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比
相关

借口的近义词有:

托词设辞饰词托辞藉词托言捏词饰辞借故藉端借端设词托故藉口砌词

对比

意思

借口

[ jiè kǒu ]

1.以(某事)为理由(非真正的理由):不能~快速施工而降低工程质量。

2.假托的理由:别拿忙做~而放松学习。

托词
[ tuō cí ]

1.找借口:~谢绝。

2.借口:他说有事,这是~,未必真有事。‖也作托辞。

设辞
[ shè cí ]

1.陈词;措辞。

2.犹托词。

饰词
[ shì cí ]

掩蔽真相的话;托词。

托辞
[ tuō cí ]

同“托词”。

藉词
[ jiè cí ]

托词;借口。

托言
[ tuō yán ]

1.借口。文秉《先拨志始》卷上引 明 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忠贤 恐其露己骄横,上年因皇上南郊,谋之私比,托言急病,立刻掩杀。”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于生 念许之则祸在后日,不许则祸在目前,猝不能决。托言父在难自专。”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托言众治,压制乃尤烈于暴君。”

2.假称。清 尹庆兰《萤窗异草三编·秦吉了》:“月餘,婢竟光采如初,绪 乃浼尼为撮合山,托言贫家之女,力白於其母。”

捏词
[ niē cí ]

编造的言词,谎言。

饰辞
[ shì cí ]

1.修饰言辞、文辞。《庄子·天地》:“合譬饰辞聚众也,是终始本末不相坐。”汉 王充《论衡·对作》:“故论衡者,所以銓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非苟调文饰辞为奇伟之观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江 南閭里閒,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説,强事饰辞:呼徵质为 周 郑,谓霍乱为 博陆。”

2.托辞掩饰。《史记·蒙恬列传》:“夫先主之举用太子,数年之积也,臣乃何言之敢諫,何虑之敢谋!非敢饰辞以避死也。”唐 刘知几《史通·载文》:“国之得丧,如日月之蚀焉,非由饰辞矫説所能掩蔽也。”

3.指虚浮不实之辞。《汉书·王嘉传》:“时冬月未尽二旬,而 相 心疑 云 寃,狱有饰辞。”颜师古 注:“饰辞,假饰之辞,非其实也。”

借故
[ jiè gù ]

借口某种原因:~拖延。他不愿意再跟他们谈下去,就~走了。

藉端
[ jiè duān ]

假托某一事由作为借口。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六》:“邇来 德 义 等国自行保护教士,而 法国 藉端陵人之燄稍衰,可以杜其朦混侵权之弊,於大局甚有裨益。”

借端
[ jiè duān ]

借口某件事:~生事。~推托。

设词
[ shè cí ]

1.托词。

2.措辞。

托故
[ tuō gù ]

借口某种原因:~不来。~早退。

藉口
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