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ú bó】
竹帛,指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引申指书籍、史乘。见《史记·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 [ zhú bó ]
-
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此也借指典籍:功垂~。
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
《墨子·天志中》:“又书其事於竹帛,鏤之金石,琢之槃盂,传遗后世子孙。”
引申指书籍、史乘。
《史记·孝文本纪》:“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于万世,永永无穷,朕甚嘉之。”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名著於景钟,名称垂於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相公镇 幽 都,竹帛烂勋伐。”《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似先生这等抱负,何不求取功名,立身於廊庙,垂名於竹帛。” 梁启超 《读孟子界说》:“故《春秋》有大义,有微言,皆口授弟子,俟数传乃著竹帛。”
近反义词
近义词:书本书籍
反义词:
拆字
竹帛
英文翻译
bamboo and silk writing materials (before paper)
造句
- 真正使曹植名垂竹帛、流芳后世的,是他的诗文辞赋。
- “黄帝时,仓颉比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
- 对于孙叔敖与楚庄王霸业的关系,古人早有确评,《吕氏春秋》说,“(孙叔敖)使庄王功绩著乎竹帛,传乎后世”。
- 看着那卷竹帛,云天霸质问左右侍卫道:“竞技场内果真有莫失念其人?”。
- 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骑三千,蹀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 比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著于竹帛谓之书。
- 昔每与庞统共相誓约,庶托足下末踪,尽心于主公之业,追名古人,载勋竹帛。
- 若须垂竹帛,静胜是功名。
- 以及,竹帛二经的次序不同,有无实质性的意义。
- 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使肃名书竹帛,始为显矣。
- 我辈……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
-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 ……所欲著之竹帛者,盖尚有三四种。
- 昔尉他跨据,及陆贾至,匍匐奉顺,故能垂名竹帛。
- 易小川领着蒙恬向书房走去,推开房门,笔墨之香,竹帛之味,扑面而来。
- 自非尽节竭诚,将何以垂名竹帛?仇池接近边境,兵革屡兴,既劳士卒,亦动民庶,皆由镇将不明,绥禁不理之所致也。
- 若能许某驰骋疆场,使某名垂竹帛,某便永感恩德,必当舍命以报。
- 平生酷爱竹帛,武艺绝伦,有王佐之才,抱经纶之志。
- 设使数子区区为儿女之态,徒死牖下,焉能名垂竹帛,与天地相为不朽哉。
- 艾功名以成,当书之竹帛,传祚万世。
- 出上古,固未必然,然亦必周秦间人,传达旧闻,著之竹帛。
- 裴长宽为高澄如此厚遇,乃能冒死归我,虽古之竹帛所载,何以加之。
- 口廖不载于丹经,火候难出于竹帛,得之者即愚夫蠢子,立见丹成;昧之者虽上智大贤,难凭臆度,细微节次,非真师不明,蹊径错杂,恐正法难遇。
- 顺德夫人义笃忠贞,志坚金石;名垂竹帛,望重华夷。
- 索非特河内广场酒店坐落在河内风景如画的西湖风景区内,从酒店的客房内可俯瞰美丽的西湖、竹帛湖和红河风景。
- 方欲挂旆嵩、华,悬旌冀、赵,刘夷荡涤,一匡宇内;陛下朝服济江,告成东岳,使大梁与轩黄等盛,臣与伊、吕比功,垂裕后昆,流名竹帛,此实生平之志也。
- 迁延岁月,而机不留,是得不长太息哉!中兴以来,诸大将宣皇威,敌王气,垂功名与竹帛,纪勋伐于金石,眷遇始终,无遗憾者!独此四臣,或困于谗,或抑于媢嫉。
- 章太炎先生在《国故论衡·文学论略》里说“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 多年以后,当人们打开南风之窗,听寻风之来处,总会忆起南海之滨那个遥远的小渔村,还有那永垂竹帛的绝代风华。
- 噫嘻!但此一死,不仅给全军以伟大利益,而且将来也是军人之一大龟鉴,功名将永垂竹帛而不朽,可谓虽死犹荣。
更多