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lì shū】

[ lì shū ]

汉字字体之一。由篆书演变而来。字体由篆书的长方改为方正,笔画由圆转改为方折,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是象形汉字转变为不象形的重要阶段。始于秦,盛行于汉。最初为徒隶所用,故名。

  1. 汉字字体名。也叫佐书、史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改象形为笔画化,以便书写。始于 秦 代,普遍使用于 汉 魏 。

    秦 人 程邈 将这种书写体加以搜集整理,后世遂有 程邈 创隶书之说。《魏书·术艺传·江式》:“隶书者, 始皇 使 下杜 人 程邈 附於小篆所作也,以 邈 徒隶,即谓之隶书。” 巴金 《秋》二:“五弟, 金冬心 写的隶书单条哪儿去了?”

  2. 正书的古称。正书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成,故 唐 以前仍有把正书沿称隶书的。为区别于 汉 魏 时代通用的隶书,又称正书为“今隶”。

  3. 指官司刑狱所用的文字。

    章炳麟 《訄书·订文》:“ 北宋 之亡,而民日啙媮,其隶书无所增。增者起於俗儒鄙夫,犹无增也。”

拆字

英文翻译

official script,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current in the Han Dynasty

造句

  1. 还未走进博物馆,就可以看到地上铺着八方隶书为主的古章,印有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等字。
  2. 晓明写得一手好字,可他总觉得自己还有不足,就邯郸学步,一会儿模仿楷书、一会儿模仿仿宋,一会儿模仿隶书,结果最后写出来的字成了个“四不像”。
  3. 白慧也看见了,她说这是大篆籀文,秦国尚未用小篆隶书统一六国文字前的一种文字。
  4. 隶书的历史非常久远。
  5. 小雪练习的是隶书,她年纪虽小,但是拿起毛笔,一笔一画,蚕头燕尾,也像模像样。
  6. “其篆书雄浑厚重,气势高古,氤氲着金石之气;隶书从汉碑入手,心摹手追,一笔一画,绝无苟苟;其行书飘逸洒脱,如行云流水,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7. 他的楷书有柳体的骨干也有颜体的浑厚,其中还稍带隶书的韵味,苍劲美观很耐看。
  8. 此外,作品取法的范围还不够宽,楷书主要集中在瘦金体、魏碑唐楷等,篆隶书集中在中山王鼎、铁线篆、曹全和礼器、清人作品等。
  9. 他少时习字,青年时期方入碑贴,楷行初学赵孟頫,后对魏碑心摹手追,犹对隶书情有独钟。
  10. 吐纳之道,源于自身,吐故纳新,万物之…,晕啊,这是啥字?隶书还是和现在的字体有些不一样。
  11. 款识多以魏字隶书为之,清隽可人,楚楚有致,时有以魏字入印,别有一番意象。
  12. 隶书“朱子治家格言”入编中华书画宝典;2006年。
  13. 那上面四个茶碗大的字,隶书写得一笔不苟,这是康熙皇帝当年赐给雍正的座右铭。
  14. 隶书承上启下,上承篆书,下启楷书.
  15. 传统的中国书法有篆体、隶书、楷书、草书。
  16. 我在日记本上写他的名字,林乔,林乔,林乔。草书代表他今天很烦躁,隶书代表他今天很平和,行书代表他今天很开心,楷书代表他今天很沉默。唐七公子
  17. 隶书的一横就产生了“蚕头燕尾”,同时还产生了撇、捺、挑、钩等多种运笔形态。
  18. 作为儒家思想的表现载体的庙堂汉碑隶书是书法艺术走向自觉和成熟的结果。同时也因其典雅恭谨、沉古遒厚而成为隶书的标准和极则。
  19. 面对积弱已久的隶书,能够恢复元气,形成时代风格,其历史贡献也不可抹杀。
  20. 书擅籀隶,隶书清丽婉约,如其诗,籀书严整遒劲,妙得彝器款识刻铸神韵。
  21. 先生隶书苍劲古拙、韵味十足,自胜刘炳森百倍。
  22. 杨在葆擅长大草,笔卷风云,墨池龙腾;刘子枫偏爱行草,兴之所适,得意忘形;乔榛钟爱行楷,用笔雅静,寓刚于柔;濮存昕独钟隶书,虚实相生,飘然欲飞。
  23. 有一位刻字先生,他挂出来的价格表是这样写的:刻“隶书”4角;刻“仿宋体”6角;刻“你的名章”8角;刻“你爱人的名章”1.2元。那么他刻字的单价是多少?(每个字两角)。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