样会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流失,也会给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但是在现阶段农村教育水*低下的情况下,能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教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虽然目前*农村的教育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已经在改善,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人群受教育程度相比年龄在40岁以上的较高,在两个县189份问卷中,40岁之上的有119份其中初中以上水*的有9人,占7、5%,30岁以下的有21份其中初中以上水*的有8份占38%。从20xx年春季学期开始,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不用再交杂费,从而可以享受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已经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相信*农村教育状况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较大的改善。

农村的调研报告2

  按照县第十期青干班的计划安排,xx镇调研组一行五人通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xx镇的农村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XX镇与B乡、A乡合并后,现有行政区域面积1396、44*方公里,全镇总户数9482户,共有人口34600人,其中农业户数6104户,23880人。全镇辖47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18个镇直单位,22个州县直单位。全镇有耕地面积6397公顷,镇党委辖65个党支部,968名党员(农村党员731名)。全镇共有致富能手和大户339个。20xx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6500万元,其中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00元,财政收入达到370万元。

  xx镇在合并后,区域面积的增多,人口数量的增大,使整个农村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经调查表现在:

  1、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对村屯的指导力度加大,但也相应存在人浮于事的不足。新组建的xx镇*共执行行政编制58名,现有在职人员55人,其中副乡(局)级领导共有人,事业单位各站所共有人员107人。这些人员中行政编制工作人员是按照原乡镇合并的三定方案进行安排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是将原先的各部门按照行业隶属进行了合并,没有进行机构改革。由于合并后,原本相同的工作由三套人马来运作,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力量,虽然所辖面积增加人口增加了,但是一些基础工作由于已经完成,虽然对村屯、基层的指导上力量得到了增强,但是由于工作量有限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现象的存在,忙的人总是在忙,清闲的人总是清闲,有些人甚至无所事事。

  2、经济发展和村屯建设的互补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乡镇合并前,B乡和A乡在整体经济上与xx镇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局部上却各有长处,如:B乡的养殖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农民对养殖的认可程度远远超过其它两个地区。A乡的人参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小沙河以至周围地区的幅射效用已形成。xx镇的小城镇建设以及它独特地理优势,长期以来已形成了这个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物产品的集散地。这些在合并前都是较为突出的特色。合并后,由于新一届xx镇党委、*及时调整视角,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三个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既发挥各自的条处,调动其积极性,又注意从全局出发,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资源和优势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三大主导产业的定位,使整个xx稳步向农业大镇的方向迈进。xx镇党委、*通过对全镇整体形势的分析,将xx镇总体发展定位为:以药材、畜牧、特色经济三大产业为主,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旅游、商贸、土特产品加工为辅的生态经济强镇。号召全镇人员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条主线,促进两个转变,实现六个突破,加快一个进程。这样的定位及发展思路,我们认为是完全符合xx实际情况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xx虽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兴镇的氛围,但由于xx造纸厂及一些企业的陆续下马和破产,导致xx镇的'财政税收完全依靠于农业。如何在农业上大做文章,通过农业增效来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这应该是作为乡镇当家人考虑的事情,虽然我们现在是需要跨越式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要我们本末倒置,完全抛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味地去空喊口号,空谈跨越,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xx镇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生态经济强镇,是符合农业乡镇的情况的,作为一个粮食的主产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质量高,农民对于在土地上耕作有着无比的亲切感,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去刮风式的种这种那,不如踏踏实实的种粮食这样安全放心。

  4、实现六个突破为镇域经济的增长找准了切入点。

  药材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落脚点之一。xx镇在药材业的突破上用建设药材大县的理念来谋划全镇的中药材发展,通过依靠科技提高产品的质量,依靠大户拉动形成群体规模。他们注意到大户的典型带头作用是发展整个药材业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共为大户协商资金达430余万元。这方面xx镇从技术革新着手,发挥科技能人*洲的力量在全镇推广人参重茬技术,解决人参种植业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xx镇附*没有工业污染源,土壤质量高,生态环境优良,适于种植道地药材,因此把发展药材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方面,在稳步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通过附加值高的药材业的突破可以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矗。

  畜牧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落脚点之二。xx镇现有牛24645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8个;猪16942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34户;鹿969头,大户发展5个;蜂5285箱,大户有22户。由此可见,xx镇畜牧业的基础有一定的基矗今年以来,xx镇党委*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一是加快牧业小区建设步伐,计划兴建一个投资100万元,养牛300头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牧业小区。培育三道村的暖棚养猪产业,引导他们建立养猪协会,实行科学养猪,规模养猪,变一家一户的单独养殖为全村一个品种,不同梯次出栏的整村化养殖,尽最大努力提高农民养猪的效益。二是抓好模式户、标准户和专业户的培育工作。通过各方面的扶持,一些大户的示范标准得到了提高,邻里效应开始产生。如:王连红有养牛已达到300多头,出栏270头;郑兆梅养猪达到300多头,出栏240头,带动周围9户人家进行生猪养殖。王德清的养鹿已发展到110多头,今年共接待参观达600多人次。正是由于这些标准户和模式户的带动和影响下,xx镇的畜牧业才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突破提供的保障。

  “一村一品”建设的突破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在xx镇的调查中,我们对“一村一品”的建设颇为赞赏。在现代农业中,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是站稳脚跟,就得在规模上、科技含量上达到一定的层次,这既利于*的管理和服务,也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跟踪指导,一家一户的单兵作战在现代农业中是形成不了气候的。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认可程度不同,搞全面的统一也是不可行的。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xx镇党委*在这方面就坚持了一个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发展特色农业,一个村屯或几个条件相似的村屯发展一个适合本村(本地区)的品种,即“一村一品”。这个作法非常符合当前我县农村的形势,更符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即不搞“大一统”,又避免单而薄的处境,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现在“一村一品”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其中:“土豆村”有三道白河村和木条村,面积达到300公顷;“瓜果村”有胜利、杨木和德化村三个,种植面积达到120公顷;“蔬菜村”有四合、xx屯、东风村等三个,种植达到80公顷;“葵花村”有山后和东南村二个,种植面积达到200公顷。“养猪村”有三道村,养殖生猪达到3000头;另外,如“苏子村”、“白瓜籽村”、“细辛村”等也都相应地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这些“一村一品”的建设,经过预测计划收入4950万元,人均收入900元,同比增长9、8%,可见只有农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农业的增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才有抵御自然灾害,抗击疾病的能力,否则只依靠一个单一的粮食作物,一旦遇上灾年,摊上疾病就会很容易返贫,给自己和亲人以及社会带来负担。

  股份制农业和劳务输出工作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结合点。xx镇党委、*通过搞活经营机制,放开经营主体,镇机关干部直接与农户联系,发展股份制农业,机关干部共出资354万元,投入到药材业、畜牧业、林业和第三产业上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注入的资金,使农民一些想干没钱的事业得以实现,而且由于机关干部的出资,也相应地增加了机关干部对农业关注程度,对产业发展的前景预测和中期监控以及后期的销售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处,形成了干部与农民经济利益一体化的格局,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劳务输出工作方面,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xx镇党委*也有了很好的尝试。针对镇里土地相对集中,一些种、养、加工业的大户需要一些季节性用户的现状,引导农民成立劳务市场,鼓励一些土地不多的农户靠为大户打工的形式来增加收入,这样既促进了一些大户的发展,又相应地为小户、散户创造了收入,使镇内资金的流转合理化。

  培育市场功能,增强经济调节能力是发展经济的一个着力点。xx镇原为老县城,是这一带经济中心,对*衡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x镇党委*从兴办xx“万人大集”着手,打造xx在整个乡镇经济中心的地位。引建和扩大建xx中心市场,整治市场流通环境,使其成为了区域性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使xx地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得到了良性循环。

农村的调研报告3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随着第三批学*实践活动的深入。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能力和水*明显增强。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建设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对我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下面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吉县西北部,是乡*所在地。我村有两个自然村,文城村和姚家畔自然村,七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980口人,耕地面积有4299亩,其中耕地面积3056亩,退耕还林面积567亩,小杂粮及经济作物面积有376亩。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1、党员基本情况:我村共有人口980人;有1个农村党支部,农村党员有——-名,占全乡党员总数的——占全乡农民总数的——在这——名农民党员中,55岁以上的76名,占50%;文盲、半文盲党员8名,占5%;高中及以上的25人,占16%;困难党员9人,占6%;致富无门的5人,占3%;致富带头人60人,占39%。

  2、农村党支部班子情况:村党支部委员总数为12人,35岁以上的9人,占委员总数的7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0%。

  3、农村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情况:两委班子成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带头作用,能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存在问题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2、存在干部不作为现象。一是“不想作为”。村党支部*由于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连续担任村主干长达二十余年,思想疲软,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只停留在上传下达、敷衍应付的基点上,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经济上没有大的贡献。二是“不会作为”。现在农村工作当中,日常事物比较多比较杂,而且需要登记在案的东西需要写出来,不能及时的备案,有些工作我们确实干了,但检查的时候拿不出东西来证明,影响了

  3、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这一点普遍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的重视,有些村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及时为班子输入新鲜血液。但目前班子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村党支部*已经60岁,村委会计现已64岁,两委干部都在50岁以上。二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三是年轻党员政治意识淡化。一些年轻党员经常在外,不能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清。村40岁以下的党员大都出门在外,不参与村里事务。四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

  4、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村党支部*、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有些村党支部*对村里事情基本不管,支部对村委工作不支持,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

  5、村级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农村党组织普遍反映农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一课三会”制度难落实,活动难开展,党员大会都难以执行了。

  四、农村党员状况

  农村党员很大一部分都是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者。他们有的是低保护,有的受*补贴。其中流动党员不是特别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流动党员外出流向难以掌握,关系难以接转。

  有的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接受党组织管理的意识起来越淡,不开具党员证明信,也不转组织关系,不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回来后也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成了“挂名党员”和自由党员;也有的党员在外不愿暴露党员身份,一直自己装着组织关系,成为名副其实的“口袋党”。

  2、流动党员不能按时缴纳党费,基数难以把握。

  3、是流动党员中预备党员转正难。

  *年来,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转业军人预备党员由于一时无法安置工作,经常到异地寻找工作,成为流动党员的一部分。由于党组织无法了解他们的日常表现,支部内其他党员也因为不了解情况而难以发表意见,给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4、是织组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有的流动党员在外务工期间,无法正常参加原党支部的活动,又不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两边组织生活都不参加,成为管理上的“真空地带”。有的个别党员在脱离了党组织的监督管理后,生活、工作作风比较散漫,相对缺乏自我约束力,党性意识淡化,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农村经济社会情况

  我村主要是以苹果为主导产业,苹果的种植面积可观,而且销路也很好,农民的收入来源也主要靠苹果,每季下来每亩苹果可买一万元左右,在教育方面,由于我村是乡*所在地,孩子们上学都比较方便,幼儿园,小学,初中都有,今年我村中学新修建教学楼一座,

  医疗卫生方面,我村980口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与了900口人,参与率是92%。今年计划全部参与。

  社会保障方面,国家现在很重视民生问题,关注的不仅仅是一家一户、一时一事的小民生,而是包括了大到发展战略、小到老百姓“柴米油盐”的大民生。对此,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我村在社保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广大农民群众缺乏社会保障的意识,对参与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②家庭保障能力下降。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传统的家庭保障面临威胁,家庭的一些基本功能如抚养、赡养、教育等受到了很大冲击,传统的“养儿防老”保障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家庭“倒金字塔”结构的形成,将给未来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③农民享受到的实惠少。,农村社会保障门路很多。有民政、卫生、农业、扶贫办等部门承担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从表面上看,好像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多部门负责,易形成合力,共同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各部门从本部门利益出发,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决策及管理上的摩擦和矛盾。对此,农民心存顾虑。多部门管理还造成农村社会保障苦乐不均,操作不规范,短期行为多。逢年过节,各有关部门倾巢出动,发钱发物,好不热闹,其它时间则不闻不问。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没有统一部署,各部门各行其是,造成部分贫困户接受多家接济,而有些贫困户则什么也没有得到,救助效果不明显。同时在全市开展了“一助一”富民工程,“领导干部联系困难户”活动,以及“联民心”工程等多种活动,也存在热热闹闹开张,冷冷静静收场,雷声大,雨点小,扶助部门做官样文章,走过场,农民得到的实惠少。

  六、热难点问题

  1、农民对当前经济形式持乐观看法,在主导产业方面,对于苹果销路,希望*帮助提供信息,找市场,减少农产品无销路的后顾之忧,为今后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在资金上,希望金融部门帮助农民解决小额贷款,缓解农民因生产资金不足制约生产发展的矛盾。在农产品价格上,农民希望*及有关部门多从农民利益出发,防止“谷贱伤农”。巩固和稳定税费改革政策措施,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抑物价,严防生产资料价格暴涨。据农民反映,今年四季度,随着粮食价格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扬,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吨尿素价格增加260元,农民因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喜悦的同时,也带有几分忧虑。

  2、科技作用得到广大农民认知,加强农村科教文化事业建设是农民所盼据调查,农民对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共同的认识。相信科学,渴望技术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但农民感到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少,学而所用和用而所学之间还存在差距和矛盾。看电视是农民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农业频道是农民最喜爱的节目。但农民反映“电视播放农业科技知识时间短,记不住,理解不透”。农民希望村里有个固定的学*场所,能有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知识和技术。还应该多发放一些科技书籍和科普光盘,增加致富信息来源渠道。农民希望*及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科教文化事业的投入,普及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多举办一些类似“科技之冬”活动。农业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农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3、在农村文化生活上,农民反映文化生活馈乏,在农村看电视是农民的唯一文化娱乐,农民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和扶持乡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4、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农民渴望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我村农民对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总的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过去,在农村发生的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现象已明显好转,社会风气也越来越纯正。邻里之间、干群之间比较和协。在农村赌博现象较为严重,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人情礼往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

农村的调研报告4

  按照县第十期青干班的计划安排,xx镇调研组一行五人通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xx镇的农村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20xx年XX镇与B乡、A乡合并后,现有行政区域面积1396、44*方公里,全镇总户数9482户,共有人口34600人,其中农业户数6104户,23880人。全镇辖47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18个镇直单位,22个州县直单位。全镇有耕地面积6397公顷,镇党委辖65个党支部,968名党员(农村党员731名)。全镇共有致富能手和大户339个。20xx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6500万元,其中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00元,财政收入达到370万元。

  xx镇在合并后,区域面积的增多,人口数量的增大,使整个农村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经调查表现在:

  1、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对村屯的指导力度加大,但也相应存在人浮于事的不足。新组建的xx镇*共执行行政编制58名,现有在职人员55人,其中副乡(局)级领导共有人,事业单位各站所共有人员107人。这些人员中行政编制工作人员是按照原乡镇合并的三定方案进行安排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是将原先的各部门按照行业隶属进行了合并,没有进行机构改革。由于合并后,原本相同的工作由三套人马来运作,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力量,虽然所辖面积增加人口增加了,但是一些基础工作由于已经完成,虽然对村屯、基层的指导上力量得到了增强,但是由于工作量有限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现象的存在,忙的人总是在忙,清闲的人总是清闲,有些人甚至无所事事。

  2、经济发展和村屯建设的互补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乡镇合并前,B乡和A乡在整体经济上与xx镇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局部上却各有长处,如:B乡的养殖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农民对养殖的认可程度远远超过其它两个地区。A乡的人参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小沙河以至周围地区的幅射效用已形成。xx镇的小城镇建设以及它独特地理优势,长期以来已形成了这个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物产品的集散地。这些在合并前都是较为突出的特色。合并后,由于新一届xx镇党委、*及时调整视角,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三个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既发挥各自的条处,调动其积极性,又注意从全局出发,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资源和优势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三大主导产业的定位,使整个xx稳步向农业大镇的方向迈进。xx镇党委、*通过对全镇整体形势的分析,将xx镇总体发展定位为:以药材、畜牧、特色经济三大产业为主,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旅游、商贸、土特产品加工为辅的生态经济强镇。号召全镇人员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条主线,促进两个转变,实现六个突破,加快一个进程。这样的定位及发展思路,我们认为是完全符合xx实际情况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xx虽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兴镇的氛围,但由于xx造纸厂及一些企业的陆续下马和破产,导致xx镇的'财政税收完全依靠于农业。如何在农业上大做文章,通过农业增效来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这应该是作为乡镇当家人考虑的事情,虽然我们现在是需要跨越式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要我们本末倒置,完全抛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味地去空喊口号,空谈跨越,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xx镇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生态经济强镇,是符合农业乡镇的情况的,作为一个粮食的主产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质量高,农民对于在土地上耕作有着无比的亲切感,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去刮风式的种这种那,不如踏踏实实的种粮食这样安全放心。

  4、实现六个突破为镇域经济的增长找准了切入点。

  药材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落脚点之一。xx镇在药材业的突破上用建设药材大县的理念来谋划全镇的中药材发展,通过依靠科技提高产品的质量,依靠大户拉动形成群体规模。他们注意到大户的典型带头作用是发展整个药材业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共为大户协商资金达430余万元。这方面xx镇从技术革新着手,发挥科技能人*洲的力量在全镇推广人参重茬技术,解决人参种植业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xx镇附*没有工业污染源,土壤质量高,生态环境优良,适于种植道地药材,因此把发展药材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方面,在稳步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通过附加值高的药材业的突破可以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矗。

  畜牧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落脚点之二。xx镇现有牛24645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8个;猪16942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34户;鹿969头,大户发展5个;蜂5285箱,大户有22户。由此可见,xx镇畜牧业的基础有一定的基矗今年以来,xx镇党委*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一是加快牧业小区建设步伐,计划兴建一个投资100万元,养牛300头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牧业小区。培育三道村的暖棚养猪产业,引导他们建立养猪协会,实行科学养猪,规模养猪,变一家一户的单独养殖为全村一个品种,不同梯次出栏的整村化养殖,尽最大努力提高农民养猪的效益。二是抓好模式户、标准户和专业户的培育工作。通过各方面的扶持,一些大户的示范标准得到了提高,邻里效应开始产生。如:王连红有养牛已达到300多头,出栏270头;郑兆梅养猪达到300多头,出栏240头,带动周围9户人家进行生猪养殖。王德清的养鹿已发展到110多头,今年共接待参观达600多人次。正是由于这些标准户和模式户的带动和影响下,xx镇的畜牧业才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突破提供的保障。

  “一村一品”建设的突破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在xx镇的调查中,我们对“一村一品”的建设颇为赞赏。在现代农业中,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是站稳脚跟,就得在规模上、科技含量上达到一定的层次,这既利于*的管理和服务,也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跟踪指导,一家一户的单兵作战在现代农业中是形成不了气候的。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认可程度不同,搞全面的统一也是不可行的。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xx镇党委*在这方面就坚持了一个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发展特色农业,一个村屯或几个条件相似的村屯发展一个适合本村(本地区)的品种,即“一村一品”。这个作法非常符合当前我县农村的形势,更符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即不搞“大一统”,又避免单而薄的处境,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现在“一村一品”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其中:“土豆村”有三道白河村和木条村,面积达到300公顷;“瓜果村”有胜利、杨木和德化村三个,种植面积达到120公顷;“蔬菜村”有四合、xx屯、东风村等三个,种植达到80公顷;“葵花村”有山后和东南村二个,种植面积达到200公顷。“养猪村”有三道村,养殖生猪达到3000头;另外,如“苏子村”、“白瓜籽村”、“细辛村”等也都相应地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这些“一村一品”的建设,经过预测计划收入4950万元,人均收入900元,同比增长9、8%,可见只有农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农业的增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才有抵御自然灾害,抗击疾病的能力,否则只依靠一个单一的粮食作物,一旦遇上灾年,摊上疾病就会很容易返贫,给自己和亲人以及社会带来负担。

  股份制农业和劳务输出工作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结合点。xx镇党委、*通过搞活经营机制,放开经营主体,镇机关干部直接与农户联系,发展股份制农业,机关干部共出资354万元,投入到药材业、畜牧业、林业和第三产业上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注入的资金,使农民一些想干没钱的事业得以实现,而且由于机关干部的出资,也相应地增加了机关干部对农业关注程度,对产业发展的前景预测和中期监控以及后期的销售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处,形成了干部与农民经济利益一体化的格局,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劳务输出工作方面,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xx镇党委*也有了很好的尝试。针对镇里土地相对集中,一些种、养、加工业的大户需要一些季节性用户的现状,引导农民成立劳务市场,鼓励一些土地不多的农户靠为大户打工的形式来增加收入,这样既促进了一些大户的发展,又相应地为小户、散户创造了收入,使镇内资金的流转合理化。

  培育市场功能,增强经济调节能力是发展经济的一个着力点。xx镇原为老县城,是这一带经济中心,对*衡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x镇党委*从兴办xx“万人大集”着手,打造xx在整个乡镇经济中心的地位。引建和扩大建xx中心市场,整治市场流通环境,使其成为了区域性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使xx地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得到了良性循环。

农村的调研报告5

  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听实话、查实情,切实掌握第一手情况,为党委、*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是开展密切联系群众“三项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三项活动”开展以来,我先后到彭水、秀山、酉阳、黔江等区县农村了解情况,又到市工商局对口扶贫的xx区铁锋乡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和“大下访”活动,在增进群众感情、历练工作作风的同时,以进村入户、开院坝会等多种方式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对农村民生问题重点关注思考。

  *几年来,市委、市*为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在全国率先免去农业税,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还广泛推行社保、低保和新农合等农村社会保障措施,同步提升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他们都发自内心地感谢*,感谢市委、市*的好领导。今年,市委、市*又启动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计划,在田间地头,在农家村舍,我强烈感到“两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春潮涌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感到一些涉及民生的问题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第一,实现“两翼”农户万元增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产业规划,不断改进扶贫济困方式方法

  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单靠一亩三分地,分户经营,小打小闹,解决温饱尚可,却难以致富奔小康,其根本的出路在于走规模经营、集约发展、科技兴农的路子,彻底改变农村刀耕火种、土中刨食的传统农作方式。当前,农村通过干部带头帮促、农户自发探索,种养殖业项目如雨后春笋。例如万州区铁锋乡在大力发展猕猴桃、山胡椒、杨梅、油桐、青蒿、茯苓、栀子花、野鸡、山羊、肉牛等20余个品种,但由于缺少大的产业规划,种养殖分散,生产粗放,形不成产业“链条”。该乡桐元村支部*谢家宽同志就深有感触地讲:“我们村的红阳猕猴桃品质非常优良,就是规模太小,形不成品牌效应,只有大规模才能出大效益”。全市“十一五”规划中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了宏观层面的规划,涉农部门从宏观层面也提出了一些区域性布局的意见,但是,无论是市还是区县层面的规划,都难以落实到乡村,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民还是一片茫然。建议市*、农委、农综办等部门和区县进一步抓好和优化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市的资源分布、地理交通优势、水土条件、产业基础等进行科学系统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特别是种养殖业区域布局项目要具体,具有操作性,每个项目要形成规模、形成产业链。在制定发展项目规划后更要抓好实施,无论是公司加农户还是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都应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加强规模和集约经营的引导,强化技术培训和经营管理,充分激发农民创业增收的动力,形成大批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农产品驰名品牌和地理标志,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

  加强资金帮扶、物质帮助,对解决贫困户当前困难和问题固然重要,但要真正脱贫致富,就一定要把乡村干部的精气神提起来,把贫困户的“志气”扶起来,提升乡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增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这才是治本之策。调研中一些村干部和群众反映,由于贫困户获得救济慰问的机会较多,一些农民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纷纷争戴“贫困帽”、抢着“吃救济”,导致认定贫困户、低保户已经成为关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焦点问题。建议市扶贫办、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和区县进一步探索改进农村扶贫济困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适当减少单纯的救济式行为,把重点放在改善基础设施、扶持产业项目、搞活市场流通、开展技能培训等举措上。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提神扶志上狠下功夫,把思想“脱贫”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解决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问题。同时,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贫困户、低保户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切实把好事办好,维护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

  第二,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大力开展村容镇貌整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日益强烈,农村新建住宅增多。在“两翼”地区,许多新建的农民新村宽敞亮丽,新落成的民居星罗棋布。但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占用了大量良田沃土,新建民房还是火柴盒式的单面瓷砖房子,布局结构不合理,零乱无序,和大自然极不协调。虽然市建委和部分区县建委专门为新农村建设印制了特色民居图纸并免费提供,但许多村民不知道,也没有基本农田保护意识和景观规划意识,把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用来修了一堆垃圾建筑。建议市城乡建委、国土局等相关部门和区县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特别是“两翼”农村良田不多,涉及今后子孙后代生存问题,搞建设一定要集约用地,少占良田沃土。同时,要大力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巴渝民居,使村民的房子不仅经济适用而且美观舒适,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以达到“现代都市+美丽乡村”的城乡统筹大格局。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和严格农房审批程序,做到一户不漏的从房屋选址到建筑风貌全过程监管到位。

  村容镇貌体现农村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城乡差别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环境卫生和村容镇貌。调研中看到集镇和农户“脏、乱、差”比较普遍,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房前屋后垃圾成堆,“四害”孳生,人畜混杂、厕厩不分的现象较突出,当地农民群众已*以为常,部分乡镇干部也视而不见。建议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把城市环境整治工作拓展到广大农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洁净家园”的村容镇貌整治行动,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五个重庆”、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力争通过一两年的集中整治,使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在思想观念、文明素质、卫生*惯上有一个彻底的转变,让农村“脏、乱、差”的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真正把xx建设成为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城乡一体、人居和谐的幸福家园。


农村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3)

——农村沼气调研报告3篇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农村沼气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炊能革命、有机肥革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受到了我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一、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基本情况

  *年来,县委、县*把沼气池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和建设生态县的重要内容来抓,把沼气池建设、庭院经济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我县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61个,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9处,年产沼气10.77万立方米,折标煤76.9吨。

  沼气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直接导致了农产品品质下降,人体健康受到危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沼液、沼渣肥效高,病虫病菌少,能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一个户用沼气池年产沼液沼渣25~30吨,可满足2~3亩无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用沼液喷洒作物叶面,可灭菌杀虫,肥壮秧苗,粮食能增产15%~20%,蔬菜能增产30%~40%。同时,农村沼气将畜牧业与种植业发展链接起来,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多渠道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沼气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保护了生态环境。三溪乡井南村是沼气建设示范村,建有沼气池26个,村民照明、做饭、洗澡都用上了沼气。他们说:“有了沼气池,不仅可以节省电费,还带动了养猪业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据专家调查测算,一个沼气池年产气量可替代燃烧薪柴1.5吨左右,相当于3.5亩薪炭林或6亩林地的年生长量,同时还可减少两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农村沼气,解决了农民“没有柴烧就砍树”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沼气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在建沼气池过程中,*引导农民把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改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禽畜圈养,畜厕分离,有效地治理了农村的脏、乱、差,改善了村容村貌。以前村里猪粪猪尿横流,臭气熏天,但现在村里路面干净,人和禽畜的粪便排入沼气池密封起来,空气清新了很多,蚊子、苍蝇也减少了。农民的健康水*和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成效明显,但在建设及推广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认识程度不够。有些干部对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责任心和紧迫感不强;沼气知识普及不够,部分农户对沼气建设的好处还不太了解,持等待观望态度;七十年代建的旧式沼气池因应用技术科技含量不高,技术不够成熟,质量差,现已无法使用或者说有的在当时就是效果不好,在群众头脑中的不良印象一时还难以消除。

  2、自然条件不好。建一个沼气池需要二、三十个*方米的空地,而我县的村庄大都是依山而建,空间较少,比较拥挤,缺少建沼气池所需的场地;乡村外出人口多,家庭人口简单,饲养牲畜又不多,难以保证沼液量。

  3、后续服务不到位。一方面,新建沼气池农户缺乏经验,管理维护意识较差,故障池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导致少数农户使用情况不理想。另一方面,沼气服务机构不健全,配套物资供应不上,存在配套环节上的死角。

  4、技工素质不高。我县参加过市能源部门培训的沼气技术人员只有2人,而且还没有职业资格证书,技术力量相当薄弱,再加上有些农民技工的责任心不强,从而出现个别沼气池建设质量不过关,如管道安装不规范、不产气、漏气等现象。

  5、建设资金不足。虽然现在国家对沼气国债项目的补助力度较大,但我县曾在XX年对国债沼气项目进行可行性调查,调查显示我县沼气工程上国债项目的条件无法具备,所以争取不到中央的补助,只能靠群众自筹资金和少许的县补助,农户感到建设成本太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的建设和推广。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实施农村沼气工程的目的、意义和内容。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参观、召开现场会、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沼气建设知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建设沼气工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把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特别是要作为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坚持“*引导、政策推动、农民为主、自建自用”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通过示范点、示范村的建设,辐射、带动沼气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在充分发挥农户自主投入主体作用的同时,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筹集沼气发展资金,即积极创造条件上国债项目,向中央财政争取一点、从公益生态林保护资金及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划出一点、各级财政安排一点、各有关部门投入一点、发动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捐助一点,建立起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各级*应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的规模和水*。

  4、配套建设,综合利用。农村户用沼气要积极推动“一池三改”,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对圈舍、厕所和厨房进行改造,并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采取“猪—沼—果”、“四位一体”等能源生态建设模式,引导农户将沼气建设与种养业发展结合起来。在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要积极实施“一池三建”,将大中型沼气池与原料预处理设施、沼气利用设施和沼肥利用设施结合建设,并尽可能将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农田、鱼塘等进行统一筹划、系统安排。通过各种配套建设,同时实现解决环境污染、生产清洁优质能源、环境治理和综合利用等目标,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沼气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健全体系,提高服务。建立相应机构和沼气服务站,面向农户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帮助搞好沼气池的设计、建设、安装,沼气配件的维修、供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推广等工作。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将品德高尚、技术过硬的农村泥瓦工吸收到沼气建设队伍中,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技术水*。同时,做好沼气技术入户工作,在项目村定期开办培训班,向农民群众讲解沼气知识,使其逐步掌握沼气技术,确保沼气池的使用率。

  一、xx县农村沼气建设和使用基本情况

  (一)户用沼气池建设和使用基本情况

  xx县xx年-xx年户用沼气池建设任务3000口,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750口,占58%。3000口沼气池建设任务现已全部完工。本次随机抽样调查了5个乡5个示范村,调查沼气用户97户。其中正常使用用户82户,占84.5%;间歇使用用户11户,占11.3%;弃用用户4户,占4.2%。全县抽查沼气示范村*均使用率为95.8%。沼渣、沼液100%得到了充分利用,为用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据调查,*均每户每年产生沼液肥15吨,节约肥料开支1500元;*均每户每年节约用煤1.2吨,节约开支600元;97户用户由于减少砍柴而增加封山育林面积485亩。

  (二)小型沼气池建设和使用基本情况

  xx县xx年-xx年小型沼气池的建设20个,100%中央预算内投资。其中联户沼气池工程17处,占85%,养殖小区沼气池工程3处,占15%。这次调查的5处联户沼气池工程,100%建在小型养殖场里,原料充足,100%在使用,农户也很满意。

  (三)大中型沼气建设和使用基本情况

  xx县xx年-xx年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2处,100%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是大型沼气发电工程。xx年8月开工,xx年10月全部完工,现已投入发电使用。养殖场都有各自的果茶种植基地,沼渣、沼液都能充分利用。如今,土生牲猪养殖场每天沼气发电10个小时,可为养殖场每天提供350度电,基本保证了养殖场的用电;旺达养殖场每天沼气发电6个小时,可为养殖场每天提供240度电,基本满足养殖场的日常用电需求。沼气发电以来,为养殖场带来了每年6-7万元的直观的经济效益,业主都很高兴。

  (四)服务网点

  xx县xx年-xx年服务网点建设任务为32个,100%中央预算内投资。自xx年到xx年xx县已建成了32个沼气服务网点,其中乡镇服务网点22个,村级示范村服务网点10个。32个服务网点,除了中央下拨51.93万元物资器材外,xx县财政还下拨了21万元配套资金,为服务网点购置了辅助设备,解决了办公场地。本次调查了5个乡镇服务网点,能正常运行的只有1个,占20%;其它4个都因为营运收益过低而不营运,占80%。这个正常运行的服务网点是县城中心服务网点,除了进行维修服务外,还经营全县的沼气器材,所以才能够勉强维持。

  二、xx县农村沼气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农村养殖农户日益减少。在调查的97户沼气用户中,有26户没有养殖,占27%;有42户全年就养1-2头猪,占43%。由于养殖农户减少,沼气原料不足,农户经常长年不换料,影响了沼气池使用效果。

  (二)对沼气用户服务收费难。沼气用户严重依赖县能源办和沼气技术员,沼气池一出现问题,自己不先进行检查,就要求县能源办派技术员进行检修,检修完了也不肯付技术员工钱,严重压缩了各服务站技术员的生存空间。我办只能向县财政争取一部分经费,以弥补技术员的维修工钱。但随着沼气用户的日益增多,老沼气池逐渐要维修,靠我办向财政争取维修经费越来越杯水车薪。究其原因为:一是服务网点维修服务收费还不完善。建池户的依赖心理严重,沼气池出了问题,总是要求县能源办为其解决维修资金,否则宁愿沼气池不用,也不肯维修,技术员为其提供服务收费难。二是沼气服务网点技术员不是财政在编人员,没有固定收入。技术员*时除了进行有限的沼气服务外,还要做其它的事,才能维持1年的生活开支,没有专门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服务网点的建设经营。

  (三)大型沼气发电工程由于设备的原因,沼气发电机组一次发电超过4个小时,机组就温度偏高,损耗加大,所以不能够长时间连续发电,造成了有多余的沼气浪费掉。

  三、进一步发展农村沼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1.建议在沼气池集中的示范村,新建一批沼气原料处理储存池,以供沼气原料不足的沼气用户。

  2.建议上级部门能适当下拨沼气池维修经费,专门用于对故障沼气池进行维修和对老沼气池管道、灶具进行更新,以保证农村户用沼气池的长效使用。

  3.建议上级相关部门能尽快解决切实可用的沼气液化技术,使多余的沼气能进行液化,以提供给其他农户做炊事用能。

  4建议把沼气服务网点的农民技术员纳入财政编制,每年能有适当的工资补贴,以确保服务网点能正常营运。因为服务网点营运收入过低,技术员工资没有保障。

  按照县委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乔达明带领县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负责人等,于7月2日至4日,深入到全县9个乡镇10余个村和农业局,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形式,就农村沼气项目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沼气推广建设进展情况

  从调研情况来看,全县农村沼气推广建设工作得到了县、乡各级的高度重视,呈现全面铺开、点面整体推进的态势,正处于攻坚阶段。虽然目前工作推进力度非常大,措施扎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任务要求差距较大,全面完成任务尚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二、工作推进的几个特点

  全县上下在推动沼气建设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从县委、县*到各乡镇和职能部门,各级领导干部都高度重视沼气推广建设工作,并将其作为行政一把手工程来抓。

  2、措施扎实。县*决定拿出150万元专款用于沼气建设补贴。各乡镇和村也都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出台了程度不同的补贴和激励扶助措施,千方百计推动此项工作。

  3、强化责任。县*与各乡镇签订了责任状。各乡镇把沼气建设工作与乡、村两级干部的考核挂钩,强化责任,严格奖惩,形成了层层有压力,人人有责任,上下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4、善于创新。在按照有关要求推广单户建池的同时,我县结合实际创新出了联户建池的新模式,有效降低了沼气建设成本,扩大了沼气使用覆盖面。

  三、存在的问题

  农村沼气推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县、乡、村三级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是应当肯定的,但其推进的艰难和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粪源严重缺乏。全县9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建沼买粪的现象。各乡镇为了保证本乡镇建设沼气的用粪需求,严格限制辖区内的粪源外流。在粪源争夺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许多乡镇的沼气用户开始向县境外的武乡等地买粪。河峪乡青阳坪村的冯变成甚至从吕梁市的文水县买回一车牛粪。而随着买粪需求的增加,粪价也一路走高,武乡一带的牛粪就从原来每方30至40元上涨到每方60至70元,翻了*一番。以8立方米标准的沼气池一次投料3—4方计算,一个沼气池仅买粪投料就需要花费300多元。但,即使四处买粪也满足不了现有需求,沼气建设面临“粪荒”的严重考验。以莲花池村为例,建成34户,仅有7户通过买粪完成装料,其余27户全是空池,至今仍在找粪下池。 “粪荒”的出现给我们的沼气推广工作带来了先天不足。没有稳定的粪源,不仅严重制约沼气的推广进度,而且会影响到已建成沼气的持续运行。如果沼气必须靠买粪来维持,那么沼气建的越多,粪价就会越高,沼气运行的成本就会越高。如果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此项目难免再蹈八十年代初推广夭折的覆辙。同时,按照沼气运行“勤添料、勤出料”和新鲜粪的技术要求,买粪既不经济也不符合技术要求。因此说,买粪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粪源短缺的问题。一池三改是建设沼气工程完整的工艺体系,其中改厕与改圈解决的就是粪源问题,而我县已建成和在建沼气用户中,同步完成或在建改厕与改圈的只占总数的不到4%。粪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沼气推广的瓶颈。

  2、技术力量薄弱。调查发现,全县已建成装料的沼气池能正常使用的比例很低。社城镇顶村在去年就开始沼气试点,群众积极性也比较高,建成22户,但是使用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能正常产气使用的仅仅只有20%左右。镇村两级多次邀请技术员察看指导,也找不到不产气的原因,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在镇村两级的努力下,该村今年只新发展了6户,仅占去年发展数的1/4强。兰峪乡屯村已建成15个15立方米的沼气池,先装料1池,但至今不能点火,技术人员也搞不清是什么原因,余下的14池就一直空着,不敢装粪,在等待观望。

  技术力量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沼气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尽管沼气是一项成熟技术,但沼气工艺流程长、影响因素多,单单靠培训几次农民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技术问题,需要有较高技术水*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必需的技术装备作为支撑。只有技术指导和服务的水*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沼气点着了、烧旺了,沼气建设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而我县目前的沼气技术力量仅仅是领取了省级沼气技工合格证的107名沼气池施工人员。县农业局虽然也组织了服务队伍,并深入一线跟踪服务,千辛万苦,但他们与农村持证上岗的技工属于同批次同课时培训,仅仅是文化程度比他们高而已,理性认识多于感性认识,甚至在建池操作技能上还不如农民技工,给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心有余而力不足,技术水*的提高成熟尚需要一个阶段与过程。沼气使用、管理和维护全能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不能为农民群众正确使用沼气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与支持。比如,云竹镇赵庄村的两个沼气用户,一样的粪料,同一天装粪,一户正常点火,一户则是哑火,搞不清是何原因,增加了群众对沼气技术的迷惘和不信任。


农村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4)

——农村住宅调研报告 (菁华5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实力,既是*让广大农村老百姓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一项战略举措,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潜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理念在农村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社会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根据民权县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在林七乡党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于今年9月下旬透过走访农户及查阅有关档案资料等方式对XX村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状况整理如下:

  一、xx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XX村概况

  XX村座落在民权县县城的东北部,与县城相连,距县城22公里,距镇*所在地1公里,公路从村中穿过,地理条件优越,全村总面积为13.5*方公里,辖8个自然村13村民小组,713户人,全村可用耕地3024亩,水面面积50亩,2007年人均纯收入4200元,村群众经济收入达4.6万元,全村共有65名党员,设一个党总支,二个党支部,下设11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健全。

  (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1、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群众参与,科学编制,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设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

  2、理清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利用X村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群众资产的管理,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和村级群众经济稳步发展。一是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和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用心引导村民发展优质粮食作物,大棚蔬菜、瘦肉型生猪等农产品,并不断扩大大棚蔬菜种植和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如司庄、梅山、黄村、仰村八个村民小组利用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建立了占地80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为城区居民带给新鲜蔬菜,菜农收入稳步提高。二是用心发展种植草莓、甘蔗基地400亩和农村种类中介服务组织,扶优做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带动村民用心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三是用心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工作,增加劳力经济收入。

  3、整合资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X村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应对农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实际问题,村两委干部用心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民也自愿捐款,多渠道筹措资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4、建立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

  按照林七乡党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组,X村总支*王继思为组长、村委会主任王继祥为副组长,两委村干部为成员,村文书为信息报道员。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构成了“市指导、县组织、乡镇主抓、村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X村新农村建设的一点成效

  1、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从X村的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切合村情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做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的关系,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2、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X村下辖8个自然村,一方面既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从解决好农民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根据当前的资源和工作力量,突出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步实施。

  3、干群关系得到必须改善。

  以前乡镇干部及村干部下农村入农户时,是“要钱要命”,而此刻是“送钱送物”。

  三、X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1、徐村党员干部和农民中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

  该村党员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多数人却表示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部分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农村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来进行的,这证明X村部分农村党员干部还存在思想不够**,不够开拓性,创新性地去开展工作。如此看来,X村两委领导班子尤其是村*和村委会主任的素质高低,必须程度上决定着该村新农村建设行动的成败。

  2、农村小型基础设施投入少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行一事一议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事一议较难统一农民的意见,使得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农业投入方面的一个薄弱环节。

  3、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对科技应用的不够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农民富起来,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不加大科教的投入力度,不注重农村的卫生事业、法制教育是不行的,没有高素质的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认为要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用5—10年的时间,建立培训示范基地,培养一些精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畜牧特产业等技术能人,让每一个农户至少要有一个懂技术的明白人,要以乡、村为单位做好非农业的专业技术培训。

  本次对调查过程中农民朋友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作了必须的探讨和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农田断水频繁,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更为严重。

  2、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不是很完善,农民的出行很不方便。另外,由于公路等的不完善给当地的经济也带来了必须的影响。

  3、农产品的价格较低,农产品给农民带来的收入甚微。虽然*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有所上扬,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也在不停的上涨,与农业》投资相比,农产品的价格较为低迷,长此以往将对农民不利。关于问题的分析根据当地*的基本状况而言,由于在该地区设立的工厂和企业较少,所以税收来源就不多了,另外又加之中央实施的税费改革,对农业税的免除,*的财政收入就存在必须的问题。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低迷的问题在全国的范围内都普遍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众多,这势必会导致农产品的供大于求的情形出现,从而出现“谷贱伤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地方*如果采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话,可能性不大,效果可能也不会很明显,毕竟地方*的管辖范围有限,调控潜力也有限。对于贴合实际状况的经济发展之路,有下列几个:花大力气招商引资对那些拥有丰富的资源的地区,农民本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家致富,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无力投资

  而使得资源无法很好的开发,为了很好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招商引资当为首选。

  另外,招商引资的另一个较大的项目是对农产品的生加工等方面。该地区的农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产生多大的附加值,然而,该地的农产品质忧、产量佳,所以如果再对其进行生加工,则会有很大的潜力。*应当制定必须的优惠政策,力争建立几个龙头企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民增收注入活力。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增值、为农服务的作用。

  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并致力于组建农业龙头企业集团,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潜力。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我们要把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结合起来,用心引导,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要以鼓励引导广大农民开展产销联合,组建多种形式的技术协会、信息协会、流通协会为重点,透过这些市场中介组织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要适当引导农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尽快调整农产品品质、品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立足资源优势,突出抓好品种、质量的结构调整,使农业由市场决定产量、需求决定品种质量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同时也应当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务必强化市场第一的观念,下大气力研究市场信息、市场动态、市场容量和供求关系,超前预测,科学分析,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利用时间差、地区差,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扩大农产品集散量。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有特色,才能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新时期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一)抓高效特色种植业。

  (二)抓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一个产业能不能持续持久活力,还得看产品的销路是否畅通。农业产品销售要有超多的农产品经纪人,*要针对本地区的具体状况,培养农产品经纪人,扩大流通渠道。随着农产品的价格上升,*有关部门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防止恶意哄抬农资物价,使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防患于未然发展农商经济合作社现阶段,土地全部承包到户,在土地不能大规模集约经营的状况下,另辟途径,透过农商合作社,关键要让农民参与和经营,把一个个单一个体有组织的联合起来,使某一特色产品构成规模、在规模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经营,才能尽量降低市场风险,在产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蔬菜、、生猪、家禽、等都能够透过合作形式构成拳头产品,在市场上占一*之地。只有到达产业化、规模化,才能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培育品牌农业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另外,在某一产品到达必须规模、知名度后,*要引导树立名优品牌,进行注册保护,以品牌开辟市场、拓展销路。总结农村的繁荣,经济发展刻不容缓。“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增收”,这一重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也作了超多的工作已改善农民收入。我就本次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所调查的资料作了必须的总结和归纳,针对我地的实际状况做出了发展经济的几看法:

  1、花大力气招商引资;

  2、用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4、突出优质抓特色,狠抓调整促增效;

  5、发展壮大农产品经营队伍;

  6、发展农商经济合作社;期望能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尽一番力!

  这次早已已结束,但它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经济还不够发达,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十分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倪牌坊村位于丁嘴镇西南部,东与本镇岔河村交界,南临陆塘河,西与大兴镇交界,北与大兴镇高圩村交界,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村区域面积2.1*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567个家庭住户,总人口2069人。

  通过逐户走访排查的形式排查,长期居住有343户,占60.49%(其中长期居住的房屋中18.07%为1—2人居住);短暂居住有38户,占6.7%;长期无人居住186户,占32.81%。上述数据反映,农村房屋闲置现象十分严重,有将*五分之二的房屋半年及以上时间无人居住管理,房屋利用率呈现较低水*。另一方面,占78.72%村民表示所居住的农村环境有待改进,主要体现在住房条件、农村饮用水和交通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二组共有98户人家,其中仅有57户有人长期居住,占58%,有将*一半房屋长期无人居住或不定期短暂居住。倪大爷就是其中之一,今年82岁,自己有两个儿子都在城里买了房子,老伴前不久刚刚过世,*常到两个儿子家轮流居住。由于家里还有一亩多土地,赶上农忙时会回来收割,*常回来的很少。由于长期无人居住,倪大爷家的房子周围杂草丛生,屋前的房檐上的瓦被猫趴得已开始漏雨,墙角处清晰可见半米长的裂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大部分无人居住的原因,不是出去务工没有时间回来,就是孩子在城里有房子,与孩子一起居住。

  通过对长期无人居住或不定期短暂居住的房屋所有者的了解,大部分村民希望有关部门能优化当地资源配置,把闲置房屋的土地进行流转。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吸引更多本村劳动力,提高村民经济收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形式的转变,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如下意见或建议:

  一、改造农村闲置房,开辟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建议加大对闲置房改造的资金投入,结合新农村建设,对闲置房进行重新规划,重新改造,合理利用。充分利用闲置房,大力兴办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养老中心、村图书室等,为农民提升农村精神文化水*提供配套设施,从而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二、创新流转制度,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宅基地上的房屋是宅基地使用权人投资建造,是宅基地使用权人的私有财产。农房如果长期闲置无人维护,会逐渐破烂,但要卖掉并不容易。与此同时,部分贫困农民又无力建新房,存在住房不安全问题。因此,不妨花较少投资帮助贫困户解决燃眉之急,也可通过补助少量资金鼓励危房改造对象购买安全流转房,这既解决了贫困户的住房问题,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又盘活了农村闲置房,更节约了农村新建房占用耕地,使农村富裕户的闲置资产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发挥效益。

  三、以经营理念盘活闲置房。企业用地难是目前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瓶颈之一,可以将农村闲置房屋改造成生产加工车间,引导企业将生产车间搬到农村。这样既可缓解用地难题,又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增加集体和村民收入,还解决了企业用工难和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实现了多方共赢。

  四、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年来,农业旅游蓬勃兴起,农村的各种要素被盘活,其中包括农民的闲置房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生活在钢筋水泥丛中的都市人更加向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一些有识之士抓住都市人的这一心理需求,积极开发农村丰富的资源,利用农村闲置房屋租金成本较低、人力成本相对便宜等优势,把农民的闲置房租赁下来后改造成为乡村酒店,并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做乡村观光农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根据政治理论课程的要求,我利用国庆假期,选择自己的家乡,开展了以“农村住房建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首先,简要介绍一下家乡的基本情况。我的家乡位于xx。根据党组织提出的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家乡的整体面貌有了较大地改善,但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房屋是村民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的基本场所,有了钱,首先要盖房,是*农民的传统。住房在*农民的心中有着较重的地位,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正确地解决住房建设问题是重中之重。

  农村住房建设中的问题:

  一、村庄布局相对散乱,旧村面貌有待改善。目前,农村住宅由于分散建设,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村庄形象。村庄四周新房林立,村内破破烂烂,布局散乱,形成了“空心村”。旧村、空心村布局混乱,道路不畅,配套缺乏,卫生较差,与新农村建设极不相称。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年年建新房,年年不见新农村”的尴尬局面。

  二、农民正常建房需求量大,建房用地得不到保证。*年来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对农村私人建房用地从严审批,而相应配套政策却未及时跟上,导致一些符合建房条件的住房困难户无法申请宅基地建房。而这些农户当中许多又属于无实力到集镇和城区购房,迫于无奈在本来应该拆除整理复耕的旧村庄内,再次进行翻建加层,甚至未批先建,给村庄建设和宅基地整理复耕工作带来极大的被动。

  三、违章建筑势头难控,“一户两宅”情况普遍。*年来,虽然*相关部门加大了农村宅基地和农村建房的管理力度,但农民建房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现象仍十分突出。部分农民违章搭建、扩建、翻建房屋,企盼在今后旧村改造、征地拆迁中得到更多的补偿,从而使得违章建筑越来越多。同时,农村建新不拆旧的情况十分普遍,部分农民建了新房不拆旧房。

  四、农村建房用地困难,新农村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新农村规划点集中建造村民住宅,必然涉及农户之间宅基地调剂问题。由于群众“恋土”心态较为严重,村民补偿要求高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村民之间难以达成调剂共识,导致土地征用、调剂难以实施,农民建房无法供地,无形中加大了村民建房的难度。部分村民借土地征用之机,对拆迁安置提出过分要求,不给满足就不让征地,阻碍建设,也是导致农村建房用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做好路、排、水、电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房后基础设施配套不及时,提供配套后相应设施不完善或档次不高,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民进入新农村生活的意愿。

  根据调查成果,结合老师的指导,我认为,农村住房建设作为加快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载体,多层次推进农村住房集聚建设和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的同时,应不断完善相关体系、机制。

  特别是要加快完成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鼓励村庄整理,优化资源利用。加快改造步伐,允许以房屋置换土地,获取建房指标,加大宅基地整理力度,盘活闲置建设用地。土地整理后增加的农用地要全部用于农民建房,把节约出来的土地收益主要用于农民社保和小区配套、物业管理资金以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是科学合理分配建房指标,加大帮扶力度。年度用地指标分配,优先考虑并保证一定比例的指标用于农民住宅建设,切实解决农民住宅建设难。对无力建房的困难户、危房户,可通过村集体统一调剂农户新建住宅后闲置的部分旧房,安置一批无力建房的无房户、危房户,确保其居住安全。

  三是统筹协调,突破农民住宅建设的规划制约。要在现有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村庄规划点布局。坚持长期性原则,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其他建设预留发展空间。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原则,统筹考虑农村生产生活需要和公共服务配套,方便群众的生活。在规划中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公寓的建设。坚持同步规划原则,在编制农村新社区布点规划的同时,抓好旧村改造利用规划和宅基地整理复垦规划,使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和宅基地复垦工作得以统筹有序推进。坚持节约用地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村庄规划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努力实现农村住房建设新增用地与建设用地复垦土地总量*衡。

  四是打造*安工程。坚持“凭图施工、内行人建房、凭合同审批”的工作要求,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加强施工队伍和施工环节管理,将规划区农民住宅建设管理从土地使用审批、登记延伸到建筑施工管理。加强农民建房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引导农民科学建房,提高农村房屋防灾能力。建立健全农村建筑安全、工程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对村镇建筑工匠的培训和资质管理,推行建筑许可证制度,坚持有图施工、持证上岗、按图施工,保证农民住宅建设的安全与质量。


农村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5)

——农村人才调研报告范文 (菁华5篇)

  他们活跃在广大农村,植根于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对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市委农工办xx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我们组织相关涉农部门,用了*两个月时间对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与系统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农村实用人才现状

  我县在注重人才培养的思想指导下,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逐步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活跃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据统计,我县共有3025名农村实用人才,占农业人口的0.38%。其中,种植能手386人,占12.8%;养殖能手694人,占22.9%;捕捞能手60人,占2%;加工能手77人,占2.5%;乡村企业经营人才728人,占24.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278人,占9.2%;农村经纪人164人,占5.4%;能工巧匠78人,占2.6%;动物防疫员206人,占6.8%;农机能手273人,占9%;乡村文体艺术人才81人,占2.7%。

  我县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与xx县相当,与东海、赣榆相比,人才总量严重不足,只有xx县的四分之一,xx县的十分之一不到。其中,科技服务型人才严重匮乏。从人才结构方面来看,我县与其他县较为类似,都是以生产型人才和经营型人才为主,而技能服务型人才、科技服务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相比之下占人才总数的比重较小。从人才的年龄分布来看,我县农村实用人才趋于老龄化,40岁以上的人才占据人才总数的60%以上。从人才培养情况来看,我县对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超过90%的人才只接受过高中及以下的教育,接受专业学校培训的人很少。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创造良好环境。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中,突破传统观念,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人才队伍。为营造良好氛围,我县积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典型,让农业生产中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得以推广和普及。在农村中开展“村评能手、乡评状元、县评明星”活动,激励能人创业。与此同时,开展科技下乡巡回服务活动,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并帮助他们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二)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有关专家开设讲座,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手把手、面对面”培训,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水*。同时结合经济条件和产业实际,积极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进一步**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发挥现有人才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是发挥辐射作用。鼓励农村实用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进行“传帮带”,通过结对子、以师带徒等方式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传授给周围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给予农村实用人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领衔创业和开展项目承包,增加农民收入,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作用。其次,把农村实用人才组织起来,提高农村实用人才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帮助他们走上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生产经营道路,推进农业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衔接,提高农民收入,从而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从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的调查和统计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和问题:

  (一)人才总量不足。农村实用人才占农业人口的比重仅为0.38%,相应的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军人才也很少,使得很多农业问题没有更加专业的人才来解决,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科研项目很难得到推广和实施,难以适应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人才结构不合理。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大多集中在种植、养殖和企业经营方面,三种人才合计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59.2%,而加工、捕捞、技能型、文体艺术等其他类型人才与之相比较少,人才行业分布不*衡。从性别结构来看,女性农村实用人才仅占3%,所占比例很低。从年龄结构来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以中老年为主,队伍老龄化,35岁以下仅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4.9%,青年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较少,而40岁以上人才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超过60%,而且这种老龄化现象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从文化知识结构来看,仅有2.4%的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程度达到大专或本科文化程度(12-16年),97.6%的农村实用人才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其中有67.5%的农村实用人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而且只有不到1%的农村实用人才有技术职称或是资格证书,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尤其是生态、高效加工方面的高技能、高层次人才紧缺。

  (三)人才培养力度不强。我县农村实用人才中,只有14%的农村实用人才接受过机构培训。然而就在这14%的培训中,也存在着不足: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乡镇农技人员少、待遇低,对培训工作抓的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缺乏整体规划,培训工作比较无序,培训资源没有整合,造成培训资源浪费。二是集中培训难度较大。农村实用人才分布在不同区域,每个人都忙于自己的事务,较难处理好工学矛盾。三是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由于农村实用人才技术种类繁多,集中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受到影响,课程设置还停留在种植、养殖等大众化项目上,没有根据行业和农事生产季节需求开展,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需要。

  (四)人才流失严重。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绝大多数有所专长的农村人才特别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不满足于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发展。经济发展水*往往制约人才队伍建设,由于经济收入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更愿意到大、中城市发展。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能力不高的人,而那些靠经验积累成长起来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逐渐老化,造成农村实用人才后继乏人。

  (五)人才管理服务不到位。农村实用人才问题还没有引起社会及*的足够重视,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缺乏规划,统筹性、针对性和前瞻性较差,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在培训、人员、经费保障方面均显不足,对其管理的思路、办法和方式滞后,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还处于比较松散的状况。人才管理没有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服务相对滞后。

  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滞后。农村很多人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缺乏改革的意识,思想**力度不够,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不够高。同时,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学*能力不强,也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制约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缺少有效的载体和*台。农业发展缺乏辐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缺少形成专业村和专业户的必要条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规模不够大,吸纳农民的能力有限。村级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不畅,学*培训途径有限,学*新技术资料不多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农民成长为农村实用人才。

  (三)*重视程度不够。*的重点在招商引资上,对农业考核力度不够,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从而没有形成强势推进的工作合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没有真正摆上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议程,重视程度不高,推进力度不大。没有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多方积极配合的推进态势。

  (四)政策机制不完善。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评定职称等政策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二是管理机制不完善。对农村实用人才没有统一的、具体可行的管理模式,管理服务不到位,致使没有形成有效的人才带动机制,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三是扶持机制的不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在创业中普遍遇到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困难,希望得到*与社会的关心和扶持,以促进产业发展不断升级。

  (五)人才环境不够优化。农村实用人才的成长好没有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没有完全理解“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种观念。社会上没有形成尊重农村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同时,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突出典型和引领带动作用宣传力度不够,对人才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还不足。

  四、对策及建议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基层人才,基层人才兴,则农村经济兴。要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兴旺、农民富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中积极探索新的对策和办法。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宣传册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意义,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是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速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涉农相关部门应把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上来,转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上来,真正把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到人才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对象。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对于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可以进行重点培养,吸收入党,使他们更好的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分类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制定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认真付诸实施,切实加强对实用人才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

  (三)健全培训体系,壮大人才队伍。

  一是创建一批农民教育示范基地,实现基层远程教育、农业学校及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资源整合。

  二是建立培训师资队伍,从一些农业院校、涉农部门、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选拔一批优秀专家,为开展农民培训提供师资力量。

  三是制定培训规划,开展针对性地培训。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划,统筹安排好各类培训,同时深入开展培训调研,摸清农村实用人才技术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四是丰富培训形式,除了举办培训班或是知识讲座,还可以组织优秀人才外出参观学*,**思想,开阔视野。同时可以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推广、农业知识普及。也可以选送青年农民到高校进修深造,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四)完善政策机制,推动队伍建设。

  一是政策扶持机制。对能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政策扶持,提供信贷、用地、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二是评价选拔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实用人才标准及评选办法,建立健全以生产实绩、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主要依据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推荐选拔农村实用人才的工作机制。

  三是激励机制。建立农村实用型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把农村实用型人才的选拔同其职称评定结合,逐步把实用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还要对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荣誉激励,加大奖励和表彰力度。四是保障机制。积极解决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医疗和养老保险等问题,彻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五)大力引进人才,增强队伍活力。加大力度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是积极争取主渠道引进人才,主动到中等高等院校联系争取引进急需专业人才。

  二是突破区域界限,广泛招纳贤才。广泛捕捉人才交流信息,有计划、有目的的多方引进人才。

  三是对急需的高级专业人才实行来往自由,不转工作关系,允许各单位用高薪聘请具有特许技能的人才,签订短期聘用合同的办法,以解决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

  四是妥善解决好引进人才家属、子女等问题,免除其后顾之忧,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在农村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起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结合本人所住的枝江市姚家港镇石宝山村,*期对本村的走访调查,对本村实用人才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和分布情况有了一些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村农村实用人才整体概况分析

  据调查,全村共有农村实用人才21人,占全村农村总人口的6%,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农业科技型、技能劳动型、文体艺术类和其它类10个方面。从区域分布,人才类别、内部结构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较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实用人才不断涌现,且逐年呈上升趋势。由单一的种植业、养殖业向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经营、农村专业合作带头人等行业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到了较大贡献。

  (二)各行业农村实用人才层出不穷,涵盖方方面面。调查结果显示:全村农村实用人才21人中,生产能手有5人,其中种植能手有4人,养殖能手有4人;经营能手3人,其中企业经营人才1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头人1人;能工巧匠有3人。种植业、养殖业、企业经营人才比重较大,能工巧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少,科技型人才缺乏。

  (三)农村实用人才年龄结构趋于中年化。在年龄结构上,全村30-40岁9人,占全村实用人才的42.9%;41-50岁的10人,占48.1%;51岁以上的占2人,占9%。

  (四)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文化程度上,初中以下的14人,占全村实用人才的66.7%;高中(中专)的3人,占15.7%;大专以上的4人,占17.6%,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约占七成,比重大。

  (五)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能情况:从调查看,农民技师2人,其余未申报专业职称。

  二、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作用及典型介绍

  (一)农村实用人才成了开发性农业的引路人。开发性农业人才主要是指种植业、养殖业。全村有8人,其中种植业4人,养殖业4人。他们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优质稻生产、棉花优质高效栽培、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养殖上,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他们当中有开发数千亩荒滩种粮做法,有土地向大户流转典型的经验,有回乡创业发展规模养殖的模式,有农技农机结合的成功事例,有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

  我村丁士根自1991年开始承包江心洲500亩荒滩试种小麦,当年获得较好的收益。逐步发展到2007年400余亩,添置了大型拖拉机,旋耕机,抽水机,机动喷雾器,实行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李松林、施结木被授予市农村致富带头人。在生产能手的带动下,仅江心村综合开发利用荒滩2万亩,全镇土地向大户集中流转8000亩。

  (二)农村实用人才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生产效率低,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卖价低,销路不畅,影响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东至县辰鑫植物油有限公司自1992年起走“公司十农户十基地”的农业产业化路子,建立优质油菜生产基地5万亩,订单生产3万亩,带动1万余户增产增收。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至县昌泰工贸责任公司,依托当地优质棉花,从事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农村实用人才盘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在流通领域,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将农民的稻谷、小麦、棉花、芝麻、花生、生猪、蔬菜等产品集中起来,销售出去,以销促产,带活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村村余卫兵年营销粮食1000吨,刘玉学年营销棉花500吨,辰鑫公司程根生营销菜籽4000吨,阮双林年营销芝麻、花生等农产品3000吨,产品销往浙江、江西、上海等12个省、市,不仅自己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入,还带动当地老百姓增产增收。

  (四)农村实用人才创新了农业经济体制。章茂林创办了同福水产合作社,陈立旺创办了新华棉花专业合作社。运用产业化经营,通过示范,引导农民走集约化、标准化、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之路。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外面的大市场对接,实行订单生产,以销定产,带领农民闯市场,提高农产品的卖点,使农民从中收益。

  (五)农村实用人才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掌握一技之后,到大城市创业找市场,组织本地农民有序流动。主要行业有建筑业、装璜业、缝纫业、修理业等,我村向外输送技能劳动型人才百余人,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收入。同时他们在外学*了技术、管理经验,积累资本,回乡创业,在农村大显身手。

  (六)技能劳动型人才助推农民致富。我村朱成洲是一名瓦工,拥有一技之长,从事装璜业,带着村里人组成一个施工队与金利来总公司达成装饰协议,营业额逐年上升,2012年达到500万元,安置20余人就业。

  (七)复合型人才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刘明华自学农村土建工程,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专业,掌握各种知识后,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承包窑厂,生产优质红砖,从事农村公路、水利兴修等工程建设,质量达标,深受老百姓欢迎。

  三、存在主要问题

  1、人才匮乏。我镇是农业大镇,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据调查,全镇农村实用人才仅人,占农村人口比重低,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与发达地区相比,显得农村实用人才匮乏。

  2、结构不合理。从行业上分析,农村人才发展不*衡,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能手多于其它行业,科技型人才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带头人刚起步,能工巧匠人才少;从性别上看,农村实用人才男性多于女性,;直接从事生产的多,从事社会化服务的少。

  3、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人数占总数比重大,没有经正规化训练和学*,基本上都是靠自学或师传,专业化水*不高。

  4、经济实力不强。他们创业时间不长,从事行业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处在创业之初期,资本积累少,经济实力明显不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还很弱。

  5、带动能力弱。我镇有市、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各自围绕自身产业优势,仅带动小部份农户增产增收,大部份农户还是靠自已发展,整体带动能力不强。

  6、年龄中年以上。人才调查中,中年以上年龄偏多,年轻人极少,基本上到外地创业、发展。人才大量流失。

  7、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地方财政对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投入经费很少,工作环境不优,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条件差,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四、主要对策与建议

  1、统筹规划,明确目标,培养造就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各级*要把农村实用上摆上议事日程,确定主要领导亲自抓,抓出成效。一是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从本地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制定发展规划。二是认真组织实施。明确实施主体单位,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强有力的合力。三是要突出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发展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畅通信息、开阔视野、加强互动、优化服务,不断增强中介组织的服务功能。五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能认证评定工作,颁发“绿色证书、”技能证书,专业技能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2、加强培训,提高素材,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步伐。要定期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季节性,如产业技术: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技术;工程技术:建安工程、食品工程、质量安全工程等;服务技术:营销、物流、信息、维修、保健等。确定相关部门具体落实。与此同时,通过输送人才到大中学校进修,系统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还可通过阳光工程培训,提高技能,加速人才培养进程。

  3、加大投入,财力支持,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供资金保障。财政要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培训、进修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尤其是要对农村实用人才在创业、发展生产上重点扶持,引导他们规模种植、规模养殖、规模加工,培育主导产业,形成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一村一品,有明显的特色优势。逐步建立起*、企业、农民相结合的投入机制。

  4、创新机制,政策扶持,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台。要从多方面,宽领域支持农村实用人才想事业、干事业、成就事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要出台有关优惠政策,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扶持,解决信用融资、农业保险、技术支撑、税收优惠等重点难题,真正发挥*扶持农民、扶持农业、促进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作用。

  5、加强领导,组织引导,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发展步伐。要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出发,从农民增收的长远着眼,立足当前,着眼长年,把农村实用的培养和发挥作用摆上*议事日程,确定主要领导亲自抓,抓出成效。对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奖励和表彰。要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快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建设一批农村最急需,用得上的人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措施。为了全面掌握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期,县农牧局组织人员到各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对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了调研,认真总结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办法和途径。

  一、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1、总体情况。宁县辖18个乡镇,是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50.65万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26.21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1.4%。目前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41个,农技站18个,行业协会6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78个,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约占全县农村从业人员的0.28%。

  2、农村实用人才分布情况。截止2014年8月,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女性25人,农民技术员145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1)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共有82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0.8%;36岁至45岁的共有238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1.3%;46岁至54岁的共有268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5.3%;55岁以上的共有172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2.6%。

  (2)从学历结构上看,初中以下的共有487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4%;高中(中专)的共254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3.4%;本科及以上的共有1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6%。

  (3)从性别结构上看,女性共有25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3%。

  (4)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全县共有种养业和加工能手466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61.3%,农村经营能人167人,约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2%,农村科技人员12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6.7%。

  二、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年来,宁县按照“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原则,不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投入,采取以下措施大力培育有文化、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推进我县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实用人才信息库。我县制定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办法》和《宁县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管理办法》。把拥有宁县县籍的农民或在农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非国家干部、职工纳入实用人才选拔对象,通过个人申请、调查摸底、群众举荐和组织考核等具体办法,将农村中那些会技术、懂经营、善管理和头脑灵活的乡村干部、专业户、个体户等乡土能人筛选、登记造册,建立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

  二是结合“阳光工程”,紧紧围绕我县的苹果、畜牧和瓜菜三大产业进行培训,每年对这类人员的培训达到3000人次以上;

  三是以村级种养大户为核心,组成“家庭课堂”,进行现场培训,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作用,壮大乡土实用人才队伍;

  四是鼓励兴办协会和合作社,发挥实用人才的辐射作用。积极引导实用人才创办合作社,将同行业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引导他们搞好联合经营,改变实用人才分散状态,发挥群体优势,促进农业科技资源有效共享,共同致富。目前,全县共建立各类农业行业协会66家,各类种养殖合作社478个,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五是以农业科技大培训为契机,加大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力度,促进实用人才快速成长。20xx年,农牧局组织各下属单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02场次,培训农业技术员2000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年来,我们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在壮大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素质上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从调查数据上看,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约占全县农村从业人员的0.28%,与实现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人才数量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经营能人和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高层次人才极为匮乏。

  (二)农村实用人才结构矛盾突出。一是地区分布不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多集中在西区和东区,南区的实用人才相对较少;二是农村实用人才产业分布结构和行业分布结构不尽合理。在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偏低的前提下,以传统种养产业方面和加工行业的人才占到61.3%,而从事经营管理的人才占到22%,农村科技人员仅占到16.7%;三是年龄分布不均。目前我县的农村实用人才以中老年人为主,青年人较少。

  (三)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我县农村实用人才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的人数较多,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偏少,这种状况不利于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提升,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靠的是自己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虽然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但多属于传统的农村实用技术,再加上接受系统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的机会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

  (四)人才流失严重,成才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从人才成长环境看,缺少促使农民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有效载体和*台。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乡土创业观念薄弱,外出打工居多,潜在人才流失,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导致农村人才后继不足。

  四、原因分析

  1、受传统思想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模效益不明显。

  农村实用人才出自农村,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由于受文化素质和自身因素的影响,思想观念还比较滞后,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思想观念滞后于经济发展。缺乏改革的意识,*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模式,思想**力度不够,无远大理想和追求,沉浸于“小富即安、满于现状、固步自封”的状况;二是致富方法滞后于经济发展。不顾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只图眼前,不求发展。三是道德法律意识滞后于经济发展。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自制能力不强,不仅不能为确定的“领头雁”鼓劲撑腰,反而不时暴露出“怕自己穷,怕别人富”的阴暗心态,打击了农村基层人才带头致富带动一方致富的热情和信心。

  2、受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环境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还显得较低。

  农村实用人才的专长和技能大多是在后天的劳动实践中学*或摸索出来的。一方面有特有的乡土气息,另一方面因缺乏牢固的科学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培训而显得底气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够”:一是培训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培训网络功能不全,科技培训基地未能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二是培训突出重点不够。农民在筛选致富项目,把握致富信息上目标不准、方向不明、手足无措,要加大对农村各类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农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他们发挥典型引导、示范推动、整体联动作用;三是培养方式和方法不够。农村实用人才的文化结构参差不齐,在培训方式和方法上,注重了理论培训,忽视了实践操作培训;注重了普通号召,忽视了因势利导;注重了项目开发,典型引路显得不力,造成农村基层人才后继乏人的状况。

  3、受农村落后的发展环境制约,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够。

  农村实用人才的价值在于他们有科技和市场头脑、发展眼光、致富专长,但落后的发展环境制约其能力的发挥和事业的发展。首先受交通、地理、信息、自然资源等诸多方面影响,农民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缺乏主心骨。其次受资金、设备的影响,追求的事业成了无翅之鸟、无水之舟。再者,受技术信息的影响,他们生产的产品很难走出市场,走向社会。

  4、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进程缓慢。

  现阶段,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总的来看尚处于尝试性开发的起步阶段。随着新时期农村“打工热潮”的出现,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纷纷闯入大中型城市创业,使农村这个大市场人去楼空,人才匮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是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税费过重、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再者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五、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农村人才是农业产业化与科技融合的直接实践者,他们在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快推进我县的现代农业向前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把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要采取不同形式,从多方面入手,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对开发、利用实用人才重要意义的认识。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二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专门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由先进乡镇介绍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取得的经验,“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

  (二)加强教育,注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一是要改革农村教育,加强和搞好农村**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改革现行农村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兴办与农村经济紧密联系的各类职业学校,使广大农村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带着技术回家参加劳动,从而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

  二是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培养急需实用人才。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必须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可以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不同的形式,针对当地存在的问题,请专家教授讲农业科技知识,学*外地的先进经验,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三)积极支持,热情帮助,使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

  农村实用人才和当地群众结合最紧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有示范作用,更具有感染力和辐射力。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放手发展,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在政策和待遇上要给予农村实用人才充分的倾斜,并通过评审农民职称,选拔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参加乡镇、村委重点项目决策的可行性论证工作等各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使农村人才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一是要支持实用人才兴办企业。大胆启用农村实用人才担任厂长、经理兴办个体、私营企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成果、经营管理方法运用到生产上去,直接创造效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富一方人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是要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

  三是要鼓励实用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进行“传帮带”。主要通过结对子,以师带徒、科技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等活的东西扎扎实实地传授给周围群众,让更多的农民掌握新技术,使用新品种,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四)加强领导,建立机制,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

  1、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人才的激励机制。

  一是鼓励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开发型经济实体,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各有关部门要按政策规定给予优惠和支持。改革和完善分配办法。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开发、科技承包或服务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要给予重奖,并保护其知识产权与合法收入。对分配到县以下农业一线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可提前定级,其定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

  三是改进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办法。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学历、论文、外语等方面继续给予倾斜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对取得技术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实用人才应优先提供培训机会,并可作为申报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条件之一。

  四是建立定期表彰制度。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表彰奖励。

  2、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机制。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一靠培训,二靠引进。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手段,是促使农村劳动力成长的主要方法。我们不但要通过建立农民培训体系,搞好农村实用性人才的开发培训。还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一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二是组织村干部和优秀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思想,开阔视野。

  三是兴办农业科技示范户,让农业科技带头人引路示范。

  四是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推广、农业知识普及。

  五是选送青年农民到高校进修深造,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不管采取哪一种形式,关键是要形成制度,坚持下去,做到有章可循。人才引进也是壮大农业人才队伍,优化农村结构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将成为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要积极适应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高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切实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素质。

  3、要健全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机制。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现状,要建立健全与农村实用人才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按照“有素养,有影响,有贡献,有效益,有创新”的标准,搞好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加强考核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鼓励更多的农民群众成长成才,促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和保障机制。要积极围绕农村实用人才的市场配置、职称、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探索和建立农村乡土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要尽早研究制定诸如农村人才流动、农村实用人才的聘用合同鉴证、农村人才争议处理等办法,保护各类农村人才的合法权益,为农村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按照农业部下发的《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xx年阳光工程任务申报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xx]3号),按通知要求,抽调相关人员认真对集贤县的农业及农村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和机构等方面进行了调研,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形成报告。

  (一)总体情况

  集贤县行政区划面积2283.4*方公里,辖5镇3乡159个行政村和2个国营农场,总人口32万,农业人口约18万。集贤县是全国产粮大县、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有“*大豆浸油之乡”的美誉,特色产业突出。我县特色产业突出,坚持“园区引领、产业支撑”的发展思路,农产品精深加工、煤化工、经贸物流、新型能源、文化旅游5个产业快速发展。有粮食加工企业40多家,年加工能力500万吨以上。年产原煤110万吨以上,华本能源煤化工等项目正在引领煤炭产业由原煤生产向资源深度开发转化;有各类专业市场40余个,集贤商贸城是全省十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全国文明市场,板子房瓜菜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西瓜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区、煤炭市场、粮食市场和三江农资批发市场市场繁荣有序,购销两旺。

  (二)农村实用人才的结构情况

  1、从年龄结构上看,41岁以上的共约有74680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1.3%;40岁及以下的共约有116950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0.7%。

  2、从学历结构上看,初中以下的共有37705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4.6%;初中及以上的共有14234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75.4%。

  3、从性别结构上看,女性共有87482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4.3%。

  4、从行业分布情况上看,全县共有乡村管理人员443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4.1%;生产能人共有1350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0.3%,其中种植能手730人,养殖能手170人,林农120人,加工能手130人;经营能人共有368人,约占总数的12%;能工巧匠共有415人,约占总数的13.5%,其中技能带动型人才226人,文体类人才189人。

  (三)适应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结构。

  (1)根据我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缺少开设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观光和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等专业;(2)根据我县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在保持以一产专业为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的专业设置,特别是要加大农业工程类专业比重,如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等专业;

  (3)根据我县现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和质量检测不高的现状,要增加农产品精深加工与保鲜、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等专业;

  (4)针对我县是全国产粮大县、黑龙江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要不断加大农机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四)我县农业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情况预测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和农业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实用人才需求量将越来越大,预测20xx来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需求量为4080人,其中农机服务人员:990人、种植业服务人员:600人、畜牧、渔业从业人员:250人、兽医服务人员:160人、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1660人、涉农企业及休闲农业从业人员:420人。

  xx位于xx省西南部,总面积1898*方公里,城区面积3.63*方公里,20xx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35元,财政总收入959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19万元),属经经济欠发达县。全县辖7镇13乡345个行政村,总人口19.76万,其中农业人口16.92万(占87以上),农业劳动力13.68万人(农村青年劳动力3.5万)。青年劳动力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县农村的小康建设和现代化进程。xx团县委结合我县农村青年队伍庞大、青年素质相对较低的实际,以实施“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为抓手,以培养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为目标,立足于青年成长成才,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作,先后组织青年农业适用技术培训42期,职业技能培训12期,订单培训3期,在岗青工培训2期,劳动后备力量培训1期,受训青年达1500余人次,并实行培训、就业、创业一体化操作,输送青年就业200余人,扶持青年创业50人,切实提高了农村青年的就业水*和创业能力,培训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一、实施农村青年人才培训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扎实做好培训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1、建立机构,加强领导。为了加强对青年培训工作的领导,确保培训成效,团县委成立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作协调小组,由团县委*任组长,团县委副*任副组长,下设培训办公室,负责编制全县培训计划,联系落实扶持政策,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全县的农村青年素质培训工作,并认真搞好全县农村青年培训的政策调研、任务落实、督促检查和年度考核等工作。各乡镇团委也相应成立了本级青年培训工作协调机构,负责完成上级团组织交办的培训任务,并配合本地党委*及其它部门做好培训工作。为了加强横向联系,还专门成立了由团委、人事劳动、科协、农业、水利等部门组成的“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领导小组。

  2、制定规划,明确目标。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颁布了《xx县农村青年素质培训工作实施计划》,明确了培训的指导思想、对象、体系、内容、形式等,并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计划用3年时间,培训农村青年3000人,20xx年要完成1000人的培训任务,其中农业适用技术培训400人,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技能培训)200人,二、三产业青年农民工培训200人,劳动后备力量培训200人。并将培训任务细化分解到各乡镇团委,列为团组织的重点工作,加强督促考核。

  3、深入调查,掌握需求。为切实掌握青年培训需求,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计划性与实效性,各基层团组织通过发放调查表、走村入户、座谈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青年农业适用技术、职业技能及在岗青工岗位技能培训3项需求调查,建立了全县农村青年“培训需求信息库”。有烤烟种植、香菇标准化生产、毛竹高效经营等32个专业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训需求,确定村级培训点65个,有参训需求的青年3343人。经发动,有160名农村青年报名参加美容美发、电焊、家电维修、计算机、宾馆服务等10余个专业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向竹木加工、铅笔制造、农产品加工、建筑等行业企业发放培训需求调查表,掌握有培训需求的企业40余家,涉及青工1000余人。培训需求信息库的建立,为实行“按需施教”打下了基础。

  (二)培训操作过程做到规范有序

  1、规范操作程序。8月初,团县委组织各乡镇团委在百山祖乡召开“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启动仪式暨首期培训现场会,组织各团委负责人认真学*了团省委《青年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及《操作规程》2个文件中的班次设置、学员管理、教材建设、师资建设、经费使用、督导检查、效果评价、奖励处罚等一系列规定,并现场观摩学*了首期小竹笋栽培管理培训操作的全过程,使大家对培训过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各级团组织做到“学员及时申报、资格仔细审批、上课严格签到、考核严格把关”,对各个环节的工作都严格按上级规定进行操作,并根据各个培训项目的特点,对一些环节的操作规范进行了合理的变通,摸索出一套符合基层操作实际又合乎上级规定的操作规程。

  2、完善台帐资料。注意培训资料库的建设,以“谁牵头主办,谁负责整理”为原则,建立县、乡两级培训资料库,培训中形成的“一表、一卡、一册、一稿”为必备资料,对每期培训的学员审批表、学籍卡、签到册、讲课稿都及时进行归档,使每期培训做到有案可查。团县委还根据培训需求,分专业聘请专家编写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系列教材,现已完成茶业、香菇、锥栗、小竹笋等农业适用技术教材10余种。建立基层团委培训情况定期上报制度,由乡镇团委组织的各期培训都填写《农村青年人才培训情况表》,并及时将相关资料的复印件、信息稿件、图片等上交团县委备案。

  (三)加大宣传力度,为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1、积极汇报,主动协调。为争取县领导对青年人才培训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团县委以汇报作为宣传的切入点,多次向县领导汇报青年培训工作,并定期将进展情况以简报的形式向领导反馈,得到了县领导的肯定,县财政及时拨付培训的配套经费,并在师资、场地等具体问题上争取领导牵头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县“百村万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团县委多次在全县性的农民素质培训工作会议上通报农村青年培训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取得了成员单位的一致认同,加大了对青年培训工程的支持力度,增强了协同配合的主动性。

  2、利用媒体优势,扩大培训工作的社会影响。发放青年参训倡议书,广泛宣传培训的目的、意义,做好农村青年参训的发动工作,改变农村青年消极观望心理,增强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对每期培训都进行跟踪报道,以简报、报纸、电视等形式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宣传,广泛挖掘参训青年典型,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形成社会关注并主动参与青年人才培训工程的良好氛围。及时向团省委等上级刊物报送培训信息10余篇,大部分被上级刊物、网站录用刊发,通过县电视台、报纸宣传培训9次,下发培训专刊3期,召开培训现场推进会2次,培训的造势工作非常到位。


农村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6)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菁华5篇)

  国家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把环境治理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年来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步伐,需下大气力,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一、主要问题

  (一)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用于农业生产的农家肥料被化学肥料所代替,原先的垃圾多数是一些容易沤烂的生活垃圾,积攒一年的垃圾都会在春耕的时候运送到地里当肥料,现在种田都用化肥,很少有人使用农家肥,垃圾就越来越多。

  (二)缺乏良好的卫生*惯,导致各种传染病时有发生。农民群众的个体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群体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沿袭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保留一些生活上的陈规陋*等,使不少农民群众易发生皮肤病、肠炎等传染性疾病,特别是夏秋高温干燥、不良的卫生*惯等因素,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三)城乡建设加快,配套建设滞后。污水不能集中排放、净化处理;生活垃圾不能集中填埋、焚烧,环境治理措施滞后。

  二、建议及对策

  (一)创新农村垃圾处理处置模式

  1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清除陈年垃圾,通过开展全面“大扫除”活动,我乡每月的16日定为“村居环境大整治日”,采取评级措施,有效促进“清洁工程”的整体*衡推进。积极推行散居农户自建垃圾填埋坑,集中居住区域实行固定垃圾桶,逐步建立村社区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分区包干、定责定薪、联合考核”的长效保洁机制。雨、污水有序排放,雨水就*流入自然水体,污水排入化粪池或沼气池。

  2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消除农村露天粪坑茅厕。根据农户无卫生厕所的具体情况,指导帮助农户建造能有效处理粪便的卫生厕所,通过改厕,力争农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确保每个村都实现卫生室建设标准化。

  3治理农村河道池塘水沟。全面治理农村河道和池塘水沟,做好池塘水沟清淤,清除水面有害漂浮物,恢复河道基本功能,使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质基本达标。

  4提高村庄绿化水*。以绿化美化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把村庄周围和农家庭院绿化紧密结合,扎实抓好村林、行道树、庭院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做到村旁、宅旁、水旁充分绿化。

  (二)制定工作措施,加大垃圾治理资金的投入力度

  垃圾处理长期被视为一项公益事业,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地方财政下拨的农村公共服务资金。随着垃圾产量的增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对垃圾处理的投入虽然有所增加,但只能满足垃圾的一般处理要求。一是要建立起垃圾收集转运的管理队伍;二是对于无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无垃圾清运工具、无处理垃圾专用场地等所有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铺垫,建议引起重视,加大此项工作经费的投入;三是由村建立垃圾集中处理场,对垃圾进行填埋、堆肥或焚烧,要求每村每户对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进行分类,不可回收的全部运送到集中处理场进行处理。

  (三)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惯

  做好农村环境卫生保护工作,需要广大农村居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普及环保知识,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充分发挥现有广播、板报、标语的作用,让村民熟悉和掌握一些环境保护常识,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不同性质的污染物会给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的危害以及常用的处理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引导村民从自身做起,人人参与环保活动,养成不随意丢弃垃圾的好*惯,共同把农村垃圾处理好。二是可以在农村的中小学中,加强环境意识方面的教育,使易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成为农村家庭中的环保先行军,潜移默化地改变整个家庭的卫生*惯,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涉及面广、动态性强、反复性大,这一问题始终是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提高对农村垃圾问题的认识,加大投入,同时引导农民群众增强环保意识,最终建起覆盖农村的良好环境管理体系。

  调查人:李xx

  课题背景: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展开之际,围绕城乡和谐一体发展关注农村环境,为缩小农村发展短板提供可行性视角。

  调查范围:xx农村

  调查时间:20xx.9.29---20xx.10.3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

  生存环境现状:

  生存环境总体优良,但成恶化趋势,随着工业郊区化和农村盲目招商引资,大量高污染企业扎根郊区和农村。以xx,xx为例,主要交通线路烟囱林立,绿化极不到位。

  植树补贴的刺激不够,森林覆盖率小有上升但质量下降。

  垃圾处理方式不完善,基本靠掩埋焚化,垃圾围村已经小具规模。

  能源来源成低水*多元化,秸秆燃烧没能有效减少。

  水资源逐渐短缺(部分支援城市),喝水难,浇水难,绝大多数河湖干涸,污染严重(以xx为甚)。子牙河专项治理不持续,不系统,资金利用率低。

  短板:

  技术短板,技术人员下乡不到位,无监管,无实效,存在吃吃喝喝现象。

  资金短板,财政对农村支持力度不够,某农业大县只给了50台农机购置补贴……现有资金利用不到位。

  政策短板,政策不落实,口惠而实不至。

  交通短板,公路损毁严重,维修滞后。

  人才短板,金凤凰不往回飞。

  前景及对策:

  政策回头看。增强资金可持续性,建立城乡一体发展机制,落实环境审批。

  工业带头走。完善区位规划,引入农产品加工,秸秆建材,农村沼气,集中供暖等惠民项目。

  人才排头走。建立农业大学,农科院等机构与农村合作机制,下乡常态化,完善奖惩制度,鼓励技术员把成绩写在土地上,把荣誉挂在庄稼上。

  发展环境现状;

  发展环境总体水*较低,可持续性差。政策指导性差,农村在彷徨中成长。

  发展效益低,增收难,增收慢,城乡差距拉大。

  城市经济辐射不够,发展空间狭小,现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急需改革进化。

  农村特色不完善,传统民居和农村文化保护力度不够,农村面临过度模式化。

  短板:

  宣传短板,有特产没知名度。

  市场短板,华北总体消费水*低,农家乐不成规模。

  文化短板,农民文化素质总体较低(道德素质优良),农村文化站,图书馆未普及。

  工业短板,发展模式水*低,粗放落后,土地利用率低,规划不合理。

  前景及对策:

  城市总体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完善。

  加大宣传力度,广告优惠(cctv7)。

  电影下乡,兴建农村图书馆等文化措施。

  建立文化保护专项制度及资金,维护农村特色。

  联系农业发展银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绿色工业。

  *年来,市委、市*在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引导农村社区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整洁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始终把土地整治工作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土地置换安置小区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其城管局所驻的镇村也不例外,村有4259人,1065户,16个村民小组卫生脏、乱、差较为突出的小组有:河边、学堂下、胡屋坪、老安置地、新屋、老屋、火车站及邱屋、杨屋等。虽然工作队进驻后与镇、村一起不定期进行装运,但由于经费、人员等问题的困扰及村民素质的问题有待提高等客观因素制约着多项工作的总体推进。“三送”工作队就此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的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现场观察到,农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本村河边小组(老一中对面)有一个村委的简易垃圾池,周边300多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河边,大雨来时直接被大水冲走,由于车子进不去,给周边的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

  大多数村只注意农民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用水。村处于城乡结合部,部分村民还未安装自来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如老屋小组黄日春等25户,要求安装自来水问题多次与工作队联系,但由于目前火车站的自来水压力不够,只能等到206国道改建后,新增自来水新管线方能解决。

  二、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其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

  一是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城市,对农村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相比,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虽然每年村有5000元的环卫经费,但到现在一直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装运都要村委及“三送”工作队先行垫付。

  三是意识不强。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惯。相关部门环卫宣传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民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快推进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


农村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7)

——农村社区调研报告 (菁华5篇)

  按照《濮阳市人民*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对我市农村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通知》要求,我县及时组织县委农办、住建局、产业集聚区办公室等部门及有关乡镇召开座谈会,对全县推进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情况

  濮阳县共辖6镇14乡,1005个行政村,总人口108.6万人,县域面积1382*方公里,耕地135万亩。20xx年,全县GDP完成192.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1618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4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2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43元,城镇化率达到39.32%;柳屯镇、文留镇跻身河南省百强乡(镇)行列。

  《濮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部分明确指出:按照“规划先行、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群众自愿”的原则,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市建成区内现有城中村,加快转变为城市社区,同步推进社会组织形态转变,使村民真正转化为市民。选择工业集中、基础好的文留、柳屯、户部寨、庆祖四个乡镇优先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到20xx年,在县产业集聚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不宜居住的村庄以及弱小村、偏远村实施整村搬迁,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十二五”期间建设40个新型农村社区。

  20xx年初,县委成立了由县**曹雪生任组长的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领导小组,负责产业集聚区内23个村庄合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工作。结合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5年内拟投资47.6亿元,对涉及的23个村庄实施拆迁,并进行集中安置。该社区的建设以实现中心村聚集为目标,采用投资开发模式运作,规划设计教育、商业、医疗、娱乐等功能齐全。总体设计为南、北2个分区。南区规划在县城濮阳师范东侧、南环路以北、国庆路以南区域,北区规划在濮台铁路北侧、大庆路东侧区域。建成后,南北区共可容纳10万人居住,其中,安置城关镇管辖的大屯、裴西屯、张庄、谷家庄、铁炉、邢庄等15个村,拆迁5000余户、*20000人。安置房建设计划今年9月份实施,拆迁安置从20xx年开始,至20xx年底全部完成。

  二、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发展现状

  按照上级党委、*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濮阳县委、*领导高度重视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根据“全面规划、示范带动、启动社区、整治环境、整合涉农资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从经济基础发展较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确定了城关镇大屯、五星乡安寨、文留镇王明屯和高庄、庆祖镇郑寨和柳屯镇陈庄等社区提前发展,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形式主要以中心村聚集、一村一社区型、

  融入城镇型为主。五星乡安寨村属于典型的一村一社区型,安寨村已启动“和谐新村”建设,全村共192户,890人,1309亩耕地,新型社区共规划8栋楼房,现已启动建设2栋,社区建成后可节约土地230余亩,节约土地用于村内招商引资;城关镇大屯社区属于融入城镇型发展,依托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整合可利用土地用于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由开发商统一开发,村民住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施工”,目前已做好前期规划,正在与开发商洽谈;户部寨乡宗郭庙村属于中心村集聚型,投资类型属于投资开发型,有三个自然村庄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建设“新宗村花园”社区,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村民筹资2000万元(含拆迁补偿款),土地流转资金1237万元,村民房屋拆迁费用按照一亩4万元的标准进行赔偿,资金用于新型社区建设,入住新户只需补齐差价,如果资金不够,开发商先给予垫付,在以后的食品工业园区就业后偿还。在原村庄宅基地上规划新型社区,占地面积130亩,分三期建设完成,采取先建后拆滚动发展的模式,稳步推进的方式实施,目前已开工建设14栋楼房。

  三、具体做法

  目前,我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全面铺开,并开始形成强力推进的局面,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坚持“*主导、农民主体,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社会参与、多方联动”的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三个重点”。一是抓好规划布局。按照就*合并、

  中心聚集、节约资源、利于发展的原则,全县1005个村庄,规划后形成城中村115个,中心村107个,基层村374个。二是抓好典型培育。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原则,重点抓好以城关镇大屯、五星乡安寨、文留镇王明屯和高庄、庆祖镇郑寨和柳屯镇陈村等为主的新型社区建设,从实践中探索总结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有序推进。三是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充分结合各村实际,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以农村经济合作社为*台,发展特色设施农业园区。如:五星乡安寨村鑫龙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昌泰甜瓜种植合作社,众利禽业合作社的成功运作,有效流转土地,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经济基础。

  (二)注重把握“三个结合”。坚持“有序、有效、有力”三个原则,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一是与推动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领导引导、村级自主自愿、社会多元投入,把市场化运行机制导入农村新型社区开发建设,解决好基层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与保护基层利益相结合。坚持*着眼服务、基层着眼发展,通过新型社区的开发建设,使基层组织在加快发展的资本积累和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上得到实惠,积蓄后劲。三是与促进民生改善相结合。坚持民本为上、民需为先、民生为重,在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引导农民积极趋同、参与新型社区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改造空心村、搬迁偏远村、趋聚中心村、建设新农村。如:户部寨乡“新宗村花园”的建设,村两委与濮阳市卫都饮食服务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有企业负责投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节约宅基地420亩。节约土地经*审批后用于兴办食品工业园区,安置本村及周边村农民就*就业,既推动了企业发展,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三)着力强化“三个支撑”。一是强化组织支撑。既要发挥好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也要发挥好基层“两委”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还要发挥好驻村帮扶、企业帮扶的辅助推动作用。二是强化民心支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最大制约点在于民心是否趋同认可、是否主动接受参与,因此,必须善于通过多种方式方法,促进**群众的思想观念,赢得民心支持。三是强化投入支撑。重点在政策上倾斜,在资金上支持,在物质上帮扶,在服务上用心,在环境上改善,在设施上用力,想方设法加大公共设施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发展。

  (四)积极推动“二个变化”。一是新村功能社区化。通过多村合并、中心集聚,防止了公益设施的重复性投入,可以高标准实现水、电、路、卫生室、文化广场、幼儿园等设施建设。二是居住环境生态化。通过高品位规划,提升农村环境容貌综合整治水*,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型社区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部颁布《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以来,xx市局认真贯彻各级关于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指示精神,精简机关,充实基层,最大限度的把警力下沉,初步实现了警务室建设的无缝隙覆盖。我们结合辖区警力资源数量、结构及治安状况等实际,把“警务室建成后,如何创造性开展工作,如何发展和完善新型社区和农村警务运行机制”作为重点,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在运行机制等软环境建设上采取有效措施

  一是对警务室开展工作情况进行不间断地督导检查。局里要求党委成员按照联系派出所分工、各科队按照科挂所分工加强对各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进行督导、调度,每周至少要督导调度一次。局三基办专门设计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检查记录》,与治安部门联合对全局警务室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每周进行明查暗访,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全面地掌握工作实况,力促警务室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二是改进和完善警务室薄册档案。为进一步规范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我局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对原有的30余本派出所基础台帐进行了梳理、整合,根据现阶段警务室开展工作的需要,整合为16本警务室基础档案,既减轻了基层民警的记录台帐、整理档案工作上的负担,又着重体现了警务室民警日常工作效率和质量,现已在所有警务室施行。*期,我们正组织专人对警务室相关薄册再次进行整合、精减,最大限度为警务室民警减负,让他们能腾出更多的精力投身各项基础工作。

  三是积极探索警务室弹性工作运行机制。为完善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运行机制,局里根据警务室建设现状,研究出台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弹性工作实施意见》、《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民警考核办法及标准》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规定,指导全局面上工作。各派出所也结合辖区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本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弹性工作制度及相应的考核办法,并在具体实践中及时调整。例如:xx派出所结合城区各个警务室辖区人口、地域、治安复杂状况不同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和“实用、实效、可操作”的原则,在工作中探索总结出社区警务工作“正时制、错时制、分时制、隔时制和定时制”“五个时制”,在社区警务弹性工作机制建设上迈出坚实的一步,推动了全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健康深入开展。

  四是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民警综合业务素质。民警下社区后,怎样开展各项基础业务工作,采取什么方法,达到什么标准等等,这也是我局警务室全面铺开后的工作重点。为此,我们根据工作实际,采取外出学*、集中培训、分头指导、现场教学、跟班学*、个人自学、以老带新传帮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民警*业务和开展群众工作等基层工作能力进行强化学*和培训,有效提高了民警的综合素质和群众工作能力。今年x月份,我们组织全局各科室警种,对需要派出所警务室民警开展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整合,出台了《社区(农村)警务工作内容》,对各种业务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对指导警务室民警有效开展工作起到了良好效果。*期,我们还准备对社区民警开展刑侦基础、人口管理、情报信息、消防安全等方面业务知识的专业培训将陆续展开,确保民警胜任工作。

  五是组织阶段性考核验收。为检验、自查我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开展情况,我局由三基办牵头,组织了xx个考核组,采取实地检查等形式,对各派出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开展情况、警务室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同步考核验收,就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基本知识及应掌握的辖区基本情况对各派出所长及全体警务室民警组织了闭卷考试,并将考核考试作为各派出所三基建设和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我们又根据城区社区警务现状,召集治安、户政、刑侦、经侦、政工等部门全体人员和xx派出所全体社区民警召开讲评会并组织考试,通过这些考试考核,要求各警种部门都要关注并积极参与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对全局各单位在抓警务室建设的认识上和工作力度上都是一个很大的促动。

  六是适时组织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观摩。为进一步统一全局思想,促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深入开展,我局适时组织党委成员、科所队长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进行观摩,采取突击检查、临时通知的形式,观摩各派出所一个警务室,观摩结束后进行评分,作为该所*阶段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综合测评成绩,与前一次考核考试一并纳入各派出所三基建设和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年度考核内容。通过观摩,全体人员更切身地感受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改革给*工作带来的实惠,进一步统一了大家在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认识,明确了工作目标,掌握了工作实情,检验了工作实效,同时 也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和个别警种在抓社区警务工作上的差距,切实增强了全局上下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七是深刻学*领会各级关于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有关精神。我局把*部、省厅和市局关于三基建设尤其是市局关于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十大突破事项100条、警务室民警工作规范等相关文件汇编成册,分发到全体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民警,人手一册,要求民警熟知熟记,领会精神,自觉执行,并组织了2场专门考试,考试成绩纳入民警年度正规化考核范围。又把*部召开的三基建设工作会议文件进行了整理汇编,不同层面组织学*,领会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贯彻。

  八是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提供保障。我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级党委*、社区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响应,市局配发的xxx套单警装备已配备到巡警和社区民警投入使用,各镇区街党委*和警务室驻地村“两委”主动为各警务室解决了办公用房和必要的办公设施,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了不少便利条件和财力物力保障。同时,我们在警务室建设上,从未对警务室办公面积等做硬性要求,对有些村为警务室单独建办公室的,我们积极动员村里让治保会与警务室合署办公,带动基层治保会建设。企业内保组织,我们实行了块块管理,在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中要求民警一起抓,借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这个*台,把农村治保会和厂企保卫组织建设抓实抓牢。在内部,我们还利用民警联系村居这种形式,加强各个层面与警务室民警的沟通,搞好服务,要求科队民警为派出所服务,党委成员为科队服务,共同促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健康开展。

  二、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发挥作用情况

  警务室成立以来,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民警通过入户走访、组织辖区巡逻防范等日常工作共提供社区稳定信息xxx条,化解集体*等重大不稳定因素苗头x起,提供破案信息xx条,带破刑事案件xx起,抓获逃犯xx人(其中部级逃犯xx人),查处治安案件xx起。200x年x月xx日,xx市xx派出所接到报案:xx市xx厂被盗摩托车、铜板、照相机等物品,价值人民币xxxx余元。接警后,xx警务室立即在辖区内的各个废旧回收点展开调查布控。据某废旧回收点信息员提供的线索,警务室民警将正在销脏的x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抓获。200x年x月x日早晨,xx派出所xx警务室民警在辖区入户走访时发现,xx村xx正在家中非法制造鞭炮,当场查获成品半成品鞭炮4000多头,硫磺、氯酸钾等原料62斤。200x年xx月xx日傍晚,刑侦大队侦查员找到xx派出所xx警务室民警xxx,让其帮助查找两名涉嫌吸毒人员xx(男,xx岁,xx镇xx村人)、xx(男,xx岁,xx小区人)。xxx根据在入户走访中掌握的xxx的未婚妻x某住在xx区x号楼x单元x号和他经常出入x某家的线索,与侦查员一起在姜某家楼下将正欲逃跑的姚道岩抓获。根据姚道岩供述,民警又于当晚以入户走访的名义进入xx家中,将其抓获。200x年x月x日,xx派出所xx警务室民警根据入户走访工作所获信息,将涉嫌盗窃自行车的xx(男,xx岁,xx市xx镇xx村)在xx街道xx村其租房内抓获。经审查,该交待于200x年x月至今,先后在xx、xx等地盗窃自行车x辆、电动自行车x辆的犯罪事实。现该已被刑事拘留,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为检验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效果,我们对每个派出所每个警务室辖区每月刑事发案情况都进行调查统计并进行通报。从实际发案量看,去年至今,我市刑事发案同比去年下降xx%,印证了我们的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正在不断发挥作用,并且将在维护稳定、压减发案上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三、当前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就我市来说,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改革才刚刚起步,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有些是面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具体问题,都待我们在今后工作及时加以解决。

  一是民警业务素质的问题。随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认识到,警务室的“庙”设好了,“和尚”会不会“念经”、怎么去念好这个“经”是个大问题。我们认为,社区民警职责远不止这五项职责,从警务室担负的职责和任务看,民警应该是个多面手、样样能,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加强对基层民警各项业务知识的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否则,工作质量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我们还建议,上级各警种都要学*研究三基建设尤其是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决不能单打独斗,制定的工作措施、标准必须与当前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框架相吻合。

  二是运行机制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个系统工程,外地同行的一些经验可以借鉴,但更需要我们在实践和实战中去探索和完善。例如:如何解决好派出所日常值班执勤与警务室工作的矛盾、如何处理好民警业务学*培训与日常勤务之间的矛盾、如何加强部门警种与社区民警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如何在重大案(事)件应急处置人员快速集结并有效配合、如何在民警分散工作后既能保证有效工作又能规范管理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党委的高度重视,现在正潜心研究并着力加以解决。

  三是警务室设置数量的问题。我们在确定警务室数量时,是根据现有警力情况以及人口、治安复杂情况等,在反复调研论证后做出的决定,在农村除所长外全部民警都有自己的警务室,目的就是强迫民警去接触群众,去学会做群众工作、做基础工作。目前我们的认识还不一定科学,在警务室建设初期我们就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现在就有不少同志反映警务室的数量多了,我们通过对警务室建设的实际运转和不断调研分析,于x月x日,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基础上,我们将警务室数量由xxx处调整为xx处。

  四是警务室档案薄册的问题。不少民警反映,警务室民警需要填写的薄册过多,牵涉了不少精力,并且有些薄册对警务室实际工作作用不大。建议上级最大限度减少警务室档案薄册,为社区民警减负。我们在前期精减薄册的基础上,正在由专人组织再进行调研论证。建议上级高度重视民警科学管理的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民警办公自动化问题,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五是民警的经济、政治待遇问题。各级对此都出台了不少有利于调动社区民警积极性的倾斜性、鼓励性政策,但仍停留到指导意见这个层面上,这是涉及到民警切身利益的事情,必须具体化、制度化,建议上级出台具体可操作的硬性规定,这样更能让社区民警扎根基层、安心工作。

  一、开展调研基本情况

  (一)确定调研课题情况。

  *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类文艺队伍相继成立,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差异以及环境的影响,简陋落后的农村文化体育条件与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仍然很不匹配、很不适应、很不协调。因此,加快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公益性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尤为重要。

  (二)下去蹲点调研情况。根据局调研方案的有关要求,本人结合工作实际,10月10日―12日,组织体育运动中心相关同志先后到扬武镇排莫村(跟随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调研小组一起)、红星村和龙泉镇合心桥村、原长青乡、金钟移民社区、东湖社区等开展以农村文体活动场地建设为主题的专题调研活动。通过走访群众、现场查看等方式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查找农村文体活动场地建设和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办法措施,确保调查研究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二、调研了解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当前农村(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基本情况。

  1、农村文化设施。目前,建成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9家农家书屋,并配备有相应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主要是配送图书、书柜、DVD及电视机等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全部实行免费开放。有167名村(社区)级文化管理员、7个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数字图书进农家7户。全县35%的行政村建有业余文艺队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20xx年以来实施的扶贫广播“寨寨响”工程覆盖率达100%;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站1个,队员5人;实施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5乡镇、92个行政村,20xx年、20xx年两年,累计为5乡镇、92个行政村配送资源共享工程设备(乡镇级配送金额是5万元:摄像机1台、*板电脑2台、卫星数字一体机1台42寸、移动数字网络1个),村级配送金额是2、5万元(卫星数字一体机1台32寸、*板电脑2台),为159个农家书屋配送图书共361884册;建有县电视发射台1座;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石桥古法造纸遗址、万寿宫和丹寨汞矿*现代工业建筑);有国家级传统村落7个(排莫村、麻鸟村、扬颂村、送陇村、石桥村、王家村和排佐村)、州级重点民族文化村寨9个(排莫村、羊排村、送陇村、石桥村、大簸箕自然寨、卡拉村、排牙村、麻鸟村、雅灰村)、县级重点民族文化村寨34个;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基地12个。

  2、农村体育设施。分别实施乡镇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39个,加上资助和群众自建90个,村级活动场地累计达229个,覆盖率分别为100%、86.3%。同时,还为积极性高的村补助部分资金及配送篮球架90付和乒乓球桌30张;完成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3套。

  3、社区文体设施。建成移民安置点金钟社区、东湖Q儿城西社区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各1个;建成金钟、东湖2个移民社区多功能运动场,金阳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正在启动建设中;为金湖、东湖、金阳3个移民社区各安装1条健身路径工程;为金钟社区配送8000余册各类图书、铜鼓、芦笙,以及乒乓球桌、球架及相关健身器材。

  (二)调研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社区)文体活动场地少,设施简陋。目前,我县虽然分别实施乡镇级和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个、139个,加上资助和群众自建90个,村级活动场地累计达229个,覆盖率分别点原7个乡镇和161个村的100%和86.3%。但是,大部分都修建或配送在村委会驻地的中心自然寨,而且大多数都只是一个村1—3个场地或1―3套设施,覆盖率仅占全县486个自然寨的47.2%。另外,实施早的村现文体设施有部分已损坏,急需更新。

  2、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资源缺乏有效利用。目前,全县农村文体设施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管理。已建有的文体活动场地,大多数村没有按照要求明确专人负责管理,部分场地*时无人管理或闲置,多用于停车、堆放物资等,只有在节日期间才用于开展文体活动。

  3、经费投入不足,文体设施建设滞后。大多数文体公共场所和设施都依赖上级投入(农体工程每个村补助3万元)且投入不足。加上我县财政经费困难,有时专项经费划拨不及时,给场所建设和设备购置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4、部分公共文体化场所和设施实际使用率偏低。一是乡镇没有专门的体育工作机构,只能由文化站工作人员兼顾,给农村文体活动开展带来一定困难;二是部分村图书室明显是摆设,有上级领导来检查时开放一下,其余时间关门。部分乡镇把综合文化站当着食堂、职工宿舍、储藏室等。加上上级配备下来的设备被挪为它用(包括电脑、桌子、椅子等),尤其是配备的乐器因质量问题或者长期无人使用,放在文化站也基本成为摆设,使乡镇综合文化站职能已经不能正常履行,有的甚至形同虚设。

  三、对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分析

  (一)村干部重视不够。有很多村群众积极性很高,但村组干部重视不够,协调和落实建设用地困难,加上这两年脱贫攻坚任务重,部分村没有认真组织实施,延误建设工期。

  (二)经费落实不到位。上级补助经费下达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督促相关建设点加快建设进度。但由于经费落实不到位,大部分项目点没有钱购买砂石、水泥和支付人工工资,导致项目没有启动实施,影响建设进展。

  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领导重视,明确责任,为农村公益性文体场所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县委、县*要切实重视农村公益性文体场所建设,成立相关工作小组,明确由县*分管领导为组长,文体广电旅游、乡镇、财政及相关部门为成员,按时召开会议,对工作进行调度。同时,县财政及时划拨项目建设补助经费,以便督促各项目点抓紧实施,确保按时完成我县建设任务。

  (二)建立多方投入机制,为农村文体场所建设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将农村公益性文体设施建设列入乡村振兴计划建设内容,充分利用荒地、荒坡修建文体活动场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县财政局列入一事一议项目、帮村单位帮一点、村民集资一点,着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衡、运行有效、惠及村民”的公益性文体场所服务体系,为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搭建了良好的*台。

  (三)切实加强农村文体设施使用和管理。场地建好后,明确由村两委负责文体场所和设施的日常管理,负责告知村民如何使用和管理文体场所和器材,健身器材如有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时要及时告知相关部门,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四)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场地建成后,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农村文体活动场地保护的自觉性,增强农民体育健身意识,推广和普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在全县形成崇尚健身、参与健身、追求文明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部颁布《关于实施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的决定》以来,xx市局认真贯彻各级关于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指示精神,精简机关,充实基层,最大限度的把警力下沉,初步实现了警务室建设的无缝隙覆盖。我们结合辖区警力资源数量、结构及治安状况等实际,把“警务室建成后,如何创造性开展工作,如何发展和完善新型社区和农村警务运行机制”作为重点,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在运行机制等软环境建设上采取有效措施

  一是对警务室开展工作情况进行不间断地督导检查。局里要求党委成员按照联系派出所分工、各科队按照科挂所分工加强对各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进行督导、调度,每周至少要督导调度一次。局三基办专门设计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检查记录》,与治安部门联合对全局警务室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每周进行明查暗访,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全面地掌握工作实况,力促警务室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二是改进和完善警务室薄册档案。为进一步规范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我局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对原有的30余本派出所基础台帐进行了梳理、整合,根据现阶段警务室开展工作的需要,整合为16本警务室基础档案,既减轻了基层民警的记录台帐、整理档案工作上的负担,又着重体现了警务室民警日常工作效率和质量,现已在所有警务室施行。*期,我们正组织专人对警务室相关薄册再次进行整合、精减,最大限度为警务室民警减负,让他们能腾出更多的精力投身各项基础工作。

  三是积极探索警务室弹性工作运行机制。为完善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运行机制,局里根据警务室建设现状,研究出台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弹性工作实施意见》、《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民警考核办法及标准》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规定,指导全局面上工作。各派出所也结合辖区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本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弹性工作制度及相应的考核办法,并在具体实践中及时调整。例如:xx派出所结合城区各个警务室辖区人口、地域、治安复杂状况不同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和“实用、实效、可操作”的原则,在工作中探索总结出社区警务工作“正时制、错时制、分时制、隔时制和定时制”“五个时制”,在社区警务弹性工作机制建设上迈出坚实的一步,推动了全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健康深入开展。

  四是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民警综合业务素质。民警下社区后,怎样开展各项基础业务工作,采取什么方法,达到什么标准等等,这也是我局警务室全面铺开后的工作重点。为此,我们根据工作实际,采取外出学*、集中培训、分头指导、现场教学、跟班学*、个人自学、以老带新传帮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民警*业务和开展群众工作等基层工作能力进行强化学*和培训,有效提高了民警的综合素质和群众工作能力。今年x月份,我们组织全局各科室警种,对需要派出所警务室民警开展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整合,出台了《社区(农村)警务工作内容》,对各种业务工作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对指导警务室民警有效开展工作起到了良好效果。*期,我们还准备对社区民警开展刑侦基础、人口管理、情报信息、消防安全等方面业务知识的专业培训将陆续展开,确保民警胜任工作。

  五是组织阶段性考核验收。为检验、自查我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开展情况,我局由三基办牵头,组织了xx个考核组,采取实地检查等形式,对各派出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开展情况、警务室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同步考核验收,就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基本知识及应掌握的辖区基本情况对各派出所长及全体警务室民警组织了闭卷考试,并将考核考试作为各派出所三基建设和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我们又根据城区社区警务现状,召集治安、户政、刑侦、经侦、政工等部门全体人员和xx派出所全体社区民警召开讲评会并组织考试,通过这些考试考核,要求各警种部门都要关注并积极参与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对全局各单位在抓警务室建设的认识上和工作力度上都是一个很大的促动。

  六是适时组织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观摩。为进一步统一全局思想,促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深入开展,我局适时组织党委成员、科所队长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进行观摩,采取突击检查、临时通知的形式,观摩各派出所一个警务室,观摩结束后进行评分,作为该所*阶段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综合测评成绩,与前一次考核考试一并纳入各派出所三基建设和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年度考核内容。通过观摩,全体人员更切身地感受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改革给*工作带来的实惠,进一步统一了大家在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认识,明确了工作目标,掌握了工作实情,检验了工作实效,同时也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和个别警种在抓社区警务工作上的差距,切实增强了全局上下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七是深刻学*领会各级关于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有关精神。我局把*部、省厅和市局关于三基建设尤其是市局关于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十大突破事项100条、警务室民警工作规范等相关文件汇编成册,分发到全体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民警,人手一册,要求民警熟知熟记,领会精神,自觉执行,并组织了2场专门考试,考试成绩纳入民警年度正规化考核范围。又把*部召开的三基建设工作会议文件进行了整理汇编,不同层面组织学*,领会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贯彻。

  八是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提供保障。我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级党委*、社区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响应,市局配发的xxx套单警装备已配备到巡警和社区民警投入使用,各镇区街党委*和警务室驻地村“两委”主动为各警务室解决了办公用房和必要的办公设施,为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了不少便利条件和财力物力保障。同时,我们在警务室建设上,从未对警务室办公面积等做硬性要求,对有些村为警务室单独建办公室的,我们积极动员村里让治保会与警务室合署办公,带动基层治保会建设。企业内保组织,我们实行了块块管理,在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中要求民警一起抓,借社区和农村警务战略这个*台,把农村治保会和厂企保卫组织建设抓实抓牢。在内部,我们还利用民警联系村居这种形式,加强各个层面与警务室民警的沟通,搞好服务,要求科队民警为派出所服务,党委成员为科队服务,共同促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健康开展。

  二、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发挥作用情况

  警务室成立以来,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民警通过入户走访、组织辖区巡逻防范等日常工作共提供社区稳定信息xxx条,化解集体*等重大不稳定因素苗头x起,提供破案信息xx条,带破刑事案件xx起,抓获逃犯xx人(其中部级逃犯xx人),查处治安案件xx起。200x年x月xx日,xx市xx派出所接到报案:xx市xx厂被盗摩托车、铜板、照相机等物品,价值人民币xxxx余元。接警后,xx警务室立即在辖区内的各个废旧回收点展开调查布控。据某废旧回收点信息员提供的线索,警务室民警将正在销脏的x名犯罪嫌疑人当场抓获。200x年x月x日早晨,xx派出所xx警务室民警在辖区入户走访时发现,xx村xx正在家中非法制造鞭炮,当场查获成品半成品鞭炮4000多头,硫磺、氯酸钾等原料62斤。200x年xx月xx日傍晚,刑侦大队侦查员找到xx派出所xx警务室民警xxx,让其帮助查找两名涉嫌吸毒人员xx(男,xx岁,xx镇xx村人)、xx(男,xx岁,xx小区人)。xxx根据在入户走访中掌握的xxx的未婚妻x某住在xx区x号楼x单元x号和他经常出入x某家的线索,与侦查员一起在姜某家楼下将正欲逃跑的姚道岩抓获。根据姚道岩供述,民警又于当晚以入户走访的名义进入xx家中,将其抓获。200x年x月x日,xx派出所xx警务室民警根据入户走访工作所获信息,将涉嫌盗窃自行车的xx(男,xx岁,xx市xx镇xx村)在xx街道xx村其租房内抓获。经审查,该交待于200x年x月至今,先后在xx、xx等地盗窃自行车x辆、电动自行车x辆的犯罪事实。现该已被刑事拘留,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为检验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效果,我们对每个派出所每个警务室辖区每月刑事发案情况都进行调查统计并进行通报。从实际发案量看,去年至今,我市刑事发案同比去年下降xx%,印证了我们的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正在不断发挥作用,并且将在维护稳定、压减发案上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三、当前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就我市来说,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改革才刚刚起步,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有些是面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具体问题,都待我们在今后工作及时加以解决。

  一是民警业务素质的问题。随着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认识到,警务室的“庙”设好了,“和尚”会不会“念经”、怎么去念好这个“经”是个大问题。我们认为,社区民警职责远不止这五项职责,从警务室担负的职责和任务看,民警应该是个多面手、样样能,这就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加强对基层民警各项业务知识的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否则,工作质量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我们还建议,上级各警种都要学*研究三基建设尤其是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决不能单打独斗,制定的工作措施、标准必须与当前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框架相吻合。

  二是运行机制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个系统工程,外地同行的一些经验可以借鉴,但更需要我们在实践和实战中去探索和完善。例如:如何解决好派出所日常值班执勤与警务室工作的矛盾、如何处理好民警业务学*培训与日常勤务之间的矛盾、如何加强部门警种与社区民警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如何在重大案(事)件应急处置人员快速集结并有效配合、如何在民警分散工作后既能保证有效工作又能规范管理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党委的高度重视,现在正潜心研究并着力加以解决。

  三是警务室设置数量的问题。我们在确定警务室数量时,是根据现有警力情况以及人口、治安复杂情况等,在反复调研论证后做出的决定,在农村除所长外全部民警都有自己的警务室,目的就是强迫民警去接触群众,去学会做群众工作、做基础工作。目前我们的认识还不一定科学,在警务室建设初期我们就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现在就有不少同志反映警务室的数量多了,我们通过对警务室建设的实际运转和不断调研分析,于x月x日,在争取上级支持的基础上,我们将警务室数量由xxx处调整为xx处。

  四是警务室档案薄册的问题。不少民警反映,警务室民警需要填写的薄册过多,牵涉了不少精力,并且有些薄册对警务室实际工作作用不大。建议上级最大限度减少警务室档案薄册,为社区民警减负。我们在前期精减薄册的基础上,正在由专人组织再进行调研论证。建议上级高度重视民警科学管理的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民警办公自动化问题,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五是民警的经济、政治待遇问题。各级对此都出台了不少有利于调动社区民警积极性的倾斜性、鼓励性政策,但仍停留到指导意见这个层面上,这是涉及到民警切身利益的事情,必须具体化、制度化,建议上级出台具体可操作的硬性规定,这样更能让社区民警扎根基层、安心工作。

  按照《濮阳市人民*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对我市农村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的调研通知》要求,我县及时组织县委农办、住建局、产业集聚区办公室等部门及有关乡镇召开座谈会,对全县推进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濮阳县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情况


农村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8)

——最新农村调研报告 (菁华3篇)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总体状况

  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比城市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严峻和突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农村用水调研报告。这主要与农村人口分布松散、生活*惯不同等特征有关,也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衡、城市和农村供水成本不同等原因有关。这样一些特点,使得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困难很大,同时亟需解决。

  19XX年,我国的淡水资源使用总量为4600亿立方米,占淡水资源总量的1*%。其中,农业用水量占了87%,工业用水量占了7%,生活用水量占6%。《XX年世界发展指标》指出,我国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93%,占农村人口的89%。总计,同年我国使用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0%。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饮用水要求标准的提高,同时由于污染等造成的原本安全的饮用水现在变得不安全等原因,据统计,我国现在还有3亿多人口的饮用水不安全。有资料表明,到20xx年,我国还有33%的村庄没有合格的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也不到50%。

  贫困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显示,我国贫困地区有18%的农户取得饮用水困难,14.1%的农户饮用水水源被污染,37.3%的农户没有安全饮用水(除去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按饮用水水源分,饮用自来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32.2%,饮用深井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0.9%,饮用浅井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4.9%,直接饮用江河湖泊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6.9%,直接饮用塘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3%,直接饮用其他水源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12.7%。在前三种水源中,去掉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实际上有安全饮用水的农户占总户数的62.7%。

  到20xx年年底,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还有约2亿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需要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区高氟、高砷、苦咸水等水质问题仍然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取水不便、水量不足等问题在部分地区依然未得到全部解决。

  二、以金华市为例

  截止20xx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67.89%,全市范围约有100万左右农村人口仍在饮用被污染的溪河水、塘水和公用大口井水,约有45万人口仍在饮用分散式供水源。全市农村总人口(不包括外来人口)361.14万,其中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人口149.42万,占农村总人口的41.4%;饮用水不安全人口211.72万,占农村总人口的58.6%。在饮用水不安全人口中有175.27万是属于饮用水水质超标,占饮用水不安全人口的82.78%;有3*5万属于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度方面缺水问题,占饮用水不安全人口的17.22%。饮用水水质超标集中在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锰、浑浊度、铁等指标,超标人口达67.96万,其中尤为严重的是全市共有45个乡镇322个村20.7万人存在饮用水含氟超标问题。农村饮用水的不安全,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农村水传染病的诱因,成为农民生命与健康的“隐形杀手”。

  三、影响农村饮用水的原因

  1.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工业污染,主要是工业企业排出来的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和废渣,直接渗入地下水源或直接排入农民直接饮用的塘水、河水或溪水等水源中,从而对水源造成污染。

  2.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农民生产和生活污染。农民因为使用化肥、农药等从事农业生产而间接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饲养各种禽畜产生的粪便、垃圾等因为不能及时和正确处理而对水源产生污染。

  3.生活废弃物等也对水源产生污染。农村基本上没有垃圾处理厂,在有些地方,农村甚至成了城市垃圾堆弃的场所。

  4.从农民饮用水主渠道乡、村水厂目前的状况看:大部分乡、村水厂始建于80年代中期,规模小、工艺差、设备简陋。农村居住分布较散,水管铺设较难,同样给集中供水带来了巨大困难。

  5.从农民自身因素来看:农民的健康意识、舍不得花钱的小农意识、祖辈遗留的世俗*惯,导致农民对生活饮用水的认识和关注、重视程度不够,调查报告《农村用水调研报告》。

  6.形象工程造成恶劣影响。这项由*于20xx年批准的工程,计划解决1.6亿农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根据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20xx年至20xx年国家安排中央投资238亿元,地方自筹配套资金195亿元,可解决1.0866亿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那么这433亿元资金是否真正解决了一亿多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事实上并没有完全解决,有些地方反而造成了恶劣影响。

  7.投资主体多元化导致运营管理不规范。在已经建好了的农村,因是多方投资建设的水厂,比方说村民自己投资一部分,事业单位、私人投资等,出现了多方管理或多不管的情况。

  8.水质检测问题突出,国家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制度不够完善,基层*门缺乏操作依据,此外还有水质检测费用缺乏保障。

  9.人为地造成地下水短缺。一些地方为了加快增加GDP数量,开采矿产。主要体现在开煤矿上,因为深挖井,地下水多到那里了,使得另外的地方有水的井没水了,无水少水的井更枯了。

  10.还有些地方因地质问题而缺乏或含有某钟矿物质引起的病,如牙发黑等或水环境问题而引发一些像血吸虫病的地方病。

  11.用水价格太贵。在有些已经建好水厂的地方,农民为了节省开支,干脆不用自来水。

  四、加快建设农村饮用水的建议和意见

  (一)从农民着手。引导农民转变陈旧观念,提高农民用水安全意识,向农民大力宣传用水标准,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饮用水安全与自身利益的重要相关性,自觉参与到维护饮用水安全的行动中。

  (二)法律、体制建设。通过立法、制定相关法规去规范管理。加大监察力度,严肃处理违法乱纪行为。

  (三)责任到人,实行问责制。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要对供水公司实行责任到人的问责制。

  (四)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站,科学规划农村排水系统,建立农村生活用污水处理厂。加大保护水源的力度,肃清源头污水。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消费结构则是居民生活质量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居民3919.31万,占总人口数的56.8%,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对全省居民的消费情况有着重大影响。

  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本文收集了-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共八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tendlinearependituresystem,eles)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从表1中的eles参数估计值及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各项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eles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下面从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一)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水*分析:基本生活需求能充分满足,但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不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水*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

  由表2得知,省农村居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支出总额为20xx.62元,而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总额达到4020.87元,将*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两倍,由此可见,省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进一步观察,尽管在总量上实际消费总额大大高于基本需求总额,但文教娱乐这一项并没有达到基本需求额,反映出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娱乐现状亟待改善。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消费意识较强,但消费结构层次偏低。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居民对各类消费的偏好及其新增购买力的投向。

  由表1得知,省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为0.70,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中的70%用于生活消费支出。显示出省农村居民储蓄率较低,消费意识较强。这对全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各大类边际消费倾向系数中,排第一位是食品(0.3352),其次是居住(0.20xx)。这说明省农村居民在收入有所增加的情况下,首先考虑的是增加食品的消费量和提高食品的质量,改善膳食结构。紧接着便是考虑改善居住环境,这也反应出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偏低。

  其他按顺序排列分别为交通通信(0.0582)、医疗保健(0.0475)、家庭设备(0.0463)、衣着(0.0295)、其他(0.0119)、文教娱乐(-0.0306)。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两大类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也说明了:一方面,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深入到农村,农民对出行以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方面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农民医疗保险、保健意识增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为负数,说明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文教娱乐的支出反而有所下降,反映出省农村居民对文化、教育等精神消费投入的忽视,全省整体精神文化层次较低。

  (三)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居住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潜力较大。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时,需求量变动率与收入变动率的比率。它反映了食品等商品消费支出对收入的敏感程度。

  从整体上看,居住支出对收入的敏感性最高,为1.46。其次是家庭设备,为1.12。这说明此两类商品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反映出省农民非常关注和热衷于改善家庭生活、居住条件。而食品、衣着、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其他类的需求收入弹性都小于1,说明这几类商品对收入变动的反应不敏感,缺乏弹性,省农民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增长低于其收入的增长。

  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建议

  针对目前的消费现状,为合理引导省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其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提出如下几项建议:

  (一)稳步提高省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农民消费需求的因素是收入,只有不断扩大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民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的优化。

  (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适合省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稳定农民消费预期,放开农民消费思路的重要基础。

  (三)大力推动“建材下乡”、“家电下乡”。针对全省农村居民居住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潜力较大的情况,全面推广“建材下乡”、“家电下乡”开拓农村市场,引导企业设计、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的建材、家电产品,扩大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进一步提高文教娱乐服务质量。人们对文教娱乐的重视,体现出居民更高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文化素养,是科学技术水*进步和生活质量改善的充分表现。提高文教娱乐服务的质量,引导居民向更高的精神文化层次消费,对于全省消费结构的改善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更新消费观念,提升消费水*。省农村居民吃、穿、住三大基本类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70.7%,即绝大多数农民的消费仅限于一般的生活支出。消费层次和消费观念都比较落后。应大力推广农村信贷政策,简化信贷手续,提高农民对信贷的认识,让农民能够利用信贷享受新的消费形式,充分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

  按照县第十期青干班的计划安排,xx镇调研组一行五人通过走访和座谈等形式对xx镇的农村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镇农村工作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0xx年xx镇与B乡、A乡合并后,现有行政区域面积139*4*方公里,全镇总户数9482户,共有人口34600人,其中农业户数6104户,23880人。全镇辖47个行政村,67个自然屯,18个镇直单位,22个州县直单位。全镇有耕地面积6397公顷,镇党委辖65个党支部,968名党员(农村党员731名)。全镇共有致富能手和大户339个。20xx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16500万元,其中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6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00元,财政收入达到370万元。

  xx镇在合并后,区域面积的增多,人口数量的增大,使整个农村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经调查表现在:

  1、机构庞大,人员众多,对村屯的指导力度加大,但也相应存在人浮于事的不足。新组建的xx镇*共执行行政编制58名,现有在职人员55人,其中副乡(局)级领导共有人,事业单位各站所共有人员107人。这些人员中行政编制工作人员是按照原乡镇合并的三定方案进行安排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是将原先的各部门按照行业隶属进行了合并,没有进行机构改革。由于合并后,原本相同的工作由三套人马来运作,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力量,虽然所辖面积增加人口增加了,但是一些基础工作由于已经完成,虽然对村屯、基层的指导上力量得到了增强,但是由于工作量有限造成了人浮于事的现象的存在,忙的人总是在忙,清闲的人总是清闲,有些人甚至无所事事。

  2、经济发展和村屯建设的互补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乡镇合并前,B乡和A乡在整体经济上与xx镇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局部上却各有长处,如:B乡的养殖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农民对养殖的认可程度远远超过其它两个地区。A乡的人参市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小沙河以至周围地区的幅射效用已形成。xx镇的小城镇建设以及它独特地理优势,长期以来已形成了这个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和物产品的集散地。这些在合并前都是较为突出的特色。合并后,由于新一届xx镇党委、政x及时调整视角,树立全局观念,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三个地区的资源进行整合,既发挥各自的条处,调动其积极性,又注意从全局出发,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资源和优势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三大主导产业的定位,使整个xx稳步向农业大镇的方向迈进。xx镇党委、政x通过对全镇整体形势的分析,将xx镇总体发展定位为:以药材、畜牧、特色经济三大产业为主,以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旅游、商贸、土特产品加工为辅的生态经济强镇。号召全镇人员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一条主线,促进两个转变,实现六个突破,加快一个进程。这样的定位及发展思路,我们认为是完全符合xx实际情况的。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xx虽然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兴镇的氛围,但由于xx造纸厂及一些企业的陆续下马和破产,导致xx镇的财政税收完全依靠于农业。如何在农业上大做文章,通过农业增效来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这应该是作为乡镇当家人考虑的事情,虽然我们现在是需要跨越式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并不是要我们本末倒置,完全抛开农业的基础地位,一味地去空喊口号,空谈跨越,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xx镇把自己定位于一个生态经济强镇,是符合农业乡镇的情况的,作为一个粮食的主产区,土地资源丰富,土地质量高,农民对于在土地上耕作有着无比的亲切感,对于他们来说与其去刮风式的种这种那,不如踏踏实实的种粮食这样安全放心。

  4、实现六个突破为镇域经济的增长找准了切入点。

  药材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落脚点之一。xx镇在药材业的突破上用建设药材大县的理念来谋划全镇的中药材发展,通过依靠科技提高产品的质量,依靠大户拉动形成群体规模。他们注意到大户的典型带头作用是发展整个药材业的关键,今年上半年共为大户协商资金达430余万元。这方面xx镇从技术革新着手,发挥科技能人*洲的力量在全镇推广人参重茬技术,解决人参种植业发展资源不足的问题。另外,由于xx镇附*没有工业污染源,土壤质量高,生态环境优良,适于种植道地药材,因此把发展药材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方面,在稳步发展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通过附加值高的药材业的突破可以为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畜牧业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落脚点之二。xx镇现有牛24645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8个;猪16942头,50头以上的大户有34户;鹿969头,大户发展5个;蜂5285箱,大户有22户。由此可见,xx镇畜牧业的基础有一定的基础。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x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一是加快牧业小区建设步伐,计划兴建一个投资100万元,养牛300头的规范化、科学化的牧业小区。培育三道村的暖棚养猪产业,引导他们建立养猪协会,实行科学养猪,规模养猪,变一家一户的单独养殖为全村一个品种,不同梯次出栏的整村化养殖,尽最大努力提高农民养猪的效益。二是抓好模式户、标准户和专业户的培育工作。通过各方面的扶持,一些大户的示范标准得到了提高,邻里效应开始产生。如:王连红有养牛已达到300多头,出栏270头;郑兆梅养猪达到300多头,出栏240头,带动周围9户人家进行生猪养殖。王德清的养鹿已发展到110多头,今年共接待参观达600多人次。正是由于这些标准户和模式户的带动和影响下,xx镇的畜牧业才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突破提供的保障。

  “一村一品”建设的突破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在xx镇的调查中,我们对“一村一品”的建设颇为赞赏。在现代农业中,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是站稳脚跟,就得在规模上、科技含量上达到一定的层次,这既利于政x的管理和服务,也利于对其进行科学的跟踪指导,一家一户的单兵作战在现代农业中是形成不了气候的。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们的认可程度不同,搞全面的统一也是不可行的。如何处理这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xx镇党委政x在这方面就坚持了一个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发展特色农业,一个村屯或几个条件相似的村屯发展一个适合本村(本地区)的品种,即“一村一品”。这个作法非常符合当前我县农村的形势,更符合“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即不搞“大一统”,又避免单而薄的处境,提高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现在“一村一品”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其中:“土豆村”有三道白河村和木条村,面积达到300公顷;“瓜果村”有胜利、杨木和德化村三个,种植面积达到120公顷;“蔬菜村”有四合、xx屯、东风村等三个,种植达到80公顷;“葵花村”有山后和东南村二个,种植面积达到200公顷。“养猪村”有三道村,养殖生猪达到3000头;另外,如“苏子村”、“白瓜籽村”、“细辛村”等也都相应地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形成了一定的品牌。这些“一村一品”的建设,经过预测计划收入4950万元,人均收入900元,同比增长9.8%,可见只有农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农业的增效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农民才有抵御自然灾害,抗击疾病的能力,否则只依靠一个单一的粮食作物,一旦遇上灾年,摊上疾病就会很容易返贫,给自己和亲人以及社会带来负担。

  股份制农业和劳务输出工作的突破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结合点。xx镇党委、政x通过搞活经营机制,放开经营主体,镇机关干部直接与农户联系,发展股份制农业,机关干部共出资354万元,投入到药材业、畜牧业、林业和第三产业上来,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注入的资金,使农民一些想干没钱的事业得以实现,而且由于机关干部的出资,也相应地增加了机关干部对农业关注程度,对产业发展的前景预测和中期监控以及后期的销售和管理都有很大的好处,形成了干部与农民经济利益一体化的格局,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劳务输出工作方面,如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xx镇党委政x也有了很好的尝试。针对镇里土地相对集中,一些种、养、加工业的大户需要一些季节性用户的现状,引导农民成立劳务市场,鼓励一些土地不多的农户靠为大户打工的形式来增加收入,这样既促进了一些大户的发展,又相应地为小户、散户创造了收入,使镇内资金的流转合理化。

  培育市场功能,增强经济调节能力是发展经济的一个着力点。xx镇原为老县城,是这一带经济中心,对*衡三地之间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x镇党委政x从兴办xx“万人大集”着手,打造xx在整个乡镇经济中心的地位。引建和扩大建xx中心市场,整治市场流通环境,使其成为了区域性的农副土特产品集散地,使xx地区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得到了良性循环。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xx镇在发展农业大镇上的确下了很大的功夫,农业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一些方面还存在的一些差距,主要有:

  1、产品不优,没有品牌。在“一村一品”建设中,许多项目还只是追求面积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的提高,也忽视了品牌效应,有时还存在效仿和低水*的重复等现象。

  2、科技含量不够,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农作物、产品及其它轻工产品多是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与原材料生产水*上,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不高。

  3、没有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xx镇在实行“三大主导产业”,定位于农业大镇,但是农业产品本身就是初级产品,产品加工性强,xx镇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带农业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各产业之间的有机结合还没有形成。如粮食的流通还仅仅停留在农村经纪人的自发性的流通环节,没有在镇办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农业所获的效益不大。

  4、缺少高税收的工商企业。今年以来,由于农业税和特产税(除烟叶外)的全面免征,使xx镇的财政收入锐减,这使xx这个靠农业吃饭的乡镇,现在吃饭成了问题,如果能充分挖掘资源,引进一两个高利税的企业,一方面镇财政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面对于劳动力的转移也有了途径。

  三、几点建议

  通过几天来在xx镇的调查,我们发现xx镇在做大作强农业大镇的工作上还在很大的潜力可挖,如果一如既往地贯彻好现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农业大镇的前景一定会实现的。这里根据我们的调查提几点建议:

  1、发挥产粮大镇的优势,严格落实农村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xx镇地大物丰,粮食产量在全县位居前列,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关键是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上来。一是狠抓政策宣传。要进一步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宣传两个“一号文件”,通过大张旗鼓宣传政策。使党的惠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狠抓政策落实。做农业税的免征和粮食直补款的发放工作,严格兑现程序,严格阳光操作。三是规范涉农收费,防止负担反弹。坚持把规范涉农收费巩固税改成果、推进配套改革的重大举措来抓,从源头上控制涉农收费反弹。

  由于粮食价格的上调,及中央优惠的粮食政策,成为一个粮食大镇也是xx的发展出路,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同时,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把土地向大户集中,探索新的农村全作方式,把一部分农民变成劳务型农民,使掌握新型农业技术和头脑灵活的农民作为粮食种植业的领头人。在相同的土地是创造最大的效益。

  2、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板块经济。

  据调查现在xx镇农村经济的现状是大而全,品种多,规模相对来讲还是小。许多“一村一品”的项目的建立还是靠村屯支部或一两个带头的影响下形成的,有的也许一两年内取得了短期效益,但是不能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当中xx应发挥管理的职能,组织专家对整个乡镇的土壤、气候、矿产等资源进行规范,必要性打破村屯的界限,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发现板块经济,既要注重粮经结构比例,又要注重当地实际情况,既要注重稳产高产,又要注重经济效益的*衡。

  3、充分挖掘镇内资源,盘活镇内资金,培育新的投资主体。

  当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后,他们的眼光不是放在效益农业上,而是大部分钱投在房地产、餐饮、零售和娱乐业上,直接在农业的投资规模小,而且投资的人群相对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这部分人在刚脱离土地时,对土地的一种解脱感和认为自己以前吃苦太多,现在应该享受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前农村投资主体的单一,许多有钱农户不知道该把钱投向何处,由于意识和眼光的局限性,他们只能在别人已有的例子上寻求答案,这就造成了商店建了一家又一家,批发的零售的;住宅楼盖了一幢又一幢,地暖的楼中楼的;网吧开了一个又一个,纯*的液晶的;人们只是在别人的成功中去寻求思路,而没有去创新,去创造一个独有的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来发展。因此,作为党委、政x应当去培育新的投资主体,把老百姓手中的钱流通起来,引导农民向小型企业(如加工业)进行投资,多建设一些前店后厂式的中小型企业。加工业的建设上不妨在打造xx品牌上下功夫,如xx镇的“干豆腐”口感好,质量优,被许多老安图人所认可,应该把这个品牌打出去,要把质量再提高一个层次使其绿色化,无公害化,用公司+农户的方式,与农民签订大豆的订单,与企业签订销售的订单,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这个品牌的发展。多开发一些新的品种,把干豆腐的形式多样化,包装艺术化,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相信这也是一个阳光产业。

  4、抓住“东边道”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建设利税大户,为财政收入的增长注入活力。

  xx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资源丰富,加之“东边道”铁路的修建更是给xx带来了无比的发展机遇,应当审时度势,应当借这个机会把xx的优势展现出来,尽可能地引进一些大公司到xx来安家落户。政x多营造企业发展环境,转变政x职能,深化政务公开,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手续。加强信用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既要注重招商,又要注重留商、亲商,这样才能为税改后的政x财政收入的保障上开辟财源。

  5、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农业行业协会建设。

  行业协会建设可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成型的行业协会,有的虽然制度健全了,但是执行起来的随意性,参加人员的无组织性,使行业协会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不大。因此政x要引导农民建立规范的行业协会,并且依靠这些组织为农民和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销信息服务,避免企业无序竞争,互相压价,互相内耗。以往的农民产业化过程中,加工业或营销业没有与农户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一部分加工企业尽管与农户签订了合同,下了订单,但也很不规范,受经济利益驱动,市场价格高时,农户就把空气农产品卖到市场;市场价格低时,下单企业压价收购或废弃合同。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一种紧密、相互制约的合作关系,现在应当先由政x工作人员担任行业协会主要领导职务,逐步由行业业内人士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两到三年内政x工作人员逐步退出各类行业协会,由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另外,鼓励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加、销一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龙头企业的溶化加工、开拓市场的作用。通过以上办法逐步在xx镇形成一个行业协会发展促进农村发展的优良机制。

  农村调研报告3

  本次对调查过程中农民朋友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作了必须的探讨和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农田断水频繁,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更为严重。

  2、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不是很完善,农民的出行很不方便。另外,由于公路等的不完善给当地的经济也带来了必须的影响。

  3、农产品的价格较低,农产品给农民带来的收入甚微。虽然*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有所上扬,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也在不停的上涨,与农业》投资相比,农产品的价格较为低迷,长此以往将对农民不利。关于问题的分析根据当地*的基本状况而言,由于在该地区设立的工厂和企业较少,所以税收来源就不多了,另外又加之中央实施的税费改革,对农业税的免除,*的财政收入就存在必须的问题。

  农产品的价格持续低迷的问题在全国的范围内都普遍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众多,这势必会导致农产品的供大于求的情形出现,从而出现“谷贱伤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地方*如果采用宏观调控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话,可能性不大,效果可能也不会很明显,毕竟地方*的管辖范围有限,调控潜力也有限。对于贴合实际状况的经济发展之路,有下列几个:花大力气招商引资对那些拥有丰富的资源的地区,农民本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家致富,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无力投资而使得资源无法很好的开发,为了很好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招商引资当为首选。


农村调研报告 (菁华5篇)(扩展9)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精选5篇)

  导读: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如下例举的是一份农村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势头。因此,利用暑假时间,我回到我的老家XX市XX县XX村进行实践调研,主要包括我村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式、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调查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形成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村坐落在XX县城西南,距县城2公里。全村共有X个村民小组,XXX余户人家,XXXX人,人均耕地XX亩。村民主要从事水稻、小麦、蔬菜种植及销售,其占耕地面积的5∕8。

  二、调研方式:

  1、深入村民家庭,到田间地头,个别访谈;

  2、到村委会进行询问。

  三、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通过访谈了解,广大村民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上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以来中央实行的各项惠农政策,即减免农业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等等,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村民普遍反应党的政策好,得民心。许多村民反应,*年来,村上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大家心情好,农村人心整体稳定。具体如下:

  (一)生活水*逐渐提高:

  一是彩电普及,我到访的10多户农民家庭已经全部用上了彩电,有少部分接通了有线,大部分都是卫星接收。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径。

  二是摩托车和汽车普及。由于在外就业的年轻人比较多,因此村的摩托车和汽车比较普及,基本上每3户就有1户人拥有一部摩托车,每20户就有一辆汽车。

  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多。在调查的农户中,90%的安装了电话,98%的农户均使用上了手机。

  四是电脑下乡。通过本人沟通联系,年初镇西小组与县信心产业局合作建立的村级信息服务站已经正式对村民开放, 互联网 这一新的名词在村民间逐渐传播开来。通过上网村民们可以了解时下最新的惠农政策,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并通过浏览村区信息网学*新的种植、养殖技术等等。

  (二)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主体是村民,只有村民的意识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展开。通过这些天的走访,利用问卷调查,我接触的农民中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过村委组织的 四民工作法 学*班,并在村务大会上投过票。村民原先的各家各户 自扫门前雪 的思想有所转变,都一致认为只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高,才能惠及到户,也相信在县委、县**的指导下,村 两委 班子的带领下,日子会越过越好。

在水西村,随着农民生活的提高,他们开始大量建造新宅,由于他们只盖新房,不拆旧房,形成了“空心村”现象。

村庄建设由于缺乏规划,造成农民房屋分布杂乱无章。这给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浪费大量土地。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在农村,一边是农民建新不拆旧的比例高居不下,土地被闲置,另一边,不少农民出现“无处建房”的现象,致使土地管理部门被-迫以有限的耕地指标中切除一部分用于建房。二是制约了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善。“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横流,村落粪便成堆,夏天蚊蝇成群”,环境“脏、乱、差”问题十分严重,影响农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

生活比较乏味单调,其余空闲时间多,除了聚在一起打下牌,闲情聊聊天之外没多余的其他娱乐活动,而且很多居民反映到周围娱乐设施过少,这也是他们空闲的很大因素。

二、 农村的教育问题

1) 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是文盲或半文盲。对农业的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方法,但又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学*必要的技术知识。

2) 90%的农民没有参加过农业技能培训,无法对农业生产的农业结构做出科学的调整,以及很少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

3) 农民对**对教育的投资情况不了解,希望国家能扩大对农村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和范围。

4) 现在农村青年大多数为初中水*,这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但村中上高中的人数急剧下降,有极少数人接受高等教育。

5) 大多数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造成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督力度远远不够,使许多孩子在内心自我封闭,行为怪癖。很多家长为了弥补自己对孩子的关爱,给孩子大量的零用钱,由于他们缺乏自控能力,从而养成了不良的生活*惯。而且很多孩子由于缺乏严格的教育、管教,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师资队伍不稳定,农村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普遍低,有的地区甚至连教师的工资也不能保障,加上他们缺乏进修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农村教师也加入了人才流动的大潮。这使本来就虚弱不堪的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低。由于农村教育工作环境差,教师待遇低,业务培训少,许多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再次,农村中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当前的实际,农村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大都是过去的老教

师,他们由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身体偏差、真正有益的业务培训少,这样的教师队伍构成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

6) 农村教育的收费问题也比较混乱,据村民反映,以前的小学教育收费居然还比现在的义务教育收费明显的要少,农村的教育收费混乱,学杂费不断以各种名义去收取,让农民工对此感到负担压力大。

三、 农村医疗设施

目前水西村以及村落附*难以发现一间医疗地点,由于离医疗点较远,村民们都形成了小病不去治的现象,得了大病就只有求组于江湖郎中和一些本地的“土医生”高贵的医药费使得很多农民不敢看病,人们是“小病不用看”,“大病没钱看”,“小病等着好,大病等着死”,“小病挨,大病扛,小病拖成大病。”另外该村在社保等福利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由于农村家庭经济上比较困难,很少村民购买社保或购买最低价的社保,社保普及率低。由于社保不普及,使得很多退休的老年人在生活上没有得到相应的帮助,生活比较困难。 调研总结:通过这次深入农村的实践调查,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基于以上的调查报告,觉得农村农民工的生活还有待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存在问题严重的还是对于小孩的教育和村民的医疗保障这方面,**可以在师资方面加重些力度,培养一支强有力的队伍,给孩子们一片可学的天堂,也让家长们可以看到未来和希望。目前,国家对“三农”政策也是十分的重视和关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农民工也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邱璇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势头。因此,利用暑假时间,我回到我的老家连云港市灌南县镇西村进行实践调研,主要包括我村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式、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调查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形成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

镇西村坐落在灌南县城西南,距县城2公里。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00余户人家,1506人,人均耕地0.8亩。村民主要从事水稻、小麦、蔬菜种植及销售,其占耕地面积的5�M8。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调查方式:

1、深入村民家庭,到田间地头,个别访谈;

2、到村委会进行询问。

三、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

通过访谈了解,广大村民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上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以来中央实行的各项惠农政策,即减免农业税、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等等,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村民普遍反应党的政策好,得民心。许多村民反应,*年来,村上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大家心情好,农村人心整体稳定。具体如下:

(一)生活水*逐渐提高:

一是彩电普及,我到访的10多户农民家庭已经全部用上了彩电,有少部分接通了有线,大部分都是卫星接收。从调查情况看,电视是农民了解国家政策的最主要途径。

二是摩托车和汽车普及。由于在外就业的年轻人比较多,因此村的摩托车和汽车比较普及,基本上每3户就有1户人拥有一部摩托车,每20户就有一辆汽车。

三是电话普及快,用手机的多。在调查的农户中,90%的安装了电话,98%的农户均使用上了手机。

四是电脑下乡。通过本人沟通联系,年初镇西小组与县信心产业局合作建立的村级信息服务站已经正式对村民开放,“互联网”这一新的名词在村民间逐渐传播开来。通过上网村民们可以了解时下最新的惠农政策,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并通过浏览村区信息网学*新的种植、养殖技术等等。

(二)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

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主体是村民,只有村民的意识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展开。通过这些天的走访,利用问卷调查,我接触的农民中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过村委组织的“四民工作法”学*班,并在村务大会上投过票。村民原先的各家各户“自扫门前雪”的思想有所转变,都一致认为只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高,才能惠及到户,也相信在县委、县**的指导下,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日子会越过越好。

(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的大力支持下,到镇西村的村村通硬底化工程已逐步完工,全村公路10余公里,实现了村道路畅通。村辖下的第三小组兴建起了文化广场、篮球场、统一规划的公寓等等,镇西村整体面貌和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变,逐步迈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 2

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四)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多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农村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形成了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体系。2002年实施的税费改革,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2004年实行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政策,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17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2017年取消工商“两费”,有助于农村集贸市场和个体户快速发展;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四、调查发现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问题

1、安于现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村比较富裕,大多数家庭盖有两层小楼,虽赶不上邻村(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距我村1公里)、但明显收入高于临*的其他村。村民普遍感觉良好,安于现状,

2、没有*忧,常有进账,够吃够用

我村以种植销售水稻、小麦、蔬菜为主,因产销一体,几乎每天都有现金收入,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用度,*时家庭生活没有忧虑。

3、家庭作业,小富即安,目光短浅

我村全部为一家一户的家庭作业,村民思想保守,小富即安意识较强,大多数村民仅仅只把目光盯在自己家中田上,与外界交往较少。也不太关心田地以外的事情

4、部分村民沉迷于玩纸牌、麻将等娱乐活动,甚至赌博!

(二)、产业瓶颈问题

1、土地产出已达极限

种植粮食作物,辛勤劳作一年,年收入为3000-4000元:种植蔬菜,年收入为1600-2400元(均为毛收入)。土地的增收能力已经极小*于无。

2、盲目销路不畅

我村的主打产业为粮食作物,种植什么品种完全是跟风式的耕种,依据上年度或者是上一时期的销售情况,往往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价格下跌,“谷”贱伤农。

3、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如果遇到天灾,必然减收。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

1、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

2、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这次调查的农民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初中文化程度占4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使用新科技的能力。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四)、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增收缺乏保障

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目前,镇西村农民致贫的因素仍然存在,而且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从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受到了冲击。这些农民所面临的生活、医疗、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缺乏相应的社会保障,必然影响

农民增收的稳定性。

五、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

1、跳出村子看村子

要把我村现状与发展放在与周围兄弟村庄的比较中来看,跳出我村就能看到本村的优势,比如土地质量优良*整,适于灌溉和种菜,村民收入相对较高,也能看到与其它村子的差距,如,没有村办企业、品牌产品、抵御风险能力差、村民收入不稳定(或有下降)等问题。看到优势可以增强信心,看到差距可以使人奋发向上有追赶目标。

2、把我村的发展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下思考和规划,这个背景有三:一是中国农村改革30年的历史背景,比较而言北河头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还有哪些不足;二是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下,大胆制定本村的宏伟发展规划和蓝图;三是市、县的规划大背景下,我村的发展能否纳入市县(包含争取)的发展规划,如城市发展、经济区划等等,争取更多更好的搭车机会。

3、思想观念的**需要宣传和引导,也需要活生生的生活事件和刺激,要通过宣传、宣讲、参观等方式刺激村民的思维

(二)正视瓶颈,寻求突破

我村目前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于,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使增收希望渺茫。总体说来在短时期内,立竿见影的做法是粮食、蔬菜的直销和订单农业,也即是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粮食、蔬菜批发销售为农业(粮食、蔬菜)协会(公司)的统一销售和点对点销售。

(三)提升农民素质

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最关键的内因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同样也离不开外因即良好环境的营造。一方面,要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培育新型农民,加速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不仅要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还要加大对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民创业环境,鼓励农民创业。要重视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基础上,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四)建立完善的农村保障机制

健全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人文环境,为农民整体增收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渠道。

六、我村长远发展的建议:

农业生产走向集约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与此同时也有土地的合法流转、统筹粮食、蔬菜种植规划、加强分时分种指导、发展绿色农业、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劳动力分流、增收等一系列问题。

七.总结:

这次暑假社会实践对已经踏入大学校门,迈入半个社会我来说是一笔极为珍贵财富。农村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不足,尚需在发展中不断进步与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真的可谓是任重道远。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一份辛劳,一份甘甜。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有辛劳,就有成效。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我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无限回味无限,更何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阅历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次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我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热情,我会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篇3]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校于2017年组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为“走基层,看变化,学*宣传党的精神”。我选择了“深入家乡基层,了解家乡发展变化”这一内容,对自己的家乡安庆市怀宁县三桥镇进行了调查。通过为期20多天的调查访问,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2017年1月14号到1月16日这三天我做了调查活动的准备,包括拟定计划、罗列提纲、设计和打印调查问卷,确定采访人及时间等。从1月17日开始正式在我村开展采访调查,采访因天气、人为因素等是断断续续进行的,一直持续到2月13日。从2月14号起我开始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并于2月20日完成。

我家乡所在地为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三桥镇双河村,村中拥有土地一千二百八十亩,是一个地少人多、以农业为发展主的村庄。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分别以发放调查问卷、录音、调查访问等形式走访了村中67户人家,采访了282人。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70份;拍摄照片67张,录音26份。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实行情况,村中建设,村容村貌,村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因此次只调查了本村的少数部分村民,故在一定程度上对反映问题可能有所影响,但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村的一些实质问题。 从调查统计结果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总结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让人不自觉的感叹家乡三十年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一、新房一排排,宽敞又明亮。当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门已不复存在,如今的砖瓦房宽敞明亮。往前几十年数,家家户户的小木屋在夏天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现如今的大瓦房坚固耐牢,有些村民戏言:“刮风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这当然是说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坚固性。单从门窗的换代上看:从纸糊的木窗户到安有玻璃的门窗,但现在铝合金的门窗,变化之大可见。

二、摩托车、电动车来去自由,面包车、小轿车也来“赶会”。早些年的脚走肩扛的运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马路已修到了家门口。村里人出门摩托车、电动车,不到一会功夫就到达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购置了面包车、小轿车,出门更是舒适、方便。

三、摒弃大鱼大肉传统吃法,讲求吃得健康绿色。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有45%的.被采访村民认为30年来家中最大变化表现在生活质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内容不断升级换代,往前几年,年年过节吃上鸡鸭

鱼肉,那叫富裕。这几年村民的大鱼大肉已经吃腻,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渐多,村民们也开始讲求吃得健康绿色了。

四、大姑娘、小媳妇花枝招展,年会上个个时髦、时尚。以前,家中妇女紧衣缩食,省出钱来给孩子购买过年的新衣,小孩子也为要过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村民可以说天天穿新衣,什么时髦穿什么。各个花枝招展,告别黑白年代,迎来精彩生活。就连那发型,也是年年新变化,年年新内容。

五、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活轻松自在。现如今村中家家有彩电,很多农户家中安装有电冰箱、洗衣机、电锅、音响等。回想前几十年前,冬天洗衣服妇女手冻得通红,洗的衣服好几天晒不干;夏天的肉、菜总因温度高不便储存;妇女整天围着锅台转,没有空闲,这些家用电器的安装,减轻了妇女的劳动强度,空闲出很多时间休闲、娱乐。

六、农村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减轻农民病顾之忧。一直以来村民都害怕家里人出现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钱的现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贫的现象很多。最*几年国家出台好政策,在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村民通过入农村医保,受惠颇多。像一位村民因得脑血栓所花的4000多的医疗费中,有2000多由农村医保负担,这种农村医保的政策的确减轻了村民的病顾之忧。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这是否表明当前的农村就十全十美,没有任何问题了呢?也不尽然,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总体说来,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水源问题亟待解决,村中至今有许多地方未安上自来水。村民吃的水大部分都是自家的井水,卫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另外洗衣服等的用水绝大部分都被污染,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二、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三、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四、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这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青睐。

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几年******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粮食,棉花等作物的补贴,农村医疗保险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开展农贸**,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像我们临*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或大或小的农贸**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

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在这次调查访问过程中,我的感受、感悟很多,这次的这个学*任务让我成长不少,我深切期望村庄可以很好的发展,村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能够解决困扰乡亲们的水源问题,家家户户安上自来水;希望村庄可以形成某种农特产品的生产,蔬菜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等都得到长足发展,改变当前农业生产单一情况,实现多种经营;村民科学种田的知识不断增长,实现稳产、高产;丰富乡村生活,村民过上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农村的发展是任重道远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共同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实现。像上面我所发表的关于本村如何致富、如何发展仅了了几句,但真要实施,实现起来就会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了。

我发现农民阶层是一个易于知足常乐的阶层,在采访的村民中,有60%多的村民表示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39%多的村民表示对现状满意,他(她)们对我说:“现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这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重视农民、发展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他们的笑容让我看到了那颗知足常乐、感恩的心。

农民现如今的日子仍不好过。庄稼稍有不好,直接影响家庭收入,家中老人孩子生病花掉上万元,就会使农民的生活很难维持。村中有个姓胡的人家,大女儿得了重病,花掉家中七八万元钱,母亲觉得没发过,跟丈夫闹离婚。另外像自家饲养的牲口无论是病死还是价格涨浮变化也会影响家庭发展。随着衣食住行各方面花销的增大,农民过日子也很困难。

在最后,我要感谢我们村的父老乡亲,谢谢他们的支持,当我问及他们很多问题时,他们知道多少就说多少,不隐不瞒。我请他们帮助我填写调查问卷时,他们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帮我认真作答。当我向他们要取一些照片时,就算那些照片很珍贵,他们也不吝啬。他们对我说,只要有利于你学*,你用就可以了。这些话着实让我感动,谢谢你们了,我的乡亲们!

  农村发展调研报告 3

  随着城市化战略的不断实施,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动,大量的农村优势资源向城市集聚,催生了大城市的繁荣,却导致了农村空心化的现象,城乡二元结构愈演愈劣,主要表现为农村孩子生存压力大,农村思想教育观念守旧,农村发展动力不足,三农问题是目前迫切继续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农村真正贫穷的原因

  一是教育不足。不管在城里还是乡下,没有接受足够的文化教育和技能教育,都不具备核心竞争力。随着国家反腐败斗争的深入推进和依法治国的不断实施,过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盛况将很可能不会再有。目前农村普遍存在受教育基础差,没有过硬的技术专长,被现代社会消费意识裹挟而不自知并不自控。未来的公*更多的是机会公*,只有在竞争中胜出才有希望改变自己和家庭,未来传统家族和传统人情社会将会在时代进步中进一步瓦解,代之而起将是大社会。

  二是自身问题。一方面,大多数农村家庭穷是因病或者懒。农村贫困是城市化给农村带来了财富,大部分农民已经脱贫致富,在大多数农村家庭中,除了因病致贫之外,家庭贫困多是因为自身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后辈懒惰,不发奋,不学*,不求上进,无论在哪里都不会得到好生活。另一方面,农村青年壮年文化空白尤为突出。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基本无忧的当下,一些青年壮年却失去了奋斗的激情,心灵无处安放,床+手机+WiFi是唯一业余爱好,搜狐网表示在青年人口流失严重的乡镇村落,留下的一些青年严重沉溺于手机游戏和低俗网络文化,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单一。

  三是与城市互动不足。城市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农村的优势资源向城市集聚,从而在城市空间上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反观农村的发展,一方面,传统农业产生的经济效益极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已经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更不能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村青壮年向城市流动,大量的土地闲置浪费,使得农村生产力大大减弱,农村失去了生机。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发挥了吸管作用,资源单项流动的结果,城市与农村互动严重不足。

  二、对促进农村发展的底层思考。

  一是农民需要被教育,唤醒沉睡的意志。农村家庭落后的原因是复杂的,靠子女上学改变全家命运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相反提供教育培训,唤醒农村家庭沉睡的意识才是更加持续可靠的根本法则。相对城市居民,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都极度匮乏,如果没有针对农民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农民想要改变命运的可能性是十分渺小的。此外,农民长期居住乡镇,所见所闻十分局限,对于外界的认知比较片面,农民需要被教育,农村人应该要改变思维,**旧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命运。

  二是**应该制定城市回馈农村系统方案。总体上看,农村的村容村貌有所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得到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显著性提高,但是农村的发展仍然存在不足,“农村空心化”、“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是农村目前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城市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优先富裕了城市,但是却变相掏空了农村。**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应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城市回馈农村实施方案,启动城市反哺农村驱动农村发展计划,实现城市和农村良性互动。

  三是社会各界应该持续深挖剖析底层民生问题。我国的农村规模大,数量多,我国的农民基数大,贫困人口总量多,批判是知识分子的权利,但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三农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深度挖掘、热烈探讨和理性分析。社会各界需要发挥“覆盖面广,视角多维”的优势,站在自身的角度去关注去挖掘去思考当下农村的生活现状,为农民的发展谋出路,为农村的发展贡献力量。

  前言

  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一直是国家建设的重点,农村的发展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繁荣的水*。可是当下农村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了许多的问题。我在水西村的6天生活中看到了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关内容
相关词条
热门标签
全站热门
当前热门
标签索引

精美图文推荐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首页


文案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20178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