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对比
相关

【jiàn zhèng】

基本信息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谏诤(诤,其本字争)jiàn zhèng[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直言规劝,使人改正过错谏诤即见听。——《汉书》自此谏诤路绝,贤豪解体。——《东周列国志》谏诤章第+五【章旨】这一章讲的是为臣子的,不可不谏诤君亲。君亲有了过失,为臣子的,就应当立行谏诤.以免陷君亲于不义。孔子由于曾子提问,特别发挥了谏诤的重要性。【原文】曾子日:“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译文】曾子听孔子讲过了各种孝道,就是没有讲到父亲有了过错应该怎样办.所以问道:“像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已经听过了您的教诲,我都有所领悟。但我还想再冒昧地问一下.为人子的只 要不违背父亲的命令.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就能算孝子了吗?”【原文】子日:“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 jiàn zhèng ]

直言指出他人的过错,并规劝其改正。

  1. 直言规劝。

    《韩诗外传》卷十:“言 文王 咨嗟,痛 殷商 无辅弼諫諍之臣而亡天下矣。”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歷观 秦 汉 以及 五代 ,諫諍而死,盖数百人。”一本作“ 諫争 ”。 叶君健 《自由》十四:“ 吴春茂 说这番话的态度,正如一个忠臣在对皇帝进行谏诤一样,语调非常诚恳。”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阿谀

拆字

英文翻译

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造句

  1. 子路询问如何服侍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他,但要犯颜谏诤。”。
  2. 攻人主之长短,谏诤之徒也;讦群臣之得失,讼诉之类也;陈国家之利害,对策之伍也;带私情之与夺,游说之俦也。
  3. 史著正是通过定名分,褒善贬恶,以达到谏诤君王,赞助的目的,编辑者以礼仪或伦理原则审判人物和事件。
  4. 谏诤之徒,以正人君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至于就养有方,思不出位,干非其任,斯则罪人。
  5. 可见魏征谏诤之事确实很多,仅太宗即位之初,就已多达二百余事,其一生进谏,更不知凡几。
  6. 盛唐贞观之治,房玄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王珪激浊扬清、嫉恶好善,魏征耻君不及尧、舜,以谏诤为己任。
  7. 谏诤是一项综合了诸种文化因素的政治实践,儒家对唐代文人谏臣意识的形成及其谏诤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8. 翰林通过经筵日讲,讲论经史,培养君德,从容谏诤,匡弼阙失。
  9. 一日万机,或未尽美,臣职在谏诤,无容静默。
  10. 然时因群臣谏诤,扶赞其义,并时密陈损益,不专导谀言云。
  11. 言官的职能主要是进行谏诤和封驳,纠举百官,肃清吏治。
  12. 殿,欲将吾女选立宫妃;彼时被吾当面谏诤,不意昏君大怒,将我拿问忤旨之罪。
  13. “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末节耳”。
  14. 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对一个真心的朋友你可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心上的事情。
  15. 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于使人心中的愤懑抑郁得以宣泄、弛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弗兰西斯·培根
  16. 除了一个真心的朋友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对一个真心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谏诤,以及任何压在你心上的事情。
  17. 唐代是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发展的成熟时期,尤其是唐太宗贞观阶段成为文士谏诤干政的黄金时代。
  18. 另外,作为现代人,还应正确对待传统孝道中所包含的“无为与谏诤”的思想。
  19. “忠嘉之士,何代无之,但上之人用与不用耳”,“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谏诤之门,天下幸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