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比
相关

【jī jǐn】

饥馑,汉语词汇。拼音:jī jǐn释义:也就是灾荒;指因为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

[ jī jǐn ]

灾荒之年,庄稼没有收成。《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管子·五辅》:“天时不祥,则有水旱;地道不宜,则有饥馑;人道不顺,则有祸乱。”

  1. 灾荒,庄稼收成很差或颗粒无收。飢,通“ 饥 ”。

    《史记·货殖列传》:“地埶饶食,无飢饉之患。” 宋 苏轼 《送孙勉》诗:“是时累飢饉,尝苦盗贼变。”一本作“ 饥饉 ”。

  2. 灾荒。庄稼收成很差或颗粒无收。

    《诗·小雅·云汉》:“天降丧乱,饥饉降臻。” 宋 司马光 《苦雨》诗:“连年困饥饉,此际庶和熟。” 艾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近反义词

近义词:饥荒

反义词:丰收

拆字

英文翻译

crop failure; distitution; famine

造句

  1. 幼而敏慧,长而慈仁,将国中库藏财宝,尽散施穷乏困苦、鳏寡孤独、无所依靠、饥馑残疾的一切众生。
  2. 这一切就在一笑之间,说笑竟变成了战争,就像是痛苦必起于战争,所以抵抗运动对于投敌合作,饥馑对于严寒,烈士殉难对于卑鄙无耻,都是事出有因的。杜拉斯
  3. 中国历史,自古至今,接连不断的饥馑一直为其痼疾.在饥馑年代,工农大众受害尤甚.
  4. 从《诗经》慨叹的“天降丧乱,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到清朝《履园丛话》描写的“蝗旱不登,饿殍载道”,饥饿曾经长时间和中国人如影随形。
  5. 今年是大旱之年,很多地方都闹饥馑.
  6. 她的父亲是一位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很早就随父亲来到了中国。当时的中国真可谓民不聊生:盗贼蜂起,乞丐成群,麻风流行,台风洪涝接连不断,各地都有起义,连年饥馑,官兵寻衅扰民,城市里烟馆林立,一片吞云吐雾。
  7. 百姓因饥馑流亡,死者大半,民众哭诉无门,切盼明公救民于苦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